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树脂渗透性能研究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树脂渗透性能研究论文题目

性能上没有太大区别。1 煤焦油沥青漆-----是指环氧树脂和焦油沥青按一定比例并添加功能填料和助剂经专用设备混合至均质制。2 环氧沥青漆-----是指环氧树脂和石油沥青按一定比例并添加功能填料和助剂经专用设备混合至均质。欢迎探讨。

目的:应用市售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方法进行比较性研究,评价市售A组漱口液、B组漱口液漱口与传统口腔护理的效果,用以指导临床实际,提高基础护理质量。方法:将入选患者随机分成A组、B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三组。A组患者用A漱口液,B组用B漱口液于患者置胃管后第2~3天行漱口口腔护理,传统口腔护理组用生理盐水棉球口腔檫拭做传统口腔护理。观察各组口腔护理前后细菌培养、真菌培养、口腔清洁度、口腔pH值、口腔气味、患者舒适度、护理用时、口腔护理并发症等指标变化。结果:(1) A、B组实施漱口后细菌培养菌落数较漱口前减少(A组t=,p<;B组t=,p<),而传统口腔护理组护理前后细菌培养没有变化(t=,p=)。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F=, p<)。(2)A、B组和传统口腔护理组对患者的口腔清洁、pH值、患者口腔气味的改善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A组口腔护理清洁效果强于其它组(F=,p<)。(3)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舒适度比较没有差异。(4)传统口腔护理组护理用时明显高于A、B组(H=,P<)。(5)A、B组与传统口腔护理组均无口腔护理操作发症发生。结论:(1). A组、B组漱口液漱口护理效果明确。漱口与口腔擦拭一样均可达到清洁口腔、改善口腔气味的目的,还可改变口腔的酸性环境。(2). A组漱口液、B组漱口液漱口杀菌效果优于传统的口腔护理。(3).漱口方法简单、省时,舒适度与传统口腔护理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在病人有自理能力的情况下,用市售A、B漱口液漱口可替代部分病人传统口腔护理。参考文献:[1] 丁广香. 临床口腔护理的现状认识与进展[J]. 临床护理杂志. 2011(06)[2] 李金玲. 决明子含漱液治疗重型肝炎患者口腔疾患[J]. 护理学杂志. 2011(19)[3] 奚洁,白皎皎,夏文兰,程婕. 高龄无创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患者口腔感染的护理干预[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1(18)[4] 杨雯. 口腔护理方法现状及其展望[J]. 现代临床护理. 2011(09)[5] 李宪红,徐文娟. 清热漱口草药方在口腔护理中的应用[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1(22)[6] 顾银萍,林梅. 临床口腔护理方法的研究进展[J]. 中外医疗. 2011(17)[7] 刘建坤,崔东晖,赵润平,张曼丽,陈信. 芦荟绿茶冰溶液漱口治疗化疗所致口腔溃疡[J]. 护理学杂志. 2011(05)[8] 黄敬. 口腔护理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指南. 2010(29)[9] 张绮,谢蟪旭,何瑶,王萍,黄玮,彭生诚,唐丽洁,史宗道. 国内部分三甲医院危重疾病患者口腔护理情况调查[J].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2010(06)[10] 农小群. 口腔护理研究新进展[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0(08)

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伴有或不伴有下颌偏斜的骨性Ⅲ类成人患者颞下颌关节形态和位置的CBCT研究2、口腔锥形束CT对下颌牙种植位点线性测量精度的实验研究3、牙龈卟啉单胞菌感染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体外实验研究4、无牙颌种植修复临床回顾性研究及无牙颌种植固定修复咬合初步分析5、产前暴露于纳米氧化锌对大鼠子代脑发育及成年期行为学特性的影响6、我国入选PubMed数据库的生物医学期刊文献计量学分析7、电针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综合症大鼠TNF-α、IL-1β影响的研究8、86例腮腺多形性腺瘤外科治疗的回顾和分析9、口腔黏膜潜在恶性疾患的临床诊治新观点10、翼外肌在髁突矢状骨折愈合中对髁突应力分布作用的三维有限元研究11、T-Scan应用于牙根纵裂患者咬合特征分析的初步研究12、正畸治疗对不同类型错(牙合)畸形患者口腔健康生活质量的影响13、成人正颌手术前后的心理特征及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14、不同牙面处理方法对窝沟封闭剂微渗漏的影响15、自锁托槽矫治器与直丝弓托槽矫治器排齐牙列的对比研究16、构建3D打印牙齿模型及其形态仿真性研究17、锥形束CT对下颌乳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的研究18、F大学口腔医学博士学位论文内容和质量研究19、口腔医学专业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调查及课程教学发展策略20、口腔医学本科毕业考核中多站式考试的设计及效果评价研究21、血链球菌细菌素对光滑念珠菌力学性质的影响22、乳牙根中1/3折保守治疗的应用研究23、牙髓切断术与牙髓摘除术在深龋露髓乳磨牙临床治疗中的对比研究24、整合牙颌模型三维重构及其应用研究25、江西省口腔医疗服务能力调查分析26、玻璃纤维桩不同粘接方法粘接强度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27、牙与固定修复体的动力学研究--振动分析和疲劳测试28、口腔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及系列课程综合改革研究29、气电纺蚕丝蛋白纳米纤维的制备与组织工程研究30、张应力诱导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骨向分化的实验研究31、可摘局部义齿支架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的初步研究32、磁性附着体静磁场对人牙龈成纤维细胞和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生物学效应的基础研究33、等离子浸没注入和多弧离子镀对纯钛及钛合金表面改性的基础研究34、口腔卫生服务现况评价与口腔卫生人力预测研究35、自制铸钛包埋材料铸造工艺与铸钛修复体铸造精度的研究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二:36、口腔修复学教学及临床三维多媒体平台的建立37、应用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作全口义齿钛基托的实验研究38、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改性材料的制备及其抗龋性能研究39、髁突在咬合载荷作用下的应力效应40、磨牙烤瓷熔附金属全冠的有限元分析41、固定义齿的临床应用及并发症42、三种不同合金在人工唾液中耐腐蚀性能的研究43、具有特色的中国高等口腔医学教育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探讨44、第三代二膦酸盐(伊班膦酸钠)对正畸源性根吸收的作用研究45、观察TT/TTB比色训练系统对口腔医学生比色准确率的影响46、军队老干部口腔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47、昆明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服务营销策略研究48、人工牙的三维重建及其交互实现49、应用不同类型附着体的下颌种植覆盖义齿的系统评价50、牙釉质酸蚀技术在正畸临床中应用的系统评价51、口腔医学数字影像处理及辅助诊疗系统52、富血小板血浆(PRP)常温保存理化指标及PDGF-AB、TGF-β1含量变化的研究53、长沙市开福区2~4岁儿童龋病流行情况调查及其相关因素分析54、RP技术在口腔医学中的应用研究55、添加纳米二氧化钛对硅橡胶抗菌性影响的实验研究56、齿科钛金属的激光焊接性及接头应力有限元模拟57、第一恒磨牙龋病流行病学调查和窝沟封闭预处理技术评价58、不同年龄人群上颌第一磨牙咬合生理特征的初步研究59、邢台市大学生口腔健康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调查分析60、基于虚拟环境的口腔实验教学模式研究61、“第四届中国-东盟国际口腔医学交流与合作论坛”翻译实践报告62、针对期刊的多类型信息计量指标实证研究63、基于患者满意度的牙齿漂白方案的比较研究64、改性纳米氧化铈对义齿树脂基托机械性能的影响65、ICON评价新疆口腔医学生正畸需要量及难度66、Raypex5根尖定位仪测量根管工作长度的临床评价67、医学专科院校新生口腔健康知识与行为调查分析68、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悬液短期保存的可行性及DNA酶Ⅰ预处理降低静脉注射风险性研究69、商业口腔医疗保险需求调查分析与儿童牙科保险方案设计70、我国口腔卫生法规和政策需求调查评估与发展策略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三:71、人根尖乳头干细胞与牙髓干细胞体外生物学特性的比较研究72、城、乡患错(牙合)畸形初中生自我意识和社交焦虑影响的分析研究73、比较不同附着体应用于下颌种植覆盖义齿临床疗效的系统评价研究74、椎束CT测量颌骨密度及评估种植体初期稳定性的可行性研究75、等离子渗氮/氮化钛镀膜对纯钛铸件耐腐蚀性能影响的研究76、基于TOP-HAT算法口腔医学图像的数据处理77、医学科学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的研究78、纳米非晶金刚石薄膜对牙科用纯钛及钴铬合金耐腐蚀性能的影响79、下颌前磨牙桩核冠的有限元分析80、恒牙列早期骨性Ⅲ类错(牙合)畸形不同骨面型垂直向特征的头影测量分析81、基于DICOM的口腔医学影像存储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82、牙体组织精细三维有限元模型建立及应用的初步研究83、颞下颌关节开口运动的生物力学研究84、不同正畸力作用下大鼠行为反应与牙根吸收的相关研究85、牙合垫治疗对深覆牙合的TMD患者颞下颌关节应力分布影响的有限元分析86、颞下颌关节盘穿孔外科治疗的临床及影像学研究&病例报告87、图像融合技术建立颞下颌关节有限元模型的生物力学分析研究88、人下颌第一磨牙牙冠-牙周膜三维精细形态的初步研究89、应用颧牙槽嵴种植体支抗进行上颌全牙列远移的三维有限元研究90、应用Q方法探究成人正畸患者的矫治动机91、All-on-4种植体位置分布对周围骨应力影响的三维有限元分析92、模拟重度四环素牙瓷贴面修复的色彩管理93、基于CBCT高效建立个性化上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的初步研究94、三种矢状骨面型青少年在快速生长期上气道头影测量研究95、开窗术和刮治术治疗牙源性颌骨囊肿的系统评价96、近β钛合金TLM双层辉光离子渗氮表面改性的实验研究97、倾斜种植体与轴向种植体联合修复义齿的系统评价98、我军陆军师口腔保健现状典型调查与发展策略研究99、IPSe100、TNF-α对SCAP与PDLSCs体外增殖活性影响的比较研究101、乌鲁木齐市613例维吾尔族患者牙齿磨耗程度的调查研究102、咬合异常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相关性研究103、牙髓干细胞对牙髓牙本质复合体再生修复作用的研究104、套筒冠义齿修复孤立基牙的三维有限元应力分析105、新疆医科大学维吾尔族及汉族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与心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口腔医学毕业论文题目四:106、单侧下颌第一磨牙缺失对咀嚼肌肌电的影响107、汉族人上颌中切牙牙根直径及根管管径与年龄相关性的初步研究108、锥形束CT结合冲击式气动手机在微创拔除上颌前部埋伏牙中的应用109、单侧第一磨牙缺失对咬合及下颌骨对称性的影响及两者相关性的研究110、双侧单磨牙渐进性咬合紊乱对大鼠髁突软骨厚度及软骨中PCNA、OCN、BMP-2表达的影响111、关中地区汉族人群恒牙形态学研究112、单端固定桥修复下颌游离端缺牙的光弹性分析113、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作纯钛基底冠的可行性实验研究114、激光快速成形技术制作镍铬合金基底冠的可行性实验研究115、口腔测量数据三维可视化技术研究116、新型口腔领域专用激光烧结成型蜡初步研究117、我国1950-2005年龋病研究文献分析118、苏木、滇重楼、丁香对牙菌斑生物膜影响的体外研究119、汉族人群上颌第一前磨牙牙根及根管形态学研究120、玻璃纤维桩长度和纤维含量对牙体抗折强度的影响121、前牙美学修复病例报告122、颌面创伤致神经损伤的临床研究123、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口腔医疗机构及人力资源现况调查124、颅底结构特征与矢状向错(牙合)的相关研究125、口腔卫生士培养标准和课程设置研究126、偏侧咀嚼患者的下颌运动特性分析127、中国东乡族、保安族、裕固族口腔疾病流行病学研究128、利用增龄性定量指标判定华中地区青少年生理年龄的研究129、个体化舌侧矫治器微种植体支抗滑动法内收上前牙的生物力学特征研究130、中药复方提取液对牙周可疑致病菌和人牙周膜细胞作用的临床和实验研究131、纳米银颗粒和PLGA共涂层的不锈钢合金在抗菌和骨诱导方面的作用研究132、精神心理因素与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关联研究133、义齿模型三维重建算法的研究134、闭合式上颌窦底提升术上颌窦黏膜力学研究135、大气压常温等离子体射流源及其在根管治疗中的应用研究136、改良富血小板血浆对乳牙牙髓干细胞增殖和成骨分化的作用研究137、Twin-block矫治器矫治青少年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疗效的系统评价(来源:学术堂)

期刊名称:《新型炭材料》,2000年第1期 文章题名:“从煤焦油研制耐热性沥青树脂” 作者:魏兴海,查庆芳,陈荣耀,王红艳,崔桂忱,卫有存 摘要:煤焦油同交联剂苯甲醛在以对甲苯磺酸为催化剂作用下 ,按质子催化阳离子型缩聚反应机理 ,生成具有三芳基甲烷型结构特征 B阶沥青树脂。硬化后得到的 C阶树脂具有优异的耐热性能 ,可与合成树脂中最耐热的聚酰亚胺树脂相媲美 ,且成本低廉 ,并在高温耐热方面优于聚酰亚胺树脂 ,是一种有发展前景的耐高温廉价沥青树脂。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1(魏兴海;查庆芳;陈荣耀;王红艳);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24(崔桂忱;卫有存) 【关键词】:煤焦油;耐热性;沥青树脂 【基金】:中科院山西煤化所与太原煤炭化集团有限公司合作项目 【分类号】: 【DOI】:cnki:SCN: 【正文快照】: 原料煤焦油是焦化厂的大宗副产物 ,其中沥青占一半以上 ,其它各组分的含量均很低 ,含量在 1 %以上的仅 1 3种 [1 ] ,对各个纯组分的精制分离需复杂的工艺路线 ,并且成本高昂。本工作试图利用煤焦油本身的化学反应性 ,通过外加合适的交联剂和催化剂 ,开辟出一条直接利用煤焦油的新的途径——煤焦油沥青树脂的制备。沥青树脂是一种缩合多环多核芳香族化合物树脂 ,因缩合程度的不同 ,分为 A、B、C三阶 ,A阶室温下为粘稠液体 ;B阶为脆性固体 ,易溶于有机溶剂 ,加热可融 ,是一种热塑性树脂 ;B阶树脂进一步缩聚即 C阶树脂 ,成为一种热固性树脂… 全文内容可在cnki、VIP等上下载,或与期刊编辑部联系索要。另有一篇网上报道,可参考:题目:沥青树脂的研究开发;关键词:沥青树脂 石油 热固性树脂 渣油利用 合成 所属年份:2003成果类型:应用技术所处阶段:成果体现形式:知识产权形式:项目合作方式:成果完成单位:石油大学(华东)重质油研究所成果摘要:沥青树脂的研制是炭素技术研究与石油重油加工技术研究相结合的多学科的技术开发。沥青树脂是以FCC油浆、石油渣油等富含芳烃物质为原料,在催化剂作用下,由交联剂分子复杂的连接起来而构成的以多环多核芳香烃分子为基本结构单元的大分子物质。沥青树脂是新型的、具有多种用途的热固型、功能性材料。它在炭素材料、耐热性树脂材料、抗摩擦材料、密封材料、高分子磁性材料以及航空、航天材料等领域都有广泛的用途。80年代末日本的大谷衫郎教授为解决沥青纤维加热时容易熔化的问题,开始探索用容易控制的化学过程来代替不容易控制的热反应,着手开展了沥青树脂的开发工作。沥青树脂的类似产品国外仅有日本生产的SK树脂,SK树脂价格昂贵,生产原料要求苛刻。国内对沥青树脂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仅有少数研究机构进行了实验室研究,而已报道的工作都以纯理论研究为主要内容,多数是以纯芳烃化合物为原料的沥青树脂的合成及性能研究。沥青树脂具有多种用途,生产成本低,工业生产原料丰富,性能优越,具有市场竞争力。沥青树脂在耐热性材料、炭素材料粘结剂、防腐涂料改质剂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因此,极有必要开展以实际工业生产为目的的合成沥青树脂的开发。沥青树脂的基本分子结构单元是缩合多环多核芳香烃大分子。石油系原料含有大量的稠环芳烃,利用它们合成沥青树脂,原料充足,工艺灵活,具有行业优势。但直接利用石油系原料合成沥青树脂,反应复杂、影响因素多,产品性能不确定。所以,沥青树脂的开发需要深入、系统、细致的研究。通过对原料进行予处理、筛选适宜的交联剂、工艺过程优化等手段,可以制得所需特殊性能的沥青树脂产品,这正是沥青树脂研究开发的原因所在。总体思路以分子模拟科学为基础结合炭材料科学研究的新进展,通过反应途径设计、优化合成工艺条件,选用不同的原料研制出性能优良的沥青树脂产品,并进行后继工业应用的探索。拟从基础理论研究、实验研究技术以及工业实际应用等方面,加以突破。研究过程为以典型纯芳烃化合物为原料合成沥青树脂,探索反应步骤、机理,建立反应模型及理论。并在此研究基础上,探索利用FCC油浆、石油渣油为原料合成沥青树脂工业产品的可行性,对产品的性能进行测试,考察作为各种功能材料的应用效果等。技术方案如下:(1)以典型纯芳烃原料和交联剂、催化剂合成反应,探讨反应步骤、机理,确定工艺条件合成沥青树脂的原料组成复杂,其中除含有芳烃以外,还含有脂肪烃等不利合成反应的物质,且它们的分子结构各异,很难确定。因此,对反应的干扰因素多,直接考察合成沥青树脂的反应机理并不容易。需要先从简单、典型的分子结构的纯芳烃为原料的合成沥青树脂入手,对原料、中间产物及最终产物的分子结构进行剖析,确定简单芳烃合成沥青树脂的机理、反应模型等为下一步研究工作打下基础。采用的主要研究芳烃原料有萘、菲、蒽、芘等,主要考察分子中电子云密度、芳环位阻、分子量分布、组成均匀性等对合成反应和最终产物结构、性能的影响。(2)采用FCC油浆、石油渣油等合成沥青树脂产品在确定简单芳烃合成沥青树脂的机理后,考察实际工业原料合成沥青树脂成为首要研究任务,只有实现了利用实际工业原料合成工业产品,该工作才体现出实际意义。利用FCC油浆合成沥青树脂是此阶段工作的第一步,由于FCC油浆的组成与重质渣油相比,相对简单,且其中含有大量2-3环芳烃,化学反应性较高。因此,合成沥青树脂较容易。第二步工作是利用石油渣油合成沥青树脂。该阶段工作包括原料的筛选、预处理、工艺路线的确定以及合成工艺条件的优化等。(3)合成易石墨化的沥青树脂作为活性炭成型用粘结剂,探索最佳沥青树脂粘结剂的分子构型沥青树脂作为粘结剂是具有实际意义的研究工作,如在活性炭的成型中,需要特殊的粘结剂,而此类粘结剂开发国内并无报道。为满足粘结剂的要求,沥青树脂的分子结构需在合成工艺过程中,加以调整控制,使之将来在炭化过程中既要满足粘结成型的需要而又不会影响活性炭的质量。主要手段为对原料进行溶剂萃取,提高合成反应温度,使沥青树脂在具有良好的流变性、粘结性同时还具有高残炭率。(4)沥青树脂的耐热性研究沥青树脂的优异性能之一是其耐热性,......。

环氧树脂膜概念及性能研究论文

一、没有固化剂环氧树脂很难自行固化,因此不能如你所说的方法“干燥”,如果你只想“干燥”,由液体变为固体,可以降温,但这只是物理状态的变化。另外环氧树脂种类很多,也有在常温就是固体的。二、环氧树脂的延展性应与参与固化的增韧剂有关,只要配方合适,也有很好延展性的固化物。但用环氧树脂制成薄膜,似乎并不常见。聚酯薄膜倒是很常见且用途广泛。三、不同分子量的环氧树脂价格有区别,就常用的电工类环氧树脂而言,国内价格大概在18元/kg左右。四、环氧树脂用途非常广泛,最常用作电工绝缘材料,还作为油漆、胶粘剂的主要成分。五、确切地说应是环氧树脂固化物的耐烧烤温度。有很多配方能达到这一要求。知识水平有限,不知上述回答能否满意?

由于环氧树脂是线型结构的热固性树脂,所以施工前必须加入水性环氧固化剂,在室温环境下发生化学交联反应,环氧树脂固化后就改变了原来可溶可熔的性质而变成不溶不熔的空间网状结构,显示出优异的性能。水性环氧树脂涂料除了具有溶剂型环氧树脂涂料的诸多优点。

一是适应能力强,对众多底材具有极高的附着力,固化后的涂膜耐腐蚀性和耐化学药品性能优异,并且涂膜收缩小、硬度高、耐磨性好、电气绝缘性能优异等;是环保性能好,还具有不含有机溶剂或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含量较低,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因而满足当前环境保护的要求;是真正水性化,以水作为分散介质,价格低廉、无气味、不燃,储存、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也大为提高;是操作性佳,水性环氧树脂涂料的施工操作性能好,施工工具可用水直接清洗,可在室温和潮湿的环境中固化,有合理的固化时间,并保证有很高的交联密度。这是通常的水性丙烯酸涂料和水性聚氨酯涂料所无法比拟的。

1.可以将固体环氧树脂溶解到溶剂中,然后涂刷,溶剂挥发后,树脂又可以恢复到原来的固体状而成型,但只是一个物理变化,常温下可以密封放置,有效期在1年以上!2.这个性能没有比较过,从结构上来讲,个人认为饱和聚酯的可能拉伸性会好一点;3.价格交替比较明显,2012年的价格在19000-27000元/吨波动!4.常用的作为绝缘材料,防腐涂料方面应用比较多5.一般不能,需要添加其它材料方可。

环氧树脂是指分子中含有两个以上环氧基团的一类聚合物的总称。

环氧树脂其实就是一种热固性树脂,属于一种有机化学物,它的耐热性好,电绝缘性佳,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同时又具有优良的耐化学性,其中耐碱性方面最好,所以被广泛运用于装饰地坪地面。

环氧树脂的漆膜附着力较强,一旦环氧树脂固化的话,就可以在金属材料、非金属材料的表面起到良好的粘接效果,同时还可以让变定收缩率变小。环氧树脂的韧性也比较好,硬度又高,所以还被经常用于国防等行业。

分类

1、按其主要组成分为纯环氧树脂胶黏剂和改性环氧树脂胶黏剂。

2、按其专业用途分为机械用环氧树脂胶黏剂、建筑用环氧树脂胶黏剂、电子环氧树脂胶黏剂、修补用环氧树脂胶黏剂以及交通用胶、船舶用胶等。

3、按其施工条件分为常温固化型胶、低温固化型胶和其他固化型胶。

kali渗透测试研究论文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Web服务缓冲区溢出渗透测试的设计与实现 摘 要缓冲区溢出漏洞是安全漏洞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形式。更为严重的是缓冲区溢出漏洞占了远程网络攻击的绝大多数,这种攻击可以使的一个匿名的Internet用户有机会获得一台主机的部分或全部的控制权。由于这类攻击使任何人都有可能取得主机的控制权,所以它代表了一类极其严重的安全威胁。因此,以缓冲区溢出作为一种渗透测试的手段是非常有意义的。缓冲区溢出是渗透测试中的重要手段。现在大多数缓冲区溢出程序都是基于C/S架构的,所以其使用的便捷性受到一定限制。本课题采用现在最流行的B/S架构,并且最终实现了将缓冲区溢出作为Web服务来检测远程主机有无溢出漏洞并提醒用户尽快修补此漏洞的目的。本文深入介绍了缓冲区溢出的原理,以及三种常见的缓冲区溢出漏洞;实例化地介绍了缓冲区溢出程序的执行流程;shellcode的编写技术;Java网络编程技术。在对原理研究的基础之上,本文主要给出了缓冲区溢出作为Web服务的设计和实现过程以及Web服务的其他辅助功能块(网络安全新闻管理、网络安全论坛)的设计和实现。其中缓冲区溢出模块和监听模块采用JavaBean技术实现,其他部分均采用JSP技术加以实现。总的来说,本渗透测试平台实现了缓冲区溢出的方便性和广范性以及安全性,并且可以加载任意的已经编译成可执行文件的溢出程序。比起传统的C/S架构下的测试平台前进了一大步。关键字:渗透测试、缓冲区溢出、JSP目 录摘要 1Abstract 2第一章 绪论 课题背景 渗透测试概述 渗透测试的的专业性 渗透测试的三个阶段 论文安排 8第二章 缓冲区溢出攻击技术 缓冲区溢出基本原理 常见的缓冲区溢出形式 栈溢出 堆溢出 格式化字符串溢出 缓冲区溢出执行流程 shellcode技术 shellcode的编写语言 shellcode本身代码的重定位 shellcode编码 21第三章 Java网络编程技术介绍. JavaBean技术 JavaBean的概念 JavaBean的特性 JavaBean的属性23 JavaBean在JSP页面里的部署 socket网络编程技术 . Java数据流 数据流的基本概念 数据流的分类介绍 25第四章 缓冲区溢出渗透测试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测试平台框架设计整体框架设计 网络安全新闻发布模块设计 网络安全论坛模块设计 缓冲区溢出渗透测试模块设计 缓冲区溢出渗透测试编码实现 缓冲区溢出漏洞选择 溢出模块实现 监听模块实现 本地执行命令实现 缓冲区溢出状态实现 39第五章 实验设计和实验数据 实验准备 SqlServer2000打sp3补丁前 实验数据 SqlServer2000打sp3补丁后 实验数据 45结束语 47参考文献 48致 谢 49

很多无线路由器都支持WPS(Wifi Protection Setup)功能,它是一种可以让用户无需密码直接连接Wifi的技术。本来这种技术的初衷是让用户更加方便的连接网络,但是因为它有严重的安全漏洞,所以反而让用户的网络更加不安全。因此在这里推荐大家使用路由器的时候没事就把WPS功能关掉。 因为要进行渗透测试,所以首先我先把自己路由器的WPS功能开启,当然测试结束之后别忘了关闭WPS功能。 使用前一篇文章介绍的方法安装好Kali虚拟机或者U盘系统,然后就可以准备开始了。 当然这里使用到的工具并不是只有Kali能用,其他Linux发行版也可以使用。但是还是推荐Kali,因为很多渗透测试工具都是按照安防论文的理论来实现的,很多都已经不再维护了。而Kali收集了很多尚在维护的工具分支,如果你使用其他发行版的话,可能其软件仓库中的版本还是原来的旧版本。 本文比较简单,涉及到的工具有两个,reaver和aircrack-ng。 我用的是台式机安装的Kali虚拟机系统,自然是没有无线功能的,所以需要一块无线网卡。值得称道的是现在Linux驱动非常完善了,我原来买的360无线网卡可以直接驱动成功。 连接方法也十分简单,电脑插上无线网卡,然后在VMware软件右下角找到无线网卡的图标,点击并选择连接到虚拟机,这样就大功告成了。整个系统可能会卡几秒钟,之后就正常了。 连接成功后,在Kali虚拟机中应该可以看到Wifi图标了,用lsusb命令还可以查看到无线网卡的厂商和具体型号,可以看到我的无线网卡具体型号是MT7601U。 首先输入 sudo airmon-ng 命令查看一下当前系统中的无线网卡,在Kali中这个接口名默认应该是wlan0。 然后输入下面的命令关闭可能影响网卡监听的程序,然后开启监听模式。开启完毕之后,再次输入 sudo airmon-ng ,应该就会看到这次接口名变成了wlan0mon,这样就说明成功开启了监听模式,可以进行下一步了。 输入下面的命令开始扫描附近的无线网络。 稍后应该就会显示出附近开启了WPS的所有网络了,dBm是信号大小,值越小说明信号越强,按Ctrl+C即可中断命令。如果想要查看所有网络的话,可以添加 -a 参数,它会列出所有网络(包括了未开启WPS功能的网络)。 这时候就要记下来网络的BSSID(网络Mac地址)以及ESSID(网络名称),准备好下一步的工作了。 好了,下面就可以开始正式的工作了,其实说起来原理也很简单,WPS PIN是一个8位数字密码,所以其实我们要做的就是不断的尝试,最终找到这个PIN。总共需要尝试的次数有一亿次,看起来这个数字非常大,但是在安全领域,一亿次算是一个非常小的次数了,很多加密算法要攻破甚至需要全世界所有计算机同时计算几百年。 当然要搞定WPS的PIN并不需要这么长时间,最多10来个小时就可以了,平均用时可能也就4-5个小时左右。而且一旦知道了PIN,获得WIFI密码仅需要数秒即可搞定。之后只要PIN码没有发生变化,就算WIFI密码被修改,也可以很轻松的搞定。 接下来就要轮到本文的主角登场了,这就是reaver,专门用于破解WPS Wifi网络的工具。输入 -h 参数即可查看帮助信息,这里简单列出一些我们要使用的参数。 详细参数参考reaver的帮助,并不难懂。 了解了reaver命令行的用法之后,就可以正式开始了。很多时候一次可能并不能成功,需要尝试多次。 因为是测试,所以我干脆直接指定了PIN的值。为了更详细的了解命令运行过程,可以开启2级或者3级输出看看reaver工具到底干了啥。 如果出现了下面的bad FCS,可以在添加 -F 参数忽略帧校验错误,然后再次尝试。如果一切正常的话,应该会在几分钟内通过PIN解开WIFI的密码。如果不知道PIN密码的话,也可以通过几个小时的尝试来试出PIN进而得知WIFI密码。因此我们在日常使用的时候,一定要记得关掉WPS功能,它是很多漏洞的根源。

松香改性豆油树脂研究论文

酸度高,漆膜脆,易破裂,易返粘,耐水性差。松香改性常被作为成膜树脂材料使用,缺点是酸度高,漆膜脆,易破裂,易返粘,耐水性差,将松香改性后,与其他树脂配合,才能用于制备提琴油漆。

松香改性酚醛树脂仍以传统的合成工艺为主要特征。一步法的特点是将酚,醛等原料与松香混合后直接反应,工艺形式简单,但后续各步升温等控制要求较高;二步法的特点是预先合成酚醛缩合物中间体,再与松香体系反应,经各个特定反应阶段最后形成低酸价、高软化点和具有相当分子量和一定矿油溶剂溶解性的树脂。1.一步法工艺一步法的反应原理:①甲阶酚醛树脂的合成:在熔融的松香中加入烷基酚,多聚甲醛在体系中以颗粒状存在,随后分解成单体甲醛,与烷基酚发生缩聚反应。②次甲基醌的形成:升温脱水,在升温的过程中,体系中的羟甲基的活性急速增加,发生了羟甲基分子内的脱水,羟甲基分子间的缩合醚化反应,形成了各种不同聚合度的酚醛缩合物。③松香与次甲基醌及马来酸酐的加成:在180℃时加入马来酸酐,利用马来酸酐的不饱和双键和松香酸中的双键加成,同时次甲基醌与松香酸也进行Diels-Alder加成反应,生成马来酸酐化苯并二氢呋喃化合物。④多元醇的酯化:体系中大量羧基的存在,会破坏体系的平衡,引起树脂的不稳定。所以我们加入多元醇,利用多元醇的羟基与体系中羧基的酯化反应,降低体系的酸价。同时,通过多元醇的酯化,形成了适用于胶印油墨需要的高聚物。2.二步法工艺 二步法的反应原理:①在特殊的催化剂作用下,甲醛在烷基酚的溶液中形成多种含大量活泼羟甲基的甲阶酚醛低聚物。由于体系没有松香酸的抑制作用,所以可以合成超过5个酚结构单元的缩合物。②多元醇与松香在高温下酯化,在碱性催化剂作用下,可以较快地达到所需的酸价。③在反应好的松香多元醇酯中,缓慢的滴加合成的甲阶酚醛树脂,控制滴加的速率和温度,滴加完毕。升温脱水,最终形成所需的树脂。一步法工艺的优点是废物以蒸汽形式脱去,易于环保处理,但在熔融的松香中发生的酚醛缩合反应易因反应温度高,溶解不均匀而产生很多副反应,因而缩合产物的检测和质量调整较难控制,不易获得稳定的树脂产品。二步法的优点是能获得结构和组成相对稳定的酚醛缩合低聚物,各反应阶段较易监控,产品质量也较为稳定。缺点是传统的酚醛浆缩合物必须经酸中和,并用大量水多次漂洗除盐后才能与松香发生反应,由此产生大量含酚废水,对环境造成极大破坏,而且极耗工时。一步法与二步法工艺孰是孰非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是油墨制造者十分关注的焦点。但最近随着免洗法合成酚醛缩合物工艺路线的开发成功,有力地促进了二步法合成工艺路线的更趋合理化。

煤渗透率变化研究论文

许浩 汤达祯 唐书恒 陶树 吕玉民 赵兴龙

基金项目:国家“973”计划项目(2009CB219604);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34(2008ZX05034-003);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62(2008ZX05062)

作者简介:许浩,1979年生,男,河北黄骅人,博士,讲师,主要从事石油、天然气、煤层气教学及科研工作.电话:.邮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能源学院 北京 100083)

摘要:以沁南地区郑庄和樊庄区块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利用试井及测井资料,探讨了地应力、埋深、储层压力、煤岩、岩石力学性质、煤体结构、含气量等因素与煤层渗透率的关系。结果表明:研究区煤储层渗透率纵向上受埋深和地应力影响显著,随埋深增加渗透率逐渐减小,产能逐渐降低;当煤层埋深相差不大时,煤储层渗透率平面上受煤层镜质组含量、岩石力学性质及煤体结构的控制,镜质组含量越高、煤体弹性模量越大、煤层裂隙越发育渗透率越大,产能越高。同时指出,研究区内高渗区与富集区(即渗透率高值区与含气量高值区)存在着不一致性,在煤层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二者兼顾。

关键词:渗透率 控制因素 产能 煤层气 沁南地区

Controlling Factors and Productivity Response of CoalRese- rvoir Permeability in the Key Block of Southern Qinshui Basin

XU Hao TANG Dazhen TANG Shuheng TAO Shu LV Yumin ZHAO Xinglong

(School of Energy Resources,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Beijing 100083 China)

Abstract: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 and test, utilizing well testing and logging data,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 - situ stress, buried depth, reservoir pressure, coal petrology rock mechanical proper- ty, coal structure, gas content and permeability of Zhengzhuang and Fanzhuang Block in southern Qinshui Ba- sin. The result shows that permeability is influenced by buried depth and in - situ stress significantly in the longitu- dinal direction, permeability decreasing along with depth increasing, productivity decreasing gradually; on the plane, permeability was controlled by vitrinite content, rock mechanical property and coal structure when the bur- ied depth of coal seam differs little, the higher content of vitrinite, the higher elastic modulus and the more devel- oped fractures, the higher the permeability and the higher the productivity. Meanwhile, there is inconsistency be- tween high permeability zone and enrichment area, both should be considered during the process of coalbed meth- an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Keywords:permeability; controlling factors; productivity; coalbed methane; southern Qinshui Basin

沁水盆地是我国煤层气勘探开发最活跃的地区,前人对该地区高煤级煤储层的渗透性影响因素进行了广泛和深入的探讨(秦勇等,1999;连承波等,2008)。由于煤层具有较强的应力敏感性,地应力一直被认为是煤层渗透率的主要影响因素。很多人认为地应力和埋深是该地区煤层渗透率的主要控制因素(傅雪海等,2001;董敏涛等,2005;金大伟等,2006)。但从生产实际分析来看,地应力与现场实测渗透率及煤层气井产能虽然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离散性较强(刘洪林等,2007);另外,仅以上两种主控因素很难解释某一构造稳定区块煤层埋深相差不大的条件下,渗透率的平面变化。说明该地区煤层渗透率应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些学者也认识到了这一问题,并进行了煤储层内在因素以及外在因素对渗透率影响的探讨,但研究成果大多属于区域性描述和分析,专门针对煤层气开发重点区块煤层渗透率控制因素与产能响应的系统研究却少见报导。本次研究以沁南地区郑庄和樊庄区块为主要研究对象,在实验测试的基础上,利用试井及测井资料,探讨了地应力、埋深、储层压力、煤岩煤质、岩石力学性质、煤体结构、含气量等因素与煤层渗透率的关系,为未勘探地区煤层渗透率及产能的综合预测提供了科学依据。

1 埋深与地应力对煤层渗透率的影响

研究区地应力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图1),煤储层渗透率总体上具有随埋深增大呈指数减小的趋势(图2),这种规律已得到很多专家学者证实(何伟钢等,2000;傅雪海等,2001),说明研究区煤储层渗透性受地应力影响较大。

图1 地应力与埋藏深度关系

图2 渗透率与煤层埋深关系

由于煤储层原始渗透率对产气量的贡献较改造渗透率更大(倪小明,2009),本次研究统计了沁南地区38口煤层气井的产气情况,由于研究区煤层气井类型多样且排采时间不同,为了使产能数据具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对产能数据的取值做了如下限定:(1)只统计直井产气数据;(2)以排采时间一年为界限,取其中最大日产气量及平均日产气量;(3)剔除在这一时间段内由于工程或人为因素导致的停井等不正常因素的干扰。结果表明,该区煤层气井平均日产气量及最大日产气量与煤层的埋深相关性明显,即随煤层埋深增大,研究区煤层气井平均日产气量及最大日产气量均呈现出降低的趋势(图3,图4),这可能与随埋深增大煤储层渗透性降低有关。

图3 煤层气井平均日产气量与煤层埋深关系图

图4 煤层气井最大日产气量与煤层埋深关系图

但需要指出的是,以上统计数据的离散性较强,研究区煤层渗透率及地应力在埋深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存在较大差异(图1、图2)。表明在埋深对渗透率的总体控制之下,存在着其他因素的叠加,在埋深相似的条件下,这种叠加因素往往对渗透率起着更为重要的控制作用。

2 煤层渗透率与镜质组含量的关系

煤岩组分中镜质组含量影响着煤层的含气量大小和煤层的渗透性。镜质组含量大,生气能力强,煤层裂隙发育,煤层渗透率相对较高。研究区试井渗透率与煤层镜质组含量有很好的相关关系,煤层渗透率均随镜质组含量的增加而增大(图5)。同时,根据研究区9口井3#煤层产能数据分析表明,最大日产气量与镜质组含量呈正相关关系,即煤层镜质组含量越高单井日最大产气量越大(图6)。

图5 煤储层镜质组含量与渗透率关系

图6 煤层镜质组含量与最大日产气量关系

3 煤储层渗透率与储层压力系数的关系

研究区煤储层压力与埋深呈正相关关系,即随埋深的增大储层压力逐渐增大(图7)。煤储层压力与煤储层渗透率的相关性不明显,但随着煤储层渗透率的增大压力系数逐渐减小(图8)。渗透率是表征储层内流体渗透性的参数,它的大小反映了煤储层内流体与外部流体的沟通能力,这一关系说明,储层内流体越不容易与外部沟通越容易导致储层内高压的形成,相反,越容易与外部流体发生沟通,其压力系数就越低。主要是因为渗透率较大的煤储层中流体压力相对更容易释放。

图7 煤储层压力与深度关系

图8 煤储层压力系数与渗透率关系

4 渗透率与煤体结构及含气量的关系

煤体结构是决定煤储层渗透率的重要因素,利用测井曲线评价煤体结构,是基于各煤体结构间存在着物性差异,能够间接反映煤储层的渗透率(Chatterjee R. et al.,2010;FU Xuehai et al.,2009)。通常煤体孔、裂隙越发育,物性越好,声波时差增大,这不仅反映了煤体结构与煤层渗透率的关系,而且为研究区渗透率的预测提供了依据。但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区煤层含气量与声波时差呈负相关关系,即随含气量的增加声波时差值逐渐减小(图9),指示了煤层渗透率越低含气饱和度越高,说明对于物性较差的煤层,虽然煤层气相对富集,但煤层气解吸-产出困难,不一定是高产区,因此,在研究区内的高渗区与富集区可能不是重合的。

5 煤层渗透率与岩石力学性质的关系

弹性模量是表征煤体发生弹性变形难易程度的指标,其值越大,使煤体发生一定弹性变形的应力也越大,即煤体刚度越大,亦即在一定应力作用下,发生弹性变形越小。杨满平(2003)研究认为,随着弹性模量的增大,岩石的可压缩性降低,渗透率受到的影响也越小。通过对研究区试井渗透率与实验室测试煤体弹性模量的分析表明,在埋深相差不大的条件下,煤层所受地应力相似,煤体弹性模量越大,煤体越不容易发生形变,则渗透率越大(图10),但需要说明的是,弹性模量对煤体渗透率产生的这种规律性影响所必须具备的前提是煤体结构相似,煤岩组成相差不大的煤储层。

图9 煤层声波时差与含气量关系

图10 煤层弹性模量与渗透率关系

6 结论

综合分析认为,对于研究区煤储层来说,纵向上,渗透率受埋深和地应力影响显著,随埋深增加渗透率逐渐降低,产能也有一致性的反映;平面上,当煤层埋深相差不大时,渗透率受煤层镜质组含量、岩石力学性质及煤体结构的控制,进而影响了煤层气的产量,可根据测井资料进行预测。由于研究区内高渗区与富集区存在着不一致性,在煤层气勘探和开发过程中应综合考虑,二者兼顾。

参考文献

董敏涛,张新民,郑玉柱等.2005.煤层渗透率统计预测方法[J].煤田地质勘探,33(6):28~30

傅雪海,秦勇,姜波等.2001.煤割理压缩实验及渗透率数值模拟[J].煤炭学报,26(6):573~577

傅雪海,秦勇,李贵中.2001.沁水盆地中-南部煤储层渗透率主控因素分析[J].煤田地质与勘探,16~19

何伟钢,唐书恒,谢晓东.2000.地应力对煤层渗透性的影响[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19(4):353~355

金大伟,赵永军.2006.煤储层渗透率复合因素数值模型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4):460~464

连承波,钟建华,赵永军等.2008.基于试井资料分析的煤储层渗透率定量预测模型[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7(4):481~484

刘洪林,王勃,王烽等.2007.沁水盆地南部地应力特征及高产区带预测[J].天然气地球科学,18(6):885~890

倪小明,苏现波,魏庆喜等.2009.煤储层渗透率与煤层气垂直井排采曲线关系[J].煤炭学报,34(9):1194~1198

秦勇,张德民,傅雪海等.1999.山西沁水盆地中、南部现代构造应力场与煤储层物性关系之探讨[J].地质论评,45(6):576~582

杨满平,王正茂,李冶平.2003.影响变形介质气藏储层渗透率变化的主要因素[J].天然气地球科学,14(5):386~388

Chatterjee R. , Pal P. K..Estimation of stress magnitude and physical properties for coal seam of Rangamati area, Raniganj coalfield, India [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eology Coal, 2010, 81: 25~36

Fu Xuehai, Qin Yong, Wang Geoff ., Rudolph V.. Evaluation of coal structure and permeability with the aid of geo- physical logging technology [J] .Fuel, 2009, 88: 2278~2285

林 亮 姚 勇 黄晓明

( 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11)

摘 要: 通过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 《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项目 “鄂尔多斯盆地石炭二叠系煤层气勘探开发示范工程”柳林示范项目,收集大量煤田资料并施工煤层气试验生产井,研究了柳林地区煤层气储层孔渗发育特征。研究结果表明: 该区煤岩孔隙度主要受煤化程度、显微组分、矿物含量和煤体结构的影响; 煤层渗透率变化较大,渗透率相对较低,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 总体上由北东向南西方向渗透率有减小趋势,太原组较山西组煤层渗透率偏低。

关键词: 柳林区块 煤层气 孔隙变 渗透率

基金项目: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工程 62 ( 20092 ×05062)

作者简介: 林亮,1983 年生,男,工程师,硕士,2009 年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 北京) ,现工作于中联煤层气有限责任公司国际合作与勘探部,从事含油气盆地分析及煤层气勘探开发利用研究工作。010 -64298881,atlan-tics@ foxmail. com

The Porosity and perm 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iulin Coalbed Methane Block,Shanxi Province

LIN Liang YAO Yong HUANG Xiaoming

( China United Coalbed Methane Co. ,Ltd,Beijing 100011,China)

Abstract: The Liulin demonstration projects of“ordos Basin Carboniferous and Permian’ s coalbed methan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Demonstration Project”is one of the Major Nation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 projects on “Large Oil and Gas Fields and Coalbed Methane Development Program. ” In order to study the porosi- ty and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of coalbed reservoir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area,we collected a large number of coal fields data and many Parameters and production wells have been implement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coal porosity is mainly affected by the degree of coalification,maceral,mineral content and coal shape. The coal per- meability was relatively low and varied significantly,and it shows a decreasing trend from northeast to southwest area. The coal permeability of Taiyuan formation is lower than that of Shanxi formation.

Keywords: Liulin block; coalbed methane; porosity; permeability

柳林位于山西省西部,河东煤田中部,南邻石楼北区块,东邻杨家坪区块。行政区划隶属于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的穆村镇、薛村镇、庄上镇、高家沟乡、贾家垣乡。地理坐标:东经110°44'00"~110°53'00",北纬37°21'00"~37°31'00",区块东西宽约,南北长约,面积。

1 区域地质背景

河东煤田主要处在黄河东岸———吕梁山西坡的南北向构造带上,属于李四光指出的“黄河两岸南北向构造带”的东岸部分。煤田总体上是一个基本向西倾斜的单斜构造,属于吕梁复背斜西翼的一部分,在单斜上又发育了次一级的褶曲和经向或新华夏系的断裂构造[1]。

柳林地区位于河东煤田中段离柳矿区西部,南邻石楼北区块,北邻三交区块,构造上位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石鼻状构造南翼。在研究区北部,地层向西倾斜,向南逐渐转为向西南倾斜,总体为一向西或西南倾斜的单斜构造。地层产状平缓,倾角约3°~8°。在鼻状构造的背景上,发育有起伏微弱的次级小褶曲,起伏高度一般小于50m。区内断层不发育,仅在区块北部发育有由聚财塔南北正断层组成的地堑及其派生的小型断层。地表未见陷落柱,也未见岩浆活动[2]。

本区块内及周边赋存的地层有奥陶系中统峰峰组(O2f);石炭系中统本溪组(C2b)、上统太原组(C3t);二叠系下统山西组(P1s)、下石盒子组(P1x);二叠系上统上石盒子组(P2s)、石千峰组(P2sh);三叠系下统刘家沟组(T1l)、和尚沟组(T1h);新生界上第三系上新统(N2);第四系中更新统(Q2)、上更新统(Q3)、全新统(Q4)。本区内发育煤层14层,其中山西组5层,自上而下编号为1、2、3、4(3+4)、5号煤层;太原组9层,自上而下编号为6上、6、7、7下、8+9、9下、10、10下、11号[2]。其中山西组的2、3、4(3+4)、5号煤层,太原组的8+9、10号煤为主要可采煤层[3]。

2煤储层孔隙特征

煤岩孔隙是指未被固体物质充填满的空间,为煤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与煤储层的储集性能、渗透性等密切相关。一般来说,随着煤阶的升高,煤中的总孔容呈指数下降,总的规律为微孔和小孔增加、大孔和小孔减少[4]。

空隙的划分方案较多,一般采用.霍多特方案,即大孔大于1000nm,中孔为1000~100nm,小孔为100~10nm,微孔小于10nm的标准。

从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储层孔隙体积百分含量上来看,孔隙体积百分含量在~之间,均值为,微孔变化在~,平均为;大孔次之,介于~,均值为;中孔最弱,变化于~,平均。不同地区不同层位,煤储层孔隙分布变化较大[5]。

杨家坪井组数据(表1)表明柳林地区煤层孔隙以小孔为主体,一般占煤层孔隙的40%~55%,此外,微孔和大孔发育较多,中孔发育最少。平均总孔隙含量在~之间,孔隙发育情况一般。在4MPa有效上覆压力条件下,柳林地区8号煤层总孔隙度平均为,5号煤层总孔隙度平均,4号煤层总孔隙度平均为,以8号煤层孔隙度最优。

表1 柳林地区不同煤层孔隙发育情况(注:杨家坪井组数据)

总体上看,柳林地区总孔容一般变化于(148~547)×10-4cm3/g之间,平均323×10-4cm3/g左右。如图1,孔容分布上主要以小孔、微孔为主,尤以小孔含量为优,中孔发育最少。

图1 柳林地区各类孔隙孔容比对比图

柳林地区煤层压汞总孔比表面积在~之间,且小孔和微孔总孔比表面积比占绝对优势,大孔和中孔所占比率甚微,过渡孔所占比例又略高于微孔所占比例。

3 煤储层渗透率特征

研究区内3+4号煤层渗透率为~,平均;FL-EP1井渗透率相对较高;5号煤层渗透率变化范围为~,平均;8+9号煤层渗透率变化范围~,平均;整体上8+9煤层渗透率要明显高于3+4号与5号,各个层位渗透率都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点[6](图2)。

煤岩渗透率平面变化较大,西部由于煤层埋深较大,渗透率相对较低,测试反映了煤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总体上由北东向南西方向渗透率有减小趋势,太原组较山西组煤层渗透率高。

煤储层的渗透性是控制煤层甲烷气生产能力的主导因素。渗透率一般指试井渗透率,通过试井资料获得,由于研究区内煤层气探井有限,所以煤层气试井渗透率资料非常有限。据已有资料,柳林地区的渗透率在~10mD之间,南部渗透性要好于北部。煤层气储层的渗透率受煤体结构、裂隙系统的发育程度、地应力等影响;此外,煤层气开采过程中外界条件的改变特别是储层压力变化引起的有效应力效应与基质收缩效应,也对煤岩渗透率产生强烈影响:

图2 柳林地区4、5、8+9煤层渗透率

1.柳林示范区及周边地区以中煤级为主,裂隙非常发育是渗透率的主控因素。裂隙多近东西向展布,端裂隙与之斜交。两组裂隙在平面上以规则的菱形网格状为主,次为不规则网状,孤立状很少见到。

大孔尤其是裂隙的发育情况决定了储层在原始地层条件下的渗透能力。裂隙的发育程度主要是指裂隙的密度(或间距)、长度、宽度、裂口宽度等,它们的值越大,煤层的渗透性越好。裂隙系统的发育程度与煤岩成分、煤变质程度、构造应力等因素密不可分。光亮型煤、中等变质程度的烟煤(如肥煤、焦煤、瘦煤)、低灰分煤等条件最有利于裂隙的大量形成。柳林地区煤以半亮煤为主体,煤级以焦煤为主,有利于形成裂隙。统计面裂隙密度表明,裂隙密度较大,且裂隙大部分未被充填,大幅度扩大了煤体的渗透率[6]。

2.煤层是对地应力十分敏感的天然气储层。通常,地应力场被分解为垂直应力和水平应力。垂直应力是由上覆岩层的重量引起的。煤层裂隙系统的渗透率是有效应力的函数,有效应力是垂直力与地层压力的函数差。垂直应力和地层压力均随埋藏深度的增加而成线数增加关系,由于岩层的密度远大于孔隙中流体的密度,可知,有效应力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裂隙系统的渗透率随着深度的增加而变小。柳林地区煤层由东往西,往南埋深加大,例如4号煤层埋深由东部的200m加大到西南的1250m,渗透率在地应力的作用下呈现变小的趋势。

3.示范区内构造应力场及其伴生的节理发育特征是控制煤储层渗透率的主要因素之一,南部节理变化较小,而中部较大,这预示在中部地区不同走向节理交切部位可能呈网状分布,形成高渗透性地层分布区。同时,统计数据表明,示范区内中部较东西两侧渗透性好。受燕山运动影响,柳林地区地层裂隙呈北东向展布;FL-EP1井山西组3+4号煤层压裂结果显示,造缝裂隙方向仍为北东南西向,与煤层主裂隙方向一致。

4结论

柳林矿区内所含的煤系地层由老到新分别为上石炭统本溪组(C2b)、上石炭统太原组(C3t)以及下二叠统山西组(P1s)。其中矿区内有煤层气勘探潜力的煤层为上石炭统太原组底部8+9+10号煤,下二叠统山西组3+4+5号煤。

两套煤层宏观煤岩类型以半亮煤和半暗煤为主,光亮煤和暗淡煤为辅,镜质组含量高,主要为焦煤。煤层孔隙以小孔为主体,一般占煤层孔隙的40%~55%,此外,微孔和大孔发育较多,中孔发育最少。总孔容一般变化于(148~547)×10-4cm3/g之间,平均323×10-4cm3/g左右。汞总孔比表面积在~之间,且小孔和微孔总孔比表面积比占绝对优势。

煤岩渗透率平面变化较大,西部由于煤层埋深较大,渗透率相对较低,测试反映了煤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总体上由北东向南西方向渗透率有减小趋势,太原组较山西组煤层渗透率高。

从煤层厚度、煤岩煤质、孔渗条件等方面考虑,柳林地区具备煤层气富集成藏的条件,有大规模开发的潜力。

参考文献

〔1〕刘新社,席胜利,周焕顺.2007.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上古生界煤层气储层特征[J].煤田地质与勘探,35(1)

〔2〕张新民,庄军,张遂安.2002.中国煤层气地质与资源评价[M].北京:科学出版社

〔3〕黄晓明,林亮,王赞维等.2010.山西柳林地区煤系地层对比特征[J].煤层气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2010年全国煤层气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4〕张松航,汤达祯,唐书恒.2009.鄂尔多斯盆地东缘煤层气储集与产出条件[J].煤炭学报,10

〔5〕杨光,刘俊来.2008.鄂尔多斯盆地煤岩变形与煤储层特性关系的实验研究[J].地质学报,10

〔6〕要惠芳,阴翠珍.2006.山西河东煤田柳林杨家坪煤层气储层地质特征[J].中国石油勘探,11(3):68~7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