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教育管理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

教育管理学的学科性质是一个颇存争议的基本理论问题。将教育管理学视为社会科学,既有相当深厚的历史缘由,也有很强说服力的本土依据和国际依据。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教育管理学毕业论文范文

【摘要】本文阐述了“90”后大一新生的特点和当前高校辅导员的特点,分析了大学生对微信产生依赖心理的原因,提出了利用微信平台对大一新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方法。随时随地接收发送信息,使教育无处不在;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新阵地;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微时代的到来,改变了人们以往获取信息和沟通交流的方式,微信、微博等新媒体无处不在。如果大学生入学管理教育方式在媒介选择上还只是校报、校刊、校内广播等传播媒体,就会和时代脱节,无法及时了解“90”后大一新生的情况。

因此,在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今天,如何积极有效的利用新媒体技术加强大学生入学教育,是每一位辅导员老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将探究如何利用在大学生中最为流行的网络媒介——微信,对大一新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方法。

一、“90”后大一新生的特点

现在,“90”后已成为大一新生的主体,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都有着鲜明的时代特点,能否做好他们的思想教育工作直接关系着祖国的未来,而想要做好他们的思想工作,就要先了解他们的特点。根据数月的相处和了解,将这些“90”后新生的特点大致总结为以下几点:

1、开朗孤独症

热情、开放、充满活力一直是“90”后大学生的代名词,但是由于他们大多为独生子女,平时除了跟父母沟通外,很少有机会学习如何跟同龄人交流,因此大部分大学生的热情只表现在熟悉的人或者朋友面前。有研究表明,人际关系成为当前“90”后大学生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自信心,不善于主动建立社交关系,以自我为中心;但同时,他们又会感到无聊、渴望交友。通过了解新生发现,他们之间的交流十分有限,交往范围仅限于同宿舍,上课几个月以来,甚至都不认识同班同学。有的学生觉得与舍友也没有共同话题,甚至在宿舍也很少说话,时间长了,别的同学会觉得他不合群,不好交往,因此敬而远之。这样,他自己就会觉得孤独、被忽视,被大家孤立。

2、独立性和依赖性并存

上世纪90年代出生的大学生有着强烈的独立意识,无法接受他人过多干涉自己的事情,缺少与父母的沟通,但又由于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到大都依靠父母解决生活上的问题,缺少独立生活的能力,对父母存在强烈的情感依赖,时刻存在矛盾心理。此外,独生子女习惯了被宠惯,与人分享、合作的能力相对较差,因不愿意沟通,易和室友、同学产生矛盾,易产生孤独感。

3、追求新鲜感,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生活在网络时代的“90”后大学生,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极强,喜欢刺激、新鲜感。同时学习能力很强,思维活跃、创造性强,经常求新、求变,也善于从网络上接受新信息、学习新东西。

4、责任感体现在关键时刻

社会普遍认为“90”后自私、缺乏社会责任感,其实这与学生成长的社会环境有很大的关系。“90”后学生,他们生下来就有好的生活,父母、老师只教育他们要好好学习,却忽视了教育其他方面。因此,就显的对外界关注度不够,责任感不突出。可是关键时刻,我们是可以看到“90”后的责任感,比如军训时,一位女生受不了高强度的训练,晕倒在地上,别的女同学背不动她,而一位伤病连的男同学二话没说背起她就往校医院跑,跑到医院时已是汗流浃背,这件事就可以看出“90”后学生的责任感和爱心。通过网络的方式传播感动可以最大化达到入学教育的目的。

5、心理承受力不强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90”后大学生是含着金钥匙出生的。父辈们的艰辛生活,使得他们不愿让子女再承受一次,因此在孩子身上会倾其所有,尽量满足一切愿望;同时,大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学习是第一位的,只要他们能认真努力学习,其他一切事情都不需要操心。这些孩子渐渐地失去了应对事物的能力,养成了依赖的习惯,每当遇到挫折就会措手不及,心情抑郁。

二、大学生对微信产生依赖心理的原因

随着信息技术革命的到来,网络在全世界范围普及,使用网络这把双刃剑所带来的问题也开始备受关注。当一些人面对网络无从下手无法适应时,另一些人则被网络所带来的新奇世界深深吸引,爱不释手,这种现象被称为“网络依赖”。为什么现在的大学生对微信产生这么大的依赖,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追求时尚与好奇心的驱使

大学生是一个充满青春活力的群体,对新鲜的事物充满好奇和渴望,而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正好满足他们的心理,对他们产生巨大的诱惑。随着年龄的增长,大学生身心的成熟感在逐渐增强,但自控力及自律能力依然较弱,无力抵抗网络的强大吸引,盲目跟从网络世界。

2、寻求社会归属感

随着生活环境的改变,社会阅历的不断增加,大学生的交际愿望也变得越来越强烈,处理好人际关系显得至关重要。可是他们在不具备这样能力的条件下,急于功成,反而常常会受到挫折,使他们的社会归属感降低。而微信在这些方面却能帮助他们寻求社会归属感,因为网络世界只依靠你的照片、言语形成你的形象,大学生们可以摆脱生活中的面具,展示自己最真实的一面,这对那些现实中内向易自卑的同学更具吸引力。通过微信交往,他们能得到社会认同,确立社会归属感,也会提高自我评价,产生一种自信。

3、释放情绪、转换心情

生活中遇到矛盾和挫折是很平常的事,特别是大学生,很容易遇到学习成绩不佳、感情不和、心情不好等此类的问题,当他们无法正常解决这类问题和矛盾时,他们就喜欢把悲伤的情绪转化成文字,写在微信的朋友圈里,渴望得到朋友们的鼓励和支持,从中得到能量,燃起对新生活的希望,满足了他们情感交流的需要。微信已成为现代大学生最普遍的联络方式,他们通过微信找朋友、聊天、关注新闻、转发状态。因此,辅导员老师也应该与时俱进,跟随学生们的步伐,充分利用这一资源开辟新的教育天地,对入学教育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对辅导员老师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必须要结合辅导员的特点,才能利用微信进行入学教育。

三、当前高校辅导员的特点

1、年轻、代沟少

现在高校的辅导员老师普遍较年轻,他们大多是离校不久的毕业生。对于他们而言,现在的学生既可以当作“学弟”“学妹”对待,也可以当作朋友对待,他们完全了解新生刚进入大学时的迷茫和落差所产生的心理反应,他们可以通过微信了解到学生的内心世界,有针对性的解决他们的问题。反过来,学生遇到这样了解自己的老师时,也比较容易敞开心扉,把自己内心的话告诉辅导员老师,寻求老师的帮助。

2、开朗、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强

正因为辅导员老师具有开朗、热情的性格,才能在短时间内认识每一位学生,观察到他们的特点,掌握他们学习与生活的情况,为新生入学教育做好准备。在学生们遇到问题时,或者老师观察到他的问题时,能通过微信聊天、面对面谈心等方式,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教育学生的目的。

3、与时俱进,易于接受新鲜事物

身为高校辅导员老师,必须要求自己与时俱进,融入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微信是这两年流行的网上交流平台之一,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于用微信记录自己的生活状态,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如果辅导员老师不懂得运用微信,就会错过很多信息,无法及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所以,想要做好新生的入学教育,就要能够接受他们所喜爱的事物,走进他们的生活圈子,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老师、朋友,引导他们的思想往正确的道路上行进。

四、利用微信平台对大一新生进行教育管理的方法

1、利用微信进行教育管理的必要性

(1)大学生的生活离不开微信。大学生对于新生事物的接受力总是最强的,而微信作为近年来最流行的网络社交软件,受到了大学生的喜爱。虽然微信发展时间不长,但截至2013年1月其用户已达到3亿,随着智能手机的快速发展,微信的使用率仍飞速上涨。迎接新生时了解到大部分学生都有使用微信的习惯,这说明大学生已经成为使用微信最为广泛、最活跃的.群体,也就为以后运用微信向学生宣传安全知识、进行入学教育和管理提供了现实可能。

(2)弥补传统教育方式的不足。长期以来,学校和辅导员都非常重视新生入学知识和安全教育工作,旨在用最短的时间让学生提高安全意识和自我管理能力。一般情况下,通过口头教育、开班会等方式,进行入学教育工作。但是,传统的教育方式在许多方面存在不足,一是在教育形式上,过于单一,使大学生容易产生厌烦情绪或逆反心理,造成事倍功半的局面。二是在传播媒介选择上,往往采用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容易受到时间、空间、地点的限制,影响了教育的时效性。与此相比,微信的多样性更加吸引学生,也能使入学教育无时无刻围绕在新生的学习与生活中,潜移默化,慢慢渗透。

2、利用微信平台进行教育管理的方法

(1)随时随地接收发送信息,做到教育无处不在。微信的便捷性,决定了新生接受入学教育可以不受时间和地点的约束。教师可以将多种教育材料群发给自己的学生,也可以通过朋友圈引导他们的思想,关注学生的动态,学生则可以利用碎片化的时间,在任何地方随时接受入学教育。如此,管理教育便无时无处不在发生。

(2)利用网络优势,拓展大学生思想教育新阵地。信息时代,高校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方式如果还只是基于一张嘴和一本书的话,对于大学生而言很难具有吸引力和感染力。而通过微信平台发送图文并茂的信息,甚至视频片段,这将给大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方式、效果等带来全新的变化。虽然微信的信息是碎片式的,但是一旦大量碎片式的信息集中围绕在某一个热点问题之下,就会形成一种浓厚的网络舆论氛围,占据思想教育的制高点。

(3)坚持以人为本,优化学生教育管理工作。在社会日益多元化的今天,大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棘手,辅导员老师们都在思考如何让学生管理工作走进学生内心。微信平台的引入在一定程度上推进这个想法的实现。对于一些学生的管理工作,辅导员可以借助微信,时时关注学生动态,和家长之间形成良好的配合关系,提高家长对大学管理工作的参与度,体现学生管理的开放性与民主性。虽然利用微信对新生开展入学教育,有着众多的好处,但是万事都存在矛盾。微信纵然可以无处不在,但还是达不到面对面交谈的效果,如果学生不当面和你聊天,辅导员老师看不到学生的表情或者行为,就会错过很多细节,不利于了解真实情况。所以,微信是把双刃剑,我们必须使用得当,才能最大程度地发挥它的功效。

【参考文献】

[1]杨立淮,徐百成.“微博”网络生态下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J].中国青年研究,2011(11)14.

[2]吴全华.现代教育交往的缺失、阻隔与重建[J].教育研究,2002(9)19.

[3]杨敏.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应对策略[J].思想政治教育,2012.06.

教育 管理创新是教育管理对社会、教育管理理论自身发展的一种回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文章 针对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侵权问题,分析了侵权现象的类型,以及造成这种侵权现象的成因,并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小学生维权意识、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教育;侵权;成因;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 文化 水平的提升和国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权利的认识越来越明晰,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但是对小学生群体合法权利的保护问题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小学生权益受到侵犯的问题时有发生。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综述

小学生除了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外,还享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基础教育法》中有关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但现实却是,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自愿关系,与其对应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不对等的。学校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发生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这些现象总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侵犯学生的健康权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实中侵犯学生健康权的现象很普遍,特别是体罚的现象屡禁不止。我们不时会听到 相关报道 教师体罚学生的事情,情节严重的,对学生造成人身伤害,教师严重侵犯了学生最基本的人身权。而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缺乏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由于害怕,他们有时候会选择沉默,不跟家长说,直到家长发现孩子身体受伤才知道事情真相。有的学校一味追求教学成绩,经常会擅自给学生增加自习时间,还本着自愿的原则,这种行为使学生的学习时间过长,学习效率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状态,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从长远考虑,并不真正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2.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却存在侵犯学生隐私权的现象。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不会维护自己的隐私权,甚至他们都不知道教师的一些做法是在侵犯自己的隐私权。比如,老师会让小学生养成写 日记 的习惯,会让每个人准备一个本子,每天写一篇日记,这个做法是好的,但是如果教师定期让学生把日记交上来检查,这就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虽然国家已经有明确规定,禁止公开学生的个人成绩,但是大部分学校为了刺激学生竞争以及学校之间各项评比,公开了学生成绩。考试成绩属于自己的隐私,学校在没有经过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公布出去就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3.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学生去学校就是去接受教育的,任何人不能阻止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也是明确写进《宪法》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在现实中,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上学迟到或者不好好听课等理由把学生赶出教室,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怕影响班级整体荣誉而让其转学,这种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4.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

中国人向来把尊严看得很高,即使是小学生,也有尊严。但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却常有侮辱、伤害孩子情感的行为,这比暴力行为更不容易被发现,但却实实在在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一些教师由于“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好、调皮捣乱的学生进行言语上的谩骂,比如他们会当着全班的面骂学生“笨蛋”“傻”等恶劣的言语,从而使被骂学生在同学的嘲笑下产生负面的情绪,还有的教师会用下课不准休息惩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些伤害是极其隐秘的。长期在这种谩骂、侮辱的学习气氛中,孩子的心理会发生扭曲,后果非常严重。

二、成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缘由。

1.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

中国有句古话:“严师出高徒。”我国的学生从小是在尊师重道的教育环境下长大,老师说的话就要服从,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不能顶撞老师,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他们不像是朋友,更像一种上下级关系。学生自身就会处于一种弱势状态,特别是小学生更是把老师的话当做“真理”,即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也会默不作声,更别说投诉或者寻求法律保护了。

2.部分教师素质低下

我国近年来一直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但是不得不承认,部分教师的素质还是没有得到提升,特别是教育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教师资源短缺,教师素质不高,有部分老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只知道出成绩,不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些教师“倚老卖老”,凭借自己几十年的教育 经验 ,对学生要求过分严格,自身的法律意识又相当淡薄,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

3.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自我控制的意识与能力两方面 基本素养 的缺乏,使学生在交往时容易产生不能有效保护自己、不能尊重他人权利的现象。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他们一般都是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别说法律意识。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权利屡次被侵犯而没有采取 措施 时,其被侵犯的概率就会增加,特别是小学生。

4.法律体系不健全

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基础教育法》,但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学生权益保障等重大问题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受教育者维护权利的法律保护方面被忽略。

三、对策思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应共同关注,积极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而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为重大,务需切实履行教育与管理之职责。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教师队伍中的部分人素质较低,不符合教师要求的情况,我们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摒弃应试教育教学的错误观点,加强教队伍建设。首先,要在教师队伍中进行排查,把好教师的入口关;其次,要对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教育,通过学法知法的培训,让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职责和自己的义务和权利,从而自觉地按照法律规范进行自己的教学计划,改变过去错误的 教学 方法 ,注重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2.提高孩子维权意识

课堂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应该定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维权意识的培养,告知学生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一些典型事件的处理解决方法,和学生成为朋友,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做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只有学生的维权意识得到提高,才能有效遏制侵权现象的发生。

3.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的素质和法律意识对一个学校的管理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提高,这就需要管理者推出正确合理的管理路线,尊重学生的权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积极组织一些法律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的法制教学章程。从现有的保护未成年合法权利的相关法律看出,我国现阶段的法律还是不够完善。为了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以及各级政府颁布的法律,我们要加大这些法律的教育宣传力度,让教师和学生知法、懂法。

4.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

受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和老师现在的观念还是停留在分数上面,教学方面只抓成绩,忽视了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素质教育没有落实到实处。学校应该改变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变“主观”为“客观”,克服管理的主观盲目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变“决策者”为“规划者”,教学计划的实施不能一味独裁,而是应该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规划,并形成统一的目标,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白平则.论学校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实现与保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

[2]柳倩华.从中小学教师侵权行为谈如何加强教育法治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2,(24).

[3]余晖,胡爱萍.中小学侵权行为的类型与防范对策[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3).

[4]张冀曼,李欢.中小学教师侵权现象探析[J].中国教师,2007,(S2).

[5]马金富,任玉霞.浅谈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3).

摘要:在特殊教育领域,尤其是在高等特殊教育领域,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及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对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在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包括学生学习生活、 社会实践 等领域,相关能力的提升,都是教育管理工作致力实现的目标。基于此提出了我们必须采取创新型思路与措施来提升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从而真正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在充满人文关怀气息的氛围中实现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更新与创新。

关键词:特殊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1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1.1是新时期与特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特殊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新旧观念交叉碰撞,加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在建立了多年以后开始逐渐进行着自我的完善与更新,人才竞争的市场环境变得日益激烈起来,这就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巨大的压力。因此,高校必须尽快适应新形势与特殊高等教育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迫切需要,紧紧抓住各种发展的机遇与有利条件,努力创新自己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采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来提升教育管理质量,从而有利于特殊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是高校解决自身教育管理中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特殊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较为滞后,其自身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多种问题,很多时候是按照较为传统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方式来处理并解决相关问题的,其真正的民主性特征不够高。因此,为了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管理标准与管理制度,高校必须尽快实现自身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要适当征求被管理者的建议,采用较为综合性与灵活性并存的评价方式与评价体系,这样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才真正有利于满足高校自我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弊端解决的实际需要。

1.3是特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时俱进的需要。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正处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危机等都影响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当今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要求和标准也在提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面临着多方冲击和压力,如何适应当前的新形势,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做到与时俱进,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的要求。

2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2.1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指“学校所制定的制度,其内容不得与国家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抵触”。高等特殊教育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必须服从国家意志,维护政府尊严,接受政府的领导与指导,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2.2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学校所制定的制度要从本校实际出发,便于操作,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中庸之道”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原则,。中庸之道”的核心是执两用中,这要求教育管理者在学校制度的决策过程中,必须持有辩证思想。如学校的管理制度过于抽象或严格,便难以把握;过于浅显或宽松,便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为此。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在制度决策时,要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根据特殊教育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2.3.程序性与高效性相结合的原则。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制度建设的程序性原则有助于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精神。作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只有掌握了管理的“双重性”,认真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决策、领导、组织、协调与沟通、控制等环节,才能在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中真正做到程序性与高效性相结合,如高校中的特殊教育学院,大多开设美术、中医、特殊教育等专业。作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应让各专业教师充分享有民主权、自主权,按程序性原则办事,而在重大问题决策时,管理者应在集思广益后,按高效性原则处理问题。

3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

3.1明确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作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深刻地认识到特殊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热情地为师生做好服务工作,以确保学校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并要想方设法地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学以致用,重在实践。同时,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要加强教育学原理、特殊教育发展史、特殊教育心理学、视力残疾 儿童 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方面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工作能力。

3.2营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组织文化。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在运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以教育基本理念为指导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残疾学生需要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也比普通教师付出了更多的劳动,为此,营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组织文化对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尤为重要。这样一来,在增强了学校组织凝聚力的同时,也为学校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可能。

3.3实施全纳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要使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得到落实,就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以让残疾学生融入社会主流为基本教育目的,通过校内、外调查研究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发现高等特殊教育领域中现有的几个专业已不能满足残疾学生的需要。总之,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特殊高等学校特殊的学生群体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都影响着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既是通才又是专才,能客观地认识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要求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能在对学校内部的财务、人事、教学、决策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管理的同时,也能站在国家的高度上,集思广益,为学校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

作者:阎洪涛 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子奇.甘肃本科院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25—26.

教育管理本科论文

教育管理是国家对教育系统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 篇一 教育管理新认识 【摘要】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体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体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本文阐述了一些教育管理的理念。 【关键词】管理;教育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201.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132-01 管理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及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些个目标”;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理念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创新,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然而理念的创新,既是教学改革的总结与需要,也是各时代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管理理念是组织在执行过程中指导管理活动的信念及秉承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对管理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科学的管理理念是科学治校的先导。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管理者为学校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做着积极的工作。那么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体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体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下四个基本理念。 一、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根据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没有学生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所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的根本宗旨。应当把千方百计管住学生的观念转变为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其中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今有许多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关闭,而有的学校却挤破了门,问题就在于学校是不是为学生负责,真正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来。 后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互动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存在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时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时而作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者;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英国职业教育的宗旨决定的。反映在教育观念上,提倡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学术上标新立异,他们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重视心智的发展在于知识的获取;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反对学生把知识看作是无需证明就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条。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团队活动与群体组合。合作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合作型交往,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诸方面将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 *** 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教育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而教学的主力和功臣是教师。教师是知识分子,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和教学津贴,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在领取工资和奖金的同时,也有丰厚的教学津贴,所以,教师的收入高于管理者,这是十分正常的。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有教学资历的管理者抽时间担任 *** 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优质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也应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树立的基本观念。教师有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教师和管理者在同样享受工资及奖金的同时,应当额外享受超课时的讲课津贴,这是正常的,因为尊师重教就是尊教重师。 三、教与学应融为一体 教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不能有任何脱节,这是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常识。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教育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学生管理也不例外。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滑坡,国家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四、后勤是教育管理的保证 后勤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当前,学校后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相辅相成。良好的教育资源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上,还应体现在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善、育人环境的优化和全面、科学、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上。食宿问题历来是教育管理者的大难题。后勤工作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头等大事,防止食物中毒,避免各种伤害和各种事故等是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抓好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是具体的科学发展实践。学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项工作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吴志巨集,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401 2、成凤春,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11 篇二 浅议成人教育管理 摘 要:成人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从成人教育的必要性、成人教育管理的现状和不足,提高成人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新形势下的成人教育管理进行概要的分析。 关键词: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管理;方法 一、成人教育的必要性 成人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成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著主导性、全域性性、关键性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程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人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人教育的物件是各行各业的在职工作者,其目的是直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知识能力,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为单位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成人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各个业务部门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终身学习将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终身学习意味着一个空前要求教育的时代的到来。 当今社会,由于知识的快速更新,社会经济形态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现有各行业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越来越高,许多人的岗位流变性很大,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成人的学习动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经济社会使得终身学习成为一 种必然的时代需求,这就要求人们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标定了成人高等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应有的位置,揭示了它的作用,并赋予成人高等教育在人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成人教育管理的现状和不足 1.教育投入的不足和师资力量的落后 教育投入实际上真正投入的是那些重点大学、普通大学。成人教育的受惠少之又少,学校的教学装置、师资配备难以采用先进的仪器和先进的教学方式。而且,成人教育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墨守成规的管理方式、落后的课堂形式、陈旧的学习内容已经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和逐渐繁荣的经济不协调。成人教育收效甚微,更加使 *** 对其重视降低,对其投入逐渐减少。成人教育的师资力量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大量大中专毕业的学生甚至一些没有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人士涌入成人教育教师的行列,他们本身不具有教学经验,没有控制课堂的能力,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不到实实在在、扎实的知识。 2.教育质量方面存在不足 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学校的教育质 量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以毕业生的质量为标准的“产品”质量;另一个是以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为依据的工作过程质量。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培养目标、生源情况、办学形式、办学过程等方面各有特殊性,如果在教育思想、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缺乏新意,就很难体现成教自身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多数高校在成人教育的教学中普教化模式严重,都搬用全日制普招学 生的教学模式,其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也大多在全日制普招生的基础上略加修改,适合成人特色和需要的课程和内容并不太多;在教学方法上也以灌输为主,每半年内共集中几天到几十天不等的面授时间,从早到晚,教师不停地照本宣科,把几门课都讲下来,在课堂上学生只好云里来雾里去,根本就没有空余时间让学生自己 去消化和吸收。 3.资讯化的普及程度较低 目前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以传统方式的管理为主,不能够为成 人教育管理的效率提供保障。在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以板书为主,学生的学习以笔记为主,缺乏对多媒体等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在排课、考试、成绩等教学资讯和教学资料的管理上缺乏资讯化的蒐集渠道,资讯的整合大多是依靠人力进行,资讯的储存也以纸质性材料为主,更是缺乏资讯的共享。多数成人教育单位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不能够通过网路及时释出有关的成人教育资讯,也不能够通过网路获得学生和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评价。 4.管理方面的不足 缺乏教育管理是目前成人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人教育单位在管理体制的建设上存在较大的漏洞,管理制度建设不 完善,管理人员队伍不齐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管理工作总结不及时。实际教育管理中,成人教育单位存在较大的顾忌,由于目前生源的危机,大多数成人教育单位在招生、教学、考试等过程中“走走形式”的现象较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学费的缴纳情况,而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很低。 三、提高成人教育管理的方法 1.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成人教育的领导是指整个成人教育机构的最高负责人、决策者,是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对受教育者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因此无论是专职的管理人员,还是负责教学的教师都需要加强专业管理的学习。一是学习成人教育的基本知识,包括成人教育管理学、成人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二是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开拓成人教育管理新思路,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三是要加深以人为本的理念,认识学生的情况,及时地掌握学生心理的变化,注意教育方式的合理化,在高度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引导和帮助。 2.改进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 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是成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领域,也是 终身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它的好坏将直接影 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效率的高低。新形势下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发展,不仅使得人们对成人教育的教育观念产生了相当程度上的改变,更给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场革命。为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形成多层次、多规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体制。普通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要利用教育资源的优势,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主动和社会中的有关部门联合培训,打破行业界限,多渠道地拓展办学路子,办学形式力求多样化,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实施非学历教育,充分利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但同时在办学中要把握“质量是核心,管理是关键”的教育理念,挖掘潜力,促使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得到良性发展。 3.规范成人教育培养方案 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是成人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表现,成人教育必须制订完善的专业培养方案。成人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注重实际性,要紧密结合教学单位实际、社会发展实际、经济发展实际、学生需求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成人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必须能够考虑到教育物件的特点、教育对 象的需求,注重实效性、实用性和实践性,要注重学生的工作特点和专业定位,使学生通过成人教育提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成人教育的应用性。 四、新形势下的成人教育管理 1.提高管理的资讯化程度 成人教育管理中,资讯化的普及程度较低。目前,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以传统方式的管理为主,不能够为成人育管理的效率提供保障。在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以板书为主,学生的学习以笔记为主,缺乏对多媒体等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在排课、考试、成绩等教学资讯和教学资料的管理上缺乏资讯化的蒐集渠道,资讯的整合大多是依靠人力进行的,资讯的储存也以纸质性材料为主,更是缺乏资讯的共享。完善的教学管理资讯系统是成人教育管理资讯化的重要体现,必须加强对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资讯的建设。完善的成人教育教学管理资讯系统必须包括教学管理资讯、学习管理资讯和教务管理资讯,其中教学管理资讯包括教师资源资讯和教学条件资源资讯等;学生学习管理资讯包括学籍管理资讯、成绩管理资讯、课堂考核管理资讯等;教务管理资讯包括教学大纲资讯、课程设定资讯、事件管理资讯等。完善的教学管理资讯系统能够为成人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使成人教育有步骤、有节奏、稳步地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它是成人教育开展中必须具备的条件。 2.提高成人教育的管理思想 提高成人教育管理思想需要将现代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促进所有成员的自我实现为目标,不断解放思想,促进管理体制、组织、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使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管理运用更快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还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合理有效地使用人、财、物、时间等资源,把提高管理效益和提升管理效率相统一,使提高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以系统的观点看待各教育机关和组织的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祥.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 [2]肖金庚.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改革的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 [3]杨福章,张成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变革的三大趋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7. [4]龚肃.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宁夏党校学报,2002. 的人还:

作为教育管理学史逻辑展开的教育管理学,发展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信息化、科技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之中的重要环节——大学开始注重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内外部共同改革的模式来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本文将以大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及基本思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人类文明的进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可持续发展策略深入人心,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需要以此作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教育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之中的重要推动力,也须将可持续发展策略落实到位。本文将对大学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行探讨,从而为后者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当前大学教育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部门约束过多

大学教育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之中的关键环节,难以避免地会受到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约束。从目前来看,这一点直接导致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效率低下,模式单一落后。对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的整个管理体系和模式以及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要求其按照上级出台的文件和命令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因此,整个教学管理体系行政色彩十分浓厚,学校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对于老师,从教材的选择,试题的编排到教学计划和内容的安排,都须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提前审批,对不符合相应管理要求的内容进行修改甚至删除,并未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业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求老师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并作出了硬性指标和规定,因此很多老师面临着课业和科研的双重压力。

2.教学管理部门约束过多

教学管理部门约束过多是现在高校教育管理之中的普遍问题。很多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抓进度并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在未进行实地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制定,并对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定期的检查。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学校和老师承担过多的教学压力,为了完成教学指标,很多学校只注重教学进度,而忽视教学质量。

3.学科之间存在较大的壁垒

教学管理是大学教育管理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和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诸多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壁垒。我国高校在进行教学时,大多采取西方的教学模式,主张教学的专业化和精简化,这种模式尽管能使学生对专业有更加精深的了解,但是极易导致学科之间缺乏一定的融合和沟通,学科壁垒的形成使得学生难以对大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宏观的掌握,在知识构建上也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因此难以真正地实现大学教育管理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次,学科之间的壁垒也导致教师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与合作,外加上落后的教职制度以及职称晋升激励机制使得不同学科的教师往往只注重自主研究,忽视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一点不仅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难以采取系统化、联系化的教学方式,而且还极有可能造成学生看待问题的片面性。

4.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缺乏

意识指导实践,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缺乏导致我国高校难以进行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我国诸多高校仍然采取终身教授制,这种教职制度导致教师故步自封,局限于以往的荣誉以及现在的安稳状态,难以采取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其次,学科之间的壁垒和隔阂导致不同学科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与沟通,教师也并未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因此难以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科研项目的开展。最后,职称晋升制度直接与薪金水平挂钩,导致许多教师将经济效益作为自身的目标,在进行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时,并不是自身对学术的忠诚与热爱,而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这种狭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

二、大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加强政府对大学教育管理的推动

为了促进大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自身的理念,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通过简政放权来给予大学自我管理的机会和空间,使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地开展和管理;其次,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大学校园的管理现状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综合实力,让有经验的老师和权威专家进行教科书的选择以及考试内容的安排,从而真正地做到实事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放宽对大学教育管理的约束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是大学教育管理的引导者和风向标,因此需要发挥方向上的引导作用,而非进行实际管理的干预,通过放宽对大学教育管理的约束来增强大学管理的活力,使其根据自身的教学水平来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3.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与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大学教育管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科分离这一现状,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在进行教学科目设计以及教学内容安排时,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并找出学科之间的共通处,引导老师进行教学活动。另外老师也需形成跨学科研究合作的正确理念,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观,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加强与跨学科老师之间的科研合作,从而在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养成正确的认识观。

4.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是落实该教育管理理念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老师,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定期的教育和培训,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在进行教学活动及学术研究时,加强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将系统观作为自身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还需开设相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灌输和培养,并为其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

三、大学教育管理就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基本思路

1.以就业为导向

大学作为连接学生和社会的桥梁,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跳板和垫脚石,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实现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可持续发展策略要求大学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将就业作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要求学校,首先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的设置,真正地实现对口教育,让学生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其次则要求学校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之中了解社会的需求与自身的不足之处。最后则需学校设立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就业信息渠道的通畅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从而使其顺利的就业。

2.实现校企结合

校企结合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在大学教育管理中,校企结合能够实现专业对口,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来进行教学目标和计划的联合制定,真正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

3.实现专家教师管理

效益第一是可持续发展策略之中的重要原则,在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革新时,也将效率和质量作为自身的目标,通过组建委员会以及开展研讨会来实现专家和教师管理学校,并由其担任教学管理之中的各个职位。这种直接由专家和教师进行大学教育管理的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教学管理专家有着深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是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之中的风向标,可以通过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来保障整个体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另外教师作为教学的一线人物,对整个教学情况以及发展方向有着最及时、最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清晰地认识到现有的大学教育管理体系之中的矛盾与不足。因此,在进行教育管理时能够在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与社会动态的基础之上进行管理行为的调整和革新,并有效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管理体系和模式这三者之间的矛盾。

4.辅助以一定的学生管理

大学生作为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新生代,既是大学校园之中的主体,又是大学教育管理体系之中的被管理者。因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强,心智也较成熟,因此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时可以在专家管理的同时辅助以一定的学生管理。大学管理包括学生文化创新成绩管理、学生寝室管理、校园秩序管理以及校园环境管理,在这四个板块之中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往往处于消极的被动状态,自身的民主参与权利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整个管理效率比较低下。因此针对此现象需要学校转变管理理念,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让学生在四个管理板块之中担任一定的职位,赋予其合理的权利,在合理的领域之内直接实现学生管理学生模式。这一点能加深学生对校园管理的认识,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履行义务并使用一定的管理权力。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学生管理学生的模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又能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地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学教育管理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社会、学校及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并将该理念落实到理论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这一点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推动人类文明进程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飞.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大学[J].沈阳师范学报,2011(02).

[2]倪文静.大学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摘要]在高校中,学生党员的培养是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建设好共产党未来先锋力量就要依靠学生党员们的努力。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培养高校学生党员是为党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重要人才来源,但这些学生党员该如何进行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探究解决方案,更好地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

[关键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工作一直是校党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高素质的青年学生的聚集地,集合了一批批有各色专业特长的学生,是选拔优秀干部及学生党员的重要场所。另外,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培养下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怎样的接班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能照搬照抄非学生党员的管理方式,必须结合学生党员个性鲜明、有良好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创新办法,找出适合高校大学生党员的一套管理体系。

一、存在于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有要改进之处。尤其是今年来,随着9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方式也应创新办法,不断完善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体制。

(一)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党和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不够高,对自身教育认识不足。在高校中,绝大部分学生党员都掌握了良好的党的理论知识,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带头人形象。但也存在有的大学生入党后人存在党性意识淡薄、组织观念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上虽然先入了党,但思想上未真正入党。有些学生党员甚至认为提交入党申请书后,每次考试通过,走完发展程序就算入党了。大学生党员首先应端正入党动机。入党是光荣地,但不应将它作为为政治道路铺路的垫脚石和增加就业机会的筹码,而对于党的理论、路线、宗旨理解不深,没能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正确的入党动机是经受组织考验的基石。因为有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不利因素,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二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些学生党员存在入党前为了使自身思想行为符合入党标准注重自身,入党后就松了口气的错误思想;有些大学生党员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思想;甚至有些预备党员认为预备期只是一种形式,不重视在预备期间自我修养的提升。他们认为从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只要预备期满,就可转正。只要踏进了党的大门,政治上就有了保护伞,开始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三是学习上重专业知识轻自我修养提升。有些学生党员一味埋头学习专业知识,不注重自身党的有关知识水平的提高,对周围的人和事的关心减少了,这样使自己周围缺少朋友。专业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自身修养提升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获得幸福感的终极法宝。

(二)党组织生活单一,流于形式

在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党组织按照党内的明确的规定,开展如“三会一课”制度、公开进行民主评议、为每位党员配备培养联系人、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等,真正做到将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认真落到实处,让每一位正式的党员也有一直接受教育的机会,紧跟时代的步伐。一些党组织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上缺乏创新,方式方法过于单一,习惯于念念报纸、读读文件、看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一些基层党组织甚至对政治生活涵盖的范围缺乏足够认识,狭隘地认为党内生活仅限于“三会一课”,而且其组织的“三会一课”也多流于形式。

二、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结合支部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两方面发现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为做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改善提供基础。

(一)大学生党员自身的原因

在校大学生党员身负两种角色,一是学校学生,二是党组织的一员。但他们常常关注的事自己的发展,把自己定位在学生的角度上,换句话说,就是常以“学生”自处,在待人接物上,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意识。在新时期下,学生党员接收到的信息来自四面八方,个性需求趋向于多样化,为深入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及政治素养增加了难度。学生党员往往缺少主体意识,仅限于完成党交给自己的工作,没有把自己看做是党组织生活中的主人。

(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随着学生党员人数的迅速增加和支部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主动要求入党的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的难度逐渐加强,教育的广度及深度有待加强。由于学校的党组织缺乏物资、资金及人才,基层组织难以有针对性地掌握学生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及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情况。组织的宣传和管理不到位,缺乏有特色的、创新性的党性活动,在校内没有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党务知识了解不深,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党员和党支部的教育管理。学生党支部成员间的交流不深,支部压力巨大,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的措施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养,锻炼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激励学生党员不断发展与完善。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也应结合党的理论,以此为指导,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风”建设。针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发现原因、分析原因并基于自己的实际经验总结了以下对策:

(一)完善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加强学生党员的管理,应该从入口开始把关,从推优开始,紧抓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对党的有关知识的了解。学生入党,做到各个阶段都有高素养的正式党员跟进,对要入党的学生进行考察,不仅要有书面的党知识的考察,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考察。期间,若出现不合格者,及时做出处理,例如延期发展或不予以发展,真正做到每一个入党的学生都能从思想上入党,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在选择学生上党课时,可以将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优异或是学生干部优先考虑,提高党课的面授效果。党课的上课内容应以常识性的知识为主,增加学生党内知识量的储备,确保授课质量,进一步保证学生党员在普通学生中的优良形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二)工作中用理论联系实际

在大学生党员参与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党员间的交流学习工作,倡导学生利用党的理论知识在生活实际运用中进行分析研究,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增进理解。在校内,团支部和学生社团是良好的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平台。在这里开展工作,不仅能是党员的沟通协调能力,甚至党支部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还可以提高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参与学院、系的学生管理工作,可以绕过他们时刻接受来自广大群众的检验、监督,时刻检验自己,不定期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通过带动促进,让他们带动其他部门,进而达到一起进步的效果。

四、结语

高校是培养优秀党员的摇篮。面对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党员群体,结合互联网以及各种移动端的交流平台,创新党的理论知识和党内活动的形式,这将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将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落到实处,进而在整个校园中刮起一股新的风潮。努力开展好群众的教育管理活动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工作,这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同样适用。高校必须重视学生党员思想的先进性,树立以为中华崛起为时代己任的目标,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输送好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练崇潮.怎样把好学生党员质量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2]伍处文.深入开展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6):1.

[3]陈健.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刊,2006(1).

[4]周慧如.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J].工会论坛,2008(5).

教育管理方向本科毕业论文

作为教育管理学史逻辑展开的教育管理学,发展至今已经有100多年的历史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随着信息化、科技化时代的到来,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之下,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之中的重要环节——大学开始注重教学管理模式的创新与改革,并将可持续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采取内外部共同改革的模式来与时俱进,提高自身的综合实力。本文将以大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为切入点,对可持续发展的策略以及基本思路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关键词:大学教育;教学管理;可持续发展;策略研究

人类文明的进展以及经济水平的提高,使得可持续发展策略深入人心,不管是政治经济还是文化,都需要以此作为自身发展的立足点。教育作为人类文明进程之中的重要推动力,也须将可持续发展策略落实到位。本文将对大学教育管理可持续发展的策略进行探讨,从而为后者的研究和实践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当前大学教育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

1.行政管理部门约束过多

大学教育作为我国教学体系之中的关键环节,难以避免地会受到行政部门的管理和约束。从目前来看,这一点直接导致我国高校教育管理效率低下,模式单一落后。对于学校,行政管理部门对学校的整个管理体系和模式以及内容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并要求其按照上级出台的文件和命令开展相应的教学活动,因此,整个教学管理体系行政色彩十分浓厚,学校缺乏一定的自主性和能动性。对于老师,从教材的选择,试题的编排到教学计划和内容的安排,都须接受行政管理部门的提前审批,对不符合相应管理要求的内容进行修改甚至删除,并未考虑到教师的实际教学进度以及学生的学业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求老师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并作出了硬性指标和规定,因此很多老师面临着课业和科研的双重压力。

2.教学管理部门约束过多

教学管理部门约束过多是现在高校教育管理之中的普遍问题。很多教育管理部门为了抓进度并完成上级下达的指标,在未进行实地调查和了解的基础之上进行教学计划和目标的制定,并对实施情况进行严格的监督和定期的检查。这种不切合实际的教学管理模式使得学校和老师承担过多的教学压力,为了完成教学指标,很多学校只注重教学进度,而忽视教学质量。

3.学科之间存在较大的壁垒

教学管理是大学教育管理之中的重要环节,但是随着信息化时代和碎片化时代的到来,大学诸多学科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壁垒。我国高校在进行教学时,大多采取西方的教学模式,主张教学的专业化和精简化,这种模式尽管能使学生对专业有更加精深的了解,但是极易导致学科之间缺乏一定的融合和沟通,学科壁垒的形成使得学生难以对大学的知识体系有一个宏观的掌握,在知识构建上也处于支离破碎的状态,因此难以真正地实现大学教育管理之中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其次,学科之间的壁垒也导致教师之间缺乏一定的沟通与合作,外加上落后的教职制度以及职称晋升激励机制使得不同学科的教师往往只注重自主研究,忽视跨学科研究与合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这一点不仅导致教师在教学时难以采取系统化、联系化的教学方式,而且还极有可能造成学生看待问题的片面性。

4.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缺乏

意识指导实践,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缺乏导致我国高校难以进行大学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首先我国诸多高校仍然采取终身教授制,这种教职制度导致教师故步自封,局限于以往的荣誉以及现在的安稳状态,难以采取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进行教学模式的革新。其次,学科之间的壁垒和隔阂导致不同学科之间缺乏一定的联系与沟通,教师也并未进行跨学科的研究合作,因此难以站在宏观的角度进行教学活动以及科研项目的开展。最后,职称晋升制度直接与薪金水平挂钩,导致许多教师将经济效益作为自身的目标,在进行学术研究和科研活动时,并不是自身对学术的忠诚与热爱,而是为了获得一定的经济收益,这种狭隘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直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背道而驰。

二、大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策略

1.加强政府对大学教育管理的推动

为了促进大学教育管理的可持续发展,需要行政管理部门转变自身的理念,由管理者向服务者转变。通过简政放权来给予大学自我管理的机会和空间,使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进行教学活动地开展和管理;其次,通过实际考察了解大学校园的管理现状以及学校的师资力量和综合实力,让有经验的老师和权威专家进行教科书的选择以及考试内容的安排,从而真正地做到实事求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

2.放宽对大学教育管理的约束

教育管理部门应该是大学教育管理的引导者和风向标,因此需要发挥方向上的引导作用,而非进行实际管理的干预,通过放宽对大学教育管理的约束来增强大学管理的活力,使其根据自身的教学水平来安排教学内容和进度。

3.进行跨学科的研究与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是大学教育管理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目标和任务。针对学科分离这一现状,需要学校和老师的共同努力。学校在进行教学科目设计以及教学内容安排时,需要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流,并找出学科之间的共通处,引导老师进行教学活动。另外老师也需形成跨学科研究合作的正确理念,树立正确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观,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待问题,加强与跨学科老师之间的科研合作,从而在教学活动之中让学生站在宏观的角度对问题进行全面的思考,养成正确的认识观。

4.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加强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是落实该教育管理理念的前提和基础。对于老师,可以通过对其进行定期的教育和培训,使其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引导其在进行教学活动及学术研究时,加强跨学科之间的合作,将系统观作为自身教学和研究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其次还需开设相关的课程,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意识的灌输和培养,并为其营造良好的校园环境和氛围,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之中,形成正确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和观念。

三、大学教育管理就可持续发展策略的基本思路

1.以就业为导向

大学作为连接学生和社会的桥梁,是学生走向社会的跳板和垫脚石,为了使学生顺利地实现社会化,满足社会的实际需求,可持续发展策略要求大学在进行教育管理时将就业作为导向。以就业为导向要求学校,首先根据市场的实际需求进行专业的设置,真正地实现对口教育,让学生实现学有所用,学有所长。其次则要求学校提供一定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之中了解社会的需求与自身的不足之处。最后则需学校设立就业服务中心,保障就业信息渠道的通畅及时为学生提供就业信息,从而使其顺利的就业。

2.实现校企结合

校企结合不仅是市场经济的产物,更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核心。在大学教育管理中,校企结合能够实现专业对口,通过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来进行教学目标和计划的联合制定,真正地培养出社会所需的综合型人才。

3.实现专家教师管理

效益第一是可持续发展策略之中的重要原则,在大学教育管理模式革新时,也将效率和质量作为自身的目标,通过组建委员会以及开展研讨会来实现专家和教师管理学校,并由其担任教学管理之中的各个职位。这种直接由专家和教师进行大学教育管理的模式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教学管理专家有着深厚的管理理论知识和丰富的实战经验,因此是整个教育管理体系之中的风向标,可以通过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来保障整个体系的正确性和有效性。另外教师作为教学的一线人物,对整个教学情况以及发展方向有着最及时、最全面的了解,同时也能清晰地认识到现有的大学教育管理体系之中的矛盾与不足。因此,在进行教育管理时能够在了解学生实际需求与社会动态的基础之上进行管理行为的调整和革新,并有效解决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以及管理体系和模式这三者之间的矛盾。

4.辅助以一定的学生管理

大学生作为充满朝气与活力的新生代,既是大学校园之中的主体,又是大学教育管理体系之中的被管理者。因为大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强,心智也较成熟,因此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策略时可以在专家管理的同时辅助以一定的学生管理。大学管理包括学生文化创新成绩管理、学生寝室管理、校园秩序管理以及校园环境管理,在这四个板块之中学生作为被管理者往往处于消极的被动状态,自身的民主参与权利难以得到有效的保障,整个管理效率比较低下。因此针对此现象需要学校转变管理理念,将学生作为管理的主体,让学生在四个管理板块之中担任一定的职位,赋予其合理的权利,在合理的领域之内直接实现学生管理学生模式。这一点能加深学生对校园管理的认识,使其意识到自己的主人翁地位,从而通过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来履行义务并使用一定的管理权力。由此可以看出,这种学生管理学生的模式既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有利于形成民主和谐的校园环境和文化氛围,又能提高管理效率,有效地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大学教育管理之中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社会、学校及学生三者的共同努力,并将该理念落实到理论和实践的各个环节之中,这一点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推动人类文明进程有着极大的意义和作用。

参考文献

[1]肖飞.可持续发展视野中的大学[J].沈阳师范学报,2011(02).

[2]倪文静.大学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思考[J].高等教育研究,2010(12).

[摘要]在高校中,学生党员的培养是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重点,作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建设好共产党未来先锋力量就要依靠学生党员们的努力。在新的历史环境下,培养高校学生党员是为党组织注入新鲜的血液重要人才来源,但这些学生党员该如何进行管理还存在着诸多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原因并探究解决方案,更好地对高校学生党员进行教育和管理。

[关键词]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问题;原因;对策

高校学生党员的培养与教育工作一直是校党组织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高校是高素质的青年学生的聚集地,集合了一批批有各色专业特长的学生,是选拔优秀干部及学生党员的重要场所。另外,全球化的发展潮流下,机遇与挑战并存,培养下一代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培养怎样的接班人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不能照搬照抄非学生党员的管理方式,必须结合学生党员个性鲜明、有良好的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创新办法,找出适合高校大学生党员的一套管理体系。

一、存在于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和管理中的问题

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已取得一定的成就,但仍有要改进之处。尤其是今年来,随着90后成为大学生的主体,传统的思想教育方式已不能满足时代的发展需求。随着网络的发展,和各种新媒体的广泛应用,对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方式也应创新办法,不断完善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体制。

(一)学生党员自我管理教育中存在的不足

随着党和中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少大学生党员的党性修养不够高,对自身教育认识不足。在高校中,绝大部分学生党员都掌握了良好的党的理论知识,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在师生中树立良好的带头人形象。但也存在有的大学生入党后人存在党性意识淡薄、组织观念性不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组织上虽然先入了党,但思想上未真正入党。有些学生党员甚至认为提交入党申请书后,每次考试通过,走完发展程序就算入党了。大学生党员首先应端正入党动机。入党是光荣地,但不应将它作为为政治道路铺路的垫脚石和增加就业机会的筹码,而对于党的理论、路线、宗旨理解不深,没能真正从思想上入党。正确的入党动机是经受组织考验的基石。因为有了正确的入党动机,才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勇于克服前进道路上的不利因素,朝着既定的目标前进。二是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有些学生党员存在入党前为了使自身思想行为符合入党标准注重自身,入党后就松了口气的错误思想;有些大学生党员有“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思想;甚至有些预备党员认为预备期只是一种形式,不重视在预备期间自我修养的提升。他们认为从预备党员到正式党员,只要预备期满,就可转正。只要踏进了党的大门,政治上就有了保护伞,开始逐渐放松对自己的要求。三是学习上重专业知识轻自我修养提升。有些学生党员一味埋头学习专业知识,不注重自身党的有关知识水平的提高,对周围的人和事的关心减少了,这样使自己周围缺少朋友。专业知识的学习应作为自身修养提升的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才是获得幸福感的终极法宝。

(二)党组织生活单一,流于形式

在党员的教育管理制度方面,学校党组织按照党内的明确的规定,开展如“三会一课”制度、公开进行民主评议、为每位党员配备培养联系人、定期开展民主生活会等,真正做到将党员教育管理制度认真落到实处,让每一位正式的党员也有一直接受教育的机会,紧跟时代的步伐。一些党组织在开展党内政治生活上缺乏创新,方式方法过于单一,习惯于念念报纸、读读文件、看看电教片、传达上级讲话,枯燥无味,缺乏吸引力和凝聚力。一些基层党组织甚至对政治生活涵盖的范围缺乏足够认识,狭隘地认为党内生活仅限于“三会一课”,而且其组织的“三会一课”也多流于形式。

二、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和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的原因分析

对高校大学生党员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思考,并结合支部的实际情况,主要从两方面发现了问题存在的原因,为做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改善提供基础。

(一)大学生党员自身的原因

在校大学生党员身负两种角色,一是学校学生,二是党组织的一员。但他们常常关注的事自己的发展,把自己定位在学生的角度上,换句话说,就是常以“学生”自处,在待人接物上,常以自我为中心,缺少集体意识。在新时期下,学生党员接收到的信息来自四面八方,个性需求趋向于多样化,为深入了解学生党员的思想状况及政治素养增加了难度。学生党员往往缺少主体意识,仅限于完成党交给自己的工作,没有把自己看做是党组织生活中的主人。

(二)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有待加强

随着学生党员人数的迅速增加和支部规模的不断扩大,对主动要求入党的学生的培养教育工作的难度逐渐加强,教育的广度及深度有待加强。由于学校的党组织缺乏物资、资金及人才,基层组织难以有针对性地掌握学生党支部工作开展情况及大学生党员的思想教育情况。组织的宣传和管理不到位,缺乏有特色的、创新性的党性活动,在校内没有带动学生的积极性,学生对党务知识了解不深,这些都不利于学生党员和党支部的教育管理。学生党支部成员间的交流不深,支部压力巨大,难以做到面面俱到。

三、加强高校学生党员培养教育管理的措施

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工作是为了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养,锻炼学生党员的实践能力,激励学生党员不断发展与完善。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也应结合党的理论,以此为指导,包括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四风”建设。针对学生党员教育工作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发现原因、分析原因并基于自己的实际经验总结了以下对策:

(一)完善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

加强学生党员的管理,应该从入口开始把关,从推优开始,紧抓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管理,加强对党的有关知识的了解。学生入党,做到各个阶段都有高素养的正式党员跟进,对要入党的学生进行考察,不仅要有书面的党知识的考察,还要对学生的思想进行考察。期间,若出现不合格者,及时做出处理,例如延期发展或不予以发展,真正做到每一个入党的学生都能从思想上入党,做一名合格的中共党员。在选择学生上党课时,可以将那些平时学习成绩优异或是学生干部优先考虑,提高党课的面授效果。党课的上课内容应以常识性的知识为主,增加学生党内知识量的储备,确保授课质量,进一步保证学生党员在普通学生中的优良形象,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永葆学生党员的先进性。

(二)工作中用理论联系实际

在大学生党员参与培养教育的过程中,应加强党员间的交流学习工作,倡导学生利用党的理论知识在生活实际运用中进行分析研究,真正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发展理论,增进理解。在校内,团支部和学生社团是良好的理论、实际相结合的平台。在这里开展工作,不仅能是党员的沟通协调能力,甚至党支部的能力得到充分锻炼,还可以提高学生党员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参与学院、系的学生管理工作,可以绕过他们时刻接受来自广大群众的检验、监督,时刻检验自己,不定期地进行批评和自我批评,渐渐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还可通过带动促进,让他们带动其他部门,进而达到一起进步的效果。

四、结语

高校是培养优秀党员的摇篮。面对以90后为主的大学生党员群体,结合互联网以及各种移动端的交流平台,创新党的理论知识和党内活动的形式,这将在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工作方面取得显著的效果,将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落到实处,进而在整个校园中刮起一股新的风潮。努力开展好群众的教育管理活动是一项长期而且艰巨的工作,这对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也同样适用。高校必须重视学生党员思想的先进性,树立以为中华崛起为时代己任的目标,为社会主义的建设输送好质量的人才。

参考文献:

[1]练崇潮.怎样把好学生党员质量关[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

[2]伍处文.深入开展高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16):1.

[3]陈健.大学生党建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黑河学刊,2006(1).

[4]周慧如.高校学生党员发展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J].工会论坛,2008(5).

教育管理是国家对教育系统进行组织协调控制的一系列活动。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仅供参考! 篇一 教育管理新认识 【摘要】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体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体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本文阐述了一些教育管理的理念。 【关键词】管理;教育管理;理念 【中图分类号】G201.2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132-01 管理是“这样一种活动,即它发挥某些职能,以便有效地获取、分配和利用人的努力及物质资源,来实现某些个目标”;管理是“为在集体中工作的人员谋划和保持一个能使他们完成预定目标和任务的工作环境”;管理是“以最少的时间、金钱、原材料或最少的劳累为代价”来达到目标。理念是看法、思想、思维活动的结果,行动的先导。没有理念创新,改革就不能向前推进,事业就不能向前发展。然而理念的创新,既是教学改革的总结与需要,也是各时代教学理念的继承与发展。管理理念是组织在执行过程中指导管理活动的信念及秉承原则。是管理者对管理所持的信念和态度,是对管理的理性认识和理想追求。科学的管理理念是科学治校的先导。教育管理本身不是目的,而只是一种手段,其目的归根结底是保障全体公民的受教育权利,并为实现国家的教育理念,促进社会教育事业的发展创造条件。这些管理者为学校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做着积极的工作。那么如何在不断加强学校的硬体建设,即改善办学条件,整顿校容校貌的同时,更好地提高软体水平,使学校工作更上一个新台阶,我认为教育管理者应树立以下四个基本理念。 一、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 根据顾客是上帝的理念。没有学生的学校是不存在的,所以学生是学校发展的基础,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这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树立的根本宗旨。应当把千方百计管住学生的观念转变为想方设法为学生服务,其中包括提高教学质量和改善教学管理等各个环节。如今有许多学校因为招不到学生而关闭,而有的学校却挤破了门,问题就在于学校是不是为学生负责,真正培育出合格的人才来。 后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教师和学生是对话的互动主体,倡导教师和学生发展平等的对话关系,通过对话,“学生的老师”和“老师的学生”之类的概念不存在了。在对话过程中,教师时而作为一个教育者,时而作为一个与学生一样聆听教诲的求知者;学生也可以作为教育者;他们共同对求知过程负责。“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是由英国职业教育的宗旨决定的。反映在教育观念上,提倡个性充分自由地表现和发展,鼓励学生表现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在学术上标新立异,他们认为教育的真正价值在于使学生通过思考已有的各种知识,发展理解力、判断力和独创精神;重视心智的发展在于知识的获取;发展学生的理性精神,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反对学生把知识看作是无需证明就理所当然地加以接受的教条。以学生为中心,更强调学生团队活动与群体组合。合作是最有效的互动方式,合作型交往,学生在认知、情感、个性诸方面将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校发展的关键是教师 教师是向受教育者传递人类积累的文化科学知识和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专业人员,是人类社会进步和人类文明发展的桥梁和纽带,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在学校教育过程中,教师要根据 *** 和学校的要求以及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创造性地贯彻执行教育教学计划,有计划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培养,从而为社会培育合格的公民。 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教学,而教学的主力和功臣是教师。教师是知识分子,享受国家公务员的待遇和教学津贴,教育岗位上的教师在领取工资和奖金的同时,也有丰厚的教学津贴,所以,教师的收入高于管理者,这是十分正常的。激励和调动教师的积极性,提倡有教学资历的管理者抽时间担任 *** 教师,更好地提高教学质量,优质地完成教学工作,这是教育管理者的重要责任,也应是教育管理者需要树立的基本观念。教师有知识分子和干部的双重身份,教师和管理者在同样享受工资及奖金的同时,应当额外享受超课时的讲课津贴,这是正常的,因为尊师重教就是尊教重师。 三、教与学应融为一体 教学有两个含义,一个是教,一个是学,“教”是对教师提出的,“学”是对学生提出的,所以教学永远是教育工作的第一线,教育管理者必须明确教与学是相辅相成的,它们之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学生管理是教务管理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不能有任何脱节,这是教育管理者的基本常识。如学籍管理、学生成绩和档案的管理等。 教育系统的一切管理活动,都是为教育教学第一线服务的,学生管理也不例外。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有助于维护正常的学校教育教学秩序和学生生活秩序,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能够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行为习惯,更自觉地投入到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去,从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就会大幅度滑坡,国家的教育目标就难以实现。从某种意义上讲,科学有效的学生管理,是教育教学活动正常进行的支撑,是实现教育目标的基石。 四、后勤是教育管理的保证 后勤工作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保证学校安全与稳定的重要环节,是学校实施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的重要阵地。当前,学校后勤工作也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学校教育教学和后勤保障管理工作相辅相成。良好的教育资源不仅体现在学校的办学水平与教学质量上,还应体现在学校教学设施的完善、育人环境的优化和全面、科学、高效的后勤保障服务上。食宿问题历来是教育管理者的大难题。后勤工作要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是头等大事,防止食物中毒,避免各种伤害和各种事故等是重中之重。 总而言之,抓好学校后勤保障与管理是具体的科学发展实践。学校后勤工作是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这项工作又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使命。 【参考文献】 1、吴志巨集,新编教育管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1,401 2、成凤春,学校管理的50个典型案例[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211 篇二 浅议成人教育管理 摘 要:成人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对我国的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分别从成人教育的必要性、成人教育管理的现状和不足,提高成人教育管理的方法和新形势下的成人教育管理进行概要的分析。 关键词:成人教育;成人教育管理;方法 一、成人教育的必要性 成人教育是现代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教育形式。成人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起著主导性、全域性性、关键性的作用,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程序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成人教育得到了快速发展。成人教育的物件是各行各业的在职工作者,其目的是直接提高从业人员的素质和知识能力,更好地提高工作效率,为单位创造更高的经济效益。成人教育为我国培养了大批的人才,其中很多人已经成为各个业务部门的中坚力量。随着社会的进步,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不断发展和知识的不断更新,终身学习将成为成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流。终身学习意味着一个空前要求教育的时代的到来。 当今社会,由于知识的快速更新,社会经济形态从劳动密集型转向技术密集型,现有各行业的职业岗位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 越来越高,许多人的岗位流变性很大,这些都极大地促进了成人的学习动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知识经济社会使得终身学习成为一 种必然的时代需求,这就要求人们树立新的教育理念和学习理念。终身学习的理念标定了成人高等教育在教育体系中应有的位置,揭示了它的作用,并赋予成人高等教育在人与社会发展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二、成人教育管理的现状和不足 1.教育投入的不足和师资力量的落后 教育投入实际上真正投入的是那些重点大学、普通大学。成人教育的受惠少之又少,学校的教学装置、师资配备难以采用先进的仪器和先进的教学方式。而且,成人教育沿用普通高校的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墨守成规的管理方式、落后的课堂形式、陈旧的学习内容已经与快速发展的社会和逐渐繁荣的经济不协调。成人教育收效甚微,更加使 *** 对其重视降低,对其投入逐渐减少。成人教育的师资力量呈现良莠不齐的状态,大量大中专毕业的学生甚至一些没有教师资格证的社会人士涌入成人教育教师的行列,他们本身不具有教学经验,没有控制课堂的能力,根本吸引不了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学不到实实在在、扎实的知识。 2.教育质量方面存在不足 学校的教育质量是学校管理水平的综合体现,学校的教育质 量由两个部分组成:一是以毕业生的质量为标准的“产品”质量;另一个是以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为依据的工作过程质量。普通高校成人教育在培养目标、生源情况、办学形式、办学过程等方面各有特殊性,如果在教育思想、课程设计、教学方法、管理体制、人才培养等方面缺乏新意,就很难体现成教自身的主体性和独特性。多数高校在成人教育的教学中普教化模式严重,都搬用全日制普招学 生的教学模式,其课程设计和教学计划也大多在全日制普招生的基础上略加修改,适合成人特色和需要的课程和内容并不太多;在教学方法上也以灌输为主,每半年内共集中几天到几十天不等的面授时间,从早到晚,教师不停地照本宣科,把几门课都讲下来,在课堂上学生只好云里来雾里去,根本就没有空余时间让学生自己 去消化和吸收。 3.资讯化的普及程度较低 目前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以传统方式的管理为主,不能够为成 人教育管理的效率提供保障。在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以板书为主,学生的学习以笔记为主,缺乏对多媒体等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在排课、考试、成绩等教学资讯和教学资料的管理上缺乏资讯化的蒐集渠道,资讯的整合大多是依靠人力进行,资讯的储存也以纸质性材料为主,更是缺乏资讯的共享。多数成人教育单位没有建立自己的网站,不能够通过网路及时释出有关的成人教育资讯,也不能够通过网路获得学生和社会对成人教育的评价。 4.管理方面的不足 缺乏教育管理是目前成人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成人教育单位在管理体制的建设上存在较大的漏洞,管理制度建设不 完善,管理人员队伍不齐全,管理工作落实不到位,管理工作总结不及时。实际教育管理中,成人教育单位存在较大的顾忌,由于目前生源的危机,大多数成人教育单位在招生、教学、考试等过程中“走走形式”的现象较多,学校注重的是学生学费的缴纳情况,而对教育质量的关注度很低。 三、提高成人教育管理的方法 1.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化水平 成人教育的领导是指整个成人教育机构的最高负责人、决策者,是教育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的具体执行者,对受教育者有更为直接的影响,因此无论是专职的管理人员,还是负责教学的教师都需要加强专业管理的学习。一是学习成人教育的基本知识,包括成人教育管理学、成人教育学、经济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二是不断学习新的管理理念,开拓成人教育管理新思路,以适应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知识社会管理的实际需要。三是要加深以人为本的理念,认识学生的情况,及时地掌握学生心理的变化,注意教育方式的合理化,在高度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进行引导和帮助。 2.改进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 成人教育教学模式是成人教育研究中的一个主要领域,也是 终身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个重要因素,实践中它的好坏将直接影 响成人教育教学质量效率的高低。新形势下教育理念的革新与发展,不仅使得人们对成人教育的教育观念产生了相当程度上的改变,更给成人教育的教学模式带来了一场革命。为此,我们必须打破传统教育模式,形成多层次、多规模、多形式、多渠道的办学体制。普通高等学校的成人教育要利用教育资源的优势,开展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满足社会各行各业对人才的需求,主动和社会中的有关部门联合培训,打破行业界限,多渠道地拓展办学路子,办学形式力求多样化,在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实施非学历教育,充分利用普通高等学校的资源优势和人才优势,但同时在办学中要把握“质量是核心,管理是关键”的教育理念,挖掘潜力,促使普通高校的成人教育得到良性发展。 3.规范成人教育培养方案 合理的专业培养方案是成人教育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表现,成人教育必须制订完善的专业培养方案。成人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制订必须注重实际性,要紧密结合教学单位实际、社会发展实际、经济发展实际、学生需求等实际有针对性地制订。成人教育专业培养方案的目标必须能够考虑到教育物件的特点、教育对 象的需求,注重实效性、实用性和实践性,要注重学生的工作特点和专业定位,使学生通过成人教育提高解决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突出成人教育的应用性。 四、新形势下的成人教育管理 1.提高管理的资讯化程度 成人教育管理中,资讯化的普及程度较低。目前,高校成人教育管理以传统方式的管理为主,不能够为成人育管理的效率提供保障。在成人教育的教学过程中,教师的讲授以板书为主,学生的学习以笔记为主,缺乏对多媒体等高科技技术的运用。在排课、考试、成绩等教学资讯和教学资料的管理上缺乏资讯化的蒐集渠道,资讯的整合大多是依靠人力进行的,资讯的储存也以纸质性材料为主,更是缺乏资讯的共享。完善的教学管理资讯系统是成人教育管理资讯化的重要体现,必须加强对成人教育教学管理系统资讯的建设。完善的成人教育教学管理资讯系统必须包括教学管理资讯、学习管理资讯和教务管理资讯,其中教学管理资讯包括教师资源资讯和教学条件资源资讯等;学生学习管理资讯包括学籍管理资讯、成绩管理资讯、课堂考核管理资讯等;教务管理资讯包括教学大纲资讯、课程设定资讯、事件管理资讯等。完善的教学管理资讯系统能够为成人教育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保障,使成人教育有步骤、有节奏、稳步地向预定的教学目标前进,它是成人教育开展中必须具备的条件。 2.提高成人教育的管理思想 提高成人教育管理思想需要将现代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结合起来,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以终身教育思想为指导,以促进所有成员的自我实现为目标,不断解放思想,促进管理体制、组织、方法、手段的改革创新,使理论研究成果和实际管理运用更快更好地结合起来。在此基础上,还要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为宗旨,合理有效地使用人、财、物、时间等资源,把提高管理效益和提升管理效率相统一,使提高教育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以系统的观点看待各教育机关和组织的教育活动。 参考文献: [1]王祥.成人高等教育教学管理工作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7. [2]肖金庚.成人高等教育考试改革的实践[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07. [3]杨福章,张成涛.成人高等教育管理变革的三大趋向[J].中国成人教育,2007. [4]龚肃.成人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发展策略[J].宁夏党校学报,2002. 的人还:

教育管理本科自考毕业论文

自考论文的程序:1、按照其他科目一样报名,有论文这个科目的,报名费用大约20元左右。2、报好名后,自考办会联系你这个专业的主考院校,主考院校会通知你参加论文的培训(建议参加论文培训,一般论文是有不通过率的,如果你不参加培训,基本上是不能过关的)3、按照主考院校的通知的时间、费用等事项参加培训,并给你安排指导老师。4、根据主考院校的论文写作时间表,按计划写论文,多与指导老师联系修改你的论文。论文的题目是自己想的,你的指导老师也会根据你的情况和要求,除一些论文题目让你选择。5、按照论文的计划,打印成册上交给主考院校,参加答辩。6、论文的报考是没有有效期的,这次没通过,就算结束了,要到明年重新报名。

自考教育管理毕业论文是怎么打分的? 成人自考毕业论文采用优秀、良好、中等、及格、不及格等五级记分法。与百分制相比较,90分及以上为优秀,89~80分为良好,79~70分为中等,69~60分为及格,59分及以下分数为不及格。 1、优秀:选题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问题明确,论文具有创新性,结构合理,逻辑严密,论证充分,条理清晰,表述准确,文字流畅,格式正确。 有无创新性是衡量论文能否优秀的基本标准。创新可以包括理论观点的创新、研究方法的创新和研究角度的创新等。 优秀论文一般不得超过本专业论文数的5%,必须参加论文答辩。 2、良好:选题有较强的理论与现实意义,问题明确,论文结构合理,逻辑较严密,论证比较充分,条理清晰,表达准确,文字畅顺,格式正确。 3、中等:选题有一定的理论或实践意义,问题尚属明确,论文结构合理,逻辑无明显缺陷,论证较充分,条理清晰,表述基本准确,文字畅顺,格式基本正确。 4、及格:选题有意义,有研究问题,论文结构和逻辑关系有缺陷,论证不够充分,条理不够清晰,表述一般,文字尚属通顺,有个别格式不够规范的问题。 5、不及格:选题不当,没有明确的研究问题,论文结构或逻辑关系混乱,缺乏论证,条理不清,主要观点明显错误,或基本概念不清,文字不畅顺,格式不符合要求。 自考论文答辩流程 1、考生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1周,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并签署过意见的毕业论文一式二份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答辩组长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出要提问的问题,然后举行答辩会。 2、在答辩会上,考生用5分钟左右的时间概述论文的主题以及选择该论题的原因,较详细地介绍论文的主要论点、论据和写作体会。 3、答辩组提问。答辩组一般提3-5个问题。根据学员回答的具体情况,答辩组长和其他答辩老师随时可以有适当的插问。时间控制在5分钟左右。 4、考生逐一回答完所有问题后退场,答辩组集体根据论文质量和答辩情况,商定通过还是不通过,并拟定成绩和评语。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教育管理本科论文好过吗?自考教育管理本科论文比较好过,自考本科论文的通过率很高,只要用心准备,顺利通过是肯定没有问题的。自考本科论文答辩通过率高达90%,优秀论文率在5%左右。对报考要求和院校专业有任何疑问,招生老师在线免费咨询:自考适合哪些人报考自考没有学制,年龄的限制,非常适合在职人员,社会人员,想获取第二学历人员报名。自学考试一般是每年考2次,一次考4科,一年就可以考8科,考完这一年,考生再复习下一年需要考试的科目,自考一般是在两年半就可以拿证的。自考又称自学考试,它主要针对的人群是上班族、时间不多的人群,因为自考不需要到指定的地点去上课,在家也可以复习。报考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考生需要将考试课程一门一门全部通过即可申请毕业证书,未通过的考生需要重新报名,因此考生报考自考一定要合理的安排复习计划。以上是关于成人自考相关内容,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教育管理本毕业论文

教育 管理创新是教育管理对社会、教育管理理论自身发展的一种回应。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管理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文章 针对小学教育管理中的侵权问题,分析了侵权现象的类型,以及造成这种侵权现象的成因,并从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小学生维权意识、加大法律宣传力度、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理念等方面提出了思考。

关键词:

小学教育;侵权;成因;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 文化 水平的提升和国民法律意识的提高,人们对权利的认识越来越明晰,懂得拿起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但是对小学生群体合法权利的保护问题还是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小学生权益受到侵犯的问题时有发生。本文就此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问题综述

小学生除了享有宪法规定的基本权利外,还享有《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基础教育法》中有关保护学生的合法权利。但现实却是,学生和学校之间的关系并不是平等的自愿关系,与其对应的权利和义务也是不对等的。学校在教育管理学生的过程中,多多少少会发生侵犯学生权利的现象,这些现象总起来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侵犯学生的健康权

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现实中侵犯学生健康权的现象很普遍,特别是体罚的现象屡禁不止。我们不时会听到 相关报道 教师体罚学生的事情,情节严重的,对学生造成人身伤害,教师严重侵犯了学生最基本的人身权。而小学生是未成年人,缺乏保护意识和维权意识,由于害怕,他们有时候会选择沉默,不跟家长说,直到家长发现孩子身体受伤才知道事情真相。有的学校一味追求教学成绩,经常会擅自给学生增加自习时间,还本着自愿的原则,这种行为使学生的学习时间过长,学习效率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正常的学习状态,影响了学生的心理健康。从长远考虑,并不真正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2.侵犯学生的隐私权

隐私权是法律赋予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在小学教育管理中却存在侵犯学生隐私权的现象。绝大多数的小学生都不会维护自己的隐私权,甚至他们都不知道教师的一些做法是在侵犯自己的隐私权。比如,老师会让小学生养成写 日记 的习惯,会让每个人准备一个本子,每天写一篇日记,这个做法是好的,但是如果教师定期让学生把日记交上来检查,这就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虽然国家已经有明确规定,禁止公开学生的个人成绩,但是大部分学校为了刺激学生竞争以及学校之间各项评比,公开了学生成绩。考试成绩属于自己的隐私,学校在没有经过学生同意的情况下公布出去就是侵犯了学生的隐私权。

3.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

受教育权是学生最基本的权利。学生去学校就是去接受教育的,任何人不能阻止学生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也是明确写进《宪法》的公民的基本权利。但是在现实中,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上学迟到或者不好好听课等理由把学生赶出教室,有的教师会因为学生学习成绩不好怕影响班级整体荣誉而让其转学,这种种行为严重损害了学生的受教育权利。

4.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

中国人向来把尊严看得很高,即使是小学生,也有尊严。但是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却常有侮辱、伤害孩子情感的行为,这比暴力行为更不容易被发现,但却实实在在地伤害了孩子的自尊心。一些教师由于“恨铁不成钢”,经常对一些学习成绩不好、调皮捣乱的学生进行言语上的谩骂,比如他们会当着全班的面骂学生“笨蛋”“傻”等恶劣的言语,从而使被骂学生在同学的嘲笑下产生负面的情绪,还有的教师会用下课不准休息惩罚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这些伤害是极其隐秘的。长期在这种谩骂、侮辱的学习气氛中,孩子的心理会发生扭曲,后果非常严重。

二、成因分析

上述问题的出现,究其原因是错综复杂的,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缘由。

1.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

中国有句古话:“严师出高徒。”我国的学生从小是在尊师重道的教育环境下长大,老师说的话就要服从,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不能顶撞老师,学生和老师之间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他们不像是朋友,更像一种上下级关系。学生自身就会处于一种弱势状态,特别是小学生更是把老师的话当做“真理”,即使自己的合法权利受到侵害,也会默不作声,更别说投诉或者寻求法律保护了。

2.部分教师素质低下

我国近年来一直重视教师队伍的培养,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但是不得不承认,部分教师的素质还是没有得到提升,特别是教育力量相对薄弱的地区,教师资源短缺,教师素质不高,有部分老教师的思想还停留在应试教育上,只知道出成绩,不注重孩子身心健康发展。有些教师“倚老卖老”,凭借自己几十年的教育 经验 ,对学生要求过分严格,自身的法律意识又相当淡薄,缺乏基本的教师职业道德。

3.学生缺乏自我保护意识

自我保护的意识与能力、自我控制的意识与能力两方面 基本素养 的缺乏,使学生在交往时容易产生不能有效保护自己、不能尊重他人权利的现象。由于小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窄,他们一般都是在家听家长的话,在学校听老师的话,没有基本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别说法律意识。研究表明,当学生的权利屡次被侵犯而没有采取 措施 时,其被侵犯的概率就会增加,特别是小学生。

4.法律体系不健全

尽管国家相继出台了《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基础教育法》,但在实施义务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学生权益保障等重大问题上,还没有明确的规定,对受教育者维护权利的法律保护方面被忽略。

三、对策思考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全社会应共同关注,积极营造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氛围。而作为小学教育工作者的责任更为重大,务需切实履行教育与管理之职责。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针对当前教师队伍中的部分人素质较低,不符合教师要求的情况,我们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摒弃应试教育教学的错误观点,加强教队伍建设。首先,要在教师队伍中进行排查,把好教师的入口关;其次,要对教师进行系统全面的培训教育,通过学法知法的培训,让教师明确自己的教学职责和自己的义务和权利,从而自觉地按照法律规范进行自己的教学计划,改变过去错误的 教学 方法 ,注重孩子身心全面发展。

2.提高孩子维权意识

课堂是学生学校生活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学校和教师应该定期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维权意识的培养,告知学生自己在受教育过程中享有的权利和义务,以及一些典型事件的处理解决方法,和学生成为朋友,多倾听学生的想法,做学生行为的引导者。只有学生的维权意识得到提高,才能有效遏制侵权现象的发生。

3.加大法律宣传力度

在学校管理中,管理者的素质和法律意识对一个学校的管理至关重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学生的法制意识得到提高,这就需要管理者推出正确合理的管理路线,尊重学生的权利,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积极组织一些法律讲座、知识竞赛等活动,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结合自己学校的情况,制定出符合本校学生的法制教学章程。从现有的保护未成年合法权利的相关法律看出,我国现阶段的法律还是不够完善。为了促进未成年人的身心发展,我国已经相继出台了《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以及各级政府颁布的法律,我们要加大这些法律的教育宣传力度,让教师和学生知法、懂法。

4.树立正确的教学管理理念

受长期的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学校和老师现在的观念还是停留在分数上面,教学方面只抓成绩,忽视了学生健康的身心发展,素质教育没有落实到实处。学校应该改变这种错误的教学理念,防止高分低能现象的出现。变“主观”为“客观”,克服管理的主观盲目性,一切从实际出发;变“决策者”为“规划者”,教学计划的实施不能一味独裁,而是应该与教师和学生一起讨论规划,并形成统一的目标,使教师和学生共同发展,共同进步。

参考文献:

[1]白平则.论学校教育管理权与学生权利的实现与保障[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4,(12).

[2]柳倩华.从中小学教师侵权行为谈如何加强教育法治建设[J].教学与管理,2002,(24).

[3]余晖,胡爱萍.中小学侵权行为的类型与防范对策[J].教学与管理(小学版),2012,(3).

[4]张冀曼,李欢.中小学教师侵权现象探析[J].中国教师,2007,(S2).

[5]马金富,任玉霞.浅谈小学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与策略[J].读写算(教育导刊),2014,(3).

摘要:在特殊教育领域,尤其是在高等特殊教育领域,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及相对稳定的外部环境对高等特殊教育的发展起着决定作用。在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体系中,包括学生学习生活、 社会实践 等领域,相关能力的提升,都是教育管理工作致力实现的目标。基于此提出了我们必须采取创新型思路与措施来提升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有效性与实效性,从而真正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在充满人文关怀气息的氛围中实现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制度的更新与创新。

关键词:特殊高等学校;教育管理;制度改革

1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制度创新的必要性分析

1.1是新时期与特殊高等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需求。特殊高校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因为当今时代是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各种新旧观念交叉碰撞,加之我国市场经济体制也在建立了多年以后开始逐渐进行着自我的完善与更新,人才竞争的市场环境变得日益激烈起来,这就对高校教育管理工作带来了全新的挑战与巨大的压力。因此,高校必须尽快适应新形势与特殊高等教育自身实际发展情况的迫切需要,紧紧抓住各种发展的机遇与有利条件,努力创新自己的高等教育管理理念,采用科学、先进的教育管理方法来提升教育管理质量,从而有利于特殊高等教育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

1.2是高校解决自身教育管理中问题的迫切需要。当前,我国特殊高校教育管理理念较为滞后,其自身教育管理方面存在着多种问题,很多时候是按照较为传统的管理经验与管理方式来处理并解决相关问题的,其真正的民主性特征不够高。因此,为了形成一套较为完整的高等教育管理标准与管理制度,高校必须尽快实现自身教育管理制度的创新,要适当征求被管理者的建议,采用较为综合性与灵活性并存的评价方式与评价体系,这样的高校教育管理制度才真正有利于满足高校自我管理工作中的各种弊端解决的实际需要。

1.3是特殊高校学生教育管理与时俱进的需要。当前,高校学生教育管理正处在多元化的社会环境中,世界政治的多极化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国际金融危机等都影响着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当今社会,信息化快速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竞争越来越激烈,学生的压力也越来越大,社会对高校学生的要求和标准也在提高。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学生面临着多方冲击和压力,如何适应当前的新形势,研究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迎接新挑战,做到与时俱进,是高校学生教育管理在理论和实践创新中的要求。

2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建设的基本原则

2.1统一性原则。统一性原则指“学校所制定的制度,其内容不得与国家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抵触”。高等特殊教育以社会需要为导向,其管理是政府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此,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必须服从国家意志,维护政府尊严,接受政府的领导与指导,以满足社会不断发展的需求。

2.2可操作性原则。可操作性原则是指学校所制定的制度要从本校实际出发,便于操作,这种思想可以追溯到我国古代的春秋时期。中庸之道”是儒家管理思想的重要原则,。中庸之道”的核心是执两用中,这要求教育管理者在学校制度的决策过程中,必须持有辩证思想。如学校的管理制度过于抽象或严格,便难以把握;过于浅显或宽松,便失去其应有的作用。为此。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在制度决策时,要综合分析多方面因素,根据特殊教育的特点,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以便于制度的贯彻和执行。

2.3.程序性与高效性相结合的原则。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制度建设的程序性原则有助于切实保障师生员工的合法权益,切实做到了“公平、公正、公开”,同时也体现了我国依法治国的精神。作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只有掌握了管理的“双重性”,认真研究管理过程中的决策、领导、组织、协调与沟通、控制等环节,才能在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制度的建设中真正做到程序性与高效性相结合,如高校中的特殊教育学院,大多开设美术、中医、特殊教育等专业。作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应让各专业教师充分享有民主权、自主权,按程序性原则办事,而在重大问题决策时,管理者应在集思广益后,按高效性原则处理问题。

3确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管理思想

3.1明确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作为高等特殊教育管理人员必须树立服务意识,深刻地认识到特殊教育管理工作的本质,以教师为本、以学生为本,热情地为师生做好服务工作,以确保学校各项活动有条不紊地开展,并要想方设法地提高管理水平,做到学以致用,重在实践。同时,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以应对新形势的变化,特别是要加强教育学原理、特殊教育发展史、特殊教育心理学、视力残疾 儿童 心理学、教育管理学等相关方面知识的学习,切实提高工作能力。

3.2营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组织文化。学校组织文化是指在一定的社会文化背景下,学校在运作过程中所体现的以教育基本理念为指导的、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规范和行为方式的总和。残疾学生需要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关爱,从事特殊教育工作的教师也比普通教师付出了更多的劳动,为此,营造以人为本的学校组织文化对高等特殊教育学校尤为重要。这样一来,在增强了学校组织凝聚力的同时,也为学校的不断发展提供了可能。

3.3实施全纳教育是以学生为本教育思想的重要体现。要使以人为本的思想真正得到落实,就要从学生的实际需要和社会的实际需要出发。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以让残疾学生融入社会主流为基本教育目的,通过校内、外调查研究和毕业生信息反馈,发现高等特殊教育领域中现有的几个专业已不能满足残疾学生的需要。总之,随着国际、国内经济环境的变化以及教育体制的改革,特殊高等学校特殊的学生群体也在发生着变化,这些都影响着高等特殊学校教育管理模式的不断变化。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这就要求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既是通才又是专才,能客观地认识高等特殊教育管理工作;要求高等特殊教育管理者能在对学校内部的财务、人事、教学、决策等多方面进行科学管理的同时,也能站在国家的高度上,集思广益,为学校制定长期的发展规划。

作者:阎洪涛 单位:辽宁特殊教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参考文献:

[1]李子奇.甘肃本科院校弱势学生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1(3):25—26.

毕业论文不会写,写不出来,哎,我也是怕过不了,就只好上网找代写的了。又不敢马虎,一番调查, 找到了 写论文,嘿,刚开始我没怎么相信,不过被他们的热情给煽动了,论文最后一次就通过了,而且是不要定金的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