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幼儿语言领域的发展与研究的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语言领域的发展与研究的论文

学前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浅谈儿童语言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谈学前语言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摘要】语言是人类交往,认识世界的重要工具。学前时期是一个人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我们要重视学前儿童语言教育。知道他对儿童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好的为儿童的发展做贡献。

【关键词】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儿童发展

人类交际交往离不开语言,人类对世界的认识也离不开语言作为桥梁。一般来说,一个正常的人,出生后在正常的生活环境里,都能够自然而然地习得母语,为其入学后正规地学习书面语言打下了基础。许多心理学家、语言学家都将儿童语言的发生发展作为重要的研究领域。一些研究成果表明:语言学习宜早不宜晚,十二岁以前是人类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其中儿童对语音在学龄前期最为敏感,其次是对语法的掌握,对词义和语用的理解则需要在社会生活中持续不断

的发展。由此推论,学前期儿童语言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大的影响。现在我将从以下几点来阐述一下我对儿童语言教育对儿童发展所起到的影响。

一、什么是学前儿童语言教育

从出生到进入小学阶段,是广义的学前时期(0—6岁)。我们日常所说的学前期指的是孩子上幼儿园这段时期(3—6岁),即狭义的学前时期。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把0—6岁学前儿童的所有语言获得和学习现象、规律以及训练与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对0—6岁儿童应加强听、说、读、写的训练。狭义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只把3—6岁儿童掌握母语口语的过程,特别是3—6岁儿童早期掌握母语的听说训练和教育作为主要研究对象。

二、学前儿童语言发展的一般过程及其规律

通过心理学家儿童语言教育家大量的长期的观察研究得出,儿童语言发展的过成,无论他们出生的地点、出生后所接触到的语言环境如何,也无论他们掌握语言时间快慢、智力的发展水平的高低如何,儿童掌握母语都有一定的规律可寻,他们掌握母语的过程都很相似。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0—1岁左右为喃语阶段

喃语阶段也就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咿呀学语阶段。在这一阶段,婴儿能自言自语似地发出各种声音,但并不代表有什么实际意思。但这阶段婴儿已能理解成人的一些面部表情和语调,能够对成人的某些手势和简单指令作出相应的反应,例如:成人大声呵斥,婴儿就会嚎啕大哭。成人对他微笑,孩子会对这个笑做出积极反应。

1岁左右开始说话,进入单词句举阶段

这个阶段,儿童说出的句子由一个单词构成,随不同的语言环境有不同的意思。例如:“妈妈”在儿童语言中可以表示“妈妈回来了”,“妈妈抱抱我”“妈妈我要吃饭”等等,又或者“苹果”可以表示“那是一个苹果”,“我要吃苹果”“给你吃苹果好不好”等等。单词句阶段通常延续半年时间。

3大约1岁半以后进入双词句阶段

双词句又称电报句,是由两个单词组成的不完整句,有时也由三个词组成。它具备了句法的基本成分,如主语、谓语和宾语,但使用中仍常被简略、间断;结构不完整,主语、谓语和宾语三部分常被漏掉其中的一部分,因此称为“双”词句。双词句有两种组成形式:一种是围绕着主词展开的句子,主词外加上一个动作、一种属性或一种状态,如“宝宝手”、“娃娃掉”等,这被称为“主词句”;另一种是不使用主词的陈述,只是表示一个动作,如“吃饭”、“上街”、“踢球”等。

这个时期,婴儿学说话的积极性很高,认识周围事物的好奇心也很强烈,父母应该在日常生活中创造各种机会鼓励婴儿说话,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情感。父母对孩子的表现要积极应答,在宝宝说出词的时候可以拿着相应的东西并给他说出完整的句子,刺激宝宝的语言中枢。

4.大约在2岁半以后近入实词句阶段

实词句只用实词不用虚词,字数可以超过两个。例如:“妈妈打”“爸爸抱抱”等。

大约5岁左右进入成人句阶段

这个阶段俄儿童语言的习得过程已基本完成,能够正确的完整的表达自己的想要说的。

三、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对儿童发展的影响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促进儿童认知能力的发展。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与认知能力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一方面,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决定语言发展水平。当幼儿处在前运算阶段,幼儿只能掌握情境性很强的语言,处在具体运算阶段时,才有可能掌握连贯性语言。抽象的词和语法的掌握有赖于认知的发展。另一方面,作为一种心理表征符号,语言一旦被个体所理解和掌握,就能够对认知的发展起推动和加速作用,主要表现为增加认知的速度、广度和强度,使认知过程具有极大的机动性和普遍性。没有这种工具,个体的认知始终会停留在个人心理层面。正如皮亚杰所说,“语言具有双重意义:它既是一种凝缩的符号,又是一种社会的调节。语言在这种双重意义中便成为思维精密发展不可缺乏的因素。”通过语言教育的不同活动,儿童脑中的大量信息都会被儿童用特定的词汇表达出来,他们的头脑中有那些事物的特征,这些特征就是他们认知能力的一个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促进儿童情绪情感和社会性的发展。语言是人类交流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语言表达思想感情,完成与他人的沟通与交流。因此,语言教育是促进学前儿童适应社会能力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语言教育,儿童能够学会学习运用语言交际的社会规则,例如:文明、礼貌用语,不同场合用不同的讲话方式等。通过语言教育,可以让儿童掌握更多的交往技能,从而使儿童能够在表达交流时能够自由自在,不至于害怕。在这样的场合情景下,儿童能够自由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能够比较容易的得到同伴的接纳和喜爱,,与大多数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促进儿童的社会化发展。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对儿童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我们要时时对儿童的语言发展进行关注,从语言教育的发展目标,依据学前儿童语言发展规律,制定合理的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内容,运用系统有效的方法与教育途径对儿童进行语言教育。

【参考文献】:

【1】张明红《学前儿童语言教育》修订版

【2】陈帼眉 《学前心理学》

浅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发展要从幼儿开始,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注重各个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幼儿 语言教育 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我们认识世界、吸取知识、开阔眼界,与人的交往都要凭借语言进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对幼儿的语言教育要越早越好。如果忽略了对幼儿语言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必然会给孩子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实效,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我摸索出如下数学方法。

一、自身语言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为幼儿学习语言树立榜样。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老师是最直接、最有权威的模仿对象。所以老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发音准确规范、简洁明了、生动有趣,也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切忌生硬粗俗,要让优美的语言渗透在幼儿幼小的心灵。在与幼儿的语言交往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启迪幼儿进行思维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幼儿语言的培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懈的探索过程。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课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只要坚持不懈,为幼儿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关键在于思考。

如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问题,幼儿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语,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能够背诵为止。这样就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定势,阻碍了语言的发展。如《好朋友》这首诗歌多数老师在讲述过程中教幼儿一遍一遍地读,最终逐字逐句地背下来。这样幼儿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内,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因而限制了幼儿思维语言的表达能力。其实,《好朋友》这首诗歌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词来。

如:“小鸟”的朋友是谁?幼儿就会说出:蓝天、白云、草地、鸟笼、大树等。还可以用续编故事、讲生活经验等方式描述小鸟。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语言积极性,把幼儿思维语言发展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1、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氛围。

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到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做到“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不受生活经验、思维特点、成人标准的限制。有的幼儿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出现少词多字的现象,甚至用方言来表达。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外,还极力鼓励他们使用语言解决问题。

(2)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个别孩子的问题回答与自己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使幼儿形成思维定势,导致活动不能继续。教学要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交流的目的。

(3)减轻孩子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谁最聪明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一概以“说得完整”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较差的孩子。例如对发展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减轻发展的压力。

2、鼓励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教学中幼儿除了和教师交流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和同伴交谈。而在集中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发言说话的机会太少。针对这一问题,我改变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注重以幼儿为主体,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

(1)让孩子想说。依据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激励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想说的欲望。如,在上语言课时,我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发一张小卡片,奖励一朵小红花,并摸摸他的头或拥抱一下等给予肯定。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最终达到与他人交流的目的。

(2)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感,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开心小主持”、“课间播报”、“自由交谈”等活动,使幼儿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孩子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会说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贴切些。怎样去引导呢?比如:在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很多树变了样,如杏树叶变红了、柳树叶变黄了等,同时又发现了它们像什么?如“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柳树的树叶落下来像小船”;有的“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跳舞”;“松树的树叶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这样幼儿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东西及时地说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总之,要利用日常活动的有益资源,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三、语言教育渗透各科教学。

语言教育实际上和其他教育是一种互为基础、互为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语言教育不仅是语言课教师的责任,而且是各科教师的责任。在各科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各科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1、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主心骨,不论是课堂游戏还是户外游戏都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要求幼儿不仅要动起来,而且要进行交流,了解游戏环节及游戏的目的所在,达到游戏的结果,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分配角色是关键,教师在分配角色时要反复强调角色名称,然后请每个幼儿说说自己在该游戏中担任什么角色,任务是什么?如在唱歌比赛中扮小白兔的幼儿的任务是当裁判员等。

2、音美教学。

幼儿语言的发展应渗透在音美教学活动之中。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用语言描述出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意境及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如:听《春天来了》这首歌,幼儿就会说:“我感到天气变暖了,柳树发芽了,田野变绿了,山里的野花开了,蜜蜂蝴蝶飞来飞去。”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并说说绘画中自己采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看上去像什么?比如:螺旋线像什么?幼儿就会七嘴八舌地说像妈妈的头发,像攀登架,像螺丝,等等。这样能充分发挥幼儿思维想象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发展语言能力。

总之,在语言教育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培养思维语言”上下工夫。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广泛而良好的语言表达情景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机会,积极诱发他们多说话,做到发音准确,用词得当,句子完整,表达清晰,连贯而有感情,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听故事等,达到看人说话,看物说话,看景说话,通过朗读诗歌、念绕口令等训练方式提高独自说话,与人对话的能力,充分肯定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取更大的进步。

【拓展内容】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法

语言能力是指听、讲、读、写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掌握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尤其对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时期的小班幼儿来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使这些语言能力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训练呢?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交流欲望

初入园的幼儿由于过度焦虑、紧张,会哭闹、拒食等,我就以大姐姐的身份亲一亲、抱一抱、摸一摸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受欢迎的。除了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稳定幼儿的情绪,我还在非语言沟通中纳入语言沟通——交谈。我就以母亲般的爱心、耐心、细心,经常与幼儿一对一或一对二的面对面自由自主的语言交谈,使幼儿在亲子般语言交流中即得到情感的满足,又获得语言发展。

在语言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好动,喜爱新奇变化的事物,注意力分散,情绪不够稳定的特点,每次活动我都精心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制作一些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图片,从而吸引和感染幼儿。发展孩子的语言不能只注重每天的几十分钟的语言教学活动,而应特别关注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在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要,有与人交往的需要,他们会在讨论中学听与说,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日常生活中创设轻松的语言运用环境,激发幼儿语言的主动性、积极性

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

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活动和区域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时,应注意在提供多种活动材料的同时,也给幼儿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让幼儿避开教师的“监护”,打开心扉自由地与同伴交流,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可以使幼儿的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出于游戏的需要,幼儿必须以角色的身份出现,用角色的口吻表达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感。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扮演妈妈的幼儿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会提出抗议:“妈妈说话是很轻的,不是你这样的。”于是,“妈妈”或会与之辩白:“我是假妈妈。”或改变自己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温柔地说话,体贴地照顾孩子,并友好地与周围人交往,语言技巧在游戏交往中自然地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从“监护”中抽身,着力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也可以进行个别幼儿语言能力的指导。这样,幼儿就可以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愿望(或要求)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家园携手,合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任何进步都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机会、家长园地以及家长半日公开活动等方式,提醒家长配合幼儿园:使用规范的语言、多与自己的孩子交谈使幼儿得到更多语言锻炼、练习的机会;不断引导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多看、多听、多触摸,用感觉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使家长了解自己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我相信只要父母平时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语言环境,孩子就能很好地掌握语言。

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将影响幼儿的将来乃至一生。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娴熟流利的技能和口才,适应这高科技的社会和竞争潮流吧!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案

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本次活动设计就是想让幼儿从身边最近的地方,最近的人出发, 使幼儿想说、多说、爱说,注重用完整的语言表示,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胆量,学会倾听。

2: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感受家的温暖。

重点难点

难点:锻炼幼儿的胆量,学会倾听。

重点: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图片

活动过程:

1:开始:播放《家族歌》进入活动场地

2:大家齐唱《家族歌》。

3:老师引导小朋友们说说《我的家》活动规则:我家住在....我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爸爸是做....妈妈是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爱我,我也爱他们......(幼儿述说当中让他们自由发挥)

4:让幼儿轮流上来描述自己的家庭情况。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幼儿敢说会说,从身边最亲近的人出发,锻炼幼儿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在活动中,老师充分运用鼓励表扬等方法,如:你真棒、你说得很清楚等,来激发幼儿讲的欲望,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能行,自己一定能讲得很好,从而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满足感。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很享受活动的过程,能不拘一格的描述自己的家,而且表达得相当的清楚,有些幼儿在说到自己父母的时候还会表现出一种幸福感。但是有个别幼儿还是比较胆小,上来的时候很忸怩,怕说。今后我觉得我还是要多学习,多请教,以更好的引导各样的幼儿。

应该是开发幼儿语言吧

幼儿语言领域模仿行为的研究论文

模仿是个体自觉或不自觉地重复他人行为的过程,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学习行为。对于幼儿来说,学习语言、动作、各方面技能以及养成行为习惯、品质和促进自身发展等都离不开模仿。幼儿心智发展不成熟,没有良好的明辨是非的能力,无法控制自己的模仿行为。良好的模仿行为有利于幼儿的成长和学习,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好的模仿行为会给幼儿造成负面影响。笔者在此谈谈幼儿的模仿行为,并提出相应建议。

幼儿对他人的举动有一种生理的模仿趋势,婴儿还在襁褓中时,我们对他笑,他就会对我们笑,一岁半以内的婴幼儿反射模仿最为发达。

二是自然模仿。自然模仿是幼儿根据自我知觉开展模仿活动,鸟、狗、猫、鱼等都可以成为幼儿模仿的对象。如小猫“喵喵”叫时,听到叫声的幼儿会不知不觉地跟着小猫咪一起叫,这种模仿在幼儿一岁半的时候十分明显。

三是化装模仿。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明明装了满满一篮子落叶,开心地对教师说:“老师,你看我买了这么多菜,今天来我家做客好吗?”化装模仿是幼儿在幼儿园阶段常见的模仿行为,他们在玩角色游戏时会基于自己生活的经验来模仿各种行为,进行角色扮演。四是自主模仿。如做早操时,元元对身边的小伙伴们说:“莉莉刚刚做小鸟飞的时候是这样的。”她一边说一边模仿莉莉的动作,引得小伙伴们哈哈大笑。自主模仿并非以模仿为目的,而是通过模仿达到其他目的。

婴幼儿语言发展的研究论文

浅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发展要从幼儿开始,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注重各个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幼儿 语言教育 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我们认识世界、吸取知识、开阔眼界,与人的交往都要凭借语言进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对幼儿的语言教育要越早越好。如果忽略了对幼儿语言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必然会给孩子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实效,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我摸索出如下数学方法。

一、自身语言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为幼儿学习语言树立榜样。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老师是最直接、最有权威的模仿对象。所以老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发音准确规范、简洁明了、生动有趣,也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切忌生硬粗俗,要让优美的语言渗透在幼儿幼小的心灵。在与幼儿的语言交往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启迪幼儿进行思维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幼儿语言的培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懈的探索过程。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课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只要坚持不懈,为幼儿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关键在于思考。

如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问题,幼儿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语,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能够背诵为止。这样就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定势,阻碍了语言的发展。如《好朋友》这首诗歌多数老师在讲述过程中教幼儿一遍一遍地读,最终逐字逐句地背下来。这样幼儿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内,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因而限制了幼儿思维语言的表达能力。其实,《好朋友》这首诗歌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词来。

如:“小鸟”的朋友是谁?幼儿就会说出:蓝天、白云、草地、鸟笼、大树等。还可以用续编故事、讲生活经验等方式描述小鸟。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语言积极性,把幼儿思维语言发展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1、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氛围。

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到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做到“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不受生活经验、思维特点、成人标准的限制。有的幼儿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出现少词多字的现象,甚至用方言来表达。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外,还极力鼓励他们使用语言解决问题。

(2)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个别孩子的问题回答与自己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使幼儿形成思维定势,导致活动不能继续。教学要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交流的目的。

(3)减轻孩子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谁最聪明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一概以“说得完整”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较差的孩子。例如对发展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减轻发展的压力。

2、鼓励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教学中幼儿除了和教师交流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和同伴交谈。而在集中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发言说话的机会太少。针对这一问题,我改变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注重以幼儿为主体,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

(1)让孩子想说。依据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激励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想说的欲望。如,在上语言课时,我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发一张小卡片,奖励一朵小红花,并摸摸他的头或拥抱一下等给予肯定。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最终达到与他人交流的目的。

(2)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感,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开心小主持”、“课间播报”、“自由交谈”等活动,使幼儿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孩子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会说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贴切些。怎样去引导呢?比如:在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很多树变了样,如杏树叶变红了、柳树叶变黄了等,同时又发现了它们像什么?如“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柳树的树叶落下来像小船”;有的“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跳舞”;“松树的树叶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这样幼儿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东西及时地说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总之,要利用日常活动的有益资源,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三、语言教育渗透各科教学。

语言教育实际上和其他教育是一种互为基础、互为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语言教育不仅是语言课教师的责任,而且是各科教师的责任。在各科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各科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1、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主心骨,不论是课堂游戏还是户外游戏都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要求幼儿不仅要动起来,而且要进行交流,了解游戏环节及游戏的目的所在,达到游戏的结果,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分配角色是关键,教师在分配角色时要反复强调角色名称,然后请每个幼儿说说自己在该游戏中担任什么角色,任务是什么?如在唱歌比赛中扮小白兔的幼儿的任务是当裁判员等。

2、音美教学。

幼儿语言的发展应渗透在音美教学活动之中。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用语言描述出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意境及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如:听《春天来了》这首歌,幼儿就会说:“我感到天气变暖了,柳树发芽了,田野变绿了,山里的野花开了,蜜蜂蝴蝶飞来飞去。”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并说说绘画中自己采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看上去像什么?比如:螺旋线像什么?幼儿就会七嘴八舌地说像妈妈的头发,像攀登架,像螺丝,等等。这样能充分发挥幼儿思维想象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发展语言能力。

总之,在语言教育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培养思维语言”上下工夫。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广泛而良好的语言表达情景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机会,积极诱发他们多说话,做到发音准确,用词得当,句子完整,表达清晰,连贯而有感情,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听故事等,达到看人说话,看物说话,看景说话,通过朗读诗歌、念绕口令等训练方式提高独自说话,与人对话的能力,充分肯定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取更大的进步。

【拓展内容】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法

语言能力是指听、讲、读、写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掌握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尤其对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时期的小班幼儿来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使这些语言能力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训练呢?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交流欲望

初入园的幼儿由于过度焦虑、紧张,会哭闹、拒食等,我就以大姐姐的身份亲一亲、抱一抱、摸一摸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受欢迎的。除了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稳定幼儿的情绪,我还在非语言沟通中纳入语言沟通——交谈。我就以母亲般的爱心、耐心、细心,经常与幼儿一对一或一对二的面对面自由自主的语言交谈,使幼儿在亲子般语言交流中即得到情感的满足,又获得语言发展。

在语言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好动,喜爱新奇变化的事物,注意力分散,情绪不够稳定的特点,每次活动我都精心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制作一些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图片,从而吸引和感染幼儿。发展孩子的语言不能只注重每天的几十分钟的语言教学活动,而应特别关注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在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要,有与人交往的需要,他们会在讨论中学听与说,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日常生活中创设轻松的语言运用环境,激发幼儿语言的主动性、积极性

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

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活动和区域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时,应注意在提供多种活动材料的同时,也给幼儿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让幼儿避开教师的“监护”,打开心扉自由地与同伴交流,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可以使幼儿的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出于游戏的需要,幼儿必须以角色的身份出现,用角色的口吻表达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感。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扮演妈妈的幼儿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会提出抗议:“妈妈说话是很轻的,不是你这样的。”于是,“妈妈”或会与之辩白:“我是假妈妈。”或改变自己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温柔地说话,体贴地照顾孩子,并友好地与周围人交往,语言技巧在游戏交往中自然地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从“监护”中抽身,着力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也可以进行个别幼儿语言能力的指导。这样,幼儿就可以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愿望(或要求)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家园携手,合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任何进步都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机会、家长园地以及家长半日公开活动等方式,提醒家长配合幼儿园:使用规范的语言、多与自己的孩子交谈使幼儿得到更多语言锻炼、练习的机会;不断引导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多看、多听、多触摸,用感觉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使家长了解自己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我相信只要父母平时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语言环境,孩子就能很好地掌握语言。

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将影响幼儿的将来乃至一生。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娴熟流利的技能和口才,适应这高科技的社会和竞争潮流吧!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案

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本次活动设计就是想让幼儿从身边最近的地方,最近的人出发, 使幼儿想说、多说、爱说,注重用完整的语言表示,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胆量,学会倾听。

2: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感受家的温暖。

重点难点

难点:锻炼幼儿的胆量,学会倾听。

重点: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图片

活动过程:

1:开始:播放《家族歌》进入活动场地

2:大家齐唱《家族歌》。

3:老师引导小朋友们说说《我的家》活动规则:我家住在....我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爸爸是做....妈妈是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爱我,我也爱他们......(幼儿述说当中让他们自由发挥)

4:让幼儿轮流上来描述自己的家庭情况。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幼儿敢说会说,从身边最亲近的人出发,锻炼幼儿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在活动中,老师充分运用鼓励表扬等方法,如:你真棒、你说得很清楚等,来激发幼儿讲的欲望,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能行,自己一定能讲得很好,从而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满足感。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很享受活动的过程,能不拘一格的描述自己的家,而且表达得相当的清楚,有些幼儿在说到自己父母的时候还会表现出一种幸福感。但是有个别幼儿还是比较胆小,上来的时候很忸怩,怕说。今后我觉得我还是要多学习,多请教,以更好的引导各样的幼儿。

语言是我们进行交流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在幼儿期运用一些恰当的技巧来发展语言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论文篇1:《怎样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摘要:幼儿在生活中,经常要将自己的各种信息以及主观感受、愿望或要求转换成言语与他人交流。然而,受生活 经验 、词汇量和思维特点的影响,常常会出现使用“错误”语言。此时教师应正确对待“错误”,给幼儿以支持、鼓励。相信孩子会在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进行自我调整。教师积极的交往态度和高超的应答,不仅会为幼儿“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环境”,还会起到“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并使幼儿更加敏感主动地吸收、加工和输出语言信息,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直接感知 多看 多听 多说 多练 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在下雪天,让幼儿去接雪花,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词汇。教师也可让每个幼儿在一次性杯子里种上一颗豆子,或其他花的种子放在自然角里,让幼儿仔细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豆子长出了嫩芽”,“嫩绿的叶子。”通过 种植 与照料,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在 教育 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道在浩翰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一)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 采用直观形象的 方法 ,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粮食,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欲想发挥图书作用,也需要教师与家长做具体指导。光知道给幼儿买书不成,还要教给幼儿看书的方法。幼儿不理解书意,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幼儿看图画书。先教幼儿看书的方法,拿到一组图画,要求幼儿先看数码,或按情节排好顺序,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联想组合成 故事 。如此,幼儿虽一个字都不认识,却能看出画中的内容,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述,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二)多听 培养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讲故事是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幼儿不识字,他们是文学作品的听众。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就需要找人给幼儿讲,让幼儿认真地倾听,达到教育目的。给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给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后模仿,想像,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让幼儿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这也是文明习惯的一种表现。 (三)多说 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与幼儿交谈。在交谈中,教师和幼儿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关系可更加亲密,幼儿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诉老师。这不论对幼儿发展语言能力,还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作用。教师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更要注意启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克服教师说孩子听的教法。还要克服说得好的让说,说得不好的不让说的做法。鼓励幼儿说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助的。教师应注意给每个幼儿“说”的机会。幼儿学习语言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因此,我们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四)多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孩子多练习,重复地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注意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幼儿还经常讲出不合乎语言结构的 句子 ,如:“老师,我要一本书,葫芦娃。”教师就要给予纠正说:“老师,我要一本葫芦娃的书。”并让幼儿反复说两遍。这样,幼儿渐渐地就会说了。又如“老师,”幼儿经常说成“老希”,等,凡属幼儿用词不当时,老师就给予纠正,并让幼儿重复练习。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们就需要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论文篇2:《浅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摘 要: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发展要从幼儿开始,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注重各个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 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我们认识世界、吸取知识、开阔眼界,与人的交往都要凭借语言进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对幼儿的语言教育要越早越好。如果忽略了对幼儿语言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必然会给孩子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实效,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我摸索出如下教学方法。 一、通过直接感知,在认识周围事物中发展幼儿语言 婴幼儿学习语言,都要与周围现实的人、物、大自然及社会现象紧密相连。通过各种感官直接感知,听、看、触摸、尝、闻,等等,获得周围的一切知识,继而发展幼儿的语言。语言的发展提高了幼儿的认识能力,而认识范围的扩大,内容的加深又丰富了幼儿的语言。因此,要注意发展语言交往能力紧密与认知能力发展相结合。根据幼儿直观感知的特点,给幼儿创设条件、丰富生活内容,在实践中认识世界,发展幼儿语言。在下雪天,让幼儿去接雪花,实际观察雪花的形状,幼儿可以观察到雪花有六个瓣,是一片片,一团团飘落下来的。引导幼儿欣赏房上、树上、地上全是白茫茫的一片,美极了。然后可向幼儿提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问题:“这白茫茫的白雪像什么呀?”引导幼儿说:“像雪白的棉花。”有的说:“像白糖。”有的说:“像厚厚的毯子。”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去形容白雪,欣赏雪景,相应地丰富了词汇。教师也可让每个幼儿在一次性杯子里种上一颗豆子,或其他花的种子放在自然角里,让幼儿仔细观察种子的生长过程,并要求幼儿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如“豆子长出了嫩芽”,“嫩绿的叶子。”通过种植与照料,不仅丰富了知识,也陶冶了情操,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大自然的美,自然界千姿百态的变化。幼儿生活内容丰富了,思路也就开阔了。让他们动手、动脑、动口,在幼儿直接感知中丰富知识和发展语言。 二、让幼儿多看、多听、多说、多练 孩子只有真正学会了说话,把自己的愿望用正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才自由地和人交往,同时也才能更好地接受成人传授的知识和经验。在教育工作中,教师应有目的地丰富幼儿生活内容,增长幼儿知识,开拓幼儿视野,培养幼儿多方面的兴趣。使他们知道在浩瀚的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还不清楚不知道的事情,启发幼儿的求知欲望。引导幼儿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思索,扩大和加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理解,发展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 1.多看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有计划地带领幼儿直接观察,给幼儿多创造条件。采用直观形象的方法,引起幼儿学习的兴趣。图画读物是幼儿的精神食粮,是幼儿喜爱的一种文学形式。它形象生动可爱,色彩鲜明美丽,深受幼儿喜爱。欲想发挥图书作用,也需要教师与家长做具体指导。光知道给幼儿买书不成,还要教给幼儿看书的方法。幼儿不理解书意,也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如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指导幼儿看图画书。先教幼儿看书的方法,拿到一组图画,要求幼儿先看数码,或按情节排好顺序,然后找出书中的主要角色,记住他们的形象,观察他们的动作,想象他们在干什么?联想组合成故事。如此,幼儿虽一个字都不认识,却能看出画中的内容,并能根据图画内容讲述,既丰富了他们的知识,又发展了语言表达能力。 2.多听 培养幼儿注意地倾听,这是发展幼儿表达能力的先决条件。幼儿学习语言,首先要学会听,听得准确,听得懂,然后才有条件正确地模仿――说。讲故事是向幼儿介绍文学作品的基本方法。因为幼儿不识字,他们是文学作品的听众。将不识字的幼儿引入文学世界,就需要找人给幼儿讲,让幼儿认真地倾听,达到教育目的。给幼儿积极创设听的环境,可以是多种多样的。如给幼儿听录音故事、听别人讲故事;邀请幼儿谈话,互相倾听并交谈;带领幼儿听多种声音:乐器的声音、动物的声音……让幼儿听后模仿,想像,并讲出他们听到的声音好像在说什么。让幼儿多听,是为了发展倾听和区别周围声响的能力,发展幼儿听觉器官,加强对语言的声音结构分析。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要求幼儿会听,听得懂,认真听不打断别人的话,这也是文明习惯的一种表现。 3.多说 为了发展幼儿的表达能力,不但要发展幼儿听的能力,还要培养幼儿说的能力。我们要给幼儿创设“说”的环境,在说话中练习说话,在日常生活中,利用与幼儿接触的一切时机,进行交谈,在交谈中建立感情,使他们无拘无束,有话愿意讲出来。当幼儿用语不当时,教师及时予以纠正。教师应该善于利用幼儿来园、饭后、游戏、离园等分散时间,有计划有目的与幼儿交谈。在交谈中,教师和幼儿易于进行感情交流,关系可更加亲密,幼儿有什么事就都愿意告诉老师。这不论对幼儿发展语言能力,还是形成对事物的正确态度都有积极作用。教师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时,更要注意启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克服教师说孩子听的教法。还要克服说得好的让说,说得不好的不让说的做法。鼓励幼儿说错了没关系,老师会帮助的。教师应注意给每个幼儿“说”的机会。幼儿学习语言是靠“听”和听后的模仿“说”。因此,我们要给孩子创设一个“说”的环境,让孩子练习“说”,学习“说”,在说中学说。 4.多练 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幼儿正确的发音,吐字清楚,丰富幼儿词汇,并能正确运用。教会幼儿按照汉语语法规则讲话。这些内容,都得在语言实践中学习,掌握。这就要让孩子多练习,重复地练习,逐渐地掌握。给幼儿提供多练的机会,创造多练的环境。幼儿的发音不准,教师和家长注意及时纠正、练习,就能掌握得快,说得好。幼儿还经常讲出不合乎语言结构的句子,如:“老师,我要一本书,葫芦娃。”教师就要给予纠正说:“老师,我要一本葫芦娃的书。”并让幼儿反复说两遍。这样,幼儿渐渐地就会说了。又如“老师,”幼儿经常说成“老希”,等,凡属幼儿用词不当时,老师就给予纠正,并让幼儿重复练习。幼儿学习语言,主要靠模仿,因此,我们就需要不厌其烦地让幼儿多练习。 总之,在培养幼儿的语言时,要把握好每位幼儿的实际情况,掌握幼儿学习语言的规律,有计划地进行培养和训练。在多看、多听、多说、多练中,培养幼儿良好的语言习惯,创设良好的语言环境,那么幼儿的语言能力一定会大幅度的提高。 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论文篇3:《浅谈幼儿语言发展能力的培养》 【摘 要】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重要时期,幼儿语言的发展和幼儿思维的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联系,幼儿一般用语言进行思维,同时也运用语言把思维的结果表达出来。一般来讲思维混乱的幼儿,语言表达也缺少条理性;思维能力强的幼儿,语言表达则顺畅自然。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其一生的发展。可见,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 【关键词】语言发展;幼儿期;幼儿思维 1 幼儿语言教育存在的问题 1.1 社会环境及教育环境对幼儿语言教育的影响 幼儿期是培养幼儿语言的关键时期,据了解许多家长都非常重视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然而实际情况都却并不让人乐观。现在大多数家庭只有一个孩子,因此望子成龙的心情特别迫切,除了上幼儿园之外还报了各类的培训班,音乐、美术等等,把孩子的时间安排的满满的,希望把让孩子多才多艺,这样往往忽视了语言教育。另外有些幼儿园无论是全园还是担任语言课的教师,没有接受专业的系统的幼儿语言教育培训,对语言教育缺乏全面整体的认识,导致对幼儿语言教育发展滞后。培养的方法要科学,才会起到事半功倍,起到良好的作用。 统一授教,忽视个体差异。没有充分意识到孩子间的个体差异。一方面,幼儿在成长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自身性格的原因而不敢说话,在幼儿园中我们可以看到性格活泼、开朗的孩子说话头头是道,回答问题对答如流。而性格孤僻的孩子则说话很小声,甚至都不敢说话,二者在语音知觉的发展程度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另一方面,个别幼儿从一出生,语音知觉就受到特殊原因的影响,导致语音发展缓慢,这类现象是很难避免的。 1.2 重视语言教学,关注幼儿生活的每个环节 语言教育活动中只重视教师讲,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依然有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语言教育活动设计缺乏创造性因素,依然是“老师牵着孩子的鼻子走”。许多教师在遇到幼儿的发言或听课表现有“意外”时,不能因势利导,随机应变转化为教育活动内容。教师的教学目标和要求仅仅停留在一周几次的课堂教学活动中,没有深入到一日生活的指导中去。语言教学只是关注在集体中的教学,而没有关注集体教学后的延伸活动,使得语言教育在一日活动中显得单薄无力。 2 幼儿语言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2.1 努力提高幼儿教师自身语言能力素质 教师的语言在幼儿语言教育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直接影响幼儿语言的发展。幼儿的思维形象、直观、语汇贫乏.语言情境性成份多.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在符合幼儿年龄、心理特征和接受水平的前提下,做到在日常的生活和教学中做到坚持使用普通话,词汇搭配上准确无误,语句表达上通畅流利,表达上教师尽量少用“成人的话”做到浅显直接,多具体少抽象,句式要简短明了,更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适当情况下运用体态语言,体态语言的恰当运用,会丰富幼儿的语言经验,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2 幼儿语言教育的引导策略 当幼儿发音不清楚时,教师不应急于纠正,而是在鼓励的前提下,让幼儿模仿同伴和老师的发音,从而改正幼儿的表达欠佳,及时纠正时,不要过于较劲,否则会挫伤幼儿的自信心,降低语言学习的积极性,当诱饵答错问题时对此教师不能一概而论,或是加以严厉批评,可以采用引导、重复、安慰或转移问题等方法。当幼儿倾听不专注时我们应视不同的情况区别对待,允许个别幼儿有些“自由化”的行为。对表达能力强的幼儿,有些幼儿表达能力强,是由于其语言发展水平略高些,我们不应把这类幼儿与其他幼儿的差距作为表扬的依据,而应该看这类幼儿是否在自己原有的基础上有进步,有提高。此外,教师表扬的次数要适宜,内容要具体,要让幼儿知道好在哪里,以便于鼓励幼儿向更高的语言水平发展。对不肯说话的幼儿,我们更多的是在日常生活中给予关心、理解、引导与帮助,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接近幼儿,逐渐进行语言沟通,使幼儿逐步产生想说的愿望,并慢慢地敢说、爱说。 不要用幼儿园的条条框框限制他们,鼓励独立工作――创造。我们要多对幼儿说“让我们试一试”、“当然可以”一类的话,要多鼓励、多表扬、多支持、多肯定、多承认、多接纳、多欣赏,要多给幼儿创造的气氛。其次是培养和谐、融洽、平等、健康的人际关系,这种人际关系能使幼儿乐于和善于表达或交流思想和情感,保持自己的个性,使幼儿的巨大创造潜能发挥出来。最后,幼儿对于教师的关注是极其敏感的,教师的一句话、一个动作、一种表情、一个眼神都会对幼儿产生暗示作用,要始终以宽容之心来看待幼儿的各种创新行为,使幼儿敢想、敢说、敢探索、敢创造。教师对幼儿正在进行的活动不断进行提问,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对形成和维持积极的、有利于幼儿创造思维的环境气氛也是十分重要的。 2.3 幼儿行为能力的培养 倾听能力的培养。倾听是必不可少的,只有懂得倾听、乐于倾听并且善于倾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语言的内容、语言的形式和语言运用的方式,掌握与人进行语言交流的技巧。倾听行为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就要求教师应在平时的谈话、讨论活动中,以身作则,示范正确的听说方法,使幼儿在教育氛围中建立初步的听说意识。还要注意矫正幼儿的一些不良言行习惯。而一旦幼儿在听说的表现、习惯上有了哪怕只是一点的进步,教师应注意及时的表扬和肯定,以培养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 表述行为的培养。表述是以一定的语言形式、语言内容以及语言运用方法表达和交流个人观点的行为,是幼儿语言学习和语言发展的主要表现之一。只有愿意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意愿,并具备表述能力的人,才能真正地进行言语的交际。因而,对幼儿表述行为的培养就成为幼儿园语言教育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 3 幼儿语言教育成效评价标准 幼儿园语言教育成效标准主要包括:幼儿能否有较敏感的听力和口语理解力以及良好的倾听习惯;幼儿是否口齿清楚、连贯地对话和独白,以及能否形成大方自然说话语态;幼儿能否在生活与学习中创造性地应用所系的的语言;幼儿是否认识一定量的汉字并对文字产生学习的动机与兴趣;幼儿是否具备握笔和控制笔画前的书写能力;幼儿是否全面学习和欣赏到了各类 儿童 文学作品,并形成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幼儿是否能复述一定量的儿歌、故事、诗词、 谜语 等;幼儿是否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和阅读姿势等等。 4 小结 新世纪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幼儿期是人的一生中语言发展与运用的关键时期。幼儿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言素质,能够正确运用语言,才谈得上今后的全面发展。人的诸多素质中, 人际交往 能力、语言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和书写能力是最基本的能力素质。一个人如果不能正确理解和使用语言,也就难以生存,所以幼儿语言教育是非常重要的。 猜你喜欢: 1. 关于幼儿园课堂鼓励语言 2. 幼儿教师励志语言 3. 学前儿童语言教育浅析论文 4. 学前语言教育论文 5. 浅谈幼儿教育论文范文

论文区域活动与幼儿发展的研究

浅谈在区域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兴趣

论文摘要: 自主探究学习是幼儿获得经验、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而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是培养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探究兴趣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培养幼儿对区角游戏的兴趣,这样才能保证区角游戏的长期性。区角活动材料的不断充实与更新,这是保证孩子对活动产生兴趣的关键。材料的再次利用,是老师劳动的再次体现,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对原有基础上的区角活动进行挖掘和创新,是丰富区角内涵的灵魂。区角游戏中教师的正确指导是幼儿获得充分体验的保证。只要有了兴趣和技能,孩子们就会很快乐的玩,并且能创造出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作品,这样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创造力更加结实,孩子的知识经验也就越来越丰富。

论文关键词: 区域游戏 提高幼儿兴趣美国教育家约翰·杜威曾经指出:"在教育上,人格比学科重要。知识并不是目标,只有个人的自我实现才是目标。"虽然杜威的言论有实用主义哲学的个人中心倾向,但他对人自身价值的强调却是有积极意义的。自主探究学习是幼儿获得经验、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主要方式,而激发幼儿探究兴趣是培养幼儿自主探究学习的前提。可见幼儿探究兴趣的培养比幼儿获得知识的多少更为重要。探究兴趣的培养首先就是要培养幼儿对区角游戏的兴趣,那样才能保证区角游戏的长期性。我认为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区角活动材料的不断充实与更新,这是保证孩子对活动产生兴趣的关键。

如小班美工区有一个"面条小铺",教师同时提供了色彩斑斓的广告纸和画有直线、曲线的色纸供幼儿练习剪纸:幼儿可以用广告纸随意剪出形状、大小不一的"面片",也可以沿直线剪出笔直的"拉面",还可以沿曲线剪出弯弯曲曲的"方便面"。其中,制作"面片"相对简单,"拉面"的生产则需要幼儿在剪纸时有较强的手部控制力,制作"方便面"显然对幼儿的动作精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种层次性设计让幼儿可根据自己使用剪刀的熟练程度选择相应的材料进行操作,每个幼儿都能在操作中得到提高,感受成功。随着剪纸熟练程度的提高,大部分幼儿已不再满足于制作简单、不规则的"面片"了。教师敏锐地捕捉到这一现象,及时对材料进行删减,撤去了广告纸。于是"面条小铺"里只生产"拉面"和"方便面"了。

时间长了,幼儿对加工面条渐渐失去了兴趣,去"面条小铺"的幼儿越来越少了。一天,教师向大家展示了一根很长很长的"面条",在孩子们好奇的目光中,教师为"面条加工厂"添置了胶水和棉签, 并布置了一个新任务--做一根很长很长的"面条"。于是,"面条小铺"又热闹起来,孩子们纷纷探索和尝试把"面条"变长的方法。他们不约而同地用上了教师提供的新材料,把剪好的"面条"一根接一根地黏起来。他们还发现,制作面条时要尽量沿着线条剪,剪得更仔细,才能避免把纸条剪断,让面条变得更长。而如何把纸条黏得又整齐又牢固也是一种新的挑战。教师适时添加的材料重新激起了幼儿的探索兴趣,为幼儿提升经验和操作水平创造了新的契机。随着经验的积累,"面条加工厂"生产的面条越来越多,越来越长了。一天,教师把生活区里"喂小动物吃饭"的操作材料摆到了"面条小铺"。看见张着大嘴巴的小动物,马上有孩子建议:"我们喂小动物吃面条吧!"他的提议立即得到大家的响应,孩子们都来喂小动物吃长长的"面条":有的捏着"面条"的一端,高举着手尝试把"面条"的下端放进小动物的嘴里;有的先把"面条"的下端放进小动物嘴里,然后双手边送边拉。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把不同区角的两组材料进行了组合,使逐渐失去吸引力的材料重新散发魅力,延伸出新的活动内容。

二、材料的再次利用,是老师劳动的再次体现,可以起到资源共享的作用。

本班材料经过几次利用将失去它的功能,如何再次开发它的功能,变废为宝,最佳途径是与同龄班进行交换,让废弃的材料重新发挥余热,这样可以减轻教师准备材料的精力,还节省了材料。

三、对原有基础上的区角活动进行挖掘和创新,是丰富区角内涵的灵魂。

每个活动区都是教师通过精心设计、选材而定的,但孩子经过几次参与,会对这个区角逐渐失去兴趣,如果改变区角的内容,那又将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材料,并且还受到场地的限制,因此,我认为改变区角的形式或增加一些环节,都能重新注入活力,也是切合实际的选择。如:小班幼儿刚刚入园不久,最喜欢的就是角色游戏,为此,我在活动区域设立了理发店、娃娃家、小医院和小菜场等,各区域的分隔基本上是以玩具橱为主,并没有明显的区别。一天,心心最先来到幼儿园,她在活动室里转了一圈,就径直走进了娃娃家,然后坐在娃娃家的小床上抱起了娃娃。随后进来的小玉没有多做思考,就来到了小医院,他拿起小听筒和小针筒,像模像样地当起了小医生。 陆陆续续进来的`其他幼儿都会在一番观察后,找到自己喜欢的游戏区域,每个幼儿都玩得很投入,很开心。

进入小班下学期,班上的幼儿仍然对角色游戏很有兴趣,而角色游戏的内容还是和小班上学期一样,有娃娃家、理发店、小医院和小菜场。今天是仔仔一个来到幼儿园,她想也没想就走进了娃娃家抱起了娃娃。随后而来的彤彤也快步来到娃娃家开始烧饭。很快,娃娃家便人满为患了,可活动室中的其他区域却少有人问津。看到豆豆也想挤进娃娃家,我便向他建议道:"娃娃家的娃娃病了,可是小医院没有小医生,你去当小医生给娃娃看病好吗?"谁知,豆豆一脸不悦地使劲摇摇头,最后还是挤进了娃娃家。这天,有十多个幼儿在娃娃家做游戏,自然,他们玩得并不尽兴。小班幼儿的自主性游戏以角色游戏为主,从以上两个实例看,他们对于游戏内容的反应是大相径庭的。是什么原因让原本很吸引幼儿的游戏内容,变得无人问津呢?我想,游戏材料、空间分隔都会给幼儿带来不同的游戏引导。小班上学期的幼儿喜欢在桌面上操作和摆弄这些游戏材料,因此,当时对娃娃家、理发店、小医院和小菜场这些区域进行平行分隔是比较适宜的。 但到了小班下学期,幼儿开始有了一定的游戏目的,游戏有了具体的情景。因此,游戏区域的分隔就应该有所变化,如果还是一成不变的平行分隔,幼儿就不会有新鲜感,也就影响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

随后,我把几个区域的分隔进行了调整。把小医院分隔成"门诊"和"病房"两个区域,在小医院里挂上了窗帘。果然,这一变化吸引了很多幼儿来到小医院。有的在"门诊"忙着给病人打针,有的则躲进了"病房"当起了小病号,小医院里人丁兴旺。我缩小了理发店的空间,但放置了一面比较大的镜子,提供了许多漂亮的头饰。理发店虽然变小了,但材料却丰富了很多,理发店里又充满了幼儿的欢笑声。我还把小菜场的整体位置和空间进行重新划分和排列:把小菜场的货架围成一个圈,使卖菜人能坐在中间,方便操作,而买菜人也拿取自如,这样就大大改善了小菜场杂乱无章的环境。 通过这样的调整,不同活动区域的特性和功能更加凸显,原本没有发展空间的游戏又有了新的展示内容。

四、区角游戏中教师的正确指导是幼儿获得充分体验的保证。

区角活动充分提供给幼儿自主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也提供给幼儿实践的机会,所以我们教师切不可操之过急,而是耐心等待,让幼儿获得充分的体验。幼儿在游戏时,教师是很好的观察者,在发现问题时,教师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如一次游戏时,我发现我们班有个小朋友在工作舀豆子,他每舀一勺,就有很多豆子会掉在地上洒在桌上,我在一旁看的很着急,也很生气,实在是憋不住了,就跑过去边帮他舀边训斥他,陈老师看见了,连忙阻止我的行为,让我不要打扰他的工作。是啊,在区角游戏时,教师要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不要急于直接指导,尽可能让孩子独立、主动开展游戏,多放手、多鼓励、少包办。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且每次活动中,教师还要做个赏识者。孩子们一个小的发现、一件小的作品,教师都应加以肯定,教师尽量能把幼儿的所有"成果"展示出来,如平面的作品张贴出来 ,立体的作品可悬挂在空中或摆设在桌、柜上,给幼儿一个直观的成功体验。

总之,教师应该仔细观察,及时了解幼儿当前的兴趣和需要以及他们在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把握幼儿在认知水平、情感态度方面的个体差异,分析其最近发展区并据此设计活动。材料投放后,教师要观察幼儿的使用情况,反思材料中蕴含的能力要求是否与幼儿的发展水平相适应,并据此对材料进行调整。

幼儿对区域活动的兴趣是逐渐提高的,如果兴趣维持之好,那技能也就提高了。只要有了兴趣和技能,孩子们就会很快乐的玩,并且能创造出许许多多妙趣横生的作品,这样使他们的想象力更加丰富,创造力更加结实,孩子的知识经验也就越来越丰富。

参考文献

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

2.华爱华:《幼儿游戏理论》,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12.

3.林佩芬: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幼儿语言发展特点的研究论文

浅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的类型很多,包括学年论文、毕业论文、学位论文、科技论文、成果论文等。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如何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语言是人们进行交流和社会活动的重要工具。语言的发展要从幼儿开始,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注重各个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关键词: 幼儿 语言教育 教学方法。

苏霍姆林斯基说:语言是智力发展的基础,也是所有知识的宝库。我们认识世界、吸取知识、开阔眼界,与人的交往都要凭借语言进行。幼儿期是语言发展的最佳期,心理学家的研究证明:对幼儿的语言教育要越早越好。如果忽略了对幼儿语言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就必然会给孩子造成终身难以弥补的损失。为了提高幼儿语言教育的实效,通过观察、思考和实践,我摸索出如下数学方法。

一、自身语言素质的提高。

教师要想提高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就要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为幼儿学习语言树立榜样。幼儿学习语言的基本方法是模仿,老师是最直接、最有权威的模仿对象。所以老师的语言一定要做到发音准确规范、简洁明了、生动有趣,也要有一定的文学修养。在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切忌生硬粗俗,要让优美的语言渗透在幼儿幼小的心灵。在与幼儿的语言交往中,教师要及时调整活动的内容和方法,启迪幼儿进行思维交流。在教学实践过程中,我深刻认识到幼儿语言的培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它是一个长期的、不懈的探索过程。教师要站在孩子的角度,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孩子的思维去思考、去表达自己的思想。在语言课教学活动中要注重幼儿的创造性思维,才能有效地促进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只要坚持不懈,为幼儿创造各种发展的机会与条件,就能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叶圣陶说:“语言是思维的定型,思维是语言的基础。”发展语言能力就是发展思维能力,而发展思维能力正是发展智力的核心。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关键在于思考。

如在故事教学中常见的是教师讲,幼儿听,然后提问题,幼儿在老师指点的范围内学习词语,记忆情节。在诗歌教学中,有的教师只是机械地让小朋友一遍一遍地读,直到能够背诵为止。这样就限制了幼儿的思维定势,阻碍了语言的发展。如《好朋友》这首诗歌多数老师在讲述过程中教幼儿一遍一遍地读,最终逐字逐句地背下来。这样幼儿被束缚在教师所规定的范围内,不能够充分发挥他们的思维想象力,因而限制了幼儿思维语言的表达能力。其实,《好朋友》这首诗歌是属于创造性讲述范畴的课型,我们可以用一个词引导幼儿说出更多的词来。

如:“小鸟”的朋友是谁?幼儿就会说出:蓝天、白云、草地、鸟笼、大树等。还可以用续编故事、讲生活经验等方式描述小鸟。

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幼儿的语言积极性,把幼儿思维语言发展的定向性,转变为多向性、变通性,为培养幼儿高水平的语言表达能力提供广阔的思维空间。

1、创设一个宽松的语言氛围。

有了宽松、愉快的气氛,孩子才想说、敢说,并且感受到说的快乐。当然,宽松并不就是让幼儿随意发言,而是让孩子感到没有压力、不强调对错与好坏,做到“理解接纳,支持鼓励”。

(1)接受孩子的语言特点。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要多鼓励、少批评;多支持、少反对;多欣赏、少讽刺;多启发引导、少消极灌输。不受生活经验、思维特点、成人标准的限制。有的幼儿语言表达的意思不一定准确或恰当,出现少词多字的现象,甚至用方言来表达。这时我除了引导幼儿准确地表达外,还极力鼓励他们使用语言解决问题。

(2)满足孩子交往的需要。在集体语言教育活动时,当个别孩子的问题回答与自己设想的大致符合时,教师马上就此小结,提出下一个问题,这样往往容易使幼儿形成思维定势,导致活动不能继续。教学要突破定势,激发幼儿多角度思考问题、回答问题解决问题,达到交流的目的。

(3)减轻孩子发展的压力。在教学中教师往往以竞争来刺激孩子发展,比如在语言活动中,也有比比谁想得快、说得多、谁最聪明之类的内容,结果举手的总是那么几个语言发展好的孩子,语言水平稍弱的孩子就干脆不举手了,以他们自己的话说,就是“老师总是表扬他们说得好”。其实每个孩子的接受能力不同,学习优势也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承认差异,并重视差异,不要一概以“说得完整”这些统一的标准来评价孩子,而可以用不同层次的评价来对待语言水平较差的孩子。例如对发展稍滞的孩子,可用“你能勇敢地说,真好!”来鼓励、强调个体间的纵向比较,而淡化群体间的横向比较,让那些滞后的'孩子看到自己的进步,从而减轻发展的压力。

2、鼓励幼儿想说、敢说、会说。

语言能力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发展幼儿语言的关键是创设一个能使他们想说、敢说、喜欢说、有机会说并能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在教学中幼儿除了和教师交流外,很大一部分时间是和同伴交谈。而在集中语言教育活动中幼儿发言说话的机会太少。针对这一问题,我改变了传统的语言教学方式,注重以幼儿为主体,为孩子创造更多的发言机会。

(1)让孩子想说。依据幼儿好表扬,喜欢小礼物的特点,用激励的方式使幼儿产生想说的欲望。如,在上语言课时,我对于能积极发言的幼儿及时地发一张小卡片,奖励一朵小红花,并摸摸他的头或拥抱一下等给予肯定。针对个别性格内向的孩子,不急于要求他能同其他孩子一样一开始就能站出来说,而是进行个别交谈,一步一步地去引导,帮助其克服心理障碍,最终达到与他人交流的目的。

(2)让孩子敢说。其实有些孩子不是不想说,而是不敢说,因此我们通过为幼儿提供多种表现自我的机会,消除幼儿独立表现的恐惧感,增强幼儿大胆表现的欲望。如开展“开心小主持”、“课间播报”、“自由交谈”等活动,使幼儿把生活中的所见所闻,通过自己的语言说出来传达给周围的人,与他人一起分享快乐,同时培养了幼儿倾听的习惯,提高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孩子会说。在孩子想说、敢说的基础上,我们就要引导孩子会说话,也就是把要说的话讲清楚、讲完整,讲得生动、贴切些。怎样去引导呢?比如:在带幼儿散步时,让幼儿观察各种树木、花的变化,幼儿在寻找过程中发现很多树变了样,如杏树叶变红了、柳树叶变黄了等,同时又发现了它们像什么?如“石榴树的叶子黄了,像一把金色的小扇子”;“柳树的树叶落下来像小船”;有的“树叶落下来像蝴蝶在跳舞”;“松树的树叶很绿,看上去像一顶尖尖的帽子”;这样幼儿把观察到的、想象到的东西及时地说出来,发展了口语表达能力。总之,要利用日常活动的有益资源,抓住契机,引导幼儿学习和发展语言。

三、语言教育渗透各科教学。

语言教育实际上和其他教育是一种互为基础、互为联系、和互相促进的关系。语言教育不仅是语言课教师的责任,而且是各科教师的责任。在各科教学中,幼儿语言的发展与其情感、经验、思维等其他方面有着密切的关联。因此,各科领域的教育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

1、游戏教学。

游戏教学是幼儿园教学的主心骨,不论是课堂游戏还是户外游戏都要让幼儿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活动之中,充分地表露自己的情感,要求幼儿不仅要动起来,而且要进行交流,了解游戏环节及游戏的目的所在,达到游戏的结果,从而获得语言的发展。比如在角色游戏中,分配角色是关键,教师在分配角色时要反复强调角色名称,然后请每个幼儿说说自己在该游戏中担任什么角色,任务是什么?如在唱歌比赛中扮小白兔的幼儿的任务是当裁判员等。

2、音美教学。

幼儿语言的发展应渗透在音美教学活动之中。如在音乐活动中,让幼儿边听音乐边联想感觉到了什么?然后用语言描述出音乐旋律所表达的意境及自己的感受。说说自己感受到了什么?如:听《春天来了》这首歌,幼儿就会说:“我感到天气变暖了,柳树发芽了,田野变绿了,山里的野花开了,蜜蜂蝴蝶飞来飞去。”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用语言讲述自己绘画的内容,并说说绘画中自己采用了哪些线条,这些线条看上去像什么?比如:螺旋线像什么?幼儿就会七嘴八舌地说像妈妈的头发,像攀登架,像螺丝,等等。这样能充分发挥幼儿思维想象力,让幼儿在轻松愉快、自然的氛围中发展语言能力。

总之,在语言教育中教师要发挥好主导作用,尤其是在“培养思维语言”上下工夫。我们要为幼儿创造广泛而良好的语言表达情景和抒发思想感情的机会,积极诱发他们多说话,做到发音准确,用词得当,句子完整,表达清晰,连贯而有感情,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听故事等,达到看人说话,看物说话,看景说话,通过朗读诗歌、念绕口令等训练方式提高独自说话,与人对话的能力,充分肯定幼儿的表达能力和他们所取得的成绩,使他们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以获取更大的进步。

【拓展内容】

幼儿语言能力的培养方法

语言能力是指听、讲、读、写的能力,语言能力的掌握对幼儿的学习和生活影响很大,尤其对正处于语言发展关键时期的小班幼儿来讲,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使这些语言能力在活动中得到良好的训练呢?

一、创设良好的语言学习情境,激发交流欲望

初入园的幼儿由于过度焦虑、紧张,会哭闹、拒食等,我就以大姐姐的身份亲一亲、抱一抱、摸一摸他们,使他们知道自己是受欢迎的。除了用非语言的沟通方式来稳定幼儿的情绪,我还在非语言沟通中纳入语言沟通——交谈。我就以母亲般的爱心、耐心、细心,经常与幼儿一对一或一对二的面对面自由自主的语言交谈,使幼儿在亲子般语言交流中即得到情感的满足,又获得语言发展。

在语言活动中,我根据幼儿好动,喜爱新奇变化的事物,注意力分散,情绪不够稳定的特点,每次活动我都精心设计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活动,制作一些生动形象、色彩鲜艳的玩具和图片,从而吸引和感染幼儿。发展孩子的语言不能只注重每天的几十分钟的语言教学活动,而应特别关注一日生活中的语言教育。在一日活动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需要,有与人交往的需要,他们会在讨论中学听与说,学会表达自己的意愿。

二、日常生活中创设轻松的语言运用环境,激发幼儿语言的主动性、积极性

陈鹤琴先生曾说:“注意环境,利用环境,环境是最好的教具。”从某种程度上说,环境就是教育,创设良好的语言交往环境,可以使幼儿的语言能力在游戏交往中得到进一步锻炼。

教师在创设活动区活动和区域性自主学习活动的环境时,应注意在提供多种活动材料的同时,也给幼儿一个自由交往的空间,让幼儿避开教师的“监护”,打开心扉自由地与同伴交流,在这里,孩子们可以无拘无束地交谈,可以使幼儿的语言结构不断进行调整和组合。例如,在角色游戏中,出于游戏的需要,幼儿必须以角色的身份出现,用角色的口吻表达表达自己的愿望与情感。如在“娃娃家”游戏中,如果扮演妈妈的幼儿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会提出抗议:“妈妈说话是很轻的,不是你这样的。”于是,“妈妈”或会与之辩白:“我是假妈妈。”或改变自己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温柔地说话,体贴地照顾孩子,并友好地与周围人交往,语言技巧在游戏交往中自然地得到了实际锻炼和运用。与此同时,教师也可以从“监护”中抽身,着力对幼儿语言的发展进行观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进行引导,也可以进行个别幼儿语言能力的指导。这样,幼儿就可以在视觉信息、听觉信息、主观感觉、愿望(或要求)的表达以及动手操作等实际交往的互动活动中,使语言能力得到锻炼和发展。

三、家园携手,合力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

幼儿的任何进步都离不开社会、家庭、学校的共同努力,因此我利用家长接送幼儿的机会、家长园地以及家长半日公开活动等方式,提醒家长配合幼儿园:使用规范的语言、多与自己的孩子交谈使幼儿得到更多语言锻炼、练习的机会;不断引导孩子对身边的事物多看、多听、多触摸,用感觉积累经验,在实践中去探索、去发现;帮助家长创设良好的家庭语言环境,使家长了解自己对孩子语言发展的影响……我相信只要父母平时有意识地为孩子创设语言环境,孩子就能很好地掌握语言。

促进幼儿的语言发展是极为重要的,它将影响幼儿的将来乃至一生。让我们的孩子拥有娴熟流利的技能和口才,适应这高科技的社会和竞争潮流吧!

培养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教案

设计背景

中班的幼儿各方面都有了一定的发展,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本次活动设计就是想让幼儿从身边最近的地方,最近的人出发, 使幼儿想说、多说、爱说,注重用完整的语言表示,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目标

1:锻炼幼儿的胆量,学会倾听。

2: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感受家的温暖。

重点难点

难点:锻炼幼儿的胆量,学会倾听。

重点:进一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以及感受家的温暖。

活动准备

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等图片

活动过程:

1:开始:播放《家族歌》进入活动场地

2:大家齐唱《家族歌》。

3:老师引导小朋友们说说《我的家》活动规则:我家住在....我家有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爸爸是做....妈妈是做....爷爷奶奶爸爸妈妈都爱我,我也爱他们......(幼儿述说当中让他们自由发挥)

4:让幼儿轮流上来描述自己的家庭情况。

5:活动结束。

教学反思

这次活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让幼儿敢说会说,从身边最亲近的人出发,锻炼幼儿的胆量和表达能力。在活动中,老师充分运用鼓励表扬等方法,如:你真棒、你说得很清楚等,来激发幼儿讲的欲望,让幼儿感受到自己能行,自己一定能讲得很好,从而提高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就会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满足感。在活动过程中,大部分幼儿达到了预定的目的,很享受活动的过程,能不拘一格的描述自己的家,而且表达得相当的清楚,有些幼儿在说到自己父母的时候还会表现出一种幸福感。但是有个别幼儿还是比较胆小,上来的时候很忸怩,怕说。今后我觉得我还是要多学习,多请教,以更好的引导各样的幼儿。

所谓教学策略,它是指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或教学意图而采用的一系列具体的问题解决行为方式,包括教学准备策略、教学实施策略、教学评价策略。教师是实施有效教学的灵魂,而其采取的有效的教学策略是实现教学有效性的有力保障。

本文是我在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学策略探索和运用的一些收获:

一、教学准备策略

教学准备策略主要是指教师在组织实施教学活动前所要处理的问题解决行为。具体说来就是教师在准备教学时,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教学内容的选择及目标的确定、教学材料的准备(包括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与处理、主要教学行为的预设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编制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有效教学准备包括:

1.选择并确定活动内容与目标。兴趣是幼儿学习的内在动力。选择幼儿喜欢的语言活动内容并确定合适的教学目标是判断语言集体教学是否有效的直接依据。如大班语言活动《我家是动物园》,其故事内容幽默风趣,贴近幼儿生活,容易引发幼儿的共鸣,从选材看这个活动是符合大班幼儿发展目标的。活动目标有两点:一是观察分析画面,理解故事内容;二是激发阅读的兴趣。在确立教学目标时我从幼儿角度出发,不仅突出语言还涵盖态度情感、能力、知识经验多个纬度多个领域教育因素,是适宜大部分幼儿最近发展区需要的,是可以共同达到的,努力体现目标的有效的整合。

2.收集并制作适宜的教学具。一个集体教学活动具体需要什么教学具、教学具是否能充分激发幼儿主动学习等,这些都应该是教师活动前必须要考虑周全并要充分准备的。如活动中师生都需要摆放小图片来学习讲述的,那教师就要事先准备相关图片;需要利用幻灯机、电视机等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的,那教师就要事先检查这些设备性能是否保持良好等。根据幼儿思维具有具体形象性特点,教师在活动前还要尽量把一些抽象事物付诸于直观的形象之中。提供给幼儿的操作材料遵循多样性、丰富性、层次性、操作性、实效性等原则。

3.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集体教学活动一般来说都是有组织、有计划地的预设活动。教师在活动前要预先考虑选择何种有效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在教学方法上力求体现多样化,在组织形式上力求突出生活化,在教学手段上努力结合现代化。如活动中教师要考虑导入部分是采用故事还是猜谜形式;设计的提问是启发式还是开放式等,教师一定要反复推敲来选择适宜的教学行为和组织形式,以激活集体语言教学活动的气氛,有效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促进教学有效开展。如大班语言活动《逃家小兔》中,教师将大图书制成了PPT幻灯投影,还将故事录音结合在课件里面,比较有效地体现了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合理整合的新教育观念。

二、教学实施策略

教学过程的实施策略,主要是指教师为实施教学方案而发生在集体教学现场的一系列行为。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教师的管理行为,它是为了使教学能顺利地进行而创造各种有利条件及为了确保单位时间内的教学效益的活动;二是教学行为,它包含直接指向教学目标和内容的事先作好准备的预设行为和直接指向幼儿和教学情景的无法事先作好准备的偶发事件时采用的教学行为两种。有效教学实施策略包括:

1.导入环节要简洁生动。集体教学的导入环节所占的时间较短,但它所起的作用却是不可忽视的。常言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入方式多种多样,应该是简洁、生动、准确的,要能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激智、激情、激趣之效。如在教学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可以这样导入:你爷爷有胡子吗?你想知道冬爷爷的胡子是什么吗?我们一起来听散文诗《冬爷爷的胡子》就明白了……这是典型的与幼儿作简短谈话的导入方式,整个环节简洁、自然、切题。

2.教学策略要“因人而异”。所谓“因人而异”,是指对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施以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不论教育者怎样地研究了教育学理论,如果他缺乏教育机智,他就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教育实践者。”教学机智的实质就是一种转化师生矛盾的'艺术,是一种正确处理教与学矛盾的技巧。表现在语言艺术上则是直话曲说,急话缓说,硬话软说,正话反说,严话宽说。实施过程中,教师先要深入观察,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各方面发展的水平,去捕获幼儿发展的各种信息。然后教师及时对观察的结果进行客观分析和判断,确定幼儿语言学习的最近发展区,及时调整教育策略和要求,找出适合的教育手段和方法。

3.师幼互动要积极和谐。教学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当好幼儿学习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教师利用自己的教学热情、各种语言艺术和魅力,积极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氛围,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这是师幼有效互动的前提。过程中教师以“合作伙伴”的身份参与到幼儿的活动中去,能有效促进师幼情感交流,迸发智慧火花。如托班语言活动《小圆形》的组织过程中,教师一开始便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圆形画面,配合魔棒“变魔术”,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设问“什么也是圆圆的”后,教师边演示课件边让“ 魔棒”变出许多圆形物:一会儿变成太阳,一会儿变成皮球,一会儿又变成气球等图案,让幼儿来感受儿歌、学念儿歌,最后教师和幼儿一起玩起了小圆形变变变的游戏。活动中,师幼关系和谐、互动有效。

三、教学评价策略

教学评价策略主要是指教学活动结束后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过程与结果做出的系列的价值判断行为,是一种过程性评价。这里的评价主要是指以幼儿为对象,对幼儿活动、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受益情况和所达到的水平作出价值判断。俗称教学反思。有效教学评价体现为:

1.评价标准多条。教学评价的目的应该是激发幼儿的自信心、保护幼儿的自尊心、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幼儿有再发展的动力。《纲要》提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满足。也就是说教学的评价标准不再是统一的,而要充分考虑到幼儿之间存在的个体差异性,尽量满足每个幼儿被教师承认和赞许的愿望。

2.评价方式多样。在实际教学评价过程中有的教师的评价方式单一,以口头语言评价为多,而且词汇也很贫乏,在一次活动中不断出现“不错”、“很好”、“真会动脑筋”等词语。我认为这样的评价方式缺乏针对性,不利于对幼儿进行有目的的指导。陈鹤琴先生在创立“活教育”理论是提出“教师要活。”这个理念我们一线教师可以拿来努力消化,并付诸实践,我们除了可以口头语言评价,还可以以图画、身体动作如表情、眼神等方式来参与评价,这样可以把幼儿的兴趣点推向更高层次。

3.评价时间多元。习惯上教师是在活动结束时对幼儿进行评价,而活动过程中却忽视了对幼儿进行赞扬和鼓励。有的教师往往只对一个片面点进行评价,而对幼儿在教学过程中的活动状况不作任何评价,这是不利于教师对教学过程的调节、控制和反馈的,而且对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也不能及时强化或纠正。正因为教育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所以评价也应该贯穿在教学活动的全过程,这样可以不断激起幼儿的主体参与性,让幼儿在教学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获得进取的力量,分享合作的和谐,发现生命的灿烂。

综观现在的幼儿园语言集体教学活动,教师们都在努力地寻找有效的教学策略研究,但是如何有效,有效的程度到底如何,如何使教育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这就有待于我们幼儿教师继续努力去尝试和思索了。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