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音乐 教育 论文中引用、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包括观点出处和引文出处,是音乐教育论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2] 刘育锋. 东莞农民工子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陈志圣. 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 张云鹏. 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 措施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 王莹. 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 綦琳娜. 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 黑龙江大学 2013
[7] 徐晓妹. 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 儿童 心理发展[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8] 张丽. 天津西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问题与现状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9] 罗杰. 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0] 何芳. 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11] 蒙桂生. 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14)
[12] 马婧. 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6)
[13] 范子泉. 河南温县司马懿得胜鼓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4] 何宇鹏. 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韩晓娜. 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5]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7] 胡彩云,__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8]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9]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10]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11]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 王聚伍. 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D]. 河南大学 2011
[2] 辛颖. “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 河南大学 2010
[3] 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喻先贵. 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发展”[J]. 考试周刊. 2010(39)
[5] 贾涛. 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问题与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23)
[6] 甘民. 中学新教师的成长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1
[7] 王永平.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状况与建议[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8] 张敬敏. 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策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9] 王敬环.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考试周刊. 2009(06)
[10] 马莹.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07(Z2)
[11] 唐松林着.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12] 周世斌着.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 方法 [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13] 高慧娟. 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衔接初探[D]. 河南大学 2011
[14] 王安国.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4(04)
[15] 钱建良.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J]. 小学教学研究. 2003(02)
[16] 张向秋.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7] 刘洪良.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1.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2.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3.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4.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
流行音乐自十九世纪后半页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显示着蓬勃生机,虽产生较晚,但它和艺术音乐、民间音乐等音乐类型并行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主流音乐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流行音乐相关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关于在音乐课堂中能否引入流行音乐,一直作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争论不休。笔者认为,请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利大于弊的。而音乐教师则肩负着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辨别、欣赏流行音乐的责任,真正使音乐在美育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给予的乐趣。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课堂 学习 辨别 引导
“老师,上课的时候能让我们听点流行音乐吗?”“老师,下节课教我们唱两首流行歌曲吧!”“老师……”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近些年来,每当课前课后,总会有许多学生围着我提出这样的要求。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总会不期然地联想到这群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音乐课本的相关内容时那一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的表情。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和对传统音乐(教材所选音乐)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 教育 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生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然而,一向被认为是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音乐课,却越来越没有了青春涌动的气息。原因到底出在哪儿呢?
翻开课本,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哪个出版社的中学音乐教材,都秉持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的思路,所选编的音乐作品大都为艺术歌曲或思想内涵较深的古典音乐,几乎没有涉及到通俗流行音乐。这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如果仅仅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其产生枯燥甚至厌烦的情绪。这是与新课标中所提出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我认为,如果针对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适当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有兴趣,不断提高学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那么,如何在贯彻“音乐教育应当以 兴趣 爱好 为动力”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将流行歌曲与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呢?
一、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的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由于流行音乐的大多数载体都是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因此“流行歌曲”往往就成了“流行音乐”的代称。
二、正确选择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发展迅速,曲目繁多,自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同样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健康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若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消极做法。音乐教师有必要把流行歌曲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歌曲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把流行歌曲可能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如大大方方地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他们,使之对流行歌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能够辨识歌曲的优劣,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正确学习流行音乐
学习流行歌曲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对歌曲难度的选择要把握适度,选择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不大、容易演唱的歌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流行歌曲要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性,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艺术,从艺术中领悟音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学习流行音乐教学要体现审美,要充分考虑到歌曲音乐在立意、情境、曲调、配器、伴奏等方面是否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是,流行音乐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流,不能真正取代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地位,并且大多数歌曲在艺术性上是比较单薄的,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把握好尺度,不能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
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让流行歌曲在课堂中响起,音乐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教师应做一个称职合格的音乐向导,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 文化 艺术素养,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在茫茫乐海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情趣,充分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英)斯坦利萨迪 孟宪福译《剑桥插图音乐指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陶 辛《流行音乐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摘要: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要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突出教学重点。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教学 选择性 健康元素
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等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流行音乐受众迅速低龄化。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没有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名中学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客观来讲,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格调不太适合中学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目的正是在于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们仔细分析流行歌曲,引导他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教材上面的音乐,而是特别钟爱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其实现在很多的流行音乐都运用了古典音乐中的音乐主题,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适当的引出与之相关的古典音乐供大家学习、鉴赏、提高。这样的教学形式应该比单纯的学习古典音乐效果要好。
例如:在一次音乐课中,笔者向学生教授“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教材列出的内容是莫扎特和他的《第四十交响曲》。笔者刚介绍完作曲家,准备让同学们先完整试听音乐时,教室里面立刻传来一阵阵“唉···唉···”、“真没劲···” 的声音。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音乐里面的音乐主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因为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流行音乐里面运用了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这首流行音乐到底是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首音乐的出处,请你们跟随老师的思路。首先听老师试唱音乐主题一。”当我还没有唱完音乐主题一时,底下已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
学生们有说是SHE的《不想长大》的音乐,有说是韩剧《My girl》的插曲,气氛十分热烈。我充分把握住学生们情绪热烈、精神兴奋的有利时机,趁势引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们用对比的 方法 分析、比较了作品与流行音乐的异同。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得出“莫扎特的作品与那两首流行音乐虽然旋律相同,但在情绪上有很明显的差别”的结论并具体分析。一节课就这样在很愉悦很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二、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当前,我们的音乐教科书特别是初中的教材里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流行音乐。但教材里的音乐经过编写、定稿、出版再发到学生的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教材不可能年年都在重新改编,因此教材里的流行音乐有些滞后甚至是落后,学生们普遍觉得书中的音乐不太符合现在的时代特点,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 唱歌 而不喜欢音乐课中的歌曲的尴尬场面。但必须认清一点,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的。
流行音乐的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和歌曲都适合学生、适合音乐教学。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的文艺汇演、卡拉OK或生命教育展示周的节目筛选时,很多学生首选都是像《死了都要爱》、《爱情买卖》这样的情爱歌曲。可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选择一些和时代相结合的音乐并配合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供学生欣赏或学唱,如北京奥运会前群星演唱的《北京欢迎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等等。还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比如臧天朔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等等,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引入流行音乐是适应教学相长的有效 措施 ,同时要注意对流行音乐、歌曲的“健康选择”,避免让学生不辨善恶的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和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去欣赏、去学唱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的效果好的多。
三、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
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笔者从事音乐教学时,除了用流行音乐来带古典音乐和有选择性的加入流行音乐在课堂中进行欣赏和学唱外,每节音乐课还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听听教师为他们选择、准备的流行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地规范了音乐课堂的纪律。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留时间给学生欣赏流行音乐和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要让学生听流行音乐的时间多过了我们上音乐课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要清楚,我们将流行音乐带进音乐课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的学习和了解传统的、经典的音乐,而不是喧宾夺主,把整节课或者是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听流行音乐和歌曲。
如果本末倒置,这样的音乐课随便叫什么人都能上下来,哪里还需要专业的音乐老师?学生们哪里还需要接受什么专业的审美教育?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播放流行音乐和歌曲的时间。笔者在音乐课堂上一般都只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听适合他们听的流行音乐,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适当的、合理的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中学音乐课堂,为音乐课的普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我们音乐教师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吧!
摘要: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 其它 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
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 总结 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流行音乐相关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
2.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3.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参考
4. 关于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歌唱艺术研究论文
6.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7.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流行音乐自十九世纪后半页产生之日起就一直显示着蓬勃生机,虽产生较晚,但它和艺术音乐、民间音乐等音乐类型并行发展,成为当今社会主流音乐之一。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流行音乐相关 毕业 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 关于在音乐课堂中能否引入流行音乐,一直作为备受关注的话题争论不休。笔者认为,请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是利大于弊的。而音乐教师则肩负着引导学生正确学习、辨别、欣赏流行音乐的责任,真正使音乐在美育上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让学生享受到音乐给予的乐趣。
[关键词] 流行音乐 课堂 学习 辨别 引导
“老师,上课的时候能让我们听点流行音乐吗?”“老师,下节课教我们唱两首流行歌曲吧!”“老师……”作为一名中学音乐教师,近些年来,每当课前课后,总会有许多学生围着我提出这样的要求。看着孩子们那一双双渴望的眼神,我总会不期然地联想到这群孩子们在课堂上学习音乐课本的相关内容时那一副无精打采、恹恹欲睡的表情。学生对流行音乐的热和对传统音乐(教材所选音乐)的冷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一现象值得我们深思。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音乐 教育 的目的绝不是要把学生培养成音乐家,而是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学生走进音乐,积极参与各种音乐活动,在各种各样的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使学生逐步养成鉴赏音乐的良好习惯和终生热爱并学习音乐的愿望。然而,一向被认为是课堂气氛活跃、轻松,培养学生道德情操的音乐课,却越来越没有了青春涌动的气息。原因到底出在哪儿呢?
翻开课本,我们可以发现,不论是哪个出版社的中学音乐教材,都秉持着以音乐知识为中心的思路,所选编的音乐作品大都为艺术歌曲或思想内涵较深的古典音乐,几乎没有涉及到通俗流行音乐。这就脱离了学生的生活实际和音乐情境感受。如果仅仅学习课本上的内容,很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容易使其产生枯燥甚至厌烦的情绪。这是与新课标中所提出的目标是背道而驰的。我认为,如果针对中学生的音乐审美心理特点,适当地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不仅可以丰富音乐课堂的教学内容,而且有助于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使学生对音乐课更有兴趣,不断提高学习音乐的信心和音乐审美能力,享受到音乐艺术所给予的无限乐趣。
那么,如何在贯彻“音乐教育应当以 兴趣 爱好 为动力”这一新课程理念的前提下,将流行歌曲与音乐课堂教学相结合呢?
一、正确认识流行音乐
流行音乐是指那些结构短小、内容通俗、形式活泼、情感真挚并被广大群众所喜爱、广泛传唱或欣赏的流行一时的甚至流传后世的器乐曲和歌曲。这些乐曲和歌曲植根于大众生活的丰厚土壤之中,因此又有“大众音乐”之称。由于流行音乐的大多数载体都是以歌曲的形式出现,因此“流行歌曲”往往就成了“流行音乐”的代称。
二、正确选择流行音乐
流行歌曲发展迅速,曲目繁多,自然会出现良莠不齐的现象,但我们不能因此而全盘否定。在这百花齐放的音乐歌坛上,同样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健康的脍炙人口的作品,若把它们一概挡在课堂之外,是一种不负责任的消极做法。音乐教师有必要把流行歌曲中好的作品引进课堂,担负起因势利导、提高学生的流行歌曲审美品位的责任,并力争把流行歌曲可能对中学生产生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程度。与其让学生不假思索地“来者不拒”,不如大大方方地把流行歌曲引入课堂,把那些健康向上、适宜学生年龄和身心发展特点并具有一定艺术性的作品介绍给他们,使之对流行歌曲有一个更好的认识,能够辨识歌曲的优劣,同时提高他们的审美和判别能力,形成正确的审美观念。
三、正确学习流行音乐
学习流行歌曲要适合学生的演唱能力,对歌曲难度的选择要把握适度,选择音域不宽、音调不高、作品难度不大、容易演唱的歌曲更容易引起学生的共鸣;学习流行歌曲要注重艺术性和教育性,让学生从音乐中领悟艺术,从艺术中领悟音乐,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价值;学习流行音乐教学要体现审美,要充分考虑到歌曲音乐在立意、情境、曲调、配器、伴奏等方面是否能增强学生对音乐的感悟,陶冶学生的情操,从而在潜移默化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但是,流行音乐毕竟不是课堂教学的主流,不能真正取代民族音乐和西方古典音乐的地位,并且大多数歌曲在艺术性上是比较单薄的,经不起时间的推敲和考验。这就要求音乐教师把握好尺度,不能偏离音乐教学普及和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基本要求。
把流行音乐引入课堂,让流行歌曲在课堂中响起,音乐教师负有不可推卸的引导责任。教师应做一个称职合格的音乐向导,引导学生选择积极健康的流行歌曲,同时注重提升学生的 文化 艺术素养,开阔视野,培养学生在茫茫乐海中练就一双“火眼金睛”,不断提升自己的音乐审美情趣,充分享受到美妙的音乐所带来的乐趣。
[参考文献]
1.(英)斯坦利萨迪 孟宪福译《剑桥插图音乐指南》(山东画报出版社)
2.陶 辛《流行音乐手册》(上海音乐出版社)
摘要: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音乐教师要正确指导学生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要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不断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要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要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突出教学重点。
关键词:流行音乐 音乐教学 选择性 健康元素
流行音乐具有歌词通俗易懂、曲调朗朗上口等优势。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流行音乐受众迅速低龄化。现在的中学生可以说没有不喜欢流行音乐的,有的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面对这样的状况,作为一名中学的音乐教师,笔者认为,合理地将流行音乐带进中学音乐课堂,是中学音乐教育的迫切需要,也是中学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客观来讲,有些流行歌曲的内容、格调不太适合中学生,会对他们的人生观产生消极的影响。我们将流行音乐引入课堂,目的正是在于加强对流行音乐的正确引导,帮助学生们仔细分析流行歌曲,引导他们在音乐教师的正确指导下有选择地欣赏和学唱流行歌曲。具体而言笔者有以下几点粗浅的见解。
一、发掘流行音乐中的古典元素,丰富音乐课堂教学
目前,中学音乐教育中普遍存在着这样一个现象:学生喜欢音乐,但是不喜欢音乐教材上面的音乐,而是特别钟爱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歌曲。其实现在很多的流行音乐都运用了古典音乐中的音乐主题,因此我们在给学生上课时,可以抓住这个特点,适当的引出与之相关的古典音乐供大家学习、鉴赏、提高。这样的教学形式应该比单纯的学习古典音乐效果要好。
例如:在一次音乐课中,笔者向学生教授“音乐作品的个人风格”,教材列出的内容是莫扎特和他的《第四十交响曲》。笔者刚介绍完作曲家,准备让同学们先完整试听音乐时,教室里面立刻传来一阵阵“唉···唉···”、“真没劲···” 的声音。于是笔者灵机一动说:“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的音乐里面的音乐主题是大家都很熟悉的。因为在大家都非常熟悉的流行音乐里面运用了这首作品的音乐主题。这首流行音乐到底是什么呢?为了让大家更清楚这首音乐的出处,请你们跟随老师的思路。首先听老师试唱音乐主题一。”当我还没有唱完音乐主题一时,底下已叽叽喳喳地讨论开来。
学生们有说是SHE的《不想长大》的音乐,有说是韩剧《My girl》的插曲,气氛十分热烈。我充分把握住学生们情绪热烈、精神兴奋的有利时机,趁势引入莫扎特的《第四十交响曲》,让学生们用对比的 方法 分析、比较了作品与流行音乐的异同。同学们积极思考、讨论热烈,得出“莫扎特的作品与那两首流行音乐虽然旋律相同,但在情绪上有很明显的差别”的结论并具体分析。一节课就这样在很愉悦很融洽的气氛中结束了,很好地达到了教学目的,更重要的是拉近了学生和音乐老师之间的距离,增强了学生们学习音乐的浓厚兴趣,进一步调动了学生们上音乐课的积极性。
二、有选择性地让学生欣赏并学唱流行歌曲
当前,我们的音乐教科书特别是初中的教材里已经开始出现一些流行音乐。但教材里的音乐经过编写、定稿、出版再发到学生的手中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教材不可能年年都在重新改编,因此教材里的流行音乐有些滞后甚至是落后,学生们普遍觉得书中的音乐不太符合现在的时代特点,于是便出现了学生喜欢 唱歌 而不喜欢音乐课中的歌曲的尴尬场面。但必须认清一点,流行的不一定都是好的。
流行音乐的发展良莠不齐,并不是所有的流行音乐和歌曲都适合学生、适合音乐教学。笔者所在学校每年的文艺汇演、卡拉OK或生命教育展示周的节目筛选时,很多学生首选都是像《死了都要爱》、《爱情买卖》这样的情爱歌曲。可见,音乐教师在课堂上引入流行音乐的一个重要职责,就是要选择一些和时代相结合的音乐并配合音乐教材中的音乐供学生欣赏或学唱,如北京奥运会前群星演唱的《北京欢迎你》,5·12汶川大地震后成龙演唱的《生死不离》等等。还有一些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歌曲,比如臧天朔的《朋友》,孙楠的《红旗飘飘》,陈红的《常回家看看》,欧阳菲菲的《感恩的心》等等,不断增加音乐教学的“流行元素”、“健康元素”。
总之,在音乐教学中积极引入流行音乐是适应教学相长的有效 措施 ,同时要注意对流行音乐、歌曲的“健康选择”,避免让学生不辨善恶的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只要是健康的、积极向上的流行音乐和歌曲,就可以让学生接触、了解和学习。学生们在音乐教师的引导下有选择的去欣赏、去学唱流行音乐和流行歌曲,要比回避或强行制止的效果好的多。
三、注意把握流行音乐与传统经典音乐的比重
将流行音乐引入音乐教学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笔者从事音乐教学时,除了用流行音乐来带古典音乐和有选择性的加入流行音乐在课堂中进行欣赏和学唱外,每节音乐课还会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听听教师为他们选择、准备的流行音乐,极大的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也有效地规范了音乐课堂的纪律。
但是要注意的是,在留时间给学生欣赏流行音乐和歌曲时,一定要注意时间的把握。不要让学生听流行音乐的时间多过了我们上音乐课的时间,这样的教学就没有任何意义了。要清楚,我们将流行音乐带进音乐课堂是为了让学生更好、更多的学习和了解传统的、经典的音乐,而不是喧宾夺主,把整节课或者是大部分的时间都用于听流行音乐和歌曲。
如果本末倒置,这样的音乐课随便叫什么人都能上下来,哪里还需要专业的音乐老师?学生们哪里还需要接受什么专业的审美教育?因此,一定要把握好播放流行音乐和歌曲的时间。笔者在音乐课堂上一般都只留几分钟的时间让学生听听适合他们听的流行音乐,效果很好。
综上所述,音乐教师应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适当的、合理的将流行音乐有效地带进中学音乐课堂,为音乐课的普及、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音乐是美的艺术,音乐教师是美的传播者,让我们音乐教师用一切有效的手段带领学生走进音乐的殿堂,在轻松、活泼的音乐气氛中感受美吧!
摘要: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等音乐欣赏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关键词:流行音乐 欣赏 高中 音乐 课堂
高中生对于流行音乐的热衷是不可回避的客观现实,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现象。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新《高中音乐课程标准》中就指出:“关注和重视学生音乐兴趣,发展学生的兴趣与爱好,既是音乐学习的重要基础和基本动力,同时亦是学生在音乐上持续发展,终生热爱音乐的根本保证。”《课标》中还提出:“应以开阔的视野,体验、学习、理解和尊重世界 其它 音乐文化,通过音乐教学,使学生树立平等的多元文化价值观,以利于我们共享人类文明的一切优秀成果。”面对这样科学、包容的指导思想,广大音乐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开动脑筋,选取健康、优秀、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作品与课堂教学有机的结合,对学生进行有益的引导,从而达到激活音乐课堂,提升审美情趣的教学目的。
一、结合学生兴趣点,指导学生专题鉴赏
新课改教材中已经将大众音乐、通俗音乐作为一个独立的章节设置。这样,在高中音乐鉴赏课上,教师可以设计三到四个课时引导学生对其进行专题鉴赏。而面对涉猎广泛、紧跟流行脚步、并且对相关知识具有强烈求知欲的高中学生来说,只单纯地听几首歌、几段音乐显然是不能满足他们的鉴赏需求的。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结合实际,结合学生的兴趣点,选取优秀的音乐作品引导学生进行较深入地学习、欣赏。例如,下面是笔者的一个教学实例。
这节课安排在爵士音乐欣赏之后,学生们已经对这种由美国黑人创造的、有独特旋律节奏特点的通俗音乐类型有所了解。于是,笔者决定“趁热打铁”,使学生能够继续感受一下同样源于美国的其它风格的流行音乐。
课程一开始,笔者先播放了一段周杰伦的歌曲,此举立即燃起学生们的兴奋点,很多人跟着唱了起来。歌曲结束,笔者提问:“周杰伦的歌曲属于那种风格?”“R&B”、“Hip-Hop”、“Rap”,学生们开口便说出了这些词。笔者紧接着又问:“大家把这些词说得都很熟,那它们究竟都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让学生们一下子卡了壳。于是我将这些音乐术语一一进行解释,并展示出它们的旋律节奏特点。然后再听歌曲时,学生归结出了周杰伦音乐中的R&B风格特点。
随后,我又选播了一首美国组合“后街男孩”的歌曲,让学生对比欣赏,找出中美两种R&B歌曲的异同点。通过讨论分析,学生们 总结 出:因为R&B音乐源自美国,所以其歌曲风格更加浓郁、鲜明,而周杰伦等人的中文流行歌曲借鉴了美国的R&B曲风,但并没有全部照搬,而是融入了一些中国音乐的元素,比如旋律、伴奏、歌词等等,更适合中国人的欣赏口味。因此,周杰伦等人的歌曲可以称为“有中国特色”的R&B风格歌曲。
这节课以现今学生追捧的周杰伦歌曲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感受源自美国的R&B音乐风格。同时,希望引导学生对自己喜欢的东西有所了解,在了解的基础上对音乐进行客观的评价。
从实际来看,这样的课是非常受高中生欢迎的。就像课后有些学生表示:“我终于明白了自己喜欢的到底是什么,以前只是一味喜欢,但什么也说不出来;现在了解了相关知识,我觉得自己不再那么盲目了。”由此可见,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是非常有必要的,这类课不仅使学生欣赏到喜闻乐见的作品,传授相关的音乐知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进行有益的鉴赏,培养他们健康积极的审美情趣,面对纷繁的流行音乐世界,能够作出属于自己的客观理性的评价。
专家分析认为,在整个高中音乐鉴赏学习中,流行音乐的专题鉴赏可以与古典音乐、民族音乐、以及其它音乐类型的欣赏学平行设置,大约占到1/4左右。部分课题内容可以根据流行实际随时进行调整更新,这样既吻合流行音乐的时代特性,同时也能够满足不同时期学生的兴趣和关注点。
二、借助辅助鉴赏,拓宽学生欣赏视野
除了专题鉴赏以外,在其它内容的音乐欣赏教学中,也可以选择符合课堂主题、优秀经典的流行音乐作品作为补充,一方面加深了学生对于教学内容的印象,另一方面也拓宽了他们的欣赏视野,使其从不同角度感受欣赏内容,同时调解了课堂气氛。
例如,在教材《生命之歌》一课中,除了课内古典音乐、民族音乐的欣赏,还可以配合主题,给学生播放迈克尔.杰克逊的《地球之歌》MV,深刻的内容、具有感染力的歌唱以及发人深省的画面,会带给学生另一种震撼,更加深化了保护生命、珍爱生命的德育目标。又如,教材中李斯特的钢琴曲《钟》,这是一首古典音乐作品,为了加强学生对于音乐的印象,在一系列聆听、分析后,可以给学生播放一段香港歌手李克勤的《我不会唱歌》,因为这首流行歌曲的伴奏部分正是改编自《钟》,学生在欣赏之余,不仅强化了对于古典钢琴音乐主题的记忆,同时还了解到,音乐是没有界限的,流行音乐也可以和古典音乐相互借鉴、相互融合。同样,在鉴赏中国戏曲音乐的教学中,穿插欣赏刘欢演唱的《胡雪岩主题曲》,也会产生很好的教学效果和作用。
诸如此类的流行音乐辅助鉴赏,在很多的欣赏主题中都可以使用。需要注意的是,这里的流行音乐作品是作为补充、附加的内容出现的,目的是以另一种面貌呈现教学主题,丰富教学内容。笔者以为,一定要有的放矢地选择与当堂教学联系最紧密的作品,优中选优,宁缺毋滥,这样才能达到锦上添花、升华主题的作用。
无论是主题鉴赏,还是辅助鉴赏,教师都应该以教材为基础,以《新课标》为准绳,精心挑选思想性与艺术性完美统一的流行音乐作品来丰富教学。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准确鉴别、理性对待流行音乐,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对待各种音乐类型,在音乐中感受真善美。
艺术需要百家齐放、百花争鸣,不拘一格地将流行音乐引进课堂教学,拓宽教学资源,重新整合教学内容,培养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和艺术审美能力,是高中音乐教学的必然趋势。新课标为教师在音乐教育观念、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体系等方面做了大量适应素质教育发展的建议,以新课标为指导,结合实际,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培养良好的人文素养,真正使学生做到:学习音乐、喜爱音乐、选择音乐、享受音乐。
流行音乐相关毕业论文相关 文章 :
1. 流行音乐毕业论文
2.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
3.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参考
4. 关于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5. 浅谈歌唱艺术研究论文
6. 音乐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7. 大学音乐论文范文
毕业论文是衡量本科教学与科研水平的重要标准,既是学生毕业与学士学位资格认证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运用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分析、阐述和解决问题之综合能力的体现。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本科音乐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高校美育与大学生创新思维发展研究
2. 农村中学音乐课程实施现状分析与推进策略研究
3. 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调查及改革思路
4. 提高音乐素质 促进全面发展
5. 当今中国舞蹈创作的趋势
6. 高师声乐教育应注重实践
7. 普通高校大学生西洋古典音乐欣赏状况调查
8. 谈中国古诗词艺术歌曲创作及发展
9. 论钢琴表演艺术的发展趋向
10. 论新形势下的高校校园文化建设
11. 新农村传统艺术文化教育传播的思考
12. 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背景下的音乐学科建设
13. 舞蹈重返大众视野的时代意义
14. 戏曲身段与民族声乐表演
15. 试论音乐实践对于高校弘扬民族音乐的重要性
16. 驻马店市中小学音乐课程设置研究
17. 本科院校音乐课程改革的利弊
18. 《梨园春》对河南豫剧的影响
19. 中国民族乐器分类法研究
20. 汉代的鼓吹乐对近世礼俗音乐的影响
21. 百戏之流变
22. 两晋南北朝时期的音乐文化交流
23. 驻马店市说唱音乐探微
24. 李叔同学堂乐歌的创作实践
25. 萧友梅对中国近代音乐教育的贡献
26. 黎锦晖儿童音乐创作的艺术经验
27. 民族歌剧《白毛女》的成功经验
1. 西方早期合唱音乐
2. 舒曼声乐套曲《妇女的爱情与生活》的创作与构思
3. 贝多芬三个阶段的音乐创作
4. 欧洲中世纪单声部歌曲与世俗歌曲
5. 如何学习西方音乐史
6. 肖邦音乐的民族性
7. 快乐教学,是音乐课的法宝
8. 学习音乐,从热爱开始
9. 如何辨别和挖掘一个孩子的音乐才能
10. 音乐素养,提升人生价值
11. 合唱的和谐美给我们带来的震撼
12. 如何训练业余合唱团
13. 轻声练习的好处
14. 以“赏”为先的音乐教育
15. 让孩子们快乐地舞起来
16. 如何保持孩子持续的练琴热情
17. 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训练童声
18. 如何教孩子们学习节奏
19. 如何练琴才最有效
20. 提升艺术生的文化修养是当务之急
21. “音乐热”带来的思考
22. 跑调的分析与研究
23. 唱的高,还是唱的美
24. 注重技巧,还是注重表现
25. 假如我是一名音乐老师
26. 卓越的成就,至诚的爱国心――试论我国音乐学家王光祈
27. 校园歌曲的创作特点
28. 谈肖邦创作特征中民族精神的体现
29. 论贝多芬晚期的钢琴奏鸣曲
30. 戏曲曲牌与宋元市井民俗
1. 从城市音乐文化看“选秀”
2. 浅论音乐音调与基本情绪运动状态的关系
3. 论舒伯特艺术歌曲中音乐与歌词的相互关系
4. 从《蝴蝶》看舒曼钢琴音乐创作特征
5. 青主的两首代表性艺术歌曲《我住长江头》、《大江东去》的创作和演唱分析
6. 李斯特艺术歌曲初探
7. 学龄前儿童音乐教育的认知问题研究
8. 中国原创摇滚音乐中的民族元素面面观
9. 对贝多芬《“热情”奏鸣曲》理解演奏处理
10. 华语流行乐坛的“中国风”
11. 从“引进”、“模仿”到“探索”、“创新”-20世纪上半叶中国艺术歌曲发展的历史轨迹
12. 浅谈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创作
13. 论20世纪上半叶中国普通学校音乐课程发展
14. 我看钢琴考级
15. 驻马店钢琴考级历史及其文化产业研究
16. 浅谈印象主义音乐
17. 试探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钢琴改编曲中的民族因素
18. 外音不“外”――试析肖邦钢琴作品中和弦外音的应用及其表现意义
19. 钢琴演奏指法选择的基础实践和基本原则
20. 胶片上流淌着的音乐篇章――有关电影音乐的综述
音乐学参考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关于音乐参考文献有哪些?
[1] 廖叔同着.西方音乐一千年[M]. 三联书店, 2004
[2] 王黎平. 浅谈电影音乐审美的.多元化[J]. 电影文学. 2010(22)
[3] 邢艺,主编.西方钢琴作品曲名全集[M].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4] 肖晶. 罗西尼声乐套曲《威尼斯赛船会》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探析[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5] 杨儒怀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6] 郭赛男. 论罗西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D]. 山东师范大学 2011
[7] (美) 弗里德伯格,着.成功钢琴家攻略[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8] 高为杰,陈丹布编着.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9] 卡尔·莱默尔(KarlLeimer),瓦尔特·吉泽金(WalterGieseking)着,姜丹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10] (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着,王昭仁译.19世纪音乐史[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11] 曾睿娟. 罗西尼歌剧唱段中女声花腔部分的特点及其运用[D]. 武汉音乐学院 2006
[12] 宋晶. 罗西尼喜歌剧中两位女主角罗西娜与辛德瑞拉的主要唱段及人物分析[D].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13] 李京宪. 罗西尼艺术歌曲《舞曲》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把握[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14] 高晓光,吴国翥编着.钢琴艺术百科辞典[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1
[15] 钱仁康,钱亦平着.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16] 张玲玲. 透过歌剧《塞密拉米德》看罗西尼次女高音的风格及特征[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09)
[17] 喻家燕. 钢琴学习中的踏板基本运用技法[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1] 邱鑫. 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3] 王少维. 纵聚类音乐分析法研究[D]. 上海音乐学院 2013
[4] 冶鸿德. 二十世纪(五种)音乐分析法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5] 石慧. 梅西安《被遗忘的奉献》音乐分析[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
[6] 邱鑫. 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7] 蒋长清. 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8] 王艺. 约翰·菲尔德夜曲初探[D]. 山西大学 2010
[9] 陈昀. 福斯特歌曲在美国大众音乐发展中的地位[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10] 王菲. 军旅歌曲《热爱》艺术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14
[11] 耿仁甫. 音乐分析法研究[D]. 贵州大学 2008
[12] 欧阳文思. 音乐鉴赏中动漫的现代理念探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3] 许黎. 无词人声作品类别与特征探析[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14] 张盼盼. 约翰·斯塔米茨交响乐的音乐学研究[D]. 山东艺术学院 2014
[15] 刘岩晶. 申克音乐分析体系与传统音乐分析体系个案比较[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6] 金华芳. 《陕北四章》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及演奏心得[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
[17] 司季发. 序列“准则”与赋格“结构”的融合[D].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18] 蒋长清. 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9] 程露. 高平《舞狂》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D]. 武汉音乐学院 2013
[20] 李凌之. 西班牙魅力-格拉纳多斯《戈雅之画》之音乐分析与踏板运用[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1] 彭志敏着.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在写作音乐论文过程中,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音乐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 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 文化 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刘可欣。流行音乐研究[D].北京大学。2003
[4]张婧。论大众文化中的怀旧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贾永平。审美中的怀旧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王耀宗。中国当代校园歌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9]张秀娟。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的古典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魏蕾。唐宋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潜行与显现[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1]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2]王丽娟。大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3]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4]王黎。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15]吴磊。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4
[16]李广平。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特征[J].北京:词刊。2004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赵玲玲。《文学与怀旧--论民族记忆的艺术传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苏]列。谢。维戈茨基着,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7]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3]周志芬,赵一萍。 音乐与戏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14]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15]陶东风。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2017年音乐论文文献
2.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4. 音乐方面论文综述范文
5. 艺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1] 陈霞. 现代审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学中的互渗[J]. 科技风. 2008(21) [2] 刘珊珊. 试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审美特征[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6(03) [3] 谢莲花. 审美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以傣族孔雀舞为例[J]. 枣庄学院学报. 2007(06) [4] 石明灯. 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J]. 南方论刊. 2008(03) [5] 柳文杰. 舞蹈的审美特征[J]. 艺术广角. 2004(03) [6] 何燕君. 民族音乐舞蹈审美的维度[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 张平. 试论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J]. 贵州民族研究. 1995(02) [8] 王克芬. 民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性与变异性[J]. 舞蹈. 1995(05) [1] 王亚慧.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创新[J]. 剧作家. 2007(02) [2] 陶景杜. "大都市化"后的"地域意识"[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01) [3] 马蕾,付强. 民族民间舞蹈论析[J]. 琼州大学学报. 2005(04) [4] 刘瑛. 侗族民间舞蹈的地方特色[J]. 艺海. 2006(04) [5] 曹柯香. 俄罗斯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打造额尔古纳市文化特色品牌[J]. 前沿. 2008(03) [6] 赵丽敏. 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的对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思考[J]. 艺术教育. 2009(04) [7] 李静波.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1) [8] 尹晶.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价值[J]. 文教资料. 2010(14) [9] 张会改. 浅谈民族民间舞蹈的美育[J]. 黄河之声. 2010(20) [10] 王敏.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J]. 大舞台. 2011(03)
音乐教育论文篇1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创新 摘要:在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得到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创新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创新音乐教育方法。 一、树立创新音乐教学意识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评价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发展和创新,及时的了解并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 教学方法 的运用,重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用音乐的动作和音乐的语言向学生传递音乐美感、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音乐教学素材 目前,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课本以外优秀的音乐歌曲层出不穷,有的作品学生很是熟悉,也有的作品学生很是陌生,教师可自行补充教学素材,可以多教授学生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音乐歌曲。例如:优秀儿童频道中的主题曲《大风车》或者 其它 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蔬菜歌》、《灰姑娘的梦》等作品,既好听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利于学生体会歌曲蕴含的情感和崇尚真善美的世界。会器乐的老师还可以把吉他、口琴、小提琴等乐器带入教室,给学生演奏助兴,为音乐教学素材又注入学生喜欢的一抹色彩。又如,在教授《森林的歌声》一课时,学生为歌曲伴奏环节,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元素为歌曲伴奏,借助森林动物的各种形象,让学生在角色板眼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接着让学生读一读书中“布谷鸟”和“青蛙”按节奏标记的叫声。这样,巧妙地加入自创伴奏,更利于学生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 唱歌 曲,一般是教师先范唱,然后,再逐句教唱学生,通过反复教唱,达到会准确演唱歌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既单一又缺少创新性。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需要欣赏和体验的艺术,在音乐艺术的聆听体验之中,让小学生得到启蒙,从而感兴趣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音乐教学教唱歌曲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以听觉为中心,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掌握基础的 乐理知识 。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这首曲子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慈爱和真挚的母子之情。教学中,先欣赏音乐,在体验音乐中引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反复聆听后,学生已基本能哼唱旋律,师生展开交流探讨:(1)“这是一首怎样情绪的歌曲?”(可以从作者抒发的情感、音乐的节奏等角度去思考)(2)“从这首歌当中体会到了什么?”交流完毕,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复听,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感受真挚的母爱和轻轻的扶慰,最后,舒缓地演唱这首歌曲。又如:在教授《重庆小景》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观看课件中关于重庆的一些照片,比如朝天门,解放碑等夜色,并结合重庆自然特色,如小桥、流水、等美丽的画面,充分领会音乐背景,欣赏完后,反复播放歌曲的同时,可让学生用重庆方言朗诵歌词片断,感受巴渝音乐浓郁的风格特征和重庆方言的独特韵味。以这样聆听、体验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走进音乐世界。 四、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贯彻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断激发探索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性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制作与教材配套的音效动画,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学习,全面开辟学生的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总之,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即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创新音乐教育的新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松.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探微[J].教育,2016(9):00019。 [2]刘慧.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034。 [3]陈洪珍.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研究[J].北方音乐,2014(8):161。 音乐教育论文篇2 浅析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寓于音乐艺术美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音乐教育,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可望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德育功能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实践,体验感受音乐,发展自身的音乐能力,而不光是单纯的培养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育“人”而非仅育“才”是普通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德育的“德”字的本义“道德”或“品行”。“德”也是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音乐教育与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者互相辅助、密不可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艺术方式,寓德育于音乐艺术教育之中。蕴含伦理道德内涵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表现 学校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笔者从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这三点展开论述: (一)以乐辅德 音乐德育的功能,从古到今倍受重视,无一不以音乐作为滋养,浸润心灵。音乐运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都很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显得尤为重要。 1.以乐引情,抒发情怀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人的崇高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鲜明清晰的节奏、真挚完美的情感、和谐完整的结构、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极具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鼓舞着整个民族,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每当给学生范唱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心里总涌动着一股暖流,心潮澎湃。音乐家郑秋枫用行云流水的音乐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歌词勾勒出中国大地春华秋实、山海壮阔的雄伟景色。学生透过老师洋溢着激情的脸和深情的歌声,深深被打动了,歌词“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抒发了豪迈的爱国情怀,感人肺腑、震撼心灵。又如《再唱山歌给党听》、《浏阳河》、《龙的传人》、《国家》、《中国人》等,这些歌曲洋溢着对中国共产党、人民领袖、新中国、社会主义热爱之情。学生在聆听、歌唱时,感受激情的旋律、品味歌词的内涵,内心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滋养,进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2.以歌励志,乐学善思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 文化 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音乐素养和情感态度,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五年级的《红星歌》是七十年代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课前,笔者让学生在家上网观看这部经典电影,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通过预习,了解历史,积淀人文知识。课堂上,教师通过挖掘歌曲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节奏在表现歌曲情绪的作用。 通过原谱与把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改为八分音符节奏型的 歌谱 作对比,在演唱中感受到附点音符更能贴切地表达小主人公潘冬子加入红军的激动心情。接着又让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了重音、f、渐强等记号,对表现歌曲有何作用?有的说:表达了潘冬子立志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有的说:让歌曲更加雄壮有力,精神更饱满。在 学唱歌 词时,又让学生思考: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为何还要学这首歌?“闪闪的红星传万代”传承的是什么精神?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考,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 3.以曲为媒,凝神聚气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唱是多声部演唱的歌唱艺术,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情感,它通过多种题材、体裁,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抒发情感,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笔者曾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第十三届中小学合唱节比赛的训练,为使所有学生所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并逐一辅导,让学生努力做到个人的发声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学生慢慢懂得了声部间彼此合作的重要性,注意力高度集中,听从指挥,努力达到各声部之间均衡和谐,创造至善至美的境界。经过角逐,最终荣获了广州市总决赛特等奖的殊荣。可见,凝神聚气的团队精神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二)以乐促智 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思维能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如孔子、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音乐对于他们的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1.开启心智,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三年级《音乐中的小动物》的教学内容为欣赏一组以小动物音乐形象为题材的歌(乐)曲。在欣赏管弦乐曲《公鸡和母鸡》中,让学生充分熟悉主题音乐后自由创编表演动作。当听到母鸡报蛋声的主题音乐,有的学生蹲下身子、张开手臂随乐曲扇动着,有的摇摆着身体神气地转着,有的曲着手臂一张一合模拟母鸡的翅膀拍打着,形态各异。当听到公鸡报晓声的主题音乐,学生变换了动作,或伸长脖子引亢高歌、或在嘴巴前张开手掌做出小喇叭的模样叫着、或是左手放在头顶模拟鸡冠、右手伸展在体侧模拟公鸡漂亮的羽毛,创意十足。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尽情表演,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编中得以培养。 2.训练听觉,促进记忆 记忆,是过去 经验 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记忆就无法学习,离开记忆,人的复杂心理活动不复存在,知识经验无法积累。音乐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这种能力是指人经历听音乐的过程,对音高、音强、节奏、音色等所形成的音乐在头脑中有所反映、再现,从而产生了音乐记忆力。音乐教学活动都以聆听为前提,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并促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跑调(音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就是记不住音高。教学中发现,听音模唱能帮助记忆音高解决音不准的问题。刚练习时每次听一小节单声部旋律,如:①135-||②1b35-||③246-||④2#46-||然后凭记忆用lu音哼唱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先唱不准的学生基本能唱准了。于是听唱两小节,之后听唱四小节,记忆力强的学生听唱音程、和弦。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内心听觉能力和记忆力明显增强了。 (三)以乐怡性 1.高雅审美,唯美至善音乐作品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它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蕴含在作品中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审美因素能激起听众的审美感情。小学音乐教材的歌(乐)曲或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百听不厌,百唱不烦。欣赏教学中,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奔放热情的旋律、明亮高亢的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曲调,可使学生联想到生气勃勃大自然景象,抒发美好欢乐的心情。名曲《二泉映月》哀伤的曲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的不幸和那份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 春节 序曲》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明快的旋律做着敲锣打鼓的动作表现人们在节目里热闹欢腾、载歌载舞的场面。欣赏这些音乐文化精萃的作品,能使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审美情趣会越来越高雅。 2. 才艺展示 ,自信阳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因此,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机会,给予自由发挥的舞台恰恰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的好办法。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其心理素质与思维力、抗挫力、行为力等。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歌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长为其提供表演的机会。如:识谱能力强的学生示范演唱旋律,节奏感强、拍子准确的学生指挥全班歌唱,声音美、表情好的学生带唱歌词,竖笛音色美、指法准确的学生为歌曲伴奏,以点带面,激发全体学生的表演热情。在分组练习时让他们与性格内向、表演能力弱的同学合作,帮助同学克服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增强自信。久而久之,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了,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实践证明:经过长期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 思维方式 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发挥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的美育功能,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杨九诠.学生发展素核心素养三十人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彭小虎,王国峰,朱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戚万学.国家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学校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音乐教育论文篇3 试论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摘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诞生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它既是当今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又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入手,浅析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打造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内在基础、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这三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如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促使了世界各地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各种异域文化的大融合。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领域,不论是不同阶段的音乐教育,还是音乐的具体表现形态,都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一方面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分支,而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又起源于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结构、成分日益复杂,信息交流沟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形态更新、变化加速,新兴文化形态层出不穷的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教育必须帮助性别、种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学生平等认识和理解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以及亚文化,以此既能获得在主流社会生存的能力,也能获得在本民族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这就是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各类异域风格的音乐特色,从而拓宽音乐审美视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掌握音乐的本质和深层次内涵。在表现形式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音乐审美观,以平等的心态和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厚此薄彼,疏忽怠慢亚文化音乐形态;其次需要在传统的音乐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增加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再次需要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态之间自由探索、创作,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领悟、理解;最后需要通过更多的音乐艺术交流和实践来夯实学生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基础,如座谈、访谈、采风、汇演等。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在基础。 我国的民族音乐本身就具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征,56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元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本来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现实中,我国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一直都存在主流与边缘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是要求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主流与边缘的音乐形态,从内在保证了多元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可能性,也奠定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良好基础。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推动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影响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又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土壤和平台,可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思想上主张、鼓励受众体验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在现实中又以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民族音乐,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种系统化、概括性的音乐教育,它将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加以 总结 、提炼,然后传授给学生,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劲。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增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任何一种民族音乐文化,只有充分融入了社会,获得受众的喜爱和支持,才会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使学生甚至民众以更宽广的艺术胸襟和更丰富的审美趣味,来对待不同民族的音乐以及音乐文化,使得人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建立一致的音乐价值观,获得同样的情感熏陶和共鸣,进而共享一种音乐文化,拉近了不同民族音乐受众的心理距离,强化了不同民族人民的认同感,也就强化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让各种类型和形态的民族音乐文化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这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三、结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学生甚至民众开辟了新的音乐视野,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力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可以说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值得广大音乐教育者仔细学习研究,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于新洁,乌尔茜娅.多元文化主义视野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7-140. [2]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265-266. [3]周干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119-121.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2.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4. 有关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5.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6. 音乐教育系毕业论文
在写作音乐论文过程中,正确地标注以及合理地引用参考文献不仅关系到音乐论文的质量 ,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作者的学术态度。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付娜. 儿童 二胡启蒙教材的比较研究[D]. 河南大学 2014
[2] 王扬扬. 唐代教坊考述[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3] 王珣. 邓州罗卷戏的历史与现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4] 汪怡帆.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分析及歌曲钢琴伴奏的特点[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5] 张倩. 两汉魏晋太常音乐机构考辨[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6] 杜化丽. 《全唐诗》中琵琶史料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7] 刘欢. 义务 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实施及教学现状探析[D]. 贵州师范大学 2014
[8] 李建荣. 姜夔自度曲的音乐创作风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9] 桑玉婷. 少年儿童手风琴启蒙教材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4
[10]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1] 王越. 论发展我国小学音乐教育中的个性化音乐修养[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2] 陈兆君. 钢琴即兴演奏在小学音乐课中的运用[D]. 中央音乐学院 2014
[13] 柴森. 新课标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思考与探索[D]. 河北大学 2014
[14] 孙近钧. 新乡市小学生管乐课外实践活动的形式与途径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陈晓静. 谈明清时期以“真”为美的音乐审美观[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6] 王哲. 临清时调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7] 徐忠奎. 宋代说唱音乐的商业性特征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1
[18] 栗晓洋. 民间音乐-西平大铜器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2
[19] 于琼芳. 河南浚县庙会中“踩高跷”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3
[1]郝红英。九十年代中国 文化 中的怀旧倾向[D].华南师范大学 2002.
[2]郑恺。中国流行音乐民族化研究[D].河南大学。2008
[3]刘可欣。流行音乐研究[D].北京大学。2003
[4]张婧。论大众文化中的怀旧情结[D].山东师范大学。2013
[5]贾永平。审美中的怀旧现象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2
[6]王志辉。“中国风”流行音乐的价值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9
[7]郭星星。大陆校园民谣与台湾校园民歌比较研究[D]首都师范大学。2011
[8]王耀宗。中国当代校园歌曲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08
[9]张秀娟。大众传播语境下流行歌词的古典回归[D]福建师范大学。2012
[10]魏蕾。唐宋诗词在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潜行与显现[D]中南民族大学 2012
[11]丁洁。电影音乐类型探析[D]天津师范大学。2010
[12]王丽娟。大众审美情趣影响下的中国当代流行音乐[D]陕西师范大学,2010
[13]杨秀敏。论当下中国流行音乐新趋势[D]山东师范大学。2009
[14]王黎。流行音乐与文化消费[J].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2
[15]吴磊。关于中国流行音乐与大众传媒的思考[J].苏州大学学报。2004
[16]李广平。现代流行歌曲的歌词创作特征[J].北京:词刊。2004
[1]朱光潜。西方美学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
[2]赵玲玲。《文学与怀旧--论民族记忆的艺术传承》[M]暨南大学出版社,2011
[3]朱光潜。谈美[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
[4][苏]列。谢。维戈茨基着,周新译《。艺术心理学》[M].上海文艺出版社。2000
[5]于润洋。音乐美学史学论稿[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
[6]杜洪泉。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概论。[M]大众文艺出版社。2005
[7]管建华。中国音乐审美的文化视野[M]中国文联出版社。1995
[8]修海林,罗小平。音乐美学通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1999
[9]汪毓和。中国近现代音乐史[M].人民音乐出版社。2002
[10]梁茂春。中国当代音乐[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
[11]孙蕤。中国流行音乐简史[M].中国文联出版社。2004
[12]陶辛。流行音乐手册[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0
[13]周志芬,赵一萍。 音乐与戏曲[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1998
[14]傅雪漪。戏曲传统声乐艺术[M].人民音乐出版社。1985
[15]陶东风。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M].北京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2017年音乐论文文献
2. 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3. 音乐教育学论文参考文献
4. 音乐方面论文综述范文
5. 艺术类论文参考文献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浅析、实践哲学范式下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创造为核心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等。 扩展资料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有幼儿音乐教育中的.创造力培养浅析、实践哲学范式下的我国中小学音乐教育思考、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与分析、以创造为核心的兼容的音乐教育哲学观等。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音乐 教育 论文中引用、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包括观点出处和引文出处,是音乐教育论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2] 刘育锋. 东莞农民工子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陈志圣. 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 张云鹏. 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 措施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 王莹. 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 綦琳娜. 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 黑龙江大学 2013
[7] 徐晓妹. 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 儿童 心理发展[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8] 张丽. 天津西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问题与现状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9] 罗杰. 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0] 何芳. 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11] 蒙桂生. 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14)
[12] 马婧. 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6)
[13] 范子泉. 河南温县司马懿得胜鼓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4] 何宇鹏. 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韩晓娜. 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5]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7] 胡彩云,__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8]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9]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10]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11]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 王聚伍. 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D]. 河南大学 2011
[2] 辛颖. “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 河南大学 2010
[3] 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喻先贵. 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发展”[J]. 考试周刊. 2010(39)
[5] 贾涛. 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问题与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23)
[6] 甘民. 中学新教师的成长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1
[7] 王永平.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状况与建议[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8] 张敬敏. 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策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9] 王敬环.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考试周刊. 2009(06)
[10] 马莹.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07(Z2)
[11] 唐松林着.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12] 周世斌着.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 方法 [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13] 高慧娟. 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衔接初探[D]. 河南大学 2011
[14] 王安国.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4(04)
[15] 钱建良.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J]. 小学教学研究. 2003(02)
[16] 张向秋.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7] 刘洪良.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1.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2.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3.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4.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