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论文范文5000字
随着世界范围内技术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要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下面我们来看看经济论文范文5000字,欢迎阅读借鉴。
摘要:
知识经济背景下技术要素、知识要素等对企业健康发展和成长的影响越来越大,也不断塑造和改变着传统的经济模式和经济形态,在知识要素的影响下,企业财务管理的理念、模式、方法与技术都产生一系列动态性和多层次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如何快速适应不断发展的经济形态,推动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经营和管理效率成为众多企业需要认真思考与面对的问题。
关键词:
知识经济;企业财务管理;风险管理;创新
一、知识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体系
(一)财务管理理念更加突出企业价值
技术要素、知识要素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基本组成部分,也是提升企业经济效益的重要推动因素,而企业价值作为决定企业市场地位和支配企业发展的内在要素也以企业所拥有的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为基本前提,企业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和创新式发展,必须重视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在企业价值中的核心地位,并以此为基础提升企业的价值结构和价值内涵。企业财务管理是对企业所拥有的财务资源、经济资源进行有效管理、分配、协调的主要方式,基于企业价值的财务管理理念同样重视企业知识资本、技术资本在企业内部经营环节、管理环节中的关键地位,并把对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的有效管理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一部分。企业财务管理本质上是以经济的手段和方法对企业内部资源和外部市场环境进行协调,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价值的构成已经发生了变化,财务管理理念必须与企业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相协调以及更加突出企业价值。
(二)财务管理模式更加注重企业财务风险管理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中物质资本和实物资本占据决定性的位置,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面对的不确定性因素以及风险因素较小,而知识经济背景下,无形的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在企业发展资源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虽然无形资产对企业市场效益的贡献越来越大,但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所面对的不确定因素以及管理风险也越来越多。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提升企业财务资源的运转效率以及安全性,企业在经营风险的考量下必须重视财务风险管理。财务管理风险的主要来源有两个:第一是企业面对的市场风险。企业能否及时调整财务管理的内容与方法决定了企业适应市场外部条件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低效的财务管理必然及时识别和消除市场风险。第二是企业财务管理过程的风险。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比实物资产的管理更有难度,和企业财务管理相关的投资管理、财务决策管理中的漏洞和失误都可能造成严重的财务损失。
(三)财务管理内容更加强调管理的动态化和灵活化
知识经济背景下无论是经济信息、财务信息还是市场信息、管理信息都需要快速地传播、收集以及处理,信息时代与知识经济是通过高效的信息交流以及信息获取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因此信息化水平是衡量企业财务管理体系的完善程度以及财务管理效率的重要指标之一。信息的快速传播以及高效、实时处理对企业财务管理系统的动态化和灵活性提出了较高的要求:首先,企业财务管理的信息流与市场信息、决策信息必须同步协调,因此财务信息的动态化、实时化显示对企业的决策支持和各项管理至关重要。其次,企业财务管理过程中必须对不确定因素和风险因素及时地识别、监控和消除,这也就要求企业财务管理过程和管理方法必须具备一定的动态性,从而提升企业经营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二、知识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的新动向和新问题
(一)多元化目标体系下要注重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
知识经济背景下,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在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以及企业市场价值中占据核心地位,企业的利益体系也随着多元化的经营模式、多元化的资本结构、多元化的利益主体而产生变化。企业财务管理已经摆脱传统经济发展过程中“股东利益最大化”的单一目标体系,多层次的利益结构、多元化的利益诉求要求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协调知识资本效益和技术资本效益对企业多元化利益主体的归属和分配,必须重视知识要素地位上升所带来的利益格局扩展、利益分布范围扩大的问题。企业无形资产在企业利益体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经济价值也越来越高,企业财务管理作为利益分配和利益管理的基本途径也必须重视无形资产的管理。例如:知识经济下,企业的品牌、技术专利等无形资产已经逐渐成为企业价值评估的重要内容,需要将其纳入到企业财务管理体系中来,忽略了无形资产的管理对企业的健康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
(二)财务风险意识弱,风险管理要加强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交易活动的网络化、信息化和虚拟化特征更加明显,企业财务管理以及日常经营过程中信息的传播速度、信息处理速度、信息反馈速度等都在互联网思维的支持下快速提升,信息收集的不及时、信息处理存在漏洞等都会加大企业财务管理的风险,这也从侧面反映了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所面对的风险因素多、风险管控难度大问题。然而许多企业在财务管理实践过程中存在风险意识差、风险因素识别效果差、风险管控不及时等问题,财务管理风险因素的积累以及爆发会对企业的经营效益、健康发展造成一定的威胁。企业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和管理决策的重要手段,财务管理过程中对风险管理不重视就会对企业的经营决策产生不利的影响。例如:部分企业在进行规模扩张的过程中不重视对经营风险的评估,在盲目发展的过程中出现资金链和债务问题,导致经营风险迅速累积,并最终影响企业的发展。
(三)财务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要充分借鉴新技术手段
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内涵有了更深层次的变化,不仅需要对生产经营活动以及财务活动进行有效管理,同时还要对企业的利益分配、无形资产、财务管理服务等进行全面的协调,管理的基本理念、内容、要求、目标以及标准都产生了诸多的变化,因此企业财务管理的难度也在提升,必须借助于新的技术手段,如企业财务资源计划系统等。企业首先要对自身财务管理活动中的环节、流程、信息、资源有全面的评估和认识,然后结合自身的生产计划和管理模式以及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对财务信息、经济收益、潜在风险因素、财务分析和经营决策等进行有效管理。知识经济下企业财务管理对信息处理效率、经营决策合理性、风险识别能力、财务管理全面性更加重视,因此结合新技术手段实现财务管理目标也就成为必然。
三、知识经济下促进企业财务管理新发展的措施
(一)重视并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的体系
知识经济的崛起促进企业资本结构、价值体系的改变,知识资本、技术资本往往对应着企业大量的经济投入与潜在的经济收益,无形资产在企业总资产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在这种条件下,企业对外交流的扩展、经济活动的增多、财务管理范围扩大都使发生财务风险的可能性越来越高。重视并完善企业财务风险管理体系包括:第一,重视风险评估和风险因素识别,提升对企业内外风险因素以及不确定因素的`预测能力,提前采取针对性和预防性的措施。第二,创新财务风险管理的方法。建立适合企业发展特点和经营需求的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完善财务管理体系中风险管控的各个环节,实行对风险因素的动态监控和动态预警。第三,重视风险决策。通过财务管理的方式与途径形成辅助企业经营决策的协调机制,密切关注企业内外经营条件、经营信息和经营环境的变化,及时形成风险决策,有效管控财务风险。
(二)通过财务资源计划系统以及网络财务提升财务管理动态性
财务管理的动态性和灵活性要求是知识经济下信息传播速度快、信息实时处理需求多决定的,增强企业财务管理的动态性和灵活性必须依托财务资源计划系统和网络财务管理系统。财务资源计划系统通过对企业各个生产经营环节以及管理环节的有效分解、财务信息的实时动态处理和显示、财务风险因素的及时识别和消除等来达到提升财务分析的全面性、整合企业财务资源、发挥财务资源优势的目标。而网络财务管理系统通过会计电算化、优化财务管理流程、及时处理财务信息、提升财务管理效率与安全性等达到辅助财务决策、加强企业的财务监管、保障财务数据的安全性等目标。例如:企业通过建立财务资源计划系统形成生产管理和财务管理的同步协调,利用网络财务提升财务管理的实时性、高效性以及安全性等。
(三)注重企业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管理
人力资本是企业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的主要体现,而无形资产是企业在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来源,因此注重对人力资本和无形资产的管理是提升企业经营效益、提高企业价值的必然要求。加强企业人力资本的管理要做到:通过建立长期性的人力资本激励机制明确人才对于企业发展的决定性地位、结合企业发展的实际需求重视人力资本的投资和经济投入、通过人力资本管理完善人力资本价值的开发体系。加强企业无形资产的管理要做到:有效扩展企业对品牌、专利等无形资产的会计核算范围、将无形资产的动态管理纳入财务管理体系、重视企业投资活动中无形资产的价值评估、注重对企业无形资产的保护等。
(四)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和模式的创新发展
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包括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内容和财务管理方法。首先,要创新财务管理目标。要摆脱传统的“股东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将提升人力资本利益、完善企业利益分配机制、重视财务管理效率、建立企业长效激励机制等纳入财务管理目标体系,通过提升企业整体的价值、盈利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长远发展。其次,要创新财务管理体系中的投资和融资管理。逐步提升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在企业投资、融资活动中的比例,优化企业的投资结构,提升竞争力。同时,企业财务管理要创新风险管理方法。完善风险识别、风险动态监控、风险管理的机制,建立以风险预测和风险预警为重点的财务风险管理系统,提升风险管控的主动性和动态性。最后,要创新财务管理的内容。企业要重视对知识资本和技术资本的考核、评估和分析,并形成与之相协调的财务决策制度,突出知识资本在财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
四、结束语
随着世界范围内技术与科技的快速发展,知识要素成为推动经济发展、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环节与提升企业效益的重要影响因素也受到知识经济的支配和影响。知识经济条件下,企业的财务管理更加突出企业的内在价值、更加注重企业的财务风险管理、更加强调管理过程的动态性和灵活化。如今以技术实力和知识要素为主导的世界经济席卷全球,企业能否适应新的经济形态、能否提升管理效率都和财务管理有非常大的联系。
参考文献:
[1]李杜娟.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新探[J].商场现代化,2015,05:210-211
[2]胡彬彬.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会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商,2015,10:136
[3]刘宇会,于善波,董媛媛.知识经济背景下企业财务管理创新研究[J].商业经济,2013,13:32-33+110
我国在经济全球化的感染下,经济、社会、科技、信息技术、 文化 各方面都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而近年来世界经济形式变得相对平缓,发达国际如美国等受债务的累积负债使得财政相对比较紧缩,其失业率也相对高于之前的经济水平状态。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国际经济形势论文,供大家参考。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世界经济已经挣扎了将近6年。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依然错综复杂、充满变数,世界经济低速增长态势仍将延续,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明显抬头,潜在通胀的压力较大,世界经济仍处在深度转型调整期。这一判断意味着,不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国际经济环境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一、世界经济继续呈现“弱增长”格局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联合国在2013年的世界经济形式展望 报告 中双双调低了经济增长预期,这表明全球经济彻底摆脱金融危机影响仍有待时曰,总体上并没有明显好转,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依然沉重经济增长速度仍将保持低迷的态势。
美国经济延续复苏势头。整体来看,美欧日经济中,美国相对来讲还算不错,2012年经济增长率为2.2%,2013年可能是2.0%左右。一个原因是家庭的资产负债表在不断改善。但目前美国的主要问题是企业投资各种数据显示美国企业现在手里有上万亿美元的钱放着不投资,而且政府投资也开始下降。
欧元区在经济复苏中挣扎。欧洲的情况不那么乐观。2012年欧元区经济增长率为-0.6%. 2013年的情况相对好一些,但还是负增长,可能在-0.5%至0之间。这和它的政府支出缩减有很大关系。
日本的情况争议比较大。这主要是因为安倍上台以后推行了所谓“安倍经济学”的政策。2013年年初,安倍政权便迫不及待地推出了大规模的货币宽松政策,由此拉开了“安倍经济学”的序幕。随后,日元自由落体式的贬值和日本股市火箭式的暴涨,让人们一度相信“安倍经济学”能够成为拯救日本经济的灵丹妙药。但自进入5月以来,日元暴跌和日股疯涨的势头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是过山车式的大起大落。日本媒体恍然大悟地哀叹,“安倍经济学”的第一支箭很有可能已经沦为海外对冲基金和国际投机资本家手中的“玩物”。不幸的是,被拴在这支箭上的是日本经济的未来和日本国民的福祉。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安倍经济学解决不了日本经济面临的深层次问题。企业竞争力问题、结构改革问题,这些都不是通过注入流动性就能解决的。
多数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发达国家速度下降,受外需急剧下降以及国内经济调整的影响发展中国家也放缓了经济增长的步伐。在金砖国家中,印度2013年全年增速应该在6%左右。但印度经济也存在很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问题之一是通货膨胀。巴西、俄罗斯、南非增长率全年大概也就是3%;东盟国家这几年的经济情况都不错,2013年第一季度增速达到5.6%。全年很可能是6%。
总之,当前的经济形势表明,国际金融危机已由“急症”转为“顽症”,演变成为二战后最为严重、漫长的经济危机。虽然全球经济复苏前景不容乐观,但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目前美日欧三大经济体正趋于走上不同的复苏进程,呈现多元化趋势:美国的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都较为稳健;日本因实施“安倍经济学”,虚拟经济开始回升,但能否拉动实体经济还是未知数;欧元区尚未摆脱主权债务危机,无论是虚拟经济还是实体经济都尚未展现复苏迹象。
二、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不论从短期,还是中长期来看,国际经济环境将对我国经济发展带来多方面的影响。
1.国际金融危机加快世界经济格局变迁,有助于提升我国话的语权
国际金融危机作使越来越多的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和发展中国家已经紧密地融入到
全球国际分工链条当中,开始在协调全球应对金融危机方面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在这种形势下,我国的地位、影响力和话语权不断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地位、发言权和影响力已有较大跃迁,基本实现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外围到核心、从配合讨论到参与决策的角色转变。
2.外需收缩和摩擦增多等因素直接冲击我国出口
世界贸易增长下滑导致我国进出口贸易大幅回落。最关键的是,每当世界经济处于低迷不振的时候主要发达国家就会祭出贸易保护的大旗,各种贸易投资壁垒明显增多。当前以及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呈现常态化、复杂化趋势贸易摩擦将贯穿我国从贸易大国走向贸易强国的全过程,应对贸易摩擦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3.创新竞争力有被拉大的风险
金融危机后,为了重振本土工业,美欧等发达国家将“再工业化”作为重塑竞争优势的重要战略,推出了大力发展新兴产业、鼓励科技创新、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等政策和 措施 。然而,面对全球以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一轮工业革命浪潮,我国创新能力不足,与欧美发达国家在高端技术领域的差距面临再次被拉大的风险。
三、我国应对 方法
党的提出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深刻理解、紧紧抓住、切实用好国际环境变化倒逼出的新机遇,这些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和把握当今世界形势和我国发展环境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历史 经验 证明,干事业、做工作,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则事半功倍;形势不明、逆势而行,则鲜有成就。在世界经济深度转型调整期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努力谋求更大的国家利益。
我国具备较强应对能力和其他国内有利因素,可以抵消或者减弱外部环境的不利影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积极吸引外商直接投资,外资带来了大量中低端技术,促进了我国技术进步。
在错综复杂的国际经济形势中趋利避害、顺势而为,关键在于抓住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首先,坚持扩大内需,保持合理的投资增长速度并优化结构,特别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在推进城镇化和城乡发展一体化过程中建立消费需求增长的长效机制。其次,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对外开放战略,培育我国商品和服务国际竞争新优势,特别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配套加快形成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优势。
论当前国际经济形势与中国对外政策 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新一轮经济周期的上升期。今后5年~10年,世界经济发展速度将快于上世纪80年代~90年代。中国、印度、俄罗斯和巴西等发展中大国的先后崛起,将加速国际经济关系调整与格局演进,多极化趋势将日趋明显。美国经济“双赤字”,使世界经济发展失衡。美元贬值、油价飙升,使全球经济风险加大,但世界经济整体趋势依然向好。
去年,世界经济增长近5%,为近30年来最好。今年,受欧元区和日本经济疲软的影响,全球产出增幅将放缓。
美国经济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引擎。国际机构和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美国经济将持续稳健扩张。虽然受到高油价冲击,又面临财政和贸易“双赤字”,但美国经济的内生性强,增长势头不会改变。原因是:1、企业投资强劲复苏,居民消费持续增长。2、低利率时代虽然结束,但宏观环境依然宽松。3、“新经济”虽然缺乏新动力,但活力再现。加之奥巴马政府的持续减税、弱势美元和油价适度回落等等,均有利于美国经济持续扩张。
日本受福岛核危机,经济衰退复苏步履维艰。去年,国际机构普遍看好日本经济。今年上半年日本经济处于停止状态,下半年可能恢复增长。然而,日本经济复苏依靠的不是内需而是外贸。因为,目前仅靠内需尚难支撑日本经济复苏。可见,当前日本经济基础依然脆弱。一是油价飙升对经济影响开始显现;二是国内需求依然不旺;三是经济发展严重依赖出口。
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但复苏势头尚能维持。欧元区经济在连续两年低迷后,去年增长2%,虽低于IMF估计的2.2%但仍是近4年来最好的欧元的被动持续升值。油价居高难下,开始影响欧元区经济复苏
亚洲经济增长触顶回落,但仍是全球最快的地区。该地区宏观经济基本稳定,区内合作效应凸显,互利共赢格局正在形成,发展趋势是:东亚地区将持续较快增长,“四小龙”则适度扩张;东南亚经济将稳步复苏,越南成为佼佼者;南亚经济增长势头不弱,印度成为地区领头羊;中亚经济恢复性高增长,但资源型经济风险将增大。在未来数年中,亚洲将在全球经济中保持较高增长,依然是世界经济的增长中心。
发展中国家经济将进入稳定增长期。国际机构对发展中国家经济中长期前景普遍乐观。目前,发展中国家具备空前良好的发展机遇:
1、宏观经济环境普遍改善。
2、国际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
3、南南经贸合作明显加强。亚洲与拉美、亚洲与非洲,亚、非、拉区域合作步伐加快,带动发展中国家间的泛区域、区域和双边合作蓬勃发展。
4、中国、印度、俄罗斯、巴西和南非等发展中大国经济加速发展,在区域经济中起着空前的示范效应和领头作用。
当前世界经济形势以及对我国的影响:
1、世界经济保持增长,我国外贸市场空间仍较大
2、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对我加工贸易影响显著,一般贸易保持高速增长。。
3、主要经济体失业率高企加剧了世界经济摩擦的风险,欧美等国对我发起的贸易摩擦多由失业部门发起。
4、油价高企加剧了我国的进口成本,可能导致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5、顺应世界FDI大潮,调整引资政策重点。将重点转向有针对性地发展部分服务行业,优先发展为生产服务的服务贸易以及重点发展与货物贸易相关的运输和商业分销服务业等出口导向性服务业。
当前经济运行中存在五个突出问题:
——粮食进一步增产、农民进一步增收的制约因素仍然较多。粮食收购价格继续上升的空间有限。化肥等农资价格居高不下。洪涝灾害偏重发生。
——固定资产投资新开工项目仍然较多,投资结构仍不合理。由于产生投资膨胀的体制性原因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一些地方投资增长仍然过快。
——工业企业利润增幅有所回落。行业效益出现明显分化,煤炭、石油开采、黑色和有色金属等采掘业利润增长较快,建材、石油加工、交通运输设备、化纤行业利润下降较多。
——煤电油运总体形势仍然偏紧。由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资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资源约束的矛盾仍然突出。
—— 安全生产 形势仍比较严峻。顶风违规生产的现象依然存在,重特大事故频繁发生,道路交通、危险化学品等事故多发。
节能是解决我国能源问题的根本途径。
我国人口众多,能源资源相对不足,人均拥有量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煤炭、石油、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8.6%、7.69%和7.05%。目前,我国又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的重要阶段,能源资源的消耗强度高,消费规模不断扩大,能源供需矛盾越来越突出。今后,随着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能源需求还会持续较快增加。
因此,能源是我国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瓶颈,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节能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要求。
我国富煤少油。在替代石油的化石资源中,煤炭在近中期内可以满足与千万吨数量级的油品缺口相匹配的需要,即通过煤液化合成油实现我国油品基本自给,是目前最现实可行的途径之一。煤可经直接或间接液化两种方法转化成汽柴油。煤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苛刻,对煤种的依赖性强。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成合成气,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转化成汽柴油。煤间接液化的操作条件温和,几乎不依赖于煤种。
核裂变能源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相关技术日臻完善,是未来百年内解决能源紧缺问题可行、且可靠的方案。建设、运行、维护核裂变电站及对核材料的开采和核废料的处理等将在未来百年内形成巨大的产业链。核裂变能源的利用受制于地球上有限的核材料蕴藏量和人类对核废料处理的艰难和危险。利用核聚变能可能是人类最终解决能源问题的一种最重要途径。太阳光即是太阳中的氢核聚变释放出来的能量。核聚变的主要原料是浩淼的海水中所蕴藏的用之不竭的氘,其产物是惰性气体氦,因此,核聚变既无原料短缺问题亦无核废料或核泄漏等污染问题。
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当前国际环境复杂多变,和平与发展是主流,但是影响和平发展的因素依然存在,例如:强权政治,霸权主义,恐怖主义,地区冲突,核武器扩散,自然灾害,跨国犯罪,疾病,走私贩毒等。因此要加强国际合作。
对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判断,应酬好与大国的关系,对我国的外交有重大的意义。当前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日趋激烈,各国之间呈现出合作与竞争,依赖与牵制等关系。国际局势的总体稳定为我国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但是霸权主义与强权政治依然存在,我国依然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我国要处理好与大国的关系,尤其是与美、俄、欧盟、日的关系。美国的单边主义政策受挫,正在积极寻求国际合作,但是美国称霸世界的战略并未改变。我国一方面要扩大合作,增加两国外交中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要坚持原则,维护我国利益。
北约不断东扩,严重影响了俄在欧洲的扩展,俄把目光更多的投向了亚洲。同时俄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在能源供应与边境问题上对我国有重要的意义。
欧盟在积极加强与美国的战略合作,加强与中国的对话,在大国问题上谋求与中国的协作,同时也看到了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市场。
由于日本不能正确面对历史问题,同时在积极扩展和建立其大国地位,积极配合美国牵制中国。中日抗衡比较明显,处理好中日关系决非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中日关系的长期僵硬将不利于我国的发展。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使中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邓小平理论的指导下,20年来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上海作为中国的特大型城市和经济中心,则创造了开埠以来辉煌的业绩。然而上海在已走过的20年历程中并非一帆风顺,也曾有过曲折,在邓小平关于上海改革开放的重要指示指引下,以浦东的开发开放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契机,上海的经济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 一、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的构想 邓小平对上海改革开放有着一系列精辟论述和重要指示,他的基本构想是:通过开发开放浦东,来振兴上海;通过抓上海的发展,来带动全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更上一层楼。邓小平运筹帷幄,提纲挈领地指出上海加快发展的关键是开发浦东。他说:“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这是因为,浦东的开发开放,可以成为上海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和先行区,使整个上海的产业结构、城市布局和基础设施得到调整和改造,使上海能够扩大对外开放度,这就为上海提供了一次不可多得的机遇,由此来带动上海的振兴,并把上海推到改革开放的前沿。 振兴上海,加快上海的发展,其根本目的还是要推动全国的改革开放,使其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正如邓小平高瞻远瞩地指出,要用宏观战略的眼光分析问题,“比如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浦东的开放开放,也被赋予了同样的意义,即这不单单是关系上海的问题,用邓小平同志的话来说,“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邓小平甚至不无遗憾地说:“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这段话固然体现了邓小平作为一个无产阶级革命家谦虚恭谨的胸怀,但也点出了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一盘棋中的重要地位。鉴于上海在全国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优越的地理位置,抓上海的发展,让其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有利于先进技术沿长江由东向中、西部的梯度转移,有利于我国沿海、沿江、沿边全方位开放大格局的形成,从而带动全国的发展。这是邓小平统筹全局的英明决策。邓小平在明确上海在全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的同时,还为上海指明了加快发展的具体做法。第一,上海要“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第二,上海要发展金融业。因为“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邓小平对上海金融业寄予厚望,说“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第三,上海要遵守国际惯例。邓小平指出,“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 虽然上海起步晚了,但是邓小平却对上海加快发展充满了信心,相信上海完全可以后来居上。他详细分析了上海能够后来居上的有利条件,即:第一,“上海民心比较顺,这是一股无穷的力量。”尤其重要的是,“上海工人阶级长期以来一直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带头羊。”人民是创造历史的动力,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同样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的参与,而工人阶级是其中的主力军。上海的改革开放得到工人阶级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因此“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第二,“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上海作为最重要的经济城市,培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经济建设人才,迄今拥有各种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近百万人。上海还有较高的经营管理水平和生产技术,使企业的经济效益都较好。这些都是上海加快发展所需的宝贵资源。第三,“上海有特殊的素质、特殊的品格。”这是上海因历史发展而形成的人文优势。上海人来自五湖四海,同时又走向四面八方,他们同各种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相处,经历了兼收并蓄、重炼再铸的过程,使人的反应程度与适应能力随之增加,善于包容和转换各种事物,形成了高度的开放性、敏感性和灵活性,产生了具有鲜明的上海标志的思维方式、行为习惯以及交往准则等,这就使“上海完全有条件上得快一点。”第四,90年代是上海发展的一次机遇。从国际来看,冷战结束,两极格局被打破,“和平与发展”正成为世界上越来越多人的共识。而亚太地区经济又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从国内来看,改革开放十多年,政治稳定,社会安宁,经济发展,成就显著,特区开发已获得经验。因此上海遇到了加快发展的国际国内最好的环境。“机不可失,时不再来”。1992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强调,这是你们上海最后一次机遇,这个机遇你们不要放过,你们要大胆地闯一闯。1993年春节,邓小平在上海又着重强调了抓住机遇的问题,他说,“希望你们不要丧失机遇。”
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旧缓慢,仍处于低速增长的态势。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有关世界经济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世界经济的论文 范文 一: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摘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经济大国。本章通过分析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的地位和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各方面发展着的贡献,指出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稳定和影响作用。并且展望未来,预测中国未来10年至20年将会进入中高速发展阶段,但占全球比重仍将不断加大,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加强。
关键词:中国发展世界经济影响性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开展,中国经济持续保持着长期稳定发展的经济势头,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持续上升。金融危机的爆发使得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经济发展速度减缓,其在全球经济中的影响力明显减弱,给发展中国家经济崛起带来了新的机遇。近年来,我国经济实现了新的突破,国内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成为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国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而随着新时期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为了进一步提高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为世界经济做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必须要准确把握中国发展在世界经济中的贡献,面向国际化不断调整战略定位。
一、中国经济发展在世界的地位
第一,我国已成为全球经济大国之一。根据数据显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于2015年4月14日公布了2014年世界各国GDP排名,数据显示,2014年全球GDP总量77.3万亿美元,较上年增加3.3万亿美元,美国2014年GDP为17.149万亿美元,位居第一;中国GDP为10.380万亿美元,位居第二;第二,“MadeinChina”影响世界。在我国向全球经济大国前进的途中,制造业的崛起尤其突出。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3年,中国完成工业增加值21.07万亿元,占世界比重达20.8%,制造业净出口居世界第一位。我国俨然已成为世界第一的“制造大国”;第三,中国贸易总额占世界前列。早在20世纪80年代,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一的出口国和世界第二的进口国,2013年,我国进出口贸易总额首度超越美国,跃居榜首;第四,我国是投资大国。2015年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钟山16日在北京透露,2014年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额达1029亿美元,首次突破千亿美元,同比增长14.1%,继续保持世界第三位。中国对外投资规模极大,为全球的经济发展起到了“中国作用”;第五,我国已跻身于金融大国行列。本国的钱币在世界的影响是提升国家金融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国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2015的境外人民币储量将会不断增加。
二、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
1.中国经济成为推进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我国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数据表明,我国国内GDP总值从2005年至2014年不断上升,呈稳定增长趋势。2011年至2014年我国对世界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四分之一。而在过去的30多年间,我国的经济增长占全球经济增长量不断增加,由1980年~1990年的3.8%,到2000年~2010年的20.9%,以及近四年的四分之一。我们从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三点:第一,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经济的增长带动了全球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复苏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第二,虽然近几年来我国经济增长有所回落,但是经济总量仍在不断上升;第三,中国三十年来的经济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上升,逐渐超过其他发达国家,成为世界第一。此外,我国在制造业、进出口贸易、金融业等方面发展也呈稳定增长趋势。作为制造大国,我国的制造业增长也成为全球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力量。
2.中国发展促进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
二战以来,全球经济呈现“南北”格局,发达国家经济发展占世界经济发展比重较重。到20世纪70年代左右,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在全球经济发展的比重基本持平。此时发达国家的GDP是发展中国家GDP的三倍到四倍。20世纪末期,发达国家所占全球经济的比重上升至85%,发展中国家发展稍显滞后。但21世纪以来,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经济发展迅速促使了全球经济格局的变化,发展中国家占全球比重急速上升,据估计,到2015年年底,发展中国家GDP将占全球的50%。另一方面,中国经济近年来的迅猛发展也加速全球经济重心向东亚方向迁移。中国经济增长一直是全球经济增长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世界资本和产业很明显的向中国偏移,这也是形成中国制造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高速增长的重要原因。从整体上看,一方面,全球经济资本和产业的转移促进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中国的经济增长反过来推动了全球经济重心的转移,中国经济在全球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不断加大。
3.中国发展促进了全球的技术革新。
科学技术对全球的经济增长起着推进作用。中国的发展促进了全球的技术革新,提高了技术创新的效率。在过去的三十年间,中国一直依靠技术的模仿和追赶提高技术效率,但是其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速度远远超过其他前沿发达国家。发达国家一直是科学技术的创新领导者,其创新产品层出不穷,且广泛应用于发展中国家。尤其中国对外贸易的扩大为发达国家扩散科技成果提供了广阔的市场,增加其市场规模和收益。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不断深化发展,中国吸引了大批的外来跨国公司。中国良好的基础设施和丰富的人才资源、健全的产业体系等都为发达国家和跨国企业的技术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加速创新技术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提高了其经济收益和发展效率。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其在科技创新方面的投入也在加大。据报道,我国2014年,全年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13312亿元,比上年增长12.4%,占国内生产总值2.09%。除了加大资金投入,中国现今已成为国际专利申请大国,2014年中国企业在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合作条约》(PCT)框架下共提交2.5539万件专利申请,较2013年增长18.7%,中国企业已成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利申请大户。
4.中国发展对稳定全球经济有重要作用。
中国的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稳定全球价格水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以廉价的劳动力成本在世界经济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虽然近年来人力成本略有提高,但是与过去和其他发达国家相比,中国的劳动力仍然处于较低水平,加上其他的因素影响,使得中国的出口长期保持较低的价格。与其他国家出口价格涨幅较大对比,中国长期的低涨幅必然对控制全球通货膨胀有着重要的作用。与此同时,中国经济的增长还能够减弱全球经济的波动。上世纪出现的金融危机使得全球发达国家经济遭受重创,但是中国经济仍然维持着自己的增长,对促进全球经济幅度、抑制全球经济波动、稳定全球经济增长有着重要的作用。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在全球经济的比重不断加大,这种稳定作用将会越来越明显。有研究针对不同国家经济增长速度波动程度做了调查分析,研究表明在全球经济发展规模加大的十个国家中,中国的经济增长波动最小,说明了中国经济受全球经济的影响较小,对稳定全球经济有重要的作用。
三、中国未来的发展与世界经济
1.中国发展占全球比重将不断加大,对世界经济影响力加强。
预计在中国未来的10年至20年,中国在基础设施、能源原材料工业等领域的投资空间会减小;部分技术创新追赶的后发优势将减弱;人口老龄化加剧和剩余劳动力的供给不足将会导致人力成本的增加。未来的十年到二十年我国经济增长率有可能出现回落,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步伐将减缓,中国经济增长进入中高速发展时期。同时,发达国家由于长期积累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是制约发达国家经济恢复的重要因素,这一问题发达国家至今未取得实质性的进展,全球经济也经进入发展相对缓慢时期。虽然中国增速将会减慢,但是仍然保持着相对全球更高的增速,中国未来的发展占全球经济比重将会不断极大,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力将加强,未来有可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
2.中国未来的定位。
不断发展是我国的核心利益,也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战略定位的总体目标时全面提升我国的国际竞争实力,打造互惠共赢的国际环境,促进本国经济发展,同时为全球经济增长长期提供正能量。为此我国需要对未来定位做出适当调整:首先,中国未来的定位将从被动开放转向主动开放,实现经济转型升级;其次,中国将从贸易大国变成贸易强国,成为世界核心消费市场以及商品、技术等主要供给基地;再次,中国要从资本输入国转变为资本输 出国 ,成为全球重要的资金提供国家。最后,中国要发挥大国优势,发挥一体化进程的主导者作用。
四、结语
三中全会做出了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部署。结合我国发展在世界经济的影响和当前局势来看,中国将来的发展战略必须准确把握我国开放型经济体系建设的根本方向,在全球化市场中合理配置我国战略资源,提高利用外资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构建互利共赢的国家合作体系,大力发挥我国在全球中的大国主导作用。
参考文献:
[1]贺力平.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世界经济史学科发展综述[J].社会科学战线,2014,10:59-72.
[2]《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课题组,赵晋平,胡江云,赵福军.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管理世界,2014,10:1-16.
[3]郭晓东.新时期中国和平发展战略的外部挑战及对策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4.
[4]阎三虎,骆华松,刘云.中国和东盟经济增长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分析[J].绿色科技,2014,02:246-249.
[5]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发展对世界经济的影响"课题组,赵晋平,胡江云,罗雨泽.中国利用外资对世界经济的影响[J].发展研究,2014,09:8-11.
[6]权衡.开放的中国与世界经济——迈向一体化互动发展[J].国际展望,2014,05:1-15+150.
[7]关庆凡,崔建伟.论重商主义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J].企业经济,2012,05:67-69.
[8]陈永杰.世界影响中国发展方向,中国改变世界发展格局——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J].经济研究参考,2011,49:45-50.
有关世界经济的论文范文二: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引言
现如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人民币币值趋势保持稳定,促使人民币国际地位逐步提升,人民币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伴随人民币在国际范围流通的扩大,人民币国际化俨然得到了我国决策层、世界各国的高度关注。由此可见,研究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理论意义。
1.人民币国际化含义
人民币国际化指的是人民币不受国际限制在国际范围流通,进一步转变成在国际上获取广泛认可的计价、结算以及储备货币的过程。现阶段,人民币国际上流通已经在诸多国家展开,但这还不能完全说明人民币已经形成了国际化,伴随人民币国际流通逐步扩大,相信势必会促使人民币国际化,使人民币真正意义上转变成世界货币。人民币国际化含义可概述为以下三方面内容:I.人民币在国际上流通需要一定程度流通度享有基础;II.以人民币计价的主要金融产品转变成众多国际金融机构的投资工具,此点作为人民币国际化的核心内容,应当逐步对以人民币计价的金融市场规模进行开拓,以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便利。III.在国际贸易中,通过人民币结算的交易额应当达到一定的份额。上述三方面标准主要作用于衡量人民币国际化,且后两方 面相 对更为重要。
2.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
2.1分析综合经济实力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总量年均增长幅度连续多年超过国际平均增长速度。2013年上半年年,全球经济逐步回暖,新兴经济体下行风险提升,一些国家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预期等造成国际金融市场进一步出现不稳定局面,资本流出、货币贬值压力不断冲击着新兴经济体。然而,总体上我国经济发展相对稳定,各项重要经济指标仍旧处在预期的正常区间范围[1]。
2.2金融环境推动进程
经历30多年来国家金融体系逐步转变的冲击,我国金融业在国家金融改革、货币外汇政策管理以及金融风险控制等相关管理获取了极为丰富的 经验 。我国金融环境获得了系统充分的改善,改善的内容分别有提升金融监督力度、提升金融体制改革速度、促进国内金融市场良性发展及加快构建国际金融中心等。尽管如此,相较于西方市场经济发达国家,我国金融经济、金融市场依旧存在显著的不足,而该类情形势必会对我国金融业融资功能、股票市场等快速发展带来不便,这也意味着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切忌操之过急。
2.3“汇改”后脚步放缓
2005年7月21日,改革人民币汇率产生机制体系,我国全面推行基于市场供求,结合一篮子货币展开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2011年,摩根大通中国资金及证券服务副主席罗丽莎指出,人民币汇率眼中不再只是美元,而是结合自身对外经济发展实情,认准多种相关货币,附加针对的权重,构成一个货币篮子,在结合市场内外金融发展情况,对人民币汇率展开调节、管理,实现了人民币汇率在科学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2]。
3.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
货币竞争属于现阶段各个国家相互经济竞争的一种主要表现形式,倘若相较于其他货币人民币的替代性不断提升,这有利于强化对应铸币税利益、转变各个国家储备货币分配格局,并且会对世界经济形成深远的影响。
3.1有利于缓解当前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
国际货币体系属于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产物,它一方面存在相应的先天缺陷,另一方面显然难以呈现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特征,致使新兴经济体在国际货币体系中不具备对应一定的话语权。由于美国经济发展放缓、日本经济发展长时间不前进、欧元区引发主权债务危机及国际金融市场的波动,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迫在眉睫。现阶段国际货币体系亟需展开科学有效的革新,然而要使一些既得利益国家积极投身国际货币体系改革中存在极大的难度,鉴于此,在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下,国际货币体系改革脚步得以向前迈进一大步。
3.2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多极化发展、国际货币多元化
在对现阶段国际货币体系进行改革过程中,想要实质性地对美元进行制约,回至金本位或者金汇兑本位等,这显然无法实现,更为合理的手段是借助国际货币多元化和国际货币相互竞争的外部约束来对美元起到制衡作用。在人民币国际化发展进程中,势必会引出一系列国际化货币币种的出现,如此可有效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尤其是作用于促进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人民币国际化发展期间,中国还能够与亚洲周边国家进行不同种类金融货币交流,探寻建立区域内汇率维稳体系及区域性货币,以为日后亚元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3]。就亚洲及世界经济发展而言,不仅能够为中国贸易、投资提供有效便利,促进中国与周边国家或者以外国家在更大范围内开展经济交流;还能够在人民币升值或者稳定的前提下,其他国家储备人民币是合算的,促进资产保值增值,在美元不断贬值的背景下,为货币储备提供了又一选择。
3.3有利于国际结算
人民币国际化将使得人民币具备主权、信用、稳定性、可用性及便捷等特征。人民币持有者可通过人民币买入任何中国制造的具备市场竞争力的商品。现如今,已有诸多国家购买人民币作为自身外汇储备,如此说明了人民币国家化发展成效显著。简而言之,人民币国际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就好比一个消费者在百货大楼中购物,倘若只有一种商品可供消费者选择,那么其自然要花费更高昂的成本,倘若出现了多种选择,市场力量便会为其营造缩减成本的机会。人民币国际化将为美国、日本等先进经济体在内的全球货币消费者提供又一种选择。人民币国际化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机遇。
4.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策略
4.1构建综合风险管理体系
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应当提升对构建综合风险管理体系重要性认识,并结合人民币国际化发展实际情况采取一系列改善规避综合风险策略,包括:有效利用起汇率避险手段,对现有的外汇予以第一时间结算;使用不同币种开展各式各样业务;提升与金融机构合作力度,借助金融机构提供的相关产品与服务,好比外汇期权产品、外汇期货产品及信息咨询财务顾问服务等,有效开展好综合风险规避工作[4]。要对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功能属性展开全方位认识,结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及预期回报率,对对应的人民币国际化规避手段展开选取,注重选取适宜的交易时机,经外汇投资对保值增值提供全力保障。
4.2建设离岸金融市场
伦敦、香港、新加坡、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建设,有着不同的优势及特色。鉴于此,在开展发展规划期间,同样应发挥各自优势,相辅相成,确保有效实现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群。应当进一步依赖伦敦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地域、体量优势,使得人民币产品类型更加丰富,扩展人民币离岸金融业务规模,将伦敦作为中心,将人民币离岸业务扩展至全面欧洲至全球;突出香港作为最庞大人民币跨境结算市场的作用,自服务实体经济角度出发,强化香港与内地及东南亚周边经贸合作力度;全力推进人民币在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定价权的成形,显现新加坡离岸金融市场辐射优势,提升人民币在东盟区域的使用、交易力度;规范上海人民币离岸金融市场机制,开拓市场规模,推出更多金融产品,基于国内经济发展,提升对人民币的定价权,从而转变成人民币产品定价中心[5]。
4.3资本项目有序开放
人民币国际化一步步深化对资本项目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现资本项目逐步放松管制,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鉴于此,要实现资本项目有序开发:I.推进资本项目渐进式开放,在开放期间确保经济金融秩序稳定,有效适应我国国情及全面国际环境要求,同时防止太过谨慎造成的管制成本升高、效率降低,明确适宜的开放顺序、内容,实现人民币有效跨境流动。II.资本项目开放顺序、内容,规范金融市场建设,对发行市场、非居民国内交易进行优先开放,再对流通市场、局面境外交易进行开放,采取稳步推进、灵活调节 措施 ,促进完成以价格调控为中心的资本项目管理目标[6]。
5.结束语
总而言之,人民币国际化属于一个繁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诸多因素的配合。为了实现人民币国际化的发展有效性,相关人员务必要不断专研研究、 总结 经验,清楚认识人民币国际化含义,全面分析我国人民币国际化发展现状,“构建综合风险管理体系”、“建设离岸金融市场”、“资本项目有序开放”等。积极促进我国对外贸易的有序健康发展,促进我国人民币国际化的深入开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及与各个国家互惠互利的国际贸易和谐经济关系。
有关世界经济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世界经济形势论文
2. 世界经济发展对我国的影响论文
3.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论文
4. 关于中国经济的论文
5. 2016国际经济形势论文
改革开放30年论文 试论经济全球化下改革开放三十年 摘要:20世纪中叶以来的全球化趋势和社会主义国家所发生的程度不同的挫折,客观上为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深刻的教训。它要求我们重新认识世界,重新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要求我们对内改革、对外打开国门,大胆吸收和利用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所创造的一切先进文明成果来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邓小平的改革开放理论,就是在这样一种世界大势和时代要求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积极投身于世界经济的大潮中, 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3O年来, 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盛世” 之说为时尚早。许多挑战正摆在我们的面前,有些还是相当严重的, 因此忧患意识必不可少。忧患意识是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进一步促进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 关键词:全球化;改革开放;科学发展观 一、改革开放是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 30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以改革实现开放,以开放促进改革,改革与开放形成了发展中的“双轮驱动”,成为决定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这一发展路径的成功在于体现了参与经济全球化的本质要求,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遭受严重挫折时,人们在重重迷雾困厄之中顿见一片社会主义“好山色”,即终于见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图景。这是中国发展的经验,同时也启示了未来发展的道路。何谓“经济全球化”?就生产力运动和发展的角度分析,经济全球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相互交织、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成统一整体,即形成“全球统一市场”;另一方面,在世界范围内建立了规范经济行为的全球规则,并以此为基础建立了经济运行的全球机制。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一统天下,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因此,我认为,经济全球化是指生产要素跨越国界,在全球范围内自由流动,各国、各地区相互融合成整体的历史过程。经济全球化的最本质、最一般的含义,是指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建立,整个世界经济日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从而导致世界各国和各民族之间在经济、政治、文化上的相互往来和相互依赖。 自20世纪中叶以来,生产和科技的迅猛发展以及市场经济的普遍建立,极大地加强了世界的联系和交往,特别是9o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高新技术迅猛发展,不仅冲破了国界,而且缩小了各国和各地的距离,使世界经济越来越融为整体。 邓小平坚持马克思对资本主义一向采取历史唯物主义的态度。他认为,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内,我们对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认识不科学,对人类在资本主义制度下创造的文明成果采取一种排斥和拒绝的态度,关起门来搞建设,结果,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经济文化的发展。邓小平指出:“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经验证明,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能成功的,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 在开放的世界潮流中,中国只有打开国门,主动参与全球化过程,积极扩大同世界的交往,才能得到过去难以得到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市场、资源和其他有利条件,再加上我们自己的努力,才能加速发展,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目标。从历史趋势的角度看,如果说开放的过程是全球化,那么改革的过程就是多元化。邓小平同志从我国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指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而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就必须破除各种束缚生产力的障碍,首先就是要通过改革打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改革并不是要改变社会主义制度,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从这个意义上说,改革不同于以往那种以推翻某种社会制度或某个政权为目的的革命。但改革是要通过打破旧体制、建立新体制,以实现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其深刻程度和深远影响,又相当于一次革命。 事实证明: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成功参与经济全球化是中国崛起的关键。这一成功,可以归结为以努力推动国内体制的改革适应经济全球化的要求,以积极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拉动国内改革。从生产要素国际流动的意义上看,开放为要素的流入打通了道路,而改革既释放了国内长期闲置的低级和低流动性生产要素,又为高级和高流动性要素的流入形成了发挥作用的机制和条件,进而增强了开放对要素流入的吸引力。因此,改革与开放平行推进这种“双轮驱动”构成了中国在全球化中崛起。 二、在中国日益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改革开放的内涵要深化 以改革而论,应立足于政府管理体制改革,重新思考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确立符合市场规律的政府干预经济的方式。中国在这30年取得巨大的成就,一个基本原因是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采取了一系列变通性的体制和政策,解开了命令经济中行政命令的束缚,扩大了居民择业和创业的自由权利,使得原来被压抑的潜能得以发挥出来。不过,这种变通性的体制和政策往往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政府主导,或者说重商主义的特点。在市场制度发展起来以后,就必须对这类过渡性的制度作进一步的市场化改革,否则就会带来种种消极的经济和社会后果。在中国,许多人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解为重商主义那样的以国家强力干预,追求国家财富积累的经济,或者像战后日本那样实行“新重商主义”的出口导向政策的“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特别在中国这样一个长期采用苏联式体制的东方国家,人们往往对国家行政权力怀有敬畏崇拜的感情,而掌握这种权力的人则把它当成可以用以利用不受约束的权力寻租取利的“通灵宝玉”,不肯轻易放弃。于是,当改革进到中途,特别是进入2000年以后,改革中的既得利益者不愿意继续朝现代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就会采取各种各样的手段来阻止进一步市场化。这种阻力使一些重要的改革遇到了障碍,有些改革放慢了步伐。在有些领域,甚至出现了倒退。比如国企改革, “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全会对于国有经济的布局调整和国有企业股份化改制做出决定以后,国有经济的改革有了很大进展,但是到了最大的一些国有企业,改革似乎就停顿不前了。有些地方更以“国有企业是共产党执政的经济基础”等等为借口,搞“国进民退”的“二次国有化”或者“再国有化”。这种行政垄断的做法是跟十五大、十五届四中全会以及十六大指出的方向正相反对的。胡总书记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形成各种所有制经济平等竞争、相互促进的新格局。 三、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和深化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取得了利用全球化发展自己的显著成果。中国的前途和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与世界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但另一方面,全球化的矛盾和困境也会在中国程度不同地表现出来,有些方面甚至还更为突出。一是继续保持经济长期较快增长的目标与经济规模已很庞大,人口、环境、资源以及技术瓶颈等制约趋紧之间的矛盾;二是经济发展整体水平的提高同城乡二元结构长期存在, 以及区域、阶层之间分化加大之间的矛盾;三是坚持党的一元化领导与人民群众政治表达意识不断增强、政治参与要求不断提高之间的矛盾;四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的指导地位与社会思想意识日趋多样化,各种非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不断滋长之间的矛盾;五是在西强东弱长期存在,必须与资本主义共处并存、利用资本主义来发展自己与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之间的矛盾;六是中国实力的稳步增强和其他大国力图维护有利于它们的世界格局之间的矛盾;七是人民群众物质生活的逐步富裕和在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过程中产生的信仰危机、道德失范之间的矛盾,等等。进一步改革开放的任务还很重,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虽然建立起来,但还不完善,影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无论是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还是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发展,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都要求深化改革开放。目前,改革处在不进则退的关键阶段。
如何看待中国的崛起?国际社会对此议论纷纷。在此,我就“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这个总命题,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我的一些思考:————怎样看中国的发展,————怎样看中国的崛起道路,————怎样看中国崛起与中欧关系。(一)第一个方面,怎样看中国的发展。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5年来,取得了一系列新的重大进步和发展。但是,中国远未摆脱不发达状态,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而且是一个面临一系列大规模发展难题的发展中国家。什么叫“大规模发展难题”呢?这可以用两道最简单的数学题来说明。一道乘法题,一道除法题。乘法题是:无论看似多么小的、甚至可以忽略的经济和社会发展难点,只要乘以13亿(我这里指的是中国的人口),那就成了一个大规模的、甚至可能是超大规模的问题。而除法题是:无论绝对数量多么可观的财力、物力,只要除以13亿,那就成为相当低的、甚至很低很低的人均水平了。当然,事情还有另一方面。实践证明,中国活跃起来,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愈益充分地调动起来,那么中国人的劳动力、创新力、购买力,中国的凝聚力和增长动力,以及由此而给世界带来的增长动力,又是联系于13亿的另一道数学题。总之,中国为解决发展问题的一切努力,归根结底,都是为了使我们的全国人民过上好日子,到本世纪中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我认为这就是我们当代中国人,从领导层到全体人民,一个共同的雄心壮志。单单这件事,就够我们从现在算起的两到三代中国人,很忙很忙的了!(二)第二个方面,怎样看中国的崛起道路。这里根本之点是在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25年来,已经开创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又适合时代特征的战略道路。这就是:在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的进程中独立自主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样一条和平崛起新道路。关于这条道路,我首先要强调一点:同经济全球化相联系而不是相脱离,这本身就是中国人的一个重大的历史性战略抉择。这个抉择,是在上世纪70年代末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当时,世界范围新科技革命和新一轮经济全球化浪潮蓬勃兴起,中国领导人把握住这个历史机遇,把全部工作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到了上世纪90年代,中国面临又一次历史性战略抉择。这就是经济全球化同反全球化两股潮流的对抗,以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发生。中国领导人果断地确定了进一步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而又“趋利避害”的战略方针,又把中国的改革开放推进到新的水平。关于这条道路,其次我要强调一点:在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同时,走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像中国这样十几亿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发展起来,不应当也不可能设想依赖任何别的国家,而必须也只能把事情主要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就是说,更加充分自觉地依靠自身的体制创新,依靠自身的产业结构调整,依靠国内需求和国内市场的开发,依靠把庞大的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依靠国民素质的提高和科技进步并以此来解决资源和环境问题,来解决我们的“超大规模发展难题”,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关于这条道路,我还要强调一点:这是一条奋力崛起而又坚持和平、坚持不争霸的道路。近代以来大国争霸的历史反复说明,一个大国的崛起,往往导致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急剧变动,甚至引发大战。这里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他们走了一条依靠发动侵略战争,实行对外扩张的道路。而这样的道路,总是以失败告终。因此,我们的抉择只能是:和平地崛起。就是说,争取和平的国际环境来发展自己,又以自身的发展来维护世界和平。围绕这条道路,最重要的战略方针有三条:一是锐意推进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为基本内涵的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制度保证;二是大胆借鉴吸收人类文明成果而又坚持弘扬中华文明,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精神支柱;三是统筹兼顾各种利益关系,包括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以形成实现和平崛起的社会环境。最后,我还要强调指出:义无返顾地坚持和发展这条中国和平崛起新道路,就是21世纪中国人的使命。(三)中国的和平崛起对于欧洲意味着什么?这是我要谈的第三个方面。我以为,中国的和平崛起将为欧洲以及中欧关系带来新的发展机遇。我这样说主要有三点依据:首先在发展的问题上,欧洲和中国一样,都处在和平崛起的进程中。历史的经验值得注意。欧洲和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付出过沉重的血的代价,因而更加深知和平的珍贵。欧洲正在走向联合和统一,欧盟已经成为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综合实力雄厚的国家联合体。中国希望,和平崛起的统一的新欧洲,特别是欧盟,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其次是在国际战略观上,欧洲与中国有许多共同点。欧洲与中国都希望营造一个和平发展、互信互利、造福人类的国际环境。我们都赞成多边主义,主张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求维护国际关系的民主化,以法治的精神改革现存国际秩序中的不合理成分,以长远的眼光推进成熟的战略伙伴关系。其三是中国的和平崛起有利于中欧之间的互利合作。我以为,中国的和平崛起为中欧合作提供了历史性机遇。这些年,随着中国国力的增强,欧盟国家对华投资也不断扩大,中欧贸易发展迅速,中欧经济的互补性与合作的潜力已成为双边关系最重要的纽带和基石。中欧之间发展长期稳定的伙伴关系,无论对于中国的和平崛起,还是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都是绝对不可缺少的,我认为,在中华文明与欧洲文明之间,不仅不会发生冲突,而且将交相辉映,共同放射出灿烂的光芒。
30年代以为抗日胜利了就能崛起......40年代以为全国解放了就能崛起......50年代以为分到田地就能崛起......60年代以为学了毛泽东思想就能崛起......70年代以为少生孩子就能崛起......80年代以为改革开放就能崛起......90年代以为勤劳就能崛起......00年代以为有鸡的屁就能崛起......现在恍然大悟原来猿类早已经崛起...................
论《大国崛起》对中国的借鉴意义 【内容】 《大国崛起》通过展示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在不同时期、用不同方式实现强国的历程,不仅体现出各自鲜明的不可复制的时代特征和民族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对处于转型期的中国的经济发展方向与模式有指导作用。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体制创新。 葡萄牙、西班牙是市场经济的发端国,英、法是自由市场经济的创始国,美国是用市场经济无形的手与政府干预有形的手共同调节经济的开山祖。事实证明,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要想经济平稳运行,必须坚持市场与宏观调控相结合,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当前,我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转变,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尖锐,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不协调。我国必须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科技研发,推动产业结构的合理发展,要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加快转变对外贸易方式,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以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一、抓住发展机遇,提升国家实力。大国崛起都是抓住了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的历史机遇。英国抓住以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标志,成为世界霸;美国则在电力为标志第二产业革命中占得先机。因此,我国崛起必须善于抓住发展机遇,在以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中,要切实推进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的发展,提升我国的综合国力,增强我国的国际竞争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经济基础。 积极发展科技,推进教育文化事业。日本十分重视这方面发展,积极向外国学习。不论是涩泽荣一前往欧洲参加万国博览会,回国宣传新思想,还是日本1871年派使团出使欧美各国,都为明治维新的开展奠定了基础。明治维新期间,日本重视发展科学技术,重视教育和人才培养,普及义务教育,派遣留学生,加快了向西方学习的步伐,缩短了与西方经济的差距。在当今,国际竞争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我国必须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切实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 二、改革要循序渐进,不能一蹴而就。苏联的兴衰就是个很好的例子。沙皇彼得一世、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来是俄罗斯改革体制最有力的推动者,可当改革到一定阶段时,改革必然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此时他们都同时不约而同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几十年改革的成果。中国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关键时期,坚持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强国之路。切实要推进改革的发展, 循序渐进,并且进行要彻底。 三、 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培养民族精神,推进思想解放。大国的崛起都经历了思想解放的历史过程,都是以思想解放为先导的。英国的崛起经历了早期的新教运动,为商业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思想基础。在启蒙运动下,法国爆发大革命,推动资本主义的发展。日本人具有武士道精神,具有很强的民族凝聚力,明治维新期间更是在太久保利通和木户孝允的带领下,吸收借鉴人类文明成果,民族精神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我国必须要巩固马克思主义的执政地位,树立社会主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努力提高人民的幸福感,增强民族凝聚力,提升民族竞争力。 要实现和平崛起。德国发动了两次世界大战,严重破坏了世界和平,阻碍了社会发展,不容历史所原谅。当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长跪忏悔,我们看到了德国人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决心,我们也相信他们必将实现和平发展。跪下来的勃兰特,站起来的是整个德国。因此,我国必须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广泛开展对外竞争与合作,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我国作为联合国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国际上有重要地位。我国要坚持求同存异,维护世界和平,推动共同发展,展示我国负责大国形象,绝对要避免世界大战的悲剧。 《大国崛起》是中国纪录片人为回望世界历史提供的一个独特的视角。它以历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视野,为当下中国的发展寻找鉴镜;它站在人类文明发展的高度,为中国现代化提供经验;它以寻找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为叙述平台,为推动中国的发展寻找根本的力量。 聆听历史是一种深远的领悟,借鉴历史是一种内在的智慧。相信通过《大国崛起》,必将启迪中国未来的发展;相信通过共同奋斗,必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变 ——改革开放三十年有感 “1979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 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歌曲,每当耳边响起这句歌词时,我总是感到异常的亲切与莫名的兴奋。 说起亲切,大概是因为歌词中的年份,对我来说有一份特殊的意义,因为那一年我出生了。说起兴奋,是因为1979年,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迈入了对外开放的崭新旅程,开始了那辉煌的改革之路! 改革开放30年,弹指一挥间,我从一个牙牙学语的婴儿成长为一名人民教师。这30年,我是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步伐而成长的;这30年,我是紧跟着改革开放的速度而前进的。 细数这30年的历程: 中国经济迅速崛起,蓬勃发展:幢幢高楼拔地而起,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到2006年间,中国经济总量迅速增长,国内生产总值从3645亿元增长至21,0871亿元,增长近60倍!宏观地讲,这是伟大祖国的沧桑巨变。 细数这30年的历程: 小时候,听妈妈讲那过去的事情,回头看看自己的成长历程,现在有幸成为了一名人民教师,再看看现在孩子的成长环境。微观的讲,这又何尝不是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巨变呢?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出生年代 听妈妈讲他们小时候,什么都是限量供应,什么都要凭“票”购买:食油要“票”、鸡蛋要“票”、 禽肉要“票”、买布也要“票”,竟然连火柴、肥皂都要“票”。在那个票证满天飞的年代里,也是我们物质短缺的时代。妈妈说,那时候,只有在过春节的时候,人们才能凭票购买一只鸡,过过瘾。 70年代末,我出生了,我出生的那年,正是市场逐渐开放的年代,市场上的各类商品开始逐步敞开了,出现了“议价”商品。妈妈说,那时候,我吃鸡蛋就不用再看“票子”的脸色了。 再看看现在我们孩子们的出生:母婴病房、妈妈沙龙,光是尿片、奶粉,那就不下千种阿。还有满大街、满荧屏的婴儿用品广告,铺天盖地,那才真正称得上是应有尽有!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童年时光 爸爸妈妈的童年是在弄堂、乡野中度过的,打弹珠、香烟片、跳房子……,他们手中所谓的玩具都是一些就地取材的物品,茭白壳、木棍、粉笔等等,有个布娃娃,就是很奢侈的玩具了。 我小时候,那可不一样了,虽然是80年代的改革开放初期,但商店里的玩具就已经开始丰富了,什么布娃娃,那时都换成黄头发、蓝眼睛的洋娃娃了,还记得我有一套模拟医生的听诊玩具,现在我还完整的保留着呢。 再看看改革开放30年后的今天,别说洋娃娃,单是一个芭比就何止成千上万,还有那层出不穷的各式电子游戏、智力玩具,孩子们个个都是玩具高手、电子强人。他们的童年是与世界同步的高科技时代。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求学征程 进入求学时代,妈妈们遇到了插队落户、上山下乡,大好的求学时光被他们那不熟练的耕种动作所替代了。 到了我们这批独生子女时代,是改革开放后的幸运一代,高考不再是独木桥,多元化的求学之路为我们打开了一条阳关大道。 而到了2008年的今天,改革开放后的30年,小到幼儿园、小学、中学,大到高校、海外留学,多层次、多方位的学校选择,简直让我们挑花了眼。 ◆ 变化中的对比:我们的工作岁月 工作了,爸爸妈妈们那时的工作都是国家分配的,没有喜不喜欢,没有擅不擅长,分配你上哪,就得去哪。 新世纪初,我们大学毕业那会,已经是改革开放发展的蓬勃时期了,完全开始了自主择业,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了。 2008年的今天,不但择业需要竞争,我们所在的每一个岗位上,不论职员还是领导都引入了竞聘制,就是把最适合的人留在最适合的位置上,也就是把每个人的优势、长处都最大程度的发挥出来。 这就是我们年轻一代籍着改革开放春风的人生之路、成长巨变。 总之,30年的改革开放是我们祖国的沧桑巨变,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成长巨变。我们正在崛起,这是任何人都可以看到的事实。30年的征程,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重新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30年的光辉,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我们坚信,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必将出现一个又一个辉煌的30年!中华民族的崛起,必将让世界为我们自豪!
新中国成立,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中国有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中国的政治,经济,等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如:举例子。这些方面都证明了中国的一步步崛起,同时已发了我们对崛起的政治学思考……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会议的优点实现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变、法律的完善化,监督方式的多样化实现“走出去”战略的高瞻远瞩总结,中国的崛起是本国政治,经济制度的相对完善,以及社会稳定等各个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在当代的社会,中国某些领域虽有所欠缺,但只要集中精力干大事,调和各方面的矛盾,与时俱进,坚持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中国的更大的崛起是不远的目标。
分为 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再加点科学技术和软实力什么的,分成几段分别说,扔点儿事例什么的上去就得了
书店里有售一本书《大国崛起》你可以参考一下其中的资料或copy
友情提示中`国`崛`起第一段 中`国`崛`起`是`和`平`崛`起第二段 反面论点 就是 中`国`威`胁`论` `例`子`自`然`是`西`方`霸`权``主`义`第三段 正方观点 就是 温+bao 说的 “`和`平`崛`起`不`称`霸`”` `并`举`出`正`方`观`点`和`平`崛`起`的`例`子` `比`如`大`力`援`助`非`洲`啊` `北`斗`定`位`全`球`免``费`啊 等等第四段 再次阐述正方观点以结束全文具体可参考1.百度 “ 申论 中国崛起 ”2.百度 “ 全国研究生考试思想政治理论试题 公关 外交
纲要:大国崛起的首要条件是教育,只有教育提升,才有高素质人才和高科技水平,才能在国与国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其次是文化,文化与教育是相互促进的,先进的文化推动教育提升,教育反过来促进文化发展。文化是一国积淀的总体表现,(中国来说,先进的新民主主义文化运动沉重打击了封建文化,推动了中国历史转折;现代,改革开放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文化意识打败了共产主义计划经济意识,推动了中国现代经济发展),先进文化的推动作用是非常大的。而我国目前文化发展水平还远远不够。以下可以写写科技等等,实际上,大国崛起奥秘这种概念,在现代人看来,绝不是单纯军事技术的发展,(古代是以军事发展为主才能崛起)。
61年,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间,但年轻的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勤劳智慧的中国各族人民同心同德、艰苦奋斗,战胜各种艰难曲折和风险考验,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谱写了自强不息的壮丽凯歌。61年的风雨征程,让世界见证了一个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的中国,一个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的中国,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大幅提升的中国,一个国际地位空前提高的中国。辉煌成就激励着每一个中华儿女,但是,在辉煌的成就面前,我们要看到面临的挑战;在伟大的胜利面前,我们还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我们深知,同我们要达到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我们的伟大目标是,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则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坚持不懈地努力奋斗。因此,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固步自封;无论在任何情况下,我们都要始终如一地艰苦奋斗,不断进取。我们深知,在前进道路上,还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风险。但是,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一心,只要我们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就一定能不断谱写人民美好生活的新篇章,就一定能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不断创造
中国人靠智慧苦干牺牲, 闯出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中国崛起 不是一般国家的崛起,而是占世界人口 五分之一人民的崛起, 中国崛起不是 一般国家的崛起,而是占世界人口五分 之一人民的崛起,是 一个历史悠久、 幅员辽阔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 我们 今天遇到的问题, 一个历史悠久、幅 员辽阔的“文明型国家”的崛起。我们今 天遇到的问题,西 方历史上也都曾遇 到过。在欧洲工业革命时期,贫富差距 之大 社会公正之少、 之大、 方历史上 也都曾遇到过。在欧洲工业革命时期, 贫富差距之大、社会公正之少、 贪污 腐败之严重、侵略掠夺之血腥,令人发 指。 贪污腐败之严重、侵略掠夺之血 腥,令人发指。 但是与今天的中国相 比,当时这些国家可以相对容易地“化 解” 但是与今天的中国相比,当时这些 国家可以相对容易地“化解”各种社会 矛 盾,如英国可以把罪犯出口到澳大利亚 ,把失业者出口到非洲, 矛盾,如英 国可以把罪犯出口到澳大利亚,把失业 者出口到非洲,把异教徒出 口到美洲 ,还能自己制订世界政治和经济的所有 “游戏规则” 口到美洲,还能自己制订世 界政治和经济的所有“游戏规则”,其贫 富差距大 于今天的中国几十倍也没什 么问题, 于今天的中国几十倍也没什 么问题,因为上千万黑人奴隶和华人苦 力都是合法 而中国今天则要在自己的 国土上,化解所有工业化、 的。而中 国今天则要在自己的国土上,化解所有 工业化、现代化进程所带来的 各种矛 盾和难题。 世纪工业革命时, 多万人 , 各种矛盾和难题。英国 18 世纪工业 革命时,其本土人口只有 1000 多万人 ,少 于今天中国任何一个大城市。 纪 工业革命时, 多万, 于今天中国任何 一个大城市。法国 19 世纪工业革命时 ,人口也只有 2000 多万, 亿人口的大 国。 而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 13 亿人口 的大国。 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进行 这样一场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 , 在这样的不利条件下,进行这样一 场大规模的工业革命和社会革命,在自 己境内消化所有的问题,没有发动战争 ,没有对外进行掠夺, 己境内消化所 有的问题,没有发动战争,没有对外进 行掠夺,而是给大部分国 人和全球百 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 人和全球 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并使中国 成了带动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 头。正 是从这个角度看,中国的成功及其模式 的意义非同寻常。中国人硬是靠 正是 从这个角度看, 中国的成功及其模式 的意义非同寻常。 自己的智慧、苦干 乃至牺牲,闯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模 式。 自己的智慧、苦干乃至牺牲,闯 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美刊: 3 . 美刊:为什么我们害怕崛起的中国 显然中国的崛起整体而言对全球经济是 有益的。 亿人获得新的财富 显然中国 的崛起整体而言对全球经济是有益的。 中国 13 亿人获得新的财富, 意味着多 了 13 亿可以从世界其他国家购物的人 ,为美国实验室和日本工业区乃 亿可 以从世界其他国家购物的人, 至巴西 的矿井创造就业。 至巴西的矿井创造 就业。不再完全依赖于美国消费者的全 球经济可能会更加稳 定和繁荣。 定和 繁荣。 但几乎没有人是这么看待中国 的。 但几乎没有人是这么看待中国的 。许多人根本不承认中国在世界经济中 发展的人, “偷走”的就业机 会。不过即便是那些意识到、甚至直接 受益于中国发展的人, 也无法不对中 国的发展感到不安。呃望采纳
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电价去年以来持续下调。记者30日从国家电网公司获悉,已征收50多年的 城市公用事业附加费近期被取消,此举可使我国平均每度电价降低1分1左右。按全国销售电量计算,可节约全社会用电成本约350亿元。隆点价的社会意义大于经济利益。(5月31 日新华网)电是一项基础性资源,所有行业、家庭都离不开,低廉的电价不仅可以提高企业竞争力,还能为民众节省开支、③刺激电器消费需求。显然从社会整体利益考虑,应加快电力行业改革,取消所有不合理的附加费,让民众和企业享受到更廉价的电。同时,探索电力市场化竞争模式,优先支持新能源电力上网,促使能源供应结构更为合理,降低煤炭发电比例,以改善环境保护、节约资源。隆成本,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不仅政府在积极推动,电力行业也拿出了实际行动。国家电网公司属王国有经济,2016年,国网公司发挥平台作用,多措并举降低用户用电成本超过1400亿元。.发电企业和用户直接交易电量,让电价随行就市,是市场化改革重要举措。国家发改委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市场化交易电量突破1万亿千瓦时,约占全社会用电量的19%。每千瓦时电平均降低电价约7.23分钱,为用户节约电费超过573亿元。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作用.国有经济控制经济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第一、控制国民经济发展方向,控制经济运行的整体态势;控制重要稀缺资源的能力上;第二、在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国有经济必须占支配地位.国家电网公司作为关系国家能源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以建设和运营电网为核心业务,承担着保障更安全、更经济、更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的基本使命
30年代以为抗日胜利了就能崛起......40年代以为全国解放了就能崛起......50年代以为分到田地就能崛起......60年代以为学了毛泽东思想就能崛起......70年代以为少生孩子就能崛起......80年代以为改革开放就能崛起......90年代以为勤劳就能崛起......00年代以为有鸡的屁就能崛起......现在恍然大悟原来猿类早已经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