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小学音乐教学教研论文

发布时间:

小学音乐教学教研论文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采的论文呢?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小学音乐欣赏教学研究的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欣赏教学是音乐教学非常重要的学习领域,它既是教学的一项内容,也是培养学生音乐感觉、音乐能力的基础。因此,作为一线音乐教师,更应该重视、探究音乐欣赏课的教学,为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夯实基础。

关键词: 欣赏教学;探索实践;经验反思

欣赏课是音乐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却是很多教师害怕触及的地方,纵观各类音乐公开课或者赛课,以演唱为主的形式还是占有绝大地位。因为多数教师容易把欣赏课上成枯燥,“独角戏”的形式,很难至始至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尤其在小学音乐课上,欣赏课可以说是比较困难的课型了,特别是低年级学生,对于一些古典音乐可以说是毫无耐性的。笔者一般会通过视觉刺激以及律动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关注度,或者将学生的关注度引向歌曲的背景、内涵及情绪等,然而这些做法收到的效果并不令人满意,几年来,笔者一直对其思索、实践着。

一、摸着石头过河

刚毕业那会,一股的激情和耐心。记得上欣赏课《彼得与狼》时,笔者首先认真地把歌曲的结构和内容介绍一遍,然后在他们听的时候,一再提醒:“同学们要认真听故事内容,听清里面乐器的音色和它们分别代表什么小动物……”因为这首交响童话比较长,过了一会,笔者又说:“大家能听懂吗?比如你们听长笛的声音很清脆,就像什么在歌唱?”正当笔者不厌其烦,一边流水账似的听着,一边做着提示时,有一位学生突然说:“老师,你能不能不要讲话啊!”对于刚走上讲台的笔者,顿时脸红了。笔者是那么地认真,本以为学生小、乐曲专业太深怕他们不理解,所以一再提示,没想到学生会这样生了“厌烦感”。

二、尴尬后的反思

上了这么多音乐课,好像每节都是笔者在苦口婆心地讲解、示范,让学生跟着笔者的思路走,生怕他们听不懂,偏离了轨道。而事实上,学生是非常具有个性、有思想、有见解的。当他们正在静静地聆听音乐时,他们的思维会跟着音乐天马行空。我们教师的任务不是把他们打回现实,限制他们的想象空间,而是要深入研究教材,精心设计课堂,将抽象的音乐通过各种形式和方法展现在我们的课堂中。

三、积极探索实践

怎样让无形的音乐展现在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感觉得到呢?这就需要教师善学习、勤思考,投入精力利用各种途径去学习、丰富自己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根据学生的情况和需求设计每个环节,使学生一直在我们的引导下解决每个问题;充分发挥、调动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以下是一节公开课,使我受益颇多。欣赏动物圆舞曲:《小猫圆舞曲》采取分段欣赏的'方法,根据乐曲的结构与旋律、主题情绪变化逐段欣赏并引导学生层层深入。

1、欣赏第一部分A段

(1)师:你们知道这只小猫在干什么呢?(师模唱:音色优美动听,淋漓尽致地表现出猫慵懒可爱的神态。通过范唱和表情,更直观形象,给学生插上了想象的翅膀。)

生:学生的回答丰富而有趣,声情并茂,手舞足蹈。(师则从一旁精彩、惟妙惟肖地哼唱旋律。配合学生表演,营造和谐的气氛,同时加深了学生对旋律的记忆。)师生听音乐,共同进行律动。(分别请三位学生上来表演———有的表现小猫跳舞、有的模仿溜冰、有的模仿猫懒洋洋的睡着美觉。)

(2)师:请同学们再听一遍,你感觉这首曲子是几拍子的?用怎么样的线条来表示?(将抽象的音乐用形象的线条流动来表示,使学生更好地感知音乐。)

生:在黑板上画出圆圈、电话线、波浪线……师:选择了一种线条(电话线),边听音乐边画,请小朋友们看看有没有粗细、情绪上的变化?(再次运用了抽象内容具体形象化,帮助学生更清晰地体会情绪的变化。)

(3)表演第一部分乐曲(请三位“小猫”表演),其他同学听着音乐加入。

(4)通过第一乐段的欣赏,请学生给这首曲子起名。(同学们的回答基本切合主题,很有趣。)

2、欣赏第二部分B段

(1)

师:这段与第一段有什么不同,小猫现在的心情又是怎么样的?选择怎么样的线条?生:欢快的,选择“猫爪”。

师:灵机一动,画了三个猫爪(1大2小)。

要求学生:拍节奏由快至慢(第一拍拍手,第二拍用两手食指轻轻地点腿,非常形象地表现了小猫轻巧优美的足尖舞;用响板拍节奏(强弱弱)。

(2)师生随着B乐段共同律动表演(足尖舞、响板……体会圆舞曲3拍子的韵律)。

3、欣赏再现乐段A’及尾声

师:再请同学们听一段,听这段音乐又和哪段相同?之后又发生了哪些不同的状况?

生:出现了第一段,最后还有狗叫声可能是因为猫太陶醉了吵到了正在睡觉的狗……师:介绍再现段及尾声(要求学生分两组,最后表现狗和猫的定格动作)(学生的定格动作特搞笑,两方没有一方示弱,但从中可见孩子们的可爱与投入)。这节课在老师的精心设计下,生动有趣地进行着,学生自始至终都很有激情,因为学生每时每刻都是主体,而师只在其中起着引导和配合的作用,这就是关键所在: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教给学生关于方法和思考的知识!在本节课的设计中师抓住了小学生好奇、好动、表现欲强等特点,重点从旋律、节奏、速度、力度等音乐要素入手,让学生通过感受音乐作品的速度节奏而探索音乐作品的内容是非常有效的。

四、勤于对比分析

这节课之所以得到大家的认可,是因为执教者上得生动、有趣,丰富集中且层次分明,老师在课前的充足准备与精心设计,对教材的理解与熟悉不是光停留在记忆层面,对各段音乐风格、主题的发展、情绪变化、结构曲式、情感体验及学生可能的表现都做了深入的研究与设计。笔者也从中收获了一些经验:

(一)深入理解教材

教师上课前必须熟悉深入理解教材,有人认为,音乐欣赏课不就是放放录音学生听听动动教师讲讲就完了,其实不是那么简单。许多教师都感到讲音乐欣赏课不容易,其实是我们对音乐内容本身缺乏深入的理解,不能挖掘音乐作品的内涵,当然就谈不上引导学生欣赏了。所以,教师必须熟悉作品,音乐是听觉的艺术,只有在反复听的基础上才能获得灵感。

(二)音乐欣赏教学的一般过程

导入(导入要自然,要充分发挥音乐本身的魅力,不可以过多地用非音乐的形式代替音乐)———带着问题听音乐(一定要培养学生有目的地聆听音乐,如音乐情绪,音乐风格,音乐的构成等)———感受音乐(在本课就是采用分段欣赏的形式感受了音乐的变化)———探索音乐(我们大多数教师喜欢代替学生思考,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直接灌输给学生,这样极不利与学生思维的开拓与情感发展。我们应该启发学生探索音乐引导学生参与,放飞想象的翅膀。)———复听音乐(别忘了音乐欣赏本来就是以欣赏为主,当学生对乐曲的主要结构和音乐形象了解之后,一定要完整连贯地再听一遍,从而达到理智欣赏的高度。)———表现音乐(在小学阶段教师要注意加强学生的协调力、模仿力和表现力。如果在这个时期重视了这一点,对学生将来的性格,审美观和情感表达方面都是有益的。)

五、形成自我风格

不可否认,学生的素质对于教师课堂教学的成功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比如:环境、知识面、综合素养、语言表达、表演欲望、以及分工合作的能力……)。但这些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引导与锻炼或多或少地取得些许进步。总之教师一定要从自身修养出发、从学生的学习需求出发,克服懒惰的思想,多研究设计欣赏课,多思考各种教学的风格和思路,勇于实践,将有利于教师教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有效化论文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你知道论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小学音乐教学有效化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摘要】 提高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在较少的课时之内,让学生的音乐素养获得更明显的进步,这是每一位音乐教师都用心探究的重要课题。在提高小学音乐教学有效性的问题上,小学音乐教师要立足学生和学校的实际,创新教学方法,积极开展教学改革活动,同时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专业素养。

【关键词】 小学音乐;有效性;因材施教

作为音乐教师,要清楚地认识到,有效性的不断提升,也是提高音乐教学学科地位的重要途径。同时,更重要的是从素质教育的角度来看,音乐素养是学生综合素质当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方面。要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实际上也是为了给学生减负,给学生未来人生的发展提供更多可以选择的机会。因此,如何提高小学音乐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开展。

一、教师要重视备课工作,将备课环节做扎实,做牢固

通过在小学音乐备课环节,投入更多的精力,教师就可以将教学设计有机渗透到整个教学环节中去,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的精心设计和安排,在有限的时间内,得到更多音乐素养的熏陶。音乐这门学科与人们的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所以在备课的过程中,要注重联系生活实际。同时,在备课环节中要注意把对音乐教材的研究心得跟课堂教学具体的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严格按照分层教学与分类指导等相关教学原则,结合不同的学生之间存在的不同的知识经验以及不同的个性,在备课的时候,教师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将课程的设计做到科学化条理化。教材是备课的主要依据,所以,教师一定要吃透教材,充分理解教材的基本思想,在教材的提示下进行教学改革。备课的过程中,也要参考以往的教学经验,将以前教学中好的经验,融入到新的课程当中,也要避免以往出现的问题。

二、小学音乐教学要充分联系学生实际,开展分层的因材施教

学生的音乐素养是不同的,为了真正照顾到所有的学生,让学生们在音乐课堂上都能学有所获,教师要注重开展分层次的教学活动。小学生由于家庭的成长环境各不相同,有不少学生家庭比较重视学生的音乐培养,经常给学生一定的辅导,有的从小就已经在家买了钢琴,并请专业老师进行辅导,有的对音乐从小就有天赋,在幼儿园就有了一定的基础。另外,还有很多的学生在音乐方面没有什么基础,他们接受能力比较弱,基本的乐理知识也非常缺乏,在音乐的课堂上,他们的信心也相对不足,所以在这样学生水平层次不齐的情况下,教师既要照顾到全体,又要照顾到个人。例如,学习舒伯特的《摇篮曲》,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让学生听音乐的旋律,培养学生的音乐美感;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他们可能早就练习过这首音乐,就可以引导他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分析这首音乐的主题,培养他们的审美能力,从中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素养,也帮助基础薄弱的学生尽快追赶上来。

三、优化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目标,在目标的指导下,高效开展课堂教学活动

教学目标是对整个教学活动的具体指导,所以目标一定要明确,而且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做到目标明确,可行性强。在以往的教学中,音乐教师经常会感到,教学目标,如果处理的不够清晰,在教学环节中,就容易因完不成目标而感到慌乱,也容易出现目标早已达成,而课堂时间还有很多冗余的情况。传统的教学目标设定是以知识传授为中心,以解决若干个知识点为教学的具体目标,然而这样的教学目标忽视了学生的自身感受,这样的传统目标设定,让学生处在被动接受的地位他们甚至会对音乐课堂的.兴趣逐渐降低,所以,音乐教学目标要真正从学生的实际处罚给学生创造温馨和谐的音乐学习环境,让学生对音乐课堂保持持久的兴趣,让他们主动的进行音乐的学习。

四、在应用课堂上,要采用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交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语言和表情动作等与学生进行交流,如果提前能够精心设计自己的语言,用更加丰富,生动有趣的语言与学生进行沟通,学生在课堂上就会感到更加快乐,他们对这门学科的兴趣自然也会提高。语言的趣味化生动化,是可以通过训练获得的,最主要的是教师要在平时多下功夫。要帮助学生用更加通俗的语言去理解音乐的基础乐理知识。要从学生的用语习惯角度,多用一些学生经常使用的习惯用语,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要通过语言的暗示作用,提高学生在音乐课堂学习中的信心。也要通过语言的幽默化特点,让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受到更多人文智慧的熏陶。在音乐教学中,经常需要学生自主练习,在学生练习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去了解学生练习的情况,主动与他们交流。对学生的情况了解越多,就越能够为学生设计更加有效的课堂。

总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其有效性,就要重视备课环节,也要重视课上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的环节,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教学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具体的教学理念和目标,充实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

参考文献:

[1]吴海芸.小学音乐有效教学实践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能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促进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真正的树立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对一些重点科目较为重视,不重视音乐的教学,只单单认为音乐就是教音乐知识和音乐本身,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观念较为陈旧,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进步和发展。

(二)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养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不能真正的了解和感受音乐。

(三)教育内容的乏味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无法真正了解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使得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只重视抽象的一些理论,不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感受音乐,不能全面接触和感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的问题

在对小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和落后,不能真正的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音乐的审美。

三、全面实施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要积极创设好的审美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音乐审美的教学规定,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能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全面的了解音乐,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积极性。在一个良好的音乐情境下,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地感受、接触音乐,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创新,能通过美的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使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相连接,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进行审美的锻炼,全面激发声乐审美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形象,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受。在课程的设计上,加强引导,不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对音乐的美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动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的审美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全面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课堂上的语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实的吸引学生,逐步将学生引入音乐审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要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能力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能力,不断地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和把握,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因为枯燥和单调的教学方式,而产生厌倦的情绪。真正地促进音乐能力提高,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四、结语

音乐课程作为不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必须不断地加强课程的改革。音乐课不再是传统的技能的教学,而更加增强审美能力的教学,音乐是美的艺术,小学是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只有不断的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掌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教师要带领小学生共同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乐器的声音、来辅助音乐教学,让小学生模仿音乐作品中动物的声音,进行活动训练。再辅导小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歌词,让孩子们模仿音乐作品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歌词,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小学生模仿作品自己写音乐作品,一开始以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真实的情感为主,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应该有针对地定期学习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进行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欣赏活动,激发了小学生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养成积极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认知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有利于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运用音乐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教师可在不同阶段有针对地实时准备一些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让小学生边演示边唱,加深了他们对音乐作品中思想情感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一些音乐知识训练,把好的歌词反复记忆,通过有兴趣的歌唱比赛等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意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找音乐作品欣赏学习,并且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创造和想象力,进一步挖掘自己的音乐潜能。

二、发挥音乐作品的美感教育功能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音乐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初意识源于儿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逐步产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这是小学生音乐智能开发的心理依据和客观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努力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习惯,加强音乐知识辅导和训练,鼓励小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高表现力,加强音乐欣赏训练,提高音乐实践运用能力,积极探索小学生学习音乐和提高音乐水平的客观规律,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加强美感训练,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逐步树立爱憎分明的心理素质。在大量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美感教育效果和客观认知能力。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小学生学习音乐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小学生的审美意识,科学引导孩子们通过欣赏优秀音乐作品,在逐步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最好是在兴趣的支配下,潜意识地通过大量欣赏活动和能力学习,进一步认知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听到的、看到的和接触到一切美好的事物逐步记录下来,经过与生活周围的事物和大自然反复而密切地接触,有效获得生活周围的一些美感知识,就有了要表达的欲望,这是唱歌的冲动,用音乐作品为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帮助,对小学生有效实施美感教育,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小学生在欣赏学习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了用歌声弘扬真善美,用歌声鞭笞假恶丑的爱憎分明的决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小学生营造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比赛活动,让小学生在欣赏学习音乐作品的实践中认知世界,在愉悦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力量。

小学音乐教研论文范文

音乐是学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程,而小学音乐教学则是整个音乐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内容摘要】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基础音乐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局限于教会学生唱好一首歌曲,而不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节奏能力的训练。节奏训练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从而使中小学音乐教学得以高质量的开展。文章分析了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并提出了几点节奏训练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节奏为音乐的重要表现要素。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音乐教育的前提是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敏捷反应能力。①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表明,需从节奏着手展开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节奏训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

节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简单来说,一切运动着的事物在时间上的规范,统称为节奏。无论是伫列步伐、人的心跳,还是机械运转、生产流程等均有着自己的节奏。可见,节奏为音乐的骨骼。奥尔夫就曾经说过:“音乐构成的首要要素即为节奏,而非旋律。”中小学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而节奏教学属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还能增强其对乐曲、歌曲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与分析能力。节奏学习的进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科学、正确的节奏训练能够确保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多音乐知识。②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较多弊端,如整个训练过于程式化,多是通过拍手、读谱的方式来完成,训练方法单一、学习内容枯燥。此外,音乐课堂上节奏训练的时间较少。音乐本就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音乐课堂上长时间枯燥的节奏训练已脱离了生活。节奏训练如果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将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违背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策略

一利用语言完成节奏训练

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更愿意去记忆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东西,而童谣是他们从小就接触的音乐,非常易于记忆,通过童谣来展开节奏训练,对学生而言是相当有效的训练方式。

二利用乐器演奏完成节奏训练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击打、吹奏乐器的方式来感受节奏,从而完成节奏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感受乐器的声音长音、短音,或清脆、浑厚的声音等,并学习碰铃、响板、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的节奏;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甚至引导其自制打击乐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道具,如筷子、盆、铁桶等,引导学生去感受与创作节奏。

三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完成节奏训练

音乐作品中的很多节奏均是音乐家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节奏,如体育课上跑步的“一二一”节奏声、青蛙叫的“呱呱”声、钟摆的“滴答”声等,生活中的这些声音也有助于完成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此外,节奏模仿训练法是中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常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象和模仿这些声音,如汽车鸣喇叭的声音、公鸡打鸣的声音、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敲门声,以及下雨时的滴答声等,这些都能够使其更加快速地掌握其中的节奏,并且有助于提升节奏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速度变化完成节奏训练

节奏为乐音中长短变化与轻重变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节奏训练需与速度训练有机结合,方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谱例2,若要使节奏、拍子与拍号不变,速度再加快一倍,将会出现谱例3的效果;再加快一倍的速度,将会出现谱例4的节奏效果。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注意事项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能够轻松地学习音乐知识。因此,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上的节奏训练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应注意节奏训练的频率。教师要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与运用节奏,在训练过程中,每次训练时间不能过长,但应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多次反复训练,并坚持“课上练、下课也练”的原则,久而久之,就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提高其音乐欣赏的能力。第二,节奏训练应多样化。中小学生受年龄、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于枯燥的学习形式很容易感到厌倦,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内容更形象、生动。

四、结语

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好音乐非常重要。节奏训练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节奏训练内容。教师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让学生在唱、玩、说、动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高质量的节奏训练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其创作节奏的能力。

范文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弊分析

[摘要]现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一直受到很大的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在中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弊,通过对利弊的分析,总结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达到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中小学;利弊

随着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影响了现在的教学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大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称赞。现在的教学不再是用黑板和粉笔,而是用电脑上影像和图片来进行展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深刻的变革,多媒体中教学的应用严重影响着现在的学生教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两面性,应用适当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应用不当会误导学生,使学生学不到书本上的知识,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要用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因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中小学生学不到书上的基础知识。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优势

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了学习的趣味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集中率。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比较发散,如果音乐课上使用往常在黑板上单纯的讲述,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和音乐本身的真谛。音乐课上,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乐和图片,会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给课堂增加很多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使很多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影像,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力。多媒体的应用增加了学生的视野,在多媒体上老师放入课件里的知识可以是多种不同形式的。但是在黑板上老师只能用粉笔大致地描绘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历都是有限的,可能很难理解老师的意思。但是老师如果很好的应用多媒体,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老师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多媒体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把要学习的知识形象化,不需要老师费力地讲解,学生容易理解书上书面化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做课件的过程中老师要找很多的资料,会发现许多学生和老师自己没有掌握的其他新的知识,这样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相应的知识点应多做介绍,介绍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学生得到的知识将更加全面,从而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缺陷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过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技能明显的退化,老师也养成了一种惰性。学生也不能完全的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是把上课当成了一场娱乐。上课并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过度的关注多媒体的内容,会忽略学生上课的状态,而学生过度的关注多媒体上有趣的内容,会忽略老师要讲解的重点内容。老师和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电脑上,因此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做的课件主要是老师的思想,并没有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动的接受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不好的影响。多媒体的操作速度比较快速,可能学生还没有注意上一个课件的内容,老师就已经讲解过去了,当然学生也不能及时的做笔记。但是用在黑板的讲课中,老师讲的内容不会擦掉,学生不懂的知识,会再次提问老师,或者有时间做笔记。多媒体的讲课中,学生当时的记忆是很深的,但是不能记录下来,对以后的复习也是非常不利的。多媒体课堂会使学生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忽略了学习基础知识,中小学生的学习要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有好的铺垫。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有利也有弊,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有利因素,尽量避免其不利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的讲解自己做的课件上的知识,要经常提问学生增加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问是否知道有关所学习的知识的内容。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并不能在教学中占很大的位置,在遇到书本中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理解力,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把握书本中的重点。老师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映,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要讲解的课件上,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音乐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结合的艺术,不能单纯靠老师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也需要对听觉的 *** ,上音乐课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课件,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必须的。但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不能单纯地依赖科学技术,尤其是教学,学生和老师占非常大的比重,多媒体是不能代替学生和老师的位置的。多媒体应用的利弊要分析清楚,这样才能发挥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曹众,郭声健.突出“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香港高中《音乐课程及评估指引》[J].课程•教材•教法,201108.

[2]徐学军.合唱———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助推剂[J].音乐天地,200908.

[3]刘敏.钢琴学习者生涯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4]姚海燕.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5]吴世学.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D].华中师范大学,2009.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篇4 浅谈音乐教师的德育意识 摘要: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的功能是多方面的,其蕴含的德育功能在学生的素质教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中学音乐教育中德育教育的几个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在音乐教育中强化德育功能的几种途径。 关键词:音乐教学;德育;素质教育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艺术,特别是对音乐,道德内容是其灵魂,是其存在的意义。学校音乐课的一切形式都应当旨在发展学生的精神生活,帮助他们认识世界,形成他们的世界观,提高他们的道德水平。”教师作为人类的灵魂工程师,他们应该把德育意识与教育完全的贯彻到教育教学中,并从自我做起,给学生树立德育行为的良好典范。 一、目前音乐德育教育存在的几个问题 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组成部分,在人全面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其他学科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在德育教育方面,存在着这样几个问题: (一)音乐教师德育意识相对薄弱 音乐教师毕业于师范院校,接受过系统的教育学、心理学教育,懂得作为教师“育人”是第一位的,懂得德育的重要性。但是,音乐教师对于自身的专业、音乐课的设计及教学形式、手段等方面研究得较多,关注的是如何发挥好自身的专业素养,如何将音乐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如何引导学生去感受、表现、创造音乐中的美。而对于如何利用音乐素材、音乐活动、音乐人文内涵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则研究得比较少。音乐教师总认为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是学校的行为,是班级行为,是负责学生德育教育的校长、主任的工作,是班主任的工作,与自己关系不是很大。因此对学生思想品德、道德品质、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发展关注不够。 同时,音乐教师是在学校总的德育建设和管理中最容易被忽视的主体之一,与学校的语文、政治科目的老师相比较总是显得很乏力,这样就容易造成音乐教师德育意识相对薄弱的现实。 (二)音乐教师对教材中德育素材的挖掘不够 音乐教材是对学生进行系统音乐教育的依据,在教材的编排上体现了知识性、审美性、科学性、实践性等原则,更重要的是还体现了教育性原则,即利用教材内容、思想教育学生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社会所需要的人,其实这就是德育功能的体现。 音乐教师相对薄弱的德育意识造成了对挖掘德育素材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德育素材是掩映在音乐知识、歌曲、音乐欣赏和音乐实践过程中的,一些音乐教师单纯地传授知识、教唱歌曲、欣赏音乐名曲,流于形式的音乐实践,而缺乏主动地积极地去挖掘整理德育素材,在教育教学中,不能够充分利用素材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三)对德育观念的认识出现偏差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音乐教育被赋以更高的历史使命,几乎所有从事音乐教育的人都在研究音乐教育与创新能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音乐教育中的审美教育等等。尤其是有人认为美育可以替代德育,其实这是不妥的。美育和德育是有密切关系的,它们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相互转化,但并不能相互替代。首先,从性质上说,德育和美育都属于人文教育,都作用于人的精神,作用于人的心灵,都有价值导向,人文导向的作用,共同引导青少年去追求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但二者的区别在于:德育是规范性,在规范中对人的精神起激励、净化升华的作用。美育是熏陶、感发,在感发中对人的精神起作用。德育主要作用于人的意识的理性的层面,而美育主要是作用于人的感性的、情感的层面。对于人的精神层面,德育是无能为力的。其次,从社会功能上说,德育主要是着眼于调整和规范社会中人与人的关系。美育主要是着眼于保持个体、本身的精神的平衡、和谐与健康。因此用美育替代德育不妥。 二、结合以上所列的问题,我们应该寻找出问题的根源 1.音乐教师没有将自身摆放到应有的主动参与德育教育的位置。面对学生出现的问题,总是采取回避、避重就轻或事不关己的态度,体现出了教师对教育教学思想认识不足。 2.学校的管理层没有足够的重视。学校是个大的育人环境,每位教师都是德育的施育者。虽然学校管理层对教师都提出了德育要求,但对教师实施德育过程的指导和调控不力。同时,学校在环境的布置、德育资源的购置及管理、评价体系的完善等方面做得不够。 三、解决问题的对策 1.音乐教育工作者要对自身剖析,分析不足;从思想意识上、工作态度上、工作方法上查找原因,增强德育意识,提高实际工作中的德育执行能力。 2.老师要学会得机得时把德育教育灌输给学生们,而不是生搬硬套地让学生们死记硬背。要记住一点,只有学生对于这种学习方式感兴趣,他们才会记得牢,学得透。 3.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素材,结合音乐教育教学的形式,进行德育教育,如在歌曲教学中体现爱国主义,在欣赏教学中体现热爱中华民族的思想,在音乐实践中体现集体主义等等,同时要深入地研究适合实际教学的方式方法。 教育教学最怕的就是死搬硬套,所以需要我们的老师在教育过程中,通过一种寓教于乐的方式,让学生学习知识的同时,自觉地了解德育教育的真意,并不断提高他们自觉教育的能力。 音乐教育作为美育教育的手段之一,它的作用是独特的。音乐本身的意义就是可以陶冶人的情操,影响一个人的品行修养。据此,教师应该根据音乐原有的魅力,优雅的旋律、舒心的节奏、清脆的音色等等所幻化出来的意境,引导学生步入其中,在用心去感受的同时,感悟着歌曲所抒发的美好情感。在一种享受的状态下,理解美、感受美、欣赏美。例如,教师在教学生们学唱《国歌》的时候,不能只是教会他们怎么唱,就算完成任务,而应该结合当时的国情以及创作背景。多个“前进”前赴后继而出,再现当年我们的英雄烈士们保卫祖国山河的伟大壮举。呐喊声急切而有张力,准确地表现了歌曲本身要传达的情怀。当你带着这种渲染氛围去演唱,那种严肃、自豪、真挚都会表达的淋漓尽致。又如,《在老师身边》这首歌曲,它要表达的就是难舍难分的师生情,所以歌曲偏重于抒情性和叙事性,恰当运用二拍子的节奏,情深意切。“虽然离开了妈妈的怀抱……”学生在演唱的时候,整个身心都沐浴在那种犹如母爱的关怀,温暖舒适。这就是艺术美感,在我们用心感悟的同时,给我们的熏陶、感染与教育。 4.学校加强并重视教师的德育工作,建立可行的评价体系。以便学校对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有相应的参考依据。 做人师,必先为人师表。对于一个献身于音乐教育事业的教师来说,应该具有高尚的情操、丰富的知识、足够的耐心、独到的审美,这些都会对学生起着示范作用。在从教师自身来说,衣着、教态、语言与激情,配上优美琴声,娴熟指挥,工整的板书,都会深深的影响着学生对于艺术,对于美的看法。因此教师必须从最基本的自我做起,做好师德、师恩。 参考文献: [1]张前,王次炤.音乐美学基础[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1. [2]杨东平.音乐教育我们有话要说[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3]教育部.艺术课程标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小学音乐教师德育论文篇5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摘 要】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关键词】音乐;学生;德育 苏霍姆林斯说过:“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首先是培养人。所以要给儿童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目的是发展他们的个性和创造力,教师只不过是知识材料的供应者和鼓励者”。小学的音乐教育是学校艺术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它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具有丰富而深刻的德育内涵。此外,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自然、爱科学、爱学习、爱劳动,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互相友爱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从各个方面通过各种形式教育培养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1 渲染情景,激励学生热爱生活感情和民族自豪感 在欣赏我国的民族音乐和民歌的教学过程中,通过优美的动人的民族音乐旋律,使学生感到存在于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大量的音乐财富,强烈的民族自豪感油然而生。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如《国歌》是一首雄壮、高昂、激奋人心的歌曲,它鲜明的节奏和号角式的音调及催人奋进的音符,塑造了中国人民威武不屈,为争取自由解放而英勇奋战的音乐形象。过去它曾激励无数中华儿女、爱国志士,奔赴抗日前线。 而今,又以新的姿态与活力鼓舞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的改革和建设。在教学中,通过教师扣人心弦地讲述这首歌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作用,并结合每周一升国旗仪式,仰望五星红旗冉冉升起那激动人心的场面,激起学生的满腔热情,增强了他们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再如,在欣赏贺渌汀创作的钢琴独奏曲《牧童短笛》时,告诉学生这首短小精致的钢琴小品是闻名中外的优秀钢琴作品之一,曾在国际乐坛上为祖国赢得了荣誉,以激起学生的自豪感。再利用课本上直观形象的插图,通过故事的引导,帮助学生理解乐曲的情节发展和变化,使学生仿佛看到农村少年儿童骑在马背上,在鸟语花香的大自然风光里,悠然自得地吹笛歌唱,和小伙伴们嬉戏玩耍的情景。欢快、优美的乐曲,悠扬清丽的琴声,让学生为之陶醉,更加懂得了劳动的无限乐趣,激发了学生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 2 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在教学各环节中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渗透在音乐教学中不应是生硬的说教,而应有机的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中。如通过音乐课的常规训练使学生养成讲文明、有礼貌的好习惯。学生进入音乐教师、师生问好等训练规范化,使学生养成遵守纪律、尊敬老师的良好行为;基本练习中,可以将德育渗透与各项训练有机结合在一起,培养学生和谐统一的良好心态;新课教学应根据教材,充分调动各种德育因素,贯穿于教学之中;课堂小结要面向全体学生,鼓励他们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学习精神。在音乐课的教学中,教师应当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开启学生的智力,德育教育也应渗透在其中。结合教材讲音乐故事,给学生介绍一些音乐家的生平 事迹 、趣闻,关于作品的珍闻等,会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 如欣赏《二泉映月》,介绍华彦钧――瞎子阿炳的一生,以及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对《二泉映月》的评价;这首乐曲应当跪着来听。使学生了解新旧社会的巨大差别和阿炳艰辛却顽强的艺术生命,为我们瑰丽的民族文化遗产而骄傲。欣赏《龟兔赛跑》,结合龟兔赛跑的故事,既有助于对乐曲的理解,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也使学生受到良好的思想教育。如:《拉起手》、《歌声与微笑》、《欢迎你》等歌曲,学生在学会歌曲的同时,也懂了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团结友爱,和睦相处,整个唱歌教学的过程,就是通过歌曲,艺术形象的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情操陶冶的过程;在进行乐理、视唱、练耳教学时,要注意在传授知识,培养技能的同时,加强对审美能力的培养。在逐步了解音乐语言及表现情感的过程中,激发音乐的兴趣,陶冶学生的情操;音乐欣赏教学通过对古今中外音乐作品的欣赏,培养学生健康的情趣,开阔视野,提高鉴赏能力,培养高尚的情操。特别是通过对我国民歌、民族音乐的欣赏,使学生热爱祖国民族音乐文化激励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如:欣赏《歌唱二小放牛郎》一曲时,结合抗战胜利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起学生的爱国之情。 欣赏教学时,要使学生身临其境,去享受欢乐,感受痛苦,去愤怒地遣责,去激情地歌唱。一旦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世界,就能唤起他们爱国主义的感情,让他们感到劳动的自豪,学习生活的愉快,英雄行为的可敬可佩,在不知不觉中受到心灵的净化。音乐游戏时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它不仅有助于训练学生的音乐能力,也培养学生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优秀品质。如以班级、小组等为单位的游戏,需要学生的协作精神;而一些需要克服一定困难的游戏,有利于学生毅力的训练。歌表演、律动特别受低年级学生的喜爱。如教学《我爱雪莲花》,将具有新疆舞特点的律动交给学生,《彝家娃娃真幸福》的歌表演有彝族风味,《金孔雀轻轻跳》是美丽的傣家舞。这样的教学使学生不仅清楚认识中国的多个民族,也加深了对民族音也的理解和热爱。 3 德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总之,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 完美世界。 【参考文献】 [1]蔡觉民,杨立梅.达尔克罗兹教音乐教育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 猜你喜欢: 1. 音乐学科德育论文 2. 小学音乐德育论文 3. 音乐教师德育工作总结 4. 音乐德育论文参考范文 5. 音乐德育论文3000字 6. 音乐教师德育工作计划

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逐步被重视,基础教育获得快速发展,音乐教学活动在校园课堂中占比逐渐升高。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小学音乐论文题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小学音乐论文题目(一) 1. 农村教育走出师资困境的实践探索与反思--基于某高校音乐支教志愿服务的个案研究 2. 试探音乐疗法在高职学生心理辅导方面的作用 3. 信息技术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 4. 心理情景剧对提升大学贫困新生心理资本成效分析 5. 高等音乐院系音乐信息化建设与教学融合窥探 6. MOOC时代下高校音乐教学的策略与途径分析 7. 团体参与式音乐艺术教育模式对大学生羞怯心理的影响 8. 信息技术环境下培养学生音乐创新思维能力 9. 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小学生的美术综合能力 10. 网络信息环境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模式研究 11. 多媒体技术在中职音乐课程中的必要性 12. 如何推进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教学有效结合 13. 音乐结合心理疏导在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 14.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 15. 利用现代网络进行音乐自主学习研究 16. 浅谈现代信息技术在音乐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17. 论音乐教育对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影响 18. 中职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用的技巧 19. 音乐治疗对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分析 20. 摆正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21. 运用电教媒体指导幼儿音乐教育 22. 初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机整合 23. 运用电教媒体开展幼儿高效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论文题目(二) 1. 俄罗斯古典音乐教育研究 2. 试论基础音乐教学理念的转变与教学改革 3. 谈小学音乐课程如何利用网络辅助教学 4.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5. 如何将音乐课程的基本理念渗透到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 6. 小学低年级音乐教育技术优化探寻 7. 信息化教学下中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 8. 信息技术辅助音乐课堂教学的优势及成效 9. 音乐疗法对中学生情绪调节的干预 10. 现代教育技术辅助下的小学音乐教学 11. 如何让微课把控住你的音乐课堂 12. 多媒体音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13. 解读《音乐之声》中的生态教育观 14. 论高中音乐教学与多媒体信息技术的结合 15.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治疗应用探究 16. 浅析音乐对孤独症儿童的干预与帮助 17. 接受式音乐治疗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实践与探索 18. 留守儿童音乐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 19. 多媒体技术在初中音乐鉴赏教学中的运用 20. 高中音乐多媒体教学中的视听幸福 21. 信息环境下的音乐学科体验式教学设计与实证研究 小学音乐论文题目(三) 1. 多媒体应用于琵琶教学改革的构想探讨 2. 音乐教育对引导重构大学生健康心理的作用 3. 基于微课程理念的大学音乐教育模式探讨 4. 团体音乐治疗对提升高校贫困新生心理健康的应用研究 5. 柏拉图《理想国》中教育思想的现实价值 6. 多媒体在音乐教学中的魅力 7. 浅谈中学音乐课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8. 电脑音乐教育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 9. 数字化技术辅助声乐教学研究 10. 儿童交通安全音乐剧公益项目实践之思考 11. 谈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多媒体技术 12. 多媒体教学在高校传统音乐艺术教育中的价值分析 13. 论流动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音乐治疗 14. 学校音乐教育管理中的资源建设和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 15. 音乐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教学整合路径分析 16. 谈传统乐教美育思想的延续和发展 17. 浅谈运用计算机音乐技术提高学前专业音乐课教学质量 18. 晚清民办学堂音乐教育初探 19. 巧用多媒体构建精彩音乐课堂 20. 音乐治疗在缓解高职学生心理压力中的应用 21. 信息技术助力音乐教育的方法探讨 22. 试论清朝末期与民国初期学校音乐教育的政策演变 23. 《基本乐理》渗入“微课程”教学模式的实践研究 24. 浅析“视听化音视频教学手段”对中小学基础音乐教育的影响 25. 音乐治疗在大学生心理辅导中的作用 26. 试论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与作用 27. 让信息技术为音乐学科教学服务 28. 现代教育技术视域下的小学音乐教学探索 29. 高校高校音乐表演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 30. 音乐治疗对我国大学生心理教育的重要意义 31. 农村音乐教师国培远程培训课程体系构建及其教材编写特色研究 猜你喜欢: 1. 小学音乐论文参考 2. 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3. 音乐学毕业论文题目 4.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5. 本科音乐毕业论文选题

小学音乐教育教学论文大全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在学习、工作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我们对某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章。你写论文时总是无从下笔?以下是我整理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重要性

在进行小学音乐的审美教育的过程中,能全面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爱好和兴趣,促进学生从审美的角度入手,全面提高学生的对音乐的感受能力,真正的树立美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促进自身的进步和发展。

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

由于传统的教育思想的束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只对一些重点科目较为重视,不重视音乐的教学,只单单认为音乐就是教音乐知识和音乐本身,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育的观念较为陈旧,忽略了对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音乐审美的进步和发展。

(二)过于重视对技能的培养

目前的小学音乐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过于重视对学生音乐技能的培养,不能全面地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在很大的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就抑制了学生对音乐技能的掌握和学习,不能真正的了解和感受音乐。

(三)教育内容的乏味

在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无法真正了解音乐审美的重要性,使得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然只重视抽象的一些理论,不让学生参与到实践中去感受音乐,不能全面接触和感受音乐,在一定程度上就制约了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

(四)教师的教学手段的问题

在对小学进行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一些教师不能全面深入地了解提高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学手段过于机械和落后,不能真正的使学生参与其中,在很大程度上就造成了学生不能很好的进行音乐的审美。

三、全面实施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策略

(一)要积极创设好的审美的教学情境

在进行小学音乐审美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根据音乐审美的教学规定,依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在音乐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创设能适合小学生的音乐审美情境,使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全面的了解音乐,激发学生进行音乐审美的积极性。在一个良好的音乐情境下,注意力更加的集中,能更好地感受、接触音乐,能够全面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加强音乐情境的创设会在很大程度上丰富课堂内容,能更好地促进学生进行音乐的审美,能在一个良好的环境下,进行学习和创新,能通过美的音乐审美情境的创设,使在进行音乐教学的过程中,能够很好地相连接,能更好地推动学生进行审美的锻炼,全面激发声乐审美的积极性。

(二)教师要加强对课堂教学的设计

教师要不断地加强对音乐课堂教学的设计,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心理特征,使音乐课堂更加的生动形象,紧紧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审美的感受。在课程的设计上,加强引导,不断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对音乐的美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使学生自动参与到音乐课程的学习和音乐的审美中,增强学生的审美能力。教师要全面的.了解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的特点,课堂上的语言和表情一定要切实的吸引学生,逐步将学生引入音乐审美的意境中去,提高学生的能力。

(三)要让学生参与和体验

教师在进行音乐审美能力教育的过程中,要加强学生参与和体验的能力,不断地使学生对音乐进行感知和把握,能够在参与的过程中产生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不会因为枯燥和单调的教学方式,而产生厌倦的情绪。真正地促进音乐能力提高,增强音乐审美能力。

四、结语

音乐课程作为不断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学科,必须不断地加强课程的改革。音乐课不再是传统的技能的教学,而更加增强审美能力的教学,音乐是美的艺术,小学是音乐学习的入门阶段,只有不断的加强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才能切实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和掌握,才能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提高音乐审美能力,全面促进学生的发展。

一、在音乐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化素养

教师要带领小学生共同欣赏优美的音乐作品,利用多媒体课件的声音,乐器的声音、来辅助音乐教学,让小学生模仿音乐作品中动物的声音,进行活动训练。再辅导小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的音乐作品歌词,让孩子们模仿音乐作品自己写一些简单的歌词,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鼓励小学生模仿作品自己写音乐作品,一开始以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思,准确表达真实的情感为主,从而逐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音乐素养,长期坚持有利于提高他们的音乐水平。在教师的引导下小学生应该有针对地定期学习欣赏音乐作品,然后进行自由讨论,通过这样的趣味性欣赏活动,激发了小学生的音乐兴趣,让他们在学习音乐作品的同时,养成积极动脑筋思考的习惯,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和认知能力,充分发挥想象力,在欣赏过程中通过对不同事物的分析比较,有利于明辨是非,进一步提高运用音乐语言准确表达思想情感的能力。教师可在不同阶段有针对地实时准备一些音乐作品,在欣赏过程中让小学生边演示边唱,加深了他们对音乐作品中思想情感的理解,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强化一些音乐知识训练,把好的歌词反复记忆,通过有兴趣的歌唱比赛等训练活动,充分调动小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创造意识,进一步丰富他们的想象力。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通过各种方法,让小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找音乐作品欣赏学习,并且在学习和欣赏过程中逐步提高创造和想象力,进一步挖掘自己的音乐潜能。

二、发挥音乐作品的美感教育功能

小学阶段是一个人音乐能力形成和发展的关键时期,小学生学习音乐的最初意识源于儿歌,随着孩子们年龄的增长,逐步产生用语言表达自己愿望的需求,这是小学生音乐智能开发的心理依据和客观实践过程,教师需要努力为小学生创造良好的音乐教学环境,培养良好的音乐思维习惯,加强音乐知识辅导和训练,鼓励小学生仔细观察生活,提高表现力,加强音乐欣赏训练,提高音乐实践运用能力,积极探索小学生学习音乐和提高音乐水平的客观规律,有计划地进行辅导,加强美感训练,培养良好的音乐欣赏习惯,逐步树立爱憎分明的心理素质。在大量音乐作品欣赏过程中,进一步提高美感教育效果和客观认知能力。在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首先要为小学生学习音乐营造良好的环境,强化小学生的审美意识,科学引导孩子们通过欣赏优秀音乐作品,在逐步理解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中,提高思维能力。众所周知,小学生学习音乐知识,最好是在兴趣的支配下,潜意识地通过大量欣赏活动和能力学习,进一步认知事物发展的规律,把日常生活、学习过程中听到的、看到的和接触到一切美好的事物逐步记录下来,经过与生活周围的事物和大自然反复而密切地接触,有效获得生活周围的一些美感知识,就有了要表达的欲望,这是唱歌的冲动,用音乐作品为发展小学生的语言能力提供了直接而有效的帮助,对小学生有效实施美感教育,有利于提高综合素质。

三、结束语

小学生在欣赏学习优秀音乐作品的同时,激发了学习兴趣,提高了明辨是非的能力,树立了用歌声弘扬真善美,用歌声鞭笞假恶丑的爱憎分明的决心,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为小学生营造学习音乐的良好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音乐比赛活动,让小学生在欣赏学习音乐作品的实践中认知世界,在愉悦学习过程中感受音乐的魅力,在欣赏过程中感受生活中的美感力量。

音乐 教育 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一 《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笔者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 措施 ,旨在推动农村的音乐教育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素质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农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经过不断发展,农村的小学音乐教育开展形势越来越好,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设施较差、师资力量短缺等种种原因,仍有若干问题存在,亟待解决。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课程安排有名无实。小学音乐教育在课程表内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音乐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挤占或改上 其它 课程,音乐课教学难以保证。多数人认为音乐课是副课,上不上不重要,主课老师则常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要不就是自由活动或自己听歌。这样剥夺了 儿童 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阻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这一现象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的不乐观,加之音乐课是不被列人教师教学评估和评先评优的范围,致使许多音乐老师不愿在农村工作。 教师能力不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所以在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多数教师随意性大或是干脆把音乐课交给学生用来写作业、做游戏。多数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的一门课程,是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教学设备的短缺。音乐教学又需要一定的音乐设备为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一系列设备、仪器在农村学校中普遍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音乐活动室、音乐教科书都没有。对于现代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设备、设施更无从谈起。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学生渴求音乐教育的心愿难以满足。对农村小学的学生中调查得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很强。当问他们都喜欢什么歌曲或者老师教她们唱些什么歌曲时,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不是充满快乐的童歌,而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成名曲。学生学唱流行歌曲并非坏事,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音乐与他们年龄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本教材上的歌曲抱以"不喜欢""不好听"的态度,其原因是有的学生不熟悉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涵,有些不愿意唱,觉得这些歌曲无聊、幼稚,唱着没意思。但要知道课本中的东西都是经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后选用的,这些歌曲都是适合儿童演唱的,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优化对策 改变思想观念。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以婉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表现方式感动人的心灵,唤发人的激情,激励人的斗志。对于培养人、塑造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正课"和"小三门"的关系,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加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克服困难,尽快配备小学教师,接着是配备小学音乐老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音乐教师到位之后不被安排去上其它课程。使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有专人负责。根据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的 工作计划 ,定期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地研究和指导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教改工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探讨 教学 方法 ,交流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就是国家实施的"三定向"中可以多方面培养一些音乐或其它学科的人才。这样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农村小学教师才更有保障,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不能只成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还能够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另外,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主宰音乐课堂。 加强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音乐教学设施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现在一般农村学校,只要建一个音乐教室,一间舞蹈教室,一架风琴,一台电子琴,一个 五线谱 示教板,再加上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磁带等,音乐、舞蹈课就可以正常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严格贯彻素质教育政策。学校领导应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重视农村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还要把眼光放长远,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能力加强了,学校才能完成培养国家栋梁的艰巨任务。农村小学要务实发展,为音乐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加强音乐教学设施投入,使教师在设施完备的环境中进行授课,这样才能达到新时期音乐教学的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注重音乐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音乐教育道路,推动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城乡小学音乐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余铮.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艺术教育,2014,02:71+59. [2]蔡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铜仁市碧江区新寨小学为例[J].现代妇女(下旬),2013,11:294-295. [3]黄堠.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问题调查与研究--以湖北荆州区九店小学为个案[J].大众文艺,2015,14:251-252. [4]杨丽.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J].美与时代(下),2015,09:123-125.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二 《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浅析》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西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我针对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目前现状及多年来的教学 经验 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西部农村音乐教学有其许多的特殊性,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追求依然,音乐没有国界,当然更不应该有地域之间的限制,西部农村与其他地区之间的音乐教学差距明显。农村音乐小学教学的现状不是十分理想,作为西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有责任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化。有个别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面临退休的老教师,年轻教师较少,教师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其次是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中专业音乐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 毕业 的音乐教师。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音乐教师不专的问题。 (二)重视不够,器材不足 有些学校领导仍在观念中把音乐课视作副课,不予重视,致使音乐教师惰于完善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少学校甚至在考前复习时,理所应当地把音乐课时让给语文、数学课,完全不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精神。学校有限的教育资金很少投到音乐教学的完善和音乐设备的添置上,为保证实现课程目标所应配备的音乐教学设施仍有很大的差距。 (三)教师忽视音乐理论学习 教师不注重学习,平时从事音乐教学理论学习的氛围淡薄,从而减缓了教师音乐专业水平的提高,严重的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新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深入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在工作中不善于创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缺少 反思 和 总结 ,影响了总体的教学质量。 二、解决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作为农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结合西部农村实际,转变观念 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认为应转变音乐教育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要做好西部农村音乐教学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要做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利用多种形式,注重实效。作为农村小学,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条件,研究新情况,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努力探究适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式。学好新课程,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把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学习守则、规范内容,按照要求来管理学生。可利用主题班会,歌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配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是一个工程,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县、乡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环境。加快建立寄宿制学校,要求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加大投资力度,配备专业教师。学校作出适应性调整,及时辅导,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透过音乐来弥补心中的那份相较城市孩子那份缺失的爱。所以,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尤其要注重音乐,用音乐渲染画面效果,突显音韵弦律之美,音乐教育与体育的相互配合,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能使他们在音乐情绪和运动情绪同时达到最高峰时,体会音乐与人体和谐美感。音乐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加强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结合,不但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和效率。改变学校传统习俗,力求营造音乐氛围。学校上下课的电铃声,可以用小段音乐来代替。乡村的孩子活泼好动,经过课间十分钟的打闹嬉戏后,学生们的情绪难以很快平静。而优雅的音乐声较急促的铃声更可平静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课间,学校也可在广播中放些适合儿童欣赏的歌曲和音乐,既不多占用其他时间,也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打闹,又达到了音乐熏陶的目的。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多给学生创造音乐活动的空间,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歌咏队、舞蹈队、表演队,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特长参加,教师给予定期的指导。同时,学校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校内外的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音乐才华展示在同学、老师和乡亲面前,这不仅可增添校园的音乐氛围,也可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水平,给大家以美的享受。 (三)、重视音乐的感知力培养及教学的方法 感知能力及教育的最佳时期在音乐中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是否能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现在,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有许多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他们在这个方面的训练都是相当薄弱的,这对他们的素质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在教育方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于音乐教育对年龄要求的特殊性,在小学阶段必须重视此项训练。因而,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听觉与视唱两方面进行训练。 虽然有些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不完备,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如当地的优秀民歌、民乐,都可以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西部农村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作为一线是教师,任重而道远,通过各方努力,相信会使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胡林.浅谈西部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S]. [2]吴丹丹,程迓庆.新课程标准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挑战[J]兰州学刊.2003(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责无旁贷。我们应在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鼓励学生放开思维求新救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教学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从小逐渐培养的。而今的音乐课堂就给学生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 想象力 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问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二、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问”是儿童好奇心和认识需要的表现形式,“问”反映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奥秘的兴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始发环节,是知识之母,也是创造之母。没有提问也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毫无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常见的 唱歌 课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更累,而且学生觉得枯煤无味。欣赏课是教师怎么分析,学生就怎么理解。舞蹈课则是老师怎么跳,学生就怎么跳。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更谈不上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会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之美,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培养创新的意识。创新是发展之魂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促供机会,发挥音乐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这一主 渠道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安全”的氛围中创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本人喜欢和学生坐在一起,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指挥、领唱、用口琴或竖笛伴奏。有些同学很有音乐天赋,表演得确实不错,我便鼓励他们说:如果你愿意,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会比老师更出色。有些同学担心会出丑,不敢上台表演,我便鼓励他们说:教室本来就是出错的地方,上台表演哪怕是出错出丑又有何妨呢?比坐在下面不敢上去的要强百倍。这些胆小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开始上台表演了,等他们表演完了,我为他们鼓掌,并称赞他们是好样的。就是这样让学生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自由自在地学习、无拘无束地表演、尽情地去想象、去探索、去创新。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挖掘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最宝贵的资源,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全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1. 有关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4. 小学生音乐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音乐教育期刊

著名的音乐核心有;

北方音乐

钢琴艺术。

音乐艺术类省级期刊:

1.音乐大观

深受音乐、艺术界和爱好者们的喜爱与热衷。从早期名为《山东歌声》、《音乐小杂志》的单一内容选登,过度到今天《音乐大观》内容多元化的音乐艺术杂志,涵盖中外音乐艺术理论研究、创作、表演、教育等音乐艺术领域...

2.当代音乐

刊发具有理论价值、现实意义和创新性的音乐研究成果。《当代音乐》将依托全国各个大学音乐学科优势,强化学术性和研究性,以质取胜;不断探索音乐艺术学科的基本规律,促进我国音乐学科的建设和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

3.北方音乐

又是创作天地和学习音乐知识的好帮手。协会已将《北方音乐》制作成电子版页,并进入清华同方和万方数据库,以加强音乐文化传媒的国内外影响,域名为“21世纪音乐传媒报道”。读者由音乐爱好者为主改为音乐专业工作...

4.音乐时空

《音乐时空》(月刊)创刊于1956年,是贵州省文联主管主办的音乐艺术类专业期刊,本刊坚持音乐的艺术性、时代性、民族性和可读性、学术性为一体。 《音乐时空》以贴近大众生活、追求高雅精品、弘扬民族文化、培养...

音乐艺术类国家级期刊:

1.钢琴艺术

《钢琴艺术》(月刊)创刊于1996年,由人民音乐出版社主办。 《钢琴艺术》设有“中外音乐家”、“名家名曲”、“音乐评论”、“大师讲座”等经典栏目与“考级辅导”、“教学研究”、“赛事评述”、“专家答疑”、...

2.儿童音乐

《儿童音乐》是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收录,是国家级期刊。儿童音乐是少年儿童学习音乐知识,增长音乐素养的良师益友。读者对象为中,小学和幼儿园音乐教师、文化馆(站)、少年宫...

3.中小学音乐教育

小学音乐教育》为广大师生设立了"音教畅想"、"创意课堂"、"教案精选"、"音乐知识"、"校园旋律"等专栏,全方位展示国内音乐教育的现状;反映教师的心声;推广、交流国内外先进的音乐教学方法;丰富了学生的音乐生活。

4.国际音乐交流

《国际音乐交流》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主办,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全文收录期刊收录,是国家级期刊。国际音乐交流坚持实事求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严谨学风,传播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弘扬民族优秀科学文化,促...

主管主办: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音乐艺术类北大核心期刊:

1.音乐研究

本刊始终致力研究祖国传统的音乐艺术,关注国内外音乐学术最新发展,成为各学术评价机构公认的全国中文一级核心期刊。 《音乐研究》杂志致力于祖国传统音乐艺术研究,关注国内外音乐学术的最新发展,刊载音乐史学...

2.中国音乐

"在音乐领域中,贯彻中国共产党的文艺方针和政策,研究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和社会音乐生活中的现实问题,开展学术理论活动,联系音乐工作者和广大音乐爱好者,促进社会主义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中国音乐》从81年3月创刊...

3.音乐创作

《音乐创作》(月刊)创刊于1955年,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办。音乐艺术专业刊物。 《音乐创作》以五线谱形式发表音乐创作作品,包括各种题材和风格的独唱、重唱、合唱曲以及钢琴曲和民族器乐曲等。 《音乐创作》被剑...

4.中国音乐学

发表民族音乐研究、中外音乐研究、中外音乐史、音乐美学、音乐评论、音乐形态学、音乐科技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反映国内外音乐学研究动态,对重要学术问题进行讨论。本刊尤其欢迎对当前音乐生活的紧迫问题和我国音乐...

谈女中音换声区的演唱及教学——以《啥巴涅拉》的演唱及教学为例 杨树芝; 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键盘视奏能力 杨宁; “引、范、学、创”——谈音乐常态课的有效性 张俊梅; 重复那些美丽的“过往”——如何在音准与节奏教学中拿捏好“重复”的度 胡甘慧; 音乐课中巧设“局” 叶晓燕; 小学音乐新教师课堂教学关注细节之“三部曲” 缪沈燕; 小学音乐欣赏教学创设有效性音乐活动的研究 罗怡; 趣味识谱有效教学 赵玮; 《小小的船》教学设计 张斌; 歌唱教学文本解读的三种视界 邬淑颖; 校内外音乐教育资源的优化与共享 钱萍; 心理暗示在合唱训练中的作用 白宇; 高中音乐《歌唱》模块有效教学实施策略研究 黄日新; 《桑塔·露琪亚》教学设计 井代娟;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单位认定刊物级别的标准不同。

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研究论文

音乐 教育 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一 《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笔者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 措施 ,旨在推动农村的音乐教育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素质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农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经过不断发展,农村的小学音乐教育开展形势越来越好,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设施较差、师资力量短缺等种种原因,仍有若干问题存在,亟待解决。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课程安排有名无实。小学音乐教育在课程表内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音乐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挤占或改上 其它 课程,音乐课教学难以保证。多数人认为音乐课是副课,上不上不重要,主课老师则常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要不就是自由活动或自己听歌。这样剥夺了 儿童 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阻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这一现象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的不乐观,加之音乐课是不被列人教师教学评估和评先评优的范围,致使许多音乐老师不愿在农村工作。 教师能力不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所以在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多数教师随意性大或是干脆把音乐课交给学生用来写作业、做游戏。多数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的一门课程,是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教学设备的短缺。音乐教学又需要一定的音乐设备为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一系列设备、仪器在农村学校中普遍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音乐活动室、音乐教科书都没有。对于现代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设备、设施更无从谈起。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学生渴求音乐教育的心愿难以满足。对农村小学的学生中调查得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很强。当问他们都喜欢什么歌曲或者老师教她们唱些什么歌曲时,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不是充满快乐的童歌,而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成名曲。学生学唱流行歌曲并非坏事,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音乐与他们年龄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本教材上的歌曲抱以"不喜欢""不好听"的态度,其原因是有的学生不熟悉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涵,有些不愿意唱,觉得这些歌曲无聊、幼稚,唱着没意思。但要知道课本中的东西都是经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后选用的,这些歌曲都是适合儿童演唱的,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优化对策 改变思想观念。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以婉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表现方式感动人的心灵,唤发人的激情,激励人的斗志。对于培养人、塑造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正课"和"小三门"的关系,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加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克服困难,尽快配备小学教师,接着是配备小学音乐老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音乐教师到位之后不被安排去上其它课程。使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有专人负责。根据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的 工作计划 ,定期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地研究和指导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教改工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探讨 教学 方法 ,交流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就是国家实施的"三定向"中可以多方面培养一些音乐或其它学科的人才。这样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农村小学教师才更有保障,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不能只成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还能够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另外,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主宰音乐课堂。 加强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音乐教学设施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现在一般农村学校,只要建一个音乐教室,一间舞蹈教室,一架风琴,一台电子琴,一个 五线谱 示教板,再加上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磁带等,音乐、舞蹈课就可以正常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严格贯彻素质教育政策。学校领导应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重视农村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还要把眼光放长远,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能力加强了,学校才能完成培养国家栋梁的艰巨任务。农村小学要务实发展,为音乐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加强音乐教学设施投入,使教师在设施完备的环境中进行授课,这样才能达到新时期音乐教学的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注重音乐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音乐教育道路,推动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城乡小学音乐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余铮.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艺术教育,2014,02:71+59. [2]蔡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铜仁市碧江区新寨小学为例[J].现代妇女(下旬),2013,11:294-295. [3]黄堠.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问题调查与研究--以湖北荆州区九店小学为个案[J].大众文艺,2015,14:251-252. [4]杨丽.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J].美与时代(下),2015,09:123-125.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二 《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浅析》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西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我针对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目前现状及多年来的教学 经验 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西部农村音乐教学有其许多的特殊性,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追求依然,音乐没有国界,当然更不应该有地域之间的限制,西部农村与其他地区之间的音乐教学差距明显。农村音乐小学教学的现状不是十分理想,作为西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有责任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化。有个别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面临退休的老教师,年轻教师较少,教师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其次是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中专业音乐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 毕业 的音乐教师。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音乐教师不专的问题。 (二)重视不够,器材不足 有些学校领导仍在观念中把音乐课视作副课,不予重视,致使音乐教师惰于完善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少学校甚至在考前复习时,理所应当地把音乐课时让给语文、数学课,完全不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精神。学校有限的教育资金很少投到音乐教学的完善和音乐设备的添置上,为保证实现课程目标所应配备的音乐教学设施仍有很大的差距。 (三)教师忽视音乐理论学习 教师不注重学习,平时从事音乐教学理论学习的氛围淡薄,从而减缓了教师音乐专业水平的提高,严重的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新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深入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在工作中不善于创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缺少 反思 和 总结 ,影响了总体的教学质量。 二、解决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作为农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结合西部农村实际,转变观念 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认为应转变音乐教育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要做好西部农村音乐教学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要做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利用多种形式,注重实效。作为农村小学,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条件,研究新情况,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努力探究适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式。学好新课程,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把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学习守则、规范内容,按照要求来管理学生。可利用主题班会,歌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配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是一个工程,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县、乡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环境。加快建立寄宿制学校,要求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加大投资力度,配备专业教师。学校作出适应性调整,及时辅导,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透过音乐来弥补心中的那份相较城市孩子那份缺失的爱。所以,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尤其要注重音乐,用音乐渲染画面效果,突显音韵弦律之美,音乐教育与体育的相互配合,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能使他们在音乐情绪和运动情绪同时达到最高峰时,体会音乐与人体和谐美感。音乐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加强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结合,不但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和效率。改变学校传统习俗,力求营造音乐氛围。学校上下课的电铃声,可以用小段音乐来代替。乡村的孩子活泼好动,经过课间十分钟的打闹嬉戏后,学生们的情绪难以很快平静。而优雅的音乐声较急促的铃声更可平静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课间,学校也可在广播中放些适合儿童欣赏的歌曲和音乐,既不多占用其他时间,也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打闹,又达到了音乐熏陶的目的。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多给学生创造音乐活动的空间,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歌咏队、舞蹈队、表演队,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特长参加,教师给予定期的指导。同时,学校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校内外的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音乐才华展示在同学、老师和乡亲面前,这不仅可增添校园的音乐氛围,也可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水平,给大家以美的享受。 (三)、重视音乐的感知力培养及教学的方法 感知能力及教育的最佳时期在音乐中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是否能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现在,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有许多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他们在这个方面的训练都是相当薄弱的,这对他们的素质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在教育方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于音乐教育对年龄要求的特殊性,在小学阶段必须重视此项训练。因而,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听觉与视唱两方面进行训练。 虽然有些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不完备,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如当地的优秀民歌、民乐,都可以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西部农村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作为一线是教师,任重而道远,通过各方努力,相信会使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胡林.浅谈西部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S]. [2]吴丹丹,程迓庆.新课程标准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挑战[J]兰州学刊.2003(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责无旁贷。我们应在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鼓励学生放开思维求新救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教学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从小逐渐培养的。而今的音乐课堂就给学生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 想象力 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问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二、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问”是儿童好奇心和认识需要的表现形式,“问”反映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奥秘的兴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始发环节,是知识之母,也是创造之母。没有提问也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毫无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常见的 唱歌 课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更累,而且学生觉得枯煤无味。欣赏课是教师怎么分析,学生就怎么理解。舞蹈课则是老师怎么跳,学生就怎么跳。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更谈不上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会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之美,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培养创新的意识。创新是发展之魂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促供机会,发挥音乐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这一主 渠道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安全”的氛围中创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本人喜欢和学生坐在一起,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指挥、领唱、用口琴或竖笛伴奏。有些同学很有音乐天赋,表演得确实不错,我便鼓励他们说:如果你愿意,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会比老师更出色。有些同学担心会出丑,不敢上台表演,我便鼓励他们说:教室本来就是出错的地方,上台表演哪怕是出错出丑又有何妨呢?比坐在下面不敢上去的要强百倍。这些胆小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开始上台表演了,等他们表演完了,我为他们鼓掌,并称赞他们是好样的。就是这样让学生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自由自在地学习、无拘无束地表演、尽情地去想象、去探索、去创新。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挖掘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最宝贵的资源,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全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1. 有关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4. 小学生音乐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音乐是学校教学中一个重要的课程,而小学音乐教学则是整个音乐教育的起始阶段,对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范文一: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内容摘要】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基础音乐知识的学习非常重要。大多数中小学音乐教师局限于教会学生唱好一首歌曲,而不注重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节奏能力的训练。节奏训练是音乐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给学生打下扎实的音乐基础,从而使中小学音乐教学得以高质量的开展。文章分析了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并提出了几点节奏训练的策略和注意事项。

【关键词】中小学音乐教学;节奏训练;策略

节奏为音乐的重要表现要素。瑞士音乐教育家埃米尔•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音乐教育的前提是通过节奏运动唤起人的音乐本能,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感受力与敏捷反应能力。①音乐教育家卡尔•奥尔夫也表明,需从节奏着手展开音乐教育,提高音乐课堂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节奏训练在音乐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一、节奏训练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作用与开展情况

节奏存在于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中,简单来说,一切运动着的事物在时间上的规范,统称为节奏。无论是伫列步伐、人的心跳,还是机械运转、生产流程等均有着自己的节奏。可见,节奏为音乐的骨骼。奥尔夫就曾经说过:“音乐构成的首要要素即为节奏,而非旋律。”中小学音乐教育为音乐教育的初级阶段,而节奏教学属于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的关键环节,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节奏感,还能增强其对乐曲、歌曲的感知能力、欣赏能力与分析能力。节奏学习的进度将直接影响学生对音乐知识的掌握。科学、正确的节奏训练能够确保中小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更多音乐知识。②在中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受重视程度不够,存在较多弊端,如整个训练过于程式化,多是通过拍手、读谱的方式来完成,训练方法单一、学习内容枯燥。此外,音乐课堂上节奏训练的时间较少。音乐本就源于生活,源于自然,是人们在生产生活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但音乐课堂上长时间枯燥的节奏训练已脱离了生活。节奏训练如果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将不利于学生想象力与创造力的培养,违背了中小学音乐教学的宗旨。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策略

一利用语言完成节奏训练

中小学生年龄较小,更愿意去记忆一些简单易懂、生动有趣的东西,而童谣是他们从小就接触的音乐,非常易于记忆,通过童谣来展开节奏训练,对学生而言是相当有效的训练方式。

二利用乐器演奏完成节奏训练

在音乐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击打、吹奏乐器的方式来感受节奏,从而完成节奏训练。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了解、感受乐器的声音长音、短音,或清脆、浑厚的声音等,并学习碰铃、响板、三角铁、沙锤等打击乐的节奏;让学生在积极体验中充分发挥想象力,甚至引导其自制打击乐器。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一些生活中的道具,如筷子、盆、铁桶等,引导学生去感受与创作节奏。

三结合生活中的声音完成节奏训练

音乐作品中的很多节奏均是音乐家从自然界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在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唤起学生头脑中已经储存的节奏,如体育课上跑步的“一二一”节奏声、青蛙叫的“呱呱”声、钟摆的“滴答”声等,生活中的这些声音也有助于完成学生的节奏感训练。此外,节奏模仿训练法是中小学音乐课堂节奏训练的常用教学方法。让学生想象和模仿这些声音,如汽车鸣喇叭的声音、公鸡打鸣的声音、火车呼啸而过的声音、敲门声,以及下雨时的滴答声等,这些都能够使其更加快速地掌握其中的节奏,并且有助于提升节奏学习的兴趣。

四利用速度变化完成节奏训练

节奏为乐音中长短变化与轻重变化的一种形式。因此,节奏训练需与速度训练有机结合,方可取得较理想的效果。如谱例2,若要使节奏、拍子与拍号不变,速度再加快一倍,将会出现谱例3的效果;再加快一倍的速度,将会出现谱例4的节奏效果。

三、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进行节奏训练的注意事项

中小学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使其能够轻松地学习音乐知识。因此,中小学生音乐课堂上的节奏训练需要注意两点:第一,应注意节奏训练的频率。教师要让学生更准确地掌握与运用节奏,在训练过程中,每次训练时间不能过长,但应持之以恒,不可半途而废,多次反复训练,并坚持“课上练、下课也练”的原则,久而久之,就能够使学生掌握基本的乐理知识,并提高其音乐欣赏的能力。第二,节奏训练应多样化。中小学生受年龄、性格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注意力不容易集中,对于枯燥的学习形式很容易感到厌倦,教师应通过多样化的手段来进行训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积极性,让内容更形象、生动。

四、结语

总之,在重视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好音乐非常重要。节奏训练作为音乐课堂教学的一部分,应结合中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制定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节奏训练内容。教师可活跃课堂气氛,增强学生的节奏感和乐感,让学生在唱、玩、说、动的过程中去体验、感知节奏与音乐之间的关系,最终通过高质量的节奏训练强化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提高其创作节奏的能力。

范文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利弊分析

[摘要]现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日益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在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就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使课堂变得生动,有趣,极大地增加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大大地提高了教学效果,学生学习效率也明显提高。但是多媒体在教学中的应用也存在很多的不足之处,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一直受到很大的争议。本文主要讨论在中小学音乐的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利弊,通过对利弊的分析,总结出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正确的使用多媒体技术,从而达到正确应用多媒体技术的方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多媒体;中小学;利弊

随着我国的计算机应用的发展,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影响了现在的教学方法,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大大推动了素质教育的发展,受到了教师和学生的称赞。现在的教学不再是用黑板和粉笔,而是用电脑上影像和图片来进行展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促进了教育领域的深刻的变革,多媒体中教学的应用严重影响着现在的学生教育。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有两面性,应用适当会提高教学的质量,应用不当会误导学生,使学生学不到书本上的知识,达不到真正的教学目的,因此要用合理地使用多媒体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避免因使用多媒体技术而使中小学生学不到书上的基础知识。

一、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优势

在中小学生的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增加了学习的趣味和提高了学生的精神集中率。中小学生在课堂上的注意力比较发散,如果音乐课上使用往常在黑板上单纯的讲述,不能让学生体会到学习音乐的乐趣和音乐本身的真谛。音乐课上,老师用多媒体播放一些音乐和图片,会增加学生上课的积极性,给课堂增加很多的生机和活力。多媒体使很多的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使抽象的理论知识变成生动的影像,这样也可以增加学生对音乐知识的记忆力。多媒体的应用增加了学生的视野,在多媒体上老师放入课件里的知识可以是多种不同形式的。但是在黑板上老师只能用粉笔大致地描绘出想要表达的意思,学生的知识水平和阅历都是有限的,可能很难理解老师的意思。但是老师如果很好的应用多媒体,容易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老师所要表达的教学内容,有助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多媒体从视觉和听觉上对学生进行启发,把要学习的知识形象化,不需要老师费力地讲解,学生容易理解书上书面化的知识点,增加学生的学习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做课件的过程中老师要找很多的资料,会发现许多学生和老师自己没有掌握的其他新的知识,这样老师在上课的过程中,对相应的知识点应多做介绍,介绍的知识是多方面的,学生得到的知识将更加全面,从而也拓展了学生的知识范围。

二、中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应用的缺陷

教师在上课的时候过度的使用多媒体,教学技能明显的退化,老师也养成了一种惰性。学生也不能完全的掌握课本上的基础知识,只是把上课当成了一场娱乐。上课并没有针对性的教学,教师过度的关注多媒体的内容,会忽略学生上课的状态,而学生过度的关注多媒体上有趣的内容,会忽略老师要讲解的重点内容。老师和学生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电脑上,因此会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老师做的课件主要是老师的思想,并没有学生的思维,学生只是跟着老师的思路听课,在听课的过程中缺乏了独立思考的能力,被动的接受知识,对学生思维能力也有不好的影响。多媒体的操作速度比较快速,可能学生还没有注意上一个课件的内容,老师就已经讲解过去了,当然学生也不能及时的做笔记。但是用在黑板的讲课中,老师讲的内容不会擦掉,学生不懂的知识,会再次提问老师,或者有时间做笔记。多媒体的讲课中,学生当时的记忆是很深的,但是不能记录下来,对以后的复习也是非常不利的。多媒体课堂会使学生一味地追求课堂的趣味性,忽略了学习基础知识,中小学生的学习要打好基础,这样才能为以后的学习有好的铺垫。

综上所述,多媒体在教学方面的应用有利也有弊,因此要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有利因素,尽量避免其不利的影响。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不能一味的讲解自己做的课件上的知识,要经常提问学生增加他们的思考能力,提问是否知道有关所学习的知识的内容。多媒体课件只是为了增加学生学习的趣味性,并不能在教学中占很大的位置,在遇到书本中比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的时候,可以适当的利用多媒体增加学生的理解力,也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把握书本中的重点。老师在播放课件的过程中,要注意学生的反映,不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要讲解的课件上,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音乐是一种视觉和听觉结合的艺术,不能单纯靠老师对于基础知识的讲解,也需要对听觉的 *** ,上音乐课的过程中,有效地应用课件,增加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必须的。但是对科学技术的应用不能盲目,不能单纯地依赖科学技术,尤其是教学,学生和老师占非常大的比重,多媒体是不能代替学生和老师的位置的。多媒体应用的利弊要分析清楚,这样才能发挥在教学中的积极作用。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参考文献]

[1]曹众,郭声健.突出“以学生为本”理念的香港高中《音乐课程及评估指引》[J].课程•教材•教法,201108.

[2]徐学军.合唱———音乐教师职业幸福感的助推剂[J].音乐天地,200908.

[3]刘敏.钢琴学习者生涯发展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08.

[4]姚海燕.流行音乐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影响及对策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0.

[5]吴世学.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幸福感及其提升[D].华中师范大学,2009.

《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发展论文 》摘要:柏拉图说过:“音乐教育除了注重道德和社会目的外,还把美的东西作为自己的目的来探求,把人教育成美和善的。”音乐教育是通过唱歌、音乐知识和技能训练、欣赏等富于情感的音乐形象对学生进行的美学教育,它对于学生世界观的形成,创造力的培养,情操的养成等都有独特作用。然而由于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有关人员对音乐教育的忽视,农村音乐教育现状与现代化教育的要求相差甚远,因此,本文对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提出了一些自己不成熟的看法,以与同仁商榷。关键词:农村中小学和谐社会音乐教育素质教育人类几千年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健康向上的文化教育不仅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阶梯,也是人类文明生生不息的源泉。而音乐教育造就了人的审美能力,是文化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因此发展健康和谐的音乐教育,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的先进精神文化基础,是建设和谐社会目标实现的必要条件。而众所周知,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在整个国民教育体系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地位,是建设农村和谐文化的前沿阵地。而目前我国农村音乐教育在教育理念、教育管理、师资建设等各方面都相对滞后,严重制约了农村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因此笔者想针对目前农村中小学音乐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教学思想观念落后目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并没有从根本上转变大多数乡村中小学教师和领导的教学观念。不少学校仍把各种统考分数作为评价教师和学生的唯一标准,而且很多农村基层学校领导对音乐教育教学知之甚少,认为音乐课只是一门辅修课,与升学无直接联系,在学校教育中可有可无。所以,忽视音乐教学,用数学、语文等“主科”抢占音乐课的现象在农村大有市场。另外,一些学校对教师的考核与学生升学考试成绩挂钩,音乐课不统考,音乐老师也就没有成绩,就成了教师中的落后分子和下岗的对象,甚至有的音乐教师干脆改行。这不仅破坏了音乐课的整体教学,打击了音乐教师的授课积极性,还造成了音乐教师流失,遏制音乐教学水平发展。音乐教师素质低在乡村中小学音乐教师师资力量中大部分是当地的民办教师。他们很少受过正规的音乐教育,又缺少接受音乐培训的机会,缺乏必要的音乐素养,在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技巧等方面,都存在相当大的缺憾。教师音乐素质低,是造成目前乡村中小学音乐质量低下的重要原因。因此,重视对音乐教师的培养和继续教育,是提高音乐教学质量的一个有效途径,也是加强和提高乡村小学音乐教学质量的根本性措施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不足,教学条件差,缺少相关设施。由于长期以来农村经济落后,财政收入困难,地方政府在教学上的投入很低,在音乐教育上就更是微乎其微。要发放教师的工资都很困难,更别说升级音乐教学设施,引进优秀的音乐教师了。有的地区由于对音乐教学的不重视,即使有音乐教学设备也并未真正用于日常教学中,只是为了应付上级检查评比;有的学校没有独立的音乐教室,教学条件得不到保障;有的学校缺少音乐教学所必需的多种教学设备和相应的音响、音像资料,甚至连音乐教材的配套磁带都没有。这样对于音乐教学的开展是很不利的。音乐教材内容偏深现在的有些音乐教材与农村中小学的教学现状不相适应。教师教起来吃力,学生学起来费劲。甚至许多教师限于自身音乐水平不高,无法教授五线谱等乐理知识,学生也对此不感兴趣,致使音乐课缺少系统性、多样性和丰富性,从而破坏了音乐教学的整体,晦涩难懂的教材内容也成为提高学生音乐水平的瓶颈。二、改变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对策更新教育观念,全面实施素质教育要改变当前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状况,首先党政教育主管部门和音乐教育工作者要转变观念,把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放在提高我国全民素质的高度,有长远的教育眼光,将由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这一变革,大力倡导音乐教育的新理念;建立正确的教师评估机制,彻底消除“正课”与“副课”的偏见,把音乐摆到与其他学科同等重要的议事日程上来,让农村中小学的音乐教育正常有序地开展起来,让音乐课成为中小学教学内容的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务员之家: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稳定和加强农村学校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是农村音乐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保障。它对学校的其他教育教学工作也将起到积极的作用,是提高中小学音乐教育质量的首要问题。因此首先要有效合理地利用现有师资,要充分发挥现有师资的长处,为他们的能力发挥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面对农村音乐教师素质低下的情况,学校应该加大对兼职教师的专业培训力度,充分发挥业务能力较强的教师的带动作用,通过走出去学,请进来讲等多渠道,提高教师音乐素质修养及课堂实践等艺术,达到音乐教师整体素质的全面提高。加大音乐教育投入,增加音乐设施在中小学音乐教育中,音乐教学设施是确保音乐教学正常进行并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条件。因此国家应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的力度,对地方财政不足的部分进行补贴,改善办学条件,使我国的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得到充分发展。学校应有计划、多渠道筹措音乐教学设备专用资金,逐年添置必备的教学用具,修建专用的音乐教室,丰富音乐课堂教学内容。尤其要加大对音乐方面的教辅资料的投入,这样可以让老师了解更多的最新音乐消息,也丰富了学生的视野。因地制宜,改革音乐教材教师对教材的运用要从传统型向研究型转变,在教学方法上要充分发挥教师特长,尊重学生爱好,因势利导;教学内容也要从单纯的唱歌教学转变到对学生进行全方位培养,同时制定因地制宜的音乐课程标准,针对农村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一些拥有生活气息的优秀民间音乐艺术,增加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另外还应适当舍弃教材中超出农村学生接受能力的内容。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进程中,农村音乐教育要义不容辞地担当起历史的重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教育行政部门应当为此提高对农村音乐教育的认识,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殊功能,积极探索在音乐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方法,为培养21世纪的人才做出不懈的努力。参考文献[1]朱名燕,彭志修.音乐教学实施指南[M].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郭声健.艺术教育[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