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滴灌带设计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滴灌带设计毕业论文

石河子大学毕业论文(设计)开题报告课题名称:学生姓名:学 号:学 院:专业、年级:指导教师:职 称:毕业论文(设计)起止时间:2009年 3月-2011年5月至6月一、 课题来源的项目名称及项目来源课题名称:课题来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编号:二、 课题的立项依据(一)研究的意义水是农作物赖以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然资源,作物根系是土壤水分的直接吸收利用者,当受到土壤水分胁迫时,作物根系[1]首先感到并迅速发出信号,使整个植株对水分胁迫做出反应,同时根系形态结构、化学成分等根系组成也发生相应变化,并影响作物地上部光合作用和产量形成。研究作物根系对认识和调控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根区水分是影响作物根系生长发育最重要的环境因子之一。当土壤水分发生变化时,作物根系最先感受并通过一定途径使地上部对水分变化做出相应的反应,同时根系在自身形态结构、吸收功能、生理活性以及化学成分的数量和质量也发生相应变化。因此,通过对作物根区水分对作物根系生理机制效应的研究,对调控作物生长具有重要意义。膜下滴灌技术由于其灌灌溉周期较短,土壤耕层内的含水量可始终保持在作物所需要的含水量适宜范围内,更有利于水分的吸收利用及作物生长发育。由于膜下滴灌为番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水气热及养分环境,与传统灌溉方式相比,根区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这些变化必然影响番茄根系生长,进而影响地上部植株生长发育。然而,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大多侧重于对滴灌技术本身[2,3, 10]的研究,有关加工番茄膜下滴灌节水高产的生理机理研究较少,基础研究薄弱限制了膜下滴灌技术节水增产潜力的发挥。探求以土壤水和作物关系为中心的农田水分管理,不仅对发挥番茄膜下滴灌节水高产的潜力具有重要指导及借鉴意义,而且从长远看为将来滴灌的应用及推广探索积累宝贵的理论及实践经验。(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分析根系是固着植物并从土壤等基质中吸收和运输水分、养分等营养成分的器官,是土壤资源的直接利用者和产量的重要贡献者[4,5,10]。早在十八世纪初,德国的海尔斯(Halls,1724)[8]就开始了对植物根系的研究,在其后的100多年里,研究一直非常缓慢,开展的研究较少,直到上世纪世纪30年代,Weaver较系统地研究了10多种作物的根系生长过程,并指出“要科学地理解作物生产,就必须全面地认识作物根系发育、根群分布、不同生育时期根系吸收水分养分的活力以及不同环境下根系的变化”,由此根系的研究才日益受到重视;目前国际上已将根系研究作为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生产力的一个极具潜力的基础性科研课题。作物根系对土壤水分的利用状况取决于不同土层中的根系分布、吸水速率及土壤有效含水量,其中根系分布与土壤水分的吸收和消耗有着密切关系,并在土壤水分利用中发挥着重要作用[5,6]。Weaver指出,作物的生产与根系的发育、根群分布、不同生育期的根群分布以及在各种环境条件下的根系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根系生长的好坏,直接决定着作物的产量。关于根系分布的研究、作物根系与根区水分的关系以及水分胁迫与作物产量的关系,已经引起了国内外学者广泛的关注[7]。尽管前人对棉花、小麦、水稻等作物的根系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但不同供水条件下加工番茄根区水分变化,对根系结构的影响尚不清楚,根系结构的改变是如何影响到作物系统及产量形成的,基于此,本研究开展土壤含水量对番茄根区水分变化根系结构对植株地上部调控的研究,进一步揭示加工番茄高产高效的水分生理机理。三、拟采取的研究方案及可行性分析。(一)试验点概况2009年试验在石河子大学农学系试验站(44°18´N,86°03´E,海拔440m)进行,前茬为棉花地,土质为沙壤土,播前土壤有机质为2.08%,全氮0.75g/kg、速效磷42.6 mg/kg、速效钾205 mg/kg、碱解氮70mg/kg。60cm土层平均土壤容重为1.36g/cm3,田间持水量24.1%,地下水位3.0m左右。(二)水分处理设计水分处理从开花初期开始,设6个水分处理。不同处理随生育期推进各设三种土壤含水量(见表)。灌溉上限为相对田间持水量的95%。在试验实际实施过程中又难以根据严格控制灌水下限,故各处理均设有一个范围,如灌水临界范围定为45%-50%占相对田间持水量(SWR)百分比,各处理土层(0-60cm)含水量达到该阶段计划土壤湿润层的相对田间持水量的百分比时即开始灌溉,故每次灌量为225 m3•hm-2。水分处理如表1所示表:表1加工番茄水分试验处理滴灌方式 开花期~红果期SWR% 成熟期SWR%DI (1) 40-45 75-80DII (2) 55-60 75-80DIII (3) 70-75 60-65DI (4) 40-45 60-65DII (5) 55-60 60-65DIII (6) 70-75 60-65注: 开花期:整个番茄田中50%的番茄植株第一花序开花的日期;红果期:整个番茄田中50%的番茄植株前三个花序出现第一个成熟变红果实的日期;成熟期:从红果到最后采收所持续的时间。D为膜下0厘米滴灌,如果是正常滴灌,就把D去掉,就写Ⅰ、Ⅱ、Ⅲ就可以了。(三)试验方法本试验中番茄栽培方式为覆膜人工穴状直播,膜宽90cm,实际采光面70cm,在膜下中央铺设一条滴灌带(毛管直径16mm,滴头间距300mm),膜上行距50 cm,膜间行距60cm,株距30cm。控制条件:控制灌水,用水表记录灌溉水量。水分传感器安装在靠近滴灌带5cm处监测根区土壤水分,探头埋深60cm。田间实际灌溉用水量用标定过的水表记录。滴灌地采用“干播湿出”方式播种,于2009年4月下旬播种,播种后立即滴水灌溉确保适墒出苗。为满足加工番茄整个生育期对养分的需求,于花果期追施尿素(360kg/hm2),硫酸钾复合肥(K2O 225kg/ hm2)。(四)试验品种供试材料为里格尔87-5(Lycopersicon Liger 87-5)。(五)技术路线(六)测试内容与方法1、土壤含水量的测定 土壤水分含量采用AQUA-TEL-TDR型 时域反射仪(TDR)土壤湿度传感器监测(Autamata Inc.,美国),传感器埋深60cm,经烘干法矫正。2、根系取样方法(取两次,分别在花果期及成熟期)根系取样用双向切片法,每隔10cm取一次根样,按深度取样。取出的根样经水洗,过网筛,人工用镊子拣出死根和其它杂质,人工用摄子仔细定位排放到玻璃板上,供测量用。每处理分别取3个重复。3、根系特征指标的测定将冲洗干净的根段整齐排列在蓝色背景玻璃板上,用普通手持扫描仪在200dpi象素下黑白模式下扫描形成TIF图像文件供分析使用。使用DT-SCAN图像分析软件(英国Delta公司,1.0版)对TIF图像文件进行分析,计算根系的长度、平均直径和根表面积等形态特征指标。4、数据处理及统计分析方法数据分析用Sigamaplot、DPS及EXCEL等软件,分别做出不同处理对根系性状各项指标影响的关系图;运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等多种数学统计方法。四、课题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以及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一)研究目标对加工番茄膜下滴灌定量供水和不同生育期水分处理,采用膜下滴灌自动控制技术,应用时域反射仪(TDR)水分传感器对作物根区水分动态变化进行实时监测,设置0~60cm根层土壤含水量灌前指标,研究不同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番茄根系结构的影响,进而分析根区水分变化对番茄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加工番茄高产的水分生理调节机制。(二)研究内容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结合试验所具备条件,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是:根区水分变化对根系生长及分布特征的调节。(三)拟解决的关键问题明确根区水分变化对根系生长及分布特征的调节。五、工作条件现有条件试验地点选在石河子大学农学院实验站,水分及相关测定项需要的仪器主要有:1)美国AQUA-TEL-TDR型土壤湿度传感器;2)土壤墒情自动监测与滴灌自动控制系统;3)烘箱、冷藏箱、电子天平、荧光仪、LIC6400光合仪 、AP4气孔导度等;4)滴灌器材、水表、土钻、打孔器;5) 数码相机、扫描仪、水势仪。存在问题1)缺乏某些叶片生理指标的测定;2)理论知识掌握不够系统,对试验问题的分析能力需要进一步提高。解决途径1)针对预试验中出现的测定指标问题,提前预防,争取准确做好试验;2)继续查阅相关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加强学习掌握所需的知识,了解国内外在此方面的研究和进展情况,吸收学习经验和分析试验的方法。六、课题研究进度计划安排及预期研究结果。课题研究进度计划安排2008年3月~12月:试验方案确定,准备相关试验材料及设备等。2009年3月~8月:进行小区控制试验,完成各阶段的工作。2010年4月~12月:整理并分析试验数据。2011年1月~6月:按时撰写完本科毕业论文,进行答辩。预期研究结果明确根区水分变化对根系生长及分布特征的调节。七、主要参考文献[1]张爱良等.作物根系与水分的关系[j] Crop research,1992,(2):4~7[2]蔡焕杰等.荒漠气候区膜下滴灌棉花需水量和灌溉制度的试验研究.[J]26~29[3]徐飞鹏等.新疆膜下滴灌技术的应用与发展的思考.农业工程学报,2003,19(1): 25-27[4]程建峰等.作物根系研究法最新进展[j]江西农业学报,1999,11(4):55~58[5]王化岑,高产小麦根系形态与生长规律的研究[J].作物杂志.1997(5):32~35[6] 史文娟等.棉花调亏灌溉的生理基础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J].2004,(9):1~5[7] 薛刚等.水分胁迫下钙螯全剂与CPZ抑制剂对棉花根和下胚轴两种ATPase活性的效应.植物生理学通讯,[J]1994, 30(6):417~425[8]吴凤芝等.大棚番茄不同连作年限对根系活力及其品质的影响.东北农业大学学报,1997,3(1):33~38[9]Mingo D M, M A. Bacon1 and W J. Davies. Non-hydraulic regulation of fruit growth in tomato plants (Lycopersicon esculentum cv. Solairo) growing in dryingsoil.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2003,54(4):1205~1212[10]S.S.Ray.小麦根重分布模式的定量研究[J].国外农学-麦类作物,1994,(1):25~26指导教师审阅意见:&&&同学根据新疆 “红(加工番茄)、黑(石油)、白(棉花)”农业产业战略,紧扣课题“加工番茄膜下滴灌根层水分对根系发育调控的研究”查阅了大量文献,在此基础上研究加工番茄膜下滴灌定量供水和不同生育期水分处理对膜下滴灌番茄根系结构的影响,进而分析根区水分变化对番茄地上部分各器官的生长发育的影响,揭示加工番茄高产的水分生理调节机制。内容设计科学合理,布局协调。同时,已开展了预备试验,并收集到部分数据,有望按照计划完成。具备开题的基本条件,推荐参加开题。开题报告成绩: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备注:

网络安全专业很好,就业率高,工资高,公司待遇好,这个专业是真的好,选择就是赚到,加油

地块的灌溉系统共布置四级管道,即干管、分干管、支管和毛管(滴灌带)。干管南北向布置,分干管东西向布置,支管和毛管都选择双向分水。 说明毛管实际采用的长度,支管长度,灌水小区面积,灌水小区流量、轮灌组划分划分(表格;影响到后面的水力计...

现代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探讨杨志正[摘 要] 文章通过对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与特征进行分析,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与先进理论的基础上,从规划设计的层面提出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的生态策略,主要包括土地资源、淡水资源、能源、材料、管理等方面的节约技术措施。[关键词] 节约型园林;绿化;科学规划;生态策略一、前 言当前,资源短缺已经是世界范围内制约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各国都致力于研究节能、环保型技术以缓解日益加剧的资源问题、环境问题,我国也把“加快节约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未来工作的重点[1]。节约型园林绿地建设作为建设节约型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园林绿化行业贯彻科学发展观和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关键载体。而要真正实现节约型园林绿化,需要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养护管理等几个方面入手,转换传统观念,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构建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技术支撑体系。其中,规划设计是建设过程中实施最早也是最关键的技术环节。本文从节约型园林的内涵与特征出发,在借鉴国内外成功实践与先进理论的基础上,探讨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与方法。二、节约型园林绿化的提出城市园林绿地作为城市中唯一具有自净能力的系统,在改善环境质量、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美化城市景观等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2006 年建设部仇保兴副部长在全国节约型园林绿化现场会上首先提出了“节约型”园林绿化:城市园林绿化工作要遵循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就必须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资金投入、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以因地制宜为基本准则,为城市居民提供最高效的生态保障系统。这是我国针对当前资源短缺的形势提出的新要求,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三、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与特征节约型城市园林绿化是指“以最少的用地、最少的用水、最少的财政拨款、选择对周围生态环境最少干扰的绿化模式”。它包含三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最大限度地节约自然资源与各种能源,提高资源与能源利用率;二是最大限度地发挥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三是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大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节约型园林应该是最合理、最经济、最高效的园林形式。同时,根据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内涵,节约型园林绿地应该是生态型园林,应该符合自然生态系统的基本规律,具有可持续、自我维持、高效率、低成本等基本特征。园林绿地建设大力倡导节约的理念是为了顺应节约型社会的建设、反对当前绿化建设中的诸多铺张浪费之风而提出的,但不能因为节约就放宽了对城市园林绿地建设在质量、标准、品位等方面的要求。四、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的生态策略(一)科学规划,合理利用城市土地资源1.科学规划,提升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能良好的城市园林绿地生态格局能够提高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率,是满足城市绿地生态环境、景观、文化、休闲游憩、防护等功能要求的基础条件。理想的城市绿地系统结构,应顺应城市空气动力学、城市水文、城市热量耗散以及人类活动等城市物理驱动力规律,应具备布局均匀性、要素流动性、功能可达性、体系稳定性、空间开放性等基本特征,从而有利于发挥改善城市生态环境质量的巨大作用。所有这些都建立在科学合理规划的基础上,具有前瞻性的规划,可以延长绿地的使用寿命,避免城市园林绿地的频繁改建,节约城建资金,从而实现经济上的节约。2.合理设计,提高园林绿地的利用率提高园林绿地利用率的前提是园林绿地的选址要正确且设计合理。调查显示,城市园林绿地中那些占地面积很大的大尺度空间,如大面积的草坪或铺装场地,空间尺度宏大、壮观,但使用者寥寥无几,场地的利用率很低;反而那些占地面积较少的小尺度空间,如符合人们使用需要的休息、健身器材区域,常常人满为患。城市园林绿地除景观功能外还肩负着生态、健身、休闲、文化、防护等多重功能要求,设计时应该兼顾这些要求,以营造多样化的小尺度空间为主,减少冷漠而空旷的大尺度空间的设计,从而提高绿地的利用率,间接地节约土地资源。3. 立体绿化,提高城市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率立体绿化(Vertical Iandscape Greening)包括垂直绿化、屋顶绿化、高架桥绿化、天桥绿化等。通过立体绿化的方式,可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率,在美化城市景观、提高城市绿化率的同时节约城市土地资源,发挥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在无法增加绿地面积的情况下,采用立体绿化和复层植被构建的技术措施,能明显提高城市园林绿化的三维绿量与叶面积指数,丰富城市绿化覆盖层次,提升人居环境质量。当前立体绿化的技术已基本成熟,迫切需要政府相关部门与行业的政策引导与项目扶持。(二)合理选择植物资源,优化植物配置1.因地制宜,优先选择利用乡土植物植物种植设计是现代园林绿地生态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包括植物品种的选择与植物景观生态群落的建立等内容,其中,对乡土植物的大量选择利用是植物品种选择的一项基本原则。国家颁布的生态园林城市建设暂行标准中,对于当地物种应用的基本指标也有着明确的要求。然而由于有些建设方的盲目跟风、攀比、猎奇等心理加上设计、施工方经济利益的驱动等因素,导致当前很多城市绿化中仍存在忽视乡土树种,大量引进外来树种、特别是国外观赏品种的现象,从而直接造成建设和养护成本的大量增加。对于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由于乡土植物不仅具有成本低、适应性强、当地特色明显等先天性的独特自然优势,同时乡土植物对环境和土壤的适应能力很强,少有病虫害,具有可靠的生态安全性,而且节约水资源,有些仅依靠降雨就能生存良好,从而减少灌溉、施肥等养护成本。2.种植设计模拟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一般地方植被群落经过长期演替竞争,逐渐形成地方的优势植物品种以及由优势植物品种组合形成的地方优势种群群落结构。这些优势植物种群和群落结构都是自然界长期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的产物,对当地的环境气候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基于此,美国生态学家、景观规划师麦克哈格提出了“设计结合自然”的设计理念。这种遵从自然演替规律、模拟乡土植物优势群落结构进行人工植物群落的景观设计,较传统的只注重景观性的植物配置具有更强的景观多样性和生态稳定性。目前,这种设计理念已经在国内外很多生态园林建设中被广泛认同和应用。3. 绿化模式绿化模式以复层式群落为主。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地被层以及层间植物所构成的复层式混交群落绿化模式是实现园林绿地景观与生态功能的重要形式。传统的绿化模式更注重观赏效果,而对植物生物学特性、生态位以及群落结构与配置缺乏足够的重视,导致城市绿地人工群落多数种间配置单一化和群落层次结构简单化的现象很严重,同时为了强调观赏效果,大量使用草坪、人工修剪的模纹植坛以及大量摆放一年生草花等。这种过多运用规则式的配置手法,造成单位面积内的植物种类减少,群落结构层次趋于简单,导致部分群落结构单一抗逆性差,最终植物生长不良直至死亡。实验表明,乔、灌木的耗水量远低于草坪,而生态效益却比草坪高得多,10m2树木产生的生态效益与 50m2生长良好的草坪相当。另外,在园林绿地中投入大量资金进行一年生草花的集中摆放,虽然可以短时间获得强烈的“展示”效应,但短暂的花期过后,则出现景观上的断层与空白。这些做法都是非节约型的,均应在今后绿化建设中加以改正,应该强调多年生宿根花卉的利用,构建乔—灌—花(草)复层式植物生态群落。(三)利用循环再利用理论,节约自然资源所谓循环再利用理论是指以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理论为基础,通过构建园林绿化由生产者到消费者最后到分解者的完整生物链。其所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应用模式,它要求把人类活动按照自然生态系统的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程,在园林绿化的整个生产和消费的过程中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废弃物,在生态设计理论中通常遵循“3R”原则,即减少(Reduce)、再利用(Reuse)、循环(Recycle)[2]。这些设计原则在节约型园林绿地规划设计中同样适用。节约型园林绿地的设计就是要减少不可再生资源的使用、减少污染的排放、减少人为因素对自然生态系统的干扰等。例如,在园林绿地的景观设计中,充分利用场地地貌特征和植被现状,保留原场地一切可以利用的景观资源,有机地进行改造,既突出景观的地方性特征,又节约大量的建设资金。同时场地的竖向设计遵循减少大的地形改造、土方就地平衡等原则,都是减少人为干扰、减少经济投入、节约资源的有效手段。除此之外,“循环再利用”是节约型园林绿化的另一个节约资源的措施,主要包括废弃物景观再利用、垃圾的基质化处理、雨水的收集与再利用等。1. 废弃物的景观再利用废弃物包括各类废弃用地遗留下来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设备等,在景观改造规划中,充分挖掘、利用这些废弃物的景观价值,进行景观改造与再利用。以工业废弃地的公园改造为例,德国的杜伊斯堡公园、煤气厂公园和广东歧江中山公园等国内外著名的工业遗产公园的成功开发模式为废弃物的再利用提供了宝贵的经验。诸如将废弃的铁轨改造成别致的花径、将废弃的机床改造成工业雕塑、将水塔改建为攀登瞭望塔、保留旧厂房的钢筋框架并改造为休息休闲场所等的做法,既延续了场所的特征,创造出独特而别致的景观,又节约了建设资金,是节约型园林应该借鉴的节约材料的手段。2.园林垃圾的基质化处理与再利用园林绿地中的枯枝、落叶,从池塘、河流中疏浚的污泥等园林垃圾,如果将它们无害化处理,使之变成富有营养的植物生长基质,不仅能消除园林垃圾处理的压力,为农业生产与城市绿化提供高效肥料,更实现了园林绿化生态系统的持续物质循环。目前国内外有很多园林垃圾处理厂用以处理城市园林废弃物和垃圾,在实现园林废弃物无害化与资源化、节约资金投入、节约无机化肥材料使用等方面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3. 雨水、中水的回收与再利用雨水的水质可以满足城市绿地中的养护用水、景观用水等需要,因此园林绿地中可通过利用建筑、道路、湖泊等收集雨水,用于绿地灌溉、景观用水。对于硬质铺地部分,建立可渗式路面,采用透水材料铺装,直接增加入渗量,同时结合设计雨水收集管道系统来收集雨水,最终汇集于园林绿地中的水体内或地下蓄水池中,用于园林绿地的浇灌养护。德国是世界上雨水收集利用最先进的国家之一,其城市绿化通过广泛收集和利用雨水,解决了大部分的景观用水和养护用水,有的甚至实现了对城市洁净水资源的零消耗。生态建筑的屋檐下都设计了半圆形的檐沟和雨落管,用来收集屋面的雨水。收集起来的雨水,部分用来浇灌绿地,部分补充地下水。除雨水资源外,城市中水通过回收再利用应用于园林绿地灌溉养护,既可以有效地利用和节约有限的淡水资源,又可以减少污、废水排放量,减少水环境污染。国家颁布的生态园林城市暂行标准中,对于中水的利用率也有着明确要求。利用城市中水对城市园林进行灌溉,在以色列、美国、日本等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尤其是以色列,其城市园林养护用水 80%以上是用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经过简单处理后,结合现代灌溉技术进行灌溉[3]。我国利用污水进行绿地灌溉尚处于起步阶段,城市中水量大且相对集中,水量、水质均比较稳定,是可以恒量供水的水源。它们中的很大一部分通过简单的一级或二级处理后,即可达到园林用水的要求。(四)节水、节能新技术的运用园林绿地中传统的灌溉方式不但浪费大量的水资源,还会出现灌溉不及时、不均匀、易产生地表径流和深层渗漏等现象,影响灌溉效果。自动喷、滴灌技术是根据对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土壤、气候状况的自动监测,运用自动控制系统适时适量地进行灌溉,相对于传统的浇灌技术可节省水约30%~50%,而且还节省劳力,工效较高。一般自动喷灌技术特别适合于密植或低矮植物,如草坪、灌木、花卉的灌溉。滴灌除具有喷灌的主要优点外,比喷灌更可节水约 40%,节能约 50%~70%,但因管道系统分布范围大而增大了投资成本和运行管理的工作量。目前,滴灌主要应用在花卉、灌木及行道树的灌溉上,而在草坪及其他密植植物上应用较少。其技术原理是直接供水于植物根部,减少水分蒸发损失,且不影响地面景观,同时还可以抑制杂草的生长,是未来园林绿地中极具发展潜力的灌溉技术。(五)设计管理粗放型的景观,节约维护成本景观管理是景观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程序,和工程建设阶段相比,维护管理是长期、周期性的过程。当前许多精致的景观工程的背后伴随的是长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的精细呵护,特别是诸如大面积的草坪、喷泉水池、人工整形修剪的模纹植物的大量应用。由于需要定期地修剪、除草等精细的维护工作,或者像大型喷泉那样需要大量水资源和电力资源作为代价的景观来说,一旦失去精心的呵护和高额的运行成本支撑,原本炫目的景观便会很快失去光鲜的外表,变得杂乱荒废、面目全非。因此,管理的节约也是节约型园林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在工程建设的最初阶段被明确,通过规划设计全盘控制。五、结 语节约型园林绿化的规划设计理念,是我国为了适应日益加剧的能源短缺和顺应建设节约型社会而提出的,其建设理论与思路在节约、可持续、自我维持、循环再利用、高效率、低成本等方面体现了生态园林的实质与内涵。因此,建设节约型园林也是实现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途径。只有通过科学的节约型规划设计,才能因地制宜、最大限度地发挥节约型园林绿地的生态效益与环境效益,最大限度地节约各种资本。[参考文献][0]发表论文.www.qikan120.com[1]刘纯青.建设节约型园林绿化———建设部副部长仇保兴要求全国开展节约型园林绿化工作[J].园林科技,2006,(4).[2]聂磊.关于建设节约型园林技术体系的研究[J].广东园林,2007,(4).[3]朱庆华.生态城市与城市绿化[J].林业调查规划,2002,27(2).

橘子滴灌带设计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为了保证我校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特制定“同济大学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规范”。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A.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B.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C.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D.译文及原文复印件;E.图纸、软盘等。二、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及有关资料的装订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稿纸(在教务处网上下载用,学校统一纸面格式,使用A4打印纸)。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签字,经院长(系主任)签字后发出。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要按顺序装订: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装订在一起,然后与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译文及原文复印件(订在一起)、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折叠装订)、软盘等一起放入填写好的资料袋内交指导教师查收,经审阅评定后归档。三、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标题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2.论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妥。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5个左右为妥。3.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1.1……、1.1.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4.正文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绪论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5.谢辞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6.参考文献与附录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可向读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一般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多,但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可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一般附录的篇幅不宜过大,若附录篇幅超过正文,会让人产生头轻脚重的感觉。四、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大致有设计类、理论研究类(理科)、实验研究类、计算机软件设计类、经济、管理及文科类、综合类等,具体要求如下:1.设计类(包括机械、建筑、土建工程等):学生必须独立绘制完成一定数量的图纸,工程图除了用计算机绘图外必须要有1~2张(2号以上含2号图)是手工绘图;一份15000字以上的设计说明书(包括计算书、调研报告);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2.理论研究类(理科):对该类课题工科学生一般不提倡,各院系要慎重选题,除非题目确实有实际意义。该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字数要在20000字以上;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进行建模、仿真和设计计算等;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4篇以上。3.实验研究类: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取得足够的实验数据,实验要有探索性,而不是简单重复已有的工作;要完成15000字以上的论文,其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的讨论与结论等内容;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2篇以上外文文献。4.计算机软件类: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软件或较大软件中的一个模块,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要写出10000字以上的软件说明书和论文;毕业设计(论文)中如涉及到有关电路方面的内容时,必须完成调试工作,要有完整的测试结果和给出各种参数指标;当涉及到有关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内容时,要进行计算机演示程序运行和给出运行结果。5.经济、管理及文科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撰写一篇20000字以上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题论文(外国语专业论文篇幅为5000个词以上。);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1-2篇外文文献。6.综合类:综合类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至少包括以上三类内容,如有工程设计内容时,在图纸工作量上可酌情减少,完成10000字以上的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2篇以上外文文献。每位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要求:(1)翻译2万外文印刷字符或译出5000汉字以上的有关技术资料或专业文献(外语专业学生翻译6000~8000字符的专业外文文献或写出10000字符的外文文献的中文读书报告),内容要尽量结合课题(译文连同原文单独装订成册)。(2)使用计算机进行绘图,或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或进行文献检索、论文编辑等。绘图是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毕业设计中学生应用计算机绘图,但作为绘图基本训练可要求一定量的墨线和铅笔线图。毕业设计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学生应参照教务处2004年3月印制的《毕业设计制图规范》进行绘图。五、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细则1.书写毕业设计(论文)要用学校规定的文稿纸书写或打印(手写时必须用黑或蓝墨水),文稿纸背面不得书写正文和图表,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文稿纸边框以外,文稿纸不得随意接长或截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2.标点符号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3.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4.量和单位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5.数字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不很大的数目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如"他发现两颗小行星"、"三力作用于一点",不宜写成"他发现2颗小行星"、"3力作用于1点"。大约的数字可以用中文数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如"约一百五十人",也可写成"约150人"。6.标题层次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2.1"、"2.2"、"2.3"等,第三级为"2.2.1"、"2.2.2"、"2.2.3"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A.B.C.…和a.b.c.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7.注释毕业设计(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可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8.公式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9.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放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10.插图毕业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粗细要合适,图面要整洁美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1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不用园括号括起。各院系根据本《规范》可进一步补充或细化适合本专业毕业设计(论文)撰写的要求,但不得降低学校所提出的基本要求。

苹果园滴灌设计毕业论文

要加强管理,要注意种植的面积,注意种植的环境,注意种植的密度,加强水肥管理,要预防病虫害,保证环境的温度和湿度。

一定要提前除草,也要把握好肥料的用量,要注意里面包含的元素,也要及时补充有机肥。

灌水方法应依照提高效益、节约用水和便于管理的原则确定,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方法:(1)畦灌平原地区的土地平整,可采用畦灌。一般1行为1畦,畦不宜过大。灌水时要求水量均匀,以浇透为准。此法简单易行,投资较少,但耗水量大,适于水源充足的地区。用此法灌水后土壤易板结,应及时中耕。(2)沟灌土地不平整,水源又缺乏的地区可开沟灌水,即在树行、株间根系分布的外围开沟灌水,灌水后封土保墒。此法省水,土壤结构破坏小,但比畦灌用工多。(3)喷灌是用有一定压力的水通过管道、喷灌机,喷到果树或地面上的灌水方法。它适用于不平整的园地,具有省工、省水、保土、保肥,不破坏土壤结构并能改善果园小气候的特点。此外,还可与喷肥、喷药相结合。山区集水节灌果园可利用自然压力进行喷灌,方法可采用PE喷水带。果园喷灌投资较大,喷灌机有固定式和移动式两种。(4)滴灌是近年来新发展的一种灌溉方法。水通过预先设置的管道和滴头,以水滴状态缓慢滴入果树根系附近,使土壤保持适宜的含水量。这种方法最大的特点是省水,对果树有明显的增产效果,同时还不破坏土壤结构,特别适用于山区缺水果园。(5)渗灌在地下深1米左右的地方铺设特制的低压塑料管或陶管形成管网,由水泵加压后,水通过管道表面的众多小孔直接渗透到根部的土壤,供根系吸收利用。其优点是水分没有输水渠道的渗漏和蒸发,比地面灌水节约40%左右,省工省时。

苹果园规划内容包括道路系统、小区划分、附属设施、防护林系统、水土保持措施、种植系统、排灌系统等。规划前必须实行实地勘测,有条件的的也可以利用仪器进行测绘,绘制出整个果园的平面图,按图建园。一、道路系统为了使园区管理和运输方便,必须合理规划建设道路系统。道路包括主路和支路。主路一般宽5m,包括连接各个山头的主干路和平地的运输主干路,山地主路要设计成循环路。主路上可行驶汽车或大型拖拉机,在适当位置加宽至10m以便会车;山地苹果园的主路可以盘山而上或呈“之”形上山,其坡度小于5~7º,转弯半径大于10m。为了方便小区日常作业,设置从主路通向各个小区的支路(作业路宽4 m),其中,两条作业路间距<140m,并且园区内的主路和作业路要形成道路网。主路修成厚20cm的水泥浇筑路,作业路修成三合土砂石路面。二、小区划分以主路和支路为界将园区划分成若干个小区,小区四周与道路相连,小区的形状以长方形为宜。山小区面积在最适栽培区,大型园地可以8~12hm2为一小区;在不最适宜的地方,可以4~6hm2为一小区;在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的山区,可以2~3hm2为一小区;在切割较为剧烈和在地形起伏不平的丘陵、山地,小区面积可缩小到1~2hm2。三、附属设施面积较大的园区应设办公室、宿舍、库房、看护房等,应根据果园规模的大小、布局、交通、水电供应等条件进行相应的规划与设计。园内建筑物规划,应以宁少勿多、不占沃土、方便实用为原则,以节省土地和造价,降低建园成本。一般每相邻2~4个小区建一座看护房,建筑面积80~100m2,作为管护工人的休息地、工具及其他物品的储藏室。 四、防护林系统1.防护林的作用防护林主要是改善果园生态条件,减少风、沙、寒、旱的危害,作用有降低风速、减少风害;调节温度、增加湿度;减轻冻害,提高坐果率;保持水土、防止风蚀;利于蜜蜂活动,增加蜜源等。2.防护林的类型根据防护林带的结构和作用,可分为紧密结构林带和透风结构林带两种。(1)紧密结构林带 由高大乔木、中等乔木和灌木树种组成。这种结构的林带由于用大、中、小三种不同高度的树冠组成树墙,所以其透风能力很小。因其上下郁闭,气流受阻,使向风面容易形成高压,并迫使气流上升。当这股气流越过林带顶部后,气流下降,很易恢复风速。因此,这种林带结构虽然防风范围较小,但其保护范围内效益较好。由于这种林带结构紧密,调节温度和增加湿度的效果亦较为明显。缺点是:因透风能力低,冷空气容易下沉而形成辐射霜冻,集中积雪和使风沙下降。所以在山谷,坡地上部宜设置不透风林带,而在下部则宜设置透风林带,以便及时排除冷空气,防止冷空气和霜冻的危害。(2)透风结构林带 一般是由一层高大乔木和一层灌木两层树冠构成,也有采用一层大乔木组成的。这种通透式林带,中下部可通过一部分气流,使从正面来的风受阻后,大部分沿林带向上,少部分穿过林带形成许多细小的环流进入园内,从而减低风速。由于这种透风林带对来自正面的气流阻力较小,上部和下部的气压差较低,故大风越过林带后,风力逐渐恢复,所以保护范围较大,通气良好,冷空气下沉速度较慢而且辐射霜冻也轻,积雪积沙也比较均匀。但局部地区降低风速、增加湿度、保持水土方面的效果则不如紧密林带。两种类型各有优缺点,具体规划设计时,应根据具体情况和需要选择。3.防护林的营造(1)防护林的配置 建立防护林应本着因害设防,适地适树的原则,达到早见效益的目的。大型园地的防护林一般包括主林带和副林带(小型园可只设环园林)。在具体设置中应考虑主林带和副林带的位置。因为防风林的效果与主林带同当地主要风向的交角有关,所以原则上要求主林带应与当地有害风或常年大风的风向垂直。如因地势、地形、河流、沟谷的影响,不能与主要风向垂直时,可以有25°~30°的偏角,超过此限,防风效果显著降低。山地园地复杂,应因地制宜具体安排。迎风坡林带宜密,背风坡林带可稀,并应与园地其它部分(如沟、渠、道路、水土保持工程等)相结合进行具体设计。山岭风常与山谷主沟方向一致,主林带不宜横跨谷地,可与谷向有30°的夹角,并使谷地下部防风林稍偏于谷口,谷地下部采用透风结构林带,以利冷空气排出。副林带是主林带的辅助林带,并与主林带相垂直,其作用是辅助主林带阻挡由其它方向来的有害风,以便加强主林带的防护作用,并有利于克服地形、地势带来的不利影响,山地副林带最好与排水沟、道路、作业区等部分结合设置。(2)林带间距 在一般条件下,主林带间的距离可按300~400m配置,在恶劣条件下(如风沙大的地区,滨海台风地区等)可考虑200~250m。冀东风沙地区一般采用150~200m的间距,最大不超过300m。条件较好地区带距可适当加大。副林带的带距在条件较好地区可加大到500~800m,风沙严重地区也可缩减到300m。有些地区于建园初期在道路、沟渠旁边栽树数行,待树长大后再行有计划地砍伐,逐年形成副林带。林带与末行苹果的距离,在充分利用土地的原则下.应考虑到为机械作业留有回旋余地,防止林带遮荫和串根等。一般要求南面林带距末行树不少于20~30m,北面不少于10~15m。(3)带内配置 主林带行数与当地风速,林木树冠大小、地形及有无边缘林带有关。北部地区在配置边缘林带10~15行的条件下,主林带按5行栽植。副林带行数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2~4行即可。林带内部提倡乔灌混交,或针叶阔叶混交方式。双行以上者采用行间混交,单行可采用行内株间混交。有条件的地方也可采用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混交。在具体配置时,一般采用林带中间各行为乔木,两边各行栽灌木。但也有乔、灌隔株混栽的。带内栽植距离可采用:乔木的行距为2~2.5m,株距为1~1.5m。灌木的株行距均以1m为宜。丘陵、沙地、山坡土薄,肥力低,株行距可适当加大,但行距最小不能小于2m,株距不得小于1m。此外,在树种的选择和配置上,应注意种类多样化,避免种类单一。防护林树种应具有生长迅速、树体高大(乔木)、枝繁叶茂、寿命长、防风效果好、与苹果树无共同病虫害,根蘖少、不串根的杨树、刺槐、梧桐、华山松、紫穗槐等乡土树种。五、水土保持措施山地及丘陵地建园,必须采取水土保持措施。主要包括梯田、撩壕、鱼鳞坑、坡面护理和排水系统。六、种植系统1.主栽品种品种的选择主栽品种的配置应当根据品种的生物学特性及经营目标等条件,选择最适宜本地气候和土壤条件、品质优良、经济效益好、成熟期互相错开的几个品种。在同一小区内,最好配置一个主栽品种,便于在一个小区内采取相同的管理措施。2.授粉树的配置苹果绝大部分品种自花结实率低,建园时必须两个品种以上相互搭配,以利授粉。搭配授粉组合时,还应注意普通型配普通型,短枝型、矮砧树配短枝型、矮砧树。如果主栽品种为三倍体(如乔纳金、陆奥、北斗),必须配置两个或两个以上品种,既能为主栽的三倍体品种授粉,又能相互授粉。授粉树要具备的条件:①能与主栽品种同时开花,花粉发芽率高。②与主栽品种同时进入结果期,且寿命长短相近,每年都能开花。③与主栽品种无杂交不孕现象,且能产生经济价值较高的果实。④最好与主栽品种能相互授粉而果实成熟期相同,或先后衔接。七、排灌系统分为地面灌溉、地下灌溉、喷灌、滴灌和小管出流等。1.地面灌溉地面灌溉包括漫灌、畦灌、沟灌、穴灌等。具有简单易行、投资少等优点;缺点是用水量大,灌水后土壤易板结,占用劳力多,不便于管理等。2.地下灌溉地下灌溉系统是利用埋设在地下的渗水管道,将灌溉水直接送入根系分布层,借毛细管作用自下而上浸湿土壤,供苹果树吸收利用的一种灌水方法。这种方法的优点是灌溉效果好,产量高;蒸发损失少,节约用水;少占耕地,便于田间耕作管理,并可以施用液体肥料;多雨地区还可利用这一系统排水。其缺点是地表湿润差,地下管道造价高,淤塞后检修困难。3.喷灌利用动力和水泵,从水源取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落差,水通过管道系统和喷头散射至空中成雨滴状再降落至园地。喷灌具有节约渠道占地、不破坏土壤结构、不受地形限制、节约劳力等优点。4.微喷利用喷灌原理,采用小喷头在距地面很近处喷洒水分,其喷水范围较小,多在树干周围80cm处,比喷灌水分蒸发少,节水.满意请采纳!!!!!!!!!!!!!!!!!!!!!!!!!!!!!!

棉花膜下滴灌设计毕业论文

您发的没下滴灌技术及应用优势,就是说省的我们去管理有这样的第一罐,我们就好管理了

3.1漫灌漫灌一般是从水源用渠道输送来到地块,然后流进地块将整个田块都放满水进行灌溉。输水渠道有长有短,短的几十、几百米,长的几十公里、几百公里。渠道如果是土质的,输水过程中就会有一部分水向下渗漏掉,而到不了田间。这种沿途损失的水量一般要占到输水量的50% ~60% ,有的地方甚至达到70%。送到田间的水,除了渗漏和蒸发,能被作物真正利用的估计只占10%左右。漫灌是一种极其浪费水资源的灌溉方式,这种灌溉方式极不可取。3. 2 管灌管灌是以低压管道代替明渠输水灌溉的一种工程形式。采用低压管道输水,可以大大减少输水过程中的渗漏和蒸发损失。虽然田间渗漏损失不可避免,但由于低压管道输水灌溉技术的一次性投资较低(与喷灌和微灌相比) ,要求设备简单,管理方便,用户易于掌握,故比较适合我国农村当前的经济状况和土地经营管理模式,深受广大农民的欢迎。3. 3 喷灌喷灌技术是利用成套的动力机、水泵给水加压,或利用水的自然落差将水通过管道输送到灌区,由管道上的喷头喷射到空中散成水滴,均匀地散布在田间进行灌溉。喷灌几乎适于所有的植物。喷灌技术最初广泛应运于农业种植中,如蔬菜、大田作物、苗圃等。后来也广泛应运于园林绿化中,如草坪绿地、足球场、高尔夫球场、庭院、公园等。3. 4 微喷微喷是利用折射、旋转或辐射式微型喷头将水喷洒到作物枝叶等区域的灌水形式,属于微灌范畴,属精细灌溉,典型产品有插杆式微喷头、倒挂式微喷头、微喷带、雾喷喷头等。其特点是喷出的水流比较柔和,对作物打击力度小,微喷的工作压力低,流量较小,既可增加土壤水分,又能提高空气湿度,调节局部小气候,主要用于果树、蔬菜、大棚花卉、日光温室、育苗等,也可用于防尘和园林绿化,应用十分广泛。另外,还可以借助部分微喷头的超强雾化功能,用于扦插育苗、饲养场降温消毒等。3. 5 涌泉灌涌泉灌是微灌形式的一种,属小管出流灌溉方式。采用流量调节器控制塑料三通小管替代微灌多滴头出水孔,形成一套以Φ4小管出流为主体的微灌系统。涌泉灌是以细流(射流)局部湿润作物附近土壤,均匀度较高,灌水器流量为30~60 L /h。国内涌泉灌水器多采用压力补偿式,即灌水器流量在一定压力范围内保持一致,大大提高了灌溉的均匀度。3. 6 滴灌滴灌是通过干管、支管和毛管上的滴头,在低压下向土壤经常缓慢滴水,是直接向土壤供应已过滤的水分、肥料或其他化学剂等的一种灌溉系统。它没有喷水或沟渠流水,只让水慢慢滴出,并在重力和毛细管的作用下进入士壤。滴入作物根部附近的水,使作物主要根区的土壤经常保持最优含水状况。由于滴水流量小,缓慢入渗,主要借助毛管张力作用扩散,是最为节水和有效的一种灌溉方式。滴灌的典型产品有滴灌带、滴灌管、滴头、滴箭等。滴灌技术可广泛应用于大棚蔬菜、棉花、葡萄、果园、温室花卉种植、道路条状绿化带、荒漠化治理等。新疆的棉花膜下滴灌技术是滴灌技术在我国成功推广的典型代表。新疆地处中国大西北,这里是“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 从20 世纪50年代开始进行渠道防渗; 20世纪80年代搞半固定式管道喷灌;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将覆膜植棉技术同滴灌技术相结合,进行试验、示范、推广,获得成功,为解决新疆水资源不足的问题探索出了一条节水、高产、高效的道路。现在棉花膜下滴灌技术已在新疆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棉花膜下滴灌在新疆迅速推广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膜下滴灌可以给棉花生长提供适宜的水、气、热环境,使棉花生育期提前,并可以显著提高棉花产量和品质。根据农八师1998~1999年大面积调查统计资料,膜下滴灌比常规地面灌溉平均增产10%以上。新疆棉花采用棉花膜下滴灌与常规灌溉相比,公顷总成本减少431. 25 元,水、肥等生产要素投入量平均减少35. 3% , 生育期提前5 d。(2)具有明显的生态效益。采用膜下滴灌洗盐、压碱、防治土壤次生盐碱化作用明显,还可使盐碱化的土地复耕种棉。膜下滴灌具有滴灌可控制性的优点,减少了棉花灌溉水的深层渗漏,降低地下水,土壤返盐率也随之大大降低。( 3)具有巨大的社会效益。采用膜下滴灌新技术大幅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扩大了农户承包的经营规格,大大增加了职工收入和家庭农场的总收入。发展和推广膜下滴灌节水农业还可以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形成以节水为中心、工农密切联系的产业化格局。3. 7 渗灌渗灌是一种地下灌溉形式,就是通过埋设在地下的结构独特的渗水管,直接把水、肥、气输入作物根区土壤,在一定渗透压和土壤毛细管的作用下,人为调控适度的土壤水、肥环境,满足作物需求的一种灌溉方式。渗灌技术缩短了灌溉的过程,它通过渗水管直接把水、肥送入地下根区,作物只需完成吸引上送的过程。渗灌在实际应运中,一是堵塞问题突出,因为渗灌管在地下,作物根系有向水性,经常有根系扎进管中发生堵塞,一旦发生堵塞,后果是严重的。二是铺设长度不长,一般最长为20 ~30 m,支管用量很大。这两个缺点影响了渗灌技术的推广。

在特定的地下水位、矿化度、土壤及高蒸发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土壤积盐日趋严重。膜下滴灌技术将滴灌与地膜覆盖栽培有机结合,铺膜、铺管与播种作业一次机械完成,充分发挥二者优势,适时、适量提供作物生长所需的水和养分,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产量、改善品质的目的。

这是水利工程专业的作业题,再见白河水的回答不正确啊,我也想知道答案,请了解的帮帮忙喽

毕业论文灌溉系统设计

1 ①谈“当地”(学生所在的地方)休闲农业的现状和发展 2 ②谈儿童活动区的规划要求 3 ③探讨“生态”在公园规划中的体现 4 ④谈园林景观中的休闲空间及应用 5 ①居住区景观设计探讨 6 ②公园景观设计探讨 7 ③广场景观设计探讨 8 ④小区水体景观生态设计方法探索 9 ①水生花卉及其在园林造景中的应用 10 ②~~(省/市/县)花卉产业现状及发展方向 11 ③~~(花卉)组织培养繁殖技术研究 12 ④~~切花采后生理及保鲜技术 13 ①城市道路绿化景观分析研究 14 ②开放性公园规划设计初探 15 ③匾额、楹联在园林中的应用 16 ④观光农业园发展初探 17 ①城市景观大道植物造景 18 ②居住社区植物造景 19 ①~~(城市)色叶植物资源调查 20 ②~~(城市)行道树资源调查 21 ①高校校园规划设计 22 ②居住区景观规划设计 23 ③公园规划设计 24 ①乡村旅游(景观)探讨 25 ②观光农业(景观)探讨 26 ③浅析XXX校园景观 27 ④浅析XXX城市景观 28 ①~~小区园林规划设计 29 ②~~社区公园规划设计 30 ③~~工厂核心区园林规划设计 31 ①滨水景观设计 32 ②城市公园规划设计 33 ③乡村景观保护与规划 34 ④公共绿地可达性调查研究 35 ①浅谈住宅小区景观的色彩设计与应用 36 ②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手法 37 ③园林景观设计中小品的表现手法和作用 38 ④园林景观设计中铺装材料调查 39 城市道路绿化景观设计研究 40 关于城市广场人性化设计方法的思考 41 城市广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42 关于城市广场铺装设计方法的思考 43 居住区植物景观设计方法研究 44 城市步行街景观设计方法的研究45 城市滨水景观设计方法的思考 46 山地城市中地形设计方法的研究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2013年春 园艺专业毕业论文题目1 当地果树生产现状及对策 2 当地蔬菜产业现状调查及对策 3 设施栽培效益分析 4 节水灌溉系统的建设及管理 5 园艺作物节水灌溉效益分析 6 “某一种”蔬菜产销体系的调查研究 7 当地蔬菜生产模式现状与对策 8 当地食用菌产业发展方向与新技术推广的研究 9 当地蚜虫危害园艺作物的种类及消长规律研究 10 当地农业杂草种类的调查及防治方法研究 11 当地蔬菜生产与营销现状及对策 12 品牌在蔬菜产业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研究 13 无公害蔬菜生产中农药污染问题的调查研究 14 蔬菜标准化生产的实践与思考 15 我国蔬菜种子产业发展现状 16 绿色食品蔬菜生产中的问题及对策 17 蔬菜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18 果树苗木繁殖技术研究(以当地你感兴趣的某一种果树为材料) 19 xx地区果树产业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以某市或者某县的果树产业为研究对象) 20 果树病虫害防治研究(以当地一种果树的某种病害或者虫害为研究对象) 21 xx地区水果行情调查分析(以某市或者某县的水果行情为研究对象) 22 某种蔬菜作物的繁殖技术研究 23 某种蔬菜作物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研究 24 当地蔬菜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25 当地特色蔬菜的开发与利用 26 植物激素在果树生产上的应用 27 植物激素在蔬菜生产上的应用 28 植物激素在花卉生产上的应用

写过好多次了。需要的话Q我

我觉得最好的办法就是去找本(电气工程)这样的期刊~看下里面别人的论文题目都是什么~然后根据他们的论题找下灵感~肯定是可以的~加油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