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职业素养论文1500字

发布时间:

职业素养论文1500字

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于:1、动力不足,缺乏恒心。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2、缺乏奉献精神。在父母身边生活惯了的学生们,容易形成“小皇帝”脾气,因而养成了只讲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必定导致成年后的敬业精神匮乏、社会诚信形象不佳的情形。背离了职业人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3、缺乏正确开展社会交往的能力。有的学生霸气十足,举止不雅,破坏公共秩序、语言粗俗,容易被宿舍排斥;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往,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4、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素质不高,实干能力欠缺,被动应付现象突出,主动参与能力较差,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5、身体、心理上的问题。许多学生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瘦弱,近视眼较多,有许多学生体育成绩一般或勉强过关,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全面培养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1. 思想道德素质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单位选人重才更重德, 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成了首选目标。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等方面。(1) 较高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不仅表现在政治立场、观念方面的远见和洞察力,还表现为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敏锐性,对国家宏观政策的预测把握能力及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2) 事业心和责任感。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的要求上强调要有事业心、责任感,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希望并要求毕业生把选择的工作当作长期追求、投入的事业,要与单位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职业和临时落脚点。惟有敬业的大学生才能积极进取、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 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这是创业者应有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坎坷,这就需要毕业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干才,能踏踏实实工作,有吃苦精神,而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2. 科学文化素质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今天,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1) 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愈来愈多,对知识技能共性的要求愈来愈多,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性强。(2) 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要做到围绕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形成知识系统。(3) 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4) 要有创新能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更是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当前,在社会就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学生一味地指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位置已不太现实,社会迫切需要有一大批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学识自主创业,也为他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位置。有不少大学已开始意识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科技创业。3. 身体、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人们普遍认为德、才、学、识、体是人才的内在因素,而体是最基本的东西,是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同时,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物质生活的悬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等,无不冲击青年学生的心灵,引起了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这都影响了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不利于就业求职。因而大学生必须加强心性修养,提高心理素质,要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里所说的专业基础是全面的,全面的专业基础应是指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结构,才能透彻地研究高深学问,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质。精神是素质的内在本质。大学生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须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没有政治和道德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会和人所处的群体不能容许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坚定的政治目标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是精神的最高形式。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素质高必能力强,在一定意义上讲,能力是衡量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才能与从事的活动的关系表现在,如果人的才能与活动要求相符,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事某种活动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反之,才疏学浅、能力较差的人,做事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吸收,但决不是知识的堆砌,而在于知识的运用。大学生在培养自身综合素质过程中可以从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入手:(1) 充分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在内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2) 完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步入社会,能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一样,正确、有效在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3) 初具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大学生必须能从全局的角度加以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千头万绪、具体繁杂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4) 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良好的决断能力可以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5)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划能力。大学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缀,既忍让又不失原则,沉着冷静、灵活应变地处理问题;适应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求大学生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甚至同流合污。适应要同发展结合起来,要同改造联系起来;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策划能力要求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抓住有利时机,把握有效空间,筹办和开展形式各异的介绍宣传和业务活动,使工作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6) 锻炼自控能力。遇到不顺的事能否压下心头的怒气,冷静处理,是对大学生素质高低的一种考验, 避免因小事而引起大错,导致工作的失误。素质发展的创新性要求,是当代人才素质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核心要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立足于现实的必备素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预测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张扬,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人素质。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在整个大学期间,按高要求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择业竞争中的强手。 谢谢采纳!!!!

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现代企业选择人才优先选拔录用的不只是看学生拥有的证书,他们更看重的是其个人基本职业技能、职业基本素养及职业精神三大方面。

关键词:

职业素养;弘扬工匠精神

一、当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态

互联网时代冲击着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中职生在学习目标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学生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机的使用与娱乐消遣中,无视个人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实现,缺乏对职业意识和素养的认识,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不够全面,学生对职业生涯无所规划,职业素养没有任何的概念,进入企业后是很被动的,时间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等能力都缺乏,提升空间小,个人的价值观得不到实现。

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迫切性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态,我们迫切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因为它对学生的终身就业都受益,与我们的企业长足发展息息相关.

(一)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及岗位竞争力

当今社会分工不断细致化、专业化,社会对各类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各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也就更加规范要求,大多数企业招聘员工的首要标准是要求对方能够融于企业文化,与团队氛围相融洽,这样的员工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并能立足与企业共同发展。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传统的职业教育学生方式主要侧重于“工具性”操作技能培养,对学生是单工种培养的短期教育,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落实在毕业后立即找到工作;而当今社会,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职业环境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中,只凭借一种技能的毕业生虽然能够上岗工作;但随着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自身不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很可能遭淘汰再就业也很难。因此,要适应多变的职业环境,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多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氛围,多渠道增强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创新的自信来源于自身出色的职业素养。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就业顶岗型”教育,更是一种“持续发展型”教育,既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内涵,又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培养,更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自身价值实现的客观要求。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职学生毕业后很快进入社会成为企业人,如何让学生很好的适应企业需求,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在校期间学校的文化氛围不仅仅停留在学校知识和技能层面,还应具备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让企业文化迈进职业学校的校园,培养中职生良好的企业文化素养,已成为学校大力推进就业导向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校园处处彰显企业文化氛围,熏陶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

从学校到企业,很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问题,从生活环境到工作氛围,从人际关系到事业追求,无不困扰着他们,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职生在职业能力和素养等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有待加强。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企业发展目标、价值观、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对企业员工有感染力和凝聚力,能把企业成员的兴趣、目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智慧集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都是有共同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接轨、融合,学校需根据办学特设和企业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布置,着力营造浓郁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是职校改革创新点,可以从如下做一些校园文化的布置。

1.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在教学环境的布置上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强化企业文化所必须的.职业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渲染,使学生提前接触到与以后自己实际工作岗位相似的职业环境和育人环境,用优秀企业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常态化的影响学生,打造独特的未来职场氛围,实现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

2.建设高仿真实验实训室,营造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类似的实习环境。职校在物质层面中突出了“职”的特点,形成以职业为核心,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物质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职业性”的校园文化。

中职校培养的学生竞争力体现在实践动手能力上,中职校可按企业真实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建立与企业生产车间基本相似的实验实训场所,实习环节的设计与企业工艺流程相接轨,尽可能将实训场所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融教学、实训、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理实一体化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训实验等多种功能,营造出浓郁的企业工作氛围。

(二)班级宣传栏处处体现职业人的形象,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形成

学校积极借鉴企业管理文化经验,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校纪校规等进行适当变革。实施各班级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等举措,定期举办企业技能大赛,模拟岗位练兵,技术展示,把企业的日报、周报、月报等宣传方式借鉴到班级信息管理之中,通过模拟企业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未来企业适应能力;还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常用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班干管理制度,引入“竞争、职责细分”等企业常用的手段,理顺班干部的职责和义务,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平时的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宣传手段可以定期的开展评比,通过企业家进学校,企业工人进班级,设身处地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培训,让整个班级洋溢着企业的管理风气。

(三)学生定期做职业素养的培训与评比,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每位学生都是社会的个体,都是将来企业的一份子,为企业做贡献的大小,每位员工的职业素养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实践参加职业素养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体现校企合作,在学校实训工厂时把自己包装成企业人,统一穿工作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上岗等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在校生很好了解企业文化的有效形式,组织学生分批到企业学习、岗位实践,让学生在现实社会实践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的精髓,形成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通过实践、思考、总结等多种途径的评比,真正让学生了解企业,让学生体会真正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的教化力量是非常现实强大的,这种实践活动可能要比课堂的思想政治课效果好得多,可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摘要:

在焊接专业夫人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我就从实训教学的环境构造、教学过程的细节问题、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学模式的使用等多个方面来研究怎样进行实训教学,使得职业素养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

关键词:

实训教学;职业素养;中职生职业

焊接专业教育中的实训教学,也是一种技能的锻炼,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所以,要对实训教学环境和教学步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1研究职业素养,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假如把一个工作人员的所有表现看成一座冰山,能被人所看到的部分只有八分之一,而这八分之一就是指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知识、技能和行动,也就是工作人员显现在外部的素养表现。其中潜在的素养达到了7%,也就是指一个人的职业准则和职业状态。显现在外部的素养主要包括:知识、水平、社会交际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隐藏的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状态,是潜藏在员工内部的道德素养。平衡隐藏素养的高低,主要看重的是职业道德和工作状态。职业道德包含了:诚实信用、兢兢业业、遵纪守法、团结互助、注重保密、掌握整体。工作状态主要有:服从安排、积极热情、踏实肯干、尽职尽责、不断学习等。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怎样把素养更好地融合到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去。

2完善实训构造,顺应市场安排

职场的要求就是培训的主要目的,健全实训构造,让学生在其中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学到知识、认识到素质的重要性。所以,我主要把焊接实训的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并在各个部分中安排不同的任务。

第一,安全意识:焊接实习训练前进行排队,在队伍排整齐后,实训老师讲解相关的安全知识,并且每天坚持,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们的安全防范观念。

第二,秩序进场;进行焊接安全教育,进入实习场的时候,要排队进场,保持队伍整齐,进入实习场后要保持安静。这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公共场合不进行个人主义。

第三,实际操作;在进入实习场后进行训练项目操作,这个环节不能太快,也不能落后整体水平,更不能只讲求速度,从而造成焊接设备出现问题。这就告诉大家要注重速度和质量的融合。

第四,进行焊接设备检测;要保证其安全,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其先后顺序,要有秩序;注意检查好设备是否有安全隐患。

第五,生产综合;要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整理。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的试件焊接的怎么样,外观有什么问题,有哪些焊接缺陷,如何避免这些焊接缺陷的产生,这样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有不断的总结和整理,才可以获得长足的进步,要培养及时总结的好习惯。第六,按秩序进场;大家服从老师的安排,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值日卫生,其中有垃圾的划分、桌面的整洁、黑板的清理、工位的清扫等。垃圾分类主要是焊接废料和普通垃圾进行划分,并进行回收,建立环保观念。

3构建教学环境,感受职工角色

教学环境主要是老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当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其中的内容,并且传播知识,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江苏省江阴市华资中等专业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训教学,就和一些企业进行融合,以便更好地渗透职业素养,建立实际的企业生产环境。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和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实际环境,实际操作。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就要经常去企业进行学习,在实际环境中感受职工的角色,体会其中的责任观念和职业素养,还要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使自己成为最受市场欢迎的人才。使用影像机械,进行现场处理。可以拍摄一些企业的实际录像,根据录像的回放,再次进行观摩学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企业生产环境,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职业素养。转变师生关系,表现其任务的职业化、真实化。职业化和真实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和工人相互融合,老师和师傅相融合,产品和作品相融合。老师也被称为“师傅”,学生也可以看作“工人”,学生就是不断生产的过程。比如,“江阴精细化工机械公司的管理人员要求我们,在两个小时之内检查出并修补好损坏的电路板,我就是你们的师傅李xx……”在最后还可以进行“生产总结”,对于表现较好的人提出表扬。利用工人的角色进行研究,不但增加了其成就感,还加强了人们的责任观念和职业素养。

4项目促进教学,全面加强人才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利用项目来推动教学的发展,把实践项目更好地融合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播知识的时候要和实践项目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制作,更好的运用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并且融入其中;利用项目的制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它,这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值得使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胜奇.职业院校教学中手工电弧焊综合焊接水平的提高[J].飞(素质教育版),2013,(3):19-20

[2]刘生云.中职学校焊接专业学生手工电弧焊综合焊接水平提高的方法[J].东方青年教师,2013,(21):118-118

职业素养的养成论文1500字

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于:1、动力不足,缺乏恒心。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2、缺乏奉献精神。在父母身边生活惯了的学生们,容易形成“小皇帝”脾气,因而养成了只讲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必定导致成年后的敬业精神匮乏、社会诚信形象不佳的情形。背离了职业人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3、缺乏正确开展社会交往的能力。有的学生霸气十足,举止不雅,破坏公共秩序、语言粗俗,容易被宿舍排斥;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往,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4、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素质不高,实干能力欠缺,被动应付现象突出,主动参与能力较差,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5、身体、心理上的问题。许多学生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瘦弱,近视眼较多,有许多学生体育成绩一般或勉强过关,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全面培养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1. 思想道德素质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单位选人重才更重德, 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成了首选目标。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等方面。(1) 较高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不仅表现在政治立场、观念方面的远见和洞察力,还表现为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敏锐性,对国家宏观政策的预测把握能力及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2) 事业心和责任感。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的要求上强调要有事业心、责任感,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希望并要求毕业生把选择的工作当作长期追求、投入的事业,要与单位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职业和临时落脚点。惟有敬业的大学生才能积极进取、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 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这是创业者应有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坎坷,这就需要毕业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干才,能踏踏实实工作,有吃苦精神,而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2. 科学文化素质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今天,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1) 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愈来愈多,对知识技能共性的要求愈来愈多,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性强。(2) 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要做到围绕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形成知识系统。(3) 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4) 要有创新能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更是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当前,在社会就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学生一味地指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位置已不太现实,社会迫切需要有一大批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学识自主创业,也为他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位置。有不少大学已开始意识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科技创业。3. 身体、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人们普遍认为德、才、学、识、体是人才的内在因素,而体是最基本的东西,是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同时,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物质生活的悬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等,无不冲击青年学生的心灵,引起了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这都影响了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不利于就业求职。因而大学生必须加强心性修养,提高心理素质,要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里所说的专业基础是全面的,全面的专业基础应是指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结构,才能透彻地研究高深学问,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质。精神是素质的内在本质。大学生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须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没有政治和道德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会和人所处的群体不能容许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坚定的政治目标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是精神的最高形式。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素质高必能力强,在一定意义上讲,能力是衡量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才能与从事的活动的关系表现在,如果人的才能与活动要求相符,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事某种活动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反之,才疏学浅、能力较差的人,做事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吸收,但决不是知识的堆砌,而在于知识的运用。大学生在培养自身综合素质过程中可以从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入手:(1) 充分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在内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2) 完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步入社会,能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一样,正确、有效在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3) 初具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大学生必须能从全局的角度加以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千头万绪、具体繁杂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4) 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良好的决断能力可以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5)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划能力。大学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缀,既忍让又不失原则,沉着冷静、灵活应变地处理问题;适应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求大学生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甚至同流合污。适应要同发展结合起来,要同改造联系起来;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策划能力要求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抓住有利时机,把握有效空间,筹办和开展形式各异的介绍宣传和业务活动,使工作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6) 锻炼自控能力。遇到不顺的事能否压下心头的怒气,冷静处理,是对大学生素质高低的一种考验, 避免因小事而引起大错,导致工作的失误。素质发展的创新性要求,是当代人才素质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核心要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立足于现实的必备素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预测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张扬,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人素质。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在整个大学期间,按高要求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择业竞争中的强手。 谢谢采纳!!!!

自身的职业素养不仅仅关乎公司的利益更关乎到自身的价值哦,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让自己的有更大的利用价值呢?1/7乐观的心态,凡是都要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不要把不好的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即便是眼前有再大的困难,也要把拳头放在胸前说困难再大也打不过这个拳头。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才能体现自己更大的价值。2/7学习的心态,之前我也说过,活到老学到老,这个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不论我们做什么工作都要有一个学习之心,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3/7诚信的心态,对公司对别人都要有一颗诚实守信的心态,这个是良好的职业素养必备条件之一哦。只有拥有一颗诚信的心态,我们才可以把公司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那么工作就会完成的更好、更棒哦!4/7负责的心态,遇到事情不要急于表态说什么道什么,一定要有一个虔诚负责的心态。凡是都有它的因果,该负责的时候一定不要东推西让,这样就没有一点职业素养哦。5/7积极进取的心态,这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哦,凡是讲究公平竞争,积极进取,努力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成长,经历更多的事情,让自身的职业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6/7乐于适应的心态,到了一个新的办公环境,一定要乐于适应这种外观的环境,让自己保持一种职业素养的心态,从而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大职业的环境当中去。7/7职业化心态,这点是必须具备的哦,只有自己拥有一颗职业化的心态,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够得到提升哦,给自己制定有条理的职业规划,让自身的职业素养也跟着职业规划不断提升。

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

当代,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学术研究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下面是我整理的中职生职业素养的培养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摘要:

现代企业选择人才优先选拔录用的不只是看学生拥有的证书,他们更看重的是其个人基本职业技能、职业基本素养及职业精神三大方面。

关键词:

职业素养;弘扬工匠精神

一、当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态

互联网时代冲击着学生对价值观的认识,中职生在学习目标上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学生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手机的使用与娱乐消遣中,无视个人人生价值观的培养与实现,缺乏对职业意识和素养的认识,学生对职业道德认识不够全面,学生对职业生涯无所规划,职业素养没有任何的概念,进入企业后是很被动的,时间意识、敬业精神、团队合作等能力都缺乏,提升空间小,个人的价值观得不到实现。

二、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迫切性

针对目前中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态,我们迫切需要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因为它对学生的终身就业都受益,与我们的企业长足发展息息相关.

(一)有效提升学生的就业及岗位竞争力

当今社会分工不断细致化、专业化,社会对各类职业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随着社会竞争机制的不断完善,各行业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因而企业对员工职业素质的要求也就更加规范要求,大多数企业招聘员工的首要标准是要求对方能够融于企业文化,与团队氛围相融洽,这样的员工能更好、更快地适应企业的环境,并能立足与企业共同发展。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职业变化的适应能力

传统的职业教育学生方式主要侧重于“工具性”操作技能培养,对学生是单工种培养的短期教育,其培养目标主要是落实在毕业后立即找到工作;而当今社会,随着科技与经济的高速发展,职业环境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发展与变化中,只凭借一种技能的毕业生虽然能够上岗工作;但随着企业生产环境的变化,自身不具备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很可能遭淘汰再就业也很难。因此,要适应多变的职业环境,自身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多了解不同企业的文化氛围,多渠道增强自己的职业适应性。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创业创新的自信来源于自身出色的职业素养。创新与创业教育是“就业顶岗型”教育,更是一种“持续发展型”教育,既体现职业教育的发展内涵,又突出教育创新和对学生实际能力持续性发展的培养,更是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设计与自身价值实现的客观要求。

三、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中职学生毕业后很快进入社会成为企业人,如何让学生很好的适应企业需求,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在校期间学校的文化氛围不仅仅停留在学校知识和技能层面,还应具备一定的企业文化氛围,让企业文化迈进职业学校的校园,培养中职生良好的企业文化素养,已成为学校大力推进就业导向教育的重要举措。

(一)校园处处彰显企业文化氛围,熏陶学生的职业素养形成

从学校到企业,很多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出现了很多不适应的问题,从生活环境到工作氛围,从人际关系到事业追求,无不困扰着他们,也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率。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职生在职业能力和素养等职业能力方面的培养有待加强。

企业文化一般指企业中长期形成的企业发展目标、价值观、工作作风、生活习惯和行为规范的总称,对企业员工有感染力和凝聚力,能把企业成员的兴趣、目的、需求以及由此产生的行为统一起来,是企业长期文化建设的智慧集晶。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很大程度上都是有共同点,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接轨、融合,学校需根据办学特设和企业特点加强校园文化布置,着力营造浓郁的校园企业文化氛围是职校改革创新点,可以从如下做一些校园文化的布置。

1.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在教学环境的布置上体现职业教育的特色。在校园环境的布置上,引入企业文化元素,强化企业文化所必须的.职业环境的布置和氛围的渲染,使学生提前接触到与以后自己实际工作岗位相似的职业环境和育人环境,用优秀企业的文化氛围对学生进行熏陶、感染,常态化的影响学生,打造独特的未来职场氛围,实现校园文化的辐射功能。

2.建设高仿真实验实训室,营造与企业生产过程相类似的实习环境。职校在物质层面中突出了“职”的特点,形成以职业为核心,实验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的物质文化建设,强化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培养的“职业性”的校园文化。

中职校培养的学生竞争力体现在实践动手能力上,中职校可按企业真实管理模式组织实训,建立与企业生产车间基本相似的实验实训场所,实习环节的设计与企业工艺流程相接轨,尽可能将实训场所环境设计为“教学工厂”模式;建立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融教学、实训、技术服务与生产为一体,使理实一体化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训实验等多种功能,营造出浓郁的企业工作氛围。

(二)班级宣传栏处处体现职业人的形象,促进学生职业素养形成

学校积极借鉴企业管理文化经验,对学生的管理制度、奖惩制度、校纪校规等进行适当变革。实施各班级以企业的名称命名等举措,定期举办企业技能大赛,模拟岗位练兵,技术展示,把企业的日报、周报、月报等宣传方式借鉴到班级信息管理之中,通过模拟企业工作制度,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未来企业适应能力;还可以在班级管理中引入企业常用的“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模式;改革创新班干管理制度,引入“竞争、职责细分”等企业常用的手段,理顺班干部的职责和义务,激发其工作热情,提高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平时的黑板报、主题班会等宣传手段可以定期的开展评比,通过企业家进学校,企业工人进班级,设身处地为学生的职业素养做培训,让整个班级洋溢着企业的管理风气。

(三)学生定期做职业素养的培训与评比,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每位学生都是社会的个体,都是将来企业的一份子,为企业做贡献的大小,每位员工的职业素养对企业的长足发展更是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学生在校期间利用假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利用课余实践参加职业素养培训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体现校企合作,在学校实训工厂时把自己包装成企业人,统一穿工作服,带上工具包,凭胸卡上岗等营造一个完整的企业文化氛围。

社会实践活动是让在校生很好了解企业文化的有效形式,组织学生分批到企业学习、岗位实践,让学生在现实社会实践过程中感受企业文化的精髓,形成学生正确的职业道德。通过实践、思考、总结等多种途径的评比,真正让学生了解企业,让学生体会真正的职业素养,企业文化的教化力量是非常现实强大的,这种实践活动可能要比课堂的思想政治课效果好得多,可大大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摘要:

在焊接专业夫人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素养是十分必要的,这样不但能够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下面我就从实训教学的环境构造、教学过程的细节问题、教学情境的构建、教学模式的使用等多个方面来研究怎样进行实训教学,使得职业素养能够更好地融入其中。

关键词:

实训教学;职业素养;中职生职业

焊接专业教育中的实训教学,也是一种技能的锻炼,主要是对学生的职业素养进行全面的培养。所以,要对实训教学环境和教学步骤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为社会培养更多的综合性人才。

1研究职业素养,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假如把一个工作人员的所有表现看成一座冰山,能被人所看到的部分只有八分之一,而这八分之一就是指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知识、技能和行动,也就是工作人员显现在外部的素养表现。其中潜在的素养达到了7%,也就是指一个人的职业准则和职业状态。显现在外部的素养主要包括:知识、水平、社会交际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隐藏的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状态,是潜藏在员工内部的道德素养。平衡隐藏素养的高低,主要看重的是职业道德和工作状态。职业道德包含了:诚实信用、兢兢业业、遵纪守法、团结互助、注重保密、掌握整体。工作状态主要有:服从安排、积极热情、踏实肯干、尽职尽责、不断学习等。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怎样把素养更好地融合到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去。

2完善实训构造,顺应市场安排

职场的要求就是培训的主要目的,健全实训构造,让学生在其中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学到知识、认识到素质的重要性。所以,我主要把焊接实训的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并在各个部分中安排不同的任务。

第一,安全意识:焊接实习训练前进行排队,在队伍排整齐后,实训老师讲解相关的安全知识,并且每天坚持,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们的安全防范观念。

第二,秩序进场;进行焊接安全教育,进入实习场的时候,要排队进场,保持队伍整齐,进入实习场后要保持安静。这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公共场合不进行个人主义。

第三,实际操作;在进入实习场后进行训练项目操作,这个环节不能太快,也不能落后整体水平,更不能只讲求速度,从而造成焊接设备出现问题。这就告诉大家要注重速度和质量的融合。

第四,进行焊接设备检测;要保证其安全,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其先后顺序,要有秩序;注意检查好设备是否有安全隐患。

第五,生产综合;要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整理。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的试件焊接的怎么样,外观有什么问题,有哪些焊接缺陷,如何避免这些焊接缺陷的产生,这样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有不断的总结和整理,才可以获得长足的进步,要培养及时总结的好习惯。第六,按秩序进场;大家服从老师的安排,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值日卫生,其中有垃圾的划分、桌面的整洁、黑板的清理、工位的清扫等。垃圾分类主要是焊接废料和普通垃圾进行划分,并进行回收,建立环保观念。

3构建教学环境,感受职工角色

教学环境主要是老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当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其中的内容,并且传播知识,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江苏省江阴市华资中等专业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训教学,就和一些企业进行融合,以便更好地渗透职业素养,建立实际的企业生产环境。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和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实际环境,实际操作。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就要经常去企业进行学习,在实际环境中感受职工的角色,体会其中的责任观念和职业素养,还要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使自己成为最受市场欢迎的人才。使用影像机械,进行现场处理。可以拍摄一些企业的实际录像,根据录像的回放,再次进行观摩学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企业生产环境,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职业素养。转变师生关系,表现其任务的职业化、真实化。职业化和真实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和工人相互融合,老师和师傅相融合,产品和作品相融合。老师也被称为“师傅”,学生也可以看作“工人”,学生就是不断生产的过程。比如,“江阴精细化工机械公司的管理人员要求我们,在两个小时之内检查出并修补好损坏的电路板,我就是你们的师傅李xx……”在最后还可以进行“生产总结”,对于表现较好的人提出表扬。利用工人的角色进行研究,不但增加了其成就感,还加强了人们的责任观念和职业素养。

4项目促进教学,全面加强人才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利用项目来推动教学的发展,把实践项目更好地融合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播知识的时候要和实践项目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制作,更好的运用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并且融入其中;利用项目的制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它,这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值得使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王胜奇.职业院校教学中手工电弧焊综合焊接水平的提高[J].飞(素质教育版),2013,(3):19-20

[2]刘生云.中职学校焊接专业学生手工电弧焊综合焊接水平提高的方法[J].东方青年教师,2013,(21):118-118

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体现在很多细小的方面。比如平时走路是否遵守交通规则,文档材料是否规整,是否注意保护环境卫生,等等。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的相关内容。如何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善于表现自己在职场中,默默无闻是一种缺乏竞争力的表现,而那些善于表现自已的员工,却能够获得更多的自我展示机会。那些善于表现自己的员工是最具竞争力的员工,他们往往能够迅速脱颖而出。善于表现的人才有竞争力;把握一切能够表现自己的机会;善于表现而非刻意表现低调做人,高调做事工作中,学会低调做人,你将一次比一次稳健;善于高调做事,你将一次比一次优秀。在“低调做人”中修炼自己,在“高调做事”中展示自己,这种恰到好处的低调与高调,可以说是一种进可攻、退可守,看似平淡,实则高深的处世谋略。低调做人,赢得好人缘;做事要适当高调;将军必起于卒任。设立工作目标,按计划执行在工作中,首先应该明确地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然后再去致力追求。一个人如果没有明确的目标,就像船没有罗盘一样。每一份富有成效的工作,都需要明确的目标去指引。缺乏明确目标的人,其工作必将庸庸碌碌。坚定而明确的目标是专注工作的一个重要原则。目标是一道分水岭;工作前先把目标设定好;确立有效的工作目标;目标多了等于没有目标。职业标准。比如: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 遵守规章制度等等这类都属于职业标准类。养成良好的职业标准,是提高职业素养最基本的要求。职业道德。比如:同行业公平竞争 不恶意损害客户利益 把企业利益放在第一位等等。职业道德也关乎一个人的人品问题,目前的很多用人单位都将忠诚放在第一位,对于一个道德品质较好而技能较差的员工,我们可以重点加强后天的培养,相反,对于技能再高但道德品质较差的员工,往往都是被淘汰。所以说“忠诚大于技能”,足以说明职业道德的主要性。职业形象,职业形象就是自身的着装,发型,状态等等向客户展示的一种外表形象。比如:我们上班要穿工装 微笑 等等,一个好的职业形象能向客户传达一种正面的信息,特别是销售行业有句话“先将自己推销给客户”中就包含了职业形象的重要性。职业心态。比如面对一个客户的投诉,我们的工作人员没有与客户针锋相对,或者是大吵大闹,而是能心平气和,带着微笑耐心的与客户沟通,最终解决了客户的问题。这种不卑不亢,耐心和不烦躁的心态就是 一种良好的职业心态。职业技能也就是所谓的工作能力与专业水平。。职业技能也是自身价值的一个重要体现,而且也需要通过后天的不断学习与实践来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职业技能更是创造价值和推动企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我们在具体工作中,一定要做好既要学习理论,又要有实际操作能力,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是非常重要的,要做到工作扎实务实,勤奋创新,将理论和实践完美结合。培养自身的敬业精神职业素养,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爱岗敬业,做任何工作都离不开这种敬业精神,对待工作,对待事业,就应该像对待自己的事情一样,全身心投入,让事业蒸蒸日上。乐于付出讲究奉献作为当代大学生,一定要注重提升职业素养,那么,从实际中就是要多讲付出,多讲如何做贡献,从内心里有一种积极向上的正能量,这样才能让自己在工作中获得认可。

职业核心素养论文1500字

作为专业技术岗位,教师有着鲜明的职业特点,一位称职的教师需要具备基本的职业素养,当下,核心素养就成为了教育界最为热门的词语。核心素养是指最关键的素养,没有它很难出类拔萃。当然,只有它也难臻于完美。故核心素养要充分发挥作用则必定要建立在具备一定的基本素养或基础素养之上。

在一个日趋专业化的社会,教师发展的方向性体现在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上。教师不仅应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学科知识、教育教学能力,还要成为研究者,对自己的工作具有反思态度和积极探索的能力; 教师还应是一个成功的教育合作者,善于和学生、同事、领导、社区、家庭沟通与联系; 教师还应是学校管理的积极参与者。

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必然要求教师具备教育的核心素养。师德才是教师的灵魂,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教师的第一专业是师道,而师道的核心是爱。优秀教师的核心素养是爱,是挚爱。那么教师的核心素养又是什么呢?

首先,与教育实践的密切联系是教师发展的基本手段,而教育教学实践的变化,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的健康成长则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目的。实践是教师发展的基础和生命。同时,创新是发展的应有之义。但发展所含创新之义是在实践超越中拥有的。教师作为教育实践的主体在教育世界所怀抱的理想、付诸的行动、伴随的焦虑、在实践中不断对教育世界的追问,这些都是教育哲学所应关照之事。而教师在实践中对教育意义的主动探求,会推动提升中小学教师的教育责任感和理论思维能力,使教师对教育、学校乃至自身的存在与发展有更深入的理解。而这种不断加深的理解就是教师工作创新、教师获得发展的首要条件。

其次,研究态度与能力是一个人创造力的集中显现,是一个人主体性的能动体现,是人的发展的基本手段。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师职能的深刻变化,没有反思的教学,缺少研究的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未来的要求了。同样,离开实践的研究也无法回应时代的挑战。所以,专业研究者回归实践,研究回归中小学教师已成为历史的必然。

最后,教师专业精神是教师在信念、追求上充分表现出的风范和活力,是教师专业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服务性、专业性、长期性、创新性、自律性多方面特质,在促进教师个人的成长、确保教师专业价值和功能发挥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和意义。教师专业精神培养必须贯穿于专业成长的各个阶段,贯穿于专业素质发展的各个方面,贯穿于专业环境建设的各项工作中。

21世纪的教师,要有对人类的热爱和博大的胸怀,对学生成长的关怀和敬业奉献的崇高精神,复合的知识结构,富有时代精神的教育能力和研究能力,在实践中凝聚成的教育智慧。让我们在学习型组织中去学习、实践、反思、创新,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化老师。

我认为教师有爱心是师德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责任,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同时思想品质,学识,能力要不断提高。

我们在教学中,必然会产生师生关系,不同的师生关系往往在教学中出现不同结果,师生关系的建立必须是“民主型”的,因为民主的师生关系中,由于师生间的沟通,关系比较和谐,学生的情绪就会轻松愉快,有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在学习目标的指导下,主动积极的去学习,大大地提高学习效果。反之,若师生关系是“专制型”。教师不考虑学生的心情,对学生说“一”不“二”。特别的歧视差生,这样让学生始终是一种烦躁、恐惧的心情,那么教学效果就会大大下降。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很多问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好心的误解,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

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我国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至关重要,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大多数教师政治立场坚定,但也有少数教师腐败堕落,甚至误人子弟,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新型人才.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生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于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需知识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的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希望它能管用一生。当今社会,科学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知识不断地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新时代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由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

二十一世纪呼唤着高素质,多层次的人才培养,多层次人才培养呼唤着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也呼唤着高尚的师德修养。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育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基石。”这是我国对新时代教师的战略定位。什么样的老师才能培养出具备核心素养的学生?我觉得,中学教师也要具备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核心素养,才能真正完成“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真正让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落地。经过思考,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

荀子说“规矩诚设矣,则不可欺以方圆; 君子审於礼,则不可欺以诈伪。”作为教师,必须要有规矩意识。

1.不断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知识。现代教育是开放性教育,更是法制化教育。广大教师作为依法执教的主体,必须不断学习教育法律法规知识,不断提高自身法律意识,做到依法施教,依法育人,并把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意识贯穿到教育教学中。

2.坚持完善和提升自身道德修养。道德是一个人最后的底线。作为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以德育德,做好学生的良师益友。教师要增强规矩意识,不断提高自身道德底线和道德修养,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做好学生健康成长道路上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子曰:仁者,爱人也。只有具备了仁爱之心的教师,才能产生教书育人的核心动力。

1.做一名始终保持温暖的教师。教育是一个缓慢而优雅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一个始终保持温暖的教师总是在润物细无声中给学生以方向、知识和力量,以宽容的心态面对孩子成长过程中的不足和个体的差异,只有始终保持温暖的教师,才能理解学生的需求,才能让学生感受到有温度的教育。

2.尊重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随着科技、社会的不断进步,“弟子不必不如师”的情况不断出现,所以,教师应该将自己放在与学生平等的地位上,同时,要做到不以单纯优劣来评价学生,平等对待每一位,不断地用各种方式挖掘学生的潜力,信任、尊重学生,才能得到学生的良性反馈。

雨果认为,沉思就是劳动,思考就是行动。教师必须不断审视和分析自己的教育教学活动,才能有的放矢。

1.善于从经验中不断吸取教训。教师要自觉在教前、教中、教后严谨地审视自身的教育行为,对这些教育行为以及观念进行积极、持续、周密、深入、自我调节性的思考,从而发现不足,改进自身教育实践,充实自身教育经验,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2.不断提升自我评价及总结能力。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加强自觉自我评价意识,及时发现问题、修正问题的能力也会得到加强,将各类琐碎细节之间的联系明晰起来并做好剖析,总结出实践化、系统化的理论,提升自我,完善自我,推动自身专业素养循序渐进的向前发展。

爱因斯坦曾提到,找出已知装备的新的组合的人就是发明家。没有创新意识的教师就不能培养出创新型学子。

1.不断积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师的创新意识首先体现在能够运用新观念、新设计、新方法来解决教育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创新型教师首先是一名教育理论的实践家,善于诊断和对症下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形成独立的思考和主见,并不断积累,找出教育教学中的新的组合方式。

2.不断拓宽教育教学视野。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突出“立德树人”的核心,以人为本,把育人渗透到学生参与的各类活动中,渗透到社会、家庭、学校等学生成长的各个领域之中,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发展,让学生学会探索未知,敢于迎接未来的各种挑战。

自身的职业素养不仅仅关乎公司的利益更关乎到自身的价值哦,那么如何才能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让自己的有更大的利用价值呢?1/7乐观的心态,凡是都要拥有一个乐观的心态,不要把不好的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即便是眼前有再大的困难,也要把拳头放在胸前说困难再大也打不过这个拳头。努力提升自身的素养,才能体现自己更大的价值。2/7学习的心态,之前我也说过,活到老学到老,这个是永恒不变的话题,不论我们做什么工作都要有一个学习之心,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知识,更好的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3/7诚信的心态,对公司对别人都要有一颗诚实守信的心态,这个是良好的职业素养必备条件之一哦。只有拥有一颗诚信的心态,我们才可以把公司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事情来做,那么工作就会完成的更好、更棒哦!4/7负责的心态,遇到事情不要急于表态说什么道什么,一定要有一个虔诚负责的心态。凡是都有它的因果,该负责的时候一定不要东推西让,这样就没有一点职业素养哦。5/7积极进取的心态,这也有利于提升自身的职业素养哦,凡是讲究公平竞争,积极进取,努力使自己获得更多的成长,经历更多的事情,让自身的职业素养得到更好的提升。6/7乐于适应的心态,到了一个新的办公环境,一定要乐于适应这种外观的环境,让自己保持一种职业素养的心态,从而更快更好的融入到这个大职业的环境当中去。7/7职业化心态,这点是必须具备的哦,只有自己拥有一颗职业化的心态,自身的职业素养才能够得到提升哦,给自己制定有条理的职业规划,让自身的职业素养也跟着职业规划不断提升。

提高自己的职业素养,这个就需要你切实的落实到你的自己的职业当中去,把职业生活化也是一个方面。

重视创新素养,是国际社会人才培养的共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在其从1997到2005年所开展的“素养的界定与遴选:理论框架与概念基础(DeSeCo)”研究项目中,把核心素养被定义为个人实现自我价值、促进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知识、技能及态度的集合,它包括能互动地使用工具、能在异质团体中开展互动及能自律自主地行动三个维度。虽然在这三方面的具体内容中并未明确提及创新素养,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对其重视程度并不低。DeSeCo提出,核心素养的核心是反思性,它是涉及元认知、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的复杂心理过程,要求个体具有一定的社会成熟度,能够考虑不同的观点,提出个人的独立见解,并对自身的行为负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也对创新素养给予了充分的重视。2013年2月,该组织和美国布鲁金斯学会联合启动的“学习指标专项任务(LMTF)”发布了名为《走向普遍学习———每名孩子应该学什么》的研究报告。该报告提出检测学生学习成果应涵盖七大维度。这一学习指标体系可以视为对核心素养的描述性框架,它非常重视中小学生思维能力和工作方式的培养,处处渗透着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尊重、沟通、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2005年,欧盟(EU)执委会发布《终身学习核心素养:欧洲参考架构》报告,对终身学习的八大关键素养进行了界定。其中,“主动与创新精神”榜上有名,反映出该组织对学生创新素养的重视。除了上述国际组织,在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开展的核心素养体系中,也都明确提出或强调了创新素养的重要性。如美国21世纪技能联盟提出的核心素养包括学习与创新技能,其具体指标有创造力与创新、批判思维与问题解决、交流沟通与合作。日本的“教育课程编制基础研究”项目组提出的“21世纪型能力”模型也明确包含了创新素养的内涵,根据该模型,思维能力是21世纪日本国民生存必备能力之一,居于基础能力和实践能力之间的中心地位,包括解决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创造力、逻辑思维能力、批判思维能力、元认知和适应力等。新加坡教育部在2010年颁布学生“21世纪素养”文件,其核心素养也包括了批判性、创新性思维、好奇心与创造力、合理的推理与决策和反思性思维。对比这些组织与国家核心素养的指标体系,不难看出,重视与创新相关的品格、能力是国际社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共同经验。

大学生职业素养论文1500字

职业的素养论文

职业的素养论文,在职场生活当中,我们的职业素养也是格外的重要,提升职业素养一直是职场人士最关心的问题,具体情况下面我为你分享。下面我整理了职业的素养论文。

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

摘 要:本文依次从三个方面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养成进行分析:对职业素养的内涵进行阐述、从企业需求的角度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重要性、从高职院校的角度探讨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养成的途径。

一、正确理解职业素养内涵,科学确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目标

一、职业素养是职业人的必备素养,并与特定职业相联系

大学生向职业人转变,首要条件是必须具备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职业内在的要求,是一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职业素养在职场中具体量化表现为职商CQ职业素养主要有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能力、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五大要素。

职业素养总是与特定的职业相联系的。不同的职业需要不同的技能这是勿容置疑的,电工所需要的技能肯定与园林工所需的技能是不一样的。

就是职业道德,不同职业的要求也不尽一致,如会计岗位突出的是“诚信”,正如朱镕基先生曾说过的那样,会计岗位的人员应该“不做假帐”,而医师岗位突出的是“救死扶伤”,教师岗位突出的是“教书育人”。因此,对特定职业甚至行业、产业的职业素养进行系统梳理,开展职业素养分析,才能科学地确定职业素养养成目标。

二、强化职业素养分析,科学确定职业素养目标

高职院校以培养服务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人才为己任,以就业为导向,其职业性是显而易见的。《教育部关于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行业指导作用的意见》强调的“五对接”:专业与产业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较高的职业素养。因此,职业素养是高职学生最重要的素养。

各专业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分析要以人的发展为经度,以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纬度。以人的发展为经度就是要求职业素养分析要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要从人的职业生涯发展出发,谨防人才的“工具化”倾向。以用人单位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纬度,就是要求职业素养分析要从岗位出发从企业的实际出发,谨防人才的“空泛化”。

职业素养分析,首先要明确各专业培养学生就业面向的行业、企业的首岗、发展岗,然后系统分析上述各岗位的职业素养要求,确定各专业人才培养中的职业素养目标。职业素养分析必须有用人单位、教育专家参加,要集中校企双方的智慧。职业素养目标的确定必须接受用人单位的检验,必须及时吸收行业、企业反馈的意见,不断调整目标体系,实现育人与用人的一致性。

二、探索职业素质养成的路径,构建职业素养养成的科学体系

一、科学设计高职学生职业素质养成方案

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专业人才培养的顶层设计,是教育教学实施的依据,职业素养分析的结果必须全面体现在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但遗憾的是,现行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方案中对职业素养养成的载体、路径、考核等的设计还很缺乏,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的养成还没有达到与职业能力培养相应的高度。

但实际上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才是职业素养中最根本的部分,而职业能力技能、只是外化素养,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因此,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突出职业素养的养成。要以完整的职业素养养成为目标,以工学结合为培养途径,以职业发展课程体系为载体,以“课堂、校园、社会、企业”四维空间为活动领域,以职业素养达成度为评价标准构建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坚持课堂教学主阵地,把职业素质养成落实到课程中

课堂教学是职业素养养成的主阵地,要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行动落实到课程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各类课程在职业素养养成中的作用。

提高人文必修课的课堂实效。人文必修课主要是为全面发展的人做准备的,主要承担文化传承、身心健康教育、学习能力培养等功能。但作为高职学生的人文必修课,我们要在内容选择、教学方法等方面努力凸现应用性和职业针对性。在培养人文关怀、人文追求的人文精神的同时,努力强化与职业的关系,养成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健康。

强化专业课教学的职业素养养成功能。专业课的主要功能当然是职业能力的培养,但仅仅这样还不够,还必须在专业学习中培养职业理想、职业道德、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

我们要通过开发基于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开发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在合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在项目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会检查、学会时间与进度管理、学会评估、学会总结、学会系统思考。 突出公共选修课教学的素质拓展功能。要鼓励教师开设大量的优质公选课,满足学生的不同兴趣和需求,拓宽学生知识面,拓展思维方式,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体现辅修专业课程的复合功能。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开设辅修专业课程,促进专业与专业的融合,培养职业身心素质和创新创业素质。如农林种植类专业辅修市场营销,制造专业辅修企业管理等,拓展学生的专业面,为学生成长打开更广阔的空间。

三、拓展校园第二课堂,让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扎根在校园

校园是职业素养养成的重要场所,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学生在校园学习、生活、工作中的各种载体,渗透素质教育,起到春风化雨的作用。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职业素养养成氛围。通过校园精神提炼、校标的`筛选、校训的凝练,建立视觉标识系统和行为识别系统,使一所高职院校独特的理念、气质、特色转化为可视的具有内在逻辑关系、风格统一的图案、文字、建筑、景观等,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意识、职业态度、职业价值。

充分利用学院“校企合作”和“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平台,引企业文化入校园,强化团结协作、艰苦奋斗、开拓求实、争创效益的企业精神、激励与创新意识等核心价值观,用企业优秀文化影响熏陶师生员工。借鉴行业或企业通行的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

及时发现、培育学生中的先进典型,在学生中开展“创业之星”、“爱心使者”、“成才之星”、“自强之星”等各类先进人物评选活动。通过典型事例的宣讲,用身边的人、身边的事教育学生,让学生学有榜样,做有可仿。

积极开展社团活动,在学生日常活动中养成职业素养。将学生社团活动纳入职业素养养成体系,将社团活动与职业素养养成有机结合起来。新生入学时就提出明确的素质拓展要求,如组织一次活动、参加一次演讲、参加一个社团、参加一支学习团队、结对一个低年级学生等等;

并发给学生《大学生成长记录本》,人手一册。在校三年每参加一项素质拓展活动,都及时登记在册,并由组织者签字确认。在社团活动中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计划与总结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

四、充分利用社会大课堂,将职业素质养成教育延伸到校外

社会是人生的大舞台,我们要利用社会资源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要利用服务社会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

通过紧密型校外实训基地开展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高职院校普遍十分重视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这些基地是职业素养养成教育重要阵地。

学生通过参加真实的产品生产,在培养职业能力的同时,也培养了团结协作的精神、吃苦耐劳的品质、务实的作风、讲究效率的企业理念。我们要通过学生人手一册的《校外顶岗实习手册》将顶岗实习全过程真实记录下来,将学生职业素养养成作为顶岗实习考核的主要内容。

通过社会服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以大学生“三下乡”为主要载体开展社会服务活动,在服务农民群众的实践中接触社会,了解国情,增强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通过“三下乡”,改造世界观、价值观,把农村建设的需要和青年学生的成长很好地结合起来,走正确的成长成才道路。

各高职院校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富有特色的社会服务活动,如丽水职业技术学院开展了一系列爱心教育,如关爱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弟学习问题的“暖春行动”,关心山区贫困家庭的“爱心超市”,关爱特困群体的“阳光行动”等,让学生在关爱他人中培育爱心、享受快乐、阳光成长。

充分利用校外素质教育基地的资源开展素质教育。国家十分重视素质教育基地的建设,各高职院校周边地区都有很多这样的基地,高职院校可充分利用这些教育资源开展素质教育活动。

走进革命老区,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走进高新技术区,体验科技的力量;走进博物馆,感受人类对文明的追求。在素质教育基地中通过体验生活、主动探究,获得丰富的经验,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使命感,培养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三、构建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保障体系,促进职业素质养成的落实

一、建立职业素质养成教育的组织机构

职业素质养成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学院的个别部门就能够完成的,需要全院各部门和师生的共同参与;要有周密的组织安排,全方位、全过程循序渐进的开展。

因此,需要建立一个职业素质教育协作机构,这个机构至少应有学生管理部门、教学部门、招生就业部门、校企合作部门等的主要负责人参加。职业素养养成教育协作机构的主要职责是做好职业素质养养成的顶层设计,指导各专业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协调落实职业素养培养工作,统一布置职业素养考评工作,及时解决职业素养养成教育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二、完善职业素质教育保障制度

职业素质教育要达到预期的目标,还必须有制度作为保障,用制度约束每个师生的教育教学行为。首先要建立科学的教师业绩考核制度,要用职业素质养成目标达成度代替传统的知识、能力目标的达成度作为教师工作业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其次要建立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加强非课程性学业的考核,将学生日常活动、班级活动等纳入职业素养考核体系,将职业素养考核作为学生学习考评的重要内容。

职业素质养成不仅仅是单纯的“为就业作准备”,而是“为人生作准备”;职业素养是日积月累养成的;只有真正建立起学校、用人单位、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网络,建立起教学、活动课程等显性课程和潜藏在教材、教学活动方式、师生关系、课堂气氛中的文化价值、态度、习惯等以及校外教育活动中的道德氛围等隐性课程相结合的课程体系,才能真正让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根深叶茂!

作为服务行业的酒店企业有着行业的特殊性,充满着挑战和机遇。它不仅要求从业人员不仅有较高的专业素质,更要求个人有较高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一种内涵,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可以说,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和压力面前,高职大学生要想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和人生理想,除了做好科学职业规划,更为重要的是要有过硬的职业素养,使自己在职业发展的竞争环境中获取主动。

一、社会发展和行业需求特点: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的优势

(一)我国旅游酒店业发展迅速,高级酒店管理人才成为紧缺人才。

旅游与酒店业是21世纪最具发展潜力的行业,中国酒店业发展速度更是全球居首。据行业初步预测,到2015年,全国将新增各类住宿设施约20万家,五星级饭店将超过500家,未来的3-5年,中国经济型酒店业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季节,市场规模在1500亿元左右,预计到20xx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旅游目的地。

随着旅游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地位的不断提高及酒店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在国际人才市场上,酒店管理人才供不应求,高级酒店管理人才为全球性紧缺人才。随着20xx】上海世博会和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型活动在中国举行,给酒店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推动力;

中国对旅游、酒店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大,高级酒店管理人才跃居高薪阶层。目前,整个酒店行业中对人才的争夺日益激烈,由于高等职业技术人才缺乏,从业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因而高级酒店管理人才十分抢手。

但在社会对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需求日趋增长的形势下,高职酒店管理专业人才与旅游企业却出现了供需错位的情况。由于酒店行业人才需求的特殊性,要求高职院校已经不能按照既有模式来培养酒店管理专业人才。

因此,针对造成高职酒店管理专业毕业生供需错位现象以及就业后发展竞争力不高的根本原因,提出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竞争力与职业素养关系的研究成为高职院校酒店专业和专业教师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

(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是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

就我国现行的酒店人才培养模式而言,除在岗人员的继续教育外,院校的酒店专业仍然是行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主要渠道。

传统的大学生培养目标内容主要集中在专业的理论体系上,但相对应的是酒店需要的人才对理论水平的要求并不十分高,企业需求的是动手能力较强,服务意识好的服务和管理人员。

当本科的专业学生进入服务一线时,他们当中有些“高不成、低不就的”的心态:“当管理人员缺乏经验,当服务员觉得没面子,读了大学跟没读大学的一样端盘子”的心态会直接影响他们在企业的职业生涯发展。而中专酒店专业的学生由于年龄相对偏小,在适应能力方面普遍会明显低于高职专业的学生。

记得近几年我送学生去酒店顶岗实习并对酒店人才需求调研的时候,酒店一线服务部门的管理人员就重点提到这个问题:有些中专毕业的女孩子,如在前台服务的看到外宾来了的时候就有直往老员工身后躲、不敢开口等情况出现。

以高职院校为代表的职业教育主要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侧重培养适应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本着“理论够用,技能必需,动手操作”的原则,要求学生在具备必备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的基础上,重点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础能力和基本技能,他们心态较为成熟理性,接受能力较强,而深受酒店企业的欢迎,因而高职院校酒店专业教育成为了酒店专业人才培养和输送的重要渠道。

二、个人职业期待与现实的职业困惑: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发展和职业素养培养的瓶颈

(一)自我角色认知与评价的失衡,是高职大学生在职场现实与职业期待中困惑的主重要原因。

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生涯的发展与规划成为每个大学生进入职场的重要课题,据第三方教育质量评估机构麦可思研究院(Mucos Institute)在6月发布20xx年就业蓝皮书指出,六成20xx届大学毕业生认为目前工作不符合职业期待,而频繁离职不利于毕业生的职业发展。蓝皮书显示,20xx届大学毕业生中有34%半年内发生过离职,其中本科为24%,高职高专为44%,工作不符合自己的职业期待是造成离职的主要原因。

而从20xx年年底开始,20xx届大学毕业生“职场新人”月度跟踪调查以20xx届就业大学毕业生(包括本科与高职高专)为调查对象,从20xx年12月开始,对20xx届就业大学毕业生的职场适应过程进行月度跟踪调查,实时了解其各时段的收支、从业压力、所遭遇的职场问题等及其变化,网上的随机调查中显示,20xx届大学毕业生离职比例最高的职业为“餐饮/娱乐”。

人一辈子要扮演无数个角色,自我认知是对自己内心的认知,是对自我本质的认知,同时也是对自己承担角色的认知。作为我们每一个在职场中经营自己职业生涯的人来说,通过对职场中的自我角色认知的探索,认识到自己是怎样的人,了解自己可以干什麽,适合干什麽,然后去表现自己和管理自己,这对经营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十分重要的。

但对高职酒店专业的大学生来说,这种理性的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非常欠缺!很多人眼高手低,不屑于所谓“端盘子、服侍人”的基层服务员工作,职业期待过高,认为自己在较短的时间里应该要做到管理者的职位,否则就有点怀才不遇或认为这工作不适合自己了!在频繁跳槽中怨声载道,结果总是在自己与现实的较劲中纠结!

(二)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我国酒店业的发展迅勐,但高职酒店专业人才的职业素养却滞后于行业要求。没有好的心态、不能吃苦,不能坚持等职业素养缺失。好高骛远以致流动性大的状况对学生的职业发展非常不利,同时也对酒店业的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从酒店企业反馈的对毕业学生的跟踪调查信息来看,不受企业欢迎的学生大多是因为坚持从底层做起的心态不好,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感不强,沟通能力差,团队协作意识等职业素质的欠缺等。这些也是造成酒店企业员工流动性大、缺口大的重要原因之一,也因此职业素养缺失已成为高职大学生在职场发展受挫的主要原因。

三、提高职业素养,提升职业竞争力,促进高职酒店专业学生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

(一)职业化包含职业素养、职业行为规范和职业技能等三个方面的内容。

而职业素养是职业化最根本的内容,主要是指职业内在的规范和要求,是个人在职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综合品质,包括个人的职业道德、角色意识,敬业精神,沟通技巧、团队精神等诸多方面,它渗透在个体的日常行为中,影响着个体对事物的判断和行动,是学生走入社会和职场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

一、职业教育

教育的本质是人的培养,职业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其教育的职业化特征与实践性特色决定了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是一个职业人。任何一种职业客观上都要求从业者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质,即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

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是职业素质中相互关联的、不可或缺的、贯穿于职业活动始终的、同一职业行为中的两个方面,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实践性、交叉性与可操作性。职业教育客观上担负着对受教育者――高职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养的重任。然而现实中,由于我国目前对于“职业能力”没有共同的理解,不同的“能力观”导致人们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课程、教学和评价等有不同的理解。

在许多职业院校,“能力本位”的教育理念被片面地理解为“职业技能教育”,而忽视了职业行为中的另一个重要因素――职业道德素质,导致高职学生在职业行为中,由于职业道德的缺失而造成一系列的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这些问题的出现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职业教育的公信度也由此受到质疑。

在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中,将职业道德教育放在与职业技能教育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上,是完善职业教育的必然选择,也是职业教育内涵的客观要求。

二、职业道德

职业道德产生于职业分工,不同的职业有不同的职业道德要求。职业道德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在职业行为中“不应该”做什么,而且倡导从业人员“应该”做什么,是从业人员在一定的职业范围内应遵守的与其职业活动相适应的行为规范的总和,是职业人在职业行为过程中必须遵守的职业道德操守、岗位职责、岗位规范,也是评判职业人职业行为的价值标准。

从业人员必须遵守行业或职业的规定,这是从业者工作的基本要求。在具体的生产经营活动中,最主要的就是要做到文明礼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勤劳节俭、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开拓创新。从业人员在工作中都要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发生一定的关系,当自身的利益与他人、社会和自然发生矛盾时,就必然要做出职业道德选择。

当职业道德选择出现偏差时往往会产生职业道德风险问题。职业道德风险是指从业人员在其从事职业活动的过程中,由于个人偏离了职业道德规范,而造成各种有形或无形损失的潜在因素。

具体表现在不道德的经营风气,假冒伪劣充斥市场,买卖不讲信用,合同难于履行,债务随意拖欠,不爱岗敬业,不诚信,弄虚作假,无创新精神,不遵纪守法,不忠于职守,缺乏质量意识、协作精神等。任何一种职业对于从业者来说,在工作中都不可能摆脱职业道德的约束。可见,职业岗位对职业道德的要求是客观存在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三、职业教育与职业道德的关系

职业教育是培养生产、管理、工程、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是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培养合格职业劳动者的教育,而培养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的职业工作者则是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其课程的本质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教育形式的特殊性,有机地将工作和学习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使职业教育的教育属性带有显著的职业特点;客观上决定了职业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做事”,更重要的是要教会学生“做人”,“做事”就是要掌握一定的职业技能;

“做人”就是在工作中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且“做人先于做事”,“学校教育,育人为本”,“德、智、体、美,德育为先”,“修养高于技巧,品德高于方法,人的本质特征高于人的外在魅力”。卡耐基曾经说过:“一个人事业上的成功,只有15%是由于他的专业技术,另外的85%靠人际关系、处事技能。”

这里的“人际关系、处事技能”指的就是一个人的职业道德素质。在我国,据有关方面统计,在许多“窗口”性、服务性职业中,60%以上的消费者投诉涉及职业道德,而涉及技术操作水平的不超过40%。

有些行业,如按摩业可能由于其职业道德问题而最终失去顾客的信任而消亡。一个人有德无才或有才无德,都可能会四处碰壁,只有德才兼备才会畅通无阻。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呼唤社会主义职业道德,职业道德作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道德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连接社会公德和家庭美德的纽带,是每一个职业工作者在工作中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四、结语

社会经济的发展及职业岗位对职业人才的客观要求,使职业道德与职业教育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应从战略的高度将职业道德教育纳入职业教育体系中,并与职业技能教育处于同等地位;在职业教育中搭建课堂教学、职业技能鉴定、项目化实践性教学、顶岗实习、职业生涯规划、志愿者行为的职业道德培育平台;

在理论和实践性教学中践行职业道德规范;在评价考核中衡量学生的职业道德素质。还要营造“厚德、勤学、敬业、强能”的校园文化氛围,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培养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德才兼备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的教育。

目前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于:1、动力不足,缺乏恒心。当代大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部分学生政治观念模糊,没有远大的理想和抱负,趋向于实用主义,重功利讲实惠,缺乏长远打算、远大理想、抱负和社会责任感,因而没有强大的动力。2、缺乏奉献精神。在父母身边生活惯了的学生们,容易形成“小皇帝”脾气,因而养成了只讲索取、不懂奉献的习惯。必定导致成年后的敬业精神匮乏、社会诚信形象不佳的情形。背离了职业人才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要求,难以适应社会发展要求。3、缺乏正确开展社会交往的能力。有的学生霸气十足,举止不雅,破坏公共秩序、语言粗俗,容易被宿舍排斥;有的学生性格孤僻,自制能力差,不善于交往,缺乏宽容与合作精神。4、缺乏自理、自立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专业基本功不扎实,专业素质不高,实干能力欠缺,被动应付现象突出,主动参与能力较差,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5、身体、心理上的问题。许多学生身体状况不佳,身体瘦弱,近视眼较多,有许多学生体育成绩一般或勉强过关,心理比较脆弱,一旦受到挫折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全面培养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入手:1. 思想道德素质从近几年人才市场和就业形势反馈的信息看,很多用人单位选人重才更重德, 把思想道德素质放在首位,政治思想素质较高,具有事业心、责任感和吃苦奉献精神的毕业生成了首选目标。思想道德素质包括政治素质、事业心和责任感、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等方面。(1) 较高的政治素质。政治素质不仅表现在政治立场、观念方面的远见和洞察力,还表现为对社会发展趋势的敏锐性,对国家宏观政策的预测把握能力及具有一定的政治理论修养。(2) 事业心和责任感。许多用人单位在人才的要求上强调要有事业心、责任感,要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希望并要求毕业生把选择的工作当作长期追求、投入的事业,要与单位同甘苦,共患难,荣辱与共,而不仅仅是赚钱谋生的职业和临时落脚点。惟有敬业的大学生才能积极进取、胸怀大志,才能开发蕴藏在自己身上潜在的创造性,为社会作出贡献,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3) 艰苦奋斗精神和务实作风。这是创业者应有的精神风貌,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会遇到无数的艰难险阻,也难免有这样那样的曲折和坎坷,这就需要毕业生始终保持昂扬的斗志和坚韧不拔的作风,坚定不移地朝着既定的奋斗目标前进。用人单位需要的是干才,能踏踏实实工作,有吃苦精神,而不是好高骛远、眼高手低。2. 科学文化素质在现代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生产的发展越来越多地依靠人的智力和知识的今天,劳动者科学文化素质的高低,对生产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有着决定性的影响。(1) 要有广博精深的知识贮备。现代社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素质、知识结构的要求愈来愈多,对知识技能共性的要求愈来愈多,不仅要具备宽厚扎实的基础知识,还必须具有广博精深的专业知识和大容量的新知识储备,要求从业者的知识程度高、内容新、实用性强。(2) 要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就是要做到围绕自己选择的就业目标,对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进行合理组合、恰当调配、形成知识系统。(3) 要有更新知识的能力。即持续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4) 要有创新能力。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在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的知识经济时代,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更是衡量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志。当前,在社会就业总需求不足的情况下,大学生一味地指望找到一个理想的就业位置已不太现实,社会迫切需要有一大批大学生利用自己的学识自主创业,也为他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位置。有不少大学已开始意识到培养大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重要性,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艰苦创业、科技创业。3. 身体、心理素质健康的体魄、良好的身体素质已成为人才竞争的物质资本。人们普遍认为德、才、学、识、体是人才的内在因素,而体是最基本的东西,是成长、成才的物质基础。同时, 在社会急剧变革的今天,多种思想文化的激荡,新旧价值观念的冲突、激烈的竞争、物质生活的悬殊,社会生活和经济生活不协调等,无不冲击青年学生的心灵,引起了部分学生认知失调、心理失衡和行为失范。这都影响了毕业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也不利于就业求职。因而大学生必须加强心性修养,提高心理素质,要能正确评价自我,胸襟开阔、豁达大度、积极乐观;要正确对待挫折,克服期望值过高的心理,培养坚韧不拔的毅力;要克服自卑感,增强自信心,培养心理调试能力,以良好的心理素质去迎接挑战。知识是形成素质的基础,高素质人才必然有扎实的专业基础,这里所说的专业基础是全面的,全面的专业基础应是指融自然学科和人文学科于一体的广博的学科基础知识,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融会贯通的综合知识结构,才能透彻地研究高深学问,这本身就是一种素质。精神是素质的内在本质。大学生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必须遵循政治和道德的规范,没有政治和道德的专业理想和生活理想是社会和人所处的群体不能容许的。崇高的理想和信念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基础,坚定的政治目标可以激发人无穷的奋斗精神,无私奉献是精神的最高形式。能力是综合素质的表现。素质高必能力强,在一定意义上讲,能力是衡量素质的一项重要指标。一个人的才能与从事的活动的关系表现在,如果人的才能与活动要求相符,并具有较高水平的,从事某种活动时就可以得心应手、游刃有余、事半功倍;反之,才疏学浅、能力较差的人,做事就会感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能力的提高,离不开知识的吸收,但决不是知识的堆砌,而在于知识的运用。大学生在培养自身综合素质过程中可以从提高以下几方面的能力入手:(1) 充分的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数字表达能力,图示表达能力等几种形式在内的准确性、鲜明性和生动性。(2) 完善社会交往能力。学生步入社会,能像一个社会活动家一样,正确、有效在处理协调好职业生活中人与人的各种关系。(3) 初具组织管理能力。要求大学生必须能从全局的角度加以协调处理好工作中涉及日常的行政、业务工作的各个环节,从千头万绪、具体繁杂的工作中有条不紊,同时还具备一定的领导能力。(4) 做出正确决断的能力。良好的决断能力可以实现对目标及其实现手段的最佳选择。(5)沉着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操作能力及策划能力。大学生要有耐心、有毅力、有很好的应变能力,做到急而能安、缓而不缀,既忍让又不失原则,沉着冷静、灵活应变地处理问题;适应能力是其素质、能力的综合反映,要求大学生对社会、对环境的适应,是主动的、积极的适应,不是消极的等待和对困难的屈服,更不是对落后、消极现象的认同,甚至同流合污。适应要同发展结合起来,要同改造联系起来;实际操作能力是人的智力转化为物质力量的凭借,是专业工作者必须具备的一种实践能力。实际动手能力的强弱,将直接影响到作用的发挥;策划能力要求大学生在日常工作中,抓住有利时机,把握有效空间,筹办和开展形式各异的介绍宣传和业务活动,使工作富有感召力和吸引力。(6) 锻炼自控能力。遇到不顺的事能否压下心头的怒气,冷静处理,是对大学生素质高低的一种考验, 避免因小事而引起大错,导致工作的失误。素质发展的创新性要求,是当代人才素质发展的基本方向和核心要素。创新能力的培养,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人立足于现实的必备素质。包含多方面的内容,如强烈的好奇心,细致的观察力,深刻的洞察力,超前的预测力,大胆设想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提出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素质发展的个性化要求,是在强调全面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人的个性张扬,就业竞争日益激烈,迫切需要当代大学生强化自我竞争意识,并根据社会的需要和个性特点,努力挖掘个人潜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和发展个人素质。机遇总是垂青于有准备的人,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高低,将决定他求职择业的层次与自由度。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做到的,也不是靠毕业前的突击武装能解决的。它要求大学生要转变观念,增强竞争意识,在整个大学期间,按高要求有针对性、分阶段地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己,逐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成为择业竞争中的强手。 谢谢采纳!!!!

大学生职业素养3000字范文

大学生职业素养3000字范文,大学生需要懂得一定的职业素养,这样才能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快的找到工作,这样才能更快找准自己的定位。以下就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关于大学生职业素养3000字范文的资料,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从职业道德教育的内涵来看,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是社会规范在个人身上的体现,同时也是个体接受 外部经验、内化外部经验指导自己行为的重要形式。所以,大学职业道德教育对个人、学校教育乃至整个社会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迫切性是由大学生职业道德的现状决定的

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是根据当前的高校学生道德素质做出的针对性反应, 严峻的大学生职业道德素质现状已经为高校教育工作敲响警钟。

二、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是大学生发展阶段中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大学教育的目的在于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让他们掌握更多的知 识技能,能认识自己、认识自己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形成正确的自我 意识、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大学时期是人的自我意识发展和自我统一性确立的时期,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逐步克服一些由学校走 向社会过程中的不适应和障碍是这一时期的主要心理课题。 大学职业道德教育有利于这些课题的实现,达到提高大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三、开展职业道德教育是学生就业的客观要求

随着教育逐渐与市场接轨, 能否适应市场需要为经济建设服务已经成为评价教育成功 与否的重要指标。在经济大潮中,用人单位已向教育系统培养的人才提出了新的、更严格的要求。开展大学生职业道德教育,可以适应人 才市场对大学生提出的要求,适应人才市场向教育提出的挑战。

俗话说:“玉不琢,不成器”。人之所以要进行修养,就是为了把 自己培养成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新人,就是为了能担负起重任。大学生,肩负培养四化建设人才的重担, 因而加强自身的修养更显得 重要。孔子云:“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 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孔子把自身的修养同齐家、治国、平天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孟轲也是 这样,他说:“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饿其体肤, 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 增益其所不能。 ”

当代大学生,是四化建设的栋梁之才,要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强国,就必须自觉、认真加强品德修养,按照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 向严格要求自己,必须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 遵守社会公德, 还应以共产主义品德来激励自己。 只有这样, 才能赶上时代的步伐,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当今大学生应该怎样加强自我修养呢?

一、认真学习理论,不断提高自我修养的自觉性

理论是行动的指南,是行动的先导,理论越彻底,认识越正确, 进行修养的自觉性就越高,在修养实践中的盲目性就越少,就能及时 地识别错误倾向,少走弯路,免遭挫折。修养要按照“有理想、有道 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方向努力,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 的基本原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深 刻理解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必须认真 学习党的文件,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特别是当前改革开放的 总方针、总政策。必须认真学好必修和选修的教育课程即德育 课、。还必须认真学习与品德修养学方面有关的知识如伦理学、 心理学、人才学、社会学以及现代管理科学等学科。只有理论上的坚 定,才能有行动上的坚定,才不致于随波逐流,附和错误潮流。

二、积极参加社会实践、第二课堂活动

一个人的品德状况如何,主要以社会实践来检验。俗话说:“听 其言, 观其行”, 这个“行”就是社会实践。 社会实践不仅是智慧的源泉, 而且是道德的源泉。人们品德的形成,正是在社会实践中,在待 人处事中表现和形成的。人们要进行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也必须通 过社会实践,离开了社会实践,便谈不上自我修养,自我改造。人们 总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只有在实践中,才 能找到所学理论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结合点, 才能架起书本知识与现实 之间的多层次的立交桥,也只有这样,才能了解社会,丰富,坚 定信念,陶冶品德。

三、 向先进人物学习

品德修养的目的在于学会如何做人,培养高尚的情操。大学生正 处在人生观、世界观形成时期,以先进人物作为楷模,就会不断激励 自己向更高的境界攀登。俗话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是很 有道理的。学习先进人物,可以从历史上学习,也可以从现实中涌现 出来的大量英雄人物身上吸取高贵的品质, 更要注意学习身边先进典 型的精华。学人之长,补己之短,特别是同龄人的先进业迹更发人深 省。因为其所处的时代、环境差异不大,主要是努力程度的不同。

四、 品德修养同学习遵守校纪

校规相结合一个人的意识修养,主要是通过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收到应有 的效果。通过理论的学习,能动地指导修养,通过实践,检验修养的效果。而法律、法规,则是从理论、实践的结合上去指导人们进行思 想、意识行为的修养,是对人们偏轨行为的制约。大学生在学校里, 应该认真学习,模范地贯彻执行学校所制定的一切规章制度。因为这些规章制度是密切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而具体地贯彻执行法律、法规的行为准则,是保证高校贯彻执行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教育方针的需要,是促使大学生沿着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方向健 康成长的需要。

品德修养是一项艰巨的、长期的任务,要使自己 具有高尚的情操,就必须善于总结提高,很下功夫。品德修养,贵在自觉,贵在实践,从点滴做起,从我做起,这样日积月累就会取得长足的进步。优良的心理素质在大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它 必将对二十一世纪人才的质量产生积极而又深远的影响。健康的心理是一个人全面发展必须具备的条件和基础。通过心理学学习,有助于 加强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与完善,有利于全面提高21世纪人才质量,更好为社会发展服务。

对于大学生而言,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就具备了入职的敲门砖。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职业素养的高低。职业素养越高,获得成功的概率就越大。通过多年的学习与实战工作经验,总结出几点良好职业素养的具体表现,旨在为广大学生提供快速、有效的指导,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加强自身能力与素质的综合提升。

1、 爱岗、敬业、全力以赴

很多人认为,这点很容易做到,是一个职场人员必备的基本素质。但是在日常工作中坚持做到最高境界的人并不多。比如同样的一个工作一个任务,大多人是报着完成的目的和态度,而优秀的职业人是追求完美的。也正是因为他们比常人更努力、更敬业、更认真、更执着,才收获了卓越的工作能力,才有了晋升的可能。全力以赴地去做一件事,才有夺得第一达到100%的可能;如果你在付出的时候就首先打了折扣,那么得到的结果也肯定不尽完美。不管你的资质如何?你的能力如何?真正的爱岗、敬业的心态与行动,是职业生涯中想要获得成功最为首要的品质之一。初入职场就更不能找寻捷径,更需要的是这种脚踏实地、全力以赴的精神!

2、 强烈的责任心与使命感

我们都说,在选择工作的时候,很多人从事的并不是自己理想的工作。虽然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是面对如此竞争激烈的社会现状,先就业再择业也成为大多数毕业生的座右铭。那么既然选择了,你要做的只有一件事,那就是爱上它——你现在的工作!其实工作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你对它是要负责的,因为你的责任感不仅让它更好地“成长”,同时通过这份责任也让自己有了更多的资本与经验,这未尝不是一种回报。带着一份感恩的心对待你的工作,因为是它让你的生活更充实,让你的人生价值得以最完满的体现。而大多数的企业在提拔员工的时候,往往选择的也是那些有所担当,勇于承担责任与压力的员工。因为这是一个成功领导者应该具备的品质。

3、 团队协作意识团队协作意识

大学生应该具备的最重要的职业素质之一。社会的生力军已经被八零、九零后所替代,这一代的孩子们大多是独生子女,在家受到父母的宠爱,在外又吃不得苦。所以现在有一个时髦的字眼是现在很多人的状态——“宅”,越来越多的宅男宅女们更加自我,而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合作关系都需要的是沟通与配合。我曾经参加过多次团队拓展活动,发现有很多能力较强的人组建的团队往往最后没能战胜那些貌似能力平平的人组建的团队。后来发现,团队协作意识才是一个团队成败的重点。前者的团队大家都想更多地表现自我,缺少团队平衡意识,而后者恰恰相反,他们在团队出现失误的时候彼此鼓励;需要出谋划策的时候,大家集思广益,沟通融洽;明确指挥者的地位,能够按照领导人的要求脚踏实地地去执行去完成命令。“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三个和尚没水喝。”“一只蚂蚁来搬米,搬来搬去搬不起,两只蚂蚁来搬米,身体晃来又晃去,三只蚂蚁来搬米,轻轻抬着进洞里。”可见前者就是个人主义,遇到问题时互相推诿、不讲协作缺少团队意识造成的后果;而后者让我们看到团队的力量是无穷尽的!

当然要想成为一名出色的职业者,还需要具备更多更完备的职业素养,那么就让我们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断修正自己的言行,在不断地学习与实践中完善自我。

教师职业素养论文1500

中学 教育 担负着提高全民族素质的重要任务,它要求以社会主义思想教育学生,培养他们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中学教师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中学教师德育论文 范文 一:中学教育中德育的重建

一、德育重建将要面对的诸多问题

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三方面因素的影响,因此在中小学教育中重建德育也同样会受这三方面的牵制,只有做到这三方面的有机统一,相辅相成,才能更好地开展德育工作。

(一)学校环境因素对德育重建的影响

首先,应试教育引发的重智轻德观念不利于德育重建。其次,部分教师道德修养不高不利于学校德育重建。再次,缺少可行的学校德育评估方案也是一个不利于德育重建的重要因素。好多时候,德育工作只是停留在嘴上、纸上,没有渗透到工作中来,一直处于一种非常薄弱的环节,可有可无。

(二)家庭环境因素的影响

重生育,轻教育,最能形象地阐释目前的 家庭教育 的现状.现在家长每天只顾赚钱,觉得只要自己努力挣钱给孩子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就做到了父母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尤其是现在独生子女居多数, 对子 女的过分溺爱,过分满足,逐渐让孩子形成唯我独尊的不健康心理,自私自利,缺乏独立性、责任感,更不要说孝道了。

(三)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

学生的德育,学校是主阵地,社会是大舞台.社会现象形形色色为学生不良品行的形成提供了滋生的土壤。因为人们太善于自保、太注重明哲保身,显得我们的学校教育更加的无能为力。另外电视媒体以及娱乐传播也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很容易让学生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诱发青少年犯罪。

二、学校德育重建的 措施

针对影响德育重建的诸多因素,重建学校德育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加强师德修养,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

经常性的进行师德教育,提高教师的职业素养,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感染每一位学生,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合格人才,使德育真正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二)增强德育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紧跟时代步伐,解放思想,不拘泥于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结合学生心理特点深入挖掘德育资源,增添新颖生动的德育素材。

(三)搞好校园 文化 建设,使德育环境规范化

良好的环境氛围会起到潜移默化的育人效果。学校要注重德育的硬件建设,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应很好地体现德育内容。

(四)注重养成教育,增强磨难教育

从学生的行为习惯入手抓好养成教育,培养学生们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形成好的品德,增添磨难教育的内容,以便形成坚强的意志品格。

(五)切实转变教育观念,树立全员德育观的思想

坚持五育并举德育有限的原则,把德育工作作为学校的重中之重,不再流于形式,使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形成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六)创办家长学校,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家长学校与家庭沟通,全程关注学生发展,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形成合力,使德育教育更有成效。

(七)加强社会综合治理,整顿文化娱乐市场

各方齐发力,还给孩子们一方净土,为学生的健康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总之,只有整个社会都树立起全民德育观,学校、家庭、社会携起手来,共同承担德育的责任,才能真正做到德育的重建,才能真正提高我们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中学教师德育论文范文二:中学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

一、中学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应然与实然

对于中学教育阶段来讲,创新人才培养的价值追求要紧扣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中学阶段教育目标不是培养高精尖人才,而是关注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和潜能的开发。所以,基础教育创新人才培养的立足点是为未来创新人才的脱颖而出奠定基础,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目标是促进中学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主要指学生发展的基础,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素质。创新人才培养首先应从基础性抓起,培养学生发展的基本素质。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决定了基础教育的培养性质以及培养方向。基础教育作为人终身教育的序曲,具有尽可能地为学生成长输送全面营养的作用。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体现在三方面,首先体现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性上,学生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有自己的思想和追求,有自己的判断和选择,不能把成人世界的标准和意愿强加给学生个体,而是应该尊重他们的主体性;其次体现在培养学生的身心健康上,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使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生存、学会与人相处,这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再次体现在培养学生拥有合格公民所具备的道德基础上,拥有深厚的科学文化基础,拥有创新和坚韧的能力基础,这是学生成才的基础。无论是从国家人力资源强国发展战略为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培养各级各类创新人才来看,还是从个人适应未来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看,中学生创新素养培育的意义和价值都是毋庸置疑的。创新素养培育已经成为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然而,从现实来看,家长及社会在思想观念、行为举措上都难以跟上创新人才培养的步伐,全社会对高考的过分关注导致了对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淡化。家长、社会在观念上的滞后反映了价值引领缺失的问题,人们对于教育的价值聚焦在“高分数”“高回报”等功利性目的上,缺乏个人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战略定位,也没有遵循教育的本质属性和规律。所以,创新人才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尊重学生的个性、思想、 兴趣 爱好 、创造意识,不能把对学生的培养固化在一个模子里,应进行多元化探索,克服功利性教育价值取向,从培养“人”的角度来解读教育的本质属性,放大创新人才培养的聚焦度,在全社会逐渐形成创新人才培养的育人氛围,尤其要突破教育机制体制的局限,加大招考制度的改革力度,逐步实现创新人才培养与学生成长发展的双向选择,让中学和大学的联动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衔接更加紧密。

二、中学教育阶段创新人才培养的策略与路径

(一)以办学理念统摄教育教学,更新教育观念和管理制度

就现阶段来讲,中学教育观念仍然停滞在以应试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模式上,这种模式过于强调格式化,忽略了人才培养的多样性和自主性,不能满足创新人才培养的需要。为了适应社会发展和时代需要,中学阶段教育需要更新观念,以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和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基础教育的基础性优势,建立多元化的综合培养体系。这就要求学校的办学理念要着力体现对学生创新素养的培养,从教师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教学方式,拓展到教师以培养学生兴趣、指导学生学习和关注学生多种能力发展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更新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还须改革学校的管理制度,让新的教育观念贯穿于学校的管理制度之中,通过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确保创新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在学校内部,通过体制改革和制度建设来扫除创新人才培养所存在的障碍。如在对教师工作量考核等方面,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由原来的仅限于教学工作量的考核,延伸到对创新人才培养效果的考核。

(二)以“春笋计划”为载体,释放学生创新活力

近年来,国家把培养创新型人才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来抓。《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2010年初,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成为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春笋计划”的基地学校,这为我校开展创新型人才培养提供了极好的平台。“春笋计划”是在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利用我省丰富的高校教育和科技资源优势,通过选拔少数具有创造性潜质的高中学生进入高校实验室参加课题研究,以及高校专家参与指导高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等方式,培养高中学生的科学探索兴趣和创造性思维能力,拓宽基础教育阶段创造性人才培养的有效途径。旨在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潜质,依托学生的兴趣领域发展及其个性化的认知风格和独特的思维视角,激发学生对事物的广泛兴趣和敏感性,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为学生未来成为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

(三)以国际视野审视基础教育,为创新人才培养创造多元化发展路径

中学阶段教育教学在培养学生的思想认识、学习交流、实践体验、情怀感悟等方面要放眼世界,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学习和借鉴国际先进 经验 和教育成果,这样才能使创新人才培养与国际接轨,才能使创新人才培养不会局限在自我封闭的狭小空间里,避免坐井观天。教育教学方式和学校办学理念要敢于超越,具备国际视野,不能安于现状,在传统的圈子里自我满足,要积极探寻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路径。基于这样的认识,2009年底,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经过剑桥大学国际考试委员会和英国北方大学联合会学术专家的严格考评,获得了剑桥国际中心资格和英国北方大学联合国际本科预科西安考试中心的资格,成功创办了民办国际教育机构———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中培训学校。该学校承担考试中心相应课程的教学和管理,学生在我校即可参加预科和A-LEVEL,报考包括哈佛、耶鲁、牛津、剑桥等世界近2000所海外大学。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英中培训学校把国际课程和预科课程引入国内,实行全部外籍教师小班制授课,扩大了学校影响力,提升了学校品位,打通了学生海外就学的 渠道 ,开拓了师生的国际化视野,使中外基础教育得到了有效的交流,有效地促进了学生多样化发展。

(四)以社团及课外活动为主渠道,构建胜任力模型,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陕西师范大学附属中学高度重视课外活动在创新教育中的作用,把课外活动纳入创新人才培养的整个过程,使创新教育落实到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课外活动是一个很有效的创新人才培养环节。学校的学生社团作为中学生素质拓展的重要载体日趋活跃,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化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社团活动将更直接、更具影响力地深入到学生的特长建设中。目前学校有30多个社团坚持每周五下午活动,尤其是模拟联合国社团、英语风采展示社团、星座文学社、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航模航海社团、话剧社团、机器人制作社团、网络设计社团更为活跃。另外,通过开展各类科技节、体育艺术节、文化节等活动,挖掘特长学生,并吸纳各类社团,提高生源质量。定期邀请著名学者、书法家、企业家等各个领域的知名人物进行讲学或指导,挖掘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形成特色优势,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创造各种可能性和发展空间。学校在社团的各种活动中,鼓励学生积极担任活动的各种角色和职务,激发学生的创新活力。例如模拟联合国社团中各种职务分别由学生担任,2013年在北京大学模拟联合国大会上,我校学生表现出众,获得优秀奖。在商务社团活动中,我校与中信银行合作,不定期组织学生到中信银行担任相关职务,参与多种商务谈判,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应变能力。

(五)以课堂教学为中心,实施个性化教学,重塑学生创新主体地位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阵地,也是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最根本的地方。在创新人才培养中,首先应该培养学生具备 创新思维 和意识,只有这样才可能培育出拔尖型创新人才。为此,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将创新人才培养过程分割为不同阶段,在不同阶段里寻找关注点,并根据关注点培养创新人才,这是目前研究创新人才成长路径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创新型人才在创新之路上需要的不仅是自身的努力,而且更需要他人的正确引导,中学时期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奠基时期,因此,教师要做好引路人,对学生的创新思维进行引导和及时的矫正。针对我校的具体情况,在进行课堂教学模式改革中,我们更注重引导教师追求高效务实的课堂教学,遵循师生角色的科学界定、不断丰富学生学习方式、关注课程资源的有效整合、高度重视教学评价等基本原则。在此基础上,提倡不同学科、不同教师、不同层次班级、不同内容、不同课型的个性化课堂教学模式。在日常教学中,主要探索和实践了小组合作式、情境设置式、案例讨论式、问题提问式等课堂教学模式,这些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究与实践是教师用教学艺术引导学生尽情体验探究的过程,是师生互动、心灵沟通、共同提高的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了师生的共同提高。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国家对创新人才的客观需要,中学教育正在逐渐向着有利于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有利于学生成长的针对性更强的方向转变。从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来看,在基础教育阶段逐步完善创新人才培养的具体目标、措施和培养体系,进一步将教学内容和各种教育资源整合与优化,在细节中渗透创新人才培养的思维、意识、兴趣等要素,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大大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为学生在高等教育阶段接受更高层次的培养打好基础。

青年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素养。作为青年教师应该具有敬业精神。下面是我给大家搜集整理的青年教师应具备的职业素养文章内容。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具有精湛的业务是教好学生的前提,业务不过硬,不但上起课来费时费力,还会误人子弟,所以在平时不但要给自己创造出好的学习氛围,还要多上课,多锻炼,向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时时充实自己的知识水平,使自己在教课的过程中要做到在掌握宽厚渊博的专业知识的同时,更要了解现代化科技知识,掌握现代化的教育手段,以与时俱进的思想和态度跟上时代发张的步伐,努力刻苦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积极参与到教育科研当中,在教育中用于探索,创出一套科学高效的教学方法,用生动形象的教育方法吸引学生,使学生听我们的可觉得有趣,有味,从而使学生能够自觉地,认真地投入到学习当中。

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在工作中既要有热情,又要有能力,一定要做到有心、用心、耐心。不但肚子里要有“墨水”,还要能“吐”出来才是真本事。要有精湛的业务素质。教师在思想上应该积极向上、诚实守信、表里如一;在生活习惯上,应该讲究卫生、穿着大方、仪表端庄,也只有用这些合乎规范的言行、仪表、健康的习惯去影响学生、教育学生,才能使学生在教师潜移默化的熏陶中形成美好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在治学上,应该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勇于探索;在工作上,应该爱岗敬业、勇于创新、精益求精。为此,教师应该不断地钻研业务,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

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离不开教育理论和心理学理论的指导,特别是素质教育更需要现代教育理论和现代心理学理论的指导。21世纪的教师,必须掌握教育学、心理学、学科教育心理学方面的知识,遵循教育规律,了解课堂教学的基本原则和学生学习的心理特征,如学生的记忆、观察、思维和兴趣、习惯、意志、性格等心理现象。

有这么一句话:智力比知识重要,素质比智力重要,觉悟比素质重要。

[关键词] 普通中小学;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教育 [中图分类号] G40-0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1128(2008)04-0004-04 一、什么是职业素养和是职业素养教育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职业素养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和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属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范畴的产物,从出生到退休或死亡逐步形成,逐渐完善。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是通过学习、培训比较容易获得的。 职业素养教育(又叫“职业生涯教育”或“生计教育”)不同于职业学校的教育,素养教育不是或不仅仅是职业技能培养,是对职业素养涵盖的四个方面的教育。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更注重职业道德、职业思想、职业行为习惯三方面的教育。其主要内涵是要消除“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之间的鸿沟”,“消除学术与职业之间的人为藩篱”。相对于传统的学科主义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广义的终身职业教育。人的一生从幼儿园到成人继续教育,都在准备和发展职业生计。职业素养教育既包括学校教育,也包括家庭教育和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职业素养教育是一种综合性的教育。它强调教育要“面向劳动世界”,“面向职业生计”,把劳动观念和劳动习惯引进普通学校课程中来,并把知识同生产劳动和实践经验密切结合起来。职业素养教育与教育方针相融合,并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鼓励学生努力成为一个具有自我认知能力、自我实现愿望以及创造潜质的社会人才。 二、国外中小学职业素养教育发展状况 20世纪以来,在国际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职业素养教育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 职业指导起源于20世纪初的美国,是随着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应运而生的。美国是较早在学校中进行职业生涯教育的国家,在美国的教育史上,曾两次专门以政府法案的形式进行了职业生涯教育改革,对美国的教育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各国都大力提倡开设选修课,鼓励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20世纪80年代以后,英国政府颁布了一系列的文件,要求普通中学开展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强调职业教育和职业指导应是学校课程的一部分,最迟从中学二年级开始,并设置固定的教学时间表。 澳大利亚也通过国家立法,制定了《职业发展纲要》(Career Development Guidelines),其中对职业成熟程度、职业指导的内容、考试及评估等方面作出了具体规定。有的学校开设职业和个人发展课程,将职业和劳动力市场信息渗透进各学科,使课程内容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研究和思考能力及正确的生活态度。 日本为把职业指导引入学校教育,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准备和试验。1927年11月,文部省正式发出了“关于尊重学生个性及进行职业指导”的训令,从而把职业指导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一环正式地引入了学校。20世纪70年代以后,根据日本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文部省曾多次提出或加强、改善和充实学生出路指导的意见。强调要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指导;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观和价值观以及自主选择决定将来出路的能力。 新加坡教育制度灵活多元,普通中小学重视发展学生学术和非学术方面的能力,在中学开设心理与职业辅导必修课及营养学、家政等选修科目,这些非学术性教学课程内容每三年修正一次,确保所学技能与社会需求同步,学生有大量机会全方位体验和发展今后生活和工作所需要的技能。 三、我国中小学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1.定位局限 目前,很多人还将职业素养教育局限在培养学生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且往往被片面地固定在诸如动手实验、小制作等一些在已有模式上的缺少创意的重复性活动。学生不能通过这些活动更深入了解自己,更广泛地接触社会。 2.职普分离 我国目前实施的是普教与职教完全分离的教育政策,与一些国家普遍重视普教与职教的紧密结合形成鲜明对比。在普通教育课程中鲜见职业课程的影子,职业课程被认为应是职业类高中需要考虑的事情,从而造成我国多数中学生职业素养匮乏,不知自己到底喜欢学什么、适合学什么、将来能干什么。 3.评价无力 我国对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的评价往往偏重结果,而非过程。只要学校象征性地开设一些职业技能课就可以了,至于学生是否在该课程的学习过程中对自己的能力和期望都有了合理的定位则在不考虑之列。这使得职业素养教育在普通中小学教育体系中处于边缘地位,只起应景作用。 4.培训匮乏 中小学教师在大学接受的师范教育和职前、职中培训,几乎没有对教师进行如何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培训。这就使得绝大部分教师没有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意识,更谈不上主动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 5.资源单一 目前,我国绝大部分中小学的教育资源是针对国家课程需求而配置的。较单纯并为理论验证而设置。学校是相对封闭的空间,与社会的有组织接触仅限于每学期一至两周的社会实践或假期的社区服务等。家长资源利用率较低。校内生态环境与社会相对脱节。这样也加大了学校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的难度,职业素养教育只能停留在纸上谈兵,学生少有亲身体验。职业素养教育所教授的内容也与社会现状和需求有较大的脱节和滞后。 四、在我国中小学开展职业素养教育的必然性 1.职业素养教育是社会发展和学生终身发展的需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形成,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中的各种矛盾不断涌现出来,其中就业问题十分突出。社会上流行的一种说法是“毕业就等于失业”。社会的高速发展,促使人才需求的多元化,未来社会职业需求不仅是具有一技之长,更重要的是具有现代职业意识、就业意识、创业意识和创新意识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是具有学习、合作、生存能力的现代人。能适应社会的人不仅具有必备的职业技能,更重要的是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职业思想、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综合素质人才。高尚的职业道德、先进的职业思想、良好的职业行为和习惯的形成不是仅仅靠学会课本知识所能获取的,也不是靠大学就业前的培训速成的,这些是需要中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就对学生进行有意识培养的,以成为学生人格修养的重要组成,成人后走入社会才能游刃有余地生存发展。 2.职业素养教育是国际课程改革的趋势 基础教育是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为学生进一步获取知识才能并获得终身发展创造条件。教育活动要有助于把学生培养成为能够积极参与和奉献于职业与公民生活的有责任感的人,养成其人生规划能力,形成健全人格。世界课改的趋势极大地推动我国课程改革的进程,着眼于学生终生发展和终身学习的需要,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的基本思想。目前,正在进行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强调教育内容与学生需要的结合、与未来生存的结合,更加关注学生的实践探究。在学校常规教育中有计划地加入相应的职业素养教育,已达到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是课改的必由之路。 3.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有利于落实我国普通中学教育的双重任务 在普通学校课程与教材体系中,把职业素养教育作为一种理念渗透于课程设计中,符合普通中学教育双重任务的要求。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中学的任务是“为国家培养合格的劳动后备力量和为高一级学校培养合格新生”。目前,我国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中,对学生职业素养方面的要求更加明确:“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 因此,职业素养教育思想应渗透于学校教育活动中,渗透于各学科课程中,体现在教育教学任务中,并以教材内容为载体,落实在课堂教学中。 4.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职业素养教育有别于职业技能培训,在中小学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主要是对学生进行树立高尚职业道德、拥有先进的职业思想和良好的职业行为习惯的教育,这些教育与学校倡导的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思想品德教育目标是相一致的,更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利补充和很好的实践。让学生了解社会规则就是对学生进行遵规守纪的教育,只有了解规则、尊重规则、遵守规则的人才能够在社会的海洋中自如遨游。那么,学生在学校就要遵守学校的一切 规章制度 。认真行事,具有较高的敬业精神的人才可以获得事业成功。学生的本职工作就是学习,爱学习会学习就是敬业的表现。良好的学习习惯的养成为以后良好的职业习惯奠定了基础,是学有成就和事业成功的保障。 5.开展职业素养教育有利于教师职业素养的提升 身教重于言传,对学生进行职业素养教育,教师首先要以身为范。教的过程就是教师反思提高的过程。增强教师职业素养的意识,除了学生受益以外,也会使教师自身受益。教师职业素养提升,每一位教师都能够依法从教、精心施教、因材施教,整体教育质量就会提升,国民素质就会整体提高,这也是我国人才发展战略的目标,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 五、普通中小学实施职业素养教育的一些建议 1.宏观政策导向、中观规定指导、微观策略落实 让职业素养教育在普通中小学中尽快开展起来,要加大在社会上的宣传力度,国家教育部门制定的教育政策中要有明确的指示,有规范的课程设置、课程目标和课程评价起到导向性作用。依据小、初、高不同年龄阶段特点制定不同的职业素养教育目标。小学课程目标应以培养学生初步的职业意识和职业精神为核心;初中课程目标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职业心理品质和职业生涯规划意识;高中课程目标应使学生形成基本的职业素质、创业素养和职业生涯与人生规划能力。 各级教育部门要依据本地区情况出台相应的专项指导意见,以解读政策,指导学校层面有效开展。学校根据校情再制定详细的可执行的行动方案。在市区教育部门监控和相应的评价下就会将职业素养教育真正地在学校层面开展。 2.合理开发利用社会资源、家长资源 职业素养教育不仅要着眼于学校、课堂,更要关注社会发展和实践活动。 现阶段学校可以自行开发一些与社会发展紧密相关的,未来学生步入成人社会能够用到的校本课程,为学生的全面和个性化发展服务。在这方面可以借鉴国外学校的很多做法。比如,新加坡所有学校都必须开设培养学生生活、生存技能的课程,如“职场应聘”课,教授学生如何写自荐书,如何写项目规划等实用技能。“设计与技术”教孩子如何进行创作,如何将设计变成成品等。这些非学术课程的课程目标三年修正一次,适应社会的快速发展,学生从初级学院(高中)步入社会就可以用到在校所学的技能。 另外,职业素养教育与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必将架起学校与社会联系的桥梁,打开学校教育面向社会市场的大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职业规划、职业选择的职业素养。合理利用家长、社会资源既可以为学校的职业素养教育提供大量鲜活素材和实践场所,还能拉近学校与家长、社会的距离,保持学校教育的前瞻性和实用性。 3.职业素养教育课与劳动“技术教育课”及“通用技术课”有机整合 新课程中有一个国家指定的学习领域――“劳动与技术教育”,它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要目标,与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共同构成“综合实践活动”,自小学3年级起开设。新课程确立了劳动、家政、技术、职业准备等方面的教育内容,同时,根据初中和小学的性质、特点,在职业准备方面进行了教材内容的学段定位,小学确定为“职业了解”,初中为“职业引导”。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的开设,对于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的职业与创业意识、职业生涯规划、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具有重要意义。《普通高中课程方案》确立了普通高中教育的培养目标,其中特别强调使学生“初步具有独立生活的能力、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在高二年级设置了《通用技术》课。《通用技术》部分的总课程目标中,提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技术素养、促进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的发展为目标”,“养成积极、负责、安全地使用技术的行为习惯,发展初步的技术能力和一定的职业规划能力,为迎接未来社会挑战、提高生活质量、实现终身发展奠定基础”。而在该课堂的三维课程目标的描述中,却没有职业意识、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的描述。因此,建议在初级阶段,将职业素养教育是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通用技术课程有机整合,以这两门课程做载体,加入职业道德、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习惯教育。在中后期,课程目标、课程结构及教材等出台后,应在普通中小学独立开设职业素养教育课程,并把它作为学生的必修课程,以真正引起学校的重视,将职业素养教育在普通中小学推广。 4.普通中小学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能够加速职业素养教育在普教系统的发展 针对现在的职普分离的教育现状,北京市宣武区教委前瞻性地推进职普融通教育模式。就是普教学校与职业学校联合办学,在课程开发方面寻求合作,这种做法正是为职业素养教育在普教系统开展给予强有力的支持。职业教育学校有着丰富的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和模拟社会实践场所,这些资源是普教系统无法比拟,短时间不可能补充的。而普教学校有较丰富的优质生源和职业教育素养教育的需求,所以,职普融通教育模式正好在两个系统间架起桥梁,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资源,达到资源共享共同发展的目的。这种做法很值得在更大范围内推广。 社会发展的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繁荣与富强,不仅需要先进的科学技术、需要具有现代科技技术的劳动者,更需要劳动者具有现代职业素养与创业精神、健康的心理和创新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的激烈竞争和挑战。学校教育担负着培养未来各行各业人才的重要使命,普通中小学是为人的一生奠定坚实基础的关键阶段,学校教育要改革传统的教育理念,实施以敬业创业教育为主题、以学会生存发展为实质的职业素养涯教育。这对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劳动者、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和人文素养、增强国际竞争力,深化教育改革与创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期待我们的教育者由思考者变为行动者,在普通中小学开展职业素养教育作出有益尝试。 作者系北京第六十六中学副校长 (责任编辑 潘静波)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