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副词研究 郭振 摘要:副词是一种半虚半实的词。它们能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用作句中的次要成分,这是它近似实词的一方面;但是它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有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也不能用作宾语、定语,这是她同其他各类虚词性质相近的一方面。 关 键 词: 来源 ;发展变化 ;语法特征 Abstract: The adverb is one kind of half empty half solid word. They can express the behavior, the movement or the nature, the condition degree, the scope, the time, the possibility, the denial function and so on, have certain glossary significance, can serve as in the sentence independently the accessory constituent, on the one hand this is it is approximate the full word; But it cannot alone express one material object, one kind of truth or one kind of real situation; Simultaneously has cannot serve as the sentence the principal constituent: Subject, predicate; Also cannot serve as the object, the attribute, on the one hand this is she with other each kind of function word nature close. Key words : Origin ; Development change ; Grammar characteristic 副词是一种半虚半实的词。它们能表示行为、动作或性质、状态的程度、范围、时间、可能性、否定作用等,有一定的词汇意义,能独立用作句中的次要成分,这是它近似实词的一方面;但是它不能单独地表示一种实物、一种实情或一种实事;同时又不能用作句子的主要成分:主语、谓语;也不能用作宾语、定语,这是它同其他各类虚词性质相近的一方面[1]。在这里我们把能修饰动词、形容词、名词性谓语,在句中作状语或补语的单音虚词或复合虚词的词叫做副词。副词一般只能用在动词、形容词或其它副词前作状语,一般不能和名词组合[2]。本文根据上述标准,从汉语中副词的来源、发展变化以及在现代汉语中的语法特征和一些特殊用法为切入点比较系统地对汉语副词进行了全面的论述。 一 副词的来源 关于副词的来源可以分为两大的部分: 一 实词虚化是单音副词的主要来源 1. 由实词本义直接引申虚化为副词。主要指由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直接虚化为副词。 a. 名词→副词(箭头前面的是本义,后面的是引申义。 下同) 早:早晨→很早、尽早、早点儿 A明早,遣人觇之,已行矣。(古文观止-瘗旅文-王守仁) B惟不敬厥德,乃早坠厥命。(周书-召诰第十四) C 若不早图,后君噬齐(先秦诸子-儒-春秋三传-春秋左传-庄公元年~三十二年) D 知伯愎而好胜,早下之,则可行也。(先秦诸子-儒-春秋三传-春秋左传-哀公元年~二十七年) E 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先秦诸子-道-庄子-外物第二十六) “早”的本义只指“早晨”这一时段,如A,而例BCDE中的“早”并非指“早晨”这一时段, 而是“很早”或“较早”的意思。 首:头→首先、开始、第一 A 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诗经-伯兮) B 初,吴王首反,并将楚兵,连齐、赵。 (汉书-荆燕吴传) C 余爱司空表圣《诗品》,而惜其祗标妙境,未写苦心;为若干首续之。(清·袁枚-续诗品) D 体同而事核,辞清而理哀,盖首出之作也。(文心雕龙卷十三·哀吊) E 微子开者,殷帝乙之首子而帝纣之庶兄也。(史记-宋微子世家第八) “首”由“头”义引申虚化为副词,如A。人初生头先出,故可引申为“首先”、“开始”之义,如BCD。《方言》:“人之初生谓之首。”而E则是“第一”的意思。 b. 动词→副词 滋:增益→越发、更加 A物生而后有象,象而后有滋,滋而后有数。(春秋三传-春秋左传-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B是以窦太后滋不说。(左传·隐公元年) C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孟子-告子章句下) D若能为旱,焚之滋甚。(春秋三传-春秋左传-僖公元年~三十三年) “滋”由“增益”的“加多”义如A引申虚化为“越发”、“更加”如BCD。 c . 形容词→副词 劣:弱、少→仅仅、刚刚 A薄劣东风,夭斜落絮,明朝重觅吹笙路。(元-张翥-踏莎行) B释鞍就穴直上,可百余仞,石路逶迤,劣通单步。(水经注-渭水) “劣”有“弱、少”义,如A,当它转化为副词以后,仍存有这一语义;但已经不是对事物的形容,而是对动作行为的限定,如B。 d. 数词→副词 A天子大说,赐南越大臣印绶,一用汉法。(汉书·终军传) B鲁哀公问舜于孔子,孔子不对。三问,不对。(荀子·哀公) C君子之道四,丘未能一焉(中庸-第十三章) “一”在我国古代哲学中向来指事物的本源,事物的统一体,在A中虚化为“完
(一)文化
1、“一带一路”视阈下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
2、商丘市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3、“互联网+”行动计划与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4、“十三五”时期商丘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5、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研究
6、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7、传统文化与“文明商丘”建设研究
8、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商丘市的发展机遇研究
9、商丘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10、河南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11、商丘名人文化产业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12、“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播研究
1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文化传播与交流
14、河南省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15、“十三五”时期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16、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17、商丘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二)文艺学
1、浅论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2、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3、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4、论审美现代性
5、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6、论诗歌语言
7、论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观
8、论文艺的娱乐作用
9、论意境的美学特征
10、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11、文学审美特征论
12、“话语蕴藉说”评说
13、浅析“典型论”
14、浅论“意象”
15、浅论“叙事学”
16、文学消费心理研究
17、关于文学话语“陌生化” 问题
18、浅论“结构”与“解构”
19、论艺术真实
20、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21、浅论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22、论艺术直觉
23、论艺术虚构
24、浅论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25、浅论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26、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27、浅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28、浅论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29、论当代 中国 的大众文化
30、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31、论审美变形
32、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33、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 影响
34、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 现代 性主题
35、浅论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36、浅论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7、论朴素美
38、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39、浅论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0、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41、浅论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2、浅论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43、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44、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45、浅论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46、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47、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48、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49、浅论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三)古代文学
1、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
2、唐传奇的文学价值
3、薛涛的文学创作
4、鱼玄机的创作
5、浙西词派及其词人简述
6、小红低唱我吹萧――姜夔的词与音乐略探
7、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8、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
9、宋代女性创作的“悲愁”本色
10、试论宋诗中杭州民俗的描写及其表现
11、论张先的慢词
12、“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苏轼“以游戏文字为诗”浅论
13、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
14、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
15、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对比关系
16、浅论凌鞒酢抖拍》之盗贼观
17、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戏剧、小说中的体现
18、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
19、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
20、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21、《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
22、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
23、“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
24、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
25、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
26、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一一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
27、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
28、贾宝玉同性恋倾向诠释
29、《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心理构件
30、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
31、《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32、《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33、《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34、《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35、王梵志诗歌的独特内涵
36、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37、论李贺诗的多种风格
38、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
39、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
40、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
41、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
42、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
43、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44、浅论《史记》的游侠精神
45、论苏轼的出世和入世
46、试探陆游的“梅”情结
47、论李白的咏侠诗
48、《三国演义》中的择主思想比较
49、《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50、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
(四)现当代文学
1、论李健吾的短篇小说(或者:论李健吾小说的平民化)
2、论“后浪漫派”小说的艺术特质
3、《风萧萧》中的.意象
4、张爱玲小说的影视改编
5、《小团圆》中的母亲形象
6、《小团圆》中的女性形象
7、《小团圆》的叙事特色(或者:《小团圆》的复调叙事)
8、老舍小说的影视改编
9、老舍小说的爱情叙事(或:老舍的女性观)
10、老舍、邓友梅、王朔的“京味儿”小说
11、老舍、邓友梅笔下的旗人形象
12、茅盾的另类小说
13、论钱钟书的短篇小说
14、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
15、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16、浅析现代人文主义思潮
17、论新写实文学中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18、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19、早期乡土小说的民俗价值
20、乡土文学与乡土小说
(五)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1.《美狄亚》的女权主义重读
2. 中国、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
3.《十日谈》的狂欢化民俗特征
4. 《堂吉诃德》的想象性虚构与写作策略
5. 《奥赛罗》的后殖民重构
6. 试论莫里哀性格喜剧的类型化特征
7.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角度解读《鲁滨逊飘流记》
8. 《巴黎圣(原文来自: 蓬 勃范文 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 )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
9. 从原型批评角度看于连形象
10. 《荒原》的“死亡情结”
11.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
12. 鲁迅《药》中的基督受难形象分析
13. 《边城》和《伊豆的舞女》的比较研究(最好再加副标题,突出论点)
14. 《雪国》中 “雪”与“火”的意象研究
15. 泰戈尔的《沉船》与易卜生的《娜拉》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16. 论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硬汉性格”。
17. 弗洛伊德主义和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
18.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9.中国武侠小说和其实文学的比较研究
20.《奥瑟罗》的悲剧冲突艺术
21.《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2.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23.论《百年孤独》的孤独意识
2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主题探析
25.哥特式小说的原理和发展
26.《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7.试论《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28.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9.哈姆莱特形象的接受和误读
30.重评巴洛克风格
(六)美学
1、美在文心:刘勰文学观探微
2、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诗学意义
3、论钟嵘《诗品》对诗之本质及诗美境界的阐释
4、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5、李安华语作品文化解读
6、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道家艺术精神
7、鸿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8、略论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9、《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
10、论“悲秋”的母题及其文化意蕴
11、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
12、“陌生化”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13、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14、王国维诗学的创化之道
15、论网络诗歌生产与消费的快餐化
16、亚里士多德的“陶冶”说与孔子的兴观群怨
17、柏拉图的音乐美学与中国先秦时代的乐论
18、浪漫主义诗论与中国的“人民性”的当代意义
19、以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视点看莫言的“红高粱”小说系列
20、诗论喜剧语言的美学特征
21、试论“童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22、论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
23、由宗白华《美学散步》看“人生艺术化”
24、庄子“无为”美学思想初探
25、《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电视改编研究
26、成功的复合式改编:《罗生门》
27、从《霸王别姬》看导演陈凯歌的美学观念
28、论孔子的美学思想
29、论庄子的美学思想
30、论中国古代美学的特点
人间词话 王国维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 〔十二〕“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十三〕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十四〕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十六〕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十七〕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十八〕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十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二十〕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二一〕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作者: like辛弃疾 2005-11-19 14:36 回复此发言 -------------------------------------------------------------------------------- 2 王国维《人间词话》 〔二二〕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二三〕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二四〕《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二五〕“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二七〕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二八〕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余谓此唯淮海足以当之。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驾子野、方回,末足抗衡淮海也。 〔二九〕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三十〕“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气象皆相似。 〔三一〕昭明太子称陶渊明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旷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词中惜少此二种气象,前者唯东坡,后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三二〕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三三〕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三四〕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三五〕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霸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三六〕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轻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三七〕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三八〕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邦卿《双双燕》次之。白石《暗香》、《疏影》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着,视古人“江边一树垂垂发”等句何如耶? 〔三九〕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四十〕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作者: like辛弃疾 2005-11-19 14:36 回复此发言 -------------------------------------------------------------------------------- 3 王国维《人间词话》 〔四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四三〕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四四〕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四五〕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白石虽似蝉蜕尘埃,然终不免局促辕下。 〔四六〕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中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 〔四七〕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四八〕周介存谓“梅溪词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刘融斋谓“周旨荡而史意贪。”此二语令人解颐。 〔四九〕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如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迫寻已远。”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有之,其“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二语乎。 〔五十〕梦窗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凌乱碧。”玉田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玉老田荒。” 〔五一〕“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五二〕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五三〕陆放翁跋《花间集》,谓:“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提要》驳之,谓:“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善乎陈卧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诗。然其欢愉愁苦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五代词之所以独胜,亦以此也。 〔五四〕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五五〕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五七〕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五八〕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不办。白、吴优劣,即于此见。不独作诗为然,填词家亦不可不知也! 〔五九〕近体诗体制,以五七言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情,两无所当,殆有韵之骈体文耳。词中小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若长调之《百字令》、《沁园春》等,则近于排律矣。 〔六十〕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六一〕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六二〕“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久贫贱,车感轲长苦辛。”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恶其游也。 〔六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元人马东篱《天净沙》小令也。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六四〕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籁词》,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岂创者易工而因者难巧欤?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读者观欧、秦之诗远不如词,足透此中消息。(全文完) 参考: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的形象比喻不只是针对学术研究或艺术创造的历程,实际上就是对人生奋斗的综述与总括。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他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为此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的追求,忘我的奋斗。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也有不经过自己努力成功的,那是少有的,偶然的,不可靠的。机遇是存在的,但要能认识它及时抓住它,既使这样成功还得通过努力奋斗。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人生不会处处有绿灯。
够你用的了!
南唐二主 南唐二主 南唐二主 南唐词人包括李璟、李煜、冯延巳,成彦雄。南唐是于公元937年李升灭吴后建立的小朝廷,升传璟,璟传煜,凡三世,公元975年被宋灭亡,前后共38年。南唐烈祖李升注重政治改革,比较符合民望,以金陵为中心的南唐,政治安定,经济也有所发展。元宗李璟即位,委政于陈觉、冯延已、冯延鲁、查文徽、魏岑等五个邪佞之人,人称“五鬼”,政治开始腐败。李煜即位,更是沉醉于声色狗马之中,不以国事为虑。南唐君臣,终日酣歌醉醉舞。李,李璟都带头写词,“俾歌者倚丝竹歌之,所以娱宾而遣 兴也。”(陈世修《阳春集》)使南唐形成了西蜀以外的另一个文学艺术的中心。李璟、李煜并称“南唐二主”,宋人刻有“南唐二主词”。南唐词人比起花间派来,所写虽然同样有不少描写宫廷生活和女人、相思之类的作品,但不象花间派那样令人发腻,一部分作品清丽多彩,委婉传情。成就最高的李煜,被虏开封后,词风变化较大,充满了深沉的亡国之痛,词章内容更加充实。 南唐词派词作感情深挚,语言秀婉,内容也较花间派更为拓展,对后世词的发展影响极大。王国维说:“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又说:“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人间词话》)
苏轼学术论文范文篇二 苏轼处世哲学初探 【 摘 要 】在苏轼作为我国古代文学家,为后人留下了一笔重要财富。而作为政治家的苏轼,也做出了一个儒家士大夫当有的历史功绩。而苏轼辗转于放达文人和深邃政客之间的处世哲学,便有了深刻的研究价值。本文试从正道直行的执着、善处忧患的旷达、自救自立的人格、亲躬为民的情怀四个层面来剖析苏轼的处事之道。 【 关键词 】苏轼 处世之道 人格风貌 生命精神 秦观在《答傅彬老简》中说:“苏氏之道,最深于性命自得之际。”王国维在《文学小言》中评价苏轼:“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苏轼坎坷人生中表现出来的人格风貌和生命精神,值得我们深入探究和学习。 一、“奋厉有当世志”――正道直行的执着 儒家鼓励人“志于道”,建功立业,有为于天下。苏轼《上梅直讲书》云:“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苏辙《墓志铭》追述苏轼十岁时母亲程氏亲授以书。“太夫人尝读《东汉史》,至《范滂传》,慨然太息。公侍侧曰:‘轼若为滂,夫人亦许之否乎?’太夫人曰:‘汝能为滂,吾顾不能为滂母耶?’公亦奋厉,有当世志。”这正如后来苏轼说自己“少抱有为之志”。苏轼于仁宗朝举制科作《制策》二十五篇,“大抵劝仁宗厉精庶政,督察百官,果断而力行也”;及事神宗皇帝,两次上书数万言,“大抵皆劝神宗忠恕仁厚,含垢纳污,屈己以裕人也”;哲宗元�初,主张“校量利害,参用所长”。 苏轼对儒家忠君报国的思想接受尤深,使得他虽有“隐”的思想,却终究没有归隐。正如他所言:“未成报国惭书剑,岂不怀归畏友朋。” “羡君欲归去,奈此未报恩。”……可知苏轼一生沉浮,而拳拳报国之意若一。 二、“一蓑烟雨任平生”――善处忧患的旷达 苏轼才华横溢聪敏过人,刚正立朝勇于为义,却拙于谋身,不会自我保护。故“一生忧患,常倍他人”(《南华寺六祖塔功德疏》),几经贬逐,饱受苦难,终不得大用。苏轼于靖国元年所作《自题金山画像》,算是对自己一生贬谪生涯的 总结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的一生贬居黄州、惠州、儋州三地,穷困潦倒,但他都善于在诗词歌赋中发现生活美,从而获得一种充满善处忧患的智慧审美人生。林语堂先生在《苏东坡传》里说他“是一个无可救药的乐天派”、“智能优异”。 元丰时贬往黄州,《初到黄州》诗云:“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业转荒.唐。……只惭无补丝毫事,尚费官家压酒囊。”对黄州的“鱼美”、“笋香”盛情称赞,仿佛忘却了“乌台诗案”的灾难。绍圣初贬往惠州,他的《十月二日初到惠州》诗云:“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岭南万户皆春色,会有幽人客寓公。”这似是《初到黄州》诗在十几年后的历史回想。他又抒写“欣然”,描写口腹之乐。绍圣四年贬往儋州,登岛的第一首诗,“行琼儋间,肩舆坐睡,梦中得句云‘千山动鳞甲,万谷酣笙钟’觉而遇清风急雨,戏作此数句”,以其神采飞扬、联想奇妙而成为苏诗五古名篇:“应怪东坡老,颜衰语徒工,久矣此妙声,不闻蓬莱宫。”自赏自得之情溢于言表。 三、“尽卖酒器,以供衣食”――自救自立的人格 苏轼之所以能面对忧患随缘自适,不仅在于他善于排遣苦闷,更重要的是他始终立足于自救自立,保持一种人格的独立。元丰三年(1080)初贬黄州,作《节饮食说》,提倡“节食”。第二年不能再靠“节流”,于是“开源”。《东坡八首》叙云:“余至黄州二年,日以困匮。……庶几来岁之入以忘其劳焉。”他不辞辛苦躬耕其中,并把这块田地命名为“东坡”,从此自号“东坡居士”。他的《次韵孔毅父久旱已而甚雨三首》其二云:“去年东坡拾瓦砾,自种黄桑三百尺。……明年共看决渠雨,饥饱在我宁关天。”苏轼作为政治上的逐客,生存受到严重的威胁,心态却不卑微猥琐。苏轼之卓异正是建立在自己动手种田筑屋丰衣足食,生存需求获得独立的物质基础之上。 苏轼在海南禄�既绝,衣食难保,不得已“尽卖酒器,以供衣食”。暂居破漏官屋不久被官吏逐出,遂买地,起屋五间,名曰“桄榔庵”。然而,独特的伟大人格,既成就了不怨天尤人、立足自救自立的“东坡”精神,苏轼也就拥有了一份坦然与自乐。 四、“不以一身祸福,易其忧国之心”――亲躬为民的情怀 苏轼在贬谪时期,反复专研佛老,极慕陶渊明,却始终没有出世。苏轼从某种程度上实现了“奋厉有当世志”的壮志雄心,践行了范仲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儒士操守,也在生存状态上真正的融入到了黎民百姓之中。 谪黄以后,苏轼和“渔樵杂处”,对黎民疾苦有着更深切的了解同情。当时岳州鄂州一带“例只养二男一女,过此辄杀之,尤讳养女。”苏轼遂“闻之酸辛,为食不下”,当即给鄂州知州朱寿昌写信并盼他“惟为民自重”。他说:“若岁活得百个小儿,亦闲居一乐事也。吾虽贫,亦当出十千。”由此可知,苏轼口出“悲歌为黎元”并非虚言。在儋州,他把自己被贬海南看作是“天其以我为箕子”,理应尽力帮助儋州人民改变困境。面对民族压迫、生产落后的现状,苏轼写了《和劝农》“以告其有知者”,“咨尔黎汉,均为一民”。看到当地人民“病不饮药,但杀牛以祷……以巫为医,以牛为药”,写了《书柳子厚牛赋后》。为了让百姓喝上泉水,讲究卫生,减少疾病,苏轼曾带领众人开凿至今完好的井泉,儋州人称之为“东坡井”。儋州在北宋时期仍处于“刀耕火种”状态,文化教育也十分落后,苏轼的《和示周续之祖企谢景夷三郎》一诗真实的反映了学校教育七零八落的情景。王国宪《重修儋州志叙》指出:“北宋苏文公来琼,居儋四年,以诗书礼教转化其风俗,教化其人心,听书声之琅琅,弦歌四起。” 【参考文献】 [1](宋)秦观:《淮海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年。 [2] 王国维:《人间词话》,吉林文史出版社2000年。 [3](宋)苏轼:《苏轼文集》,人民文学出版社2001年。 看了“苏轼学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关于苏轼的学术论文 2. 对苏轼研究的学术论文 3. 中文学术论文范文 4. 对外汉语学术论文范文 5. 浅析苏东坡的人生美学论文
李煜(937-978),初名从嘉,字重光,号钟隐,南唐中主第六子。徐州人。宋建隆二年(961年)在金陵即位,在位十五年,世称李后主。他嗣位的时候,南唐已奉宋正朔,苟安于江南一隅。宋开宝七年(974年),宋太祖屡次遣人诏其北上,均辞不去。同年十月,宋兵南下攻金陵。明年十一月城破,后主肉袒出降,被俘到汴京,封违命侯。太宗即位,进封陇西郡公。太平兴国三年(978)七夕是他四十二岁生日,宋太宗恨他有“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之词,命人在宴会上下牵机药将他毒死。追封吴王,葬洛阳邙山。 后主前期词作风格绮丽柔靡,还不脱“花间”习气。国亡后在“日夕只以眼泪洗面”的软禁生涯中,以一首首泣尽以血的绝唱,使亡国之君成为千古词坛的“南面王”(清沈雄《古今词话》语),正是“国家不幸诗家幸,话到沧桑语始工”。这些后期词作,凄凉悲壮,意境深远,已为苏辛所谓的“豪放”派打下了伏笔,为词史上承前启后的大宗师,如王国维《人间词话》所言:“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至于其语句的清丽,音韵的和谐,更是空前绝后的了。后主本有集,已失传。现存词四十六首,其中几首前期作品或为他人所作,可以确定者仅三十八首。
(一)文化
1、“一带一路”视阈下实施中原文化走出去路径研究
2、商丘市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3、“互联网+”行动计划与网络文化建设研究
4、“十三五”时期商丘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5、非物质文化遗产协同创新保护研究
6、传统美学精神的当代价值研究
7、传统文化与“文明商丘”建设研究
8、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商丘市的发展机遇研究
9、商丘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研究
10、河南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11、商丘名人文化产业化与中原经济区建设
12、“丝绸之路”与华夏文明传播研究
13、“一带一路”战略下中原文化传播与交流
14、河南省红色典籍整理与开发利用研究
15、“十三五”时期河南文化产业发展政策研究
16、传统村落文化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研究
17、商丘文脉传承与城市特色构建研究
(二)文艺学
1、浅论审美与文化的关系
2、略论大众审美文化的历史与现状
3、论宗白华美学思想
4、论审美现代性
5、广告的审美特征论析
6、论诗歌语言
7、论马克思主义的悲剧观
8、论文艺的娱乐作用
9、论意境的美学特征
10、论文学语言的多义性
11、文学审美特征论
12、“话语蕴藉说”评说
13、浅析“典型论”
14、浅论“意象”
15、浅论“叙事学”
16、文学消费心理研究
17、关于文学话语“陌生化” 问题
18、浅论“结构”与“解构”
19、论艺术真实
20、论文艺欣赏中的心理距离
21、浅论文艺欣赏中的共鸣与沟通
22、论艺术直觉
23、论艺术虚构
24、浅论美育与社会的文明进步
25、浅论文学流派在艺术创作中的意义
26、简论文学作品形式的独立审美特征
27、浅论新时期文学发展与典型内涵的新变化
28、浅论新时期诗歌审美特点的新变化
29、论当代 中国 的大众文化
30、论艺术创作的通感与错位
31、论审美变形
32、论艺术想象在文学创作中的价值
33、论文艺作品可能产生的负面 影响
34、论本世纪中国文论的 现代 性主题
35、浅论儒家美学在中国古典美学发展史上的地位
36、浅论庄子美学思想对中国艺术精神的影响
37、论朴素美
38、蔡仪美学思想述评
39、浅论朱光潜在当代中国美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40、评李泽厚美学思想
41、浅论中国意境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42、浅论禅宗对中国美学发展的影响
43、试论文学语言的审美特征
44、论艺术接受中的个体差异
45、浅论人类审美态度的演进历程
46、论悲剧审美的道德内涵
47、当代中国大学生审美情趣考察
48、论形式美的美育效应
49、浅论美育与社会人文精神的转化与重建
(三)古代文学
1、试论杨万里诗歌的俗与雅
2、唐传奇的文学价值
3、薛涛的文学创作
4、鱼玄机的创作
5、浙西词派及其词人简述
6、小红低唱我吹萧――姜夔的词与音乐略探
7、黄庭坚的文学思想
8、李清照词创作的社会蕴含与价值
9、宋代女性创作的“悲愁”本色
10、试论宋诗中杭州民俗的描写及其表现
11、论张先的慢词
12、“表面滑稽而骨子里沉痛”――苏轼“以游戏文字为诗”浅论
13、从潘金莲看《水浒传》的婚姻和爱情
14、论《镜花缘》中的唐小山形象
15、论弹词小说《再生缘》中四位女性形象之对比关系
16、浅论凌鞒酢抖拍》之盗贼观
17、浅论李渔的人生观在戏剧、小说中的体现
18、从《杜十娘怒沉百宝箱》和《卖油郎独占花魁》看拟话本的爱情婚姻观
19、试论张岱《西湖梦寻》、《陶庵梦忆》中的禅趣
20、浅析《牡丹亭》中知识分子的性格特征
21、《水浒传》中绰号问题浅析
22、论香菱形象的文化命义
23、“二尤”悲剧在《红楼梦》大悲剧中的原型意义
24、刘姥姥形象的文化意蕴
25、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
26、两对位势悬然却下场略等的母女一一赵姨娘探春及凤姐巧姐漫议
27、度人与救世一一疯僧与刘姥姥形象的不同意蕴
28、贾宝玉同性恋倾向诠释
29、《聊斋志异》中的悍妇心理构件
30、论《聊斋志异》的传奇艺术
31、《世说新语》的语言风格
32、《世说新语》的语言技巧
33、《世说新语》的写人技巧
34、《世说新语》与中国古代小说
35、王梵志诗歌的独特内涵
36、试论李商隐爱情诗的意象
37、论李贺诗的多种风格
38、论《金瓶梅》中的民俗描写
39、论《儒林外史》对八股制艺弊端的反思
40、论《红楼梦》中诗歌之功能
41、对生命的漠视――试论《水浒传》叙述的暴力化倾向
42、白居易《长恨歌》多重意蕴浅探
43、论《史记》中下层人物的描写
44、浅论《史记》的游侠精神
45、论苏轼的出世和入世
46、试探陆游的“梅”情结
47、论李白的咏侠诗
48、《三国演义》中的择主思想比较
49、《儒林外史》中的女性形象研究
50、浅论《儒林外史》对人性的扭曲
(四)现当代文学
1、论李健吾的短篇小说(或者:论李健吾小说的平民化)
2、论“后浪漫派”小说的艺术特质
3、《风萧萧》中的.意象
4、张爱玲小说的影视改编
5、《小团圆》中的母亲形象
6、《小团圆》中的女性形象
7、《小团圆》的叙事特色(或者:《小团圆》的复调叙事)
8、老舍小说的影视改编
9、老舍小说的爱情叙事(或:老舍的女性观)
10、老舍、邓友梅、王朔的“京味儿”小说
11、老舍、邓友梅笔下的旗人形象
12、茅盾的另类小说
13、论钱钟书的短篇小说
14、沈从文小说中的男性世界
15、张恨水小说中的女性世界
16、浅析现代人文主义思潮
17、论新写实文学中日常生活的诗性消解
18、沈从文作品中的人文情怀
19、早期乡土小说的民俗价值
20、乡土文学与乡土小说
(五)外国文学、比较文学
1.《美狄亚》的女权主义重读
2. 中国、希腊神话中的女神形象比较
3.《十日谈》的狂欢化民俗特征
4. 《堂吉诃德》的想象性虚构与写作策略
5. 《奥赛罗》的后殖民重构
6. 试论莫里哀性格喜剧的类型化特征
7. 从后殖民主义批评角度解读《鲁滨逊飘流记》
8. 《巴黎圣(原文来自: 蓬 勃范文 网: 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选 )母院》人物设置的圆形结构
9. 从原型批评角度看于连形象
10. 《荒原》的“死亡情结”
11.论《第二十二条军规》中的集体无意识
12. 鲁迅《药》中的基督受难形象分析
13. 《边城》和《伊豆的舞女》的比较研究(最好再加副标题,突出论点)
14. 《雪国》中 “雪”与“火”的意象研究
15. 泰戈尔的《沉船》与易卜生的《娜拉》中女性形象的比较
16. 论海明威小说创作中的“硬汉性格”。
17. 弗洛伊德主义和劳伦斯的小说《儿子与情人》
18.论流浪汉小说的艺术特征
19.中国武侠小说和其实文学的比较研究
20.《奥瑟罗》的悲剧冲突艺术
21.《呼啸山庄》与《金锁记》情感世界之比较
22.果戈理《死魂灵》的讽刺艺术
23.论《百年孤独》的孤独意识
24.村上春树《挪威的森林》主题探析
25.哥特式小说的原理和发展
26.《浮士德》的善恶冲突论
27.试论《巴黎圣母院》的美丑对照原则
28.茶花女与杜十娘比较
29.哈姆莱特形象的接受和误读
30.重评巴洛克风格
(六)美学
1、美在文心:刘勰文学观探微
2、宗白华意境理论的诗学意义
3、论钟嵘《诗品》对诗之本质及诗美境界的阐释
4、王国维与中国美学的现代转型
5、李安华语作品文化解读
6、沈从文的湘西小说与道家艺术精神
7、鸿雁在中国古典诗词中的审美意蕴
8、略论王国维的文艺思想体系及其现代意义
9、《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
10、论“悲秋”的母题及其文化意蕴
11、梁启超美学思想及其价值启思
12、“陌生化”理论在文学创作中的运用
13、网络时代的大众文化
14、王国维诗学的创化之道
15、论网络诗歌生产与消费的快餐化
16、亚里士多德的“陶冶”说与孔子的兴观群怨
17、柏拉图的音乐美学与中国先秦时代的乐论
18、浪漫主义诗论与中国的“人民性”的当代意义
19、以新历史主义批评的视点看莫言的“红高粱”小说系列
20、诗论喜剧语言的美学特征
21、试论“童心”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22、论文学创作的审美理想
23、由宗白华《美学散步》看“人生艺术化”
24、庄子“无为”美学思想初探
25、《红楼梦》、《水浒传》、《西游记》、《三国演义》中国四大古典名著电视改编研究
26、成功的复合式改编:《罗生门》
27、从《霸王别姬》看导演陈凯歌的美学观念
28、论孔子的美学思想
29、论庄子的美学思想
30、论中国古代美学的特点
1, 迫不及待想一览王国维先生的不朽著作《人间词话》,这是一本中国古典文艺美学史上的扛鼎之作。关于对词的种种阐述、理解、意境、格特有研究。说到这句“有境格自高”我想道公公书法曾写的一句话“人到无求品自高”,其实大有相似之处。王国维先生早就明了,文字于人之间的关系,文字正如一面镜子,时刻反映着当下写作的心境。现在很多文人,修禅的人追求着一种“纯粹”,就是坚持自己,按照自己的方式来活!生于浊世,不具备玲珑的人,又怎能抵挡当今社会的纸醉金迷呢? 2 王国维品酌的意境,提出“境于一字中”于《玉楼春》一句“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充足了它散布开去的魅力。“杨柳烟外晓寒轻”,心思细腻,感知春意盎然,“晓寒轻”,仿似深闺少女被惊鸿一瞥的暗自欢心,又不可告人的快乐。正所谓“年少一段风流事,只许佳人独自知”,有一种美,打动人心,就如春风扑面而来带给你的清新之美。“云破月来花弄影”,好个“弄”字,意境更是开阔。图为茶花,借此意境,附上一首-----茶花枝头春跳跃,引来喜鹊破寒冬。 3 王国维提出,大小非优劣。境界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又道“境”,分为闲适之境,如“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轻巧地道出杜甫草堂的环境,村落闲情,作者安享春雨到来的清新,虽是经过长期的颠沛流离,忧国忧民,自然对眼前生活的满足,不禁对这细微产生热情。同样是出于杜甫笔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一种悲壮境界,大气凛然,人文再现的美感。境界不分高下,关键看人文美感。 4 读书的时候,听着老师唠叨这李太白大气之作,并无任何感触,只点点头,敷衍老师几句,理解理解。如今跟随大师王国维重读细品《人间词话》,颇多感触,因为有了一些社会阅历,生活经验,于是加入自身的一些情感元素,读起来更能品酌到古人的智慧结晶。李白的诗歌,底气十足,一个人的文字彰显一个人的个性,没法掩饰,没法捏造,自然流露应景之感。若想文字浑然天成,先修炼自己的内心,在潜移默化中得以升华。女人,不急于绽放,沉淀后方能脱颖。 5 王国维之品文,是靠心思缜密去触碰文字的温度,通透其中才能由表及里。温庭筠和冯延已的诗,分别被其定义为“精妙绝伦”和“深美闳约”,同样是花间派代表,同样是男欢女爱,哀怨中新生的力量却不同。毕竟是性格决定命运,说得没错。通常不解风情的男子,更多的是祸害一个女人的幸福。但太过风情,也容易变作处处留情,滥情。 冯延已那句“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我暂时读不出暧昧不明的忧伤和那种难以明了的绷弦感。只觉得视野很辽阔而已。 6 花间派的写词风格,精美绝伦的意向,华美浓丽缺少真性情。以温庭筠、韦庄、冯延已为代表。我记得有位朋友曾狠狠地提出建议,说我的文章辞藻太过华丽,缺少朴实之美!当时心里确实不好受,因为吧,文章风格或许与作者的个人风格有关,我本不是朴素之人,要强扭文章为朴素之作,实乃难事。尽管如此,我还是觉得“人情练达即文章”,心有多宽,文字就有多广阔,文字与真性情相一致的。 分享王国维提出的“和泪试严妆”(冯延已)、“遇酒且呵呵,人生能几何”(韦庄),朴素的字眼,浓丽的哀愁,遮掩了情感,境界也由此而出,精妙之处在于,透过物镜,写实在的心境。 7 众芳芜秽,美人迟暮,是怎样的一种意境?在南唐后主的诗句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道出对美好事物消逝的惋惜。 其实很多时候,越是超越世俗的厉害关系之人,越能专注自己的学术,又一干净之人的体现,王国维应如是!这是我越加崇拜的地方! 如果再说到这种《离骚》中的诗句--------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又让我想到琼瑶的《梅花三弄》的一弄,梅花一弄断人肠,大结局写的场景是,浩光抱着吟霜冰冷的身躯,策马奔走,向着远方~~~许久过后,远方出现了两只美丽的白虎在追逐~~ 如果说让我理解这种众芳芜秽,美人迟暮的感觉,大概这种结局足以诠释,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词的魂魄与所读之人心灵感应,对诗词的鉴赏,那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儿,不必强掰。 8 王国维对于词是敏感的,剖析也是非常精准的,温飞卿的词冠上“画屏金鹧鸪”,以华美取胜,里面蕴含的情感含蓄,谓为“句秀”,我是喜欢含蓄的表达,虽然可能会让猜不透,但,含蓄实为一种美。但有一定境界的人,追求的是“骨秀”、“神秀”。韦庄词中却有“弦上黄莺语”的清丽,意境也开阔,王国维定格其词为“神秀”,不过结合南唐后主个人的身份地位,即使是偷欢的闺房之句(奴为出来难,叫郎恣意怜),后人也将蒙蔽一些不堪的背景,知会地笑而不语。因为只有真实的东西会让人刻骨铭心。 9 晚清词人周介存有过这样的叙述——毛嫱,西施,天下美女也。严妆佳,淡妆亦佳,粗服乱头,不掩国色。 他把温飞卿的词比喻严妆,把韦庄的词比喻淡妆,而李后主李煜的却是粗服乱发,不掩国色。好细致的分析。 当我们细读那一段“自是人生水长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后主总能将愁比喻为涛涛江水,雄浑气魄,意向开阔,和他亡故的悲哀有关。自古人生历经苦难者多,能发人之绝唱者少。我们带着欣赏古诗词的美好,无论是安享生命之壮阔,还是饱受生活之折磨,喜,则眉梢上扬,气吞河山,悲,也要悲得壮美苍茫! 10 谈到南唐后主,接着就谈到一个关于“客观主义者”和“主观主义者”的问题了。有一种观点是,客观主义者涉世入世深,所谓“世事洞明,人情练达”,比如《红楼梦》《水浒传》经过收集无数人间冷暖方成大作,最后悟出“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难怪我读不下去这两部堪堪经典大作。再论及“主观主义者”,涉世深与不深都好,忠于自己心底澎湃的情感抒发,忠于艺术,忠于生活,借助文字或者其他文艺载体其上升为审美的高度,就是真性情的最好诠释了。 11 随着春意纷沓而来的冯词,渐已脱离温词的艳词,从另外一种生命中抽丝而出,散发着淡淡的清香,却也抹着层层罂粟的孤独。独立寒桥,颇显“断桥不断”“长桥不长”的西湖隐喻。词人的愁,在万千众生中共存,我们是行走于浩瀚词典的沧海一粟,不体恤千丝万缕,又怎能洞察世事呢?诗,于我美学也,词,于我警示也。 12 读词,有一点我是认可王国维先生的,一个不能真正面对自己的人,那么他的情感也一定有着娇弱和逃避的地方。再华丽的词也是“矜贵有余”,因为丧失灵魂。在我所有的朋友中,一直重视灵魂重量的人,也只有小泥鳅一位。也许这两年来被她彻底同化掉了,不断地思索关于思维层面的问题。你说不接地气也好,说不务实也好,甚至不食人间烟火。但,历史长河几千年,流失掉很多文化艺术精髓,那也是因为世人的忽视。我甚爱读古书,在享受古人诗品盛宴的同时,可以以镜窥己,从而正衣冠。 13 有人说,读古书,是和古人在面对面交谈,对话,取其古人之精华、智慧。今天分享王国维先生对待婉约派诗人秦观的诗句,有一首《踏莎行》是他津津乐道的凄厉之诗。全诗读下来,我却和东坡一般,最后一句读出点味道——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咋看只是景观描写,郴江绕郴山,山水相依乃自然之状。但似乎却又有着一种人生变化无常的暗喻。句中渗透着一些泪、无声的泪流,或许也是一种解脱,对另外人生的一种期许吧。这无以名状的痛苦,洽洽和东坡被贬的感受一致。如果你经历生活的无奈,也许,你也会和此句产生一定的共鸣。诗句,我觉得因了与大众共鸣而美。 14 诗词的好坏的一个标准,除了“境界”外,就是“气场”。就好比一个人,最好的评价,我想不叫美丽,漂亮,而是“气质”,“气场”。一首好诗,要么气势磅礴,要么悲壮如虹,要么如烟似雾久久缠绕人心。哈哈,以前上语文课,一品诗句,随机就附和老师说,那是寓情于景,那是托物言志。当你真正有过沧桑之后,你才能理解诗品中心酸,而愈发喜爱那些兼带自嘲自解自娱自乐的铿锵之句,有力量,有正气,有解毒功效。 15 如何理解王国维先生提出的诗与词“在神不在貌”,我能浅显地去理解,譬如,《霸王别姬》中西楚霸王战败后回营的样子,可以是狼狈逃窜,可以是兵败从容,依显王者风范。有神乃大气,人与诗、词一样,有品有格自成风范,有貌无神难成气候。即使花间派艳词,有格乃真性情。又如雅乐,发乎情止乎礼,为读者之吹捧。然靡靡之音,奇艳而腻,被视为无格之调。 16 周邦彦之华美辞藻,不为王国维所赞,谓曰词之巧工能匠,不有大气象也。如果评论一人文字之好歹,看气象?意境?深远?吾观之,词有华美有艳绝,有雄浑有气阔,有哀怨有悲喜,如同吾观物,固物皆著我之色彩。只愿归属自己,万物皆独特。(只要属于自己的文字、自己的风格,灌注自己的思维,都是一种独一无二,不必效仿) 17 品词,如同品阙一盏茶茗,香气缭绕;如同食一盅钟鼎玉食,唇齿留香。周邦彦之美词,如同绝色美人,让人心怀意想。好一句“桂华流瓦”将月色之色香兼备,营造唯美意境。诗词中月亮是朦胧仙子,嫦娥仙子,飘渺超凡,脱俗不可侵犯之清丽。东坡有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美好之事,永远与婵娟有关联。“桂华”、“婵娟”,乃月亮之别名,偶成佳句之于恰到好处地使用。 18 分享东坡、章质夫《水龙吟》,东坡原是和韵,却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求也。 吾喜好东坡词,亦非随波逐流,人云亦云。能将情与景很好地相互交融,行云流水,情感细腻通透,所见之景,皆为胸中之情。景从情中来,情在景中显,入木三分。 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点点是离人泪。------绝美之处在于所有飞花,碎萍、落红、杨华洒落一地的“景”,由于内心的怨,而升华为“寓情于景”,看到的是“泪”,物与情融合得如此绝妙。这是写作的妙处。 19 古人之诗词《暗香》,被王国维先生定义为“情太盛”之“没有化开的白糖水”。作品有优劣,情感有真挚,将“寓情于景,情在景中显”手法运用到登峰造极的程度,古今之寡。唯有学会品酌精与劣,方是前进之脚步。古人之情怀,或激昂,或忧伤,或思虑,或窃喜,皆为现世之人除去浮躁烦忧之良药。文以字里行间之朴实,乃柔和于心。 20 读词似恋爱,恋爱品人格。情在诗中显,诗中阑珊意。 若非胸中有倦意,何须高树数黄昏。 闲云野鹤孤寒天,茫茫忧愁笔下堕。 -------品读王国维之品论有感。 21文字勾人魂魄,震慑人心。一首筝曲可安抚内心浮躁,一阕美词意境连绵,柔入心波。而王国维先生提到的词有分“隔”与“不隔”,实在有些难以理解和区分。锤炼文字是词人的工具,关键看功底。“隔“我理解的是读者未能理解其中意味,隔着一层朦胧。然而,“不隔”为内在的谦虚化为外在的表现。“隔”则为拙中的掩饰。不知道理解得对否?赐教赐教。 例如------那堪疏雨滴黄昏,更特地,忆王孙。被视为“不隔”之句。 无论词人运用何种手法,用典,拟人,只要编织的文字能将情感最真实,自然,真诚地呈现在读者面前,让读者身临其境,就是“不隔”啦。文章就必须做到“不隔”。 22 一个人最坏的状态,该是“酒祓清愁,花消英气”了。白石的词被王国维先生定格为毫无作为,清高外在难掩骨子软弱,我更加肯定所有词尽在极力为自己的生活状态辩护,树立牌坊是每个人自我肯定自我标榜的行为。我不认同王国维先生的贬嗤,因为谁人堪流伤怀泪,不是每个人都能像苏轼、李白那般豪爽,具有“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自信,与在坎坷落魄之时仍能“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夜无晴”的超然物外。读古人之词,最好多份理解,便好! 23 玩文字的人,有着一颗敏感的玻璃心,被人一眼看穿,却也不惯于掩饰自己。也许,多年的习惯已养成澄清透亮的风格。古今中外,真正能走心的是性情中人,不虚不浮不燥。写出来的东西不造做,真性灵。既有款款深情的真情流露,又带婉转的羞涩之意。幽深幽远,恰到好处。比如辛弃疾,苏轼。 24 事能知足自常乐,人到无求品自高。为何东坡能以豁达处事?他具备天生的调度能力,进而有入世的责任心,退而有出世乐游园的逍遥心。《庄子》的审美哲学里,讲到更多的万事万物都可以审美,生与死只是一个阶段而已,平等对待之。东坡词,有境自成高格,读之,有酣畅淋漓之感。熏陶圣人品质,断绝自身缺点。人,不在前进中修行,必将在后退中荒芜。 25 这回终于找到一种完美的解答,来诠释我们美好艺术人生的追求,没有和文友讨论过,艺术到底给了我们什么?包括文学!除了一个“美”字外,或许还有一种安慰剂的作用吧,当你和艺术(无论是文学、绘画、摄影,音乐,雕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你可以忘却天地。用过心,方知深重。 沉默,有时候,不叫“无言”或者“无语”,也是保持自身尊严的一种方式。懂得,于是明了。 26 有苏轼的遗风,自然能入王国维的法眼。一切以境界为本的格律、神韵、气质,在东坡词中尽显芳华,容若词也不外乎,能达到已经雄浑,苍茫却又不沧桑,意犹未尽拨人心弦。阅之,品之,辩之,何为美,为后世之镜。 27日子过成诗一般,是怎样的体验?在严羽的《沧浪诗话》里有种解释——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奇妙处,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 生活的美妙之处,在于领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思维驰骋,虽烟火之呛鼻,因绕村庄而自成美绢。 28 赏析这句“何劳玉斧,金瓯千古无缺”,御月赏景,同时暗颂疆土像圆如杯盏千古无缺。想起《宰相刘罗锅》里有这么一个情节,皇上生日那天,和绅等众大臣纷纷进攻上等鹿茸、人参等珍贵之品,刘墉呢?他扛了一桶的土姜过来,当时和绅正准备笑话他庸俗,皇上问话了,刘墉不慌不忙,从容淡定地说“皇上,您看这姜像什么?姜的形状像不像河山?臣现在把一桶(统)的河山送给您,笑纳!”至此,龙颜大悦。 这可有异曲同工之妙? 29 诗词鸣不平,,有道是“欢愉之辞难工,愁苦之言易巧“。洞悉力颇强的王国维先生一语道破。吾思虑万千,经年已觉,欢愉片刻难言至理,愁情闷苦而叠诗一沓。少年不知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鉴别于真感受和强为辞,路人一眼辨明。 30 须作一生拼,尽君今日欢。 琼瑶阿姨的腻,正是填补了国人的缺。我亦不例外,去年疯狂重看《梅花三弄》,写下两篇《悦读琼瑶1,2》,情仄逼人,逼己,于是,独行到西湖(水云间)的拍摄地点,静坐欲入戏。每每想起,感谢自己的任性,在天地间找到平衡。 无明所系,爱缘不断,又复受身——《阿含经》 明日世界,谁是谁的朱砂,谁又是谁的潘多拉? 31 言气质,言神韵,不如言境界。王国维先生信手拈来的“境界”,提出“有境自成高格”。于是,我们不断遁寻“境”和“格”。诗词给我们的力量,不是挑战诗词大会赢得冠军头衔,而是能悟诗之所言,能言诗之所感,能感诗之所境。面对别人给予的伤痛,有人选择记恨一辈子,有人选择原谅,有人选择包容,有人选择淡漠,有人选择忘却,有人选择不扰不惊与之共存。心所到之处,乃鄙人之境。 32 读到《开通押之祖》,关于“韵”,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那般去悟吧,每个人鉴赏之不同。我喜欢隐晦些表达,辛弃疾那句“从此酒酣明月夜,耳热,那边应是说侬时”,王国维先生的焦点在看“热”字,说那是韵!我重在看后句“那边应是说侬时”,这句似乎隐约让人感觉“那边”情意绵绵,已是水深火热中。表达隐晦,让人浮想联翩。宋之词秀,犹如唐之诗美。骚人、九辩招魂处,尽是云烟深处水茫茫。 33 今日读取,谭献的《蝶恋花》------莲子青青心独苦,一唱将离,日日风兼雨。豆蔻香残杨柳暮,当时人面无去处。 与唐代诗人崔护那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同样强调“人面不知何处”的忧伤,由于所处朝代不同,诗人的心态不同。前首处于清末,世事动乱,民不安心,诗人怀念昔日盛况。后首是唐朝,国泰民安,哪怕“人面不知何处”也不至于悲伤过及,因为“桃花依旧笑春风”,乐观,豁达不执著于一物一人。 读诗,读出我想要的生活,读出曙光之辉。 34 文人相轻,百家争鸣,独尊其志,是为骄纵。陷深文罗织,各解其意,不无道义。自古文坛百花齐放,各逐所爱,放之四海皆容。文人互尊,尊情怀,尊道义。 35 宋词之瑰丽,莫尚于吴侬软语。词之俏,莫过于翠黛、峨眉、孤鸿、天涯,愁云,落寞诸词。咏史达祖之《双双燕。咏燕》,美词“柳昏花暝”“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栏独凭”,于我,沉醉处,不知归路。 词人情感澎湃处,便于含蓄,深怕一个觉醒,打落无限哀怨。“含蓄”一直是女子之贵。 37 钟鼎玉食,就如词之华丽。人之陷于浮华肤浅,多半心之缺失。古有西施,着素布衣,难掩国色,是谓倾城,以至高审美论之,如获至宝。 然品词亦如是,啜取真知真性情,气吞河山之势,或高山流水之幽。品人生,阅卷长河,驰骋天高地阔,莫忘初衷,留存禅心。 38 写文字的人,大抵思维都是相通的,从蒋勋的“文学力”这个角度来谈,文学不但是文字上的艺术表达,更多的是思维的境界,与悲悯心的生成。他与王国维所崇尚的精神世界或多或少是相似的,摒弃功利心,纯粹的审美情趣。文学力,还包括一种信仰的成分吧?人若无信仰,精神世界谈不上丰腴。所有的悲悯情怀,于山水日月星辰同忧乐,于是乎,人就成为了真正的有血有肉。 39 谈起柳永,给人的第一印象便是流连辗转于莺歌燕舞间的风流才子。因了“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而得罪圣上,因了“忍把光阴轻弃”而得到众多歌伎膜拜。情之真切,意之凿凿,把歌姬喊成“奶奶兰心蕙性”,对于有严重精神洁癖的王国维来说,那是轻佻,那是鄙俗。不过,最后,王国维还是视文学为人生永恒的意义,能担当慰藉心灵的重任,艺术,让人一辈子不会空虚。姑娘,嫁人,就嫁给艺术吧。 40 诗词的鉴赏,在一定程度上也提高了人的审美,在精神领域上的提升。王国维先生说,东坡之旷在神,白石之旷在貌。对于精神洁癖的王国维来说,他是注重诗词的神、韵,而有些摒弃外貌的华丽丽。提出“韵高而桂魄争光,词丽而春色斗美”。将东坡“大江东去,浪淘沙,千古风流人物”与白石的“酒祓清愁,花消英气”之对比,一个格高旷达,一个悲天悯人。其实,文字与性格、气度有关。 41 文学起源于游戏说,乍一听,似乎有些滑稽了。在《人间词话》中讲解了作者应该具备的修养和态度。诗人对于宇宙,须入乎其内,固能写之,固有生气。出乎其外,故能观之,故有高致。这说法也恰应证了,入才能奴仆风月,与花草共忧乐。出,而后通透世味。 1次浏览 赞
人间词话 王国维 〔一〕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五代、北宋之词所以独绝者在此。 〔二〕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二派之所由分。然二者颇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故也。 〔三〕有有我之境,有无我之境。“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有我之境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寒波澹澹起,白鸟悠悠下”,无我之境也。有我之境,以我观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无我之境,以物观物,故不知何者为我,何者为物。古人为词,写有我之境者为多。然未始不能写无我之境,此在豪杰之士能自树立耳。 〔四〕无我之境,人惟于静中得之。有我之境,于由动之静时得之。故一优美,一宏壮也。 〔五〕自然中之物,互相关系,互相限制。然其写之于文学及美术中也,必遗其关系限制之处。故写实家亦理想家也。又虽如何虚构之境,其材料必求之于自然,而其构造亦必从自然之法律。故理想家亦写实家也。 〔六〕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 〔七〕“红杏枝头春意闹”,着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 〔八〕境界有大小,不以是而分优劣。“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何遽不若“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宝帘闲挂小银钩”,何遽不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也? 〔九〕严沧浪《诗话》谓:“盛唐诸公唯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故其妙处,透澈玲珑,不可凑拍,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影,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余谓北宋以前之词亦复如是。然沧浪所谓“兴趣”,阮亭所谓“神韵”,犹不过道其面目,不若鄙人拈出“境界”二字为探其本也。 〔十〕太白纯以气象胜。“西风残照,汉家陵阙”,寥寥八字,遂关千古登临之口。后世唯范文正之《渔家傲》、夏英公之《喜迁莺》,差足继武,然气象已不逮矣。 〔十一〕张皋文谓飞卿之词“深美闳约”,余谓此四字唯冯正中足以当之。刘融斋谓“飞卿精艳绝人”,差近之耳。 〔十二〕“画屏金鹧鸪”,飞卿语也,其词品似之。“弦上黄莺语”,端己语也,其词品亦似之。正中词品,若欲于其词句中求之,则“和泪试严妆”,殆近之欤。 〔十三〕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乃古今独赏其“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生寒”,故知解人正不易得。 〔十四〕温飞卿之词,句秀也;韦端己之词,骨秀也;李重光之词,神秀也。 〔十五〕词至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遂变伶工之词而为士大夫之词。周介存置诸温、韦之下,可谓颠倒黑白矣。“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金荃》、《浣花》能有此气象耶! 〔十六〕词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故生于深宫之中,长于妇人之手,是后主为人君所短处,亦即为词人所长处。 〔十七〕客观之诗人不可不多阅世,阅世愈深则材料愈丰富、愈变化,《水浒传》、《红楼梦》之作者是也。主观之诗人不必多阅世,阅世愈浅则性情愈真,李后主是也。 〔十八〕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后主之词,真所谓以血书者也。宋道君皇帝《燕山亭》词亦略似之。然道君不过自道身世之戚,后主则俨有释迦、基督担荷人类罪恶之意,其大小固不同矣。 〔十九〕冯正中词虽不失五代风格,而堂庑特大,开北宋一代风气。与中、后二主词皆在《花间》范围之外,宜《花间集》中不登其只字也。 〔二十〕正中词除《鹊踏枝》、《菩萨蛮》十数阕最煊赫外,如《醉花间》之“高树鹊衔巢,斜月明寒草”,余谓韦苏州之“流萤渡高阁”,孟襄阳之“疏雨滴梧桐”不能过也。 〔二一〕欧九《浣溪沙》词“绿杨楼外出秋千”,晁补之谓只一“出”字,便后人所不能道。余谓此本于正中《上行杯》词“柳外秋千出画墙”,但欧语尤工耳。 作者: like辛弃疾 2005-11-19 14:36 回复此发言 -------------------------------------------------------------------------------- 2 王国维《人间词话》 〔二二〕梅圣俞《苏幕遮》词:“落尽梨花春事了,满地斜阳,翠色和烟老。”刘融斋谓少游一生似专学此种。余谓冯正中《玉楼春》词:“芳菲次第长相续,自是情多无处足,尊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眉黛促。”永叔一生似专学此种。 〔二三〕人知和靖《点绛唇》、圣俞《苏幕遮》、永叔《少年游》三阕为咏春草绝调,不知先有正中“细雨湿流光”五字,皆能摄春草之魂者也。 〔二四〕《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晏同叔之“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意颇近之。但一洒落,一悲壮耳。 〔二五〕“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 〔二六〕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回头蓦见,那人正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二七〕永叔“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直须看尽洛城花,始与东风容易别”,于豪放之中有沉著之致,所以尤高。 〔二八〕冯梦华《宋六十一家词选·序例》谓:“淮海、小山,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余谓此唯淮海足以当之。小山矜贵有余,但可方驾子野、方回,末足抗衡淮海也。 〔二九〕少游词境最凄婉,至“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则变而凄厉矣。东坡赏其后二语,犹为皮相。 〔三十〕“风雨如晦,鸡鸣不已”,“山峻高以蔽日兮,下幽晦以多雨。霰雪纷其无垠兮,云霏霏而承宇”,“树树皆秋色,山山尽落晖”,“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气象皆相似。 〔三一〕昭明太子称陶渊明诗“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之与京”。王无功称薛收赋“韵趣高奇,词义旷远,嵯峨萧瑟,真不可言”。词中惜少此二种气象,前者唯东坡,后者唯白石,略得一二耳。 〔三二〕词之《雅》、《郑》,在神不在貌。永叔、少游虽作艳语,终有品格。方之美成,便有淑女与倡伎之别。 〔三三〕美成深远之致不及欧、秦,唯言情体物,穷极工巧,故不失为一流之作者。但恨创调之才多,创意之才少耳。 〔三四〕词忌用替代字。美成《解语花》之“桂华流瓦”,境界极妙,惜以“桂华”二字代“月”耳。梦窗以下,则用代字更多。其所以然者,非意不足,则语不妙也。盖意足则不暇代,语妙则不必代。此少游之“小楼连苑,绣毂雕鞍”所以为东坡所讥也。 〔三五〕沈伯时《乐府指迷》云:“说桃不可直说破,‘桃’,须用‘红雨’、‘刘郎’等字;说柳不可直说破‘柳’,须用‘章台’、‘霸岸’等字。”若惟恐人不用代字者。果以是为工,则古今类书具在,又安用词为耶?宜其为《提要》所讥也。 〔三六〕美成《青玉案》词:“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轻圆,一一风荷举。”此真能得荷之神理者。觉白石《念奴娇》、《惜红衣》二词犹有隔雾看花之恨。 〔三七〕东坡《水龙吟·咏杨花》,和韵而似原唱;章质夫词,原唱而似和韵。才之不可强也如是! 〔三八〕咏物之词,自以东坡《水龙吟》为最工。邦卿《双双燕》次之。白石《暗香》、《疏影》格调虽高,然无一语道着,视古人“江边一树垂垂发”等句何如耶? 〔三九〕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梅溪、梦窗诸家写景之病,皆在一隔字。北宋风流,渡江遂绝,抑真有运会存乎其间耶? 〔四十〕问“隔”与“不隔”之别,曰:陶、谢之诗不隔,延年则稍隔矣;东坡之诗不隔,山谷则稍隔矣。“池塘生春草”,“空梁落燕泥”等二句,妙处唯在不隔。词亦如是。即以一人一词论,如欧阳公《少年游·咏春草》上半阙云:“阑干十二独凭春,晴碧远连云,二月三月,千里万里,行色苦愁人。”语语都在目前,便是不隔。至云“谢家池上,江淹浦畔”,则隔矣。白石《翠楼吟》:“此地,宜有词仙,拥素云黄鹤,与君游戏。玉梯凝望久,叹芳草萋萋千里。”便是不隔。至“酒祓清愁,花消英气”,则隔矣。然南宋词虽不隔处,比之前人,自有浅深厚薄之别。 作者: like辛弃疾 2005-11-19 14:36 回复此发言 -------------------------------------------------------------------------------- 3 王国维《人间词话》 〔四一〕“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 〔四二〕古今词人格调之高,无如白石。惜不于意境上用力,故觉无言外之味,弦外之响,终不能与于第一流之作者也。 〔四三〕南宋词人,白石有格而无情,剑南有气而乏韵,其堪与北宋人颉颃者,唯一幼安耳。近人祖南宋而祧北宋,以南宋之词可学,北宋不可学也。学南宋者,不祖白石,则祖梦窗,以白石、梦窗可学,幼安不可学也。学幼安者,率祖其粗犷滑稽,以其粗犷滑稽处可学,佳处不可学也。幼安之佳处,在有性情,有境界。即以气象论,亦有“傍素波干青云”之概。宁后世龌龊小生所可拟耶? 〔四四〕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无二人之胸襟而学其词,犹东施之效捧心也。 〔四五〕读东坡、稼轩词,须观其雅量高致,有伯夷、柳下惠之风。白石虽似蝉蜕尘埃,然终不免局促辕下。 〔四六〕苏、辛词中之狂,白石犹不失为狷,若梦窗、梅溪、玉田、草窗、中麓辈,面目不同,同归于乡愿而已。 〔四七〕稼轩中秋饮酒达旦,用《天问》体作《木兰花慢》以送月曰:“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景东头。”词人想象,直悟月轮绕地之理,与科学家密合,可谓神悟。 〔四八〕周介存谓“梅溪词中喜用‘偷’字,足以定其品格。”刘融斋谓“周旨荡而史意贪。”此二语令人解颐。 〔四九〕介存谓“梦窗词之佳者,如水光云影,摇荡绿波,抚玩无极,迫寻已远。”余览《梦窗甲乙丙丁稿》中,实无足当此者。有之,其“隔江人在雨声中,晚风菰叶生秋怨”二语乎。 〔五十〕梦窗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映梦窗,凌乱碧。”玉田之词,余得取其词中之一语以评之曰:“玉老田荒。” 〔五一〕“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黄河落日圆”,此种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容若塞上之作,如《长相思》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穹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 〔五二〕纳兰容若以自然之眼观物,以自然之舌言情。此由初入中原,未染汉人风气,故能真切如此。北宋以来,一人而已。 〔五三〕陆放翁跋《花间集》,谓:“唐季五代,诗愈卑,而倚声辄简古可爱。能此不能彼,未可以理推也。”《提要》驳之,谓:“犹能举七十斤者,举百斤则蹶,举五十斤则运掉自如。”其言甚辨。然谓词必易于诗,余未敢信。善乎陈卧子之言曰:“宋人不知诗而强作诗,故终宋之世无诗。然其欢愉愁苦之致,动于中而不能抑者,类发于诗余,故其所造独工。”五代词之所以独胜,亦以此也。 〔五四〕四言敝而有《楚辞》,《楚辞》敝而有五言,五言敝而有七言,古诗敝而有律绝,律绝敝而有词。盖文体通行既久,染指遂多,自成习套。豪杰之士,亦难于其中自出新意,故遁而作他体,以自解脱,一切文体所以始盛终衰者,皆由于此。故谓文学后不如前,余未敢信。但就一体论,则此说固无以易也。 〔五五〕诗之三百篇、十九首,词之五代、北宋,皆无题也。非无题也,诗词中之意,不能以题尽之也。自《花庵》、《草堂》每调立题,并古人无题之词亦为之作题。如观一幅佳山水,而即曰此某山某河,可乎?诗有题而诗亡,词有题而词亡。然中材之士,鲜能知此而自振拔者矣。 〔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词脱口而出,无娇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矣。 〔五七〕人能于诗词中不为美刺投赠之篇,不使隶事之句,不用粉饰之字,则于此道已过半矣。 〔五八〕以《长恨歌》之壮采,而所隶之事,只“小玉双成”四字,才有余也。梅村歌行,则非隶不办。白、吴优劣,即于此见。不独作诗为然,填词家亦不可不知也! 〔五九〕近体诗体制,以五七言绝句为最尊,律诗次之,排律最下。盖此体于寄兴言情,两无所当,殆有韵之骈体文耳。词中小令如绝句,长调似律诗,若长调之《百字令》、《沁园春》等,则近于排律矣。 〔六十〕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能写之;出乎其外,故能观之。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美成能入而不能出,白石以降,于此二事皆未梦见。 〔六一〕诗人必有轻视外物之意,故能以奴仆命风月。又必有重视外物之意,故能与花草共忧乐。 〔六二〕“昔为倡家女,今为荡子妇。荡子行不归,空床难独守。”“何不策高足,先据要路津?无为久贫贱,车感轲长苦辛。”可谓淫鄙之尤。然无视为淫词、鄙词者,以其真也。五代、北宋之大词人亦然,非无淫词,读之者但觉其亲切动人;非无鄙词,但觉其精力弥满。可知淫词与鄙词之病,非淫与鄙之病,而游词之病也。“岂不尔思,室是远而,”而子曰:“未之思也,夫何远之有?”恶其游也。 〔六三〕“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平沙,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此元人马东篱《天净沙》小令也。寥寥数语,深得唐人绝句妙境。有元一代词家,皆不能办此也。 〔六四〕白仁甫《秋夜梧桐雨》剧,沉雄悲壮,为元曲冠冕。然所作《天籁词》,粗浅之甚,不足为稼轩奴隶。岂创者易工而因者难巧欤?抑人各有能有不能也?读者观欧、秦之诗远不如词,足透此中消息。(全文完) 参考: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欧诸公所不许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 第一境界:晏殊《蝶恋花》 槛菊愁烟兰泣露,罗幕轻寒,燕子双飞去。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 昨夜西凤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欲寄彩笼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 第二境界:柳永《蝶恋花》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第三境界:辛弃疾《青玉案》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峨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王国维的形象比喻不只是针对学术研究或艺术创造的历程,实际上就是对人生奋斗的综述与总括。 第一境界以西风刮得绿树落叶凋谢,表示当前形势相当恶劣,而他也只有他能爬上高楼,居高临下高瞻远瞩,看到远方看到天尽头,看到别人看不到的地方。说明他能排除干扰,不为暂时的烟雾所迷惑。他能看到形势发展的主要方向,能抓住斗争的主要矛盾。这是能取得成功的基础。这一境界是立志、是下决心,只有具备了这个条件才会有第二、第三境界。 第二境界是描述如何为此决心而努力奋斗。人瘦了、憔悴了,但仍“终不悔”。就是说尽管遇到各式各样的困难,还要坚持奋斗,继续前进,为了事业一切在所不惜。在这个世界上干什么都没有平坦大道,要敢于创新,也要善于等待。这是执着的追求,忘我的奋斗。 第三境界是指在经过多次周折,经过多年的磨练之后,就会逐渐成熟起来,别人看不到东西他能明察秋毫,别人不理解的事物他能豁然领悟惯通。这时他在事业上就会有创造性的独特的贡献。这是功到事成。这是用血汗浇灌出来的鲜花,是用毕生精力铸造的大厦。 也有不经过自己努力成功的,那是少有的,偶然的,不可靠的。机遇是存在的,但要能认识它及时抓住它,既使这样成功还得通过努力奋斗。路都是人走出来的,人生不会处处有绿灯。
够你用的了!
前几天开始读《神曲》。这套书放在书架上已有五年多了。不能说没尝试读过,每次都不得其门而入,只能放弃。最近觉功力大涨,折腾了几天,仍只看了前十几章。读不下去的原因,但丁自己就可以解释:“人都知道,凡是按照音乐规律来调配成和谐体的作品都不能从一种语言译成另一种语言,而不致完全破坏它的优美与和谐。这就是为什么荷马不能像希腊人流传下来的其他著作那样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的原故;这就是为什么《诗篇》中的诗句没有音乐性的和谐之美的原故。因为这些诗句是从希伯来文译成希腊文,又从希腊文译成拉丁文。在第一次翻译中,那种优美就消失了。”所以,基于以上原因,但丁没有读过荷马史诗,我读不得《神曲》。人生中有很多都太好,但是你终是与其无缘得见。 我们有缘得见的,往往是由于其易得性,而不是由于其本身的价值。从这个角度说,米兰.昆德拉关于偶然性的观点是对的,我们很多时候与其说选择,毋宁说被选择,被当时的时势和偶然性的变动选择。我们从小信奉的,一直都以为是自己的价值观,可是自己的价值观从哪里来,又是何时形成的呢?小时候在东北的小地方长大,当地民风淳朴,自己有好吃食,必送邻居一碗;无论怎样对对方不满,来至家里,便是客,一定热诚满满,不可怠慢。后来长大了,发现有的地并不如此,有的人也不如此,内心受到很大的冲击。几番挣扎后,还是见不得怠慢客人的行为。有位好朋友以前每次到家里来必送礼物,哪怕是顺便过来聊聊也如此。春天时见面说起,她跟我说,小时候妈妈一直叮嘱不可空手去别人家。可能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这样根深蒂固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并不是因为我们有意识地去学习、去吸收,而是因为某个时代、某个地域,或者家庭的价值观,就永远成为我们自身的一部分。这部分,我们即便意识到,也摆脱不了,背叛不了。这种无意识性,反而渗透性最强,弥漫整个人生。有些人在高屋建瓴的层面上似乎有很多共识,但是永远无法成为朋友,因为无意识的强大远胜过了意识。很多最深层关系的止步不前甚至破裂,不是由于表象上的原因,而是人们在无意识中的价值观的剧烈冲突。但这些无意识,形成又是极具偶然性的。 抛开这些我们不能选择的部分,看看我们能够选择的部分,我们有意识习得的部分。比如写作。看《神曲》受阻后,就转投中国著作的怀抱,以安慰自己被译作伤害的心。《人间词话》也搁置了很久,不过读起来仍觉口齿噙香。说到写作的训练,自己走了很多弯路。我们要写好文,首先要知道什么才是好。这点上,《人间词话》是丰碑,用短短的篇幅和文字,就把文学作品的好说到根儿上去。大家是相通的,王国维和亚里士多德一样,认为文学作品是对人生的摹仿,“诗词之题目本为自然及人生”。既是如此,便要“真”。“真”不是照相,是生活中的观察和提炼,最后,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塔,自有名句。”“有造境,有写境,此理想与写实之派之所由分,然二者偏难分别。因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必邻于理想故也。”这次读《人间词话》,最深的体会是关于“隔”与“不隔”的说法,也在这里引述一下:白石写景之作,如“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数峰清苦,商略黄昏雨”、“高树晚蝉,说西风消息”,虽格韵高绝,然如雾里看花,终隔一层。再看一下王国维认为不隔的例证:“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不如饮美酒,被服纨与素。”写情如此,方为不隔。“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写景如此,方为不隔。如何?以这些标准来衡量我们多年来的写作指导,如何?我们常被训练的写作,不是摹写生活,而是抽离真实。小孩子们常被指导去写生活中没见过和没发生过的事,而且常被训导不可说真话,因为思想境界太差,于是花好多时间写无感之感。写作是人生一大乐事,就这样成为苦刑。技巧好些的,就在文章中炫技,好词好句,看着深刻华美,其实到底要说什么,写的人也是不大清楚。这样下来,想写出“不隔”的文章来,终是不能。我在反复写也写不出好文章之后,恍惚觉到自己与什么隔了一层。但是从没有像王国维先生指出的这样确。为什么看沈从文、周作人简单疏淡的文字也觉大好,是因为他们从无隔着;为什么看陀思妥耶夫斯基、梭罗、哈代的作品觉得好,他们无论是散文还是小说,也并无隔着。中国当代作家,最爱余华,那样的《活着》,与人生真的“无隔”。我见过一些孩子上作文课,女儿小时候也上过几堂。女儿那时小,本来是去听简易文学史,老师们讲的极好,生动有趣,连着也就上了几次作文课。后来便不去了。不会写和写不出文章,都没什么,学坏了taste事大。今早看到朋友的留言,说如果明天人类消亡,你还读不读书,写不写字?是个好问题。我也还是这样过。因为阅读和写字的状态里,人不仅是和自己在一起,而且还获得了一个客体和一个旁观者,就是你会以旁观者的身份看自己这样一个在宇宙和人生中的客体。写作是什么?是我们审视这个客体的方式。审视多了,便有解脱之路。这个审视里,如果最先抛开的是真实,是实事求是,这一生,要走多少路才能回头呢?人生实在太短,如果在幼时就按照错误的方向训练,这一生的命题,就是证伪。听来可惜,但这可能也是很多生命走过的印记。有人可能会说,这么高屋建瓴的文学鉴赏不应拿来教育小孩子,小孩子要循序渐进。文字的路径,从来不需要循序渐进,而是开始就要够美,够好。傅雷就一直强调“taste”的重要性,小孩子更不能开始就吃坏了脾胃。知道好的样子,达不到尚且有方向和动力;不知道好的样子,一生也达不到。 如果把需要证伪的命题拿出来,名单可以很长,是一出长长的掰谎记。很多流行的观念,甚至经不起几个问题的拷问。这些命题不是我们在文化中习得的,而是在各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下形成的。可能在人生走了一大圈儿之后,才知道这些命题之伪,还有它怎样伤害了自己的人生。但这也确实是人生不可避免的路径,证明和证伪,都需要。问题是,你在证伪的路上走了多久。以我自己来说,我用了有生之年的绝大多数时间来证伪。这是我不得不承认的事实。以后呢?希望可以把这人生还没有被浪掷的部分,用来证明。是为余生之理想。 文中图片摄自北京西郊
去论文大全里找
够你用的了!
以“珍惜时间”为话题的议论文思路如下:
”珍惜时间“的作文素材:
珍惜时间 时间是无始无终的,而每个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属于一个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那么他所拥有的时间也即将宣告结束.大千世界中,最伟大、最公正、最无私的是时间生活中最平凡又最珍贵的还是时间.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杨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一个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亦是如此,一步一步,一节一节,永不停留,如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稍纵即逝.因此,我们应珍惜属与自己的时间.古人说的“三更灯火五更天,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正是告戒我们:生命有限,必须惜时如金,切莫把宝贵是光阴虚掷,而要趁着青春的大好时光多学点知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争取赶一反大事业.古人尚且如此,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吗?珍惜时间就是爱护生命.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他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去探索去研究,才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大文豪鲁迅曾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罢了.”“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却不好好的珍惜时间,他们有的抱怨时间太慢,整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有的感慨时间的稍纵即逝,却不付诸行动去把握时间.要知道,时间是公正的,他回报勤劳者以硕果,回抱懒惰者只有“香如故”的坦然,抱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的豪情.陶渊明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泰戈尔说:“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的轮回是自然的规律,生命的凋谢也意味着生命的重塑.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是在短暂和局限之中不断追求的完美,是正视上名的挫折和轮回.让我们坦然地走过生命的平原和高山,走过春夏秋冬,真正地领悟生命的意义吧!
可参考以下题目 《时间决定你的一生》 《生命在于时间》 《珍惜你的快乐》 《珍惜时间》《寸金难买寸光阴》 题目最好和内容相联系吧,比如说题目是生命在于时间,可在文章的首或者尾提一下作呼应 望采纳谢谢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5篇范文
时间,不停的转动,它带给我们最深刻的会是什么呢?今天我带你走进同龄人的时间囊里去体验别人的喜怒哀乐。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欢迎阅读与借鉴!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1
时间是无始无终的,而每个人的生命却是有限的,属于一个人的时间也是有限的.如果一个人的生命走到了尽头,那么他所拥有的时间也即将宣告结束。
大千世界中,最伟大、最公正、最无私的是时间生活中最平凡又最珍贵的还是时间。春夏秋冬,年复一年。杨树枯了,有再青的时候百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然而,一个人的生命却只有一次。“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时间亦是如此,一步一步,一节一节,永不停留,如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稍纵即逝。
因此,我们应珍惜属与自己的时间。古人说的“三更灯火五更天,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正是告戒我们:生命有限,必须惜时如金,切莫把宝贵是光阴虚掷,而要趁着青春的大好时光多学点知识,在自己的有生之年里争取赶一反大事业。古人尚且如此,难道我们还不如古人吗?
珍惜时间就是爱护生命。大发明家爱迪生平均三天就有一项发明,他正是抓住了分分秒秒的时间去探索去研究,才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大文豪鲁迅曾说过:“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工作上罢了。”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然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却不好好的珍惜时间,他们有的抱怨时间太慢,整天无所事事,得过且过。有的感慨时间的稍纵即逝,却不付诸行动去把握时间。要知道,时间是公正的,他回报勤劳者以硕果,回抱懒惰者只有“香如故”的坦然,抱着“落红不是无情物,化做春泥更护花”的豪情。陶渊明说:“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泰戈尔说:“生如春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生命的轮回是自然的'规律,生命的凋谢也意味着生命的重塑。
我懂得了生命的意义,是在短暂和局限之中不断追求的完美,是正视上名的挫折和轮回。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2
珍惜时间,让我们生命的长河更加绚丽;让人生的道路更加精彩。
我们的时间每天一秒一秒地流逝,世上没有一件事不用时间啊!从我们出世以来就天天与时间赛跑,让有限的时间发挥无限的价值,这样才算赛跑赢了时间吗?可又赢得了什么“战利品”?这“战利品”是时间!是用千金都买不了的!哪怕是赢得了一秒都那么贵重。可有的人还不停的浪费啊,生命有限是因为时间有限,因此浪费时间就是浪费自己的生命。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句话想必早已家喻户晓了,可这又有多少人做到珍惜时间呢?我自己也不一定做到,我的时间也不知道我浪费了我多少生命,以前总以为过了今天还有明天,可我从来没想过有多少个明天,如此这样下去要到了白头才后悔,可那时早已为时已晚,既然自己明白了就要开始努力珍惜,我要是早一秒我也会感到庆幸,因为我也少了那一些对时间愧疚,我从现在要让我人生每一秒都留下辉煌的足迹。时间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给予了每个人相同的时间,而懒惰者一天想着怎么打发时间,勤奋者一天想着怎么利用时间。
时间像一个精灵,你听不到它,看不到它,摸不到它,而它还能从你的身边溜走,逃过,时间像流水一样无情,开弓没有回头箭那样无任何余地,所以我们要分秒必争,让它不成为回忆,不成为遗撼。时间是个什么样的东西?谁也不知道,也没有人知道。
在人生的道路上,让人生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3
是什么来的悄无声息,走的不留痕迹,却激起了所有色彩的轻舞飞扬?是什么走的不留痕迹,却留下穿越一季的倾情歌唱?是什么轻轻地来了,有轻轻地走了,在收获的季节留下飘垂的金黄?是什么悄悄地走了,又轻轻地来了,为沉寂的大地纺出洁白的梦理?哲人衬着蓝天微笑:“是时间”。孩童握着风筝:“是风”。流浪着说:“什么都不是,只是一场梦”。我说:“是微笑”。
时间机器飞速地奔跑着。丰富多彩的往事随之埋入心底。无论生活是多么的朝气蓬勃。也无论生活是多么的枯燥乏味,更无论生活是光明还是黑暗,她始终不回改变那可以坦然接受一切的.微笑,却把我距之门外。
为什么往日的烟雨已化作今日的泥土,随风而逝;为什么往日的笑声已化作今日的沉寂,暗然逝去;为什么往日的日记已抛弃往事却不能翻看今日,永久停驻;为什么~~~或许生活就是如此而生命更是这样。纵然馋隅,混淆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阁裹尸,魂归狼烟,这是壕迈的选择;在这一番选择之中,帝王成就盖世微业贤士成就千古文章而我选择了她的微笑。微笑是千里大堤一沙一石的凝聚,微笑是吐丝一屡一屡的环绕,微笑是远航的帆,有了帆才会到达成功的彼岸。
或许我的选择太过于自私,或许我的选择太过于想象,或许我的选择太过于老套。但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这是我追求的理念。我相信终于有一天那往日的微笑回重新回到我的身边,那熟悉的身影回重回故里,那乐观的态度重新绽放。无论多苦,无论多久,无论多远,我都回等,一直等到她回到我身边。
大海如果失去了巨浪的翻滚,就失去了雄浑;沙漠如果失去了飞沙的狂舞,就回失去壮观;人生如果失去了微笑,生命就失去了意义。我曾经想过千万中结果:如果有一天这一切都一结束回怎么样?但是没想过结果回是如此让我心痛。或许这就是爱情,就是爱情的微笑啊!失去才让我醒悟了。
或许就向她说的;她只是我生命中的过客;或许命运就是如此安排,让我懂的爱的真递;或许她不会回来,重温昨日的温馨;但是无论如何我都不回忘记,不回放弃我对她的那份执着的爱。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4
这世间,最大而又最小的是时间,最长而又最短的是时间,最快而又最慢的是时间,最值钱也最不值钱的也是时间。可不同的人对待时间是不一样的。
有的人不会把握时间,时间就会从他们身边悄悄溜走,不会留下任何机会给那些人,更不会给他们一个特权,回到以前。而有的人则懂得利用时间,时间会很喜欢他们,在他们身边“多留”几小时,会一刻也不停地帮那些人争取机会。这样,那些懂得利用时间的人往往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开拓出一片新天地,干出一番大事业。
一分钟,对于某些人来说,很短过得很快。但那些懂得珍惜时间的人会觉得在一分钟里可以干很多事。体育健儿,给他们一分钟,他们就又何以给自己国家多的一个冠冕,可以为世界再创造一个新纪录。商界成功人士,给他们一分钟,他们就可以在一分钟里获得很大利润,可以想出一个新的计划,为未来铺垫脚石;教师,给他们一分钟,他们就又可以教育出又一代芊芊学子,就又可以创造出又一代祖国的栋梁;作家,给他们一分钟,他们就又可以给读者再写出一本举世无双的巨作,就又可以给读者提供更多读书的乐趣;画家,给他们一分钟,他们就又可以绘画出一幅幅优美的图画,就又可以为绘画初学者提供有一个好的典范;清洁工,给他们一分钟,他们就又可以让城市更整洁,就又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世纪伟人,小到一个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普通人,只要是懂得珍惜时间的人,都可以在最少的时间里开创出一个新未来。
古语有云:“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不懂得珍惜时间的人都很“奇怪”,在他们年轻的时候,他们不惜一切,甚至丢弃了时间、健康、亲情、友情、金钱买来的一些无关紧要的事物,朋友的劝告不听,亲人的叮嘱不听,学者的教诲不听。丢弃一切,换来的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的东西。可当他们老了,寂寞了,觉得自己没有知己可以倾诉,要想用金钱再换回,想想是不可能的,只得悔恨终生。
燕子飞走了,明年还会再飞回来的;花儿谢了,明年还会再开的;树木枯干了,明年还会再长出嫩芽的;笔芯用完了,可以再买;朋友离开了,可以再交;事业 没有了,可以再创;可!可!可时间逝去了,明年还会回来吗?可以到哪里去买吗?当然不能!朋友们,时间是一去不复返的,只有珍惜、手里把握住,才能在长大变老以后不再有遗憾,不会抱终天之憾。
朋友们,学会珍惜时间 。只有学会珍惜时间,才能感觉到这世间的美好;只有学会珍惜时间,才能回报你身边为你付出的人;只有学会珍惜时间,才会更让你感受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以时间为话题的作文5
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 这句话是人们从古至今专颂的,警惕大家要时刻珍惜时间,不要虚度光阴。
常说 珍惜时间、珍惜时间 ,怎样才算是珍惜时间呢?人的一生美刻都有时间溜去,又不可能让时间停留。有人说时间一去不返,但我们可以吧时间花在有意义的地方,让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过得有意义。这就是珍惜时间。
朱自清曾写过一篇名叫《匆匆》的散文,感慨时光流逝得飞快,自己还没来得及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想想看,一个伟大的散文作家都还存有这样崇高的思想,我们这些未成年的学生呢?
洗手地时候,时间从水盆里过去;看书的时候,时间从字里行间穿过;跳橡皮筋的时候,时间从皮筋低下窜过;睡觉的时候,时间从呼噜声中飘过。可当你意识到时间溜去得匆匆时,日子却又调皮地从你的叹息声中飞过了
你生命中的每一分、每一秒过得是否有意义呢?同学们,时间是青烟、是薄雾、是青春、是年华 但无论它是什么,它都是生命,一生只有一次。
它毫不停留,无时不刻不在消逝着,拦挡不住,叹息也没有用!勿谓寸阴短,既过难再获。只有珍惜时间努力做好自己的每一件事,才不会弄得 头涔涔而泪潸潸 。
同学们, 往着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过去如果由于某种原因浪费了不少时间,那么就从现在起开始抓紧每一天吧!因为只有抓住了今天,你才能赢得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