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有关人才市场的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有关人才市场的毕业论文

投资成本过高 这也是目前大家比较熟悉的一种情况。而且这样的问题大多出现在企业核心员工身上, 虽然企业都希望用较经济的使用成本获取核心员工,并给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也知道这才是最好的使用成本控制,但为了获得急需的人才,常常不惜代价,答应很多人员调入的附加条件;在工资、福利保障、学习提高、以及办公出行等方面也同意提供优厚的待遇,以致使人力的获取和使用成本过高。可经常是由于种种原因,招进来的人不能为企业创造高于企业对其投资的新增价值,因此形成回报率呈负数的状态;从另一个角度看,有些高薪引进的人才,可能在一定的时期、一定的条件下,给企业带来了效益,却在后来的工作或决策时出现多次或重大失误,给企业带来的损失大于所作出的贡献。 在目前人才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由于人力资源评估中存在大量的非量化因素和诸多的可变性,这样的情况屡屡出现,正是由于这种风险的存在,常常会使很多企业因此在人才引进问题上经常处于进退两难的境地。 专用性障碍 从现代社会的发展看,劳动能力有着不断专业化的趋势,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在这样的条件下,企业员工的劳动能力就会因为适应这些日益精细的职务,不断的以这样的标准修正 改造自己,而逐渐变得程序化,甚至连个性特征等方面都会越来越靠近职务特征,而这样的定势一旦形成,往往是不可逆转的。一方面这样的人才在企业产品、流程、服务更新或升级时,表现得难以适应,另一方面,企业在招聘或者使用这样的员工时,也需要花费更多的投资,同时也具有更大的风险。 尽管存在着这样的风险,但这并不意味着公司内部人员应频繁流动,甚至于把员工都培养成多面手,相反,在同一岗位时间不能达到足够长,相应的技能无法达到十分熟练掌握,就难以在某一方面取得优势。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的隐性风险分析 离职成本 离职成本中包含了三个方面,其中除了离职补偿成本是显性支出以外,其余两项则都是以隐形形式表现出来的。首先是离职低效成本,员工即将离开企业时,受到心理、环境等各方面的影响,大多会产生一定的情绪波动,造成工作业绩下降;其次就是空职成本,员工离职后,由于职位空缺会使工作的完成时间受到不良影响,因而也会给企业带来损失。 机会成本 人力资源的评估中有很多不可量化的因素,同时还具有诸多变数,因为在招聘中要鉴别所选人才的真假已属不易,再想比较优劣则更加困难。一旦选择了其中之一,势必会失去选择另一个的机会,就是说如果目前的选择不是最佳的,那么就会付出较大的机会成本。近来的研究显示,几乎80%的员工流失与招聘阶段的失误有关,失误的主要原因就是没有恰当的选择既能够很好的适应本企业文化,同时又具有所在工作岗位专业技能的员工,使企业不得不承受损失。 知识衰减 在企业为培养和留住员工付出巨大投资之中,员工的各类学习、培训的费用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企业出于组织可持续性发展的长远考虑,常会做出对部分员工进行长线培训的决定,或进行一些专业性较强的大规模的全员培训,但由于决策者和组织者个人能力、知识、视野、经验等等局限,会出现一些可能的失误,一是长线培训周期过长,当员工回到工作岗位后,有些知识已经过时了,如当年的新会计制度实施前后,就出现了这种现象;二是科技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普遍使用,使生产流程和工艺的淘汰与更新的频率越来越快,大范围的高投入,如果取得持续优势的时间过短,则会得不偿失。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风险分析(1) 摘要:人力资源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但在实际操作中,有可能会产生一定的风险。本文从人力资源投资的分类,以及人力资源投资的显性风险、隐性风险等角度对人力资源投资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 投资 风险 人力资源是用以反映人所拥有的劳动能力、存在于人体中的经济资源。资源利用者对人力资源的素质、知识、经验和技术,在健康、教育、培训等方面投入有价物质,将其开发成现实的劳动生产力,并且不断的创造出超过原有价值的新增价值,这时,人力资源就具有了人力资本的属性。 人力资源属静态的概念范畴,对于个人,它是指个人所拥有的技能和知识等生产能力的集合。人力资本指个人在生产中使用的具有经济价值的知识、技能、能力和健康等因素之和。 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论点之一就是认为,人力资本是投资形成的,而且强调人力资本投资是效益最佳的投资,人力投资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收益。从这个角度出发,很多企业已经逐渐把以物质资本投资为中心转向关注人力资本投资的效益。作为企业经营者,当然都希望得到人力资源投资的高额回报,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人力资源投资和其他物质资本投资一样,具有一定的风险性。 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分类及内容 据调查表明:一般跨国公司的员工培训费用是销售收入的2%~5% ,美国摩托罗拉公司每年用于职工培训开支超过10亿美元,国内的科龙集团每年员工培训费用超过300万元。2005年6月,中华培训网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全国企业用在培训方面的费用有800亿元,并且这个数字每年还在以25%的速度递增”。 这仅仅是员工培训一个方面所体现的人力资源投资状况,除此之外,人力资源投资还包含了很多内容,一般来说还有以下几大类:员工的招聘费用;员工配置费用;员工福利及保障费用;人力资源信息系统费用。 从十几个较大规模的企业调查结果中可以发现,虽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之间受到行业惯例、企业规模、销售收入、管理人员素质等方面的影响,在人力资源投资的分类和内容上不尽相同,但在人力资源投资的基本项目方面没有太大出入,只是在一些内容的具体做法上有些差别,所以,在做人力资源投资成本评估时,可以参考表1进行。

就业环境分析骑马找马是为了找到更好的马,并使找好马的效率能够提高。进行就业环境分析是为了使同学们能够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对就业需求、就业供给、就业竞争及其发展趋势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人的认识是由环境决定的,每位求职者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的设计也必须从现实所处的阶段和条件出发。环境分析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也是求职定位的前提。就业环境分析主要是分析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的各种客观因素,从中找到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和理由。就业环境无疑是个人就业的外部约束条件,只有充分认识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个人的职业定位才会更加合理和现实,否则,脱离现实的规划和定位只会给求职者带来打击和失望。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总体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规定,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政策内容,体现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对职业市场的导向性规定。从目前来看,就业政策以市场调节为主,即毕业生在国家和学校的指导、帮助下,自行与用人单位沟通,进行双向选择。简单地说,具体到哪个单位就业完全由毕业生自主选择,自主决定,前提是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就如销售商品一样,卖给谁都可以,产品是自由买卖的,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是保证交易的合法性,规定交易的约束条件,产品能否顺利售出是产品销售方的问题。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必须依靠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在就业市场进行竞争,就业政策只是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但不保证交易一定成功。因此,总体说来,就业政策就是起到保护求职者合法权益的作用,同时也约束求职者的部分求职行为,而求职者具体获得哪一个职位,被哪个用人单位录用,都必须靠其自身的能力和条件,由市场来决定。从高校扩招后的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二、经济环境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计划在这一地区或这一城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对大学生的吸纳和接收能力较强,就业机会较多,薪资水平较高;反之,则意味着较少的就业机会和较低的薪资水平。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都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求职行为主要发生在就学城市和较为了解的目标城市。目前,国内大学生的就业去向,大城市占绝大部分,中小城市和农村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总体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大中城市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更强,在这些地方,就业机会更多,因此,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决定该地区的就业状况。一般说来,沿海要好于内地,大城市好于中小城市。三、社会环境地区文化、学校传统、亲朋好友、老师、家长等大学毕业生所处的外界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就业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前两者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影响更为显著,更容易使大学毕业生形成一种集体行为模式,比如进外资企业、考研、出国等。四、供求状况分析(一)人才市场需求的基本情况1.从总体来看,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2003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为212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2005年为300多万人。2004年、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为70%左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城市更低,意味着有30%左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了与下一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队伍中。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市场供求的基本情况,70%的就业率表明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2.国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下降趋势,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稳定。有关资料表明,2000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500万~600万人,加上1999年的下岗职工,下岗职工人数近1 000万人。国有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大幅度下降,而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对大学、中专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上升速度有限,而且需求缺乏稳定性。3.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明显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首先,企业对人才的高消费现象十分明显,对于专科学生,稍有规模的企业基本持排斥态度,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重心上移,主要以接收本科生以上的毕业生为主。其次,由于专业设置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许多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下降,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结构与毕业生的供应结构不对称。(二)职业市场的供给状况1.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下降,部分行业及国有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下岗职工500万~600万人,加上应届大学、中专毕业生,构成了一个远远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庞大人群。2.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就业岗位的提供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而求职者数量远大于就业岗位的提供量,表3-1是贵阳人才市场2006年第四季度的人才供求状况(据贵州人才信息网)。3.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到2006年,每年入校的新生有500多万人,毕业生也有500多万人。这500多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加上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求职群体。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职场竞争的严峻形势,求职者应清醒地认识到竞争的激烈性,量体裁衣,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后择业。实际上,求职者感到求职难,用人单位却感到难以找到合格的人才。一方面是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和社会经验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这种情况加剧了用人单位对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应届大学生的排斥心理,极不利于大学生的首次就业。憨厚的外表让人信任,外表看起来太聪明的人,反而会让人产生警惕。

相对而言,民营企业在员工福利、员工培训及员工劳动保护等方面的人力资源投资投入在过去一段时间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如上海市2000-2003年企业人工成本抽样调查情况分析数据显示,民营企业的教育经费4年内平均每年减少约27%,仅相当于全市水平的22%。但从2004年局部区域调查的结果看,无论是生产性企业,还是流通、服务性企业,一方面是顺应企业可持续性发展对人力资源要求的需要,另一方面,企业一旦由于人力资源投资不足造成不良后果,不仅经济上损失惨重,来自政府和舆论各方面的压力还会使企业的无形资产受到重创,严重的甚至可以因此导致破产,所以,企业普遍在人力资源投资的各个方面都有所加强,特别是在员工福利,保障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以往易被民营企业忽视的项目上,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 人员流失 这是目前企业人力资源投资中最常见、也是最难以控制的风险,以2004年的数据为例,香港人力资源管理学会的最新调查显示,香港私人企业的员工流失率达10.9%。比2003年全年上升3.3%。上海浦东香格里拉大酒店员工流失率是29.5%;北京、上海、广东等地区的饭店员工平均流动率在30%左右,有些饭店甚至高达45%;上海交大正源在不久前进行的对外商独资合资投资企业的薪资福利调研显示,33.3%受调查企业的员工流失率在1%-10%之间,27.3%企业的流失率在10%-20%之间,平均流失率为17.9%。 不管是主动流失还是被动流失,这些数字都足以给企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从人力资源投资的显性因素分析,至少可以看出,一旦员工流失,由企业买单,却已经附着在员工个人身上的,从招聘到培训、从有形的福利、保障,到无形的企业文化、管理模式等投入的所有费用,都会随之而去,不但人力资源投资无法收回,同时载有大量企业信息,并具有一定技能的员工流向其他企业,无形上还会加大企业竞争成本。 组合性风险 组合性是人力资源的一个重要特征,无论是人员组合配置,还是设施设备,以及工作流程的不合理,甚至工作环境的不尽人意,都会使员工个体所具有的,经过企业人力资源投资得来的知识、 技能、 创造性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还可能造成无谓的消耗。一家全球制造业公司的资料数据显示, 他们每年的经理调动经费多达上千万美元。 另一个原因就是管理失败而导致的,员工对自己劳动能力的使用方式和使用程度,受到其意志的支配,具有个体的能动性。劳动者在公司的某些政策和管理模式不满或失望时,就会表现为情绪消极,因而不愿释放全部的能量。 大家都比较熟悉这个公式:人力资本的价值=人力资本存量×人力资本利用率,由于组合性造成的经济损失,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法量化的,但却非常严重,即会出现1+1<2的情况,组合性风险表现到极致状态时,就是员工普遍的消极怠工,甚至对企业财产构成威胁。

人才市场的解析与研究论文

就业环境分析骑马找马是为了找到更好的马,并使找好马的效率能够提高。进行就业环境分析是为了使同学们能够从较为宏观的层面对就业需求、就业供给、就业竞争及其发展趋势有一个较为清晰的认识。人的认识是由环境决定的,每位求职者对自己的职业发展道路的设计也必须从现实所处的阶段和条件出发。环境分析是做好职业生涯规划的需要,也是求职定位的前提。就业环境分析主要是分析对大学生就业产生影响的各种客观因素,从中找到制订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的依据和理由。就业环境无疑是个人就业的外部约束条件,只有充分认识到外部条件的影响,个人的职业定位才会更加合理和现实,否则,脱离现实的规划和定位只会给求职者带来打击和失望。大学生的就业环境主要由以下几部分组成:一、就业政策大学生就业政策是国家对大学生就业总体的指导原则和基本规定,不同时期具有不同的政策内容,体现当时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国家对职业市场的导向性规定。从目前来看,就业政策以市场调节为主,即毕业生在国家和学校的指导、帮助下,自行与用人单位沟通,进行双向选择。简单地说,具体到哪个单位就业完全由毕业生自主选择,自主决定,前提是得到用人单位的认可,就如销售商品一样,卖给谁都可以,产品是自由买卖的,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是保证交易的合法性,规定交易的约束条件,产品能否顺利售出是产品销售方的问题。也就是说,大学毕业生必须依靠自己的就业竞争能力,在就业市场进行竞争,就业政策只是保护求职者的合法权益,但不保证交易一定成功。因此,总体说来,就业政策就是起到保护求职者合法权益的作用,同时也约束求职者的部分求职行为,而求职者具体获得哪一个职位,被哪个用人单位录用,都必须靠其自身的能力和条件,由市场来决定。从高校扩招后的2003年、2004年和2005年的毕业生就业情况来看,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竞争非常激烈,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二、经济环境一个地区、一个城市在一定时期的经济状况,直接影响到计划在这一地区或这一城市就业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情况。经济发展速度快、经济发达的地区和城市对大学生的吸纳和接收能力较强,就业机会较多,薪资水平较高;反之,则意味着较少的就业机会和较低的薪资水平。对每一位大学毕业生来说,求职都具有一定的区域局限性,求职行为主要发生在就学城市和较为了解的目标城市。目前,国内大学生的就业去向,大城市占绝大部分,中小城市和农村只占很小的一部分。总体来说,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大中城市对大学生的吸收能力更强,在这些地方,就业机会更多,因此,地区的经济状况和发展水平决定该地区的就业状况。一般说来,沿海要好于内地,大城市好于中小城市。三、社会环境地区文化、学校传统、亲朋好友、老师、家长等大学毕业生所处的外界社会环境,也对大学生就业行为产生极大的影响,尤其是前两者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影响更为显著,更容易使大学毕业生形成一种集体行为模式,比如进外资企业、考研、出国等。四、供求状况分析(一)人才市场需求的基本情况1.从总体来看,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2003年全国应届大学毕业生为212万人,2004年为280万人,2005年为300多万人。2004年、2005年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率平均为70%左右,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西部城市更低,意味着有30%左右的应届大学毕业生进入了与下一届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队伍中。大学毕业生首次就业率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职业市场供求的基本情况,70%的就业率表明了大学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2.国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呈下降趋势,民营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不稳定。有关资料表明,2000年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为500万~600万人,加上1999年的下岗职工,下岗职工人数近1 000万人。国有企业对应届大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大幅度下降,而民营企业的发展虽然呈上升趋势,但对大学、中专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上升速度有限,而且需求缺乏稳定性。3.社会对大学毕业生的需求结构和需求层次明显不利于毕业生的就业。首先,企业对人才的高消费现象十分明显,对于专科学生,稍有规模的企业基本持排斥态度,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重心上移,主要以接收本科生以上的毕业生为主。其次,由于专业设置跟不上时代的变化,许多专业的毕业生社会需求下降,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结构与毕业生的供应结构不对称。(二)职业市场的供给状况1.随着我国产业结构和经济结构的调整,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不断下降,部分行业及国有企业面临着极大的困难。相关资料显示,2000年新增劳动力1000万人,下岗职工500万~600万人,加上应届大学、中专毕业生,构成了一个远远大于社会所能提供的就业岗位的庞大人群。2.西部经济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发展状况对就业岗位的提供缺乏强有力的支持,而求职者数量远大于就业岗位的提供量,表3-1是贵阳人才市场2006年第四季度的人才供求状况(据贵州人才信息网)。3.从1999年开始,高校扩招,到2006年,每年入校的新生有500多万人,毕业生也有500多万人。这500多万应届大学毕业生,加上中等专业学校、职业技术学校、技工学校的毕业生就构成了一个庞大的求职群体。从上述情况我们可以看到职场竞争的严峻形势,求职者应清醒地认识到竞争的激烈性,量体裁衣,适当降低就业期望值,先就业,后择业。实际上,求职者感到求职难,用人单位却感到难以找到合格的人才。一方面是求职者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另一方面是工作找不到合适的人来做。这在很大程度上表明了求职者的职业技能和社会经验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要,这种情况加剧了用人单位对缺乏工作经验和社会经验的应届大学生的排斥心理,极不利于大学生的首次就业。憨厚的外表让人信任,外表看起来太聪明的人,反而会让人产生警惕。

我国人才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我国人才市场的发育度偏低,政府必须转换职能,强化宏观调控,推进人才服务机构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才大市场,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人才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人才市场;现状;对策 一、我国人才市场发育现状 面对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的人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相对滞后。从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三个方面衡量我国人才市场的发育程度,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发育度偏低,具体表现在: (一)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形成 其主要表征为,同一地区的不同行业的人才价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不同地区人才价格,同一地区的不同所有制单位的人才价格,在较长时段内都处于非均衡状态,存在过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 1、全社会人才价格,人才供求信息的汇集与发布尚未成为公共产品,用人单位与人才之间价格信息传递的渠道不畅,不能及时反映及预测人才供需数量、结构的状况和趋势。 2、人才评价的社会化,市场化机制还未形成。体制内的人才评价多数仍在沿用学历、职称标准,体制外的人才标准更重视经历、能力和绩效,致使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人才价格形成较大的反差。 3、薪酬制度不透明。用人单位的市场报价一般只限于工资水平,而津贴、奖金及福利则处于隐秘状态,从而扭曲了人才市场价格。 (二)人才供求机制不健全 1、全国统一的人才市场均未形成,存在着人才就业和流动的区域性壁垒,严重限制了全国市场容量的扩大,增加了交易费用。目前政府所属人才中介机构掌握人才信息的主渠道,但各自为政,相互封闭,使人才信息局限于本地区内,妨碍了人才信息的全社会流通。户籍管理、社会保险制度、职业资格认定、市场准入等行政壁垒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人才流动。 2、人才市场格局存在“场内”与“场外”的市场份额倒挂。目前,全国人才中介机构场内成交率约为15%左右,即使考虑人才多次求职的因素,场内成交率也不会高于30%。70%以上的场外成交多数是通过社会人际网络进行的,不仅交易成本过高,不符合市场公开、公平原则。 (三)人才竞争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人才市场上,市场主体的信用与道德问题一直困扰着人才市场成熟与发展。人才在流动中由于缺乏道德与自律意识,引起各类人事争议及知识产权纠纷;用人单位与人才互不信任,缺乏承诺,将契约关系视同儿戏。为了应对人才泡沫,企业对人才许诺不切实际的待遇和机会。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还表现为人才不正当竞争。如职业经理人利用信息不对称损害委托人利益,人员流动之中窃取机密,带走客户等行为;人才中介机构信息披露不真实,用人单位以“土政策”限制人才流动等。 因此,由于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远未形成,还难以完全承担人才配置的基础性功能。 二、人才市场发育程度偏低的原因 (一)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人才市场发育的环境不成熟 政府宏观调控滞后的主要表现:一是政策不规范,缺乏相配套的完备的政策法规,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二是对市场主体的引导、开发、培育滞后。三是缺乏总量控制,人才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四是结构调整不到位,没有充分运用产业政策、分配手段、经济手段引导人才的合理布局。 这样势必造成人才市场的发育环境不成熟: 1、人才市场的社会支撑体系不成熟,特别是户籍的管理、住房的问题以及社会保险制度等尚未同步健全起来;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目前的人事机制还存在着许多不符合市场规则的地方;政府对人才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还发挥得不到位,一些管理人员尚未真正树立市场经济理念。 2、人才市场的市场规则不够成熟,人才市场上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法治体制不够完善。 3、人才市场的市场伦理道德不够成熟,我国人才市场上的各方诚信度偏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高。市场中介的欺诈行为、逐利行为、短视行为都很严重。 (二)人才市场的主体到位速度缓慢 从人才的需求方来看,由于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滞后,人才管理配置60%以上依靠行政权力。用人机制仍然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尚未完全走向市场。而用人主体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些“三资”、民营企业,其用人数量不可与前述单位相比,而从择业主体看,对人才市场的信任度没有树立起来,多数的就业方式仍以社会关系和各种各样的人际网络为主,而且户籍、档案等人为因素又降低了人才流动率,需求双方主体还不能完全以市场导向自主决策,影响了我国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三)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 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市场又滞留着千千万万的求职者。随着高校扩招之后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多,这种状况还在加剧。同时,低端的技术劳务人才市场也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熟练的蓝领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人才的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初次就业失业交织在一起,使得我国人才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更加复杂,解决难度更大。造成我国人才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对人才的特定结构性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的不对应,以及人才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失衡,整个社会的人才培养与开发体系结构性失衡。 (四)人才市场的渠道不畅 主要表现在: 1、人才流动的市场化导向需求与人才市场由政府主导的现状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国人才市场以政府行为为主导,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多为垄断型实体,为人才流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业务收入所占的比重很小,人才中介服务市场市场化程度低。 2、人才中介服务需求多样化与国内人才中介服务产品单一的矛盾。目前我国人才市场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单一,大多只能提供人才招聘和求职信息发布、代管人事档案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服务产品,各类人才交流大会仍然处于大集市水平,成交率低。不适应现代人才市场需要的服务方式。3、人才价值发现、复归以及对人才的信用需求增加与人才市场评价机制缺失的矛盾。人才价值需要在人才市场上得到客观的显现与界定,他的道德与信用水平的积累更需要获得验证。但我国人才市场上没有形成人才价格与价值的指示器,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对人才信用价值的考证也无从着手。 此外,我国人才市场上缺乏用人单位与人才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渠道,不能及时提供反映及预测人才供需数量、结构的状况和趋势的确切信息。需求方的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到供给方,人才根据需要对自身知识和技能结构、就业区域与行业选择以及就业期望的调整更加滞后。 三、加快我国人才市场培育和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转换职能,强化宏观调控 政府的职能不是办市场、中介机构,而是制定必要的政策,保证人才市场健康、有序地运作和发展。 1、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抓好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培育人才市场体系,监管人才市场的运行和维护平等竞争。调节人才的社会分配,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定和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保证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加强政府对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政府部门应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手段,拓宽服务范围,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 3、改善和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正常的市场进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流秩序。 4、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化建设。当前急需提高立法层次,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取费方式,尊重和保护人才中介服务方法的创造性发明。同时,要抓紧建立人才安全体系。人才资源作为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不可能完全自由交易,必须有安全体系作保障。在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制定和完善规范中介服务、反不正当竞争的管理规章,逐步实现人才市场的政策性规范向法制性规范转变,审批管理向资质管理转变,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5、推进政府建立的人才服务机构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目前我国人才市场中政府建立的人才服务机构大部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社会公益服务与市场经营业务不分,有意或无意地依托政府委托的社会公益职能,在人才市场中参与竞争,导致了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应当把公益性的人才服务机构与经营性的人才中介机构明确划分开来,人才服务机构作为事业性质的服务部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包括人事档案管理、人事公证、人才信用体系建设及人才社会化的具体事务。人才中介机构作为企业性质的经营机构,开展公平竞争,与其他要素市场融会贯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才大市场 人才市场的统一,是指市场机制能够在全国范围或一个较大区域内畅通无阻地运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成熟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 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减少直至消除各种市场壁垒和非市场壁垒为前提。目前,这两种壁垒在人才就业和流动中都有存在,主要以行政区域壁垒、中心城市壁垒、城乡壁垒的形式出现。全国人才市场被分割成众多的区域性市场,人才市场统筹的最高水平只能达到省级程度,大量存在的是市级,区级甚至小范围的人才市场,由于在信息、资源、利益上不能实现共享,使人才资源配置的效率只能局限于区域市场,无法在全国市场实现。 因此,必须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打破人才市场条块分割的局面,让人才市场与商品市场及各类要素市场相衔接,形成全国统一的人才市场,并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 (三)创造推动市场主体到位的新机制 尽管人事制度改革不属于人才市场体系建设讨论的范畴,但属于人才市场建设的环境问题。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四个尊重”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消除制约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把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进出口与市场紧密衔接起来,不断扩大市场招聘选拔的范围,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人才服务机构和经营机构的能力建设 要优化从业人员素质,就必须建立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人才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强化职业道德和行业服务标准建设,转变从业人员的观念,从人才市场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市场建设的新路子,致力于人才市场的可持续、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要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人才实业集团,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人才产业的多元股权结构和独立法人结构,打造人才经营的知名品牌,实现素质、能力、结构、业务的国际化,使市场经营体系强壮起来。 (五)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人才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虽然加快了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国际化的挑战。必须树立全新的人才市场理念,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人才市场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推进信息化程度和经营规模、形成科学的人才安全观,顺利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抓住机遇,吸纳国际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和服务技术,以国际市场催熟国内市场。 参考文献: 1、李向前.中国人才批判[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张学忠.人才战略论文集[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 3、何旭华.人才市场研究[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4、张雁利.人才资源的开发探索[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5、黄纬德.论人才市场机制及其运作[J].人才开发,1998(3). 6、王志平.改进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思维模式[J].人才开发,1998(5).

来到人才市场,本想着自己来的还早,怎料到人才市场门口早已经是门庭若市了!各个摊位上早已排起了长龙。在招聘现场感受氛围的我也明显的感到了就业的压力,我从招聘现场的知道人员那里了解到在初次就业的本科生近两年的平均工资仅在54000元/年左右,相比前两年要低1~2万元左右,而且就业率也明显不如06、07年。而新兴的广告业在今年的就业中占到了较大的比例,广告设计人员平均月工资从1800元到3000元不等,而在设计方面最抢手,收入最丰裕的是室内装饰设计。从目前人才市场反馈的信息来看,企业急需人才主要集中在10个方面:一是懂管理、会经营,具有一定市场营销经验的管理人才,特别是那些有较高学历,或在三资企业曾任过营销部经理、客户部主管的营销专门人才。二是工作严谨负责,能吃苦耐劳,具有某一项或多项特殊技能的人才,如熟练技工、高级技术人才以及某一行业的工程师等。三是口头表达能力强,具有较深的文字功底,学识全面,善于沟通,会使用电脑,具有较强的交际能力,熟谙人情世故的公关、策划人才。四是熟悉掌握进出口贸易知识、具有外贸经验,擅长商贸会话、商业谈判和翻译技巧的外语人才。五是通晓法律知识和经贸知识、善于应诉和答辩,会打官司的法律人才。六是具有较强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能为企业物色和选拔、培训人才的“伯乐型”人才。七是具有一定企业管理经验,特别是具有企业危机管理经验的人才。八是具有设计才能、擅长产品设计、商标设计、广告设计的人才,他们设计的作品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财富。九是具有市场调查、市场预测、市场分析能力的调研人才,这类人才越来越受民营企业的青睐。未来的市场竞争从一定程度上是市场信息的竞争,因此市场调研人才成为民营老板们不可或缺的助手是一种必然。十是具有会计、统计知识和财务管理能力的财会人才,由于他们在企业增收节支和避免企业财务危机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成为目前民营企业急需的人才也是情理之中的事。看上去人才需求还是比较大的,但同样也存在着很多的制约因素,首先,美国次贷危机使美国经济放缓,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中国对美国的出口,相关出口企业可能将降低今年的招聘需求。第二,国家从今年开始实施“从紧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将控制国内的固定生产投资,企业在扩大规模时将更加谨慎,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的招聘需求。第三,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劳动合同法》使企业用工成本增高,有专家认为,这将使他们由原来的重学历改为重能力,这也将对大学生的就业产生影响。此外,报道说,以前企业采用“大量招聘、大量淘汰”的招聘策略,但新的《劳动合同法》实施后,这种招聘方式的成本提高,一些企业对于眼前“可招可不招”的岗位,暂时可能会以内部挖潜的方式来解决。所以明年的就业形势也不被看好。同时我也在知道人员推荐的人才网中得知,现在的职场呈10大非常态发展趋势,分别是高感度人才崛起、全员皆业务年代来临、全员皆业务年代来临、“派遣”工作大行其道、银发族延迟退休、研究服务业成热门、上班族倾向个人创业、冻薪时代兼职成常态、女性在职场崛起、专业才是王道。为什么说冻薪时代兼职成常态呢?主要兼职可以增加人脉,甚至成为另一份工作的跳板,当然这样也存在着风险,专家认为如果真要兼职,尽量还是找能磨炼自己专业的工作,兼差的目的,还应是以增强本业的专业竞争能力为出发点。专业素质提高了,薪水也就上来了。

上海市人才市场现状研究论文

人才队伍现状目前整体来说还是非常不错的,人员已经达到了上千人,而且形成了良好的发展规模以及体系。培养的策略便是吸收大量的有用人才,提供最为可靠的技术,进行全面的练习,而且形成规模化的发展。

我国人才市场现状与发展对策摘要:我国人才市场的发育度偏低,政府必须转换职能,强化宏观调控,推进人才服务机构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才大市场,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人才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关键词:人才市场;现状;对策 一、我国人才市场发育现状 面对与经济全球化的机遇与挑战,我国的人才市场的培育和发展相对滞后。从价格机制、供求机制、竞争机制三个方面衡量我国人才市场的发育程度,目前我国人才市场发育度偏低,具体表现在: (一)市场价格机制尚未形成 其主要表征为,同一地区的不同行业的人才价格,经济发展水平相当的不同地区人才价格,同一地区的不同所有制单位的人才价格,在较长时段内都处于非均衡状态,存在过大的差距。主要原因在于: 1、全社会人才价格,人才供求信息的汇集与发布尚未成为公共产品,用人单位与人才之间价格信息传递的渠道不畅,不能及时反映及预测人才供需数量、结构的状况和趋势。 2、人才评价的社会化,市场化机制还未形成。体制内的人才评价多数仍在沿用学历、职称标准,体制外的人才标准更重视经历、能力和绩效,致使体制内与体制外的人才价格形成较大的反差。 3、薪酬制度不透明。用人单位的市场报价一般只限于工资水平,而津贴、奖金及福利则处于隐秘状态,从而扭曲了人才市场价格。 (二)人才供求机制不健全 1、全国统一的人才市场均未形成,存在着人才就业和流动的区域性壁垒,严重限制了全国市场容量的扩大,增加了交易费用。目前政府所属人才中介机构掌握人才信息的主渠道,但各自为政,相互封闭,使人才信息局限于本地区内,妨碍了人才信息的全社会流通。户籍管理、社会保险制度、职业资格认定、市场准入等行政壁垒也在不同程度上制约着人才流动。 2、人才市场格局存在“场内”与“场外”的市场份额倒挂。目前,全国人才中介机构场内成交率约为15%左右,即使考虑人才多次求职的因素,场内成交率也不会高于30%。70%以上的场外成交多数是通过社会人际网络进行的,不仅交易成本过高,不符合市场公开、公平原则。 (三)人才竞争机制不完善 在我国人才市场上,市场主体的信用与道德问题一直困扰着人才市场成熟与发展。人才在流动中由于缺乏道德与自律意识,引起各类人事争议及知识产权纠纷;用人单位与人才互不信任,缺乏承诺,将契约关系视同儿戏。为了应对人才泡沫,企业对人才许诺不切实际的待遇和机会。市场竞争机制的不完善,还表现为人才不正当竞争。如职业经理人利用信息不对称损害委托人利益,人员流动之中窃取机密,带走客户等行为;人才中介机构信息披露不真实,用人单位以“土政策”限制人才流动等。 因此,由于市场发育程度较低,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人才市场体系远未形成,还难以完全承担人才配置的基础性功能。 二、人才市场发育程度偏低的原因 (一)政府宏观调控不到位,人才市场发育的环境不成熟 政府宏观调控滞后的主要表现:一是政策不规范,缺乏相配套的完备的政策法规,对市场的监管力度不够。二是对市场主体的引导、开发、培育滞后。三是缺乏总量控制,人才市场的总供给与总需求失衡。四是结构调整不到位,没有充分运用产业政策、分配手段、经济手段引导人才的合理布局。 这样势必造成人才市场的发育环境不成熟: 1、人才市场的社会支撑体系不成熟,特别是户籍的管理、住房的问题以及社会保险制度等尚未同步健全起来;占主导地位的国有企业目前的人事机制还存在着许多不符合市场规则的地方;政府对人才市场的宏观调控作用还发挥得不到位,一些管理人员尚未真正树立市场经济理念。 2、人才市场的市场规则不够成熟,人才市场上相应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法治体制不够完善。 3、人才市场的市场伦理道德不够成熟,我国人才市场上的各方诚信度偏低,信息不对称,交易成本过高。市场中介的欺诈行为、逐利行为、短视行为都很严重。 (二)人才市场的主体到位速度缓慢 从人才的需求方来看,由于我国大部分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改革滞后,人才管理配置60%以上依靠行政权力。用人机制仍然处于封闭半封闭的状态,尚未完全走向市场。而用人主体市场化程度较高的一些“三资”、民营企业,其用人数量不可与前述单位相比,而从择业主体看,对人才市场的信任度没有树立起来,多数的就业方式仍以社会关系和各种各样的人际网络为主,而且户籍、档案等人为因素又降低了人才流动率,需求双方主体还不能完全以市场导向自主决策,影响了我国人才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三)人才供需的结构性失衡 一方面,用人单位找不到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人才市场又滞留着千千万万的求职者。随着高校扩招之后学生毕业人数的增多,这种状况还在加剧。同时,低端的技术劳务人才市场也出现了结构性失衡,熟练的蓝领技术工人供不应求。人才的结构性失业、摩擦性失业和初次就业失业交织在一起,使得我国人才供求结构性失衡问题更加复杂,解决难度更大。造成我国人才供求结构性失衡的根本原因是社会对人才的特定结构性需求与人才培养供给的不对应,以及人才的就业期望与社会需求之间失衡,整个社会的人才培养与开发体系结构性失衡。 (四)人才市场的渠道不畅 主要表现在: 1、人才流动的市场化导向需求与人才市场由政府主导的现状之间的矛盾。长期以来,我国人才市场以政府行为为主导,人才中介服务机构多为垄断型实体,为人才流动提供专业化服务的业务收入所占的比重很小,人才中介服务市场市场化程度低。 2、人才中介服务需求多样化与国内人才中介服务产品单一的矛盾。目前我国人才市场的服务内容和方式单一,大多只能提供人才招聘和求职信息发布、代管人事档案等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的服务产品,各类人才交流大会仍然处于大集市水平,成交率低。不适应现代人才市场需要的服务方式。3、人才价值发现、复归以及对人才的信用需求增加与人才市场评价机制缺失的矛盾。人才价值需要在人才市场上得到客观的显现与界定,他的道德与信用水平的积累更需要获得验证。但我国人才市场上没有形成人才价格与价值的指示器,信息的不对称使得对人才信用价值的考证也无从着手。 此外,我国人才市场上缺乏用人单位与人才之间进行有效沟通的渠道,不能及时提供反映及预测人才供需数量、结构的状况和趋势的确切信息。需求方的信息不能及时传达到供给方,人才根据需要对自身知识和技能结构、就业区域与行业选择以及就业期望的调整更加滞后。 三、加快我国人才市场培育和发展的对策 (一)政府转换职能,强化宏观调控 政府的职能不是办市场、中介机构,而是制定必要的政策,保证人才市场健康、有序地运作和发展。 1、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抓好人才市场基础设施建设,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发展环境。培育人才市场体系,监管人才市场的运行和维护平等竞争。调节人才的社会分配,组织人才的社会保障。制定和实施人才发展战略,保证人才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2、加强政府对人才市场的服务功能。政府部门应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手段,拓宽服务范围,建立健全覆盖全社会的人才流动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各类人才和用人单位提供全方位服务。 3、改善和加强对人才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建立正常的市场进入、市场竞争和市场交流秩序。 4、加强人才市场法制化建设。当前急需提高立法层次,建立行业标准,规范取费方式,尊重和保护人才中介服务方法的创造性发明。同时,要抓紧建立人才安全体系。人才资源作为国家的战略性资源,不可能完全自由交易,必须有安全体系作保障。在法制化建设的过程中,要重点制定和完善规范中介服务、反不正当竞争的管理规章,逐步实现人才市场的政策性规范向法制性规范转变,审批管理向资质管理转变,不断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方法。 5、推进政府建立的人才服务机构改革,创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目前我国人才市场中政府建立的人才服务机构大部分政事不分,事企不分,社会公益服务与市场经营业务不分,有意或无意地依托政府委托的社会公益职能,在人才市场中参与竞争,导致了事实上的不平等竞争。应当把公益性的人才服务机构与经营性的人才中介机构明确划分开来,人才服务机构作为事业性质的服务部门,接受政府委托,承担包括人事档案管理、人事公证、人才信用体系建设及人才社会化的具体事务。人才中介机构作为企业性质的经营机构,开展公平竞争,与其他要素市场融会贯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 (二)建立全国统一的人才大市场 人才市场的统一,是指市场机制能够在全国范围或一个较大区域内畅通无阻地运行,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是成熟市场的主要特征之一。 统一市场的形成,以减少直至消除各种市场壁垒和非市场壁垒为前提。目前,这两种壁垒在人才就业和流动中都有存在,主要以行政区域壁垒、中心城市壁垒、城乡壁垒的形式出现。全国人才市场被分割成众多的区域性市场,人才市场统筹的最高水平只能达到省级程度,大量存在的是市级,区级甚至小范围的人才市场,由于在信息、资源、利益上不能实现共享,使人才资源配置的效率只能局限于区域市场,无法在全国市场实现。 因此,必须进一步消除各种体制性障碍,打破人才市场条块分割的局面,让人才市场与商品市场及各类要素市场相衔接,形成全国统一的人才市场,并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 (三)创造推动市场主体到位的新机制 尽管人事制度改革不属于人才市场体系建设讨论的范畴,但属于人才市场建设的环境问题。 按照十六大提出的“四个尊重”推进干部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用人机制和人才流动机制,消除制约人才流动和人才市场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把机关、企业、事业单位人员的进出口与市场紧密衔接起来,不断扩大市场招聘选拔的范围,可以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四)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加强人才服务机构和经营机构的能力建设 要优化从业人员素质,就必须建立从业人员资格管理制度。充分发挥人才行业协会的积极作用,加强行业自律,强化职业道德和行业服务标准建设,转变从业人员的观念,从人才市场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探索新型人才市场建设的新路子,致力于人才市场的可持续、信息化、跨越式发展。 要进行资源整合,建立人才实业集团,投资主体多元化,建立人才产业的多元股权结构和独立法人结构,打造人才经营的知名品牌,实现素质、能力、结构、业务的国际化,使市场经营体系强壮起来。 (五)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人才市场的机遇与挑战 经济全球化虽然加快了我国人才市场的发展,但也带来了国际化的挑战。必须树立全新的人才市场理念,建立健全现代化的人才市场机制,提高经营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加强法制化、规范化建设,推进信息化程度和经营规模、形成科学的人才安全观,顺利与国际人才市场接轨,抓住机遇,吸纳国际先进理念、管理经验和服务技术,以国际市场催熟国内市场。 参考文献: 1、李向前.中国人才批判[M].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 2、张学忠.人才战略论文集[M].中国人事出版社,2001. 3、何旭华.人才市场研究[M].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7. 4、张雁利.人才资源的开发探索[M].中国人事出版社,1998. 5、黄纬德.论人才市场机制及其运作[J].人才开发,1998(3). 6、王志平.改进人力资源管理者的思维模式[J].人才开发,1998(5).

上海是中国多元化人才最集中的城市,不仅劳动力素质高,劳动力费用在国际上有竞争力,而且高科技工业领域的人力资源尤为优秀。漕河泾开发区依托周边20多所高等院校和120多所研究开发机构,以及良好的居住环境,能很容易吸引较高素质的劳工和专业人员。 开发区周边的学校有:交通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华东师范大学、东华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上海大学、复旦大学(医学院)、上海中医药大学等20余所高等院校。 科研院所:各类研究所120多个,其中较著名的有: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中科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华东计算技术研究所、上海市计量测试技术研究院、工业微生物研究所、激光技术研究所、航空615研究所、航天801研究所、航天803研究所、航天807研究所、航天811研究所、航天812研究所、航天第八设计部、电子科技集团21研究所、上海核工程研究设计院、上海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上广电中央研究院等等。 开发区内有留学生回国交流站和留学生公寓,为留学生来开发区工作提供方便。人才是企业经营发展的首要和根本资源,漕河泾开发区的这一人才优势对开发区内外商投资企业的经营发展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根据2010年统计,开发区共有从业人员约14.05万人,其中从事高新技术产业的员工约11.03万人,占总数的78.5%;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数超过6万人,占总数的45%,其中博士1539名、硕士10499名,留学归国人员2417名,外籍人士871名,已成为上海乃至全国高学历、高素质人才最为集聚的人才高地之一。

你到我的百度空间里有文章,关于下载文献的,你自己去下载几篇拼一下就OK了

有关于轮滑市场的毕业论文

做好企业营销工作必须有好的营销战略,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此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大专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3篇,欢迎参阅。

大专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一)

《 品牌服装设计营销影响分析 》

摘要:品牌服装设计作为品牌服装营销的主要构成部分,从品牌服装角度来讲,其利用独特的语言符号表现内在精神,其设计与艺术创作并不相同,通常会受到国家商标法规和法令以及行业特点等相关因素影响。目前,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品牌服装;设计;营销

近些年,随着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其对于服装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且服装行业传统纯加工与订单方式已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从服装企业方面而言,应用服装设计展现服饰文化价值,可加强服装营销过程中的竞争力。但是,目前服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怎样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的作用,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1.服装品牌设计分析

1.1服装品牌名称和标志

服装品牌的名称和标志作为服装品牌设计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进行服装品牌设计时,应该保证名称和标志的简洁性与易记性,创建服装品牌识别系统,充分展现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内在特点,保证服装品牌名称和标志可以为消费人员留下直接视觉印象,从而使消费人员可以对服装的品牌产生意识,为服装企业后期销售工作奠定基础,提高服装企业营销额。

1.2服装品牌独特风格

服装品牌独特风格为各个服装品牌有效区别的关键因素。设计服装品牌的风格过程中,应该保证服装品牌可以深入人心,且独具一格。从服装消费人群方面来讲,服装消费人员在购买服装过程中,经常会追求个性化,而服装品牌的独特风格,能够有效满足消费人员的需求。对此,在服装品牌设计时,必须保证服装品牌的独特风格,利用服装品牌独特风格展现品牌服装。

2.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功能

2.1提高服装价值

在品牌服装营销过程中,品牌服装设计能够提高服装价值。而品牌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明确目标消费群体和品牌核心价值,唯有合理定位消费群体和核心价值,才能够有效提高服装价值,从而使品牌服装在服装企业激烈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因而,品牌服装的设计不但提高服装核心价值,还促进了品牌服装营销。2.2提高服装地位品牌服装的设计,可使品牌服装在营销过程中有效提高服装品牌在服装业的地位。从服装企业角度而言,品牌设计对于服装企业的发展十分关键。设计师在品牌服装设计时,可利用先进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完成设计,保证品牌服装的设计满足服装企业需求,使品牌服装可以脱颖而出,在服装市场中占据更高的地位。

2.3满足消费者要求

品牌服装的设计应该以满足消费者要求作为目标,综合分析消费者日常购买服装时的相关消费要求与消费意识,保证品牌服装营销时具有广阔的市场。从品牌服装营销方面而言,必须加强品牌服装设计的独特性,满足消费者特殊目标需求,充分展现品牌服装独特性与亮点,实现品牌服装营销目标。因此,品牌服装营销时,应该充分发挥出品牌服装设计功能,引导消费者购买品牌付账,进一步扩展服装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营销中品牌服装设计对策

3.1建立服装品牌的价值意识

品牌服装设计下的品牌价值意识至关重要。建立品牌价值意识可在服装市场营销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品牌服装设计功能。同时,服装市场营销时,建立品牌意识,让市场营销人员意识到品牌服装的关键性,可使服装营销工作人员在服装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充分将品牌服装的价值意识传递给消费者,从而消费者就会对品牌服装产生依赖,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另外,品牌服装设计时,对于建立品牌价值意识,要掌握消费者与品牌直接的纽带,通过品牌定位和品牌印象以及品牌文化等相关品牌意识价值,提高消费群体在购买品牌服装时对于品牌服装的认可性。

3.2提炼服装品牌的核心价值

提炼服装品牌的核心价值作为品牌营销的关键点与难点。对于服装市场营销过程中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功能而言,有效提炼品牌核心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品牌服装的营销力度。从品牌服装营销方而言,提炼服装品牌的核心价值应该进行全方面的科学调研,并在品牌服装营销时,慢慢产生高度差异化和感染消费群体消费意识的品牌核心价值。但是必须重视品牌服装营销过程中品牌服装设计的重要性,保证品牌服装相应核心价值可以贯穿服装营销的各个流程,进而使消费群体可以深切感受到服装品牌价值核心。

3.3平衡服装品牌设计营销

品牌服装设计与品牌服装营销相辅相成,有效平衡品牌服装设计和营销内容,为服装市场营销过程中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作用的主要对策。针对品牌服装企业,不管是一方面重视品牌服装设计,或是一方面重视品牌服装营销,这些都制约着品牌服装企业的快速发挥在那。因此,必须合理平衡品牌服装设计与品牌服装营销,创建品牌服装设计与品牌服装营销科学协调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作用。

4.结束语

品牌服装营销作为一项综合工程,具备长期性与复杂性,其中设计和营销是服装品牌发展的重要源泉与动力。因而,在品牌服装营销时,应该建立品牌意识,有效提炼品牌服装的核心价值,合理平衡品牌设计和营销,使设计和营销完美融合,有效发挥品牌服装设计在品牌服装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小妹.邵阳中小服装企业走品牌化之路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吴鹏.刍议针织女装产品差异化对品牌升级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1.

[3]杜彬.动漫形象在服装品牌推广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

[4]杨帆.论服装品牌形象的展示设计表达[D].安徽工程大学,2012.

大专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二)

《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项目规划与设计 》

摘要:本文分析了《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开设的现状,然后指出了学生在实验中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规划设计调整的整体思路,最后探讨了《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内容设计问题。

关键词: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实验项目;设计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是面向市场营销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性独立实验课程。该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营销专业知识,在一个模拟接近真实的营销环境中分析和解决特定的营销问题,完成营销战略策略方面的决策,同时能得到相关决策带来的后果。由于该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营销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学习本课程,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的关键营销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以形成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学以致用,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市场竞争和对抗性,对于学生营销全局思维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和团队协作能力养成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虽然《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体系一直在不断的修改、改进和完善,但是外界的市场环境在变、学生在变、学习需求在提高、实验环境在调整,要想实验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那么适时地对课程的实验项目进行新的规划设计的调整就是必须的。

1《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开设现状

我校本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开设前后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先是基于单一的南京世格营销模拟软件开设了SWOT分析、企业营销目标确定、4P策略等八个实验项目。后整合了消费者行为实验室、顾客满意度软件和CATI软件平台等形成了所谓的综合实验课程。早前的实验项目设计由于仅基于南京世格软件,该软件版本较早,且没有后续的更新,虽然整个实验项目分成了八个项目,但是实际上都只是将该软件平台中涉及到的营销战略及策略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而已,更重要的是软件的仿真程度并不很高、软件操作无拓展性可能,影响了实验项目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训练。

后一个阶段的实验项目开设考虑了现有数个软件平台的充分利用、本实验课程课时的调整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高的要求等实际情况,将原本的南京世格实验软件涉及到的八个实验项目调整为十个实验项目,增加了两个新的实验项目:顾客满意度调研、CATI电话调查训练。由此形成了综合性的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

此次调整,改变了原来各门实验之间分散、孤立的弊病,使各个实验项目组合成了一个实验课程整体,使实验课程涵盖了市场营销专业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同时进行了该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从而达到了优化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不过总的来看,以上几个实验项目由于是基于几个已有软件设计的,各软件平台的数据、界面、功能和软件设计初衷并不统一,无法做到相互兼容,各个项目模块之间逻辑联系不强,而且也没有针对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对上述实验项目进行深度挖掘与设计,虽然该课程已经设计了五个实验项目,形成了完整的实验内容体系,但是实质上是形聚而神散,没有很好地做到优化整合。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点,比如较多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希望得到提高的能力没有提高的原因跟模拟软件、实验条件有关。

2学生在本实验课程学习中的需求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在对现有的实验项目进行调整设计之前,必须了解学生对于现有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找出问题所在,才能确保调整后的实验项目能够切实适应新的需求、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一份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认为理想的《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应该主要考虑将市场调研、环境分析、STP战略以及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包含进去,它们的选择人次均超过了100人次,也就是说在144份有选项的问卷中多数学生都选择了这些答案。

而在能力训练方面,学生们认为理想的《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应该主要考虑将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营销战略制定和营销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训练。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应当包含的知识与能力训练涉及到的内容均为该专业知识与能力构架中重要内容。那么在实验项目设计中,各个实验项目的开设就应该充分体现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内容,而且应当保证各个实验项目之间在知识和能力训练方面的逻辑联系和前后相承,并且要确保实验项目在知识和能力训练上的有效性。另据调查,学生们认为现有的模拟软件中“制定营销计划”模块对于学生通过实验提升能力方面帮助较大,占到了最大的比例,其次是SWOT分析模块。对于模拟软件提升学生能力方面不够理想的地方,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潜力,要么就应设法通过其它平台来补充。

3《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规划设计整体思路

3.1整合相关平台资源,增加实验项目的仿真程度,提高实验内容的吸引力

我校市场营销相关的实验软件资源采购来源不同、采购背景不同、软件功用也不同,虽然目前这些软件整合成《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还存在各种问题,但是未来对于实验项目的规划设计也依然只能基于这些现有的平台资源,而不可能全部推倒重来。在新的软件资源完成替代之前,我们的实验项目规划设计必须以整合现有各种软件平台资源为前提,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学生在实验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深受实验内容的影响,我们在设计实验项目的时候,在案例选取、实验分组、时间设定、参数调整、教师组织实施和引导等方面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验项目的吸引力,增加实验项目的仿真程度。

3.2努力实现实验项目的情景关联性设计

由于现有的实验项目体系是基于数个不同的软件平台规划设计的,存在实验项目之间逻辑联系不紧、不兼容等问题。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实验中引入跟实验内容、软件平台功能模块兼容的现实的情景线索,以情景线索穿插各个实验项目,使学生的思路顺着各个实验项目走下去,思路清晰,知识能力训练合情合理,增强实验的仿真程度和吸引力。

3.3挖掘实验软件相关模块中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内容

现有的软件平台往往是一个涉及各种专业知识和能力训练的综合体,软件操作界面上各种功能操作也是一体化的,我们在进行实验项目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根据你想训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意图去挖掘软件平台上的各种内容,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实验项目模块,以便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比如营销模拟软件中的SWOT分析部分,我们可以单独设计成为一个实验项目进行专项训练,以达到强化的作用。

3.4调整实验项目教学实施形式

学生们普遍对于沙盘演练和教学实训等实验组织实施形式比较感兴趣,对于电脑软件模拟的兴趣不高,而我们这门课程主要的实验教学形式恰好是电脑软件模拟。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在电脑软件模拟过程中通过穿插同类案例讲解,在电脑软件模拟实验项目外增加实操性实验项目进行沙盘演练和教学实训等形式来活化课程教学实施形式,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增强实验项目的吸引力以达到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4《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内容体系设计

根据以上实验项目设计思路,考虑学生学习需求,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本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规划设计调整整体上的情况包含营销动态模拟、顾客满意度研究和电话调查的内容,增加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焦点小组座谈、二手资料收集等实验内容,设计好各实验项目之间的逻辑联系,调整各实验项目教学安排。具体情况如下:首先,作为综合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营销动态模拟实验予以保留,但是调整为三个实验项目:认识模拟软件、SWOT分析、整体营销计划制定。这主要是考虑到课程实验学时要求以及该部分和后面实验项目的联系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是强调从全局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训练,让学生对营销框架和营销知识综合运用以及实践操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体验。其次,在营销动态模拟中涉及到的市场调查、市场研究分析、顾客满意等重要内容,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的思路顺势转到课程后半部分的营销模拟专项训练上,即以顾客满意度测评为线索,先后进行顾客满意度定性研究、顾客满意度定量研究等实验。

其中顾客满意度定性研究涉及到二手资料收集、焦点小组座谈、问卷测试与修改等问卷设计的实验;顾客满意度定量研究又涉及到电话调查、拦截问卷访问、网络问卷发布、顾客满意度结果计算与讨论、课程论文撰写等实验内容。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以一个完整的情景线索“企业综合营销模拟—顾客满意度调查、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专项训练—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课程论文撰写完成实验”来串起学校现有的实验软件资源,增加各软件平台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又通过情景设计增强了实验的仿真程度,从而提高实验项目的吸引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且,整个实验课程既有综合训练,又有重要的专项训练,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来说更为有效。

5结论

任何实验软件资源都不可能与具体学校具体专业的教学需求完全一致,何况学生的学习需求持续在改变,实验要求在不断提高,实验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要想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实验项目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实验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调整就是必须的。但是这些规划设计的调整又只能依据现有的实验环境约束、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各个实验平台实施整合利用,设计合理的情景线索、提高实验的仿真程度、开发蕴含专业知识的实验项目、合理运用各种实验项目教学实施形式,才能真正改变实验课程面临的不利情况,发挥它应有的功能,最大限度提升参与实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大专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三)

《 电力企业改革下市场营销思路 》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电力企业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在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迫使电力企业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改革的内容比较多,既包括技术方面的改革,同时也包括管理方面的改革。市场营销策略属于电力企业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和研究在当前环境背景下电力企业应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希望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力企业;改革;市场营销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存活下来就必须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改革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就一直在进行,经过了由浅到深的过程。现在正处于电力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何解决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科学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进行有关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将从介绍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力企业改革背景下应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

1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而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人们对电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就使得电力企业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进入了改革时期。随着电力企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逐渐意识到市场营销策略对企业的影响,加大了对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视程度。其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都开始意识到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性,市场营销策略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现阶段,电力企业越来越独立,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也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性支持。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电力企业也意识到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增加企业效益。而增加企业效益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进行合理的市场营销。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2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第一,就是电力市场分布不均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用电量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用电高峰期,进而出现了供电不足的现象,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大供应量。但是,电力企业主要解决的是发达地区的用电荒问题,对于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来说供电不足的现象仍旧较为严重,经常会出现停电、断电现象。而电力企业并没有对这些不发达地区的用电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电力市场分布不均匀不仅影响了一些地区人们正常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就是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缺少规范性。电力企业情况较为特殊,电力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财务进行管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但是现在很多电力企业都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也难以对市场进行准确地判断,进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投资决策;第三,电力价格与市场存在较大偏差。目前,很多电力企业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完善电力网络系统上,从而忽视了电力价格等比较实际问题。现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定价方案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市场的了解不够,定价不合理。另一方面是没有认识到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定价不准确。电力企业定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影响了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使得市场营销策略变得更加不合理。

3电力企业改革下应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

鉴于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存在较大的问题,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首先,应制定符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的营销战略。电力企业的营销战略是其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参考标准,将直接决定市场营销策略的合理性。电力企业应依据制定的营销战略逐层确定市场营销部门的任务。第一,是决策层。决策层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并对相关职能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企业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同时,还应加强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的联系,以便能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第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各个职能部门在企业中处于中间阶层,所承担的任务比较重。一方面要和决策层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营销战略。另一方面还要和基层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关注用户的需求变化情况;第三,是营销人员。营销人员是企业营销战略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最终营销战略实施的情况。

因此,必须要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水平。完成上述工作相当于是对电力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系统进行了重新的梳理,使其变得更加规范化。其次,应加强和客户的沟通,了解客户的需要。市场营销的主要对象就是客户,只有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比较少,从而影响了电力企业对市场的判断,进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相关决策。因此,必须要加强和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例如,可以组织客户会议,面对面地了解客户的需要。最后,应完善全国电力市场。不同地区对电力的需求是不同的,电力企业在关注发达地区的用电需求时也应关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用电需求。为了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电力企业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客户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并采用不同的供电策略。同时,还可以根据地区差异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4结论

总之,在电力企业改革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应加强对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视,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使电力企业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穗燕,梁裕琪.电力市场营销理念及策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117-118.

[2]张凤义.树立营销新理念实施营销新策略———探析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及营销策略[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5:155-156.

[3]刘邦伟.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及优质服务在其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1:171-172.

短道速滑滑后感~~~什么是短道速滑?怎么滑才科学?我个人体验是怎样?短道速滑发展现状?我给出的建议?

轮滑的普及和发展前景现在,大家所知的轮滑项目主要有:双排花样轮滑、单排花样轮滑、速度轮滑(直排)、轮滑球(直排为主)、极限轮滑(街区和U 池)、轮舞、自由轮滑FSK(休闲与野街)、平地花式(速度过桩、花式过桩、平地刹停)、速降、跳高(平地、抛台)。在世界各地的参与者中,有热衷于其中一项的,也有参与其中几项的。虽说都是轮滑,但不同项目给参与者带来的感觉是不同。我现在主要就国内各轮滑项目的发展前景及普及途径来说说我的看法。 一、速度轮滑 是人类追求速度的体现,它永远都有发展空间,并且他是最主要的轮滑竞技项目,比赛成绩很直观,不像其它项目有一定的人的主观因素。但用它来普及轮滑,恐怕多数人只能用5轮鞋休闲了, 二、单双排花样轮滑项目的艺术性是各轮滑项目中最高的,与花样滑冰相比,它们除了场地与器材的区别造成了技术动作的些微差别。但它们的优势在于,场地的局限性要小得多。不管将它们作为纯运动而参与的人再少,他们都是有较长远的发展空间的。就像芭蕾舞一样,参与者少,但它不会轻易消失,因为它本身就是与众不同的高雅,不是让多数人来参与及掌握的,多数人只需要欣赏就行了。这两个项目的普及只能说是多数人会欣赏就行了,而不是多数人都去练习规范的基础动作,能做出规范的动作来,用他们来普及轮滑是不现实的。三、轮滑球是对抗性强的集体项目,就像三大球,你说它能没有发展空间吗?只不过它要比三大球的局限性多一些,比如说场地。这样说吧,只要冰球存在,就有轮滑球的发展空间。只不过用它来普及轮滑不现实。四、极限轮滑 是少数人的运动,不管极限者再宣传,它都不可能普及,它也是像花样轮滑一样,是让多数人欣赏的,并更多了一分惊叹。虽不能靠它来普及轮滑,但它会长远发展,因为多数人是需要这种刺激的,它有足够的观众。五、轮舞与平地花式 在国内, 这是新兴事物,参与者更多是年轻人,将它做为一种时尚来跟风,说它们是运动,更不如说他们是一种广场文化,是一种娱乐。眩是年轻人的特权,但年轻人终会老去,只能靠后来的年轻人来继续。所以说,就目前来说,这两个项目要说普及也最多是在年轻人中,又因为要想练习它们到相当的水平,要想眩出水平,少不了投入过多的时间、精力与金钱。恐怕在少男少女中普及也是不太可能的,多数练习者最终成为休闲轮滑,就算你会几招几式轮舞或平花动作,但你成不了高手,就只能算是休闲了,也别太着急或太过勉强地把自己先纳入轮舞一派或是平花一派。

有关市场调查毕业论文

做好企业营销工作必须有好的营销战略,才能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为此我为大家整理了关于大专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3篇,欢迎参阅。

大专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一)

《 品牌服装设计营销影响分析 》

摘要:品牌服装设计作为品牌服装营销的主要构成部分,从品牌服装角度来讲,其利用独特的语言符号表现内在精神,其设计与艺术创作并不相同,通常会受到国家商标法规和法令以及行业特点等相关因素影响。目前,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发挥着推波助澜的作用,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品牌服装;设计;营销

近些年,随着居民生活质量水平的提高,其对于服装提出更为严格的要求,且服装行业传统纯加工与订单方式已无法满足居民生活需求。从服装企业方面而言,应用服装设计展现服饰文化价值,可加强服装营销过程中的竞争力。但是,目前服装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怎样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的作用,已成为企业关注的重点。

1.服装品牌设计分析

1.1服装品牌名称和标志

服装品牌的名称和标志作为服装品牌设计的主要构成部分,在进行服装品牌设计时,应该保证名称和标志的简洁性与易记性,创建服装品牌识别系统,充分展现企业的经营理念与内在特点,保证服装品牌名称和标志可以为消费人员留下直接视觉印象,从而使消费人员可以对服装的品牌产生意识,为服装企业后期销售工作奠定基础,提高服装企业营销额。

1.2服装品牌独特风格

服装品牌独特风格为各个服装品牌有效区别的关键因素。设计服装品牌的风格过程中,应该保证服装品牌可以深入人心,且独具一格。从服装消费人群方面来讲,服装消费人员在购买服装过程中,经常会追求个性化,而服装品牌的独特风格,能够有效满足消费人员的需求。对此,在服装品牌设计时,必须保证服装品牌的独特风格,利用服装品牌独特风格展现品牌服装。

2.品牌服装设计在营销中的功能

2.1提高服装价值

在品牌服装营销过程中,品牌服装设计能够提高服装价值。而品牌服装设计过程中,设计师应明确目标消费群体和品牌核心价值,唯有合理定位消费群体和核心价值,才能够有效提高服装价值,从而使品牌服装在服装企业激烈竞争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因而,品牌服装的设计不但提高服装核心价值,还促进了品牌服装营销。2.2提高服装地位品牌服装的设计,可使品牌服装在营销过程中有效提高服装品牌在服装业的地位。从服装企业角度而言,品牌设计对于服装企业的发展十分关键。设计师在品牌服装设计时,可利用先进市场营销基础理论完成设计,保证品牌服装的设计满足服装企业需求,使品牌服装可以脱颖而出,在服装市场中占据更高的地位。

2.3满足消费者要求

品牌服装的设计应该以满足消费者要求作为目标,综合分析消费者日常购买服装时的相关消费要求与消费意识,保证品牌服装营销时具有广阔的市场。从品牌服装营销方面而言,必须加强品牌服装设计的独特性,满足消费者特殊目标需求,充分展现品牌服装独特性与亮点,实现品牌服装营销目标。因此,品牌服装营销时,应该充分发挥出品牌服装设计功能,引导消费者购买品牌付账,进一步扩展服装企业的经济效益。

3.加强营销中品牌服装设计对策

3.1建立服装品牌的价值意识

品牌服装设计下的品牌价值意识至关重要。建立品牌价值意识可在服装市场营销过程中充分发挥出品牌服装设计功能。同时,服装市场营销时,建立品牌意识,让市场营销人员意识到品牌服装的关键性,可使服装营销工作人员在服装市场营销的过程中,充分将品牌服装的价值意识传递给消费者,从而消费者就会对品牌服装产生依赖,直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意向。另外,品牌服装设计时,对于建立品牌价值意识,要掌握消费者与品牌直接的纽带,通过品牌定位和品牌印象以及品牌文化等相关品牌意识价值,提高消费群体在购买品牌服装时对于品牌服装的认可性。

3.2提炼服装品牌的核心价值

提炼服装品牌的核心价值作为品牌营销的关键点与难点。对于服装市场营销过程中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功能而言,有效提炼品牌核心价值,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品牌服装的营销力度。从品牌服装营销方而言,提炼服装品牌的核心价值应该进行全方面的科学调研,并在品牌服装营销时,慢慢产生高度差异化和感染消费群体消费意识的品牌核心价值。但是必须重视品牌服装营销过程中品牌服装设计的重要性,保证品牌服装相应核心价值可以贯穿服装营销的各个流程,进而使消费群体可以深切感受到服装品牌价值核心。

3.3平衡服装品牌设计营销

品牌服装设计与品牌服装营销相辅相成,有效平衡品牌服装设计和营销内容,为服装市场营销过程中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作用的主要对策。针对品牌服装企业,不管是一方面重视品牌服装设计,或是一方面重视品牌服装营销,这些都制约着品牌服装企业的快速发挥在那。因此,必须合理平衡品牌服装设计与品牌服装营销,创建品牌服装设计与品牌服装营销科学协调体系,从而充分发挥品牌服装设计作用。

4.结束语

品牌服装营销作为一项综合工程,具备长期性与复杂性,其中设计和营销是服装品牌发展的重要源泉与动力。因而,在品牌服装营销时,应该建立品牌意识,有效提炼品牌服装的核心价值,合理平衡品牌设计和营销,使设计和营销完美融合,有效发挥品牌服装设计在品牌服装营销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服装企业的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邱小妹.邵阳中小服装企业走品牌化之路探索[D].湖南师范大学,2014.

[2]吴鹏.刍议针织女装产品差异化对品牌升级的影响[D].江南大学,2011.

[3]杜彬.动漫形象在服装品牌推广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理工大学,2012.

[4]杨帆.论服装品牌形象的展示设计表达[D].安徽工程大学,2012.

大专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二)

《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项目规划与设计 》

摘要:本文分析了《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开设的现状,然后指出了学生在实验中的学习需求,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规划设计调整的整体思路,最后探讨了《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内容设计问题。

关键词:市场营销模拟实验;实验项目;设计

《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是面向市场营销专业高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性独立实验课程。该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所学营销专业知识,在一个模拟接近真实的营销环境中分析和解决特定的营销问题,完成营销战略策略方面的决策,同时能得到相关决策带来的后果。由于该课程需要学生综合运用营销知识解决问题,因此,通过学习本课程,一方面可以对学生学习过的关键营销知识进行梳理和强化以形成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学习本课程,学生能学以致用,能够感受到真实的市场竞争和对抗性,对于学生营销全局思维能力培养、分析解决问题能力提升、实践操作能力训练和团队协作能力养成等方面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虽然《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体系一直在不断的修改、改进和完善,但是外界的市场环境在变、学生在变、学习需求在提高、实验环境在调整,要想实验课程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那么适时地对课程的实验项目进行新的规划设计的调整就是必须的。

1《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开设现状

我校本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开设前后经历了两个阶段。最先是基于单一的南京世格营销模拟软件开设了SWOT分析、企业营销目标确定、4P策略等八个实验项目。后整合了消费者行为实验室、顾客满意度软件和CATI软件平台等形成了所谓的综合实验课程。早前的实验项目设计由于仅基于南京世格软件,该软件版本较早,且没有后续的更新,虽然整个实验项目分成了八个项目,但是实际上都只是将该软件平台中涉及到的营销战略及策略内容划分为不同的模块而已,更重要的是软件的仿真程度并不很高、软件操作无拓展性可能,影响了实验项目对学生的吸引力和对学生知识能力的训练。

后一个阶段的实验项目开设考虑了现有数个软件平台的充分利用、本实验课程课时的调整以及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更高的要求等实际情况,将原本的南京世格实验软件涉及到的八个实验项目调整为十个实验项目,增加了两个新的实验项目:顾客满意度调研、CATI电话调查训练。由此形成了综合性的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

此次调整,改变了原来各门实验之间分散、孤立的弊病,使各个实验项目组合成了一个实验课程整体,使实验课程涵盖了市场营销专业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同时进行了该实验课程的实验教学资源的建设,从而达到了优化课程人才培养模式和提升实验教学效果的目的。不过总的来看,以上几个实验项目由于是基于几个已有软件设计的,各软件平台的数据、界面、功能和软件设计初衷并不统一,无法做到相互兼容,各个项目模块之间逻辑联系不强,而且也没有针对培养学生素质与能力对上述实验项目进行深度挖掘与设计,虽然该课程已经设计了五个实验项目,形成了完整的实验内容体系,但是实质上是形聚而神散,没有很好地做到优化整合。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调查结果也显示了这一点,比如较多的学生都认为自己希望得到提高的能力没有提高的原因跟模拟软件、实验条件有关。

2学生在本实验课程学习中的需求

教学是为学生服务的,在对现有的实验项目进行调整设计之前,必须了解学生对于现有实验课程、实验项目的意见和建议,找出问题所在,才能确保调整后的实验项目能够切实适应新的需求、有效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在针对市场营销专业学生的一份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认为理想的《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应该主要考虑将市场调研、环境分析、STP战略以及市场营销组合策略等方面的知识包含进去,它们的选择人次均超过了100人次,也就是说在144份有选项的问卷中多数学生都选择了这些答案。

而在能力训练方面,学生们认为理想的《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应该主要考虑将市场信息收集与分析能力、营销战略制定和营销实践操作方面的能力训练。由此可以看出,学生们对《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应当包含的知识与能力训练涉及到的内容均为该专业知识与能力构架中重要内容。那么在实验项目设计中,各个实验项目的开设就应该充分体现相关的知识和能力的训练内容,而且应当保证各个实验项目之间在知识和能力训练方面的逻辑联系和前后相承,并且要确保实验项目在知识和能力训练上的有效性。另据调查,学生们认为现有的模拟软件中“制定营销计划”模块对于学生通过实验提升能力方面帮助较大,占到了最大的比例,其次是SWOT分析模块。对于模拟软件提升学生能力方面不够理想的地方,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其潜力,要么就应设法通过其它平台来补充。

3《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规划设计整体思路

3.1整合相关平台资源,增加实验项目的仿真程度,提高实验内容的吸引力

我校市场营销相关的实验软件资源采购来源不同、采购背景不同、软件功用也不同,虽然目前这些软件整合成《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还存在各种问题,但是未来对于实验项目的规划设计也依然只能基于这些现有的平台资源,而不可能全部推倒重来。在新的软件资源完成替代之前,我们的实验项目规划设计必须以整合现有各种软件平台资源为前提,这是一个基本的原则。学生在实验中的学习状态和学习效果深受实验内容的影响,我们在设计实验项目的时候,在案例选取、实验分组、时间设定、参数调整、教师组织实施和引导等方面要想办法提高学生参与实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实验项目的吸引力,增加实验项目的仿真程度。

3.2努力实现实验项目的情景关联性设计

由于现有的实验项目体系是基于数个不同的软件平台规划设计的,存在实验项目之间逻辑联系不紧、不兼容等问题。较好的解决办法就是在实验中引入跟实验内容、软件平台功能模块兼容的现实的情景线索,以情景线索穿插各个实验项目,使学生的思路顺着各个实验项目走下去,思路清晰,知识能力训练合情合理,增强实验的仿真程度和吸引力。

3.3挖掘实验软件相关模块中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内容

现有的软件平台往往是一个涉及各种专业知识和能力训练的综合体,软件操作界面上各种功能操作也是一体化的,我们在进行实验项目规划设计的时候,应该注意根据你想训练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意图去挖掘软件平台上的各种内容,形成相对独立和完整的实验项目模块,以便对学生进行专门的训练。比如营销模拟软件中的SWOT分析部分,我们可以单独设计成为一个实验项目进行专项训练,以达到强化的作用。

3.4调整实验项目教学实施形式

学生们普遍对于沙盘演练和教学实训等实验组织实施形式比较感兴趣,对于电脑软件模拟的兴趣不高,而我们这门课程主要的实验教学形式恰好是电脑软件模拟。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在电脑软件模拟过程中通过穿插同类案例讲解,在电脑软件模拟实验项目外增加实操性实验项目进行沙盘演练和教学实训等形式来活化课程教学实施形式,减少学生的抵触情绪,增强实验项目的吸引力以达到提升实验教学效果,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

4《市场营销模拟实验》课程实验项目内容体系设计

根据以上实验项目设计思路,考虑学生学习需求,结合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和实验环境,本实验课程的实验项目规划设计调整整体上的情况包含营销动态模拟、顾客满意度研究和电话调查的内容,增加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焦点小组座谈、二手资料收集等实验内容,设计好各实验项目之间的逻辑联系,调整各实验项目教学安排。具体情况如下:首先,作为综合训练学生专业能力的营销动态模拟实验予以保留,但是调整为三个实验项目:认识模拟软件、SWOT分析、整体营销计划制定。这主要是考虑到课程实验学时要求以及该部分和后面实验项目的联系问题。

这一部分主要是强调从全局对学生进行综合的训练,让学生对营销框架和营销知识综合运用以及实践操作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体验。其次,在营销动态模拟中涉及到的市场调查、市场研究分析、顾客满意等重要内容,教师要适时对学生进行引导,让他们的思路顺势转到课程后半部分的营销模拟专项训练上,即以顾客满意度测评为线索,先后进行顾客满意度定性研究、顾客满意度定量研究等实验。

其中顾客满意度定性研究涉及到二手资料收集、焦点小组座谈、问卷测试与修改等问卷设计的实验;顾客满意度定量研究又涉及到电话调查、拦截问卷访问、网络问卷发布、顾客满意度结果计算与讨论、课程论文撰写等实验内容。这样一来,我们就可以以一个完整的情景线索“企业综合营销模拟—顾客满意度调查、市场调查与研究分析专项训练—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课程论文撰写完成实验”来串起学校现有的实验软件资源,增加各软件平台之间的逻辑联系,同时又通过情景设计增强了实验的仿真程度,从而提高实验项目的吸引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并且,整个实验课程既有综合训练,又有重要的专项训练,对于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培养来说更为有效。

5结论

任何实验软件资源都不可能与具体学校具体专业的教学需求完全一致,何况学生的学习需求持续在改变,实验要求在不断提高,实验环境也在不断变化,要想适应新的形势、提高实验项目的吸引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对实验项目的规划设计进行调整就是必须的。但是这些规划设计的调整又只能依据现有的实验环境约束、考虑学生的学习需求,对各个实验平台实施整合利用,设计合理的情景线索、提高实验的仿真程度、开发蕴含专业知识的实验项目、合理运用各种实验项目教学实施形式,才能真正改变实验课程面临的不利情况,发挥它应有的功能,最大限度提升参与实验学生的专业素质和能力。

大专市场营销毕业论文范文(三)

《 电力企业改革下市场营销思路 》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电力行业发展的速度比较快。在这种大的环境背景下,电力企业发展的速度也比较快,发展前景比较乐观。但在电力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从而迫使电力企业进行改革,以便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改革的内容比较多,既包括技术方面的改革,同时也包括管理方面的改革。市场营销策略属于电力企业改革的重点内容之一,对于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结合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分析和研究在当前环境背景下电力企业应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希望对电力企业的发展能有所帮助。

关键词:电力企业;改革;市场营销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大了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要想存活下来就必须要进行改革,以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电力企业改革自从改革开放政策实施以后就一直在进行,经过了由浅到深的过程。现在正处于电力企业改革的关键时期,随着电力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市场营销方面存在的问题逐渐显露出来,如何解决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提高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科学性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问题。因此,进行有关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研究十分必要。本文将从介绍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入手,分析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电力企业改革背景下应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

1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的现状分析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电能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从而增加了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但与此同时,人们对电能的要求也变得越来越高,这就使得电力企业不得不进行改革,以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这样的背景下,电力企业进入了改革时期。随着电力企业改革工作的不断深入,电力企业内部的管理人员逐渐意识到市场营销策略对企业的影响,加大了对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视程度。其实,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各行各业都开始意识到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性,市场营销策略将会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经济效益,进而影响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实力。现阶段,电力企业越来越独立,在发展的过程中国家也给予了大量的政策性支持。在新的市场形势下,电力企业也意识到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增加企业效益。而增加企业效益的一个主要途径就是进行合理的市场营销。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同时还可以促进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使电力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下来。

2我国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

就目前电力企业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下述三个方面。第一,就是电力市场分布不均匀。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产生活过程中用电量不断增加,从而使得很多地区都出现了用电高峰期,进而出现了供电不足的现象,影响了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满足人们的用电需求,电力企业必须要加大供应量。但是,电力企业主要解决的是发达地区的用电荒问题,对于那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来说供电不足的现象仍旧较为严重,经常会出现停电、断电现象。而电力企业并没有对这些不发达地区的用电问题给予高度重视。

电力市场分布不均匀不仅影响了一些地区人们正常的生活,同时也影响了电力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第二,就是电力企业内部管理缺少规范性。电力企业情况较为特殊,电力企业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对财务进行管理。做好财务管理工作不仅能维持企业的正常运行,同时还有利于提高企业决策的准确性。但是现在很多电力企业都存在财务管理不规范的问题,不仅影响了财务管理的效率,同时也难以对市场进行准确地判断,进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投资决策;第三,电力价格与市场存在较大偏差。目前,很多电力企业都将关注的重点放在完善电力网络系统上,从而忽视了电力价格等比较实际问题。现在,我国电力企业的定价方案还存在比较大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市场的了解不够,定价不合理。另一方面是没有认识到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定价不准确。电力企业定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影响了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使得市场营销策略变得更加不合理。

3电力企业改革下应采用的市场营销策略

鉴于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存在较大的问题,必须要采取合理的解决措施。首先,应制定符合电力企业实际情况的营销战略。电力企业的营销战略是其制定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要参考标准,将直接决定市场营销策略的合理性。电力企业应依据制定的营销战略逐层确定市场营销部门的任务。第一,是决策层。决策层的主要任务是制定市场营销战略,并对相关职能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管理,确保企业处于正常运行状态。同时,还应加强企业与外部市场之间的联系,以便能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第二,是相关职能部门。各个职能部门在企业中处于中间阶层,所承担的任务比较重。一方面要和决策层进行沟通,以便更好地了解企业的营销战略。另一方面还要和基层员工进行沟通交流,关注用户的需求变化情况;第三,是营销人员。营销人员是企业营销战略的直接执行者,其专业水平将直接影响到最终营销战略实施的情况。

因此,必须要提高营销人员的专业水平。完成上述工作相当于是对电力企业内部的营销管理系统进行了重新的梳理,使其变得更加规范化。其次,应加强和客户的沟通,了解客户的需要。市场营销的主要对象就是客户,只有全面了解客户的需求才能制定出符合市场实际情况的营销策略。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电力企业和客户之间的沟通比较少,从而影响了电力企业对市场的判断,进而影响了电力企业的相关决策。因此,必须要加强和客户之间的沟通交流。例如,可以组织客户会议,面对面地了解客户的需要。最后,应完善全国电力市场。不同地区对电力的需求是不同的,电力企业在关注发达地区的用电需求时也应关注经济不发达地区的用电需求。为了避免出现资源浪费,电力企业可以根据地区的实际情况将客户划分成不同的类型,并采用不同的供电策略。同时,还可以根据地区差异制定不同的营销策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4结论

总之,在电力企业改革的背景下,电力企业市场营销策略的制定对电力企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因此,电力企业应加强对市场营销策略的重视,制定合理的市场营销策略,提高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使电力企业能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郭穗燕,梁裕琪.电力市场营销理念及策略分析[J].中国电力教育,2012,36:117-118.

[2]张凤义.树立营销新理念实施营销新策略———探析新形势下电力市场营销的现状及营销策略[J].中国商界(上半月),2010,05:155-156.

[3]刘邦伟.电力市场营销策略及优质服务在其中的作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01:171-172.

市场调查类的毕业论文好写啊你这个不难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