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斯为浩劫,诚为国殇:截至5月16日14时40分,四川汶川地震死亡人数已超过2.2万人,受伤近17万人,同时仍有若干人失踪或被埋。血泪之地,生民之哀,家国之痛。当数以万计的生命失去了迂回与生还,也同时将我们所有人带向了悲伤与疼痛。 “5•12”,像一块突如其来的黑纱,系在我们每个人的左臂。如果说灾情即是最大的政治,那么我们以“第一时间”的反应表达政治的良知。总书记第一时间作出指示,共和国总理第一时间赶赴灾区,解放军和中央多个部委第一时间发起响应与联动,国外政要第一时间表示慰问与哀悼。 与此同时,权威的信息第一时间穿透灾难的屏障,以跑在谣言前面的方式抵达公众。而且就在灾难发生的次日,北京奥组委负责人表示,要把奥运火炬传递和抗震救灾结合起来。奥运火炬将本着安全第一的原则,缩减规模,简化程序,注重简朴,讲求实效。在火炬传递开始前,全体参与者将默哀一分钟,向在地震灾害中遇难的同胞表示哀悼。在火炬传递的起点、终点和沿途设立募捐箱,悬挂抗震救灾标语,把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奥运圣火传递的热情与抗震救灾的实际行动紧密结合起来。 摒弃那些政绩、形象与名声的负累之虑,为所有亡灵腾出一方静穆的祭堂,为现实的苦难留出一方净地,更为一切公共与政治找到它最人性的初衷与最本质的立场。悠悠万事,惟“灾”为大。那些永远静默于废墟下的生命,足以让我们低首致哀;那些仍在等待救援的同胞,足以让我们此心如焚。大灾岂敢漠视,人事岂能怠慢,惟有在危局之中保持果断,灾难面前传递坚定,始能焕发举国同心的能力与勇气。 灾情是最大的政治,而积极投入救灾就是最好的爱国表达。在那些被掩埋与被隔绝之地,依然隐藏着我们所有人的祈求与祝福。我们哀悼死者,更祈望生还者的名录上能够尽量多地增加一些鲜活的姓名。各级政府与部队在紧急行动,民间组织和国际社会在迅速响应。“早一秒钟就可能救活一个人”,“只要有一线希望,我们就尽百倍努力”,“不惜采取任何手段,不惜任何代价”,总理所言即为灾难之下的国家表达,国民诉求,更是对所有爱国者的动员令。 奥运之年,圣火经行之处点燃蓬勃爱国热情。然而灾难来了,它以另外一种方式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那些排队捐赠的市民,那些挽起衣袖献出热血的大学生,那些赶赴灾区的志愿者,包括所有那些时刻关注灾情、为灾区祈福的人们,都在以力所能及的方式书写最有力的爱国大字。这是大灾难后的大救援,因此也必将是大悲痛后的大团结。 天佑中华,天佑灾区。从来大难兴邦,手足同胞之情将我们系于一脉。汶川“5•12”大地震,更是一条迎风飘扬的黄丝带,高悬中国。这条上书SOS的黄丝带,是亲人离散后的求助标志。那些身在震区的每一个人,都是我们所要竭力寻找的离散于灾难、血浓于水的亲人。 当悲伤倾尽,有我们众志成城;当泪尽血续,有我们守望相助。若此,则天变仍不足畏,人言仍不足恤,我们仍将因此获得文明与前行之力。
第一篇:要提高初中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就要切实贯彻理论联系实际(一是社会实际,一是学生实际)的原则。具体来说,有以下三方面的工作。 我们的教学对象是知识尚少、抽象思维能力尚差而形象思维仍占主要地位的初一学生。单纯讲解抽象概念、原理,必然会使学生觉得索然无味、困惑不解,所以我们在教学中,必须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借助生动形象的比喻、典故、诗词、历史的现实的国情,英雄模范人物的事迹等典型事例,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刻的道理通俗化。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借助形象生动活泼的事例,使他们加深理解记忆。 例如,讲“自由和纪律”的关系时,可用《脱线的风筝》这个寓言:“风筝迎风自由飞翔,可它还不满足。它想要是没有线的束缚,我不是可以飞得更高、更远。于是它老想摆脱线的束缚:‘准能帮助我获得自由啊!’大风自告奋勇他说:‘我来!’于是它施起看家的本领刮起大风。蓦地,天昏地暗。‘咔嚓’一 声线断了。风筝正得意忘形,可是没想到在空中翻了几个跟头便摔落在地上,落得个千疮百孔的下常”这个寓言说明风筝离不开线,受到线的约束,但线是保证风筝自由顺利飞翔必不可少的条件,它们既互相制约又互相联系。自由与纪律的关系就像风筝与线的关系一样,自由受纪律制约,纪律又是获得自由的可靠保证。接着针对一些学生上课不遵守纪律的情况指出:《中小学生课堂常规》是约束学生行为的,但它又保证了每一个学生学习的自由。倘若片面强调自由而不遵守课堂常规,那么学生就没有上课的自由了。所以,我们越是严格遵守课堂常规,便越能享受学习的自由。接着让学生们考虑一下工人、农民、教师、医生……是不是可以有不受约束的自由,通过讨论得出结论:世界上任何约束都没有的自由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我们要自觉守纪,享受自由。 俗话说:“授人以鱼,只供一饭之需;授人以渔,则终身受用无穷。”教师的工作不仅仅是传授知识,而应注重学习方法的训练和各种能力的培养,使“讲堂”变为“学堂”,将:“单向”变为“多向”。“读、议、讲、练、用”教学法便是锻炼学生能力的好方法。 “读”--是基础的一环。重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指由教师按照教材内容与学生实际情况,根据教学任务提出适量的问题,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编写自学提纲,整理知识内容,写知识结构图表等。这为学生“议”打下基矗“议”--是关键的一环,便于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议就是要求学生展开讨论,积极发言。这样有利于学生克服胆小怕事、不敢和不善于发言的缺点,使学生学会说理,能言善辩,这对活跃思想,开阔思路,搞好各科学习和今后走向社会、参加工作都有很大作用。 “讲”--是主导的一环。这里要改变由教师一讲到底的一言堂作法,使课堂真正成为学生主动攫取知识的场所。在读书、讨论的基础上,让学生准确而公开地提出自学中的疑难问题,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表达能力,应变能力,分析与综合能力。 “练”--是消化巩固的一环。指下课前五分钟有侧重地练:一练重点问题,二练容易出错问题,三练容易忽视问题。练习题设置要有梯度,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满足感和学习兴趣。 “用”--指灵活运用,这是政治课教学的落脚点。 一是针对学生死记硬背和照搬照抄现成答案的情况,设计灵活多变、富有思考性和运用性的练习题,考查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比如学完《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后,要求每个学生出二十道爱国知识小题目,教师精选出五十道各类题型的抢答题,然后在班内以组为单位,抢答计分,对优胜组给予表扬奖励。这类活动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每位同学积极参与,踊跃发言,教学效果较好。 二是针对学生对上些基本理论不能正确理解的情况,我们采取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将“小课堂”与“大社会”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学习课本基本理论时,让学生从现实生活中寻找、调查,用直观的感性的知识代替抽象的理论。 例如,在学《热爱劳动,艰苦奋斗》一课时,针对一部分学生大手大脚,花钱如水,不讲节约,讲阔气,比享受,比‘“大方”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要求学生做两件事:一是让学生作一次家庭调查,了解家庭收入、开支情况、人均生活水平在当地处于什么位置;二是自己算一笔帐,包括每年穿衣、吃饭、书杂费、其他开支需要多少钱,这些支出占家庭(父母)的收入的比例、占家庭总支出的比例,这些开支中哪些是必需的、哪些是可有可无的、哪些是毫无必要的。通过这样的活动,学生受到很大触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能力、辩证分析问题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和思想觉悟。 觉悟的提高主要表现在行动上。我们根据初一思想政治课的特点,把课后围绕该课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辅助活动落到实处,使学生做到知行统一。要真正达到行为教育的实效,就应对学生进行行为考核。这项考核应纳入学校政教、教学、班主任工作计划,并由政教干部统一组织与安排,与贯彻《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学校、班级常规结合起来,使班主任、团队干部、政治教师做到步调一致,保证行为考核能够按要求完成。 具体做法是:政治教师平时每一课教学后都提出相应的行为要求,并进行一 次主要是让学生自评和互评的考核,作为平时考核成绩。在期末考试时,进行相应的学期行为考核。先将每课提出的行为要求归纳概括印发数份,然后在学生自评互评的基础上参考家长意见,学校政教处、班主任德育、操行考核情况等开展行为考评。学期行为考核成绩可和学校期中、期末考试(知识考评)按比例记分。 这些措施对于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很大帮助。 为鼓励学生参与到社会大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多种能力,可在行为考核的同时进一步改革考试方法,实行闭卷与开卷相结合、笔试与口试相结合的考试方法。 把课本基础知识作为闭卷考试内容,把政治小论文、调查报告、演讲、辩论等作为开卷考试内容,以求达到考查学生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同时又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和课堂参与的积极性,这为提高思想政治课的实效又添新动力。第二篇:初一政治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和完善的新形势下,在中学这块重要的社会主义德育主阵地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冲击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中学德育工作,把学生培养成“一代又一代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献身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历史责任。中学思想政治课是对中学生进行品德教育的主渠道和基本环节,它不仅在学科德育工作中,就是在整个中学德育工作中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现就初一思想政治课教学中如何开展行之有效的德育工作谈谈自己的教学体会。一、坚持永恒性,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 永恒性是指在教学中针对学生进行的那些永不过时永远“年轻”的德育内容。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基本德育思想的永恒性。这在初一《思想政治》教材中已得到充分体现,教材自始至终贯彻了“在受教育者中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等教育”内容;二是与此有关的高尚的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的永恒性。它的坚持与否取决于政治教师下功夫钻研课本的程度。 在教学中,我通常注重充实与课本有关的高尚事例和文学性强的德育内容,并以学生们激昂的朗诵鼓舞人。例如:在讲授第三课“热爱人民的传统美德陶冶着中国一代又一代人们的心灵”时提到岳飞这个名字,我就想:岳飞在抗金前线写成的《满江红》一词不就是千百年来陶冶一代又一代人们心灵的好教材吗?于是,我将该词全文抄给学生们,并让他们齐声朗诵。激昂的情绪、高尚的内容、优美的诗句,加上铿锵有力的朗诵节奏,使同学们深深体会到了岳飞在为国为民作出奉献乃至牺牲时表现出来的冲天豪气,也使他们在“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的劝诫下,更加珍惜光阴,更加增添努力学习的紧迫意识。在讲授第十课“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时,我将梁启超先生的《少年中国》一文,撷其片段抄给学生们。照样是学生们充满激情和豪迈的朗诵,尤其是那句“美哉,我少年中国,与天不老;壮哉,我中国少年,与国无疆”,使祖国的未来与青少年休戚相关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为祖国勤奋学习”的思想,在初一学生们纯净的心田里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渗透”。 初一《思想政治》(上册)第138页讲“集体主义是高尚的思想和道德品质”时,引用了雷锋同志1958年6月7日日记的前半部分。四个“如果”,排比跟进,对于增强集体主义思想的文学感染力,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德育功能意义重大。但雷锋同志在日记的后半部分又是怎样讲的,教材没有引用,可同学们想知道。于是,我就“满足”他们这种求知欲望,将雷锋日记全文抄写在黑板上。和前两次一样,当学生们以其深含感情齐声朗诵时,对集体主义这一高尚的思想有了更加深刻的理解。 可见,此教学方法能使学生们在倍受鼓舞、情绪饱满中受到一次次神圣而壮严的德育熏陶和德育洗礼。这需要两方面的积极性,即“教师”课下有益的“实”和“学生”课上激昂的“诵”的高度统一。 二、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 趣味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受教育者产生自觉接受教育的动机,教师运用的为其喜闻乐见、可知可感的基本德育手段。实践证明,它是对过去那种单纯的灌输式、训导式、说教式德育教学模式的摒弃,是一种适应时代发展、符合初一学生思想实际的迫切需要和战略选择。 在教学中,我的做法是:坚持趣味性,以生动活泼的教法吸引人。例如:在讲授第六课“爱护公物要落实在行动上,就要从爱护桌椅这样的小事做起”时,我举反例:“前几天,在初二(1)班教室举行1996年度国家会计资格考试。我是监考老师。考试前,一名考生告诉我:‘老师,我的桌面上有个大洞,不好在上面答题。’我一看(伸长脖子,向某张桌子张望,同时,用手围成一个圆圈状),情况属实,不得已,只好给她调换了一张桌子。当时我就想(作眉头紧锁、满脸愤慨样):那位凿洞之人,为了便于偷看而留下的‘杰作’,真是后患无穷啊!”同学们听了看了,就能心领神会:看来,爱护桌椅事情虽小,意义却重大!讲到勤劳、俭朴与幸福的关系时,我非常形象地举起左手:“勤劳是幸福的左手”;又举起右手:“俭朴是幸福的右手”。这样一来,直观感增强了,同学们在轻松的教学气氛中,懂得了幸福来自于“双手”——勤劳和俭朴的深刻内涵。 在讲授第一课最后一节“小小年纪也可以与犯罪作斗争”时,我把同学们带入这样的模拟情境中:假如,我们的教室是一辆行驶在荒山野岭中的长途客车。这时,冷不丁冲进来一名手持凶器欲行劫持的犯罪分子(我站在教室门口,装出一脸凶像,大喝一声:“交钱!”)。此情此景,刚从小学毕业的初一学生当然没有见过,我就因势利导,结合课本内容,字正腔圆、正气凛然地宣布:团结起来,勇于同犯罪分子作斗争。令人感动的是,不久发生在该年级的一次被劫持事件中,唯独这个班的学生,在没有老师在场的情况下,齐心协力,勇于斗争,硬是用桌椅将门死死抵住,把三名学生模样的犯罪分子挡在门外,从而避免了一场劫难。 可见,此教学方法的积极意义在于:使学生们在愉快中进行学习,在学习中得到潜移默化的德育引导,其结果是,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思想政治》教材有关德育思想的认知和实践能力。 三、坚持图解式,以真实感人的事迹教育人 图解式是指为增强一定的基本德育思想的教育效果,教育者借助于一些相关的能产生极具德育效果的图片来解释、说明的一种方式方法。图解式德育方法在社会上被广泛地运用。人们常见的报刊、杂志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专栏上的图片及其说明,就是进行基本德育思想教育的好教材。正因为此方法能理论联系实际,是一种能见度高的“活材料”,又由一定的权威部门发布,因而它产生的德育效果就很有说服力,也很能扣人心弦。 我尝试着将此法引入到教学中。例如:在讲授第一课“个人利益必须服从国家利益”时,我出示了一张从《半月谈》(1995年第14期)上裁剪的图片。先将它在学生间互相传阅,然后我讲解:图片上,一个巴掌大的岛礁孤零零且顽强地耸立于汪洋大海之上。有两名年轻的背上挂着救生衣的解放军战士,手握钢枪,神色庄重地分别站在半米来高的中国主权碑两侧。看着学生们惊奇、似懂非懂的样子,我加以说明:“个人利益服从祖国利益,两位年轻的解放军战士做到了……”;又加以引导:“同学们,我们该怎么办?”同学们齐声响亮地回答:“向他们学习!”在讲授第七课“珍惜受教育的权利”时,我指着一张图片(《人民日报》,1995年8月30日)介绍说:图片上,四个农民正用三根长长的竹竿,支撑濒临倒塌的土房子。房子的外壁上歪歪扭扭地写着“再穷不能穷学校,再苦不能苦教育”14个大字。学生们对此理解比较肤浅,我则进一步启发他们:“别的地方教育现状‘如此’,难道我们不应该……”还没等我说完,学生们异口同声地接上:“珍惜受教育的权利。” 在讲授第三课“为人民服务,就要维护人民利益,同损害人民利益的行为作斗争”时,我选取一张带有说明文章的图片,文题为“青春化作永恒”(《半月谈》,1995年第16期),介绍了年仅25岁的邵述衡同志,为避免国家和人民财产的损失,毫不犹豫地抱走被犯罪分子扔在本厂车间里正滋滋冒烟的炸药包而壮烈牺牲的感人事迹。这回不是由我来讲解,而是请班上一位普通话讲的好的同学来念此图片上的说明文章。那位念文章的同学音调低沉、伤感,俨然是一曲悲壮的英雄赞歌,使全班同学为之动容,为之心颤。 可见,教师借助于这些富有德育效果的图片及其说明文章,经过适当的讲解,从而使《思想政治》教材中的基本德育思想与现实生活中活灵活现的人和事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提高初一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和德育说服力,有着很大的补益。四、坚持示范性,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人示范性是指在教学中为使一定的德育思想积极能动地影响、启发和引导受教育者,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显示出与之相关的榜样的一种德育特点。它分为无声和有声两种。前者,注重身教,以“润物细无声”的静止形态,体现在教师上课时的情态、言行及衣着等上;后者,则注重言传,将课本中的德育思想人格化。我的做法是:以自身的德育经历影响人。 例如:在讲授第六课“顽强拼搏的精神和毅力,是在生活中点点滴滴地培养和锻炼起来的”这一内容时,我就将自己去年五月份参加由学校组织的“南京一日游”活动的经历讲给学生们听。令他们佩服的是,我此行随身只带了10元钱。中午吃饭、门票等项开支花得仅剩下2元钱。但在教师自由活动期间,我还是坚持去参观了中华门和南京长江大桥。最后,余下0.3元,连乘返回的公交车费都不够。这时,我断然决定:走!从南京长江大桥桥南开始,东问问、西问问,硬是穿“城”而过,把脚都走麻了。终于提前一小时赶到了我校指定的候车地点——汉府街。学生们听得入迷,我乘机“解惑”,用了八个字:“不要依赖,磨练意志”,并将此经历命题为:意志的胜利。事后,据一名叫丁维维的同学反馈回来的信息,他的父母非常支持我的这种教育方法。 在讲第四课“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时,我结合课本上有关“良好的集体能够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的内容,向学生们讲述了我在上大学期间于本班(1991年全国先进集体)开展的一次打雪仗活动中的“光荣史”。我们班总人数100人,为开展此项活动,分成两方。由于某种原因,我方在活动中被打得“一蹶不振”。可我不服,就径自采用了偷袭战法,将对方两名同学打个措手不及。还没等我高兴起来,对方立刻集合了三四十名同学呈半月形向我猛冲猛打过来,一如战场气势,我吓得撒腿就跑。看着学生们一个个瞪大眼睛、专心致志、唯恐漏听的样子,我故意停顿一会儿。待学生们的心思从故事情节中回到课堂上来,我才若有所思,惋惜地说:“当时,我是多么盼望着我方其他成员能给予我有力的支援啊!”然后再把马克思那句“我们知道个人是微弱的,但是我们也知道整体就是力量”的名言往黑板上一抄,集体对个人的重要性就会在学生们的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 可见,此教学方法对于拉近、缩小师生间在心理、知识等方面的差距,使教师已经内化了的德育思想,以心与心交流的途径,为初一学生所接受和认可有着事半功倍的德育效果。 总之,在对初一学生开展德育工作的有益探索中,我始终遵循这样一个原则——坚持《思想政治》教材基本德育思想是根,坚持无声的示范性教育教学是土壤,坚持趣味性德育教学是干,其他类“坚持”是枝。这棵德育之树开出的朵朵鲜花则是正在或已经造就成为“四有”新一代的学生们。第三篇:初一政治心理活动课的情境教学近几年来,活动课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但由于活动课刚刚起步,加之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人们对活动课程的认识仍比较模糊,因而在实践中出现了随意性等混乱现象,有的活得一团糟,而有的却形式呆板。这些问题的产生,从客观方面看,是因为活动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和灵活性,使早已习惯于封闭性政治课教学的教师感到难以适应。从主观方面看,是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长期以来,我国教学研究都是以学科课教学为实践基础的,在这种学科课教学理论的影响下,有人认为,活动课程不存在教学问题。现在,很多人一提到政治活动课,就立马想到一大堆活动,把一大堆比赛、表演堆砌起来,走马换灯,你来我往,看起来热热闹闹,实际上没多大成效。很多人对活动课的探讨主要局限于其外部特征,而对其内在的研究不够,到底这样的热闹活动课能取得多大的教学效果呢?当然,对于初一政治的心理活动课,这些热闹的活动运用得好也是非常好的,但心理活动课关键是能通过一定的手段来使学生感受情境,使心理活动达到一定的共鸣,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因此,在初一政治教学中,如何创设一定的情境来达到这个目的,实乃最重要之举。情境是指进行某种活动所必需的,由一定物质因素和精神因素构成的外部环境,即活动所需要的氛围。学生的活动自始至终都离不开情境,都是在一定情境中进行的。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暗示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激发学生的活动兴趣和创造意识,提高学生各方面的感受性,使学生逐步达到活动的最佳状态。首先,我们说情境对学生的活动具有积极的作用,能够潜移默化地影响。通过一些资料、录像的展示,使学生处于一定的情境中,往往能使学生感受高尚、感受坚强、感受美好等等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大部分初中学生思想还是一张白纸,只要使他们经常耳濡目染一些良好的事物,只要能最大程度上地触动学生的心灵,也就能够激发、约束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例如在学《锻炼坚强意志》这一课时,我们就可通过播放英国理论物理学家霍金或中国张海迪身残志坚的录像片断来使学生感受坚强意志,从而促使自己也不断地向他们学习。其次,情境能激发学生的的兴趣和创造意识,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好之”、“乐之”方能有高涨的学习热情和强烈的求知欲望,方能以学为乐,欲罢不能。学生只有对思想政治课有浓厚的兴趣,才能积极主动和富有创造性地去完成学习任务。所以,我们应该创设学生乐学的情境,把学生带入“引人入胜”的境地,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育心理学认为:情境教学注意激发学生无意识的心理活动的参与,并与有意识的心理活动相统一,能减轻和消除学生的心理压力,发挥学生的内在潜能,进入学习最佳心理状态。良好的环境可以唤起学生对真理的欲望,有助于启迪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问题。乐学情境的创设,要求教师提供最佳的教学环境和活动场所,精心设计课堂教学的结构,把书本知识化为血肉丰满、生动活泼的形象,在教法上改变过去单一的“满堂灌”的注入式教法,将讨论式、对话式、辩论式、演讲式等教法引入课堂教学,把学生带入探求新知的乐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学生的学习兴趣关系直接关系到教学效果的好坏。因此兴趣一方面保障能学习课本知识的效果,另一方面能加强上述“近朱者赤”的效果。那么我们在情境教学中可以有什么手段或方法来达到这样的效果呢?我以为以下几种比较好。第一种就是讨论、辩论法。通过对某个问题的组织讨论,制造学生间的一种集体热烈的讨论气氛,这本身就是一种好的情境,当然要特别要注意结合学生自身实际,这样才能更好地激发起学生的兴趣。如果是可以比较有争论性的知识点,更可以采取一种辨论式,这比讨论的气氛可激烈多了。例如在“恰当进行男女同学交往”中有这么一个知识点:男女同学在思维、智力等方面可以相互交流和补充,讲之前可以设计这么一个小辨题:“女生不如男生”。这样一来,男女同学的思想火花可就象烟花一样迸射出来了。第二种就是表演欣赏法。可以通过设计的一些表演如朗诵、小品等情境来激发学生兴趣。但更重要的是采用一些音乐、录像片断欣赏创设良好情境。上面所述的播放霍金或张海迪的录像就是代表性的一例。通过搜集一些相关录像在政治课中恰当运用可以说是一种非常好的方法。一方面可激发学生的兴趣,但另一方面更重要的可以给学生创设一种情境。例如在上《爱国情操的表现》这一框题时我就采用了一段日本侵华和南京大屠杀的录像剪辑,同学们在沉重地观看录像的同时也激发出了爱国情感,认识到了祖国命运与个人前途命运的关系;再如讲《坚强的意志》的时候就可播放一下有关国庆阅兵训练的场面给学生看看,感受一下军队的坚强意志,比较一下自己。音乐和思想政治课似乎风马牛不相及,其实这与录像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前苏联著名现代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在影响青少年心灵的手段中,音乐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音乐是思维有力的源泉。没有音乐教育,就不可能有合乎要求的智力发展。” 在政治课根据知识点不同适当采用一些音乐能使学生产生耳目一新的感觉,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讲“爱国主义情感”的时候,我播放了《我的中国心》的 MTV,屏幕上打出歌词----河山只在我梦里,祖国已多年未亲近,可是不管怎样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我的祖先早已把我的一切烙上中国印。长江,长城,黄山,黄河,在我心中重千斤。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心中一样亲。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学生合唱着这支永远的流行歌曲,从歌词中,从图片中,从旋律中进一步领会了“爱国主义情感”的含义,极大地增强了爱国主义情感。再如在讲“坚强意志”的时候,我播放了《敢问路在何方》的MTV。面对着熟悉的面孔,回忆着熟悉的情节,倾听着熟悉的旋律,学生深刻领会到了坚强意志是一个人事业成功的重要保障。其三,适当采用一些电教、电脑多媒体辅助教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建立在对客观事物感知的基础上的。教学中运用富有直观性的电教媒体如动画、录像、音乐等,有助于制造良好情境,有助于学生解决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的矛盾,有助吸引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其实,不管是什么创设情境的方法,最重要的还是教师本身的情感投入。课堂上教师的情绪、情感表达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情绪、情感,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情绪、情感本身就是一种最佳的情境。我们大家应该都有这样的体验:当你仅仅阅读一篇比较感人的文章时,你往往不会很感动,但是这么一篇文章交给一个富有激情和演讲才华的人演讲出来时,我们却往往会被极大地感动、震撼。所以即使教师为一堂课准备了再怎么充分的资料、设计了再怎么完美的教法或过程,如果没有教师富有感染力的情绪、情感表达,学生学习的效果也就会大打折扣,这堂课也就不能称之为一堂好课。《学记》中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政治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课本的死知识讲活,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兴致浓厚,就必须广采百家语言之长。要向哲学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学习语言的严谨;向语言学学习语言的规范;向相声学习语言的幽默;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如果政治教师具备深厚的语言功底,既吃透教材精神,又掌握形象丰富的素材,那么,政治课一定会具有吸引力和说服力。作为政治教师,我们要下功夫研究讲功,学会表达、学会投入、学会激情。特别是在活动课中,我们要使学生“活”,首先要使我们自己“活”起来。在中学,人们通常认为思想政治课是师生眼中的“鸡肋”——因为要考试,尽管不喜欢,但学生非学不可,教师非教不可。那么,如何变“鸡肋”为“鸡腿”?活动课就是一种非常好的形式和方法。而要活动课要上得好,情境的创设、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就好像是给“鸡肋”增加了血和肉,大可以把“鸡肋”变为大家爱吃的“鸡腿”了,使学生真正做到乐学、好学,从而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而为国家造就适应未来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
[思路分析]介绍怎么写政治小论文[解题过程]政治小论文必须是政治性强,旗帜鲜明,短小精悍、结构完整,论点突出,说服力强的小论文。写政治小论文应从以下几方面下手。 一、 提出论点 这是小论文的“首”,一般为一段,20字左右字即可。针对具体的材料或命题,开门见山,三言两语,直接点明中心论题,揭示出本质性的问题。 二、 分析问题 这是小充分认识的“干”,一般为1-2段,250字左右。围绕中心论点进行有理有据,深入本质的分析,要有自己的独特的见解。 三、 解决论题 这是小论文的“腹”,一般为一段,100字左右。 针对中心论题提出可行的办法,尽量能有所创新。 四、 联系实际 这是小充分认识的“尾”,一般为一段,40字左右。联系青少年学生的实际,是政治小充分认识不可缺少的部分。时代赋予青少年继往开来的使命。鞭笞假、恶、丑,歌颂真、善、美,用对美好生活的向住和憧憬,号召大家为之拼搏、奋斗是我们的责任。总之,政治小论文的结尾要紧扣主题,联系实际,充满感召力。 范文 论自律与自由的关系 我们知道,自律就是要求自己、约束自己。有的人却据此认为,讲自律,就是约束了自己。,也就限制了自由;讲自由,就不应该有自律,它们二者是相互排斥的。他们不懂得自律和自由相辅相成的关系,自由离不开自律,自律保障着人的行动自由。 在社会生活中,任何自由都要受到一定的约束和限制,没有任何限制、约束的自由是不存在的。 我们都放过风筝,美丽的风筝随风起舞,似乎在空中能够自由的飞翔。那么,风筝真的能够自由飞翔吗?假如我们松开或切断手中紧紧拉着的线,风筝还能飞翔吗? 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也都由一根线索来约束着,这根线就是纪律。纪律是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能够有效地保障人们正常地活动和生活的约束力量和条件。 自律是获得行动自由的必要条件,你的自由如果不以自律来约束,肯定会妨碍和侵犯别人的自由和权利。反过来也一样,你的自由和权利也会受到别人的妨碍和侵犯。 比如,对学生吸烟,有不少同学认为这只不过是一件小事,是个人的自由,与他人无关。确实,是否吸烟是你的自由,但作为中学生,却违反了《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纪律,妨碍了别人享受清鲜空气的自由。诚然,吸烟是个小问题,但许多青少年当初就是在类似的小问题上放纵稳步自己,目无原则,最终在犯罪的路上越走越远,抱恨终生的。 俗话说的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没有一定的力量维护共同的生活秩序,社会就会混乱不堪,人们就无法有条不紊地进行学习、工作和生活。 我们自觉地遵守了纪律,也就做到了自律。那么对于纪律的约束力,我们就是否会感到不方便呢?就像游泳好手在水里感到自由自在一样,不会感到水对自己的约束和限制,一个养成了自律习惯的人,不会感到纪律是对自己的一种束缚。他对纪律就会自觉自愿、乐意去遵守;对违反纪律的现象则不能容忍。这也叫“习惯成自然”。 综上所述,自律和自由有密切的关系。我们要想获得真正的自由,就必须自觉遵守纪律,增强自己的自律意识和自律能力,养成自律习惯。 仅供参考,请自借鉴希望对您有帮助
人生聚散无常,来来去去的人,如云烟般美丽,却又那么轻易地离散。到最后也不要忘记自己的初心。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不忘初心的议论文,一起来看看吧!关于不忘初心的议论文篇1 人们总说“梦一样的青春”,青春时代是一个短暂的美梦,当你再醒来时,它早已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但那些流下的汗水,纯洁的友谊,炽热的梦想都保留了下来。飞扬的青春有飞扬的梦,我们的梦想可能幼稚了些,可能平凡了些,却是不加修饰,不沾染风尘,最真最美的。青春是春天一般的时代,是充满活力、充满热情的时代,是属于青年的“得天独厚”的时代,是拥有梦想,并为之努力的时代。 可能很多人认为:梦想嘛,就是梦一梦,想一想,干嘛要当真,还尝试去实现它呢?这样想就片面了。没有人会感觉到青春正在消逝,但任何人都会感觉到,青春已经消逝。那些美丽的梦不能只是你幻想中的城堡,必须一砖一瓦地堆砌。梦想的确是需要去梦、去想,但别忘了,我们是青年啊,是激情洋溢、踌躇满志的青年啊,我们有旺盛的精力,有聪慧的头脑,既然梦想是有可能实现的,你甘心于只是梦和想吗?你希望别人都在做幸福的守望者,自己却一事无成吗?你希望别人的汗水耕耘出金黄的麦浪,自己一伸手,却打碎了一面镜子,镜子中是自己缥缈的青春梦吗? 有句英国谚语:If you can dream it, you can do it.”只要敢梦想,就能实现。青年们,请记住:梦想没有伟大与平凡之分,只要是梦想,就能展翅高飞! 每个人的心中都住着这样一个在灿烂的阳光下大笑的自己,青春飞扬的自己。年轻的我们总是梦想着前方还会有些什么? 青年时代,是立大志的时候, 路漫漫其修远兮,让我们背上前进的行囊,带上满满的自信与希望,出发吧! 让梦想启航,让青春飞扬! 关于不忘初心的议论文篇2 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最终走向胜利呢?是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珍藏着的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而长征精神,就像一座永远的丰碑,永远树立在人们的心中。 我不禁想起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一位首长把仅存的青稞面留给了战士,而那位战士最后又把青稞面还给了首长……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等多么宝贵的长征精神,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 记得我刚学自行车时,爸爸老在车后面扶着。一天,爸爸对我说:“你练了这么久了,该自己骑了吧。”我很不情愿地大声喊:“不要啊!万一我摔下来怎么办?”“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爸爸笑着说。我又骑了几圈,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感觉特别爽。这时,不知怎的,车头好像跟我作对似的。 还有一次,我参加了校运会的几项比赛。到最后一项长跑时,我箭一般地向前冲去,一路遥遥领先。可是,才跑到一半,我就精疲力尽了,速度越来越慢,后面的两名同学也追上了我,得意地向我瞟了一眼。我上气不接下气,真想停下来不跑了,可看到同学们那着急的样子,听到大家为我的加油声,我想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万五千里长征都不怕,我怕什么呢?我顿时有了信心,带着全班同学的期望奋力向前跑去。“加油,加油!”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就要到终点了。于是我加足马力,近了,近了,奇迹般地超过了前两名同学,到了!在接触红线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坚持就是胜利! 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来了之际,我们继续忆长征不忘初心,走好长征路。 关于不忘初心的议论文篇3 孩子,是人生最纯真的时期,这个时期的我们,会用我们特有的眼光打量这个世界,没有拐弯抹角,不会虚情假意。但社会的发展,却让我们过早地收起了自己的棱角。不可否认,我们的心却在提前硬化。而当世界真正失去孩提时代时,这世界或许就将沉沦。 当我们俨然一个大人模样,学会用冷酷的面具伪装自己时,是否想起孩提时代的我们,天真烂漫的笑容,自由自在地奔跑,无拘无束地呐喊!当我们觉得那样的日子离我们越来越远时,请记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还记得《玫瑰泪》里的小男孩吗?当他妈妈与妹妹被无情的车祸夺去生命后,他想用他仅有的零花钱为妹妹买她喜爱的洋娃娃以及妈妈最爱的白玫瑰。这是一个多么单纯而又令人动容的小男孩。他用最简单的眼光看待世界,即使不幸发生在他的身上,他仍以善良回报。 这是孩子特有的善良,不禁让我想起泰戈尔的诗,“世界以痛吻我,我报之以微笑。”而我们,在奔波中是否失去了那颗善良的心? 在电影麦兜中,那只胖胖的小猪不止一次让我流下眼泪。长得丑,没特长,傻乎乎的麦兜总是被别人嘲笑,可是就是这样的麦兜和他的同学所组成的合唱团,唱出了让无数人落泪的歌声。麦兜从来不在意他人的调侃,他用孩子特有的倔强追求着他的梦想,即使他从未被别人看好。 这样的麦兜是我们童年的写照,那时的我们都有着一颗炽热的、追求梦想的心。而现在,在忙碌中,我们是否失去了那颗炽热的心? 尼采曾说过,人生分为三种状态:驴、狮子、婴儿。而婴儿是人的最高境界,因为婴儿只关注自己。而在成长过程中,我们总被外界干扰,渐渐地,我们变成了那样的人,失去了五彩斑斓的幻想,失去了最初的自己。 孩子是人生中最美好的时期,没有勾心斗角,没有欺与伤害。时光可以打磨一个人的棱角,却无法改变一个人的坚持,外界纷纷扰扰,但请记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猜你喜欢: 1. 不忘初心忆长征精神永存向未来的作文 2. 前行不忘初心优秀演讲稿 3. 不忘初心再长征征文6篇 4. 不忘初心走新长征路作文6篇 5. 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思想感悟5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长征,是一首雄壮豪迈、大气磅礴的革命交响曲!长征,把惊涛壮观推出,把日出瑰丽托起,让松柏昂首挺拔,让雄鹰翱翔蓝天!那波澜壮阔的历史画面,那高唱“英特纳雄耐尔一定要实现”的肝胆豪情,化作一种不朽的精神,光照千秋流芳万古! 长征精神----- 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当年红三十四师师长陈树湘率部队为红军垫后,掩护主力队伍撤退以后,他们只剩下四五百人。等到他们撤退的时候,湘江已经被国民党封锁了。他们又饿着肚子翻山越岭退回到湘西打游击。撤退途中,陈师长腹部中了敌人的子弹,他命令其他的战士撤退,自己来掩护,不幸被敌人抓住。敌人非常得意,在抬着他去邀功的时候,陈师长把自己的肠子掏出来扯断,最后壮烈牺牲,年仅29岁。这个故事让我流泪,长征中还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长征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纪念长征的感悟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七十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谈,但不能虚度光阴。这就是我的最大感悟。我们今后要继续发扬红军长征精神。遥望着眼前的山山水水,眼前总会浮现长征中一个个鲜活的面容。今天的纪念活动远远无法表达出我们对红军的崇敬之情。
一、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毛泽东讲,“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中国共产党,它的领导机关,它的干部,它的党员,是不怕任何艰难困苦的”。
二、广大红军将士的无限忠诚与浴血拼搏。据统计,长征期间共进行了600多次重要战役,跨过了近百条江河,翻过了约40座高山。
三、苏区和少数民族地区人民群众的鼎力支持。
长征出发前,原中央苏区的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们纷纷参军,提供了大量军需物资。同样少数民族地区的人民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之间真诚有力的战略配合,主要两个方面:
1、战场上的配合,比如红二方面军为此牵制了大量的敌人,配合了中央红军的长征。
2、物质上的帮助,比如爬过雪山的红一方面军的战士,面黄肌瘦,极度疲惫,迎接他们的红四方面军带来了大量的粮食、盐巴、炊具、蔬菜等物资进行慰劳,这让红一方面军得到了物资补给和休养生息。
五、蒋介石策略的失误和国民党营垒内部的派系斗争。
蒋介石绝对不会放过朱毛,不会放过一个红军将士。然而他太精明了,他算盘打得太多,希望借刀杀人,在追缴红军的同时,顺便解决不听话的地方军阀。蒋石的指挥失灵,经常越级指挥。这些都为红军突破提供了机会。
六、是以毛泽东为实际核心的领导体制的构建及其卓越领导。
1、实现了黎平转兵,红军长征进入一个新的起点。
2、召开遵义会议开始了长征胜利和党的历史伟大转折。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进入了中央领导层。
3、粉碎了张国焘的反党分裂阴谋,维护了主力红军的团结统一。
4、确立了红军长征落脚陕北的决策,召开了瓦窑堡会议。
扩展资料:
长征精神的基本内涵有五个方面:
第一、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
第二、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
第三、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
第四、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
第五、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
长征精神是具有原创意义的民族精神,是当代中国的民族精神,是我们党之魂、军之魂、民族之魂,在革命战争年代的积淀和凸现,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长征的不竭动力,是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资源。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理论>>网络论文>>红军长征与长征精神
思路:先写长征对祖国的重要意义,然后写长征精神对我们现在生活的启示,然后讲述长征过程中的小故事,点出自我牺牲的精神,最后用毛泽东的名句结束全文,生化主题。
我很小的时候就熟悉了红军的事迹,在我眼里,红军能完成“历史 记录上的第一次”的长征,每一位红军将士都是英雄好汉。
没有长征,就不能保存我们的党,我们的人民军队和革命根据地,就不会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的胜利,也不会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改革开放的成就。
面对自己的先辈,每一个人都应该扪心自问,我们的幸福生活来自哪里?我们有没有忘记那些为我们打天下的革命先辈?
有人可能会认为,当年穷人参加红军是为了有饭吃。确实是有这样的人,但是他们当了红军以后,其信念就不只是为了吃饭。
今天,我们仍然能深深地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巨大牺牲,“送郎当红军”绝不仅仅是为了吃饭而去的,而且有一些红军将领就出身于书香门第,家里有饭吃,他们就是为了人民 的利益,为了大众的解放扛起了抢。
假如仅仅为了吃饭,你就无法解释这样的故事,红军长征到咱们云南时,有12位红军伤员被敌人抓住了。
敌人说,只要你们不当红军了,就可以放你们生路,不杀你们,但是这几位红军战士个个坚强不屈,敌人没有办法,就把红军伤员带到半山腰一个深不见底的地下河洞口,把前面两个伤员推到山洞里面,在后面的10位红军就说:“不用你们推,我们自己跳”。
当地群众后来把这个洞叫“红军洞”,这个事迹刻在那个洞口的碑上。我觉得,红军作为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在那个年代里,承担起了自己的历史责任。这种历史责任感,最值得我们纪念,也是今天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最需要的。
什么样的精神让我落泪?那就是宁可牺牲自我,去保全集体的团队精神。长征中有许许多多的红军战士为了大部队的安全,牺牲了自己,如果一支军队,一个民族拥有这种精神,那就无坚不摧了。长征精神是一个宝库,过去,现在和将来都能让我们受益匪浅。
纪念长征的精神是什么?我们今天纪念红军“长征”,已经没有了战火纷飞的氛围,八十多年前艰苦程度甚至超乎我们的想像,但其精神却会永远激励着我们。
毛主席曾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我想,人生可以平淡,但不能虚度光阴。
《永远的长征》《永恒的丰碑》《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长征精神与长征文化不朽之路长征的不世之略不朽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研究综述长征的历史地位论《七律长征》红旗飘扬的时代——论长征海外研究长征长征中的外国友人长征精神与中国梦
《毛概》是我国高校大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毛概对于完善大学生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2017年毛概论文2000字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摘要:长征的精神就是乐于吃苦,不惧艰难的革命乐观主义;勇于战斗,无坚不摧的革命英雄主义;重于求实,独立自主的创新胆略;善于团结,顾全大局的集体主义。其主题是“一不怕苦,二不怕死”;其最显著的特点就是革命英雄主义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是保证我们革命和建设事业从弱小走向强大精神力量。当代的大学生更要具备这样的精神来面对我们的学习与生活。克服生活中的压力与困难,从而使自己走向成功。从而更好适应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因此我们需要坚定理想信念,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培养艰苦奋斗精神,要有组织纪律性。做到以上四点就是对长征精神的最好诠释。也是你走向成功的必备武器。
关键词:长征 艰苦奋斗 集体主义价值 理想信念
前言
长征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特有的魅力使它就像一部最完美的神话,突破时代和国界,在世界上广为传扬。中国工农红军的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 长征是我们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尽管,红军长征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它的丰功伟绩,惊天地,泣鬼神,彪炳史册,万古流芳,长征精神万岁!所以身为社会主义的当代大学生更应该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为祖国的繁荣和发展贡献力量,同时也是自己获得成功的基石。
一、 培养艰苦奋斗精神
不然伟大的时代需要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支撑着伟大的事业。历史 经验 证明:一切伟业的成功,任何奇迹的创造,没有崇高的精神支撑是不可能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民族,是难以自立自强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国家,是难以发展进步的;一个没有艰苦奋斗精神作支撑的政党,是难以兴旺发达的。”[3]长征途中,战士们没有衣服穿,就将兽皮披在身上,没有鞋子穿,自己动手编制草鞋,没有吃的,就用野菜、树皮充饥。没有房子宿营,他们就抱成一团,靠彼此的体温御寒……,艰苦奋斗精神是红军长征取得胜利的可靠保证,也是我们党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的光辉典范。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征程中,在大学生群体中大力弘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首先是继承革命传统的需要。当代大学生作为跨世纪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肩负着实现现代化的历史重任。树立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具有终生受用的战略意义。大学生只有把艰苦创业的接力棒接过来,才能不辜负老一辈的期望。其次,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提高跨世纪人才素质的需要。知识经济的悄然兴起可以说是一场无声的革命,无论对生产方式、生活方式、 思维方式 都将产生重大影响,作为社会主义建设中坚力量的大学生,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贯穿其中的红线是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没有艰苦奋斗的精神,即使是高素质的人才,也可能仅仅是理论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第三,培养大学生的艰苦奋斗精神,是实现理想、立志成才的重要条件。实践证明,一个人年轻时受一些挫折、磨难并不一定是坏事,“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是人生宝贵的精神财富。上世纪80 - 90 年代出生的大学生,经常被称之为“抱大的一代”,由于是在风平浪静的社会环境中,在父母老师的层层呵护中长大的,我们得到的是太多的宠爱与温暖,使这一代人自立能力较差,心理上比较脆弱,缺乏的正是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和心理准备。正是因为如此,对大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就显得尤为迫切。
二、 要有组织纪律性
严明战斗纪律、群众纪律和组织纪律是红军取得长征胜利的又一重要法宝。长征途中的红军,在战斗中,争当先锋、前赴后继、勇于牺牲。组织上,实行民主集中制,个人服从集体,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在和群众的关系上,更是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亲民之歌”。
严明的组织纪律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也正是当代大学生所必须加强的。在当前大学生群体中还不同程度 的存在着以下现象。如部分大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与大学生形象不符,不讲社会公德,行为粗野,谈吐庸俗,个别人还走上抢劫杀人等犯罪的道路;恋爱方式上,责任意识低,少有真实的感情投入,只是追求物质上的满足和精神上的虚荣;消费行为上,不考虑自身的消费实力,片面追求名牌,盲目跟随潮流;把纪律当做束缚人的咒语,把个人无原则的行为当做准绳,行为习惯充满一种反理性的因素。纪律观念薄弱,组织形式涣散,行为习惯随意使当代大学生的理想志向失去了支撑和保证。大学生时期正是人生形成自觉道德意识和行为习惯的重要阶段,因此,当代大学生要通过认真学习校纪校规、《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行为规范,通过学习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从而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 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
长征精神就是人民利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高于一切,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全局利益高于局部利益的精神。长征谱写出了一首红军战士精诚团结,顾全大局,共同奋斗的集体主义英雄凯歌。长征途中,红军在党的利益、民族利益和小团体利益、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从领导干部到普通士兵,都无不表现出顾全大局,牺牲个人利益,维护集体利益的精神品质。
当代大学生在培养自身集体主义价值观时要注意,1、正确认识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划清正当的个人利益与个人主义的界限。在一些大学生看来,提倡集体主义就是泯灭个性、否定自我,强调集体利益就是否认个人利益。正确认识集体主义、转变思想,首先就要实事求是地分析过去几十年对集体主义的宣传和解释上的偏颇之处,正确认识集体与个人的辩证关系。集体主义在强调集体利益时,并不抹杀个人利益的合理性,它强调集体利益的发展离不开个人积极性的发挥,强调个人对集体、对社会、对国家的义务感和责任心,在贯彻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的原则时,重视个人的正当利益,维护个人的尊严、价值和权利,并努力促进个人的进步和发展。
四、坚定理想信念
长征之所以能成功其首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革命理想的执著追求,对革命事业无比忠诚和对革命必胜的坚定不移的信念。正是有了这样的信念,红军将士才有了精神支撑和动力,激励他们克服种种困难,勇往直前。
在复杂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当代大学生,只有具有远大理想信念和坚定的事业追求,才能产生经久不衰的动力,不被资本主义的糖衣炮弹所击中,不被社会的丑恶现象所迷惑,不被眼前的困难和挫折打倒,坚定自己的价值追求,奋发成才,奉献社会。在社会主义中国,当代大学生就是要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内在要求和价值所在,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树立崇高的人生目标,庄严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
摘要: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把中国的实际情况与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在不断创新的基础上结合在一起,解决了中国革命的发展问题以及以后去向,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宝库。使中国走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使革命走向成功,为中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对推进中国的现代化事业启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近代国情 新民主义革命 革命道路及经验
新民主主义的形成——近代国情的需要,历史的使命
1840年鸦片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通过武装入侵和强迫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在中国割占和强行借租土地,划分势力范围,驻扎军队,不断干涉我国的行政和司法权,而当时的清政府昏庸无能,使中国丧失了许多主权和政治上的独立性。一方面,各国列强还通过控制关税,倾销商品,索取战争赔款,如: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鸦片战争赔款2100万元(以一元折银七钱计,合银1470万两);咸丰十年(1860年)英法联军赔款1600万两;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日本赔款2亿3000万两(赔日本军费2亿两,退还辽东半岛偿款3?000万两);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八国联军赔款4亿5000万两。等。以此来垄断金融,操控中国的经济命脉,使中国逐渐丧失经济上的独立而不得不依赖和受制于帝国主义。把中国变成它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
另一方面,帝国主义的侵略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封建社会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解体,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但并没有使中国发展成为资本主义国家。这是因为中国仍然存在着剥削阶级,地主阶级对农民阶级的剥削,买办资本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相结合,在中国经济中占有很大优势。再加上民族资本的先天不足,重工业的比重不高,技术、设备的缺乏,因此,不得不依赖于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在外国资本和本国官僚资本的组织挤压下,中国不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也没发展成资本主义社会,而是变声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仍是落后的农业国。
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近代中国的革命根本任务,即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从根本上推翻反动腐朽的上层建筑,变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为国家的发展,人民的当家做主扫清障碍,创造必要前提。
从1914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以后,产生了新的变化。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辟了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新纪元,标志着人类历史开始了由资本
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进程。
在十月革命的影响下,1919年五四运动之后,中国无产阶级开始以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由自在的阶级转变为自为的阶级。随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马克思主义逐步成为中国革命的指导思想。近代中国革命以五四运动为开端,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 但正如邓小平指出:“提出了反帝反封建这个任务就等于真正懂得什么叫反帝反封建吗?不!因为制定和执行反帝反封建的正确战略和策略是很不容易的。在这个革命阶段中,应当如何反帝反封建,依靠什么力量,团结什么力量,打击什么力量,这些问题,我们党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没有解决,没有搞清楚。”
事实证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经过了一个逐步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如:党的二大明确提出了党在民主革命时期的纲领。党的三大提出建立国共合作统一战线,但未明确提出无产阶级的领导权问题。党的四大,第一次明确提出坚持无产阶级领导权和农民同盟军的思想。指出,如果不发动农民起来斗争,无产阶级的领导地位和中国革命的成功是不可能的。
党的八七会议上,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艰辛探索做出 总结 并总结大革命的失败,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到抗日战争时期,中国革命经过了北伐战争的胜利和失败,也经过了土地革命战争的胜利和第五次反“围剿”战争的失败,累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遵义会议后,中国民主革命开始再次走向新的胜利。
一弘扬长征精神,创建和谐校园同学们,早上好!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1934年10月,为了粉碎敌人的围剿,中国工农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中国工农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是一部史无前例、雄伟壮丽的史诗。在漫漫长征路上,有峡谷急流,有雪山草地,有乌江天险,有弯弯赤水,有大渡激流。据美国著名记者斯诺统计: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 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此外还打败或躲过追击的中央军,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尽管,红军长征胜利已经过去了七十年,但长征精神却万古流芳,永垂不朽。长征中的红军战士为什么能冒着敌人的枪林弹雨,克服重重艰难险阻,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他们靠的是什么?靠的是长征精神。没有气吞山河、勇往直前的革命英雄主义和革命乐观主义,长征的胜利是不可想象的。伟大的长征给世人留下了伟大的长征精神。这种精神,就是把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不怕任何艰难险阻,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是保证革命和建设事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力量。在长征胜利70年后的今天,长征将士的梦想早已变为现实,新中国已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改革开放已推进多年,人们的物质生活有了极大的提高和改善,我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正在为把祖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要实现这个宏伟目标,任重而道远。这就是新的伟大长征。同学们,在新长征的道路上,我们要始终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更好地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珍惜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坚定报国之志,扬起理想的风帆;学习上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时要勇敢面对、百折不挠,要学会在失败与挫折中磨练自己坚强的意志。生活中也要继续发扬革命先辈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将长征精神作为我们人生成长历程中永远的宝贵财富。我们要把长征精神发扬光大,脚踏实地,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甘于奉献,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让我们一起,共同努力,把我们的校园建设得更加和谐、更加进取、更有生机,并以次作为长征胜利70周年这一壮举的最好纪念! 2
这个的有点长啊 需要很长的时间啊 采纳吧 是要论述那个方面的 是自己的写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吗
可以去作文网站查找。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的确了不起!他只用了上面短短八句诗,五十六个字,就把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艰苦卓绝和冲天豪气淋漓尽致地呈现出来。老实说,现在的我,上个七、八层楼就会觉得腿软,“泥丸”虽“小”,却是断断越不过去的。在我看来,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更像是一个可想而不可及的神话。但这“神话”是真实的,是布衣草鞋的中国人在枪林弹雨中徒步创造出来的。所以我必须虔诚地仰望。 对于红军的长征,人们已经用了许多的文字予以描述和赞颂。而我更感兴趣的是,在这场规模空前的集体革命行动中,每一个红军将士是怎样完成他们自己在精神和身体上的长征的?行动虽然是统一的,但是个人的经历和思想却肯定有着很多不同。不难想见,在行军途中,在战斗中,绝大多数人只能自己照顾自己,只能独自面对精神或身体的创伤。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之后,人员很快折损过半,面对如此惨重的损失,面对力量强大的敌军的持续围追堵截,面对未知的前途,活下来的人是怎样相互激励,怎样坚定自己的信念,克服重重艰难困苦,冲破层层腥风血雨,从而使长征终于取得胜利?对此我们当然可以想象,但我们的想象却注定是肤浅和片面的——因为红军的长征远远超出了我们的经验。长征的胜利意味着什么?我想应该是意味着,红军是打不怕的,打不垮的,用智慧武装的顽强是打不垮的。 一个人,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还有什么困难可以放在他的眼里?还有什么困难可以让他畏缩不前?我以为已经没有了——但是我的一个妹妹却很快否定了我的这个推断——她提到了一些老红军在文革中的遭遇和表现。她的话使我不得不立刻承认自己的武断。是啊,在文革中因遭受迫害而自杀的一些人原本是经历过二万五千里长征的啊!这些人在长征中历经腥风血雨,始终英勇顽强,但是却没有禁受住文革风浪的冲击。何以如此呢?我想也许主要是因为他们受不了“自己人”的突然反目相向,又无处申诉,于是乎只能以死明志。如果他们能够发扬长征时的智慧、顽强的战斗作风,那么他们的结局可能就会好很多。 距红军长征胜利已经七十周年了。在向先辈致敬的同时,遥想英雄们当年的壮举,再想想今天的我们,不知大家心里会有什么滋味?时下,有着好逸恶劳、浮躁脆弱、害怕失败、急功近利、盲目攀比心态的人可谓多矣。不能想象,如果红军也大讲条件,那么二万五千里长征还能取得成功吗?与红军相比,我们现在的条件早已好过不知多少!好在我们现在毕竟还有肯于且敢于舍己为人的人,一再唤醒人们的良知,一再感动中国——比如临去世前还在捐款助学的清贫老人白芳礼,他就足以赢得我长久的敬仰。所以实话说,我是赞成党中央提倡的“两个务必”的。也许有人会反对,认为已经时过境迁,现在还把艰苦朴素搬出来未免不合时宜。现在提倡艰苦朴素,我的理解是,当然不是要大家像红军那样布衣草鞋地过日子,不是要大家忆苦思甜,而是号召大家要有一种艰苦朴素的精神,要有踏踏实实的态度,要主动拒绝奢侈浮华浪费的行为。想想现在还有那么多人被贫穷围困(有的地方教师的月工资竟然只有四十元!),我们有什么理由去过度地尽情享受和铺张浪费呢?提倡艰苦朴素,也是要大家不怕吃苦,敢于奋斗,拒绝好逸恶劳急功近利盲目攀比的思想。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极不平衡,大家要摒弃同步富裕的观念,要认清现实,正视贫富差距的存在,要扎扎实实地埋头苦干,争取早日把落后地区的经济搞上去。 建设现代中国,建设和谐家园,是否也是一种长征?当然是。一个人的一生,是否也是一种长征?当然是。想起当代诗人胡弦的诗句:“黑蓝之夜/父亲睡意全无/将闪亮的胆传给钢叉和儿子”。红军的长征已然结束,但“闪亮的胆”会留给我们,支撑我们走过以后的人生之路。
这个的有点长啊 需要很长的时间啊 采纳吧 是要论述那个方面的 是自己的写自己的感受和认识吗
《永远的长征》《永恒的丰碑》《红星照耀中国》长征精神与当代大学生长征精神与长征文化不朽之路长征的不世之略不朽的长征精神长征精神研究综述长征的历史地位论《七律长征》红旗飘扬的时代——论长征海外研究长征长征中的外国友人长征精神与中国梦
长征精神论文2000字80年前,一次闪烁着革命理想光芒的远征,在中国人心中留下了挥之不去的长征情结。80年后,我们穿越时空回望历次长征纪念活动,透过这扇特殊的窗口,感受到了长征宣传的与时俱进,感悟到了长征精神的历久弥新。这次人类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战略大转移,是1931年初至1935年初统治党中央长达四年之久的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所造成的结果,是中国共产党人纠正这次左倾错误,战胜千难万险,足以引为自豪的英雄史诗。红军长征是历史记录上的第一次,是战争史上的奇迹。到底是什么使原本弱势的红军冲破国民党反动派的围追堵截,使红军愿意抛头颅洒热血,使红军历尽艰辛,克服险阻最终走向胜利呢?是信念,是千千万万红军心中珍藏着的让人民翻身做主人、过幸福生活的信念!而长征精神,就像一座永远的丰碑,永远树立在人们的心中我不禁想起那一个个感人肺腑的长征故事:一位掉队的小红军在极度饥饿、疲惫的情况下,巧妙地说服陈赓同志放弃对自己的帮助,最后牺牲在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党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不惜牺牲自己;一位首长把仅存的青稞面留给了战士,而那位战士最后又把青稞面还给了首长……艰苦奋斗、舍己为人等多么宝贵的长征精神,它们就像一颗种子在我心中生根、发芽……记得我刚学自行车时,爸爸老在车后面扶着。一天,爸爸对我说:“你练了这么久了,该自己骑了吧。”我很不情愿地大声喊:“不要啊!万一我摔下来怎么办?”“好了好了,不放就不放。”爸爸笑着说。我又骑了几圈,风在耳边呼呼地响,感觉特别爽。这时,不知怎的,车头好像跟我作对似的,往左一偏,我措手不及,“砰”的一声,连车带人重重地摔在了地上。原来爸爸在后面偷偷地放开了手。我有一种被作弄的感觉,“哼!都怪你!”我气得一屁股座在地上,揉着摔疼的膝盖。爸爸走过来,语重心长地对我说:“这点困难都受不住,以后还干什么大事?想想红军们二万五千里长征,历尽多少艰难险阻,他们还不照样挺过来了?”听了爸爸的话,想想也是,跟长征比起来,我这点困难又算得上什么呢?于是,我重新站起来,信心十足地骑上车,暗暗鼓励自己:不用怕,我一定行的!就这样,我一次又一次地摔跤,身上青一块紫一块的,但我一次又一次地爬起来,经过一次又一次地努力,我终于学会了骑自行车,那个高兴劲儿,现在还记得呢!真多亏了红军长征事迹的鼓舞。还有一次,我参加了校运会的几项比赛。到最后一项长跑时,我箭一般地向前冲去,一路遥遥领先。可是,才跑到一半,我就精疲力尽了,速度越来越慢,后面的两名同学也追上了我,得意地向我瞟了一眼。我上气不接下气,真想停下来不跑了,可看到同学们那着急的样子,听到大家为我的加油声,我想到了“红军不怕远征难”,二万五千里长征都不怕,我怕什么呢?我顿时有了信心,带着全班同学的期望奋力向前跑去。“加油,加油!”在同学们的欢呼声中,我就要到终点了。于是我加足马力,近了,近了,奇迹般地超过了前两名同学,到了!在接触红线的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坚持就是胜利!在学习中,我也常常想起红军,想起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时候全身便充满了力量,学习劲头更足了,每年均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好评。通过这些事例,我懂得了,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像红军那样,必须有不怕困难的精神才能成功。因此,我觉得,长征精神是永久弥新的,长征是永远的丰碑!长征精神永远鼓舞着我前进!
中国知网免费提供下载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的,能免费登录到中国知网下载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的方法:找百度经验【 cnki中国知网怎么免费下载论文 】
参考文献部分的要求如下:
①与注释部分间空两行;
②应列明期末论文参考的主要文献资料,“参考文献” 采用五号黑体,参考文献内容日语、汉语采用小五号宋体,英语Times New Roman 10.5号。参考文献的著录,按著录、题目、出版事项顺序排列,其格式为:
期刊类:著者.题名[J].杂志名,年份,(期号)。
书籍类:著者.书名[M].城市名:出版社,年份,页数。
网络类:著者.题名[EB/OL].www.***.com.年-月-日。
③英文作者超过3人写“et al”(斜体)。
认真写好一篇论文,对自己的专业知识会有更好地理解。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 毕业 论文2000字 范文 ,仅供参考!毕业论文2000字范文篇一:《分析对会计政策选择问题的思考》 摘要:本文针对会计政策选择的概念、遵守的原则、改革的思路进行认真的理论阐述,指出会计政策选择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会计政策选择;会计核算体系;思考 一、会计政策选择概述 国际会计准则将会计政策定义为“在编制会计 报告 时,管理人员所采用的原则、基础、法规和程序。但在使用中需要根据企业的具体情况,选用最能恰当地表明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政策。”而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差错更正》规定:“会计政策是指企业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中所采用的原则、基础和会计处理 方法 。” (一)会计政策选择的概念 会计政策选择是会计主体一种有目的的、在会计政策中进行挑选的行为,它既包括某项经济业务事项初次发生时的初始会计政策选择,也包括由于客观环境的变化而变更原会计政策,即对以往选定的会计政策进行调整。因此,会计政策的选择是一种行为、一个动态的过程,贯穿于企业从会计确认到计量、记录、报告诸环节构成的整个会计过程。同时,会计准则中的真空地带——即没有规定的一些超前、特殊的经济业务如何进行会计处理之处,也属于会计政策的选择范围,此时企业拥有完全的选择权。企业选择不同的会计政策会产生不同的会计信息,将导致企业各个关系集团之间不同的利益分配结果和决策行为,进而影响社会资源的配置效率和结果。因此,企业各相关利益集团都很重视和关注会计政策的制定和选择问题。 (二)会计政策选择产生的原因分析 1.会计政策选择会产生一定的经济后果。所谓经济后果,是指不论有效证券市场理论的含义影响如何,会计政策的选择会影响公司的价值。从本质上说,经济后果就是认为企业的会计政策及其变化是有影响的,虽然可能不影响企业现金流量,但却能影响企业的价值及其股票价格。会计规范制在制定准则或规章时,要考虑制定会计规范的成本;会计规范使用者要考虑会计政策的选择所带来的经济影响。因此,会计规范是规范制定者和各利益集团相互斗争、相互妥协的产物;是在相互平衡妥协的基础上暂被利益各方认同的准则。 2.会计准则的不完全性。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合约,它的制定并不是纯技术性的,而是各利益相关方相互间多次博弈的结果,在不断地博弈过程中,一次又一次地打破均衡,从而不断完善修订准则。因此,会计准则是一种不完全的合约,这就为企业进行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可能性。在实践中常常会出现企业的会计处理“无法可依”的现象,这也为会计政策选择提供了空间。 二、会计政策选择遵循的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 在我国,会计政策一般是国家或政府为规范会计运行,对其运行的原则、程序和方法所做出的制度安排。从而达到在社会各个主体之间合理地调节和分配社会收益,实现社会和谐的目标。因此,所有政策的选择必须遵循国家的意志,各个会计主体必须严格地遵循宏观会计政策的原则和程序,做出符合其规范的选择,不能超越国家规范而滥用会计政策。 (二)公允性原则 企业自主权的扩大和会计准则的不完善,给企业会计政策的选择提供了很大的发挥空间。我们一定要注意利益协调而不是损人利己。 (三)一贯性原则 为了使企业的会计信息具有可比性,企业选用的会计政策前后各期应该保持一致,不得随意变更。但是,也要灵活理解和运用,如果已经选用的会计政策使其提供的会计信息就应该从经济环境和自身经营情况出发,重新选择最能恰当反映企业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会计政策。 (四)成本效益原则 任何选择都是有成本的,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应权衡操作及提供会计信息的成本与效益。在考虑自身经营特点和基本会计信息质量得到保证的基础上,企业应选择便于理解和实施的会计政策,并尽可能地降低操作成本。 (五)谨慎性原则 企业在选择会计政策时不应该抱有投机心理,而应采纳谨慎的态度,合理的核算企业的或有事项,不高估资产和收益,也不低估负债和费用,从而尽可能的降低企业风险和经济业务的不确定性。 参考文献: [1]刘叔申,王林。论现代企业制度下的企业会计政策[J].会计研究,1996,9. [2]李姝。基于公司治理的会计政策选择[J].会计研究,2003,7. [3]徐维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政策选择状况的分析[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1. 毕业论文2000字范文篇二:《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论文摘要: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心理护理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心理护理学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应用学科,已得到普遍认可并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心理护理作为现代护理模式的重要组成,应贯彻临床护理全过程,遍及护理实践的每一个角落。做好心理护理,掌握、提高交流技巧,做好心理疏导。 论文关键词:心理护理 育龄妇女 语言 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往工具,是信息传递最强有力的手段,它可以直接地及时地交流信息,沟通情感。但有时不恰当的语言表达,往往会产生误导,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为了减轻紧张、焦虑情绪,在手术等候期间,患者可以借助优美、流畅的轻音乐,得到适当调整和放松。整个手术过程中患者有任何不适或需要,可随时向巡回护士提出。掌握交流技巧,碰到患者提出的问题无法及时正确回答,有时解释不当,会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另有的护士则不善言辞,与育龄妇女交谈时总觉得无话可说。为了使大家掌握交流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平时晨会抓紧各方面知识训练,模拟心理问题,寻找最佳语言表达方式。掌握交流技巧,取得信任。在不断实践基础上,不断完善。 常年以来,心理护理问题在我们指导站非常普遍而且十分突出,应引起医务人员、育龄妇女、家属、亲友和社会的足够关注。正确对待和认真解决心理问题,并尝试从各自的角度,调动育龄妇女的积极心理因素,防止不良心理反应的发生,营造和谐的诊疗心理环境,向有利于康复的方向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睦家庭、共享健康快乐的美好人生贡献爱心和力量。育龄妇女到我们指导站,我们护理人员应当做到热情地接诊,亲切而又耐心地询问,悉心体贴关怀周到,建立良好的关系,使育龄妇女感到医护人员可信,医护人员可以让她们信任和放心,同时对育龄妇女来说又是在精神上得到支持、鼓舞和依靠的力量,使育龄妇女感到放心,从而获得安全感。 计划生育四项手术后遗症患者随着病情变化,有时高兴、有时悲伤、有时满意、有时失望;紧张、焦虑、忧愁、愤懑、急躁、烦闷等消极情绪也经常出现。有些后遗症患者,由于长期的疾病折磨,人的性格也会发生变化,比如以往那种兴高采烈、生机勃勃的形象不见了,代之以动作迟缓、情感脆弱、谨小慎微、被动依赖、敏感多疑,处处以自我为中心等表现。这些后遗症患者会过分关注自己的机体感受,过分计较病情变化,一旦受到消极暗示,就迅速出现抑郁心境,有时还可产生悲观厌世之感。为了减少四项手术后遗症,我们护士必须做到态度和蔼、语言亲切、医疗操作技术要娴熟、工作作风要严谨,使她们取得对我们的信赖。在日常护理中,要加强基础护理、心理护理、给予她们更多的安慰和鼓励,使她们在良好的心理配合下,接受手术。另外,幽雅的环境、舒适的治疗条件,也能减少生理和心理上的不适感觉。因此,为她们创造一个和谐、舒适、安全、安静的环境就显得非常必要。 1 四项手术、术前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无论手术何等重要,也不论手术大小,对育龄妇女都是较强的紧张刺激。如果意识到了这种紧张刺激,就会通过交感神经系统的作用,增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分泌,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加快,有的临上手术台时还可出现四肢发凉、发抖、意识域狭窄,对手术环境和器械等异常敏感,甚至出现病理心理活动(如:心情紧张就有可能出现人流综合征)。 因此,术前的心理护理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为此应当进行术前心理咨询。咨询应由专业的医生和护士进行,耐心听取患者的意见和要求,向家属详细说明手术经过,阐明绝育手术是很小的手术,尤其要对手术的安全性做好充分的说明,决不能向患者强调什么千分之一的危险性。专业性和权威性的咨询对患者获得安全感极为重要,还要依据不同的育龄妇女用恰当的语言交代术中必须承受的痛苦。输卵管结扎术是在局麻下做的下腹部手术,就应告诉育龄妇女术中牵拉脏器时会感到不适和疼痛,届时应有思想准备,并行深呼吸,努力放松,可以减轻疼痛等。另据研究报道,术前焦虑程度对手术效果及预后恢复的快慢也有很大的影响。资料表明:有轻度焦虑者,效果较好;严重焦虑者,预后不佳;而无焦虑者,效果往往更差。这是因为,无焦虑的患者由于对医生或手术过度依赖,过分放心,对生理上带来的不可避免的痛苦缺乏应有的心理准备。另有手术的环境和气氛也极为重要,所以手术室一定要整齐清洁,床单无血迹、手术器械要掩蔽。一个手术室内最好只摆一张手术台,不宜几个手术台并排摆列,以免产生消极暗示。手术室医生和护士的举止言谈也十分重要,因为他们一进手术室就失去了对自己的主宰,一切痛苦大小甚至包括生命如何,全都由医生和护士掌握了。所以,医生和护士都应端庄大方、态度和蔼、言语亲切、使患者产生安全感。术中医生、护士都应时刻注意患者的情绪变化,如患者心理过度紧张时应及时给予安慰。器械护士必须手疾眼快地配合手术,医生之间要全神贯注、紧密合作,以减轻患者的痛苦。手术室内不应闲谈嬉笑,也不要窃窃私语,应尽量减少、减轻手术器械的碰击声,避免给患者的一切不良刺激。在术中一旦发现病情变化或发生意外,医护人员要沉着冷静,不可惊惶失措,以免给育龄妇女造成恐怖和紧张[1,2]。 2 四项手术、术后的心理与心理护理 育龄妇女经过手术,这时她们渴望知道自己的真实情况和手术效果。医生护士应以亲切和蔼的语言及时告知手术效果,进行安慰和鼓励,告诉她们手术进行得很顺利,只要忍受几天痛苦,在正确的医疗护理下,很快就能恢复健康了。这时可能产生新的疑虑,怕伤口裂开,发生意外(因为现在的输卵管结扎手术外层皮肤不缝合)。这时就要告知如何适当进行活动、注意事项及健康指导,让她们听喜欢的音乐等。同时医生和护士应当传达有利的信息,给予鼓励和支持。 帮助育龄妇女克服抑郁反应。个别育龄妇女术后平静下来之后,会出现一些抑郁反应,主要表现有:不愿说话、不愿活动、食欲不振及睡眠不佳等状况。患者的这种心理状态如不及时地排解和调整,必将影响其及时下床活动,而不能尽早下床活动将会影响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及消化系统等功能,容易产生营养不良、静脉血栓或继发感染等。所以要努力帮助这些育龄妇女解决抑郁情绪。要准确地分析其性格、气质和心理特点,注意她们不多的言语涵义,主动关心和体贴她们,总之,使她们意识到既然已顺利手术,就要争取早日恢复健康。 3 体会 为了减少四项手术后遗症,我们护士要严格遵守诊疗和护理操作规程,还应根据不同服务对象应用不同的心理疗法,积极做好心理护理工作,常言道“言为心声”,语言是人与人进行情感交流最直接的方式,作为护理人员,应该充分利用语言,把一片爱心传递给育龄妇女,根据其心理问题逐一认真、正确的解释指导,从而获得理解和信任,解除或减轻术前焦虑情绪,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充分体现“一切以育龄妇女为中心”的工作宗旨,符合和谐社会的需要,也是现代医学模式的需要。通过我们的努力余杭区四项后遗症患者逐年减少,3年(2006、2007、2008年)未增加一例。 参考文献 1 李 小寒 ,尚少梅.基础护理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2 周郁秋.护理心理学,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 毕业论文2000字范文篇三:《试析知识经济时代下的 人力资源管理 》 长期以来我国对人才的重视相对缺乏,没有养成良好的人力资本意识,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诸多挑战。知识经济又称人才经济,因人才是知识的重要载体,加强对人才的合理开发与利用至关重要,为此应将人力资源管理提升到战略高度,注重对人才的培养、选拨、管理,改变传统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注重创新发展。 一、知识经济与人力资源概述 (一)知识经济 对于知识的概念并不陌生,主要是指认知与技能,是人类通过学习与实践所形成的对客观世界的认识,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活动中知识的地位逐渐提升,而这种知识占据主导地位的现象则被人们称之为知识经济。伴随科技水平的突飞猛进,以科技为核心的知识经济形态逐渐成为全球经济的主流形式,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成为事实。 (二)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是劳动者具备的能力与素质的总和,其中能力是基础性资源,包含劳动者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所发挥出来的体力与智力,将会对经济活动带来重大的推动作用;素质则是交易性资源,其包含的内容较多,涉及到劳动者的信誉、道德、社会关系等,高素质的人力资源会具有良好的信誉与社会关系,并且职业道德水平较高。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对基础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对交易性资源进行提升的过程,通过管理活动使劳动者的主观能动性得以充分发挥,帮助组织更早的实现发展目标。 二、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面临的挑战 (一)高新技术日新月异 科技是知识经济的核心,基于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高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各种信息化产品不断推陈出新,沟通并非只有面对面交流这一种形式,如何适应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追赶技术进步已成为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大挑战。利用高新技术产品,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更加便捷,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更加高效,极大的提高了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 (二)知识全球化增大了竞争压力 近几年来,全球化日渐突出致使市场竞争压力越来越大,相关研究表明,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组织拥有的“知识”越多,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就越大,就越能在激烈的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人力资源是知识资本的重要体现,知识全球化要求对人力资源管理进行创新,只有创新经营方式与管理模式,才能保证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促使“知识”、“人才”创造更多的价值。 (三)优秀人才纷纷走向国际 知识经济时代背景下,优秀人才在组织中有着中流砥柱的作用,将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综合实力,然而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经济水平相对偏低,很多优秀人才纷纷走向国际舞台试图发挥自身价值,这就造成国内人才稀缺。如何发掘并挽留人才成为当前人力资源管理中面临的重大挑战,管理者需要创新人才招纳机制,同时完善激励制度等,为人才的留用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人才的高素质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下对人才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基础知识结构上不仅要具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还要对其他多种知识有所涉猎,比如经济、法律、管理等科学;在能力素质上,既要有着较高的心理素质,具有坚强的意志与永不言败的决心,同时随机应变能力要强,在信息量与日俱增的时代保持敏锐的感知力;除此之外,优秀的人才会与时俱进、不断创新,重视学习的重要性,通过学习掌握更多的专业技能,并面对竞争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知识经济时代下优秀人才判定标准的提高,将增大人力资源管理难度,在招人、留人、用人、管理人等诸多环节提升工作难度。 三、人力资源管理在知识经济时代下的创新发展建议 (一)管理意识中体现“以人为本” 知识的主要承载者是人,因此应以“人”为中心,注重对人才的发掘、培养、利用,学会在管理中尊重人才。在知识经济时代中,组织要充分利用知识对人才进行合理配置,在生产经营与决策制定等过程应重视人才,通过对人力资源的配置与监督,调动人才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管理中应重视人才的需求,为人才提供培训、学习的机会,满足其基本的技能需求;领导需要加强对人才的关心,通过巡视与基层劳动者进行交流,做到关心鼓励员工,及时掌握员工的心理需求,并根据员工业绩制定相应的奖惩。“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将利用人才的招聘与留用,尤其是在物质生活水平得以满足的新时期,人们对心理需求的关注大于薪酬与奖金,尊重、关心、激励必将成为人才管理的重要法宝。 (二)组织结构朝扁平化发展 我国传统的组织管理模式采用的是多层次结构,被人们形象的比喻为“金字塔”型,组织决策通过最高层逐渐向下级渗透,因为组织结构层次过多,在信息传递过程中往往出现较多的阻碍。当前,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在组织中被广泛运用,各部门之间信息传递十分便捷,这也决定传统管理形式必将改变,扁平化组织结构已成为必然。所谓扁平化组织结构,主要是指从决策层到最低层组织层次减少,组织普通员工可就全局问题进行谏言,通过团队合作与新型共享发挥人才作用的结构形式。组织结构的朝扁平化有利于人才更好的发挥其能动作用,管理效果更加显著。 (三)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传统的管理模式更加注重监督与控制,具有的上下等级十分明确,上级下达任务,管理者对人才尽心监督,劳动者按照规定的模式进行劳作。该种管理模式不存在尊重与平等,将人力资源同其他物质资源一同对待,极大的限制了劳动者才能的发挥,打击了员工的积极性。为此在知识经济时代应对管理模式进行创新,为员工提供一个施展才能的平台,以柔性化的管理方式激励员工积极参与到组织发展之中,由领导者实施指导作用,管理者采用先进技术对人才需求进行分析,以全新的管理模式促进人才潜能的发挥。 (四)建立健全激励机制 人才的留用离不开激励机制的作用,只有建立健全激励机制才能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在实际的工作中更具创造力,要想健全激励机制应从多方面入手:第一,改善组织的工作环境,工作环境是否舒适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是否能够留住人才,只有将组织环境加以改善,为员工提供合理的薪酬与福利,才能增加人才留用的概率。第二,奖惩制度的制定。具体明确的奖惩制度可对组织成员进行行为规范,为组织员工考核提供主要依据,使其感受到组织的公平公正,从而提升员工对组织的认同。第三,做好沟通与交流工作。沟通与交流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主要内容,良好的沟通会引导员工与组织发展相融合,员工作出个人行为时会充分考虑组织利益,同时也能够及时获知员工的需求,尽可能满足组织成员物质与心理多方面的需求。 (五)加强组织 文化 建设培养团队精神 作为一项重要的无形资产,组织文化会对组织的发展起到潜移默化的影响,通过长期的积累,组织成员会对文化价值产生认同,为此在知识经济时代人力资源管理应将组织文化作为一项重点内容,帮助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只有组织员工对文化价值形成认同,才能提升自己的归属意识,在实际的工作中将组织发展与个人利益结合在一起。与此同时,知识经济时代注重合同探究,组织成员个人的力量必将有限,应加强对团队精神的培养,促进员工之间的信任程度,通过协作创新共同完成经济活动。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知识高度发展的新形态下,组织进行人力资源管理成为关键所在,然而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我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挑战也相应的增加,比如说高新技术日新月异、知识全球化、优秀人才纷纷走向国际、人才的高素质要求等等,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人力资源管理的难度。面对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组织应从多方面进行创新,增强人力资源管理的效率,当前较为有效的创新 措施 有管理意识中体现“以人为本”、组织结构朝扁平化发展、创新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加强组织文化建设培养团队精神等等。 猜你喜欢: 1. 毕业论文指导教师评语 2. 2017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3. 网络专业毕业论文5000字左右 4. 本科毕业论文范本 5. 毕业论文优秀范文 6. 毕业论文承诺书范文
请以血肉筑长城,不朽名族魂为题写一篇300到500字的论文{分割线}已经写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