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大古典名曲1、高山流水传说春秋的琴师俞伯牙一次在荒山野地弹琴,樵夫钟子期竟能领会这是描绘“巍巍乎志在高山”和“洋洋乎志在流水”。伯牙惊曰:“善哉,子之心与吾同。”子期死后,伯牙痛失知音,摔琴断弦,终身不操,故有高山流水之曲。2、广陵散据《琴操》记载:战国聂政的父亲,为韩王铸剑,因延误日期,而惨遭杀害。聂政立志为父亲报仇,入山学琴十年,身成绝技,名扬韩国。韩王召他进宫演奏,聂政终于实现了刺杀韩王的报仇夙愿,自己毁容而死。后人根据这个故事,谱成琴曲,慷慨激昂,气势宏伟,为古琴著名大曲之一。3、平沙落雁明朝此曲称《落雁平沙》。曲调悠扬流畅,通过时隐时现的雁鸣,描写雁群降落前在天空盘旋顾盼的情景。4、十面埋伏乐曲描写公元前202年楚汉战争在亥下最后决战的情景。项羽自刎于乌江,刘邦取得胜利。5、渔樵问答此曲表现渔樵在青山绿水之间自得其乐的情趣。6、夕阳箫鼓是抒情写意的的乐曲,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经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7、汉宫秋月意在表现古代受压迫宫女幽怨悲泣情绪,唤起人们对她们不幸遭遇的同情。8、梅花三弄《梅花三弄》是一首古筝曲,由笛曲改编而来9、阳春白雪相传为春秋时期的晋国师旷或齐国刘涓子所作。“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荡涤之意,“白雪”取懔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它以清新流畅的旋律、活泼轻快的节奏,生动表现了冬去春来,大地复苏,万物向荣,生机勃勃的初春景象。10、胡笳十八拍东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奴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一、《高山流水》《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弹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从此,他们俩人结成了知音,被传为千古佳话。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二、《广陵散》《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四、《梅花三弄》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至今。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明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不多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律话》)。五、《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的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六、《夕阳萧鼓》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七、《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采用渔民和樵夫对话的方式,题材集中精炼,以上升的曲调表示问句,以下降的曲调表示答句,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渔樵在青山绿水中悠然自得的神态。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使人形象地联想起渔樵生活的情景。八、《胡笳十八拍》 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是根据汉代以来流传的同名叙事诗而创作的琴曲,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的古典名曲。原诗作者一说为蔡文姬,但《后汉书·蔡琰传》中未见记载,故难以定论。其音乐为唐人传谱。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乐曲以十分感人的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被郭沫若称道为“是一首自屈原《离骚》以来最值得欣赏的长篇抒情诗”。九、《汉宫秋月》中国传统音乐中,同名异曲、异曲同名的现象很多,乐曲各个版本的历史渊源与流变往往需要艰苦的考证。比如,《汉宫秋月》就有琵琶曲、二胡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不同版本。此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十、《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庐,名莫愁。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乐曲产生的年代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说明。唐代显庆二年(657年)吕才曾依琴中旧曲配以歌词。《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一、《高山流水》
据文献记载,《高山流水》原为一曲,自唐代以后,《高山》与《流水》分为两首独立的琴曲。其中《流水》一曲,在近代得到更多的发展,曲谱初见于明代《神奇秘谱》(朱权成书于1425年)。管平湖先生演奏的《流水》曾被录入美国太空探测器的金唱片,于1977年8月22日发射到太空,向茫茫宇宙寻找新的“知音”。
山东派的《高山流水》是《琴韵》、《风摆翠竹》、《夜静銮铃》、《书韵》四个小曲的联奏,也称《四段曲》、《四段锦》。河南派的《高山流水》则是取自于民间《老六板》板头曲,节奏清新明快,民间艺人常在初次见面时演奏,以示尊敬结交之意。这三者及古琴曲《高山流水》之间毫无共同之处,都是同名异曲,风格也完全不同。
二、《广陵散》
《广陵散》又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嵇康因反对司马氏专政而遭杀害,临刑前曾从容弹奏此曲以寄托。据《神奇秘谱》载录,此曲原是东汉末年流行于广陵地区(即今安徽寿县境内)的民间乐曲,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神奇秘谱》所载《广陵散》,分开指、小序、大序、正声、乱声、后序共45段。乐曲定弦特别,第二弦与第一弦同音,使低音旋律同时可在这两条弦上奏出,取得强烈的音响效果。此曲之所以能跻身十大古曲之一,还得部分归功于嵇康。魏末著名琴家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之后《广陵散》名声大振,人们在理解这首乐曲时又多了一层意义,它蕴涵了一种蔑视权贵、愤恨不平的情绪。
三、《平沙落雁》
《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曲谱最早载于公元1634年(明末崇祯七年)刊印的藩王朱常淓纂集《古音正宗》。此曲原为四段,在流传的过程中发展成六段、七段、八段等不一。
全曲以水墨画般的笔触,淡远而苍劲地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清浅的沙流,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声情。曲意爽朗,乐思开阔,给人以肃穆而又富于生机之感,借鸿雁之高飞远翔,抒发和寄托人们的胸臆,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四、《梅花三弄》
古琴曲《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
晋隋以来有此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至今。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常为人们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明杨抡《伯牙心法》记载:“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三弄之意,则取泛音三段,同弦异徽云尔。”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不多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律话》)。五、《十面埋伏》
《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在古典音乐中是罕见的。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的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
乐曲是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今安徽省灵壁县东南)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垓下决战是我国历史上一次有名的战役。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表现了这场古代战争的激烈战况,向世人展现了一幅生动感人的古战场画面。六、《夕阳萧鼓》
这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此曲流传甚广,是琵琶古曲中的代表作品之一。乐谱最早于1875年的抄本。
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七、《渔樵问答》
《渔樵问答》是一首古琴曲。存谱最早见于明代萧鸾撰写的《杏庄太音续谱》(1560年)。萧鸾解题为:“古今兴废有若反掌,青山绿水则固无恙。千载得失是非,尽付渔樵一话而已”。近代《琴学初津》说此曲:“曲意深长,神情洒脱,而山之巍巍,水之洋洋,斧伐之丁丁,橹声之欸乃,隐隐现于指下,迨至问答之段,令人有山林之想。”
八、《胡笳十八拍》
汉末大乱,连年烽火,蔡文姬在逃难中被匈双所掳,流落塞外,后来与左贤王结成夫妻,生了两个儿女。在塞外她度过了十二个春秋,但她无时无刻不在思念故乡。曹操平定了中原,与匈奴修好,派使邪路用重金赎回文姬,于是她写下了著名长诗《胡笳十八拍》,余述了自己一生不幸的遭遇。琴曲中有《大胡笳》、《小胡笳》、《胡笳十八拍》琴歌等版本。曲调虽然各有不同,但都反映了蔡文邪路思念故乡而又不忍骨肉分离的极端矛盾的痛苦心情。音乐委婉悲伤,撕裂肝肠。
九、《汉宫秋月》
中国传统音乐中,同名异曲、异曲同名的现象很多,乐曲各个版本的历史渊源与流变往往需要艰苦的考证。比如,《汉宫秋月》就有琵琶曲、二胡曲、古筝曲、江南丝竹等不同版本。
此曲由一种乐器曲谱演变成不同谱本,且运用各自的艺术手段再创造,以塑造不同的音乐形象,这是民间器乐在流传中常见的情况。乐曲表现了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十、《阳春白雪》
《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高深的歌曲名,即《阳春》和《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姓庐,名莫愁。郢州石城,今湖北钟祥人)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现存琴谱中的《阳春》和《白雪》是两首器乐曲,相传这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乐曲产生的年代没有确切的史料可以说明。
唐代显庆二年(657年)吕才曾依琴中旧曲配以歌词。《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扩展资料: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十大名曲,指《高山流水》、《梅花三弄》、《夕阳箫鼓》、《汉宫秋月》、《阳春白雪》、《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广陵散》、《平沙落雁》、《十面埋伏》。单单听了这些名字就已经神为之夺,再加上由中国传统乐器演奏,声音优雅,中国韵味之美由此可见一斑,是中国传统音乐的精髓。
参考资料:百科百度—中国古典十大名曲
中国古典音乐的十大名曲有《高山流水》、《广陵散》、《平沙落雁》、《梅花三弄》、《十面埋伏》、《夕阳萧鼓》、《渔樵问答》、《胡笳十八拍》、《汉宫秋月》、《阳春白雪》。
一、《高山流水》据《列子·汤问》记载:“伯雅善弹琴,钟子期善听琴”。一次,伯牙弹了一首高山屹立、气势雄伟的乐曲,钟子期赞赏地说:“巍巍乎志在高山”。伯牙又弹了一首惊涛骇浪、汹涌澎湃的曲子,钟子期又说:“洋洋乎志在流水”。钟子期能深刻地领会伯牙所奏乐曲《高山流水》的内涵。两人遂成知音,成千古佳话。
二、《广陵散》《广陵散》亦名《广陵止息》,是我国古代的一首大型器乐作品,为汉魏时期相和楚调但曲之一。据《晋书》记载。嵇康尝游会稽,宿华阳亭,引琴而弹。忽客至,自称古人,与谈音律,辞致清辨,索琴而弹曰:“此《广陵散》也。”声调绝伦,遂授于康,誓不传人,不言姓而去。后嵇康因反对司马氏的专政而惨遭杀害,在临行前嵇康从容弹奏此曲以为寄托,弹奏完毕他叹息道,《广陵散》今天成为绝响。后人曾用琴、筝、笙、筑等乐器演奏,现仅存古琴曲。
三、《平沙落雁》《平沙落雁》是一首展景抒怀的琴曲,又名《雁落平沙》、《平沙》,作者相传有唐代陈子昂、宋代毛逊、明代朱权等,众说不一。全曲以水墨画般的手法,淡远而苍劲地描绘了大自然辽阔壮丽的秋江景色,曲中清浅的沙流,万里的白云,飞鸣的群雁,如临其境。曲意爽朗,给人以肃穆而又富有生机之感,体现了古代人民对祖国美丽风光的歌颂与热爱。
四、《梅花三弄》《梅花三弄》又名《梅花引》、《梅花曲》、《玉妃引》,是中国古典乐曲中表现梅花的佳作,早在唐代就在民间广为流传。全曲表现了梅花洁白芳香、凌霜傲雪的高尚品性,是一首充满中国古代士大夫情趣的琴曲。《枯木禅琴谱》说:“曲音清幽,音节舒畅,一种孤高现于指下;似有寒香沁入肺腑,须从容联络,方得其旨。”相传晋隋以来就有此笛曲,为东晋大将桓伊所作。后经唐代琴家颜师古改编为琴曲,流传至今。梅花傲霜高洁的品格,常用以隐喻具有高尚节操的人,是古今艺术创作的重要题材。琴曲中采用完整重复三段泛音写法不多见,“故有处处三叠阳关,夜夜梅花三弄之诮。”
五、《十面埋伏》《十面埋伏》是一首著名的大型琵琶曲,堪称曲中经典。乐曲内容的壮丽辉煌,风格的雄伟奇特,此曲最早见于1818年出版的华秋萍《琵琶谱》,1895年出版的李芳园编订的《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中将它改名为《淮阴平楚》。乐曲根据公元前202年楚、汉两军在垓下进行决战时,汉军设下十面埋伏的阵法,从而彻底击败楚军,迫使项羽自刎乌江这一历史事实加以集中概括,谱写而成。琵琶曲《十面埋伏》出色地运用音乐手段向世人展现了这场战况激烈的古代战争画面。
六、《夕阳萧鼓》《夕阳萧鼓》是一首抒情写意的文曲,旋律优美流畅,在演奏中运用了各种琵琶技法。在曲式上,用扩展、收缩、局部增减和高低音区的变换等手法展开全曲。乐谱最早见于1875年的抄本。1925年前后,上海大同乐社根据此曲改编成丝竹乐曲《春江花月夜》,它犹如一幅长卷画面,把丰姿多彩的情景联合在一起,通过动与静、远与近、情与景的结合,使整个乐曲富有层次,高潮突出,音乐所表达的诗情画意引人入胜。
七、《渔樵问答》《渔樵问答》是一首流传了几百年的古琴名曲,反映的是一种隐逸之士对渔樵生活的向往,希望摆脱俗尘凡事的羁绊。音乐形象生动,精确。乐曲通过渔樵在青山绿水间自得其乐的情趣,表达出对追逐名利者的鄙弃。乐曲以渔民和樵夫对话的方式展开,以上升的曲调提问,以下降的曲调应答,曲调飘逸潇洒,描绘出在青山绿水中渔樵悠然自得的神态。乐曲中时而出现伐木或摇橹的声响,渔樵生活的情景跃入眼帘。
八、《胡笳十八拍》古琴曲《胡笳十八拍》是根据汉代以来流传的同名叙事诗而创作的琴曲,是我国音乐史上一首杰出的古典名曲。全曲共十八段,运用宫、徵、羽三种调式,音乐的对比与发展层次分明,分两大层次,前十来拍主要倾述作者身在胡地时对故乡的思恋;后一层次则抒发出作者惜别稚子的隐痛与悲怨。乐曲以十分感人的乐调诉说了蔡琰一生的悲惨遭遇,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抒写了主人公对祖国、对故土的深沉思念及骨肉离别的痛苦感情。被郭沫若赞颂为堪比屈原《离骚》的长篇抒情诗”。
九、《汉宫秋月》《汉宫秋月》是中国名曲。原为崇明派琵琶曲 ,现流传有多种谱本,流传的演奏形式有二胡曲、琵琶曲、筝曲、江南丝竹等,主要表达的是古代宫女哀怨悲愁的情绪及一种无可奈何、寂寥清冷的生命意境。中国古典音乐中,异曲同名、同名异曲的现象很多,乐曲各个版本之间的历史渊源已难以考证。
十、《阳春白雪》《阳春白雪》原是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两首歌曲名,即《阳春》与《白雪》,是由楚国著名歌舞家莫愁女在屈原、宋玉的帮助下传唱开来的,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现存《阳春》和《白雪》为两首器乐曲,相传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师旷或齐国的刘涓子所作,乐曲产生年代已无从考究。《神奇秘谱》在解题中说:“《阳春》取万物知春,和风淡荡之意;《白雪》取凛然清洁,雪竹琳琅之音。”后来泛指高深的、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通过写琵琶女生活的不幸,结合诗人自己在宦途所受到的打击,唱出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心声。社会的动荡,世态的炎凉,对不幸者命运的同情,对自身失意的感慨,这些本来积蓄在心中的沉痛感受,都一起倾于诗中。它在艺术上的成功还在于运用了优美鲜明的、有音乐感的语言,用视觉的形象来表现听觉所得来的感受;萧瑟秋风的自然景色和离情别绪,使作品更加感人。
琵琶行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音乐诗之一。前面描述琵琶声音的片段非常精彩。通过一系列精彩的比喻,生动地展现了琵琶女子高超的演奏技巧,使读者仿佛亲耳听到了音乐的声音,具有很高的文学水平
《琵琶行》是我国古代描写音乐的最著名的诗歌之一,其中正面描写琵琶声的片段精彩绝伦,用了一系列绝妙的比喻,生动形象地呈现出了琵琶女弹奏技艺的高超,让读者仿佛亲耳听到了音乐声,具有极高的文学水平。白居易将激越的大弦声比作急雨,将柔和的小弦声比作情人之间的窃窃私语。大弦和小弦交错弹奏,让人感到仿佛是大大小小的珍珠落到了玉盘中。珍珠和玉盘的比喻极美,清越的声音又与琵琶声十分贴切。乐曲流畅顺滑的时候琵琶声就像鸟语声般婉转,到了阻遏不畅的地方,又像是在结冰的水面下流动十分艰难。泉水凝结得越来越多,乐声就越来越阻塞,知道音乐声骤停,这时没有声音却有十分滋味,似乎比有声音时还要动人。突然琵琶声迸发,就像银屏突然破裂,水流了出来,也像铁骑奔赴战场。这段描写让人看到了想象力能够达到怎样的高度,通过比喻,让听觉上的音乐通过文字和想象力送达读者的心中。
学术堂整理了一些关于古筝专业的毕业论文题目,供大家进行参考:1、古筝作品《夜深沉》演奏赏析2、古筝协奏曲的演奏及其教学实践3、古筝演奏中音乐表现的三要素4、古筝启蒙教学中技法训练探讨5、浅谈新时期高师古筝教学与发展6、浅析当今中阮的表现形式及在乐队中的发展前景7、浅谈古筝技巧"摇指"的运用与发展8、探析古筝演奏艺术中的气与韵9、新时期古筝艺术普及和传承的思考10、一点二角三发力--浅析何宝泉古筝演奏教学艺术理念11、古筝琵琶二重奏《春江花月夜》演奏技巧探究12、中国传统音乐中的联曲体结构分析13、对古琴融入现代音乐教育中的思考14、从现代筝曲追溯古筝演奏技法的流变15、分析我国传统茶艺中筝艺表演的民乐艺术特色16、浅析古筝演奏技法的发展与演变17、浅析古筝演奏的力度掌握训练
不错,正是这十本。纯粹、干货、优质,中国顶级文学艺术的聚集地,作者用最真实、直接、凝练的笔墨写尽世间百态。其中更是不乏史诗级著作,禁得住反复回味品读,但是你不一定敢,因为其中有不少的文学作品在读完之后有种细思极恐或陷入强烈忧郁的情绪中,一些真正殿堂级的作品给人的这种感觉真是对情感和思想的改变性的震撼,所以有一些故事看完第一遍就很难有看第二遍的勇气。
1、《收获》:纯正、独立;偶尔会跟点风,比如,“像卫慧那样疯狂”。
2、《十月》:老牌刊物,有自己的风格和追求。
3、《山花》:艺术、大气、先锋,不拘一格,“慧眼识珠”。
4、《小说界》:有好看的东西,比如:“品中国文人”系列;有时可以与《收获》相媲美。
5、《天涯》:思想、文学、在民间。
6、《花城》:南方文学杂志的翘楚。
7、《滇池》:边陲但不边远。主编张庆国是个非常有想法的人,也是很懂小说。
8、《福建文学》:闽南文学的一朵奇葩。小说编辑“老练”对作品的选择也很老练。
9、《山东文学》:齐鲁大地文学阵地的主心骨。
10、《散文》:散文界最好的刊物,不媚俗,不傲气,始终如一。
1、半月谈
半月谈是于1979年创刊,以广大基层群众为读者定位的国内发行量较大的时政刊物,也是有着“中华第一刊”美誉的重要党刊,目前已经开办了网校、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网站,建立了多业态、多文种的期刊集群。
2、南都周刊
南都周刊是隶属于南方都市报,以一个城市为关注对象,以城市温度计为杂志定位的新闻性综合类城市杂志,以有着冷静梨形且有着独立思考能力的城市人群为读者定位,是城市人群的高品质读物。
3、三联生活周刊
三联生活周刊是隶属于中国出版集团三联书店,在国内读者群中有着较为广泛影响力和良好声誉的综合性新闻和文化类周刊,其中设立的栏目涵盖了现代生活的方方面面,内容具有较高的含金量。
4、中国新闻周刊
中国新闻周刊是以政治经济为杂志定位,于2000年创刊的权威深度网络新闻来源,其中报道的内容个覆盖了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时尚娱乐等多个领域,并还被翻译成多种语言,拥有多个主流市场。
5、新周刊
新周刊是于1996年创办,由南方出版传媒公司主管和主办的杂志,通常会在每月1日和15日出版,这个有着传媒接话题策源地美誉的杂志,在中国期刊市场有着较高的舆论影响力且较具代表性。
6、凤凰周刊
凤凰周刊是隶属于香港凤凰卫视,专注于报道时事、政治和文化等领域内容,并且会深度报道和跟踪国内外重大事件及其背后故事的时政类杂志,不仅在国内,甚至在全球华人圈中有着较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7、看天下
这本创刊于2005年,于每月8日、18日和28日出版的新闻类文摘杂志,这本在主流人群中具有较为广泛影响力的文摘杂志,其中内容覆盖了社会、财经、科技、文化、时尚、娱乐等多个领域。
8、环球杂志
环球杂志是于1980年创刊,由新华社主管、瞭望周刊社主板的国内外颇具影响的精品杂志,是集权威性、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全球时事新闻刊物,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目前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设有派驻机构和地方分社,形成了较大的新闻信息采集网络。
9、南风窗
南风窗是隶属于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于1985年创刊,在政治、经济和思想学术领域有着广泛影响,发行覆盖全国的正经新闻杂志,因其独立的叙事立场、冷静的叙事风格而深得人心,除此之外,海域多个学术机构展开合作,为政府企业提供具有较高价值的研究报告。
10、财经网杂志
这本与1998年创刊,专注于关注中国经济制度变革与现代市场经济进程的财经杂志,同时还会发布关于海外经济、时政要闻等多个报道,是以公正性和专业性为新闻杂志原则,旨在及时报道评论中国及世界重大事件和焦点人物。
核心的那个都不太好发表,你要提前做准备。这个科目比较偏。K85/K87文物考古类核心期刊表1、文物2、考古3、考古学报4、考古与文物5、中原文物6、华夏考古7、东南文化8、敦煌研究9、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11、江汉考古12、农业考古13、故宫博物院院刊14、北方文物
1.这三种刊物不是报,而是期刊,《考古学报》目前是季刊,《考古》、《文物》是月刊。2.《考古》、《文物》、《考古学报》内容都是考古类的,并且都坚持资料性和学术性并重,既有大量原始考古资料的报告,又有研究性论文,而且每期的顺序都是田野考古报告或简报在前、论文在后,绝无所谓“考古发掘论著“”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之说。区别仅在于主办单位不同。《文物》是由国家文物局主办,前身是《文物参考资料》。《考古学报》、《考古》是社科院考古所主办,前身分别是《田野考古报告》和《考古通讯》,唯一不同之处就是《考古学报》通常刊载的文章较少而且篇幅长。
您的问题,中国考古杂志《考古学报》、《考古》、《文物》,都是专业文物考古报刊;《考古学报》、《考古》侧重于考古发掘论著;《文物》侧重于考古文物实物论著;各有所长、各有千秋!
《考古学报》、《考古》和《文物》合计已出刊600期以上,70年代以来又先后创办了《 文物资料丛刊》、《考古学集刊》、《中原文物》、《考古与文物》、《江汉考古》 、《史前研究》等刊物 ,并出版了《中国考古学年鉴》等。
cssci包括管理世界、世界历史、中国社会科学、马克思主义与现实、教学与研究、哲学研究、世界宗教研究部、现代外语、民族语文、文学评论、文学遗产、文艺理论与批评、音乐研究、历史研究、世界历史、近代史研究、文物、考古、经济研究、世界经济、中国工业经济、政治学研究、中国法学、社会学研究、民族研究、等100多类人文社科类期刊。
cssci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Chinese 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缩写为CSSCI。由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开发研制的数据库,用来检索中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论文收录和文献被引用情况,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评价领域的标志性工程。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课题攻关项目。CSSCI遵循文献计量学规律,采取定量与定性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全国2700余种中文人文社会科学学术性期刊中精选出学术性强、编辑规范的期刊作为来源期刊。
目前收录包括法学、管理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学等在内的25大类的500多种学术期刊,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9年)12年度数据,来源文献近100余万篇,引文文献600余万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