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不 到的。 2 旅游心理学——激发旅游动机 凌霭婷 3.探索的动机 解释旅游的另一种假定就是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探索的动机。 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探索的动机 是天生造就的,并属于较高层次的需要,这种需要可以用登山。滑翔、跳伞、潜水。坐气球 或航海来得到满足,也可以通过旅游发现新目标、结交不同的人或了解异地文化等来实现。 4.冒险的动机。大多数健康的人都喜欢冒险,冒险是扣人心弦的,而且常常是属于浪漫 冒险的动机。 冒险的动机 色彩的经历, 它没有明显的实际价值, 这类旅游者通常都有用自己的所有感官来体验世界的 强烈欲望。 5.一致性的动机。一致性,即人总是寻求平衡、和谐、一致,力求没有冲突和能够预知 一致性的动机。 一致性的动机 未来。不一致则会产生心理紧张。按照一致性理论,在旅游的情境中个体表现出尽量寻找可 提供标准化的旅游设施和服务。 个体认为那些众所周知的名胜古迹、 高速公路、 旅馆、 餐馆、 商店为旅游者提供了一致性,会给旅游者带来和谐舒适感。 6.复杂性动机。根据复杂性理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感兴趣的是力求避免一致 复杂性动机。 复杂性动机 性和可知性, 而是从在家时的惯常节奏或上次假期旅游经历中寻求一种变化的需要, 从而追 求旅游给人们不变的生语带来的新奇和刺激,解除由于单调生活而引起的紧张感。 要想更好的激发旅游者的动机, 除了了解其动机的种类外, 还需要进一步了解影响旅游 动机大因素。因此在提出怎样激发旅游动机之前先总结下影响旅游动机大各种因素: 三、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 影响旅游动机的因素影响旅游动机强度的因素有三方面:即旅游主
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活动中人们的消费心理、交往心理、服务心理等,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旅游心理学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旅游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探析》
摘 要: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性主干课程。介于旅游学和心理学之间。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活动中人们的消费心理、交往心理、服务心理等,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但作为一门刚出现不久的课程,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旅游心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旅游 心理学 教学方法
1.旅游心理学课程的现存问题
课程内容忽略实践
高职旅游类专业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理论性极强,一个学期近60个可是几乎都是停留在书本知识讲解的层面,重视理论教学,很少会有实训课,忽略实践。旅游心理学课程的理论部分固然重要,但也少不了实践去帮助同学们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并夯实基础。缺乏实践训练的旅游心理学课程,学生学习成效差,运用能力弱,难以真正掌握。
教学方法陈旧死板
高职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的阶段,整个教学过程以老师讲课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感到枯燥乏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消极情绪。而且旅游心理学课程是一项极其抽象的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去积极思考和体会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丢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依赖老师,使得最终学习成效不佳。
考核体系不够全面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依旧是使用期末统一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试卷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占到试卷总分值的70%到80%左右,而考察学生灵活运用能力的实例题只占到20%到30%左右,这就导致了即使不会实际运用的学生在考试前把考试重点背熟就可以通过考试。这种考核标准无法真正考核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一种十分片面的考核体系。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不重视,不积极,不认真的态度。
2.几种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分析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基本环节中的实施。
(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课程教学的第一次课就明确告知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主讲教材、参考书目及成绩评定的相关规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并针对材料给出思考题,包括预习性和复习性思考题,课后加强对课程所讲内容的复习。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需要认真研读参考资料和阅读书目和预习教材;认真对教师所教内容进行复习;对教师布置的思考题要独立思考,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并完成作业和练习,旨在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3)检查检验。教师检查检验任务完成情况形式不限,可提问、检查作业、演示、展示等。在《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检查检验环节,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小组作业、课堂测验等,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上一次课程所学内容是否理解,是否会运用。检查检验环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下利用互联网进行。
(4)讲授与辅导答疑。对于讲授:在《旅游心理学》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课堂提问法、课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教学效果很好。对于辅导答疑:《旅游心理学》课程的辅导答疑包含集体答疑和个体答疑两种形式。答疑的形式和地点可以灵活。
课程考核环节的实施。《旅游心理学》课程主要实施素质化命题进行考核,素质化命题要求符合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在素质化命题中突出主观题的比重,多设置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应用题等题目,重点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综合成绩还要考虑到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
毕博平台的问题式学习法
分别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结合知识点寻找问题、设计问题旅游心理学以心理的视角理解旅游者是如何认识旅游世界的,哪些因素会影响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从业者和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和技能。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传统的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积极性,结合知识点设计问题如“知觉原理如何在旅游业中应用?”而我们如果利用毕博平台平台对传统的问题式学习法模式进行改革:从以前的提出问题到制造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去探寻这些问题可能会涉及哪些知识点及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如把旅游社的线路产品新马泰5日游,华东5市游和相关旅游网站等挂在毕博平台平台上,让学生阅读。去思考这些旅游产品用哪些心理学原理去解释等等。同样是《旅游心理学》中知觉原理的运用但相对于传统的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利用了毕博平台平台的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进行前期的相关知识的预览与学习,然后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去寻找问题甚至是自己去设计问题,从而极大地激发地学生的学习热情。
运用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
在课前、课中、课后,给学生布置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分析讨论中,训练思维能力,掌握所学旅游心理学知识、理论。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的不当不仅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样也会使教师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通过毕博平台平台和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的结合,课前通过毕博平台平台大量教学资料的阅读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课中通过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设计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吸收旅游心理学相关知识,课后利用毕博平台平台的课程管理工具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即时的在线监控、沟通和答疑。全面引导学生投入到旅游心理学的学习中去。
3.其他改进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决定了旅游心理学的教学模式绝不是单一的"教学应应采用课堂讨论、学生发言、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角色扮演、教师讲授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专业知识水平,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扎实基础理论的研究,提高专业素养是从事旅游心理学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在加强旅游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从其他学科吸收有价值的知识,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实时更新,增强对旅游心理学学科的体验和认识;还可通过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继续深造、与该领域相关的科研机构、大学进行交流合作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以学生为中心,启发思维,提高兴趣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导人,到讲授直至最后的总结,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状态及需要来设计。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提高教学效果。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决定了旅游心理学的教学模式绝不是单一的。教学应应采用课堂讨论、学生发言、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角色扮演、教师讲授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现代社会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这对我们的旅游行业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都有了新的要求,很多旅游类课程都顺势而出,旅游心理学也是其中一个,该课程对旅游专业同学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有所帮助。本文就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国萍,李浩,王学伟.适用于本科高校的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分析[J].才智,2015,15:214-215.
[2]任静.旅游心理学在旅游服务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7:50.
[3]张鉴美,陈毅文,李信.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风险知觉和保险购买意愿相关关系――以旅游短期意外险为例[J].保险研究,2015,06:72-81.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不断的发展,由此而引起了旅游心理学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心理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宗教旅游;朝圣;旅游起源;通过仪式;精神 文化 需求
在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旅游起源于宗教朝圣;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人生仪式”;还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神圣旅程”;有的学者则提出了“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的观点等。可以肯定的说,宗教旅游是人类最早的旅游方式之一。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而宗教旅游更给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带上一种神圣的色彩[1]。本文希望通过就朝圣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探究,找到它们之间一些共通的内在意涵并了解朝圣的心理学原理。
关于旅游的起源,目前国内外旅游学界尚存异议,但有一点已成共识,那就是,旅游行为的产生是人们拥有足够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以及旅游动机的结果。根据艾斯特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
而朝圣,顾名思义,就是指宗教信徒去圣地朝拜,是一种为了崇敬的目的,或者为了在某地求得某种神的或者超自然的佑助,或者为了例行或免除某些宗教义务,而走向某地的一次旅程。以色列人类学家埃里克·科恩曾说过:“宗教朝圣是祖先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旅游的起源。”[3]
一. 朝圣与旅游,人类别样的生活方式
朝圣是人类自古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旅游是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相比,朝圣与旅游有着某些共通的特征。出于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朝圣者往往都忌讳自己平日随意的言行冒犯神灵的神圣与尊严,从而招致来世的因缘果报,由此,总是表现出许多众所周知的与日常生活相异的神秘特征。类似的,纳尔逊·格雷本在《旅游人类学》一文中指出“倒换生活体验的需要”是一种“全人类普遍存在的需要”[4],从旅游心理学角度来看,旅游便正是一种寻求不断扩展,不断更新的,能给人以新鲜感的生活。因而“人在旅途”时的思想和行为也与平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甚至相对性,由此,一贯省吃俭用的游客往往也出手阔绰,平时严谨勤勉的旅游者也难免懒散放纵等等。
二. 朝圣与旅游,人生历程的“通过仪式”
在人类学家看来,朝圣和旅游与人的出生、成年、成婚、晋升、死亡等事件一样,都可以看作是生命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人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仪式性事件,都有着一个三段式的仪式程序结构:1.分离:离家出行;2.过渡:朝圣与旅游过程;3.交融:回归生活。
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世俗”步入“神圣”的里程碑。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我者”走向“他者”的天国阶梯。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原我”迈向“新我”的加油驿站[5]。宗教仪式将世界一分为二:“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对朝圣者而言,朝圣者经过精心准备,一旦离开故地,也就摆脱了以往“世俗”世界里的身份与牵挂,他们通过这个仪式,与熟悉的日常生活分离,离家到远方寻找圣迹,在此期间经历考验,然后以新的面貌返回故乡。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离开自己惯常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也就相应地脱离了其在世俗社会里原有的社会关系以及行为规范,进入一个全新的、与朝圣者类似的“神圣”时空。此时,旅游者之间无所谓高低、贵贱、贫富,平等单纯地交往,共同感受朝圣者般“神圣”的旅游情感体验。心理学角度,他们拥有共通的愿望和经历。
对于朝圣者而言,信徒希望通过自己的虔诚与艰辛,得到神灵的宽恕与庇佑,完成自我升华,这是圣徒们永生不变的宗教情怀。信徒朝圣意在追求“我者”与“他者”之间的一种“象征性真实”。对于旅游而言,“我者”即旅游者,“他者”即东道主。在旅游的过程中,人们沉浸在东道主的“异文化”中,品当地美食、住当地民居、着当地服装、说当地方言、唱当地民歌、与当地人交流,忘掉自我生活中的诸多忧虑与烦恼,在东道主的“他者”世界中,尽情享受异地风光与异域风情,与此同时,也感受真实的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这也许正是旅游的“神圣”魅力。
通过朝圣的仪式性过程,朝圣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世俗“原我”依次过渡到朝圣过程中的非凡“圣我”以及朝圣回归之后的再造“新我”。而旅游更为大众化,寻常化,旅游者抛弃原我,在旅游中体验心灵的愉悦,经过一番充电和改造之后回来以新我的面目融入社会。
三. 朝圣与旅游,人类精神文化的家园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后工业现代社会,带给人们刚性的感觉,可以说,旅游就是现代人为满足其精神心理需求,而去各自的“圣地”探求自己的精神和文化价值的一种心灵休闲活动。激烈的市场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现代人渴望知识、友谊和理解,追求自由感、成就感与幸福感,希望借助旅游来寻求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从而不断丰富、改变、创造自己的精神素质,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和精神价值。现代旅游者的这种多样化、多功能、高品位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导致了旅游动机和旅游本质的高度精神文化性。旅游与朝圣一样,有着精神文化的动机与本质。
现代游客被旅游目的地“圣地中心”的独特文化所吸引,游客就像历代朝圣旅行中的“香客”,旅游也就同朝圣一样,虔诚的为了寻求一种解脱,求补偿,寻求新鲜感、亲切感、自豪感的满足,抵达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那一个个“圣地天堂”。旅游与朝圣一样,体现着精神文化的信仰与信念追求。众多的事实表明,在旅游过程中,现代游客在追求旅游娱乐意义的同时,更多地是追求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涵,旅游是一种新形式的现代精神文化“朝圣”。
从外在形态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类有异于日常生活的另类“生活方式”;从象征结构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从内涵意象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类追求的精神文化“家园”。在旅游心理学看来,所谓“朝圣”是指为了获得精神价值,或精神康复,或纯粹表现为一种苦行和感恩的旅行活动,而实现这种活动的过程就具有人生“通过仪式”的完整程序与意义。旅游是一种相对世俗的神圣旅程,也具有人生“通过仪式”的完整程序与意义,也是为了达到带有某种精神文化意义上的目标和符号追求,进而获得心理上的慰藉与精神上的升华。“朝圣”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旅游是一种现代的精神文化“朝圣”。
综上所述,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宗教旅游,进而可以说朝圣旅游,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并蕴藏着人类永恒的追求。现代旅游与朝圣一样,有着精神的补偿与升华的功效。二者在心理学上都具有很典型的意义,诠释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旅游心理学导论》第四章旅游者的表层心理—消费心理吕勤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2]资料来源:《旅游学概论》第47页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李天元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3]资料来源:张晓萍.“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刍议[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4):91.
[4]资料来源:刘丽军,邓俊.原创文化的智慧性在希腊神话中的体现[J].求索,2007,(8):89.
[5]资料来源:《旅游人类学》彭兆荣著民族出版社.
【摘 要】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其发展过程中,开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游客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其中旅游投诉问题日益增多。针对此种情况, 文章 尝试从旅游者在景区游览时的心理需求入手,全面分析了旅游者投诉的原因和问题,提出景区在处理投诉时应改变以往 “怕投诉”的心理,正确看待游客投诉。
【关键词】旅游者;景区;旅游投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旅游业核心要素的旅游景区,在其为旅游者提供接待服务的过程中,开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游客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一些 热点 旅游景区,旅游投诉问题日益增多。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尝试从旅游者在景区游览时的心理需求入手,全面分析了旅游者投诉的原因和内容,提出景区在处理投诉时应改变以往 “怕投诉”的心理,正确看待游客投诉。
一、景区旅游者心理需求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在景区游览参观中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但 总结 起来,常见的无非以下三种。
(一)求安全心理
旅游者外出旅游,大都有求新、求异心理,故其选择游览参观的景区对他们来说肯定大都是从未去过的、陌生的旅游景区。旅游者进入景区游览,因人生地疏,极易产生茫然、惶恐和不安全感, 言行举止 处处体现出戒备、拘谨的心理。总而言之,游客在景区游览的整过程中始终有一种不安全心理,害怕发生意外事件,危及其生命和财产安全。这种求安全的心理在旅游者刚进入景区的短时间内表现的尤为明显。
(二)求尊重心理
旅游者外出旅游,求尊重的心理是最基本的心理。旅游者在景区的整个游览过程中,大多抱有“我花钱,你就必须为我提供优质服务”的想法,所以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一旦对景区为其提供的服务不满意时,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怠慢,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就可能引起投诉。期望通过投诉,得到补偿或重新获得应有的尊重。
(三)求全心理
旅游者在景区旅游的时候,对自己的角色十分清晰,大都有“花钱买享受,不是买罪受”的心理,所以他们旅游的过程中,总是期望享受到平时在家中不可能得到的服务,再加上出行之前受景区 广告 宣传的影响,认为所游览的旅游景区一切都是美好的、理想的,从而对景区的一切产生过高的期望,出现求全心理。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就会对景区更加挑剔,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平心理,有时候会使他们通过投诉来发泄心理的怨气和不满,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二、景区旅游者投诉的原因分析
旅游者在景区游览的时候,可能引发其投诉的原因有很多,有景区接待服务方面的,也有旅游者自身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景区广告与事实不符
一些旅游景区为组织招徕旅游者,在进行广告宣传的时候,标榜夸大景区事实,向游客传递不真实信息,欺旅游者。如:一些景区对外发布门票优惠的信息,但不标明门票包含的项目及优惠条件,误导旅游者,等旅游者到景区的时候,才发现有诸多的优惠条件;景区产品质价不符等
(二)景区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处事 方法 简单
由于旅游景区对从业人员要求门槛比较低,景区从事一线服务工作的人员大多为中专及以下学历,整体受 教育 程度较低,素质不高,且无优质服务的意识。在为旅游者提供接待服务的过程中,服务不规范,处事方法简单粗暴,如,不能正确理解旅游者需求,向旅游者索要服务小费等。
(三)旅游者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旅游者外出旅游的频率日益加快,旅游 经验 也越来越丰富。大多旅游者见多识广,对旅游景区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是一些旅游景区,尤其是一些热点景区,在旅游旺季的时候,产品和服务供不应求,导致质量降低,使得旅游者的满意度下降,产生投诉。
(四)旅游者消费不理性
旅游者在出游之前消费心理不成熟,不够理性,一味追求旅游产品的超低价,致使各旅游景区为争抢客源,采取不正当的削价竞争,从而导致旅游者到达景区游览参观时,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最终导致旅游投诉的产生。
三、旅游者投诉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景区服务人员工作不认真,服务态度差
景区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不负责任,不尊重旅游者,服务态度太差,服务技能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不注意个人修养,沟通能力差。
2. 接待态度不热情、不主动,不回答游客的问询,或回答时不耐烦、不耐烦、敷衍了事或出言不逊,挖苦、辱骂游客。
3. 动作粗鲁,拿物品给游客时,用“扔”或“丢”的方式。
4. 不注重清洁卫生。景区的有些服务人员卫生习惯不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工作服肮脏不堪,衣冠不整,尤其夏天时候,不扣纽扣;景区环境清洁工作敷衍了事,卫生间脏乱不堪等。
(二)景区产品质价不符、收费不明
旅游景区的服务人员没有为旅游者提供质价相符的旅游产品或服务,广告宣传与实际产品相差甚远;景区的一些项目收费价格虚高或收费项目不明,不按承诺给予优惠等。
(三)景区的配套设施设备不到位,旅游环境混乱
一些旅游景区存在严重的配套设施设备不到位的情况,如卫生间、垃圾桶设置距离间隔太远;景区标示牌不完善,引导标志不明显等;住宿设施档次太低,设备陈旧等。
景区内部或周边卫生环境较差,垃圾遍地;景区内或周边“黑导”“野导”疯狂拉客宰客等,旅游安全隐患较多。
四、正确看待旅游投诉
(一)旅游投诉的类型及其影响
旅游投诉一般分为显性投诉和隐性投诉两类。显性投诉是指旅游者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的投诉,这类投诉是目前旅游景区最常见的投诉,可以通过具体的 措施 或手段去进行处理,最终消除游客的不满。
隐性投诉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景区或服务有不满时,没有向任何相关部门提出投诉,而是以“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表现不满,具体而言就是自己或者影响他人不再光顾该景区。对景区来说,隐性投诉的危害是要远远大于显性投诉的。因为旅游者的不满景区不知道,也就无从处理。这些旅游者会通过自己的“口碑”宣传,传播景区的负面形象,导致景区形象受损,同时流失大量客源。目前,绝大多数旅游景区没有处理隐性投诉的意识。
(二)正确看待旅游投诉
对大多数旅游景区来说,旅游投诉往往是其最害怕发生的事情。处理投诉也因此变成了景区工作人员最不愿面对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对热点旅游景区来说,更是如此。实际上,任何旅游景区都希望向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但是在工作中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或误解而引起旅游者的投诉。投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看待投诉,不能及时处理投诉。
旅游投诉可以使景区管理者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疏忽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从而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旅游投诉是景区建立旅游者对其忠诚的契机,旅游景区可以通过对旅游者投诉的圆满解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其对景区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 彭淑清.景区服务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 李良.旅游心理学[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
[3] 郭琰,王会战.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旅游心理和行为已经成为当今旅游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旅游者心理和行为,也包括旅游中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心理和行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旅游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一 《 探析旅游者心理 》 摘要: 旅游 是一项特殊的综合性游览观光活动,人们为达到度假、休养、娱乐、探险、求知等目的,出游于地区国家和洲际之间。 中国 是旅游大国,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 经济 的新形势下,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人和国内游客日渐增多,认真 研究 一下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发展 旅游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者心理;好奇心理 一、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见到一些新异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锣打鼓送老工人退休; 农村 小伙子娶新娘,壮汉抬着轿子,一队锁呐乐队在前面开路,十分热闹;还有农民吊在竹杆上车水灌溉;妇女摇着纺线车;从蛇肚内取出蛇胆和酒喝,等等现象,都能使游客产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台旅游团在广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区小饭店供应乌黑的墨米饭,吃惯了白米饭的游客,见此米饭既好奇又胆怯,不知此为何物?热情的导游说:大家吃吧,这叫墨米,是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的特产,为什么呈黑色呢?据民间 传说 :有一年天大旱,东兰附近的红水河也断流了,方圆数百里田地龟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汉的地里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着。为救活这蔸禾苗,老汉爬了九重山,走过十六个村庄,还是不见水的踪影,没办法,只好忍痛割断自己的手指,用鲜血浇灌禾苗。说来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润,居然长得很茁壮,结出一串颗粒饱满的稻穗,老汉因流血过多而死去。乡亲们把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来,翌年春天用它播种,得到的稻米颜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饭,香气扑鼻。常吃墨米,可 治疗 慢性肝炎,胃炎,贫血,故有“药米”之称。通过导游介绍了墨米的 神话 故事 ,顿时使游客情绪活跃起来,团内几位港台老太太纷纷要求购买带回去,让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游者的怀旧心理 探古访幽乃是旅游者怀旧心理的反应。游过的山水名胜,有机会重游,会感到十分亲切,遐想万千。西安是中国古都,丝绸之路起点。想当年,盛极一时。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墙基础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明城墙。游人见到象巨龙一样的城墙,静卧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数百年前的古城风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古时的盛况,一一浮现在游人心中。朝代兴衰, 历史 沧桑,留给后人无限遐想。位于古城西安郊区的秦岭支脉骊山,西周时期,周幽王曾与褒姒在此建骊宫行乐,并点燃烽火,戏弄四方诸侯,后被犬戎杀于骊山脚下。人们游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寻欢作乐,皇帝国威在骊山大修华清宫。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使人遥想当年骊山变成达官贵人的享乐之地。谁料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杨贵妃被缢死于马嵬坡。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正是唐玄宗晚年在 政治 上腐败的必然结果。人们驱车来到骊山脚下,仰望长空,抚今追昔,想当年华清池水洗凝脂,一派灯红酒绿度时光,广大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悲愤交加。诗人杜甫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长期以来成为人们控诉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名句。 三、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 中华 文化 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采,许多外国游客品尝 中国 菜,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赞不绝口,胃口大开。在餐桌上看到这些菜,就象是见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机拍照留念,有的请主人介绍它的名称、来历、制作 方法 、特色等,他们听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确,中国菜融实用性、知识性、 艺术 性于一体,不仅味美营养丰富,而且菜名颇具诗意。首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道“金钱遍地”,这菜名豪华气派,实则是金黄的冬菇摆在翠绿的青菜上;粤菜“龙凤呈祥”,多么喜庆吉祥的名字,原来是鸡、蛇一块烧煮而成;用母鸡炖甲鱼,真是逗趣谐谑,美其名曰“霸王别姬”,令人大饱口眼之福。服务员小姐又捧来一盆清香四溢的酿豆腐,已有饱意的客人一箸未动,服务员小姐笑迷迷地说:这道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爱吃的御膳宫食。一听说皇帝吃的御膳,几位外国朋友顿时雀跃,筷勺齐上,一盆酿豆腐一扫而光。说实话,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夹玛瑙肉糜精工烹调而成。其特点是过油而不腻,汤浓而不沾,外脆内嫩,甜中透鲜,汁若琥珀,形似金元,营养丰富,延年益寿。初次品尝这道菜,饱享口福,获取知识,实是受益非浅。 参观芜湖铁画,是一大艺术享受,工人们以锤代笔,以铁当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铁画来,来厂参观的日本友人也赞不绝口:“真了不起,中国的文化太伟大了”。工人师傅手中的锤简直比画家的笔还要来得自如。 铁画原名铁花,为明末汤鹏所创制。它酷似 国画 、水墨画,然而,却是采铁作画,以锤代笔锻制而成。它使炉锤之巧同画理相通,将绘画与工艺相结合,构成黑白分明、虚实相对、苍劲凝重、豪放潇洒、有强烈立体感的独特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枝奇葩。改革开放以来,铁画一直销往国外,深受国际友人青睐。日本朋友亲眼目睹之后,认为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产地,对异国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 旅游 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许多游客 观后感 慨地说:此次中国旅游真是不虚此行。 总之,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 近几年来,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国人更多,就客观情况 分析 ,他们均是 经济 发达的国家,个人收入较高,加上与中国有悠久的 历史 渊源。在五十、六十年代由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与世隔绝长达三十年之久。76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对国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纷纷组团来华参观访问,亲眼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繁荣、社会安定、 政治 开放的良好局面。有的人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感到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新奇,一度中国热在世界上持续好久。另外,这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花钱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游、购、娱满意,便事事称心,件件如意,乐于来中国旅游。日本是中国近邻,素有一衣带水之睦邻友好关系。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 交通 方便,费用低廉,况且中日文化和习俗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均成为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的强大驱动力。我们旅游业者若以一流服务质量一流设备去服务于每一个外宾,就能在当今旅游市场竞争强烈的形势下,赢得胜利。 华侨和台、港、澳旅游者,这些人都是炎黄子孙,他们中多数人是来观光、做生意、探亲访友、看病的。有的老华侨在异国他乡生活了几代人,思念祖国。当他们一踏上祖国的土地时,不少人抓起黄土亲吻,不少人热泪盈眶,当他们见到了亲朋好友畅叙阔别之情时,连做梦也未曾想到能有今天。这是祖国开放政策带来的结果,否则一辈子也回不了故乡。他们看到祖国经济建设快速前进,城乡一派新气象,心中十分快慰。 台湾 是祖国的领土,由于政见不同,两岸隔绝四十多年,台湾同胞来大陆,处处小心翼翼,生怕人家讲他是从台湾来的。对待这种特殊心理,只要我们不持偏见,以诚相待,定能使之感到投身祖国怀抱的温暖。 时至90年代,国内旅游者如大潮一般汹涌澎湃,席卷中华大地,归纳起来有六种人:一是农民,二是个体户和离休干部,三是老教师,四是学生,五是工程技术人员,六是退休干部职工以及青年工人,每年约有三亿人次。这些人收入并不很高,他们以能到达风景名胜游览点游玩参观为满足,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完成宿愿,条件差些生活苦些都不在乎。所以我们旅游工作者需要掌握这些人的心理特点,好好地为他们服务。在当今旅游热潮推动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固然重要,但也迫切需要提高旅游者自身素质,这是刻不容缓的最大任务。 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二 《 当代大学生旅游心理及其旅游开发策略 》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高文化水平的社会群体,也是旅游客源市场中的生力军,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与需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策略包括:低成本产品策略,智能旅游推广策略,校旅结合策略,主题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心理;旅游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 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大学生作为既有文化又有时间的一个社会群体,成为了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及其发展的意义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从而归纳出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并探讨当前大学生市场的开发策略,以期对当代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并能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旅游心理分析 首先,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及社会治安,我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并逐步进入小康社会,经济较宽裕,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外出旅游影响不大;个人因素包括:心理特征、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经济水平等,其中,文化方面对旅游动机影响很大。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旅游群体,其文化因素对其旅游动机影响较其他因素影响更大,更能理解和体验旅游过程中的乐趣。文化程度越高,旅游动机越强。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四种基本旅游动机,这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 身体方面的动机,即大部分人外出旅游是为了身体健康,通过旅游消除神经的紧张,达到身心舒畅的效果;文化方面的动机,即对异域文化、风俗、宗教等的求知欲,在精神层面得到提高;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即渴望结交新朋友,暂时离开目前的生活状况,缓解压力,享受新的生活环境;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即在旅游活动中搞好人际关系,满足旅游者自尊需要。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与实际来看,他们对以上四种动机兼而有之。 其次,当代大学生具有多元的旅游需求。当代大学生旅游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物性需求相对较低。在有限的条件下,人们最先满足的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人们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由于大学生在经济方面未能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外出旅游的经费多来源于家庭资助或平时兼职所得,因而在旅行过程中对于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要求都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二是精神需求较高。大学生是一个长期处于学习环境中的社会团体,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时刻在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事物。高文化层次的人对精神方面的要求更高,到异地进行旅游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语言特色、建筑宗教等等,更是一个提高精神境界的机遇,远离原本的生活环境,享受另一份宁静,感受另一种生活,从而得到在思想层面得到一个升华。三是求新需求较强。当代大学生对于新、奇、特的事物都比较具有好奇心理。旅游的过程是到异域进行游览活动的过程,异域的事物、风土民情各个方面似乎都与平时的生活环境都有着不同的地方,发现新事物、学习新事物更能引起广大学生出游的兴趣。四是旅游时间固定集中。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旅游时间却相对固定集中。调查显示,时间对于当代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限制所占比例在23%左右,仅次于经济方面的影响。出于对学习时间的考虑、出游时间长短的考虑,大部分学生对于出游的计划都安排在法定长假和寒暑假期间,此时,大学生比较具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可以放心去游玩。 二、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近年来,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已经摆脱持续回落的状态,进入了全面回升的阶段。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进入了加快升级阶段,新的消费 热点 开始启动。日后我国的消费活动将进一步活跃,消费增长率也将稳步提高,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消费的升级不仅有利于形成新的国内市场空间和经济发展空间,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旅游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到两百年,在旅游法规、制度建设、营销模式各个方面都相对较弱。很多旅行社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多以推出新的旅游线路、采取低价或赠送礼品之类的促销手段,并无其他有效 措施 ,未建立起成熟的营销推广模式。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增加收入。但由于目前的发展很不完善,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并未被真正开发,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针对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出如下建议策略。 (一)低成本产品策略 低成本产品策略主要从营销和开发两方面进行。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并未被真正开发,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较弱,因而价格低廉的旅游产品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比较容易接受。在旅游行业中,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团体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大学生每年的出游人数占总出游人数的1/5,是一个庞大的客源市场。就攀枝花学院而言,在校大学生人数达15000人以上,占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每学期都会进行外出旅行,每学期外出旅游一次占,两次占,三次占,超过三次占,其市场较大。在对旅游方式上的选择,的大学生选择组团结伴旅行,的大学生选择独自旅行,而仅占的学生选择了参加旅行社。 大部分大学生不选择参团旅游是因为价格过高,而自助游的基本消费在300—500元之间,参团旅游的消费高出此标准许多,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达不到。因而,从其旅游人数、次数、消费水平分析,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需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推广低成本旅游产品,开发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组合更能为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发挥更好的效果。 (二)智能旅游推广策略 智能旅游是近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随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遍运用,使人们的出游方式、信息获取 渠道 、交易方式都发生巨大改变,智能旅游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把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不断结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网络在大学生中的盛行状况不言而喻,过半人数通过网络媒体掌握旅游信息,可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也可促进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扩大。并且年轻人相对其他群体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于新技术、新方式更能方便、快速掌握。智能旅游实现了旅游活动全过程、经营全流程和产业智能化的应用。在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都通过网络全部解决,达到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解决效果,使得整个旅游过程更加舒心、省心。这一旅游方式更易于被广大大学生所接收,发挥的作用也相当巨大。 (三)校旅结合策略 外出旅游对每位大学生都有不同的意义存在,通过旅游不仅可以学习知识、增长见闻、扩大眼界,更可以让大学生在旅游的过程中收获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例如:多数大学每年会为部分大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在物质上满足了个人需要,在经济上给予资助,但却忽略了对大学生精神方面的奖励。如果从奖助学金中拨出适当资金,和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给每位获奖学生一次旅游的机会,让其在旅行的过程中收获更多除物质方面的东西,远比仅仅的物质、金钱更有意义。 校旅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得大学生在游历过程中学习更丰富的知识、拓宽知识面,陶冶性情,提高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对旅游业而言,也借此机会开拓了旅游市场,促进了旅游业各方面的完善,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长期以来,这一策略都得不到好的实施,这与我国的大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学生外出郊游,甚至只是在校外玩耍发生意外的案例比比皆是,虽然多数原因在学生,但学校几乎都要承担相应的管理失职、监护不力的责任,并给予巨额赔款。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相当落后的,学校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更不会轻易参与这种安全系数不高的活动。这一策略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保护,否则,很难进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四)主题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大学生是个文化性较强的群体,对文化需求较高。针对这一特征开发适合大学生感兴趣的旅游产品,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其中。红色旅游一向被大力推广,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却出现“逆反映”,由于长期的应试 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红色旅游、经典旅游出现了排斥现象,但红色旅游对于当代大学生是非常必要的。红色旅游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其间接对我国发展历史有一定了解,从而达到本主题想要达到的效果。 但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古镇古建筑、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所占比例较大,丽江古城、泸沽湖、大理、西藏、凤凰古城、江南水乡等为大多数学生所偏好。开发关于古镇古建筑研究、异域风情体验和美的享受之类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更能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参与其中。 举例说明:开展“丽江风情游”,这一旅游产品对大学生具有一定吸引力。首先,此旅游产品除了经济上的目的,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丽江的文化特色、民风民俗,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其次,“丽江风情”比“丽江文化”听上去更具有韵味,文化给大学生的感觉是就学习,长期的生活学习使大学生对学习不免产生厌倦心理,而“丽江风情”在名称上更加具有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索,带着一个愉快的心情从无形中学习;再次,这样的主题产品使得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学习到的东西都形成了一个整块,而非凌乱,收获到的文化、知识更加牢固、深刻。 主题旅游产品策略,需从大学生兴趣方面着手,变换不同的方式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这一策略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拓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镇.我国大学生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分析[J].利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6). [2]洪燕.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5,(3). [3]徐静,张晓霞.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及开发对策.新西部[J].2008. [4]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5]张国洪.中国旅游文化[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三 《如何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这要求职业教育不但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一定的“定岗”的工作能力。旅游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旅客纷繁复杂要求的应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根据旅游业的需要,培养工作需要的多种能力 旅游专业的学生 毕业 后,需要从事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工作,必须及时发现工作中各种情况的变化和各方面因素之间的矛盾,并具备解决问题和调节矛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超人的记忆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这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留意工作范围内容的情况变化,比如,作为景区管理人员,要关注自己工作景区不同季节游客的人数变化;随时关注景区内进入游客人数与景区内饱和人数之间的关系;关注不同时段景区内集中爆发的问题;关注不同季节游客身份的变化等。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学习到的相关 旅游知识 进行对比,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保证景区内的游客的游玩安全、有序进行,保证旅游品质。 对于前台和客服工作,要加强对学生注意 记忆力 的培养,通过回忆、分段分散、列表对比、自编提纲和 顺口溜 、联想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从业后能够快速记住自己接待的客人的各种信息,为客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比如,要牢牢记住自己接待的客人的好恶,尤其是记住某些人的禁忌,为客人提供周到而贴心的服务;能准确为客人提供需要的服务信息,为客人推荐符合客人身份和 爱好 的菜品等。 2 培养学生调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旅游行业的工作对象是不同国籍、性格各异、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人们的旅游需求各不相同,表达方式各有特点,而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应对各种情况的应变能力和耐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情绪调控能力,面对游客的各种要求要保持克制、冷静,即使客人的要求很过分或者不甚合理,也要以和善的态度对待,并以委婉的语言得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理智控制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意外事件,比如,旅行途中的意外事件,客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因不良行为导致的游客与旅游地居民的冲突,以及各种个性化的言行导致的敌对情绪,都可能导致矛盾突然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旅游从业人员要能保持克制、冷静的态度,以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来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并以自己的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来影响周围的人,让客人在自己的带动下保持愉悦的心境和旅途愉悦。 3 培养学生坚韧意志,适应艰苦的旅游工作需要 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充满变幻和不确定性,随时可能遇到恶劣的天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坚韧的意志、坚强的品格,以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以案例教学法或是情景体验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工作环境的恶劣,做好应对艰苦环境的思想准备。教师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案例,比如,导游带队旅游途中遭遇车祸,导游坚持让救援人员首先营救游客,自己忍痛坚持让救援人员最后对自己施救。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坚强意志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意义。 利用小组谈论、合作法,让学生预测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会对自己带来哪些困扰,进行哪些方面的考验,并思考相应的应对方法。这种有针对性地训练,能提高学生对困难预知能力,以及做好应对困难的思想准备,从而培养学生的坚韧的意志、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提高学生对将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4 树立终身发展意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旅游的方向和热点问题不断发生变换。课本是对以前旅游专业知识的 总结 和提升,远远落后于旅游发展现状。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终身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明确知道“学校学习仅仅是将来工作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终止,让学生初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但要善于向教材学习,还要向有 经验 的同行前辈学习,还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利用丰富而便利的网络资源实现开放性学习,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虽然文化基础差、行为相对散漫,但是,他们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材与实际案例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观,即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接受新的旅游思想和旅游理念,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文库里面有一篇《怎样激发旅游动机》可以参考,关键看格式。然后结合自己专业和工作情况去写,那样才是原创。欢迎你来360提问!
三、旅游服务心理旅游心理学将从旅游服务工作的角度出发, 探讨旅游业服务对象的特点及其心理需求, 对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发展历程进行剖析。旅游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对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旅游工作者要克服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各种困难, 完善自己的心理素质, 遵循“顾客至上”等一系列旅游服务心理原则。只有这样, 才能吸引客源, 提高旅游企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旅游服务心理要研究的是以旅游者为研究对象,在旅游业的主要工作范围内, 如何根据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出发, 提供符合旅游者心愿的最佳服务。研究旅游工作或服务对象是做好服务工作的前提; 旅游业的宗旨是“顾客至上, 宾至如归”。旅游旅游工作者首先要对服务对象有深刻的认识, 并在工作实践中不断去发现和了解旅游者的心理需求, 去迎合和满足旅游者的心理, 才能保证应有的服务质量。旅游企业对旅游者的服务不是抽象的, 而是通过导游、前厅、客房、餐厅、交通、商场等具体环节实现的。提供优质服务是旅游业的宗旨。因此, 必须研究旅游者在游览过程中, 在前厅、客房、餐厅、商场等场所的心理特点以及我们所应采取的相应的心理服务措施。旅游服务心理通过分析存在于旅游业服务过程中旅游者的心理因素, 旨在揭示并遵循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规律, 采取相应的积极的服务措施, 从而不断改进和提高质量。旅游心理学为有针对性的旅游服务提供了理论基础。四、旅游管理心理旅游心理学虽然不专门研究管理, 但它的研究内容要涉及到管理心理。旅游业服务质量的提高和工作成败的关键, 在于科学的管理。旅游心理学应在管理工作方面研究如何遵循人的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特点而采取有效的措施。管理最重要的职能是调动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创造性地去实现组织的目标。旅游心理学要研究什么是组织内成员在心理和行为方面的特点, 在个体行为、团体行为、领导行为方面应该怎样调节和控制, 从而发挥管理的最佳效能。旅游业服务本体的“顾客第一”向“员工第一”转化。在旅游管理实践中, 管理者逐渐认识到了,“快乐的员工是具有生产效率的员工”, 员工心存不满, 怒气冲冲, 是不可能为旅游者提供尽善尽美服务的。旅游工作者能否积极主动、创造性地为顾客服务, 也是能否提高旅游服务质量的关键。因此,要使旅游者得到最佳服务, 关键在于拥有一支高水准、高素质的员工队伍。这就需要管理者将员工的利益放在首位, 关爱下属、尊重下属。只有对员工的思想、感受和需要深入地了解, 才能使员工获得提供优质服务所不可缺少的精神力量。旅游心理学正是从旅游管理心理、员工心理的角度, 研究如何调动员工工作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员工培养良好的心态。克服挫折感、与旅游者建立良好的关系等,可以使旅游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化、人性化。同时,还可为旅游企业员工培训提供理论原则与方法。五、旅游地居民心理旅游地居民心理指旅游地居民因其居住地作为旅游地后, 当地居民与旅游者的人际互动中出现的特有的心理现象。这种心理是动态变化的, 而非静止不动的。它会随着旅游地的外部环境变化以及旅游地居民内在认知等各方面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旅游地居民心理又包括旅游地居民的社会心理和旅游地居民的文化心理。旅游地居民社会心理是指人在旅游环境中心理活动的发展和变化的规律;旅游地居民的文化心理是指此地因作为旅游地后,旅游地文化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这一变化促使当地居民所产生的不同于过去的文化心理。在旅游发展过程中, 旅游地居民的心理会发生很大的变化, 从开始积极支持旅游开发, 热情地欢迎旅游者的到来, 到后来的反对旅游开发, 形成与旅游者的敌对心理。旅游心理学应对这一心理发展历程关注、研究, 找出其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为政府制定旅游政策、旅游开发商决策、旅游地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秩序等提供理论依据。旅游地居民心理是旅游心理研究中一个比较薄弱的环节, 然而也正是因为研究的较少, 就更需要我们的关注。在旅游业蓬勃发展的今天, 各种问题也应运而生, 比如, 如何正确处理旅游地居民、旅游者、旅游开发商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等。通过对研究旅游地居民心理的理论依据以及研究方法、旅游地居民分类、旅游地居民心理的影响因素、国内外不同的旅游地居民分类, 我们能找到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依据和方法。六、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旅游活动是人们的社会活动之一。在旅游活动中, 既有旅游者之间的交往, 又有旅游者同旅游工作者之间的交往; 既有个人之间的交往, 又有团体之间的交往; 还有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关系, 旅游工作者之间的关系; 人际关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活动的成败。在旅游活动中, 会形成各种人际互动关系, 如个体之间的关系: 旅游者之间的关系、旅游者与旅游工作者的关系、旅游工作者之间的关系、旅游者与当地居民的关系等; 群体之间的关系: 旅游者与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当地居民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开发商与当地居民的关系、旅游企业之间的关系等各种人际关系所产生的心理影响, 以不易为人觉察的方式对旅游活动的效果发生重大的影响。旅游者的种种人际关系, 都是影响旅游行为产生, 影响旅游选择和对旅游活动的评价的重要因素。在旅游服务中, 处理好人际关系不仅是一个技能问题, 而且是一个艺术问题。由于旅游工作者既会受到对方积极的心理影响, 有可能受到某些消极的心理影响, 还会由于接待对象的不断变化而到来的人际关系的变化, 在这种复杂的人际环境中要能妥善而巧妙地处理好人际关系, 给旅游者以积极、良好的心理影响, 这是旅游心理学研究不可缺少的重要论题。七、旅游资源开发及设施中的心理问题从分析旅游者对旅游资源的开发及设施的建造的需求入手, 研究旅游者的心理需求与旅游资源开发、旅游设施等问题; 研究怎样运用心理学原理精心考虑和安排旅游设施、开发旅游资源, 使旅游者更舒适、更愉快。旅游设施是旅游者赖以休息、娱乐的物质条件,游客对旅游设施的知觉如何, 对他们的旅游行为和消费动机有着直接的影响, 这一重要论题应该纳入到旅游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正常人来说, 视觉是最重要也是使用最充分的感觉系统, 人们对世界的感知70 %以上都是通过双眼得到的。旅游设施给人的视觉形象, 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设施的形状、结构、材料和色彩。在旅游资源开发及旅游设施设计时, 若能全面综合考虑不同材料的特性, 巧妙地运用材质的特征, 会丰富旅游者的知觉。材料表面的精与粗、光与涩, 会使人感到寒与暖或深与浅的变化。质地的松软与挺括、柔韧与坚硬, 也易引起人的凝重和明快的感受。材料本身所具有的独特的纹理质感, 赋形的粗细疏密和自然风韵, 都能给旅游者带来迥异的情趣。在旅游景区和设施建设中, 利用色彩的各种特性, 使旅游者产生冷与暖、轻与重、强与弱、进与退、膨胀与收缩、兴奋与宁静等等不同的联想知觉,创造旅游设施的不同气氛, 提高旅游设施的质量和美学效果等。听知觉在人们的感知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人们20 %左右的感知是通过听知觉获得的。在旅游景点、设施建设中, 不同的声音可以创造不同的环境气氛,给旅游者不同的心理感受。乐声使人心旷神怡, 精神舒畅; 噪音使人烦躁不安, 身心受损, 是一种较严重的空气污染。所以, 旅游景区往往追求一种自然、宁静、怡人的环境气氛, 通过泉响、鸟鸣、蝉噪等各种天籁之音, 给人一种回归大自然的心理感受也是旅游心理学关注的问题。旅游心理学还应注意旅游设施、环境等给旅游者所造成的味觉、触觉、嗅觉诸方面的心理感受的研究。一般地, 旅游者觉得最舒适的温度是在20 ℃左右, 这就要求各种旅游设施在设计建筑时, 应处理好门、窗、天窗的设置, 房间的日照, 阳光的辐射, 以设备、空调来创造舒适的温度条件。对客用毛巾、浴巾、床垫、毛毯等, 要求柔软舒适。整个旅游设施不能有异味, 特别是卫生间, 要注意通风设施的性能, 在清洗打扫时, 经常要喷洒空气清新剂等。总之, 旅游设施在设计、建设、保养、布置等各方面都要考虑到旅游者的各种感知因素, 使旅游者有一个良好的知觉效果。旅游心理学还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科学地界定、深入地探讨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无疑将会充实和提高旅游心理学的理论水平, 不断完善和发展旅游心理学的理论体系。参考文献:[1 ] 薛群慧. 现代旅游心理学[M] .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5.[2 ] 薛群慧. 旅游心理学(修订版) [M] . 昆明: 云南大学出版社, 2005.[3 ] 张树夫. 旅游心理学[M] . 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1.[4 ] 刘纯编. 旅游心理学[M] . 天津: 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1.
中国知网上有,但是今天我不在学校机房不能给你下序号 文献标题 文献来源 年期 来源数据库 1 职中《旅游心理学》教学创新初探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08/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2 高职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08/1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3 关注教学的适配 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关于《旅游心理学》课堂有效教学的思考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08/0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4 高职高专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思考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7/01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5 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探讨PBL模式在旅游心理学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广西教育学院学报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6 高职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体系的重构探讨 宿州学院学报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7 案例教学法在旅游心理学课程中的应用 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03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8 浅议高职旅游心理学课堂上的德育渗透 辽宁高职学报 2007/10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9 浅谈案例教学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的运用 中国教师 2007/S2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10 高职《旅游心理学》教学初探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07/04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共有记录30条 上页 下页
论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摘要: 提出了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为旅游者心理、旅游工作者心理、旅游服务心理、旅游管理心理、旅游地居民心理、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旅游资源开发及设施中的心理问题七个层面。关键词: 旅游心理学; 研究对象关于旅游心理学研究对象的问题, 从旅游心理学诞生到现在, 几乎一直延续着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的状况, 而界定旅游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具有重要意义, 这涉及学科的独立性、学科性质以及研究领域所涉及的范围, 势必影响学科的发展前景①(p2) 。旅游心理学以旅游者、旅游工作者和旅游地居民在旅游活动中的心理和行为现象、旅游客体对旅游心理的影响等作为分析对象。这些心理和行为现象的表现形式多样, 涉及旅游者心理特性、行为方式、旅游工作者的心理与行为、旅游地居民心理与行为以及旅游活动中形成的旅游服务心理、旅游管理心理、各种人际关系以及旅游资源开发及设施中的心理问题等方面。一、旅游者心理旅游者心理活动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对旅游刺激物的反映活动, 是人脑所具有的特殊功能和复杂的活动方式。它处于内在的隐蔽状态, 不具有可以直接观察的现象形态, 因而无法从外部直接了解。但是心理活动可以支配人的行为, 决定人们做什么, 不做什么, 以及怎样做。换言之, 人的行为尽管形形色色, 千变万化, 但无一不受人的心理支配。因而, 观察一个人的行为表现, 即可间接了解他的心理活动状态。同样, 人作为旅游者在旅游活动中的各种行为也无一不受到心理活动的支配。例如选择哪个地方作为旅游目的地, 采取何种方式旅游, 逗留多长时间, 确定什么样的旅游内容, 选购何种旅游商品等等, 其中每一个环节、步骤都需要旅游者做出相应的心理反应, 进行分析、比较、选择、判断。所以,旅游者的旅游行为都是在一定心理活动支配下进行的。旅游心理是其根据自身需要与偏好, 选择和评价消费对象的心理活动。它支配着旅游者的旅游行为, 并通过旅游行为加以外现。相应地, 旅游者心理与行为则是指旅游者在一系列心理活动支配下, 为实现预定旅游活动目标而做出的各种反应、动作、活动和行动。这些反应活动包括: 旅游知觉、旅游动机、旅游态度、旅游学习、旅游活动中的情绪情感、旅游者人格、旅游审美心理等。作为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的这些心理活动与行为是旅游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首先, 旅游者的心理活动主要由旅游知觉、旅游需要、旅游动机、旅游态度、旅游者的学习、旅游者个性、旅游审美、旅游活动中的情绪情感等组成。作为旅游企业经营者必须关注旅游者心理活动的规律和需求, 谁把握了旅游者心理, 谁就可以把握旅游市场的变化, 谁就可以抢占市场先机, 甚至还可以开发新的市场。旅游知觉是旅游者对旅游信息、在旅游过程中对旅游景区景点、旅游服务质量、旅游企业形象等的感知以及旅游活动结束后, 所形成的旅游印象等的心理活动。旅游的终极产品就是一种印象、一次体验、一次经历, 在旅游活动开始前、在旅游活动过程中、在旅游活动之后, 旅游的各种信息、刺激、经历与体验, 都会影响着旅游者的心理和行为。随着体验经济时代的到来, 旅游市场的营销、旅游景点、景区的开发、旅游线路的退出等都要关注旅游者的心理感受和体验。如随着休闲旅游的增加, 酒店因其自身提供的温泉、活动和娱乐而成为旅游目的地和景点。旅游需求和旅游动机是旅游行为的驱动力量。把握不住现实的旅游需求和旅游动机, 旅游企业就会失去旅游市场; 把握住了现实的旅游需求和旅游动机, 旅游企业就会赢得旅游市场; 把握住了潜在的旅游需求和旅游动机, 必然可以把握未来的旅游市场和引导人们的旅游消费行为。旅游者生活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 其所处的经济地位、所属的民族、阶层、所受的教育程度、所从事的职业各有不同, 每个人所具有的知识、经历也各不相同, 除了形成各自不同的需要和动机以外,也形成各自不同的态度。这种态度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生活方式, 当然也影响着旅游者的行为, 通过对关于态度的研究, 不仅更容易理解人们选择旅游消费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也就有可能通过改变人们的思想和情感来改变其行为。因此, 了解旅游者的态度对旅游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旅游行为是旅游者在旅游活动过程中满足某些需求的高级享受性活动。情绪情感影响着旅游行为, 旅游行为又制约着旅游者的情绪, 两者有着互动的相联关系。研究人们需求满足的情绪情感变化, 分析旅游行为与情绪情感的互动关系。旅游心理学能为旅游体验提供理论依据。旅游体验项目可以从旅游者知觉、旅游动机、旅游态度、旅游者人格、旅游学习、旅游活动中的情绪情感、旅游活动中的人际关系的理论和知识中获得理论上的指导和启迪。二、旅游工作者心理在了解旅游者心理活动规律的基础上, 旅游心理学要在酒店服务、导游服务、旅游商品服务和交通服务及旅游资源的开发等方面进行研究。即在旅游过程中的食、宿、行、游、购、娱几个方面, 总结出迎合旅游者心理的服务规律, 帮助旅游工作者有效地开展工作, 争取最佳的服务效果。这就需要对以下具体问题进行研究。旅游服务工作具有工作时间长、体力脑力负荷量大、突发事件多、心理压力大、工作要求高、与旅游者处于互动关系中等特点, 旅游工作者的心理素质、工作效率和工作技术和技巧好坏直接关系到旅游服务质量、旅游者的心理感受、旅游产品创新等问题, 因此, 旅游心理学必须研究酒店包括前厅、客房、餐厅、商场的旅游工作者, 导游人员等在内的从事具体工作的旅游工作者的心理活动特点、应具备的心理品质, 以及怎样锻炼和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如何维护旅游工作者的心理健康, 如何提高员工心理健康水平, 探究旅游工作者疲劳心理的种类及原因, 心理疲劳的表现, 了解心理疲劳的生理学研究与心理学因素, 心理疲劳的预防和消除, 工作疲劳的测定方法等都是旅游心理学关注的问题。因此, 旅游工作者的心理状态, 也是旅游心理学关注的重点。伴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人的社会交往和社会需求更加复杂, 生活也更加紧张。旅游企业是一个精神压力大、工作时间长、劳动强度大的企业, 旅游工作者面临着很多压力, 很多冲突, 如何让员工高效率地工作; 如何让员工愉快地工作; 如何让员工发挥其积极性、创造性, 这就需要为他们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 使他们调节好自身的心理状态, 克服工作中的挑战、困难、挫折, 这就需要我们深入地探讨这些问题。
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在不断的发展,由此而引起了旅游心理学的发展。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心理学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宗教旅游;朝圣;旅游起源;通过仪式;精神 文化 需求
在西方旅游人类学研究中,有的学者认为旅游起源于宗教朝圣;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人生仪式”;还有的学者认为旅游是一种“神圣旅程”;有的学者则提出了“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的观点等。可以肯定的说,宗教旅游是人类最早的旅游方式之一。宗教信仰是人类精神文化的一种集中体现,而宗教旅游更给旅游者的旅游目的带上一种神圣的色彩[1]。本文希望通过就朝圣与旅游之间的关系探究,找到它们之间一些共通的内在意涵并了解朝圣的心理学原理。
关于旅游的起源,目前国内外旅游学界尚存异议,但有一点已成共识,那就是,旅游行为的产生是人们拥有足够闲暇时间、可自由支配收入以及旅游动机的结果。根据艾斯特定义,旅游是人们出于移民和就职以外的其他原因离开自己的常住地前往异国他乡的旅行和逗留活动,以及由此所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2]。
而朝圣,顾名思义,就是指宗教信徒去圣地朝拜,是一种为了崇敬的目的,或者为了在某地求得某种神的或者超自然的佑助,或者为了例行或免除某些宗教义务,而走向某地的一次旅程。以色列人类学家埃里克·科恩曾说过:“宗教朝圣是祖先活动的一部分,也是当代旅游的起源。”[3]
一. 朝圣与旅游,人类别样的生活方式
朝圣是人类自古的一种生活方式,而旅游是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与人类的日常生活方式相比,朝圣与旅游有着某些共通的特征。出于对神灵的虔诚与敬畏,朝圣者往往都忌讳自己平日随意的言行冒犯神灵的神圣与尊严,从而招致来世的因缘果报,由此,总是表现出许多众所周知的与日常生活相异的神秘特征。类似的,纳尔逊·格雷本在《旅游人类学》一文中指出“倒换生活体验的需要”是一种“全人类普遍存在的需要”[4],从旅游心理学角度来看,旅游便正是一种寻求不断扩展,不断更新的,能给人以新鲜感的生活。因而“人在旅途”时的思想和行为也与平时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甚至相对性,由此,一贯省吃俭用的游客往往也出手阔绰,平时严谨勤勉的旅游者也难免懒散放纵等等。
二. 朝圣与旅游,人生历程的“通过仪式”
在人类学家看来,朝圣和旅游与人的出生、成年、成婚、晋升、死亡等事件一样,都可以看作是生命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人从一种状态过渡到另一种状态的仪式性事件,都有着一个三段式的仪式程序结构:1.分离:离家出行;2.过渡:朝圣与旅游过程;3.交融:回归生活。
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世俗”步入“神圣”的里程碑。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我者”走向“他者”的天国阶梯。朝圣与旅游作为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是主体从“原我”迈向“新我”的加油驿站[5]。宗教仪式将世界一分为二:“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对朝圣者而言,朝圣者经过精心准备,一旦离开故地,也就摆脱了以往“世俗”世界里的身份与牵挂,他们通过这个仪式,与熟悉的日常生活分离,离家到远方寻找圣迹,在此期间经历考验,然后以新的面貌返回故乡。在旅游的过程中,旅游者离开自己惯常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也就相应地脱离了其在世俗社会里原有的社会关系以及行为规范,进入一个全新的、与朝圣者类似的“神圣”时空。此时,旅游者之间无所谓高低、贵贱、贫富,平等单纯地交往,共同感受朝圣者般“神圣”的旅游情感体验。心理学角度,他们拥有共通的愿望和经历。
对于朝圣者而言,信徒希望通过自己的虔诚与艰辛,得到神灵的宽恕与庇佑,完成自我升华,这是圣徒们永生不变的宗教情怀。信徒朝圣意在追求“我者”与“他者”之间的一种“象征性真实”。对于旅游而言,“我者”即旅游者,“他者”即东道主。在旅游的过程中,人们沉浸在东道主的“异文化”中,品当地美食、住当地民居、着当地服装、说当地方言、唱当地民歌、与当地人交流,忘掉自我生活中的诸多忧虑与烦恼,在东道主的“他者”世界中,尽情享受异地风光与异域风情,与此同时,也感受真实的自我以及自我与他人之间的真实关系,这也许正是旅游的“神圣”魅力。
通过朝圣的仪式性过程,朝圣者从日常生活中的世俗“原我”依次过渡到朝圣过程中的非凡“圣我”以及朝圣回归之后的再造“新我”。而旅游更为大众化,寻常化,旅游者抛弃原我,在旅游中体验心灵的愉悦,经过一番充电和改造之后回来以新我的面目融入社会。
三. 朝圣与旅游,人类精神文化的家园
在物质文明高度发达的后工业现代社会,带给人们刚性的感觉,可以说,旅游就是现代人为满足其精神心理需求,而去各自的“圣地”探求自己的精神和文化价值的一种心灵休闲活动。激烈的市场竞争,复杂的人际关系,现代人渴望知识、友谊和理解,追求自由感、成就感与幸福感,希望借助旅游来寻求不同的经历和体验,从而不断丰富、改变、创造自己的精神素质,实现自己的终极目标和精神价值。现代旅游者的这种多样化、多功能、高品位的精神文化需求,直接导致了旅游动机和旅游本质的高度精神文化性。旅游与朝圣一样,有着精神文化的动机与本质。
现代游客被旅游目的地“圣地中心”的独特文化所吸引,游客就像历代朝圣旅行中的“香客”,旅游也就同朝圣一样,虔诚的为了寻求一种解脱,求补偿,寻求新鲜感、亲切感、自豪感的满足,抵达自己心目中理想的那一个个“圣地天堂”。旅游与朝圣一样,体现着精神文化的信仰与信念追求。众多的事实表明,在旅游过程中,现代游客在追求旅游娱乐意义的同时,更多地是追求旅游的精神文化内涵,旅游是一种新形式的现代精神文化“朝圣”。
从外在形态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类有异于日常生活的另类“生活方式”;从象征结构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生历程中的“通过仪式”;从内涵意象看,朝圣与旅游都是人类追求的精神文化“家园”。在旅游心理学看来,所谓“朝圣”是指为了获得精神价值,或精神康复,或纯粹表现为一种苦行和感恩的旅行活动,而实现这种活动的过程就具有人生“通过仪式”的完整程序与意义。旅游是一种相对世俗的神圣旅程,也具有人生“通过仪式”的完整程序与意义,也是为了达到带有某种精神文化意义上的目标和符号追求,进而获得心理上的慰藉与精神上的升华。“朝圣”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精神文化之旅,旅游是一种现代的精神文化“朝圣”。
综上所述,在漫长的人类发展历程中,宗教旅游,进而可以说朝圣旅游,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并蕴藏着人类永恒的追求。现代旅游与朝圣一样,有着精神的补偿与升华的功效。二者在心理学上都具有很典型的意义,诠释了现代人的心理需求。
参考文献:
[1]资料来源:《旅游心理学导论》第四章旅游者的表层心理—消费心理吕勤著重庆大学出版社.
[2]资料来源:《旅游学概论》第47页第二章旅游的概念,性质和特点李天元著南开大学出版社.
[3]资料来源:张晓萍.“旅游是一种现代朝圣”刍议[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2003,(4):91.
[4]资料来源:刘丽军,邓俊.原创文化的智慧性在希腊神话中的体现[J].求索,2007,(8):89.
[5]资料来源:《旅游人类学》彭兆荣著民族出版社.
【摘 要】旅游景区作为旅游业发展的核心要素,在其发展过程中,开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游客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其中旅游投诉问题日益增多。针对此种情况, 文章 尝试从旅游者在景区游览时的心理需求入手,全面分析了旅游者投诉的原因和问题,提出景区在处理投诉时应改变以往 “怕投诉”的心理,正确看待游客投诉。
【关键词】旅游者;景区;旅游投诉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作为旅游业核心要素的旅游景区,在其为旅游者提供接待服务的过程中,开始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与游客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尤其是一些 热点 旅游景区,旅游投诉问题日益增多。针对此种情况,本文尝试从旅游者在景区游览时的心理需求入手,全面分析了旅游者投诉的原因和内容,提出景区在处理投诉时应改变以往 “怕投诉”的心理,正确看待游客投诉。
一、景区旅游者心理需求分析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在景区游览参观中的需求也日益多样化,但 总结 起来,常见的无非以下三种。
(一)求安全心理
旅游者外出旅游,大都有求新、求异心理,故其选择游览参观的景区对他们来说肯定大都是从未去过的、陌生的旅游景区。旅游者进入景区游览,因人生地疏,极易产生茫然、惶恐和不安全感, 言行举止 处处体现出戒备、拘谨的心理。总而言之,游客在景区游览的整过程中始终有一种不安全心理,害怕发生意外事件,危及其生命和财产安全。这种求安全的心理在旅游者刚进入景区的短时间内表现的尤为明显。
(二)求尊重心理
旅游者外出旅游,求尊重的心理是最基本的心理。旅游者在景区的整个游览过程中,大多抱有“我花钱,你就必须为我提供优质服务”的想法,所以旅游者在旅游的过程中一旦对景区为其提供的服务不满意时,就会觉得自己受到了怠慢,没得到应有的尊重,就可能引起投诉。期望通过投诉,得到补偿或重新获得应有的尊重。
(三)求全心理
旅游者在景区旅游的时候,对自己的角色十分清晰,大都有“花钱买享受,不是买罪受”的心理,所以他们旅游的过程中,总是期望享受到平时在家中不可能得到的服务,再加上出行之前受景区 广告 宣传的影响,认为所游览的旅游景区一切都是美好的、理想的,从而对景区的一切产生过高的期望,出现求全心理。在这种心理影响下,就会对景区更加挑剔,一旦要求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不平心理,有时候会使他们通过投诉来发泄心理的怨气和不满,以求得心理上的平衡。
二、景区旅游者投诉的原因分析
旅游者在景区游览的时候,可能引发其投诉的原因有很多,有景区接待服务方面的,也有旅游者自身方面的,分析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景区广告与事实不符
一些旅游景区为组织招徕旅游者,在进行广告宣传的时候,标榜夸大景区事实,向游客传递不真实信息,欺旅游者。如:一些景区对外发布门票优惠的信息,但不标明门票包含的项目及优惠条件,误导旅游者,等旅游者到景区的时候,才发现有诸多的优惠条件;景区产品质价不符等
(二)景区工作人员素质低下,处事 方法 简单
由于旅游景区对从业人员要求门槛比较低,景区从事一线服务工作的人员大多为中专及以下学历,整体受 教育 程度较低,素质不高,且无优质服务的意识。在为旅游者提供接待服务的过程中,服务不规范,处事方法简单粗暴,如,不能正确理解旅游者需求,向旅游者索要服务小费等。
(三)旅游者的期望值越来越高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和人们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旅游者外出旅游的频率日益加快,旅游 经验 也越来越丰富。大多旅游者见多识广,对旅游景区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但是一些旅游景区,尤其是一些热点景区,在旅游旺季的时候,产品和服务供不应求,导致质量降低,使得旅游者的满意度下降,产生投诉。
(四)旅游者消费不理性
旅游者在出游之前消费心理不成熟,不够理性,一味追求旅游产品的超低价,致使各旅游景区为争抢客源,采取不正当的削价竞争,从而导致旅游者到达景区游览参观时,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旅游者的需求,最终导致旅游投诉的产生。
三、旅游者投诉的主要内容分析
(一)景区服务人员工作不认真,服务态度差
景区服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不负责任,不尊重旅游者,服务态度太差,服务技能有待提高,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不注意个人修养,沟通能力差。
2. 接待态度不热情、不主动,不回答游客的问询,或回答时不耐烦、不耐烦、敷衍了事或出言不逊,挖苦、辱骂游客。
3. 动作粗鲁,拿物品给游客时,用“扔”或“丢”的方式。
4. 不注重清洁卫生。景区的有些服务人员卫生习惯不好,随地吐痰、乱扔垃圾;工作服肮脏不堪,衣冠不整,尤其夏天时候,不扣纽扣;景区环境清洁工作敷衍了事,卫生间脏乱不堪等。
(二)景区产品质价不符、收费不明
旅游景区的服务人员没有为旅游者提供质价相符的旅游产品或服务,广告宣传与实际产品相差甚远;景区的一些项目收费价格虚高或收费项目不明,不按承诺给予优惠等。
(三)景区的配套设施设备不到位,旅游环境混乱
一些旅游景区存在严重的配套设施设备不到位的情况,如卫生间、垃圾桶设置距离间隔太远;景区标示牌不完善,引导标志不明显等;住宿设施档次太低,设备陈旧等。
景区内部或周边卫生环境较差,垃圾遍地;景区内或周边“黑导”“野导”疯狂拉客宰客等,旅游安全隐患较多。
四、正确看待旅游投诉
(一)旅游投诉的类型及其影响
旅游投诉一般分为显性投诉和隐性投诉两类。显性投诉是指旅游者通过书面或口头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的投诉,这类投诉是目前旅游景区最常见的投诉,可以通过具体的 措施 或手段去进行处理,最终消除游客的不满。
隐性投诉是指旅游者对旅游景区或服务有不满时,没有向任何相关部门提出投诉,而是以“用脚投票”的方式来表现不满,具体而言就是自己或者影响他人不再光顾该景区。对景区来说,隐性投诉的危害是要远远大于显性投诉的。因为旅游者的不满景区不知道,也就无从处理。这些旅游者会通过自己的“口碑”宣传,传播景区的负面形象,导致景区形象受损,同时流失大量客源。目前,绝大多数旅游景区没有处理隐性投诉的意识。
(二)正确看待旅游投诉
对大多数旅游景区来说,旅游投诉往往是其最害怕发生的事情。处理投诉也因此变成了景区工作人员最不愿面对的一项工作,尤其是对热点旅游景区来说,更是如此。实际上,任何旅游景区都希望向旅游者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产品,但是在工作中难免会因为种种原因或误解而引起旅游者的投诉。投诉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看待投诉,不能及时处理投诉。
旅游投诉可以使景区管理者及时发现工作中的疏忽和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改正,避免类似问题再次发生,从而提高景区的服务质量;旅游投诉是景区建立旅游者对其忠诚的契机,旅游景区可以通过对旅游者投诉的圆满解决,提高游客的满意度,从而提高其对景区的忠诚度。
参考文献
[1] 彭淑清.景区服务与管理[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0.
[2] 李良.旅游心理学[M].吉林:吉林音像出版社,2006.
[3] 郭琰,王会战.旅游景区服务与管理[M].西安: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11
旅游心理和行为已经成为当今旅游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旅游者心理和行为,也包括旅游中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心理和行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旅游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一 《 探析旅游者心理 》 摘要: 旅游 是一项特殊的综合性游览观光活动,人们为达到度假、休养、娱乐、探险、求知等目的,出游于地区国家和洲际之间。 中国 是旅游大国,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 经济 的新形势下,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人和国内游客日渐增多,认真 研究 一下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发展 旅游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者心理;好奇心理 一、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见到一些新异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锣打鼓送老工人退休; 农村 小伙子娶新娘,壮汉抬着轿子,一队锁呐乐队在前面开路,十分热闹;还有农民吊在竹杆上车水灌溉;妇女摇着纺线车;从蛇肚内取出蛇胆和酒喝,等等现象,都能使游客产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台旅游团在广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区小饭店供应乌黑的墨米饭,吃惯了白米饭的游客,见此米饭既好奇又胆怯,不知此为何物?热情的导游说:大家吃吧,这叫墨米,是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的特产,为什么呈黑色呢?据民间 传说 :有一年天大旱,东兰附近的红水河也断流了,方圆数百里田地龟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汉的地里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着。为救活这蔸禾苗,老汉爬了九重山,走过十六个村庄,还是不见水的踪影,没办法,只好忍痛割断自己的手指,用鲜血浇灌禾苗。说来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润,居然长得很茁壮,结出一串颗粒饱满的稻穗,老汉因流血过多而死去。乡亲们把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来,翌年春天用它播种,得到的稻米颜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饭,香气扑鼻。常吃墨米,可 治疗 慢性肝炎,胃炎,贫血,故有“药米”之称。通过导游介绍了墨米的 神话 故事 ,顿时使游客情绪活跃起来,团内几位港台老太太纷纷要求购买带回去,让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游者的怀旧心理 探古访幽乃是旅游者怀旧心理的反应。游过的山水名胜,有机会重游,会感到十分亲切,遐想万千。西安是中国古都,丝绸之路起点。想当年,盛极一时。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墙基础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明城墙。游人见到象巨龙一样的城墙,静卧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数百年前的古城风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古时的盛况,一一浮现在游人心中。朝代兴衰, 历史 沧桑,留给后人无限遐想。位于古城西安郊区的秦岭支脉骊山,西周时期,周幽王曾与褒姒在此建骊宫行乐,并点燃烽火,戏弄四方诸侯,后被犬戎杀于骊山脚下。人们游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寻欢作乐,皇帝国威在骊山大修华清宫。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使人遥想当年骊山变成达官贵人的享乐之地。谁料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杨贵妃被缢死于马嵬坡。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正是唐玄宗晚年在 政治 上腐败的必然结果。人们驱车来到骊山脚下,仰望长空,抚今追昔,想当年华清池水洗凝脂,一派灯红酒绿度时光,广大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悲愤交加。诗人杜甫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长期以来成为人们控诉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名句。 三、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 中华 文化 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采,许多外国游客品尝 中国 菜,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赞不绝口,胃口大开。在餐桌上看到这些菜,就象是见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机拍照留念,有的请主人介绍它的名称、来历、制作 方法 、特色等,他们听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确,中国菜融实用性、知识性、 艺术 性于一体,不仅味美营养丰富,而且菜名颇具诗意。首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道“金钱遍地”,这菜名豪华气派,实则是金黄的冬菇摆在翠绿的青菜上;粤菜“龙凤呈祥”,多么喜庆吉祥的名字,原来是鸡、蛇一块烧煮而成;用母鸡炖甲鱼,真是逗趣谐谑,美其名曰“霸王别姬”,令人大饱口眼之福。服务员小姐又捧来一盆清香四溢的酿豆腐,已有饱意的客人一箸未动,服务员小姐笑迷迷地说:这道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爱吃的御膳宫食。一听说皇帝吃的御膳,几位外国朋友顿时雀跃,筷勺齐上,一盆酿豆腐一扫而光。说实话,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夹玛瑙肉糜精工烹调而成。其特点是过油而不腻,汤浓而不沾,外脆内嫩,甜中透鲜,汁若琥珀,形似金元,营养丰富,延年益寿。初次品尝这道菜,饱享口福,获取知识,实是受益非浅。 参观芜湖铁画,是一大艺术享受,工人们以锤代笔,以铁当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铁画来,来厂参观的日本友人也赞不绝口:“真了不起,中国的文化太伟大了”。工人师傅手中的锤简直比画家的笔还要来得自如。 铁画原名铁花,为明末汤鹏所创制。它酷似 国画 、水墨画,然而,却是采铁作画,以锤代笔锻制而成。它使炉锤之巧同画理相通,将绘画与工艺相结合,构成黑白分明、虚实相对、苍劲凝重、豪放潇洒、有强烈立体感的独特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枝奇葩。改革开放以来,铁画一直销往国外,深受国际友人青睐。日本朋友亲眼目睹之后,认为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产地,对异国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 旅游 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许多游客 观后感 慨地说:此次中国旅游真是不虚此行。 总之,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 近几年来,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国人更多,就客观情况 分析 ,他们均是 经济 发达的国家,个人收入较高,加上与中国有悠久的 历史 渊源。在五十、六十年代由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与世隔绝长达三十年之久。76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对国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纷纷组团来华参观访问,亲眼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繁荣、社会安定、 政治 开放的良好局面。有的人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感到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新奇,一度中国热在世界上持续好久。另外,这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花钱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游、购、娱满意,便事事称心,件件如意,乐于来中国旅游。日本是中国近邻,素有一衣带水之睦邻友好关系。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 交通 方便,费用低廉,况且中日文化和习俗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均成为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的强大驱动力。我们旅游业者若以一流服务质量一流设备去服务于每一个外宾,就能在当今旅游市场竞争强烈的形势下,赢得胜利。 华侨和台、港、澳旅游者,这些人都是炎黄子孙,他们中多数人是来观光、做生意、探亲访友、看病的。有的老华侨在异国他乡生活了几代人,思念祖国。当他们一踏上祖国的土地时,不少人抓起黄土亲吻,不少人热泪盈眶,当他们见到了亲朋好友畅叙阔别之情时,连做梦也未曾想到能有今天。这是祖国开放政策带来的结果,否则一辈子也回不了故乡。他们看到祖国经济建设快速前进,城乡一派新气象,心中十分快慰。 台湾 是祖国的领土,由于政见不同,两岸隔绝四十多年,台湾同胞来大陆,处处小心翼翼,生怕人家讲他是从台湾来的。对待这种特殊心理,只要我们不持偏见,以诚相待,定能使之感到投身祖国怀抱的温暖。 时至90年代,国内旅游者如大潮一般汹涌澎湃,席卷中华大地,归纳起来有六种人:一是农民,二是个体户和离休干部,三是老教师,四是学生,五是工程技术人员,六是退休干部职工以及青年工人,每年约有三亿人次。这些人收入并不很高,他们以能到达风景名胜游览点游玩参观为满足,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完成宿愿,条件差些生活苦些都不在乎。所以我们旅游工作者需要掌握这些人的心理特点,好好地为他们服务。在当今旅游热潮推动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固然重要,但也迫切需要提高旅游者自身素质,这是刻不容缓的最大任务。 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二 《 当代大学生旅游心理及其旅游开发策略 》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高文化水平的社会群体,也是旅游客源市场中的生力军,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与需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策略包括:低成本产品策略,智能旅游推广策略,校旅结合策略,主题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心理;旅游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 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大学生作为既有文化又有时间的一个社会群体,成为了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及其发展的意义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从而归纳出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并探讨当前大学生市场的开发策略,以期对当代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并能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旅游心理分析 首先,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及社会治安,我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并逐步进入小康社会,经济较宽裕,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外出旅游影响不大;个人因素包括:心理特征、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经济水平等,其中,文化方面对旅游动机影响很大。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旅游群体,其文化因素对其旅游动机影响较其他因素影响更大,更能理解和体验旅游过程中的乐趣。文化程度越高,旅游动机越强。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四种基本旅游动机,这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 身体方面的动机,即大部分人外出旅游是为了身体健康,通过旅游消除神经的紧张,达到身心舒畅的效果;文化方面的动机,即对异域文化、风俗、宗教等的求知欲,在精神层面得到提高;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即渴望结交新朋友,暂时离开目前的生活状况,缓解压力,享受新的生活环境;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即在旅游活动中搞好人际关系,满足旅游者自尊需要。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与实际来看,他们对以上四种动机兼而有之。 其次,当代大学生具有多元的旅游需求。当代大学生旅游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物性需求相对较低。在有限的条件下,人们最先满足的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人们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由于大学生在经济方面未能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外出旅游的经费多来源于家庭资助或平时兼职所得,因而在旅行过程中对于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要求都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二是精神需求较高。大学生是一个长期处于学习环境中的社会团体,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时刻在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事物。高文化层次的人对精神方面的要求更高,到异地进行旅游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语言特色、建筑宗教等等,更是一个提高精神境界的机遇,远离原本的生活环境,享受另一份宁静,感受另一种生活,从而得到在思想层面得到一个升华。三是求新需求较强。当代大学生对于新、奇、特的事物都比较具有好奇心理。旅游的过程是到异域进行游览活动的过程,异域的事物、风土民情各个方面似乎都与平时的生活环境都有着不同的地方,发现新事物、学习新事物更能引起广大学生出游的兴趣。四是旅游时间固定集中。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旅游时间却相对固定集中。调查显示,时间对于当代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限制所占比例在23%左右,仅次于经济方面的影响。出于对学习时间的考虑、出游时间长短的考虑,大部分学生对于出游的计划都安排在法定长假和寒暑假期间,此时,大学生比较具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可以放心去游玩。 二、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近年来,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已经摆脱持续回落的状态,进入了全面回升的阶段。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进入了加快升级阶段,新的消费 热点 开始启动。日后我国的消费活动将进一步活跃,消费增长率也将稳步提高,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消费的升级不仅有利于形成新的国内市场空间和经济发展空间,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旅游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到两百年,在旅游法规、制度建设、营销模式各个方面都相对较弱。很多旅行社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多以推出新的旅游线路、采取低价或赠送礼品之类的促销手段,并无其他有效 措施 ,未建立起成熟的营销推广模式。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增加收入。但由于目前的发展很不完善,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并未被真正开发,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针对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出如下建议策略。 (一)低成本产品策略 低成本产品策略主要从营销和开发两方面进行。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并未被真正开发,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较弱,因而价格低廉的旅游产品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比较容易接受。在旅游行业中,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团体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大学生每年的出游人数占总出游人数的1/5,是一个庞大的客源市场。就攀枝花学院而言,在校大学生人数达15000人以上,占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每学期都会进行外出旅行,每学期外出旅游一次占,两次占,三次占,超过三次占,其市场较大。在对旅游方式上的选择,的大学生选择组团结伴旅行,的大学生选择独自旅行,而仅占的学生选择了参加旅行社。 大部分大学生不选择参团旅游是因为价格过高,而自助游的基本消费在300—500元之间,参团旅游的消费高出此标准许多,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达不到。因而,从其旅游人数、次数、消费水平分析,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需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推广低成本旅游产品,开发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组合更能为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发挥更好的效果。 (二)智能旅游推广策略 智能旅游是近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随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遍运用,使人们的出游方式、信息获取 渠道 、交易方式都发生巨大改变,智能旅游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把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不断结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网络在大学生中的盛行状况不言而喻,过半人数通过网络媒体掌握旅游信息,可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也可促进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扩大。并且年轻人相对其他群体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于新技术、新方式更能方便、快速掌握。智能旅游实现了旅游活动全过程、经营全流程和产业智能化的应用。在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都通过网络全部解决,达到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解决效果,使得整个旅游过程更加舒心、省心。这一旅游方式更易于被广大大学生所接收,发挥的作用也相当巨大。 (三)校旅结合策略 外出旅游对每位大学生都有不同的意义存在,通过旅游不仅可以学习知识、增长见闻、扩大眼界,更可以让大学生在旅游的过程中收获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例如:多数大学每年会为部分大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在物质上满足了个人需要,在经济上给予资助,但却忽略了对大学生精神方面的奖励。如果从奖助学金中拨出适当资金,和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给每位获奖学生一次旅游的机会,让其在旅行的过程中收获更多除物质方面的东西,远比仅仅的物质、金钱更有意义。 校旅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得大学生在游历过程中学习更丰富的知识、拓宽知识面,陶冶性情,提高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对旅游业而言,也借此机会开拓了旅游市场,促进了旅游业各方面的完善,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长期以来,这一策略都得不到好的实施,这与我国的大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学生外出郊游,甚至只是在校外玩耍发生意外的案例比比皆是,虽然多数原因在学生,但学校几乎都要承担相应的管理失职、监护不力的责任,并给予巨额赔款。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相当落后的,学校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更不会轻易参与这种安全系数不高的活动。这一策略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保护,否则,很难进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四)主题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大学生是个文化性较强的群体,对文化需求较高。针对这一特征开发适合大学生感兴趣的旅游产品,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其中。红色旅游一向被大力推广,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却出现“逆反映”,由于长期的应试 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红色旅游、经典旅游出现了排斥现象,但红色旅游对于当代大学生是非常必要的。红色旅游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其间接对我国发展历史有一定了解,从而达到本主题想要达到的效果。 但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古镇古建筑、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所占比例较大,丽江古城、泸沽湖、大理、西藏、凤凰古城、江南水乡等为大多数学生所偏好。开发关于古镇古建筑研究、异域风情体验和美的享受之类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更能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参与其中。 举例说明:开展“丽江风情游”,这一旅游产品对大学生具有一定吸引力。首先,此旅游产品除了经济上的目的,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丽江的文化特色、民风民俗,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其次,“丽江风情”比“丽江文化”听上去更具有韵味,文化给大学生的感觉是就学习,长期的生活学习使大学生对学习不免产生厌倦心理,而“丽江风情”在名称上更加具有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索,带着一个愉快的心情从无形中学习;再次,这样的主题产品使得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学习到的东西都形成了一个整块,而非凌乱,收获到的文化、知识更加牢固、深刻。 主题旅游产品策略,需从大学生兴趣方面着手,变换不同的方式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这一策略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拓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镇.我国大学生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分析[J].利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6). [2]洪燕.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5,(3). [3]徐静,张晓霞.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及开发对策.新西部[J].2008. [4]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5]张国洪.中国旅游文化[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三 《如何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这要求职业教育不但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一定的“定岗”的工作能力。旅游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旅客纷繁复杂要求的应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根据旅游业的需要,培养工作需要的多种能力 旅游专业的学生 毕业 后,需要从事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工作,必须及时发现工作中各种情况的变化和各方面因素之间的矛盾,并具备解决问题和调节矛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超人的记忆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这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留意工作范围内容的情况变化,比如,作为景区管理人员,要关注自己工作景区不同季节游客的人数变化;随时关注景区内进入游客人数与景区内饱和人数之间的关系;关注不同时段景区内集中爆发的问题;关注不同季节游客身份的变化等。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学习到的相关 旅游知识 进行对比,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保证景区内的游客的游玩安全、有序进行,保证旅游品质。 对于前台和客服工作,要加强对学生注意 记忆力 的培养,通过回忆、分段分散、列表对比、自编提纲和 顺口溜 、联想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从业后能够快速记住自己接待的客人的各种信息,为客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比如,要牢牢记住自己接待的客人的好恶,尤其是记住某些人的禁忌,为客人提供周到而贴心的服务;能准确为客人提供需要的服务信息,为客人推荐符合客人身份和 爱好 的菜品等。 2 培养学生调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旅游行业的工作对象是不同国籍、性格各异、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人们的旅游需求各不相同,表达方式各有特点,而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应对各种情况的应变能力和耐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情绪调控能力,面对游客的各种要求要保持克制、冷静,即使客人的要求很过分或者不甚合理,也要以和善的态度对待,并以委婉的语言得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理智控制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意外事件,比如,旅行途中的意外事件,客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因不良行为导致的游客与旅游地居民的冲突,以及各种个性化的言行导致的敌对情绪,都可能导致矛盾突然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旅游从业人员要能保持克制、冷静的态度,以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来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并以自己的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来影响周围的人,让客人在自己的带动下保持愉悦的心境和旅途愉悦。 3 培养学生坚韧意志,适应艰苦的旅游工作需要 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充满变幻和不确定性,随时可能遇到恶劣的天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坚韧的意志、坚强的品格,以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以案例教学法或是情景体验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工作环境的恶劣,做好应对艰苦环境的思想准备。教师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案例,比如,导游带队旅游途中遭遇车祸,导游坚持让救援人员首先营救游客,自己忍痛坚持让救援人员最后对自己施救。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坚强意志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意义。 利用小组谈论、合作法,让学生预测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会对自己带来哪些困扰,进行哪些方面的考验,并思考相应的应对方法。这种有针对性地训练,能提高学生对困难预知能力,以及做好应对困难的思想准备,从而培养学生的坚韧的意志、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提高学生对将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4 树立终身发展意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旅游的方向和热点问题不断发生变换。课本是对以前旅游专业知识的 总结 和提升,远远落后于旅游发展现状。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终身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明确知道“学校学习仅仅是将来工作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终止,让学生初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但要善于向教材学习,还要向有 经验 的同行前辈学习,还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利用丰富而便利的网络资源实现开放性学习,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虽然文化基础差、行为相对散漫,但是,他们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材与实际案例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观,即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接受新的旅游思想和旅游理念,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提供一些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供参考。1.我国贫困地区旅游业发展思考2.我国XX地区特色旅游发展的意义及建议3.我国旅游饭店发展战略思考4.旅游交通对旅游业发展的推动及完善措施分析5.我国新兴旅游形式的发展研究6.自助旅游发展研究7.提高我国旅游从业人员心理素质的途径分析8.提高我国导游服务质量的思考9.旅游景区发展与保护问题思考10.有关我国旅游消费问题的研究11.有关我国旅游价格问题的研究12.自助旅游发展与管理13.中国自助旅游的特点14.农家乐旅游发展研究15.旅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探讨16.论导游回扣的治理17.旅行社管理中导游工资机制改革研究18.旅行社管理中的难点与对策分析19.饭店企业员工流失现象剖析及对策研究(以某某饭店为例)20.提高现代饭店服务质量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21.饭店如何实施个性化服务(以某某饭店为例)22.饭店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创新(以某某饭店为例)23.饭店节假日营销对策思考24.饭店如何进行商务旅客客源开发25.饭店迎宾审美研究26.导游职业道德缺失的防范与控制27.旅游服务人员的挫折与心理保健28.某某县旅游发展思路29.对提高员工忠诚感,提升酒店价值的探讨(以某某饭店为例)30.浅谈“细微服务意识的培养” (以某某饭店为例)31.论加强饭店客房特色经营(以某某饭店为例)32.论某某饭店的待客之道33.饭店菜单设计(以某某饭店为例)34.新的放假制度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35.高职旅游专业毕业生更快适应酒店(旅行社)工作的研究36.旅行社旅游线路设计研究
旅游心理和行为已经成为当今旅游研究的核心命题之一,其研究内容不仅包括旅游者心理和行为,也包括旅游中各种利益相关者的心理和行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浅谈旅游心理学论文,供大家参考。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一 《 探析旅游者心理 》 摘要: 旅游 是一项特殊的综合性游览观光活动,人们为达到度假、休养、娱乐、探险、求知等目的,出游于地区国家和洲际之间。 中国 是旅游大国,近年来,在改革开放和市场 经济 的新形势下,到中国来旅游的外国人和国内游客日渐增多,认真 研究 一下旅游者的心理特点与需求,对提高旅游服务质量、 发展 旅游事业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旅游者;旅游者心理;好奇心理 一、旅游者的好奇心理 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见到一些新异的刺激物,如街上有人敲锣打鼓送老工人退休; 农村 小伙子娶新娘,壮汉抬着轿子,一队锁呐乐队在前面开路,十分热闹;还有农民吊在竹杆上车水灌溉;妇女摇着纺线车;从蛇肚内取出蛇胆和酒喝,等等现象,都能使游客产生好奇心理。 一次,港台旅游团在广西桂林旅游,中午山区小饭店供应乌黑的墨米饭,吃惯了白米饭的游客,见此米饭既好奇又胆怯,不知此为何物?热情的导游说:大家吃吧,这叫墨米,是广西河池地区东兰县的特产,为什么呈黑色呢?据民间 传说 :有一年天大旱,东兰附近的红水河也断流了,方圆数百里田地龟裂,禾苗枯死,有一位老汉的地里侥幸剩下一蔸禾苗活着。为救活这蔸禾苗,老汉爬了九重山,走过十六个村庄,还是不见水的踪影,没办法,只好忍痛割断自己的手指,用鲜血浇灌禾苗。说来也奇怪,禾苗得了血的滋润,居然长得很茁壮,结出一串颗粒饱满的稻穗,老汉因流血过多而死去。乡亲们把这唯一的稻穗保存下来,翌年春天用它播种,得到的稻米颜色竟然是墨黑色,用墨米煮成的饭,香气扑鼻。常吃墨米,可 治疗 慢性肝炎,胃炎,贫血,故有“药米”之称。通过导游介绍了墨米的 神话 故事 ,顿时使游客情绪活跃起来,团内几位港台老太太纷纷要求购买带回去,让家人共享口福。 二、旅游者的怀旧心理 探古访幽乃是旅游者怀旧心理的反应。游过的山水名胜,有机会重游,会感到十分亲切,遐想万千。西安是中国古都,丝绸之路起点。想当年,盛极一时。公元1375年,明朝皇帝朱元璋的次子秦王朱shuǎng@①在原城墙基础上修建了规模宏大的明城墙。游人见到象巨龙一样的城墙,静卧在八百里秦川之上,数百年前的古城风貌,商贾云集,市场繁荣,古时的盛况,一一浮现在游人心中。朝代兴衰, 历史 沧桑,留给后人无限遐想。位于古城西安郊区的秦岭支脉骊山,西周时期,周幽王曾与褒姒在此建骊宫行乐,并点燃烽火,戏弄四方诸侯,后被犬戎杀于骊山脚下。人们游此,不禁想起秦始皇暴虐,唐玄宗昏庸,唐玄宗与杨贵妃在华清池寻欢作乐,皇帝国威在骊山大修华清宫。唐杜牧《过华清宫绝句》:“长安四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使人遥想当年骊山变成达官贵人的享乐之地。谁料结果发生了安史之乱,杨贵妃被缢死于马嵬坡。李隆基和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正是唐玄宗晚年在 政治 上腐败的必然结果。人们驱车来到骊山脚下,仰望长空,抚今追昔,想当年华清池水洗凝脂,一派灯红酒绿度时光,广大的老百姓怨声载道,悲愤交加。诗人杜甫写道:“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长期以来成为人们控诉封建统治阶级的罪恶名句。 三、旅游者的求新求知心理 中华 文化 博大精深,饮食文化更是丰富多采,许多外国游客品尝 中国 菜,见了色、香、味、形俱佳的菜肴,赞不绝口,胃口大开。在餐桌上看到这些菜,就象是见到了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不忍心把它吃掉,有的用照相机拍照留念,有的请主人介绍它的名称、来历、制作 方法 、特色等,他们听得出奇、神采奕奕。的确,中国菜融实用性、知识性、 艺术 性于一体,不仅味美营养丰富,而且菜名颇具诗意。首先令人耳目一新的是一道“金钱遍地”,这菜名豪华气派,实则是金黄的冬菇摆在翠绿的青菜上;粤菜“龙凤呈祥”,多么喜庆吉祥的名字,原来是鸡、蛇一块烧煮而成;用母鸡炖甲鱼,真是逗趣谐谑,美其名曰“霸王别姬”,令人大饱口眼之福。服务员小姐又捧来一盆清香四溢的酿豆腐,已有饱意的客人一箸未动,服务员小姐笑迷迷地说:这道菜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最爱吃的御膳宫食。一听说皇帝吃的御膳,几位外国朋友顿时雀跃,筷勺齐上,一盆酿豆腐一扫而光。说实话,这道菜用料平常,就是用豆腐裹夹玛瑙肉糜精工烹调而成。其特点是过油而不腻,汤浓而不沾,外脆内嫩,甜中透鲜,汁若琥珀,形似金元,营养丰富,延年益寿。初次品尝这道菜,饱享口福,获取知识,实是受益非浅。 参观芜湖铁画,是一大艺术享受,工人们以锤代笔,以铁当墨,巧制出一幅幅精美的铁画来,来厂参观的日本友人也赞不绝口:“真了不起,中国的文化太伟大了”。工人师傅手中的锤简直比画家的笔还要来得自如。 铁画原名铁花,为明末汤鹏所创制。它酷似 国画 、水墨画,然而,却是采铁作画,以锤代笔锻制而成。它使炉锤之巧同画理相通,将绘画与工艺相结合,构成黑白分明、虚实相对、苍劲凝重、豪放潇洒、有强烈立体感的独特艺术风格,是我国传统工艺美术的一枝奇葩。改革开放以来,铁画一直销往国外,深受国际友人青睐。日本朋友亲眼目睹之后,认为这是世界上仅有的产地,对异国文化求新求知心理,在 旅游 活动中得到充分的满足。许多游客 观后感 慨地说:此次中国旅游真是不虚此行。 总之,不同类型的旅游者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 近几年来,外国旅游者来华旅游的人数与日俱增,尤其是日本人和美国人更多,就客观情况 分析 ,他们均是 经济 发达的国家,个人收入较高,加上与中国有悠久的 历史 渊源。在五十、六十年代由于实行闭关自守政策,与世隔绝长达三十年之久。76年以后,中国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的政策,92年又推行 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对国外的吸引力非常巨大,故而纷纷组团来华参观访问,亲眼看看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市场繁荣、社会安定、 政治 开放的良好局面。有的人一踏上中国的土地感到中国是个神秘的国家,什么都要看,什么都新奇,一度中国热在世界上持续好久。另外,这类人有一定的社会地位,花钱多少不在乎,只要吃、住、行、游、购、娱满意,便事事称心,件件如意,乐于来中国旅游。日本是中国近邻,素有一衣带水之睦邻友好关系。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 交通 方便,费用低廉,况且中日文化和习俗又有许多相似之处,这些均成为日本旅游者来华旅游的强大驱动力。我们旅游业者若以一流服务质量一流设备去服务于每一个外宾,就能在当今旅游市场竞争强烈的形势下,赢得胜利。 华侨和台、港、澳旅游者,这些人都是炎黄子孙,他们中多数人是来观光、做生意、探亲访友、看病的。有的老华侨在异国他乡生活了几代人,思念祖国。当他们一踏上祖国的土地时,不少人抓起黄土亲吻,不少人热泪盈眶,当他们见到了亲朋好友畅叙阔别之情时,连做梦也未曾想到能有今天。这是祖国开放政策带来的结果,否则一辈子也回不了故乡。他们看到祖国经济建设快速前进,城乡一派新气象,心中十分快慰。 台湾 是祖国的领土,由于政见不同,两岸隔绝四十多年,台湾同胞来大陆,处处小心翼翼,生怕人家讲他是从台湾来的。对待这种特殊心理,只要我们不持偏见,以诚相待,定能使之感到投身祖国怀抱的温暖。 时至90年代,国内旅游者如大潮一般汹涌澎湃,席卷中华大地,归纳起来有六种人:一是农民,二是个体户和离休干部,三是老教师,四是学生,五是工程技术人员,六是退休干部职工以及青年工人,每年约有三亿人次。这些人收入并不很高,他们以能到达风景名胜游览点游玩参观为满足,看看祖国大好河山,完成宿愿,条件差些生活苦些都不在乎。所以我们旅游工作者需要掌握这些人的心理特点,好好地为他们服务。在当今旅游热潮推动下,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固然重要,但也迫切需要提高旅游者自身素质,这是刻不容缓的最大任务。 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二 《 当代大学生旅游心理及其旅游开发策略 》 摘要:当代大学生是一个具有高文化水平的社会群体,也是旅游客源市场中的生力军,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与需求。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策略包括:低成本产品策略,智能旅游推广策略,校旅结合策略,主题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关键词:大学生;旅游心理;旅游开发策略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 我国旅游业的兴起较晚,但发展速度较快。旅游业作为一个新兴的行业,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项十分具有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大学生作为既有文化又有时间的一个社会群体,成为了旅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大学生的旅游动机、旅游需求、旅游市场及其发展的意义进行全面、详细的分析,从而归纳出我国大学生旅游市场的特征,并探讨当前大学生市场的开发策略,以期对当代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发展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并能对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健康快速发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一、当代大学生旅游心理分析 首先,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旅游动机。旅游动机的影响因素包括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两方面,社会因素包括:政治、经济及社会治安,我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并逐步进入小康社会,经济较宽裕,为我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对于外出旅游影响不大;个人因素包括:心理特征、年龄、文化程度以及经济水平等,其中,文化方面对旅游动机影响很大。大学生作为文化层次较高的旅游群体,其文化因素对其旅游动机影响较其他因素影响更大,更能理解和体验旅游过程中的乐趣。文化程度越高,旅游动机越强。美国著名的旅游学教授罗伯特·W·麦金托什提出四种基本旅游动机,这四种基本类型分别是: 身体方面的动机,即大部分人外出旅游是为了身体健康,通过旅游消除神经的紧张,达到身心舒畅的效果;文化方面的动机,即对异域文化、风俗、宗教等的求知欲,在精神层面得到提高;社会交往方面的动机,即渴望结交新朋友,暂时离开目前的生活状况,缓解压力,享受新的生活环境;地位和声望方面的动机,即在旅游活动中搞好人际关系,满足旅游者自尊需要。从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的特点与实际来看,他们对以上四种动机兼而有之。 其次,当代大学生具有多元的旅游需求。当代大学生旅游需求具有以下特点: 一是物性需求相对较低。在有限的条件下,人们最先满足的是人最基本的生理需求,在条件允许的条件下,人们才会有更高层次的追求。由于大学生在经济方面未能具有完全的独立性,外出旅游的经费多来源于家庭资助或平时兼职所得,因而在旅行过程中对于吃、住、行、游、购、娱各方面要求都相对较低,能够满足基本需求即可。二是精神需求较高。大学生是一个长期处于学习环境中的社会团体,在每个人的潜意识里都时刻在学习新的知识、了解新的事物。高文化层次的人对精神方面的要求更高,到异地进行旅游活动,不仅可以了解当地的民风民俗、语言特色、建筑宗教等等,更是一个提高精神境界的机遇,远离原本的生活环境,享受另一份宁静,感受另一种生活,从而得到在思想层面得到一个升华。三是求新需求较强。当代大学生对于新、奇、特的事物都比较具有好奇心理。旅游的过程是到异域进行游览活动的过程,异域的事物、风土民情各个方面似乎都与平时的生活环境都有着不同的地方,发现新事物、学习新事物更能引起广大学生出游的兴趣。四是旅游时间固定集中。大学生这个群体的旅游时间却相对固定集中。调查显示,时间对于当代大学生外出旅游的限制所占比例在23%左右,仅次于经济方面的影响。出于对学习时间的考虑、出游时间长短的考虑,大部分学生对于出游的计划都安排在法定长假和寒暑假期间,此时,大学生比较具有相对集中的时间可以放心去游玩。 二、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旅游市场开发策略 近年来,在扩大内需、调整经济结构、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础上,我国经济已经摆脱持续回落的状态,进入了全面回升的阶段。以改善住、行条件为代表的新一轮消费结构升级开始启动,由消费升级带动的高成长产业成为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目前,我国居民的消费结构已进入了加快升级阶段,新的消费 热点 开始启动。日后我国的消费活动将进一步活跃,消费增长率也将稳步提高,消费总量持续增长。消费的升级不仅有利于形成新的国内市场空间和经济发展空间,更有利于经济的持续快速协调发展。 旅游业在我国兴起的时间不到两百年,在旅游法规、制度建设、营销模式各个方面都相对较弱。很多旅行社缺乏有效的销售模式,多以推出新的旅游线路、采取低价或赠送礼品之类的促销手段,并无其他有效 措施 ,未建立起成熟的营销推广模式。大学生是整个旅游市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增加收入。但由于目前的发展很不完善,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并未被真正开发,没能充分发挥其作用,针对开发大学生旅游市场提出如下建议策略。 (一)低成本产品策略 低成本产品策略主要从营销和开发两方面进行。目前,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潜力并未被真正开发,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较弱,因而价格低廉的旅游产品对在校大学生而言比较容易接受。在旅游行业中,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对旅游业的发展起到重要作用,而大学生这个特殊的社会团体具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大学生每年的出游人数占总出游人数的1/5,是一个庞大的客源市场。就攀枝花学院而言,在校大学生人数达15000人以上,占百分之八十五的人每学期都会进行外出旅行,每学期外出旅游一次占,两次占,三次占,超过三次占,其市场较大。在对旅游方式上的选择,的大学生选择组团结伴旅行,的大学生选择独自旅行,而仅占的学生选择了参加旅行社。 大部分大学生不选择参团旅游是因为价格过高,而自助游的基本消费在300—500元之间,参团旅游的消费高出此标准许多,部分大学生的消费能力达不到。因而,从其旅游人数、次数、消费水平分析,针对大学生的旅游产品需达到“薄利多销”的效果,推广低成本旅游产品,开发经济实惠的旅游产品、旅游线路、旅游组合更能为大多数大学生所接受,发挥更好的效果。 (二)智能旅游推广策略 智能旅游是近来提出的一个新概念,也是一种全新的旅游方式。随科技的进步和信息的发展,互联网的普遍运用,使人们的出游方式、信息获取 渠道 、交易方式都发生巨大改变,智能旅游充分利用这一便利条件,把传统产业与信息技术不断结合,促进产业结构升级。 网络在大学生中的盛行状况不言而喻,过半人数通过网络媒体掌握旅游信息,可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也可促进大学生旅游市场的扩大。并且年轻人相对其他群体更易于接受新事物,对于新技术、新方式更能方便、快速掌握。智能旅游实现了旅游活动全过程、经营全流程和产业智能化的应用。在旅游过程中各个环节都通过网络全部解决,达到一种方便、快捷、高效的解决效果,使得整个旅游过程更加舒心、省心。这一旅游方式更易于被广大大学生所接收,发挥的作用也相当巨大。 (三)校旅结合策略 外出旅游对每位大学生都有不同的意义存在,通过旅游不仅可以学习知识、增长见闻、扩大眼界,更可以让大学生在旅游的过程中收获不同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例如:多数大学每年会为部分大学生发放奖助学金,在物质上满足了个人需要,在经济上给予资助,但却忽略了对大学生精神方面的奖励。如果从奖助学金中拨出适当资金,和旅行社建立长期合作,给每位获奖学生一次旅游的机会,让其在旅行的过程中收获更多除物质方面的东西,远比仅仅的物质、金钱更有意义。 校旅相结合的策略,一方面,丰富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使得大学生在游历过程中学习更丰富的知识、拓宽知识面,陶冶性情,提高精神境界。另一方面,对旅游业而言,也借此机会开拓了旅游市场,促进了旅游业各方面的完善,推动旅游业的不断发展。 长期以来,这一策略都得不到好的实施,这与我国的大背景有着密切关系。学生外出郊游,甚至只是在校外玩耍发生意外的案例比比皆是,虽然多数原因在学生,但学校几乎都要承担相应的管理失职、监护不力的责任,并给予巨额赔款。国家在这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是相当落后的,学校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更不会轻易参与这种安全系数不高的活动。这一策略的实施必须依靠国家法律的保护,否则,很难进行,达不到想要的效果。 (四)主题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大学生是个文化性较强的群体,对文化需求较高。针对这一特征开发适合大学生感兴趣的旅游产品,更能引起大学生的关注,并积极参与其中。红色旅游一向被大力推广,但在大学生群体中却出现“逆反映”,由于长期的应试 教育 、传统教学模式,使得大部分学生对红色旅游、经典旅游出现了排斥现象,但红色旅游对于当代大学生是非常必要的。红色旅游可以增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爱国热情,通过合理的引导方式,让其间接对我国发展历史有一定了解,从而达到本主题想要达到的效果。 但在对旅游目的地的选择上,古镇古建筑、少数民族聚居区和自然风光优美的地方所占比例较大,丽江古城、泸沽湖、大理、西藏、凤凰古城、江南水乡等为大多数学生所偏好。开发关于古镇古建筑研究、异域风情体验和美的享受之类为主题的旅游产品,更能吸引广大学生的兴趣,参与其中。 举例说明:开展“丽江风情游”,这一旅游产品对大学生具有一定吸引力。首先,此旅游产品除了经济上的目的,更希望通过这样的旅游让更多的人了解丽江的文化特色、民风民俗,满足大学生的文化需求;其次,“丽江风情”比“丽江文化”听上去更具有韵味,文化给大学生的感觉是就学习,长期的生活学习使大学生对学习不免产生厌倦心理,而“丽江风情”在名称上更加具有吸引力,让人忍不住想去探索,带着一个愉快的心情从无形中学习;再次,这样的主题产品使得人在旅游的过程中感受到的、学习到的东西都形成了一个整块,而非凌乱,收获到的文化、知识更加牢固、深刻。 主题旅游产品策略,需从大学生兴趣方面着手,变换不同的方式可以达到相同的效果。这一策略对于大学生旅游市场的开拓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朱镇.我国大学生旅游空间行为特征分析[J].利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5,(6). [2]洪燕.当代大学生旅游消费分析[J].南昌高专学报,2005,(3). [3]徐静,张晓霞.大学生旅游市场分析及开发对策.新西部[J].2008. [4]肖星,严江平.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2. [5]张国洪.中国旅游文化[M].南京:南开大学出版社,2001. 旅游心理学论文篇三 《如何在旅游心理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 中等职业教育是为了培养实用型专业技术人才,为社会培养大批高素质的从业人员。这要求职业教育不但要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要加强学生的心理素质的培养,保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有一定的“定岗”的工作能力。旅游专业的学生,更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旅客纷繁复杂要求的应变能力。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心理素质进行培养,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 根据旅游业的需要,培养工作需要的多种能力 旅游专业的学生 毕业 后,需要从事旅游管理和旅游服务工作,必须及时发现工作中各种情况的变化和各方面因素之间的矛盾,并具备解决问题和调节矛盾的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超人的记忆能力、敏锐的观察能力和灵活的应对能力。这需要学生能够主动留意工作范围内容的情况变化,比如,作为景区管理人员,要关注自己工作景区不同季节游客的人数变化;随时关注景区内进入游客人数与景区内饱和人数之间的关系;关注不同时段景区内集中爆发的问题;关注不同季节游客身份的变化等。将自己观察到的情况,与学习到的相关 旅游知识 进行对比,及时调整管理策略,以保证景区内的游客的游玩安全、有序进行,保证旅游品质。 对于前台和客服工作,要加强对学生注意 记忆力 的培养,通过回忆、分段分散、列表对比、自编提纲和 顺口溜 、联想等方式加强学生的记忆,让学生从业后能够快速记住自己接待的客人的各种信息,为客人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以提高服务质量。比如,要牢牢记住自己接待的客人的好恶,尤其是记住某些人的禁忌,为客人提供周到而贴心的服务;能准确为客人提供需要的服务信息,为客人推荐符合客人身份和 爱好 的菜品等。 2 培养学生调控情绪,保持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 旅游行业的工作对象是不同国籍、性格各异、生活习惯、文化背景各异的人群。人们的旅游需求各不相同,表达方式各有特点,而旅游从业人员要具备应对各种情况的应变能力和耐心。教师要引导学生培养情绪调控能力,面对游客的各种要求要保持克制、冷静,即使客人的要求很过分或者不甚合理,也要以和善的态度对待,并以委婉的语言得体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教学过程中,教师还要注重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理智控制能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水平。旅游从业人员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意外事件,比如,旅行途中的意外事件,客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因不良行为导致的游客与旅游地居民的冲突,以及各种个性化的言行导致的敌对情绪,都可能导致矛盾突然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事件,旅游从业人员要能保持克制、冷静的态度,以自己的真诚和热情来调解矛盾、化解纠纷,并以自己的积极乐观的精神风貌来影响周围的人,让客人在自己的带动下保持愉悦的心境和旅途愉悦。 3 培养学生坚韧意志,适应艰苦的旅游工作需要 旅游从业人员的工作环境充满变幻和不确定性,随时可能遇到恶劣的天气和险恶的自然环境,需要从业人员具有坚韧的意志、坚强的品格,以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坚韧的意志,以案例教学法或是情景体验法,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工作环境的恶劣,做好应对艰苦环境的思想准备。教师为学生播放一些具有代表性的旅游案例,比如,导游带队旅游途中遭遇车祸,导游坚持让救援人员首先营救游客,自己忍痛坚持让救援人员最后对自己施救。让学生初步认识到坚强意志对旅游工作的重要意义。 利用小组谈论、合作法,让学生预测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以及这些问题会对自己带来哪些困扰,进行哪些方面的考验,并思考相应的应对方法。这种有针对性地训练,能提高学生对困难预知能力,以及做好应对困难的思想准备,从而培养学生的坚韧的意志、做好迎接各种困难的心理准备,提高学生对将来工作的适应能力。 4 树立终身发展意识,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目前,我国的旅游事业飞速发展,旅游的方向和热点问题不断发生变换。课本是对以前旅游专业知识的 总结 和提升,远远落后于旅游发展现状。教师在教学中,要向学生渗透终身学习的意识,让学生明确知道“学校学习仅仅是将来工作的基础”,而不是学习的终止,让学生初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不但要善于向教材学习,还要向有 经验 的同行前辈学习,还要大力开发课程资源,利用丰富而便利的网络资源实现开放性学习,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虽然文化基础差、行为相对散漫,但是,他们在接受新思想、新事物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在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教材与实际案例的对比,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的滞后性和局限性,引导学生保持正确的学习观,即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学习方向和学习内容,鼓励学生积极接受新的旅游思想和旅游理念,调整自己的思想认识,以适应将来工作的需要。
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活动中人们的消费心理、交往心理、服务心理等,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然而我们该如何写有关旅游心理学的论文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旅游心理学的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探析》
摘 要:旅游心理学是旅游管理专业课程体系的基础性主干课程。介于旅游学和心理学之间。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主要内容是旅游活动中人们的消费心理、交往心理、服务心理等,对学生未来的工作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但作为一门刚出现不久的课程,依然存在较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教学效果。因此,旅游心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旅游 心理学 教学方法
1.旅游心理学课程的现存问题
课程内容忽略实践
高职旅游类专业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一大重要特点就是理论性极强,一个学期近60个可是几乎都是停留在书本知识讲解的层面,重视理论教学,很少会有实训课,忽略实践。旅游心理学课程的理论部分固然重要,但也少不了实践去帮助同学们学会运用理论知识并夯实基础。缺乏实践训练的旅游心理学课程,学生学习成效差,运用能力弱,难以真正掌握。
教学方法陈旧死板
高职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停留在“老师教,学生学”的阶段,整个教学过程以老师讲课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位置,这种传统的教学方法很容易让学生丧失学习兴趣,感到枯燥乏味,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厌学等消极情绪。而且旅游心理学课程是一项极其抽象的课程,需要学生自己去积极思考和体会才能领悟其中的道理,传统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丢失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依赖老师,使得最终学习成效不佳。
考核体系不够全面
大部分高职院校的旅游心理学课程的考核方式依旧是使用期末统一闭卷考试的方式进行,试卷内容以理论知识为主,占到试卷总分值的70%到80%左右,而考察学生灵活运用能力的实例题只占到20%到30%左右,这就导致了即使不会实际运用的学生在考试前把考试重点背熟就可以通过考试。这种考核标准无法真正考核出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能力、运用能力和理解能力,是一种十分片面的考核体系。而且,也会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不重视,不积极,不认真的态度。
2.几种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分析
开发内化教学模式
在教学基本环节中的实施。
(1)教师布置学习任务。课程教学的第一次课就明确告知学生教学内容、教学时间安排、主讲教材、参考书目及成绩评定的相关规定。课程教学过程中要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和参考资料;并针对材料给出思考题,包括预习性和复习性思考题,课后加强对课程所讲内容的复习。
(2)学生自主学习。学生需要认真研读参考资料和阅读书目和预习教材;认真对教师所教内容进行复习;对教师布置的思考题要独立思考,做好回答问题的准备;并完成作业和练习,旨在培养良好的自主学习能力。
(3)检查检验。教师检查检验任务完成情况形式不限,可提问、检查作业、演示、展示等。在《旅游心理学》课程的检查检验环节,教师可以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比如课堂讨论、小组作业、课堂测验等,目的是检查学生对上一次课程所学内容是否理解,是否会运用。检查检验环节可以在课堂上进行,也可以在课下利用互联网进行。
(4)讲授与辅导答疑。对于讲授:在《旅游心理学》课程讲授的过程中可以运用课堂提问法、课堂讨论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模拟法、多媒体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教学效果很好。对于辅导答疑:《旅游心理学》课程的辅导答疑包含集体答疑和个体答疑两种形式。答疑的形式和地点可以灵活。
课程考核环节的实施。《旅游心理学》课程主要实施素质化命题进行考核,素质化命题要求符合开发内化教学模式的基本理念,在素质化命题中突出主观题的比重,多设置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应用题等题目,重点考核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操作技能。综合成绩还要考虑到学生参与学习的过程及平时成绩,使得考核方式多元化。
毕博平台的问题式学习法
分别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和补充结合知识点寻找问题、设计问题旅游心理学以心理的视角理解旅游者是如何认识旅游世界的,哪些因素会影响旅游者的心理与行为,从业者和管理者应具备哪些心理素质和技能。涉及的知识点很多,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提高学习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传统的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积极性,结合知识点设计问题如“知觉原理如何在旅游业中应用?”而我们如果利用毕博平台平台对传统的问题式学习法模式进行改革:从以前的提出问题到制造问题,设计问题让学生们自己去探寻这些问题可能会涉及哪些知识点及如何用所学的知识去解释。如把旅游社的线路产品新马泰5日游,华东5市游和相关旅游网站等挂在毕博平台平台上,让学生阅读。去思考这些旅游产品用哪些心理学原理去解释等等。同样是《旅游心理学》中知觉原理的运用但相对于传统的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利用了毕博平台平台的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让学生先进行前期的相关知识的预览与学习,然后利用自己所学的理论去寻找问题甚至是自己去设计问题,从而极大地激发地学生的学习热情。
运用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设计教学过程
在课前、课中、课后,给学生布置与所学内容相关的问题,让学生在问题的分析讨论中,训练思维能力,掌握所学旅游心理学知识、理论。
教学过程是一个教学相长的过程,教学过程设计的不当不仅挫伤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同样也会使教师产生挫败感。因此教学过程的设计显得十分重要。传统的旅游心理学的教学中,学生处于被动地位,通过毕博平台平台和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的结合,课前通过毕博平台平台大量教学资料的阅读激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课中通过问题式学习法教学模式设计的问题积极引导学生,启发学生去思考,去吸收旅游心理学相关知识,课后利用毕博平台平台的课程管理工具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即时的在线监控、沟通和答疑。全面引导学生投入到旅游心理学的学习中去。
3.其他改进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的建议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决定了旅游心理学的教学模式绝不是单一的"教学应应采用课堂讨论、学生发言、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角色扮演、教师讲授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增强专业知识水平,努力提高教学技能
扎实基础理论的研究,提高专业素养是从事旅游心理学教学的基本条件"教师在加强旅游基础研究的基础上,还应注重从其他学科吸收有价值的知识,关注学科前沿发展动态,实时更新,增强对旅游心理学学科的体验和认识;还可通过积极参加学术研讨会、继续深造、与该领域相关的科研机构、大学进行交流合作等方式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
以学生为中心,启发思维,提高兴趣
课堂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从知识的导人,到讲授直至最后的总结,都要围绕学生的学习状态及需要来设计。在课堂上要充分体现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课堂反应,提高教学效果。
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运用,优化课堂教学模式
旅游心理学的学科性质、课程特点和教学目的,决定了旅游心理学的教学模式绝不是单一的。教学应应采用课堂讨论、学生发言、案例分析、心理测试、角色扮演、教师讲授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启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束语:
现代社会的旅游业发展迅速,这对我们的旅游行业从业者的专业水平和能力都有了新的要求,很多旅游类课程都顺势而出,旅游心理学也是其中一个,该课程对旅游专业同学的心理素质和专业能力都有所帮助。本文就旅游心理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参考文献:
[1]黄国萍,李浩,王学伟.适用于本科高校的旅游心理学教材内容分析[J].才智,2015,15:214-215.
[2]任静.旅游心理学在旅游服务过程中的应用分析[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5,07:50.
[3]张鉴美,陈毅文,李信.从心理学角度研究风险知觉和保险购买意愿相关关系――以旅游短期意外险为例[J].保险研究,2015,06:72-81.
毕业论文选题是开展论文写作的前提,直接影响论文质量。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旅游管理专业毕业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1. 旅游产品的科学评价
2. 游游投资项目的科学决策
3. 旅游企业成本控制途径
4. 计算机技术在旅游经济管理中的应用
5. 旅游行为激励机制的建立
6. 我国旅游商品市场失灵的原因分析与科学规划
7. 对导游员从业行为规范的设想
8. 旅游企业形象塑造的必要性与对策
9. 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饿意义与策划
10. 旅游景区品牌化经营策略研究
11. 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背景下国外旅游市场开发的思考
12. 节假日旅游的动员与组织
13. 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心理素质的调查分析
14. 湖南省导游员心理健康现状调查
15. 对湖南女子大学毕业生心理压力的调查分析
16. 旅游者旅游动机浅析
1. 论旅游服务心理与旅游服务技能
2. 浅论导游员的个性要求
3. 对湖南省导游员(生存、健康或其他)现状的调查
4.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
5. 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6. 互联网与旅游业发展
7. 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8. 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
9. 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10. 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冲突处理
11. 论生态旅游的可持续性发展
12. 亚太地区旅游业发展评析
13. 旅游地生命周期的控制和调查
14. 旅游饭店人力资源流动状况分析
15. 浅析湖南的“旅游扶贫”
16. 长株潭一体化对湖南旅游经济的影响
17. 浅析历史文化名城长沙的形象地位
18. 以××(地)为例探讨旅游的社会文化影响
19. 来长沙的日、韩旅游者的旅游动机分析
1. 中外星级酒店管理模式比较
2. 旅游产品营销策略研究
3. “把风景变成资本”:以长沙为例的实证分析
4. 我国旅游扶贫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5. 乡村旅游开发的旅游效应分析
6. 大众旅游对旅游地社会文化的负面影响及其对策
7. 旅游节庆对旅游城市的影响
8. 旅游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及其经济学分析
9. 旅游纪念品的开发与包装
10. 国内旅行社的发展现状及前景
11. 创造性思维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12. 旅游品的营销策略
13. 论自助旅游的开发现状及前景
14. 农村旅游信息咨询中心的构建
15. 旅游广告与旅游业发展的关系
16. 农村旅游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对策
17. 会展旅游的开发策略
18. 城乡旅游互动开发模式研究
19. 城镇旅游产业的开发与管理探索
20. 旅游开发中文气氛围的营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