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初等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初等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初等 教育 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初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新一代 儿童 的素质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等教育(理科)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初等教育(理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大学专科学历教师。那么如何围绕这一目标做好课程设置呢?本文将试做探析。

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综合化当前师范专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目标定位不准。为了招生需要,往往把专业的定位拔高,名不符实,较少关注全体师范生的全面培养。二是课程设置缺乏合作举措。小教师资的培养与小学联系不紧密,没有合作 措施 ,共同教研活动很少,许多方案闭门造车。三是技能课程训练不够。学生基本功训练大多数是应付式的作业,纸上谈兵,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四是课程内容老化陈旧,本科化倾向严重,开发校本教材的政策和措施不多,教师没有针对性教学的积极性,实际教学效果不佳。为此,笔者从课程设置的原则和重点、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序以及课程基本体系谈谈一些体会。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即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并注重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注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师德的培养,注重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

2.师范性原则,即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突出小学教育的特点,坚持为小学教育服务的方向。

3.综合性原则,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包括文理之间的相互渗透,也包括文科各学科和理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培养教师全面化、多样化,一专多能的素质。

4.实践性原则,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准和从教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具备良好的从教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将知识内化为教师素质。

5.前瞻性原则,课程结构体系应具备适当的弹性和超前性,以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的重点

1.课程设置要强化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突出小学教师综合培养。

(1)课程设置要全面化、多样化

课程设置要全面考虑小学教师综合技能及与小学生的沟通及照顾其成长的能力。小学教师除了需具备宽厚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精通任教科目,还要求具有进行教学实践、与人沟通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职业知识、职业实践、职业关系三个方面。

(2)课程设置要综合化、弹性化

小学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在课程设置方 面相 对多样化、弹性化。给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强调综合性,具有弹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选修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重视学科的交叉设置,为师范生成为小学教师所需的广博的综合 文化 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教育课程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促成教师专业化成长。克服通识课程内容相对狭窄、观点陈旧,实践性不强,教育类课程内容普遍抽象,缺乏实践性的缺点。重视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置要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1)建立大学与小学长期合作关系

建立大学与小学长期合作关系是教师专业化的有效手段。联系周边的所有小学,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由大学教师和小学一线教师共同培养师范生,增加在小学进行的专业课程,加强师范生对小学情况包括小学每个年级的年龄特征的了解。让师范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加大实践实习在师范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加强教育见习、实习,小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首先,保证实习时间,优化实习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实习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包括教研活动、班级管理、教工大会等。其次,进行分段实习,将实习贯穿于每个学期的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连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小学教师职业,还能使学生有时间对其教学体验和感悟进行消化。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1.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的课程体系建设团队。

2.调研、分析专业定位、岗位能力,写出分析 报告 ,提出对应课程模块。

3.依据专业定位,设计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根据专业知识、岗位能力、素质结构,设置课程及实践教学项目。

4.根据小学理科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要求、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趋势,分解支撑该能力的知识点,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标准,形成职业能力评价与考核标准与实施办法。

四、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根据培养目标和初等教育(理科)专业“以能力形成为主线”的要求,确立构建如下合理、健全的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结构。

1.学年课程分布体系

(1)三年制高中 毕业 起点学生:学年为理论课(含校内实践课)+学年为校外实践课,即。

(2)五年制初中毕业起点学生:2学年为高中课程+学年为大专理论课(含校内实践课)+学年为校外实践课,即2+。

2.必、选课程体系

必修课程达到“理论够用”目的;选修课程达到“知识面广”目的。

3.课程模块体系

(1)理论课程模块:公共课(基本素质课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主干课、其他主干课)、职业素质课(职业基本素质课、教师基本技艺课)三类六模块课程体系。

(2)校内外实践课程模块:实验课、综合训练课、教育见习课、教育实习课和教育调查课共五类实践课程模块体系。

4.理论实践课程比体系

逐渐提高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技术精湛”目的。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

5.选修方向课程体系

在完成专业必须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后,设立若干个专业选修方向供学生选择,拓宽学生在小学教学的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高应东.学前教育三年建设方案(2013-2015年).

[2]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教育研究,2007,(5).

[3]惠中.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35-41.

[4]高璐.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与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30-32.

[5]王万良.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1):77-80.

[6]郭黎岩.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的 经验 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11):27

摘要: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我们必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技能岗位的教育纳 入职 业教育的思考范畴。本文在职业教育的思想下讨论了初等教育专业的特性,并根据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特性 初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

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类专业大都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每年培养数十万的职业类人才。传统认为,初等教育是属于普通教育下的师范教育,尽管有着知识积累与传承的这层特殊面纱,使得教师教育带有普通教育的知识特点,但是这无法遮掩“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技能岗位,也无法回避我们必将用职业教育的视角来看待教师教育。

1 初等教育专业的职业特性

职业教育的特性是其“职业性”,其基本内涵是“职业导向”。职业教育成效如何取决于它所培养的人才能否胜任其面临的岗位。我国初等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大多是面向小学及教育岗位的人才。专家认为学前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是保育,是小学教育的前奏;中学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是学科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后续篇章;小学教育是两者的衔接,其低学段具有一定的保育性,高学段具有一定的学科教育性,它不仅要传递知识,更为重要的在于把握儿童成长的方向,不仅要保证儿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帮助儿童学会学习,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对 自然科学知识 的兴趣等,为其今后一生的可持续学习,成为开放的、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打下基础。因此,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而言,养成性成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

2 职业特性对教师的要求

小学教师以小学生的教育为己任,而不仅仅以小学学科知识的传授为己任。小学生教育过程中育人是目的,知识的传授是手段。养成性作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决定了初等教育的重心在于养成教育,这要求养成教育的执行者――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养:

知识体系――全科发展

职业视野下的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与其职业对象密不可分。小学教师的职业对象是小学生。就认知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感知技能等方面都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无论多么复杂的新事物,小学生都可以将其作为整体逐步同化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而掌握事物的整体特征。这一阶段的儿童不会像成人一样面对新鲜事物就立即将事物划分为各个零部件,了解零部件之后再加以整合进而认识新事物,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综合的整体的。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波伊尔也曾指出初等教育区别于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联系:人与人是互相联系的,各门课程与知识是互相联系的,课堂内容与文娱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学习与学生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小学阶段需要有全科型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知识的讲授,这有利于教师引导其更加全面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把握。目前,不少国家实行全科小学教师即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教学技能――知识传授的保证

目前,中国的教师国编招考政策允许综合型大学的学生通过统一考试进入教育行列。而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接受了专门的教学技能培养。初等教育专业定性在教育,决定了初等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通晓教育理论,熟练教学实践技能。当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职前教育培养都加强了实践教学教育。大多数采用2+1的培养模式和院-校合作的方式。但是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与中学教育技能不同,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必须规范。其次,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越高。儿童知觉过程的直觉性,使他们喜欢教师采用直观的教学呈现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儿童记忆的具体形象性,使他们更容易记住那些形象生动的事物。另外,儿童思维想象的独特性和情感的易感染性和弥散性等心理特点也都使得他们特别喜欢艺术活动。这些都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图片、声音、影像等生动活泼的载体,必要时辅之以儿歌、 童谣 、舞蹈、 简笔画 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

职业的认识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作为小学教师的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小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终身的,他们的工作态度,有时甚至一个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在小学生们幼嫩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小学教师的培养应该强调文化底蕴、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使之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准,使他们深刻认识什么叫教育,什么叫孩子,什么是初等教育,明确初等教育的养成教育意识,懂得养成教育的原理与 方法 ,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良好习惯,才可能促进其生命的健康成长,真正实现对人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莹.“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刘慧.初等教育学学科: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1,(5).

[3]王佳艺.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学报,2012,(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

[5]刘春玲.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语文教学技能[J].赤峰学院学报,2008,(8).

[6]司成勇.当代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与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09,(9).

[7]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1991.

[8]夏小林.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2. 浅谈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3. 初等教育专业论文参考

4.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5. 初等教育论文范文

6. 浅谈基础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当前,我国教育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学生的教育教学的质量是决定学校发展和教育改革成败的一个关键因素。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小学教育的论文范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模式分析

摘要:农村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小学班级管理的效率较低,影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限制了农村小学教育的发展。因此,本文先简要概述了当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现状,然后就应该如何创建班级管理有效模式提出了若干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

一、引言

班级管理工作是班主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管理的水平直接关系到小学教育任务的完成以及学生各方面素质的提高[1]。从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来看,管理中还存在不少问题,导致班级管理水平较低,对学校的整体发展十分不利。因此,要求小学班主任必须要实际情况出发,积极转变班级管理模式,提高管理质量。

二、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现状

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现状主要表现为:首先,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意识不强,对班级管理的认识不足。不少小学班主任对班级管理的概念和意义了解不够清晰,导致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更加侧重于对学生学习成绩的关注,而对于加强与家长的沟通、对学生的生活关心等方面关注较少;其次,班主任没有制定完善的班级管理制度,导致班级管理程序混乱,缺少明确的目标和方向[2];最后,在班级管理中,农村小学班主任在管理思想上出现了严重的偏差。农村小学班主任更加偏向于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而对学生成绩差的学生关心严重不足,结果导致班级学生学习差距逐渐拉大,难以保证全体学生的共同发展。

三、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有效模式的建立

1、建立健全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

要做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首先需要班主任根据本班级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可行性的班级管理制度。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要求教师能够坚持公平公正的原则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以制度化的管理方式来约束学生的行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之所以要强调班主任的公平公正是因为,不少小学班主任进行对优生和“差生”实行不同的管理标准,引起所谓“差生”的严重不满,对班级管理工作十分不利。因此教师必须要建立公平的奖惩制度,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处事公正、合理,这样才能够保证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的质量。

2、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随着时代的发展,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也要转变传统的管理模式。传统的班级管理过程中,班主任常常处于班级权威的地位,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较少。这样的班级管理模式会拉大教师和学生之间的距离,使班主任无法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状况,对加强小学班级管理并不利[3]。因此,新课改要求小学班主任在班级管理工作过程中必须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经常主动关心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拉近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好的接纳班主任。这样,班主任才能够及时了解到学生在学习上和生活上的困难,并给予学生有效的帮助,从而在班级范围内营造良好的班级管理分为,增强班级管理的效果。例如,教师在课后可以留在班级中,向学生询问“最近学习情况怎么样?学习累不累?日常生活中有没有遇到什么困难?”等等,以此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3、重视“差生”的转化

教学和管理过程中,农村班主任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特别重视。在部分农村小学班主任的思想认识中,学习成绩优异的就是优生,而学习成绩不佳、调皮捣蛋的学生是“差生”。对于优生和差生,小学班主任明显给予了不同的管理待遇。对于优生,班主任的管理更加放松,对优生的重视程度也更高[4];而对于“差生”,班主任明显更加严厉,重视程度严重不足,经常会忽视这些学生,对这些学生的交流也以批评和指责为主。这种教学和管理形式明显是不正确的,要求小学班主任应该要以公平公正的眼光看问题,采用合理的管理措施将“差生”进行转化,转差为优。因此,小学班主任在日常的管理过程中应该要主动加强与学习成绩不佳的学生的接触,了解这些学生的所思所想,多关心、照顾和鼓励这些学生,帮助这些学生克服心理上的自卑和不安,并协助其他任课教师,帮助学生缓步提高学习成绩。例如,教师在放学后可以对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进行课后辅导,帮助学生解疑答惑,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4、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班级管理工作还需要利用到家庭教育的重要力量[5]。在小学教育中,尤其是农村小学教育中,家长在日常生活的言行身教对于学生的人格、素质、学习态度等有着直接的影响,要做好班级管理工作不仅要求班主任关心学生在学校内的表现,还需要教师能够多与学生家长进行沟通,让家长能够充分运用家庭教育的力量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教育。同时,班主任还可以利用与家庭的交流,对学生进行更加全面的了解,然后在班主任和家长的共同努力下,解决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可以经常进行家访,与学生家长交换学生在家和学校中的表现情况,并讨论出有效的措施来加强对学生的管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结语

综上所述,目前我国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还存在若干不足之处,导致学生的学习效率较差,难以获得全面发展。因此,要求农村小学班主任要积极创建班级管理有效模式,建立健全班主任班级管理制度,加强与学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重视“差生”的转化,并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乔芝芳浅谈农村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工作的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16:17-18

[2]王秋月农村小学班级座位编排的问题及对策浅析——以安徽省天长市农村地区为例[J]现代教育科学,2015,06:96-97+110

[3]孙明云以生为本,灵动管理——小学班主任班级管理心得[J]中国培训,2016,02:270

[4]朱建华农村小学班主任的管理工作创新分析[J]学周刊,2016,27:111-112

[5]王玉华浅谈素质教育下农村小学班主任如何欣赏学生[J]中国校外教育,2013,01:41.

小学语文课堂素质教育应用

摘要:罗丹曾经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教学中也不是缺少好信息,而是缺少发现好信息的心灵。赏识是孩子生命中无形的土壤、空气、阳光和水,是让孩子舒展心灵,发展潜能的教育,也是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当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在教育教学管理中,强化手段一般分为消极强化手段——惩罚和积极强化手段——赏识,历年来多种教育教学实践证明,教师们都有这样的体会,与其数落学生的十处缺点,不如赞扬他的一个优点。

关键词:素质;素质教育;小学语文

素质教育是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它强调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强调教学过程的优化和学生个体的主动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在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结合教学实践,浅谈一下我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点滴体会。

1在语言文字训练的过程中渗透思想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小学语文是义务教育中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不仅具有工具性,而且有很强的思想性。”这说明语文学科在培养学生掌握语言工具的同时肩负着育人的艰巨任务。也就是说,首先要教给学生怎样做人,学会做人。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能单纯地向学生传授文化知识,而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结合教材内容适时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感情的熏陶有机地结合起来。每一篇文章,教师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句子、段落、篇章的基础上,总结课文主要内容,归纳中心思想,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从中感悟思想教育。

例如:在教学《金色的鱼钩》一课时,通过引导学生理解描写老班长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词语、句子和课文内容,使学生了解老班长为了革命,为了完成党交给的把三个病号带出草地的任务,而想办法弯钩钓鱼,自己从不吃鱼,又鼓励病号喝鱼汤,最后因饥饿劳累而牺牲等重要内容,体味老班长忠于革命、忠于党和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以此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和决心为祖国争光的责任感;在教学《凡卡》、《卖火柴的小女孩》等课文时,学生通过课文内容的理解,充分认识到:资本主义社会的黑暗及其罪恶本质,只有对社会主义才能使人民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借以增强学生对社会主义伟大祖国的热爱和建设社会主义的坚强决心。

2把学法指导引入到语文教学之中,教会学生学习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一书中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毫不认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这句话启发我们,语文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如何学习的过程,这就要求教法与学法必须同步,相互协调,使学生不仅“学会”更要“会学”,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素质。

语文教学的过程是一个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的”的原则。教师应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真正地成为学习的主人,而教师应把功夫用在“导”上,导方法、导技能、导规律。正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老先生所讲,教是为了不教。教师的教学要致力于导,即把立足点放在引导学生的“学”上,使其达到“自能读书,不待老师讲;自能作文,不待老师做”的目的。

3诱发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参与意识

素质教育要发挥全体学生的主动精神、自主意识,发展学生的健康个体。要达到这个目的,教师必须想方设法“以教材为载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将课前预习移入课堂,定时间和目标。教师讲授新课前给学生一节课预习,学生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利用工具书解决预习过程中遇到的字、词、句和教师所给出的预习提纲,再有难点留在课上质疑问难,这样做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

运用电教手段,激发学生学习欲望。电教手段具有直观性,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它在语文教学培养学生直观思维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如《狼牙山五壮士》的教学,讲五壮士胜利完成掩护群众和部队转移的任务后,屹立于狼牙山顶峰,准备跳崖部分时,让学生边看彩色幻灯片,边听录音,这样就把五壮士为了革命,为了人民而勇于献身的伟大壮举展现在学生面前。然后让学生看幻灯片,描述画面,也使学生顺利地理解了“屹立”等重点词语,诱发学生学习欲望,培养了学生直观思维能力,并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4抓好活动课,促进语文教学

课堂教学是小学语文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只有使课堂教学切实发挥出“主渠道”的作用,素质教育才能落到实处。它对学生进行全面听、说、读、写训练,能力的培养,智力的发展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但是,语文课堂毕竟不能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训练的机会,所以为了落实素质教育提倡的“要面向全体,全面发展”,我们语文教师必须切实抓好活动课这一辅助课程,让学生个性在活动中得以充分发挥。语文活动课的内容是语文课的延伸。

如:朗读比赛、猜谜语、故事会、智力竞赛、表演《小英雄雨来》、《凡卡》、《奴隶英雄》等课文内容……在活动中要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即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教师把主动权还给学生,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兴趣独立地进行活动,他们有了自我表现的机会,积极性高涨。通过活动课,拓宽了学生知识的深度和广度,使学生心理,身体等素质得到发展,培养了个性,同时也促进了语文课的教学,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语言素质。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激发学习兴趣,让学生爱学习,指导学习方法,使学生会学习;培养良好习惯,让学生主动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陶冶学生高尚的情操。

参考文献

[1]梁树文.浅谈素质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J].祖国:教育版,2013(11):315.

关于初等教育论文题目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 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人类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教育方式 方法 也更新换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育方向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教育类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1、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换初探

2、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生物情境问题教学各因素分析

3、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大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4、微课题研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范式

5、建构主义视野下“学前 儿童 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6、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

7、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8、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翻转课堂之管窥

9、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0、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

11、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2、学前教育游戏课件的设计探索

13、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基于江西省R县的调查研究

1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15、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16、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

1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

18、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

19、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

20、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

21、基于古斯基评估模式的教师网络培训分析

22、放开营利性学校办学领域的取向与策略探析

2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

24、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

25、学前教育远程师资培训系统建设的路向分析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韩国企业支持女童教育

27、初构案例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28、浅析当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9、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30、徐州市区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31、学前高专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32、家庭功能弱化对学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33、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34、刍议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

35、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韧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36、浅析多媒体视域中的学前 英语听力 培养

37、浅谈如何发挥多媒体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38、论培训机构在中国现在社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39、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40、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缺位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41、我国幼儿教育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2、浅谈学前心理学教育教学策略

43、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中的应用

44、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平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45、国营农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有序移交

46、广西民办幼儿教师规范化教学行为实施策略研究

47、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48、顶层设计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49、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中的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50、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

51、“五位一体”生态教育链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势科学视角

52、特殊儿童团体游戏治疗的研究综述

53、互联网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探析

54、美国高宽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及其启示

55、学前儿童观点采择训练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

56、襄阳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7、简谈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58、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59、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60、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探析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

1、室外体育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3、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养护教育

4、注意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5、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6、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探索

7、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8、体育场所服务质量的理论研究

9、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 热点 问题的探讨

10、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11、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12、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探讨

13、体育教学与训练

1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5、村小中青年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6、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17、体育课集合队形的变化的教学 随笔

18、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19、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之关系

21、要带着爱心去上课--中学体育课教学体会点滴

22、世界体育发展与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

23、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4、中国体育产业尚处胚胎期

25、体育 文化 的全球化与民族化

26、体育意识剖析

27、关于在体育教学当中加强迁移规律运用的建议

28、体育课要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29、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0、对我国体育科技一体化训练体系的几点研究

31、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32、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33、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4、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途径

35、略谈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6、中国与世界优秀 跳远 运动员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

37、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的建议

38、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9、 武术 套路发展的动因

40、对跳远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探讨

41、对中学生课外活动浅析

42、发展 网球 俱乐部的市场

43、肥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良影响

44、肥胖与有氧运动的研究分析

45、高等教育中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46、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7、关于初中体育课“减负”问题的分析研究

48、关于大学生对人体肥胖问题的看法与分析

49、关于大学生健康促进问题的探讨

50、关于 篮球 抢篮板球的探讨

教育叙事 论文题目

1、 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关怀——一年级上册教育叙事 故事

2、 教育叙事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适切性探究

3、 教育叙事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实录

4、 均衡发展政策与农村教师的幸福感——两位农村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

5、 论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结构及环节

6、 教育叙事视域下精准资助对建档立卡生学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7、 公共艺术教育叙事研究之师生演剧活动——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8、 教师职业生涯起步的教育叙事

9、 蒙汉双语家庭子女的语言习得困境:教育叙事与 反思

10、 我和我那“别样的花儿”——小学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教育叙事

11、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转向与国际传播

12、 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审视:适切性、局限性及突破

13、 基于教育叙事的音乐教学研究

14、 父母责任的代际传承: 家庭教育 百年回眸——基于50个中国家庭的教育叙事研究

15、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6、 教育叙事研究——关于故事和生活经历的研究法

17、 不妨来点温柔的惩罚——我与一个孩子三次“斗争”的教育叙事

18、 高师教育叙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QT师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19、 让教育叙事成为钻石的“五部曲”

20、 教育叙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教育叙事:教育专业硕士生的成长途径

22、 论数学教育叙事

23、 教育叙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24、 教育叙事案例:每个天使都有一双美丽的翅膀

25、 教育叙事,教师写作突围的捷径

26、 巧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冷战中的对峙》教育叙事

27、 运用教育叙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

28、 思想政治课教材处理中的教育叙事

29、 教育叙事研究促进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30、 最美“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校本研修课教育叙事

31、 给“教育叙事”把脉

32、 音乐教师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客观诉求

33、 藏族地区数学教师角色认知的教育叙事研究

34、 历史教育:叙事之上的知识展开

35、 教育叙事:“两个密度”引发的思考

36、 浅析开展 高一政治 教育叙事研究的策略与反思

37、 教育叙事与小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

38、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探讨

39、 用写故事的方式理解教育——教育叙事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40、 激发是课堂的灵魂——我的教育叙事

41、 中秋月圆——《 中秋节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叙事

42、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探究

43、 展现体育教师教育智慧的教育叙事

44、 教育叙事研究困惑解读

45、 基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医学院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研究

46、 一节 作文 教学参赛课的教育叙事研究

47、 教育叙事:大学新生学习生活转变的有效路径

48、 虚构的教育叙事要不得

49、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50、 职前教师个人理论研究——基于实习日志的教育叙事分析

教育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本科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

★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

★ 毕业论文题目来源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文成绩册第1页.评语请覆盖评分要求的各方面 1,答辩工作在学院领导下,由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 2,英语专业答辩委员会主要由专业课教师组成,可聘请部分基础课教师或专业基础课教师参加,答辩委员会的责任是主持答辩工作,统一评分标准和要求,对有争议的成绩进行裁决,并综合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的成绩及评语,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最终成绩经主管院长审核后,由学院统一向学生公布. 3,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包括秘书1名)组成,组长应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六、 主持有关课题的答辩工作,确定毕业论文的答辩成绩. 综合指导教师,检查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的意见,提出初步的毕业论文最终成绩,报 组长职责: 检查本组论文是否包含论文袋,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汇报表,检查表,电子文档,成绩册.论文(3份)装订顺序是否符合要求,导师是否填写了论文成绩册第1页,日期,成绩,签名等是否符合要求.论文题目与原上报题目不同的应有"论文题目变更申请表". 审查本组论文格式,长度等,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通知有关导师. 将论文分发给小组成员,论文袋和成绩册交负责写交叉评阅意见的教师,一般由组长负责前4本,成员1中间4本,成员2最后4本(或3本). 检查成绩册中交叉评阅意见,成绩,教师签名填写情况;答辩记录情况(确保完整,准确地填写答辩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学生陈述,提问和回答情况;签名;). 主持小组答辩,保证对每个学生提问不少于6个;综合小组意见,指导填写答辩评语,成绩;综合评语,成绩. 在成绩册相关位置签名. 采用统一下发的封面的论文将存档,请提醒教师保持论文的整洁;在论文封面上请答辩小组的三名成员签名. 答辩结束后,将所有论文材料及教师评阅,答辩评分的原始材料以及本组教师的论文指导手册收齐上交. 答辩小组成员职责 阅读本组所有论文,并为其评分,以用于小组综合论文成绩.准备答辩提问. 根据组长安排,负责小组部分论文的交叉评语填写.评语请详细填写."成绩"既要写等级,也要打分.例如,"优秀"可以是27分,28分,29分.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围

1) 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2)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3)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4)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5)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6)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7) (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8)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9) 试论小学生语文自学能力培养

文成绩册第1页.评语请覆盖评分要求的各方面 1,答辩工作在学院领导下,由答辩委员会主持进行. 2,英语专业答辩委员会主要由专业课教师组成,可聘请部分基础课教师或专业基础课教师参加,答辩委员会的责任是主持答辩工作,统一评分标准和要求,对有争议的成绩进行裁决,并综合指导教师,交叉评阅教师,答辩小组的成绩及评语,决定学生的最终成绩.最终成绩经主管院长审核后,由学院统一向学生公布. 3,答辩委员会可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答辩小组一般由3—5人(包括秘书1名)组成,组长应由具有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教师担任. 六、 主持有关课题的答辩工作,确定毕业论文的答辩成绩. 综合指导教师,检查评阅教师和答辩小组的意见,提出初步的毕业论文最终成绩,报 组长职责: 检查本组论文是否包含论文袋,任务书,开题报告,论文中期汇报表,检查表,电子文档,成绩册.论文(3份)装订顺序是否符合要求,导师是否填写了论文成绩册第1页,日期,成绩,签名等是否符合要求.论文题目与原上报题目不同的应有"论文题目变更申请表". 审查本组论文格式,长度等,提出修改意见.并及时通知有关导师. 将论文分发给小组成员,论文袋和成绩册交负责写交叉评阅意见的教师,一般由组长负责前4本,成员1中间4本,成员2最后4本(或3本). 检查成绩册中交叉评阅意见,成绩,教师签名填写情况;答辩记录情况(确保完整,准确地填写答辩时间,地点,参加人员;学生陈述,提问和回答情况;签名;). 主持小组答辩,保证对每个学生提问不少于6个;综合小组意见,指导填写答辩评语,成绩;综合评语,成绩. 在成绩册相关位置签名. 采用统一下发的封面的论文将存档,请提醒教师保持论文的整洁;在论文封面上请答辩小组的三名成员签名. 答辩结束后,将所有论文材料及教师评阅,答辩评分的原始材料以及本组教师的论文指导手册收齐上交. 答辩小组成员职责 阅读本组所有论文,并为其评分,以用于小组综合论文成绩.准备答辩提问. 根据组长安排,负责小组部分论文的交叉评语填写.评语请详细填写."成绩"既要写等级,也要打分.例如,"优秀"可以是27分,28分,29分.

按照《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要结构完整,包括题目,摘要,关键词,前言(论证选题意义,目的,范围,简述前人研究情况和自己论文研究重点),正文,结论,引文注释(脚注),参考文献(10篇以上).以上内容缺一不可. 1、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在小学(某某)学科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方法(或策略)研究 素质教育背景下的小学教师专业素质研究 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德问题研究 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习落后学生积极性的研究 改进小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与方法研究 论课堂教学中组织学生讨论的艺术 (某某学科)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试论小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数学,语文,自然....)自学能力培养 试论如何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朗读 试论小学生自然课实践能力的培养 试论小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论小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 论小学生爱家乡品质的培养 试论学生中独生子女爱他人品质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审美情趣的培养 论("我"或某某教师)在小学(语文,数学,自然....)学科中教学的特色 教师期望在小学生发展中的作用 试论小学生的合作学习 试论小学生的研究性学习 试论小学生综合性学习 试论活动课程的理论与实践 论活动课程评价的理论与实施 小学班级建设中学生干部选拔与培养 论优秀班风的建设 在开展班级活动中预防危险事件发生的理论与实践 现代信息技术在小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小学生(语文,数学,自然,英语,音乐....等某学科)能力发展的评价研究 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论小学生作业批改的艺术 小学教学中的考试改革研究 校本课程的研制与发展 小学各科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教材分析,网络资源分析,教学软件分析,课外读物分析等)研究 "大语文教育"与小学语文教学 语感与小学语文教学 口语交际与小学语文教学 2、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选题 一、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选题一 1 我国小学课程改革研究。 2 论小学班主任工作。 3 小学课外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4 论小学教师队伍中的性别问题。 5 论小学学制年限的改革。 6 论小学艺术课程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意义。 7 论小学教育方法的改革。 8 兴趣小组在小学教育中的实施问题。 9 如何改革小学的考试方法。 10 小学教学过程特点研究。 11 论小学教学组织形式的改革。 12 论小学科学课程的综合化问题。 13 如何在小学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 14 论课程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提高和改进教师教学实践的功能。 15 论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在小学教学中的实施。 16 谈谈人本主义管理理论在小学教育中的运用。 17 论小学管理过程的基本环节。 18 谈谈小学教育管理的基本方法。 19 论系统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0 论反馈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1 论动力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2 论能级性原理在小学管理中的运用。 23 论小学教学质量的控制与管理。 24 论小学校长的领导风格问题。 25 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问题。 26 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意义。 27 论小学生德育的特点。 28 论小学美育的途径和方法。 29 论小学体育的内容和方法。 30 论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31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小学课堂教学结构研究 32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开展素质教育的实践研究 33 小学课堂教学中实施成功(或快乐)教育的思考 34 小学课堂教学“同课异构”问题的探索与研究 35 浅析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 36 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37 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对策 38 性别差异的表现 原因及教育对策 39 城乡学生的各自特点与教育对策 40 后进生的教育特点与对策 41 试论学习知识与提高思想觉悟相统一的规律 42 试论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相统一的规律 43 试论教师主导与学生积极性相结合的规律 44 浅析班级授课制 45 在教学中如何应用教学方法的优选? 46 论述我国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47 如何认识和处理好知 情 意 行的关系 48 阐述德育教育中贯彻严格要求和尊重信任相结合的原则的依据和要求 49 如何认识学校教学的教育性 50 试论教师的根本任务 51 教师劳动的创造性 52 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53 教师进修提高的意义 54 浅析学校 家庭 社区 教育相结合的意义 55 试论人口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56 怎样理解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之间的联系 57 联系本地实际分析五四制 六三制学制 58 试论我国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59 试评当代几种主要的课程理论 60 试论学校工作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学为主 61 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认识活动 62 目前我国家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的方法 63 试论教师角色的多重性 64 从教师的劳动特点看现代教师必备的素质 65 结合个人体会谈教师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及内容 66 如何看待独生子女的特点,如何针对特点进行教育? 67 试论班主任工作的特点 68 试论班主任工作的示范性 69 试论小学生道德行为习惯发展的特点及其培养 70 浅析班主任应如何贯彻学生主体原则 71 试论班级常规管理 72 结合实际浅析班主任怎样做好学生操行评定工作 73 试论开展班级活动的意义 74 试论确定班会主题应遵循的原则 75 怎样开展班级榜样教育 76 试论后进生的转化教育 77 试论班主任工作评价的意义和作用 78 试论学校管理过程诸环节的关系 79 试论行政方法的优缺点和运用行政方法的基本要求 80 试论学校卫生管理要遵循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 81 试论如何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82 试论总务工作在学校中的地位与作用 83 试论德育管理中的激励原则 84 小学语文(数学)教学法浅析 85 试论现代信息技术在学校教育及其管理中的应用 86 论校长负责制 87 试论领导决断的技法要点 88 如何理解和贯彻学校公共关系管理的原则 89 课外活动与活动课关系浅析 90 浅析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 二、小学教育毕业论文选题二 (1)加快教学改革步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浅议学校“人本化”管理 (3)小学教育管理如何应对入世的挑战 (4)小学教育培养模式探析 (5)从应试教育与科举制度的比较看教育改革 (6)班级活动对学生素质形成的作用 (7)自我教育主动发展浅谈小学高年级思想品德课教学 (8)谈谈素质教育的误区及出路 (9)在语文教学中多角度渗透思想教育 (10)美育在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11)搞好考试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2)作文教学中引情的研究 (13)在课堂教训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人格 (14)学习动机的激发与课堂教学的优化 (15)体育课教学与学生情感因素的激发 (16)论教学艺术美 (17)谈谈教学中的三个转变 (18)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需要六个“不轻易” (19)浅谈教师的课堂提问 (20)对CAL在当前语言教学中适用的几点思考 (21)浅谈语文CAL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22)轻松活泼喜闻乐见一多媒体导入新课创新方法浅谈 (23)巧用电教媒体,开发学生潜能 (24)个性化自主学习一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探索

一、标题 标题是文章的眉目。各类文章的标题,样式繁多,但无论是何种形式,总要以全部或不同的侧面体现作者的写作意图、文章的主旨。毕业论文的标题一般分为总标题、副标题、分标题几种。 (一)总标题 总标题是文章总体内容的体现。常见的写法有: ①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②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②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④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⑤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 标题的样式还有多种,作者可以在实践中大胆创新。 (二)副标题和分标题 为了点明论文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目的,对总标题加以补充、解说,有的论文还可以加副标题。特别是一些商榷性的论文,一般都有一个副标题,如在总标题下方,添上“与××商榷”之类的副标题。 另外,为了强调论文所研究的某个侧重面,也可以加副标题。如《如何看待现阶段劳动报酬的差别——也谈按劳分配中的资产阶级权利》、《开发蛋白质资源,提高蛋白质利用效率——探讨解决吃饭问题的一种发展战略》等。 设置分标题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清晰地显示文章的层次。有的用文字,一般都把本层次的中心内容昭然其上;也有的用数码,仅标明“一、二、三”等的顺序,起承上启下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形式,都要紧扣所属层次的内容,以及上文与下文的联系紧密性。 对于标题的要求,概括起来有三点:一要明确。要能够揭示论题范围或论点,使人看了标题便知晓文章的大体轮廓、所论述的主要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意图,而不能似是而非,藏头露尾,与读者捉迷藏。二要简炼。.论文的标题不宜过长,过长了容易使人产生烦琐和累赘的感觉,得不到鲜明的印象,从而影响对文章的总体评价。标题也不能过于抽象、空洞,标题中不能采用非常用的或生造的词汇,以免使读者一见标题就如堕烟海,百思不得其解,待看完全文后才知标题的哗众取宠之意。三要新颖。标题和文章的内容、形式一样,应有自己的独特之处。做到既不标新立异,又不落案臼,使之引人入胜,赏心悦目,从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目录 一般说来,篇幅较长的毕业论文,都没有分标题。设置分标题的论文,因其内容的层次较多,整个理论体系较庞大、复杂,故通常设目录。 设置目录的目的主要是: 1.使读者能够在阅读该论文之前对全文的内容、结构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便读者决定是读还是不读,是精读还是略读等。 2.为读者选读论文中的某个分论点时提供方便。长篇论文,除中心论点外,还有许多分论点。当读者需要进一步了解某个分论点时,就可以依靠目录而节省时间。 目录一般放置在论文正文的前面,因而是论文的导读图。要使目录真正起到导读图的作用,必须注意: 1.准确。目录必须与全文的纲目相一致。也就是说,本文的标题、分标题与目录存在着一一对应的关系。 2.清楚无误。目录应逐一标注该行目录在正文中的页码。标注页码必须清楚无误。 3.完整。目录既然是论文的导读图,因而必然要求具有完整性。也就是要求文章的各项内容,都应在目录中反映出来,不得遗漏。 目录有两种基本类型: 1.用文字表示的目录。 2.用数码表示的目录。这种目录较少见。但长篇大论,便于读者阅读,也有采用这种方式的。 三、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是全文内容的缩影。在这里,作者以极经济的笔墨,勾画出全文的整体面目;提出主要论点、揭示论文的研究成果、简要叙述全文的框架结构。 内容提要是正文的附属部分,一般放置在论文的篇首。 写作内容提要的目的在于: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 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如果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 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罗哩罗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 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 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 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举例如下: ●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固然应服从上级规划部署的全局,但主要的着眼点应放在对下负责,对本地的经济发展,对本地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负责,这才是发展全局经济的前提,从而也自然在根本上符合对上负责。 ●变部门“齐抓共管”企业为共同服务于企业,应成为部门工作的主要重点。(摘自《政府在市场经济中 如何定位》一文的内容提要) 内容提要的写作要求可以概括为“全、精、简、实、活”。具体说来: 1.内容提要要求具有完整性。即不能把论文中所阐述的主要内容(或观点)遗漏。提要应写成一篇完整的短文,可以独立使用。 2.重点要突出。内容提要须突出论文的研究成果(或中心论点)和结论性意义的内容,其他各项可写得简明扼要。 3.文字要简炼。内容提要的写作必须字斟句酌,用精练、概括的语言表述,每项内容不宜展开论证说明。 4.陈述要客观。内容提要一般只写课题研究的客观情况,对工作过程、工作方法以及研究成果等,不宜作主观评价,也不宜与别人的研究作对比说明。一项研究成果的价值,自有公论,大可不必自我宣扬。因而,实事求是也是写作内容提要的基本原则。 5.语言要生动。提要既要写得简明扼要,又要生动活泼,引人入胜,在词语润色、表达方法和章法结构上要尽可能体现文彩,以求唤起读者阅读正文的欲望。 四、正文 正文包括绪论、本论、结论三部分。这是毕业论文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它章节有专门详细论述,这里不再重复。 五、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又叫参考书目,它是指作者在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所查阅参考过的著作和报刊杂志,它应列在毕业论文的末尾。列出参考文献有三个好处:一是当作者本人发现引文有差错时,便于查找校正。二是可以使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的教师了解学生阅读资料的广度,作为审查毕业论文的一种参考依据。三是便于研究同类问题的读者查阅相关的观点和材料。 当然,论文所列的参考文献必须是主要的,与本论文密切相关的,对自己写成毕业论文起过重要参考作用的专著、论文及其它资料。不要轻重不分,开列过多。 列出的参考文献一般要写清书名或篇名、作者、出版者和出版年份

初等教育有关的毕业论文

知识改变命运, 教育 是社会进步发展的动力,人类在不断的学习中进化,随着科学技术的革新,教育方式 方法 也更新换代。下面我给大家带来教育方向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有哪些_教育类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学前教育论文题目

1、学前教育专业历史教学中的师生角色互换初探

2、基于信息技术的中职生物情境问题教学各因素分析

3、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大班数学活动中的有效利用

4、微课题研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的范式

5、建构主义视野下“学前 儿童 心理学”课程改革探索

6、如何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教育改革

7、幼儿园主题教学活动中多媒体技术的应用研究

8、高职高专学前教育专业声乐翻转课堂之管窥

9、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学课程课堂教学模式创新研究

10、试论多媒体技术在幼儿园教学中的实施

11、高校学前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

12、学前教育游戏课件的设计探索

13、教育资源不公平配置对农村教育精准扶贫的影响--基于江西省R县的调查研究

14、基于人性关怀视角下的幼儿园活动室环境艺术设计研究

15、教师专业化背景下的“学前心理学”教学改革探索

16、关于学前教育信息化的内涵解读

17、信息技术与幼儿教学的整合

18、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创编游戏型课件的策略性研究

19、在幼儿活动设计中如何创编幼儿游戏课件

20、关于农村幼儿园教师远程培训的实践研究

21、基于古斯基评估模式的教师网络培训分析

22、放开营利性学校办学领域的取向与策略探析

23、基于翻转课堂理念下的音乐教学实践探索

24、以“互联网+”促进学前教育信息化建设

25、学前教育远程师资培训系统建设的路向分析

26、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携手韩国企业支持女童教育

27、初构案例教学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

28、浅析当下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误区及对策

29、情境互动教学模式在幼儿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30、徐州市区学前教育信息化现状的调查研究

31、学前高专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的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32、家庭功能弱化对学前留守儿童社会化的影响

33、民族地区师资队伍建设亟待加强

34、刍议学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与策略

35、处境不利儿童心理韧性研究的现状与展望

36、浅析多媒体视域中的学前 英语听力 培养

37、浅谈如何发挥多媒体在学前教育中的作用

38、论培训机构在中国现在社会的意义和发展前景

39、基于良好行为习惯对促进幼儿心理健康发展的研究

40、学生资助工作中德育缺位问题的分析及对策

41、我国幼儿教育软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2、浅谈学前心理学教育教学策略

43、微课在中职《学前儿童卫生与保健》教学中的应用

44、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平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45、国营农场公办学前教育机构有序移交

46、广西民办幼儿教师规范化教学行为实施策略研究

47、学前教育专业女生主观幸福感调查

48、顶层设计理念下的学前教育专业理论课程实践教学改革

49、农民工随迁子女社会融入中的教育困境及对策研究

50、学前教育专业《幼儿心理学》教学模式的改革探讨

51、“五位一体”生态教育链与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势科学视角

52、特殊儿童团体游戏治疗的研究综述

53、互联网技术对学前教育的影响探析

54、美国高宽课程中形成性评价的应用及其启示

55、学前儿童观点采择训练的可行性分析及策略

56、襄阳市学前教育信息化资源建设现状调查研究

57、简谈学前教育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58、浅谈学前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59、当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途径探讨

60、学前教育专业男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策略探析

体育教学论文题目

1、室外体育课与学生行为习惯的培养

2、中学体育课的练习密度与运动负荷

3、要重视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养护教育

4、注意体育教学的实效性

5、体育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情感品质

6、实施体育素质教育的探索

7、建好学生体育档案

8、体育场所服务质量的理论研究

9、对当前中小学体育课程建设中 热点 问题的探讨

10、体育教育需要转变的几个观念

11、中小学体育的现状与思考

12、中学体育课理论教学探讨

13、体育教学与训练

14、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15、村小中青年教师兼教体育学科现状的调查与思考

16、浅谈体育教师如何备好体育课

17、体育课集合队形的变化的教学 随笔

18、学校体育如何贯彻素质教育

19、初中毕业生升学考试体育工作情况的调查与分析

20、体育教育与人类生存需要之关系

21、要带着爱心去上课--中学体育课教学体会点滴

22、世界体育发展与我国的全民健身计划

23、动作示范在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24、中国体育产业尚处胚胎期

25、体育 文化 的全球化与民族化

26、体育意识剖析

27、关于在体育教学当中加强迁移规律运用的建议

28、体育课要渗透思想素质教育

29、重视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30、对我国体育科技一体化训练体系的几点研究

31、试论体育教学中的思想品德教育

32、高中体育课程的性质和体育教学目标体系

33、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4、小学体育课组织教学的基本途径

35、略谈在小学体育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

36、中国与世界优秀 跳远 运动员技术参数的比较分析

37、关于在体育教学中加强学生个性培养的建议

38、提高耐久力在增强学生体质过程中价值研究

39、 武术 套路发展的动因

40、对跳远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探讨

41、对中学生课外活动浅析

42、发展 网球 俱乐部的市场

43、肥胖对大学生身体素质的不良影响

44、肥胖与有氧运动的研究分析

45、高等教育中毕业生就业难的原因及对策

46、高校高水平运动队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47、关于初中体育课“减负”问题的分析研究

48、关于大学生对人体肥胖问题的看法与分析

49、关于大学生健康促进问题的探讨

50、关于 篮球 抢篮板球的探讨

教育叙事 论文题目

1、 用心去感受,用爱去关怀——一年级上册教育叙事 故事

2、 教育叙事与高校辅导员专业化成长的适切性探究

3、 教育叙事研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探索——爱国主义教育课堂实录

4、 均衡发展政策与农村教师的幸福感——两位农村教师的教育叙事研究

5、 论教育叙事研究的内涵、结构及环节

6、 教育叙事视域下精准资助对建档立卡生学业发展影响的研究

7、 公共艺术教育叙事研究之师生演剧活动——以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为例

8、 教师职业生涯起步的教育叙事

9、 蒙汉双语家庭子女的语言习得困境:教育叙事与 反思

10、 我和我那“别样的花儿”——小学班主任与问题学生的教育叙事

11、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转向与国际传播

12、 高校辅导员开展教育叙事研究的审视:适切性、局限性及突破

13、 基于教育叙事的音乐教学研究

14、 父母责任的代际传承: 家庭教育 百年回眸——基于50个中国家庭的教育叙事研究

15、 教育叙事在小学《品德与社会》课程中的应用研究

16、 教育叙事研究——关于故事和生活经历的研究法

17、 不妨来点温柔的惩罚——我与一个孩子三次“斗争”的教育叙事

18、 高师教育叙事实施效果评价研究——以QT师专语文教育专业为例

19、 让教育叙事成为钻石的“五部曲”

20、 教育叙事对英语教学的影响

21、 教育叙事:教育专业硕士生的成长途径

22、 论数学教育叙事

23、 教育叙事——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作用

24、 教育叙事案例:每个天使都有一双美丽的翅膀

25、 教育叙事,教师写作突围的捷径

26、 巧设情境,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冷战中的对峙》教育叙事

27、 运用教育叙事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反思的实践研究

28、 思想政治课教材处理中的教育叙事

29、 教育叙事研究促进农村、民办幼儿园教师专业发展的策略研究

30、 最美“乡下人家”——《乡下人家》校本研修课教育叙事

31、 给“教育叙事”把脉

32、 音乐教师学习教育叙事研究的客观诉求

33、 藏族地区数学教师角色认知的教育叙事研究

34、 历史教育:叙事之上的知识展开

35、 教育叙事:“两个密度”引发的思考

36、 浅析开展 高一政治 教育叙事研究的策略与反思

37、 教育叙事与小学英语教师校本培训

38、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叙事探讨

39、 用写故事的方式理解教育——教育叙事写作的实践与思考

40、 激发是课堂的灵魂——我的教育叙事

41、 中秋月圆——《 中秋节 》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教育叙事

42、 思想政治教育叙事结构要素探究

43、 展现体育教师教育智慧的教育叙事

44、 教育叙事研究困惑解读

45、 基于教育叙事研究的医学院校外语教师能动性研究

46、 一节 作文 教学参赛课的教育叙事研究

47、 教育叙事:大学新生学习生活转变的有效路径

48、 虚构的教育叙事要不得

49、 音乐教育叙事研究之“叙”的几种类型例说

50、 职前教师个人理论研究——基于实习日志的教育叙事分析

教育方向专业毕业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数学教育毕业论文题目参考选题大全

★ 本科教育类毕业论文题目

★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本科英语专业毕业论文题目

★ 艺术类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大全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毕业论文题目怎么选

★ 毕业论文题目来源

小学教育专业作为高等教育中的新兴的富有特定价值定位的专业,凝练并打造专业特色是小学教育专业取得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3500字,希望大家喜欢!

《浅谈小学生良好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

【摘要】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提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新课程标准》强调:教学要“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学习方法。”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音乐学习的习惯,是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对学生的文化素质的提高和长远发展也是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音乐;歌唱习惯;聆听习惯;小学生;培养

有一年轻音乐教师和我抱怨:“音乐课难上,学生难管”。精心设计的教学活动往往会被学生破坏:或是演唱歌曲时个别学生不顾集体大声喊唱;或是演奏中不顾节奏,随意敲打乐器;或是表演创编活动中兴趣不高,对教师的安排不理不睬;或是在聆听音乐时到处张望,窃窃私语……

观察其课堂不难发现,影响教学效率,致使教学活动无法顺利实施的并非老师所抱怨的:“学生缺乏音乐素养”,而是老师在课堂上对一些“小事”视而不见,没有持之以恒地重视学生音乐学习习惯的培养,以致于学生始终不明白音乐课应该建立怎样的课堂常规。正所谓“小事成就大事,细节决定成败”。为此我给受音乐组织教学困扰的老师们一些建议:

一、聆听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专注地听

聆听是学生通往音乐的桥梁,它不仅是欣赏音乐的必经之路,也是表现、创造音乐的前提。因此,养成良好的聆听习惯,让学生学会聆听就显得尤为重要。

1、静心聆听,培养聆听习惯。

每一首作品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表达,我们只有用耳朵去聆听,用心去感受,才能与作品产生情感共鸣,实现心灵的对话。而学生在课堂中出现的初听音乐就大声议论,甚至游离于音乐做其他事情,都是无法完整、深入地了解音乐作品的。

对于小学生来说,自控能力比较差,有的低年级学生甚至也不知道该用怎样的状态去聆听音乐,如果没有有效地引导,他们很难静心、专注地走进音乐作品。因此,我们在课堂教学中除了要创设一个良好的音乐氛围,以激发学生聆听的兴趣;为学生提供优质的音响资源,以提高聆听的效率;还要从一开始就教育学生要尊重音乐、尊重音乐家,做一个文明的听众。同时在每一次的聆听过程中还要循循善诱。比如:根据音乐作品的特点,老师在聆听音乐之前可能会说:“请闭上你的眼睛,不要出声,听听这首音乐,看看在你头脑中会出现什么画面?”在聆听的过程中老师会用自己投入的聆听状态去感染学生,当发现部分学生精力不够集中时还要通过自己的眼神、动作给学生一些暗示。通过长期的“修炼”,我们会惊喜的发现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较好的聆听习惯。

2、专心聆听,提高聆听技能。

“聆听”不仅仅是听音乐的过程,同时还是对作品深入感知体验和理解的过程。我们经常发现学生听到了音乐,似乎也很投入,但听完后却说不出什么内容,谈不上什么感觉。因此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仅仅保持一种安静的表面聆听状态是不够的,我们对学生聆听习惯的培养既要有方法上的指导,还要有聆听能力的训练。

要想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教师就应当引导学生将注意力直接指向音乐作品。从音乐作品本身出发,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心理状态、知识能力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聆听。比如在欣赏《扬鞭催马运粮忙》时,老师就提出了这样几个问题:①乐曲的音乐情绪是怎样的?②判断乐曲的结构,并注意每段的情绪、速度变化。③乐曲中出现了一个很重要的打击乐器,它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在这些问题的引导下,学生在聆听音乐时就会全神贯注,对作品的理解也会更加深入。通过不断地积累听觉经验,学生的聆听技能会逐步提高。

二、歌唱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优美地唱

唱歌是学生学习音乐、培养音乐能力,提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也是音乐课的主要内容之一。在很多时候老师们只教学生唱会歌曲,却不去教学生唱好、唱美歌曲。而新课程强调以审美为核心的教学理念,这一理念应贯穿教学的全过程,那么我们在歌唱活动中也应该让学生享受到美的愉悦,受到美的熏陶。

1、轻声唱法,感受声音之美。

对于许多中小学生来说,为了表现自己,吸引老师的注意,往往喜欢大声的喊唱,以此显示唱歌唱得“卖力”。一节课下来,许多学生声音都变得嘶哑,而且喊唱出来的歌曲音区不统一,有的歌曲到了高音很难唱上去,唱出来的歌曲也毫无美感可言。

因此,老师一定要让学生掌握正确的发声方法,在教学中我们提倡用气息支持的轻声歌唱。针对学生存在的气吸浅,吸气抬肩、不会气息保持等问题,教师可采用一些通俗易懂的方法进行练习。如用打哈欠、闻花香时的状态来体会深呼气;用吹蜡烛的感觉练习快吸快呼;用吹气球的感觉练习快吸慢呼;用“嘶”音将气息像蚕吐丝一样长而均匀地吐出练习慢吸慢呼。有了正确的呼吸,再引导学生用有气息支持的、说悄悄话的方法来获得“轻声”。并通过“轻声”与喊唱的演唱比较,让学生感受到“轻声”演唱比喊唱音色更动听,并能不费力气地唱到高音,而且这样演唱全班的声音可以很好的统一。学生体验到了纯净如天籁般的声音之美,演唱的自信心也会大大加强,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2、班级合唱,唱出和谐之美。

新课程要求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在现行的音乐教材中也有相当一部分歌曲是合唱曲。但在许多农村学校,学生只知道齐唱不知道合唱。有时合唱歌曲时唱着唱着几个声部就变成了一个声部;有的学生则不顾节奏和声音的统一大声喊唱,企图压倒另一个声部。于是我们许多音乐教师对合唱也是望难却步,避而远之,或者在教学中只教唱一个声部。

有人说“缺少了和声,音乐艺术就缺少了最瑰丽的色彩。”对于合唱采取回避的态度肯定是不可取的,我们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行之有效的训练方法,如设计简单的合唱练习曲,或从轮唱开始,由浅入深,先让学生感受合唱优美的和声音色,体味合唱带给人们不一样的听觉享受,建立起合唱的兴趣和信心。通过耐心地训练,学生的群体意识及协调、合作的能力会大大加强。

3、声情并茂,体验情感之美。

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唱歌没有情感,就像人没有灵魂一样,只有做到了声情并茂,唱歌才达到了真实感人的最高境界。但我们听到学生演唱很多歌曲时都是干巴巴的,没有感染力。

要想学生动情,教师必先动情。在教学中教师首先要通过自己有感情、有表情、投入的范唱来感染学生。同时要充分挖掘作品所表达的情感,通过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多媒体设备等方式创设与音乐情境相和谐的氛围,让学生感受、体验到作品所表达的情感,从而将自己的感情带到声音中去,以情带声,声情并茂,唱出更优美、动听的歌声。

三、表演习惯的培养--让学生主动地演

音乐课程标准强调要重视学生的音乐实践,表演就是实践性很强的一种活动形式,音乐课上的表演也可谓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在农村音乐课堂中,我们经常看到教师精心设计的表演环节得不到众多学生的参与,有时课堂成了个别爱表现学生的舞台,有时教师点将式的让学生上台表演也是“请都请不动”,学生扭扭捏捏或是干脆不予理睬。为了改变这样的局面,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做好这样一些引导工作。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

对于学生在表演环节中的不积极,教师一定不能批评、斥责,否则会适得其反。学生不愿上台表演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时是害怕自己的表演会遭到学生的嘲笑;有时是对自己的表演缺乏自信心;有的学生是本来就很内向、自卑,不爱当众表现自己……针对这些情况,教师在平时的课外活动中就应当积极创建出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以缩小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营造轻松、自由、愉快的氛围,创设表演场景,激发学生表演的欲望。

对于个别特殊学生,还要利用自己的智慧去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如对于性格内向的学生可以安排简单的任务让他当众表演,提高他的自信心,在小组合作中让其在他人的带领下参与活动。对于不是很大方,自信心不足的学生教师可以用自己的眼神和语言给学生更多的鼓励。总之在教学中我们一定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孩子都体验到音乐表演中的乐趣。

2、引导学生客观公正地评价。

新课程实施以后老师们的评价观有了很大的变化,在课堂上,除了老师对学生的评价外,学生的自评和互评也经常用到。但有的课堂中学生只能简单的用“好”或“不是很好”来评价,使评价流于形式,达不到相互交流的作用;有的对于同学跑调的演唱或是有趣的自我创作表演抱以大笑,使表演的同学非常尴尬;还有的在小组表演中都说自己表演的好,相互之间争得面红耳赤,使评价起不到激励的作用。

培养学生的评价习惯。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既要看到对方的不足,也要看到对方的可取之处;既要会赏识别人,也要会赏识自己。同时,老师还要告诉学生从哪些方面进行评价。

例如在教学《班级演唱组合》一课时学生进行小组表演,同学们都争着当评委,于是老师引导学生说:“当评委不仅要客观公正的定出优秀、良好这些等次,还要对各个小组的表演进行点评,看看他们在演唱、表情、动作、创编等方面有哪些最闪亮的地方,同时还要给他们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在老师的引导下,同学们的互评可谓妙语连珠,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我国教育家陈鹤琴先生则说:“习惯养得好,终生受其益,习惯养不好,终生受其累。”对于音乐学科来说,只有学生拥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我们的课堂才能高效,学生也才能在音乐学习中获得美的体验,形成审美情操,从而完善人格,达到我们音乐教育的最终目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育专科毕业论文3500字

初等 教育 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初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新一代 儿童 的素质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等教育(理科)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初等教育(理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大学专科学历教师。那么如何围绕这一目标做好课程设置呢?本文将试做探析。

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综合化当前师范专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目标定位不准。为了招生需要,往往把专业的定位拔高,名不符实,较少关注全体师范生的全面培养。二是课程设置缺乏合作举措。小教师资的培养与小学联系不紧密,没有合作 措施 ,共同教研活动很少,许多方案闭门造车。三是技能课程训练不够。学生基本功训练大多数是应付式的作业,纸上谈兵,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四是课程内容老化陈旧,本科化倾向严重,开发校本教材的政策和措施不多,教师没有针对性教学的积极性,实际教学效果不佳。为此,笔者从课程设置的原则和重点、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序以及课程基本体系谈谈一些体会。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即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并注重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注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师德的培养,注重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

2.师范性原则,即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突出小学教育的特点,坚持为小学教育服务的方向。

3.综合性原则,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包括文理之间的相互渗透,也包括文科各学科和理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培养教师全面化、多样化,一专多能的素质。

4.实践性原则,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准和从教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具备良好的从教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将知识内化为教师素质。

5.前瞻性原则,课程结构体系应具备适当的弹性和超前性,以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的重点

1.课程设置要强化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突出小学教师综合培养。

(1)课程设置要全面化、多样化

课程设置要全面考虑小学教师综合技能及与小学生的沟通及照顾其成长的能力。小学教师除了需具备宽厚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精通任教科目,还要求具有进行教学实践、与人沟通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职业知识、职业实践、职业关系三个方面。

(2)课程设置要综合化、弹性化

小学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在课程设置方 面相 对多样化、弹性化。给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强调综合性,具有弹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选修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重视学科的交叉设置,为师范生成为小学教师所需的广博的综合 文化 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教育课程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促成教师专业化成长。克服通识课程内容相对狭窄、观点陈旧,实践性不强,教育类课程内容普遍抽象,缺乏实践性的缺点。重视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置要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1)建立大学与小学长期合作关系

建立大学与小学长期合作关系是教师专业化的有效手段。联系周边的所有小学,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由大学教师和小学一线教师共同培养师范生,增加在小学进行的专业课程,加强师范生对小学情况包括小学每个年级的年龄特征的了解。让师范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加大实践实习在师范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加强教育见习、实习,小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首先,保证实习时间,优化实习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实习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包括教研活动、班级管理、教工大会等。其次,进行分段实习,将实习贯穿于每个学期的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连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小学教师职业,还能使学生有时间对其教学体验和感悟进行消化。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1.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的课程体系建设团队。

2.调研、分析专业定位、岗位能力,写出分析 报告 ,提出对应课程模块。

3.依据专业定位,设计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根据专业知识、岗位能力、素质结构,设置课程及实践教学项目。

4.根据小学理科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要求、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趋势,分解支撑该能力的知识点,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标准,形成职业能力评价与考核标准与实施办法。

四、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根据培养目标和初等教育(理科)专业“以能力形成为主线”的要求,确立构建如下合理、健全的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结构。

1.学年课程分布体系

(1)三年制高中 毕业 起点学生:学年为理论课(含校内实践课)+学年为校外实践课,即。

(2)五年制初中毕业起点学生:2学年为高中课程+学年为大专理论课(含校内实践课)+学年为校外实践课,即2+。

2.必、选课程体系

必修课程达到“理论够用”目的;选修课程达到“知识面广”目的。

3.课程模块体系

(1)理论课程模块:公共课(基本素质课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主干课、其他主干课)、职业素质课(职业基本素质课、教师基本技艺课)三类六模块课程体系。

(2)校内外实践课程模块:实验课、综合训练课、教育见习课、教育实习课和教育调查课共五类实践课程模块体系。

4.理论实践课程比体系

逐渐提高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技术精湛”目的。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

5.选修方向课程体系

在完成专业必须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后,设立若干个专业选修方向供学生选择,拓宽学生在小学教学的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高应东.学前教育三年建设方案(2013-2015年).

[2]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教育研究,2007,(5).

[3]惠中.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35-41.

[4]高璐.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与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30-32.

[5]王万良.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1):77-80.

[6]郭黎岩.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的 经验 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11):27

摘要: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我们必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技能岗位的教育纳 入职 业教育的思考范畴。本文在职业教育的思想下讨论了初等教育专业的特性,并根据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特性 初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

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类专业大都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每年培养数十万的职业类人才。传统认为,初等教育是属于普通教育下的师范教育,尽管有着知识积累与传承的这层特殊面纱,使得教师教育带有普通教育的知识特点,但是这无法遮掩“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技能岗位,也无法回避我们必将用职业教育的视角来看待教师教育。

1 初等教育专业的职业特性

职业教育的特性是其“职业性”,其基本内涵是“职业导向”。职业教育成效如何取决于它所培养的人才能否胜任其面临的岗位。我国初等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大多是面向小学及教育岗位的人才。专家认为学前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是保育,是小学教育的前奏;中学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是学科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后续篇章;小学教育是两者的衔接,其低学段具有一定的保育性,高学段具有一定的学科教育性,它不仅要传递知识,更为重要的在于把握儿童成长的方向,不仅要保证儿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帮助儿童学会学习,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对 自然科学知识 的兴趣等,为其今后一生的可持续学习,成为开放的、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打下基础。因此,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而言,养成性成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

2 职业特性对教师的要求

小学教师以小学生的教育为己任,而不仅仅以小学学科知识的传授为己任。小学生教育过程中育人是目的,知识的传授是手段。养成性作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决定了初等教育的重心在于养成教育,这要求养成教育的执行者――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养:

知识体系――全科发展

职业视野下的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与其职业对象密不可分。小学教师的职业对象是小学生。就认知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感知技能等方面都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无论多么复杂的新事物,小学生都可以将其作为整体逐步同化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而掌握事物的整体特征。这一阶段的儿童不会像成人一样面对新鲜事物就立即将事物划分为各个零部件,了解零部件之后再加以整合进而认识新事物,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综合的整体的。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波伊尔也曾指出初等教育区别于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联系:人与人是互相联系的,各门课程与知识是互相联系的,课堂内容与文娱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学习与学生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小学阶段需要有全科型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知识的讲授,这有利于教师引导其更加全面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把握。目前,不少国家实行全科小学教师即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教学技能――知识传授的保证

目前,中国的教师国编招考政策允许综合型大学的学生通过统一考试进入教育行列。而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接受了专门的教学技能培养。初等教育专业定性在教育,决定了初等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通晓教育理论,熟练教学实践技能。当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职前教育培养都加强了实践教学教育。大多数采用2+1的培养模式和院-校合作的方式。但是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与中学教育技能不同,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必须规范。其次,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越高。儿童知觉过程的直觉性,使他们喜欢教师采用直观的教学呈现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儿童记忆的具体形象性,使他们更容易记住那些形象生动的事物。另外,儿童思维想象的独特性和情感的易感染性和弥散性等心理特点也都使得他们特别喜欢艺术活动。这些都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图片、声音、影像等生动活泼的载体,必要时辅之以儿歌、 童谣 、舞蹈、 简笔画 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

职业的认识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作为小学教师的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小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终身的,他们的工作态度,有时甚至一个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在小学生们幼嫩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小学教师的培养应该强调文化底蕴、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使之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准,使他们深刻认识什么叫教育,什么叫孩子,什么是初等教育,明确初等教育的养成教育意识,懂得养成教育的原理与 方法 ,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良好习惯,才可能促进其生命的健康成长,真正实现对人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莹.“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刘慧.初等教育学学科: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1,(5).

[3]王佳艺.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学报,2012,(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

[5]刘春玲.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语文教学技能[J].赤峰学院学报,2008,(8).

[6]司成勇.当代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与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09,(9).

[7]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1991.

[8]夏小林.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2. 浅谈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3. 初等教育专业论文参考

4.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5. 初等教育论文范文

6. 浅谈基础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初等教育类有关专科毕业论文范文

小学教育专业优秀论文

小学教育专业优秀论文。目前,许多高校设置小学教育专业是为了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小学教育专业的数学课程教育是我们学习数学的起步阶段,对于培养合格的小学教师非常重要。下面是我推荐小学教育专业优秀论文相关内容!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一

《教师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摘要:本文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分析了理智思辨型、情感感染型和情境渲染型三种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并且针对这些影响提出关于教学风格的现实有效的改善措施,即要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关键词:教学风格;学习习惯;小学生

在教学这样一个双边活动中,教师的教学风格对教学效果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陶先生说:"教育就是培养良好习惯。"而教师各异的教学风格会对不同阶段学生习惯的形成产生不同影响。有科学研究表明:6至12岁即小学阶段是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所以,反思现存的课堂教学,探索更加适于形成小学生良好惯的教学风格是有一定的现实指导作用的。

1、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现状

小学生课前学习习惯的现状。从实际调查发现有有一少数小学生根本无学习计划,对于执行学习计划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大部分学生将学习计划流于形式。小学生课堂学习习惯的现状。由于小学生年龄较小,自制力较差,听课时往往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所以,小学生课堂上始终专心听讲的人数比例并不高。同时,也有大部分学生只是一味地接受,缺乏质疑的习惯。小学生复习及作业习惯的现状。在完整的学习过程中能够坚持每天复习的学生比例并不高。致使盲目地去完成作业,甚至还存在少部分不完成作业的情况。

2、不同类型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

在《教育大辞典》中,教学风格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所体现的教师个人特点的教学风度和格调,是教师教学思想、教学艺术的综合表现[1]"。然而"学生是教师教学的形象载体[2]",教学过程中应以学定教,以教促学。通过长期对小学课堂教学的观察,以相关研究理论为基础,得出了不同教师的教学风格对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不同影响。以教师独特的教学语言表达方式和独特的课堂教学技巧为依据,细以教师课堂教学语言中语调的起伏变化,情感的运用和课堂教学技巧中所采用的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及潜移默化的调控手段为标准,对教学风格进行了分类总结。

2、1理智思辨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在课堂教学中,一些老教师知识渊博且经验丰富。其主要特点是:课堂教学中教学语言语调高昂、层次分明、逻辑严谨,比较注重理论知识,能够深入浅出。这类教师的教学能用思维的逻辑力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他的严肃稳定,则对于自律性差的小学低年级学生在初步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专心听讲、勤记笔记,有效完成作业等学习习惯方面产生了一定积极影响。不过以教师为主体的课堂使得学生学习习惯的形成处在强式状态下,没有使习惯内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注意充分发挥教学手段的作用,教学组织形式也缺乏灵活多样性。

2、2情感感染型的特点及其影响。 这类型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是感情充沛,以情促知的。教学语言语调起伏明显、表达优美动听、富有感染力和鼓动性。教师善于用情感调控课堂,态度温和谦恭,对学生的不良习惯能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这样一位情感感染型的老师,对于改变小学生分散的注意力是非常有利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下的讨论可以看出,此类教师不仅能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而且能促使学生养成上课集中注意力和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但是这种类型的教师常会成为"班妈",使学生过于依赖当天课上的掌握而忽略课下自己复习巩固,不易形成及时复习巩固的良好习惯。

2、3情境渲染型特点及其影响。 课堂教学要求知识之间的"无痕过渡",在"小步快跑"等技巧的基础上创设情境,让小学生在玩中学、在乐中学。而这正要求教师在准确了解学生的年龄特征、接受能力等基础上,更好地组织教学的每个环节,使学生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体,知识的主人。所谓因时适宜,因情适宜。此类教师善于用情境渲染调控课堂,其教学语言语调曲折,表达生动形象。课堂教学中长于及时鼓励与情境性真实感染,课堂气氛活跃,能使小学生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持久的注意力和积极的主动参与性。

3、教学风格的有效改善措施

3、1突破个体教学风格的单一化,注入其多侧面发展的新理念。 通过以上分析得出:要循序渐进地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就必须有效地改善教师教学风格,革新以往单一而局限的教学风格,使课堂教学更好地为小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提供良好的环境。以其丰富性去适应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多种矛盾及特点各异的教学对象。这就要求教师要了解自己教学风格的优缺点,并不断地进行自我反思,增加知识储备,使个体主导性教学风格更加丰满。

3、2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的教学风格。 每一种教学风格都有其特点、结构、功能和适应范围。教师要根据教学客体的不同特点,选择与其相适应的教学风格,即体现多侧面发展。这里的教学客体包括:不同年龄特点和不同学情的学生,不同性质的学科,不同目标的教学环节等。教师要有的放矢,统筹安排,根据教学客体的特点,恰当的选择和使用教学风格。

3、3不断改善个体教学风格的不足,扬长避短。 为了更好地让不同的教学风格有针对性地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我们必须在发扬本身优势的同时,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做到真正的完善。

4、结束语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在发展中形成的,同时也是在发展中进步的,其对于小学生学习习惯形成的影响显而易见。所以,通过改善教师的教学风格来更好地把培养小学生学习习惯的目标落实到实际课堂中是有一定价值的。

小学教育专业毕业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小学教育改革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人才的迫切需要,小学综合素质教育和课堂有效性教学改革面临着十分艰巨的挑战,有效的教育教学也为小学生自学能力和探究水平的提升起到了决定作用。因此小学教育方法和管理模式面临着重大的改革。小学教育在每个人的学习成长阶段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是我国教育事业的基础,也是兴教强国的第一步,而提升小学教育管理水平则是实施有效教学,培养和提升小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然而目前,素质教育改革已经对我国小学教育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直面小学教育管理问题,实施有效改革已成为我国小学教育改革工作的关键问题。

一、我国小学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1、教育教学考核评价机制还不够科学完善

在传统应试教育以分数为评价学生好坏唯一标准的考评机制环境下,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并没有得到正确的认识,从而,教师教学水平考核评价标准也受着传统评价模式的影响和引导变得有效无趣,教师和学生逐渐沦落为传授概念和学习考试的机器,丧失了应有的活力,学生探究水平和创新意识受到了无情的扼杀。然而随着社会主义知识经济新常态的发展对人才实践功能和创新意识的要求,我们逐渐认识到,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教学已不再是培养有用人才的最佳教学模式了,所以教育管理模式改革已成为小学教育工作中刻不容缓的重要任务。

2、教职人员对教育管理相关问题缺少正确的认识和处置能力

直至如今,仍有不少小学教师面对新课改教材以及素质教育教学改革总部署的新要求面露难色,他们习惯了按照书本一成不变的照本宣科,而在课堂上缺少有效的互动和探索试验。长此以往,学生在课堂上也不会培养出学习兴趣和好的学习习惯,反而会觉得十分无聊无趣或紧张排斥,他们也许只是本着对教师应有的尊重和被管理者的低姿态,才会忍受着无趣的课堂,其实他们的心早已飞出教室外了。所以,教师切不可认为学生没有捣乱就是听话,这也是十分片面的认识。

二、进行小学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1、小学教育改革是时代发展的要求

虽然传统的小学教育管理模式也有很多值得继承和发展的优势,也为人才的培养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进步的知识经济环境人才竞争力的不断增加,纯粹传统的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提升综合素质教育要求了,新的知识体系推动新型小学教育模式的改革已势如破竹。

2、小学教育改革是客观事物发展规律的要求

世界的发展有着其适应的规律,是一个新老更替、推陈出新的'发展过程,这就是其规律的本质,传统小学教育模式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已经充分发挥了其应有的作用,而如今,其中的一些教学模式已跟不上素质教育改革的要求,到了该消亡的时候了。

3、小学教育改革是教育工作改革现状的要求

提升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改革的初衷,在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在取得显著成效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成绩和问题同时构成了教育工作改革的现状,所以小学教育改革打下的基础牢不牢,对教育工作改革的成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小学教育改革的发展方向

1、建立高效的教学课堂

小学教师首先要从小学生的学习速度、效果和实践能力的提高来决定教材的使用和课堂教学模式的设计,以有效提升小学生的学习成效。教师可以灵活运用教育改革中提出的分组讨论、实践运用、引导提问、情景设置等方式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参与性。同时,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自身情况对症下药,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以不断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2、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教师要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这有助于引导学生体验积极的人生情感和健康的人格品性。教师不可高高在上、居高临下,要主动参与到学生学习的过程之中,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活泼、紧张有序的学习氛围。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大局观念和集体意识,让学生树立以班为家的思想,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融入课堂大环境中,以促进素质教育的有效进展。

3、重视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学生心理健康培养往往被教师以及家长忽略,以至于问题学生层出不穷,所以小学教师一定将小学教育管理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培养有机的结合,引导学生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勇于克服困难的信心。在教学中应适当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理论引导,注重各学科德育教育的渗透和思想引领,让德育教育无处不在。

4、不断完善教师队伍建设

有一支综合教学能力优秀的师资队伍是小学教育改革的关键所在,没有好的教师,一切的教育是空谈,所以学校要持续加强师资人员专业化培训,建立健全有效的监管考评评价制度,以不断提升教职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对教师人员教学能力和取得的成绩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学校要树立正确的选人用人机制,让想改革、会改革、敢于以自身工作实验教育改革成效的,充满创新精神和探究意识的教职人员真正得到重用。

小学教育改革是我国教育事业全面改革的第一步,作用十分重要,但改革的进行却非一朝一夕之事,一定要从实际出发,紧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思想潮流。这需要社会各界的同心协力、共同坚持,相信经过不断的努力,小学教育改革一定会取得丰硕的成果,为教育事业全面改革打下良好的基础。

初等 教育 是整个国民教育的基础,初等教育质量的高低影响着新一代 儿童 的素质发展,同时也影响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初等教育(理科)专业对学生的培养目标是:掌握初等教育(理科)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具有现代教育理念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能够胜任小学数学和小学科学课程教育教学工作的、一专多能的大学专科学历教师。那么如何围绕这一目标做好课程设置呢?本文将试做探析。

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综合化当前师范专科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课程设置中存在着一些困难和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专业目标定位不准。为了招生需要,往往把专业的定位拔高,名不符实,较少关注全体师范生的全面培养。二是课程设置缺乏合作举措。小教师资的培养与小学联系不紧密,没有合作 措施 ,共同教研活动很少,许多方案闭门造车。三是技能课程训练不够。学生基本功训练大多数是应付式的作业,纸上谈兵,缺乏行之有效的考核机制。四是课程内容老化陈旧,本科化倾向严重,开发校本教材的政策和措施不多,教师没有针对性教学的积极性,实际教学效果不佳。为此,笔者从课程设置的原则和重点、课程体系构建的过程序以及课程基本体系谈谈一些体会。

一、课程设置的原则

1.思想性原则,即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并注重科学性与思想性的统一,注重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良好师德的培养,注重完善学生的人格结构。

2.师范性原则,即课程设置必须紧紧围绕小学教育、教学实际需要,突出小学教育的特点,坚持为小学教育服务的方向。

3.综合性原则,初等教育专业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这不仅包括文理之间的相互渗透,也包括文科各学科和理科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以培养教师全面化、多样化,一专多能的素质。

4.实践性原则,课程设置应注重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准和从教实践能力的提高,使学生既具备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又具备良好的从教实践能力,并通过实践将知识内化为教师素质。

5.前瞻性原则,课程结构体系应具备适当的弹性和超前性,以满足现代社会快速发展的需要。

二、课程设置的重点

1.课程设置要强化小学教师专业化水平,突出小学教师综合培养。

(1)课程设置要全面化、多样化

课程设置要全面考虑小学教师综合技能及与小学生的沟通及照顾其成长的能力。小学教师除了需具备宽厚基础课程的相关知识,精通任教科目,还要求具有进行教学实践、与人沟通和参与社会竞争的能力。主要体现在职业知识、职业实践、职业关系三个方面。

(2)课程设置要综合化、弹性化

小学教师要有广泛的知识,在课程设置方 面相 对多样化、弹性化。给学生提供较大的选择空间,强调综合性,具有弹性,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方式选修到自己感兴趣的学科。

重视学科的交叉设置,为师范生成为小学教师所需的广博的综合 文化 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专业教育课程要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促成教师专业化成长。克服通识课程内容相对狭窄、观点陈旧,实践性不强,教育类课程内容普遍抽象,缺乏实践性的缺点。重视师范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教师实践能力的培养。

2.课程设置要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1)建立大学与小学长期合作关系

建立大学与小学长期合作关系是教师专业化的有效手段。联系周边的所有小学,与他们建立长期的合作,由大学教师和小学一线教师共同培养师范生,增加在小学进行的专业课程,加强师范生对小学情况包括小学每个年级的年龄特征的了解。让师范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重视教学实践能力的培养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师整体素质的必由之路。加大实践实习在师范课程体系中的比重。加强教育见习、实习,小学教师的培养过程中,首先,保证实习时间,优化实习内容,让学生参与到实习学校的一切活动中,包括教研活动、班级管理、教工大会等。其次,进行分段实习,将实习贯穿于每个学期的教学中,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在连续的实践过程中逐步认识小学教师职业,还能使学生有时间对其教学体验和感悟进行消化。

三、课程体系的构建过程

1.组建由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和兼职教师构成的课程体系建设团队。

2.调研、分析专业定位、岗位能力,写出分析 报告 ,提出对应课程模块。

3.依据专业定位,设计岗位需求的课程内容。根据专业知识、岗位能力、素质结构,设置课程及实践教学项目。

4.根据小学理科教师的职业素质、能力要求、国家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政策和趋势,分解支撑该能力的知识点,制定相应的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考核标准,形成职业能力评价与考核标准与实施办法。

四、课程体系的基本结构

根据培养目标和初等教育(理科)专业“以能力形成为主线”的要求,确立构建如下合理、健全的初等教育专业课程体系与结构。

1.学年课程分布体系

(1)三年制高中 毕业 起点学生:学年为理论课(含校内实践课)+学年为校外实践课,即。

(2)五年制初中毕业起点学生:2学年为高中课程+学年为大专理论课(含校内实践课)+学年为校外实践课,即2+。

2.必、选课程体系

必修课程达到“理论够用”目的;选修课程达到“知识面广”目的。

3.课程模块体系

(1)理论课程模块:公共课(基本素质课程)、专业课(专业基础课、核心主干课、其他主干课)、职业素质课(职业基本素质课、教师基本技艺课)三类六模块课程体系。

(2)校内外实践课程模块:实验课、综合训练课、教育见习课、教育实习课和教育调查课共五类实践课程模块体系。

4.理论实践课程比体系

逐渐提高实践课程比例,达到“技术精湛”目的。实践课程占总课时的。

5.选修方向课程体系

在完成专业必须的基本知识、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课程后,设立若干个专业选修方向供学生选择,拓宽学生在小学教学的教学空间。

参考文献:

[1]高应东.学前教育三年建设方案(2013-2015年).

[2]王智秋.小学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探索.教育研究,2007,(5).

[3]惠中.高等师范教育体系中小学教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2003,(2):35-41.

[4]高璐.经济欠发达地区小学教育专业的定位与发展[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5,(3):30-32.

[5]王万良.小学数学教育与小学教育专业数学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06,(1):77-80.

[6]郭黎岩.发达国家小学教师培养的 经验 研究.比较教育研究,2007,(11):27

摘要:职业教育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和具有一定文化水平和专业知识技能的劳动者。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使得我们必将教师这一特殊职业技能岗位的教育纳 入职 业教育的思考范畴。本文在职业教育的思想下讨论了初等教育专业的特性,并根据职业特性对小学教师的培养提出了几点思考。

关键词:职业教育 职业特性 初等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C DOI:

职业教育是让受教育者获得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职业知识、技能和职业道德的教育。与普通教育和成人教育相比较,职业教育侧重于实践技能和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目前,我国的职业教育类专业大都采用“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培养模式,每年培养数十万的职业类人才。传统认为,初等教育是属于普通教育下的师范教育,尽管有着知识积累与传承的这层特殊面纱,使得教师教育带有普通教育的知识特点,但是这无法遮掩“教师”是一个特殊职业技能岗位,也无法回避我们必将用职业教育的视角来看待教师教育。

1 初等教育专业的职业特性

职业教育的特性是其“职业性”,其基本内涵是“职业导向”。职业教育成效如何取决于它所培养的人才能否胜任其面临的岗位。我国初等教育专业所培养的大多是面向小学及教育岗位的人才。专家认为学前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是保育,是小学教育的前奏;中学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是学科教育,是小学教育的后续篇章;小学教育是两者的衔接,其低学段具有一定的保育性,高学段具有一定的学科教育性,它不仅要传递知识,更为重要的在于把握儿童成长的方向,不仅要保证儿童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而且更要帮助儿童学会学习,注重培养儿童的社会意识、创造能力、合作精神以及对 自然科学知识 的兴趣等,为其今后一生的可持续学习,成为开放的、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打下基础。因此,促进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品德与学习习惯是小学教育的基本目标。由此而言,养成性成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

2 职业特性对教师的要求

小学教师以小学生的教育为己任,而不仅仅以小学学科知识的传授为己任。小学生教育过程中育人是目的,知识的传授是手段。养成性作为初等教育的主要职业特性决定了初等教育的重心在于养成教育,这要求养成教育的执行者――小学教师必须具备以下素养:

知识体系――全科发展

职业视野下的小学教师知识结构与其职业对象密不可分。小学教师的职业对象是小学生。就认知特点来看,小学生的思维感知技能等方面都处于迅速发展的阶段。无论多么复杂的新事物,小学生都可以将其作为整体逐步同化纳入自己的认知体系进而掌握事物的整体特征。这一阶段的儿童不会像成人一样面对新鲜事物就立即将事物划分为各个零部件,了解零部件之后再加以整合进而认识新事物,小学生认识世界的过程是综合的整体的。美国卡内基教学促进基金会前主席波伊尔也曾指出初等教育区别于学前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最基本要素就是联系:人与人是互相联系的,各门课程与知识是互相联系的,课堂内容与文娱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学习与学生生活是互相联系的。因此,小学阶段需要有全科型教师对学生进行全方面知识的讲授,这有利于教师引导其更加全面发展的同时加强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把握。目前,不少国家实行全科小学教师即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教学技能――知识传授的保证

目前,中国的教师国编招考政策允许综合型大学的学生通过统一考试进入教育行列。而教育专业的学生有别于其他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之一是学生在校期间的接受了专门的教学技能培养。初等教育专业定性在教育,决定了初等教育专业培养的学生必须通晓教育理论,熟练教学实践技能。当前,无论是国外还是国内,对职前教育培养都加强了实践教学教育。大多数采用2+1的培养模式和院-校合作的方式。但是小学教师的职业技能与中学教育技能不同,小学生模仿能力强,有很强的向师性,教师往往是学生的榜样,因此教师的教学技能必须规范。其次,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都表明,教育对象越是低龄,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技能性和艺术性要求越高。儿童知觉过程的直觉性,使他们喜欢教师采用直观的教学呈现方式进行教学。因为儿童记忆的具体形象性,使他们更容易记住那些形象生动的事物。另外,儿童思维想象的独特性和情感的易感染性和弥散性等心理特点也都使得他们特别喜欢艺术活动。这些都要求小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结合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借助图片、声音、影像等生动活泼的载体,必要时辅之以儿歌、 童谣 、舞蹈、 简笔画 等形式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课堂效果。

职业的认识

教师职业是一种特殊的职业,是一种用生命感动生命,用心灵去浇灌心灵的职业。作为小学教师的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对小学生的影响可以说是终身的,他们的工作态度,有时甚至一个随意的动作、一个不经意的眼神,都会在小学生们幼嫩的心里激起阵阵涟漪。小学教师的培养应该强调文化底蕴、通识教育、养成教育,使之具有较高的职业水准,使他们深刻认识什么叫教育,什么叫孩子,什么是初等教育,明确初等教育的养成教育意识,懂得养成教育的原理与 方法 ,这样才能促进他们的学生养成良好品德、良好习惯,才可能促进其生命的健康成长,真正实现对人的教育意义。

参考文献:

[1]陈莹.“职业性”:德国职业教育本质特征之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2.

[2]刘慧.初等教育学学科:高师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科基础[J].课程・教材・教法,2011,(5).

[3]王佳艺.全科型小学教师培养的必要性及其途径[J].湖南第一师范大学学报,2012,(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EB/OL]..

[5]刘春玲.论小学教育专业学生应具备的语文教学技能[J].赤峰学院学报,2008,(8).

[6]司成勇.当代小学教育专业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内容、途径与策略[J].当代教师教育,2009,(9).

[7]雅斯贝尔斯著,邹进译.什么是教育[M].三联书店,1991.

[8]夏小林.初等教育专业毕业生素质问题研究[D].华中师范大学,2008.

关于初等教育的论文相关 文章 :

1. 有关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2. 浅谈初等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3. 初等教育专业论文参考

4. 初等教育毕业论文

5. 初等教育论文范文

6. 浅谈基础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