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叫李云慧的有三百七十一人,现如今重名现象非常普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论文
时间象奔腾澎湃的急湍,它一去无返,毫不流连,你有为自己做过职业规划吗?需要认真地为此写一份职业规划。但是你知道怎样才能写的好吗?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职业生涯规划的融合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大学生的生涯规划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个体心理因素包括职业生涯认知、职业自我意识与职业个性等方面影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选择。构建大学生职业心理辅导体系,加强大学生就业心理健康辅导,对引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树立正确的择业和就业,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实现顺利就业的重要途径,是人力资源开发的新课题,人的主观心理因素影响职业生涯规划,加强心理教育,提供必要的心理咨询和指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心理健康教育视野下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在纵横交织的生涯发展框架中展开的,其根本任务是建构完整的人格,有效地适应社会,终极目标是自我实现。
一、职业生涯规划的`内涵及其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在联系
生涯规划指个人规划其未来生涯发展的过程,即设定个人生涯目标,然后设计为完成生涯目标而开展各项活动的过程。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在生涯规划教育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直接影响着学生在生涯规划过程中的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继而影响着生涯规划的整个进程。
而科学的生涯规划能够帮助大学生个体实现心理的健康成长。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具有互补性,生涯规划与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对象和目标上具有一致性。大学生生涯规划具有全程化和个性化特点。同时,生涯规划强调以认知自我为起点,因此极具个性化,每个人根据自身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爱好、价值取向等制定不同的生涯实施规划和发展道路。生涯规划的全程化恰好弥补了现阶段心理健康教育的短期行为,有助于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加贴近学生需要,并涵盖整个教育过程。
二、大学生择业中常见的心理健康问题
首先,焦虑和急躁心理绝大多数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都会或多或少地出现焦虑,都会担心自己的职业理想能否实现。于是心浮气躁、身心疲惫、精神紧张;学习上判断力下降,注意力分散;生活中萎靡不振、意志消沉;学习上得过且过、穷于应付、反应迟钝;有的甚至产生了恐惧感,一提择业就心理紧张。
在选择单位上,急躁心理还反映在对用人单位不了解的情况下草草签约,其结果是后悔莫及。其次,怯懦和自卑心理一些大学生面对择业市场,常常产生自卑心理,不敢大胆推荐自己,认为自己竞争力不够。有些大学生不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在择业中他们缺乏自信心,勇气不足。过度的自卑心理往往会让大学生心灵扭曲、意志消沉、精神不振,甚至产生强迫性行为障碍等严重问题。
缺乏自信以及对择业的恐惧会让许多大学生产生强烈的依赖心理,缺乏自主择业意识,在一些事情面前毫无主张,把找工作寄希望于父母与亲朋好友,自己则在家待业混日子。第三,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自负心理与自卑心理相反,自负是一种过高地估计个人的能力,失去自知之明的心理倾向。
部分学生自认为是“天之骄子”,应得到优待,于是在择业过程中,择业期望值过高,其结果使不少大学生对适合自己发展的用人单位失去工作机遇。缺乏客观的自我评价、自我分析一种表现使自负心理,一旦产生了这种不良心理,那么在现实之间和择业目标上就会产生很大的反差,而产生抑郁、烦躁、失落、甚至于孤独等心理现象。
三、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中的开展
(一)灌输职业规划理念,提高学生的心理适应性
一方面,职业规划理念是自我负责和自我塑造的理念:从学生开始计划自己的职业生涯时,就应该明确,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上。职业生涯规划关系到自己未来的发展前程,应以负责的态度,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并付诸行动,自我塑造,拓展自身素质,提升自身竞争能力,激发自己最终实现人生理想。另一方面,是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的理念:一把钥匙配一把锁,学生的兴趣、气质、能力等的差异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未来的就业方向。唯有终身学习和继续教育,才能很好地适应社会和自身心理的变化,实现重新择业。
(二)开展职业心理咨询,加强就业心理辅导
经过大学阶段的学习,大学生在知识、能力、人格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收获,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涯规划意识和自我选择能力、就业竞争力。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学校就业指导部门和心理辅导员要经常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特别是就业心理辅导。一般就业心理辅导包括以下工作:一是开展系统全面的就业心理指导,广泛深入地宣传就业制度改政策、供求形势等,使学生正视现实,敢于竞争,提高耐挫能力;二是及时疏导就业中的不良心态,如自卑或自傲、盲攀比、挫折心理等;三是就业心理障碍咨询,这是面对个别学生的就业心理障碍。
(三)充分利用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规划职业生涯
随着全程化职业生涯规划的展开,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渗透其中,同步加强学生的入学适应教育、学习指导、交往辅导、情绪管理以及就业心理辅导,必将促使学生不断反省自我,不断超越自我,使自我教育成为强烈需求,改变以往被动受教育的局面。心理健康教育在职业生涯规划的过程中具有自我认知、导向功能和激励作用等,要将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与职业规划的各环节有机结合,积极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
参考文献:
[1]童天.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北京:知识出版社,2006:80.
[2]蔡丽,王丽娜.职业生涯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18):11-12.
目录引 言第一部分:2005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第二部分:大学生就业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三部分:大学生就业外部环境分析第四部分:2006年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及预测引 言对于2006年毕业的大学学子来讲,持续多年的“就业寒流”丝毫没有回暖的迹象。据国家权威部门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的大学毕业生比2005年增长20%左右,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达413万人,比上年增加75万人,就业压力进一步加大。同时面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也超过了上届,但供求不匹配仍然是毕业生求职的最大障碍。中国毕业生网()针对大学生求职关注点,关心度,访问热点进行了八个月的跟踪调查,同时结合各大门户媒体及网站2005年度相关调查统计撰写此报告,主要参考文字及数据来源如下:一、中国毕业生网( )2005年 4月到12月期间400多万次用户访问数据统计分析,主要包括用户访问偏好,查询关键词排行,用户关注点,用户关心度等;二、《职业》杂志与搜狐教育频道共同设计的《大学生就业职业指导现状》调研问卷结果分析;三、东方时空与智联招聘《2006大学生就业“力”调查报告》;四、国家“十五”重点课题“高等教育规模扩展与劳动力市场”课题组(以下简称“课题组”)的2005年大学毕业生就业状况的问卷调查;五、国家发改委《2006年就业面临的问题及政策建议》;六、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的问卷调查;七、前程无忧 的《2006全国毕业生就业调查报告》;八、其它形式的分析报告及问卷调查。申明:本报告采用数据及文字均为官方发布,资料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用于任何商业用途!全文共A4纸22页,对中国大学生就业形势的透析!下载地址:
当前我国大学生就业形势问题与对策分析 [本文系作者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02CJY002)研究成果之一,福建省教育科学基金课题(03SJY03)研究成果之一,国务院侨办基金项目成果之一,泉州市社会科学基金研究成果之一。] [张向前,亦名张退之,1976年6月生人,男,汉族,福建仙游人,西安交通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国立华侨大学人力资源教研室主任,主要从事经济管理与经济法等研究。 联系地址:福建泉州国立华侨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张向前收邮政编码:362011电邮及电话附文尾。] 据教育部今年4月发布的资料,2004年全国有280万高校毕业生,比2003年增加68万人,增幅达32%。全社会新增劳动就业岗位900万个,其中有500万个要解决下岗职工的再就业问题,剩下的就业岗位,除了要解决280万大学生就业,还有200多万的中专毕业生等待就业〔1〕,加上多年积累下来的待业人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局面相当严峻,就业问题是当前大学毕业生面临最大难题。是不是我国大学毕业生太多了!目前我国大学生人数占总人口数的比例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仍然很大,1996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到2002年达15%,1997年世界平均毛入学率%,发达国家平均是%〔1〕,应该看到,我国高等教育还处在世界发展水平的初级阶段,还不能够完全满足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需求,有着强大的发展空间。那么,大学生为什么还是面临着就业难题,本文就此进行分析。 一我国大学生就业市场新变化 最近几年,我国大学毕业就业产生不少新变化。首先,我国本土大学生面临国际联合办学机构竞争。近几年来,我国高教市场逐步向国外资本开放,各种形式外国教育机构的进入,产生了更多类型的人才培养机构,他们不但提供了人才短期培训,不少教育机构还与国内大学进行联合办学,这种全新人才培养模式直接挑战了中国本土高校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本土高校大学生就业增强了不少的竞争对手。其次,人才市场更加偏重“好”专业。所谓的“好”专业或“热”专业,是指当前就业市场较紧缺的专业。近年来,影响大学生就业重要因素之一即大学所学专业是否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专业偏好比大学知名度更高,一些名牌学校不合适市场专业学生就业不理想。用人单位在看重“专业”同时,还对大学毕业生的“专长”很重视,有专长的复合型人才是用人单位竞相争聘的热点。第三,海外归来学子对我国大学生就业冲击加剧。近几年来,留学生回国潮一浪高过一浪,直接挤压国内大学生就业空间,这些海外学子对世界经济运行规则,各国法律制度等比较了解,在国外多年的锻炼,社会实践能力和驾驭各国社会文化、政治制度差异的能力比较强,竞争力较强,是国内大学生就业强劲对手。 二当前大学生就业主要问题 我国大学生占国民总数的比例大大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但近几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却很严峻,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主要如下: 1用人单位误区 不少用人单位在选择大学生时存在或多或少的误区,主要有:首先,过分关注文凭。不少用人机构认为,学历越高越好。选人学历化,造成受聘人员水平和能力与岗位不相适应,或人才浪费,比如有些单位招聘计算机软件研究生仅用于本单位的打字等简单文字处理。现实工作中有些人的能力与文凭并不能直接划等号,不少本科或大专学生的业务能力不比研究生业务能力差。第二,存在性别歧视。女大学生明显处于劣势,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女大学生生理因素、婚姻因素、成就动机,以及生育保险费和女工劳动保护费用等。同等情况下女大学生将来工作成本比男大学生大,这是女大学就业难的主要原因。第三,生源地域歧视。不少用人单位考虑到本单位的业务情况与当地联系紧密程度,希望招聘的大学生熟悉当地方言及风俗,甚至有一定的人际关系网等,选用人才时优先考虑本地人才。甚至一些地方政府招聘公务员时也存在生源地域歧视,实行地区保护主义,不利于大学生公平竞争。第四,过分看重工作经验。经验不足是大学毕业生最大的劣势,不少用人企业经营有困难,急于招聘某一方面能人,并且希望很快给企业带来变化,而一般大学生则无法满足用人单位要求。用人单位忽视大学生的潜力和可塑性,其实经验总是在实践中培养起来的,大学生有较高理论水平,只要经过短期实践即能胜任工作岗位。 2大学毕业生误区 大学生毕业生自身也存在不少问题:首先,诚信问题,不少毕业生发现求职时有一定的证书、文凭、履历能为找工作带来方便,有的大学生凭勤奋刻苦,在大学期间努力争取获得相关证书,不刻苦学生则通过投机取巧或造假来取企业初步信任,对大学毕业生整体形象造成一定的损害。第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由于近几年公办高校扩招,加之民办高校急增,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招生分数不断降低,加上不少大学生大学学习不认真,动手能力差,缺乏实践经验,大学生整体素质有下降趋势。第三,大学生自身定位偏颇。都希望找收入高、待遇好的单位。由于我国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东西部地区之间、沿海地区和内地之间的差距较大,大学毕业生选择就业区域时,过度集中于北京、上海、深圳等热点地区,造成这些地区的就业压力明显增加。同时,大学生“高不成,低不就”心理定位严重影响就业。据中新网(2004年7月23日)报道,2004年第二季度本科生最难找工作。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高中、大专、本科、硕士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求职人倍率分别为、、,,。即100名初中生竞争96个岗位,而100名本科生只有87个岗位可供竞争,造成本科学就业难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是“目前本科生‘高不成、低不就’”的心理状态。第四,求职途径把握不准。不少大学生通过参加各种各样人才交流会“广泛撒网”的方法,或希望通过熟人“托关系”、“找门路”以捧上“金饭碗”,不善于“推销”自己,没有针对自己的切实优势,通过重点了解用人单位实际需求情况,提高就业率。 3高校的误区 我国目前高校存在不少问题,如:重点大学的教师一般都重视科研,而对本科生教学的责任心不强,部分教师讲课满堂灌、课后不辅导、考试标准不严、学生评价期考一锤定音;对教育内容及方法,轻视教养,专业知识面狭窄;研究型人才及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课程设置不明确;高校的内部运营封闭、缺乏自我评价和改进机能;高等教育的学科结构不尽合理,虽然教育部对高校学科专业进行了调整,但由于各高校办学水平参差不齐,学科调整、专业设置仍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特别是私立高校,由于经费的原因,“重文轻理”严重〔2〕,加上急功近利,不少学校不顾自身“软件”、“硬件”是否允许,设置了投资少、见效快的专业,导致专业进一步失衡,这些因素都进一步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 三应对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对策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人单位、大学生、高校及社会共同努力。 1用人单位的对策 首先,用人单位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鼓励人人都作贡献,人人竞相成才。其次,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基本上可以通过以下三步来完成:第一步初选。按照岗位要求,考核硬性指标。如年龄、文化程度、经验等,要查户口本、身份证、毕业证及相应能证明经验能力的成果和有关获奖证明等,确定初步合格的人选。第二步考试。包括口试、笔试、实际操作等形式,主要考核相关业务能力。第三步复试。经过双方面谈,做出录用决定,主要是考核受聘者的需要层次与岗位对受聘者的满足程度是否相符,最后录取合适者〔3〕。 2大学生应对就业难题的对策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包括素质与能力。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同时,要有良好身体素质,健康欠佳会减弱人才的决策能力,因为如果要达到目标需要体力与耐力,一个人就可能因体力不支而放弃。除素质外,还需要注重能力的培养,能力是一个人素质的外在表现,是在社会中直接产生作用的那部分内容,当前社会大学生必须尽可能培养自己,处理信息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处理好人与资源的能力、运用技术的能力等。其次,加强社会实践。大学生可利用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提高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积累工作经验。第三,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而不应过分关注工资水平及地理位置等,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最终实现人生价值。第四,借助各种渠道,把握就业机会。当前大学生可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主动大胆把自己真实才干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第五,先就业后择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不得已时,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先就业后择业,求职择业不可再像过去那样追求一步到位,如果斤斤计较眼前的职业岗位是否理想,那就会失去许多起步的机会,可以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3高校提高大学生就业对策 首先,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目标,积极培养大学生知识和能力,培养具有不断追求真理、追求科学精神,能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以上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其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现有科类结构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升级和社会发展的要求还不能完全适应,必须适时调整。实施高校扩招后,必须协调高校招生数量与质量的关系,必须实行不同层次教育要求水平不一的政策,如对高职教育实行宽松政策,对于本科及以上教育采取宽进严出政策,保证教育质量。必须强调的是,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技术工人需大于供的态势,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极度缺乏,在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时,缩短高职教育年限,变现在的3年为2年,既有利于这类学生提早就业,也有利于满足用人单位对这类人才的需求。第三,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4社会及政府其他对策 应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还须政府社会共同努力。首先,政府社会必须进行相应总体性调整。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一个侧面反映出社会的发展水平,直接影响高等教育的发展及人们对高等教育价值的判断。政府要通过努力发展经济,调整产业结构,尤其是建立高新技术产业,提高产业水平,来增加对人学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使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和社会的人才使用衔接好,这是政府和社会的责任。其次,扩大毕业生入伍人数,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让部分优秀毕业加入人民解放军,既有利于提高军队素质,同时解决部分大学生就业。扩大研究生招生规模,延缓大学生就业时间,也为社会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中文期刊,集政策指导性、学术理论性和应用服务于一身,是教育部指导全国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舆论工具,是服务各级各类职业教育机构的主要阵地。自创办发行以来,主要面向全国各级职教行政部门和科研机构。投稿邮箱不是目的我们必须通过咨询才行,你还是咨询下吧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2012年06期最新录用文章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2中山职业技术学院3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4-5区域经济腾飞的助推器——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6-7建筑与装饰行业的蓝领摇篮——杭州市江干区职业高级中学8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研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课题组;张昭文;5-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和震;23-29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的模式选择及制度保障黄斌;30-33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战略作用研究刘标胜;戈雪梅;34-39本刊紧急启事39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林永春;李慧;40-42从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看广西高职教育的发展岳德虎;43-47城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研究姜燕宁;郝书池;唐幸芳;林媚珍;48-53课程切入与体制机制创新贯穿: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逻辑闫宁;54-58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背景下产学合作的重新定位王奕俊;陈越捷;59-62+82关于加强职业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若干思考宁锐;63-65新生代农民工职前教育模式研究冉勇;66-68论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戴南海;69-72打开教师职业幸福的大门王文明;73-76澳大利亚能力本位培训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知能结构的影响张燕;77-82
这些好像都不是哦,官方的投稿邮箱是,或,我今年投了一篇,现在已经出刊了,该刊是不收费的,出刊后会免费邮寄一本。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基本信息期刊名称:《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级别:北大核心周期:旬刊国内统一刊号:11-3117/G4国际标准刊号:1004-9290主办单位: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主管单位: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社2012年06期最新录用文章重庆市涪陵区职业教育中心2中山职业技术学院3山东丝绸纺织职业学院4-5区域经济腾飞的助推器——龙泉市中等职业学校6-7建筑与装饰行业的蓝领摇篮——杭州市江干区职业高级中学8新生代农民工职业教育研究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课题组;张昭文;5-22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职业教育政策研究和震;23-29高职院校单独招生改革的模式选择及制度保障黄斌;30-33高等职业教育在推进城镇化建设进程中的战略作用研究刘标胜;戈雪梅;34-39本刊紧急启事39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可行性分析林永春;李慧;40-42从中国—东盟文化产业的交流合作看广西高职教育的发展岳德虎;43-47城市公共实训基地建设模式、运行机制与保障机制研究姜燕宁;郝书池;唐幸芳;林媚珍;48-53课程切入与体制机制创新贯穿:国家骨干高职院校建设逻辑闫宁;54-58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背景下产学合作的重新定位王奕俊;陈越捷;59-62+82关于加强职业学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若干思考宁锐;63-65新生代农民工职前教育模式研究冉勇;66-68论高职院校教师的社会服务能力戴南海;69-72打开教师职业幸福的大门王文明;73-76澳大利亚能力本位培训对职业教育与培训教师知能结构的影响张燕;77-82
G7 各类教育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特殊教育 2、民族教育研究 3、职业技术教育 4、中国成人教育5、教育与职业 6、职教论坛 7、成人教育 8、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9、继续教育研究
聚焦职教了解到,“2020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教育学”发布,我们从中整理出等级在A+—B+水平的职业教育类期刊。名单如下:2020年RCCSE中国学术期刊排行榜——教育学(职教部分) (A+——B+ )排名 期刊名称 2020年评价结果 省份 主办单位25 职教论坛 A 江西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32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A 北京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33 教育与职业 A 北京 中华职业教育社56 职业技术教育 A 吉林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94 职业教育研究 B+ 天津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123 职教通讯 B+ 江苏 江苏理工学院132 机械职业教育 B+ 江苏 中国机械工业教育协会、无锡职业技术学院153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B+ 广东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157 南方职业教育学刊 B+ 广东 汕头职业技术学院 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170 河北职业教育 B+ 河北 廊坊师范学院小贴士:分级标准:分学科、按各期刊的综合评价得分排序并依次分为6个等级:①A+等为权威期刊,即排在最前面的5%的期刊;②A等和A-等为核心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5%,即排在5%-20%的期刊;A-占各学科期刊总数的10%,即排在20%-30%的期刊;③B+等为准核心期刊,占期刊总数的30%,即排在30%-60%的期刊;2020年评价结果等级为A的职教期刊有《职教论坛》、《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职业技术教育》这四本期刊。
的确是全文收录!包发表!
简介如下:
《现代职业教育》杂志是经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批准创办的学术类期刊,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14—1381/G4,邮发代号:22-382。由山西省教育厅主管、山西教育教辅传媒集团主办。
杂志已被中国知网、维普网、万方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全文收录。
上旬刊:刊载大专、本科院校的职业教育等高品质论文;
中旬刊:刊载中专、技校、职业高中、职业培训学校等相关论文;
下旬刊:刊载工程技术和财会管理类论文,面向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等征集高品质论文。
1、中国成人教育
《中国成人教育》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指导,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山东省教育厅、山东成人教育协会主办的国家级成人教育综合性学术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是我国成人教育理论研究和宣传的核心阵地。主要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传播国内外成人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社区教育、继续教育等)理论研究成果,宣传学校办学经验。
2、教育与职业
《教育与职业》杂志创刊于1917年,半月刊,由中共中央统战部主管,中华职业教育社主办,是职业教育类学术期刊。
据2019年4月期刊内页显示,《教育与职业》编辑委员会拥有编委19人、顾问2人、社长兼总编1人、执行副主编1人、副主编2人、编辑部主任1人、编辑部副主任1人。
据2019年4月15日中国知网显示,《教育与职业》总被下载5986107次,总被引174448 次,出版文献共41444篇,(2018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8版)综合影响因子为 。 据2019年4月15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教育与职业》载文量为32015篇,基金论文量为8002篇,被引量为127533次,下载量为985683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 。
3、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创刊于1993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高等教育出版社和北京师范大学共同主办的综合性中文期刊。
据《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30期显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指导委员会有委员14人。
据2019年11月23日中国知网显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共出版文献19275 篇、总被下载3219230次、总被引次数108975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据2019年11月23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共出版文献15422篇、总被下载为133258次、总被引次数41420次,2015年影响因子为。
4、中国电化教育
《中国电化教育》杂志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中央电化教育馆主办,是我国教育技术领域创办最早、影响最广的两个大型综合性学术期刊之一,另外一个是西北师范大学由中国教育技术的奠基人南国农教授创办的《电化教育研究》杂志。
25年来,《中国电化教育》杂志忠实地记录着我国教育技术事业的发展历史,内容涉及教育信息化政策、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研究、网络远程教育、学校教育信息化实践、学科建设、学习资源、技术与产品、国内外教育技术动态等方面。《中国电化教育》已成为“中国教育类核心期刊”“CSSCI检索源期刊”,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5、中国远程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大力宣传国家关于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方针政策,展示国内外开放和远程教育理论及实践研究的最新成果,探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在开放和远程教育中的应用,为全国广播电视大学、普通高校、成人高校、中小学等各级各类教育机构开展远程教育和信息化教育服务;为构建我国终身教育体系,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服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成人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教育与职业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电化教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远程教育
数据库应该用该统计的,可以到数据库查看
不一样。中国职业教育期刊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期刊所讲述的内容不同,因此不一样。《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和高等教育出版社共同主办的一份综合性中文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是核心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期刊级别为核心期刊,出刊周期为旬刊,期刊创办于1980年。职业技术教育是吉林省教育厅主管、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主办的学术性期刊。职业技术教育主要栏目设有:卷首 、办学与管理 、专业与课程、 教法与学法、 创业与就业 、德育与文化 、综述与评介。
职业技术教育已被万方收录(中)、上海图书馆馆藏、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国家图书馆馆藏、知网收录(中)、维普收录(中)收录。职业技术教育获得荣誉情况:Caj-cd规范获奖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社科双效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期刊简介:
《职业技术教育》是由中国人民大学主办,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出版的教育类专业性期刊。旨在宣传职教方针、政策,研究职教理论,探讨改革热点,扬独家之优势,广采博览,优中选优,内容精、容量大、范围广、档次高,是职教理论研究人员、教育教学工作者和领导决策的得力助手和参谋。
G7各类教育类核心期刊表1、中国特殊教育2、民族教育研究3、职业技术教育4、中国成人教育5、教育与职业6、职教论坛7、成人教育8、中国职业技术教育9、继续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