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育科学研究在新课程改革中和作用论文
随着21世纪的到来,为了适应科技化、信息化、全球化的社会发展,各个国家在竞相展开各个领域的竞争,归根到底的人才的竞争;哪个国家能够在未来的世界舞台上占居主导地位,将取决于这个国家的教育能否培养出适应21世纪发展需要的优秀人才。教育是面向未来的教育,只有应用科学研究方法理论作依据,才能提高教育质量。推进我国正在进行的教育改革,培养出国家、社会需要的人才。基础教育的改革也不例外,在新课程改革实验开展几年的过程中有许多可喜的收获和经验;也有一些有待探索、讨论的问题;所以我们应该用所学的科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科学地总结自己和优秀教师的教育经验,使之上升为理论,并从理论上找寻解决问题的办法。
一、教育科学研究是教育改革的动力,能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
“教学科学研究指的是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遵循一定的科学研究程序,通过对教育现象的解释、预测和控制,探索教育规律的一种认知活动。”在此概念的基础上,可将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的涵义概括如下:它是按照某种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地进行教育研究和构建教育理论的方式。它既是一种知识体系,又是一种行为规则。教育研究在教育科学发展中的主要作用表现在:
1.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
教育必须变革,包括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各个方面都要相应的变革,一靠政策、二靠教育科学研究指导。教育科学研究,作为促进教育改革的动力,这一功能集中表现在:通过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观念转变,从而不断深化教育改革。转变教育观念,是教育改革的重要内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前提条件。所谓教育观念,指按一定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要求,反映一定社会群体的意见,对教育功能、教育对象、教育结构、过程及发展等根本问题的认识和看法。正确、先进的教育观念是时代精神的体现,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发挥着导向、调控的功能;而保守、落后的教育观却严重阻碍改革的顺利进行。面对21世纪我国现代化教育体制的构建,首先必须有对传统教育中不合理因素的批判以及突破和超越的意识;而观念的转变,只能通过参与教育科学研究逐步实现。正是通过近年来的教育科学研究使人们逐渐确立了新的教育观,这就是:强调以促进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相统一的价值取向;强调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能力、创造能力以及生存发展能力,使每个学生都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发展。
2.为提高教育质量与办学效益提供决策依据。
通过教育科学研究,探索教育体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改革的途径手段,不仅促进教育质量的提高,而且为教育行政部门制定教育政策提供依据。教育领域的科学研究,涉及学校教学、德育、管理以及社会教育、家庭教育、职业教育等方方面面。比如,关于我国近十年来区域性教育发展战略的研究,针对中国地域辽阔,东部、中部、西部的经济、文化、科技发展极不平衡的特点,如何构建合理的教育结构,学制、课程、教材教法应做什么样的改革来适应不同地区对人才的不同要求,又有学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微观研究,如何优化教学过程,改进教学内容、教学策略与方法,提高教学效率问题。通过教育科研,探索教育规律,把经验上升到理论,再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掌握,从而在教育科学中发挥出主体能动性和创造性,为适应21世纪教育的发展,我们必须尽快造就一代未来教育的改革家,他们应具有从事科学研究的实际动手能力,有强烈的改革意识,是具有独立思考和创新意识的开拓型人才。科学研究就是培养这样人才的途径。科研的过程是教师重新学习的过程,是使教师知识不断更新,知识结构不断改善并趋向合理的过程。近年来,正是通过科学研究,我国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勇于探索,总结经验,认识、学习和运用教育规律,提高了教育质量。
二、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现状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一场深刻的教育改革。基础教育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和身体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就必须对课程进行根本性的改革,包括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体系的改革。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必须着眼于新时代的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把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和个性潜能开发作为核心,培养符合新世纪需要的有用人才。
近年来,随着新课程实验的深入推进,课堂教学悄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教师逐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同伴;教材逐渐蜕去了“圣经”的外衣,成为教学内容的载体和教材资源的组成;课堂也从教室扩展到校园、社会和学生生活的空间,紧紧根植于社会现实与学生生活实际;课堂教学从刻板、僵化、单一的传统模式与程序,逐渐走向民主、开放和富于个性的探索与创新,变得越来越鲜活和富有生命的活力。 新课程改革出现在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方式、课程评价标准、课程管理等六个方面:一是改革了课程功能,强调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二是要改革课程结构,以适应时代要求及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要求,具科学性、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三是改革课程内容,加强了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四是改革课程实施方式,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索、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五是改革课程评价标准,发挥评价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教师素质提高、改进教学实践、推进素质教育的功能;六是改革课程管理,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了课程的适应性。此次改地通过在一些地区的实验已取得可喜成绩。
三、用教育科研为指导,解决新课改中的问题,全面推进课改
1.课改中的问题及教师面对的挑战。
随着课改实验的深入,“自主、合作、探究”作为新课程教学的精神内核,已基本获得广大教师的认同与理解,但新的困惑和问题逐渐浮现:学生“自主”带给教师更多的是“轻松”还是“挑战”?面对学生“自主”后序充满挑战性、开放性的多样化思维,教师如何引领?“讨论”就是“合作”吗?怎样创设并促进学生的有效“合作学习”?“动手做”就是“探究”吗?如何解决动手“探究”与有限的“40分钟”之间的矛盾、冲突?如何解决课改与“应试”的矛盾。如何解决课改与“管理”的矛盾。如何解决课改的热情与时间缺少的矛盾。等等。无疑,新课改对教师在知识结构、思维方式、教学能力以及教学手段等方面都提出了新的标准和要求。知识结构不能只具备局部的专业知识,而且还需要跨学科的知识;教学能力也应能驾驭多种教学方式,形成自己的风格,这对教师无疑是一大挑战。课改的进行,课堂气氛活跃了,孩子们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不须“先举手后发言”,教室里一片“热闹”,不能保证大家在一起学习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怎样组织才能既吸引所有学生,又做到活而不乱?因赏识,对犯错误的学生能不能给予惩罚(不是体罚)?课改后形成了良好的过程性评价、多元性评价、发展性评价,孩子们的积极性提高了,老师的动力空前高涨,但期末考试却影响着学生和老师。考试的评价学生的'一种方式(不是唯一方式),在现行机制下,高考、中考没有改革,考试就不可能取消,该注重过程还是结果?同时对老师的教学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才合理?面对以上种种问题,教师该如何应对?
首先,在课改中,教师应转变角色,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教学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学习成绩的评判者,而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师从知识的权威到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从知识的传递者到学生学习的促进者、组织者和指导者。
其次,面对新课程,教师间要紧密地合作,每位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拓宽知识面,如果原来形容“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则现在应比喻成“教师要有常流水,才能倒给学生一杯水”,同时,教师还要学会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再次,面对新课程,教师需要新的技能,即具备课程开发的能力、整合能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的能力,能指导学生开展研究性、探索性学习;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引导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最后,面对新课程,教师的教学策略应发生变化,由重知识的传授向重学生的发展转变,由重教师“教”向学生“学”转变,由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由统一规格教育向差异性教育转变。
2.开展教育科学研究,应对挑战。
改革就是对旧观念的改革,对新观念的确立,而改革的往往是我们熟悉的东西。作为教师就是要改掉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教学方式、教学行为。所以教学改革是课改革的一场攻坚战,要求每位教师紧密结合课程改革实验需要,积极开展教育科研,科研课题要产生于课程改革实践,教育科研成果为课程改革实践服务;通过实验,让教师、教研人员和基础教育研究的专家,围绕新课程实施中是教学问题、评价等问题,发挥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优势,集中力量,寻找对策,协同攻关。
为迎接新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应大力开展学校教育科研。教师应积极参加学校教育科研,教师参与研究可以提升自己的自我反思意识和能力,了解自己行为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只有对自己在课堂上的行为进行研究,才能够了解自己在课堂上做了什么,这些行为有什么意义,反映了什么样的教育教学理念,对学生有什么影响。同样,教师只有通过对自己学生进行深入细致的观察和探询,才有可能理解学生到底在做什么,想什么,他们到底学到了什么,这些学习对他们的发展有什么作用。新课程改革即将全面展开,我们应通过教育科学研究促进教育观念转变,在教师中掀起教育科研的热潮,积极推进新课程改革。
教育学函授毕业论文范文
时间过得真快,大学生活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学函授毕业论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项目管理通常是对企业经营过程的管理,近几年其也逐渐在高校教学管理中加以运用,其效果得到高校的高度认可,因为高校教学管理是整个高校得以正常有序运转的重要基础。而当下的教学管理中,高校负责人并没有太多的重视和强调,导致学生的学习氛围不强烈,教师的教学态度不端正。因此,本文将站在项目管理的视角下简要概述了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实施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根据中国教育发展前景的主要内容,再结合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有益的建议和完善之举,以期让各大高校重视教学管理,意识到其重要性,更好地展现高校的规范性和实效性。
关键词 :项目管理;高校教学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
一、当前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
从我对我国最近几年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改革的调查来看,通过查看一些文献研究,实地调查研究,案例研究等方法,最终我认为我国高校管理制度改革的演变过程和实施因素以及它最后的呈现结果,效果不甚理想。其中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我国高等学校创新教学管理制度与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很不适应。这就好比我们经常说的鞋子与脚的关系,脚大了或者鞋子大了都不合适,学校在实施这一教学管理模式时,学生并不会感到很舒适,教师也无法精准定位教学目标,这也影响了教学的最终质量。这对于高校这一座人才培养基地来说,是不利于学生在社会上立足的。例如,从学生的自我管理这一方面来讲,很多大学生都无法自觉主动地进行自我提升,依然还处在教师监督的意识模式。又如,从教师的角度来看,高校的教师多是“上课——下课——回家”的模式,对于学生的疑惑和问题不能够及时得到解决,造成问题的滞留。由此看来,教学管理制度既需要教师的引导,也需要学生的配合。只有这两种方面彼此相适应,身在其中的当代大学生才能有所收益,也才能在未来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二、项目管理视阀下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高校负责人对教学管理控制意识不足
从管理意识上来看,高校负责人在教学管理上还存在很多的不足,尤其是一些盈利目的高于教育目的的学院。很多高校都把关注点放在了实际的教学内容上,主要强调学生的技能获得和知识提升,以就业为最主要的教学目的。而并没有强调教学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在教学设计、任务以及管理系统管理上缺乏意识,同时没有明确地规定教师的'教学义务、学校的管理内容以及学生的学习质量。这样就容易造成高校教学管理存在缺陷,无法有效地管理和控制学生和教师。
(二)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方法较为传统
从当下大多数的高校教学管理制度来看,模式较为传统和老旧,没有创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管理模式。因为目前的教学管理主要是针对教师来进行设计,比如教学工作计划、教学目标等都是根据教师的工作现状来制定的,并没有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来加以调整。另外,很多高校也没有充分地利用现代信息化设施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质量和教师的工作情况以及师生之间的看法和交流。
(三)学生自我管理力度不够
学生自身的包括德,智,体,劳在内的各项素质都不同,而高校要用管理精英的模式来管理大众教育,但显然,这样的方法是很不合理的,这也就导致了学生的自我管理不足,在进行教学管理时会花费更多的精力在学生的观念转变上,从而影响教学管理水平的提升。
二、针对当前问题,如何有效地加以完善
(一)强化高校教学管理意识,做好管理前提
如今,我们显然已经进入到了一个不同于父辈们的时代,考上大学并不等于以往的“鲤鱼跃龙门”,也就是说,进入名校不能给学生的将来带来优越的生活环境,如今的大学也不能向学生保证以后,但如果学生们所念的大学能有一个良好的、与学生自身发展状况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这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学会做人,掌握知识会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因此,不论是企业还是高校,都需要管理者意识到高度管理的重要性,这是保证企业或者高校正常运转和长效发展的前提。对于高校来说,在进行教学管理制度的设计时,需要充分地考虑教师之间的团队建设,教学任务人员分配的问题以及双方之间的有效沟通,才能够保证教学管理质量的平稳上升。
(二)以项目信息化带动教学管理
第三次科技革命犹如一道和煦的春风,慢慢地吹拂过教育领域,随之而来的是教育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以及网络化教育的发展,打破了先前那种单纯的封闭的,以面向教学和班级授课为主要格局的教学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开放的,广泛运用现代技术手段,以个别化和自主学习为基本特征的新型教学管理模式。同时,科技革命带来网络技术的革新,让老师可以通过网络等途径进行远程教育,让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网络学习,开展跨校选课,跨校乃至跨国进行深造,完成学业,这些都在科技的推动下成为现实,而在这种背景下,运用先进的教学管理体制显然符合新世纪我国高等教育教学发展新的需要。
(三)以激励机制促进学生自我管理
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这也牵扯到了一个制度变迁理论,我们也可以将高校学生社团管理的制度建设与之结合起来,让学生进行自主管理,不但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创造性,也可以让学生进入学校高层,让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可以被学校充分接受,也能使学校决策充分反应民意。通过这种激励机制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自我监管,加强教师与学生、学生之间、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沟通,提高教学管理质量。
三 、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在项目管理的视角下来分析和探讨了当下高校教学管理的现状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根据其存有的不足针对性地提出了有效的完善措施,以此促进高校整个的教学管理,使得学生在更加合情合理的环境下成长为社会需要的人才。由此可见,中国高校的教学管理仍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通过教育机关,学校和学生的共同努力,相信缺陷和不足会越来越少,从而将其成为促进学校管理制度的中流砥柱。
参考文献:
[1]刘惠玲.项目管理思维下的教学管理工作探索与研究[J].科技视界,2014,(04):136-137.
[2]朱珍珍.运用项目管理思维提升高校教学管理水平[J].中国集体经济,2008,(07):62-63.
附:
教育学专业怎么样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及其规律的社会科学。它广泛存在于人类生活中。通过对教育现象、教育问题的研究来揭示教育的一般规律。
近年来,教育学专业的就业率很高,很多毕业生都去了学校做了老师,按照职业类型分,教师可分为讲授型和非讲授型两种类型。平常大家所熟悉的讲授型职业,就是通常说的站在三尺讲台上的老师。
教育学就业前景还不错,招老师一般都要教育学专业的毕业的,语数外需求最大,其他理化生也不错,文科的需求较少一些。艺术和体育的竞争稍微小些。在国家越来越重视科教的背景下可以说教师的前景很不错,而且也是比较稳定的职业,并且有寒暑假。
教育学专业就业方向有哪些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教育学专业学生可以从事的行业非常广泛,既包括各类院校、学院,社区服务社,咨询组织,文化组织,还包括司法系统、国家级协会、委员会、研究与开发中心,政府教育部,甚至是金融机构和传媒行业也同样适合教育学专业的学生。
随着国家对教育的越来越重视和教师待遇的不断提高,教育学专业正在逐渐成为一门热门专业。教育学专业培养具有良好思想道德品质、较高教育理论素养和较强教育实际工作能力的中、高等师范院校师资、中小学校教育科研人员、教育科学研究单位研究人员、各级教育行政管理人员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教育学专业致力于培养学生具有较宽的知识面,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使学生掌握系统的教育科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教育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为进修深造奠定扎实的学术基础。学生毕业后适合从事中小学教育教学工作、教育行政机构管理工作、社会教育机构的咨询、管理及教学工作及中小学教育科研工作。
应是正式刊物!是中国教育科研研究会主办,中国现代教育发展协会指导协办的一级学术性中文核心期刊,国家二级刊物。全面贯彻执行国家教育方针政策,倡导现代教育理论与探索教育教学发展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发展进程,创新研究成果,开掘教育实践,推动教育现代化为核心。荣获了国家期刊双高奖及第二届国家期刊提名奖。好文章,好教育内容值得研究关于技能教学型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几点思考高技能人才是指在生产一线熟练掌握专业技能,在关键岗位发挥骨干作用,能够解决操作和生产现场难题的人员。 高技能人才包括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高技能人才按技能类型一般分为技术技能型、复合技能型和知识技能型三种。高技能人才是“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实践者,是推动技术创新和实现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的重要力量,在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提升竞争力,推动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主力军作用。2003年12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首次将高技能人才的培养纳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部署,开始实现了“技术工人也是人才”这一理论与实践上的重大突破,对推动科教兴国、促进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将产生巨大作用。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紧迫性根据2001年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对全国技术工人状况进行的调查,我国高级技术工人仅占技工总人数的,与发达 国家的40%的比例相比,差距很大。目前我国科技成果转化率远远低于发达国家,仅为15%,而发达国家则高达70%,其中重要的原因是我国一线员工素质结构偏低。从2004年二季度部分城市劳动力市场职业供求状况分析表明,高技能人才需求缺口仍有继续加大的趋势。在劳动力需求大于供给中,求人倍率较大的是高级技师、高级工程师、技师,其求人倍率分别为、和。求人倍率上升幅度较大的是高级技能师和高级工程师,高级技师比上季度和去年同期则分别增长了和。(中国教育报2004年7月28日)江苏省,高级技术工人占全部技术工人的比例也仅为7%左右,企业中,一些特殊工种高级技工已经断档,身怀绝技或高技能的技术工人跳槽、技术骨干流失现象十分严重,现在的状况是技术工人与工程技术人员的比例失调,高级技术工人与初、中级技术工人的比例失调,高学历人员与高技能人才的比例失调,结构性缺口矛盾非常突出,这些比例失调与我国至今尚未建立适合我国经济发展的人才结构模型有关,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我国经济持续、健康的发展。无锡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003年统计,全市技术工人占职工总数的,技师仅占技术工人总数的,高级技师只占技师人数的。统计数据还显示,无锡市城镇企业中在岗且获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技工总数为万人,其中高级以上技工为万余人,中级技工万多人,初级技工万人,其配置比例(初:中:高)38:53:9远低于全省30:60:10的平均水平。目前全市高级技师只有77人,35岁以下者廖廖4人,可谓凤毛麟角,远远不能满足无锡市制造业基地目标的需求。由此可见,高技能人才的培养已刻不容缓。据江苏省技能人才振兴规划,到2010年,使全省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比由现在初中高30:60:10提升到25:60:15 按此目标测算,全省需培养101万高级技术工人。如果再考虑未来高新技术发展和新兴产业开发等因素,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还会更大。央领导同志指出:“中国要成为世界工厂。没有技术工人,没有诚信和质量,企业就没有前途。”“要十分重视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术工人和技师的培养,尽快改变高级技工短缺的局面。”为此,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任务,历史性地落在肩负此重任的技能教学型院校身上。二、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走集约化培养之路目前,我国高技能人才培养途径大致有三种:第一种,企业自己培养,按部就班晋升方式。以机电类工种为例,无 规定学历者,由初级工按部就班晋升到高级技师,按国家正常晋升时间测算,需用时28年。这期间,有相当长时间属于传统式的师傅带徒弟进行技能传授,徒弟的技能高低往往取决于师傅的技能。徒弟学到的技能往往是师傅单一的技能。第二种,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进行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方式。一个员工在企业实践若干年之后,按国家职业标准要求进行社会培训,其专业理论与操作技能须经考核鉴定双合格后,才能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由于时间紧,任务重,对长期从事单一的专业(工种)岗位或因生产需要而转岗的工人来说,突击学习专业理论和专业技 能困难比较大。因此,这种方式培养高技能人才的途径受到学员、设备、场地、师资、教材、时间和技能鉴定手段等一系列因素的制约,特别是专业理论和专业实践的系统性较弱,后劲不足,不能适应市场和企业对高技能人才数量与质量两方面的需求。第三种,由技能教学型院校进行集约化培养方式。对大中专学生或初、高中毕业生经过2-6年时间的专业培训,达到国家相应高级职业资格的要求。职业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组成部分,既然是教育,那么就必须遵循其教育规律和特点。如同人们的认知水平积累一样,技能的培养与教育也需要有一定的时间的积累 。为此,技能教学型院校要为学生构建与高技能人才培养相适应的文化理论知识、思维能力和基本素质。同时,职业教育又是以就业谋职为目的的,所以专业设置、专业教学层、教材、教学手段等方面都要遵循市场规律的内在要求来办事。职业教育本身具有强烈的职业属性,所以,高技能人才培养必须面对市场,根据职业岗位所必须的技能,构建与之相适应的技术技能、专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只有将教育规律与市场经济规律很好地结合起来,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才能在把握质量的前提下,提高培养效率。队伍是技能教学型院校一项重中之重的任务,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是当务之急。目前,培养高技能人才已感到空前的压力,经过调整、改制后的产业群体正处于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化升级的关键阶段,急需一大批高素质的高级工、技师、高级技师。经济结构的变化必然引起人才结构的变化,人才结构的变化必然导致从事职业教育结构的变化,职业教育结构的变化必然促使教师队伍的调整。从当前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现状来看,“一体化”和“双师型”的师资队伍尚未真正建立起来:重理论轻技能的现象还很普遍;一些传统产业的职业教育理念仍根深蒂固;从事传统单一工种或简单工种的专业教师还相当多;只图眼前专业教师队伍够用、实用,缺乏符合产业界需要的专业教师前瞻性建设还很普遍;注重校内一般实习技术装备的建设,而忽视与现代企业建立紧密型的实习教学基地建设;重视师资的学历水平提高(达标),而忽视专业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达标)。所有这些都阻碍了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健康发展,给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隐忧,更不要说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了。
1、《教师教育研究》创刊于1989年,为双月刊,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北京师范大学、华东师范大学、教育部高等学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联合主办的全国性教育科学学术刊物。
主要栏目有新时期教师教育体系的建构、资格制度与教师专业化、继续教育与职业发展、课程标准与教材建设、教学改革与探索、教育现代化与信息化、政策法规、调查研究等。
2、《中国教育学刊》(月刊)创刊于1980年,是由中国教育学会主办的学术期刊。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办刊方向和舆论导向,贯彻“双百”方针。
3、《教育与职业》杂志创刊于1917年,半月刊,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是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
4、《教育科学》创刊于1985年,是由辽宁省教育厅主管、辽宁师范大学主办的教育理论刊物。主要有教育理论研究、课程与教学、教师教育、高教研究、心理健康理论研究、网络教育等栏目。
5、《基础教育》创刊于1978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华东师范大学主办、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承办的在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期刊。
SSN: 2789-5521(print)《教育研究前沿进展》(英文刊名: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Progress, JERP)为双清学术出版社(Shuangqing Academic Publishing House)出版的一本学术期刊,接收主要是和教育、教学(理论、方法等)等相关的文章,本刊对文章形式不限,无论是实证、综述等均可。本期刊征稿范围包括:教育理论前沿、教材教法、教学经验、教育案例、教学设计、教学管理、考试评价、大学论教育、中学教育、小学教育、幼教教育、教育经济等相关研究等。期刊现面向教育学者,在读研究生,各界教育工作者,老师,专家学者,还有博导,硕导等教育导师,课程研究者,课题研究者,教育科研学者等征稿。对于本刊认为有学术价值的文章,期刊会提供多轮修改机会,直到修改为可发表程度。支持在线投稿和邮箱投稿。百度搜索: 《教育研究前沿进展》中英文双版本期刊征稿了,就可以看到投稿方式
中班主任有其独特的性质,他们不仅有其自身的教学任务,而且大部分是兼任班主任工作。因此初中班主任关注初中生学习的同时,还为初中生的成长发展引航。下面是我整理初中班主任感人事迹的范文,欢迎阅读!
初中班主任感人事迹篇一
尹得燕,现年29岁,2008年8月参加工作,本科学历,中教二级教师。该同志自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同时先后一直兼任我校年级组长、团委书记、学校政教主任。他始终坚持以教师的道德规范严格要求自己,工作上顾全大局、勇挑重担;业务上兢兢业业,不断追求。教育教学成绩一向显著,是一位深受学生爱戴、家长信任的优秀教师,特别是在以下几个方面显得尤为突出: 一注重师德修养,努力提高自身的政治思想素质
从走上三尺讲台那天起,他就树立起“立志于党的教育事业”的远大目标,处处以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来要求自己。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处处关心他们,帮助他们,体谅学生的疾苦,做学生的知心朋友。在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他十分注重“师范”作用,衣着整洁大方,言行规范得体,对待任何学生,一视同仁,尤其是对差生,更是关爱有加。在学生心目中,他既是严父、又是慈母。
二、认真扎实教学,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他是一线教师,教学任务重,但他从未有过丝毫的懈怠,备课不仅备教材,而且能根据学生的实际选择最佳的教学方法。除了搞好教学外,他还不断学习,利用假期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新课程理念,还参加中小学学科远程培训,并取得良好的成绩。
教学论文《浅谈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编辑委员会审核后,已被录用。并被评为优秀论文;教学论文《中学数学教学中的自主学习策略》选题新颖,观点鲜明,发表在《现代教育科学》杂志2014年第6期,经专家组评审委员会审核,在全国教师教育教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被评为一等奖。
三、教书育人、严而有爱、教之有效的班级管理
从2008年到现在,他一直担任初中班主任,并全身心投入班主任工作,为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创建良好的班风学风,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特点的班级管理方法,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在班级管理中,他坚持以人为本,注重在实践中求创新,让班级成员共同参与,实行量化管理,他所带班级周周获得“先进班级”的光荣称号。对于后进生,他采取“不抛弃,不放弃”的方法。一次又一次的开导,教育。对于有能力的学生,耐心的学生交心。他认为有付出就会有回报。毕业后的学生,不管是调皮生还是优等生,都会到学校来看看他们的班主任。实践使他体会到:爱是教育的出发点,是力量的源泉;爱是教育的润滑剂。
总而言之,成绩永远属于过去,工作需要持久的耐力与创造力,以后的路还很漫长,我们相信,尹得燕同志一定会一如既往,脚踏实地,不断追求,去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初中班主任感人事迹篇二
我从事教育教学工作不知不觉已经十一个年头啦,多年来,我和广大教师一样,热爱教育事业,以高度的事业心和强烈的责任感全身心地投入教育教学工作之中,在教育工作中得到锻炼,在教学工作中得到提高。
2008年我调入实验初中,2009年担任班主任工作,在这三年的班主任工作体验中,让我深深的明白农村的班主任,工作琐细而繁重,学生大部分是住宿生,他们的衣食住行,吃喝拉撒,事无巨细,点点滴滴,班主任都得操心。一上班,从星期一到星期五,从清晨到深夜查寝,繁重的工作虽然很累,但是我认识到:班主任,对家长,我们代表着学校,肩上扛着责任;对学生,我们代表着家长,双手履行义务;我们不可能干出惊天动地的业绩,但我们可以教好学生付出一颗爱心,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作出我们的奉献。
近几年来,我校就读的学生大部分都是父母外出打工,学生在校寄宿一周回家一次,由爷爷奶奶在家照看,由于远离父母、远离亲情,对他们的健康成长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父母半月或一个月给家中打一次电话,有的半年联系一次,相当多的外出打工者一年才返家一次,甚至有的父母常年在外不回来,单纯认为孩子吃饱、穿暖、有学上、有书读就成事大吉了,忽视与孩子的心理沟通与交流,导致对父母很陌生,亲情关系出现了障碍。子女缺乏亲情关爱,内心空虚,有的家长有埋怨情绪等等。
用一句我们农村的话讲就是“很不逗人爱”的这些孩子,心理障碍严重让我深思了许久。后来想到一位全国优秀班主任所说的两句话:“假如我是孩子”和“假如是我的孩子”。这种情感体验使我对学生少了苛求,多了宽容和谐,积极向上的氛围,使他们一步步走向成功。
我所带的学生都知道,病了,我陪他们到药店看病;没钱了,找我借。2010年哪年我班有名学生从小失去母亲,父亲在沈阳打工,家境十分贫寒。当严冬来临时,学生们早穿上棉衣,可他还穿着一件褪色的单衣。当时天气很冷,天降大雪,他还没穿上棉袄。我看在眼里,默默对自己说:“假如他是我的兄弟,我能眼看着他挨冻吗?不能!”家里还有一件我老公的一件半旧棉衣,下午我不假思索的拿到学校给他穿上,而此时的高磊再也抑制不住自己的感情,眼眶中泛起了泪花。
让学生从关爱中寻求前进的力量,从关爱中得到满足和教育。我深入学生,了解学生在学习、生活上的困难,思想和心理上的困惑,适时地给予帮助和疏导。
在班级管理上,做学生心目中的“知心朋友”和信得过的“人生向导”。引导学生通过管理班级体,增强班级管理的透明度,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自觉、主动、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
在班级日常管理上,为了唤起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和积极性,经过学习、摸索,我设计了一些锻炼学生独立性、自立性的教育活动,如“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我当一天家”,让学生学做生活的主人。为了培养他们的自主能力,班级的组织纪律、各项活动都由学生自己管理和组织。尤其是“我爱我的班集体”主题观摩班会,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学生踊跃参加,锻炼了个人和能力。
班委会工作起来很有魄力,管理班级井然有序,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当主人,班级处处事事有人管,整个班级形成了一种积极上进,比学赶帮的好风气,受到师生的好评。
要教育好学生,首先要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做学生的知心人,只有对学生感情深,工作才能细、方法才能对头。多年来,我努力做到:对学生思想上积极诱导,学习上耐心帮助,生活上关怀体贴。我经常利用中午休息或大值班时间与学生亲切交谈。特别是单亲家庭、父母离异家庭,询问他们跟谁生活、继父、继母对你好不好啊,从多方面注意给予他们以温暧的关怀。久而久之,我们师生之间已建立深厚的感情。几分耕耘,几分收获,从同学们的话语中得到回报,从家长的言谈中得到安慰。记得有一天中午我班的男生同学的家长来校给孩子送伞,他对我说了这样几句话:“我儿子在家常说你好,你不轻视我们父母离婚的孩子,孩子交给你我放心”。还有一个女生父母因性格不合而离婚,他的母亲在办完离婚手续之后来到学校,含着眼泪对我说:“老师,父母离婚不是孩子的错孩子交给你了,请多照顾,我不多说了,还要马上回去取东西。”一个刚刚办完离婚手续的母亲第一个放心不下的孩子,第一个要嘱咐的不是和孩子一起生活的父亲和奶奶,而是我-----孩子的班主任老师,可见我们班主任老师在学生家长的以目中占有多么重要的地位,那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去关心、爱护那些本来应该得到爱,而又无法得到全部爱的孩子们呢?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会面对各种各样的学生,其中有部分学生表现差,学习成绩差。面对“差生”,作为教师,放弃任何一个学生都会让我难过,都会让我受到良心上的谴责。对于这个问题我的回答是:“关爱‘差生’,绝不放弃”。因为我始终相信:“差生”是“有待提高有学生”,是“后进生”,是能够转化的。
09年哪年我带的初二年级学生张某,从小任性,性格孤僻。一次他把外班学生脑袋打破,当时外班班主任考虑到他母亲是镇干部的原因,说原谅他。当我知情后,主动将张的母亲找来,当他母亲的面非常严肃地对他进行批评教育,向学校报告了打人事件,要求给予该生从严处分,该扣班级分就扣。这件事在学生中反响很大,使打人的学生和其他学生都深刻认识到,不管你家长是什么干部,都不许胡作非为。后来,这名学生有所收敛。但不久旧病复发,又欺负本班学生,情形相当恶劣。我毫不留情当众予以严厉批评,并再次早报给该生处分。当时,他当时有些想不通,想转学,一走了知。我得知后,直言不讳地告诫他母亲:“孩子转学可以,你也有这个能力但你想过没有,这样会促使你的孩子仗势欺人,发展下去后果不堪设想,孩子转学我可以省心。但为了教育孩子,我觉得他不能回避。让他在哪摔倒在哪爬起来,将来做个对社会有用的人”。经过一番交谈,张的母亲同意了我的意见。从哪以后,对他实行冷处理,然后再百倍地关心他,呵护他,教导他,对他实行热处理。在这种严父慈母的感化下,张变了,变得和从前判若两人。这名有劣迹的“差生”终于变成一个品学优良的“优生”,事后,很多人问其中的决窍。我说:“实际上就是严中有爱,爱中要严,宽严相济”。
时光荏冉,十一年的从教生涯,三年的班主任经历,我在班主任这块教育园地里辛勤耕耘,默默地奉献着,取得了较好的工作成效,受到了学生和爱戴,家长的好评,领导的肯定和同事们的赞许。我觉得我已经在这平凡的工作中找到了自己不平凡的人生价值。投身教育,献身教育,我的人生之路没有走错。虽然辛苦,尽管清贫,然而我却认为苦在其中,乐在其中,值得!
初中班主任感人事迹篇三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一转眼,我参加工作并从事班主任工作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作为一个年轻的班主任,我工作踏实认真,得到学生和校领导的一致好评。班主任工作是艰巨而又重要的。从我当上班主任时间起,我一直尽心尽力地为当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努力工作。我每天都是早来晚走,品尝尽了作为班主任的酸甜苦辣。但是,如果让我再次选择,我还会毫不犹豫地选择班主任工作。因为我在与孩子们交往的过程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孩子们的活泼可爱,天真热情。我付出了自己辛勤的汗水,收获的是学生们可喜的成绩;我燃烧了自己火样的青春,收获的是学生们丰厚的感情。回想着点点滴滴,我真的无怨无悔!
一、用爱心感染学生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就要用自己全部的爱去关心照顾学生,就像关心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既要关心他们的生活,又要关心他们的健康,还要关心他们是否懂得学习的方法。更重要的是关心他们是否懂得怎样做人。这正是作为班主任的职责所在。爱心是具体的,具有浓厚的感情色彩的。例如,离中考仅剩3个月时,班上有个学生因踢足球小腿骨折,要卧床休息一个月,我就带着水果,当然更多的是对学生的关爱,去看望他。做他的思想工作,一起制定复习计划,家里也可以复习。再比如,有一次我突发肾结石,疼痛难忍,医生建议挂水休息一周,而我就在家休息了两天就坐不住了,坚持来学校上课,就在晚自习坚持到7点半的时候实在坚持不了,就请同事把我送到了医院,一直折腾到夜里三点。家长感激,学生感动,我认为:这些看起来很平常,因为这是作为一个班主任最基本的工作,其实这正是一个班主任爱心的具体体现。
二、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
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我主要从两方面入手:一是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二是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
重视班会,开好班会,为的是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形成良好的班风学风,为学生提供一个积极向上的大环境,侧重的是学生的共性。结合学校各项工作,我们班积极开展了许多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明事理、长见识。我还利用一些零碎的又不影响学科学习的时间开短小精干的班会,及时把发现的不良的思想苗头一针见血地指出来,对事不对人,进行警示性的引导教育,往往能把一些影响班风、学风的不良思想消灭在萌芽状态,同样取得良好的效果。
重视与学生的思想交流,多与学生谈心,侧重的是学生的个性和因材施教。我常利用课余时间和学生谈心,及时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在这个时候,我就是他们的好朋友,尽量为他们排忧解难,也正因如此,我得到了班上大多数学生的喜爱和信任。上学期,我班转来一位复读生,他特别反常,上课不听课,趴桌子,课间从不和班上同学交流。经了解他在以前成绩还行,后因早恋而使成绩下降,导致中考“死亡线”都没过。针对这种情况,我没有批评和指责他,而是引导加鼓励,把他消沉的状况逐渐扭转过来,该学生及家长都很感激我。
二、充分调动孩子们的积极性,让学生管理学生
班主任的工作是繁重的,是琐碎的,力不从心、精力有限是我们经常有的感觉,这种情况下,我发现把一些工作交给孩子们去做是不错的选择。
班里的卫生最初是我亲自去检查的,但是后来由于琐事繁多常常无暇顾及,后来我就在班里成立了卫生督查小组。小组成员是从班上挑选出来的为人正直、做事认真的孩子。首先我给他们讲述了检查的标准,并要求发现不合格的立即整改,必要时亲自动手。这个方法实施之后,督查小组成员检查非常认真,常规考核扣分情况就罕见了,几乎每月在学校的常规中都能得前三。
另外,教室的门窗和灯我也安排了专人去关,图书角和讲台的卫生我也就近安排了专门的人去清扫。午自修和自习课也有专人负责,基本可以做到班主任在与不在一个样。总之,班里每个同学,都有自己负责的任务,而每个人的完成情况我也会在每周班会上进行总结和奖罚,总之,我努力做到调动每个孩子的积极性,来帮助我进行班级管理,让班级各项工作得以顺利进行。
三、做好学生家长的沟通工作,形成家校合力
多数家长对待孩子学习不够重视,在他们的观念里,学习只是老师的事情,家长所该做的事情就是挣钱供孩子读书,供他们吃喝穿戴,至于孩子学好学坏那是老师的事情。正是由于这种偏激看法的影响,许多孩子在学习上、在行为习惯上,很容易出现一些问题。为了让家长更好的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在校表现,除了每学期必开的家长会,我还抓住任何一次与家长见面的机会进行沟通交流。
班里的台湾的孩子,平时做作业经常是偷工减料,做题时一些开放性的题目常常空着或者是胡乱写上几句敷衍了事,这种状况在周末作业中表现尤为明显。每次开学回来,我或对其暴风骤雨的批评,或对其和风细雨的劝诫,但效果一直都不明显。为了能够改变这种状况,我先后与其家长通过几次电话,告诉他孩子的周末作业状况,最初家长也只是几句应承话,“在家问他作业写完了吗? 他说写完了啊!”后来,我只好把家长请到学校来跟她当面讲明:在学校里老师管孩子是我们责无旁贷的事情,但是在家里家长也必须得尽一定的责任,否则在学校里养成的学习习惯就会遭到破坏。作为家长,即使不能帮孩子检查作业的对错,但最起码得监督到位,保证作业按质按量完成。一次的交流,也许起不到显著的效果,但是此后只要是该生出现类似问题,我总会与家长积极沟通,强调家长监督的重要性,终于在我的近乎“软磨硬泡”的不懈努力下,家长逐渐改变了固有观念,懂得了家长应该“有所为”的道理,而孩子也渐渐能在家完成作业了,而且作业质量也在不断提高。
四、充分利用学校的各项活动,树良好班风
教育是种活动。班主任老师应带领班级的学生积极、踊跃参加学校组织形式多样的大型集体活动,如运动会、英语短剧比赛等。通过集体活动,开阔视野,陶冶情操,将德育思想和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行动,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关心他人的思想美德,做到入身入脑入心,不甘落后、团结拼搏的精神。用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武装学生,培育高尚的思想道德素质。对于参加的活动,无论是取得了成绩还是以失败告终,有活动就有总结,学生自己要总结,班主任要总结,使学生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明辨是非,好的表扬,差的批评,这样正气会得到弘扬,歪风习气会有效的遏制,对整个班风的形成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这几年的班主任管理工作,带给我更多的是一种成就感,一种成长,一种历练。当孩子们取得优异的成绩时,当孩子们懂得团结友爱礼貌待人时,当孩子们取得一个又一个进步时,我的内心是欣慰的,是满足的,是骄傲的,我感到自己无愧班主任这个称号,无愧学生们喊得那一声声的老师,无愧家长和领导对我的信任和支持。
一切荣誉只代表过去,回顾我这几年多的班主任工作历程,我会永远记得一句话:生活中充满了问号,生活永远是个逗号,生活要永远追求感叹号。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更加认真对待自己的工作,更加谦虚的向别人学习,更加真诚地对待我的那群孩子!
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网站查阅期刊频道去查询就可验证此刊的真伪。刚去查了下,总局无此刊。说明此刊为假刊。
在官网上没查到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的信息
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杂志是正规刊物。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是北大核心现代教育科学.中学教师、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现代教育科学.普教研究都是普刊《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杂志是由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科学教育出版社联合主办,中国教育信息研究所协办的国家级综合性教育类学术期刊。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2-3178、国内统一刊号:CN11-2136/G4,邮发代号:12-262,在主办者发行的系列性出版物中,被列为中文类核心期刊。本刊主要宣传报道教育教学及教育科学研究相关的内容,是全国教育资讯的发布载体和全国教育界进行学术交流、切磋教育教学经验、教育科学研究的重要园地,为教师评职、考核、晋级提供重要依据。本刊集学术性、实用性、权威性与专业性于一体,被转载率及引用率颇高,同时也将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搭建一个学术交流、成果展示的平台。无论大、中、小学校,亦不分老、中、青教师,凡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为教育工作者所感兴趣的各类话题,均可在本刊开展文字或浅或深、篇幅长短不拘的广泛讨论。 【开设栏目】 教育教学、教育科学研究、、教学探索、教改实践、科研动态、音体美教育、素质培养、职教幼教、特殊教育、健康教育等。
一、幼儿道德教育现状
前边我们说了,幼儿启蒙阶段的道德教育将影响到人生的全过程。所以,在这一阶段对幼儿实施有效的道德教育不但重要,而且必要,更是当务之急。首先,家长重养重智而轻德。很多家长对儿童营养、卫生及智力开发等较为重视,而忽视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其次,社会负面影响无孔不入。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普遍认为,学前儿童性格形成的稳定性是相对的,其个性还具有较大的可塑性,存在变化的可能性。而社会上一些消极因素,如“拜金主义”、“功利主义”等不良思想,又如网上的暴力、恐怖、色情等负面信息,对孩子的个性发展十分不利。加之社会公众场合中一些不文明行为对幼儿的耳濡目染,必将影响他们以后的道德行为。第三,幼儿教育漠视德育。利益驱动、短期效益致使很大一部分幼儿园正如我实习的幼儿园一样,关注生源、安全和家长“看得见”的“学有所得”。第四,教育方式存在误区。儿童发展的科学理论提示,早期儿童的品质培养应体现幼儿主体意识觉醒,但目前幼儿园还存在这样的误区:实施的是那种简单、粗暴、说教式的所谓道德教育,就像我实习的幼儿园,使用禁止、命令式的一句“别吵了”将道德教育变成了一种外在要求,而不是从幼儿的内在动机出发,让幼儿体验到内在需要的满足。第五,应试教育低龄化趋势,使部分家长盲目攀比和期望值过高等,导致从家长到幼儿园都或多或少地存在“重智轻德”心理。
二、幼儿道德教育的策略
作为未来的幼儿教师,有必要从现在开始对幼儿德育的方法与途径作以探讨,为此,我参阅了大量的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的一些粗浅的幼教工作“经验”,对幼儿道德教育有了较系统的理解。我认为,幼儿道德教育的最高境界应是“思想教育潜移默化,德育渗透不露痕迹”。(一)家庭教育才是根本幼儿的社会生活起步于家庭,家庭是幼儿生活、学习的第一个场所。家庭的结构和气氛、家庭成员的`整体素质、家庭成员的道德水准及言行,决定着幼儿今后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习惯,他们通过模仿好的、正确的道德行为形成道德认知。所以,家庭成员(主要是父母)必须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道德修养,在生活中处处做孩子的榜样,注重潜移默化的熏陶和渗透性的道德启蒙教育。(二)幼儿园教育是基础幼儿在2~3岁时大脑和神经系统的发育已经基本接近成人,因此这段时间是幼儿道德教育的基础时期,这一时期的德育教育若出现问题,对幼儿的成长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幼儿园教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要塑造孩子阳光、健康的情感,增进小朋友间的交往,让幼儿在集体的游戏中体会到快乐;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使之从游戏中得到快乐;同时,要特别重视孩子在物质上、精神上的需要,以发展健康情感。其次,在性格方面,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的需要,幼儿教师要利用多种方法帮助幼儿学会“与人分享”,激发幼儿的分享意识,让孩子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不管是物质分享还是精神分享,只要发现孩子有分享行为时,老师就要通过目光、语言、表情、动作等来给予赞许和肯定,借以激发和强化他们的分享行为,使之在愉快、自尊、满足中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把能与小伙伴分享当作美德。再次,要注意幼儿的自理能力及独立性的培养,只要孩子自己能够做到的事情就应该让他们自己完成,如果孩子的自理能力好就会在群体中表现出色,自信心也会增强。最后,要教幼儿学会一些基本文明礼貌常识及礼貌用语和遵守课堂纪律等一些基本要求。(三)社会教育更是关键幼儿生活中的人际关系因素就是其成长的社会环境。如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幼儿与幼儿以及与集体的关系,幼儿园与家庭之间的关系等,尤其是幼儿园的整体氛围,都属于社会环境范畴。从幼儿心理学的角度看,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因此,给孩子提供一个健康、和谐的“社会”环境更是关键,让幼儿远离一切消极的因素,让他们在相对比较“洁净”的环境中健康成长。因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社会生活丰富多彩且充满诱惑,幼儿还不具备分辨是非的能力,所以,幼儿启蒙教育期的“社会活动”,应在家长和幼儿教师“可控”范围内。作为幼儿园,除了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物质环境外,还应注重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特别是我们的幼教工作人员时时处处要为幼儿树立良好的榜样。单就幼儿教师来说,一要有爱心,充满感情地去爱每个幼儿尤其是能力较弱、胆小懦弱的幼儿;二是师生共同参与活动,以教师的积极性、兴趣性诱发幼儿的愉快情绪,创设有平等师生关系的环境,使之活泼、开朗、积极上进;三是凡要求幼儿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一言一行,都要注意做幼儿的表率。
小学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阅读能力是小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阅读教学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4]崔峦.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十项策略[J].天津教育,2007(11).
[5]毛爱华,张兴文.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探究[J].教育探索,2004(09).
【摘要】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部分,在信息化社会,阅读能力会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和速度,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小学生阅读学习的特点,并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了一些阅读教学的方法和策略,希望能够为小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阅读能力的培养一直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点内容。学生从识字、认字到具备一定的文本阅读能力,并能够通过对文本的感知和体验以及初步的理性分析,提高文学审美修养和分析处理文字信息的能力,这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目标,也是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培养提出的要求。在小学阶段,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对于阅读的兴趣,并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来扩充知识、陶冶情操就成为了我们应该探讨的问题和方向。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是一个比较长期的过程,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文字和语文知识基础,并达到一定的阅读数量,日积月累,逐渐形成自己的阅读习惯和体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放在首位,从学生心理接受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逐步走入色彩斑斓的读书世界,只有以兴趣为基础,学生才能有阅读的动力。另外,转变阅读教学的模式,灵活采用新颖的教学方法,也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下面,笔者就结合自己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经验,谈谈提高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一些教学方法和策略。
一、注意日常积累,培养兴趣,扩大阅读面
现在的小学生,每天接触的信息量很大,但是很多信息都来源于电视、网络等数字化媒体。图像、图片等直观的信息流通方式,更容易被孩子接受,相反的,许多学生会表现出对书本的厌倦和缺乏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想办法激发学生对阅读的兴趣,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来推荐一些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并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书籍,扩大阅读面,适当地做好导读和引导,帮助学生顺利地完成阅读。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一些图文并茂的导读教案,让学生对将要阅读的作品或者书籍,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激发他们的兴趣和好奇心。另外,教师还可以每天利用一定的课堂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优秀作品的精彩片段,提高学生的阅读品位和审美修养,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阅读空间,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完成这样的内容。只有不断地日积月累,才能有所收获。
二、精读和泛读相结合,适当渗透阅读技巧和方法
掌握一定的阅读技巧和方法会对提高阅读速度和效率起到重要的作用,但是,我们不能一味地向学生灌输这些技巧和方法,因为小学生还处在感性思维为主的阶段,过多的条条框框会让他们对阅读失去热情。其实,我们的阅读应该是把精读和泛读结合起来进行的,教师可以选取一些典型篇章,进行精读讲解,让学生学会快速地抓住主旨和文章大意,并适当训练一下学生的阅读速度,渗透一些阅读技巧。而对于绝大多数的阅读内容,教师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读,给学生足够的自我思考空间,鼓励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当学生积累到一定的阅读量之后,他们就会对阅读的内容和阅读的方法有一些自己的心得和体会,教师可以再根据学生的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总之,教授和学习阅读的方法要遵循灵活的原则,不能够简单地照本宣科。
三、以多向互动的方式进行阅读体验、交流和探讨
阅读重在情感体验与沟通,学生与作品产生一定的心理共鸣,并能把这种共鸣表达出来,同其他人一起分享,将会极大地提升他们对阅读的兴趣和热情。教师可以利用班级建设图书角的机会,让学生们自己提供喜欢的阅读书目,也可以让他们把自己喜欢的书拿到学校和同学们互换阅读和分享,这样既可以节约资源,又可以让学生养成一种自主阅读的习惯。在学生阅读了一些作品之后,教师可以组织相应的读书交流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谈阅读的感受和体验,也可以针对书中的某一话题,进行探讨和辩论,教师也可以参与交流和讨论,和学生一起分享阅读的快乐。这种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多向互动和交流的教学方式,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分析归纳能力,也为阅读延伸出更多的空间和可能性,在班级里营造出良好的读书氛围。
总之,小学生阅读习惯与能力的提升要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重视兴趣的培养和方法的引导。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阅读需要,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方法和阅读计划,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一些应试化的突击训练,要让学生在轻松的阅读氛围中,逐步积累语言素材和阅读经验,以一种欣赏和体验的方式来享受阅读的过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要让学生把读书当成生活的一部分,热爱读书,让读书成为他们获取知识、提高自身修养的重要方式和途径,为将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梁春莲.“行为—认知”教学法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实践[J].教学与管理,2009年36期.
[2]刘慧,冉敏方.浅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3期.
[3]詹全忠.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之我见[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0年08期.
《教育探索》是北大核心!操1作3难2度9大,开o设o栏1目;邓o小4平4教育思想研究、创新教育研究、基础教育理论研究、课程改革研究、中小学德育研究、中小学心理健康研究、教师专业研究、校长专访!
《教育研究与探索》杂志是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管,中国基础教育研究所、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协办,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207, 国内统一刊号:CN11-3096/G4,是《中国学术期刊》入编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该刊是中国教育资讯全文收录期刊,中文科技文献和中文人文社会科学数据库双源期刊。主要栏目有前沿论坛、新课程聚焦、探索与争鸣、中小学学科研究、管理纵横、职教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班主任沙龙、园丁笔录、幼教之窗、教案选登等,也可刊登诗歌、散文、人物通讯、书画等作品。 希望能够帮到您!
教师评职称的时候要注意有哪些不认可刊物,下面是我整理的教师评职称不认可刊物,给大家参考。
【一】教师职称评审不予认可刊物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8-225ISSN1006-3315CN32-1427/N教育·中教教师ISSN1006-5962
兰台世界。
8-292。
ISSN1006-7744CN21-1354/G2
中外教育研究ISSN1006-9682CN53-1037/C
科教创新。
ISSN1007-0745CN53-1103N
科学致富向导ISSN1007-1547CN37-1264/N
希望月报。
82-422ISSN1007-3442CN11-3825/C
新课堂教研论坛ISSN1007-4880CN50-1079/G4
课堂内外。
78-126。
ISSN1007-4902CN51-1391/G4
青春岁月ISSN1007-5070CN13-1035/C
大众文艺。
ISSN1007-5828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ISSN1007-8657CN19-3268/H
河北农业科学ISSN1008-1631CN13-1197/S
成才之路。
ISSN1008-3561CN23-1437/C
新余高等学报(增刊)ISSN1008-6765CN36-1223/G4
教学理论与实践ISSN1008-7443CN11-3874/G
现代语文ISSN1008-8024CN37-1333/G4
现代语文24-194ISSN1008-8024CN42-1078/G4
大观周刊64-55ISSN1008-925XCN53-1152/G0
数学小灵通。
8-203ISSN1009-0320CN21-1329/C4
法制与社会64-52ISSN1009-0592CN53-1095/C
数学大世界。
12-14ISSN1009-5608CN22-1253
考试与评价(英语通)8-226ISSN1009-6027CN22-1315/H
考试与评价ISSN1009-6027CN22-1387/G4
教育学文摘2-683ISSN1009-7406CN11-5773/G4
新课程教育探索42-225ISSN1009-9298CN43-1344/G2
教育创新与发展25-46ISSN1009-9326CN42-1523G
新作文。
22-74。
ISSN1009-9433CN14-1274/G
教育改革与实践ISSN1028-1557CN13-1418/G4
当代中小教育文刊ISSN1057-5635。
CN44-1283/G4
教育实践与探索43-59ISSN1059-2368CN11-1038/G4
基础教育研究与探索2-452ISSN1065-0415CN31-5522/G4
网络财富。
82-113ISSN1072-5441CN12-T392/G2
中国基础教育学刊ISSN1079-0927
新课程教育探索48-241ISSN1083-7062CN45-1386/G4
中国教师学刊82-207。
ISSN1201-3049CN11-2013/G4
教育创新与实践。
ISSN1205-2038CN11-1185/G4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ISSN1481-1241CN11-2186/G4
教育视野。
ISSN1544-5153CN51-4817/G4
今日中国教研ISSN1562-2518中外教学研究ISSN1562-2579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2-9389ISSN1562-3890CN11-4365/G4
中国科教创新杂志。
ISSN1569-374XCN43-1763/G
【二】教师职称评审不予认可刊物名单。
杂志名称。
大江周刊。
小学数学一点通。
教学与研究。
华东大学。
江西中医学。
邮发代号。
国际刊号。
44-64。
8-309。
2-256。
2011。
ISBN7-80883-716-6。
ISSN0257-2826。
ISSN0257-5817。
国内刊号。
CN36-1249/G2。
CN22-1063。
CN11-1454。
CN37-1032/I。
CN36-1095/R。
CN14-1032/N。
CN11-4299/G4。
CN11-5663/GO。
CN22-1347/G。
国内44-5。
ISSN0411-9584。
国外BM1012。
科学之友。
22-55。
ISSN1000-8136。
中小学教育。
2-597。
ISSN1001-2982。
中国校园导刊。
ISSN1001-2993。
空中英语教室。
12-251。
ISSN1001-4128。
科技信息。
ISSN1001-9960。
当代教育新理念。
ISSN1002-2059。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年5月。
52-20。
ISSN1002-2107。
改革与开放。
ISSN1002-2139。
全国教育优秀论文摘(小学版)。
ISSN1002-2151。
教育新视线。
82-968。
ISSN1002-2151。
青年科学。
8-140。
ISSN1002-2562。
基础教育研究。
ISSN1002-3275。
中国教育学刊。
82-410。
ISSN1002-4808。
教育研究。
2-277。
ISSN1002-5731。
大众健康。
2-234。
ISSN1002-574X。
素质教育论坛。
38-448。
ISSN1002-7661。
读写算。
ISSN1002-7661。
散文选刊。
36-77。
ISSN1003-272X。
新一代。
ISSN1003-2851。
教师文苑。
21-539。
ISSN1003-3880。
经营管理者。
ISSN1003-6067。
江西图书馆学刊。
44-106。
ISSN1003-725X。
企业新天地。
42-204。
ISSN1003-8434。
湘潮。
42-163。
ISSN1003-949X。
教师教育科研。
ISSN1004-0458。
民间对联。
22-88。
ISSN1004-142。
教育文法。
现代教师。
改革开放。
另保健营养。
中国校外教育。
教研研究与探索。
基础教育(月刊)。
科学时代。
21世纪理论实践探索。
教坛聚焦。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读写月报《教研版》。
知识窗《教师版》。
教学实践与研究。
教学实践与研究(增刊)。
小学教学研究(增刊)。
商场现代化。
中国教师与教学。
82-559。
2-082。
28-253。
82-911。
80-609。
4-740。
80-782。
82-611。
4-324。
38-429。
44-10。
ISSN1004-2377。
ISSN1004-5630。
ISSN1004-7069。
ISSN1004-7484。
ISSN1004-8502。
ISSN1004-9207。
ISSN1005-2232。
ISSN1005-250X。
ISSN1005-2984。
ISSN1005-6639。
ISSN1006-026X。
ISSN1006-2424。
ISSN1006-2432。
ISSN1006-2718。
ISSN1006-2758。
ISSN1006-284K。
ISSN1006-3102。
ISSN1006-3315。
CN26-1035/R。
CN26-1035R。
CN21-1202/N。
CN45-1094/G4。
CN11-2606/G4。
CN11-1281/G4。
CN11-1023/R。
CN42-1078/G4。
CN42-1078/G4。
CN41-1671/1。
CN11-1536/G4。
CN51-1071/F。
CN36-1150/G2。
CN43-1027/F。
CN43-1345/D。
CN62-8126/G4。
CN14-1026/I。
CN11-0127/G4。
CN32-1034/F。
CN14-1172/R。
CN11-3173/G4。
CN31-1914/G4。
CN46-1039/G3。
CN11-3284/C。
CN31-2091/G4。
CN51-1114/I。
CN36-1049/H。
CN36-1072/G0。
CN36-1086/G4。
CN36-1086/G4。
CN11-3518/T5。
CN32-1427/N。
2-398。
18-202。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教育·中教教师。
兰台世界。
中外教育研究。
科教创新。
科学致富向导。
希望月报。
新课堂教研论坛。
课堂内外。
青春岁月。
大众文艺。
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成才之路。
新余高等学报(增刊)。
教学理论与实践。
现代语文。
现代语文。
大观周刊。
数学小灵通。
法制与社会。
数学大世界。
考试与评价(英语通)。
考试与评价。
教育学文摘。
新课程教育探索。
教育创新与发展。
新作文。
教育改革与实践。
当代中小教育文刊。
教育实践与探索。
基础教育研究与探索。
网络财富。
中国基础教育学刊。
新课程教育探索。
中国教师学刊。
教育创新与实践。
现代教育实践与研究。
教育视野。
今日中国教研。
中外教学研究。
中国基础教育研究。
中国科教创新杂志。
28-225。
8-292。
82-422。
78-126。
ISSN1006-3315。
ISSN1006-5962。
ISSN1006-7744。
ISSN1006-9682。
ISSN1007-0745。
ISSN1007-1547。
ISSN1007-3442。
ISSN1007-4880。
ISSN1007-4902。
ISSN1007-5070。
ISSN1007-5828。
ISSN1007-8657。
ISSN1008-1631。
ISSN1008-3561。
ISSN1008-6765。
ISSN1008-7443。
ISSN1008-8024。
ISSN1008-8024。
ISSN1008-925X。
ISSN1009-0320。
ISSN1009-0592。
ISSN1009-5608。
ISSN1009-6027。
ISSN1009-6027。
ISSN1009-7406。
ISSN1009-9298。
ISSN1009-9326。
ISSN1009-9433。
ISSN1028-1557。
ISSN1057-5635。
《基础教育研究与探索》新闻出版总署没有查到,建议小心操作.
《中国教育教学探索与研究》杂志是由中国教育学术委员会与中国国际教育学会联合主办,面向国内外公开出版发行的国家级教育核心期刊(国际刊号:ISSN1925-7213,国内统一刊号:CN11-6329/G4)。《教育研究与探索》不是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的。《教育研究与探索》杂志由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主管,中国基础教育研究所、中国教育发展促进会协办,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9207, 国内统一刊号:CN11-3096/G4,是《中国学术期刊》入编期刊,中国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旨在荟萃素质教育最新理念,构建课程改革和教学教研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