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的政治法治意识培养论文
【摘要】 初中阶段作为青少年群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法律法治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引导青少年群体形成正确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还能够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因而,本文的研究立足于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法治教育在青少年群体健康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作为导向,结合实际的初中的政治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具有计划性从认知、掌握、运用等层面,对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制定相关的策略方法,实现对中学生法治意识的进一步培养与加强,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法治意识。
【关键词】 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
一、关于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立足于法律意识的一种意识形态,是法律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而所谓的法律意识,可以看作是人们对法律这一社会现象的认知和看法,具体也就包括了法律基本内容、表现形式、作用范围、约束能力以及社会效力等多个方面。结合法律意识的内容对法治意识进行分析,也就不难看出,法治意识是反映社会民众对法律认知水平的一种形态,在这一认知形态下,民众会表现出对法律内容、功能和效用自我判定。法治水平的高低,是民众对法律的信任、依赖以及准守程度的集中体现,进而也会反映在民众对社会秩序准则的准守程度上。对于国家而言,通过实行法治能够有效地在民众精神层面构建良好的社会行为秩序,进而为个体的自由解放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实现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
二、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意义
初中生群体作为国家发展的新生力军,加强对初中生群体的教育培养,提高初中生群体的群体素养,一直是社会各层面关注的焦点所在。但由于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的影响,初中生缺乏对外界社会对与错的良好判别能力,他们无法准确的判断自己行为的好与坏,甚至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意识,缺乏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因此,良好的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结合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意义来看:
1.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是对初中生个体行为意识的有效引导,能够从学生的认知层面,加强学生对自我正确社会行为的判断。法治意识的培养会首先从基本法律内容层面着手,来向学生教学基本的法律条规内容,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意识;
2.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价值观念,进而实现育人教学价值。学生在基于对基本社会法律行为准则认知和掌握的基础上,会进一步结合实际社会生活对法律行为进行判断,形成自我的行为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一观念和准则的形成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自我社会行为的约束和导向,减少初中生群体的社会行为犯罪率;
3.通过对初中生群体法治意识的培养,能够不断地通过社会群体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来加大法治意识对社会个体的辐射影响,促进社会各个群体的法治意识建设。初中生是一个不断向社会输入新鲜血液的群体,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与走入社会,他们将会遍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良好的早期法治意识培养,能够从最初的这个阶段,促进社会各群体法治意识的良好建设。
三、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1.阅读讲解,加强学生知识掌握。在对中学生法治意识进行培养之前,首先需要做的是能够让中学生群体知道法律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做到执法懂法。因而在具体的初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也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教材,让学生去学习和掌握法律基本条例内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时《保护自我》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需要做得并不是直接展开教学内容,而是能够空出来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去帮助学生梳理保护自我的具体措施,以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采取自我保护的必要措施。具体的也就需要,教师能够阅读讲解与自我保护相关的法律内容,如“我国的宪法规定,公民拥有着政治自由、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交文化自由等权利。”对学生讲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内容,让学生去自我阅读和记忆,熟悉相关的法律条文。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当学生对法律内容记忆和理解产生混淆后,及时的去纠正和引导,培养,让学生能够做到最基本的懂法。
2.案例讨论,提高学生法律运用。在做到懂法的基础上,教师的政治教学就需要进一步引入具体的法律案例事件,来让学生去结合所学,对案例事件所涉及到的法律内容和问题进行指出、分析、讨论然后说明,实现法律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事件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时第一环节《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时,书中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法律事件案例,“14岁的周欣在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被一拖拉机撞倒致伤。由于司机在肇事后逃逸,致使周欣因抢救不及时造成终生残疾。”教师在对这一案例进行教学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泥于课本的内容形式,让学生在分析周欣在这一事件过程中所受伤害的同时,去分析肇事司机在这一事件中触犯了那些法律条例,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以及周欣在收到伤害后又具备那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权利。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对这一事件进行拓展,如“肇事司机在第二天,深受良心的谴责,选择了自首”。继续提问学生,在这一情况下,肇事司机的行为符合那些法律规定,又需要对这一事件承担那些法律责任。通过案例教学,让每一位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中去,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情况去温读所学的法律知识,实现对学生法律知识运用效果的提高与强化。
3.活动教学,活跃学生法治认知。活动教学方式,是结合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水平,通过展开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增强政治课堂活跃程度,提高学生法治认知的有效方式。常见的政治教学课堂中展开的活动教学形式,主要是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例如“青少年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生活中常用到的法律内容条例”以及“我的权利我来维护”等内容。通过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活跃政治教学课堂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内容的讨论中,相互之间彼此交流共同进步。例如,在历经一段时间的法律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可以以辩论课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具体来看,教师可以引入“道德与法律那个更重要”这一辩题,在辩论活动展开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有关辩论的视频内容,了解辩论的基本形式和人员组成,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之后将教室布置成为一个临时的辩论会场,引导双方辩论人员上场,按照基本的辩论流程就活动主题展开辩论。通过这种活动形式,积极学生参与法治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积极程度,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辨别以及分析的'能力,引导他们将所学习的法律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强化他们对法治的认知。
4.实践分析,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法治意识的培养最终价值需要落实到学生的实践生活中,因而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也就需要将实践分析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板块,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引线,让学生去自主判断、分析然后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对社会热点的法治分析,如“周一星时间”“产妇跳楼事件”“格斗孤儿事件”等,让学生对于法治的认知能够充分的结合社会实际事件进行分析。在具体的操作上,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简单的讲解事件的内容,以及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然后抓住事件的主要涉及方,借助引导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事件的发生触犯了那些法律条例,又该以怎样的法治形式处理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一事件。
四、总结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群体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教学培养,一直是我国教育教学任务的重点所在。而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尚小,他们对于法律内容条例的理解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加强其对知识掌握水平的时候需要遵循循循渐进的原则。初中的政治教学作为中学生初次接触法律内容和法治观念的载体,以政治教师为媒介对中学生展开法治教育,对于增强初中生法治意识而言意义深远。希望在具体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发展状态,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以方法作为途径,实现对中学生法治意识健康有效的培养与强化。
参考文献:
[1]闫睿.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杨梦姣.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白婧.大学生法治观的基本特征及其教育引导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
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模式得到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高中的政治教学,对于高中学生思维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开拓全新的政治教学方法,利用创新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有益于创新思维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高中的政治;创新思维;培养;积累;开放
创新,是国家与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教育事业前进的动力。高中的政治,是高中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学科,也是培养高中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学科。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政治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分析当代热点社会事件,表达自己的创新想法,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与政治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境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创新性不断提高。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政治课堂氛围
科学的政治课堂氛围,是高中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基础。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深入思考政治问题,在政治课堂中做一个乐于思考的学习者。所以,在高中的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有胆量产生个性化的想法,表达自己的创新观点。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十分重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抓住学生的思维创新点加以表扬,会让学生找到创新的'动力。只有政治课堂氛围和谐民主化,才能使高中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比如在讲解《新时代的劳动者》时,教师要向学生传递新时代劳动者的先进性以及其所享有的权利、义务等。教师在课堂中要就“新时代劳动者”这一话题与学生交流,高中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涉世未深的学生,他们的想法总是很有个性。一些学生提出“新时代的劳动者可能不是人类,会成为机器人”。一般来讲,在传统的高中的政治课堂中,教师听到这样的说法,会将学生的行为归为搅乱课堂秩序。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一边肯定学生的个性化想法,一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新时代劳动者”的意义。只有教师心平气和、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才能让学生有形成创新性思维的环境。
二、通过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切学习活动都始源于思考,引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方法。在高中的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在第一时间分享自己的疑问,并给予学生科学的反馈。学生的质疑会成为课堂的生成性内容,让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更具有创新性,教学氛围更加创新。一直以来,大多数高中学生一切听从于教师,教师要求背哪些知识点,就机械化地记忆,教师要求做什么样的笔记,就照抄不误。结构清晰与死板的课堂,影响了高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引导学生从一个政治知识点去思考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去。比如在讲解《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时,教师要通过政治教学让学生接触经济生活,了解生活中的存款储蓄以及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高中学生的生活面较窄,许多学生没有金钱概念,更不了解存款储蓄与银行的具体业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开一个问答大会,鼓励学生质疑。教师让学生提出一个符合他们年龄水平且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其它学生用一切方法寻找答案并作答。对于答案不满意的提问者可以继续质疑,直至问题清晰化。这样的课堂活动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在活动中,学生要参与其中,就要开动脑筋去思考创新的问题,要使活动继续下去,就要不断去质疑,不断掌握新的知识点。教师用心去设计创新的教学形式,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利用主体性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政治课堂,是学生获取政治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融入到课堂实践中,达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组织政治教学。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做政治课堂的临时老师,会调动起学生探究政治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值班的方法组织学生当值班老师,教师要在开课之前确定下值班老师的名单,并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内容告知他们,保证其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位高中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给学生一个创新教学,表达个性的平台,有益于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像在讲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时,一些学生会利用人民代表大会视频的播放,展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不同形式,展示四大政治参与权利。高中学生乐于接受与使用新鲜事物,他们的个性化想法会让政治课堂更加多彩,也能够激发其自身的创新潜能。其次,教师可以在政治课堂中组织小组竞赛。高中学生的好胜心强,竞争会让他们的学习劲头更足。打造开放性的高中的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之间就一个议题进行辩论。在辩论之前,每一个小组要开一个小组会议,先在小组内针对自己的议题确定辩论的方向,收集权威性的论据。小组讨论完毕后,教师要组织小组之间交换意见,看哪一方获胜。比如在讲解《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将“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与“竞争冲突是时代的主题”作为辩论的题目,引导学生相互说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巧妙发现对方的不足,并使其转变成为自己的优势。激烈的小组竞赛,会让政治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也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的政治教学提出的基础性要求,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方法。在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政治学科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积极与其它教师合作交流,开发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积极思考,提升政治教学的创新力度。
参考文献:
[1]张烨剑.论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5,11:231.
[2]刘永.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2,34:12.
[3]张季燕.浅谈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1,08:119-120.
[4]王立.谈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4,12:9.
初中的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论文
摘要: 政治学科教学难度较大,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性强,抽象难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研究初中的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的政治;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学观念陈旧等,学生不仅缺乏学习兴趣,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差,学习效果不佳。针对这一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现状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一、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传统
教学思想传统是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部分教师教学思想传统,无法接受新鲜事物,只依照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致使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普遍不佳,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学思想传统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思想传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未认清自己与学生的地位,一直将自己处于领导地位,高高在上,讲授知识时,不注重学生的观点与想法,不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不佳[1]。第二,缺乏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固步自封,只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教学效果较差。
2、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是导致教学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政治学科理论性强,枯燥难懂,学习难度大,采用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会增加教学内容的枯燥性,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降低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以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第二,未意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缺乏运用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的能力。
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是政治教学中的.显著问题,政治内容关系到社会时事,与生活密切相关,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课本教材进行教学,无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缺乏生活气息,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低下,无法达到理想的政治教学效果。
二、解决初中的政治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观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实施教育培训,使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二,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教师通过外出学习,能够积累经验,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2]。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是改变教学方式单一的有效途径,是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特点,能够给予学生新鲜感,满足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枯燥的政治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3]。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创新型教学方法趣味性更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激趣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都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并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将上述教学方法应用于政治教学中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讲授“做情绪的主人”为例,本节课主要讲授了情绪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控情绪等,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将抽象的政治知识形象化、立体化,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学生注意力,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添入一些趣味性元素,如动画情绪表情、音乐、视频,有关情绪的搞笑图片等,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乐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呈现全面的调控情绪的方式,增加知识的全面性。最后,利用多媒体呈现与情绪有关的搞笑视频片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3、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政治学习成绩,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学习“人生难免有挫折”为例,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挫折的影响以及对待挫折的态度,在讲解本课时,教师可以列举多个生活中的挫折,使学生产生共鸣,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可以引用自然灾害的案例,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使很多人失去了家园,但人们还是坚强的面对,重建了家园,还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案例,竞选班委落选、工作应聘失败、身体受到损伤而出现缺险等,挫折无处不在,但是需要坚强面对,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能够使学生对知识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初中的政治是一门重要学科,通过政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提高政治教学质量,解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等方式实施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政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涂建红.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J].明日风尚.2016(06)
[2]周晓洪.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的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6(03)
[3]卢岳.初中的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新课程(中学).2015(12)
初中的政治法治意识培养论文
【摘要】 初中阶段作为青少年群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良好的法律法治教育不仅能够有效地引导青少年群体形成正确的社会行为价值观念,还能够进一步促进青少年群体的心理健康发展。因而,本文的研究立足于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以法治教育在青少年群体健康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作为导向,结合实际的初中的政治教学内容和学生学习能力现状,具有计划性从认知、掌握、运用等层面,对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制定相关的策略方法,实现对中学生法治意识的进一步培养与加强,引导中学生形成正确的法律法治意识。
【关键词】 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
一、关于法治意识
法治意识是立足于法律意识的一种意识形态,是法律意识的最高表现形式。而所谓的法律意识,可以看作是人们对法律这一社会现象的认知和看法,具体也就包括了法律基本内容、表现形式、作用范围、约束能力以及社会效力等多个方面。结合法律意识的内容对法治意识进行分析,也就不难看出,法治意识是反映社会民众对法律认知水平的一种形态,在这一认知形态下,民众会表现出对法律内容、功能和效用自我判定。法治水平的高低,是民众对法律的信任、依赖以及准守程度的集中体现,进而也会反映在民众对社会秩序准则的准守程度上。对于国家而言,通过实行法治能够有效地在民众精神层面构建良好的社会行为秩序,进而为个体的自由解放奠定良好的社会基础,实现对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
二、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意义
初中生群体作为国家发展的新生力军,加强对初中生群体的教育培养,提高初中生群体的群体素养,一直是社会各层面关注的焦点所在。但由于受到自身生理和心理发育不成熟的影响,初中生缺乏对外界社会对与错的良好判别能力,他们无法准确的判断自己行为的好与坏,甚至是难以控制自己的思维和意识,缺乏自我约束管理能力。因此,良好的初中生法治意识的培养意义重大。结合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的意义来看:
1.初中生法治意识培养是对初中生个体行为意识的有效引导,能够从学生的认知层面,加强学生对自我正确社会行为的判断。法治意识的培养会首先从基本法律内容层面着手,来向学生教学基本的法律条规内容,进而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社会行为规范意识;
2.能够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价值观念,进而实现育人教学价值。学生在基于对基本社会法律行为准则认知和掌握的基础上,会进一步结合实际社会生活对法律行为进行判断,形成自我的行为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这一观念和准则的形成能够有效的实现对自我社会行为的约束和导向,减少初中生群体的社会行为犯罪率;
3.通过对初中生群体法治意识的培养,能够不断地通过社会群体相互之间的影响作用,来加大法治意识对社会个体的辐射影响,促进社会各个群体的法治意识建设。初中生是一个不断向社会输入新鲜血液的群体,伴随着他们的成长与走入社会,他们将会遍布在社会的各个阶层。良好的早期法治意识培养,能够从最初的这个阶段,促进社会各群体法治意识的良好建设。
三、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策略
1.阅读讲解,加强学生知识掌握。在对中学生法治意识进行培养之前,首先需要做的是能够让中学生群体知道法律的具体内容,使学生做到执法懂法。因而在具体的初中的政治教学过程中,也就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教材,让学生去学习和掌握法律基本条例内容。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时《保护自我》这一内容时,教师首先需要做得并不是直接展开教学内容,而是能够空出来十到二十分钟的时间去帮助学生梳理保护自我的具体措施,以及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需要采取自我保护的必要措施。具体的也就需要,教师能够阅读讲解与自我保护相关的法律内容,如“我国的宪法规定,公民拥有着政治自由、人身自由、宗教信仰自由、社交文化自由等权利。”对学生讲解基本的法律知识内容,让学生去自我阅读和记忆,熟悉相关的法律条文。同时,教师还应该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和交流,当学生对法律内容记忆和理解产生混淆后,及时的去纠正和引导,培养,让学生能够做到最基本的懂法。
2.案例讨论,提高学生法律运用。在做到懂法的基础上,教师的政治教学就需要进一步引入具体的法律案例事件,来让学生去结合所学,对案例事件所涉及到的法律内容和问题进行指出、分析、讨论然后说明,实现法律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事件的有机结合。例如,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九课时第一环节《身边的侵害与保护》时,书中讲述了一个简单的法律事件案例,“14岁的周欣在骑自行车上学途中,被一拖拉机撞倒致伤。由于司机在肇事后逃逸,致使周欣因抢救不及时造成终生残疾。”教师在对这一案例进行教学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脱泥于课本的内容形式,让学生在分析周欣在这一事件过程中所受伤害的同时,去分析肇事司机在这一事件中触犯了那些法律条例,需要承担什么样的责任,以及周欣在收到伤害后又具备那些基本的自我保护权利。同时,教师还可以进一步对这一事件进行拓展,如“肇事司机在第二天,深受良心的谴责,选择了自首”。继续提问学生,在这一情况下,肇事司机的行为符合那些法律规定,又需要对这一事件承担那些法律责任。通过案例教学,让每一位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案例的讨论和分析中去,让学生结合实际案例情况去温读所学的法律知识,实现对学生法律知识运用效果的提高与强化。
3.活动教学,活跃学生法治认知。活动教学方式,是结合学生对法律知识掌握水平,通过展开不同形式的活动,来增强政治课堂活跃程度,提高学生法治认知的有效方式。常见的政治教学课堂中展开的活动教学形式,主要是采用主题活动的形式,例如“青少年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生活中常用到的法律内容条例”以及“我的权利我来维护”等内容。通过这种模式,能够有效的活跃政治教学课堂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活动内容的讨论中,相互之间彼此交流共同进步。例如,在历经一段时间的法律知识学习之后,教师可以以辩论课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具体来看,教师可以引入“道德与法律那个更重要”这一辩题,在辩论活动展开之前,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有关辩论的视频内容,了解辩论的基本形式和人员组成,并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准备。之后将教室布置成为一个临时的辩论会场,引导双方辩论人员上场,按照基本的辩论流程就活动主题展开辩论。通过这种活动形式,积极学生参与法治教学课堂,提高学生的课堂投入积极程度,激发他们自主学习、辨别以及分析的'能力,引导他们将所学习的法律知识融入到自己的日常生活中,强化他们对法治的认知。
4.实践分析,增强学生法治意识。法治意识的培养最终价值需要落实到学生的实践生活中,因而在政治教学过程中,也就需要将实践分析作为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板块,以学生的实际生活为引线,让学生去自主判断、分析然后运用法律知识解决问题。例如,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引入对社会热点的法治分析,如“周一星时间”“产妇跳楼事件”“格斗孤儿事件”等,让学生对于法治的认知能够充分的结合社会实际事件进行分析。在具体的操作上,教师可以先向学生简单的讲解事件的内容,以及事件的发生对社会带来的不良影响,然后抓住事件的主要涉及方,借助引导的形式,让学生参与事件的发生触犯了那些法律条例,又该以怎样的法治形式处理才能有效的解决这一事件。
四、总结
少年强则国强,青少年群体是国家发展的希望所在,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教学培养,一直是我国教育教学任务的重点所在。而考虑到初中生的年龄尚小,他们对于法律内容条例的理解学习能力存在着一定的不足,在加强其对知识掌握水平的时候需要遵循循循渐进的原则。初中的政治教学作为中学生初次接触法律内容和法治观念的载体,以政治教师为媒介对中学生展开法治教育,对于增强初中生法治意识而言意义深远。希望在具体的政治教学中,教师能够充分的考虑学生的发展状态,以理论为基础,以实践为导向,以方法作为途径,实现对中学生法治意识健康有效的培养与强化。
参考文献:
[1]闫睿.当前我国高职院校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5.
[2]杨梦姣.思想品德课教学中法治教育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白婧.大学生法治观的基本特征及其教育引导研究[D].天津商业大学,2015.
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培养论文
摘要: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素质教育模式得到全面落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生建立创新思维,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目标。高中的政治教学,对于高中学生思维的形成具有积极作用。开拓全新的政治教学方法,利用创新教学启发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有益于创新思维培养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 高中的政治;创新思维;培养;积累;开放
创新,是国家与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教育事业前进的动力。高中的政治,是高中阶段必不可少的一个学科,也是培养高中学生正确人生观与价值观的学科。政治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利用政治学科的优势,引导学生分析当代热点社会事件,表达自己的创新想法,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与政治课堂教学的每一个教学环境结合起来,才能让学生的思维创新性不断提高。
一、创设和谐民主的政治课堂氛围
科学的政治课堂氛围,是高中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基础。在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中,学生的思维才能活跃起来,才能深入思考政治问题,在政治课堂中做一个乐于思考的学习者。所以,在高中的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重视平等师生关系的建立,与学生进行平等的交流,让学生有胆量产生个性化的想法,表达自己的创新观点。教师的引导,对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十分重要。在课堂中鼓励学生积极讨论,抓住学生的思维创新点加以表扬,会让学生找到创新的'动力。只有政治课堂氛围和谐民主化,才能使高中学生摆脱传统思维的束缚,找到属于自己的思维方式。比如在讲解《新时代的劳动者》时,教师要向学生传递新时代劳动者的先进性以及其所享有的权利、义务等。教师在课堂中要就“新时代劳动者”这一话题与学生交流,高中学生的思维较为活跃,涉世未深的学生,他们的想法总是很有个性。一些学生提出“新时代的劳动者可能不是人类,会成为机器人”。一般来讲,在传统的高中的政治课堂中,教师听到这样的说法,会将学生的行为归为搅乱课堂秩序。但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要一边肯定学生的个性化想法,一边引导学生正确理解“新时代劳动者”的意义。只有教师心平气和、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实施教学,才能让学生有形成创新性思维的环境。
二、通过质疑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一切学习活动都始源于思考,引导学生质疑,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最有效的方法。在高中的政治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鼓励学生在第一时间分享自己的疑问,并给予学生科学的反馈。学生的质疑会成为课堂的生成性内容,让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内容更具有创新性,教学氛围更加创新。一直以来,大多数高中学生一切听从于教师,教师要求背哪些知识点,就机械化地记忆,教师要求做什么样的笔记,就照抄不误。结构清晰与死板的课堂,影响了高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深入探究,引导学生从一个政治知识点去思考当今社会的热点问题,将理论知识应用于社会生活中去。比如在讲解《储蓄存款和商业银行》时,教师要通过政治教学让学生接触经济生活,了解生活中的存款储蓄以及商业银行的运作模式。高中学生的生活面较窄,许多学生没有金钱概念,更不了解存款储蓄与银行的具体业务。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可以开一个问答大会,鼓励学生质疑。教师让学生提出一个符合他们年龄水平且与学习主题相关的问题,其它学生用一切方法寻找答案并作答。对于答案不满意的提问者可以继续质疑,直至问题清晰化。这样的课堂活动本身就具有创新性,在活动中,学生要参与其中,就要开动脑筋去思考创新的问题,要使活动继续下去,就要不断去质疑,不断掌握新的知识点。教师用心去设计创新的教学形式,学生才能形成自己的创新思维。
三、利用主体性活动培养创新思维
政治课堂,是学生获取政治知识的主要场所。教师尝试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有利于学生融入到课堂实践中,达成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目标。首先,教师可以利用师生角色互换的方法组织政治教学。高中学生具有较强的表达能力,让学生做政治课堂的临时老师,会调动起学生探究政治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利用值班的方法组织学生当值班老师,教师要在开课之前确定下值班老师的名单,并将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内容告知他们,保证其教学内容的规范性。在设计教学的过程中,每一位高中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想法,给学生一个创新教学,表达个性的平台,有益于其创新思维能力的提高。像在讲解《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时,一些学生会利用人民代表大会视频的播放,展示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不同形式,展示四大政治参与权利。高中学生乐于接受与使用新鲜事物,他们的个性化想法会让政治课堂更加多彩,也能够激发其自身的创新潜能。其次,教师可以在政治课堂中组织小组竞赛。高中学生的好胜心强,竞争会让他们的学习劲头更足。打造开放性的高中的政治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有效手段。在政治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小组之间就一个议题进行辩论。在辩论之前,每一个小组要开一个小组会议,先在小组内针对自己的议题确定辩论的方向,收集权威性的论据。小组讨论完毕后,教师要组织小组之间交换意见,看哪一方获胜。比如在讲解《和平与发展:时代的主题》时,教师可以将“和平发展是时代的主题”与“竞争冲突是时代的主题”作为辩论的题目,引导学生相互说服。在这一过程中,学生需要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巧妙发现对方的不足,并使其转变成为自己的优势。激烈的小组竞赛,会让政治课堂氛围活跃起来,也会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
四、结语
综上所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新课程改革对高中的政治教学提出的基础性要求,也是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方法。在高中的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政治学科内容进行深入研究,积极与其它教师合作交流,开发更多先进的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在政治课堂中积极思考,提升政治教学的创新力度。
参考文献:
[1]张烨剑.论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下),2015,11:231.
[2]刘永.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2,34:12.
[3]张季燕.浅谈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教研),2011,08:119-120.
[4]王立.谈高中的政治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4,12:9.
初中的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措施论文
摘要: 政治学科教学难度较大,教学内容枯燥,理论性强,抽象难懂,教学现状不容乐观,教学中存在较多问题,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至关重要,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研究初中的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具有重要意义,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 初中的政治;教学;问题;解决措施
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教学方法传统单一,教学观念陈旧等,学生不仅缺乏学习兴趣,也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学习效率差,学习效果不佳。针对这一情况,提出有效的解决措施,创新教学方法,转变教学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不仅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解决教学中存在的现状问题,还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从而促进学生长远发展。
一、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思想传统
教学思想传统是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之一,由于部分教师教学思想传统,无法接受新鲜事物,只依照自己以往的教学经验进行教学,致使部分教师的教学效果普遍不佳,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学思想传统是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思想传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未认清自己与学生的地位,一直将自己处于领导地位,高高在上,讲授知识时,不注重学生的观点与想法,不与学生进行及时的沟通与交流,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学习状态,学习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不佳[1]。第二,缺乏不断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固步自封,只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教学效果较差。
2、教学方法单一
教学方法单一是导致教学质量不佳的主要原因,政治学科理论性强,枯燥难懂,学习难度大,采用传统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方法教学会增加教学内容的枯燥性,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降低学生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效率。教学方法单一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第一,以一言堂式的传统教学方法实施教学,学生被动接受知识,无法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学习的主动性差,学习效率低。第二,未意识到创新教学方法的重要性,缺乏运用创新教学方法教学的能力。
3、教学内容脱离实际
教学内容脱离实际是政治教学中的.显著问题,政治内容关系到社会时事,与生活密切相关,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主要依靠课本教材进行教学,无法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教学内容缺乏生活气息,学生学习困难,学习兴趣低下,无法达到理想的政治教学效果。
二、解决初中的政治教学存在问题的措施
1、转变教学观念
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提高政治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教师只有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做到以学生为中心才能够提高教学质量。转变教学观念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实施教育培训,使教师接受新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观念,意识到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教学效果。第二,安排教师外出学习,教师通过外出学习,能够积累经验,了解其他教师的教学方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形成自己的特色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2]。
2、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实施教学是改变教学方式单一的有效途径,是使学生产生浓厚学习兴趣的主要手段,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符合初中学生特点,能够给予学生新鲜感,满足学生好奇心,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将枯燥的政治知识简单化、形象化,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3]。与传统教学法相比,创新型教学方法趣味性更强,更加注重培养学生能力,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多媒体教学法、合作学习法、案例教学法、生活化教学法、激趣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都被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并产生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因此,将上述教学方法应用于政治教学中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以采用多媒体教学法讲授“做情绪的主人”为例,本节课主要讲授了情绪对人们的影响以及如何调控情绪等,在学习此部分内容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增加教学内容的趣味性,将抽象的政治知识形象化、立体化,抓住学生眼球,吸引学生注意力,寓教于乐,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首先在课件制作过程中,添入一些趣味性元素,如动画情绪表情、音乐、视频,有关情绪的搞笑图片等,使学生产生新鲜感,乐于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其次,在授课过程中,利用多媒体收集丰富的教学资源,为学生呈现全面的调控情绪的方式,增加知识的全面性。最后,利用多媒体呈现与情绪有关的搞笑视频片段,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知识,产生深刻的印象。
3、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不仅能够提高学生政治学习成绩,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实际应用能力,使学生学以致用,因此,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相结合能够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学习“人生难免有挫折”为例,本节课主要讲解了挫折的影响以及对待挫折的态度,在讲解本课时,教师可以列举多个生活中的挫折,使学生产生共鸣,对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可以引用自然灾害的案例,地震、洪水等自然灾害使很多人失去了家园,但人们还是坚强的面对,重建了家园,还可以引用生活中的案例,竞选班委落选、工作应聘失败、身体受到损伤而出现缺险等,挫折无处不在,但是需要坚强面对,通过生活中的案例,能够使学生对知识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解。初中的政治是一门重要学科,通过政治教学能够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与价值观,因此,提高政治教学质量,解决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十分重要,通过创新教学方法,采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手段等方式实施教学具有重要意义,是提升政治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涂建红.初中的政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策略[J].明日风尚.2016(06)
[2]周晓洪.新课改背景下初中的政治教学的有效性策略[J].新课程(中学).2016(03)
[3]卢岳.初中的政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J].新课程(中学).2015(12)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中的,第3周审核为全国教育工作者服务,提供最新教改信息和教育理论成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经验、刊发教研成果提供平台。杂志具有学术性、实用性、资料性的显著特点,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教学理论的探讨、课程内容的选择、考试制度的改革
这个科研能力肯定也是占有一定比重的吧,这种情况您最好去咨询下单位的人力,详细了解职称评定的条件,然后对照着去努力更有针对性。
老师们你们很难找到网上关于教师论文的写法,今天给你带来了一点教师论文发表的建议。第一步:看到学校图书馆,翻看所有的杂志,找出教师可能发表论文的刊物并分类:分类刊物“教学”类:如《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思想政治课教学》等;“教育”类:如《人民教育》、《辽宁教育》等;“考试”类:如《中国考试》、《考试》(文科版、理科版)等;“班主任”类:如《班主任》、《班主任之友》等;“管理”类:如《中小学管理》、《教学与管理》等;“教师”类:如《中国教师》、《教师博览》等;“研究”类:如《教育科研》、《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教育研究与实验》等;第二步:选第一,选刊物教师要发表论文的刊物主要是两大类,一类是有关教学的,另一类是有关教育的。第二,选栏目在选定刊物后重点研究其栏目,明确栏目的定位、风格等,并且精读栏目下的文章,了解其发表文章的特点、水准等。第三,选题材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撰写论文的题材方向。高中政治老师可在以下几个方面多做文章。如:时政解析、热点话题、教法研究、学法指导、教材研究、考试研究、教学素材、案例反思、教师成长、教育科研等。第三步:搜确定自己的写作意向后,或在撰写的过程中,最迟成文后投稿前,务必要做到三“搜”。即:搜索相关的报刊、网络和书籍。搜的目的:一是为了了解相关内容的发表情况,例如,你有一个获奖优质课的教学设计想投稿某杂志,一搜发现,相同的课题该刊物近期已发表了一篇,那你只能“另投明主”了。二是为了爬上巨人的肩膀,提高文章的质量,但绝不能抄袭。第四步:写有的老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撰写了很多论文,但最终能发表的只是其中的三、四分之一而已。总结近年来所发表论文的共同特点,我悟出优秀论文必须具备的八大特征和十大要素:优秀论文的八大特征:针对性、典型性、代表性、指导性、时效性、学术性、可读性、实用性。优秀论文的十大要素:角度小巧、题目精当、观点正确、素材鲜活、结构严谨、语言考究、杜绝抄袭、切忌雷同、控制篇幅、版面漂亮。第五步:改文章写好后,要全面修改,反复推敲,字斟句酌。具体过程:首先要自己改,特别是他人改。经验:修改论文是我们政治教研组集备的一项重要内容。第六步:投投稿时要注意:第一,投稿方式:可以打印邮寄,也可以电子邮件。根据杂志的要求即可。第二,选择真伪:一定要有刊号,国际标准刊号:ISSN;国内标准刊号:CN 。第三,刊物级别:国家级、省级、地市级等。鉴别方法:先看封面:如《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思想政治课教学》是全国教育核心期刊;再参考主管部门、主办单位的级别。第四,特别注意:增刊、副刊、专刊、特刊、论文集、成果汇编等与期刊是有区别的。第七步:等等待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规定:著作权人向报社、期刊社投稿的,自稿件发出之日起十五日内未收到报社通知决定刊登的,或者自稿件发出之日起三十日内未收到期刊社通知决定刊登的,可以将同一作品向其他报社、期刊社投稿。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杂志社的征稿启示要约另投时间一般为3个月)第八步:续未发表文章的后续分类处理:第一类:放弃那些质量差的或时效性强的,没有发表可能或错过发表机会的。第二类:再改。特别要虚心求教,请人帮忙。第三类:择机。选择再投时机,如考前预测、考后评析等,时间不能错位,投稿要有提前量。第四类:换投。不同刊物风格定位不同。未发表不一定是文章不好,可能是投稿方向不对。如果是这样,要时刻留意,寻找合适的投稿对象。如,在我发表的文章中,有成文四年才发表的,还有成文八年才发表的。温馨提示:坚持写,不放弃。勤投稿,多发表。
《小学教学参考》1996届是中文核心,后面被刷下来了,目前不是核心刊物中文核心:(综合类)1、课程、教材、教法 2教育研究与实验 3.教学月刊中学版 4.上海教育科研 5.人民教育 6.教育科学研究 7.外国中小学教育 8.教学与管理 9.中小学管理 10.现代中小学教育(政治)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语文)1.中学语文教学 2.语文建设 3.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外语)1.中小学外语教学.中学篇2.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历史、地理)1.历史教学 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数学)1.数学教育学报 2.数学通报 3.中学数学教学参考(物理)1.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物理教师教学研究版(化学)1.化学教育 2.化学教学(生物)1.中学生物教学
政治是社会交往不断发展的产物,是社会交往不断趋于规模化、标准化、程序化、清晰化、精确化和条 文化 的结果。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政治论文格式参考文献,大家快来跟我一起欣赏吧。 政治论文格式参考文献 一、论文格式必须包含如下六大要素: 论文标题、论文作者署名及其单位、中文摘要及关键词、英文摘要及英文关键词、论文正文,最后是论文的参考文献。这是论文格式的六大要素,是任何论文都必须要包含的内容。 此外,在不同学术领域,其论文还有其他一些内容,比如论文致谢、论文封面以及 毕业 论文要写明指导老师等。 最后,不同的学术研究或者编辑出版机构,对论文格式也有自己的一些要求。 二、论文内容必须按照论文格式要求进行编辑排版: 论文除了要包含如上六大要素之外,还有按论文格式要求对论文内容进行编辑排版,比如纸张大小、标题居中、段落缩进、列表编号、字体字号等。在信息化时代,这个要求更为迫切。 论文格式化之后,内容条例清晰,结构一目了然。 政治论文参考文献 政治安全与政治体制改革 在民族国家作为国际交往和处理国内事务首要主体的条件下,国家安全尤其是政治安全,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兴衰,而且直接关系到每个国民的切身利益和福祉。当前中国正处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各种矛盾和问题错综复杂、相互交织,维护政治安全,保持政治稳定,对于继续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对于实现国家富强和民族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一、政治安全及其影响因素 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在一定环境和条件下,国家主权、领土疆界、民族尊严、意识形态、价值文化、国家制度和权力体制等方面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自主,并免受各种干扰、侵袭、威胁和危害的能力和状态。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最根本的象征,是国家利益的最高目标。只有当政治安全获得保证的条件下,才能有效地谋求和维护经济、科技、文化、社会、生态等其他领域的安全。一般认为,政治安全的内涵主要包括国家主权安全、政治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和社会政治秩序安全等四个要素。对于中国来说,巩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实现政治安全的根本保障。政治安全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其他领域的安全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其中经济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政治安全和文化安全的组成部分),对政治安全产生着尤为重要的影响。 经济是政治的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体现。经济出了问题,政治也会出问题。从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看,在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矛盾比较尖锐的情况下,由天灾导致的饥荒和民不聊生,往往会成为引发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从西汉末年直至清朝中后期,历史一直围绕着经济领域的治乱循环为轴心旋转着。即使是现代社会也难以逃出这条铁律的规制。1997年爆发的亚洲金融危机使印尼经济陷入困境,引发政治危机,导致统治印尼32年的苏哈托政权于1998年倒台。同样,南美的庇隆、皮诺切特、藤森等政权兴衰乃至苏东剧变,其动因也都在于经济领域的危机。有鉴于此,邓小平在 总结 新中国成立以来 经验 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发展是硬道理”、“贫穷不是社会主义”、“不改革只有死路一条”等论断,明确指出了经济发展对于保持政权稳定和政治安全的决定性影响。当然,另一方面,政治安全问题也可能反作用于经济安全领域,这在苏东剧变以来的原社会主义国家、近年来的泰国、菲律宾以及突尼斯、埃及、利比亚、叙利亚等国家的现实政治中都可以找到很好的反面例证。总之,在思考经济安全与政治安全的关系时,完全可以将其视为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在国家安全领域的投射。 意识形态既是政治安全的组成部分,也是影响政治稳定的重要因素。任何一个政权,除了依靠国家机器和经济利益两手来维系,统治阶级倡导的意识形态和政治文化能否为多数民众接受和尊奉,也是保持政权稳定的重要因素。清代学者龚自珍有句 名言 :“灭人之国,必先去其史”,说的就是政治文化、意识形态对政治安全的重要影响。毛泽东说,凡是要推翻一个政权,总是要先造成舆论,先做意识形态方面的工作。革命的阶级是这样,反革命的阶级也是这样。说的也是同样的道理。对于每一个执政党或执政阶级而言,能够产生立竿见影功效的是暴力工具和直接与民众自身相关的经济利益要素,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可能是最不容易引起足够重视的政治安全要素,因为政治安全的积极影响是以一种潜移默化的形式反映出来的,需要长期持续的资源投入和对政治文化、社会舆论前沿的跟踪和引导,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历史上许多执政集团丧失政权是始于丧失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或公信力。 二、人民利益与政治安全 决定一国政治安全的根本因素,是人民的拥护和支持。那么,一个政权或执政党如何能得到人民的拥护呢?说到底,就在于它能不能给人民带来利益和福祉。如果能带来利益,人民就拥护,政权就巩固;如果会损害人民的利益,人民就反对,政权就不稳固。我们可以从中国近代以来的历史发展中加深对这一规律的认识。 1949年以前,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饱受帝国主义的侵略欺凌,国内政局不稳、战乱不止,国家积贫积弱,人民颠沛流离。摆脱任人宰割的屈辱地位,结束四分五裂的局面,实现国家统一和民族独立,是中国人民的最大利益之所在。谁能带领人民实现这个任务,谁就维护了人民的利益,就能得到人民的拥护。以毛泽东为代表的第一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中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三座大山,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得到了人民的拥护。所以,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国家统一、政局安定以后,就要发展生产力,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新中国成立后,党带领人民迅速医治了战争创伤,国民经济得到快速恢复发展,整个国家呈现出欣欣向荣、蒸蒸日上的局面。但由于受特殊的国际环境影响,加上极“左”思想在党内泛滥,党的八大制定的正确路线没能得到有效贯彻。运动接连不断,经济建设受到严重干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没能充分发挥出来,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以邓小平为代表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果断结束了以阶级斗争为纲的 ““””,把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了生产力。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大幅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改革开放30多年中国经济社会之所以能够稳定快速发展,国家政治安全,从根本上讲,还是得益于中国共产党制定的正确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各项政策。 在人民富裕起来的同时,只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持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在中国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一方面继承了邓小平使人民富起来的历史使命,继续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另一方面,致力于解决富起来以后出现的收入分配不公、贫富差距拉大、腐败现象蔓延等问题,保证社会公平,实现共同富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是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对党的建设的创新发展,也是对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的创新发展。 如何在国家发展和人民富裕起来以后,让社会更公平、更和谐,人民过上更有尊严的生活?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问题难度更大,任务更艰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庆祝建党90周年讲话中,胡锦涛进一步指出,“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解决好经济社会发展起来以后社会的公平正义问题,解决好人民群众的利益问题。在新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只要始终坚持代表人民根本利益,防止党员干部脱离群众,国家就能长治久安,这已经成为了全党上下的共识。 通过上述不同历史时期党中央的重要理论和实践成果,我们很容易就可以找出一条贯穿其间的红线——在中国共产党的思想体系中,以人民利益为最根本出发点,是党始终没有动摇过的。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可能克服那些难以克服的困难,在确保社会主义政治的人民性本质的前提下,不断夯实政治安全的基础。 三、政治安全与政治体制改革 对社会主义国家来说,影响政治安全的因素,可以按矛盾性质分为两大类: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包括西方敌对势力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以及国内颠覆势力和国家政权之间的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又可以分为人民群众之间的利益矛盾,以及人民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问题。 显然,当前影响中国政治安全的重要因素,是人民内部矛盾。在改革开放30多年时间里,中国走过了西方国家几百年走过的道路,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也使矛盾和问题在短期内集聚。应该说,这些矛盾绝大多数是由于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引起的,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短期内难以根本解决导致的,都属于人民内部矛盾。虽然这些矛盾是在全体人民根本利益一致基础上的矛盾,但如果不能引起重视并及时予以化解,就有可能不断积累甚至激化,同样会动摇党的执政地位,影响中国的政治安全。因此,正确认识和处理人民内部矛盾,是巩固我们党的执政地位和实现国家政治安全的一项根本任务。 而在人民内部矛盾中,对政治安全影响最大的,是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问题,也就是所谓的干群关系、党群关系。在社会主义国家,党和政府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从根本上讲是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但在具体单位、具体问题上干群矛盾、党群问题是存在的。关键是党和政府的各级组织和干部要善于体察民情,及时发现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意见和呼声,并努力做好工作,满足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及时化解人民群众的不满和情绪。只要党和政府真正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就能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即使工作中有缺点和不足,也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谅解。 为了防止党夺取政权后蜕化变质,重蹈历史上封建统治者的覆辙,中国共产党人很早就对社会主义国家政治安全问题进行了探索。1945年,毛泽东在延安同民主人士黄炎培进行了著名的窑洞谈话。黄炎培提出,共产党如何跳出“其兴也浡焉,其衰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毛泽东回答: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个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起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在毛泽东看来,社会主义国家保证政治安全的根本途径,在于实现民主。毛泽东在窑洞谈话中提出民主,实际上包含了两层含义: 第一,人人起来负责。就是要真正让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管理,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这也是真正的民主的含义。人民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社会主义国家,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也只有在社会主义社会,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我国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党的十七大 报告 也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正如胡锦涛同志在建党90周年讲话中所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 第二,人民监督政府。现代国家,特别是对于大国来说,除了在基层和一定范围内实行直接民主、协商民主,在整个国家层面,主要还是实行间接民主、代议民主,即人民通过行使选举权,将权力交给选出来的政党和民意代表,由政党组成政府,来代表人民行使管理国家的职责。任何国家要发展、要稳定,都离不开政府,离不开公共权力。但权力一旦失去监督,就会腐化变质,损害人民的利益。法国思想家孟德斯鸠说: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们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英国学者阿克顿提出:权力导致腐败,失去有效监督的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证明,不受约束的权力,是腐败和暴政的根源,也是影响政治安全的根源。让人民监督政府,用权利制约权力,是防止权力腐化变质,危害人民利益,进而影响政治安全的最有效办法。中国共产党十分重视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制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制约和监督机制,保证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来为人民谋利益,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从中国的现实看,权力腐败、收入分配不公等问题,严重损害了群众利益,已经引起群众的强烈不满,是当前社会矛盾尖锐、群体性事件频繁发生的根源,并直接影响国家政治安全。遏制腐败,跳出历史周期律,确保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安全,说到底就是要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对于当前的中国来说,就是要坚定不移地坚持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方向,解决权力来自人民同时又服务于人民的问题,解决权力受到应有的监督和制约问题。一是真正实现人民当家作主。这就要满足人民群众参与国家社会事务管理的愿望,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使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真正把宪法和法律赋予人民的民主权利落到实处。要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从各个层次、各个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要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拓宽民主 渠道 ,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二是要创造条件让人民监督政府。制约权力主要有两个途径:一方面是以权力制约权力,强调政权内部的分权制衡;另一方面是以权利制约权力,用人民的权利制约政府的权力。为此,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完善各类公开办事制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既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有益经验,更要结合中国实际,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做到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健康发展的保证。这里特别要强调两点:一是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并不矛盾,政治体制改革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从历史和现实看,在中国,只有共产党能够从根本上代表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领导中国实现现代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从中国正处于剧烈变革的情况看,要保持政局稳定,更需要一个有权威、有力量的政党来领导,这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二是在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统一中,是否有效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是衡量党的领导正确与否的根本标准。在党的领导下,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坚持依法治国,不断提高政治参与的制度化水平,是中国政治体制改革成功的现实路径,也是确保政治安全的关键所在。 (作者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 看了“政治论文格式参考文献”的人还看: 1. 标准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 2. 参考文献学术论文格式要求 3. 标准学术论文参考文献格式模板 4. 毕业论文参考文献国家标准 5. 2017届高校行政管理论文范文参考文献 6. 参考文献格式学术论文
新课改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有效性论文
[ 摘要 ]课堂是传授知识的殿堂,是升华思想的地方,课堂教学的重要性可见一斑。课堂教学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教学效率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传统的政治教学中,课堂气氛比较枯燥寡味,学生靠死记硬背对知识点进行积累,长此以往,学生的思想政治觉悟并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教师应充分遵循教材改革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 关键词 ]新课改;思想政治;有效性方法
随着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深入,新的教育理念也渐渐代替传统教学的位置,有效教学内涵被赋予新的意义。传统教学中,教师注重的是教师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当成听课的被动体,而新时代的教育理念更倾向于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高中思想政治老师要改变教学思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师生双方实现最优的教学效益,引领学生感受政治、经济、文化、法律等各方面知识的应用价值,最终提高他们对世界的认知能力,实现个人全面健康发展。
一、转变思想,变单一课堂讲授
为活跃的课堂氛围思想政治教育是提高中学生全面素质的重要方法之一,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和说教意义,但太“严肃”的课堂已经不能满足新的教育发展需求,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摆脱传统教学中“单调”“枯燥”“无聊”等的束缚,努力营造和谐宽松的教学氛围,给本来就“无味”的.政治课堂带来新鲜空气。如:在讲到《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时,考虑到学生们对金钱缺乏正确的消费观,我在课堂上给学生们播放了一首歌曲《十不该》,学生们对这首歌不怎么熟悉,因为这首歌的产生时代与学生们的年龄相去甚远,但里面的歌词却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义。听了这首歌,我让学生把平时能避免的花费罗列出来,然后照着《十不该》的形式加工成郎朗上口的顺口溜,这样既营造了活跃的课堂气氛,又充分尊重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加深了他们对“合理消费”的理解。
二、创设探究式活动
有效的探究活动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思维,是新课改背景下的有效教学方式之一。新课改要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等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挖掘他们内在的潜力,从而形成他们的认知、能力等。例如,在教学《新时代的劳动者》前,我提前让学生们到人才市场调查了解现在最热门的职业、最冷门的职业,及哪个职业的工资相对比较高,哪个职业的工资比较低等。然后小组合作探讨一下,人们该依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职业还是该依据工资高低来选择职业。通过这样的研究对比,学生们个个表现得很兴奋,因为室外的自由空气远比室内的苦闷空气更能吸引他们。
三、有效利用多媒体
高中的政治有些内容对于学生而言,比较难以理解,如果教师采用多媒体的形式进行教学,将会为课堂教学效果加分。在灵活变换的画面中,学生的思维被打开,更容易理解教材内容了。例如,在讲《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这一节时,我通过多媒体形式,给学生们播放了我国有关领导选举的视频,让学生们通过直观的画面了解我国选举的神圣性;在教学《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这一节时,我播放了中国古代钻木取火到现在的燃气等的发展视频,让学生仿佛经历了一次穿越,对我国文化的发展有了更多的了解。
四、给予肯定与表扬
高中生面对高考的压力,他们渴望被理解、被认可、被表扬,以寻得自信。所以,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要给予学生肯定或表扬,让他们在被认可的环境下,取得更大的进步动力。例如,在上文中提到的让学生编《十不该》顺口溜的事例,我们班上有个男生编了这样一个段子:一不该呀二不该,你不该漫无目的把东西买,漫无目的买来也没关系呀,你不该把它放在一边不理睬;三不该呀四不该,我不该把钱当成饭一样对待,当成饭吃了也没关系呀,我不该把它甩到无用海;五不该呀六不该,你不该掉进花钱陷阱不出来,跳进陷阱能出来也没关系呀,你不该明知不对不悔改……这个学生的改版《十不该》,既有新意,又符合《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材主题,我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你太有才了。老师衷心为你感到高兴,你如果以后继续努力,我相信你定会取得非常好的成就。”听了我的评价,那个学生似乎更有学习信心了。在课堂对学生进行有效评价,不能仅仅停留在学生成绩的评价上,而要从德育、智育、创新等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总之,有效课堂教学是建立在师生互相尊重基础上的“教”与“学”,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为打开学生的思维、形成自己的认知提供必要的支撑。教师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努力创设教学情境,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讨论、实践、观察、创新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李宝云.乐学会学会用——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和学习能力[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04).
[2]边德礼,冯美侠.点燃思维火把开启智慧之门——浅谈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学生思维的启迪[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6(01).
1.乔治�6�1萨拜因 《政治学说史�6�1第四版》2.焦文峰 《政治参与的限制因素》 南京社会科学 1999年03期3 李元书,刘昌雄 《政治参与:涵义、特征和功能》 学校流 1995年06期4.科恩 《论民主》 商务印书馆 1998年版第22页5.张定淮,涂春光《当代中国政治发展的战略与策略》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4年02期6.何增科《民主化:政治发展的中国道路》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报2004年02期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是由国家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为中学基础教育服务、面向国内外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杂志封面公开发行的核心级教学类期刊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创刊于1972年,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陕西师范大学主办的教学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办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1972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创刊。 [1] 1995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刊期为月刊。 [1] 2011年,《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刊期变更为旬刊。 [1] 2017年2月,该刊成为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第二批认定学术期刊。 [5] 办刊条件编辑 主要栏目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主要栏目有特稿、热点聚焦、德育工程、教学大视角、教学研究、经验交流、教学设计与点评、释疑解惑等。[3] 收录情况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是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2008年版、2011年版、2014版、2017版)、被中国知网、万方数据服务平台、维普网等收录。 [1] [3-4] 荣誉表彰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曾获全国首批编辑出版规范化合格期刊、全国中等教育类编校质量优秀期刊奖。[4] 办刊宗旨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坚持以基础教育服务的办刊宗旨,突出“科学性、知识性、实用性、导向性”的特色,传播教育理念、教学策略和教学模式,促进中学物理课程改革和教师专业化水平。[6] 期刊标识 投稿指南 1、文章标题:一般不超过300个汉字以内,必要时可以加副标题,最好并译成英文。 2、作者姓名、工作单位: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姓名下面写单位名称(一、二级单位)、所在城市(不是省会的城市前必须加省名)、邮编,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应以序号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3、提要:用第三人称写法,不以“本文”、“作者”等作主语,100-200字为宜。 4、关键词:3-5个,以分号相隔。 5、正文标题:内容应简洁、明了,层次不宜过多,层次序号为一、(一)、1、(1),层次少时可依次选序号。 6、正文文字:一般不超过1万字,用A4纸打印,正文用5号宋体。 7、数字用法:执行GB/T15835-1995《出版物上数字用法的规定》,凡公元纪年、年代、年、月、日、时刻、各种记数与计量等均采用阿拉伯数字;夏历、清代及其以前纪年、星期几、数字作为语素构成的定型词、词组、惯用语、缩略语、临近两数字并列连用的概略语等用汉字数字。 8、图表:文中尽量少用图表,必须使用时,应简洁、明了,少占篇幅,图表均采用黑色线条,分别用阿拉伯数字顺序编号,应有简明表题(表上)、图题(图下),表中数字应注明资料来源。 9、注释:是对文章某一特定内容的解释或说明,其序号为①②③……,注释文字与标点应与正文一致,注释置于文尾,参考文献之前。 10、参考文献:是对引文作者、作品、出处、版本等情况的说明,文中用序号标出,详细引文情况按顺序排列文尾。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以下各种参考文献类型:普通图书[M],会议论文[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汇编[G],档案[B],古籍[O],参考工具[K]。 11、基金资助:获得中国国家基金资助和省部级科研项目的文章请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及编号,按项目证明文字材料标示清楚。 12、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汉族可省略),籍贯,现供职单位全称及职称、学位,研究方向。 13、其他:请勿一稿两投,并请自留原稿,《中学政治教学参考》概不退稿,投寄稿件后,等待审查。审查通过编辑部会通知您一般杂志社审核时间是1-3个月。 投稿邮箱: , 来稿请注明刊物
一般核心期刊通过率都很低的,对文章质量要求非常高。中学政治方面的期刊很多,也可以问下这方面的专业人员陈抠抠号1194494109。或者网上查一下。如果没有要求一定要发核心,建议发省级以上的普刊都可以。祝你发表成功
期刊简介: 本刊为全国教育工作者服务,提供最新教改信息和教育理论成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交流经验、刊发教研成果提供平台。杂志具有学术性、实用性、资料性的显著特点,是教师、教研工作者的好助手。主要内容:语文、英语、政治、历史、地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科学、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教学理论的探讨、课程内容的选择、考试制度的改革。投稿邮箱: 师教育新理念及业务培训。学校管理、校园建设、班主任工作经验等。办刊宗旨:本刊坚持为基础教育服务的宗旨,竭诚为全国教育工作者服务,提供最新的教改信息和教育理论成果,为广大教育工作者提供交流经验、刊发教研成果提供平台。本刊坚持学术创新方针,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具有科学性、理论性、实用性和资料性的特点。栏目设置:新论视窗:理论探索、热点聚焦、名师专稿教学时空:教法指导、学法指导、教学设计应考策略:题型推荐、考点剖析、解题技巧学海泛舟:学习心得、新书评价、工作杂谈一家之言:个人见解、理论争鸣、疑难解答综合平台:学校管理、班级工作、实践活动这是这本杂志的简介,你可以看一下,另外需要给你说明一下,好像是这本杂志现在是旬刊,上旬和中旬是核心 下旬就是普通的国家级杂志,这个你在发表的时候要问清楚,不然好的话后期很麻烦的。希望你能采纳我的答案
直接打编辑部电话询问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