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学术论文是一件让人焦头烂额的事情。弥缝现在就在忙活一篇1000+的英文哲学作文,想想就让弥缝头皮发麻。不得不说,长篇论文是学生的心头大患。当你选定好一个论题后,就得长篇大论几多页,不知让多少学生望而生畏。最近几个博客都翻译了上对于学生的如何写好研究论文的建议文章。弥缝在加上了自己的一些见解后,把它们串在一起,在这里做个总结,希望对所有学生都有所帮助。论文破题技巧提出强有力的主题。你的主题表明了你的意图:你打算在论文里阐述或证明什么。以下一些类型的主题可能会抓住你的(以及教授的)注意:挑战某个误解。挑战某一普遍被接受的理论或其它类似于“人人都认为是如此”的东西,证明它其实并非如此。找隐蔽的联系。比方说用科学理念来解释文学概念,反之亦然。举例说明:波尔理论关于原子结构的分析为观察哈姆雷特与这出戏次要人物的关系提供了另一种方式。这个主意是为了帮助你在观察或思考某一概念时能找到一条全新的让人惊讶的道路。为“坏人”正名。为被普遍认为是“坏人”的历史人物或文学形象正名,著名生物学家史蒂夫杰古尔德就是这方面的一个大师,他撰文表示:拉马克,罗马主教八世——大多数人将他描述为科学进程上的阻碍者,实际上他是当时外科科学的佼佼者。找到被你的读者不公平对待或被恶意诽谤的人物或行为(提示:我会避免用这种方式对待希特勒,不管你写得多好,没人会欣赏你为此作的努力,并把希特勒当好人看的)。时代技术、社会结构和文化解构经典作品。灰姑娘和简·奥斯汀笔下的爱玛在今天的合作社会会成为怎样的女人?牛顿和朱利叶斯·凯撒会如何使用苹果笔记本呢?古时的技术、社会或文化传统思考现今社会。朱利叶斯·凯撒会怎样想杰克·韦尔或比尔·盖茨?简·奥斯汀会如何思考当今的职业女性呢?利用自己的经验作为资源。使用个人经验可以让你的论文既生动又明确——还能让你更投入到写作当中(谁不爱谈论自己呢?)心中要有目标读者。绝对不要为了你的教授而写。想像你在对朋友或家人解释你的观点;想像这篇文章将成为《时代》的封面文章,或者在研究领域的学术期刊上发表。为自己塑造一个目标读者,你就是在为他而写。论文很容易沦为让人觉得无趣和厌烦的文章,不仅仅是对你的教授,更可能是对你。只有这样你的写作才不会使人昏昏入睡,也使得文章目的更加明确,以及对内容提高了审核标准(扪心自问:“我这样解释,读者是否还有疑问呢?”)。做好研究调查围绕主题,制定计划。你需要弄清自己要在论文中提出的观点,然后围绕这一观点进行研究调查。你要先写一份计划书,其中应当包括整个研究的进展步骤和要需要完成的任务(比方说:9月20日前找到10份资料,10月15前完成初步的研究)。使用维基百科。维基是非常有用的百科全书,适合于快速查找事实,对某一主题增加粗略的了解。所以在开始研究前,为什么不Wikipedia一下?但是要注意的是,维基并不真正适合作为学院水平论文的参考资源,因为它缺少对学科课题方面细节的详细阐述。所以维基只适合作为你开始论文的地方,一篇好的学科论文的组成的核心是远远深于和广于维基所能提供的。一次只处理一个论点。不要试图一次把你的主题搞定。 对整个主题有一个大概的感觉,为你需要了解的东西建立一份大纲。之后每次处理一个论点,在完成初稿之后,你就不难发现论点之间的联系。整理好使用的参考书目和资源。这条是弥缝自己添加的。你所参考的书目和资源都应该整理存放好,第一是为了方便再次查阅;第二是论文结束时写参考资料时不再需要重复去找这些资源。询问导师和图书管理员。除了网上找不完的资料,你可不要忽略身边能利用的人力资源。你的导师,可能在办公室里花时间等待,便是希望某位学生能够闯进来提出一个值得他们花长时间与你讨论的问题。友好的图书管理员,多数的图书管理员很高兴帮助你去找和你的项目相关的资料. 一些图书管理员甚至能将那些很难找到的信息定位到具体的一卷书中。所以不要浪费了哦~当然,也不要忘记向周围的学生们寻求指点帮助,说不定他知道的正好和你的主题相关。解决论文写作提前开始。很多人却总拖到最后期限才着急起来,却常常不以为然。学期开学,教授就开始布置任务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你有充裕的时间去计划、研究、写作和检查论文。如果你有效利用了这段时间,不仅可以写出更好的论文,还能减少压力,也不至于在截止日期前要熬通宵或不能出去玩。所以开学之初,你就应该制定好计划,如两星期研究,两星期写作,两星期定初稿,剩下一些日子审稿和校对。写作期间,你可以设定每天完成的字数量(五百字是可行的,一般不超过一小时就能完成——一篇博客短文也差不多这个字数),设定结束的部分——当天停笔的位置应该是你第二天开始写的时候容易重拾思绪的地方,以免线索中断。文章大纲。文章大纲可以说是你的思维导图,是你的文章将涉及的一系列要点,是你论述的目的,是你完成作品的大致面貌——甚至,如果你思路清晰,文章的第一段也可作为大纲将中心内容揭示,并看出写作脉络。不管是以哪种形式,一个有效的提纲能帮到你很多。写的时候它能作为检测进度的尺子,能作为提醒,帮你确定文章是不是已涵盖了在列提纲时你想要表达的那几点,当你思绪凌乱时,它还可以提示你。一个好的提纲让你写作更加灵活,不用拘泥于从头写到尾,如果你的思绪到那了,而且研究充分,可以先写你已经准备好的要点,比总考虑类似第七页还没决定写什么呢,我就不能先写第六页的问题要强多了。最后,手头上有个计划能帮你锁定目标,实现写作目的,而不是“想到哪写到哪,以至不知所云了”,这正是许多学生正在做的事情。从中间开始。不同作家写作时面临的同一个最大的问题是想不出来如何开头。与其盯着一个空屏幕看到视网膜脱落,绞尽脑汁去想一个充满敬畏激情和意义深远的开篇,还不如跳过开头的介绍,直接进入第二段。当你完成后面部分,你随时可以回来写出一段放在第一段——不过接着,你可能发现其实没必要这么谨慎,你会发现,第一段往往是文章最弱的部分,相较于其它有意义的功能,它更常作为进入主题的暖身。不要剽窃。剽窃不仅仅指从网上摘抄文章——剽窃是指从维基百科或其它网页复制段落而不标注出处或将引用部分用引号括起来,是指摘要别人的论点或使用别人的数据而不表明来源,是指任何出现在你文章没有标示来处,不属于你原创思想的一切。请你避免用任何方式使用其他人的作品,甚至说它本来就是你的。即使是正确的引用,你也应尽量减少使用别人的作品。一篇有一系列论点和对论点阐述的论文如果缺少自己的语言,那绝不会是一篇好论文,就算你的论点和阐述来自于已具有完美形式的参考文章或书目,也是没有意义的。避免使用维基百科。维基并不真正适合作为学院水平论文的参考资源,因为它缺少对学科课题方面细节的详细阐述。所以维基只适合作为你开始论文的地方,一篇好的学科论文的组成的核心是远远深于和广于维基所能提供的。集中于与你文章的目的交流。重审你的文章至少一次,注意力集中在核查文章中的每一句话是不是都实现了你预设的目的,你期待读者从文章里读到什么,产生怎样的感情,你的每句话可以帮你实现吗,可以让读者充分理解吗。每句话都应指引读者的思维奔向你的结论。校对校对。校对是一项完全与重审分离的工作,而且是你在明确文章“结束”之前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情,这时你该好好注意语法了——明确每个句子都有主语和动词,而且搭配正确。更正所有的拼写错误,特别是文字处理器检测不出来的。充分利用文字处理器,但在校对过程中这只是开始,而不是最后步骤。一个很好的技巧是从后往前校对——先看最后一个单词,接着是倒数第二个,然后倒数第三个,以此类推。这样可强迫你的大脑脱离原先的文章顺序注意每个单词,意味着不受你记忆中想象的该写什么的干扰,看到你真正写下的东西。做点总结。别把“总结”和“摘要”混为一谈。文章的最后一段或两段应是你的论点最出彩的地方,千万不要老调重弹,只是重复文中的观点。你可以解释你的研究发现,提出你对文中数据的理解,描绘未来研究的前景,或指出在你文中出现的事实的意义及重要性。结论应是论文的最强音,而不是软弱的摘要重述。
正式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不可以使用百度百科等搜索引擎类百科栏目内容的。
论文的参考文献可以是专著、学位论文、期刊论文、国家标准等素材,但需要合理引用。
网络使用者在浏览百度百科等搜索引擎时是可以编辑的。在编辑页面,可以对内容进行增删改等操作。由于编辑者的水平与资料来源水平不一,所以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不可当做正式论文的参考文献。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引用注意事项
对学术论文进行科学化的引用参考文献,要遵从以下范式:
1、在保证文献引用的必要性、充分性和代表性前提下,学术期刊论文参考文献引用数量和范围应当尽量全面;
2、引用文献具有权威性、载体以期刊型文献和专著型文献为主、结合引用经典文献和新颖文献、辩证引用中外文献;
3、另外,研究者还应当有意识的注意论文中参考文献的引用位置,并做到文献编辑格式的规范统一。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格式
中文的有知网万方维普,可以在小鲜肉图书馆上下载,英文文献可以在小米学术下载
学术写作注意事项:
一、结构
二、基调
三、措辞
四、语言
听说过翟天临的人都知道地方,这就是知网了,然后还有各种其他网站,不过都需要注册,适应学校官网,可以去学校图书馆查询。
三次文献。维基百科可以算是一种三次文献,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第三手资料,它是对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的一种整合与说明。维基百科总部位于美国,是一个基于维基技术的多语言百科全书式的协作计划,是用多种语言编写而成的网络百科全书,由非营利组织维基媒体基金会负责营运,并且接受捐赠。
正式论文的参考文献是不可以使用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的。
因为网络使用者在浏览百度百科及维基百科时是可以编辑的。在词条页词条名右侧有一个编辑按钮,可进入编辑器页面。在编辑页面,可以对内容进行增删改等操作。由于编辑者的水平与资料来源水平不一,所以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不可当做正式论文的参考文献。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
专著M ; 报纸N ;期刊J ;专利文献P;汇编G ;古籍O;技术标准S ;
学位论文D ;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 ;检索工具W;档案B ;录音带A ;
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
乐谱I; 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 ;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第一,只要句子不重复就可以了。很多同学都以为,知网查重的最小检测单位是句子。只要每个句子不要重复就可以了。但其实,知网系统采用的是语义级别检测技术。系统会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对达到一定语义级别的内容进行判断,并不是单纯根据一个句子来进行判断。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你不能光光调整一下参考文献的语序,比如把“翟某抄了别人的论文”改为“别人的论文被翟某抄了”就能蒙混过关的。更不用说整段抄袭,仅仅调整了段落句子的顺序了。第二,参考常见的网络文献或者资源很多同学在写论文的时候,喜欢通过网络搜索来寻找一些参考资料或者文献。但是知网查重系统在检测文章的时候,也会进行网络搜索。特别是一些网络学术资料比较多,非常著名的网站,都是知网重点盯防的区域,谁用谁被查,一查一个准。那么怎么避免?其实可以尝试搜索国外的外文文献,并且将他们翻译为汉语。因为每个人语言习惯和英文水平不同,所以即使是同一文字,不同人翻译之后也会不同。第三,参考相关的书本知网检索不到很多同学自作聪明地认为,那些没有电子版本的早期专业书籍,知网不可能查到。殊不知这本书之前被多少个人的论文引用过,并且在论文库和网络上都有存档。所以在引用书籍的时候,最好使用在线翻译工具将其翻译成小众语种,再把他们翻译回中文。然后再将语序改通顺即可。这里提醒下大家,不要用常见的搜索引擎,因为在你们之前已经有很多论文都是用这些常见在线翻译来偷梁换柱的,还是找其他的在线翻译网站才比较保险。第四,参考文献格式不注意众所周知,知网会自动识别出参考文献,并且不进行正文检测。但是很多同学的参考文献在进行查重之后,依然会被当作正文重复标红。这就是因为查考文献的格式不正确,被知网系统当作正文来对待了。敲黑板:格式完全规范的参考文献,在知网检测报告中应当显示为灰色字体。任何显示为红色、黄色、橙色的参考文献,都是因为格式不对。第五,图片抄袭知网查不到窃取他人有版权的原创图片,实验图像数据,图表等也算抄袭。但是很多这点不是小伙伴们没有意识到。而是大家公认知网没有扫描识别图片中引擎的能力。包括网上很多论文查重的攻略,都教大家如何将文字转为图片再插入论文中,以期望逃过知网的检测。这在目前是没有问题,但是在OCR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笔者估计知网很快就会对图片查重下手。所以请写毕业论文的同学们千万不要心存侥幸。第六,自己纯手写的论文在知网查重前不需要预测这也是不少同学会犯的低级错误。认为只要是自己纯手写的论文,查重一定没有问题。殊不知以现在知网检测系统的严格性,就算是纯手写的论文也可以阴差阳错地和网上其他论文有“撞车”。如果学校检测率严格一些,很可能就成就一桩冤假错案。
专有名词。专业术语。因为都是固定的,所以变化不大,容易出现错误。
知网论文查重检测抄袭的标准为连续13个字符雷同,13个字符也就是6到7汉字。可能出现碰到开头不到6个字也算重复,主要是因为你和上一句的句尾连续13个字符相识。按照你举得例子的话,非常开心这个是原句没有的,不算重复字符,也不算是重复字数了。
你所不知道的论文查重六大误区!
论文查重是毕业设计中重要的一环,是即将毕业的小伙伴无法忽视的一道坎。但是很多同学并没有系统地了解论文查重的诀窍,从老师和毕业的学长学姐那里得知的信息也寥寥无几。这就导致很多同学在论文查重的时候很容易陷入坑中。那么论文查重究竟有多少误区呢?
第一,只要句子不重复就可以了。
很多同学都以为,知网查重的最小检测单位是句子。只要每个句子不要重复就可以了。
但其实,知网系统采用的是语义级别检测技术。系统会结合上下文的内容,对达到一定语义级别的内容进行判断,并不是单纯根据一个句子来进行判断。
用大白话来说,就是你不能光光调整一下参考文献的语序,比如把“翟某抄了别人的论文”改为“别人的论文被翟某抄了”就能蒙混过关的。更不用说整段抄袭,仅仅调整了段落句子的顺序了。
第二,参考常见的网络文献或者资源
很多同学在写论文的时候,喜欢通过网络搜索来寻找一些参考资料或者文献。但是知网查重系统在检测文章的时候,也会进行网络搜索。特别是一些网络学术资料比较多,也非常著名的网站,比如百度文库、道客巴巴、豆丁网、360文库、百度百科、维基百科、互动百科等,都是知网重点盯防的区域,谁用谁被查,一查一个准。
那么怎么避免?
其实可以尝试搜索国外的外文文献,并且将他们翻译为汉语。因为每个人语言习惯和英文水平不同,所以即使是同一文字,不同人翻译之后也会不同。下面,枚举几个国外较有名的期刊文献网站:
1、Science
2、Nature
3、Sci-Hub
第三,参考相关的书本知网检索不到
很多同学自作聪明地认为,那些没有电子版本的早期专业书籍,知网不可能查到。殊不知这本书之前被多少个人的论文引用过,并且在论文库和网络上都有存档。所以在引用书籍的时候,最好使用在线翻译工具将其翻译成小众语种(阿尔及利亚语、罗马尼亚语等),再把他们翻译回中文。然后再将语序改通顺即可。
这里提醒下大家,不要用常见的搜索引擎,比如google翻译等,因为在你们之前已经有很多论文都是用这些常见在线翻译来偷梁换柱的,还是找其他的在线翻译网站才比较保险。
这里介绍几个小众的在线翻译网站:
1、中国联通在线翻译(只支持中国联通宽带)
2、福昕翻译
第四,参考文献格式不注意
众所周知,知网会自动识别出参考文献,并且不进行正文检测。但是很多同学的参考文献在进行查重之后,依然会被当作正文重复标红。这就是因为查考文献的格式不正确,被知网系统当作正文来对待了。
敲黑板:格式完全规范的参考文献,在知网检测报告中应当显示为灰色字体。任何显示为红色、黄色、橙色的参考文献,都是因为格式不对。
第五,图片抄袭知网查不到
窃取他人有版权的原创图片,实验图像数据,图表等也算抄袭。但是很多这点不是小伙伴们没有意识到。而是大家公认知网没有扫描识别图片中引擎的能力。
包括网上很多论文查重的攻略,都教大家如何将文字转为图片再插入论文中,以期望逃过知网的检测。这在目前是没有问题,但是在OCR技术日趋成熟的今天,笔者估计知网很快就会对图片查重下手。所以请写毕业论文的同学们千万不要心存侥幸。
第六,自己纯手写的论文在知网查重前不需要预测
这也是不少同学会犯的低级错误。认为只要是自己纯手写的论文,查重一定没有问题。殊不知以现在知网检测系统的严格性,就算是纯手写的论文也可以阴差阳错地和网上其他论文有“撞车”。如果学校检测率严格一些,很可能就成就一桩冤假错案。所以在最终上知网检测前,先用查重引擎进行预测是非常重要的。因为知网检测的单价原因,很多同学会选择一些定价合理的第三方查重网站进行预测。
比较著名的第三方查重网站有:
1、 百度学术
2、 维普论文检测系统(3元/千字)
3、 万方文献相似性检测(30元/篇)
4、 PaperPass(元/千字)
5、 福昕论文助手(元/千字)
为了查重的严谨性和保险起见,建议在最后送交知网前,先选择以上的2-3种进行预测查
核心期刊4年一评!北大认证!全国认证、科技只是在这个领域有名、
没有区别。中文核心就是北大核心的另一个名字吗,所以两者视同一个意思。北大核心是学术界对某类期刊的定义,一种期刊等级的划分。它的对象是,中文学术期刊。中文学术期刊是根据期刊影响因子等诸多因素所划分的期刊。北大核心是北京大学图书馆联合众多学术界权威专家鉴定,国内几所大学的图书馆根据期刊的引文率、转载率、文摘率等指标确定的。
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并不是一本期刊,而是由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期刊的总称,目前,第一批国家社科基金资助期刊总共100本,名单详见链接,一般说来,被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期刊都是国内排名靠前的期刊,多数为南大CSSCI来源期刊。
启牛财商0元课链接不用还。科学基金项目中成本补偿式项目需进行结题验收,由自然科学基金委组织专家组一并完成项目和财务验收程序。想要了解更多关于这方面的相关信息,推荐咨询启牛学堂。启牛学堂始终坚持初心,肩负让财务规划知识走进全民的使命,针对不同财务规划基础的用户人群,提供不同深度的课程内容,实现资产配置合理化。助力小白从零开始迈出财务规划第一步,全方位提升自己的财务规划思维。启牛学堂拥有有趣易懂的教学设计,通过直播、音频形式,漫画风味的故事类型,降维度将专业知识拆解为易懂有趣的学习内容和授课方式。全面覆盖的课程体系,阶梯式的课程体系,内容涵盖基金、股票、保险等各投资领域,师友陪伴的社群学习模式,打造训练营课堂式教学,提供师友扶持的陪伴式社群学习与生活模式等
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维果茨基。
十月革命后,苏联心理学界开始批判唯心主义与形而上学的心理学,尝试建立马克思主义心理学。维果茨基对人的高级心理机能进行研究,提出文化历史发展理论。
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与周围人的交往过程中产生和发展的,受人类的文化历史所制约。这一理论在 30 年代一度受到苏联心理学界的批判。
维果茨基介绍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建国时期的卓越的心理学家,他主要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着重探讨思维和语言、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关系问题。由于他在心理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而被誉为"心理学中的莫扎特",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理论不仅对前苏联,而且对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与皮亚杰是同时期的人物。但不同于皮亚杰认知发展泛宇宙统一的观点,维果茨基的理论强调文化、社会对儿童认知发展的影响。维果茨基主张,心理学应该坚持科学的、决定论的、因果性的解释原则研究高级心理机能,他反对将复杂的形式分解成简单的成分,认为这样就失去了整体的属性。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奠定了前苏联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从六十年代开始,他的理论逐渐进入西方心理学领地,并对西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西方心理学自1879年诞生以来,一直以实证主义、现象学作为哲学基础,注重抛开社会文化背景的人的研究,致使西方心理学呈现出明显的自然科学色彩。前苏联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不论在哲学基础上,还是在理论上都与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此而形成了心理学中的两大阵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方心理学和苏联心理学处于隔绝状态。但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发展出现了新的走向,开始逐渐由自然主义的心理科学观向社会文化的心理科学观转变。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也逐渐进入西方的心理学领地,并逐渐形成了世界性的维果茨基研究热潮。 维果茨基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是在他去世后的二十年以后才开始发生的,其标志为他的《思维和语言》一书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1962年)。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未,维果茨基对西方的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产生了十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我们可以将这种影响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后期):西方心理学界初步了解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阶段,其标志为维果茨基的《思维和语言》于1962年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S. Bruner)为之撰写了序言。第二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产生广泛影响阶段。其标志为维果茨基的一系列著作和被译成英文,以《社会的思维》1978年翻译出版为标志。而后,《思维和语言》于1986年再版,并逐渐出现了一系列关于维果茨基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工具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作为自我调节工具的内部言语问题以及在儿童思维中的科学概念等。所有这些都表明维果茨基的思想已经在西方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第三阶段(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对维果茨基研究的深化阶段。在此阶段,研究者不但对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感兴趣,同时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维果茨基,把视野扩展到维果茨基的个人生活及其时代背景与其心理学思想的联系。如在九十年代出版了一些关于维果茨基的著作,如《维果茨基:革命的心理学家》、《理解维果茨基:对综合体的探讨》、《维果茨基与教育:社会历史心理学的教学含义与应用》等。同时,实证性研究逐渐增多,研究紧紧围绕维果茨基的社会性建构的思想。到目前为止,维果茨基的理论在心理学及教育学界的影响已被公认,并形成了世界性的维果茨基研究热潮。维果茨基热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维果茨基之所以对美国心理学产生了如此广泛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心理学家被社会影响及维果茨基自己对社会影响的重要性的一再强调所吸引。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维果茨基与其他任何心理学家比,都更重视大的社会环境和小的社会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更强调文化和历史的社会因素和个人特点的关系。维果茨基关于社会文化对儿童心理的影响的观点,打破了在西方人心目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个人主义的思想,使他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而且也解决了用他们固有的观念所难以解释的一些实际问题,使西方对维果茨基的兴趣越来越浓;其次,由于维果茨基和皮亚杰是同时代的心理学家,并有一些相同的研究领域,如思维和语言、建构的思想等;同时,在二者的理论中又有较大的差异,如关于自我言语问题、建构的社会性问题等,也是维果茨基基热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三,五十年代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对美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使美国人发现苏联基础教育的进步,继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受命负责整个教育改革,而布鲁纳对维果茨基的理论是十分赞赏的。第四,维果茨基思想受到如此重视还有大的社会背景,即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后现代社会,后现代主义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影响。皮克林(John Pichering)博士为《心理文化论要》写的序言中,引用了布鲁纳(1990),埃德曼(Edelman 1992)的观点:心理学并未置身于后现代境况之外,它的注意力从个体的认知结构转向了文化的过程,文化的过程出现于个体之间,并创造了每一个体的个体认知结构。近年对心理学的批评,以其不同的方式强调了这样的需要,即在其生物的和文化的背景中去考虑心理生活,使过分强调内在认知机制的学科重新得以平衡。由此可见,维果茨基在西方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既有其理论科学性的一面,也是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致。维果茨基对西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研究方法传统的西方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根本的弊病就是脱离具体的环境单纯研究人的心理。而到了七十年代,维果茨基的学生、美国康奈尔大学的布朗芬布伦纳(U. Bronfenbrenner)提出了儿童发展的生态系统理论。他认为,人的心理也是处在生态环境中,人的发展离不开人与环境的相互作用,这种观点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布朗芬布伦纳所确定的人的发展公式D=F(PE)(发展是人与环境的函数),更是直接受到维果茨基及鲁利亚的影响。布朗芬布伦纳指出现有的许多研究缺乏生态的确实性,不符合现实情况。他认为心理学研究应该更多考虑生态的确实性问题。这种研究思路目前已经成为世界性的生态学运动。西方传统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是重视定量的评价和静态的评价,随着生态学运动的兴起,心理学的具体研究方法也开始出现变化,越来越注重定性研究和动态评价,而这两种评价方式的理论基础应归于维果茨基的活动理论和最近发展区理论。定性研究有人也译作质的研究,对定性研究的概念人们说法不一。但定性研究从根本上来说,是与定量研究相对提出的。其主要特点是注重整体性的评价,注重社会文化因素的探讨。质的研究认为,个人的思想和行为以及社会组织的运作是与他们所处的社会文化情境分不开的。如果要了解和理解个人和社会组织,必须把他们放置到丰富、复杂、流动的自然情境中去考察。这种方法兴起的理论背景之一就是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即注重人与社会的相互作用,强调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的研究。 在维果茨基的理论中,活动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他认为,心理是在活动中发展的,先是外部活动后是内心活动,研究人的心理必须在人的活动中进行。从这种意义上说,维果茨基对于活动的认识不仅是一种理论,同时也是一种方法。这种活动心理学的方法为心理学研究中的过程评价或定性评价提供了理论基础。海登(Maarten K. van der Heijden)指出,一般的心理学只研究人和环境相互作用;而活动心理学中多了一个中间成分,形成了人--连接行为(Approach behavior)--环境这样一种创造性的模式。其中,连接行为是一个独立的范畴,既不属于学生的个性,也不属于情境。连接行为由实践活动和心理活动组成。因此,从活动心理学的观点出发,心理学研究更应该重视过程的评价(process assessment)或定性评价(qualitative assessment),这种评价方式与注重对行为表现成绩的测验方法相对立,主张用过程的概念而不用成绩或成就的概念,注重在具体的任务情境中对行为的评价。维果茨基的活动理论为现代定性研究方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动态性评价(dynamic assessment)是维果茨基对研究方法的另一个重要贡献。动态性评价是一种测查儿童在被帮助或指导的情况下的独立活动水平。动态评价可以被认为是由最近发展区决定的(维果茨基)。司马格林斯基(Peter Smagorinsky)指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强调人的思维是有弹性、有潜力的,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具有伸缩性,这对心理学研究来说具有明显的、有力的方法学特征。塞林纳(Veggetti Maria Serena)等也指出,动态评价的思想起源应归于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结合儿童的具体生活环境,在儿童的活动中,以发展的眼光研究儿童对儿童心理研究来说是非常必要的。但西方心理学长期以来存在的脱离儿童具体生活环境、脱离实际的研究方法使儿童心理研究出现了误区,也失去了儿童心理研究的现实意义。从七十年代左右开始的研究方法上的革命改变了西方儿童发展心理学的研究方向,使儿童心理的研究更具客观科学性和现实意义。从这一点上说,维果茨基对西方发展心理学的影响是很大的。而这种影响又从西方进一步扩展到全球,使全世界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这种意义上说,维果茨基对发展心理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二、社会性建构思想作为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建者,维果茨基高度重视文化对心理发展的作用。他提出了极为重要的理解心理过程的历史原则,认为一切都应当是从历史的、社会环境及相互联系中加以理解。第一次明确了文化历史因素在心理发展中的作用,第一个提出关于历史观点应成为建立人类心理学的主要原则。他指出,文化创造着行为的特殊方式、改变着心理机能的活动、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社会的人改变着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方法,并使其天生的素质和机能发生变化,形成和创造出新的行为方式--特殊的文化方式。在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中,最近发展区、活动、心理工具、内化是四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这四个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就构成了一个完整的关于教育教学的思想体系,这就是被西方人称之为社会性建构的思想。目前西方对社会性建构的研究已经不仅局限于理论方面的探讨,而且出现了许多实证性研究。(一)关于学龄儿童的研究近年来对于学龄儿童的研究的新动向是将学校教育作为文化过程,把学校教育看作一个文化系统。认为学校教育作为整体文化影响学生的发展。在学校这个整体的文化环境中,教师与儿童、儿童与儿童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的认知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该领域主要有马图索夫(Matusov)、科伯(Cobb)等的研究。其中,这种研究又是分两条线索来进行的。一是学校文化,一是教室文化。在学校文化及教室文化中,学校的整体文化氛围、教室的环境创设对学生的学习的影响是研究的重要方面。马图索夫的研究发现,不同的学校环境影响学生的社会交往水平。学校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交往的环境,发挥学生的学习自主性。罗斯(Roth)研究了教室文化对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教室中的资源、实际操作的工具、以及智力实践活动等对儿童的经验有明显影响,而这些经验又直接影响儿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是学校文化的重要因素之一,学校的整体文化环境通过教师而起作用。因此,都是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占有重要地位。科伯等人对教师的关键性作用研究表明,教师可以通过教学把教室变成儿童互相证实自己观点的场所。包括建立规范,如坚持个人解决问题的观点,向同伴解释个人的解决方法,听取同伴的解释或感受同伴想达到一致的意图及解决的过程。希格曼(Daigre,Iris Sigman)研究了教师对自主性价值的认识、教师的控制点、教师的自我效能感和教师在教室中的谈话、教学方式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内部控制点、高效能感的教师有一种独立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中,他们较少评价学生,提出更多的开放式、更高思维层次的问题,少提问已有确定答案的问题,注重以对话的形式激发学生的思维。而外部控制点的、低效能感的教师,由于他们对自主性价值认识不足,强调背诵讲授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背诵式的参与。目前的研究都普遍证实了维果茨基的社会性建构思想,也提醒学校教育工作者,一方面,要创造民主、鼓励儿童活动、交往的学校文化氛围、精心设计教室的环境,给学生提供可以用来进行智力活动的时间、空间和材料,以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另一方面,应有目的地帮助学生学习同伴讨论的技能,以真正使同伴交往成为促进儿童认知发展的有效途径。(二)关于学前儿童的研究关于学前儿童的研究主要集中于游戏、言语的社会性起源、内化理论等方面。其中,关于学前儿童游戏的研究是研究的重点问题,研究证明在学前儿童认知发展中,游戏中儿童与儿童、儿童与成人间的相互作用对儿童心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游戏是维果茨基非常重视的一个领域,是学前儿童社会相互作用的最重要形式。维果茨基强调游戏、认知和情绪发展的关系,认为游戏是发展过程的基础,原因在于游戏属于一种最近发展区内的活动。维果茨基认为,在学前年龄,儿童的游戏是发展的最重要源泉。维果茨基指出:在游戏中,一个孩子的行为总是超越于他的实际年龄、他的日常行为;在游戏中,他比他本身的实际水平要高出一点(维呆茨基)。在儿童的游戏中,儿童的言语、符号活动作为中介可以促进儿童认知水平的提高。奥尔斯(B. van Oers)的研究发现,4--7岁儿童的可以通过游戏活动,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其心理水平的发展。父母或教师的行为对儿童游戏行为有明显影响,这也是研究的重要方面。考克斯等(Cox,MaryL)关于2岁儿童的象征游戏(symbolic play)与母亲的相互作用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发现,母亲或照看者与儿童之间的相互作用游戏对儿童的发展的作用与记忆或教学一样重要。斯蒂菲(Steffey, 1992)研究结果表明,充分发展的角色游戏与社会性、认知及社会认知能力的发展关系是明显的。凯尔纳(Kelner,Lisa研究了教师行为对儿童游戏的影响,结果证明教师参与儿童的游戏与社会相互作用和儿童对角色的认知活动正相关。目前关于游戏对儿童认知发展的作用的研究,在理论上证明了维果茨基及苏联发展心理学将游戏作为学前儿童主动活动的思想,同时,进一步证明了父母和教师在儿童游戏中的重要作用,提醒教师和家长改变传统的让孩子自己玩的观念,主动参与儿童的游戏,并在适当的时机,以适当的形式对幼儿的游戏给予恰当的指导。这一点对学前教育实际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总之,维果茨基对于社会文化环境及其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相互交往的重要性的思想改变了西方的传统观念,也引起了西方学者的极大兴趣。目前西方对维果茨基理论进行的实证研究表明,维果茨基关于儿童心理起源于社会交往的理论是非常正确的,学校、教室、幼儿园作为影响儿童心理发展的重要环境应该受到充分的重视,而教师或其他成人对儿童的指导作用更不容忽视,同时,应该给儿童提供儿童间相互交往的环境并让他们学会交往的方法。学校、教室、教师、同伴这些社会文化因素的形式、水平直接影响儿童心理的发展。
维果茨基-教育上的应用 1. 架构 (scaffolding) 的步骤维考斯基强调儿童从与一位比自己知识更渊博的人互动过程中建构其所处的社会所重视的智能。而成人在与儿童互动的过程中,会将其所处社会所重视的智能传递给儿童,此其为架构。在教学过程中,架构有六个步骤,分别是引入 (recruitment)、示范 (demonstration)、简化作业 (simplifying the tasks)、维持参与 (maintaining participation)、给与回馈 (feedback)、及控制挫折感 (controlling frustration)等。引入是指教师应先让学生愿意共同参与思考解决问题,而不是只做一个旁观者。当学生有意参与问题解决时,教师应先示范正确的问题解决方法。然后交由学生来解决。但必须先简化问题,让作业的难度对儿童而言不会太难,但也不可以太简单而无挑战度。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让学生持续地主动参与思考解决问题。这包括适时地给学生回馈,不仅让学生知道自己思考的方向是否正确﹔如果不正确,也应让学生知道自己的解题方式为何不正确。当然,如果学生无法解决问题时,教师应再简化问题,以控制学生的挫折感。2. 交互式教学 (reciprocal teaching)交互式教学也是维考斯基理论应用成功的一个例子。是由教师及学生分别扮演讨论团体中领导者的角色。主要用于训练阅读成绩低落的学生阅读能力。首先由学生阅读文章,然后由教师示范讨论领导人。这位领导人的主要工作是提一些问题,以将文章做一摘要,或预测文章后续发展、或厘清学生错误观念等。接着,教师选择较简单的文章,让学生轮流担任讨论领导人的角色。此时,教师不主动介入,而只是在学生的讨论走偏时,才介入。3. 应用儿童私人语言 (自言自语,private speech)根据维考斯基的理论,教师应重视学生的私入语言,将它视为学生内化教师较成熟的问题解决方式的一个过程。甚至,当学生对问题解决方式尚未熟练时,可以鼓励学生将其思考过程说出来,以协助自己解决问题。维果茨基-维果茨基对心理科学的重要贡献 1950年代以来,维果茨基在心理学界的知名度日益增大,他不仅被认为是20世纪俄罗斯心理学的一位关键人物,而且被选为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最有影响的100位心理学家之一。令人叹为观止的是,这样一位声名显赫的心理学家37岁就英年早逝,从事心理学研究不过短短的10年时间,以他思想与成果的丰富性、独到性、广泛性以及其生命的短暂性而论,他创造了心理学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被后人盛誉为“心理学的莫扎特”。维果茨基的一生短暂而辉煌,奋斗不止,创造不息。虽历经沧桑,依然矢志不渝。由于出身与种族的原因,求学期间饱尝辛酸;由于身体的原因,屡受疾病的困扰,几度起死回生;由于政治的原因,饱受冷遇与旁落。所有这些坎坷与不幸,都被维果茨基化为科学探索的不竭动力。维果茨基的研究涉及到了哲学、历史、文学评论、艺术、电影、心理学、教育学、语言学、缺陷学、医学等领域。他提出的文化历史理论成为心理学宝库中的珍品。1、创立了心理发展的文化历史理论,创建了文化历史学派 文化历史理论博大精深,其基本主张可以概括如下:人的心理活动是社会学习的结果,是文化和社会关系内化的结果;心理发展本质上是一个社会发生过程;文化是以神经心理系统的形式被内化的,形成了人的大脑的生理活动;高级神经活动是高级心理过程形成和发展的基础;高级神经活动内化了从人类的文化活动与中介符号中引申出来的社会意义;社会活动与实践活动促进了感觉运动格式的内化;高级心理机能的内化过程在本质上具有历史性;在不同的文化历史环境中,知觉、随意注意、记忆、情绪、思维、语言、问题解决、行为等具有不同的形式。维果茨基的高级心理机能历史起源理论力图证明,人的心理发展的源泉和决定因素是人类历史过程中不断发展的文化,这对消除把心理过程理解为精神内部固有属性的唯心主义观点,克服无视动物行为与人的心理活动的本质差异的自然主义倾向起了积极的作用。他最早将历史主义原则引入了心理学,指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低级心理机能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历史的产物。正如.斯米尔诺夫所指出的:“正是历史原则构成了他的全部理论的核心,维果茨基的主要功绩和他在苏联心理学发展中所作的巨大贡献,也就在于此。”(斯米尔诺夫,1984)维果茨基以其渊博的学识、高深的科学素养、高尚的人格和非凡的创造力吸引了一批富有才华的青年学者集结在他的学术旗帜之下,形成了苏俄心理学历史上人数最多、影响最大的学派——社会文化历史学派。苏俄不少成就卓著的心理学家如列昂捷夫、鲁利亚、达维多夫、赞科夫等都是这个学派的重要成员。他们各自从不同的角度研究了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历史发生问题,如列昂捷夫提出的活动理论、鲁利亚创立的神经心理学、加里培林提出的智力形成的阶段理论、埃利康宁与赞科夫等人进行的“教学与发展”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等都对苏俄心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倡导辩证唯物主义心理学的方法论 维果茨基不仅是一位卓越的心理学理论家与实验者,而且还是一位出色的心理学方法论者。这就是说,维果茨基不仅致力于解决心理学发展中出现的具体问题,而且更为关注对心理学具有重大意义的哲学方法论问题,并将后者视为未来心理科学大厦的基石。维果茨基大力倡导的唯物辩证法,使心理学家在传统方法之外找到了另一条研究人类心理的有效途径。辩证方法的引用使心理学研究方法呈多元化态势,为心理学家揭示人类心理的奥秘提供了新的视角。 3、影响了现代心理科学的发展 维果茨基提出的众多概念和理论丰富了现代心理学的理论宝库,其理论研究涉及心理学的众多领域,如普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语言学、儿童心理学、神经心理学等,维果茨基以其大胆独特的思想影响并促进了上述各领域的研究,推动了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尤其是20世纪70年代末,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维果茨基的思想介绍到美国后,直接影响了建构主义领域中一个重要学术流派——社会建构主义学说的兴起,从而引发了当代教育心理学中的一场革命。维果茨基-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的主要局限 由于维果茨基短暂的一生充满紧张的探索,不断提出新的思想,急于建构自己的理论,更由于他英年早逝,未能像冯特、弗洛伊德等心理学家一样到晚年有足够的时间对其早期理论作进一步的修改、补充与完善,因此,维果茨基的理论不可避免地存在一些缺点,如有些词语的使用缺乏准确性,有的假设未能用实验证明,有的理论不够完善。维果茨基思想的局限性突出体现为:其一,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理论早期也曾出现过自然主义的倾向。例如,他将低级心理机能与高级心理机能绝对对立起来,认为儿童的低级心理机能具有纯遗传的自然性质,它们不是以文化符号为中介的,因而没有中介结构。后来,他对这一观点作了重大的修改。其二,维果茨基把历史主义原则引进心理学时,没有分析社会形态的具体性质。脱离具体的社会形态谈历史,只能使历史抽象化。其三,维果茨基过于武断地认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与有机体结构的生物变化无关。发展与变化是永无止境的,维果茨基把心理机能的自然发展过程与文化历史发展过程两者对立起来是没有充分科学根据的。维果茨基-维果茨基对西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影响述评 维果茨基是前苏联著名的心理学家,他所创立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奠定了前苏联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基础。从六十年代开始,他的理论逐渐进入西方心理学领地,并对西方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西方心理学自1879年诞生以来,一直以实证主义、现象学作为哲学基础,注重抛开社会文化背景的人的研究,致使西方心理学呈现出明显的自然科学色彩。前苏联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体系,不论在哲学基础上,还是在理论上都与西方形成了鲜明的对照,由此而形成了心理学中的两大阵营。在相当长的时期内,西方心理学和苏联心理学处于隔绝状态。但近年来,西方心理学发展出现了新的走向,开始逐渐由自然主义的心理科学观向社会文化的心理科学观转变。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也逐渐进入西方的心理学领地,并逐渐形成了世界性的维果茨基研究热潮。维果茨基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是在他去世后的二十年以后才开始发生的,其标志为他的《思维和语言》一书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1962年)。自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未,维果茨基对西方的发展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产生了十分广泛而强烈的影响。我们可以将这种影响具体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后期):西方心理学界初步了解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阶段,其标志为维果茨基的《思维和语言》于1962年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J.S. Bruner)为之撰写了序言。第二阶段(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产生广泛影响阶段。其标志为维果茨基的一系列著作和被译成英文,以《社会的思维》1978年翻译出版为标志。而后,《思维和语言》于1986年再版,并逐渐出现了一系列关于维果茨基的研究论文。这些论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心理工具"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最近发展区"的概念、作为自我调节工具的内部言语问题以及在儿童思维中的科学概念等。所有这些都表明维果茨基的思想已经在西方产生了十分广泛的影响。第三阶段(90年代初至90年代末):对维果茨基研究的深化阶段。在此阶段,研究者不但对维果茨基的心理学思想感兴趣,同时从历史的角度研究维果茨基,把视野扩展到维果茨基的个人生活及其时代背景与其心理学思想的联系。如在九十年代出版了一些关于维果茨基的著作,如《维果茨基:革命的心理学家》、《理解维果茨基:对综合体的探讨》、《维果茨基与教育:社会历史心理学的教学含义与应用》等。同时,实证性研究逐渐增多,研究紧紧围绕维果茨基的社会性建构的思想。到目前为止,维果茨基的理论在心理学及教育学界的影响已被公认,并形成了世界性的维果茨基研究热潮。维果茨基热的产生有多方面原因。首先,维果茨基之所以对美国心理学产生了如此广泛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美国的心理学家被社会影响及维果茨基自己对社会影响的重要性的一再强调所吸引。西方学者普遍认为,维果茨基与其他任何心理学家比,都更重视大的社会环境和小的社会环境影响之间的关系;更强调文化和历史的社会因素和个人特点的关系。维果茨基关于社会文化对儿童心理的影响的观点,打破了在西方人心目中长期占统治地位的个人主义的思想,使他们看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而且也解决了用他们固有的观念所难以解释的一些实际问题,使西方对维果茨基的兴趣越来越浓;其次,由于维果茨基和皮亚杰是同时代的心理学家,并有一些相同的研究领域,如思维和语言、建构的思想等;同时,在二者的理论中又有较大的差异,如关于自我言语问题、建构的社会性问题等,也是维果茨基基热的一个主要原因。第三,五十年代苏联第一颗人造卫星升天,对美国产生了巨大的震撼,使美国人发现苏联基础教育的进步,继而著名心理学家、教育家布鲁纳受命负责整个教育改革,而布鲁纳对维果茨基的理论是十分赞赏的。第四,维果茨基思想受到如此重视还有大的社会背景,即随着社会发展进入后现代社会,后现代主义开始对心理学产生影响。皮克林(John Pichering)博士为《心理文化论要》写的序言中,引用了布鲁纳(1990),埃德曼(Edelman 1992)的观点:"心理学并未置身于后现代境况之外,它的注意力从个体的认知结构转向了文化的过程,文化的过程出现于个体之间,并创造了每一个体的个体认知结构。近年对心理学的批评,以其不同的方式强调了这样的需要,即在其生物的和文化的背景中去考虑心理生活,使过分强调内在认知机制的学科重新得以平衡"。由此可见,维果茨基在西方受到如此广泛的关注既有其理论科学性的一面,也是西方心理学发展的必然趋势所致。
相同点:
1、都偏爱机能主义。皮亚杰认为科学思想也是生物适应的高级形式,维果茨基更是把他的理论的研究对象规定为“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过程”。
2、共同偏爱格式塔心理学并寻找各自的超越途径。皮亚杰把格式塔誉之为“最引人注目的”、“很有启发性的”。维果茨认为格式塔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极重要的派别”。
3、两者都以儿童为研究中心。
不同点:
皮亚杰强调的是人的行为产生认知。而维果斯基是从社会发展,尤其是历史文化的角度来说明的,其观点更强调人与人,人与社会直接的交往的重要性。
【人物介绍】:
让·皮亚杰(Jean Piaget,生于1896年8月9日,逝于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维果斯基(外文名Lev Vygotsky,1896-1934)亦有翻译为维果茨基,前苏联心理学家,“文化-历史”理论的创始人。还写有多篇论文阐述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出了“最近发展区”、“教学必须走在发展的前面”等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