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皮亚杰的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关于皮亚杰的论文题目

皮亚杰认为7到12岁

皮亚杰认为7到12岁,很多第一次当爸爸妈妈对于怀孕的一些症状和孩子出生之后的育儿经验都不是很了解,有很多不知道,不清楚的地方,所以对孩子各项事宜都非常的注意。以下分享皮亚杰认为7到12岁。

皮亚杰儿童心理发展的四个阶段:

1、感知运动阶段(出生-2岁)。相当于婴儿期。这是语言和表象产生前的阶段。

2、前运算阶段(2-7岁)。这一阶段还可再分为象征思维阶段(2-4岁)与直觉思维阶段(4-7岁)这样两个小阶段。

3、具体运算阶段(7、8-11、12岁)。

4、形式运算阶段。亦称命题运算阶段。

扩展资料:

一、皮亚杰理论概述

在心理学上、特别是发展心理学上,由于各种不同的观点,因而有各种不同的发展理论,皮亚杰在他的《智力心理学》一书中,对此做了详细的论述。他列举了五种重要的发展理论:

1、只讲外因不讲发展的,如英国罗素的早期观点。

2、只讲内因不讲发展的,如卡尔·彪勒的早期观点。

3、只讲内外因相互作用而不讲发展的,如格式塔学派。

4、既讲外因又讲发展的,如联想心理学派。

5、既讲内因又讲发展的,如桑代克的尝试错误学说。而皮亚杰则认为他和这五种发展理论不同,他自己是属于内外因相互作用发展观,即他强调内外因的相互作用,又强调在这种相互作用中心理不断产生量和质的变化。

二、皮亚杰的发展阶段论

皮亚杰的发展观,突出地表现在他的阶段理论的要点上:

1、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内在结构连续的组织和再组织的过程,过程的进行是连续的;但由于各种发展因素的相互作用,儿童心理发展就具有阶段性。

2、各阶段都有它独特的结构,标志着一定阶段的年龄特征;由于各种因素,如环境、教育、文化以及主体的动机等的差异,阶段可以提前或推迟,但阶段的先后次序不变。

3、各阶段的出现,从低到高是有一定次序的,且有一定交叉。

4、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前一阶段的结构是构成后一阶段的结构的基础,但前后两个阶段相比,有着质的差异。

5、在心理发展中,两个阶段之间不是截然划分的,而是有一定的交叉。

6、心理发展的一个新水平是许多因素的新融合、新结构,各种发展因素由没有系统的联系逐步组成整体。

皮亚杰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理论提出

皮亚杰根据儿童对规则的理解和使用,对过失和说谎的认识和对公正的认识的考察和研究,把儿童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四个有序的阶段。

主要观点

皮亚杰将人的道德发展阶段分为:前道德阶段、他律道德阶段、自律道德阶段、公正阶段。

1、前道德阶段

前道德阶段指儿童从刚出生到3岁的阶段,皮亚杰认为这一年龄时期的儿童正处于前运算思维时期,他们对问题的考虑都还是自我中心的。他们不顾规则,按照自己的想象去招待规则。

2、他律道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也称道德实在论阶段,指儿童从3岁到7岁的阶段,这是比较低级的道德思维阶段,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单方面地尊重权威,有一种遵守成人标准和服从成人规则的义务感;从行为的物质后果来判断一种行为的好坏,而不是根据主观动机来判断;看待行为有绝对化的倾向;赞成来历的惩罚,并认为受惩罚的行为本身就说明是坏的,还把道德法则与自然规律相混淆,认为不端的行为会受到自然力量的惩罚。

3、自律道 德阶段

他律道德阶段也称合作道德阶段,指儿童从7岁到12岁的阶段,皮亚杰认为儿童大约在7~12岁期间进入道德主观论阶段,这个阶段的道德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儿童已认识到规则是由人们根据相互之间的协作而创造的,因而它是可以依照人们的愿望加以改变的;判断行为时,不只是考虑行为的后果,还考虑行为的动机;儿童能较高地评价自己的观点和能力,并能较现实地判断他人。

4、公正阶段

公正阶段指儿童从12岁之后的阶段,这个阶段,儿童的道德观念开始倾向于公正。皮亚杰认为,当可逆的道德观念从利他主义角度去考虑时,就产生了关于公正的观念。

意义或启示

皮亚杰的道德发展理论揭示了儿童道德发展的规律,为培养儿童的道德观念、情感和行为提供了理论支撑,为研究道德教育问题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方法,对当代中国的德育工作有深刻的启发作用。

1、儿童的道德发展具有阶段性和连续性,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要采用不同的道德教育方法和道德教育内容,防止一刀切的现象。

2、皮亚杰的道德发展发展阶段中,儿童的'道德情感在不同的阶段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在他律阶段是对权威的绝对尊敬与服从的情感倾向,到自律阶段是摆脱成人的强制,形成一种相互尊重的情感。

3、利用榜样强化的方法,通过家长、教师的引导,同伴合作来促进道德发展,儿童可以通过观察、模仿接受道德教育。家长、教师等成人的引导,给处于道德发展阶段的儿童有一定的规则,让儿童的道德判断符合客观规则。

教育和发展心理学巨匠——皮亚杰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1980),瑞士心理学家,发生认识论创始人。1918年获得瑞士纳沙特尔大学博士学位,论文题目为《阿尔卑斯山的软体动物》。皮亚杰于1921年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实验室主任,1924年起任日内瓦大学教授。先后当选为瑞士心理学会、法语国家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1954年任第14届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主席。

此外,皮亚杰还长期担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领导下的国际教育局局长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助理干事之职。皮亚杰还是多国著名大学的名誉博士或名誉教授。

为了致力于研究发生认识论,皮亚杰于1955年在日内瓦创建了“国际发生认识论中心”并任主任,集合各国著名哲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家、逻辑学家、数学家、语言学家和控制论学者研究发生认识论,对于儿童各类概念以及知识形成的过程和发展进行多学科的深入研究。

建构主义

皮亚杰的基本观点是建构主义的认识论,他认为知识既不是客观的东西,也不是主观的东西,而是个体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渐构建的结果,为此,皮亚杰认为知识发展受三个基本的过程的影响,即同化、顺化和平衡

他认为个体每当遇到新的刺激总是试图用原有图式去同化,若获得成功,便能得到暂时的平衡,如果原有图式无法同化环境刺激,个体便会作出顺化,即调节原有图式或重新建立新图式,直至达到认识上的新平衡。

对于学习的看法,皮亚杰提出学习从属于发展、知觉受制于心理运演、学习是一种能动建构的过程、错误是有意义的学习所必需的、否定是一种有意义的学习五个观点,其中在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中,他提出学习并不是个体获得越来越多外部信息的过程,而是学到越来越多有关他们认识事物的程序,即建构了新的认知图式

皮亚杰认为儿童在解决问题时如果能将知识同化到他已有的认知图式中,知识就不会很快被遗忘,但这种同化只有在儿童积极参与建构时才有可能发生,认知方面的积极参与,并不意味着儿童仅仅是摆弄某种材料,而必须在心理上积极参与才行。所以,学习所关注的,应该是儿童主动的心理建构活动。

1、城市小学中弱势群体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资料多,好写;题目可限制在农民工子女上:城市小学中农民工子女的心理问题及对策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主要包含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当前人们压力巨大,各种心理问题频发。下面我给大家带来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题目有哪些,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热点 教育 心理学论文题目参考

1、浅谈培养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的体会

2、关于心理教育行为分析

3、论大学生心理压力的来源及缓解办法

4、大学生逃课现象心里透视及对策

5、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6、浅谈农村初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7、关于农村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

8、论独生子女大学生挫折心理分析

9、学校中教师的专业成长与发展

10、初级中学问题学生的心理疏导和转化

11、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

12、帮助学生获得数学活动 经验 浅探

13、试论学习理论家的人性观

14、错误在学生学科学习中的地位

15、教师的学生观及其对教学成效的影响

16、试论“举一反三”的心理学基础

17、认知心理学对现代教学论的影响

18、试论概括在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作用

19、试论布鲁纳结构主义学习观的教育意义

20、现行组织者―一种促进学生理解的教学策略

21、论强化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22、学习迁移的规律在学科教学中的运用

2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24、试论外语学习中本族语的迁移与干扰

25、维果茨基对教育心理学的贡献

26、人本主义学习观点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7、谈谈合理的习题设计的心理学依据

28、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与数学教学

29、浅谈教材编写的心理学原则

30、归因理论及其在教学实践中的运用

31、课堂中举例的心理学分析

32、广义知识观、目标分类教学及其教育意义

33、多媒体教学的心理学分析

34、新课程改革的心理学基础

35、布鲁姆掌握学习理论的教育意义

36、试论学生直觉思维的培养

37、问题情境与启发式教学

38、课堂学习的社会心理分析

39、试论观察学习的功能与条件

40、学生数学估计能力发展特点及认知机制

41、自我概念、自我效能感与学习

42、学习焦虑与英语学业成绩的相关研究

43、浅谈学习的内部动机及其培养

44、试论社会性学习的特殊规律

45、论学习兴趣及其产生与发展的条件

46、试论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的特殊性

47、试论学生成就动机的培养

48、论体验产生的条件及其在学习中的作用

49、谈谈行为治疗中的学习原理

50、试论学校教育情境中的惩罚

青少年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素质教育观念下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探究

2、 接纳承诺疗法在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中的应用与展望

3、 上海市高危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4、 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5、 农村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网络行为

6、 艺术疗法及其在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

7、 中华优秀 传统 文化 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路径探析

8、 关注、关心,静待花开——网络环境下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观察与思考

9、 山东省青少年性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10、 自媒体时代下传统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问题与改进

11、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探索

12、 青少年睡眠习惯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3、 汶川地震10个受灾市县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分析

14、 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与群体差异——基于CEPS数据的多水平分析

15、 功能性音乐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促进研究

16、 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17、 青少年口腔正畸治疗遵医行为与心理健康的相关性研究

18、 生态系统理论与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19、 社会情绪学习对 儿童 青少年情绪智力的影响探析——基于心理健康教育视角

20、 积极青少年发展视角下的心理健康预防与促进

21、 加强心理干预 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

22、 父母教养方式与青少年心理健康关系的元分析

23、 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政策的经济环境分析

24、 瑜伽 运动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研究述评

25、 武清区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干预效果评价

26、 儿童青少年个性特征与心理健康状况的相关研究

27、 心理护理结合健康教育对青少年轻度焦虑症患者焦虑症状的影响

28、 移动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

29、 积极 家庭教育 理念下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路径初探

30、 流动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31、 基于“三位一体”思想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研究

32、 浅析手机网络对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影响与对策

33、 留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

34、 基于希望感研究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路径探析

35、 创建专业支持性环境 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美丽心灵”中小学心理辅导室建设与应用浅谈

36、 新希望 新构想——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构想

37、 关爱与守护——抚顺市留守、离异家庭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关爱“新希望”项目实施

38、 以美术教学促进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39、 主观生活质量: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新视角

40、 基于素质教育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小学心理健康论文题目

1、 农村小学寄宿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及其对策探究

2、 浅论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

3、 如何对小学低年级学困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

4、 小学教育专业研究生心理健康管理探析

5、 谈小学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与渗透

6、 谈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渗透

7、 谈小学德育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整合

8、 普通学校随班就读学生心理健康现状调查研究——以张掖市中小学为例

9、 农村小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及对策研究

10、 团体心理辅导对小学五年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干预研究

11、 小学生自我概念、心理健康和学业成绩的关系——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城区小学为例

1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家校合作策略分析

13、 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14、 关于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与辅导策略——以兰州市安宁区某小学为例

15、 浅谈开设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必要性

16、 农村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研究——以小学数学不同层次学生学习成绩为例

17、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

18、 浅析心理健康对本科小学教育专业教师培养的价值

19、 心理健康教育在农村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与有效性研究

20、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工作整合初探

21、 小学美术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

22、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问题研究——以沈阳市__小学为例

23、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分析

24、 小学思想品德课堂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着力点

25、 小学高年级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26、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涂鸦”语言

27、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中怎样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8、 农村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活动设计的思考

29、 农村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策略的探究

30、 家校合作在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31、 甘肃省偏远山区小学教师心理健康评估

32、 浅析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级管理中的运用

33、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分析

34、 关于小学思品课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究

35、 关于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

36、 自主、自觉、自知,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37、 小学语文班主任对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 方法 思考

38、 浅谈庆阳市合水县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及对策

39、 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渗透

40、 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的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教学

学生心理健康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大学生心理健康优秀论文题目3篇

★ 心理学各方向论文题目参考

★ 心理健康论文题目2021

★ 心理学相关的论文选题方向与题目

★ 心理学专业论文选题参考

★ 2000字大一新生心理健康论文

★ 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论文(2)

★ 本科心理学专业论文题目

★ 心理学硕士毕业论文题目选题

★ 以心理健康教育为主题的论文范文(2)

本人认为3相对好写,原因是1和2需要大量的调查数据来支持论点,而这些数据不能乱编,这样会增大难度和成本(本人就空间中接到过香港中文大学学生为写论文的付费调查的短消息,为采纳后付费50元RMB).3可供参考的文献较多,不需调查数据支持论点

有关皮亚杰的相关论文

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1980年9月16日),男,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认知发展理论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皮亚杰对心理学最重要的贡献,是他把弗洛伊德的那种随意、缺乏系统性的临床观察,变为更为科学化和系统化,使日后临床心理学上有长足的发展。中文名让·皮亚杰外文名Jean Piaget国籍瑞士出生地瑞士纳沙特尔出生日期1896年8月9日快速导航理论体系 个人作品 人物贡献 人物评价人物生平家庭背景让·皮亚杰(Jean Piaget)1896年8月9日出生于瑞士的纳沙特尔。皮亚杰的父亲亚瑟·皮亚杰是一位纳沙特尔大学教授,主要是研究中世纪的历史与文学。由于皮亚杰的父亲所学的是人文领域,他十分重视皮亚杰的科学观念,更着重于培养皮亚杰对于事实的讲求与爱好;皮亚杰的母亲丽贝卡·杰克逊则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徒,她坚持让皮亚杰接受严格的宗教训练,并且为皮亚杰选择了一位对哲学颇有研究的教父科努特。皮亚杰是家中的长子,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皮亚杰有机会去接触与思考有关哲学和科学的知识,进而发展出一套属于皮亚杰他自己独到的思想与见解。由于父亲的教导,使得皮亚杰重视以科学的系统性来求知。[1]让·皮亚杰不凡少年让·皮亚杰1907年,10岁的皮亚杰在公园发现一只患有白化症的小麻雀,随即写了一篇关于白化症麻雀的文章,并寄给纳沙特尔自然科学史杂志《冷杉树》刊登出来。文中皮亚杰细致的观察与详细的分析,让他得到了纳沙特尔自然博物馆的馆长,与之一同搜集标本,并聘请他共同参与研究软体动物的机会。随后,皮亚杰发表了一系列和软体动物有关的论文,并对正统门德尔的进化论提出质疑;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文字,在欧洲动物学界起了很大的反响。[1]求学生涯在中学时期,皮亚杰经常随他的教父外出度假,皮亚杰在这位教父的启发下产生了对认识论的兴趣。1915年,19岁的皮亚杰获生物学学士学位。随后,他继续攻读生物学博士学位,并同时攻读哲学博士学位。在纳沙特尔大学读书期间,对哲学、生理心理学和逻辑学富有兴趣。他认为生物学和哲学的融合是通向认识论的捷径,进而对对儿童思维的发生与发展的研究产生兴趣而开始转向心理学。1918年,他获生物学和哲学双博士学位。同年皮亚杰去苏黎世在烈勃斯和雷舒纳的心理实验室工作,井在布鲁勒精神病诊疗所学习精神分析学说。1919年皮亚杰到巴黎大学,学习病理心理学,并学习科学的逻辑学和哲学。1921年得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继而在巴黎给智力测验学者塞西蒙助手,在一所小学的比纳实验室研究儿童心理,受西蒙委托应用勃德的推理测验测量巴黎儿童,并进行标准化。[1]著书立说1921年皮亚杰受日内瓦大学克拉巴莱德的邀请,任日内瓦大学卢梭学院研究主任,从此开始创立自己“发生认识论’’体系。在此期间,皮亚杰和妻子瓦朗蒂纳·夏特内结婚。1925-1929年,皮亚杰在纳沙特尔大学任心理学、社会学和哲学教授。1925年和1927年他的两个女儿杰奎琳和露西安娜先后出生,1931年皮亚杰的儿子罗伦出生。皮亚杰在妻子协助下,以大量时间观察儿童动作并进行各种实验。他对自己三个孩子的研究, 提供了他创立儿童心理发展理论的重要基础。1929年到1954年皮亚杰在日内瓦大学任科学思想史教授,兼卢梭学院助理院长,同时他还担任日内瓦国际教育署局长,到1967年卸任。

姓名:让·皮亚杰

出生地:瑞士纳沙泰尔

生卒年:公元1896-1980年

历史评价

让·皮亚杰()日内瓦学派创始人,瑞士儿童心理学、发生认识论的开创者,被誉为心理学史上除了弗洛伊德以外的一位“巨人”,其提出的发生认识论不仅是日内瓦学派的理论基础,也是欧洲机能主义的重大发展。它开辟了心理学研究的一个新途径,对当代西方心理学的发展和教育改革具有重要影响。

1896年,皮亚杰出生于瑞士纳沙泰尔。他的父亲是一位大学教授,主要研究中世纪的历史与文学。由于皮亚杰的父亲所学的是人文领域,所以他十分重视皮亚杰的科学观念,更注重于培养皮亚杰对于事实的请求与爱好;皮亚杰的母亲则是一位虔诚的宗教徒,她坚持让皮亚杰接受严格的宗教训练,并且为皮亚杰选择了一位对哲学颇有研究的教父——科努特。这样的家庭背景,使得皮亚杰有机会去接触与思考有关哲学和科学的知识,进而发展出一套属于他自己独到的思想与见解。皮亚杰的家乡是一座湖滨城市,拥有一所收藏许多生物标本的博物馆。他从小就喜欢在湖边收集贝壳、课余常去博物馆给标本贴标签。这些活动使他认识了许多贝壳和软体动物,学会了将它们分类,增强了他的观察和研究能力。

皮亚杰10岁(1907年)的时候,他在公园发现一只患有白化症的小麻雀,经过仔细的观察,小小年纪的皮亚杰随即写了一篇关于白化症麻雀的文章,并寄给纳沙泰尔自然科学史杂志《冷杉树》刊登出来。文中皮亚杰细致的观察与详细的分析,不仅令人惊叹,也让他如愿以偿地得到了一份他向往已久的好工作——纳沙泰尔自然博物馆的馆长因此邀请皮亚杰一同筹集标本,并邀请他共同参与研究软体动物。同年,他还发表了一篇关于战争的宗教散文诗《观念的宣传》。随后,皮亚杰发表了一系列和软体动物有关的论文,并对正统孟德尔的进化论提出质疑。这些富有挑战性的文字,在欧洲动物学界其了很大的反应,然而,更令人意外的是,人们想不到这样一位知名的生物学家,居然只是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而已。

相关链接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的结论

①人的认识起源于活动,而活动又内化成为可逆的运算活动(内心活动)。

②在活动和具体运算之间有一个表象思维和直观思维的过渡阶段。

③语言和思维的发展是平行的。思维结构越精细就越需要更多的语言参加,高级形式的运算结构是用语言来表达的。

④思维并非起源于语言,但智力越发展,语言的.重要性也越大。

⑤儿童最初概念是前概念和前关系,以后发展到能稳定地区别个体和类。

⑥运算的特征是归类和关系具有传递性和可逆性。

⑦成人思维中的逻辑结构和数学结构起源于儿童行动的一般协调,起源于儿童的归类、系列化和对应的行动。

1915年,皮亚杰获得纳沙泰尔大学生物学学士学位,之后三年,他还攻读了哲学、科学的课程。1918年,当时年仅22岁的皮亚杰,即以一篇关于研究软体动物的论文,获得了纳沙泰尔大学自然科学博士的学位。在这段时间内,皮亚杰思想上的主要发展在于哲学观念的逐渐成形。因为从小他的教父向他推荐了柏格森的“创造性进化”和一系列的哲学书籍,加上他在大学中聆听了雷蒙德的演讲,以及因为正值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期间,皮亚杰的内心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激烈冲突与变化。于是,皮亚杰在1918年发表了半自传体小说《精品》(又名《求索》)。这是他年少时的哲学随笔,小说中详述了一位青年在追求科学与道德真知的过程里,所遭遇到的迷惘与危机。这本小说,是根据皮亚杰本人实际的哲学观点所写,文中记载了他自己的危机和解决过程,并且展示了皮亚杰一些基本观念的萌芽(如同化、平衡化)。获得博士学位后,皮亚杰来到苏黎世一个心理实验室内做事,这里他的工作使他获得了实验心理学的相关的丰富知识。在此,他接触到了心理分析与临床精神医学,并聆听了精神分析学家荣格的课,以及研究弗洛伊德的理论。当时皮亚杰以精神分析理论,写了一篇关于“儿童的梦”的文章,据说当时就连弗洛伊德本人都对这篇理论文章也是相当的关注。

皮亚杰于196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的心理学卓越科学贡献奖,1977年又获该学会桑代克奖,1972年获荷兰伊拉斯谟奖金在国际上,该奖金的荣誉地位相当于诺贝尔奖金。他先后去美国、英国、比利时、荷兰、瑞典、加拿大、巴西、苏联等国著名大学讲学,获得许多国家的名誉博士、名誉教授或名誉院士等称号。1980年9月16日,皮亚杰病逝于日内瓦。为了纪念他在儿童心理学、思维心理学和发生认识论等方面的贡献,他的助手和合作者在日内瓦建立了皮亚杰著作档案馆,收集皮亚杰自1917年以来的专著、论文、报告、实验研究等文献。

——传世佳言——

儿童是小科学家。

智慧自动作发端,活动是连接主题的桥梁。

生命本质上是自动调节。

皮亚杰的儿童智力发展理论,是20世纪最重要的发展心理学理论体系。皮亚杰采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研究人类理性的核心问题,把研究儿童心理的发展当作一种“方法论的插曲”(皮亚杰语),力图寻找生物学与逻辑学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而他的理论体系的重心则在儿童智力的发展上。皮亚杰认为儿童的智力的发展表现出阶段的特性,每一阶段中儿童思维具有特定的性质,这些特定的性质由不同的认知结构所决定。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在儿童(认识的主体)与环境对象(认识的客体)相互作用中不断建构的。皮亚杰的智力发展理论向我们揭示了儿童智力与成人的不同之处,使我们认识到从新生儿到成人这段时间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简单的数量的增加,而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并表现出发展的阶段性,即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和形式运算阶段(12--15岁)。在对学前儿童进行教育时我们要注意儿童所处的发展阶段,不仅要因材施教而且还要因时施教。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儿童从出生到2岁时处于感知运动阶段,这时的儿童主要依靠肌肉动作和感觉来探索外部世界,对自己感知到的实际事物进行直觉动作思维。成人在这段时间内就应该多与婴幼儿接触,给他们提供一些直观的、可感知的刺激物,巩固婴幼儿已有的反射,练习并发展新的习惯动作,形成有目的的动作,进而达到手段和目的之间的分化并协调。有了这些练习基础,婴幼儿才能发展新的手段以应付新的情景。例如,台布上放着玩具,儿童用手抓不到玩具时,便先抓台布,然后借拉台布而获得玩具。这里抓拉的动作是原有的,但拉台布而获得玩具则是新的行为。从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发现婴儿的思维是需要靠动作来支持的,同时,也要重视先前的动作练习对后续更高层次动作发展的基础性作用。作为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老师也要重视婴幼儿这时期的教育,不能简单的认为这时的婴儿受活动能力的限制,只躺在自己的婴儿床上睡觉就可以啦,只对那些哭闹的孩子加以关注。其实,孩子越小就越是需要我们成人给予他们越多的接触和关注。这时的婴儿活动能力不足,就需要借助我们成人的力量来帮他们实现运动。例如,在发展幼儿运动能力方面,我们可以从开始的帮婴儿翻身,让他试着趴一会儿,并且还要经常的帮婴儿做按摩;婴儿可以爬行的时候,我们更要引导婴儿多多运动,玩一些找东西、赛跑的游戏,让婴儿在运动中进一步发展自己的骨骼肌肉和身体的平衡性;再大些时,可以帮着婴儿站立一会,驾着走一会,一步步的帮助他们学会行走,进而鼓励他们进行更大范围的独立探索。另外,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老师还应该鼓励家长多来幼儿园,参与婴幼儿的教育和活动,教家长做一些亲子游戏,增进与孩子感情的同时,也能促进孩子体格和智力的发展。在感知运动阶段的中后期,儿童获得了客体永久性观念,皮亚杰把这一成就称之为“哥白尼式的革命”,对儿童智力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正如胡士襄先生所说的:“他在感知运动期的作用是帮助儿童接触自我中心倾向,使主客体分化,使儿童认识到自己是客观存在世界中的一员。”客体永久性的获得除了受儿童生理因素的影响外,平时的练习也有助于儿童更好的获得它。在婴幼儿教养问题上,成人就应当充分利用和培养各种机会帮助婴幼儿形成客体永久性的概念。父母应当多和孩子做一些远近摇摆、躲猫猫、藏东西的亲子游戏,让孩子认识到物体空间位置的变化,从而认识到客体永久性。同时,父母也可以试着与孩子进行短暂的分离游戏,让孩子逐渐降低与父母的分离焦虑,使孩子认识到父母的短暂分离并不代表永远的分离,最后,孩子在获得更多的安全感的同时,也可以认识到客体永久性。作为托儿所和幼儿园的老师更是应该认识到客体永久性观念对儿童智力发展所具有的重大意义,并且还要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帮助儿童尽早的形成这一观念。儿童在2至7岁时就进入了前运算阶段,是幼儿处于运动之前并为运动做准备的阶段。该阶段的儿童借助表象符号(语言符号与象征符号)来代替外部事物,重视外部活动,儿童开始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格式在头脑里进行“表象性思维”。在这个时期,儿童能够凭借某种符号(如语言或心理现象)对外界事物加以象征化,具有一种象征性思维(一般在2至4岁时)。例如,此时的孩子会把洋娃娃当作自己的孩子,把积木当成汽车,这实际上就是一种象征化。这个年龄的儿童喜欢沉浸在自己假想的游戏中,并且具有泛灵论倾向,会认为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我们成人要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这种行为。在日常的教育和生活中,我们成人也要利用幼儿的这些思维特点不失时机的对幼儿进行教育。例如,利用幼儿认为花草树木都是有生命的这点,可以对幼儿进行环保教育,告诉幼儿“小草也是会怕痛的,所以我们不要随便的踩他们”、“花儿离开妈妈也是会伤心的,所以不要摘花”,虽然这些自逻辑上是错误的,但是幼儿却非常相信这些,相比那些枯燥难懂的环保条例,这种教育方法对幼儿更适合。在幼儿园中,针对这一年龄段的孩子,老师应多支持、鼓励和引导他们做一些角色游戏。幼儿在游戏中可以模仿现实生活中大人的一些动作和行为,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也可以借此发挥自己的想象,锻炼思维,练习自己的口语表达能力,学会与人相处。教师可以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幼儿的角色游戏中,一碰等的姿态与幼儿交流互动,并且还要适时的引到幼儿进行积极的思维,使游戏能够更进一步的发展,使幼儿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的提升自己。另外,教师和家长还应该注意到的一点就是,该阶段的幼儿由于其思维水平和社会经验的不足,对一些事情往往会产生错误的认识,有时也会把假想和事实加以混淆,会出现一些撒谎的行为。这时,作为教师和家长就应当耐心的对待幼儿的这些不合理的行为,对幼儿进行耐心细致的引导,使幼儿获得正确的认识。儿童在4至7岁时开始从表象思维向运算思维阶段进展,但是他们的判断仍受直觉表象自动调节的限制,处于直觉的半逻辑思维阶段。这一阶段儿童思维的突出特点是自我中心主义,即,儿童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观点和自己的动作上的现象。这个阶段的儿童在大多数场合下认为外部事物就是自己直接知觉的那个样子,而不能从事物的内部关系来观察事物,不能采取更加客观的观点。例如著名的“三山实验”说明的就是这个现象。在该阶段的幼儿会非常的固执己见,会认为自己做的事情就是正确的,这时我们成人无论向他们讲什么道理都是无用的,他们只会相信自己的眼睛。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做才能使幼儿乖乖的改正错误呢?答案很简单,那就是先要让幼儿自己去认识自己的错误,然后我们在给予他们必要的帮助。例如,在“三山实验”实验中,幼儿只能看见朝向自己的那一面山的样子,所以才会说的不全面,如果,这时我们再把幼儿带到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幼儿很自然的会认识到自己的错误,相比于我们说一大堆深奥的道理,这样做会更有效。相对于对小学和中学儿童的教育而言,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是比较难的。因为这个阶段的儿童还无法清晰的表达自己想法,许多家长无法了解自己孩子需求,以至于忽视甚至是遏制孩子的特殊需求,如果他们多了解一些学前儿童心理方面的知识,也许他们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这种行为是多么的荒谬。作为专业的学前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不仅要在教学实践中充分的尊重幼儿,针对幼儿的年龄和思维特点进行适时适宜的教育,还应该向幼儿家长普及相关的知识,形成教育合力。

关于亚里士多德的论文题目

三段论的另一面/时雨但凡对于逻辑有些了解的人,都会听说过“三段论”,说起来很简单,就是由两个包含着一个共同项的性质判断出发,推出一个新性质判断的推理,其中最经典的例子莫过于苏格拉底的那个例子了:所有人(M)都是要死(P)的;苏格拉底(S)是人(M);所以,苏格拉底(S)要死的(P)。这个“苏格拉底三段论”证明了世上没有不死之神。似乎,这个推论是无懈可击的,但它当真就没有漏洞吗?或许吧,只是,我想,这世界上没有这么绝对的事情。在三段论的三个项中,有两个作为推断依据,他们包含着一个共同的判断,他们做为前提条件。包含大项的前提是大前提,包含小项的是小前提。在整个推论的过程中,是完美的,只要你不在其中干偷换概念这种事情。也正是因为其严谨的特性,三段论被广泛应用于法律的适用之中,简单的说,三段论成为了链接法律与实际的桥梁,在这个过程中,大半都是这个套路:他/她犯了法,法律规定他有罪,他/她有罪。翻译成三段论就是“法律规定这种行为要负法律责任,他/她做出了法律规定的这种行为,他/她要负这个法律责任”,大抵如此。至少,很多法律教科书上都是如此引入三段论的。

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 教育 家,和柏拉图、苏格拉底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论文的相关资料,希望对你有帮助!

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影响

摘 要:亚里士多德是世界古代史上伟大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教育家,和柏拉图、苏格拉底一起被誉为西方哲学的奠基者。针对哲学方面的研究,是其一生研究中的重要方面,并也形成了众多思想成果,这些思想的提出对解读哲学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哲学思想; 历史影响

亚里士多德针对哲学方面的研究远远早于马克思和恩格斯。他所阐述的哲学思想对日后马克思哲学的诞生也有一定的历史意义。马克思曾称,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中最博学的人物,恩格斯也称他为“古代的黑格尔”。由此可见,亚里士多德在哲学方面做出了很多的贡献。

一、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

对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分析通过对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以及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

亚里士多德认为,哲学产生的历史条件有两个方面:

1.“好奇”。好奇一词顾名思义是指对不了解的事物感兴趣。从古至今,对不了解的事物的求知欲是每一个人的本能反应,因此,亚里士多德也正是因为好奇才使得他对哲学的进一步的思考与探究。

2.“闲暇”。亚里士多德所理解的闲暇并不只是指时间上的充裕,还包括人自身的“闲暇”。他认为,只有在全部生活必须都已具备的时候,在那些人们有了闲暇的地方,那些既不提供快乐,也不以满足必需为目的的科学才首先被发现。

(二)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基本内容

亚里士多德将哲学被称为“科学”的哲学,也因此,他的哲学从自然哲学、实践哲学以及形而上学三个方面进行研究。

1.自然哲学。

自然哲学是亚里士多德在研究哲学过程中的主要方面之一。关于自然哲学的著作在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也占了较大的比重,由此可见,自然哲学在其哲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亚里士多德认为,自然哲学包括本原——原因论、运动论和灵魂论。在本原——原因论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本原就是一个元素,他的这一观点不同于早期哲学家们的观点,他将原因,元素等内容从本原中划分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范畴。他还认为,本原是实物产生、存在和被认识和认知的起点。这个观点的提出突破了早期哲学对原有的关于本原的看法,重新认识到本原它不是时间上在先,而是逻辑上在先、本体上在先。

在运动论方面,亚里士多德认为运动既不是一种潜能,也不是现实,而是从潜能到现实的过程。他把运动分为推动和被推动两个方面,他认为,潜在的事物只有着自身变化的能力,而要想变为现实,就要有一个推动的力量。他还认为,运动是连续不断的,是无限可分的。

亚里士多德关于灵魂论的阐述是在他的著作《论灵魂》中体现的。他认为,关于灵魂的研究是高尚的、有价值的,因此他关于灵魂的观念提出了以下的看法:第一,灵魂虽然是一个统一体,但可以被划分,成为各个部分的主体,第二,灵魂是自然运动的本原,特别是生物运动的本原;第三,灵魂这门学科所研究的重点是灵魂的内涵以及灵魂的特征和属性。

2.实践哲学

亚里士多德认为,实践哲学是人的哲学。他将伦理学和艺术哲学看做是他的实践哲学,也称作人的哲学,其中实践是指古希腊时期对人和社会所做的理性主义研究的 总结 。亚里士多德所提出的“人的哲学”是后来西方人文主义、人道主义思想的最初起源。

在伦理学方面,亚里士多德通过善和品德、各种伦理品德,其中包括:勇敢、节制和自制、正义和友爱四方面进行阐述。

而在艺术哲学方面,亚里士多德构建了西方 文化 史上第一个系统的艺术理论,那就是他的诗学。他认为,应该运用现实主义的观点来对艺术哲学进行研究,在探索希腊艺术的发展过程中,分析其中杰出的作品,总结艺术的发展规律和发展原则。

3.形而上学

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并非马克思哲学中的形而上学,二者存在着本质上的区别。亚里士多德通过本体和本质、形式和质料、潜能和现实三个方面来论述形而上学的思想。其中,形式和质料、潜能和现实是研究的重要方面。

在本体和本质方面,亚里士多德将自己原本在《范畴篇》中关于第一本体的观点彻底的颠倒过来,认为形式是各种被认为是本体的东西中最重要的,他早于任何具体事物也早于任何质料,所以形式才是第一本体。并且,形式还是事物的本质。

在形式和质料方面,亚里士多德把具体事物的两个因素,形式和质料二者如何进行统一的问题作为解决的唯一问题。他还指出质料和形式的关系就是潜能和现实的关系。在运动论中,亚里士多德曾认为潜能转化为现实是要通过一个外部力量的作用下才可以实现的,因此事物的产生、发展以及消亡都经历着从潜能到现实的过程。

如何解决个别与普通二者的矛盾关系的问题一直是困扰亚里士多德的难题。在对潜能和现实的研究中,通过认识到事物的产生发展以及我们认识事物、了解事物都是一个从潜能到现实的过程,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潜能是普通的而现实是个别的,因此,这对亚里士多德的难题提供了解决的途径。

二、亚里士多德哲学思想的历史影响

亚里士多德关于哲学问题的研究是前瞻的、有远见的,他的一系列哲学思想对当时乃至现如今的哲学发展都有着一定的历史影响。

第一,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哲学乃至整个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在亚里士多德研究哲学以前,哲学问题还只是一门研究问题多,研究范围广的学问。在亚里士多德开始研究之后,继承和发展了早期哲学家们的思想,将哲学划分为各种不同的学问,不同的学科,并分别进行相应的、系统性的研究。

第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是希腊哲学与中世纪哲学发展的中间环节,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古希腊时期苏格拉底和柏拉图的理性主义传统思想对亚里士多德的哲学研究有着重要的启示,他也在日后的研究中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他们二人的理论。在宗教文化方面,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被用于解释犹太教义,这在调和科学、哲学和宗教方面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参考文献:

[1]亚里士多德.范畴篇[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2]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亚里士多德.论灵魂[M].西安:西安出版社,1988.

[4]汪子嵩.亚里士多德关于本体的学说[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

下一页分享更优秀的<<<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论文

关于林俊杰的毕业论文

感谢家人、朋友、如果有机会也想感谢老林,相信未来的高中三年,追寻梦想的路上有老林的歌声陪伴是一件非常非常幸福的事

5月2日,浙江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眼科的胡江华同学在其发表的SCI论文中,在致谢部分感谢了歌手林俊杰 ,表示在过去十年里,林俊杰的歌曲给了她强大的精神支持。导师俞一波教授也支持这一致谢。胡同学表示:“追星不能盲目。”真的是优质偶像,优质粉丝!

“追星不能盲目,偶像所传播的正能量推动者我们不断进步,会让我们走得更远,成为更好的人”大家都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价值,用偶像的力量激励自己前行,这才是追星的最高境界!

有颜有才有深度,温柔善良正能量的偶像怎能让人不爱?林俊杰以前说“你在你的领域里加油,我在我的领域里加油,我们在音乐世界里遇见”真的是非常非常正能量的爱豆,追星并不等于脑残,有很多人在现实中自己的领域也是很优秀的忍,真的希望可以对追星族改观!

粉丝随爱豆,优质的偶像才有优秀的粉丝!追星不盲目,努力让自己变得更优秀,实力追星!不仅医学生论文致谢林俊杰,而且奥运冠军周洋也致谢林俊杰,而今不闯出一番事业来都不配追星!不仅爱豆优秀,粉丝也优秀!

林俊杰的粉丝真的遍布各行各业,有潜心钻研学术的医学生,有为国争光的奥运冠军周洋,有作家张皓宸,有同在娱乐圈的谭松韵,王源,张艺兴等等……大家都在各行各业发挥自己的价值,用偶像的力量激励自己前行,这才是追星的最高境界,有如此优质的偶像必然有优质的粉丝!

不管在人生哪个阶段,我相信一定会有一些痛苦,一些伤痛,甚至一些裂缝,但我觉得我们不能放弃!我们一定要继续的坚持下去,用爱去面对!你的偶像“帮助”过你学习吗?

关于周杰伦的议论文素材

诺,下面是我的 关于杰伦的 周不周杰伦? ——解构周杰伦 在过去的八年里,他的音乐是华语乐坛最令人期待的作品。从腼腆的青涩少年到引领潮流的巨星,他是一代年轻人的榜样;从音乐到电影,他无往不胜,他一直被视为投资人心目中的票房灵药。 他,周杰伦,时尚的制造者,潮流的引领者,带着他和他的音乐,以其独特的个性正揭示着一个时代的精神。 在这个追求个性的年代,杰伦依然不被一些人认同,杰伦发音不清晰是大家公认的,但这已经成为其鲜明风格的一部分。以往的艺人吐字清晰是基本功,但杰伦彻底打破了这一原则。他的音乐感染你的前提不是用词语而是用音乐节奏和旋律所传达出的精神和情绪。这很容易让我想到“后现代”这个词汇。 我喜欢杰伦的音乐,纵然你会认为我是随大流,但我不认为这样,曾经我也不喜欢周杰伦,甚至还有些抵触,后来我发现自己错了,杰伦的音乐风格十分多样化,他的专长是节奏蓝调(R&B)和绕舌(Rap)。他创新地在歌曲里使用西方古典音乐:如在“双截棍”中的莫扎特奏鸣曲风格的过场;在“蓝色风暴”开端的格列高利圣咏(Gregorian chant),也有富中国武术(如《双截棍》、《龙拳》和《霍元甲》)或中国音乐特色的(在《娘子》中,过场的吉他就用了琵琶的轮指奏法;使用民乐乐器:《乱舞春秋》、《发如雪》等)。周杰伦融合中西音乐的风格创造了一种新鲜的声音,这和台湾的主流音乐很不同。他有些歌曲掺入了自然环境或日常物件的录音,这加强了音乐的故事性(例如《将军》的下棋情景、《四面楚歌》的照相机咔嚓声、《蓝色风暴》的电话拨号声、《三年二班》的乒乓球撞击声)。在编曲方面,他的歌曲和音丰富:很多时候主旋律、和音、饶舌、对旋律会一层一层的加上,并在结尾时逐层淡出,颇有层次感;同一旋律录两条音轨同时在左右耳播放,很有立体的合唱效果。他刻意不清楚的咬字使歌曲的说唱部份更有节奏感。另外,杰伦勇于涉猎前所未见的题材,如《爸我回来了》的家庭暴力、《龙拳》《双截棍》的武术、《爱在西元前》的世界历史、《梯田》的环保、《四面楚歌》的狗仔队等,这为当代华语乐坛造成冲击。 英国流行乐明星克雷格·大卫(Craig David)曾于2003年表示:“周杰伦的音乐已经主宰、甚至可能改变亚洲流行音乐世界。”杰伦的音乐形成一种强烈的个人风格,乃因其音乐素材、歌唱技巧、议题、方文山的歌词。杰伦在音乐中添加各式元素,并巧妙的融合,不显突兀。他常将日常声音或特殊风格的音乐衔接在歌曲中,杰伦与方文山的组合,使他们的词曲都具有丰富故事性与画面性。杰伦擅长以不同的音乐元素来做创作灵感与素材,并进一步融合各式声音于音乐中,塑造出鲜明的主题意象。我曾在在「杰伦组织」中看到对周杰伦首张专辑《Jay》的介绍如下:“专辑中R&B以及New Hip-hop 的新曲,加上古典巴洛克式弦乐伴奏及Band 的加入,形成一种英国式的复古风格,更特别的是,周杰伦尝试把超高难度,西班牙式风格的弦乐演奏,表现在专辑歌曲中,意境却出忽意料的极度逼近电影配乐,这种音乐是台湾目前所没有的。”杰伦在演唱不同曲风的歌曲,会采用不同的演唱方式,唱抒情歌曲时,会有略带鼻音引吭高歌的声音,而在唱Rap歌曲时,则刻意咬字不清,重点是在以念词的律动去搭配音乐的节奏,这种唱法其实是周氏歌曲与方式歌词能互相彰显的主因。方文山的歌词,除了议题的多元性之外,就是歌词的意象与画面丰富,他激发了旧题材重新诠释的想像空间,营造视觉性与故事性强烈的文字风格。方文山填出可以媲美新诗的阅读性歌词,而其文字风格,又是属于古典中带著新潮的类型,与周杰伦搭配,于是产生了美式曲风与中式歌词的东西新旧异质组合。 都说方文山是杰伦的御用词人,我喜欢方文山的词,这其中没有太多周杰伦因素,尤其喜欢方文山是中国风的,像《东风破》、《发如雪》、《千里之外》、《菊花台》、《青花瓷》及《兰亭序》等,从那些新奇歌词韵脚中衍生出的“素颜韵脚诗”,辨识度极高,且当脱谱欣赏时,亦可独自低吟,成为另一种心境里的另类诗文。难怪像清华北大这样的高校考试都用《青花瓷》歌词,武汉某中学月考甚至要求考生默写《青花瓷》的歌词,方文山的才气及影响可见一斑。另外,方文山的情歌也写得相当不错,像《珊瑚海》、《蒲公英的约定》、《说好的幸福呢》等,我真的很喜欢,《珊瑚海》中“海鸟跟鱼相爱,只是一场意外”几乎成为了经典。我也期待方文山更多的经典。

百度百科里其实已经非常详细啦给你个群号里面都是杰迷他们的空间里有许多网上没有的杰伦的经典资料:12460657782473877103487123022996243750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我们要做的就是风雨无阻的一路前行。下面是我整理的励志人物素材,来看一下!

一位穷困潦倒的年轻人,在别人开的一家商店里当伙计。

一次,一个妇女买纺织品时多付了几美分,他步行10公里追上那位妇女退还了这几分钱。

又一次,他发觉给一个女顾客少称了四分之一磅茶叶,他又跑了好几公里给她补上。

他在当邮递员的同时,还替人劈栅栏木条挣零花钱。一个寒冷的早晨,他走出家门时,看见年轻的邻居用破布裹着光脚,正在劈一堆从旧马厩拆下来的木料,说是想挣一美元去买双鞋。他便让那青年回到屋里去暖暖脚。过了一阵子,他把斧子还给了那个青年,说木柴已经劈好,可以去卖钱买鞋了。

有一次,他当测量员时,在彼得斯堡测量后,故意把一条本可以笔直的街道设计成为弯的,是为了保全一个穷苦的孤儿寡母家庭的住房。如果把街道建成直的,这可怜的一家人岂不要露宿街头!

这位一贫如洗、地位卑微的年轻人在25岁时通过竞选当选为议会议员。

1860年5月,51岁的他参加总统竞选,在全国代表大会上,“拥护老亚伯,拥护劈栅栏木条的候选人”的呼声终日不息,最终他击败了对手,成为美国第16届总统。

他便是被马克思誉为“全世界的一位英雄”的亚伯拉罕·林肯。应该说,除了他的不屈不挠、坚持不懈、一往无前的奋斗精神外,同情弱者、无私善良的崇高美德,为他奠定了成功的基石。

周杰伦出生在一个生活条件并不是很好的家庭。爸爸妈妈在他5岁的时候就离婚了,他跟着妈妈。(我们知道他在“fantasy”中有一首歌《爸,我回来了》)。

杰伦在小学的时候便流露出了他对音乐特有的感觉和天赋,他很喜欢钢琴,喜欢一个人安静的听音乐,这也形成了我们所看到他现在这种腼腆的大男孩的性格。可是他的学习成绩并不是很优秀,因为他想搞音乐,但音乐在台湾是有钱人的玩物,对于他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所以很多人劝他好好学习,将来考一个大学,也好找工作。

但令人“失望”的是,杰伦并没有考上大学,这样他在高中毕业后就经人介绍到了一个餐厅作服务生的工作。但他仍然喜爱着他的音乐,虽然每月只有400元的工资,但他除了贴补家用还会拿出很大一部分去买卡带,他还是经常自己一个人静静的听音乐,并尝试着自己创作。杰伦说他到现在只流过3次眼泪,一次是在他爸妈离婚的时候;一次便是因为在餐厅工作时因为走神,将盛着热菜的盘子打翻到一个女服务员身上,而被老板罚掉了半个月的薪水。

餐厅里有一架钢琴,这正是周杰伦最爱的。一次,当工作不忙时,他坐到钢琴前弹了一首歌,其他的服务员很是惊奇,正巧这被老板看到了,他没想到这么一个不起眼的服务生竟然有这么高雅的爱好。就这样老板让周杰伦作了餐厅的钢琴师,这对杰伦来说可是一个不小的“提升”,他的薪水也涨到了每月1000元。从此以后他对工作充满了热爱。

周杰伦的妹妹倒是很支持哥哥的音乐创作。一次,她在吴宗宪主持的“音乐新人王”给周杰伦报了名。吴宗宪算是当时台湾很著名的音乐人,他看到了周杰伦的曲谱非常震惊,因为一首复杂的曲子周杰伦竟然谱的整整齐齐。但是,由于周杰伦的曲风非常怪异,所以在现场演出时受到了很多观众的嘘声,这也给周杰伦不小的打击。可是吴宗宪却非常喜欢这个文文静静的小伙子,他叫杰伦到他的“爱尔发”音乐公司作音乐制作助理,可所谓的这种助理,不过就是帮忙跑跑腿。但这在周杰伦看来可是他实现梦想的一个很好的开始。从此他坚定了走音乐创作这条路的决心,有功夫就像其他人请教。终于,吴宗宪把这个勤勤恳恳的小伙子提升为音乐制作人。但这对他来说是更大的考验,而他也愿意承受这份考验。每天早上,他都把他写好的歌整齐的放在吴宗宪的办公桌上。

在其中他遇到了不少困难,他给刘德华创作的歌,被刘德华看都没看便扔到一边。(据说这首歌是后来的“星晴”)。还有他为当时台湾当红女星张惠妹量身定做的“双节棍”也被放弃。当他偷偷的看到吴宗宪撕掉他的创作稿时,他默默的留下了眼泪,这便是他的第三次流泪。这时,吴宗宪给了他最后一次机会,让他在10天之内写好50首歌,在其中选出10首给他出专辑。他知道,老板给他下的最后通谍,而这个时候就是决定他在音乐路上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他10天之内完成任务,并顺利的出了自己的第一张专辑《Jay周》。从此他也名声大噪。而当时他只有19岁!

小小的眼睛,宽宽的额头,酷酷的表情。乍一看,许多朋友会说,没什么特别的呀。可我知道那双眼睛目睹过中国最热情的观众;额头书写着他为成功付出的努力;表情上显露着他对音乐的热爱。也许,他没有蒙娜丽莎的微笑;没有大卫的雄姿;没有李白的诗魂荡魄。可他却是“不走寻常路”的周杰伦。星光灿烂的红地毯上,第一次握着奖杯的杰伦,心里想的是母亲、外婆和所有亲人。他虽然中学时父母离异,由母亲带大,可他依然是所有人的骄傲。他是那个即使在外面享福也不忘妈妈的人;他是那个让外婆在重要MV中出镜的人;他是那个了却母亲心愿,悄悄送母亲风衣的孩子。他是我的偶像。因为现在有些人在功成名就时,很难想到自己的父母,而他做到了。7岁开始在母亲的督导下练习钢琴。很难想象,在那个爱说爱玩的年纪,杰伦是怎样凭着自己的意志,在音乐的路上走到今天。很多人羡慕杰伦在《不能说的秘密》里的双手连弹,可大家别忘了杰伦骨子里的韧劲和对音乐的执着。无数次的退稿,夜以继日的写歌····以前的周杰伦在公司只有一个极小的工作间。可他没有放弃,一直坚持下去。他像蛹一样,无数次的磨练,只为最后的破茧成蝶。他这匹可以改变乐坛的千里马,终于遇到了伯乐,最后一举成名。“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这句歌词所描述的就是杰伦带给大家最大的感悟。 每年的春节,一些八卦杂志就会讨论:杰伦将红不过下一年。他们把杰 伦看成一股飓风、一时的彩虹,瞬间便消失的无影无踪。可他们错了。杰伦是棵树,只要音乐的养料不断,他便会疯狂成长。如今的春晚杰伦也不负众望,成了晚会的压轴。或许,你听不管他的嘻哈、饶舌,可一首首中国风的歌曲,让人耳朵为之一振。随着全球演唱会的进行,杰伦不仅是歌迷的骄傲,也是所有中国人的骄傲!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