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1.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8.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三、注释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最后,引用毕业论文属于学位论文,如格式55.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你好,论小儿抗生素的合理应用——提纲【论文关键词】 小儿;抗生素;合理使用 【论文摘要】 抗生素的不合理使用已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不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小儿危害极大,本文从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不良后果、合理使用原则、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应用、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几方面进行了详细地阐述。 【论文】1、临床抗生素不合理使用的表现2 、滥用的不良后果 3 、合理使用抗生素的原则4 、常见病抗生素的合理使用5 、小儿不宜使用的抗生素【结论】总之选择抗生素时要全面考虑患儿的感染情况、生理状态、病理状态,合理选用药物的品种、使用剂量、用药时间以及给药途径。有效控制感染,减少药物不良反应,防止人体内菌群失调,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参考文献】基本就这些,你可以在次基础上修改完成。
1戴自英主编.实用抗菌药物学.第一版.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268~2762陈新谦,金有豫主编.新编药物学.第十三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4,101~1033张致平.中国抗生素杂志,1992,17(2):874陈华庭,张玉,陈伟等.武汉地区1995年度喹诺酮类药物评估.中国药房,1997,8(3):1165范勇,杨国勤.南京地区1996年度喹诺酮类药物用药分析.中国药房,1997,8(6):2686李家泰主编.临床药理学.第一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511~5187孙曼琴.喹诺酮类抗菌药的安全性评价.全国抗感染药物临床评价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中华医学会临床药物评价专家委员会.北京,1996,67
天下文章一大抄。爱思医学信息公司,已经引入不端文献检索系统。如发现有抄袭论文,马上辞退写手。
大哥,你也太逗了吧,都说中国学术腐败,你还真到网上来现啊~~~~~再说,一份论文才值200分啊,??知道买一份文章的价钱是多少,????2000啊,还是人民币啊~~~~你说谁会免费给你写文章啊~~~~~ 真有这闲情还不如上pubmed多看几份文章呢~~~~
中国的明清两朝,与西方的文艺复兴及资产阶级革命几乎同时代,然而,却上演着截然不同的两幕:一是封建社会日趋退幕,科学文化发展缓慢;二是活力四溅,日见朝气,经济、科学、文化走上了发展的快车道。 明、清:中医学的综合和集大成 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走向成熟和渐趋停滞时期,中医学的发展也有与这个时代相近似的特征。这一时期中医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1、“温病学派”形成:温病是的多种外感急性热病的总称,早在,《内经》中就有一些零散的记述。汉代张仲景对温病的初期证候作了特征上的描述,“太阳病发热而渴,不恶寒者,为温病”(《伤寒杂病论》)。宋元时,温病开始脱离伤寒学说体系,提出了热病初期应以辛凉解表为治,突破了以往一概辛温解表的治法。明清时,大瘟疫多次流行,医家们在不断探索和经验的总结中,对温病的病因、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诊断、治疗提出不少创见。如“戾气”病因说,“温邪上受,首先犯肺,逆传心包”的发展规律的认识,“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的诊断方法,“在卫汗之可也,到气才可清气,入营犹可透热转气,……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需凉血散血”的治疗原则等。正是明清时期的医家总结、革新、探索和理论上的创新发展,促使温病在理、法、方、药上自成体系,形成了较为系统而完整的温病学说,使中医学对外感热病的认识理论、诊断方法、防治措施等方面都更为系统而完善。不少领域出现了深化发展的趋势。如对生命的探讨已深入到生命的起源和原动力,有了“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的重要论断;命门学说有了长足发展;医家们对于某些常见病有了深入细致的研究,出现了一批治疗虚劳、中风、吐血、郁证、痘疹的专家和专著。 清代出了一位具有革新精神的伟大医学家——王清任,他在《医林改错》中,纠正了以往医书中对人体解剖方面的错误记载,他所创制的活血逐淤方剂,至今仍有实用价值。3、药物学成就辉煌。明代李时珍著成举世闻名的医药学巨著《本草纲目》,书中内容丰富、论述广泛,所载药物多达1800余种,并附有药图1000多幅,药方10000多首,是我国药学史上的重要里程碑;他对药物的分类,从无机到有机、从低等到高等、符合进化论的观点,是当时最先进的科学分类法;书中还有对人的生理、病理、疾病症状、卫生预防等内容的正确记述,而且还综合了大量的科学资料,包括植物学、动物学、矿物学、物理学、天文学、气象学等方面的内容,丰富了世界科学宝库,对这些学科的发展也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这一时期还有赵学敏著述的《本草纲目拾遗》、吴其浚的《植物名实图考》、兰茂的《滇南本草》等也促进了药物学的发展。4、病案格式的建立和医案专集的出版。医案的记载,首见于《史记》。到明代,形成了记录详细、项目固定的病案格式。1522年,《韩氏易通》里提出病案内容应包括望形色、闻声音、问情状、切脉、论病原、治方术六大部分,还有具体项目31项,制定了较为详细的病案格式。1584年,吴昆在其所著《脉语》中,对病案格式又作了修改补充,规定病案内容的7大部分,内容更为详备。这对医疗经验的总结、医疗水平的提高以及理论的发展无疑是一个重要的举措。明代起,医案专辑大量出现,1552年江瓘的《名医类案》编撰完成,这部医案专辑内容空前丰富,是对历代医家的验案及经史百家文献中所记载的重要医案的收集、总结,并进行了分类编排和评议,至今仍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清代魏之琇在《名医类案》的基础上,又写成《续名医类案》。另外,叶天士的《临证指南医案》、徐大椿的《洄溪医案》等都流传较广,影响较大。清隆庆二年(1568年),成立了我国医学史上第一个民间医学学术团体——“一体堂宅仁医会”。十八世纪末,。清代唐大烈主编了中国最早的中医杂志——《吴医汇讲》。这在当时医学交流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明清时期,由于中外交通的发展,中外医学交流盛况空前。国外来华学习中医的或是我国把中医传到国外的人数和次数都超过以往任何时期;中医药学传到国外后,在国外继续发展,有不少人翻译著述中医药学著作,并且有些还形成了学派。如《东医宝鉴》把中医学介绍到了朝鲜。1487年日本的田代三喜来华学习中医药学,尤其崇尚李杲和朱丹溪的学说,回国后力倡李、朱学说,著有《捷术大成印可集》、《福药势剪》、《直指篇》、《医案口诀》等书,使李、朱学说在日本广为流传,并逐渐形成了一个学派。
一、参考文献的类型参考文献(即引文出处)的类型以单字母方式标识,具体如下:M——专著 C——论文集 N——报纸文章J——期刊文章 D——学位论文 R——报告对于不属于上述的文献类型,采用字母“Z”标识。对于英文参考文献,还应注意以下两点:①作者姓名采用“姓在前名在后”原则,具体格式是: 姓,名字的首字母. 如: Malcolm Richard Cowley 应为:Cowley, .,如果有两位作者,第一位作者方式不变,&之后第二位作者名字的首字母放在前面,姓放在后面,如:Frank Norris 与Irving Gordon应为:Norris, F. & .;②书名、报刊名使用斜体字,如: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English Weekly。二、参考文献的格式及举例1.期刊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举例】[1] 王海粟.浅议会计信息披露模式[J].财政研究,2004,21(1):56-58.[2] 夏鲁惠.高等学校毕业论文教学情况调研报告[J].高等理科教育,2004(1):46-52.[3] Heider, . The structure of color space in naming and memory of two languages [J].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1999, (3): 62 – .专著类【格式】[序号]作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举例】[4] 葛家澍,林志军.现代西方财务会计理论[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42.[5] Gill, R. Mastering English Literature [M]. London: Macmillan, 1985: .报纸类【格式】[序号]作者.篇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举例】[6] 李大伦.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性[N]. 光明日报,1998-12-27(3).[7] French, W. Between Silences: A Voice from China[N]. Atlantic Weekly, 1987-8-15(33).4.论文集【格式】[序号]作者.篇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8] 伍蠡甫.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12-17.[9] Spivak,G. “Can the Subaltern Speak?”[A]. In & L. Grossberg(eds.). Victory in Limbo: Imigism [C]. Urbana: Uni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1988, .[10] Almarza, . Student foreign language teacher’s knowledge growth [A]. In and (eds.). Teacher Learning in Language Teaching [C].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6. .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研究报告【格式】[序号]作者.篇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2] 冯西桥.核反应堆压力管道与压力容器的LBB分析[R].北京:清华大学核能技术设计研究院, 1997:.条例【格式】[序号]颁布单位.条例名称.发布日期【举例】[15] 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科学技术期刊管理办法[Z].1991—06—058.译著【格式】[序号]原著作者. 书名[M].译者,译.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三、注释注释是对论文正文中某一特定内容的进一步解释或补充说明。注释前面用圈码①、②、③等标识。四、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与文中注(王小龙,2005)对应。标号在标点符号内。多个都需要标注出来,而不是1-6等等 ,并列写出来。最后,引用毕业论文属于学位论文,如格式55.学位论文【格式】[序号]作者.篇名[D].出版地:保存者,出版年份:起始页码.【举例】[11] 张筑生.微分半动力系统的不变集[D].北京: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研究所, 1983:1-7.
可以这么说,人类发现并应用抗生素,是人类的一大革命,从此人类有了可以同死神进行抗争的一大武器,因为人类死亡的第一大杀手就是细菌感染.抗生素的临床应用有严格的界定.目前我们临床医生特别是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在临床工作中,乱用抗生素的状况特别严重. 抗生素--结核细胞过节了,我随同家人到农村的老家去看看,顺便也参观了一些县乡的卫生医疗单位--卫生所和卫生院,结果对于抗生素应用的现状,着实大为吃惊.在一些乡卫生所,凡是有了感冒的病人,往往都要"挂水"--静点抗生素,人们往往在感冒之后,特别是过节期间,都不吝惜钱财,都希望早点好.在一个诊所,一个年轻的小医生告诉一个老人,说:"大爷,你感冒了,我先给您静点点青霉素吧,点了就好了,先别用太好的药品,如先锋霉素,小病用了太好的药,将来有了大病就得总用好药品了......"结果那位老人感激的说:"好好"。 同时,还有更多的人在感冒后,自行服用抗生素,觉得抗生素是万能的,甚至用抗生素来预防疾病。当然,适得其反。尤其是担心在外就餐,饮食不干净而服用抗生素的,会导致更严重的后果,形象的说,这种人是在用自己的身体培养“超级耐药菌”,等到真的生病,抗生素已经不管用了,而且,等到医生发现病人自行滥用抗生素的时候,往往已经无力回天了。现在的“超级细菌”就是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结果。过度使用抗生素会导致细菌抗药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 我对目前临床滥用抗生素的情况到是了解些.虽然这种大家看起来好像医生不论病情,随便乱用抗生素的情况在基层比比皆是,从那态度和蔼热情周到的服务中,我绝对能排除他们是为了某些经济利益坑害患者的设想.现在,不少人凡是感冒都要用抗生素,虽然抗生素能抗细菌和某些微生物,但却不抗病毒。而感冒大多属病毒感染,随意乱用,只会增加其副作用,并使机体产生耐药性。 但是,如果经过血常规等检查,发现是细菌合并性感染,那么,在使用利巴韦林等抗病毒药物的同时,就有必要使用抗生素。 而且,使用抗生素带来的心理效应对表情好转也有好处,只是考虑副作用,本人不支持这种方法而已。 凡超时、超量、不对症使用或未严格规范使用抗生素,都属于抗生素滥用。 人们治疗疾病时候,应用的抗生素,同时也锻炼了细菌的耐药能力.这些细菌及微生物再次传染给其他病人的时候,就对原来应用的抗生素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如此反复传播,最终的某个时候,他最终对这种抗生素不再敏感. 也就是说,人们无度的滥用抗生素,最终将导致人们对于那些耐药的细菌及微生物会有束手无策的时候. 那时将是人类的悲哀. 虽然人们新发现的抗生素种类也是逐渐增加的, 但是总有发现赶不上滥用的步伐的时候---当细菌和微生物被人类的抗生素锻炼的金刚不坏身的时候,人们还用什么呢? 滥用抗生素,可以导致菌群失调.正常人类的肌体中,往往都含有一定量的正常菌群,他们是人们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比如:在人们的口腔内,肠道内,皮肤....,都含有一定数量的人体正常生命活动的有益菌群,他们参与人身体的正常代谢.同时,在人体的躯体中,只要这些有益菌群的存在,其他对人体有害的菌群是不容易在这些地方生存的. 打个不恰当的比方,这如同某些土地中,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人类",其他的"人类"是很难在此生存的. 而人们在滥用抗生素的同时,抗生素是不能识别对人类有益还是有害菌群的,他们如同在铲除当地"土匪"的同时,连同老百姓也一起杀掉的情况,结果是人身体正常的菌群也被杀死了. 这样,其他的有害菌就会在此繁殖,从而形成了"二次感染",这往往会要导致应用其他抗生素无效,死亡率很高。 难以容忍的是,目前的一些药品广告,往往误导不大懂得医疗的人们去滥用抗生素.比如:我们经常看到的广告--"严迪治疗感冒",这就是一个误导人们的广告. 严迪又叫罗红霉素,属于大环内酯类药物.就是地地道道的抗生素,他根本就不治疗感冒所引起的早期症状. 感冒的病因主要是病毒。由细菌引起的只是极少数。而目前针对病毒,人类尚无任何药品敢说能够准确有效地杀死人体内的病毒,感冒最终要靠人体的自身免疫力,只有感冒合并有细菌感染了,才可以应用抗生素.这个例子子就是抗生素滥用也有社会原因。 抗生素如同一把双刃的剑,用之科学合理,可以为人类造福,不恰当则要危害人类的健康.我们每天都生活在人类滥用抗生素的环境里,甚至近些年来我们食用的大量的肉食产品和水产品中,据说也常常应用了抗生素,这是多么的可怕呀.比如:我所知道有很多的养鸡专业户,到处用不法渠道从医院和医药公司收购大量过期待销毁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每天都定时拆开来倒在一个盆子里,往成群的鸡舍里抛洒,结果有的鸡雏能捡食好几片.大量的抗生素和激素类药品,使得小鸡在短短的34天就出栏上了人们的餐桌, 所以自从我知道以后,从来再也不敢吃市场卖的白条鸡了,因为我觉得那些肉食品中含有大量的青霉素和地塞米松的味道,令人做呕。
抗生素发展简介抗生素分为天然品和人工合成品,前者由微生物产生,后者是对天然抗生素进行结构改造获得的部分合成产品。 1981年我国第四次全国抗生素学术会议指出,近些年来在抗生素的作用对象方面,除了抗菌以外,在抗肿瘤,抗病毒,抗原虫、寄生虫和昆虫等领域也有较快发展。有些抗生素具有抑制某些特异酶的功能,另外一些抗生素则具有其他的生物活性或生理活性的作用。鉴于“抗菌素”早已越出了抗菌范围,继续使用抗菌素这一名词已不能适应专业的进一步发展,也不符合实际情况了。因此,会议决定将抗菌素正式更名为抗生素。 抗生素分类根据抗生素的化学结构和临床用途,可将抗生素分为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四环素类、氯霉素类以及其他主要抗细菌的抗生素、抗真菌抗生素、抗肿瘤抗生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的抗生素十大类。 编辑本段药品发现抗生很早以前,人们就发现某些微生物对另外一些微生物的生长繁 抗生素分子式殖有抑制作用,把这种现象称为抗生。随着科学的发展,人们终于揭示出抗生现象的本质,从某些微生物体内找到了具有抗生作用的物质,并把这种物质称为抗生素,如青霉菌产生的青霉素,灰色链丝菌产生的链霉素都有明显的抗菌作用。所以人们把由某些微生物在生活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其他病原微生物具有抑制或杀灭作用的一类化学物质称为抗生素。 抗菌由于最初发现的一些抗生素主要对细菌有杀灭作用,所以一度将抗生素称为抗菌素。但是随着抗生素的不断发展,陆续出现了抗病毒、抗衣原体、抗支原体,甚至抗肿瘤的抗生素也纷纷发现并用于临床,显然称为抗菌素就不妥,还是称为抗生素更符合实际了。抗肿瘤(antineoplastic) 抗生素的出现,说明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除了原先所说的抑制或杀灭某些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之外,还具有抑制癌细胞的增殖或代谢的作用,因此现代抗生素的定义应当为:由某些微生物产生的化学物质,能抑制微生物和其他细胞增殖的物质叫做抗生素。 细菌“导弹”有望代替抗生素细菌之间相互拼杀所用的微小蛋白质“导弹”有望在不久的将来代替治疗疾病所用的抗生素。研究该项技术的一个美国研究所希望能够首先在治疗动物(如猪和鸡)的常见病方面取得突破。同时这个研究所也发现用这种蛋白质“导弹”能够在食品无菌包装和保存方面做出突破。由于人体血原对抗生素的反应存在一定的危险,这种物质的使用能够降低医学的危险性,且使用后没有后遗物。 编辑本段抗生素杀菌作用主要有4种机制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抑制细胞壁的合成会导致细菌细胞破裂死亡,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菌药物包括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哺乳动物的细胞没有细胞壁,不受这些药物的影响。 与细胞膜相互作用一些抗菌素与细胞的细胞膜相互作用而影响膜的渗透性,这对细胞具有致命的作用。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有多粘菌素和短杆菌素。 干扰蛋白质的合成干扰蛋白质的合成意味着细胞存活所必需的酶不能被合成。干扰蛋白质合成的抗生素包括福霉素(放线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四环素类和氯霉素。 抑制核酸的转录和复制抑制核酸的功能阻止了细胞分裂和/或所需酶的合成。以这种方式作用的抗生素包括萘啶酸和二氯基吖啶。 编辑本段药品使用、误区及不良反应使用临床应用抗生素时必须考虑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一)严格掌握适应证凡属可用可不用的尽量不用,而且除考虑抗生素的抗菌作用的针对性外,还必须掌握药物的不良反应和体内过程与疗效的关系。 (二)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采用抗生素除病情危重且高度怀疑为细菌感染者外,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用抗生素,因抗生素用后常使致病微生物不易检出,且使临床表现不典型,影响临床确诊,延误治疗。 (三)病毒性或估计为病毒性感染的疾病不用抗生素抗生素对各种病毒性感染并无疗效,对麻疹、腮腺炎、伤风、流感等患者给予抗生素治疗是无害无益的。咽峡炎、上呼吸道感染者90%以上由病毒所引起,因此除能肯定为细菌感染者外,一般不采用抗生素。 (四)皮肤、粘膜局部尽量避免反应应用抗生素因用后易发生过敏反应且易导致耐药菌的产生。因此,除主要供局部用的抗生素如新霉素、杆菌肽外,其它抗生素特别是青霉素G的局部应用尽量避免。在眼粘膜及皮肤烧伤时应用抗生素要选择告辞适合的时期和合适的剂量。 (五)严格控制预防用抗生素的范围在下列情况下可采用预防治疗: 1.风湿热病人,定期采用青霉素G,以消灭咽部溶血链球菌,防止风湿热复发。 2.风湿性或先天性心脏病进行手术前后用青霉素G或其它适当的抗生素,以防止亚急性细菌性心内膜炎的发生。 3.感染灶切除时,依治病菌的敏感性而选用适当的抗生素。 4.战伤或复合外伤后,采用青霉素G或四环素族以防止气性坏疽。 5.结肠手术前采用卡那霉素,新霉素等作肠道准备。 6.严重烧伤后,在植皮前应用青霉素G消灭创面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或按创面细菌和药敏结果采用适当的抗生素防止败血症的发生。 7.慢性支气管炎及支气扩张症患者,可在冬季预防性应用抗生素(限于门诊)。 8.颅脑术前1天应用抗生素,可预防感染。 (六)强调综合治疗的重要性在应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的过程中,应充分认识到人体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不能过分依赖抗生素的功效而忽视了人体内在的因素,当人体免疫球蛋白的质量和数量不足、细胞免疫功能低下,或吞噬细胞性能与质量不足时,抗生素治疗则难以秦效。因此,在应用抗生素的同进应尽最大努力使病人全身状况得到改善;采取各种综合措施,以提高机体低抗能力,如降低病人过高的体温;注意饮食和休息;纠正水、电解质和碱平衡失调;改善微循环;补充血容量;以及处理原发性疾病和局部病灶等。 连续使用抗生素不宜超过一周 如果超量使用抗生素药物,很容易导致女性患上霉菌性阴道炎。武警总医院妇产科王黎娜主任解释说,阴道炎的产生并不完全由于个人卫生没做好,过量服用抗生素也一样可能导致阴部炎症产生。事实上,抗生素的副作用之一就是破坏体内细菌群落的平衡。 美国曾经有一项调查显示:使用一种强力抗生素超过一周,女性中会有近一半的人发生霉菌感染。其实,健康女性的阴道本来就有“自洁”的能力,阴道中存在一种乳酸杆菌,可以始终保持阴道内环境呈适度酸性,这样,习惯生长在碱性环境中的霉菌,正常情况下,在这里就不能生存。但长期使用抗生素,会使阴道中的乳酸菌受抑制,失去对霉菌的拮抗作用,扰乱阴道的自然生态平衡,改变阴道的微环境,从而使细菌病原体迅速繁殖,导致霉菌性阴道炎的发生。 目前,一些女性在药物的使用上盲目追求高档次,往往迷信进口抗生素,造成小感冒引发严重的真菌、霉菌感染。对此,王主任提示广大女性朋友,一定要避免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药物,尤其是广谱抗生素更应少用,如果根据病情必须使用抗生素,建议连续使用不宜超过一周。另外,一旦感染阴道炎,一定要到正规的大医院就诊,一般情况下,根据医生指导,坚持合理用药,病情很快就会好转。[1] 药品误区目前,市面上大多数妇科药品仍含有甲硝唑、克霉唑类抗生素,过多使用这类药品的直接后果就是使病菌产生耐药性,破坏阴道菌群间的制约关系,导致真菌生长旺盛,有炎症的女性会使治疗周期不断延长,不断增加药品剂量,疾病得不到有效治疗。 不良反应与用药目的无关的由药物引起的机体反应称为不良反应。其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致突变作用等。副作用属药物固有反应,正常量出现较轻微。毒性反应指药物引起的生理生化机能异常和结构的病理变化,严重程度随剂量增加或疗程延长而增加。抗生素的毒性反应临床较多见,如及时停药可缓解和恢复,但亦可造成严重后果。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①神经系统毒性反应;氨基糖甙类损害第八对脑神经,引起耳鸣、眩晕、耳聋;大剂量青霉素G或半合成青霉素或引起神经肌肉阻滞,表现为呼吸抑制甚至呼吸骤停。氯霉素、环丝氨酸引起精神病反应等。 ②造血系统毒性反应;氯霉素可引起再障性贫血;氯霉素、氨苄青霉素、链霉素、新生霉素等有时可引起粒细胞缺乏症。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先锋霉素Ⅳ、Ⅴ、Ⅵ可引起白细胞减少,头孢菌素类偶致红细胞或白细胞,血小板减少、嗜酸性细胞增加。 ③肝、肾毒性反应:妥布霉素偶可致转氨酶升高,多数头孢菌素类大剂量可致转氨酶、碱性磷酸脂酶Ⅰ和Ⅱ、多粘菌素类、氨基甙类及磺胺药可引起肾小管损害。 ④胃肠道反应:口服抗生素后可引起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上腹饱胀及食欲减退等。四环素类中尤以金霉素、强力霉素、二甲四环素显著。大环内脂类中以红霉素类最重,麦迪霉素、螺旋霉素较轻。四环素类和利福平偶可致胃溃疡。 ⑤抗生素可致菌群失调,引起维生素B族和K缺乏;也可引起二重感染,如伪膜性肠炎、急性出血肠炎、念珠菌感染等。林可霉素和氯林可霉素引起的伪膜性肠炎最多见,其次是先锋霉素Ⅳ和Ⅴ。急性出血性肠炎主要由半合成青霉素引起,以氨苄青霉素引起的机会最多。另外,长期口服大剂量新霉素和应用卡那霉素引起肠粘膜退行性变,导致吸收不良综合症,使婴儿腹泻和长期体重不增,应预重视。少数人用抗生素后引起肛门瘙痒及肛周糜烂,停药后症状可消失。 ⑥抗生素的过敏反应一般分为过敏性休克、血清病型反应、药热、皮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和变态反应性心肌损害等。 ⑦抗生素后遗效应是指停药后的后遗生物效应,如链毒素引起的永久性耳聋。许多化疗药可引起"三致"作用。利福平的致畸率为,氯霉素、灰黄霉素和某些抗肿瘤抗生素有致突变和致癌作用等。
抗菌兽药合理应用的基本原则是:
(1)有严格的适应证不同的抗菌兽药各有其不同的适应证。青霉素类、四环素类、酰胺醇类、红霉素等主要对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疾病,如猪丹毒、破伤风、炭疽、马腺疫、链球菌性炎症、败血症等有效;氨基糖苷类、酰胺醇类等对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疾病,如巴氏杆菌病、肠炎、泌尿道炎症的效果不错;耐酶青霉素对耐青霉素G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引起的呼吸道感染、败血症为首选药物;庆大霉素、多黏菌素类等对绿脓杆菌引起的创面感染、尿路感染、肺炎、败血症等有效。磺胺类主要对大多数革兰氏阴性、阳性细菌如链球菌、肺炎球菌、沙门氏菌、化脓棒状杆菌等均有较高的抑制作用。
(2)选择合适的剂量和疗程抗菌兽药在使用时,一定要选择好所用的剂量和适宜的疗程。一般开始治疗时可选用较大剂量,使血液药物浓度达到较高程度后,再根据病情酌减剂量。药物的疗程可视疾病类型和患畜病况而定。急性感染的病例其疗程不宜过长,可在感染控制后3日左右停药。对于一些慢性感染的则应适当延长疗程,以巩固疗效。否则盲目加大使用剂量会造成药物和经济上的损失,还可使患畜产生不良反应。若用量不足或疗程过短,则起不到治疗作用而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3)联合应用的抗菌兽药之间可发生协同、累加或颉颃作用联合用药如果选择得好即可获得协同和累加作用,以提高疗效,减少抗菌药物用量、减小毒性反应;如果选择得不好则可能出现颉颃作用。所以,联合应用应选择最佳的药物联合。一般情况下应用两种抗菌兽药联合应用,特殊情况下选三种或三种以上的药物联合应用。但在联合用药时,应注意可能出现的配伍禁忌:
①在输液中,有些药物混合后常出现混浊、变色、沉淀及降低抗菌活性。如青霉素G不宜与四环素类、氨基糖苷类、多黏菌素E、两性霉素B、磺胺药钠盐及碳酸氢钠、氨基酸、维生素C、去甲肾上腺素、氯丙嗪等联合静脉注射。
②四环素类与多种药物都有配伍禁忌,适宜单独静脉注射给药。不宜与含铁、钙、铝、镁、铋等药物或饲料同服,因可形成不易溶解的复合体而影响吸收;也不宜与碳酸氢钠同服,因后者可使pH升高而降低其溶解度。
③两种药物合用时,会引起毒性加剧。如氨基糖苷类与头孢菌素类联合,可引起急性肾小管坏死;庆大霉素与速尿合用,会增强耳毒性等。
(4)要有明确的临床指征,避免滥用抗菌兽药根据临床的诊断、患畜的全身状况及感染的轻重选择合适的抗菌兽药,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诊断为病毒病或已被病毒感染者不宜应用。因一般抗菌兽药特别是抗生素都无抗病毒作用。
②患畜发热原因不明者不宜应用。因使用后可使病原微生物不易被检出,使临床表现不典型而影响正确诊断或延误及时治疗。
③尽量避免皮肤、黏膜等局部应用。防止发生过敏反应或引起耐药菌产生。
(5)意外情况的处理如发生过敏反应等意外情况,应沉着冷静,选用适合的药物来解救。
要写毕业论文的话就要去查文献啦,目前国内最常用的就是CNKI和维普咯。像楼上说的是挺多的,但是不好作为毕业论文里引用,因为只要是引用就一定要带上参考文献,否则不好通过哦。既然要写论文,肯定是在学校啦,现在的高校一般都买有那两个数据库的,多看看就好
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引用应当实事求是、科学合理,不可以为了凑数随便引用。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法学论文参考文献外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一) [1]范愉.司法制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23. [2]付子堂.法律功能论W].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252. [3]罗斯.社会控制[M].北京:华夏出版社,1989,:353. [4]王利明.法治的社会需要司法公正[M].北京:法制出版社,2005. [5]程竹汝.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5. [6]张晋藩.中国法律的传统和近代转型[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6. [7]董必武.董必武政治法律文集[M]北京:法院出版社,1982. [8]罗.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8-9. [9]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154. [10]庞德.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法律的任务[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4:42. [11]孙万胜.司法权的法理之维[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134. [12]苏力.送法下乡一中国基层司法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200. [13]范偷.纠纷解决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547-555. [14]田有成.乡土社会的民间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5:4. [15]顾培东.构建和谐社会背景下的纠纷解决之道[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2004:1.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二) 1.沈跃东:《乡镇人民政府环境保护职权的法规范分》,《法治研究》2012年第3期。 2.徐亚文:《口述历史与法律》,《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2012年第1期。 3.陈瑞华:《从 经验 到理论的法学 方法 》,《法学研究 》2011年第6期。 4.薛以胜:《法学研究方法初探》,《科技信息》2011年第3期。 5.崔二玲:《浅析法律方法》,《法制与社会》2011年第1期。 6.罗旭南:《法学方法多样化在中国法律史教学中的适用》,《海南大学学报》(文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7.刘颖:《法学方法与法律方法的耦合》,《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4期。 8.李云海:《中国法学研究方法浅》,《经济研究导刊》2011年第31期。 9.谢晖:《论规范分析方法》,《中国法学》2009年第2期。 10.冀海虹:《司法过程中法学方法之解读——以价值分析法为核心》,《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9年第2期。 11.王丽霞:《<法学方法论>与法学方法 教育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4期。 12.冯 果:《法解释学等传统法学方法——未来中国经济法学的主流研究方法》,《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5期。 13.刘连泰:《分析实证主义法学方法在宪法研究中的局限性——以“分离命题”为中心》,《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1期。 14.张传新:《法律方法的普遍智力品格及其限度——从法律方法与法学方法称谓争论谈起》,《求是学刊》2008年第5期。 15.魏治勋:《“规范分析”概念的分析》,《法学论坛》2008年第5期。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三) [1]王名扬:《英国行政法》,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2]黎宏:《不作为犯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3]马生安:《行政行为研究—宪政下的行政行为基本理论》,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4]罗豪才主编:《中国司法审查制度》,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张文显:《法哲学范畴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6]陈新民:《公法学札记》,法律出版社2010年版. [7]陆伟明:《服务行政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8]周叶中:《代议制度比较研究》,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9]袁裕来:《特别代理:民告官手记Ⅷ》,中国检察出版社2012年版. [10]张文显主编:《法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11]应松年主编:《外国行政程序法汇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4年版. [12]王利明:《侵权行为法归责原则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13]张明楷:《刑法格言的展开》,法律出版社2003年版. [14]梁津明、郭春明、郭庆珠、魏建新:《行政不作为之行政法律责任探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11年版. [15]王振宇:《行政诉讼制度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四) [1]任丁秋.私人银行业与资产管理---瑞士范例[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 [2]邢毓静,巴曙松.经济全球化与中国金融运行[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0. [3]倪受彬.国有商业银行资本信托运营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4]盛学军.全球化背景下的金融监管法律问题研究[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 [5]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稳定分析小组.中国金融稳定 报告 2012[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12. [6]连建辉,孙焕民.走近私人银行[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 [7]李春满.私人银行业务[M].吉林: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 [8]曹彤,张秋林.中国私人银行[M].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 [9]李开国,张玉敏.中国民法学[M].北京:法律出版社,2002. [10]徐保满.金融信托与租赁[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11]孟建华.洗钱与银行机构反洗钱[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6. [12]卓泽渊.法律价值论[M].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 [13][英]莫德.全球私人银行业务管理[M].刘立达译,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 [14]王征宇,于江等编著.美国的个人征信局及其服务[M].北京:中国方正出版社,2003. [15]丁邦开,何俊坤等.社会信用法律制度[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06. 法学论文外文参考文献(五) [1]陈卫东主编《模范刑事诉讼法典》,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第1版 [2]张月满着《刑事证人证言规则》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第一版 [3]《法国刑事诉讼法典》译者:罗结珍,中国法制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4]孙孝福《刑事诉讼人权保障的运行机制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6月版 [5]田圣斌着《刑事诉讼人权保障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8年1月第1版 [6]宋英辉孙长永刘新魁等着《外国刑事诉讼法》法律出版社2006年1月第1版 [7]刘根菊等着《刑事司法创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3月版 [8]陈永生:《刑事诉讼的程序性制裁》,《现代法学》2004年第1期 [9]孙晶:《亲属作证特免权研究》,吉林大学2008年硕士学位论文 [10]张新宝《隐私权的法律保护第二版》群众出版社2004年5月版 [11][德]尧厄尼希着,周翠译,《民事诉讼法:第27版》法律出版社2003年7月第1版 [12]程海霞:《刑事诉讼中的证人作证特免权制度研究》,安徽大学2006年硕士学位论文 [13]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编着(宋金寿主编):《抗战时期的陕甘宁边区》,北京出版社1995年版. [14]厦门大学法律系编着:《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15]韩延龙、常兆儒编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根据地法制文献选编》(第3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1年版. 猜你喜欢: 1. 法学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2. 法学论文参考文献 3. 法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法学论文的参考文献 5. 法律本科毕业论文的参考文献
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一个长达14年的复杂 历史 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国共两党、各民主党派和全国各族人民、海外侨胞,都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共产党在处于非执政和受围剿、遭打压的条件下,以挽救民族危亡为己任,义无反顾地奔赴抗日前线,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并逐步成为支撑抗战走向胜利的中流砥柱,成为引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力量。
“中流砥柱”的观点,最早源于毛泽东于1941年5月25日为中共中央所写的党内指示,即《揭破远东慕尼黑的阴谋》一文。文中指出:新四军虽被宣布为“叛变”,八路军虽没领到一颗弹一文饷,然无一刻不与敌军搏斗;共产党领导的武力和民众已成了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我们应发扬八路军新四军的战绩,反对一切失败主义者和投降主义者。
几十年过去了,随着史料的进一步丰富和史学界研究的不断深入,可以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毛泽东雄才大略,又身处抗战相持阶段的艰苦环境中,他对中国抗战的过往和前程均有深刻的感悟和科学的预测。该文虽然很短,却是对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最经典的概括。
一、坚持了东北抵抗,构筑了抗战全史
我们将抗日战争正式界定为14年,这源于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一文中说过的,中国的抗日战争“从1931年就开始了”。由于国民党在东北放弃了抵抗,所谓8年抗战,只能理解为“九·一八”事变后的全面抗战。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首先表现在她坚持了东北抵抗,构筑了抗日战争的全史。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是亚洲的资本主义强国,对中国东北早有窥视和插足。但是,1931年的“九·一八”事变,则是关东军提前恶意挑动的,日军本土总部尚未部署兵力。当时,日军在辽宁的关东军只驻有1个师团约万人,另有“满铁”支队3000余人,事变发生后,该师团才请求国内增援。日本军部于19日开会讨论时还作出决定,遵照内阁决定“不扩大”办理,但暗中又表扬和支持了关东军,才从驻朝鲜的2个师团中调入东北1个旅团。同时,当时日本全国的军力除海军外只有17个师团,约34万人,能调入中国东北的多则3—5个师团6—10万人。
反观当时的东北军,至少有正规军35万人。其中,步兵25个旅、骑兵6个旅、炮兵10个团、空军5个飞行大队,可作战飞机约100架,另有海军3000人,军舰21艘,吨位万。从武器装备水平看,在中国各地方实力派中,东北军最好,与日军差距不大。其中,轻机枪和坦克进口于欧洲, 科技 含量高于日本,具有很大的陆战优势。事变发生时,东北军有20万人因之前参与中原大战和反对石友三,驻扎在平津、热河一带,若日军从本土调兵,这20万大军即可随时回援。但张学良听从了蒋介石“不抵抗”的指令,有愧于东北人民,这也是他后来发动“西安事变”的主要原因。
东北土地广袤,资源丰富,粮食充足,既是清末重点保护的“龙兴之地”,也是中国当时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东北军抵抗作战的潜力很大。日本关东军提前发动事变,其实就是一种冒险和豪赌,他们赌的是“少帅打仗比老帅差好几个段位”,没想到赌出了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否则,“九·一八”事变引发的东北战局必会改写。 历史 不能假设,但可以做出科学的逻辑推理和基本的正确判断,东北的沦丧,为日本掠夺资源,强化作战潜力和敢于对华全面开战提供了极大方便,也恶化了中国对日本作战的实力对比。
与国民党政府相反,9月20日,中共中央作出了《关于日本帝国主义强占满洲事变的决议》,号召全民积极抗日和推动东北军“兵变”抗日等。1932年4月15日,远在江西的毛泽东以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主席的名义,发布了《对日战争宣言》。事变后的10月19日,黑龙江守军以1个团的兵力组织了“江桥抗战”;东北各地产生了多支“抗日义勇军”和共产党发起的抗日游击队。为统一抗战力量,1936年,东北各抗日武装合并组织为“东北抗日联军”。“抗联”是一支英雄的部队,其主要将领和骨干多为共产党员,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朝鲜第一代领导人金日成将军曾在抗联任过师长,与杨靖宇将军和东北抗日军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由于义勇军、游击队和抗联的存在,日本不断向东北增兵。据周保中将军后来推算,抗联及其前身对日作战达上万次,共歼灭日、伪军万人,1937年后又牵制了大量日军(约为20万。1940年日军增至76万,主要是为了屯兵准备进攻苏联),对14年抗战做出了重大贡献。
二、推动了国共合作,引领了全民抗战
日本在“九·一八”事变的轻易得手,助长了其在华侵略扩张的野心,导致了中国在尔后祸患不断。从1932年的“上海事变”开始到1935年的“华北事变”为止,国民党政府步步妥协,先后与日军签署了四个丧权辱国的协定(淞沪停战协定、塘沽协定、何梅协定、秦土协定)。其中,淞沪停战协定使日本得以在上海驻军,塘沽协定为日军侵入华北提供了极大方便,它与1915年的“中日21条”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蒋介石在日军侵华问题上,一直寄希望于美英出面调停,因而直到1941年12月9日,即战略相持后第二年才敢于明确对日宣战。也正因如此,国民党地方军中便产生了大量投靠日军的伪军和汉奸。
在日本步步紧逼的几年中,蒋介石始终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方针,先后动用了几十万大军对中共及红军开展了五次“围剿”,迫使红军主力从江南中央苏区突围西撤。在西撤后的目的地上,张国焘曾主张进入大西南,口号是“打到四川吃大米”。以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则以拯救民族危亡为己任,坚决主张北上抗日。根据中共中央的集体决定,各路红军经过了艰苦卓绝的万里长征,到达陕甘会师。因此,长征不仅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国民党围追堵截的不朽史诗,而且是爱国主义的伟大壮举。
1935年8月,针对“华北事变”后民族危机的加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根据共产国际会议精神,撰写了《八一宣言》(10月1日发表),宣言号召全国军民团结起来,停止内战,联合抗日,并建立和扩大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宣言发表时,中共中央主要领导正在长征途中,到达陕北后得知这一宣言时,便于12月召开了“瓦窑堡会议”,确认和贯彻了关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思想。12月9日,中共北平地下党组织领导和发动了声势浩大的抗日请愿游行活动,史称“一二·九运动”。
“一二·九运动”虽然遭到国民党当局的镇压,但它对宣传和推动全民族抗日起到了重要作用。
1936年6月,蒋介石借国民党元老胡汉民去世之际,企图以国民党中央名义收复两广地方兵权。广东的陈济棠联合广西的李宗仁、白崇禧,宣称举兵北上反蒋抗日,史称“两广事变”。“两广事变”前后,中共中央为推动全民族抗日,以不同途径和方式分别向陈济棠、李宗仁、白崇禧,以及云南的龙云、四川的刘湘、绥远的傅作义、陕西的杨虎城、张学良等,开展了统一抗日或合作抗日的工作。这些国民党地方军政要员,均表达了接受中共联合抗日的正确主张。
1936年12月12日,在中共领导人不知情的情况下,杨虎城与张学良联手策动了“兵谏”,将蒋介石在陕西临潼以武力扣押,劝其将“剿共”矛头转向抗日。蒋介石大为恼怒,坚决不从,史称“西安事变”。“西安事变”在国内各界引起极大震动,何应钦放言中央军攻打西安,国民党面临着再一次内部大战,蒋介石也是命悬一线。对此重大事件,中共中央不是推波助澜,而是以抗战大局为重,由周恩来亲赴西安助推放蒋抗日。“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达成了国共第二次合作(第一次为北伐)。国共合作抗日原则的形成,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主干和决定力量,推动国共合作、引领全民抗战,是中国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重大贡献。其中,以各种方式逼迫和监督可能投降的国民党走上抗日道路,对凝聚全民抗战合力具有深层意义。
三、形成了科学理论,提供了战略指导
抗日战争,必须有先进的政治思想和科学的军事理论来指导。国民党一直未解决这个问题,而是产生了汪精卫的“亡国论”和蒋介石的“妥协论”,以及轻视游击战的“速胜论”。针对这些错误思想和国民党正面战场多次失利的实际情况,毛泽东在吸收朱德、周恩来等同志持久战思想和前期作战经验的基础上,于1938年5月写作了《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
持久战的基本思想是“持久和必胜”,并将抗日战争全过程预判为战略防御、战略相持和战略反攻三个阶段。文中全面分析了中日双方相互矛盾的四个特点:敌强我弱,敌小我大,敌退步我进步,敌失道寡助我得道多助。敌强决定了我不能速胜,敌非正义和寡助与我正义、地大、多助,决定了敌必败和我必胜。但我必胜又是一个艰难曲折和敌我实力对比逐步转变的过程。其中,战略相持是敌强我弱向敌弱我强转变的“枢纽”,也是毛泽东持久战理论的要点。
毛泽东认为,在战略相持阶段,敌我之间处于犬牙交错的形态,必须科学地组织指挥不同的战役,灵活机动的运用不同的战术战法,以利于实现战略持久与战役战术的速决。在专论游击战一文中,他将游击战这一战术问题提到了战略层面来考量,认为在一个大而弱的中国,与军力强大的苏联不同,游击战已不仅是一个战术问题,而是一个以弱胜强和关系全局的战略问题。
毛泽东关于持久战和游击战的战略方针,是建立在人民战争理论基础上的。因此,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是毛泽东关于抗战军事理论中最重要的政治思想。他指出,“兵民是胜利之本”,“战争的伟力之最深厚的根源存在于民众之中”。广泛地动员和发动人民群众投入到游击战之中,让日军逐步葬身于“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是毛泽东军事战略思想的一大创举,也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抗日战争中流砥柱的根本原因。这与蒋介石压制各界抗战呼声、脱离人民群众,形成了鲜明对照。
1938年11月25日至28日,国民政府在湖南衡山召开军事会议,研究制定了第二期抗战方针。蒋介石在会上提出,“政治重于军事,游击战重于正规战,变敌后方为其前方”。这说明蒋介石已接受了毛泽东关于“持久战”的观点。1939年2月,国民党军训部在湖南开办游击战干部培训班,特别邀请了中共方面叶剑英任培训班的副教育长,由中共又派出了29人前往任教。时任国民党军事委员会副总参谋长的白崇禧,还向任教育长的汤恩伯推荐了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摘要印发学员作为重要教材。另据老一代革命家陈云同志的回忆,他当年读到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后,感到很受教育和启发、十分佩服。
抗日战争的实践表明,毛泽东的《论持久战》和《抗日游击战的战略问题》,是中国共产党及其八路军、新四军和江南游击队的科学理论武装和军事战略指导,对国民党在抗战相持阶段的战略战术指导也起到了积极作用。国民党在抗日战争期间召开过多次军事会议和制定对日作战的指导方针,均未达到毛泽东论持久战的政治远见和军事水平,因而在多次大会战中始终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
四、领导了敌后抗战,转变了实力对比
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的被动防御作战,打掉了日本“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1939年10月,正面战场的广州和武汉相继失守,日军因兵力不足,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毛泽东认为,在战略相持阶段,敌我双方处于犬牙交错形态,这个阶段努力的好,敌强我弱的实力对比就会发生根本转变。史实确实如此,而完成实力对比根本转变这一任务的,正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战。
过去认为,敌后抗战主要起牵制日军的作用,只是正面战场的辅助力量,或者用“互相配合、相辅相成”来圆场。现在看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既是时间认知上的错位,也是对敌后游击战战略地位缺乏深入分析的表现。时间认知上的错位是指,把国民党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主力作用也视为战略相持阶段及以后的主力;对敌后游击战战略地位缺乏深刻的认识,主要是指只看到游击战作战规模小,起不到大兵团的决战作用。从表面上看,游击战是多股小股部队分散作战,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跑。但成千上万个小股部队的游击战,合起来就是多次大兵团作战,是积诸多小胜为大胜;是发挥我国地广人多之优势和克服装器装备落后之劣势的有效途径,是以弱胜强的法宝和必由之路。为说明这个问题,本文列出以下两组数据。
第一组是共产党在敌后战场所对应的日军兵力及在国共两党各占的比重(不含东北)。1939年,日军对敌后解放区作战使用兵力为54万人,占侵华总兵力的62%;1940年为47万,占58%;1941年至1942年为40万,占70%;1943年末为35万,占58%。
第二组数据是共产党武装力量的发展。八路军列编组成时只有5万人,其中,奔赴抗战(二战区)前线的主力部队为万人,在延安留守的约4000人;新四军刚组建时为万人,“皖南事变”后仅剩2000多人,后由陈毅任军长、刘少奇兼任政委,重新组建和扩大。八路军和新四军两者合计的兵力变化是:1938年为万;1939年为32万;1940年为50万;1941年为44万;1942年为45万;1943年为万(含华南游击队万);1944年为万(含华南游击队2万)。1945年8月前为91万,另有民兵已达到200万人。
1940年8月20日,八路军以105个团的兵力发起“百团大战”后,日军便将侵华的重点转入对准共产党及其八路军的多次“大扫荡”,对国民党则实行以诱降为主的政策。从全面抗战八年的时段划分看,国民党作为主力抗战,主要集中在战略防御阶段的一年多之中;共产党作为领导敌后武装力量和民众的抗战,则存在于相持阶段的五年多之中。从战略相持阶段开始,敌后战场已转变为主战场,共产党已逐步为抗日战争的主力。
可以说,“内战内行、外战外行”,是蒋介石在抗日战争中的一个突出特点。1944年4月至12月,日军为打通从中国北部通向越、缅的陆上交通,建立与南洋日军的联系,在已处于走向弱势情况下发动了“豫湘桂大战”。在这次大战中,日军从东北和华北抽调的兵力为51万人,国民党守军中的第一、四、九的三大战区共有130万守军,兵力是日军的倍。但在双方作战中,国民党一路溃败,有的则不战而逃。“豫湘桂大战”中,日军损失3万人,国军则损失了60万人,战损比为1:20,国民党军队在此役后已完全丧失了对日作战的主力地位。
五、冲破了反共逆流,实施了战略反攻
在抗日战争中,国共实现了必要的合作,但蒋介石对于合作是被迫的,始终包藏着祸心,共产党在抗战中也始终面临着腹背受敌的风险。因此,在抗战期间,坚定的立场、顽强的意志和不懈的努力,是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武装抗战的精神支柱,也是实现对日战略反攻的基本条件。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曾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第一次产生于1939年12月,主要是胡宗南在西北指挥其部对陕甘宁边区发动进攻,阎锡山在山西对八路军和山西新军发动进攻。第二次是指1941年1月发生的“皖南事变”,国民党以7个师8万人的兵力“围剿”新四军,使新四军牺牲了80%以上。第三次发生于1943年6月,蒋介石借共产国际解散之际,要求“取消共产党”、“取消陕北特区”,并密令胡宗南以2个集团军的兵力分九路围攻延安。国民党的三次反共逆流,对共产党造成了巨大损失,但在国内外舆论压力和共产党的抵制下未能最终得逞;反倒使共产党百炼成钢、不断发展壮大,并成为抗日战争中实施战略反攻的主要力量。
在抗日战争进入局部反攻后,考虑到蒋介石对日作战的败多胜少和指挥无能,毛泽东于1944年4月12日在延安党的高级干部会议上就明确提出,我们的“任务是要准备担负比过去更重大的责任,我们要准备不论在任何情况下把日寇打出中国去”。在1944年的局部反攻中,各抗日根据地军民共作战2万多次,歼灭日伪军近20万人,攻克县城20多座和敌据点2500多个,收服了大量失地,与国民党的大败退形成了鲜明的对照。进入1945年后,八路军、新四军和华南各游击队,又发起了春季攻势作战,形成了在华北、华中、华南和含陕甘宁边区在内的18个大片区根据地(约有1亿人口),使日军只能蜗居于若干大城市和防守于部分交通干线。
1945年8月6日,美国抢在苏联出兵中国东北之前,向日本投放了第一颗原子弹;8月8日,苏联向日本宣战。8月9日,毛泽东发表《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同日午夜12时,朱德总司令向解放区居民发布了大反攻第1号令。8月15日,日本宣布投降。但是,这时的蒋介石和国民党军队还远在大西南,这就是说,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就没有参与战略反攻作战。
为抢占胜利果实,蒋介石于8月11日电令解放区居民“原地驻守待命”,不得向日、伪军“擅自行动”。同时,蒋介石还与侵华日军司令冈村宁茨相勾结,以赦免“战争罪犯”为条件,令其不得向共产党投降;并由美国派飞机和军舰向东北和华北为其运兵。对此,毛泽东在1945年8月13日所发表的《抗日战争胜利后的时局和我们的方针》一文中就指出:国民党在抗战中发动过三次反共高潮;蒋介石在抗战中袖手旁观、等待胜利,保存实力、准备内战;果然,现在胜利了,这位委员长要下峨眉山“摘桃子”了;我们的方针是针锋相对,寸权必夺、寸土必争,人民得到的权力和果实绝不允许丧失。
在长达14年的时间内,日本军国主义者投入的侵华总兵力累计达200万,仅“南京大屠杀”就残杀了中国军民30万人,造成中国战争消耗和经济损失6000亿元,对中国人民犯下了滔天罪行。为奋起反抗,中国投入的兵力累计达560多万,伤亡380多万,民众伤亡以千万计;毙伤日军150余万,毙伤伪军约125万;战争结束时,接受日军投降128万人,接受伪军投降146万人。其中,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作战万次,自身伤亡56万多人,毙伤日军万人,毙伤伪军占比95%左右,作战绩效远高于国民党。
结语:
八路军115师“平型关大捷”的重大意义,不在于歼敌与俘获的多少,而在于它出师即捷,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为全国军民树立了敢打必胜的典范。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突出表现为她在抗战全过程中的坚定立场和英勇善战的先锋模范作用。
国民党在抗日战争中的表现不佳,没有起到执政党和占有大量资源应起的作用,反映了其右翼势力的阶级属性和政治局限,突出表现为战略指导上的“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在战役指挥上的“消极防御、尽力避战”。因此,共产党及其领导的人民武装力量,以其“抗日立场的坚定性、战略指导的科学性和战术运用的创新性、灵活性”,必然地成为抗日战争的中流砥柱和最终决定力量。但我们对国民党中广大爱国官兵则不应以“胜败论英雄”,其中,1935年的“长城抗战”等则虽败犹荣。他们对抗日战争做出的牺牲和贡献,同样值得我们纪念和尊敬。
当今世界,武器装备的 科技 化和军队建设的现代化具有了更重要的作用,但人心向背和战略指导仍然具有决定意义。抗日战争的 历史 表明,好战必亡、惧战必危,要想和平崛起,必须“导弹竖起”;爱好和平与守护国家安全,必须坚持“积极防御”的战略方针,树立“敢打必胜”的坚定信心。
在纪念中国抗日战争胜利75周年之际:谨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作战的前辈们致敬!向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反法西斯的盟国和友军致敬!
参考文献与注释:
[1]毛泽东,《毛泽东选集》,人民出版社,1964年4月合订一卷本。
[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 历史 》,中共党史出版社,2010年12月出版。
[3]军事科学院军史研究部,《中国抗日战争史》,解放军出版社,2015年再版。
注释:
近年来,史学界对中共党史中“歼灭”日伪军数量有较大争议。本文作者经查阅相关资料(含日本“靖国神社”记载)和研究后认为,将国共两党“歼灭”日伪军数界定为“毙伤”日伪军数更为妥当。
(作者简介:王保庆,河南理工大学应急管理学院教授、太行发展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军事科学院原战略研究部研究员;王艳红,河南理工大学宣传部部长,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一、思路
1、第一段写疫情是一次大考。
2、第二段写疫情控制是关键。
3、第三段写中国疫情的防控重要性。
4、第四段写疫情防控成果。
二、论文
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执政的中国共产党人来说,这是一次危机,其程度之严重、其局面之严峻无论怎么估计都不过分;这也是一次大考,无论如何都要交出一份成绩满分的答卷。
目前,疫情扩散蔓延势头得到进一步遏制,防疫抗疫阶段性成果进一步巩固,胜利在望,人心大振。在这样的时刻,打一场这样的人民战争、阻击战、攻坚战,国家制度的显著优势愈益引起世人瞩目并得到高度首肯和称赞,同时国家治理精细化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也愈益凸显,而且不可有丝毫轻视。
中国共产党有大担当。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的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党中央高度重视,迅速作出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果断决策、果断出击,发出了打赢抗击疫情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的强大号令,采取了人类社会疫情防控史上最严厉、最坚决、最有效的非常之举。
扩展资料:
从疫情学到的东西:
1、人类在灾难面前是脆弱的,同时也是坚强的。
新冠疫情是残暴的,在武汉爆发期间,我国有四千多人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国民经济也受到了巨大冲击。而在目前,世界上已经有十九万多人由于感染新冠而死去。我国在党的领导下,群策群力,全民抗疫,已经取得了伟大的胜利,进入了尾声。
2、珍爱生命,注重健康。
国内疫情过后,大家都非常深刻地认识到了生命的可贵和健康的重要。只有健康地生活下去,我们人类才会有希望,才会不断地战胜各种各样的灾难,而且生活得更加幸福。
3、在重大灾难和灾害面前,所有人应当统一思想,共同面对。
我们伟大英明的党在疫情之初,就高瞻远瞩,对被疫情感染者实行隔离,国人宅家,封城武汉,最大限度地阻止了疫情的蔓延,全国人民一切行动听指挥,共同抗疫,终于取得了伟大的抗击新冠肺炎的胜利。
当前,疫情处于较为严重复杂时期,疫情防控更是处于关键阶段,需要有人能站出来真正担当作为。以下是我给大家整理的2022抗击疫情议论文,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当下,我们每个人最关注的就是疫情。每个人都在不停地刷着手机,看着每天的疫情情况以及有关病毒的一些科普知识和如何防护的信息。同时,也不断有患者治愈、出院的好消息传来。医疗专家团队们也相继开启了对病毒疫苗的研发工作。
当疫情蔓延增长的时候,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恐慌和焦虑。“我会不会被感染?”成了每个人都很担忧的话题和心病。与此同时,官方媒体也在第一时间不断更新发布着“紧急扩散!某某车次,航班发现患者,急寻同行人!”的公告。我们的科研工作者也在加急地进行各种研究。人民日报公众号发布最新消息,“速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同行程查询工具来了”。只要输入日期、车次和地区等信息,即可查询到对应行程是否与已披露的确诊患者同行,做到早预防、早隔离、早救治。
在这场没有硝烟的防控疫情硬仗中,我们切实体会到了我们国家在医疗科技,社会管理等诸多方面“硬核”攻关的实力,充实资源,保障到位,既全力救治患者,又构筑坚实堤坝,保护民众免受感染。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表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发生后,中国在创纪录的短的时间内甄别出病原体并同世界卫生组织和其他国家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信息,迅速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阻止疫情蔓延。中国体制之有力和中国举措之有效,世所罕见,令人敬佩。
此时此刻,虽然我们正处在严峻复杂的疫情之中,正处在疫情防控的紧急关头,但是我们不怕,我们万众一心,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人民日报新媒体推出了MV《武汉加油》,让我们团结一心,共克时艰。有困难我们一起抗。做为一名中国人,心中涌动着莫名的骄傲和自豪。
2020年伊始,春风还未吹遍祖国大地,有一种叫作“新型冠状病毒”的家伙,却猝不及防地来到了我们身边,成了不速之客。人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所致的肺炎,起初为发热、乏力、干咳,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症状,这种病毒之前从未在人体中被发现,它具备人传染人的能力,因此做好自我保护工作非常重要,远离那些有呼吸道症状的感染人群。但是,那些白衣天使却顶风而上,不畏被感染的风险,成为逆行者来到了抗击“新冠肺炎”的最前线,望着他们义无反顾的背影,向他们致敬,愿他们早日打胜这场战役,早日平安回到亲人身边。
炮竹声声辞旧岁,在这辞旧迎新的节日里,本该是亲人团聚,走亲访友的日子,而今年却例外。今年的新春气氛在抗疫的严峻中悄然消失,替而代之的是大家足不出户,不走亲访友,不聚餐。面对疫情我们每个人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响应政府号召,少出门,不聚餐,尽量避免到公共场所和参加集体活动,社会上流传一句:“你来我家我心慌,我去你家你紧张”待在家里也是最大的贡献,以更好地遏制住疫情蔓延的势头。待春暖花开之时,我们脱下口罩走在街上,繁花与共。我们坚信,即便病毒再猖狂,也会在十数亿人民“不串门”、“不扎堆”的铁定决心面前,无法续命,最终崩溃。
面对疫情,那些逆行的白衣天使义无反顾地驰援到这场战疫最前线,他们有的为避免交叉感染、节约穿防护服的时间将长长的头发剪了,有的因为长时间佩戴口罩和护目镜而在他们的脸上留下了深深的勒痕,更有太多的医护工作者睡眠不足仍担负着高负荷的工作,他们在国难当前,义不容辞,默默坚守在他们的岗位上,他们不顾个人安危,夜以继日地奋战在救治工作的第一线,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和死神较量,用自己的责任守护着我们,他们对健康的守护、对病人的爱护,无一不展现着医者仁心的品质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每个时代都有不同的英雄,此时此刻战斗在一线救死扶伤迎难而上的医护工作者就是伟大的英雄,您们辛苦了!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疫情无情,人间却有情。在防控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行动中,社会各方团结一心,伸出援手,各大企业、华人华侨等四处募集物资,送往疫区一线。在物资上更有“山川异域,风月同天”这样的感人字眼,我们都相信情暖人间只待春暖花开,待疫情过后,武汉的樱花也会开放得更加灿烂,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范围内暴发与蔓延,是2019—2020年最大的“黑天鹅”灾害事件,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损害和冲击。中国作为最早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和冲击的国家,在全球抗击疫情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所展现出来的中国力量、中国速度、中国智慧和中国自信,为世界各国建立应对疫情机制提供了参考和借鉴。为此,总结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成功经验,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中国的战“疫”经验,为全球疫情防控、应急管理、风险治理及国际合作提供“中国经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及绩效:中国力量与中国速度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已经成为人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成功典范,最突出之处在于坚持全国一盘棋、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打一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彰显了抗击疫情的中国力量。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经验,具有以下六个方面的特点(图1)。第一,统一领导,高效决策。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与国家最高决策层果断的战略决策是战胜重大疫情的基础和前提,集中统一领导和“全国一盘棋”的战略思维及统筹抗疫部署是遏制新冠肺炎疫情快速蔓延的关键。面对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仅仅依靠个人、民间组织、地方政府是不可能彻底控制住的,需要具有战略眼光、全局意识、反应迅速、决策高效的集中统一的领导机构发挥战略决策和统筹协调职能,全面推进疫情防控。党中央的集中统一领导和高效决策是中国迅速控制疫情并取得阶段性胜利的关键。第二,全社会动员,全民参与。强大的社会动员组织能力与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战胜重大疫情的关键。依托各级地方政府尤其是基层的社区和村组进行广泛动员,无缝隙、全覆盖,形成抗疫的社会动员体系;依靠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构建防疫的核心基层组织网络体系;广泛宣传,使广大民众充分认识到疫情的危害,增强广大人民群众防疫的自觉性;采取各种强有力的“硬核”措施,奖罚分明,严厉禁止和处罚各种违反公共卫生安全的行为。第三,全国统筹,对口支援。一是弥补疫情防控重点地区抗疫物资不足的问题,充分调配全国资源,实现全国抗疫物资的统筹安排;二是增强人民群众的抗疫信心,通过多地大规模医护人员的支援、医疗资源的投入、抗疫物资的充足供给,增强了人民群众众志成城抗击疫情的决心和信心;三是加强不同地区之间、疫区与非疫区之间的分工合作,培养了地区协作、患难与共的精神;四是能够实现当地医院与全国医疗资源的有效对接、优势互补,形成规模化、网络化的应对方式。第四,科技抗疫,保障有力。一是动员民用和军用高科技医疗设备集中投入疫情重点地区,保障先进设备的充分供给与高效配置;二是集中全国最优秀的专家和医护工作者,深入重点疫情一线,遏制住重点地区疫情扩散蔓延势头;三是利用5G、大数据技术构建全国新冠肺炎疫情数据采集、传输、处理与应用网络体系,提高数据传输效率,降低数据成本,提高了抗疫效率;四是综合集成交叉技术,加大基础设施投资建设力度,保障了抗疫的应急之需;五是发达的交通网络体系,为抗疫胜利提供了强有力的交通运输保障,全国大量的抗疫和民生保障物资快速运达疫区,保障了抗疫物资和重要民生商品供应,稳定了社会秩序。第五,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全国人民高度团结,积极配合并遵守政府制定的各种防疫措施,提高了抗疫效率,降低了各种治理成本。在疫情最严重的时期,广大医务人员不顾个人安危,英勇奋战,体现了医者仁心的崇高精神。第六,守望相助,国际合作。基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中国在取得国内抗击新冠肺炎疫情阶段性胜利的基础上,积极援助世界各国。例如,截至4月12日,中国已同153个国家举行83场卫生专家视频会议,中国政府和民间已经或正在向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多批急需的医疗物资援助,已有60多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同中方出口商签署防疫物资商业采购协议;中国已向伊朗、伊拉克、意大利、塞尔维亚和柬埔寨等国家派出多批医疗专家组,同时正在筹备向其他受疫情影响的国家派遣专家组;中国政府向世界卫生组织捐款2000万美元,支持世界卫生组织开展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国际合作,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疫情的能力,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中国为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作出了重要贡献
1、反应速度,第一时间要求禁止外出。2、民众的配合度,包括饭店不能营业,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