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时代》不是课程辅导,它表现中学生追求理想、感悟人生、积极奋进、健康向上的生活和精神风貌。《中学时代》不是优秀作文选,它给读者送去的是人生旅途中的清泉和食粮。《中学时代》不是文学创作,它反映的是现实生活中的真人真事,抒发的是真情实感。《中学时代》不同于成年人书刊,它表现的人和事都是中学生,它的作者95%以上也是中学生,它所呼吁的心声还是来自于中学生。《中学时代》杂志是面向全国中学生,内容包括“开卷有益”、“成长岁月”、“校园故事”、“世相百态”等板块,杂志内容积极向上,语言轻松幽默,贴近中学生生活,抒发中学生的真情实感,突显中学生的个性。适用于以高三为主的所有高中学生及学科教师,杂志精确的把握了高考动态,解读与评析高考试题,同时杂志将兼顾内容的思想性、艺术性和欣赏性,带动学生素养的全面提高。《中学时代》杂志创办于1980年,杂志社坐落在济南趵突泉畔,泉清水秀的城市哺育出一部精美多彩的《中学时代》《中学时代》服务于中学生,表现他们追求人生、展示青春、评价自我、体验生活的多彩世界,展现他们孜孜不倦、奋勇拼搏、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中学时代》的特点是贴近中学生生活、抒发中学生的真情实感,以真切的纪实故事和炽热的内心情愫,使读者陶醉其中《中学时代》视读者为“亲人”。不仅以中学生为读者,而且还以中学生为作者。中学生写、中学生读,亲切、自然的感觉融汇于杂志和读者之间《中学时代》把“为中学生代言”作为基本原则。将中学生的烦恼和苦闷公开发表,为中学生的利益呐喊呼吁,以求得社会的帮助,是这个杂志永恒不变的追求
《中学时代》杂志为省级优秀期刊,杂志国内刊号和国际刊号齐全,杂志出刊后被中国知网收录。 《中学时代》杂志,全国百种重点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百期刊,山东省一级期刊。本刊是由中共济南市委宣传部主管、济南出版社主办的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综合教育类刊物。全文收录于中国知网、龙源期刊网。全国统一刊号:CN 37-1069/Z,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3-8116,国内邮发代号:24-41 《中学时代》栏目教学研究、教育创新、课改前沿、教法新探、教学实践、教学交流、德育教育、音体美教学、信息化教学、素质教育等。 《中学时代》投稿邮箱
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繁荣导致了多种散文杂志的创刊,如《散文〈海外版〉》、《中华散文》、《当代散文》、《美文》、《散文天地》等等。另有不少大型刊物也开始注重发表散文,如《十月》、《收获》等,《钟山》还搞了同题散文大赛,各省作协刊物也都扩大了散文版面,有不少还开辟了散文专号或专辑;而各家报纸的改版,增加副刊版面,则给发表散文提供了更多的场所。尤其是晚报热、周末版热的掀起,更使散文有了用武之地。书籍出版部门也不甘落后,陆续推出众多的散文集,从五四时期的名家名作专集,到当代知名作家的作品集等等,不一而足。
停刊了!《九十年代》杂志,原名《七十年代》,是一份中文政治、历史杂志。创刊於1970年2月香港。在1984年更名为《九十年代》。在台湾解除报禁后,在1990年创办台湾版。至1998年5月停刊。杂志创办人及主编为李怡。该杂志曾先后被台湾、中国大陆查禁。1970年代至1980年代,在享有言论自由的香港出版的「九十年代」杂志,成为世界中文刊物中颇具独立中肯角度,敢言前瞻的论政杂志;因而甚为得到各地华人知识份子所器重。特别是「九十年代」时期,杂志集合众多知识份子的作品,敢於批评两岸政权,不少未能在中国大陆或台湾刊登的文章都是在「九十年代」最先发表。
《New Monday》
Cosmopoliton Milk 香港时尚 Monsieur (男士时装杂志) Jessica ELLE Hong Kong至于深圳也能买到的,就不肯定了。因为深圳很多杂志是翻版香港杂志,把杂志名字改的有点类似,内容差不多的那种。
《时尚芭莎》、《Marie Claire》香港版、《东周刊》等
上世纪90年代是中国室内设计行业快速发展的阶段,国内杂志也应运而生,其中室内设计类的杂志有:《城市室内设计》、《家居环境》、《中国建材》、《室内设计与装饰》、《新家》等。这些杂志主要从室内设计的角度出发,介绍设计理念、装修技巧、装饰材料应用等相关知识,同时也包括一些设计案例和新产品资讯。这些杂志在传播室内设计文化、促进设计师们交流等方面都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成为当时设计爱好者们不可或缺的读物。
1、《VOGUE》
《VOGUE》期刊是由美国康泰纳仕集团出版发行的一本期刊。创刊于1892年,是世界上历史悠久广受尊崇的一本综合性时尚生活类杂志。杂志内容涉及时装、化妆、美容、健康、娱乐和艺术等各个方面,被奉为世界的Fashion Bible(时尚圣典)。覆盖到当红流量小花、超模名模、影视大腕,今年突破性地穿插网红人物刊页。
2、《时尚芭莎》
全球著名的时装杂志《HARPER'S BAZAAR》,创刊于1867年,是全美第一本时装杂志,迄今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全球拥有多个国际版本。一本风格内敛自省,历史年代悠久的老牌杂志。《时尚芭莎》的定位:在中国,其读者定位为25岁以上,高收入,高品位,阅历丰富,热爱时尚,追求完美的成功女性作为最权威的高级时装杂志。
3、《瑞丽》
国内具有影响力的平面期刊,早期的画面偏日韩系,模特的穿衣妆容有刻意强调甜美。随着大量时尚杂志的涌入和竞争,整体风格进行转型,成立的专属模特经纪公司重在筛选培养独特面孔。广告推行和电子商务的接轨使其更富多元化,内容大幅创新。
4、《Marie Clair嘉人》
《marie claire》杂志由Jean Prouvost在1937年于法国创刊。从2002年,《嘉人Marie Claire》中文版创刊。《marie claire》是公认的理解和诠释时尚领域的先驱。将时尚和美容、家居装饰以及高质量的报导结合在一起,是世界著名高档女性期刊之一。
5、《Cosmopolitan》
创刊于1886年,以大胆、风趣的美国风格出道。《时尚COSMO》创办于1993年8月,与世界名刊《COSMOPOLITAN》杂志版权合作。《Cosmopolitan》相信自信认真的女性最美,她以女性的角度大声说出女人要的是什么,从男女关系、工作、个人成长的趣味文章,到流行时尚、彩妆、塑身等精采图片,她让自己的读者成为兼顾知性与性感的现代女性。
70年代,《妇女生活》《故事大王》80年代,《儿童文学》《少女》《女友》《童话大王》90年代,《漫画世界》
《新青年》,是1920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杂志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尹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为同人刊物,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赛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俄国十月革命后,《新青年》又成为宣传共产主义的刊物之一,后期成为中共早期的宣传刊物。
是陈独秀创立的《新青年》是在20世纪二十年代中国一份具有影响力的革命杂志,在五四运动期间起到重要作用。 16开,每月一号,每6号为一卷。自1915年9月15日创刊号至1922年7月终刊共出9卷54号。由陈独秀在上海创立,群益书社发行。由陈独秀、钱玄同、高一涵、胡适、李大钊、沈伊默以及鲁迅轮流编辑。自1918年后,该刊物改为同人刊物,不接受来稿。该杂志发起新文化运动,并且宣传倡导科学(“塞先生”,Science)、民主(“德先生”,Democracy)和新文学。
三大社所谓“三大社”,众所周知,就是集英社、小学馆、讲谈社。而如果说谁是少年漫画的龙头老大,那绝对是集英社,现在几部最热门的少年漫画几乎都出自该社,例如火影、op、dn,还有那被人又爱又恨的猎人等。而要说到青年漫画,那就是另一番景象了……集英社的“JUMP系”“JUMP”,被大多数人熟知的就是“少年JUMP”了,上面提到几部最热门的少年漫画都是在该杂志上连载的。 而你听说过“Young JUMP”、“Ultra JUMP”、“Super JUMP”、“Business JUMP”么?不错,这就是集英社的青年漫画梯队了。 “Young JUMP”上我们熟知的作品有不少,例如冈本伦的《Elfen Lied》、井上雄彦的《Real》、奥浩哉的《GANTZ》、江川达也的《源氏物语》、木城雪户的《铳梦LO》、桂正和的《M》等。而“Super JUMP”则有大名鼎鼎宫下亚喜罗领衔,他的经典作品《魁!男塾》《晓!男塾》《天下无双·江田岛平八传》就是连载于该杂志。而说到“Business JUMP”,让人们熟知的作品并不多,印象中有名的只有猿渡哲也的《力王》,而且这个杂志上连载的作品有很多都有不少“养眼镜头”。值得一提的是“Ultra JUMP”,这本杂志的定位是少年杂志,然而连载于该杂志的作品多以青年向为主,例如《天上天下》《暗黑破坏神》《你我之间》等,现在荒木飞吕彦的新作《Steel Ball Run》也由“少年JUMP”转移到了该杂志连载。小学馆的“BC”即“Big Comic Spirits”、“Big Comic Original”、“Big Comic Superior”、“Big Comics”。而“Big Comic Spirits”和“Big Comic Original”分别拥有现在日本漫画金字塔最顶端的两部作品的连载:《20世纪少年》和《PLUTO》!这是小学馆青年漫画的支柱!有很多读者就是只为了看这两部作品才来买这2本杂志!浦沢直树的实力和地位再次显露无疑,可以说,如果没有浦沢直树这些作品的连载(《Yawara!》《Happy!》《Monster》《Master Keaton》《20世纪少年》《PLUTO》),小学馆的青年漫画杂志的销量会减少很多很多……当然,这4本杂志除了上述提到的名著,还拥有《墨攻》《龙》《Last News》等等不少的优秀作品。除了这4本以外,小学馆还拥有“Young Sunday”,佐藤秀峰的劲作《海猿》连载于该杂志,还有山本英夫的名作《杀手阿一》等。讲谈社……其实,说到讲谈社的青年漫画杂志,我们只需要知道2个名字:“Morning”和“Afternoon”!这是现在领衔日本青年漫画的2本杂志,尤其是后者“Afternoon”,这就是日本青年漫画杂志的绝对王者!“Afternoon”于1986年底创刊,88年“顶梁柱”《我的女神》开始连载;而次年89年,一部传世经典——《寄生兽》开始在“Afternoon”连载,并奠定了至此之后直至今日且没有丝毫动摇的“Afternoon”的整体作品风格。同年,鹤田谦二的名作《Spirit of Wonder》开始连载,前年此作tv化,中译“少年科学俱乐部”。92年,台湾漫画家郑问的名作《深邃美丽的亚细亚》开始连载!93年是“Afternoon”彻底奠定其在日本漫坛不可动摇地位的一年,1000页!这是至今没有任何一本漫画杂志可以做到的页数!“我们可以轻易连载超过100页的短篇”,这是当时“Afternoon”的口号;同时“Hundred Club”启动!(ps:不知看过《地雷震》《勇午》等作品的人注意过没有,有时其中的一话就有50~80页左右,甚至一本单行本那么多,就是因为这“Hundred Club”)94年是“Afternoon”经典倍出的一年,首先,2月迎来了创刊100期;然后,史称“三强连载”的《地雷震》《无限之住人》《勇午》开始连载!其后,9月《横滨购物纪行》开始连载(《无限之住人》《勇午》《横滨购物纪行》现在仍在连载,能在“Afternoon”上连载超过10年的作品,是足以说明问题的)。96有《逮捕令》《幻藏人形鬼话》等作品开始连载。97年是众多科幻劲作诞生的一年。弐瓶勉的《BLAME!》,鬼头莫宏的《星星公主》,远藤浩辉的《EDEN》,园田建一的《枪神》……同时目尾士目的出道作《四年生》登场;同年,1000页体制终结,变成了现在的800页。98年~嗯,怎么说呢~看看各类赠品吧:电话卡、海报、日历、胸针、CD、等身大床单、删节镜头、版画、桌布……总之,这是任何一本杂志都无法比拟的……99年,《铁道员》漫画版登场,新作《虫师》初露锋芒。2003年,目尾士目的OTAKU级作品《现视研》开始连载……除了上述,冈田芽武的《影技》、科幻巨匠星野之宣……还有很多很多……动画《岩窟王》的漫画版现在也已经由监督前田真宏执笔开始在该杂志上连载。
20世纪90年代的散文繁荣导致了多种散文杂志的创刊,如《散文〈海外版〉》、《中华散文》、《当代散文》、《美文》、《散文天地》等等。另有不少大型刊物也开始注重发表散文,如《十月》、《收获》等,《钟山》还搞了同题散文大赛,各省作协刊物也都扩大了散文版面,有不少还开辟了散文专号或专辑;而各家报纸的改版,增加副刊版面,则给发表散文提供了更多的场所。尤其是晚报热、周末版热的掀起,更使散文有了用武之地。书籍出版部门也不甘落后,陆续推出众多的散文集,从五四时期的名家名作专集,到当代知名作家的作品集等等,不一而足。
很多人对蔡徐坤被誉为下一个周杰伦充满了不屑和嘲讽,殊不知你们“封神”的周杰伦,正是60、70后眼里的蔡徐坤!
千禧年初的周杰伦,不仅是一个偶像的名字,同时也是一个争议的名字和调侃的名字。对于年轻人而言,周杰伦是青春的一针鸡血,是新新人类的自我标榜。但是在不少老师和家长眼里,周杰伦却是带坏整个时代的罪魁。
形象不正气,歌曲没有调,歌词听不清,更有甚者,成为了少年早恋的催化剂。便立马成立了“反周杰伦”联盟,十分排斥这个新时代的“小歌手”。就连春晚相声的题材,也同样拿过周杰伦开涮。
无外乎一方老一辈来批判,一帮新一代去坚守。不同的是,随着互联网的介入不同,当时偶像崇拜,更多的是限于人际,而非全民共同参与。而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更多的粉丝找到了组织,形成了圈层,也形成了一股重要合力。
之所以通过这个角度去说,是想证明一点,就是追星与“看不惯”的传统自古有之,只是媒介的发达放大了这一种观感。
从80年代的“谭张争霸”开始,华语乐坛正式进入偶像时代。报章杂志从严肃的政经新闻,破天荒开始为艺人留出大量的版面。而与此同时,粉丝的疯狂也是有过之无不及的,可以为了心爱的偶像给反对的一方划伤车,为对方的偶像寄刀片。那些40年代出生的传统中国人,也是视这么疯狂的粉丝为“社会败类”。
到了90年代,四大天王崛起,追星之风开始吹向大陆。“追星族”一词诞生。因为电视的普及,第一次看到了“活的偶像“,比起报章杂志里的黑白人物更加鲜明。从1993年春晚《追星族》的小品里,我们也似乎可以窥见当时追星族的狂热和老一辈们对当时追星族的态度。
同样,时间到了两千年,周杰伦出席,但巧合的是批判周杰伦的同样也是年轻时那些狂热的追星族。对晚辈斥说“垮掉一代”的人,在上一辈眼里也是“垮掉的一代”,鄙视链确实是一个循环。
所谓众神的狂欢,同时亦是群魔的乱舞,只是你从怎样的时代维度去看待。就像我们无法评说那些80年代批判靡靡之音的专家们是对是错。从当今这个角度来看,当然是迂腐与保守,但是你放在当时那个时代,不正是蔡徐坤的那些批判者们吗?
我并不想说蔡徐坤和周杰伦孰优孰劣,不是一个时代,完全不同阅历,根本无法比较。但无论粉丝怎么去干预,华语乐坛发展的车轮始终是向前的,一切自有市场大浪淘沙,一切都有时间自证其价值。
惟愿蔡徐坤们的粉丝长大的时候,再也不会去用有色眼镜看待新一代的偶像——那简直是恶龙与屠龙的传说。
我从来都不追星,觉得也没那个必要。
我年少时曾经为了追星,买各种明信片,买各种照片,买各种有他们照片的杂志,我觉得这是一件特别疯狂的事情。买那些海报把屋子填贴得满满的。买他们穿的衣服样子。甚至做像他们一样的发型。买他们的磁带影片。 DVD录音机。放映机。看他们写的书。八卦他们的新闻。就连自己的作业本上的书皮都愿意上他们的头像。也会常常看着他们的海报出神。就觉得他们就是完美的,那哪都好。有人要是说自己的偶像哪儿不好就敢跟人吵架。很勇敢的毫不退缩。为了看偶像的作品,不惜跑多少里路,现在回想真是疯了。 年轻时候的我们,从来没觉得自己有多过分,有多疯狂。觉得什么都是应该的,觉得自己喜欢就该是这个样子。即使是父母经济并不宽裕,但也会偷偷的把钱花在自己喜欢的追星的事情上。宁愿把买饭的钱省下来,也要买到偶像的照片。因为年轻气盛,所以敢作敢为。为了追星疯狂的少年多的是。当年的<少林小子>曾让多少疯狂的少年青年,离家出走,跑去少林寺,想着拜师学武功,然后豪情万丈的实现自己的英雄梦。为了追星不愿意跟爸爸妈妈说话。活在自己偶像的世界里,觉得挺幸福的。只要有关他的消息就让我激动。过年的时候买一堆年画全是明星的脸孔,把墙贴的满满的。现在想想好舍得血本啊。直到现在哪个明星是什么什么样都好像自己都能知道。而且喜闻乐道,从来不嫌麻烦。
一档名为《偶像练习生》的节目。这档节目也让追星有了新的定义,甚至有媒体称粉丝怀着“老母亲养儿子”的心理追星。由于节目是靠观众投票来确定练习生出道的名额,因此粉丝们不仅争前恐后购买播出平台的会员,不断充值。更有甚者,由于买冠名商的饮料可以获得更多的投票权,还有粉丝一口气买了足够喝三个月的饮料。还多粉丝在家里屯了一年都够喝的饮料。
在为偶像应援方面,粉丝们也是花样百出,毫不手软。有粉丝花钱在机场和地铁打出灯箱广告,就连上海外滩写字楼的LED屏幕,也变成为偶像应援的工具;连纽约广场上也能出现偶像的身影,早知道这些花销可不便宜!!还有一部分用于制作粉丝周边,购买送偶像的应援礼物,比如零食、衣物等。也是一大笔开支。
为了方便追星,很多人加入了一个粉丝群,里面大多是95后,还有00后。群里专门分出了前线组、数据组、文案组、美工组、视频组、活动组、“反黑组”等,分工十分明确。很多追星少女为了拿出份子钱绞尽脑汁,不仅仅是份子钱偶像同款也是要get的。追星狗有一句话是“男朋友可以没有 偶像必须得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