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人民群众论文

发布时间:

人民群众论文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团结的影子处处可见:一粒粒沙子可以堆积成一座塔;一颗颗石头可以堆积成一座山;一丝丝雨滴可以变成瓢泼大雨;一只蚂蚁搬不动食物,它便召集许多蚂蚁共同努力……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关于团结的 议论文 800字5篇,仅供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团结的议论文800字(一)

团结就是力量。的确,这句话我赞同。在学习生活中团结就能克服一切困难,取得成功,团结是无坚不摧的力量。

一个班级,只有团结才能心聚,也才能向着共同目标进发,学得更多的知识,成就一番大事业。反之,如果人心涣散,事不关己,高高挂,人人都不热爱集体。自己孤军奋战,学习成绩上不去,前途不会有多辉煌。

一个社会,只有团结才能过着美满幸福的生活,如果不团结,必定会导致社会动荡不安。人人都疏远集体,独自一人孤军奋战。

一个国家,只有团结才能发展,只有团结才能战胜一切灾难。5月12日下午,当四川汶川县的人正兢兢业业工作时,一阵山摇地动袭来,在短短的几分钟内,汶川由一个繁华闹市变成一个死寂的废墟,这突如其来天灾,瞬间让许多人失去了温馨的家园,夺走了无数同胞的生命。但天灾并没有摧毁人们的意志,在地震发生不久,来自四面八方的抗震救灾志愿者,武警官兵,纷纷赶到汶川重灾区,温总理也及时赶到汶川,亲自指挥救灾。这来自四面八方的人们,都只有同一个目标,拯救自己的同胞。

在这场生与死的较量中,时间就等于生命,武警战士临危受命,人人团结一致,从死神的手中抢回了无数同胞的生命。正是这些人,用他们的爱,温暖了汶川,温暖了中国大地。

是什么?给了汶川人民如此坚定的意志的呢?是团结,他们相信:只要团结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和灾难。这一次救灾,体现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体现了我们国家的强盛。

团结的力量带来了成功,团结的力量带来了生存的希望。只要我们人人团结一致,中国的明天必将更加灿烂辉煌。

团结的议论文800字(二)

你可见过蚂蚁拖食?一粒米饭比蚂蚁大得多,但它们却能把它拖到洞了去,他们靠得是什么神奇的力量?是团结。“团结起来力量大”,有人曾经说过的。“众人碰才火焰高”,这是俗语说的。她们不都说明了团结是战胜一切困难的力量之所在吗?翻开历史的篇章,胜利的取得,不都是依靠人民大众团结的力量吗?

明朝抗拒倭寇的名将戚继光不是也靠团结打败了那些经常来我过沿海骚扰的倭寇?他所领导的戚家军全部都是精兵,但如果没有那些 经验 丰富的老渔民的指点,他的精兵也寸不难行。在同倭寇抗战中,万民举动,送粮食,创造了海上飞速前进的“滑翔扳”。可见,团结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在抗日战争中,中国共产党不也是依靠人民,发动群众,取得了抗战的胜利吗?中国共产党在最艰苦的岁月里,由于团结了广大人民群众,依靠群众的力量度过了这一艰难的时期。正如徐特立所说的那样:“在中国革命中,谁团结了群众,取得了群众的信任,谁就将统一中国”。

不是吗?太平天国起义,洪秀全领导农民团结奋斗,定都天京。但定都天京后,韦昌辉滥杀无辜,石达开领兵出走,致使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惨遭失败。

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但他只是孤军作战,没有联系群众,不能得到人民大众团结的力量,最后以失败而告终。

自从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凝聚成一股力量走向胜利以来,“团结就是力量”便被披上了“信仰”的色彩。

而中国走到现在,成为一个让世界不敢忽视的名字,不正是靠了那“信仰”吗?用下流行的话说,即“团队精神”。

人类的祖先,便是以团队为单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历史的轮转,不是靠个人,而是靠集体的力量。就连动物界,小巧玲珑的食人鱼之所以能猎食几吨的庞然大物,忽微的蚂蚁能逃离洪水火灾,靠的也是“团队精神”。而现在这个竞争白热化的时代,我们还有余力去说“我的地盘,听我的”吗?

团队就像是一个凸透镜,她把分散的力量集中到一点,她是个扩音器,她把微吟变成了呐喊,影响到更远的地方。

智慧,阅历和经验都让我们无法忽视“团队精神”。在常常被抱怨冷酷无情的竞争时代,有一个可尽我所能,可安心依靠的集体,岂不是像一艘漂泊在海岸上的海员们那样,是最好的朋友,最铁的兄弟,过最酣畅的生活,放声最高亢的旋律吗?

一个人再伟大,也离不开集体;一个人智慧再卓越,也不能成为神而脱离众人。刘邦成就了帝业,而英勇盖世的项羽自刎乌江。历史会理智地告诉你什么叫一人之智不敌万人之智,什么叫历史因个人而改变,什么叫团结就是力量。

没错。三个臭皮匠抵上一个诸葛亮。伟业积业积累在一个个看似渺小的个体上。爱迪生因电泡而流芳,离不开全身土灰的工人;日本迅速崛起的奇迹,离不开紧衣缩食的百姓。

一个人想脱离众人的人,是新时代的“新新盲人”,藐视忽略会让他穷尽一生也离不开原点几步,顶多只是像在沙漠中的过客,一圈又一圈,却只能回到原点。

一朵花,即使再小,也需要 雨水 的滋润,肥土的给予,阳光的赠与及绿叶的衬托。

一堆土的成功,即使再少,也得依靠十个手指。

今天,我们要进行社会主义改革,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更需要珍惜和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我们要像天上飞翔的大雁,像茅盾笔下的杨树那样“枝枝叶叶,靠紧团结,力求上进,向着一个目标前进。”

因为团结,所以在这理想的蓝天中,有你我追寻未来的轨迹,在这人生短暂而漫长的道路上,有你我努力拼搏的脚印,在这播种.种子的旷野里,有你我开垦耕耘出来的一方绿土。

因为团结,所以世界的万花筒散发着诱人的清香;因为团结,所以未来的天空下传来迷人的歌唱,等到我们团结起来抵达秋天的果园,轻轻地擦去夏天留在我们脸上的汗水与灰尘时,我们就可以听得见曾经对春天说过的那句话:团结就是力量,信心就是希望!

虽然今天没有耀眼的灯光,没有美丽的鲜花,但我有我的热情,有一颗祖国世界的热爱之心。

我相信即使没有麦克风,我的声音也能传到世界的每个角落,在这一刻,全世界的山会因我这句话而震动;在这一刻,全世界的河流会因我这句话而停止流动;在这一刻,所有职校人都会有一股暖流由然而生。

让我们放开喉咙。高声地喊出:“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的议论文800字(三)

窗外的雨淅沥的下着,嘀嗒声不绝于耳,街道上早已满是寂寥。

没有行人,不见了各色的雨伞,仿佛那一瞬间,世界只剩下我一人,静静地站在阳台,听歌,也听雨。

秋季的雨是少见的,炙热的阳光消失在夏日离去之际,此刻,倒更像阴雨连绵的春。

缤纷的色彩与奇异的图形组成了这个世界,它们随意揉合着,造就了万物的辉煌。芸芸众生,便都是由这简单平淡的直线与曲线构成,定睛一看,是难以忘怀的精彩。

且不说我现在所写的这复杂的方块字,单是那每个绝不会超过三画的英文字母也可以加入到这个世界万物的组合。

一笔一画,一撇一那,都是那么的妙曼而清新,所有的笔画合作着,它们之间不分国籍,不分地域,不分族别,都齐心协力,都奋力前行。

这26个字母是团结的,它们可以构成代表着各种事物的单词,它们可以展示人们所想,组成足以勾勒心灵之声的 句子 。

没有意识,没有生命的字母都能做到如此,可我们人类呢?

我们残杀了自己的同胞;我们让战火与鲜血席卷整条历史长河;我们开启了潘多拉之盒;我们放飞了载满自私的风筝…我们信奉着'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是的,我们也曾合作过,但'非我族类,其心必异'的思想充斥了我们的大脑。

所谓'一将功成万骨枯',干枯的白骨成就了这一将的百世流芳,只剩下古战场上阴风呼啸;'一朝天子一朝臣'已成定论,当新的帝王即位,功勋无数的老臣大都沦落到了偏远的郡县,苦守那荒凉的衙门。

如果人民团结,那谁还能威胁到这个国家的存亡?

想那八年抗战,我们中华儿女的团结扫除了比我们强大了数倍的敌人;想那几天前还历历在目的阅兵式,祖国最精锐的士兵激发了我们潜伏在心中的热血。

这是团结的力量。

字母可以组成单词和语句;笔画可以构成优美的文字;水滴可以汇聚成浩瀚的大海;我们微小的力量也可以成为国家兴盛的标志。

窗外的雨还在下,淅淅沥沥,滴滴答答,它们也是团结的。

团结的议论文800字(四)

从小,我就为我能生活在中国这片辽土上而自豪骄傲,因为我知道,这片土地汇聚的56份热情;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种希望;这片土地,汇聚的是56颗炽热的爱国之心!

我知道,我的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是一个各族儿女都团结一心,共同推动社会繁荣的发展大国。所以,站在这片土地上,我似乎从来都不会担心会被遗弃,会被伤害。因为我深深地知道,中国很强大,各民族之间的团结,不会被任何困难打到!

团结合作价更高,团结就是力量,在各方面都需要团结。我们的大家庭更需要团结,以绽放出更加询丽的光彩,我们的国家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56个民族的共同奋斗创造了中华民族的辉煌历史和璀璨文明。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情,民族工作是党和国家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中央和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民族宗教工作,贯彻以马克思主义民族观为指导的民族宗教政策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坚持以民族团结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建立“平等、团结、互助、进步”的新型民族关系。在加强民族团结、搞好民族工作的实践中,自治区党委和政府 总结 出一套成功经验,那就是加强对各族干部群众进行民族团结 教育 ,开展群众性的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使民族团结的思想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我们班就是一个团结的大家庭,有满族、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苗族,不久前转走了一个羌族。虽然民族不同,但是民族团结的心是一样的。我们并没有因为语言方面而不交流,有困难我们互相帮助,互相诉说心里话。

亲爱的祖国,五千年的蕴涵和积淀,六十年的扬弃和继承,一个东方巨人到了可以说“不!”可以发言的时候。您聚集当今世界上最多最广的人气和景气,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和平与发展是您热切表达的心声!您不卑不亢不躁不惊,以坦荡豁达和深邃、闲静,阔步在新世纪的黎明!在党的“十八大”的东风劲吹中,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正继往开来带领着中华民族走向新的辉煌。

让我们56个民族手拉手,心连心。共同合作,让合作伴随我们。今天的中国需要合作明天的中国更需合作,让我们共同建设美好的祖国!从现在这一秒开始,我们一起努力,共同发展!

团结的议论文800字(五)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懂得了许许多多——感恩、回报、答谢、助人为乐等等等等,当然,我也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

古人说得好:众人一条心,黄土变成金、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人心齐泰山移……这都是让我们明白团结就是力量,而我通过一件事,我本不知道团结到底是什么,可是从那以后我便知道了。

我是一个运动 爱好 者,像 足球 、 篮球 、 羽毛球 、跑步、跳绳都难不倒我,而我也很喜欢拔河,有时就喜欢把小区的朋友们叫过来,然后到看大门的李爷爷那里找一根粗麻绳,玩拔河。

三年级时,我在家里闲着无聊,叫来朋友们,借来粗麻绳,准备拔河,我们都知道,拔河是要先组队,在我们这里面的就是四年级学生了,他力气,挑了几个力气大的三年级的,我是一个队长,他不能选我,竟然最后只剩下一个四年级,我和一帮二年级的了,我本以为我们会输掉,而我的好朋友唐忠杨倒是有头脑,他让我在最前面,让四年级的在最后面,他们二年级的在中间,说你们两个用力拉,我们在后面死拽住绳子,我们占上风的时候我们用力拉,我们占下风的时候就扯住绳子,因为我们毕竟人多吗!听了他的建议,我点点头。

比赛开始了,一开始我就大吼一声,我们立马占了上风,可是毕竟那边还是厉害,不一会儿他们就要拉过去了,二年级的见势不妙,死死的拽住绳子,我们成了势均力敌的景象,我和四年级的朋友一用力,我们又把上风夺了回来,我告诉二年级的朋友们,你们还是拉住,交给我们两个,有了他们的帮助,我们立马开始猛攻,虽然他们的人都是有力气的,不过,我们毕竟人多吗!这场比赛,还是我们赢了!

经过这件事,我懂得了团结就是力量,以后的各种比赛中,我都是告诉队友们,“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的议论文800字(六)

昔秦始皇横扫六国,一统天下。六国既灭,后人思之,合六国之力,并不在秦之下。以苏洵语:“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教,或未易量。”故“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前半叶,日本逐步形成了其所谓征服实际的战略方针。其中有言道:“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利用民族矛盾而削弱敌手力量,从而个个击破,与千年前的秦帝国如出一辙。然,他们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其中又是何故呢?

我们不妨也在自然界中探求下。蚂蚁有许多天敌,蚁卵及幼虫都会让天敌们垂涎三尺。诚然,一只蚂蚁的防御能力我们是都不敢恭唯的,但他们的王国却并未因此遭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反为许多虫兽所畏惧。又有成群结队的狗能战胜狮虎,一匹不离群的吗无论谁也伤害不了他。

似乎很明显了吧。两个字,团结。动物们对团结的理解应该是——团结还是死,这是个问题。纵使在人类社会,开头也讲了。六国的不团结直接送他们进了历史课本,而抗战中我民族的同仇敌忾,也把东条英机领上了断头台。重视团结,古今中外莫不如此。《孟子》中说:“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俗语也有“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之说。《伊索寓言》中提到,“一致是强有力的,而纷争易于被征服”。

或许有人会说,二十一世纪的我们,更需要的是张扬个性。我同意这个说法,只要你确定你了解什么叫“个性”。然而,这两者矛盾吗?显然不。拥有团结这个特质,只会让一个人的个性更加丰满。正如一个人更愿意听到别人这么评价他:他成绩不错,人也可好。而不是:他成绩不错,人却不怎么的。应该说,任何一项事业的成功,往往涉及多学科知识的综合应用。个人的指挥是有极限性的,新时纪的我们,若想免于被淘汰,就须认识到合作的必然性。《后汉书》言:“共舆而驰,同舟共济,舆倾舟覆,患实共之。”古人的这一训诫,更是当下时代的要求。

我们知道本周即将召开运动会。届时你会体会到团结的意义。一个冠军不能给一个班带来团体第一,而接力赛中的每一个人都关乎全队的胜败。

团结又是相对的。校运会中我们因是本班的一员而团结。市运会中我们因是杭高的一员而团结。全运会中我们因是杭州的一员而团结。奥运会中我们因是中国的一员而团结。天知道是否有一天,我们会因是地球的一员而团结。

团结很简单,地球上的动物都知道。团结很难,我们需要充分意识到它的价值,并恰当的予以运用。当然,对于聪明人而言,团结,不过两个字罢了。

团结的议论文800字(七)

生活就像一首美妙的乐曲,独奏、合奏各展风彩,飞扬出美妙的旋律。一位心理学家说:“如果你能够使别人乐意与你协作,不论做任何事情,你都可以无往而不胜。”要弹奏好生活的乐章就要善于与人协作。

我们的学习必须与人协作,才能更加富有成果。古人说:“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学习中,通过全作,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帮助,弥补个人知识的不足,从而获得更多的知识,提高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通过协作融入集体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在团结协作中感受群体力量,体会成功的喜悦,有助于我们形成开朗、活泼、勇敢等积极的外向的良好性格。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与人之间的协作,内容更广泛,形式更加多样,范围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今天,知识信息量大大增加,社会分工更趋细化,一项任务的完成必然是通力协作的结果。可以说21世纪的成功者将是全面发展的人,富有开拓精神的人,善于与他人协作的人。

协作和竞争是一对孪生兄弟。没有竞争的协作缺乏积极向上的动力。只有既竞争又协作,我们的事业才能如日中天,经济才能繁荣,社会才能进步。

共同进步即双赢是竞争最理想的结果。良好的协作,创造竞争中的双赢。在竞争过程中双方相互激励、相互帮助、取长补短,大家都有所收获,有所提高,有所发现,有所前进。

我致力于竞争,但更酷爱协作。足球运动就是必须依靠竞争与协作亲密无间的配合才能取胜的艺术。

我喜欢足球,不仅因为它的精彩激烈,还因为它给予我们协作的启示。一场比赛,十一人上场,位置各不相同,但每个人必须全力以赴,既然要为同伴创造机会,又要把伙伴为自己创造的机会把握住。同伴犯了错误,其他人要赶紧弥补而不是加以指责,只有这样,一场比赛才能取胜。没有大明星的球队才有机会战胜明星云集的大牌球队。而任何一名球员如果只图自己精彩发挥,不讲协调协作,整支球队输了,打败仗的明星球员能快乐吗?协作是一种力量,也是一笔财富。正因为这一切,我们共同追求一个团结协作、携手并肩、和谐双赢、共同进步的世界。

团结的议论文800字(八)

“啪!”一声巨响,一个小生命结束在我拖鞋的“淫威”之下,其死状极惨,看得我不禁捂住了眼睛……

上完厕所路径犯罪现场,看见其身上有蚊子在叮似乎是在给它念往生咒,正当我欲离开时,

一只蚂蚁姗姗来迟,它似乎在悠闲的散步,左踱踱,右踱踱,每爬一步用触角嗅嗅,我想它应该很快就会发现尸体吧!没想到它停留在尸体的周围左嗅右嗅,终于在我急不可耐的情况下锁定了目标,它试图搬起对于她来说的庞然大物,然而这怪物纹丝不动,就这样它灰溜溜的离开了,我大失所望……

不久,它带着大队伍来了,气势如虹。有一只稍大点的蚂蚁头爬上了食物的顶部对着下面的小兵,絮絮叨叨的,不知在讲什么,所有蚂蚁都肃立的听着,很快任务下达后,蚂蚁们爬到庞然大物的四周做好了准备,只见处于顶部的蚂蚁头一发令,蚂蚁们艰难的站起慢慢的移动着,如果你不仔细看以为是诈尸呢,看到这里我蹲下身子端详着它们。

然而还有一个难题——尸体太大洞口太小,食物无法进入洞中,这时蚂蚁头踌躇了片刻,灵光一现,只见蚂蚁们用牙齿将尸体分割,再逐一抬进洞里,这时的我不禁为它们的智慧拍手叫好!

生活中我们遇到困难可以找朋友帮忙,一个人不能解决的事情,我相信一群人可以。一根筷子容易折,一把筷子难折断。

团结的议论文800字(九)

炎炎夏日,粽叶飘香,让我们有了团结的力量和拼搏的精神。

今天我们班上有活动,让我们到郊外进行素质 拓展训练 ,主题是磨砺青春,超越自我。

伴随着我们一路的欢歌笑语,我们来到了训练基地。那儿有绿油油的稻田,配上昆虫的鸣叫声,那墙上绕着碧绿的藤蔓,大片大片的草坪,绿油油的……我被它深深的陶醉了!

取长补短

活动开始了,带着好奇和自信我们进入了第一项活动———“取长补短"。游戏规则是要把一根拴在绳子上的木棒取下来。前提是不准用暴力。

“这么简单,实力不允许我低调!”太志行自信的说。"我们先来!"就这样,我们组上了"战场"。

随着一声令下,我们都紧张的进入了游戏现场。看到绳子和小棒,我着急了,小棒长,绳子短,怎么解的出来呢?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了,周围有的同学已经有人解开了,我却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五、四、三、二、一、时间到!”。

回到了教室,我闷闷不乐,教官却说:“你们服不服?还想不想再去尝试?做30个深蹲就可以了!”

我不加思索地走上了讲台,快度做完深蹲后,我又冲了出去。站在绳子前,我冷静了下来,在脑海里拼命地想,小棒要怎么才解得出来?既然正着出不来,那不如倒过来试试!通过几次尝试,我终于做到了。我真的把小棒解出来了!我冲到了操场上和队友相拥,激动得都快流下泪来了!

鼓动人心

下项任务竟然是小组合作,用绳子连接木板来颠球。

第一轮开始,我们小组第一个完成的任务。可到了第二轮,我们有点骄傲了,颠球的次数越来越少,看着其他小队一个一个超过我们,我们心里也越来越急躁了,一下怪这个高了,一下怪那个矮了,结果第二轮我们没有拿到第一。第三轮开始了,“不要放弃,加油!”我们相互鼓励着,相互温暖着,这让我们有了动力。拿下第一,第一属于我们!

生日排序

这一项游戏竟然不能说话,怎么办?我们小组为了赢得有一次商量的机会,主动领了30个深蹲。

“对不起,我又掉下去了!”

“说什么对不起,大家都是队友,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对啊,不就是做深蹲嘛!”

就这样,一个小时后,我们经历了八次惩罚,终于战胜了自己,成功了!这一次的拓展训练,让我们少了一份娇气,多了一份坚强,少了一份依赖,多了一份独立,让1901班更加有团结力,更加有凝聚力,更加有拼搏精神!

团结的议论文800字(十)

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把一些有才能、有智慧的人聚集起来形成“团”字,把这些才能和智慧拧成一股绳形成了“结”字,团结协作也由此诞生。

从我们读书起就知道这句 谚语 :一根筷子易折断,十根筷子难折断。这句话不是凭空的。

看过一个蚂蚁抱团冲火的宣传片。背景为白色,只有黑色红色两种颜色呈现在画面中。一群蚂蚁在洞外觅食,一只拿着火柴的手慢慢靠近,侦查蚁发现马上用触角和肢体将信息传送给同伴。那些蚂蚁们不但没有惊慌,反而有秩序的一层一层的抱团,没有哪个蚂蚁想着逃,最终抱团滚出火外。那“呲呲”被火烧死的蚂蚁让人揪心,最后那一片白色中弹出两个坚实有力的字“团结”。

人是高智商动物,有时面对一些问题却总是逃避,在很多时候不懂得团结协作。而那些不会说话的动物却可以做的很好。

一次在工艺比赛前,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宿舍出一个手工。我们做了一个房子,大家一起出钱买材料,谁会做哪方面就做,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成品做出的那一刻我们都很开心,因为这是一起做的,有的人割东西不小心割到指头,有的人不小心把胶滴在手上被烧皮,但最后作品是完美的,无人抱怨。

团结协作可以让我们体会到最美好的感觉。

最近出现一则新闻,可以说是震惊全国。一位司机在驾车途中与一位女乘客发生争吵,女乘客甚至大打出手,最后导致客车冲向河里,十一人丧命。我想,如果在女乘客击打司机时,其他可以团结协作,将女乘客围住或阻止,这件事可能也不会发生。

团结就是力量,只要我们一起协作,社会就会有很大发展。在学习中,只要一个班级团结、努力,那么班级中的每一员都不会太差。

团结的议论文800字10篇相关 文章 :

★ 团结的议论文800字5篇

★ 团结的议论文作文800字

★ 有关团结作文800字5篇

★ 团结的议论文范文3篇

★ 关于团结的议论文4篇

★ 团结的议论文高三范文800字

★ 团结的议论文高三800字

★ 团结的议论文高三800字

★ 高一团结作文800字五篇

★ 关于团结的议论文800字素材满分模板(2)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从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群众夺取胜利。《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不朽著作就曾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总是不懈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它为无产阶级的阶级目标服务,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丝毫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 2.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的现代化生产力的主力军和最先进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在旧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比中国其他任何阶级都要沉重,并且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保持着天然的联系。这种阶级地位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必须将自己的解放同其他劳动群众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把解放一切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作为解放自己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理所当然地要反映和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每一个党员和干部也理所当然地要把实现和维护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这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党就不可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可能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任务,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反对历史唯心主义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 学习本节应该了解存在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样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具体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上的作用,掌握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0

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对历史的创造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其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最后,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在社会变革中起主体作用.综上所述,人民群众在改造自然和改造社会的实践中,以及在认识世界的活动中,都发挥了他们的主体作用.只有人民群众的活动才创造了社会的财富,决定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关于人民群众的论文

此回答仅做参考,请结合你的情况进行增修 。唯物史观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的理论基础。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实际生活中坚持群众观点。所谓群众观点就是坚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的观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以及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坚持群众观点,是我们党在革命和建设中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之一。 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强调必须以人为本,这是对党的群众观点的重大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当前我国社会中存在着的人民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主要有:就业问题、上学问题、住房问题、收入分配问题、环保问题、医疗问题、社保问题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党和政府正在采取一系列切实可行的措施,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体制改革,扩大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努力使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十七大报告里明确提出要从以下几个发面保障和改善民生:(1)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2)实施扩大就业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在这些基本方针的指导下,仅就2007年,我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举措,如农村孩子学杂费免除、城镇居民受惠医保和农村低保的实施,《物权法》的出台、“财产性收入”进入党代会报告、政府廉租房的推出、新《劳动合同法》的实施、“两型”社会的建构、居民休假制度的调整等。从以上方针政策的制定和具体落实来我们党和政府的确是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特别这次四川特大地震灾害发生后,我们党和国家采取的一系列抗震救灾举措,更深刻地体现了我们党坚持人民利益高于一切,以人为本的高度责任感和博大情怀。许多国家都十分重视交通安全教育,孩子们从小就接受交通知识的教育,每个人也严格按照交规出行。例如,在德国,交通管理部门经常组织学龄前儿童举行交通知识大奖赛。德国的街道上,最引人注目的是大街小巷的红绿灯,大的十字路口的红绿灯都是自动装置,中小路口有指示先行或后行的交通牌。在学校、幼儿园或孩子集中的地区,路牌上会印有小孩的图案,提醒司机注意。在日本,无论是大小城镇,还是乡村僻野,公路路口都安装着交通信号灯。在繁华的街区,当路口的红灯亮时,即便马路上没有车辆行驶,路边的行人也没有闯红灯过马路的。瑞典的交通规则也是以人为先,行人第一。马路上的信号灯在离地面两米处,与行人的目光高度持平,且周围不准立广告牌或栽树,以避免遮盖信号灯。 我国虽然也十分重视交通安全和交通文明,但相比较其他国家做得还远远不够。每天,在马路上,不遵守交通规则的行人、自行车、车辆比比皆是。例如,非机动车遇红灯时越线、在车道上逆行、违法载人载物,行人不走人行道、任意跨越护栏、乱穿机动车道等等。有的时候我过马路,经常会看见红灯时行人无视信号灯闯红灯,或者绿灯时汽车利用交叉路口时间差不顾过马路的行人加速冲过去等情况。没有信号灯的时候更甚。我国交通法规明确规定:“车辆行经人行横道,遇有交通信号放行行人通过时,必须停车或减速让行;通过没有信号灯控制的人行横道时,须注意避让来往行人。”在现实生活中,有交通信号的路口还好一些,没有交通信号的路口根本就是一片混乱的景象,车水马龙,互不相让。在我们这个现代社会中,车辆依法行车,行人依法行路,是交通文明的一部分。另外,交通警察依法管理、文明执法,也是交通文明的另一部分。这两部分同时“展现”在马路上,才能构成完整的交通文明。 为了加强朝阳区道路交通安全秩序和提高人民的交通文明素质,朝阳区特提出了朝阳区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四知”和交通文明“四让”。四知是:一知主题,即迎奥运,建首善,创和谐交通环境;二知内容,即整顿行人、非机动车违法行为;三知目标,即车不越线、人不乱穿、各行其道、秩序井然;四知规范,即行使规范、停车规范、设施规范、占路规范。四让是:人让人让出一片温情,人让人让出一片秩序,车让人让出一片安全,车让车让出一片理解。我想制定这个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四知”和交通文明“四让”的目的就是,提高大家的交通安全意识和交通文明素质,从而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 当然对于交通文明习惯和素质的培养,应该从每个人做起,特别是作为一名处于弱势地位的行人,更应该引起注意。来自北京市交管局的统计数字显示,2003年,北京行人事故为901起,死亡218人;从2004年1月至2005年7月,北京市共发生行人事故842起,死亡200人,伤703人,直接经济损失726万多元。财产损失可以量化,而生命代价却无法计算。 因此,只有全社会都行动起来,以人为本,从我做起,加强“交通文明”意识教育,才能真正的使其得到改进,才能真正的实现交通安全秩序整治“四知”和交通文明“四让”,才能真正实现和谐的交通环境 大学生综合素质测量及评价 ,,,,,,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应从以下三点理解。第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要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等生存资料。因此,人们必须从事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若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根本无从进行其他一切活动,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这其中劳动群众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创造物质财富,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第二,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劳动,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基础,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直接承担者。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生产技能和改进生产工具,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及整个社会由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进步。因此,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对社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第三,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物质财富却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这是本框题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以从以下三点把握。第一,人民群众要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就必须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还要具备仪器设备等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物质手段。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手段,都是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提供的。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不仅创造了产生精神财富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成为了形成精神财富的认识动力。如自然科学,它是在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产实践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的课题,不断推动自然科学向前发展。第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人们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或半成品。发明创造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知识分子的创造活动。他们在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中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在于他们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劳动群众的社会实践,而且还在于正确集中和总结了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一切科学文化创作的宝库,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个人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第三,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首先,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是凝结着人们的某种智慧。例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工匠毕升发明的。南宋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就是个平凡的劳动妇女。可见,劳动群众在创造物质成果的过程中凝结了大量的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财富。其次,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劳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雕刻、绘画作品,它们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于民间流传的音乐、舞蹈,那更是劳动群众的直接创造。如“盲人阿炳”那样的民间音乐家和“泥人张”那样的民间艺术家。(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导致旧制度的灭亡和新制度的产生。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变革必须通过革命阶级同反动阶级的斗争,通过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革命来实现。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劳动人民自己起来摧毁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在社会变革时期、在革命的暴风骤雨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总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以社会主人和历史创造者的气概充分显示出自己的创造力量。第二,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是通过进行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如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的“大包干”的改革就是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后来在全国实行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就大大巩固和完善了我国农村的集体主义经济,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所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当前,我国人民群众正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改革、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步伐,这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民群众的论文文献有哪些

可以去找下(社会科学前沿)

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整体分析 从国内来说发展的条件可以说愈加雄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市场需求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但是,国内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不是单靠国内就能解决的,这方面的平均优势非常特殊。再如:要扩大内需,但是如何扩大内需?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还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再如,现在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就业的困难还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从国际来说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经过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牵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尤其是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有可能会不断的对我们形成一些冲击,如:美国的宽容量化政策,就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2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有利条件 首先,从国内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强化了加快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明显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我国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体来讲,国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雄厚的物质基础将为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的持续增长,使许多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另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提高的劳动力素质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据测算,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在2030年以前将持续上升,使我国未来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得到明显加强,大学的招生人数和入学率不断上升,这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积极推进的结构调整将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不断升级,已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消费正经历从百元、千元级到万元级的转变,食品、衣着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住房、汽车、电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另外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地区结构优化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并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奠定基础。近2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加快发挥比较优势,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开始培育出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进全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不断优化的体制环境将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所有制结构的不断优化,使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更加活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集体经济在改革重组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国有经济通过采取新的有效实现形式,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获得显著发展。通过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开始形成。 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使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其次,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也为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契机。具体来讲,国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广阔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较之拉美、南亚、中东欧和俄罗斯等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社会比较稳定等方面的优势,更可能得益于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浪潮,这是我国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因此,要适时、有选择地将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接过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产业转换与升级。 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推动了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条件下,只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技术进步的力量将对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3 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因此,节约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是重视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保护,成为我们今后要长期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方面。 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强化,对我国未来出口的增长形成较大障碍。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从制造业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都将使我们的企业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出现较大缺口,更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加以弥补。此外,我国的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工业中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甚至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机遇只是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机遇期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繁荣昌盛。历史上因丧失机遇而。导致落后、走向衰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就能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反之,机遇临而不觉,面对机遇而无为,就会延缓发展,造成落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个是我自己写的,已经发表过了,给你做一下参考吧,你可以上再网查一下,多找点儿资料,自己攒一篇出来就行,挺好整的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摘要:进入新的世纪,世界各国政府都在思考和部署新的经济与社会发展战略。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了保持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了应对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各种机遇和挑战,必须把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置于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这是符合当代经济、科技发展规律的重大决策。目前,国内有许多人仍然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是非常不利的,认为经济全球化对我国的发展是弊大于利、挑战大于机遇。但中国数年的发展证明机遇与挑战同在,只要选择合适的模式,经济全球化是有利于中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机遇和挑战 国内外环境 经济全球化1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整体分析 从国内来说发展的条件可以说愈加雄厚。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经济结构正在加快转型,市场需求的潜力非常大,目前的资金供给比较充裕,科技和教育整体水平有很大提高。基础设施也日益完善,政府宏观调控的能力明显提高,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但是,国内也同样面临着很多挑战和困难。比如说,中国的经济总量已经居世界第二位,但是它需要大量的资源、能源,这些资源和能源不是单靠国内就能解决的,这方面的平均优势非常特殊。再如:要扩大内需,但是如何扩大内需?如何提高人民群众的购买力?不仅需要进一步发展经济,增加人民收入,而且还需要加快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解除人民的后顾之忧。再如,现在就业的总量压力和结构性矛盾并存,大学生、进城农民工和部分城市居民就业的困难还很大。如何解决这些问题,也需要做出更大的努力。 从国际来说和平发展合作仍然是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继续发展,并在很大程度上对霸权主义构成制约。经过全球化深入发展,使世界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科技创新,孕育着新的突破,国际环境总体上有利于我国的和平发展。但是,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依然在牵制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发展。世界经济复苏和增长的速度还比较缓慢,尤其是围绕着市场资源、人才、技术、标准等等的竞争更加激烈,各种形式的保护主义抬头。另外,全球气候变化、能源资源安全、粮食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某些国家的一些做法,有可能会不断的对我们形成一些冲击,如:美国的宽容量化政策,就有可能引发世界性的通货膨胀,对我们的国内经济产生影响,所有这些都需要高度警惕。2 我国发展面临的国内外有利条件 首先,从国内情况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明显增强,基础设施显著改善,有效供给能力不断提高,强化了加快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经济发展的体制环境明显改善。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对外开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有利于我国拓展发展空间,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具体来讲,国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雄厚的物质基础将为较长时期的快速发展提供重要前提条件近年来我国经济规模迅速扩大,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工业的持续增长,使许多重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位居世界前列。 另外丰富的劳动力资源和不断提高的劳动力素质也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据测算,我国劳动年龄(15—64岁)人口在2030年以前将持续上升,使我国未来发展有充足的劳动力保证。近几年,我国基础教育的高中阶段教育得到明显加强,大学的招生人数和入学率不断上升,这为人力资本的增长和经济的持续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积极推进的结构调整将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力消费结构升级,为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市场条件。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居民消费结构显著改善、不断升级,已从温饱型进入小康型,消费正经历从百元、千元级到万元级的转变,食品、衣着和其他基本生活用品支出比重明显下降,住房、汽车、电脑、交通通信、医疗保健、文教娱乐等消费支出比重迅速上升。另外产业和产品结构优化升级,地区结构优化将有力地推动区域经济共同发展,并为满足日益扩大的市场需求奠定基础。近20多年来,我国各地区加快发挥比较优势,综合经济实力有较大增强。各地区根据自身特点,发展特色经济,开始培育出有一定竞争力、发展前景好、带动作用强的主导产业,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合作不断加强。国家制定并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支持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推进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政策措施,将有力地推进全国东、中、西部经济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经济的共同繁荣。 不断优化的体制环境将为发展增添新的活力经过20多年的改革,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将起到积极作用。所有制结构的不断优化,使经济发展的内生力量更加活跃。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非公有制经济蓬勃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集体经济在改革重组中得到了新的发展。国有经济通过采取新的有效实现形式,控制力进一步增强。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作用明显,市场体系已初步形成。各类生产要素市场获得显著发展。通过大力开展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逐步完善,社会信用体系开始形成。 宏观调控体系的逐步完善,也使宏观经济管理水平有了较大提高。 其次,从国际环境看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科技进步日新月异为我国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可能,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加深、新一轮世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加快,也为我国形成世界制造业基地提供了契机。具体来讲,国际的有利条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广阔经济全球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主要特征,它为我国广泛参与国际分工与合作提供了重要战略机遇。东亚地区特别是中国,较之拉美、南亚、中东欧和俄罗斯等地区,具有劳动力成本低、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社会比较稳定等方面的优势,更可能得益于新一轮世界产业转移浪潮,这是我国难得的重大发展机遇。因此,要适时、有选择地将发达国家向外转移的产业“接过来”,促进经济的快速增长,加快产业转换与升级。 新科技革命将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巨大动力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与经济的日益融合,推动了经济增长、产业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的升级。在我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不断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历史条件下,只要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技术进步的力量将对我国经济的加快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3 我国发展面临的严峻挑战 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加剧工业化和城镇化的进程,决定了我国未来几十年将处于资源、环境压力的上升阶段。因此,节约资源、增强资源对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特别是重视对国计民生具有战略意义的石油、水、土地、重要矿产资源的储备和保护,成为我们今后要长期面对的战略性课题。 社会发展滞后于经济发展这一问题主要表现在公共卫生基础薄弱、农村教育严重滞后、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加大等方面。 经济发展面临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贸易保护主义加剧。目前,我国已成为发达国家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的最大受害者之一。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的不断强化,对我国未来出口的增长形成较大障碍。企业将面临更为激烈的国际竞争,生存和发展的压力增大。从制造业来看,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制造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但从整体上看,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些差距都将使我们的企业再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处于不利地位。 国家经济安全存在隐患近年来,我国外贸依存度不断提高。能源和重要原材料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越来越强。在经济快速增长的同时,国内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供求出现较大缺口,更多地依靠国际市场加以弥补。此外,我国的许多关键设备都要依赖进口。由于我国工业中传统产业、低技术含量和低附加值产业和产品占主导地位,高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装备制造业发展缓慢,特别是一些关键技术设备受制于人。一旦国际经济环境发生重大变化,必将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甚至对我国的经济安全造成严重威胁。4 抓住机遇,迎接挑战今后一个时期,对我国的发展来讲,是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必须清醒看到,机遇只是为加快发展提供了可能和条件,机遇期的到来并不意味着必然走向繁荣昌盛。历史上因丧失机遇而。导致落后、走向衰败的教训是非常深刻的。抓住历史机遇、实现经济腾飞的成功经验也值得我们认真借鉴。机遇稍纵即逝,抓住机遇,奋发图强,就能够乘势而上,加快发展;反之,机遇临而不觉,面对机遇而无为,就会延缓发展,造成落后。形势逼人,不进则退。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增强紧迫感、使命感和忧患意识,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精心谋划,统筹安排,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打下坚实的基础。参考文献:[1]《宏观经济管理》2004年第5期[2]李光 信息网络化给我国带来的机遇与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4):38—40.[3]中国科技发展战略研究小组.中国科技发展研究报告(2001)[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3][4]李光.我国加入WTO面临科技与管理的挑战[J].科技进步与对策,2002,(1):28—30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一本2006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是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编译而成。

本书是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和领袖、马克思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一生的全部著述的汇集,收入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859年10月至1860年3月的文献24篇。所收著作按写作或发表的时间编排。

2、《列宁选集》

《列宁选集》选载列宁1894年至1907年即投身革命初期、建党时期和俄国第一次民主革命时期的著作,共27篇。列宁开始革命活动是在19世纪80年代末。

3、《毛泽东选集》

《毛泽东选集》是1944年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毛泽东。《毛泽东选集》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载体,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展现,是对20世纪中国影响最大的书籍之一。

4、《毛泽东著作选读》

《毛泽东著作选读》由中共中央文献编辑委员会编辑,人民出版社1986年8月出版,分上下两册,共万字。

5、《毛泽东外交文选》

《毛泽东外交文选》是1994年由中央文献出版社、世界知识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主要讲述毛泽东在外交工作方面的贡献,用于学习、研究和继承他的外交思想。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列宁选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选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著作选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毛泽东外交文选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论文摘要

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即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 *** 思想的特点和贡献是,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运用于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系统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最广大的社会群体(包括一定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等等),它包括双重含义:一是指社会的进步力量,这是相对于反动势力而言的,反动势力不属于人民群众;二是指进步力量的群体,群体总是由大量个体构成,但是作为整体的群体同作为个体的个人终归具有质的区别,人民群众经常被简称为人民或者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就我国而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切赞成、参加和拥护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一切赞成、参加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范畴。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人民群众的构成发生了许多新变化。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人阶级不仅包括产业工人,而且包括技术工人;不仅包括传统产业的职工,而且包括非传统产业的职工;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而且包括脑力劳动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和管理人员是先进生产力的承担者,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作为我国工人阶级同盟军的农民阶级也在变化。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的转移;而且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程序的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我国农民阶级的状况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有了很大的区别。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产生了许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家和从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家,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同我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一样,也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些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无疑都属于我国当代社会的人民范畴。因此,我们所说的人民利益,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利益。 (二)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日益增多和社会制度的新旧交替,而人民群众正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主体。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劳动者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群众的辛勤劳动,创造著日益增多的社会物质财富,养育著全体社会成员,成为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同自然界相互作用,由此逐渐加深了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提高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本领,使人类本身发展起来。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除了物质生产活动之外,还要从事政治科学、文学艺术和其他社会活动。但是,所有这些社会活动,都是由物质生产的发展来提供和创造的。总之,劳动者的物质生产劳动构成了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支撑著整个社会生活的大厦,从而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以及其他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大量的民歌、民间故事以至文学名著,都凝结著无数普通群众和民间艺人的辛劳和智慧。在劳动群众中,还涌现了不少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对人类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人民群众为科学和文化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素材。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广阔市场。在当代社会中,脑力劳动者在人民群众中所占的比例愈益提高,从而也愈益显示出人民群众在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方面的历史作用。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源,社会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决定的,社会制度变革的深刻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人民群众正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者和代表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力量。变革社会制度,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必须拥有实现它的社会力量,而人民群众正是基本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跟谁走,他们选择哪一条道路,决定哪一种社会制度变成现实。一切社会制度变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取决于人民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制度变革的成功与失败,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破坏旧制度,还是创立新制度,或者是从社会制度的长远演变看,都是生产力和人民群众起著决定性作用。 二、群众观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石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 *** 员和党的干部如何对待群众,不是一个一般的方法或作风的问题,而是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基本原理,即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原理,关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相互关系的原理。根据这些基本原理,可以将群众观点进一步具体化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这是群众观点的根本之点,群众观点的其他内容都是对这一观点的展开及补充。第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实践,而人民群众正是社会实践最广大的主体,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孕育着极大的智慧。因此, *** 人必须满腔热忱、真心实意地向人民群众学习。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 *** 人只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第四,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干部都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干部权力、权威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党的干部只有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成为合格的人民公仆。第五,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的干部必须对党负责,但是,党又是人民的工具,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的决定和批示是人民利益的体现。所以,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就是统一到对人民负责。第六,党要依靠群众又要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这是由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人民群众的复杂结构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拥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党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必须充分相信群众。同时,人民群众总是包含着不同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先进、中间和落后之分,在阶级社会中更是有着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区别,他们的意见和行动并不完全一致,因而不能说这些意见和行动都是“天然合理”和正确的。即使是作为整体的人民群众,也有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因此,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根据群众的不同觉悟程度,按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这是党的一项重要责任。 三、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含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 ***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 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完整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中心是正确处理无产阶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一切为了群众”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社会最广大的主体,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著社会发展的趋势。任何个人、政党和阶级,要成为进步的社会力量,在客观上都必须站在人民一边,为人民谋利益,而不管他们在主观上是否自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锋队,能够认清这个历史的大趋势,自觉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不谋取任何特殊利益,把“一切为了群众”当作自己的立党之本。这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是我们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是我们党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从而成为中国人民领导核心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根据,仍然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我们党所从事的事业的伟大性质。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众相比,任何个人、政党、集团的智慧和力量总是弱小的。因此,谁依靠人民,谁就会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就能在实践中无往而不胜;谁脱离群众,谁就会势孤力单,就会在实践中遭受挫折和失败。特别是我们党是“一切为了群众的”,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如此伟大的事业,更不可能仅靠少数人去代替群众包打天下,而必须充分动员和组织群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取得成功。所以说:“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保证。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实行正确领导的根本方法,是“一切依靠群众”在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的具体体现。一方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个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由认识到实践,通过群众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这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另一方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又是一个以实践的主体——群众为基础的,由群众到领导,然后再由领导到群众,实现群众和领导有机结合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由此可见,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观点贯通起来,熔为一炉,实现了它们的有机统一。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从低阶向高阶发展和更替的历史,这就为确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既然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历史,那么人类社会的历史也首先是物质生产者的历史;既然生产 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那么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 人民群众的活动,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就起著决定作用。这 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历 史唯物主义指明,人民群众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并 且通过在这个基础上所进行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 改革以及精神领域等方面的活动,来创造历史的。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 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 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 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 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 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 造者。正是人民群众的活动,而不是哪一个个人的活动, 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决定历史发展 的方向和历史的结局。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 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正如 *** 所指出:“人 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 选 集》第3卷,第1031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这并 不等于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可以不受社会历史 条件的限制。人民群众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已有 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来创造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充 分肯定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肯定无产 阶级领袖能够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人民群 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是群众观点的一个最基本的内 容,也是中国 *** 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 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应从以下三点理解。 第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要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等生存资料。因此,人们必须从事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若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根本无从进行其他一切活动,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这其中劳动群众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创造物质财富,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劳动,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基础,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直接承担者。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生产技能和改进生产工具,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及整个社会由低阶向高阶的发展、进步。因此,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对社会发展起著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物质财富却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是本框题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以从以下三点把握。 第一,人民群众要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就必须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还要具备仪器装置等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物质手段。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手段,都是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提供的。 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不仅创造了产生精神财富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成为了形成精神财富的认识动力。如自然科学,它是在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产实践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的课题,不断推动自然科学向前发展。 第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人们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或半成品。发明创造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知识分子的创造活动。他们在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中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在于他们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劳动群众的社会实践,而且还在于正确集中和总结了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一切科学文化创作的宝库,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个人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第三,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首先,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是凝结着人们的某种智慧。例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工匠毕升发明的。南宋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就是个平凡的劳动妇女。可见,劳动群众在创造物质成果的过程中凝结了大量的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财富。 其次,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劳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雕刻、绘画作品,它们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于民间流传的音乐、舞蹈,那更是劳动群众的直接创造。如“盲人阿炳”那样的民间音乐家和“泥人张”那样的民间艺术家。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导致旧制度的灭亡和新制度的产生。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变革必须通过革命阶级同反动阶级的斗争,通过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革命来实现。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劳动人民自己起来摧毁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在社会变革时期、在革命的暴风骤雨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总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以社会主人和历史创造者的气概充分显示出自己的创造力量。 第二,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是通过进行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如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的“大包干”的改革就是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后来在全国实行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就大大巩固和完善了我国农村的集体主义经济,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所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当前,我国人民群众正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改革、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步伐,这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 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 而没有一个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不是一个时代的历史!

正确

历史是人的活动的总和,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因为正是无数人的活动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才构成了历史的多姿多彩。这里就是强调人类整体参与历史的创造。 但是,人类群体是由一个个活动着的个人构成的。个人可以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伟人或“大坏蛋”)。历史是无数普通个人和众多历史人物活动的总和。 历史人物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也属于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他们只能加速或者延迟历史的程序,而不能决定历史的根本发展方向。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类作为整体参与生产的结果。所以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这里的“历史”我认为应理解为人类的历史,这样看问题就会简单明了,“人民群众”就代表人类,他们发展进步的过程、轨迹记录下来就是所谓的历史。由此看来历史就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揭示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决定作用,是唯物史观区别于唯心史观的一个根本点。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人们”是指社会的一切成员。

由于各人所处的经济地位和其他社会条件不同,其意向、要求和利益亦各异。

他们的活动,或者遵循或者

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不同的人在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各不相同。

要研究历史的发展,必须在承认“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的基础上,探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唯心史观从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根本观点出发,认为少数帝王将相、英雄豪杰是历史的创造者。

这些人,或者具有非凡的才智,或者秉承上帝的旨意,他们的思想动机决定历史的发展。

这种观点不符合客观实际,是反科学的。

唯物史观则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物质资料的生产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从而确认作为物质生产和阶级斗争的主体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不仅创造着自己的历史,而且对整个社会的发展起最终决定作用。

正是他们的生产斗争和包括阶级斗争在内的各种社会斗争,推动历史的发展。

因此,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具体地说:(一)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物质资料生产的承担者。

他们生产人类生存所必需的物质资料,创造社会的一切物质财富,并为政治、科学、文化等其他社会活动提供必要的物质条件。

因此,停止了生产,人类就不能生存,社会就要灭亡。

必须充分估计创造物质财富的人民群众对社会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

(二)人民群众在精神财富创造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阶级社会里,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相分离,剥削阶级垄断了科学文化,劳动人民被剥夺了受教育的权利,他们的聪明才智受到很大的压抑。

在这种历史条件下,出身于剥削阶级、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往往成为精神财富的直接创造者。

但他们的发明创造,归根到底要以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为基础。

人民群众的生产斗争和阶级斗争是人类科学文化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不仅如此,人类历史上有许多科学发明、艺术创作是劳动人民亲自制作和创造的,在劳动人民中产生了许多发明家、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直接为人类创造了重要的精神财富。

(三)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

社会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通过被剥削、被压迫阶级反对反动的统治阶级的革命斗争来实现。

奴隶阶级、农民阶级和无产阶级尽管在革命斗争中有过挫折和失败,但它们始终是各自时代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在新兴的剥削阶级领导的革命斗争中,革命的主力军仍是劳动者阶级。

正如恩格斯指出的:“在17世纪的英国和18世纪的法国,甚至资产阶级的最光辉灿烂的成就都不是它自己争得的,而是平民大众,即工人和农民为它争得的。”强调人民群众是变革社会的决定力量,并不意味着对杰出人物作用的否定。

但马克思主义认为,伟大人物发动的重大历史运动,不仅要考虑人心的向背,而且要以不同的方式同人民群众的斗争相结合。

1)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从量上说,人民群众是指居民中的多数;从质上说,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

劳动群众是人民群众的主体。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创造的社会物质财富,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物质保障。

人民群众的这一创造作用同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这一原理具有逻辑上的一致性,因为作为人民群众主体的劳动群众,乃是生产力的体现者。

②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首先,人民群众的社会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艺术的唯一源泉;其次,劳动群众为人们从事精神文化活动提供了一切物质手段和物质条件;再次,劳动知识分子在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③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

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

总而言之,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是社会变革的主体,同时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3)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社会制约性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人民群众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不可能离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创造历史。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要受到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

这些条件包括:经济条件、政治条件、精神条件。

①经济条件的制约。

广义的经济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生产力发展状况不同,人们创造历史的作用不同,生产关系制约着人们的历史活动。

②政治条件的制约。

在不同的政治制度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大不相同。

在阶级对抗的条件下,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极大地被抑制。

在社会主义社会中,人民当家作主,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有了全新的意义。

③精神条件的制约。

人民群众掌握科学文化水平的程度,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程度成正比。

关于群众的论文

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即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分歧之一。 *** 思想的特点和贡献是,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运用于革命和建设实践活动中,形成了系统的群众路线。在新时期,党的群众路线对于我们牢固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加强党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络,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人民群众是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主体 (一)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的范畴 人民群众是指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最广大的社会群体(包括一定的阶级、阶层、社会集团等等),它包括双重含义:一是指社会的进步力量,这是相对于反动势力而言的,反动势力不属于人民群众;二是指进步力量的群体,群体总是由大量个体构成,但是作为整体的群体同作为个体的个人终归具有质的区别,人民群众经常被简称为人民或者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它在不同的国家和不同的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内涵。就我国而言,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一切赞成、参加和拥护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一切赞成、参加和拥护我国社会主义革命的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畴。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范畴。我国改革开放20多年以来,人民群众的构成发生了许多新变化。首先,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人阶级不仅包括产业工人,而且包括技术工人;不仅包括传统产业的职工,而且包括非传统产业的职工;不仅包括体力劳动者,而且包括脑力劳动者,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知识分子和管理人员是先进生产力的承担者,是我国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次,作为我国工人阶级同盟军的农民阶级也在变化。随着我国城市化程序的加快,导致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其他产业的转移;而且随着农业科学技术的发展,农业产业化程序的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我国农民阶级的状况已经和传统意义上的农民有了很大的区别。再次,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所有制结构的调整,产生了许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出现了大量的民营企业家和从业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家,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者等社会阶层。这些新的社会阶层,通过合法经营和诚实劳动,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同我国的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干部、解放军指战员一样,也都是我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者。这些阶级、阶层和社会团体,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无疑都属于我国当代社会的人民范畴。因此,我们所说的人民利益,就是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者的利益。 (二)人民群众是发展的主体 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主要表现为社会物质财富、精神财富的日益增多和社会制度的新旧交替,而人民群众正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主体。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劳动者用自己的头脑和双手创造出来的。劳动群众的辛勤劳动,创造著日益增多的社会物质财富,养育著全体社会成员,成为人类得以生存的基础。在物质生产过程中,人们不断地同自然界相互作用,由此逐渐加深了对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及其规律的认识,提高了改造自然和社会的本领,使人类本身发展起来。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们除了物质生产活动之外,还要从事政治科学、文学艺术和其他社会活动。但是,所有这些社会活动,都是由物质生产的发展来提供和创造的。总之,劳动者的物质生产劳动构成了一切社会活动的基础,支撑著整个社会生活的大厦,从而成为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本条件。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物质生产以及其他实践活动是科学、文化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直接创造了社会精神财富,大量的民歌、民间故事以至文学名著,都凝结著无数普通群众和民间艺人的辛劳和智慧。在劳动群众中,还涌现了不少伟大的科学家、发明家、思想家和艺术家,他们对人类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对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人民群众为科学和文化的创作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原始素材。人民群众的需求是科学和文化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广阔市场。在当代社会中,脑力劳动者在人民群众中所占的比例愈益提高,从而也愈益显示出人民群众在直接创造社会精神财富方面的历史作用。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制度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利益是社会制度变革的根源,社会制度归根到底是由生产决定的,社会制度变革的深刻根源是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而人民群众正是生产力发展要求的体现者和代表者,人民群众是实现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力量。变革社会制度,一个基本条件,就是必须拥有实现它的社会力量,而人民群众正是基本的社会力量。人民群众跟谁走,他们选择哪一条道路,决定哪一种社会制度变成现实。一切社会制度变革的广度和深度,都取决于人民群众参与的广度和深度,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制度变革的成功与失败,人民群众决定着社会制度变革的基本方向。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决定着历史发展的大趋势。无论是破坏旧制度,还是创立新制度,或者是从社会制度的长远演变看,都是生产力和人民群众起著决定性作用。 二、群众观点是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石 群众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根本观点。 *** 员和党的干部如何对待群众,不是一个一般的方法或作风的问题,而是根本的立场问题,世界观问题,党性问题。群众观点的基本内容,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基本原理,即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关于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原理,关于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相互关系的原理。根据这些基本原理,可以将群众观点进一步具体化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这是群众观点的根本之点,群众观点的其他内容都是对这一观点的展开及补充。第二,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一切真知都是来源于实践,而人民群众正是社会实践最广大的主体,他们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孕育着极大的智慧。因此, *** 人必须满腔热忱、真心实意地向人民群众学习。第三,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观点。人民群众是社会的主人, *** 人只是人民的公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产阶级政党先进性的集中表现。第四,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我们党和国家的一切干部都是为人民利益而工作的,干部权力、权威的基础是人民群众,党的干部只有真心实意地为人民谋利益,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成为合格的人民公仆。第五,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党的干部必须对党负责,但是,党又是人民的工具,党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人民谋利益的,党的决定和批示是人民利益的体现。所以,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在根本上是统一的,就是统一到对人民负责。第六,党要依靠群众又要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这是由党的无产阶级先锋队性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人民群众的复杂结构所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拥有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党要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必须充分相信群众。同时,人民群众总是包含着不同的组成部分,存在着先进、中间和落后之分,在阶级社会中更是有着不同阶级、阶层和社会集团的区别,他们的意见和行动并不完全一致,因而不能说这些意见和行动都是“天然合理”和正确的。即使是作为整体的人民群众,也有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科学文化和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因此,我们党作为无产阶级先锋队,必须根据群众的不同觉悟程度,按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这是党的一项重要责任。 三、党的群众路线的深刻含义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以 *** 为主要代表的中国 *** 人,将马克思主义群众观点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了完整的群众路线,即“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路线的中心是正确处理无产阶级政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 “一切为了群众”是由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我们党的性质决定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他们是社会最广大的主体,代表着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体现著社会发展的趋势。任何个人、政党和阶级,要成为进步的社会力量,在客观上都必须站在人民一边,为人民谋利益,而不管他们在主观上是否自觉意识到这一点。我们党作为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先锋队,能够认清这个历史的大趋势,自觉地反映人民群众的利益和要求,不谋取任何特殊利益,把“一切为了群众”当作自己的立党之本。这是我们党的先进性的集中表现,是我们党同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区别,是我们党能够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从而成为中国人民领导核心的根本原因所在。 “一切依靠群众”的基本根据,仍然是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以及我们党所从事的事业的伟大性质。人民群众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同人民群众相比,任何个人、政党、集团的智慧和力量总是弱小的。因此,谁依靠人民,谁就会拥有无比强大的力量,就能在实践中无往而不胜;谁脱离群众,谁就会势孤力单,就会在实践中遭受挫折和失败。特别是我们党是“一切为了群众的”,以解放全人类为己任,如此伟大的事业,更不可能仅靠少数人去代替群众包打天下,而必须充分动员和组织群众,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才能取得成功。所以说:“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是“一切为了群众”的根本保证。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们党实行正确领导的根本方法,是“一切依靠群众”在党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中的具体体现。一方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一个在群众实践的基础上,由实践到认识,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然后再由认识到实践,通过群众实践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的过程。这完整地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另一方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又是一个以实践的主体——群众为基础的,由群众到领导,然后再由领导到群众,实现群众和领导有机结合的过程。这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观点。由此可见,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群众观点贯通起来,熔为一炉,实现了它们的有机统一。

这是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物质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首先是生产发展的历史,是生产方式从低阶向高阶发展和更替的历史,这就为确立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既然人类社会的历史首先是物质生产的历史,那么人类社会的历史也首先是物质生产者的历史;既然生产 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那么以劳动群众为主体的 人民群众的活动,对于社会的发展也就起著决定作用。这 就从根本上揭示了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动力。历 史唯物主义指明,人民群众首先是通过物质生产活动,并 且通过在这个基础上所进行的阶级斗争、社会革命、社会 改革以及精神领域等方面的活动,来创造历史的。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 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 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 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 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 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 造者。正是人民群众的活动,而不是哪一个个人的活动, 体现历史发展的规律和历史发展的趋势,决定历史发展 的方向和历史的结局。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 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正如 *** 所指出:“人 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 *** 选 集》第3卷,第1031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但这并 不等于说,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可以不受社会历史 条件的限制。人民群众只能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在已有 的社会关系的基础上,顺应社会发展的规律来创造历史。 历史唯物主义承认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同时也充 分肯定个人特别是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肯定无产 阶级领袖能够对社会发展起着重大的推动作用。人民群 众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是群众观点的一个最基本的内 容,也是中国 *** 的群众路线的理论依据。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 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1)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因而从根本上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应从以下三点理解。 第一,人们为了能够创造历史,必须要生活。但是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衣、食、住等生存资料。因此,人们必须从事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这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民族,如果停止劳动,不用说一年,就是几个星期,也要灭亡。”若没有物质资料的生产,就根本无从进行其他一切活动,也就无所谓人类社会生活和人类历史。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生活资料,正是人民群众通过自己的劳动创造的,这其中劳动群众是社会生产的主体,他们的活动创造物质财富,为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第二,人民群众创造物质财富的生产劳动,不仅是人类社会的存在基础,而且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任何社会的发展,都是以生产力的发展为基础的,而人民群众是社会生产力的体现者,是物质资料生产的直接承担者。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人民群众在生产劳动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生产技能和改进生产工具,推动了生产的发展、生产方式的变化及整个社会由低阶向高阶的发展、进步。因此,以不同形式从事和促进生产活动的人民群众,必然对社会发展起著决定性的作用。 第三,劳动群众包括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物质财富却是体力劳动者和脑力劳动者共同创造的,在现代化大生产中。知识分子的作用越来越大。 (2)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从而推动了社会的全面进步。 这是本框题的重点和难点内容。可以从以下三点把握。 第一,人民群众要从事科学、文化、艺术等精神活动,就必须获得一定的物质生活资料,同时还要具备仪器装置等从事科学文化活动的物质手段。这些物质生活资料和物质手段,都是劳动人民通过物质生产活动提供的。 人民群众的生产实践活动不仅创造了产生精神财富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成为了形成精神财富的认识动力。如自然科学,它是在劳动群众的生产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生产实践为自然科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研究的课题,不断推动自然科学向前发展。 第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的源泉。 人们在实践中所积累的丰富经验,构成了人类精神财富的原料或半成品。发明创造主要是从事脑力劳动的科学家、工程师等知识分子的创造活动。他们在创造精神财富的活动中之所以能够发挥巨大的作用,不仅在于他们不同程度地参加了劳动群众的社会实践,而且还在于正确集中和总结了劳动人民的实践经验。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经验和智慧是一切科学文化创作的宝库,没有群众的实践经验,任何个人的“创造”活动都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可能取得有价值的成果。 第三,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首先,劳动群众创造的物质成果总是凝结着人们的某种智慧。例如: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活字印刷术,是北宋的工匠毕升发明的。南宋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就是个平凡的劳动妇女。可见,劳动群众在创造物质成果的过程中凝结了大量的智慧,因此,这些物质成果本身就是一种精神财富。 其次,劳动群众在实践中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 劳动群众在实践中创造了许多雕刻、绘画作品,它们是人类艺术宝库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至于民间流传的音乐、舞蹈,那更是劳动群众的直接创造。如“盲人阿炳”那样的民间音乐家和“泥人张”那样的民间艺术家。 (3)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第一,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必然导致社会形态的更替,导致旧制度的灭亡和新制度的产生。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社会变革必须通过革命阶级同反动阶级的斗争,通过广大人民群众推翻反动统治阶级的革命来实现。一切真正的革命运动,实质上都是劳动人民自己起来摧毁腐朽的社会制度的斗争。在阶级社会,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伟大作用在社会变革时期、在革命的暴风骤雨时期表现得尤为突出,他们总是站在斗争的最前列,以社会主人和历史创造者的气概充分显示出自己的创造力量。 第二,在社会主义时期,人民群众对社会变革的作用,是通过进行改革、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来实现的。如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实行的“大包干”的改革就是适应了当时的生产力状况,后来在全国实行了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的改革,就大大巩固和完善了我国农村的集体主义经济,促进了农村生产力的发展。我国所实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是亿万人民群众的共同事业。当前,我国人民群众正以极大的热情投身改革、深化改革、加快改革步伐,这必将成为推动我国社会迅速发展的强大动力。

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 第一,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供给全世界以衣食等等 社会物质生活资料,创造了人类的物质文明。 第二,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不仅以其实践活动为创造精神财富提供取之不尽的源泉,而且以其千百万创造者的伟大的力量和智慧,为人类社会提供不可胜计的精神财富的成品。 第三,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类社会经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社会主义社会的演变,都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自觉的革命斗争,劳动人民是革命斗争的主力军。 总之,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因为人民群众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创造者, 而没有一个时代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就不是一个时代的历史!

正确

历史是人的活动的总和,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 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因为正是无数人的活动相互制约相互推动才构成了历史的多姿多彩。这里就是强调人类整体参与历史的创造。 但是,人类群体是由一个个活动着的个人构成的。个人可以分为普通个人和历史人物(伟人或“大坏蛋”)。历史是无数普通个人和众多历史人物活动的总和。 历史人物的产生是时代的产物。他们也属于历史的创造者,但是他们只能加速或者延迟历史的程序,而不能决定历史的根本发展方向。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的不断发展,而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人类作为整体参与生产的结果。所以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属于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

这里的“历史”我认为应理解为人类的历史,这样看问题就会简单明了,“人民群众”就代表人类,他们发展进步的过程、轨迹记录下来就是所谓的历史。由此看来历史就是由人民群众所创造的。

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人民群众在社会历史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认为人类社会的全部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归根结底,都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群众是历史的主人。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特征,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无产阶级的革命导师们,把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原理和无产阶级的革命实践结合起来,阐明了无产阶级的革命是千百万人民群众的事业,从而指出,无产阶级政党必须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把群众团结在自己周围,领导群众夺取胜利。《共产党宣言》这部马克思主义的不朽著作就曾明确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无产阶级政党,总是不懈地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它为无产阶级的阶级目标服务,就是为最广大的人民服务。它除了人民的利益之外,丝毫没有自己的一己私利。 2.人民群众在历史发展中的现实意义 工人阶级是中国最先进的现代化生产力的主力军和最先进的生产关系的代表。在旧中国,工人阶级深受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处于社会的最底层,所受的剥削和压迫比中国其他任何阶级都要沉重,并且同占我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群众保持着天然的联系。这种阶级地位决定了中国工人阶级必须将自己的解放同其他劳动群众的解放紧密联系在一起,必须把解放一切受剥削、受压迫的阶级作为解放自己的前提条件。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理所当然地要反映和代表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每一个党员和干部也理所当然地要把实现和维护全体中国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其次,这是由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的,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拥护和大力支持,党就不可能从小到大,由弱变强,不可能完成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项任务,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根本对立表现在历史创造者问题上,就是广大人民群众还是个别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 历史唯物主义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反对历史唯心主义英雄人物创造历史的观点。 学习本节应该了解存在着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和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样历史观上两种根本对立的观点,具体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和历史人物在历史发展上的作用,掌握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与群众路线。 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要求我们: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把人民群众以及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都充分发挥出来,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而奋斗;必须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断在发展的基础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保证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必须抓紧解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和困难,夯实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维护社会稳定,保证广大人民群众安居乐业。 0

有一种勇气,叫坚强;有一种信念,是坚强;有一种力量,源于坚强。我不知道,一个人究竟可以有多坚强,在灾难面前,他们是否如一。5月12日14时28分,一个让中国人永远难忘的时刻,一个让中国人痛心不已的时刻,也是一个让中国人彰显民族精神的时刻。在那个时候,四川汶川发生了大地震。这次大地震中,受灾群众最集中的地区之一是学校,受伤最严重的是孩子们。那之前一秒,天空还是蓝蓝的,飘着朵朵白云,午后的阳光照耀着大地,孩子们都在兴高采烈地准备上课。谁知,却在一瞬间天崩地裂,房屋塌陷,水土滑坡,教室也摇摇欲坠,有的已在那一瞬无情地倒塌,压在了孩子们那小小的身体上。他们看见的,不再是蓝天白云,而是血肉模糊的手和脚;听见的,不再百灵鸟婉转的歌声,而是天昏地暗中的求救声,尖叫声,哭泣声……孩子永远是这个社会肌体中最柔软的部分,他们怎能遭受如此不公的待遇!他们该如何面对?在那种情况下,他们是否还能振作?他们是否还能微笑?他们是否还能坚强?这一切的一切都值得怀疑,但,我错了……我在抗震救灾的报道上看到:北川中学高一的一名女学生,在教学楼倒塌的时候,被压在了中间,旁边是3个要好的同学,她们已经死了。她抓住旁近一个同学的手,“刚开始还是热的,后来就凉了。”之后她说。再后来,里面活着的人开始唱歌:“我愿变成童话里,你爱的那个天使,张开双手变成翅膀守护你……”你能想象吗?在那种情况下,他们竟能如此镇静,他们竟能如此坚强!在报道中还有这样一个画面:在一家医院里,铺着白色床单的病床上,躺着一个个残缺不全的“洋娃娃”,我只能这样说,他们的脸上没有了那份天真活泼,他们没有了往日的生气,只是那样静静地躺着,无辜的面对着记者们的镜头。你可否知,他们那黑如漆点的眸子,曾见识过那般的昏天黑地;他们那柔软得像宣纸般的身体,曾承受过楼房的坍压;他们那已永远离去的肢体,曾忍受过锥心刺骨的疼痛;他们那弱小的心灵,还要修补多少次才能和好如初……但他们微笑着对记者说:“我们能活着,我们很高兴!”看着看着,两行热泪滚滚流下。你让我怎能不流泪?你让我怎样去看待?我真没想到,在灾难与死亡面前,他们可以如此坚强!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告诉我们:中国人,要争一口气,用坚强,铸造我们的骨气!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