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发布时间:

大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关于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高等院校,如何结合素质教育,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异常迅速,这就迫使所有国家必须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推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科技成果。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各种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人才。新时期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校新时期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然和根本的要求。

二、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育思想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突出特点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使教学成为被动的、机械的活动,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个体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思维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只有具备创新的心理品质,才能发现新奥秘,探索新方法,只有拥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才可能不断涌现灵感和新思想。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以学科专业教学为中心,对于学生意识思维的培养缺乏重视,忽视了创新意识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影响。因此,院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多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科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教育模式单一,课程设置陈旧,忽略了学生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如采用一致的评价标准,偏重学生共性的教育,忽视个性化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此外,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专业单一,学科间互不相融,再加上在大学课程中,传统内容较多,前沿内容、交叉内容等新课程太少,讲授性课程较多、讨论研究性课程较少,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限制他们的思维,缩小了创新的空间。这在知识日益交叉、渗透的今天,这种知识和能力结构显然不尽合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创新型学生的培养,首要是加强师资建设。有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有一个提倡创新的教育环境,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作为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当根据科学知识的进展,及时的把前沿知识讲授给学生,做好知识更新,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理科的学生,在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让学生通过科研过程,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高校要重视创新教育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软硬件设备,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创新的思想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去激发、去孕育,它是产生兴趣、激发灵感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

定期 组织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 报告,组织学生与老师间的学术探讨等,这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可以较好的孕育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2.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通过参与各种课外 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此外,通过参加科技活动,学生能够通过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发现科技领域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触发大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活动能力等,既提高人文素养、知识涵养,又健全性格和人格。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克服挫折,调整心态,不断进取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作风、科学的协作精神、坚韧不拨的意志。可以说,院校积极开展各种科技实践活动是符合素质 教育本质要求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

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发展要始终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首要目标。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综合素质 教育现状 有效途径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现从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入手,谈到了目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从我校高职学生来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在改革时代,甚至有一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从我校录取的高职学生的成绩看,有的学生高考总分360~370分,而英语成绩100多分,或者语文100多分,其余科目的成绩只有40~50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与中学基础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3.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4.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专科院校,而同学都考入本科院校,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种心态去想自己的未来,往往又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

5.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薄弱的文化基础给他们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厌恶学习;2自我管理能力弱。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操心,在学校听从老师,形成了一种较强的依赖性。他们一旦离开亲人进入大学,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欠佳,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浓;4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院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几个学分以上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增加选修课的分量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一点恰好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构成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框架,其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他们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4.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1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一二·九诗歌朗诵赛、讲课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形象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依托专业为背景,在各学部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

比如:英语剧团、营销协会、会计协会、健康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通过这些协会,可以广泛地组织科技竞赛、科研知识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形式的科技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发明与科学实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一般学生社团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学生社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有序的校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主旋律。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一般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强化专科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年轻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和独特性;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在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群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校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

6.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开展珠算和点钞大赛,也可参与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举行翻译大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举行软体设计大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可举行制图大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7.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利用各种表彰的机会,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定位不准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无前途”的这种传统观念的误区。让高职学生能重新认识眼前,能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摒弃那种消极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树立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思想状况,尽自己所能,各尽其才,让每一位高职学生能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属“成人”式教育,即属于一种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学部、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等有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让同学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边久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20063.

[2]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魏亚昉.浅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陈慧.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探析.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8.

摘要: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中学实验室工作还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有不少领导仍然没有长远的观点,只有短期行为,他们舍不得在实验室建设投资,有些学校虽然实验室楼房建起来,但建得不符国家规范,且里面设施配备不足,实验材料长期短缺,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照样困难。领导层忽视实验室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存在“实验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思想;二是平时老师的教学出现一些误区,例如: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其实,实验室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科学实验的启蒙园地。本文拟围绕中学实验室工作这个话题,谈谈如何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一、提高认识,明确作用

有一些领导同志对实验室建设说起来重要,但实际做起来并不真正重视,在实验室建设上总强调资金紧张,而不舍投资,忽视内部建设与管理。一件事做得好,群众有句话“关键在领导,领导在认识”。因此,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关键是领导认识问题,而提高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问题,因此对实验室的投资是深层次的投入,是战略性的投入。

2.加强实验室建设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明确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除看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外,其实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装备如何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校长素质高低的镜子。

4.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各校领导外出参观学习,请先进单位的同志作报告,使参观者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纳入计划,保证经费

认识提高了,要抓落实,把实验室建设摆上议事日程。①学校要把实验室工作纳入校学年工作计划,且必须有一位校长主管实验室工作。要把实验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意识有重点地搞好实验室建设和装置工作。②在经费使用上,保证实验室重点使用。经费,一方面要在依靠 *** 的基础上,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另一方面要依靠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创造条件,用于改造或新建实验楼,添置教学装置,建立标准的实验室。

三、做好规划,坚持标准

首先,做好规划。实验室建设要纳入学校建设的规划中,要在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划中发展。要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实验室建设的档案要求,使实验室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无论改建或新建都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向高标准迈进,加速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建设。

其次,学习国家标准,明确要求。①明确初中、高中和完中实验室的仪器室、准备室、办公室和实验教室间数的设定、面积的规定,水电安装的要求,排气扇的功率等实验室设施的详细说明。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改造一个合格一个,新建一个达标一个。坚持标准,反对只图省钱,而不讲标准。②明确国家规定的中学各类学校的仪器装置配备标准,从而配足仪器装置。

第三,抓典型,促建设。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在推动基层学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抓典型,以典型引路,促进其它学校实验室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程序。

四、加强实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硬体装置上去了,管理和使用是关键,只有管理跟上,使用才能出效益,才能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领导,要切实加强实验管理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狠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制度对装置的使用、管理及实验员的职责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制度要装框上墙。作为学校领导,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把执行情况列为对实验人员的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2.抓实验开出率。实验不能仅限于满足教材规定的专案,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投资效益,就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精神,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要鼓励教师多做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自选实验课题进行实验。具体要求与做法有:①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②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③开放实验室;④开展课外科技活动;⑤加强实验会考等。此外,要求实验人员在学期末,要根据实验教学记录单,对照本学科教材要求的实验,统计各年级各位老师实验完成数量。统计表要能反映各位老师是否100%完成教材要求的实验,以及超额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数量。实验统计表要送交学校教务处存档,以备查阅。

3.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这是加强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队伍建设重点是稳定、提高素质和调动其积极性这几方面工作。具体方法:①稳定实验教师队伍 ,严把人员进入关。怎样管好、用好仪器,使仪器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的效益,实验教师的素质起一定作用。因此,作为领导要有长远眼光,严把人员进出关,不要让老弱病残的人充数,更不要让没有责任心的人充当。要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充实实验队伍。②解决实验教师业务进修问题,例如:组织参加省、市专业培训,鼓励进修等。③切实加强实验队伍的思想工作,严格管理,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调动其积极性。例如:解决评职称、工资福利和劳保待遇等方面问题,以稳定队伍,鼓励进取,调动积极性。④明确实验教师业务工作的标准要求:a.懂得实验室财产帐的做法;b.掌握仪器、药品效能特点,以及保管储存和维修保养;c.熟悉教材与课程标准,明确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d.明确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进度;e.熟悉实验步骤、过程和结果等。

4.检查评估,总结交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要抓好各校实验室的检查评估。这是触动各校校长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评估,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总结交流,促进进步,以提高仪器装置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检查评估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检查评估的内容:①学校领导是否重视。通过听汇报,和检查学校学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是否有实验室工作内容,检查召开实验工作会议记录和领导听实验课记录。②实验设施是否配备齐全。③规章制度是否落实。④帐务是否健全,帐物是否相符,存放是否科学、美观。⑤实验通知及实验教学记录单的记录情况。⑥抽查学生做实验等。总之,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检查评估,触动各校校长,从而引起其重视并付出行动。

学生素质教育论文范文

素质教育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下面是我精心推荐的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希望你能有所感触!

关于素质教育中创新教育的思考

摘要: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性人才的培养,成为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作为高等院校,如何结合素质教育,开展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大学生 素质教育 创新教育

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的传播和更新异常迅速,这就迫使所有国家必须加快知识更新速度,不断推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科技成果。创新教育一直以来就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任务,是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高校创新教育是对学生进行发展性、创造性、开拓性的能力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新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各种高层次的创新型人才,尤其是科技创新人才。新时期的国家战略的实施对高校新时期科技创新型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赋予了新使命,在加强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更加强调科技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因此,创新人才特别是科技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必然和根本的要求。

二、当前高校创新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育思想忽视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我国传统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的突出特点是以教师为课堂主体,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这样的教育思想和模式,使教学成为被动的、机械的活动,严重抑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思维是个体行为的心理动机,没有创新思维的人不可能进行创造发明,只有具备创新的心理品质,才能发现新奥秘,探索新方法,只有拥有刻苦钻研的精神,持之以恒的决心,才可能不断涌现灵感和新思想。长期以来,我国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都是以学科专业教学为中心,对于学生意识思维的培养缺乏重视,忽视了创新意识对于人才创新能力的影响。因此,院校教育者应该注重培养学生求新求变、积极探索的心理取向,多注重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学科体系不完善制约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仍采用传统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教育模式单一,课程设置陈旧,忽略了学生教育过程中最重要的自主性和创新性。如采用一致的评价标准,偏重学生共性的教育,忽视个性化的培养。这种情况下,学生的自主性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创新性更是无从谈起。此外,我国原有的高等教育学科专业体系,学校专业单一,学科间互不相融,再加上在大学课程中,传统内容较多,前沿内容、交叉内容等新课程太少,讲授性课程较多、讨论研究性课程较少,这样的课程设置,很难锻炼学生的创新能力,反而会限制他们的思维,缩小了创新的空间。这在知识日益交叉、渗透的今天,这种知识和能力结构显然不尽合理,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发展。

三、实施创新教育的方法和途径

1.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

对于创新型学生的培养,首要是加强师资建设。有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教师队伍,有一个提倡创新的教育环境,才可能培养出创新性人才。作为教师,应当树立创新教育的理念,提倡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鼓励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思维。同时,教师当根据科学知识的进展,及时的把前沿知识讲授给学生,做好知识更新,开拓学生的视野。对于理科的学生,在科研实验的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导和示范作用,让学生通过科研过程,学会科学的研究方法,掌握科学的思维过程,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此外,创新能力的培养,更需要良好的学术环境。高校要重视创新教育的投入,改善科研的软硬件设备,营造良好的学术科研环境。创新的思想需要一个良好的创新氛围,去激发、去孕育,它是产生兴趣、激发灵感行之有效的措施。可以

定期 组织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作学术 报告,组织学生与老师间的学术探讨等,这种自由、民主的氛围可以较好的孕育创新意识和创新品质。

2.大力开展科技创新活动

通过参与各种课外 实践和科技创新活动,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升,尤其是创新能力的提升。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促进和提高大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训练学生运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而锻炼大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此外,通过参加科技活动,学生能够通过竞赛、学术论坛和讲座发现科技领域有很多悬而未决的问题,吸引大学生的好奇心和注意力,促使大学生去思考,去解决,触发大学生研究问题的兴趣和创新的欲望,激发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再次,通过参加科技活动,能够提高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写作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活动能力等,既提高人文素养、知识涵养,又健全性格和人格。大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的过程,就是不断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大学生克服挫折,调整心态,不断进取的过程,有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求实作风、科学的协作精神、坚韧不拨的意志。可以说,院校积极开展各种科技实践活动是符合素质 教育本质要求的。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

加强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学校的发展要始终以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为首要目标。新的时代条件下,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综合素质教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论文关键词:高职学生 综合素质 教育现状 有效途径

论文摘要: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是新时代的必然选择,是社会发展的客观需要,也是培养应用技能型高素质高职人才的必然要求。现从分析研究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现状入手,谈到了目前高职学生综合素质教育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提出了一些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一、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的思想行为——价值观念偏向自我,缺乏社会责任感

高职学生和本科学生相比,由于培养的目标不同,其表现出来的思想行为具有鲜明的特点。高职学生的思想活跃,求知欲强但生活没有明确的目标,做事情缺乏一种韧性和毅力。从我校高职学生来看,他们有相当一部分是独生子女,他们生在改革时代,甚至有一部分是90后,从小到大没受过苦、没经历过挫折,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所以不少人娇气十足。归结起来讲,从其整体的思想道德素质方面看,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存在较大的偏颇、缺陷,需要我们加以正确的培养和引导。

2.高职学生的文化素质——文化基础参差不齐,学习目的不明确

文化基础薄弱,缺乏刻苦精神可以说是现今高职学生的共性。从我校录取的高职学生的成绩看,有的学生高考总分360~370分,而英语成绩100多分,或者语文100多分,其余科目的成绩只有40~50分。进入高职院校后,面对新的学习课程,尤其是《高等数学》《大学英语》等与中学基础密切相关的公共课程,由于其基础本身就较差,因此很难掌握和理解所学的知识,又跟不上老师的上课进度,可以说高职学生在新的学习过程中所碰到的困难比中学时的学习困难更大,而学生对此又往往缺乏艰苦学习、奋力拼搏的进取精神,上课不听讲,课堂上讲话、看小说、听MP3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时有发生。“得过且过,顺其自然”往往也成了绝大部分高职学生共同选择逃避的方法和被动应对的方法。

3.高职学生的专业素质——缺乏理论学习基础,缺乏持之以恒的决心

进入高职学习的绝大部分学生,都渴望通过大学三年的学习能够拥有一技之长,但是他们的学习毅力较为薄弱又往往成为阻碍他们前进的动力。

4.高职学生的心理素质——缺乏心理承受力,挫折教育还不够

从高职学生日常心理表现症状看,他们存在许多负面心理,一些学生的自我定位出现偏差,导致对任何事情都是心灰意冷。许多高职学生刚进校时往往跳不出原来所在中学同学的圈子,觉得自己只考了专科院校,而同学都考入本科院校,嫌自己所在学校的档次低,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有一种自卑的心理而不敢与老同学进行交往,长此以往,就容易导致性格孤僻,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带着这种心态去想自己的未来,往往又表现出焦虑、急躁的情绪,遇到任何事情都容易莫名其妙地发火。

5.高职学生自身的特殊性——依赖性强,自制力差,情绪波动大,信心不足

1文化基础薄弱,自我学习能力不强。薄弱的文化基础给他们大学的学习带来一定的难度,使他们缺乏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厌恶学习;2自我管理能力弱。高职学生绝大部分是独生子女,长期以来,习惯于在家有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父母的操心,在学校听从老师,形成了一种较强的依赖性。他们一旦离开亲人进入大学,往往会感到茫然,无所适从;3情绪情感调节能力欠佳,自卑、抑郁、焦虑等消极情绪较浓;4缺乏自信,对于任何事情都感觉自己不如别人,总感觉别人做的永远都比自己好,即使自己再努力、再用功也是没有用的。

二、加强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1.加强素质教育的课程化建设

根据学院的办学特色,依据高职院校的办学特点,适当调整学院现有的教学计划,加大素质教育的教学力度,使之真正成为教学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比如,可开设《演讲与口才》《礼仪》《书法》《摄影》等选修课程,并要求学生必须修满几个学分以上才能取得毕业资格。这一举措旨在进一步提高高职学生的综合素质。

2.实行学分制的管理,增加选修课的分量

学分制是高等学校特有的一种以学分计算学生学习分量的一种教学管理制度,它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就是淡化专业,强调能力和素质的培养,这一点恰好和素质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一致的。而学分制、选课制、导师制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就是构成学分制教学管理的一种基本框架,其中选课制是学分制的核心。

3.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对于高职的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既是他们素质教育中的重中之重,也是素质教育的难中之难。针对高职学生的政治理论修养和政治素质较差的现状,要充分利用“两课”和其他政治理论课的课堂教学平台,提高高职学生的政治鉴别能力,树立坚定的政治方向、培养高职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集体主义精神,树立他们兢兢业业的献身精神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引导高职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具体来说,应加强对高职学生的“三观”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教育、“三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教育、“三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入学教育和毕业教育。

4.成立各种学生社团,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加强学校的社团建设。学生社团是培养学生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不容忽视。1正确引导学生自发成立各种有益于提高他们自身素质的学生社团,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比如,可建立乒乓球协会、书画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摄影协会、街舞协会、动漫协会、K歌协会等等。通过学生社团这一平台,开展内容健康、形式新颖、格调高雅、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如书画比赛、演讲比赛、辩论会、一二·九诗歌朗诵赛、讲课大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形象设计大赛、校园十佳歌手大赛等等,为学生提供参与、创造的广阔天地,使学生在美的创造与欣赏中陶冶情操,丰富和发展个性。2加强校园科技文化建设,依托专业为背景,在各学部成立以专业为特色的学生社团。

比如:英语剧团、营销协会、会计协会、健康协会、营销协会、电子商务协会等等。通过这些协会,可以广泛地组织科技竞赛、科研知识报告会、组织学生参加大学生创业大赛、挑战杯、数学建模大赛等形式的科技活动,使更多的学生有机会参与科学发明与科学实践,使他们的聪明才智能得到充分发挥。这些一般学生社团和以专业知识为背景的学生社团,既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又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对学院的精神文明建设和良好有序的校风、学风和考风的形成也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5.促进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们高职教育的主旋律。然而,从目前的教学情况看,一些教师一般都按照教学大纲和教材照本宣科,忽略了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要强化专科学生的动手和实践等教学环节,注重理论学习和实践教学的相结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和年轻人独特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去思考问题,从而加强自己思维的变通性、流通性和独特性;在加强对高职学生在校理论知识教育的同时,多组织开展社会调查、社群服务等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注重学校书本教育与社会实践的相结合。

6.以专业知识为依托,大力开展专业素质拓展活动

为进一步让高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加强,在平时的教育中,我们更应该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通过课堂教学、实际操作和各类的学科竞赛,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较强的团队合作意识,为他们能更好地适应以后的工作需要奠定扎实的基础。比如:会计专业的学生,可开展珠算和点钞大赛,也可参与全国会计技能大赛;外语类专业的学生,可举行翻译大赛;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可举行软体设计大赛;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学生,可举行制图大赛等等。这些专业素质拓展活动的开展,都对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延伸和实践起到了极大的积极作用。

7.大力挖掘先进典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

对于在各方面涌出的先进典型,要进行系列报道、重点报道、深入报道和连续报道,比如充分利用学校表彰的“综合素质标兵”“优秀学习标兵”“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团干”“优秀团员”以及各学部自行挖掘的在文体、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涌现出的典型代表等,充分利用各种表彰的机会,充分挖掘这些先进典型事迹的内涵,大力宣传他们的先进事迹,让这些感人的、典型的先进事迹能深入同学,以激发更多的同学勤奋学习,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报效社会、报效国家,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

8.加强对高职学生自身观念转变的教育

针对目前高职学生定位不准这一普遍现象,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尽快走出“读高职无前途”的这种传统观念的误区。让高职学生能重新认识眼前,能重新树立起远大的理想,让学生能树立“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观念,努力学习专业知识,积极参加各项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努力提高自身的社会竞争力,摒弃那种消极的行为和思想状态。树立一种自信、积极进取的思想状况,尽自己所能,各尽其才,让每一位高职学生能有用武之地。

综上所述,素质教育的核心表现在两个方面:育人和育德。育人和育德在一定程度上是统一的,即育德强调道德素质的养成,是育人的一个重要方面。素质教育体现在对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属“成人”式教育,即属于一种培养健全人格的教育模式。从目前来看,基础教育中德育的时效性还比较低。因此,我们应该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合理调整工作中的重点,大力发挥同学们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同学们的创新能力,依托学校、学部、任课教师、班级导师等有效管理部门和管理工作者,利用好学生社团这一载体,让同学们的素质教育得到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晓峰,边久民.论当代大学生的素质教育.教育研究,20063.

[2]徐磊,钱伟.高校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的现状及对策.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3]魏亚昉.浅议高职学生综合素质现状及教育对策.浙江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3.

[4]陈慧.高职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探析.广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8.

摘要: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关键词: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由于应试教育依然存在,中学实验室工作还存在两种现象:一是有不少领导仍然没有长远的观点,只有短期行为,他们舍不得在实验室建设投资,有些学校虽然实验室楼房建起来,但建得不符国家规范,且里面设施配备不足,实验材料长期短缺,实验教学工作开展照样困难。领导层忽视实验室工作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存在“实验可有可无,可做可不做”的思想;二是平时老师的教学出现一些误区,例如:重理论,轻实验;重结论,轻过程等现象。其实,实验室是培育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科学实验的启蒙园地。本文拟围绕中学实验室工作这个话题,谈谈如何加强实验工作,推进素质教育。

一、提高认识,明确作用

有一些领导同志对实验室建设说起来重要,但实际做起来并不真正重视,在实验室建设上总强调资金紧张,而不舍投资,忽视内部建设与管理。一件事做得好,群众有句话“关键在领导,领导在认识”。因此,解决实验室建设问题,关键是领导认识问题,而提高认识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

1.加强实验室建设是学校内部建设的重要内容。它直接关系到完成教学任务的关键问题,因此对实验室的投资是深层次的投入,是战略性的投入。

2.加强实验室建设是直接关系到能否培养创新精神和科学实验能力的人才,推进素质教育的问题。它可大大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正确认识世界的能力,以及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

3.明确衡量一所学校办学水平高低,除看师资水平、管理水平外,其实实验室建设和教学装备如何也是一个重要标志,也是反映校长素质高低的镜子。

4.教育主管部门要组织各校领导外出参观学习,请先进单位的同志作报告,使参观者开阔眼界,更新观念,提高认识。

二、纳入计划,保证经费

认识提高了,要抓落实,把实验室建设摆上议事日程。①学校要把实验室工作纳入校学年工作计划,且必须有一位校长主管实验室工作。要把实验室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有意识有重点地搞好实验室建设和装置工作。②在经费使用上,保证实验室重点使用。经费,一方面要在依靠 *** 的基础上,发动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另一方面要依靠自力更生,勤俭节约,创造条件,用于改造或新建实验楼,添置教学装置,建立标准的实验室。

三、做好规划,坚持标准

首先,做好规划。实验室建设要纳入学校建设的规划中,要在规范化、标准化的规划中发展。要按教育部和省教育厅有关实验室建设的档案要求,使实验室在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上新台阶,无论改建或新建都要有计划、有重点地向高标准迈进,加速现代化实验手段的建设。

其次,学习国家标准,明确要求。①明确初中、高中和完中实验室的仪器室、准备室、办公室和实验教室间数的设定、面积的规定,水电安装的要求,排气扇的功率等实验室设施的详细说明。在实施过程中,坚持改造一个合格一个,新建一个达标一个。坚持标准,反对只图省钱,而不讲标准。②明确国家规定的中学各类学校的仪器装置配备标准,从而配足仪器装置。

第三,抓典型,促建设。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在推动基层学校实验室建设过程中,要注意抓典型,以典型引路,促进其它学校实验室建设标准化、规范化程序。

四、加强实验管理,推进素质教育

硬体装置上去了,管理和使用是关键,只有管理跟上,使用才能出效益,才能推进素质教育。作为领导,要切实加强实验管理工作,推进素质教育,可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1.狠抓各种规章制度的建立与执行。健全实验室各项规章制度,是加强实验室建设行之有效的管理方法。制度对装置的使用、管理及实验员的职责都要有明确的要求。因此,制度要装框上墙。作为学校领导,要定期检查制度的执行情况,并把执行情况列为对实验人员的评估、考核的重要内容。

2.抓实验开出率。实验不能仅限于满足教材规定的专案,否则就不能充分发挥实验室的投资效益,就不能更好地落实课程标准精神,不能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要鼓励教师多做实验,增加学生动手机会,让学生自选实验课题进行实验。具体要求与做法有:①把部分教师演示实验改为学生实验;②把部分验证性实验改为探索性实验;③开放实验室;④开展课外科技活动;⑤加强实验会考等。此外,要求实验人员在学期末,要根据实验教学记录单,对照本学科教材要求的实验,统计各年级各位老师实验完成数量。统计表要能反映各位老师是否100%完成教材要求的实验,以及超额完成教材规定的实验数量。实验统计表要送交学校教务处存档,以备查阅。

3.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这是加强实验教学,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而队伍建设重点是稳定、提高素质和调动其积极性这几方面工作。具体方法:①稳定实验教师队伍 ,严把人员进入关。怎样管好、用好仪器,使仪器在实验教学中发挥的效益,实验教师的素质起一定作用。因此,作为领导要有长远眼光,严把人员进出关,不要让老弱病残的人充数,更不要让没有责任心的人充当。要注意培养新生力量,充实实验队伍。②解决实验教师业务进修问题,例如:组织参加省、市专业培训,鼓励进修等。③切实加强实验队伍的思想工作,严格管理,从政治上、工作上和生活上关心和帮助他们,调动其积极性。例如:解决评职称、工资福利和劳保待遇等方面问题,以稳定队伍,鼓励进取,调动积极性。④明确实验教师业务工作的标准要求:a.懂得实验室财产帐的做法;b.掌握仪器、药品效能特点,以及保管储存和维修保养;c.熟悉教材与课程标准,明确实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d.明确各年级的实验教学进度;e.熟悉实验步骤、过程和结果等。

4.检查评估,总结交流。作为教育主管部门的领导,要抓好各校实验室的检查评估。这是触动各校校长加强实验室管理工作的重要方法。通过检查评估,表扬先进,批评落后,总结交流,促进进步,以提高仪器装置的完好率和使用率。检查评估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为了推进素质教育。检查评估的内容:①学校领导是否重视。通过听汇报,和检查学校学年工作计划、工作总结是否有实验室工作内容,检查召开实验工作会议记录和领导听实验课记录。②实验设施是否配备齐全。③规章制度是否落实。④帐务是否健全,帐物是否相符,存放是否科学、美观。⑤实验通知及实验教学记录单的记录情况。⑥抽查学生做实验等。总之,教育主管部门要通过检查评估,触动各校校长,从而引起其重视并付出行动。

为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 ,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教学,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我们教师要明确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灌输,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从而变得僵化不堪。长此以往,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社会要求。要改变传统的 教学 方法 ,教育观念就要更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 渠道 传递教学信息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活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思想品德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说每一节课进行的都是情感教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让他们乐学、善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 春节 拍》之“感悟青春”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样创设情境,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读书环境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到青春时期读书的欢快!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扫过去那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师生、课堂的和谐统一。

二、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可感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两眼无神、恹恹欲睡。这种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永远不可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永远不可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也永远不会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喜欢上这样的课堂。在讲《情趣与兴趣》这一课的时候,我把生活中的很多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高雅的,哪些是低级、庸俗的;哪些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哪些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的。从而告诫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符合现代文明、科学精神、科学生活。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被邪教毒害的小果,另一个是快乐女孩晶晶“酷爱摄影”的 故事 。两个案例一邪一正,对比分明,使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去有目的地选择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使学生喜欢呢?

三、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动起来,提高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贵在生动直观引人入胜。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信息,拓宽了课堂广度,加大了课堂容量。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使学生深入思考,强化记忆,教学内容也有趣味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之“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动物世界》——羚羊的生存。播放完后,我提问:“东岸的羚羊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学生很快就回答:“东岸的羚羊适应环境才生存下来,西岸的羚羊不适应环境被淘汰掉了。”我再提问:“强壮的羚羊生存下来,弱的羚羊被淘汰掉了。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你能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吗?怎样生存?”学生回答:“我们也要适应人类社会环境,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节课由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轻松愉快地由自然现象导入本课的主题——人生当自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大大提高。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图片,并配以音乐《男儿当自强》。林则徐、戚继光、郑和、詹天佑、邓稼先、袁隆平……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活得有自尊、活得有价值,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使中华民族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何乐而不为呢!在教学《诚信是一种资源》时,我把事先搜集到的许多案例,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如:“华南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图像,并配以音频解说,学生看后、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是一种资源,诚信是经商者之本,离开了诚信,在商海中便无立锥之地。诚信更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便永远不会被信任。那将是何等可悲啊!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收集与诚信有关的材料,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小论文交给老师进行评比。

四、多媒体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在教学《面对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一些人面对种种不良的诱惑而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误入歧途,抵挡各种不良的诱惑呢?学生讨论后做出了种种回答。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再如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并最终引领我走上三尺讲台的事例,流露出自己对教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展示一幅幅平时教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flash片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 说说 想对老师说的话,想为老师做的事。情到深处,一触即发,每个同学都能深切表达出对老师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因其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启迪、升华,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学生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学生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更应该让学生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学生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发挥它的技术优势,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心理情感丰富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最终让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闪光!

(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素质教育发展论文范文

为全面推进素质 教育 ,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 范文 ,希望大家喜欢!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高素质人才》

摘要: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 文化 、有纪律的一代新人,思想品德课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利用多媒体教学,切实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教育理念;素质教育;多媒体教学;活跃课堂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新世纪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目的是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形成健康的心理,增强责任感、实践能力。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好公民,我们教师要明确新的教育理念,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有效地实施素质教育。传统的教学模式主要是填鸭式的灌输,这种模式严重阻碍了学生的发展,把学生的思维束缚了,从而变得僵化不堪。长此以往,将不能适应新形势下迅猛发展的社会要求。要改变传统的 教学 方法 ,教育观念就要更新,让学生主动参与,发挥学生主体地位,达到以学生为中心,切实提高教学实效。近几年的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表明,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能将传统教学模式变为多 渠道 传递教学信息的乐学情境,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到知识,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了课堂效果。

一、多媒体教学能使课堂活起来,达到和谐统一

思想品德课,蕴藏着丰富的情感,可以说每一节课进行的都是情感教学。课堂上采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极大地发掘学生学习的内在潜能,让他们乐学、善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上册第四课《欢快的青 春节 拍》之“感悟青春”时,一上课,我就给学生播放了校园歌曲《乡间的小路》,同学们不由自主地跟着哼唱起来:“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清晨来到树下读书,初升的太阳照在脸上,也照着身旁这棵小树,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请我们记住这美好时光,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这样创设情境,不知不觉地把学生带到那美好的读书环境中去,引起学生的共鸣,体会到青春时期读书的欢快!这样,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一扫过去那严肃、紧张的课堂气氛,达到了师生、课堂的和谐统一。

二、多媒体教学能化抽象为直观,具体可感

多媒体教学可以有效地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从而突出重点、难点。传统的教学模式,使得课堂成为教师的舞台,老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两眼无神、恹恹欲睡。这种说教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永远不可能使课堂活跃起来,永远不可能使学生快乐地学习,也永远不会使学生心甘情愿地喜欢上这样的课堂。在讲《情趣与兴趣》这一课的时候,我把生活中的很多相关图片展示给学生,让学生明白哪些是高雅的,哪些是低级、庸俗的;哪些是有益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哪些是对学生的身心造成危害的。从而告诫他们:高雅的生活情趣对人们的身心健康是有益的,符合现代文明、科学精神、科学生活。它对个人的发展有促进作用,能够形成乐观自信、活泼开朗的健康心理,从而使人更加热爱生活。低级、庸俗的生活情趣不利于青少年的身心发展,甚至损害身心健康。紧接着我又播放了两个案例:一个是被邪教毒害的小果,另一个是快乐女孩晶晶“酷爱摄影”的 故事 。两个案例一邪一正,对比分明,使他们知道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又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人生的价值,从而去有目的地选择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这样的课堂怎能不使学生喜欢呢?

三、多媒体教学能使学生动起来,提高创新能力

多媒体教学贵在生动直观引人入胜。这种教学手段,可以为学生提供很多信息,拓宽了课堂广度,加大了课堂容量。把学生的思维空间拓宽了,使学生深入思考,强化记忆,教学内容也有趣味性。例如,我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四课《人生当自强》之“人生自强少年始”时,我先用多媒体播放音像资料:《动物世界》——羚羊的生存。播放完后,我提问:“东岸的羚羊为什么能生存下来?”学生很快就回答:“东岸的羚羊适应环境才生存下来,西岸的羚羊不适应环境被淘汰掉了。”我再提问:“强壮的羚羊生存下来,弱的羚羊被淘汰掉了。大自然中的这一现象在人类社会中同样存在,你能在人类社会中生存吗?怎样生存?”学生回答:“我们也要适应人类社会环境,生活要自立,人生当自强。”这节课由生动有趣的《动物世界》导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从而轻松愉快地由自然现象导入本课的主题——人生当自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劲头大大提高。接着我又通过多媒体手段让学生看“自强不息的中国人”的图片,并配以音乐《男儿当自强》。林则徐、戚继光、郑和、詹天佑、邓稼先、袁隆平……一一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明白他们每个人都活得有自尊、活得有价值,他们是民族的脊梁,他们使中华民族豪迈地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何乐而不为呢!在教学《诚信是一种资源》时,我把事先搜集到的许多案例,通过多媒体播放出来,如:“华南虎事件”“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事件”等图像,并配以音频解说,学生看后、听后,陷入了深深的思考之中,他们就会得出这样的结论:诚信是一种资源,诚信是经商者之本,离开了诚信,在商海中便无立锥之地。诚信更是做人之本,一个人失去了诚信,便永远不会被信任。那将是何等可悲啊!下课时,我给学生布置了作业,让他们收集与诚信有关的材料,写一篇以“诚信”为主题的小论文交给老师进行评比。

四、多媒体教学能陶冶学生高尚情操,培养学生思想道德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的感情可以在某种特定场合中被激发出来,这就是“触景生情”。现代信息技术可以创设出和谐、动态的情境,让学生通过对形象具体的事例、情景等的感知,激发学生的动情点,让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并进入角色,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提高思想觉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培养良好的品质。在教学《面对不良诱惑》这一课时,我先播放影像片段:一些人面对种种不良的诱惑而经不起考验,最终走上犯罪道路,我启发学生思考:如何才能避免误入歧途,抵挡各种不良的诱惑呢?学生讨论后做出了种种回答。这样,理中有情,情中有理,所明之理融入了学生的真情实感,更具有感召力和说服力。再如教学《理解我们的老师》一课时,我先回忆自己童年时代得到老师关怀和培养,并最终引领我走上三尺讲台的事例,流露出自己对教师教诲的真诚感激之情,并以一声“谢谢您,老师!”引起全班学生的情感共鸣。接着,展示一幅幅平时教师关心学生的画面,让学生从中体会教师工作的艰辛,让每个学生认识到每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老师,最后在flash片段《每当我走过老师窗前》的音乐声中,让学生 说说 想对老师说的话,想为老师做的事。情到深处,一触即发,每个同学都能深切表达出对老师的情感。多媒体教学因其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极富感染力,能够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之思想情感、道德认知、道德情操不断得到启迪、升华,使学生从中明是非,辨真伪,知善恶,识美丑,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随着对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堂整合的不断深入,我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师生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面对丰富多彩的网络世界我们反而不如学生们反应快,在很多方面学生远胜于我们,我们没有理由站在讲台上发表长篇演讲,而更应该让学生们发表见解。既然网络是五彩的,社会是多元的,我们也应该抛弃答案唯一,在坚持是非标准的大前提下,允许学生们发表不同见解,尊重学生的想法,真正做到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总之,多媒体教学是新形势下,教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的需要。

综上所述,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可以发挥它的技术优势,让课堂活起来,让课堂动起来,让学生心理情感丰富起来。从而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使他们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也使思想品德课的教学结构得到优化,最终让多媒体教学在思想品德课中闪光!

(河南省鄢陵县柏梁镇第一初级中学)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有关素质教育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素质 教育 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促进关系。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推行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浅述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 要】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推行意义。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促进关系。 文章 从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为切入点、对上述问题展开方面进阐述,以求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寻找更科学的规律和更有效的 方法 。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过去传统的专业型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生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外,还应该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大学生肩负这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是国家的宝贵人才,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素质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有理想,有 文化 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中过经历几代的共同努力有了今天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后来人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中国要实现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大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总之优秀的大学生。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二)进一步深化开放,准备各方的挑战的中国需要大批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国家的实力体现在综合国立上,而综合国力的基础在人才,随着全球经济化速度的快速增加,各国相互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环境中一个国家要想占得优先权,就必须把人才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外,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文化及心理素质。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三)大学生的对于成才的期望和社会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反映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成才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学习期,创造其和成功期。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学习期和创造期的过渡时期,是从青少年转向成功的转折期,这种转变涉及到学生的内部成长和外部关怀,转变的顺利与否对于大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形成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一)科学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能把金钱作为人生价值的唯一衡量手段,而应该把对他人及社会的贡献作为人生价值的尺度,同时要按照先集体后个人的思路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健康的心理素质。大学生 毕业 后进入工作岗位,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除此之外,一个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心理素质体现的方面多种多样,有些方面是强项,而有些方面可能是弱项,需要认识清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情绪是有效克服和提高心理素质的关键。最后是提高受挫力,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难免会遇到困难,但是适当的挫折不但有助于更好的认识自我,也能很好的培养心理素质。

(三)优良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培养是大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高尚的理想和品质,大学生只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才能始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轨道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三、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究竟怎样才能解决大学生存在的疑惑,使他们具有以上提出的各项素质要求,从而使自己在思想上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

(一)转变专业教育形式。学校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注重人文教育,教师应提高人文教育的思想认识,对于传统教育方式当中存在的功利主义等陋习应坚决的摒弃,在传授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面,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专业内容相关的更多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转变教学方式加强素质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存在着填鸭式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如果要全面的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就需要改变,素质教育要求适合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并且与社会需求紧密接轨的教学内容,它旨在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三)提高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大学课程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意义重大,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会越演越烈。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素质除了专业技能外,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品德、修养的协调发展有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只有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才能使大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吴柳.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齐爱朋.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J].黑龙江大学学报,2008(09).

[3] 张建荣.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浅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0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素质教育浅述论文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篇二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对全体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是一个由必修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等各部分组成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目前关键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转变、师资力量准备,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课程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而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2]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指人“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3]人的素质包含有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它是先天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的一系列的生理特点。二是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三是社会素质。它纯粹是人在后天适应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4]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5]心理素质处在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内部动力,是使人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心理素质同时制约着人自然素质的提高,社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心理素质培养不仅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学生自然素质的培养有一个以体育必修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社会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承担。与此相比,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任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却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明显落后的局面是造成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局部性的,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矫正,对全体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存在有诸多的弊端:一是由于学生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重要性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不能有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课时、教师和选修学生情况的巨大差异,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使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三是因为选修名额的限制,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得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四是因为上课人数多,难以关照到不同的心理需要,难以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训练活动;五是因为心理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有误解,参加专题心理讲座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教育,着重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本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定位于素质培养,属于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承担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而向全体高职学生,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调节水平和心理活动的状态水平。在知识学习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有关理论,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掌握心理自助方法与途径;在能力培养上,重点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人格自我教育与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在情感行为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6]这些目标的实现非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讲座所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做保障。 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既满足了全体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需要,又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知识与技能的特殊需要。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的构成:一是必修或必选课程;二是选修课程;三是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四是心理训练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是实现高职院校实现由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从 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的关键一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版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使所有高职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益处,必修课或必选课是最好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课程建设上能够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质量有保障,不象选修课程那样随意性较大。学校按照学生所在年级、专业统一组织安排教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完善个性,开发心理潜能,为学生未来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同时,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必选课程能够覆盖所有的高职学生,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误解,唤醒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拉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这也就为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其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情况,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如关于人际交往心理、管理心理、社会心理、成功心理、恋爱与性心理、职业心理、青年心理等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多样化需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点课程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出现。热点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结合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热点,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级教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活动进行。如生命教育、心理危机干预、贫困面对、宿舍关系等的专题,既是高职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一再强调;如结合“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各种专题;结合每年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的有关专题等等。这样的课程由于选题时效性强、切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和需要,对高职学生的帮助及时有效,会很受学生欢迎。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更多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传授的话,心理训练课程则更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控和行为的塑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知易行难的问题,高职学生尤甚。高职学生心理训练课程一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开设,如针对有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开设情绪调控活动课程;针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训练课程;针对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开设的自信心训练课程;针对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的学生开设的团体辅导、治疗课程等。二是针对学生在心理潜能开发、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开设,如演讲训练、领导能力培养、意志力训练、素质拓展等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课程一起构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个网络和体系的良好运行既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开辟道路。 三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前,还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真正重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这一工作真正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定位,加强对这一工作领导。要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彻底改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旧观念,把目光由“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投向“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原则规划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所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全体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要放眼长远,储备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同其它教学工作一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长远规划,从长讲议,逐步实施。一方面,对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高职院校要能够为他们准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工作的困难,积极支持他们工作,同时要肯花钱培养,使他们能得到专业上的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多吸收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设准备人才条件。 三是要加大研究,深化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有吸引力。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突出矛盾。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而不断压缩非专业教育的内容,有些院校虽然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研究,导致谁有权威、甚至谁喊得多就上谁主张的课,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获得应有席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在必要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际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的层次和比例;要加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的途径,避免两种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复;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各类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其课程内容能够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避免给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负担;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心理健康知 识的 应用性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和教育方式上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说越来越无法回避,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和 实践的力度,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2007-02-01. [2]江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3. [3]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J].新华文摘,1998(2):168. [4]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2. [5]肖仕元.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27. [6]何进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实践探索[J].教育与 职业,2009(15):136. 看了“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 2.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2) 3.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写教育高考材料作文范文4篇

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论文

大学生素质 教育 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促进关系。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推行意义。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大学生素质教育浅述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浅析大学生素质教育》

【摘 要】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我国教育方针的重点,有着深厚的理论基础和深刻的推行意义。大学生素质教育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实现途径,他们之间有着紧密的相互促进关系。 文章 从大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性、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施途径为切入点、对上述问题展开方面进阐述,以求对大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寻找更科学的规律和更有效的 方法 。

【关键词】大学生;素质教育;实施途径

素质教育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随着经济时代的到来,过去传统的专业型的人才,已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大学生除了具备过硬的专业素质外,还应该具备思想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以及良好的协调能力、团队精神、创新意识等。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是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中必须解决的根本问题。大学生肩负这未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他们是国家的宝贵人才,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素质如何不仅直接关系到现阶段中华民族的素质,而且直接关系未来中华民族的素质,所以,对于大学生的素质的重要性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阐述。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有理想,有 文化 的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中过经历几代的共同努力有了今天的进步和发展,只有后来人继续坚持不懈的努力,中国的未来才会更加美好,中国要实现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需要一代代中华儿女为之奋斗。近年来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但是大学生数量增加的同时,还应该提高大学的教育质量,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的总之优秀的大学生。只有这样大学生才能承担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

(二)进一步深化开放,准备各方的挑战的中国需要大批素质优秀的大学生。国家的实力体现在综合国立上,而综合国力的基础在人才,随着全球经济化速度的快速增加,各国相互间的竞争日益激烈,在这种环境中一个国家要想占得优先权,就必须把人才的培养放到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对于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了掌握必备的知识技能外,同时还要有过硬的文化及心理素质。大学生是我国宝贵的人力资源,坚持改革开放的中国需要培养和造就大批素质优秀的大学生。

(三)大学生的对于成才的期望和社会对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反映出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大学生成才大致分为三个阶段:学习期,创造其和成功期。大学阶段的学习是学习期和创造期的过渡时期,是从青少年转向成功的转折期,这种转变涉及到学生的内部成长和外部关怀,转变的顺利与否对于大学生良好综合素质的形成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大学生应具备的综合素质

(一)科学的思想素质。思想素质主要包括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人生观,大学生应该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不能把金钱作为人生价值的唯一衡量手段,而应该把对他人及社会的贡献作为人生价值的尺度,同时要按照先集体后个人的思路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二)健康的心理素质。大学生 毕业 后进入工作岗位,必须面对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学会与他人相处就显得非常重要,要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合作能力、主动关心别人的意识。除此之外,一个综合素质优秀的大学生,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这主要包括一下三个方面:对自己的心理素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心理素质体现的方面多种多样,有些方面是强项,而有些方面可能是弱项,需要认识清楚;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握自己的情绪是有效克服和提高心理素质的关键。最后是提高受挫力,大学生在进入社会后难免会遇到困难,但是适当的挫折不但有助于更好的认识自我,也能很好的培养心理素质。

(三)优良的道德素质。道德素质培养是大学教育阶段的重要内容,通过思想道德教育帮助大学生确定正确高尚的理想和品质,大学生只有确立社会主义道德观念才能始自己的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进入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轨道具有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

三、实施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途径

究竟怎样才能解决大学生存在的疑惑,使他们具有以上提出的各项素质要求,从而使自己在思想上跟得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求:

(一)转变专业教育形式。学校在进行专业教育的同时应该转变教育理念,注重人文教育,教师应提高人文教育的思想认识,对于传统教育方式当中存在的功利主义等陋习应坚决的摒弃,在传授专业领域知识的同时,适当的扩大知识面,使学生掌握和了解专业内容相关的更多知识,陶冶学生的情操,最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转变教学方式加强素质教育。在传统的教学方式当中,存在着填鸭式的死记硬背的方法,如果要全面的加强大学生的素质教育,这样的教学方式就需要改变,素质教育要求适合大学生全面发展和并且与社会需求紧密接轨的教学内容,它旨在促进大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这就要求教师因材施教,开发和引导学生的兴趣和潜能。

(三)提高思想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作为大学课程的必修课―“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意义重大,它能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此外学生通过该课程学习,可以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研究成果。

四、结语

综上所述,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对于大学生的教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并且这项工作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工作,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才的竞争会越演越烈。人才所需要具备的素质除了专业技能外,对于人的全面发展,包括思想、品德、修养的协调发展有了更明确更高的要求,只有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融为一体全面发展综合素质,才能使大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吴柳.素质教育理论与基础教育改革[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2] 齐爱朋.浅谈大学生素质教育[J].黑龙江大学学报,2008(09).

[3] 张建荣.大学生素质教育问题浅析[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2008(0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大学生素质教育浅述论文

在当今社会上,随着媒体的传播速度的加快,越来越多有关大学生道德缺失的现象和社会案例被公众所了解,因此导致越来越多的公众对于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提出了质疑,同时他们逐渐形成一种意识即:如今的高校教育只注重提高大学生的专业知识而忽略了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的培养。实际上这种意识是有点以偏概全的,但是正是公众的这种质疑值得让我们需要深思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质修养缺失的本源。首先,我们先通过一个案例来了解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现状:案例一、2002年2月23日是一个风和日丽、春意浓浓的星期六。北京动物园内热闹异常。下午1时10分左右,动物园熊山内突然传来狗熊“嗷、嗷”的嚎叫声。只见随着水泥地上冒起的一股股白烟,两只大黑熊躺在地上打起了滚。就在围观人群一阵骚动后,一名手拎食品袋,戴着眼镜的男青年急匆匆地挤出人群向熊山外溜去。“抓住他,就是他给大黑熊投的毒。”喊声未落,这名男青年撒腿就向动物园内狮虎山方向跑去。正在附近巡逻的动物园派出所民警、动物园保卫处的工作人员和熊山管理人员以及在场的群众围追堵截,齐心协力将这名男青年抓住,带回了动物园派出所。经警方审查,这名男青年叫刘海洋,北京人。据刘海洋交待,因父母离异自己一直与母亲相依为命。1998年,自己幸运地考入了北京某名牌大学电机系,大学期间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并已经通过了学校研究生考试。对于为什么要残害动物,刘海洋说:“我曾经从书中看到过熊的嗅觉敏感,分辨东西能力特别强。但人们又总说‘笨狗熊’,所以我就想验证一下狗熊到底笨不笨。” 这了满足自己邪恶的“好奇心”,1月29日,刘海洋用事先准备好的一瓶饮料兑上从学校实验室偷到宿舍的火碱来到了动物园。他假意投喂黑熊并将掺有火碱的饮料倒向正在与游客戏耍的黑熊,看到黑熊被烧得满地打滚,嗷嗷乱叫,侥幸逃脱的刘海洋并没有感到满足,而是昧着良心又酝酿着下一次罪恶行动。中午,刘海洋用一个白色纸袋装着两瓶饮料和一个平时喝水用的500毫升硬塑料杯,从一家化工商店花8元钱买了一瓶硫酸,分别兑进了随身携带的饮料和塑料水杯内,而后乘公共汽车来到了动物园,又一次实施了他残害动物的罪恶行径。 北京动物园副园长王保强十分气愤地说,从1月29日开始,北京动物园先后有3只黑熊,1只马熊和1只棕熊受到了刘海洋所泼的火碱或硫酸的残害。这5只熊有的嘴被烧坏,进食困难;有的四肢被烧,无法行走;有的前胸、背部、臀部被烧坏,失去了正常生活的能力。这个案例突出反映了某些大学生人文素养缺失到了一种道德甚至人性泯灭的程度,这是让人十分后怕的,根据许多教育心理家们的研究,我认为现阶段大学生的人文素养缺失的现状及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文史知识极度缺乏——优秀文化传承断层根据许多报刊媒体的调查,现在的大学生尤其是理工科大学生对人文文化的理解状况不容乐观。部分大学生对理解一些人文文化概念的了解大多数只停留在一知半解和粗浅的表象化阶段,有的甚至望文生义、凭空臆断。比如说,当问及“民主”、“共和”、“儒家文化”等概念时,大部分大学生仅仅知道民主和专制相对,对其具体含义却语焉不详;由于近代以来历次批孔批儒运动的影响波及至今,许多学生仅仅知道儒家文化大致包括“忠”、“孝”、“礼”、“仁”等,而不清楚“天人合一”、“义利之辨”等更能代表儒家文化的先进性。现在的大学生已经远离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思想熏陶,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得不到足够的继承和发扬。(二)“传统文盲”大量涌现——重外而轻内随着时代的进步,目前大学生中不懂电脑等现代科技的“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缺乏人文素质,不知道祖国传统的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现在很多学生不愿意也没有耐心看传统经典文学作品,业余时间除了是对着电脑玩游戏就是盯着电视荧屏看没完没了的节目,不看书、少写字,成为没有读写技能的“无笔族”。另外,当今一些不良社会风气导致了部分大学生受不到“慎独”、“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等等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重外而轻内”。(三)心态浮躁、功利心重——拜金享乐主义悄然蔓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之间的文化交流融合加快,冲突矛盾也日益加剧,在这个大环境下,大学生对文化的接受常常因心智尚处于发展阶段,易产生困惑而迷失方向。据调查,95%以上致力于考研的学生目的都是为了将来找一个好工作,而不是真正热爱自己的专业;部分大学生开口闭口谈钱,人前人后说利,“学习只为求职”、“大学时代是修炼的时代”,成为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座右铭。在阐述出现阶段大学生人文素养普遍缺失现状后,我觉得对于这些现状有必要对其出现的原因进行解析:(一)从社会层面:市场经济带来的功利心理日益加强全球经济发展迅速,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各种利益相互摩擦、斗争,使当前部分大学生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社会责任感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各种层次、性质的文化令大学生茫然失措,难以鉴别、吸收东西方优秀文化的精华。“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市场经济带来的急功近利、网络快餐文化势不可挡的蔓延趋势以及考级、考证等就业实用主义的现实需要,使得大学生无暇估计人文素养的培育。(二)从学校层面:应试教育,唯“考”独尊从小学到高中一以贯之的应试教育,使青少年从小就很少汲取人文教育的滋润,沉重的课业负担使学生不知“人文”为何物。大学校园本是增加学识、提升修养、净化心灵的场所,可是现在大学生看的书除了专业课本外,就只是外语、电脑、经济类书籍和如何面试、社交方面的书,至于提高自身素质的人文类书籍则鲜有人读。大学生读书求职的心态非常“务实”,把读书和求职紧密联系,“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他们考虑的是如何适应这个社会,因而急于掌握各种工具知识和工作中必须具备的经济管理知识和人际交往知识。(三)从家庭层面:望子成龙,期望值高在当今社会大部分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因此很多家长对于孩子的未来抱有一种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心理,在孩子身上寄托了过高的期望,望子成龙心切,积极配合学校的应试教育,孩子上大学之后迫切希望能出人头地,在毕业后找到一份体面又薪酬丰厚的工作,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收回教育成本。因此,部分父母过于强调学生的在校分数,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及人文素养方面的塑造 。对这一类父母而言,只要能在考试中获得高分、能在毕业后找到好工作,就是孩子的胜利、自己的成功,至于其他,概不关心。(四)从个人层面:沉醉于物质生活,忽略了个人精神文明的提升由于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高科技产品越来越耀人眼球,服装,饰品等方面都带给人极大的物质享受,而大学生对此更是热衷,这使他们变得越来越自私,拜金,寻求刺激,排斥书本中的人文教育,同时这也导致了大学生暴力,同居,怀孕等不良社会现象的发生。既然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问题所在,以及导致问题的原因,那么我们就必须尽快采取相应的措施去解决问题,所谓“亡羊补牢,为时未晚”,而且这个问题的解决时关系到中国将来的现代化建设,因此如何解决也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我认为可以从内外因来讨论:首先,从大学生自身来看,(1)从书本中汲取人文精华,拓展知识面,尤其是理工科的同学,应该基本了解中国近代简史,从中认识到自己现在的美好生活是革命先烈通过热血奋斗换来的,要怀着一颗感恩,热忱的心去面对生活,从而使自己端正自我思想意识,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它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同时,作为大学生还应该经常关注时事新闻,了解国内外的动态,而不是仅仅局限于专业知识或者享乐中。只有认清本国国情,了解世情党情,才能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贡献奠定下坚实的基础。(2)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在远观未来的同时牢记历史,牢记传统美德,在生活中多实践,让这些美好的道德情操渗透到我们骨子里。此外,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坚持与时俱进,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完善个人的素质。用先进的科学文化来武装自己,主动远离错误的观念。比如在科学发展观中,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就是发展。发展是一个很广泛的范畴,整个世界都是处于一种运动变化和发展的过程当中,发展是指任何事物都是一种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当中,体现了事物运动的上升性、层级性。大学生在学校里面,其主要目的就是实现自己的全面发展,主要表现在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因此,要想实现学生的自我发展,就必须正视自身存在的缺点,通过发展的办法去解决。其次,从政府和公众的角度来看:(1)不论是政府还是媒体,都应该加强有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宣传与教育,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特别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集中反映了我国和谐社会所追求的价值尺度和文化观念。价值观是人生观和世界观的核心和基础,在当今价值观多样化、文化多元化的社会转型期间,在社会中旗帜鲜明地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法制教育全过程,将法制教育和道德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学校这一重要的思想文化阵地,促使学生全面成长,深层次的影响广大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行为方式。使广大大学生明辨是非,坚定信仰,明确责任。(2)重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的传承与教育,重视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中历史,政治的教学地位,从小培养学生的人文情怀,深刻认识和感受到人文主义的熏陶。特别是在高校中,应将人文素质教育与专业教育放在同等的教育地位上,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高举旗帜,就是要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大学生,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教育全过程,更加坚定大学生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遵循规律,就是要遵循高等教育基本规律,遵循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规律,遵循当代大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努力提高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也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宣传有关爱国,科学发展等话题的活动更进一步地陶冶同学们的情操与修养。“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良好人文素养的培育与提升与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充分认识到这项工作的重要意义,人人参与,为高素质人才的成长提供肥沃的土壤和优良的环境。高校大学生现今要做到的就是通过认真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来作为今后行动的指导,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只有这样,才可以塑造良好自我品格,才可以更好的成为国家的现代化的后备主力军,才可以更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那些迷茫徘徊中的大学生们也可以借着学习理论课的机会确定自己的人生目标,迷途知返,成为一名合格的大学生。

当代的大学生人文数字其亟待提高,我觉得当代的大学生没有明确的目标与人生的追求,应该全面提升自己的素养,大学教师也应该往这方面引导,这样才能为国为民造福。才能学为所用。

我们处在一个人文精神凸显的时代,大学生作为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之一,必须努力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这不但与每个大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格建构息息相关,也关系到国家与民族的昌盛、富强。目前,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欠佳。首先,文化素养不高,知识结构单一,缺乏民族精神。不少大学生爱好广泛,知识面较宽,但也有一些大学生文史知识欠缺,,文化底蕴浅薄。知识结构单一,表现为有专业知识,而普遍缺乏必备的文学、历史、哲学、艺术等人文科学和其他社会科学方面的素养,缺乏对自己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精华的基本了解,缺乏深厚的民族文化素养。其次,道德水准不高,社会公德失范。道德作为社会规范,具有历史的延续性,它确保社会稳定,人际关系和睦,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展,大学生理应成为社会秩序井然和平稳发展的忠实卫士,但一些大学生文明素质低下,遵守社会公德的自觉意识不强。比如,某些人对个人卫生非常讲究,对宿舍脏乱却习以为常;不爱护公物,不注意爱护图书,将课桌乱刻乱画;满口脏话,不文明举止时有所见等。再次,人生主体价值观不明朗,在价值选择上缺乏社会责任感。当代大学生是务实的一代,表现出务实化、个人化和功利化的总趋势。许多大学生把社会本位转向个人本位,把追求理想转向注重实惠,把英雄崇拜转向功利主义。在物质和精神追求上,片面追求物质利益,缺乏社会理想。在道德的责任意识方面,对社会的终极关怀表现淡漠。部分大学生人文素质较低有其复杂的社会及历史原因。首先,现代大学教育中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的失衡,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和历史进程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当前,科技被强调为第一生产力,其在经济、国防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和突出,这使得科技教育在现代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重,成为现代大学教育的最主要的内容。这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以接受科技教育作为自己接受教育的重心,进人大学学习理工科,就成为优秀中学生升人大学的首选目标。对科技教育的过分强调,导致了人们对人文教育的轻视和排斥。而大学的人文教育自身,也在科技教育的强烈形响下,出现了知识化的倾向,只重视人文知识的传授和研究,而忽视了对人的培养和完善。其次,我国高等教育在其发展中遭遇的挫折及其本身存在的弊端,造成大学人文教育的失落。20世纪50年代以后,极左思潮摧残了我国人文学科和人文教育,人文学科被简单归结为阶级斗争学说,传统文化教育基本被停止或取消。20世纪50年代初的大规模院系调整,对推动我国改善高校的地区分布起了重要作用,但也形成了院系设置上的文理工分家、单科性院校林立的格局。这虽然为国家建设培养了大批应用型人才,但不利于大学形成浓厚的学术氛围,不利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提高和优秀人才的培养。再次,市场经济的负而效应造成大学生人文精神失落。市场经济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我国也正在建立和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但市场经济往往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利益,看重工具层而忽视价值层面,看重现实追求而忽视理想追求。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追求利润最大化,在促进社会发展的同时,也滋生了拜金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在重利思想侵蚀下,使本来就缺乏独立判断能力的大学生在价值选择上急功近利。21世纪的大学生要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要求,不仅要有较高的科学素养,也应具备相应的人文素质,要从各个方面不断丰富自己的人文知识,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首先,要努力学习人文科学知识。包括文学、艺术、历史、哲学、科学技术史以及伦理学等在内的人文科学知识是形成人文素质的基础。作为高层次人才预备军的大学生,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文化、历史,又如何能对国家、对民族有感情、有责任心呢?又如何谈为国家、为民族服务和献身呢?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杨叔子院士曾要求他的博士毕业生在论文答辩前,必须能背诵《论语》和《老子》,否则就不能参加博士论文答辩。杨院士认为,博士生作为国家高层次的人才,不能不了解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让学生背《论语》、《老子》,可以培育民族责任感,锻炼其形象思维能力和学会如何做人。事实上,许多著名科学家都有很高的文学、艺术造诣,例如爱因斯坦既是伟大的物理学家,又能熟练地演奏小提琴;我国地质学家李四光是地质力学的创始人,但他同时又是我国第一首小提琴曲《行路难》的创作者。其次,塑造理想的人格。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对人类、对祖国要有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要了解社会,了解自己,了解自己对社会的责任,才会做到爱祖国、爱人民、爱集体,才能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个人与祖国之间的关系。理想人格表现在具有坚持真理、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在上课、实验、课外作业、考试及撰写毕业论文过程中,要避免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现象,更要坚决杜绝投机取巧、弄虚作假和考试作弊等恶劣行为。再次,塑造自己的精神家园。大学生要具备高尚的人格精神、品格情调、情趣操守、气质风度等内在潜质和外在形象。从一切非文明的、低级情趣的影响中摆脱出来,确立具有历史合理性的价值取向和理想追求,批判、抛弃错误的价值取向,建立体现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的价值观。使自己不至于在依靠知识和技能获得了物质世界的“家”之后,反因价值迷失、思想茫然而找不到精神世界的“家”,成为物质世界的富有者和精神世界的流浪者。最后,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大学生要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锻炼自己。大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不仅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能力,更主要的是能培养自己的社会服务意识,体会社会角色的意义,接受来自劳动人民群众中的人文、道德教育,养成有利于社会、有利于他人的品质。人文精神作为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作为人的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它在人全面发展的素质结构中占据着核心地位。缺乏人文精神的大学生是浅薄的,没有厚重感的。新世纪的大学生只有努力增强自己的人文精神,提高自己的人文素质,才能在实践中有效地发挥作用,真正成为一名既具有科学精神又具有人文底蕴的为社会所需的合格人才。

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论文

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篇二 基于素质教育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 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承担对全体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重任,是一个由必修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和心理训练课等各部分组成的共性和个性相结合的体系。构建这一课程体系,目前关键要解决的是思想观念转变、师资力量准备,课程内容和形式创新等问题。 关键词:素质教育;心理素质;心理健康教育;高职学生;课程体系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中明确指出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一是宣传、普及心理科学基础知识;二是培训心理调适的技能,提供维护心理健康和提高心理素质的方法;三是认识与识别心理异常现象;四是根据大学生活不同阶段以及各层次、各学科门类学生、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实施心理健康教育。[1]这说明,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不是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排除心理障碍或危机干预为主要出发点,而是以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为出发点”,[2]高职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自然也不例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对高职学生进行心理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一 狭义的素质概念是生理学和心理学意义上的,即“遗传素质”。广义的素质概念是教育学意义上的,指人“先天遗传的禀赋与后天环境影响,教育作用的结合而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基本品质结构”。[3]人的素质包含有三个部分。一是自然素质,亦称生理素质或身体素质,它是先天的,是人与生俱来的的一系列的生理特点。二是心理素质,是以人的自然素质为基础,在后天环境、教育、实践活动诸因素的影响下逐步发生、发展起来的,是先天与后天的合金。三是社会素质。它纯粹是人在后天适应与改造社会的过程中形成的,是人的社会性的集中体现。[4]人的自然素质、心理素质、社会素质三者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其中心理素质是中介。“心理素质是一个人的性格品质、心理能力、心理动力、心理健康及心因性行为的水平或质量的综合体现。”[5]心理素质处在自然素质和社会素质中间,是人的整体素质的核心因素,是人整体素质形成的内部动力,是使人素质各部分联系起来成为能动发展主体自身的内部依据。心理素质同时制约着人自然素质的提高,社会素质的形成与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把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目标和归宿。心理素质培养不仅是高职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基础性部分。 在学校教育中,学生素质的培养首先是通过课程来实现的。在目前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学生自然素质的培养有一个以体育必修课为主干的课程体系,而包括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专业、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社会素质培养也有相应的课程体系来承担。与此相比,承担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任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大多数的高职院校却还没有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明显落后的局面是造成高职学生素质发展不平衡的一个重要原因。长期以来,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大多是局部性的,关注的重点是学生心理疾患的预防和矫正,对全体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关注不够。在课程体系建设上,多数高职院校只开设了一些选修课程和专题讲座,存在有诸多的弊端:一是由于学生对必修课程与选修课程在重要性认识上的不同,导致不少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不能有足够的重视;二是由于课时、教师和选修学生情况的巨大差异,各类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之间难以建立有效的逻辑联系,不利于学生系统掌握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使其在培养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效果上大打折扣;三是因为选修名额的限制,多数学生不能通过课堂得到心理素质的培养;四是因为上课人数多,难以关照到不同的心理需要,难以组织有效的师生互动,难以开展高质量的心理训练活动;五是因为心理知识普及程度不高,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普遍存有误解,参加专题心理讲座的积极性也大受影响。心理健康教育本质上是教育,着重于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课程体系建设能够更好地体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教育本质。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该定位于素质培养,属于课程的“素质教育课程”模块,承担培养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任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目标是:而向全体高职学生,遵循其心理发展规律和个体心理特点,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品质,调节心理机能,开发心理潜能,预防和减少心理问题的发生,不断提高心理适应和承受能力,提高心理调节水平和心理活动的状态水平。在知识学习目标上,要求学生理解心理健康的标准、意义,了解心理健康有关理论,熟悉常见心理问题及其预防,掌握心理自助方法与途径;在能力培养上,重点发展学生的生活适应能力、学习与创新能力、自我认识能力、人际交往与合作能力、情绪自我管理能力、人格自我教育与危机应对能力,有效开发学生自身发展的潜能;在情感行为目标上,主要培养学生对学习、生活的热情,使学生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和正确的心理健康观念。[6]这些目标的实现非零散的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讲座所能完成,必须有一个完整、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做保障。 二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狭义的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广义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指以“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核心的课程群、课程体系。这是一个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它既满足了全体高职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普及的需要,又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知识与技能的特殊需要。这个课程体系应该包括以下的构成:一是必修或必选课程;二是选修课程;三是热点问题专题讲座;四是心理训练课程。 开设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是实现高职院校实现由局部心理健康教育向整体素质教育转变,从 重视个案心理疾患的治疗向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发展的转变的关键一环。作为素质教育的一大版块,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需要面向全体高职学生,使所有高职学生都能够真正享受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益处,必修课或必选课是最好的形式。心理健康教育必修或必选课程列入学校教学计划,有明确的教育目的、教学大纲和教学标准,教学要求相对较高,在课程建设上能够得到学校的重视,教学质量有保障,不象选修课程那样随意性较大。学校按照学生所在年级、专业统一组织安排教学,能够保证所有学生都接受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最大限度地向学生普及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学生认识心理健康对成长成才的重要意义,介绍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和途径,完善个性,开发心理潜能,为学生未来的事业成功和人生幸福奠定良好的心理素质基础。同时,因为心理健康教育必修必选课程能够覆盖所有的高职学生,也有利于消除学生对心理问题的恐惧和对心理问题学生的误解,唤醒学生的心理求助意识,拉近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与学生的距离,这也就为个别心理咨询、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等其它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铺平了道路。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选修课的开设主要是为了满足不同学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不同需要。在学生掌握基本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基础上,以选修课形式出现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需要和高职院校心理教育师资的情况,就某一方面的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教育,如关于人际交往心理、管理心理、社会心理、成功心理、恋爱与性心理、职业心理、青年心理等等课程,以满足学生对心理学和心理健康知识的多样化需要。 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热点课程可以以专题讲座的形式出现。热点课程的设置一方面可以结合对学生心理状况、心理热点,心理需要,另一方面可以结合各级教育部门、学生管理部门的活动进行。如生命教育、心理危机干预、贫困面对、宿舍关系等的专题,既是高职学生的热点心理问题,也为各级教育管理部门所一再强调;如结合“525—我爱我”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月的各种专题;结合每年国家、省市教育部门组织“大学生生涯规划大赛”组织的有关专题等等。这样的课程由于选题时效性强、切合高职学生的心理实际和需要,对高职学生的帮助及时有效,会很受学生欢迎。 如果说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或必选课、选修课、专题讲座更多侧重于心理健康知识和方法的传授的话,心理训练课程则更侧重于学生思维方式改变、情绪情感的调控和行为的塑造,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应用性和针对性。大学生普遍存在着知易行难的问题,高职学生尤甚。高职学生心理训练课程一是针对具体学生的具体问题开设,如针对有情绪方面问题的学生开设情绪调控活动课程;针对有人际交往问题的学生开设人际交往训练课程;针对自卑、缺乏自信的学生开设的自信心训练课程;针对焦虑或抑郁情绪严重的学生开设的团体辅导、治疗课程等。二是针对学生在心理潜能开发、心理素质发展方面的具体要求而开设,如演讲训练、领导能力培养、意志力训练、素质拓展等课程。 心理健康教育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讲座、心理训练课程一起构成了高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体系内各部分相互配合、互为补充。这个网络和体系的良好运行既能够起到优化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协调发展的作用,又能为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学生心理问题的预防和矫正工作的顺利有效开展开辟道路。 三 构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在当前,还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需要解决。 一是要转变观念,扎实推进素质教育,真正重视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这需要高职院校的领导从素质教育的角度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将这一工作真正放在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培养全面发展人才的高度来定位,加强对这一工作领导。要彻底改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况,彻底改变认为心理健康教育只是针对少数有心理问题学生的旧观念,把目光由“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更多地投向“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以“发展性心理健康教育”为主,“矫正性心理健康教育”为辅的原则规划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关注所有高职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人格完善和心理潜能开发,使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于全体高职学生的成长成才。 二是要放眼长远,储备力量,建立一支高素质的高职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心理健康教育同其它教学工作一样,是一个专业性极强的工作,建立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是构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不可缺少的保障条件。这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要有长远规划,从长讲议,逐步实施。一方面,对于现有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高职院校要能够为他们准备必要的工作条件,解决他们工作的困难,积极支持他们工作,同时要肯花钱培养,使他们能得到专业上的成长。另一方面,高职院校要多吸收心理学、教育学、人力资源专业的研究生充实辅导员队伍,为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系统化开设准备人才条件。 三是要加大研究,深化课程内容和形式的改革,使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更具实效性和可操作性,更有吸引力。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容越来越多,形成了教学内容与教学时数之间的突出矛盾。有些高职院校为了强调专业素质教育而不断压缩非专业教育的内容,有些院校虽然对素质教育有一定的重视,但缺乏研究,导致谁有权威、甚至谁喊得多就上谁主张的课,课程设置上缺乏科学性。在这种背景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要在高职院校课程体系中获得应有席位可以说是困难重重,这就要求高职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定要在必要性和实效性上下功夫。要加大研究的力度,从高职学生心理素质培养的实际和学校课程设置的实际状况出发,确定课程体系的内容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内部的层次和比例;要加大对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关系的研究,探讨高职院校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功能互补的途径,避免两种课程在教育内容上的重复; 要加大对高职院校各类 心理健康 教育课程内部结构的研究,使其课程内容能够真正结合学生实际,满足学生心理需要,避免给学生形成新的学习负担;要加大对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式研究的力度,不断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心理健康知 识的 应用性和学生的心理体验,注重学生健康人格特质的培养,调动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以增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吸引力和效果。 伴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工作在思想观念、工作模式和教育方式上的转变,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构建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来说越来越无法回避,加大对这一问题研究和 实践的力度,必将有力推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为高职院校的稳定和谐营造出良好的心理氛围。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http://,2007-02-01. [2]江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践价值及其实现[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6(3):103. [3]潘懋元.试论素质教育[J].新华文摘,1998(2):168. [4]燕国材.论心理素质及其教育[J].云梦学刊,2000(3):72. [5]肖仕元.心理素质的结构及其内外关系[J].中国教育学刊,1999(4):27. [6]何进军.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整体实践探索[J].教育与 职业,2009(15):136. 看了“素质教育议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 2. 素质教育浅议论文(2) 3.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范文 4. 关于教育的议论文 5. 写教育高考材料作文范文4篇

大学生文明行为的论文

大学生文明行为的论文,大学生的文明意识、文明行为、文明品质,关系着良好社会风尚的行程,是知识的象征,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下面我整理了大学生文明行为的论文。

大学生的文明意识、文明行为、文明品质,关系着良好社会风尚的行程,关系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在一定意义上关系中华民族的未来。长期以来,大学被看做是知识的象征,大学生被看做是文明与进步的榜样。 然而,在一点一滴的小事上,校园文明正在遭受悄悄地践踏。在现代大学校园中,出现了许多不文明现象:插队、顺手牵羊、占座、破坏公共卫生、损坏公物、校园浪费、破坏校园稳定、诚信缺失、上课自习不关手机、公共场所情侣举止过度亲密被列为校园十大不文明现象。从小接受文明教育的我们,为什么会做出这出不文明现象呢?

首先是个人,道德心理不成熟的我们却有着极强的从众心理和反叛心理,别人做的爱模仿,禁止做的偏要,做不分对错。久而久之偏离了道德文明的标准。其次是家庭方面,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的我们,积极进取,大胆创新,张扬个性但父母的放纵使我们往往做事以自己为中心,不为他人考虑,把人人为我当做理所当然而我为人人却不愿想也不愿做,缺乏了社会交往的必要知识。当然学校的教育也难辞其咎,学校是学生进行文明素质教育的主要场所,对学生形成良好的文明习惯有着重要作用。然而对应试教育的教育,忽视了对学生素质教育的培养大学校园中重人情,轻法度的现象也加剧了大学生道德文明的偏离。认得思想政治品德不是天生就有的,更在后天受到环境的影响,社会大众的行为对一个人有着强大的暗示作用,不可否认,绝大多数学生的素质是高的,能够做到“文明行事”,但不文明行为仍然存在。这是因为大家反对这种不文明现象的态度还不是很坚决,虽然认识到这种行为的危害,但没有从行动上去杜绝这种现象。大部分同学都认为不文明行为是素质低的表现,应加强教育,但实际生活中大家没有用行动来反对不文明行为,没有尽力阻止它们的发生,在客观上默认了它们的现实性,滋长了各种歪风邪气。正如破窗理论那样:一个房子如果窗户破了,没有人去修补,隔不久,其它的窗户也会莫名其妙地被人打破,一个很干净的地方,人们不好意思丢垃圾,但是一旦地上有垃圾出现之后,人就会毫不犹豫地抛,丝毫不觉羞愧。所以一个文明的社会环境很重要,尽管不直接参与社会活动,但社会的不良风气,官官相护,贪污受贿,以权谋私,拜金主义等等行为时刻影响着我们的言行。

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决议提出,今后十五年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个主要目标就是显著提高全体公民素质,这就要从提高大学生素质开始。任何行为都是在一定思想的支配下进行的,要促使学生文明行为知行统一,首先要从知做起。从学生自身来说,要懂得从小事做起,培养文明的习惯。同时学校应该加强大学生的文明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质,完善学校的评价机制,引导学生文明自律。为了营造文明的校园氛围,学校可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明礼仪活动,或通过媒体工具向学生传达更多的正能量。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要以身作则,发挥学校教育和家庭影响力的合力,使对学生的文明教育得到更好的效果。

文明不只是一种习惯,一种追求,更是一种素质,一种光荣。改善大学生的不文明行为,杜绝不文明现象的蔓延,还需要我们长期的共同努力。

大学规划

我们的人生总是需要目标,这时,我们就需要有计划,去实现这个目标。我们在任何时候都需要有一个短期的计划,一个中期的策划和一个长期的规划。而现在,我们正处于一个人生最重要的时期——大学。因此,我们更需要一个长远的规划,来实现我们现在的宏图梦。

现在我们能规划的,也是最主要的,就是对于我们学业的规划。学业的规划,首先要从我们自身开始。我们要盘点我们的优缺点,我们的兴趣爱好。同时我们要从外部环境分析如何学习更适合自己。我们可以把大学四年分成4个时期,大一的适应期,大二的定向期,大三的冲刺期以及大四的分化期。大学期间,我们可以尝试新的领域,努力发掘自己的兴趣。通过兴趣,我们可以增加新知,培养能力。不断吸收知识,大学时一个吸收知识的最佳场所,现在的生活就是学习,而学习是为了明天我们更好地生活。但学习并不是全部,大四时期,对于我们而言,最重要的不是职业,而是适应社会。只有适应了,才能适应以后瞬息万变的社会需求。规划是长远的,不能在大学毕业就结束了,我们更应该看的更远,对我们的职业生涯也进行一个大致规划。

在当今这个大学生就业形式严峻的时代,我们的职业规划就成了我们就业的一个利器。我们不能带着一脸迷茫,没有任何规划就进去了社会。迷茫的我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适当的规划,我们如何在茫茫人海中先拔头筹,如何占据一席之地呢?

职业的规划,与学业规划有相似之处,那就是从自身出发,对自己的性格,优缺点,兴趣,价值观,能力等进行分析。我们的能力注意还是在学校学到的专业技能。我们要从我们的专业技能方面着手,分析出就业方向,从这之中选出我们所感兴趣的,适合自己的工作。当然,就业方向还要对该工作的前景进行分析,这也是对我们的规划的一个小考验,来检验自己的规划是否正确,是否完美。为了能得到一个自己心满意足的工作,我们应该在校时,就把自己的专业技能学扎实。同时,我们还可以锻炼一下其他技能,如团队合作能力,组织策划能力,创新能力,学习思考能力等。

在大学,我们规划的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我们更应该学到的是如何去处理好每一件事。当你经历过,你能比别人多一份财富;当你拥有过,你会知道它的力量。这也是我们需要规划的一部分。布什在大学,看到了朋友;俞敏洪在大学,看到了知识;李开复在大学,看到了能力;而我在大学,受益的则是经历。经历是一个人最独特的财富,是别人想学也学不来的东西。经历了,你才有真正的朋友;经历了,你才拥有自己特色的见识;经历了,你才会具有能力;经历了,你才能规划的更完美;经历,也是我们规划的一部分

我们的每一步都决定着最后的结局,我们的脚正在走向我们自己选定的终点。我们对未来充满了憧憬,而未来所有生活目标的实现,都可以从现在规划开始。成功的人生离不开成功的规划。人生就像一场旅行,规划就是我们人生的导航图,有了导航图,我们就不会偏离目标,不会迷失方向。审视现在,规划未来,我相信,成功就在我们眼前。

让我们规划未来,实现我们的宏图梦。

一、大学生文明行为素养的现状

随着高等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更多的人享有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但“量”的增长必然引起“质”的变化。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我们看到,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状况的主流是积极的、健康向上的,但在校园里,我们还是能遗憾地目睹部分大学生缺乏最基本的文明素养:生活上,他们不注意细节,虚荣、浪费、抽烟酗酒、厌恶劳动,宿舍卫生令人头疼,男女交往不得体、不自重自爱,举止粗俗,衣冠不整,不注意自身形象;学习上,随意请假、旷课迟到,考试作弊司空见惯,迷恋网络,无远大志向;社会公德方面,公德素质较差,个人主义思想严重,社会责任感淡薄,公共场所高声喧哗,不爱惜公共设施;人际交往方面,不讲究信用,不积极参加社会活动,沟通能力差,不善于交际等等。这些事情虽小,但却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社会文明水平的提高。

二、大学生文明行为素养缺失的原因

(一)社会大环境对教育的冲击

一方面,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对个人的专业能力需求越来越高,具备一技之长成为个人立足社会的首要条件之一。在这样的社会大环境下,人们更多的是强调对科学文化素质和能力的'要求,于是,高考的分数、专业技术水平成为中国教育重要的人才观,而个人文明素养往往被忽视,尤其视礼仪规范的学习和培养是无关紧要的内容;另一方面,我国正处于社会改革的转型期,意识形态多样化、价值观念变化剧烈,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体系受到强大的冲击。正处于人生转型期的大学生,思想还不够成熟,很容易受到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将正常、高尚的礼仪规范看作是虚伪造作、溜须拍马的表现,并对此产生抵触心理,从而导致心里错位与扭曲,出现了道德评价紊乱,在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伦理等方面出现大面积滑坡的现象。

(二)对素质教育认识的偏颇

素质教育虽然在我国已经提倡了很多年,但由于受传统教育体制的影响,学校、老师都迟迟不愿意把素质教育落实到位。近年来,当应试教育被社会口诛笔伐的时候,素质教育从一个被我们遗忘了很久的角落里被重新捡起,于是,各种各样的艺术修养培训班应运而生,美术、声乐、书法等等,甚至有报道称某地开办“淑女培训班”,期望用各类训练,将女孩打造成拥有优美姿态,言谈得体、打扮高雅、并有艺术素养的淑女。这种现象的出现固然有其可喜的一面,即认识到了个人的行为和外表的重要性,但也反映出了我们对素质教育理解的偏颇,过分强调了技能教育,而忽视了精神层面的礼仪修养教育,这就使我们的素质教育本末倒置,流于形式,治标而不治本。

(三)传统的德育方式不能适应时代需要

过去,学校的德育工作多重说教,轻实践,重形式,轻实效,教育内容抽象、空洞,缺乏较强的针对性。比如,用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等对学生进行标榜式德育教育,让学生按照这种模式来规范自己的道德行为,检验自己的思想品质,但这种“单向灌输”的方式容易使学生产生距离感。对他们而言,那些革命先烈、先进人物、先进事迹太遥远,太虚太大,不可能在自己身边发生,自己无法学习、无法体验,自然也就很难收到很好教育效果。这种教育的方式和内容尤其对今天要求个性发展的大学生来说,无疑更会产生某种“逆反心理”,难以发挥德育的特有功能。

(四)家庭教育和中学礼仪教育的缺乏

由于受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长期以来,学校和家庭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往往只重视智力教育,而没有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渗透其中,忽略健康完整人格的塑造。而且,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能考入大学的也都成绩优秀,这使他们从小在家庭、学校中受到老师、家长、同学乃至社会的更多关注、更多偏受和更多包容,成绩优异掩盖了他们一切有意或无意的失礼行为,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学生个人主义和自我意识的畸形膨胀,导致了他们忽视甚至无视一些基本的文明礼仪。

三、加强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实践与对策

(一)与时俱进,创新大学生文明行为教育的渠道和方式

新时期开展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人格塑造、品行完善的内在规律,以此作为德育工作的指导。新时期的大学生文明行为素养教育要从理念上引导“学生应该成为怎样的人”转变为行动上指导、教育、帮助“学生成为怎样的人”。把文明行为教育放到突出位置,让德育工作从空洞的教义中走出,回归真实。

(二)加强传统道德文化的引导作用,提高大学生对文明行为素养的认识

只有对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重要性有了充分的认识,才能把遵守规范当作自觉自愿的行为,中国素有“礼仪之邦”的美誉,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先贤早就以“礼”来安邦治国、教化四方。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许多具有广泛社会性、强大号召力的优良道德准则、人际交往的礼节仪式和生活准则,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宝贵财富,是华夏民族灿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结合时代精神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将这些传统的道德文化精神加以发展,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推陈出新,将其内化为新时期大学生文明行为养成教育的主要内容,以此在大学生群体中树立起坚定的社会主义荣辱观。

(三)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正确推进素质教育

当前,人们对素质教育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观念的误区,如把素质教育与考试对立起来,把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对立起来,把素质教育等同于“特长教育”,等同于课外活动等。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对素质教育作了如下概述:“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民族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可见,素质教育是全面提高人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身体心理和能力等素质,是充分发展和提高人的综合素质的全面教育,是一个艰巨的系统工程,不仅涉及到教育内部机制,还会影响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有赖于教育观念的进一步更新和高考制度、用人制度的进一步改革。

(四)重视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校园文化建设会对学生的思想素质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养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比如,在校园内张贴令人警醒、发奋学习的字符标语,时刻提醒学生奋发上进;强化高校校训督导作用,时刻以此要求自己,使自己树立强大的理想抱负;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加强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使学生在学校良好的学习氛围下,加强自身精神文明建设,重塑目标理想,加强职业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努力用学习实践强化个人社会价值。毫无疑问,良好的校风、学风建设对学生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使学生在校期间养成良好的个人素养,并以此要求自己,这会使学生终身受益。因此,重视和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可以有效助推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四、结语

重视和加强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大学生在具备高知识、高技能的同时,必须具备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积极培养更多德才兼备的大学生。大学生的个人素养是行为的直接导向,所以,加强文明行为素养教育才能有效引导学生的实践行为,使学生的行为习惯与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符合。

关于大学内文明行为调研报告篇

创建和谐社会,营造良好社会风气是时代的号召。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大学校园文明,与大学生息息相关。“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正处于青春美好时期的大学生群体,应该是一个国家营造文明风气的榜样。

为了了解大学生对自己这个群体文明程度的看法和认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校园文明程度,我们设计了这份份调查问卷表,内容主要为调查大学生对在现今大学校园里经常能看到的各种不文明行为的看法。题型为单选题,共15道题目,采用不记名调查形式,共发放130份问卷,回收121份,回收率为。调查人群为杭州滨江高教园区六所高等院校的大学生,采用抽样调查方式。

通过整理调查数据后,得出以下结果(除第5题为a、b两个选项外,其余均为a、b、c三个选项,被选最多的选项用加粗标记):

1、你_____在教室吃早餐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2、你对在教室吃早餐行为的看法______ a赞成 b反对 c无所谓

3、你______在上课时听到手机铃声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4、你???______在课桌上涂画写字 a会 b不会 c不确定

5、当你正在上课时,外面走过的人会______ a压低声音走过 b仍是大声喧哗

6、你______看到占位现象 a经常 b有,但不多 c没有

7、你觉得在自修教室大声讨论、打电话的现象______ a经常发生 b有,不多 c没有

8、你______看到下课后垃圾留在课桌里的现象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9、熄灯后在宿舍内大声说话吵闹的现象______ a严重 b有,但不多 c没有

10、你对运动时赤膊赤脚的现象怎么看? a赞成 b反对 c无所谓

11、你______从草坪上走过 a经常 b偶尔 c从不

12、你觉得在食堂买饭插队现象______发生 a经常 b很少 c从不

13、你______看到校园内自行车乱停放 a经常 b很少 c从不

14、当你在路上要吐痰或要扔拉圾时,你会______ a直接乱吐 b包起来扔掉 c有垃圾筒吐在筒内,没有拉圾筒就随地吐

15、你对校园手机等物品失窃现象的看法______ a怪不得别人,只怪自己没放好b是小偷太猖狂了 c没被偷过,无所谓

从上述统计结果来看,有九道题目(1、3、6、7、8、9、11、12、14题)反应情况比较好,有四道题目(4、5、13、15题)反应情况不容乐观,对两道题目(2、10题)大家觉得不无所谓。总的来说,大学生校园文明情况还较好,但还是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解决。

例如第五题,在走过在上课的教室时的行为直接影响到教室里老师的上课情绪和学生的听课注意力;第13题,自行车乱放,既涉及到同学的遵守纪律的问题,又牵涉到学校车棚是否设置合理和车棚数量是否与学生自行车数配套的问题;第15题,大学生偷同学手机的事已经屡见不鲜,这个问题需要学校做好管理、教育工作,偷手机的同学自身的道德品质和被偷同学自身的防范意识的提高。

当然,做的比较好的几点,也是大部分同学做的好,仍然有小部分同学的行为有待改进。

通过这次的问卷调查,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校园文明的真实情况。问卷中的每一个问题都在我们身边,都和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如果人人都可以从自身做起,严以律己;如果学校能根据同学的实际困难,设身处地地学生考虑;如果大学生校园文明能够在点点滴滴中得到提升,那么我们的“象牙塔”就会变得更美丽,更和谐,更纯净!

大学生公民素质教育要的话要谈一谈大学生首先对社会对各个地方的看法,还有就是对自己的个人素质进行培训。

新世纪的人才必须具备三大基本素质:坚定的思想道德素质、扎实的科学文化素质以及必备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而这三大素质的培养,必须以思想道德素质为核心和灵魂。

针对目前的现状,要真正实现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在德育中也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培养创新精神为核心,树立智力、非智力协调发展的教育观念,树立做事和做人相结合的教育观念。在教学内容上,要加强人文陶冶和基本公民素质训练。

文化与素质是成正比关系的。教育需培养人,以文化育人,提升人,使人成为人才。文化使人的技能与素质日臻完善。莘莘学子不仅要苦读圣贤之书,更要以圣贤之言和科学精神为指导,,做一个有益于家庭,有益于单位,有益于组织,有益于党、民族和国家的人。

对大学生自身来说是一种尴尬;对教育来说是一种功能的匮乏;对民族、国家长远的发展来说是一种或缺。不能因现实的复杂而放弃梦想,不能因理想的遥远而放弃追求。我们生活在幸福的新时代,要敢为天下先,要敢做新时代的真人。

当然,强调德育,不是要削弱科学文化素质的培养。在知识经济时代,需要的是德才兼备的综合素质型人才,而思想道德素质在形成人的综合素质中具有基础性作用。

虽然大学生进行公民素质教育有可能让大学生降低对个人的要求,不能在社会中起到示范引领作用,但是大学生要在接受素质教育的同时努力发挥自身的长处,提升自己的能力。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