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论文致谢 相关毕业论文格式 查阅更多论文答辩 我的论文致谢2 光阴似箭、时光流逝,转眼之间三年博士研究生生活即将结束。回首过去,思绪万千。二十年的寒窗苦读,有过成功的喜悦,亦有过失败的沮丧,有太多的人和事值得记忆。首先,衷心感谢我的恩师许尚忠研究员对我的淳淳教诲和悉心关怀。在我的学习过程中,从论文选题、试验设计及实施,到论文的撰写与修改,每一个环节中无不凝聚着恩师的汗水和心血。恩师国际化的视野,前沿而精髓的学术造诣,严谨勤奋的治学风格,从容、乐观、豁达、以身立行的做人风格不仅使我明白了如何看待事物,懂得了如何规划自己的人生,而且还明白了许多待人接物与为人处世的道理,深刻影响着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在生活方面恩师和师母给予了我无微不至的关心和帮助,借此机会向恩师及师母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 我要感谢师兄李俊雅研究员。他从美国康奈尔大学学成归国后正是我实验的中期阶段,许多问题的解决都是他具体指导的。他精湛的数理统计和遗传学理论,开阔的科研视野及为人处事豪爽的性格为我今后的人生树立了标杆! 本试验是在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牛遗传育种实验室完成的,在样品采集和实验实施过程中,得到了陈金宝老师、高雪老师和任红艳老师的支持和帮助,在此表示诚挚的谢意! 非常感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英汉教授、李青旺教授、陈宏教授、罗军教授、杨公社教授和昝林森教授在论文的选题和试验设计过程中的指导和帮助!特别感谢张英汉教授在学校对我学习上的指导和生活上的关心。 在即将毕业之际,非常感谢实验室的在读博士荣敏、侯冠彧、邓桂馨、周正奎、黄萌、袁峥嵘和在读硕士贺建宁、李娇、张猛、杜新华等的帮助!感谢已毕业的博士研究生张清峰、张小辉、王兴平、姬爱国、淮亚红、王淑辉、高树新、李恒德和毕业的硕士研究生马腾壑、郭燕青、秦巧梅、田露、吴慧光等同学在实验以及论文撰写方面对我的无私帮助。在此特别感谢张小辉师兄在实验过程和论文整理过程中给予的鼎力帮助!特别感谢我的两位战友张路培和甘乾福博士研究生同学在学习、实验和精神上对我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实验室姜晓娟老师和史明艳博士后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我的帮助。在此,谨向他们及所有关心帮助过我的老师和同学表示我诚挚的谢意! 感谢我的同学张树山、杨海、刘洪瑜,山西农业大学的李武峰老师,中国农业大学的孙秀柱、王少华博士,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杜老师,中国农科院畜牧所的杜立新研究员、王立贤研究员、李奎研究员、李宏兵老师以及乔丽娟、尹春光博士在实验过程中给予的无私帮助! 在即将完成学业之即,感谢我的家人多年来对我学业的理解和支持。因为我的求学路压弯了父母的腰,榨干了他们的汗,也揪碎了他们的.心。我懂事的弟弟更是小小年纪就用肩膀扛起家业,无怨无悔的支持着我的求学之路。感谢表姐和表姐夫对我学业的支持和鼓励!感谢岳父一家人对我的关怀和牵挂!感谢我的妻子杨玉梅,感谢她对我学业的理解和支持。为了我的学业,她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正是她默默而无私的付出才使我有信心和毅力完成学业。如果没有他们,我无法想象自己将如何度过这段极具挑战性的学习生涯,衷心祝愿我的亲人们健康幸福! 最后,对本论文试验过程中作出重要贡献的实验动物表示崇高的敬意! 谨以此论文献给所有关怀、帮助、支持、鼓励我的亲人、师长、学友和朋友们! 我的论文致谢3 我首先得感谢我的导师张泽老师给了我一个宝贵的机会,让我有幸来到美丽的西南大学,进入到在世界上有影响力的蚕学与系统生物学研究所进行学习生活,让我与生命科学研究从此结下了扯不断地缘,让我与美丽而又神奇的蚕宝宝结下了一段美好的缘分,让我有幸和那么多优秀的老师为伍,同那么多友好的同学相聚在一起度过了三年美好的时光。 我的研究课题就在这样的一个很好的环境下展开,整个研究方案的设计、实验中遇到的问题的探讨、实验结果的分析到论文的撰写及修改到最终定稿都凝集了张老师巨大的心血和智慧。在日常的学习生活当中,张老师总是充满热情的教学方式、学术问题讨论和对生活充满激情和希望的态度深深的影响了我,张老师常常和我们谈论理想,但最后还不忘的提醒我们要脚踏实地的做事。在这三年的学习生活中我不只得到了张老师的爱,还得到了师娘的爱,在这双份爱的呵护下,我的身心得到了很好的成长。在论文完成之际,谨向我的导师张泽老师及师娘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感谢!还有就是非常高兴作为张老师的学生,有几次与日本东京大学的Kishino教授交流的机会,还有幸与他在美丽的大学城合影,这让我倍受鼓舞和兴奋,让我开始对外面的世界有了一些了解。非常感谢我的导师和Kishino教授。 在三年的学习和实验中,得到了研究所向仲怀院士、夏庆友老师、鲁成老师、周泽扬老师、何宁佳老师、崔红娟老师、沈以红老师、赵萍老师、代方银老师,潘敏慧老师、李春峰老师、赵爱春老师、潘国庆老师、程道军老师、林英老师、查幸福老师、刘仕平老师、刘春老师、冯伟老师、廖眉老师及重庆大学的余泉友老师的帮助和支持,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 感谢沈以红老师在三年以来在生活上和学习上给予我的很大帮助。沈老师从国外回来给我们讲述了在国外生活的情况和美国的社会情况。常常鼓励我们趁年轻时多奋斗,争取到国外去学习,不断的提高自己。每次听到沈老师的话总让我充满信心,让我一次次点燃我出国学习的火焰。谢谢沈老师! 感谢肖丽蓉在实验材料上提供的帮助。 感谢分子进化小组所有成员,有了你们我的学习生活变得丰富有趣,在研究的道路上一路相伴。感谢于红松师兄、郭意师兄、韩民锦师兄、孙伟师兄、周作勇师兄,已经毕业的李文乐师兄、李雪师姐、姜云志师兄。自从来到研究所,师兄和师姐不管是在实验上还是生活上对我帮助很多,让我受益良多。程静、高颖慧、王晓莹、李紫文、齐登伟、马艳、史晋绒、肖丽蓉、杨文娟、胡永刚、许红恩、杨绍宇、张化浩、冯丹丹、陈典刚、刘博、周良霄和徐盟书在学习生活中给予的热心帮助。很怀念我们一起深夜做实验、一起就餐、一起运动的日子。为了同一个目标,围绕在张老师身旁,大家齐心协力的工作。 感谢于红松师兄、韩民锦师兄、胡永刚、许红恩在繁忙的事务和实验任务下仍然挤出宝贵的时间来通读我的初稿,给我查找出论文中的无数错误和提出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我糟糕的初稿让他们费尽心思,在修改英文摘要的时候,把于红松师兄的头都弄大了;在内容的语句措辞上让他们晦涩难懂,但他们仍耐心仔细的帮我矫正,让论文趋向于更好。总之有了你们的帮助我的论文才得以与大家见面。再次非常感谢你们的帮助! 在三年的实验学习生活中,和于红松师兄、胡永刚、许红恩他们的日子比较多,很多个午夜,我们还在实验室里奋战,在安静的实验室里来回奔走。我们只为一个目标。 有伍杰在的日子总是不会缺乏欢乐和笑声,我在实验室很多快乐的日子都是与你分不开。我心中的转基因达人和生活达人。 感谢乔梁师兄在实验上的帮助。师兄丰富的知识和高速运转的大脑,在谈起遗传定位相关的知识时总是异常兴奋。 我的论文致谢4 深秋的江南并不冷,只偶尔吹起几许风。摩挲着手中的论文,并不需要翻开,那些字里行间便跃然于眼前。然而论文之中却并不只有字句,追忆之后愈加清晰的,是我即将结束的学生生涯。从家乡的青山绿水到青岛的红瓦绿树,再到上海的繁华似锦和洛城的碧海蓝天,辗转求学已有二十二年。二十二年走来,或疾步匆匆或漫步悠然,或踱步思索或驻足而观,脚下的路在变,路上的人也在变,而唯一不变的,是内心的感动。 七年之前求学于同济,遂投身李杰先生门下。彼时先生不以浅陋,教我一字一句,授我一招一式,谆谆教诲,铭铭于心,如此三年,倏然而过。及至完成硕士论文,尤感先生之学博大精深,区区三载或仅涉一隅,而一己之学尚在发轫之际,于是立定决心而继续追随先生。博士学业伊始,我仍痴迷于技巧枝节,每日手捧先辈之学,略有进益便自以为乐。先生相机教我:问当不流于章句而深追其大意,学者须重思想。先生之言如醍醐灌顶,促我恍然大悟,自此再读先贤之作,所思所想与往日大有不同。于是三千弱水之中恣意挥洒,终取得自己的一瓢。时至今日博士学业即将完成,先生又教我:科学之精神,毕生之追求。先生之言当永远铭记于心,时时策我自省而催我进取。 值此之际,我要感谢我的联合指导教师,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 Chen教授。在洛杉矶求学的两年间,教授深厚的数学功底、精到的研究思路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均使我受益良多。在教授的指导下我进入了计算力学的研究领域,教授毫无保留的倾囊相授使我快速掌握了本领域的思想方法。而与教授的交流中所体味到的风云际会与灵光一现至今令我记忆犹新。 我要感谢陈建兵副教授兄长一般的关怀和帮助。老子曰:上善若水。陈兄做人秉承润物细无声的品格,而治学坚持水滴石且穿的韧性,为人为学都是我辈的楷模。我同时要感谢周勇老师,陈隽副教授,谢强副教授,高向玲副教授,刘威副教授和冯世进副教授,各位老师无私的支持和帮助尤其令我感动。 特别感谢我的师兄彭勇波博士、范文亮博士和徐亚洲博士,当年与诸位师兄相聚于同济,把酒言欢之际,尝能激扬文字挥斥方遒,回想起来竟是读博期间最难忘的时光。感谢我的同年周俊明博士、贺广零博士、汪大海博士、郝效强和张永利博士,求学期间的相互扶持至今令我难忘。感谢我的师弟黄桥平博士和师妹曾莎洁博士,共同的课题研究使我们成为一个战壕的战友,为了共同的目标携手并进而合作无间。感谢梯队大家庭里所有支持和帮助我的同学们。 我还要感谢Dr. Pai-Chen Guan, Dr. Sheng-Wei Chi, Dr. Yuchuan Tang, Miss Judy Yang, Mr. Chung-Hao Lee, Mr. Shih-Po Lin and Mr. Masa Yoneyama。在UCLA留学期间,你们无私的帮助令我不能忘怀。感谢同济大学的王莉华博士、清华大学的王汉奎博士和山东大学的周婷婷博士,共同的目标让我们聚首在遥远的他乡,而相互之间的支持和鼓励更带给我异样的温暖。 最后要感谢我的父母和妻子。家人的默默支持和无私奉献是我学业的支柱,而我谨以我的论文,献给一直以来关爱我的家人们! 我的论文致谢5 在此论文完成之际,借此论文向我两位尊敬而又和蔼的恩师王维忠教授、张桂珍教授致以由衷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自年来到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实验室学习开始,一直得到两位恩师细心地关心和精心地指导,学生感激不尽!三年的学习期间,无论我遇到任何困难和迷茫,两位恩师总是第一时间指导我、帮助我,使我不至于在前行的道路上偏离轨道,使我不至于在精神上感觉孤单!20xx年我的第一位恩师王维忠教授因病住院,导师在病重期间仍然关心我的实验,关心我的生活。学生永远不会忘记卧榻旁叮嘱我努力作实验的您;现在,我的实验完成了,谨以此论文向我的第一位恩师王维忠教授表示深深的怀念和由衷的感谢!就在王维忠教授逝世不久,就在我最困难的时刻,同时也就在我最迷茫、最需要人帮助的时刻,我的第二位恩师张桂珍教授毅然决然地收下了我。 恩师张桂珍教授在方方面面悉心地指导我、关心我,无论是课程学习、实验设计还是论文写作,恩师张桂珍教授都对我倾注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您那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高尚品德、敏捷的科研思维、开阔的视野、渊博的学识、严谨的治学态度永远是我学习的楷模!最重要的是您那忘我的敬业精神使我深深地理解了什么才是科研之路!感谢您—张桂珍教授!衷心感谢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实验室全体老师给予的指导和无私帮助!衷心感谢**等博士在实验中给予我的无私帮助!衷心感谢我的家人、我的朋友**博士给与我的精神和实验的无私帮助,没有你们默默的支持和无私的帮助,我就不能如此顺利圆满地完成本论文,谢谢您们!最后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人! 我的论文致谢6 时光荏苒,这已经是我在民大最后停留的日子。站在大学的尾巴上,回忆往事,所有的喜怒哀乐一起涌上心头,一切仿佛依然清晰如昨。我把人生最美好的四年韶光留在了武汉,留在了南湖边这所静谧的校园里,不管来日如何,这里的点滴,都会是我生命里最美好的珍藏…… 感谢中南民族大学广播台,给予了我一方自由展示的舞台,在这里收获的太多东西,已经不能简单用语言来表达;感谢付丽君老师,我们的付妈妈,你平易近人的待人之道,宽厚稳重的处事方法是我学习上和生活中无尽动力的源泉;感谢民大广播台和我一起成长的所有台胞,感谢你们给了我四年来最珍贵和最美好的生活。 感谢中南民族大学新闻系高卫华、王均老师,从你们身上,我学到的不仅是文化知识,感谢你们大学四年来对我的谆谆教诲和无私的帮助。 感谢我的论文指导涂波老师,你的温文尔雅和不厌其烦,促使我圆满完成了大学最后的答卷。 感谢《楚天都市报》记者向勇;浙江电视台黄小裕、朱贤勇、纪海平;感谢湖北人民广播电台韩涛、梁延、刘征;感谢北京电视台新闻评论部《天地间》栏目组的所有成员,特别要感谢秦蕾老师;感谢你们带给我新闻从业路上最初的快乐。 感谢新闻系02级3班所有的同学,以及班主任王湖清学长,在这个集体中的每一朝每一夕都已经深刻的烙进了我的记忆。怀念南湖园草地上我们初相逢的时刻;怀念迎新晚会和西瓜杯比赛时我们由衷地互鼓互励。 感谢14#212-214永远的宿舍联盟,余虹毅、房子妤、朱佳、马甜、罗玲、肖越越、骆霞和陈丽娜,当我快乐时,是你们与我一起分享;当我悲伤时,是你们陪我一起度过。感谢四年里每一个与你们朝夕相伴的日子,你们是我大学四年最宝贵的财富! 感谢王樱、安忠辉,你们给了我论文极大的帮助。 感谢同门师姐娄杨、潘宇峰,你们给我指引了一条非常明亮的道路,舞台的明亮和掌声的雷动是我一生最温暖的回忆;感谢朋友钟时杰,怀念和你一起在学生会的岁月,感谢你给过我的鼓励。 尤其要感谢的是我的男朋友。感谢你陪伴我度过的每一个日子,感谢你给予我生活中学习上太多的帮助,感谢你教会了我平和的心态,感谢你给了我对广播执着的热爱和追求,感谢你四年来带给我的每一次感动和温暖。不管来日如何,你都会是我最久远的牵挂! 最后,要感谢我的是我的父母和家人,感谢你们给了我一个鲜活的生命,感谢你们给了我大学四年来最无私的支持,衷心地谢谢你们! ;
在经济学的论文中引用参考文献,具有重要的标志功能、评价功能、保护功能和链接功能,可以反映经济学论文的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可供进一步检索有关资料,共享资源。下面我将为你推荐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希望能够帮到你!
[1]刘思华.生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原理[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
[2]叶耀丹.马克思主义生态自然观对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启示[D].成都:成都理工大学.2012
[3]陆畅.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政府职能与责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2
[4]俞可平.科学发展观与生态文明[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8
[5]朴光诛等.环境法与环境执法[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23
[6]罗能生.非正式制度与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2: 19
[7]党国英.制度、环境与人类文明一关于环境文明的观察与思考[N].新京报.2005-2-13
[8]张婷婷.生态文明建设的科技需求及政策研究[D].锦州:渤海大学.2012
[9]秦书生.生态文明视野中的绿色技术[J].科技与经济.2010(3): 82-85
[10]陈池波.论生态经济的持续协调发展[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97-102
[11]张首先.社会主义与生态文明[J].理论与现代化.2010(1): 23-26
[12]黄光宇.陈勇.生态城市理论与规划设计 方法 [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13]张首先.生态文明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0
[14]马仁忠.地理环境对种族、民族特征的影响[J].宿州 教育 学院学报.2002(4):
[15]冒佩华.王宝珠.市场制度与生态逻辑[J].教学与研究.2014(8):37-43.
[1]陈凌.应丽芬.代际传承:家族企业继任管理和创新〔J〕.管理世界.2003 ( 6): 89-9
[2]伯纳德‘萨拉尼着.陈新平、王瑞泽、陈宝明、周宗华译.税收经济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143-144.
[3]彼德·德鲁克.大变革时代的管理〔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版.
[4]陈凌.信息特征、交易成本和家族式组织〔J〕.经济研究.1998(7):27-33.
[5]. Toward an Economic Theory of Income Distribution〔 C〕.Cambridge, MA: MITPress, 1974,123:137-139.
[6]. The Wealth of Nations ( 1776 )〔M〕.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76(reprint): 391.
[7]沈建法.城市化与人口管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9
[8]张志强.徐中民.程国栋.生态足迹的概念及计算模型[J].生态经济.2000(10) : 8-10
[9]张恒义.刘卫东.林育欣.等.基于改进生态足迹模型的浙江省域生态足迹分析[J].生态学报.2009(5):2738-2748
[10]贺成龙.吴建华.刘文莉.改进投入产出法在生态足迹中的应用[J].资源科学.2008 (12) : 1933-1939,2008 (2) : 261-266
[11]郭军华.幸学俊.中国城市化与生态足迹的动态计量分析[J].华东交通大学学报.2009 (5) : 131-134.
[1] 刘毅. 现代性语境下的正当性与合法性:一个思想史的考察[D]. 中国政法大学 2007
[2] 刘毅. 树突状细胞在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中作用的研究[D]. 南方医科大学 2009
[3] 刘毅. 硅基微环谐振腔光信号处理与布里渊光纤激光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 天津大学 2014
[4] 刘毅. 未来移动通信系统中的协作传输技术研究[D]. 北京邮电大学 2010
[5] 刘毅. 基于图割的交互式图像分割算法研究[D]. 南京理工大学 2013
[6] 刘毅. 基于iTRAQ技术对HBV相关性肝癌血浆差异蛋白的鉴定及功能学研究[D]. 重庆医科大学 2014
[7] 刘毅. 整体性治理视角下的县级政府社会管理体制创新研究[D]. 华中师范大学 2014
[8] 刘毅. 几类切换模糊系统的镇定控制设计[D]. 东北大学 2009
[9] 刘毅. 区域循环经济发展模式评价及其路径演进研究[D]. 天津大学 2012
[10] 刘毅. β-抑制蛋白2对哮喘小鼠CD4~+T细胞表达和产生IL-17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D]. 中南大学 2011
[11] 刘毅. SIRT3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及其抑瘤作用的研究[D]. 中南大学 2012
[12] 刘毅. 南中国海与东南极中晚全新世气候环境变化记录与研究方法探索[D].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12
[13] 刘毅. 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对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及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机制[D]. 第四军医大学 2012
[14] 刘毅. 华喦花鸟画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12
[15] 刘毅. 三甲基芹菜素阻断多种心脏钾通道与增加迟钠电流的作用研究[D]. 华中科技大学 2012
[16] 刘毅. 面向人群的并行多目标疏散模型研究[D]. 武汉理工大学 2012
[17] 刘毅. 采用外周血进行肿瘤分子诊断的转化医学研究[D].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 2012
猜你喜欢:
1. 会计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 人力资源会计论文参考文献
3. 国际贸易论文
4. 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5. 有关经济学论文参考文献
1、朱婷:顽强拼搏,斗志昂扬。因为身形高挑,初中毕业后,朱婷被推荐到体校进行训练。出于身体原因,她选择了不必进行强烈对抗的排球运动,但排球竞技同样需要强大的弹跳能力和扣球的爆发力,这是瘦弱的朱婷难以实现的。在最初的一年半时间里,墙是她的队友,她日夜对着墙面练习垫球、传球。为了增加弹跳高度和扣球力度,她刻苦训练,将体脂含量控制在百分之十。省队詹海根说是天赋和刻苦成就了如今的朱婷,她热爱这项竞技,用心、肯练。2013年是朱婷全面爆发的一年,她在瑞士女排精英赛中一战成名。世界知名排球专业媒体Volleywood为朱婷创造了一个新词,将“super” 改成“Zhuper”,以赞誉她的杰出表现。而后,朱婷被郎平选入国家队,成为主力队员,带领中国女排顽强拼搏、无所畏惧,连夺桂冠。即使在落后两局、临至赛点的劣势下,女排队员们也能顶着压力,连扳三局,实现惊天逆转。曾有人问朱婷如何成为一个伟大运动员?她直言:“要有奉献精神,在支撑着自己的身体和精力,不管你是在任何的时间,或者在任何的位置上,我觉得你既然喜欢这个事情,就一直把它做下去,自始至终,不要有任何的间断性。” 2、徐卓:三代守护,不忘初心。徐卓来自黑龙江的一个养鹤世家,爷爷徐铁林是齐齐哈尔扎龙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第一代养鹤人。《一个真实的故事》曾讲述徐卓姑姑徐秀娟的故事。1987年,23岁的徐秀娟为了救护走失的丹顶鹤不幸溺亡,成为自然保护区第一位因公殉职的烈士。徐卓的父亲徐建峰,也就是“鹤姑娘”徐秀娟的弟弟,接过了守护丹顶鹤的使命。2014年,他像往常一样只身前往湿地里丹顶鹤的巢区,却在途中遭遇意外。家族里先后两位亲人因守鹤事业而丧生,其悲痛可想而知,但这依然无法动摇徐卓守鹤的信念。她曾翻阅父亲的日记,找寻答案:“只有在这里,我才能找到内心的安宁。”2016年8月,为了完成父亲未竟的事业,徐卓从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毕业,回到齐齐哈尔扎龙,从事野生动物保护工作。面对外界的不解和质疑,她从不动摇,坦言:“我希望活成自己期待的样子,而不是别人期待的样子。”
近日网友晒出一张高中作文素材照片,内容是“2017年9月8日,中国女排对阵外卡球队韩国队。第一局中国25:14先下一城,第二局开局朱婷发球,然后……朱婷就开启得分就停不下来模式,场上竟出现15:0的罕见比分,连解说都表示:真是出来都没有见过。厉害了,我的婷”。照片一出,也是勾起了大家共同的回忆,网友直呼:这不就是朱婷一手制造的闻名中外的“名古屋惨案”吗!
网友之所以称之为名古屋惨案,是因为那场比赛是在日本的名古屋进行的。也正是因为那场比赛还有网友为此编起了段子,一时也是引起众多球迷的“怒赞”。
“那天打韩国女排就是个笑话。赛前韩国女排主教练叮嘱球员:你们一定要把朱婷压在后排,不要让她渡轮。比赛中:教练我们做的怎么样,你看朱婷一直都没来前排,还把她累的够呛,中国教练都把她换下场了。教练哭晕在厕所,你们能下个蛋吗?都15:0了……哈哈哈哈”
有没有一种:墙都不扶就服你的感觉,球迷中确实有不少“人才”,编起段子来一套一套的,当然也从另外一面反应了大家通过关注朱婷以后,对于排球的了解有了很大的提高,当然还是希望朱婷再接再厉,用实力去征服更多的观众,为排球的发展做出榜样的力量。
恭喜朱婷。
致橡树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泉源,常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不,这些都还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致橡树》是舒婷的成名作,舒婷自己也承认:“10年来写了不少散文随笔,总量已经远远超过诗歌。可是大多数读者只记得我写诗,常常把我的名字等同于《致橡树》。”在《真水无香》一书中,她回忆了《致橡树》的原型和创作过程。1977年3月,舒婷陪蔡其矫先生在鼓浪屿散步,“爱情题材不仅是其矫老师诗歌作品的瑰宝,也是他生活中的一笔重彩,对此,他襟怀坦白从不讳言。”那天他感叹着:他邂逅过的美女多数头脑简单,而才女往往长得不尽如人意,纵然有那既美丽又聪明的女性,必定是泼辣精明的女强人,望而生畏。年轻气盛的舒婷于是与蔡其矫先生争执不休,认为天下男人都要求着女人外貌、智慧和性格的完美,以为自己有取舍受用的权利,其实女人也有自己的选择标准和更深切的失望。当天夜里两点,舒婷一口气写完了《橡树》,次日将匆就的草稿让蔡其矫带到北京给艾青看。北岛那时经常去陪艾青,读到了这首诗,舒婷和北岛开始通信,北岛转达了艾青的意见,《橡树》于是改成了《致橡树》。“这首诗流传开来,不断碰到那些才貌双全的女孩子,向我投诉没有橡树。”于是舒婷又写了《神女峰》作为补充,“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的肩头痛哭一晚。”舒婷的诗,构思新颖,富有浓郁的抒情色彩;语言精美,具有鲜明的个人风格。《致橡树》,是她的一首优美、深沉的抒情诗。诗人别具一格地选择了“木棉”与“橡树”两个中心意象,将细腻委婉而又深沉刚劲的感情蕴在新颖生动的意象之中。它所表达的爱,不仅是纯真的、炙热的、而且是高尚的,伟大的。它像一支古老而又清新的歌曲,拨动着人们的心弦。诗人以橡树为对象表达了爱情的热烈、诚挚和坚贞。诗中的橡树不是一个具体的对象,而是诗人理想中的情人象征。因此,这首诗一定程度上不是单纯倾诉自己的热烈爱情,而是要表达一种爱情的理想和信念,通过亲切具体的形象来发挥,颇有古人托物言志的意味。首先,橡树是高大威仪的,有魅力的,有深度的,并且有着丰富的内涵——“高枝”和“绿荫”就是一种意指,此处采用了衬托的手法。诗人不愿要附庸的爱情,不愿作趋炎附势的凌霄花,依附在橡树的高枝上而沾沾自喜。诗人也不愿要奉献施舍的爱情,不愿作整日为绿阴鸣唱的小鸟,不愿作一厢情愿的泉源,不愿作盲目支撑橡树的高大山峰。诗人不愿在这样的爱情中迷失自己。爱情需要以人格平等、个性独立、互相尊重倾慕、彼此情投意合为基础。[3] 诗人要的是那种两人比肩站立,风雨同舟的爱情。诗人将自己比喻为一株木棉,一株在橡树身旁跟橡树并排站立的木棉。两棵树的根和叶紧紧相连。诗人爱情的执著并不比古人“在天愿做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逊色。橡树跟木棉静静地、坚定的站着,有风吹过,摆动一下枝叶,相互致意,便心意相通了。那是他们两人世界的语言,是心灵的契合,是无言的会意。两人就这样守着,两棵坚毅的树,两个新鲜的生命,两颗高尚的心。一个像勇敢的卫士,每一个枝干都随时准备阻挡来自外面的袭击、保卫两人世界;一个是热情的生命,开着红硕的花朵,愿意在他战斗时为其呐喊助威、照亮前程。他们共同分担困难的威胁和挫折的考验;同样,他们共享人生的灿烂,大自然的壮美。诗人要的就是这样的伟大爱情,有共同的伟岸和高尚,有共鸣的思想和灵魂,扎根于同一块根基上,同甘共苦、冷暖相依。诗歌以新奇瑰丽的意象、恰当贴切的比喻表达了诗人心中理想的爱情观。诗中的比喻和奇特的意象组合都代表了当时的诗歌新形式,具有开创性意义。另外,尽管诗歌采用了新奇的意象,但诗的语言并非难懂晦涩,而是具有口语化的特征,新奇中带着一种清新的灵气和微妙的暗示,给人以无限的遐想空间。女诗人舒婷,是与北岛、顾城一起并立诗坛朦胧诗的三巨头之一。她的诗,不局限于朦胧,保持了超然的鲜明的个性,因此在文学的天空里涂抹出了一道绚丽夺目的轨迹。她的诗,从意象到语汇都深具南方风情和女性特色。便如这首《致橡树》,语言和意象是何等的鲜活感人!而其所歌唱的那种不卑不亢至纯至美的爱情,可谓理想境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曾令无数的年轻人向往和憧憬。舒婷曾经是名满天下的诗人,《致橡树》曾经是传遍天下的诗歌,二十年前,评说纷纭。虽然如今朦胧诗派早已落入冷寂,但舒婷及其《致橡树》却值得一说。《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爱情诗比它更优秀。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致橡树》鲜明地昭示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让我们逐字逐句地来把这篇关于爱情的经典诗作赏析一遍。《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诗人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的旧的情爱描写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偏重于给予的互爱原则,完美地体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建立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的前提下。这种爱情观极有思想含量和艺术震撼力,显得无比的厚重。诗篇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像源泉,/终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停留在这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种作用仍然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这都是爱情中的至理。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不,这些都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鲜明地表示她不当附属品,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必须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人,我必须是人,是具有相同精神气质的人;你是树,我必须是树,是同样高大挺拔的树;你站着,我也必须站着,平等地立于天地间。总之,两人形象必须一致。但这一致既不意味着要凌逼和挤迫对方,也不意味着两者毫无区别,只是为了“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用根的紧握,叶的相触,风中的互相致意传递、回报彼此的爱。真是并肩携手息息相通的情侣,那怕是一点微风掠过,都能引起共同的颤栗。他们心心相印,没有谁能听懂他们的话语。这木棉用一种为橡树自豪、为自己骄傲的口吻说道:“你有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显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树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他们双方不能互相取代,倒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在这里,她毫不掩饰地颂赞橡树的男性美和阳刚气概,豪壮挺拔,锋芒毕露;也对自身女性的柔韧气质作了赞美:那丰硕的红花不正是青春美和女性美的标志?可是,木棉的朵朵红花为何又象“沉重的叹息”?我们可以从中感触这位女诗人那种独特的声音和情绪:这声音带着痛苦的伤痕,这情绪染着忧伤的色晕。这声音和情绪里融化了多少那个年代社会、亲友、个人的阵痛、艰辛和挣扎!这沉重的叹息是那么真实,以至把它掷之于地,便会溅出泪渍和血斑!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她接着写道:“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真正的爱情,当然应同甘共苦。他们表面上“仿佛永远分离”,实质上却根叶纠结,“终身相依”。只有这样的爱情,在舒婷的眼中才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的伟岸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在这里对爱情的“坚贞”提出了她独特的见解:爱情的坚贞,不只在于使自己忠实于对方的“伟岸的身躯”,仅止于容貌的倾慕和形体的结合,而是更进一步,把对方的事业追求、理想信念也纳入自己爱的怀抱,从精神上完全相融和相互占有;不仅在形体上、而且在思想感情上达到完美的结合,站在同一个阵地,拥有相同的生活信念,追求同一种目标,才算得上“伟大的爱情”。全诗明丽洗炼、概括集中,作者运用了抒情主体拟物化的表现手法。诗中抒写的对象明为橡树,实为木棉。写法上也独辟蹊径,不去描绘木棉外貌的秀丽挺拔,却用了一连串精妙的喻象从各个角度反衬出木棉的品格、特征、信念和抱负。接着又从心理上对她的爱情观作进一步的剥露,从性格特征上加以刻画。在刻画中用“叹息”、“火炬”两个意象对比,更深一层展示了木棉丰满的个性。然后,又把“寒潮”、“雾霭”等意象铺开对比,衬托和渲染出木棉和橡树这一爱情形象的典型环境。这就从四面八方突出而饱满地表现了木棉对橡树的爱情。在艺术上巧妙的比兴、鲜明的形象、蕴藉而柔婉的调子,构成了全篇的独立特性。全诗收束处,既是虚拟,也是实写,虚虚实实,意味深长,富于哲理,开拓了题旨,对木棉的爱情观加以理性的升华,以理想之光反照那象征爱情的形象,使木棉的坚贞倩影更为挺拔和崇高,显得那么饱满、美丽、鲜明!
思念(舒婷) 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一具独弦琴,拨动檐雨的念珠 一双达不到彼岸的桨橹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 也许藏有一个重洋 但流出来,只是两颗泪珠 呵,在心的远景里 在灵魂的深处 “思念”本就是一个极其美好的词。古往今来,无数的骚人墨客都曾写下流芳千古的华章丽句。“衣袋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李煜)、“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扬花点点,是离人泪”(苏轼)、如哀似诉、凄婉低徊的诗句穿越了时空的局限,千百年来在无数的读者中引起共鸣。在当代女诗人的笔下,“思念”依旧以其纯美真率让多少人伤怀落泪。 诗的第一节,便以独特的构思和形式展现此诗与众的不同。“一幅色彩缤纷但缺乏线条的挂图 ”——能感其美却无法触其形;“一题清纯然而无解的代数 ”——能晓其情却无法觅其果。如此无奈和悲哀不正是如烟似梦的思念所在吗?琴弦孤身只影,琴声破碎欲绝,希望与失望在若断若续“檐雨的念珠”中闪现。有桨却无法致岸,有情却无法会面,不正如“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及“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的痛楚吗?缠绵悱恻的相思愁苦满溢诗里行间,令人不忍触摸。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默默”一词使“蓓蕾”这个意象更加形象突出,等待的热切和希望的深切之情溢于纸上;“夕阳一般遥遥地注目”,“遥遥”更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 两个意象把人们思念的心定个在这暖和而温暖的画面里。而心的深处,是海洋。泪如海,思念如海,期待如海。最终翻腾不息的海语,溢满了两汪深湖,两颗晶莹剔透的泪珠,映现了世间一切的真情。思念的真切,在此从内到外,由浅及深,得到了淋漓尽致的体现。 相思不是简单之物,诗人表现也从多角度多侧面出发,用形象帮助思维说话。四个意象虽无逻辑关联,但每一意象的本质都能让人联想起意味相似的相思。此时,诗作的思维是跳跃的、抽象的,找不到明显的逻辑痕迹,但给人情感感受空间是立体的,回味是深远的。
舒婷:呼唤女性诗歌的春天(吴思敬)虽然也曾流星般划过几位灿烂的女诗人的名字,但漫长的中国诗歌史似乎是男人的世界。古代且不必说,甚至到了“五四”以后,新诗出现了,男人主宰诗坛的情况也未有根本的改观。这种局面一直延续到新时期到来之前。1979年到1980年之交,舒婷的出现,像一只燕子,预示着女性诗歌春天的到来。由于女性的生理心理特征和多年来在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形成的女性角色意识,女性诗歌有着不同于男性诗歌的独特风貌。男性诗人一般情况下不存在对性别的特殊强调。但女性诗人则不然,在男性中心的社会中,女性对自己的地位、处境、生存方式等最为敏感,因而女性诗歌在新时期首先以女性意识的强化的面貌而出现是很自然的。作为一位真诚而本色的女诗人,舒婷自然而然地显示了女性立场,她的诗歌也渗透着一种鲜明的女性意识。爱情是女性诗人着力开发的一个领域。舒婷也不例外。《赠》中有这样的句子:“你没有觉察到/我在你身边的步子/放得多么慢/如果你是火/我原是炭/想这样安慰你/然而我不敢”。“你没有问问/走过你的窗下时/每夜我怎么想/如果你是树/我就是土壤/想这样提醒你/然而我不敢”。这里体现了一种对人的深切理解和关切,其欲说还休,委婉细腻的表情方式全然是女性的。再如《无题》中的句子:“‘你怕吗?’/我默默转动你胸前的纽扣。/是的,我怕。/但我不告诉你为什么。”“‘你快乐吗?’/我仰起脸,星星向我蜂拥。/是的,快乐。/但我不告诉你为什么。”“‘你在爱着。’/我悄悄叹气。/是的,爱着。/但我不告诉你他是谁。”这首诗所表达的就是爱,而这种爱的表情方式偏偏是“我不告诉你”。在诗中,“我不告诉你”成了反复出现的主旋律,抒情主人公的情感深沉、委婉而又略显调皮。“我不告诉你”的表情方式,使诗歌显得朦胧。不过,创作与欣赏是情感的交流,最终还是要告诉的。诗意不是已清楚地暗示出,“他是谁”中的“他”正是诗中的“你”吗?“不告诉”,也正是达到更好地“告诉”的一种手段,这体现了舒婷对艺术辩证法的娴熟把握。《赠》与《无题》充分显示了舒婷诗歌的女性风格。而真正对新时期女性诗歌造成开拓性影响的,当属她的名篇《致橡树》《神女峰》和《惠安女子》。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女人被封建的纲常礼教压在最底层,女性的独立人格被极大地扭曲,形成了对男人的根深蒂固的依附心理:相夫教子成为女子的生活内容,夫唱妇随成为女人的生活准则,夫贵妻荣成为女人的生活理想。这种心理即使到了现代社会也仍然有强大的市场。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舒婷发出了震聋发聩的呼唤: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爱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纯的歌曲;……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这首诗集中体现了舒婷的爱情观,也可视作新时期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诗人用“攀援的凌霄花”和“痴情的鸟儿”来比喻那些缺乏独立人格的女性,对那些利用爱情来抬高自己的身份和甘做丈夫应声虫的做法持坚决的否定态度。在诗人的心目中,真正的爱情应该是:“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也就是说,男女双方各自保持自己的人格的独立,互相尊重,互相扶持,女性不再是陪衬,不再是附属,而是首先以一种独立的人的身份出现。这无疑体现了女性意识在新时期的觉醒与张扬。如果说《致橡树》是女性独立人格的骄傲宣言,那么《神女峰》则是对要求女性从一而终的封建节烈观的背叛。神女峰坐落于长江巫峡,一向被历代文人作为女性坚贞的化身而礼赞。但是在舒婷以前,却从未有人从女性生命的角度揭示过这一神话的悲剧性质。诗人乘船行进在巫峡,面对千百年来被人赞颂的神女峰,想起了那代代相传的美丽传说,她发出了深刻的怀疑:“心真能变成石头吗”。在诗人看来,化为石头的神女,错过了“无数次春江月明”,为前人赞扬的磐石般的坚贞,不过是“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强加在神女峰上的是陈腐的封建道德。实际上,神女峰正是男权社会塑造出来的女性偶像。诗人为神女逝去的青春而无限惋惜。对传统文化中对神女守贞的礼赞,表示不能认同,因而借助江岸“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而“煽动新的背叛”:“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这是新时期的女性发出基于生命本真的呼唤。在悬崖上展览千年,虽然可作为封建礼教与男权的祭品而为人礼赞,却永远不可能享受到生命的欢乐。在一个活生生的女性看来,做一个享有真实的生命体验的人,远比做一具受人礼赞的石头偶像要好。在这首诗中,宣扬礼教的古老神话被解构,洋溢着青春气息的女性生命变得鲜活,在对传统女性观念的叛逆和唾弃中,现代女性意识得以充分的张扬。舒婷对女性意识的张扬是全方位的。如果说《致橡树》是女性人格独立的宣言,《神女峰》是对传统女性观念的批判,那么《惠安女子》则体现了对中国当代女性命运的深切关怀。在这首诗中,诗人用富有立体感的语言,为惠安女子塑造了一座雕像:野火在远方,远方在你的琥珀色的眼睛里以古老部落的银饰约束柔软的腰肢幸福虽不可预期,但少女的梦蒲公英一般徐徐落在海面上啊,浪花无边无际天生不爱倾诉苦难并非苦难已经永远绝迹当洞箫和琵琶在晚照中唤醒普遍的忧伤你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这样优美地站在海天之间令人忽略了:你的裸足所踩过的碱滩和礁石于是,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琥珀色的眼睛”里燃烧着火一般的期待,“柔软的腰肢”束着古老部落的银饰,“把头巾一角轻轻咬在嘴里”的习惯动作,裸足踩在海天之间的碱滩和礁石上——诗人给惠安女子塑出了一座美丽的雕像。固然这一女子的雕像熠熠生辉,在当代诗歌作品中已不常见,但塑造这一雕像还不是诗人所要达到的目的。诗人要人们关切的是惠安女子的命运:“在封面和插图中/你成为风景,成为传奇”。风景雅致美妙、传奇委婉动人,可惜这只是局外人看到的表象。惠安女子裸足踩过的碱滩和礁石,却令人遗憾地被忽略了。至于惠安女子不愿向人倾诉的苦难和忧伤,就更不会为那些专门欣赏封面和插图的男性所知了。由此看出,惠安女子,这美丽的外表与深邃的内心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鲜活精灵,她们的命运最终成为供男人欣赏的封面和插图中的一道美妙风景,这充分显示了在现代的商业社会,女性真实生命的要求理解与男性的猎奇心理所构成的巨大的反差。1981年秋天,舒婷创作力长诗《会唱歌的鸢尾花》,深刻揭示了自己作为一个女人,又作为一位诗人,内心存在的种种深刻的矛盾。如果说,在此之前的多数诗作显示了舒婷的浪漫主义的基调,那么《会唱歌的鸢尾花》体现了诗人向现代主义的某种转化。长诗的一开始,便可看出诗人的身份已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写《致橡树》等诗的时候,诗中的抒情主人公是爱情的寻求者,她一方面宣称不做攀援的凌霄花,而做与橡树并立的木棉,另一方面,她也在寻找自己的橡树。而到《会唱歌的鸢尾花》,诗人显然已寻到了自己的橡树,她渴望的爱情已经实现:“在你的胸前/我已变成会唱歌的鸢尾花”。但是,诗人并未沉醉到这种业已实现的爱情中而不能自拔,而是体悟到,爱情在女性生活中虽然占重要地位,却不是唯一的内容。在诗中,爱与欲,构成诗人情绪流涌动的浪花,理想与使命感则构成诗歌的精神底蕴:“我情感的三角梅啊/你宁可生生灭灭/回到你风风雨雨的山坡/不要在瓶上摇曳”,“我天性中的野天鹅啊/你即使负着枪伤/也要横越无遮拦的冬天/不要留恋带栏杆的春色。”诗人珍惜爱情,但又清醒地意识到她不仅仅属于爱人:“我的名字和我的信念/已同时进入跑道/代表民族的某个单项纪录/我没有权力休闲/生命的冲刺/没有终点,只有速度。”舒婷的《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风暴过去之后》等作品在浪漫主义的抒情话语中融有丰富的社会性内涵,可称之为“一代人”的心声。到了《会唱歌的鸢尾花》,我们明显地看到舒婷一方面在诗歌中强化了个人经验,另一方面还在努力把个人经验提升到一代人的人生追求上来。诗人在诗歌中展示了爱情与事业、欲望与信念、个人与环境的矛盾以及由此引起的忧伤与痛苦。正是舒婷诗歌中的这种深刻的自我矛盾,以及散点透视的结构和幻梦的引入,使这首诗显示出诗人由浪漫主义向现代主义转化的某种趋向。《会唱歌的鸢尾花》以后,舒婷搁笔三年,在她的第三本诗集《始祖鸟》中诗人已把自己定位一个普通的女性,因而这阶段所写的,也主要是基于个人人生经验的内容。如果说,舒婷的早期作品主要表现了对爱、对人性、对人道的关切,那么到了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除去上述内容外,更突出地表现了对人的生命状态的关切。早期的强烈的社会性、使命感和伦理色彩有所淡化,而基于女性生命本体的体验有所加强。像这首《女朋友的双人房》所描写的:“孩子的眼泪是珍珠的锁链/丈夫的脸色是星云图/家是一个可以挂长途电话的号码/无论心里怎样空旷寂寞/女人的日子总是忙忙碌碌”“我们就是心甘情愿的女奴/孩子是怀中的花束/丈夫是暖和舒适的旧衣服/家是炊具、棒针、拖把/和四堵挡风的墙/家是感情的银行/有时投入有时支出”。诗人写的是琐屑的、平凡的人生经验,但不是自然主义的冷漠的展览,而是渗透着一位成熟女性对生命的感悟。尽管这是“立秋年华”的心态,不同于早期的纤细、婉约、忧伤,但是在真诚地展示自己内心的律动上,前后期倒是完全一致的。在中国新时期女性文学的发展史上,舒婷已留下了宝贵的脚印。一般来说,男性诗人对自己的性别角色远不如女性诗人敏感,男性诗人,尤其是其中的佼佼者,他们写起诗来很自然地是着眼于包括女性在内的整个人类。真正成熟的女性诗人亦应如此,她们应该有鲜明的女性角色意识,但又要超越这种意识。只有当她们也像伟大的男性那样,不仅是着眼于性别,而且是着眼于全人类而讲话的时候,她们才取得了真正意义上与男性诗人平等对话的资格,才在写作上获得了真正意义上的女性解放。换句话说,真正女性诗歌所提供的都应是女性自身的和人类的双重信息,女性诗歌既是女性的,更是人类的。可以毫不犹豫地说,舒婷的优秀诗篇是做到了这点的。
舒婷的诗歌既承载了诸如坚忍不拔、乐观向上、天人合一等传统文化精髓;又能吸取现代文化(包括外来文化)的积极因子,如对生命个体的尊重、对感性欲求的肯定、对女性命运的关注等.剖析舒婷诗歌的文化蕴涵,对先进文化的构建无疑具有启迪意义.
《致橡树》是完全没有朦胧意味的爱情诗,诗人运用缜密流畅的思维逻辑,表达了明丽隽美的意象,在中国新诗八十年的发展史上,也许再没有其它任何一首爱情诗比它更优秀。更难能可贵的是它创作于一九七七年三月,是文革后最早的爱情诗。 爱情,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课题,也是古今中外诗歌描写最为广泛的题材。朦胧诗人的杰出代表舒婷,深感现实生活中崇高精神的丧失而追慕先贤们伟大爱情的坚贞,用其《致橡树》向人们提出了一个爱情的高标准。她在这一诗篇中塑造的爱情形象,鲜明地昭示了一种独立、平等、互相依厚又相互扶持、理解对方的存在意义又珍视自身生存价值的爱情观。 让我们逐字逐句地来把这篇关于爱情的经典诗作赏析一遍。 《致橡树》一诗,采取“木棉树”的独白口吻与“橡树”对话,在当时的诗歌创作上,这种手法是具有开拓性的。橡树是一种木质紧实而高大的用材树,而木棉树又叫英雄树,形象亦高大挺拔,是花树中最高大的一种。我们不得不承认诗人在选取诗歌创作材料时的精心设计:橡树是那样适合代表男性的阳刚之美,而木棉则又是那样贴切地代表了女性的自强自立以及与男性的平等要求。诗人通过拟物化的艺术手法,用木棉树的内心独白,热情而坦城地歌唱自己的人格理想以及要求比肩而立、各自独立又深情相对的爱情观。这首诗一诞生,橡树和木棉,就成为我国爱情诗中一组品格崭新的象征形象。这组形象的树立,不仅否定了老旧的青藤缠树、花叶依风的旧的情爱描写模式,同时也超越了牺牲自我偏重于给予的互爱原则,完美地体现出富于人文精神的现代性爱品格:真诚、高尚的互爱,建立在各自独立的位置与人格的前提下。这种爱情观极有思想含量和艺术震撼力,显得无比的厚重。 诗篇一开始就用了两个假设和六个否定性比喻,表达出了自己的爱情观:“我如果是你——/绝不象攀缘的冰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我如果是你,/绝不学痴情的鸟儿,/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也不止象源泉,/终年送来清凉的慰藉;/也不止象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甚至日光/甚至春雨。”——她既不想高攀对方,借对方的显赫来炫耀虚荣;也不一厢情愿地淹没在对方的冷漠浓荫下,独唱那单恋的歌曲。作为女性,她默认应该具有脉脉含情的体贴和温柔,但又认为不能停留在这种情意绵绵的状态,她承认铺垫和衬托能使对方的形象更加出众和威武,但又觉得这种作用仍然没有表达出爱情的全部力量。为了对方,自己应奉献出“日光”般的温暖,应倾泻出“春雨”般的情意;这都是爱情中的至理。但她并不满足于这些:“不,这些都不够!/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诗人鲜明地表示她不当附属品,只成为对方的陪衬和点缀,而必须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位置——你是人我必须是人是具有相同精神气质的人,你是树我必须是树是同样高大挺拔的树,你站着我也必须站着平等地立于天地间。总之,两人形象必须一致。 但这一致既不意味着要凌逼和挤迫对方,也不意味着两者毫无区别,只是为了“根,紧握在地下,/叶,相触在云里。/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理想爱情中的男女,应该如并肩而立的橡树和木棉,用根的紧握,叶的相触,风中的互相致意传递、回报彼此的爱。真是并肩携手息息相通的情侣,那怕是一点微风掠过,都能引起共同的颤栗。他们心心相印,没有谁能听懂他们的话语。这木棉用一种为橡树自豪、为自己骄傲的口吻说道:“你有铜皮铁干,/象刀、象剑,/也象戟;/我有红硕的花朵,/象沉重的叹息,/又象英勇的火炬。”显然,木棉深深懂得她和橡树各自的特点和价值;他们双方不能互相取代,倒应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在这里,她毫不掩饰地颂赞橡树的男性美和阳刚气概,豪壮挺拔,锋芒毕露;也对自身女性的柔韧气质作了赞美:那丰硕的红花不正是青春美和女性美的标志?可是,木棉的朵朵红花为何又象“沉重的叹息”?我们可以从中感触这位女诗人那种独特的声音和情绪:这声音带着痛苦的伤痕,这情绪染着忧伤的色晕。这声音和情绪里融化了多少那个年代社会、亲友、个人的阵痛、艰辛和挣扎!这沉重的叹息是那么真实,以至把它掷之于地,便会溅出泪渍和血斑! 舒婷以她的敏感、清醒和深刻喊出了女性对独立人格、健全心智、男女平等的向往和追求。她不被世俗所羁绊,表达了一个成熟的知识女性对理想爱情的憧憬。她接着写道:“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真正的爱情,当然应同甘共苦。他们表面上“仿佛永远分离”,实质上却根叶纠结,“终身相依”。只有这样的爱情,在舒婷的眼中才具有特别的意义:“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爱——/不仅爱你的伟岸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足下的土地。”舒婷在这里对爱情的“坚贞”提出了她独特的见解:爱情的坚贞,不只在于使自己忠实于对方的“伟岸的身躯”,仅止于容貌的倾慕和形体的结合,而是更进一步,把对方的事业追求、理想信念也纳入自己爱的怀抱,从精神上完全相融和相互占有;不仅在形体上、而且在思想感情上达到完美的结合,站在同一个阵地,拥有相同的生活信念,追求同一种目标,才算得上“伟大的爱情”。 全诗明丽洗炼、概括集中,作者运用了抒情主体拟物化的表现手法。诗中抒写的对象明为橡树,实为木棉。写法上也独辟蹊径,不去描绘木棉外貌的秀丽挺拔,却用了一连串精妙的喻象从各个角度反衬出木棉的品格、特征、信念和抱负。接着又从心理上对她的爱情观作进一步的剥露,从性格特征上加以刻划。在刻划中用“叹息”、“火炬”两个意象对比,更深一层展示了木棉丰满的个性。然后,又把“寒潮”、“雾霭”等意象铺开对比,衬托和渲染出木棉和橡树这一爱情形象的典型环境。这就从四面八方突出而饱满地表现了木棉对橡树的爱情。在艺术上巧妙的比兴、鲜明的形象、蕴藉而柔婉的调子,构成了全篇的独立特性。全诗收束处,既是虚拟,也是实写,虚虚实实,意味深长,富于哲理,开拓了题旨,对木棉的爱情观加以理性的升华,以理想之光反照那象征爱情的形象,使木棉的坚贞倩影更为挺拔和崇高,显得那么饱满、美丽、鲜明!
对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的思考 摘要】近年来,我国非理性增长的行政管理费用已经成为我国财政支出中不可忽视的一项费用,严重影响了我国财政收入在其他方面的投 入,造成支出结构和形式的不合理,导致了行政管理的低效性。文章将对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疯涨的原因以及相应的控制办法进行分析。 【关键词】行政管理费用;财政支出;政府;非理性增长 行政管理支出是保证政府职能部门的正常运行,发挥政府对社会 经济的管理、控制与协调作用,是保护着那个国家安定的物质条件。但 是近年来,我国的行政管理支出却已经成为了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 国的行政管理费用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从1987年到2003年25年间已 增长了87倍,使得行政管理费用成为了我国财政部门的一个负担,人民 的纳税沉重负担。可以说,我国行政管理费的增长速度已远远高于我国 经济建设、科教文卫、国防等支出的年均增长速度,呈现一种非理性的增 长趋势。这不仅直接加重了财政负担,,造成我国财政支出结构的不合 理,同时还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我国官员的腐败行为、以及各种滥用公 费的现象。 1造成我国行政管理费用居高不下的原因 通常情况下,政府通过行政管理部门为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 务,进而实现国家的职能。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政府的 公共服务范围和水平质量也提出了新的要求,这势必会增加政府提供公 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成本。同时,这也必然会导致各类行政管理人员工 资以及其社会福利的增加。再者,随着我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 展,由此产生的各种税种不断发展,导致我国税收收入的不断增加,这也 为我国行政管理费用的增加提供的最基本的客观条件。然而,我国行政 管理费非理性的高速增长显示出我国政府自身机制仍存在着很大的问 题。 政府机构庞大,行政管理人员冗余、浪费,具体表现在为全国各 省市机关中,虚职、副职人员过多的问题上。因此,行政管理人员的严重 超额,造成了机构行政效率的低下,导致了行政管理费用的不断疯涨。 政府运营机制的不健全导致了现今社会暴露出过多“政府导 向”的弊端。在改革行政管理费用时,政府机构既是行动的主体也是行 动的对象,这就犹如要求一个人主动要求降低自己的工资,减少自己的 福利一样,是不太可能做到的。政府官员的成本由他们自己决定,缺乏 外界社会公众的监督,那么行政管理费用也就不可能在真正意义上的降 下来。 政府工作人员普遍缺乏节约意识。大多数的政府行政人员都 认为自己是含着金钥匙、抱着金饭碗的,因而时常忽略对自身道德修养 的教育,缺乏节约意识,认为什么都是国家买单,对办公场所的水,电等 能源以及各种办公用品肆意使用,十分浪费。 政府部门中存在着官员腐败问题,利用公款不干正事的现象屡 见不鲜。首先,政府官员中存在公车私用、公款吃喝、公费旅游等各种腐 败现象,这方面,虽然中央政府已经多次明令禁止这些浪费,各地方政府 也都采取过不同方式的改革措施,但这几方面的开支仍是我国行政管理 费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同时,行政人员在任职期间,总是会想方设 法做一些所谓的“政绩工程”出来,比如修建豪华的办公楼、最大的动物 园、最豪华的国际机场等,这无疑是一项腐败工程、面子工程,最终只会 落得个劳民伤财、民怨载道的后果。 2制行政管理费用高速增长的方法策略 加强对行政管理机构和人员的精简,避免虚职、闲职以及过多 副职的出现。在这个过程中强调适当的合并一些较小的部门,精简机构 和人员,减少财政供养人口,在节约行政经费的同时,争取把管理效率提 到最高,从根本上缩小行政管理费用的规模。 完善行政费用预算,明确相应的行政管理费用支出范围,杜绝 一切私用、滥用公款的腐败现象出现。近年来,居高不下的行政管理费 用明确的告诉了我们政府部门中存在很多腐败现在,严重影响了公众对 政府的好感以及信任度。因此,政府必须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清理不 合理的行政收费,限制公共费用的支出,杜绝社会中用公款吃喝、公费旅 游、公车私用以及各种名义的高额会议费等不良现象,着眼于减少行政 成本、抑制行政腐败,为公众创造一个真正廉洁的政府,力图把我国向节 约型社会推进。 切实加强对行政管理费用的监督。由于我国仍处于一个政府 型导向的社会,对行政费用缺乏一定的监督机制。适时的完善的这个监 督机制,效仿英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将行政费用的明细公开化,让公众来 监督政府行为,形成公众型导向的改革模式。 切实完善奖罚机制。对于贪赃枉法,私用、滥用公共费用的行 政工作人员,政府部门应出台必须的法律法规给予严惩,而对克己奉公 或者举报不法人员的行政人员给予奖励,奖励相应的奖罚机制,对行政 人员形成合理的、有效的激励机制,促使行政管理人员更有效的在为政 府工作,为人民服务。 3结语 根据上述分析,高额的行政管理费用已经对我国造成了不可忽视的 影响。一方面,影响了我国财政收入在其他方面的投入,造成支出结构 和形式的不合理,进而导致行政管理的低效性,无法有效实现国家的职 能。另一方面,非理性增长的行政管理费用加重了公众的纳税负担,更 严重影响了公众对行政管理人员、乃至对政府的不信任,这很容易造成 社会的动荡。因此,如何控制好我国高额的行政管理费用是十分重要且 有实践意义的问题。这方面既需要政府的改革,也需要公众的配合。只 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真正意义上发挥国家的职能和财政的职能,更好的 为人民办事。 参考文献: [1]王国清:财政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版 [2]郭桂萍:论政府行政管理费用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目标控制,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8,(1) [3]谢夜香:我国行政管理支出规模的理论分析与实践探讨,财政研 究2008,(3) [4]王舒婷:我国行政管理支出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江西广播电视大 学学报2008,(3) (55
简爱与众不同的爱情观19世纪中期,英国伟大的女性存在主义先驱,著名的夏洛蒂·勃朗特创作了她的代表作《简爱》。在作品的序幕、发展、高潮和结尾中。女主人公的自由、叛逆、平等、自尊的个性都是各个章节的主旨。从小就成长在一个充满暴力的环境中的简爱,经历了同龄人没有的遭遇。她要面对的是舅妈的毫无人性的虐待,表兄的凶暴专横和表姐的傲慢冷漠,尽管她尽力想“竭力赢得别人的好感”,但是事实告诉她,这都是白费力气的,因此她发出了“不公平啊!不公平啊!”的近乎绝望的呼喊。在这样一个不公平的生长环境,使得简爱从小就向往平等、自由和爱,这些愿望在她后来的成长过程中表现无疑,而主旨则在主人公的与众不同的爱情观被展露的淋漓尽致。她犹如黑暗中的星星,照亮了未来女性们,追求爱情的道路。所以本书选择孤女的爱情故事。反映拉当时英国女性的追求平等权利的问题,通过一个普通妇女的爱情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体现新兴阶级的一个自尊自爱的女性形象。《简爱》是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长篇小说。它的作者是夏洛蒂·勃郎特。和艾米莉·勃朗特是姐妹。虽然生活在同一社会,同一家庭环境中的姐妹,性格却大不相同。夏洛蒂·勃朗特显的更加温柔,尽管他从小失去母爱,父爱也很少,加上他自身矮小,容貌不美,但也许就是因为一种非常敏感的自尊,以自尊心作为内心深处自卑的补偿。她描写的简爱也是一个外表不美的矮小的女人。但她和作者一样,有颗极强的自尊心,她坚定不移的追求自由,平等,有尊严的爱,向往美满幸福的婚姻和爱情。简爱从小就生活在一个充满爆力的专横的环境里。姨妈嫌弃她,表姐傲慢冷漠,表哥侮辱毒打。这是对一个孩子的尊严的无情践踏。尽管她想尽力嬴得别人的好感。但事实上告诉她,这些都是白费。因此,她发出拉“不公平啊!不公平的呼喊”,近似乎绝望的喊声,但也正是因为这一切,使她从小就向往自由、平等、尊严和爱,这些愿望也在她的爱情观和她追求爱情的道路上的种种体现。简爱的爱情观,概括起来就是自由、平等、独立、尊严和爱。简爱的爱情理念在当代著名的女诗人舒婷的诗里,可以找到时代的烙印。走遍拉大半个地球的罗切斯特,在自己的庄园里找到拉他理想的爱人。一个与他过去的高大,漂亮,轻佻,浅薄的女人完全相反的 “小精灵”简爱的娇小,庄重,单纯的像一个小修女。简爱在他的粗暴专横面前不卑不亢,落落大方。简爱的自由,平等,独立的个性,成拉她一个不平凡的女孩的不平凡的亮点。像不可战胜的魔力,强烈的吸引着罗切斯特。在平时的谈话中,罗切斯特感觉到简爱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简爱重视的是友好和平等。并不是万贯家财和显赫的门第。而罗切斯特也把她放在平等地位,就像文中简爱说的那样:“他的态度随便,我也就不再痛苦的觉的拘束,他用来对待我的那种既不正直又热情的友好坦率,使我想就近她,有时候我觉得他仿佛是亲戚,而不是我的主人”简爱的想法,感受正反映在她渴望于人平等坦诚交流,简爱也同样直言不讳,在富有而傲慢的主人面前完全没有一点媚态,不恭维,不去阿谀奉承。简爱正是用她的坦诚和直率赢得了罗切斯特的心。简爱的独立的人格是强大的魅力,吸引是罗切斯特。当简爱发觉自己深深爱上了主人以后,在地位如此悬殊的情况下,她却敢于去爱,因为她坚信人在精神上都是平等的,一个穷教师斗胆爱上了一个上流人物,在当时的社会等级深严的社会观念看来,无异于乞丐奢望国王的爱情。所以这本身就是向社会及偏见的大胆的挑战,惟其如此,它也就意味着遭受嘲笑和侮辱。只有简爱这样并不把权贵放在心上的人,才能去坦坦荡荡的去爱在罗切斯特假装要娶英格拉姆小姐,从而试探简爱时,简对罗切斯特的表白本身就是平等的宣言:“你以为我会留下来,成为你无足重轻的人吗?你以为我是一架自动的机器吗?一架没有感情的机器吗?能让我的一口面包从我嘴里抢走,让我的一滴活水出我的杯子里倒掉吗?你以为我穷,低微不美,矮小,我就没有灵魂没有心吗?你想错拉!我的灵魂和你的一样,我现在跟你说话的并不是通过我的习俗,惯例,甚至不是通过平凡人的肉体,而是我的精神在和你的精神在对话,就像两个都经过拉坟墓,我们站在上帝的脚跟前,是平等的......因为我们是平等的!”简爱的爱情观是非常明确和超前的现代爱情观。男女平等基础上的相互敬爱,对待爱情,简爱重视的是平等!她渴望爱但她决不乞求爱,也决不因为爱情的来之不易而委屈求全。罗切斯特被他彻底征服了。这个强悍的男人被这个柔弱的小女子强大的人格魅力所征服。在简爱看来婚姻的基础只能是爱情,而真正的爱情不取决于外在的条件考虑,利害的支配,相反,他能冲破门第,财产,资力的种种障碍,达到男女双方精神的契合和心灵的沟通,这就是她的爱情价值观。简爱宣布,婚姻不应该是商业的契约,而是,心灵的自由平等的结合。一个女人活在这个世界上应该为争取独立自主,平等相待生活权利而斗争。当罗切斯特给她置办婚礼穿的衣服时,简爱说:“哦!先生,别去管他什么珍宝!我不喜欢听人家提到它。给简爱珍宝,听上去不自然而且还感觉怪怪的,我宁可不要,我是你的,不美的教徒似的家庭教师。我要你的一半田产有什么用途呢?你以为我是一个放高利贷的犹太人吗,想在田地上找一个好的投资吗?我宁可要你完全跟我推心置腹的。”我只想要一颗舒坦的心,先生,一颗没有被大量的恩惠压倒的心。”简爱不在乎罗切斯特能给她买多少的礼物和多少的漂亮饰品,更没有把他当作跨入贵族社会的阶梯。作为罗切斯特的未婚妻,她依然保持这清醒的自我。坚持着自己独立的人格。拒绝接受未婚夫的奢侈礼物。并且还要继续履行家庭教师的职责。从中可以看到简爱所追求的不是物质上的财富。而是真正意义上的纯洁的爱情。不含半点虚假造作。她不想成为罗切斯特的附属品。渴望用诚实的劳动自食其力。以保持人格和经济上的独立。充分体现拉她追求平等的反叛信鸽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人们万万没有想到,简爱与罗切斯特在教堂上举行婚礼的时候,一个意外的事实被揭露了出来。在婚礼上梅森揭发拉罗切斯特尚有发妻,无权再婚的隐情,这个妻子就是被锁在桑菲尔德庄园顶楼的疯女人。这个噩耗使来之不易的爱情瞬间被判了死刑。这个事实使简爱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得知这个事实后简陷入拉痛苦和绝望的境地,她非常痛苦,因为她受到了莫大大欺,自尊心受到了捉弄,因为她深深的爱着罗切斯特,哪个女人能够承受住被最亲的人最信任的人所欺呢?简承受住拉。而且做出了一个非常理性的决定,在这样一种非常强大的爱情包围下,在美好的富裕的生活诱惑下,她依然坚持维护一个女人的尊严,最后,选择了离开。罗切斯特要求简不要离开,他说:“这种违法并不伤害任何人,因为你既然没有亲戚又没有熟人,不用担心跟我同住会 触怒他们。”简说:“先生,你的妻子还活着。这是你今天早上还承认的事实。要是我向你希望的那样跟你在一起住,那么我就成了你的情人,不。我不要这样。这样就是诡辩......就是虚伪。我得离开阿戴勒和桑菲尔德。我得一辈子离开你 。我得在陌生的脸和陌生的环境中开始一种全新的生活。我关心我自己,我越是孤独,越没有朋友,越没有支持,我就越尊重我自己。我将尊重上帝的颁发,世人认可的法律,我将坚持我的神志正常。时而不是像现在这样发疯时候所就手的原则,法律和原则并不是在没有诱惑的时候,而是用在像现在这样的时候,肉体和灵魂不能违反,要是我自己方便的时候就可以打破他们,那么定法律还有什么价值呢?”她不愿意践踏自由的人格,爱情而做一个没有尊严的情妇。为了尊严她抛弃了爱情,简爱勇敢的跨出了桑菲尔德的大门。冲破拉世俗的樊笼,另人敬佩。在一个多世纪前,对于没有什么社会地位和金钱的女子,做出这样的选择无疑是惊世骇俗的。而这也正是简爱独特的各心个性决定的。面对着忍辱偷生还是个人的尊严时,简爱毫不犹豫的选择拉后者。经过一夜的思考,简爱毅然离开。她知道,再也不会有这样的一个人爱她了。简爱每吐的一个字都像重拳一样敲打着我的心坎之上。这就是要求平等的呼声。一个自由女神的形象!圣约翰是一个知识渊博,长相英俊的传教士,他明明知道自己喜欢上了年轻貌美的罗莎蒙德,同样,罗莎蒙德也十分爱慕地他,并且罗莎蒙德的父亲也十分的赞同这份亲事,尽管圣约翰不是很有钱,但是他的才华和出身可以弥补这样的缺陷。然而,圣约翰为了他的伟大事业—到东方印度传教十分痛苦地压抑了这份欲望。、他将简爱作为上帝服务的工具,向她求婚。虽然,简爱对他的献身与圣教的精神表示过敬佩。并对他的关怀和照顾深怀情谊。但简爱和圣约翰对于爱情的观念截然不同。圣约翰认为工作高于一切,甚至高于自己的生命和爱情,他同简爱的结合也是为拉工作,为了完成他的职务,而不是为了纯粹的爱情和自己。他把简爱看作是完成他到异地工作的工具。他对简爱说:“上帝大自然让你做我的传教士的妻子......我有劝要求你不是为了我的快乐,而是为了我主的工作。”而简认为,夫妇结合应该以爱情为基础,感情必须真实,否则不应该结合。而且婚姻必须是平等的,任何一方不能以另一方为工具。去达到某种目的。圣约翰向简爱求婚,只是想取得忠实的共同传教的女伴,在这里表现的冷冰冰的利己主义,简爱拒绝了。她说:“我蔑视你的爱情观,我瞧不起你的奉献,这种不真实的感情,由于他们在爱情观上有严重分歧,对简这样一位有丰富的内在情感,追求平等的女性来说,是根本不能够接受的。简爱就决绝了。此时她对于罗切斯特的思念让她决定回桑菲尔德看望他。再次来到桑菲尔德。这才发现一切都已经发生拉变化。由于疯女人纵火,桑菲尔德庄园已经成为一片废墟。疯女人死了,切斯特也由一个富有的绅士变成了一个残疾人。简爱与罗切斯特在经济上,地位上,已经取得拉平等地位。然而,简却不顾一切的回到了罗切斯特身边。她宁愿做他的胳膊和眼睛,在她看来,爱情不是以金钱,容貌,年龄来衡量的。她认为:“只要他没有丧失生活的理想和生活的勇气就不是一个残废人。”即使罗且色特一贫如洗,简爱也不认为自己做出了牺牲,在这样的条件下,简爱获得拉爱的同时也不失尊严。小说光明的结局告诉我们。人在追求爱情的过程中,也要有自由、尊严、平等、在当今社会。要将人的爱情观等于尊严加平等这道公式上。付之实现往往离不开金钱的帮助,人们都疯狂的为了金钱和地位而淹没爱情,在穷和富有之间选择富,在爱与不爱之间选择不爱,很少有人会像简爱一样,为拉爱情和人格抛弃所有。简爱展示给我们的是一种反朴归真,化繁为简的感觉。是一种不计较得失的简化感情。它犹如一杯白开水,净化读者的心灵,同时引起读者。特别是女性读者的共鸣。作者通过描述女主人公的平等、自由、尊严的爱情观。表达了争取美好,幸福生活努力追求自身在社会上的独立和尊严。作者大胆的提出了具有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进步思想,建立平等、独立、尊严基础上的爱情理想。抨击拉力一切世俗的陈规陋习,因而在当时的英国社会引起了极大的反响,使那些与作者处于同一社会的女性深受鼓舞。指出拉妇女谋求自身幸福的道路。
作者简介:
舒婷,中国女诗人,出生于福建龙海市石码镇,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崛起于20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诗坛,她和同代人北岛、顾城、梁小斌等以迥异于前人的诗风,在中国诗坛上掀起了一股“朦胧诗”大潮。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致橡树》是朦胧诗潮的代表作之一。
写作背景:
舒婷是在中国正遭受十年浩劫的动乱中成长的。她初中毕业后即下乡插队,后又当过工人。在国家蒙难、人民遭殃的混乱岁月,备尝艰辛的舒婷,内心的迷惘、痛苦可想而知;“四人帮”粉碎了,她又是何等的满怀喜悦!
1978年12月,中国迎来了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1979年4月,诗人面对祖国摆脱苦难、正欲奋飞的情景,以自己独有的抒情方式写下了此诗。
扩展资料
歌颂祖国,这是一个永恒的主题,历代诗人写出了不少佳作。舒婷的抒情诗《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是中华儿女向祖国母亲倾吐情怀的歌。
从十年浩劫中生活过来、有着太多的坎坷经历的诗人舒婷,面对凝聚着深重灾难和获得新生的祖国,很自然地产生出一种为个人的不幸而哀伤、为祖国的不幸而忧虑,同时又为个人与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的忧患意识与历史责任感。
《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从生活现象中撷取了平凡而富有特征的事物,如“破旧的老水车”“熏黑的矿灯”“干瘪的稻穗”“失修的路基”“淤滩上的驳船”“古莲的胚芽”“新刷出的雪白的起跑线”“绯红的黎明”等,以博喻的方法赋予它们以诗意。
又通过“我是……”的句式,将这些彼此并不相关的零散形象组合在一起。四个意象群,通过它们的递进组合,不仅表达了祖国从苦难到新生的发展历程,而且表达了有着从迷惘到深思到沸腾的特殊情感历程的青年一代的共同心声。
诗歌先抑后扬,宛如一曲多声部的交响曲,呈现出一种由舒缓到急促,由低沉到高亢的语言节奏。新颖的意象所表现出的凝重的情感是鉴赏全诗的要点。
各节最后那“祖国啊”的反复吟咏,将感情逐层推进,最后达到高潮,在节奏的跃动中抒发了诗人对祖国的拳拳深情;诗人的那种委婉幽深、柔美隽永的抒情个性,也由此得以充分地展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
舒婷诗歌在《初春》中:“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冲毁冬的镣铐,/奔泻着酩配的芬芳,/泛滥在平原、山坳”等诗句。如果我们按照欣赏习惯或从生活真实的角度去分析,都难以或者不能得到正确的理解。但我们根据事物的形状、色泽、声音等外在因素,通过联系主体依据的审美情感自由规定事物的性质,去作真正的感受。
就能得出这样的理解:因为洪流与漫山遍野的鲜花;无情的镣铐与严酷的隆冬;欢快的飞瀑与此起彼伏的鸟鸣山涧,都具有形状、色彩、声音等外观形态的一致性。舒婷诗歌既充满浪漫主义与理想主义色彩,又兼具古诗韵味和现代主义神采。其繁复、细腻、充满矛盾的情感世界,感染着浓重的时代色彩,具有历史的深邃感和思想穿透力。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这是舒婷在《初春》里对初春进行诠释的的篇末点题,初春时节,看着窗外的暖暖的春阳,品读着精美的诗句,没了寒意,少了倦怠,满目尽显春的美好与富饶。
扩展资料
初春原文
作者:舒婷
朋友,是春天了
驱散忧愁,揩去泪水
向着太阳微笑
虽然还没有花的洪流
冲毁冬的镣铐
奔泻着酩酊的芬芳
泛滥在平原、山坳
虽然还没有鸟的歌瀑
飞溅起万千银珠
四散在雾蒙蒙的拂晓
滚动在黄昏的林荫道
但等着吧
一旦惊雷起
乌云便仓皇而逃
那是最美最好的梦呵
也许在一夜间辉煌地来到是还有寒意
还有霜似的烦恼
如果你侧耳倾听
五老峰上,狂风还在呼啸
战栗的山谷呵
仿佛一起嚎啕
但已有几朵小小的杜鹃
如吹不灭的火苗
使天地温暖
连云儿也不再他飘
友人,让我们说
春天之所以美好、富饶
是因为它经过了最后的料峭。
参考资料:初春_百度百科
[1]刘丽. 追求平等、幸福、自由的女性典范——谈《简·爱》中的典型人物简爱[J]. 辽宁高职学报,1999,(1). [2]龚明德. 李霁野译《简爱》与鲁迅有关吗?[J]. 鲁迅研究月刊,1999,(3). [3]李国源. 《简爱》“妇女解放”主题浅探[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1999,(1). [4]杜焱. 试论《简爱》中伯莎形象[J]. 丹东师专学报,1999,(3). [5]陈姝波. 论《简爱》中的性别意识形态[J]. 外国文学研究,2002,(4). [6]潘红. 夹缝里的风景——谈黄源深先生《简爱》译本的审美特点[J].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2). [7]芦雪瑾. 试论《简爱》与《藻海无边》中的两位梅森[J]. 杭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 [8]陈小兆,萧好章. 从“失乐园”到“复乐园”——《简爱》故事情节的“圣经”原型意象[J]. 井冈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4). [9]宋燕. 简爱:自强与自爱[J]. 当代电视,1999,(8). [10]毛梅兰,胡宜兰. 论典型形象——简爱(英文)[J]. 抚州师专学报,2001,(1). [11]毛竹生. 简爱的出走与自我实现[J]. 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6). [12]马海英. 金丝鸟、菟丝和简爱——试论南朝艳情诗与“五四”爱情诗[J]. 绵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1). [13]毛竹生. 简爱的成长之路及其心理机制[J]. 邯郸师专学报,2001,(2). [14]赵敏. 心灵的传承——试论《简爱》对《蝴蝶梦》的影响[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1,(2). [15]赵莉. 从杜十娘和简爱的形象塑造比较东西方妇女的女性意识[J]. 新余高专学报,2001,(3). [16]张艳. 走不出困惑——论夏绿蒂在《简爱》中对妇女出路问题的探索[J]. 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 [17]王一平. 《简爱》对《圣经》的恪守与反叛[J].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5). [18]本报记者 戴永明. 简爱之困[N]. 贵州民族报,2010-04-09(A04). [19]简i7到简爱7 以爱之名 海尔简爱7全面升级[J]. 办公自动化,2009,(23). [20]孙伟民. 自卑情结造就了简爱鲜明的人格魅力——解析《简爱》[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2009,(1). [21]陈淑婷. 献给简爱的一朵玫瑰——简爱和苔丝的人物对比[J]. 文学界(理论版),2010,(7). [22]黄兴军. 《简爱》中的永恒魅力——解析小说《简爱》中女性反抗性格的形成[J]. 牡丹江大学学报,2009,(4). [23]王筠. 再读《简爱》:经典语言与简爱的女性形象塑造[J]. 时代文学(理论学术版),2007,(6). [24]李颖娟. 从英雄、非英雄到反英雄[D]. 兰州大学: 兰州大学,2010. [25]王康英. 论《简·爱》中女主人公简爱对真爱的追求[J]. 科技信息(科学教研),2008,(23). [26]刘丽. 一个时代的女性呐喊与追求——谈《简·爱》中的典型人物简爱[J]. 时代文学(下半月),2009,(5). [27]梁晨. 宿命的选择——对《简爱》中爱与女性独立意识的重读[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5). [28]侯静. 浅析简爱与爱德娜的婚姻、爱情、自由观[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11). [29]田恩波. 知识决定命运——论简爱作为罗彻斯特爱人的命运(英文)[J]. 中国科技信息,2005,(14). [30]薛瑞东. 挣扎于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女性——简论简爱[J]. 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 [31]时玉珍. 简爱 人见人爱[J]. 电影评介,1996,(2). [32]赵华. 有关李霁野与祝庆英《简爱》节选译文的评述[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0,(5). [33]易文琴. 《傲慢与偏见》和《简爱》中婚姻观之比较[J]. 北方文学(下半月),2010,(3). [34]胡彦霞. 女性的力量:简爱和郝思嘉[J]. 社会科学战线,2011,(6). [35]赵竹轩. 《简爱》的叙述语言与主人公的个性发展[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1,(8). [36]张慧莹. 一场不同寻常的大火——原型批评视角下《简爱》中的火灾[J]. 宜宾学院学报,2011,(7). [37]张默. 商务新标杆——海尔简爱7D笔记本[J]. 消费电子,2010,(12). [38]海尔简爱7G、7D双获“红棉奖”[J]. 消费电子,2010,(12). [39]林丹. 夏洛蒂·勃朗特《简爱》与托马斯·哈代《德伯家的苔丝》之比较[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0,(12). [40]劲薄新商务——海尔简爱7D笔记本电脑[J]. 微电脑世界,2011,(1). [41]王秀娟. 《简爱》中译本语言风格比较[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1,(2). [42]麻秦华. 简爱性格浅析[J]. 科教导刊(中旬刊),2010,(12). [43]薛梦茹. 《简爱》与女性尊严[J]. 才智,2011,(3). [44]海尔简爱7D树立商务轻薄本新标杆[J]. 消费电子,2010,(6). [45]海尔简爱三剑客寒促回馈消费者[J]. 消费电子,2011,(2). [46]尹诗文. 从自卑到自信——解析简爱性格的两个极端[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 [47]董睿. 生活在平凡之间——浅析简爱的独立性格及依附心理[J]. 大舞台,2011,(4). [48]吴蒙,贠哲. 我看简爱性格中的自卑心理[J]. 才智,2011,(8). [49]顾国林. 薄而不贵——海尔简爱7哥笔记本电脑测试[J]. 微电脑世界,2011,(5). [50]王若水. 叛逆者简爱[J]. 科技信息,2011,(12).
舒婷,女,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中国当代女诗人,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人物。那么舒婷的诗歌有哪些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大家喜欢。 舒婷的诗歌篇一:向北方 一朵初夏的蔷薇 划过波浪的琴弦 向不可及的水平远航 乌云像癣一样 布满天空的颜面 鸥群 却为她铺开洁白的翅膀 去吧 我愿望的小太阳 如果你沉没了 就睡在大海的胸膛 在水母银色的帐顶 永远有绿色的波涛喧响 让我也漂去吧 让阳光熨贴的风 把我轻轻吹送 顺着温暖的海流 漂向北方 舒婷的诗歌篇二:北戴河之滨 那一夜 我仿佛只有八岁 我不知道我的任性 要求着什么 你拨开溼漉漉的树丛 引我走向沙滩 在那里温柔的风 抚摸著毛边的月晕 潮有节奏地 沉没在黑暗里 发红的菸头 在你眼中投下两瓣光焰 你嘲弄地用手指 捺灭那躲闪的火星 突然你背转身 掩饰地 以不稳定的声音问我 海怎么啦 什么也看不见你瞧 我们走到了边缘 那么恢复起 你所有的骄傲与尊严吧 回到冰冷的底座上 献给时代和历史 以你全部 石头般沉重的信念 把属于你自己的 忧伤 交给我 带回远远的南方 让海鸥和归帆 你的没有写出的诗 优美了 每一颗心的港湾 舒婷的诗歌篇三:北京深秋的晚上 一 夜,漫过路灯的警戒线 去扑灭群星 风跟踪而来,震动了每一片杨树 发出潮水般的喧响 我们也去吧 去争夺天空 或者做一片小叶子 回应森林的歌唱 二 我不怕在你面前显得弱小 让高速的车阵 把城市的庄严挤垮吧 世界在你的肩后 有一个安全的空隙 车灯戳穿的夜 桔红色的地平线上 我们很孤寂 然而正是我单薄的影子 和你站在一起 三 当你仅仅是你 我仅仅是我的时候 我们争吵 我们和好 一对古怪的朋友 当你不再是你 我不再是我的时候 我们的手臂之间 没有熔点 没有缺口 四 假如没有你 假如不是异乡 微雨、落叶、足响 假如不必解释 假如不用设防 路柱、横线、交通棒 假如不见面 假如见面能遗忘 寂静、阴影、悠长 五 我感觉到:这一刻 正在慢慢消逝 成为往事 成为记忆 你闪耀不定的微笑 浮动在 一层层的泪水里 我感觉到:今夜和明夜 隔着长长的一生 心和心,要跋涉多少岁月 才能在世界那头相聚 我想请求你 站一站。路灯下 我只默默背过脸去 六 夜色在你身后合拢 你走向夜空 成为一个无解的迷 一颗冰凉的泪点 挂在“永恒”的脸上 躲在我残存的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