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储气库气井堵漏剂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储气库气井堵漏剂研究论文

张凤英1,2 刘四海1 刘金华1 陈曾伟1

(1.中国石化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01;

2.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北京 102249)

摘 要 常用承压堵漏技术在应用过程中主要面临堵漏材料不抗高温、承压能力不足和易发生二次漏失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通过分析承压堵漏机理,认为堵漏浆应包含密封和支撑裂缝两方面功能,以同时具有封堵性能和机械强度,从而阻止诱导裂缝延伸、提高裂缝重启压力,阻隔液柱压力向裂缝尖端传导。基于此,室内研发了抗温180℃、承压大于20MPa的新型化学固结堵漏技术。该技术可用于大裂缝、溶洞以及多个漏失层位并存且地层骨架强度低的漏失层堵漏,在塔河油田9口井进行了现场应用,一次堵漏成功率90%以上。

关键词 承压堵漏 化学固结 裂缝尖端 堵漏机理

Research and Application on Technology of

New chemical consolidation

ZHANG Fengying1,2,LIU Sihai1,LIU Jinhua1,CHEN Zengwei1

(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ngineering,SINOPEC,Beijing 10010,China;

University of Petroleum,Beijing 102249,China)

Abstract Commonly used developed technology in the application process mainly face plugging material is not high temperature resisting,pressure can happen and insufficient second solve these problems, through the analysis developed mechanism that cut off to crack tip liquid column pressure transmission is the key to on this,the indoor temperature 180℃th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of new,pressure 20 MPa chemical consolidation plugging technology,this technology can be used in large crack,cave and more lost horizon coexist and strata of low strength of the thief zone skeleton plugging in Tahe oil field,a plugging rate was 90%.

Key words mud loss control under pressure;chemical consolidation;crack tip;plugging mechanism

深井或复杂井的同一裸眼井段内往往同时存在多个压力系统,安全密度窗口较窄,在存在多套压力层系的井段钻进时[1],若低压力层段或者裂缝发育等缺陷地层的堵漏效果不明显或达不到高压地层的承压要求,就会出现又喷又涌的复杂情况,而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先期堵漏技术是扩展安全密度窗口的重要技术。在多压力层段钻进时,一定要保证漏失层段的堵漏效果,使全井段承压能力能够满足钻开高压层段的要求。常规承压堵漏技术往往存在不抗高温、承压能力不足和易发生二次漏失等问题,难以达到承压堵漏的目的。因此,探讨提高地层承压能力的机理、方法和技术对于提高钻井速度,减少因井漏带来的经济损失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针对如何提高低压地层承压能力这一问题,从承压堵漏机理分析出发,研发出了抗180℃高温的新型化学固结堵漏技术,该技术能够快速封堵漏失层,有效提高地层的承压能力。

1 提高地层承压能力机理分析

地层承压能力,是评价堵漏效果的重要标准。为了钻进下部高压地层及防止因起下钻等产生的波动压力把地层再次压漏,需要尽量提高地层承压能力,以阻止裂缝的扩展及延伸。根据断裂力学理论,井周有效切向应力反映了裂缝重新开启的难易程度,井周有效切向应力越大,裂缝张开所需的力越大,地层可承受的井筒液柱压力越高,再次发生漏失的可能性越小。相同条件下,封堵位置及缝内压力是影响井周有效切向应力的两个关键因素。封堵位置与封堵材料粒径的大小同裂缝宽度的匹配程度相关,缝内压力与地层的渗透性及堵漏剂的封堵效果有关。井漏发生时,压力首先从井筒经过堵漏剂进入裂缝内部,然后传向地层深部,地层渗透性越好,缝内压力耗散速度越快,缝内压力越低[2];同时,形成致密封堵层可以阻止井筒压力向裂缝内部传播,因此封堵效果越好,缝内压力越低;另外通过实验验证可知,在裂缝开口处封堵,井周有效切向应力提高最大,且堵漏后裂缝稳定,应力强度因子为负,故堵漏浆应具备能顺利进入漏层、立即在漏层中停滞、形成封堵墙的强度高且渗透率接近于零的特性,这是提高地层承压能力和堵漏成功率的有效措施[3]。

2 新型化学固结堵漏技术研究

新型化学固结堵漏技术堵漏机理

研发了一种新型化学固结堵漏技术,主要由正电黏结剂、流型调控剂、纳米固结剂3部分组成。组分所含的纳米颗粒具有较大的表面能和极小的颗粒半径,易进入漏层,通过氢键作用或化学反应迅速在裂缝开口处形成一层隔离膜,该隔离膜属刚柔相济的封堵材料,可随着裂缝宽度的改变而改变自身形状,持续起到阻止压力传递的作用,同时,所含的正电材料能够与带负电荷的粘土矿物产生正负电荷的吸引作用,快速结合,在漏失裂缝的端面形成化学吸附滞留层,增大流动阻力,甚至失去流动性,从而扩大堵漏浆的波及面积,降低堵漏浆的扩散运移,有利于封堵的稳定性[4]。另外,所建立的封堵隔离带,具有较高的抗压强度,能有效降低压力传递的速率,提高井周切向应力,减小裂缝尖端应力强度因子,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裂缝堵死、堵牢,阻止裂缝延伸、扩展,提高井壁岩石抵抗产生新裂缝的能力,从而提高井壁的承压能力。

新型化学固结堵漏技术主剂研究

正电黏结剂研究

正电黏结剂作用机理

正电黏结剂指分散粒子带正电荷的胶体。本文所选用的正电黏结剂是在Zeta电位为+29mV的Ba-Al-Si正电材料粒子表面覆盖一层非离子聚合物,形成Zeta电位为+28mV的有机-无机复合正电性化学黏结剂,这种化学黏结剂在改变温度、压力和配方时,对粒子的电性能并不产生大的影响,但对地层矿物却具有极强的电性吸附和离子反应能力,可与地层表面带负电的页岩形成复合体,当失水发生时便有较多的正电堵漏黏结剂黏贴在岩石表面,将表面上的无机阳离子排斥走,同时在岩石表面形成一层具有正电位的势能层,这种势能层可阻止钻井液与地层的阳离子交换,从而起到黏结、滞留化学堵漏浆的作用。这种带正电的势能层在新钻开的地层表面上瞬间完成,随着堵漏施工的进行,堵漏浆与地层表面不断形成保护膜,使地层表面与堵漏浆快速形成整体。

正电黏结剂加量优选

为研究正电性黏结剂对堵漏浆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堵漏基浆静切力与正电性黏结剂加量的关系。实验结果显示:随体系中粒子浓度的增加,流变学性能逐渐提高,当浓度足够大时,混合体系发生胶凝,静切力升高。当黏结剂加量为6%时,堵漏基浆的静切力达到35Pa,已初步显示胶凝状态,当加量达到10%时,静切力不再增大,体系完全胶凝,当正电粘结剂的用量在6%~8%之间时,堵漏浆表现出理想的流变性能(图1)。

图1 堵漏基浆流变学性能随着正电性黏结剂加量的变化

流型调控剂研究

流型调控剂作用机理

理想堵漏浆的流动状态为柱状流,但由于流体特性及漏失层孔道的变化,全部达到柱状流难度很大,能够控制到层流流动,即可提高堵漏浆的滞留能力。为确保堵漏浆的层流状态,需添加流型调控剂控制流动状态。通过调整流型调控剂的加量,可有效控制堵漏浆的胶凝时间和结构强度。流型调控剂主要由聚合物、分散剂和有机交联剂组成,具有弱凝胶的特性。其特性在于:在搅拌或流动时体系的交联率较低,不会因过度交联使之失去流动性,当停止流动后,体系的交联速度加快,快速成胶,失去流动性,形成假固状物,这种假固状物有利于堵漏浆在漏失层空间的滞流、充填和封堵[5]。

流型调控剂加量优选

为研究流型调控剂对堵漏浆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在不同流型调控剂加量下堵漏基浆流变性能的变化情况。室温条件下,实验测定了添加不同用量流型调控剂的流变性。随着流型调控剂加量的增加,动切力随之增大,初切和终切升高,塑性黏度升高,当流型调控剂加量在6%~10%时,堵漏浆表现出合理的流变性(表1)。

表1 流型调控剂加量对性能的影响

纳米固结剂研究

纳米固结剂作用机理

正电黏结剂和流型调控剂的加入可使堵漏基浆具有一定的堵漏效果,但承压能力低,当压力波动时易产生整体运移。因此,本研究在堵漏基浆中加入了另一种化学添加剂——纳米固结剂。纳米固结剂的组分粒度为纳米级别,因此无需较大压力,便可轻易进入漏层。纳米固结剂含有部分活性组分和阳离子基团,活性组分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诱发发生催化交联反应,在短时间内由流动态变为具有较高抗压能力的固态,生成水不溶性的固体物;另外,含有的阳离子基团,能与地层黏土矿物反应,改变地层矿物性质,形成具有较好强度的 “封隔墙”[6]。该纳米固结剂表面采用胶膜或有机蜡作保护膜,以喷涂、冷凝或溶涂等方式,将其加工成封包微粒使用,只有在井下温度条件下,一定时间后,其封包膜才溶解或熔化,与堵漏剂中的活性物、高价金属离子等起反应形成胶状物和沉淀物,以达到及时有效封堵漏层的目的。

纳米固结剂加量优选

为研究纳米固结剂对堵漏浆性能的影响,本文研究了堵漏基浆流变性与纳米固结剂加量的关系。利用中压滤失仪,在条件下,10min后测定在堵漏基浆中加入不同量固结剂后滤失量及泥饼的状态。随着纳米固结剂加量的增加,堵漏基浆承压后形成的滤饼增厚,同时滤失量增大,当纳米固结剂的加量由1%提高至5%时,针入度由降低到,滤饼强度明显改善(表2)。从实验结果分析,当固结剂的加量在5%~7%之间时,在此加量范围,堵漏浆的密度、滤失量和针入度都处于合理值范围内。

表2 固结剂加量对堵漏基浆性能的影响

续表

新型化学固结堵漏技术性能评价

封堵率评价

实验采用均质液体稳定渗流水测渗透率的方法测定岩心封堵前后的渗透率。按照模拟条件要求,在径向流模型上以恒定速度注水,在模型出口端记录流体的液量以及模型两端的压差,用平面径向流公式求地层渗透率。计算公式如下:

油气成藏理论与勘探开发技术(五)

式中:K为模拟岩心的渗透率,10-3μm2;Q为在压差ΔP下通过砂柱的流量,cm3/s;A为砂柱截面积,cm2;μ为通过砂柱的流体黏度,mPa·s;△P为流体通过砂柱前后的压力差,Pa;L为砂柱长度,cm。

室内分别使用桥接堵漏浆和化学固结堵漏浆对模拟岩心进行封堵,测定封堵前后模拟岩心的渗透率。实验数据显示:注入化学固结堵漏浆后岩心渗透率下降明显,基本为零,封堵率为100%,而桥接堵漏浆封堵率为80%(表3)。分析可知,化学固结堵漏浆含有纳米级的粒度组分,因此在化学固结堵漏浆替入初期,泵压逐渐上升,当注入一定量化学固结堵漏浆后,压力开始快速上升,表明堵剂在开始阶段首先进入大孔道,并在大孔道中快速沉积,当封堵大孔道完成后再进入小孔道封堵,导致压力快速升高,而桥接堵漏浆进入岩石孔隙后,只能封堵大孔道,对于小孔道未能实施封堵,导致封堵率不高。

表3 桥接堵漏浆和化学固结堵漏浆封堵率

注:桥接堵漏浆:井浆+10%核桃壳(细)+10%云母(细)+5%棉籽壳。

承压能力评价

实验采用DLM堵漏装置,分别测定堵漏浆对1~5mm宽人造裂缝的承压能力(表4),对于不同宽度的裂缝性模拟地层,常温条件及180℃高温条件下,化学固结堵漏浆固结后的承压均大于20MPa,完全满足现场承压堵漏施工的要求。图2和图3是在180℃高温条件下堵漏浆分别对1mm和5mm宽人造裂缝的封堵曲线,通过实验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延长,承压能力呈线性增加。

表4 堵漏配方及封堵效果

图2 5mm裂缝封堵曲线

图3 1 mm裂缝封堵曲线

与钻井液相容性评价

在堵漏施工过程中,可能会发生钻井液与堵漏浆窜槽的现象,因此为保证堵漏浆的封堵效果,所选用的堵漏浆需要与钻井液体系具备较好的配伍性,实验研究了4种体系:((1)聚合物体系;(2)聚磺体系;(3)甲酸钾体系;(4)KCl体系)对堵漏浆性能的影响(表5)。

表5 钻井液对堵漏浆性能的影响

实验结果表明,堵漏浆中加入不同的钻井液体系,混合体系的黏度、切力和流动阻力稍有升高,但是均在可控范围内,说明新型化学固结堵漏浆与不同钻井液体系均具有较好的配伍性,利于现场堵漏施工操作。

3 现场应用

新型化学固结堵漏技术在塔河油田现场应用了9口井(TH12355、TP243X、S115 -4、TH12311、顺西2井、中121、TP321X、TP253X、TH12324),一次堵漏成功率在90%以上。

以二叠系最长的顺西2井为例:顺西2井套管鞋处(3705m)地破压力当量密度为。在二叠系火成岩井段(3709~4025m)钻进时,分别在3810m、3951m处发生井漏,进行过桥塞堵漏,钻穿火成岩地层后,分别进行了桥塞承压、低密度水泥承压以及雷特超强堵漏剂承压,地层承压能力达到。

二叠系火成岩以下地层钻进共发生6次井漏,其中4402m、4686m两次井漏是在处理井下垮塌提密度时发生的,密度分别由、提至、;其中4628m、4793m、4922m、5008m四次是在钻进中发生的井漏,4628m进行了随钻封堵、井漏消失,4793m进行了一次桥塞堵漏、解除了井漏,4922m进行了一次桥塞堵漏效果较差但可循环不漏恢复钻进,4966m井漏抢钻至5008m,进行了长达16d的承压堵漏,带堵漏浆承压能力为,筛除后承压能力为左右。

通过分析可知,顺西2井堵漏施工难点包括:

1)裂缝性地层漏失,桥堵材料架桥难度大,颗粒直径较大时,难以进入漏层,造成近井壁处闭门现象;颗粒直径较小时,难以在漏层内停留。

2)二叠系漏失压差较大,达16~17MPa,对堵漏材料的抗压强度有较高的要求。

3)二叠系井段较长,达316m(3709 ~4025m),发育开口直径大小不同的裂缝,化学堵漏浆很容易沿着漏失通道较大的地方漏失,而漏失通道较小的地方堵漏材料很难进入,或仅少量进入,难以达到一次封堵和承压成功。火成岩裂缝为纵向裂缝,裂缝发育。二叠系火成岩共取心一回次,岩心长,纵向裂缝长度为。

4)地层破碎,容易井塌造成漏层重新裸露,堵漏材料必须进入地层一定深度。

5)漏失压差较大,封堵的漏层必须达到零渗透率,防止压差卡钻和卡套管事故。

针对上述难点,采用新型化学固结堵漏浆对其进行封堵:

1)注化学固结浆,替钻井液30m3 。

2)起钻至3000m,循环30min,开始憋挤作业,逐步提高压力,最高立压达到,共挤入钻井液。之后关井候凝,缓慢泄压,泄压完毕,返吐钻井液。之后开始起钻。

3)试压,最高立压,停泵8MPa,稳压30min,压降,累计挤入泥浆。泄压完,返吐钻井液,扫塞至4025m,循环、起钻至3676m,开始对整个火成岩段进行试压验漏,关井憋挤,最高立压,停泵,稳压30min,压降1MPa,累计挤入泥浆,之后开始泄压,泄压完毕,共返吐钻井液。划眼处理钻井液,准备全裸眼验漏。

4)下钻通井划眼,划眼至5340m,开始循环处理钻井液,循环处理完钻井液后,起钻至3689m,关井试压,最高立压,停泵,稳压30min,压降,泄压完毕,起钻,换钻具下钻划眼分段循环处理钻井液,满足下步施工要求。

4 结论

1)室内模拟实验显示化学固结堵漏浆在岩心中封堵率达到100%。

2)分别评价了新型化学固结堵漏浆在常温及180℃高温下,对1~5mm宽人造裂缝的承压能力,对于不同宽度的裂缝性模拟地层,化学固结堵漏浆固结后的承压均大于20 MPa 。

3)新型化学固结堵漏浆与不同的钻井液体系均具有良好的配伍性。

4)新型化学固结堵漏技术在塔河油田现场应用了9口井,一次堵漏成功率在90%以上。

参考文献

[1]陈亮,王立峰,蔡利山.塔河油田盐上承压堵漏工艺技术.石油钻探技术,2006,34(3):60~63.

[2]黄进军,罗平亚,李家学,等.提高地层承压能力技术.钻井液与完井液.2009,26(2):69~72.

[3]熊继有,薛亮,周鹏高,等.物理法随钻防漏堵漏机理研究.天然气工业,2007,27(7):69~72.

[4]徐向台,刘玉杰,申威,等.钻井工程防漏堵漏技术.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2000.

[5]刘崇建,刘孝良.触变性水泥的评价方法及其应用.天然气工业,2001,21(2):56 ~60.

[6]聂勋勇,王平全,罗平亚,等.用于钻井堵漏的特种凝胶的屈服应力研究.天然气工业,2010,30(3):80~82.

油气储运工程论文

古典文学常见论文一词,谓交谈辞章或交流思想。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以下是我整理的油气储运工程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针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旧有的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该专业课程模块化设置的构想,根据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点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油品输送和储存技术、天然气输送和储存技术和专业通用技术三大模块,以此为基础构成完整的课程体系框架。本文内容是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一点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关键词: 油气储运工程 课程体系 模块化

一、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概况及专业特点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备工程流体力学、物理化学、油气储运工程等方面知识,能在国家与省、市的发展计划部门、交通运输规划与设计部门、油气储运与销售管理部门等从事油气储运工程的规划、勘查设计、施工项目管理和研究、开发等工作,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全面掌握油气储运工程领域各方面知识,具有开拓、创新精神、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协调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油气储运顾名思义就是油和气的储存与运输,从油气储运工程的主要任务可以归纳得出: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方向可以划分为两大方向,即油品(包括原油和成品油)输送和储存技术、天然气输送和储存技术。由于石油产品和天然气其物性参数有其共性又有其各自的特性,因此造成油气储运工程两大专业方向有共通处,又有其各个方向的独立性,两者即独立又有机的结合,这就是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其独有的专业特色。

二、国内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调研

我国的油气储运工程学科是从20世纪四、五十年代起借鉴前苏联的办学经验而建立起来的[1]。近二十年来,随着我国油气储运业的兴旺发展,对从事油气储运工作的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也不断增大,我国开办油气储运专业的大学已从原来的两所增加到20多所。其中具有代表性的大学除了江苏工业学院外,主要还有:石油大学、西南石油大学、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和后勤工程学院。笔者调研了这几所高校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的设置情况,有如下认识:

总体上各高校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架构大体相同,都兼顾了油和气两个方向,开设的专业课程主要有:油气集输工程、油库设计与管理、专业英语、储运防腐技术、泵与压缩机、油料学、储运仪表自动化、城市配气、管罐强度设计、油气管道输送、储运焊接和施工等。但由于各高校所处位置和专业定位的不同,其课程设置也有其各自的侧重点。石油大学位于北京和山东,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位于东北地区,主要面向油田和长输管道以研究原油的储存和运输为主,其课程设置偏重于油品的输送和储存技术。西南石油大学位于四川,主要面向气田以研究天然气的储存和运输为主,其课程设置偏重于天然气的输送和储存技术。后勤工程学院位于重庆,主要研究对象是野战油库和管线的工艺和设备问题,其课程设置偏重于军用油品的储存和输送技术。江苏工业学院位于经济发达的长江三角洲,由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石油化工基地,以此为依托,该院的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主要以炼厂油品及成品油的储存和运输技术为特色,课程设置也以此为基础。

通过调研以及在学生中的调查我们发现目前国内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油品和天然气的课程散乱设置,课程设置繁琐复杂,未突出专业的方向性,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无法理清思路,形成清晰、完整的专业链条,找不准专业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2)某些课程教学内容重复,比如:油气集输中天然气矿场集输、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燃气输配课程中的天然气物性参数、水力计算、常用设备和管材等教学内容都存在重复,油气集输中原油矿场集输和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课程中也存在类似现象。此种重复极大的浪费了学时,降低了教学效率。

(3)无论是油品输送系统还是天然气输送系统都是由矿场集输处理系统、干线输送系统、城市终端配送和储存系统所构成的一个产、供、销一体化的大系统。而现行的课程设置却是人为的将整个油气储运大系统分割成前述的三个子系统分别进行讲授,使学生无法形成大系统的工程概念,也无法了解各个系统间的相互联系和影响,这是同系统论和大工程观的教学理念相悖的。

进入21世纪以来,大力发展天然气工业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未来的'全国天然气总体布局中,30%多的工程涉及江苏省。天然气利用在江苏省及其全国的大力发展,必将需要大量的天然气输送和储存技术的专门人才,因此加强油气储运工程学科天然气输送和储存技术的研究是储运学科发展的大势所趋。江苏工业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为了在坚持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有更大的发展,针对储运学科专业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以及储运学科发展的大趋势,有必要在专业课程设置上作出改革和创新,因此我们在此方面做了以下探讨。

三、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模块化设置构想

在坚持原有通识教育平台课程和专业基础平台课程体系的基础上,主要对专业课程体系进行模块化设置,按专业方向将专业课程划分为油品输送和储存技术、天然气输送和储存技术和专业通用技术三大模块。主要构想如下:

1、专业通用技术模块

该模块课程设置主要为油品和天然气两个专业方向都需要的通用技术课程,以储运防腐技术、储运仪表与控制工程、储运焊接与施工、油气计量技术、油气储运实验技术、油罐与管道强度设计为主要必修课程。

随着石油天然气工业和油气储运学科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设备、新理论应用于油气储运系统,油气储运学科的理论内涵和外延越越来越多的与其他相关学科进行交叉和渗透。例如随着SCADA技术、地理信息系统(GIS)、虚拟现实技术、智能管道机器人等尖端技术在油气储运工程上的应用,使得油气管道输送系统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越来越高,这就使得从事油气管道设计和管理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自动化、计算机、智能机械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相应知识;同时,随着世界各国经济发展对油气资源需求的进一步增长,国际油气营销市场的行情将会愈加变化莫测,各国都在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油气储运系统来预防国际油价、天然气价格波动给本国经济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随着我国加入WTO后油气工业国际化经营战略的实施,建成一套调度灵活的国内油气储运系统和数条与国际油气市场接轨的跨国油气输送干线的发展步伐必然加快。这一发展动向不仅会给包括油气储运业在内的相关产业带来一次很好的发展机会,同时也给油气储运学科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新课题,即如何规划好这样一个庞大的全国油气储运系统以及如何解决好调度管理、营销决策等方面的技术难题[2]。这就需要我们的油气储运技术人才具有一定的技术经济、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的相关知识;此外,近年来,国家大力倡导建设节约型、环保型社会,因此油气管道输送系统的节能环保技

术也将是本学科重点研究的方向。随着油气管道完整性,可靠性管理技术的应用,对油气输送系统进行完整性管理是油气管道系统的发展趋势,将大大提高油气输送和储存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这也需要油气储运技术人员具备安全工程、可靠性、节能环保的相应知识。为了适应储运学科的发展趋势并遵循“厚基础、宽专业、高素质、能力强、复合型、重德育”型的人才指导思想,专业通用技术模块应注意以下三个方向的学科交叉和扩展。

(1)与自动化和计算机学科的交叉:在该方向拟开设自动控制原理、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仪表和虚拟技术、GIS技术及应用、SCADA技术、智能清管技术等选修课程,以培养学生的计算机、自动控制和智能化等新技术的运用能力。

(2)同工商管理和市场营销学科的交叉:在该方向拟开设石油工业技术经济学、油气营销、石油法规与国际石油等选修课程,增强学生工程经济方面的知识水平和经济全球一体化的的应对意识和能力

(3)同节能环保,安全,可靠性方面的交叉:在该方向拟开设油气管道节能工艺技术、油气管道安全工程、油气管道风险评价与完整性管理等选修课程,培养学生安全、环保、节能管理和设计的能力,以满足建设节约型社会的人才需要。

通过这一系列课程的设置,在专业通用技术模块中将构成以必修课程为主,三个交叉子模块为辅的完整结构。学生可根据自身兴趣和发展方向,选择相应交叉子模块中的选修课程,以扩展自身的知识面,体现“厚基础”的指导思想。

2、油品输送和储存技术模块

在该模块中以油品输送和储存这一大系统为主链条,以输油管道设计与管理、油田集输工程、油库设计与管理为核心课程,构建完整统一的油品输送和储存技术课程群。在该模块中,为坚持江苏工业学院油气储运学科以炼厂油品及成品油的储存和运输技术为特色,继续开设炼厂管线设计、液化气站与加油站设计、油气回收与环保技术等选修课程,以适应炼化和销售企业的用人需要。

3、天然气输送和储存技术模块

(1)在该模块中以天然气输送和储存这一大系统为主链条,以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气田集输工程、燃气输配为核心课程,构建完整统一的天然气输送和储存技术课程群。并根据天然气输送和储存技术的新发展和新动向,开设天然气水合物、天然气管道减阻内涂技术、液化天然气技术、地下储气库设计与管理、CNG加气站设计与管理等选修课程。

(2)按照天然气从产出到用户需经过矿场集输处理系统、干线输送系统、城市终端配送和储存系统这样一个完整、连续并相互影响的工艺流程,将输气管道设计与管理、气田集输工程、燃气输配三门课程整合成天然气管路输送一门课程,避免以前三门课程中部分内容的重复,并从大系统观的角度来加以讲授,使学生既了解三个子系统的区别,又了解了它们之间的联系和相互影响性,形成大工程观的概念。

(3)为适应天然气工业和天然气管道运输业的大发展,我们需适当加大天然气输送和储存技术课程模块的建设,除了完善天然气输送和储存技术的理论课程结构外,还需在实验、课程设计及毕业设计、实习三个方面加以建设。

①实验建设:在江苏工业学院原有油气储运省重点技术实验室的基础上,集中力量建设燃气储运实验平台和储运安全与防护系统,打造由燃气储运实验平台、油品储运实验平台和储运安全与防护系统三大平台为主体的江、浙、沪地区乃至国内先进的油气储运综合工程实验中心。逐步开设天然气输送、燃气物性测试、天然气水合物机理研究等相关实验,形成天然气输送和储存技术理论讲授和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②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建设:江苏工业学院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原有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都偏重于油品输送和储存方向,天然气方向的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较为薄弱,因此在天然气管路输送大课程的基础上,拟增设天然气集输、干线输气管道、城市燃气输配三个方向的课程设计题目,学生可任选一个方向进行课程设计。对于毕业设计,应增加天然气方向的毕业设计选题,为学生提供与工程实际结合,技术先进、难度适中的天然气方向的课题,使毕业设计选题更加多样化,体现专业方向和特色。

③实习基地建设:针对原有的实习基地主要以让学生了解炼油厂生产工艺流程、炼厂油品装卸工艺流程、油库工艺流程,炼厂和油库常用设备为主,实习基地类型较单一,缺少较大型的天然气输配技术实习基地的现状,我们需紧抓西气东输管网在长江三角洲大力发展的大好机遇和“十五规划”中的五大储气库之一——东南储气库将建在江苏工业学院所在地—常州金坛这一良好条件,积极联系和沟通相关企业,力争西气东输常州分输站、金坛储气库,西气东输管线上海终控中心等单位能成为本专业的实习基地,以完善本专业的实习基地类型,加强学生对天然气输送和储存工艺的实践认知。

本文的内容只是对油气储运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改革的一点探讨,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能对油气储运工程学科建设有所贡献。

参考文献:

[1]严大凡。油气储运专业回顾与展望[J]。油气储运,2003,22(9):1—3

[2]姚安林。我国油气储运学科的发展机遇[J]。油气储运,1999,18(2):6—10

[3]张光明,汪崎生。石油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改革与实践[J]。江汉石油学院学报(社科版),2001,3(1):33—36

油气储运工程就业方向分析

油气储运工程专业是研究油气和城市燃气储存、运输及管理的一门交叉性高新技术学科,是石油和天然气工业的主干专业。

1、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研究方向

该专业所包含的研究方向有:01油气长距离管输技术02多相管流及油气田集输技术03油气储运与城市输配系统工程04油气储存与液化天然气技术05油气储运安全工程。

2、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备油气集输、油气管输、油气储存、油气储运工程施工与管理、城市配气等方面知识,获得油气储运工程师的基本训练。具有较宽广坚实的专业理论基础,掌握较系统深入的油气储运工程技术知识,了解国际上有关领域的新动态,能正确地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具备独立开展专业技术工作和从事相关科学研究的能力,并具有继续学习、创新和提高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应用能力,能熟练运用一种主要外语阅读本学科的文献资料、撰写专业论文,具有较好的听说能力。

3、油气储运工程专业就业方向

本专业毕业生主要在油气田企业、油气管道的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单位、石油化工企业、石油销售企业、城市燃气公司、建筑公司、部队和民航的油料公司、设计院以及国家物资储备部门等领域从事工程规划、勘测设计、施工、监督与管理、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工作以及油气储运设备运营等方面的技术管理、研究开发等工作。

油气储运研究热点论文

焊接技术在石油油气储罐中的应用论文

一、焊接技术在石油油气储运中的应用

石油资源得到有效开发以后,需要恰当的储存运输手段,才能使其更加完整高效的得到利用,在对石油油气就近性存储运输的过程中,焊接技术的应用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1.焊接技术在石油油气储罐中的应用

在石油气体、液体及液化气被开采加工之后,需要将其装入到油气储罐中,也方便运输及使用,而由于油气在不同应用中的客观需求不同,油气储罐也存在很多不同类型,而焊接技术是油气储罐制造过程中最主要应用的技术之一。在制造油气储罐的过程中,主要应用气电立焊、焊条电弧焊、药芯自动焊以及埋弧自动焊等焊接技术,普遍来讲,如果需要建造比较大型的顶部漂浮储罐,当前一般采用比较先进的自动焊技术进行制造。

2.焊接技术在油气运输管道中的应用

与油气储罐相比,油气运输管道具有更加方便、安全性强、成本投入小、利用率高等优势,更适合石油及天然气的运输,正是因为油气运输管道有以上诸多优势,当前全世界的油气运输管道正每年以几何形态递增。在建造油气运输管道的过程中,主要应用纤维素、低氢、药芯焊丝等焊条下向焊方式,其中,低氢焊条下向焊技术能够用于相对比较恶劣的制造环境,而药芯焊丝属于以众暴寡半自动焊接技术,近年来在我国大力推广。

二、焊接技术在石油钻采机械中的应用

1.焊接技术在油田采泵中的.应用

现阶段,我国在油田开采过程中使用的泵体主要分为两类,其一为应用于石油、油气、液化气等流体资源传输的地面输油泵,其二为应用于石油资源抽取的抽油泵。而与之相对应的油田采泵焊接方法也主要有两种,其一是制作采泵过程中所应用的焊接技术,其二是在采泵出现破损或漏洞时进行泵体修补的焊接技术。主要的按揭方法有堆焊、焊条电弧焊、扩散焊、摩擦焊等。另外,随着石油开采技术的不断提高,为保证油田采泵为油田开发带来更高的效益,一些新型的焊接技术与工艺,也被逐渐应用到油田采泵中。

2.焊接技术在采油钻杆中的应用

油田的开发与开采离不开油气井钻探工作,而石油钻杆便是钻探工具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在石油钻杆的应用过程中,需要利用焊接工艺将钻杆工具与被焊管体之间进行连接,这关系到石油开采的效率和质量。最早应用于采油钻杆的焊接技术是电弧焊与闪光对焊,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如今在采油钻杆中所采用的是先进的连续驱动或惯性的摩擦型焊接。焊缝质量的高低取决于钻杆工具与被焊管体之间的焊接生产效率。现阶段,在我国采油钻杆焊接工作中,使用最广的是惯性摩擦焊接工艺。

3.焊接技术在采油钻头中的应用

在石油开采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特殊情况,针对特殊情况需要用特殊的方法进行处理。在石油开采中,常常会遇到比较坚硬的岩石阻碍最佳开采路径,这时便需要运用采油钻头,将岩石破除。而岩石破除情况的好坏还会对钻井的质量、石油开采的工作效率以及开发钻井的成本产生很大影响。在采油钻头的种类方面,可以分为牙轮与PDC两大类。而焊接技术主要应用于钻头的修补与加工,根据不同的钻头材料,需要运用不同的焊接工艺。

三、结论

我国当前的石油工业正随着工业需求的增长而稳步发展,而越来越恶劣的开采环境与越来越高的开采需求也使得应用于石油工程建设的焊接技术有更大的提升,要求焊接技术能够适应多变的焊接环境。因此,焊接技术也是我国石油工程建设在未来的另一个重要发展方向,能够保障我国石油工程建设的稳步发展。

根据我搜集的一些网站来看,建议看看这个,要做毕业论文以及毕业设计的,推荐一个网站 ,里面的毕业设计什么的全是优秀的,因为精挑细选的,网上很少有,都是相当不错的毕业论文和毕业设计,对毕业论文的写作有很大的参考价值,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别的相关范文很多的,推荐一些比较好的范文写作网站,希望对你有帮助,这些精选的范文网站,里面有大量的范文,也有各种文章写作方法,注意事项,应该有适合你的,自己动手找一下,可不要照搬啊,参考一下,用自己的语言写出来那才是自己的。 如果你不是校园网的话,请在下面的网站找:毕业论文网: 分类很细 栏目很多毕业论文: 毕业设计: 开题报告: 实习论文: 写作指导:

如果是毕业论文,写起来比较难,但是把握的好的话,也不怎么难,不过,我还是建议你可以去找一个叫品学论文网的帮你,应该是没有问题的。之前我的论文也是想自己写,但是写到第三章写不下去了,我是采用建模的方法做的,连建模软件都不会,要重新学至少得一个多月啊,哪有时间,还好找品学论文网的老师帮了忙,特别省心,呵呵,如果没找他们,肯定又得拖一年了。建议自己不会的话,最好找品学论文的高手参谋下。

气井产能预测与研究论文

敏感性稠油油藏火烧驱油油藏工程设计——以王庄-宁海地区郑408块为例评论推荐 全文加七四五六九零四六零摘要:郑408块是国内外敏感性稠油油藏开展火烧驱油的首例,作者通过与火烧驱开发油藏筛选条件的对比、物模及数模研究,综合论证了敏感性稠油油藏火烧驱油的可行性,详细分析了火烧驱油的影响因素,开展了油藏工程优化设计,且已通过现场实施初见成效,为同类油藏的开发提供了借鉴和指导。

气井产能试井测试计算方法主要包括4种方法,即一点法测试、系统试井、等时试井和修正等时试井。  1.一点法测试  一点法测试是测试一个工作制度下的稳定压力。该方法的优点是缩短测试时间、减少气体放空、节约测试费用、降低资源浪费;缺点是测试资料的分析方法带有一定的经验性和统计性,分析结果有一定的偏差。经验表明,利用该方法测试,当测试产量为地层无阻流量的倍时,测试结果最可靠。测试流动时间可采用以下计算公式:   式中: ——稳定时间,h; ——排泄面积的外半径,m;  ——在 下的气体黏度;  ——储存岩石的孔隙度;K——气层有效渗透率 ; ——含气饱和度。  2.系统试井  系统试井又称为常规回压试井,也称多点测试,是测量气井在多个产量生产的情况下,相应的稳定井底流压。该方法具有资料多,信息量大,分析结果可*的特点。但测试时间长,费用高。系统试井测试产量的确定:①最小产量至少应等于井筒中携液所需要的产量,此外还应该足以使井口温度达到不生成水化物的温度;② 最大产量不能破坏井壁的稳定性,对于凝析气藏,还要考虑减少地层中两相流的范围;③测试产量必须保持由小到大的顺序。 3.等时试井  等时试井测试,首先以一个较小的产量开井,生产一段时间后关井恢复地层压力,待恢复到地层压力后,再以一个稍大的产量开井生产相同的时间,然后又关井恢复,如此进行4个工作制度。最后以—个小的产量生产到稳定。等时试井与系统试井相比,缩短了开井时间,但由于每个工作制度都要求关井恢复到原始压力,使得关井恢复时间较长,整个测试时间较长,测试费用比较高。确定等时试井流动时间,—般要求开井生产时间必须大于井筒效应结束的时间,并且要求开井流动结束时,探测半径必须达到距井30m的范围,以便在流动期能够反映地层的特性。参考公式为:  式中: ——在储存温度压力下的气体黏度 ;     ——在储存温度下的气体压缩系数 。  如果公式计算的结果小于井筒储存效应结束的时间,则流动期时间必须要大于井筒储存效应结束的时间。确定每—工作制度下关井时间,要求关井压力恢复到原始地层压力,便可进行下—工作制度的测试。最后延续期流动  4.修正等时试井  修正等时试井是等时试井的改进,二者的最大区别是后者开井生产的时间与关井恢复的时间相等。测试时,要求所有工作制度下的开井生产时间和关井恢复时间一样,操作十分方便,这样既缩短了开井流动期的时间,又缩短了关井恢复期的时间。修正等时试井流动期产量大小的确定方法与系统试井方法基本相同,测试的最小产量和最大产量分别为和倍的地层无阻流量。

气井合理产能确定是气田开发早期的一项重要工作,是科学开发气田的基础.其无阻流量是合理产能确定的重要依据.针对气田开发早期开发井、勘探获气井、开发部署井3种不同类型气井并存的现状,通过四川气田多年的开发实践,给出了不同的无阻流量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合理产能的确定原则,系统地介绍了5种气井合理产能确定方法并对其进行了评价.我们建议,气井合理产能的确定要综合考虑各种计算结果和气藏的地质特征.一点法由于其简单实用性而在榆林气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但一点法的推导是在二项式的基础上对产能方程无阂次化得到的,主要适用于径向渗流的气井,而对于压后的气井利用一点法计算出的无阻流量偏差较大:且一点法试井对低渗透或致密气藏测定一个稳定测点仍然历时太长或根本不可能测到。在文献[2]的基础上,利用气井压后产能公式,计算了愉林气田16口压后气井的无阻流量,并在此基础上对气井进行了配产。经过一段时间的生产实践检验,所求得的结果符合实际生产情况的要求,从而为确定气井压后产能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依据。

[石油工程]气藏水平井合理配产摘 要目前,运用水平井开发油气藏受到越来越多的油田工作者推崇。但用水平井开发气藏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诸如渗透率各向异性、水平井长度、气层厚度、水平井位置、地层损害程度等,对于低渗透气藏还要考虑启动压力梯度、应力敏感等因素的影响。不同的气藏类型,其所考虑的因素也有所不同,产能公式求解也相应不同。运用水平气井流入动态曲线分析可以更直观的分析参数变化所引起的产量变化关系,了解影响产能的因素。本文就气藏水平井合理配产方面,总结了各类气藏水平井开发的实用公式,讨论了气藏开发的影响因素,分析了相关因素对水平井产量和流入动态的影响,最终得到了气藏水平井开发的实用范围及特点。在获得确定气藏水平井产能实用公式基础上,根据气藏水平井配产的相关方法,通过实例分析,了解了气藏水平井长度、避水程度因素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绘制了无阻流量增量随避水程度变化的关系曲线图,最终确定了合理的水平段长度和避水程度,最后应用经验法配产,获得了该井的合理产量。关键词:气藏;水平井;影响因素;配产目 录1 绪论 立论依据及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国内外研究现状 水平气井产能公式的提出 水平井产能分析概要 气井配产研究 气藏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 气井配产限制因素 本文的研究目标、技术路线及所完成的工作 研究目标 技术路线 本文完成的工作 62 气藏水平井开发公式及影响因素分析 裂缝性气藏水平井求解公式 非达西流动对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裂缝性有水气藏水平井公式及分析 凝析气藏水平井的公式及分析 启动压力梯度和应力敏感效应对低渗透气藏水平井产能的影响 气藏水平井产能影响因素 气层厚度及水平井段长度的影响 各向异性的影响 地层损害的影响 底水驱气藏水平井 底水锥进气井临界产量确定常用方法 边、底水气藏气井开采特征 气井工作制度分析 水平气井流入动态曲线分析 水平气井长度对水平气井流入动态曲线的影响 气层厚度对水平气井流入动态曲线的影响 各向异性对水平气井流入动态曲线的影响 地层损害对水平气井流入动态曲线的影响 313 气藏水平井合理配产方法 气藏配产方法 经验法 系统分析方法 各种方法剖析 经验法剖析 单点法 指数式 二项式 节点分析法剖析 在节点分析基础上引入时间变量的配产方法 优化配产方法 434 实例计算 445 结论及建议 结论 建议 49谢 辞 50参考文献 51

油气储运杂志

这个不是很清楚,这个是要看发是什么级别的,每个都是不一样的。

大二应该把专业课学好,可以一边准备考研,一边找工作,找到满意的工作就去工作,不行的话就读研。

现在的就业形势一年不如一年,很多人研究生毕业找的工作还不如本科时的好。

一个萝卜一个坑,现在是坑越来越少,萝卜越来越多。

《油气储运》创刊于1977年,是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主管,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分公司主办的石油天然气工业学术期刊  。

据2020年3月31日《油气储运》官网所示,《油气储运》第十届编委会有主编1人、副主编1人、编委会主任1人、编委会副主任4人、秘书长1人、副秘书长1人、顾问4人、委员71人,杂志社有广告1人、发行1人、编辑5人、排版2人,编辑部有主编1人、副主编1人 。

据2020年3月31日中国知网显示,《油气储运》共出版文献献8060篇、总下载1396203次、总被引50800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

据2020年3月3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油气储运》共载文5433篇,基金论文量为1234篇、被引量为44129次、下载量为225770次;2017年影响因子为 。

最少三个月吧。比较久的哦。

《油气储运》1977年创刊,综合性科技月刊,公开发行。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 13-1093/TE,国际连续出版物号:ISSN 1000-8241,国内邮发代号:18-89。《油气储运》是经国家科委和新闻出版署批准创办,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主管、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道公司主办的国家级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唯一专门报道油气储运学科领域科研成果和技术信息的权威科技期刊,被国家新闻出版署授予“中国期刊方阵”的“双奖期刊”,连续多年被《中国知识资源总库——中国科技期刊精品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等知名数据库收录。创刊以来,《油气储运》始终与油气储运事业同呼吸、共命运。立足行业蓬勃发展的沃土,我们以高度的责任心和使命感,密切跟踪行业相关技术领域的发展动态,高度关注国际科技期刊的发展潮流,从名刊、大刊中吸取办刊经验,以专业、高效、中立、现代、互动、亲和、人性化的办刊理念,不断推动《油气储运》向行业精品科技期刊迈进,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展现了它对油气储运事业的热爱与忠诚。目前已成为我国油气储运行业学术交流、信息传播的重要窗口和载体,是广大油气储运技术领域从业者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本刊论文内容涵盖油气储运学科的各个专业技术领域。结合行业科技发展实际,设置22个栏目,例如:综述、输送工艺、油气储存、完整性、设计计算、实验研究、防腐保温、机械设备、检测技术等。

矿井电气论文题目

确定选题是撰写论文的首要工作,好比冲锋陷阵的先头部队,俗话说“题好一半文”,就是把选题看作论文写作成功的一半。下面我给大家带来电子机械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参考2021,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机械论文题目

1、自主导航农业机械避障路径规划

2、煤矿机械电气设备自动化调试技术研究

3、机械加工中加工精度的影响因素与控制

4、三自由度机械臂式升降平台运动学建模及仿真

5、基于并联交错的起重机械节能装置设计研究

6、CNN和RNN融合法在旋转机械故障诊断中的应用

7、机械剪切剥离法制备石墨烯研究进展

8、机械压力机滚滑复合导轨结构设计研究

9、机械压力机曲轴、轴瓦温升自动控制设计技术

10、基于无线传感的机械冲压机振动监测分析

11、基于GNSS的农业机械定位与姿态获取系统

12、一种冗余机械臂多目标轨迹优化 方法

13、基于湍流模型的高速螺旋槽机械密封稳态性能研究

14、基于多楔现象的微孔端面机械密封泄漏率分析及孔形设计

15、牵引变电站直流断路器机械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研究

16、方钢管混凝土柱卡扣机械连接试验及有限元分析

17、机械电子工程与人工智能的关系

18、机械法与机械-酶消化法制备大鼠膈肌组织单细胞悬液的比较

19、机械制造工艺及精密加工技术研究

20、腐蚀减薄对X80钢管机械损伤凹陷过程中应力应变的影响

21、基于驻极体材料的机械天线式低频通信系统仿真研究

22、基于"J型锁芯"的机械锁芯结构创新分析

23、浅析我国烟草机械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

24、液滴分析仪的机械结构设计

25、化工机械密封件损伤数值模拟及维修对策探讨

26、一种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的反相热机械疲劳行为

27、浅谈机械数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发展趋势

28、数控机械加工进刀工艺优化 措施 分析

29、基于STM32六自由度机械臂发展前景

30、机械工程自动化技术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

31、机械设计制造的智能化发展趋势综述

32、RFID在机械加工中的应用探究

33、试论船舶机械设备维修保养中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34、探讨港口流动机械预防性维护保养

35、关于端盖零件机械加工工艺的设计要点分析

36、关于机械加工工艺对零件加工精度的影响研究

37、现代机械制造及加工技术分析

38、论机械设计加工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39、基于机械设计制造中零件毛坯选择的研究与应用

40、机械零件加工精度影响因素探析

机械电子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1、全纤维曲轴锻造液压机同步控制研究

2、电脑缝编机送经与断经检测系统研究

3、MEMS传感器三维引线键合系统研制

4、单作用双定子叶片马达的排量及排量比研究

5、基于流场分析的双喷嘴挡板电液伺服阀特性研究

6、齿轮型多泵多马达传动规律研究

7、液压泵的振动机理及评价研究

8、基于声发射的轴承滚动接触疲劳量化诊断技术研究

9、KDQ1300墙体砖压机液压控制系统的节能研究

10、保偏光通信中ATP系统及姿态获取技术研究

11、模具生产协同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12、机床进给系统的多源误差模型分析与研究

13、高性能电液伺服转台的控制问题及故障诊断研究

14、正交并联六自由度加载试验系统力控制及解耦研究

15、地方本科院校转型中的专业调整研究

16、典型粘弹性阻尼结构的振动特性分析与优化设计

17、杆状碳纤维零件缠绕成型技术研究

18、飞行模拟器运动平台洗出算法的优化研究

19、MKD-Delphi装备技术预测方法研究

20、中职学校第二课堂实践研究

21、气动软体机械手设计及实验研究

22、职教师资本科培养机械电子工程专业课程整合研究

23、中等职业学校教师课堂教学评价素养研究

24、JD公司内部控制体系优化研究

25、关于交流变频异步电力测功机系统的仿真研究

26、一种新型的非圆轴数控加工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27、DY制冷发生器热源模拟试验装置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28、U型砌块成型机设计及其自动控制系统的研究

29、基于神经网络的工时定额技术研究

30、机电产品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的研究及应用

31、电容式微机械静电伺服加速度计系统分析

32、玻璃微细加工工艺的研究与磁流体推进式微型泵样机的研制

33、射流助推式ROV型开沟机喷射臂及其冲刷过程研究

34、基于动态特性分析的机床主轴箱装配故障诊断研究

35、基于外驱动内置臂的航天服上肢寿命试验系统

36、管路支撑参数对液压管路系统振动特性影响研究

37、基于声发射技术的轮轴疲劳裂纹扩展规律研究

38、基于STM32的车辆智能安全行车控制系统

39、超声功率和键合压力对金丝热超声键合质量的影响研究

40、外骨骼机器人下肢增力机构设计和仿真研究

自动化毕业论文题目

1、配网自动化相关技术的研究

2、数字化变电站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3、现场总线与工厂底层自动化及信息集成技术

4、电力自动化技术的新发展

5、冶金自动化发展的策略与思考

6、简述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发展趋势研究

7、变电所综合自动化系统应用分析与探讨

8、浅谈数字变电站自动化系统

9、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10、配电网自动化技术问题初探

11、配电自动化系统中配电终端配置数量规划

12、基于组态软件的综合自动化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13、生产线自动化及远程监控

14、地铁自动化控制相关系统的对比及应用

15、配电自动化试点工程技术特点及应用成效分析

16、大型自动化控制系统故障报警技术应用研究

17、变电站综合自动化通信系统运行维护分析

18、浅谈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的结构形式

19、如何提高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20、动力部一降压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系统改造及应用

21、智能变电站是变电站综合自动化的发展目标

22、中心城市大型配电自动化设计方案与应用

23、浅析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

24、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安装的施工技术探讨

25、水电厂电气自动化控制设备的可靠性探讨

26、铝工业电气自动化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27、配网自动化建设对供电可靠性的影响研究

28、浅谈电力自动化管理系统

29、铁路变电站自动化监控系统的研制

30、浅析集控站综合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存在的问题

31、基于IEC 61850的变电站自动化 系统安全 风险评估

32、新型智能配电自动化终端自描述功能的实现

33、天津城市核心区配电自动化技术实施与进展

34、配电自动化若干问题的探讨

35、矿井主扇风机自动化与信息化改造

36、馈线自动化自适应快速保护控制方案

37、自动化系统运行中出现的操作失误、服务失败及补救措施

38、应用于拣选操作的自动化立体仓库作业优化调度

39、地质环境自动化远程监测项目社会评估--以山东省为例

40、矿井自动化项目技术管理模式浅论

41、自动化仓储系统优化方法的研究

42、电气自动化工程控制系统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43、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的改革与实践

44、国外配网自动化建设模式对我国配网建设的启示

45、煤矿自动化与信息化技术回顾与展望

46、基于调度策略的自动化仓库系统优化问题研究

47、配网自动化建设抵御呼伦贝尔寒冬

48、藁城新区水厂的自动化建设

49、综合自动化变电站电压量传输新方式

50、以先进自动化技术确保中线调水畅通

电子机械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机械电子论文题目

★ 最新机械电子工程论文题目

★ 机械制造毕业论文范文参考

★ 机械类专业论文选题题目

★ 大专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免费参考(2)

★ 机械电子论文参考范文

★ 大专机械专业毕业论文免费参考

★ 机械类学术论文题目

★ 机械方面毕业论文参考范文

电气工程毕业论文题目

随着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电气安装工程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以下是电气工程毕业论文题目,欢迎阅读。

1、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和安全管理强化策略探讨

2、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问题及应对措施分析

3、探究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

4、基于Android的建筑电气无线监控系统研究与实现

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相关释疑

6、建筑电气低压配电设计中各种接地系统的探讨

7、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强电施工与设计方法分析

8、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9、提高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的措施

10、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11、基于REVIT的建筑电气BIM协同设计分析

12、建筑电气自动化系统安装的施工技术探讨

13、关于建筑电气在节能方面的几点思考

14、建筑电气设计中的消防设计之我见

15、建筑电气中供配电线路设计的思考

16、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探析

17、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略谈

18、建筑电气与智能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思路

19、切实提高文物建筑电气火灾防控能力[N]

20、论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

21、建筑电气设计安装问题及解决对策

22、建筑电气施工质量通病与控制措施探析

23、建筑电气强电部分设计的.相关问题和应对策略

24、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探析

25、建筑电气火灾的现状、问题和防控

26、浅析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中的应用

27、智能化技术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

28、高层楼宇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研究

29、建筑电气技术在工程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

30、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分析及应用

31、DB模式下建筑电气工程投标报价、设计与造价管理

32、建筑电气的施工现场安全与管理问题分析

33、试论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问题及对策

34、基于Revit软件的建筑电气设计分析

35、建筑电气设计节能方面的应用

36、建筑电气项目的节能技术

37、建筑电气系统提高照明质量的措施研究

38、民用建筑电气照明系统节能技术分析

39、建筑电气节能问题研究

40、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要点分析

41、浅析建筑电气专业设备及管线标识的标注

42、建筑电气在住宅节能设计中的应用

43、建筑电气技术在智能建筑建设领域的应用分析

44、建筑电气监控系统监控服务与配置平台开发

45、建筑电气监控系统总线节点的功能可配置性开发

46、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建筑电气节能设计方案优选

47、简论我国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48、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分析及应用研究

49、建筑电气工程的智能化技术应用分析

50、新时期建筑电气节能途径探讨

51、浅谈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技术措施

52、建筑电气配电线路的配电方式及防火措施探讨

53、建筑电气系统故障诊断方法研究

54、浅谈建筑电气消防审核和验收中的常见问题

55、建筑电气工程施工管理及质量控制

56、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常见问题分析与预防

57、建筑电气中的SPD电压保护方法研究

58、浅谈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通病及防治措施

59、建筑电气工程安装技术要点分析及应用

60、建筑电气安装中防雷接地施工技术的应用与质量管理

61、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探讨

62、建筑电气设计原则与可行性措施

63、建筑电气防水设计探讨

64、建筑电气工程的质量管理和控制措施研究

65、探究建筑设计中的电气消防设计

66、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控制要点探析

67、关于建筑电气中的消防设计探讨

68、试论建筑电气设计中的节能措施

69、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研究

70、建筑电气中的低压电气安装

71、建筑工程电气设备安装施工技术的要点分析

72、基于建筑信息模型的电气特性计算仿真

73、高职院校建筑电气课程实践性教学改革探索

74、建筑电气照明节能设计的探讨

75、建筑电气施工质量控制综述

76、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合理应用

77、高层建筑电气设计中低压配电系统安全性探讨

78、建筑电气自动化控制系统的应用

79、对现代建筑电气设计的特点及发展的探讨

80、电力电缆在建筑电气工程中的应用研究

81、建筑电气系统的节能设计

82、基于智能负荷控制器的建筑电气优化布线研究

83、建筑电气设备的电气节能设计研究

84、建筑电气节能问题的研究

85、超高层建筑电气设计关键技术解析

86、小波消噪和人工蜂群优化神经网络的建筑电气故障诊断

87、谐波对建筑电气设计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88、试论关于智能化建筑与建筑电气

89、对现代建筑电气设计中的问题探讨

90、建筑节能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

91、浅谈病房建筑电气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92、浅谈建筑电气节能技术的应用

93、建筑电气设计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对策

94、建筑电气消防工程设计及施工策略研究

95、高层建筑电气中的低压配电设计分析

96、建筑电气的低压电气安装技术探讨

97、浅析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质量控制与安全管理

98、试论建筑电气设计中存在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99、BIM技术在建筑电气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100、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质量管理的策略构建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