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持续提升,在市场上选购时不仅仅是对某个品牌口碑方面的认知,而且也会看重公司的综合实力,包括技术研发、产品质量、用户体验、售后服务等,有一些专业的人士甚至会对其竞品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研究和关注。就海信电视的核心优势如下:首先是品牌,其次是产品。
一、海信电视品牌
海信电视通常说的就是“海信电器”,2019年12月26日,海信电器又更名为海信视像。这家公司主要在画质芯片技术、画质算法、全场景AI生态等核心技术上不断积累,形成以视像、显示技术为支撑,以智慧云平台为依托的生态内核,并向智慧家居、智慧商用等领域广泛延伸。
在基础技术方面,海信整合了东芝电视画质芯片设计团队,并将原有的芯片部门和上海宏祐公司整合,联合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共同投资5亿元深耕芯片技术,在8K超高清显示画质处理芯片、电视SoC芯片、AI(人工智能)芯片方面不断突破。
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后端布局也为连接所有视像设备的智能家居提供了无限可能,拥有丰富的在线影视、教育、游戏资源并开创了电视社交新场景,互联网电视服务全球家庭已超过5000万。
在显示技术上,主要对激光电视、ULED和OLED三大技术进行研究,不断优化ULED背光技术,捅破液晶技术天花板,同时推出激光显示产品,为中国企业争夺第四代显示技术话语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对于OLED技术,在色彩准确度、色彩亮度和色彩容量方面都表现不错,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容易残影、灼屏的问题,推出了具备独特优势的产品。
在标准建设方面,在液晶、激光等多个显示领域,主持参与发布28项国际标准,141项国家标准,198项行业标准,从参与到推动再到落实颁布,步步印证着海信在视像领域的付出,也彰显着中国显示产业的日益强大。
截至2019年底,海信视像年电视产能达2600万台,生产基地遍布青岛、江门、贵阳、日本等全球多地,产品远销海内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信在青岛、深圳、武汉、美国、欧洲、日本等全球多个地方设立研发中心,并拥有国家级多媒体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上千名研发人员组成的业内领先研发团队。
海信坚持发展自主创新技术,深耕激光显示、画质、芯片、AI等核心技术,引领显示行业技术和产品升级,并依托智慧云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增值服务及应用。从2004年至今,海信电视已经连续十多年在中国彩电市场上占有率位居第一。2019年,海信电视在全球市场的销量突破了2000万台,在海外市场中的南非、澳洲、日本市场,海信电视的销量均收获了第一。目前也被确定是2020欧洲杯赛事全球官方合作伙伴。
以上是海信电视品牌的一些评价及市场口碑情况。
二、海信电视产品
另一方面,海信电视旗下的产品比较丰富,就今年的春季新品发布会来看,就展示了四大系列:超画质电视U系列,潮科技电视X系列,AI电视A系列,激光电视L系列。
产品多样化,行业细分化越来越明显。
参考文献:
如何评价海信电视?
因为产品本身的质量比较高,而且覆盖率也比较强。海信品牌宣传自己的产品时,说出了这样的一个广告语,那就是中国第一世界第二。这个品牌力为什么这么强,就是因为他们的东西比较好。而且老百姓用的很实惠,在这样的情况之下,产品杠杠的质量,还有着非常良好的信誉,所以才能够收获人们的喜欢,这个品牌力挺强的。
产品本身质量问题,覆盖率也比较广泛
对于海信的品牌力为什么这么强,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海信的一些产品本身的质量就比较高,而且这个覆盖率也比较强,几乎每10家就会有一家是在用海信的产品。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这个品牌力越来越好了,而且在这次世界杯上面,他们也在宣传自己的品牌,整体表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
他们的东西很好,老百姓用的很实惠
打出中国第一世界第二,这个品牌可能会让大家误以为海信是在搞擦边球,其实不是这样的。可以通过一些采访看得出来海信品牌的东西特别好,而且这个产品的质量很好,所以他们真的很会。而且老百姓用的挺实惠的,一个洗衣机或者是一个电视都很实惠,那么长时间都不会出现用坏的情况,这就是质量的保证。
质量杠杠的,品牌力比较好
海信品牌老百姓用的挺实惠的,而且产品的质量也比较高,还有着良好的信誉度。比如几年保修几年保换这个做的也很到位,只有这样这个品牌里才能够有所提升,核心竞争力才能更加强大。才会收获一部分人的喜欢,所以说海信的品牌真的很不错,而且现在一个世界名牌。他们在世界杯打的广告也太6了,不愧是大品牌。
浅谈商标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论文
在个人成长的多个环节中,大家对论文都再熟悉不过了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商标翻译中文化信息的处理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论文关键词:商标翻译;文化传递;消费者文化心理;产品促梢
论文摘要:商标是商品的形象代表,不仅可以体现商品的价值,同时还能折射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译者在进行商标翻译时必须了解掌握本国与他国的民族文化差异,既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使异域文化在译入语中再现,又要迎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以达到产品促梢的目的。
商标是商品的形象代表,好的商标名犹如好的产品质量,同样能达到促销目的。商标是商品的标记,是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知识产权,有着企业“黄金名片”之称,是企业走向国外市场的“金护照”。商标不仅可以体现商品的价值,同时又能折射出其丰富的历史文化意蕴。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古国,文化积淀丰富。如“孔府家酒”、“杏花村”等就有很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在商标上,也显现出浓郁的东方文化色彩。龙是中华民族的图腾形象,常被用来比喻尊贵吉样和美好的事物,因此也经常出现在商标名中。比如“龙牌”酱油,“喜得龙”服饰等。“杜康””酒商标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曹操的诗句“何以解忧,唯有杜康。”“小糊涂仙”酒则使人联想起郑板桥的“难得糊涂”。这些富有诗意和文化内涵的商标反映了中华民族灿烂的历史文化,极为耐人寻味。商标的文化内涵对企业商品的宣传、推销起着重要的作用,直接影响到商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进行商标翻译时,译者经常会遇到文化信息处理的问题。这时译者该如何处理商品广告中商标的翻译呢?既然商品广告的目的是促销,其商标的翻译也应该能起到促销的作用。由于各民族存在着许多文化差异,将一种文化中的商标翻译成另一种文化中的商标时,有时很可能产生令人尴尬的结局甚至意想不到的恶果。怎样才能克服和跨越商标广告传译中的文化障碍呢?
在进行商标的选用和翻译时必须了解掌握本国与异国的民族文化差异,既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递与对等,在译人语中找到准确的词语使异域文化在译人语中再现,又要迎合消费者的文化心理以达到促销目的。具体来说,在进行汉语商标翻译时,对其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的处理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要尽量传达原商标的文化内涵
语言学家注重商标译名的语言学特性,要求译名响亮悦耳、易记,词法简洁,有积极的联想寓意,与原名有联系(如音似)更佳。因为品牌具有巨大的无形价值,所以译者倾向于保留商标名原名的特点以保护其价值,音译类译法往往成为译者的第一选择。许多商标名是姓氏名或新造词,本身并无太多含义,就可以采用音译法。这种方法的目的在于保留原商标名的语言形式特征,以达到价值保存或品牌名“洋化”、“异化”的效果。如将“MOtorolS"译为“摩托罗拉”," Elizabeth Arden”译为“伊丽莎白·雅顿”," Mentholatum”译为“曼秀雷敦”," Est-ee Lauder”译为“雅诗兰黛”等,这些品牌特意向读者传递一种“异国情调”,满足了人们追求异国情调的心态,因此它们在中国的销售都很好。同样,一些中国品牌也可以直接采用音译法保留其中国特色。如安踏( ANTA )、利郎(LILANG )、拼牌(PIN)等。
但音译法也有弊端,对于那些文化内涵丰富的商标名,如果采用音译法,就是单纯强调原名的语言形式特征而牺牲其丰富语义,可能使译名过于单调、苍白而缺乏人文内涵,有时甚至可能产生负面的影响。例如,“长虹”以其汉语拼音CHANGHONG作为附注商标,但CHANGHONG在外国人眼里没有任何含义。“爱妻牌”洗衣机(广东产)这个商标给懂汉语的人以美好的印象。丈夫买回这个牌子的洗衣机,标志着丈夫深爱自己的妻子,一心要免除妻子洗衣的劳苦,妻子每次看到或使用这台洗衣机时便会联想到丈夫对自己的爱,因此这一品牌的洗衣机深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如果将其译成AiQiWashing Machine,商标名变成了一个冷冰冰的符号,汉语里“爱妻”的丰富寓意在外国消费者心里则荡然无存。再如,将中国名酒“杜康”翻译成英语一般按发音译为Dukang,英语国家读者看到英语商标Dukang时,只会把它与酒联系起来,而不会想到中国历史上酿酒的高手“杜康”,也不会像中国人那样把“杜康”与“好酒”联系起来。“芳芳”牌化妆品在国外的商标被翻译为“FangFang",而fang在英文中是指“毒蛇的尖牙”,谁敢把有毒的东西往身上抹?如此一来,芳芳化妆品的销售在国际市场受挫也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
在这种情况下,译者就要采用变通的方法,有时可采用意译法,尽力传达原商标所蕴含的文化内涵。比如,“杜康”的音译Dukang作为商标,文化信息没有完全对等。我们不妨用希腊酒神的名字Bacchus作“杜康”酒的英语商标,这样,文化信息的对等无疑比“杜康”要好得多,因为Bacchus会使西方人产生更多有关好酒的联想。“芳芳”不如译成" Fragrance(芳香)”,效果要好得多。它使不同文化背景的消费者对同一产品产生相同或相似的认识,因此也达到了翻译的目的。中文商标“皇朝”葡萄酒,英文译名是“Dynasty",不仅使人一下就联想到古老而神秘的东方国度酿造了数百年的陈年好酒,还会让人禁不住诱惑想去品尝一下美酒的味道。“飞鸽”牌自行车有令人喜爱的英文商标“Flying Pi-geon,它是和平的象征,而Flying更是把自行车的特点表现得活灵活现。
二、优先考虑消费者文化接受心理,服务于商品推销
音、形、意等只是商标的表层符号,而真正能深刻影响读者的是其精神、文化、审美等深层次需要,如马斯洛提出的归属与爱、尊重和自我实现等高级需要。因此,商标译名应在音美、形美及意美的基础上揭示产品的价值、功能与特点,译名应符合其品牌形象定位,迎合读者在文化、审美及消费心理方面的需求,做到与译语文化及其价值体系有亲和力等。
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指出:“对于真正成功的翻译而言,熟悉两种文化甚至比掌握两种语言更重要,因为词语只有在其作用的文化背景中才具有意义。”在这一个国家被认为是非常美好的东西,到了另一个国家其含义可能会完全相反。比如,在我国“蝙蝠”这个词给人美好的联想,因为“蝠”与“福”同音,因此在我国有“蝙蝠”牌电风扇,但是“蝙蝠”的英文bat却是吸血鬼的意思。又如,如果将“双羊”牌高档羊绒被的商标名译成英文Goats,销路不可能会好,原因在于英语中goat这个词除了本意“山羊”外,还有“色鬼”之意。配上这样的英文商标,无论这种羊绒被的质量有多好,英语国家的人也不会愿意把它铺上床的。凤凰在中国古代传说中是百鸟之王,汉语中的“凤凰”有“祥瑞尊贵”之意,许多商品的商标或图案喜欢用凤凰作标记。但是在英语文化中“凤凰”指“神话中生活在沙漠里的一种鸟,每500一600年自焚,并于灰烬中重生”。“凤凰”牌自行车的商标若直译为Phoe-nix,势必使人产生“死而复生、死里逃生”等不吉利的联想,英语文化受众难以从心理上接受这一英译商标。中国一男子内衣商标为“紫罗兰”,但是其英文名不能用“pansy,因为在英文中“pansy”指无大丈夫气概的男人或搞同性恋的男人,这样,大多数西方男性消费者是不会喜欢这个品牌的。还有一些实例:“西子”香皂如果译成Shitze Toilet Soap,Shitze与英文词shits泻肚子)同音;“普科”牌手电筒如果译成Puke Flashlight, Puke与英语词puke呕吐)同形,都可能造成不好的商标译名,值得我们引以为戒。
如果译者过分拘泥于音译或直译,不仅难以传递汉语原文寓意,有时还会译出不良的英语词形引起英语读者的误解。在音译与意译法无法照顾到受众文化接受心理的时候,要优先考虑受众心理,服务于商品推销的目的。
商标翻译者可以采用借译或改译的方法,迎合读者在文化、审美及消费心理方面的需求,这种方法也叫“音义结合法”。“音义结合法是传达商标神韵的有效手段。又称为谐音取义,即并非严格按照音译,而是取与原商标名发音大致相近的谐音,赋予译名实际意义,利用汉字所蕴含的多义文化信息,诱导接受信息者产生种种联想和遐想,起到跨文化营销的理想效果”。如“雅戈尔”服饰商标借译为Younger,英文意思是“更年轻”,译名富有神韵,给人一种“穿上它会更年轻”的美好暗示。“乐凯”胶卷,其汉语商标叫起来朗朗上口,易识易记,音译成“Lucky",增添了受众国的文化信息,词美意好,诱导接受信息者购买“Lucky",起到跨文化营销的理想效果。又如,与“长虹”商标的纯音译不同,“海信”采用了改译的方法,注册了“HiSense”的英文商标,它来自high sense,即“高灵敏、高清晰”的意思,这非常符合其产品特性。同时,high sense又可理解为“高远的见识”,体现了品牌的远大理想,具有全球战略眼光。
有时宁愿用一个无具体意义但不带任何负面效应的品牌名。即生造一个音韵性质较好且在多种文化中无明确含义,因此不会产生负面影响的商标名。例如索尼(SONY),不论是中文名还是英文名,都没有具体的内涵,不会带来任何负面效应。当然,此类译名在使用之初常会遇到困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同样会得到消费者的认知和接受。
三、译名要因地域而异
不同地区有不同的禁忌语。如果我们把商品投人市场时,商标的翻译违背了当地的禁忌语,就会造成不堪想象的后果,因此我们要做好调查研究,对同一商品在不同文化地区采用不同的'译名,杜绝这种情况的出现。
例如,在中国和日本“4”是一个禁忌语,人们普遍认为“4”即“死”,而“8”“9”和“6”人们却特别钟爱。不要把用“666”作商标的商品出口到英国,因为“666”在《圣经》里象征魔鬼。上海生产的“三枪”牌内衣,是名牌产品,“三枪”翻译成英语是Three Guns。如果将Three Guns牌内衣出口到日本、哥伦比亚及北非地区,会受到消费者的欢迎,因为“三”在这些国家表示“积极”的意思。但是,在乍得、贝宁等地,则不能将“三枪”翻译成Three Guns ,因为在乍得像“三”这样的奇数表示“消极”的意思,在贝宁,“三”含有“巫术”的意思。
在对英语国家推销产品时,不要把“白象”方便面的商标译为White Elephant,因为英语中white e1-ephant是“大而无用的东西”。也不要把中国传统出口产品“帆船牌”地毯的商标译为“Junk",因为英语中junk除了“帆船”之意外还有“垃圾破烂”的意思。
商标的作用就是让消费者能对商品的种类及特色一目了然,商标本身就是一则最为简洁有力的广告,给消费者的感性认识更为直接,更容易给消费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其目的之一是诱使潜在的消费者对商品产生兴趣,激发其购买欲并使其采取购买行动。因此,与其他翻译不同的是,商标翻译不应单纯地以“忠实原文”、“形式对应”为衡量标准,而应立足于消费者的消费心理。译名不但要能较好地体现产品的特色,使原商标承载的信息的多重意义及功能最大限度地通过翻译体现出来,还应该考虑到消费者的文化接受心理和审美心理等,依据具体语境,灵活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翻译。
一、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奢侈品商标翻译的影响
奢侈品主要来自西方国家,由于中西方语言文化之间的差异,中西方的人们对同一语言信息的理解也可能不同,甚至截然相反。同样,深为某一群体喜爱和欣赏的信息未必另一文化群体会青睐。因此,好的译者在奢侈品商标翻译过程中必须将中西方文化差异对奢侈品商标翻译的影响考虑在内。
、思维方式差异的影响
罗素曾说过若把中国文明和欧洲文明进行比较后不难看出,中国文化的大部分内容在希腊文化中也是可以找到的,但人类文明中的另外两个元素:犹太教和科学,在中国文明中是找不到的。事实上,中国是一个缺乏宗教的国家,不仅上层社会中没有宗教,对于全体人民而言,也同样没有。罗素的话不无道理,在一定程度上说,古代中国人没有宗教,也没有科学,原因在于中西方思维方式的不同。中国是阴阳意象思维,只关心现象世界是具体“怎么样”,关心事物的功用,是经验感性的思维,造成了中国无宗教,无科学的文化性格。这种思维方式是经验总结式的思维方式,停留在现象表面的思维方式,即意象的思维方式。西方是因果逻辑思维,更关心现象世界的背后究竟“是什么”,关心事物的抽象本质,是超验理性的思维,造成了西方有宗教,有科学的文化性格。这种思维方式是注重因果逻辑的思维方式。因此,在进行奢侈品品牌翻译时就要考虑这一差异。比如,法国的服装品牌Chanel有着众多西方奢侈品品牌的一些共同特点,一个是以其品牌的创始人的姓氏命名的,另一个是以其产品的高质量和独特性而闻名的。这反映了西方人的逻辑分析思维方式,也就是他们在创造品牌和接受品牌时,更多的是考虑产品本身的质量和特点。而中国人的直觉感性思维方式导致中国人在接受和认可品牌时,不仅考虑产品本身的质量和特点,同时也会考虑品牌名称给人带来的感觉。Chanel品牌的常见中文翻译有两种:“夏奈尔”和“香奈儿”。笔者认为后者更受中国消费者的欢迎,因为“香奈儿”既保留了洋品牌的神秘色彩,同时又给人以遐想的空间。
、审美意趣差异的影响
美,其实是人的一种心理感觉。美感是审美主体在对审美客体的观察中,通过以直觉为起点的知、情、意心理因素的综合性心理活动,而产生的情理交融的精神性愉悦。“美”是对应事物的“真”、“善”和谐统一所产生的情感理想状态,这对于中西方民族来说是统一的。但中西民族的美感心理结构是不同的,中国人更多表现为美善统一,西方人更多表现出美真统一。也就是说,中国人的审美在情,美善统一,心物和谐;西方人的审美在形,美真统一,形式和谐。中国人都喜欢吉祥、如意,不管做什么事,都希望图个吉利。因此,奢侈品要想打进中国人的生活圈子,对商标的翻译就一定要符合中国人的审美观,尽量使用具有美好内涵而又高雅别致的词汇。比如,法国化妆品牌LANCOME的中文译名为“兰寇”就顺应了中国消费者的审美情趣。LANCOME这一名称来自于法国中部的一座城堡LANCOSME。由于这座城堡周围种植了很多玫瑰,充满了浪漫的意境,于是玫瑰花就成了兰寇品牌的象征。中文译名“兰寇”二字均是对植物的命名“,兰”可以给人兰草一般高贵的芳香感,香气清幽而淡雅,让人情不自禁地迷恋和沉醉在其香气里。“寇”则让人联想到含苞待放的豆寇花,继而联想到体态优美、妩媚多姿的少女,会让中国消费者产生绝美的联想。这么高端又上档次的译名,怎会不让广大女性消费者心动呢?不难看出,在中国,译者在对奢侈品牌进行翻译时,只有使用有那些有内涵又符合中国消费者群体审美心理的译名才能使这些商品备受青睐。只有当译名点成功地燃了消费者内心对美的追求欲望,并与消费者的审美意趣近乎一致时,才能彻底激起他们内心的购买欲,并将欲望付诸为行动去购买,从而为从事奢侈品经营的商家们带来一笔笔丰厚的利润,同时为企业塑造品牌形象。
、价值观念差异的影响
价值观念是文化中最深层的一部分,是一个国家或民族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关于事物的判断标准和价值取向。由于中西方的历史发展过程不同,因此而造成了他们价值观念上的不同。比如,欧美国家更重视个人主义。而由于儒家思想长期对中国的影响,在中国,中庸之道、谦虚、不重竞争和团结等则更受重视。并且,中国人很重视“面子”。“面子”文化是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之一。事实上,面子文化对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消费行为有着极深的影响。很多中国消费者把奢侈品当作他们身份及品位的象征,并因此而产生购买行为。因此,译者在把奢侈品品牌翻译成中文时,要尽量使用能代表一定身份地位并具有积极语义的词语。比如,瑞士的手表品牌Piaget一直遵循着“精湛技术,时尚创作”的品牌风格,每一件作品中都将精湛的工艺与无限的创意融入其中,将腕表与珠宝的精湛工艺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其中文译名为“伯爵”(欧洲国家对贵族的称乎),这既突出了该品牌高端的技术和时尚的创意,又会让消费者感觉到其浓浓的贵族韵味。这一译名牢牢地抓住了中国消费者在购买奢侈品时的心理,满足了他们的虚荣心,也将“伯爵”其成功地打入了中国人的“面子”市场,成为一张象征身份的“黄金名片”。
、词语文化内涵差异的影响
语言既是人类社会所独有的一种文化现象,又是人类思维的工具和文化载体。因此,有些词语在中西方文化中蕴藏着迥异的文化内涵,能让人们联想到特殊的信息。例如,西方人对狗情有独钟,他们不但将狗视为宠物,还认为狗是人的忠实朋友,对狗倍加爱护。从英语的下列词汇中可以看出:“Heisaluckydog”(他是个幸运的人),“Lovemelovemydog”(爱屋及乌),“Everydoghashisday”(凡人皆有得意日),它们都含有褒义。而在中国传统的文化中,人们对狗是贬多褒少。在汉语词汇中也多含贬义,如“狗腿子”、“狼心狗肺”等,多表示“龌龊”、“厌恶”、“鄙视”等含义。在西方文化中有爱狗的传统,而中华民族则崇敬龙。比如,在中国就有“生龙活虎”、“龙腾虎跃”等这样的词汇,其中“龙”的含义都是褒义的。“龙”在我国历史上还曾被作为帝王的象征,而在西方文化里“龙”的含义恰恰相反,根据《圣经》里面的描述“,龙”是恶魔,是象征邪恶和恐怖的动物。法国的珠宝奢侈品牌Boucheron的中文译名宝诗龙就很好的诠释了其品牌风格“古典优雅、精细考究”,也是很好地利用了“龙”这一汉语词汇的文化内涵的一个典范,从而使中国消费者对该品牌一见钟情。德国汽车品牌BMW的中文译名“宝马”同样利用了词语的文化内涵。在中国文化中,宝马有日行千里之意,象征着该品牌车经久耐用。中国消费者很容易将汽车性能与宝马的特性联系在一起,从而爱上该品牌。再有,汽车品牌“Hummer”(“悍马”)也将中华文化的特点考虑在其品牌汉译中。“Hummer”的英语意思是“蜂鸟”。在西方文化中,蜂鸟的翅膀被视为需要一直不停的拍动才能飞行的物体,一旦停止煽动就会很快的死亡。因此被人们视为一种永不停歇、顽强不屈的崇高精神。但是,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蜂鸟却没有西方的那种文化蕴含,自古以来就赋予“千里马”一种吃苦耐劳的高贵品格。根据汉英语言文化的差异,译者并没有把“Hummer”译为“蜂鸟”,而是巧妙地将其译成为“悍马”。“悍”字容括了其持久耐用的特点,而“马”字又会让中国消费者联想到驰骋千里的骏马。这样的译名既体现了该品牌浓厚的中国文化信息,也让其备受消费者的青睐。
二、奢侈品商标翻译原则
根据“功能对等”原则,为了消除文化差异从而准确地再现源语文化,译者在进行奢侈品商标翻译时要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努力创造出既能体现原文语义又展现原文文化特色的译作。由于不同的语言象征着不同的文化特点,译者要最大限度地将源语文化进行还原。第二,当意义和文化不能同时兼顾时,译者应优先舍弃形式对等。通过在译文中改变原文的方法对原文的语意和原文化特色的还原。第三,当形式的改变还是无法还原原文的意思或反映出其文化特质时,可以采用“重创”(实际就是将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来阐述和说明的一种翻译方法)的方式来解决文化上的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层面上对等的效果。
三、结束语
在奢侈品商标的翻译中,中西方由于思维方式、审美意趣、价值观念和词语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不同而产生的文化差异是在所难免的,因此,译者想要跨越文化差异,使中国消费者接受并喜爱商标的译名,就必须依据文化差异进行适度的、灵活的调整来解决。根据尤金·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译者应力图实现最自然和贴切的文化信息对等,充分把握原语和目的语文化内涵。要实现这一点,就需要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对比,从而了解文化上存在的差异并在翻译时进行调整,最终在目的语中找到对等的语言表达方式。
关键词:商标;音译;意译;移译;原则
引言
我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往来日益活跃,越来越多的外国产品涌入国内市场,同时又有更多的国内产品打入世界市场。商标是企业宣传和推销产品的利器,也是消费者认识或购买商品的向导,其作用已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重视。因此研究商标的翻译方法,提高商标的翻译质量是极其重要的一环。笔者结合商标的特征及自己对商标翻译的研究,从实际的角度出发,对商标翻译适用的方法进行了进一步探讨。
一、翻译方法
1、来源于专有名词(如:“张小泉”剪刀、Philips 电器);
2、来源于普通名词(如:“海鸥”相机、“playboy ”服饰);3、来源于臆造词汇(如:“乐凯”胶卷)。对于第一类商标一般采用音译。如“Philips-菲利浦”;第二类则常用意译法,如“pearl –珍珠”;第三类可用音译也可用意译。以上方法只是一般规律,针对一个特定的商标到底应采用那一种译法,需根据具体情况及实际效果而定。大致来看,商标翻译可采用四种方法:
1、音译法(transliteration );
2、意译法(free translation );
3、音义结合法(combining transliter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4移译法(transference )。
(一)音译法
音译法即根据译入词的发音规律将愿意的文字拼写出来的翻译方法。有相当一部分商标,尤其是专有名词和臆造词的商标往往是不具备任何语意的,而只是作为一个标识符号来用。在这种情况下,翻译主要不在传递名称本身的语意信息,而是创造赏心悦目的美感,再现原文的音韵之美,或体现商标所蕴涵的异国情调。要实现这一类翻译目的,用音译法当属一种较为恰当的选择。例如:“Audi”(汽车)、“Hilton”(香烟)、“Coca-Cola”(饮料)分别译为“奥迪”、“希尔顿”和“可口可乐”;国内产品“茅台”(酒)、“康佳”(电器)、“上菱”(电梯),则分别译成“Mao Tai”、“Konk”、“Shang Ling”。这些商标自身都不具备任何意义,意译不仅符合译入语的发音习惯,而且也符合作为商标应简洁明快的特征,不失为商标名称翻译的佳作。
(二)意译法
意译法是从意义出发,将原文的大意表达出来。用意译法有时会更加地体现商品的功能和品质。如国产的“皇朝”葡萄酒、“永久”自行车、“太阳神”口服液;进口的“Blue Ribbon”啤酒、“Crow”汽车、“International”收音机等等。对这类品牌的翻译若仍用音译法的话,不仅会大大破坏原文的意境美,难以达到原文吸引消费者的效果,而且还有可能因字数过多导致不便记忆。而使用意译则能有效再现原文的意境,同时又能避免译文冗长的问题,是一种更为可行的翻译方法。例如美国一种香烟商标“Good Companion ”,若意译为“良友”,则简洁并使人产生亲切感。中国商标也是同样道理。
(三)音、意译结合法
对于原无实际意义的商标,按照译入语的发音规律进行音译,同时在措辞上又能考虑到译入语的文化和消费者的心理接受特点,富裕译文一定的实际意义,从而在内容和形式上做到了音义兼顾,这种音译意译结合的方法是商标翻译中又较为理想的选择。因为这不仅从形式上再现原名称的发音美,在内容上也能体现产品的特征。
(四)移译法
移译法是将原文原封不动地移到译文中去。相对于前面提到的几种译法,这应是最简单的一种。在英语中,某些商标是由企业名称、产品名称或产品构成成分等词语构成,因为名称过长不符合商标特征而取其首字母缩略形式。在汉语中若取原文的音译或意译,会同样出现名称过长的问题。在此情况下,用移译法不失为解决问题的良策。
随着消费者对产品品质和服务质量的要求持续提升,在市场上选购时不仅仅是对某个品牌口碑方面的认知,而且也会看重公司的综合实力,包括技术研发、产品质量、用户体验、售后服务等,有一些专业的人士甚至会对其竞品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研究和关注。就海信电视的核心优势如下:首先是品牌,其次是产品。一、海信电视品牌海信电视通常说的就是“海信电器”,2019年12月26日,海信电器又更名为海信视像。这家公司主要在画质芯片技术、画质算法、全场景AI生态等核心技术上不断积累,形成以视像、显示技术为支撑,以智慧云平台为依托的生态内核,并向智慧家居、智慧商用等领域广泛延伸。在基础技术方面,海信整合了东芝电视画质芯片设计团队,并将原有的芯片部门和上海宏祐公司整合,联合青岛微电子创新中心共同投资5亿元深耕芯片技术,在8K超高清显示画质处理芯片、电视SoC芯片、AI(人工智能)芯片方面不断突破。在产业链延伸方面,后端布局也为连接所有视像设备的智能家居提供了无限可能,拥有丰富的在线影视、教育、游戏资源并开创了电视社交新场景,互联网电视服务全球家庭已超过5000万。在显示技术上,主要对激光电视、ULED和OLED三大技术进行研究,不断优化ULED背光技术,捅破液晶技术天花板,同时推出激光显示产品,为中国企业争夺第四代显示技术话语权做出了突出的贡献;而对于OLED技术,在色彩准确度、色彩亮度和色彩容量方面都表现不错,还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容易残影、灼屏的问题,推出了具备独特优势的产品。在标准建设方面,在液晶、激光等多个显示领域,主持参与发布28项国际标准,141项国家标准,198项行业标准,从参与到推动再到落实颁布,步步印证着海信在视像领域的付出,也彰显着中国显示产业的日益强大。截至2019年底,海信视像年电视产能达2600万台,生产基地遍布青岛、江门、贵阳、日本等全球多地,产品远销海内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海信在青岛、深圳、武汉、美国、欧洲、日本等全球多个地方设立研发中心,并拥有国家级多媒体重点实验室、国家级技术中心、上千名研发人员组成的业内领先研发团队。海信坚持发展自主创新技术,深耕激光显示、画质、芯片、AI等核心技术,引领显示行业技术和产品升级,并依托智慧云平台为消费者提供互联网增值服务及应用。从2004年至今,海信电视已经连续十多年在中国彩电市场上占有率位居第一。2019年,海信电视在全球市场的销量突破了2000万台,在海外市场中的南非、澳洲、日本市场,海信电视的销量均收获了第一。目前也被确定是2020欧洲杯赛事全球官方合作伙伴。以上是海信电视品牌的一些评价及市场口碑情况。二、海信电视产品另一方面,海信电视旗下的产品比较丰富,就今年的春季新品发布会来看,就展示了四大系列:超画质电视U系列,潮科技电视X系列,AI电视A系列,激光电视L系列。产品多样化,行业细分化越来越明显。参考文献:如何评价海信电视?
回力是咱中国自己的品牌,创建于1927年,到现在已经94年的历史了,当之无愧是当年的顶流潮牌,比现在的匡威vans之类的可是火爆多了,后来被洋品牌们给挤压没了。不过,现在的回力又重新火起来了,顺便安利一下它的设计师系列,好多好看的款式,很大牌风,又很便宜。
不知道你对回力品牌战略分析是否有所了解呢?那你知道有关回力品牌战略分析的一些知识吗?下面我为你整理了一些内容,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回力品牌战略分析:SWOT市场分析
***一*** 优势
1. 回力是拥有80多年历史的老品牌,在国内拥有无与伦比的美誉度。
2. 潜在消费群体广,老一代对回力品牌的忠诚度高,新一代对复古时尚产品的追求,以及国货回潮之流的推动。
3. 拥有回力集团作为依托,资金充足。
4. 品牌文化“以人为本、崇尚运动、促进健康”符合现代人的生活追求。
5. 产品价效比高,价格竞争力强,符合大部分消费者的实际消费能力。
***二***:劣势:
1. 品牌形象老化,品牌资产日益不足。
2. 运营模式不完善等,导致品牌未在鞋业市场建立起完备的专业形象。
3. 技术研发较少,款式更新慢,经营方式保守。
4. 价格弹性较小,产品结构单一。
5. 消费者的攀比心理驱使使之购买外国大品牌。
***三***机会:
1. 中国体育产品消费市场广阔,潜力大。
***四***威胁:
1. 国际知名品牌占据了大量国内市场份额,以其雄厚的实力给国内企业造成巨大的冲击。 国内一线品牌李宁、安踏等在国内运动鞋市场又有极高占有率,科研能力强,经营管理体系完善。 较低端品牌在价格方面的竞价优势。
2. 各地区展销会吸引全世界的目光,中国元素面向世界,为中国企业的发展提供了契机和舞台。
3. 世界市场和国内市场日渐连成一体,国内市场的国际化使任何时尚都可以“同步流行”,外国人“ *** ”心理反作用于国内品牌。
4. 国货回潮再兴起国货潮流。
回力品牌战略分析:产品定位
打体育品牌特色,打专业运动产品的特点,走相对中高阶发展路线,是回力牌走向“蓝海”,体现品牌特色和价值的希望。
在市场不断变化的前提下,首先要根据消费需求的变化对品牌进行重新定位;其次借助品牌“插位”,获得快速超越竞争对手的品牌新思维;最终通过品牌“升位”,让品牌价值不断提升,进而保持品牌的核心竞争力。提高产品档次,时尚复古潮流,民族品牌,体现青年人的社会责任感,实现品牌现代化。主打学生市场,所以应与年轻人时尚潮流的时尚元素相结合。
中国正在步入老龄化社会,但在品牌打造与营销趋势上,中国进入了年轻化时代。消费观念的改变,消费者追求款式、追求名牌的消费观念是合理的。回力以往以低端市场为导向,若想往中高阶市场发展,必须在现有的客户群中作取舍***主打市场的选择***。而青年学生的接受能力强,具有社会责任感,现代化,追求时尚的心理正符合回力产品的品牌理念。
回力品牌战略分析:营销战略
***一***目标市场策略
有着八十多年历史的经典国货----回力鞋,在沉寂了多年以后,随着2008年海外的复古风潮,站到了欧美时尚的前沿。回到国内市场,回力鞋正在慢慢与中国青年文化相结合,被越来越多的中国摇滚青年所喜爱。在国内的各大摇滚音乐节上,穿着回力鞋的青年们成为了一道独特的时尚风景。正是因为如此,在市场定位上,主要面向青年群体,特别是时下追求时尚热爱音乐的文艺青年们,并进一步使之成为一股时尚潮流,被更多的人群所接受,从而改变大众对回力鞋传统的看法。而在发挥现有优势,进一步加强品牌与摇滚乐的文化联络,树立品牌文化方面,比如宣传品牌的摇滚理念,赞助摇滚演出,在鞋的设计方面,在保持经典款式的基础上适当新增一些摇滚元素等等。通过这些营销的策略,进一步扩大品牌在目标市场中的影响力和大众对品牌的忠诚度。
***二***市场定位战略
今天一些消费者对“回力”鞋怀旧是基于对那个年代的怀念。与30年前的回力相比,现在的市场有了更多的变化。一是在市场经济下,各种国内和国外的同类产品不断推陈出新,商品由匮乏变为适度过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二是人的消费观念变了,消费者追求款式、追求名牌和潮流,面对繁多的商品,他们拥有了更广的选择范围,对于商品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企业,只有不断满足消费者不断变化的需求,才能在市场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任何一个有“历史包袱”的品牌,都面临重新定位的问题。
面对新的市场状况,回力鞋必须发挥自己的三大优势,即价格低廉,历史悠久,和青年潮流,在保持经典的同时重新进行市场定位。对回力鞋的市场首先定位为中低端的鞋类品牌,主要面向的是学生、青年群体,一方面充分发挥价格优势,面向中小城镇,以中低收入为主的消费者,另一方面利用其潮流优势,面向大学生与追求时尚的白领阶层。以及居住在大中城市为主,崇尚新潮与国际化流行趋势的消费者。
***三***营销组合策略
1产品、服务
作为一款老牌的鞋类产品,回力的主打产品仍然是经典款式的球鞋。在回力的产品设计的过程中,首先必须保留和延续这种文化理念,并用一些现代的设计给它赋予新的生命力。用简洁、复古的产品必然会有效地占领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而回力的纯白田径鞋、武术鞋、网球鞋和运动球鞋等,正好是符合这样的形象。
回力鞋现在被赋予了更多的时尚内涵,因此在保留经典款式的基础上,在新产品的设计上,也要体现出品牌的文化传统。而力鞋的设计必须迎合这些年轻人的时尚眼光,在保留传统的样式和logo的基础上,在鞋子的外表上进行一些改变,专门作出一些系列主题产品。
对于产品的做工质量,应随着价格的提升而让渡给消费者更高的质量,从而改变回力鞋粗制滥造的形象。
对于产品的延伸来说,可以对现有的复古产品进行深究,发掘出内在的时尚元素,利用这些时尚元素,设计出其他具有特色的产品。
分销
中国二、三线运动品牌所构建的特许专卖店的形式,显然给人一种低端的形象。不但在于店面的陈设,还在于店面所处的地段。根本没法和Nike、Adidas、Kappa、Converse甚至是国产品牌李宁、安踏,等这样的牌子相比较,而且店面建设费用、店面管理,也会给回力造成很大的难度。那么,有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就提升品牌形象的同时又解决以上问题呢。第一,应该充分利用网路媒介,比如可以通过网路加盟店的形式进行销售。第二,在品牌不断壮大的同时,在各地逐步有选择的开设一些回力专卖店也是必然的选择。另外,在一些特殊的场合进行销售也是不错的选择,例如把这些复古鞋放在潮流名店售卖会是一种很好的方法。
价格
Converse的普通帆布鞋,基本定价在200元以上。而针对于回力鞋在外国的售卖情况,以及中国风潮在国际上所引起的效应,回力也可以定一个相对比较高的价格。但是,回力低廉的价格也是一大优势。而且产品的定位本身就是面向中低端市场和青年群体,因此还是应该保持较为低廉的价格。
回力的品牌介绍
回力鞋业创建于1927年,距今已有80年的历史。“回力”商标注册于1935年,1997年被认定为上海市著名商标;1999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回力”鞋类产品历获国家质量银质奖、化工部及上海市优质产品奖,连续数年获上海市名牌产品称号和上海市出口免检证书,并荣获第21届西班牙国际质量奖。企业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回力”品牌伴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步步前进。“回力”自诞生之日便将“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勇于进取”作为品牌精髓。
上海回力鞋业有限公司是由上海华谊(集团)公司全额投资的独立法人企业,专业从事回力牌运动鞋及各类鞋产品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产品畅销全国,并出口东南亚、中东、欧美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回力鞋业立足“以人为本、崇尚运动、促进健康”的产品开发理念,以技术创新为核心,在积极开发普及型、大众化运动休闲鞋系列产品的同时,还着力研发具有较高技术含量的冷粘专业体育用鞋、户外健身运动鞋,努力为提高我国竞技体育及全民健身运动作贡献;还以品牌运作、技术管理的方式拓展了各种轻便注塑休闲鞋、雨鞋、凉鞋等系列产品。
回力鞋,。是中国的老名牌
分析海尔的国际化战略2009-01-02 17:17有资料显示,作为国际企业的海尔集团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806亿元,其中卖给美国消费者的家电产品约达43亿元。提起海尔的国际化之路时,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海尔的“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高点,然后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其他国家市场。最近有学者以海尔进入美国市场为例,认为海尔的国际化道路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先易后难”战略。 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构成 1.市场进入战略 目标市场选择——先难后易。海尔CEO张瑞敏认为,海尔国际化就像是一盘棋,要提高棋艺,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棋找高手。海尔选择的高手是欧洲和美国。欧洲人对中国的陌生和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偏见,是海尔在欧美市场遇到的最大难题。海尔洗衣机在1997年进入欧洲时,还没有一个客户,同时海尔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和欧洲产品的准入机制也很陌生。为了消除进入障碍,海尔聘用了熟知市场的当地人。亚默瑞认为,海尔产品先后获得过美国UL、德国VDE、加拿大CSA等几十项国际权威性质量认证,质量不存在问题,海尔缺少的是符合欧洲人消费需求的产品。因此,海尔针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专门进行设计。在欧洲,一个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海尔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推出一个新产品,这样海尔不仅在产品设计上满足了欧洲人的需要,而且显示了其他大公司无法做到的快速反应。 市场进入方式——先易后难。通常一个公司进入国外市场的经营方式可以分为全球启动模式和先易后难模式两种。海尔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是成功的。所谓先易后难模式,是指企业先通过简单易行、投资要求最少的方式一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然后逐渐从事资金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跨国经营活动,包括设立海外销售办事处和海外直接投资。先易后难模式的好处是,企业有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增加企业海外经营能力,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先易后难模式是世界上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国际化方式,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具体而言就是采用了“出口一联合设计一设立贸易公司一当地生产”的方式。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是先以一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海尔洗衣机、冷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2.当地化战略 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的两个最基本的战略选择是全球化和当地化。海尔在国外市场的竞争采用了当地化战略。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和生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实施的当地化战略。许多在美国的成功的日本公司采取的是独资子公司、总部选派经理人对其进行管理的方式。海尔的方式不同。海尔美国贸易公司是海尔同美国家电公司(ACA)的合资企业,海尔持多数股权,ACA持少数股权。该合资企业管理完全交给当地雇佣的具有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美国经理管理。美国管理人员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自主推销品牌,争取新的客户。海尔在美国的生产中心虽然是海尔的独资企业,但其主要管理人员都是美国的,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员工基本上全是美国人。 3.整合全球资源 从全球市场获取收入和利润并不是全球化经营的全部目标。迈出国门除了给企业带来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企业利用全球资源的机会。80年代以来,通讯、交通迅速发展,企业家更容易得到海外市场的信息和从全球范围得到资源。事实上,国际化战略的真谛在于有效地利用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资金资源、研发资源、优惠政策和客户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海尔采取全球范围融资、融智和文化融合的办法,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初步整合了企业资源。在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海尔用二三年的时间,在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区建起了有竞争力的贸易网络、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到目前为止,海尔在全球已有贸易中心56个、设计中心15个(其中海外8个)、工业园7个(包括生产3种以上产品,占地600亩以上)、工厂46个(其中海外10个)、服务网点11976个、营销网点53000个(其中海外38000个)。海尔分布世界的生产、营销、研发网络,初步形成了利用全球资源,开拓全球市场的跨国公司雏形。 二、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成功之道 海尔的市场进入战略和当地化战略并不是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唯一战略选择,但如果我们将它的国际化战略和它的企业整体战略相联系时,就发现这种选择正是其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1.品牌战略与先难后易 海尔在进入欧洲和美国之前,产品主要出口中东和东南亚地区,虽然能够在这些地区赚取一些外汇,但无法在这里创造世界性的品牌。海尔认为,要想达到品牌竞争的最高境界,海尔就必须进入到名牌林立的欧美地区,因此“先难后易”就成为海尔在全球范围实施其品牌战略的必然选择。 海尔要做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品牌运营商,创国际名牌是海尔的重要目标。宣传海尔品牌是海尔在美国的一项重要任务。过去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宣传比较低调,除了在几个主要机场的手推车上打上“Haier”商标外,基本没有什么广告宣传。但近来海尔加强了其品牌战略。海尔将在美国采用一些新的广告媒体,包括广告牌、汽车站和电视。海尔最新的DVD同麦克尔·乔丹的影片宣传联系在一起的电视广告已经在电视上播放。在洛杉矾、纽约、华盛顿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海尔巨大的广告牌。海尔美国贸易公司的售后服务中心开通的免费热线电话服务已覆盖全美。海尔在美国的品牌宣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是世界上进口家电最多的国家,世界所有家电名牌无不在这个市场上竞争,以通用电气、惠尔浦为首的美国家电企业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能在素以艰难著称的美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等于向世界其他市场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海尔已经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家电厂商之一。 2.企业文化的移植与当地化战略 如何使海尔特有的企业文化融入海尔的当地化战略之中,成为海尔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的最大挑战。作为一个跨国经营的企业,不但要回答如何跨越文化差异进行管理的问题,还要结合所在国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进而解决如何进行创新和企业内的知识共享问题。从一些企业的实践来看,不同市场的文化差异,经常困扰着企业海外经营的决策及其执行。即使企业奔赴海外开拓业务的决策是正确的,也不一定能保证获得预期的经营结果。海尔一向是个重视企业文化的企业,而正是由于将企业文化成功地移植到海尔的海外企业,海尔的当地化战略才取得了成功。 三、海尔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给中国其他企业的启示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采用海尔模式的投入巨大风险也相对较大。因为美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技术力与产品力都远远超过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向最发达国家输出技术与产品,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事实也是这样,中国企业真正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的还不多。当然,换个角度来说,像海尔这样的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这样的市场也有其便利的一面:这些国家的市场秩序非常成熟,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的干扰很少,只要企业具备真正的实力,这样的市场开发起来反而相对容易一些。 与海尔模式恰恰相反,像TCL、海信、荣事达等企业是典型的“先易后难”模式。TCL先从与中国文化背景比较相近的东南亚国家着手,比如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一步一步向发达国家扩张和渗透。TCL彩电经过3年的拼搏,在越南市场已经做到第二位,仅次于索尼。在菲律宾市场,TCL彩电成长也很快。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其一,对于这些第三世界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来说,日本产品占据着其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只能占据中、低端市场,而这些国家里中、低端市场的利润空间非常低,在一段时间里,甚至是赔本赚吆喝。其二,由于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对这些有望进入国际品牌的企业的品牌形象来说,有一定弱化影响。不管是这些市场的不发达还是在这些市场所占据的位置来说,不利于其今后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 仔细研究这些企业的国际化之路,结合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战略特点可以看出:像索尼、松下、惠而浦等企业跟海尔的国际化模式很类似,都是先入主发达国家市场,而一些处于成长性的企业则跟TCL的模式很类似。也就是说,海尔模式更适合于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的战略,而TCL模式则更适合于准备打持久战的企业。 通过海尔和TCL企业几种主要战略选择的比较说明,企业的成功之路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同时企业的成功模式在某些方面具有可借鉴性和可复制性。对于一个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具体在何时、何地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不但取决于企业的自身状况,更取决于企业在历史中所处的特定环境,即经济学家常说的“路径依赖”,同时还部分地取决于企业家的战略远见。
品牌营销经历了“产品至上”、“形象至上”和“定位至上”等几个阶段后,已经进入“价值至上”时代。营销的本质是促进价值交换,品牌对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为顾客乃至社会所提供的价值。从顾客感知价值的角度,进行品牌定位,开展营销活动,是树立品牌的关键所在。 本论文从“理念”、“战略”和“战术”三个层面,从以顾客感受价值为导向的“功能性品牌”、“形象性品牌”和“体验性品牌”的定位角度,对海尔的品牌营销进行系统总结、分析,认为海尔品牌的建立,首先得益于坚定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理念。在其指导下,通过有效的策略手段,开展“价值战”,逐步实现创品牌战略、品牌延伸(多元化)战略和海外品牌(跨国经营)战略。与此同时,海尔品牌定位也由功能性品牌提升到形象性品牌,并向体验性品牌迈进。 海尔的经验对一般企业的品牌经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品牌营销需要理念、战略和战术等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理念”是开展品牌营销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树立品牌指明基本方向;“战略”是树立品牌的基本保障,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规划并保证有关策略的有效实施;“战术”(策略)是树立品牌的手段,具体体现“理念”,实现“战略”。品牌建设,可以由“功能性品牌”、“形象性品牌”向“体验性品牌”递进,也可以根据企业的战略和目标顾客的价值追求,定位于“功能性品牌”或“形象性品牌”。 详细内容参考
品牌扩展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名称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以凭借现有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名牌产品的一种名牌创立策略。由于这种做法既节约了推出新品牌的促销费用,又可使新产品搭乘原品牌的声誉便车,得到消费者承认,起到“借船出海”、“借势造势”的作用,有人便形象地称之为“搭乘名牌列车”策略。正因为如此,品牌拓展策略被许多企业视为拓展经营范围、提高知名度的利器,纷纷采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名牌战略的实施,品牌培育和发展就成了企业工作重心,企业经营已从产品行销转向品牌行销。如青岛海尔集团,自1984年到1991年7年的时间里,只生产一种产品——“海尔”牌电冰箱。当“海尔”牌成为当时中国家电产品唯一驰名商标后,海尔集团利用“海尔”名牌效应和健全的全国性销售与服务网络,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彩电等27个门类的产品,成为国内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的成功典型。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企业盲目实施品牌扩展策略,似乎企业涉足的行业越多,产品门类越齐全,便越像一个有综合实力的大公司,结果不但没有取得实效,反而把企业给“拖垮”了。因此,总结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扩展策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科学、规范的实施办法,显得十分重要。 (一) 纵观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扩展策略的实践,我们发现,有五个问题值得重视: 问题之一:扰乱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把产品定位在未来潜在顾客心中。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潜在顾客的心目中为产品创造一定的优势和特色,赋予一定的形象,以适应顾客一定的需要和偏好。企业在创牌过程中,一旦顾客接受了某个品牌,那么这个品牌极易成为它的第一种产品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消费者趋向于把某个品牌看成某种特定产品。如“娃哈哈”本来是儿童果奶的代名词,“娃哈哈=儿童食品”的印象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随着“娃哈哈”红豆沙、“娃哈哈”八宝粥、“娃哈哈”纯净水的出现,消费者的心目中的品牌意象也就出现了模糊,从而冲淡了“娃哈哈”在儿童食品领域的领导地位,“娃哈哈”这一牌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被扰乱了。“雪佛兰”汽车是美国家庭轿车的代名词,但是在“雪佛兰”将生产线扩展到卡车、赛车领域后,消费者心目中的“雪佛兰就是美国家庭轿车”的定位模糊了,而“福特”汽车则乘虚而入,坐上了第一品牌的宝座。 问题之二:使消费者产生心理冲突。 有些企业在进行跨行业的品牌扩展过程中,不顾核心品牌的定位和“兼容性”,把同一品牌用在两种不同行业的产品中,当两种产品在用途上存在矛盾时,消费者通过联想就会产生心理冲突。例如,以生产“999”胃泰起家的三九集团,企业的品牌经营如此成功,以致于消费者把“999”视为“胃泰”这种药物的代名词。然而,企业把“999”扩展到啤酒,消费者就难以接受了。因为“胃泰”和“啤酒”很容易使人通过联想产生心理冲突,当消费者想起“999”胃泰这种药,喝带有“心理药味”的酒时,自然不是一种好享受。倘若进一步联想到饮酒过量会伤胃,“999”品牌无疑是在提醒消费者要少喝酒,或不喝酒。如此,三九啤酒的销路就值得怀疑了。湖北有家很有名的企业,本是生产化肥农药的,现在却利用核心品牌扩展到生产冰淇淋等冷饮,当消费者产生联想时,不知这种冰淇淋会是什么滋味。 问题之三: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 企业在实施品牌扩展的过程中,下面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其一,许多企业在创出“名牌产品”之后就急于实施品牌扩展策略,却受到厂房、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只好走收购、兼并其他小企业或重新投资生产的路子。而这些小企业的技术力量都比较薄弱,产品质量不上去,重新投资生产又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产品质量,从而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如:美国A·C吉尔伯特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已在消费者心目中树起了名牌男孩玩具的形象。1961年该公司决定将品牌扩展到女孩玩具上,结果由于质量低劣、价格低,使公司作为高品质男孩玩具制造商的形象受到极大损害。1966年,吉尔伯特公司宣告破产。其二,把高档品牌使用在低档产品上,就有可能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质优价贵,被视为身份的象征。然而,1982年新任总经理詹姆斯·彼得森上任后,盲目扩展品牌,把“派克”品牌用于每支售价3美元的低档笔,由此毁坏了“派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结果丧失了部分高档笔市场。 (二) 品牌,尤其名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盲目进行品牌扩展,有可能对企业的原品牌产品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如何科学地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我认为,首先,打好基础是关键。从战略的高度依据事先确定的企业任务、企业目标、营销目标,结合产品的属性和目标顾客的特点进行品牌名称的命名,为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打下伏笔;其次,是否进行品牌扩展,要看新产品和核心品牌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达成一致:一是品牌定位、价位、目标市场、目标顾客是否相同;二是分销渠道是否相同,能否利用原有的网络优势;三是售前与售后服务是否相同,即能否在品牌扩展之后让顾客产生“统一感”或“一致感”。具体地说,企业在实施品牌扩展策略过程中,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对策: 对策之一:企业进行品牌扩展时,应充分考虑现有品牌的定位及其适应范围。 在多元化的市场上,企业都意识到它无法为该市场的所有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所以要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并进行品牌的具体定位。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以吸引目标顾客。而一旦品牌定位确立后,在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时,要考虑到品牌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如“金利来”是“男人的世界”,就决定了“金利来”公司不宜生产经营女性用品。“雅戈尔”是名牌衬衫,就决定了“雅戈心”必须保持较高的质量,并且一般只能从事服装的生产与经营。一般情况下,品牌定位的最大范围,就是第一次使用这一品牌的产品所属的行业。因此,如果企业想跨行业经营,受原品牌定位的限制,应考虑选择多品牌策略。 对策之二:是否进行品牌扩展,要看新产品与原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是指新产品与原产品在生产技术、分销渠道、售前售后服务方面的相关程度。如果关联程度大,品牌扩展就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如果是跨行业经营或是关联程度小,往往就不适宜采取品牌扩展策略。如“长虹”品牌在彩电领域获得极大成功之后,扩展到空调领域,在保证长虹空调高性能、高品质的前提下,利用其原有的庞大的售后服务系统,很快赢得了市场。 对策之三:在进行品牌扩展之前,准备评估品牌资产价值。 因为品牌扩展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已有品牌的声誉和影响,迅速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因此品牌扩展的前提,就是这一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当品牌资产价值并不是很高,并且受到许多竞争对手强有力的挑战时,就急于进行品牌扩展,很容易给企业造成被动局面。比如,巨人集团在最初经营的电脑行业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进军生物保健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结果顾此失彼,致使企业、人、财、物等资源过度分散,使本来很有希望的企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 对策之四:为减少“株连”效应,可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将原品牌挂上次品牌或副品牌。 所谓“株连”效应,是指当扩展品牌经营不善时,会影响核心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为了避免单一品牌扩展的风险,经营者也可在商标不变的情况下,为新产品再起个小名,即所谓次品牌或副品牌。这样各种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就形成了一定的“间隔”,从而有效地减小了“株连”的危险性。如“康师傅”品牌下的“珍品”系列、“家常”系列、“大排档”系列等等。 此外,企业在进行品牌扩展时,还要看企业对新品的期望值大小。如果企业对新产品在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寄予很高的期望,就不宜采用品牌扩展策略,必须使用新的名称;而期望值较低的产品,则可背上原有品牌。
建议去参考 远航毕业论文网 里面的论文,他们那里很多资料可以借鉴的!
汽车营销专业论文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中国汽车工业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下面我为大家收集了汽车营销专业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随着信息化技术不断的发展和提高,为人们带来很多便捷的服务,互联网上买卖商品已经不再是新鲜的话题,人们可以在互联网上买到各种各样的商品,信息化营销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汽车销售应该怎样提升竞争力?汽车信息化销售的模式有时怎样的?本文以此为题,对于当前的汽车的营销模式进行总结,并对汽车信息化营销的大体结构进行分析。
关键词:
汽车销售;信息化销售;系统信息化
在当下,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必备品,信息化营销也成了商家新的营销武器。信息化营销可以将商品大量的信息进行投放,同时信息的投放种类也很多,让人们对于商品了解的更加详细具体。线上商家可以与客户进行实时沟通与回应,更好地为客户进行服务。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汽车信息化营销已经成为一种必然,信息化营销方便客户的同时,也是在为我们创造更多的机会,旧的营销方式和新的营销模式的碰撞将为汽车营销行业带来怎样的改变,这将是提升行业争力和营销模式创新的一次良好的契机。
1、汽车销售模式分析
在当前,汽车销售以传统型销售居多,以以下几种销售方式为主,第一种,汽车生产企业将生产产品直接销售给客户。第二种,汽车生产企业自己建立自己品牌的销售公司。第三种,汽车生产企业与经销商合作,成立联合经销公司,双方利用各自的便利条件互惠互利。第四种,选定某一经销商成立本公司品牌的专营店。第五种,普通经销公司。现今我国汽车营销还是在总代理和分区经营的模式进行销售,这也是非常传统的销售方式。现今信息化营销模式已被很多行业所采用,食品、服装、电器等等都已各种各样的形式进行信息化营销,汽车行业也逐步在向信息化营销所发展,信息化营销对于生产公司和客户都提供了方便,建立起一站式的平台,让客户能够在网络上浏览到详细的信息,文字、图片、视频等等多种形式的信息更加的详细和具体,一些问题也可以通过信息化平台与客户进行实时沟通,包括与经销商进行网上交易、合作。汽车信息化营销推动了汽车销售体系的快速发展,是未来汽车营销的一把利器。
2、当前汽车营销模式存在的问题
2。1售后服务工作不到位汽车在出售到客户手中后,进行的维修、保养等服务就是售后服务,作为汽车产品来讲售后服务是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什么这么说,汽车跟很多商品一样,出现问题后是可以通过维修和更换零部件进行修复的。商家将汽车卖给客户只是我们服务的开始,客户对我们的产品满不满意除了产品本身的质量之外,就是售后服务,在各行各业中汽车的售后服务4s店的形式是相较完善的一种售后服务体系,但是这仍存在这一些问题。在客户将产品送到4s点进行维修也好还是维护保养也好,不可避免的会出现一些问题,出问题后客户不仅仅会对4s店的服务不满意,也会对产品的品牌产生不满,这对于企业品牌也好还是信誉都会收到严重的影响。
2。2信息反馈不能全面开展作为生产企业,客户的意见和建议对于企业来讲非常的重要,客户的意见和建议所反映出的是客户的需要和需求意向,无论是优点也好缺点好,生产企业根据客户的反馈区进行完善商品,使商品更加符合客户的需求,让客户对商品的使用更加的满意,从而增强商品的竞争力。这些信息回馈目前都是靠客户在去4s店进行维修、保养时,所填写的资料中获取,但是就目前而言4s点在反馈工作上做的并不是非常的好,反馈到厂商手中的信息内容不具有建设性,作为生产厂商我们根本不能够了解产品有着哪些问题,不清楚在客户眼中我们的商品究竟是什么样的,客户因为什么喜欢我们的商品,又因为什么不喜欢我们的商品,这些我们都不清楚,所以就失去了将产品变的更有竞争力的一项重要依据。
2。3缺少专业的销售人员现今我国不仅仅是汽车销售行业,所有的销售行业都存在这样的一个问题,就是销售人员都是非专业。销售行业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行业,首先就是需要大量的人员从事这个行业,但是目前高校销售专业毕业的学生非常的少,对于所有的销售行业而言无疑是杯水车薪。所以汽车销售不得不跟其他行业一样放低招聘门槛,这就很大程度的影响了销售业绩。销售人员必须要有亲和力,良好的语言能力和沟通能力,还要对产品知识熟悉了解,为了能够提升销售人员的销售水平和销售业绩,必须要对销售人员进行专业知识培训和销售技巧培训。
3、汽车营销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关键
电子商务作为信息化发展的产物,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厂商和客户所青睐,而且发展也越来越快速,各种资源的.整合和配套服务的发展也越来越完善,从客户产品的选择、订单处理、付款收款、客商沟通、货物供应、售后服务等都能够在网络上完成,一站式便捷服务,为双方带来了很多的方便。企业要将信息化营销引入公司,必须要进行相关配套改革,从生产上必须要提高生产效率,为了减少库存和生产过剩的问题,生产企业可根据网络营销订单和业绩进行计划生产和计划外生产。更重要的是做好各个部门之间的沟通工作,特别是生产、财务、销售、配送等部门,一定要及时进行沟通和数据共享。
3。1ASP模式的汽车产业链协作平台汽车信息化销售系统间通过Web进行数据交互,这需要建立一个专门管理经销商,部署经销商部分的销售业务的平台。国内大部分厂家租用第三方ASP平台来实现数据交互。信息化营销就是通过互联网建立起销售平台,现今我国用的比较多的动态服务器就是ASP。使用此平台是通过外包给第三方,由第三公司负责网络上的平台搭建等等工作。使用此平台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管理规范。应用软件的设定可根据厂商需要进行定义,而且客户使用也非常的简单,操作使用起来特别的规范。
(2)实施成本低。动态服务信息有第三方公司负责维护和数据更新,而且收费方式可根据客户需要进行更改,节约了大量的人力成本。
(3)提高了企业的运作效率。在网络平台进行营销等一系列服务,可以快速地完成信息交换等各种服务。
3。2汽车信息化销售系统功能设计在这方面的工作上,厂商只需要向第三方公司提供相应的数据,以及实时信息等,让他们上传到网络或是修改,客户就可通过平台共享相关数据。
(1)企业内部销售系统平台功能设计。这一部分的系统平台由生产企业和经销商两部分所组成,生产企业主要负责经销商订单的审核和查询,产品库存量查询等还包括车辆返厂等相关问题的咨询。经销商所负责的就是向厂家提交订单,车辆接收等工作。
(2)汽车产业链协作平台的业务功能设计。在进行平台功能设计时要将生产企业和经销商在平台上提供服务的功能进行区分,一定要明确好避免出现错误。这一平台系统的设计一定要符合功能使用的要求,要将生产厂家和经销商的职能区分开,平台所提供的服务要符合客户的需求方向。3。3有专门的门店进行售后信息反馈汽车销售厂商可以有一个专门的店门进行车辆售后以及车辆信息的反馈,对听取客户对整个信息方面的意见,可以加以改进和变化,能够成为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很多汽车企业已经开始注意到了这一点,把握住这个重要的机遇,让汽车的售后更加的完善有竞争力。在没有客户的时候,门店的售后人员需要对之前的信息进行整理,汇集成对本企业的成长有利的信息,反馈给研发部门,让其作出更好的改进方案,使自己在汽车行业中越做越好。
4、对汽车行业销售体系信息化建设的展望
汽车营销行业做到信息化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对我国汽车制造管理的信息化管理,还能保证生产、研发与销售相互结合,为客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服务支持,同时,还能通过销售网络的不断发展,为客户提供更多的人性化服务。例如,为了保证客户的出行方便,可以提供路况咨询系统,为客户找到最快捷的到达方式;还可以为客户提供整个地区的地图,根据语音找到对应的路线;同时,最重要的还是在安全方面的系统提升,必须要保证乘客的安全,最好是能够设计研发出来一系列的求救信号,如果出现交通安全故障,可以第一时间解决。信息化不仅仅是对车里的系统进行改进,对汽车的售前、售中以及售后都要保证一体化,全心全意为客户服务,满足客户对于汽车的要求,卖出的不仅仅是一台车,同时还有自己的服务以及附加值。所以,现在需要把汽车行业营销过程信息化加强统一化的建设,让汽车行业与其他服务行业一样共同发展,树立以客户为主的观点,保证了汽车行业的稳定。同时,对汽车行业的技术革新方面还有一定的要求,在重视服务的时候还要注重产品的质量以及后续的维修服务情况,通过质量的提升、到位的服务,满足不同的客户对不同汽车的需求,让我国的汽车能够走上国际,同更多的厂商进行竞争。
总之,在营销的过程中一定要意识到营销实际上是一个庞大的系统而不是独立存在的,我们要在信息建设的时候注意对公司相关业务上的提升,慢慢把公司的管理水平也提高到一定的程度上来。信息化的建设程度与公司的发展程度是息息相关的。所以,信息化程度与公司管理同步,最终达到节约成本、提升整个公司服务质量的目的。在这个过程中,还需要把管理做的更加细致,达到精细化的管理模式,然后提升整个汽车行业营销的竞争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俊山.企业信息化管理基础分析与评价研究[D].河北工业大学,2013。
[2]刘红雨.试论企业信息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管理信息系统建设[J].现代情报,2010(1)。
[3]弭元英,冯绍瑞.基于信息化的品牌国际化策略研究[J].情报科学,2014(12)。
摘要: 随着我国汽车产业的迅猛发展,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员需求量越来越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每年为汽车产业输出大量专业性人才,然而该专业目前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存在教学目标与社会需求脱节、理论与实践结合不紧密等问题,因此本文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研究和探索,为更好的培养社会所需求的专业性汽车销售与服务人才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 汽车营销与服务;理论;实践;教学模式
汽车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随着我国经济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汽车市场销售量已跃居世界第一。在汽车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后市场需求量同比增长,需要大批量的专业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我国高职院校作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主要培养基地,其教学模式、内容和水平影响着学生未来就业的效果。本文分析了目前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现状,针对现状对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进行探索。
一、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现状
高职院校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学制为三年,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偏重于理论的学习,因此课时设计、安排常常理论占主导地位。学生缺乏社会实践的机会,同时即使到了最后一年进行了实习,但由于理论与实践没有密切的联系在一起,导致学生不能将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融汇贯通。社会需求的是可以直接上岗并熟练第一线工作的专业性人才,这也是在世界竞争大背景下越来越多企业的内在要求。然而,学校的教学目标与社会需要的脱节,将导致学生毕业后不能胜任工作岗位的需求,社会竞争力大大降低,就业效果也不容乐观。
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
(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
教学机构人才培养目标的设定对于人才的教育和培养起着重要的指导性作用,因此首先要优化人才培养的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现在是学校和企业共同制定的。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总体目标为“懂技术、善经营、会服务”。由于传统教学中长期的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导致学生毕业后不知从何做起,交给的任务也不能顺利完成,因此优化目标,就要将其诟病去除,建立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培养目标,为社会输送可以上岗的优秀人才。为了使毕业生能够成为第一线需要的能做事、会做事的应用型技术人才,需要全方面的对学生进行培养,包括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及创业能力等。引导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
(二)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理论知识和实践对于学生从事未来职业都是必须的,理论需要实践来体现,实践需要理论来加强。只有衡量好理论与实践以及两者之间的权重,才能顺利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理论知识要以“必需、够用”为度,必须是指该专业毕业生就业所需的汽车构造、汽车服务领域最起码的知识,够用指满足该毕业生就业所需要的知识。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要以知识应用为主线,培养能力为目标,因此实践是必不可少的。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就要避免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家上课的现状,需要教师合理安排理论与实践的课程时间,同时教师需要改革教学方法、内容,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互交叉,每个理论知识用实践来体现,这样不仅可以加强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还可以让他们学以致用。改革考核方式,提高实验实训考核成绩在课程中所占的比例,在实训开始时,就明确该实训所应掌握的内容以及考核要求,促使学生在实验和平时注意知识积累和操作技能锻炼。坚持以赛促训,综合实训以比赛的形式开展,并推出以课程核心知识、技能为主线,增设趣味性竞赛,如汽车拆装比赛、汽车文化知识竞赛、汽车营销竞赛等,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三)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协同育人
实训基地是保证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的重要基地,也是学生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践上的有利平台。实训基地建设要满足在环境布置、设备配置以及组织机构设立等方面尽可能接近企业或公司、4S店的真实场景,努力融合教学、实践技能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以及社会服务和营销为一体,培养学生全方面的能力。由于汽车企业较多,可以采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策略,让学生定期参与到企业的运作当中,切身体验到实际工作的场景,这对于他们学习目标的设定以及未来职业方向的了解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在深化校企协同育人的同时,可以培养该企业所需要的职工,既可以为企业输送所需人才又可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
(四)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
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起到传道、授业、解惑的作用,因此聘请专业性教师尤为重要。由于目前很多高职院校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的教师往往来自刚刚毕业的大学生,或者已脱离社会实践很久的老教师,他们缺乏社会实践经验,无法为学生提供专业性的指导,更无法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一起。要开发项目化教学校本教材,按照“提出问题——实践——理论——实践”的思路,以项目为载体,以任务为驱动来组织教学,培养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因此,需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实践经验的教师可以来自某企业或者公司,具有企业理论的同时也从事生产第一线,为学生讲解汽车营销与服务的工作流程、工作要领、注意事项以及如何更好的服务顾客、吸引顾客,完成工作使命等。
三、结束语
汽车产业作为我国国民支柱性产业,在其迅猛发展的同时,后市场需求量同比增长,需要大批量的专业性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人才。然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教学现状并不乐观,在教学目标设定方面偏重于理论的学习,导致学生不能将该专业理论知识与实践很好的融汇贯通,因此无法很好的与社会需求结合在一起。本文提出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探索,包括人才培养目标的优化、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建设校内外实训基地、深化校企协同育人以及聘请具有实践经验的教师进行授课等,为培养从事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性应用型人才提供新思路。
参考文献
[1]曾令全。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理实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2,10:25—27。
[2]夏志华。高职汽车营销与服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析[J]。中国市场,2016,14:134—135。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汽车市场,而汽车营销一直是汽车产业中关键的环节,近年来随着国际先进的营销理念与中国特色的销售方式在中国汽车产业实际营销过程中不断碰撞与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汽车4s店营销管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自从我国的汽车销售市场经历过2002年至2003年的销售井喷之后,已经渐渐进入了后汽车市场时代,而此时汽车销售的售后服务成为了汽车销售的主要问题,也是汽车销售行业中的重点。因此本文将着重接受我国当下汽车售后服务市场和汽车4S店售后服务的现状,并针对此两点提出相应的汽车4S店售后服务营销策略及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汽车销售 4S店 售后服务 营销管理 对策
一、引言
尽管我国当下4S店的基本情况和售后服务中存在诸多的问题,竞争空间也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存在很多不利因素,但是随着汽车售后服务时代的到来,为汽车销售行业带来了不可限量的商机和挑战。此时汽车行业要想在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中生存发展下去,就必须抓住汽车售后服务这根稻草,从售后服务营销策略上着手,是汽车销售市场越做越大。
二、我国当下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的现状
面对已经完全成熟的国际汽车市场,我国的汽车销售市场及汽车售后服务市场相对来说还在起步阶段。我国的汽车销售利润约占20%并且正在逐年减少,相反汽车售后服务的销售利润正在逐年增加,包括销售服务、使用服务和权益服务等。但是我国的汽车售后服务市场还存在很多的问题,包括销售 渠道 网络不健全、服务 措施 不完善、服务人员素质低、缺少专业人才、管理上缺乏创新、顾客满意度不够等等,都是我国汽车销售服务市场所面临的问题。
三、我国当下汽车4S店售后服务的现状
(一)汽车4S店简介。
汽车4S店指的是汽车生产企业或者汽车销售公司与经销商进行合作,并授权经销商在一定区域内从事该品牌的汽车营销活动的专营店。4S指的是Sale、Spare part、Service、Survey四项职能,4S主要从事这四项职能,他们有统一的标识、管理标准和形象。一般建立在大中城市中,根据城市规模不同其4S还有不同的级别,比如一体大众奥迪4S店有三个等级,即A级、B级和C级,不同级别4S在规模、管理和配置上都不同。我国汽车4S店起步较晚,但是发展迅速,因此其中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当下很多4S店在销售中难以盈利因此推出汽车市场。
(二)汽车4S店售后所提供的服务。
汽车4S店所提供的服务有很多,包括汽车生产企业的销售职能(Sale)、服务职能(Service)、备件职能(Spare part)、信息反馈(Survey)。其中很多汽车企业在销售职能上投入至少80%,而往往忽略了汽车服务职能。按照汽车生产标准,生产企业必须提供保养、维修、索赔服务项目等服务,并且提供备件供应服务,备件必须要从生产企业采购且保证质量。同时汽车4S店还需时刻注意市场中其他对手的动态,提供反馈服务。
(三)汽车4S店售后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国当下汽车4S店主要存在以下问题:①.汽车售后服务人才的严重短缺。我国目前汽车行业面临高级人才稀缺、人才总量不足的问题,由此引发激烈的人才竞争,严重影响汽车行业的健康发展。②.汽车售后服务意识薄弱,对销售的核心流程执行不够。由于汽车 企业管理 层对眼前利益的重视,导致在汽车售后服务方面缺乏足够的投入,不重视售后服务质量的保障和意识的培养,使得员工逐渐对售后服务产生松懈心理,质量难以保证,操作流程不规范,执行力度不够,最终产生顾客满意度低的后果。③.管理高层对汽车售后服务缺少重视。由于2002年至2003年汽车行业的销售出现井喷现象,汽车4S店的销售利润远远大于售后服务的利润,导致汽车销售企业和顾客都对汽车售后服务缺乏一定的重视,尤其是汽车管理高层,将重心大部分放在汽车整车销售上而忽略了汽车售后服务,导致汽车4S店陷入困境。④.受制于汽车生产企业,4S店运营成本较高。汽车4S店与汽车生产企业之间具有一种不平等关系,导致汽车4S店的运营成本非常高。
四、售后服务营销策略及管理对策
(一)实行顾客满意策略,提升服务营销手段。
顾客满意是商业中经常使用的一个概念,现下是当代营销管理理论中的一个核心内容。对于汽车销售行业来说,顾客满意度是一个相当重要的关键因素。4S店要实施顾客满意策略必须加强服务手段及服务营销手段,积极了解顾客的不满意因素并及时改进,创新售后服务手段,逐渐提升顾客满意度。
(二)建立自己特色的服务品牌,尽量使售后服务差异化。
汽车生产企业一般要求4S店的服务都是一样的,让顾客到任何一家4S店都能接受同样的服务。但是相对而言就少了很多特色,难以对顾客产生足够的吸引力,因此4S店在建立属于自己的特色售后服务的同时,也要保证地区4S店服务的产异化。
(三)积极创新,适时扩张4S店规模。
随着我国汽车行业的不断发展进步,汽车销售已经逐渐向农村转移了,农村汽车需求也日益增加。4S店在不断改革创新的同时也要找准时机,将4S店扩张到县城甚至农村中去,同时要兼顾自身的品牌特色,在农村中站稳脚跟。
五、结束语
现如今,中国已成为全球重要的汽车市场,汽车经营管理作为其中产业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值得我们去不断努力创新的,围绕4S店在经营管理中不断探索和研究是我们当下的首要任务,让汽车4S店售后服务更加完善和人性化,则是我们的最终目标。
参考文献:
[1]曹礼和,桂美荣.顾客满意战略与服务营销[J].商业时代,2004,(32).
[2]丁卓主编.汽车售后服务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
[3]范黎明.汽车4S营销模式的现状及对策研究[J].内江科技,2008,(11).
[4]季喜军.提高汽车4S店售后服务管理的措施[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22).
【摘 要】汽车4S店作为汽车主机厂的服务前沿,在汽车销售服务市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同时也面临激烈的竞争和前所未有的挑战。本文对目前4S店的管理方式和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如何做好品牌汽车售后服务做了粗浅的探讨。
【关键词】汽车4S店;维修;售后
汽车4S店中的4S是指:整车销售(Sale)、备件供应(Sparepart)、售后服务(Service)、信息反馈(Survey),4S店是指将这四项功能集于一体的汽车销售服务企业。有统计表明,汽车销售商利润构成中,整车销售占10%,售后服务高达50%,零部件销售、二手车经营等占40%。毫无疑问,随着汽车销售市场的进一步成熟,各个品牌产品差异化较小,经销商的利润来源主要源于售后服务。而目前大多数4S店只对销售关注较多,对售后服务的管理和从企业内部挖掘提高客户满意度,加强售后服务等方面则关心不足。因此,如何做好4S点售后服务工作,培养客户忠诚度,是当前4S店要解决的重要课题。优良的4S店售后服务,必须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强制度建设与流程建设
良好的制度是各项流程能否贯彻执行的保障,经销商要在售后服务体系中制定好各项 规章制度 ,奖惩条例,让良好的制度,为各项服务流程的贯彻执行保驾护航。目前,许多企业,特别是近年来刚刚进入汽车4S店销售服务行业的企业,一方面业务流程不健全,另一方面现有流程由于没有良好的制度监督,使得出现问题时,不能够得到及时纠正,从管理学角度讲,执行就是落实服务流程环节所要求的内容和任务,执行流程的目标就是让客户满意。执行力度是左右企业成败的重要力量,也是企业区分平庸与卓越的重要标志。通过许多4S的管理实践证明,客户服务满意度与各项服务流程的执行,特别是核心流程的执行情况息息相关。因此,抓好制度以及服务流程的执行力度是十分重要的。汽车维修是一个技术性较强的服务型行业,向客户提供一系列维修、保养、技术咨询等问题时涉及到的环节较多,通常接受维修服务就需5~6个环节;另外,还要有客户预约服务,电话跟踪服务,救援服务,客户投诉等等。因此,做好售后服务各项工作的前提,就是逐步清晰工作流程,标准化流程内容和要求,面对客户的每一项服务要求,售后服务人员都能向客户提供标准的服务。尽管许多品牌产品生产商都向品牌经销商提供了其多年积累的良好服务核心流程,但是经销商在进行具体微观管理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需要流程化、标准化。流程建设、丰富流程内容,以及流程再造,是做好售后服务的良好保障。
二、营造优良环境、加强细节管理
良好品质的环境具有以下作用:营造优美环境,管理有序,员工状态佳,会给客户一个良好印象,提升公司形象。营造团队精神,创造良好 企业 文化 ,减少浪费,保障品质,改善情绪,提高安全保障,提高效率。充分利用5S管理工具,不断改进落实环境质量,优化环境品质。良好的维护环境也是4S店区别 其它 维修企业的主要方面。随着汽车销售服务行业的逐步成熟,企业之间的差异化服务越来越少,特别是相同品牌在硬件设施、服务框架上差异更小。因此,做好服务工作的细节,对提高服务质量十分重要。细节最具有个性,最不可复制。如果仔细分析汽车销售服务企业的各项要求,就会发现很多事情已经有章可循,多数工作是有标准的,但是还是没有让客户满意,其实就是工作中忽视了许多细节的缘故。工作中经常面对的都是看似琐碎简单的事情,同时也是最容易忽略、最容易错漏百出的事情。如果把每一个细节都融入到日常的行为规范中,做到符合客户要求,行为规范和企业标准,就能让客户从无微不至的细节关怀中体验贴心服务,感受企业给予的真诚。
三、建立良好的管理模式
第一,要保持服务团队的稳定性。一个优秀的服务人员的流失,会将公司的顾客带走,这对公司是一个莫大的损失,公司要从员工的待遇、培训晋升、激励制度等方面服务好员工,汽车4S店要树立“只有公司服务好自身的员工,员工才会服务好本公司的顾客”的理念来打造服务团队的稳定性。第二,要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挖掘客户资源,建立客户关系管理系统和相关的管理制度及执行力,做好顾客由销售客户及时转化为售后客户,对客户做到及时有效的一对一服务,对客户做到有效的沟通和管理。第三,成本和费用的严格控制。要在全员中树立成本观念,将成本和费用的控制指标化,直接到相关责任人,同时建立相应的激励政策,将成本与费用的控制与员工的奖金建立必然的联系。第四,服务顾问团队的建设。服务顾问团队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店的维修业务量,要从服务态度、专业水平、产值、接车台次等方面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提高服务顾问的积极性和业务水平。第五,打造维修明星工程师。一直以来汽车业界将重心关注于汽车销售,业内新闻媒介针对汽车销售人员的各种评比活动层出不穷,而汽车维修方面这些年来一直处于冷落的地位,近几年针对汽车维修方面的投拆日趋增长,打造4S店的维修明星工程师,向顾户展示优质的维修技术和服务水平,有助企业的美誉度的提升,打消客户的顾虑,促进店内维修量的稳步增长。第六,加强维修站相关管理制度的执行力。维修站的管理制度,厂家都有详尽的规定,但制度的执行力则不尽相同,特别是维修站,要向顾客展现本店的服务、技术水平,维修站必须将定置管理、看板管理、工艺流程、质量监控、工具及物料管理等方面按要求融入到日常经营活动中,使之成为维修站的行为习惯,这样顾客才能感受到维修站的井井有条、工作有序。
四、注重企业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着力提高员工素质
4S店建立初期,由于汽车市场的特殊性,经销商最关心的是利润增长,即使企业在较差的管理情况下,由于良好的利润效益,往往掩盖了一切。但是近年来,许多4S店也开始注意到企业自身品牌的建设,一些大的具有多种品牌营销集团,已经树立了企业品牌并形成了一定的企业文化,要想打造百年的品牌汽车销售服务老店,离不开企业文化的建设。当前单个4S店要想突破厂家的限制,打造自已的品牌形象确实很困难。必须在汽车后市场方面作 文章 ,从公司的发展的战略角度考虑,可筹建快修、保养、美容、加装的连锁经营体系,以连锁加盟方式在市内建立连锁店,在整个汽车产业链中就市场竞争趋势而言,汽车售后服务维修保养是最重要的环节。企业要练就和拥有强大的竞争能力就必须要建立自有品牌的连锁经营体系,这是汽车服务型企业做大做强的基础,也是塑造企业自身形象并永立于不败之地的关键点。
随着行业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汽车技术含量也越来越高,汽车销售服务行业越来越感到高素质人员的缺乏,已经影响到企业的客户满意度提高并限制了企业的发展,汽车服务业对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经销商要注重加大对服务人员队伍的建设,不仅要加强业务知识的培训学习,同时也注重整体素质的培养和提高。另外,在进行技术知识、业务 管理知识 培训学习时应注意到学习培训内容的考核,把考核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将培训工作建成一个封闭系统,并将培训内容落实到实际考核中。
参 考 文 献
[1]朱学艳.如何提高汽车售后服务水平[J].中国物流与采购.2011(5)
[2]柯克雷.基于顾客满意的我国汽车售后服务模式研究[J].经济论坛.2011(3)
[3]岳世锋.我国汽车售后服务管理的分析研究[J].中国商贸.2010(8)
[4]陈卫东.汽车售后服务对企业发展的作用力[J].企业导报.2010(10)
有点难度啊 需要很长时间和精力,可以找专业的人帮你做一下 我知道一家,他们做的不错,包通过。加他为好友就行: 一一三六八七七 九二三
品牌营销经历了“产品至上”、“形象至上”和“定位至上”等几个阶段后,已经进入“价值至上”时代。营销的本质是促进价值交换,品牌对企业的价值取决于企业为顾客乃至社会所提供的价值。从顾客感知价值的角度,进行品牌定位,开展营销活动,是树立品牌的关键所在。 本论文从“理念”、“战略”和“战术”三个层面,从以顾客感受价值为导向的“功能性品牌”、“形象性品牌”和“体验性品牌”的定位角度,对海尔的品牌营销进行系统总结、分析,认为海尔品牌的建立,首先得益于坚定的以市场为导向的经营管理理念。在其指导下,通过有效的策略手段,开展“价值战”,逐步实现创品牌战略、品牌延伸(多元化)战略和海外品牌(跨国经营)战略。与此同时,海尔品牌定位也由功能性品牌提升到形象性品牌,并向体验性品牌迈进。 海尔的经验对一般企业的品牌经营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和启示。品牌营销需要理念、战略和战术等三个层面的有机结合。“理念”是开展品牌营销的根本指导思想,为树立品牌指明基本方向;“战略”是树立品牌的基本保障,在正确理念的指导下,规划并保证有关策略的有效实施;“战术”(策略)是树立品牌的手段,具体体现“理念”,实现“战略”。品牌建设,可以由“功能性品牌”、“形象性品牌”向“体验性品牌”递进,也可以根据企业的战略和目标顾客的价值追求,定位于“功能性品牌”或“形象性品牌”。 详细内容参考
品牌扩展策略,是指企业利用其成功品牌名称的声誉来推出改良产品或新产品,以凭借现有名牌产品,形成系列名牌产品的一种名牌创立策略。由于这种做法既节约了推出新品牌的促销费用,又可使新产品搭乘原品牌的声誉便车,得到消费者承认,起到“借船出海”、“借势造势”的作用,有人便形象地称之为“搭乘名牌列车”策略。正因为如此,品牌拓展策略被许多企业视为拓展经营范围、提高知名度的利器,纷纷采用。 近几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名牌战略的实施,品牌培育和发展就成了企业工作重心,企业经营已从产品行销转向品牌行销。如青岛海尔集团,自1984年到1991年7年的时间里,只生产一种产品——“海尔”牌电冰箱。当“海尔”牌成为当时中国家电产品唯一驰名商标后,海尔集团利用“海尔”名牌效应和健全的全国性销售与服务网络,从电冰箱扩展到电冰柜、空调器、洗衣机、微波炉、彩电等27个门类的产品,成为国内企业实现多元化经营的成功典型。与此同时,也有许多企业盲目实施品牌扩展策略,似乎企业涉足的行业越多,产品门类越齐全,便越像一个有综合实力的大公司,结果不但没有取得实效,反而把企业给“拖垮”了。因此,总结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扩展策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寻求科学、规范的实施办法,显得十分重要。 (一) 纵观国内外企业实施品牌扩展策略的实践,我们发现,有五个问题值得重视: 问题之一:扰乱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定位。 所谓定位,就是把产品定位在未来潜在顾客心中。具体地说,就是要在潜在顾客的心目中为产品创造一定的优势和特色,赋予一定的形象,以适应顾客一定的需要和偏好。企业在创牌过程中,一旦顾客接受了某个品牌,那么这个品牌极易成为它的第一种产品的代名词。也就是说,消费者趋向于把某个品牌看成某种特定产品。如“娃哈哈”本来是儿童果奶的代名词,“娃哈哈=儿童食品”的印象在消费者的心目中已根深蒂固,随着“娃哈哈”红豆沙、“娃哈哈”八宝粥、“娃哈哈”纯净水的出现,消费者的心目中的品牌意象也就出现了模糊,从而冲淡了“娃哈哈”在儿童食品领域的领导地位,“娃哈哈”这一牌子在人们心目中的定位被扰乱了。“雪佛兰”汽车是美国家庭轿车的代名词,但是在“雪佛兰”将生产线扩展到卡车、赛车领域后,消费者心目中的“雪佛兰就是美国家庭轿车”的定位模糊了,而“福特”汽车则乘虚而入,坐上了第一品牌的宝座。 问题之二:使消费者产生心理冲突。 有些企业在进行跨行业的品牌扩展过程中,不顾核心品牌的定位和“兼容性”,把同一品牌用在两种不同行业的产品中,当两种产品在用途上存在矛盾时,消费者通过联想就会产生心理冲突。例如,以生产“999”胃泰起家的三九集团,企业的品牌经营如此成功,以致于消费者把“999”视为“胃泰”这种药物的代名词。然而,企业把“999”扩展到啤酒,消费者就难以接受了。因为“胃泰”和“啤酒”很容易使人通过联想产生心理冲突,当消费者想起“999”胃泰这种药,喝带有“心理药味”的酒时,自然不是一种好享受。倘若进一步联想到饮酒过量会伤胃,“999”品牌无疑是在提醒消费者要少喝酒,或不喝酒。如此,三九啤酒的销路就值得怀疑了。湖北有家很有名的企业,本是生产化肥农药的,现在却利用核心品牌扩展到生产冰淇淋等冷饮,当消费者产生联想时,不知这种冰淇淋会是什么滋味。 问题之三: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 企业在实施品牌扩展的过程中,下面两种情况都有可能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其一,许多企业在创出“名牌产品”之后就急于实施品牌扩展策略,却受到厂房、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只好走收购、兼并其他小企业或重新投资生产的路子。而这些小企业的技术力量都比较薄弱,产品质量不上去,重新投资生产又受资金、技术等因素的制约,影响产品质量,从而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如:美国A·C吉尔伯特公司,经过多年努力,已在消费者心目中树起了名牌男孩玩具的形象。1961年该公司决定将品牌扩展到女孩玩具上,结果由于质量低劣、价格低,使公司作为高品质男孩玩具制造商的形象受到极大损害。1966年,吉尔伯特公司宣告破产。其二,把高档品牌使用在低档产品上,就有可能损害原品牌的高品质形象。早年,美国的“派克”钢笔质优价贵,被视为身份的象征。然而,1982年新任总经理詹姆斯·彼得森上任后,盲目扩展品牌,把“派克”品牌用于每支售价3美元的低档笔,由此毁坏了“派克”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结果丧失了部分高档笔市场。 (二) 品牌,尤其名牌,是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盲目进行品牌扩展,有可能对企业的原品牌产品产生负面影响,甚至是致命的打击。对于我国企业来说,重要的是如何科学地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我认为,首先,打好基础是关键。从战略的高度依据事先确定的企业任务、企业目标、营销目标,结合产品的属性和目标顾客的特点进行品牌名称的命名,为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打下伏笔;其次,是否进行品牌扩展,要看新产品和核心品牌在以下几个方面是否达成一致:一是品牌定位、价位、目标市场、目标顾客是否相同;二是分销渠道是否相同,能否利用原有的网络优势;三是售前与售后服务是否相同,即能否在品牌扩展之后让顾客产生“统一感”或“一致感”。具体地说,企业在实施品牌扩展策略过程中,可以采取三个方面的对策: 对策之一:企业进行品牌扩展时,应充分考虑现有品牌的定位及其适应范围。 在多元化的市场上,企业都意识到它无法为该市场的所有顾客提供产品或服务,所以要进行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并进行品牌的具体定位。品牌定位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一个与目标市场有关的品牌形象,以吸引目标顾客。而一旦品牌定位确立后,在实施品牌扩展策略时,要考虑到品牌的一致性和“兼容性”。如“金利来”是“男人的世界”,就决定了“金利来”公司不宜生产经营女性用品。“雅戈尔”是名牌衬衫,就决定了“雅戈心”必须保持较高的质量,并且一般只能从事服装的生产与经营。一般情况下,品牌定位的最大范围,就是第一次使用这一品牌的产品所属的行业。因此,如果企业想跨行业经营,受原品牌定位的限制,应考虑选择多品牌策略。 对策之二:是否进行品牌扩展,要看新产品与原产品之间的关联程度。 “关联程度”是指新产品与原产品在生产技术、分销渠道、售前售后服务方面的相关程度。如果关联程度大,品牌扩展就容易得到消费者的认同;如果是跨行业经营或是关联程度小,往往就不适宜采取品牌扩展策略。如“长虹”品牌在彩电领域获得极大成功之后,扩展到空调领域,在保证长虹空调高性能、高品质的前提下,利用其原有的庞大的售后服务系统,很快赢得了市场。 对策之三:在进行品牌扩展之前,准备评估品牌资产价值。 因为品牌扩展的目的,就是要借助已有品牌的声誉和影响,迅速向市场推出新产品。因此品牌扩展的前提,就是这一品牌具有较高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在消费者心目中有很高的地位。当品牌资产价值并不是很高,并且受到许多竞争对手强有力的挑战时,就急于进行品牌扩展,很容易给企业造成被动局面。比如,巨人集团在最初经营的电脑行业没有取得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迫不及待地进军生物保健品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结果顾此失彼,致使企业、人、财、物等资源过度分散,使本来很有希望的企业陷入重重危机之中。 对策之四:为减少“株连”效应,可采用新颖独特的方式,将原品牌挂上次品牌或副品牌。 所谓“株连”效应,是指当扩展品牌经营不善时,会影响核心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形象。为了避免单一品牌扩展的风险,经营者也可在商标不变的情况下,为新产品再起个小名,即所谓次品牌或副品牌。这样各种产品在消费者心目中,就形成了一定的“间隔”,从而有效地减小了“株连”的危险性。如“康师傅”品牌下的“珍品”系列、“家常”系列、“大排档”系列等等。 此外,企业在进行品牌扩展时,还要看企业对新品的期望值大小。如果企业对新产品在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寄予很高的期望,就不宜采用品牌扩展策略,必须使用新的名称;而期望值较低的产品,则可背上原有品牌。
分析海尔的国际化战略2009-01-02 17:17有资料显示,作为国际企业的海尔集团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806亿元,其中卖给美国消费者的家电产品约达43亿元。提起海尔的国际化之路时,很多人都津津乐道于海尔的“先难后易”战略,即先进入国外最讲究、最挑剔的市场,占领制高点,然后以高屋建瓴之势进入其他国家市场。最近有学者以海尔进入美国市场为例,认为海尔的国际化道路采用的是循序渐进、稳扎稳打的“先易后难”战略。 一、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构成 1.市场进入战略 目标市场选择——先难后易。海尔CEO张瑞敏认为,海尔国际化就像是一盘棋,要提高棋艺,最好的办法就是下棋找高手。海尔选择的高手是欧洲和美国。欧洲人对中国的陌生和对中国产品质量的偏见,是海尔在欧美市场遇到的最大难题。海尔洗衣机在1997年进入欧洲时,还没有一个客户,同时海尔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和欧洲产品的准入机制也很陌生。为了消除进入障碍,海尔聘用了熟知市场的当地人。亚默瑞认为,海尔产品先后获得过美国UL、德国VDE、加拿大CSA等几十项国际权威性质量认证,质量不存在问题,海尔缺少的是符合欧洲人消费需求的产品。因此,海尔针对欧洲人的消费习惯专门进行设计。在欧洲,一个新产品从设计到制造一般需要一年的时间,但海尔仅用一个月时间就可以推出一个新产品,这样海尔不仅在产品设计上满足了欧洲人的需要,而且显示了其他大公司无法做到的快速反应。 市场进入方式——先易后难。通常一个公司进入国外市场的经营方式可以分为全球启动模式和先易后难模式两种。海尔选择了后者,事实证明是成功的。所谓先易后难模式,是指企业先通过简单易行、投资要求最少的方式一出口参与国际市场,然后逐渐从事资金要求更高、风险更大的跨国经营活动,包括设立海外销售办事处和海外直接投资。先易后难模式的好处是,企业有时间积累经验、积累资源(包括人力资源和物质资源),增加企业海外经营能力,减少决策的风险和对失败的承受能力。先易后难模式是世界上大多数企业所采用的国际化方式,海尔的国际化战略也采用了这种方式,具体而言就是采用了“出口一联合设计一设立贸易公司一当地生产”的方式。从产品种类来看,海尔的策略是先以一两种产品打入美国市场,站住脚之后再多元化发展。目前在小型冰箱上,海尔基本站住了脚,接下来是扩大战果,销售和生产海尔的其他电器和电子产品。海尔在曼哈顿的总部大楼的展厅,已开始展示和推销海尔洗衣机、冷柜、大容量电冰箱、纯平电视和其他海尔产品。2.当地化战略 实施国际化战略面临的两个最基本的战略选择是全球化和当地化。海尔在国外市场的竞争采用了当地化战略。海尔在洛杉矶建立了“海尔设计中心”,在纽约建立了“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在南卡罗莱纳建立“海尔生产中心”,在美国形成了设计、生产、销售三位一体的经营格局。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了解美国市场,更快地针对市场变化做出反应。海尔在美国销售的许多产品都不是海尔原有的产品,而是专门针对美国市场设计和生产的。海尔美国贸易公司和生产中心的人力资源管理也是实施的当地化战略。许多在美国的成功的日本公司采取的是独资子公司、总部选派经理人对其进行管理的方式。海尔的方式不同。海尔美国贸易公司是海尔同美国家电公司(ACA)的合资企业,海尔持多数股权,ACA持少数股权。该合资企业管理完全交给当地雇佣的具有产业经验和开拓能力的美国经理管理。美国管理人员有很大的自主权,他们自主推销品牌,争取新的客户。海尔在美国的生产中心虽然是海尔的独资企业,但其主要管理人员都是美国的,除了几个中国派去的人员外,员工基本上全是美国人。 3.整合全球资源 从全球市场获取收入和利润并不是全球化经营的全部目标。迈出国门除了给企业带来了给企业带来巨大的市场机遇之外,更重要的是给予了企业利用全球资源的机会。80年代以来,通讯、交通迅速发展,企业家更容易得到海外市场的信息和从全球范围得到资源。事实上,国际化战略的真谛在于有效地利用分布在世界不同地区的资金资源、研发资源、优惠政策和客户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形成企业的竞争优势。海尔采取全球范围融资、融智和文化融合的办法,充分利用当地的人力资源和资本,在全球范围初步整合了企业资源。在国际化战略的实施过程中,海尔用二三年的时间,在美国、欧洲等主要经济区建起了有竞争力的贸易网络、设计网络、制造网络、营销与服务网络。到目前为止,海尔在全球已有贸易中心56个、设计中心15个(其中海外8个)、工业园7个(包括生产3种以上产品,占地600亩以上)、工厂46个(其中海外10个)、服务网点11976个、营销网点53000个(其中海外38000个)。海尔分布世界的生产、营销、研发网络,初步形成了利用全球资源,开拓全球市场的跨国公司雏形。 二、海尔国际化战略的成功之道 海尔的市场进入战略和当地化战略并不是实现国际化经营的唯一战略选择,但如果我们将它的国际化战略和它的企业整体战略相联系时,就发现这种选择正是其获得成功的必由之路。 1.品牌战略与先难后易 海尔在进入欧洲和美国之前,产品主要出口中东和东南亚地区,虽然能够在这些地区赚取一些外汇,但无法在这里创造世界性的品牌。海尔认为,要想达到品牌竞争的最高境界,海尔就必须进入到名牌林立的欧美地区,因此“先难后易”就成为海尔在全球范围实施其品牌战略的必然选择。 海尔要做的是有国际竞争力的国际品牌运营商,创国际名牌是海尔的重要目标。宣传海尔品牌是海尔在美国的一项重要任务。过去海尔在美国市场上的宣传比较低调,除了在几个主要机场的手推车上打上“Haier”商标外,基本没有什么广告宣传。但近来海尔加强了其品牌战略。海尔将在美国采用一些新的广告媒体,包括广告牌、汽车站和电视。海尔最新的DVD同麦克尔·乔丹的影片宣传联系在一起的电视广告已经在电视上播放。在洛杉矾、纽约、华盛顿的大街上,都可以看到海尔巨大的广告牌。海尔美国贸易公司的售后服务中心开通的免费热线电话服务已覆盖全美。海尔在美国的品牌宣传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美国是世界上进口家电最多的国家,世界所有家电名牌无不在这个市场上竞争,以通用电气、惠尔浦为首的美国家电企业在世界上都非常有名。能在素以艰难著称的美国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等于向世界其他市场发出了一个强有力的信号——海尔已经是世界上最具竞争力的家电厂商之一。 2.企业文化的移植与当地化战略 如何使海尔特有的企业文化融入海尔的当地化战略之中,成为海尔国际化战略能否成功的最大挑战。作为一个跨国经营的企业,不但要回答如何跨越文化差异进行管理的问题,还要结合所在国的具体情况进行管理,进而解决如何进行创新和企业内的知识共享问题。从一些企业的实践来看,不同市场的文化差异,经常困扰着企业海外经营的决策及其执行。即使企业奔赴海外开拓业务的决策是正确的,也不一定能保证获得预期的经营结果。海尔一向是个重视企业文化的企业,而正是由于将企业文化成功地移植到海尔的海外企业,海尔的当地化战略才取得了成功。 三、海尔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给中国其他企业的启示对于中国的大多数企业来说,采用海尔模式的投入巨大风险也相对较大。因为美国、意大利、英国等国家是当今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其技术力与产品力都远远超过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一个相对落后的发展中国家向最发达国家输出技术与产品,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事实也是这样,中国企业真正在美国市场取得成功的还不多。当然,换个角度来说,像海尔这样的中国企业进入美国这样的市场也有其便利的一面:这些国家的市场秩序非常成熟,非市场因素对企业的干扰很少,只要企业具备真正的实力,这样的市场开发起来反而相对容易一些。 与海尔模式恰恰相反,像TCL、海信、荣事达等企业是典型的“先易后难”模式。TCL先从与中国文化背景比较相近的东南亚国家着手,比如越南、菲律宾等东南亚国家,然后一步一步向发达国家扩张和渗透。TCL彩电经过3年的拼搏,在越南市场已经做到第二位,仅次于索尼。在菲律宾市场,TCL彩电成长也很快。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着较大的弊端:其一,对于这些第三世界国家和东南亚国家来说,日本产品占据着其高端市场,国内企业只能占据中、低端市场,而这些国家里中、低端市场的利润空间非常低,在一段时间里,甚至是赔本赚吆喝。其二,由于进入的是发展中国家,对这些有望进入国际品牌的企业的品牌形象来说,有一定弱化影响。不管是这些市场的不发达还是在这些市场所占据的位置来说,不利于其今后进入欧、美等发达国家。 仔细研究这些企业的国际化之路,结合世界制造业产业转移的战略特点可以看出:像索尼、松下、惠而浦等企业跟海尔的国际化模式很类似,都是先入主发达国家市场,而一些处于成长性的企业则跟TCL的模式很类似。也就是说,海尔模式更适合于成为世界跨国公司的战略,而TCL模式则更适合于准备打持久战的企业。 通过海尔和TCL企业几种主要战略选择的比较说明,企业的成功之路是可以多种多样的,同时企业的成功模式在某些方面具有可借鉴性和可复制性。对于一个追求股东利益最大化的企业来说,具体在何时、何地采取什么样的发展战略,不但取决于企业的自身状况,更取决于企业在历史中所处的特定环境,即经济学家常说的“路径依赖”,同时还部分地取决于企业家的战略远见。
你的论文写完了吗??我也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