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近五年单片机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近五年单片机论文参考文献

单片机原理参考文献:

1、 李广弟等 单片机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 楼然苗等 51 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3、 唐俊翟等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冶金工业出版社,

4、刘瑞新等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5、 吴国经等 单片机应用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社,

6、 李全利,迟荣强编著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7、 侯媛彬等,凌阳单片机原理及其毕业设计精选 2006年,科学出版社

8、 罗亚非,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应用基础2003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9、 北京北阳电子有限公司,061A凌阳单片机及其附带光盘2003年

10、 张毅刚等, 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工大出版社,2004年第2版

11、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12、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

13、 许泳龙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14、 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修订版

15、薛均义 张彦斌 虞鹤松 樊波,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扩展资料:

单片机原理是指一种在线式实时控制计算机的原理方式。在线式就是现场控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低的成本,这也是和离线式计算机(比如家用PC)的主要区别。

单片机就是一个微型电脑,它是靠程序工作的,并且可以修改。通过不同的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

电气传动是通过控制电动机来进行传动,电动机和成电器传动系统通过实现两个能量之间的转换,达到生产生套的传动模块共同组成了电气传动系统,但是它不包括由活的目的。电气传动系统依靠电机的高度工作效率,依赖电动机驱动的设备。我们要弄清楚电气传动系统,首先要电能的传输分配和快速协调功能,达到电气自动化控制的了解电动机和电能,机器的运转速度快,就说明电动机的目的。 工作效率比较高,这样使用机器就会比较经济,而电能的传输和分配都比较方便,并且容易被控制,电能相比其他2单片机的发展不可再生能源来说,对资精不会造成污染,经济适用,所单片机在1971年被美国人和日本人一起发明出来,以现在绝大部分机械的传动方式都会选择电气传动,电气经历了scCM、MCU、sC三个阶段,在scN时期,单片传动系统是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基础。 机都是8位或4位的。但是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对单片机也1单片机技术与电气传动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可是由于性价比不高应用不广泛。到了90年代之后,电子产品飞单片机技术、电气传动系统的含义,从外表上来说,速发展,大大的改变了世界,使人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单片机的体积小、质量轻、价格便宜,是学习、应用和开地的变化,这一时期,单片机技术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发的重要工具。从本质上来说,单片机是一块硅片,但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被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并且他不是一个简单的硅片,因为在它上面,有具有数据处理进入主流市场。过去单片机系统只能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使用,现在已经进入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期,很多ROM、多种I/0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数器,用超大专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规模集成电路技术把这些功能集成到这块硅片上,所以单世界上各大芯片制造公司都生产出了自己的单片机,从8片机实际上是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一个体积小、功能完位、16位到32位,数不胜数,应有尽有,有与主流C51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相比其他计算机,单片机使用起来系列兼容的,也有不兼容的,但它们各具特色,互成互补,更加方便灵活,只缺少了I/0设备,所以深受工业生产的为单片机的应用提供广阔的天地。 青睐,在工业生产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电器传动系统能将在单片机微型计算机的阶段,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相对经济的电能转换为运动的机械能,使机器运行工作,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这一穿新型的模式获得了成功,使 得后来SCM与通用计算机有了完全不一样的发展道路。 在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的道路上,Intel公司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而在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阶段,即MCU阶段,人们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的可能,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不断提高。这一阶段所涉及的领域都和对象系统联系在一起,电气、电子技术厂家变成了发展MCU的最重要的行业。在这一阶段,Intel公司逐渐淡出了MCU的发展。 在MCU这一发展阶段,Philips公司成为了最著名的公司。 在嵌入式应用方面,Philips公司占有巨大的优势地位,他们将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发展到微控制器,这一速度非常只之迅速。所以,当我们研究单片机的发展历程时,一定要多关注Intel公司和Philips公司在这一过程中的历史功绩。单片机在SoC这一阶段,是单片机嵌入式系统的独立发展的过程,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要最大化的解决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问题;所以,专用单片机的发展就自然而然的形成了SoC化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便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变成了单片应用系统。

【1】V. Yu. Teplov,A. V. Anisimov. Thermostatting System Using a Single-Chip Microcomputer and Thermoelectric Modules Based on the Peltier Effect[J] ,2002 【2】 Yeager to troubleshoot your electronic scale[J].. Powder and Bulk Engineering. 1995 【3】Meehan Joanne,Muir in Merseyside SMEs:Benefits and barriers[J].. TQM Journal. 2008 [1] Behzad of Analog CMOS Integrated Circuits[M]. . 2001 [2] Rhee of high-performance CMOS charge pumps inphase-locked loops.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1999 [3] Todd Charles design techniques for delay cell based VCOs and frequency synthesizers[C]//PHDthesis. . 1998 [4] George Lee,Karina Ng,Edmond of ring oscillator based voltage controlled oscillator. Project Final Report[R]. 2005 [5] T. C. Weigandt,B. Kim,and P. R. of Timing Jitter in CMOS Ring Oscillators. IEEE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1994

[1] 李东升等.protel 99SE电路设计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 藏春华等.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3] 李学海.16位单片机SPCE061A使用教程——基础篇.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4] 张琳娜,刘武发.传感检测技术及应用.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5] 邵敏权,刘刚.单片机原理实验及应用.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6] 杨振江等.智能仪器与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新器件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7] 罗亚非等.凌阳16位单片机应用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8] 刘笃仁,韩保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9] 薛筠义,张彦斌.凌阳16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10] 徐爱卿.Intel 16位单片机,[11]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12]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13] 许泳龙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14] 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修订版 [15] 薛均义 张彦斌 虞鹤松 樊波,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近5年单片机参考文献期刊

[1]李广弟等.单片机基础[M].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001. [2]王东峰等.单片机C语言应用100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3]陈海宴.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10. [4]刘守义等.单片机技术基础[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 [5]钟富昭等.8051单片机典型模块设计与应用[M].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6]李平等.单片机入门与开发[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8.

单片机原理参考文献:

1、 李广弟等 单片机基础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2、 楼然苗等 51 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 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

3、 唐俊翟等 单片机原理与应用 冶金工业出版社,

4、刘瑞新等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 机械工业出版社,

5、 吴国经等 单片机应用技术 中国电力出版社,

6、 李全利,迟荣强编著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高等教育出版社,

7、 侯媛彬等,凌阳单片机原理及其毕业设计精选 2006年,科学出版社

8、 罗亚非,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应用基础2003年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9、 北京北阳电子有限公司,061A凌阳单片机及其附带光盘2003年

10、 张毅刚等, 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工大出版社,2004年第2版

11、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12、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

13、 许泳龙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14、 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修订版

15、薛均义 张彦斌 虞鹤松 樊波,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扩展资料:

单片机原理是指一种在线式实时控制计算机的原理方式。在线式就是现场控制,需要的是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较低的成本,这也是和离线式计算机(比如家用PC)的主要区别。

单片机就是一个微型电脑,它是靠程序工作的,并且可以修改。通过不同的程序实现不同的功能。

楼上的,人家说要外文、

单片机的参考文献1[1]田闯,.直流电源屏电池单片机监测系统[J].西铁科技,2001,(1).[2]陈国先,.语音芯片与PIC单片机的应用接口[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5,(2).[3]孙玉艳,.实现PC机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与控制[J].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学报,2002,(4).[4]陈兴祥,.MC7705芯片对单片机的动态掉电保护[J].宁夏机械,2002,(3).[5]田志华,.电池供电单片机的低功耗设计[J].宁夏机械,2002,(4).[6]李学军,.如何用MCS-51单片机扩展串口进行通讯[J].宁夏机械,2003,(2).[7]李海涛,.关于如何提高单片机系统可靠性的探讨[J].宁夏机械,2005,(3).[8]高彦波,李岩,毕晓燕,.PC与单片机之间的远距离并行通讯卡[J].电站设备自动化,2001,(3).[9]李艳红,.单片机I/O口不宜用作直接驱动出口[J].电站设备自动化,2003,(2).[10]彭同明,杨少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的分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1]宋青松,张旭东,王立贤,眭众国,.MCS—96系列单片机与IBM-PC系列微机之间通讯的实现[J].电站设备自动化,2001,(1).[12]顾勇,*,.基于MC68HC908单片机的伸缩自动门控制系统[J].通信与广播电视,2003,(4).[13]桂绍勇,彭同明,何新洲,.基于MEGA103单片机的数控系统研制[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4]李占芳,黄嘉兴,.面向煤炭应用型人才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1,(7).[15]石明江,顾亚雄,张禾,.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6).[16]翟永前,蒋芳芳,.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智能数字电压表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3).[17]许超,吴新杰,张丹,.基于Proteus和Keil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8]李林,.基于单片机的野外作业移动库房安防系统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1,(4).[19]李林,王心刚,.FPGA与单片机在RLC测量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3).[20]李玮华,杨秦建,.基于单片机的多轴运动数控系统跟随误差补偿器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1,(4).单片机的参考文献2[1]李广弟等,单片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楼然苗等,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3]唐俊翟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4]刘瑞新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5]吴国经等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力出版社,[6]李全利,迟荣强编著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7]侯媛彬等,凌阳单片机原理及其毕业设计精选2006年,科学出版社[8]罗亚非,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应用基础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9]北京北阳电子有限公司,061A凌阳单片机及其附带光盘2003年[10]张毅刚等,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工大出版社,2004年第2版[11]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2]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13]许泳龙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4]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修订版[15]薛均义张彦斌虞鹤松樊波,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单片机的参考文献3[1]王青云.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J]2010,(05).[2]彭立,张建洲,王少华.自适应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01).[3]JackShandle.即将来临的32位浪潮——ARM构架在32位微控制器领域的应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03).[4]刘侃,张永泰,刘洛琨.ARM程序设计优化策略与技术[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04).[5]何立民.从Cygnal80C51F看8位单片机发展之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M],2002年,第5期:P5~8[6]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7]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第1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8]张媛媛,何怡刚,徐雪松.基于C8051F020的温湿度控制箱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4,(10).[9]江孝国,王婉丽,祁双喜.高精度PID温度控制器[J]电子与自动化,2000,(05).[10]于洋.高低温试验箱微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3,(02).[11]沈聿农.传感器及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范晶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3]王俊峰,孟令启.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4]金发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5] Goldman JM, Petterson MT, Kopotic RJ, Barker extraction pulse oximetry[J].J Clin Monit ;16(7):7 5-83.[16] D. Tulone. On the feasibility of global time estimation under isolation condition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17]王春晖.环境试验箱中制冷系统的原理分析及优化概述[J]电子质量,2003,(12)[18]李建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2)[19]周航慈.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大大学出版社,2005.[20]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21]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22]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23]李广第.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24]赵晓安.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25]杨清梅,孙建民.传感器与测试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26]范晶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7]王俊峰,孟令启.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8]宋文绪,杨帆.自动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单片机的参考文献3篇扩展阅读单片机的参考文献3篇(扩展1)——单片机课程报告3篇单片机课程报告1一、 实训目的和要求:(1) 熟练掌握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2) 熟悉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调试功能的使用和dp?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台的使用。(3) 利用单片机的p1口作io口,学会利用p1口作为输入和输出口。(4) 了解掌握单片机芯片的烧写方法与步骤。(5) 学会用单片机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熟悉掌握常用指令的功能运用。(6) 掌握利用protel 99 se绘制电路原理图及pcb图。(7) 了解pcb板的制作腐蚀过程。二、实训器材:pc机(一台)pcb板(一块)520ω电阻(八只)10k电阻(一只)led发光二极管(八只)25v 10μf电容(一只)单片机ic座(一块)at89c51单片机芯片(一块)热转印机(一台)dp?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台(一台)三、实训步骤:(2)将流水灯程序编写完整并使用tkstudy ice调试运行。(4)打开电源,将编写好的程序运用tkstudy ice进行全速运行,看能否实现任务要求。(6)制板。首先利用protel 99 se画好原理图,根据原理图绘制pcb图,然后将绘制好的pcb布线图打印出来,经热转印机转印,将整个布线图印至pcb板上,最后将印有布线图的pcb板投入装有三氯化铁溶液的容器内进行腐蚀,待pcb板上布线图外的铜全部后,将其取出,清洗干净。(7)焊接。将所给元器件根据原理图一一焊至pcb板相应位置。(8)调试。先把at89c51芯片插入ic座,再将+5v电源加到制作好的功能板电源接口上,观察功能演示的整个过程(看能否实现任务功能)。(流水灯控制器原理图)四、流水灯控制器程序的主程序:org 0000hsjmp startorg 0030hstart: mov a,#0ffhmov r0,#1chmov r2,#12hclr cloop1: acall delaydjnz r0,loop,尽在。单片机课程报告2通过为期一周的单片机实训,是我们对这门课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弥补了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相信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对这些不足加以改正!首先,在这次试训中我被单片机强大的功能所震撼,以前在课堂上完全没有能理解可编程单片机的优越性。这次通过实体仿真软件等辅助软件的共同效果,是这次试训有了鲜明的活力。换是我们认识到这次试训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的应用,更多的是使我们认识到学习到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东西。特别是protues软件的功能是我们了解了当今开发系统的新方向,简直太不可思议啦!单片机作为一种最简单的软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一些单片机程序的简单录入是非常必要的。如:LED显示器、键盘和显示器的应用和原理。在被刺实训中我们每个人通过一个八位流水灯的制作,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单片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小小应用,既增强了我们的好奇心,又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单片机手动的开始*台的完善与成熟。只要你有想法,单片机就有可能让他成为现实。这里我学习完protues软件后的第一感觉是,虽然这软件工作不稳定,但是会有相当不错的效果出来。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一定会有帮助的。在这次试训中不仅只对单片机编程有了新的认识,还对整个单片机的开发*台都有了一厅的了解,这是一笔不错的收获。通过这几天的试训,使我的感触很深,真实“条条大路通罗马”,要达到目的,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方法。只要你的方法不错!五花八门都可以,而且是各有特色。走出来的结果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在编程中“简”字贯穿于整个程序设计中,越简单越好,毕竟单片机留给用户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些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值得注意的地方。在试训中有苦有甜,当我们为一个很难攻破的程序找出路时,心情烦躁,感觉自己很不可理喻,当程序一点一点编好后,自己从心底感觉到一点小小的安慰,看着自己的成果。感觉很欣慰,有一丝丝的甜意,几天的实训使自己的思维逻辑也有了小小的进步。单片机实训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设计及调试:(一)实验内容。(二)实验电路:画出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简单实验电路。(三)实验设计及调试步骤:(1 )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进行分析,理出完成实验的设计思路。(2)列出程序设计所需的特殊标志位、堆栈、内部ram、工作寄存器等资源的分配列表,分配列表时注意考虑资源在程序执行过程可能会出现冲突的问题。(3)画出程序设计流程图,包括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流程图。(4)根据(2)、(3)的内容写出实验程序。(5)调试程序(可以使用模拟仿真器)。a、根据程序确定调试目的,即调试时所需观察的内容结果。b、根据各调试目的分别选择调试所需的方法,如单步、断点等命令,分别列出各调试方法中所需要关注记录的内容。c、调试程序,按各种调试方法记录相应的内容。d、分析调试记录的内容和结果,找出程序中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修改程序,继续调试、记录、分析,直到调试成功。(四)实验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单片机课程报告3这周我们进行了单片机实训,一周中我们通过七个项目 :P 口输入输出2:继电器控制3音频控制4:子程序设计5:字符碰头程序设计6:外部中断7:急救车与交通信号灯,练习编写了子程序、熟悉了人工会汇编方法、设计和调试方法。学习了P 口、IO端口、外部中断技术的基本的使用方法及输入输出端口控制方法。而且初步掌握了大型程序的调试方法。实训中首先对MCS-5 单片机开发试验系统键盘监控操作、使用及配套的仿真软件的应用进行了熟悉和了解。该实验仪提供了许多基本实验电路和实验插孔,对于基本的实验只需要少量连线就可以进行,减少了繁琐的实验连线过程,以减轻工作量,突出实验的内涵,达到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对实验电路的理解。通过本实验仪器进一步了解了单片机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单片机片内片外数据存储器读写方法、工作寄存器的应用、单片机对简单编程及调试方法进一步的掌握了调试软件的操作方法和编程环境。编写并调试完成一个实验项目总概括起来有五大步骤: 、立项目2、查找数据3、画流程图、4根据流程图进行编程5、编完后进行修改、调试、编译等。最终要达到会写、会做、会说,编写开始几个项目的程序还比较顺利,到了编写LED灯碰头程序、字符碰头程序、急救车与交通灯呈程序时遇到了好多困难,本来还以为编程会很简单的,等到实际操作起来才知道它的复杂性,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得心应手,理解流程是有思维的前提.不过经过我们最后在全组人竭尽全力,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终于没有白费,效果渐渐地出现了.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享受我们成果之时,不得不感慨单片机的重要性与高难度性,所以为期一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没有浪费,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们对单片机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虽然最后结果是出来了,可这与老师的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这次实训虽然其中会有些错误和失败,但总的来说是受益匪浅,在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收获。专心做自己的事,是一种乐趣;互相交流,是大家一起进步的必要过程;上网查阅资料,是获得所需信息的有效途径。我想,这些练习和经验都将是我以后最宝贵的财富!

近年来单片机参考文献期刊

[1] 李东升等.protel 99SE电路设计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2] 藏春华等.电子线路设计与应用.高等教育出版社,[3] 李学海.16位单片机SPCE061A使用教程——基础篇.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4] 张琳娜,刘武发.传感检测技术及应用.中国计量出版社,1999[5] 邵敏权,刘刚.单片机原理实验及应用.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6] 杨振江等.智能仪器与数据采集系统中的新器件及应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 社,[7] 罗亚非等.凌阳16位单片机应用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8] 刘笃仁,韩保君.传感器原理及应用技术。机械工业出版社,[9] 薛筠义,张彦斌.凌阳16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10] 徐爱卿.Intel 16位单片机,[11]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12] 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13] 许泳龙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14] 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修订版 [15] 薛均义 张彦斌 虞鹤松 樊波,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

陈国先,语音芯片与PIC单片机的应用接口[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5。李海涛,关于如何提高单片机系统可靠性的探讨[J].宁夏机械,2005,(3).彭同明,杨少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的分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

单片机的参考文献内容

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单片机的参考文献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单片机又称单片微控制器,它不是完成某一个逻辑功能的芯片,而是把一个计算机系统集成到一个芯片上。

单片机的参考文献

[1]陈堂敏.刘焕平主编.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沈美明.温动蝉编著.IBM-PC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4.

[3]张仰森等编.微型计算机常用软硬件技术速查手册.北京:北京希望电脑公司,1994.

[4]江修汗等编.计算机控制原理与应用.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发展历史

单片机(Microcontrollers)诞生于1971年,经历了SCM、MCU、SoC三大阶段,早期的SCM单片机都是8位或4位的。其中最成功的是INTEL的8051,此后在8051上发展出了MCS51系列MCU系统。基于这一系统的单片机系统直到现在还在广泛使用。随着工业控制领域要求的提高,开始出现了16位单片机,但因为性价比不理想并未得到很广泛的应用。90年代后随着消费电子产品大发展,单片机技术得到了巨大提高。随着INTEL i960系列特别是后来的ARM系列的广泛应用,32位单片机迅速取代16位单片机的高端地位,并且进入主流市场。

而传统的8位单片机的性能也得到了飞速提高,处理能力比起80年代提高了数百倍。高端的32位Soc单片机主频已经超过300MHz,性能直追90年代中期的专用处理器,而普通的型号出厂价格跌落至1美元,最高端的型号也只有10美元。

当代单片机系统已经不再只在裸机环境下开发和使用,大量专用的嵌入式操作系统被广泛应用在全系列的单片机上。而在作为掌上电脑和手机核心处理的高端单片机甚至可以直接使用专用的Windows和Linux操作系统。

主要阶段

早期阶段

SCM即单片微型计算机(Microcontrollers)阶段,主要是寻求最佳的单片形态嵌入式系统的最佳体系结构。“创新模式”获得成功,奠定了SCM与通用计算机完全不同的发展道路。在开创嵌入式系统独立发展道路上,Intel公司功不可没。

中期发展

MCU即微控制器(Micro Controller Unit)阶段,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是:不断扩展满足嵌入式应用时,对象系统要求的各种外围电路与接口电路,突显其对象的智能化控制能力。它所涉及的领域都与对象系统相关,因此,发展MCU的重任不可避免地落在电气、电子技术厂家。从这一角度来看,Intel逐渐淡出MCU的发展也有其客观因素。在发展MCU方面,最著名的厂家当数Philips公司。

Philips公司以其在嵌入式应用方面的巨大优势,将MCS-51从单片微型计算机迅速发展到微控制器。因此,当我们回顾嵌入式系统发展道路时,不要忘记Intel和Philips的历史功绩。

当前趋势

SoC嵌入式系统(System on Chip)式的独立发展之路,向MCU阶段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寻求应用系统在芯片上的最大化解决,因此,专用单片机的发展自然形成了SoC化趋势。随着微电子技术、IC设计、EDA工具的发展,基于SoC的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会有较大的发展。因此,对单片机的理解可以从单片微型计算机、单片微控制器延伸到单片应用系统。

早期发展

1971年intel公司研制出世界上第一个4位的微处理器;Intel公司的霍夫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块4位微处理器芯片Intel 4004,标志着第一代微处理器问世,微处理器和微机时代从此开始。因发明微处理器,霍夫被英国《经济学家》杂志列为“二战以来最有影响力的`7位科学家”之一。

1971年11月,Intel推出MCS-4微型计算机系统(包括4001 ROM芯片、4002 RAM芯片、4003移位寄存器芯片和4004微处理器)其中4004(下图)包含2300个晶体管,尺寸规格为3mm×4mm,计算性能远远超过当年的ENIAC,最初售价为200美元。

1972年4月,霍夫等人开发出第一个8位微处理器Intel 8008。由于8008采用的是P沟道MOS微处理器,因此仍属第一代微处理器。

1973年intel公司研制出8位的微处理器8080;1973年8月,霍夫等人研制出8位微处理器Intel 8080,以N沟道MOS电路取代了P沟道,第二代微处理器就此诞生。

主频2MHz的8080芯片运算速度比8008快10倍,可存取64KB存储器,使用了基于6微米技术的6000个晶体管,处理速度为(Million Instructions Per Second )。

1975年4月,MITS发布第一个通用型Altair 8800,售价375美元,带有1KB存储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微型计算机。

1976年intel公司研制出MCS-48系列8位的单片机,这也是单片机的问世。

Zilog公司于1976年开发的Z80微处理器,广泛用于微型计算机和工业自动控制设备。当时,Zilog、Motorola和Intel在微处理器领域三足鼎立。

20世纪80年代初,Intel公司在MCS-48系列单片机的基础上,推出了MCS-51系列8位高档单片机。MCS-51系列单片机无论是片内RAM容量,I/O口功能,系统扩展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拓展内容】

电气自动化单片机论文

【摘要】

过去的以教师为中心的单片机课程教学,由于课程的综合性太强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很多知识点难以接受,我们通过对本门课程项目式和模块化改革的结合,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资源,降低初学者入门门槛,引导学生以兴趣为导向,极大的提高了学习者主动获取知识的意愿,明显提高了本课程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模块化教学;项目驱动;教学改革

“单片机技术”课程在本科院校里是电子信息类专业的必修课程,这门课程是以电子技术基础,编程语言,计算机理论等知识为基础的一门专业性和应用性很强的综合性课程。基于以上特点,对于初学者来说对单片机的理论知识的正确把握往往感觉比较吃力,给初学者造成学习困难。但是经过我们多年的教学经验,这类有很强的应用性和实用性的课程,以项目式教学更能推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模块化的教学设计更能降低初学者入门的门槛。两者相结合教学方法的采用对本门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明显.

1、单片机项目驱动教学法

以往的单片机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老师在课堂上按照教材,或者教学大纲按部就班的讲授理论原理和知识点;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学生学习为被动接受,由于知识点综合性比较强,理论太深奥使得学生往往学习兴趣不高,同时缺乏动手实践机会,教学效果一般不够理想。以项目驱动的教学法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实践应用为根本目标,围绕具体的项目构建教学内容体系,通过师生共同参与完成一个具体的项目而展开的教学活动。注重的不是最终的结果,而是项目完成的过程,在项目的教学实施过程中,学生按需学习,亲身实践,学生在项目的实践过程中,理解知识和掌握技能,学习成为一个参与的创造实践活动,培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引进单片机项目教学方式打破了原有的教学组织安排,以项目的开发步骤作为教学内容,将课程的内容分解为一个个小项目,从项目引入到项目解析再到任务分解然后到知识点讲解最后知识点应用,将原教学方案里单片机的知识点穿插到具体项目开发的过程中。这里面包含了软、硬平台搭建到项目展开再到项目完成的一系列教学活动,使学生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按照这种方法我们将以往教学体系中的知识内容变化为若干个工程项目,然后围绕着这些工程项目任务的展开同时开展教学,让学生以具体工作目标的展开来进行教学环节的工作。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这整个过程中,学生能很好的把握课程的知识要求,在体验创新与探索的过程中,又培养了学生们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团队协作能力等。

2、模块化的单片机教学方法

任何复杂的系统都是由具有完整基本功能的功能模块电路组成,单片机应用系统也是如此,一般由cpu系统、中断系统、I/O口等。同时任何复杂的电路系统都可以分解为多个具备单一功能的模块电路,按照这个思路,学习单片机系统我们也可以从单片机的功能模块电路入手,我们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单片的一般原理的方法,机将单片机教学模块分成几个部分,这里面每个部分有自己的专用模块[3]。比如程序功能部分、硬件部分;在对硬件电路设计部分进行模块化设计,将单片机的各个功能模块以独立的原理图形式出现,我们把单片机个硬件按功能分为了键盘模块、数码管显示模块、传感器控制模块、模数转换模块、显示模块、通信模块等几大模块,如图1。各个模块通过面包板上预留的连接器与系统主板进行连接,然后用排线组合成所需要的系统。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收集遇到的各种硬件功能模块电路,弄清它们的工作原理、性能及特性、特定的功能及使用方法,把系统化整为零,建立起自己的硬件模块库。指导学生学会搜集、分析别人的设计案例、论文和相关书籍中的功能模块电路,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功能模块电路库,日积月累,学生就会觉得自己的单片机系统设计能力越来越强。最后在进行模块分解时,各模块功能尽可能专一,联系尽可能简单,使模块独立性强,方便教学实用的模块。

3、总结

新兴本院校定位应用型教学型高校,以培应用型、创新型人才为目标。在此基础上的以项目驱动法教学和模块化教学为主线,以实际应用为培养为目标的“单片机技术”课程教学改革思路,按照这个方式能使学生在项目模块化的环节中一步一个台阶。此教学法脱离了枯燥无味的说教模式,使学生在具体的设计项目的工作环境里轻松自在的状态来投入到学习中,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学习能力以及团队协作能力都有了明显提高,模块化学习过程中所积累的各种电路系统模块也促进构建成学生进行科技创新实践、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的重要模块库,激发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成就感。法国文化教育学家斯普朗格曾言:教育的最终目的不是传授已有的东西,而是要把人的创造力量诱导出来。本课程的教学改革正是朝着这个方向前进。

单片机的参考文献1[1]田闯,.直流电源屏电池单片机监测系统[J].西铁科技,2001,(1).[2]陈国先,.语音芯片与PIC单片机的应用接口[J].福建信息技术教育,2005,(2).[3]孙玉艳,.实现PC机与单片机的数据通信与控制[J].广东白云职业技术学院广州白云工商高级技工学校学报,2002,(4).[4]陈兴祥,.MC7705芯片对单片机的动态掉电保护[J].宁夏机械,2002,(3).[5]田志华,.电池供电单片机的低功耗设计[J].宁夏机械,2002,(4).[6]李学军,.如何用MCS-51单片机扩展串口进行通讯[J].宁夏机械,2003,(2).[7]李海涛,.关于如何提高单片机系统可靠性的探讨[J].宁夏机械,2005,(3).[8]高彦波,李岩,毕晓燕,.PC与单片机之间的远距离并行通讯卡[J].电站设备自动化,2001,(3).[9]李艳红,.单片机I/O口不宜用作直接驱动出口[J].电站设备自动化,2003,(2).[10]彭同明,杨少华,.“单片机原理及应用”课程改革的分析[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1).[11]宋青松,张旭东,王立贤,眭众国,.MCS—96系列单片机与IBM-PC系列微机之间通讯的实现[J].电站设备自动化,2001,(1).[12]顾勇,*,.基于MC68HC908单片机的伸缩自动门控制系统[J].通信与广播电视,2003,(4).[13]桂绍勇,彭同明,何新洲,.基于MEGA103单片机的数控系统研制[J].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4).[14]李占芳,黄嘉兴,.面向煤炭应用型人才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1,(7).[15]石明江,顾亚雄,张禾,.单片机原理与应用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2011,(6).[16]翟永前,蒋芳芳,.基于MSP430单片机的智能数字电压表设计[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3).[17]许超,吴新杰,张丹,.基于Proteus和Keil的单片机课程教学改革[J].辽宁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18]李林,.基于单片机的野外作业移动库房安防系统设计[J].工矿自动化,2011,(4).[19]李林,王心刚,.FPGA与单片机在RLC测量系统设计中的应用[J].化工自动化及仪表,2011,(3).[20]李玮华,杨秦建,.基于单片机的多轴运动数控系统跟随误差补偿器的设计[J].机床与液压,2011,(4).单片机的参考文献2[1]李广弟等,单片机基础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2]楼然苗等,51系列单片机设计实例北京航空航天出版社,[3]唐俊翟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冶金工业出版社,[4]刘瑞新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教程机械工业出版社,[5]吴国经等单片机应用技术*电力出版社,[6]李全利,迟荣强编著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高等教育出版社,[7]侯媛彬等,凌阳单片机原理及其毕业设计精选2006年,科学出版社[8]罗亚非,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应用基础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9]北京北阳电子有限公司,061A凌阳单片机及其附带光盘2003年[10]张毅刚等,MCS-51单片机应用设计,哈工大出版社,2004年第2版[11]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2]霍孟友等,单片机原理与应用学习概要及题解,机械工业出版社,[13]许泳龙等,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14]马忠梅等,单片机的C语言应用程序设计,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3修订版[15]薛均义张彦斌虞鹤松樊波,凌阳十六位单片机原理及应用,2003年,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单片机的参考文献3[1]王青云.基于单片机的温度测量系统[J]2010,(05).[2]彭立,张建洲,王少华.自适应温度控制系统的研制[J]东北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01).[3]JackShandle.即将来临的32位浪潮——ARM构架在32位微控制器领域的应用[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03).[4]刘侃,张永泰,刘洛琨.ARM程序设计优化策略与技术[J]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2004,(04).[5]何立民.从Cygnal80C51F看8位单片机发展之路.单片机与嵌入式系统应用[M],2002年,第5期:P5~8[6]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7]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第1版[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8]张媛媛,何怡刚,徐雪松.基于C8051F020的温湿度控制箱设计[J]国外电子元器件,2004,(10).[9]江孝国,王婉丽,祁双喜.高精度PID温度控制器[J]电子与自动化,2000,(05).[10]于洋.高低温试验箱微机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J]工业仪表与自动化装置,2003,(02).[11]沈聿农.传感器及应用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12]范晶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13]王俊峰,孟令启.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14]金发庆.传感器技术与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5] Goldman JM, Petterson MT, Kopotic RJ, Barker extraction pulse oximetry[J].J Clin Monit ;16(7):7 5-83.[16] D. Tulone. On the feasibility of global time estimation under isolation condition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17]王春晖.环境试验箱中制冷系统的原理分析及优化概述[J]电子质量,2003,(12)[18]李建中.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0.(02)[19]周航慈.单片机应用程序设计技术[M].北京:北京航空航大大学出版社,2005.[20]何立民.单片机高级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21]夏继强.单片机实验与实践教程[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1.[22]徐惠民,安德宁.单片微型计算机原理接口与应用[M].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1996.[23]李广第.单片机基础[M].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1999.[24]赵晓安.MCS-51单片机原理及应用[M].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1.[25]杨清梅,孙建民.传感器与测试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出版社,2005.[26]范晶彦.传感器与检测技术应用[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27]王俊峰,孟令启.现代传感器应用技术[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28]宋文绪,杨帆.自动检测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单片机的参考文献3篇扩展阅读单片机的参考文献3篇(扩展1)——单片机课程报告3篇单片机课程报告1一、 实训目的和要求:(1) 熟练掌握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的使用方法(2) 熟悉keil c51集成开发环境调试功能的使用和dp?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台的使用。(3) 利用单片机的p1口作io口,学会利用p1口作为输入和输出口。(4) 了解掌握单片机芯片的烧写方法与步骤。(5) 学会用单片机汇编语言编写程序,熟悉掌握常用指令的功能运用。(6) 掌握利用protel 99 se绘制电路原理图及pcb图。(7) 了解pcb板的制作腐蚀过程。二、实训器材:pc机(一台)pcb板(一块)520ω电阻(八只)10k电阻(一只)led发光二极管(八只)25v 10μf电容(一只)单片机ic座(一块)at89c51单片机芯片(一块)热转印机(一台)dp?单片机仿真器、编程器、实验仪三合一综合开发*台(一台)三、实训步骤:(2)将流水灯程序编写完整并使用tkstudy ice调试运行。(4)打开电源,将编写好的程序运用tkstudy ice进行全速运行,看能否实现任务要求。(6)制板。首先利用protel 99 se画好原理图,根据原理图绘制pcb图,然后将绘制好的pcb布线图打印出来,经热转印机转印,将整个布线图印至pcb板上,最后将印有布线图的pcb板投入装有三氯化铁溶液的容器内进行腐蚀,待pcb板上布线图外的铜全部后,将其取出,清洗干净。(7)焊接。将所给元器件根据原理图一一焊至pcb板相应位置。(8)调试。先把at89c51芯片插入ic座,再将+5v电源加到制作好的功能板电源接口上,观察功能演示的整个过程(看能否实现任务功能)。(流水灯控制器原理图)四、流水灯控制器程序的主程序:org 0000hsjmp startorg 0030hstart: mov a,#0ffhmov r0,#1chmov r2,#12hclr cloop1: acall delaydjnz r0,loop,尽在。单片机课程报告2通过为期一周的单片机实训,是我们对这门课有了许多新的了解,弥补了在课堂上学习的不足。相信这对我们以后的学习和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我们一定要在最短的时间里对这些不足加以改正!首先,在这次试训中我被单片机强大的功能所震撼,以前在课堂上完全没有能理解可编程单片机的优越性。这次通过实体仿真软件等辅助软件的共同效果,是这次试训有了鲜明的活力。换是我们认识到这次试训不仅仅是一个软件的应用,更多的是使我们认识到学习到很多在课堂上无法得到的东西。特别是protues软件的功能是我们了解了当今开发系统的新方向,简直太不可思议啦!单片机作为一种最简单的软件,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了解一些单片机程序的简单录入是非常必要的。如:LED显示器、键盘和显示器的应用和原理。在被刺实训中我们每个人通过一个八位流水灯的制作,使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了单片机在现实生活中的'小小应用,既增强了我们的好奇心,又巩固了我们的理论知识。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单片机手动的开始*台的完善与成熟。只要你有想法,单片机就有可能让他成为现实。这里我学习完protues软件后的第一感觉是,虽然这软件工作不稳定,但是会有相当不错的效果出来。这对我以后的工作一定会有帮助的。在这次试训中不仅只对单片机编程有了新的认识,还对整个单片机的开发*台都有了一厅的了解,这是一笔不错的收获。通过这几天的试训,使我的感触很深,真实“条条大路通罗马”,要达到目的,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方法。只要你的方法不错!五花八门都可以,而且是各有特色。走出来的结果都有各自的独到之处。在编程中“简”字贯穿于整个程序设计中,越简单越好,毕竟单片机留给用户的资源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些是我们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应值得注意的地方。在试训中有苦有甜,当我们为一个很难攻破的程序找出路时,心情烦躁,感觉自己很不可理喻,当程序一点一点编好后,自己从心底感觉到一点小小的安慰,看着自己的成果。感觉很欣慰,有一丝丝的甜意,几天的实训使自己的思维逻辑也有了小小的进步。单片机实训报告一、实验目的和要求。二、实验仪器设备。三、实验设计及调试:(一)实验内容。(二)实验电路:画出与实验内容有关的简单实验电路。(三)实验设计及调试步骤:(1 )对实验内容和实验电路进行分析,理出完成实验的设计思路。(2)列出程序设计所需的特殊标志位、堆栈、内部ram、工作寄存器等资源的分配列表,分配列表时注意考虑资源在程序执行过程可能会出现冲突的问题。(3)画出程序设计流程图,包括主程序和各子程序流程图。(4)根据(2)、(3)的内容写出实验程序。(5)调试程序(可以使用模拟仿真器)。a、根据程序确定调试目的,即调试时所需观察的内容结果。b、根据各调试目的分别选择调试所需的方法,如单步、断点等命令,分别列出各调试方法中所需要关注记录的内容。c、调试程序,按各种调试方法记录相应的内容。d、分析调试记录的内容和结果,找出程序中可能出错的地方,然后修改程序,继续调试、记录、分析,直到调试成功。(四)实验调试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解决的方法。单片机课程报告3这周我们进行了单片机实训,一周中我们通过七个项目 :P 口输入输出2:继电器控制3音频控制4:子程序设计5:字符碰头程序设计6:外部中断7:急救车与交通信号灯,练习编写了子程序、熟悉了人工会汇编方法、设计和调试方法。学习了P 口、IO端口、外部中断技术的基本的使用方法及输入输出端口控制方法。而且初步掌握了大型程序的调试方法。实训中首先对MCS-5 单片机开发试验系统键盘监控操作、使用及配套的仿真软件的应用进行了熟悉和了解。该实验仪提供了许多基本实验电路和实验插孔,对于基本的实验只需要少量连线就可以进行,减少了繁琐的实验连线过程,以减轻工作量,突出实验的内涵,达到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加强对实验电路的理解。通过本实验仪器进一步了解了单片机存储器的组织结构、单片机片内片外数据存储器读写方法、工作寄存器的应用、单片机对简单编程及调试方法进一步的掌握了调试软件的操作方法和编程环境。编写并调试完成一个实验项目总概括起来有五大步骤: 、立项目2、查找数据3、画流程图、4根据流程图进行编程5、编完后进行修改、调试、编译等。最终要达到会写、会做、会说,编写开始几个项目的程序还比较顺利,到了编写LED灯碰头程序、字符碰头程序、急救车与交通灯呈程序时遇到了好多困难,本来还以为编程会很简单的,等到实际操作起来才知道它的复杂性,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得心应手,理解流程是有思维的前提.不过经过我们最后在全组人竭尽全力,老师的精心指导下,花费的时间与精力终于没有白费,效果渐渐地出现了.这是我们共同努力的结果,在享受我们成果之时,不得不感慨单片机的重要性与高难度性,所以为期一周的单片机课程设计没有浪费,我们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也让我们对单片机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虽然最后结果是出来了,可这与老师的精心指导是分不开的。这次实训虽然其中会有些错误和失败,但总的来说是受益匪浅,在运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就是最大的收获。专心做自己的事,是一种乐趣;互相交流,是大家一起进步的必要过程;上网查阅资料,是获得所需信息的有效途径。我想,这些练习和经验都将是我以后最宝贵的财富!

近五年计算机论文参考文献

帮你整理了一下,请参考!参考文献:1、 and Quantum Information[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computable numbers,with an application to the Entscheidungsproblem,Proc. Lond,、Quantum Information Scienceand TechnologyQuIST program [J].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Agency DARPA,2004,、Karl Systems (3rd ed.).Prentice 、孙凤宏.探索未来计算机技术发展与应用[J]. 青海统计, 2007,(11) . 6、蔡芝蔚. 计算机技术发展研究[J]. 电脑与电信, 2008,(02) . 7、文德春. 计算机技术发展趋势[J]. 科协论坛(下半月), 2007,(05) . 8、姚正. 计算机发展趋势展望[J]. 商情(教育经济研究), 2008,(01) . 9、许封元. 计算机发展趋势[J]. 农业网络信息, 2006,(08) .10、陈相吉. 未来计算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J]. 法制与社会, 2007,(10) .11、何文瑶. 计算机技术发展态势分析[J]. 科技创业月刊, 2007,(05) . 12、吴功宜.计算机网络[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14. 13、兰晓红.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探讨[J].重庆师范学院学报,2002,19(4):84-85. 14、张基温.基于知识和能力构建的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J].无锡教育学院学,2003,(4):、姬志刚,韦仕江.网络信息环境下基于创新教育改革基础上的课程整合与课堂教学.商情(教育经济研究),2008,(10). 16、田莉.计算机网络教学实践与心得[J].企业技术开发,2008,(02). 17、熊静琪.计算机控制技术[M].电子工业出版社.18、杨金胜.探析网络环境下计算机辅助教学[J].华商,2008,、何克忠主编.计算机控制系统[M].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 20、李锡雄,陈婉儿.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科学出版社.21、赖寿宏.微型计算机控制技术[M].机械工业出版社.、黄梯云,《管理信息系统导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3、甘仞初,《信息系统开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24、人杰、殷人昆、陶永雷 《实用软件工程(第二版)》清华大学出版社 、伍俊良《管理信息系统(MIS) 开发与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26、郭军等《网络管理与控制技术》人民邮电出版社.、曾建潮.软件工程. 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熊桂喜.王小虎.李学农.计算机网络.清华大学出版社,、孙涌.《现代软件工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王虎,张俊.管理信息系统[M].武汉: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计算机论文参考文献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跟论文打过交道吧,论文对于所有教育工作者,对于人类整体认识的提高有着重要的意义。你知道论文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计算机论文参考文献,欢迎阅读与收藏。

[1]谢延华,徐小亚.计算机网络工程的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01:159-160.

[2]蒋伟.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4,08:159-160.

[3]朱粤杭.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及其对策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02:66-67.

[4]韩菁,张京辉,程婧.浅谈计算机网络工程安全问题及其对策[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5,05:35+38

[5]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J].计算技术与自动化,2002,21(4).

[6]付凡成,彭裕.关于计算机仿真技术的研究与发展探讨[J].电子制作,2013(21).

[7]贺秀玲,姜运芳,施艳.计算机仿真技术与信息处理结合探究[J].煤炭技术,2013,32(7).

[8]陈振宇.喻文烨.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科技展望,2015(32):117.

[9]黄石磊.浅谈企业管理的信息化[J].科技资讯,2010(8):251-252.

[10]吴苏云.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12).

[11]陈香生.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中国商贸,2011(22).

[12]文勋,文金萍.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

[13]李滔.分析企业信息化如何受计算机应用技术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15).

[14]张新刚.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7).

[15]昌文鑫.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3):211-212.

[16]程如贵.计算机用用技术对企业的信息化影响[J].计算机应用,2015(6).

[17]黄海明.电子信息化产业的发展及特点[J].企业经济,2015(4)

[1]孙卫琴,李洪成.《Tomcat 与 JSP Web 开发技术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6月:1-205

[2]BruceEckel.《JSP编程思想》. 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年10月:1-378

[3]FLANAGAN.《JSP技术手册》. 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年6月:1-465

[4]孙一林,彭波.《JSP数据库编程实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年8月:30-210

[5]LEE ANNE PHILLIPS.《巧学活用HTML4》.电子工业出版社,2004年8月:1-319

[6]飞思科技产品研发中心.《JSP应用开发详解》.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年9月:32-300

[7]耿祥义,张跃平.《JSP实用教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年5月1日:1-354

[8]孙涌.《现代软件工程》.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2003年8月:1-246

[9]萨师煊,王珊.《数据库系统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年2月:3-460

[10]Brown等.《JSP编程指南(第二版)》.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3年3月:1-268

[11]清宏计算机工作室.《JSP编程技巧》.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4年5月:1-410

[12]朱红,司光亚.《JSP Web编程指南》.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1年9月:34-307

[13]赛奎春.《JSP工程应用与项目实践》.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2年8月:23-

[14]赵婷.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分析[J].山东工业技术.2015(23)

[15]谭朝贵.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作用研究[J].信息化建设.2016(01)

[16]崔玉礼.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进程及信息安全的影响[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16(04)

[17]文勋,文金萍.浅析计算机应用技术对企业信息化的影响[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03)

[1]米琦.基于多维变换的无线传感器网络定位算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07

[2]汤文亮,曾祥元,曹义亲.基于ZigBee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森林火灾监测系统[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06)

[3]宋保业.无线传感器网络关键技术研究[D].青岛科技大学2008

[4]熊俊俏,冯进维,罗帆.基于JN5139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设计与实现[J].武汉工程大学学报.2010(05)

[5]祝勇.基于LS-SVC的传感网络链路质量评估机制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4

[6]程春蕊,刘万军.高内聚低耦合软件架构的构建[J].计算机系统应用.2009(07)

[7]孙利民等编着.无线传感器网络[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8]甄甫,刘民,董明宇.基于面向服务架构消息中间件的业务流程系统集成方法研究[J].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2009(05)

[9]陆莹.基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组网可靠性研究[D].天津大学2007

[10]潘虎.煤矿安全监控无线传感器网络系统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7

[11]张杉.无线传感器网络通信机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8

[12]魏宝玲.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实施道路维护与监控[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

[13]吴中博,樊小泊,陈红.基于能量水平的多Sink节点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J].计算机研究与发展.2008(01)

[14]陈伟,吴健,胡正国.分布式监控组态系统实时数据传输模型[J].计算机工程.2006(22)

[15]原羿,苏鸿根.基于ZigBee技术的无线网络应用研究[J].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04(06)

[16]任丰原,黄海宁,林闯.无线传感器网络[J].软件学报.2003(07)

[17]张雪平.使用SecureCRT实现网络管理自动化[J].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05(02)

[18][J].(2-3)

[19][J].(4)

[1]江群斌.我国商业银行网络银行安全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翟凤航.组织系统数字档案管理系统软件的设计及实现[D].天津大学2012

[3]张兴起.基于VPX标准和多核DSP阵列的信息处理平台设计[D].天津大学2012

[4]王璐.基于1553B总线的综合航电数据加载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2

[5]孙树和.电力企业绩效管理系统研究与设计[D].天津大学2012

[6]郎桐.无源自组网络输电线路实时监测技术研究与应用[D].天津大学2014

[7]郭毅.部门预算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4

[8]李灏.软件无线电平台上空时编码的实现和测量[D].天津大学2014

[9]谢国聪.基于.NET技术和多层架构的出租屋和流动人口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4

[10]高宜文.基于Wi-Fi的智能无线网络视频监控系统视频采集与处理平台的设计[D].天津大学2012

[11]毛延超.无线传感器网络中分簇多信道传输协议研究[D].天津大学2012

[12]夏梓峻.LED-AODV:基于链路预测的车辆网络路由算法研究[D].天津大学2012

[13]尹超.无线网络视频传输性能评测工具的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09

[14]童曦.基于.NET技术和多层架构的人事信息管理系统[D].天津大学2014

[15]王广彧.基于历史轨迹预测的车辆自组织网络混合路由算法[D].天津大学2014

[16]王伟海.龙口矿业集团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2

[17]贺明.基于NC-OFDM的与ZigBee共存技术研究[D].天津大学2012

[18]叶君骄.基于SAT的长距离无线mesh网络管理平台[D].天津大学2012

[19]张松.基于的长距离无线链路性能实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0]钟武汨.基于压缩感知的空间无线频谱感知与重构系统研究[D].天津大学2012

[21]高明飞.北皂煤矿海域下开采水情在线监测应用系统[D].天津大学2012

[22]邹宇.基于卫星授时的长距离无线Mesh网络MAC协议ST-TDMA[D].天津大学2014

[23]王为睿.山东省龙口矿业集团6000m~3/h制氧工程DCS设计与实现[D].天津大学2013

[24]莫志德.基于Web应用的停车管理系统开发和设计[D].天津大学2013

[1](美)BruceMolay着,杨宗源,黄海涛译.Unix/Linux编程实践教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2]姜毅,王兆青,曹丽.基于HTTP的实时信息传输方法[J].计算机工程与设计.2008(10)

[3]崔文婧.数字娱乐产业中流行文化对于电子游戏的.影响[D].北京服装学院2010

[4]刘晓晖.SAP系统中不同物料分类的创建方法[D].上海交通大学2011

[5]封炜.基于GPS/GIS/GSM的物流信息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

[6]赵胤.基于SAP的离散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1

[7]李长斌.驼峰空压站监控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8]闵国石.铁路工务作业安全控制系统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9]龚俊.基于Javamail技术的企业Email安全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0]朱骁勇.基于SCCM的软件分发管理与软件封装模板助手[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1]彭诚.基于GPS的物流车辆监控系统的设计和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2]苏政华.离散制造型企业的SAP系统FICO模块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3]周昕毅.Linux集群运维平台用户权限管理及日志审计系统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3

[14]徐朱平.SDP-21框架下项目管理在对日软件外包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5]刘进学.DeltaVDCS系统在丙烯均相聚合系统中的应用与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6]李立平.基于数据挖掘的勘探随钻分析系统[D].上海交通大学2010

[17]王平.半自动闭塞控制信息数字化传输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8]潘忠锐.铁路OA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19]黄怡君.银行业的存储虚拟化系统设计与实现[D].上海交通大学2012

[20]孙英.浅谈Flash与XML之间的通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08(15)

机电一体化论文参考文献近五年

通俗上说,所谓的机电一体化即为把电子技术合理地应用在信息的生成与流通、传播控制以及能源组织等方面的一项技术。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电一体化方面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综上所述,可知现代生活中对工程机械的生产与制造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传统的技术不仅生产、制造效率低,产品性能也不能保证,因此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性能。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工程机械

工程机械操作者需要掌握最先进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并且将其能够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这样才能够发挥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当然这也需要工程机械企业为操作者提供这样的机会。现代工程机械行业已经进入到了机电一体化时代,该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机械制操作更加的便利,产品性能更佳。目前我国绝大多数企业都已经应用了机电一体化技术,随着该技术功能越加齐全,机电一体化技术会应用在更多的领域。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优势

首先,安全性能高。工程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之后,其所生产的产品通常都具有高的性能,同时功能齐全,既具备监视、报警功能,同时还具备自动保护功能。设备运行过程中如果出现了异常情况,机电一体化产品可能进行自动保护,以此确保操作人员与设备不会受到严重的损伤,以此保证设备安全性。其次,生产能力强。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进行信息的自动处理,同时也能够进行自动控制,能够进行高精度的控制与高灵敏度的检测。机电一体化设备具有控制系统,设备运行过程中,操作人员只要启动该系统,设备能够根据设计要求完成所有的规定性动作,这样不仅能够保证产品生产的效率,同时也能够保证产品的性能达到要求。再加之,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价值更大。再次,使用性能强。机电一体化设备能够进行数字显示,同时还具有程序控制功能,这样就并不必设计过多的手柄以及按钮,操作起来十分方便。另外,机电一体化技术能够进行重复动作,如果设备非常先进,还能够自动选择程序,大大减少了操作人员的工作量。最后,应用范围广。机电一体化设备融合了复合技术,也具有一定的复合功能,与其他技术相比,能够应用在更多的领域。传统的技术通常是单技术、单功能,应用范围有限,机电一体化技术则完全与之相反,复合技术与复合功能,使得设备整体功能更加强大,能够完全满足用户的需求。

2机电一体化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

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与其他先进技术的应用,使得工程机械性能更加的强大,同时也能够保证生产过程更加的经济、安全。

工程机械作业精度控制

工程机械中,成品精度至关重要,如果主要参数精度出现了明显的误差,产品性能将大受影响,但是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则能够确保工程机械生产中各种主要参数数据进行控制。例如,搅拌混凝土时,各个原材料的重量如果依靠传统的计量工具势必会产生误差,但是微机控制电子称量系统,则能够对各种原材料进行精确的称量,误差非常低,混凝土的性能也会因此而有所不保障。此外,路面工程修建中,自动找平系统的应用,能够使路面更加的平整。另外,自动供料系统中由于融合了超声波技术,因此能够自动供料,使得摊铺质量完全能够达到保证。

工程机械自动化以及半自动化作业的应用

自动化以及半自动化作业的实现,让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大大降低,工程生产效率得到提高。自动化技术的引进还可以避免一些经验不足人员的失误,保证作业的精度。例如日本的三菱公司,将挖掘轨迹控制系统引进挖掘机中,通过对耗铲斗的运动轨迹进行设定,并通过微机控制系统对动臂杆以及铲刀的运动进行自动化控制,从而使挖掘作业更为精确。

在工程机械中监控功能的应用

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引进能够使工程机械过程进行实时监控,包括传动系统、执行装置、制动系统以及液压系统等,存在异常情况时会自动报警,并准确找出故障的位置。

在工程机械中节约能耗的应用

对于传统的工程机械而言,在能源利用上,效率较低,液压挖掘机在燃料能量的利用上有效利用率只有20%,这样让工程机械迫切要求节能。日本小松公司挖掘机在节能上采用了新型节能控制器,即OLLS系统,其在节能效果上能够节约25%的燃料。

在其他方面应用

国外在推土机、铲运机以及装载机等生产过程中增加了自动变速器,从而传动系的传动比能够结合外负荷的情况进行调整,从而使发动机的功率得到充分利用,能源的经济性也得到提高,操作更为便捷,使得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降低。

3工程机械中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发展趋势主要以高性能化、微型化以及智能化为方向。在高性能化上,主要目标为应用模式的四高,即应用模式的高精度、高效率、高可靠性和高速性。例如,新一代的CNC系统中,其主要以多CPU结构和多总线连接,在应用模式上符合四高的要求,这种系统的应用,能够对多任务操作系统进行同时处理,实现高性能产品的生产。微型化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和方向,也是电子技术以及机械技术实现纳米级结合的基础。微型机电一体化产品,主要是指尺寸为纳米级以及微米级的产品,体积一般在1立方厘米以下。这种微型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具有小巧性、耗能性以及运动灵活性等特点。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发展过程中,智能化也是其发展的一个趋势。对于现代的机电一体化技术而言,其发展离不开控制理论,这也是机电一体化技术与传统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区别,也是智能化的体现。智能化在实际生产过程中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使用以及功能上。智能化主要结合了人工智能、生理学以及计算机科学等思想和方法对人类智能进行仿效,从而使机电一体化技术的适用范围以及性能功能更具现代化。

结束语

综上所述,可知现代生活中对工程机械的生产与制造有着非常高的要求,传统的技术不仅生产、制造效率低,产品性能也不能保证,因此需要应用先进的技术来提高生产效率以及产品的性能。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工程机械应用最为先进的技术,该技术能够满足目前工程机械生产与制造的基本要求。未来该技术将会向着更加高性能化、微型化方向发展,另外,智能化程度会更高,尽管要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实现这一目标的时间将会越来越近。

参考文献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与思考石美峰山西焦煤科技2007-03-30

2、机电一体化的创新及发展方向王宣银; 陶国良; 陈鹰机电一体化2000-11-20

摘要:在工程机械中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提高工程机械的效率与安全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文从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步,工程机械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工程机械运行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大大提高工程机械运行效率,为经济效益提升提供保障。因此,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机电一体化技术属独立学科,涉及信息技术、电子计算机技术、微电子技术及自动控制技术等,探讨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有助于促进工程机械的发展。

1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

机电一体化即机械电子学,属于新兴边缘综合学科,涉及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机械技术及信息技术,等等。在工程机械中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将微电子技术应用到工程机械中,可将微电子技术中的动力、控制与机械主功能等加以充分发挥,从而提高工程机械的利用技术。而且,在工程机械中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也可大幅改善工程机械面貌,促进工程机械的智能化、自动化。随着施工的变化,工程机械性能的要求也在不断发生改变,需要逐步提高工程机械的性能。在使用性能上,工程机械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第二,提高工程机械的自动化水平,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与精度;第三,实现工程机械设备操作简单化和稳定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作业安全性;第四,延长工程机械使用的寿命。在工程机械中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有助于实现上述几个目标。

2工程机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应用分析

工程机械与机电一体化的关系

与传统工程机械相比,目前的工程机械中应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改善工程机械各方面性能,比如操作舒适性的提高,且机械功效增加;工程机械的耗能大幅下降,且安全性与可靠性不断提升;工程机械的作业效率与精度也有所增加。

机电一体化技术对工程机械的改进

现代工程机械对性能要求比较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工程机械的功效高,且能耗下降;系统具备监测运行状态的功能,可自动诊断与报警,提高运行的安全性;实现工程机械的自动化与精度的提升。在现代工程机械中,与电子控制相关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控制柴油机促进柴油机技术的发展,必须解决最低耗油量与发动机排放量之间的关系。在工程机械中利用电子节能液压泵系统,可降低系统能耗。在这种情况下,电子控制自动变速,可根据负荷条件,实现柴油机油门的自动调节,同时满足经济指标、排放量指标,对于节约能源、提高效率及实现净化排气等均有重要意义。

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现代工程机械的发展,对高能量利用效率有了更高的要求。传统工程机械的燃料利用率较低,仅仅有20%左右。如果在新型挖掘机上利用日本小松生产公司生产的新型节能系统(OLLS系统),可提高节能效果,与传统工程机械相比,节约能源约为。这一OLLS系统可利用发动机功率,满足发动机转矩与泵吸收转矩最佳性能的要求,提高工程机械的生产效率。

提高成品的作业精度在某些工程机械设备中,引入电子控制系统,可满足系统对于称量精度的要求。同时,在工程机械中引入电子控制系统,可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并提高工作效率,从而减少人工称量的误差。比如在混凝土拌合机械设备、沥青拌和机械设备中,引入电子控制系统基本实现计量功能的自动化。在电子计量系统中,微机控制技术也得到了良好的应用。

电子监控、自动报警与故障自诊工程机械的发动机、液压系统与传统系统等运行状态,经常发生机件或设备损坏事故,在系统运行中,利用电子监控与故障诊断专业系统设置各种类型传感器,可进一步保证作业人员与机械设备的安全性,并在故障发生之前自动报警,可提醒工作人员及时解决故障。

作业过程的半自动化与自动化为了提高工程机械运行的水平与效率,在工程机械中利用半自动化或自动化方式,可降低操作者的工作强度,并保证作业精度不受操作人员技术、生产经验的影响。

3工程机械一体化技术的前景

电子控制理论

利用以电子为核心的高新技术,是工程机械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通过应用与推广高新技术,在参考相关控制理论的基础上,可满足系统智能化设计要求,实现设计后的系统仿真,等等。

传感器技术的应用

在现代工程机械中,传感器技术的应用比较广泛,在发动机上利用机油压力传感器、冷却水温度传感器,等等,可检测并控制发动机运行状态;在沥青摊铺机上利用传感器技术,可提高作业精度,满足平整度、厚度与坡度要求。随着传感器技术的不断发展,在未来的工程机械上,高性能与稳定性的传感器将越来越多地得到应用。

4结语

在工程机械中利用机电一体化技术,可提高工程机械的效率与安全性,降低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本文从机电一体化技术及其应用现状、在工程机械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等三个方面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技术在生产中的应用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项目驱动课程体系研究郑永锋浙江师范大学2014-05-12

我这有些资料你可以参考下

告诉楼主一个搞cnki维普万方账号的地方,就是在【师生联盟】论坛里找。师生联盟论坛成立2年了,里面有大量免费的有效CNKI、维普、万方账号、文献代理等资源,都是免费放送。百度搜索一下“师生联盟”,第一个链接就是。另外,也可以去师生联盟求助文献,基本上5分钟之内就有人帮你下载到了。求助文献完全免费,速度快,不扣币。中文的CNKI、维普、万方文献,学位论文,超星、读秀图书,外文的sciencedirect,wiley,ACS,springer,blackwell,ieee,nature,science等各种中外数据库,都可以轻松搞定。

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论文感到非常苦恼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机电一体化论文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论文题目

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

本文主要研究的是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通过探索一体化教学模式,研究了课程体系、教学设计、师资队伍、教学场地、教学评价等的一体化内容,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机电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机电一体化;职业院校;教学模式

研究机电一体化专业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因为,从目前来看,国内研究一体化教学,普遍关注某门具体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实施,对专业定位模糊和对新技术发展跟踪不够的机电一体化专业而言,课程之间相互割裂,该专业的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等滞后于社会对人才的实际需求,严重削弱了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整体效益。

1、一体化教学模式

我国职业教育在现代教学模式的研究中借鉴了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引进了现代科学技术的新理论、新成果,逐步形成了例如产教结合模式、产学研结合模式等教学模式。对一体化教学模式而言,教学信息的传递是将知识传授、技能训练和能力培养融于一体,并进行了有机组合,同步进行;同时避免学生在认识和实践环节的不一致。采用一体化教学模式可以将理论与实践融于一体进行教学,形象、直观,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认知。这种方式打破了普通教育的传统教学模式即“以教师为中心,以教室为阵地”,强化实训实习的教学功能,并与企业、行业紧密结合,走产学结合的道路。

2、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

在专业建设各环节中,教学实施过程承载着专业建设的思想与目标,最能体现人的能动性,也是保障教学质量的最关键的环节。为此,我课题组以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为载体,探索课程体系一体化、教学场地一体化、教学设计一体化、师资队伍一体化、教学评价一体化等内容。通过探索与实践,形成了成熟的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于一体的教学模式。

一体化课程体系

(1)基本结构。构建一体化课程体系的灵魂是科学地序化与整合。课程体系充分考虑培养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依据机电一体化专业定位,将理论与实践进行优化整合,分析确定了典型工作任务、专业行动领域及学习领域,对学习领域科学整合,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工作项目的过程中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并发展相关职业能力,形成了机电一体化专业一体化课程体系。

(2)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根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专业定位,实施校企合作,构建符合职业能力形成规律的职业教育模式,建立了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

(3)校企合作,突出岗位工作的针对性和职业发展的适应性。课程内容要充分体现专业特色和职业性,行业、企业专家或技术人员必须共同参与课程体系的构建。尤其是在行动领域确定、课程内容设置、岗位工作调研、工作任务归纳等方面,必须广泛征求行业、企业专家的'意见,并进行论证。

一体化教学设计

一体化教学设计是教学三要素为一体的教学方案设计。即基于学生主动行动的“学”、教师支持和咨询意义的“教”、为完成工作任务而设定的“学习情境”等。基本流程为:根据选定的学习领域课程,通过教学过程分析,将其分解为融“教、学、做”于一体的学习情境;根据不同的项目和任务,结合学生特点,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将理论与实作合为整体;采取分层次教学,在每个项目中分不同的阶段,逐段升级,并针对不同学生的理解能力,对每一个项目进行分层次考核。

一体化师资队伍

建立一支把专业理论与生产实际有机地结合起来的高素质的“双师型”师资队伍,能够高效实施教学。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教师不但教学行家,也是生产好手,要有扎实的理论知识,还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解决生产实际问题的能力。能将各种知识、技能相互渗透和融合,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组成了15人教学团队,具有专业带头人1人、骨干教师4人,聘请校外兼任教师10人。专业理论课教师到实习教学队伍中去,课程教材从静态向动态转变,了解实习教学的各个环节、手段和特点,参与学生的实习指导,提高了教师的动手能力和指导学生训练的教学能力。先后派4名骨干教师到企业锻炼,增加了教师的实践经验,与行业企业需求协调发展,有利于“双师”素质的提升。

一体化教学场地

一体化教学要有硬件设备和学习环境与之相适应。按照一体化设计原则,必须融教室、车间、实训、鉴定于一体,将教学环境工厂化,使专业教室具有多种功能,例如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技能鉴定等,营造良好的职业氛围。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依托校企合作,具有鲜明特色的机电一体化实训基地。根据实践能力培养要求,在现有条件的基础上,将实训基地内所有的实训室进行优化整合,成为机电工程基础实训中心、综合能力实训中心和创新能力培养中心;引进企业生产设备以及车间布局,引入企业管理模式,在一体化教室中设置理论教学区、资料查询区、小组工作讨论区、实验实训区等,建成生产性实训基地,实现实训设备与生产设备一致,教室与企业现场合一。

一体化教学评价

为了达到一体化教学的理想效果,我院机电教研室坚持知识考核与能力考核并重的原则,采用形式多样化的考核方式,学生成绩评定以职业岗位能力为重点,将课程学习与职业资格认证相结合,建立了一套科学、可行的教学检查、评价制度,充分体现了以实训为中心的考核体系,全面考查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要求学生通过学习专业核心课程,参加“机电一体化职业技能高级认证”等考试,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掌握本专业所要求的核心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

3、结语

我院机电一体化专业通过一体化教学设计的实施,将理论与实作合为整体。充分发挥了专业一体化整体设计的优势,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具有机电专业特色的教学模式,增强了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整体效益。

参考文献:

[1]李茹,张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教学模式研究与实践[J].天津职业大学学报,2006,04.

[2]张庆臣.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中的几个问题及其思考[J].教育教学研究,2011,51.

[3]汪卫星,叶刘琴.高职院校的教学模式改革与实践[J].广西科学院学报,2011,08.

论文题目:

专科机电一体化专业课程设置

高等职业教育可分为研究生、本科、专科教育,其中最多的是专科教育。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创业、创新精神和良好职业道德的高等专门人才,掌握机械技术和电气技术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具备相应实践技能以及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熟练进行机电一体化产品和设备的应用、维护、安装、调试、销售及管理的第一线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同时,许多学校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因此此类专业学生有很好的就业前景。为了机电专业学生能更好的吸取专业知识,提高学生们的动手能力,更好适应与满足市场需要,对在校时的课程设置应该逐步改革。

一、教学计划的改革

以往的教学计划没有针对性,千篇一律都是运用本科生教育的教学计划。使高职专科的课程偏向于普通高校,理论偏多一些,操作性偏少一些。高职专科的培养目标应该更多是动手能力,所以教学计划应该与普通高校区分开,要设定毕业时要达到的学生目标、三年的总计划、学年的总计划、学期的计划,使学生毕业时能独立完成关于机电产品和设备的一些操作。使教学计划更具体化、人性化,改掉以往的以课程为主的教学计划,改为以培养目标为主的教学计划。

二、培养目标的设定

1、按机电产品的分类确定培养目标

机电一体化产品种类繁多,目前还在不断扩展,但仍可以按产品的功能划分为以下几类。数控机械类——数控机械类主要产品为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发动机控制系统和自动洗衣机等。其特点为执行机构是机械装置。电子设备类——电子设备类主要产品为电火花加工机床、线切割加工机床、超声波缝纫机和激光测量仪等。其特点为执行机构是电子装置。机电结合类——机电结合类主要产品为自动探伤机、形状识别装置和扫描仪、自动售货机等。其特点为执行机构是机械和电子装置的有机结合。电液伺服类——电液伺服类主要产品为机电一体化的伺服装置。其特点为执行机构是液压驱动的机械装置,控制机构是接受电信号的液压伺服阀。信息控制类——信息控制类主要产品为电报机、磁盘存储器、磁带录像机、录音机以及复印机、传真机等办公自动化设备。在这些分类中,拿出几个市场需求大的方向,平均分配学生来学习自己的目标。这些培养目标的设定必须包含所用到的基础课程的知识,从而学生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学会基础知识,提高动手能力与完成任务的能力。

2、按就业岗位的定位培养目标

高职院校学生的就业方向很明确,并且校企合作是必然趋势。在校期间直接定岗定位培养学生,会更鲜明化培养目标,既提高了设定培养目标的针对性,企业也减少了培养毕业生的时间与精力。企业定岗、学校设定培养目标必须合理化、人性化、专业化,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各基础知识,不要片面化。

三、课程讲授的范围

以往讲课不是针对于总教学计划,而是针对每个课程。每个课程的教学计划与总培养目标没有协调性与连贯性。导致学生学完之后无法运用到实际,缺乏动手能力与创新能力。所以确定总教学计划与培养目标之后,每个老师应该是负责培养毕业时所要达到的目标,而不是每一个片面的课程。所以学校应该改革授课的片面性,教学任务不是学时,应该是负责的学生质量,把自己负责的学生毕业时能达到我们的培养目标才是完成任务。

总而言之,课程设置应该适合高职专科培养人才的需要,把学生培养成应用性、技术性。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所需要的人才。所以高职专科的课程设置的改革指日可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