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被拒搞的,不修改都能再投。如果是已经发表或者正在审稿中,修改题目再投是学术不端。
如果整篇论文只是改个题目再投,肯定算学术不端了,因为论文最重要的是内容,题目相同的雷同的事实不好,但是内容不能相同。正常这种论文也是通不过检测的,不能公开发表的
首先,这种情况原则上来说算作一稿多投。第二,这种情况国外的刊物短期内不会发现你的一稿多投现象。第三,如果被录用,以后一旦被发现,结果可能会很严重,请参考那些被抓出来的大学院长们。第四,如果是在国内写的学术文章,即使翻译水平很高,也比较难投到国外期刊。
昨天,我发了《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论文再投英文论文算不算一稿多投?》这篇文章。 结果引起了很多讨论。 有一个朋友给我发了一个作者撤稿的案例。 这个作者先给英文期刊投稿,结果英文期刊一直没有发表,等了很久没有回音,就再投了国内的期刊。 结果国内的期刊很快发表了。 但是,戏剧的是过了三个月,那个之前投稿的英文期刊也发表了。(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确实是有这种情况的存在的。) 显然英文期刊的分量更重一些。 所以这个作者就跟中文期刊说撤稿。但是这篇论文已经上了知网,所以在知网上还专门发了一个撤稿声明。 朋友发给我这个案例,其实是想告诉我,我总说一稿多投没有关系,其实是有关系的。 我在之前的《论文投稿发表全攻略》一书里,也曾经写到过这个问题。 所以,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即使因为各种客观原因造成了一稿多发,也是可以自己去撤稿的。 所以,假如真的你的论文过了某期刊的审稿期,该期刊的编辑也明确说明对你的稿件感兴趣,那你可以跟其他后面投的期刊说撤稿。 所以,撤稿后,这些都不算学术不端。 比如梁莹教授的那些404论文的事情被爆出来后,现在都让很多人都心有余悸。 这就涉及到我之前说的那个真正的问题,人心的可怕,舆论的可怕。 我问那个朋友,你的这个朋友为什么自己去撤稿? 他说,他还没有评上教授,怕以后职称晋升时被同事举报学术不端。因为他发的那个中文期刊算是一个权威期刊,一般人很难发表的。 对了,这就是关键所在。 我记得在写梁莹教授的那个文章里,第一句就是 “她得到了她那个年龄的学者能得到的所有的“帽子”。” 这是有多么的引人记恨和嫉妒。所以,哪怕自己撤稿,也会引来诸多非议。 我觉得, 一稿多投只能算一个动作, 这个动作的动机就跟我们找工作需要投简历一样。多投几家,才有机会。 而一稿多发才是会造成学术不端。而如果真的因为客观原因造成了一稿多发,犯了错误自己去补救,那也是可以原谅的。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国内的学术期刊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到处 都是信息黑洞。 投稿了不知道编辑部有没有收到。 收到了不知道以后的审稿流程有多长。 进入审稿流程了不知道会不会突然发不出来,每天担惊受怕。 等到同行评议时,已经过了三个月。 最后通过同行评议了,还可能被主编毙掉。 都人工智能时代了,5G时代了,我们的期刊审稿、论文发表的效率还停留在原始社会。 唉!!!!! 只能一声叹息。 也不要怪我们着急。 国外虽然也慢,但是整个过程是透明的,不会让你处于信息黑洞中。 还有,我们国内整个的学术生态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人多刊少,要求高。竞争太残酷,太激烈 。 所以,各种怪现象就会层出不穷,各种中介就会非法牟利。 最后,欢迎给我主编的新刊《传播与教育评论》投稿。 绝不会让你掉进信息黑洞,借京东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让论文发表变得多快好爽。 投稿主题:传播、教育、教学相关即可,各学科的教学教改论文都可以投。 投稿邮箱: 如果你对论文投稿还有任何困惑,也欢迎来信告诉我,我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会在这个专栏里持续给的大家提供好的内容。
昨天,我发了《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论文再投英文论文算不算一稿多投?》这篇文章。 结果引起了很多讨论。 有一个朋友给我发了一个作者撤稿的案例。 这个作者先给英文期刊投稿,结果英文期刊一直没有发表,等了很久没有回音,就再投了国内的期刊。 结果国内的期刊很快发表了。 但是,戏剧的是过了三个月,那个之前投稿的英文期刊也发表了。(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确实是有这种情况的存在的。) 显然英文期刊的分量更重一些。 所以这个作者就跟中文期刊说撤稿。但是这篇论文已经上了知网,所以在知网上还专门发了一个撤稿声明。 朋友发给我这个案例,其实是想告诉我,我总说一稿多投没有关系,其实是有关系的。 我在之前的《论文投稿发表全攻略》一书里,也曾经写到过这个问题。 所以,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即使因为各种客观原因造成了一稿多发,也是可以自己去撤稿的。 所以,假如真的你的论文过了某期刊的审稿期,该期刊的编辑也明确说明对你的稿件感兴趣,那你可以跟其他后面投的期刊说撤稿。 所以,撤稿后,这些都不算学术不端。 比如梁莹教授的那些404论文的事情被爆出来后,现在都让很多人都心有余悸。 这就涉及到我之前说的那个真正的问题,人心的可怕,舆论的可怕。 我问那个朋友,你的这个朋友为什么自己去撤稿? 他说,他还没有评上教授,怕以后职称晋升时被同事举报学术不端。因为他发的那个中文期刊算是一个权威期刊,一般人很难发表的。 对了,这就是关键所在。 我记得在写梁莹教授的那个文章里,第一句就是 “她得到了她那个年龄的学者能得到的所有的“帽子”。” 这是有多么的引人记恨和嫉妒。所以,哪怕自己撤稿,也会引来诸多非议。 我觉得, 一稿多投只能算一个动作, 这个动作的动机就跟我们找工作需要投简历一样。多投几家,才有机会。 而一稿多发才是会造成学术不端。而如果真的因为客观原因造成了一稿多发,犯了错误自己去补救,那也是可以原谅的。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国内的学术期刊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到处 都是信息黑洞。 投稿了不知道编辑部有没有收到。 收到了不知道以后的审稿流程有多长。 进入审稿流程了不知道会不会突然发不出来,每天担惊受怕。 等到同行评议时,已经过了三个月。 最后通过同行评议了,还可能被主编毙掉。 都人工智能时代了,5G时代了,我们的期刊审稿、论文发表的效率还停留在原始社会。 唉!!!!! 只能一声叹息。 也不要怪我们着急。 国外虽然也慢,但是整个过程是透明的,不会让你处于信息黑洞中。 还有,我们国内整个的学术生态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人多刊少,要求高。竞争太残酷,太激烈 。 所以,各种怪现象就会层出不穷,各种中介就会非法牟利。 最后,欢迎给我主编的新刊《传播与教育评论》投稿。 绝不会让你掉进信息黑洞,借京东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让论文发表变得多快好爽。 投稿主题:传播、教育、教学相关即可,各学科的教学教改论文都可以投。 投稿邮箱: 如果你对论文投稿还有任何困惑,也欢迎来信告诉我,我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会在这个专栏里持续给的大家提供好的内容。
并行发表不算学术不端。并行发表虽然是法律所允许的,但是也有一些需要注意的问题。首先,并行发表需要具有“翻译权”,论文的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一般情况下作者自己有权利决定自己的作品是否需要翻译成其他语言进行二次发表。但在出版过程中,期刊出版单位的版权意识越来越强,为了保证论文出版后的信息传播往往要求作者将论文的部分著作权转让给期刊出版单位。如果作者一旦与期刊出版单位签订了“著作权转让协议”,那么协议所涉及的著作权就归期刊出版单位所有。所以,作者如果要对一次发表的论文进行翻译并实行二次发表,就需要了解自己的“翻译权”是否包含在著作权转让协议之中。如果已经转让给了期刊出版单位,那么作者就无权实行并行发表。如果作者已经将翻译权转让给了出版单位,那么作者实行并行发表之前则需要征得著作权所有人出版单位的同意。其次,应当在二次投稿时向投稿的期刊编辑部明示,以适当的方式明示二次发表的事实和次发表的期刊:所投论文全部或部分已经在什么期刊上以什么语言发表过。这不是法律的规定,这应该是职业道德的要求。为了避免出现论文发表中的“欺瞒”行为,或给二次发表期刊的编辑造成误会,维护作者的学术声誉,所以应当以适当的方式向二次发表期刊明示。再次,应当注意,二次发表期刊的读者对象或读者群应当与一次发表期刊是不同的。如果两种期刊具有相同或基本相同的读者对象或读者群,那么二次发表就失去了发表的意义-记载、传播和交流,反而会造成出版资源的浪费。出版资源不仅仅是出版单位的也是整个科学共同体的,相同的信息占用了有限的版面必然影响到其他研究成果的发表,所以有背科学精神和科学共同体的职业道德规范。最后,论文二次发表是为了扩大科学成果的传播范围而不是为了谋取利益,尽管是因此可能会作者带来一些现实的好处,但这不是并行发表的目的。并行发表的目的是使不同语言的读者能够共享作者的科学研究成果,使科学研究成果得到更大范围的传播,所以论文并行发表以后,作者在自己的成果统计和工作考核时只能计算一次,而不能重复计算。
算,而且算是很严重的学术抄袭。我同学研究生毕业论文里因为有一句话是从国外刊物里引用翻译的,但因为没做注释说明引用源,直接就fail了
算,而且一旦被发现,后果很严重,具体的你可以去看看汉斯出版社gzh上之前推送的文章
算学术不端。买了论文但没用仍然属于学术不端行为。因为购买论文已经违反了学术诚信原则,这种行为本身就是不道德的。即使没有使用购买的论文,但这种行为也会影响到自己的学术声誉和道德水平,同时也会对学术界造成负面影响。论文是学者们经过大量实验和研究得出的结果,购买论文就是侵犯其他人的知识产权,不尊重他人的劳动成果。因此,我们应该坚守学术诚信原则,尊重知识产权,维护学术的公正和严谨。如果需要获得相关知识,应该通过正当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学习和研究。
一稿多投会被发现。一稿多投是指作者将自己的作品同时或先后发送给不同的出版社或其他媒体。许多作者希望他们的论文尽快出版,并希望同时提交,这可以提高论文出版的效率。事实上,这种行为是非常危险的。一稿多投不仅会被发现,还会被认定为学术不端。尽量这么严重,有些人还是会有侥幸心理。
一稿多投的严重性
对于投稿人来说。毕竟一稿多投是一种违背学术伦理的学术不端行为。一旦被发现,出版单位也会撤回稿件,给学术生涯带来不良声誉对于出版单位来说。一稿多投可能会引起版权纠纷。对于后期出版单位来说,仍然存在审查控制不严的问题,损害了出版物的严肃性和权威性。对于后续研究人员。
昨天,我发了《中文论文翻译成英文论文再投英文论文算不算一稿多投?》这篇文章。 结果引起了很多讨论。 有一个朋友给我发了一个作者撤稿的案例。 这个作者先给英文期刊投稿,结果英文期刊一直没有发表,等了很久没有回音,就再投了国内的期刊。 结果国内的期刊很快发表了。 但是,戏剧的是过了三个月,那个之前投稿的英文期刊也发表了。(这里面可能有很多原因,但是确实是有这种情况的存在的。) 显然英文期刊的分量更重一些。 所以这个作者就跟中文期刊说撤稿。但是这篇论文已经上了知网,所以在知网上还专门发了一个撤稿声明。 朋友发给我这个案例,其实是想告诉我,我总说一稿多投没有关系,其实是有关系的。 我在之前的《论文投稿发表全攻略》一书里,也曾经写到过这个问题。 所以,这个案例告诉我们, 即使因为各种客观原因造成了一稿多发,也是可以自己去撤稿的。 所以,假如真的你的论文过了某期刊的审稿期,该期刊的编辑也明确说明对你的稿件感兴趣,那你可以跟其他后面投的期刊说撤稿。 所以,撤稿后,这些都不算学术不端。 比如梁莹教授的那些404论文的事情被爆出来后,现在都让很多人都心有余悸。 这就涉及到我之前说的那个真正的问题,人心的可怕,舆论的可怕。 我问那个朋友,你的这个朋友为什么自己去撤稿? 他说,他还没有评上教授,怕以后职称晋升时被同事举报学术不端。因为他发的那个中文期刊算是一个权威期刊,一般人很难发表的。 对了,这就是关键所在。 我记得在写梁莹教授的那个文章里,第一句就是 “她得到了她那个年龄的学者能得到的所有的“帽子”。” 这是有多么的引人记恨和嫉妒。所以,哪怕自己撤稿,也会引来诸多非议。 我觉得, 一稿多投只能算一个动作, 这个动作的动机就跟我们找工作需要投简历一样。多投几家,才有机会。 而一稿多发才是会造成学术不端。而如果真的因为客观原因造成了一稿多发,犯了错误自己去补救,那也是可以原谅的。 归根结底还是我们国内的学术期刊的体制机制不完善。 到处 都是信息黑洞。 投稿了不知道编辑部有没有收到。 收到了不知道以后的审稿流程有多长。 进入审稿流程了不知道会不会突然发不出来,每天担惊受怕。 等到同行评议时,已经过了三个月。 最后通过同行评议了,还可能被主编毙掉。 都人工智能时代了,5G时代了,我们的期刊审稿、论文发表的效率还停留在原始社会。 唉!!!!! 只能一声叹息。 也不要怪我们着急。 国外虽然也慢,但是整个过程是透明的,不会让你处于信息黑洞中。 还有,我们国内整个的学术生态就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 人多刊少,要求高。竞争太残酷,太激烈 。 所以,各种怪现象就会层出不穷,各种中介就会非法牟利。 最后,欢迎给我主编的新刊《传播与教育评论》投稿。 绝不会让你掉进信息黑洞,借京东的一句话就是:我们要让论文发表变得多快好爽。 投稿主题:传播、教育、教学相关即可,各学科的教学教改论文都可以投。 投稿邮箱: 如果你对论文投稿还有任何困惑,也欢迎来信告诉我,我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也会在这个专栏里持续给的大家提供好的内容。
不一定,如今大家最常用的是知网,大学本科论文、研究生论文和期刊论文均有相应的论文检测系统,知网收录的数据库十分庞大,已支持主流中英文及小语种的检测,突破了语言障碍。如果在正文中翻译或引用了外国文献,知网是会对其进行检测的。
知网检测报告中有一个“跨语言检测”,如果你把一篇外文文献完全翻译过来放进自己的论文里,知网也能检测到,所以可以借鉴但不要直接抄袭
如今大家最常用的是知网。大学本科论文、研究生论文和期刊论文均有相应的论文检测系统,知网收录的数据库十分庞大,已支持主流中英文及小语种的检测,突破了语言障碍。如果在正文中翻译或引用了外国文献,知网是会对其进行检测的。
哪怕找中文论文,也不要随便看个合适的文章就写,国内学术体系的风格是天下文章一大抄,不太在乎出处和查重,但是海外的学术体系可不惯你这毛病。
论文讲究原创性,不建议直接翻译他人成果的行为,英文论文固然难写,自己写成中文,翻译自己的文章,比翻译他人的成果要安全太多。
英文论文的重复类型
英文论文重复按照重复级别高低排序,主要包括想法重复、翻译式重复、改写式重复、伪装式重复和复制粘贴重复几种:
不算只要是自己翻译的就没事儿。。。我在日本这么弄没问题。。。
是抄袭。
抄袭与形式上相类似的行为进行区别:
1).抄袭与利用著作权作品的思想、意念和观点。一般的说,作者自由利用另一部作品中所反映的主题、题材、观点、思想、等再进行新的创作,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不能认为是抄袭。
2).抄袭与利用他人作品的历史背景、客观事实、统计数字等。各国著作权法对作品所表达的历史背景、客观事实统计数字等本身并不予以保护,任何人均可以自由利用。但完全照搬他人描述客观事实、历史背景的文字,有可能被认定为抄袭。
3).抄袭与合理使用。合理使用是作者利用他人作品的法律上的依据,一般由各国著作权法自行规定其范围。凡超出合理使用范围的,一般构成侵权,但并不一定是抄袭。
4).抄袭与巧合。著作权保护的是独创作品,而非首创作品。类似作品如果是作者完全独立创作的,不能认为是抄袭。
判断抄袭与其它行为的区别,可以从下面5个方面去分析:
1).看被告对原作品的更改程度
2).看原作品与被告作品的特点
3).看作品的性质
4).看作品中所体现的创作技巧和作品的价值
5).看被告的意图
扩展资料:
写论文的技巧
1、选题来源。
好的选题是论文能够发表的重要因素。一般而言,论文选题可以从看书中来,从时政中来,从现实中来,从积累中来,从深挖中来,从联系中来。具体而言,通过看书、关注时政、现实,通过日常积累,对一个问题的深入挖掘,对问题联系地看,都可以发现问题,确定论文题目。
2、初列提纲。
选好题后,就试着列出提纲。一般提纲以三部分或四部分居多。每一个一级标题下又可以分为二级标题、三级标题。实在没有三级标题,能列出一二级标题也可。这个提纲也是一个初步的提纲,后面在撰写过程中,可能会根据撰写来修改。
3、开始撰写。
提纲列好后,就要设定目标,每天撰写一点。如果是三部分,每一部分有三个二级标题,那么,我们可以设定每天写一个二级标题的内容,这样差不多九天就可以完成论文。要是速度够快的话,可以一天写两个甚至三个二级标题的内容。
4、规定进程。
一旦开始撰写后,每天就要花点时间专门来撰写规定的任务,不可拖沓。每撰写一部分内容前,都要去查找这部分内容的相关资料,形成总体意识、印象、观点,便于我们的撰写。撰写过程中,每一部分都要精益求精,达到能够发表的程度。如此,及时推进,论文就能按时完成。
5、从头修改。
论文第一次撰写完成后,要回过头来,从头读到尾,从头看到尾,进行修改。因为,第一次撰写过程中难免会有错字甚至不通顺的地方,通读通看可以发现问题。而且,写完一篇文章后,个人对这个问题的看法、思维、观点会有变化,这样我们在从头看的过程中可能会对文章进行若干修改,以便达到较好的质量。
6、完善要素。
论文主体部分完成后,接下来就是去完善作者、作者单位、所在城市及邮编、中英文摘要、关键词、参考文献等。
要在纵览全文的基础上,把核心观点提炼出来,写出摘要,使得别人看了摘要就知道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关键词一般3到5个就够。参考文献一般是尾注式插入,引用书要具体到页码,引用期刊也要具体到页码,引用报纸要具体到期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抄袭
算,而且算是很严重的学术抄袭。我同学研究生毕业论文里因为有一句话是从国外刊物里引用翻译的,但因为没做注释说明引用源,直接就fail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