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网络处理器联卡设计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网络处理器联卡设计研究论文

网络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文

网络工程专业具有创新意识,具有本专业领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具备一定的实践技能,并具有良好的外语应用能力的高级研究应用型专门人才。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网络工程毕业设计论文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摘要: 针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进行分析,提出计算机工程信息化优势,阐述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总结如何实施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人员信息化水平和网络安全意识。

关键词: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扁平组织结构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主要指项目工程信息化管理软件平台,将计算机网络作为信息传播媒介,针对项目工程实施过程中所需要的信息进行收集、整理、储存和传输,最终实现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为保障信息安全可靠传输,弥补传统项目管理中的不足,提高工作效率,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进行分析运用显得十分必要。

1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优势

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全面信息化管理,可以在项目运行系统以及外部环境之间建立相对有效的沟通渠道,进行及时沟通联络,这为工作人员的分权、集权统一性提供保障,并且使临时性组织和经常性组织稳定发展,实现性质的柔性化,促使项目各方面资源有效利用,针对变化环境而保障其适应能力。充分发挥计算机网络工程项目全面信息化管理的作用,能够让各个部门之间较为方便地结合数字化数据信息进行协调,对项目进度、质量以及成本进行综合优化,促进技术协调、经济指标可靠实现。另外,处于传统工程项目管理模式下的不同类型的统计数据,是比较粗略和静态的统计,通常存在明显时滞。因此借助工程信息日报子系统,可以对工程项目进行及时跟踪,凭借项目信息进行分组、筛选和管理,可以对各类工程项目进行核算评估,对工程项目中的人力、物力、财力进行全方位控制和管理。随着网络技术的更新换代,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功能进一步加强,网络电视、网络监控、视频电话等不断进入信息化管理系统,实现了信息化的全方位远程管理控制。

2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优势极大,应用十分广泛,但在各领域工程项目开发实施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由于各领域各企业的工程项目组织和地点具有较强的临时性,随机性,有些工程项目的组织地点偏远,网络通信条件差,难于用计算机硬件设施和计算机网络作基础,使组织的工程项目难以通过网络工程信息进行管理,阻碍了计算机网络工程向全面信息化方向发展[1]。在我国,信息技术发展速度极快,信息化管理日益普及,但全面信息化管理缺乏统一管理标准,大部分企业在进行信息化管理软件的开发中,只重视自身软件建设,不重视共享,导致不同企业间的软件交互使用性差,阻碍了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信息难以顺利流通。企业开发软件时,主要考虑自身的商业机密和自身经济利益,对计算机网络信息平台具有一定的排斥心理。因此,在实现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过程中,企业由于考虑自身的安全和利益保护,对电子文件不信任,只认同传统的办公模式和信息管理传输方式,造成对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普及率低,应用受限。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中存的问题,将影响计算机网络工程向全面信息化方向发展,对于信息资源的高效共享、信息顺利流通等带来了一定阻碍。

3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属于一个系统的社会化工程,需要相关部门提高重视力度,维护信息安全可靠,高效传输,因此,针对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进行如下探讨。

提高企业人员的信息化意识

要实现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管理,需要对管理人员实行科学管理,提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大力培养管理人员的网络技术技能,提高信息化管理的基础水平。只有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的思想深入人心,才能保障高效有序的进行信息处理,建立良好的信息处理环境。针对人员信息化意识淡薄等原因,要加强信息化管理宣传力度,通过计算机硬件技术,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使管理人员借助信息工程对各种文档进行储存、处理、传输,对工程项目质量、进度、成本进行监控,提高防风险意识,促使管理人员充分认识到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转变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着力推进工程项目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实现。

提高企业在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建设中的技术开发

企业应建设信息化互联网络平台,提供全面的信息服务,开发全新的自动化办公系统,保障企业内部信息共享,沟通及时。应加强对信息软件及计算机软件进行开发应用,使其在现代网络运行过程中得到逐渐增强。同时应对网络数据进行收集整理,保障数据有效传输,在数据传输过程中,不但要确保数据传输的完整性、可靠性和安全性,还要提升网络信息技术在项目管理中的有效应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要形成新的管理理念,让数据传输、信息安全、项目应用有机融合,使网络工程信息化得到全面发展,最终为企业实现现代化网络管理奠定坚实基础,使企业在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基础上获得最大效益。

建设和信息化管理相吻合的企业文化

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基石,只有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有生机,才有发展。而企业文化的滞后,往往是影响企业信息化建设及管理的制约因素,导致信息设计和实际管理相互脱节。因此,企业需着力建设和企业发展相适应的信息化企业文化,防止企业文化和信息化建设相背离,影响企业信息化发展。为使企业网络工程信息化得到全面发展,企业应将企业文化和网络信息技术有机结合,营造企业信息化管理的企业文化环境,使企业文化成为推动企业全面信息化建设的良好基石。

实行扁平化组织结构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扁平化组织结构应运而生。面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企业组织必须做出快速反应和迅速决策以保持企业的`竞争优势。因此,组织结构的扁平化无疑增强了组织快速反应的能力,可以减少行政管理层次,消除冗余人员,最终建立一种紧凑干练的组织结构。这种扁平化组织结构形式,它的优点是能够提高管理效率,减少管理失误,降低管理成本,扩大管理幅度。而传统企业的层级式组织结构,基本上采用金字塔形式,在这种组织结构下,企业在对内部信息进行交互过程中,层级多,时间长,效率低,对信息进行处理时也不科学全面,使企业正常运行受到阻碍,管理效率不高。因此,企业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科学优化,实行组织结构扁平化,最终使企业内部信息得到快速交流和传递。对企业内部资源进行科学优化配置和充分有效共享。因此,采用扁平化组织结构,有利于企业管理的信息交互,同时可根据临时性和全面综合管理结构,促使工程项目管理得到更加高效的运行[3]。在当前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缺少相对规范管理,使项目工程的有效运行受到严重制约,对统一管理标准做出自动完善,属于当前形势下的必然发展趋势,企业之间建立统一管理标准以及相应的软件管理体系,确保系统之间良性竞争,互促发展。

4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是信息时代现代化管理过程中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只有在信息上注重项目工程的管理,才能适应市场变化,满足社会发展的市场需求,保证项目工程信息传递及时准确。因此,实施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意义深远。企业建立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具有提高企业自身信息化综合能力,实现企业内部和项目的动态管理,推动企业管理全面信息化和自动化,促进企业的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战武.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探索[J].电脑开发与应用,2013,(8):24-26.

[2]朱君瑞卿.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实践探索与尝试[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6,(9):11.

[3]钱程乾.浅谈计算机网络工程全面信息化管理的应用与发展[J].科技与企业,2015,(11):73.

[4]雷小梅.以计算机网络为纽带全面推进企业管理信息化工作[J].通讯世界,2016,(10):88.

【摘要】:当现代社会逐渐变为具有高度的相互依赖的巨大网络时,我们所生活的世界无法不变成一个被计算机网络紧密联结起来的世界。计算机网络从技术角度来说,是作为一种布局,将经有关联但相距遥远的事物通过通信线路连接起来,但是对网络的思考决不是传统的二维平面思维甚至三维的球面思维所能达到的。因此,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便成为一项关键的技术指标。本文在介绍了网络可靠性的概况后,详细阐述了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优化的技术分析。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实施;关于计算机网络论文在信息时代,网络的生命在于其安全性和可靠性。计算机网络最重要的方面是它向用户所提供的信息服务及其所拥有的信息资源,网络连接在给用户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网络入侵者带来了方便。因此,未来的计算机网络应该具有很高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可以抵御高智商的网络入侵者,使用户更加可靠、更加方便地拥有大量各式各样的个性化客户服务。 一、计算机可靠性模型研究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作为一门系统工程科学,经过5 0多年的发展,己经形成了较为完整和健全的体系。我们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定义为:计算机网络在规定的条件下,规定的时间内,网络保持连通和满足通信要求的能力,称之为计算机网络可靠性。它反映了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支持计算机网络正常运行的能力。 计算机网络可靠性问题可以模型化为图的可靠性问题。计算机网络模型采用概率图G(V,E)来表示,其中结点集合v表示计算机网络的用户终端,主机或服务器等,边集合E表示计算机网络的链路。计算机网络模型的概率图,是对图的各边以及结点的正常运行状态赋予一定的概率值以后所得到的图。图的可靠性问题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分析问题,即计算一个给定图的可靠度;二是设计问题,即在给定所有元素后,设计具有最大可靠度的图。图的可靠度不方便求解时,可先求其失效度(可靠度+失效度=1),然后再求其可靠度。图的结点和链路失效模型可分为链路失效模型、结点失效模型、结点和链路混合失效模型等三种类型,其中“结点和链路混合失效模型”最为常用。 二、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设计原则 在计算机网络设计和建设的工程实践中,科研人员总结了不少具体的设计经验和原则,对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优化设计起到了较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在构建计算机网络时应遵循以下几点原则: 遵循国际标准,采用开放式的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从而能支持异构系统和异种设备的有效互连,具有较强的扩展与升级能力。 先进性与成熟性、实用性、通用性相结合,选择先进而成熟的计算机网络技术,选择实用和通用的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计算机网络要具有较强的互联能力,能够支持多种通信协议。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性、可靠性要高,具有较强的冗余能力和容错能力。计算机网络的可管理性要强,应选择先进的网络管理软件和支持SNMP及CMIP的网络设备。应选择较好的计算机网络链路的介质,保证主干网具有足够的带宽,使整个网络具有较快的响应速度。充分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网络资源,合理地调配现有的硬件设施、网络布线、已经成熟的网络操作系统软件和网络应用软件。计算机网络可靠性设计的性价比应尽可能高。 三、计算机网络可靠性主要优化设计方法分析 提高计算机网络相关部件的可靠性与附加相应的冗余部件是改善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两条主要途径。在满足计算机网络预期功能的前提下,采用冗余技术(增大备用链路条数)一方面可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的局域片断的可靠性;另一方面也提高了计算机网络的建设成本。由于每条计算机网络链路均有可靠性和成本,故计算机网络中的链路的数目越少,相应地,计算机网络的可靠性就越高。下面我们从以下几方面来加以论述: (一)计算机网络的容错性设计策略 计算机网络容错性设计的一般指导原则为:并行主干,双网络中心。计算机网络容错性设计的具体设计方案的原则,可以参照以下几点: 采用并行计算机网络以及冗余计算机网络中心的方法,将每个用户终端和服务器同时连到两个计算机网络中心上。数据链路、路由器在广域网范围内的互联。计算机网络中的边界网络至网络中心采用多数据链路、多路由的连接方式,这样可以保证任一数据链路的故障并不影响局部网络用户的正常使用。 计算机网络设计时,应采用具有模块化结构、热插热拨功能的网络设备。这不仅可以拥有灵活的组网方式,而且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能及时更换故障模块,以提高计算机网络系统长时间连续工作的能力,从而可以大大提高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容错能力。 网络服务器应采用新技术,如采用双机热备份、双机镜像和容错存储等技术来增强服务器的容错性、可靠性。 在进行网络管理软件容错设计时,应采用多处理器和特别设计的具有容错功能的网络操作系统来实现,提供以检查点为基本的故障恢复机能。 (二)计算机网络的双网络冗余设计策略 计算机网络的双网络冗余性设计是在单一计算机网络的基础上再增加一种备用网络,形成双网络结构,以计算机网络的冗余来实现计算机网络的容错。在计算机网络的双网络结构中,各个网络结点之间通过双网络相连。当某个结点需要向其它结点传送消息时,能够通过双网络中的一个网络发送过去在正常情况下,双网络可同时传送数据,也可以采用主备用的方式来作为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备份。当由于某些原因所造成一个网络断开后,另一个计算机网络能够迅速替代出错网络的工作,这样保证了数据的可靠传输,从而在计算机网络的物理硬件设施上保证了计算机网络整体的可靠性。 (三)采用多层网络结构体系 计算机网络的多层网络结构能够最有效地利用网络第3层的业务功能,例如网络业务量的分段、负载分担、故障恢复、减少因配置不当或故障设备引起的一般网络问题。另外,计算机网络的多层网络结构也能够对网络的故障进行很好的隔离并可以支持所有常用的网络协议。计算机网络的多层模式让计算机网络的移植变得更为简单易行,因为它保留了基于路由器和集线器的网络寻址方案,对以往的计算机网络有很好的兼容性。计算机网络的多层网络结构包含三个层次结构: 接入层:计算机网络的接入层是最终用户被许可接入计算机网络的起点。接入层能够通过过滤或访问控制列表提供对用户流量的进一步控制。在局域网络环境中,接入层主要侧重于通过低成本,高端口密度的设备提供服务功能,接入层的主要功能如下:为最终网络用户提供计算机网络的接入端口;为计算机网络提供交换的带宽;提供计算机网络的第二层服务,如基于接口或Mac地址的Vlan成员资格和数据流过滤。 分布层: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层是计算机网络接入层和核心层之间的分界点。分布层也帮助定义和区分计算机网络的核心层。该分层提供了边界定义,并在该处对潜在的费力的数据包操作进行预处理。在局域网环境中,分布层执行最多的功能有:V L A N的聚合;部门级或工作组在计算机网络中的接入;广播域网或多点广播域网在计算机网络中的联网方式的确定; (四)核心层 计算机核心层是计算机网络的主干部分。核心层的主要功能是尽可能快速地交换数据。计算机网络的这个分层结构不应该被牵扯到费力的数据包操作或者任何减慢数据交换的处理。在划分计算机网络逻辑功能时,应该避免在核心层中使用像访问控制列表和数据包过滤这类的功能。对于计算机网络的层次结构而言,核心层主要负责以下的工作:提供交换区块之间的连接;提供到其他区块(如服务器区块)的访问;尽可能快地交换数据帧或者数据包。 纵观未来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人们对待网络的要求将越来越高。他们希望创造一个“点击到一切”的世界,尽管这个简单的想法让它成为现实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但是一旦认识到计算机网络美好的发展前景,凭借人类的智慧,我们有理由相信我们的世界将由此得到它前所未有的自由。 【参考文献】: [1]叶明凤,计算机网络可靠性的研究,电脑开发与应用,2001 [2]张红宇,计算机网络优化探讨,嘉兴学院学报,2006 [3]龚波,张文,杨红霞,网络基础,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在全球信息化的时代里,计算机 网络技术 不可或缺的成为其发展的主力军,为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的发展以及社会信息化的发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计算机网络技术 毕业 论文 范文 ,供大家参考。

《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及发展思路 》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广泛应用,为了让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服务于人类,需要对计算机网络技术进行深入的研究,同时对其发展进行科学预测。为此,本文通过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同时阐述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为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提供参考依据。

【关键词】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与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得到大范围的普及与推广性使用,进一步推动社会的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朝着纵深方向发展,而计算机网络作为计算机行业的一部分,其网络接口被集成到计算机主板上,同时 操作系统 也融合了网络功能。为了让计算机网络技术更好服务于人类,需要深入研究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同时对其发展进行科学预测,为应用奠定基础。

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局域网

局域网简称LAN网络,这种网络存在一定的特殊性,其特点主要表现为投资少、效率高,并且见效速度快。当前,这种网络在国内外得到广泛的应用。在局域网中,应用最为广泛的产品分别为:以太网(Ethernet)、令牌环网(Token-Ring)、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关(FDDI)。

以太网(Ethernet)

在局域网中,以太网是一种低层的网络协议,通常在OSI模型的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随着局域网的不断发展,以太网(Ethernet)依然处于核心位置,主要包含双绞线的10BASE-T组网结构、细同轴电缆的10BASE2组网结构、粗同轴电缆的10BASE5组网结构三种主要的以太网结构。对于双绞线的10BASE-T组网结构来说,其优势为布局灵活,可靠性高,扩展、管理等非常方便,这种结构在九十年得到广泛应用。但是,随着消费者需求层次的不断提高,已经出现传输速率为100Mps的100BASE-TFASTEthernet组网结构。

令牌环网(Token-Ring)

令牌环网(Token-Ring)在适应性、实时性方面表现优越,其特征主要表现为令牌传输媒体访问控制方式、优先访问权控制机制,以及能够为网络用户提供更高层次的网络系统。令牌环网(Token-Ring)在20世纪90年代应用较为广泛。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FDDI)也称城域网,通常情况下,这种网络借助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网卡连接个人计算机,其基本结构属于双环网络环境,在工作过程中,通过分组交换、令牌方式共享光纤带宽,其传输速率为100Mps,传输距离为100km,这种网络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到了90年代初进入应用高发期。

国际互联网(Internet)

国际互联网(Internet)作为一种国际计算机网络,在世界范围内应用最为广泛。借助国际互联网(Internet),用户可以实现远程登记、传输文件,以及电子邮件交流等功能,同时为人们提供了多种信息查询工具,丰富了网络用户访问信息的 渠道 ,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用户的访问速度。从应用群体来看,在全球范围内,人们对Internet的优越性给予了高度的认可。

网络

ATM网络作为一种信息格式,也被称为异步传输模式,这种模式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局域网与广域网之间的连接。通常情况下,这种网络借助专门的转换器和ATM网卡对高速网络中的数据进行交换、传递处理,以及对数据进行传输(远程、近程)。从当前的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来看,ATM网络已经趋于成熟,其应用范围在全球不断扩大。

无线网络

与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技术的优势更加突出。对于无线网络来说,其类型主要包括无线局域网、个人通信无线网络、家用无线网络三类。从应用范围来说,无线网络技术有着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例如,在无线通信技术中,射频技术虽然受到国家特定频率的限制,但是可以贯穿地板、墙壁等固体建筑物。而对于红外技术来说,虽然不受国家频率的制约,并且传输速度快,抗干扰性强,同时生产成本低,但是由于不能贯穿地板、墙壁等建筑物,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制约了其应用范围。但是,对于无线网络来说,由于兼具射频技术、红外技术的优势,所以在军事、医疗等行业得到广泛应用。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并且出现新的形式,主要表现为:

微型化

随着计算机功能的不断完善,以及运算速度的不断提升,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成为一种趋势。从微处理器芯片的更新速度、价格来说,计算机芯片的集成度周期一般为18个月,在这一周期内其价格降低一半。但是,随着计算机芯片集成度的提高,计算机的功能将会越来越强大,在这种情况下,将会进一步推进计算机微型化的进程和普及率。

网络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在政产学研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并且有关计算机网络的概念逐渐被越来越多的人所了解。对于不同地域、功能独立的计算机来说,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了互联,同时在软件的支持下,进一步实现了资源共享、信息交换和协同工作等功能。当前,凭借计算机网络的发展水平,可以对一个国家的现代化程度进行衡量,可见计算机网络在社会经济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无线传感器

在当代网络技术中,无线传感器是一项重要的科研成果。在设计无线传感器的过程中,一般按照模块化、低消耗的模式进行设计。对于整个传感器来说,其电流消耗是非常低。无线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借助压电原理收集结构产生的微弱振动能量,同时将其转化为电能,为传感器工作提供电能。在设计无线传感器时,为了有效降低能耗,一般选择低能耗的产品,并且传感器在不采集数据信息的情况下,会自动关闭电源,此时整个装置处于睡眠状态。

智能化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智能化成为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的主流。通过智能化在一定程度上让计算机对人类的学习、感知、理解等能力进行模拟,通过技术的手段,让计算机具备理解语言、声音的能力,同时具备听、说、思考的能力,从根本上实现人机对话。另外,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呈现出一些新的趋势,例如:

协议发展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一方面丰富了IP协议的业务内容,另一方面增加其复杂程度,在这种情况下,需要高度关注IP协议的安全性、资源性,同时需要采取相应的 措施 进行改进和完善,为IP协议发展奠定基础。

出现分布式网络管理

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借助分布式网络管理一方面有利于交换信息资源,实现资源的共享,另一方面可以推动网络技术的发展,进而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计算机网络的管理水平。

发展三网合一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电信、有线电视网络出现相互融合的趋势,三者通过相互融合,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三者不断改进,从根本上实现三网融合的高效性。

3结论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网络作为通信技术与计算机技术相互结合的产物,这种产物对全球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有了质的发展,不仅实现了社会的信息化,更重要的是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存储数据信息,同时可以共享资源,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季泽洋.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信息化过程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商贸,2014(01).

[2]范伟.浅论新时期计算机软件开发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13).

[3]付鹏.浅析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消防信息化工作中的应用及存在问题和对策[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1(27).

[4]祝莉妮.计算机网络技术及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J].数字技术与应用,2014(06).

《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

计算机网络技术诞生于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出现与融合之时,是这个信息化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发展,我国的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取得了非常令人称赞的发展成就。其在社会各个领域的应用不仅激发了国民经济的增长,同时也深层次的改变了我们的社会生活,从很大程度上讲计算机网络技术标志着一个国家和一个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也是经济发展的主要助推器之一,因此在信息化时代之中着力的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

1计算机网路技术的发展历程分析

就全球范围而言,计算机网络技术最早诞生于20世纪的50年代的美国军事领域,由于立体式作战的需要,美国国防系统尝试着将地面防空系统中远程雷达和测量控制设备,通过一定的方式实现有效的连接,而这种连接方式最终选择了通信线路,这个实践的成功标志着网络技术正式进入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通过通信线路的连接,雷达系统和测量设备控制系统有机的连接起来,地对空的防御效率得到了大大的提升,自此以后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式登上了历史的舞台。在其后的几年发展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由军事领域开始向社会民用领域发展。60年代之初,在美国航空公司的订票系统中实现了当时美国全境的超过两千台的计算机与票务系统中的一台中央计算机的网络连接,这极大的提升了航空系统的票务管理效率。进入到70年代以后,随着微型计算机的出现以及微处理技术的诞生和运用,美国社会开始出现了对于计算机短距离通信的要求,现在广为人们熟知的局域网(LAN)正是诞生于这个背景之下。在此之后美国的IBM公司和DEC公司分别推出了SNA系统网络结构(SystemNetworkArchitecture)和DNA数字网络体系结构(DigitalNetworkArchitecture),自此计算机网络技术正式进入到了系统结构标准化时代。在此后的发展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一直被认为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力军,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开发也呈现出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自20世纪90年代中计算机网络技术进入到我国之后,我国的国民经济发展进入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速发展阶段,各行各业的发展都突破了传统模式下的瓶颈阶段,为21世纪首个十年的辉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计算机网络技术概述

计算机网络技术可以根据其网络拓扑结构以及连接范围分成若干种不同的类型,所谓按照拓扑结构分,指的是根据网络之中各个节点之间连接方式和 方法 的不同,计算机网络可分为树形、总线型、环形、星形以及复合型等五种基本类型,而按照连接范围分大致可以分为广域网也可以叫做远程网即WAN(WideAreaNetwork)、城域网即MAN(MetroplitanAreaNetwork)和局域网即LAN(LocalAreaNetwork)三种范围形式。而在网络操作系统方面经过半个世纪以来的发展,目前计算机操作系统主要有以下三种。

1)UNIX操作系统。UNIX网络操作系统可用于超大型计算机、超小型计算机一级RISC计算机,其特点是具有多用户多任务性、可移植性以及相互操作性。

2)NOVELL系统。NOVELL系统是目前局域网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的操作系统,其是在汲取了UNIX操作系统多任务以及多用户特点的基础之上发展而来,是一种开放的网络体系结构,也是一种连通性很强的系统结构。在其主要使用的Netware中采用了高效的系统容错技术,这使得该操作系统的接受程度更高,这也是该系统能够成为当今世界主导操作系统的主要原因之一。

3)Micosoft系统。Micosoft操作系统是目前市场上LAN网络市场和NOVELL公司最为强大的竞争对手,其最具代表性的操作系统就是WindowsNT,是一种典型性的32位现代化、模块化的平台系统,完全具备小型网络操作系统所具有的全部功能。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

网络的应用

LAN网络是目前我国使用的最为广泛的一种网络技术形式之一,其具有投资较小,见效较快的特点,是网络技术发展的先驱力量。目前在我国主要使用的LAN技术有Ethernet(以太网)、Token-Ring(令牌环网)和FDDI(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Internet是一种国际互联形式的网络结构,是我国乃至全世界使用最为广泛的跨国计算机网络。该系统能够为用户提供诸如FileTransferProtocol(文件传输)、ElectronicMail(电子邮件)以及Telnet(远程登录)等服务。除了这些服务之外,Internet还为我们提供了许多便捷的查询服务,用户可以通过WWW、Gppher等方式访问自己所需要的信息,由于Internet的这种高效互联性,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紧密异常,全世界范围的商业和科技发展也成为了现实。

无线网络

无线网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项计算机网络技术,也是当前市场前景最为广阔的网络技术。目前国内市场上的无线网络产品主要为无线LAN、个人通信以及家庭用无线网络三种。在技术形式上目前主要的应用是射频无线网络技术和红外传输网络技术,其中红外技术成本较低,传输速度也更快,避免了国家频率对于普通频率的干扰,但是红外传输技术具有很大的技术缺陷,那就是在穿透墙壁、地板等建筑隔断时的能力较低,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红外传输技术的使用。而射频传输技术有效的弥补了红外传输技术的不足之处,但是其往往受到国家特殊频率的干扰和限制。目前我国无线网络技术已经广泛的运用到了医疗、军事以及制造等领域,为公众的生活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在实现了无线网络与Internet的结合之后,无线网络技术更是实现了质的飞跃。

4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方向展望

信息化的时代中,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通信技术和多媒体通信技术也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发展态势,并且随着互联网终端设备智能化的提高,高速以太网以及无线网络标准将会不断的得到发展和进步,并且互联网络的结构也将会更加的合理和科学,传输效率也会不断的提升。

5结论

计算机网络技术在社会生活之中和经济发展之中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诞生和广泛应用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和信息的沟通,也使得整个社会的效率变得更高,信息的传播速度更快。局域网、国际互联网的使用更是使得国家化的进程不断加剧,各国之间的交流正在不断的加深,彼此之间在科技、 文化 等方面互通有无,这毫无疑问对于任何一个国家的社会和经济的发展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作为发展中国家我们应该不断的加强对于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确保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始终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为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个较为充分的物质基础。

《 计算机网络技术应用研究 》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有机结合,随着二者的快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更新和广泛的应用,并且在 教育 、商业和军事等领域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也逐渐成为了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动力。加强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促进社会信息化发展,提升经济效益,实现资源共享等各个方面都有着重要意义。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研究是至关重要的。

1计算机网络技术概况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在结合了通讯和计算机技术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技术。其能利用电缆、光纤和通讯卫星等将分散的、独立的计算机连接起来。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诸多优点,其将通讯和计算机的优势有机结合,从而使运算和存储更加快速、便捷,使传送和管理也更加的快捷、高效。计算机网络技术作为一种当前较为先进的技术,在人们日常生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不仅提高了工作质量和效率,也促进了社会经济、科技的稳定发展[1]。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共享功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能够实现数据、信息、软件和硬件资源等方面的共享,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库为资源共享的主要方面。

(2)协同功能。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主要功能就是通过科学合理的协调,从而确保各个计算机之间的工作能够更加稳定、可靠。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协同工作主要是指计算机或用户之间的协同工作。比如,当网络中某一台计算机的负担过重,无法完成,这时就可以将其工作任务分担给另一台比较空闲的电脑来完成,这样不仅能延长计算机的使用寿命,也有助于促进计算机网络可用性的不断提升,同时也能促进工作质量和效率得到显著提高。

(3)通信功能。主要体现在数据通信方面。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有效实现了计算机之间、用户之间,以及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通信,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也为人们的日常工作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捷[2]。

2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原则

(1)从简选择。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计算机应用设备也随之在不断更新换代。软件和硬件技术是计算机网络设备与技术的主要组成部分,所以,随着软件和硬件的不断更新和开发,相应的计算机应用设备也必须进行快速的更新换代。因此,我们日常工作生活中在选择计算机和应用技术时应遵循从简原则,选择的设备和应用技术应经得起产品市场与实践检验。

(2)规范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是由多部分组成的一种较为复杂的技术,在使用过程中一个细小的问题都有可能造成计算机网络无法正常使用,甚至会导致其瘫痪,对日常工作生活造成严重影响。因此,日常生活工作中使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规范进行操作么,从而确保其系统的正常运行,以及相应工作的顺利进行[3]。

(3)细微维护。对计算机网络的定期维护与保养也是确保计算机正常运行的关键环节。相关技术人员在开展计算机维护前,首先要对其整个设计思路有进行全面的了解和掌握,并针对其经常或是可能出现的问题,制定出相应的应对措施,从而在维护过程中能够及时的发现和解决其潜在问题,确保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正常运行。

3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分析

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

从目前的信息系统发展现状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其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在信息系统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为信息系统的建立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计算机网络技术具有的诸多优势,能够在信息系统构建发展过程中提供最基本的技术支持。主要体现在,其不仅能够为信息系统提供新的传输协议,从而促进信息系统传输效率的不断提升;也能够为信息系统提供数据库技术方面的支持,从而促进信息系统相关数据的存储更加便捷,符合实际存储要求。另外,计算机网络技术也在其传输技术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使其传输的有效性得到了显著的提升。

(2)有助于提升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面对新信息系统的建设目标和具体要求,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使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主要表现在,信息存储、传输性能等方面的提高。这不仅使信息系统实现了预期的建设目的,也通过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信息系统的建设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4]。

(3)为信息系统的发展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信息系统中的应用,不仅使信息系统的性能在整体上得到了显著的提升与发展,也使信息系统的整体建设质量得到了一定的保障。由于信息系统得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有力支持,因此,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更新和发展,也为信息系统带来了一定的发展机遇,并且在信息系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在教育科研中的应用

通过分析当前计算机网络技术现状来看,教育科研已经逐渐成为了其应用的关键领域,通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能够为教育科研提供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从而使教育科研的整体质量和水平获得显著提升。其在教育科研领域的应用主要体在以下方面:

(1)有助于促进远程教育网络的构建。随着教育的不断改革和发展,为了进一步拓宽教育范围,从整体上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运用了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构建远程教育网络,这样不仅丰富了教育手段,创新出更多科学新颖的 教学方法 ,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育有效性的提高。通过远程教育体系的发展和实践应用上来看,远程教育体系已经逐渐成为了未来教育发展的主要形式。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在远程教育网络构建中应用的重要作用是不容忽视的[5]。

(2)为教育科研提供了虚拟分析技术支持。从当前的教育和科研实际发展状况来看,在科研和教育研究过程中,必须要对相关数据进行详细的分析,如果仅靠传统分析技术很难实现预期的研究目的,而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中的虚拟分析技术,能够使数据分析效果得到显著提升。可见,虚拟分析技术的应用对于科研和教育研究发展有着重要意义[6]。

(3)为教育科研提供了计算机辅助技术。从目前的教育科研发展来看,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教学技术都在实际应用中获得了显著的应用效果,可见,计算机网络技术已经逐渐成为了教育科研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手段,为教育科研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促进教育科研质量和整体效果的不断提升。因此,我们应该正确认识计算机网络技术在教育科研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并将其科学合理的应用其中,从而促进教育科研的快速发展。

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应用

在当前社会公共服务体系不断发展和完善过程中,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提升公共服务体系的管理质量和效率有着重要作用。在传统公共服务体系运行中,大部分的服务内容都是依靠人工操作来完成的,同时也由于服务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操作水平都有待提高,从而使得服务质量和水平也一直难以获得显著的提高。而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公共服务体系获得了更加先进的技术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共服务管理模式的创新。计算机网络技术在公共服务体系中的灵活应用,使其不在依赖于人工操作来实现公共服务,其网络化服务模式已经成为了整个公共服务管理领域的重要发展趋势。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为公共服务体系提供了更加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手段,从而使得公共服务体系效果得到一定提升,促进公共服务管理体系的全面发展。

(2)有助于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管理质量的提高。从当前的公共服务体系发展来看,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使公共体系的整体服务质量和效率得到了较为明显的提高。当前公共服务体系,在办公管理系统上已经逐步形成了网络话的管理模式,在信息调用、服务咨询等方面也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更好的满足了公共服务体系各个阶段发展的实际需要。因此,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对促进公共服务管理质量和效率的提高有着重要作用。

(3)有助于促进公共服务体系的全面发展。从当前公共服务体系的实际发展需求方面来看,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为公共服务体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使其在不断更新和完善过程中能够获得更加先进的技术手段。比如,从其提供的管理手段来讲,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为公共体系管理提供了有力的技术支持,也为其赋予了较强的技术特性,使公共服务体系得到了更加科学全面的发展。

4结语

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对推动我国现代化社会的发展有着重要作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不仅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性,也加深人与人之间的互动交流。而其在为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便捷的同时,也迎来了新一轮的发展挑战。因此,人们应该准确把握计算机网络技术带来的发展机遇,将其广泛的应用到生产、生活的各个方面,运用计算机网络技术来推动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同时也促进计算机网络技术得到更加全面的发展。

有关计算机网络技术毕业论文范文推荐:

1. 计算机网络专业论文范文参考

2. 网站设计毕业论文范文

3. 关于网络工程毕业论文范文

4.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毕业论文

5.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大专范文参考

6. 计算机网络毕业论文 大专范文

7. 关于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8. 计算机网络安全毕业论文范文

9. 计算机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数字信号处理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

电气毕业设计目录0018031单片机实现电阻炉温度的控制002IC卡003PLC温度控制系统004RTX-51005玻璃退火006测温系统以数据采集系统007车高控制传感器008车辆定位追踪系统009车载摇控无线打卡器010大功率激光二极管的精密恒温制冷系统011单片机控制制冷机来达到控制温度012单片机实现的步进电机通用控制器013单片机实现电阻炉温度的控制014滴数计算方法确定015电动机的调速控制016电热恒温箱017电渣重熔炉工艺018电阻炉019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020多点温度检测控制仪021多功能出租车计价器022多控点温度检测仪023多效蒸馏水机控制系统的研究与实现024反馈控制025废水处理微机控制系统026负荷控制027附加于普通模拟示波器的多功能智能装置028工业废水工业处理029工业自动小车位置检测及控制030锅炉汽包水位031锅炉汽包水位的测量、控制和保护系统032函数发生器033航空发动机034航空发动机电气部分设计035红外物质水分测量仪036环境监测系统037机车电线路检测是一038基于计算机的测试仪器039加球机040家庭及住宅小区智能化041家庭自动化042胶订包本机 近距离温度检测系统。044竞技型投篮机器人的设计与制作045静脉输液控制仪046静脉输液自动看护仪终结版047卡式远传仪表048开关磁阻电机调速系统049开关电源050空调控温系统设计051冷干机的设计052离散系统的皮特里网监测控制理论的关键问题053智能型纸张平滑度测试仪054粮仓检温 055粮仓温度实时检测系统056粮情电子检测分析控制系统057粮情自动检测及控制系统058粮食的烘干059粮食温度060粮温监控系统061两线制瓦斯报警仪062脉宽调制(PWM)直流调速系063煤矿安全生产监测064煤气泄漏的实时监控065尿液分析仪066啤酒发酵微机控制系统邹鸿雁067切纸机068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069全数字直流调速装置的设计070全自动洗衣机071全自动洗衣机电气部分072全自动智能防火卷闸门电气控制系统073热能计量仪表的研究074热能计量仪表的研究与设计076三表一卡077三维探测传感器系统078砂轮动平衡079砂轮动平衡测控仪080乳粉干燥微机控制系统设计081湿度控制系统082视频监控系统 砂轮的平衡084视频切换系统085数控机床的设计086数字化无线传感器的研究与设计087数字化无线温度088数字信号处理器DSP为核心的电阻炉温度控制系统089水泥090水泥回转窑091伺服跟踪系统092DSP为主控制器设计(一线制汽车控制器)092DSP为主控制器设计(一线制汽车控制器)093太阳能电动小汽车094太阳[1] [2] 下一页本文来自: 一流设计吧() 详细出处参考:

可以,邮箱给我

卡钻事故处理研究论文

孔内事故处理的基本原则与要求

(1)处理孔内事故的原则

由于孔内情况及孔内事故的复杂性,处理孔内事故必须坚持以下四项原则:

1)情况要明。掌握“三况”:钻孔情况,钻进情况,事故情况——部位、性质、程度等。这是处理孔内事故最基本的前提。

2)措施要准。考虑设备、工具及工艺水平的实际状况制定方案(处理步骤,具体措施——先易后难、先简后繁;综合考虑——前一步为后一步考虑,不留后患等);合理选择事故处理工具及组合形式;根据情况的变化及对事故的进一步了解、及时修订处理方案等。

3)处理要快。

4)操作要稳。主要有“二严格”:严格检查工具、设备,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如“四不准”等)。

(2)处理孔内事故的“四不准”

1)不准盲目地猛拉、猛顶、猛墩;

2)不准下入孔内处理事故的工具超过事故钻具顶端太多;

3)不准超设备负荷作业;

4)不准技术不熟练人员操作。

(3)处理孔内事故方法选择

应先简易、后复杂,尽可能留有余地。一般步骤与方法:

第一步:捞、提(拉)、打、震、冲、抓、顶(起);

第二步:反、透(掏)、扩、钩、割;

第三步:扫、劈、泡;

第四步:炸、绕(偏)。

短时间难以处理好的复杂事故,可封闭事故头上方,采用侧钻绕障的方法处理。

处理孔内事故的基本工作要求

1)机台必须配备常用打捞工具(公锥、母锥等)及其他附属件,平常要涂油并专人保管。在机队的适中地点,还应备有千斤顶、反丝钻杆和各种导向钩等专用打捞工具,并妥善保管。

2)事故发生后,必须弄清并详细记录事故发生的情况,做到“三清”:

(a)孔深、机上余尺要清。要准确判明孔内事故头的深度(事故钻具的位置),以确定处理事故钻具的长度。

(b)孔内的事故头要清。搞清楚事故头是钻具的哪一部分、口径大小、损坏程度,必要时可用打印法弄清孔内事故头的情况,以确定事故处理方法和选择事故处理工具。

(c)孔内情况要清。要搞清楚孔内钻具的结构、规格、种类、数量,钻孔的结构和岩石性质及岩粉多少,以及事故发生的预兆(如冲洗液循环情况、钻具的回转阻力、动力机的声音变化、操作人员的感觉等),为判明事故的种类及原因提供依据。

孔内事故情况应由事故发生的班长如实记在班报表上,并用示意图标明事故钻具的状态。

3)在对事故作了深入细致调查的基础上,正确分析判断孔内情况,找出事故的原因,制定处理方案和具体的处理办法。除在处理事故中情况发生变化,经研究修订方案、改变处理方法外,任何人不得随意改变既定的处理方案。

4)交接班要清。交接班时,交班班长要将本班所采用的工具、方法、步骤以及取得的效果等详细向接班班长交待清楚,并提出本班对事故情况及对下一步处理的意见。三班交班要清楚,对事故处理中的重要情况,都应列有记载,并要详细交给下班。

5)复杂事故由机长主持处理。短期内不能排除的重大事故可由上级部门召开处理事故会议,确定处理方案,由机长遵照执行。

6)事故排除后,由机长召集全机人员详细分析造成事故的原因,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拟定防范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发生。

7)处理事故的一般安全规定:

(a)处理事故前、后都必须对现场安全设施进行全面检查。

(b)处理孔内事故时,各岗位要按人员的技术熟练程度明确分工,密切配合,不违章操作,不搞瞎指挥,严防“事故加事故”。

(c)处理孔内事故时,除直接操作人员外,其他人员都要离开危险区域,非有关人员不得进入场房。

8)孔内事故排除后,开始钻进时要注意的基本事项:

(a)打捞残留铁皮及其他残留物,并捞净孔内的岩钻粉。

(b)清理现场,检查机械及其他设施,发现损失及时调整或修理。

(c)更换泥浆,将孔内及泥浆池的泥浆换掉。

卡(埋)钻事故的处理对策

(1)初遇卡钻的处理对策

在任何情况下,突遇卡钻时,都要上下活动钻具,并设法循环泥浆。如不能解卡,再根据卡钻性质,采取相应的措施处理。

1)发现钻具回转遇阻时,应立即上下活动钻具,并尽量保持冲洗液循环,不允许无故关泵。

2)钻具在提钻中途遇阻时,应设法转动和串动钻具,并送入冲洗液,严禁猛拉硬提。

3)提钻过程中,取粉管挂住套管底部时,应用管钳扭动钻具使取粉管顶部进入套管,不得强拉钻具。

4)发生键槽卡钻事故时,应设法将被卡钻具导出,然后修整键槽处孔壁,不得强力提拔钻具。

5)压差粘附卡钻的初始阶段,应立即设法移动钻具破坏泥皮的粘着力。同时要尽可能降低泥浆密度(加强净化降低泥浆固相含量),尽量做到平衡钻进,以减小压力差使钻杆解卡。

(2)处理卡钻事故前应着重了解和掌握的情况

1)判断孔壁现状。①进行泥浆性能的测定:进、返泥浆的密度、含砂量、粘度等。②观察返出泥浆的携带物:泥皮厚度,岩粉岩屑大小、颗粒形状等。③参照孔壁事故征兆,判断孔壁情况。

2)确定卡钻部位深度H:

福建马坑铁矿勘查钻探技术总结与研究

式中:a为钻杆柱从拉力P0到P的伸长量,cm;E为钢材的弹性系数,×106,kg/cm2;F为钻杆柱的横断面积,cm2;P为钻杆柱连续提升的总拉力,kg;P0为钻杆柱被拉直时的拉力,kg。

3)认真检查并掌握设备、机具状况。

(3)处理卡钻事故的基本对策

由于卡钻的复杂性,常需综合采用多种解卡方法才能完成卡钻事故的处理。为在经济、迅速、正确的原则下将事故排除,基本对策为:

1)正确判断卡钻的原因;

2)根据卡钻原因,正确选择解除卡钻的方法;

3)处理方案的确定,除考虑可利用的设备条件外,还应考虑技术经济条件,优化考虑各种解卡方法的合理配合和处理程序。

煤矿井下近水平定向钻孔事故可分为卡钻事故和钻具断落事故两类。

一、卡钻事故

卡钻事故指钻具在孔内失去活动自由,既不能转动又不能来回起下,这是定向钻进过程中常见的钻孔事故。卡钻事故可能会发生在钻进、起钻、下钻、循环冲孔以及设备检修等过程中,可由多种原因造成,常见卡钻类型主要有孔壁坍塌卡钻、缩径卡钻和沉渣卡钻三种。

(一)孔壁坍塌卡钻

孔壁坍塌卡钻是因孔壁失稳造成的,卡钻原理如图7-1所示。孔壁坍塌卡钻是卡钻事故中情况最为复杂的一种,因为处理这种卡钻事故的工序最复杂,劳动强度最大,耗费时间最多,风险性最高,极易导致钻具、仪器掉入孔内无法捞出的后果,造成财产损失,所以在定向钻进施工中应尽力避免此类事故发生。煤层具有强度低、节理、应力复杂等特性,且孔壁坍塌卡钻预兆不明显、突发性强,这使得煤层定向钻进孔壁坍塌卡钻极为普遍,是一种最为常见的卡钻事故。因此,孔壁坍塌卡钻具有严重性、普遍性和突发性。

图7-1 坍塌卡钻示意图

1.事故原因

造成孔壁坍塌的原因分为地质、物化和工艺三个方面。

(1)地质方面原因

1)地应力影响。这里所指的地应力包括原始地应力和次生地应力。原始地应力是地壳在不断运动中,煤层中形成的不同构造应力(挤压、拉伸、剪切等);次生地应力是在煤矿掘进、开采过程中,由于人为对原始煤层扰动形成的附加应力,这种扰动改变了煤层原始受力边界条件,形成全新的应力分布。当煤层应力超过其自身强度时,便会产生断裂并释放能量;在应力尚未达到煤层本身强度时,这些应力则以潜能的方式存储在煤层中,待机释放。钻孔钻穿煤层后,钻孔孔壁产生自由面,应力重新分配,当孔壁应力超过煤层强度极限时便会发生破裂,导致钻孔孔壁坍塌,引发卡钻事故。

2)地质构造影响。处于近水平状态煤层稳定性较好,但由于构造运动,会发生局部区域断裂、褶皱、滑动、升降等现象,使得本来稳定的煤层变得错综复杂,在地层中产生大量的破碎带和裂隙带,煤层稳定性大大降低。钻遇此类煤层时,极易发生钻孔孔壁坍塌和卡钻事故。

3)煤层自身特性影响。我国大多数地区煤层本身具有节理发育、连续性差的特点,钻进中易发生孔壁坍塌并导致卡钻;煤层顶底板,乃至煤层中常有层理发育的泥页岩层,泥页岩层虽然横向连续性较好,但近水平定向钻进中钻孔以与层理面近似平行的方向延伸,容易发生泥页岩层以片状从孔壁脱落坍塌,导致卡钻。

(2)物化方面原因

定向钻进冲洗介质多以清水为主,钻进地层多为含水量较少的煤层和岩层。大量研究试验表明,当煤层和岩层遭遇水浸入时,由于水化、毛细作用等,会产生应力变化,削弱煤层的结构强度,这是造成钻孔坍塌的另一重要原因。

(3)钻进工艺方面原因

1)冲洗液对孔壁的冲蚀作用。定向钻进中,冲洗液排量较大,通常形成紊流态的高速返水,以满足排渣的需要。但是,随之而来的负面影响不容小觑,高压水射流对孔壁煤层会产生严重冲蚀,尤其是在某一孔段长时间冲孔循环,极易造成孔壁坍塌,引起卡钻事故。

2)钻具对孔壁的撞击。定向钻进冲孔时,经常会伴有钻具的转动,转动的钻具会将钻孔孔壁下缘沉积的煤屑搅起,以便水流将其携出孔外,从而提高冲孔效率和改善冲孔效果。然而,钻具在转动搅动煤屑的同时对孔壁产生撞击,这种撞击容易使钻孔孔壁煤层产生破坏脱落,从而导致孔壁坍塌,引起卡钻事故。

2.事故预防

(1)合理的钻孔布置设计

设计钻孔时,在可满足煤层瓦斯抽采需要的前提下,钻孔布置应尽可能避开断层、陷落柱、褶皱、高地压等异常区域。

(2)探明并避开危险层位

地层资料不全的情况下,定向钻进过程中,应主动探测危险层位,通过钻进参数、孔口返水掌握其特点,并采用定向钻进开分支技术避开危险层位,原理如图7-2所示。

图7-2 探明并避开危险层位

(3)采用带反向切削齿的窄翼片定向钻头

钻具严重卡死的位置一般位于钻头体肩部,相同卡钻的情况下,连接宽翼片钻头的钻具回拖阻力要高于窄翼片钻头。所以,在存在卡钻隐患的地层中,应尽量选用窄翼片定向钻头。同时,为了提高钻头自行解卡的成功率,可在窄翼片钻头体肩部焊镶反向切削齿。两种定向钻头如图7-3所示。

图7-3 两种定向钻头

(4)及时发现并处理孔内异常

钻进过程中应注意给进、起拔、回转压力等工艺参数以及孔口返水的变化情况,任何一项指标发生突变应立即停止给进,及时分析原因并采取处理措施,防止卡钻事故发生。

(5)针对地层选择合理的钻进工艺参数

定向钻进过程中,根据现场施工经验选择合适的泥浆泵排量和冲孔钻机转速,一般情况下泥浆泵排量控制在150~250L/min之间,冲孔钻机转速在40~80r/min之间,以保证良好冲孔效果的同时维持钻孔孔壁稳定。

3.事故处理

(1)强力回转、起下钻法

强力回转、起下钻法是处理坍塌卡钻事故的首选方法。在采用该方法处理事故前,应先将定向钻机扭矩调整在3000N·m挡,保证钻机即使在最大扭矩情况下也不会将钻具安全接手(连接孔底马达和下无磁钻杆的铍铜接手)扭断。处理事故时,快速起下手柄和回转手柄同时配合使用,如图7-4所示,可采用正转转速快速变化和快速起下钻迅速反复转换结合的方法(注意:严禁钻具反转),将连续快速变化的扭矩和轴向力传递到孔内钻具卡钻处,在这种频繁变化的扭矩及轴向力作用下,钻具在孔内的变形也在不断地快速变化,这种变化可使卡钻处钻具对坍塌碎屑产生挤压和碾压作用,将煤屑压碎,使钻具松动;同时,钻具变形的快速变化,在钻具卡钻处产生震击效果,有利于使卡钻处坍塌碎块产生松动,从而达到解卡的目的。处理事故时,应时刻注意钻机系统压力的变化,结合操作可判断解卡是否成功。比如:处理过程中,在采用回转、快速起下或两者结合的情况下,油泵压力较起初相同操作有所降低,说明卡钻处钻具开始松动。

图7-4 回转操作手柄和快速起下钻操作手柄

在坍塌卡钻后孔口返水可能有两种现象:一种是返水变小、泥浆泵压升高;另一种是返水停止、泥浆泵安全阀门憋开。孔口返水是一个好现象,在强力回转、起下钻法处理坍塌卡钻时,钻孔循环水流可对坍塌区域的煤碎块产生冲蚀,加速钻具解卡。在孔内水流循环因卡钻中断的情况下进行解卡处理时,应定时开泵,观察孔口返水;若循环通道重新连通,应连续开泵循环,以加速解卡。

(2)套铣打捞

在强力回转、起下钻法处理无效的情况下,可考虑采用套铣打捞法。该方法使用专用套铣打捞钻具(φ102mm打捞钻杆配套φ107mm打捞钻头或φ127mm打捞钻杆配套φ133mm打捞钻头、打捞送水器)以及12000N·m全液压坑道钻机打捞用动力头和夹持器,采用回转钻进工艺套取孔内定向钻具,打通卡钻部位阻塞,再分别将打捞钻具和定向钻具依次提出,完成打捞,套铣打捞原理如图7-5所示。12000N·m全液压坑道钻机打捞用动力头和夹持器、套铣打捞钻具将分别在本章第二、三节详细介绍。

图7-5 套铣打捞原理示意图

套铣打捞具有一定的风险性,因为在套铣打捞过程中,打捞钻具也存在着塌孔卡钻的危险,因此,在套铣打捞钻进过程中应时刻关注钻进参数及孔口返水变化,一旦发现异常应及时采取处理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恶化。

(3)采掘打捞

强力回转、起下钻法处理无效,套铣打捞存在较大风险的情况下,如果卡钻位置处于待采掘区域,则可考虑在后期的煤层开采或巷道掘进时打捞卡钻钻具,这种打捞方法需要准确记录和精确计算卡钻钻具的空间位置,以保证在后期的开采或掘进作业中,揭露并提出卡钻钻具。

(4)强力拧断安全接手

在以上三种方法均无法有效实现打捞的情况下,可考虑强力拧断安全接手来处理卡钻事故,以使事故损失降至最低。安全接手是连接孔底马达和下无磁钻杆的铍铜接手,其连接关系如图7-6所示。该接手抗扭能力为3000~4000N·m。采用该方法的前提是卡钻位置位于安全接手至钻头之间。

图7-6 定向钻具安全接手连接示意图

(5)倒扣并采用反丝(左螺旋)公锥、母锥打捞

在以上四种方法均打捞无效的情况下,可采用钻机反转倒扣,使钻具从孔内某处解扣,将解扣处至孔口段钻具提出,再根据孔内落鱼情况选用反丝公锥或反丝母锥配套反丝钻杆套取卡钻钻具并反转使其解扣,再将其提出,在权衡时间和经济之后进行反复多次打捞。打捞公锥、母锥将在本章第三节详细介绍。

(二)缩径卡钻

缩径卡钻就是由于孔径缩小造成卡钻,是指钻头通过的孔段岩层发生膨胀,使得孔径发生缩小,其直径小于钻头直径,钻头无法顺利回拖通过,造成卡钻事故,缩径卡钻原理如图7-7所示。缩径卡钻事故也是煤矿井下定向钻进中常见的孔内事故,因其发展缓慢、征兆较明显,预防、处理均较坍塌卡钻容易一些。

1.事故原因

煤矿井下定向钻进过程中,缩径卡钻事故多数是由水敏性泥页岩遇水膨胀、变形导致钻孔缩径造成的。而在煤层的顶板和底板乃至煤层内部,均普遍存在着此类泥页岩层。

图7-7 缩径卡钻原理示意图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有些煤层顶、底板中存在含水的软泥岩,这种泥岩表现出很强的塑性,当钻穿这种岩层后,这种软泥岩在地压的作用下向孔内挤压,导致钻孔孔径缩小而卡钻。

2.事故预防

(1)查明并避开缩径泥岩所在层位

通过查阅地质资料和定向钻进主动探测的方法探明缩径泥岩所在层位,通过钻进参数及孔口返水掌握其特点,采用开分支孔的方法避开缩径泥岩层。

(2)加强循环冲孔和划眼

钻进至水敏性泥页岩时,由于泥岩水化速度较慢,因此在钻进中一般不会立即出现缩径卡钻情况,但是在后期的钻进、冲孔、划眼、起下钻时会出现阻卡现象。大量实践表明:钻进水敏性泥页岩时孔口返水和其他非水敏性类型泥页岩无明显区别,因此在不得不穿越泥岩层的情况下,加强泥岩孔段冲孔和划眼,必要时采用扩孔手段来预防卡钻事故发生。

(3)及时发现并处理孔内异常

钻进含水的软泥岩层时,由于其塑性强,在地压的作用下被挤入孔内,此时返水变得黏稠,并携有软泥块;钻进速度加快,泥浆泵压升高;钻机回转及起下钻阻力明显增大。这种情况下应立即停止给进,开泵循环,并大幅度活动钻具,将钻具提离危险孔段。

3.事故处理

(1)强力活动钻具

在遇卡初期,可尝试采用类似坍塌卡钻“强力回转、起下钻法”大幅度活动钻具,争取解卡。在起钻过程中遇卡,应大力下压;在钻进中遇卡,应多提或强扭,下压是没有意义的。这种时候,捕捉时机非常重要,要在钻具安全的前提下,敢于用大力,有可能迅速解决问题。如果活动数次(一般不超过10次)未能解卡,应采取其他措施。

(2)注入润滑剂

若采用上述措施仍无法解卡,可用泥浆泵向孔内注入油类和清洗剂或润滑剂,再配合活动钻具,尝试解卡。

(3)拧断安全接手

当卡钻位置位于安全接手以下并采用大力活动钻具和注入润滑剂两种措施均无效的情况下,可采用强力回转扭断安全接手,将安全接手以上钻具提出钻孔。

(4)倒扣配合反丝公锥、母锥打捞

在以上三种方法均不能解卡时,可考虑采用类似坍塌卡钻的处理方法,采用倒扣配合反丝公锥或母锥打捞剩余钻具。

(三)沉渣卡钻

沉渣卡钻指钻屑在钻孔内沉积,发生埋钻导致的卡钻。沉渣卡钻相对坍塌卡钻和缩径卡钻严重程度较低,也更容易处理。

1.事故原因

(1)地层因素

煤矿井下定向钻进地层多为煤层。在节理发育的煤层中钻进,煤屑颗粒较大,不易被返水携出钻孔,容易在孔内堆积,造成沉渣卡钻。

(2)工艺因素

造成沉渣卡钻的工艺因素主要包括:给进速度、泥浆泵排量选择、冲孔作业等。定向钻进速度过快会产生大量的大颗粒煤屑,这些大颗粒碎屑容易产生堆积导致卡钻;较大泥浆泵排量可提高钻孔返水速度,提高返水携渣能力,有利于避免沉渣卡钻事故的发生;定向钻进中,定期冲孔可有效减少孔壁下侧沉渣量,防止沉渣事故发生。

(3)钻孔结构

在上仰孔段,由于水流方向和钻屑重力分量———下滑力方向相同,有利于返水将钻屑携出钻孔;在下斜孔段,水流方向和下滑力方向相反,水流需要克服钻屑的下滑力才能将钻屑携出,这大大降低了返水携渣的能力;水平孔段返水携渣能力介于上仰孔段和下斜孔段之间。

(4)突发事件

主要指钻进中遇到突发事件,如停电、钻机故障无法运行等,泥浆泵无法向孔内供水,钻具也无法提出孔外,孔内钻屑堆积导致沉渣卡钻。

2.事故预防

(1)做好施工准备工作

施工前,仔细检查设备,排除存在的故障隐患;定期对设备进行保养,保证设备正常运转。

(2)设计合理的钻孔结构

钻孔设计阶段,选择合理的钻场位置,尽可能将钻孔设计为上仰钻孔或水平钻孔,尽可能避免下斜钻孔;尤其是大角度(≤-20°)下斜钻孔结构的出现;钻进施工阶段,应在满足生产需要的前提下保证钻孔轨迹平滑,避免出现钻孔轨迹大幅度起伏变化。

(3)选择合理钻进工艺参数

钻进施工中,应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择合理的给进速度和泥浆泵量,保证在不产生大量大颗粒钻屑的情况下实现高效钻进。

(4)定期冲孔

正常定向钻进中应定期进行冲孔,一般每钻进30m冲孔一次,冲孔时间控制在20~40min,冲孔时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泵量在150~250L/min之间,同时可配合钻机带动钻具回转,转速控制在40~80r/min之间。

3.事故处理

由于沉渣卡钻事故属于比较轻微的卡钻事故,一般可直接通过强力回转和起下钻就可使钻具解卡。在事故处理过程中,向孔内注水循环可能会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泥浆泵压力升高,钻机回转、起下钻压力较不开泵循环时不变或有所降低,另一种情况是泥浆泵压力升高,钻机回转、起下钻压力较不开泵时有明显上升。第一种情况的原因是:沉渣卡钻处钻屑沉积较松散,可以建立水流循环,水流可对钻屑产生冲蚀,如图7-8(a)所示,这样有利于钻具解卡;第二种情况原因是:沉渣卡钻处钻屑沉积较密实,在钻杆和孔壁环空中形成了一段钻屑“活塞”,水流循环无法建立,在高压水的挤压下这个“活塞”产生变形,紧紧抱住中间的钻具,从而导致钻机回转、起下钻压力升高,如图7-8(b)所示,这样不利于钻具解卡。可见,在处理沉渣卡钻时,一味地开泵循环未必有用,应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图7-8 沉渣卡钻的两种不同孔内情况

如果发生严重的沉渣卡钻事故,则可考虑采用套铣打捞钻具配套12000N·m全液压坑道钻机用动力头和夹持器进行套铣打捞。

二、钻具断落事故

钻具断落是煤矿井下定向钻进过程中经常遇到的钻孔事故。有的情况比较简单,处理起来比较容易,往往会一次成功。然而大多数钻具断落事故均伴随着卡钻事故的发生,如果处理不慎,会酿成新的事故。

1.事故原因

(1)疲劳破坏

疲劳破坏是金属材料破坏的最基本的形式之一。钻杆在长期的工作中承受拉伸、压缩、弯曲、剪切等复杂应力,而且在某些情况下还承受频繁的交变应力,这种应力达到一定强度和交变次数时,钻杆则会发生疲劳破坏。

(2)机械破坏

钻具发生机械破坏包括多个方面的原因,主要有:

1)钻具生产制造中形成的缺陷导致钻具机械性能先天不足,进而导致钻具过早损坏。

2)钻具在长期使用中的腐蚀和磨损,钻具某些部位管壁变薄,强度降低,在外力作用下容易从钻具的这些薄弱部位被拉断或扭断。

3)处理钻孔事故时,不恰当地用强力活动钻具,当应力超过钻具强度极限时,就会把钻具拉断。

4)上扣不紧,使螺纹连接处钻具失去螺纹台肩的支撑,在公母螺纹连接处产生频繁的交变应力,加速螺纹磨损和疲劳破坏。

5)长期使用钻杆而不对连接螺纹定期检查,以致螺纹磨损造成钻具脱落。

(3)事故破坏

1)在卡钻事故处理中,为了采用反丝钻具打捞卡钻钻具,不得不将一部分钻具倒装下入孔内。

2)在卡钻事故处理中,为了减少经济损失,人为将卡钻钻具从安全接手处强力拧断,将孔底马达、定向钻头留在孔内。

3)由于操作者的失误造成钻具反转卸扣,将钻具掉入钻孔。

2.事故预防

要有效防止钻具断落事故,除了必须正确使用钻具外,还应按照本手册有关钻具维护方法,做好钻具日常的维护和管理工作。钻具维护详见第五章。

3.事故处理

(1)公锥打捞

打捞公锥按螺纹旋向可分为右螺纹公锥和左螺纹公锥(反丝公锥)。右螺纹公锥常应用于打捞非卡钻情况下的掉钻事故,左螺纹公锥主要应用于卡钻时钻具倒扣打捞的情况。两种不同类型的打捞公锥的打捞原理是相同的,都是采用公锥高硬度的锥面丝扣在落鱼鱼顶通孔中造扣,将掉钻钻具和打捞钻具连接,可实现拉力、压力和扭矩的传递,最终通过提钻或倒扣将事故钻具打捞出来。

在煤矿井下定向钻进中,常规通缆式钻杆、上无磁钻杆均安装有通缆结构,探管外管内安装有随钻测量探管,所以打捞公锥不适用于此类钻具的打捞。

(2)母锥打捞

对于公锥不适于打捞常规通缆式钻杆、上无磁钻杆以及探管外管,可以用打捞母锥解决,打捞原理是采用母锥通孔中高强度锥面丝扣在被其套住的落鱼鱼顶造扣,将掉钻钻具与母锥连接起来,并可传递拉力、压力和扭矩,再通过提钻或倒扣的方法打捞事故钻具。

(3)开分支孔避开断落钻具

在多次打捞无效或经卡钻多次倒扣打捞后继续打捞的经济和时间效益不合理的情况下,可更换钻具选择合适的位置开分支,避开掉钻钻具,方法如图7-9所示。

图7-9 开分支孔避开断落钻具示意图

污水处理厂设计研究论文

“化学法废水零排放技术”充分的利用了企业的废水资源,将企业原来要花钱处理后排放的废水进行了再利用,节约了企业水资源费、废水处理费、排污费等费用,即为企业带来了经济效益又可以从根本上解决废水排放造成的水资源环境的污染。

目前,常用于我国城市污水处理的方式为集中污水处理系统和传统的三格式化粪池。其它的处理构筑物也都是大同小异的,主要的流程不外乎如此:污水收集设施[包括污水管道、雨水管道、工厂排放水管道等]-->污水提升泵站-->格栅拦截-->沉砂池-->初沉池-->曝气池、厌氧池等核心处理工艺流程-->二次沉淀池-->排水管道或渠排入水体[①]其中核心处理流程可分为一级处理和二级及以上的深度处理。深度处理流程主要有好氧处理流程、厌氧处理流程及两者相结合的处理方法。目前,好氧处理方法有SBR工艺、UASB工艺、氧化沟、氧化塘等工艺,在曝气池里充入空气或氧气,让好氧细菌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杂质;厌氧处理流程主要有厌氧流化床、两相厌氧发酵、厌氧滤池等利用厌氧菌进行厌氧发酵的方法除去污水中的有机物的;另外常用的还有像A20及其变种的工艺流程都是好氧处理和厌氧处理相结合的处理流程,其处理效果往往比单一的处理方式好得多。深度处理构筑物不外乎以下几种:曝气池、厌氧池、氧化塘、厌氧反应器及特殊的除磷脱氮设备,或者是它们的变种工艺,但是处理原理都是大同小异的。随着人们对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这一状况的认识和对加强环境保护意识的加强,现在大多数城市都纷纷建设了污水处理厂,处理流程也由简单的一级处理升级为二级或更深度的处理。但是对于大中型城市来说,普启遍还是采用集中处理的方式。一个污水处理厂处理的污水面积都很大,这就需要用提升泵站将远处的污水提升到污水处理厂进行集中处理,这些污水提升泵站不仅要保障所有污水都要提升到污水处理厂,还要适应污水量变化的要求,一般其流量都是很大的,输送的路程也很远,再者污水管道一般都埋设较深,泵站需要有很高扬程,电耗十分可观。电费是污水提升泵站的主根能耗,输送路程越远,电价越高,像武汉的龙王嘴污水处理厂就设有五个污水提升泵站,将附近很大面积的污水汇集起来,其流量还是不大,目前正在扩建的工程处理流量也才15万吨城市污水处理出水的再生利用在我国,花费大量投资建设了城市污水处理厂,但经过处理后的再生水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在城市污水处理决策中应充分考虑污水的再生利用。发展再生水在农业灌溉、绿地浇灌、城市杂用、生态恢复和工业冷却等方面的利用。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应根据用户需求和用途,合理确定用水的水量和水质。污水再生利用,可选用混凝、过滤、消毒或自然净化等深度处理技术。因此,缺水城市和水环境污染严重的地区,在规划建设远距离调水之前应积极实施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工程,同时做好非投资性或低投资性的节水减污工作。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划建设要依照客观需要和实际可能的原则,按照远期规划确定最终规模,以现状水量及用水需求为主要依据确定实施规模。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技术选择与工程实施要考虑国情、实际条件和用户需求,城市污水再生利用规模、处理程度、处理流程、输水方式、再生水质、使用用途的选择上,既要满足要求,又要经济合理。目前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应着重于农业灌溉、市政杂用、景观水体、生活杂用、工业冷却、生态环境和补充地表水。但是,城市污水再生过程和再生水的使用应确保公众和操作人员的健康安全,以及周边的环境安全,尤其要有效地控制病原菌的污染和传播。再生水使用应满足国家和地方有关污水再生利用的水质标准和规定,处理工艺的选择,尤其是工艺的可靠性和安全性的保障,应经过严格的专家论证、评估和主管部门的批准。在污水处理流程中,各个污水处理构筑物的节能途径很多,下面就污水处理流程中各个构筑物的节能方法。污水提升泵站节能途径。将现有的集中式污水处理改成分散式处理,并充分利用一级处理后的中水,可以减小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压力,更可以大大减少深度处理所需的费用。同时污水提升泵站的水量也会适当减少,甚至可以取消,全部采用分散处理模式。污水处理厂只负责处理工厂附近、污水量大的用户排放的污水。格栅的节能途径。尽量将污水处理设备安装在地势较低的地方,可以减小提升泵的功率。污水经过格栅的时候可以凭借其较快的流速通过栅条,必要时再用提升泵将污水提升至沉淀池。曝气设施的节能途径[③]。不管是好氧处理还是厌氧处理设施,其能耗都是非常大的。因为我们必须要用电力设备将空气充入到污水中,但是我们可以采用多层好氧过滤的方式减小这一能耗开支。好氧过滤的各个滤层的厚度的材料都是不相同的,实现的过滤效果也大相径庭。好氧过滤具体的方法是:污水经过格栅拦截之后,即可以直接进入第一层好氧过滤层,第一层好氧过滤层的孔隙是很大的,一般用粗大的砂石铺垫,主要去除污水中大的悬浮物并通过水流在砂石中紊动的流动将空气中的氧气混入污水中。然后污水进入第二层好氧过滤层,这一层的砂石粒径相对较小,污水在这一层的停留时间相对较长,主要是好氧微生物对有机物的氧化过程,在这一好氧滤层里,很容易生成生物膜,类似于生物膜的处理。如果污水的有机物的含量不是很高的话,处理水已经基本达到了排放的标准了,也可以将处理后的水收集起来作中水使用。如果污水的有机物含量很高的话,可以让污水继续进行下一层的好氧过滤,滤层的孔隙也将更小,处理时间更长,效果也更好。在这一层中,由于污水的停留时间较长,对污水中的N和P也有较好的去除效果。进行好氧过滤处理的排放水已经可以达到排放的要求,没有必要设置二次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这种处理流程适用于建设在河湖的旁边,有利用处理水的就近排放,而且可以不用清水管道或管渠即可。

浅析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论文

1 前言

工业的发展推动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但同时也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其中水体污染是环境污染的主要因素之一,世界各国对此高度重视,因而治理水污染成为环境保护重要的课题之一。为了更好的保护水环境,我国把城市给排水作为基本的建设项目给予大力支持,并制定了污水治理目标,从2000 年的处理率为25% 到2010 年我国的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了40%,在治理水污染方面已初见成效。同时要求各中小城市都要建设污水处理厂,在“十五”期间,我国对城市污水处理投资达到1200 亿元,其中中小城市的占有较大的比重。为取得更好的投资效益,根据中小城市的污水排放现状与城市建设特点,对如何改革污水处理设计工艺提出建议,以推动我国中小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2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工艺设计应注意的问题分析

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处理厂的数量、设计水量与水质以及明确处理标准等各种因素。

2. 1 确定数量

根据城市规模应布局几个污水处理厂,通常大、中、小城市都会建设大型集中型的污水处理厂,有利于减少建设与运行费用。

( 1) 厂址的选择与规划; 根据城市的发展规划,污水处理厂通常设在城市河流的下游地区,厂址远离城区,这样导致收集管网长度过长,配套太难,处理系统得不到合理的利用; ( 2) 发展趋势; 城市的发展对环境的要求逐渐提高,在别墅区以及一些普通小区都会兴建污水处理系统,这样一来,推动了污水处理厂的发展趋向小型化、分散化; ( 3) 整体规划; 由于水资源的污染,对再生水的利用率越来越高,集中水污染处理与再生水系统的投资大,操作起来相当困难。因此,在污水处理的过程中,污水厂的建设把集中与分散有效的结合在一起,污水的处理与再利用结合在一起,对污水处理厂进行布局,还要充分考虑对现有的管道系统、再生水回用系统、城市发展与规划等各种因素结合在一起,污水处理厂的布局根据要城市的需要进行合理布局。

2. 2 确定好水量和水质的参数及处理的标准

在污水处理设计的过程中,要对污水的水质与水量进行分析论证,这直接关系到污水处理厂的投资建设和运行费用。

( 1) 水量设计; 设计污水的水量应根据城市人口、城市经济发展与水平及城市的排水制度、工业废水的排放量、污水管道系统的建设程度、污水处理的规划年限等,把这些因素进行综合分析之后,才能对污水处理厂的规模进行确定。

( 2) 水质设计; 污水的水质,这与城市的性质、经济发展的水平、工业水的性质、其他污染源及排水制度有关。因此,在对污水厂污水处理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污水浓度变化对实际运行造成的影响,参照同类城市污水处理变化的周期,对污水处理进行合理的分期,为了预防不可预测的因素,污水处理厂的建设也要进行分级建设,留出一定的余地,要充分考虑投资的合理性。

( 3) 污水处理的标准; 我国对污水处理有明确的规定,污水处理厂的出水水质应与水体环境、上下游水的用途及自净能力等使排出的水符合国家相关标准。在确定污水厂出水标准时,要根据城市的实际情况进行具体分析,要充分考虑其建设、环境、经济以及发展等各种要素。通常来说对于经济发达城市,其城市建设快,对环境保护及水体要求较高,把水体标准作为污水处理后出水标准之依据来制定出水标准。

3 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设计改进措施

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中小城市污水的水量、处理标准都很好确定,然而在实践过程中却存在很大的差异,究其原因,是我们在设计的过程中只根据理论知识和借鉴同等城市的经验,未能与实践相结合,缺乏对城市建设规划和管理之间的关联性的认识,缺乏对未来发展的认识,要建设具有系统性、科学性与合理性的污水处理厂,不但要遵循城市发展规划、水环境的保护要求以外,还要从以下几点进行改进。

3. 1 设计前的调查研究

在建设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之前,要对该城市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搜集有用的资料,特别是对城市未来的发展与城市规划存在的矛盾。充分了解污水处理厂建设的配套排水体系及管网分布情况,了解城市功能以及排放水体的污染现状,才能确保处理厂的规划、设计具有合理性与适用性,不偏离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3. 2 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设计要分级进行,要在总体规划上留有余地在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设计中,要具有科学性、合理性与发展性。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加快,我国城市的发展与建设突飞猛进,而在这一过程中,城市的规划与环境的保护跟不上城市发展之需要。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对生活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更加注重环境的保护,对水污染的治理提出更高的要求。因而,污水处理厂在建设设计的过程中,要分级、分段进行,根据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来扩大处理规模和提高处理标准,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留充分的余地,方便今后的扩展。同时,分期建设不能过于简单化,不仅要考虑建设上的分期,还要对处理分期进行考虑。结合城市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不同时期的排放水量及水质进行综合分析,在前期出现的问题,在分期建设的过程中进行改善,使之污水处理系统更具合理性。

3. 3 污水处理厂的布局设计与方案要具灵活性根据污水的排放量与处理要求进行设计。首先可运用增加超越管,也就是污水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超越部分处理构筑物。也就是说,当污水的进水量小,污染程度低的时候,污水可直接流入曝气池中,越过初沉池,也可以经过初沉池之后直接排放,这样一来,不仅能达排放标准,还有效的减少运行费用。其次,灵活设计曝气池。在曝气池设计的过程中,可从推流、除磷、多点进水、脱氮以及完全混合等多种模式运行,进而增强处理系统的灵活性和处理能力。

3. 4 沉砂池与沉淀池的设计。

( 1) 沉砂池; 沉砂池的主要作用是把较大的无机颗粒从废水中分离出来,沉砂池一般都设计在沉淀池以及泵站之前,能有效的保护管道与机件,缓解沉淀池的负荷,同时也能使有机颗粒与无机颗粒相分离,方便分别处理。沉砂池的设计可根据水流方向进行分类,分为平流式和竖流式两种。其中平流式的分离效果更好,通常都采用这种模式,然而到了21 世纪,沉砂池逐步被曝气沉砂池所取代。曝气沉砂池的设计主要是在一侧通入穿气,这样一来,污水池的水就会旋转式的前流,进而产生横向恒速环流。其优点在于,通过对曝气量的控制,可对污水的旋流速度进行控制,除砂效果更具稳定性。不受流量变化的影响,还能对污水起到预曝气的作用。这种曝气作用使有机颗粒处于一种悬浮状态,通过砂粒间的摩擦能除去附着的有机物,便于提取出纯净的砂粒,同时还能改变废水的水质,使后续处理变得更加容易。

( 2) 沉淀池; 沉淀池的主要作用是根据重力沉降原理除去污水中的固体悬浮颗粒。沉淀池又可分为平流式沉淀池、竖流式沉淀池及幅流式沉淀池三种。根据处理的先后顺序又可分为初沉池与二沉池。初沉池主要对污水中的BOD 颗粒型物质和水中SS 进行去除,能有效减少生物处理单元的负荷。二沉池主要是进行水、泥分离,确保处理水能达标排放,同时还能浓缩污,确保向曝气池提供加流污泥等功能。

4 结语

总之,中小城市污水处理厂的设计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根据城市的经济条件、建设条件,确保污水工厂建设的合理性、科学性与前瞻性,同时还要确保工程的实适性与可操作性。污水处理工艺也要不断创新,才能实现城市与环境保护的同步发展。

射频卡芯片设计研究论文

我进图书馆的万方系统,搜索“无线传感”,有3814个论文,好多呀,我把前10篇题目复制一下,你看看要哪个? [论文标题] 无线传感器车载自动投放装置及控制[英文标题] Automatically Vehicular Launching Device and Control for Wireless Sensor[作者] 刘光 孙凤池 苑晶 郭长波[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天津,300071[作者信息] 刘光、孙凤池、苑晶、郭长波,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天津,300071[作者英文名] LIU Guang SUN Feng-chi YUAN Jing GUO Chang-bo[第一作者] 刘光[第一作者单位] 南开大学,软件学院,天津,300071[作者个数] 4[刊名] 自动化与仪表[英文刊名] AUTOMATION & INSTRUMENTATION[期刊类别] TP[期刊ID] zdhyyb[核心期刊标记] H0H00[年] 2009[卷] 24[期] 09[页码] 36-40[栏目名称] 计算机应用[栏目英文名] COMPUTER ALPPLIATIONS[分类号]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 控制器 自动投放装置[摘要] 分析无线传感器的应用趋势,提出了动态布置无限传感器的需要,然后设计并实现了一种无线传感器车栽自动投放装置及其控制器.详细介绍了该自动投放装置的结构、控制原理、软硬件设计、抗干扰措施.实验证明该装置具有运行稳定、可靠,结构简单等优点.[PDF全文] zdhyyb/zdhy2009/0909pdf/[URL文摘] zdhyyb/zdhy2009/0909/[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0605021)[论文编号] 1001-9944(2009)09-0036-05[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zdhyyb200909011[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分布式多机器人通信仿真系统[英文标题] A simulated communications system for distributed multi-robots[作者] 蔡自兴 任孝平 邹磊[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作者信息] 蔡自兴、任孝平、邹磊,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作者英文名] CAI Zi-xing REN Xiao-ping ZOU Lei[第一作者] 蔡自兴[第一作者单位] 中南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410075[作者个数] 3[刊名] 智能系统学报[英文刊名] CAAI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SYSTEMS[期刊类别] TP[期刊ID] xdkjyc[核心期刊标记] 00000[年] 2009[卷] 4[期] 04[页码] 309-313[分类号] [关键词] 多机器人系统 仿真系统 通信网络 连通覆盖 虚拟力[摘要] 针对目前多机器人通信仿真系统较少的问题,进行了多机器人通信仿真系统的设计研究.提出的多移动机器人通信仿真系统设计方案,侧重于反映通信网络的拓扑变化情况,以及多个机器人之间是如何进行通信的.仿真系统预留了机器人控制算法的接口,便于结合机器人避碰、任务分配、连通覆盖等进行综合研究.多机器人覆盖研究是目前多移动机器人和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一个研究热点, 针对这个问题,采用了虚拟力分配策略,使得多机器人在保持连通性的同时尽可能大地覆盖某一区域,最后以六边形覆盖为约束条件进行了区域覆盖,并实现了该仿真系统的原型.实验表明,该仿真系统能准确地模拟多机器人在保持相互通信的情况下,达到最大化的区域覆盖.证实了基于虚拟力覆盖策略的有效性.[PDF全文] xdkjyc/xdkj2009/0904pdf/[URL文摘] xdkjyc/xdkj2009/0904/[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90820302,60805027);国家博士点基金资助项目(200805330005);湖南省院士基金资助项目(2009FJ4030);质检公益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081002).[论文编号] 1673-4785(2009)04-0309-05[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xdkjyc200904005[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基于CC2420的ZigBee犯人劳作安全管理系统[英文标题] ZigBee for Prisoner's Working Management System Based on CC2420[作者] 翁哲[作者单位] 武警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86[作者信息] 翁哲,武警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86[作者英文名] WENG Zhe[第一作者] 翁哲[第一作者单位] 武警工程学院通信工程系,陕西西安710086[作者个数] 1[刊名]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英文刊名] JOURNAL OF XI'AN UNIVERSITY OF ARTS AND SCIENCE(NATURAL SCIENCE EDITION)[期刊类别] NA[期刊ID] xajyxyxb[核心期刊标记] 00000[年] 2009[卷] 12[期] 03[页码] 42-45[分类号] TN914[关键词] 射频 无线通信 CC2420 PICl8[摘要] ZigBee技术是近年来通信领域中的研究热点,具有低成本、低功耗、低速率、低复杂度的特点和高可靠性、组网简单、灵活的优势,被称为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国际标准.鉴于犯人外出劳作或在监区内活动无法有效监控的情况,主要介绍了一种基于Zigbee技术的射频收发芯片CC2420和以PIC18系列单片机为控制核心的犯人劳作无线安全管理系统,对其工作原理进行了分析,给出了设计思路和软硬件流程设计.该系统将可大大提高对犯人的管控.[PDF全文] xajyxyxb/xajy2009/0903pdf/[URL文摘] xajyxyxb/xajy2009/0903/[论文编号] 1008-5564(2009)03-0042-04[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xajyxyxb200903012[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基于微粒群模型的移动传感器网络部署研究[英文标题] Deployment of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Mobile Nodes Based on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Model[作者] 户晓玲 曾建潮[作者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复杂系统与计算智能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作者信息] 户晓玲、曾建潮,太原科技大学复杂系统与计算智能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作者英文名] HU Xiao-ling ZENG Jian-chao[第一作者] 户晓玲[第一作者单位] 太原科技大学复杂系统与计算智能实验室,山西太原,030024[作者个数] 2[刊名] 计算机技术与发展[英文刊名] COMPUTER TECHNOLOGY AND DEVELOPMENT[期刊类别] TP[期刊ID] wjfz[核心期刊标记] 00000[年] 2009[卷] 19[期] 10[页码] 81-84,88[栏目名称] 智能、算法、系统工程[分类号] TP393[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部署 微粒群算法 覆盖盲区[摘要] 传感器节点的部署是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很重要的问题,因为它反映了传感器网络的成本和监视能力.为了减少传感器节点部署时产生的覆盖盲区,提高网络的覆盖率,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微粒群模型的移动传感器节点位置优化配置算法.该算法根据节点的位置信息建立节点部署优化模型.利用微粒群算法求解该优化模型,优化过程中的最优解作为节点的最终配置位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最大可能地减少了网络中的覆盖盲区,有效改善了网络的覆盖率.[PDF全文] wjfz/wjfz2009/0910pdf/[URL文摘] wjfz/wjfz2009/0910/[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60674104)[论文编号] 1673-629X(2009)10-0081-04[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wjfz200910022[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任务分配的粒子群优化算法[英文标题] Research on PSO Algorithm of Task Alloca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作者] 陈庆枝[作者单位] 福建莆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系,福建,莆田,351100[作者信息] 陈庆枝,福建莆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系,福建,莆田,351100[作者英文名] CHEN Qing-zhi[第一作者] 陈庆枝[第一作者单位] 福建莆田学院电子信息工程学系,福建,莆田,351100[作者个数] 1[刊名] 苏州科技学院学报(工程技术版)[英文刊名] JOURNAL OF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SUZHOU(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期刊类别] TA[期刊ID] szcjhbxyxb[核心期刊标记] 00000[年] 2009[卷] 22[期] 03[页码] 58-61,69[分类号] TP391[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任务分配 粒子群优化[摘要] 为延长网络生命周期,减少网络能量消耗和均衡网络负载,引入了离子群优化算法,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粒子群优化的任务分配算法.该算法根据任务总完成时间和能量损耗,建立代价函数,实现优化任务分配策略.引人变异算子,很好地保持了种群的多样性并提高了算法的全局搜索能力.仿真实验结果表明算法是可行的和有效的.[PDF全文] szcjhbxyxb/szcj2009/0903pdf/[URL文摘] szcjhbxyxb/szcj2009/0903/[论文编号] 1672-0679(2009)03-0058-04[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szcjhbxyxb200903015[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簇首生成算法的比较研究[英文标题] Comparison of Cluster-head Selection Algorithm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作者] 万润泽 许芷岩[作者单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武汉430205[作者信息] 万润泽、许芷岩,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武汉430205[作者英文名] WAN Run-ze XUN Zhi-yan[第一作者] 万润泽[第一作者单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计算机学院,武汉430205[作者个数] 2[刊名] 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UBEI UNIVERSITY OF EDUCATION[期刊类别] GA[期刊ID] pxyyj-hbjyxyxb[核心期刊标记] 00000[年] 2009[卷] 26[期] 08[页码] 24-26[栏目名称] 基础理论研究[分类号] TP393[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簇首生成 比较[摘要]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簇首节点通常具有较高的能量,负责其所在区域的内信息的处理和转发,因此簇首的选取对于网络的生命周期至关重要.本文对几种典型簇首生成算法从簇首产生速度、簇的形成速度、簇的维护开销、簇的负载均衡性和算法的健壮性、扩展性、节能性等方面做了综合分析.[PDF全文] pxyyj-hbjyxyxb/pxyy2009/0908pdf/[URL文摘] pxyyj-hbjyxyxb/pxyy2009/0908/[基金项目] 湖北省高校中青年科技创新团队项目(资助号:T200904);湖北第二师范学院院管课题.[论文编号] 1674-344X(2009)08-0024-03[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pxyyj-hbjyxyxb200908011[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基于ZigBee的工业环境监测网络节点的设计[英文标题] Design of the Industrial Environment Monitoring Network Node Based on ZigBee[作者] 郝宪锋 刘广孚[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东营,257061[作者信息] 郝宪锋、刘广孚,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东营,257061[作者英文名] HAO Xian-feng LIU Guang-fu[第一作者] 郝宪锋[第一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东营,257061[作者个数] 2[刊名] 科学技术与工程[英文刊名] SCIENCE TECHNOLOGY AND ENGINEERING[期刊类别] NT[期刊ID] kxjsygc[核心期刊标记] 00H00[年] 2009[卷] 9[期] 18[页码] 5562-5564,5581[栏目名称] 研究简报[栏目英文名] Research Notes[分类号] [关键词] 环境监测 无线传感器网络 ZigBee CC2430[摘要] 介绍了Zigbee技术及网络拓扑结构,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了基于Zigbee的工业环境监测网络.以CC2430芯片为核心,设计了一种应用于工业环境监测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节点,并详细阐述了网络节点中无线通信模块和数据采集模块的设计.[PDF全文] kxjsygc/kxjs2009/0918pdf/[URL文摘] kxjsygc/kxjs2009/0918/[论文编号] 1671-1819(2009)18-5562-04[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kxjsygc200918072[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基于虚拟栅格的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英文标题] VIRTUAL GRID BASED ROUTING PROTOCOL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作者] 云春峰 王培康[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安徽,合肥,230027[作者信息] 云春峰、王培康,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安徽,合肥,230027[作者英文名] Yun Chunfeng Wang Peikang[第一作者] 云春峰[第一作者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安徽,合肥,230027[作者个数] 2[刊名]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英文刊名] COMPUTER APPLICATIONS AND SOFTWARE[期刊类别] TP[期刊ID] jsjyyyrj[核心期刊标记] H0000[年] 2009[卷] 26[期] 09[页码] 200-202,218[栏目名称] 网络与通信[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虚拟栅格 拓扑控制 路由协议[摘要] 提出一种基于虚拟栅格的分簇路由协议.在本协议中汇聚节点动态、随机地建立虚拟栅格,同时形成簇结构;并依据剩余能量以及簇的整体能量消耗选择簇头.本协议不但减少了控制信息和冗余信息,而且均衡了传感器节点的能量消耗.仿真的结果表明本协议是能量有效、可扩展的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PDF全文] jsjyyyrj/jsjy2009/0909pdf/[URL文摘] jsjyyyrj/jsjy2009/0909/[记录ID] jsjyyyrj200909064[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无线传感器网络距离无关定位算法研究[英文标题] Research on Range-free Localization Algorithm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作者] 许秀兰[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作者信息] 许秀兰,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作者英文名] XU Xiu-lan[第一作者] 许秀兰[第一作者单位] 常熟理工学院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常熟,215500[作者个数] 1[刊名] 计算机与现代化[英文刊名] COMPUTER AND MODERNIZATION[期刊类别] TP[期刊ID] jsjyxdh[核心期刊标记] 00000[年] 2009[期] 10[页码] 6-9[栏目名称] 算法与分析与设计[栏目英文名] ANALYSIS AND DESIGN OF ALGORITHM[分类号] TP301[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节点定位 距离无关定位 定位算法 定位系统[摘要] 网络自身定位问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基本和重要问题之一.由于range-based定位机制的局限性,无需配置测距或测角设备,硬件成本低的距离无关定位算法被提出.根据是否有无锚节点来论述和比较现有的距离无关定位算法,提出距离无关定位算法需进一步研究解决的问题.[PDF全文] jsjyxdh/jsjy2009/0910pdf/[URL文摘] jsjyxdh/jsjy2009/0910/[论文编号] 1006-2475(2009)10-0006-04[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jsjyxdh200910003[入库日期] 20091124------------------------------------------[论文标题] 一种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异常检测方案[英文标题] A Scheme for Routing Anomaly Detection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作者] 宋建华[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62[作者信息] 宋建华,湖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62[作者英文名] SONG Jian-hua[第一作者] 宋建华[第一作者单位] 湖北大学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湖北,武汉,430062[作者个数] 1[刊名] 湖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英文刊名] JOURNAL OF HUBEI COLLEGE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期刊类别] FA[期刊ID] hbcjgdzkxxxb[核心期刊标记] 00000[年] 2009[卷] 21[期] 04[页码] 53-55[栏目名称] 教育研究[分类号] [关键词] 无线传感器网络 路由攻击 异常检测[摘要] 路由安全问题是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关键技术之一.本文提出了一种如何将异常检测技术应用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路由安全中的方案.[PDF全文] hbcjgdzkxxxb/hbcj2009/0904pdf/[URL文摘] hbcjgdzkxxxb/hbcj2009/0904/[基金项目]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03069);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21306ABA016);武汉大学软件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KLSE20080709).[论文编号] 1009-170X(2009)04-0053-03[文献标识码] A[记录ID] hbcjgdzkxxxb200904015[入库日期] 20091124------------------------------------------

这方面的书还是很多的.专业的论文可以上中国期刊网,不知道你们学校有没有帐号.以下有这关RF的书有:射频与微波功率放大器设计 微波功率放大器所需的理论、方法、设计技巧,以及将分析计算与计算机辅助设计相结合的优化设计方法。这些方法提高了设计效率,缩短了设计周期。本书内容覆盖非线性电路设计方法、非线性主动设备建模、阻抗匹配、功率合成器、阻抗变换器、定向耦合器、高效率的功率放大器设计、宽带功率放大器及通信系统中的功率放大器设 ... 射频与微波通信电路――分析与设计(第二版) 微波地面通信的基础上,对所采用的射频和微波电路的设计进行了分析与讨论。 本书有两个特点:一是注重实用,书中涉及的内容很广,包括一些难懂的理论和复杂的数学推导,作者深入浅出地以少量的数学分析给出了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和数学公式,并且着重于分析如何把它们应用于电路设计;另一个特点是便于自学。书中包 ... 微波技术 微波技术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结合当今微波技术发展的需要,对微波电路的相关基础知识作了较全面的介绍。全书除绪论外共分8章,依次介绍了柱状导波系统中的电磁波及传输线理论、规则波导理论、微带及表面波波导、微波谐振器、微波网络理论基储微波滤波器及匹配电路、微波有源电路、微波铁氧体器件。? ... 微波技术与微波电路 微波技术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及微波元器件、微波电路的工作原理及运用。上述专业的本科生或大专生在学院无本教材后,能对微波技术有比较系统的了解及具有一定的解决工程技术问题的能力。全书共分为10章,覆盖了微波技术主要方面的基本内容,它们是传输丝理论与技术、微波网络理论基储微波无源元器件、微波有源电路。在 ... 微波技术基础与应用 微波网络基础,以此作为全书的理论基矗其次讲解基本无源部件,如微波谐振器、功分器、耦合器、滤波器和微波铁氧体器件上等的原理和工程设计。对于微波有源电路的设计,以及主要微波系统和应用,书中也作了简明介绍。近年来微波技术中的一些新进展,如介质谐振器和开腔、YIG宽带电调谐、微波电路机辅设计,以及微波技术? ... 射频和微波混合电路――基础、材料和工艺 微波集成电路(MMIC)的持续发展相呼应,混合微波集成电路(HMIC)的新材料和新工艺也有了很大发展。本书首先对射频微波的基本概念作了简要介绍,比较了单片微波集成电路和混合微波集成电路的特点,讲述了作为射频微波基础元件的传输线和混合电路工艺的“波导”结构;然后从射频微波应用的角度对基础材料(导体、介质和 ... 微波与卫星通信 微波和卫星通信两方面的内容,共分七章。内容包括微波与卫星通信概述、信号的调制与解调、卫星通信中的多址技术、电波传播、编码与信号处理、微波与卫星线路噪声分析及线路参数计算。除此之外,还根据国际上以及我国在微波和卫星通信方面的现状与最新技术发展,介绍了SDH微波通信系统、卫星移动通信网和宽带IP卫星通信? ... 微波技术与天线(第2版) 微波技术与天线的基本理论与基础知识。在编写时力求去繁就简,深入浅出,这样既保持了知识结构的完整性,也为非电磁场专业的学生或其他人员学习微波技术与天线知识提供一条简捷的通道。全书共4章,第1章至第3章为微波技术部分,第4章为天线部分。主要内容有:长线理论、理想导波系统的一般理论分析、规则波导传输线、常 ... 微波工程(第三版) 微波电路和器件,第13章描述了几种微波系统,以便于读者了解前面讲述的各种微波电路和器件的应用及其对系统特性的影响。在基本理论方面,既介绍了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又叙述了现代微波工程中常用的分布电路和网络分析方法。在微波电路和器件方面,除了介绍传统的线性微波电路及波导型器件外,为适应当前微波工程的需要, ... 微波工程(第三版)(英文版) 微波系统的第13章,因为这两章的内容介绍较为简单,且市面上有专箸论述。第1章至第4章介绍了电磁场的基本理论和电路理论,第5章至第11章利用相关的概念阐明了各种微波电路和器件。在基本理论方面,本书介绍了经典的电磁场理论,叙述了现代微波工程中常用的分布电路和网络分析方法。在微波电路和器件方面,增加了平面结? ... 射频与微波电子学 微波电子工程专业高年级和研究生的教材,授课两学期。 本书主要内容分五部分共21章。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包括科学和工程学的基本概念,电学和电子工程学中的基本概念,电路学数学基础,直流和低频电路的概念;第二部分波在网络中的传输,包括射频和微波的基本概念与应用,射频电子学的概念,波传播中的基本概念,二 ...

无线遥控开题报告

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

设计背景与目标

设计背景: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现代电子产品设计越来越注重产品的简易和实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使得许多电子产品也必须作到小巧、方便、简易。为满足这一需求。便产生了无线遥控系统。

它的产生使人们在工业、农业、航天以及家庭生活中都得到极大的便利,使人们在一定的距离内可以控制其他机器、系统等的正常运作。给工业的发展带来了方便。他是电子行业以后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曾经的工业生产中,不管是机器的启动,还是系统的关闭。

都采用的是有线控制,需要人亲自到控制中心进行手动的操作。给工业生产的进步和生产效率的提高带来了限制。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这样的控制必定会被先进的所取代。因此遥控控制系统的产生,给工业带来了新的革命。

它极大的方便了工业的控制生产。使人们能够在一定距离内甚至在遥远的宇宙中也去控制另外的机器,系统的运作大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为经济的提高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也决定了一个国家在国际中所站的地位。因此,作为国家未来建设者。我们学好遥控知识,是自身的必备,也是国家和时代的需求。 设计目标:

1.控制距离至少20米

2.通过不同的按键控制开关通断 3.可实现开关通、断、延时关等功能

设计思路、技术路线

本次设计采用的是315MHz稳频无线电遥控组件及其它的外围元件,组装的遥控开关。通过单片机可以对十路220V以上的各种电器进行控制。

发射电路扫描键盘的键位,由单片机发出相应的控制信号,送到PT2262的数据输入端。由PT2262编码并调制在315MHZ载波上,经过一级高频放大后由天线发射出去。

再由接收板接收信号,经过两级放高频放大后,由检波电路解调出调制信号,数字信号经过双运算集成放大块LM358两级高增益放大后送入PT2272进行解码,输出端送给单片机,单片机根据动作信号分别去控制相应用电器的控制继电器。完成对用电器的控制。

发射部分:315M

无线发射模块

接收模块:315M无线接收模块

设计进度计划

1、2014年12月—2015年1月 毕业论文选题,与导师见面。

2、2015年1月—2015年1月 收集相关资料,建立框架。

3、2015年1月 毕业论文开题答辩。

4、2015年2月—2015年3月 用Protel软件画出各部分电路,并编写单片机程序。

5、2015年3月—2015年4月 监测电路并进行调整。

6、2015年5月—2015年5月 优化程序,撰写论文。

7、2015年5月2日—2015年5月11日 完成论文,毕业论文答辩。

1.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遥控开关是智能化控制时代必不可少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很多的方便快捷。如在家庭中运用智能开关,能实现智能开关控制灯光、电器、窗帘、门锁,享受随时随地的智能家居遥控,使智能与时尚完美结合。

常用遥控器大致分为两类:红外线遥控器,无线电遥控器。

人们见到的红外遥控系统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部分的发射元件为红外发光二极管,它发出的是红外线而不是可见光。常用的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出的红外线波长为 940nm 左右,外形与普通φ5mm 发光二极管相同,只是颜色不同。单只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约 100mW。接收电路的红外接收管是一种光敏二极管,使用时要给红外接收二极管加反向偏压,它才能正常工作而获得高的灵敏度。红外接收二极管一般有圆形和方形两种。由于红外发光二极管的发射功率较小,红外接收二极管收到的信号较弱,所以接收端就要增加高增益放大电路。然而现在不论是业余制作或正式的产品,无线电遥控是利用无线电信号对远方的各种机构进行控制的遥控设备。

(1)发射器电路由3V电源提供,低频信号40KHZ的载波形成皆用与非门加外部元件实现,具有较高的稳定性,这部分电路用到了一个与非门集成电路。

(2)接收器电路又由几个部分组成,使用了LM567集成块实现了锁相环加密功能,用双稳态电路对继电器进行控制,利用继电器的开关对负载实现控制。

无线电遥控系统一般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机主要包括编码电路和发射电

路。编码电路由操作开关控制,通过操作开关使编码电路产生所需要的控制指令。编码电路产生的指令信号都是频率较低的电信号,无法直接传送到遥控目标上,还要将指令信号送到发射电路使它载在高频载波上,才能由发射天线发射出去。接收机有接收电路及译码电路组成。由接收天线送来的信号经由接收机高频部分的选择和放大后,送到解调器。解调器的作用是从载波上卸载指令信号,由于卸载的指令信号是混杂的,所以再送到译码电路译码,还原指令信号。

无线电遥控是利用无线电信号对远方的各种机构进行控制的遥控设备。无线电遥控系统一般分为发射和接收两部分。发射机主要包括编码电路和发射电路。编码电路由操作开关控制,通过操作开关使编码电路产生所需要的控制指令。编码电路产生的指令信号都是频率较低的电信号,无法直接传送到遥控目标上,还要将指令信号送到发射电路使它载在高频载波上,才能由发射天线发射出去。接收机有接收电路及译码电路组成。由接收天线送来的信号经由接收机高频部分的选择和放大后,送到解调器。解调器的作用是从载波上卸载指令信号,由于卸载的指令信号是混杂的,所以再送到译码电路译码,还原指令信号。

采用Silicon Laboratories 研制的无线发射芯片Si4010、无线接收芯片Si4313和C8051F920 单片机设计并制作的无线电遥控多路开关系统,结构简单,性能稳定,控制方便,适用于含有较多受控电器的场合,并可实现多路多功能控制。

无线电遥控多路开关系统由无线电发射电路和无线电接收控制电路两大部分组成。

红外遥控器由于受遥控距离、角度等影响,使用效果不是很好, 如采用调频或调幅发射接收编码,则可提高遥控距离,并且没有角度影响。红外遥 控发射和接收模块可以用在室内红外遥控中,它不影响周边环境、不干扰其它电器 设备。由于其无法穿透墙壁,所以不同房间的`家用电器可使用通用遥控器而不会产生相互干扰;电路调试简单,只要按给定电路连接无误,一般不需任何调试即可投入 工作;编解码容易,可进行多路遥控。相对于有线遥控,无线遥控不受距离的影响,完全消除了拖缆式遥控装置所带来的故障隐患,给人们的日常工作和生活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随着数字处理技术的快速发展,无线数字通信技术日趋成熟,其抗干扰能力强和易于对数字信号进行各种处理等优点,使得无线遥控系统的抗干扰性能逐步提高,安全性能大大改善。

相对于超声波遥控和红外线遥控,无线电遥控是利用无线电信号在空气中传播,根据无线电波的频率来遥控,可穿透一定的障碍物,传播距离较远,因此成为无线遥控领域的首选,在国防、军事、科研和日常工作生活领域应用越来越广。

2.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设计一种无线电遥控开关,要求

(1)遥控开关的发射频率为。

(2)遥控距离为10m左右,主要用于家庭内遥控家庭电器开关。

(3)发射器电源电压要求在10V以下。

(4)遥控接收器要求能够较准确的接收的载频信号,并解调出控制家用电器开关的信号的控制开关动作。

(5)整个遥控电路尽可能简单可行。

3、研究方法

无线遥控器:

无线遥控就是利用高频无线电波实现对模型的控制。目前,传统无线遥控系统普遍存在同频干扰和遥控距离小两大问题。主要原因是载频较低导致带宽较窄和控制信息以模拟方式传输使得同频干扰可能性的增大。而采用先进的 GHz扩频技术,从理论上讲可以让上百人在同一场地同时遥控自己的模型而不会相互干扰.而且在遥控距离方面也颇具优势, GHz遥控系统的功率仅仅在100 mW以下,而它的遥控距离可以达到1以上,而且由于频率高,天线长度只有3 cm;另外,可借鉴的商用技术较多。因此,很有必要将 GHz扩频通信技术应用于无线遥控领域。

无线模块:

nRF24LE1无线芯片模组

挪威Nordic公司nRF24LE1用作遥控器的主控芯片,其内部有两个部分:增强型的8051MCU和内嵌低功耗无线收发内核nRF24L01P,空中速率有三个选择:250 kbps, 1 Mbps,2 Mbps,保证数据的空中快速传输。两者之间通过SPI接口进行通信。还拥有丰富的外设资源,尤其是内置128 bit AES硬件加密器,可对任何无线传输的数据进行高强度的加密,确保无线数据的安全,特别满足RFID对高安全性的要求。CPU的工作模式可以通过开关状态寄存器的控制位来控制,当工作在发射模式下发射功率为-6dBm,电流消耗为9mA,接收模式时为,该特性为设计低功耗系统提供了先天性条件。

nRF24LU1+芯片内部结构和nRF24LE1基本一致,考虑到成本的计算,采用nRF24LU1+符合全速USB 标准的器件控制器。

JTT-24L01+ 嵌入式微功率无线数传模块

JTT-24L01+是一款工作在 的通用ISM 频段的单芯片微功率无线收发模块,是成都江腾科技有限公司采用高性能的无线射频芯片nRF24L01+以及高精度外围元件开发的一款无线通信模块。

特点:

(1) 内置 天线,体积小巧 15mm X 24mm

(2) 传输距离远,开阔地无干扰视距100米,具体距离视环境而定

(3) 采用真正的GFSK 单收发芯片

(4) 全球开放 ISM 频段免许可证使用

(5) 自动应答及自动重发功能

(6) 地址及CRC 检验功能及点对多点通信地址控制

(7) 最高工作速率2Mbps,高效 GFSK 调制,抗干扰能力强,特别适合工业控制场 合,可以传输音频、视频

(8) 标准 DIP 间距接口,便于嵌入式应用

(9) SPI 接口数据速率0~10Mbps

(10) 125 个可选工作频道,满足多点通信和跳频通信需要

(11) 支持无线唤醒,很短的频道切换时间可用于跳频

(12) 采用10PPM的高精度晶振

(13) 采用高Q值0402封装的电感和电容

(14) 工作电压,推荐,但是不能超过.可以把电压尽可能靠近 但是不超过

JF24D无线收发模块

JF24D整合了高频键控(GFSK)收发电路的功能,以特小体积实现高速数据传输的功能。JF24D的传输速率可达到1Mbps,并具有快速跳频校验等功能,可在拥挤的ISM 频段中达到稳定可靠的短距离数据传输。工作在全球开放的ISM频段面许可证适用。

特点:

(1) 低电压,高效率

(2) 低成本,双向高速数据传输

(3) 特小体积(不需要外接天线)

(4) 具有快速跳频,前向纠错,校验等功能

本课题拟采用JF24D无线收发模块。

多路遥控的实现

(1)采用51系列单片机(AT89S51)进行软件编程完成信号的编码译码工作以实现多路遥控。

(2)采用无线遥控器编码/译码芯片完成信号的编码译码工作以实现多路遥控。如:EV1527,PT2262,PT2294-M4,PT2264等。

虽然实现该设计的方法很多,但我觉得使用JF24C无线收发模块和单片机来完成较好,以下是我决定的研究方法:

JF24D采用SPI数字接口与单片机连接。它支持SPI标准格式(CKPHA=0)。

说明:JF24C可以和各种单片机配套,对于硬件上没有SPI的单片机可以用IO口或者串口模拟SPI。与51系列单片机配套时在P0口加一个10K的上拉电阻,其余IO口可以和JF24C直接相连。单片机可以用5V供电,JF24C用供电。JF24C工作电压不得超过,否则会损坏器件。

4.实施计划

第七学期:

第 8 周: 选择毕业设计课题。完成指导教师和毕业设计课题确定。

第 9-12 周:完成开题报告和外文翻译。

第 12 周: 完成毕业设计的开题答辩。

第13-20周:根据拟定的课题实施方案,进行深入研究,基本完成毕业设计相关的硬件或软件设计工作。

第 21 周: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系统总体方案设计、系统软、硬件设计、实验测试等相关方面进行深入研究。

第八学期:

第 1-5 周:继续完成论文设计。

第 6- 9周:向指导教师提交毕业设计/论文初稿,根据指导意见对初稿进行修改。

第10-14周:完成毕业论文定稿和毕业论文格式审查。

第 15 周:毕业答辩。

5、参考文献:

[1] 陈永甫.实用无线电遥控电路.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7.

[2] 朱卫华,陈和.高频电子线路.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3.

[3] 黄智伟,王彦.全国大学生电子竞赛训练教程.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5.

[4] 黄智伟.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系统设计.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6.

[5] Tavares, Board for of Minho, Portugal.

指导教师意见

指导教师签字:

年 月 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