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幼儿说谎行为与对策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幼儿说谎行为与对策研究论文

(一)无意说谎 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孩子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他 们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和不自觉地说谎。[3] 无意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它主要就是由于孩子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比如,在见习幼儿园中,一位小朋友对我说,今天一辆小汽车撞我,我一点也没事,汽车却破了。原来他刚看了变形金刚动画片。这是幼儿凭着自己知识结构予以想象,是一种独立进行创造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而说谎是指有意欺而不说老实话“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人的话语。还有一种是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例如有些孩子明明做错事,我们会引导说“你做错事实不对的,以后要改了,就还是好孩子。”而孩子回家后就高兴的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是好孩子!”孩子不理解我们所说的“好孩子”的真正内涵,这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二)有意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真性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将关系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它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愿望而编造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其表现如下 : 1.模仿大人说谎,受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影响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常听到父母说你听话,就给你买肯德基,结果父母的工作一忙就忘事了。或是随口一说,只是让孩子听话。于是孩子就会学着说谎,或为了奖励而说谎。同时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人”。幼儿时期的儿童最喜欢模仿大人或同伴的动作或话语。 2.父母 、老师的不信任也会让孩子说谎 许多父母、老师的过分关心孩子,担心孩子今天的人格发展。总是不信任孩子,每次孩子说的话你总会说:“你我的对不对?”孩子听多了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会说谎。他们认为反正你们都觉得我在说谎,说真说假无所谓。 3.教师、父母言语上的误导,导致了孩子有意说谎 无论在家里、幼儿园我们都听到,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要承认错误就得到表扬。我曾看过这样一件趣事在幼儿园都会设有许多区域活动,其中植物区域是种花草的这天东东和贝贝在玩耍,一不小心贝贝把花盆打碎了。一般做错事的孩子都会很紧张、害怕。当老师问是谁打碎了花盆时,贝贝一直不敢望老师。最后老师说了句:“承认错误的孩子是好孩子,老师奖励他。”这时,东东就站起来说 :“老师,是我打碎的。”最后,东东得到了表扬。贝贝傻乎乎地看着东东,一脸不明白。从那以后,东东一有机会都会帮助别人承认错误。这促使东东习惯性说谎。 4.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使孩子说谎 家庭是孩子的生活场所,除了上幼儿园,孩子都在家里度过。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出现说谎行为。有的父母并不认为孩子说谎需要矫正。当孩子对其他人说谎时,却很高兴,认为孩子会做事,聪明。只是孩子对自己不诚实的时候,才将其作为说谎行为对待。还有一些大人对待孩子说谎看得过于严重每次孩子说谎就实行严厉的处罚,甚至还虐待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信任也会产生说谎。大人不可贸然地怀疑孩子说的话。有时,大人也在说谎,如随口承诺孩子晚上第一个接孩子回家,结果却是最后一个。我们不要轻易答应孩子什么事,这也是容易造成孩子说谎的。 总之,幼儿有意说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1)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导致说谎;2)为逃避责任而说谎;3)为博得赞赏而说谎;4)为满足虚荣心而说谎;5)为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说谎。

幼儿的说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导致幼儿产生说谎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他人的影响、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目的和害怕指责、逃避惩罚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幼儿心理之说谎现象》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判断幼儿是有意撒谎还是无意撒谎,如何避免孩子撒谎,本文从幼儿心理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偏差 有意说谎 无意说谎

一、正确判断幼儿说谎的性质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说谎的幼儿必然会受到别人的鄙视与不信任,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不相适应。这类幼儿内心经常出现种种矛盾,如恐惧、不安、自卑、孤僻、逆反、对抗等。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学龄前幼儿的撒谎行为一般为过失撒谎,这种撒谎多是无意的、非功利性的。有的是为了好玩,或是为让父母高兴,或是自己喜欢什么东西就说有什么东西。心理学家认为,对于过失撒谎,父母不必严加训斥,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想象与现实,巧妙引导和教育,就可以纠正。但是有一些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反映出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让孩子避免撒谎,必须从小做起,从预防入手,特别是对于有意说谎,成人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其中的原因,运用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从实践可以看到,幼儿屡次说谎甚至不知道羞耻的原因,与成人的教育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二、案例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

1.在成人“暗示”下成长起来的谎话

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缺少是非判断能力。幼儿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道德认识的发展没有成熟,对于好坏和对错的区分,常常跟自己是不是受批评和惩罚有关。会因为成人的态度及言行所给的暗示,判断一件事。有些家长在孩子第一次或这无心的谎话前,不但没有阻止,甚至用欣赏的态度,认为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纵容助长了孩子的说谎行为,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认知。

案例:有个孩子在家不小心打破妈妈的香水瓶,却说是家中宠物狗“果果”打破的,奶奶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说:“瞧!我家宝宝多聪明!”还把事当着孩子的面到处讲给别人听,认为这是孙子聪明的表现。那么这个孩子以后打破东西一定不会承认错误,而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因为奶奶说的这是“聪明”。

简析: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但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有些孩子回家会对爸爸妈妈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得到了五角星、小红旗等,会说自己上课有多认真,常举手,或是今天老师表扬了自己等。家长往往会因为高兴而表扬孩子,却很少仔细询问孩子原委。有时即使后来知道了也会因为事情已经过去而不再追问,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暗示:讲了爸爸妈妈喜欢听的话,即使是假话也没有关系。

成人应当给幼儿灌输正确的道德观,不能忽视孩子撒谎的严重性,特别是最初孩子在一些小事上偶尔说谎时,不能一了了之,否则便是在实际上等于鼓励这种行为。要言传身教地教育孩子认识任何形式的不诚实都是不对的,于己于人都是有害的。告诉孩子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基础是诚实。结合一些生动的故事如“狼来了”,让孩子明白常说谎的人即使最后说了实话也没人会相信。

2.从“打”“骂”中滋长出的“谎话”

有的家长怕孩子变坏,常常不问清事由地训斥责备孩子;有的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动辄打骂;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当之处就呵斥打骂。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做错了事或有行为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逃避家长、教师的惩罚或打骂,便有意说谎。

案例:有一次几个孩子在活动中撕破了图书,但只有一个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其余的孩子都不愿意承认,直到我说:“撕坏了书,没关系。只要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老师还是会原谅你,喜欢你的。”孩子们才一个个认错。后来我问他们如果你在家里撕坏了书爸爸妈妈会怎么样的时候,那个主动承认错误的说:“妈妈会帮我把书补好。”而其他的孩子都说会挨骂,甚至有孩子对我说妈妈会打我。

简析:这样的谎话在表现方式上有三种:一是只承认一部分错误,极力减轻错误。例如,为争夺玩具,A打了B。当老师来处理时,A却只承认轻轻推了B一下,而否认打了B。二是全部否认错误,极力表白不是自己的错。例如,C明明在搬椅子的时候撞了D的头,但却硬说不是自己撞的。三是嫁祸于人。例如,三个孩子在滑梯上玩,其中一个故意推人者E不仅否认自己所为,还一口咬定是另一个孩子F推的。

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说谎的实质是幼儿在恐惧心理支配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处理这类错误的时候首先应减少自己给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而不只是严厉地指责孩子。

3.孩子的谎话是成人说谎话结出的果实

成人是孩子的榜样,每个孩子都会受到身边成人言行的影响,那些经常会说谎的孩子多数是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有时候出于一些原因,成人会说一些有意或无意的谎话。例如:有时候父母会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而顺口许下一些无心的承诺。比如:“你不哭,我就给你买东西。”“你乖乖吃饭,星期天就带你到公园去玩。”等这些随口说说的话,家长在事情过后会忘记,这样往往会被孩子视为“人”并产生“说谎不为错,为他们的说谎壮胆。

三、面对幼儿说谎时的良策

对于说谎的幼儿要不要惩罚?这是教师、父母们甚为关心的问题。有人反映:“越罚孩子越说谎。”有人认为:“说谎是恶劣行为,不罚不能不能使孩子受到教训。”一般来说,对说谎幼儿以耐心说服教育为宜,最好多讲些相关的故事,多用些诚实行为的榜样感化幼儿。但对于严重的说谎行为要适当地惩罚。惩罚的和原则是让孩子以后不说谎。幼儿说谎的目的,多数是逃避做错事而导致的责备或惩罚,也有的是为了获得某些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给以惩罚或剥夺权利是不足以教育他们的,必须同时向他们说明,某些惩罚和剥夺权利的做法是由于他说了谎才引起的,说谎越多就越重。若一开始就说实话,惩罚可以轻一些。要帮助孩子认清说谎不会成功,即使蒙混过关,也不过是暂时的。而诚实会减轻对他过失的惩罚,撒谎则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同时应该不断地教育孩子诚实,孩子有了诚实的行为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排除孩子怕讲出真实情况而受罚的心理,这样孩子就会防止或改掉说谎的坏毛病。

参考文献:

[1]家庭素质教育漫谈.

[2]浅谈离异家庭幼儿心理偏差及纠偏对策.

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

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对于孩子的这种行为家长绝对不能忽视,成长过程中也会伴随很多的烦恼,宝宝生下来就像一张白纸,共同努力让孩子变得更加优秀吧。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教你如何教育孩子

几乎每个人在小时候出于各种原因都说过谎话,这种行为经常让老师和家长们困扰不已,对于说谎的行为,家长和老师通常都会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但是小朋友们总是会再三犯错,为了替老师和家长们减轻忧虑,下面就介绍以下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

纠正幼儿说谎的重要性

幼儿撒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来的话来人的一种行为。如何正确对待幼儿撒谎行为是老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加以正确的指导,那么对其以后的心理健康肯定是不利的,我们只有认清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且药到病除。

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

1、由孩子的心理成长特点引起的无意识说谎。对于幼儿无意识的说谎行为,我们无需过分担心,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想象力、辨别力和分析能力随之发展,这些说谎现象会自然消失。

2、因某种愿望而有意地说谎。知道了幼儿不诚实的原因后,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和引导,对幼儿的诚实教育,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根据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采取灵活机动的教育方法。

小孩子说谎的问题可大可小,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一定会不利于小朋友自身的人格形成,严重的话可能在长大后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起孩子说谎的行为,掌握好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及时想办法纠正孩子的谎话。

对于一些比较小的儿童来说,可能不能够真正明白说谎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行为,所以在生活当中可能会出现说谎的情况。那么学前儿童说谎的原因有哪些?

一般学龄前的儿童出现说谎的情况大部分都是由于想要逃避惩罚,或者是想要得到父母的表扬以及想让得到大家的重视都会出现说谎的情况。但是不管是什么原因,出现的说谎行为都是不好的,最好就是在儿童第1次说谎的时候,就要告诉孩子不要再有说谎的这种行为了,不然的话就会受到惩罚。

一旦孩子了解说谎以后会受到惩罚这种情况大部分都会有所收敛,但是每一个儿童的性格都是不一样的,也可能没有受到惩罚的.时候还会出现说谎的行为,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儿童说谎以后,适当的采用一些惩罚,避免儿童继续出现说谎的情况。

如果儿童一旦养成了说谎的情况,而父母知道了也没有拆穿的话,很容易使儿童养成说谎的习惯,或者说及时的了解儿童说谎的原因,在平时多考虑儿童的感受,如果儿童在说谎以后主动的承认自己的错误,也要适当的加以表扬,尽量的告诉孩子,不管是做错了什么事情,只要是勇于认错就是好的行为。

幼儿说谎行为的研究论文

第十七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案例分析

参赛作品名称: 幼儿“说谎”行为

参赛作者: 王瑞娜

省市+单位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风景线伊顿幼儿园

案例背景

多伦多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授李康研究孩子撒谎的现象长达20年,他发现:2岁孩子的撒谎率约占30%,3岁孩子撒谎率达到50%;4岁之后,更是极为普通的正常现象。说谎往往会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案例描述

场景一:班级评比栏上的“小红花”掉下来一朵,豆豆捡到了并悄悄地将其放到自己的书包里,回到家向妈妈炫耀:“妈妈,今天我得到了一朵小红花!”

场景二:瑞瑞和米果爱打架,瑞瑞一气之下要将椅子搬起来砸米果,正巧瑞瑞的家长有事来园看见了走过来。瑞瑞对妈妈说:“妈妈,米果用椅子打我!”

场景三:国庆节即将到来,老师们忙着布置教室,放在桌子上的一个五角星突然不见了,老师们再三询问,可孩子们都说没有看见。第二天来园的时候,甜甜妈妈拿着五角星询问老师:“昨天甜甜回家带回来一个五角星,说是老师送给她的,是吗”?

场景四:在区域活动中,两个孩子在自由交谈,绵绵说:“我的爸爸是个警察,非常厉害!”刚刚说:“我的爸爸也是个警察,我们家还有警犬呢!”(其实刚刚的爸爸是一名海员)

案例分析

说谎是幼儿的种常见的行为,幼儿说谎可以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两大类。 所谓"有意说谎”是指幼儿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做出的一种行为或与事实不相符的陈述,是幼儿自我中心的突出表现。幼儿有意说谎通常具有以下原因:

①取悦他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场景一)。

②逃脱惩罚(如场景二)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

③为得到喜欢的东西而说谎(如场景三)。

“无意说谎”通常是幼儿的一种意识不自觉的行为,常表现为一种满足愿望的心理和理解性的错觉,幼儿常常因为将想象与现实相混淆,而无意识地说谎,案例中的“场景四”即是幼儿无意说谎的典型表现,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案例措施

每位幼儿都曾出现过“说谎”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说谎行为都说明幼儿存在严重的品德问题。作为成人,应该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进行剖析和引导,循循善诱。1.对于幼儿的无意说谎,他们往往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作已经得到的东西。我们应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楚想象和现实。对他们进行巧妙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不应责备,正确对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对于幼儿的有意说谎,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应该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幼儿分清是非。①成人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②采取正面的提问方式与孩子交流。③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来惩罚孩子的说谎行为。④借助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克服说谎的心理。

3.如果幼儿因为逃避责任而说谎,应教育幼儿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如果幼儿因为取悦他人而说谎,应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如果幼儿因为想得到别人的东西而说谎,则应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使幼儿知道别人的就是别人的,使用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用完后要归还并说声“谢谢”,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4.此外,成人还应时刻注意为幼儿树个良好的榜样,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帮助幼儿养成诚实的行为习惯。

案例总结

幼儿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性质也各不相同,对于孩子“说谎”行为,成人应该给予更多一点理解、更多一点爱心和耐心,不要轻易为孩子“定性”。只有做出正确的判断,才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对孩子的积极行为要给以重视,如果孩子的积极行为得到了关注,那么谎言便会逐渐消失。我们既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也要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对于孩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帮助他们,必须让幼儿增加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最后,我觉得对待孩子我们首先要蹲下身子和孩子沟通,了解他说谎的原因,然后,在进行相应的教育,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做到言传身教。

专家点评:教师在面对幼儿说谎行为时,如何冷静应对,理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从而给予幼儿积极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本案例给广大教师以借鉴。案例记录文字虽短,但重点突出,过程清晰,案例分析聚焦核心问题。案例结构严谨,能够聚焦重点问题。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家长发现自己的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慢慢的学会撒谎,比如说当孩子不想去上学的时候,就会家长说肚子疼,但是要是把孩子送到医院就马上不疼了。不知道孩子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就学会了撒谎,聪明的小脑袋无论任何时候都会想出一大堆理由和借口,我们发现几乎在每个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都有着许多的撒谎经历。而有些家长感到十分担心,万一孩子就这样撒谎成为了坏习惯那该怎么办?而且孩子还那么小就学会了撒谎人,长大之后岂不是会干更多的坏事了?对于我们家长来说,诚实是一种美德,而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成为一个乖孩子,但是事实上说谎是人类趋利避害的本能反应,所以作为家长对于孩子爱说谎的情况,要放平心态,不要过于焦虑和紧张。有研究发现两岁的孩子有30%的孩子都学会了说谎,而在三岁的孩子当中,会撒谎去人的孩子达到了一半以上,到孩子4岁的时候,几乎每个孩子都学会了撒谎,因此我们可以看来孩子学会撒谎的现象和孩子的道德是没有任何关系的,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去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真正的了解清楚为什么孩子会说谎,这样作为家长的我们才能够纠正出孩子的错误。发现孩子学会撒谎?家长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原因1、孩子分不清现实与幻想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特别是两三岁的孩子,他们的想象力处于一个爆发期,并且加上他们所经历的事情会变得越来越多,所接触的事物也会变得越来越多,而且处于成长期的,他们语言能力和想象力也逐渐得到提升,这时候孩子的脑袋瓜里,会整天想着乱七八糟的玩意,但是由于缺乏现实中的科普常识,并且孩子的记忆力也不太准确,所以就会导致孩子分不清现实和幻想,所以会撒谎的孩子并不是一个坏孩子,只是他现实与幻想傻傻分不清而已。2、孩子一知半解,缺乏理解能力有些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会经常将大人所说的话,常常一知半解,总是将一段话理解了一半,后面那一半就加以自己的想象力,导致孩子很容易对实际上的某种理解产生一定的误会与偏差,所以才会导致孩子撒谎的现象,其实事实上这也不是孩子撒谎的问题,只是理解能力问题而已,所以作为家长要仔细观察发现,调查清楚背后原因,才能够真正的知道孩子是否有意撒谎。3、为了取悦父母选择撒谎当孩子年龄越来越大的时候,他们会想方设法的去讨好身边的长辈和家长,而有些孩子为了得到父母或是家人的奖励和肯定,就会有一时的进行撒谎,去赢得好处。比如说有些孩子为了让父母开心会选择去将自己的分数造假,或者是欺家长自己的作业早就做完了等等……..这种现象对于许多孩子来说都是经常常见的。所以作为家长的我们要及时纠正孩子这样的行为,防止孩子为了得到自己的利益,达成自己想要的目的而养成这种坏习惯。

(一)无意说谎 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孩子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他 们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和不自觉地说谎。[3] 无意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它主要就是由于孩子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比如,在见习幼儿园中,一位小朋友对我说,今天一辆小汽车撞我,我一点也没事,汽车却破了。原来他刚看了变形金刚动画片。这是幼儿凭着自己知识结构予以想象,是一种独立进行创造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而说谎是指有意欺而不说老实话“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人的话语。还有一种是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例如有些孩子明明做错事,我们会引导说“你做错事实不对的,以后要改了,就还是好孩子。”而孩子回家后就高兴的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是好孩子!”孩子不理解我们所说的“好孩子”的真正内涵,这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二)有意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真性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将关系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它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愿望而编造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其表现如下 : 1.模仿大人说谎,受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影响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常听到父母说你听话,就给你买肯德基,结果父母的工作一忙就忘事了。或是随口一说,只是让孩子听话。于是孩子就会学着说谎,或为了奖励而说谎。同时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人”。幼儿时期的儿童最喜欢模仿大人或同伴的动作或话语。 2.父母 、老师的不信任也会让孩子说谎 许多父母、老师的过分关心孩子,担心孩子今天的人格发展。总是不信任孩子,每次孩子说的话你总会说:“你我的对不对?”孩子听多了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会说谎。他们认为反正你们都觉得我在说谎,说真说假无所谓。 3.教师、父母言语上的误导,导致了孩子有意说谎 无论在家里、幼儿园我们都听到,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要承认错误就得到表扬。我曾看过这样一件趣事在幼儿园都会设有许多区域活动,其中植物区域是种花草的这天东东和贝贝在玩耍,一不小心贝贝把花盆打碎了。一般做错事的孩子都会很紧张、害怕。当老师问是谁打碎了花盆时,贝贝一直不敢望老师。最后老师说了句:“承认错误的孩子是好孩子,老师奖励他。”这时,东东就站起来说 :“老师,是我打碎的。”最后,东东得到了表扬。贝贝傻乎乎地看着东东,一脸不明白。从那以后,东东一有机会都会帮助别人承认错误。这促使东东习惯性说谎。 4.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使孩子说谎 家庭是孩子的生活场所,除了上幼儿园,孩子都在家里度过。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出现说谎行为。有的父母并不认为孩子说谎需要矫正。当孩子对其他人说谎时,却很高兴,认为孩子会做事,聪明。只是孩子对自己不诚实的时候,才将其作为说谎行为对待。还有一些大人对待孩子说谎看得过于严重每次孩子说谎就实行严厉的处罚,甚至还虐待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信任也会产生说谎。大人不可贸然地怀疑孩子说的话。有时,大人也在说谎,如随口承诺孩子晚上第一个接孩子回家,结果却是最后一个。我们不要轻易答应孩子什么事,这也是容易造成孩子说谎的。 总之,幼儿有意说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1)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导致说谎;2)为逃避责任而说谎;3)为博得赞赏而说谎;4)为满足虚荣心而说谎;5)为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说谎。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的论文

孩子为什么说谎?父母对孩子说谎的态度一定要“0容忍”的吗?对于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谎话,父母应该怎么处理?接着往下看吧!2岁孩子的谎言撒谎,实际上是孩子的“心智解读能力”发育到一定程度时的良好标志,这说明孩子开始有能力去揣度别人的想法、动机了。大约从2岁左右起,小孩子开始出现这样的能力。这个年龄段的小宝宝还格外有想象力,不过却不太能分得清楚什么是想象出来的东西,什么是真实的事情。他们会借助编故事来探测幻想与真实的界限,会希望梦想成真,甚至会在你的眼皮子底下颠倒黑白。对于2岁孩子的谎言你可以这样应对:“天空是我做出来的。”“唔,这天可真美,是吧?我喜欢这蓝色的天。”“那是老虎干的事情。”“哦,这样啊。那你帮老虎把弄洒了的牛奶擦干净吧。”4岁孩子的谎言到了4岁的时候,孩子已经能明白说真话与撒谎之间的不同,可是,他们仍然会使劲儿地撒谎。宝宝这么做,可能是为了逃避惩罚,或者是为了不让自己觉得羞耻乃至愧疚,亦或是为了想要得到某样他得不到的东西,要么就是企图维护两人之间的关系……总之,跟我们成年人撒谎的目的一样。一旦你当场抓住宝宝说了假话,须明明白白地说出来:“你那是说假话。我们家的人不说假话人。”当孩子说真话时,要谢谢他能勇于说出来,“我知道这么做很不容易,我很欣赏你能这么做,钦佩你肯自己面对行为后果”。对于4岁孩子的谎言你可以这样应对:“我的画作被溅上了酱汁。说吧,告诉我这是怎么一回事。”而不是“是谁把我的画作弄成这样子了?”“我看到你手上拿着一个你小朋友的玩具。我们要拿去还给人家。”而不是“是不是你偷了人家的玩具?!”陈述完你的见解之后,须让孩子承受他该承受的行为后果。比如说,带着孩子把他弄坏了的东西修好,让他把打碎了的碟子收拾干净,敦促他把玩具拿去还给小朋友并向对方道歉,等等。

幼儿的说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导致幼儿产生说谎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他人的影响、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目的和害怕指责、逃避惩罚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幼儿心理之说谎现象》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判断幼儿是有意撒谎还是无意撒谎,如何避免孩子撒谎,本文从幼儿心理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偏差 有意说谎 无意说谎

一、正确判断幼儿说谎的性质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说谎的幼儿必然会受到别人的鄙视与不信任,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不相适应。这类幼儿内心经常出现种种矛盾,如恐惧、不安、自卑、孤僻、逆反、对抗等。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学龄前幼儿的撒谎行为一般为过失撒谎,这种撒谎多是无意的、非功利性的。有的是为了好玩,或是为让父母高兴,或是自己喜欢什么东西就说有什么东西。心理学家认为,对于过失撒谎,父母不必严加训斥,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想象与现实,巧妙引导和教育,就可以纠正。但是有一些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反映出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让孩子避免撒谎,必须从小做起,从预防入手,特别是对于有意说谎,成人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其中的原因,运用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从实践可以看到,幼儿屡次说谎甚至不知道羞耻的原因,与成人的教育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二、案例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

1.在成人“暗示”下成长起来的谎话

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缺少是非判断能力。幼儿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道德认识的发展没有成熟,对于好坏和对错的区分,常常跟自己是不是受批评和惩罚有关。会因为成人的态度及言行所给的暗示,判断一件事。有些家长在孩子第一次或这无心的谎话前,不但没有阻止,甚至用欣赏的态度,认为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纵容助长了孩子的说谎行为,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认知。

案例:有个孩子在家不小心打破妈妈的香水瓶,却说是家中宠物狗“果果”打破的,奶奶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说:“瞧!我家宝宝多聪明!”还把事当着孩子的面到处讲给别人听,认为这是孙子聪明的表现。那么这个孩子以后打破东西一定不会承认错误,而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因为奶奶说的这是“聪明”。

简析: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但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有些孩子回家会对爸爸妈妈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得到了五角星、小红旗等,会说自己上课有多认真,常举手,或是今天老师表扬了自己等。家长往往会因为高兴而表扬孩子,却很少仔细询问孩子原委。有时即使后来知道了也会因为事情已经过去而不再追问,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暗示:讲了爸爸妈妈喜欢听的话,即使是假话也没有关系。

成人应当给幼儿灌输正确的道德观,不能忽视孩子撒谎的严重性,特别是最初孩子在一些小事上偶尔说谎时,不能一了了之,否则便是在实际上等于鼓励这种行为。要言传身教地教育孩子认识任何形式的不诚实都是不对的,于己于人都是有害的。告诉孩子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基础是诚实。结合一些生动的故事如“狼来了”,让孩子明白常说谎的人即使最后说了实话也没人会相信。

2.从“打”“骂”中滋长出的“谎话”

有的家长怕孩子变坏,常常不问清事由地训斥责备孩子;有的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动辄打骂;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当之处就呵斥打骂。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做错了事或有行为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逃避家长、教师的惩罚或打骂,便有意说谎。

案例:有一次几个孩子在活动中撕破了图书,但只有一个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其余的孩子都不愿意承认,直到我说:“撕坏了书,没关系。只要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老师还是会原谅你,喜欢你的。”孩子们才一个个认错。后来我问他们如果你在家里撕坏了书爸爸妈妈会怎么样的时候,那个主动承认错误的说:“妈妈会帮我把书补好。”而其他的孩子都说会挨骂,甚至有孩子对我说妈妈会打我。

简析:这样的谎话在表现方式上有三种:一是只承认一部分错误,极力减轻错误。例如,为争夺玩具,A打了B。当老师来处理时,A却只承认轻轻推了B一下,而否认打了B。二是全部否认错误,极力表白不是自己的错。例如,C明明在搬椅子的时候撞了D的头,但却硬说不是自己撞的。三是嫁祸于人。例如,三个孩子在滑梯上玩,其中一个故意推人者E不仅否认自己所为,还一口咬定是另一个孩子F推的。

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说谎的实质是幼儿在恐惧心理支配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处理这类错误的时候首先应减少自己给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而不只是严厉地指责孩子。

3.孩子的谎话是成人说谎话结出的果实

成人是孩子的榜样,每个孩子都会受到身边成人言行的影响,那些经常会说谎的孩子多数是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有时候出于一些原因,成人会说一些有意或无意的谎话。例如:有时候父母会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而顺口许下一些无心的承诺。比如:“你不哭,我就给你买东西。”“你乖乖吃饭,星期天就带你到公园去玩。”等这些随口说说的话,家长在事情过后会忘记,这样往往会被孩子视为“人”并产生“说谎不为错,为他们的说谎壮胆。

三、面对幼儿说谎时的良策

对于说谎的幼儿要不要惩罚?这是教师、父母们甚为关心的问题。有人反映:“越罚孩子越说谎。”有人认为:“说谎是恶劣行为,不罚不能不能使孩子受到教训。”一般来说,对说谎幼儿以耐心说服教育为宜,最好多讲些相关的故事,多用些诚实行为的榜样感化幼儿。但对于严重的说谎行为要适当地惩罚。惩罚的和原则是让孩子以后不说谎。幼儿说谎的目的,多数是逃避做错事而导致的责备或惩罚,也有的是为了获得某些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给以惩罚或剥夺权利是不足以教育他们的,必须同时向他们说明,某些惩罚和剥夺权利的做法是由于他说了谎才引起的,说谎越多就越重。若一开始就说实话,惩罚可以轻一些。要帮助孩子认清说谎不会成功,即使蒙混过关,也不过是暂时的。而诚实会减轻对他过失的惩罚,撒谎则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同时应该不断地教育孩子诚实,孩子有了诚实的行为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排除孩子怕讲出真实情况而受罚的心理,这样孩子就会防止或改掉说谎的坏毛病。

参考文献:

[1]家庭素质教育漫谈.

[2]浅谈离异家庭幼儿心理偏差及纠偏对策.

(一)无意说谎 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孩子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他 们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和不自觉地说谎。[3] 无意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它主要就是由于孩子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比如,在见习幼儿园中,一位小朋友对我说,今天一辆小汽车撞我,我一点也没事,汽车却破了。原来他刚看了变形金刚动画片。这是幼儿凭着自己知识结构予以想象,是一种独立进行创造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而说谎是指有意欺而不说老实话“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人的话语。还有一种是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例如有些孩子明明做错事,我们会引导说“你做错事实不对的,以后要改了,就还是好孩子。”而孩子回家后就高兴的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是好孩子!”孩子不理解我们所说的“好孩子”的真正内涵,这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二)有意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真性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将关系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它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愿望而编造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其表现如下 : 1.模仿大人说谎,受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影响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常听到父母说你听话,就给你买肯德基,结果父母的工作一忙就忘事了。或是随口一说,只是让孩子听话。于是孩子就会学着说谎,或为了奖励而说谎。同时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人”。幼儿时期的儿童最喜欢模仿大人或同伴的动作或话语。 2.父母 、老师的不信任也会让孩子说谎 许多父母、老师的过分关心孩子,担心孩子今天的人格发展。总是不信任孩子,每次孩子说的话你总会说:“你我的对不对?”孩子听多了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会说谎。他们认为反正你们都觉得我在说谎,说真说假无所谓。 3.教师、父母言语上的误导,导致了孩子有意说谎 无论在家里、幼儿园我们都听到,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要承认错误就得到表扬。我曾看过这样一件趣事在幼儿园都会设有许多区域活动,其中植物区域是种花草的这天东东和贝贝在玩耍,一不小心贝贝把花盆打碎了。一般做错事的孩子都会很紧张、害怕。当老师问是谁打碎了花盆时,贝贝一直不敢望老师。最后老师说了句:“承认错误的孩子是好孩子,老师奖励他。”这时,东东就站起来说 :“老师,是我打碎的。”最后,东东得到了表扬。贝贝傻乎乎地看着东东,一脸不明白。从那以后,东东一有机会都会帮助别人承认错误。这促使东东习惯性说谎。 4.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使孩子说谎 家庭是孩子的生活场所,除了上幼儿园,孩子都在家里度过。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出现说谎行为。有的父母并不认为孩子说谎需要矫正。当孩子对其他人说谎时,却很高兴,认为孩子会做事,聪明。只是孩子对自己不诚实的时候,才将其作为说谎行为对待。还有一些大人对待孩子说谎看得过于严重每次孩子说谎就实行严厉的处罚,甚至还虐待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信任也会产生说谎。大人不可贸然地怀疑孩子说的话。有时,大人也在说谎,如随口承诺孩子晚上第一个接孩子回家,结果却是最后一个。我们不要轻易答应孩子什么事,这也是容易造成孩子说谎的。 总之,幼儿有意说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1)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导致说谎;2)为逃避责任而说谎;3)为博得赞赏而说谎;4)为满足虚荣心而说谎;5)为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说谎。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论文提纲

幼儿的说谎行为所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导致幼儿产生说谎行为的成因主要有他人的影响、自身心理发展特点、为达到个人目的和害怕指责、逃避惩罚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关于幼儿说谎问题的心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幼儿心理之说谎现象》

摘要: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何判断幼儿是有意撒谎还是无意撒谎,如何避免孩子撒谎,本文从幼儿心理出发,分析其中的原因,探索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

关键词:幼儿教育 心理偏差 有意说谎 无意说谎

一、正确判断幼儿说谎的性质

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说谎的幼儿必然会受到别人的鄙视与不信任,与社会环境格格不入、不相适应。这类幼儿内心经常出现种种矛盾,如恐惧、不安、自卑、孤僻、逆反、对抗等。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性质各不相同,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心理因素分析,幼儿说谎大致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大类。学龄前幼儿的撒谎行为一般为过失撒谎,这种撒谎多是无意的、非功利性的。有的是为了好玩,或是为让父母高兴,或是自己喜欢什么东西就说有什么东西。心理学家认为,对于过失撒谎,父母不必严加训斥,只要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想象与现实,巧妙引导和教育,就可以纠正。但是有一些孩子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反映出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心理学家告诉我们,要让孩子避免撒谎,必须从小做起,从预防入手,特别是对于有意说谎,成人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分析其中的原因,运用相应的方法帮助幼儿改正,建立正确的道德标准,发展健康的人格。从实践可以看到,幼儿屡次说谎甚至不知道羞耻的原因,与成人的教育态度有直接的关系。

二、案例分析幼儿说谎的原因

1.在成人“暗示”下成长起来的谎话

孩子心理发展不成熟,缺少是非判断能力。幼儿理解问题的能力和道德认识的发展没有成熟,对于好坏和对错的区分,常常跟自己是不是受批评和惩罚有关。会因为成人的态度及言行所给的暗示,判断一件事。有些家长在孩子第一次或这无心的谎话前,不但没有阻止,甚至用欣赏的态度,认为这是孩子“聪明”的表现。纵容助长了孩子的说谎行为,给了孩子一个错误的认知。

案例:有个孩子在家不小心打破妈妈的香水瓶,却说是家中宠物狗“果果”打破的,奶奶没有批评他,而是笑着说:“瞧!我家宝宝多聪明!”还把事当着孩子的面到处讲给别人听,认为这是孙子聪明的表现。那么这个孩子以后打破东西一定不会承认错误,而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因为奶奶说的这是“聪明”。

简析:幼儿有时想取悦家长但没有实际成绩,往往会出现有意说谎现象。例如:有些孩子回家会对爸爸妈妈说自己在幼儿园里得到了五角星、小红旗等,会说自己上课有多认真,常举手,或是今天老师表扬了自己等。家长往往会因为高兴而表扬孩子,却很少仔细询问孩子原委。有时即使后来知道了也会因为事情已经过去而不再追问,这样就给了孩子一个暗示:讲了爸爸妈妈喜欢听的话,即使是假话也没有关系。

成人应当给幼儿灌输正确的道德观,不能忽视孩子撒谎的严重性,特别是最初孩子在一些小事上偶尔说谎时,不能一了了之,否则便是在实际上等于鼓励这种行为。要言传身教地教育孩子认识任何形式的不诚实都是不对的,于己于人都是有害的。告诉孩子要得到他人的信任,基础是诚实。结合一些生动的故事如“狼来了”,让孩子明白常说谎的人即使最后说了实话也没人会相信。

2.从“打”“骂”中滋长出的“谎话”

有的家长怕孩子变坏,常常不问清事由地训斥责备孩子;有的家长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棍棒之下出孝子”,动辄打骂;有的家长性格粗暴,孩子稍有不当之处就呵斥打骂。这些错误的家庭教育,都容易造成孩子的恐惧心理。孩子做错了事或有行为过失时,为了开脱责任,逃避家长、教师的惩罚或打骂,便有意说谎。

案例:有一次几个孩子在活动中撕破了图书,但只有一个孩子主动承认错误,其余的孩子都不愿意承认,直到我说:“撕坏了书,没关系。只要你是一个诚实的孩子,老师还是会原谅你,喜欢你的。”孩子们才一个个认错。后来我问他们如果你在家里撕坏了书爸爸妈妈会怎么样的时候,那个主动承认错误的说:“妈妈会帮我把书补好。”而其他的孩子都说会挨骂,甚至有孩子对我说妈妈会打我。

简析:这样的谎话在表现方式上有三种:一是只承认一部分错误,极力减轻错误。例如,为争夺玩具,A打了B。当老师来处理时,A却只承认轻轻推了B一下,而否认打了B。二是全部否认错误,极力表白不是自己的错。例如,C明明在搬椅子的时候撞了D的头,但却硬说不是自己撞的。三是嫁祸于人。例如,三个孩子在滑梯上玩,其中一个故意推人者E不仅否认自己所为,还一口咬定是另一个孩子F推的。

所以我们应当认识到,说谎的实质是幼儿在恐惧心理支配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措施。不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处理这类错误的时候首先应减少自己给幼儿心理造成的影响,而不只是严厉地指责孩子。

3.孩子的谎话是成人说谎话结出的果实

成人是孩子的榜样,每个孩子都会受到身边成人言行的影响,那些经常会说谎的孩子多数是受不良环境的影响。有时候出于一些原因,成人会说一些有意或无意的谎话。例如:有时候父母会为了摆脱孩子的纠缠而顺口许下一些无心的承诺。比如:“你不哭,我就给你买东西。”“你乖乖吃饭,星期天就带你到公园去玩。”等这些随口说说的话,家长在事情过后会忘记,这样往往会被孩子视为“人”并产生“说谎不为错,为他们的说谎壮胆。

三、面对幼儿说谎时的良策

对于说谎的幼儿要不要惩罚?这是教师、父母们甚为关心的问题。有人反映:“越罚孩子越说谎。”有人认为:“说谎是恶劣行为,不罚不能不能使孩子受到教训。”一般来说,对说谎幼儿以耐心说服教育为宜,最好多讲些相关的故事,多用些诚实行为的榜样感化幼儿。但对于严重的说谎行为要适当地惩罚。惩罚的和原则是让孩子以后不说谎。幼儿说谎的目的,多数是逃避做错事而导致的责备或惩罚,也有的是为了获得某些权利。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单纯给以惩罚或剥夺权利是不足以教育他们的,必须同时向他们说明,某些惩罚和剥夺权利的做法是由于他说了谎才引起的,说谎越多就越重。若一开始就说实话,惩罚可以轻一些。要帮助孩子认清说谎不会成功,即使蒙混过关,也不过是暂时的。而诚实会减轻对他过失的惩罚,撒谎则会受到更严厉的惩罚。同时应该不断地教育孩子诚实,孩子有了诚实的行为应及时给予鼓励和奖励、排除孩子怕讲出真实情况而受罚的心理,这样孩子就会防止或改掉说谎的坏毛病。

参考文献:

[1]家庭素质教育漫谈.

[2]浅谈离异家庭幼儿心理偏差及纠偏对策.

谎的行为,家长和老师通常都会进行严厉的批评教育。但是小朋友们总是会再三犯错,为了替老师和家长们减轻忧虑,下面就介绍以下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纠正幼儿说谎的重要性幼儿撒谎行为一般是指所说的话与事实不符,用编造出来的话来人的一种行为。如何正确对待幼儿撒谎行为是老师、家长、社会值得关注的问题。如果任其发展而不加以正确的指导,那么对其以后的心理健康肯定是不利的,我们只有认清孩子撒谎的真正原因,才能对症下药且药到病除。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1、由孩子的心理成长特点引起的无意识说谎。对于幼儿无意识的说谎行为,我们无需过分担心,因为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想象力、辨别力和分析能力随之发展,这些说谎现象会自然消失。2、因某种愿望而有意地说谎。知道了幼儿不诚实的原因后,我们要有针对性地加以教育和引导,对幼儿的诚实教育,必须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根据幼儿年龄和身心发展水平的不同采取灵活机动的教育方法。 小孩子说谎的问题可大可小,如果不及时纠正的话,一定会不利于小朋友自身的人格形成,严重的话可能在长大后会对社会造成伤害。因此,各位家长一定要重视起孩子说谎的行为,掌握好幼儿说谎的原因及对策,及时想办法纠正孩子的谎话。

不光是幼儿,而是所有人说谎是人的天性。这种谎言的特性就是利己排他性,没有例外。

(一)无意说谎 丰富的想象力正是3-6岁幼儿心智发展的特征之一,孩子说谎标志着他有了想象力,他 们为了满足某种心理需要,常常无意识和不自觉地说谎。[3] 无意说谎是幼儿时期的一个正常的心理现象。它主要就是由于孩子记忆、想象、联想、判断上出现错误而说出与事实不符的话。比如,在见习幼儿园中,一位小朋友对我说,今天一辆小汽车撞我,我一点也没事,汽车却破了。原来他刚看了变形金刚动画片。这是幼儿凭着自己知识结构予以想象,是一种独立进行创造想象。它是创造想象的特殊形式。而说谎是指有意欺而不说老实话“谎言”,之所以称为“谎言”,是因为它是虚假的、不真实的、人的话语。还有一种是因认识不足和理解错误产生心理错觉,用想象的情节代替记忆不确切的情节,例如有些孩子明明做错事,我们会引导说“你做错事实不对的,以后要改了,就还是好孩子。”而孩子回家后就高兴的报告给爸爸妈妈,说,“老师今天表扬我是好孩子!”孩子不理解我们所说的“好孩子”的真正内涵,这就是由于幼儿缺乏经验而产生的理解性心理错觉。 (二)有意说谎 有时,幼儿为达到某种目的会有意说谎(真性说谎)。这类说谎与品行有关,虽不能说是品行坏,但多少反映了幼儿品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对于这类说谎,才是我们老师和家长值得重视的问题,这将关系着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它是孩子为了达到某种目的和愿望而编造出不符合实际情况的话。其表现如下 : 1.模仿大人说谎,受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影响 有些幼儿说谎,往往与成人的影响有关。特别是幼儿家长的说谎行为,常是造成幼儿说谎的直接原因。如,在日常的生活中孩子常听到父母说你听话,就给你买肯德基,结果父母的工作一忙就忘事了。或是随口一说,只是让孩子听话。于是孩子就会学着说谎,或为了奖励而说谎。同时教师对幼儿说的话不兑现,也往往被幼儿视为“人”。幼儿时期的儿童最喜欢模仿大人或同伴的动作或话语。 2.父母 、老师的不信任也会让孩子说谎 许多父母、老师的过分关心孩子,担心孩子今天的人格发展。总是不信任孩子,每次孩子说的话你总会说:“你我的对不对?”孩子听多了这样的话,自然而然就会说谎。他们认为反正你们都觉得我在说谎,说真说假无所谓。 3.教师、父母言语上的误导,导致了孩子有意说谎 无论在家里、幼儿园我们都听到,敢于承认错误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只要承认错误就得到表扬。我曾看过这样一件趣事在幼儿园都会设有许多区域活动,其中植物区域是种花草的这天东东和贝贝在玩耍,一不小心贝贝把花盆打碎了。一般做错事的孩子都会很紧张、害怕。当老师问是谁打碎了花盆时,贝贝一直不敢望老师。最后老师说了句:“承认错误的孩子是好孩子,老师奖励他。”这时,东东就站起来说 :“老师,是我打碎的。”最后,东东得到了表扬。贝贝傻乎乎地看着东东,一脸不明白。从那以后,东东一有机会都会帮助别人承认错误。这促使东东习惯性说谎。 4.家庭的教育方式不当也使孩子说谎 家庭是孩子的生活场所,除了上幼儿园,孩子都在家里度过。由于家长教育方式不当也会出现说谎行为。有的父母并不认为孩子说谎需要矫正。当孩子对其他人说谎时,却很高兴,认为孩子会做事,聪明。只是孩子对自己不诚实的时候,才将其作为说谎行为对待。还有一些大人对待孩子说谎看得过于严重每次孩子说谎就实行严厉的处罚,甚至还虐待孩子。父母与孩子之间的不信任也会产生说谎。大人不可贸然地怀疑孩子说的话。有时,大人也在说谎,如随口承诺孩子晚上第一个接孩子回家,结果却是最后一个。我们不要轻易答应孩子什么事,这也是容易造成孩子说谎的。 总之,幼儿有意说谎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五点:1)成人不适当的态度导致说谎;2)为逃避责任而说谎;3)为博得赞赏而说谎;4)为满足虚荣心而说谎;5)为引起别人的注意而说谎。

一岁幼儿撒谎行为研究论文

父母课堂《浅析幼儿说谎的心理原因及引导方法》如下:

说谎,就是有意不说真话,是一种不诚实的行为,是作弊与欺在言语方面的表现。说谎往往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孩子说谎,家长们既讨厌,又常常束手无策。如果不及时改正,那就有可能形成习惯,所以家长着急也在情理之中。

如果发现幼儿说谎,父母先不要对孩子怒斥,甚至说他们是坏孩子等等,而应该先冷静地分析一下孩子为什么要说谎,了解说谎的原因后,再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这样才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纠正孩子说谎的坏习惯 父母应当具备分析和判断幼儿说谎现象的能力,对于幼儿是否在说谎,首先要认真分析当时的背景,如幼儿年龄的一贯表现能力水平、说话动机等;其次要分析幼儿谈吐表情、话语内容与实际是否相互矛盾等。这样才有利于进一步采取相应的教育措施。

要善于发现孩子说谎的坏习惯 孩子最初说谎时,无论出于什么动机,总是比较紧张的,怕被家长知道而遭到训斥,但也总抱有一种侥幸心理,以为家长不一定在意他的话,肯定会相信他的。最初几 次说谎,如果没有被家长识破而遭到批评,他就会暗自得意,以后说谎的次数会更多;如果被家长识破而受到批评,也就不轻易再说谎了。

因此,家长应及早发现孩 子的说谎行为,及时教育。要了解宝宝愿意做什么,能做什么,希望得到什么,了解他的心理与能力,然后教他去做事情。在做的过程中,你要帮助他去发现问题,克服困难,使事情做得成功而得到奖励。

消除宝宝说谎的动机,其实,只要家长注意观察,多和孩子交谈,发现孩子说谎是不难的。 要增强孩子的自我意识 帮助和启发孩子重新认识自己的所作所为,以及哪些地方夸大或歪曲了事实的真相。当孩子讲述真实情况时,要对他们坦诚的态度予以赞同和肯定。

引导他们自己认识说谎是可耻的。 加强孩子的是非观念 使宝宝初步懂得一些正确与不正确的事情,注意一定要用宝宝能理解的方式教他分辨,并用行为来表明家长的态度,对正确的事情要给予鼓励,对不正确的事情要制止或转移注意力,千万不能简单粗暴,以免对不正确的事起到强化作用。

幼儿说谎行为研究对幼儿教育的启示 摘 要: 儿童说谎的实质是其在恐惧心理下所采取的一种自卫策略,儿童说谎的时候存在一种矛盾心理,想认错但又怕失去信任,缺乏勇气。此时,成人应该以宽容的心态,给予其爱的抚慰,抓住儿童说谎时的矛盾心理,消除儿童说谎的心理刺激动因,缓解儿童的情绪和心理力。 关键词 : 幼儿 说谎行为 幼儿教育儿童早期说谎行为是近年来儿童心理认知研究关注的焦点,也是道德发展和社会认知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说谎是儿童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的行为,且伴随着儿童个体的成长,可以说个体说谎行为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化的一个过程。因此,从皮亚杰开创说谎行为研究以来,在发展心理学领域对儿童的说谎行为展开了一系列相关研究。 一、说谎的界定 (一)说谎与欺的关系???? ?说谎与欺是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独立概念,它们同属于一个研究范畴,但所涉及的认知维度不一样。Astington从心理理论的范畴考虑认为:“说谎或谎言仅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初级维度,初级维度系统只关心别人做什么,自己所做的只是想影响别人的行动;而欺则属于心理理论系统的次级维度,次级维度系统通过一种间接的方式影响别人的想法来达到目的,即通过操纵人的信念来操纵别人的行为,而且往往是以耍手段、说谎等方式来实现目的。”[1]实际上,说谎是人类常用的一种欺方式,是欺的策略之一,是欺行为的一部分。????? 目前研究者们普遍接受的观点是,如果一个人的言语表述被认定为说谎或欺,必然满足三个关键的成分:事实成分、信念成分和意图成分。可见,说谎是指个体或者群体有意或者无意做出与事实不符合的陈述或用不正确的方式隐瞒事实真相的一种情境性行为,而欺则具有有意性、策略性和信念性的特点。 (二)儿童谎言的分类及说谎动机????? 说谎从认知的角度可分为无意说谎和有意说谎两种类型,而说谎行为表现为外显、内隐和错误信念理解三种形式。无意

第十七届“当代杯"全国幼儿教师职业技能大赛--案例分析

参赛作品名称: 幼儿“说谎”行为

参赛作者: 王瑞娜

省市+单位名称: 陕西省西安市雁塔区风景线伊顿幼儿园

案例背景

多伦多大学的发展心理学教授李康研究孩子撒谎的现象长达20年,他发现:2岁孩子的撒谎率约占30%,3岁孩子撒谎率达到50%;4岁之后,更是极为普通的正常现象。说谎往往会被人们视为一种恶劣的品质问题。但对于幼儿来说,“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方面的,不能一概而论,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

案例描述

场景一:班级评比栏上的“小红花”掉下来一朵,豆豆捡到了并悄悄地将其放到自己的书包里,回到家向妈妈炫耀:“妈妈,今天我得到了一朵小红花!”

场景二:瑞瑞和米果爱打架,瑞瑞一气之下要将椅子搬起来砸米果,正巧瑞瑞的家长有事来园看见了走过来。瑞瑞对妈妈说:“妈妈,米果用椅子打我!”

场景三:国庆节即将到来,老师们忙着布置教室,放在桌子上的一个五角星突然不见了,老师们再三询问,可孩子们都说没有看见。第二天来园的时候,甜甜妈妈拿着五角星询问老师:“昨天甜甜回家带回来一个五角星,说是老师送给她的,是吗”?

场景四:在区域活动中,两个孩子在自由交谈,绵绵说:“我的爸爸是个警察,非常厉害!”刚刚说:“我的爸爸也是个警察,我们家还有警犬呢!”(其实刚刚的爸爸是一名海员)

案例分析

说谎是幼儿的种常见的行为,幼儿说谎可以分为有意说谎和无意说谎两大类。 所谓"有意说谎”是指幼儿为达到某一目的或满足某种欲望而有意做出的一种行为或与事实不相符的陈述,是幼儿自我中心的突出表现。幼儿有意说谎通常具有以下原因:

①取悦他人,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如场景一)。

②逃脱惩罚(如场景二)美国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基诺特分析儿童说谎的原因时也说:“说谎是儿童因为害怕说实话挨骂而寻求的避难所。”2-3岁的孩子已经有了一些基本的是非判断,当他们发现自己做错事时,会本能地害怕随之而来的惩罚,特别是已经有过做错事被训斥、惩罚的经验。

③为得到喜欢的东西而说谎(如场景三)。

“无意说谎”通常是幼儿的一种意识不自觉的行为,常表现为一种满足愿望的心理和理解性的错觉,幼儿常常因为将想象与现实相混淆,而无意识地说谎,案例中的“场景四”即是幼儿无意说谎的典型表现,由于生活经验少,缺乏知识,再加上记忆的不准确,想象往往容易受情绪支配,对一些事物分辨不清,出现想象与现实的混淆,此时说谎只是把心中的愿望表达出来,这种行为与孩子的品行无关。

案例措施

每位幼儿都曾出现过“说谎”行为,但并不是所有的说谎行为都说明幼儿存在严重的品德问题。作为成人,应该对幼儿的说谎行为进行剖析和引导,循循善诱。1.对于幼儿的无意说谎,他们往往分不清自己的想象与现实之间的界限,把自己希望得到的东西当作已经得到的东西。我们应在生活和学习上多关心他们,帮助他们分清楚想象和现实。对他们进行巧妙正确地引导和教育,不应责备,正确对待,保护孩子的自尊心。

2.对于幼儿的有意说谎,由于幼儿辨别是非的能力较差,自我控制能力较弱,因此我们应该在不伤害幼儿自尊心的前提下,对幼儿进行个别教育,帮助幼儿分清是非。①成人要以身作则,做好表率作用。②采取正面的提问方式与孩子交流。③不要用过于严厉的方式来惩罚孩子的说谎行为。④借助文学作品,帮助幼儿克服说谎的心理。

3.如果幼儿因为逃避责任而说谎,应教育幼儿勇于承担责任,勇于改正错误:如果幼儿因为取悦他人而说谎,应鼓励幼儿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成功;如果幼儿因为想得到别人的东西而说谎,则应帮助幼儿学会控制自己的欲望,使幼儿知道别人的就是别人的,使用别人的东西要经过别人的同意用完后要归还并说声“谢谢”,这才是正确的做法。

4.此外,成人还应时刻注意为幼儿树个良好的榜样,以自身良好的人格魅力影响幼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向幼儿传递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渐帮助幼儿养成诚实的行为习惯。

案例总结

幼儿说谎的原因有很多,性质也各不相同,对于孩子“说谎”行为,成人应该给予更多一点理解、更多一点爱心和耐心,不要轻易为孩子“定性”。只有做出正确的判断,才有利于进一步分析原因,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对孩子的积极行为要给以重视,如果孩子的积极行为得到了关注,那么谎言便会逐渐消失。我们既要给孩子树立一个良好的榜样,也要对孩子进行诚实教育。对于孩子,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去教育、帮助他们,必须让幼儿增加自我认识,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最后,我觉得对待孩子我们首先要蹲下身子和孩子沟通,了解他说谎的原因,然后,在进行相应的教育,同时,也要对自己的行为反思,做到言传身教。

专家点评:教师在面对幼儿说谎行为时,如何冷静应对,理智分析幼儿说谎行为的原因,从而给予幼儿积极而有效的引导和帮助,本案例给广大教师以借鉴。案例记录文字虽短,但重点突出,过程清晰,案例分析聚焦核心问题。案例结构严谨,能够聚焦重点问题。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