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设计(论文)是学生毕业前最后一个重要学习环节,是学习深化与升华的重要过程。它既是学生学习、研究与实践成果的全面总结,又是对学生素质与能力的一次全面检验,而且还是对学生的毕业资格及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一、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组成A.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B.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C.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说明书(包括: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D.译文及原文复印件;E.图纸、软盘等。二、毕业设计(论文)资料的填写及有关资料的装订毕业设计(论文)统一使用学校印制的毕业设计(论文)资料袋、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毕业设计(论文)封面、稿纸(在教务处网上下载用,学校统一纸面格式,使用A4打印纸)。毕业设计(论文)资料按要求认真填写,字体要工整,卷面要整洁,手写一律用黑或蓝黑墨水;任务书由指导教师填写并签字,经院长(系主任)签字后发出。毕业论文或设计说明书要按顺序装订:封面、中外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包括关键词)、目录、正文、谢辞、参考文献、附录装订在一起,然后与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书、译文及原文复印件(订在一起)、工程图纸(按国家标准折叠装订)、软盘等一起放入填写好的资料袋内交指导教师查收,经审阅评定后归档。三、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的内容与要求一份完整的毕业设计(论文)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标题标题应该简短、明确、有概括性。标题字数要适当,不宜超过20个字,如果有些细节必须放进标题,可以分成主标题和副标题。2.论文摘要或设计总说明论文摘要以浓缩的形式概括研究课题的内容,中文摘要在300字左右,外文摘要以25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3~5个为妥。设计总说明主要介绍设计任务来源、设计标准、设计原则及主要技术资料,中文字数要在1500~2000字以内,外文字数以1000个左右实词为宜,关键词一般以5个左右为妥。3.目录目录按三级标题编写(即:1……、……、……),要求标题层次清晰。目录中的标题应与正文中的标题一致,附录也应依次列入目录。4.正文毕业设计说明书(论文)正文包括绪论、正文主体与结论,其内容分别如下:绪论应说明本课题的意义、目的、研究范围及要达到的技术要求;简述本课题在国内外的发展概况及存在的问题;说明本课题的指导思想;阐述本课题应解决的主要问题,在文字量上要比摘要多。正文主体是对研究工作的详细表述,其内容包括:问题的提出,研究工作的基本前提、假设和条件;模型的建立,实验方案的拟定;基本概念和理论基础;设计计算的主要方法和内容;实验方法、内容及其分析;理论论证,理论在课题中的应用,课题得出的结果,以及对结果的讨论等。学生根据毕业设计(论文)课题的性质,一般仅涉及上述一部分内容。结论是对整个研究工作进行归纳和综合而得出的总结,对所得结果与已有结果的比较和课题尚存在的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展研究的见解与建议。结论要写得概括、简短。5.谢辞谢辞应以简短的文字对在课题研究和设计说明书(论文)撰写过程中曾直接给予帮助的人员(例如指导教师、答疑教师及其他人员)表示自己的谢意,这不仅是一种礼貌,也是对他人劳动的尊重,是治学者应有的思想作风。6.参考文献与附录参考文献是毕业设计(论文)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它反映毕业设计(论文)的取材来源、材料的广博程度和材料的可靠程度,也是作者对他人知识成果的承认和尊重。一份完整的参考文献可向读者提供一份有价值的信息资料。一般做毕业设计(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宜过多,但应列入主要的文献可10篇以上,其中外文文献在2篇以上。附录是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毕业设计(论文)的附录中,例如公式的推演、编写的程序等;如果文章中引用的符号较多时,便于读者查阅,可以编写一个符号说明,注明符号代表的意义。一般附录的篇幅不宜过大,若附录篇幅超过正文,会让人产生头轻脚重的感觉。四、毕业设计(论文)要求我校毕业设计(论文)大致有设计类、理论研究类(理科)、实验研究类、计算机软件设计类、经济、管理及文科类、综合类等,具体要求如下:1.设计类(包括机械、建筑、土建工程等):学生必须独立绘制完成一定数量的图纸,工程图除了用计算机绘图外必须要有1~2张(2号以上含2号图)是手工绘图;一份15000字以上的设计说明书(包括计算书、调研报告);参考文献不低于10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2篇以上。2.理论研究类(理科):对该类课题工科学生一般不提倡,各院系要慎重选题,除非题目确实有实际意义。该毕业设计报告或论文字数要在20000字以上;根据课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方案、并进行建模、仿真和设计计算等;参考文献不低于15篇,其中外文文献要在4篇以上。3.实验研究类: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实验,取得足够的实验数据,实验要有探索性,而不是简单重复已有的工作;要完成15000字以上的论文,其包括文献综述,实验部分的讨论与结论等内容;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2篇以上外文文献。4.计算机软件类:学生要独立完成一个软件或较大软件中的一个模块,要有足够的工作量;要写出10000字以上的软件说明书和论文;毕业设计(论文)中如涉及到有关电路方面的内容时,必须完成调试工作,要有完整的测试结果和给出各种参数指标;当涉及到有关计算机软件方面的内容时,要进行计算机演示程序运行和给出运行结果。5.经济、管理及文科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开题报告;撰写一篇20000字以上的有一定水平的专题论文(外国语专业论文篇幅为5000个词以上。);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1-2篇外文文献。6.综合类:综合类毕业设计(论文)要求至少包括以上三类内容,如有工程设计内容时,在图纸工作量上可酌情减少,完成10000字以上的论文,参考文献不少于10篇,包括2篇以上外文文献。每位学生在完成毕业设计(论文)的同时要求:(1)翻译2万外文印刷字符或译出5000汉字以上的有关技术资料或专业文献(外语专业学生翻译6000~8000字符的专业外文文献或写出10000字符的外文文献的中文读书报告),内容要尽量结合课题(译文连同原文单独装订成册)。(2)使用计算机进行绘图,或进行数据采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或进行文献检索、论文编辑等。绘图是工程设计的基本训练,毕业设计中学生应用计算机绘图,但作为绘图基本训练可要求一定量的墨线和铅笔线图。毕业设计图纸应符合制图标准,学生应参照教务处2004年3月印制的《毕业设计制图规范》进行绘图。五、毕业设计(论文)的写作细则1.书写毕业设计(论文)要用学校规定的文稿纸书写或打印(手写时必须用黑或蓝墨水),文稿纸背面不得书写正文和图表,正文中的任何部分不得写到文稿纸边框以外,文稿纸不得随意接长或截短。汉字必须使用国家公布的规范字。2.标点符号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标点符号应按新闻出版署公布的"标点符号用法"使用。3.名词、名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尽量采用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公布的规范词或国家标准、部标准中规定的名称,尚未统一规定或叫法有争议的名称术语,可采用惯用的名称。使用外文缩写代替某一名词术语时,首次出现时应在括号内注明其含义。外国人名一般采用英文原名,按名前姓后的原则书写。一般很熟知的外国人名(如牛顿、达尔文、马克思等)可按通常标准译法写译名。4.量和单位量和单位必须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标准GB3100~GB3102-93,它是以国际单位制(SI)为基础的。非物理量的单位,如件、台、人、元等,可用汉字与符号构成组合形式的单位,例如件/台、元/km。5.数字毕业设计(论文)中的测量统计数据一律用阿拉伯数字,但在叙述不很大的数目时,一般不用阿拉伯数字,如"他发现两颗小行星"、"三力作用于一点",不宜写成"他发现2颗小行星"、"3力作用于1点"。大约的数字可以用中文数字,也可以用阿拉伯数字,如"约一百五十人",也可写成"约150人"。6.标题层次毕业设计(论文)的全部标题层次应有条不紊,整齐清晰。相同的层次应采用统一的表示体例,正文中各级标题下的内容应同各自的标题对应,不应有与标题无关的内容。章节编号方法应采用分级阿拉伯数字编号方法,第一级为"1"、"2"、"3"等,第二级为""、""、""等,第三级为""、""、""等,但分级阿拉伯数字的编号一般不超过四级,两级之间用下角圆点隔开,每一级的末尾不加标点。各层标题均单独占行书写。第一级标题居中书写;第二级标题序数顶格书写,后空一格接写标题,末尾不加标点;第三级和第四级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书写标题。第四级以下单独占行的标题顺序采用.…和.两层,标题均空两格书写序数,后空一格写标题。正文中对总项包括的分项采用⑴、⑵、⑶…单独序号,对分项中的小项采用①、②、③…的序号或数字加半括号,括号后不再加其他标点。7.注释毕业设计(论文)中有个别名词或情况需要解释时,可加注说明,注释可用页末注(将注文放在加注页的下端)或篇末注(将全部注文集中在文章末尾),而不可行中注(夹在正文中的注)。注释只限于写在注释符号出现的同页,不得隔页。8.公式公式应居中书写,公式的编号用圆括号括起放在公式右边行末,公式和编号之间不加虚线。9.表格每个表格应有表序和表题,表序和表题应写在表格上放正中,表序后空一格书写表题。表格允许下页接写,表题可省略,表头应重复写,并在右上方写"续表××"。10.插图毕业设计的插图必须精心制作,线条粗细要合适,图面要整洁美观。每幅插图应有图序和图题,图序和图题应放在图位下方居中处。图应在描图纸或在白纸上用墨线绘成,也可以用计算机绘图。11.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一律放在文后,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要按国家标准GB7714-87规定。参考文献按文中出现的先后统一用阿拉伯数字进行自然编号,一般序码宜用方括号括起,不用园括号括起。
以特效声效为题,围绕采集,融合,整理,写出perfect 的论文。具体的Q聊过啦。
以下论文都是跟影视后期有关,你可以参考一下。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下载数字影视后期技术展望 科技的发展引发了影视制作的数字革命。数字影视后期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影视制作设备和流程,那么,数字影视后期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又会是怎样的呢?纵观数字影视后期软件的发展历程,横观各软件之间的异同,就会得出答案。浅谈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软件 电子计算机进入电影行业,导致了电影制作技术的革命,电脑特技所显示出的近乎无所不能的成力。特别是好莱坞大片,如《星球大战》、《指环王》、《黑客帝国》等。而这些特技的背后又是什么创造的呢?其实他们真正的“幕后指使者”是软件。是这些软件在创造着一个个的奇迹。本文主要是借助后期制作中常用的几个软件,分析影视后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后期软件特点。谈影视后期编辑艺术的再创作谈影视后期编辑艺术的再创作商燕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电教中心)一、后期编辑是影视艺术的再创作者影视艺术创作过程包含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一是用文字写出视觉、听觉形象的稿本的创作阶段;二是将文字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镜头并摄录下来的拍摄阶段;三是将拍摄素材创造性...
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呢?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概括地说,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二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枣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三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地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由编辑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节目单),同时可以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四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地进行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报纸的受众是读者,因此,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的规划;而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则是至关重要的。 报纸率先问世,它将“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艺术”转嫁给“时间存在形式”的电视。若干年后,这种沿袭仍然留有痕迹,最突出的表现在忽视了电视形、声兼备的特性和不可重复阅读的局限,忽视了“时间”可以创造出“节奏”的优势。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最先播出的那一条,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我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实际上,在实现“直播”后,有时也很难将最重要的摆在“头条”,只好“头条”屈居其他位置了。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10-5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枣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枣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枣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五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 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 经验告诉我们,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用“基本技能”来涵盖一切。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不可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不可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不可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可没有“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多在网上收集写资料,自己写吧。。。相信自己,你实习过还不定能写出很优秀地呢 何况把希望寄托到别人身上呢!
中国宣传片制作网上看看有没有,希望可以帮到您,望采纳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影视后期技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在“影视后期技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呢?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概括地说,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二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枣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三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地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由编辑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节目单),同时可以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四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地进行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报纸的受众是读者,因此,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的规划;而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则是至关重要的。 报纸率先问世,它将“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艺术”转嫁给“时间存在形式”的电视。若干年后,这种沿袭仍然留有痕迹,最突出的表现在忽视了电视形、声兼备的特性和不可重复阅读的局限,忽视了“时间”可以创造出“节奏”的优势。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最先播出的那一条,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我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实际上,在实现“直播”后,有时也很难将最重要的摆在“头条”,只好“头条”屈居其他位置了。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10-5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枣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枣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枣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五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 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 经验告诉我们,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用“基本技能”来涵盖一切。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不可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不可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不可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可没有“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之前也是为为论文苦恼了半天,网上的范文和能搜到的资料,大都不全面,一般能有个正文就不错了,而且抄袭的东西肯定不行的,关键是没有数据和分析部分,我好不容易搞出来一篇,结果还过不了审。 还好后来找到文方网,直接让专业人士帮忙,效率很高,核心的部分帮我搞定了,也给了很多参考文献资料。哎,专业的事还是要找专业的人来做啊,建议有问题参考下文方网吧 下面是之前文方网王老师发给我的题目,分享给大家: 谈新闻专题剪辑中的技巧 电视新闻剪辑制作的原则和技巧 影视剪辑技巧及其艺术表现研究 场记遇上剪辑师:我们的爱情昼伏夜出 探究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包装的重要性 关于剪辑艺术在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探讨 《何以为家》简约之美浸润下的电影剪辑镜语探微 新媒体视域下慢综艺的剪辑策略 新闻类电视节目的后期制作和剪辑方法创新研究 高职院校视频剪辑课程教学的创新探究 广播电视节目后期的剪辑技巧分析与研究 浅谈电视新闻剪辑制作中的原则和技巧 浅析校园电视台视频后期制作过程中的剪辑技巧 新闻短视频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浅谈电视广告片的剪辑特点 融媒体时代下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制作的创新发展 动画专业视听语言与剪辑课程改革初探 视频剪辑技巧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新时期电视剪辑艺术的转变与创新研究 自媒体平台中恶意剪辑视频的法律问题研究 试论摇臂摄像技术与剪辑意识的应用 电视新闻中采访和画面的融合剪辑策略 新媒体冲击下的电视节目剪辑创新发展 大专数字媒体艺术设计专业影视后期剪辑教学中任务驱动法运用浅谈 视频剪辑轻松打造大片即视感 浅析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 浅析县级融媒体记者如何掌握电视摄像技巧及剪辑规律 新时期电视剪辑艺术的转变与创新研究 视频在线剪辑也简单 试论广播电视制作中的剪辑与摄影技术 武汉市武昌实验小学教改实验报告剪辑 电影剪辑与电影中的时空关系探究 简析影视作品后期剪辑中的转场技法 浅谈电视新闻专题类节目的剪辑 节奏在电视剪辑中的合理运用 试论电视作品剪辑技能的提升路径 RTX2060SUPER加持,体积不到6L的迷你工作站剪辑渲染全HOLD住! 不是剪辑,而是制作 iPhone里居然藏了一个视频剪辑神器 基于电视剪辑在节目制作中的作用研究 论电视新闻的拍摄和剪辑技巧 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剪辑与后期制作的创新发展思路初探 电视专题片剪辑技巧之我见 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发展现状研究 VUEVlog超简单的剪辑软件 浅析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 那些值得推荐的视频剪辑APP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剪辑艺术探析 自媒体时代下微视频的后期剪辑与制作创新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技术与剪辑技巧分析 浅析广播电视制作中剪辑与摄影技术创新 操作简单的视频剪辑软件 论企业宣传片后期剪辑的创作和升华 关于电视纪录片剪辑的节奏把握探讨 试论现场剪辑在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作用 后期剪辑在电视节目制作中的重要性研究 新媒体时代视频新闻的剪辑和传播 浅谈动画短片中的后期合成剪辑艺术 基于新闻视频剪辑创新的几点思考 数据时代影视剪辑的艺术特点及发展现状分析 记录式剪辑在“慢综艺”中的运用分析 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视频后期剪辑处理及创新技术 影视后期剪辑的艺术探析 论纪录片中儿童题材的剪辑手法 基于新媒体时代电视节目剪辑技巧的策略初探 浅谈后期剪辑技术在影视作品中的运用 影视后期制作中剪辑艺术探讨 3D120帧下的剪辑 电视节目后期制作中的剪辑艺术 “快剪辑”助力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 微电影风格化创意结构与镜头剪辑创新研究 视频后期剪辑的创新及重要性探究 基于微电影导向下《影视剪辑艺术》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 带着剪辑思维去拍摄 电视纪录片剪辑的节奏把握探讨 慢综艺镜头剪辑策略 数字时代影视剪辑艺术的变化分析 电视新闻剪辑常见的问题及应用技巧探讨 运用电视剪辑艺术技巧提高电视节目质量方法分析 视频剪辑技巧在动画作品中的应用研究 浅析新媒体时代电视新闻的剪辑和传播 多媒体技术在新型数字视频剪辑中的应用分析 探求影视广告剪辑的艺术性思考 新时期电视剪辑艺术的转变与创新 朝阳农学院新闻剪辑 影视剪辑创作中节奏的把握 试论现场剪辑在广播电视台编辑中的作用 影视后期制作中剪辑艺术探析 抖音快手任我玩,小视频剪辑不太难 电视综艺节日中“恶意剪辑”现象的批评与反思 电视台视频后期剪辑处理与创新方式研究 被剪辑的知识分子记忆 浅谈电影《生死朗读》中剪辑与叙事的关系 电视新闻剪辑技巧与剪辑质量提升策略 现场剪辑在电视台节目编辑中的作用分析 探析影视剪辑创建影片“缺失的信息” 视频混合剪辑作品著作权问题浅析
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呢?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概括地说,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二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枣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三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地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由编辑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节目单),同时可以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四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地进行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报纸的受众是读者,因此,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的规划;而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则是至关重要的。 报纸率先问世,它将“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艺术”转嫁给“时间存在形式”的电视。若干年后,这种沿袭仍然留有痕迹,最突出的表现在忽视了电视形、声兼备的特性和不可重复阅读的局限,忽视了“时间”可以创造出“节奏”的优势。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最先播出的那一条,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我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实际上,在实现“直播”后,有时也很难将最重要的摆在“头条”,只好“头条”屈居其他位置了。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10-5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枣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枣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枣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五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 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 经验告诉我们,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用“基本技能”来涵盖一切。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不可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不可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不可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可没有“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难度不大,我稍微指点你。
以下论文都是跟影视后期有关,你可以参考一下。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下载数字影视后期技术展望 科技的发展引发了影视制作的数字革命。数字影视后期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影视制作设备和流程,那么,数字影视后期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又会是怎样的呢?纵观数字影视后期软件的发展历程,横观各软件之间的异同,就会得出答案。浅谈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软件 电子计算机进入电影行业,导致了电影制作技术的革命,电脑特技所显示出的近乎无所不能的成力。特别是好莱坞大片,如《星球大战》、《指环王》、《黑客帝国》等。而这些特技的背后又是什么创造的呢?其实他们真正的“幕后指使者”是软件。是这些软件在创造着一个个的奇迹。本文主要是借助后期制作中常用的几个软件,分析影视后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后期软件特点。谈影视后期编辑艺术的再创作谈影视后期编辑艺术的再创作商燕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电教中心)一、后期编辑是影视艺术的再创作者影视艺术创作过程包含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一是用文字写出视觉、听觉形象的稿本的创作阶段;二是将文字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镜头并摄录下来的拍摄阶段;三是将拍摄素材创造性...
以下论文都是跟影视后期有关,你可以参考一下。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下载数字影视后期技术展望 科技的发展引发了影视制作的数字革命。数字影视后期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影视制作设备和流程,那么,数字影视后期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又会是怎样的呢?纵观数字影视后期软件的发展历程,横观各软件之间的异同,就会得出答案。浅谈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软件 电子计算机进入电影行业,导致了电影制作技术的革命,电脑特技所显示出的近乎无所不能的成力。特别是好莱坞大片,如《星球大战》、《指环王》、《黑客帝国》等。而这些特技的背后又是什么创造的呢?其实他们真正的“幕后指使者”是软件。是这些软件在创造着一个个的奇迹。本文主要是借助后期制作中常用的几个软件,分析影视后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后期软件特点。谈影视后期编辑艺术的再创作谈影视后期编辑艺术的再创作商燕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电教中心)一、后期编辑是影视艺术的再创作者影视艺术创作过程包含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一是用文字写出视觉、听觉形象的稿本的创作阶段;二是将文字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镜头并摄录下来的拍摄阶段;三是将拍摄素材创造性...
这是我们的第一篇教学,好菜慢慢来,一切都从零开始,心急吃不了豆腐,我们先了解下3DS STUDIO MAX这个可爱又可恨的软件。另外,我们学习时可用东方快车来翻译这个软件。网上教学的中文翻译也是用东方快车。中英文对照,全面顾着你的感受。随着三维动画和视频特技在影视制作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学习三维动画制作是2000年的热门行业,现在市面上流行的一大堆三维制作软作让人不知用何处学起,比喻Maya,Softimage 3D ,Alias,Houdini, Z 等等。不学又怕自已技术落后,学又不知从何学起,三维就是太难学了。哎!各位观众,看清楚了,留心点,出场了,明星来了,现在我强烈推荐一个强劲的三维软件给你们,学会它不会让你感到后悔。因为我就是学它使自已的工资狂涨,这就是著名的三维软件,由Autodesk公司出品的3DS STUDIO MAX 了。它广泛应用于广告、影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多媒体制作、游戏、辅助教学以及工程可视化等领域,可以说3DMAX是当今最流行的三维动画软件,相信在末来二三年,它将是国内动画制作的主流。3DS MAX运行于WINDOWS98,WINDOWS NT WINDOWS 2000平台。一个完全,多线程,可充分发挥对称多处理器和任意网络渲染能力的一个强大软件。目前在中国市场上有四个版本,分别是版、版、版、版。我们的教学就是教版本的。这个软件自诞生以来,就以一体化、智能化界面著称。一体化是指所有工作,如:三维造型、二维放样、帧编辑、材质编辑、动画设置等都在统一的界面中完成,这样就避免了屏幕切换带来的麻烦。所谓的智能化是指那些条件具备,当前能够起作用的工具图标才能被激活,这有点难理解,通俗点说,就是能在当前符合你制作某动画时能被用上的命令它才被你所用,反之,某些命令就不能被你所用。3DMAX的NURBS 模块,可使动画,渲染,和造型更逼真,更准确,完美的渲染分辨率可达到电影胶片的质量。在3D的世界里,只要你想得到,3D高手就能帮你实现你的梦想,我就是一个梦想狂,我想着我的小车,我的恐龙,我的飞船,我的房间等等,它都可以帮我在电脑上画出来,还是会动的。可不是死物一个,哈哈。最最要紧的是它能帮我们创造财富(这就叫做现实)。我只接一个工程就有了一辆250CC的日本仔赛车。你们是否有点心动了,快快学习这个软件吧,包你不会后悔。刚才说了,这个软件是运行于WINDOWS的软件,但我觉得,它运行在WINDOWS 2000系统上是最好的。因为在别的系统上后期渲染的时候会因内存太少而减慢速度。我试过同一个动画在WINDOWS98上渲染要用240MB内存,而在WINDOWS2000上只用了145MB内存。硬件系统的配置和比较:我们不说名贵的图形工作站。这里只是说一般个人配置。中央处理器:有Intel公司的Pentium系列,和AMD的K7系列,这二种我选用AMD公司出的K7 600CPU,为此我用二台机进行了渲染比较,用奔腾600和K7 600同时泻渲染一个动画,K7 600比它快了2个小时,哈,爽。因为AMD的K7浮点快,缓存也比奔腾的大。这只是我个人感觉,纯属个人意见。显示卡:我用的是华硕V6800,不过,G400也不错,不是很多钱的朋友可以买一些玩游戏的卡来做三维动画,显存要在16MB以上。记得了,8MB显存是不行的了,快换了吧。 内存:能够有256MB内存最好,不要太多,因为我从来没有试过在WINDOWS2000上超过256MB内存的事发生。 显示器:一定要17寸以上。分辨率最好是1280 X 1024,这样才能全部显示出来。 硬盘:10G以上 主板:要支持4GP的显卡运送。我的电脑配置以下,可以给你们一个参考,记住,没达到这个配置也可以把三维软件学好的,不要因为机器问题而给自已借口,想当初我还是用K6 300来学习这个软件的。主板:硕泰克77KV。CPU :AMD K7 600 。显示卡:华硕V6800 。内存:256MB现代PC100。硬盘:IBM20G,7200转速 。 声卡:SBLIVE黄金版。显示器:KFC17寸,光驱:三星40X。总价是一万二千多元。不过,现在五千多元的电脑也可以做出很好的动画了。有个很生动的例子:有二个人,一个是电脑专家,一个是艺术专家,他们同时学三维软件,一个月后,电脑专家学会了很多三维命令,而艺术专家只学了简单的东西,但是,艺术家设计出来的作品比电脑专家设计出的作品不知好多少倍,这就说明,学三维软件,首先要学会画画,不用多,但不能不学,如果不是,永远也达不到大师级的水平,我就只能是小小师的水平了,因为我的艺术太差了,哈哈。一切从现在开始,钱途在前面,我们冲啊。以下是3DS STUDIO MAX总界面,下一篇将会简说下它的界面区域,以有有心者,请听下会分解。
稍稍一等啊!作者;书名/文章标题;出版社/报刊名;出版年月/报刊年份、期号1.是渊红;数字影视后期合成技术及其应用;《电视技术》;2002年8期2.曹承进;试论数字化影视后期技术应用前景;《教师》;2014年20期3.何祥瑜;数码影视后期技术展望浅谈;《影像技术》;2013年1期4.殷琳琳,张晓利;论影视后期特效的运用及发展;《黑龙江科技信息》2010年28期5.黎泉,刘云花;二维动画制作中的影视后期合成软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年13期6.李静,曹卫兵;非线性编辑软件在影视后期合成制作中的应用;《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年11期7.黎泉,刘云花;浅析影视后期合成中平面图像的三维体现;《科技广场》2010年11期8.朱媛;浅谈影视后期制作技术;《现代交际》2010年10期9.许声华;浅析数字影视后期编辑与特效合成制作;《科学咨询》2011年7期10.王奕淳;影视后期画面颜色调节的几种技巧;《吉林艺术学院学报》2011年3期11.吴琼,刘爱庆;浅谈影视后期剪辑的转场技巧;《中国科技博览》2011年34期12.孟瑶;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及合成的重要作用;《学园》2013年32期13.宗锐;浅析影视后期剪辑控制;《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0年15期14.李吉洋;影视后期特效合成中的色彩分析;《神州(上旬刊)》2013年11期
你可以先去【绘学霸】网站找“影视后期技术”板块的【免费】视频教程-【点击进入】完整入门到精通视频教程列表: 想要系统的学习可以考虑报一个网络直播课,推荐CGWANG的网络课。老师讲得细,上完还可以回看,还有同类型录播课可以免费学(赠送终身VIP)。自制能力相对较弱的话,建议还是去好点的培训机构,实力和规模在国内排名前几的大机构,推荐行业龙头:王氏教育。 王氏教育全国直营校区面授课程试听【复制后面链接在浏览器也可打开】: 在“影视后期技术”领域的培训机构里,【王氏教育】是国内的老大,且没有加盟分校,都是总部直营的连锁校区。跟很多其它同类型大机构不一样的是:王氏教育每个校区都是实体面授,老师是手把手教,而且有专门的班主任从早盯到晚,爆肝式的学习模式,提升会很快,特别适合基础差的学生。大家可以先把【绘学霸】APP下载到自己手机,方便碎片时间学习——绘学霸APP下载:
以下论文都是跟影视后期有关,你可以参考一下。需要的话,我可以帮你下载数字影视后期技术展望 科技的发展引发了影视制作的数字革命。数字影视后期技术正逐步取代传统的影视制作设备和流程,那么,数字影视后期软件技术的发展趋势又会是怎样的呢?纵观数字影视后期软件的发展历程,横观各软件之间的异同,就会得出答案。浅谈影视后期制作中的软件 电子计算机进入电影行业,导致了电影制作技术的革命,电脑特技所显示出的近乎无所不能的成力。特别是好莱坞大片,如《星球大战》、《指环王》、《黑客帝国》等。而这些特技的背后又是什么创造的呢?其实他们真正的“幕后指使者”是软件。是这些软件在创造着一个个的奇迹。本文主要是借助后期制作中常用的几个软件,分析影视后期技术的发展历程及后期软件特点。谈影视后期编辑艺术的再创作谈影视后期编辑艺术的再创作商燕虹(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电教中心)一、后期编辑是影视艺术的再创作者影视艺术创作过程包含三个不同特点的阶段:一是用文字写出视觉、听觉形象的稿本的创作阶段;二是将文字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镜头并摄录下来的拍摄阶段;三是将拍摄素材创造性...
先进的现代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电视传播媒体的迅速发展,以及电视新闻界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给我们提出了这样一个课题:建立电视新闻自身的编辑学体系。目前对这一课题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至少在中国,迄今为止还没有一部有关电视新闻编辑学的专著问世。理论界与电视实践之间的隔膜,也许是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当然我们不能过分地苛求研究者。因为,以报纸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新闻学对于以形、声为主要表现形式的电视新闻,在相当长一段时间里不适应是在所难免的。即使电视新闻工作者自身,也未必能识“庐山真面目”,除了“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外,还有“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因素。每个人站在各自的岗位上,以不同的视角看待问题,那么,认识的高低、理解的深浅自然也就不一样。记者偏爱自己发回的消息,编辑更看重多条新闻排列与组合;摄像师呢?对于画面的讲究不亚于一个严肃的画家。他们在本岗位上都付出了汗水,付出了心血,但他们很难独立地将微观的实践转化为宏观的理论。 电视与现代科学技术紧密关联的特殊性,也决定了与之相关的理论的滞后。几年前,人们无法想象到“现场直播”这个概念,而现在,即使一些中小型电视台也开始尝试。传统的新闻学多数教科书对“新闻”的定义是“新闻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新闻是最近发生的能引人兴味的事实。”“电视新闻是利用电视传播工具对新近发生或发现事实所进行的报道。”这些定义,虽然表述各异,在时间概念上,都忽视了“正在进行时”这一最富电视新闻特点的时态。因为随着“现场直播”的出现,电视屏幕上的形声可能与远在大洋彼岸正在发生的事件同步。 与此同时,电视特技手法增多,这样便给电视新闻编辑提供了更多的创造的机会。比如,以往在电视新闻编辑操作中比较多地关注“蒙太奇”。而现在,我们能够借助先进的电子编辑技术,达到超出“蒙太奇”以外的境界,画面的分割,同时传递两路以上的信息;字幕的运用,能在节目播出时,插入来不及编排到既定时段节目中的新闻,还有巧妙地安排受众介入某一事件,随时插播微波传回的消息,有意识强化感观效果等等。 概括地说,电视新闻已经由预制式向直播式迈进;电视新闻编辑开始由简单的排列组合型进入复杂的“创作”型时代。 二 我们认为,电视新闻编辑的工作性质、特点及其使命,是电视新闻学必须研讨的课题。 按照通常的分工,电视台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习惯地将电视新闻采编过程分两部分,其一是外采,其二是编辑,于是就有了前期和后期之分,有了记者“冲锋陷阵”,编辑“坐收渔利”的说法。 以“前期”和“后期”来界定记者、编辑的职能范围,在一定程度上束缚了编辑的手脚,影响他们在整个新闻传播过程中的组织、参与功能的发挥。 电视新闻编辑部门和编辑的肩头,应该担起三大任务枣组织指导、编辑制作、控制指挥。 前期:组织、指导。编辑工作千头万绪,组织指导要摆在首位。——编辑部应该是整个电视新闻媒体的“灵魂”。一段时期出台的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社会经济的发展情况,重大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及背景,都应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确定报道思想,拟订报道计划;“参谋”新闻视角,把握舆论导向。 ——编辑部应该经常组织战役性报道。其中包括开办栏目、组织拍摄系列(连续)报道、发动观众对某一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 ——编辑部应该成为记者站和通讯员的“良师益友”。电视新闻的屏幕建设,离不开完备的通讯联系网络,这一网络的经纬主体,由记者站和广大通讯员组成。编辑部不仅要与他们形成鱼水关系,更得经常与他们互相传递信息,定期通报有关要求和发稿情况,帮助他们出主意,想点子,服好务,指导具体的新闻采编,组织新闻业务方面的培训学习。 中期:编辑、制作。这是编辑有别于记者的一项重要工作。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文字的编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电视解说词的修改和节目内容的提示。编辑可以也必须根据对所负责的时段新闻中的每一条消息进行合理的“加工”,有些重要消息,还必须写好编前、编后话,配发评论;编辑部的意图,与受众之间沟通,都由编辑拟好提纲或成文的东西,由播音员(主持人)传播到千家万户。中期的第二个方面的工作是节目制作。这是由电视新闻的特性决定的。记者拍摄了画面(含现场声),编写了文字稿(含字幕设计),并不等于完成了一条新闻。编辑的任务是让每一条新闻达到播出要求,至少有下列工作要做:1.镜头的剪辑;2.使文字符号与图像符号相一致;3.将字幕迭现在适当的位置上;4.画面的技术处理;5.解说与同期声的合成;6.计算该条新闻的长度。 这些繁琐的工作,并非一位编辑就能完成的。各道环节的衔接依赖于每个岗位的默契配合。可以这样形容,诸多工作就像宫商角羽徵,各自发出应该发出的音响,才能构成一首完美的乐曲。 后期:控制、指挥。这里所说的控制,指的是对新闻播出过程的控制。控制者,通常称之为导播。在直播式节目,播出过程是最紧张的时刻,节目主持、技术人员、栏目编辑,乃至该时段准备发布的消息,都必须各就各位,随时听从导播的调遣。 值得注意的是,在微波进入电视的时代,外采记者每时每刻都可能从现场发回消息,这时,担任导播任务的编辑就需要敏锐的思维、果断的决策、精确的计算、纯熟的技术,以便及时、准确地将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和最新消息,在适当的位置切入。 三 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是编辑的核心工作,编辑部的首要任务就是要拟订播出大纲。 播出大纲是用以指导当天播出的新闻节目的计划。与此同时,每个时段的电视新闻节目,毫无例外地需要有一个详细的节目单。大纲重在组织,而节目单侧重具体地实施。例如,大纲中列有某记者上午10时采访香港客人访问武汉的消息;而在12时或晚些时候的节目单中,则会清楚地写上拟就的稿件题目,记者和被采访对象的名字、消息的长度以及在第几条播出,该节目编辑带的序号等。 与报纸排版相比,电视在规划版面时有自己的特性。 其一,报纸是在单位面积中布置文字,电视则在单位时间里安排节目。单位时间的固定和客观时间的流动,对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都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 单位时间,服从于整个电视版面。它不仅将每一个时段的节目界定在固定的时空里,而且根据电视节目制作所需要的时间,确定“成套新闻”,口播消息的最后发稿期限,这个时期,一般确定在播出前半小时到一小时,太推后了,就可能影响整个新闻的播出。 突发性新闻以及播出之前来不及制作的新闻,可在节目播出过程中适时插播;由微波接收或记者传回的消息,如果是重要新闻,也可能由导播者及时切入。 插播消息,意味着要打乱原来拟定的节目单。插在什么位置,在什么时间插入,都需要经过缜密的考虑和精确的计算,否则就有可能乱方寸。 电视的版面,时间就是空间。在有限的时间里丰富、活跃空间,是电视编辑追求的目标之一。 其二,电视新闻节目的编排具有相对的连续性。同一个新闻事件,由于版面的限制,19:00时的新闻中,可能安排得短一些,而在21:00时的新闻时段中,则可能介绍得说尽一点;上一个时段播出可能没有交待背景,而在下一个时段中则可以较充分地展开。 连续性有时还表现为,同一题材的不同角度,某一事件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对于正在发生的新闻事件,随时都可以将记者在现场播报的信息编排到整块节目的某一空间。 一般说来,在一天的最后一个时段新闻中,编辑不妨将当日发生的重要事件,回顾一番,评述一番。值晚班的记者针对一些有社会影响的消息对受众反响的采访,在这个时段里播出是十分贴切的选择。 我们常常听到一些记者抱怨,摄制的许多素材,白白地浪费;在电视新闻实现滚动播出后,这种抱怨,就会减少,因为,那些未能采用的素材很可能由编辑排到另一个节目单中。 编辑应该具备这样的功夫:将超过既定播出长度的节目缩短,将达不到播出长度的节目延长。对庞杂的素材进行合理提炼,从剩余的材料发现“精华”,当然其中需要节目主持人和节目制作人的鼎力配合。 其三,新闻类节目的相互呼应。在一天的新闻类节目中,消息、新闻专题节目以及现场直播、现场录播节目往往不在一个时间段播出,中间穿插有电视剧、文艺节目、广告等,所以,受众不会因重复而感到腻味。从另一个角度看,不同的时间段拥有不同的观众面,对某一新闻的延伸和展开,无疑有助于提高收视率。 通常情况下,重要的新闻先抢发消息,来不及配制图像或制作“成套新闻”的,就采用“独白式报道”(记者拿话筒在现场直接播报),或者根据电传文字稿由节目主持人口播。在播发消息的同时,最好预报一下在什么时间播出相关的新闻专题、跟踪式报道或现场直播等。这种方法,专业术语称之为“立体式报道”,即轻重武器同时“攻击”目标。 综合以上三点,我们不难看出,电视新闻的编排可以根据原料和佐料的供应情况随时修订“菜单”(节目单),同时可以一菜几吃(一个新闻事件分期传播);也可以玩特殊的拼盘,同样的原料做出不同的菜来(多种电视宣传手段一起上),这些特点,决定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多样性、连贯性和灵活性。 四 在了解了电视新闻节目编排的普遍原理后,并不意味着我们掌握了“编排”这门学问。换句话说,要想编排好电视新闻,还必须懂得与宣传心理学、宣传艺术学密切相关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以及如何将“规律”行之有效地运用到实践中来。 电视新闻编排中对受众“心理”的关注和传播“艺术”的追求,都是为了让更多的人接收“最新信息”并最大限度地留下深刻印象。 “艺术”地进行传播,从一定意义上讲,有益于适应受众“心理”,而受众“心理”则规范着“艺术”行为。报纸的受众是读者,因此,它的版面结构更多地考虑“空间”的规划;而电视接受者是观众,对于时间的认同,则是至关重要的。 报纸率先问世,它将“空间存在形式”的编排“艺术”转嫁给“时间存在形式”的电视。若干年后,这种沿袭仍然留有痕迹,最突出的表现在忽视了电视形、声兼备的特性和不可重复阅读的局限,忽视了“时间”可以创造出“节奏”的优势。 让我们先看看头条的选择。电视的头条从时间上看,最先播出的那一条,或者说列在节目单第一条的自然就是头条。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最重要的”。 报纸认为的“最重要”并不能代表电视的看法。比如,一篇“社论”,一位领导人重要讲话,一些典型经验,报纸将其摆在头条无可非议,而电视则不然。我认为,电视新闻编辑在确立时段新闻“头条”时,至少要把握以下一些原则: 1.最引人注目的便是“最重要的”。有些消息,从内容看是重要的,但当天的报纸已刊出,电视就不应该视为“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它曾经引人注意过;有些消息,虽然题材重大,但时过境迁,记者无法拍摄第一现场,也不应视为“重要”,因为它未能体现电视的特点。因此,我们认为,所谓“最引人注目”,对电视来说,就是“最新的、来自事件现场的报道”。 2.最重要的并不一定就在头条播发。[美]特德.怀特等在《广播电视新闻报道写作与制作》一书中,将电视新闻节目想象成“一系列的山峰和峡谷”。他说“每次新闻广播都要用当天最重要的、最新的、突发性的新闻做头条,即从高峰开始”。这一想法当然是合理的,但如果“新闻节目表越往后,新闻的紧近性和新闻价值也就越小”,那么观众就会索然无味地关掉电视机或另换频道。因此,应该找到一个办法,让观众感到每个时段新闻中随时都可能有“高潮”发生。目前广泛采用的“本台最新消息”或“本台记者刚刚发回的报道”就属于这种“办法”之一。实际上,在实现“直播”后,有时也很难将最重要的摆在“头条”,只好“头条”屈居其他位置了。 3.要随时变换编排方式。一成不变的编排节目,会让观众厌烦,也会让观众忽略既定收看时间以外的节目。以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联播》为例,前20-25分钟,是国内新闻,后10-5分钟是国际新闻,而国内新闻,常规是: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这种格式,多少年不变,毫无疑问对收视率有所影响。“山峰、峡谷、山峰、峡谷”这是一种编排法;“峡谷、山峰、峡谷、山峰”这也是一种编排法。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新招应该经常推出。当然,形式是由内容决定的,什么样的内容,确定什么样的编排方式,就不会使人觉得故弄玄虚。 电视编排“艺术”方面另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是,蕴含在相对时空中的“节奏”。 特德.怀特说:“节奏意味着新闻节目要保持流畅,不能迟滞或令人厌烦。”在具体操作上,他认为“要将录像新闻和口播新闻恰当地混排。” “混排”只是最简单地形成“节奏”的方法,“节奏”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编辑工作的方面。 从小的方面讲,如“成套新闻”、“现场报道”的剪辑技巧;一条重要新闻配发评论的长短、风格等,都需要考虑到“节奏”。试想一下,如果一条“成套新闻”的长度为1分20秒,而前面1分钟是录像加解说,后20秒是现场采访,能不给人以头重脚轻之感吗? 从大的方面讲,新闻与新闻的联结,每一时段节目的段落也受“节奏”的影响。同样是三条长消息,连在一起发,就会使人觉得疲倦,换一种排法,在三条长新闻插入两条短消息,就会张弛得当(有时由节目主持人利用串联词间隔也可以产生类似的效果)。节目段落的起伏体现出一定的节奏。 此外,报纸排版中许多有益的经验我们也要吸取。比如,集纳式报道枣将同一类型的消息连缀到一起,形成相应的声势;对比式编排枣将正反两类有关联的消息对应,显示出鲜明的褒贬色彩;穿插式汇编枣选取甲乙或更多消息中的共同点或不同点进行综述,达到深化主题的目的,等等。 电视新闻编排既要有规矩,又不能墨守成规;有成就的编辑往往得益于不断地探索和实践。 五 对于电视新闻编辑来说,除了必须有其他新闻媒介的编辑相同的思想、文化素质,还需要掌握哪些基本技能呢? 第一,当编辑先要当好记者。电视新闻编辑仅有文字功夫和判断新闻价值的能力是不够的。他们日常大量的工作是与图像打交道。如果对电视新闻采访拍摄一窍不通,就很难修改记者和通讯员发来的消息。 第二,要有组织、协调能力。电视新闻编辑不仅经常与社会各个层面打交道,而且每天都与本系统的各个环节发生关系。如果将整个电视宣传队伍比作一个庞大的乐队的话,那么,新闻中心或新闻部的负责人是乐队指挥,而编辑则是吹大号的角色,既接受指令,又发布指令,并确保指令百分之百地执行。 第三,要有纯熟的节目剪辑技术。节目剪辑包括单条新闻的剪辑成片,多条新闻的组合和后期的切换导播三个部分。这些工作通常都是由编辑完成了。 纯熟的编辑技术,不仅是为了搞好新闻包装,而且有利于“分秒必争”。 第四,要有敏捷的思维和文字、口头表达能力。电视新闻的播发有时带有一定的随机性,那么,便要求编辑迅速作出反应,是否发、如何发,都须在短时间内决定。需要表明编辑部看法的述评部分,如果来不及写稿,则由编辑拟定腹稿向节目主持人转述,而后,直接见诸屏幕。 第五,要有社会活动家的本领。电视新闻飞入千家万户,千家万户都可以介入电视新闻中来。“双向传递”的实现,更要求我们的编辑成为社会活动家。 经验告诉我们,同社会各个层面接触得越多,越能及时获取新闻信息。这对于编辑们制定报道计划、编写播出大纲是极为有益的。 以上五个方面的基本技能,是衡量一位编辑能否胜任电视新闻编辑工作的重要尺度,但是,我们千万不能用“基本技能”来涵盖一切。作为一位新闻工作者,不可没有“为他人作嫁衣裳”的奉献精神;不可没有“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情操;不可没有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可没有“修身养性”的生活态度。
写作思路:可以从任何形式、体裁的影视作品, 都离不开剪辑这一艺术再创造过程这个角度出发进行阐述,中心要明确,语言要具有逻辑连贯性等等。
正文:
任何形式、体裁的影视作品, 都离不开剪辑这一艺术再创造的过程。剪辑决不是剪剪接接的简单技艺性操作。一个合格的剪辑师, 应该在深刻理解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及导演总体构思的基础上,富有创造性地对前期摄制的画面素材和声音素材加以整理取舍, 运用蒙太奇技巧进行有机组合,使之达到结构严谨、节奏张弛有度、具有较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的完整作品。
18世纪60年代―19世纪中期,随着工业革命的实现,资本主义生产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时代到机器大工业时代的过渡,原始资本开始迅速膨胀,这为电影电视产业夯实了基础。1895年上映的《火车进站》,全长50秒,仅仅只是火车从远处驶进车站的单一无声镜头。随着电影产业的不断壮大发展,1927年有了有声片,20世纪初期有了故事片,30年代出现了彩色电影,这样电影产业才慢慢成熟起来。剪辑是随着电影的发展而产生的,利用剪辑,把不同的单一镜头片段拼接在一起,形成一种新的理解和感知,构成一组戏剧性的段落。
众所周知,纪录片要通过前期选题、中期拍摄、后期剪辑完成。纪录片中期拍摄不同于影视故事片,故事片可以根据导演的分镜头脚本逐一拍摄,最后按照分镜头脚本稍加改动便可成片,这种剪辑观念在分镜头脚本里袒露无遗,是一种显现的剪辑观念。
纪录片的特征就在于,所拍摄的镜头没有分镜头脚本作为依据,剪辑观念蕴含在导演的思想里。中期拍摄的时候就需要采集大量的原始素材以保证后期剪辑能顺利完成,而且所有的素材都是在现场临时采集的,这就决定了纪录片拍摄的周期相对要比影视故事片长一些,素材的采集过程中往往一个动作过去就没有第二遍的重复,这不仅要求摄影师拍摄时的捕捉能力,更要求导演具有逻辑性的剪辑思维,因此,这种剪辑观念是隐现的。
电影开始发展以来,形成了两种理论学派,一类是以爱森斯坦为首的蒙太奇学派,他认为将电影进行剪辑之后可以产生新的意义。第二类是以安德烈・巴赞的长镜头理论,他从自己的摄影本体论中提出了与蒙太奇理论相对的长镜头理论,着重体现“空间的真实”。这两种学派,其实都是建立在剪辑这门艺术上的,很多时候我们把它定位于第三度创作。
一度创作是文学剧本的创作,剧本的创作不同于抒情散文的笔法,他要求具有严谨的结构,丰富的戏剧冲突,立体化的人物形象,合理的情节叙事以及完整的情景,文学剧本是一部影片的基础,只有坚实的基础,影视作品才能继续下去。
二度创作是导演拍摄的素材,这是建立在文学剧本之上,将文字转化为镜头画面的过程,要充分利用导演的调度安排和视角去诠释文学剧本,这时候影片的雏形已经可以看出来了。
三度创作就是剪辑了,剪辑要在感知文学剧本的基础上,充分了解导演的思想,将零散的镜头剪辑在一起,形成一种创新。要把握好影片的结构、速度,加之导演的先进世界观,这是一项复杂庞大的工作,最终才能形成一部视听语言准确、故事讲述通畅、并告诉观众导演眼中的世界的优秀影片。
要研究纪录片的剪辑效果,首先要从纪录片的定义说起,所谓纪录片,是以真实生活为创作素材,以真人真事为表现对象,并对其进行艺术的加工与展现的,以展现真实为本质,并用真实引发人们思考的电影或电视艺术形式。而电影的含义则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画面。
由此对比可见,纪录片是现实生活的重现,这就奠定了纪录片剪辑的风格。它不能像影视故事片那样加入很多的剪辑特技,必须以反映现实生活为前提,形成一种质朴的剪辑风格。
最初的纪录片是没有剪辑观念的,《火车进站》一镜到底,纪录片发展到现在,虽然必须保留着这种质朴的风格,但是在剪辑上也进行了较大的革新,《舌尖上的中国——脚步》一集中,对于白马砍树上树采蜂蜜这个过程就使用了碎片化剪辑,增强了这个过程的紧张感。
因此,现代纪录片已经摒弃了古老呆板的剪接模式,也抛弃了纪录片由多数长镜头组成的观念,开始走向技巧化和大众化。现代纪录片中不仅仅只有长镜头理论,也会运用蒙太奇效果。
纪录片《阳光宝贝》中使用了对比蒙太奇,美日和非洲蒙古宝宝在生活条件上的鲜明对比,意在形成反差和冲突。在潘小扬的《小留学生》中多次运用了象征蒙太奇,影片多次出现倾斜的道路镜头,是象征日本经济的下滑。
电视纪录片《沙与海》中,导演将两个家庭不同的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交织剪辑在一起,这两件故事同时发生,但是却发生在不同的空间里,这就是平行蒙太奇。纪录片《幼儿园》里面的“好一朵美丽的茉莉花”的歌曲重复了四次,便是重复蒙太奇。
蒙太奇是电影电视作品中最常用的叙事手法,用来交待情节,展现事件,依据情节发展的时间流程、因果关系来分切组合镜头、场面、段落,引导观众理解剧情。现代纪录片中也使用了这一手法,使得纪录片的发展不再单一,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我是学动画专业里面的影视后期专业的 我现在大4了 要写毕业论文 我们平时学的软件都是些3d pir ae comb ps 之类的后期软件 我们的要求是写的论文要和专业挂钩·· 我是动画专业的影视后期制作·· 请有题目的单独私发给我然后随便留个言就可以了 我还有一星期要交题目了 如果被导师认可的话我可以追分 高分求题目··只要题目不要别的·· 但是请各位看清楚 是“动画专业的影视后期制作” 是毕业论文的题目 我只需要一个题目跟我们专业挂钩的 如果你的题目好(主要是题目要比较细不能太广 以免和别人重复) 请私发给我 只要被导师认可了高分求你这个题目···麻烦大家乐 请看清楚···我只要题目 题目!~!不要你的文章··· 最好说下你的联络方式,我加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