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哈医大主编的杂志

发布时间:

哈医大主编的杂志

医学核心期刊有如下:《FRONTIERS OF MEDICINE》《解放军医学杂志》《解放军医药杂志》《医学研究生学报》《中华医学杂志》。

医学核心期刊是对以公开发行的医学学术期刊,按学科分门别类的进行系统评价的医学学术期刊目录,通常所说的核心期刊,是指被北大图书馆每四年出版一次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期刊。

医学核心期刊主要以北京大学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也叫2011版北大中文核心。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出版的2014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目录为参照标准,

同时各地高校和卫生机构根据各地的需要按期刊的影响引子等条件将医学类期刊分为一类、二类或者A、B、C、D等,这种分类方法由于各地的要求不统一,所以没有统一的标准。

核心期刊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

R2 中国医学

R3 基础医学

R4/8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

R9 药学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

1、中华医学杂志

2、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3、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4、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5、第一军医大学学报(改名为: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6、解放军医学杂志

7、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8、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9、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10、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1、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2、复旦学报.医学版

13、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4、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5、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6、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7、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8、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9、广东医学

20、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1、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改名为: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2、上海医学

23、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4、江苏医药

25、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6、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7、实用医学杂志

28、山东医药

29、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30、重庆医学

31、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2、天津医药

33、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4、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5、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6、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7、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

1、中国公共卫生

2、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3、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4、卫生研究

5、营养学报

6、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您好,您问的是哪两种期刊的投稿好?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哈医大学报和中国临床研究杂志是两种不同的期刊,它们的投稿要求也不同。哈医大学报是哈尔滨医科大学出版的一份学术性期刊,主要发表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投稿要求最少200字,最多500字,文章要求完整,不能出现重复内容。中国临床研究杂志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出版的一份学术性期刊,主要发表临床医学研究成果,投稿要求最少1000字,最多3000字,文章要求完整,不能出现重复内容。因此,投稿的最佳期刊取决于您的文章内容,如果您的文章内容更偏向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和药学等学科,那么哈医大学报更适合您投稿,如果您的文章内容更偏向临床医学,那么中国临床研究杂志更适合您投稿。

周晋,男,198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获本科学位,1992年获哈尔滨医科大学内科学硕士学位,1995年在苏州大学获血液学博士学位,1997年在哈医大国家药理基地博士后流动站出站。

现为中华医学会黑龙江省血液病主任委员、哈医大一院院长、哈医大一院信息中心主任、哈医大一院试验中心主任、哈医大一院血液肿瘤中心主任、血液内科主任、博士导师、博士后指教师,是国家和省自然基金评审和省科技进步奖评审专家,是《哈医大学报》编委、哈医大和哈医大一院学术委员会委员、首届哈医大一院十大名医和黑龙江省级干部保健专家。

两款研究杂志哈医大学报比较好的,我因为中国临床研究处于全国性的报刊,而哈伊大学主要针对一个大学的领域进行投稿,所以说我觉得哈伊大学更好投。

医学杂志主编讲座

张兆发,男,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主任医师,出身于中医世家。

姓名:张兆发

从医经验:50年(1963年起)

科室:中医内科

职称: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

1963年毕业于上海中医药大学医疗系,毕业后又曾分别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院和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进修各一年。先后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从事中医临床研究与教学工作四十余年,对中西医临床医学有较高的造诣,是著名的中西医结合泌尿外科男科专家。

张兆发的科研成果

曾历任《中国农村医学》杂志编委、中国中医研究院高职称评委、北京针灸骨伤学院学委、高评委、学院学报编委等。曾多次为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四川电视台等医学讲座,并多次出国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外援医疗工作,均得到好评。

多次接受当地电视台采访与播放。现已被列入《中国当代名医词典》等书册内。四十余年的临床实践中,总结出中医理论与现代检测方法结合,辨证与辨病相结合的诊治方法,发挥了中医药现代化的优势,使临床医疗有很好的疗效。

个人认为杜文明厉害些 国家执业药师,执业医师,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师从中医世家上海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国家著名中医药专家、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中国中医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沈绍功教授,随师临证10余年,为沈绍功教授嫡传弟子、得意门生。临床擅长采用中医药治疗妇科疾病、内科杂病,切合临床,灵活辨证,深得沈绍功教授真传。 在时任中国中医科学院曹洪欣院长主编的《基层医生实用全书》任副主编;《沈绍功全科临证精要》任副主编;主编《名老中医临证经验汇编》Ⅰ至Ⅴ期,并参与多部著作任编委,国家一级、二级杂志发表论文数篇。 本人曾拜民间名医为启蒙老师,在基层从事医疗卫生工作10余年,走村串户,经历了急症慢病的考验,受到了风雨履冰的洗礼,积累了丰富的悬壶经验。一边学习一边诊病,苦读医学经典,顺利通过国家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并获取山东中医药大学学历证书。 中医的生命力源自于民间。毛泽东曾经这样说: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2004年始,为回报基层农村百姓,响应国家政府号召,依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继续教育项目要求,承担全国乡村医生培训工作,聘请国内著名中医学专家如沈绍功、陈可冀、王永炎、孙树椿、林兰、车念聪、叶永安、刘燕玲、韩学杰、杨金生、冯利、丁京生、张军、朱云龙、刘文龙等数十位中医专家,先后举办国家名老中医经验学习班30余期,培训乡村医生达数万名,每期培训班均邀请沈氏女科第十九代传人沈绍功教授或其弟子亲临讲学传授,弘扬中医药文化,免费赠送《中国基层医生报》等各种医学杂志、名老中医讲座及光盘等学习资料多达100万份,受到广大基层医生的热烈欢迎和同仁们的充分肯定。 于2010年开展名老中医走基层项目,举办沈绍功教授名老中医经验交流学习研讨会5届,并启动沈绍功学术思想基层示范网点推广工作。自2010年至2015年间,在师父沈绍功和同门师长的鼓励帮助下,在全国陆续开展沈绍功教授学术思想基层推广示范网点20余家,使沈氏学术在全国开花结果,为沈氏女科学术思想的传承与发展积累了丰富经验,为弘扬沈氏女科学术思想、国家名医流派传承项目以及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影响基础。 2015年6月26日,倡导并组织全国基层医生,在全国政协礼堂举办首届“毛主席626医疗卫生最高指示”50周年纪念活动,200多名乡村医生参加,得到政府机关领导及多家新闻媒体的支持和肯定。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 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

2、林海峰:国际著名营养大师 整体自然医学疗法创始人,青年时期开始学习微生物学和细胞学,师从美国营养学博士谢立启先生。

3、朱鹤亭:道号玄鹤子。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玄学家、武学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读四书五经,习医、武、堪舆 学道家养生学术。读中学和在入北京大学学习时期,研修中西医理论、 潜修老庄哲学,道、佛学经典。

4、杨力:著名中医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

5、张国玺: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玺研究员从事老年医学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维勤:中央警卫局中南海门诊部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正师级教授。

7、张家瑞:台湾省台南县人,1948年6月出生。财团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会董事 ,台湾中华全民自然养生协会秘书长,台湾中华离子医学民间团体教授,台湾中华自然医学宣导中心创办人。

8、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9、孔令谦: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著名中医孔少华之子、多年来研习太极与养生之道20余年。

10、王洪图:研究《黄帝内经》三十多年。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出版的专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两千多年前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倒背如流。因此他在业界被尊称为内经掌门人。

扩展资料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养生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始建于五十年代建院之初,于2002年在原精神科的基础上成立了心理卫生中心,经过半个世纪的奋斗,现已发展成规模较大,学术水平较高,在重庆市本专业领域遥遥领先的优势学科。迄今为止,也是重庆市高等医药院校附属医院和市属所有综合医院中唯一设置有的精神、心理科,现设有精神科住院部、心身疾病住院部、精神科门诊、心理咨询门诊、心理测定和心理治疗室等。拥有多种现代化诊断治疗仪,全世界最新型的电休克治疗机、电兴奋仪、生物反馈治疗仪以及多种心理测定的模具和电脑软件,脑电图机、动态脑电检测仪、脑诱发电位仪、肌电图仪、彩色经颅多谱勒仪、磁共振仪、螺旋CT机。本学科具有稳定而成熟的研究方向,即成瘾医学、青少年心理危机干预、家庭暴力行为三个主要研究方向。曾编撰我国第一部《精神病治疗学》专著及主持过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0多项市级科研项目以及CMB协作课题,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一项,这些成就都填补了重庆市本专业领域的空白,部分在国际,国内也属领先。本学科于1986年被批准为精神病学和精神卫生学硕士点,并于2005年被批准为博士学位授权点。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2人。长期承担本校七、五年制本科及专科的精神病学和医学心理学教学,现又创建了临床心理卫生本科专业。曾完成我国第一部精神病学教育电影。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长期从事精神病学和心理卫生学的研究工作,教学工作和临床工作。中心现有教授11人,副教授4人,有硕士生导师资格的13人。数人在学术界承担重要职务,年轻医生已全部硕士化。 其中有一人曾长期担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四川省心理卫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简称中心)的前身是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始建于五十年代建院之初,于2002年在原精神科的基础上成立了心理卫生中心,迄今为身心协会副理事长,一人曾长期担任重庆市精神科专委会主任委员和重庆市司法精神病鉴定中心技术组组长、《四川精神卫生》杂志副主编、重庆医学杂志编委、重庆精神医学杂志主编,一人担任中国心身医学专委会全国委员和重庆医学会心身与行为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完成过一部精神病学教学电影,至今仍在教学工作中常规应用,出版过一部《精神病治疗学》专著,参编大专院校《精神病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2003.2月第11版),大型工具书《症状鉴别诊断学》(上海科技出版社.2004.8月第1版)。参加过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进行的儿童心理卫生状况调查,曾多次承担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填补了重庆市本专业承担这类高等级科研项目的空白。多项研究成果获重庆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二等奖和上海—法国纳普朗克精神医学成果三等奖。其中“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研究”获重庆市1998年科技进步二等奖(省部级),是重庆市本专业有史以来唯一的一项省部级奖。目前该中心正在从事数项精神病学和心身医学领域的国际前沿课题研究,并多次与欧美和日本等国合作从事临床和科研工作,有六人曾多次出访欧美和亚太地区,2002-2005年,先后有两名美国博士和博士后研究生来本中心研修。有数位专家多次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和进行学术交流。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合作进行的“贪食症和厌食症的流行学调查”的论文发表在美国《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ating Disorder》,近年来,开展了“高考落榜生的心理—生理反应调查及其相关因素的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由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提供资助的“重庆市大学生自杀未遂的研究”和“重庆市数千名大中学生的心理卫生调查工作”,对青少年心理问题,性格与职业选择的关系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暴力行为危险因素评估与干预方案”的研究正在进行中。近10年来,全科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发表专业论文达30余篇。该科在重庆直辖前长期由四川省卫生厅指定为负责全四川省的精神卫生人员的培训基地,为基层专科医院输送了大量高层次专业人员,重庆地区本专业的绝大部分高级专业人员都曾在我院进修培训过。重庆直辖后仍担负全重庆地区的专业人员培训和临床工作的指导。中心常年定期组织和举办全市性的疑难病例讨论和专题学术讲座,举办理论提高班,以提高全市专业人员的基础理论和临床诊治水平。由于全科医务人员精湛的医疗技术和良好的医德医风,赢得了广泛的好评,曾多次被中央台生活频道、重庆电视台和有线台、重庆广播电台、健康报、重庆日报、晚报、晨报、商报、华西都市报、现代工人报、青年报、经济报、健康人报等多家新闻媒体采访和报道。今天,在市卫生局和医院的领导下,全科医务人员正在努力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和服务质量,扩大病房规模,为更多的心身疾病患者提供更加优良的医疗卫生服务。在重庆市本专业领域本中心具有如下突出优势:1、人才优势:有一大批国内外知名专家长期从事精神病学和心理卫生学的科研工作,教学工作和临床医疗工作。年轻医生全部选自医科大学本科生中前几名优等生,现已全部“硕士化”。2、学术优势:承担和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市级科研项目。获得过多项科技奖,填补了重庆市本专业的空白。3、学科优势:建科时间长、专业设置齐全、专业基础好,为重庆市本专业第一批硕士学位授予点,迄今仍为重庆市本专业唯一的硕士学位授予点。同时,因设在综合医院内,对各种疑难杂症、急重症可组织各科联合攻关解决,仪器设备先进、齐全。4、地理优势:地处重庆市中区,交通方便,就医便利,院内环境优美。心理咨询室专家门诊日程表:周一 上午 张永芳(硕士导师,教授)下午 杨德兰(硕士导师,教授)周二 上午 张逢春(硕士导师,教授)下午 段成美(硕士导师,副教授)周三 上午 蒙华庆(硕士导师,教授)下午 况利(硕士导师,教授)周四 上午 凌永和(硕士导师,教授)下午 陈德祥(副教授)周五 上午 蓝长安(硕士导师,教授)下午 胡华(副教授)科室主任:蒙华庆(担任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专委会全国委员和重庆医学会心身与行为医学专委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况 利(重庆市精神科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与重庆市心理学会危机干预专委会主任委员)科室医生:共有14人分别是:张逢春、凌永和、张永芳、杨德兰、蓝长安、段成美、蒙华庆、况利、胡华、黎雪梅、李静、傅一笑,罗庆华,陈建梅。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的主编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批准、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主管、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办并出版的国家级医学期刊。期刊为月刊,但不属于国家科技核心期刊,截止2014年,期刊并未被北大核心,南大核心等核心引证报告收录。 上海交大查询结果 如有疑问请追问,解决问题还望采纳

《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不是国家科技核心期刊。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是由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主办的期刊。该期刊馆藏于国家图书馆、上海图书馆。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杂志坚持正确的办刊方针和宗旨,围绕国家不同时期医药卫生工作的重点,结合临床实际和重大疾病防治工作需要,并抓住学术研究中的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实施有前瞻性的编辑策划工作。主要栏目设置有:综述、论著、临床交流、医药管理、临床护理等栏目。

扩展资料

来稿要求

1、文题:应简明确切反映本文的特定内容,一般不用副标题,尽可能不使用代号。文题以20个汉字以内为宜,力求简明、醒目、反映文章的主题。本刊每版2000字符,请作者根据版面情况投稿!

2、摘要:采用结构式文摘,即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摘要部分一般不超过二百字。

3、关键词:摘要下标引3-5个关键词,请参考最新版《IndexMedicus》中的医学主题词《MesH》,若无该词可使用自由词。

4、图表:凡文字能说明的内容尽量不用表和图,正文、表、图三者中的数据不应重复,统计表应另纸绘出附在稿件中,以便审阅。表有表题,图有图题及各自的编号,采用三线表或王字表,

表中数据务必核实,纵横之和一致,小数点后最少保留一位。统计学处理结果用p<0.5,p<0.05,p<0.01三档表示。

5、医学名词和药物名称:使用医学名词、药物名称应注意前后统一。必须使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委员会公布的各科名词,医学名词不得随意缩写,如所用名词过长,

而文稿中又需多次使用则在第一次引用时在全名词后加圆括号,注明缩写,药物名称以《中国药典》和《中国通用药名》为准,英文药物名称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床医药文献杂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电子期刊普遍不认可,电子期刊的CN刊号和纸质期刊的CN刊号不一样,在新闻出版总署期刊那里可以查不到,只能在电子连续出版物那里可以查到,级别个单位可以用,大多数单位是不认可的。

看具体省份,基本都可以用的,很多核心也是电子期刊。

解放军医学杂志主编

朱壬葆(1909—1987),金华岭下朱人。1932年,浙江大学心理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36年,考取介绍公费留学,入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院研究动物生理学。1938年毕业,获哲学博士学位。次年回国。历任金陵大学农学院、中央大学医学院、上海医学院教授。早年对内分泌生理有较深研究,阐明性激素、促进腺激素与甲状腺素作用的相互关系,被写进生理学专著。抗日战争胜利后,在上海医学院担任教授会主席,支持学生进步活动。1951年,筹建军事医学科学院生理学系。主持进行的空胃运动和消化运动的规律及其神经机制研究,出血性和烧伤性休克研究、放射性病的基本性质和发病机理研究等,均获重大成就。60年代,领导研制成功中国第一代抗辐射药物,完成中国放射病第一个药物预防方案。是中国造血干细胞实验研究的创始人,发表造血干细胞专题论文20余篇。带领科技人员在进行“战时特种武器伤害的医学防护”重大科研成果攻关过程中,作出卓越成绩。此成果于1985年获国家级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5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科学院生物学地学学部委员,一级研究员,军事医学科学院学位评定委员会主任委员、院专家组组长。担任《生理学报》、《生理科学进展》、《中华医学杂志》、《中华放射医学和防护杂志》、《解放军医学杂志》等刊物编委以及《应用生理学杂志》主编。多次出国考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1986年,获中国科学院颁发的荣誉奖状、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颁发的荣誉证书。

1937年10月生,南方医科大学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起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国家科技进步奖医学专业评审组成员,中华医学会理事,中国微循环学会副会长,国际休克学会联盟理事,亚洲微循环联盟理事,全军医学科委会委员兼微循环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病理生理学会休克专业委员会主任,《解放军医学杂志》编委会副主任,《中国微循环》、《微循环学杂志》副主编。长期从事休克、烧伤、微循环等病理生理学研究。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军队医疗成果一等奖各1项,军队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1959年毕业于哈尔滨医科大学。1987年获第四届世界微循环大会奖。立三等功6次,1988年被总政治部、总参谋部授予“全军院校优秀教员”称号,1998年获总后勤部优秀科技人才建设伯乐奖,2000年被总后勤部授予“科学技术一代名师”称号。主编著作6部,发表论文120余篇。培养博士后2名、博士10名。

上海医药杂志社主编

嵇汝运,1918年4月24日出生于江苏省松江县(现属上海市)。自小聪敏,勤奋好学。1934年,在江苏省松江中学初中毕业后,进入江苏松江高级应用化学科职业学校,自此便对化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1937年,考入中央大学化学系。 1941年,大学毕业后;在成都电信器材修造厂从事电化学方面的科研和生产工作,后在中央工业试验所从事油脂化学试验工作,担任技士。1947年,他考取留美公费实习生,先在美国NOPCO化学公司的试验室实习,学习从油脂制取维生素及分析工作,半年后,他通过中英庚款基金会留英的全国统考,获得继续深造的机会,转入英国伯明翰大学化学系主修生物化学。节假日他经常独自在实验室专心致志地从事课题研究。1950年夏,他的《氨基葡萄糖化学的研究》和《Mannich反应》论文出色地通过了论文答辩,获理学博士学位,随后被校方聘任为药理系研究员,开始了在神经系统药物研究领域的探索研究和教学实践。在此期间,他寻找到一种局麻作用比普鲁卡因强10余倍的新化合物,论文在杂志上发表后,引起了国外同行学者的刮目相视。1953年,正当中国跨进第一个五年计划时,嵇汝运放弃了在英国名牌大学任职的优厚待遇,毅然回国参加祖国社会主义建设。嵇汝运回国后,在上海药物研究所所长赵承嘏的带领下,积极地同高怡生等一起根据国家的需要从事药物研究工作,开创了新药合成研究的新领域,使中国药物研究水平跃上新的台阶。他为上海药物研究所的发展壮大,做出了重要贡献。针对当时血防工作的迫切需要,嵇汝运领导课题组开展了血吸虫病药物研究的工作,合成了百余种抗血吸虫病和寄生虫病实验药物。1958年,上海药物研究所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研究工作需要,嵇汝运又开展了神经系统药物研究课题,合成了近百种实验药物,为上海药物研究所神经药理研究的开创和发展,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961年,嵇汝运领导高血压药物的合成研究工作,合成了数十种实验药物,并进行了各种药理试验。这项研究直至1966年末因“文化大革命”而被迫停止。1978年,嵇汝运担任了上海药物研究所副所长。他以极大的政治热情和出色的工作效率协助高怡生所长领导全所的科研工作,治理“文化大革命”所造成的科研创伤。他身体力行,带领一批学术骨干,对专业设置、人员配备、设备添置、课题整顿、实验方案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他事无巨细,一一过问,认真落实。此外,他还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为扩大中国药物研究工作在国外的影响作了大量的工作,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在此期间,嵇汝运亲自担任合成室药物化学研究组组长,领导了心血管药物、抗疟药物、神经系统药物和量子化学四个课题研究组,在新药研究和理论探索两大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丰硕成果。1984年,因年龄关系退出所领导岗位后,仍担任“量子化学在药物研究中的应用”课题组组长的职务。嵇汝运曾担任《化学学报》 、 《药学学报》 、 《药学通报》等十多种杂志的编委,特别是对他在1987年前任副主编的《国外医学药学分册》倾注了大量心血。此外,他还担任《DrugoftheFuture》杂志编委。嵇汝运在学术上乐于助人,尤其重视对青年的提携和培养。除本身工作外,他还在上海药物研究所亲自授课,担任研究生《高等药物化学》主讲教师,并经常应邀在本市及外省市学会、高等院校作短期讲学或学术报告。嵇汝运以极大的热情参加各项社会活动。1957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嗣后担任民盟第八届、第九届中央委员,民盟上海市委员会第七届委员、第八届常委、第九届副主任委员。他还担任上海市政协第五届委员、第六届和第七届常委。中国科协第四届委员和上海市科协第四届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评审委员会化学部评审组成员和上海市新药审评委员会委员。

汪复,主要研究方向:感染性疾病的病原诊断,抗菌药物的临床评价和细菌耐药性,个人专长: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抗菌药物的临床药理与临床评价,社会关系、社会职务: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委员,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感染与化疗学会主任、顾问,中国抗感染化疗杂志主编及其他5种杂志的编委,2003年起为国际传染病学会委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