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油服行业深度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油服行业深度研究论文

国际石油价格在最近这段时间之内大涨,也使得部分小伙伴很重视这个行业。

非常多人好奇:石化油服作为石油行业的领军企业,接下来的表现优不优秀呢?

下面,咱们就来一起了解了解石化油服,让大家对石化油服有更多了解。

在开始分析石化油服股票前,我整理好的石油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石油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石化油服是中国大型的石油工程和油田技术综合服务提供商,经营范围涵盖石油、天然气、化工、房屋建筑、电力、消防等的工程,拥有超过50年的油田服务经验。在上游领域,石化油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十家油服装备公司之一,同时,石化油服在中国也属于极具影响力的油服行业领导者。

简单介绍完石化油服这家企业,我们再聊聊它有哪些亮点。

亮点一:具备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和研发能力

石化油服在项目执行这方面,能力十分出众,拥有以下这些代表性项目:普光气田、涪陵页岩气、元坝气田、塔河油田等等,同时其勘探开发技术和研发能力在业内保持数一数二的地位,具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亮点二:能够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服务

针对整个石油服务产业链,石化油服具备覆盖全部的能力,除去具备的一系列开采机器之外,并且,公司也连续多年与境外国家的商家合作,例如沙特阿美公司、科威特石油公司和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等等。

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石化油服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石化油服点评,建议收藏!

介绍完了石化油服,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石化油服所处的行业,是否值得我们关注和投资。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石油价格增长推进营收,也是受到疫情所带来影响,石油的价格屡次创下新高,是由于全球的供需失衡所致。因而,石油的价格预计在未来的比较长的时间也都会保持在高位,而石油价格的回升有利于促进未来收入的增长和毛利率的提高。

迄今为止,在我们的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仍然是石油,可以加工成发动机燃料、液化石油气、车用汽油等等。而世界上的主要国家也基本上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对石油未来的表现很期待。

石油也归属于技术和劳动密集型行业,不但需要大量的人力还要有技术支持,行业阻碍不小,要耗费很长的时间才能实现取代以及超越。

总结来说,我认为石化油服作为石油行业的领跑者,具有较大的规模和先进的技术,在石油行业具备垄断地位,因此,我还是相当看好石化油服以后的发展的。

但是文章多多少少会有一些滞后性,想更加深入了解石化油服未来行情的朋友,点击下方这个链接,马上会有投资专家帮你诊股,进行专业分析,看下石化油服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石化油服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22,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最近,国际石油价格全部上涨,也使得许多小伙伴极其注重这个行业。

好多人好奇:石化油服身为石油行业的先锋,接下来是否有好的表现呢?

下面,咱们就来一起了解了解石化油服,让大伙熟悉石化油服。

在开始分析石化油服股票前,我整理好的石油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石油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石化油服是中国大型的石油工程和油田技术综合服务提供商,经营范围涵盖石油、天然气、化工、房屋建筑、电力、消防等的工程,拥有超过50年的油田服务经验。在上游领域,石化油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十家油服装备公司之一,同时,石化油服在中国也属于极具影响力的油服行业领导者。

简单介绍完石化油服这家企业,我们再聊聊它有哪些亮点。

亮点一:具备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和研发能力

石化油服在项目执行能力上是无可挑剔的,一共有下面这些代表性项目:普光气田、涪陵页岩气、元坝气田、塔河油田等等,同时其勘探开发技术和研发能力在业内保持数一数二的地位,现公司有一批具备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技术。

亮点二:能够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服务

对于整个石油服务产业链来说,石化油服具备覆盖整个的能力,把提供的一系列开采机器除外,同时,公司也连续多年与境外国家的商家合作,像沙特阿美公司、科威特石油公司和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等等。

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石化油服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石化油服点评,建议收藏!

介绍完了石化油服,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石化油服所处的行业,是否值得我们关注和投资。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石油价格上浮促进营收,疫情所带来的影响,石油的价格屡次创下新高,原因是全球的供需失衡。因此,石油的价格预计在未来的比较长的时间都会维持在高位,而且,石油价格的回升有助于促使未来收入的增长和毛利率的提高。

截至目前,生活中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仍然是石油,可以当作发动机燃料、液化石油气、车用汽油等等来使用。同时,基本上石油就是世界上的主要国家的主要能源,石油未来发展潜力十足。

石油其实也是技术和劳动密集型行业,大量的人力和技术缺一不可,行业阻碍不小,想要取代和超越还要很长时间。

整体而言,我认为石化油服处于石油行业的领先地位,拥有较大的规模和先进的技术,在石油领域地位很高,所以,我还是很看好石化油服未来的发展的。

但是,文章通常具有滞后性,倘若大家还想更准确地知道石化油服未来的行情,直接点击链接,有专业的投顾帮你诊股,看下石化油服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石化油服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2-09,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最近一段时间,国际石油价格大涨,也使得大多小伙伴对这个行业的有着较高的关注度。

大部分人好奇:石化油服作为石油行业的领头羊,接下来有着怎么样的表现呢?

下面,我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石化油服,使各位朋友更加熟悉石化油服。

在开始分析石化油服股票前,我整理好的石油行业龙头股名单分享给大家,点击就可以领取:宝藏资料:石油行业龙头股一览表

一、从公司角度来看

公司介绍:石化油服是中国大型的石油工程和油田技术综合服务提供商,经营范围涵盖石油、天然气、化工、房屋建筑、电力、消防等的工程,拥有超过50年的油田服务经验。在上游领域,石化油服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十家油服装备公司之一,同时,石化油服在中国也属于极具影响力的油服行业领导者。

简单介绍完石化油服这家企业,我们再聊聊它有哪些亮点。

亮点一:具备先进的勘探开发技术和研发能力

石化油服在项目执行这方面,能力十分出众,一共有下面这些代表性项目:普光气田、涪陵页岩气、元坝气田、塔河油田等等,此外,其勘探开发技术和研发能力在业内保持龙头地位,其名下有一批包含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技术。

亮点二:能够提供覆盖全产业链的服务

整个石油服务产业链的覆盖,石化油服是可以做到全面覆盖的,除了所具有的一系列的开采机器之外,公司同时还连续多年与境外国家的商家合作,比如说,沙特阿美公司、科威特石油公司和厄瓜多尔国家石油公司等等。

由于篇幅受限,更多关于石化油服的深度报告和风险提示,我整理在这篇研报当中,点击即可查看:【深度研报】石化油服点评,建议收藏!

介绍完了石化油服,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石化油服所处的行业,是否值得我们关注和投资。

二、从行业角度来看

石油价格上涨带动营收,疫情所带来的影响,也使得石油的价格次次创下新高,因为是全球的供需失衡所引发的。因此,石油的价格预计在未来的比较长的时间都保持在高位,并且,石油价格的回升有益于促进未来收入的增长和毛利率的提高。

一直到现在,在我们的生活中石油仍然是最为重要的能源之一,可以当作发动机燃料、液化石油气、车用汽油等等来使用。同时世界上的主要国家普遍都是以石油为主要能源的,对石油未来的表现很期待。

石油其实也是技术和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技术,具有非常高的行业壁垒,试图取代和超越的话需要很漫长时间。

整体来看,我认为石化油服在石油行业中可以算是龙头企业,配备较大的规模和先进的技术,基本垄断了石油行业,所以,我觉得石化油服未来的发展前途一片光明。

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滞后性,想更加深入了解石化油服未来行情的朋友,不妨打开链接,马上会有投资专家帮你诊股,进行专业分析,看下石化油服现在行情是否到买入或卖出的好时机:【免费】测一测石化油服是高估还是低估?

应答时间:2021-11-12,最新业务变化以文中链接内展示的数据为准,请点击查看

芯片行业深度研究论文

光模块行业行业主要上市公司:新易盛(300502)、中际旭创(300308)、特发信息(000070)、博创科技(300548)、光迅科技(002281)、九联科技(688609)、华工科技(000988)、亨通光电(600487)、中天科技(600522)、剑桥科技(603083)。

本文核心数据:光通信器件成本结构、高端光芯片产品研发情况等。

光芯片是光器件的核心零部件

光芯片主要用于光电信号转换,,遵循“Chip-OSA-Transceiver”的封装顺序,激光器芯片(Chip)通过传统的TO封装或新兴的多模COB封装形式制成光模块(Transceiver)。在光通信系统中,常用的核心光芯片主要包括DFB、EML、VCSEL 三种类型,分别应用于不同传输距离和成本敏感度的应用场景。

光通信器件根据其物理形态的不同,一般可以分为:芯片、光有源器件、光无源器件、光模块与子系统这四大类,其中,光芯片为光器件(光有源器件和光无源器件)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光器件是光模块的重要组成部分。

光芯片的生产流程基本可以分为芯片设计、基板制造、磊晶成长和晶粒制造四个流程,可见其技术壁垒较高,其生产流程具体如下:

国内高速光芯片国产化率低

根据我国光芯片研发能力和出货能力,目前我国光芯片供应商共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主要为华为海思、光迅科技和敏芯半导体等,具有一定研发高端光芯片的能力;第二梯队中,海信宽带、中科光芯和陕西源杰等企业对中低端光芯片有较好的出货能力;第三梯队则为其他低速光芯片厂商。

目前,高速光芯片核心技术主要掌握在美日厂商手中。2018年1月,工信部颁布《光器件产业发展路线图(2018-2022年)》,将光芯片国产化上升为国家战略。而中美贸易摩擦与中兴禁售事件或将促使中国加大力度扶持高速光芯片,国产化进程有望进一步提速。

目前中国核心光芯片及电芯片国内外产品化能力对比如下:

国内高端光芯片多在研发阶段

目前,我国高端光模块上游光芯片仍然受限于海外领先企业,以100Gb/s 10/40km光模块核心光芯片53G Baud为例,目前我国大部分头部企业仍在研发阶段,而以SEDI等为代表的国际领先厂家已经基本度过样品阶段实现了规模化量产。

光芯片发展趋势

从中国光芯片的发展趋势以及历年光芯片市场规模变化情况来看,未来五年中国光芯片产业仍将快速发展。尽管低端光芯片市场竞争较为激烈,但行业前景较好,政策支持力度强,未来仍将有大量企业入局,随着光模块行业龙头效应愈加明显,我国高端光芯片国产替代率也将稳步提升。

以上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光模块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

近期,硅片尺寸之争再起,硅片龙头隆基股份推出 M6 大硅片产品,并同时发布大硅片组件 Hi-MO4,清楚 表明了力推 M6 的意愿。那么 历史 上硅片尺寸经历过怎样的变化过程?隆基为何要力推 M6?与另一尺寸路线 方单晶相比,M6 有何优势,二者谁将胜出?M6 之后,是否会有更大尺寸的硅片产品推出?本报告试图 解答这些问题。

光伏硅片尺寸源自半导体,经历了从 125 到 156,从 M0 到 M2 这一不断增大的过程。 光伏硅片尺寸标准源 自半导体硅片,在摊薄成本和提高品质这两大需求的推动下,半导体硅片尺寸不断增大,光伏硅片也随之经历 了从小到大的过程。近年来,光伏硅片尺寸经历了 3 次较大的变革:1)1981 至 2012之间,硅片边距由 100 和 125 大幅度增大为156,成本大幅摊薄;2)2013 至 2017年,硅片规格从 M0(边距 156,直径 200)变革为 M1 (边距 ,直径 205)与 M2(边距 ,直径 210),组件尺寸不变,硅片尺寸增大,从而摊薄成本;3) 目前正在进行中的变革是硅片规格从 M2 变革为 方单晶或者M6大硅片,这次变革增厚了产业链各环节 利润空间,并将硅片尺寸推至当前设备允许的极限。

增大硅片尺寸的驱动力是提高溢价、摊薄成本、拓展利润空间,在这些方面上 M6 比 方单晶更有优 势。 在电站建设中,使用大硅片高功率组件可以减少支架、汇流箱、电缆等成本,从而摊薄单瓦系统成本,为 组件带来溢价;在组件售价端, 方单晶可溢价 2 分钱,M6 可溢价 8 分钱。在制造成本端,大硅片本身可 以摊薄硅片、电池、组件生产环节的非硅成本,从而直接增厚各环节利润;在硅片、电池、组件总成本方面: 方单晶可降低 2 分钱,M6 可降低 5 分钱。因而,总的来看, 方单晶的超额利润为 4 分钱,M6 超 额利润为 13 分钱,M6 的空间更大。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 方单晶所获超额利润基本留在了硅片环节, 而 M6 大部分超额利润流向了组件环节。推广 M6 硅片的原动力在于增厚产业链各环节利润。在定价方面,我 们认为 M6 定价紧跟 M2 即可始终保持竞争优势,使得各环节的摊薄成本内化为本环节的利润,从而使各环节 毛利率均有提高。

M6已达部分设备允许尺寸的极限,短时间内硅片尺寸标准难以再提高。 增大硅片尺寸的限制在于现有设 备的兼容性。通过梳理拉棒切片、电池、组件三个环节用到的主要生产设备,我们发现现有主流设备可以兼容M6硅片,但这一规格已基本达到现有设备允许的尺寸上限,继续增大硅片尺寸则需重新购置部分设备,使得增 大尺寸带来的成本下降被新购设备带来的成本上升所抵消。因而短时间内硅片尺寸标准难以再提高,M6 将在相 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标准上限。

硅片形状分类:方形和准方形

从形状来看,硅片可以分为方形硅片和准方形硅片两大类。方型硅片并非完全正方,而是在四角处也有小 倒角存在,倒角长度 B一般为 2 mm 左右。准方形硅片四角处为圆倒角,尺寸一般比方型硅片的倒角大很多, 在外观上比较明显。

硅片的关键尺寸:边距

对方形硅片来说,因为倒角长度变化不大,所以描述其尺寸的关键在于边距 A。 对准方形硅片来说,由于其制作过程为圆棒切方然后切片,倒角为自然形成,因而其关键尺寸是边距 A 与直径 D。

尺寸标准:源自半导体硅片

光伏硅片与半导体硅片技术本身极为相似,半导体产业规模化发展早于光伏,因而早期光伏硅片尺寸标准 主要源自半导体硅片行业。

半导体硅片尺寸经历了从小到大的过程。60 年代出现了 英寸的单晶硅片;1965 年左右开始出现少量 的 英寸硅片;1975 年左右出现 4 英寸硅片;1980 年左右出现 6 寸片;1990 年左右出现 8 寸片;2000 年左 右出现 12 寸片;预计 2020 年左右 18 寸片将开始投入使用。

半导体硅片尺寸不断增大的根本驱动力有两条:1)摊薄成本;2)提高品质。硅片尺寸越大,在制成的每 块晶圆上就能切出更多芯片,从而明显摊薄了单位成本。同时随着尺寸的增大,边缘片占比将减少,更多芯片 来自于非边缘区,从而产品质量得到提高。

近年来光伏硅片尺寸经历了3 次变革

光伏硅片尺寸标准的权威是 SEMI(国际半导体产业协会)。跟踪其标准发布 历史 ,可以发现近年来光伏硅片尺寸经历了 3 次主要的变革:

1) 由 100 和 125 大幅度增大为 156;此阶段为 1981 至 2012 之间。以 2000 年修改版后的标准 SEMI M6-1000 为例,类原片有 100/125/150 三个尺寸,对应的边距均值分别为 100/125/150 mm,直径分别为 125/150/175 mm,即严格按照半导体硅片尺寸来给定。2012 年,原 SEMI M6 标准被废止,新的 SEMI PV22 标准开始生效,边距 156 被加入到最新标准中;

2) 由 156(M0)小幅调整至 (M2);在标准方面,通过修订,新增的 M2 标准尺寸被纳入 SEMI 标 准范围内,获得了业界的认可;

3)由 (M2)小幅调整至 或者大幅增大为 166。此次变革尚在进行中。

第一次尺寸变革:125 到 156

2012 年前,光伏硅片尺寸更多地沿用半导体 6 寸片的规格,但由于电池生产设备的进步和产出量提升的需求,125 mm 硅片逐步被市场淘汰了,产品大多集中到156 mm 上。

从面积上来看,从 125 mm 硅片过渡到 156 mm,使硅片面积增大 50%以上,大大提高了单个组件产品功率,提高了资源开发与利用效率。

相比边距,当时直径的规格较多。边距 125 对应直径 164 mm 为主流,边距 156 对应直径 200 为主流(M0)。

第二次尺寸变革:M0 到 M1 再到 M2

第二次尺寸变革主要是指从 M0(边距 156 mm,直径 200 mm)变革为 M1(边距 mm,直径 205 mm) 与 M2(边距 mm,直径 210 mm)。这一变革在组件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增大了硅片面积,从而提高了组件 封装效率。硅片面积的提升主要来自两个方面:1)边距增大使硅片面积增大,主要得益于设备精度不断提高, 可以增大硅片边距、减小组件排版时电池间的冗余留白;2)圆角尺寸减小使硅片面积增大,主要得益于拉棒成 本的不断降低,可使用更大直径的硅棒以减小圆角尺寸。

这一变革由中国硅片企业推动,并在 2017 年得到 SEMI 审核通过,成为行业统一的尺寸。2013 年底,隆基、 中环、晶龙、阳光能源、卡姆丹克 5 家企业联合发布 M1 与 M2 硅片标准,在不改变组件尺寸的前提下,M2 通 过提升硅片面积使组件功率提升一档,因而迅速成为行业主流尺寸。

设备无需更改,1 年时间完成切换。此次尺寸改动较小,设备无需做大更改即可生产 M2 硅片,因而切换时 间较短。以隆基为例,在其 2015 年出货产品中,M1 硅片占比 80%,M2 占比仅为 20%;2016 年 M2 占比已达 98%;2017 年已完全不再生产 M0 与 M1 硅片。

第三次尺寸变革:从 M2 到 M6

M2 尺寸标准并未持续很长时间。由于市场对高功率组件的需求高涨,而已建成的电池产线通过提高效率来 提升功率相对较难,相比之下通过增大电池面积来满足更高的组件功率需求成为了部分厂商的应对之策,使得 硅片尺寸出现了 、、、、 等多样化规格,给产业链的组织管理带来极大的不便。

在此情况下,业内再次考虑尺寸标准化问题,并出现了两种标准化方案:1) 全方片。这一方案在不 改变现有主流组件尺寸的情况下将硅片边距增加到极限 mm,同时使用方形硅片,以减小倒角处的留白, 从而使得硅片面积增加 3%,对应 60 型组件功率提升约 10W;2)166 大硅片(M6)。这一方案是当前主流生产 设备所允许的极限尺寸,统一到这一尺寸后业内企业难以再通过微调尺寸来提升功率,从而使得此方案的持久 性潜力更大。与 M2 硅片相比,其面积增益为 12%,对应 60 型组件功率提升约 40W。

使用大硅片的驱动力有以下两点:

1)在电站建设中,使用大硅片高功率组件可以减少支架、汇流箱、电缆等成本,从而摊薄单瓦系统成本, 为组件带来溢价;

2)在制造端,大硅片本身可以摊薄硅片、电池、组件生产环节的非硅成本,从而直接增厚各环节利润;

组件售价: 可溢价 2 分钱,M6 可溢价 8 分钱

电站的系统成本由组件成本和非组件成本构成,其中非组件成本可以分为两大类:1)与组件个数相关的成 本,主要包括支架、汇流箱、电缆、桩基和支架安装成本等;2)与组件个数无关的成本,主要包括逆变器和变 压器等电气设备、并网接入成本、管理费用等,这部分一般与电站容量相关。在电站容量一定的情况下,组件 个数取决于单个组件功率,因而组件个数相关成本也可叫组件功率相关成本。

对于尺寸、重量相近的光伏组件,在其设计允许范围内,支架、汇流箱、电缆等设备与材料的选型可不做 更改。因而对于单个组串,使用 M2、 全方片和 M6 三种组件的成本相同,由此平摊至单瓦则其组件个数 相关的成本被摊薄, 全方片比 M2 便宜 2 分钱,M6 比 M2 便宜 8 分钱。因此在组件售价端, 全方 片的组件最多可比 M2 的组件溢价 2 分钱,M6 的组件最多可比 M2 的组件溢价 8 分钱。在前期推广阶段,组件 厂可能将此部分溢价让利给下游电站,以推动下游客户偏好转向 M6 硅片。

组件成本: 可摊薄 2 分钱,M6 可摊薄 5 分钱

在总成本方面, 方单晶比 M2 低 2 分钱,M6 比 M2 低 5 分钱。这一成本降低是制造端产业链推广 M6 源动力,也是推广 M6 为产业链增厚的利润空间。拆分到各环节来看: 1)硅片单瓦成本方面, 方单晶硅片比 M2 硅片低 分钱,M6 硅片比 M2 硅片低 分钱; 2)电池成本方面, 方单晶比 M2 低 分钱,M6 比 M2 低 分钱; 3)组件成本方面, 方单晶比 M2 低 分钱,M6 比 M2 低 分钱。

硅片成本测算

硅片成本可拆分为硅成本、非硅成本、三费。其中:

1)硅成本与方棒面积成正比,即 M6 比 M2 贵 12%( 元/片), 比 M2 贵 3%( 元/片);

2)非硅成本中,在拉棒成本方面,圆棒直径变粗使得拉棒速度降低幅度小于圆棒面积增大幅度,最终 M6 比 M2 便宜 ( 元/kg); 方单晶切方剩余率较低,最终使其比 M2 贵 ( 元/kg)。切片成 本大致与方棒面积成正比,最终使得 M6 非硅成本比 M2 贵 ( 元/片), 比 M2 贵 ( 元/片);

3)三费均以元/片计。

综合来看,在单片成本方面,M6 比 M2 贵 ( 元/片), 比 M2 贵( 元/片);平摊到单瓦成本,M6 比M2便宜 元/W, 与 M2 基本持平。

非硅成本由拉棒成本和切片成本两部分组成。在单位重量拉棒成本方面,直径越大则单位重量长晶速度越快,因而M6 比 M2 便宜;方单晶切方剩余率低,因而 方单晶比 M2 贵。

电池成本测算

置成本、非硅成本、三费。其中: 1)硅片购置成本与硅片定价策略有关,这里以 2019-6-20 价格为例,M2/ 方单晶/M6 三种硅片含税价格分别为 元/片,摊薄到单瓦后,M6 与 M2 相近, 比 M2 贵 元/W; 2)非硅成本方面,M6 比 M2 降 元/W, 比 M2 便宜 元/W; 3)三费均假设为 元/W。

综合来看,电池环节的附加成本变化不大。

具体来看,在非硅成本中,银浆、铝浆、TMA 等的用量与电池面积相关,最终单瓦成本不变;折旧、人工 等与容量产能相关的成本会被摊薄。

组件成本测算

组件成本可拆分为电池购置成本、非硅成本、三费。其中:

1)电池购置成本与电池定价策略有关,目前 M2/ 方单晶两种电池含税价格为 元/W,M6 电池尚无公开报价,考虑到目前 M6 与 M2 硅片单瓦定价相同,且电池成本变化不大,因而假设定价与 M2 相同;

2)非硅成本方面,M6 比 M2 便宜 元/W, 比 M2 便宜 元/W;

3)三费均假设为 元/W。

综合来看,电池环节的附加成本降低幅度大于电池环节,但依然变化不大。

具体来看,在非硅成本中,EVA、背板、光伏玻璃等主要组成部分随本来就以面积计价,但 M6 与 产品提高了面积利用率,成本会有小幅摊薄;同时产线的产能节拍不变,但容量产能增加。从而接线盒、折旧、 人工等成本会被摊薄。

各环节利润分配: 超额利润在硅片,M6 超额利润在电池和组件

超额利润 4 分钱,M6 超额利润 13 分钱,M6 利润空间比 方单晶大约高 4 个百分点。在组件 售价端, 可溢价 2 分钱,M6 可溢价 8 分钱;在成本端, 可降低 2 分钱,M6 可降低 5 分钱,因而 超额利润为 4 分钱,M6 超额利润为 13 分钱。在所有环节均自产的情况下, 可提高净利率 个 百分点,M6 可提高净利率 个百分点。

在利润分配方面,在目前的价格水平下, 方单晶所获超额利润基本留在了硅片环节。M6 电池和组件 尚无公开报价,按照假设电池售价 元/W、组件售价 元/W 来计算,超额利润在硅片/电池/组件环节的 分配大致为 元/W,大部分超额利润流向了组件环节。

推广 M6 硅片的原动力在于增厚产业链各环节利润。由于目前硅片尺寸的另一选择是,所以推广 M6 需要在产业链各环节利润空间上同时大于 M2 和 方单晶。

静态情景:M6 组件定价与 M2 相同,让利下游电站,推动渗透率提升

最直接的推广方式是将 M6 组件价格设定为与 M2 相同,从而将电站端的系统成本摊薄让利给下游电站, 快速提升下游电站对 M6 组件的认可度。

目前 M2 组件价格为 元/W,若 M6 组件价格同样定为 元/W,则相应的 M6 电池价格需要下调为 元/W,与 M2 电池价格相同,以保证组件环节 M6 净利率大于 M2;硅片价格可以维持 元/片不变,此 时电池净利率可保持在 ,依旧高于 M2 电池的净利率 。在此情境下,M6 各环节净利率均超过 M2, 有利于 M6 推广。

与 方单晶相比,此时 M6 各环节超额利润为 5 分钱,而 方单晶超额利润为 4 分钱,M6 更有 优势。具体到各环节来看,M6 硅片环节净利率稍低,但电池和组件环节净利率高,更有利于全产业链共同发展。

动态情景:M6 定价紧跟 M2 即可始终保持竞争优势

在组件价格方面,M6 与 M2 定价保持一致,即可使 M6 组件保持在下游电站选型中的竞争优势。

在电池价格方面,M6 与 M2 定价保持一致,则可使组件环节的成本摊薄沉淀为组件环节的利润,使得对下 游组件厂来说生产 M6 组件时的毛利率始终高于 M2,因而 M6 组件更有吸引力。

在硅片价格方面,保持 M6 与 M2 单位面积的价格相同,则可使电池环节的成本摊薄沉淀为电池环节的利润,使得对电池厂来说生产M6 电池时的毛利率始终高于 M2,因而 M6 电池更有吸引力。

对硅片环节来说,保持 M6 与 M2 单位面积的价格相同则 M6 净利率比 M2 高 4 个点,硅片环节亦有推广动 力。这也为后续继续降价让利给电池、组件、电站留出了更多空间。

增大硅片尺寸的限制在于现有设备的兼容性。通过梳理拉棒切片、电池、组件三个环节用到的主要生产设 备,我们发现现有主流设备可以兼容 M6 硅片,但这一规格已基本达到现有设备允许的尺寸上限,继续增大硅 片尺寸则需重新购置部分设备,使得增大尺寸带来的成本下降被新购设备带来的成本上升所抵消。

拉棒与切片环节:单晶炉等关键设备裕度大,部分设备接近尺寸上限

在拉棒与切片环节,生产工艺主要分为拉棒、切方、切片三步,分别用到了单晶炉、截断机与开方机、切 片机等 4 种设备。总的来看,对于 M6 硅片来说,单晶炉与开方机尺寸尚有较大余量,截断机已接近部分厂家 设备尺寸的上限。

单晶炉:热屏尺寸尚有较大余量。当前主流单晶厂家热屏内径均留有较大余量。M2 硅片外径为 210 mm, 对应的圆棒直径为 214 mm 左右;M6 硅片外径为 223 mm,对应的圆棒直径为 228 mm。当前主流单晶炉热屏内 径在 270 mm 左右,拉制直径 228 mm 硅棒完全可行,且无须重大改造。

截断机:M6 尺寸在目前设备加工规格范围内,但已接近设备加工规格上限。切断机用于将硅棒切成小段, 其加工规格较难调整。以连城数控官网提供的多线切断机主要参数来看,其适用的单晶硅棒直径为 155-230 mm。 而 M6 硅片对应的圆棒直径是 228 mm,在该设备加工规格范围内,已接近设备加工规格上限。

开方机:加工尺寸裕度较大。开方机用于将圆棒切成方棒。以高测股份单棒四线开方机为例,其切割棒料 直径为 200-300 mm,开方尺寸为 157-210 mm。M6 硅片对应的方棒直径为 223 mm,开方尺寸为 166 mm,现有 设备裕度较大。

电池环节:扩散炉内径最关键,目前可满足要求

目前主流 PERC 电池的生产工艺分为清洗制绒、扩散、刻蚀、镀膜、激光刻划、印刷栅线、烧结等工序,涉 及的关键设备有扩散炉、PECVD、激光刻槽机、丝网印刷机、烧结炉等。其中扩散炉、PECVD、烧结炉等管式加 热或真空设备尺寸难以调整,因而是硅片加大尺寸的瓶颈环节。若硅片尺寸超出现有设备极限,则只能购置新 设备,成本较高。目前常见的管式设备内径最小 290 mm。

扩散炉:圆棒直径需小于扩散炉炉管直径。在扩散工序中,一般使用石英舟承载硅片,然后将石英舟放置 于扩散炉炉管中。在扩散炉中,硅片轴线方向一般与扩散炉轴线方向平行,因而硅片尺寸需在扩散炉炉管截面 之内,即硅棒的圆棒直径需小于扩散炉炉管直径,且需要留有一定的操作空间。将硅片边距由 mm 提高 到 166 mm 的同时,硅片外径将由 210 mm 增大到 223 mm,对于内径 290 mm 的扩散炉来说尚可行。在石英舟 方面,其尺寸经过合理设计一般可以满足M6 硅片进出炉体的要求。

PECVD:硅片边距需小于 PECVD 炉管内径。PECVD 与扩散炉的情况有以下两点不同:1)在 PECVD 中,使 用石墨舟装载硅片;2)硅片轴线与 PECVD 炉管轴线垂直放置,因而只需硅片边距小于 PECVD 炉管内径即可。 为了提高 PECVD 产能,炉管内径一般较大,以叠放更多硅片。将硅片边距由 mm 提高到 166 mm 对于内 径 450 mm 的 PECVD 来说无障碍。

丝网印刷机:M6 硅片可兼容。丝网印刷机的传输系统、旋转平台、刮刀头、视觉系统均与硅片尺寸相关。

以科隆威为例,其官网挂出的唯一一款全自动视觉印刷机PV-SP910D 可兼容 M6 硅片。

组件环节:排版串焊与层压设备均近极限

组件环节主要分为排版串焊、叠层、层压、装框、装接线盒、固化清洗、测试包装等工序,主要需要用到 排版机、串焊机、层压机等设备。

排版串焊:可兼容,问题不大。排版串焊机的关键尺寸是组件长和宽,若组件尺寸在设备允许范围内,则 只需更改设置即可适用于大硅片组件;若超出设备允许的最大组件尺寸,则很难通过小技改来兼容。以金辰的 高速电池串自动敷设机为例,其适用玻璃组件范围为长 1580-2200 mm、宽 800-1100 mm。预计使用 M6 硅片的 72 型组件长 2120 mm、宽 1052 mm,在排版串焊设备允许范围内。

层压:层压机尺寸已达极限。层压机的层压面积较大,一般一次可以处理多个组件。以金辰 JCCY2336-T 层 压机为例,其层压面积为 2300 mm×3600 mm。在使用 M2 硅片时,该层压机一次可处理 4 块 60 型组件,或 3 块 72 型组件。在使用 M6 硅片时,该层压机同样可以一次处理 4 块 60 型组件或 3 块 72 型组件。对于 60 型组 件来说,处理 M2 硅片组件时,该层压机长度方向的余量为 240 mm,较为宽裕;但处理M6 硅片组件时,由于 单片电池尺寸增大 mm,60 型组件长度将加长 ,层压机长度方向的余量仅剩 55 mm,较为紧张。

辅材尺寸易调整。组件辅材主要包括光伏玻璃、EVA、背板、接线盒等。其中光伏玻璃、EVA、背板目前幅 宽可生产 166 及更大尺寸材料,仅需调整切割尺寸即可。接线盒不涉及尺寸问题,仅需考虑组件功率提高后接 线盒内部线缆材料可能需要使用更高等级材料。

……

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档,请登陆未来智库,搜索下载。

AI芯片行业仍处在发展阶段

人工智能核心的底层硬件AI芯片,经历了多次的起伏和波折,自诞生以来不断实现升级和进步。2006年Hinton发表“多层神经网络”论文,证明了大规模深度学习神经网络学习的可能性,AI芯片自此得到飞速的发展;

2014年陈天石博士研究团队发布DianNao系列论文,开启ASIC芯片研究领域。随着深度学习算法的快速发展,各个应用领域对算力提出愈来愈高的要求,传统的芯片架构无法满足深度学习对算力的需求,能够加速计算处理的人工智能芯片进入快速发展的阶段。

AI芯片主要分传统芯片和智能芯片两类

AI芯片主要有传统芯片和智能芯片两类,另外还有受生物脑启发设计的类脑仿生芯片。传统芯片可以覆盖人工智能程序底层所需要的基本运算操作,但是在芯片架构、性能等方面无法适应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的快速发展;

智能芯片是专门针对人工智能领域设计的芯片,包括通用和专用两种类型。其中通用型智能芯片具有普适性,在人工智能领域内灵活通用;专用型智能芯片是针对特定的应用场景需求设计的。

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波动上升,AI芯片是新方向

根据全球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的统计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集成电路市场规模达3304亿美元,较2018年出现回落。随着产业信息化、智能化的深入,集成电路市场规模将迎来新一轮上升趋势,其中AI芯片将成为引领产业增长的主流技术方向。

2019年全球AI芯片市场规模为110亿美元。随着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数字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工智能商业化应用将加速落地,推动AI芯片市场高速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市场规模将达726亿美元。

半导体产业向中国转移,国产AI芯片迎来新机遇

全球半导体产业发展至今,总共有三次转移历程。第一阶段:由美国转移到日本。日本从装配开始全面学习美国半导体技术,电器时代向PC时代转变;

第二阶段:由美国、日本转移到台湾、韩国。日本芯片产业受美国施压及本土经济乏力而衰落。PC时代持续繁荣;

第三阶段:由美国、台湾、韩国转移到中国。中国芯片产业拥有巨大下游市场,劳动力丰富,且背靠国家产业政策和活跃社会资本的支持。PC时代向万物互联、人工智能时代转变,激发对AI芯片的需求。

更多数据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市场需求分析与投资前景预测》。

从美国对华为的制裁以及疫情影响导致全球缺芯,这些致命因素无疑加重了我国集成电路业的发展,我国部分高端芯片和元器件短期内无法实现国产替代,只能大规模依赖进口。

我国倚重进口主要缘于国产芯片与国际水平差距太大,而信号链芯片相较于电源管理芯片的设计更为复杂。我国在政策措施扶持下,中国集成电路新增产线的陆续投产以及快速发展的势头。

我国所需核心芯片主要依赖进口,中国芯片封装企业市场目前的占有率较高,部分在高端芯片器件封装领域有较大突破。集成电路产品在功能稳定的同时,需要更小的体积及更少的外围器件,有分析师预测到2030年集成电路产业将扩大至5倍以上。

半导体芯片作为数字时代的基石。

不仅是是信息技术产业的核心,更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战略性、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已经成为了全世界的必争赛道。芯片国产化替代已经到了加速的窗口期,这也将给A股的芯片板块带来巨大的投资机遇。

拜登签署了《芯片和科学法案》。美国在“芯片法案”中加入“中国护栏”条款,进一步限制和阻止中国芯片先进制造能力的发展。虽然美国出口管制政策短期对国内产业链有所影响,但中长期来看更加凸显国内半导体核心底层产业链自主可控的重要性。

厨电行业渠道深度研究论文

《中小型企业营销渠道模式创新及策略分析》

[摘要]多元化和个性化的消费者需求、传统营销渠道模式在某些方面的缺陷、无处不在的市场营销竞争以及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在现代市场发展中已经成为影响中小企业渠道模式创新的重要原因。因此,中小企业必须通过建立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模式,打造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构建营销渠道联盟和大力发展网络营销等多种方式,努力促进中小型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的创新,使其在动态的和不确定性下的市场竞争中取得比较优势。本文以吉安市中小型企业为例,对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原因及策略作了具体分析。

[关键词]中小型企业;营销渠道模式创新;吉安市

在产品同质化日趋严重的今天,价格和促销已经很难成为战胜竞争对手的重要因素,但营销渠道不一样。正如美国著名营销学家唐·舒尔茨所言,它和整合营销传播一样能够让企业获得差异化的竞争优势。营销渠道作为市场营销学中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对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是企业生存、发展和壮大的一项重要利器和载体。然而,由于外部经济、政治和法律环境的不确定性影响以及自身规模的弱小性制约,中小企业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战胜竞争对手,其传统市场营销渠道模式高成本、低效率的弊端已经逐一显现,很难再进一步获取更大的竞争优势和突破,因此,必须整合渠道资源,通过市场营销渠道模式的创新来解决中小企业在营销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开拓和占领市场,以寻求更大的发展。这是中小企业在动态的和不确定的市场环境背景下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一、吉安市中小型企业营销渠道模式现状

吉安市位于江西省中西部,地处井冈山革命老区,面积25271平方公里,人口481万。2011年GDP总量为亿元,在江西省11个地市中位列第6,人均GDP为万元,在江西省11个地市中位列第9。工业增长率在2012年排名全省第3。总体经济状况位于全省中下游水平。在资源禀赋、历史条件、市场规模和经济环境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下,目前吉安的企业几乎都是中小型企业。近几年来,在深入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江西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和《吉安市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的基础上,中小型企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对全市经济持续增长、人员就业问题解决和科技创新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截至2011年,中小型企业对GDP贡献达到50%以上,上缴税收占全市财政总收入的47%以上,提供的城镇就业岗位占全市就业岗位的60%以上,65%的专利发明和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都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

吉安市中小型企业营销渠道模式总体状况如下:

(一)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理念落后、创新能力普遍缺乏

随着吉安市“十一五”规划的完成,交通、公共服务等各种基础设施日趋完善,这给电子、食品、药品、纺织、电力、机械等支柱产业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国家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出口加工区、国家电子信息科技创新基地、国家风能产业基地、国家加工贸易产业基地、国家台商承接基地以及吉泰走廊的开发和建成已成为中小型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引擎。目前,吉安市中小型企业面临着一个很不错的发展机遇和发展平台,但由于历史条件和地域关系,大多数中小型企业还是墨守成规、不思进取,没有深刻认识到营销渠道模式创新会给企业带来更大的竞争优势,使其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很多企业在营销渠道模式上还是简单复制大企业的营销渠道,没有根据自己的产品特性另辟蹊径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渠道模式。另外,由于吉安市整个经济发展程度不高,商业化氛围不浓,工资收入相对较低,很难吸引高素质、高学历的市场营销专业人才到企业就业,结果导致绝大多数企业普遍缺乏渠道管理和渠道创新能力,即使有些企业在某些方面有所创新,但由于没有进行专业的市场调查与预测,没有深刻地研究顾客的需求规律和需求特性,也经常导致创新效果一般,与预期相差很大。

(二)以传统营销渠道模式为主

目前吉安市中小型企业采用的营销渠道模式形式不一,有以批发商为主导的间接渠道模式,也有以零售终端为主导的渠道模式以及基于电子商务的互联网渠道模式等各种不同类型。但通过走访观察和对一些企业的深度访谈,发现吉安市绝大多数企业还是采用传统的即金字塔式的营销渠道模式,该模式的结构流程一般为企业——批发商(代理商)——零售商——消费者。吉安市作为江西省的一个三四线城市,以农业生产为主,工业不发达,商业氛围不浓厚,导致零售业态发展比较缓慢。另外,由于思想观念比较保守以及电子商务等数字化技术没有普及,网络营销这种现代化的渠道模式还没有得到足够推行,结果以批发商为主导的渠道模式还是大行其道,短时期内很难发生改变。

(三)营销渠道的资金链脱节或中断的可能性较大

中小型企业要建立一个成熟的渠道模式,就需要一定的资金作为保障。但由于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还在延续,加之国内总体经济形势也不是很景气,造成很多企业利润大幅度下滑。吉安市大多数中小型企业也毫不例外受到了这种经济大环境下强大的冲击和影响。在渠道模式中有这样一个惯例,很多经销商喜欢凭借小部分现金以小博大实现产品上架以达到自己扩大规模的目的,这种方式对于资金充裕的大型企业来说,没有什么太大的风险,但对于资金和现金流并不宽裕的中小型企业而言,则意味着一旦现金流中断,就不只是渠道模式陷入困境,企业生产经营受到影响这么简单,严重的会导致企业破产清盘。

(四)渠道营销控制能力较弱

吉安市中小型企业类型多样,性质不一,有国有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等,在不同性质的企业中总体而言民营企业经济发展势头良好,已占据市内经济总量的半壁江山。即使目前国际和国内经济发展环境不是很好,但企业数目也依然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不过绝大多数企业面临的一个共同问题在于资产有效利润较低,即规模比较薄弱。在这种背景下,企业的渠道模式可能面临两种情况:一是在渠道模式里面,如果遇到的是实力比较强大的经销商,由于自己市场知名度和品牌度较低,就会在渠道对话中失去话语权。经销商为了降低销售风险,就会附加一些不平等条约比如赊销、降价及限制供应其他经销商等来控制企业,这样会导致企业在渠道模式中没有自由发展和成长的空间。二是如果遇到的是实力和名气比较弱小的经销商,很多企业又会担心自己的产品和品牌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渠道服务不能得到很好的保障,对产品的维护能力很弱等一系列的问题。

二、中小型企业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原因

(一)多元化、个性化的消费者需求是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根本动因

按照社会学的原理,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在1000~3000美元之间时,整个社会将加速从传统的一元结构社会向多元化的现代社会转型。我国2011年人均GDP为5414美元,在全球排名为第89位。因此,多元化的消费者需求发展趋势在以后一个阶段还将长期存在。另外,由于社会、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以及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消费者越来越追求自我,展示自我个性,消费者需求多元化和个性化的变化趋势给企业市场营销传递了一个信号,市场营销的核心就是要尽量去满足顾客的需求。以顾客需求为起点来指导整个营销流程,是现代营销渠道模式构建的主要思路。而营销渠道模式作为连接生产者和消费者的这样一个平台和纽带,就需要去适应消费者需求的变化趋势,力求在原来渠道模式基础上作出改变和进行创新。即以消费者为起点,通过对企业、经销商各自活动的渠道资源的整合,达到以最低的成本、最快的速度、最好的服务满足顾客需求的目的。如果中小企业仍然固守原来传统的渠道模式,企业的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因此,消费者多元化和个性化的需求这两个变化趋势将驱使营销渠道模式进行创新,这是根本原因。

(二)存在一定程度缺陷的传统营销渠道模式,迫使中小企业对营销渠道模式创新进行内在修正

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采用的渠道模式是传统型营销渠道模式,主要原因还在于中小企业规模小,资金不够,为了节省营销成本,只能借助中间商来连接市场,此种模式具备一定的灵活性和适应性,在一定时期内还将广泛存在和应用。但由于营销渠道过长或者过宽,其缺陷随着渠道资源的整合和渠道规模的扩大而进一步放大。传统营销渠道模式的缺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由于渠道过长,不能快速把握消费者对产品质量、颜色、款式等方面的需求,导致在响应顾客需求方面存在严重的滞后性。二是企业与中间商的交易关系较为松散,彼此各自为战,都以追求各自收益最大化为目标。这种关系会导致双方合作随时可能中断,加大企业的交易成本。三是随着渠道的扩展,会有更多的中间商参与进来,必将分享一部分利润,而随着渠道流程的拉长,渠道成本将进一步加大,消费者会承受更高的产品价格,最终会影响企业的竞争力。上述缺陷将迫使企业对渠道模式进行内在修正,通过创新来壮大自己的竞争优势。

(三)无处不在的营销竞争是中小企业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外在驱动

竞争是商品经济的特性,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既是挑战也是机遇。相对而言,中小企业由于规模小、资金缺乏等因素的制约竞争更为激烈。产品质量的竞争、品牌的竞争、价格的竞争、渠道的竞争等无不深刻地影响企业的经营战略和经营管理,营销竞争已经渗透到企业经营发展的各个层面。中小型企业要想在激烈的营销竞争中战胜竞争对手,扩大市场份额,就必须更加快速和便捷地了解和知晓消费者需求,从而更有效地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和欲望。因此,从营销渠道模式角度而言,如果还保持原来的效率低下、冗余的营销渠道模式不放,那将错失良机,被竞争对手占了先机。对于很多企业来说,建立高效、快捷、有效的营销渠道模式是在竞争环境下快速打开和占领市场获得竞争优势的必然选择。

(四)飞速发展的电子商务是中小企业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平台保障

电子商务由于缩短了信息流动时间并节省了物流、现金流和信息流传输的处理成本,相对于传统贸易来说是一个深层次营销观念的革命。近几年来,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互联网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日益加快,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下的互联网进行营销活动已经成为企业生产和经营的一个重大变化趋势。美国70%的企业在业务开展方面都是借助于互联网而完成的。据统计,2010年我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已逾万亿元,2011年达6万多亿元,同比增长33%(见下表)。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服务产业将迎来其发展的“黄金年代”。近几年吉安市也日益受到互联网环境的深刻影响,很多企业也开始采用网络营销渠道模式来销售产品,以节省成本而给消费者带来更多的利益。通过百度关键词搜索“吉安的中小型企业”,发现一些企业都开始自建门户网站以扩大品牌知名度和缩短与客户的沟通激励。这充分说明在互联网发展的背景下,吉安市企业开始重视网络渠道模式的创新,这是一个很好的开端。

三、中小型企业营销渠道模式创新的具体措施

(一)打造客户关系管理系统,与顾客保持长期、有效和可持续的关系

客户关系管理(Customer Relationship Management,简称CRM),是一种以“客户关系一对一理论”为基础,目的在于改善企业与客户之间关系的新型管理机制。这个概念最早由Gartner Group提出来,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经得到广泛实施,对企业增加收入、优化销售流程和提高顾客满意度有着显著的效果。如果中小企业引入客户关系系统,那么在营销渠道创新方面将是一个有益的尝试和突破。它可以缩短渠道的销售周期,大幅度提高未来交易的成功率,可以便捷、有效地向企业提供客户的相关信息,巩固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联系,及时判断出客户未来的需求,并设法满足这些需求,企业还可以借助CRM中的数据库里面的消费者历史数据,去了解和分析消费者行为及喜好,从而能够进行追踪服务,保持长期、有效和可持续的联系。

(二)跳出单一渠道的束缚,建立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模式

中小型企业出于节省成本和风险回避的考虑,经常只建立某种特定的营销渠道模式。但市场环境和竞争对手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中小型企业如果只拘泥于某种形式的营销渠道模式,往往会被自己所束缚,得不到快速发展。因此,企业在渠道模式的建立和选择方面应该是动态的,必须不断适应企业发展阶段的演进和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建立多极型的市场营销渠道模式以分散风险和提高市场占有率。多极型营销渠道模式是指企业建立两条或者更多的分销渠道来获取更多的消费者市场信息,从而能够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这样一个通道。由于传统型市场营销渠道模式本身所具有的缺陷,建立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模式就显得更为迫切。多极型渠道模式能够覆盖更大的市场,也能获取更大的利润价值,并且能够更好地控制企业在渠道管理方面的风险。因此,随着市场环境的成熟和企业实力的进一步壮大,多极型市场营销渠道模式是中小企业的一个必然发展趋势。

(三)构建营销渠道联盟,形成有效的长期合作以分散承担市场风险

中小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立足,可以考虑构建营销渠道联盟。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营销渠道联盟能够兼顾节约交易成本和统一并实现双方利益。通过建立渠道联盟可以获取竞争优势,更有效地实现各自的经济目标。渠道联盟是指在区域内各行业中,将各中小企业上下游组织一体化,资源共享。加入到渠道联盟内的企业之间按照签订的协议可以相互提供资金、货源、物流、品牌和管理等方面的全方位支持,形成风险共担、利益共享、渠道互有的联盟关系。在渠道联盟的基础上,中小型企业还可以采用关联渠道,即利用大企业的渠道来销售自己的产品,可以有效地克服自己在自建渠道中遇到的资金不足等诸多困难。

(四)大力发展基于电子商务平台的网络营销渠道模式

很多中小型企业在网络营销的意识上还比较淡薄,不愿意花费精力和资金去进行改变和创新,但网络营销为中小型企业开拓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商业空间。网络营销具备便捷性和透明度的特点,对供求双方来说费用低廉,供求信息方便沟通,因此对双方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将是当前和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企业营销渠道模式变革的趋势。基于此,要提倡和鼓励中小型企业大力发展基于电子商务的网络营销模式。企业可以利用电子商务平台下的多种方式,比如建立QQ群、发布企业微博、在论坛里进行广告宣传和建立自己的门户网站等来进行网络销售。由于建立网络营销模式也需要一定的资金和成本,中小企业在这方面具备一定的困难,因此可以通过月租或者年租的方法来使用互联网呼叫中心、视频会议系统等这些紧密结合互联网通讯功能的软件,这将使企业大幅减低信息化成本和费用。

2021年厨电行业的竞争将会进一步加剧。除了专业的厨电企业,综合家电企业都会进一步加大在厨电领域的拓展力度。随着市场消费的不断升级,市场对高端产品的消费需求呈不断上升的态势,2021年依然是产业升级重要的一年。高端化、智能化、年轻化,将依然会是2021年厨电行业发展的核心关键词。未来5年之内,厨电行业将是所有家电品类中增长最快的行业,有可能在目前的不足1000亿元规模扩充至2000亿元以上;在未来3~5年,中国厨电市场将持续维持“专综并举”局面。

2019年上半年厨电市场下滑明显

在经历了几年的高速增长后,厨房电器市场增速开始放缓。2019年上半年,厨电市场零售额同比下滑,油烟机、燃气灶、消毒柜等品类下滑明显。实际上,自去年开始厨电市场已进入增速“换挡期”,传统厨电企业纷纷调整经营策略,通过多品类、多品牌、渠道下沉等手段迎接多元化市场竞争。

厨电市场整体低迷

从上半年的表现来看,整体家电市场陷入下行通道,厨电行业的境况也不佳。数据显示,2019年上半年度厨电零售额为亿元,同比下滑了。

1)其中,油烟机是厨卫市场的重点品类,2019年上半年规模同比下滑明显,零售额为亿元,同比下降个百分点;零售量为万台,同比下降。分渠道来看,线下市场零售额为123亿元,同比下滑;零售量为万台,同比下滑。线上市场的零售额为亿元,同比下滑;零售量为万台,同比微增。

2017-2019年H1中国油烟机线上线下零售额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2)燃气灶方面,零售额为亿元,同比下滑了。其中,线上渠道零售额为亿元,同比上涨了15%;线下市场零售额为亿元,同比下滑。

2017-2019年H1中国燃气灶线上线下零售额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3)消毒柜零售额为亿元,同比下滑。其中,线上市场零售额为亿元,同比增长;线下市场零售额为亿元,同比下滑。

2017-2019年H1中国消毒柜线上线下零售额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新兴品类中,上半年嵌入式厨电零售额规模为亿元,同比下降;零售量亿元,同比下降10%。嵌入式厨电下滑明显,这主要是由于单功能电烤箱、电蒸箱和微波炉等品类的下滑。不同的是,洗碗机依旧是厨电市场的“宠儿”。洗碗机零售额规模为亿元,同比上升26%;零售量为万台,同比增长,增速略低于去年。分渠道来看,线下渠道零售额为亿元,同比增长,零售量为万台,同比增长了;线上渠道零售额为亿元,同比增长,零售量为万台,同比增长了。

同时,洗碗机呈现品牌集中度较高的特点,线上TOP10品牌零售额占比,线下TOP10品牌零售额占比。

2019年H1中国洗碗机零售量、零售额规模统计情况

数据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在厨电市场整体表现较差的情况下,品牌竞争愈发激烈,价格战加剧,线上市场头部品牌借结构性下沉和平台市场下沉发力,抢食低端市场以取得增量。众多新兴和中高端品牌也在对中低端不断试探,中低端市场竞争激烈,头部品牌的份额遭到进一步稀释。线下不断发力下沉市场,从价格段来看,农村市场下沉点集中在2000元以下价格段,其中999元以下价格段零售量占比增长,1000元-1999元价格段增长了。

对于厨电市场的整体下滑,奥维云网总裁郭梅德认为,上半年房产交易有价无市,新增需求和安装类家电(厨卫)持续低迷。除此之外,渠道分化、获客成本激增、供应链成本上升不断挤压企业利润,导致市场费用投入不足,影响消费释放。产业观察人士洪仕斌表示,房地产市场降温是厨电市场表现低迷的原因之一。如果非新房装修,厨电产品的替代消费并不普遍。

厨电企业如何破局?——多功能集成、智能化新品类需求将成为新蓝海

自去年开始,厨电市场就渐行渐难。去年,厨电品类因受房地产市场低迷影响出现下滑,国内市场零售额为640亿元,同比下滑。

随着厨电市场进入增速“换挡期”,传统厨电头部企业也受到了行业低迷的影响。以老板电器为例,其全年实现营收亿元,同比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亿元,同比增长;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亿元,同比下降。老板电器的主营业务吸油烟机2018年的营业成本增加了,营业收入仅增加5%,毛利率随之下滑。

方太集团副总裁孙利明公开表示,国内厨电市场步入“换挡期”,跨界创新不断涌现,多功能集成、智能化的新品类需求将成为厨电行业的新蓝海。面对市场增速放缓的困境,主流厨电品牌正在积极蓄势,不遗余力地升级产品、创意研发,如方太创新推出了智能风魔方油烟机、水槽洗碗机Q8、概念灶具TCCA等,而老板电器则推出第四代大吸力油烟机新品。

面对新兴厨电市场,在坚守烟灶产品研发的同时,厨电巨头们也加大了对洗碗机、蒸箱、烤箱等新品类厨电的研发投入和市场推广力度。老板电器子商务CEO、蒸箱事业部CEO蒋凌伟曾表示,去年中式蒸箱已被确立为公司第二品类,今年将是蒸箱品类加速年。未来老板电器要实现蒸箱品类占公司营收的1/3,使蒸箱成为企业的第二增长点。

除此之外,整个厨电行业的渠道进一步下沉。中国厨房电器市场还存在着大量空白。厨房电器产品在二三级市场的占有率很低,这些市场的开拓必然会极大推动厨房电器行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自建渠道,将重心转向乡镇和农村市场。

数据显示,去年帅康已新增专卖店1500余家,KA渠道进驻增加500余家。老板电器也在三四线新增城市公司68家,新建专卖店535家,截至2018年底,共有城市公司155家、专卖店3258家。老板旗下厨电品牌“名气”以“做强县域、试点城市、深挖乡镇”为渠道推广核心思路,以“聚焦烟灶,稳步拓展新品类”作为产品推广模式。

尽管厨电市场随着基数的攀升而增速放缓,并且在今年上半年出现了负增长,但不可否认的是厨电仍被视为最具投资前景与增长潜力的行业,这也可以从跨界巨头不断进军厨电领域的举动中看出来。今年3月,创维集团宣布成立大厨电公司,打造厨电全品类板块;2019年AWE期间,海信携带厨电新品参展,康佳推出了AI90°烟机,长虹展示智慧厨房,TCL也宣布在厨电领域加快布局。

不过,在洪仕斌看来,虽然企业“跨界”厨电看似来势汹汹,但厨电品类的专业属性较强,且已经具有较为清晰的品牌认知,未来厨电市场的主角还是专业厨电品牌。

——更多数据来源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厨房电器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

城市市场深挖高端产品潜力,农村市场需求将放量。厨电产业属于传统行业,竞争较为激烈,城市市场方面保有量大,已经相当普及,加上如今来国家对于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出台,导致购置全套家电的需求降低,导致厨电市场增速放缓。不过随着人们对生活水平的追求不断提高,新型厨房电器逐渐被人们所接受,加之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大规模普及的燃气灶、油烟机、微波炉等产品经过数年的使用已经频临更新换代,我们认为未来城市是市场的主要增长动力将在高技术含量、节能环保的新型厨电产品上。近几年随着国家的家电下乡、节能补贴等政策的出台,农村家电市场需求呈现放量式增长态势,特别是厨电产品,尚处于开发初期,像微波炉、电烤箱、油烟机等产品才刚刚开始在农村地区普及,未来有很大的增长空间。正因为农村市场待开发,更需要厨电厂商抓住细分市场的机遇,推出适合农村地区使用的操作简便、性价比高的产品,推进农村用户对现代厨房电器的认知,促进市场的进一步扩大。整体厨房电器潜力巨大,新型产品将稳定增长如今消费者对于整体厨房的需求日益升温,通过家装企业和厨电企业对整体厨房这一概念的不断推广,企业可以实现自身产品的“一站式销售”,经济效益更加突出,同时消费者能够体验到智能化厨房电器带来的便利,这一概念与家庭装修的融合,将直接带动厨电产品的市场爆发。为此,整体厨房这一产业将成为我国厨电行业下一阶段的另一热点。另一方面,以洗碗机、净水设备、豆浆机/榨汁机为代表的新型厨房电器,如今不仅仅是在高端消费市场有所建树,但整体拥有率还很低,未来出点生产企业应抓住厨房电器更新换代的契机,加快新型产品概念的推广,特别是与整体厨房的搭配或许能够极大的加速新型厨电产品的普及。未来,随着消费者口口相传的口碑效应,以及厂家的持续推动,各类新型厨房电器将不断进入消费者的家庭。厨房电器品牌格局初定,二线品牌生存压力显现在传统的以燃气灶和油烟机为主营业务的厨电企业,已经初步划分出一二线品牌,一线阵营包括方太、华帝、万家乐、万和、老板、帅康六大品牌,其中方太多年来深耕专业领域的技术研发,加上积极地市场运作,在市场占有率和产品美誉度上领先其他品牌,但优势并不明显。像西门子、三洋、樱花、德意等品牌与前六大品牌还是有一定差距的,短时间内很难完成超越,处于第二阵营,主要是由于产品线不够丰富或关键技术方面稍逊于一线品牌。厨房家电进入节能时代低碳节能概念的深入人心,如今厨电已不再简单充当生活必需品的角色,同时也肩负着环保的担子。产业洞察网分析师表示:“如今大多消费者在选购产品时,都会关注厨电产品上都贴有的能效标识。而且商场热水器的导购员表示:“节能补贴的推出,使得燃气热水器的销售进一步增长。”从这一点可以看出,节能补贴政策不只是对于白电主流电器,对于厨房电器来说,同样指导了其产品你发展的脉搏,以节能低碳的理念的发展!家电专家介绍,燃气热水器节能技术关键是提高燃烧率,直接达到节能效果。而油烟机、电饭煲和微波炉都是几乎每天要用的电器,因此其耗电量不可小视,在选购的时候应当尽量选择高能效的节能产品。厨房电器的节能化步伐走的如此之快,得益于国家政策的引导,以及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民对于环保的接受!如今各大主流热水器企业主推的产品,能效等级均在2级及以上。海尔、美的、万和、樱花、帅康等多家热水器企业旗帜鲜明地表示:“将主要生产节能热水器。”以燃气灶、吸油烟机为代表的厨电产品在能效水平提升方面也是不甘落后,各企业纷纷立足节能环保,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推出“低碳”产品。

电子玻璃行业深度研究论文

上游设备及材料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

随着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的发展,为显示产业提供新的市场空间,大尺寸面板、商业显示、AR/VR、笔记本、车载高端产品等应用越来越多;同时,视频制作、图像处理、 游戏 设计、专业电竞等细分领域都将对显示产品提出更高的要求,在这些因素的推动下,显示产业逐步向高端进发。

在这样的产业背景下,不只是玻璃基板,国内其他显示上游关键材料及零组件的发展也需要加快。近年来,多项扶持政策出台推动核心材料、零组件和装备的国产化,同时多条高世代线投入建设为提升我国新型显示产业上游材料和零组件配套提供了难得的发展契机。中国作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发展的重心,受产线建设和投入量产的影响,正成为全球新型显示产业关键材料和设备的重要引擎。

外资配套企业纷纷落户中国大陆,2016年液晶玻璃基板领域的龙头企业旭硝子、电气硝子、康宁等纷纷在我国布局,深度参与代玻璃基板项目;偏光片方面,LG化学、三星SDI、奇美材料、三利谱等企业的偏光片项目也在江苏、安徽等地陆续开建或扩产;液晶材料方面,DIC和默克分别在青岛和上海启用混配工厂,以就近供应中国液晶面板企业。

我国本土企业正快速成长

事实上,在“自主可控+国产替代”的浪潮下,国内关键材料和设备本土配套能力也在不断增强,推动我国显示产业向高端化迈进

其中,在玻璃基板领域,中国建材集团所属凯盛 科技 旗下成都中光 科技 有限公司,采用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建成投产国内首条代TFT-LCD玻璃基板生产线据中国建材集团官方介绍,其综合良品率达到90%以上的国际先进水平,产品被京东方、深天马等厂商大量使用。高世代TFT-LCD玻璃基板的成功下线,打破了我国高端TFT-LCD玻璃基板依靠进口的局面,使我国成为全球第三个掌握这项先进技术的国家。

而在发光材料领域,位于固安产业新城的鼎材 科技 通过与高校、原材料供应商及面板客户建立协同创新机制,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面向客户需求,配套开发了包括电子传输材料、红绿光发光辅助层材料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型OLED 材料,其性能达到业界同类材料先进水平,打破了 OLED 专利国际垄断局面。

作为显示行业的“命脉”,上游封装环节掌握着行业发展的绝对话语权。而在这一领域,我国也取得了一定的突破。例如,专注于高端LED器件封装的龙头企业——杭州美卡乐光电有限公司,经过长期技术攻关,其各系列产品已被美国Daktronics、Watchfire、韩国三星、LG,国内雷迪奥、洲明、艾比森等国内外知名显示屏公司高度认可,成为高端显示屏项目的首选。近期,美卡乐最新的“4合1”产品已顺利导入多家国内高端屏厂,并以领先的技术质量指标,陆续已成为知名屏厂认定的“4合1”高端定制化供应商。

其实,国内显示产业上游关键材料及零组件厂商逐步打入高端领域,只是国内高端显示产业的一个个缩影。通过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只有拥有自主研发技术,才能不被“卡脖子”,拥有国际话语权。

问题一:综述和论文在格式上有什么区别?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 文献综述 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 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目前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正文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 小结 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 文献丹述 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最近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论文格式 1、毕业论文格式的写作顺序是:标题、作者班级、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2、毕业论文中附表的表头应写在表的上面,居中;论文附图的图题应写在图的下面,居中。按表、图、公式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编号。 3、毕业论文中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严格按以下顺序:序号、作者姓名、书名(或文章名)、出版社(或期刊名)、出版或发表时间。 4、论文格式的字体:各类标题(包括“参考文献”标题)用粗宋体;作者姓名、指导教师姓名、摘要、关键词、图表名、参考文献内容用楷体;正文、图表、页眉、页脚中的文字用宋体;英文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5、论文格式的字号:论文题目用三号字体,居中;一级标题用四号字体;二级标题、三级标题用小四号字体;页眉、页脚用小五号字体;其它用五号字体;图、表名居中。 6、格式正文打印页码,下面居中。 7、论文打印纸张规格:A4 210×297毫米。 8、在文件选项下的页面设置选项中,“字符数/行数”选使用默认字符数;页边距设为 上:3厘米;下:厘米;左:厘米;右:厘米;装订线:厘米;装订线位置:左侧;页眉:厘米;页脚厘米。 9、在格式选项下的段落设置选项中,“缩进”选0厘米,“间距”选0磅,“行距”选倍,“特殊格式”选(无),“调整右缩进”选项为空,“根据页面设置确定行高格线”选项为空。 10、页眉用小五号字体打印“湖北工业大学管理学院2002级XX专业学年论文”字样,并左对齐。...>> 问题二:论文综述是什么东西?怎么写.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文献综述是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的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至少有以下好处:①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医学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②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临床科研选题及进行临床科研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③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④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可难可易,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自由选题。 文献综述与“读书报告”、“文献复习”、“研究进展”等有相似的地方,它们都是从某一方面的专题研究论文或报告中归纳出来的。但是,文献综述既不象“读书报告”、“文献复习”那样,单纯把一级文献客观地归纳报告,也不象“研究进展”那样只讲科学进程,其特点是“综述”,“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总之,文献综述是作者对某一方面问题的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评论的科学性论文。 写文献综述一般经过以下几个阶段:即选题,搜集阅读文献资料、拟定提纲(包括归纳、整理、分析)和成文。 一、选题和搜集阅读文献 撰写文献综述通常出于某种需要,如为某学术会议的专题、从事某项科研、为某方面积累文献资料等等,所以,文献综述的选题,作者一般是明确的,不象科研课题选题那么困难。文献综述选题范围广,题目可大可小,大到一个领域、一个学科,小到一种疾病、一个方法、一个理论,可根据自己的需要而定,初次撰写文献综述,特别是实习同学所选题目宜小些,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选定题目后,则要围绕题目进行搜集与文题有关的文献。关于搜集文献的有关方法,前面的有关章节已经介绍,如看专著、年鉴法、浏览法、滚雪球法、检索法等等,在此不再重复。搜集文献要求越全越好,因而最常用的方法是用检索法。搜集好与文题有关的参考文献后,就要对这些参考文献进行阅读、归纳、整理,如何从这些文献中选出具有代表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大的单篇研究文献十分重要,从某种意义上讲,所阅读和选择的文献的质量高低,直接影响文献综述的水平。因此在阅读文献时,要写好“读书笔记”、“读书心得”和做好“文献摘录卡片”。有自己的语言写下阅读时得到的启示、体会和想法,将文献的精髓摘录下来,不仅为撰写综述时提供有用的资料,而且对于训练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水平都有好处,特别是将文献整理成文献摘录卡片,对撰写综述极为有利。 二、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 问题三: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格式是什么? 本科毕业设计(论文) 文献综述 院 (系): 专 业: 班 级: 学生姓名: 学 号: 年 月 日 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文献综述评价表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 综述名称注意综述名称(综述内容中不要出现本课题怎么样等等) 评阅教师姓名职称 评 价 项 目优良合格不合格 综述结构01文献综述结构完整、符合格式规范 综述内容02能准确如实地阐述参考文献作者的论点和实验结果 03文字通顺、精练、可读性和实用性强 04反映题目所在知识领域内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新技术等 参考文献05中、英文参考文献的类型和数量符合规定要求,格式符合规范 06围绕所选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搜集文献 成绩 综合评语: 评阅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文献综述: 小四号宋 空一行 标题 二号黑居中 空一行 1 XXX 三号黑 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 XXXX 小三号黑 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 XXX 四号黑 XXX 小四号宋,行距20磅 空一行 2 XXXX 三号黑 (空1行) 参 考 文 献 (空1行) [要求按国标GB 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书写,例如:] [1] 袁庆龙,候文义.Ni-P合金镀层组织形貌及显微硬度研究[J].太原理工大学学报,2001,32(1):51-53 .(宋体五号,行距固定值20磅) [2] 刘国钧,王连成.图书馆史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79:15-18,31. 下面的是我的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 FTO透明导电薄膜的溅射法制备 1 前言 为了更好的开展毕业论文及毕业实验工作,在查找和阅读与《DSSC用FTO透明导电玻璃的溅射法制备》相关的文献和资料,完成撰写了本文献综述。随着科技的日趋成熟,导电玻璃的制备方法也越来越成熟,种类也衍生得越来越多。 本文章将对国内外的制备方法,种类,发展现状及趋势,工艺性能,退火处理对性能的影响等方面做一简要介绍。 2透明导电玻璃的种类及制备方法简介 透明导电玻璃的种类 .1 TCO导电玻璃 TCO(Transparent Conductive Oxide)玻璃,即透明导电氧化物镀膜玻璃,是指在平板玻璃表面通过物理或化学镀膜方法均匀的镀上一层透明的导电氧化物薄膜而形成的组件.主要包括铟、锡、锌、铬的氧化物及其复合多元氧化物薄膜材料。 ITO透明导电玻璃 ITO透明导电玻璃全称为氧化铟锡(Indium-Tin Oxide)透明导电膜玻璃,多通过ITO导电膜玻璃生产线,在高度净化的厂房环境中,利用平面磁控技术,在超薄玻璃上溅射氧化铟锡导电薄膜镀层并经高温退火处理得到的高技术产品。 ITO玻璃产品广泛地用于液晶显示器(LCD)、太阳能电池、微电子ITO导电膜玻璃、光电子和各种光学领域。 透明导电玻璃 FTO透明导电玻璃为掺杂氟的SnO2导电玻璃(SnO2:F),简称为FTO。FTO玻璃可以做为ITO导电玻璃的替换用品,广泛用于液晶显示屏,光催化,薄膜太阳能电池基底等方面,市场需求极大. FTO玻璃因其特殊性,......>> 问题四:文献综述里的参考文献的格式? 字体为小五号或六号字体。 下面是几中常用参考格式:你可以参考一下。 1.专著: [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 [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 [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 [序号]作者. 题名[D]. 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 [序号]专利申请者.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 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 [序号]著者. 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 [序号] 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 : [序号] 作者. 题名[N]. 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 [序号] 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 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有问题留言。 问题五:什么是论文的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 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 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 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 问题六:毕业论文文献综述跟研究综述都要写吗 两个什么区别啊 不一样文献综述大概是你结合收集的文献对你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一个阐述(只是结合自己发现的问题研究)研究综述大概是你对你要研究的问题进行一个阐述(你有研究的问题、方向和结论)文献耽述比研究综述简单一些 问题七:论文的文献综述应该怎样写? 应该如何撰写文献综述 一,什么是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的概念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 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文献综述的作用 文献综述在于高度浓缩了几十篇甚至上百篇散乱无序的同类文献之成果与存在问题或争论焦点,对其进行了归纳整理,使之达到了条理化和系统化的程度.它不仅为科研工作者完成科研工作的前期劳动节省了用于查阅分折文献的大量宝贵时间,而且还非常有助于科研人员借鉴他人成果,把握主攻方向以及领导者进行科学决策. 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的意义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二,文献综述的选题与文献资料的搜集 选题原则 1.结合所学知识选自己专长的或有基础的题目,否则难以写出水平较高的综述. 2.根据所占有文献资料的质和量选题. 3.选题一定要能反映出新的学科矛盾的焦点,新成果,新动向. 4.题目不宜过大,范围不宜过宽.这样查阅文献的数量相对较小,撰写时易于归纳整理,否则,题目选得过大,查阅文献花费的时间太多,影响实习,而且归纳整理困难,最后写出的综述大题小作或是文不对题. (二)文献资料的搜集 1,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2,文献资料的搜集方法 将文献资料储存在大脑中或其他载体上形成不时取用的资料库的过程称作文献资料搜集法.它包括阅读法,剪报法,笔记法和现代化技术存贮法(如复印,电脑存贮,光盘存贮等). 三,格式与写法 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部分具体格式:①综述题目;②作者单位;③摘要;④关键词;⑤前言;⑥主题;⑦总结;⑧参考文献.下面着重介绍前言,主题部分,总结部分及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 (一) 前言部分 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部分要写清: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 (2)有关概念......>>

表面处理技术在模具发展中有着重要的作用。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表面处理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显示器防护玻璃表面处理技术

摘 要:采用酸溶液湿法腐蚀和镀制增透、保护膜层的方法,对某型仪表用显示器防护玻璃表面进行了工艺处理,使得表面反射率降低到2%以下,产品可见光波段平均透过率达到86%,表面硬度提高到。产品性能检测和试用情况表明,防护玻璃具有较好的防眩、增透和抗划伤的作用,使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 防护玻璃;表面处理;反射率;硬度

中图分类号:TQ34 文献标识码:A

Display Protective Glass Surface Treatment Technology

WANG Bao-song, ZHANG Guo-sheng, XIE Qin

(Jinling machine factory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Jiangsu 211100, China)

Abstract: Display protective glasses of a certain type instrument were technically processed by use of wet etching with acid solution and AR protective coating method. The reflectivity of surface was reduced to 2% below, the average transmittance of products was 86% in visible light, and the hardness of surface was enhanced to GPa. The products' performance testing and trials expressed that, the protective glasses have good anti-glare, antireflective, scratch-resistant process and good behaviors.

Keywords: protective glasses; surface treatment; reflectivity; hardness

引 言

显示器作为当今社会一种极为常见的数据和信息的显示方式,在电脑、手机、仪器、仪表等多种设备上具有广泛的应用。根据特殊使用环境的要求,一些仪器设备的显示器往往不直接暴露于外界环境之下,而是在其外部增加一层防护玻璃。防护玻璃的作用主要是保护显示器,防止损坏。针对室外使用情况而言,由于外界视场中光源的强光会在玻璃表面形成较强的反射,影响显示图像在人眼的视觉效果,因此保护玻璃需要具有防眩光、增加透射的作用。王承遇等对玻璃表面结构、表征、测试和处理等方面技术的发展情况进行了报道[1],文献[2]中指出防眩有三种途径:表面刻蚀、喷涂小颗粒成膜和表面镀膜。在多种防眩处理方法中,化学蚀刻因其方法简单、操作容易、适合于大面积玻璃蚀刻和大规模生产特点而倍受关注[3]。

本文介绍了对某型仪表用显示器防护玻璃的表面工艺处理的工作情况,采取酸溶液化学腐蚀的方法对防护玻璃表面进行处理以增加表面粗糙度,通过条件调节控制表面光泽度指标,使产品达到防眩作用亦不影响人眼视觉效果。后续采用硬质膜料在产品表面制备光学增透膜层,提高产品在可见光波段的透射率和表面硬度。本文制备的防护玻璃具有防眩、增透、抗划伤的作用,达到了较好的使用效果。

1 防眩层的制备

工艺条件

经材料成分分析,防护玻璃基材是以SiO2为主体,包含Na、Ca、Mg、K等离子的非晶氧化物。文献[4]中报道了在玻璃表面上采用化学腐蚀方法制备折射率连续变化的非均匀膜,该薄膜是折射率渐变的多微孔性结构,在宽光谱范围内有低的反射率,是一种耐久力较好的减反射膜。罗春炼等通过溶液组分含量的调整,研究了提高防眩玻璃透光率的影响因素[5]。对于制备条件上的控制而言,则需要适宜的腐蚀处理条件(温度、时间、反应物成分等因素),才能使玻璃获得较高的透过率和雾度指标,以达到较好的防眩效果[2]。黄腾超等进行了应用于MOEMS器件的K9玻璃湿法刻蚀工艺的研究[6]。

本文对玻璃所进行的湿法刻蚀,是采用氢氟酸和硝酸为腐蚀液,通过调节酸液比例、温度和时间参数,达到最佳腐蚀效果。腐蚀溶液是以1:1:2比例配比的氢氟酸、硝酸和水混合溶液,腐蚀温度为40℃,刻蚀时间为18~20min。刻蚀效果的评价指标为表面光泽度,即代表了表面反射率的指标高低。本文经试验制得的表面光泽度为50~51的保护玻璃,其性能符合产品性能要求的表面反射率小于2%的技术指标,达到对产品预定的刻蚀效果。

制备过程

按1:1:2的比例配比氢氟酸、硝酸和水的混合溶液,置于聚四氟乙烯容器瓶内。用水洗方法清洗玻璃表面,不需要腐蚀处理的一面用胶带纸屏蔽起来,将玻璃样片浸泡于混合液中,整体置于水浴恒温箱内,设置水浴恒温箱温度至40℃,保持时间18~20min。反应结束后立即取出玻璃样片,用蒸馏水清洗表面残留混合液,去除屏蔽层,并烘干表面水分。采用表面光学测定仪测量玻璃处理表面的光学反射特性,以保证样品质量。

2 增透、保护膜层的制备

膜层设计

根据防护玻璃产品的特点要求,需要在表面制备增透、保护膜层以增加光学透射和提高表面硬度。根据双层减反射膜设计原理,若限定镀制在折射率为ng的基底材料上的外层折射率为n1、内层折射率为n2的两层膜的厚度都是λ/4时,欲使波长λ0的反射光减至零,它们的折射率满足如下关系[4]

基底玻璃材料的折射率为,若外层膜选用折射率为的MgF2膜料,经(1)式计算可得n2值为,故内层选用折射率为的Al2O3膜料。在双层减反射膜的基础上构建三层减反射膜,在此两层膜中间插入半波长的ZrO2层,使得透射光谱平滑。在此基础上,对三层膜系结构进行优化,将厚度做了细微调节,使得平均透光率进一步提高,最后膜系结构为G/ 。膜系结构中采用了硬度较高Al2O3膜料,有助于提高防护玻璃表面硬度。

制备方法

文中所采用的镀膜设备为北京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产的zzs-1100型光学真空镀膜机,有分子泵、行星转动装置、清洗离子源、光学膜厚监控仪的电子枪加热蒸发镀膜设备。镀膜前对防护玻璃表面使用乙醚溶液擦拭干净,进腔后进行离子清洗以改善表面性质,后按照膜系结构进行薄膜制备。工艺参数如表1所示。

指标检测

对膜层的光谱、附着力、摩擦等环境适应性进行了测试,膜层光谱测试曲线如图1所示,膜层的在~μm可见光波段范围内的平均透过率达到99%以上。经试验检测,膜层可通过GJB 2485-1995光学膜层通用规范[7] 对附着力、摩擦、温度、湿热、清擦性、耐溶性和水溶性的检测项目,质量可靠。

3 表面处理效果评析

经过防眩层处理和薄膜镀制的防护玻璃样件制作完成后,对其进行了性能指标检测。通过UV-3600紫外、可见、近红外分光光度计对样件可见光波段光谱进行测试,透射光谱曲线如图2所示,平均透光率达到86%。采用显微硬度计对玻璃样片进行硬度测试,镀膜后表面硬度达到,高于玻璃基底的表面硬度,提高了玻璃表面硬度和抗划伤能力。将防护玻璃安装于仪表显示器上,对其实际使用效果进行测试。在显示器通电状态下,通过人眼观察,显示器表面呈现清晰的图像画面。在太阳光照射情况下观察,显示器图像画面依然清晰,反射太阳光较弱,对人眼没有造成图像不清晰或不适的感觉,整体使用效果良好。

4 结 论

本文对某型仪表用显示器防护玻璃表面进行工艺处理,采用酸溶液湿法腐蚀处理获得防眩层,后利用电子枪加热蒸发镀膜方法制备表面增透、保护膜层。防护玻璃经湿法腐蚀处理,表面反射率指标降低到2%以下,镀制增透、保护膜层后,在可见光波段的平均透过率达到86%,表面硬度提高到。通过性能指标、环境试验和产品试用的方法对产品工艺处理效果进行评析,结果表明,采用该工艺处理的防护玻璃具有较好的防眩、增透和抗划伤的作用,使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王承遇,潘玉昆,卢 琪等. 玻璃表面工程的进展[J]. 玻璃与搪瓷,2003,31(5):45-50.

[2] 吴春春,杨 辉,袁 骏等. 抗静电防眩膜研究进展[J]. 材料科学与工程,2002,20(1):133-135.

[3] 胡沛然,韩文爵,王海风等. Na2SiF6和ZnCl2对玻璃防眩光效果的影响研究[J]. 化工新型材料,2009,37(11):84-95.

[4] 唐晋发,顾培夫,刘 旭等. 现代光学薄膜技术[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6.

[5] 罗春炼,韩文爵,王海风等. 提高防眩玻璃透过率的主要影响因素[J]. 化工新型材料,2008,36(12):89-91.

[6] 黄腾超,沈亦兵,陈海星等. 应用于MOEM S器件的K9玻璃湿法刻蚀工艺的研究[J]. 光学仪器,2004,26(2):151-155.

[7] 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 中华人民共和国军用标准 光学膜层通用规范 GJB 2485-1995[B]. 中国标准出版社,1995.省略。

铝合金燃油箱表面处理技术

【摘 要】本文概述了铝合金的表面处理技术,通过试验验证了几种铝合金的表面处理技术,分析了铝合金燃油箱的表面处理可行性,对解决铝合金燃油箱表面氧化变暗问题,提升产品外观,延长油箱寿命等具有积极意义。

【关键词】铝合金;燃油箱;钝化;氧化;金属覆膜剂

前言

随着重卡轻量化的发展重卡上的铁质燃油箱逐渐被铝质燃油箱替代,燃油箱采用铝合金材料,不但自重减轻一半以上,内部不生锈,而且铝合金燃油箱以光洁的表面深受用户的青睐,因此这种燃油箱市场前景广阔,逐渐成为应用趋势。但是铝合金燃油箱顾客购买时外观鲜亮,色泽美观,使用大约1年左右铝合金燃油箱“黯然失色”,其表面被雨水、泥沙等腐蚀后,色泽发暗,局部产生白色粉状霉点、发黄,油箱整体色泽不一,严重影响顾客的满意度,见下图1,通过对国内规模化油箱生产企业的了解,发现铝合金燃油箱的表面腐蚀,变色各油箱生产企业都遇到过,各生产企业也在一直寻求铝油箱的表面处理技术,鉴于此笔者对铝合金燃油箱的表面处理技术进行了研究。

图1 腐蚀后的油箱

1 铝制品表面处理技术概述

铝合金燃油箱材料为铝镁合金5052,属于防锈铝,其表面自然形成一层极薄的氧化膜(),有一定的抗腐蚀能力。但这层氧化膜疏松多孔,不均匀,抗腐蚀能力不强,容易沾染污迹,因此铝合金制品通常要进行特殊的表面处理,铝合金的表面处理技术有:钝化、阳极氧化、电镀、喷涂等,这几种处理技术都比较成熟,在一些铝制品上均有应用。

电镀处理技术:铝合金燃油箱是封闭的空心容器,其重量轻,体积大,电镀虽然是一种成熟的处理工艺,电镀层外观漂亮、其耐腐蚀性也较好,但是在铝合金上直接电镀是相当困难的,因为铝表面的氧化膜使得电镀层对铝的附着力很差,因此铝合金电镀必须有特殊的表面预处理,再者铝合金的电镀成本较高,使得这种处理方式并不适合应用于铝合金燃油箱上。

喷涂处理技术:该技术的关键在于解决涂层与铝基体的附着力,因此喷涂前铝合金表面必须进行预处理,其表面预处理需要喷砂或拉毛,再加上磷化或钝化、氧化等形成喷涂底层后,才能形成良好漆膜。其工艺流程较多,喷漆成本较高,其漆膜颜色缺乏金属质感,一般顾客青睐铝合金金属的本色,因此这种处理技术也不适合铝合金燃油箱。若顾客对铝合金燃油箱的外观颜色有特殊要求,比如我公司根据客户的特殊要求也生产黑色的铝合金燃油箱,这种铝合金燃油箱必须经过预处理才能进行粉末喷涂,喷涂后的燃油箱经检测其外表面的耐腐蚀、耐侯性等性能都非常优良,只是产品成本较高。

阳极氧化、钝化、金属覆膜剂等处理技术:铝合金的表面处理技术中阳极氧化是应用最光与最成功的技术,也是研究和开发最深入与最全面的技术,经过阳极氧化处理其表面生成的氧化膜,耐蚀性、耐磨性、装饰性都有显著的提升,其表面可以生成透明的膜,也可以着色成各种彩色的膜。铝合金的钝化处理、金属覆膜剂处理等其工艺流程简单可以将铝制品直接浸入钝化液或者金属覆膜剂溶液中,也可以喷淋在铝制品上。这种处理技术属于化学转化处理,其表面形成的化学转化膜整体性能虽不及阳极氧化膜,但是这种处理技术经济、简便、快速、生产线简单,特别适合大批量零部件的低成本生产。

每种铝制品需要考虑多种因素,选择适合具体产品的处理技术,铝合金燃油箱的表面处理技术方面,目前国内对其研究的还较少,还没有成熟的处理工艺。为此笔者根据铝合金燃油箱的特点,对几种有可能应用的处理技术开展了工艺试验,探索最适合铝合金燃油箱的表面处理技术。

2 铝板表面处理技术试验过程

提供的试板情况

(1)阳极氧化膜试验,分别对铝合金板材进行了5um ,8um,12um的阳极氧化试验;

(2)透明钝化膜试验,与某钝化技术公司合作开展了铝合金的透明钝化处理试验;

(3)覆膜剂试验,与某化工公司合作开发的铝合金用金属覆膜剂,开展了相关工艺试验。

开展的试验如下

(1)耐柴油性试验

经各种表面处理的铝板,浸入柴油,经过120h浸泡,检验铝板表面膜层的完好性、附着力、厚度等都合格。

(2)耐泥浆试验

对各种表面处理的铝板经过240小时耐泥浆试验,试验结果全部合格,

(3)盐雾试验

进行了96h的盐雾试验,经处理的试板全部合格,随后再经过120h的盐雾试验,经处理的试板全部合格。

(4)耐灰浆(水泥)试验

第一次试验96h,第二次试验120h,试板经第一次96h水泥试验,未进行表面处理铝板不合格,其余铝板全部合格,第二次经120h水泥试验,透明钝化及金属覆膜处理的铝板合格,阳极氧化处理铝板有轻微腐蚀痕迹,清洗后留有白色痕迹。

试验结果分析

针对铝合金燃油箱的特殊性,笔者对成熟的几种铝板表面处理技术开展了相关工艺试验,对每种表面处理的铝板都进行了耐柴油性试验,耐泥浆试验,盐雾试验,耐水泥试验。从试验结果来看透明钝化表面处理技术,在铝板表面形成的钝化膜抵抗外界各种腐蚀的的能力较强,能够满足铝合金燃油箱的使用要求;阳极氧化表面处理技术,在铝板表面形成的阳极氧化膜,在耐水泥试验后表面存在轻微的腐蚀,通过对这种阳极氧化膜的深入分析,阳极氧化膜的膜厚及封孔质量是关键控制点,通过对本试验形成的阳极氧化膜检测,其封孔质量不达标,这种阳极氧化膜的其他性能满足使用要求,通过对5um、8um、12um阳极氧化膜的分析,考虑成本及阳极氧化膜的色泽与铝合金燃油箱的本色差别,5um、8um的阳极氧化膜可以应用于铝合金燃油箱的表面处理,需要注意控制阳极氧化膜的封孔质量。

表面进行金属覆膜剂处理,这种表面处理技术与透明钝化的处理技术类似,其优良的耐油、耐高温、防腐及操作方便性,在不改变金属现有外观情况下对各类易氧化金属表面可轻松实现长效防腐效果,是这几种处理技术效果最优的处理方式。

3 结论

本文针对铝合金燃油箱的使用要求开展了相关试验,通过试验验证了透明钝化、阳极氧化、金属覆膜剂表面处理技术应用于铝合金燃油箱的可行性。通过对铝合金燃油箱的适当的表面处理,不仅提高了铝产品外观,还改进了耐蚀、耐候性,满足了铝合金燃油箱的特殊使用要求,延长了产品使用寿命。

本文介绍的透明钝化、阳极氧化、金属覆膜剂表面处理技术,效果好,成本低,可以应用于铝合金燃油箱的工业化生产。

参考文献:

[1]朱祖芳.铝合金阳极氧化与表面处理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行业最新深度分析研究报告论文

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是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方法赋予机器模拟、延伸

近年来, 在大数据、算法和计算机能力三大要素的共同驱动下,人工智能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人工智能市场格局

人工智能赋能实体经济,为生产和生活带来革命性的转变。 人工智能作为新一轮产业变革 的核心力量,将重塑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经济活动各环节,催生新业务、新模式和 新产品。从衣食住行到医疗教育,人工智能技术在 社会 经济各个领域深度融合和落地应用。同时,人工智能具有强大的经济辐射效益,为经济发展提供强劲的引擎。据埃森哲预测, 2035 年,人工智能将推动中国劳动生产率提高 27%,经济总增加值提升 万亿美元。

多角度人工智能产业比较

战略部署:大国角逐,布局各有侧重

全球范围内,中美“双雄并立”构成人工智能第一梯队,日本、英国、以色列和法国等发 达国家乘胜追击,构成第二梯队。同时,在顶层设计上,多数国家强化人工智能战略布局, 并将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从政策、资本、需求三大方面为人工智能落地保驾护。后起之秀的中国,局部领域有所突破。中国人工智能起步较晚,发展之路几经沉浮。自 2015 年以来,政府密集出台系列扶植政策,人工智能发展势头迅猛。由于初期我国政策 侧重互联网领域,资金投向偏向终端市场。因此,相比美国产业布局,中国技术层(计算 机视觉和语音识别)和应用层走在世界前端,但基础层核心领域(算法和硬件算力)比较 薄弱,呈“头重脚轻”的态势。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在国家战略层面上强调系统、综合布局。

美国引领人工智能前沿研究,布局慢热而强势。 美国政府稍显迟缓,2019 年人工智能国 家级战略(《美国人工智能倡议》)才姗姗来迟。但由于美国具有天时(5G 时代)地利(硅 谷)人和(人才)的天然优势,其在人工智能的竞争中已处于全方位领先状态。总体来看, 美国重点领域布局前沿而全面,尤其是在算法和芯片脑科学等领域布局超前。此外,美国聚焦人工智能对国家安全和 社会 稳定的影响和变革,并对数据、网络和系统安全十分重视。

伦理价值观引领,欧洲国家抢占规范制定的制高点。 2018 年,欧洲 28 个成员国(含英国) 签署了《人工智能合作宣言》,在人工智能领域形成合力。从国家层面来看,受限于文化和语言差异阻碍大数据集合的形成,欧洲各国在人工智能产业上不具备先发优势,但欧洲 国家在全球 AI 伦理体系建设和规范的制定上抢占了“先机”。欧盟注重探讨人工智能的社 会伦理和标准,在技术监管方面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日本寻求人工智能解决 社会 问题。 日本以人工智能构建“超智能 社会 ”为引领,将 2017 年确定为人工智能元年。由于日本的数据、技术和商业需求较为分散,难以系统地发展人 工智能技术和产业。因此,日本政府在机器人、医疗 健康 和自动驾驶三大具有相对优势的 领域重点布局,并着力解决本国在养老、教育和商业领域的国家难题。

基础层面:技术薄弱,芯片之路任重道远

基础层由于创新难度大、技术和资金壁垒高等特点,底层基础技术和高端产品市场主要被欧美日韩等少数国际巨头垄断。 受限于技术积累与研发投入的不足,国内在基础层领域相 对薄弱。具体而言,在 AI 芯片领域,国际 科技 巨头芯片已基本构建产业生态,而中国尚 未掌握核心技术,芯片布局难以与巨头抗衡;在云计算领域,服务器虚拟化、网络技术 (SDN)、 开发语音等核心技术被掌握在亚马逊、微软等少数国外 科技 巨头手中。虽国内 阿里、华为等 科技 公司也开始大力投入研发,但核心技术积累尚不足以主导产业链发展;在智能传感器领域,欧洲(BOSCH,ABB)、美国(霍尼韦尔)等国家或地区全面布局传 感器多种产品类型,而在中国也涌现了诸如汇顶 科技 的指纹传感器等产品,但整体产业布 局单一,呈现出明显的短板。在数据领域,中国具有的得天独厚的数据体量优势,海量数 据助推算法算力升级和产业落地,但我们也应当意识到,中国在数据公开力度、国际数据 交换、统一标准的数据生态系统构建等方面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无芯片不 AI”,以 AI 芯片为载体的计算力是人工智能发展水平的重要衡量标准,我们 将对 AI 芯片作详细剖析,以期对中国在人工智能基础层的竞争力更细致、准确的把握。

依据部署位置,AI 芯片可划分为云端(如数据中心等服务器端)和终端(应用场景涵盖手 机、 汽车 、安防摄像头等电子终端产品)芯片;依据承担的功能,AI 芯片可划分为训练和 推断芯片。训练端参数的形成涉及到海量数据和大规模计算,对算法、精度、处理能力要 求非常高,仅适合在云端部署。目前,GPU(通用型)、FPGA(半定制化)、ASIC(全定制化)成为 AI 芯片行业的主流技术路线。不同类型芯片各具优势,在不同领域呈现多 技术路径并行发展态势。我们将从三种技术路线分别剖析中国 AI 芯片在全球的竞争力。

GPU(Graphics Processing Unit)的设计和生产均已成熟,占领 AI 芯片的主要市场份 额。GPU 擅长大规模并行运算,可平行处理海量信息,仍是 AI 芯片的首选。据 IDC 预测, 2019 年 GPU 在云端训练市场占比高达 75%。在全球范围内,英伟达和 AMD 形成双寡头 垄断,尤其是英伟达占 GPU 市场份额的 70%-80%。英伟达在云端训练和云端推理市场推 出的 GPU Tesla V100 和 Tesla T4 产品具有极高性能和强大竞争力,其垄断地位也在不断 强化。目前中国尚未“入局”云端训练市场。由于国外 GPU 巨头具有丰富的芯片设计经 验和技术沉淀,同时又具有强大的资金实力,中国短期内无法撼动 GPU 芯片的市场格局。

FPGA(Field Programmable Gate Array)芯片具有可硬件编程、配置高灵活性和低能耗等优点。FPGA 技术壁垒高,市场呈双寡头垄断:赛灵思(Xilinx)和英特尔(Intel)合计 占市场份额近 90%,其中赛灵思的市场份额超过 50%,始终保持着全球 FPGA 霸主地位。 国内百度、阿里、京微齐力也在部署 FPGA 领域,但尚处于起步阶段,技术差距较大。

ASIC(Application Specific Integrated Circuits)是面向特定用户需求设计的定制芯片, 可满足多种终端运用。尽管 ASIC 需要大量的物理设计、时间、资金及验证,但在量产后, 其性能、能耗、成本和可靠性都优于 GPU 和 FPGA。与 GPU 与 FPGA 形成确定产品不 同,ASIC 仅是一种技术路线或方案,着力解决各应用领域突出问题及管理需求。目前, ASIC 芯片市场竞争格局稳定且分散。我国的 ASIC 技术与世界领先水平差距较小,部分领域处于世界前列。在海外,谷歌 TPU 是主导者;国内初创芯片企业(如寒武纪、比特大陆和地平线),互联网巨头(如百度、华为和阿里)在细分领域也有所建树。

总体来看 ,欧美日韩基本垄断中高端云端芯片,国内布局主要集中在终端 ASIC 芯片,部分领域处于世界前列,但多以初创企业为主,且尚未形成有影响力的“芯片−平台−应用” 的生态,不具备与传统芯片巨头(如英伟达、赛灵思)抗衡的实力;而在 GPU 和 FPGA 领域,中国尚处于追赶状态,高端芯片依赖海外进口。

技术层面:乘胜追击,国内头部企业各领风骚

技术层是基于基础理论和数据之上,面向细分应用开发的技术。 中游技术类企业具有技术 生态圈、资金和人才三重壁垒,是人工智能产业的核心。相比较绝大多数上游和下游企业聚焦某一细分领域、技术层向产业链上下游扩展较为容易。该层面包括算法理论(机器学 习)、开发平台(开源框架)和应用技术(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生物特征识别、自然 语言处理)。众多国际 科技 巨头和独角兽均在该层级开展广泛布局。近年来,我国技术层 围绕垂直领域重点研发,在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等领域技术成熟,国内头部企业脱颖而 出,竞争优势明显。但算法理论和开发平台的核心技术仍有所欠缺。

具体来看,在算法理论和开发平台领域,国内尚缺乏经验,发展较为缓慢。 机器学习算法是人工智能的热点,开源框架成为国际 科技 巨头和独角兽布局的重点。开源深度学习平台 是允许公众使用、复制和修改的源代码,是人工智能应用技术发展的核心推动力。目前, 国际上广泛使用的开源框架包括谷歌的 TensorFlow、脸书的 Torchnet 和微软的 DMTK等, 美国仍是该领域发展水平最高的国家。我国基础理论体系尚不成熟,百度的 PaddlePaddle、 腾讯的 Angle 等国内企业的算法框架尚无法与国际主流产品竞争。

在应用技术的部分领域,中国实力与欧美比肩。 计算机视觉、智能语音、自然语言处理是三大主要技术方向,也是中国市场规模最大的三大商业化技术领域。受益于互联网产业发 达,积累大量用户数据,国内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领先全球。自然语言处理当前市场竞 争尚未成型,但国内技术积累与国外相比存在一定差距。

作为落地最为成熟的技术之一,计算机视觉应用场景广泛。 计算机视觉是利用计算机模拟 人眼的识别、跟踪和测量功能。其应用场景广泛,涵盖了安防(人脸识别)、医疗(影像诊断)、移动互联网(视频监管)等。计算机视觉是中国人工智能市场最大的组成部分。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2017 年,计算机视觉行业市场规模分别为 80 亿元,占国内 AI 市 场的 37%。由于政府市场干预、算法模型成熟度、数据可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计算机视觉技术落地情况产生分化。我国计算机视觉技术输出主要在安防、金融和移动互联网领域。而美国计算机视觉下游主要集中在消费、机器人和智能驾驶领域。

计算机视觉技术竞争格局稳定,国内头部企业脱颖而出。 随着终端市场工业检测与测量逐 渐趋于饱和,新的应用场景尚在 探索 ,当前全球技术层市场进入平稳的增长期,市场竞争格局逐步稳定,头部企业技术差距逐渐缩小。中国在该领域技术积累丰富,技术应用和产 品的结合走在国际前列。2018 年,在全球最权威的人脸识别算法测试(FRVT)中,国内 企业和研究院包揽前五名,中国技术世界领先。国内计算机视觉行业集中度高,头部企业 脱颖而出。据 IDC 统计,2017 年,商汤 科技 、依图 科技 、旷视 科技 、云从 科技 四家企业 占国内市场份额的 ,其中商汤市场份额 排名第一。

应用层面:群雄逐鹿,格局未定

应用场景市场空间广阔,全球市场格局未定。 受益于全球开源社区,应用层进入门槛相对较低。目前,应用层是人工智能产业链中市场规模最大的层级。据中国电子学会统计,2019 年,全球应用层产业规模将达到 亿元,约是技术层的 倍,基础层的 倍。 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能仍处在产业化和市场化的 探索 阶段,落地场景的丰富度、用户需 求和解决方案的市场渗透率均有待提高。目前,国际上尚未出现拥有绝对主导权的垄断企 业,在很多细分领域的市场竞争格局尚未定型。

中国侧重应用层产业布局,市场发展潜力大。 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人工智能产 业商业落地期较早,以谷歌、亚马逊等企业为首的 科技 巨头注重打造于从芯片、操作系统 到应用技术研发再到细分场景运用的垂直生态,市场整体发展相对成熟;而应用层是我国 人工智能市场最为活跃的领域,其市场规模和企业数量也在国内 AI 分布层级占比最大。据艾瑞咨询统计,2019 年,国内77%的人工智能企业分布在应用层。得益于广阔市场空间以及大规模的用户基础,中国市场发展潜力较大,且在产业化应用上已有部分企业居于 世界前列。例如,中国 AI+安防技术、产品和解决方案引领全球产业发展,海康威视和大 华股份分别占据全球智能安防企业的第一名和第四名。

整体来看 ,国内人工智能完整产业链已初步形成,但仍存在结构性问题。从产业生态来看, 我国偏重于技术层和应用层,尤其是终端产品落地应用丰富,技术商业化程度比肩欧美。 但与美国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基础层缺乏突破性、标志性的研究成果,底层技术和基 础理论方面尚显薄弱。初期国内政策偏重互联网领域,行业发展追求速度,资金投向追捧 易于变现的终端应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较为“浮躁”,导致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 见效慢的基础层创新被市场忽略。“头重脚轻”的发展态势导致我国依赖国外开发工具、 基础器件等问题,不利于我国人工智能生态的布局和产业的长期发展。短期来看,应用终 端领域投资产出明显,但其难以成为引导未来经济变革的核心驱动力。中长期来看,人工智能发展根源于基础层(算法、芯片等)研究有所突破。

透析人工智能发展潜力

基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现状,我们将从智能产业基础、学术生态和创新环境三个维度,对 中国、美国和欧洲 28 国人工智能发展潜力进行评估,并使用熵值法确定各指标相应权重 后,利用理想值法(TOPSIS 法)构建了一个代表人工智能发展潜力整体情况的综合指标。

从智能产业基础的角度

产业化程度:增长强劲,产业规模仅次美国

中国人工智能尚在产业化初期,但市场发展潜力较大。 产业化程度是判断人工智能发展活 力的综合指标,从市场规模角度,据 IDC 数据,2019 年,美国、西欧和中国的人工智能 市场规模分别是 213、 和 45 亿美元,占全球市场份额依次为 57%、19%和 12%。中国与美国的市场规模存在较大差异,但近年来国内 AI 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市场规模高速增长,2019 年增速高达 64%,远高于美国(26%)和西欧(41%)。从企业数量角度, 据清华大学 科技 政策研究中心,截至 2018 年 6 月,中国(1011 家)和美国(2028 家) 人工智能企业数全球遥遥领先,第三位英国(392 家)不及中国企业数的 40%。从企业布局角度,据腾讯研究院,中国 46%和 22%的人工智能企业分布在语音识别和计算机视觉 领域。横向来看,美国在基础层和技术层企业数量领先中国,尤其是在自然语言处理、机器学习和技术平台领域。而在应用层面(智能机器人、智能无人机),中美差距略小。展 望未来,在政策扶持、资本热捧和数据规模先天优势下,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将保持强劲的 增长态势,发展潜力较大。

技术创新能力:专利多而不优,海外布局仍有欠缺

专利申请量是衡量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能力和发展潜质的核心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人工智 能专利申请主要来源于中国、美国和日本。2000 年至 2018 年间,中美日三国 AI 专利申 请量占全球总申请量的 。中国虽在 AI 领域起步较晚,但自 2010 年起,专利产出 量首超美国,并长期雄踞申请量首位。

从专利申请领域来看, 深度学习、语音识别、人脸识别和机器人等热门领域均成为各国重 点布局领域。其中,美国几乎全领域领跑,而中国在语音识别(中文语音识别正确率世界 第一)、文本挖掘、云计算领域优势明显。具体来看,多数国内专利于 AI 科技 热潮兴起后 申请,并集中在应用端(如智能搜索、智能推荐),而 AI 芯片、基础算法等关键领域和前 沿领域专利技术主要仍被美国掌握。由此反映出中国 AI 发展存在基础不牢,存在表面繁 荣的结构性不均衡问题。

中国 AI 专利质量参差不齐,海外市场布局仍有欠缺。 尽管中国专利申请量远超美国,但技术“多而不强,专而不优”问题亟待调整。其一,中国 AI 专利国内为主,高质量 PCT 数量较少。PCT(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是由 WIPO 进行管理,在全球范围内保护 专利发明者的条约。PCT 通常被为是具有较高的技术价值。据中国专利保护协会统计,美国 PCT 申请量占全球的 41%,国际应用广泛。而中国 PCT 数量(2568 件)相对较少, 仅为美国 PCT 申请量的 1/4。目前,我国 AI 技术尚未形成规模性技术输出,国际市场布 局欠缺;其二,中国实用新型专利占比高,专利废弃比例大。我国专利类别包括发明、实 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三类,技术难度依次降低。中国拥有 AI 专利中较多为门槛低的实 用新型专利,如 2017 年,发明专利仅占申请总量的 23%。此外,据剑桥大学报告显示, 受高昂专利维护费用影响,我国 61%的 AI 实用新型和 95%的外观设计将于 5 年后失效, 而美国 的专利仍能得到有效保留。

人才储备:供需失衡,顶尖人才缺口大

人才的数量与质量直接决定了人工智能的发展水平和潜力。目前,全球人工智能人才分布 不均且短缺。据清华大学统计,截至 2017 年,人才储备排名前 10 的国家占全球总量的 。欧洲 28 国拥有 43064 名人工智能人才,位居全球第一,占全球总量的 。美国和中国分别以 28536、18232 列席第二、第三位。其中,中国基础人才储备尤显薄弱。根据腾讯研究院,美国 AI 技术层人才是中国 倍,基础层人才数是中国的 倍。

我国人工智能人才供需严重失衡,杰出人才缺口大。 据 BOSS 直聘测算,2017 年国内人 工智能人才仅能满足企业 60%的需求,保守估计人才缺口已超过 100 万。而在部分核心领域(语音识别、图像识别等), AI 人才供给甚至不足市场需求的 40%,且这种趋势随 AI 企业的增加而愈发严重。在人工智能技术和应用的摸索阶段,杰出人才对产业发展起着 至关重要的作用,甚至影响技术路线的发展。美国(5158 人)、欧盟(5787 人)依托雄 厚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发展机会聚集了大量精英,其杰出人才数在全球遥遥领先,而中国杰 出人才(977 人)比例仍明显偏低,不足欧美的 1/5。

人才流入率和流出率可以衡量一国生态体系对外来人才吸引和留住本国人才的能力。 根据 Element AI 企业的划分标准,中国、美国等国家属于 AI 人才流入与流出率均较低的锚定 国(Anchored Countries),尤其是美国的人工智能人才总量保持相对稳定。具体来看, 国内人工智能培育仍以本土为主,海外人才回流中国的 AI 人才数量仅占国内人才总量的 9%,其中,美国是国内 AI人才回流的第一大来源大国,占所有回流中国人才比重的 。 可见国内政策、技术、环境的发展对海外人才的吸引力仍有待加强。

从学术生态的角度

技术创新能力:科研产出表现强劲,产学融合尚待加强

科研能力是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驱动力。从论文产出数量来看,1998-2018 年,欧盟、中国、美国位列前三,合计发文量全球占比 。近些年,中国积极开展前瞻性 科技 布 局, AI发展势头强劲,从1998年占全球人工智能论文比例的增长至2018年的, 。2018 年,中国以 24929 篇 AI 论文居世界首位。中国研究活动的活跃从 侧面体现在人工智能发展潜力较大。

我国论文影响力仍待提高,但与欧美差距逐年缩小。 FWCI(Field-Weighted Citation Impact, 加权引用影响力)指标是目前国际公认的定量评价科研论文质量的最优方法,我们利用 FWCI 表征标准化1后的论文影响力。当 FWCI≥1 时,代表被考论文质量达到或超过了世 界平均水平。近 20 年,美国的 AI 论文加权引用影响力“独领风骚”,2018 年,FWCI 高 于全球平均水平的 ;欧洲保持相对平稳,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中国 AI 领域论文 影响力增幅明显,2018 年,中国 FWCI 为 ,较 2010 年增长 ,但论文影响力仍低于世界平均水平的 20%。从高被引前 1%论文数量来看,美国和中国高质量论文产出 为于全球第一、第二位,超出第三位英国论文产出量近 4 倍。综合来看,中国顶尖高质量 论文产出与美国不分伯仲,但整体来看,AI 论文影响力与美国、欧美仍有差距。

从发文主体来看,科研机构和高校是目前中国人工智能知识生产的绝对力量,反映出科研成 果转化的短板。 而美国、欧盟和日本则呈现企业、政府机构和高校联合参与的态势。据Scopus 数据显示,2018 年,美国企业署名 AI 论文比例是中国的 倍,欧盟的 倍。2012 年 至 2018 年,美国企业署名 AI 论文比例增长 43pct,同期中国企业署名 AI 论文仅增长 18pct。 此外,人工智能与市场应用关联密切,校企合作论文普遍存在。而我国校-企合作论文比例仅为 ,与以色列()、美国()、日本()差别较大。从产学结合的角度, 中国人工智能研究以学术界为驱动,企业在科研中参与程度较低,或难以实现以市场为导向。

中国人工智能高校数量实位于第二梯队,实力比肩美国。高校是人工智能人才供给和论文 产出的核心载体。 据腾讯研究院统计,全球共 367 所高校设置人工智能相关学科,其中, 美国(168 所)独占鳌头,占据全球的 。中国拥有 20 所高校与英国并列第三,数 量上稍显逊色。此外,中国高校实力普遍上升,表现强劲。据麻省理工学院 2019 年发布的AI 高校实力 Top20 榜单中,中国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包揽前两名,较 2018 年分别上 升 1 个和 3 个名次。

从创新环境的角度

研发投入:中美研发投入差距收窄

中国研发高投入高强度,在全球研发表现中占据重要地位。 从研发投入的角度,美国、中国、日本和德国始终是全球研发投入的主力军。据 IDC 统计显示,2018 年四国的研发投 入总和占全球总量的比例已达 。其中,美国凭借其强大的研发实力连续多年位居 全球研发投入的榜首。近年来,中国研发投入呈现一路猛增的强进势头,据 Statista 统计, 国内 2019 年研发投入额为 5192 亿美元,仅次于美国。且趋势上与美国差距不断缩小, 2000 年至 2019 年,CAGR 高达 ,同期美国 CAGR 仅 。由于经济疲软等 诸多原因,欧盟与日本则呈现较为缓慢的上升趋势。据研发投入与强度增长的趋势推测, 中国或在 1-2 年内取代美国的全球研发领先地位。从研发强度的角度,中国研发强度总体 上呈逐步攀升的趋势,且涨幅较大。但对创新活动投入强度的重视程度仍与美国和日本存 在差距。2018 年中国研发强度 ,低于日本和美国 、 个百分点。

资本投入:资金多而项目缺,资本投向侧重终端市场

中美是全球人工智能“融资高地”。 人工智能开发成本高,资本投入成为推动技术开发的主力。在全球范围内,美国是人工智能新增企投融资领先者,据 CAPIQ 数据显示,2010 年至 2019 年 10 月,美国 AI 企业累计融资 773 亿美元,领先中国 320 亿美元,占全球总 融资额的 。尤其是特朗普政府以来,人工智能投资力度逐步加码。中国作为全球第 二大融资体,融资总额占全球 。考虑到已有格局和近期变化,其他国家和地区难以 从规模上撼动中美两国。从人工智能新增企业数量来看,美国仍处于全球领先地位。2010 至 2018 年,美国累计新增企业数量 7022 家,较约是中国的 8 倍(870 家)。中国每年新 增人工智能企业在 2016 年达到 179 家高点后逐渐下降,近两年分别是 179 家( 2017 年), 151 家(2018 年),表明中国资本市场对 AI 投资也日趋成熟和理性。整体来看,中国人 工智能新增企业增势缓慢,但融资总额涨幅迅猛。这一“资金多而项目缺”的态势或是行 业泡沫即将出现的预警。

相比较美国,中国资本投向侧重易落地的终端市场。 从融资层面来看,中国各领域发展较 为均衡,应用层是突出领域,如自动驾驶、计算机学习与图像、语音识别和无人机技术领 域的新增融资额均超过美国。而美国市场注重底层技术的发展。据腾讯研究院数据显示, 芯片和处理器是美国融资最多的领域,占总融资额的 31%。当前中国对人工智能芯片市场 高度重视,但受限于技术壁垒和投资门槛高,国内芯片融资处于弱势。

基于信息熵的 TOPSIS 法:综合指标评估

数据结果显示,美国综合指标及三大项目指标评分绝对领先,中国第二,欧洲 28 国暂且落后。 具体来看,美国在人工智能人才储备、创新产出、融资规模方面优势明显。中国作为后起之秀,尽管有所赶超,但总体水平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尤其是杰出人才资源、高 质量专利申请上存在明显的缺陷和短板。但在论文数量和影响力、研发投入等指标上,中国正快速发展,与美国差距收窄。从各指标具体分析来看,我国人工智能研究主要分布在 高校和科研机构,企业参与度较低,产出成果较多呈现条块化、碎片化现象,缺乏与市场 的系统性融合,这将不利于中国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和产业优势的发挥。此外,我国科研 产出、企业数量和融资领域集中于产业链中下游,上游核心技术仍受制于国外企业。未来, 若国内底层技术领域仍未能实现突破,势必导致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面临瓶颈。

展望

转自丨 信息化协同创新专委会

汽车零部件在通常情况下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其中,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居民消费水平的逐步提高,新车配套对汽车零部件的需求增长。

同时,随着中国机动车保有量的不断提升,在汽车维修和汽车改装等后市场中对零部件的需求也逐步扩大,对零部件的各项要求也越来越高。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在近年来取得了良好发展成就。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现状

——产业简介:覆盖范围广,产品种类多

汽车零部件在通常情况下是指除汽车机架以外的所有零件和部件,其中,零件指不能拆分的单个组件;部件指实现某个动作(或:功能)的零件组合。部件可以是一个零件,也可以是多个零件的组合体。在这个组合体中,有一个零件是主要的,它实现既定的动作(或:功能),其他的零件只起到连接、紧固、导向等辅助作用。

汽车一般由发动机、底盘、车身和电气设备四个基本部分组成,因此汽车零部件各类细分产品均由这四个基本部分衍生而来。按零部件的性质分类,可分为发动机系统、动力系统、传动系统、悬挂系统、制动系统、电气系统及其他(一般用品、装载工具等)等。

——产业链全景图

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的上下游产业主要是指其相关的供应和需求产业。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产业链上游主要包括提供原材料的市场,包括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木材、玻璃、陶瓷、皮革等。

其中,原材料需求量较大的有钢铁、有色金属、电子元器件、塑料、橡胶、玻璃。下游包括汽车整车制造厂商、汽车4S店、汽车修理厂、汽车零部件配件商和汽车改装厂等。

上游对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影响主要在成本方面,原材料(包括钢材、铝材、塑料、橡胶等)的价格的变动直接关系到汽车零部件产品的制造成本。下游对汽车零部件的影响主要在市场需求和市场竞争方面。

随着科技的发展,汽车产品的更新换代日益加快,这就要求汽车零部件行业加快技术创新,提供市场需求的产品;否则就会面临着供给需求脱节困境,造成结构失衡和产品积压。

——政策推动:政策规划频频落地,助推行业健康成长

由于每辆汽车需要的汽车零部件达到1万个左右,而这些零部件又涉及到不同的行业和领域,在技术标准、生产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距。目前,国家关于汽车零部件制造业相关的政策主要分布于汽车产业的相关国家政策当中。

从整体来看,国家正在促进我国汽车行业调整升级,鼓励研发制造高质量、高技术水平的自主品牌汽车,对新能源汽车保持着较大的扶持力度。一系列汽车产业政策的发布,无疑对零部件产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为促进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积极健康发展,近年来我国相关部门颁布了行业相关政策发展规划。

——市场规模现状:主营业务收入不断扩大

中国新车生产为我国新车零部件配套市场的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同时不断增长的汽车保有量下,汽车维修与改装对零部件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促使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不断壮大。

2019年,在汽车整体市场滑坡、新能源汽车补贴下降、排放标准逐渐升高等因素影响下,零部件企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但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仍呈现稳定增长趋势。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对13750家规模以上汽车零部件企业统计,全年累计主营业务收入万亿元,同比增长。初步估算,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在万亿元左右。

注:1)同比增速数据由于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变动,每年统计口径有所不同,同比数据均为当年规模以上企业生产数据进行同比。

2)2020数据为初步测算数据,仅供参考。

——进出口现状:进出口金额呈现下行

2014年以来,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稳步发展之下,我国汽车零配件的进出口得到良好发展。2017-2019年,中国汽车零配件进出口金额均呈波动下降趋势,2019年汽车零部件进出口分别为亿美元、亿美元,同比分别下降、。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当前市场下,零部件企业普遍面临着较大的压力。2020年1-11月,汽车零配件进口金额294亿美元,同比增长;汽车零配件出口金额亿美元,同比下降。

从四大类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出口结构来看,汽车零部件、附件及车身在进出口市场占比均为第一,占比分别为和;汽车、摩托车轮胎出口金额占比达,进口金额占比仅为;发动机在汽车零部件产品进出口市场中占比均在10%以下。

注:内圈为进口产品结构,外圈为出口产品结构。

——市场研发现状:多方机构合作成为趋势

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依然存在技术瓶颈,尤其是在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和节能汽车核心零部件技术方面。

为了解决技术瓶颈,零部件企业在加强自身产品研发投入的同时,也在积极寻求与相关单位的合作。如下图所示,有的整车企业与零部件企业合作研发汽车零部件,如上汽大众和日本瑞萨共同成立汽车电子联合实验室;有的整车企业与IT企业合作开发汽车零部件,如江淮汽车与华为合作开展智能汽车解决方案、企业信息化、智慧园区、智能工厂等领域的研究;

有的零部件企业与IT企业合作,如伟世通与腾讯合作开发自动驾驶技术以及数字化AI座舱解决方案;同时研究机构也积极参与合作,共同研究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可以看出,未来“多方合作,共同研发”模式将成为推动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及投资兼并现状

——区域竞争格局:零部件产业集群效应凸显

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是伴随整车厂起步发展的,基本都是围绕整车生产基地,呈现集群式发展。经过多年发展,中国已形成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在六大产业集群中,汽车零部件产业产值占全产业的80%左右。围绕整车企业,汽车零部件企业以“扩规模、调结构、提升附加值”为抓手,提高了产业链纵向延伸和横向合作的效率,产业链协同效应初步显现,结构竞争优势大幅提升,集群规模和集群效应更加凸显。

——企业竞争格局:中国企业竞争力提升

在2020年国际百强榜单中,排在前五位的企业是德国博世、德国大陆、日本电装、加拿大麦格纳和德国采埃孚,有11家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入选,分别是潍柴集团、华域汽车、海纳川、均胜电子、宁德时代、中航汽车、广汽零部件、玉柴集团、中策橡胶、中信戴卡、法士特集团。

其中,潍柴集团零部件业务收入总额以亿位居国际百强榜单第8位,位居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百强榜首位。

总体来看,中国企业的规模化能力在增强,入围2020年全球百强榜的中国企业由2019年的8家增加到了11家,排名均有所提升。

——投资兼并现状:汽车零部件企业投资并购加快

——投融资市场繁荣。近年来,中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已经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14-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融资市场呈现波动增长态势,市场于2015年达到峰值,投资数量和投资金额分别为88件和亿元。2020年,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投资规模为亿元,汽车零部件还有很大投资空间。

未来零部件企业投资将更加活跃,通过研发投入推动技术创新,实现零部件产业升级进而推动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升级,实现汽车零部件从低端制造向科技含量高的领域发展。

——新能源汽车和智能网联汽车领域投资并购加快。

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完成了21宗投资并购类的案例,其中传统汽车相关产品的投资并购案例有7宗,新能源汽车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产品投资并购案例有14起。

从传统汽车零部件领域的投资并购案例来看,主要涉及核心零部件系统相关产品、轮胎、车身附件等方面。从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零部件领域投资并购来看,主要涉及动力电池、无人驾驶、智能平台等方面。

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前景及趋势分析

——发展趋势:汽车售后市场成为主要增长点

受到“重整车、轻零件”的政策倾向影响,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长期面临技术空心化危局。大量中小规模汽车零部件供应商产品线单一、技术含量低、抵御外部风险能力弱。近年来,原材料和人工成本的攀升使得汽车零部件企业的利润率波动下滑。

《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指出,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零部件供应商,形成从零部件到整车的完整产业体系。到2020年,形成若干家超过1000亿规模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到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入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企业集团。

未来在政策支持下,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将逐步提高技术水平与创新能力,掌握关键零部件核心技术;在自主品牌整车企业的发展带动下,国内零部件企业将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外资或合资品牌占比将有所下降;

同时我国目标在2025年形成若干家进去全球前十的汽车零部件集团,行业内的兼并将会增多,资源向头部企业集中;随着汽车产销量触及天花板,汽车零部件在新车配套领域发展有限,巨大的售后市场将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增长点之一。

——发展前景:行业向好趋势不变

受益于国内外整车行业发展和消费市场扩大,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尽管在疫情影响下汽车消费市场转冷,但长期向好势头不变,汽车零部件行业仍面临较大的发展机遇。来自政策层面的大力支持,为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夯实了基础。随着技术创新,我国国内零部件配套体系逐步与世界接轨,中国的汽车零部件产业仍将保持良好的发展趋势。前瞻预测,至2026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主营业务收入将突破万亿元。

更多数据来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汽车零部件制造行业深度市场调研与投资前景预测分析报告》。

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综述篇——

第1章: 人工智能行业综述及数据来源说明

人工智能行业界定

人工智能的界定

人工智能相似概念辨析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人工智能行业归属

人工智能行业分类

人工智能行业监管规范体系

人工智能专业术语说明

人工智能行业监管体系介绍

1、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主管部门

2、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自律组织

人工智能行业标准体系建设现状(国家/地方/行业/团体/企业标准)

1、 中国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

2、 中国人工智能现行标准汇总

3、 中国人工智能即将实施标准

4、 中国人工智能重点标准解读

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说明

本报告数据来源及统计标准说明

本报告权威数据来源

本报告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现状篇——

第2章: 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及趋势

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所处阶段

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概况

全球人工智能企业增长情况

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布局分析

1、 企业布局情况

2、 AI领域高层次人才分布情况

全球人工智能行业竞争分析

1、 区域竞争情况

2、 企业竞争

全球人工智能行业投资现状分析

全球人工智能整体投资规模分析

全球人工智能融资轮次情况分析

全球人工智能企业融资情况分析

欧洲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欧洲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现状

欧洲人工智能市场投资现状

欧洲人工智能市场应用领域

欧盟人脑工程项目(HBP)

1、 项目概况

2、 项目内容

3、 经验和启示

美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美国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现状

美国人工智能市场投资现状

美国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分析

美国人工智能市场应用领域

美国大脑研究计划(BRAIN)

日本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日本人工智能市场发展现状

日本人工智能市场投资现状

日本人工智能市场企业数量分析

日本人工智能市场应用领域

日本大脑研究计划(MINDS)

全球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分析

全球人工智能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全球人工智能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第3章: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所处发展阶段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规模

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层次和技术分析

人工智能热点细分领域分析

人工智能行业人才培养体系分析

1、 人工智能人才供需情况

2、 人工智能人才培养情况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生态格局分析

人工智能行业生态格局基本架构

人工智能行业基础资源支持层

1、 运算平台

2、 数据工厂

人工智能行业技术实现路径层

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实现路径层

人工智能行业未来生态格局展望

1、 基础资源支持层实现路径

2、 AI技术层的实现路径

第4章: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竞争状况及融资并购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竞争布局状况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竞争者入场进程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竞争者省市分布热力图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竞争者战略布局状况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企业竞争集群分布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新进入者威胁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替代品威胁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现有企业竞争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第5章: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投融资规模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投融资规模

中国人工智能投融资轮次分布

中国人工智能投资企业分析

人工智能领先企业投资情况

人工智能行业独角兽企业

中国人工智能细分领域现状

人工智能细分领域投资结构

计算机视觉领域投资分析

语音识别领域投资分析

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投资分析

机器学习领域投资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投资区域分布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趋势分析

第6章: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全景梳理及配套产业发展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结构属性(产业链)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结构梳理

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生态图谱

人工智能基础层分析

人工智能基础层功能分析

AI芯片市场分析

1、 AI芯片定义及分类

2、 AI芯片发展阶段

3、 AI芯片市场规模

4、 AI芯片竞争格局

云计算市场分析

1、 云计算行业发展历程

2、 云计算行业市场规模

3、 云计算行业竞争格局

中国人工智能技术层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层功能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层代表企业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层分析

第7章: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细分市场发展状况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细分市场结构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分析:机器学习

机器学习市场概述

机器学习市场发展现状

机器学习发展趋势前景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分析:机器视觉

机器视觉市场概述

机器视觉市场发展现状

机器视觉发展趋势前景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分析:语音识别

语音识别市场概述

语音识别市场发展现状

语音识别发展趋势前景

中国人工智能市场分析:自然语言处理

自然语言处理市场概述

自然语言处理市场发展现状

自然语言处理发展趋势前景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细分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8章: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细分应用市场需求状况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下游应用场景/行业领域分布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布(有什么用?能解决哪些问题?)

1、 应用场景一

2、 应用场景二

3、 应用场景三

中国人工智能应用行业领域分布及应用概况(主要应用于哪些行业?)

1、 人工智能应用行业领域分布

2、 人工智能各应用领域市场渗透概况

中国智慧安防领域人工智能需求潜力分析

中国智慧安防发展状况

1、 智慧安防发展现状

2、 智慧安防趋势前景

中国智慧安防领域人工智能需求特征及产品类型

中国智慧安防领域人工智能需求现状分析

中国智慧安防领域人工智能需求趋势前景

中国智慧金融领域人工智能需求潜力分析

中国智慧金融发展状况

1、 智慧金融发展现状

2、 智慧金融趋势前景

中国智慧金融领域人工智能需求特征及产品类型

中国智慧金融领域人工智能需求现状分析

中国智慧金融领域人工智能需求趋势前景

中国智慧医疗领域人工智能需求潜力分析

中国智慧医疗发展状况

1、 智慧医疗发展现状

2、 智慧医疗趋势前景

中国智慧医疗领域人工智能需求特征及产品类型

中国智慧医疗领域人工智能需求现状分析

中国智慧医疗领域人工智能需求趋势前景

中国智能机器人领域人工智能需求潜力分析

中国智能机器人发展状况

1、 智能机器人发展现状

2、 智能机器人趋势前景

中国智能机器人领域人工智能需求特征及产品类型

中国智能机器人领域人工智能需求现状分析

中国智能机器人领域人工智能需求趋势前景

中国智能家居领域人工智能需求潜力分析

中国智能家居发展状况

1、 智能家居发展现状

2、 智能家居趋势前景

中国智能家居领域人工智能需求特征及产品类型

中国智能家居领域人工智能需求现状分析

中国智能家居领域人工智能需求趋势前景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细分应用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第9章: 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代表性企业布局案例研究

全球及中国人工智能代表性企业布局梳理及对比

全球人工智能代表性企业布局案例分析(可定制)

Google(谷歌)

1、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2、 企业运营状况

3、 企业人工智能业务布局状况

4、 企业人工智能业务销售网络布局

5、 企业人工智能业务市场地位及在华布局

Microsoft(微软)

1、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2、 企业运营状况

3、 企业人工智能业务布局状况

4、 企业人工智能业务销售网络布局

5、 企业人工智能业务市场地位及在华布局

中国人工智能代表性企业布局案例分析(可定制)

百度

1、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2、 人工智能市场布局

3、 人工智能代表产品分析

4、 人工智能市场地位

5、 人工智能研发水平

6、 企业智能融资历程

7、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分析

华为

1、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2、 人工智能市场布局

3、 人工智能代表产品分析

4、 人工智能市场地位

5、 人工智能研发水平

6、 企业智能融资历程

7、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分析

阿里巴巴

1、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2、 人工智能市场布局

3、 人工智能代表产品分析

4、 人工智能市场地位

5、 人工智能研发水平

6、 企业智能融资历程

7、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分析

科大讯飞

1、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2、 人工智能市场布局

3、 人工智能代表产品分析

4、 人工智能市场地位

5、 人工智能研发水平

6、 企业智能融资历程

7、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分析

寒武纪

1、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2、 人工智能市场布局

3、 人工智能代表产品分析

4、 人工智能市场地位

5、 人工智能研发水平

6、 企业智能融资历程

7、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分析

格灵深瞳

1、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2、 人工智能市场布局

3、 人工智能代表产品分析

4、 人工智能市场地位

5、 人工智能研发水平

6、 企业智能融资历程

7、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分析

旷视科技

1、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2、 人工智能市场布局

3、 人工智能代表产品分析

4、 人工智能市场地位

5、 人工智能研发水平

6、 企业智能融资历程

7、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分析

优必选

1、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2、 人工智能市场布局

3、 人工智能代表产品分析

4、 人工智能市场地位

5、 人工智能研发水平

6、 企业智能融资历程

7、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分析

思必驰

1、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2、 人工智能市场布局

3、 人工智能代表产品分析

4、 人工智能市场地位

5、 人工智能研发水平

6、 企业智能融资历程

7、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分析

博联智能

1、 人工智能发展战略

2、 人工智能市场布局

3、 人工智能代表产品分析

4、 人工智能市场地位

5、 人工智能研发水平

6、 企业智能融资历程

7、 人工智能应用案例分析

——展望篇——

第10章: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环境洞察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经济(Economy)环境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现状

中国宏观经济发展展望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与宏观经济相关性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社会(Society)环境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社会环境分析

社会环境对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政策(Policy)环境分析

国家层面人工智能行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指导类/支持类/限制类)

1、 国家层面人工智能行业政策汇总及解读

2、 国家层面人工智能行业规划汇总及解读

重点省/市人工智能行业政策规划汇总及解读(指导类/支持类/限制类)

1、 重点省/市人工智能行业政策规划汇总

2、 重点省/市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目标解读

国家重点规划/政策对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影响

政策环境对人工智能行业发展的影响总结

人工智能行业技术环境分析

人工智能技术发展现状

1、 人工智能重点技术发展状态

2、 人工智能重大技术成果

人工智能相关专利情况分析

技术环境对行业发展的影响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SWOT分析(优势/劣势/机会/威胁)

第11章: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发展趋势预判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潜力评估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未来关键增长点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前景预测(未来5年数据预测)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发展趋势预判(疫情影响等)

第12章: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战略规划策略及建议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进入与退出壁垒

人工智能行业进入壁垒分析

人工智能行业退出壁垒分析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风险预警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机会分析

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薄弱环节投资机会

人工智能行业细分领域投资机会

人工智能行业区域市场投资机会

人工智能产业空白点投资机会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价值评估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资策略与建议

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可持续发展建议

图表目录

图表1:人工智能的界定

图表2:人工智能相关概念辨析

图表3:《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中人工智能行业归属

图表4:人工智能的分类

图表5:人工智能专业术语说明

图表6: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监管体系

图表7: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主管部门

图表8:中国人工智能行业自律组织

图表9:中国人工智能标准体系建设

图表10:中国人工智能现行标准汇总

图表11:中国人工智能即将实施标准

图表12:中国人工智能重点标准解读

图表13:本报告研究范围界定

图表14:本报告权威数据资料来源汇总

图表15:本报告的主要研究方法及统计标准说明

图表16:人工智能行业发展历程

图表17:2019-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单位:亿美元)

图表18:2019-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独角兽数量情况(单位:家)

图表19:全球科技巨头人工智能布局情况

图表20:截至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高层次学者数量前十国家(单位:人次)

图表21:2019-2021年全球人工智能独角兽企业数量前三国家(单位:家)

图表22:2030年全球各地区人工智能产值占GDP比重预测分析(单位:%)

图表23: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企业TOP20(单位:家)

图表24:全球人工智能细分领域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图表25:2013-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投融资情况(单位:亿元,起)

图表26: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融资轮次分布情况(按事件数)(单位:起,%)

图表27: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企业融资事件汇总

图表28:截止到2022年11月欧洲人工智能重点政策汇总

图表29:2014-2022年欧洲人工智能市场投资情况(单位:亿元,起)

图表30:截至2022年11月欧洲人工智能部分投融资情况

图表31:人脑计划阶段分析

图表32:人脑计划搭建的6个信息平台介绍

图表33:欧盟人脑计划启示

图表34:截止2022年11月美国人工智能重点政策汇总

图表35:2014-2022年美国人工智能市场投资情况(单位:亿元,起)

图表36:截至2022年11月美国人工智能部分投融资情况

图表37:2022年全球人工智能企业数量分布情况(单位:%)

图表38:美国最成功的10个人工智能应用案例

图表39:2014-2025年美国大脑研究计划投资预算(单位:百万美元)

图表40:日本人工智能工程表内容

图表41:截至2022年日本人工智能部分投融资情况

图表42:日本十大AI初创公司

图表43:日本人工智能应用情况

图表44:日本Brain/MINDS计划研究机构与内容

图表45:全球人工智能行业整体发展趋势

图表46:全球人工智能行业技术发展趋势

图表47:中国人工智能发展阶段

图表48:2018-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49: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层次分布(单位:%)

图表50: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核心技术分布(单位:%)

图表51:2011-2022年十大A1热点

图表52:人工智能各技术方向岗位人才供需比

图表53:人工智能各职能岗位人才供需比

图表54:全国首批建设“人工智能”(080717T)本科新专业高校名单

图表55:2018-2022年中国新增开设“人工智能”本科专业学校数量(单位:所)

图表56:中国龙头企业与高校合作或共建人工智能学院汇总

图表57:人工智能产业生态格局的三层基本架构

图表58:人工智能技术层的运行机制

图表59:人工智能应用实现路径层案例分析

图表60: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竞争者入场进程

图表61: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竞争者区域分布热力图

图表62: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竞争者发展战略布局状况

图表63: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企业战略集群状况

图表64: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企业竞争格局分析

图表65: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国产替代布局状况

图表66:中国人工智能行业市场集中度分析

图表67: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供应商的议价能力

图表68: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消费者的议价能力

图表69: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新进入者威胁

图表70: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替代品威胁

图表71: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现有企业竞争

图表72: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竞争状态总结

图表73:2013-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情况(单位:亿元,起)

图表74: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融资轮次分布情况(按事件数)(单位:起,%)

图表75:人工智能领先企业投资情况

图表76: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独角兽排行榜(单位:亿元)

图表77: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主要投资细分领域情况

图表78:2016-2022年中国计算机视觉领域投融资情况(单位:亿元,起)

图表79:截至2022年11月中国计算机视觉领域部分投融资情况

图表80:2016-2022年中国语音识别领域投融资情况(单位:亿元,起)

图表81:截至2022年11月中国语音识别领域部分投融资情况

图表82:2016-2022年中国自然语言处理领域投融资情况(单位:亿元,起)

图表83:截至2022年11月中国自然语言处理领域部分投融资情况

图表84:2016-2022年中国机器学习领域投融资情况(单位:亿元,起)

图表85:截至2022年11月中国机器学习领域部分投融资情况

图表86: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行业投融资事件数量地区分布情况(单位:%)

图表87: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结构

图表88:中国人工智能产业链生态图谱

图表89:人工智能芯片分类

图表90:我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所处周期

图表91:2018-2023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行业规模(亿元)

图表92:全球人工智能芯片厂商竞争层次情况

图表93:全球主要AI芯片类型及企业

图表94:2022年中国人工智能芯片企业TOP10

图表95:中国云计算发展阶段

图表96:2016-2022年中国云计算市场规模增长情况(单位:亿元,%)

图表97:中国云计算市场竞争梯队

图表98:2022年中国云计算企业百强名单

图表99:人工智能行业技术层概况

图表100:中国人工智能行业产业链技术层代表性企业

图表101: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细分市场结构

图表102:中国机器学习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103:中国机器学习发展趋势前景

图表104:中国机器视觉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105:中国机器视觉发展趋势前景

图表106:中国语音识别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107:中国语音识别发展趋势前景

图表108:中国自然语言处理市场发展现状

图表109:中国自然语言处理发展趋势前景

图表110:中国人工智能行业细分市场战略地位分析

图表111:中国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布

图表112:中国人工智能应用行业领域分布及应用概况

图表113:中国智慧安防发展现状

图表114:中国智慧安防趋势前景

图表115:中国智慧安防领域人工智能需求特征及产品类型

图表116:中国智慧安防领域人工智能需求现状分析

图表117:中国智慧安防领域人工智能需求趋势前景

图表118:中国智慧金融发展现状

图表119:中国智慧金融趋势前景

图表120:中国智慧金融领域人工智能需求特征及产品类型

略......完整报告请咨询客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