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今社会中或多或少都会有一些不良社会现象发生,归根到底是 教育 问题。如今的高校也有教育学专业了,很多教育学专业的朋友们也在为 毕业 论文而烦恼。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教育学论文题目
1、关于小学口算教学的几点思考
2、小学教师教育的优势及其启示
3、小学数学生成性课堂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4、小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的误区及改进策略的研究
5、信息技术条件下小学生探究学习能力的培养
6、小学数学课堂情境创设的误区及对策
7、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策略
8、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9、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10、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11、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12、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13、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14、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15、学前教育 民俗 文化 课程研究
16、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17、我国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问题研究
18、远程教育教师角色与素养研究
19、一流大学个性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民办幼儿园政府规制研究
21、我国公办大学内部治理结构研究
22、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研究
23、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新闻媒体教育功能研究
24、21世纪中小学健康教育新思考
25、新时期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初探
26、新中国中等职业教育课程政策研究
27、我国新建应用型本科院校发展研究
28、当代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29、教学设计的理性及其限度
30、大学教育与人的创新素养发展
31、大学 英语文化 体验教学研究
32、高职院校技能人才有效培养研究
33、高等职业教育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34、初中生体育锻炼行为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
35、美国中小学媒介素养教育研究
36、德国教师教育研究
37、我国高等学校 教学 方法 创新研究
38、西北地区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进程中的政府行为研究
39、美国公立高等院校内部问责制研究
40、高校来华 留学 生跨文化适应问题研究
41、信息时代小学美术教学的策略
42、浅谈小学科学课科学探究活动的现状和策略
43、幼儿教师教学实践智慧研究
44、英国高校教师发展研究
45、中国大学文化建设中的传承与超越
46、教师专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研究
47、我国高校大学生创业教育对策研究
48、农村留守 儿童 教育问题研究
49、我国中小学公民教育目标与内容重构研究
50、论学生的自主性及其教育
教学理论论文题目
1、试论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2、发挥电教优势,优化 作文 教学
3、浅谈网络阅读教学的可 实施方案
4、运用多媒体课件打造语文魅力课堂
5、多媒体运用于语文课堂教学的研究
6、利用远程资源使孩子乐学语文
7、直观、形象展现教学内容 生动、灵活提高课堂效果
8、让多媒体唤起学生的表达欲望
9、多媒体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
10、给学生一个倾诉的空间
11、用爱心、耐心与尊重转化后进生
12、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
13、浅析多媒体为 说明文 教学注入活力
14、网络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运用断想
15、多媒体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
16、浅谈电教媒体在语文教学创设情境中的应用
17、利用电教媒体为语文教学创设情境
18、用爱心和恒心构筑学生的灵魂
19、 网络技术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实践与展望
20、浅谈现代技术教育在朗读教学中的作用
21、浅谈利用多媒体提高语文朗读教学能力
22、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3、提高我校大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思考
24、高校教务管理队伍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
25、新增专业校内评估工作的实践与体会
26、广东商学院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7、浅析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改革与创新
28、对大众化教育模式下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探讨
29、第二部分教学改革研究
30、教学改革特色项目与人才培养特色研究
31、关于金融学科(专业)建设几个问题的思考
32、广东商学院中文系学生写作状况调查
33、完善高校 财务管理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34、面向高年级学生开办会展管理主干课程班的构想
35、浅谈 企业管理 专业案例教学与案例研究
36、中外高等体育旅游教育及专业与课程设置状况研究
37、在教学中实现“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提升”三位一体的体会
38、对高等数学的若干思考
39、论西方社会学理论的教与学
40、自然辩证法概论课程教学现代化的思考
41、对高等院校开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有关问题的探讨
42、实施和谐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
43、经济计量学实验教学对经济类人才培养的作用
44、以生产计划为核心的全程业务模拟实验体系教学研究
45、基于信息化资源的专题性教学模式研究
46、论案例演示方法在法学教育中的应用
47、“计算机体系结构”教学中采用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尝试
48、朗读教学研究综评
49、朗读与朗读教学研究
50、小学语文教学与文学教育之关系探讨
51、语文教学有效性研究
52、阅读教学对话研究
53、口语交际教学策略研究
54、作文教学研究
55、文本解读与教学设计
56、培养学生阅读的策略研究
57、小学课堂教学设计探新
58、家庭文化氛围与小学生个性
59、学科教学中语言表达能力培养
60、学科教学中 发散思维 的培养
教育教学论文题目大全
新媒体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行业高职院校校企合作机制研究
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建设研究
教育技术学视野下的未来课堂研究
新媒体视阈中的大学生道德教育创新研究
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制度化研究
大学生认同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
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互动研究
创新教育理念下体育教学方法理论与实践研究
学校体育课程体系研究
小学数学课堂师生对话的特征分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
我国重点大学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对美国学校体育教学的研究
新媒体时代群体性事件舆论引导研究
互动媒体支撑下的课堂教学研究
文化视野下的中美高校学生事务管理比较研究
本科高校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研究
行业特色型高校协同创新的机制研究
和谐社会建设中思想政治工作功能拓展研究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研究
利益相关者参与下的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模式改革研究
高等学校教育资源共享问题研究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比较研究
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环境研究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趋向
社会稳定视角下的思想政治工作创新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公民意识教育研究
美国中小学教师教育发展研究
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研究
高校网络心理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
高等教育视野中的企业大学研究
泰国汉语教育政策及其实施研究
现代教育技术应用的伦理审视
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
我国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问题研究
民办高校办学水平提升策略研究
感恩情感的形成机制及其干预
新时期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难题
网络学习行为分析及建模
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融入研究
云计算环境下的开放课程应用研究
学前教育民俗文化课程研究
工科大学生创新素质的提升研究
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高校教师教学能力结构模型研究
化学学科能力及其测评研究
高校辅导员工作学基本问题研究
大学生网瘾成因及防治方法体系研究
公平视域下美国义务教育改革研究
青少年网瘾现状及监控机制研究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参考相关 文章 :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专业毕业大学论文范文(2)
★ 大学教育学毕业论文参考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 教育学相关本科毕业论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
★ 有关教育学毕业论文的范文
★ 教育学毕业论文范文
幼师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已成为目前各幼儿园抓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钢琴技能教学,又成为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幼师教育相关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幼师钢琴教育的思考》
摘 要:幼师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已成为目前各幼儿园抓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钢琴技能教学,又成为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因而,对幼师学生的钢琴技能要求,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突出和受重视。
关键词:幼师 钢琴教育 职业教育
作者简介:董飞(1980-),山西省长治市晋东南幼儿师范学校教师。
幼儿教师主要是对幼儿进行启蒙教育,帮助他们获得有益的学习经验,促进其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幼儿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绝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者,而且是幼儿学习活动的合作者、支持者和引导者。可以说,对幼儿教师进行培养和教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幼师教育是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温家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面向整个社会的教育,根本目的是让人学会技能和本领,能够就业,成为有用之才……要把职业教育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促使职业教育在规模、专业设置上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要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教学和训练,培养更多的应用型、技能型人才。加强职业院校实习培训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技能型人才的社会地位和待遇,形成行行出状元的良好社会氛围,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因此,幼师教育专业的改革,将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的素质教育水平进而对全民族的发展产生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在职业教育中,幼师必须具备全面的能力,尤其是艺术素质。其中,对幼师进行钢琴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幼师钢琴教学的目标,不是培养专业演奏人才,而是教学生掌握钢琴这件乐器的演奏技巧,为以后的教育工作服务,可是在幼师教学中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教材不够系统,演奏作品形式不够丰富,教学方法和训练手段过于刻板缺乏灵活趣味性等。我国学习钢琴的人数众多,也有很多专业学校,历年来在各种钢琴比赛中获奖的学生数量也在逐年增加,但却很少出现享誉国际的钢琴大师。我们现在的琴童大多还在使用国外的传统教材,偏重的是技术训练,而缺乏趣味性。在很多幼儿钢琴启蒙教材中,外国作品较多而中国作品较少,即使有一些适合儿童的中国作品,教材也缺乏系统性,缺少与时俱进的新内容。
其次,教师素质参差不齐。要培养出一个合格的钢琴教师要花很多年的时间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就是国内最著名的中央音乐学院培养出来的学生也不一定能够马上成为一个合格的钢琴老师,一个优秀的钢琴教师是要有多年的经验积累和对这个事业的忠诚,但在如今的中国这样的教师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琴童的需要。学钢琴的孩子很多,但是师资的增长速度远不及琴童数量的增长。
在幼儿教育中,音乐教育已成为目前各幼儿园抓素质教育的突破口,而钢琴技能教学,又成为开展幼儿音乐教育的重要环节之一。因而,幼师学生的钢琴技能要求,较之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更加突出和受重视。现就如何培养幼师学生的钢琴技能谈几点体会。
一、从培养兴趣入手
兴趣是进行学习最好的老师,培养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要从第一节课开始。首先,在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先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让他们欣赏一些精彩的钢琴演奏片段,使学生的视、听、感觉器官在悦耳的旋律中产生共鸣,教师再进行钢琴即兴表演,使同学们感到弹好钢琴也不是不可能的。通过优美的旋律的精彩的表演,学生不仅受到陶冶,而且对钢琴也产生极大的兴趣,坚定了学习钢琴的信心。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多鼓励那些勤奋、用心、理解快、弹奏好的学生尽量多弹一些乐曲,使他们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并以他们努力好学的精神影响他人。再次,对新学生的教学,要使学生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如手型、坐姿、放松的感觉、触健的感觉、节奏的掌握、踏板的运用、音乐表现等等,一定要做到科学、规范,同时要循序渐进。俗话说,一个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有了扎实的基础和浓厚的兴趣,这就为以后的学习提供了可靠的保证。
二、教师与学生之间保持良好的关系
首先,钢琴教师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具有提高钢琴课教学质量和效果的作用,和谐的师生关系能使钢琴教师与学生间有真挚的感情,从而激发教师对钢琴教学的热情,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质量;可以使教师更加热爱本职工作,克服各方面的困难,进行创造性的教学。教师与学生间和谐的关系,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增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有助于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以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其次,要善于与学生交往。教师和学生关系和谐,体现在各个方而,如能一起谈心,能一起探讨问题。有些教师从来都是十分严肃,上课、下课都是在“一本正经”的状态面对学生,时间久了,学生就会很难与他接近,更谈不上交流了。更有些教师脾气还很急躁,尤其我们钢琴教师多半时候都是采取小课的授课方式,有时一些同样的错误或毛病会在很多学生身上出现,那么就应该重复地讲授很多次,而不能一看到学生的毛病就恨不得他们立刻改正。教师越是着急,学生越是紧张,错误就越改不掉。也就是说,不能用教师自己现在的能力来要求学生。所以,作为钢琴教师,我们除了严格要求,更要有耐心。
三、多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
要多为学生创造和提供表演的机会,有条件的每学期举办一次公开的演奏会。这样,不仅可以使表演的学生锻炼自己的胆量,更观看的学生可在别人的演奏中得到启发,这既是给学生的压力同时又是动力,学生只有按教师的要求去做,将乐曲练好、练熟,才能自信地走上台前面对观众。在实际教学中,也可以安排学生相互指缺点,使同学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可以说,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是钢琴技能课成功的关键。
在国家教委新颁布的《幼儿师范学校教学大纲》中提出: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通过钢琴教学培养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良好的乐感、自学能力和音乐表现力。”钢琴课作为幼师教育重要的专业主干课程,其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的调整和拓展必然成为幼师教育专业教学改革中的一项重要环节,而钢琴教学科学水平和艺术水平的提高,也将积极作用于幼师音乐教育专业培养目标在更高层次上的体现,增强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这样才能更有利于幼师的钢琴教学,培养合格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温家宝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幼儿师范学校教学大纲》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幼师教育相关论文范文
目前,在我国的 教育 领域中,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开发劳动力资源,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职业教育新常态
[摘要]职业教育是中国经济跨入新常态的重要基石,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新常态。以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特点,蕴含着两个新动力,催生着两个新局面。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认真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常态;含义;标志;任务
自2014年5月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当下的中国经济以来,“新常态”一词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研究的高频热词。尤其是当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同时,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也要进入新常态。
一、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含义
什么是“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常态”就是平常的、正常的状态,也即时常发生的状态。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新常态就是凸显新特征,蕴含新动力,催生新局面。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的特征。其一,职业教育发展从追求数量增长转为更为重视品质提升,从注重规模扩张转为更为强调内涵建设,由过去的更快更大转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更好更强。其二,创新发展成为职教发展的主旋律。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要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体制机制;要不断深化改革,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提升、产教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自身优势,主动为行业转型发展服务,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蕴含着两个新的动力。
首先,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步人新常态,经济增速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驱使社会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要求更加重视中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今后更多把资源配置和工作中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从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信息技术催生的教育革命对职业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化、在线化日益普及深化,这必将促进职业教育从职前延伸至职后,从职业岗位需求延伸到生活需求,从而形成全程化、多元化的职业教育。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催生着两个新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此,国家正努力打通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藉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职教体系,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是其一。其二,实践证明,市场和社会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而社会资本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
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进一步敞开社会力量办学的大门,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将更加对外开放,中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和深入。
二、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标志
2014年6月23日―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这是时隔九年之后我国召开的又一次全国性的职教会议,会议前一天,《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公布,会议闭幕当天,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此次会议及其前后的相关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阐述了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新功能,回答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上顶天,下抵地,范围广,力度大。会议的召开,意味着职业教育改革拉开了新帷幕,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由此中国职业教育走进了新时代,步入了新常态。
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群众的需要。会议认为,新时期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好准备,而且要使他们有自尊、有目的的生活。由此,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首先受益的是学生,其次受益的是职业教育体系本身。随着“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也是抓发展、抓职教又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意识的逐步强化,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这对于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必将产生重要作用,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压力与动力相伴,机遇与挑战相随。在旧习惯仍惯性运行下的今天,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必将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适应新常态,能不能让新常态逐渐走向成熟,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个统一体的主要方面是不同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量的扩张是职教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在职业教育迈入新常态的今天,质的提高就成为主要方面。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又受到多种条件的束缚和制约,因而当今职业教育仍需追求一定的速度,保持适当的规模,过慢的速度,过小的规模,不是新常态的固有之意,但另一方面,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程度发生了改变,不以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为基础与前提的高速度,不仅不能够长久保持,而且会给自身发展带来危害。
新常态,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树立没有质量的发展是浪费,没有效益的速度是后退的意识,破除单纯追求速度、不重质量、不讲效益、不顾代价的思想,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以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于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落实好2014年全国职教会议精神。
此次会议科学 总结 了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 经验 ,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会议的精神重在落实,贵在行动,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姿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吃透精神,压实责任,把办好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解决好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大力培养一大批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同时,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入职 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淀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学生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四)构建好科学合理的现代职教体系。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为密切。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通过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从初级到高端的技能人才完整培养链条,畅通各类技能人才成长成才 渠道 。
二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深化师资培养改革。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教师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
三是统筹发展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学生的双向流动机制,大力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职教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和实施社区教育发展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开放衔接。
四是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科学安排资源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品牌、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按照依法治教、有序发展、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城乡布局。
围绕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自身实际,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浅析职业教育信息化
摘 要:将传统职业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化的职业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充分介绍了信息化之后职业教育发生的变化。提出信息化课堂与实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方案,展望了未来信息化职教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职教教学改革;多媒体课堂;多媒体实训教学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计算机、网络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而职业教育也逐步走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 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与课堂相结合,展现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人们所熟知的职业教育在新技术的引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信息化引领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分组讨论等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信息化职教教学则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式。
情境式教学:无论是哪门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永远的话题,所以上课的前几分钟导入环节才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大场景导入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原真实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示范性的知识。
启发式教学:幻灯片、音视频的运用提供了直观形象的素材。学生对于这些感官信息的理解能力要远远大于对数字、文字等抽象事物的理解。信息化使得教师在与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以对其中的难点和不同观点进行引导,通过提供在线答疑和参考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发现式教学:在许多实训课或者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中,学生往往根据教师的示范在具体的设备上操作练习。过程单一,且容易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所开发出来的许多多媒体教学软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良好的人机交互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通过犯错、错误反馈、错误纠正的过程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在多媒体越来越普及的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为每一个教室配备了信息化的设备,课堂教学也在向信息化转型。但是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还停留在使用一个简单的ppt代替板书,或者简单播放一段视频上。如何利用信息化设备的优越性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职业学校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用的ppt或者flash课件是信息化课堂的重要体现之一。课件可以把文字、音视频、动画、小游戏、网页等多媒体元素融于一体,从而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重点、克服难点。课件不是书上内容的生搬硬套,不是把板书从黑板上简单移到电脑上。通过对多媒体素材的适当选取与呈现形式的适当安排,可以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精心设计课件,以学生的视角安排学习流程,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视频的应用是信息化课堂的直接体现。许多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场景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现,因此,有许多老师喜欢用视频来创设学习情境。也有一些实训课的老师,将实际的操作过程播放给学生看,从而代替实际的演示,解决了人多看不清,无法重复演示的问题。更有学校将视频与网络摄像头相结合,将企业引进校园,直接将企业现场视频转入课堂,由专家现身说法,为学生答疑解惑。
除了视频之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也是传统课堂中没有的。计算机的普及导致各种仿真软件层出不穷,由于市面上大部分的软件偏重于实际应用效果而不是教学,专门针对教学的软件也逐步被开发出来。教学软件的优势在于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备的帮助系统几乎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功能,优良的交互性能可以将仿真现实环境的图像、声音、语言等通过人机接口作用到用户的感官,再针对用户的反应做出及时的反馈,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用户可以通过不断地使用软件获取知识,加强技能的练习。
另外,教学软件也打破了传统课堂链式的教学流程,不同学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学习进度可以保存,以便之后继续。而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实现即时的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与教师,让学生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也让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采取相应的 措施 因材施教。在最后进行课程评分的时候,也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不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
最后,网络的普及将课堂从教室延展到了课外。不仅教师有教案,学生也开始有学案,在上课之前就了解课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反应能力。网络通讯软件的使用使得师生之前再无隔阂,师生实现网上交流,答疑解惑、畅所欲言,网络对收发作业也提供了便利。
三、信息化的实训教学
大多数理工科科目都有理实一体化课程,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际操作锻炼技能。在传统实训教学中,一般理论部分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教师演示,最后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其中暴露出来许多的问题,例如,理论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在演示的环节由于学生数目众多,难以做到人人看得清楚明白,且几乎不可重复;在练习的时候又容易受到设备台套数的限制,一旦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无法及时做出响应。
信息化的实训教学通过引入多媒体的手段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短的课件,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讲解抽象的概念。在演示阶段,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可以代替教师展示操作的全过程,清晰直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看见,并且可以反复播放。仿真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操作不熟练、设备台套数不足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可以首先在仿真软件上练习,熟练的学生再到设备上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降低了出错概率。除了解决传统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数字”还为实训教学带来许多新的变化。由于教学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学习与操作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集中体现在:
构想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进行创新,实训教室变成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及时得到需要的辅助指导;
重复性,操作过程通过软件的适当引导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每一次循环学生都可以反省,自己把握自己练习的进度,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提高;
协同性:通过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学生交流的对象不再限制于教师,学生可以理解虚拟用户的需求,许多项目可以设计成必须具备协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的训练。
信息化进入职业教育的领域对探索和发展现代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改善实验实训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职教教学信息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建立起学校之间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如何进行教学平台的设计,推广教师空间与学生空间的普及,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同使用微博一样成为习惯;一些先进的技术,例如,半实物技术、虚拟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其成本投入相对也比较庞大,要不要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如何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还会向网络学校、虚拟教育等方向发展,职业教育也会更加完善。
小学教师一直受到人们的尊重,随着社会对孩子的关注越来越多,更提高了小学教师的学历、水平、待遇和社会地位。下面是由我整理的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 范文 ,谢谢你的阅读。
小学教师 教育 科研浅见
摘 要: 本文论述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分析了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提出了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旨在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关键词: 小学教师 教育科研 必要性 误区 对策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从事教育科研只是大学教师和专业研究者的事,而小学教师只要会上课就行了,没有必要搞教育科研,甚至认为只是瞎折腾。但是近年来,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无论是素质教育的推进,还是新课程的实施,所改变的都不只是学校的外在面貌,更重要的是从根本上动摇了教师原有的角色定位,要求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出现在学校的舞台上。科研型小学教师首先表现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环境发生的教育现象具有 反思 能力,善于从中发现问题,对日常工作养成敏感的探索习惯,这使小学教师的工作更富有创造性和内在魅力。
一、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必要性
1. 教育对象的复杂多变性决定教师工作具有较高的研究含量。
的确,小学教师所面对的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正处于人生中发展最快、变化最大时段的学生。在这一时段内,不但学生的生理发生巨大变化,其心理也随之变化。因此,对于不同群体学生特点的研究就成为小学教师做工作的前提。其次,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对自己的 教学 方法 进行研究。教师的教学方法没有固定的标准,教学本身及教学环境的复杂性要求教师进行深入的思考,怎样启发引导学生,怎样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怎样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怎样组织教学,等等,都需要教师进行创造性的思考,在领会教学理论精髓的基础上作出决定与判断。为保证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尽量减少负面影响,教师有责任审慎自己的教学实践,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师应该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
2. 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小学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时代在发展、在变化,环境系统已从超稳定的一端移到了剧变的一端,在现实条件中取得成功的条件已完全不同,信息时代需要新的素质品格。曾经,小学教师在学生的心目中是知识、信息来源的重要途径,甚至可以说是唯一途径,但是如今已是信息时代,有了网络媒体,学生完全可以从网络上学到许多知识,而且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强,如何把小学生从外面多彩的世界拉回到课堂上来,如何在小学生的心目中再塑光辉形象,这对小学教师将会是一个挑战。面对这一挑战,传统的 经验 或教育是招架不住的,当传统教育慌乱地企图还以经验方式应付信息社会的时候,很快就会发现陷入了拼时间和拼经历的境地,因此,小学教师需要提高自身的素质。
二、小学教师进行教育科研的误区
1.科研至上。
综观目前我国一些中小学的教育科研,我们不难发现,其中相当数量不是在默默无闻地为提高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作贡献,而是在大张旗鼓地为树立学校的社会形象,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做 广告 ,在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开展的背景下,教育科研成为某些学校之间相互攀比的筹码,成为花瓶或摆设。在有些小学,教育科研甚至成为教师评优的敲门砖。随着国家对教师专业素质要求的不断提高,教育科研成为教师晋升评优的附加条件,有些教师热衷于搞科研,就在于教育科研的光环效应,而是否对自身素质有所提高,对教育问题能否解决则不重要了。
2.重虚而不重实。
许多小学或小学教师在搞科研时忽视了科研与教学的结合,重理论不重实践,科研形态有了,却没有直指教学的痼疾。有了科研的行为,却没有真正解决教学的实际问题,往往是轰轰烈烈地“科研”一番,但教师的行为依然如故,学生的状态仍同往常,其结果是为了研究而研究,为了课题而课题。这样,虽然学校也忙于申请种种课题,但课题研究的成果并不能为学校所用。虽然各小学也倡导教师投入研究阵营,但这样的研究并不能切实地改变教师的课堂行为,应该说,这是小学教育科研中最值得关注的一个问题。
3.跟着潮流走。
小学教师在从事教育科研时往往缺乏主题意识,缺乏对自我面临问题的捕捉能力和洞察力,一旦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或“潮流”,有些教师就闻风而动,作相应的各式各样的研究。例如:创新教育一出现,不少小学教师就以创新为题申报课题,好像课题名称没有创新就无法实现创新人才的培养一样,使得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没有针对性,也无法解决实际的教学问题。
三、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的对策
1.培养小学教师的科研意识,改变其陈旧的思想观念。
在小学开展教育科研对许多小学教师是一种新要求,因而必然会存在一些思想障碍,长期以来,只重视“教”,轻视“研”,只重视“考分”,轻视“素质”的提高,把学校看作是单纯传授书本知识的场所,把教学的功能片面归结为教师传授书本知识。在这种思想观念的支配下,教学工作形成了一套僵化的模式,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教师考、学生答。其结果使学生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创造性思维,只会死啃书本,习惯于重复他人思想,大大限制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只有改变传统的陈旧的观念,才能找到教育科研的突破口,才能在教学指导思想上,从升学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在教学质量的评比上,由单纯依赖分数、升学率向学生全面发展转变;在课堂教学结构上,从教师为中心向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相统一的方向转变。也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广大小学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欲望,才能提高教师的科研兴趣,才能提高教师的教育理论和教育科研水平。
2.让小学教师身临其境地感受到教育科研的优势,使他们由被迫到自觉地进行教育科研。
通过教育科研,教师可以了解国际国内教育发展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接受现代教育思想,树立新的教育理念,找出其自身存在的不足,及时加以改进;教师通过教育科研可以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创造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可以提高教师的素质,使教师在实践中锻炼,在改革中成长。
3.选择合适的方法。
教育科研需要以科研的方法为支撑,科研方法是完成科研课题所采用的程序、途径、手段或规则,在课题研究实践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运用恰当的方法,能使课题运行步骤清晰,成果有推广价值,这与常规教学中的经验 总结 不同,它是在科学方法指导下开展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是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而常规经验总结轮廓模糊,又易受主观因素的干扰,科学性较差,所以小学教师学习运用科研的基本方法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金春兰.教师,你是一个研究者.黑龙江教育,2001,(11).
[2]陈平.引导新教师走上教学研究这条幸福之路.人民教育,2001,(1).
[3]耿文侠.中小学教师科研能力及相关因素的研究.教育探索,2002,(9).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小学教师评职称论文范文
幼儿园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篇二 教师的期待魔力 摘 要: 在学生学习遇到困难时,教师应该为学生查找原因,然后对症下药,给予他们更多的赏识与期待。教师的期待是学生进步的基础,是学生创新的前提,能够让学生扬起进步的风帆。教师的期待也要把握分寸,不能进入误区。 关键词: 素质教育 赏识教育 期待 创新 素质教育的重要内涵之一是“发展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怎样发掘学生的潜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是我们在工作中探讨得最多的一个话题,有不少人已在此领域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更多的人还在不断地探索。 听过一个 故事 ,一个考上清华的学生回母校向师弟师妹们讲述自己的奋斗史,问及他考上清华的秘诀,他说自己的老师曾在走廊上对他说:“一看就知道你是考清华的料。”就是这句话,一直激励他不断进步。也就是这样一句简单的肯定与期待发挥了巨大的魔力,让他信心倍增,最终让他的老师成了“预言家”。老师一句简单的话却体现着一种教育理念――赏识教育,在学习实际中,则表现为教师的一种期待。 一、教师的期待让学生如虎添翼,是学生进步的基础 学生永远是一块有待开发的宝藏。无论是在重点学校,还是在一般学校,尽管学生的基础不一、能力不同、潜力不等,但他们都是具有开发的潜质的。进一步说,学生永远是一道风景线。无论学习基础如何,家庭状况如何,每一个学生都有独特的风景,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认知自己,展现自己,从而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教师的期待如星星之火,能让学生燃烧起对生活对社会对人生的热情。 基于此,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们要从实际情况出发,开发学生尚未认识到的潜能,帮助学生调整心态,健全良好的心理,从而让学生鼓足勇气接受挑战,充满底气地面对学习,树立必胜的信心。 我班有一学生,各方面素质不错,但自信不够。面对这样的情况,我经常有意无意地表扬他,给他讲名人成才的故事,让他慢慢地发现自己的闪光点。他的可塑性极强,成绩直线上升。难能可贵的是,他从各方面不断地挑战自己,学习功课之余,他还参加了全国机器人大赛,并取得了全国二等奖的好成绩。这让他进入到了一种良性循环中,自信心日益增强,各方面的素质不断得到提升,2011年他参加西安交大少年班的考试,名列全国第二十八名。由此可见,教师的期待、教师的赏识是学生赖以进步的基础,是学生前行路上的领航灯。 二、教师的期待让学生激发潜能,是学生创新的前提 学习贵在善于思考,敢于质疑。学生质疑可以集中学生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启发思维发展智力。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困惑,并用敏锐的眼光捕捉学生心灵的信息,巧妙设疑,及时设疑,这样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分析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激发了学生的潜能。教师的期待在此体现为,在讲新课时要鼓励学生敢于追问,在总结知识时不断追问。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发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只是一个数学上或实验上的技巧问题。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看旧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 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他本人正是因为提出了解决牛顿力学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和矛盾而建立了相对论。 日本本田公司很重视发现工作当中出现的问题,他们提出了“发现问题,抓住问题,解决问题”的工作方式,并且把这种管理方式坚持了60年之久。虽然在外人看来,这简直不可思议,但是本田公司的管理层却认为这是很自然的事情。他们说:“当一台机器不能正常工作的时候,就要及时发现问题,并找出机器是由于什么原因不能正常工作的,只有这样才能找到问题的根源,并且迅速解决问题。” 鉴于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断鼓励学生去发现问题,甚至发现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失误。对于学生在发现问题方面的成绩,给予高于其他任何成绩的表扬,使学生发现问题的积极性越来越高。在此基础上,学生不再满足于发现小小的问题,而是在思索中不断创新。他们的成绩是显而易见的,在学校科技节上,他们进行了科技创新的演讲,还展示了他们的创新成果。 三、教师的期待让学生享受公平,扬起共同进步的风帆 在我校,我隐约感受到了这种“期待”的魔力。我任教初一年级的语文。据了解,初一年级根据成绩分成特色班和普通班教学,每个班级大概50名学生。所谓特色班,其特色主要体现在学习成绩上,而不是我们想象中的具有何种特长,而特色班又依据成绩而划分为A、B班。 每次批改作业和试卷后,我都禁不住感叹:A、B的差距怎么这么大。一般的单元测试,A班不及格的学生数一般只有1个,而B班则是9个左右。平时的作业,A班学生普遍比B班学生完成得好,这个“好”字不仅体现在正确率上,而且体现在完成态度和字迹上。 班主任对A班有更高的要求,而且有时候批评某位同学会用到以“你是A班的……”开头的 句子 ,言下之意是:你是A班的,你就应该比B班的学生做得好;你是A班的,你就应该是B班学习的榜样;你是A班的,你就不应该干出这样的事儿……总是,你是A班的,你不是B班的。教师的这种期待着实有他的魔力。于是,我看到A班真的和B班不一样。这种不一样,不仅仅体现为试卷上的那几个数字,而且体现为学生不一样的 学习态度 与学习动力。同样的错误,A班同学犯可能不值得原谅,而B班同学犯似乎就情有可原。于是那些躲在B班的学生似乎找到了保护伞,“反正我是B班的”,实在有破罐子破摔的隐患。 以上的事实无非说明,老师的期待对于一个成长中的学生来说至关重要,因为这一阶段的学生对自己还没有一个清晰的定位,而老师的肯定与期待则在他们明白“我是谁”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给学生一种期待,而不是一种忽略,从某种程度上决定学生未来的高度。 我想,对于每一个学生,教师都应给予一定的期待,都需抱有一种信念:这个孩子的潜力远不在此、一定可以有所作为。并把这种信念化为一种期待,以此激励学生进步。一个好的老师是一个淘金者,在沙子中发现学生的一个金子般的闪光点,然后扩大化,用这一个闪光点去照亮学生的一生。 四、教师的期待也要把握分寸,不要进入误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了解每一个学生的情况,对他们的期待要符合实际,不切实际的期许会适得其反。当学生考试失败时,对他大加指责埋怨,严加管教,使学生失望的同时又产生对考试失败的恐惧,回避学习,不愿再做出努力,从而导致学生进一步的失败。首先,我们要正确看待考分,同时也要引导学生正确对待考分和名次,失败时及时给学生以鼓励,进步时针对不同的学生给予不同的激励。在很多时候,我们也要量体裁衣,了解学生的能力,只要他尽力了就该适时地给予肯定,这样学生会一直生活在阳光下。 班上有一位学生,是从东莞转过来的,由于两地教育存在差异,刚来时他根本适应不了学习节奏。当他能适应新的环境时,我就及时地肯定他的适应能力,并期许他一定能在学习上取得进步。虽然这位学生的成绩还是一如既往地落在后面,但他的 学习 方法 已有了起色,对比刚来时的自己,成绩已是大有进步。所以,他信心十足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其次,对学生的赏识、期待是对学生发自内心的接纳与欣赏,而这种接纳与欣赏是建立在“不与别人比较,尊重每个孩子都是唯一、独特的”基础上的。 最后,赏识不等于不批评。赏识的核心在于对孩子的充分信任,包括相信孩子能够坦然面对错误,并承担责任。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要严肃指出,但同时可以告诉他,相信他是一个知错能改,并且勇于承担责任的人。 赏识教育是生命的教育,是爱的教育,是充满人情味、富有生命力的教育。人性中本质的需求就有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适当的赏识是一种正确的爱,也是对孩子的一种鼓励和赞赏。愿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真正投身到教育事业中,关爱每一个学生,成长每一位学生,那么我们才能成为新时代真正的“伯乐”。 参考文献: [1]江珊.没有问题就是最大的问题.新华出版社,. [2]赏识教育的作用及其实施方法.无忧,2011-1-12. [3]周弘.赏识教育.周弘讲座,2009-10-14. [4]艾苹著.宋鸣高译.我怎么在美国上学.. [5][德]卡尔・威特著.刘恒新译.卡尔・威特的教育.京华出版社,. 看了“幼儿园教师职称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幼儿园教师职称论文 2. 幼儿教师职称论文发表 3. 农村幼儿教师职称论文 4. 幼儿教师职称论文发表(2) 5. 农村幼儿教师职称论文(2)
高级老师职称论文篇二 一个老师的影响力 摘要:一个人的存在都有其独特而不可忽视的影响力。绝大多数的老师都希望自己成为一名能够正面影响学生,并帮助学生不断进步的教师。作为教师就应该时时刻刻以高度的责任感,不能有丝毫的随意、懈怠,以便让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心中产生良好的共鸣,希望让他们在这样一个新的集体里面的每一个教育的细节精致、精彩。教师的品德高、能力强,具有精深、广博的知识素养和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会引导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激发起学生道德修养、情操陶冶的热情;会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起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关键词:影响力;教师;教育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9-0118(2012)05-0028-02 曾经看到这样一个 故事 :一位从沿海回来的朋友准备到内地投资办企业,重点考察A城和B城。在A城,他坐在街头擦皮鞋,擦皮鞋大婶的一个动作,让他对这个城市死了心。那大婶把他的一只鞋带解下来,擦好付了钱后再系上。一个细节瞬间让他悟出,这个城市市民的道德水准成问题——一定是有人擦好鞋后不付钱借故跑了。在B城,他搭了5次出租车,下车前,5位司机都提示:先生,请带好您的随身物品。 最终,他把企业放在了B城,B城因此有5000人上岗就业,也因此每年收到上亿元的利税。这就是一位擦鞋大婶和几位出租车司机的影响力。[1] 在今天,大部分人经过系统的学校教育,小学、初中、高中等,人生中很多时间除了家人就是与老师和同学们等一起渡过。粗略想想本人生活到今日为止,会有哪些老师会浮现着眼前——小学:一位老师像妈妈,和蔼慈祥、问寒问暖;一位老师像巫婆,冷眼相对、恶言恶语。初中:有两位中年女老师,一位教语文、一位教物理,两位都抽烟,充满自信、知识丰富、性格爽朗。高中:有三位男教师印象深刻,一位是慈眉善目的班导师,一位是课堂上眉飞色舞讲课的生物老师,一位是兢兢业业、循循善诱的数学老师。而到了大学时,看到每一位老师那睿智的目光,体会到他们深邃的思想,内心充满着敬仰和敬畏以及渴望向他们学习交流的矛盾。我还能想起过去的他们,说明他们对我的人生、甚至一辈子都有影响。 现在,我也诚惶诚恐地成为了有十几年教龄的高校教师,年逾不惑,并且担任了班导师。希望自己能做到“政治上的引路人、业务上的导师、生活上的长者”。其中的理由:一方面,教育教学工作 经验 已经积累到了一定程度;另一方面,对人生的感悟也应该达到了一定的水准。对教育教学工作有了比较深入、准确、客观的理解与判断,对自我的认识也上升到了一定层次。这个时候来思考教师影响力的问题,也许就会明白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位置,就会了解学生从自己的身上到底能够获取什么有价值、有意义的东西,就会清楚自己怎么做才算是真正的教书育人,才算是体现了自己作为教师的影响力。 面对眼前的学生,大多是刚刚成人就离开父母家人,开始独立人生,对所学习专业充满求知欲望、对未来社会充满无限憧憬,让我羡慕的一群充满青春活力的年轻人。作为教师或者班导师,已经不可能像中小学时代的老师,与他们沟通联络的那么密切,他们已经拥有了一定的思想、行动的自由,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都是在这个年轻的、关键的阶段开始初步确定的。我是否能影响到他们,影响的范围有多大?心里还不是非常清楚,下面谈谈个人的认识: 一、教师与学生的初次见面非常重要,也就是第一印象很重要 这时的学生刚刚进入大学,对一切充满了好奇,特别敏感。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能引起他们高度的注意,从而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此时产生的印象往往会对以后的师生交往、教师在学生中的影响力、甚至学生对学校的印象产生很大的影响。作为教师就应该时时刻刻以高度的责任感,不能有丝毫的随意、懈怠,以便让一言一行都在学生的心中产生良好的共鸣,让他们在这样一个新的集体里面的第一个教育的细节精致、精彩。 二、教师应该有科学的力量、无私的爱心、真挚的情感和高尚的人格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有影响力的教师,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是学生心目中的偶像。学生会在心理、思想、感情等方面自觉引起共鸣,对教师的言行等方面产生强大的感应力,会自觉按照教师的要求去做。教师也是学生心目中最亲切、可信而又十分具体的榜样。教师的品德高、能力强,具有精深、广博的知识素养和正确、积极的人生态度,会引导学生群体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激发起学生道德修养、情操陶冶的热情;会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等起着积极的、潜移默化的导向作用。 教师崇高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影响应该是长远而深刻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你的出现就是一种正面的教育,因为你平时就是一个很负责任的教师,就是一个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教师,就是一个被学生欣赏的教师,就是一个能够真正做到为人师表的教师,就是一个阳光乐观向上的教师。这样的教师,怎么可能没有良好的影响力?怎么可能会没有很好的教育效果?当然,如果你是不负责任的教师,你是个偷懒的教师,你是个斤斤计较的教师,你是个自私自利、损人利己的教师,你的影响力可想而知。作为教师,无论你处于什么地位,无论你在什么地方,无论是什么时候,你的存在就是一种影响。 三、尊重和了解每一位学生,爱护和关心每一位学生 在一个新的集体当中,多元文化的汇合,学生们在成长过程中家庭背景、接受教育及社会环境的不同,使其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取向存在较大差异。但是,他们的自我意识很强,获取知识的途径日益广泛,并不认为老师就是某些知识方面的权威。然而,在这个集体当中老师的影响力却无处不在。要把学生真正作为平等的教育对象,尊重学生的人格,了解学生的意愿,倾听学生的心声,成为学生的知心人;真正为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尽心尽责,增强学生的信任感,使这些刚刚成人的大学生能够认识到和谐集体、和谐社会建立,彼此尊重和包容是一个重要的基础,相互沟通和学习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教育的出发点应该是“以人为本,以人的身心素质为本”,而且也应该是教育的最终归宿。对不同教师来讲,影响自身影响力的因素是不同的。作为班导师,一方面通过招生档案,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关系、中学阶段教育等状况;另一方面,通过班委会、同学之间的共同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思想状况。因人而宜,有针对性对一些问题比较突出的学生,贴近和符合受教育者的身心实际进行沟通,全心全意地关爱每个学生,让学生愿意亲近,从而激发其潜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以形成有凝聚力和思想活跃的班级团队,进而真正增强自身的影响力。 以上为个人几点认识,从某种意义上讲老师的影响力应该是教师全面素质的综合反映。“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为社会服务的最终目标,是为了促进人本身的身心素质的发展,是为了人类社会的生存幸福而服务的;同时,社会的要求也只有凝聚为人的个体的一种内在的、恒久不变的、优良的身心素质之时,教育的效果才会真正显露出来。这些都离不开老师对学生的身心发展与特征的了解和遵循。“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愿每一位教师都能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良好的言行品质和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老师的影响力,造就一代又一代的新人。 为曾经是学生,今日有做为的年轻人高兴。他们对社会的贡献,或许包含了成长过程中各种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的影响。也感慨万千地提醒自己,别把自己看得太重要,尽力、尽责而为吧。前面还有很多的、有影响的大师级别的人,会对自己的思考方式有影响。 参考文献: [1]查一路.每个人都有影响力[J].读者,2012,(1).(上接第27页)一问题,可提问不同的学生,引导他们讲出自己的想法,可得到不同的解决方法。再结合课程内容进行对比解析,附带可穿插旧的知识点,帮助学生加强记忆。在提问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注重循序渐进的引导,不要直接告诉学生最终的解决办法,要让学生从不知道,到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的过程中去思考,从无到有慢慢转变,培养起解决问题的思路。从而达到开阔学生视野,激发潜能,加强认识新知识点,稳固已经掌握的知识点的目的。 2、要适时表扬鼓励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是否有兴趣钻进去,取决于他是否取得进步。假如自己已经尽力学了,还是学不会,当然就很受打击,从而失去再坚持下去的念头。在教学的过程中,无论是提问,还是学生在问一些简单的问题,就应该适时捕捉他们取得的进步,要肯定并鼓励学生。让学生有信心去学,也就是说只要认真的学习,就能不断的提高。这样学生的兴趣不断加浓,就会更用功的去寻求进步,得到同学们,尤其是教师的认可。学生的好胜心,成就感,在教学中得到应用,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故意设置错误启发 教学过程中,程序的编写及演示过程中,应该把常见的错误给学生故意暴露出来。问题的解决通常情况下是出现了错误,寻求解决错误的有效方法。学生学习知识本就是要认识错误,得到如何纠正错误的方法。这样在代码书写及调试时,制造矛盾,激发对错误的认识并解惑。在容易出现错误的基本知识点,无论是新学的还是已经学过的,都要不失时机的在错误中提高。这样往往可以加深学生的印象,以后假如出现类似情况,他们也很快能够找到应对的方法。也可以在处理错误时把错误多样化,同样的环境,不同的错误又该如何应对,就起到了,举一反三的教学效果。 4、搭建课程总体项目 应用性课程就必然有自己的真正实用项目。在课程开始就给同学们规划一个大的项目,此后知识点的逐一展开就是逐步完成目标的过程。学习的各个章节可设置局部的小项目,明确目标。要遵循事物发展,由易到难,由小到大的规律,小项目进行排序,前面完成的就是后面要出现的基础,依此一环扣一环,逐层推进最终实现课程的总体项目。不然学生总会在学习中产生顾虑,到底学了有什么用,又用到那里。这样学生就会努力的向目标进发,有针对性的去提高,否则造成盲目学习,其效果可想而知。 5、教学过程让学生有轻松感 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在讲解单调的程序类课程时要有足够的幽默感,这样就能够调动的课堂气氛,使学生更专注于课程内容。其实教学就是一门独特的语言艺术,教学就是在教与学的交流中进行的,就要发挥教师的语言能力,感染吸引学生,轻松的完成知识点的讲解。往往有些教师就不注意这点,只知道埋头讲知识点,其实已经丧失了教学良机,也就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了。 (四)改变传统课程考核方式 当前多数高校程序应用类课程的期终成绩考核都惯用笔试来完成,即便有些学校也进行了机试,也不过是仅供参考而已。这样以来就使学生更注重理论的死记硬背,而不关心实际的应用,不会用程序解决实际问题也不影响自己的课程成绩。针对这种现象应该取消笔试,统一用上机考试来进行考核,所有试题来源于题库。题库里要有充足的题型及题量,题目不能来源于教材的例题,一定要作到变化。平时课程课内实训时就要灌输学生学习要以用为主的思想,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联想,不断提升学生的自觉能动性。为了更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也可将平时上机练习作为最终考核的组成部分。 三、结束语 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程序类课程在高校教学工作就显的尤为重要。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就必须达到教与学的紧密有效的结合,真正做到知识的学习与掌握并灵活的运用。由于学生对这类课程产生的恐惧或不安,就促使着我们教师就应该正确面对当前的教学是否需要改善。只有有效的看到缺点,才能更快的去纠正,更好的去教,更高效的去完成教学任务。 参考文献: [1]孙伟.程序设计课PTG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职业,2011,(36):104-105. [2]陈卫民.C#程序设计的教学探索[J].湖南城市学院学报,2011,(6):99-100. [3]马雪英,王桂平.以能力为导向的程序设计类课程教学体系[J].计算机教育,2011,(4):74-78. 看了“高级老师职称论文模板”的人还看: 1. 高级老师职称论文要求范文 2. 高级老师职称论文要求范文(2) 3. 老师副高职称论文格式要求 4. 发表的高级老师职称论文 5. 职称论文范文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采取模拟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探索提高空间。根据多年的管理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生学习层次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还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更加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是失去前进的动力。有多少人因为缺少自信而走向人生的低谷,又有多少人缺少自信而失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方式。
有些学生感觉学习很困难,感觉自己永远都做不到,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习,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例如,成绩差的,要求起点低一点,掌握最基础的要点即可;成绩好一点的,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成绩很不错的,除了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引导鼓励他们掌握更深的理论,为以后的升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不同的要求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感觉到我能学会、也能学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二、采取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动机的主动学习,其效果极好,因为主动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会忘,印象深刻,引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无动机的被动学习,那样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效果极不好,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不太好的中职生,学习效果更差。
所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作用,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采取一种适合现在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不免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使他们主动地在兴趣的海洋中遨游,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采取现场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是饭碗教育,而就业教育的实质是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理论服务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而现在传统的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也就是说,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值三者之间并不是统一关系,而是相互脱节,已无法培养出专业型高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以为应该采取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代之以任务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的“教学做合一”。任务(项目)式教学指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不断联系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现场实训,为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分成小组工作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五、采取模拟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以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职业教学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多方面着手,因为教学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但实际上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接纳、学习、研究”。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网络学习的机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设计具有个人特点的新课改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显著的效果。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史义城,刘其伟,曲锋,刘晓云.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3]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试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今年,在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下,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队伍 职业道德 公正廉洁
检察队伍的道德状况,将对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权威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检察队伍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还要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检察队伍还是存在司法道德意识淡漠,司法腐败严重的现象,对检察队伍、检察机关的声誉和尊严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今年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司法道德观念、司法道德行为和司法道德品质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对检察职业道德的科学认识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对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功效等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准则。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是维持法律职业生涯,保持良好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就离不开对检察官职业特性的把握,检察职业道德不同于普通的道德规范,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检察官的职业特殊性使检察职业道德和其他司法职业职业道德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一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责任性,法律赋予了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职能,其根本使命是“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官的行为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维护。如果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用更强的责任感约束自己,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
二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示范性,检察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有事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这就决定了检察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司法工作能否廉洁高效的运行。换句话说,作为监督者,人民自然而然的对其的要求更高,如果人们无法从“监督者”那里得到足够让人信服的信息,对于司法工作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司法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内容设置上应该更科学和规范,要求上应该更合理实际。
三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但作为检察官其道德规范应该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将道德规范与法律和党纪纪律相挂钩,使其产生更强的规范性。
由此可见,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公众对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中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自身形象的综合评价,也是检察官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认同,是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各种法律、社会关系,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今年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对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新的规定:一是强化“公正”理念,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二是铸造“忠诚”品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三是树立“清廉”意识,廉洁从检进一步自觉;四是倡导“文明”观念,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要求既说明了检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对检察队伍的基本要求,也对新时期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深刻内涵的探索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限于对检察职业道德的讲授,而是要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寓于检察工作实际中去,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相比,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其独特而深刻地内涵,只有把握住其内涵,才能使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检察官岗位上的教育,是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具有长期性,不能够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者是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讲授,而是更高层次的检察官职业素养的培养。
其次,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复杂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有实用性,教育目的要有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而难以保证系统的学习时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都有悖于国家对于检察官职业道德的高要求。因此,就决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应该做到入脑入心。
第三,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更高性。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检察干警,这一岗位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教育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因此对于它的要求和约束大大高于社会上的一般职业,这也决定了它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职业道德和普通伦理教育,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约束力和更强的影响力。
三、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正是基于检察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唯有不断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改变传统,倡导新观念教育
现阶段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不少县市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往往使人有“假大空“的感觉;二是教育方法落后,尤其是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做过场,是教育缺乏针对性;三是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一套完整、长期性的计划,往往是上面开展什么活动,下面就照搬做法,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零散,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只有学习文件、举办报告会等单一方式,这些方式都注重说教而缺乏打动人心的能力,而且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要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只有首先在观念上突破了,重新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道路。
(二)引入心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如果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协调发展,即保持健康的心理过程,则能使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当前,检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正是缺乏了对检察官心理的了解而是教育效果难以发挥。
当前,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奖惩并行,忽略了职业情感的培养,是检察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难以使职业道德的认知内化为内心的固有特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教育、监督、激励、惩处的同时,更加着眼于检察官强化自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观念,通过及时干预有风险预兆的检察官的心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通过营造出良好的职业环境,来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自励自律的职业情感,是检察官们能够自发的遵守检察职业道德。
(三)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
所谓风险防范机制就是通过主客观方面查找研究如何消除和避免科技成果和社会成果所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和危害。这也是近年来西方新兴起的一门跨学科边缘科学。对风险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规避风险。法律风险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如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有可能因为超过道德底线而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通过查找检察职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知水平,端正对法律风险的态度,通过开展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反腐败教育等方式,激发其对检察官职务犯罪多侧面的思考,达到风险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检察职业道德评估机制,提高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参与性
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更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需要受教育对象的参与才能使教育更具效果。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使检察官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言论,协调自身的人际关系。通过评价、激励、说明、榜样或示范等形式,以唤起检察官内心的责任感和义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一套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在内的科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运用评价式教育方式进行道德的培养。
把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实践活动,显示了作为法律职业人的检察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已经提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台湾学者史尚宽说过:“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高检院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使检察人的道德操守上升到系的高度,使广大检察干警能够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兼论高职教育论文
论文摘要:高等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实现,必须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学生职业能力主要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健能力构成。以就业为导向的高等职业教育,其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需要变革现行的人才培养模式、办学模式、教学模式和能力评价模式,从市场和企业的要求出发,全面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满足和适应学生就业以及发展创新的需要。
论文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 就业导向 职业能力 办学模式
高等职业教育必须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积极为现代化建设培养和造就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应用性人才。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目标的实现.其落脚点是使学生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工作岗位和社会发展要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率。从现实来看.高职生的就业情况并不理想。据教育部的统计资料显示,截至2004年9月1日,2004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为73%,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3%,其中研究生就业率为93%,本科生就业率为84%,高职生就业率仅为61%,虽比2003年同期增加了6%,但就业形势依然十分严峻。2005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将达到338万人,比2004年增加58万人,高职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就业目标的实现需要多方面的条件,对高职教育来说,要实现以就业为导向,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必须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使学生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能力、从业能力、岗位适应能力和发展创新能力。
一、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构成
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大量有较高职业能力的高技能人才,高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经营、管理、服务一线工作的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型人才,以适应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现代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高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高职生职业能力是指从事现代职业的能力,是心理、知识、素质、技能等在职业活动中的外在综合表现。
高职生职业能力由基本能力、专业能力和关键能力构成。基本能力是指从事社会职业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的、通用的能力,它具有在社会不同职业和岗位之间普遍的适用性、通用性和可迁移性等特点,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从业能力,包括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自理和自律能力、责任感、诚信度、计算机操作能力、基本的判断能力和辨别能力。随着经济的全球化发展和对外交流的日益加强,外语能力将成为高职学生必备的基本能力。
专业能力是指适应职业岗位的能力,这是作为一名岗位技术人员所必备的能力,主要包括专业岗位知识、工艺流程掌握程度、工艺熟练程度、实践操作能力、检查维修技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及新设备的应用能力和推广能力等。
关键能力也称核心能力,是指一种可迁移的、从事任何职业都必不可少的跨职业的关键性能力,这是学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技术进步、岗位变换以及创业发展等必须具备的能力。关键能力概念由德国劳动力市场与职业研究所所长梅腾斯在1972年向欧盟提交的一份报告《职业适应性研究概览》中提出,1974年他又在《关键能力—现代社会的教育使命》一文中对关键能力作了系统论述。在德国,比较有影响的是联邦职教所与西门子公司合作开发的“项目与迁移培训”对关键能力的定义和凯泽等人提出的概念。前者把关键能力分为5个方面,即组织和执行任务的能力、交往与合作能力、学习技能和思维能力、独立性与责任感、承受能力;后者认为关键能力包括明确主题的能力、独立性与参与能力、团体或社会能力、系统和方法能力、反省能力。1979年,英国继续教育处制定了一份文件《选择的基础》,第一次对英国职业教育中的关键能力作出了明确规定。这份文件把关键能力概括为H项,即读写能力、计算能力、制图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研究能力、处理事物的能力、独立能力、动手能力、个性的和道德的素养、物理环境和技术环境。1992年,英国国家职业资格委员会在进行国家职业资格考核中,把6项关键能力分为两类,一类为强制性能力(包括通讯能力、计算能力、信息技术),另一类为选择性能力泡括问题解决能力、个人能力、现代外语能力)。美国劳工部在《关于2000年的报告》中指出,未来的劳动者应具备5种关键能力:处理资料的能力、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系统看待事物的能力和运用技术的能力。澳大利亚也对劳动者提出了必须具备的关键能力,包括收集、分析和组织信息的能力,交流信息的能力,计划和组织活动的能力,与工作伙伴合作交流的能力,运用数学和基本技巧的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运用科学技术的能力。结合我国的实际,借鉴国外主要发达国家关于关键能力的认识,可以将关键能力归纳为以下方面: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包括合作能力、沟通能力、交往能力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分析问题的能力、处理问题的能力、运用科技的能力等;心理承受能力,包括自信心、独立性以及适应环境、承受挫折和风险的能力等;组织管理能力,包括预测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判断力、决策能力、设计能力、协调能力、经营能力、管理能力等;发展创新能力,主要包括想像能力、思维能力、进取心、上进心、毅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等。 综上所述,可以将高职生职业能力构成归纳如表1.
二、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生职业能力培养
(一)人才培养模式: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
能力本位培养模式是把影响活动进行的个体的内在品质即能力作为教育目标,把教育的目标指向受教育的人本身,注重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和能力提高,因而适合高职生现代职业能力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培养和发展能力比获取知识更重要。高职生职业能力的培养要超越和突破知识本位观,实现由知识本位向能力本位的转变,建立以人为本的能力观,实现学生个性和能力的综合发展。要实现这一转变,需注重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坚持人文教育与专业技能培养相结合。人文教育一直是高职教育的薄弱环节,实现以能力为本位,要求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人文知识,克服片面强调专业教育和岗位技能培养的狭隘能力观。二是坚持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相结合。职业能力的培养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特别是作为一个现代职业人,要有广泛的知识面,要具有不断进行知识更新和发展创新等其他能力,这些知识与能力的培养,仅仅依靠课堂教学难以完成,只有与课外活动如第二课堂、生产实践、社会实践等结合起来,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三是坚持理论知识学习与实践技能培养相结合。现代职业人必须具备综合的知识和技能,狭隘的能力本位观往往单纯注重技能的培养而忽视全面知识的学习和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知识面窄,能力单一,出现专业能力强、基本能力差、关键能力缺乏的现象,因而后劲不足,不能适应现代技术升级和岗位变换的要求,在就业岗位上只能做一些机械性的、固定的、程度化的工作,其管理能力、发展能力、创新能力不强,经济意识薄弱,不能满足现代企业和经济发展要求。现代能力本位观是一种广义的宽泛的能力观,要求既注重专业技能、岗位技能的培养,又注重知识面的拓宽,同时加强思想素质、心理素质、交往能力、合作能力的培养,在各种综合知识技能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综合职业能力。
(二)办学模式:实现由学校单一培养向校企结合转变
高职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必须走校企结合之路,实现“订单”培养的新机制。校企结合模式是校企双方根据产业结构、技术结构、企业发展、市场需求等方面的需要,共同研究专业设置、培养目标、人才规格、教学计划、课程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以及共同承担相应的教育管理工作。高职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必须以满足企业的需求为基本原则,因而以能力为本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企业的参与十分重要。企业为高职“埋单”、提供就业岗位,理应参与学校的办学,这一点在国外一些发达国家早已实行,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校企结合这一办学模式有利于使高职人才培养更具针对性、导向性,有利于高职院校和企业的资源共享,弥补当前高职院校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所必需的实训基地之不足,有利于充分利用企业的人才优势,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和从业能力,弥补当前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之不足。
(三)教学模式:实现由传授型向参与型转变。由刚性向柔性转变
以就业为导向的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必然要求变革教学模式。现行的教学方式注重教师的传授,习惯于教师唱独角戏,学生参与少,不注重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显然不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来看,存在着脱离企业和市场要求的现象,使教学导向出现偏差,不利于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的培养。现行的教学管理方式是学年制,刚性强,柔性差,对学生管得过严,学制固定,考试机械,教学计划刻板,不适应市场和现代企业对人才的要求特点,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职业能力培养。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表现在教学方式上应该是师生互动,共同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学生的想像力、独立性、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从市场和企业所需岗位人才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出发,结合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目标和职业生涯发展的实际来组织教学、开发课程、安排教学内容,不仅使学生掌握专业职业技能,而且使专业职业技能以外的其他基本能力和关键能力得到培养和提高;在教学管理上,根据企业用人的波动性特点及其与学校教学管理难以吻合的实际,实行柔性化管理,推行弹性学制和学分制,允许工学交替,巩固学生的基本能力,加强学生的专业能力,发展学生的关键能力,实现市场、企业、学校、学生几方面共赢。
(四)能力评价模式:由单证制向双证制、多证制转变,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评价平台
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能力评价模式,应最大限度地反映学生的能力水平,充分满足学生的就业需要。这就要求学校及其他相关部门要以实施职业资格证书为切人点,推动学生评价模式的改革,建立职业技能鉴定所(站),不断完善以能力为基础的职业资格证书体系,充分反映就业的实际需要,用先进和适用的评价技术和管理技术来评价、鉴定学生的职业能力,同时要认真考虑学生职业生涯发展需要,为学生在就业岗位上的成长开辟更为广阔的道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单证制(毕业证)已不适应企业和市场对高技能人才的要求,双证制(毕业证+职业资格证)也必然会随着社会的发展向多证制转变。因此,高职院校要通过改革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方式和评价模式,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内容等方面与职业技能鉴定接轨,构建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和评价平台,逐步提升高职生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等级,扩大获得职业资格证书的领域,力争使绝大部分学生毕业时能拿到多个职业资格证书,以促进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顺利就业。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将为他们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奠定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职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摘 要: 当前中职教育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非常薄弱,本文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加强中职教育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结合具体实际,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育人氛围。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对策
一、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薄弱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将为他们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奠定基础。然而在现实中,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又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方面,也一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为什么当前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非常薄弱?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
1.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深。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学校特别重视抓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有的领导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并不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和中心工作,只是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由政治课教师上上课就行了,等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在实践中再去学习怎样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也不迟。在这种认识思想的指导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自然就不会落到实处,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好。
2.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波及校园。在实际的社会生活当中,市场自身的缺陷和不平等不断暴露。比如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市场原则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导致了人们交往行为的工具化,个人私利与社会功利的冲突与矛盾、道德裂变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极大地腐蚀了各行各业的职业原则。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社会,这些消极影响不可避免地传入校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单一,缺乏实效性。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德育课内容。像其他的德育课一样,学校通常采用课堂教学的手段,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而且课本上的内容与学生接触到的社会现象有很大的出入,他们总是能举出很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的反面事例,这样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就很难被学生接受。
二、加强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加强中职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除了要提高重视程度以外,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渗透到德育的第一课堂。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渠道,要合理设置德育课程,改革政治课教学,切实有效地发挥这一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学校应该针对职业中专学生的不同层次和特点,以及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进行改革,打破以学期为期限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模块化教学,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还应该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职业特色,将就业教育贯穿于系统学习的全过程。学生从进入校门开始,关注就业前景,从形成职业概念,具有职业意识,到培养职业理想、职业态度,掌握职业技能,从而规划职业生涯。就业指导课除课堂讲授外,邀请校内外的专家、企业家、有成就的校友等知名人士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剖析就业方而的热点、疑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努力成才的意识,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通过举办模拟招聘、简历制作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能更好地接受职业指导教育。还可以采取德育系列讲座等灵活的教学形式。总之,要把德育作为学生的一种能力来培养,并在实践中锻炼巩固。
此外,其他学科教学也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从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出发,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等等。
2.结合具体实际,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在开展诚信教育时,我们必须针对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一要注意多种教育方式的结合。学校可以借鉴某些高校的做法,开展学生诚信宣誓,签署主题为“倡导诚信风气,塑造信用形象”的学生信用档案联名书,为学生建立“信用档案”等教育活动,搭建一条校园与社会之间信息通道。还可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讲座、征文活动、辩论赛,成立道德法庭,组织对现实生活诚信状况的调查活动等进行诚信教育。二要把诚信教育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针对中职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所遇到问题,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诚信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在点滴小事中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坚持以诚实守信为学习、生活、交友的准绳。这就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做耐心细微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减轻各种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挑战,保持乐观、向上、健康的精神状态,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从而切实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三要开展诚信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诚信教育的社会实践即是在社会活动中去锻炼、陶冶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诚信行为习惯。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要突出丰富多彩性: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如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可以突出不同的主题,如商业诚信、法律诚信、政治诚信等;可以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诚信、体验诚信、养成诚信的习惯。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参观“信得过”商店、“讲信誉”种子店,以及讲诚信促发展的企业,访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从中学习讲诚信的好思想、好作风;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不守信用害人不利己的案例,从中借鉴不守信用给他人、企业、社会与个人带来的危害,等等。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要务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纸上谈兵;要从细微处入手,加强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和诚信行为习惯的锤炼,通过社会实践使他们都认识到,诚信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只有践履诚信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3.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育人氛围。德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者应该首先起到让德育工作说话的作用,确定“德育为先”的指导原则,要实施德育全员化的战略。确保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都是德育资源,处处都是德育阵地。德育工作不但要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而且要细致深化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倡导主体德育,实施德育内容职业化。要将理想前途教育摆在德育工作之首来抓,同时要将理想前途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指导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可以重塑学生信心,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充满憧憬;要积极倡导主体德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德育的主体,落实“德育内容由学生设计,德育过程由学生参与,德育评价由学生检验”,积极开展能提供学生展示个性特长平台的活动,制定发展性的鼓励性的“学生综合测评体系”,鼓励学生进步;同时要将养成教育和制度教育与企业文化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学习各名企业的《员工手册》,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对员工道德要求、行为规范要求,树立起职业意识。德育工作者还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内各种媒体对中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感染性。德育工作部门应积极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创建正面社会舆论环境,旗帜鲜明地倡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积极宣传和渲染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中的积极因素,开展“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优秀毕业生成才之路展播”,编印《本校优秀毕业生成才先进事迹册》等一系列活动,以使广大师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并引导中职学生自觉地抵制庸俗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将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实现建立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真正达到个人和社会双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职教育论文范文
《职业教育浅析》
摘 要:职业学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场所,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社会主义建设接班人的重要基地,为科教兴国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要完成这个任务,必须要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也是新时期推进高教事业全面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任务。高校教师肩负着为祖国的明天培养高级人才的重任,教师能否做好本职工作,教学能否收到良好效果,方法固然是重要的,但教师的教学态度、职业道德和个人修养等,都会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世界观的形成和培养产生很大的影响。
关键词:个人状况 职业教育作用 现状 生源 建议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4)05-0168-02
走上工作岗位后,凭着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我积极向上、努力进取,认真学习理论,钻研教材,认真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为学生学习设想,言传身教,一心扑在教学上,辛勤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教学成果,受到学生的爱戴和尊敬。我在工作中注重掌握学生基本情况,了解学生思想,在与学生交流、解答疑问的过程中,提高自己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带领学生成长的过程中,自己也取得了进步。同时大量阅读教育类书籍,为提高自己的实际工作提供理论指导,从更高的层次上对教育问题有更深刻的认识。
从小事做起,多改变自己,少埋怨环境,用积极地态度工作:多抢挑重担,少推卸责任。学生的一次进步,家长的一次感谢,同事的一次赞许,都给我莫大的鼓舞。因为我一直从事的是职业学校的教育工作,因此对职业教育有着以下的一些认识:
一、经济发展以教育为基础,教育水平的提高,促进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教育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是长期的、潜在的和综合性的,能为经济发展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以及各种专门人才。教育的发展状况直接决定着一个国家劳动力知识存量的多少、国民素质的高低。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大业的组成部分在经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1.职业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
教育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主要是通过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科技进步而推动经济的发展。职业教育恰恰在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中有其他类型教育所不具备的功能,即可把具有普通文化素质的劳动者培养成为掌握某一行业技能的专门人才,使职业教育成为与经济发展联系最密切、作用最直接的教育类型。简单来说,职业教育可向经济社会提供能掌握和运用先进生产技术的高素质高技能的专门人才,进而丰富社会的物质基础,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2.经济发展和职业教育的关系
经济发展是教育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经济发展的水平制约着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制约着教育结构和教育体制,,教育作为社会延续和发展的工具,必然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特别是要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作为与经济密切相关的职业教育更是明显突出。人力资本是推动国家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政府教育投入的增加促进了人力资本形成以及技术创新的速度,进而推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而经济的持续增长又为教育的投入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并激发了教育投资的进一步增加,可以说经济发展与职业教育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循环关系。
二、职业学校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中等职业学校的发展面临着诸多的问题,从本质上说,是经济和社会矛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反映。就目前看,一方面许多职业学校招生难、毕业生就业难;另一方面社会急切呼唤高水平的职业教育,企业苦于找不到理想的技术人才,许多有教育需要的人也寻不到理想的学习场所。这表明:有效需求不足和供给不优的问题同时存在。这是制约当前职业学校发展的根本性问题。而职业教育的发展,受社会大背景的影响,同时自身发展存在各种问题:
1.职业学校社会认可度不高
社会歧视导致职业院校学生的心理压力较大。职业院校的学生都将学历歧视放在第一位。普高热的冲击。就业形势的严峻,加剧了人们对学历的追求,读大学成为大多数人认为求得好职业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我国高等教育也迅速发展各种专业,高中毕业生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大大增加,加上一般高校逐年扩招,高职院校也打通了对高中生的招生渠道,多种社会力量都为普高毕业生提供了宽松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条件,不少家长对升学形势盲目乐观,认为现在就是把孩子送入高中、再进人大学的大好时机。因此不少家长不愿意把孩子送到职校就读,以及一些学校自身管理的疏漏导致声誉下降,也是导致生源日益枯竭的一个重要原因。
2.学生厌学数量居多
职业学校学生大多在初中学习、纪律双差。经历中考失败的打击而产生强烈的厌学心理,学习动机、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不同程度存在问题,更缺少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少学生抱着混文凭的想法走进职校。厌学情绪不仅制约学生的发展,也困扰着职业学校教师,不少教师由此产生职业倦怠感。
3.专业不专,特色不特
随着社会发展,一些传统优势专业的地位受到挑战,一些新兴、弱势专业还没有形成特色和一定的影响力。目前就业看好的汽车维修与驾驶、数控机床、挖掘机培训,护理学等专业根本没有软硬件设施,甚至没有办学资质;而联合办学又是需要条件的,实质上是帮助别的学校招生办班,这些都影响到学校的特色发展与整体竞争力。就业形势严峻。一方面,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对用工的实际需求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而学校的发展却跟不上经济的发展步伐,企业需要具备更高科技水平的技术人员,而职业学校毕业生对此几乎无法胜任。另一方面,技术含量型企业比例偏少,就业准入门槛较低,出现了职专生与非职专生同工同酬现象,无法显示职专生能力优势,也影响了上职教的积极性。就业出路的困难,是职业学校遭冷遇、招生困难的一个直接的主要的原因。
三、改革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认识,转变观念
2.完善制度,创设有利于技术人才培养的良好社会环境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
首先,提高教学和就业质量。发展职业教育,需要学校进一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苦练内功,不断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学校既要拓宽就业渠道,保证出口畅通;既要加大外联力度,又要狠抓质量管理,真正把学生培养成最受企业、用人单位欢迎的并且具有吃苦耐劳精神、遵纪守法意识并能熟练掌握一门或几门实用技能的人才。
其次,拓宽办学思路,实施产教结合。实行联合办学,推行“订单”培养。学校根据行业企业提出的岗位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按照行业企业的要求组织教学活动,为企业提供职工培训、技术咨询等服务。
再次,着力搞好师资队伍建设。师资水平是衡量职业学校办学实力和水平的重要条件,要以提高实践技能水平和师德素质为重点,建设一支专业理论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专兼结合、相对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尤其应当加强专业学科带头人的培养。“双师型“教师除具备教师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外,在能力和素养方面还有特殊要求:一是行业职业道德。“双师型”教师除熟悉并遵守职业道德外,还要熟悉并遵守相关行业的职业道德,并通过言传身教,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业职业道德,自觉按照行业职业道德办事。二是行业职业素质。必须具备宽厚的行业职业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实践能力,具备把行业职业知识及实践能力融于教育教学过程的能力。三是组织管理能力。要懂得企业行业管理规律,具备指导学生参与企业行业管理的能力。四是协调交往能力。“双师型”教师要自觉按照竞争规律、价值规律办事,具有较强的交往协调能力。五是创新能力。要善于接受新信息、新知识、新观念,主动适应变化的新形势,具有良好的创新精神。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采取模拟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探索提高空间。根据多年的管理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生学习层次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还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更加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是失去前进的动力。有多少人因为缺少自信而走向人生的低谷,又有多少人缺少自信而失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方式。
有些学生感觉学习很困难,感觉自己永远都做不到,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习,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例如,成绩差的,要求起点低一点,掌握最基础的要点即可;成绩好一点的,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成绩很不错的,除了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引导鼓励他们掌握更深的理论,为以后的升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不同的要求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感觉到我能学会、也能学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二、采取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动机的主动学习,其效果极好,因为主动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会忘,印象深刻,引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无动机的被动学习,那样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效果极不好,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不太好的中职生,学习效果更差。
所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作用,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采取一种适合现在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不免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使他们主动地在兴趣的海洋中遨游,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采取现场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是饭碗教育,而就业教育的实质是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理论服务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而现在传统的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也就是说,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值三者之间并不是统一关系,而是相互脱节,已无法培养出专业型高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以为应该采取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代之以任务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的“教学做合一”。任务(项目)式教学指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不断联系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现场实训,为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分成小组工作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五、采取模拟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以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职业教学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多方面着手,因为教学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但实际上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接纳、学习、研究”。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网络学习的机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设计具有个人特点的新课改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显著的效果。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史义城,刘其伟,曲锋,刘晓云.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3]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试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今年,在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下,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队伍 职业道德 公正廉洁
检察队伍的道德状况,将对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权威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检察队伍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还要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检察队伍还是存在司法道德意识淡漠,司法腐败严重的现象,对检察队伍、检察机关的声誉和尊严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今年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司法道德观念、司法道德行为和司法道德品质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对检察职业道德的科学认识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对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功效等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准则。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是维持法律职业生涯,保持良好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就离不开对检察官职业特性的把握,检察职业道德不同于普通的道德规范,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检察官的职业特殊性使检察职业道德和其他司法职业职业道德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一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责任性,法律赋予了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职能,其根本使命是“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官的行为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维护。如果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用更强的责任感约束自己,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
二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示范性,检察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有事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这就决定了检察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司法工作能否廉洁高效的运行。换句话说,作为监督者,人民自然而然的对其的要求更高,如果人们无法从“监督者”那里得到足够让人信服的信息,对于司法工作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司法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内容设置上应该更科学和规范,要求上应该更合理实际。
三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但作为检察官其道德规范应该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将道德规范与法律和党纪纪律相挂钩,使其产生更强的规范性。
由此可见,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公众对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中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自身形象的综合评价,也是检察官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认同,是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各种法律、社会关系,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今年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对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新的规定:一是强化“公正”理念,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二是铸造“忠诚”品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三是树立“清廉”意识,廉洁从检进一步自觉;四是倡导“文明”观念,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要求既说明了检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对检察队伍的基本要求,也对新时期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深刻内涵的探索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限于对检察职业道德的讲授,而是要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寓于检察工作实际中去,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相比,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其独特而深刻地内涵,只有把握住其内涵,才能使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检察官岗位上的教育,是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具有长期性,不能够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者是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讲授,而是更高层次的检察官职业素养的培养。
其次,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复杂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有实用性,教育目的要有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而难以保证系统的学习时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都有悖于国家对于检察官职业道德的高要求。因此,就决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应该做到入脑入心。
第三,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更高性。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检察干警,这一岗位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教育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因此对于它的要求和约束大大高于社会上的一般职业,这也决定了它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职业道德和普通伦理教育,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约束力和更强的影响力。
三、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正是基于检察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唯有不断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改变传统,倡导新观念教育
现阶段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不少县市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往往使人有“假大空“的感觉;二是教育方法落后,尤其是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做过场,是教育缺乏针对性;三是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一套完整、长期性的计划,往往是上面开展什么活动,下面就照搬做法,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零散,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只有学习文件、举办报告会等单一方式,这些方式都注重说教而缺乏打动人心的能力,而且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要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只有首先在观念上突破了,重新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道路。
(二)引入心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如果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协调发展,即保持健康的心理过程,则能使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当前,检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正是缺乏了对检察官心理的了解而是教育效果难以发挥。
当前,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奖惩并行,忽略了职业情感的培养,是检察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难以使职业道德的认知内化为内心的固有特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教育、监督、激励、惩处的同时,更加着眼于检察官强化自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观念,通过及时干预有风险预兆的检察官的心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通过营造出良好的职业环境,来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自励自律的职业情感,是检察官们能够自发的遵守检察职业道德。
(三)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
所谓风险防范机制就是通过主客观方面查找研究如何消除和避免科技成果和社会成果所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和危害。这也是近年来西方新兴起的一门跨学科边缘科学。对风险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规避风险。法律风险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如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有可能因为超过道德底线而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通过查找检察职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知水平,端正对法律风险的态度,通过开展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反腐败教育等方式,激发其对检察官职务犯罪多侧面的思考,达到风险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检察职业道德评估机制,提高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参与性
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更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需要受教育对象的参与才能使教育更具效果。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使检察官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言论,协调自身的人际关系。通过评价、激励、说明、榜样或示范等形式,以唤起检察官内心的责任感和义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一套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在内的科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运用评价式教育方式进行道德的培养。
把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实践活动,显示了作为法律职业人的检察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已经提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台湾学者史尚宽说过:“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高检院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使检察人的道德操守上升到系的高度,使广大检察干警能够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
目前,在我国的 教育 领域中,发展职业教育对于开发劳动力资源,实现教育公平,促进社会和谐有着重要作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职业教育的论文的 范文 ,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职业教育新常态
[摘要]职业教育是中国经济跨入新常态的重要基石,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新常态。以2014年6月召开的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为标志,中国职业教育进入了新常态。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特点,蕴含着两个新动力,催生着两个新局面。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仍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需认真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
[关键词]职业教育;新常态;含义;标志;任务
自2014年5月首次以“新常态”来描述当下的中国经济以来,“新常态”一词已经成为新闻媒体和社会各界关注、研究的高频热词。尤其是当年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做出了系统性阐述,提出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在国家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同时,职业教育必须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然也要进入新常态。
一、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含义
什么是“新常态”?从字面上看,“新”就是“有异于旧质的状态和性质”;“常态”就是平常的、正常的状态,也即时常发生的状态。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新常态就是凸显新特征,蕴含新动力,催生新局面。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呈现着两个新的特征。其一,职业教育发展从追求数量增长转为更为重视品质提升,从注重规模扩张转为更为强调内涵建设,由过去的更快更大转为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的更好更强。其二,创新发展成为职教发展的主旋律。面对新的情况和问题,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要进一步创新职业教育的思想观念、发展战略、发展模式、体制机制;要不断深化改革,适时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实现专业提升、产教深度融合;要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自身优势,主动为行业转型发展服务,主动为企业和社会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蕴含着两个新的动力。
首先,当前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正处于由经济大国向经济强国迈进的新阶段,随着我国经济步人新常态,经济增速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驱使社会加大技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比重,要求更加重视中高端技能人才的培养,要求职业教育今后更多把资源配置和工作中心转移到内涵建设上来,从而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着力提升技能人才培养质量。
其次,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能源革命蓄势待发,信息技术催生的教育革命对职业教育产生深刻的影响,职业教育信息化、平台化、在线化日益普及深化,这必将促进职业教育从职前延伸至职后,从职业岗位需求延伸到生活需求,从而形成全程化、多元化的职业教育。
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催生着两个新的局面。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职业技能人才的需求结构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为此,国家正努力打通从中职到研究生的上升通道,实施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衔接行动计划,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藉此,构建科学合理的职教体系,开创“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生动局面,这是其一。其二,实践证明,市场和社会决定着职业教育发展的方向,而社会资本则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源头活水。
这就要求有关单位和部门认真落实国家政策,进一步敞开社会力量办学的大门,积极推动社会力量兴办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形成多元化的办学格局。与此同时,职业教育也将更加对外开放,中外合作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扩大和深入。
二、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的标志
2014年6月23日―24日,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就加快职业教育发展作出重要指示,中共中央政治局、国务院在会前接见与会全体代表并讲话。这是时隔九年之后我国召开的又一次全国性的职教会议,会议前一天,《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公布,会议闭幕当天,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此次会议及其前后的相关部署,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体现了新时期中央关于职业教育的功能新定位、形势新判断、工作新部署。会议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全面阐述了现代化职业教育的新功能,回答了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一系列问题,上顶天,下抵地,范围广,力度大。会议的召开,意味着职业教育改革拉开了新帷幕,标志着新时期推动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顶层设计已经完成,由此中国职业教育走进了新时代,步入了新常态。
新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和人们群众的需要。会议认为,新时期职业教育不仅要为学生即将从事的职业做好准备,而且要使他们有自尊、有目的的生活。由此,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首先受益的是学生,其次受益的是职业教育体系本身。随着“抓职教就是抓经济、抓职教也是抓发展、抓职教又是抓民生、抓职教就是促就业”意识的逐步强化,职业教育必将迎来一个新的发展黄金期,这对于优化职业教育发展环境、完善现代职教体系必将产生重要作用,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和长远竞争力提升都具有重要意义。
三、职业教育进入新常态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压力与动力相伴,机遇与挑战相随。在旧习惯仍惯性运行下的今天,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必将面临不少新情况、新问题。能不能适应新常态,能不能让新常态逐渐走向成熟,今后要重点做好以下几点:
(一)处理好发展速度与质量提升之间的关系。
职业教育与其他事物一样,都是质与量的统一体,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这个统一体的主要方面是不同的。在过去一段时间,量的扩张是职教发展的主要方面;而在职业教育迈入新常态的今天,质的提高就成为主要方面。
由于我国职业教育起步较晚,又受到多种条件的束缚和制约,因而当今职业教育仍需追求一定的速度,保持适当的规模,过慢的速度,过小的规模,不是新常态的固有之意,但另一方面,当今职业教育发展的环境和条件都不同程度发生了改变,不以结构优化和质量提高为基础与前提的高速度,不仅不能够长久保持,而且会给自身发展带来危害。
新常态,发展要有新思路,要树立没有质量的发展是浪费,没有效益的速度是后退的意识,破除单纯追求速度、不重质量、不讲效益、不顾代价的思想,充分认识新常态下现代职业教育肩负的使命,坚持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努力以更高质量的职业教育服务于更高质量的经济社会发展。
(二)落实好2014年全国职教会议精神。
此次会议科学 总结 了近年来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 经验 ,进一步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方针政策、目标任务和重大举措,对新常态下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做出了全面安排和部署。会议的精神重在落实,贵在行动,现在要做的就是要以锐意进取、奋发有为的姿态,以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吃透精神,压实责任,把办好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职业教育改革发展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三)解决好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
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生产服务一线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职能,大力培养一大批新型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是职业教育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但同时,新常态下的职业教育,不仅要传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更要坚持立德树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 入职 业教育的各个环节和方面,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积淀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把学生的品行操守看得比一纸分数更重要,把学生的人文素养看得比考试成绩更重要,把育人看得比育才更重要。教育将不再以“分”为向导,以片面追求教育的GDP为目标,而是基于“人”的哲学考量与追问,把培养一个个精神独立、人格完整、品德高尚、懂得担当,能够自食其力的合格公民作为己任。
(四)构建好科学合理的现代职教体系。
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的联系最为密切。为适应经济新常态,必须要构建科学合理的职业教育体系。
一是创新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技能人才成长“立交桥”。通过推进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建立从初级到高端的技能人才完整培养链条,畅通各类技能人才成长成才 渠道 。
二是提高师资队伍水平,深化师资培养改革。坚持把师德教育摆在教师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不断提高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建立教师动态管理机制,实施名师培养计划,大力提升双师型教师所占比重。
三是统筹发展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使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使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建立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之间学生的双向流动机制,大力推动一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发展。积极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立职教培训公共服务平台和实施社区教育发展计划,加快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的开放衔接。
四是优化职业教育空间布局,科学安排资源配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打造品牌、突出特色、提高质量效益为目标,按照依法治教、有序发展、先易后难、整体推进的原则,合理安排职业院校区域布局、城乡布局。
围绕国家产业发展规划,结合各地自身实际,进一步整合教育资源,努力促进职业教育健康协调可持续发展。
浅析职业教育信息化
摘 要:将传统职业教学方式与现代信息化的职业教学方式进行对比,充分介绍了信息化之后职业教育发生的变化。提出信息化课堂与实训教学中利用多媒体的方案,展望了未来信息化职教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信息化;职教教学改革;多媒体课堂;多媒体实训教学
随着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爆发,计算机、网络逐步进入千家万户,而职业教育也逐步走进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多媒体技术、 网络技术 以及虚拟现实技术等与课堂相结合,展现出在传统教学模式中无法实现的教学过程,人们所熟知的职业教育在新技术的引领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一、信息化引领的改变
传统教学中,教师讲述、教师提问学生回答以及分组讨论等是常见的教学手段。信息化职教教学则引入了更多的教学方式。
情境式教学:无论是哪门学科,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永远的话题,所以上课的前几分钟导入环节才显得尤为重要。信息化可以为学生创设逼真的学习情境,大场景导入以吸引学生的兴趣,还原真实的操作过程,帮助学生获得示范性的知识。
启发式教学:幻灯片、音视频的运用提供了直观形象的素材。学生对于这些感官信息的理解能力要远远大于对数字、文字等抽象事物的理解。信息化使得教师在与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可以对其中的难点和不同观点进行引导,通过提供在线答疑和参考资料等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训练学生的分析总结能力。这种启发式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
发现式教学:在许多实训课或者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中,学生往往根据教师的示范在具体的设备上操作练习。过程单一,且容易受到设备数量的限制。随着新技术的发展所开发出来的许多多媒体教学软件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良好的人机交互让学生可以自主学习,通过犯错、错误反馈、错误纠正的过程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
二、信息化的课堂教学
在多媒体越来越普及的现在,大部分学校已经为每一个教室配备了信息化的设备,课堂教学也在向信息化转型。但是大部分职业学校的教师对多媒体的应用还停留在使用一个简单的ppt代替板书,或者简单播放一段视频上。如何利用信息化设备的优越性来提高教学质量是每一个职业学校教师需要研究的问题。
教学用的ppt或者flash课件是信息化课堂的重要体现之一。课件可以把文字、音视频、动画、小游戏、网页等多媒体元素融于一体,从而帮助师生更好地理解重点、克服难点。课件不是书上内容的生搬硬套,不是把板书从黑板上简单移到电脑上。通过对多媒体素材的适当选取与呈现形式的适当安排,可以不时地刺激学生的感官,引起他们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现在,越来越多的教师学会精心设计课件,以学生的视角安排学习流程,充分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视频的应用是信息化课堂的直接体现。许多学生无法亲身经历的场景可以通过视频来展现,因此,有许多老师喜欢用视频来创设学习情境。也有一些实训课的老师,将实际的操作过程播放给学生看,从而代替实际的演示,解决了人多看不清,无法重复演示的问题。更有学校将视频与网络摄像头相结合,将企业引进校园,直接将企业现场视频转入课堂,由专家现身说法,为学生答疑解惑。
除了视频之外,多媒体教学软件的应用也是传统课堂中没有的。计算机的普及导致各种仿真软件层出不穷,由于市面上大部分的软件偏重于实际应用效果而不是教学,专门针对教学的软件也逐步被开发出来。教学软件的优势在于辅助教师的课堂教学和学生的自主学习。完备的帮助系统几乎可以完全取代教师的功能,优良的交互性能可以将仿真现实环境的图像、声音、语言等通过人机接口作用到用户的感官,再针对用户的反应做出及时的反馈,形成一个封闭的循环,用户可以通过不断地使用软件获取知识,加强技能的练习。
另外,教学软件也打破了传统课堂链式的教学流程,不同学力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的模块学习。在一堂课结束之后,学习进度可以保存,以便之后继续。而学习的效果也可以实现即时的评价并反馈给学生与教师,让学生可以及时纠正自己的错误,也让教师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学习情况有充分的了解,以便采取相应的 措施 因材施教。在最后进行课程评分的时候,也实现了过程性评价,不以一次考试决定成绩。
最后,网络的普及将课堂从教室延展到了课外。不仅教师有教案,学生也开始有学案,在上课之前就了解课堂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课堂的反应能力。网络通讯软件的使用使得师生之前再无隔阂,师生实现网上交流,答疑解惑、畅所欲言,网络对收发作业也提供了便利。
三、信息化的实训教学
大多数理工科科目都有理实一体化课程,在实验室中通过实际操作锻炼技能。在传统实训教学中,一般理论部分先由教师讲解,然后教师演示,最后学生自行操作练习。其中暴露出来许多的问题,例如,理论部分学生理解不够透彻;在演示的环节由于学生数目众多,难以做到人人看得清楚明白,且几乎不可重复;在练习的时候又容易受到设备台套数的限制,一旦学生遇到问题,教师无法及时做出响应。
信息化的实训教学通过引入多媒体的手段解决了这些问题。教师可以制作一个简短的课件,利用动画、视频等资源讲解抽象的概念。在演示阶段,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可以代替教师展示操作的全过程,清晰直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看见,并且可以反复播放。仿真软件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生操作不熟练、设备台套数不足的问题。一部分学生可以首先在仿真软件上练习,熟练的学生再到设备上实际操作,大大提高了教学的效率,降低了出错概率。除了解决传统教学中暴露出来的问题,“数字”还为实训教学带来许多新的变化。由于教学软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代替教师的工作,学生的学习与操作过程变得更加具有灵活性。集中体现在:
构想性,学生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 想象力 进行创新,实训教室变成为每一个学生量身定做的课堂,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及时得到需要的辅助指导;
重复性,操作过程通过软件的适当引导形成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每一次循环学生都可以反省,自己把握自己练习的进度,在反复的练习中不断提高;
协同性:通过人机交互、人人交互,学生交流的对象不再限制于教师,学生可以理解虚拟用户的需求,许多项目可以设计成必须具备协同操作能力才能完成的训练。
信息化进入职业教育的领域对探索和发展现代教育思想、提高教育技术水平、改善实验实训环境、优化教学过程、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职教教学信息化也有很长的路要走。如何加强网络资源的建设,建立起学校之间可以共享的教育资源平台;如何进行教学平台的设计,推广教师空间与学生空间的普及,让师生之间的交流如同使用微博一样成为习惯;一些先进的技术,例如,半实物技术、虚拟技术正在蓬勃发展,其成本投入相对也比较庞大,要不要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如何将这些技术引入职业学校?许多问题还有待进一步探讨。在信息化技术的推动下,职业教育还会向网络学校、虚拟教育等方向发展,职业教育也会更加完善。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将为他们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奠定基础。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中职教育论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
《关于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思考》
摘 要: 当前中职教育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非常薄弱,本文分析了其原因,并提出加强中职教育中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结合具体实际,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育人氛围。
关键词: 中职教育 职业道德教育 对策
一、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薄弱
对于中等职业学校来说,对学生进行一定的职业道德教育,使其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素质,将为他们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奠定基础。然而在现实中,中职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又是一个常常被忽略的方面,也一直没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为什么当前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非常薄弱?我认为原因主要有三点。
1.学校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认识不深。职业学校培养的是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所以学校特别重视抓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有的领导认为职业道德教育并不是学校教育的重点和中心工作,只是作为德育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而已,由政治课教师上上课就行了,等学生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在实践中再去学习怎样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也不迟。在这种认识思想的指导下,对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自然就不会落到实处,效果自然也就不会好。
2.市场经济对职业道德的消极影响波及校园。在实际的社会生活当中,市场自身的缺陷和不平等不断暴露。比如说在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前,市场原则向各个领域的渗透,导致了人们交往行为的工具化,个人私利与社会功利的冲突与矛盾、道德裂变在各行各业的职业道德方面表现得更为突出,极大地腐蚀了各行各业的职业原则。学生通过各种途径接触社会,这些消极影响不可避免地传入校园,影响着学生的思想。
3.学校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单一,缺乏实效性。根据教育部的规定,《职业道德与职业指导》是新生入学第一学期的德育课内容。像其他的德育课一样,学校通常采用课堂教学的手段,都是教师讲、学生听的方式,而且课本上的内容与学生接触到的社会现象有很大的出入,他们总是能举出很多通过各种途径了解到的反面事例,这样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就很难被学生接受。
二、加强中职教育中职业道德教育的对策
加强中职教育中的职业道德教育,学校除了要提高重视程度以外,还应该做好以下几点。
1.改进课堂教学,不断更新职业道德教育内容。职业道德教育首先要渗透到德育的第一课堂。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培养学生道德素质的基本渠道,要合理设置德育课程,改革政治课教学,切实有效地发挥这一德育主渠道的作用。学校应该针对职业中专学生的不同层次和特点,以及思想品德形成规律,对政治课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活动进行改革,打破以学期为期限的传统教学模式,实行模块化教学,对不同层次、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有重点的、有针对性的道德教育。还应该开发校本课程,形成职业特色,将就业教育贯穿于系统学习的全过程。学生从进入校门开始,关注就业前景,从形成职业概念,具有职业意识,到培养职业理想、职业态度,掌握职业技能,从而规划职业生涯。就业指导课除课堂讲授外,邀请校内外的专家、企业家、有成就的校友等知名人士举办专题讲座,为学生剖析就业方而的热点、疑点问题,帮助学生树立努力成才的意识,确立正确的择业观、创业观。通过举办模拟招聘、简历制作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活动,学生能更好地接受职业指导教育。还可以采取德育系列讲座等灵活的教学形式。总之,要把德育作为学生的一种能力来培养,并在实践中锻炼巩固。
此外,其他学科教学也要认真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因素,从适应市场经济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出发,以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为目标,培养学生的吃苦耐劳、艰苦创业的精神,等等。
2.结合具体实际,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在开展诚信教育时,我们必须针对中职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发展规律,开展多种多样的实践活动。在实践活动中,一要注意多种教育方式的结合。学校可以借鉴某些高校的做法,开展学生诚信宣誓,签署主题为“倡导诚信风气,塑造信用形象”的学生信用档案联名书,为学生建立“信用档案”等教育活动,搭建一条校园与社会之间信息通道。还可开展以诚信为主题的讲座、征文活动、辩论赛,成立道德法庭,组织对现实生活诚信状况的调查活动等进行诚信教育。二要把诚信教育落实到日常学习、生活中。针对中职学生在实际生活、学习所遇到问题,采取有步骤、有计划的诚信教育措施,帮助学生在点滴小事中反省自己的思想和行为,坚持以诚实守信为学习、生活、交友的准绳。这就要及时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和生活状况,做耐心细微的思想工作,帮助学生减轻各种压力,正确面对生活挑战,保持乐观、向上、健康的精神状态,养成诚实、守信的良好习惯,从而切实提高诚信教育的实效性。三要开展诚信教育社会实践活动。诚信教育的社会实践即是在社会活动中去锻炼、陶冶学生的诚信品质,养成诚信行为习惯。中职学生诚信教育的实践活动要突出丰富多彩性:可以针对不同的对象,如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活动;可以突出不同的主题,如商业诚信、法律诚信、政治诚信等;可以采取不同的活动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受诚信、体验诚信、养成诚信的习惯。还可以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参观“信得过”商店、“讲信誉”种子店,以及讲诚信促发展的企业,访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先进集体和个人,从中学习讲诚信的好思想、好作风;也可以组织学生到法庭旁听不守信用害人不利己的案例,从中借鉴不守信用给他人、企业、社会与个人带来的危害,等等。诚信教育实践活动要务求实效,切忌形式主义、纸上谈兵;要从细微处入手,加强对学生诚信意识的培养和诚信行为习惯的锤炼,通过社会实践使他们都认识到,诚信是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只有践履诚信才可能获得真正意义上的成功。
3.重视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育人氛围。德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者应该首先起到让德育工作说话的作用,确定“德育为先”的指导原则,要实施德育全员化的战略。确保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事事都是德育资源,处处都是德育阵地。德育工作不但要制定科学的规章制度,而且要细致深化地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倡导主体德育,实施德育内容职业化。要将理想前途教育摆在德育工作之首来抓,同时要将理想前途教育与专业教育结合起来,指导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制定“职业生涯规划”,这样可以重塑学生信心,帮助学生对自己的专业学习充满憧憬;要积极倡导主体德育,让学生真正成为德育的主体,落实“德育内容由学生设计,德育过程由学生参与,德育评价由学生检验”,积极开展能提供学生展示个性特长平台的活动,制定发展性的鼓励性的“学生综合测评体系”,鼓励学生进步;同时要将养成教育和制度教育与企业文化教育结合起来,组织学生学习各名企业的《员工手册》,让学生尽早了解企业对员工道德要求、行为规范要求,树立起职业意识。德育工作者还应该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校园内各种媒体对中职生职业价值观的形成和发展具有较强的导向性和感染性。德育工作部门应积极利用各种校园媒体,创建正面社会舆论环境,旗帜鲜明地倡导正确的职业价值观,通过积极宣传和渲染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中的积极因素,开展“优秀毕业生报告会”、“优秀毕业生成才之路展播”,编印《本校优秀毕业生成才先进事迹册》等一系列活动,以使广大师生形成积极、健康的职业价值观,并引导中职学生自觉地抵制庸俗实用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将自我价值和人生理想的实现建立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基础上,真正达到个人和社会双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中职教育论文范文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职业教育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职业教育教学方法
摘要: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就是要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主线的中等职业教育现代教学方法体系。针对中职生的实际情况,结合多年课堂教学工作经验,本文提出分层次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采取模拟教学法等有效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职业教育;教学方法;创新
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重要补充,虽然我国在职业教育,特别是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在诸多方面仍然有很大的探索提高空间。根据多年的管理教学实践来看,中职生学习层次参差不齐,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一、采取分层次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信心
苏格拉底曾经说过:“一个人是否有成就只有看他是否具有自尊心和自信心两个条件。”还有人说:自信是成功的一半。这就更加说明了自信心与成功的紧密联系。所以在学习上,如果缺少了自信心,就会缺少前进的动力,甚至是失去前进的动力。有多少人因为缺少自信而走向人生的低谷,又有多少人缺少自信而失去成功。自信是成功的基石。中职生学习基础参差不齐,在教学的过程中就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方式。
有些学生感觉学习很困难,感觉自己永远都做不到,最终选择了放弃学习,从而给我们的教学带来了一定的难度。所以,我们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要有不同的要求,采取分层次教学法。例如,成绩差的,要求起点低一点,掌握最基础的要点即可;成绩好一点的,要求全面掌握基础知识;成绩很不错的,除了掌握最基础的知识以外,引导鼓励他们掌握更深的理论,为以后的升学打好坚实的基础。这样不同的要求标准,使每一个学生,特别是后进生,也能感觉到我能学会、也能学好,从而激发他们学习的自信心和动力。
二、采取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要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有动机的主动学习,其效果极好,因为主动学习学到的东西不会忘,印象深刻,引发更多的思考,而不是死记硬背。而无动机的被动学习,那样往往把学习当成一种负担,学习效果极不好,尤其是对于自控能力不太好的中职生,学习效果更差。
所以,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对于中职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在教学过程中,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开拓学生的思维境界,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分析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人翁作用,采取主动学习的态度,在学习中发挥独创性,才能培养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为了使学生达到这种主动学习的能力,就要采取一种适合现在中职生特点的教学方法。启发式互动教学方法不免为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因为启发式互动教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空间,使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都得到了很好的发挥,从而也达到了我们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目的,使他们主动地在兴趣的海洋中遨游,学到更多的知识。
三、采取现场实训(项目)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中等职业教育的实质是就业教育,是饭碗教育,而就业教育的实质是能力培养,而能力培养的实质是学生在课内外实验、实训、实习中,理论服务与实践、理论与实践学习循环交叉进行,动手能力的锻炼。而现在传统的以知识学科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方式,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也就是说,目前人才培养目标、社会需求和人们的期望值三者之间并不是统一关系,而是相互脱节,已无法培养出专业型高技术人才,难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为了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笔者以为应该采取现场实训的教学方法,因为它改变了传统理论教学模式,代之以任务式教学,倡导以学生为主,提高学生动手能力中的“教学做合一”。任务(项目)式教学指教师根据项目的实施过程,对学生进行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因为采取这种教学方法是为学生在学习专业课之前提供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习专业课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专业课学习时不断联系认识实习,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认识现场实训,为培养专业型、应用型人才起着重要的作用。
四、采取项目教学法,提高学生与他人的合作能力
项目教学法是老师和学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在职业教育中,项目是指以生产一件具体的、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产品为目的的任务。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及生产组织形式对职业教育要求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多地采用分成小组工作的方式,即每个小组共同制定计划、共同或分工完成整个项目。在许多情况下,参加项目教学工作小组的学生来自不同的专业和工种,甚至不同的职业专业领域,目的是训练他们今后在实际工作中与不同的专业、不同的部门的同事合作的能力。
五、采取模拟教学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
模拟教学法是一种以教学手段和教学环境为目标导向的行为引导型教学模式。模拟教学分为模拟设备教学与模拟情境教学两大类:
1、模拟设备教学,主要是靠模拟设备作为教学的支撑,其特点是不怕学生因操作失误而产生不良的后果,一旦失误可以重新来,而且还可以进行单项技能训练,学生在模拟训练中能通过自身反馈感悟正确的要领并及时改正。
2、模拟情境教学,主要是根据专业学习要求,模拟一个社会场景,在这些场景中具有与实际相同的功能,及工作过程,只是活动是模拟的。通过这种教学让学生在一个现实的社会环境氛围中对自己未来的职业岗位有一个比较具体的、综合性的全面理解,特别是一些属于行业特有的规范,可以得到深化和强化,有利于学生职业素质的全面提高。
总之,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化发展,我们要在原来的教学方法基础上进行创新、发展。在职业教学方法的探讨过程中,教学方法的改革要从多方面着手,因为教学方法的内容十分丰富,涉及面广,但实际上还是在于我们自己的“接纳、学习、研究”。我们要通过教学改革的现场观摩学习,网络学习的机会,拓宽视野,增长见识,增加紧迫感、责任感,这样一来,我们就会积极主动地去研究,设计具有个人特点的新课改下的个性化教学方法。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显著的效果。重视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我们应该不断地探索和实践,使其更加完善。
主要参考文献:
[1]刘春生,徐长发.职业教育学[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2]史义城,刘其伟,曲锋,刘晓云.创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3]包蕾,鲍吉龙,余辉晴.高职教育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的思考[J].宁波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试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
摘要今年,在高检院的统一部署下,集中一年时间在全国检察机关深入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这一主题实践活动的开展对加强检察队伍建设,提高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素养和法律监督能力,提升检察机关执法公信力和社会形象,全面正确履行法律监督职能有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检察队伍 职业道德 公正廉洁
检察队伍的道德状况,将对检察官履行法律监督职能,维护法律权威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的迅猛发展,也对人们的价值观念带来了巨大的改变。在检察队伍中也不可避免的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在今天,我们依然还要将“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检察队伍建设的重要主题,就是因为在现实中,检察队伍还是存在司法道德意识淡漠,司法腐败严重的现象,对检察队伍、检察机关的声誉和尊严都造成了极大的伤害,因此,在今年开展“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是当前加强检察队伍司法道德观念、司法道德行为和司法道德品质建设的重大举措。
一、对检察职业道德的科学认识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提
只有正确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才能够对事物的特点、变化规律和功效等一系列问题准确把握。法律职业道德是法律职业者在从事职业活动中判断是非曲直的准则。法律职业道德对于法律职业而言是不可忽视的基本构成要素,对于法律职业者而言是维持法律职业生涯,保持良好职业形象的基本要求。而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就离不开对检察官职业特性的把握,检察职业道德不同于普通的道德规范,检察机关的性质和检察官的职业特殊性使检察职业道德和其他司法职业职业道德有着根本上的区别:
一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责任性,法律赋予了检察官法律监督的职能,其根本使命是“维护公平正义”,检察官的行为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人民人身财产权利的维护。如果检察官在履行职责时不能用更强的责任感约束自己,会产生强大的负面效应。
二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高的示范性,检察机关是执行法律的机关,有事监督法律实施的机关,这就决定了检察官道德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司法工作能否廉洁高效的运行。换句话说,作为监督者,人民自然而然的对其的要求更高,如果人们无法从“监督者”那里得到足够让人信服的信息,对于司法工作而言将是巨大的打击。因此检察官的职业道德较之其他司法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示范性,内容设置上应该更科学和规范,要求上应该更合理实际。
三是检察职业道德具有更强的约束力。道德规范主要依靠社会舆论、传统习惯和内心信念起作用,但作为检察官其道德规范应该具有更强的约束力,将道德规范与法律和党纪纪律相挂钩,使其产生更强的规范性。
由此可见,检察职业道德作为法律职业道德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社会公众对检察官在从事检察工作中的职业态度、价值观念、行为方式以及自身形象的综合评价,也是检察官对自身人生观、价值观的自我认同,是检察官在从事检察职业活动中各种法律、社会关系,是在履行检察职能中应该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今年开展的“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对检察职业道德规范做出了新的规定:一是强化“公正”理念,公平正义进一步体现;二是铸造“忠诚”品格,理想信念进一步坚定;三是树立“清廉”意识,廉洁从检进一步自觉;四是倡导“文明”观念,执法行为进一步规范。这一要求既说明了检察职业道德的主要内容,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对检察队伍的基本要求,也对新时期检察队伍的职业道德培养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二、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深刻内涵的探索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
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限于对检察职业道德的讲授,而是要将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寓于检察工作实际中去,与其他职业道德教育相比,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其独特而深刻地内涵,只有把握住其内涵,才能使道德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首先,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长期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是建立在检察官岗位上的教育,是属于继续教育的范畴,因此它必然具有长期性,不能够是简单的照本宣科或者是基础理论和法律知识的讲授,而是更高层次的检察官职业素养的培养。
其次,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复杂性。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一方面要求教育方式要有针对性,教育内容要有实用性,教育目的要有准确性,但另一方面又因为检察官职业的特殊性而难以保证系统的学习时间,容易受到社会负面因素的干扰,而这些都有悖于国家对于检察官职业道德的高要求。因此,就决定了检察官职业道德教育不仅仅是单纯的理论教育,而应该做到入脑入心。
第三,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具有更高性。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对象是检察干警,这一岗位具有十分特殊的要求。教育对象所从事的职业是代表国家行使法律监督权,因此对于它的要求和约束大大高于社会上的一般职业,这也决定了它的职业道德教育不能只停留在一般的职业道德和普通伦理教育,而是要具备更高的约束力和更强的影响力。
三、对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不断创新是加强检察职业道德建设的路径
正是基于检察职业道德在新时期面临的诸多新情况、新问题,唯有不断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才能够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符合人民的要求,才能更好的开展好“恪守检察职业道德、促进公正廉洁执法”主题实践活动。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
(一)改变传统,倡导新观念教育
现阶段的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存在不少县市的问题,一是教育内容空洞,缺乏实质性的内容,教育的内容往往使人有“假大空“的感觉;二是教育方法落后,尤其是在很多基层检察院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往往容易流于形式、做过场,是教育缺乏针对性;三是教育缺乏系统性,没有一套完整、长期性的计划,往往是上面开展什么活动,下面就照搬做法,是职业道德教育显得零散,带来的结果必然就是教育效果大打折扣;四是教育手段的单一性,检察机关尤其是基层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手段只有学习文件、举办报告会等单一方式,这些方式都注重说教而缺乏打动人心的能力,而且容易收到相反的效果。由此可见,要创新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方式,只有首先在观念上突破了,重新思考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才能真正使检察职业道德教育步入新的发展道路。
(二)引入心理教育,提高职业道德教育针对性
心理学认为,人的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方面。如果人的认识、情感和意志协调发展,即保持健康的心理过程,则能使人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过程中产生正确的认识、健康的情感和百折不挠的意志。当前,检察职业道德的教育正是缺乏了对检察官心理的了解而是教育效果难以发挥。
当前,检察机关的职业道德教育的主要方式还是奖惩并行,忽略了职业情感的培养,是检察官的职业认同感不高,难以使职业道德的认知内化为内心的固有特质。加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应当在教育、监督、激励、惩处的同时,更加着眼于检察官强化自律能力的培养,要通过人性化的管理观念,通过及时干预有风险预兆的检察官的心理,达到防范于未然的目的。通过营造出良好的职业环境,来提升全体检察人员爱岗敬业、自励自律的职业情感,是检察官们能够自发的遵守检察职业道德。
(三)建立岗位风险防范机制,增强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前瞻性
所谓风险防范机制就是通过主客观方面查找研究如何消除和避免科技成果和社会成果所带给人类的副作用和危害。这也是近年来西方新兴起的一门跨学科边缘科学。对风险的研究,其目的在于规避风险。法律风险在于,在执法过程中如不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就有可能因为超过道德底线而出现触犯法律的行为。因此,通过查找检察职业当中可能存在的风险点,提前教育,引导受教育者提高对法律风险的认知水平,端正对法律风险的态度,通过开展利用典型事例进行反腐败教育等方式,激发其对检察官职务犯罪多侧面的思考,达到风险教育的目的。
(四)建立检察职业道德评估机制,提高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参与性
道德教育与其他教育相比,具有更强的双向性和互动性,需要受教育对象的参与才能使教育更具效果。通过评估机制的建立,使检察官通过评价的方式来指导和纠正自己的行为言论,协调自身的人际关系。通过评价、激励、说明、榜样或示范等形式,以唤起检察官内心的责任感和义务心。这就要求我们在实施检察职业道德教育的同时,建立起一套包括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等方式在内的科学评价体系,明确评价指标,运用评价式教育方式进行道德的培养。
把检察职业道德教育作为一个长期的主题实践活动,显示了作为法律职业人的检察官对职业道德重要性的认知已经提到了新的高度。正如台湾学者史尚宽说过:“虽有完美的保障审判独立之制度,有彻底的法学之研究,然若受外界之引诱,物欲之蒙蔽,舞文弄墨,徇私枉法,则反而以其法学知识为其作奸犯科之工具,有如为虎添翼,助纣为虐,是以法学修养虽为切要,而品德修养尤为重要”。 希望通过此次高检院组织的主题实践活动,能够使检察人的道德操守上升到系的高度,使广大检察干警能够更好的履行法律赋予我们的神圣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