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他这个年纪,有时难免会经常想到,并且日渐强烈,想到一个如此简单的问题,简单得他都没有办法面对。他发现自己有些迷茫,怀疑生活是否值得过下去,是否曾经有过生活。他认为,这是某个时候人人都会想到的问题。他不知道,这个问题出现在他们心中时,是不是跟出现在自己心中时一样具有这种不带个人色彩的影响力。”,这是威廉.斯通纳人生过半时陷入的迷茫。 斯通纳是谁? 这是我第一次写书评,不知道能不能写好。这篇文章我就尝试聊聊《斯通纳》这本小说。 这本书的作者是约翰.威廉姆斯,是二战后的作家,跟垮掉的一代是同一个时期。本书是作者通过自己的真实经历写下来的。 作者约翰.威廉姆斯在密苏里大学时,为了拿到博士学位选了一门备考的科目,好像是中古英语或者昂格鲁-撒克逊相关的课程,一个他认识的老师给了他不及格。 在作者的印象中,这位老师有点奇怪,他只见过一次。学校里有传言,这个老师跟一个身体略有残疾的知名学者长年不和。那时候约翰已经开始进入教育岗位了,也在思考当一个老师意味着什么。约翰觉得那位老师可能不能成为了不起的教授,但他向某些极其重要的价值投注了一生。他能不能取得成功已经不重要了,约翰觉得这其中拥有某种英雄主义,这是他写本书的出发点。 这本书的叙述非常的传统,严格的按照时间顺序来写,没有很先锋的元素。读起来通俗易懂,感觉很亲切, 这种亲切感在外国文学作品中还是挺难见的,毕竟我们的文化不太一样。 《斯通纳》讲述了一个名为威廉.斯通纳的平凡人的一生。斯通纳出生在苏密里的一家小农场,父母都是农民,因为常年劳作,父亲三十岁的时候老得像四十岁,而且腰身已经佝偻。一家人的生活靠着一块贫瘠的土地来支撑,尽管如此,他的父母还是希望他去读书,让他去读书的目的并不是让他有朝一日能走出庄稼地,而是能更好的帮助家里的农场做事。 1910年一个燥热的秋日,斯通纳穿着用母亲卖鸡蛋换来的钱买的崭新的衣服,带上父亲用秋收的麦子做抵押借来的二十五美元,去了哥伦比亚求学。 他借住在一个亲戚的家里,每天需要帮亲戚家干活来抵消借住的费用。 斯通纳在大学读的是农学院,后来在他人生第一位导师斯隆的影响下,他改修了文学。其实斯通纳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想要学文学,可能他不想回到乡下跟父母种一辈子的地。 他博士学位后,成为了哥伦比亚大学的一名老师。在这期间,他遇到了一辈子仅有的两个朋友,一个是他一辈子的同事费奇,另一个短暂出现就离开了的马斯特斯。 马斯特斯是一个非常自我的人,后来他报名参加了一战,他不是为了任何人而战,是为了自己而战,想出去看看,最后死在战场上。这个非常短暂的朋友成了斯通纳一生都在怀念的人,他早早就说出了斯通纳一生的样子。他这样概括斯通纳的性格,“你是一个弱者,一个梦想家。你不会跟这个世界拼搏,你会任由这个世界吃掉你,再把你吐出来。你躺在这里纳闷,到底做错了什么?因为你总是对这个世界有所期待,而它,并没有你所期待的那个东西给你。” 在当老师期间,除了结交两个朋友,还遇到一辈子的死对头—劳曼克斯。劳曼克斯是斯通纳的大学同事,一个人身体有残疾的人。劳曼克斯因为他的学生沃尔克开始憎恨斯通纳。 沃尔克跟劳曼克斯一样,也是一个身体有残疾的人,因为这一点劳曼克斯对沃尔克有着特别的同情和理解。沃尔克为了顺利的拿到博士学位,他选修了斯通纳教的一门研讨课。他在斯通纳的课堂上说着一些非常具有挑衅的话,缺乏教养,好像看不起斯通纳,实际上他一无所知,连最基本的文学常识都不懂。在斯通纳研讨课的论文答辩上,沃尔克不仅没有及时上交论文,而且还嘲笑其他同学的演讲,于是斯通纳开始质疑沃尔克有完成论文的能力。最后,在研究生学位答辩时,斯通纳问了沃尔克几个很简单文学常识,沃尔克都没有能答出来,所以斯通纳给了不及格。劳曼克斯认为斯通纳的行为是在毁掉一个天才,从此劳曼克斯开始憎恨斯通纳,甚至在斯通纳快要退休的时候都没有打算放过他。 斯通纳有过两段感情经历,一段是与他的妻子伊丽丝,另一段是婚外出轨的爱情。 在一次聚会上斯通纳认识了他的妻子伊丽丝,开始斯通纳对伊丽丝表现出强烈的爱意,但伊丽丝从来没有给斯通纳任何回应,甚至在她答应斯通纳的求婚时,也是表现出一副冷漠的样子。伊丽丝受传统的欧美式教育,她被束缚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中,或许跟斯通纳结婚是为了走出这样的生活。 后来,他们的女儿格蕾丝出生了。本来斯通纳可以把女儿培养得很好的,至少能让他顺着自己的天性快乐的成长,拥有完全而健康人格的人。同时,斯通纳也从格蕾丝那里得到亲情和温暖。但是,伊丽丝是出于嫉妒他们之间的父女之情或者想行使母亲的义务还是别的原因,她抢走对伊丽丝的监管权,按照自己的方式来培养女儿。 伊丽丝夺权成功,他们的女儿也没有了原来的快乐,彻底的成为了父母之间战争的牺牲品。在这种压抑的环境下,格蕾丝开始尝试逃离。后来,她怀孕了,嫁给了一个自己并不了解的陌生人。结婚不久后,那个男人参加了二战,最后死在了战场上。格蕾丝的童年像是对没有描写的伊丽丝的童年的补充,它从同一个角度给出了伊丽丝为什么跟斯通纳结婚的答案。 也许上帝可怜好人,给斯通纳送来了灵魂伴侣-凯瑟琳小姐。她曾经是斯通纳的学生,上过斯通纳的课,后来凯瑟琳也成为了一名老师,他们也变成了同事。凯瑟琳有着非常好的身材和相貌,斯通纳就是因为这点爱上了她。斯通纳开始想法设法的跟她接触,每天借着研究论文的借口,在下班的时候去找她。但是凯瑟琳并没有给斯通纳太多的回应,她总是以礼相待,甚至都没有像朋友那样的亲密。久而久之,斯通纳开始怀疑自己的是打扰了人家的生活,于是,他开始躲避凯瑟琳,在学校看到凯瑟琳迎面走来,他就会绕着道走。其实凯瑟琳是喜欢斯通纳的,在凯瑟琳有一周没有见到斯通纳后,她开始假装生病,在斯通纳来看望她时,两个人都说出了自己的爱意。于是,他们紧紧相拥在一起。 这是斯通纳人生最快乐的时光,他在四十岁的时候才懂得人家在他这个年纪之前早已懂得的东西。虽然这种婚外恋是不道德的,但是作为读者,我还是很赞成他们之间见不得光的爱情,也算是对不幸婚烟的补偿吧。 俗话说:天下没有透风的墙,人们开始猜疑他们之间的关系,他们也做出了补救的措施,但是结果并不美好。斯通纳的死对头劳曼克斯知道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于是,用这件事开始对斯通纳展开又一轮报复。最后,他们分开了。 斯通纳在退休的前两年查出了癌症,所以选择了提前退休。在生命的最后时光,他开始回忆自己的一生。最后,他拿着自己写的唯一的一本书离开了这个世界。
人生中处处有选择,而那一次我选择了拒绝,到现在我都记忆犹新。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拒绝 作文 8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关于拒绝作文800字1
那是一个兵荒马乱战火纷飞的时代,那是一个春光满城细水人家的时代。可总有一些人拒绝贪图享乐,那是来自历史英雄们的拒绝。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读进稼轩词中,我不禁想问他难道做一个流芳百世的诗人不好吗?何必上战场,性命堪忧。我看到辛弃疾在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的战场上,身染敌血,捍卫着京城纸醉金迷的富贵们的安全,捍卫着辉煌华夏土地。我看到他负手立于敌军前,两军对峙,身后跟着十万雄兵,举头西北浮云,倚天万里须长剑,豪情万丈,不减疏狂。我看到他在军中简陋的帐篷中写下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的诗句。他是一个诗人却拒绝了流芳百世,执意在战场为国效忠,一展男儿本色。
我知道,这是来自一个救国家于水火的英雄的拒绝。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唱进荆轲的歌中,我不禁想问他,难道在燕国安养天年不好吗?何必刺东秦王,空留美名。萧萧风寒,易水之上,祭祖取道,那些白衣涕泣的人是给荆轲送行的吗?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己不顾。秦国宫殿金碧辉煌,荆轲面不改色的打开地图,抽出匕首却一击未中。荆轲倚柱而笑时,我知道,他也拒绝了,拒绝了安养天年,在他心里,为国而死是最好的结局。
我知道,这是来自一个为报国见陵之耻而死的英雄的拒绝。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走进范仲淹的 文章 中,我不禁想问他,难道做好一方父母官不好吗,何必天下为先,忧心终日?他执笔狼毫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游山玩水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然则何时而乐耶?天下狼烟若起,便忧战事;天下政事若变,便忧朝廷;天下百姓若不安,便忧百姓。唯有国泰民安,他方展眉头。当他写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 句子 时,他便也拒绝了贪福享乐,终生先天下忧,后天下乐。
我知道,这是来自一个以天下先忧的英雄的拒绝。
正是有了他们的拒绝,悠悠历史中才多了丝耐人寻味;正是有了他们的拒绝,我中华五千年长盛不衰。我们每天都在拒绝,可何时像他们拒绝的一样伟大?
这些来自历史的拒绝,我会记住,深藏心底。
关于拒绝作文800字2
“不幸”、“我们很遗憾通知你”……这类与拒绝相关的字眼,从未走出过我们的人生,也许你在屡战屡败中已经失去了自我。可CaitlinKirby在博士论文答辩时展示了她积极的态度: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遭到拒绝也是一个本来就应有的组成部分。
由此可见,接受拒绝,不失为人生的一种智慧。
接受拒绝,是面对挫折时的一种坦然。人生之悲哀,莫过于一蹶不振。我们不妨坦然接受拒绝,因为生活不只有一种精彩。余秋雨在《东坡突围》里说,苏子“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若无一份面对灾难的坦然,哪会有勃郁的豪情?哪会有东坡的世界和情怀?面对朝廷的无情拒绝,柳永更是流露出了这份人生智慧。“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有人说,柳永因此失去了进阶的机会,但他没有沉浸在不仕的失意之中。诗酒趁年华。“此去经年,应是良辰好景虚设”,“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道不尽的,是离人的哀伤。他是才子词人,白衣卿相。谁曾想,人生起起伏伏,仕途失意不顺的苏子和柳永,会因动人词章而名垂千古?遭拒后,坦然以对,华丽转身后的人生或许更快意畅然。
接受拒绝,是你认清自己,明确方向再出发的勇敢。俞敏洪说:“所有的迷茫与逆境都是成长的机会,你要抓住每一个机会让自己进步,而不是徘徊不前”。冷静的你势必会在一次又一次的拒绝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更加明确未来的方向。玛格丽特曾遭受过多家出版社无情的拒绝。面对打击,她重新审视自己的作品,不断修改稿件,甚至重构情节,最终才有震惊世界的巨著——《飘》的面世。若无遭拒后自我审视的勇气,玛格丽特又怎能找到奋斗的方向?我们又何以能得到经典的滋养?在拒绝中学会审视自我,完善自我,方是人生智慧。
接受拒绝,是将拒绝化为动力,砥砺前行的执着。如何面对人生的诸多不幸,CaitlinKirby给我们做了最好诠释——正视拒绝,将每一次拒绝化为前行的动力。17封拒绝信,十七次跌倒后爬起,CaitlinKirby越挫越勇。在博士论文答辩的现场,那条用17封拒绝信做成的裙子,是她用泪水和汗水织就的最美奢侈品。她将“不幸”化为“有幸”,将“我们很遗憾通知你”改写为“恭喜你”,她书写了属于自己的传奇。如此奋斗,实为人生路上的一大彩饰。你我也应如她一般将拒绝化为动力,在最泥泞的道路上留下最清晰的脚印。
接受拒绝,拥抱拒绝,改写拒绝,你也可以穿上一条“拒信裙”,你也可以彩饰自己的人生!
关于拒绝作文800字3
窗外,秋意袭人。光秃的枝杈,灰白的天色。几片枯叶垂头丧气地,蜡黄死寂的身影在萧瑟的风中打转。冷风防不胜防地入侵,使我整个人瑟缩起来。蜷缩在座位上的我,一如窗外毫无生气的秋景一般沮丧。
我的手不安分地抠着桌板上的小坑,指尖发红也全然不知。我整张脸埋在臂弯中,不敢示人,心在隐隐作痛,脑中好似有一团乱麻纠缠着,百思不得其解。
早晨,我仍沉浸在考试失利的无尽焦虑之中。上课时眼神空洞地盯着黑板,手中的笔转了一圈又一圈,心不在焉。好不容易下了课,很想找朋友们倾诉几句。却一回头,只见她们在望着我指指点点。我的脖子一僵,嘴边却旋即挤出一丝苦笑:她们都考得那样好,怎是看得起我这样的水平呢?我想,她们的眼中,此时此刻应该向我掷去嘲讽、轻视与不屑吧。我的眼眶微红,酸涩感在鼻息间弥漫。对她们的猜忌好似细细的小刺,钻进了我的心里,一点点地渗出鲜红的血。
于是乎,一连三日,我未曾理会她们三人。即使不经意地撞见也是低低地埋下头,快步走。我感觉她们的回眸对准了我,但我毫无勇气报以回视,只怕自己将收获更多让人苦恼的刺。虽然我费尽心机地逃避她们的目光,谨慎地将自己层层包裹。可是那种猜忌带来的痛苦却仍然固执地扎在我的内心深处,难以驱逐。猜忌的刺并未随她们的远离而走,反而越扎越深。那种痛感、冷寒、孤寂的感觉似条冰冷的蛇缠上心头,吐出让人毛骨悚然的信子。
又是新的一天。我如同几天前孤单影只地生活着。午饭后回到教室,桌上却莫名其妙地出现了一杯热奶,杯子上有张纸条,上面写着她们三人的话。读罢,却进到了心里,像一只镊子拔除了心中的刺。
我恍然大悟。其实心上的刺,从不是朋友们给予我的。而是因为自己无端的猜忌催生了它们,又自己将它们扎进了心脏。
无端的痛苦,往往不是他人给予的,更多的是源于自身无端的猜忌。心中有苦,请向信任的人袒露。拒绝因为苦而生出猜忌的刺,刺伤了你信任的人,也刺伤了你自己的心。
关于拒绝作文800字4
年少的我们,脆弱懵懂,不懂得感恩,不懂得再见,也不懂得,如何拒绝。
从小到大,我几乎没怎么拒绝别人。理由很简单,我舍不得拒绝。在我觉得,拒绝别人需要很大的勇气。或许还是太小了,我的内心没有成长开来。但是有一次,我拒绝了我的好朋友,那场拒绝,耗费了我所有的勇气。
“林洁,你陪我去下寝室呗,我拿个东西。”耳边传来熟悉的恳求的话语。换做平时,我肯定二话不说,立马答应,可是——“很快要上课了。”我安慰道,换种说法,就是委婉的拒绝。“没事,反正接下来美术课。”她死心不改地拉着我。我看着她那着急的眼神,无奈地答应了。
爬上六楼的阶梯,我已经汗流不止,这时候离上课铃响已经过了两三分钟了。她走到寝室里,拿了一本英语书出来。我见罢,拉着她的手慌张地跑出寝室楼,又急急忙忙地跑到教室门口,我就好比热锅上的蚂蚁,心急如焚。
我俩站在教室门口,清楚地听到从教室里传出来的声音。“是数学课!”她惊讶地说。她的那句话击中了我的心。我胡乱敲了敲门,心脏狂跳不止,越来越快,一种恐惧感油然而生。
门开了,我和她忐忑不安地走了进去。“ 报告 !”这应该算是异口同声吧。“去哪了?”正在黑板上写着什么的数学老师,停下粉笔,转过头一脸严肃的问道。我如同一只迷失方向的小松鼠,紧张地回道:“老师,我们去寝室拿东西了”“拿东西这么久?”“逛街啊你们!”老师对着我们严厉地训斥道,训完了才放我们进来。我俩逃一样的坐在自己的位置上。
下课了,她突然又跑到我的位置上说:“林洁,陪我下去看看我奶奶东西送过来了没。”我的心中不知从哪冒出来的一股无名火,就是想教训她,但被我克制了。
“接下来班会课。”我郑重其事地说。“你就陪我看看嘛!”她依旧死皮赖脸。我按不住内心的火气,对她吼:“你就不能课上完了再去吗?你事儿挺多啊!”她愣了愣,口气也有些生气:“所以呢?”我对她的淡定有些不自然,心里一直在思考要不要说出那两个字。我不停地给自己加油打气。“不去。”果然还是被我说出来了。“哦,那我们下午吃完饭再去。”说完,就转身走了,我对她充满抱歉。但我不得不拒绝。那两个字说出口。对不起,我不得不这么做。
人生就像是一场冒险。所有人都不可能一帆风顺,我们难免会遇到本该拒绝的事。而正值年少青春的我们。对未来充满未知,我们本能地拒绝,拒绝那些,那些应该说“抱歉”的事。
关于拒绝作文800字5
我很胖,大家都叫我胖子。
我学习很差,几乎没写过作业,自然,上课的时候我一个字也听不懂,老师从来也没把我放在眼里,提问的时候点名册中就从来没出现过我的名字,我也渴望得到尊重,我无法面对由老师扩散给同学们的对我的无视,也无法面对大家异样的眼光和一声声违心的叹息,我只能假装睡觉。但如果实在太枯燥真的睡过去了,嘴角还会很没心地淌下一串串口水,经过几个小喇叭的广播,我在班里更抬不起头了,当然这不是我一个人的自作多情,就连只比我强一点点的倒数第二,见了面,也会绕道走。
所有的科目里,我最讨厌体育。体育课总会有集体活动,我知道自己很被大家嫌弃,但总也逃不掉。每次有人被分配跟我拉手,身边的好朋友总会幸灾乐祸地指着我说:“哈哈哈你居然要去跟胖子拉手,祝你好运啦!”“哇,我上次还跟他拉的,恶心死我了,谁叫你上次笑我的,风水轮流转哦!”为了避免更加尴尬,我总是把以衣袖伸给他们,但即使这样,他们依旧是别过脸去,用两根手指小心翼翼地夹起我的衣袖。
这次和我拉手的,是一个小小的女生,她应该很内向吧,反正我还没见过她说话,只见过她脸红。她的衣服很干净,小脸也白白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就像一只瓷娃娃,和我这怎么收拾都显得很邋遢的样子相比,是货真价实的天壤之别,迎着她澄澈的目光,我尴尬地伸出衣袖。我知道,她一定会耸起鼻子,慌乱地从我身边跳开,唉,反正习惯了,也不差她一个。
“不!”她对着我摇了摇头。哈,果然这种小姑娘是最讨厌我这样的人的,我镇定地收回我的袖子,很自然。“哎,不,我……不是那个意思……”小姑娘的脸唰地一下涨红了,“我是说……我不拉你的袖子,我……拉你的手!”我怔了怔,因为猜中了结局而得意的笑也停在嘴角,她摇咬了咬嘴唇,深吸一口气说:“我不拉你袖子,我要和你拉手!”这次,她的话很干脆,也很坚定。
她向我伸出了手,我立刻紧紧握住,我不想犹豫,我怕这唯一的一次被我给放跑了。
午后的阳光不再刺眼,柔柔地洒下,穿过我的发梢,也穿破了我眼前的黑暗,原来人的情,人间的温暖,这么美好。
关于拒绝作文800字5篇相关文章:
★ 描写拒绝的作文800字精选5篇
★ 以拒绝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 关于拒绝野味的作文800字范文5篇精选
★ 关于拒绝的作文初一精选5篇
★ 以写拒绝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 拒绝为话题作文800字
★ 写拒绝为话题的作文800字
★ 以拒绝为话题的作文800字优秀范文
★ 以拒绝为话题的800字作文
★ 敬畏自然,拒绝野味作文800字精选5篇
谈起毕业设计这个事情,说来也巧,是有一次我回寝室住的时候,我室友马郝问我要不要帮别人写毕业设计,并说当然是有报酬的,还说报酬让我自己定。 其实刚开始我是没有想法的,因为自己有工作室的事情要做,根本没有时间去写。可是后面我室友再一次麻烦我,说让我帮一下忙啦,没办法,我只好试着了解一下。 经过了解,知道这个题目是关于PLC的项目,准确来说是基于PLC的五层电梯控制系统。 考虑到先前做主题项目的时候,有接触过PLC,并且经过小挑项目的锻炼,极大的提升了我的文档编辑能力,索性我就答应了我室友,并要求最后有300的报酬。 拿到这个任务之后,我便立即着手去做,先是通过网络搜索各种文献资料,然后把毕设框架搭建了出来,这个工作花费了我一天的时间。紧接着,第二天,我开始了内容的填补,当然大部分的内容都是从网上直接复制过来的,第三天,我对整个论文进行了优化,这才终于完成了。 完成之后,我便打包发给了马郝,但是报酬我一直没有收到,我也没有去向他提这件事情,因为当时做这个毕设的初衷并不是报酬,所以我没有把当回事。 直到在我给柳州做主题的时候,中途在校期间,马郝再一次因为毕设的事情来找我。说是先前做的那个查重率太高,学校那边通不过,并让我把查重率降到百分之三十以下,还说报酬另说。 其实谈到这里,我内心有点小翻滚,上次的报酬我都没提,这次又来找我做这事情,更何况我现在有一笔单子要做(新疆密室那边接到的三个机关)。所以我直接就说,这个事情我不会接。 后面,经过三天的连续加班,终于把新疆密室那边的三个机关做了出来,那也是我淘宝的第一单生意,这三个机关一共一千多吧,除去成本,至少赚了有一半。在这期间,当然马郝还是找我说帮下忙了。 我看当下确实没有多少事情,就答应了他,并且说把先前的300元报酬,你让他先转过来吧,然后降查重率另算200元。后面我确实收到了先前的300元报酬,而查重率也是深夜加班最终帮他降了下来。就在我彻底完成了这个毕设的第二天,我又收到了另一个毕设的任务,没错,这个毕设就是马郝他同学的同学的。 而这个毕设是做一个“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因为这个课题我是非常熟悉,并且我之前有写过“基于单片机的智能型水蒸发式空调”这个文档,正好可以拿来稍作修改就行了。 所以我仅要了300元的报酬。 在完成这两篇毕设之后,其实回想起来,最大的收获根本不是报酬,而是这个过程带给我的成长。 通过这个过程,让我知道了如何去写一篇论文,如何在网上快速查找我所需要的内容以及论文格式和各种注意细节等,倘若没有这个过程,可能我就不会对自己的毕设如此充满自信! 当然这个过程还开阔了我的眼界,通过论文查重率查询,让我知道了PaperPass这个查重网站。 并通过搜索相关信息,才直到竟然有如此强大的功能,可以定位到每一个句子,甚至直接告诉你引用了互联网的哪些资源。 对于每一个毕业生来说,毕设都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任务。但试问有多少学生是真的自己写的,太多的学生直接网上购买,甚至是拿着学长的经过汉转英、英转汉就拿来用了,结果是语句一大堆毛病,逻辑根本不通。 在我看来,毕设就是一个对你整个大学完美结合的体现,这里面可以体现出你的专业能力、文字能力、逻辑能力,甚至最重要的全局思维能力和系统架构能力。 在制作机关的时候,因为缺少大容量的电解电容,但又比较急用,所以无奈之下,我只能去实验室拿一些过来。去到实验室的时候,刚好碰到肖老师,并且这时候他们正在讨论关于今年大挑的事情。 肖老师知道我自己在做机关,又恰好这次大挑没有什么项目,所以便说让我参与起来,然后一起搞个项目。我当时是以没有时间的借口委婉拒绝肖老师的,可是肖老师的回答终于让我无话可说。 他说这个不需要你做什么的,你把产品交给下面实验室的人,让他们写文章就行,于是我也就答应了肖老师。 这个项目,我是选的最成熟的产品——智能电话机。然后成员是实验室比较厉害的,同时也是比较熟的四个人,当然除了这四个人之外,我还把我女朋友拉入了这个团队! 在做这个项目之前,我先是把团队成员聚集在一起,然后给他们演示了一下产品功能,这样方便他们心里有个数。 演示完产品之后,我凭借之前做大挑的经验,给他们分配了下每个人的任务,当然我不会一直做这个项目的负责人,毕竟我有自己的事情在做。 经过一两个星期的努力,他们终于把初稿弄了出来,对于有着完美主义的我看到这个初稿真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不管是从内容,框架,还是排版上,我都不能接受。 于是我花了一个晚上的时间,一直到深夜三点钟,才把文稿优化了一下。 然后在群里说,明天晚上我们开个会,再一起讨论了一下这个项目。 第二天晚上,那是我第一次比较正式的给大家指导这个文章怎么写,包括每个人怎么去优化这个经过我初步优化的初稿。我知道大家当时心里肯定会有不愉快,毕竟每个人都想得到肯定,不愿意被别人否定。不过,我相信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独树一帜,在大挑比赛中拿到名次! 经过那次的讨论,我们的终稿经历了颠覆性的优化,并且图片都是经过PS处理过的,可以说这次我是真的非常满意。可是不幸的是,就在学校准备进行初轮答辩的时候,刚好是我第一次去柳州的那天。 因此,只能让他们去答辩了,其实也挺为难他们的,毕竟这个产品是我做出来的。不过我心里对他们还是很自信的,相信他们有能力通过初轮。 一星期之后,我返回了学校,并且得知我们进入了第二轮答辩,而这也是学校的最后一轮,如果过了这轮,就可以走出学校,进入省级答辩。而第二轮答辩正好我在学校,所以这次和他们一起上了战场。 基于我们的项目不仅新颖、而且还做出来了实物,所以我从来没有如此自信过。可是现实狠狠的给了你一巴掌,我们的项目没有走出学校。 答辩那天,我和另外三位团队成员走上了答辩台,我先是对这个项目做了简单的介绍,然后对专家提出的一些问题做出了回答。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我们总会有一些问题存在冲突。 有时候甚至是死磕!可能当时就是因为我太过自信,所以产生了自负行为,总觉得老师们不了解这个行业,就到处否定这个产品的价值。 我不知道当时我参与这个项目的行为,对这个团队是好是坏,也许没有我的参与,就没有了和老师们的冲突,他们就能通过学校走向省级的PK。 每一个问题的发生,都会带给你一些思考,思考着我们自己的每一个行为,或许这就是人生,这就是智慧的源泉。
如果你是我孩子或学生,我会狠狠抽你一顿!
你这篇论文是抢手干的还是自己东拼西凑的?如果是前者那么要他回答,如果是后者那么你赶紧多读读“自己”的论文!
这里你悬赏再高,我们也没法代你回答---因为答案在你的论文里面!
现在直接把你当孩子说点论文的事:
1.直接向指导老师求助---答辩一定程度与指导老师捆绑,指导老师有职责和相应的面子风险;
2.把“自己”的论文赶紧熟悉起来,自己都不知道写点啥肯定一问三不知;
3.也别太怕所谓的答辩---其实老师一看文章基本心里就知道文章的所下的功夫,提问只是进一步了解而已。本科以下的答辩尺度把握不会太严。
4.吸取教训,别临时抱佛脚了。今后的工作必须要认真、踏实,不然做不好事情成不了大事的!
最后,祝你进步!
毕业生论文答辩 一、答辩流程 (一)简要叙述你的毕业论文的内容。
叙述中要表述清楚你写这篇论文的构思(提纲),论点、论据,论述方式(方法)。一般约5分钟左右。
答辩老师通过你的叙述,了解你对所写论文的思考过程,考察你的分析和综合归纳能力。 (二)即兴答辩。
答辩老师向你提出2—3个问题后,其中一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提出问题,考察学生对引用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理解是否准确。第二个问题,一般针对你的论文中所涉及的某一方面的论点,要求结合工作实际或专业实务进行讲(论)述。
考察你学习的专业基础知识对你实务(实际)工作的联系及帮助,即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第三个问题,根据学生有一定工作经验,提出专业理论或实务中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工作实践中遇到的案例和实务,研讨理论依据或当前所学专业发展中的诸多问题及热点问题。
考察学生专业方面的潜在能力 二、答辩准备 (一)学生自述需要准备的问题 1、自己为什么选择这个课题? 2、研究这个课题的意义和目的是什么?(学术价值与现实意义) 3、全文的基本框架、基本结构是如何安排的? 4、全文的各部分之间逻辑关系如何? 5、说明有关本课题的研究历史与现状,几千人做了哪些研究,取得哪些成果,哪些问题没有解决,自己在研究本课题的过程中,发现了那些不同见解?对这些不同的意见,自己是怎样逐步认识的?又是如何处理的? 6、论文虽未论及,但与其较密切相关的问题还有哪些? 7、还有哪些问题自己还没有搞清楚,在论文中论述得不够透彻? 8、文章的基本观点和立论依据? 9、本文的优缺点? 10.论文有何创新之处? 11.重要引文的具体出处? 12.本文提出见解的可行性? 13. 定稿交出之后,自己重读时发现的缺陷? 14.写作毕业论文时的体会? 对以上问题应仔细想一想,必要时要用笔记整理出来,写成发言提纲,在答辩时用。这样才能做到有备无患,临阵不慌。
(二)答辩过程中老师常提出的问题: 1、你的毕业论文采用了哪些与本专业相关的研究方法? 2、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是什么?用你自己的话高度概括。 3、你选题的缘由是什么?研究具有何种现实指导意义? 4、论文中的核心概念怎样在你的文中体现? 5、从反面的角度去思考:如果不按照你说的那样去做,结果又会怎样? 6、论文的理论基础与主体框架存在何种关联?最主要的理论基础是什么? 7、质性研究与访谈法、定性研究、定量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的区别? 8、经过你的研究,你认为结果会是怎样?有何正面或负面效果? 9、你的论文基础何种研究视角?是管理学、教育学、心理学还是社会学视角? 10、论文研究的对象是个体还是群体?是点的研究还是面的研究? 11、研究的应然、实然、使然分别是什么? 12、论文中的结论、建议或策略是否具有可行性和操作性? 13、研究对象是否具有可比性?研究框架是否符合论文规范(而不是写书的逻辑)! 三、答辩技巧 (一)自述与问题回答 学生首先要介绍一下论文的概要,这就是所谓“自述报告”,须强调一点的是“自述”而不是“自读”。
这里重要的技巧是必须注意不能照本宣读,把报告变成了“读书”。“照本宣读”是第一大忌。
这一部分的内容可包括写作动机、缘由、研究方向、选题比较、研究范围、围绕这一论题的最新研究成果、自己在论文中的新见解、新的理解或新的突破。做到概括简要,言简意赅。
不能占用过多时间,一般以十分钟为限。所谓“削繁去冗留清被,画到无时是熟时”,就是说,尽量做到词约旨丰,一语中的。
要突出重点,把自己的最大收获、最深体会、最精华与最富特色的部分表述出来。这里要注意一忌主题不明;二忌内容空泛,东拉西扯;三忌平平淡淡,没有重点。
在答辩时,学生要注意仪态与风度,这是进入人们感受渠道的第一信号。如果答辩者能在最初的两分种内以良好的仪态和风度体现出良好的形象,就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
在听取教师提问时所要掌握的技巧要领是: 沉着冷静,边听边记 精神集中,认真思考 既要自信,又要虚心 实事求是,绝不勉强 听准听清,听懂听明 在回答问题时所要掌握的技巧是构思时要求每个问题所要答的“中心”“症结”“关健”在哪里?从哪一个角度去回答问题最好?应举什么例子来证明?回答问题的内容实质上是一段有组织的“口头作文”。这就要一、文章应有论点、论据。
二、有开头主体与结尾。三、有条理、有层次。
四、应用词确当,语言流畅。五、应口齿清楚、语速适度。
开头要简洁:单刀直入,是最好的开头,开门见山地表述观点,在答辩中是最好的办法。主体部份的表述可条分缕析,即把所要回答的内容逐条归纳分析,实际上是对自己掌握的材料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做整理。
这样的表述就不会流于表面,而能深入本质。条分缕析可以把自己掌握的一些实际例子合并,整理成若干条目,列成几个小标题:分成几点,一点一点,一条一条地说出。
满碗的饭必须一口一口吃,满肚子的道理也必须一条一条讲出来,环环相扣,条条相连,令人听完后有清楚的印象。假如在。
希望能帮到你 哪怕一点点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思考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
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中经评论·北京)一、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新定位 全球化战略新思维是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
作为转型经济与新兴市场的我国,必须清醒地看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决定着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但不能否认,转型时期的金融体系依然保留着财政金融的痕迹,以及由此衍生的思维定势。我国增长方式中重出口导向轻内需市场的偏好和金融发展中重国内金融轻国际金融的偏好,是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特定阶段的现状相一致的。
这对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笔者认为,我国在境内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应充分认清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与趋势,予以前瞻性的新定位。
而要实施这一战略必须突破两道坎: 第一道是“国际金融坎”。随着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外延与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
上海作为中国这个全球性经济大国的金融都市,其科学定位必须是建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与首尔、迪拜等特色型金融中心城市有所不同。上海更类似纽约,既是经济大国的国内金融中心又是国际金融中心,不同的只是美元早已作为全球储备与结算的国际货币而人民币尚处于国际化进程之中。
从这一意义上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国内与国际并举,而其战略重点则应在“国际金融”上。千方百计地使一个城市成为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十五世纪地中海时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核心战略。
国内金融中心往往通过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国内金融中心竞合规则通常遵循“国内合作,国际竞争”的模式。若重国内而轻国际,则容易走入重国内竞争轻国际突破的认知误区,难以平衡“机构集聚”与“市场集聚”的关系,也难以发挥上海在我国金融业中的国际化与市场化天然优势,进而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与信心。
第二道是“全球化坎”。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战略与目标。
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全球化城市已成为一大趋势。与中心城市不一样,这是全球的选择,是全世界对该城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金融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认同与选择。
全球化城市呈现同质化特征:现代服务业中心;集散中心;金融中心;多样化生产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中心;全球化信息中心与指挥中心;时尚生活与创新源头。与日俱进的新变幻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对金融中心的新形态--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的认知,已经不能封闭在传统国际金融中心框架中来理解了。
我们必须探索隐藏在金融中心背后的深层元素及其变革,才能略窥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大趋势,从而把握好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二、向主动金融国家转型:中国正在调整的战略 主动金融战略是我国发展金融中心过程中必须调整的思路,也是正在稳步实施转型的战略。
如今的国际金融格局呈现这样的态势:发达国家定规则,新兴国家守规则,被动国家背规则。一个大国的金融主观能动性决定着其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
而其余国家只能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随波逐流,无知且莫名地消耗自身的优势资源,将辛苦积累的财富拱手让给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由此,产生出了主动金融国家和被动金融国家的分野。
主动金融国家在国际金融中心往往具备三大特征与优势:制定国际金融规则的权力圈与话语权;敲定金融市场价格水平的霸权与能力;决定各种金融产品、工具与头衔的特权与创意。华尔街、工业七国(G7)、各式高峰论坛与精英俱乐部、独霸全球的金融专才资格注册权的NPO组织等就是主动金融国家的标签或名片,也是其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利器与舞台。
他们通过这些资源优势主宰着世界金融的游戏规则与主动权。 被动金融国家则具备另外三大特征与弱势:关注国际金融惯例与乐意跟从的潜意识,往往使其放弃主动而为的权利,在话语权、概念、议题、甚至体系上听任主动金融国家的主导;执行金融市场价格及根据行情的商业思维,使其跟风多、开拓少,有时也有创新或反驳,但归根到底还是围绕主动金融国家设定的议题打转;模仿金融产品工具与热衷考试考证的潮流,使各种舶来的产品和引进的理念抑或与本国实情脱节,引起各种金融热象抑或迷茫。
主动金融国家与被动金融国家之间的博弈,以及主动金融国家之间的博弈,其核心是金融中心在“定制”上的竞争与合作,即:定规则,定产品,定价格,而最关键的是定人才和定风险。 尤其要强调的是,主动金融国家凭借其专业人才与资源优势,在制定产品时,就已定下了市场风险,如美国在1990年代股市泡沫。
毕业论文答辩前的准备 毕业论文答辩是一种有组织、有准备、有计划、有鉴定的比较正规的审查论文的重要形式。
为了搞好毕业论文答辩,在举行答辩会前,校方、答辩委员会、答辩者(撰写毕业论文的作者)三方都要作好充分的准备。 一、校方要做的准备工作 答辩前的准备,对于校方来说,主要是做好答辩前的组织工作。
这些组织工作主要有:审定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组织答辩委员会,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布置答辩会场等。 (一)审查学员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资格 参加毕业论文答辩的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条件。
这些条件是: 1.必须是已修完高等学校规定的全部课程的应届毕业生和符合有关规定并经过校方批准同意的上一届学生。 2.学员所学课程必须是全部考试、考查及格;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学员必须获得学校准许毕业的学分。
3.学员所写的毕业论文必须经过导师指导并有指导老师签署同意参加答辩的意见。 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一不可,只有同时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毕业论文答辩。
另一方面,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的大学生,规定要进行论文答辩的除了个别有特殊情况经过批准者外,只有经过答辩并获得通过才准予毕业。 (二)组织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毕业论文的答辩,必须成立答辩委员会或答辩小组。
答辩委员会是审查和公正评价毕业论文、评定毕业论文成绩的重要组织保证。 答辩委员会由学校和学校委托下属有关部门统一组织。
答辩委员会一般由三至五人组成,其中应有两人或两人以上具有高级或中级职称,从中确定一位学术水平较高的委员为主任委员,负责答辩委员会会议的召集工作。 (三)拟订毕业论文成绩标准 毕业论文答辩以后,答辩委员会要根据毕业论文以及作者的答辩情况,评定论文成绩。
为了使评分宽严适度,大体平衡,学校应事先制定一个共同遵循的评分原则或评分标准。 毕业论文的成绩,一般分为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不及格(60分以下)五个档次。
而 *** 中央党校函授学院是采用四级打分制,即优秀(相当于90—100分)、良好(相当于75—89分)、及格(相当于60—74分)、不及格(60分以下)。 四级的具体评分标准见本书第10章。
(四)布置答辩会场 毕业论文答辩会场地的布置会影响论文答辩会的气氛和答辩者的情绪,进而影响到答辩会的质量和效果。因此,学校应该重视答辩会场的设计和布置,尽量创造一个良好的答辩环境。
二、答辩委员会成员的准备 答辩委员会成员确定以后,一般要在答辩会举行前半个月把要答辩的论文分送到答辩委员会成员手里,答辩委员会成员接到论文后,就要认真仔细地审读每一篇要进行答辩的论文,找出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确切、不周全之处以及自相矛盾和有值得探讨之处,并拟定在论文答辩会上需要论文作者回答或进一步阐述的问题。 在答辩时,答辩老师会提出多少问题,提些什么问题?这是每一个需要参加答辩的学员都十分关心的问题,同时这又是一个十分复杂,很难把握的问题。
因为,每一篇论文各有自己的内容、形式、特点和不足。根据论文的不同情况,答辩老师拟出提问的问题也就必然是干差万别的。
另一方面。即使是同一篇论文,不同的答辩老师所要提问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所以说,就某一篇论文来说,主答辩老师会提什么问题,是很难说得准,猜得到的。论文作者在准备答辩时,猜题是没有必要,也没有益处的。
但这并不等于说答辩老师出题是任意的、毫无规律可循的,学员没有必要准备了。 事实上,答辩老师拟题提问是有一定的范围并遵循一定的原则的。
了解答辩老师的出题范围和原则,对学员如何准备答辩是有帮助的。下面就答辩老师的出题规则作些说明。
首先,答辩老师出题是有严格的界定范围的,即答辩老师在论文答辩会上所提出的问题仅仅是论文所涉及的学术范围之内的问题,一般不会也不能提出与论文内容毫无关系的问题,这是答辩老师拟题的大范围。 在这个大范围内,主答辩老师一般是从检验真伪、探测能力、弥补不足三个方面提出三个问题。
(1)检验真伪题,就是围绕毕业论文的真实性拟题提问。它的目的是要检查论文是否是学员自己写的。
如果论文不是通过自己辛勤劳动写成,只是抄袭他人的成果,或是由他人代笔之作,就难以回答出这类问题。 (2)探测水平题,这是指与毕业论文主要内容相关的,探测学员水平高低、基础知识是否扎实,掌握知识的广度深度如何来提出问题的题目,主要是论文中涉及到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运用基本原理等方面的问题。
(3)弥补不足题,这是指围绕毕业论文中存在的薄弱环节,如对论文中论述不清楚、不详细、不周全、不确切以及相互矛盾之处拟题提问,请作者在答辩中补充阐述或提出解释。 例如,在一篇题为《把股份合作制引入开发农业之我见》的论文中,答辩时,主答辩老师提出了如下三个问题:(1)请简要谈谈学术界对股份合作制性质方面的争议。
(2)合作经济与股份制经济有何区别?(3)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与发展股份合作制有无矛盾?请简述理由。 又譬如,。
首先。你什么专业呢?
我也不说老师不同问题不同那些空话了。
我英语专业。进去直接跟老师礼貌性打下招呼。
然后是五分钟自我及论文简介。
老师真的不会怎么听,他忙着看你论文好找问题问你。
所以最重要不要紧张,大方自信点。
至于问题,文学类偏向叫你陈述简单情节,还有你选的这文章著名在哪里?
比如,我写红字,老师就问它的象征主义。
翻译类,一般会问你所使用的有哪些翻译技巧,有些什么区别。
不会太偏太刁钻,但是范围会比较广,专业上常识性的题目一定要做准备。
嘿嘿。希望帮到你
答辩期间应注意的问题如下: (一) 补足应提交的证据,防止举证期间过期。
根据最高院的举证规则,一般法院会在立案时,同时给原告一份举证告之书,上海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举证期限一般有二种,一是立案后的七日内,二是开庭前。如果是第二种举证期限,问题就不大了,在开庭前交纳就可以了。
如果是第一种举证期限,一定要按时交证据,否则,很可能被对方律师抓住把柄,处于被动。 (二) 注意与承办法官联系,及时知晓开庭时间。
根据民诉法的规定,法院应在开庭三日前,将传票送达双方当事人。但是,由于法院开庭的时间,会影响双方庭外调解的进度以及成功率,因此,提早了解法院的安排就显得尤为必要。
另外,如果对方交纳了答辩状,也可以在第一时间得知,并收阅,这样可以了解对方的心里动态。 (三) 不放弃与对方的调解协商。
虽然诉至法院,但这不意味着双方一定“法庭上见”。起诉到法院,在某种程序上讲,更能促使双方认识到客观事实,更能认真审视自己的离婚要求,反而使庭外和解的可能性增大。
因此,在期间仍与对方联系调解事宜,也是必要的。 开庭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该带的诉讼材料,如身份证、答辩状、证据原件一定要带齐。法院一般让当事人做的陈述,最好前提写好,开庭一边看,一边说。
由于原、被告所处的角度不同,准备的陈述材料也不同。作为原告,在陈述时,应尽量把夫妻感情破裂的表现以及事实陈述清楚,并配有相关例证。
作为被告,应尽量围绕夫妻感情尚可、不到分手地步为中心,摆事实,讲道理。不要强调对方某一点的陈述不符合事实,而要把握整个大的方向,不要被对方“牵着鼻子走”,陷入诉讼中的被动。
在辩论阶段,听对方陈述时一定要聚神会神,不要为对方不中听的言辞气晕了头脑。 对方说的不对的要点,要拿笔记住,然后继续向下听。
在反驳时,要有条理地围绕自己的主张反驳。很多当事人在答辩时,往往按对方说错的地方,一条一条纠正,作为辩论提纲,其实这是不妥的,要有自己的思路,不要顺着对方安排的路走,以防陷入对方的陷阱。
仔细阅读法院的判决书,决定是否服判或上诉。 判决书下来后,当事人往往是倒着看的,先看判决结果,或喜或悲。
但对于判决书中的内容,法院判决的依据,往往少有当事人仔细研究和推敲。 一份判决书中有三部分最为重要: 1、本院查明…… 2、本院认为…… 3、如下判决…… 判决结果的基础,就是本院查明;判决结果的依据,就是本院认为。
实践中,一点儿瑕疵都不存在的判决书很难找到,但并不是有了瑕疵就找到了上诉的理由。要看法院关键的判决所依据的事实是否真实、客观。
一般情况下,离婚案件中,一审判决一旦生效,如果不是认定事实不清、适用法律错误,只是存在一些小的问题,即使上诉,二审法院改判的可能性较小。
希望能帮到你 哪怕一点点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思考<摘要>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中经评论·北京)一、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新定位 全球化战略新思维是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 作为转型经济与新兴市场的我国,必须清醒地看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决定着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不能否认,转型时期的金融体系依然保留着财政金融的痕迹,以及由此衍生的思维定势。我国增长方式中重出口导向轻内需市场的偏好和金融发展中重国内金融轻国际金融的偏好,是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特定阶段的现状相一致的。这对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笔者认为,我国在境内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应充分认清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与趋势,予以前瞻性的新定位。而要实施这一战略必须突破两道坎: 第一道是“国际金融坎”。随着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外延与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上海作为中国这个全球性经济大国的金融都市,其科学定位必须是建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与首尔、迪拜等特色型金融中心城市有所不同。上海更类似纽约,既是经济大国的国内金融中心又是国际金融中心,不同的只是美元早已作为全球储备与结算的国际货币而人民币尚处于国际化进程之中。从这一意义上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国内与国际并举,而其战略重点则应在“国际金融”上。千方百计地使一个城市成为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十五世纪地中海时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核心战略。国内金融中心往往通过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国内金融中心竞合规则通常遵循“国内合作,国际竞争”的模式。若重国内而轻国际,则容易走入重国内竞争轻国际突破的认知误区,难以平衡“机构集聚”与“市场集聚”的关系,也难以发挥上海在我国金融业中的国际化与市场化天然优势,进而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与信心。 第二道是“全球化坎”。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战略与目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全球化城市已成为一大趋势。与中心城市不一样,这是全球的选择,是全世界对该城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金融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认同与选择。全球化城市呈现同质化特征:现代服务业中心;集散中心;金融中心;多样化生产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中心;全球化信息中心与指挥中心;时尚生活与创新源头。与日俱进的新变幻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对金融中心的新形态--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的认知,已经不能封闭在传统国际金融中心框架中来理解了。我们必须探索隐藏在金融中心背后的深层元素及其变革,才能略窥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大趋势,从而把握好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二、向主动金融国家转型:中国正在调整的战略 主动金融战略是我国发展金融中心过程中必须调整的思路,也是正在稳步实施转型的战略。 如今的国际金融格局呈现这样的态势:发达国家定规则,新兴国家守规则,被动国家背规则。一个大国的金融主观能动性决定着其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而其余国家只能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随波逐流,无知且莫名地消耗自身的优势资源,将辛苦积累的财富拱手让给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由此,产生出了主动金融国家和被动金融国家的分野。 主动金融国家在国际金融中心往往具备三大特征与优势:制定国际金融规则的权力圈与话语权;敲定金融市场价格水平的霸权与能力;决定各种金融产品、工具与头衔的特权与创意。华尔街、工业七国(G7)、各式高峰论坛与精英俱乐部、独霸全球的金融专才资格注册权的NPO组织等就是主动金融国家的标签或名片,也是其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利器与舞台。他们通过这些资源优势主宰着世界金融的游戏规则与主动权。 被动金融国家则具备另外三大特征与弱势:关注国际金融惯例与乐意跟从的潜意识,往往使其放弃主动而为的权利,在话语权、概念、议题、甚至体系上听任主动金融国家的主导;执行金融市场价格及根据行情的商业思维,使其跟风多、开拓少,有时也有创新或反驳,但归根到底还是围绕主动金融国家设定的议题打转;模仿金融产品工具与热衷考试考证的潮流,使各种舶来的产品和引进的理念抑或与本国实情脱节,引起各种金融热象抑或迷茫。 主动金融国家与被动金融国家之间的博弈,以及主动金融国家之间的博弈,其核心是金融中心在“定制”上的竞争与合作,即:定规则,定产品,定价格,而最关键的是定人才和定风险。 尤其要强调的是,主动金融国家凭借其专业人才与资源优势,在制定产品时,就已定下了市场风险,如美国在1990年代股市泡沫破灭后设计的次级按揭贷款,在刺激美国经济与房地产市场的同时已经埋下了风险的种子。而被动金融国家虽然有风险意识与机制,但在金融创新与衍生品泛滥的今天,很少能够真正设置抵御外部冲击的保险装置,而始终保持独善其身。因为被动型金融国家或经济体存在很强的路径依赖,其最大的风险是缺乏经验和难以及时发现危机的源头及其内幕。 我国正处于从被动金融国家向主动金融国家转型过程中。从被动金融国家转向主动金融国家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过渡,而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阶段,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与坚韧。每个转型的结点都是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胆魄、实力与速度的超级竞争,是从一个经济大国向金融大国必须迈过去的一道道门槛。一不留神或稍有犹豫,机遇便擦肩而过,酿成历史的遗憾。 我国应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战略机遇期,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从战略性主动金融向战术性主动金融的拓展,从履行大国一般义务向履行大国金融责任的深化,从而构建起既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也有利于我国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例如工业七国在最近的G7会议上首次讨论关于中国、韩国、俄罗斯、挪威、新加坡、阿联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九国主权财富基金的监管准则,并提出规范主权财富基金的《行为守则》。据IMF估计,主权基金掌控的资产介于万亿万亿美元之间,已超过全球对冲基金的规模。摩根斯坦利估计这些基金的资产到2015年可增至12兆美元,与美国经济总量相仿。显然这是摆在主动金融国家与被动金融国家之间的一个重要博弈点。被动金融国家应当走在前面,主动发起共同制定“主权财富基金国际准则”,率先自主制定这一领域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守规则或背规则。在主动制定这些规则时,可以邀请世行、IMF等国际金融组织参与合作,充分展示自身的成熟度与发展水平。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大国,要形成美国那样的金融思维模式并真正成为“复兴大国”还需要很长时间。但站高起点、主动而为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尤其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所有经济博弈中的制高点,更应自主创新,持之以恒。近十年,就在上海实施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的同时,新加坡已经主动而为地完成了国际金融中心自身的改革与创新转型,从亚洲美元交易中心的制高点转型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与私人银行中心。我国香港也已重新定位为服务与东南亚及大陆内地的资本市场及衍生品交易中心,并主动提出发展本土伊斯兰金融平台和处理以人民币为货币单位的交易能力。因此,中国要想成功完成向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的转型,在国际上拥有绝对话语权,就绝不能安于现状,在别国制定的金融游戏规则中求稳不求胜。中国要以一个大国的责任和姿态立概念、定规则、求合作、促和谐,从而驾驭全球金融的整个格局,成为全球金融规则的缔造者和合作者。 三、网络战略:构建我国金融中心新体系 作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既是转型经济国家,又是拥有“一国两制”的国家,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构建既适合本国又融入全球经济的金融中心网络和布局,是关系到国家金融战略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我国走向经济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 首先,构建金融中心网络势在必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带来资金市场的不平衡,需要国家、地区或经济中心城市通过发展金融服务业进行融通和配置,这就为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进一步提升金融中心城市功能,形成几个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对于促进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融入全球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笔者认为:虽然一个金融中心网络包括多个金融中心城市,但数量的多少则由该国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区域经济特征所决定。我国在研究和布局未来金融中心网络时,应根据国情来确定金融中心的数量和定位,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目前我国应该在重点保障建设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下,统筹区域经济,合理布局金融中心网络,这才是中国未来金融中心布局的根本战略。世界强国金融中心的多元化趋势也表明,一个国家不一定就只有一个金融中心,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可以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甚至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这些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对于促进本国、地区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比如,美国的国内金融中心体系就非常明显,见表1 这七大城市形成了一个点、线、面全方位统一的金融中心网络,其中每个城市的金融功能不尽相同,各有分工,共同形成服务全球与全国金融市场的体系。可以说,美国之所以有完善的经济体系和稳定的金融体系,其中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网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欧洲金融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欧洲金融中心根据自身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层分工、合作竞争的网络格局,见表2 这些金融中心按其不同的定位功能在金融服务上分工和合作,满足整个欧洲地区和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需求,形成一个具备高度协调机制的金融运行体系。欧洲经验表明,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的不同的金融中心能够依赖其各自不同的竞争优势共同生存和发展,同时在不同泛区域的金融中心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加速金融中心乃至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 日本国土面积不大,金融中心为数不多,然而仍不失为一个有机分工协作的金融服务运行体系。东京属于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大阪是日本西部地区金融中心,横滨则是东部地区金融中心。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强国中完善的金融中心网络往往包含了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甚至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这些经济强国往往通过一个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和主导整个国际性金融市场的业务操作,据此来占领世界经济制高点,同时发展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基于地缘因素或时区所界定的金融业务。通过这些网状的、不同层次的、不同功能的金融中心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形成了有机的金融中心体系,通过整体性运转来完成其各种金融功能,从而实现经济强国的国家战略。 依国际经验和中国经济实力,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应该在协同发展香港与上海两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下,统筹区域经济,合理布局金融中心网络,形成中国未来金融中心布局的基本战略。 各个金融中心分工协作,形成一个服务全国经济,参与金融市场,配置国际国内资源的成熟金融中心网络。
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与技巧
大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与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
(一)毕业答辩的一般过程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就要正式进入答辩程序。按照一般的规则,答辩委员会由5~9人组成,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答辩的具体步骤如下。
(1)学生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通过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订出要提的问题。
(2)答辩开始,由答辩委员会主席或答辩小组组长宣读答辩纪律,答辩主持人宣布答辩学生的姓名和论文题目,并检验答辩人的学生证。
(3)指导老师介绍答辩人的政治思想、学习态度、科研能力、课程考试成绩以及论文工作等情况。
(4)答辩人先做15分钟左右的论文自述报告,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5)主答辩老师将预先准备好的3~5个问题提交答辩人。答辩人必须集中精神,认真听取教师的提问,并可以做简要的笔录。如果对提出的问题没有理解清楚,可以要求重说一遍。
(6)答辩老师提问完毕,答辩人退出答辩席。有约15分钟时间做准备。
(7)准备时间已到,听到答辩委员会主席点名后,答辩人再回到答辩席开始答辩。
(8)答辩委员会主席在各答辩人答辩完成后宣布答辩会议暂时休会。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宣读指导老师对论文的评阅意见,然后讨论答辩情况。答辩委员会通过对论文的评语,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论文是否通过和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做出决议。决议须经三分之二的答辩委员通过,方可生效。
(9)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会议复会。
(10)答辩委员会主席公布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语和表决结果。
(11)答辩会结束。
(二)成绩评定
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根据论文的质量和答辩水平,进行合议来评定成绩,写出评语(包括对论文文字部分和答辩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文成绩由文字部分成绩和现场答辩成绩组成。文字部分成绩是在答辩前集体研究确定的,占总成绩的70%,要求恰当合理,不会以答辩的优劣去决定文字成绩。现场答辩成绩占30%,若答辩不及格者,则整个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可见,论文答辩和写作一样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以下介绍的是论文及答辩成绩评定的标准,供老师和学生参考。
优(相当于百分制90分以上)
(1)论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学术价值。
(2)对所分析的问题占有丰富的材料,论点鲜明,论证充分,能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比较全面、深人地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独到见解。
(3)观点正确,中心突出,层次明晰,结构严谨,文字流畅。
(4)答辩中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良(相当于百分制80至89分)
(1)对所分析的问题掌握了比较充分的材料,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点正确,中心突出,条理分明,逻辑性较强,文字流畅。
(3)答辩中能较好地回答问题,思维比较清楚。
中(相当于百分制中70至79分)
(1)对所分析的问题掌握了一定的材料,基本上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中心明确,主要论据基本可靠。
(2)观点正确,条理清楚,文字流畅。
(3)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清楚。
及格(相当于百分制中60至69分)
(1)能掌握一些材料,基本上说清楚了所写的问题。
(2)观点基本正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3)答辩中经过指示能正确回答问题。
不及格(相当于百分制59分以下)
(1)政治观点有明显错误。
(2)掌握的材料很少,或对所搜集的材料缺乏分析、归纳,不能说明所写的问题,或未经过自己的思考,仅将几篇文章裁剪拼凑而成。
(3)文字不通,条理不清,词不达意,字数大大少于规定。
(4)抄袭或由他人代笔的。
(5)答辩中经过提示仍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
二、毕业论文答辩的策略
(一)答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答辩不同于平常的考试,对于每一个答辩者来说,缺乏答辩的平常经验,所以会在答辩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锻炼,自信不足
答辩的场合对于答辩者而言是经历甚少,甚至从未经历过的。严肃的答辩场、威严的答辩委员都直接影响到答辩者自我表现的情绪。因此,在答辩场上经常会看到答辩者口齿不清、脸红心跳、结结巴巴地回答不出问题的尴尬场景。即使在回答答辩委员问题时也总是顾虑重重,担心自己回答得不合适会贻笑大方。这种种的顾虑,实际上已成了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影响了答辩成绩的评定。
其实,古时就有诗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所以,每位答辩者要树立充足的信心。此外,要正确认识答辩的意义。答辩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演讲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一次给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是一次能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专业知识的机会,这样就会缓解答辩者的紧张情绪,只要能以一种正常、平稳的态度参与答辩,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今后要经历的挑战和竞争是我们所未能料及的,自信从容的心理素质是立足社会的基础,"自我包装,自我设计,自我推销"越来越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选择趋势。作为现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会面对书本汲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运用知识,从容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因此,答辩时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在紧张的时候可以自已做一些深呼吸练习,以此作为缓解。此外还可以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己给自己鼓劲加油。
2、准备不足,仓促应答
答辩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论文、预测答辩论题,以及必要的答辩心理准备,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基础,它们会直接影响到答辩的心理。
如果不熟悉论文的内容,不对论文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大意结构、提要做深人的了解和分析,抱着投机和侥幸的心理,再加上平时基础知识不扎实,势必会造成被动局面。如果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有些难度,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局面也是在所难免的。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论文答辩的过程中,只有熟悉了解自己论文的'各个环节,包括立意、定义、概念、要点、逻辑关系、结构,哪些是自己的观点,哪些是引用、借鉴别人的观点,自已的论文在目前学术研究中的定位是什么,以及在此基础上还能对论文中的问题做哪些更为深入的思考,那么才能在答辩过程中胸有成竹,应对自如。知彼,就是要了解答辩老师,分析可能提问哪些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已在前面有过专门论述,请参阅提示的角度予以把握。此外,未毕业的同学,可以旁听毕业答辩会,熟悉答辩程序,让自己事先对答辩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3、答非所问,生拉硬扯
答辩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面对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些答辩者或许是卖弄自己的知识,或许是不知该如何回答,但又为了避免冷场的局面,会答非所问地给出其他一些毫无关联的答案。比如,一个学生写了《论张爱玲的小说》,老师问她如何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评价。学生回答说:她是继鲁迅后的一个伟大的寻求者,她寻求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归宿所在。实际上,在回答问题时,针对老师的提问展开回答就行了,不必谈作家的贡献,因为老师要求的是对作品的分析,而且每个人答辩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在答辩的过程中,切莫生拉硬扯,要仔细分析思考后再做回答。
4、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顾此失彼,漏洞百出的原因:一是知识积累的局限所致,由于知识积累缺乏,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经不住答辩老师的再三追问。二是由于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许多知识虽然学过,但难以运用自如。三是由于知识之间的衔接和转化能力较弱,一涉及比较分析就不知所措,难以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当答辩老师提出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时,答辩者不能全面、系统、辩证地说明自己的观点,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
(二)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要想顺利地通过答辩关,在答辩的过程中就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1、听明题意,紧握题旨,限制题目,紧扣要害
答辩者在自述论文主要内容之后,就要集中精力注意听清主辩老师的提问,明确提问的意向,紧扣题旨。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较大,题意范围较宽,答辩者可以巧妙地通过"设想"或"设问",对题目加以限制缩小,抓住主要方面做出回答。如:"我想,老师提的这个问题主要是……,我就着重谈……"。
2、先易后难,条理分明,简洁明快,切中要害
一般而言,答辩教师会提出好几个问题,允许答辩者做一定时间的思考和准备。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一回答,不必一定按老师的提问顺序作答。这样,有助于增强答辩者的自信心,克服紧张情绪而趋于从容流畅,也避免了因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好问题给答辩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在回答复杂的问题时,要力求做到条理分明、简洁明快。可将自己的回答分成几个步骤一一作答,阐述时可以用"首先、其次"等字眼加以强调,也可用适当的语气停顿以示区别。同时还要注意的是,答辩时间是有限的,回答时要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地导向主题,不宜随意发挥、护充话题,以致言多必失。
3、坦诚直言,失者莫辩,把握分寸,善于进退
对于自己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应直言相告,当答辩老师指出时,更应当坦率承认。小小的失误是不会影响论文成绩的评定的。如果遇到较难的问题,或是自己只做过粗浅研究并未有深思熟虑的问题,或是很有启发价值但是自己难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回答的问题时,答辩者可以坦诚而委婉地告诉答辩教师,如你可这样说:"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对我很有启发,但是我一下子难于回答,容我以后对问题研究后再和老师一起探讨。"这样,不仅避免了冷场的尴尬,也显示了你敏捷的应变能力,同样会给答辩委员留下良好的印象。
答辩者在答辩中还要注意把握分寸,如内容上什么可讲,什么不可讲;哪些内容要强调,哪些要略述,都要把握好分寸。答问中涉及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评价,尤其要注意分寸,力求客观公允,切勿狂妄自大。
4、巧妙应对,谦虚大胆,勇于探索,求同存异
如果遇到特别困难的问题,切莫自暴自弃,可采用迂回战术,旁敲侧击,争取老师的提示,疏通思路。一般而言,如果问题难度较大,只要答辩者一开口,老师必将设法进一步指明回答方向,或从另一角度重新发问,给答辩者以提示、引导。此时,答辩者当特别注意领会老师的意思,一旦从中得到相关信息,立刻抓住关键,发表见解。特别是老师提出的启发性相关问题,虽然答辩者回答得不是很好,但是他这种谦虚大胆、勇于探索的精神会给教师留下好的印象,显然不会影响对答辩论文的评分。对于疑难问题,应当求同存异,既表现答辩者对老师的尊重,又表现了自己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学术研究的良好素质。
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与技巧
大学生活要接近尾声了,毕业论文是大学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正规的、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什么样的毕业论文才是好的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士学位毕业论文答辩过程与技巧,欢迎阅读与收藏。
一、毕业论文答辩的程序
(一)毕业答辩的一般过程
经过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后,就要正式进入答辩程序。按照一般的规则,答辩委员会由5~9人组成,下设若干答辩小组,由3~5人组成。答辩的具体步骤如下。
(1)学生必须在论文答辩会举行之前半个月,将经过指导老师审定通过的毕业论文一式三份连同提纲、草稿等交给答辩委员会,答辩委员会的主答辩老师在仔细研读毕业论文的基础上,拟订出要提的问题。
(2)答辩开始,由答辩委员会主席或答辩小组组长宣读答辩纪律,答辩主持人宣布答辩学生的姓名和论文题目,并检验答辩人的学生证。
(3)指导老师介绍答辩人的政治思想、学习态度、科研能力、课程考试成绩以及论文工作等情况。
(4)答辩人先做15分钟左右的论文自述报告,要求简明扼要、重点突出。
(5)主答辩老师将预先准备好的3~5个问题提交答辩人。答辩人必须集中精神,认真听取教师的提问,并可以做简要的笔录。如果对提出的问题没有理解清楚,可以要求重说一遍。
(6)答辩老师提问完毕,答辩人退出答辩席。有约15分钟时间做准备。
(7)准备时间已到,听到答辩委员会主席点名后,答辩人再回到答辩席开始答辩。
(8)答辩委员会主席在各答辩人答辩完成后宣布答辩会议暂时休会。答辩委员会举行会议,宣读指导老师对论文的评阅意见,然后讨论答辩情况。答辩委员会通过对论文的评语,并以无记名投票方式对论文是否通过和是否建议授予学位进行表决,做出决议。决议须经三分之二的答辩委员通过,方可生效。
(9)答辩委员会主席宣布答辩会议复会。
(10)答辩委员会主席公布答辩委员会对论文的评语和表决结果。
(11)答辩会结束。
(二)成绩评定
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根据论文的质量和答辩水平,进行合议来评定成绩,写出评语(包括对论文文字部分和答辩情况进行评价,指出其存在的主要问题)。
论文成绩由文字部分成绩和现场答辩成绩组成。文字部分成绩是在答辩前集体研究确定的,占总成绩的70%,要求恰当合理,不会以答辩的优劣去决定文字成绩。现场答辩成绩占30%,若答辩不及格者,则整个毕业论文成绩不及格。可见,论文答辩和写作一样重要,二者不可偏废。
以下介绍的是论文及答辩成绩评定的标准,供老师和学生参考。
优(相当于百分制90分以上)
(1)论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及学术价值。
(2)对所分析的问题占有丰富的材料,论点鲜明,论证充分,能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技能,比较全面、深人地进行分析,有一定的独到见解。
(3)观点正确,中心突出,层次明晰,结构严谨,文字流畅。
(4)答辩中能准确地回答问题,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的应变能力。
良(相当于百分制80至89分)
(1)对所分析的问题掌握了比较充分的材料,能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分析,有较强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2)观点正确,中心突出,条理分明,逻辑性较强,文字流畅。
(3)答辩中能较好地回答问题,思维比较清楚。
中(相当于百分制中70至79分)
(1)对所分析的问题掌握了一定的材料,基本上能结合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中心明确,主要论据基本可靠。
(2)观点正确,条理清楚,文字流畅。
(3)答辩中回答问题基本清楚。
及格(相当于百分制中60至69分)
(1)能掌握一些材料,基本上说清楚了所写的问题。
(2)观点基本正确,条理清楚,文字通顺。
(3)答辩中经过指示能正确回答问题。
不及格(相当于百分制59分以下)
(1)政治观点有明显错误。
(2)掌握的材料很少,或对所搜集的材料缺乏分析、归纳,不能说明所写的问题,或未经过自己的思考,仅将几篇文章裁剪拼凑而成。
(3)文字不通,条理不清,词不达意,字数大大少于规定。
(4)抄袭或由他人代笔的。
(5)答辩中经过提示仍不能正确回答问题的。
二、毕业论文答辩的策略
(一)答辩中容易出现的问题
答辩不同于平常的考试,对于每一个答辩者来说,缺乏答辩的平常经验,所以会在答辩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出现一些意料不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缺乏锻炼,自信不足
答辩的场合对于答辩者而言是经历甚少,甚至从未经历过的。严肃的答辩场、威严的答辩委员都直接影响到答辩者自我表现的情绪。因此,在答辩场上经常会看到答辩者口齿不清、脸红心跳、结结巴巴地回答不出问题的尴尬场景。即使在回答答辩委员问题时也总是顾虑重重,担心自己回答得不合适会贻笑大方。这种种的顾虑,实际上已成了难以逾越的心理障碍,影响了答辩成绩的评定。
其实,古时就有诗云:"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所以,每位答辩者要树立充足的信心。此外,要正确认识答辩的意义。答辩是培养学生表达能力、演讲能力的一种教学手段,是一次给学生提供锻炼能力的机会,是一次能和众多专家、学者共同探讨专业知识的机会,这样就会缓解答辩者的紧张情绪,只要能以一种正常、平稳的态度参与答辩,就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未来社会是一个竞争的社会。今后要经历的挑战和竞争是我们所未能料及的,自信从容的心理素质是立足社会的基础,"自我包装,自我设计,自我推销"越来越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选择趋势。作为现代大学生,不仅要学会面对书本汲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能灵活运用知识,从容面对各种复杂局面。因此,答辩时不要有过重的心理压力,在紧张的时候可以自已做一些深呼吸练习,以此作为缓解。此外还可以进行积极的心理暗示,自己给自己鼓劲加油。
2、准备不足,仓促应答
答辩之前的准备工作包括熟悉论文、预测答辩论题,以及必要的答辩心理准备,其中前两个环节是基础,它们会直接影响到答辩的心理。
如果不熟悉论文的内容,不对论文涉及的基本概念、原理、大意结构、提要做深人的了解和分析,抱着投机和侥幸的心理,再加上平时基础知识不扎实,势必会造成被动局面。如果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再有些难度,一问三不知的尴尬局面也是在所难免的。
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在论文答辩的过程中,只有熟悉了解自己论文的'各个环节,包括立意、定义、概念、要点、逻辑关系、结构,哪些是自己的观点,哪些是引用、借鉴别人的观点,自已的论文在目前学术研究中的定位是什么,以及在此基础上还能对论文中的问题做哪些更为深入的思考,那么才能在答辩过程中胸有成竹,应对自如。知彼,就是要了解答辩老师,分析可能提问哪些问题。关于这个问题,我们已在前面有过专门论述,请参阅提示的角度予以把握。此外,未毕业的同学,可以旁听毕业答辩会,熟悉答辩程序,让自己事先对答辩有一个直观、感性的认识。
3、答非所问,生拉硬扯
答辩过程中常常会出现这样的局面:面对答辩老师提出的问题,有些答辩者或许是卖弄自己的知识,或许是不知该如何回答,但又为了避免冷场的局面,会答非所问地给出其他一些毫无关联的答案。比如,一个学生写了《论张爱玲的小说》,老师问她如何对张爱玲的小说进行评价。学生回答说:她是继鲁迅后的一个伟大的寻求者,她寻求的是女奴时代谢幕后,女性角色的归宿所在。实际上,在回答问题时,针对老师的提问展开回答就行了,不必谈作家的贡献,因为老师要求的是对作品的分析,而且每个人答辩的时间也是有限的。所以在答辩的过程中,切莫生拉硬扯,要仔细分析思考后再做回答。
4、顾此失彼,漏洞百出
顾此失彼,漏洞百出的原因:一是知识积累的局限所致,由于知识积累缺乏,常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经不住答辩老师的再三追问。二是由于不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许多知识虽然学过,但难以运用自如。三是由于知识之间的衔接和转化能力较弱,一涉及比较分析就不知所措,难以将书本知识灵活运用。当答辩老师提出一些灵活性较强的问题时,答辩者不能全面、系统、辩证地说明自己的观点,造成顾此失彼的局面。
(二)应对策略
针对以上问题,要想顺利地通过答辩关,在答辩的过程中就要讲究一定的策略和技巧。
1、听明题意,紧握题旨,限制题目,紧扣要害
答辩者在自述论文主要内容之后,就要集中精力注意听清主辩老师的提问,明确提问的意向,紧扣题旨。如果教师提出的问题较大,题意范围较宽,答辩者可以巧妙地通过"设想"或"设问",对题目加以限制缩小,抓住主要方面做出回答。如:"我想,老师提的这个问题主要是……,我就着重谈……"。
2、先易后难,条理分明,简洁明快,切中要害
一般而言,答辩教师会提出好几个问题,允许答辩者做一定时间的思考和准备。在回答问题的时候,可以按照先易后难的原则,逐一回答,不必一定按老师的提问顺序作答。这样,有助于增强答辩者的自信心,克服紧张情绪而趋于从容流畅,也避免了因回答不出或回答不好问题给答辩老师留下不好的印象。在回答复杂的问题时,要力求做到条理分明、简洁明快。可将自己的回答分成几个步骤一一作答,阐述时可以用"首先、其次"等字眼加以强调,也可用适当的语气停顿以示区别。同时还要注意的是,答辩时间是有限的,回答时要一针见血,切中要害地导向主题,不宜随意发挥、护充话题,以致言多必失。
3、坦诚直言,失者莫辩,把握分寸,善于进退
对于自己论文中的不足之处,应直言相告,当答辩老师指出时,更应当坦率承认。小小的失误是不会影响论文成绩的评定的。如果遇到较难的问题,或是自己只做过粗浅研究并未有深思熟虑的问题,或是很有启发价值但是自己难以在短短几分钟内回答的问题时,答辩者可以坦诚而委婉地告诉答辩教师,如你可这样说:"老师提出的这个问题对我很有启发,但是我一下子难于回答,容我以后对问题研究后再和老师一起探讨。"这样,不仅避免了冷场的尴尬,也显示了你敏捷的应变能力,同样会给答辩委员留下良好的印象。
答辩者在答辩中还要注意把握分寸,如内容上什么可讲,什么不可讲;哪些内容要强调,哪些要略述,都要把握好分寸。答问中涉及对他人研究成果的评价,尤其要注意分寸,力求客观公允,切勿狂妄自大。
4、巧妙应对,谦虚大胆,勇于探索,求同存异
如果遇到特别困难的问题,切莫自暴自弃,可采用迂回战术,旁敲侧击,争取老师的提示,疏通思路。一般而言,如果问题难度较大,只要答辩者一开口,老师必将设法进一步指明回答方向,或从另一角度重新发问,给答辩者以提示、引导。此时,答辩者当特别注意领会老师的意思,一旦从中得到相关信息,立刻抓住关键,发表见解。特别是老师提出的启发性相关问题,虽然答辩者回答得不是很好,但是他这种谦虚大胆、勇于探索的精神会给教师留下好的印象,显然不会影响对答辩论文的评分。对于疑难问题,应当求同存异,既表现答辩者对老师的尊重,又表现了自己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学术研究的良好素质。
希望能帮到你 哪怕一点点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思考<摘要> 金融主导全球化的趋势表明,国际金融中心的博弈历来是大国崛起与博弈的制高点。全球化战略新思维应成为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同时,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机遇,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最后提出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金融中心网络体系。 (中经评论·北京)一、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新定位 全球化战略新思维是我国发展国际金融中心首先必须明确的定位思路。 作为转型经济与新兴市场的我国,必须清醒地看到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度与广度决定着国际金融中心的进程。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我国经济金融体制改革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不能否认,转型时期的金融体系依然保留着财政金融的痕迹,以及由此衍生的思维定势。我国增长方式中重出口导向轻内需市场的偏好和金融发展中重国内金融轻国际金融的偏好,是与我国经济金融发展特定阶段的现状相一致的。这对又好又快地发展我国国际金融中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笔者认为,我国在境内发展国际金融中心,应充分认清后全球化时代的特点与趋势,予以前瞻性的新定位。而要实施这一战略必须突破两道坎: 第一道是“国际金融坎”。随着后全球化时代的到来,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和世界级国际金融中心的内涵外延与结构已发生重大改变。上海作为中国这个全球性经济大国的金融都市,其科学定位必须是建成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需要的综合型的国际金融中心,这与首尔、迪拜等特色型金融中心城市有所不同。上海更类似纽约,既是经济大国的国内金融中心又是国际金融中心,不同的只是美元早已作为全球储备与结算的国际货币而人民币尚处于国际化进程之中。从这一意义上看,上海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应国内与国际并举,而其战略重点则应在“国际金融”上。千方百计地使一个城市成为全球性或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是十五世纪地中海时代以来许多国家的核心战略。国内金融中心往往通过全球性的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全球资源配置;国内金融中心竞合规则通常遵循“国内合作,国际竞争”的模式。若重国内而轻国际,则容易走入重国内竞争轻国际突破的认知误区,难以平衡“机构集聚”与“市场集聚”的关系,也难以发挥上海在我国金融业中的国际化与市场化天然优势,进而影响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战略定位与信心。 第二道是“全球化坎”。国际金融中心是全球化程度最高的战略与目标。自上世纪九十年代来,全球化城市已成为一大趋势。与中心城市不一样,这是全球的选择,是全世界对该城市的生活方式、生产方式、金融方式与思维方式的认同与选择。全球化城市呈现同质化特征:现代服务业中心;集散中心;金融中心;多样化生产中心;向周边城市辐射中心;全球化信息中心与指挥中心;时尚生活与创新源头。与日俱进的新变幻使我们不得不承认,对金融中心的新形态--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的认知,已经不能封闭在传统国际金融中心框架中来理解了。我们必须探索隐藏在金融中心背后的深层元素及其变革,才能略窥未来国际金融中心大趋势,从而把握好重要的历史机遇期,按照科学发展观来建设国际金融中心。 二、向主动金融国家转型:中国正在调整的战略 主动金融战略是我国发展金融中心过程中必须调整的思路,也是正在稳步实施转型的战略。 如今的国际金融格局呈现这样的态势:发达国家定规则,新兴国家守规则,被动国家背规则。一个大国的金融主观能动性决定着其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而其余国家只能在既定的游戏规则下随波逐流,无知且莫名地消耗自身的优势资源,将辛苦积累的财富拱手让给游戏规则的制定者。由此,产生出了主动金融国家和被动金融国家的分野。 主动金融国家在国际金融中心往往具备三大特征与优势:制定国际金融规则的权力圈与话语权;敲定金融市场价格水平的霸权与能力;决定各种金融产品、工具与头衔的特权与创意。华尔街、工业七国(G7)、各式高峰论坛与精英俱乐部、独霸全球的金融专才资格注册权的NPO组织等就是主动金融国家的标签或名片,也是其发展国际金融中心的利器与舞台。他们通过这些资源优势主宰着世界金融的游戏规则与主动权。 被动金融国家则具备另外三大特征与弱势:关注国际金融惯例与乐意跟从的潜意识,往往使其放弃主动而为的权利,在话语权、概念、议题、甚至体系上听任主动金融国家的主导;执行金融市场价格及根据行情的商业思维,使其跟风多、开拓少,有时也有创新或反驳,但归根到底还是围绕主动金融国家设定的议题打转;模仿金融产品工具与热衷考试考证的潮流,使各种舶来的产品和引进的理念抑或与本国实情脱节,引起各种金融热象抑或迷茫。 主动金融国家与被动金融国家之间的博弈,以及主动金融国家之间的博弈,其核心是金融中心在“定制”上的竞争与合作,即:定规则,定产品,定价格,而最关键的是定人才和定风险。 尤其要强调的是,主动金融国家凭借其专业人才与资源优势,在制定产品时,就已定下了市场风险,如美国在1990年代股市泡沫破灭后设计的次级按揭贷款,在刺激美国经济与房地产市场的同时已经埋下了风险的种子。而被动金融国家虽然有风险意识与机制,但在金融创新与衍生品泛滥的今天,很少能够真正设置抵御外部冲击的保险装置,而始终保持独善其身。因为被动型金融国家或经济体存在很强的路径依赖,其最大的风险是缺乏经验和难以及时发现危机的源头及其内幕。 我国正处于从被动金融国家向主动金融国家转型过程中。从被动金融国家转向主动金融国家绝不是一帆风顺的过渡,而是充满挑战与机遇的阶段,需要极大的勇气、智慧与坚韧。每个转型的结点都是国与国之间、人与人之间胆魄、实力与速度的超级竞争,是从一个经济大国向金融大国必须迈过去的一道道门槛。一不留神或稍有犹豫,机遇便擦肩而过,酿成历史的遗憾。 我国应借助全球化带来的有利战略机遇期,抓紧构建主动金融战略与策略,尽快完成从被动金融向主动金融的转型,从战略性主动金融向战术性主动金融的拓展,从履行大国一般义务向履行大国金融责任的深化,从而构建起既有利于世界和谐发展,也有利于我国金融又好又快发展的国际金融新秩序。例如工业七国在最近的G7会议上首次讨论关于中国、韩国、俄罗斯、挪威、新加坡、阿联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等九国主权财富基金的监管准则,并提出规范主权财富基金的《行为守则》。据IMF估计,主权基金掌控的资产介于万亿万亿美元之间,已超过全球对冲基金的规模。摩根斯坦利估计这些基金的资产到2015年可增至12兆美元,与美国经济总量相仿。显然这是摆在主动金融国家与被动金融国家之间的一个重要博弈点。被动金融国家应当走在前面,主动发起共同制定“主权财富基金国际准则”,率先自主制定这一领域的游戏规则,而不是守规则或背规则。在主动制定这些规则时,可以邀请世行、IMF等国际金融组织参与合作,充分展示自身的成熟度与发展水平。 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崛起大国,要形成美国那样的金融思维模式并真正成为“复兴大国”还需要很长时间。但站高起点、主动而为是十分重要的前提,尤其是建设国际金融中心是所有经济博弈中的制高点,更应自主创新,持之以恒。近十年,就在上海实施国际金融中心战略的同时,新加坡已经主动而为地完成了国际金融中心自身的改革与创新转型,从亚洲美元交易中心的制高点转型为全球财富管理中心与私人银行中心。我国香港也已重新定位为服务与东南亚及大陆内地的资本市场及衍生品交易中心,并主动提出发展本土伊斯兰金融平台和处理以人民币为货币单位的交易能力。因此,中国要想成功完成向全球化国际金融中心的转型,在国际上拥有绝对话语权,就绝不能安于现状,在别国制定的金融游戏规则中求稳不求胜。中国要以一个大国的责任和姿态立概念、定规则、求合作、促和谐,从而驾驭全球金融的整个格局,成为全球金融规则的缔造者和合作者。 三、网络战略:构建我国金融中心新体系 作为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中国这样一个经济大国,既是转型经济国家,又是拥有“一国两制”的国家,如何从我国国情出发,构建既适合本国又融入全球经济的金融中心网络和布局,是关系到国家金融战略成败的关键之一,也是我国走向经济大国走向金融强国的必由之路。 首先,构建金融中心网络势在必行。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带来资金市场的不平衡,需要国家、地区或经济中心城市通过发展金融服务业进行融通和配置,这就为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城市的发展创造了条件。而进一步提升金融中心城市功能,形成几个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对于促进我国城市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带动地区经济的协调发展,融入全球经济和参与国际竞争,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笔者认为:虽然一个金融中心网络包括多个金融中心城市,但数量的多少则由该国该地区的经济总量和区域经济特征所决定。我国在研究和布局未来金融中心网络时,应根据国情来确定金融中心的数量和定位,防止盲目建设、重复建设。目前我国应该在重点保障建设一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下,统筹区域经济,合理布局金融中心网络,这才是中国未来金融中心布局的根本战略。世界强国金融中心的多元化趋势也表明,一个国家不一定就只有一个金融中心,一个经济实力强大的国家可以拥有若干个功能互补、层次不同的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金融中心甚至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这些不同层次和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对于促进本国、地区经济的发展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比如,美国的国内金融中心体系就非常明显,见表1 这七大城市形成了一个点、线、面全方位统一的金融中心网络,其中每个城市的金融功能不尽相同,各有分工,共同形成服务全球与全国金融市场的体系。可以说,美国之所以有完善的经济体系和稳定的金融体系,其中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金融中心网络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欧洲金融市场是全球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几百年的发展过程中,欧洲金融中心根据自身优势形成了各具特色、多层分工、合作竞争的网络格局,见表2 这些金融中心按其不同的定位功能在金融服务上分工和合作,满足整个欧洲地区和不同国家、地区的市场需求,形成一个具备高度协调机制的金融运行体系。欧洲经验表明,在同一地理区域内的不同的金融中心能够依赖其各自不同的竞争优势共同生存和发展,同时在不同泛区域的金融中心之间同样也存在着竞争与合作,两者相互交织、相互作用,加速金融中心乃至全球经济的良性发展。 日本国土面积不大,金融中心为数不多,然而仍不失为一个有机分工协作的金融服务运行体系。东京属于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大阪是日本西部地区金融中心,横滨则是东部地区金融中心。 综上所述,世界经济强国中完善的金融中心网络往往包含了国内金融中心、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甚至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这些经济强国往往通过一个全球性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和主导整个国际性金融市场的业务操作,据此来占领世界经济制高点,同时发展区域性国际金融中心,参与基于地缘因素或时区所界定的金融业务。通过这些网状的、不同层次的、不同功能的金融中心相互协调,分工合作形成了有机的金融中心体系,通过整体性运转来完成其各种金融功能,从而实现经济强国的国家战略。 依国际经验和中国经济实力,笔者认为:目前我国应该在协同发展香港与上海两个国际金融中心的框架下,统筹区域经济,合理布局金融中心网络,形成中国未来金融中心布局的基本战略。 各个金融中心分工协作,形成一个服务全国经济,参与金融市场,配置国际国内资源的成熟金融中心网络。
节奏快,制作精良,阵容吸引力强,口碑也很不错的国产剧。
这部剧也是祖国70周年的一部献礼。在题材上,谍战题材剧向来重质不重量,《谍战深海之惊蛰》的精良制作不负众望;艺术层面上,耳目一新的戏剧结构、张力十足的剧情节奏,为观众带来视听享受的同时,还牢牢抓住了观众的好奇心。
另一方面来看,《谍战深海之惊蛰》的主演阵容,见证了当下作为演艺圈中流砥柱的高颜值青年演员演技的日臻成熟,也代表着他们的转型成功。不管是张若昀还是王鸥,都给了观众很大的惊喜。
我觉得这部剧不仅仅是一部娱乐性的电视剧,因为《谍战深海之惊蛰》在传承和歌颂谍战剧一以贯之的爱国精神和民族大义的同时,还创新了叙事手法和视听表达,在艺术追求和市场表现上均可圈可点。
刘芬芳算是《惊蛰》这部剧里的一个小人物了。 刘芬芳第一次出场就帮了陈山一个大忙。当时的陈山用肖正国的身份和一位军统的女特工接头,这些都是日本人的陷阱,陈山也不敢当场说明真相,只是把一把钥匙放进了那位女特工口袋里,嘱咐她惊蛰之前去取信。 陈山马上就要被派往重庆,在日本人的监视下他没有机会把信送出,刘芬芳的出现给他制造了一个机会,他假装和刘芬芳打架,趁机把信交给刘芬芳,让他来转送,刘芬芳当时虽然很懵,但他还是很好的完成了这项任务。 自从这件事后,刘芬芳一直把自己看作一名特工,特别是陈山从重庆回到上海以后,刘芬芳更是把自己想象成一名特工和陈山一起执行任务,他的出现也给我们紧张看剧的心情带来了不少笑点。 在最新的剧情里,刘芬芳帮助陈山了解到了余小晚在上海的一举一动,还查到了日本人运送盘尼西林的路线,在报复陈老板的那次行动中,也是刘芬芳负责去接应他们,才顺利把几箱鸦片劫走的。 小人物也可以有大作为,刘芬芳就算是一个。 良心话,这部电视剧那些小人物非常出彩,尽管是打酱油,但打得那么敬业,那么专业。 《麻雀》里的陶大春又出现在《惊蛰里》,从演员到人物什么都没变。咋一看见吴云飞扮演的飓风队队长陶大春的时候,有一刹那的惊喜,随后就是好有亲切感。 陶大春是可爱的,他虽然在军统,但是也有一颗爱国的赤子之心。感觉陶大春胆大心不细。一看见陶大春还没有从《乡村爱情故事》中玉田缓过来。好有喜感的陶大春。 沈莫是陶大春派去执行任务的飓风队队员。军统本来是要假意刺杀陈山演一场苦肉计给荒木惟看的。这个刺杀的任务就交给了沈莫。 沈莫是个真英雄,真汉子。他讲情义重感情。周海潮成为军统通缉犯之后找到沈莫。沈莫并没有出卖他,给他钱,给他住的地方。要知道他之前被告诫过只要周海潮来找他,他应该立刻上报组织的。但是沈莫没有。周海潮一再向他打听他的行动,他半个字没有透露。 由于周海潮这个阴险卑鄙小人向荒泄露了情报。沈莫被日本人抓住了。荒木对他进行了严刑拷打,试图让他讲出假装刺杀陈山的真正目的,如果陈山一旦被军统收买。那么陈山将死无葬身之地。 沈莫这位小人物大英雄怎么被严刑拷打都不肯说,只说他就是来刺杀陈山的。要知道,只要他一旦开口,陈山必死无疑。 经历了严刑拷打,又经历了周海潮联和荒木演的戏。在陈山命悬一线的危急时刻。沈莫最后终于看穿周海潮诡计。机智的沈莫反过来套路周海潮。他用周海潮的枪杀了自己。造成了周海潮杀人灭口的假象。这个反间计十分成功,却是以自己生命为代价的。 沈莫这位大义凛然的大英雄在危急时刻牺牲自己保全了大局。没有沈莫,陈山死一百次了。 陈山这次死里逃生不是靠他自己的聪明,自己的机智,也不是靠老天的保佑。完全是靠沈莫的自我牺牲。沈莫这位出场不到两集的大英雄让观众深刻地记住了他,让观众对这个真爷们肃然起敬。 刘芬芳比陶大春还有喜感。一直认为陈山是做大事的,他很崇拜陈山。陈山叫他做事,他就觉得自己是一名优秀的特工。虽然他有些神经质,像堂吉诃德一样。但是做事还是挺靠谱的。也比陈山的两个弟兄有头脑。是陈山的好助手。 刘芬芳一听名字就很有喜感,他的表演也让观众忍俊不禁,胖胖的十分可爱。沈莫是《惊蛰》里面的小人物,只有为数不多的几场戏,他受命于军统陶大春,去陈山和张离的婚礼上刺杀新郎官。他的上级陶大春在安排任务的时候,特别强调,要让陈山受伤,但不能伤及要害。随后,他把自己的刺杀任务对好友周海潮和盘托出。沈莫说者无心,但周海潮听着有意,他从沈莫的话中分析出,军统是在保护陈山,也就是说,陈山已经成为了军统的人。得出这个结论的周海潮欣喜异常,他终于有了置陈山于死地的法宝——把陈山是军统特工的消息传递给多疑的荒木惟。 周海潮的第二步计划是救出沈莫,沈莫因为刺杀失败而被荒木惟抓住,但是无论怎么严刑拷打,他就是不说陈山是军统的间谍,事实上他也根本不知道陈山的真实身份,因为陈山是军统特工的事,只有军统戴笠、费正鹏和陶大春知道。 于是荒木惟和周海潮联合设计了一出“劫囚”的大戏,周海潮救出了沈莫,并试图引导沈莫亲口说出陈山是军统安插在尚公馆的间谍。直到尚公馆千田英的到来,沈莫才明白,周海潮救自己不是因为兄弟情谊,而是为了陷害陈山,他也突然意识到陈山很有可能真的是军统的人,他怎么可能去害自己人?于是,他巧妙地把矛头指向周海潮,说他在婚礼上的刺杀行动是周海潮策划的,目的是陷害陈山,然后让日本人杀了陈山。周海潮的愤怒可想而知,他一怒之下杀了沈莫,就这样,从来没有和陈山有过任何交集的沈莫,为了打消荒木惟对陈山的怀疑,宁愿牺牲自己。 沈莫出场时间虽然很短,但他的勇敢机智,为了同志宁愿牺牲自己的行为,让这个人物的形象很饱满。 陈山的父亲陈金旺 是上海弄堂里的底层人物,缺吃少穿,艰难地抚养自己的三个孩子,即便这样,他也从来没有忘记爱国。他给自己的两个儿子取名为陈河和陈山,意思就是让他们牢记用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保卫河山,让日本人还我河山。陈河是优秀的,他是清华大学的学生,毕业后投入到了我党的地下工作。陈山是个小混混,靠出卖情报养活父亲、妹妹和自己。 但,有一天荒木惟让他扮成另外一个人,去窃取国民党的情报时,陈山是不同意的,他的信条是中国人不打中国人。就算是荒木惟用他的妹妹陈夏做人质,威胁他,他也没有忘了自己是一个中国人,没有忘了保卫河山——他表面上听命于荒木惟,背地里却在为军统做事,后来更是在张离的引导下,加入了共产党。沈莫、陈金旺是《惊蛰》里的小人物,但他们的情怀大义,值得钦佩。《惊蛰》几乎可以称得上是《麻雀》的原班团队出品的新谍战剧,主演就有俩来自《麻雀》,它也同样是改编自人民文学奖得主、金牌编剧海飞的同名小说《惊蛰》。时隔3年,这部号称《麻雀》的续集能不能不负我们的期待呢?《惊蛰》是以1941年险恶的抗战形势为背景,讲述在上海 社会 底层谋生的陈山(张若昀饰)因长相酷似军统特工肖正国,而被日本特务头目荒木惟(王泷正饰)选中,迫使其成为一名日谍打入重庆军统内部。但在这个过程中,陈山不仅坚定了共产主义信仰,更在上海与重庆的双城辗转与三面间谍的身份转换中,光荣完成多项任务,成长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从剧情简介可以看出,这一次张若昀从“唐山海”里熬出了头,不再是悲情角色,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正面进步青年。 但话说回来,之前在《麻雀》里饰演悲情角色“李小男”的阚清子就没那么幸运了,从预告和剧情走向来看,阚清子这回在剧里依旧逃不过“爱而不得”的悲惨宿命。除了这俩曾经《麻雀》里的人气角色再搭档,女性角色里还加入了另一位有丰富谍战戏经验的王鸥。 她在《伪装者》里的汪曼春一角真的是让人既爱又恨,更值得一提的是,她和张若昀曾合作出演明星推理综艺《明星大侦探》。就在剧集开播当晚,明侦的官博还主动为他们的新剧宣传,想来《明侦》也该营业了吧。尽管目前,两位女主的戏份都还没出来,但光是从预告里透露出来的信息,就足够养活一众“明侦粉”了和“麻雀”粉了。 此外,《白夜追凶》的王泷正,《爱情公寓》的孙艺洲也都有惊艳的亮相。目前《惊蛰》刚更新2集,就已播出的剧情来看,开局三分钟就很抓人,五分钟孙艺洲饰演的周海潮就贡献了本剧的第一个反转,让人叫绝。一开始,在上海的一家影院里,三个重庆军统为了任务接头而来,为了防止行踪暴露,没去旅馆而选择影院落脚。 看了几集!还不错……感觉现在的青少年和青年人挺难的! 为什么啊?你看看……王欧……在~伪装者~里面是真真实实的汉奸! 但是~惊蛰~里面是我党地下工作者……(三重间谍身份) 现在问题是……看看着电视剧时候大部分情节雷同,人物和之前弄得乱七八糟! 能不能在编剧和人物创造上,再更上一层楼! 这样的谍战电视剧更有吸引力…… 更是说好中国故事基础! 在创作上尝试将英雄主义做了“大众化”表达:“包打听”陈山是个帮人要债的小角色,因为长相酷似军统特务,而被日本人荒木惟以失明的妹妹陈夏作为要挟,不得不潜入重庆军统局为日本人卖命,期限以惊蛰为限,他被逼开启了三重间谍的多面人生。 剧中既有市井生活的氛围营造,又完成了普通人对生活的想象性超越,烟火气十足的英雄形象与日常生活场景紧密相连,从而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所以在《惊蛰》里可以看到街边的重庆火锅、上海十里洋场的生煎包,甚至稀松平常的脚踏车和骨牌凳;陈山表面看似玩世不恭,却自有其沉着、冷静、思考与笃定。他和普通人一样,有自己的爱恨情仇、趣味嗜好乃至人格缺陷等;余小晚和张离是一对好闺蜜,她们一起在重庆的大街小巷手拉着手闲逛、看电影,在西餐厅吃牛排,在小店里讨价还价,两人合起来买一条珍珠项链……人物角色特征突出,与之前在观众印象里不苟言笑、传统刻板的特工形成了鲜明对比,有了可爱、浪漫、多情、无助的一面,人物形象更加立体、饱满,也更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得以真切感受个人与国家命运的休戚相关。人情丰富了家国大义的滋味,家国大义又提升了人情的境界。 这也正是《惊蛰》希望表达的——陈山愿意提着脑袋与各方势力周旋,初衷其实是为了保护家人,救出妹妹。但正是这种直率、朴素而真挚的 情感 ,突出了人性的真实,让陈山没有沦为日军的傀儡。并且在接下来与日军、与敌对势力的斡旋中,意识到家国命运的紧密相连,从而成长为共产主义战士。 值得追看,紧凑,紧张。节奏、情结还可以看看,不像有的敌战剧穿帮镜头蛮多的。总之目前为止没有比他好看电视剧。
《伪装者》中三大男神颜值巅峰,演技巅峰,剧情在线可以说是非常完美了,但是女主简直就是一个托人后腿的形象,因为她导致男主身受很多伤
他们都在意对方,但是每次有任务,又不得不以任务为重。做间谍其实很可悲啊。水饺。作为李唐、丁美兮夫妻的上线,幺鸡因为被人欠下来了三百万的赌债,自己逃了,但后来不知迫于什么压力,他还是去找了自己的下线李唐,并留下线索,让李唐去找他。李唐找到幺鸡时,幺鸡说自己喜欢吃水饺,并在水饺里下毒,自杀了。后面,段迎九也是根据幺鸡点外卖的清单里查出幺鸡的喜好,并根据水饺店的位置查到了幺鸡的下落。后面,幺鸡的女人被李彧杀害后,李唐为死去的幺鸡点了一份水饺。先后两次吃水饺,表现出李唐对幺鸡的兄弟情谊,也从侧面说明国安干警为了查案,是付出了多大的努力。扎针。段迎九出场后曾经三次出现她自己在卫生间扎针的细节,开始,大部分观众包括笔者也误认为她在吸毒,可能是卧底的时候,为了取得坏人的信任不得不吸毒。但后来,段迎九去看医生的时候,才知道她自己打的是胰岛素,立马对她肃然起敬。原来,外表风风火火的老段,身体状况已经是这么糟糕,这是不是为后面老段的最终结局最铺垫呢?比如案子破了,但老段的身体垮了,也才能够侧面说明国安干警为了国家安全,付出了太多太多。
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答辩范文
论文答辩时陈述的内容是设计这篇论文的目的和在这篇论文中得到的收获包括还有哪些不足。以下是我分享的景观设计专业论文答辩范文,欢迎阅读借鉴。
尊敬的各位老师您们好!
我叫xxx,来自xx班,我论文的题目是《纪念空间植物景观的设计研究》。
本篇论文是在xxx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在这期间,欧阳老师对我的论文进行了详细的修改和指正,并给予我许多宝贵的建议。在此,我非常感谢她一直以来的精心指导,同时也对各位评审能在百忙之中抽出宝贵的时间,参与论文的审阅和答辩表示不胜感激。下面我就把论文的基本思路向各位答辩老师作如下简要陈述:
一、研究背景。
纪念空间是传承社会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集体记忆的空间体现。它具有引导正确的社会价值观和传承历史文明的重要作用。随意翻开一部城市的建设史,纪念空间都占据着非常大的篇幅。从当代纪念空间的.建设情况来看,世界各地对于纪念空间的营造都投入了极大的精力和资金,创造出了许多代表民族精神的优秀纪念性场所。
一方面,一些具有重大影响的历史事件深刻地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命运,人们出于缅怀或者庆祝而建造纪念性构筑物以示纪念。如在二战时期的南京大屠杀、犹太人大屠杀等事件,涉及世界的和平问题,具有世界性的影响和较高的关注度;三峡大坝的顺利截流,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极大便利,同时也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进作用。而近年来自然灾害频发,也掀起了纪念空间的建设热潮,如云南宁洱县 级地震抗震救灾纪念园、甘肃舟曲泥石流纪念园、汶川地震纪念园、北川县城地震纪念旅游区、北川抗震纪念园。2013 年的雅安芦山地震后不久,便兴建了雅安 420 大地震纪念馆,由此可见人们对纪念空间建设的重视,并期望这些纪念空间能对后人起到启迪和教育的作用。另一方面,国家对精神文明建设日益重视,因而出台了许多推动纪念空间建设和发展的措施,比如 2009 年,在南京中山陵举行的“中国近现代建筑文化遗产保护”论坛上出台的《南京宣言》中,就提出将各地与孙中山先生相关的纪念建筑统一打包,向联合国科教文组织申遗。
当今社会,我们面临的一个问题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集体记忆也随之丧失和消逝。导演以拍摄纪录片的方式来感动观众;历史学家根据对历史资料的研究来陈述史实。作为设计师,我们同样需要以自己的方式来纪念历史事件和人物。通过纪念空间的建设,再现历史片段和记忆影像,为人们创造感受城市文化和历史记忆的场地。早期的纪念形式较少,主要是陵墓、纪念碑和记功柱等,其中植物的应用也一般以点缀为主,作用有限。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纪念空间的形式逐步增多,植物的作用也日益重要。在当代的许多纪念空间中,如纪念公园、烈士陵园等,植物都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纪念环境的重要构景元素。因为植物本身线条柔和,且与环境的协调性好,应用灵活性强,其自身不但可以形成空间,也可以结合其他景观元素共筑空间,在对空间进行丰富、限定以及点缀上有巨大作用。纪念空间环境的主要构成要素有纪念性构筑物、地形、植物、水体以及环境小品等,由于植物具有最多样的形态和颜色,使其成为纪念空间设计中应用最广泛的元素。
在纪念空间中,适宜的植物类型和植物配置方式,能充分地衬托出纪念主旨和场地精神。如位于美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整个碑墙被置于开阔的草坪中,纪念墙前为一片槭树林,中间夹杂着红枫、白桦和其他低矮小乔木,丰富的植物层次和色彩的和谐搭配充分衬托出了纪念墙的主体性。植物景观因其自身属性及蕴含的象征性,在营造纪念氛围上,发挥着非常重要且独特的作用,纪念空间植物景观配置的效果对纪念性情感的传达也有很大的影响。现今纪念空间的作用已经发生了变化,具有更强的开放性,植物景观在纪念空间中的作用也更加重要,在供人们缅怀纪念的同时,也越来越多地承担起为人们提供休闲和旅游活动场所的职责。
二、资料收集准备工作。
选定题目后,为了完成论文,我进行了资料收集,拟定提纲,论文初稿、修改、定稿等一系列程序。在毕业论文的准备和写作过程中,我阅读了大量的景观设计方面的相关书籍和学术期刊论文,这得益于我们学校图书馆丰富的参考书籍和中国学术期刊网中的专业论文。
三、论文的结构和内容。
第一章,绪论,分析与回顾研究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并指出论文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概述,对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概念进行界定,然后阐述了植物在纪念空间中的主要作用,以此对研究对象进行认知分析。
第三章,分析,在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和功能属性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了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四个主要影响因素:植物的文化内涵因素、植物的观赏特性因素、植物景观的空间营造因素和植物与其他景观要素的融合因素,并对这些影响因素进行了详细分析。
第四章,以重庆为例,选取不同类型的纪念空间进行调研,将上一章总结归纳出的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要素应用于具体案例中进行分析。
第五章,基于案例分析,提出纪念空间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及策略,完成从理论到实践再到理论的设计过程。
第六章,对全文进行总结与思考。
本篇论文已经完成,还有许多的地方需要更全面的改进,但总的来说,在撰写的过程中,我真实地学到了许多东西,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更进一步丰富了自己的知识。但由于个人能力不足,加之时间和精力有限,在许多内容表述、论证上存在着不当之处,与老师的期望还有差距,许多问题还有待进行一步思考和探究,借此答辩机会,希望各位老师能够提出宝贵的意见,指出我的错误和不足之处,我将虚心接受,从而进一步深入学习,使该论文得到完善和提高。
我的答辩自述完毕,谢谢各位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