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植物化学杂志

发布时间:

植物化学杂志

植物研究。《植物化学》是一本领先的国际期刊,主要研究植物化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植物化学的结构和生物活性,该杂志只收取有关植物类的研究。植物化学是有关植物化学的主要文献来源,特别是有关植物化学的生物合成、调控和生物学特性的报道。文章以文章形式尽快在网上发表,每年出版12卷。偶尔的主题专题由受邀作者的论文组成。

奎奴亚藜,通常被描述为“超级食物”或“超级谷物”,已经成为健康意识中的流行,有充分的理由。藜麦含有蛋白质、纤维、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它也是无麸质的,推荐给那些无麸质饮食的人。

经常被用作大米的替代品,藜麦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谷物,通常被称为谷物,但实际上它是一种种子淡黄的豆荚是藜属植物的种子,原产于秘鲁,与甜菜、甜菜和菠菜有关。烹调时,藜麦柔软蓬松,略带坚果味。根据谷物和豆类营养委员会的说法,它也可以制成面粉、薄片和各种食物,如意大利面和面包。

藜麦来自秘鲁、玻利维亚和智利。它生长在安第斯山脉,几千年来一直是当地人的主食。根据威斯康星大学和明尼苏达大学的一篇田野作物文章,奎奴亚藜在印加语中是“母粮”的意思。

最近,根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versity of Minnesota)的说法,奎奴亚藜需求的激增已将产量推到南美以外的70多个国家。如今,大型藜麦作物在中国、北美、法国和印度种植。根据2016年《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的一项评估,藜麦在非洲和中东的产量正在回升。

根据Spiridakis,藜麦有1800种。藜麦种子可以是黑色、红色、白色、紫色、粉色、黄色、灰色、橙色、绿色或黄色。在美国,白色(传统)和红色(印加)藜麦是常见的。全谷类协会注册营养师Kelly Toups说,虽然白色品种更美味,但红色含有更多的营养成分。

“藜麦是蛋白质、纤维、铁、铜、硫胺素和维生素B6的良好来源。它也是“镁、磷、锰和叶酸的极好来源。”Toups强调说,“好的来源”意味着一份食物至少能提供每日营养价值的10%,“优质来源”是指一份食物至少能提供该营养素每日价值的20%。《食品与农业科学杂志》2009年的一篇文章

指出,奎奴亚藜含有蛋白质、油和脂肪以及矿物质、脂肪酸等“不寻常的成分和异常的平衡”,抗氧化剂和维生素,使它成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物。文章还指出,植物激素存在于藜麦中,与许多其他植物性食品不同。植物激素有助于调节植物生长。一些被称为植物雌激素的类型,正被研究作为治疗更年期症状的方法,因为它们有时表现得像体内的雌激素。

2017年发表在《营养学和食品科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确定,与世界各地的人们所依赖的其他谷物相比,藜麦含有更多的蛋白质和更多的必需氨基酸。在营养上,它比小麦、玉米和大麦等谷物更像牛奶蛋白。它在膳食纤维、脂类、钙、铁、锌、磷和维生素B1、B2、B6、C和E的含量上也超过了谷类。

这是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规定的藜麦的营养事实,该局通过《营养标签和教育法》对食品标签进行了规定:

/*信息(hed,dek,source,credit)*/.rg容器{字体系列:&

来源:美国农业部

是一种完整的蛋白质

“奎奴亚藜”是世界上唯一的植物性食物之一它提供完整的蛋白质,提供健康平衡的所有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是人体无法自行产生的,而完整的蛋白质所含的氨基酸量大致相等。有9种必需氨基酸,被国家卫生研究院列为:组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和缬氨酸。据俄亥俄州农业研究与发展中心称,与其他谷物不同,藜麦是赖氨酸的一种特别好的来源。根据Toups的说法,藜麦和其他全麦食品的蛋白质含量也比精制谷物高出25%,

消炎功效

科学家仍在努力了解慢性炎症对人体健康的所有影响。梅奥诊所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哮喘、炎症性肠病和Chrohn病列为慢性炎症起作用的问题。受慢性炎症影响较不明显的疾病可能包括心血管疾病和癌症。

藜麦和其他全谷物可能有助于降低这种危险炎症的风险,Toups说。它们“有助于促进健康的肠道微生物(肠道中的友好细菌),这对防止肥胖、炎症和疾病非常重要。”世界上最健康的食品指出,众所周知,藜麦含有许多抗炎营养物质,包括酚酸,细胞壁多糖和维生素E家族营养素,如伽玛生育酚。

无麸质

无麸质饮食推荐给患有严重麸质不耐症的人。尽管科学界仍在争论无麸质饮食对没有乳糜泻的人的好处,但很多美国人已经开始流行起来。医学新闻今天估计大约有160万的人在没有被诊断出患有这种疾病的情况下遵循无麸质饮食。“KDSPE”“KDSPs”的人在不吃无麸质饮食的情况下,很难获得所有必需的营养素。梅奥诊所将铁、钙、纤维、硫胺素、核黄素、烟酸和叶酸列为营养素,特别是缺乏无麸质饮食。

“因为藜麦是天然无麸质的,这种营养密集的谷物是无麸质饮食的最佳选择,”Toups说。她指出,发表在《人类营养与营养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哥伦比亚大学腹腔疾病中心的研究人员发现,“在膳食和零食中添加燕麦或藜麦,可以改善无麸质膳食的营养状况。最显著的增加是蛋白质(克克)、铁(毫克毫克、钙(182毫克毫克)和纤维(克克)。

“类似的,”Toups继续说道,“在一项食品化学研究中,研究人员建议,与用大米、玉米和土豆粉制成的典型无麸质产品相比,在无麸质产品中添加藜麦或荞麦显著增加其多酚含量。用藜麦或荞麦制成的产品与小麦制品和无麸质食品相比含有更多的抗氧化剂。“多酚是保护细胞和身体化学物质免受自由基损伤的化学物质,它们是导致身体组织损伤的反应性原子。

降低胆固醇

藜麦良好的纤维含量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Toups说。纤维有助于消化,消化需要胆汁酸,胆汁酸部分由胆固醇构成。随着消化能力的提高,肝脏从血液中提取胆固醇,产生更多的胆汁酸,从而减少低密度脂蛋白(坏胆固醇)的含量。发表在《植物食品促进人类营养》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患有慢性前列腺炎的老鼠“藜麦风险”

吃藜麦有一些健康风险。根据环境保护署的说法,藜麦种子上覆盖着皂甙,皂甙是一种化学物质,用于保护植物免受真菌、细菌和病毒引起的疾病。皂甙可能有苦涩的肥皂味,所以藜麦在烹调前应该在冷水中彻底清洗。

对一些人来说,皂甙的作用不仅仅是在嘴里留下难闻的味道:它们会引起胃部 *** ,据普渡大学园艺系称,可能会损害小肠。据Livestrong称,藜麦中高纤维含量也可能导致胃部不适,

这都意味着藜麦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融入到你的饮食中,从作为早餐粥准备到添加沙拉或像肉饭一样准备。”“藜麦也可以用来增稠汤或炖菜,藜麦面粉也可以用于无麸质烘焙,”Toups说,

藜麦的流行近年来迅速增长。据海峡时报报道,从2011年到2015年,藜麦价格上涨了202%。2012年至2017年间,秘鲁藜麦出口额增长了两倍,从3450万美元增至亿美元。这种需求激增对环境造成了无法预料的后果。通常情况下,农民轮作,但根据世界政策研究所(World Policy Institute)的数据,年复一年地种植藜麦会导致水土流失、水资源枯竭和土地退化。

极端天气会给大规模的藜麦生产带来问题。2017年,厄尔尼诺摧毁了秘鲁的农场,摧毁了藜麦和其他农作物。结果,秘鲁国家高原大学的研究人员开发出了新的藜麦菌株,能够抵抗恶劣的天气、干旱和瘟疫。随着气候变化对藜麦种植区的影响,这些新的发展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例如玻利维亚高地,据《内部气候新闻》报道,那里遭受了严重的干旱,曾经宝贵的藜麦作物遭到了毁灭,奎奴亚藜与其他一些量产作物相比相对稳定,因此随着气候变化影响的升级,奎奴亚藜可能有助于养活世界。《生药学与植物化学杂志》(Journal of Pharmognosy and Phytochemistry)2017年的一篇评论称,藜麦具有适应性,能够在湿度为40%至88%、温度为25至100华氏度(零下4至38摄氏度)的地区生长。该评论的作者认为藜麦的适应性可能有助于抑制大规模的饥饿,特别是在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印度

看到这个话题不知不觉点进来了到这个话题不知不觉点进来了不知道对楼上这猪还有没有用 包菜也是做这块的 给点建议吧 。

一般中级职称讠仑文还是比较好发表的,但是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不管是什么样的论文,首先要知道学校或是单位认可什么样的期刊杂志其次,就是知道符合条件的期刊征集稿件的方向,内容,这样投稿别录用的机会大,其次就是总结你学的相关专业知识,写好文章。

植物生理学杂志

这个太多了,有上百种!以下是根据影响因子结合引文量及“二八律”选出的18种核心期刊,其IF均高于,所占比率约20%。可供读者投稿和检索参考。(1)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ANNU REV PLANT BIOL)《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年评》创刊于1950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2;国际刊号:1040-2519;综论植物生理学和植物分子生物学领域的研究进展与成果。影响因子为。(2)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TRENDS PLANT SCI)《植物科学趋势》创刊于199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C0008;国际刊号:1360-1385;为从分子生物学到生态学的基础植物科学研究提供跨学科论坛。影响因子为。(3) Plant Cell (Plant Cell)《植物细胞》创刊于1989年,全年12期。原版式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1040-465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 侧重于植物发育的基因表达的调节以及分子和遗传基础方面的研究。影响因子为。(4) 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 (CURR OPIN PAANT BIOL)《植物生物学新见》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C0084;国际刊号:1369-526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urrent Biology Ltd., 84 The Obalds Rd, London WC1X 8RR, England。影响因子为。(5) Annual Review of Phytopathology (ANNU REV PHYTOPAYHOL)《植物病理学年评》创刊于1963年,全年1期。原版刊号:588B0009;国际刊号:0066-4286;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nnual Review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6) Plant Journal (PLANT J)《植物杂志》创刊于1991年,全年24期。原版刊号:588C0082;国际刊号:0960-7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 Journal Subscriptions,刊载植物分子科学领域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7) Plant Physiology (PLANT PHYSIOL)《植物生理学》由美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创刊于1926年,全年12期。原版刊号:588B0005;国际刊号:0032-08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Plant Physiology, . Box 15501 Rockville, MD 20855-2768, USA. ED: American Society of Plant Physiologists。刊载本学科以及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环境生物学、细胞生物学等研究成果。影响因子为。(8) Plant Molecular Biology (PLANT MOL BIOL)《植物分子生物学》创刊于1984年,全年18期,16开,每期80页。原版刊号:582LB071;国际刊号:0167-441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s, Journals Department, Distribution Centre刊载植物分子生物学与植物分子遗传学基础理论和遗传工程方面的研究论文和实验报告。影响因子为。(9) Critical Reviews in Plant Sciences (CRIT REV PLANT SCI)《植物科学评论》创刊于1983年,全年6期。原版刊号:588B0010;国际刊号:0735-2689;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RC Press Inc.,评论植物科学领域的研究成果和进展。影响因子为。(10) Plant Cell and Environment (PLANT CELL ENVIRON)《植物、细胞与环境》创刊于197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84页。原版刊号:588C0072;国际刊号:0140-779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Blackwell Science Ltd.刊载绿色植物生理学,包括植物细胞生理学、植物生物化学、环境生理学、农作物生理学和生理生态等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1) Molecular Plant-Microbe Interactions (MOL PLANT MICROBE IN)《分子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创刊于1988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56页。原版刊号:582B0109;国际刊号:0897-0282;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研究论文和评论,包括分子生物学、分子病理遗传学、微生物和植物的共生作用及其对栽培植物、野生植物和植物产品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2)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J EXP BOT)《实验植物学杂志》创刊于1950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24页。原版刊号:588C0002;国际刊号:0022-0957;发行出版机构地址:Oxford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生理、生化、生物物理、实验农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读者对象为植物学家、园艺学家、土壤学家、环境与海洋生物学家。影响因子为。(13) Plant and Cell Physiology (PLANT CELL PHYSIOL)《植物和细胞生理学》创刊于1959年,全年12期,16开,每期250页。原版刊号588D0057;国际刊号:0032-078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日本植物病理学会,T170-8484日本东京都丰岛区驹ごめ1-43-11;发表高等植物和微生物的生理与生化以及生物技术等领域的基础与应用方面的研究论文。影响因子为。(14) New Phytologist (NEW PHYTOL)《新植物学家》创刊于1902年,全年12期,18开,每期156页。原版刊号588C0055;国际刊号:0028-646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刊载植物学各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与书评,涉及生物物理学、生理学、生物化学、植物化学、生物技术、生态学等学科。影响因子为。(15) Planta (PLANTA)《植物学》创刊于1925年,全年15期,12开,每期96页。原版刊号:588E0003;国际刊号:0032-093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Platz3, D-14197 Berlin, Germany;刊载植物生物学原始论文,侧重分子细胞生物学、超微结构、生物化学、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形态发生、生态环境生理学、作物技术、植物与微生物相互作用等方面。影响因子为。(16) 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 (J PLANT GROWTH REGUL)《植物生长调节杂志》创刊于1982年,全年4期,18开,每期66页。原版刊号588E0008;国际刊号:0721-7595;发行出版机构地址:Springer-Verlag,Heidelberger 报道植物分子生物学、植物生理学、植物学、生化学、林学、园艺学和农学中有助于基础和应用研究的最新发现,侧重除莠剂在内的天然和全盛物质及其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影响因子为。(17) Phytopathology (PHYTOPATHOLOGY)《植物病理学》创刊于1911年,全年12期,12开,每期126页。原版刊号:588B0006;国际刊号:0031-949X;发行出版机构地址:American Phytopathological Society, 刊载植物病理学的基础研究论文,图像精密。影响因子为。(18) Australian Journal of Plant Physiology (AUST J PLANT PHYSIOL)《澳大利亚植物生理学杂志》创刊于1974年,全年8期,18开,每期100页。国际刊号:588UA002;国际刊号:0310-7841;发行出版机构地址:CSIRO Publications, 刊载植物生理学领域的研究论文、评论、简报。涉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结构和分子生物学等。影响因子为。

其实植物生理领域最顶级的是Annual Review of Plant Physiology and Plant Molecular Biology(好像去年还是今年改名称为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了) 影响因子:2004年、2005年、2006年剩下的就是plant Physiology 和plant Cell 这两个了。如果你能在Annual Review上写篇综述,那么基本上就能评上院士了。在后两者上发文章....那是我们这里比较好的毕业要求...

生物类期刊《Cell Research》独占鳌头,成为国际被引用次数最多,学术影响力最高的学术期刊,排在其后的是清华大学的《Nano Research》。

在官网上就可以。plantjournal是植物杂志/植物学报;plantphysiology是植物生理学PP(plantphysiology)是老牌的杂志了,曾一度引领植物研究,后来,上世纪90年代末开办的PlantCell成了植物的老大。PP一直和plantJournal(PJ)不相上下,略有逊色,但现在IF一度超过PJ。但PP有特色,PC和PJ都注重分子生物学,PP可以说兼容并蓄。一直是光合作用研究的阵地。可以说,都很难,好不好中,看你的研究方向更适合哪个期刊。两期刊审稿首先是一个领域主编和一个副编先看一遍,一般一周左右,两人意见一致,再送审,一般两个审稿人,给审稿人的时间一般三周左右,所以周期一般很快的。一个月左右,文章接受后,几天后就直接在线刊出。期刊名plantphysiology出版周期:月刊中科院杂志分区植物科学分类下的1区期刊.植物领域的顶级期刊近四年影响因子:2013年度2012年度2011年度2010年度期刊名plantjournal出版周期:半月刊中科院杂志分区植物科学分类下的1区期刊同样是植物领域顶级期刊近四年影响因子:2013年度2012年度2011年度2010年度。

植物学通报杂志

1.基本定位以“综合性、高水平”为办刊方针,求新、求快,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领域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新发现和新方法等)、系统评述国际研究热点(新理论、新发展)。2.刊登内容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3.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特邀综述和专题论坛。4.服务对象中国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中高级专业人员。《植物学报》主要刊登植物学各学科有创新的原始研究论文和快讯,并发表植物科学重要领域的综述国际最新进展的文章;期刊的定位是以中文(英文摘要)及时、快速和全面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植物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中文版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128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服务对象为中国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中高级专业人员。《植物学报》是全国优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已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包括CAB、AGRIS、CSCD、CSTPCD、CNKI和CAJCED等。在新一届编委会(主编:种康)成立的契机下,为了将刊物推向一个新的高度,2006年起,我刊开始了跨越式改革:新增主编评述文章(每年1篇);2006年5期组织出版了“激素香山会议专辑”,2007年又陆续出版了“植物进化发育”和“植物生殖生物学”专辑。期刊名称:植物学报出版地:北京市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植物学报曾用刊名:植物学通报创刊时间:1983植物学报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2年计划收录)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2008)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1992)

学报: 是高等院校、学术团体定期出版的学术性刊物。更多的是注重它的学术性。通报:是上级把有关的人和事告知下级的公文。通报的运用范围很广,各级党政机关和单位都可以使用。它的作用是表扬好人好事,批评错误和歪风邪气,通报应引以为戒的恶性事故,传达重要情况以及需要各单位知道的事项。其目的是交流经验,吸取教训,教育干部、职工群众,推动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更多的是注重它的公文性。

昆虫知识,生命科学

王红,孙德兰,卢存福,简令成。抗寒锻炼对冬小麦幼苗质膜Ca2+-ATPase的稳定作用。植物学报,1998,40 (12): 1098-1101。王红,孙德兰,简令成。冬小麦幼苗质膜Mg2+-ATP酶活性与低温损伤及其恢复的关系。电子显微学报,1999, 18 (2) : 157-164。王红,叶和春,李国凤。诱导子的作用方式及其在植物组织培养中的应用。植物学通报, 1999,16 (1) : 11-18。孙德兰,王红,董云洲。莲子叶淀粉质体和细胞质核糖体的蛋白质电泳分析。植物学报, 1999,41(12):1345-1347。卢存福,王红,简令成,匡廷云。植物抗冻蛋白研究进展。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研究进展, 1998, 25 (3):210-216。孙德兰,王红,简令成。抗寒剂CR-4对冬小麦质膜钙泵(Ca2+-ATPase)的稳定作用。植物学通报,1998,15 (2) : 50-54。简令成, 王红。钙 (Ca2+) 在植物抗寒中的作用。细胞生物学杂志, 2002,24(3):166-171。孙德兰,苏秀珍, 王红。莲幼胚子叶细胞中淀粉质体的发育及生物大分子的观察。西北植物学报,1998,18 (4) : 570-576。刘炜,孙德兰,王红,简令成,尚忠林,王学臣,赵可夫。低温处理对冬、春小麦Ca2+时空变化的影响。植物学报,2001,43(12)1218-1223。刘炜,孙德兰,王红,简令成,赵可夫。2℃低温下抗寒冬小麦与冷敏感春小麦幼苗细胞质膜Ca2+-ATPase活性比较。作物学报,2002, 28 (2): 227-229。刘炜,孙德兰,王红,简令成,赵可夫。2℃低温下冬小麦幼苗质膜Ca2+- ATPase的活性变化。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2000,6(4):302-306。刘炜,孙德兰,王红,简令成,赵可夫。低温下高等植物细胞内稳态平衡研究进展。植物科学进展,第四卷,213-220。

综合植物生物学杂志

《生物学杂志》,创刊于1983年,是生命科学的综合学术性期刊。刊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生理、生化、遗传、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生物学教学等方面的文章。主要主要栏目有:综述与专论、研究报告、技术方法、教学研究等1。〈生物学杂志〉编辑部地址:安徽省合肥市花园街83号合肥大厦9楼。

现在的名字叫 Annual Review of Plant Biology 植物生理学其目的在于认识植物的物质代谢、能量转化和生长发育等的规律与机理、调节与控制以及植物体内外环境条件对其生命活动的影响。包括光合作用、植物代谢、植物呼吸、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矿质营养、植物体内运输、生长与发育、抗逆性和植物运动等研究内容。定义 植物生理学(plant physiology)是研究植物生命活动规律及其与环境相互关系、揭示植物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意义 植物生理学是植物学的一部分。但它同时也可看作普通生理学的一个分支。植物的基本组成物质如蛋白质、糖、脂肪和核酸以及它们的代谢都与其他生物(动物、微生物)大同小异。但是,植物本身又有一些独特的地方,如:①能利用太阳能 ,用来自空气中的 CO2和土壤中的水及矿物质合成有机物,因而是现代地球上几乎一切有机物的原初生产者。②植物扎根在土中营固定式生活,趋利避害的余地很小,必须能适应当地环境条件并演化出对不良环境的耐性与抗性。③植物的生长没有定限,虽然部分组织或细胞死亡,仍可以再生或更新,不断地生长。④植物的体细胞具全能性,在适宜的条件下,一个体细胞经过生长和分化,就可成为一棵完整的植株。因此植物生理学在实践上、理论上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发展简史 产生 植物生理学的起源一般都追溯到16世纪荷兰人范埃尔蒙的实验。他把一条柳枝栽在盆中,每天浇水,5年以后柳枝增重30倍,而盆中土的重量减少甚微,因此他认为植物的物质来源不是土而是水。这是第一次用实验的方法研究植物的生理现象。到18世纪后期和19世纪初期,英国的J·普里斯特利,荷兰的J·英恩豪斯等人陆续发现了光合作用的主要环节,证明绿色植物能在光下将空气中的CO2和土壤中的水合成有机物并放出O2。意大利人M·马尔皮基,英国S·黑尔斯,法国J·B·布森戈,德国J·von·李比希,英国C·R·达尔文等人分别发现或阐明了植物中的物质运输、水分吸收与蒸腾、氮素营养、矿质吸收、植物的感应性和运动等现象。随着知识的积累和系统化,1800年,瑞士的J·塞内比埃撰写并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植物生理学》。走向微观 19世纪后期德国的J·von·萨克斯首先开设了植物生理学专门课程。在他和他的学生们努力下,植物生理学从植物学中独立出来,成为一个专门的学科。特别是20世纪20~30年代,由于物理、化学、微生物学和普通生理学的进展以及生物化学、生物物理学的兴起,使植物生理学深入到细胞水平。30~40年代进入细胞器水平,如以离体的线粒体、叶绿体来分析呼吸和光合等作用的机理,50年代以后,更深入到大分子的组合,生物膜的结构与功能,离体酶系的作用,以至电子传递系统机理等纵深方面,跨入分子水平或亚分子水平,成为分子生物学的一个方面。就研究的时间尺度而论,从范埃尔蒙实验的5年缩短到几天,几小时,甚至缩短到秒级,毫秒(10-3秒)级,微秒(10-6秒)级,纳秒(10-9秒)级甚至皮秒(10-12秒)级了。走向宏观 植物生理学发展的另一端是走向宏观。由对植物个体,扩展到群体、群落的研究。因为无论是在人为的农田或自然界中,植物都是聚集在一起,很少单株生存;农业生产也常是以土地面积为单位,而不是按单株来计算产量。因此必须注意群体的结构和活动;植物体与外界环境及其他植物之间的相互影响和关系;通风透光、土壤水肥供应情况以及共生和互斥的现象和机理。这样植物生理学就与生态学接壤,并发展出了植物生理生态学和生态生理学这两门分支学科。定量及模拟阶段 近代植物生理学家的研究工作,已部分进入定量的阶段,在引入电子计算机等新技术后,开始了对植物生理活动的数学模拟。因为植物几乎是吸收和转化太阳能的唯一成员,所以在探讨生命起源、开发能源、宇宙航行、地球外生命以及仿生模拟等问题时,植物生理学也是必不可缺的。最早记录 远在3000多年前(公元前14~前11世纪),中国的甲骨文中就有涉及植物生理活动的关于农业耕耘施肥的记述。其后在《氾胜之书》(约公元前100),《齐民要术》(533~544),《天工开物》(1637)等专著中更有许多阐述。明末《天工开物》的著者宋应星(1587~1660)在与范埃尔蒙差不多同时所著的《论气》一书中曾说:“气从地下催腾一粒,种性小者为蓬,大者为蔽牛干霄之木,此一粒原本几何?其余皆气所化也。”已明确指出了植物利用空气来生长。在中国的发展史 中国比较系统的实验性植物生理学是从国外引进的。20世纪20年代初,钱崇澍、张珽留学回国后,开始讲授植物生理学;李继侗1927年起先后在南开大学、清华大学,罗宗洛自1931年起先后在中山大学、中央大学、浙江大学、中央研究院,汤佩松自1933年起先后在武汉大学、清华农业研究所等处建立了植物生理实验室。他们的研究成果至今仍常为国外文献所引用。他们所教育的第一、二代学生,是国内本学科的主力。30~40年代由于抗日战争和战后国内的动乱,各大学及研究所颠沛流离,植物生理学亦与其他科学一样未得充分发展,专业队伍总共不过30人。1949年以后,植物生理的研究和教学工作发展很快,在有关植物生理学的各个领域里,都程度不等地开展了工作,尤其是在光合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取得有重要意义的结果。目在中国设有中国科学院上海植物生理研究所;各大地区的植物研究所及各高等院校中,设有植物生理学研究室(组)或教研室(组);农林等部门设立了作物生理研究室(组)。中国植物生理学会自1963年成立后,已召开过4次全国性的代表大会,并出版了论文集。许多省、市、自治区陆续成立了地方性植物生理学会。中国植物生理学会主办了《植物生理学报》和《植物生理学通讯》两刊物,北京植物生理学会主办有不定期刊物《植物生理生化进展》。学科内容 现代植物生理学研究一般分为以下10个方面。光合作用①光合作用。绿色植物的特殊功能。它们有光合色素,能吸收太阳光。色素在受激发后发生电荷分离,电子经过一系列的载体传递后,引起氧化还原反应:在一端分解水分子,放出氧气;另一端还原辅酶Ⅱ,同时造成质子(氢离子)转移,形成叶绿体中类囊体膜内外的电位差和氢离子浓度差,推动腺苷三磷酸(ATP)的合成。这样 ,将光能转变成还原辅酶Ⅱ与ATP中的化学能,最后经过一系列的酶反应,把从空气中吸入的CO2固定并还原成碳水化合物。[2] 植物代谢②植物代谢。可以分为两大方面 ,一方面是合成代谢——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比较简单的有机物通过一系列酶反应,组成更复杂的包括大分子的有机物如蛋白质,核酸、酶、纤维素等,构成植物身体的组成部分;或贮存物如淀粉、蔗糖、油脂,以供其生命活动中所需的能量。另一方面是分解代谢——把大分子的物质水解(或磷酸解)成为简单的糖磷酯 ,再经过糖酵解形成丙酮酸,同时产生少量的ATP和还原的辅酶(NADH或NADPH)。植物呼吸③植物呼吸。同动物一样,植物也进行呼吸,但没有像鳃、肺那样专门进行气体交换的呼吸器官。分解代谢所形成的还原的辅酶或几种简单的有机酸,经过一系列的电子传递(呼吸链),最后把吸入的氧气还原成水。电子传递和末端氧化是在线粒体内进行的。电子传递同时偶联着ATP的形成,供应各种生命活动的能量需要。呼吸作用(respiration)是氧化有机物并释放能量的异化作用(disassimilation) 。有氧呼吸(aerobic respiration)指生活细胞利用分子氧将体内的某些有机物质彻底氧化分解, 形成CO2和H2O,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无氧呼吸(anaerobic respiration)一般指生活细胞在无氧条件下利用有机物分子内部的氧,把某些有机物分解成为不彻底的氧化产物,同时释放能量的过程。植物水分生理④植物水分生理。植物的生活需要大量的水分,其中只有一小部分用于光合作用和代谢过程,绝大部分是在阳光照射下,气孔(器)开放、进行光合作用时,从叶面蒸发出去的。陆生植物适应于蒸腾作用对水分的需求,演化出各种结构。由发达的根系从土壤中吸收水分,通过木质部的导管或管胞输送到地上部的叶和其他器官。进入大气时所经过的气孔能控制水分的散失。在干旱地区的植物,更有减少蒸腾的特殊构造和代谢方式。植物矿质营养⑤植物矿质营养。除CO2和水外,植物还需要多种化学元素。需要量较大的氮(N)、磷(P)、钾(K),是农业上常需以肥料形式施加的元素。需要量次之的为钙(Ca)、硫(S)、镁(Mg)、铁(Fe),是构成植物体内生活物质包括某些酶的必要成分。此外还需一些微量元素,如锰(Mn)、锌(Zn)、硼(B)、铜(Cu)、钼(Mo)等。植物体内运输⑥植物体内运输。植物没有血液循环系统,但制造有机物质的光合器官(叶子)位于地上,吸收土壤中无机养料和水分的根系处于地下,生殖器官(花、种子、果实)等则要从两者取得营养物质的供应。适应地上部与地下部之间和各种器官之间物质运输的需要,植物演化出两种特殊的通道,即主要输送水和溶于其中的矿质元素的木质部,和主要输送有机物的韧皮部中的筛管。生长与发育⑦生长与发育。生长主要是通过细胞的分裂和膨大,发育是通过细胞的分化而形成不同的组织和器官。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内在因素和外界环境的制约,具有一定的阶段性和季节性。在寒、暖、雨、旱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的植物常有休眠期。种子多在冬季或旱季到来之前形成,在休眠状态下度过不良环境。从营养生长(叶、茎、根的生长)向生殖生长(分化花芽、开花、结实)转化的过程常与自然环境的年度变化相偶合。植物有一系列感受环境变化的机制,光周期现象是其中之一。植物的细胞具有很大的全能性,身体许多部分的细胞,离体后在人工培养基中,都可以脱分化而长成愈伤组织。在适当的情况下,又可以再分化,形成根、茎、叶等器官以至长成完整的植株。植物激素⑧植物激素。植物没有神经系统,各器官间的生理活动,除随营养物的供求关系相互制约以外,大都是通过一些特殊的化学物质来相互调节和控制的。这种化学物质称为植物激素,它们在某些部位形成,转移到另一些部位起作用。如最先发现的生长素就是在生长顶端形成,促进下面的细胞伸长。随后相继发现许多其他激素,如脱落酸、赤霉素、细胞分裂素、乙烯。除去通过化学物质而调节控制之外,植物中也能有迅速的物理的信息传导,如电位的变化。抗逆性⑨抗逆性。不同植物对不良环境的耐性和抗性的差异很大,有的能在极干旱的条件下生存,有的能抵抗低温。品种之间的差异也很大,在自然界中,不同生境中植物的分布很大程度上是由它们对不良环境的抗御能力决定的。在农业生产上,扩大作物的种植,了解抗逆性的生理机理,有助于采取措施以提高抗逆性,或为育种工作中抗逆品种的筛选提供生理指标。植物运动⑩植物运动。生活在水中的低等植物,有些具有特殊器官如鞭毛,可以游泳,作趋光运动。陆生植物虽然着生位置固定,却并非完全不能运动。根有向地(重力)性,叶子有向光性,是通过生长来运动,称为生长运动。有些植物能做机械运动,如睡莲的花昼开夜合;合欢的复叶晚间闭拢;含羞草和食虫植物猪笼草等,动作更为迅速。

植物生物学方面的期刊基本定位以“综合性、高水平”为办刊方针,求新、求快,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领域科学家最新研究成果(新发现和新方法等)、系统评述国际研究热点(新理论、新发展)。刊登内容主要以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栏目设置研究论文、研究报告、研究快报、技术方法、特邀综述和专题论坛。这里推荐《植物学报》,它主要刊登植物学各学科有创新的原始研究论文和快讯,并发表植物科学重要领域的综述国际最新进展的文章;期刊的定位是以中文(英文摘要)及时、快速和全面地反映我国植物科学及其相关学科研究的最新成果。《植物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中国植物学会主办的中文版综合性学术期刊。双月刊,128页,国内外公开发行。发表涵盖植物科学各领域(包括农学、林学和园艺学等)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创造性的研究成果。服务对象为中国国内从事科学研究和高等教育的中高级专业人员。《植物学报》是全国优秀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已被国内外多家著名检索系统收录,包括CAB、AGRIS、CSCD、CSTPCD、CNKI和CAJCED等。

1.生物学教学

成为我国中学生物学教师的良师益友。杂志面向国内外正式发行,主要读者对象为中学和中等职业学校的生物学教师,兼顾高校和其他生物学工作者。 《生物学教学》刊载稿件的栏目和内容:“生物科学综述”、“生物学科...

2.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刊载内容:(1)媒介生物(鼠类、蚊类、蝇类、蜚蠊、蚤类、蜱类等)的分类学、生物学、生态学等;(2)媒介生物的监测与控制技术,媒介生物的控制药剂与器械;(3)媒介生物传染病的...

3.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以此来传播现代生物医学的新理论,新方法和前沿领域的科研成果,反映生物医学的学术水平与发展动向,有效地促进生物医学领域的学术交流,提高国内生物医学的研究水平,引导研究人员的科研活动与研究方向,推动生物...

4.生物医学工程研究

主要刊登人口器官、生物材料、生物力学、生物效应、生物电阻抗、生物信息与控制、生物医学测量、心脏起博与电生理、医学超声、血液净化、中医药工程、人工智能、医学图像与成像、介入医学工程技术、康复工程、组织...

主管主办:山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山东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山东省医疗器械研究所;山东省千佛山医院

5.生物学

《生物学杂志》(双月刊)1983年创刊,是生命科学的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动物、植物、微生物及生理、生化、遗传、生物技术、生物工程、分子生物学等生命科学领域的学术论文以及大中专院校生物教学等方面的经验...

植物保护杂志

1环境保护 杂志2环境保护杂志社3环境保护科学 杂志4环境保护杂志 投稿5环境保护电子报刊47环境与健康杂志8环境杂志49环境科学杂志50环境工程杂志51生态环境杂志52中国环境科学杂志53环境经济杂志54世界环境杂志55材料保护 杂志56环境化学 杂志57应用环境微生物杂志58环境污染与防治杂志59劳动保护杂志社60四川环境杂志社61植物保护 杂志62环境科学 杂志社63环境杂志 目录64环境教育杂志65劳动保护杂志66北方环境杂志67环境经济杂志社68人口资源环境杂志69上海环境科学杂志社70电子杂志营销环境

网页是一级期刊的目录5 农学1 土壤学报 12 植物生理学报 23 园艺学报 2 土壤圈(英文) 13 棉花学报 24 蚕业科学3 水土保持学报 14 中国水稻科学 25 茶叶科学4 农业机械学报 15 植物病理学报 26 中国畜牧杂志5 农业工程学报 16 植物保护学报 27 中国兽医学报6 中国粮油学报 17 植物生态学报 28 畜牧兽医学报7 核农学报 18 菌物系统(真菌学报) 29 水产学报8 中国农业科学 19 应用生态学报 30 生物数学学报9 作物学报 20 自然资源学报 31 林业科学10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1 昆虫学报(中、英文版)11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2 昆虫分类学报

这个是一本关于植物保护之内的科学杂志,名称就是”植物保护报刊“。希望能帮助到你,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