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人像摄影毕业论文提纲精选

发布时间:

人像摄影毕业论文提纲精选

艺术类论文提纲范文

艺术是用形象来反映现实但比现实有典型性的社会意识形态,艺术类院校是培养具备各专业知识,能从事各专业门类教育和实践的人才。那么,艺术类论文提纲要怎么写呢?

摘要 4-6

ABSTRACT 6-8

引言 11-16

一 选题目的及意义 11-13

二 研究概况 13

三 研究方法 13-16

一、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的历史文化背景和生存发展现状调查 16-37

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的历史溯源 16-19

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产生的人文地理环境 19-21

当代社会生活中的察哈尔蒙古族毛植 21-24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的生存现状 21-22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的发展与传承 22-24

制作工艺流程详解 24-37

制作材料与制作工具 24-29

制作材料 24-27

制作工具 27

图案设计 27-29

工艺流程 29-37

二、对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的对比分析与毛植的审美特征——兼与蒙古族地毯、挂毯、毡绣等毛纺织品的比较 37-50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作品的造型分析 37-41

早期毛植作品造型分析 37-39

近期毛植作品造型分析 39-41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制作工艺今昔对比 41-43

从材料构成对比 41-42

从工艺技法对比 42

从造型设计对比 42-43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与蒙古族毡毯工艺品的比较 43-46

唯美唯上——察哈尔蒙古族毛植与地毯的实用性比较 43-44

唯真唯上——察哈尔蒙古族毛植与挂毯的装饰性比较 44-45

各有千秋——察哈尔蒙古族毛植与毡绣的观赏性比较 45-46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独特的审美特征 46-50

制作技法与内容题材的并重 46-48

毛植的再现力 48-50

三、对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50-57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技艺传承的局限性——经济利益与艺术追求 50-51

口述历史的模糊与文献资料的缺失 51-53

毛植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践先行与理论滞后的问题 53-55

察哈尔蒙古族毛植转型的.可能性与可行性 55-57

结语 57-59

参考文献 59-61

附录: 内蒙古察哈尔蒙古族毛植作品图例一览表 61-63

致谢 63-64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4

摘要 4-5

Abstract 5

绪论 8-13

选题来源和依据 8-9

选题来源 8

选题依据 8-9

研究的文化背景 9-10

研究目的和使用价值 10

国内研究现状 10-12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方法 12-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

研究方法 12-13

第一章 :巍宝山古建筑雕刻艺术基本状况 13-19

. 巍宝山古建筑群之代表——巍宝山八景 13-14

. 巍宝山古建筑雕刻艺术基本状况 14-19

.巍宝山古建筑雕刻艺术的历史演变 14-15

.巍宝山古建筑雕刻艺术风格的形成 15-19

第二章 :长春洞古建筑的雕刻艺术 19-35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基本状况 19-21

. 长春洞的布局 19-20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折射的文化内涵 20-21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的分类 21-31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的材料分类 21-22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的技法分类 22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的建筑构件分类以及图案释意 22-31

. 长春洞古建筑装饰艺术与其他古建筑的装饰艺术的不同 31-35

对本土文化的吸纳 32-34

道教建筑主要装饰形式的不同 34-35

第三章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的审美特征研究 35-39

. 长春洞古建筑中的雕刻装饰艺术美的产生 35-36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的审美特征 36-38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具有直观具象性 36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以静态表现出动态 36-37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具有的形式美是与道教文化的结合 37-38

. 长春洞古建筑雕刻艺术题材的多样性 38-39

第四章 :巍宝山古建筑及其雕刻艺术的保护和传承 39-44

. 如何保护和传承巍宝山长春洞古建筑及其雕刻装饰艺术 39-41

强化本地区群众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意识 39-40

创新本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形式 40-41

进一步拓展本地区民族文化传承的渠道 41

. 巍宝山古建筑雕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 41-44

巍宝山古建筑雕刻艺术是现代设计借鉴的源泉 41-42

巍宝山古建筑雕刻艺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实例 42-44

结语 44-45

致谢 45-46

参考文献 46-47

《如何在照片拍坏的情况下不被客户打死》《影楼老板拖欠摄影师工资的对策》《如何解决客户丑但是照片要求美的矛盾》《如何使用入门级低端器材拍出大片》《摄影师如何用微薄的薪水生存》《如何正视现实》

关于人像摄影的几点看法

——作者:卡西莫多

现在的人像摄影好像越来越误入歧途,其现象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选模特如同选美,漂亮的才能做模特;

二,

选模特如同大胸比赛,胸小的都没有了做模特资格了;

三,

拍摄时皮肤越来越白了,白到比一张白纸还白,全没有了光影层次感。把摄影最基本的,最该表现的光影层次丢到九霄云外;

四,

后期制作越做越蒙,蒙到皮肤质感丧失殆尽!我这里还不是指那些不会后期和不懂后期,只能用一键美化程序或用磨皮的简单方法处理图片来糊弄不懂得欣赏者的摄友,我是专指那些手持几万到几十万摄影器材的朋友,花那么高的价格买来对细节和质感有超长表现的设备及镜头,拍出来的是好片子,可是后期处理得却等同于一个千把元的傻瓜机效果!真不知这样的朋友是怎么想的!

五,

人像摄影不讲究用光技巧,甚至于不敢用逆光拍摄,专挑顺光的方位拍摄,殊不知这样的片子拍出来先不说后期处理增加了点儿难度,就是稍有摄影常识的人能够欣赏都难,不要说真正懂得摄影艺术的人了,看到你拍出这样的片子只会呲之以鼻(暗中的,表面上可能会给你留点面子)!

我对人像摄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人像摄影不是选美。作为摄影师,你要做的是怎么把被摄者美的瞬间给拍下来,让被摄者显得更美。在拍摄时,多注重人物的神态和表情,最大限度的调动被摄者的情绪乃当务之重。不要像弱智的摄影师一样要求被摄者笑一笑,那样笑出来的不傻才怪!要善于与模特沟通和交流,尽量使被摄者在情绪放松时去尽情地发挥,这时拍出来的人像才会表情更加自然,更加传神,不精彩才怪!

二,

女人的美也是体现在多方面的,不要仅仅盯着大胸的女性。胸大并不是美的唯一。摄影师更该多加关注人物的神态、表情、眼神儿和优美的肢体语言,对于各种光线的巧妙运用来展现被摄者这些美的瞬间;

三,

拍摄方位切忌平光,也就是顺光。要多利用侧光、侧逆光或逆光来拍摄,这样拍出来的片子才会有很强的光影层次感和立体感,才会更加生动和感人;

四,

人像摄影的构图涉及到很深的学问和很高的技巧,我就不在这里深谈了。但能够增加美感和提高动感效果,你只要做到以下两点就可以了:其一是尽量避免主体居中。人物的前方空间多一些,后面空间少一些;脚下的空间少一些,头上的空间多一些(特殊表现手法另论)这样的画面看着才舒适;其二是巧妙利用相机的倾斜达到对角线式的构图或利用前后景物的参照物来体现画面的纵深感,这样会增加画面的动感效果;

五,

数码相机发展到目前其对焦方式已经很方便和精准了,在人像拍摄时,对焦点一定要对在离相机最近的那只眼睛部位,最传神的眼睛清晰了,整个画面才好看。

六,

尝试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摄方式,尤其是在大型摄影活动群拍时更是如此,尽量减少雷同,多拍出几张与众不同的片子来,这样才会显得你的拍摄手法有独到之处呢!

七,

现在是数码**,多数摄友使用的都是数码相机。可是再好的相机拍出来的片子总会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都需要进行后期处理的,尤其是人物的皮肤,不做后期处理总感觉有不尽完美之处。可以这么说,拍摄完成仅仅是整个人像摄影过程的一半或一少半的工作量,大量的工作还需在后期进行调整、修理等,不做后期工作的图片只能算是半成品了。

PS固然是最好的图片软件,根据摄影者的创作意图几乎是无所不能,但它也不是所有的工具操作起来都便捷、都易于掌握。有很多工具的繁复操作还是很令人头痛的,好在现在网上有很多其他很好的易于掌握和容易操作的图片软件。这些图片软件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优缺点,摄友们只要多尝试几种图片软件,会发现其中的许多便捷之处。我在这里给摄友们一个最忠恳的建议,后期的处理不是越白越好,而是一定要留有尽可能多的光影层次来丰富画面;皮肤的处理更不能使用简单的磨皮方式,变成了橡皮人儿,而一定要保留皮肤的质感,这才是人像摄影真实美的体现。(就图片的后期处理愿与摄友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最后提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欣赏者到正确方向上来也是摄影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观众群中不懂摄影艺术的还是大多数,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适时地做些摄影艺术知识的普及工作,多向大众交代摄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常识,告诉大众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引导大众懂得欣赏和会欣赏摄影作品。“俗”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的东西,同时也是艺术表现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但却不是摄影艺术追求的目标。而“俗气”则是我们摄影人要摒弃的不良形式,更不该随波逐流的专搞一些俗气的作品出来以误导大众!

人像摄影的技巧与后期处理

人像可谓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拍摄对象,现在人像摄影已不再是单纯记录人的面貌,为了更好的拍摄人物,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常用的摄影技巧,并通过后期处理使摄影效果锦上添花,使人像摄影真实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达到和谐统一,使画面中的人物上更为栩栩如生。

论文关键词:人像摄影,技巧,后期处理

人像摄影是所有摄影类型中最难掌握的一种。摄影家们凭借着敏锐的艺术触觉,通过对人物姿态的安排、表情的选择,对光线、影调的处理来让人物的性格说话,让摄者坦露内心世界。被拍摄者的姿态、情绪、状态、与摄影师的互动状况、外部光线等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拍摄结果。拍摄人像可以移动位置、使用外闪,并且可以更换衣服或者做些姿势,这里唯一能限制你的就是你的想像力,想像力就是拍出人像大片的关键所在了。学习拍摄人像最佳的办法之一就是向专业人士们学习,这里有一些像专业人士一样思考的技巧能帮助你拍出令人惊艳的人像照片,可以使观众从画面中的人物身上看到了更为生动有力、栩栩如生的形象论文发表,更能体验到时代的氛围,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人生。

人像摄影的技巧

1. 与你的模特建立和谐的沟通

这是所有技巧里最重要的一条,掌握这一条,你就在人像摄影专家路上了。尽量让她们放松点,开心点,如果你做到这一条,好照片将会随之而来。如果你还在寻找模特,你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将是你拍摄人像照片的最佳起点。

2.人摄像影的构图

拍人像,无论特写、近景、半身全身,除了模特姿态与神态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摄影对构图的判断,人像的特写最好是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那样,照相机到被摄者的距离就可以稍远一些,避免透视变形。拍摄近景人像,要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光线的投射方向、光线性质的软硬,并注意观察被摄者的神态,掌握适当的拍摄瞬间。半身人像因为能够拍摄到人物的腰部或腰部以下,被摄者姿态的变化就丰富多了,给画面的构图带来很大的方便论文发表,使我们有可能把被摄者拍得更生动一些。拍摄全身人像,在构图上要特别注意人物和背景的结合,以及被摄者姿态的处理。

3.选择最佳拍摄方向:

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同是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视觉印象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角度显得更美,更有神韵。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要力求找准被摄者最美、最动人的角度。拍摄角度的少量变化,都能对被援者形象的表现产生明显的影响。拍摄方向的选择,是以被摄者为中心照相机左右位置的变化。拍摄方向大体上分作正面人像、七分面人像、三分面人像、侧面人像这几种拍摄。正面人像,适合于那些五官端正、脸型匀称而漂亮的人。如果脸围太胖、太宽、太瘦。两侧不均,或者两眼大小不一,鼻子、嘴形不正的人,一般说来不宜从正面拍摄。

4. 使用长焦端

你镜头的焦距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你需要充分了解镜头的特性及如何发挥它的优势。如果你拥有一台数码相机和一支标准变焦(典型的就是在18-55左右的焦距)的装备的话,那么你已经拥有拍摄人像的不错的器材。如果焦距超过100mm或更多,那当然更好。使用变焦的镜头的长焦端来拍人像是比较理想的。长焦镜头能产生压缩感,使脸部更平并变得讨人喜欢。

5. 拍低饱和度照片

低饱和度照片通常是艺术化的,充满创意。一些当今最好的时尚与人像摄影师喜欢拍摄低饱和度照片。所以你不应忽略这种技巧。此类照片主要是关于锐度、质地、光线和构图方面的事情。此外,低饱和度照片通过后期处理也能给观者不同的、特殊的心情。

6. 学习有关光线的一切知识

就拍摄人像而言论文发表,多云的天空和下午下半段的太阳光是不错的光线。直射的阳光会使人像非常糟糕,它将在人像上投射刺眼的阴影并使模特斜视或眯着眼;逆光则是令人兴奋的,虽然你可能看刺眼的阳光,并且可能需要反光板或外闪将光线打到模特的脸上。

什么是反光板?就是任何能将光反射到你拍摄对象上的物体,能削弱光线投射的阴影不是那么强烈。你可以买反光板或者用一块白板、白床单什么的代替。反光板的作用就是让你控制好光线。

7. 了解相机的设置

相机设置能帮助你拍摄好人像照片。其中有些设置在你用人像模式拍摄时需要启动。其中最有用的一些设置是:

图像模式:如果你用的是佳能EOS系列相机,可以设置到肖像模式,它可以优化对比度和饱和度;尼康的叫法则不一样,叫图片控制设置,所以需要看下说明书。

白平衡:将你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模式,这将让你的模特皮肤显得比较暖。

ISO:如果你在晴朗天气拍摄,可以设为ISO100;如果是在多云天气的话,设为ISO400,这样的话,不会因为快门太慢而抖动相机。

画面质量:如果你喜欢JPG格式,确保用的是最高画质的JPG。但是图片格式越大,你后期能处理的空间就越大。

8. 把握好人物的神情姿态

人像摄影讲的就是神形兼备,如何在瞬间捕捉到人物最佳亮点,是人像作品成败的关键。在拍摄前应该将构思告诉模特,引导模特进入你预先设计好的拍摄情节里论文发表,让模特在这个范围里展示她对拍摄内涵的理解。在此抓取顺间,拍摄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你也可以鼓励模特转着你的相机转而获得更好的结果,让她们开心点,自然点,自发地摆出一些姿势,这些拍出来的人像会更充满生活的气息。尝试一些创意。让你的模特在周围人群在走动时保持静默;将你的相机在三角架上进行拍摄最好的时光。

9. 人像摄影的糖水片

“糖水片”是“新新人类”喜爱的一种摄影风格。比较典型的说法是:“视觉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人像摄影的糖水风格主体突出,能使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模特的造型,神态,气质等等。糖水风格通常背景为风光名胜,山水草木,亭台楼阁等。光线多是明媚亮丽,或者阴柔妩媚,细腻温和。摄影技法上多是以大景深,小光比,视觉传统,构图规整,色彩过渡自然。

10.研究大师的作品

需要研究一些人像大师的作品。观察他们是如何拍摄的?姿势、光线、服饰、背景、质地、形状和色彩等等.人像摄影按环境可分为户外与室内影棚。

对于户外摄影爱好者来说论文发表,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也是一个广阔的摄影创作空间,值得大家去了解和掌握一些相关的拍摄技法。

外景地的选择,有两种方式可以借鉴,一是先将外景地确定下来,最好是有过亲临实地的经历。如果没有去过,事先一定要查找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确定外景地后,可根据外景地的特点构思设计一套拍摄方案。另外一种方式可先决定户外人像拍摄主题,再根据拍摄的需要去寻找服务于主题的外景地。

合理运用好户外光线,户外光线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拍摄出好照片,问题只是采用光线的手法是不是得当。所谓光角度,包括太阳位置,被摄者位置及相机位置。阳光是户外摄影的惟一光源,在户外人像摄影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阳光,不仅起到照明物体塑造形象的作用还可以渲染气氛,表达人物情感。只有了解阳光在十二小时不同时期的光照,色温变化,才能准确合理地运用于人像摄影之中。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运用好顺光的整体性论文发表,侧光的立体感,逆光的生动及散射光的柔和等不同特点。当然这一切都应该服从于主题创作的需要。

摄影棚是一般人像摄影时最为快速与便捷的场所,既不用浪费时间东奔西跑,也因为摄影棚内的灯光、背景、道具等拍照器材一应俱全,所以可以在不受任何限制与干扰的情形下,既快速又便捷地拍好照片。

室内摄影棚的拍摄类型,以公式构图类的七分身以内特写照片为最多,风格变化上,则需依靠人像造型多变化或是背景素雅或花俏的改变,来使作品呈现较有变化性的高阶色调或低阶色调照片,或者是重复曝光等照片。

在摄影棚的拍摄技法中,最重要的是打光技法。只要掌握好基本的打光技术,就可以利用其简易又快速的工作环境拍出美丽的婚纱摄影与艺术照。室内摄影棚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光源充足,具有复灯打光法的简便性与完美性,利用复灯式的打光组合,可以拍出比外景摄影更完美的特写照片。

所以说,室内摄影棚最适合拍摄完美的特写照片,也是每一位专业摄影师最能快速发挥的拍照环境

人像摄影后期处理

现在用数码相机的朋友越来越多,除了立拍立显、不用胶卷等优点以外论文发表,数码摄影还给了大家很大的自由处理空间。没有暗室有什么关系?只要有电脑和合适的软件,每个人都能对照片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甚至艺术加工。

拥有好的摄影技术,同时兼备一款好相机,可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操作环节提高很高的效率,并且能更充分的发挥你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那么你若只有一款很廉价的卡片数码相机怎么办?完全没有关系,通过后期处理,你依然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最大的优势。

在人像摄影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完美的情况。比如拍摄的模特左右眼大小不一,嘴巴不正,皮肤粗糙,身材过胖或过瘦;构图主题不突出,不美观;人物与背景色调不搭配等等现象,我们都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来解决这样的缺陷。若是一张前期比较优秀的作品,我们也可以通过后期进行修饰,创作,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总之人像摄影后期处理流程与技巧和归纳三点:

1.照片的基本润饰技巧。包括裁切、换背景、细节修正、合成等。

2.调整片子的影调和色调。包括各种命令(如色阶、曲线)的运用。3.照片的艺术化处理。包括制作绘画效果、糖水片、lome风格、海报等。

人像摄影杂志精选

《大众摄影》讲得比较清晰,适合自学进步。《中国摄影》和《摄影视界》都是提高性的,里面有很多新理念。《人像摄影》对你学习人像有很大的帮助。还有一个不是摄影杂志的,不能不提,就是《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虽然不是摄影专业杂志,但对摄影有着非常好的诠释,给人的启发也非常大,尤其是摄影理念方面。摄影最终其实是要落在人文上。

我最喜欢看的是《摄影之友》,这是面向普通摄友的,还有同一出版社出的《今日人像》,这本是面向影楼的。我觉得这2本比较好。

人像摄影杂志应该更名 叫《影楼摄影》更合适

《摄影与摄像》《摄影与摄像》杂志是我国第一本同时涵括摄影与摄像内容、国内外公开发行的中央级刊物。这是一本以实用技术、实践经验和我国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为主线,图文并茂寓教于乐,使广大读者开卷有益,学以致用,能够真正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大众月刊。《摄影与摄像》杂志适于初中文化程度以上的广大摄影摄像初学者、业余摄影摄像爱好者、专业摄影摄像工作者、摄影摄像器材经营者、摄影摄像器材维修技师和摄影摄像专业的在校学生阅读。

人像摄影论文

关于人像摄影的几点看法

——作者:卡西莫多

现在的人像摄影好像越来越误入歧途,其现象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选模特如同选美,漂亮的才能做模特;

二,

选模特如同大胸比赛,胸小的都没有了做模特资格了;

三,

拍摄时皮肤越来越白了,白到比一张白纸还白,全没有了光影层次感。把摄影最基本的,最该表现的光影层次丢到九霄云外;

四,

后期制作越做越蒙,蒙到皮肤质感丧失殆尽!我这里还不是指那些不会后期和不懂后期,只能用一键美化程序或用磨皮的简单方法处理图片来糊弄不懂得欣赏者的摄友,我是专指那些手持几万到几十万摄影器材的朋友,花那么高的价格买来对细节和质感有超长表现的设备及镜头,拍出来的是好片子,可是后期处理得却等同于一个千把元的傻瓜机效果!真不知这样的朋友是怎么想的!

五,

人像摄影不讲究用光技巧,甚至于不敢用逆光拍摄,专挑顺光的方位拍摄,殊不知这样的片子拍出来先不说后期处理增加了点儿难度,就是稍有摄影常识的人能够欣赏都难,不要说真正懂得摄影艺术的人了,看到你拍出这样的片子只会呲之以鼻(暗中的,表面上可能会给你留点面子)!

我对人像摄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人像摄影不是选美。作为摄影师,你要做的是怎么把被摄者美的瞬间给拍下来,让被摄者显得更美。在拍摄时,多注重人物的神态和表情,最大限度的调动被摄者的情绪乃当务之重。不要像弱智的摄影师一样要求被摄者笑一笑,那样笑出来的不傻才怪!要善于与模特沟通和交流,尽量使被摄者在情绪放松时去尽情地发挥,这时拍出来的人像才会表情更加自然,更加传神,不精彩才怪!

二,

女人的美也是体现在多方面的,不要仅仅盯着大胸的女性。胸大并不是美的唯一。摄影师更该多加关注人物的神态、表情、眼神儿和优美的肢体语言,对于各种光线的巧妙运用来展现被摄者这些美的瞬间;

三,

拍摄方位切忌平光,也就是顺光。要多利用侧光、侧逆光或逆光来拍摄,这样拍出来的片子才会有很强的光影层次感和立体感,才会更加生动和感人;

四,

人像摄影的构图涉及到很深的学问和很高的技巧,我就不在这里深谈了。但能够增加美感和提高动感效果,你只要做到以下两点就可以了:其一是尽量避免主体居中。人物的前方空间多一些,后面空间少一些;脚下的空间少一些,头上的空间多一些(特殊表现手法另论)这样的画面看着才舒适;其二是巧妙利用相机的倾斜达到对角线式的构图或利用前后景物的参照物来体现画面的纵深感,这样会增加画面的动感效果;

五,

数码相机发展到目前其对焦方式已经很方便和精准了,在人像拍摄时,对焦点一定要对在离相机最近的那只眼睛部位,最传神的眼睛清晰了,整个画面才好看。

六,

尝试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摄方式,尤其是在大型摄影活动群拍时更是如此,尽量减少雷同,多拍出几张与众不同的片子来,这样才会显得你的拍摄手法有独到之处呢!

七,

现在是数码**,多数摄友使用的都是数码相机。可是再好的相机拍出来的片子总会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都需要进行后期处理的,尤其是人物的皮肤,不做后期处理总感觉有不尽完美之处。可以这么说,拍摄完成仅仅是整个人像摄影过程的一半或一少半的工作量,大量的工作还需在后期进行调整、修理等,不做后期工作的图片只能算是半成品了。

PS固然是最好的图片软件,根据摄影者的创作意图几乎是无所不能,但它也不是所有的工具操作起来都便捷、都易于掌握。有很多工具的繁复操作还是很令人头痛的,好在现在网上有很多其他很好的易于掌握和容易操作的图片软件。这些图片软件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优缺点,摄友们只要多尝试几种图片软件,会发现其中的许多便捷之处。我在这里给摄友们一个最忠恳的建议,后期的处理不是越白越好,而是一定要留有尽可能多的光影层次来丰富画面;皮肤的处理更不能使用简单的磨皮方式,变成了橡皮人儿,而一定要保留皮肤的质感,这才是人像摄影真实美的体现。(就图片的后期处理愿与摄友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最后提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欣赏者到正确方向上来也是摄影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观众群中不懂摄影艺术的还是大多数,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适时地做些摄影艺术知识的普及工作,多向大众交代摄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常识,告诉大众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引导大众懂得欣赏和会欣赏摄影作品。“俗”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的东西,同时也是艺术表现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但却不是摄影艺术追求的目标。而“俗气”则是我们摄影人要摒弃的不良形式,更不该随波逐流的专搞一些俗气的作品出来以误导大众!

人像摄影的技巧与后期处理

人像可谓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拍摄对象,现在人像摄影已不再是单纯记录人的面貌,为了更好的拍摄人物,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常用的摄影技巧,并通过后期处理使摄影效果锦上添花,使人像摄影真实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达到和谐统一,使画面中的人物上更为栩栩如生。

论文关键词:人像摄影,技巧,后期处理

人像摄影是所有摄影类型中最难掌握的一种。摄影家们凭借着敏锐的艺术触觉,通过对人物姿态的安排、表情的选择,对光线、影调的处理来让人物的性格说话,让摄者坦露内心世界。被拍摄者的姿态、情绪、状态、与摄影师的互动状况、外部光线等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拍摄结果。拍摄人像可以移动位置、使用外闪,并且可以更换衣服或者做些姿势,这里唯一能限制你的就是你的想像力,想像力就是拍出人像大片的关键所在了。学习拍摄人像最佳的办法之一就是向专业人士们学习,这里有一些像专业人士一样思考的技巧能帮助你拍出令人惊艳的人像照片,可以使观众从画面中的人物身上看到了更为生动有力、栩栩如生的形象论文发表,更能体验到时代的氛围,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人生。

人像摄影的技巧

1. 与你的模特建立和谐的沟通

这是所有技巧里最重要的一条,掌握这一条,你就在人像摄影专家路上了。尽量让她们放松点,开心点,如果你做到这一条,好照片将会随之而来。如果你还在寻找模特,你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将是你拍摄人像照片的最佳起点。

2.人摄像影的构图

拍人像,无论特写、近景、半身全身,除了模特姿态与神态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摄影对构图的判断,人像的特写最好是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那样,照相机到被摄者的距离就可以稍远一些,避免透视变形。拍摄近景人像,要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光线的投射方向、光线性质的软硬,并注意观察被摄者的神态,掌握适当的拍摄瞬间。半身人像因为能够拍摄到人物的腰部或腰部以下,被摄者姿态的变化就丰富多了,给画面的构图带来很大的方便论文发表,使我们有可能把被摄者拍得更生动一些。拍摄全身人像,在构图上要特别注意人物和背景的结合,以及被摄者姿态的处理。

3.选择最佳拍摄方向:

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同是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视觉印象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角度显得更美,更有神韵。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要力求找准被摄者最美、最动人的角度。拍摄角度的少量变化,都能对被援者形象的表现产生明显的影响。拍摄方向的选择,是以被摄者为中心照相机左右位置的变化。拍摄方向大体上分作正面人像、七分面人像、三分面人像、侧面人像这几种拍摄。正面人像,适合于那些五官端正、脸型匀称而漂亮的人。如果脸围太胖、太宽、太瘦。两侧不均,或者两眼大小不一,鼻子、嘴形不正的人,一般说来不宜从正面拍摄。

4. 使用长焦端

你镜头的焦距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你需要充分了解镜头的特性及如何发挥它的优势。如果你拥有一台数码相机和一支标准变焦(典型的就是在18-55左右的焦距)的装备的话,那么你已经拥有拍摄人像的不错的器材。如果焦距超过100mm或更多,那当然更好。使用变焦的镜头的长焦端来拍人像是比较理想的。长焦镜头能产生压缩感,使脸部更平并变得讨人喜欢。

5. 拍低饱和度照片

低饱和度照片通常是艺术化的,充满创意。一些当今最好的时尚与人像摄影师喜欢拍摄低饱和度照片。所以你不应忽略这种技巧。此类照片主要是关于锐度、质地、光线和构图方面的事情。此外,低饱和度照片通过后期处理也能给观者不同的、特殊的心情。

6. 学习有关光线的一切知识

就拍摄人像而言论文发表,多云的天空和下午下半段的太阳光是不错的光线。直射的阳光会使人像非常糟糕,它将在人像上投射刺眼的阴影并使模特斜视或眯着眼;逆光则是令人兴奋的,虽然你可能看刺眼的阳光,并且可能需要反光板或外闪将光线打到模特的脸上。

什么是反光板?就是任何能将光反射到你拍摄对象上的物体,能削弱光线投射的阴影不是那么强烈。你可以买反光板或者用一块白板、白床单什么的代替。反光板的作用就是让你控制好光线。

7. 了解相机的设置

相机设置能帮助你拍摄好人像照片。其中有些设置在你用人像模式拍摄时需要启动。其中最有用的一些设置是:

图像模式:如果你用的是佳能EOS系列相机,可以设置到肖像模式,它可以优化对比度和饱和度;尼康的叫法则不一样,叫图片控制设置,所以需要看下说明书。

白平衡:将你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模式,这将让你的模特皮肤显得比较暖。

ISO:如果你在晴朗天气拍摄,可以设为ISO100;如果是在多云天气的话,设为ISO400,这样的话,不会因为快门太慢而抖动相机。

画面质量:如果你喜欢JPG格式,确保用的是最高画质的JPG。但是图片格式越大,你后期能处理的空间就越大。

8. 把握好人物的神情姿态

人像摄影讲的就是神形兼备,如何在瞬间捕捉到人物最佳亮点,是人像作品成败的关键。在拍摄前应该将构思告诉模特,引导模特进入你预先设计好的拍摄情节里论文发表,让模特在这个范围里展示她对拍摄内涵的理解。在此抓取顺间,拍摄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你也可以鼓励模特转着你的相机转而获得更好的结果,让她们开心点,自然点,自发地摆出一些姿势,这些拍出来的人像会更充满生活的气息。尝试一些创意。让你的模特在周围人群在走动时保持静默;将你的相机在三角架上进行拍摄最好的时光。

9. 人像摄影的糖水片

“糖水片”是“新新人类”喜爱的一种摄影风格。比较典型的说法是:“视觉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人像摄影的糖水风格主体突出,能使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模特的造型,神态,气质等等。糖水风格通常背景为风光名胜,山水草木,亭台楼阁等。光线多是明媚亮丽,或者阴柔妩媚,细腻温和。摄影技法上多是以大景深,小光比,视觉传统,构图规整,色彩过渡自然。

10.研究大师的作品

需要研究一些人像大师的作品。观察他们是如何拍摄的?姿势、光线、服饰、背景、质地、形状和色彩等等.人像摄影按环境可分为户外与室内影棚。

对于户外摄影爱好者来说论文发表,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也是一个广阔的摄影创作空间,值得大家去了解和掌握一些相关的拍摄技法。

外景地的选择,有两种方式可以借鉴,一是先将外景地确定下来,最好是有过亲临实地的经历。如果没有去过,事先一定要查找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确定外景地后,可根据外景地的特点构思设计一套拍摄方案。另外一种方式可先决定户外人像拍摄主题,再根据拍摄的需要去寻找服务于主题的外景地。

合理运用好户外光线,户外光线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拍摄出好照片,问题只是采用光线的手法是不是得当。所谓光角度,包括太阳位置,被摄者位置及相机位置。阳光是户外摄影的惟一光源,在户外人像摄影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阳光,不仅起到照明物体塑造形象的作用还可以渲染气氛,表达人物情感。只有了解阳光在十二小时不同时期的光照,色温变化,才能准确合理地运用于人像摄影之中。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运用好顺光的整体性论文发表,侧光的立体感,逆光的生动及散射光的柔和等不同特点。当然这一切都应该服从于主题创作的需要。

摄影棚是一般人像摄影时最为快速与便捷的场所,既不用浪费时间东奔西跑,也因为摄影棚内的灯光、背景、道具等拍照器材一应俱全,所以可以在不受任何限制与干扰的情形下,既快速又便捷地拍好照片。

室内摄影棚的拍摄类型,以公式构图类的七分身以内特写照片为最多,风格变化上,则需依靠人像造型多变化或是背景素雅或花俏的改变,来使作品呈现较有变化性的高阶色调或低阶色调照片,或者是重复曝光等照片。

在摄影棚的拍摄技法中,最重要的是打光技法。只要掌握好基本的打光技术,就可以利用其简易又快速的工作环境拍出美丽的婚纱摄影与艺术照。室内摄影棚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光源充足,具有复灯打光法的简便性与完美性,利用复灯式的打光组合,可以拍出比外景摄影更完美的特写照片。

所以说,室内摄影棚最适合拍摄完美的特写照片,也是每一位专业摄影师最能快速发挥的拍照环境

人像摄影后期处理

现在用数码相机的朋友越来越多,除了立拍立显、不用胶卷等优点以外论文发表,数码摄影还给了大家很大的自由处理空间。没有暗室有什么关系?只要有电脑和合适的软件,每个人都能对照片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甚至艺术加工。

拥有好的摄影技术,同时兼备一款好相机,可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操作环节提高很高的效率,并且能更充分的发挥你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那么你若只有一款很廉价的卡片数码相机怎么办?完全没有关系,通过后期处理,你依然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最大的优势。

在人像摄影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完美的情况。比如拍摄的模特左右眼大小不一,嘴巴不正,皮肤粗糙,身材过胖或过瘦;构图主题不突出,不美观;人物与背景色调不搭配等等现象,我们都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来解决这样的缺陷。若是一张前期比较优秀的作品,我们也可以通过后期进行修饰,创作,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总之人像摄影后期处理流程与技巧和归纳三点:

1.照片的基本润饰技巧。包括裁切、换背景、细节修正、合成等。

2.调整片子的影调和色调。包括各种命令(如色阶、曲线)的运用。3.照片的艺术化处理。包括制作绘画效果、糖水片、lome风格、海报等。

光线,永远是摄影师关注的东西。一个真正的摄影师都会注意和利用光线。下面是我整理的人像摄影构图论文,供大家参阅。

人像摄影构图论文(一)

摄影构图种类繁多。一般情况下,摄影者多喜欢将主体人物置于画面的中间或者黄金分割部位,使主体人物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在迈入艺术的自由王国之中,摄影就如同绘画、构图的作用极为重要。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

但构图无定式,有时另辟蹊径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摄影构图和绘画构图一样,只有构图合理才能更好的体现出画面的特点。一张构图完美的摄影往往给人以美感,我们平常的摄影也得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能更加的吸引别人。每一种构图有各自的好处与优点。

构图特点

1.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 .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 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 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 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 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 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10.小品式构图。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1. 向心式构图。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2. 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13 .对分式构图。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人物外景构图技巧

画面位置指的是主体(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实际拍摄中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由于在实际拍摄外景时我们无法改变景的位置,有时对于“景”而言拍摄角度是唯一的,此时人物在画面中起着平衡画面的作用;其次,摄影师在决定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画面的理解并赋予了其意义。

谈到画面位置首先要决定拍摄时是采用横画面还是竖画面。当画幅与主体的方向(主体方向是指被摄者的姿态是直立还是平卧)相同时,比如人物站立并采取竖幅时,画面的表现以突出人物为主;当画幅与主体的方向相反时,比如人物站立并采取横幅时,画面表现以“人在景中”即人与景的关系为主。当然,这是指人物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比例较为合理时的情况。

按照传统的观点,常用的画面位置有六个:中线位置、黄金分割线位置、三分线位置、画面对角线位置、画面的边缘位置、画面的角落位置。选择哪个位置放置被摄者主要取决于景物的特点或是被摄者的姿态或眼神。

中心位置:

当景物本身是对称的或没有方向感同时被摄者的姿态也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时一般采用中心位置。

黄金分割线位置:

当景物本身是对称的或没有方向感同时被摄者的姿态有明显的方向性时一般采用黄金分割线位置。(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介于中线和三分线之间的位置)。

三分线位置:

当景物本身并不平衡时,为了画面整体的平衡感应该将被摄者放在画面中相对应的三分线位置。

画面的边缘位置:

画面的边缘位置是指画面中三分线之外到画面边缘的位置。可以看出,在前面提到的画面位置中,被摄者在画面中的位置是在画面中四条三分线框出的范围之内的。超出这个范围的位置就被看作是画面的边缘了。当被摄者被放置在画面的边缘时,画面中景的表现是“最大化”的。在现在流行的旅游婚纱摄影中常被采用。但画面上部的边缘位置很少被采用。

画面的角落位置:

以“九宫格”划分的画面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四个位置被称为画面的角落。

摄影构图注意事项

1.画面撑得太足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很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同时也会令到作品显得拘谨、死板。

2.头撞南墙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的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给人一种头撞南墙的感觉,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3.附加物缠身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破坏了人物原来的形象。

4.趣味中心取景时缺乏忍痛割爱的精神,“鱼”区,“熊掌”亦取,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小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

5.失衡在构图时没有顾及画面的影调结构、色彩结构的协调,造成画面色彩,影调失衡,影响照片效果。

6.当被摄者与高大的衬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是拍全了,可是人物在画面上常常只剩下个脑袋,落在画面的下端,非常难看。

7.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没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画面形势呈分裂状,与作品所欲表现的主题不相符。

人像摄影构图论文(二)

摘要:人像摄影构图中的色彩设计,主要指摄影家如何用彩色感光材料的特性、光线照明的效果、被摄人物及环境的颜色布局、各种摄影滤光镜的性能去创造出理想的色彩效果。它包括摄影家所表达的感情色彩、被摄人物所具有的典型形象色彩、作品内容所渲染的主题色彩。

关键词:人像摄影;色彩设计

一、让画面中的色彩达到丰富感情的作用

马克思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感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感情色彩”。

色彩的感情往往是通过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来体现的。俗语所说的,“感情色彩”,其实是指艺术家运用色彩来表达的感情。色彩能表达感情,除了由于人的生理与心理因素外,大部分则在于人对色彩的习惯联想。例如:红色似旭日似烈火,给人以巨大的温暖和力量感。红色又是相当活跃的色彩,在大幅画面上,只要有一小块红色就能给照片带来生机。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蓝色象征沉静、清冷、深远、给人以向后退、向内缩的感觉。

譬如被摄对象是位纯情的姑娘。为了表现她的活泼纯洁和不息追求,我们可以采用纯度很高,鲜艳明快的色彩(或是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当然色彩以暖色为主。如果要表现被摄者轻快、愉快的感情,我们可在明度较高色群中点缀明度低的色彩来表现,如果要表现被摄者强烈的忧郁感、压抑感、苦闷感,可采用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来进行色彩设计。

二、让色彩保持鲜明的对比

色彩气氛的产生,来源于色彩的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亮暗之分。艳晦之别,冷暖之差。倘若你想让照片上的色彩呈鲜明的对比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色彩设计。

1、利用色彩的明度加强对比。同样―种颜色,在不同明度的背景衬托下,它所显示的鲜艳度是不同的。如亮色在暗色的衬托下,会显得更亮,而在亮色的对比下,则会显得浅淡。因此,要使亮色显得更亮,可选暗色来衬托,要使暗色显暗,可选择亮色作陪衬。

2、利用色相的不同来制造对比。人们常把色彩的各种色相按光谱上的顺序排成一个色环表。叫做色相环。在色相环上距离较近的色彩对比弱,相距远的色彩对比强。通常说,色相环上的60以内的色称为同类色,色相对比较微弱,120以内的色是弱对比,要使色彩对比强烈,可取差距为120―180之间的色彩,它们会产生强烈的色相对比。

3、利用色彩的纯度来制造对比。当两种不同纯度的色彩相遇时,纯度较高的色彩会显得较艳丽,纯度低的色则会显得较黯淡。在色彩安排上,如果有意让低纯度的景色来衬托高纯度的主体色,也可使画面色彩艳而不俗。

4、利用色彩的面积来制造对比。照片上各色面积的集中与分散所造成的效果是不同的。如果主体色面积集中,它与底色的对比效果就强烈:若是分散成一些小块,它与底色的对比就削弱。要使主体色彩变得鲜明,可将主体色的面积相对集中,当画画中各色的面积有极大的差异时,使一种色的面积占绝对优势,而让另―种(或几种)色的面积占很小的部分,经常会产生的极强的色彩对比,使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变得更强。

5、利用色彩的冷暖感来制造对比。冷色和暖色对照使用,可以形成色彩对比,丰富画面效果,降低明度对比,可使冷暖对比增强。

三、利用色彩的统一与差别来营造色彩效果

在人像摄影的色彩设计中,人们常常用“色彩和谐统―”来作为欣赏和评价人像作品的尺度。摄影家们常常利用统―的色彩来追求画画的和谐统一。在人像摄影中,那种“红衣、红帽、红背景”的人物肖像出现时,曾给入耳目一新之感。这种“―片红”(也包括“―片黄”、“―片绿”等等),所构成的色彩统一是单一的色彩统一,或叫同类色彩的统一,统一的色彩,自然是会和谐的。

在人像摄影中,恰当地把具有强烈对比的两种或多种色彩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明快的对比和鲜明的统一色彩效果。我曾见过这样一幅摄影作品,作者用高远的蓝天与广阔的大海作为背景,衬托着一位身披黄丝巾的青春女孩,多情的海风吹动着她的秀发和丝巾,似飘似舞,既有青春的活力,又具有大海般的柔情,整个画面用大面积的蓝色凋和耀眼的金黄色块构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黄色与蓝色是互补色,并列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这幅作品正是运用互补色的对比完成画面构图,恰当运用了明亮饱和的黄色与蔚蓝色天空和大海交相辉映,使昂首的少女更具有青春活力,整个画面别具韵味,由此,我们可以说:反差强烈的对立色彩构成统―之后,其和谐程度远比单一色彩所构成的统一更有感染力,更具魅力。

对于人像摄影构图来说,色彩设计作为―种形式,它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作品主题服务。文学大师高尔基说:“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十分朴素的,朴素就是美。”色彩是美丽的,但它应该是朴素的,作为人像摄影家,应充分地利用质朴的色彩去美化人们的生活。

人像摄影构图论文(三)

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发展,我们每个人手里毫无疑问地都有了一个“相机”,这些相机不需要你了解什么光圈、快门速度和ISO,你只要会按快门就可以拍摄了。但有一样,相机永远无法帮助你,那就是照片的构图。说到构图,许多人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构图法则,像什么三分法,S曲线法等等。这些从世界名画中继承下来的一大串构图“法则”充斥于网络和各种图书中,但这些法则只能使人困惑不解,因为照片的成败与这些法则关系并不大。而所有摄影家一致认可的唯一法则却是“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

那么,到底怎么来提高我们的构图能力?在摄影实践中,许多摄影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被摄主体的身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重点。这些方法显然比所谓的构图法则要简单和实用得多。掌握它们,可以使你的构图能力迅速提升。

通过动感来突出主体

镜头是可以传递动感的,当一个物体或者人在移动时,你可以用“常规”的办法把它“凝固”在画面上。通常情况下,这种“凝固”住的动作都不是多么好看。这时,你也许可以把它拍模糊。模糊是传递动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动感是可以突出主体的。

拍模糊其实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主体清楚,背景模糊;另一种是主体和背景都模糊。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拍摄二战诺曼底登陆的照片,就是通过战士和背景的全模糊来传达紧张的战争气氛。当然,你也可以使移动的主体清晰,背景模糊。产生这种效果也有两种方法:一是用低速快门追摄物体,让镜头跟着物体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按下快门;另一个是利用闪光灯的后帘幕开启功能来凝固主体,模糊背景。

让主体足够大

初学者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拍照时,往往把被拍摄对象拍得太小,使被摄主体淹没在其他景物之中。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应当向前,再向前,尽量站得近些。只有你站得足够近,主体才会凸现出来。

美国摄影师乔·麦克纳利在他的书中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摄影师去拍一个船长,拍了一天,回来看照片,在她所有的照片中,船长都只有绿豆般大小。乔·麦克纳利告诉她:“明天你跟船长一整天,就用这个广角端,必须站在船长一米范围内拍。”结果第二天摄影师回来,情况果然好多了。

用广角把主体拍得足够大,这是绝大多数摄影记者都会用到的技巧。这样拍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使被摄主体的影像在画幅中处于支配的主导地位,而且用广角近距离拍,可以表现出真实的现场气氛。

为主体搭一个画框

当你离被摄体很远,被摄体由于相对尺寸较小而无法支配画面(或者距离较远,你又想表现距离感),这时你也没办法走近,那该怎么办?给主体搭个画框吧!这是吸引注意力的另一个十分常用的技巧。

对户外远处的大型物体,像山峰、纪念碑和建筑物等,一个常用的搭框方法是把树枝摄入画面。处于非主导地位的树枝会给画面一种空间感和距离感。这种技法常常用于旅游摄影和建筑摄影中。

当然,这种方法你也可以用在人像摄影中。给主体搭个画框,这个画框既可以是窗子,也可以是两根柱子;可以是院子里的一段篱笆,也可以是主体旁边的两个人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富于创意的画框无处不在。当主题比较单调时,我们都可以考虑这种办法——为它搭一个画框。但是,这种画框式的构图只是一种“噱头”,是用来调换口味,增强画面的吸引力的,在现实中也不可滥用。记住,它的作用不是要人们去多看画框而少看被摄主体。

让线条聚向主体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线条。它们都会在你的视线里或视线外相会。好吧,那我们来利用这些线条,把你的主体放在线条要相会的地方。这样,当人们看这些线条时,视线最终都会被引向主体。在大街上,马路和街道两边的建筑物在视野中最终都会聚集在一点,在这个交会点上,你为什么不可以安放你的主体呢?在室内,墙角和桌子的线条也许会相会,它们也可以来为我们的主体服务。

使用广角镜头的人都知道,广角镜会加强线条的会聚效果,它会扩大前景的实有空间,缩小画面中人体的相对尺寸,强化距离感和孑然一身的孤独感。

把主体放在亮处

光线,永远是摄影师关注的东西。一个真正的摄影师都会注意和利用光线。而光是有方向的,它也有软硬之别。在阴天,户外的光线柔软又缺少方向性。而阳光下,光线的方向性很强,它会产生阴影。

无论何时,只要我们看取景器,都要先看看光线,它从哪来?它是硬光,还是软光?它是否照亮了我们不希望照亮的东西?它是否落在主体的身上,特别是我们想突出的拍摄对象身上?我们必须认真体验此时此刻光线的效果和它的性质。通过用光来突出重点是摄影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人像摄影专业毕业论文

摄影技术论文2000字篇二 摄影中的创新技术问题 英文摄影Photography一词是源于希腊语Φωphos(光线)和γραΦιgraphis(绘画、绘图)或γραΦη graphê,两字一起的意思是“以光线绘图”,是指使用某种专门设备进行摄像记录的过程,一般我们使用机械照相机或者数码照相机进行摄影。有时摄影也会被称为照相,也就是通过物体所反射的光线使感光介质曝光的过程。有人说过一句精辟的话:摄影家的能力就是把日常生活中稍纵即逝的平凡事物转化为不朽的视觉图像。 1.摄影的类型 记录摄影。 摄影诞生,是为了记录。它诞生以后所显示出来的强大的生命力,也恰恰在于它的记录功能。这是其他技术或艺术所无法比拟或取代的。因此,从广义上说,摄影就是记录。 艺术摄影。 随着摄影的发展,人们在摄影中不断地增加艺术元素,开始产生艺术摄影。它与记录摄影的区别在于艺术性的多少与高低,而无绝对的界限。例如:我们去照张相做身份证或留个影,一般照相馆拍摄的照片,最多有点资料或记录价值。可是,齐白石先生的人像,多年过去了,至今仍是世界20幅最优秀的人像作品之一。其中的差别就在于艺术性的高低。 画意摄影。 画意摄影的唯美的画面语言及美好的设计内涵一直是人像摄影的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19世纪后半叶,英国摄影家雷兰达拍摄出了曾被预言为“摄影新时代来临了”的作品——《人生的两条路》,在摄影还被轻视的当时,这幅作品就以其劝勉性的主题和油画式的构图,受到了维多利亚女王的极高评价。可以这样说,雷兰达对推进摄影被承认为一门艺术功不可没。从此,画意摄影逐渐成为摄影艺术的一个重要流派。 水墨风格摄影。 和传统的水墨画一样,目前出现的水墨摄影作品,按题材,可以分为风景和花鸟,对应国画中的山水画和花鸟画;按手法和意境,可以分为抽象和具体,对应国画中的写意和工笔。水墨风格的摄影照片虽然少不了Photoshop等软件的后期加工,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可以任意扭曲原照片。好的水墨摄影作品要尽量少地修改原照片,它考验更多的是摄影师的构图和捕捉光影的能力。 全息摄影。 全息摄影是指一种记录被摄物体反射波的振幅和位相等全部信息的新型摄影技术。普通设摄影记录物体面上的光强分布,不能记录物体发射光的位相信息,因而失去立体感。全息摄影采用激光作为照明光源,并将光源发出的光分为两束,一束直接射向感光片,另一束经被摄物的反射后再射向感光片。人眼直接去看这种感光的底片,只能看到像指纹一样的干涉条纹,但如果用激光去照射它,人眼透过底片就能看到原来被拍摄物体完全相同的三维立体像。一张全息摄影图片即使只剩下一小部分,也可以重现全部景物。全息摄影可应用于工业上进行无损探伤、超声全息、全息显微镜、全息摄影存储器、全息电影和电视等许多方面。 2.摄影技术的创新 摄影艺术的追求与科学技术的追求不同,科学技术的追求总有新的领域去探讨和追寻。摄影艺术的目的即在于激发观众的智慧和感情。它的新领驭就在于摄影艺术家内在的探讨。正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般,世界上的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摄影艺术家独有的个性和表现就是他能追求而带来的新领域。 摄影常常被人称为“视觉的语言”,相机则被形容为“第三只眼睛”。如果我们认真地看待它,“第三只眼睛”所看到的将是独具慧眼的观察,而“视觉的语言”所表达的将是独特的个人情感和思维,那么摄影作品的价值就不再是任何先进的科技所能够取代或者复制的了。 作者本身的气质素养决定了作品创新的个性。 文化孕育了个人艺术的气质和修养,作者本身的文化气质和素养就是作品创新的度量衡。随着世界文化的进一步交融,摄影的创新需要对世界趋势的高瞻远瞩,需要对优秀作品的借鉴学习,需要对大胆另类作品的批判容纳。摄影作品的生命力,反映了摄影者的创新思维和学习激情。摄影者必须不断拓宽视野,并将新知识新理念运用在自己的创作中,创新才会在作品中有更深刻的体现。可以这样说,创新既是衡量摄影者对世界认知和包容的尺度,又是摄影作品容纳百家所长获得的认同。 注重细节表达是摄影创新的基本手段。 我们在进行摄影创作时,要对作品有清晰的概念和准确的定位,除了熟练地运用摄影技术技巧和造型语言之外,还要善于倾注情感,渗透更强的情绪,创作中更要注重细节的表达和细节的处理,以展现生活中最具代表意义和最美的一面,从而带给人们赏心悦目的艺术享受。人们都说梵·高的画是世界绘画史上的一次创新外,除了画风创新,人们还注意到一个细节,就是梵·高在画里画出了无形的风。摄影也一样,需要用细节传递摄影者本身的情感,需要通过细节来探索和发现。 突破个人思维局限,对题材进行深层挖掘是作品创新的重要环节。 摄影作为个体的视觉造型艺术,首先注重的是个性化的张扬,而创新则从作者个性的逆反思维开始。逆反的思维方式,应该是在继承和借鉴传统的基础上进行的一种反传统思维。这种思维锐意求新,完全不羁于传统的摄影理论和法则。 由于作品代表的是摄影者的个性,而个性的表现则是作者进行思考和接搜新思路的体现。个性的创新包括作品在内容上的丰富和在形式上的新颖。标新立异的创作思维往往有先入为主的优势,尽管后来可能会引起竞相模仿,但是人总是认同第一次出现的事物。有时候拍摄同样的内容,作者别出心裁同样会使作品有别于其他的特质,这就是一种创新。 关于这一点,我在风光摄影的时间上有很深的体会。摄影考验的是摄影者对题材观察的细心、等待的耐心和不厌其烦踩点的决心。有了这“三心”,才能发现在不同时间空间之下同一景物呈现的不同状态,并在瞬间的快门中捕获鲜为人知甚至不为人知的细节。这样做的收获是:作品最终能够以新的形式表达自然景物最富表现力的一面。 3.结语 总之,摄影的创新不但需要对题材进行细节的“微距”观察,而且需要对世界艺术氛围的“广角”观测,更需要作者突破个人思维的局限,它是摄影者对摄影艺术的义务和对艺术的更好的诠释。作为新一代的摄影工作者,我们不仅要在艺术形式与艺术技巧上创新,而且要在作品四项内容上大胆创新,创作出内容丰富、思想性强、富于时代精神、具有较强艺术感染力的摄影作品。 参考文献: [1]夏洪波.浅析创新思维对摄影作品的影响.文学与艺术,2011,(5). [2]尹秋颖.浅析摄影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8). [3]刘军杰.探究摄影创新能力的培养.科教导刊,2010,(36). 看了“摄影技术论文2000字”的人还看: 1. 浅谈摄影研究毕业论文范文 2. 大学生摄影技术论文 3. 浅谈摄影相关论文范文 4. 浅谈摄影的艺术论文 5. 浅谈摄影技术艺术研究论文

关于人像摄影的几点看法

——作者:卡西莫多

现在的人像摄影好像越来越误入歧途,其现象大致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

选模特如同选美,漂亮的才能做模特;

二,

选模特如同大胸比赛,胸小的都没有了做模特资格了;

三,

拍摄时皮肤越来越白了,白到比一张白纸还白,全没有了光影层次感。把摄影最基本的,最该表现的光影层次丢到九霄云外;

四,

后期制作越做越蒙,蒙到皮肤质感丧失殆尽!我这里还不是指那些不会后期和不懂后期,只能用一键美化程序或用磨皮的简单方法处理图片来糊弄不懂得欣赏者的摄友,我是专指那些手持几万到几十万摄影器材的朋友,花那么高的价格买来对细节和质感有超长表现的设备及镜头,拍出来的是好片子,可是后期处理得却等同于一个千把元的傻瓜机效果!真不知这样的朋友是怎么想的!

五,

人像摄影不讲究用光技巧,甚至于不敢用逆光拍摄,专挑顺光的方位拍摄,殊不知这样的片子拍出来先不说后期处理增加了点儿难度,就是稍有摄影常识的人能够欣赏都难,不要说真正懂得摄影艺术的人了,看到你拍出这样的片子只会呲之以鼻(暗中的,表面上可能会给你留点面子)!

我对人像摄影的几点看法和建议:

一,

人像摄影不是选美。作为摄影师,你要做的是怎么把被摄者美的瞬间给拍下来,让被摄者显得更美。在拍摄时,多注重人物的神态和表情,最大限度的调动被摄者的情绪乃当务之重。不要像弱智的摄影师一样要求被摄者笑一笑,那样笑出来的不傻才怪!要善于与模特沟通和交流,尽量使被摄者在情绪放松时去尽情地发挥,这时拍出来的人像才会表情更加自然,更加传神,不精彩才怪!

二,

女人的美也是体现在多方面的,不要仅仅盯着大胸的女性。胸大并不是美的唯一。摄影师更该多加关注人物的神态、表情、眼神儿和优美的肢体语言,对于各种光线的巧妙运用来展现被摄者这些美的瞬间;

三,

拍摄方位切忌平光,也就是顺光。要多利用侧光、侧逆光或逆光来拍摄,这样拍出来的片子才会有很强的光影层次感和立体感,才会更加生动和感人;

四,

人像摄影的构图涉及到很深的学问和很高的技巧,我就不在这里深谈了。但能够增加美感和提高动感效果,你只要做到以下两点就可以了:其一是尽量避免主体居中。人物的前方空间多一些,后面空间少一些;脚下的空间少一些,头上的空间多一些(特殊表现手法另论)这样的画面看着才舒适;其二是巧妙利用相机的倾斜达到对角线式的构图或利用前后景物的参照物来体现画面的纵深感,这样会增加画面的动感效果;

五,

数码相机发展到目前其对焦方式已经很方便和精准了,在人像拍摄时,对焦点一定要对在离相机最近的那只眼睛部位,最传神的眼睛清晰了,整个画面才好看。

六,

尝试多角度,多方位的拍摄方式,尤其是在大型摄影活动群拍时更是如此,尽量减少雷同,多拍出几张与众不同的片子来,这样才会显得你的拍摄手法有独到之处呢!

七,

现在是数码**,多数摄友使用的都是数码相机。可是再好的相机拍出来的片子总会有很多不尽人意之处,都需要进行后期处理的,尤其是人物的皮肤,不做后期处理总感觉有不尽完美之处。可以这么说,拍摄完成仅仅是整个人像摄影过程的一半或一少半的工作量,大量的工作还需在后期进行调整、修理等,不做后期工作的图片只能算是半成品了。

PS固然是最好的图片软件,根据摄影者的创作意图几乎是无所不能,但它也不是所有的工具操作起来都便捷、都易于掌握。有很多工具的繁复操作还是很令人头痛的,好在现在网上有很多其他很好的易于掌握和容易操作的图片软件。这些图片软件都有各自的长处和优缺点,摄友们只要多尝试几种图片软件,会发现其中的许多便捷之处。我在这里给摄友们一个最忠恳的建议,后期的处理不是越白越好,而是一定要留有尽可能多的光影层次来丰富画面;皮肤的处理更不能使用简单的磨皮方式,变成了橡皮人儿,而一定要保留皮肤的质感,这才是人像摄影真实美的体现。(就图片的后期处理愿与摄友们进行深入的探讨)

最后提到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引导欣赏者到正确方向上来也是摄影者义不容辞的责任。观众群中不懂摄影艺术的还是大多数,这就要求我们有必要适时地做些摄影艺术知识的普及工作,多向大众交代摄影艺术的基本规律和常识,告诉大众什么才是真正的好作品,引导大众懂得欣赏和会欣赏摄影作品。“俗”是我们生活中处处存在的东西,同时也是艺术表现一种不可或缺的形式,但却不是摄影艺术追求的目标。而“俗气”则是我们摄影人要摒弃的不良形式,更不该随波逐流的专搞一些俗气的作品出来以误导大众!

人像摄影的技巧与后期处理

人像可谓日常生活中接触最多的拍摄对象,现在人像摄影已不再是单纯记录人的面貌,为了更好的拍摄人物,我们应该掌握一些常用的摄影技巧,并通过后期处理使摄影效果锦上添花,使人像摄影真实的内容和完美的形式达到和谐统一,使画面中的人物上更为栩栩如生。

论文关键词:人像摄影,技巧,后期处理

人像摄影是所有摄影类型中最难掌握的一种。摄影家们凭借着敏锐的艺术触觉,通过对人物姿态的安排、表情的选择,对光线、影调的处理来让人物的性格说话,让摄者坦露内心世界。被拍摄者的姿态、情绪、状态、与摄影师的互动状况、外部光线等等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拍摄结果。拍摄人像可以移动位置、使用外闪,并且可以更换衣服或者做些姿势,这里唯一能限制你的就是你的想像力,想像力就是拍出人像大片的关键所在了。学习拍摄人像最佳的办法之一就是向专业人士们学习,这里有一些像专业人士一样思考的技巧能帮助你拍出令人惊艳的人像照片,可以使观众从画面中的人物身上看到了更为生动有力、栩栩如生的形象论文发表,更能体验到时代的氛围,感受到丰富多彩的人生。

人像摄影的技巧

1. 与你的模特建立和谐的沟通

这是所有技巧里最重要的一条,掌握这一条,你就在人像摄影专家路上了。尽量让她们放松点,开心点,如果你做到这一条,好照片将会随之而来。如果你还在寻找模特,你的女朋友或男朋友将是你拍摄人像照片的最佳起点。

2.人摄像影的构图

拍人像,无论特写、近景、半身全身,除了模特姿态与神态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求摄影对构图的判断,人像的特写最好是用中长焦距的镜头拍摄。那样,照相机到被摄者的距离就可以稍远一些,避免透视变形。拍摄近景人像,要仔细选择拍摄角度、“光线的投射方向、光线性质的软硬,并注意观察被摄者的神态,掌握适当的拍摄瞬间。半身人像因为能够拍摄到人物的腰部或腰部以下,被摄者姿态的变化就丰富多了,给画面的构图带来很大的方便论文发表,使我们有可能把被摄者拍得更生动一些。拍摄全身人像,在构图上要特别注意人物和背景的结合,以及被摄者姿态的处理。

3.选择最佳拍摄方向:

大家都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同是一个人,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得到的视觉印象并不完全一样,有的角度显得更美,更有神韵。在拍摄人像的时候也是这样,我们要力求找准被摄者最美、最动人的角度。拍摄角度的少量变化,都能对被援者形象的表现产生明显的影响。拍摄方向的选择,是以被摄者为中心照相机左右位置的变化。拍摄方向大体上分作正面人像、七分面人像、三分面人像、侧面人像这几种拍摄。正面人像,适合于那些五官端正、脸型匀称而漂亮的人。如果脸围太胖、太宽、太瘦。两侧不均,或者两眼大小不一,鼻子、嘴形不正的人,一般说来不宜从正面拍摄。

4. 使用长焦端

你镜头的焦距也是相当重要的因素之一。你需要充分了解镜头的特性及如何发挥它的优势。如果你拥有一台数码相机和一支标准变焦(典型的就是在18-55左右的焦距)的装备的话,那么你已经拥有拍摄人像的不错的器材。如果焦距超过100mm或更多,那当然更好。使用变焦的镜头的长焦端来拍人像是比较理想的。长焦镜头能产生压缩感,使脸部更平并变得讨人喜欢。

5. 拍低饱和度照片

低饱和度照片通常是艺术化的,充满创意。一些当今最好的时尚与人像摄影师喜欢拍摄低饱和度照片。所以你不应忽略这种技巧。此类照片主要是关于锐度、质地、光线和构图方面的事情。此外,低饱和度照片通过后期处理也能给观者不同的、特殊的心情。

6. 学习有关光线的一切知识

就拍摄人像而言论文发表,多云的天空和下午下半段的太阳光是不错的光线。直射的阳光会使人像非常糟糕,它将在人像上投射刺眼的阴影并使模特斜视或眯着眼;逆光则是令人兴奋的,虽然你可能看刺眼的阳光,并且可能需要反光板或外闪将光线打到模特的脸上。

什么是反光板?就是任何能将光反射到你拍摄对象上的物体,能削弱光线投射的阴影不是那么强烈。你可以买反光板或者用一块白板、白床单什么的代替。反光板的作用就是让你控制好光线。

7. 了解相机的设置

相机设置能帮助你拍摄好人像照片。其中有些设置在你用人像模式拍摄时需要启动。其中最有用的一些设置是:

图像模式:如果你用的是佳能EOS系列相机,可以设置到肖像模式,它可以优化对比度和饱和度;尼康的叫法则不一样,叫图片控制设置,所以需要看下说明书。

白平衡:将你相机的白平衡设置为阴天模式,这将让你的模特皮肤显得比较暖。

ISO:如果你在晴朗天气拍摄,可以设为ISO100;如果是在多云天气的话,设为ISO400,这样的话,不会因为快门太慢而抖动相机。

画面质量:如果你喜欢JPG格式,确保用的是最高画质的JPG。但是图片格式越大,你后期能处理的空间就越大。

8. 把握好人物的神情姿态

人像摄影讲的就是神形兼备,如何在瞬间捕捉到人物最佳亮点,是人像作品成败的关键。在拍摄前应该将构思告诉模特,引导模特进入你预先设计好的拍摄情节里论文发表,让模特在这个范围里展示她对拍摄内涵的理解。在此抓取顺间,拍摄的成功率就会大大提高。你也可以鼓励模特转着你的相机转而获得更好的结果,让她们开心点,自然点,自发地摆出一些姿势,这些拍出来的人像会更充满生活的气息。尝试一些创意。让你的模特在周围人群在走动时保持静默;将你的相机在三角架上进行拍摄最好的时光。

9. 人像摄影的糖水片

“糖水片”是“新新人类”喜爱的一种摄影风格。比较典型的说法是:“视觉感受良好,心理感受平淡”。人像摄影的糖水风格主体突出,能使人留下很深的印象,比如模特的造型,神态,气质等等。糖水风格通常背景为风光名胜,山水草木,亭台楼阁等。光线多是明媚亮丽,或者阴柔妩媚,细腻温和。摄影技法上多是以大景深,小光比,视觉传统,构图规整,色彩过渡自然。

10.研究大师的作品

需要研究一些人像大师的作品。观察他们是如何拍摄的?姿势、光线、服饰、背景、质地、形状和色彩等等.人像摄影按环境可分为户外与室内影棚。

对于户外摄影爱好者来说论文发表,无疑是一种莫大的享受,也是一个广阔的摄影创作空间,值得大家去了解和掌握一些相关的拍摄技法。

外景地的选择,有两种方式可以借鉴,一是先将外景地确定下来,最好是有过亲临实地的经历。如果没有去过,事先一定要查找相关的资料,做到心中有数。确定外景地后,可根据外景地的特点构思设计一套拍摄方案。另外一种方式可先决定户外人像拍摄主题,再根据拍摄的需要去寻找服务于主题的外景地。

合理运用好户外光线,户外光线在任何情形下都可以拍摄出好照片,问题只是采用光线的手法是不是得当。所谓光角度,包括太阳位置,被摄者位置及相机位置。阳光是户外摄影的惟一光源,在户外人像摄影中所起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阳光,不仅起到照明物体塑造形象的作用还可以渲染气氛,表达人物情感。只有了解阳光在十二小时不同时期的光照,色温变化,才能准确合理地运用于人像摄影之中。除此之外,还要掌握运用好顺光的整体性论文发表,侧光的立体感,逆光的生动及散射光的柔和等不同特点。当然这一切都应该服从于主题创作的需要。

摄影棚是一般人像摄影时最为快速与便捷的场所,既不用浪费时间东奔西跑,也因为摄影棚内的灯光、背景、道具等拍照器材一应俱全,所以可以在不受任何限制与干扰的情形下,既快速又便捷地拍好照片。

室内摄影棚的拍摄类型,以公式构图类的七分身以内特写照片为最多,风格变化上,则需依靠人像造型多变化或是背景素雅或花俏的改变,来使作品呈现较有变化性的高阶色调或低阶色调照片,或者是重复曝光等照片。

在摄影棚的拍摄技法中,最重要的是打光技法。只要掌握好基本的打光技术,就可以利用其简易又快速的工作环境拍出美丽的婚纱摄影与艺术照。室内摄影棚最大的优点之一是光源充足,具有复灯打光法的简便性与完美性,利用复灯式的打光组合,可以拍出比外景摄影更完美的特写照片。

所以说,室内摄影棚最适合拍摄完美的特写照片,也是每一位专业摄影师最能快速发挥的拍照环境

人像摄影后期处理

现在用数码相机的朋友越来越多,除了立拍立显、不用胶卷等优点以外论文发表,数码摄影还给了大家很大的自由处理空间。没有暗室有什么关系?只要有电脑和合适的软件,每个人都能对照片进行进一步的处理甚至艺术加工。

拥有好的摄影技术,同时兼备一款好相机,可对照片的后期处理操作环节提高很高的效率,并且能更充分的发挥你的想象力与创造力。那么你若只有一款很廉价的卡片数码相机怎么办?完全没有关系,通过后期处理,你依然能在有限的空间里发挥最大的优势。

在人像摄影中,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不完美的情况。比如拍摄的模特左右眼大小不一,嘴巴不正,皮肤粗糙,身材过胖或过瘦;构图主题不突出,不美观;人物与背景色调不搭配等等现象,我们都可以通过后期处理来解决这样的缺陷。若是一张前期比较优秀的作品,我们也可以通过后期进行修饰,创作,以达到更高的艺术境界。总之人像摄影后期处理流程与技巧和归纳三点:

1.照片的基本润饰技巧。包括裁切、换背景、细节修正、合成等。

2.调整片子的影调和色调。包括各种命令(如色阶、曲线)的运用。3.照片的艺术化处理。包括制作绘画效果、糖水片、lome风格、海报等。

摄影技术是进行艺术摄影创作的重要基础条件。艺术摄影通过照相机表达作品的情感和意境,利用摄影技术增加摄影作品的艺术性,没有摄影技术,艺术摄影就无法实现。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艺术摄影系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浅谈民俗摄影创作 》

[摘 要]:民俗摄影创作,是用民俗摄影这个手段来记录人类 文化 的丰富性和多样性,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记录社会和变革,记录人类进步的历史。最终以摄影来关心人类的生存环境,生活状态,这必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 民俗文化 民俗摄影 民风民俗 文化内涵

民俗摄影是以民俗事象为主要拍摄对象,通过视觉艺术特有手段,形象记录民俗,并展示民俗独特的文化内涵及风采的记录性摄影。

要想拍摄出具有文化价值的民俗摄影作品,首先要深入了解研究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其二是要掌握民俗摄影创作的基本特点;最后应在作品中突显出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

一、民俗摄影的文化内涵

历史发展到今天,人类社会已步入信息化时代,单一学科的发展将阻碍人类的进步,而民俗摄影这种即写实又详细的记录方式,以其自身的优势受到越来越广泛的欢迎,民俗摄影因不受民族地域、国度、文化背景的限制,被中外摄影界称誉为不用翻译的“通用世界语”。民族摄影作为一门新近兴起的艺术门类,正以它强大的内在潜力吸引着广大摄影工作者,人们在研究它的同时,潜移默化地增强了人类对自身的发展历程的认识,这对我们更加理性地认识我国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及灿烂文化,领略56个民族及世界 其它 各民族丰富多彩的生活及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1、民俗摄影的文化意识。

民俗摄影只有具备文化意识才有了其独特的艺术品格,它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要注重摄影本身,而不是从固有的艺术教条出发。应从大文化的范畴中去寻求新的艺术因素和艺术感觉。二是努力在作品中注入大量的文化信息,让观赏者在大文化范畴中得以全新的感受。而民俗摄影中的情节、服饰、活动不再只是摄影艺术,而是一种实实在在的文化符号,而不是那种表面的形式。民俗的要求只能从这些“真”的呈现中,从文化信息的角度去体验,去感知,不要强制用概念化的艺术欣赏程序来理解和认识民俗摄影。民俗摄影所以能留住我们的目光引发我们的联想,最重要的因素显然不在于摄影的技艺,而在于强化的摄影对象的文化意味。民俗民情的纪实方式没有流行歌曲那种愉悦,而类似于严肃文学,是一种特殊的精神产品,因它记录的是历史。而我们的摄影工作者是从人类文化学的角度,把摄影看作是对人类社会活动的一种文化关照方式。只有将摄影与人类文化发展的进程联系起来的时候,摄影才会产生巨大的震撼力。

2、民俗摄影的本质

随着工业文明的到来,传统风俗将会一天天消失,社会进步的同时,将不得已舍弃某些不该舍弃的东西,现实中就有部分人来抵制这种舍弃,是合乎人类本身和人类社会利益的,它表现社会理性和人类良知的犹存,在社会发展的同时总有一批文人置身潮流之外,站在超现实的立场上观察社会,研究人类,反应人类文化,重建人类精神的家园。摄影作为文化的行为方式来关照人类的发展是有着其重要的职责。以民俗民情为题材的纪实摄影工作者,如何去把握民俗摄影的实质,在真实的基础上显示独特的拍摄风格和文化点,以文化的思考来把握作品的厚度,加强作品的冲击力。当然在民俗民情中有着很多落后的原始的乃至愚昧的东西,但它又蕴含着一些质朴、良知、温馨、宁静和平和。而这些正是人类精神追求中不可缺少的。在我们渴望现代文化的同时,也应记住人类不能彻底用现代来毁掉自己,所以用摄影来做这方面的记录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摄影给我们留下的是今天拥有明天不会再来的东西。

二、民俗摄影的创作特征

1、要了解民俗内涵。

民俗摄影的焦点是民俗,因此、要求民俗摄影工作者在开展民俗摄影之前,首先要读一些 民俗学 著作或一些相关民俗的专著,通过学习、了解民俗的连续性和传承性以及民俗的发展态势。只有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准确地把握与判断拍摄对象,拍出具有真正的民俗风味与内涵的作品。

摄影是一种实践很强的文化方式,因而,有相当多的摄影人只重实践而忽视了理论学习,这对于民俗摄影工作者是不可取的,近年有不少民俗摄影者,因为文化准备严重不足,缺乏民俗理论的指导,导致了对拍摄对象把握与判断的失据,进而对民俗事象的表达失言。往往把裹着小脚等某种不文明的封建残留,也当作民俗精华来宣扬;或者只把焦点锁定在农 村和除汉族以外的少数民族,而独缺城市或汉民族丰富的民俗内容。这样拍出的作品只能是片面的或歪曲地反应民俗、给人以误导,使人产生民俗只是过去的,而不是当代的;只是陈旧的,而不是发展的;只是农村的,而不是城市的误解,甚至精华与糟粕不分。

2、要把握民俗特色

民俗的显著特点是它的地域和群体特征。但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大融合,各民族的民风习俗不断产生了碰撞、交流、逐步走向了融合。原来各民族、各个地域民众在各自不同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发展、而产生的不同特点的民俗文化,现在有些已较难区分出其各自的特征。因此,在拍摄之前,对民俗的许多事象和器物进行调查研究,取得相关的第一手资料,并对有关事象和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和研究,区辨和掌握拍摄对象的特色,是民俗摄影必要的准备。

做好民俗的调查研究,首先要有针对性地读一些古代典籍、史书、史料等,初步了解民俗事象的概貌及发展演变的历史;第二要细致的开展实地调查,为提交资料的可信度,还要在被调查者的直接交流的基础上,进而深入生活,从生活方式到民族意识,文化心理去感受民俗、了解民俗。第三要将所作的调查、记录和搜集的材料进行整理、归纳、比较、研究,进行历史的分析和结构与功能的分析,梳理出所要拍摄的民俗的特征、特色、在有可能的情况下,还要尽量摸清民俗活动所要经历的几个主要场景,从而使拍摄更富有针对性,更能有效的把握民族文化的精髓;第四要针对民俗事象的主要特征、理清拍摄思路,对整个拍摄过程预先进行构思,从而避免错过有效时机,能更准确的把握瞬间,更深刻地提炼主题,使拍摄的画面获得更高的价值。

3、要真实的再现民俗 真实是民俗摄影的生命、真实的反应民俗事象是民俗摄影的基本要求,只有真实、才能原汁原味地展示民俗风貌,揭示民俗内涵;弘扬民俗的美,讲究真实就是要求摄影者要以科学的、严谨的态度,用影像与文字相结合的方式去记录、整理、研究民俗的内容,结构等等。所拍摄的照片是类似司法上用的“证据”,一样真实可信。艺术性是摄影作品的灵魂,但民俗摄影又不同于摄影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可以用纯艺术的技巧来抒发作者的自我感觉,自我意识,而民俗摄影照片中“自我”应是零度表达,当前有些民俗摄影过于强调“艺术性”甚至用编排、导演虚假民俗的手段拍摄“民俗”,这样做,往往会因此导致民俗摄影变味变相。变成有民俗招牌而无传统民俗文化内涵的“文化表现”活动。

三、民俗摄影作品的文化价值

世界因为有了人类才富有生机,人类因为有了各民族悠久灿烂的文化才变得融合美好。民俗摄影作品,就是以独特的纪录形式、以各民族、各个时期的不同民俗民风为切入点,以民族间相互友爱的团结精神为切入点,以各民族为人类的文化贡献,促进社会进步的事象为切入点,反映人民在各种社会生存活动中,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存力和丰富创造力。民俗摄影源于对自然对人类对生活的热爱,并不是简单地对过去落后生活的回味,而是作者强烈的责任心,在艰苦的创作过程中用友善的心与民俗去交流对话,才使民俗摄影真正成为民族与民族之间、各民族与整个人类之间的沟通、交往、友爱的桥梁。

在民俗摄影中,民俗专题摄影具有突出文化的价值。那么,什么是民俗专题摄影呢?所谓民俗专题摄影,其实就是民俗摄影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有这样一段话可作以准确的说明:“民俗专题摄影是指围绕一个具体鲜明的主题,用一组照片配合一定的文字完整展开的民俗摄影报道。它要求严格遵循真实性的原则,较清晰的时间坐标或坐标线;严格扼要的内容及内在的逻辑结构、形象情节连缀、互映互补、典型生动的视觉张力结构;与图片相辅相承的简要文字叙述。”其实作为民俗专题摄影早在英国探险家斯坦茵来中国后就出现了,当他掠夺完西部瑰丽的文化宝藏后深入我国内地,拍摄整理了大量民间盛行的手工艺作坊的资料带回欧洲,给欧洲的发展带去了许多东方的信息。摄影师作为一种信息传播的载体,关键是我们如何把民俗摄影的文化价值突显出来。2009年我在辽西农村拍摄了一组民俗题材的摄影作品《辽西背阁》(大秧歌的一种)曾获辽宁省摄影展览优秀作品奖。

这组照片就是民俗文化现象最好的体现。通过文图并茂的方式,向人们展示了“辽西背阁”的全貌。在拍摄过程中,我采用特写,仰视以及远景,中景相结合的手法,从近至远多视角反映辽西背阁,从化妆,上芯子,准备道具到演出全过程。特别是在抓取女主角,小仙女在化妆后钻窗户这一典型瞬间,很好的把孩子天真欢快的特点表露无疑。同时清晰的把小女孩身着地域特色的服饰展示出来。秧歌流行于我国广大农村的一种民间舞蹈、每逢喜庆之日,锣鼓喧天,载歌载舞,为广大群众所喜闻乐见。“背阁”又是秧歌这一民间舞蹈形式之一,每个伴像里面都具有很多古老的 传说 和文化符号,有很高的文化价值。在我国具有悠久的传统和广泛的群众性,因此流传之今。

民俗专题摄影逐渐的成熟,为继承传播民俗文化找到了最佳方式,民俗摄影传承保护了民俗,促进了民俗文化的发展,民俗文化增加了民俗摄影创作的题材,它的发展壮大,必将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积极作用。

民俗作为一种传统的民族文化已被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和认可。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民俗的研究已逐渐成为一种风尚。而民俗摄影则成为人类研究民俗的一种有效载体,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民族文化、反映地域文化、记录社会变革、记录人类进步。

《 民俗摄影入门技巧 》

摘要:民俗摄影,作为一门年轻的摄影门类,与其他摄影虽有不少共性,但又有许多个性即特殊性。民俗摄影的特殊性,决定了它有自身的内在规律。掌握并适应这些规律,就能在民俗摄影实践中取得主权,从而使自己的民俗摄影水平不断进步,有所创新。要搞好民俗摄影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注意的问题比较多,如提高摄影技术、技法等,但主要应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

关键词:民俗摄影;摄影理论;艺术创作

中图分类号:C45 文献标识码:ADOI:

文章 编号:1672-0407(2012)09-025-04收稿日期:2012-08-23

一、要学点民俗摄影理论

从严格的意义上讲,以民俗事象为题材的摄影作品不一定都是合格的民俗摄影作品。因为,民俗摄影具有极强的学科边缘性,它既是民俗学、社会学的组成部分,又与人类学、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等学科相联系,其自身也涉及摄影艺术的许多门类。所以,民俗摄影工作者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具有一种特定的民俗文化的观察力和极强的民俗意识,对具体民俗事象的形成、发展及其与 传统文化 的关系能有较深刻的理解,才能准确地把握民俗事象的深厚内涵,拍出优秀的民俗摄影作品。

就目前我国民俗摄影队伍而言,不论是有一定资历的中老年摄影工作者,还是从事摄影时间不长的年轻人,可以说,绝大多数都是初涉民俗摄影这一领域,对有关民俗摄影的理论知识普遍比较缺乏,对诸如什么是民俗学、民俗学包括哪些内容,民俗摄影的特性、内涵、原则及应具有的技术技法等比较模糊;致使一些同志的创作思路长时间停留在单纯为了猎奇而纪录或囿于唯美的艺术创作。

有的认为,民俗摄影就是到少数民族、边远落后的地方去拍摄,汉族、内地、城市没有什么民俗题材可拍;有的在拍摄过程中,舍本逐末,不得要领,使得许多难以遇到的拍摄良机失之交臂;有的干脆这也拍,那也拍,似无头苍蝇到处乱撞,带有很大的盲目性,结果片子消耗不少,收效甚微;还有的由于不大懂民族政策和当地民俗习惯,到民族地区采访闹出笑话,有的甚至违反当地的民俗禁忌和国家民族政策,引起民族地区的不满,造成了民族矛盾。如此种种,虽现象各异,但却说明了一个共同性的问题:缺乏民俗知识,缺乏民俗意识,一句话,缺乏学习。这就从中得出一条结论:从事民俗摄影,不下一定气力学点民俗知识是绝对不行的。许多颇有摄影 经验 的同志经过一段波折后曾发出这样的感叹:“搞民俗摄影,不学点民俗学知识就不知道哪些该拍,哪些不该拍,应该从哪个角度拍,通过学习才明白,原来民俗摄影的题材如此之广,范围如此之大,既大有作为,又大有学问。”

实践证明,从事民俗摄影须着重学习以下基本知识:一是民俗学,通过学习弄清什么是民俗,民俗学及民俗的范围;二是学习民俗摄影的有关理论知识和拍摄技法;三是学习有关民族政策,了解我国各民族的形成、发展及其主要的民俗民风特征及民俗禁忌,熟悉国家对各民族特别是少数民族的有关政策。应当指出的是,即便是从事民俗摄影有相当资历的同志,在采访前还要先期学习有关民族政策、民族习俗,民族心理。过去由于宣传内容与研究资料的界线不清,本应作为内部学术研究资料的却拿来公开宣传,结果虽满足了一些读者的猎奇心理,扩大了刊物发行量,但却严重伤害了少数民族同胞的感情。

本文之所以不惜笔墨地论述学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正是由于它实在是从事民俗摄影必须的先决条件和最基本的要求,大概也是与从事其他摄影的显著区别之一。

二、要具有两个感情

民俗摄影工作者对事业的感情与对被采访对象的感情,是决定能否克服一切困难,能否拍出感人至深照片的重要因素。

拍摄民俗照片,必须深入民俗活动的生活中去,特别是到那些偏远山区的少数民族地区采访拍摄,需要作者具有吃大苦,耐大劳的坚毅品格与顽强精神,而这些又来源于作者对民俗摄影事业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很多同志以为民俗摄影首先要解决语言问题,实际,在经济、交通发展迅速的今日,即使再偏远的山寨,也可以找到翻译和向导,而考验民俗摄影工作者意志的正是日常生活中必不可缺的吃饭、睡觉、走路三大要素。入乡随俗,你能到藏区喝酥油茶、吃糌粑吗?在生活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能一个星期甚至十来天地把土豆又当菜又当饭来与老百姓共处吗?睡眠是恢复工作必不可少的条件,可是在条件较差的山区,没有床甚至没有被还有各类小动物的干扰,或者十多人乃至几十人共享一个大帐篷甚至露宿,你能保持足够的休息来维持连日紧张的工作吗?再说走路:过溜索,骑马,攀越白雪皑皑的山脉,背上几十斤重的摄影器材,连续几天或十几天的步行,所有一切构成了民俗摄影工作者艰辛的工作写照。民俗摄影的收获是要付出巨大的代价,有时甚至是宝贵的生命。如果对民俗摄影事业没有足够的认识和深厚的感情,也许一个跳蚤就会把你吓回去。

至于民俗摄影工作者第二个感情就显得更为主要了。这个感情问题实际也就是立场问题,无论是哪个民族,即使是最贫困、最弱小、最偏远的民族,采访者都应对他们抱着诚恳、平等、尊重的态度,只有这种态度才能被他们接受,才能受到他们的信任。一个人迹罕至的偏远小山寨,来一个外人是会有“轰动效应”的,很久以后,甚至几十年,上百年后都会由爷爷传诫子孙,某某汉人是我朋友,某个汉人是,他们待人的态度是认真的,甚至是刻板的,是凭感情来认识的。对待被采访对象最好的方式是诚意,有诚意就不必怕误会,有诚意就可以交朋友,有诚意就会培养出深厚的感情。一旦与被采访者之间有了感情,你就不会去拍猎奇的照片,哪怕拍一间破茅屋,拍一位衣衫褴褛的劳作者,也会充满了温馨,充满了人情味,你就会从现实的贫困中找出他们和昔日的不同与发展,你就会从相对的落后环境中发现在现代城市里已经难以找到的情感与信任。你就不会嫌脏,你就不会嫌穷,你就会把充满诚意的镜头去寻找能反映他们真情实感的一举一动,去对准他们虽然贫困,但却认真而火热的生活,你也会在这样的采访中获得升华的快感,悟到更多人生的真谛,一切艰难困苦,一切生生死死的威胁都会被你那高于感情的采访热情所溶解。

《 航空摄影测量试析 》

摘要:我国的测量技术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已经有了大大的提高。航空摄影测量已成为测量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一些突发事件的发生提供了帮助。笔者就航空摄影测量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介绍。

关键词:航空;摄影;测量

1. 航空摄影测量的基本该概念及种类

航空摄影测量指的是“在飞机上用航摄仪器对地面连续摄取像片,结合地面控制点测量、调绘和立体测绘等步骤,绘制出地形图的作业”。航空摄影测量单张像片测图的基本原理是中心投影的透视变换,立体测图的基本原理是投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利用航空摄影测量技术可以快速获得道路阻断、河流阻塞、城镇的损坏和重要基础设施的破坏情况,为抗震救灾决策指挥提供依据。也可以在城镇规划中提供数据依据。航空摄影测量的作业分外业和内业。外业包括:像片控制点联测,像片控制点一般是航摄前在地面上布设的标志点,也可选用像片上明显地物点(如道路交叉点等),用测角交会、等外水准、测距导线、高程导线等普通测量 方法 测定其高程和平面坐标。综合法测图。内业包括:加密测图控制点,以外业像片控制点为基础,一般用空中三角测量加密方法,推求测图需要的控制点、检查其平面坐标和高程。

2. 解析空中三角测量

在精密立体坐标量测仪或解析测图仪上,立体量测加密点及框标在左右像片上的坐标。当作业人员通过观测系统使左右眼分别观察左片和右片,则可看到重建的立体光学模型。其他建立立体视觉的方法,包括:互补色法,偏振光立体眼镜法;液晶立体眼镜法等。

内定向、相对定向和绝对定向

内定向是指“根据量测的像片四角框标坐标和相应的摄影机检定植,恢复像片与摄影机的相关位置,即确定像点在像框标坐标系中的坐标”。在立体测图仪上的内定向,是通过严格的装片来实现的,即使用对点器(―种精巧的放大镜),分别地将涤纶像片上的框标精确对准承片盘上的相应框标。从而就实现了恢复像片内方位元素.对于解析测图仪,则只需将像片的基线大致平行于仪器的X 轴.像片的内定向,是通过精确量测像片的四角框标,利用严密的解析公式计算求解,同时进行像片的变形改正。

相对定向是指“恢复摄影瞬间立体像对内左右像片之间的相对空间方位”。确定两个像片的相对空间方位需要五 个参数.相对定向的数学关系通常用同名光线共面条件表示,即左右摄影中心至地面点的两条光线共面。相对定向至少需量测六个定向点,利用最小二乘法平差解算。对于模拟型立体测图仪,包括机助测图系统,立体像片对的相对定向,是通过左右像片车架的空间运动来实现的,以便消除立体模型内各点的上下视差,从而实现恢复立体像对左右片在摄影瞬间的相对空间方位。

绝对定向是指“确定立体模型或由多个立体模型构成的区域的绝对方位,也就是确定立体模型或区域相对地面的关系”。绝对定向参数为七个。传统的模拟立体测图仪绝对定向,通常分成高程置平和平面对点两个步骤来完成的.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通常需要六个已知平高定向点,至少应有四个平高点。解析测图仪和机助测图系统,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是按三维正形变换算法,利用最小二乘法进行平差解算的。

区域平差和联合平差

区域平差也称“区域空中三角测量”,俗称“电算加密”,是“对整个区域网进行绝对定向和误差配赋”。区域平差目前一般采用独立模型法或光线束法。独立模型法是以单个立体模型为单元,而光线束法则以单张像片为单元。联合平差是指“摄影测量数据与非摄影测量数据的整体联立解算”。联合平差指“带辅助数据的解析空中三角测量”。辅助数据系指大地测量观测数据,例如地面距离、水平角、方位角,像片外方位元素,湖面点等高等条件。目前,联合平差主要是指,摄影测量数据与机载GPS 精确定位数据的同时整体解算。这是解析空中三角测量的一项重要进展,可以实现少地控或无地控空中三角测量。

3. 数据采集―测图

地物采集

作业人员在完成立体模型的绝对定向后,需经专职质量检查人员联机检查,确认精度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地物采集。应参照外业调绘片,在立体模型上仔细辨认,分类进行测绘.对于数字化测图,应按统一的地物编码系统分类进行采集,并且分层进行存储。同时采集的数据还应加上地物属性,以方便于同GIS 建立接口。为了便于在采集和编辑中明显地区分不同的地物,各种现状地物通常赋予相应的颜色。

地貌采集

在传统的模拟测图中,包括机助测图中,地貌采集是由等高线描绘和注记高程点两个部分组成的。等高线的基本等高距,应按规范根据成图比例尺、地形类别及用图需要选定;计曲线则取基本等高距,即首曲线的5 的倍数。高程注记点,一般选在明显地物点和地形点上,依据地形类别及地物点和地形点的多少,其密度规范规定图上每10cm×10cm 为5・20 个点。在解析测图仪上,地貌测绘可以有多种选择方式,除按等高线和高程注记点外,还可采用按程序控制的矩形格网或断面方式采集地形点。

4. 原图编辑及原图清绘

地形原图编辑包括对原图中地物地貌表示不合理之处的处理,相邻图幅的接边处理,以及道路、河流、街道等名称的注记。在传统的模拟测图中,原图清绘的主要任务是在铅笔稿原图上进行清理着色,或者在聚脂薄膜上刻绘。对于数字化测图,在经过图形编辑和审校后,可直接利用高精度绘图机绘制线划地形图,还可用磁介质提供数字地形图产品。航空摄影测量是根据摄影过程的几何反转原理,置立体像对于立体测图仪内,建立起所摄地面缩小的几何模型,借以测绘地形图的方法的。航空摄影测量的主题,是将地面的中心投影变换为正射投影。这一问题可以采取许多途径来解决。如图解法、光学机械法和解析法等。在每一种方法中还可细分出许多具体方法,而每种具体方法又有其特有的理论。其中有些概念和理论是基础性的,带有某些共性,如像片的内方位元素和外方位元素,像点同地面点的坐标关系式,共线条件方程,像对的相对定向,模型的绝对定向和立体观测原理等。

参考文献

肖志婷,郝娜. 数字航空摄影测量数据处理关键技术探讨[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4(07).

刘先林,段福洲,宫辉力. 航空摄影科技发展成就与未来展望[J].2007(03).

有关艺术摄影系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美术系毕业论文范文

2. 浅谈影视创作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艺术设计专业毕业论文

4. 美术学毕业论文范文

5. 环境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6. 音乐系毕业论文范文

7. 网站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如何在照片拍坏的情况下不被客户打死》《影楼老板拖欠摄影师工资的对策》《如何解决客户丑但是照片要求美的矛盾》《如何使用入门级低端器材拍出大片》《摄影师如何用微薄的薪水生存》《如何正视现实》

人像摄影构图论文

摄影是人们记录客观世界的一种方式,随着现代摄影技术的发展,摄影已经深刻地影响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摄影相关论文,供大家参考。

上好摄影课不容易,上好大学生的专业摄影课就更不容易。笔者作为一名兼职教师,在艺术 教育 教学第一线,通过听课、走访、问卷、调研,发现目前我们有相当一部分大学专业课老师在教学中,仍然是“老三篇”:黑板粉笔、照本宣科、缺乏激情。这种讲课从表象看很像写 作文 ,大家都在写,但精彩的篇章不多,多系平铺直叙,;有“标签式”硬贴,“商品式”硬配之嫌。这种讲课说老实话老师是花了苦力,也费了心血的,但大学生们不买账,不喜欢,学生掌握不了应该掌握的知识,素质提不高,教学成效甚微。笔者认为,要教好大学的专业摄影课,授课教师必须讲究授课艺术。要解决这个难题,授课教师必须努力做到三个字:新、情、活。

一、精心备课,内容求“新”

内容求新,一是指对内容的开掘要深,要扩充新内容,向大学生提供足够的信息量。摄影课内容变化较快,特别是数码技术、 网络技术 的出现,对传统摄影的冲击较大,要适应这种变化,摄影课教学必须“与时俱进”。因此,我们不能抱住老教材不放,应该坚持“信息新、数量大、实用性、课题化”的原则来组织教学内容。摄影课只有在有限的时间里给学生提供最大量的最新的和有用的信息,他们听起来才会觉得过瘾。二是指对内容的创新和发展,要掌握其本质,占据制高点,讲到最前沿。在调研中发现,大学生对老师不满意的意见中有一条就是“我们知道的老师反复讲,我们不太懂的老师省略讲,我们不明白的老师又不讲,老师讲过后我们还是不会做”,这就是没有处理好这些问题,当然,有时是老师自己也不太清楚,怎么能讲得清楚呢?

二、细心讲解,表达含“情”

这是研究“怎么讲”的问题。

有了好的、最新的摄影知识内容,如何将它们变成可视、可听、可读、可析的对象,并通过老师的语言将各个知识点让大学生记住并掌握呢?这是另一个困惑老师的地方。笔者认为只有发挥情感的功能,细心讲解,方可解之。情感在讲课中的功能主要有如下四个:一是动力功能,即老师积极的情感能引起大学生的兴奋、激动、愉快的情智体验,使学生们充满活力,积极投身于自己感兴趣的各种课堂活动。

因此,老师上课的每一段话,都要有感情色彩,都要努力从心灵深处自然流露,当然,这首先要求老师热爱学生、热爱教育事业,这样的话,大学生们就会在老师情感的动力驱动下,精神愉悦地学习,并转化为利于教学的行动。二是感染功能,即个人的情感对他人的情感具有施加影响的作用,也就是说老师的情感能感应大学生,使大学生们具有类似的情感,这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关怀、照顾、信任为主的温情式感染,以激发比、学、赶、超为主的示范式感染等。老师的关爱和信任会给学生以强烈的感染。三是调节功能,即人的情感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调节作用。

这一点反映在师生关系上特别明显。和谐的师生关系以师生的积极情感为基础,能够激发师生的热情和智慧,唤起师生的责任感和积极性。因此,老师要热爱学生并尊重学生,及时与学生沟通,同时要情随境迁,善解人意,努力营造师生交流的和谐氛围。如给学生一种认真倾听的表情、一个信任鼓励的眼神、一种朋友商量的口吻、一封探讨问题的E-Mail等等,都会取得极好的效果。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师生要零距离接触,要有伙伴式交流,这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放飞学生思绪,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问题的主人、学习的主人。四是迁移功能,即个人对他人的情感会迁移到与他人有关的事物。

当代大学生情感丰富,而且好激动、善迁移,他们的认识活动,常常靠情感的体验,经常因喜欢听老师的某门专业课而喜欢上这个专业,进而献身于这个事业。老师一定要以正面形象吸引和感染学生,教师对摄影艺术的执著和热爱,种种无言的、不求功利回报的关爱,对学生无疑具有强烈的亲和力和凝聚力。“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我们老师只有做一个有德有识之士,才能使大学生实现积极的情感迁移,“爱屋及乌”,从而“亲其师而信其道”。

三、用心设问, 方法 要“活”

这是研究“谁来讲”的问题。

一是课堂互动、连环问答。“知识是前提,表达是关键”。

摄影课上用音乐做补充,老师有意识地在师生互动讲课,指导学生课上思考、观察、讨论、写感受时,运用精选的与摄影作品相协调的、与课堂氛围相一致的音乐来“讲课”,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效果。这一方法能充分调动学生动眼、动耳、动手、动脑、动心,从而实现教学目的。大学生喜欢这种氛围,在这种氛围中,他们更容易接受老师提供的知识。

二是让实践成为学生的又一老师。每节课都留下一个实践项目,精心设计一个创作主题,请同学课后做一下,下一次课时,请同学上台讲一讲实践经历。鼓励每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话,表达自己的看法,从而引发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保持学习的注意力。有的教师可能会有这样的困惑:引发了学生的主动性,学习没有结果怎么办?其实,激发了同学的学习兴趣和使其掌握了正确的 学习方法 ,这不就是结果吗?这种没结果的结果倒是最重要的。在经历了一个教育过程之后,无论结果是否达到,实际上这个过程本身就是结果,是无形而珍贵的结果。什么是素质?这个结果就叫素质。在很多情况下,教育的结果还没出现,但过程已经存在,在此过程中,大学生的 思维方式 和学习主动性发生了变化,这个变化就是素质的变化,这理应是我们教育追求的目标。同学回答问题的对与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敢于发表意见。学生做事有没有结果,这也不重要,他做事的过程已经很重要了。因为在这种过程中,实践在给大学生们“上课”。诚如江汉大学人文学院女生汪洋所言:“与其说摄影课是一门课,还不如说它是一面镜子,让我们学会从生活中、从实践中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生活状态,从中得到人生的启迪和哲理。”

综上所述,高校摄影课教师在授课时,认真做到三个字:新、情、活,细心解决好讲什么、怎么讲、谁来讲的问题,一定会受到大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同时也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摘 要:在摄影艺术中,摄影构图有着自己独特的形式规律。一幅成功的摄影作品,在进行画面布局的时候是十分讲究的,它既符合人们的生活规律,又符合人们的心理和视觉习惯。只有掌握了这些固有规律之后,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最优美、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

关键词:对称与均衡 主次关系 黄金分割 画面空白

一、构图的意义

构图在传统画论中称之为“章法”、“布局”、“经营位置”等。是指根据画面的需要,安排形象,体现作品的整体效果。构图作为摄影的第一步,因其创作手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复杂性和丰富性。事实上,任何艺术形式都有其固有的形式规律,只有掌握了这些固有规律之后,在进行艺术实践的过程中,才能将最优美、最感人的艺术形象传达给受众。虽然摄影构图的形式规律不是死的,但了解这些形式规律可以避免一些初级的错误;掌握和运用这些形式规律,对塑造艺术形象、揭示主题思想则是一条捷径。

在设计摄影画面的构图时,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构图的均衡美。在日常生活中,每个人可能都有过以下的体会:一把椅子倾斜了就会让人产生不稳定的感觉。而大多庄重、尊严的东西又是很对称的,比如古代宫殿门口的石狮子,它是成双存在的,给人以对称的美感。因此,摄影作品的画面均衡,在构图时十分重要。

二、对称和均衡在画面中的运用

对称,象征一种高度整齐的程度。比如蝴蝶,它的形体和翅翼花纹的对称美,一直为人们所欣赏,在摄影作品中对称的画面也时常可见,但大多数摄影作品,在构图中并不追求一半对一半的对称,而是刻意于画面的视觉均衡。

摄影画面布局的均衡,是人们运用视觉和心理上的习惯,对画面内全部可视形象所处的部位,进行稳定与否的一种衡量。在摄影的构图中,绝对的对称会给人一种静止、拘谨、单调的感觉,生活中人们对审美的要求仍然以追求均衡居多。过多的运用对称会使人感到呆板,缺乏活力。而均衡则是为了打破较呆板的局面,它既有“均”的一面,又有灵活的一面。结构的均衡是指画面中各部分的景物要有呼应,有对照,达到平衡和稳定。均衡的范围包括构图中形象的对比:人与人,人与物,大与小,动与静,明与暗,高与低,虚与实等等。

对摄影者来说,布局的均衡是结构理想的结果,因而处理均衡的问题,也就是处理画面结构的问题。作为摄影画面的两大组成部分,主体与陪体是表达思想内容的主要对象和辅助对象。所以在处理画面布局均衡的时候,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它们之间的呼应关系,这其中包括两者在情节上、情绪上以及动态、动势方面的呼应关系。

三、构图中的主次关系

根据主题思想要求,选择有价值的景和物,组成摄影画面。在这个画面中最能体现主题的对象,就是主体。而在画面中,那些不是最直接体现主题思想,仅对主体起到一定程度的烘托、陪衬,帮助主体说明主题思想的对象,习惯上称为陪体或周围环境。在摄影画面中要妥当的安排和处理好主次关系,避免出现零乱、主次不分,淹没或失掉主体,而造成没有主题的现象。

在设计画面时要注意主体和陪体的关系,一幅照片如果只有主体而无陪衬,画面就会显得呆板而无变化,但陪体不能喧宾夺主;主体在画面上必须显著突出,要弃繁就简,必要时可改变拍摄位置和角度,或是搬动不必要的东西,以达到画面简洁,突出主体的效果。在照片画面的主次关系上可以掌握以下两点:第一,如果遇到杂乱的背景,可以采取放大光圈的办法,让后面的背景模糊不清,以突出主体。第二,选择适宜的角度进行拍摄,避开杂乱的背景,以使人物的形象突出。

第四、构图中“黄金分割”的运用

初学摄影者最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把最吸引人的景物放在正中间。的确,在正中间的景物是最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的。但是,将吸引人的物体放在正中间,很容易只让人专注在那个物体上,而令画面变得呆板。

既然要避免居中,就要知道所谓的“黄金分割”,也就是“黄金比例”, 将之运用于美术和摄影的构图中往往以5:8的比率来表示。另外,九宫格构图(也称井字构图),实际上也属于黄金分割的一种形式。就是把画面按水平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水平线,按垂直方向在1/3,2/3位置画两条垂直线,然后把主体尽量放在交点的位置上。实际上这几个交点都符合“黄金分割定律”,是最佳的位置,当然还应考虑平衡、对比等因素。这种构图能呈现变化与动感,画面富有活力。这四个点也有不同的视觉感应,上方两点动感就比下方的强,左面又比右面强。在具体的摄影构图中,可将其应用于情节对比、虚实对比、动静对比、大小对比等。

五、处理好画面的空白

摄影构图中的空白,既有因景物本身,如:烟、云、雾、天、水、空隙所制;又有因为光与色的艺术处理所制。实体与空白的相互衬托,形成有规律的起伏节奏,产生一定的的韵律感,是摄影艺术在处理画面构图虚实关系中,广为运用的手段之一。

虚实关系在摄影画面中比较容易看出,也比较容易分辨。但在具体处理的时候,却要注意实体与空白的关系,使画面有变化、不呆板。空白常常可以刻画意境、渲染气氛,在画面中运用得当,会在构图的形式上添加积极的作用。空白还有在视觉上和心理上造成动势的功能,在运动和所注视的方向要留有一定的空白,可以给人们留下伸张的空间,造成一定的方向性,有助于加强运动的空间感。所以才有“大抵实处之妙,皆因虚处而生”之说,足见空白在构图中的重要性。

同绘画一样,摄影也是一种艺术手法,线条的明快以及画面的和谐是关键,好的构图不仅让人感觉主题明确,而且会给人以视觉和心理上的冲击。所以,摄影水平的提高,必须从构图这个环节入手。当然,构图形式也不是绝对的,它只能提供对摄影表现形式的帮助与参考。有句话说得好:规则是用来打破的。所有的规则都不是死的,吸收前人的 经验 对摄影的形式表现将产生积极的作用,会有利于对形式美的理解。

目前的国内各大高校在摄影系、广播电视编导系、广播电视系的本科学习阶段几乎均开设了影视摄影课,将其作为一门专业基础必修课程。笔者所在的摄影系影视摄影方向在一二年级,分别开设了《摄像技术基础》和《影视摄影造型》课。影视摄影这门课程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如何更好的进行实践教学是教师要思考和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合理实用的实践教学改革理念

摄影系的学生在一二年级要学习好几门以实践为主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影视摄影造型》课之前,先修完《摄像技术基础》。应该说是《摄像技术基础》侧重基础知识和技术的学习与训练,而《影视摄影造型》更注重培养学生的艺术感觉, 创新思维 和画面造型能力。同时,摄影系的学生还要开设其他相关课程,作为有益补充。笔者在讲授影视摄影课程的过程中,根据学科特点和性质,秉承“理论和实践并举,更重实践”的理念。这样做是为了改进以往影视摄影课过多的依赖课堂理论讲授,教师大多是采用上单一的填鸭式理论灌输,而疏于实践技能培养的弊端。通常根据教学大纲的制定,将理论课和实践课的课时数量设置在1:2的比例左右,教学环节按照“理论―实践―理论―实践”的节奏推进。即每次课堂理论教学的落脚点最终是指导学生实践练习和操作,将上一阶段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充分转化为实践能力,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水平。然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理论课―实践课”学习。如在《摄像技术基础》课上,教师讲授完数字高清摄像机的基本基本原理和曝光控制白平衡调节等理论知识后,便在下一阶段课时中安排进行实践课部分,教师将学生分小组,讲解并示范摄像机的曝光与白平衡控制的操作步骤,然后指导学生分组逐个练习。在课堂上对学生出现的操作环节错误,教师及时指出并予以纠正。待此部分实践内容学生基本掌握后,再进行下一环节的“理论――实践”教学。

二、改善实践 教学方法

影视摄影作为一门学科,具有很强的理论性和实践性,同时又是融技术性和艺术性于一体的学科。在实践创作中,一名影视摄影师艺术创意的体现有赖于扎实的技术素养和水平。而检验一个学生理论知识扎实与否的落脚点,就是看他的实践能力如何。因此,如何上好实践课以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是影视摄影专业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笔者根据数年的教学经历和改革尝试,通常在理论教学时采用全班集体授课方式。而在实践课环节,采用分小组示范讲解,学生分小组练习实践的小班化学习方式。考虑到现在的每个自然班学生人数较多,而实验器材相对有限的现实状况,教师每次指导学生分小组时将组员人数控制在6人左右。每个小组成员人数不宜过多的目的,就在于确保每个学生在实践课上都有足够的时间量来练习操作。无论是课堂实践练习,还是课下的实践作业以及期末结课作业,学生都以这个相对固定的小组完成实践拍摄。

1、利用多媒体技术,提升教学效果

在实践课上,教师利用多媒体影像技术手段,结合优秀的影视作品案例,对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出现的普遍性和个别性错误进行对比和指导。教师可以选取摄影画面优秀的影视作品片段,对比学生实践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讲解和指导。例如学生在练习使用摄像机拍摄固定机位不同景别画面的实践内容时,初学者普遍存在的问题就是景别取景不规范,镜头与镜头之间景别运用不合理或景别过于单一等问题。这时任课教师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些优秀影视作品中景别运用规范的镜头片段,然后来对比学生学生实践作业中普遍出现的错误案例,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所在并寻找解决办法。

在这个环节,教师避免局限于单方面的讲授知识和技法,而是采用引导学生对比自己的练习作业进行思考,检查,分组讨论,分析问题,积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营造活跃互动的课堂氛围。这样,学生会在积极思考热情参与的状态下,更好的将专业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实践水平。此外在课堂练习中,现使用的数字高清摄像机普遍具有USB串行接口,学生可以直接将拍摄练习的作业素材拷贝至教室内的多媒体电脑中。教师现场对学生拍完的练习素材进行回放,讲解。这样可以确保在实践课堂第一时间内就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教师及时给学生指出问题症状,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解决办法。

2、根据学生特点,帮助学生制定拍摄主题和计划

影视摄影的实践需要学生调动自己多方面的能力,是一个“脑眼手”综合运用的过程。它需要摄影师用眼睛细致观察,大脑积极思考,最后由手(和身体)来掌控摄像机来完成操作和拍摄。因此影视摄影的实践创作考验的是一个人的综合协调能力。在分组拍摄中,它还考验着学生团队协作和沟通的能力。教师会根据自然班的学生数量、结构和特点,指导他们合理分组搭配,制定合理的拍摄进度安排,时间周期控制。有拍摄采访对象的,教师会指导学生如何与拍摄对象沟通(尽管如何采访不是影视摄影课的重点)。甚至在拍摄时长较长的期末结课作业时,教师要讲授一些制片管理方面的知识,对于拍摄过程中有可能出现的一些制片方面的困难,提醒学生提前做好备选方案和计划。对于大幅度更改实践作业拍摄计划和方案的,指导学生调动现有资源和条件,尽可能拍摄出更好的影像效果。

3、扩展实践教学空间,紧跟行业发展趋势

影视摄影这门学科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新的创作设备和拍摄理念层出不穷,更新换代的速度极快。例如笔者刚从事教学工作时,当时行业内领先的是数字全高清技术。几年的时间,现今行业内的发展趋势是4K技术,数字电影摄影创作,log模式拍摄甚至是未来VR技术的使用。这一切都意味着无论是专业教师、学生还是从业者,要想从事影视摄影这项职业,就必须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保持一个不断学习新知识的状态。也只有这样,我们培养的学生才会在未来的专业发展道路中越走越宽,不被行业淘汰。基于此,教师积极利用互联网上的相关专业知识和信息资源,结合课堂实践内容。为学生拓宽知识面。例如在介绍行业领先的RED和ARRI数字电影摄影机的知识,市面上常见的纸质教材和资料鲜有这方面内容。

教师搜索专业的技术网站,寻找适当的资料截取成视频影像,做成图片PPT和文字介绍,选取业内专家对此摄影机性能指标的介绍和使用注意事项,所有这些都可以作为实践教学的补充。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更是将影视摄影行业内先进的知识和理念带给学生,让他们及时掌握专业发展趋势和动态。此外,专业的影视摄影交流网站和信息公众号也是教师指导学生拓宽知识面的好 渠道 。专业性比较强的影视工业网、拍电影网、V电影网,微信电影摄影师公众号,摄像人公众号等等,经常会有业内人士发表的技术 文章 和创作心得,教师会经常选取有用信息介绍给学生。这些网站一般还设有作品交流专区,学生可以将自己拍摄的作品放到这个板块内进行交流,听取更多业内人士的意见。这样,学生获取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领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和校园,他们有更多的可能接受更前沿的专业讯息,提升自己的实践水平。 三、实践作业点评

1、学生实践作品课堂展示

每次的实践作业后和期末结课作业之后,教师会安排每个小组将自己的作品用多媒体在课堂上公开展示,教师现场进行点评。这也是影视摄影课实践教学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课堂展示的过程中,小组成员会阐释自己的创作思路及理念,讲述拍摄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和解决办法,以及尚未解决的技术和艺术问题等等。教师如此安排是为了深入了解学生的实践创作过程。学生实践创作的过程,是检验他们对理论知识掌握程度的具体和真实体现。反映在学生作品中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大家普遍存在的,有些则是每个小组甚至每个学生的个别存在的。每个小组的学生在展示并介绍自己实践作业拍摄经历时,其他同学也会反观自身作品中存在的问题。好的实践经验可以得到印证并分享,存在的问题就需要由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必要时候教师可以明确指出,以帮助学生提高专业水平,在下一次的拍摄中取得进步。

2、保护并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一、什么是人物摄影?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是什么? 人物摄影是以静态或动态人物为被摄对象,着重描绘其外貌和精神面貌,从而直接表现人的一种摄影。凡是内容涉及人物而以人物为主体的各种题材,都属于人物摄影的范畴。诸如:人像、家庭生活、亲朋欢聚、情侣相悦、婚寿礼仪、童年纪实、校园动态、老人晚景、旅游揽胜、时装穿戴、舞台演出、体育活动、工作现场、佳节盛会、风土人情、社会新闻、人体艺术等,广泛多样,到处可选。 总的来说,摄影艺术领域里,与此相应的具体门类,除人像摄影外,更有家庭、儿童、旅游、婚礼,以及体育、舞台、社会纪实乃至人体等多种摄影,各具特色,相互关联,又常兼归于人物摄影系列之内,统称为人物摄影。 自从1839年摄影术诞生迄今为止,人物一直就是摄影艺术中常拍常新的主要课题,而归纳人物摄影成功的关键,在于“形神兼备”。在现实生活中,每个人的外貌和性格特征各不相同,精神面貌和更是知识界千变万化。一幅人物照片,如果抓住了被摄对象的神态和情感,但外貌没有表现好,就经不起细看,缺乏应有的艺术表现力;反之,如果外貌酷似,而神态和情感未经刻划,则人物表现势必呆板,没有韵味。 因此,人物摄影不能限于拍像,而是应当根据主题,对人物的外貌扬长避短,突出美感,以便通过外貌,能更好地传达和刻划人物的精神面貌,从而使照片中的人物看起来比真实的被摄对象更美、更生动、更有精神。只有首先作到“形似”,才能传神。 为使人物摄影符合“形神兼备”的要求,摄影者除正确掌握照相机使用技术外,还要在观摩优秀摄影作品和学习有关摄影知识的基础上,经常对生活中的各种人物细致观察,认真思考,养成敏捷的思维和判断能力,以便在人物摄影实践中,能别具慧眼,刻意求新,不失时机地选取题材,并抓住被摄对象典型而生动的瞬间,拍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人物照片来。 二、人物摄影有哪几种拍摄方式? 人物摄影的拍摄方式,不外乎摆拍、抓拍和摆\抓结合三种。各有特点和要求,又互相联系,互相配合,分别构成人物摄影所不可缺少的造型手法。 1、摆拍 即整个摄影过程中,始终让被摄对象完全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从而使摄影者可有较充分时间,在做好拍摄准备并对被摄对象加以摆布后,完成拍摄。因此,这种拍摄方式也称为摆布,或者可以叫做主体全知的拍摄方式,为肖像照、团体照、纪念照、广告照等所采用。但在摆布的情况下,摄影者应多方设法,使被摄者思想放松,以便配合拍摄。 2、抓拍 即整个摄影师过程中,根本不让被摄对象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就由摄影者地直接摄取人物活动中的典型而生动瞬间。因此,也可以叫做主体不知的拍摄方式。采用这种方式拍摄,也许构图、用光不尽人意,而被摄影对象却处于无拘无束的活动状态,神情举止都较自然。但被摄者需要较丰富的生活经验和敏锐的眼力,在转瞬即逝的各种人物活动中,善于抓取被摄对象最典型、最完美、最耐看的时刻,及时按下快门。 3、摆抓结合 即整个摄影过程中,虽然让被摄对象知道有人在为自己拍照,但并不告知确切的拍摄时间,以便使被摄对象的注意力仍集中于所从事的事物,而摄影者得以有一定的时间,选择最佳角度和光线,并经过较小范围的调整和摆布,在适当时间按下快门。这种拍摄方式,兼采摆拍和抓拍两者的长处,做到抓中有摆,摆\中有抓取。因此,又称为摆摆\抓抓,也可以叫做主体半知的拍摄方式。三、人物摄影应选购哪种相机? 一般照相机虽都能用于人物摄影,但因型号和结构有所不同,性能和特点各有差异。人物摄影究竟怎样选购照相机为好,通常可从摄影用途、个人爱好和经济条件三方面来考虑。 1、摄影用途 这是指照相机的使用范围。初学者如果仅是拍摄家庭合影、个人留念的全身和大半身等照片,选购一架普通小型135照相机,即可应付自如;这类照相机一般装有标准镜头,既可以拍摄黑白人像,也可拍摄彩色人像。或者可选购一架“傻瓜”照相机;它体积小,构造简单,而且附带闪光装置,不仅使用方便,拿起来就可以拍照,又不需要另外单独购置闪光灯。如果拟将照相机用于人物题材艺术创作,就要考虑选购单镜头反光照相机;这类照相机一般可以更换不同焦距镜头,自动化程度比较高,能用来拍摄全身、半身和头像特定等各种体裁人物照片。 2、个人爱好 每个摄影者爱好不同,有的喜欢135照相机,有的喜欢120照相机;这两种照相机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很难说哪种好,哪种孬。一般说来,135照相机小巧玲珑,便于携带,使用比较方便,每张底片的费用比较便宜。120照相机,有的可调换暗盒,可拍多种规格幅面,同时,由于底片幅面较大,照片的颗粒相对细腻柔和,容易使人物脸部表现出层次丰富、质感真实的效果。 3、经济条件 市场上,照相机型号较多,功能各异,结构不同,虽基本性能大体相似,但彼此价格却相差悬殊。征购照相机时,须考虑它的价格适应本人的经济条件.一般情况下,选购一架中档偏上的照相机,便可适用于各种人物摄影。必须认识到,照相机档次高低与人物照片质量并无必然的联系。使用高档照相机,并不能保证每幅照片质量都好;使用普通照相机,也能拍摄出高质量的人物照片。重要的问题在于必须熟悉照相机的结构性能,并能熟练掌握操作技术。 四、人物摄影应选择哪种镜头? 照相机的各种镜头,虽都能用于人物摄影,但严格说来,人物摄影的镜头应有以下一些选择性: 1、成像 人物摄影的镜头成像质量,既要结像清晰,又要有一定的柔和效果。因为人物摄影一般以表现脸部为主,镜头成像质量就应能达到层次丰富、质感真实、细节毕露、肤质滋润的要求。 2、焦距 一般照相机上都装有标准镜头,即战焦距近似所摄底片画幅对角线的长度。这种镜头,只宜拍摄全身或大半身人物照片。若用于拍摄半身人物或头像特写由于距离太近,往往引起人物影像透视变形,而且有的镜头如果在近于规定的最近摄影距离拍摄,就不能聚成清晰的焦点。 所以,拍摄头像或特写人物,就要使用中焦或长焦镜头,其焦距一般需要越过标准镜头1—2倍,以135照相机为例,镜头的焦距需在105豪米以上,这样,照相机与人物距离,可保持米以上,既能使焦点清晰,又可避免产生鼻大耳小等变形现象。在室内拍摄小合影照片,如果遇到缺少退步的情况,就需要使用短焦距镜头(即广角镜头),但容易出现近大远小和两边人物稍有变形的缺陷。 3、口径 拍摄半身人物和头像特写,镜头的有效口径以大为宜,以便使主体清晰,背景略呈模糊,增强远近空间透视感,从而突出主体。另外,镜头的有效口径大,在光线略暗而又没有闪光灯的情况下,拍摄动态人物,仍可使用较快的快门速度。五、旅游拍摄人物,要携带哪些摄影器材和附件? 1、摄影器材 旅游拍摄人物所要携带的摄影器材,一般以轻便为宜。通常,拍摄游览纪念照,持有一架普通小型135照相机或“傻瓜”照相机,就可以应用。假如准备进一步从事人物摄影创作,例如拍摄当地的一些风土人情等,最好携带一架可互换镜头的135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并配上28—80毫米变焦距镜头一个,既便于适应摄影需要,又可缩小装备体积;或者,也可在使用该照相机原有标准镜头的同时,再配置24—28毫米广角镜头和85—105毫米中焦镜头各一个,以便选用。如果需要同时进行彩色和黑白人物摄影,最好能有两架机身,分别装上彩色和黑白胶卷,交替使用(倘若携带的是可调后背的120单镜头反光照相机,则只需一架,便可应用)。 2、附件 不论携带什么照相机,镜头遮光罩和二号黄滤光镜都宜置备。如果条件允许,最好带上彩色和黑白摄影常用的各种主要滤光镜(包括UV镜、天光镜、偏振镜等)以及黑白摄影用的黄、红、绿等滤光镜。还可携带一只小型电子闪光灯或自制的反光板,以供辅助照明。为了随时保持照相机和镜头的清洁,要带上镜头纸和镜头刷,如果能带一个吹气球则更理想。 旅游拍摄人物时,由于手持拍摄可较自由选择角度,所以,三角架使用次数不多,不必携带;但如能带上,以备不时之需,当然更好。此外,宜备置一本袖珍笔记簿,扼要记录拍摄情况,包括日期、天气、时间、场合、人物以及所用光圈、快门速度等,以便积累有关数据,随时参考,从而不断提高摄影水平。 六、黑白人物摄影常用哪些附加镜? 黑白人物摄影中,照相机镜头前常用的附加镜,包括改变色光性质和改变成像结影两个系列。前者例如各种带色滤光镜、天空滤光镜、UV镜和天光镜等,后者例如柔光镜、晕化镜和近摄镜等,分述如下: (一)、改变色光性质常用附加镜 1、各种带色滤光镜 这类滤光镜是由带颜色和光学玻璃精制而成,有黄、绿、红、橙、蓝等多种,分别以各种颜色命名。其作用是阻止或减少不需要的色光,相对地增多所需色光的通光量,以更改感光片的感色性。黑白人物摄影中,黄滤光镜最为常用,例如,在蓝天白云的情况下,拍摄室外人物,一经加用,就能吸收部分蓝色光线,使胶片上蓝天感光少些,从而在照片上出现天空略暗,而朵朵白云明显突出的效果;否则,蓝天白云会混为一色。成为白茫茫的天空,索然无味。黄滤光镜又能增强人物质感层次,并表现细腻逼真的肤色。它还具有透光范围大、阻光率低的特点,因此,加用浅黄滤光镜,只需开大半档光圈,而加用中黄滤光镜,也只需开大一档光圈。 2、天空滤光镜 这是一半淡黄或浅灰、一半透明无色的附加镜。由于它的有色部分边缘由深至浅,逐渐过度到无色透明,因此,又称为渐变滤光镜。其作用是调节天空与地面的反差。具体地说,有色部分能吸收天空的紫蓝光或减弱天空光亮的强度,限制天空部分在胶片上的曝光量,使地面部分在胶片上曝光量多些。使用时,有色部分应朝上,不需要增加曝光量。在逆光下拍摄人物时,加用天空滤光镜,效果更为理想。 3、UV镜和天光镜 UV镜多数是无色的,也有略带微黄色的;天光镜则接近无色或略带微红色。它们的作用主要都是吸收大气中的紫外线。紫外线对高山地区摄影的影响比较严重,常有碍于影像的清晰度。加用UV镜或天光镜后,就可以消除紫外线对感光片的影响,提高影像清晰度,特别是对远处景物的作用更为明显。由于UV镜和天光镜为无色或接近无色,不需要增加曝光量,对任何情况下摄影又没有副作用,因此,常被加戴在镜头上,用来保护镜头。 (二)、改变成像结影常用附加镜 1、柔光镜 柔光镜的作用,是对通过镜头的光线进行部分折射,使所摄影像既可保持一定的清晰度,而影调反差又能更为柔和自然。柔光镜的构造形式多样,一般是在透明玻璃上制有疏密不同的圆形波纹,或者是采用尼龙丝或其它纤维所织成的网片,从而达到使入射光分割折射的目的。加戴柔光镜后,拍摄妇女与儿童特写照片,能使影像获得柔润悦目的效果。 2、晕化镜 晕化镜的外形结构,是玻璃镜片中间开一个圆孔,四周呈砂粒状。因为中间镂空,加戴在镜头前,不会影响主体影像聚焦。拍摄人物时,将脸部安排在圆孔的位置处,可以得到正常的清晰度,而脸部以外四周的影像,由于镜片上砂粒状的影响,则呈现朦胧晕化的效果。加戴晕化镜拍摄人物,以使用单镜头反光照相机为宜,因为摄影者可以通过照相机的取景器,直接观察到影像晕化情况。 3、近摄镜 近摄镜又称为半身镜,是一种凸形的正透镜,加戴后,可以缩短镜头焦距,也从而缩短最近摄影距离,使人物影像扩大,充分利用感光片的面积。拍摄时,一般不需要增加曝光量,但要使用小光圈,以便增加暗深,防止底片四角虚松。在摄影实践中,近摄镜不宜拍摄人物特写镜头,因为摄影距离较近,容易产生变形缺陷。除上述常用附加镜外,还有多影镜、星光镜、中灰镜等多种特殊效果附加镜,经加用后,前两者可分别获得多影像和不同放射形光芒的效果,后者则能起到减少光线通光量的作用,这里不再一一详述。七、彩色人物摄影常用哪些附加镜? 彩色人物摄影,为了正确再现人物原有色彩,在正确色温光线照明下,一般只使用无色、中性灰或很浅色的附加镜,不宜在镜头前加戴黑白人物摄影使用的带色滤光镜。由于UV镜、天光镜、柔光镜、晕化镜、近摄镜以及其它各种特殊效果附加镜都是无色、浅色或接近无色的,因此,既被黑白人物摄影所使用,也适用于彩色人物摄影。 其次,彩色人物摄影中,当照明光源的色温和彩色胶卷所平衡的色温不相符时,为获得正确的色彩还原,应在镜头前加用色温转换滤光镜。彩色胶卷一般分为日光型和灯光型两种,而市场上所售彩色负片多数是日光型。日光型彩色胶卷应在色温为5,400-5,600K的日光或电子闪光灯照明下拍摄,如果在钨丝灯照明下拍摄,就要加用色温转换滤光镜系列中用于提高色温的雷登80A蓝色滤光镜,并需增加曝光量两级左右。同样,灯光型彩色胶卷应在色温为3,200K的钨丝灯照明下拍摄,如果在日光或电子闪光灯照明下拍摄,就要加用色温转换滤光镜系列中用于降低色温的雷登85B橙色滤光镜,并需增加曝光量三分之二级左右。 八、人物摄影怎样布局? 人物摄影的布局,要根据主题要求,简化和排除与主题无关的一切东西,将主体人物安排在主导位置。这个主导位置,不宜处于画面的中央,因为这样似乎使画面分为两半,显得呆板、生硬、缺乏艺术表现力。通常,主体人物可安排在黄金分割美感点上。所谓黄金分割,是造型艺术构图法则之一,即将一个线段分成两部分,使较大部分与整体之比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之比,其比值为1:.该法则应用于摄影构图,就是采用这个比值,将摄影画面横直各画两条直线,使画面大约平均分成九格,取这四条直线在画面中形成的四个交叉点,定为黄金分割。 一般地说,这四个交叉点公认为有美学价值,不论其中的任何一个,都是安排主体人物的理想位置,因为这个位置既有变化,又有稳定和舒畅的感觉,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此外,还须注意,人物和其它景物的安排,要主次分明、疏密有致,不可堆积充塞。有时,除了对主体人物的位置作适当安排外,往往还要通过另一此人物和景物,起到培衬或均衡的作用。关于动态人物照片,例如幼儿学步、自行车比赛等,则要在动态人物的前方,多留些空白部位,以便可有向前伸展的余地,从而符合平时观察事物的习惯。 九、人物摄影怎样掌握画面均衡? 均衡,是力学上的一个概念,应用于人物摄影构图,就是指画面中的被摄对象处于相对平衡状态,从而使人物照片能在视觉上产生稳定感、舒适感。为了掌握人物摄影画面均衡,一般要注意安排以下几个方面: 1、人物头脸方面 人物摄影的头脸,在视觉上,脸部为重,后脑较轻。因此,拍摄侧面像时,影像需偏后一些,甚至后脑的后面可不留空间,使脸部前方空间大于后脑。这样,既可给脸部的视线以伸展余地,又能保持画面的轻重平衡。但也有些表现“冲力”情节的题材,人物脸部前方空间小于后脑,以致画面有失重之感,这是根据主题需要而作的特殊位置安排。 2、主体方面 人物摄影不等式画面结构形式(参见本书《人物摄影有哪些画面结构形式?》条)中,被摄对象俯、仰或倾斜等姿势,往往导致失重不稳的感觉。为此,可通过主体自身的肩头可自身的手以及与主题有关的书、花、茶杯、扇子等陪衬物体作“衬垫”,就能使失重的主体起到稳重作用。 3、主体与陪衬方面 有景物作陪衬的人物摄影题材,在视觉上,人物为重,景物较轻。为此,可将人物所占空间的面积安排得小些,而对景物占有的空间则安排得大些,以取得画面均衡。例如,拍摄人物写字的半身场景,其中较大面积的人物,可安排偏于一边,与此相应,在桌子的另一边,可放置墨水瓶或砚台等对象,使画面得以保持均衡。 4、明暗深淡方面军 人物摄影构图中,对于明暗深淡,视觉上的轻重也有所不同,一般以深色为重,淡色较轻。通常,可用小面积的深色块面与大面积的灰色或淡色块面进行平衡。如遇某一部位太深或太浅,轻重不够协调,可在太深的部位选择淡色的景物作“衬垫”;也可在太淡的部位选择深色的景物作“衬垫”。但要严格注意,深底淡景与淡底深景,都要有一定的对比度,才能起到增减重量、平衡画面的作用。 5、色彩方面 不同的色彩,视觉分量也不同。通常,暖色、艳色为重,冷色、晦色较轻。其平衡的规律,也要以小块面的暖色或艳色对应大块面的冷色或晦色。例如,人物脸部小块面的暖色周围,可安排块面较大的冷色;当拍摄暖调人物照片时,应尽可能使脸部肤色鲜艳,而将周围的暖色处理得晦暗些,既便于突出主体,又可使画面得到色彩均衡。 以上是我帮你找的,希望你能用的上。更希望你采纳哦。

光线,永远是摄影师关注的东西。一个真正的摄影师都会注意和利用光线。下面是我整理的人像摄影构图论文,供大家参阅。

人像摄影构图论文(一)

摄影构图种类繁多。一般情况下,摄影者多喜欢将主体人物置于画面的中间或者黄金分割部位,使主体人物清晰地呈现在我们面前。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往无法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在迈入艺术的自由王国之中,摄影就如同绘画、构图的作用极为重要。出色的构图,能使画面主次分明,详略得当,给人以美感。一幅照片,若不具备良好的构图形式,往引人入胜,更不能尽兴地表达内容。

但构图无定式,有时另辟蹊径可能会得到意想不到的结果。摄影创作离不开构图,摄影构图和绘画构图一样,只有构图合理才能更好的体现出画面的特点。一张构图完美的摄影往往给人以美感,我们平常的摄影也得遵循一定的规律才能更加的吸引别人。每一种构图有各自的好处与优点。

构图特点

1.均衡式构图。给人以满足的感觉,画面结构完美无缺,安排巧妙,对应而平衡。常用于月夜、水面、夜景、新闻等题材。

2. 对称式构图。具有平衡、稳定、相对的特点。缺点:呆板、缺少变化。常用于表现对称的物体、建筑、特殊风格的物体。

3 .变化式构图。景物故意安排在某一角或某一边,能给人以思考和想象,并留下进一步判断的余地。富于韵味和情趣。常用于山水小景、体育运动、艺术摄影、幽默照片等。

4. 对角线构图。把主体安排在对角线上,能有效利用画面对角线的长度,同时也能使陪体与主体发生直接关系。富于动感,显得活泼,容易产生线条的汇聚趋势,吸引人的视线,达到突出主体的效果(例如聚光灯照射主体)。

5. X形构图。线条、影调按X形布局,感强,有利于把人们视线由四周引向中心,或景物具有从中心向四周逐渐放大的特点。常用于建筑、大桥、公路、田野等题材。

6. 紧凑式构图。将景物主体以特写的形式加以放大,使其以局部布满画面,具有紧凑、细腻、微观等特点。常用于人物肖像、显微摄影,或者表现局部细节。对刻画人物的面部往往能达到传神的境地,令人难忘。

7.三角形构图。以三个视觉中心为景物的主要位置,有时是以三点成一面的几何形成安排景物的位置,形成一个稳定的三角形。这种三角形可以是正三角、也可以是斜三角或倒三角。其中斜三角形较为常用,也较为灵活。三角形构图具有安定、均衡、灵活等特点。

8. S型构图。画面上的景物呈S形曲线的构图形式,具有延长、变化的特点,使人看上去有韵律感,产生优美、雅致、协调的感觉。当需要采用曲线形式表现被摄体时,应首先想到使用S形构图。常用于河流、溪水、曲径、小路等。

9. 九宫格构图将被摄主体或重要景物放在“九宫格”交叉点的位置上。“井”字的四个交叉点就是主体的最佳位置。一般认为,右上方的交叉点最为理想,其次为右下方的交叉点。但也不是一成不变的。这种构图格式较为符合人们的视觉习惯,使主体自然成为视觉中心,具有突出主体,并使画面趋向均衡的特点。

10.小品式构图。通过近摄等手段,并根据思想把本来不足为奇的小景物变成富有情趣、寓意深刻的幽默画面的一种构图方式。具有自由想象、不拘一格的特点。本构图没有一定的章法。

11. 向心式构图。主体处于中心位置,而四周景物呈朝中心集中的构图形式,能将人的视线强烈引向主体中心,并起到聚集的作用。具有突出主体的鲜明特点,但有时也可产生压迫中心,局促沉重的感觉。

12. 垂直式构图。能充分显示景物的高大和深度。常用于表现万木争荣的森林参天大树、险峻的山石、飞泻的瀑布、摩天大楼,以及竖直线形组成的其他画面。

13 .对分式构图。将画面左右或上下一分为比例2:1的两部分,形成左右呼应或上下呼应,表现的空间比较宽阔。其中画面的一部分是主体,另一半是陪体。常用于表现人物、运动、风景、建筑等题材。

人物外景构图技巧

画面位置指的是主体(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在实际拍摄中却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由于在实际拍摄外景时我们无法改变景的位置,有时对于“景”而言拍摄角度是唯一的,此时人物在画面中起着平衡画面的作用;其次,摄影师在决定人物在画面中的位置的同时也表达了对画面的理解并赋予了其意义。

谈到画面位置首先要决定拍摄时是采用横画面还是竖画面。当画幅与主体的方向(主体方向是指被摄者的姿态是直立还是平卧)相同时,比如人物站立并采取竖幅时,画面的表现以突出人物为主;当画幅与主体的方向相反时,比如人物站立并采取横幅时,画面表现以“人在景中”即人与景的关系为主。当然,这是指人物在画面中所占的面积比例较为合理时的情况。

按照传统的观点,常用的画面位置有六个:中线位置、黄金分割线位置、三分线位置、画面对角线位置、画面的边缘位置、画面的角落位置。选择哪个位置放置被摄者主要取决于景物的特点或是被摄者的姿态或眼神。

中心位置:

当景物本身是对称的或没有方向感同时被摄者的姿态也没有明显的方向性时一般采用中心位置。

黄金分割线位置:

当景物本身是对称的或没有方向感同时被摄者的姿态有明显的方向性时一般采用黄金分割线位置。(黄金分割线的位置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介于中线和三分线之间的位置)。

三分线位置:

当景物本身并不平衡时,为了画面整体的平衡感应该将被摄者放在画面中相对应的三分线位置。

画面的边缘位置:

画面的边缘位置是指画面中三分线之外到画面边缘的位置。可以看出,在前面提到的画面位置中,被摄者在画面中的位置是在画面中四条三分线框出的范围之内的。超出这个范围的位置就被看作是画面的边缘了。当被摄者被放置在画面的边缘时,画面中景的表现是“最大化”的。在现在流行的旅游婚纱摄影中常被采用。但画面上部的边缘位置很少被采用。

画面的角落位置:

以“九宫格”划分的画面中,左上、左下、右上、右下等四个位置被称为画面的角落。

摄影构图注意事项

1.画面撑得太足有些初学摄影者拍照时喜欢让被摄主体顶天立地充满画面,这很不利于照片后期制作过程中进行裁剪。同时也会令到作品显得拘谨、死板。

2.头撞南墙拍摄侧面的人像或带有向前冲势的物体时,没有在画面主体的前方留一定的空间,给人一种头撞南墙的感觉,画面显得沉闷、压抑。

3.附加物缠身背景选择不当,产生了烟囱长在肩膀上、脑袋上冒出大树杈等现象,破坏了人物原来的形象。

4.趣味中心取景时缺乏忍痛割爱的精神,“鱼”区,“熊掌”亦取,意欲兼收并蓄,反而造成了画面无主次、小头绪、结构松散、杂乱无章的现象。

5.失衡在构图时没有顾及画面的影调结构、色彩结构的协调,造成画面色彩,影调失衡,影响照片效果。

6.当被摄者与高大的衬景在一起时,顾景不顾人,一味将镜头抬高,结果是拍全了,可是人物在画面上常常只剩下个脑袋,落在画面的下端,非常难看。

7.拍摄众人合影照时,人物的位置没安排好,不能形成一个向核心靠拢的趋势,画面形势呈分裂状,与作品所欲表现的主题不相符。

人像摄影构图论文(二)

摘要:人像摄影构图中的色彩设计,主要指摄影家如何用彩色感光材料的特性、光线照明的效果、被摄人物及环境的颜色布局、各种摄影滤光镜的性能去创造出理想的色彩效果。它包括摄影家所表达的感情色彩、被摄人物所具有的典型形象色彩、作品内容所渲染的主题色彩。

关键词:人像摄影;色彩设计

一、让画面中的色彩达到丰富感情的作用

马克思曾说:“色彩的感觉是一般美感中最大众化感觉。”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感情色彩”。

色彩的感情往往是通过艺术家所要表达的“思想”来体现的。俗语所说的,“感情色彩”,其实是指艺术家运用色彩来表达的感情。色彩能表达感情,除了由于人的生理与心理因素外,大部分则在于人对色彩的习惯联想。例如:红色似旭日似烈火,给人以巨大的温暖和力量感。红色又是相当活跃的色彩,在大幅画面上,只要有一小块红色就能给照片带来生机。绿色是生命的象征,蓝色象征沉静、清冷、深远、给人以向后退、向内缩的感觉。

譬如被摄对象是位纯情的姑娘。为了表现她的活泼纯洁和不息追求,我们可以采用纯度很高,鲜艳明快的色彩(或是采用对比强烈的色彩),当然色彩以暖色为主。如果要表现被摄者轻快、愉快的感情,我们可在明度较高色群中点缀明度低的色彩来表现,如果要表现被摄者强烈的忧郁感、压抑感、苦闷感,可采用低明度,低纯度的色彩来进行色彩设计。

二、让色彩保持鲜明的对比

色彩气氛的产生,来源于色彩的对比。没有对比就没有亮暗之分。艳晦之别,冷暖之差。倘若你想让照片上的色彩呈鲜明的对比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色彩设计。

1、利用色彩的明度加强对比。同样―种颜色,在不同明度的背景衬托下,它所显示的鲜艳度是不同的。如亮色在暗色的衬托下,会显得更亮,而在亮色的对比下,则会显得浅淡。因此,要使亮色显得更亮,可选暗色来衬托,要使暗色显暗,可选择亮色作陪衬。

2、利用色相的不同来制造对比。人们常把色彩的各种色相按光谱上的顺序排成一个色环表。叫做色相环。在色相环上距离较近的色彩对比弱,相距远的色彩对比强。通常说,色相环上的60以内的色称为同类色,色相对比较微弱,120以内的色是弱对比,要使色彩对比强烈,可取差距为120―180之间的色彩,它们会产生强烈的色相对比。

3、利用色彩的纯度来制造对比。当两种不同纯度的色彩相遇时,纯度较高的色彩会显得较艳丽,纯度低的色则会显得较黯淡。在色彩安排上,如果有意让低纯度的景色来衬托高纯度的主体色,也可使画面色彩艳而不俗。

4、利用色彩的面积来制造对比。照片上各色面积的集中与分散所造成的效果是不同的。如果主体色面积集中,它与底色的对比效果就强烈:若是分散成一些小块,它与底色的对比就削弱。要使主体色彩变得鲜明,可将主体色的面积相对集中,当画画中各色的面积有极大的差异时,使一种色的面积占绝对优势,而让另―种(或几种)色的面积占很小的部分,经常会产生的极强的色彩对比,使作品的艺术表现力变得更强。

5、利用色彩的冷暖感来制造对比。冷色和暖色对照使用,可以形成色彩对比,丰富画面效果,降低明度对比,可使冷暖对比增强。

三、利用色彩的统一与差别来营造色彩效果

在人像摄影的色彩设计中,人们常常用“色彩和谐统―”来作为欣赏和评价人像作品的尺度。摄影家们常常利用统―的色彩来追求画画的和谐统一。在人像摄影中,那种“红衣、红帽、红背景”的人物肖像出现时,曾给入耳目一新之感。这种“―片红”(也包括“―片黄”、“―片绿”等等),所构成的色彩统一是单一的色彩统一,或叫同类色彩的统一,统一的色彩,自然是会和谐的。

在人像摄影中,恰当地把具有强烈对比的两种或多种色彩组合在一起可以产生明快的对比和鲜明的统一色彩效果。我曾见过这样一幅摄影作品,作者用高远的蓝天与广阔的大海作为背景,衬托着一位身披黄丝巾的青春女孩,多情的海风吹动着她的秀发和丝巾,似飘似舞,既有青春的活力,又具有大海般的柔情,整个画面用大面积的蓝色凋和耀眼的金黄色块构成鲜明的对比,这里的黄色与蓝色是互补色,并列在一起形成了强烈的色彩对比。这幅作品正是运用互补色的对比完成画面构图,恰当运用了明亮饱和的黄色与蔚蓝色天空和大海交相辉映,使昂首的少女更具有青春活力,整个画面别具韵味,由此,我们可以说:反差强烈的对立色彩构成统―之后,其和谐程度远比单一色彩所构成的统一更有感染力,更具魅力。

对于人像摄影构图来说,色彩设计作为―种形式,它最根本的作用就是为塑造人物形象和表达作品主题服务。文学大师高尔基说:“一切美的东西都是十分朴素的,朴素就是美。”色彩是美丽的,但它应该是朴素的,作为人像摄影家,应充分地利用质朴的色彩去美化人们的生活。

人像摄影构图论文(三)

随着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快速发展,我们每个人手里毫无疑问地都有了一个“相机”,这些相机不需要你了解什么光圈、快门速度和ISO,你只要会按快门就可以拍摄了。但有一样,相机永远无法帮助你,那就是照片的构图。说到构图,许多人会想到各种各样的构图法则,像什么三分法,S曲线法等等。这些从世界名画中继承下来的一大串构图“法则”充斥于网络和各种图书中,但这些法则只能使人困惑不解,因为照片的成败与这些法则关系并不大。而所有摄影家一致认可的唯一法则却是“一切法则都注定要被突破”!

那么,到底怎么来提高我们的构图能力?在摄影实践中,许多摄影师都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一些方法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被摄主体的身上,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突出重点。这些方法显然比所谓的构图法则要简单和实用得多。掌握它们,可以使你的构图能力迅速提升。

通过动感来突出主体

镜头是可以传递动感的,当一个物体或者人在移动时,你可以用“常规”的办法把它“凝固”在画面上。通常情况下,这种“凝固”住的动作都不是多么好看。这时,你也许可以把它拍模糊。模糊是传递动感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而动感是可以突出主体的。

拍模糊其实有两种办法:一种是主体清楚,背景模糊;另一种是主体和背景都模糊。著名战地记者罗伯特·卡帕拍摄二战诺曼底登陆的照片,就是通过战士和背景的全模糊来传达紧张的战争气氛。当然,你也可以使移动的主体清晰,背景模糊。产生这种效果也有两种方法:一是用低速快门追摄物体,让镜头跟着物体移动,在移动的过程中按下快门;另一个是利用闪光灯的后帘幕开启功能来凝固主体,模糊背景。

让主体足够大

初学者常犯的一个通病就是拍照时,往往把被拍摄对象拍得太小,使被摄主体淹没在其他景物之中。遇到这种情况时,你应当向前,再向前,尽量站得近些。只有你站得足够近,主体才会凸现出来。

美国摄影师乔·麦克纳利在他的书中为我们讲了一个故事。一位年轻的摄影师去拍一个船长,拍了一天,回来看照片,在她所有的照片中,船长都只有绿豆般大小。乔·麦克纳利告诉她:“明天你跟船长一整天,就用这个广角端,必须站在船长一米范围内拍。”结果第二天摄影师回来,情况果然好多了。

用广角把主体拍得足够大,这是绝大多数摄影记者都会用到的技巧。这样拍的一个好处,就是可以让使被摄主体的影像在画幅中处于支配的主导地位,而且用广角近距离拍,可以表现出真实的现场气氛。

为主体搭一个画框

当你离被摄体很远,被摄体由于相对尺寸较小而无法支配画面(或者距离较远,你又想表现距离感),这时你也没办法走近,那该怎么办?给主体搭个画框吧!这是吸引注意力的另一个十分常用的技巧。

对户外远处的大型物体,像山峰、纪念碑和建筑物等,一个常用的搭框方法是把树枝摄入画面。处于非主导地位的树枝会给画面一种空间感和距离感。这种技法常常用于旅游摄影和建筑摄影中。

当然,这种方法你也可以用在人像摄影中。给主体搭个画框,这个画框既可以是窗子,也可以是两根柱子;可以是院子里的一段篱笆,也可以是主体旁边的两个人影。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这种富于创意的画框无处不在。当主题比较单调时,我们都可以考虑这种办法——为它搭一个画框。但是,这种画框式的构图只是一种“噱头”,是用来调换口味,增强画面的吸引力的,在现实中也不可滥用。记住,它的作用不是要人们去多看画框而少看被摄主体。

让线条聚向主体

在我们生活的世界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线条。它们都会在你的视线里或视线外相会。好吧,那我们来利用这些线条,把你的主体放在线条要相会的地方。这样,当人们看这些线条时,视线最终都会被引向主体。在大街上,马路和街道两边的建筑物在视野中最终都会聚集在一点,在这个交会点上,你为什么不可以安放你的主体呢?在室内,墙角和桌子的线条也许会相会,它们也可以来为我们的主体服务。

使用广角镜头的人都知道,广角镜会加强线条的会聚效果,它会扩大前景的实有空间,缩小画面中人体的相对尺寸,强化距离感和孑然一身的孤独感。

把主体放在亮处

光线,永远是摄影师关注的东西。一个真正的摄影师都会注意和利用光线。而光是有方向的,它也有软硬之别。在阴天,户外的光线柔软又缺少方向性。而阳光下,光线的方向性很强,它会产生阴影。

无论何时,只要我们看取景器,都要先看看光线,它从哪来?它是硬光,还是软光?它是否照亮了我们不希望照亮的东西?它是否落在主体的身上,特别是我们想突出的拍摄对象身上?我们必须认真体验此时此刻光线的效果和它的性质。通过用光来突出重点是摄影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