根据2018年12月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2019年版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第八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收录在北大中文核心期刊目录中。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由广西师范大学主办的全国性学术期刊,ISSN 1001-6600,CN 45-1067/N,CODEN GSDXEA,创刊于1957年,1989年始在国际公开发行,1992年改为季刊,2020年改为双月刊。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4年被确定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4年、2008年、2011年、2014年、2017年连续入编《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第四、第五、第六、第七版及第八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已进入的国际检索系统有: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数学评论》(MR)、德国《数学文摘》(ZM)、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英国《动物学记录》(ZR)、美国《化学文摘》(CA)和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刊名为《科学论文集》,是文理综合版,文革前(1957~1964年)共计出刊24期,文革期间停刊。1955年12月22日,学校成立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王延青任主任委员。1957年2月27日,校科学研究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决定出版《科学论文集》。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王延青任主编,陈伯康、贺祥麟任副主编。1959年4月22日,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成员12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人,讲师5人,教师1人,干部1人。1960年刊名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开始后被迫停刊。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楼下东头路南。文革后1972年12月复刊,刊名为《广西师院》,是文理综合版,1972年出版3期,1973年出版8期,1974~1977年4年共出版12×4=48期。1972年10月16日,在院革命委员会领导下成立广西师院院刊编辑组,梁正任组长,聂启桐、伍行斌任副组长。1977年2月4日,将院刊编辑组和院写作小组合并,成立院刊编辑、写作小组,聂启桐兼任组长,宋子英任副组长。当时办公地点:本部办公大楼大会议室对面(东第一间)。1978年刊名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季刊。1979年《广西师范学院学报》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和自然科学版,1979~1982年4年共出版文科4×4=16期,理科4期(1979年出版2期,1981、1982年各出版1期)。1980年10月6日,第二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陈伟芳任主任委员,成员25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3人,讲师17人,干部(编辑)2人。1981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2年12月8日,将学报编辑室(即原来的院刊编辑、写作小组)改为学报编辑部,欧阳柏任主任,宋子英任副主任。1983年,学报自然科学版随学校改名,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半年刊。1984年,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季刊。1984年9月,副校长王炜炘分管学报工作,任编辑委员会主任,宋子英任学报编辑部主任。1986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全国公开发行,1989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开始在海内外公开发行。1992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改为季刊。当时办公地点:1978~1983年上半年在历史系楼上;1983年下半年~1986年上半年在教育系楼下东半边;1986年下半年~1987年上半年在数学系楼下西头;1987年暑假~1990年上半年在分部研究生楼第一栋三楼东头。1991年11月11日,成立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王炜炘任主任委员,成员28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12人,副编审2人,讲师1人,干部(编辑)1人。学报编辑部有9人,其中副编审2人,编辑4人,馆员1人,助理馆员1人,处级干部1人。1993年11月,第三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员做了调整,张葆全任主任委员。1994年12月符浩任编辑部主任。1999年9月,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符浩、李启贤任副主编;梁宏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当时办公地点:1990年8月~1997年7月在分部第二栋办公楼东头一楼(现财务处报帐处);1997年8月~2000年3月在文科教学楼前两层办公楼一、二楼中间。2003年2月27日,第四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 梁宏任主任委员,王杰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朱从兵、李启贤任副主编,刘慕仁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1人,副编审3人,编辑2人,助理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2007年1月4日第五届学报编辑委员会成立,梁宏任主任委员,钟瑞添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主编,王朝元、李启贤任副主编,易忠任《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主编,李小玲任副主编。学报编辑部有人员10人,其中教授1人,编审2人,副编审4人,编辑2人,办公室人员1人。办公地点:2000年4月至今在田家炳大楼325~330办公室。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以反映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成果为主的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具有光荣的传统和悠久的历史。它创刊于1957年8月25日,当时刊名为《科学论文集》,为文理科综合版。1959年,《科学论文集》改名为《广西师院》,并成立了第一届学报编辑委员会。1960年改回《科学论文集》,文革后被迫停刊,1972年复刊,又名《广西师院》。1978年改为《广西师范学院学报》,仍为文理综合版。1979年文理分离,成为独立的季刊。1984年正式改为《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年起在国际范围内公开发行,1995年起,成为《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和《中国期刊网》上网期刊。创刊50多年来,学报依托我校人文社会科学的所有学科专业点和学术力量,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际,开展哲学社会科学的学术理论研究,为推动学校教学和科研发展,繁荣和积累祖国的优秀文化,发现和培养学术人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1世纪后,《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更是以“立足本校、面向全国、走向世界、服务广西”为理念,努力开拓创新,严格质量管理,进行高标准、高品位、有特色的目标建设,为中国学术期刊增光添彩。《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为了探索真理、繁荣学术研究,始终坚持开拓创新、高标准、高质量的办刊思想。办刊特色具有学术性、创新性、师范性。学报刊载的论文涉及哲学社会科学各个专业领域,主要刊载哲学、经济学、法学、语言学、文学、教育学、历史学等方面的论文。常设栏目有:经济研究、哲学研究、法律研究、美学研究、文学研究(含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外国文学研究等特色栏目)、语言研究、教育研究(含课程研究、教学论研究、教育经济史研究等子栏目)、历史研究(含太平天国史研究、经济史研究、世界史研究等子栏目)等等。经过长期的努力和建设,逐渐形成了一些在国内具有特色的栏目,如“经济法研究”、“美学研究”、“文选研究”、“课程研究”、“太平天国研究”、“桂林文化城研究”、“东南亚研究”、“宗法研究”等等。同时,学报努力破除封闭办刊的模式,注重策划意识,加大组稿力度,实施优稿优酬、特稿特酬的用稿制度,着力组发国内外相关国家级、省部级等基金项目稿,发表了大量国内外知名学者、著名教授的优秀论文,多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等刊物转载,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获得了广大读者的好评。由于办刊品位较高,编辑规范,印制精美,20世纪90年代以来,《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多次获得出版管理部门和期刊组织的表彰。1991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1999年获广西优秀期刊一等奖,同年获“首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2001年进入“中国期刊方阵”。2002年获“第二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 2005年获“广西十佳社科期刊”,2006年获“第三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称号。2007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核心期刊目录扩展版。2008年《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经期刊定量分析及学科专家评审,正式进入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行列,入编北京大学图书馆组织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是广西师范大学的官方学术性报刊。
1、《明清两代宦官专权与封建专制的关系》,《汕头大学学报》198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 1986年2期全文转载,《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5年2期登载。获汕头大学1986年科研二等奖,汕头市青年社会科学工作者协会社会1986 年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从临清的兴盛看明代漕运的经济影响》,《松辽学刊》1986年增刊。3、《历代宦官名称及其演变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2期。4、《历代宦官来源考述》,《汕头大学学报》1986年4期。5、《试论宦官的生理与心理特点》,(中国社科院)《未定稿》1986年11期。6、《从临清的衰落看清代漕运经济影响的终结》,《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2期。7、《从多民族国家的形成看中国封建社会长期延续问题》,《汕头大学学报》1987年4期。8、《试论北魏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1、2合期。9、《略论北宋宦官》,《汕头大学学报》1988年4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辽元明清》分册1989年3期全文转载。10、《宦官生理及心理特点再探》,《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88年5期,《全国高等院校文科学报文摘》1989年2期登载。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心理学》分册1988年12期全文转载。11、《司马迁是不是宦官》,(吉林)《史学集刊》1989年1期。12、《建国以来宦官制度研究综述》,《中国史研究动态》1989年9期。13、《张居正与宦官关系述评》,《汕头大学学报》1990年2期,获汕头大学1992年科研二等奖。14、《近四十年来港台地区宦官史研究述评》,《中国史研究动态》1990年12期,本人为第二作者。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中国古代史(一)(先秦至隋唐)1991年2期。15、《三杨与宦官制度》,《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明清史》分册1992年9期全文转载。获汕头大学1994年科研论文奖三等奖。16、《略论明朝初期军事制度之转变》,《汕头大学学报》1992年4期。17、《也谈崇祯朝宦官》,(上海)《学术月刊》1993年3期。18、《翁万达与安南莫登庸之“招抚”》,载于1992年《翁万达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潮汕文化研究论集二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3年9月出版。19、《无法超越的困惑━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论宦官制度》,载于第五届《中国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吉林文史出版社1993年6月出版。20、《明代宦官监军制度述略》,《汕头大学学报》1994年3期。21、《明代思想家与宦官关系》,(上海)《学术月刊》1994年10期。22、《明代政治家与宦官关系论略》,《广东社会科学》1995年2期。23、《叶向高与宦官关系论略》,《汕头大学学报》1995年2期。北京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宋元明清史》分册1995年10期全文转载。2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当代思潮》,汕头大学学报1996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主义研究》分册1996年9期全文转载。25、《东南亚潮人的文化特点》,汕头大学学报1997年3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研究》分册1998年3期全文转载。26、《明清以来韩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几点意见》,《潮学》创刊号,1993年12月。27、《浅论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研究》,《潮学》2期。28、《榕江流域社会经济史资料及研究目录索引》,潮汕历史文化中心揭阳市研究会1994年出版。29、《十六世纪历史变化中的潮汕海上“盗商”》,1994年《海上丝绸之路与潮汕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深圳海天出版社1997年7月出版。30、《东南亚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及其反映》,第一届马来西亚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英文),1997年6月出版。31、 《叶向高与东林党》,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8年1期。32、《东南亚海外潮人移民形态的演变轨迹》,《广东史志》1998年3期。33、《严嵩与宦官关系论略》,《赣南师范学院学报》1998年3期34、《明嘉靖朝的安南之役》,《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8年3期35、《中国古代农业对西方的贡献》,《农业考古》1998年3期。36、《海外潮人与暹罗曼谷王朝初期的制糖业》,《汕头》1998年1期。37、《泰国曼谷王朝海外潮人制糖业的兴衰》,《汕头大学学报》1998年5期38、《李时岳与汕头大学的历史学科建设》,《纪念李时岳先生纪念文集》,辽宁古籍出版社1998年1月出版。39、论文《中国当代社会思潮的主要特征》,《理论与现代化》1998年6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社会学》分册1999年2期全文转载。40、论文《社会思潮变化中的汕头文化建设》,《社科大观》1998年3、4期41、论文《中国制糖业在日本的传播》,《学术研究》1998年12期。42、《海外潮人与马来西亚麻坡的德教会》,《汕头》1999年1期。43、《明清海禁政策对闽广地区的影响》,《人文杂志》1999年3期44、《18世纪清朝与缅甸及暹罗吞武里王朝的关系》,《东北师范大学学报》1999年3期。45、《中国瓷器在东南亚的传播》,《东南亚纵横》1999年1期46、《叶向高‘东林党魁’考辨》,台湾《明史研究专刊》第12期。47、 《东南亚海外潮人与德教的关系》,《当代宗教研究》1999年2期4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东北亚研究》1999年2期。49、《发挥历史学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教育发展研究》(原《上海高教研究》)1999年6期50、《明清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第七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7月出版51、《中国古代科学技术在朝鲜的传播》,《海交史研究》1999年1期52、《中国古代炼丹术在西域的传播和演变》,《化学教学》1999年10期53、《中国古代农业科学技术在欧洲的传播》,《历史教学》1999年11期54、《蓝鼎元视野下的清初潮汕社会》,《中国边疆史地研究》1999年4期55、《潮汕地区的制糖业》,《中国农史》1999年4期,页74-80。56、《郑信与暹罗吞武里王朝的灭亡》,《潮学研究》7期57、《双性同体的历史衍变及文化含蕴》,《文艺争鸣》1999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文化分册》1999年12期全文转载。58、《妇女在中国传统性别观念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妇女研究论丛》1999年2期59、《潮州学与客家学刍议》,《广东史志》1999年1期60、《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中国史研究动态》2000年2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中国地理》分册2000年8期全文转载。61、《90年代中国宦官研究综述》,《史学月刊》2000年3期62、《妇女解放运动与“双性同体”观念的衍变》,《妇女研究论丛》2000年2期63、《海外潮人在汕头的投资》,1998年晋江《中国侨乡研究国际研讨会》论文集中文卷,页306-316,厦门大学出版社2000年5月出版。64、《潮汕地区的海外移民与地方社会研究述评》,《海交史研究》2000年2期65、《潮汕海外移民研究管窥》,《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66、《戚继光平定海盗吴平论析》,《戚继光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华文出版社2001年1月出版。67、《理想完美人格的追求--教育学、心理学中的“双性同体”》,《广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分册2001年12期全文转载。68、《国家、区域社会的外延变异—潮汕地区海外移民研究》,1999年湖南石门《第八届明史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年8月出版。69、《“双性同体”在文学中应用综述》,《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1期。人大复印报刊资料《》分册2002年1期全文转载。70、《历史教学信息化的理论与实践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2期。71、《历史信息化研究》,《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6期。第二作者72、《明代潮州海盗论析》,《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2002年2期。73、《开设全校选修课的几点体会》,《广州大学学报》2002年9期74、《“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广东社会科学》2002年5期,页149-151。第二作者。75、《“明清以来中西文化交流与岭南社会变迁”学术研讨会综述》,《清史研究》2003年1期,第二作者。76、《明清潮州海商研究》,《地位、权力、角色:明清时代中国商人与社会的分区域研究》论文集,东北师范大学明清史研究所2001年2月出版。《东北师范大学学报》2003年1期。77、《戚继光视野下的明代潮州社会》,《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3期。12000字。78、《论明代潮州海盗》,《李询先生纪念文集》页351-364,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8月出版。79、《增设历史与社会新专业的实践与探索》,广州大学学报2004年增刊。80、《中国火药和火器在亚洲的传播和演进》,《历史教学》2005年9期。核心期刊81、《发扬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优秀师德观》,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增刊)2005年12月出版。82、《郑和下西洋与岭南关系论略》,广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期。
等数学类杂志 分析理论与应用(英)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中)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英) 应用数学学报(英) 工程数学学报(5期) 生物数学学报 应用泛函分析学报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英) 数学译林 数学学报(英) 中国科学基金(英) 数学年刊(英) 大学数学(原工科数学) 代数集刊(英) 南京大学数学半年刊 偏微分方程(英) 微分方程年刊(英) 纯粹数学与应用数学 数学研究 中国科学(A辑) 中国科学A辑(英) 中国大学教学 数学学报 数学进展 系统科学与数学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应用数学学报 数理统计与管理 中国数学文摘 数学年刊中文版 应用概率统计 数学研究与评论 东北数学(英) 数学季刊(英)(河南) 应用数学(湖北) 数学杂志(湖北) 数学物理学报(中) 数学物理学报(英) 模糊系统与数学(湖南) 数学理论与应用(湖南) 应用数学和力学 系统科学与复杂性学报 高等数学研究(陕西) 运筹与管理 中国科学基金 自然科学进展 自然科学进展(英) 统计与精算(人大) 计算数学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报 运筹学学报 计算机科学类 数值计算与计算机应用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报(英)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机学报 电子与电脑 网络与信息 计算机工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软件学报 微型机与应用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 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 计算机仿真 微型电脑应用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电脑学习 电脑开发与应用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数据采集与处理 计算机时代 计算机系统应用 现代计算机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微机发展 计算机应用 信息技术教育 微型计算机 计算机应用文摘 计算机科学 计算机应用研究 电子技术应用 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信息技术 计算机教育 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 信息安全与保密(2006始)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初等数学类杂志 数学通报 中学生数学(下) 中学生数学(上) 数学教学 上海中学数学 中等数学 理科考试研究 中学生理科应试(高中) 中学数学杂志。高(曲阜) 中学数学杂志。初(曲阜) 中学数学月刊(苏州) 中学教研(数学)(浙江) 教学月刊(中学理科) 福建中学数学 中学生数理化(高中) 中学生数理化(初中) 数学通讯(湖北) 中学数学研究(江西) 中学数学研究(广东) 中学理科(下) 中学理科(中) 中学理科(上)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陕西) 数学教学研究(甘肃) 数学教学通讯(重庆) 中学数学教学(安徽) 中学数学(湖北) 数学教育学报(天津) 中学数学教与学(人大) 课程教材教法 中小学教材教学 数理天地(初中) 数理天地(高中) 教育研究 学科教育 高中数学教与学(扬州) 中国电化教育 教育发展研究(上海) 高校学报类杂志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复旦大学学报(自然版)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 吉林大学学报(自然版) 哈尔滨师范大学学报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版) 苏州大学学报(自然版)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自然版)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版)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版)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版)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浙江大学学报(理工版)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版)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版)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版)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版)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版)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版) 东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版)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版)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版)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版)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版)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版)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版)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自然版)
是的,在北大核心目录里的。
1、张卫, 莫雷, 许尚侠, 王穗苹. (2002).不同负载条件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影响,《心理学报》(CSSCI),34,5,480-486(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2、张卫, (2000), 序列位置内隐学习产生机制的实验研究, 心理学报(CSSCI),34,4,374-3803、聂衍刚, 张卫, 彭以松, 丁莉. (2007)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功能结构及测评的研究. 心理科学(CSSCI),30,2,411-4144、张卫, 唐丹, 岳颂华(2003)当代西方青少年研究趋势探析. 心理科学(CSSCI),26,3,529-530(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2003.9)5、张卫. (2002).序列长度和统计结构对序列位置内隐学习的影响. 心理科学(CSSCI), 25,4,485-4876、张卫, 林崇德. (2001). 抑制及其发展研究, 心理科学(CSSCI), 24,4,458-4617、张卫. (2001).内隐学习及其特征研究.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CSSCI),19,1,56-638、陈竞秀, 张卫, 姜薇薇, 林诚彦. (2006).美国学校暴力干预方案评析. 比较教育研究(CSSCI),2,29-329、张卫, 王穗苹, 杨宁. (2001)当代西方国家早期教育方案之比较. 比较教育研究(CSSCI),6,11-1510、岳颂华, 张卫, 黄红清, 李董平. (2006).青少年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及其与应对方式的关系.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3,93-9811、朱祖德, 王静琼, 张卫, 叶青青. (2005)大学生自主学习量表的编制.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3,60-6512、潘绮敏, 张卫.( 2004)青少年心目中的理想父母形象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3,27-3113、聂衍刚, 郑雪, 张卫. (2004).中学生学习适应性状况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1,23-2814、黄红清, 张卫. (2003).指向性遗忘中认知抑制能力的发展.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1,44-4815、张卫, 林崇德, 认知发展的后信息加工观. (2002).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1,86-9116、张秋艳, 张卫, 岳颂华, 王才康. (2004)中学生情绪智力与应对方式关系研究.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CSSCI),18,8,544-546,54317、王穗苹, 陈新葵, 张卫. (2003).动态测验:当代智力测验的新进展. 教育理论与实践(CSSCI),11,50-5318、邱秀芳, 张卫, 姚杜鹃. (2007).高校教师的心理健康、应对方式及其关系研究.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3,123-12919、甄霜菊, 吴慧明, 张卫. (2007).澳门青少年的网络依赖与社会性发展研究.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2,24-12820、张卫, 李利, 甄霜菊. (2006).论心理素质提高与和谐社会建设.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6,144-14721、张卫, 潘绮敏. (2004).青少年暴力及其预防.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5,90-10322、李婧洁, 聂衍刚, 张卫. (2004).媒体与青少年暴力.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5,110-11623、潘绮敏, 张卫, 朱祖德. (2004).论全球化与青少年同一性的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2,114-16024、张卫, 黄红清, 黄时华. (2003).抑制机制发展:认知发展研究的新视野.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6,98-102(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2004.2)25、张卫, 林崇德. (2002).儿童发展的新皮亚杰理论.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96-10326、张卫, 张兴贵. (2001).论现代心理学与中小学课程改革.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4,94-10027、吴慧明, 张卫, 甄霜菊. (2006).澳门青少年网络使用与依赖研究. 澳门理工学院学报(CSSCI),2,28、闻人王冠, 张卫, 吴列坚. (2004).澳门曾辍学职培生心理与行为特点研究,澳门理工学院学报(CSSCI),2,29、陈立民, 张卫, 张霞. (2007).品行障碍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中国特殊教育(CSSCI),30、王静琼, 张卫, 朱祖德. (2007).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及其培养.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社版)(CSSCI),1,196-19931、姜微微, 李治民, 张卫. (2007).自愿戒毒患者MMPI个性调查及其因子分析结果. 中国药物依赖性杂志(CSSCI),2,32、陈立民, 张卫, 姚杜鹃, 徐明惠. (2007).西方儿童和青少年品行障碍的干预研究评析.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CSSCI),6,522-52633、潘绮敏, 张卫. (2007).青少年攻击性问卷的编制. 心理与行为研究(CSSCI),1,41-4634、聂衍刚, 蔡笑岳, 张卫. (2005).初一学生人格特征、学习适应性与学习成绩关系的研究. 心理与行为研究(CSSCI),3,2,134-13835、王穗苹, 莫雷, 张卫. (2004) 当前我国阅读心理与阅读教学研究进展. 中国心理学会教育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编. 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进展(CSSCI). 新疆人民出版社,36、张卫, 刘葵, 庞子锋. 1994 () 不同联想等级语词的启动效应及其发展研究. 心理学报(CSSCI),1,35-43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1994.7)37、张卫, 王穗苹. (1998).西方心理测验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心理科学(CSSCI),4,556-55738、张卫. (1996).5—13岁儿童父母权威认知的发展研究. 心理科学(CSSCI),2,101-104,109,128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1996.5)39、王穗苹, 张卫, 莫雷. (1997).学习潜能评估:一种动态的智力观. 心理科学(CSSCI),4,347-351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1997.10)40、余冰, 张卫. (1992).8—16岁全盲儿童的动觉研究. 心理科学(CSSCI),5,24-27,67(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1992.10)41、张卫, 郭淑斌, 王穗苹. (1999).论发展不成熟及其价值.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CSSCI),4,70-81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 2000.2)42、张卫, 沈家鲜. (1998).弱智儿童的职业兴趣初探. 全国特殊教育研究会编培智学校教学文萃(CSSCI), 人民教育出版社43、张卫, 徐涛, 王穗苹. (1998).我国6-14岁儿童对道德与社会习俗规则的区分与认知.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1,21-25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1998.6)44、张卫, 王穗苹. (1995).我国儿童对权威特征的认知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3,24-2745、万云英, 王晓非, 张卫. (1990).主题句对儿童独立阅读理解和概括中心思想影响的实验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CSSCI),4,203-208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 1991.5)46、张卫. (1994).关于儿童对权威认知发展的研究. 心理学动态(CSSCI),2,2,45-48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1994,3)47、张卫. (1999).问题解决中的内隐认知. 心理学动态(CSSCI),7,2,7-1248、张卫. (1999). 问题解决中的内隐认知. 心理学探新(CSSCI),4,49、张卫, 郭淑斌. (1997).问题解决的类比迁移.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6,59-64 (《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转载, 1998.2)50、王穗苹、张卫:广州地区研究生价值观初探.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1997增刊51、张卫. (1996).毕生发展心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CSSCI),4,35-40 (人大复印资料《心理学》全文转载,1996,10 )
是,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在CSSCI(2012-2013)收录期刊目录里
不是内部刊物,是公开发行的,属于增刊。一般来说,评职称没用。一般来说,学生加分也没用。
应该是内部刊物,没有刊号。
议论文是对某个问题或某件事进行分析、评论,表明自己的观点、立场、态度、看法和主张的一种文体。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和论证。阐述作者的立场和观点的一种文体。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新闻报刊中的评论、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这类文章或从正面提出某种见解、主张,或是驳斥别人的观点。杂文、说法或日常生活中的思想感受等,都属于议论文的范畴。议论文又叫说理文,它是一种剖析事物、论述事理、发表意见、提出主张的文体。作者通过摆事实、讲道理、辨是非等方法,来确定其观点正确或错误,树立或否定某种主张。议论文应该观点明确、论据充分、语言精炼、论证合理、有严密的逻辑性。文体简介议论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直接表达作者的观点和主张的常用文体。它不同于记叙文以形象生动的记叙来间接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不同于说明文侧重介绍或解释事物的形状、性质、成因、功能等。总之,议论文是以理服人的文章,记叙文和说明文则是以事感人,以知授人的文章。议论是作者对客观事物进行分析、评论、说服,以表明自己的见解、主张、态度的表达方式,通常由论点 、论据、论证三部分构成。议论文题目分为论题,论点,寓意型。论题型为作者观点但以简洁为主,所以中心论点一般不能直接抄论题,论点型,论点型一般没有观点倾向性,例如:君子之交淡如水。寓意型一般与论题论点并存且不能直接作为中心论点要还原本意。[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