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教育学家布卢姆在其“目标分类学”和“掌握学习策略”的理论中指出,以目标为核心,运用评价手段,构成教学过程三要素。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指南,教学评价的依据。布卢姆认为学生学业成绩的差异与教学方法及教学内容呈现顺序有关。所以教师如何合理安排内容,制订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实施程序,便尤为重要。同时,思维科学表明,人类思维是一个整体性的活动过程,又是一个系统结构,而且是一种有层次的系统结构。不同的思维表现为不同的思维层次,思维“是由模糊→清晰→高一层次模糊→高一层次清晰…螺旋上升的”。故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既要适合学生现有的思维水平,又要考虑为下一个思维阶段的发展奠定基础。以下是关于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目标层次(思维)教学,望与同行共勉。目标层次教学过程层次1知识目标:理解二面角的平面角的概念,寻找“三要素”,模拟“三步曲”。能力目标:通过二面角的平面角的空间模型,培养空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难点:由于取点P的任意性引起作图的不确定,容易造成学生思维不稳定性。就这点而言,需要教师通过具体模型,进行比较、辨别,使解题与作图过程简洁,自然。展示过程:(1)展示空间模型,强化“三要素”(二面α,β,一棱l)。(图1)(图2)(2)依托空间模型,模拟“三步曲”(二垂直、一连接)。第1步:在面α内任取一点P,作P,B⊥面β,点B为垂足。第2步:在面β内作BA⊥l,交l于点A。第3步:连接A、P,此时∠PAB为二面角α-l-β的平面角(其中图2二面角的平面角为∠PBA的补角)。举例测评:例1已知三棱锥V-ABC(如图3)。作出:①二面角V-AB-C的平面角;②二面角B-AV-C的平面角;③二面角A-VB-C的平面角。(图3)(图4)反馈评注:(1)显然对数学的恐惧心理,使得部分学生在解题1之前整整捉摸了5、6分钟,让他们为难的是不知点V的射影应落在何处。在再三鼓励与督促下,终于作图如4。老师及时强化三要素,定式三步曲,目的是使其在思维上造成一种定式、定图,学会模仿,形成一个具体的感性认识和一个具体思维框架。此后再找二面角V-CB-A的平面角,显然就容易多了。(2)面对问2,图形的经过翻转,部分学生又显得措手无策了。这暴露了他们空间想象能力的缺乏,平时忽视对概念的本质的正确认识和深层次理解,同时思维也缺乏广阔性与灵活性。如何让他们有空间立体的概念?我用铅丝制作了一个立体模型,在注重情感交流的同时,更注重了让他们有一个“观察,模拟,表达,总结”的过程,去伪存真,把握问题的实质。在完成问题2之后,问题3的解决似乎并不是很艰难的。层次2让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应的旧知识与所学新知识产生同化和顺应,促进认知结构的不断更新。要从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水平基础上创设最近发展区,并促进学生知识的提高和水平的发展。知识目标:掌握二面角平面角的作法(巧练“三元素”,定式“三步曲”)。能力目标:培养空间想象能力与逻辑推理能力,尤其是批判性思维能力。情感目标: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体验成功的喜悦。教学难点:对于三步曲中的第一步曲:过点作面的垂线,分成三个层次:(1)直接找(从已有的边上找,如例2);(2)面内作(通常作法,如例3);(3)空间作(转化为面作,如例2)。举例展示:例2在正四棱柱ABCD-A1B1C1D1中,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为2a,如图5。求二面角A-B1C-B的平面角。分析思考过点A作还是过点B作垂线。(1)发现AB⊥面BCB1:(找到垂线)(2)过点B作棱B1C的垂线交B1C于点E;(3)连点AE。即∠AEB就是二面角A-B1C-B的平面角。(图5)(图6)例3如图6,直面三棱柱ABC-A1B1C1,底面为直角三角形,∠ABC=90°,棱长AA1=6,AB=4,BC=3,求面A1BC1与面ACC1A1的二面角。分析过点B作垂线。(1)在面ABC内过点B作BE⊥AC,交AC于点E;(2)过E作EF⊥A1C1,交A1C1于F;(3)连接BF,即得∠EFB为所求二面角B-A1C1-A的平面角。例2中如过点B作面ACB1的垂线就面临着在空间过点作面垂线问题了,应选作一个垂面,在面内作垂线。分析:过点B作BE⊥B1C,连AE,先证B1C⊥面ABE,易得面ABE⊥AB1C,找到垂面,在△ABE中作BF⊥AE得BF⊥面AB1C,易证∠AEB就是二面角A-B1C-B的平面角。反馈评注:(1)对于图5求二面角A-B1C-B的平面角来讲,过点B显然过于繁杂,故仅作为一种解题的思路来介绍。但事实上,经过例2过点A还是过点B的对比练习,使学生对于取点做垂线问题有了更深的理解。让学生自己意识到在平时解题过程中,优化思维、优化解法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会利用题中的已知、求证关系,进行分析、比较。在平时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不要盲目做题,强调思维过程的教学,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培养。这样才有利于提高学生进行正确分析比较,分清事物本质,使学生能够合理选择思维的起点,增强思维的灵活性。(2)在层次2的教学中更注重数学交流的过程,让学生袒露自己的想法与思路,用自己的语言阐述数学思维的过程。不仅有利于学生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更有利于学生找到问题的所在,发现不良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角度。同时数学交流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人分享数学学习的经验,诚信合作,互相帮助。层次3知识目标:熟练掌握二面角平面角的作法,会灵活的运用。能力目标:提高分析问题能力,培养辨证思维能力及思维品质,激发思维的创造性。情感目标:帮助学生养成多角度,多方向进行思考的习惯。教学难点:对于三步曲中的第二步:过垂足作棱的垂线,分成三个层次:(1)垂足在线段上(如例3);(2)垂足在线段延长线上(如例4);(3)无棱(添辅助线(如例5)。举例展示:例4如图7,在四棱锥P-ABCD中,底面ABCD是平行四边形,∠BAD=60°,AB=4,AD=2,侧棱PB=15,PD=3。(1)求证:BD⊥面PAD;(2)若PD与底面ABCD成60°的角,求二面角P-BC-A的大小。分析(1)略。(2)如图7,由BD⊥面PAD,得面PAD⊥面ABCD,过点P在面PAD中作PE⊥AD,交AD于E,可得PE⊥面ABCD,过E在面ABCD内作BC的垂线交CB延长线于F。易证∠PFE为二面角P-BC-A的平面角。(图7)(图8)例5如图8,正三棱柱ABC-A1B1C1,其中E为CC1的中点,2BD=BC=EC,且△ABC的面积为a2。求面ADE与底面ABC的二面角的平面角。分析由于EC⊥面ABC,难点在于二面的交线(即棱)。延长ED、CB交于点F,连AF,可知AF为二面的棱。在△AFC中,可证∠FAC=90°,易得∠EAC就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反馈评注:(1)层次3的例题设计是在学生已熟练掌握层次2的基础上,且遵循知识的认识规律,恪守循序渐进的原则,充分体现层次教学,同时让学生参与揭示知识发生的全过程,让学生参与例题分析的全过程,让学生参与数学思想方法总结的全过程,体现学生的主体性。(目标层次设计如下表)目标 层次1 层次2 层次3 知识目标 理解概念,模拟过程 掌握方法,巧练定式 熟练掌握,灵活运用 能力目标 空间想象能力 判断性思维能力 创造性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 建立自信心 体验成功的喜悦 数学精神与品质 数学交流 鼓励、尝试 交流、协作 自主探索(2)同时层次(思维)教学是将知识按层次进行教学,实质就是将知识条理化,思维层次化。所以每一个学生必须将知识予以归纳条理化,来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知识条理如下表)三步曲垂直(点到面)直接找面内作空间化(转化)垂直(点到棱)在线段上在线段的延长线上添辅助线(无棱)连接点到点(垂足)(3)对于例5,在解题过程中如取DB为垂线,势必要过点B作BH⊥AF,交AF于点H,连HD,∠DHB也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当然也可以用射影定理cosθ=S△ABC/S△ADE来求。但在解题过程中反映出学生思路狭窄,缺乏良好的思维品质,对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培养不够。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教师满堂灌,搞一言堂,没有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质疑,搞题海战术,没有真正做到问题教学,思维过程教学,没有发挥一题多解的作用。素质教育势在必行,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将是我们一线教师所孜孜以求的。
你去打哈炮就晓得了
高中数学是培养高中升思维能力的重要的学科,也是高考考试中占重要地位的一门学科,如何才能提高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呢?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欢迎阅读! 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篇一:高中数学作业的有效性 一切实把握好“度”。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正确掌握教学目标和学生实际,认真挑选与教学目标密切关联的作业内容,合理安排作业的量,正确把握作业的难易度,哪些是必做题,哪些是选做题。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量力而行。 二做好作业前期准备。 作业前期准备有学生和教师的准备。学生首先认真阅读课本,本节知识点有哪些,需要掌握到什么程度,知识点之间有什么联络,研究例题,反思老师怎么分析、怎么讲解、怎么板书。其次反思本节知识难点的分解,反思所涉及的数学思想。最后再做作业。教师根据所任教班级的学生学情来把握是否有必要题意解释,适当地点拨,甚至详讲。 三精选作业内容。 1.选择涉及本节知识的部分较易的作为作业。如:学习全集补集概念课后布置作业:1若C∪A={5},则5与U,A的关系如何2已知全集U={1,2,3,4,5,6},C∪A={5,6},则A=____2.选择以涉及本节知识为主,但相对稍难的作为选作作业。例如,学习全集补集概念课后布置作业:已知 *** A={1,3,x},B={1,x2},设全集为U,若B∪〔UB=A,求〔.选择以章节知识为主,但具有一定的综合性、拓展性的作为章节复习作业。例如, *** 复习课后布置作业:设全集U={x∈N+|x≤8},若A∩C∪B={2,8},C∪A∪C∪B={1,2,3,4,5,6,7,8},求 *** A 四精选题型 要注重变式题、同类题、多解题、易错题、探究题题型的精选。1.变式题变式题指对原命题交换条件和结论或变换部分条件得出新题。这类题型有助于学生开阔思路,思维灵活多变,培养解题的灵活性,思维的发散性以及创新能力。例如,学习空间图形的基本关系与公理后布置作业:在平面几何中,对于三条直线a,b,c存在下面三个重要命题:若a‖b,b‖c,则有a‖c;若a⊥c,a‖b则有b⊥c:若a⊥c,b⊥c则有a‖b,它们都是真命题,若把a,b,c换成i不在同一个平面内的三条直钱,ii三个平面α,β,γ,iii其中两条直线换成两个平面,另一条还是直线,iv其中一条直线换成平面,另两条还是直线。一共可得到16个不同的命题,其中将正确的命题写在空白处。2.同类题同类题指具有多题一解的一类题。这类题型让学生领悟一类题解题的一般规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类聚思维,化归思想。例如,学习了简单的幂函式后布置作业:1已知fx+2f1x=2x,求fx的解析式。2若函式fxgx分别是R上的奇函式,偶函式,且满足fx-gx=x3+2x2+1求fx的解析式。3.多解题多解题是指是有多种解法的一类题。这类题型可以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激发学生发散性思维和创新能力。但要注意多解不是目的,主要是能从多解中寻求最佳解法。例如,学习完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后布置作业:已知x,y满足x+y=3,求证:x+52+y-22≥184.易错题易错题是一类具有隐含条件,解题稍一疏忽,就会因考虑不周到而失误的题目。这类题型能够考察出学生考虑问题是否全面,思维是否缜密。例如,在学习了 *** 间的基本关系后布置作业:已知 *** A={x|-2≤x≤5},B={x|m+1≤x≤2m-1},若B哿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没有考虑B=Φ时的特殊情况而失误在学习了导数后布置作业求过点P1,2且与曲线fx=x3-2x+3相切的直线方程。没有考虑P不是切点的情况而失误5.探究题探究题是指提供情境,从中发现问题进行探究的一类问题。这类题型可以培养学生观察能力与思维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例如,学习完指数函式后布置作业:fx是定义在R上的函式,且满足fx•gx=fx+y,当x>0时,fx>1,f0≠0,求证:1f0=1;2fxf-x=1;3当x<0时,0 五做好作业的指导 对学生作业的指导是提高有效性的重要保证。成绩好的学生往往喜欢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而成绩不理想的学生往往不善于独立思考,喜欢依赖别人。教师要根据学生在课堂上掌握情况预知作业进展情况,预料学生做作业时可能存在的问题,布置作业前在课堂上进行提示或讲解,之后学生再做作业,效果会更好一些,真正达到做作业的实效。 六改进作业的评价 批改作业,教师要做到及时,认真,把批改作业中发现的问题,错误以及所犯错误的数量,性质进行记录分析,并在下一次课中有针对性的指出,纠正。教师往往对作业评价只打“√”或“×,这样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改变对作业简单地打“√”或“×”的评价方式。可以改“×”为在出错的地方打“?”或提示语的方式,使学生明确错在何处或何因出错。根据学生作业情况反馈资讯及时作出正确评价。对于优秀作业或解题有创意的作业用赞美的语言或采用优秀作业展览的形式来激励学生。总之,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爱,以及自己勤奋严谨获得的成功,增加学好数学自信心。 作者:姜长虹 单位:内蒙古扎兰屯第一中学 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篇二:高中数学教学模式 一、在高中数学实现有效的教学模式的意义 高中数学是培养高中升思维能力的重要的学科,也是高考考试中占重要地位的一门学科。纵观高中数学的内容,我们发现高中数学的难度比较大,单单依靠学生自学是无法完全掌握这门学科的,还需要教师对于知识的归纳和总结,提供给学生一种解题的思维和技巧。因此在提高高中数学课堂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实现高中课堂学习的有效性,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高中课程的学习不同于初中课程,高中每门课程的难度都比较大,要全面兼顾好每门课程的学习,因此学习效率对于高中生而言尤为重要,只有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学生才有更多的时间用于身体锻炼和学习更多的内容,这样才能培养全面的人才,贯彻新课改的要求。 二、如何实现高中数学有效的教学模式 一高中数学教师要创新教学模式,改变沉闷的教学氛围。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模式之中,教师往往忽视教学氛围对于学生学习的重要作用,在枯燥的教学环境中,学生往往对课程的学习也不感兴趣。因此为了使高中数学课堂更加高效率,教师在教学模式上也要创新和改革,改变以往不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教学方法,建立起新的教学模式,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例如教师在教学生抛物线这个知识点的时候,老师可以在上课时,用一根粉笔,直接用手将粉笔往上抛,以这种生动的形式来作为课堂导课。这样不仅仅在一瞬间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让学生将今天所学的知识与自己的生活实际联络在一起,不仅仅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还极大的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高中数学教师要以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和鼓励。总所周知,学生对于这个老师的好感与学好这门课程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教师要和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高中数学的知识点比较难,考验学生较强的思维能力,但是很多学生在面对高中数学时常常有挫败感和恐惧感,这些挫败感和恐惧感极大的阻碍了学生学习高中数学。因此高中数学老师在教学中应该这样做,例如,在为学生讲述数列这一个知识点的时候,要求学生做相应的基础知识的练习,刚开始对学生要求做的练习的难度不应该太大,慢慢培养学生的成就感和对于高中数学的喜爱。除此之外,教师在教授课程的速度也不应该太快,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对于那些数学基础比较差的学生,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去教,不要随意放弃任何一位学生,对于基础差的,跟不上全班学习进度的学生,高中数学教师可以为这些学生在课前找一些基础的练习题,让这些学生提前练习,学会笨鸟先飞,逐步跟上全班的数学水平。 三高中数学教师要创新自我的课堂教学设计,善于使用肢体语言让学生得到肯定。在新课改的背景下,高中数学教师不仅仅作为一名传授课堂知识的工作者,还要学会如何有效地将课堂知识传授到学生的身上,让学生真正的掌握知识。课堂知识的传授不在于教师讲授了多少,而在于学生吸收了多少。在创新课堂教学设计中,例如高中教师在讲授函式的单调性的时候,可以采用设问的方法,让学生主动思考,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回答一次函式的单调性,然后再想想我们所学的函式方程,他们的单调性又存在什么特点,通过问题教学法,层层的问题的设定,让学生在思考问题中自己发现函式单调性的内在规律,除此之外,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常常对学生微笑,运用肢体语言给予学生更多的鼓励和肯定,让学生在学习中逐渐找到自我的学习方法和成就感。 作者:黄兵 单位:贵州省遵义县第一中学 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篇三:高中数学的有效教学 一、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 高中数学这门学科虽然是一门对逻辑性思维具有较高要求的一门学科,但是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积极地根据教学的不同内容和知识特点采取不一样的教学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学生的能力发展和实现有效教学这一目标.所谓采取恰当的教学方法具体而言就是要根据函式和三角函式这一类的知识点采取数形结合、讲练结合的方式来开展教学;要根据立体几何的立体空间特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立体图形的方式开展教学;要根据 *** 、命题、概率等内容采取透析概念、侧重语言文字转化为数学语言的方式来开展教学;等等.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各种各样的方式,将有效地提升学生的认识,引导学生分别从不同的方面找出不同的思考方式,从而更好地开展高中数学教学,有效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例如,在讲“ *** ”时,教师要注意加强对 *** 、元素、子集、 *** 的特征等概念的学习,加强学生对 *** 的基本运算交集、补集、并集的概念区分.特别是要引导学生对 *** 内元素的互异性这一具体运用以及具体的教学例子的讲解,帮助学生获得提升和发展.通过这样一种细化不同知识点的方式,将有效地提升学生对 *** 内各个概念的理解,也将更好地提升整个教学的效率,从而实现高中数学有效教学. 二、注重教学的启发性 高中数学这门学科因为具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重要的契机.所以,在整个的教学实施过程中,笔者认为教师还应该积极地引导学生在教学实施的过程中注重教学的启发性,从而更好地发散学生的思维,促进学生的创新行思维和经纬网式的综合性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通过一些具有启发性的题目和内容来锻炼学生的思维,鼓励学生去探究有关的知识点和激励学生去思考,激发学生的潜力。这样一改,学生能够在第一眼就发现这个题目解答的最便捷方法就是属性结合,可以将已知内容看做一个圆,而需要求解的内容则是一条直线.然后就是求解该直线与圆之间相交的范围.随后,教师再引导学生切入到之前的题目中,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的思维,有效地启发了学生思考. 作者:陈督武 单位:浙江乐清市白象中学 看过" 高中数学有效性教学研究论文"的还:
你想我说——关于高中文科科目的学习其实,我们从刚刚出生时接触的第一门功课就是语文 今天就从语文说起。 其实,高中语文的学习与以往相比,多出了很高的自由度,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目的,以及老师的引导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比较小学更侧重于“写字”“发音”方面的训练,以及初中文言文的初步认知,高中的语文似乎更倾向于“阅读”“感悟”“写作”。 这是好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很明显的感受到了高中语文更倾向于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教学方向。在现代文的解读方面少了一些教科书式的评说,而是更加人性地探讨事物的正反两面,以及对于作者思想的挖掘;而文言文方面,不再一字一字的解释,而是提出重点虚词,更多的让学生自己体会和解读,更重思想,而不是词句的解释,理解文字只是基础,理解内涵才是本质。以上这些,都是很值得肯定的方面。但是,一贯的教学风格中所出现的不合理处也依然存在。 首先就是理解的单一性。 当我们阅读时,透过文章所感悟联想的与作者想表达的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对每一篇文章的感悟和思维的延续必定是结合自己的生活所产生的。但是,在我们习惯的教育中,其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即使是所谓的主观题,要学生揣摩的,也往往是出题者的意图而非自己的真实想法。当然,我并不是怀疑出题者对文章的把握,只是我认为学生更多的是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评断一件事或是一种思想。或许他的思想是错误的,是不够正面的,但即使如此,也应该在让他提出的情况下去进行下一步的探讨,或者说去纠正,而不是事先给思想订上框架,让他忘记了用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头脑去思考。 或许这也是中国学生的创造力与欧美国家相比略微逊色的原因。 我们并不一定要沿着别人的轨迹才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相反,如果一味跟随别人,当你失去了对方,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当然,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已经越来越多的关心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作文等等各个方面,已经开始逐渐脱离原本“死读书”的模式。尽管只是开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会越来越好。其次,是英语。 在我的概念里,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语言,一种人与人交流的工具。 初高中英语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中国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语法,词汇都没有问题,主要问题出现在听力和口语,尤其是口语方面。 也就是说,中国学生的信息输入能力远大于输出能力。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只是表现在英语一个方面,只是英语的表现更加直观。 所以,虽然我们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却没办法真正让英语成为交流的工具,这就是目前中国英语教学的问题所在。毕竟,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在流畅度和反应力上我们的确不可能与英语母语国家的人相提并论,那么,既然知道了这样的差距,不是更应该尽力弥补么。 有一次经历让我印象尤其深刻。 当我进入一家印度餐馆时,突然发现其中并没有中国的服务生,全是印度人,而且没有人会说中文,之后发现进那家店的多数是老外。而令我很庆幸的是,我的那么多好莱坞电影并没有白看。即使印度英语的口音很重,发音几乎是不准的,但我仍然可以听懂大部分的句子,并且可以顺畅的和他们交流,整个晚餐非常愉快,也没有出现夸张的肢体语言。 我的经历告诉我,尽管我没有在考试里得到最高的分数,但我可以真正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去使用。并且我也知道,真正学习英语的方式,除了堆积如山的题海,还应该有一个大胆开口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的英语课堂所缺少的。最后,是历史和政治的学习。重新安排了内容之后,历史的学习相对之前更加系统和正规。从对于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们的知识网络,同时提高我们历史的概念性和整体感。中西方同时期的对比模式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基础上学会思考未来。高中历史的学习更加注重从古代看现代和从现代看古代结合起来,更注重学生的思考。 从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时代性更加明显。比如将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的一步步建立和西方古代民主制度的发展放在一个单元里进行学习,就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日后各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的差异,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在方便了我们学习和理解的同时也促进了我们的思考。而另一方面,历史方面同样存在者限制思考的状况,但相对较轻,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是对思想的匡正。政治的学习目前是经济领域。 相比较初中时比较具有政治性的政治学习,高中政治的学习更贴近生活,也更具有实用价值。如果说初中的政治偏向的是思想,那么高中政治很明显更偏向于现实性更突出的领域,这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帮助的。我认为,在上述所有科目中,经济生活是相对最具有实用性价值的学科,它可以作为我们生活的基础。尽管有很多理论性的东西,但这些理论总体上还是少于实用性的内容的。所以我认为,政治是与生活结合最好的学科,也是最贴近生活的。尽管很多人都认同“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样的观点,但我始终认为,相对于怎样得高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生活。综上,并不仅仅是高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文科学习都始终没有办法跳脱出“你想我说”的枷锁。但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在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得突破。 这个枷锁,总有一天会瓦解。 我说的,只是我想的。
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的重要保证.首先,教师要成为研究者.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的再现过程,更重要的是知识的再现的形成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有亲身参加研究的体验,并将自己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成果再现给学生,给学生以示范、启迪.另一方面,在研究性学习课题的开展中很少有现成的材料,需要发挥教师的创造性劳动.其次,教师应具有开展研究性学习的使命感、责任感.社会发展和学生教育发展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有的中学教师总以为研究性学习是大学生、研究生的事情,应由大学老师、教授去承担.研究性学习是一个学习过程,它不分时间和阶段,只要掌握一定的基础知识,具有研究的思想方法和手段的人都可以进行研究性学习.二、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中教师主导作用教师根据学生探究情况,作适当的点拔,主要是方法上的引导1.交流整合.学生个体或小组经过思考、讨论、探究之后,形成了初步成果,教师利用课堂时间组织学生进行交流,对学生探究过程的奇异想法(即使很幼稚)也要予以肯定和赞扬,鼓励创新.师生在平等交流中取长补短,最后将修改后的结论以论文形式表示出来.2.深化总结师生交流后,及时引导学生总结、反思.让学生讲一讲研究学习过程中思维受阻情况,讲一讲交流后的感受、启示.本课题重在引导学生学习研究问题的一般操作程序,掌握常用的思维方法: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推理,由此及彼的类比推理等等.通过研究过程的反思总结,学生逐渐积累起研究的经验,掌握研究的方法,从而真正学会研究.3.类比应用.在交流、总结之后,教师给出给出相同类型的的问题,让学生运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去独立解决,学生在自主地完成任务之后产生的喜悦之情是不言而喻的,从而更加增强了研究性学习的信心.4.推广延伸.在完成上述课题后,教师引导学生思考能否作进一步的推广和再探究.让有一定能力的同学继续探究,使学生体会到,知识是无限的,学习和探索的过程也是永无止境的.三、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开展研究性学习应遵循的原则1.面向全体学生原则.研究性学习在选题上,要切合学生实际,不要定得过高,要能反映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不要成为少数学生的专利,应做到人人都能参与,人人都能参与研究,通过参与研究的过程获得体验.2.层次性原则.所选择的内容应当能区分不同的层次,体现个性化原则,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课后作业也要有层次性,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作进一步研究.3.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原则.要使学生人人参与研究,所选择的内容应当能与教学内容相关联,是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使学生能够较好地应用所学知识.4.可研究性原则.所选择的内容应当与学生的学习的实际水平相适应,要有一定的深度,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并蕴含较丰富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通过研究使学生都有所得.5.合作原则.所选择的内容应当能体现合作学习的优势,需要组织学生讨论,需要有学生的分工合作,才能更好地完成研究.6.小型化、多样化原则.所选择的内容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题材应当多样化,以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特别是在研究性学习的起步阶段,学生还不具有较强的研究能力,更需要所研究的课题尽可能小一些,以取得较好的研究效果.7.递进性原则.研究性学习一开始不要定得过高,学生对研究性学习还处在朦胧阶段,可由案例研究开始,逐步转化为课题研究,以适应学生的思维发展要求.四、高中数学研究性课题中让电脑成为研究性学习的帮手.随着教育现代化的推进,电脑和数学软件正在象“黑板、粉笔”一样走进寻常数学教学之中,它为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开辟了更加广阔的渠道.运用电脑技术,可以把文字、声音、图形、动画、色彩与闪烁结合起来,在探索问题、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有着独到的作用.如利用几何画板研究函数y=asin(ωx+φ)的图像及性质,学生可以亲身感悟到图像的形成过程及变化规律,这是传统教学手段永远无法做到的.如用计算机探讨y=asinx+bcosx的图像及性质,设计如下:①把学生分成若干组,引导学生操作,给出a、b一些值,在计算机上显示它们的图像,仔细观察,记录每一组结果;②分析数据a、b对函数图像的影响;③猜想图像对应的函数表达式;④运用数学知识证明猜想;⑤用计算机验证研究结果;⑥写出研究报告.学生通过实验、观察、猜想、证明、检验,亲身经历了知识每一发生形成过程,真正进入了一个研究者的角色.
数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导语: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数学研究生开题报告,希望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想要一个国家向前不断的迈进,其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来源于一种精神,即创新精神。新一轮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有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其明确地提出了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作为其重点内容。
经过十年的实践,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国家教育部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增了创新意识作为关键词,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也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国外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要注重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从18世纪起,研究性学习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18世纪末到19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要遵循着人类的天性发展。继卢梭之后,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化”,他倡导在活动过程当中,要对儿童内在的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他们的思想都为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左右,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在这方面同样进行了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学生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或者看书所获取的知识都是虚无飘渺的,只有通过“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以及未来发展。在20世纪中期,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非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施瓦布也提出了“探索研究性学习”,他倡导通过探索研究来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得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得以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1世纪初,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教育部正式的开启了,将“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必修课之中,以此,作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此之后,“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当中一门独树一帜的课程,它掀开了基础性教育的新一页,无可置疑,它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变革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项举措。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但对于学校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技能、实践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具体来讲:
第一,有作用于课程的变革。革新到目前为止,研究性学习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突出点。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它是中小学革新的龙头,所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对于课程的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有作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文件提出了要注重对教师由强硬灌输到鼓励、引导等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第三,有作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出台了有关在课堂中,针对学生死记硬背进行变革的文件,具体内容为不仅要倡导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获取未知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更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乃至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重要原因。
三、论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者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引下,从各类学科以及实践活动中选取并设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积极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的同时,体验、了解、学会和应用数学学科所蕴含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科研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明确地了解了活动的程序,还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所带给人们的奇妙之处,更加关键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培育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其活动过程的实施,对于传统的教师模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主要起着指路人的'作用,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适时的正确评判,督促学生有效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活动任务,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由于没有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教材做支撑,那么,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类比方法可以引出很多的内容,从中可以启发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的学习,运用类比的方法,从如下两个不同层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分别为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一;
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和旁切圆半径的不等式分别类比到四面体以获得四面体中新成果为目的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二。
并且层次一从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资源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以及三角形与四面体已知形式与证法的类比情况等方面都为层次二做了一定的铺垫,而层次二也是对层次一的升华。
具体针对层次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
第一,让学生从已学过到的有关三角形与四面体的已知知识中选定研究课题;
第二,通过指导教师提供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一般步骤作为参考,引导学生完成该课题活动方案的设定;
第三,在本层次中,由于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分析信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因此具体活动实施根据每组情况在课后完成;
第四,每个小组选取代表针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取得的主要成果、得到的新猜想、没有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相关汇报;
最后,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组间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完善课题以及深化课题。
针对层次二的第一个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第一,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通过文献的检索与查新,确定到目前为止其对应在四面体中仍没有被研究,从而将其确定为所研究课题的背景;
第二,根据课题背景,帮助学生选定研究课题为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不等式的推广;
第三,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分析,从而确定活动的目标与重难点;
第四,将对课题内容感兴趣以及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活动兴趣小组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收集、学习、研讨三角形中不等式的主要5种证法,深刻的领会其证明思路、相关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六,广泛收集并学习四面体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为接下来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七,利用类比猜想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形式;
第八,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并利用类比尝试给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层次二的第二个课题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与本层次第一个课题相类似,所以由学生尝试着独立地去完成,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五、写作提纲
第一章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思路
第二章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相关概述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概念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取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类比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第三章以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情与目标分析
学习活动设计
第四章以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获得创新成果
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从三角形旁切圆半径到四面体旁切球半径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章结语
研究的基本结论
研究的主要反思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着,单墫译.几何不等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7.
[2]陆高原.研究性课题选择的策略[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1):20.
[3]沈文选.单形论导引--三角形的高维推广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5.
[4]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4.
[6]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55-161.
[7]霍益萍.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4.
[8]李伟明.研究性学习案例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
[9]匡继昌.常用不等式[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0-105.
[10]杨路,张景中.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的充分必要条件[J].数学学报,1983,26(2):250-254.
[11]苏化明.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的充分必要条件的一个应用[J].数学杂志,1987(1):10-13.
[12]杨世国.单形的构造定理[J].数学季刊,1991,6(4):102-103.
[13]苏化明.关于单形二面角平分面面积的不等式[J].数学杂志,1992(3):315-318.
[14]苗国.四面体的五“心”重心、外心、内心、旁心、垂心[J].数学通报,1993(9):21-24.
[15]林祖成.关于n维单形的一类不等式[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4(3):50-56.
[16]王庚,杨世国.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在nE中的嵌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17(4):11-16.
[17]李永利.关于四面体的两个不等式[J].数学通讯,2001(9):30-31.
[18]王建华.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与推广思维的一个尝试[J].中学生数学,2002(8):3-4.
[19]杨世国.关于内接单形的一个不等式[J].数学杂志,2003(2):218-220.
[20]陈安宁.关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九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35.
[21]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3(8):22.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等。 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二、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先让学生制定调查研究专题,从教科书、课外阅读书以及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分组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进行原始数据的搜集,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他们发现研究数学的乐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度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一个度。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问题适宜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换一句话说,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模式或者叫研究模式。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应该让他们熟悉和掌握尽可能多的研究模式,如我们要让学生熟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课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以及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应以平等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通过与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应指导学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教师应作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普通高中“研究性学习”实施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去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的学习方式。 这个表述包含了以下几层含义。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表明了学习活动中的师生关系。⑴研究性学习是在学校教育和集体教学的环境中进行的。它有别于个人在自学过程中自发的、个体的探究活动。⑵在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的是指导或帮助,不仅仅是传授或教导。教师的主要职责是创设一种有利于研究性学习的情景和途径。 “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式”,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形式。科学研究的本质是人类对未知世界的探究,在这种探究活动中,人们通过假设、想象、实证、逻辑等方式方法来认识世界、追求真理。在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学习者将模拟科学家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如通过讨论、课题研究、方案设计、模拟体验、实验操作、社会调查等各种形式,探究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现象和问题。中小学生的研究从研究过程说,大多并不具备严格意义上科学研究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从研究结果看,一般是已有科学研究成果的“再发现”。因此,研究性学习的实质是学习者对科学研究的思维方式和研究方法的学习运用,通过这样一种基本形式和手段,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表明了学习的基本内容。这包括学习如何收集、处理和提取信息;如何运用有关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如何在研究过程中与人交流和合作;如何表述或展示研究的成果等等。 研究性的知识来源是多方面、多渠道的,即除了学习教科书中的间接知识以外,学习者还要广泛地获取未经加工的第一手资料—直接知识。获取知识的目的是为了应用,学会实际动手操作是研究性学习的重要内容,也是与一般的知识学习的基本区别。
3500字 一般的论文要求。要写PPT。PPT制作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插入smart图 ,在框框里输入你要写的字就行了ppt不能少于10页。PPT就是把你的论文要点截取在里面,让大家跟看电影一样把重点记住
5000字以上10000字以下
……你是小学生啊!
你要哪方面的啊??那我随便给你写一篇吧奥运会后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势不变奥运会不会成为中国经济运行的“大变量” 奥运会的召开对主办城市北京来说,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意义十分明显。但对于规模宏大的中国经济而言,奥运会对全局的影响有限,基本不会成为影响经济运行的“大变量”。 根据摩根大通银行的研究报告,分析和预测“奥运经济”的两大重要因素是:首先,主办国的经济发展阶段至关重要,其中高速增长的发展中(或工业化)国家受奥运会的影响较小。其次,主办国的经济规模是另一个重要因素。 根据这两个因素,摩根大通银行认为,“对中国这样一个快速发展的大国而言,奥运会的影响并不重大”。 高盛经济研究院通过分析过去十个奥运会主办城市的经历后认为,举办奥运会可能通过两个方面对主办国的实体经济产生影响:一是对基础建设和体育设施的“额外”投资;二是游客消费给主办城市带来的“额外”收入。由于这两种额外需求通常在奥运会结束后消失,因此出现“奥运衰退”的国家都有两个特点:其一,奥运会投资与主办国经济的比例较高;其二,主办城市在全国经济中占有较高比重,通常以主办城市的GDP占全国GDP的比重表示。 就高盛给出的上述分析指标而言,首先,北京的GDP占全国的比重一般在4%左右,而1964年东京奥运会这个比例是26.3%,1968年墨西哥城奥运会是41%,1988年汉城奥运会是27.7%,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是12.4%,2000年悉尼奥运会是24.5%,2004年雅典奥运会是34.2%。相比之下,北京的4%仅高于亚特兰大的1.9%。 奥运投资方面,四年来,北京奥运会的直接投资为170亿美元,间接投资为181亿美元,总计351亿美元的资金投入。分摊到四年,每年仅占中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1.88%。 因此,高盛经济研究院的结论认为,北京奥运会的投资规模和北京的经济规模,“都不足以使中国全国的实体经济受到根本影响”。 事实上,近年来北京的投资增长持续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对中国长期以来一直规模庞大、增速较高的投资而言,北京奥运投资的变动根本不足以撼动全局;而奥运会期间的集中消费,占近年来中国日益增长的社会总消费比例也十分有限。因此,就投资和消费而言,不宜高估奥运会对中国经济运行的影响程度。 中国经济运行正朝着宏观调控的预期方向发展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监测结果显示,上半年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为114.9,处于稳定状态的“绿灯区”,表示经济运行处在正常区域,也充分表明中央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效应开始释放。 国家统计局的预警指数把经济运行的状态分为5个级别,100为理想水平,“红灯”表示经济过热,“黄灯”表示经济偏热,“绿灯”表示经济运行正常,“浅蓝灯”表示经济偏冷,“蓝灯”表示经济过冷。去年9月份以来,中国宏观经济运行连续4个月亮起偏热的“黄灯”,宏观经济预警指数处于120左右的高位,达到了此轮经济周期的最高热度,经济面临走向过热的风险。 去年下半年以来,一系列抑制通货膨胀、防止经济过热的宏观调控政策陆续出台,而且收到明显成效。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监测数据,今年以来,中国宏观经济预警指数除了四、五两个月处于偏热的“黄灯区”外,其他月份都处于“绿灯区”。 7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国际经济不利因素和严重自然灾害没有改变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面,国民经济继续朝着宏观调控预期方向发展。做好下半年经济工作,要把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控制物价过快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把抑制通货膨胀放在突出位置。 目前,市场各方根据国家统计局公布的6月份经济数据的分析,也形成了“中国经济运行正回归到宏观调控所要达到的目标区域中”的共识,中国经济持续发展的基础牢固。 独特优势保证奥运后中国经济持续发展 当前,中国经济仍面临国内国外两方面的诸多问题和不确定因素,但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中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大势没有改变。 首先,投资、消费、出口这“三驾马车”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短期动力依然强劲。 其次,在节能减排等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引导下,中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转型在最近两年出现明显提速,经济运行的质量明显提升。今年前6个月,中国机电产品出口增长25.3%,占同期出口总值的58.8%,比去年同期提高了1.5个百分点。其中,电器及电子产品和机械及设备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超过40%。此外,生产率提高较快的行业如船舶、机械和装备制造业等,出口增速受人民币升值和外围环境恶化的影响不大,仍持续保持着20%多的增速。可以预计,随着中国制造业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机电产品出口占总出口额的比重还将继续提高,这将进一步增强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 第三,中国发展有自己的独特优势:有庞大的国内市场,有稳定的政治环境,劳动力和资金供应总体充裕等等。 这些,都将为奥运会后中国经济运行提供强有力的保证。给你这个吧 要是有问题在来找我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 数学研究性学习方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学习方式,应该贯穿在整个数学教育的所有活动中。那么,如何在高中数学课中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呢? 一、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求知欲是人们思考研究问题的内在动力,学生的求知欲越高,他的主动探索精神越强,就能主动积极进行思维,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可采用引趣、激疑、悬念、讨论等多种途径,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以帮助学生走出思维低谷。在讲授新课时,我们可根据课题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产生悬念,急于要了解问题的结果,而使学生求知欲望大增。在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采用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探索、创新的教学方法,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的活动铺垫了基础。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过程是围绕着一个需要解决的数学问题而展开,经过学生直接参与研究,并最终实现问题解决而结束。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当学生学习一章新的知识、乃至一个新的定理和公式时,对学生来说,就是面临一个新问题。事实上,课本中,不少定理、公式的证明、推导本身就是一节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好材料。比如,三角函数中,正弦、余弦诱导公式的推导;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的研究;直线与抛物线的位置关系;等等。 以某一数学定理或公设为依据,可以设计适当的问题情景,让学生进行探究,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发现一般规律,体验研究的乐趣。 二、在社会实践中渗透研究性学习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中,社会实践是重要的获取信息和研究素材的渠道,学生通过对事物的观察、了解并亲身参与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可以用所学的数学知识予以解决。 研究性学习强调理论与社会、科学和生活实际的联系,特别关注环境问题、现代科技对当代生活的影响以及社会发展密切相关的重大问题。要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亲身参与社会实践性活动。同时研究性学习的设计与实施应为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供条件和可能。 对于高中学生而言,要开展研究性学习,必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具体说来,主要包括有以下几个方面能力: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参加社会活动的能力。例如让学生尝试研究”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调查 “:先让学生制定调查研究专题,从教科书、课外阅读书以及网络中查找有关银行存款利息和利税的内容,由学生自己根据实际需要,分组到建设银行、农业银行、农村信用社、国税、地税等相关部门进行原始数据的搜集,通过对原始数据的分析、整理,建立一个数学模型。在研究过程中,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创新能力得到充分展示,使他们发现研究数学的乐趣,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三、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把握指导的度 研究性学习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同时,也重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在研究性学习实施过程中,教师应把学生作为学习探究和解决问题的主体,并注意转变自己的指导方式。 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性、探索性学习活动,学生在学习中通过亲身实践获取直接经验,养成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进而提高综合素质和能力。作为这一活动的组织者和指导者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既不可以按已有的教学模式包办代替学生的自主学习,也不能放任自流,不闻不问。要达到研究性学习的最终目的,教师的指导必须把握一个度。 由于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从自然、社会和生活中选择和确定专题进行研究,并在研究过程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而社会生产、生活以及学习中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多种多样的。不同类型的问题适宜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解决,换一句话说,不同类型的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模式或者叫研究模式。因此,在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初始阶段,就应该让他们熟悉和掌握尽可能多的研究模式,如我们要让学生熟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和文献资料查阅法是科学研究最基本的方法,同时要让他们知道,什么样的课题适合什么样的方法。在开展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指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组织者、促进者以及合作者,也就是说,教师应以平等身份主动参与学生的课题研究,通过与学生交流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教师应指导学生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教师应作好课题研究的组织协调工作,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树立信心。
数学研究生开题报告
导语:数学是研究数量、结构、变化、空间以及信息等概念的一门学科,从某种角度看属于形式科学的一种。在人类历史发展和社会生活中,数学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学习和研究现代科学技术必不可少的基本工具。下面和我一起来看数学研究生开题报告,希望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高中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
一、选题背景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深刻地认识到,想要一个国家向前不断的迈进,其源源不竭的动力就来源于一种精神,即创新精神。新一轮有关基础教育的课程改革中,我们国家教育部出台了有关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的的深化教育改革的文件,其明确地提出了要符合当今时代的发展要求,注重对学生个性的发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作为其重点内容。
经过十年的实践,对课程的改革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并且为了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国家教育部专家对义务教育阶段各个学科的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新增了创新意识作为关键词,将创新意识的培养作为了现代化教育的基本任务。而研究性学习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的重大突破,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点和热点内容,也是当今国际上比较普遍认同和实施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性精神和实践性能力,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
国外对研究性学习的研究可追溯到苏格拉底,他将教师比喻为“知识的产婆”,并在教育方面做出的重大贡献是提出了要注重启发学生学习与思考的方法。从18世纪起,研究性学习就得到人们的广泛认识。18世纪末到19世纪,法国启蒙学者卢梭提出了要遵循着人类的天性发展。继卢梭之后,著名的教育家裴斯泰洛齐提出了“教育心理化”,他倡导在活动过程当中,要对儿童内在的能力得以培养和发展的同时,还要注重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以及儿童之间的个别差异性;他们的思想都为今天的研究性学习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在20世纪左右,美国的杜威、克伯屈等人在这方面同样进行了研究,影响最大的是美国着名哲学家、教育家杜威,他主张“从做中学”,认为学生仅仅通过教师讲解或者看书所获取的知识都是虚无飘渺的,只有通过“活动”获取的知识才是实实在在的知识、才能真正的促进学生的身心以及未来发展。在20世纪中期,布鲁纳提出了认知发现学习理论。他认为学生非被动的接受知识,而应该主动的去探究知识;施瓦布也提出了“探索研究性学习”,他倡导通过探索研究来进行对所学知识的掌握,从而使得学生探索研究的能力得以发展。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21世纪初,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由教育部正式的开启了,将“研究性学习”融入高中必修课之中,以此,作为我国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从此之后,“研究性学习”成为我国基础教育变革当中一门独树一帜的课程,它掀开了基础性教育的新一页,无可置疑,它已成为我国当前课程变革中最吸引眼球的一项举措。
在高中数学的学习过程中安排了研究性学习课程,不但对于学校构建符合素质教育思想和迫切需要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是一种突破性的改革,而且还可以丰富教学模式,从而使得教师和学生在知识、技能、实践等方面更上一层楼。
具体来讲:
第一,有作用于课程的变革。革新到目前为止,研究性学习已经不言而喻地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课程变革的突出点。作为一门基础学科的数学,它是中小学革新的龙头,所以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对于课程的变革具有重大的意义与价值。
第二,有作用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教育文件提出了要注重对教师由强硬灌输到鼓励、引导等教学方式进行转变。
第三,有作用于学生学习方式的革新。教育出台了有关在课堂中,针对学生死记硬背进行变革的文件,具体内容为不仅要倡导学生自己积极参与、还要培育学生获取未知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等。因此,怎样让学生从被动的学习方式变更为积极主动探索的学习方式,成为教育一线工作者乃至科学家们进行研究性学习研究的重要原因。
三、论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数学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在数学教师或者相关学科教师的指引下,从各类学科以及实践活动中选取并设定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运用类似于数学学科的科学研究方法去积极主动的获取数学知识、并应用数学知识来解决相关问题,使得学生对数学知识把握的同时,体验、了解、学会和应用数学学科所蕴含的研究方法,以及对学生科学精神的培养以及科研能力发展的一种学习方式。
在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过程当中,学生不仅明确地了解了活动的程序,还深深地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所带给人们的奇妙之处,更加关键的是改变了学生学习的传统思维模式,培育了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力、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以及相互协作的团队意识。其活动过程的实施,对于传统的教师模式也提出了一定的挑战,具体来讲,就是教师主要起着指路人的'作用,对学生活动过程中的具体表现给予适时的正确评判,督促学生有效的完成各个阶段的活动任务,从而使学生的主动性得以充分调动。
四、论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由于没有研究性学习的具体教材做支撑,那么,对于一线教师而言,确定研究性学习内容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我们知道类比方法可以引出很多的内容,从中可以启发我们通过研究性学习相关理论的学习,运用类比的方法,从如下两个不同层次进行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探索,分别为从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一;
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和旁切圆半径的不等式分别类比到四面体以获得四面体中新成果为目的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活动作为层次二。
并且层次一从活动的组织与安排、资源的收集、分析与利用以及三角形与四面体已知形式与证法的类比情况等方面都为层次二做了一定的铺垫,而层次二也是对层次一的升华。
具体针对层次一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
第一,让学生从已学过到的有关三角形与四面体的已知知识中选定研究课题;
第二,通过指导教师提供有关研究性学习活动方案的一般步骤作为参考,引导学生完成该课题活动方案的设定;
第三,在本层次中,由于学生可以通过收集、分析信息,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完成该课题的研究,因此具体活动实施根据每组情况在课后完成;
第四,每个小组选取代表针对于小组成员的参与程度、取得的主要成果、得到的新猜想、没有解决的问题等进行相关汇报;
最后,针对每组出现的问题,进行组间与师生间的相互交流,从而完善课题以及深化课题。
针对层次二的第一个课题开展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的研究思路,简要地做如下介绍:第一,由指导教师提供给学生有关三角形内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通过文献的检索与查新,确定到目前为止其对应在四面体中仍没有被研究,从而将其确定为所研究课题的背景;
第二,根据课题背景,帮助学生选定研究课题为三角形角平分线的两个不等式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不等式的推广;
第三,通过师生间的共同分析,从而确定活动的目标与重难点;
第四,将对课题内容感兴趣以及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组成活动兴趣小组来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收集、学习、研讨三角形中不等式的主要5种证法,深刻的领会其证明思路、相关内容与研究方法;
第六,广泛收集并学习四面体中有关的理论知识,为接下来开展研究工作做好充分的准备;
第七,利用类比猜想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形式;
第八,通过指导教师的引导,并利用类比尝试给出四面体中相应不等式的证明过程。
层次二的第二个课题所开展的研究性学习实践探索与本层次第一个课题相类似,所以由学生尝试着独立地去完成,指导教师进行适当的指导。
五、写作提纲
第一章绪论
研究背景
研究目的
研究思路
第二章研究性学习理论的相关概述
研究性学习的相关概念
研究性学习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
数学研究性学习课题的选取
数学研究性学习的实施
类比与数学研究性学习
第三章以三角形到四面体已知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学情与目标分析
学习活动设计
第四章以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获得创新成果
从三角形角平分线到四面体二面角平分面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从三角形旁切圆半径到四面体旁切球半径类比开展研究性学习
第五章结语
研究的基本结论
研究的主要反思
六、目前已经阅读的主要文献
[1]着,单墫译.几何不等式[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77.
[2]陆高原.研究性课题选择的策略[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0(11):20.
[3]沈文选.单形论导引--三角形的高维推广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35.
[4]应俊峰.研究型课程[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1:44.
[5]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改革纲要(试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1-24.
[6]王升.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55-161.
[7]霍益萍.让教师走进研究性学习[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2:4.
[8]李伟明.研究性学习案例集[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42.
[9]匡继昌.常用不等式[M].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4:40-105.
[10]杨路,张景中.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的充分必要条件[J].数学学报,1983,26(2):250-254.
[11]苏化明.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嵌入nE的充分必要条件的一个应用[J].数学杂志,1987(1):10-13.
[12]杨世国.单形的构造定理[J].数学季刊,1991,6(4):102-103.
[13]苏化明.关于单形二面角平分面面积的不等式[J].数学杂志,1992(3):315-318.
[14]苗国.四面体的五“心”重心、外心、内心、旁心、垂心[J].数学通报,1993(9):21-24.
[15]林祖成.关于n维单形的一类不等式[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1994(3):50-56.
[16]王庚,杨世国.预给二面角的单形在nE中的嵌入[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理科版),1994,17(4):11-16.
[17]李永利.关于四面体的两个不等式[J].数学通讯,2001(9):30-31.
[18]王建华.从三角形到四面体-类比与推广思维的一个尝试[J].中学生数学,2002(8):3-4.
[19]杨世国.关于内接单形的一个不等式[J].数学杂志,2003(2):218-220.
[20]陈安宁.关于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J].九江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5):35.
[21]钱旭升.我国研究性学习的研究综述[J].教育探索,2003(8):22.
你想我说——关于高中文科科目的学习其实,我们从刚刚出生时接触的第一门功课就是语文 今天就从语文说起。 其实,高中语文的学习与以往相比,多出了很高的自由度,包括学习方法,学习目的,以及老师的引导方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相比较小学更侧重于“写字”“发音”方面的训练,以及初中文言文的初步认知,高中的语文似乎更倾向于“阅读”“感悟”“写作”。 这是好事。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很明显的感受到了高中语文更倾向于培养学生自主读书能力的教学方向。在现代文的解读方面少了一些教科书式的评说,而是更加人性地探讨事物的正反两面,以及对于作者思想的挖掘;而文言文方面,不再一字一字的解释,而是提出重点虚词,更多的让学生自己体会和解读,更重思想,而不是词句的解释,理解文字只是基础,理解内涵才是本质。以上这些,都是很值得肯定的方面。但是,一贯的教学风格中所出现的不合理处也依然存在。 首先就是理解的单一性。 当我们阅读时,透过文章所感悟联想的与作者想表达的并不一定是一致的,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经历,对每一篇文章的感悟和思维的延续必定是结合自己的生活所产生的。但是,在我们习惯的教育中,其实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思考。即使是所谓的主观题,要学生揣摩的,也往往是出题者的意图而非自己的真实想法。当然,我并不是怀疑出题者对文章的把握,只是我认为学生更多的是需要通过自己的思考去评断一件事或是一种思想。或许他的思想是错误的,是不够正面的,但即使如此,也应该在让他提出的情况下去进行下一步的探讨,或者说去纠正,而不是事先给思想订上框架,让他忘记了用自己而不是别人的头脑去思考。 或许这也是中国学生的创造力与欧美国家相比略微逊色的原因。 我们并不一定要沿着别人的轨迹才能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相反,如果一味跟随别人,当你失去了对方,你就什么都没有了。 当然,目前的高中语文课堂已经越来越多的关心学生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从作文等等各个方面,已经开始逐渐脱离原本“死读书”的模式。尽管只是开始,但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切会越来越好。其次,是英语。 在我的概念里,英语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语言,一种人与人交流的工具。 初高中英语的学习方式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根据调查,中国学生在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训练后,语法,词汇都没有问题,主要问题出现在听力和口语,尤其是口语方面。 也就是说,中国学生的信息输入能力远大于输出能力。 当然,这种情况并不只是表现在英语一个方面,只是英语的表现更加直观。 所以,虽然我们可以在考试中取得优异的成绩,但却没办法真正让英语成为交流的工具,这就是目前中国英语教学的问题所在。毕竟,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在流畅度和反应力上我们的确不可能与英语母语国家的人相提并论,那么,既然知道了这样的差距,不是更应该尽力弥补么。 有一次经历让我印象尤其深刻。 当我进入一家印度餐馆时,突然发现其中并没有中国的服务生,全是印度人,而且没有人会说中文,之后发现进那家店的多数是老外。而令我很庆幸的是,我的那么多好莱坞电影并没有白看。即使印度英语的口音很重,发音几乎是不准的,但我仍然可以听懂大部分的句子,并且可以顺畅的和他们交流,整个晚餐非常愉快,也没有出现夸张的肢体语言。 我的经历告诉我,尽管我没有在考试里得到最高的分数,但我可以真正把英语作为一种语言去使用。并且我也知道,真正学习英语的方式,除了堆积如山的题海,还应该有一个大胆开口的机会。这就是我们的英语课堂所缺少的。最后,是历史和政治的学习。重新安排了内容之后,历史的学习相对之前更加系统和正规。从对于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学习,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丰富我们的知识网络,同时提高我们历史的概念性和整体感。中西方同时期的对比模式也可以让学生在学习历史的基础上学会思考未来。高中历史的学习更加注重从古代看现代和从现代看古代结合起来,更注重学生的思考。 从高中历史的学习中我们可以明显感觉到时代性更加明显。比如将中国古代封建专制制度的一步步建立和西方古代民主制度的发展放在一个单元里进行学习,就有助于我们更好的理解日后各国政治制度的发展方向的差异,以及形成这种差异的历史原因,在方便了我们学习和理解的同时也促进了我们的思考。而另一方面,历史方面同样存在者限制思考的状况,但相对较轻,基本上可以理解为是对思想的匡正。政治的学习目前是经济领域。 相比较初中时比较具有政治性的政治学习,高中政治的学习更贴近生活,也更具有实用价值。如果说初中的政治偏向的是思想,那么高中政治很明显更偏向于现实性更突出的领域,这对我们的生活是有帮助的。我认为,在上述所有科目中,经济生活是相对最具有实用性价值的学科,它可以作为我们生活的基础。尽管有很多理论性的东西,但这些理论总体上还是少于实用性的内容的。所以我认为,政治是与生活结合最好的学科,也是最贴近生活的。尽管很多人都认同“目前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这样的观点,但我始终认为,相对于怎样得高分,更重要的是学会怎样生活。综上,并不仅仅是高中,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的文科学习都始终没有办法跳脱出“你想我说”的枷锁。但令人兴奋的是,我们在尝试,并且取得了一定得突破。 这个枷锁,总有一天会瓦解。 我说的,只是我想的。
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撰写格式与标准
硕士学位研究生论文撰写格式与标准
一、封皮
二、封二 封皮的英文格式(专业学位研究生论文不需要)
三、声明 独创性声明及关于论文使用授权的说明
四、中英文摘要
要求1000字左右,简要说明研究工作的目的、方法、成果、结论,重点说明本论文的成果和新见解。中文摘要除个别英文缩写外,一律用汉字写成,不得出现公式。为了便于检索,还应空一行,列出3-5个关键词,(英文摘要附中文摘要之后)。
五、目录:按章节先后顺序编好页码。
六、主体部分:
1.文献综述(需注明引用参考文献的编号):作为论文的开端,简要说明本人所做的目的、范围、国内外进展情况、前人研究成果、本人的`设想、研究方法等。
2.正文(需注明引用参考文献的编号):是学位论文的核心部分,包括理论分析、数据资料、实验方法及结果、本人的论点、结论等内容,还要附有关图表(表格必须为三线格式)、照片、公式等。文中若有同指导教师或他人共同研究、试验的内容以及引用他人成果或结论的内容,必须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3.参考文献
4.致谢——对协助完成论文研究工作的单位和个人表示感谢。
七、附件——作为论文主体部分的补充,包括:
1.正文内容过分冗长的推导公式;
2.为他人阅读方便所需要辅助数学公式或重复性的图、表;
3.由于过分冗长而不宜在正文中出现的计算机程序清单;
4.作者简介(从大学起的学习经历、在读期间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获省部级及以上奖励、获得专利和发表文章等情况),要求文字简洁。
(一)主题的写法[2]毕业论文只能有一个主题(不能是几块工作拼凑在一起),这个主题要具体到问题的基层(即此问题基本再也无法向更低的层次细分为子问题),而不是问题所属的领域,更不是问题所在的学科,换言之,研究的主题切忌过大。因为涉及的问题范围太广,很难在一本硕士学位论文中完全研究透彻。通常,硕士学位论文应针对某学科领域中的一个具体问题展开深入的研究,并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二)题目的写法毕业论文题目应简明扼要地反映论文工作的主要内容,切忌笼统。由于别人要通过你论文题目中的关键词来检索你的论文,所以用语精确是非常重要的。论文题目应该是对研究对象的精确具体的描述,这种描述一般要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研究结论,因此,我们的论文题目不仅应告诉读者这本论文研究了什么问题,更要告诉读者这个研究得出的结论。(三)摘要的写法毕业论文的摘要,是对论文研究内容的高度概括,其他人会根据摘要检索一篇硕士学位论文,因此摘要应包括:对问题及研究目的的描述、对使用的方法和研究过程进行的简要介绍、对研究结论的简要概括等内容。摘要应具有独立性、自明性,应是一篇完整的论文。(四)引言的写法一篇毕业论文的引言,大致包含如下几个部分:1、问题的提出;2、选题背景及意义;3、文献综述;4、研究方法;5、论文结构安排。问题的提出:讲清所研究的问题“是什么”.选题背景及意义:讲清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来研究,即阐述该研究对学科发展的贡献、对国计民生的理论与现实意义等。文献综述:对本研究主题范围内的文献进行详尽的综合述评,“述”的同时一定要有“评”,指出现有研究成果的不足,讲出自己的改进思路。研究方法:讲清论文所使用的科学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安排:介绍本论文的写作结构安排。“第2章,第3章,……,结论前的一章”的写法是论文作者的研究内容,不能将他人研究成果不加区分地掺和进来。已经在引言的文献综述部分讲过的内容,这里不需要再重复。(五)结论的写法结论是对论文主要研究结果、论点的提炼与概括,应准确、简明,完整,有条理,使人看后就能全面了解论文的意义、目的和工作内容。主要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及所取得的研究成果在本学术领域中的地位、作用和意义。同时,要严格区分自己取得的成果与导师及他人的科研工作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