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

发布时间: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

教育政策‚教育学原理‚学校变革与发展主要研究领域及学术观点如下: 重点探索教育政策制定的理论与机制,教育管理体制与学校制度创新;侧重从宏观层面把握中外教育政策变革趋向,透析教育政策价值嬗变,关注以教育公平为核心的教育政策价值取向。主编《教育政策观察》集刊,关注、审视和反映教育政策变革的理论前沿、热点难点问题和发展趋向。主持编译美国盖洛普公司跨越40年的权威教育民意调查报告。主张追求教育公平是我国教育政策的核心价值,教育均衡发展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途径。较早提出从“跨越式发展”走向“均衡发展”、从“数量均衡”、“区域均衡”走向“内涵发展”、“过程公平”的教育变革模式,提出建立“教育财政成本分担”机制、建立“国家教师”制度等政策建议。 范国睿.教育政策观察(第3辑)[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范国睿、等.共生与和谐:生态学视野下的学校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11.范国睿.教育政策的理论与实践/教育政策研究丛书[M].上海教育出版社,2011.《教育周刊》.奥巴马的教育蓝图[M].范国睿,等,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0.范国睿.教育政策观察(第2辑)[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范国睿.教育政策观察(第1辑)[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范国睿‚刘涛‚王佳佳.美国公众眼中的公立学校——1969-2007卡潘/盖洛普教育民意调查报告.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范国睿.教育系统的变革与人的发展[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2008.范国睿‚程灵.诗意的追求——教师实践智慧案例导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范国睿‚赵连根‚王浩.文化变革与学校发展——历史文化名校的现代化转型[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总社‚百家出版社‚2006.陈桂生‚范国睿‚丁静.教育理论的性质与研究取向[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袁耀明‚范国睿.为了儿童的全面发展[M].上海:百家出版社‚2003.范国睿.学校管理的理论与实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范国睿.多元与融合:多维视野中的学校发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范国睿.教育生态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范国睿.解读建平教育[M].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马钦荣‚范国睿.变革与创新——华东师范大学附属学校教育改革成果巡礼[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范国睿‚董君武.现代学校教育的持续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范国睿.关注重量‚尊重选择‚促进公平[A].范国睿主编.教育政策观察(第2辑)[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1-8。范国睿‚何颖.中国教育政策观察:2009[A].范国睿主编.教育政策观察(第2辑)[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3-48。Jianping Shen‚ Sue Poppink‚ Yunhuo Cui‚ and Guorui Fan‚ LessonsPlanning: A Practice of Processional Responsibility and Development[A].Greg S. Goodman (ed.)‚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ader: The Art and Science of How People Learn[C].NY: Peter Lang Pub.‚Inc‚ 2010: 460-470.范国睿.第一章当代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理论架构与实践取向[A].叶澜.基础教育改革与中国教育学理论重建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11-61.范国睿.以实践智慧构筑诗意教育[A].崔允漷主编.课程·良方[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52-360.范国睿.西方教育学史[A].陈桂生‚范国睿‚丁静.教育理论的性质与研究取向[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范国睿.复杂科学与教育组织管理研究[A]‚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科学2005[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313-319.范国睿‚王加强.教育管理学[A].叶澜主编.中国教育学科年度发展报告2005[C]‚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39-263.范国睿‚罗刚.城市化进程中的学校教育变革[A].叶澜主编.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集[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169-231.范国睿‚罗刚.学校教育质量的发展性评价[A].叶澜主编.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集[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375-400.范国睿等.当代义务教育质量评价现状:问题与对策[A].叶澜主编.全球化‚信息化背景下的中国基础教育改革研究报告集[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281-294.范国睿.西方学校管理理论的产生与发展[A.熊川武等.教育研究的新视域[C]‚沈阳:辽海出版社‚2003.范国睿等.摆脱旧教育传统束缚‚构建新型人才培养模式[A].陈玉琨主编.中华名校管理集萃[C]‚上海:华东师大出版社‚2000.范国睿.西方教育学史略[A].瞿葆奎.元教育学研究[C]‚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范国睿.市场经济与教育[A].瞿葆奎.教育基本理论之研究[C]‚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8:738-900.范国睿等.探索集——华东师大二附中教育科研论苑[C]‚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编委之一.范国睿.构筑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桥梁[A].侯锁生教育思想研讨会文集[C]‚闸北区教育局‚闸北区教育基金会‚1998.范国睿.中学德育[A].叶上雄.中学教育学辅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第5章.范国睿.论学校管理思想与方法的改革[A].高等财经教育研究论文选[C]‚成都: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范国睿‚何颖.2009年我国基础教育若干政策评析[J].教育发展研究‚2010‚(08)‚6-14;(CSSCI) 转载‚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2010(09)‚15-23。范国睿.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在机制与外部促进[J].基础教育‚2010‚(01)‚1-10。范国睿.提升每个学生的学校生活品质[N].中国教育报‚2010-11-15‚(02)。范国睿.卡潘/盖洛普教育民意调查的特点、价值与启示[J].教育发展研究‚2009‚(1):76-79.(CSSCI)王加强‚范国睿.教育生态分析:教育生态研究方式初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8‚(7):7-10.(CSSCI)孙翠香‚范国睿.学校变革成本分析---以政府主导型变革为例[J].教育发展研究‚2008‚(19):21-26.(CSSCI)张丹‚范国睿.古巴教育改革的经验与反思[J].外国教育研究‚2008‚(10):83-86.(CSSCI)范国睿.“曝光式教育”不可取[J].思想理论教育‚2008‚(4).范国睿.当代国际基础教育改革:理论与实践的双向建构[J].教育发展研究[J]‚2008‚(03/04).(CSSCI)赵瑞情‚范国睿.多元文化价值导引健康教育生态[J].教育科学研究‚2008(06).(CSSCI)王加强‚范国睿.如何处理课堂教学的生成资源[N].中国教育报‚ 2008-03-21‚(6).王加强‚范国睿.浦东新区历史名校学校文化研究[J].上海教育科研‚2007(11):29-32.(CSSCI)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8年第3期转载。)范国睿‚王加强.当代西方教育生态问题研究新进展[J]‚全球教育展望‚2007‚(9).(CSSCI)(《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07年第6期转载。)卢维兰‚范国睿.我国中小学教育宏观政策的演变[J].师资建设‚2007(5).王友文‚范国睿等.脏话曝光能否触动学生文明反思[N].中国教育报‚2007-11-14‚(2).Jianping Shen‚Sue Poppink‚ Yunhuo Cui‚ and Guorui Fan‚ LessonPlanning: A Practice of Professional Responsibilityand Development‚ Educational Horizons‚ Vol.85‚ Number 4‚ Summer‚ 2007.(SSCI)范国睿‚李树峰.内涵发展:教育均衡发展的新趋向[J].上海教育科研2007‚(7).(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教育》(G3)2007年第11期转载。)范国睿.论校长的文化使命[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范国睿‚赵瑞情‚王加强.历史文化名校的现代化转型[J].教育发展研究‚2007‚(4A).(CSSCI)[圣卢西亚]黄凯玫(Cadelis Lane Ambrose)‚范国睿.加勒比海地区的教育改革:背景‚现状与趋势[J].全球教育展望‚2007‚(7).(CSSCI)[圣卢西亚]黄凯玫(Cadelia Lane Ambrose)‚范国睿.摆脱枷锁:圣卢西亚教育改革的问题与策略[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7‚(6).(CSSCI)Fan G.R.(Fan Guorui)‚Criticalreview of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education adjustments to the market economy‚CHINESE EDUCATION AND SOCIETY‚ 39 (5): 17-37SEP-OCT 2006.(SSCI/SCIE)范国睿.欧美主要国家的学校公民教育:基于教育政策的分析[J].教育发展研究‚2006‚(6).(CSSCI).范国睿.追求诗意的教师生活[J].上海教育科研‚2006‚(2).(CSSCI)范国睿.从时代需求到战略抉择:社会转型斯的学校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6(1).(CSSCI).(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中小学学校管理》2006(4期全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6年2月‚总第131期。)范国睿.感恩是生活的起点[J].教育科学研究‚2006‚(4).范国睿.略论校长的文化使命[J].上海教育科研‚2006‚(7).(CSSCI)赵瑞情‚范国睿.实践智慧与教师专业发展[J].教育导刊‚2006‚(7).范国睿.教育公平与和谐社会[J].教育研究‚2005‚(5).(CSSCI).收入‚中国教育学会.中国教育科学2006[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檀传宝.发展教育学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07-115.叶澜‚李家成‚杨小微‚范国睿.推进素质教育:转换思路才能打开新局面[J].人民教育‚2005‚(21).(《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题为“转换思路才能打开素质教育新局面”)。范国睿‚蒋建华.让学校组织焕发生机与活力[N].中国教育报‚2005-2-5‚(3).(专访)范国睿.政府·社会·学校——基于校本管理理念的现代学校制度设计[J].教育发展研究‚2005‚(1).(CSSCI)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复印报刊资料《教育学》(G30)2005年第4期全文转载。)范国睿.从自我评估到系统保障:行动中的学校发展规划[J].教育研究杂志‚(台湾)2005‚(9).范国睿.校本管理与学校发展规划[J].教育科学研究‚2005‚(1).Guorui‚Fan‚“Learner-Centered Approach to StudentLearning in Class Size Reduction: A Case in Shanghai”‚ Report on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EducationReform: Learner-centered Approach Towards Education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September 6-10‚ 2004‚The Ambassador Hotel‚ Bangkok‚ Thailand.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Forum on Education Reform‚ The Office of the Education Council(Thailand)/ UNESCO Bangkok‚2004..范国睿.现代学生应具备何种素质[N].中国教育报‚2004-10-15‚(2).范国睿.多维视野中的学校及其变革[J].教育发展研究‚2004‚(10).(CSSCI)范国睿.复杂科学与教育组织管理研究[J].教育研究‚2004‚(2).(CSSCI)收入:中国教育学会编.中国教育科学2005[C].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范国睿.民办教育的促进与保障——解读《民办教育促进法》[J].教育发展研究‚2003‚(7).(CSSCI)范国睿.公办民办一同起跑——民办教育研究者的解读[J].社会科学报‚2003-8-28‚(2).范国睿.成长在都市边缘[J].民办教育动态‚2002‚(1).范国睿.我的教育变革观[J].福建教育‚2002‚(1);福建幼儿教育‚2002‚(1).张晓峰‚范国睿.论学习型城市的构建[J].开放教育研究‚2002‚(2).张晓峰‚范国睿.城市化视角下农村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1).范国睿‚陈洁.走近“网络教育”[J].教育发展研究‚2001‚(1).(CSSCI)范国睿.新时期高校教师思想教育的问题与对策[J].教师师教育研究‚2001‚(2).(CSSCI)范国睿.走向学习型组织的现代学校[J].教学与管理‚2001(3).英配昌‚范国睿.关于教师评价模式的个案研究——兼论传统教师评价模式的弊端及新模式的探索[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3).(CSSCI).范国睿.新世纪重点中学改革与发展的思考[J].山东教育科研‚2001‚(2-3).(CSSCI)范国睿.“文化生态与教育发展”论纲[J].教育探索‚2001‚(4).范国睿‚项政‚汪一欣.在自主自律中主动发展[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1‚(2).(CSSCI)英配昌‚范国睿.认知区决策模式在中小学管理中的应用[J].北京教育‚2001(9)课题组.南模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特质的研究[J].徐汇教育‚2001‚(10)‚增刊.范国睿.教育哲学与教育科学[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0(1).(CSSCI)范国睿‚王雪雁.现代成人教育与培训:新理念与新模式[J].长白学刊‚2000‚(5)(CSSCI)范国睿.历史地全面地发展地审视‘减负’问题[J].教育发展研究‚2000‚(6).(CSSCI)

级别太低,发还不如不发

《四声之目是谁最早提出的》 《中州学刊》1986年4期《朱骏声著目述略》 《清华大学学报》1987年4期《〈箧中集〉与杜甫》 《中州学刊》1987年11期《新发现的一批严羽评李白诗资料摭谈》 《文艺理论研究》1988年第1期《通行本曲品校补》 载《文史新探》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88年出版《关于水经注校的评价与整理问题》 《南开文学研究》1987年 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出版《关于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编撰方面的一些问题》 《清华大学学报》1989年第2期《从武力强宗到文化士族──吴兴沈氏的衰微与沈约的振起》 《浙江学刊》1990年第4期《南朝五史校点稽疑》 《出版工作》1990年第11期《吴兴沈氏考略》 《浙江方志》1991年第4期《士庶天隔 文心相通──刘勰 、沈约文学思想异同论》 《江淮论坛》1991年第5期《八病四问》 《辽宁大学学报》1991年第6期《周顒卒年新探》 《辽宁大学学报》1992年第3期《中国古代文人创作态势的形成──从古诗十九首到南朝文学谈起》《社会科学战线》1992年第3期《论竟陵八友》 《文学遗产》1992年第3期《永明诗歌平议》 《文学评论》1992年第6期《永明文学集团述论》 《浙江学刊》1992年第6期《昭明太子与梁代中期文学复古思潮》《文选学论集》时代文艺出版社1992年出版《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中华书局1998年版《若无新变 不能代雄──永明诗体辨释》 《中国诗学》第二辑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12月出版《从沉寂走向活跃──中古文学史料出版与研究展望》 中华书局编《书品》1993年第1期《“六义”与诗教──读毛诗序臆扎》 《杭州大学学报》1993年第1期《极摹世态炎凉 曲尽人情变态──从忧庵集窥探戴名世晚年心境》《江淮论坛》1994年第1期《从洛神赋李善注看尤刻文选的版本系统》《文学遗产》1994年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9期转载《全唐小说志疑》 《原学》第三辑 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95年版韩国《中国小说研究会报》第23号1995年9月《半生心血浇注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5年第3期《文选与“文选学”》 《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年第3期《玉台新咏杂识》 《中国诗学》第四辑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有关文选“苏李诗”若干问题的考察》 《文学遗产》1996年第2期《有关上古、中古文学研究的几个问题》 《<文学遗产>创刊四四十周年纪念文集》文化艺术出版社1998年出版《玉台新咏版本研究》 《中国古籍研究》第1辑 国家古籍整理规划小组编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年出版《玉台新咏成书年代新证》 北京大学传统文化研究中心编《国学研究》第五卷。1998年4月版。又刊发在日本中国艺文研究会编《学林》第24号中。《关于金楼子研究的几个问题》 《中国典籍与文化论丛》第四 辑中华书局《道教在六朝的流传与江南民歌隐语》 《社会科学战线》1996年第3期《七言诗渊源辑考》 《河北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振奋人心的考古发现——略说郭店楚墓竹简的学术史意义》 《文史知识》1998年第8期《归于平淡后的思考》 《六朝作家年谱辑要前言》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徐陵年谱简编》 《六朝作家年谱辑要》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9年《俞曲园批校〈水经注释〉初读琐记》 《书品》1999年第1期《别求新声于异邦——介绍近年永明声病理论研究的重要进展》 《文学遗产》1999年第4期《〈古今乐录〉辑存》 《文学与文化》第三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3月《关于袁宏道的佚文》 《中华读书报》2000年11月8日《一桩未了的学术公案——钟嵘〈诗品〉“滋味”说理论来源的一个推测》 《许昌师专学报》2001年第4期《走出散文史研究的困境——-二十世纪中国散文史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2001年卷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简帛中的文学世界———秦汉文学研究新资料之一》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关于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的若干问题》 《文献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第二届中国文献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台湾学生书局2002年3月出版《关羽目录》 《关羽、关公和关圣》社科文献出版社2002年1月《蔡邕著述摭录》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2年4期《<独断>与秦汉文体研究》 《文学遗产》2002年5期《世纪之交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 韩国中国语文学会编《中国文学》第38辑2002年11月《班彪与两汉之际的河西文化》 《齐鲁学刊》2003年1期《蔡邕行年考略》 《文史》2003年1期总62期《贾谊<诗>学寻踪》 《周口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1期《徘徊与突破——二十世纪先唐文学史论著概观》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03年1期《班固<典引>及其旧注平议》 《<文选>与文选学》学苑出版社2003年出版。《世纪之交的文学史料研究》 《中华读书报》2003年11月19日《秦汉文学史研究的困境与出路》 《文学遗产》2003年第6期《东观著作的学术活动及其文学影响研究》 《文学遗产》2004年第1期《蔡邕的生平创作与汉末文风的转变》 《文学评论》2004年3期《蔡文姬和她的作品》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2004年1期《六朝僧侣文化交流的特殊使者》 《中国社会科学》2004年第5期《汉唐地方文献的收集、整理与研究》 《国家图书馆学刊》2005年第1期《<文心雕龙>研究的里程碑——读范文澜<文心雕龙注>》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曹植创作“情兼雅怨”说略》 《光明日报》2006年1月27日“文学遗产”专刊《回归与超越——漫议中国文学研究中的历史感问题》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贾谊的学术背景及其文章风格的形成》 《文史哲》2006年第2期《在继承中创新的中国文学研究》 《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4月27日《秦汉区域文化的划分及其意义》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江南的开发及其文学的发轫》 《文学遗产》2007年第3期《近年来中国文学研究的若干热点问题》《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8月28日《新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的主要趋向》 《文史哲》2007年第5期《“鲁学”解》 《齐鲁学刊》2008年第1期《释“齐气”》 《文献》2008年第1期《梁孝王集团的文学想象》 《深圳大学学报》2008年第1期《西谛书话的启迪》 《文学评论》第3期《秦汉时期的巴蜀文学略论》 《重庆社会科学》第2期《中华古籍在世界的传播及其意义》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第2期《贾谊所见书蠡测》 《南京师范大学学报》2008年第4期《<子虚赋><上林赋>的分篇、创作时间及其意义》 《文史》2008年第2期《黄河以北地区的文学发展》 《人文杂志》2008年第4期《河西四郡的建置与西北文学的繁荣》 《文学评论》2008年第5期《秦汉时期的“三楚”文学》 《文学遗产》2008年第5期《纸张的广泛应用与汉魏经学的兴衰》 《学术论坛》2008年第9期《多元文化的融汇与三辅文人群体的形成》 《中华文史论丛》2008年第3期《<玉海·艺文>的特色及其价值》 《复旦学报》2009年第4期《西方文明与当代中国文学研究》 《风则江大讲堂》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段玉裁卷入的两次学术论争及其他》 《文史知识》2010年第7期《刘师培及其汉魏六朝文学研究引论》 《文学遗产》2010年第4期《展现五十年文学研究的整体风貌》 <光明日报>2007年1月2日第4版《敦煌的诗与诗的敦煌》 《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8日《简评<册府元龟>中的秦汉史料价值》《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7年第10期《寂寥的文化老人和他的书-----读王伯祥<庋榢偶识>随感》 《中华读书报》2008年10月8日<玉海·艺文>的特色及其价值》 《复旦学报》2009年第4期《西方文明与当代中国文学研究》 《风则江大讲堂》第三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9月版《咸阳碑序》 三秦出版社2003年出版。《新时期中国古典文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6期《姜亮夫先生及其楚辞研究》 与江昌合撰 《文学遗产》1998年第3期《近年来美国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一瞥》《福州大学学报》2001年1期《中古文学领域的开拓者------试述曹道衡先生的学术历程及其成就》 《文学评论》1999年第3期《尔来倏忽五十年———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半个世纪的学术历程》《人民政协报》2003年9月30日。《<续修四库全书补编>刍议》 《古籍整理出版情况简报》2003年4期《古典文献学的“现代生成”》 《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弘扬民族精神 探寻发展规律----古典文学研究六十年感言》《文史知识》2009年第7期《南朝佛学与文学序》 宗教文化出版社2009年8月版《清代<春秋左传>学研究序》 人民出版社2010 年5月版《明小宛堂覆宋本<玉台新咏>影印说明》 人民文学出版社2010年2月版《刘向<列女传>研究序》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0年3月版《在古代文学与语言学之间徜徉──访康乃尔大学东亚系梅祖麟教授》《文学遗产》1997年第3期《分期·评价及其相关问题——魏晋南北朝文学研究三人谈》 《文学遗产》1999年第2期《新学问大都由于新发现——考古发现与先秦、秦汉典籍文化》 《文学遗产》2000年第3期《走向通融:汉魏六朝文学史的文献学研究———刘跃进先生学术访谈录》《甘肃社会科学》2006年第3期《期待中的焦虑——关于古代文学研究几个问题》《东方丛刊》2007年第2期。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6月版《古典文献学的现代生成及其意义》 《清华大学学报》2009年第1期《弘扬民族精神 探寻发展规律——古典文学研究六十年感言》《文史知识》2009年第7期《敦煌的诗与诗的敦煌》 《中华读书报》2007年4月18日《文学史研究的多种可能性——从木斋〈古诗十九首与建安诗歌研究〉说起》《社会科学研究》2010年第2期《文学研究所藏乾隆元年博学鸿词制科一等一名刘纶试卷说明》《中国社会科学报》2010年9月2日《楚歌声中的屈原(上)》 《文史知识》2009年第11期《楚歌声中的屈原(下)》 《文史知识》2009年第12期《画坛巨擘的心灵记录——读〈潘天寿诗存〉札记》《文艺研究》2010年第3期《退潮之后读顾彬》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2009年5月5日第10版《兰亭雅集与魏晋风度》 《安徽大学学报》2011年第4期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邮寄

是省级刊物。但是排队的都是本校的老师,不太好发。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主管单位:忻州师范学院主办单位:忻州师范学院快捷分类:教育教育综合出版地区:山西国际刊号:1671-1491国内刊号:14-1286/G创刊时间:1985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个月内所在栏目:社会科学II综合影响因子: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2018年忻州师范学院录取通知书什么时候发放收到【EMS查询】各个省市区、各个批次的录取通知书的发放时间不一样,从7月15日前后到8月底一直在发放录取通知书。 第一批(提前批、一本)已经或就要开始录取,正常情况下应该从现在到7月25日前后就能发放录取通知书。 第二批(二本)7月20日(有的省市区要到26日)前后开始录取,正常情况下应该在7月25日(有的省市区要到8月1日)前后就能发放录取通知书。 第三批(三本)7月26日(有的省市区要到8月1日后)前后开始录取,正常情况下应该7月在31日(有的省市区要到8月7日)前后就能发放录取通知书。 高职高专(包括)专科要到8月初才能开始录取,正常情况下应该在8月6日就能陆续发放录取通知书,有的要到中下旬才能发放通知书。通知书一般通过邮局的EMS特快专递邮递到你在填报志愿时预留的通讯地址。 忻州师范学院成立于1958年,是经国家教育部批准组建的全日制本科普通高等学校,学士学位授予单位,座落在佛教圣地五台山脚下的温泉之乡??山西省忻州市,有北同蒲铁路、京原铁路、大运高速公路经过,交通十分便利,经高速公路35分钟即可抵达省会太原。 近年来,在上级和地方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政府应投资一直没有到位的情况下,近几年积极自筹了2亿多元投入基本建设,逐步改善了办学条件,各项事业健康快速地跨越式发展,学生规模从合并前原忻州师专等四校的普通专科学生和成人教育学生总共不到2500人,发展到目前院本部的在校全日制普通本专科生8300余人、成人教育本专科生近2000人,总计各类学生近万人的规模,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三年达到91%以上。 我院院本部现有3个校区,占地面积亩,建筑面积近30万平米,有17个教学系和3个教学部(中文系、外语系、政治系、历史系、数学系、物理系、电子系、化学系、生物系、计算机系、地理系、教育系、经济管理系、法律系、艺术系、美术系、体育系、公共外语教学部、政教部、基础部),有23个本科专业,26个专科专业,教职工近1100人,专任教师500多人,其中副高以上职称教师160多人。学院拥有先进的计算机校园网络(千兆以太网),联通因特网和中国教育科研网,建有先进的多媒体电教系统、语音室、近代物理、物理化学、琴房、电脑绘画室、心理仪器测试室、地理实验室、计算机房、案例教室、图书馆、体育馆等良好的教学科研基础设施,设有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五台山文化研究所、山西省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所、元好问研究所、教育科学研究所、基础教育研究所、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忻州方言与文化研究中心、材料科学研究所、生化分析材料研究所、陶行知研究会等多个学术研究机构,出版党委机关报《忻州师院报》(半月刊)、文理综合版学报《忻州师范学院学报》(双月刊),图书馆藏书近80万册,期刊3300余种,另设有近300个座位的电子阅览室和12个普通阅览室,可同时容纳1000余人学习,全部实现了自动化管理。化学专业是省级品牌专业。物理化学学科为省级重点扶持学科。五台山文化研究、元好问研究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特别是五台山文化研究,是我院的特色科研项目和重点科研项目,山西省五台山文化研究中心就建在我院,该领域的研究积极服务于我省和地方的经济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成绩。此外,我院还与忻州市委市政府共同建立了忻州文化发展战略研究中心等研究机构,促进了地方文化、经济的发展。 我院设有忻州师范学院附属外国语中学,为山西省教育厅直属的完全中学,性质为公办民助。经省教育厅和学院党委同意,2005年4月18日,忻州市教育局下发“忻教字[2005]31号”文件,批准附中初中、高中均为十六轨制。目前,附中有教师180余人,全部为大学本科以上学历,其中,硕士研究生占11%,国家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15人,省级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28人,市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52人,市级以上(含市级)优秀教师占到全校教师总数的69%。2006年?2007年,附中将新增教师100名左右,教师总数将达到300人左右。目前,在校初、高中学生3000余人,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截至2006年下半年开学,共投入6000万元,建成两栋设施齐全的学生公寓楼,一个高标准餐厅,一座占地1000平米、藏书80万码洋的大型图书馆。目前,长度156米,局部7层、主体6层的教学楼正在施工,计划2006年夏天建成。教学设备方面,2006年下半年开学前,计划投资1000万元,届时将配置96个高标准的多媒体教室,4个多媒体语音室,4个先进的计算机室,20个高标准的理化生实验室,1000平米的现代化阅览室,校内联网的计算机将达到500台。设施齐全的新学生公寓可容纳4000个床位,按班容量不超过56人计算,可容纳学生5000余人。附中创办四年来,在上级和地方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依靠广大师生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益,2004年首届初中毕业生在全市参加中考的362所学校中取得均分、及格率、优生率三项综合排名第一名,首届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六项指标综合权重在全市参考的42所高中排名第二,被评为优质高中教育学校。2005年参加中考的225人,总分515分以上的`131人,有5人跻身全市前10名,优生率位居全市第一;参加高考的369人,达线146人,达重点线的58人,总达线数比去年翻了一番,达线数增幅率为全市第一。 学院设有忻州师范学院专科部、五寨分院,均为独立法人单位,人、财、物均由地方政府管理,教学业务均由学院统一管理,招生计划由学院编制,毕业证由学院发放。 多年来,我院始终坚持“为山老贫困地区服务,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把“培养有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掌握了中学教师应有的专业知识、文化素质和教师技能,愿意到基层包括农村献身党和人民的基础教育事业的合格教师”作为办学指导思想。1997年以来,我院实施了“411工程”,组织师范专科学生在三年学习期间,到贫困地区乡镇初中顶岗实习半年,进行支教扶贫和省情教育。至今已组织18批、近4500多名学生,到国定贫困县河曲县、五台县、静乐县、繁峙县以及原平市共5个县市的120多个农村初中进行了顶岗实习支教扶贫,受到了教育部、省教育厅、地方党委政府和顶岗实习支教扶贫学校的好评。原国家教委主任朱开轩同志来我院考察时,高度评价“411工程”除具有直接支持山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农村学校师资严重短缺的问题这一现实意义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省情教育、树立和巩固为农村基础教育服务的思想,均有长期的积极促进作用。新华社、《新华每日电讯》、《中国教育报》、《山西内参》、《山西日报》等多家媒体多次对“411工程”进行了专题报道。 我院大力加强党的建设、师德师风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和课程建设,全面建设和谐校园、节约型学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教学、科研、学生管理、后勤、基建等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显著成绩,先后荣获“山西省模范单位”等省级以上表彰奖励40多次,培养合格师资和各级各类人才4万多人,其中师范类毕业生85%以上成为扎根山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的骨干,为我省及地方教育、经济和社会全面进步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学院事业呈现出生机蓬勃的大好局面。自2002年5月起,我院在山西省高校率先组织开展为中华骨髓库捐献造血干细胞并捐赠善款活动,至今已累计捐献1000人份造血干细胞和35万元善款,是我省捐赠人数最多、捐款数额最大的单位,广受社会各界好评。 目前,我院正在抓住高教事业大发展的机遇,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为山老贫困地区服务,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全面深化教学等各项改革,大幅度提高教学质量、办学水平和社会效益,力争顺利通过2007年教育部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尽快建设成为多学科协调发展,若干学科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具有明显师范特点和突出地方特色的合格的教学型本科师范院校,为山老贫困地区基础教育事业培养更多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师资,为国家、山西和忻州市的基础教育、经济文化与社会全面进步,做出更大的贡献。

看你什么方向 每期安排方向篇数满了的话只能下期 而且我记得应该是双月刊吧 版面费大约800左右 具体你可以去师院学报网络投稿试试 而且现在也只能网络投稿 如果今年要评职称 的话 时间怕是来不急啦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第五期

级别太低,发还不如不发

1、《评辛弃疾的闲适词》《殷都学刊》1985年1期2、《<长生殿>主题矛盾辩》《殷都学刊》1985年4期3、《从柳宗元欧阳修的山水游记看其审美趣味的差异》《殷都学刊》1987年4期4、《苏辙史论散文的舒缓平和之美》 《殷都学刊》1987年4期5、《韩愈柳宗元山水散文艺术比较》 《郑州大学学报》1988年3期6、《论苏颂》 《古籍整理》1988年3期7、《简论文艺创作心理功能》 《殷都学刊》1988年4期8、《胡适“五四”时期的新诗活动刍论》 《郑州大学学报》1989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1989年7期)9、《论陶渊明先生死观中的超脱与忧患》 《殷都学刊》1989年3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1990年1期)10、《试论创作动机》 《殷都学刊》1989年4期11、《俞绍初辑校<建安七子集>评介》 《古籍整理》1990年4期12、《艾南英的文学理论》 《濮阳教育学院学报》1990年4期13、《欧阳修碑铭文基本特征简论》 《殷都学刊》1991年3期14、《信行大师及其学说》 《殷都学刊》1992年1期15、《<耳谈>解读》 《许昌师专学报》1992年4期16、《古典戏曲大团圆现象新解》 《殷都学刊》1994年2期(人大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1994年7期)17、《曹丕<典论·论文>创作动机新解》 《郑州大学学报》1995年4期18、《说支遁》 《殷都学刊》1995年3期19、《赋体论略》 《语文知识》1995年9期20、《骈体论略》《语文知识》1995年10期21、《论谢朓在六朝诗歌演变中的贡献》 《青海师专学报》1996年1期22、《评俞绍初、张亚新<江淹集校注>》 《殷都学刊》1996年3期23、《俞绍初教授学术成就述略》 《古典文学知识》1998年1期24、《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解读》 《文献》1999年2期25、《关于中国文学批评史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2期26、《赵逵夫<屈骚探幽>述论》 《西北师大学报》1999年2期27、《郑州大学古籍所编<中外学者文选学论集>述评》 《书品》1999年4期28、《“走马川”不是“且末河”》 《许昌师专学报》1999年4期29、《“诗言志”复议》 《中州学刊》1999年6期30、《从<世说新语>看魏晋士人的生命意识》 《郑州大学学报》1999年6期31、《中国文学批史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 《郑州大学学报》2000年1期32、《韩琦与<安阳集>》 《 殷都学刊》2000年1期33、《蔡琰作品研究的世纪回顾》 《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2期34、《20世纪最后二十年江淹研究述评》 《中国文化研究》2001年2期35、《中国文学批史课程教学改革新探》 《西北师大学报》2001年5期36、《中国文学批评史统编教材修订琐议》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5期37、《顾炎武研究<昭明文选>的成就及不足》 《郑州大学学报》2001年5期(2002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2年11期)38、《<沈约研究>读札》 《书品》2001年6期39、《大学语文教研点滴》《安阳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1期40、《关于中国文学史教材编写的思考》《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年1期41、《从<原道>篇看刘勰的文学起源理论》 《甘肃社会科学》2002年3期42、《<公莫舞>古辞研究的历史回顾与前瞻》 《郑州大学学报》2002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3年3期)43、《先秦至唐代比兴说述论》 《西北师大学报》2003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3年8期)44、《简评汉人对比兴的阐释》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2003年2期45、《殷商甲骨刻辞文艺思想因素考论》 《甘肃社会科学》2003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3年7期)46、《从几则佚文看先秦诸子的言辞观及其趋同倾向》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2003年3期47、《先秦佚文考略》 《郑州大学学报》2003年4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3年10期)48、《上博馆藏战国楚简<诗论>简序复排与简文释读》 《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第2辑》2003年12月49、《西周铜器铭文文学功能思想考论》 《甘肃社会科学》2004年2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4年12期)50、《上博简<诗论>作者复议》 《中州学刊》2004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5年3期)51、《先秦文论佚文考辑》 《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6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7年3期)52、《先秦佚文中的文艺思想》 《文学评论》2007年1期(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古代文学卷,2007年7期)53、《<孔子诗论>评<小雅>中两篇作品》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2期54、《拯救“失语”赖诗文——由<牵着手走>所想到的》 《殷都学刊》 2009年6期55、《论河洛文化的根源性特征》 《河南社会科学》 2010年6 期56、《上博简<孔子诗论>第九简新论》 《中州学刊》2010年6期57、《上博简<孔子诗论>第二十六简新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6期58、《“郑风淫”是朱熹对孔子“郑声淫”的故意误读》 《中州学刊》 2012年4期59、《上博简<孔子诗论>第二十五简新论》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1期60、《形象化与哲理性的完美交响——樊庆林散文艺术魅力论 》 《殷都学刊》2012年3期61、《“郑风淫”是朱熹对孔子“郑声淫”的故意误读》 《中州学刊》 2012年4期62、《修辞立诚诚朴雄伟——读纪宝成先生<乐斋词>》 《社会科学辑刊》 2012年5期63、《生命意义的追问——樊庆林散文主题论》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年5期64、《技进乎艺艺进乎道——从<论书绝句>看启功的古书鉴定法》 《文艺研究》 2013年5期65、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对《诗经》原始形态的保存及被楚辞形式的接受 《文学评论》2014年4期66、技进乎艺,艺进乎道 《文艺研究》2013年9期67、上博简《孔子诗论》“文亡隐意”说的文体学意义,载《文艺研究》2014年6期68、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孔子删《诗》相关问题,载《文学遗产》2014年5期69、二重证据法与先秦诗乐学研究举隅,载《北京大学学报》2014年4期70、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组诗的身份确认及其诗学史意义,载《复旦学报》2014年1期71、《孝经》的成书时代、作者及版本考论——以出土文献“郭店简” “上博简” “定县汉简”等为参照,载《国学研究》第33卷(2014年6月)

《“赛先生”与中国文学研究》,载《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2期。《叩问生命:现代新儒家的佛学因缘》,载《清华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盛唐之音”的声韵辨析》,载《南开学报》2005年第6期。《王国维文学研究的美学方法》,载《文学与文化》第6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年出版。《哲理本体与艺术思维的会通》,载《中州学刊》2005年第2期。《智的直觉与中国艺术精神》,载《文艺理论研究》2004年第3期。《现代新儒家生命美学引论》,载《中国文化研究》2004年第2期。《罗宗强先生访谈录》,载《文艺研究》2004年第3期。《生命心灵与文艺境界》,载《天津社会科学》2004年第1期。《儒学和儒家文艺美学的嬗变》,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4年第2期。《古文“辞达”的三种方式》,载《中国古典文学与文献学研究》第2辑,学苑出版社2003年出版。《良知·童心·性灵——儒家心学与诗学片论之二》,载《文艺理论研究》2003年第3期。《尚“气”、明“志”和凝于“神”——韩柳古文理论的实践品格》,载《南开学报》2003年第3期。《“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疏解》,载《文学与文化》第4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3年出版。《说“美刺”――兼谈鲁、齐、韩、毛四家诗之异同》,载《南开学报》2002年第6期。《万物静观皆自得――儒家心学与诗学片论》,载《中国文化研究》2002年冬之卷。《关于汉赋的“丽以淫”与“丽以则”》,载《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5期。《二十世纪的唐宋诗之争和宋诗特征研究》,载《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罗宗强先生的中国文学思想史研究》,载《阴山学刊》2002年第4期。《关于词乐与词律研究》,载《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1期。《论〈春秋〉笔法》, 载《文艺理论研究》2001年第4期。《二十世纪宋代文学研究观念和方法之变迁》,载《文学遗产》2001年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1年第12期转载。《阴阳五行与天地之美——董仲舒的天人合一思想与善美理念》,载《南开学报》2001年第4期。《从哲学美学、文艺社会学到文艺美学》,载《文艺研究》2000年第1期。《话本小说研究备忘录》,载《文学与文化》第3辑,南开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关于宋人“说话”的几个问题》,载《南开学报》2000年第3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2000年第8期转载。《世纪回眸:词体与词派研究》,载《文学前沿》第1辑,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南北文学合流与初唐诗歌》,载《南开学报》1999年第6期。《辽代文学思想论略》,载《南开学报》1999年第1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9年第4期转载。《李白诗歌的性格魅力》,载《文学语言学论集》,南开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论王维诗的情感心态》,载《唐代文学研究》第七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王维与盛唐山水诗的明秀空静之美》,载《南开学报》1997年第5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转载。《苏轼朱熹文化人格之比较》,载《文学遗产》1995年第4期。《两宋文学思想举要》,载《文学遗产》1994年第5期。《论“以物观物”》,载《文艺理论研究》1993年第6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4年第2期转载。《追求理趣和老境美――宋文化成熟时期文学思想的特征》,载《南开学报》1992年第5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3年第2期转载。《清旷之美――苏轼的艺术人格、文化品格和审美取向》,载《文艺理论研究》1992年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92年第11期转载。《论“活法”》,载《中国诗学》1992年第二辑,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以儒释解庄――读林希逸〈庄子口义〉》,《南开学报》1990年第5期。《文学史研究的新思路新体系》,载《文学遗产》1991年第3期。《北宋诗文革新时期的文学思想》,载《南开文学研究》第2辑,南开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北宋初期的文学思想》,载《南开文学研究》第1辑,天津古籍出版社1988年版。《关于中国古代文论的“模糊性”》,载《江汉论坛》1986年第10期。《建国以来“意境”理论研究述评》,载《江汉论坛》1985年第6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5年第22期转载。《欧阳修的散文写作理论》,载《散文》1985年第9期。《欧阳修的“自然之道”与“自然为文”思想》,载《艺谭》1985年第3期。《比兴·神思·妙悟――中国古代批评家对艺术思维的认识》,载《南开学报》1984年第五期。《论“妙悟”》,载《文艺理论研究》1984年第4期。《中国古代近代文学研究》1985年第4期转载。《〈庄子〉中的“神”及其对古代文论的影响》,载《艺谭》1984年第2期。《新华文摘》1984年10期转载。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第四期

1、《求索人生——神曲、离骚、浮士德之比较》,《凉山大学学报》2001年3期,独著2、《从政治文化到文化政治——近20年来文论界对文学意识形态性的辨识》,载《学术论坛》2002年1期,第一作者3、《实践美学视野中的“滑稽”与“幽默”》,《华中师大学报》2002年4期,独著4、《回到马克思——重提实践美学的两个基本范畴“实践”与“自由”》,《汕头大学学报》2003年5期,独著5、《席勒的形式美学思想》,《江汉大学学报》2003年4期,独著,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3年10期全文转载6、《伊格尔顿的文学意识形态论》,《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2期,独著,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2004年11期全文转载7、《伊格尔顿的文学生产论》,《郑州大学学报》2006年1期,独著。8、《“滑稽”内涵辨析》,《中州学刊》2006年第3期,独著,《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4期转摘,p189。9、《中国当代文论与意识形态》,独著,《文艺理论与批评》2006年第3期。10、《从社会功能论到实践论——“滑稽”与“幽默”理论在中国美学中的发展历程》,独著,《华北水利电力学院学报》2006年第4期,人大复印资料《美学》2007年1期全文转载。11、《伊格尔顿的意识形态理论——兼论其对中国当代文论的影响》,独著,《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2期。12、《伊格尔顿的审美意识形态论》,独著,《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7年3期。13、《诗性思维对<老子>言说方式的影响》,独著,《语文知识2007年1期。

魔幻现实主义 Magical Realism 参考浮光掠影且行吟--试析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局限 Fleeting Existence and Singing--analyze the decline of Chinese magic realism novels 姚宁 从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的特性--"神秘性"入手,通过拉美魔幻现实主义与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在此特性上的比较,分析中国魔幻现实主义小说稍纵即逝、没有真正立足的原因,从而给新时期文学的发展以启示.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Journal of Anhui Electrical Engineering Professional Technique College 2004年,第02期论魔幻现实主义的原始宗教文化主题 Cultural Motif of Primitive Religion in Magical Realism 邓楠 原始宗教生活是魔幻现实主义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注重于对生死轮回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描写与挖掘,并以此作为表现民族文化的实质性的内涵,实现民族文化的艺术追求目标.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06年,第05期中国魔幻现实主义研究述评 To Recount the Chinese Magic Realism 邓楠 DENG Nan 魔幻现实主义从1979年被介绍到中国来之后,它就一直成为了中国文学家和批评家关注的焦点之一.魔幻现实主义在中国的接受与研究可分为两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反映了中国作家和理论家在具体的文化语境中根据...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nzhou Teachers University 2005年,第04期论魔幻现实主义的原始宗教文化主题 Cultural Motif of Primitive Religion in Magical Realism 邓楠 原始宗教生活是魔幻现实主义表现的主要内容之一.魔幻现实主义作家注重于对生死轮回的原始宗教信仰的描写与挖掘,并以此作为表现民族文化的实质性的内涵,实现民族文化的艺术追求目标.衡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 of Hengyang Normal University 2006年,第05期论魔幻现实主义的宗教文化题材 On the Religious and Cultural Topics of the Magic Realism 邓楠 魔幻现实主义在其美学追求中尤为重视古代文化资源的挖掘.宗教文化题材往往成为其描写的主要内容之一.对待在阶级、国家形成之后的被规范的宗教,魔幻现实主义作家采取了批判与否定的立场和态度,价值取向十分...湘南学院学报 Journal of Xiangnan University 2006年,第04期

魔幻现实主义Magic Realism魔幻现实主义者Magical Realist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影响因子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主管单位:忻州师范学院主办单位:忻州师范学院快捷分类:教育教育综合出版地区:山西国际刊号:1671-1491国内刊号:14-1286/G创刊时间:1985发行周期:双月刊期刊开本:A4审稿时间:1个月内所在栏目:社会科学II综合影响因子:期刊级别: 省级期刊 核心其月 刊 亻弋 写发 口口①⑦⑥0④⑤⑦⑥⑨③ ②⑤⑧⑨③①⑥⑥⑥④

级别太低,发还不如不发

看你什么方向 每期安排方向篇数满了的话只能下期 而且我记得应该是双月刊吧 版面费大约800左右 具体你可以去师院学报网络投稿试试 而且现在也只能网络投稿 如果今年要评职称 的话 时间怕是来不急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