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民国时期无线电杂志

发布时间:

民国时期无线电杂志

《技术篇》专家从这儿起步无线电技术既有百余年悠久历史,但也是当今刷新速度最快的技术。从点点滴滴入手学习和钻研浩如烟云、深如海洋的无线电技术,掌握常人所不知的奥秘,与搭载电波遍访世界同样是令人快乐和激动的事情。“业余无线电”的主要特征是“纯出于个人对无线电技术的爱好”和“不赢利”。但就无线电技术而言,业余无线电和其它业务的无线电没有本质的区别。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今天的发现、创造和经验会不断被明天的其它业务所使用,其它业务今天开发的无线电应用也会不断为明天的业余无线电界移植采用,况且我国无线电主管部门分配给业余业务的频谱总宽度大于23GHz,而目前有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利用记录的频段的总宽度还不到1%,从业余频率资源利用率的角度讲,发展空间还无比巨大,任重而道远。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为开发自己而学习技术是没有界限和止境的。随着无线电技术内容越来越丰富,火腿或多或少还要涉及低频模拟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理论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不是本篇这样的小书有能力去包罗的。好在有关无线电技术的国内外网站多如繁星,而且随着我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无线通信市场,国内围绕移动、宽带等主流商用无线电业务的无线电技术书刊正快速增多,加上我国一些书局和杂志社几十年来陆续出版过一些专题书籍、电路大全、制作集锦之类的资料,尤其是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关于特定内容的经验心得交流文章, 这些都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汲取知识提供了重要源泉,不过相比之下,比较系统地介绍射频技术感性知识的基础资料还不算太充裕,本篇的宗旨只是努力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元器件的快速换代带动着业余无线电实践课题、工具和技术细节的不断刷新。但是作为底层支撑的无线电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石,才能更加自如地深入学习,有效地从广泛的信息源中提取有用的营养,做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迅速提高。所以本篇的重点既不是捕捉和定格瞬息万变的最新动态,也不是详尽展开具体实践的细节指导,而是试图从比较广泛的视角介绍最常见的现象和最基本的原理,希望具有不同经历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都能从本篇中发现自己的一些兴趣点,以便有的放矢地从其它信息来源去搜索更为具体的实践指南。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之后,可以再回到本篇,寻找能够帮助进一步理解的线索。为方便读者深入查询有关中外资料,本册在一些常用术语首次出现时用括弧给出相应的英文单词。为帮助读者亲身接触业余无线电界常见的不同表达方式,一些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技术插图保留了原来的风格,虽然其中有些历史原图的图面质量不够理想,但它们直观地反映了不同时期无线电技术的原貌。我国无线电应用历史相当悠久,但留下的实物资料极少,作为一种技术文化,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为此本篇也顺便以少量篇幅介绍了一些我国早期业余无线电设备和战时国产名机的梗概,用意在于唤起研究。本篇很多内容系笔者长期学习拾得,不少来自依稀的记忆以及个别凌乱的笔记,原文的准确出处很难再查考注明,谨请谅解。《操作篇》开篇语本篇的第一章至第四章部分是操作篇的上半部分,此部分章节是针对那些要入门和刚入门的爱好者写的,所以它只是入门的初级篇。回想1993年,北京无线电运动协会对首批四十多名刚入会的会员进行培训,时间是每周日下午,当时每周还只是休息周日一天。经过近三个月的十多次集中培训,大家就无线电一般技术,业余无线电通信的相关知识、法规、通信技巧等,听讲座,进行讨论,晚间在家里还要练习抄收老师在7兆低端播发的莫尔斯电码。当时取得的四级操作证书,只是收听级的,一年后通过考试合格的,才可获得有发射资格的三级操作证书。可不同了,有的入会后,集中培训加考试就两个多小时……。由于门槛低,又跳过了收听级这一段,对大多数持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来说,有必要进行一些补课,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本篇前半部分就业余电台、业余业务、业余频段、业余爱者等基本问题,以及业余电台的呼号、分区、通用时间、地理位置报告等相关知识等作些简单介绍,供朋友们进行自学。本篇对收发信机的使用、天馈系统的架设安装、电源系统的维护以及对具体通信用语、操作程序等作一般性介绍,供朋友们操作实践中参考。以前法规规定,持三、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不允许进行RTTY、PSK31等模式的数据通信和SSTV慢扫描电视通信,2001年这些法规已经废止。因此,这里也向持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介绍了除语音通信外的其它通信模式,供朋友们选择使用,以提高大家对玩业余电台的兴趣,并为将来上短波作些准备。由于本人是学文科的,也是边学习、边实践、边成文。受水平所限,文中肯定有不少错误之处,也请朋友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指正。《操作篇》的下半部分(第5章至第9章)开篇语操作篇的下半部分(第5章至第9章)是一部业余无线电操作的进级篇。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理解了呼叫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后,如何能够在业余无线电领域内更进一步,了解和进入更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无线电操作世界。本章节从传播规律、IARU的游戏规则、DXCC、追卡、业余无线电竞赛、奖状、远征、日志软件、各种辅助工具、极低频段和超高频段操作、QRP、空间通信操作、EME、射电天文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说明,并配以具体的例子,力图使读者了解和掌握神秘的业余无线电通信世界中许多精彩的部分。鉴于篇幅的原因,本书不是一本百科全书。在涉及的点上不可能每一点都讲得非常细,但是每个部分都会提供至少一个入门的介绍和互联网上相关的资源链接,便于读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外诸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支持和帮助,BD6CR协助编写了“绿色通信-QRP”一章,BD4OS协助编写了“向太空冲刺”章节中的大部分内容,BA7IA、BA4RF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并补充了一些章节的内容。另外,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曾经联系过以下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BA1HAM、BA7NQ、BD7OH、BA4EG、BD0AAI、BA1AA、BA1EO、BD1WC、BA1AAX、BD1BYV、BA4ALC、BA3CE、BG1DO、BG1MW、BD1ES、BD5RV、BA5TT、DL3MBG、K5SF以及在网站上的其他爱好者,他们给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在此对所有关心本书的各位同仁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以便在以后的版本中修正和完善。《史记篇》写在前面业余无线电在中国有一部坎坷、曲折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供传言励志的章节,能集文成卷留予后人知,既在情理之中,也是笔者多年的夙愿。老一辈业余无线电家的探索与进取,为中国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资料。这些资料生动地记述了中国业余无线电发展的兴衰,同时还是中国当时社会风貌、价值取向、特别是科技人员志向情怀的生动反映,每每翻阅总让我受益匪浅。笔者有幸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接触业余无线电事业,又因工作需要,曾访问了一批中国业余无线电历史上卓著且有成就的老业余无线电家。在他们中间有些曾是社会名流、国家精英或实业家,不少还是中国业余无线电团体或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大名赫赫,备受社会推崇与爱好者的仰慕,对他们的访问,为我整理、撰写民国时期业余无线电的历史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笔者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曾经访问过以下各位老业余家:已故去的有:朱其清、孟昭英、赵振德、张宗汲、潘仁庸(潘仁荣)、陈仁慕、沈明刚、谢棣华、李石麟(李欧儒)、郑观森、郑光祖、陈实忻、朱悦民、赵超尘等。尚健在的有:周海婴、王传善、钱皋韵、许道通、张家齐、韩铸文、徐树滋、高昌镕、朱天赋、冯国祥、黄耀曾、许毓嘉、郭德文、张志诚、金贤藻、顾元庄、王耿介等。所有被访的老业余家均毫无保留地向笔者介绍过他们那段亲历亲为的历史,有的还写成文字向笔者提供,成为编纂中国业余无线电历史的翔实凭证。更有前辈还慷慨地贡献出他们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文献,对于这些文献,笔者在使用时,都注明了提供者的姓名,以示资料来源和归属。笔者还常向健在的老业余家们核对情况,他们更是不厌其烦,有问必答,甚至亲自推敲、修改。这些耄耋高龄的老者,其信其义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令我敬佩,应该说这篇史记能够成稿也有着前辈们的功劳,我将永远感谢这些前辈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在编写的过程中笔者除查阅了解放前相关的一些报刊和业余无线电团体的刊物外,还参考了人民邮电报社出版的《人民邮电报》、中国电子报社出版的《中国电子报》、中国台湾《无线电界》杂志社出版的《无线电界》、上海地方志、浙江省地方志、汉口地方志等文献资料。特别是笔者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上海市无线电运动协会、中国民航通信设备修造厂等单位以及张宗汲前辈的夫人汪秀娟老师的鼎力相助,允许笔者查阅并使用他们保存的档案、资料。另外北京、上海、天津、湖北、福建、江苏等全国各地均有爱好者或协会工作人员协助笔者查阅、复制资料或核对史实,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这次应约撰写《中国业余无线电》一书中之史记篇,对我也是一个学习和系统了解我国业余无线电发展历史的机会。本想将资料收集的更加完整、全面,对已有资料考证得更加翔实些,无奈《中国业余无线电》一书五篇必须同时出版,“史记篇”仅是其中一篇,其他各篇都已完成,出版方已数次催稿,为了不至因我而使出版时间拖得太久,只得匆匆交卷,权作一个征求意见的草稿先交付印。同时原来准备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业余无线电发展的历史,也因需要查阅很多历史资料和文件,且涉及的单位、部门众多,查阅档案、核实情况的手续极为繁杂,要赶上本书的出版日期,实无可能,所以只能对这段历史做一个极为简单的概括,详细叙述,只能以后择机另行撰写、另行出版了。对于已经完成部分,也只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和手头资料编写而成,难免会有不少遗漏、不妥、甚至错误之处,尚请老前辈和知情者们补充、斧正,也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求将来得以增《交流篇》 自1992年我国恢复开放个人业余电台十余年以来,各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队伍迅速壮大,并积极通过空中联络学习和交流技术,他们的体会、经验和见解也反映在一些刊物和互联网上的文章中。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参与分享,也为了留下一些反映这个时期我国业余无线电界交流的实况记录,本篇随机收集了一部分有代表性或启发性的文章。其中有些文章没有署名,有的是经过改写转载的,难以与原作者联络,也无法在印书时正确署名,敬请谅解,并请原作者与出版者联系,在此谨向本篇的所有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设备篇》设备篇522-666无线电收发信设备是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必备装备,也是空中联络、交流的主要通信工具。从早期完全靠无线电业余家前辈们亲手制作各种发射机和接收机,到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由专业化制造生产出来的各档次业余无线电通信机,经过百年演变,曾经登场亮相的商品化业余无线电台设备已有千余种机型,自制设备的品种更是只能以“无数”来描述,它们留下了一条漫长的历史足迹。追踪这一足迹,无疑有助于加深对无线电技术的各阶段进步的理解,探索今天的无线电设备之所以采用了很多新技术的理由。为了帮助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了解业余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发展情况,本书的《设备篇》收入了一部分业余无线电收发信设备的简单资料,以供读者将来进一步深入了解时作为索引。限于收集的能力和资料的来源,篇中内容比较集中在商品化业余无线电设备鼎盛时期的国外商品机种上,其中有些曾经成为世界业余无线电界的主打机种,有些并没有成为流行产品,也有少数机型是通用机型。历史上曾经为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的一些其它设备因为缺乏准确的资料,未能收入。为此敬请读者谅解并予指正。《附录》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附录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有关业余无线电的摘录附录三、ITU国际呼号序列划分表附录四、DXCC实体呼号前缀及分区对照表附录五、CRSA推荐的业余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附录六、我国岛屿的IOTA编号表附录七、计算通信方位角和大圆距离的BASIC程序附录八、我国(以北京为中心)与世界部分城市或国家的方位角和大圆距离附录九、CQ- World-Wide WPX 竞赛规则节选业余无线电家礼仪…………这一业余无线电家礼仪使用至今已经将近七十年了,但是其中所描述的业余无线电家精神,至今依然活神活现,早已被奉为业余无线电家之圭臬。可惜的是,这一精神标帜如何落实到每位业余无线家身上。过去从没有听过有人倡导,而自己根据这些标语文字又学不来,因此下面我以古贤曾子的精神:日省三次,来探讨这业余无线电家礼仪;下面都是一些根据保罗君制定的业余无线电家礼仪,发展出来的自省题目,希望对於业余无线电家修养有帮助。互谅互解 -- 凡是让人不舒服的事我不干:进行 CQ 呼叫或是履行约定通讯之前,是不是要提前准备先倾听一阵子?确定频率上无人使用之后,再进行呼叫。碰到频率使用权纷争时,是不是能尽量给对方方便?而不是高谈阔论,以「根本无人有权拥有频率」等语相应,或只是一味地坚持你是优先使用者。如果友台指出自己有技术上的瑕疵,是不是应该马上停止操作,就这些问题先解决?而不是若无其事的继续操作。使用中继台时,有没有考虑到可能随时有人需要使用,或者是紧咬着中继台不放?如果对方提出交换 QSL 卡时,是不是应尽速履行实现?产生射频扰问题时,是不是能彻底反躬自省,即使知道射频扰问题根本与自己的通讯设备无关?面对远征电台讯号时,是不是要完全配合对方的呼叫指示;或者只顾自己就缺这个国家地区通讯而显得不耐烦,或者是表现出「丛林战术」以对?高贵情谊 -- 以高贵的情操支持并鼓舞业余无线电同好、地方性及全国性的业余无线电社团:我是不是已经加入了地方性的业余无线电社团,或者是以单飞的姿态对应?如果我使用了公共资源 ( 例如中继台、OSL 卡服务 ),是不是心存回馈?如果对於所属社团有意见或不满,是不是应透过适当管道表达,或者迳自在空中发炮,散播自己的情绪与不满?是否意识到无线电波无远弗届,你的一举一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监听到,不管监听的是一般人士或者是业馀特定监听站,都有可能影响到业馀无线电家的形象?日新又新 -- 集优良科学素养、有效率的电台设备与操作习惯、及水准以上的业馀家精神於一身:是否尽全力学好无线电设备的操作技术?或者根本提不起兴趣,只认为技术问题对我而言太深了,无从学起。考虑到拥挤频率内的扰问题,是不是应该主动把线性放大器关掉?你是不是有了开启操作桌照明灯时,顺手也把线性放大器打开的坏习惯?是不是应该设法取得无线电设备的维修手册,并且好好自修或是向别人请益研习?以便彻底了解使用设备的线路原理。检讨过去几年的业余无线电生涯当中,是不是亲自动手制做过一些简易的业余无线电设备?例如天线等。距离最后一次仔细看有关业余无线电杂志内的技术文章有多久了?你曾要求朋友监听你的发报能力,并且提出挑惕性质的批评吗?通讯程序或是常用的 Q 码,你熟悉吗?最好能倒背如流。如果临时受邀客串主控网路,你对於自己的通讯技巧有信心吗?是不是曾以「不熟悉通讯程序」或其它理由加以推诿?友善互助 -- 如有需要,对新手应慢而有耐性,温文儒雅以对。热心助人、充份合作、体谅他人,这些都是业余无线电家的本行:常到新手聚集的频率报到吗?他们需要鼓励、指导、及归属感,这些都是你做得到的。无意监听到友台有触犯法规的行为,或是操作程序不符约定,应设法私底下提出指正规劝,而不是把自己想像成空中警察,迳自就地指正或教训。很具建设性地鼓励新手在技术上升级,应以技术升高可以得到更丰富的通讯享受为诱导,使得新手自然向往升级,而不是冷嘲热讽。应该严禁与种族、族群,或是黄色有关的笑话,即使对非常熟悉的人也不行。尽量不要涉足在空中的争吵,尤其是不要加入任何挑少数团体的行为。在空中听到不熟悉的呼号时,应该有礼貌地趁机打个招呼,不要因为「他不是我们这一夥」的念头所影响,而置之不理。如果得知附近的业余无线电同好因故住院,或是亲人丧故,只有在通讯时表示慰问之意够吗?应该考虑拨空带束鲜花或是慰问卡,亲临表示关心之意。在空中与人交谈时,记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吗?不要忘了,随时都是向人讨教的好机会,应重视与珍惜别人的看法或意见。碰到一流的、完美的操作者,别忘了向他称赞、褒扬几句。均衡发展 -- 对个人而言,业余无线电是消遣、嗜好,不要影响家庭、工作、课业、或是参与社会活动:每天只切割成工作、睡眠、和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时间吗?有没有注意到家人需要你;除了业余无线电外,你也需要朋友。我有非业余无线电的挚友吗?我参加非业余无线电团体的活动吗?已经多久了,完全不是因为业余无线电活动的缘故,而陪同家人出去旅行?应能够暂时撇开业余无线电与家人在一起。何时才能在讨论年终奖金时,不要提及业余无线电设备的添购计画?与朋友或家人旅行、打保龄球、或是任何聚会时,能够完全放下〈不提及〉自己有趣的业余无线电,而关心别人的嗜好吗?对於购买自己的数万元业余无线电设备出手大方,而家人因所属的嗜好要花费时,你却不甘不愿。爱乡爱国 -- 电台设备与操作技巧永远为乡为国准备:对於慈善或是公益的社团活动,你自动自发帮忙过吗?对於法规的看法或意见,你正式向有关当局提出过吗?或者只是消极的向他人抱怨?你真正了解国家在什麽时候有权徵召你的业余无线电台吗?

新中国的无线电事业,由土地革命时期的“半部电台”起家,并不断发展壮大。从艰苦卓绝的红军时期、抗日战争时期到波澜壮阔的解放战争时期,由党中央亲自领导和指挥的红色通信战士屡建奇功。回首那些艰难困苦的岁月,一部部珍贵的无线电台,一道道划过长空的红色电波,为我党、我军取得中国革命的胜利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反“围剿”时期,半部电台来起家1927年后,中国共产党在江西井冈山建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但初创时期的红军,一开始就处于敌人的四面包围之中,各根据地之间的联系主要依靠十分不便的地下交通。1930年年底第一次反“围剿”,红军在江西永丰的龙岗打了个大胜仗,不但活捉了敌18师师长张辉瓒,还意外获得了只能收信、不能发信的半部电台。毛泽东、朱德对缴获的电台极为重视,决定利用这半部电台起家,于1931年1月中旬成立了红一方面军总部第一个无线电队,由王诤任队长。在几次反“围剿”期间,红军各方面军又缴获了数十部国民党军队的无线电台,为红军建立中共中央无线电通信网奠定了基础。无线电通信网的建立,使得我党、我军能够随时撒得开又收得拢,赢得了军事斗争的主动权。1931年1月,毛泽东、朱德明确指出:“无线电的工作,比任何局部的技术工作都更重要些。”万里长征时期,力助红军出重围“横断山,路难行……战士双脚走天下,四渡赤水出奇兵……调虎离山袭金沙,毛主席用兵真如神。”《长征组歌》生动地表现了红军长征期间机动灵活的作战风格和毛泽东用兵如神的指挥艺术。长征期间,面对敌军的围追堵截,红军之所以能屡次突出重围,其实是与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侦察工作分不开的。1932年10月,红军长征开始后,党中央和中革军委的重大战略决策几乎都通过无线电通信及时传达到各部队。中共中央及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后,曾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摆脱了几十万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就是因为红军通过截获敌人的电报,完全掌握了敌人的力量部署和行踪。正因为如此,在万里征途中,红军总能在国民党军设置的包围圈中找到空隙,成功摆脱困境。红军长征结束后,毛泽东高度评价和赞扬负责无线电技术侦察的军委二局说:“没有二局,红军长征是不可想象的。有了二局,我们就像打着灯笼走夜路。”抗日战争时期,编织红色通信网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发生后,中国抗日民族解放战争的帷幕从此拉开。抗战期间,我党、我军根据形势的发展及战局演变,进一步加快了红色通信网建设。到1940年,华北各战区已有电台160余部,华中、江南各部队已有电台近60部,建立了以延安为中心的多个无线电专用网络和各级无线电通信网,初步建成以延安为中心,沟通党政军,辐射全国各部队、各根据地、游击区的无线电通信网络,完成了军委战略指挥通信体系的建立。同时,还先后选派上百名精通电报业务的骨干,到国统区和日占区各大城市党的秘密电台帮助开展工作,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抗日战场的武装斗争。鉴于无线电通信所肩负的重要使命和所发挥的重要作用,1941年10月10日,毛泽东为《通信战士》题词:“你们是科学的千里眼、顺风耳。”解放战争时期,电报飞扬布大局解放战争期间,不论是党中央转战陕北,还是实施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无线电通信都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成为党中央运筹帷幄、掌控全国战局的杀手锏。在转战陕北的困难时期,无线电台成为中共中央、中央军委指挥前线的唯一通信工具。在险恶的形势下,中央机关一驻扎下来,毛泽东便立即通过电台和电报指挥前线作战。在中国革命胜利的决战阶段,毛泽东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的一间旧民房里,用一封封电报,统筹指挥了交错推进的辽沈、平津和淮海三大战役,创造了142 天歼敌154 万人的奇迹。 据统计,毛泽东当年在西柏坡亲笔书写和口述的电报达408 份,阅读的前线电报有上千份。仅在辽沈战役期间,毛泽东共拟就77 封电报,其中指挥锦州之战的电报多达50 余封。因此, 周恩来曾感慨地说:“在西柏坡,我们不发枪,不发粮,不发人,只是天天发电报!”

无线电专业性强一些,初学者看着深奥.家电维修一月一期,保存方便,但信息量少.电子报(四川的)订的人多,信息量大,一周一刊,可以常看,广告也新,适合维修人员看.保存不易,容易丢.北京还有北京电子报,不如电子报通俗.电子报好一些.

海底有拉线,可以传播电报。

民国无线电杂志

无线电杂志出的混合式电视机是在1936年出的。1936年,国际无线电电界出版了一本名为《无线电技术周刊》的电视研究杂志,其中提及了混合式电视机的研究和应用。

下载不到,合订本删去了广告内容,增加了一些实用资料的数据,其它都是一样的,被分为了上下册。

无线电杂志出的混合式电视机是哪年出的那是南京木器厂郑词卫先生在1974年第7期《无线电》杂志上发表的《晶体管电子管混合式9寸黑白电视机》作品。

混合式电视机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的,它结合了电视和计算机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务,比如视频点播、网络浏览、游戏等。混合式电视机的出现,使用者可以更加轻松地观看电视节目,同时也可以使用网络服务,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

中国无线电杂志2021

只是国家级期刊而已

无线电工程》创刊于1971年,是由中国电子科技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主办的无线电工程类学术期刊。[1]据2021年7月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官网显示,《无线电工程》编辑委员会有顾问8人、委员28人,编辑部有编辑2人。[2]据2021年7月10日中国知网显示,《无线电工程》共出版文献量为7574篇、总被下载次数为921831次、总被引次数为25535次;(2020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20版)综合影响因子为。[3]据2021年7月10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无线电工程》共出版文献量为5448篇、被引量为22378次、下载量为170352次、基金论文量为1533篇;2018年影响因子为。

《技术篇》专家从这儿起步无线电技术既有百余年悠久历史,但也是当今刷新速度最快的技术。从点点滴滴入手学习和钻研浩如烟云、深如海洋的无线电技术,掌握常人所不知的奥秘,与搭载电波遍访世界同样是令人快乐和激动的事情。“业余无线电”的主要特征是“纯出于个人对无线电技术的爱好”和“不赢利”。但就无线电技术而言,业余无线电和其它业务的无线电没有本质的区别。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今天的发现、创造和经验会不断被明天的其它业务所使用,其它业务今天开发的无线电应用也会不断为明天的业余无线电界移植采用,况且我国无线电主管部门分配给业余业务的频谱总宽度大于23GHz,而目前有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利用记录的频段的总宽度还不到1%,从业余频率资源利用率的角度讲,发展空间还无比巨大,任重而道远。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为开发自己而学习技术是没有界限和止境的。随着无线电技术内容越来越丰富,火腿或多或少还要涉及低频模拟电路、射频模拟电路、数字电路、电磁场理论等诸多方面的知识,不是本篇这样的小书有能力去包罗的。好在有关无线电技术的国内外网站多如繁星,而且随着我国迅速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无线通信市场,国内围绕移动、宽带等主流商用无线电业务的无线电技术书刊正快速增多,加上我国一些书局和杂志社几十年来陆续出版过一些专题书籍、电路大全、制作集锦之类的资料,尤其是互联网上有大量的关于特定内容的经验心得交流文章, 这些都为业余无线电爱好者汲取知识提供了重要源泉,不过相比之下,比较系统地介绍射频技术感性知识的基础资料还不算太充裕,本篇的宗旨只是努力在这方面提供一些参考。元器件的快速换代带动着业余无线电实践课题、工具和技术细节的不断刷新。但是作为底层支撑的无线电基础知识是相对稳定的,只有打好坚实的基石,才能更加自如地深入学习,有效地从广泛的信息源中提取有用的营养,做到“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举一反三,迅速提高。所以本篇的重点既不是捕捉和定格瞬息万变的最新动态,也不是详尽展开具体实践的细节指导,而是试图从比较广泛的视角介绍最常见的现象和最基本的原理,希望具有不同经历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都能从本篇中发现自己的一些兴趣点,以便有的放矢地从其它信息来源去搜索更为具体的实践指南。在实践中遇到问题之后,可以再回到本篇,寻找能够帮助进一步理解的线索。为方便读者深入查询有关中外资料,本册在一些常用术语首次出现时用括弧给出相应的英文单词。为帮助读者亲身接触业余无线电界常见的不同表达方式,一些不同时期、不同来源的技术插图保留了原来的风格,虽然其中有些历史原图的图面质量不够理想,但它们直观地反映了不同时期无线电技术的原貌。我国无线电应用历史相当悠久,但留下的实物资料极少,作为一种技术文化,不能不说是一件憾事,为此本篇也顺便以少量篇幅介绍了一些我国早期业余无线电设备和战时国产名机的梗概,用意在于唤起研究。本篇很多内容系笔者长期学习拾得,不少来自依稀的记忆以及个别凌乱的笔记,原文的准确出处很难再查考注明,谨请谅解。《操作篇》开篇语本篇的第一章至第四章部分是操作篇的上半部分,此部分章节是针对那些要入门和刚入门的爱好者写的,所以它只是入门的初级篇。回想1993年,北京无线电运动协会对首批四十多名刚入会的会员进行培训,时间是每周日下午,当时每周还只是休息周日一天。经过近三个月的十多次集中培训,大家就无线电一般技术,业余无线电通信的相关知识、法规、通信技巧等,听讲座,进行讨论,晚间在家里还要练习抄收老师在7兆低端播发的莫尔斯电码。当时取得的四级操作证书,只是收听级的,一年后通过考试合格的,才可获得有发射资格的三级操作证书。可不同了,有的入会后,集中培训加考试就两个多小时……。由于门槛低,又跳过了收听级这一段,对大多数持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来说,有必要进行一些补课,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本篇前半部分就业余电台、业余业务、业余频段、业余爱者等基本问题,以及业余电台的呼号、分区、通用时间、地理位置报告等相关知识等作些简单介绍,供朋友们进行自学。本篇对收发信机的使用、天馈系统的架设安装、电源系统的维护以及对具体通信用语、操作程序等作一般性介绍,供朋友们操作实践中参考。以前法规规定,持三、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不允许进行RTTY、PSK31等模式的数据通信和SSTV慢扫描电视通信,2001年这些法规已经废止。因此,这里也向持四级操作证书的爱好者介绍了除语音通信外的其它通信模式,供朋友们选择使用,以提高大家对玩业余电台的兴趣,并为将来上短波作些准备。由于本人是学文科的,也是边学习、边实践、边成文。受水平所限,文中肯定有不少错误之处,也请朋友们边学习、边实践、边指正。《操作篇》的下半部分(第5章至第9章)开篇语操作篇的下半部分(第5章至第9章)是一部业余无线电操作的进级篇。在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理解了呼叫的基本程序和操作方法后,如何能够在业余无线电领域内更进一步,了解和进入更加丰富多彩的业余无线电操作世界。本章节从传播规律、IARU的游戏规则、DXCC、追卡、业余无线电竞赛、奖状、远征、日志软件、各种辅助工具、极低频段和超高频段操作、QRP、空间通信操作、EME、射电天文等方面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说明,并配以具体的例子,力图使读者了解和掌握神秘的业余无线电通信世界中许多精彩的部分。鉴于篇幅的原因,本书不是一本百科全书。在涉及的点上不可能每一点都讲得非常细,但是每个部分都会提供至少一个入门的介绍和互联网上相关的资源链接,便于读者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得到了国内外诸多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支持和帮助,BD6CR协助编写了“绿色通信-QRP”一章,BD4OS协助编写了“向太空冲刺”章节中的大部分内容,BA7IA、BA4RF为本书提供了大量的资料并补充了一些章节的内容。另外,在本书编写的过程中曾经联系过以下的业余无线电爱好者:BA1HAM、BA7NQ、BD7OH、BA4EG、BD0AAI、BA1AA、BA1EO、BD1WC、BA1AAX、BD1BYV、BA4ALC、BA3CE、BG1DO、BG1MW、BD1ES、BD5RV、BA5TT、DL3MBG、K5SF以及在网站上的其他爱好者,他们给本书的编写提供了很多的帮助,在此对所有关心本书的各位同仁表示感谢。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疏漏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指正,以便在以后的版本中修正和完善。《史记篇》写在前面业余无线电在中国有一部坎坷、曲折的历史,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可供传言励志的章节,能集文成卷留予后人知,既在情理之中,也是笔者多年的夙愿。老一辈业余无线电家的探索与进取,为中国无线电事业的发展做出了不可或缺的贡献,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弥足珍贵的资料。这些资料生动地记述了中国业余无线电发展的兴衰,同时还是中国当时社会风貌、价值取向、特别是科技人员志向情怀的生动反映,每每翻阅总让我受益匪浅。笔者有幸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开始接触业余无线电事业,又因工作需要,曾访问了一批中国业余无线电历史上卓著且有成就的老业余无线电家。在他们中间有些曾是社会名流、国家精英或实业家,不少还是中国业余无线电团体或活动的发动者与组织者,大名赫赫,备受社会推崇与爱好者的仰慕,对他们的访问,为我整理、撰写民国时期业余无线电的历史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笔者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至今,曾经访问过以下各位老业余家:已故去的有:朱其清、孟昭英、赵振德、张宗汲、潘仁庸(潘仁荣)、陈仁慕、沈明刚、谢棣华、李石麟(李欧儒)、郑观森、郑光祖、陈实忻、朱悦民、赵超尘等。尚健在的有:周海婴、王传善、钱皋韵、许道通、张家齐、韩铸文、徐树滋、高昌镕、朱天赋、冯国祥、黄耀曾、许毓嘉、郭德文、张志诚、金贤藻、顾元庄、王耿介等。所有被访的老业余家均毫无保留地向笔者介绍过他们那段亲历亲为的历史,有的还写成文字向笔者提供,成为编纂中国业余无线电历史的翔实凭证。更有前辈还慷慨地贡献出他们珍藏了半个多世纪的历史文献,对于这些文献,笔者在使用时,都注明了提供者的姓名,以示资料来源和归属。笔者还常向健在的老业余家们核对情况,他们更是不厌其烦,有问必答,甚至亲自推敲、修改。这些耄耋高龄的老者,其信其义其对历史高度负责的责任感令我敬佩,应该说这篇史记能够成稿也有着前辈们的功劳,我将永远感谢这些前辈并向他们致以深深的敬意。在编写的过程中笔者除查阅了解放前相关的一些报刊和业余无线电团体的刊物外,还参考了人民邮电报社出版的《人民邮电报》、中国电子报社出版的《中国电子报》、中国台湾《无线电界》杂志社出版的《无线电界》、上海地方志、浙江省地方志、汉口地方志等文献资料。特别是笔者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上海市无线电运动协会、中国民航通信设备修造厂等单位以及张宗汲前辈的夫人汪秀娟老师的鼎力相助,允许笔者查阅并使用他们保存的档案、资料。另外北京、上海、天津、湖北、福建、江苏等全国各地均有爱好者或协会工作人员协助笔者查阅、复制资料或核对史实,在此一并表示感谢!这次应约撰写《中国业余无线电》一书中之史记篇,对我也是一个学习和系统了解我国业余无线电发展历史的机会。本想将资料收集的更加完整、全面,对已有资料考证得更加翔实些,无奈《中国业余无线电》一书五篇必须同时出版,“史记篇”仅是其中一篇,其他各篇都已完成,出版方已数次催稿,为了不至因我而使出版时间拖得太久,只得匆匆交卷,权作一个征求意见的草稿先交付印。同时原来准备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国业余无线电发展的历史,也因需要查阅很多历史资料和文件,且涉及的单位、部门众多,查阅档案、核实情况的手续极为繁杂,要赶上本书的出版日期,实无可能,所以只能对这段历史做一个极为简单的概括,详细叙述,只能以后择机另行撰写、另行出版了。对于已经完成部分,也只是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和手头资料编写而成,难免会有不少遗漏、不妥、甚至错误之处,尚请老前辈和知情者们补充、斧正,也希望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求将来得以增《交流篇》 自1992年我国恢复开放个人业余电台十余年以来,各地业余无线电爱好者队伍迅速壮大,并积极通过空中联络学习和交流技术,他们的体会、经验和见解也反映在一些刊物和互联网上的文章中。为了帮助更多的人参与分享,也为了留下一些反映这个时期我国业余无线电界交流的实况记录,本篇随机收集了一部分有代表性或启发性的文章。其中有些文章没有署名,有的是经过改写转载的,难以与原作者联络,也无法在印书时正确署名,敬请谅解,并请原作者与出版者联系,在此谨向本篇的所有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设备篇》设备篇522-666无线电收发信设备是广大业余无线电爱好者的必备装备,也是空中联络、交流的主要通信工具。从早期完全靠无线电业余家前辈们亲手制作各种发射机和接收机,到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由专业化制造生产出来的各档次业余无线电通信机,经过百年演变,曾经登场亮相的商品化业余无线电台设备已有千余种机型,自制设备的品种更是只能以“无数”来描述,它们留下了一条漫长的历史足迹。追踪这一足迹,无疑有助于加深对无线电技术的各阶段进步的理解,探索今天的无线电设备之所以采用了很多新技术的理由。为了帮助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了解业余无线电通信设备的发展情况,本书的《设备篇》收入了一部分业余无线电收发信设备的简单资料,以供读者将来进一步深入了解时作为索引。限于收集的能力和资料的来源,篇中内容比较集中在商品化业余无线电设备鼎盛时期的国外商品机种上,其中有些曾经成为世界业余无线电界的主打机种,有些并没有成为流行产品,也有少数机型是通用机型。历史上曾经为我国业余无线电爱好者使用的一些其它设备因为缺乏准确的资料,未能收入。为此敬请读者谅解并予指正。《附录》附录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无线电管理条例附录二、国际电信联盟《无线电规则》有关业余无线电的摘录附录三、ITU国际呼号序列划分表附录四、DXCC实体呼号前缀及分区对照表附录五、CRSA推荐的业余无线电频率使用规划附录六、我国岛屿的IOTA编号表附录七、计算通信方位角和大圆距离的BASIC程序附录八、我国(以北京为中心)与世界部分城市或国家的方位角和大圆距离附录九、CQ- World-Wide WPX 竞赛规则节选业余无线电家礼仪…………这一业余无线电家礼仪使用至今已经将近七十年了,但是其中所描述的业余无线电家精神,至今依然活神活现,早已被奉为业余无线电家之圭臬。可惜的是,这一精神标帜如何落实到每位业余无线家身上。过去从没有听过有人倡导,而自己根据这些标语文字又学不来,因此下面我以古贤曾子的精神:日省三次,来探讨这业余无线电家礼仪;下面都是一些根据保罗君制定的业余无线电家礼仪,发展出来的自省题目,希望对於业余无线电家修养有帮助。互谅互解 -- 凡是让人不舒服的事我不干:进行 CQ 呼叫或是履行约定通讯之前,是不是要提前准备先倾听一阵子?确定频率上无人使用之后,再进行呼叫。碰到频率使用权纷争时,是不是能尽量给对方方便?而不是高谈阔论,以「根本无人有权拥有频率」等语相应,或只是一味地坚持你是优先使用者。如果友台指出自己有技术上的瑕疵,是不是应该马上停止操作,就这些问题先解决?而不是若无其事的继续操作。使用中继台时,有没有考虑到可能随时有人需要使用,或者是紧咬着中继台不放?如果对方提出交换 QSL 卡时,是不是应尽速履行实现?产生射频扰问题时,是不是能彻底反躬自省,即使知道射频扰问题根本与自己的通讯设备无关?面对远征电台讯号时,是不是要完全配合对方的呼叫指示;或者只顾自己就缺这个国家地区通讯而显得不耐烦,或者是表现出「丛林战术」以对?高贵情谊 -- 以高贵的情操支持并鼓舞业余无线电同好、地方性及全国性的业余无线电社团:我是不是已经加入了地方性的业余无线电社团,或者是以单飞的姿态对应?如果我使用了公共资源 ( 例如中继台、OSL 卡服务 ),是不是心存回馈?如果对於所属社团有意见或不满,是不是应透过适当管道表达,或者迳自在空中发炮,散播自己的情绪与不满?是否意识到无线电波无远弗届,你的一举一动,世界各地都有可能监听到,不管监听的是一般人士或者是业馀特定监听站,都有可能影响到业馀无线电家的形象?日新又新 -- 集优良科学素养、有效率的电台设备与操作习惯、及水准以上的业馀家精神於一身:是否尽全力学好无线电设备的操作技术?或者根本提不起兴趣,只认为技术问题对我而言太深了,无从学起。考虑到拥挤频率内的扰问题,是不是应该主动把线性放大器关掉?你是不是有了开启操作桌照明灯时,顺手也把线性放大器打开的坏习惯?是不是应该设法取得无线电设备的维修手册,并且好好自修或是向别人请益研习?以便彻底了解使用设备的线路原理。检讨过去几年的业余无线电生涯当中,是不是亲自动手制做过一些简易的业余无线电设备?例如天线等。距离最后一次仔细看有关业余无线电杂志内的技术文章有多久了?你曾要求朋友监听你的发报能力,并且提出挑惕性质的批评吗?通讯程序或是常用的 Q 码,你熟悉吗?最好能倒背如流。如果临时受邀客串主控网路,你对於自己的通讯技巧有信心吗?是不是曾以「不熟悉通讯程序」或其它理由加以推诿?友善互助 -- 如有需要,对新手应慢而有耐性,温文儒雅以对。热心助人、充份合作、体谅他人,这些都是业余无线电家的本行:常到新手聚集的频率报到吗?他们需要鼓励、指导、及归属感,这些都是你做得到的。无意监听到友台有触犯法规的行为,或是操作程序不符约定,应设法私底下提出指正规劝,而不是把自己想像成空中警察,迳自就地指正或教训。很具建设性地鼓励新手在技术上升级,应以技术升高可以得到更丰富的通讯享受为诱导,使得新手自然向往升级,而不是冷嘲热讽。应该严禁与种族、族群,或是黄色有关的笑话,即使对非常熟悉的人也不行。尽量不要涉足在空中的争吵,尤其是不要加入任何挑少数团体的行为。在空中听到不熟悉的呼号时,应该有礼貌地趁机打个招呼,不要因为「他不是我们这一夥」的念头所影响,而置之不理。如果得知附近的业余无线电同好因故住院,或是亲人丧故,只有在通讯时表示慰问之意够吗?应该考虑拨空带束鲜花或是慰问卡,亲临表示关心之意。在空中与人交谈时,记得「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吗?不要忘了,随时都是向人讨教的好机会,应重视与珍惜别人的看法或意见。碰到一流的、完美的操作者,别忘了向他称赞、褒扬几句。均衡发展 -- 对个人而言,业余无线电是消遣、嗜好,不要影响家庭、工作、课业、或是参与社会活动:每天只切割成工作、睡眠、和业余无线电活动的时间吗?有没有注意到家人需要你;除了业余无线电外,你也需要朋友。我有非业余无线电的挚友吗?我参加非业余无线电团体的活动吗?已经多久了,完全不是因为业余无线电活动的缘故,而陪同家人出去旅行?应能够暂时撇开业余无线电与家人在一起。何时才能在讨论年终奖金时,不要提及业余无线电设备的添购计画?与朋友或家人旅行、打保龄球、或是任何聚会时,能够完全放下〈不提及〉自己有趣的业余无线电,而关心别人的嗜好吗?对於购买自己的数万元业余无线电设备出手大方,而家人因所属的嗜好要花费时,你却不甘不愿。爱乡爱国 -- 电台设备与操作技巧永远为乡为国准备:对於慈善或是公益的社团活动,你自动自发帮忙过吗?对於法规的看法或意见,你正式向有关当局提出过吗?或者只是消极的向他人抱怨?你真正了解国家在什麽时候有权徵召你的业余无线电台吗?

中国无线电杂志网站

只是国家级期刊而已

中国业余无线电的网一直畅通,可能是用户名或者密码记错了。

中国CQ无线电论坛 中国无线电联盟 简单啊给分数阿你看就我一个人过来回复的

可能是。。。简单的触角。。

无线电杂志2019

混合式电视机是在20世纪90年代末期开始出现的,它结合了电视和计算机技术,可以提供更多的功能和服务,比如视频点播、网络浏览、游戏等。混合式电视机的出现,使用者可以更加轻松地观看电视节目,同时也可以使用网络服务,更加方便地获取信息。

无线电杂志出的混合式电视机是在1936年出的。1936年,国际无线电电界出版了一本名为《无线电技术周刊》的电视研究杂志,其中提及了混合式电视机的研究和应用。

混合式电视机最早出现在1960年由日本无线电杂志发表的文章中。

邮电出版社的《无线电》,《电子技术》,这两个杂志不知还有没有,要是这两个杂志也不出版了就没办法了——具我所知,这两个刊物是最权威的官方杂志了。没有就看电子版的吧,网上电子技术的网站和文章很多,业余爱好者的和专业的都有,可以在网上看,信息量比杂志更大。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