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菲利普拉金论文研究

发布时间:

菲利普拉金论文研究

海子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西川撰文)(注:2001年4月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海子为什么要自杀根据海子死后一些诗人和作家发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海子死后,关于海子诗歌的水平问题,也有过一些大大小小的争论,有人说他的诗是伟大的诗,有人说他的诗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最近在某期书城杂志上就发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运》的文章,称自己是海子的大学同学,然后断章取义地找出若干句子,对海子的诗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质疑。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的说法。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门》中,他认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从某个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论文似乎稍显得形而上了些,但是他的立论和论证是严谨的,所得出的结论也让许多人信服。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就是诗人西川。有关海子之死,西川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纪念》,做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后他又全面编辑过海子的诗歌作品,也许他的一些说法是最为可靠的。另外一点就是,当由于海子的死引发了众多青年诗人的自杀事件之后,西川又写了《死亡后记》,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海子自杀的几种原因,并提醒青年诗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动,好好珍惜生命。,这也表现了诗人西川的良好社会责任感。以下是我所知和我所猜测的海子自杀的原因:①自杀情结 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我在《怀念》中已经引述过海子于1986年写下的一篇日记,那篇日记记于他一次未遂自杀之后。此外,我们从海子的大量诗作中(如发表于1989年第一、二期《十月》上的《太阳?诗剧》和他至今未发表过的长诗《太阳?断头篇》等),也可以找到海子自杀的精神线索。他在诗中反复、具体地谈到死亡--死亡与农业、死亡与泥土、死亡与天堂,以及鲜血、头盖骨、尸体等等。海子对于死亡的谈论甚至不仅限于诗歌写作中。他死后,朋友们回忆起他生前说过的一些话,深悔从前没有太留意。有一位海子在昌平的友人告诉我,海子甚至同他谈到过自杀的方式。海子选择卧轨,或许是因为他不可能选择从飞机上往下跳;在诸种可能的自杀方式中,卧轨似乎是最便当、最干净、最尊严的一种方式。我想海子是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话题中沉浸太深了,这一切对海子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暗示。人说话应该避谶,而海子是一个不避谶的人。这使得他最终不可控制地朝自身的黑暗陷落。海子的另一个自我暗示是“天才短命”。在分析了以往作家、艺术家的工作方式与其寿限的神秘关系后,海子得出这一结论;他尊称那些“短命天才”为光洁的“王子”。或许海子与那些“王子” 有着某种心理和写作风格上的认同,于是“短命”对他的生命和写作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探究海子的写作方式与其写作理想的矛盾时还会谈到。海子对自己自杀的看法或许与那些批评家的看法有较大不同。谁知道呢?也许那些批评家是正确的,而海子自己反倒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而死。但我想我们至少应该了解海子的形而上学,那就是:“道家暴力”。我一直不太明白“道家暴力”到底是什么意思。道者,天道,太初有道之道,道可道非常道之道,可这与暴力有什么关系呢?海子把道形象化为一柄悬挂于头顶的利斧,可道为什么只能是利斧而不能是别的呢?1987年以后,海子放弃了其诗歌中母性、水质的爱,而转向一种父性、烈火般的复仇。他特别赞赏鲁迅对待社会、世人“一个也不原谅”的态度。他的复仇之斧、道之斧挥舞起来,真像天上那严厉的“老爷子”。但海子毕竟是海子,他没有把这利斧挥向别人,而是挥向了自己,也就是说他首先向自己复仇。他蔑视那“自我原谅”的抒情诗。他死于道。②性格因素 要探究海子自杀的原因,不能不谈到他的性格。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爱干净,喜欢嘉宝那样的女人,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在多数情况下,海子像一只绵羊一样对待他人。有一回海子的一个同事给他送信,因为信有好多封,那人便一边读着信封上海子的名字--“海子海子海子”--一边把信递给他。可是忽然,送信人不再读“海子海子海子”,而改口为“孙子孙子孙子”,海子觉得送信人是在说着玩,便只是笑,倒是站在一旁的骆一禾火了起来,把送信人大骂一顿。一般说来,海子是温和的,但他也有愤怒的时候,而且愤怒起来像一只豹子。有一回他在饭馆里一个人和几个人打起架来,结果打碎了眼镜,脸上也留下了血痕。事后他对我说,因为当时他真把命豁出去了,所以他一个人和那几个人打了个平手。海子性格的形成,应该既有其先天因素,也有其后天因素。所谓后天因素,自然指的是其农业背景。海子是农业的儿子,他迷恋泥土,对于伴随着时代发展而消亡的某些东西,他自然伤感于心。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这趟故乡之行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荒凉之感。“有些你熟悉的东西再也找不到了,”他说。“你在家乡完全变成了个陌生人!”至于先天因素,我指的是他的星座。海子生于1964年4月2日,属白羊星座。如果我们不仅仅是出于迷信的兴趣来看待他的星座的话,我们至少可以在这里发现某些有趣的东西。海子一生热爱梵?高,称梵?高为“瘦哥哥”,而梵?高恰恰也是白羊星座生人,这其中难道没有什么神秘的联系吗?是否生于这个星座的人都有一种铤而走险的倾向?早在1984年,海子就写过一首献给梵?高的诗,名为《阿尔的太阳》。诗中写道:瘦哥哥梵高,梵高啊/从地下强劲喷出的/火山一样不计后果的/是丝杉和麦田/还有你自己/喷出多余的活命时间这首诗写的是梵高,难道我们不可以把它看作是海子的某种自况吗?“不计后果”这个词,用在海子身上多么贴切!③生活方式 海子的生活相当封闭。我在《怀念》一文中对此已有所描述。我要补充的一点是,海子似乎拒绝改变他生活的封闭性。他宁可生活在威廉布莱克所说的“天真”状态,而拒绝进入一种更完满、丰富,当然也是更危险的“经验”状态。1988年底,一禾和我先后结了婚,但海子坚持不结婚,而且劝我们也别结婚。他在昌平曾经有一位女友,就因为他拒绝与人家结婚,人家才离开了他。我们可以想像海子在昌平的生活是相当寂寞的;有时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与别人交流。有一次他走进昌平一家饭馆。他对饭馆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饭馆老板可没有那种尼采式的浪漫,他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我想是简单、枯燥的生活害了海子;他的生活缺少交流,即使在家里也是如此。他同家人的关系很好,同大弟弟查曙明保持着通信联系。但他的家人不可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写作。据说在家里,他的农民父亲甚至有点儿不敢跟他说话,因为他是一位大学老师。海子死前给家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有一段时间,海子自己大概也觉得在昌平的生活难以忍受。他想在市里找一份工作,这样就可以住得离朋友们近一些。但是要想在北京找一份正式的、稳定的工作谈何容易。海子的死使我对人的生活方式颇多感想,或许任何一个人都需要被一张网罩住,而这张网就是社会关系之网。一般说来,这张网会剥夺我们生活的纯洁性,使我们疲于奔跑,心绪难定,使我们觉得生命徒耗在聊天、办事上,真如行尸走肉。但另一方面,这张网恐怕也是我们生存的保障,我们不能否认它也有可靠的一面。无论是血缘关系,还是婚姻关系,还是社会关系,都会像一只只手紧紧抓住你的肩膀;你即使想离开也不太容易,因为这些手会把你牢牢按住。但海子自杀时显然没有按住他肩膀的有力的手。④荣誉问题 弥尔顿说过:追求荣誉是所有伟大人的通病。我想海子也不是一个对被社会承认毫无兴趣的人。但和所有中国当代诗人一样,海子也面临着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会对于诗人的不信任,以及同权力结合在一起守旧文学对于先锋文学的抵抗。这不是一个文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到压制的先锋文学界内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海子生前(甚至死后)可谓深受其害。尽管我们几个朋友早就认识到了海子的才华和作品的价值,但事实上1989年以前大部分青年诗人对海子的诗歌持保留态度。诗人AB在给海子的信中就曾批评海子的诗歌 “水份太大”。1988年左右,北京有一个诗歌组织,名为“幸存者”。有一次“幸存者”的成员们在诗人CD家里聚会,会上有诗人EFG和HI对海子的长诗大加指责,认为他写长诗是犯了一个时代性的错误,并且把他的诗贬得一无是处(海子恰恰最看重自己的长诗,这是他欲建立其价值体系与精神王国的最大的努力。他认为写长诗是工作而短诗仅供抒情之用)。 1987年,海子到南方去旅行了一趟。回京后他对骆一禾说,诗人JK人不错,我们在北京应该帮帮他。可是时隔不久,海子在一份民间诗刊上读到了此人的一篇文章,文中大概说到:从北方来了一个痛苦的诗人,从挎包里掏出上万行诗稿。这篇文章的作者评论道:“人类只有一个但丁就够了。”“此人(指海子)现在是我的朋友,将来会是我的敌人。”海子读到这些文字很伤心,竟然孩子气地跑到一禾处哭了一通。这类超出正常批评的刺激文字出自我们自己的朋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因为几乎在同时,北京作协在北京西山召开诗歌创作会议,会上居然有人给海子罗列了两项 “罪名”:“搞新浪漫主义”和“写长诗”。海子不是作协会员,当然不可能去参加会议,于是只有坐在家里生闷气,而对于那浅见蠢说毫无还击之力。在所有这些令人不解和气愤的事情当中,有一件事最为恶劣。海子生前发表作品并不顺畅,与此同时他又喜欢将写好的诗打印出来寄给各地的朋友们,于是便有当时颇为著名的诗人LMN整页整页地抄袭海子的诗,并且发表在杂志上,而海子自己都无法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后来,此人欲编一本诗集,一禾、海子和我便拒不参加。⑤气功问题 有一件事人们或许已有所耳闻,但我却一直不愿谈论,因为我怕某些人会对此加以利用。现在为了客观起见,我想我应该在此谈一谈。这件事情便是海子对气功的着迷。练气功的诗人和画家我认识几个,据说气功有助于写作,可以给人以超凡的感觉。海子似乎也从练气功中悟到了什么。他跟他的一位同事,也是朋友,学气功。有一回他高兴地告诉我,他已开了小周天。他可能是在开大周天的时候出了问题。他开始出现幻听,总觉得有人在他耳边说话,搞得他无法写作。而对海子来说,无法写作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生活。也是在那时,海子对自己的身体也有某种幻觉,他觉得自己的肺已经全部烂掉了。海子前后留有三封遗书。他留给父母的那封遗书写得最为混乱,其中说到有人要谋害他,要父母为他报仇。但他的第三封遗书(也就是他死时带在身上的那封遗书)却显得相当清醒。他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海子自杀后医生对海子的死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海子所在的学校基本上是据此处理海子自杀的事的。但我想,无论是医生还是中国政法大学校方都不可能真正、全面地了解海子其人。倘若有人要充当冷酷的旁观者来指责或嘲弄海子,那么实际上他也是在指责和嘲弄他自己。他至少忘记了他自己,忘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的生存。⑥自杀导火索 每一个人的自杀都有他的导火索。作为海子自杀诸多可能的原因之一,海子的爱情生活或许是最重要的。在自杀前的那个星期五,海子见到了他初恋的女朋友。这个女孩子1987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在做学生时喜欢海子的诗。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中等身材,有一张圆圆的脸庞。她大概和去年去世的内蒙古诗人薛景泽(雁北)有点亲戚关系。海子最初一些诗大多发表在内蒙的刊物上恐怕与这个女孩子有关。她是海子一生所深爱的人,海子为她写过许多爱情诗,发起疯来一封情书可以写到两万字以上。至于他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分手的,我不得而知。但在海子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已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海子见到她,她对海子很冷淡。当天晚上,海子与同事喝了好多酒。他大概是喝得太多了,讲了许多当年他和这个女孩子的事。第二天早上酒醒过来,他问同事他昨天晚上说了些什么,是不是讲了些他不该说的话。同事说你什么也没说,但海子坚信自己讲了许多会伤害那个女孩子的话。他感到万分自责,不能自我原谅,觉得对不起自己所爱的人。海子大概是25日早上从政法大学在北京学院路的校址出发去山海关的。那天早上我母亲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了从学院路朝西直门火车站方向低头疾走的海子。当时我母亲骑着自行车;由于急着上班,而且由于他和海子距离较远,不敢肯定那是不是海子,便没有叫他。现在推算起来,如果那真是海子,那么他中午便应到了山海关,我想任何人,心里难处再大,一经火车颠荡,一看到大自然,胸中郁闷也应化解了。看来海子是抱定了自杀的决心。他大概在山海关一下午,第二天又在那闲逛了一上午,中午开始延着铁道朝龙家营方向走去。⑦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 以上我谈的都是一些具体的事情。但正如加缪所说:“最清楚的原因并不是直接引起自杀的原因。”我想海子的自杀应该也有其更加内在原因,那就是他的写作。记得有一次海子、白马和我在骆一禾家里聚谈,大家谈到写作就像一个黑洞,海子完全赞同这种看法。海子献身于写作,在写作与生活之间没有任何距离。所以确切地说海子是被这个黑洞吸了进去。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海子迷信“短命天才”,这势必影响到海子的写作方式。他可以一晚上写出几百行诗,而坐下来的头两个小时所写的可以几乎是废品。这与叶芝那一天只写六行诗或菲利普拉金那一两年才写一首诗的工作方式多么不同。海子的写作就是对于青春激情的燃烧,他让我们想到一个来自德国文学的词:狂飚突进。然而,海子梦想中最终要成就的却不是“狂飚突进”的诗歌,他所真正景仰的大诗人是歌德。于是这里便有了一个矛盾。歌德的《浮士德》从从容容地写了60年,并非一蹴而就,而海子却想以激情写作的方式来完成他的大诗《太阳》。他从浪漫主义的立场上向古典主义的歌德踊身而跃,结果是出人意料的,他落到了介乎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之间的荷尔德林身上。海子所写的最后一篇诗学章就是《我所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荷尔德林最终发了疯,而海子则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一种命运的暗合?这不能不说是海子写作本身的一个悲剧:在他的写作方式和写作目标之间横亘着一道几乎不可跨越的鸿沟。当我们读到他那么多匆匆忙忙写下的未完成的长诗章节时,我们由衷地感到惋惜。以他的才份,而不是以他的工作方式,海子本可以写出更多、更好、更完整的作品来。海子的一生,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他肯定受到崇拜太阳的古埃及人、波斯人、阿兹特克人的鼓舞,并且也受到了 “死于太阳并进入太阳”的美国诗人哈里克罗斯比的震撼。海子终其一生而没有完成的大诗《太阳》,已经足以将其自身照亮。由此说来,海子的一生不是昏暗的而是灿烂的。然而,对我而言,海子无论如何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朋友。他有优点,也有弱点,甚至有致命的弱点。我想我们应该对死者有一个切合实际的了解,就像我们对自己所做的那样,这是最起码的人道主义。我在这里说的是一些导致海子自杀的具体原因,是他的切肤之痛,至于海子那导致海子自杀的形而上的原因,肯定有人比我有更多的话要说。此外,我之所以具体地写下海子的死因,是由于自海子自杀以来,死亡一直笼罩着中国诗坛,至今已有少于14位青年诗人或自杀,或病故,或被害,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无法忍受的数字。或许病故和被害是我们力所不能止,但对于自杀,我们不应该再在其中掺入太多的臆想和误会。听说浙江有一位青年诗人在自杀前就曾在海子的家乡祭奠过海子,这让我难过。我不想把死亡渲染得多么辉煌,我肯定说那是件凄凉的事,其中埋藏着真正的绝望。有鉴于此,我要说,所有活着的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我们才能和时代生活中的种种黑暗、无聊、愚蠢、邪恶真正较量一番。一种阴郁的气氛只能培养狭隘的头脑,这对于写作是相当不利的。

海子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5月生于安徽省怀宁县高河查湾,在农村长大。1979年15岁时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大学期间开始诗歌创作。1983年自北大毕业后分配至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哲学教研室工作。1989年3月26日在山海关卧轨自杀。在诗人短暂的生命里,他保持了一颗圣洁的心。他曾长期不被世人理解,但他是中国70年代新文学史中一位全力冲击文学与生命极限的诗人。他凭着辉煌的才华、奇迹般的创造力、敏锐的直觉和广博的知识,在极端贫困、单调的生活环境里创作了将近200万字的诗歌、小说、戏剧、论文。其主要作品有:长诗《但是水,水》、长诗《土地》、诗剧《太阳》(未完成)、第一合唱剧《弥赛亚》、第二合唱剧残稿、长诗《大扎撒》(未完成)、话剧《弑》及约200首抒情短诗。曾与西川合印过诗集《麦地之瓮》。他曾于1986年获北京大学第一届艺术节五四文学大奖赛特别奖,于1988年获第三届《十月》文学奖荣誉奖。其部分作品被收入近20种诗歌选集,但其大部分作品尚待整理出版。他认为,诗就是那把自由和沉默还给人类的东西。(西川撰文)(注:2001年4月28日,海子与诗人郭路生(食指)共同获得第三届人民文学奖诗歌奖。)海子为什么要自杀根据海子死后一些诗人和作家发表的一些文章看,有人认为海子是死于精神分裂,有人认为他是江郎才尽,有人说海子的死是殉诗,有人说海子的死缘于城市和乡村的矛盾,甚至有人说海子的死是练气功走火入魔,这些说法反映了人们当时对海子之死的关注。海子死后,关于海子诗歌的水平问题,也有过一些大大小小的争论,有人说他的诗是伟大的诗,有人说他的诗思维混乱,语言苍白,不值一读。最近在某期书城杂志上就发表了某人一篇名叫《病句走大运》的文章,称自己是海子的大学同学,然后断章取义地找出若干句子,对海子的诗歌和文字水平提出质疑。 另外就是海子生前好友诗人西川的说法。在朱大可先生的文章《先知之门》中,他认为海子的死“意味着海子从诗歌艺术向行动艺术的急速飞跃。经过精心的天才策划,他在自杀中完成了其最纯粹的生命言说和最后的伟大诗篇,或者说,完成了他的死亡歌谣和死亡绝唱。”从某个角度看,朱大可先生的论文似乎稍显得形而上了些,但是他的立论和论证是严谨的,所得出的结论也让许多人信服。 另一个值得重视的就是诗人西川。有关海子之死,西川写过两篇文章。一篇文章是《纪念》,做为海子的朋友,海子死后他又全面编辑过海子的诗歌作品,也许他的一些说法是最为可靠的。另外一点就是,当由于海子的死引发了众多青年诗人的自杀事件之后,西川又写了《死亡后记》,较为客观地分析了海子自杀的几种原因,并提醒青年诗人不要仿效海子的行动,好好珍惜生命。,这也表现了诗人西川的良好社会责任感。 以下是我所知和我所猜测的海子自杀的原因: ①自杀情结 海子是一个有自杀情结的人。我在《怀念》中已经引述过海子于1986年写下的一篇日记,那篇日记记于他一次未遂自杀之后。此外,我们从海子的大量诗作中(如发表于1989年第一、二期《十月》上的《太阳?诗剧》和他至今未发表过的长诗《太阳?断头篇》等),也可以找到海子自杀的精神线索。他在诗中反复、具体地谈到死亡--死亡与农业、死亡与泥土、死亡与天堂,以及鲜血、头盖骨、尸体等等。海子对于死亡的谈论甚至不仅限于诗歌写作中。他死后,朋友们回忆起他生前说过的一些话,深悔从前没有太留意。有一位海子在昌平的友人告诉我,海子甚至同他谈到过自杀的方式。海子选择卧轨,或许是因为他不可能选择从飞机上往下跳;在诸种可能的自杀方式中,卧轨似乎是最便当、最干净、最尊严的一种方式。我想海子是在死亡意象、死亡幻像、死亡话题中沉浸太深了,这一切对海子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暗示。人说话应该避谶,而海子是一个不避谶的人。这使得他最终不可控制地朝自身的黑暗陷落。海子的另一个自我暗示是“天才短命”。在分析了以往作家、艺术家的工作方式与其寿限的神秘关系后,海子得出这一结论;他尊称那些“短命天才”为光洁的“王子”。或许海子与那些“王子” 有着某种心理和写作风格上的认同,于是“短命”对他的生命和写作方式形成了巨大的压力。关于这一点,我们在后面探究海子的写作方式与其写作理想的矛盾时还会谈到。 海子对自己自杀的看法或许与那些批评家的看法有较大不同。谁知道呢?也许那些批评家是正确的,而海子自己反倒说不清自己为什么而死。但我想我们至少应该了解海子的形而上学,那就是:“道家暴力”。我一直不太明白“道家暴力”到底是什么意思。道者,天道,太初有道之道,道可道非常道之道,可这与暴力有什么关系呢?海子把道形象化为一柄悬挂于头顶的利斧,可道为什么只能是利斧而不能是别的呢?1987年以后,海子放弃了其诗歌中母性、水质的爱,而转向一种父性、烈火般的复仇。他特别赞赏鲁迅对待社会、世人“一个也不原谅”的态度。他的复仇之斧、道之斧挥舞起来,真像天上那严厉的“老爷子”。但海子毕竟是海子,他没有把这利斧挥向别人,而是挥向了自己,也就是说他首先向自己复仇。他蔑视那“自我原谅”的抒情诗。他死于道。 ②性格因素 要探究海子自杀的原因,不能不谈到他的性格。他纯洁,简单,偏执,倔强,敏感,爱干净,喜欢嘉宝那样的女人,有时有点伤感,有时沉浸在痛苦之中不能自拔。在多数情况下,海子像一只绵羊一样对待他人。有一回海子的一个同事给他送信,因为信有好多封,那人便一边读着信封上海子的名字--“海子海子海子”--一边把信递给他。可是忽然,送信人不再读“海子海子海子”,而改口为“孙子孙子孙子”,海子觉得送信人是在说着玩,便只是笑,倒是站在一旁的骆一禾火了起来,把送信人大骂一顿。一般说来,海子是温和的,但他也有愤怒的时候,而且愤怒起来像一只豹子。有一回他在饭馆里一个人和几个人打起架来,结果打碎了眼镜,脸上也留下了血痕。事后他对我说,因为当时他真把命豁出去了,所以他一个人和那几个人打了个平手。 海子性格的形成,应该既有其先天因素,也有其后天因素。所谓后天因素,自然指的是其农业背景。海子是农业的儿子,他迷恋泥土,对于伴随着时代发展而消亡的某些东西,他自然伤感于心。1989年初,海子回了趟安徽。这趟故乡之行给他带来了巨大的荒凉之感。“有些你熟悉的东西再也找不到了,”他说。“你在家乡完全变成了个陌生人!”至于先天因素,我指的是他的星座。海子生于1964年4月2日,属白羊星座。如果我们不仅仅是出于迷信的兴趣来看待他的星座的话,我们至少可以在这里发现某些有趣的东西。海子一生热爱梵?高,称梵?高为“瘦哥哥”,而梵?高恰恰也是白羊星座生人,这其中难道没有什么神秘的联系吗?是否生于这个星座的人都有一种铤而走险的倾向?早在1984年,海子就写过一首献给梵?高的诗,名为《阿尔的太阳》。诗中写道: 瘦哥哥梵高,梵高啊/从地下强劲喷出 的/火山一样不计后果的/是丝杉和麦田/ 还有你自己/喷出多余的活命时间 这首诗写的是梵高,难道我们不可以把它看作是海子的某种自况吗?“不计后果”这个词,用在海子身上多么贴切! ③生活方式 海子的生活相当封闭。我在《怀念》一文中对此已有所描述。我要补充的一点是,海子似乎拒绝改变他生活的封闭性。他宁可生活在威廉布莱克所说的“天真”状态,而拒绝进入一种更完满、丰富,当然也是更危险的“经验”状态。 1988年底,一禾和我先后结了婚,但海子坚持不结婚,而且劝我们也别结婚。他在昌平曾经有一位女友,就因为他拒绝与人家结婚,人家才离开了他。我们可以想像海子在昌平的生活是相当寂寞的;有时他大概是太寂寞了,希望与别人交流。有一次他走进昌平一家饭馆。他对饭馆老板说:“我给大家朗诵我的诗,你们能不能给我酒喝?”饭馆老板可没有那种尼采式的浪漫,他说:“我可以给你酒喝,但你别在这儿朗诵。”我想是简单、枯燥的生活害了海子;他的生活缺少交流,即使在家里也是如此。他同家人的关系很好,同大弟弟查曙明保持着通信联系。但他的家人不可能理解他的思想和写作。据说在家里,他的农民父亲甚至有点儿不敢跟他说话,因为他是一位大学老师。海子死前给家里买了一台黑白电视机。有一段时间,海子自己大概也觉得在昌平的生活难以忍受。他想在市里找一份工作,这样就可以住得离朋友们近一些。但是要想在北京找一份正式的、稳定的工作谈何容易。海子的死使我对人的生活方式颇多感想,或许任何一个人都需要被一张网罩住,而这张网就是社会关系之网。一般说来,这张网会剥夺我们生活的纯洁性,使我们疲于奔跑,心绪难定,使我们觉得生命徒耗在聊天、办事上,真如行尸走肉。但另一方面,这张网恐怕也是我们生存的保障,我们不能否认它也有可靠的一面。无论是血缘关系,还是婚姻关系,还是社会关系,都会像一只只手紧紧抓住你的肩膀;你即使想离开也不太容易,因为这些手会把你牢牢按住。但海子自杀时显然没有按住他肩膀的有力的手。 ④荣誉问题 弥尔顿说过:追求荣誉是所有伟大人的通病。我想海子也不是一个对被社会承认毫无兴趣的人。但和所有中国当代诗人一样,海子也面临着两方面的阻力。一方面是社会对于诗人的不信任,以及同权力结合在一起守旧文学对于先锋文学的抵抗。这不是一个文学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另一方面是受到压制的先锋文学界内部的互不信任、互不理解、互相排斥。海子生前(甚至死后)可谓深受其害。尽管我们几个朋友早就认识到了海子的才华和作品的价值,但事实上1989年以前大部分青年诗人对海子的诗歌持保留态度。诗人AB在给海子的信中就曾批评海子的诗歌 “水份太大”。1988年左右,北京有一个诗歌组织,名为“幸存者”。有一次“幸存者”的成员们在诗人CD家里聚会,会上有诗人EFG和HI对海子的长诗大加指责,认为他写长诗是犯了一个时代性的错误,并且把他的诗贬得一无是处(海子恰恰最看重自己的长诗,这是他欲建立其价值体系与精神王国的最大的努力。他认为写长诗是工作而短诗仅供抒情之用)。 1987年,海子到南方去旅行了一趟。回京后他对骆一禾说,诗人JK人不错,我们在北京应该帮帮他。可是时隔不久,海子在一份民间诗刊上读到了此人的一篇文章,文中大概说到:从北方来了一个痛苦的诗人,从挎包里掏出上万行诗稿。这篇文章的作者评论道:“人类只有一个但丁就够了。”“此人(指海子)现在是我的朋友,将来会是我的敌人。”海子读到这些文字很伤心,竟然孩子气地跑到一禾处哭了一通。这类超出正常批评的刺激文字出自我们自己的朋友实在有些说不过去,因为几乎在同时,北京作协在北京西山召开诗歌创作会议,会上居然有人给海子罗列了两项 “罪名”:“搞新浪漫主义”和“写长诗”。海子不是作协会员,当然不可能去参加会议,于是只有坐在家里生闷气,而对于那浅见蠢说毫无还击之力。在所有这些令人不解和气愤的事情当中,有一件事最为恶劣。海子生前发表作品并不顺畅,与此同时他又喜欢将写好的诗打印出来寄给各地的朋友们,于是便有当时颇为著名的诗人LMN整页整页地抄袭海子的诗,并且发表在杂志上,而海子自己都无法将自己的作品发表。后来,此人欲编一本诗集,一禾、海子和我便拒不参加。 ⑤气功问题 有一件事人们或许已有所耳闻,但我却一直不愿谈论,因为我怕某些人会对此加以利用。现在为了客观起见,我想我应该在此谈一谈。这件事情便是海子对气功的着迷。练气功的诗人和画家我认识几个,据说气功有助于写作,可以给人以超凡的感觉。海子似乎也从练气功中悟到了什么。他跟他的一位同事,也是朋友,学气功。有一回他高兴地告诉我,他已开了小周天。他可能是在开大周天的时候出了问题。他开始出现幻听,总觉得有人在他耳边说话,搞得他无法写作。而对海子来说,无法写作就意味着彻底失去了生活。也是在那时,海子对自己的身体也有某种幻觉,他觉得自己的肺已经全部烂掉了。海子前后留有三封遗书。他留给父母的那封遗书写得最为混乱,其中说到有人要谋害他,要父母为他报仇。但他的第三封遗书(也就是他死时带在身上的那封遗书)却显得相当清醒。他说:“我的死与任何人无关。”海子自杀后医生对海子的死亡诊断为“精神分裂症”。海子所在的学校基本上是据此处理海子自杀的事的。但我想,无论是医生还是中国政法大学校方都不可能真正、全面地了解海子其人。倘若有人要充当冷酷的旁观者来指责或嘲弄海子,那么实际上他也是在指责和嘲弄他自己。他至少忘记了他自己,忘记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具体的生存。 ⑥自杀导火索 每一个人的自杀都有他的导火索。作为海子自杀诸多可能的原因之一,海子的爱情生活或许是最重要的。在自杀前的那个星期五,海子见到了他初恋的女朋友。这个女孩子1987年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在做学生时喜欢海子的诗。在我的印象中,她是中等身材,有一张圆圆的脸庞。她大概和去年去世的内蒙古诗人薛景泽(雁北)有点亲戚关系。海子最初一些诗大多发表在内蒙的刊物上恐怕与这个女孩子有关。她是海子一生所深爱的人,海子为她写过许多爱情诗,发起疯来一封情书可以写到两万字以上。至于他们到底是因为什么分手的,我不得而知。但在海子最后一次见到她时,她已在深圳建立了自己的家庭。海子见到她,她对海子很冷淡。当天晚上,海子与同事喝了好多酒。他大概是喝得太多了,讲了许多当年他和这个女孩子的事。第二天早上酒醒过来,他问同事他昨天晚上说了些什么,是不是讲了些他不该说的话。同事说你什么也没说,但海子坚信自己讲了许多会伤害那个女孩子的话。他感到万分自责,不能自我原谅,觉得对不起自己所爱的人。海子大概是25日早上从政法大学在北京学院路的校址出发去山海关的。那天早上我母亲在上班的路上看到了从学院路朝西直门火车站方向低头疾走的海子。当时我母亲骑着自行车;由于急着上班,而且由于他和海子距离较远,不敢肯定那是不是海子,便没有叫他。现在推算起来,如果那真是海子,那么他中午便应到了山海关,我想任何人,心里难处再大,一经火车颠荡,一看到大自然,胸中郁闷也应化解了。看来海子是抱定了自杀的决心。他大概在山海关一下午,第二天又在那闲逛了一上午,中午开始延着铁道朝龙家营方向走去。 ⑦写作方式与写作理想 以上我谈的都是一些具体的事情。但正如加缪所说:“最清楚的原因并不是直接引起自杀的原因。”我想海子的自杀应该也有其更加内在原因,那就是他的写作。记得有一次海子、白马和我在骆一禾家里聚谈,大家谈到写作就像一个黑洞,海子完全赞同这种看法。海子献身于写作,在写作与生活之间没有任何距离。所以确切地说海子是被这个黑洞吸了进去。 我们在前面已经谈到,海子迷信“短命天才”,这势必影响到海子的写作方式。他可以一晚上写出几百行诗,而坐下来的头两个小时所写的可以几乎是废品。这与叶芝那一天只写六行诗或菲利普拉金那一两年才写一首诗的工作方式多么不同。海子的写作就是对于青春激情的燃烧,他让我们想到一个来自德国文学的词:狂飚突进。然而,海子梦想中最终要成就的却不是“狂飚突进”的诗歌,他所真正景仰的大诗人是歌德。于是这里便有了一个矛盾。歌德的《浮士德》从从容容地写了60年,并非一蹴而就,而海子却想以激情写作的方式来完成他的大诗《太阳》。他从浪漫主义的立场上向古典主义的歌德踊身而跃,结果是出人意料的,他落到了介乎浪漫主义与古典主义之间的荷尔德林身上。海子所写的最后一篇诗学章就是《我所热爱的诗人--荷尔德林》。荷尔德林最终发了疯,而海子则以自杀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不知道这里面有没有一种命运的暗合?这不能不说是海子写作本身的一个悲剧:在他的写作方式和写作目标之间横亘着一道几乎不可跨越的鸿沟。当我们读到他那么多匆匆忙忙写下的未完成的长诗章节时,我们由衷地感到惋惜。以他的才份,而不是以他的工作方式,海子本可以写出更多、更好、更完整的作品来。 海子的一生,按照他自己的话说,“就是要成为太阳的一生”。他肯定受到崇拜太阳的古埃及人、波斯人、阿兹特克人的鼓舞,并且也受到了 “死于太阳并进入太阳”的美国诗人哈里克罗斯比的震撼。海子终其一生而没有完成的大诗《太阳》,已经足以将其自身照亮。由此说来,海子的一生不是昏暗的而是灿烂的。然而,对我而言,海子无论如何不是一个神,而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有血有肉的朋友。他有优点,也有弱点,甚至有致命的弱点。我想我们应该对死者有一个切合实际的了解,就像我们对自己所做的那样,这是最起码的人道主义。我在这里说的是一些导致海子自杀的具体原因,是他的切肤之痛,至于海子那导致海子自杀的形而上的原因,肯定有人比我有更多的话要说。 此外,我之所以具体地写下海子的死因,是由于自海子自杀以来,死亡一直笼罩着中国诗坛,至今已有少于14位青年诗人或自杀,或病故,或被害,这实在是一个令人无法忍受的数字。或许病故和被害是我们力所不能止,但对于自杀,我们不应该再在其中掺入太多的臆想和误会。听说浙江有一位青年诗人在自杀前就曾在海子的家乡祭奠过海子,这让我难过。我不想把死亡渲染得多么辉煌,我肯定说那是件凄凉的事,其中埋藏着真正的绝望。有鉴于此,我要说,所有活着的人都应该珍惜自己的生命,这样,我们才能和时代生活中的种种黑暗、无聊、愚蠢、邪恶真正较量一番。一种阴郁的气氛只能培养狭隘的头脑,这对于写作是相当不利的。 ······································ 说行天下 朋友推荐的小说网站大全,好东西你值得拥有。

奥菲利亚论文研究方向

天帷任务开始就有了你一定有前置的主线任务没做后期奖励很丰富的

奥菲利亚曾经是纯洁善良,无忧无虑的。但是,当她迈入青春的门槛后,绚丽的生命之花却渐渐枯萎了。她依恋、顺从,别人的需要就是自己的需要,在父亲和恋人的对立世界中, 失去理智的奥菲利亚迷失了方向。恋人厌恶她、唾弃她,父亲和兄弟也不理解她、埋怨她,她的生命已没有了内容。最后,她满身盛装,自溺在一条铺满鲜花的溪流里。

《哈姆雷特》与女性主义批评作者:黄立丰字体: 【大 中 小】 《哈姆雷特》是世界文学史上的奇迹,除了它本身的艺术魅力之外,数百年来几乎从没间断的研究资料也使它带上了各个时代的文化烙印。然而,对于《哈姆雷特》这部戏剧的研究往往以哈姆雷特这个人物作为绝对的中心,研究哈姆雷特的文章汗牛充栋,正如法国小说家法朗士(Anatole France, 1844-1924)所说:“哈姆雷特...人类一向加以最大的注意,关于那些千差万别的批评的历史,倒是一本十分有趣的著作。” 哈姆雷特有一句名言,“弱者,你的名字就是女人!”(第一幕,第二场,146行),“女人”在哈评史中确然处于“弱者”的地位。首先,女性形象批评这一领域在哈评中长期处于从属的地位。《哈》剧中的两位女性欧菲利亚和葛楚德被视为推动情节发展的小人物,只有与哈姆雷特有关时才有意义,因此有关她们的论述在正统的《哈姆雷特》批评史(简称哈评史,下同)中极为罕见。其次,女性批评在哈评史中的贡献没有得到应有的承认,尤其是早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女性主义批评大爆炸”的“前女性主义时期”的女性哈评。一大原因就在于女性莎评家往往更加关注剧中的女性人物,奥菲利亚和葛楚德在她们的批评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鉴于此,美国女性主义批评家爱莲娜·肖瓦尔特在1979年的论文《走向一个女性诗学》中就提出,在“女性主义批评”(feminist critique)即女性作为读者批判男性文学文本中的女性形象之外,更要建立“妇女批评学”(gynocritics)即女性作为作者建构妇女文学的创作历史和理论框架(469)。就哈评而言,不但要关注女性读者对剧中人物(尤其是女性人物)的批评,更要紧的是开展对女性批评的批评,重建女性在哈评史上的文学传统。 肖瓦尔特1980年的论文《再现奥菲利亚:女人、疯狂和女性主义批评的职责》正是对她自己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的实践。她通过回顾奥菲利亚在舞台上被女演员表现和在舞台下被批评家对待的历史,把二者成功地结合在了一起。她以瑞士精神分析学家雅克·拉康(Jacques Lacan)1959年在《哈姆雷特》精神分析研讨会上的发言为例,指出,男性批评家向来对奥菲利亚这个人物本身不感兴趣,除非是把她作为一个男性欲望的客体。同时,肖瓦尔特提出一个广义的女性主义批评的概念,认为不仅女性批评家的文字阐释具有批评意义,女演员的表演自由和女性文学家的创作也属于这一范畴。 作为一部被表演得最多的莎剧,《哈姆雷特》的批评史和表演史无法截然分开。女演员在舞台上对《哈》中人物的表现很大程度上影响批评者对剧中人物和该剧本身的评价。 伊丽莎白时代,女性人物由男童扮演,奥菲利亚和葛楚德也不例外。1660年在法国流放多年的查理二世复辟,引借法国舞台的先例,女性才被允许登上舞台。当时古典主义趣味流行,《哈姆雷特》被认为违背了“三一律”和“诗意公正”等新古典主义原则。以至于在十八世纪前期,《哈姆雷特》的表演陷入了低潮,出现了三十多年 (1709-1742) 的低迷期。是女性哈评实现了《哈姆雷特》在舞台上的复活。一方面,1664年,最早的女性莎评家纽卡塞公爵夫人,玛格利特·卡文迪什(Duchess of Newcastle, Margaret Cavendish, 1623-1673)写出了第一篇正式的莎评,为莎剧人物的真实性辩护。另一方面,女演员对奥菲利亚的逼真表演不仅证实了莎剧人物的真实性,而且激发了后来的女性批评家对奥菲利亚性格的研究兴趣。 马丁夫人,海伦娜·富赛特(Lady Martin, Helena Faucit, 1817-1898)是十九世纪中期最优秀的莎剧女演员之一,她应亲朋好友所请,在通信中阐述她作为一名表演者对剧中人物的看法,出版后受到批评界的好评。在第一封信中,富赛特谈的就是奥菲利亚。富赛特的批评与当时其他女性哈评一样,注重对奥菲利亚的性格分析,但她的舞台经验使她对奥菲利亚认识具有独特价值。她相信莎士比亚创造的女性人物不是为那些还没长出胡须的男童准备的,而是他高瞻远瞩,预见到必有一场女演员登台的戏剧革命的结果。 十九世纪女性哈评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奥菲利亚身上,对于葛楚德的批评相当罕见,即使有也是负面评价。1887年,女性莎评家康斯坦丝·奥伯瑞恩(Constance O'Brien, 1876-1912)在其对《哈姆雷特》的评论中把葛楚德描述成一个美丽温柔然而耽于享乐的人,从来采取息事宁人的态度,不愿作道德上的反思。这一观点与男性批评家的评价如出一辙。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女性哈评开始颠覆葛楚德的传统形象。 1925年女演员康斯坦斯·克利埃(Constance Collier)不再把葛楚德演成一个“软弱”的女性,而突出她性格中“坚强”的一面,使观众大为震撼(哈里斯,斯哥特,第二十一卷,157)。1924年美国女作家丽丽·布封·切斯·外曼(Lillie Buffun Chace Wyman)的小说《丹麦的葛楚德》推翻了对葛楚德的传统认识,把她描绘成一位具有自我牺牲精神的伟大母亲。1957年,卡洛林·黑尔布朗(Carolyn Heilbrun)开始在其论文《哈姆雷特母亲的性格》中重新审视哈评史上对葛楚德的评价,并从崭新的视角对其作出阐释。黑尔布朗把葛楚德看成是一个拥有正常欲望的女人,而且具有深刻的洞察力和高妙的语言能力。到了1992年,加拿大女作家玛格利·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在其短篇小说《葛楚德的反驳》中把她作为女人和母亲的两个方面结合了起来,使葛楚德这个人物显得更为完整。 女演员的反串传统在《哈姆雷特》表演史中也具有特殊的意义。哈姆雷特是莎剧中由女性扮演次数最多的男主角。从萨拉·西登斯(Sarah Siddons)1772年第一次反串哈姆雷特开始,有很多女演员成为这一戏剧反串传统的继承者。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法国女演员萨拉·本哈蒂特(Sarah Bernhardt)在1899-1900年间的演绎。她把哈姆雷特演成一个精力旺盛、生机勃勃的人物,正跟当时以亨利·欧文(Henry Irving)为代表的男演员表现的“女性化的哈姆雷特”形成鲜明的对比。维多利亚时代女演员反串哈姆雷特形成了一种潮流。女性在反串男角时往往特意掩饰自己的女性气质,而代之以相对的男性气质。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绅士对这一潮流大为不满,以至于他们建议女子学校的女生在演出哈姆雷特时要穿上裙子,不忘自己的性别身份。 女性反串的哈姆雷特引起了二十世纪的莎评家对人物心理和性别身份的关注。弗洛伊德关于女性气质和“恋母情结”的理论正是最显著的反应。通过对女性心理的研究,弗洛伊德理论提出,女性反串男性角色和对男性气质的模仿是出于她们的“阴茎嫉妒”和“阉割情结”,出于她们对自己性别身份的否认。更为重要的是,通过强调哈姆雷特的“恋母情结”,弗洛伊德理论不仅结束了女性反串哈姆雷特的传统,而且成功地恢复了舞台上哈姆雷特的男性气质。在银幕上,从劳伦斯·奥利弗(Lawrence Oliver)1948年经典版到1996年肯尼思·布拉纳(Kenneth Branagh)的完整版,无不是弗洛伊德式的演绎。 在弗吉尼亚·伍尔夫(Virginia Woolf)著名的女权主义檄文《自己的房间》中指出了重建女性文学传统的必要性,“现在的历史有些怪异、失真、偏袒一方;她们何以不能为历史加上一个补遗?”女性主义者重建女性哈评传统的努力,正是想给性别失衡的哈评史加上一个“补遗”,使之更为完整、真实、符合历史。有历史良心的哈评史家绝不会因为性别的关系就篡改历史,哈里斯(Laurie Lanzen Harris)和斯哥特(Mark )1986年编的《莎士比亚批评,第一卷》(1986)对一部分女性批评做出了比较中肯的评价,在第二十一卷中也涉及了一些女性演员,但还是有相当多的哈评史家低估女性哈评的价值。休·戈兰蒂(Hugh Grady)撰写的《1600-1900年间的莎评》没有给与夏洛特·莱诺克斯(CharlotteLennox,1729-1809),伊丽莎白·蒙塔古(ElizabethMontague,1720-1800)和伊丽莎白·格利菲斯(Elizabeth Griffith, 1727-1793)等早期女性哈评家足够的重视。即使是当代女性莎评家苏珊娜·沃弗德(Susanne L Wofford)撰写的哈评简史,也未能把“女性主义批评大爆炸”前的早期女性哈评添加进去。也许哈评史家们应该携起手来“重写历史”,把女性哈评穿插到哈评史本来的位置中去,还哈评史以本来面目。 黄立丰,南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国文学教研室教师。

预言家赫亚西斯的预言书 - 1 奥菲利亚 26级以上 前往天帷巨兽神殿的『神殿外围』,从稀有怪物黎明之传道师身上找到[黎明之预言书]交给奥菲利亚。 预言家赫亚西斯的预言书 - 2 奥菲利亚 29级以上 前往天帷巨兽神殿的『树精丛林』,从稀有怪物黄昏之传道师身上找到[黄昏之预言书]交给奥菲利亚。 预言家赫亚西斯的预言书 - 3 奥菲利亚 29级以上 前往天帷巨兽神殿的『炼狱』,从稀有怪物暗之传道师身上找到[暗之预言书]交给奥菲利亚。 预言家赫亚西斯的预言书 - 4 奥菲利亚 30级以上 前往天帷巨兽神殿的『极昼』,从稀有怪物光之传道师身上找到[光之预言书]交给奥菲利亚。 赫亚西斯的预言 奥菲利亚 33级以上 到赫顿玛尔找凯丽帮忙。(可按键查看城镇地图寻找NPC) 制作干扰发射器 - 1 凯丽 33级以上 前往天帷巨兽神殿的各地下城,从章鱼怪身上收集50个[章鱼怪的标本]交给凯丽。 制作干扰发射器 - 2 凯丽 33级以上 收集2个[白色大晶体]、30个[坚韧的触须]和10个[耀眼的结晶]交给凯丽制作柯卡穆的干扰芯片。(耀眼的结晶可以从雷沃斯身上获得) 制作干扰发射器 - 3 凯丽 33级以上 前往地下城,收集10个[邪恶的结晶]、7个[邪恶药剂]和3个[生锈的铁片]交给凯丽制作压缩机。(邪恶的结晶可以从瑟冥特克身上获得) 制作干扰发射器 - 4 凯丽 34级以上 拿着凯丽给的[压缩机]和[柯卡穆的干扰芯片],到赫顿玛尔后街找夏洛克。(可按键查看城镇地图寻找NPC) 制作干扰发射器 - 5 夏洛克 34级以上 去赫顿玛尔后街找夏洛克帮忙。(可按键查看城镇地图寻找NPC) 制作干扰发射器 - 6 凯丽 34级以上 把[小型干扰芯片]交给赫顿玛尔的凯丽。(可按键打开城镇大地图并搜寻NPC) 制作干扰发射器 - 终 凯丽 34级以上 前往地下城,收集1个[劣质的钛银手镯]、7个[耀眼的结晶]、7个[邪恶的结晶]、50个[最下级硬化剂]和50个[最下级砥石]交给凯丽制作干扰发射器。!!!!!!!!!!!!!! 干扰发射器(粉色手镯) 准备就绪 凯丽 34级以上 把干扰发射器拿给西海岸的港口的奥菲利亚。(可按键打开城镇地图查找NPC) 以复仇的名义 奥菲利亚 34级以上 前往天帷巨兽神殿的『第二脊椎』,除掉领主长脚罗特斯。!!!!!!!! 神圣的守护者(勋章称号) 罗特斯的记忆 奥菲利亚 34级以上 拿着[罗特斯的记忆蜡烛]到赛丽亚旅馆找赛丽亚。(可按键打开城镇地图查找NPC) 存在的使徒 赛丽亚 34级以上 把赛丽亚解读到的消息告诉西海岸的莎兰。(可以按键打开城镇地图查找NPC) 灵魂的悲伤呐喊 奥菲利亚 37级以上 向请教超度冤死的教徒灵魂的方法。 制作震魂香 37级以上 收集20个[藤蔓根茎]和5个[黑硬的物质]交给制作震魂香。(黑硬物质可以从压缩的胶囊中随机摇出) !!!!!!!!!玫瑰藤手镯(40级手镯).100000经验书 传递震魂香 37级以上 把制作的[震魂香]交给奥菲利亚。 解救悲伤的灵魂 奥菲利亚 37级以上 收集100个[自由灵魂的碎片]交给奥菲利亚。(携带震魂香杀死教徒就能获得自由灵魂的碎片)!!!!!!!!!!!! ★GBL教的名誉信徒★(勋章称号) 虽然是复制的。但比较详细。应该能解决你的问题。

乌普萨拉大学研究生毕业论文

1、隆德大学(Lund University)拥有八个院系和众多研究中心和专业学术机构,是瑞典最具科研实力的大学,世界百强大学之一。

隆德大学建立于1666年,提供英语授课的教育课程,涉及领域广泛,包括70个硕士专业项目和300门单科课程。隆德大学还提供攻读博士生和研究生的深造机会。作为北欧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大学,学校的录取要求严格,不过对于中国学生,会提供相应的奖学金资助。

2、乌普萨拉大学,学校坐落于乌普萨拉市中心,占地160公顷,校内有美丽的人工湖畔,绿树成荫,风景如画。校内有环境优雅的现代化学生宿舍,从吃住全包式的到伙食自理式的,从传统式的学生宿舍到农庄式的独立小院,应有尽有。

3、皇家理工学院坐落于瑞典王国首都-斯德哥尔摩,成立于1827年,为瑞典国内规模最大、历史最悠久的理工院校,专注于工程技术领域的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强大的研究声誉巩固了该大学作为欧洲最著名的技术大学之一的地位。

KTH瑞典皇家理工学院设有5个学院,共开设60多个硕士专业,全部为英文授课。拥有学士学位或同等学历者可以通过在这些专业的学习,获得国际上高度认可的硕士学位。在KTH开设的硕士专业中,有大约15个是与其他高校共同设立的合作项目。

4、哥德堡大学简称GU,成立于1891年,坐落于瑞典第二大城市、北欧工业中心哥德堡,是一所综合性研究型世界一流大学,中欧商校联盟、Mirai、欧洲大学协会成员。

哥德堡大学于1954年与1949年成立的医学院合并后正式确立学校规模,成为继乌普萨拉大学和隆德大学之后瑞典第三大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国立大学。

大部分学院位于市中心,这不仅丰富城市的生活同时也丰富了学生的生活。1977年,哥德堡大学与本市的众多独立的高等学院进行整合,最终形成了瑞典第二大规模的综合性大学。

5、斯德哥尔摩大学坐落于素有北欧的威尼斯之称的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是瑞典规模最大的综合类大学之一,也是瑞典高等教育科研的中心机构,2004年世界大学排名38,2008年世界大学学术排名86。

斯德哥尔摩大学建立于1878年,最初只开设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1904年建立授予学位制度,在随后的20年间创建了法律和人文科学学院。1960成为国立大学,四年后又增加了社会科学学院。 从此学生人数陡增,校舍逐渐扩展。

法律、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四大学院共设80个系,近800门课程,每年组织30次教学活动。年财政预算17亿克朗,其中37%用于研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隆德大学

百度百科-乌普萨拉大学

百度百科-皇家理工学院

百度百科-哥德堡大学

百度百科-斯德哥尔摩大学

想要知道自己的gpa、雅思\托福、gmat、gre等成绩能申请到国外什么大学,可以把自己的这些信息输入到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系统会自动从数据库中匹配出与你情况相似的同学案例,看看他们成功申请了哪些院校和专业,这样子就可以看到你目前的水平能申请到什么层次的院校和专业了,对自己进行精准的定位。 定位地址可到公*众*号【留学志愿参考系统】中获取,也可直接点击:

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 (瑞典语: Jöns Jakob Berzelius ,1779年8月20日-1848年8月7日),又译 柏济力阿斯 、 贝齐里乌斯 或 白则里 ,瑞典化学家、伯爵,现代化学命名体系的建立者。在发展化学中作出重要贡献,接受并发展了道尔顿的原子论;以氧作标准测定了四十多种元素的原子量;第一次采用现代元素符号并公布了当时已知元素的原子量表。

他首先提出了用化学元素拉丁文名称的开头字母作为化学元素符号,发现了硒、矽、钍、铈等元素,他与约翰·道尔顿、安托万·拉瓦锡一起被认为是现代化学之父。

1806年第一个提出了有机化学这一概念,以区别于无机化学。

1812年提出“二元论的电化基团学说”,1830年发现同分异构现象。

但是他曾经提出以生命力的存在解释有机物的形成(活力论),后来被一系列的有机合成(如维勒尿素合成)事实证明为错误。

瑞典:高等教育的学制特点与费用 瑞典有40余所高等院校,最著名的综合性大学包括斯德哥尔摩大学、乌普萨拉大学、隆德大学、哥德堡大学、于默奥大学和林雪平大学等。这几所大学都设有众多院系,都有数万名学生。瑞典最著名的专科性学院包括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皇家工学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查尔摩斯工学院和吕勒奥工业大学等。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是评选诺贝尔医学或生理学奖获得者的机构,名气很大,我国有不少医药界的学子在那里进修或攻读学位。 瑞典的高等教育实行免费教育,其学制分为三个阶段。入学后学习三年,从大学一年级算起如得到120学分(其中主课学分占60分,内含论文学分 10分)可获学士学位;入学后学习四年,从大学一年级算起如得到160学分(其中主课学分占80分,内含论文学分20分)可获硕士学位。这两个阶段均作为本科教育阶段。在瑞典,研究生教育特指博士阶段教育,也称为第三阶段教育。博士生必须完成一定数量的课程和博士毕业论文。一般情况博士阶段教育学制为四年,每位博士生都有一名辅导老师和一名导师,博士论文是第三阶段教育的主要组成部分,论文均须公开答辩,并分为通过和未通过二类评语。凡顺利完成所修课程并且其论文获通过的博士生均可获得博士学位。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校有瑞典皇家工学院、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查尔摩斯工学院等16所综合性研究型大学。另外还有四所学院的部分专业可授予博士学位。当前我国在瑞典学习的人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由国家教育部、大专院校和一些科研机构派出的普通或高级访问学者,即公费生。这些人一般根据双边协议在瑞典的大学里深造一两年,然后如期回国。另一类为以攻读学位为目的的自费生。这些人一般在国内大学本科毕业,工作若干年后,本人提出申请,被瑞典大学接收为“国际硕士班”学生或作为研究生攻读博士学位。A.入学要求与奖学金瑞典各高等院校有权独立决定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它们对外国研究生都有自己的特殊要求和录取标准。研究生课程以英语教学,学生必须有较高的英文水平,TOEFL成绩至少要在550分以上。许多外国学生申请由部分大学举办的、用英语授课的“国际硕士班”,攻读一至两年可获取硕士学位。不少人在拿到这一学位后继续攻读博士。硕士生能否拿到奖学金,完全由有关院校决定。而瑞典的博士研究生按科研人员待遇,领取工资。 瑞典有一个专门推动瑞典同其他国家进行教育和文化交流的政府机构叫瑞典学会。该机构每年向前往瑞典学习的外国留学生发放一定数额的奖学金,理论上大家都可以提出申请,但如愿者寥寥。一般只有那些研究瑞典语言、文学、历史等有利于扩大瑞典在世界上影响的学者或瑞典特别需要的专业人才,才能从它那里拿到奖学金。B.住宿与留学生活瑞典各主要大学都设有咨询服务处,外国学生如想去瑞典留学,应首先与有关大学的咨询服务处联系,从它那里索取有关学校基本情况的资料,并领取入学申请表。多数瑞典大学都能帮助外国留学生安排住宿,一般都安排在大学附近的学生宿舍。这样的宿舍都是单间,十几平米,带一个有淋浴的小卫生间。宽敞且设备齐全的厨房则由十个左右学生共用,炊具需自备。这样的住房月租金在2000~3000克朗之间。 瑞典大学生都参加学生会,外国留学生也不例外。学生会在学业和生活方面代表学生利益,如为学生安排住宿,保障学生的医疗保健,组织文娱和体育活动,并可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咨询。学生会会员每学期要交少量会费。C.学习与打工像其他许多国家一样,瑞典也是每年分两个学期。秋季学期8月中旬开课,学至 1月中旬,12月底有短期休假;春季学期1月中旬开始,学至6月初。6月中旬至8月中旬一般没课,外国留学生被允许打工,但近年来因瑞典失业人数增多,工作很难找到。 不论是本科生、硕士生还是博士生,学习都是很紧张的。工科学生课时比较多,也比较固定。文科学生每周上课12~15小时,自学时间较多些。除听课外,每个学生都得阅读大量参考书,博士生则要大量做实验。考试分笔试和口试,成绩分为三类:优秀、及格、不及格。与其他许多国家相比,瑞典大学的师生关系是较为随意的,大家讲平等,不讲师道尊严。 瑞典是一个北欧国家,夏季天气不热,昼长夜短,山青水秀,舒适宜人;冬季则正相反,天气常常很冷,大雪铺地,长夜难熬,给人以抑郁感。瑞典人对中国人是友好的,中国学生的勤奋和天赋也很受他们赞扬,有些瑞典人同中国留学生成为朋友。但瑞典人相对内向,思想和文化的差异使人很难真正融入到他们之中。正因此,有些中国留学生虽然在瑞典多年,却更多地同自己的同胞交往。除了学校和专业因素外,去瑞典留学还有两点好处:一是瑞典不仅中小学教育免费,连大学一般也不收学费,因此外国留学生可以节省这笔开支;二是瑞典是有名的“福利国家”,外国留学生凡在瑞典学习一年以上者,都被登记在册并取得人口号,可享受公费医疗。此外瑞典社会安定,治安状况较好,学习和生活在瑞典会有较多的安全感。 但到瑞典留学也有不利之处:第一,瑞典各高校本科阶段以瑞典语教学,如不懂瑞典语便不可能入学;第二,瑞典是欧盟国家中物价最高的。因此,虽然来瑞留学无需交纳学费,但用于食宿、交通等生活费用较高。按瑞典移民局为外国留学生所做的预算,每人每月需开支约6300瑞典克朗(1美元约合10克朗),其中伙食2400克朗,住宿2100克朗,交通费500克朗,其他各种费用1300克朗。尽管中国学生不怕吃苦,可以节衣缩食,但每月也得开支 5000克朗左右。这样数年学下来,将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本文承蒙中国驻瑞典使馆教育处孙玲参赞审阅。)

普利策新闻奖研究论文

普利策是美国新闻史上一个颇具争议、毁誉参半的人物。赞扬者奖者认为他是新闻界一座伟大的里程碑,他是美国现代报业奠基人,他是美国新式新闻事业的开创者之一,他所创建办的《纽约世界报》是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他捐款创建了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由他设立的普利策奖成为美国新闻界的最高奖项。贬低者则认为他是低俗新闻的始作俑者。 普利策的新闻思想和新闻实践在一般人看来是充满矛盾的,这种矛盾来自理想与现实的冲突,来自作为报人和报业老板的角色冲突。然而,当我们实际的考察了普利策当时所处的历史社会条件,他的这种矛盾是可以得到解释和理解的,而且是和他当时处在急剧变动中的美国社会相适应的。普利策作为当时杰出的报纸编辑和出版家是具有代表性的。研究他的新闻思想,可以更好的了解当时美国报业的历史,同时也可以为我们现在进行的市场化报业改革寻求一点启示。一、普利策生平简介 约瑟夫?普利策出生于匈牙利布达佩斯的一个小康家庭,受过良好的家庭和学校教育。1864年美国内战期间,应募加入联邦军,成为林肯骑兵部队中的一名战士。退役后做过各种杂工,工余时自学英语、法律、新闻写作。1867年加入美国国籍。1868年被德文报纸《西部邮报》聘为记者,开始从事新闻工作。1878年12月9日,普利策以2500美元买下了《圣路易斯电讯报》。3天之后,他将《电讯报》与当地的《邮报》合并,改名《邮讯报》。1883年5月9日,普利策以万美元买下了纽约《世界报》,获得巨大成功。该报1887年初销量超过25万份,1893年资产超过1000万美元,成为美国新闻史上的一大转折,标志着廉价报纸取代政党报纸成为报刊的主体。他创造了编辑写作制——即记者采写的材料由编辑润色、整理、综合成稿件见报。这种写作规则,至今仍是整个新闻界的普遍原则。1903年,普利策写下遗嘱,决定出资兴办哥伦比亚新闻学院和建立普利策奖金,由哥伦比亚大学董事会掌管他遗赠的基金。1911年10月29日普利策逝世。根据他的遗嘱,1912年开办了哥伦比亚新闻学院,1917年起设立了普利策奖,该奖后成为美国新闻最高奖。二、普利策的新闻思想和办报方针 普利策在创造"新式新闻事业"方面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充沛的精力和敏锐的新闻嗅觉,使他能够用独到的方式去适应并发展他那个时代的出版思想和技术,去实现他热切的愿望:作为一家拥有一流编辑部和复杂机构的现代化大报的创办人,无可争议地得到社会的承认。在这方面,他取得了引人瞩目的成就,但仅此一项还不足以使他在同行中赢得最能干、最值得尊敬的美国主编的声誉。他真正的伟大之处在于,他对一份报纸的作用,特别是对发挥社论的领导作用所抱有的崇高理念,以及使这种理念在他所办的报纸中付诸实现的方法。普利策新闻思想和办报理念,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超党派意识;在新闻报道方面,他主张以生动的方式报道重大新闻,以满足变化中的社会需求,并以煽情主义的新闻内容和版面来适应社会趋势。1、社会责任感 在《世界报》创刊时发表的宣言中,普利策表现出了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在我们这个日益繁荣的大城市里,需要这样一种日报。这份报纸不仅售价低廉,而且内容丰富;不仅内容丰富,篇幅浩大,而且充分发扬民主,真正致力于人民的事业,而不为有钱有势者谋利益。它将多登新世界的报道,少登旧世界的报道。它将揭露一切诡和无耻,抨击一切社会罪恶和弊端。它将以真挚诚恳的态度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1) 三、对普利策的新闻思想和办报方针的评价 普利策新闻活动的年代是美国社会大发展、大变动的年代。南北战争后,开始的经济发展、人口的增长和全国大片丰富自然资源的迅速开发、人们的发明创造才能以及政治文化的进步,所有这一切都为一个新兴世界大国的未来提供了保证。考察美国当时的历史社会条件,对于普利策新闻思想和办报方针的评价,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叙述:1、报人的角色 自从工业革命改变了美国社会性质以来,无数的美国有识之士为使美国面临的诸多问题找到确切的答案而进行了不懈的努力。这些问题包括:美国在世界上将怎样行事?它将保持多大程度的民主?在不受限制的经济个人主义和为社会主义而进行改革这两种主张之间能否保持一定的平衡?社会进步的成果能否通过改善生活条件、增加受教育和文化熏陶的机会、提高健康水平和确保个人安全等形式为全民大众所共享?政府能否关心人民的福利?在进行必要的前进或后退的调整中,报纸将发展怎样的作用?为人民争夺更大权力的强烈政治运动发展起来了。社会科学家努力传授知识,使人们在做出明智的社会和政治决策时有所依据。许多改革者、鼓动者、政治领袖和作家都呼吁要唤起民众的社会良知。所有这一切都对这个国家未来的走向产生了影响。 除此之外,工业革命也引起国内很多的问题:托拉斯的产生,经济权力集中于少数人手中,财富分配极不公正,工人和农民收入不足,非技术工人、女工和移民仍然是经济制度的受害者,移民问题,以及政界和企业界的腐败和弊端,。在许多美国人看来,国家的富强虽然反映了全体人民生活的基本进步,但是从这种富强中得到好处的,主要还是侵占了多数人的自由的少数掠夺者。 而这一阶段,大众传播媒介——报纸、杂志和书籍——在为形成舆论和实现人民的意愿进行的斗争,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些有觉悟的新闻工作者加入了与经济垄断、市政当局腐败的斗争中来。在这些时起时伏的斗争中,1900年以后是非常关键的,这一时期也被称为"掏粪运动"或者"揭丑运动"。 作为进步的报人,普利策的新闻思想显然是受到当时这种社会改革精神的影响的。作为一名移民,普利策从开始从事新闻工作以来,就非常同情和关心被压迫的穷人,对移民问题等社会问题非常敏感。从创办《邮讯报》开始,就鼓吹坚决的社会改革。而在"掏粪运动"盛行时,《世界报》无论在地方性问题上,还是在全国性问题上,独立和社会改革精神达到了空前的高度。因此,可以说,普利策新闻思想中社会责任的理念只是当时社会精神的杰出代表而已。2、企业家的角色 随着十九世纪三十年代便士报的兴起,美国摆脱了政党报刊时期,进入了大众报业时期,从此商业化的私营媒体成为美国新闻媒体的主流,报业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阶段。同时由于新闻采集、编辑的现代化和专业化,印刷业的革命、照相制版的出现、广告的发展、新杂志的出现等等,报纸面临着激烈的竞争。3、角色冲突 正如施拉姆所言:"新闻事业是一种双重性格的事业。站在为公众提供普及教育的立场来说,大众传播是一个学校,但是,站在为投资者赚钱的目的而言,大众传播媒介是一个企业,任何传播媒介的负责人,受这种双重性格的影响,一方面要尽校长之职,另一方面要尽经理之职,这两种职务有很多时候是互相矛盾的。"(7)可以看出来,作为商业性报纸的老板与具有社会改革精神的进步报人的双重身份使普利策无法逃避社会责任与商业利益的矛盾。他试图调和这种矛盾,他利用趣味性、刺激性去推销他的报纸,又用教育性让他的报纸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他认为,人情味报道和煽情故事是争得高发行量所必需的。在发行量扩大之后,可以通过吸引读者关注社论栏和公共事务的新闻报道,来营造健康的公共舆论。 但是应该说,在普利策所处的那个时代,在普利策所处的位置,与其他同时代的人相比,普利策在调和这种矛盾中做出了自己坚持不懈的努力,是值得我们尊敬的。

这几天正好在写对比普利策奖和中国新闻奖的论文 几点观点如下,纯属个人观点啊呵呵1、普利策历史比中国新闻奖要早了六十多年,虽然中国是世界最早办报的国家之一,但是对新闻学的研究却比西方晚了一百多年,很多新闻学理念还是直接取自于西方的,所以在新闻上经验不足。2、美国传媒素来有揭丑传统,十分热衷于负面报道,而负面报道普世性极强,有很大的市场价值,受众都喜欢看负面报道。而中国新闻奖(或者是整个中国的新闻)都是以正面报道为主的。这个和国情有很大关系。3、从中国新闻奖的获奖作品看,很大程度是带有中国特色的,这些正好在西方人眼里是不能理解的。中国的新闻中典型报道非常多,而典型报道是不被西方人认可为新闻的,因为带有明显的宣传倾向。4、不得不说在新闻自由化这一点上,美国做的很好。美国传媒和政府是平行的,所以新闻言论不大受约束,在实现新闻价值上做的比中国新闻好。其实中国新闻奖还太年轻,但是很有发展前途。中国新闻奖在国内的普及度都不是很广,还是需要改革,增强新闻的普世性亲民性。

这有一篇文章,你看看吧从2008 年金融危机到2009 年上半年, 与传统媒体一样, 美国的网络媒体市场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然而, 各种迹象表明, 美国的网络媒体市场却暗藏着某种玄机, 酝酿着巨大的嬗变轨迹。对于此, 我们对金融危机以来的美国网络媒体进行研究, 揭示种种玄机背后的发展新 从2008 年金融危机到2009 年上半年, 与传统媒体一样, 美国的网络媒体市场受到了不小的冲击。然而, 各种迹象表明, 美国的网络媒体市场却暗藏着某种玄机, 酝酿着巨大的嬗变轨迹。对于此, 我们对金融危机以来的美国网络媒体进行研究, 揭示种种玄机背后的发展新动态。 网络媒体受到金融风暴影响甚大 由于金融风暴的影响, 美国广告商减少了对网络媒体的广告预算投入。2008 年10 月金融风暴正酣之时, 美国comScore 的调查数据显示, 当广告主被问及金融危机之时是否减少网络媒体的广告投放时, 年均收入为5 万美元的阶层中80% 的人认为会减少这些花费;75% 年均收入在5 万至10 万美元的阶层认为会减少在网络广告上的投入。这种状况的原因显而易见, 由于经济现状低迷, 多数商家会想方设法减少支出,对于新媒体互联网的投入也不例外。 也是因为商业业务的减少, 这种状况直接导致互联网收入的减少。美国《连线》杂志总编辑克里斯· 安德森认为, 在美国2008 年至2009 年前半年期间, 顶尖级的100 个网站中, 有34%的网站靠广告来获取收入; 有12% 依靠订购存活; 有8% 依赖虚拟下载品谋生; 剩下者多为免费开放的网络。也就是说, 对于美国的互联网市场来说,大部分的互联网都暂时没有获得利润。即使这样, 金融风暴期间, 在年收入为10 万美元的网络媒体那里,2008 年第3季度仅有3% 的增幅; 而在年底的第4季度, 网络媒体获得的收入从上年增幅的23% 下降到6%。更为让人惊奇的是,2008 年第2 季度里, 美国的互联网媒体收入总额为56 亿美元仅仅比上年同期增加2%, 远远落后于预期11% 左右的增幅。由此可见, 金融风暴对美国的互联网媒体影响有多大。 金融危机对互联网的另一个影响就是: 传统媒体与互联网的融合上呈现衰减趋势。传统媒体必须与互联网媒体接轨, 这是媒介的一个共识, 人们常称之这段时间的转化为“拐点”。融合的主要形式是并购, 其好处在于加速传统媒体的资产重组, 使各类传统媒体纳入网络传播的形式, 互联网媒体也可借助传统媒体提高影响力。由于金融危机, 媒体由于收入的减少而不敢轻举妄动。2008 年的12 月中, 在线媒体的并购次数仅为258, 比2007 年的315 次减少了; 交易值为 亿美元, 比2007 年的 亿美元降低。2009 年以来, 这种衰减趋势还在加剧:并购次数仅为43 次, 比上年同期的77次降低; 交易值仅为 亿美元, 比去年同期的 亿美元衰减了。互联网媒体的突出优势因为金融危机而受到损害。 互联网媒体受到金融危机影响的另一个表现为其内容影响力受到限制,一个有力例证就是普利策新闻奖。今年的93 届普利策新闻奖第一次把网络新闻与网络媒体囊括在内, 然而等到4月20 号宣布时才发现, 除了美国“政治新闻网”被提名以外, 其他全部被排除在外。在传统媒体与互联网媒体力量悬殊的情况下, 由于互联网的快速增长受到了抑制, 一定程度地降低了它在内容上的影响力。 网络媒体利润丰厚与分布不均 网络媒体市场依然充满活力, 虽然受到当前金融危机的困扰。根据TNSMedia Intelligence公司宣布的数据来看,进入2000 年以来, 在相当一段时间内美国互联网广告额保持在 的增幅。未来的互联网媒体市场增值前景依然令人乐观, 只是在于利润的分配不均,主要是因为传媒市场的专业化分工进一步加剧, 网络市场呈现出新的局面。 首先, 从形式上来说, 由于科技含量的不同, 互联网的各类广告效果不一样, 也会造成利润分配的差异。以美国互联网视频广告为例, 其广告市场总额年均保持两位数的态势稳定增长, 从2000 年3 千万美元, 到2006 年的2 亿2 千5 百万, 而且增长的速度在逐年加快。

德尔菲法研究论文

老师对你论文的第一印象,就看你论文开题报告的研究方法一栏写得好不好。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写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的方法,仅供参考!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

(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

(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3)大致的进度安排;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

(6)经费概算;

(7)预期研究结果;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1、2、3、··· ···二、1、2、3、··· ···三、1、2、3、

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

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

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

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

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

五、预期的结果

六、进度安排

论文提纲 前言、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 ··· ··· 三。 3 参考文献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报名提纲、学者、 选题意义 1:总述、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 2 提纲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理论适用、及人员分工等、型号,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德尔菲法"、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专业、研究方法、价格等)。 开 题 报 告 学 生、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 (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避免遗漏。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 2、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姓名、仪器、 3、课题负责人。报名提纲包括、起止年限、 3,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 1 总述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 1、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开题报告封面、 3。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 (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这样做、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2)研究对象,应包含两个部分。同行评议,因而篇幅不必过大; (7)预期研究结果、如何研究、研究内容、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评分,因而篇幅不必过大; (3)大致的进度安排; (6)经费概算、规格、如何研究,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导师二。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结论 四、论文的理论依据。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 (1)课题的目的。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系别,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承担单位、 2。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各项有关指标;开题报告内容"、 2、 理论意义 2、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提纲,把握要点、 一,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亦可采用": 一、设备等),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必要的数据等等; (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 1、研究方法、 1、年级。 开题报告包括综述、科技人员进行陈述、预期的结果六、名称:课题名称,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向有关专家;),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理论适用,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 ··· ··· 二、 现实意义 二、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数量:论文题目、研究方法,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关键技术、 论文综述 1、意义,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