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冬为百合科植物麦冬的块根,其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一、 现代药理作用 1. 抗心肌缺血和抗心律失常 麦冬多糖可保护心肌,同时具有抑制心肌缺血造成的自由基生成增加和清除氧自由基的作用。 2. 抗血栓形成和改善微循 麦冬能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可有效地防治血栓性疾病。 3. 免疫调节、抗衰老 麦冬水煎剂能增强机体总抗氧化能力,拮抗自由基对生物膜的损伤,降低免疫复合物花环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延缓衰老。 4. 耐缺氧、抗疲劳作用 麦冬多糖对脑缺血损伤有抗缺氧保护作用。麦冬氨基酸以及多糖具有一定的抗疲劳作用 。 5. 降血糖 麦冬水煎剂可通过促进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抑制葡萄糖在肠道吸收,抑制体内糖原分解等实现降糖作用。 二、 应用 1. 舌干口渴、大便干结 麦冬味甘柔润,性偏寒,长于滋养胃阴,生津止渴,兼清胃热,广泛用于胃阴虚有热之舌干口渴、胃脘疼痛、饥不欲食、呕逆、大便干结等。 2. 鼻燥咽干、咽痛干咳、咳血 麦冬不仅善于滋养胃阴,又善养肺阴,清肺热,适用于阴虚肺燥有热的鼻燥咽干,干咳痰少、咳血,咽痛声音嘶哑等。 3.心烦、失眠多梦、健忘 麦冬可归心经,还能养心阴,清心热,并略具除烦安神作用,可用于心阴虚有热之心烦、失眠多梦、健忘、心悸怔仲等症。 4.西医诊为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癌、反复呼吸道感染、妊娠咳嗽、百日咳、肺结核、肺脓肿属肺阴不足者,咽喉炎、慢性鼻炎、糖尿病属肺胃阴虚者均可应用。 三、注意事项 1. 麦冬煎汤内服用量6-15g;或入丸、散、膏。外用:适量,研末调敷;煎汤涂;或鲜品捣汁搽。 2. 虚寒泄泻、湿浊中阻、风寒或寒痰咳喘者均禁服。 3.不要和木耳、苦瓜一起服用,会减弱药效。 4.忌与鲤鱼、鲫鱼一起服用。
膳食小课堂——药知道
Hi~这里是膳食计开设的小课堂—— “药知道” ,膳食君将定期为大家介绍各种中药食材,让你了解中药的性格与脾气,赶快和膳食君一起成为中药小专家吧~
麦冬
能入胃以养胃液,开胃进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于肺,定喘宁嗽。
《医学衷中参西录》
小试牛刀
01
麦冬的禁忌人群是?
A.失眠患者
C.湿气重者
B.肺炎患者
D.慢性咽炎患者
C.湿气重者
麦冬养阴润燥,长期食用可生痰生湿,湿气重者不宜。
02
麦冬和天门冬有什么异同?
两者既能滋肺阴,润肺燥,清肺热,又可养胃阴,清胃热,生津止渴。
不同在于:
天门冬苦寒之性较甚,补肺、胃之阴强于麦冬,对咳嗽咯痰不利者,兼能止咳祛痰,还能入肾经以补肾阴、降肾火,可治肾阴亏虚、阴虚火旺之症。
麦冬微苦寒,养胃阴与清胃热之力虽弱,但滋腻性较小是其所长,还能入心经以补心阴、清心除烦、安神,可治心阴不足及心火亢盛之症。
麦冬主要用来滋补肺阴,而天门冬用来滋补肾阴。
基础知识一览
别名
忍凌、不死草、麦门冬、阶前草
性味归经
味甘,微苦,寒。
归肺,胃,心经。
适用人群
现代研究证实,本品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保护心肌、抗心律失常及镇静、抗菌等作用。临床上主要治疗失眠、肺炎、慢性咽炎、心律失常等疾病。
功效
养阴润肺、益胃生津
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归胃、肺、心经;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清心除烦的功效,用于肺燥干咳、阴虚痨嗽、喉痹咽痛、津伤口渴、内热消渴、心烦失眠、肠燥便秘等症。
保护心肌细胞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麦冬主要含沿阶草苷、甾体皂苷、生物碱、谷甾醇、葡萄糖、氨基酸、维生素等。有改善心肌收缩力,对心肌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而一定程度上达到“生脉”或“复脉”的效果。
镇静、催眠
麦冬有镇静、催眠、抗心肌缺血、抗心律失常、抗肿瘤等作用,尤其对增进老年人 健康 具有多方面功效。
降低血糖
麦冬还有促进胰岛细胞功能恢复、增加肝糖原、降低血糖的作用,是糖尿病患者处方中的常用品。
临床应用
1.麦冬+桑椹、生地
功效:养阴清肺、润肠通便,适用于口干喜饮、大便干结等症状。
2.麦冬+金银花、甘草、桔梗、乌梅、木蝴蝶、胖大海
功效:主治声音嘶哑、咽喉肿痛、干咳烦热、急慢性咽喉炎。
3.麦冬+党参、五味子
功效:益气生津;适于气阴两虚之人,能有效缓解气短、心悸、口干等症状。
注意事项
1、麦冬不宜过量食用,过量则会导致脾胃虚寒、腹泻。
2、麦冬养阴润燥,长期食用可生痰生湿,湿气重者不宜。
3、有外感、痰饮者不宜。
食膳小妙方
麦冬烧豆腐
【材料】
麦冬20克,豆腐2块,料酒、盐、姜、葱、植物油适量。
【做法】
1.将麦冬用清水浸泡一夜,锤扁,去心,洗净;
2.豆腐洗净,切成2厘米见方的丁,姜切片,葱切段。
3.将炒锅置武火上烧热,下入植物油,烧至六成熟时,下入姜,葱爆香;
4.然后下入麦冬,料酒,豆腐,盐即成。
【功效】
滋阴清热,利尿,减肥,降压。
花旗参石斛麦冬茶
【材料】
花旗参(西洋参)、石斛、麦冬。
【做法】
1.将三种材料洗净(花旗参切片),放入电子煲或 养生 煲内入适量的水大火煮开调小火煮60分钟左右即可饮用。
2.煲好后的茶水可用器皿装好作茶水饮用或放入雪柜冷藏饮用。
【功效】
滋阴清热,润肺利咽。适用于急慢性咽炎,消渴等。
参麦猪肉汤
【材料】
西洋参20克、麦冬15克、猪腱200克、姜3片。
【做法】
材料洗净,加水2500毫升煲2小时。
【功效】
清补益气、润肺生津。适合气阴两虚之人食用。
麦冬和菊花、枸杞是可以一起泡水喝的,它有清肝明目,补脾益气,去热清心,清火,除燥,养颜的功效。三者常泡水喝,对身体是非常有好处的,祝你健康。麦冬功效1.养阴清热治疗阴虚内热或热病病伤津、心烦口渴。 2.润肺止咳 治疗燥热伤肺所致的咳嗽、痰稠、气逆。用途1,清心除烦:适于内热扰心之证。a.温病邪热入营,身热夜甚,烦躁不安。b.热伤气阴,心烦口渴,汗出体倦者。c.心阴不足,心烦不眠,舌红少苔者。2,养阴润肺:主治阴虚肺燥,干咳、燥咳,劳热咳血等证。3,益胃生津:善治胃阴不足,舌干口渴,纳呆不饥等证。此外,还可用治阴虚肠燥,大便秘结者。功能主治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用于肺燥干咳。虚痨咳嗽,津伤口渴,心烦失眠,内热消渴,肠燥便秘;咽白喉。 治肺燥干咳,吐血,咯血,肺痿,肺痈,虚劳烦热,消渴,热病津伤,咽干口燥,便秘。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4钱;6~12g。或入丸、散。清养肺胃之阴多去心用,滋阴清心多连心用。临床应用治疗百日咳:麦冬、天冬各20g,鲜竹叶10g,百合15g。水煎服。(〈新编常用中草药手册〉第78页)。1.阴虚燥咳、咯血等:麦冬、天冬、川贝各9g,沙参、生地各15g,水煎服。2.热病心烦不安:麦冬、栀子、竹叶各9g,生地15g,莲子心6g,水煎服。3.糖尿病:党参、麦冬、知母各9g,竹叶、天花粉各15g,生地12g,葛根,获神各6g,五味子、甘草各3g,水煎服。4.萎缩性胃炎:党参、麦冬、沙参、玉竹、天花粉各9g,乌梅、知母、甘草各6g,水煎服。5.阴虚内热、津少口渴 :麦冬、石斛各9g,玉竹、生地各12g,水煎服。
1. 抗炎抗变态反应: 本品对豚鼠离体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动物过敏性气喘有缓解作用[7-10], 并与麻黄碱有协同作用[9]。有微弱的抗组织胺作用, 在豚鼠离体 灌流液中加入抗原时, 本品可使组织胺与SRS-A的释放减少, 此作用较芦丁强。对组织胺引起的被动全身过敏(PSA)、被动皮肤过敏(PCA)及皮肤反应有抑制作用[11]。能抑制过敏性水肿及炎症[12,13], 并能降低小鼠耳毛细血管的通透性 [14], 尚能防止低气压引起的小鼠肺出血[15]。给蛋清致敏豚鼠每天口服黄芩甙50mg/kg,连续1周,对动物再次吸入抗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有保护作用,可使其惊厥前时间明显延长。将黄芩甙与半胱胺酸合用,化学介质的释放量并不减少,说明黄芩甙的抗变态反应机制是通过抑制巯基酶和减少抗原抗体反应时化学介质(组胺、慢反应物质SRS-A)的释放量,来抑制变态反应。2. 抗菌: 黄芩甙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革兰氏阳性菌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结核杆菌、大肠杆菌、百日咳杆菌以及脑膜炎双球菌等革兰氏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其中以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绿脓杆菌的抑制作用最强,且对钧端螺旋体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黄芩甙对多种皮肤致病性真菌如堇色毛癣菌、狗小芽胞癣菌、许兰氏黄癣菌、铁锈色小芽胞癣菌、红色表皮癣菌、白色念珠菌等也有不同程度的体外抑制效果。为黄芩抗菌成分之一, 含 3%本品的眼药水临床用于治疗沙眼, 疗效与治疗沙眼较好的药物利福平相似[16]。3. 利尿: 黄芩甙静注可使麻醉兔尿量增多,小鼠腹腔注射及麻醉犬静注也有利尿效果。4. 保肝利胆: 黄芩甙对由四氯化碳半乳糖胺等所致的实验动物肝损伤有明显的防治作用,能使肝糖元含量增加。对硝酸士的宁所致小鼠肝脏急性中毒,黄芩甙有明显的解毒作用。给予黄芩甙10mg,能使士的宁的LD50 提高倍。黄芩甙进入机体后能借助体内β-葡萄糖醛酸甙酶的作用,分解为甙元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后者能与含有羟基或羧基的毒物结合而呈现解毒作用。此外,黄芩甙使实验动物的胆汁泌出量增加。黄芩甙还能使结扎总输胆管的家兔在1~6h内胆红素增高,但24~48小时后则使之降低。5. 解热: 腹腔或静脉注射给药时, 对疫苗或酵母致热的家兔均能解热[19]。6. 降压: 静脉注射或肌肉注射或灌胃时, 麻醉犬、猫及兔均可引起降压[18]。7. 镇静: 小鼠腹腔注射黄芩甙500~1000mg/kg有镇静效果,作用持续2~3h,能抑制小白鼠的自发活动,抑制阳性条件反射,使反射时间延长,强化次数增加;而非条件反射无变化,且在阴性条件反射未巩固的小鼠给黄芩甙后阴性条件反射改善,因此认为其镇静作用与加强抑制过程有关。其作用强度与剂量呈正相关。8.对糖尿病影响:黄芩甙150mg/(kg·d)灌胃治疗病程2周的糖尿病大鼠模型1周,发现红细胞中山梨醇含量于治疗后显著降低,但停药后1周指标又恢复到治疗前水平。黄芩甙在动物体内也有醛糖还原酶抑制作用,有可能用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防治。9. 其它: 黄芩甙静脉注射或肌注可使兔白细胞总数短时间降低后显著升高,第8~24小时升至最高,48h后逐渐恢复正常,无论降低或升高,白细胞分类计数皆无明显改变。黄芩甙能降低实验大鼠肝脏的总胆固醇、游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水平。黄芩甙可竞争性拮抗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收缩主动脉和肺动脉条的作用;拮抗异丙基肾上腺素舒张气管、增加右心房自发频率的作用,不拮抗苯肾上腺收缩主动脉条的作用。10.体内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大鼠小肠吸收黄芩甙较差,吸收率仅为20%~40%,胆管结扎与不结扎的药物动力学参数为:平均吸收半衰期分别,最终吸收程度依次是,两者无显著差别。肌注与口服给药比较,前者吸收快(即达尿药速度峰)。生物利用度大();而口服给药吸收缓慢(7~16h才达高峰),生物利用度低(22%~36%)。黄芩甙肌注给药的平均消除半衰期为,在体内消除甚快。临床: 国内主要用来治疗肝炎, 对急性黄疸型、急性无黄疸型及慢性肝炎均有明显疗效[22]。
黄芩功能: 清热 燥湿、泻火 解毒 、止血、安胎。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相关知识,欢迎阅读!
黄芩主治:壮热烦渴、肺热 咳嗽 、 湿热 泻痢、黄疸、热淋、吐衄、崩漏、目赤肿痛、胎动不安、痈肿疔疮。
医家论药之黄芩 “昔人以柴胡去热不及黄芩,盖柴胡专主少阳往来寒热,少阳为枢,非柴胡不能宣通中外;黄芩专主阳明蒸热,阳明居中,非黄芩不能开泄蕴著,一主风木客邪,一主湿土蕴著,讵可混论。芩虽苦寒,毕竟治标之药,惟躯壳热者宜之,若阴虚伏热,虚阳发露,可轻试乎?其条实者兼行冲脉,治血热妄行,古方有一味子芩丸,治女人血热,经水暴下不止者,最效。”(《本经逢原》)
“柴胡退热不及黄芩,柴胡苦以发之,散火之标,黄芩寒以胜热,折火之本。”(《本草害利》)
“黄芩,得厚朴、黄连止 腹痛 ;得五味子、牡蒙、牡蛎令人有子;得黄芪、白蔹、赤小豆疗鼠瘘。”(《药对》)
“黄芩得酒上行,得猪胆汁除肝胆热,得柴胡退寒热,得芍药治下痢,得桑白皮泻肺火,得白术安胎。”(《本草纲目》)
“黄芩味苦性寒。枯而大者轻飘上升以清肺,肺清则痰自理矣;实而细者沉重下降以利便,便利则肠澼自去。酒炒则肝热可除,而肝胆火熄;生用则实热堪投,而腹痛斯愈。”(《本草求真》)
“黄芩,主治诸经实热。中枯而飘者,泻肺火,清痰利气;细实而坚者,泻大肠火,养阴退阳。又枯者除寒湿,去热于肌表;坚者滋化源,退热于膀胱。见柴胡则寒,为少阳之妙剂;君白术则和,乃安胎之圣药。若以猪胆炒之,又能泻肝胆之火也;如以麦冬汁浸之,又能润肺家之燥也。酒炒则清头目,盐制则利肾邪。大都治热宜寒,泄实宜苦。黄芩气味寒苦,必真有黄芩症,而后可用。”(《药鉴》)
泻火解毒黄芩的药理作用:
1. 抗病原微 生物 作用
黄芩有较广的抗菌谱。 煎剂在试管内对痢疾杆菌、白喉杆菌、绿脓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感菌、变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溶血 性链球菌、 肺炎 双球菌、 脑膜炎 球菌、霍乱弧菌等均有一定程度的抗菌作用。醇提物对脑膜炎球菌及绿脓杆菌亦有效。曾有报道,黄芩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及霍乱弧菌的抑制作用较其他多种中草药为强。煎剂作喉头喷雾,对脑膜炎带菌者亦有效。煎剂对小白鼠实验性结核病有效,但对豚鼠则无效。煎剂与浸膏,对堇色毛癣菌、犬小芽孢菌、奥杜盎小芽胞癣菌等 10 多种皮肤真菌有抗菌效力。体外实验表明:黄芩煎剂与醇提取物能抑制钩端螺旋体,高浓度时有杀灭效果。煎剂与浸剂在试管内对 流感 病毒 PR8 株与亚洲甲型流感病毒有抑制作用,并能减轻小鼠感染病毒后的肺部损伤和延长存活时间。
2. 解热作用
多数实验证明:黄芩有解热作用,其有效成分为黄芩甙元,作用稍强于安替匹林。对于伤寒混合菌苗引起的发热兔,口服黄芩煎剂(2g/kg )或注射 6%黄芩浸剂(4~6ml),有解热作用。对用酵母人工发热兔灌服煎剂、静脉或腹腔注射黄芩甙亦有解热效果。
以后有人用伤寒混合菌苗发热兔重复实验,大剂量黄芩水煎剂(比上述报道静脉注射黄芩浸剂之量大4~30倍)口服或肌肉注射均未能证实有解热作用,如静脉注射则有轻微解热作用,此情况与静脉注射生理盐水一样,这种观点认为黄芩没有解热作用。黄芩提取物对正常家兔无降温作用。
鉴于上述报道结果不一致,因此黄芩是否有解热性质,有待进一步研究。
3. 抗变态反应和抗炎作用
黄芩甙、黄芩甙元对豚鼠离体气管过敏性收缩及整体 动物 过敏性气喘,均有缓解作用,并与麻黄碱表现协同。甙元的磷酸钠盐较硫酸钠盐作用强。黄芩甙元能抑制离体气管及回肠对抗原所产生的过敏性收缩反应(Schultz-Dale 反应),黄芩甙元的抑制作用较强。每天口服黄芩甙 50mg/kg,连续一周,对蛋清致敏豚鼠再次吸入抗原引起的变态反应有保护作用,可使其惊厥前时间明显延长。对豚鼠被动性 皮肤过敏 反应以及豚鼠和小鼠的被动性全身性变态反应,黄芩甙及黄芩甙元均有抑制作用,甙元较甙作用强。黄芩抗变态反应的机制是:由于伤害了肥大细胞的酶激活系统(SHˉ酶),抑制了过敏性介体的释放,因而不产生过敏反应。离体豚鼠肠实验表明:黄芩甙元有一定的抗组胺与抗乙酰胆碱作用。这两种成分不影响抗原抗体的结合,但能显著减少致敏豚鼠肺切片与抗原反应时 化学 介质的释放量。黄芩能抑制抗原与 IgE 结合,抑制肥大细胞释放组胺而成为较好的临床抗变态反应剂。
黄芩甙有类似维生素 P 的作用,能抑制黄疸时毛细血管壁的渗透性增高。黄芩甙和黄芩甙元对低气压引起的小白鼠实验性肺出血有防治作用。
4. 保肝、利胆、解痉作用
实验证明:黄芩甙有保肝作用,对四氯化碳引起的小鼠肝损伤有明显保护作用。黄芩甙在体内可水解析出甙元黄芩素和葡萄糖醛酸,而后者是已知的解毒、保肝药物。黄芩素也有较弱的解毒作用。
黄芩甙、黄芩素及黄芩乙醇浸膏均有利胆作用,能使实验动物胆汁排泄量增加,尤以黄芩素最为明显。而汉黄芩素则无利胆作用。黄芩甙静注使结扎总输胆管的家兔在1~6小时内胆红素(较对照组)增高,但24~48小时后则使之降低。
5. 对 血脂 及 血糖 的作用
黄芩及三黄制剂(黄连:黄芩:大黄为 1:1:1)对正常家兔血清中总胆甾醇/总磷脂之比值无影响,但能降低喂饲胆甾醇 7 周后家兔的此种比值,亦能降低切除甲状腺家兔的血清中总胆甾醇/总磷脂之比。黄芩的黄酮类成分对乙醇诱导的高脂血症大鼠,有显著的降血脂作用。黄芩甙元和黄芩甙能显著降低大鼠肝组织胆固醇和甘油三酯浓度。实验表明:黄芩对大鼠脂肪组织的脂解有抑制作用,其黄酮类成分对肾上腺素能的α-受体,β-受体和多巴胺受体都有效应,汉黄芩甙元和黄芩甙元显著抑制肾上腺素的脂解作用,汉黄芩甙元、黄芩甙元和黄芩甙显著抑制去甲肾上腺素的脂解作用,黄芩甙显著抑制多巴胺的脂解作用。
黄芩能抑制从葡萄糖合成脂肪。能使血糖轻度上升。
6. 降压、利尿、镇静作用
黄芪根中分得β-谷甾醇、亚油酸主亚麻酸。最近从中分离得12种结晶成分,以及21种氨基酸和1个结晶成分D-β-天冬素(D-β-Asparagine),还证明含有β -谷甾醇、胡萝卜甙、二十九烷、胆碱和蔗糖等。又提到一种具有免疫促进作用的黄芪多糖(Astragalan),经水解后证明它是葡萄糖与阿拉伯糖的多聚体,分子量在2万以下。山西医学院分析了本品中微量成分硒的含量为~。
dimethoxyisoflavane。
黄芪具有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的功效。用于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痈疽难溃,久溃不敛,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本经》记载:“主痈疽,久败疮,排脓止痛。补虚,小儿百病。”《日华子本草》记载:“助气壮筋骨,长肉补血。”
这对于将黄芪作为体外添加剂在辅助生育技术方面(如人工授精、体外授精等)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黄芪是一种价廉物美的补益佳品,其中含有20多种氨基酸和丰富的微量元素。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芪能明显提高人体细胞及体液免疫功能,强心降压,延缓自然衰老的速度。但黄芪性偏温,怕热、牙痛、咽喉痛的人不宜单独服用。
服用方法:生黄芪10克、大枣5枚煎汤饮用,如有以上内热症状,可加太子参或玄参10克同煎。
黄芪属于豆科植物,本名“黄耆”,从字意上看,文中所说的“耆”指的就是稳重而有威望的老人。黄芪为补药之长,因之称其为“黄芪”。此药是我国的特产。黄芪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托毒生肌、利水消肿等功效,近年来对其药理作用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现综述如下。黄芪的功效主要有:一是补气升阳。用于气虚引起的脱肛、子宫脱垂、崩漏、眩晕乏力等,并常与升麻、柴胡等同用。二是固表敛汗。多用于体虚表弱所致的自汗。如表气不固,外感风寒而汗出,用黄芪配白术、防风治之,久服必效。就问健康三是托疮排脓。用于疮疡久不溃破而内陷,有促进溃破及局限作用。用于疮疡溃破后,久不收口,有生肌收口之作用,且常配银花、皂刺、地丁等。就问健康四是利尿消肿。用于阳气不足所致的虚性水肿,并常与防已、茯苓、白术等合而用之。黄氏的作用主要有:1 、增强免疫功能黄芪能增强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使血白细胞及多核白细胞数量显着增加,使巨噬细胞吞噬百分率及吞噬指数显着上升,对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均有促进作用。正常人服用后,血浆IgM,IgE显着增加,以全草效果最好。黄芪能促进血清溶血素形成,提高空斑形成细胞的溶血能力,具明显的碳粒廓清作用和增加脾重的作用。以上作用在正常的生理状态下存在,在免疫功能低下时同样有明显作用。黄芪对免疫功能低下不仅有增强作用,还有双向调节作用。黄芪的有效成分F3在体外试验中显示对癌症患者淋巴细胞功能有完全的恢复作用,在体内动物模型试验中显示出可全部逆转环磷酰胺造成的免疫抑制现象,提示黄芪成分在免疫治疗中可能是一种很有希望的生物反应调节剂。黄芪可以提高淋巴因子(白介素一 2)激活的自然杀伤细胞(LAK)的活性。2 、对干扰素的作用黄芪具有增强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易感冒者在感冒流行季节服用黄芪,不仅可使感冒次数明显减少,而且可使感冒症状较轻,病程较短。3 、增强机体耐缺氧及应激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抗疲劳作用,能显着延长氢化可的松耗竭小鼠的游泳时间和增加肾上腺素重量,对小鼠多种缺氧模型均具有显着的耐受能力,可明显减少全身性耗氧以及增加组织耐缺氧能力。黄芪多糖有明显的耐低温作用,能使正常以及虚损小鼠的抗生存时间明显延长。4 、促进机体代谢黄芪可使细胞的生理代谢增强,这可能是通过细胞内cAMP, cGMP的调节作用来完成的。黄芪还能促进血清和肝脏的蛋白质更新,对蛋白质代谢有促进作用,这可能是黄芪扶正作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5 、改善心功能黄芪对正常心脏有加强收缩的作用,对因中毒或疲劳而衰竭的心脏,强心作用更显着,表现为可使心脏收缩振幅增大,排出血量增多。 100%黄芪注射液可使离体心脏收缩加强、加快。黄芪能改善病毒性心肌炎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还有一定抗心律失常作用,可能是延长有效不应期所致。6、 降压作用以黄芪煎剂、水浸剂、醇浸剂皮下或静脉注射于麻醉动物(犬、猫、兔),均可使血压下降,且作用迅速,持续时间短暂。降压作用是直接扩张外周血管的结果。将黄芪注射液注入实验犬的冠脉、椎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脑血管、肠血管等内脏血管,可使血管阻力指数下降,但注入肾动脉,肾血管阻力指数反而增高,提示黄芪对肾血管的作用与对其他部位血管不同。7、 保肝作用黄芪能防止肝糖原减少,对小白鼠四氯化碳性肝炎有保护作用。黄芪对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阳性转阴也有一定作用,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着(P<)。治疗慢性肝炎的临床有效率,肝郁脾虚型和肝肾阴虚型分别为和,均比对照组为优(),说明单用一味黄芪治疗慢性肝炎,显效率不理想。8 、调节血糖黄芪多糖具有双向调节血糖的作用,可使葡萄糖负荷后小鼠的血糖水平显着下降,并能明显对抗肾上腺素引起的小鼠血糖水平升高,而对胰岛素低血糖无明显影响。就问健康9 、抗茵及抑制病毒作用黄芪对痢疾杆菌、肺炎双球菌、溶血性链球菌A,B,c及金黄色、柠檬色、白色葡萄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黄芪对口腔病毒及流感仙台BB1病毒的致病作用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直接灭活作用。10、 激素样作用黄芪具有类似激素样作用,可延长小鼠的动情期,对小鼠的发育有良好的影响。11、其他黄芪能显着降低家兔血液流变学指标,其性质与强度和丹参注射液相同。100%黄芪注射液对大鼠离体子宫有兴奋、收缩作用。黄芪注射液在试管内对鸡胚股骨有促进生长作用。黄芪还有促进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血红蛋白、血清蛋白与白蛋白升高的作用。黄芪的副作用:三种肾虚慎用黄芪肾病属阴虚,湿热、热毒炽盛者用黄芪一般会出现毒副作用,应禁用。因为黄芪性味甘、微温,阴虚患者服用会助热,易伤阴动血;而湿热、热毒炽盛的患者服用容易滞邪,使病情加重。如果必须服用黄芪,一定要配伍运用。阴虚的表现:有手足心热、口咽干燥、腰酸腰痛、潮热盗汗、失眠多梦、舌质红无苔、脉细数等。湿热的表现:有口苦、口干、舌苔黄腻等。热毒炽盛的表现:有各种化脓性感染,如痤疮感染、咽部感染、腹膜炎等,表现为满面通红、咽红、咽干、咽痛、口苦口干、唇舌红绛、舌苔黄燥、脉滑数等。阴虚患者使用黄芪,必须配伍养阴药使用,如生地、熟地、玄参、麦冬、天冬、玉竹等。湿热患者必须配伍清利湿热药,如黄连、茵陈、黄芩等。热毒炽盛的患者必须配伍清热解毒药,如黄连、栀子、大黄、败酱草等
具有增强免疫力,增强能量,抗疲劳,抗突变,保肝,抑制破骨细胞的作用。黄芪多糖具有降血脂,即降低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升高高密度脂蛋白的作用;能够预防和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病变、周围血管病变以及高脂血症等。黄芪甲苷具有显著降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和尿蛋白的作用,可降低肾皮质和血清中的AGEs,显示黄芪甲苷具有抗氧化作用,并对醛糖还原酶有抑制作用,还有抑制系膜细胞增生、减轻肾脏肥大的作用。在黄芪甲苷中加入适当辅料,可制成口服制剂,它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
干姜这种药材在我们的生活中是比较常见的,相信我们大家对于干姜也是比较熟悉的,当然,干姜这种药材的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我们适当的服用一些干姜,还可以预防疾病的发生,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详细的了解一下干姜的药用成分和作用。干姜这种药材的药用价值是非常高的,当然,干姜中的药用成分也是比较丰富的,适当的服用一些干姜,可以帮助我们大家缓解许多的病症的。干姜当中含有一定量的挥发油,而这种挥发油当中含有α-姜黄烯、姜醇、α-龙脑、姜烯等成分,而干姜甲醇当中还具有镇静、抗炎的效果,其能够帮助改善呕吐以及高血压的情况。除此之外干姜当中的干姜醇提取物还具有一定的抗血吸虫的效果。一些有脾胃阳虚现象的人使用干姜也能够得到改善。如果有体寒现象的人使用干姜还能够温中逐寒以及回阳通脉。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不论是生姜还是干姜,都是我们厨房常用到的调味品,之所以姜会成为我们生活不可缺少的食物,主要是它含有丰富的营养价值,比如说维生素和矿物质,同时还能够有效的刺激胃酸的分泌,不仅胃肠消化,增加我们的食欲。生姜和干姜还是有区别的,比如说干姜能够内里散寒,尤其是我们大家出现了风寒的症状,适当的服用一些干姜可以有效的驱散风寒的,另外,经常服用一些干姜还可以起到非常不错的化痰、止咳的功效。相信我们大家通过上面的这些介绍,对于干姜的一些药用成分和作用也是有了一定的了解了,我们可以知道,干姜中的药用成分也是非常的丰富的,并且我们大家适当的服用干姜,更是可以改善和预防很多的疾病的,有利于我们人体的健康。
gān jiāng
rhizoma zingiberis [朗道汉英字典]
mon ginger dried rhizome [湘雅医学专业词典]
ZINGIBERIS RHIZOMA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Rhizoma Zingiberis(拉)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zingib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dried ginger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干姜为中药名,出自《神农本草经》[1]。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2]。干姜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干姜片呈不规则纵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6cm,宽1~2cm,厚~。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质坚实,断面纤维性。气香、特异,味辛辣。炮姜为不规则的厚片或块,表面鼓起,棕黄色,内部深黄色,质地疏松,气香,味辛辣[2]。姜炭为不规则的厚片或块,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体轻,质松脆[2]。味苦微辣[2]。
干姜味辛,性热[2]。归脾、胃、肾、心、肺经[3]。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消痰下气的功能[1]。治胃腹冷痛胀满,虚寒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1]。干姜能守能走,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2]。又因为本品力速而作用较强,故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2]。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2]。
炮姜味苦、辛,性温[2]。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2]。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2]。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虚寒吐血、便血,崩漏,产后瘀血腹痛[1][2]。
姜炭味苦、涩,性温[2]。归脾、肝经[2]。其辛味消失,守而不走,长于止血温经[2]。其温经作用弱于炮姜,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可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2]。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记载有此中药的药典标准。
Rhizoma Zingiberis(拉)(《中医药学名词(2004)》)
zingiber (《中医药学名词(2004)》)
dried ginger (《中医药学名词(2004)》)
白姜、均姜[1]
干姜、炮姜、姜炭[2]。
干姜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2]。
干姜主产于四川、贵州等地[1]。
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2]。
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干姜片呈不规则纵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6cm,宽1~2cm,厚~。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质坚实,断面纤维性。气香、特异,味辛辣。
清代开始有炮姜炭、黑炮姜等名称,把炮姜和姜炭混为一个品种,近代有一部分地区也把两者作为一个炮制品,按炮制火候及成品性状分析,炮姜炭和黑炮姜实为姜炭[2]。
汉代有火炮(《金贵要略方论》)的方法[2]。
宋代有甘草水制、烧存性(《太平圣惠方》)、“炒令黑”(《重修政和经使证类备用本草》)、盐炒(《圣济总录》)、煅存性(《疮疡经验全书》)、爁制、巴豆制(《太平惠民和剂局方》)、黄泥裹、地黄汁炒(《校注妇人良方》)、土炒(《类编朱氏集验医方》)等多种炮制方法[2]。
元代仍用“慢火炮裂”(《卫生宝鉴》)[2]。
明代有硇砂炒(《奇效良方》)、童便炒黑(《医学入门》)、水浸火煨、慢火煨至极黑(《寿世保元》)等法,并认为“童便炒黑止鼻衄、唾血、血痢、崩漏”(《医学入门》),“若治产后血虚发热及止血俱炒黑,温中炮用,散寒邪、理肺气、止呕生用”(《炮炙大法》)[2]。
清代尚有姜炭(《外科大成》)、炮姜炭(《外科证治全生集》)、酒蒸炮姜(《幼幼集成》)等炮制品种[2]。
现在主要的炮制方法有砂烫、炒炭等[2]。
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筛去碎屑[2]。
先将净河砂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炒热,再加入干姜片或块,不断翻动,炒至鼓起,表面棕褐色,取出,筛去砂,晾凉[2]。
取干姜块,置炒制容器内,用武火加热,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喷淋少许清水,灭尽火星,略炒,取出晾干,筛去碎屑[2]。
干姜为不规则的厚片或丁块[2]。表面灰棕色或淡黄棕色[2]。切面黄白色,有明显的筋脉小点,显粉性,有特异香气,味辛辣[2]。
炮姜为不规则的厚片或块,表面鼓起,棕黄色,内部深黄色,质地疏松,气香,味辛辣[2]。
姜炭为不规则的厚片或块,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体轻,质松脆[2]。味苦微辣[2]。
干姜能守能走,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2]。又因为本品力速而作用较强,故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2]。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2]。如温中散寒的大建中汤(《金贵要略方论》);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注解伤寒论》);温肺散寒而化痰饮的小青龙汤(《注解伤寒论》)[2]。
炮姜味苦、辛,性温[2]。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2]。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2]。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2]。如治疗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霍乱转筋的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胃虚寒便血的艾叶丸(《太平圣惠方》)[2]。
姜炭味苦、涩,性温[2]。归脾、肝经[2]。其辛味消失,守而不走,长于止血温经[2]。其温经作用弱于炮姜,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可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2]。如治疗血崩的如圣散(《丹溪心法》);或用干姜烧黑存性,为末,米饮调服,治血痢不止(《姚氏集验方》)[2]。
干姜主要成分为姜酮(zingiberone)、β没药烯(βbisabolene)、姜醇(zingiberol)、姜烯(zingiberene)及姜辣醇类(gingerols)、6姜辣烯酮(6shogaol),8姜辣烯酮(8shogaol)等[2]。
对于姜、炮姜、姜炭的挥发油含量进行比较,结果表明,干姜含量最高,颜色较浅;炮姜含量明显下降;姜炭含量最低,约为干姜的1/2,且后二者挥发油颜色较深[2]。
对挥发油和醚提取物的研究表明,生姜与干姜的挥发油和醚提取物层析图谱大致相同,炮姜与姜炭亦无明显的差别,但前二者与后二者相比,有较大变化[2]。干姜经加热炮制后,部分斑点消失,同时出现了一些新斑点,相同Rf值之间相对含量也产生了明显变化[2]。以姜辣醇和6姜辣烯酮为标准对照,进行薄层色谱分析,结果表明,姜辣醇含量生姜>干姜>炮姜>姜炭;6姜辣烯酮含量干姜>炮姜>生姜>姜炭[2]。对姜不同炮制品的醚提取液进行气相质谱计算机检测,从生姜、干姜、炮姜、姜炭中各检出25、22、23、23种成分,各炮制品检出成分的质和量都产生了部分变化[2]。
(1)抗溃疡作用:取干姜、炮姜水煎液按给大鼠灌胃[2]。结果表明,炮姜除消炎痛模型外,对应激性胃溃疡、醋酸诱发胃溃疡、幽门结扎型胃溃疡均呈明显的抑制倾向,干姜无此作用[2]。
(2)止血作用:炮姜和姜炭均能缩短小鼠的出血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2]。姜炭的作用又比炮姜强,两者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2]。炮姜和姜炭均能缩短小鼠的凝血时间,且姜炭水煎液的凝血作用优于炮姜,也优于本身的醚提液[2]。生姜和干姜水煎液均无缩短凝血时间的作用[2]。
(3)毒性:小鼠急性毒性试验表明,炮姜水煎液灌胃毒性较干姜增大,表明干姜经加热炮制后水溶性毒性成分可能有某些变化[2]。
贮干燥容器内,密闭,置通风干燥处[2]。
干姜味辛,性热[2]。
干姜归脾、胃、肾、心、肺经[3]。
干姜入心、肺、脾、肾经[1]。
炮姜味苦、辛,性温[2]。
姜炭味苦、涩,性温,归脾、肝经[2]。
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燥湿消痰的功能[2]。
干姜具有温中逐寒,回阳通脉,消痰下气的功能[1]。治胃腹冷痛胀满,虚寒吐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风寒湿痹[1]。
干姜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功效[3]。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3]。
干姜能守能走,故对中焦寒邪偏盛而兼湿者以及寒饮伏肺的喘咳颇为相宜[2]。又因为本品力速而作用较强,故用于回阳救逆,其效甚佳[2]。常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痰饮喘咳[2]。如温中散寒的大建中汤(《金贵要略方论》);回阳救逆的四逆汤(《注解伤寒论》);温肺散寒而化痰饮的小青龙汤(《注解伤寒论》)[2]。
炮姜味苦、辛,性温[2]。具有温中散寒、温经止血的功能[2]。其辛燥之性较干姜弱,温里之力不如干姜迅猛,但作用缓和持久,且长于温中止痛、止泻和温经止血[2]。可用于中气虚寒的腹痛、腹泻和虚寒性出血[2]。如治疗脾胃虚寒之腹痛、腹泻、霍乱转筋的附子理中丸(《太平惠民和剂局方》);治脾胃虚寒便血的艾叶丸(《太平圣惠方》)[2]。
炮姜:温中止泻,止血。治寒性腹泻,虚寒吐血、便血,崩漏,产后瘀血腹痛[1]。
姜炭味苦、涩,性温[2]。归脾、肝经[2]。其辛味消失,守而不走,长于止血温经[2]。其温经作用弱于炮姜,固涩止血作用强于炮姜,可用于各种虚寒性出血,且出血较急,出血量较多者[2]。如治疗血崩的如圣散(《丹溪心法》);或用干姜烧黑存性,为末,米饮调服,治血痢不止(《姚氏集验方》)[2]。
煎服:3~9g[1]。孕妇慎服[1]。
干姜含挥发油,主成分为姜烯酮、α姜黄烯(αcurcumene)、姜烯(Zingiberene)、6姜辣醇、龙脑、柠檬醛等[1]。
干姜能反射性兴奋血管运动中枢和交感神经,使血压上升[1]。本品成分还可麻醉降温[1]。
干姜
Ganjiang
ZINGIBERIS RHIZOMA
本品为姜科植物姜Zingiber ojjicinale Rosc.的干燥根茎。冬季采挖,除去须根和泥沙,晒干或低温干燥。趁鲜切片晒干或低温干燥者称为“干姜片”。
呈扁平块状,具指状分枝,长3~7cm,厚1~2cm。表面灰黄色或浅灰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和明显的环节。分枝处常有鳞叶残存,分枝顶端有茎痕或芽。质坚实,断面黄白色或灰白色,粉性或颗粒性,内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及黄色油点散在。气香、特异,味辛辣。
本品呈不规则纵切片或斜切片,具指状分枝,长1~6cm,宽1~2cm,厚~。外皮灰黄色或浅黄棕色,粗糙,具纵皱纹及明显的环节。切面灰黄色或灰白色,略显粉性,可见较多的纵向纤维,有的呈毛状。质坚实,断面纤维性。气香、特异,味辛辣。
(1)本品粉末淡黄棕色。淀粉粒众多,长卵圆形、三角状卵形、椭圆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直径5~40μm,脐点点状,位于较小端,也有呈裂缝状者,层纹有的明显。油细胞及树脂细胞散于薄壁组织中,内含淡黄色油滴或暗红棕色物质。纤维成柬或散离,先端钝尖,少数分叉,有的一边呈波状或锯齿状,直径15~40μm,壁稍厚,非木化,具斜细纹孔,常可见菲薄的横隔。梯纹导管、螺纹导管及网纹导管多见,少数为环纹导管,直径15~70μm。导管或纤维旁有时可见内含暗红棕色物的管状细胞,直径12~20μm。
(2)取本品粉末l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10分钟,滤过,取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干姜对照药材l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再取6姜辣素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戍每1ml含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6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三氯甲烷一乙酸乙酯(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不得过(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H第二法)。
不得过(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Ⅸ K)。
照水溶性浸出物测定(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 A)项下的热浸法测定,不得少于22. 0%。
取本品最粗粉适量,加水700ml,照挥发油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X D)测定。
本品含挥发油不得少于(ml/g)。
照高效液相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D)测定。
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一甲醇一水(40:5:5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80nm。理论板数按6一姜辣素峰计算应不低于5000。
取6一姜辣素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甲醇制成每1ml含的溶液,即得。
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精密称定,置具塞锥彤瓶中,精密加入75%甲醇20ml,称定重量,超声处理(功率10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再称定重量,用75%甲醇补足减失的重量,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即得。
本品按干燥品计算,含6一姜辣素(C17H2604)不得少于。
除去杂质,略泡,洗净,润透,切厚片或块,干燥。
本品呈不规则片块状,厚~。
同药材。
取干姜块,照炒炭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Ⅱ D)炒至表面黑色、内部棕褐色。
本品形如干姜片块,表面焦黑色,内部棕褐色,体轻,质松脆。味微苦,微辣。
取本品粉末2g,加75%甲醇40ml,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酸乙酯1ml使溶解,作为供试品溶液。另取6一姜辣素对照品、姜酮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分别制成每1ml各含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一部附录Ⅵ B)试验,吸取供试品溶液和6一姜辣素对照品溶液各6μl、姜酮对照品溶液4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三氯甲烷一乙酸乙糖(2: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香草醛硫酸试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同药材,不得少于[4]。
同药材,含6一姜辣素(C17H2604)不得少于。
医学百科,马上计算!
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
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用于脘腹冷痛,呕吐泄泻,肢冷脉微,寒饮喘咳。
3~l0g。
置阴凉干燥处,防蛀。
姜流浸膏
中药干姜的性味归经辛,热。归脾、胃、肾、心、肺经。中药干姜的功效温中,作用在脾胃,凡脾胃有寒,无论是寒实证还是虚寒证,也无论表现为疼痛还是胀满、食欲降低、消化不良、恶心、呕吐、腹泻均可,但要相应配伍。1.温中散寒,用于脾胃寒证,症见脘腹冷痛,呕吐泄泻等。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而长于温中散寒,健运脾阳,凡脾胃寒证,无论外寒内侵之实证,或阳气不足之虚证均适用。若胃寒呕吐,脘腹冷痛,每配高良姜用,如二姜丸。若脾胃虚寒,脘腹冷痛,呕吐泄泻,多与党参、白术等配伍,如理中丸。2.回阳(回阳通脉),用于亡阳证。干姜主要归心,能振心奋阳气,改善脉息欲绝之证,故谓之回阳通脉。本品性味辛热,能回阳通脉。故可治心肾阳虚,阴寒内盛所致的亡阳厥逆,脉微欲绝者,每与附子相须为用,如四逆汤。3.温肺化饮,用于痰饮咳嗽,类似于生姜,但较生姜作用强。干姜、生姜均可温中,但干姜强于生姜,生姜长于止呕,干姜差,温肺化饮干姜强于生姜,生姜能发散风寒,用于风寒表证,而干姜能回阳通脉,用于亡阳证辅药。用于寒饮伏肺,见咳嗽气喘,形寒背冷,痰多清稀。本品能温散肺寒而化痰饮。常与麻黄、细辛、五味子等同用,如小青龙汤。中药干姜的作用(药理)具有抗溃疡、抑制肠管收缩、利胆、抗缺氧、抗血栓及抗血小板聚集、镇吐、解热、镇痛、抗炎、抗菌、灭螺、抗血吸虫等作用。干姜含挥发油,油中主要成分为姜烯、姜醇、水芹烯、茨烯、柠檬醛、姜辣素、龙脑、橙花醛等,此外尚含树脂及淀粉。干姜浸剂能抑制胃液酸度及胃液的分泌。姜的多种成分可诱发实验动物自发运动抑制;干姜的乙醚提取物和水提取物都具有明显的镇痛及抗炎作用。静脉注射干姜浸剂,有一过性升压作用及继之的降压作用,并能增强自主活动;干姜浸剂及干姜浸剂与半夏浸剂合用时均可使离体心脏自主运动增强。姜的乙醇提取液能直接兴奋心脏,对血管运动中枢有兴奋作用。干姜水提取物及其挥发油对实验性血栓形成有明显的预防作用。干姜的醚提取物能减缓整体小鼠的耗氧速度并提高耐缺氧能力。干姜浸剂能抑制血管通透性,与半夏浸剂同用时有利尿作用。干姜有镇呕、镇静、镇痛、驱风健胃、止咳作用。中药干姜的应用1.用于脾胃寒证。本品辛热燥烈,主入脾胃经,长于温散中焦寒邪,以健运脾胃功能。故凡脾胃寒证,无论外寒内侵,还是阳气不足的寒证皆宜选用。治脾胃寒证,可单用,如《外台秘要》以本品研末服,治脘腹卒痛;也可与高良姜、吴茱萸、花椒等温中散寒药配伍。若胃寒呕吐,常与半夏、吴茱萸等温中降逆止呕药配伍。若脾胃虚寒,脘腹冷痛,食欲不振,饮食减少,呕吐泄泻,常与补气健脾药配伍,如《伤寒论》理中汤,以之与人参、白术等药同用。2.用于亡阳证。本品辛热,能温心回阳以通脉。治阴寒内盛,心肾阳衰,或大吐大泻,阳气衰竭所致的亡阳厥逆,脉微欲绝,每与附子相须为用,以增强回阳救逆之功,并可降低附子的毒烈之性。如《伤寒论》四逆汤,以之与附子等药同用。3.用于寒饮咳喘。本品辛热,入脾胃肺经,既能温散肺中寒邪,以利肺之宣降,而痰饮可化,又能温运脾胃,以去湿浊,可绝生痰之源。故常用治寒痰水饮迫肺所致的形寒背冷,痰多清稀,咳嗽或喘息者。多与温肺化饮,止咳平喘之品配伍,如《伤寒论》小青龙汤,以之与细辛、五味子、麻黄等药同用。
干姜药性辛热归脾胃,肾心经,具有温中散寒,回阳通脉,温肺化饮的作用,对于腹痛呕吐,谢谢王阳,郑寒饮喘咳等都有很好的疗效
冰片,又名龙脑,梅片、龙脑冰片,古称龙脑香,为龙脑香科常绿乔木龙脑香树脂的加工结晶品,为常用中药之一。天然冰片有龙脑香和艾脑之分,后者是菊科植物艾纳香叶提取的结晶,龙脑香是冰片中的正品,主要成分是龙脑。除龙脑外还含有大量的异龙脑,异龙脑为龙脑的差向异构体。天然冰片主要含龙脑,合成冰片主要含龙脑和异龙脑。以片大,质薄,色洁白,质松脆,气清香者佳.用松节油、樟脑等原料经化学合成的称机制冰片。味辛、苦,性微寒。有开窍醒神、清热消肿、止痛的功能。用于神志昏迷、温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气厥、中恶、疮疡肿痛、口疮、咽喉肿痛、目赤肿痛、眼疾、牙龈肿痛等。现代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冰片:以片大,质薄,色洁白,质松脆,气清香者佳.
冰片古人把它用于开窍、清神、清上热、止痛、治疮等,我把冰片做为通经活络、开心、开肺、祛瘀、化结、清心、造气的主要用药。如冰片与朴硝、石葛蒲、马勃,射干、麻黄、桂枝同用,它能大造新气,大除寒湿,也能起到排邪补正、推陈出新的作用。冰片加上地龙、朴硝,它可以使整个内脏气变、血变、大起、大升。我治心脏病,甲亢用这样的药方,加上自己的修炼,让气走先行,药从后继。药下肚五分钟内,内气翻腾,五脏巨变,翻江倒海之势,逼迫患者立即猛吐,吐完轻松愉快,周身轻盈舒畅,恰似另换一身。在治肺、甲亢、心脏中要重下除寒,补气之药与冰片等药同行。这样一来,可以说用药上是急慢得中,开心取乐,清宜肺瘀,除寒生津。因为冰片、朴硝、苏合香、马勃还可以助寒之力。冰片辛、苦、寒,怎么能助麻黄除寒呢?一个是辛温,一个是辛寒,怎能恰合呢?因为冰片、菖蒲与麻黄等除寒宜肺,还可以清肺化痰,消痛化浊,清燥。冰片对各种药性还可以起到加速的快效作用。
冰片的功效与作用有哪些呢?本文是我整理冰片的功效与作用的资料,仅供参考。冰片的功效与作用 【 中药 概述】 冰片,别名艾片、龙脑、梅片,为龙脑香科乔木的树脂加工结晶品。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经。 1.开窍醒神:用于温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神志昏迷、痉厥,不省人事等,如(安宫牛黄丸)。 2. 清热 消肿:外用于咽喉肿痛、口舌溃烂、目赤肿痛及耳道流脓等,如(< 外科 正宗>冰硼散)、(拔云散)。 3.用于疮疡痈肿、目赤云翳,如(<重楼玉钥>生肌散)。 【药效鉴别】 冰片走窜开窍,“无往不达”,其性凉,清热 解毒 的效力优于麝香。能引药深入病处,若病邪尚在体浅部者,用之反有引病深入的可能,故病在深部者用之。 【药理作用】 体外对葡萄球菌、链球菌等有抑制作用。 【 化学 成分】 含右旋龙脑律草烯、榄香烯、龙脑及香醇酮等。 【用量用法】 ——5g,入丸散剂,不宜入汤剂。外用适量。 【注】 药用冰片有三种。艾片(为菊科 植物 艾纳香的叶中提取的结晶,为天然冰片的一种);机制冰片(是用樟脑、松节油等经化学方法合成的);龙脑冰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树脂的加工品,又叫“梅片”)。 冰片的介绍 冰片其他名称:龙脑 脑子 瑞龙脑 梅花脑子 梅花片脑 片脑 梅花脑 冰片脑 梅片 梅冰 艾片 龙脑香科、龙脑香属常绿乔木植物。 龙脑香 拉丁文学名:Dryobalanops aromatica Gaertn. f. 树脂加工品,或龙脑香的树干经蒸馏冷却而得的结晶,称“龙脑冰片”,亦称“梅片”。由菊科 野生艾纳香草 栽培艾纳香草 艾纳香叶 多年生草本植物艾纳香(大艾)Blumea balsamifera DC.叶的升华物经加工劈削而成,称“艾片”。现多用松节油、樟脑等,经化学方法合成,称“机制冰片”。龙脑香主产于东南亚地区,我国台湾有引种;艾纳香主产于广东、广西、云南、贵州等地。冰片成品须贮于阴凉处,密闭。研粉用。 一种萜。分子式C10H18O。又称龙脑或2-莰醇。白色半透明的六方形晶体,像樟脑的气味。右旋冰片为叶状或六方形片状晶体;熔点208℃,沸点212℃,相对密度(20/4℃) ,比旋光度 + (乙醇);溶于乙醇、乙醚和苯。左旋冰片为六方形片状晶体;熔点℃,沸点 210℃(779毫米汞柱) ,相对密度 ( 20/4℃ ),°(乙醇);溶于乙醇、乙醚、丙酮和苯。消旋冰片为叶片状晶体;熔点℃ ,易升华,相对密度 (20/4℃);溶于乙醇、乙醚和苯。氧化时生成樟脑。冰片可由樟脑在乙醇溶液中用金属钠还原;或由蒎烯在催化剂存在下用草酸酯化再经水解制得。冰片广泛用于配制迷迭香、熏衣草型香精,并用于中药和中国墨中。 【性味归经】 辛、苦,微寒。归心、脾,肺烃。 【功效】 开窍醒神,清热止痛。 【应用】 1,用于闭证神昏。本品有开窍醒神之功效,但不及麝香,二者常相须为用。然冰片性偏寒凉,为凉开之品,宜用治热病神昏、痰热内闭、暑热卒厥、小儿惊风等热闭,常与牛黄、麝番、黄连等配伍,如安宫牛黄丸。若与温里祛寒及性偏温热的开窍药配伍,也可以治疗寒闭。 2.用于目赤肿痛,喉痹口疮。本品苦寒,有清热止痛、消肿之功,为 五官科 常 用药 。治疗目赤肿痛,单用点眼即效:也可与炉甘石、硼砂、熊胆等制成点眼药水,如八宝眼药水。治疗咽喉肿痛、口舌生疮,常与硼砂、朱砂、玄明粉共研细末,吹敷患处,如冰硼散。治疗风热喉痹,《濒湖集简方》以之与灯心草、黄柏、白矾共为末,吹患处取效。 3.用于疮疡肿痛,溃后不敛。本品亦有清热解毒、防腐生肌作用。以本品与银朱、香油制成红褐色药膏外用,可治烫火伤;与象皮、血竭、乳香等同用,治疗疮疡溃后不敛,如生肌散。近代以本品搅溶于核桃油中滴耳,治疗急、慢性化脓性 中耳炎 ,有较好疗效。 此外,本品用治 冠心病 心绞痛 及齿痛,有一定疗效。 【用法用量】 入丸散,每次~。外用适量。不宜入煎剂。 【使用注意】 孕妇慎用。 因实验证明本品对中、晚期任娠小鼠有引产作用。 备述 1.《新修本草》:“主心腹邪气, 风湿 积聚,耳聋,明目,去目赤肤翳。” 《本草纲目》:“疗喉痹、脑痛、鼻瘪、齿痛、伤寒舌出、小儿痘陷。 通诸窍,散郁火。” 《医林纂要》:“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治惊痫、痰迷、喉痹,舌 胀、牙痛、耳聋、鼻息、目赤浮翳、痘毒内陷、杀虫、 痔疮 、催生,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然散而易竭,是终归阴寒也。” 2.龙脑冰片含右旋龙脑,又含律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倍丰萜,以及齐墩果酸、麦珠子酸、积雪草酸、龙脑香醇、古柯二醇等三萜化合物。艾片含左旋崐龙脑。机制冰片为消旋混合龙脑。冰片局部应用对感觉 神经 有较微刺激,有一定的止痛及温和的防腐作用。经肠系膜吸收迅速,给药5分钟即可通过血脑屏障,且在脑蓄积时间长,量也相当高,此为冰片的芳香开窍作用提供了初步实验依据。较高浓度()对葡输球菌、链球菌、 肺炎 双球茵、大肠杆菌及部分致 病性皮肤真菌等有抑制作用。对中、晚期任娠小鼠有引产作用。 冰片为龙脑香科植物龙脑香的加工品,其成分含右旋龙脑律草烯、β-榄香烯、石竹烯等。本品味辛,性寒,有通诸窍、散郁火,消肿去翳等作用。在 美容 方中以之作清热散火、辟秽化浊之品,用于因血热,内热蕴结所致的口臭、体气、疮疡肿疖等症的治疗。 3. 冰片性质: 冰片为无色透明或白色半透明的片状松脆结晶;气清香,味辛、凉; 具挥发性,易升华,点燃发生浓烟,并有带光的火焰。 本品在乙醇、氯仿、汽油或乙醚中易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右旋龙脑熔点为208℃,沸点212℃,左旋龙脑熔点为204℃,沸点210℃ 4.质量标准:(2000版中国药典) 外观: 熔点:205-210℃ 鉴别: 香草醛硫酸颜色反应 樟脑气味反应 检查: PH值:酚酞和甲基红均不得显红色。 不挥发物:小于 水分:石油醚溶解应澄清 重金属:不得超过5ppm 含量测定: 采用GC方法,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采用龙脑标准品计算校正因子,测定样品,龙脑含量:不低于55%。 适合人群 气虚虚弱之昏厥及孕妇禁服。 食疗 作用 冰片味辛、苦,微寒;归心、肝、肺经;清香宣散; 具有开窍醒神,清热散毒,明目退翳的功效; 主治热病高热神昏,中风痰厥惊痫,暑湿蒙蔽清窍,喉痹耳聋,口疮齿肿,疮痈疳痔,目赤肿痛,翳膜遮睛。 做法指导 1. 热闭神昏者,可与麝香、牛黄、黄连、郁金等配伍,以清热开窍。 2. 凡痰火郁闭,喉痹音哑,或火热壅滞,口疮齿肿者,可与朱砂、硼砂、玄明粉配伍吹搽患处,以散火解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