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小学德育论文

发布时间:

德育论文小学

一直以来,国家对 教育 事业都非常重视,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位居素质教育的首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小学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德育论文 范文 一: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探讨

1中学政治课教师树立生命教育观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的呼唤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 反思 :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力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腐朽落后 文化 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生命意识的薄弱

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不够,缺乏妥善处理 人际交往 中的冲突和矛盾的技巧;不会主动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 方法 保护自己,沉迷网络,对“黄、赌、毒”缺乏应有的抵制意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不能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因而,导致了诸如青少年轻生自杀、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现实教育的异化

生命自身有其价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东西当作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误解,是对生命价值的贬低,把生命异化为生命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被灌输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人生职业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本身走向了僵化,对受教育者有损。不否认知识技能对人类 经验 的记载、传承和重构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但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麻木地学习,就只会使学生“看上去很美”(分数很令人满意)。如果教育使学生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只是为了感知记忆僵化的知识,为了升学、考试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东西,师生终日淹没在对分数追逐的劳累中,顾不上情感和生命的关怀,知识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众多学校教育中,教育价值是取向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目的是就业谋生;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永恒等观念的培养却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预测未来社会的需要,然后拿未来的要求来确定衡量现在学生的指标。”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们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别说提高生命的质量了。

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它有着 其它 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中学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责任。中学政治课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旨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且它“蕴涵着生命灵魂”,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生命成长指明了方向。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此外,在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初中粤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就是“珍爱生命”。从这方面看,中学政治课教师该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创新思路。

2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

增强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1)提高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要洋溢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学生;其次,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现状,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同时,保持和激发自己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热爱,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但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在于能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增强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的意识。

在提高对生命教育认识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落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把自己所想付诸课堂教学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有意识地挖掘生活及课本中有意义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生命教育的内涵,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中学政治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 渠道 ,中学政治课教师需要把生命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中学政治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述生命、呼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谈过的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珍爱生命》;科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成长中的我》、下册的《共同的责任》,九年级的《同在阳光下》;鲁教版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命》。高中政治课本虽没有明确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单元或课时,但可以利用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 热点 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各地发生的煤矿坍塌等新闻材料谴责黑心矿主对劳动者的权利侵犯的同时,赞扬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坚强求生的矿工的顽强求生意志;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2013年雅安发生后政府及时救助灾区获举国好评,同时让学生地震发生后被埋地下但顽强求生的感人 事迹 并让学生发表评论,这样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并让学生发表评论的过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学与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用心经营生命。“生命教育的许多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致性。”中学政治课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只要稍稍留点心,就能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发现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教育资源。

(2)教学方式的生命化。

如果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惫、乏味、单调、厌烦和无奈,甚至是痛苦,这就会造成对生命的压抑和扼杀生命的活力。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把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实行“有生命的教学”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学生道德实践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设置的情景越真实,教育效果会更好。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使生命得到解放,个性获得自由,学生因此会乐学、爱学。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

(1)中学政治课教师应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在进行着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而且进行着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灵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会感染和传递给学生。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 措施 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教师除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而且也应把握和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应情绪饱满、亲切和蔼、真挚温和、乐观愉快,用满腔激情去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把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上心,对思想和情感上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疏导。当学生成功时,为学生喝彩、加油;当学生失败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还要留意生活中能成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案例和 故事 ,把一切能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例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时事案例,或是一则小故事,让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3)中学政治课教师是生命教育主题的倡议者和先行者。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前文已有列举),应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现实生话,与生话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生命是有限的,因而应更加珍惜生命,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还需要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二:解析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但因为幼儿自身的年龄太小和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特点不会归纳,因此,也就需要幼儿教师的及时介入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充当桥梁。幼儿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幼儿的发展搭建桥梁。如:大班科学活动《螺丝刀》中,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螺丝松动的扶爬器提问导入,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主题,我还巧妙的设计了多次的操作,并且每次的操作都在原来的操作基础上加深难度,幼儿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2、学会并试着与幼儿合作。幼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十分稚嫩的,与幼儿平等的合作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在经验和情感上进行交流和共享。如:每次活动中,每个环节,每个提问都要与幼儿互动,幼儿的回答应给与及时的回答和肯定,并加以 总结 ,帮助幼儿知识的提炼。

3、幼儿教师做幼儿个性化、个别化发展的助跑。幼儿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的去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以及潜在能力,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去解决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做积极的引导,有效促进幼儿潜能发展。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能力较强,有的较弱,教师应多鼓励每个幼儿。

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味性和探索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首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选择主动的去学习。如: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音乐伴随幼儿操作,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必须要满足幼儿的参与愿望,难度适中,要保持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的发展。如在活动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多种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的原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享的过程

幼儿教师要避免“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开创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增强课堂的趣味,活泼课堂的气氛,并且要将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从幼儿知识的提供者向幼儿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转变。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主动的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用以达到提高幼儿的求知欲望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给予幼儿适当的点拨,与幼儿多交流,多讨论,多合作。

(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富有感染力,在教导幼儿学习的同时还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关于幼儿的梦想追求、情感 爱好 以及奇思妙想,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实现教学多元化,教无定法,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结合自己的 创新思维 ,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孩子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过程,让幼儿学习得轻松愉快。

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也由传统化向多元化转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幼儿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与幼儿社会化,也越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有关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下面是我给大家介绍的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小学是每个人一生的第一步,心理学相关知识表明,小学时期是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整个人生的基础。小学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拥有特殊地位,他们要认识到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真分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重视养成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树立整体观念,强调整体意识等途径积极进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

关键词: 小学 班主任 德育 教学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做人是做学问的前提,德育工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小学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步,这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将为小学生们对人生和世界的认知的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个无所不知的人,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这决定了小学班主任的言行对小学生有巨大影响。小学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工作,认真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班主任要时时刻刻地牢记住这一点。目前,中国进入了各种矛盾突发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小学班主任必须在了解学生状况的前提下,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扩展德育工作的内涵、创新德育工作的模式,真正地把德育工作做好。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书与育人工作相互脱节

目前,部分地区的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看作可有可无的课程。部分学校将德育工作的教学任务分给了其他任课老师。这样,学生很难获得专业的思想品德知识,很难讲德育方面的知识转换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样学校的做法缺乏必要的监督,势必将影响学生整体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势必将影响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没有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和途径

部分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没有弄清楚每个学生在思想观念、家庭教育、生活环境、身心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由于没有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和途径,使得每位学生难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每位学生没有学会收集与德育相关的资料的能力,也没有积极性参与相关的活动。

(三)部分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有限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对德育的认识水平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爱国、勤劳、诚信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全面发展。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幼稚,需要班主任以身作则,积极引导。但是目前,部分小学班主任还没有认识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德育教学中采取机械讲授的教学形式,这样势必影响了德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对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接触的时间最长,交往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班主任的形象具有示范作用,他们的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先提高自身的素质,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必须先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是学生最值得信赖的老师。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更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以自己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学生。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班主任通过学校的合唱比赛、运动会和日常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统一到班集体的建设上来。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小学班主任要精心策划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人。

小学班主任要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塑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作为小学班主任,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要不断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小学班主任要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小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航人。

(三)树立整体观念,强调整体意识

小学生性格的养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仅依靠小学班主任自己来完成德育教育是不可能的。小学班主任要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在强调学校教育的基础上,要利用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小学班主任要保持和每位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家长就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交流,共同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都要着眼于整体性的教育改革,依靠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共同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品质,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学校内部要形成统一的整体,树立整体观念,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学校、家庭和社会也要协调一致、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成长,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质。

结束语

作为培养孩子成长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几个元素,不管是学校还是父母,我认为我们都有义务去陪伴孩子一同成长,逐渐在逆境中赋予孩子正能量,始终秉承为孩子成长负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在还是成长的道路上,更多的付出是浸润着德育教育的汗水,而不是应试教育的阴影。从现实情况来看,过去的状况在逐渐发生转变,而我们也十分期待所有的家长都能够肩负起孩子成长的重担,在打造孩子内心的高度和品德的深度上默默坚守和付出,而不是在追逐分数和学历的道路上做无谓的牺牲,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看到转变,就一定能够让孩子成人成才。

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教育的重点,影响学生德育的主要因素是道德因素,家长和教师应该围绕着影响学生的道德因素展开相应的道德策略。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希望大家喜欢! 篇一 《浅谈中小学生德育教育》 摘要 中小学生的德育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教育的重点,影响学生德育的主要因素是道德因素,家长和教师应该围绕着影响学生的道德因素展开相应的道德策略。 关键词 中小学道德教育策略 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是每位领导、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受当今不良风气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中小学生思想道德基础不稳定。为了消除不利影响,为社会主义建设保驾护航,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刻不容缓,教育工作者要用战略的眼光认真地研究分析、影响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因素,并寻找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影响中小学道德教育的因素 ***一***社会因素 一是社会风尚对学生的影响。社会风尚是指一定社会中多数成员的价值取向,遵守伦理道德和法律法规的状况。社会风尚是个人生活的真实世界,对个人发生著潜移默化的规范作用,良好的社会风尚能强化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而消极败落的社会风尚则会抵消甚至消解教育的作用。如,在学校附近开设营业性舞厅、电子游戏室以及其他未成年人不宜进入的场所;广播、电影、电视、网咖等渲染的暴力、色情、赌博等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内容,这些低阶下流、腐朽没落的道德观念、生活方式侵蚀著中小学生稚嫩的心灵,使他们的行为失去准则,是非、善恶、美丑界线混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有所滋长,他们只注重个人主义而忽略社会义务,这正是社会风气对教育作用的抵消。二是道德教育缺乏法律支援和政策保障。当前我国的思想道德建设,只限于教育范畴,缺乏必要的法律支援和政策保障,尚没有《道德法》和必要的道德教育政策和条例。 ***二***学校因素 一是有些农村中小学校,不注重德育阵地环境建设,没有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二是有些学校在考试和升学指挥棒下,未把全面育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法律,存在重智轻德现象。三是有些教育者空调说教不注重实效。一些教育者苦口婆心,唇焦舌燥,而学生却无动于衷。由于只作用于说教,没开展与学生年龄相适应的各种道德教育活动,导致了许多伟大的人物和感人的事迹,用不了多久学生就将其抛之脑后,学生把上课当成了老师的事。四是一些教育缺乏“爱心”不尊重学生人格,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另外,一些教师不注重品行修养,陋习不避学生耳目,污染了学生的视听,学生很难“亲其师,信其道”。 ***三***家庭因素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是社会最基本的单位,是自然形成的教育场所。中小学生的社会过程始于家庭,其基本生活技能的掌握,社会行为规范的获得、性格的形成都里不开家庭的影响和作用。 二、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一些对策 ***一***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重要组成,对孩子进行道德素质教育绝不能忽视家庭教育这一阵地,家庭环境如何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为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和发展。孩子是父母珍贵的财富,当得到他时,就意味着接受担负、哺育的责任。如,给孩子提供良好的生活条件,这包括提供适当的衣物,有足够营养的食品,给孩子创造一个活泼、美观、整齐、空问适度的生活环境,还要给孩子留有一定的自由活动空间;家长还应为孩子学习创造适当的环境,比如,提供适宜的桌椅、学习用具、适量并适当的书籍,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良好的家庭环境应是民主、自由、和睦的。比如,家庭成员之间在人格上平等,团结互助,有浓厚的学习风气,每个成员有较高的生活目标,尊老爱幼,邻里和睦,自觉遵守社会行为规范,恪守道德准则,在这样的氛围中成长起来的孩子一般都健康活泼,好学上进,精神愉快,能够很好的适应集体生活和社会生活,更容易接受教育,促进良好观念和个性的发展。 ***二***学校教育 学校教育的任务是使学生形成一定的政治观点、思想意识、道德品质、法律观点和良好的心理品质。因此,学校是进行系统道德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中小学生学习、成长的主要场所,也是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的主要防线。 一是学校要加强的阵地环境建设,为学生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一定形态的校园文化必然对学生产生一定方向的引导,这就是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校园文化的导向作用就是在具体的环境和条件下,推动学生为长成社会需要的人才而努力,把具体的奋斗目标、人生追求、信条和行为准则、内化成为师生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优秀的校园文化是成长于其中的学生的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对于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将产生不可估量的价值,学生在优美的校园环境中道德品质得到薰陶、得到升华,使他们良好的道德风尚得以形成。二是领导、教师要改变教育观念,把全面育人作为学校工作的最高法律,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来抓。加强校纪校风建设,把学生的道德教育透到学校教育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彻底改变以智育代表都好的局面。在一系列的道德教育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用教师多讲,学生的道德品质就得到了提高。如:课堂上学习《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各项法规,蒐集、整理在国家大法上有哪些感人至深的执法、守法、护法的故事。使他们懂得与自己生活学习有关的法律,依法律己,依法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坚持他律与自律的结合,法德并重、守法养德,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素养。四是教师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平等对待每位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用“爱心”育学生。 ***三***社会教育 社会教育是指有意识地培养人,有益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各种社会活动。有关中小学生社会教育机构包括少难宫、少年之家、儿童公元、儿童影院、儿童阅览室等。这些专门组织的社会教育机构旨在弥补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不足。如:我校每年4月5日都要组织学生到黄台山抗日英雄纪念碑前扫墓,听革命前辈讲解迁安革命发展史,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陶冶情操,这种氛围,家庭教育不能提供。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也要充分利用社会组织提供的基础设施,对学生长期的进行道德教育。 只要我们把全面育人作为教育的最高法律,把学生的道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与时俱进,不断探索,一定能建构起符合实际需要和社会需要、贴近学生而高效的道德教育体系,为加强中小学生道德教育奠定坚实基础。

小学德育论文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小学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在实施德育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身上的“刺”,选择正确的方法正视这些不良习惯。不要试图硬生生一下子拔掉他们常年长在身上的“刺”,他们不仅会痛,还会反抗。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采用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

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

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情况,也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更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活生动,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但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谈话的内容、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因材施教。谈话后要积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的要求,使每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作用,做好巩固工作。谈话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只是在学生犯错误后才进行。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态度应该亲切、真诚和自然,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的方式,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让你走进去,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无功。

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可以是一次辩论会的形式,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班会的形式等等。如果运用得当,这种通过讨论启发学生自觉的教育方式,常常能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其基本要求有:(1)教师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教育情境的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在教育情境设置之后,应当尽量淡化教师的作用,除非教师在情境中是情境的构成要素之一。(2)教师作为教育情境的构成要素的条件是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的榜样,这是陶冶的一个重要因素。(3)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育情境的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的净化、美化和改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增强道德陶冶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参与”可以使环境变成一种具有亲和力或亲切感的道德影响源。

德育过程之中广泛应用情感陶冶法。陶冶法的长处是教育意向和内容处在一个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教育过程易于发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和理解能力等等。陶冶法自身也有其短处,因此陶冶法须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三)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选好典型,典型的本身才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选择正确和恰当的榜样对于进行德育教育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榜样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常选用的榜样有以下几种:

1、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小学德育活动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思想、革命胆略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坚定地树立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信念。

2、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类型的榜样教育需要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共同发掘教育资源。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由于这种榜样是从本校、本班同学中产生的,和小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又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榜样所表现出来的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效仿,所以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德育教育在各种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是德育教育能否成功进行的一个关键所在。

有关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

班主任是学校中全面负责一个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教师。下面是我给大家介绍的 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 :小学是每个人一生的第一步,心理学相关知识表明,小学时期是人性格形成的重要时期,是整个人生的基础。小学班主任在教学活动中拥有特殊地位,他们要认识到做好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认真分析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重视养成教育的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方面的教育,树立整体观念,强调整体意识等途径积极进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

关键词: 小学 班主任 德育 教学

一、小学班主任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性

学做人是做学问的前提,德育工作是一切教学活动的根本。小学是每一个人成长过程中的第一步,这一步打下良好的基础将为小学生们对人生和世界的认知的奠定良好的基础。在小学生心目中,班主任是个无所不知的人,班主任在小学生心目中有崇高的地位,这决定了小学班主任的言行对小学生有巨大影响。小学班主任应该重视德育工作,认真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帮助小学生健康成长。

班主任的工作是一个长期的、系统性的工作。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小学班主任要时时刻刻地牢记住这一点。目前,中国进入了各种矛盾突发期,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变化,为了迎合小学生的心理状态,小学班主任必须在了解学生状况的前提下,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途径,扩展德育工作的内涵、创新德育工作的模式,真正地把德育工作做好。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教书与育人工作相互脱节

目前,部分地区的学校不重视学生的德育工作,将小学思想品德课程看作可有可无的课程。部分学校将德育工作的教学任务分给了其他任课老师。这样,学生很难获得专业的思想品德知识,很难讲德育方面的知识转换为自己的实际行动。这样学校的做法缺乏必要的监督,势必将影响学生整体思想品德素质的提高,势必将影响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二)没有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和途径

部分学校和老师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没有弄清楚每个学生在思想观念、家庭教育、生活环境、身心发展等方面存在的不同。没有针对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德育方法。由于没有选择合适的德育方法和途径,使得每位学生难以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得每位学生没有学会收集与德育相关的资料的能力,也没有积极性参与相关的活动。

(三)部分班主任德育教学工作的能力有限

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品德和对德育的认识水平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要目的。培养学生爱国、勤劳、诚信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方面的全面发展。由于小学生的思想比较幼稚,需要班主任以身作则,积极引导。但是目前,部分小学班主任还没有认识到德育教学工作的重要性,在德育教学中采取机械讲授的教学形式,这样势必影响了德育教学工作的效果。

三、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探索

(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活动的组织者、管理者和领导者。班主任工作对建设良好的班集体,形成良好的班风班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学校中,班主任与学生之间接触的时间最长,交往最多,对学生的影响最大。班主任的形象具有示范作用,他们的举动都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因此,班主任要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就必须先提高自身的素质,要规范学生的行为,就必须先规范自己的行为,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在学校这样的环境中,班主任是学生最直接的榜样,是学生最值得信赖的老师。在全面加强素质教育的今天,班主任更应提高自身的`素质,树立高尚的职业道德,以自己高尚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和教育学生,使自己的言行潜移默化学生。

(二)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求班主任要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班主任通过学校的合唱比赛、运动会和日常活动来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使学生的荣誉感和责任感,统一到班集体的建设上来。各种类型的主题班会对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小学班主任要精心策划主题班会,通过班会,引导学生做一个热爱生活、热爱集体的人。

小学班主任要培养学生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培养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的意识,塑造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作为小学班主任,面临新的形势和新的挑战,要不断加强对小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能力。小学班主任要做好小学生的德育工作,使小学生走好人生的第一步,真正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领航人。

(三)树立整体观念,强调整体意识

小学生性格的养成是多方面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仅依靠小学班主任自己来完成德育教育是不可能的。小学班主任要紧跟时代步伐,利用家庭和社会的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小学班主任在强调学校教育的基础上,要利用家庭教育对小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小学班主任要保持和每位学生家长的沟通,与家长就学生的教育问题进行交流,共同制定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法。

学校领导和班主任都要着眼于整体性的教育改革,依靠家庭和社会的作用共同塑造学生完整的人格品质,培养优秀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在加强道德教育的同时,学校内部要形成统一的整体,树立整体观念,互相配合、互相补充。学校、家庭和社会也要协调一致、共同发展,共同进步,促进小学生的德育成长,全面提高小学生的德育素质。

结束语

作为培养孩子成长过程当中不可或缺的几个元素,不管是学校还是父母,我认为我们都有义务去陪伴孩子一同成长,逐渐在逆境中赋予孩子正能量,始终秉承为孩子成长负责,尊重孩子,理解孩子,支持孩子。在还是成长的道路上,更多的付出是浸润着德育教育的汗水,而不是应试教育的阴影。从现实情况来看,过去的状况在逐渐发生转变,而我们也十分期待所有的家长都能够肩负起孩子成长的重担,在打造孩子内心的高度和品德的深度上默默坚守和付出,而不是在追逐分数和学历的道路上做无谓的牺牲,我相信,只要我们努力就一定看到转变,就一定能够让孩子成人成才。

小学体育德育小论文范文

德育教育论文范文

在学习和工作的日常里,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写作的过程是人们获得直接经验的过程。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下面是我帮大家整理的德育教育论文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论文题目:如何做好孤儿小学生的思想教育

摘要: 加强对孤儿学生的思想教育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教育必须从小学生抓起,应加强对孤儿小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教育,培养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抵制不健康的、消极的思想对学生的侵蚀,使他们健康成长。

关键词: 孤儿;教育;朋友;爱心

一、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学生进行教育

小学时代正是良好思想教育的“黄金”时期,也是奠定人一生良好品德的关键时期。因此,抓住时机开展小学生的道德教育,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1.抓好学生的养成教育

第一,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每天督促孩子们搞好个人卫生,如每晚洗脚、洗脸、刷牙等;由于孤儿年龄小,再加上特殊的成长经历,他们不会也不懂管理自己的物品,我就教他们如何保管自己的物品。逐步培养他们的生活习惯。第二,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不乱扔垃圾;不在楼内打闹、拍球、大声喧哗等;不乱写乱画、不破坏公物;随手关灯、关水龙头。第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每天督促孩子们按时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看课外书的习惯,并经常督促他们写日记;为将来的正常学习打下基础。特殊的年龄赋予小学生反复的心理特点,教师应该及时跟踪了解。因为他们很容易受环境氛围影响,徘徊之时也很容易步入歧途。因此,我总是及时了解学生的表现,及时了解他们某些行为或思想变化的原因,及时教育他们、调节他们的心理。

2.积极帮助学生获得正确的评价

小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不同于中学生,在对其行为及做法进行评价的时候,不能生硬地以道德标准和规则信念为依据。因为他们经常受到周围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其特点是习惯或善于评价别人行为,而对自己缺乏认识和观察,基本上都是依赖老师的引导进行思维转移。因此,作为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天性和习惯,及时正确地积极评价,多鼓励帮助,适当评价。同时教师在表扬做得好的学生时,应让学生将喜悦变为内部动力,激发更大的能动力。

3.耐心细致地对学生进行说理教育

对学生进行教育的最好办法就是说理。常言说道:“有理走遍天下,无理寸步难行。”只有把道理讲通了,心情才舒畅,对事物看法才明了。对小学生说理不能长篇大论,要抓住要害,言简意赅。语言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做到全面地感情投入,使他们感到温暖,感到亲近,学生自然就会乐意接受老师的说教。

二、通过建立朋友关系对学生进行教育

1.用爱温暖学生

孤儿教育是“良心事业”。做好思想教育必须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的冷暖,才能做到全面调查,才能真正了解学生的一切。

首先,要多体贴、关心、爱护学生,多关注学生的心理想法,解决学习和生活上的困难。其次,要多与学生谈心、交心,做学生的知心人。部分学生具有自卑封闭性格和逆反心理等,应让学生成为自己的朋友,当学生把自己当成知心伙伴时,才能充分了解学生的内心活动,才能消解学生的不良情绪,正确引导学生克服心理问题。最后,要多观察、多发现学生的特点,诸如好玩、好动、好奇心强、喜欢表扬和自我表现是小学生的显著特点,在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才能抓住学生的思想倾向。

2.用爱鞭策学生

真心爱护教育对象,教师就必然要严格要求他们。严格要求学生应以充分尊重学生为基础。批评应是善意的,特别是对屡犯错误的同学,应进行恰当的批评,同时要发挥爱的鞭策力量。

三、采取团体活动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集体观念的教育

孤儿小学生会把学校当成他们的“家”,放学就回“家”。所以,作为孤儿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种观念;处处把自己看做家庭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同时采用适当的方式方法鼓励孤儿积极努力为集体奉献自己的力量。从而形成学生爱集体、互助友爱等优秀品质。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事实上,古今中外许多成就事业的人,他们身上所体现出的美德都是从小培养的。所以,在小学阶段,我们应该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论文题目:论情感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

摘要: 加强情感教育是提高体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更是落实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重视情感教育不仅能提高体育教学的学习效率,而且对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也是很有益的。

关键词: 体育教学;情感运用;创设情境

教师的言行对学生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正自身就是正学生。教师要不段提高思想觉悟、道德品质和道德修养,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关心学生,善于聆听学生的心声,少批评多表扬,给学生以学习的动力,让他们在春风化雨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体育课不是单纯的素质训练课,我们要在教学中依据实际情况确定具体的情感目标,即要把注意力集中于教学的认知系统,又要重视情感系统。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让他们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让学生受到情的感染、爱的激励,美的享受,在兴奋中发扬成绩,在鼓励中增强信心,产生前进的动力。

学习不仅仅是个人的行为,还是一种社会性的行为。个人根据自己的经验所建构的对外部世界的理解是不同的,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只有通过意义的共享和协调,才能使理解更加准确、丰富和全面。因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不仅包括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应包括学生之间的互动。知识是合作掌握的,学习是学习者、教师和其他学习者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

教师在教学中应始终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指导者和合作者。作为促进者,教师参与协商,鼓励和监控学生的讨论和练习过程,但不是包办代替,不是控制学生讨论的结果。作为指导者,教师应抓住学生学习中形成矛盾的地方,设计出相应的问题情境以启发学生的思维;给学生提供必要线索的反馈,发展学生判断、交流、反思和评价的能力,促进学生知识的建构;通过示范、讲解,尤其是提炼和概括,帮助学生进行有意义的学习。作为合作者,教师把自己当作学习者,与学生一起去学习,敢于承认自己不如学生的地方;同时也愿意与其他学科的教师和专业人员合作,敢于冒风险去开拓自己的领域。

爱学生是教师从事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基础。教师对学生的挚爱和期待,会对学生产生巨大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激发他们刻苦、顽强学习的精神。小学生的情感分辨率不高,比较抽象的情感道理他们不易接受。这就需要教师对小学生的爱要广、细、真诚、直接。教师把自己对学生热爱的感情,准确地、及时地传递给他们,他们就会将老师对自己的积极评价不断内化,从而提高自尊心和自信心,产生内驱力,极力自己努力学习。鼓励学生将自己对体育课的情感及生活中的喜怒哀乐与体育老师进行交流。对学生的想法和体会,老师要及时进行表扬,鼓励其他学生也积极发表自己的体会与建议。

教学中教师着装应该整齐大方、清洁朴素,仪表、动作要落落大方,精神抖擞,举手投足让小学生感到亲切而不失威严。此外,教师在讲解时,除了动作要领外,还可介绍所学动作对健身、健美的作用,对于培养各种心理素质(如勇敢、果断、不怕困难等)的作用以及动作的审美价值。讲解要用准确、优美、生动的语言,语调要亲切、动听,注意抑扬顿挫和节奏。实践证明,体育教学的氛围是影响教学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而轻松愉快的氛围则是创造最佳体育教学效果的前提。恰当的运用幽默艺术能使体育教学氛围更活泼、轻松、和谐。

同时,应当让学生在教学和游戏过程中接受情感教育。教师可挖掘教材和游戏中的情感教育因素,制定切实可行的情感教育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努力寻找知识一情感的结合点,让学生从中体会到体育锻炼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和对体育课的情感,培养学生严肃认真,尊重事实的态度和为赢得荣誉而刻苦锻炼的决心。学生学习兴趣的产生与师生关系的融洽、课堂气氛的和谐息息相关。我们知道,好玩是小学生的天性。这就要求教师认真备课,要利用引起学生兴趣的游戏和充分的活动空间,积极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集中精神,仔细揣摩动作要领,鼓起勇气和信心去完成教学内容。教师要与学生一起做游戏,学会和学生融为一体,做到在玩中学,在玩中练,使学生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在和谐的教学中锻炼,真正把体育课上活,让学生喜欢体育课。

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可创设情境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丰富学生的情感,促进教学。创设情景主要是通过贯彻课堂常规和教材的特点,认真组织教学,对突发事件要处理好,发挥学生集体的力量,把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始终。要为学生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学生独立从事科学体育锻炼的能力,让学生养成自觉参加体育锻炼的好习惯,不断提高学生身体和心理素质,这就要求我们小学体育教师,应从育人的目标出发,坚持站在育人的高度备课,将思想品德的内容寓于整个体育教学之中。同时,考虑到学生好动,爱新鲜,厌烦过多的重复练习的实际,教学手段要多样化,才能提高学生的兴趣,推迟疲劳的出现。此外,还应做到生动形象的讲解和准确的动作示范,教学方法也求多样化、兴趣化,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摘要】 德育是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我们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统筹协调社会各方德育资源,构建多方合作机制,做到良性互动、优势互补,形成合作德育模式,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 幼儿教育园;家庭德育;社区德育;可持续发展

当前,幼儿德育教育相对独立,封闭的、模式化的德育教育与开放的社会教育不相适应,幼儿经常受来自家庭和社区的负面影响。从家庭德育教育来看,德育教育具有个性化的特点,一方面,由于家长的价值取向和家教观念不同,德育行为大相径庭;另一方面,家庭和幼儿园缺乏双向交流和沟通,使家庭教育和幼儿园教育不能达成一致。从社区德育教育来看,社区教育事业的发展相对滞后,真正涉及社会文化与教育方面的社区服务与社区管理甚少。另外,社会错综复杂,它的影响有时会使幼儿园教育无能为力。这种各自为阵的德育现状,不利于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怎样寻求一种能扩展教育时空,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相结合的合作德育教育,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幼儿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教师、家长、社会共同关注和探讨的问题。

一、以幼儿园为导向,连接德育纽带,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重点

幼儿园是专门的教育机构,是对幼儿实施德育教育的主体。因此,幼儿园不仅要健全科学的德育教育体系,有效开展德育工作,还应在家庭、社区教育中起关联作用。

(一)健全幼儿园德育教育网络

幼儿园内部要建立由园长为组长,副园长、各年级教学主任、各班班长和后勤代表为成员的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形成德育工作网络,园长负责德育工作的宏观管理,副园长负责工作落实,各年级教学主任负责指导班级开展德育工作,各班班长负责具体实施,后勤代表负责与社区进行联系并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大家分头开展工作,不断提高德育教育管理水平,使幼儿园德育工作朝着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方向发展。

(二)发挥幼儿园在家庭、社区德育工作中的关联作用

幼儿园要加强和家庭、社区的联系,发挥家长委员会、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组织的职能作用,开展多层次、全方位的教育,使幼儿园、社区教育形成合力。同时,还应加强家园联系,提升家庭教育水平。可采取家园互动网络、家长学校、专题讲座、班级QQ论坛等方式,使家园教育形成合力,促进幼儿全面健康成长。

(三)发挥幼儿园德育教育的主体作用

积极开展各类德育教育活动。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寓德育于教育活动之中,积极开展有益于幼儿健康成长的系列德育主题教育活动,如以环保为主题的待物之德教育、以诚实守信为主题的为人之德教育、以责任心为核心的为事之德教育、以爱国为主题的为民之德教育、以自我完善为核心的立身之德教育等。对大班幼儿侧重于热爱祖国的情感、责任心、意志品质的培养;对中班幼儿侧重于行为习惯、学习习惯和礼仪教育的培养;对小班幼儿则侧重于文明礼貌、生活习惯的培养。

二、以家庭为支点,架构德育桥梁,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家庭是组成社会的细胞,家长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其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幼儿成长有着直接的影响。因此,在家庭中开展德育教育有着深远的意义。家庭德育是指在家庭社会环境中,由父母或其他年长者对子女及其他年幼者施加无意识的影响或有意识的教育,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思想意识、政治观念转化为受教育者品德的一种教育活动。家庭德育主要包括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及人生观、世界观教育等诸多方面,其核心是品德教育。幼儿园应从以下方面引导家长进行家庭德育教育。

(一)创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

好孩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良好的教育环境熏陶出来的。各班通过家园之窗引导家长必须以身作则,做幼儿的好榜样。还通过班级QQ群、微信群,让家长互相交流和学习,努力提高家长的自身修养,注意自己的言行,时刻用自身的好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幼儿、教育幼儿。及时纠正幼儿在道德修养方面出现的偏差,帮助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心理和价值观。

(二)保持家园教育的一致性

幼儿园应把家庭教育作为德育的支点,引导家庭进行德育教育。可每月致家长一封信,传递幼儿园的教改信息,让幼儿园教学与家庭教育互动起来;还可设立“家长开放日”“家长留言信箱”,实现家园德育的双向沟通;改革家长会内容,定期召开教育学术讲座、家庭德育心得交流会、家园学习生活反馈等各种类型的家长会,设立家园联系卡,每周一小评,每月一大评,促进幼儿在家做好孩子、在园做好学生、在社会做好市民。

三、以社区为平台,开辟德育新天地,是幼儿德育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以幼儿园为龙头、社区为平台、家庭为基础,使德育教育从封闭、独立的状况走向开放、合作的局面,为幼儿德育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条件和平台。

(一)幼儿园德育对社区的辐射作用

幼儿园可通过与社区居委会、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等组织取得联系,合作开展“一班一居委”结对子活动、“学雷锋”活动、“小小志愿者”活动等,使幼儿在志愿者服务中增加社会责任感和服务意识,社区也可把幼儿园德育纳入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内容,促进社区建设的发展,使幼儿德育走向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幼儿德育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

(二)社会资源对幼儿园德育的服务作用

幼儿园应充分利用宝贵的社会资源开展德育教育,确立与幼儿园德育目标相一致的社会实践基地。可通过对社会的深入调查,将社会德育教育资源进行分类。如,服务类:华联超市、福利院、老年人活动中心等;实践类:社区居委会、快递公司、少儿活动中心等;参观类:高新经济开发区、现代蔬菜示范基地等南宁市会展中心、科技馆、英雄先烈纪念碑等;展示类:梦之岛舞台、社区活动中心、军民共建单位等。幼儿园利用这些社会资源,通过组织幼儿走进社会、了解社会,实现对幼儿的德育教育。

参考文献:

[1] 汪筱华.幼儿园德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社,2001.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N].新华社,2004-03-22.

一直以来,国家对 教育 事业都非常重视,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位居素质教育的首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小学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德育论文 范文 一: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探讨

1中学政治课教师树立生命教育观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的呼唤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 反思 :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力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腐朽落后 文化 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生命意识的薄弱

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不够,缺乏妥善处理 人际交往 中的冲突和矛盾的技巧;不会主动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 方法 保护自己,沉迷网络,对“黄、赌、毒”缺乏应有的抵制意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不能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因而,导致了诸如青少年轻生自杀、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现实教育的异化

生命自身有其价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东西当作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误解,是对生命价值的贬低,把生命异化为生命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被灌输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人生职业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本身走向了僵化,对受教育者有损。不否认知识技能对人类 经验 的记载、传承和重构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但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麻木地学习,就只会使学生“看上去很美”(分数很令人满意)。如果教育使学生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只是为了感知记忆僵化的知识,为了升学、考试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东西,师生终日淹没在对分数追逐的劳累中,顾不上情感和生命的关怀,知识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众多学校教育中,教育价值是取向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目的是就业谋生;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永恒等观念的培养却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预测未来社会的需要,然后拿未来的要求来确定衡量现在学生的指标。”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们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别说提高生命的质量了。

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它有着 其它 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中学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责任。中学政治课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旨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且它“蕴涵着生命灵魂”,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生命成长指明了方向。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此外,在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初中粤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就是“珍爱生命”。从这方面看,中学政治课教师该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创新思路。

2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

增强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1)提高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要洋溢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学生;其次,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现状,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同时,保持和激发自己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热爱,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但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在于能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增强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的意识。

在提高对生命教育认识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落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把自己所想付诸课堂教学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有意识地挖掘生活及课本中有意义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生命教育的内涵,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中学政治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 渠道 ,中学政治课教师需要把生命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中学政治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述生命、呼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谈过的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珍爱生命》;科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成长中的我》、下册的《共同的责任》,九年级的《同在阳光下》;鲁教版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命》。高中政治课本虽没有明确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单元或课时,但可以利用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 热点 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各地发生的煤矿坍塌等新闻材料谴责黑心矿主对劳动者的权利侵犯的同时,赞扬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坚强求生的矿工的顽强求生意志;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2013年雅安发生后政府及时救助灾区获举国好评,同时让学生地震发生后被埋地下但顽强求生的感人 事迹 并让学生发表评论,这样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并让学生发表评论的过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学与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用心经营生命。“生命教育的许多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致性。”中学政治课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只要稍稍留点心,就能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发现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教育资源。

(2)教学方式的生命化。

如果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惫、乏味、单调、厌烦和无奈,甚至是痛苦,这就会造成对生命的压抑和扼杀生命的活力。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把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实行“有生命的教学”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学生道德实践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设置的情景越真实,教育效果会更好。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使生命得到解放,个性获得自由,学生因此会乐学、爱学。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

(1)中学政治课教师应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在进行着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而且进行着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灵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会感染和传递给学生。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 措施 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教师除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而且也应把握和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应情绪饱满、亲切和蔼、真挚温和、乐观愉快,用满腔激情去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把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上心,对思想和情感上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疏导。当学生成功时,为学生喝彩、加油;当学生失败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还要留意生活中能成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案例和 故事 ,把一切能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例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时事案例,或是一则小故事,让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3)中学政治课教师是生命教育主题的倡议者和先行者。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前文已有列举),应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现实生话,与生话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生命是有限的,因而应更加珍惜生命,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还需要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二:解析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但因为幼儿自身的年龄太小和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特点不会归纳,因此,也就需要幼儿教师的及时介入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充当桥梁。幼儿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幼儿的发展搭建桥梁。如:大班科学活动《螺丝刀》中,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螺丝松动的扶爬器提问导入,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主题,我还巧妙的设计了多次的操作,并且每次的操作都在原来的操作基础上加深难度,幼儿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2、学会并试着与幼儿合作。幼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十分稚嫩的,与幼儿平等的合作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在经验和情感上进行交流和共享。如:每次活动中,每个环节,每个提问都要与幼儿互动,幼儿的回答应给与及时的回答和肯定,并加以 总结 ,帮助幼儿知识的提炼。

3、幼儿教师做幼儿个性化、个别化发展的助跑。幼儿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的去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以及潜在能力,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去解决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做积极的引导,有效促进幼儿潜能发展。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能力较强,有的较弱,教师应多鼓励每个幼儿。

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味性和探索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首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选择主动的去学习。如: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音乐伴随幼儿操作,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必须要满足幼儿的参与愿望,难度适中,要保持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的发展。如在活动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多种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的原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享的过程

幼儿教师要避免“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开创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增强课堂的趣味,活泼课堂的气氛,并且要将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从幼儿知识的提供者向幼儿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转变。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主动的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用以达到提高幼儿的求知欲望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给予幼儿适当的点拨,与幼儿多交流,多讨论,多合作。

(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富有感染力,在教导幼儿学习的同时还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关于幼儿的梦想追求、情感 爱好 以及奇思妙想,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实现教学多元化,教无定法,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结合自己的 创新思维 ,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孩子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过程,让幼儿学习得轻松愉快。

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也由传统化向多元化转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幼儿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与幼儿社会化,也越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浅议小学生德育教育的方法与途径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党中央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做出的重大决策。如何抓住机遇,让德育工作在健康持久的发展轨道上,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呢?下面谈几点看法。一、摆在首位,做到心里反思传统的德育教育方式,我们往往是抱守着狭隘的课堂教育观,将施教的场所仅仅局限于教室,把课堂教学简单片面地理解为教育行为的全部,学校教育呈现出一种说教式的、十分明显的封闭化趋势。因此,德育教育的成效还不能令人满意。****同志在《关于教育问题的谈话》中强调,必须把德育工作摆在教育工作的首位,把它作为主导,“要抓住机遇,大力推进德育工作,切实把德育工作做到学生心里”。为了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我校积极探索灵活多变的教育方法,结合章丘市教育系统开展的“学习年”活动,在师生中展开了“老师学”,“我也学”的活动。以“学习年”活动为东风,强化学习的氛围。形成了你学、我学、大家学的浓厚学习风气,此外,我们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深入社会,引导学生从事一些有益身心健康的社会实践活动。使德育教育做的扎实有效。二、重在实践,体验过程思想道德教育在学生成长的道路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古今中外的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德育,把德育置于一个特殊的崇高地位。在德育教育的方式上,我们的做法是“重在实践、体验过程”,做到“三个结合”。既“以人为本”与“依法治校”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校内教育”与“社会教育”相结合。广泛开展有利于学生身心发展的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增进感情,获得友谊。通过一系列的活动,使大家和谐共处、互相帮助、互相尊重,互相谅解,从而形成了良好的校风。我们认为:要使学生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最基本的是对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所理解并产生强烈的情感,但这仅用专业知识育人是不够的。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三、巧抓机遇,不失时机人的思想道德品质,是在自然的生活中形成的,这是人的德性形成的一个基本规律。因此,抽象的道德戒律,光*说教是不能深入人心的。特别是现在人们的思想已驶入了现代化的快车道。小学生耳闻目染,其思想认识也已变的逐渐复杂起来。如不能及时的、有针对性的开展教育工作,势必造成社会危害。我们的做法是:摒弃“说教式”、“灌溉式”、“挤压式”的教育方式。巧抓机遇,充分利用“节日庆典、晨会、校班(队)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栏、黑板报、校外德育教育基地”等,不失时机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实践中,把道德认知自觉的转化为道德行为。例如:在“母亲节”到来之际,我们在学生中开展了“感恩教育”。有的学生为父母制作了一张生日贺卡,有的学生为父母洗一件衣服,有的学生为父母做一顿可口的饭菜。表达出了他们父母养育之恩的感激之情。同学们在实践活动中,提高了思想认识,净化自己的心灵。加强小学生德育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的、艰苦的、细致的育人工程。它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与时俱进,精心策划,不断的用生动的、贴近生活的实例来充实它。-----------------------------------------如何在低年级小学生中开展德育教育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低年级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老师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要因为个人原因损害集体利益,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我们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如学校开展的“六项竞赛”,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低年级学生对于能成为少先队员感到很骄傲,我们正可以通过这一组织对他们进行德育教育。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可以开展捡纸屑等一些有意义又切实可行的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慢慢把德育内化为自身的东西。五、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从中学生可以养成认真细致的优良习。如在体育课上可以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六、启发诱导坚持正面教育。低年级学生最害怕教师大声地批评他们,会极大地伤害他们的自尊心,他们下次不敢再跟老师进行交流了。循循善诱地启发他们,让他们慢慢理解其中的道理很重要。从内容上讲就是以美好的、进步的人和事为主要教育内容 ,从正面讲清道理 ,坚持以表扬为主 ,启发诱导 ,说服教育。要从关心和爱护出发 ,抚慰他们稚嫩的心灵 ,不给他们增添痛苦 ,不去触动他们心灵的创伤。七、设立校外德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如带领学生参观民兵营,让他们在跟军人交流中理解德育道理。去看望孤老院开展帮助老人活动,通过帮助老人与老人交流让他们早点体会做为一名少先队员最起码要做些什么。还可以组织学生广泛开展“社区假日小队”、“扶助残疾儿童”、“参观污水处理厂”使学生在各种活动中受到良好的教育,切身感受到自己必须做什么。八、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庭学校相结合。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提高家长综合素质。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小学德育论文网

一直以来,国家对 教育 事业都非常重视,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位居素质教育的首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小学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德育论文 范文 一: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探讨

1中学政治课教师树立生命教育观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的呼唤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 反思 :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力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腐朽落后 文化 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生命意识的薄弱

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不够,缺乏妥善处理 人际交往 中的冲突和矛盾的技巧;不会主动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 方法 保护自己,沉迷网络,对“黄、赌、毒”缺乏应有的抵制意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不能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因而,导致了诸如青少年轻生自杀、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现实教育的异化

生命自身有其价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东西当作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误解,是对生命价值的贬低,把生命异化为生命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被灌输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人生职业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本身走向了僵化,对受教育者有损。不否认知识技能对人类 经验 的记载、传承和重构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但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麻木地学习,就只会使学生“看上去很美”(分数很令人满意)。如果教育使学生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只是为了感知记忆僵化的知识,为了升学、考试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东西,师生终日淹没在对分数追逐的劳累中,顾不上情感和生命的关怀,知识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众多学校教育中,教育价值是取向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目的是就业谋生;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永恒等观念的培养却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预测未来社会的需要,然后拿未来的要求来确定衡量现在学生的指标。”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们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别说提高生命的质量了。

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它有着 其它 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中学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责任。中学政治课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旨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且它“蕴涵着生命灵魂”,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生命成长指明了方向。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此外,在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初中粤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就是“珍爱生命”。从这方面看,中学政治课教师该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创新思路。

2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

增强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1)提高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要洋溢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学生;其次,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现状,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同时,保持和激发自己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热爱,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但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在于能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增强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的意识。

在提高对生命教育认识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落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把自己所想付诸课堂教学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有意识地挖掘生活及课本中有意义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生命教育的内涵,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中学政治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 渠道 ,中学政治课教师需要把生命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中学政治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述生命、呼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谈过的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珍爱生命》;科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成长中的我》、下册的《共同的责任》,九年级的《同在阳光下》;鲁教版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命》。高中政治课本虽没有明确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单元或课时,但可以利用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 热点 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各地发生的煤矿坍塌等新闻材料谴责黑心矿主对劳动者的权利侵犯的同时,赞扬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坚强求生的矿工的顽强求生意志;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2013年雅安发生后政府及时救助灾区获举国好评,同时让学生地震发生后被埋地下但顽强求生的感人 事迹 并让学生发表评论,这样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并让学生发表评论的过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学与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用心经营生命。“生命教育的许多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致性。”中学政治课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只要稍稍留点心,就能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发现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教育资源。

(2)教学方式的生命化。

如果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惫、乏味、单调、厌烦和无奈,甚至是痛苦,这就会造成对生命的压抑和扼杀生命的活力。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把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实行“有生命的教学”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学生道德实践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设置的情景越真实,教育效果会更好。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使生命得到解放,个性获得自由,学生因此会乐学、爱学。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

(1)中学政治课教师应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在进行着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而且进行着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灵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会感染和传递给学生。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 措施 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教师除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而且也应把握和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应情绪饱满、亲切和蔼、真挚温和、乐观愉快,用满腔激情去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把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上心,对思想和情感上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疏导。当学生成功时,为学生喝彩、加油;当学生失败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还要留意生活中能成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案例和 故事 ,把一切能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例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时事案例,或是一则小故事,让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3)中学政治课教师是生命教育主题的倡议者和先行者。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前文已有列举),应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现实生话,与生话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生命是有限的,因而应更加珍惜生命,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还需要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二:解析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但因为幼儿自身的年龄太小和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特点不会归纳,因此,也就需要幼儿教师的及时介入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充当桥梁。幼儿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幼儿的发展搭建桥梁。如:大班科学活动《螺丝刀》中,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螺丝松动的扶爬器提问导入,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主题,我还巧妙的设计了多次的操作,并且每次的操作都在原来的操作基础上加深难度,幼儿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2、学会并试着与幼儿合作。幼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十分稚嫩的,与幼儿平等的合作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在经验和情感上进行交流和共享。如:每次活动中,每个环节,每个提问都要与幼儿互动,幼儿的回答应给与及时的回答和肯定,并加以 总结 ,帮助幼儿知识的提炼。

3、幼儿教师做幼儿个性化、个别化发展的助跑。幼儿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的去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以及潜在能力,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去解决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做积极的引导,有效促进幼儿潜能发展。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能力较强,有的较弱,教师应多鼓励每个幼儿。

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味性和探索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首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选择主动的去学习。如: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音乐伴随幼儿操作,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必须要满足幼儿的参与愿望,难度适中,要保持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的发展。如在活动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多种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的原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享的过程

幼儿教师要避免“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开创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增强课堂的趣味,活泼课堂的气氛,并且要将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从幼儿知识的提供者向幼儿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转变。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主动的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用以达到提高幼儿的求知欲望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给予幼儿适当的点拨,与幼儿多交流,多讨论,多合作。

(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富有感染力,在教导幼儿学习的同时还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关于幼儿的梦想追求、情感 爱好 以及奇思妙想,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实现教学多元化,教无定法,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结合自己的 创新思维 ,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孩子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过程,让幼儿学习得轻松愉快。

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也由传统化向多元化转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幼儿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与幼儿社会化,也越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trtygrtgregtrtg

如何开展低年级小学生德育工作日期:2007-10-27 来源:网络 作者:佚名"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和受教育者的需要,遵循品德形成规律,采用言传、身教等有效手段,通过内化和外化,发展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法制和道德几方面素质的系统活动过程"。同时又是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工作,对学生的健康成长具有导向、动力和保障的作用。德育要从小抓起,从道德修养的过程看,道德判断、道德行为都有一个发展过程,就跟上台阶一样。低年级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在此阶段要加强基本的道德品质的培养,注意行为习惯的养成。以后,再逐步提高理性认识,以理论指导道德行为,并为人生观和世界观的形成打下基础,这对他们的一生怎样做人都有着决定性的影响,因此,为把他们培养成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抓住时机开展低年级学生的德育工作,这是十分有必要的。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 在班级中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亲其师,才能信其道,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教师对学生要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多一份爱。由于受儒家思想的影响,老师以权威的角色出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老师是真理的化身,是圣洁的代表,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时其灌输的痕迹明显地拉大了老师与学生的距离,枯燥的说教只会让学生昏昏欲睡。新型的师生关系应是参谋与伙伴的关系。师与生是平等的关系。长期以来,教师以绝对权威者的角色出现在学生面前,认为学生必须无条件地听从其安排,凭着主观的善意出发,往往很少站在学生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新型的师生关系要求教师无论在课堂上也好还是德育活动中都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让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如让学生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学生通过讨论、辩论进行思想的碰撞,教师要做到尊重学生的思路,珍惜学生思维中的合理因素,不阻碍学生思维火花的迸发,让学生说出真实的想法。低年级的学生比较天真,看问题不全面,往往会提一些十分幼稚、奇怪的问题,教师要对学生说的某些怪问题延迟评价,不挖苦,不嘲讽,循循善诱。通过讨论交流,学生提高了辨别是非的能力,而其中的道德认识不是由教师强制灌输的,而是学生内化的结果。新型的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致的爱。只有真正心中有学生的教师才会真正地尊重学生,才会在进行德育活动的时候做好学生的伙伴,"导游人";当学生有错的时候不是一味地苛责,而是宽容、理解和帮助。在德育活动中,教师与学生不再是师对生这样单一的关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问,学生之间可以相互交流。教师还可以是其中一个大组的成员,与其他成员是平等的。这种多向的交流方式使得师生间的关系更为密切。2、 给学生以积极的德育期待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教育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心灵接触的过程,教师的期待效应是师生间真挚感情的体现和外露。教师的期待是教育过程中是一种潜在的、暗含的力量,也是一种难以估量的,强大的力量。心理学的研究充分证明了这种期待的效应。要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地体现德育的实效,教师应有效地运用这种期待,使之发挥出这种力量的强大,这也是建立良好的德育氛围的重要途径。教师可以利用班中的公开场合向学生施以对班集体整体的期待。希望他们能成为一个团结的、坚强的、向上的集体,并以身作则,处处把自己看作是他们中的一员,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关心和爱。如在班会上,教师动情地说:"我们班是个温暖的大家庭,这个大家庭的每个成员都是兄弟姐妹,在座的每个人都应该看作是这个家中的一分子。"这些话激起了学生情感的的共鸣,在学生的心中唤起了对集体的爱。在以后的运动会、三项竞赛和其它许多比赛中都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为班级争光,我是班级的一员这些观念开始扎根于学生的心中,团结、集体荣誉感是学生取得成绩的原因,这说明对学生的期待开始发生效果,学生和教师最终在情感上达成了一致。教师对学生予以期待会使学生感到教师对他的关心,从而激发他的上进心。这期待产生效应的基础是师生间的信任。信任是一种对他人相信而敢于进行托付的态度,也是一种道德关系,它是建立在诚实、正直、可靠的基础上的,它是教师与学生沟通的起点。有了信心才有爱,教师的信任可以给学生以鼓励与勇气,激励学生不断向前。只有教师的信任才能激起学生对教师的信任,才能向教师敞开心扉,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这样,德育才能取得实效。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对教师的依赖感较强,教师亲切的话语更能拉近师生的距离。曾有一个学生上学迟到,上课总是无精打采,问他,也不答话,教师设身处地地与他交谈,经过多次谈话,这个孩子终于说出了心里话,父母吵架,母亲一气之下离家,他很想妈妈。在亲切地安慰之后,教师提出了希望,希望他好好学习、生活,身边老师同学都在关心他,一切都会好的,他终于慢慢放下了包袱,上课也专心多了。不久后,他妈妈回了家,一切风平浪静。以后,这个学生有了什么困难或是心事总是来找这位教师,学习也进步了不少,还变得爱帮助别人了。二、 利用学生集体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根据马卡连柯的教育思想,学生集体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有着重大的影响,其影响力一定程度上大于教师的作用。教师要通过组织集体来影响学生。1、确定班集体的奋斗目标,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低年级学生对班集体的概念是随着集体生活的扩大与丰富的开展逐步形成和发展的。从进校开始,通过参与学校各项活动,学生对班集体这个概念逐步明确,知道自己所在的班级是哪个,自己是班集体的一分子,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2、通过少先队组织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少先队工作是学校工作的有机组成部分, 着重组织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在少先队活动中强调学生既是受教育者,也是教育者,发挥他们的自主性,让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在一次次的实践中不断体会,不断感悟,不断积累,从而把德育的要求化为自身的品质。如:通过对集体生活的体验,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的品质,通过对父母辛苦和家庭生活的体验,培育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通过参?quot;雏鹰争章"活动的体验,培育他们开发自身潜能、不断追求进步的动力,按照"五自"自学、自理、自护、自强、自律)的要求,将理想信念、道德修养等要求具体化为若干枚雏鹰奖章,一次次争章训练为学生提供了进行德育实践的机会。少先队又是学生的群众组织,面对全体学生,人人可为,天天可为,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低年级学生的主要特点是以他律为主,他们对自己的评价主要是以具体的、外部的行为表现为依据。一年级学生尤其向往加入少先队组织,这时,给他们树立具体的德育目标,学生都能按目标来要求自己,十分积极踊跃地付诸于行动。通过一条条具体可行的措施使每一位低年级的学生可以对照自己执行,每得到一枚奖章,对他们来说都是极大的喜悦。在少先队活动中设置一定的道德情境,提供一些具体的范例,有助于帮助队员理解道德要求。如对于年龄小的低年级学生可以从生活中的小事入手,学生一比较,就明白了该怎么做。《西游记》是低年级学生百看不厌的文学作品,现在更是用动画片、精美的画册吸引了学生的注意,教师用猪八戒丢西瓜的故事就可以引发学生的讨论,让学生明白不能乱丢果皮纸屑的道理。三、 结合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1、在教学中开展有关行为习惯、思想品质的讨论。课堂也是进行德育教育的主阵地。每一门学科都有其可挖掘的德育因素,如数学的计算教学可以培养学生计算能力的同时,还能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优良习惯,体育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能够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③等等。2、结合自身进行比较,提高小学生的德育意识。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具体性很大,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知道为什么做的情况下,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低年级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3、 教师给予学生正确的评价小学生在评价道德行为的时候,还不能以道德原则或道德道德信念为依据,而常常受外部的、具体的情境所制约,低年级的学生常常善于评价别人、不善于评价自己,他们几乎完全依赖教师的评价为转移的,因此,教师要善于评价学生,及时肯定学生好的言行,全面地、发展地看待学生,评价要适当,了解学生的内心情况和内心体验,促使学生有积极履行道德要求的愿望,能够主动地按照道德意识来调节自己的行动,从而自觉地完成道德行为。在低年级的课堂教学中,所接触的德育素材一般是很简单的,例如:上课专心听讲,同学之间要友好等,都是与学生的生活十分贴近的,教师在教学中及时肯定做得好的学生,让外部的评价逐渐转化为学生内部的动力,同时,也使学生逐步学会独立地、带有批判性地评价自己和别人。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小学德育类论文

《浅谈小学德育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在小学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安排的目的就是引导学生认识自我,深刻理解生活。德育工作是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作用。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使德育工作渗透到每个教学环节之中,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健全人格,全面发展,个性突出,高素质的人才。而德育的实施途径和方法是由德育的任务、内容等方面因素决定的。由于小学德育的任务、内容是多方面的,因此,进行小学德育就有多种途径和方法。

一、小学德育实施的途径

小学德育的途径主要有思想品德课和其他各门文化课教学、班主任工作、校会和班会、少先队活动、各种课外校外活动等

(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是向小学生比较系统地进行直接和专门德育的一门课程,是我们学校教育中对小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形式它的任务是使小学生初步具有社会主义道德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使他们成为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打下初步的良好的思想品德基础。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中,思想品德课有着其他途径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一堂优秀的小学品德课,不能讲成中学或大学的政治课,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目的要求要切合学生实际,这是教育能否成功的前提之一。还要有针对性,灵活的运用生动形象的材料,坚持启发式教学,用小学生容易懂的语言,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能结合具体实例讲清道理,明辨是非,掌握正确的价值观念。

(二)其他各科教学

学生在学校的时间并不是只单单上思想品德课,因此如果仅靠思想品德课来完成小学德育教育工作还是远远不够的。更需要通过思想品德课之外的其他各科教学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各科教材都具有丰富的思想教育的内容。小学各科教学是为学生学习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打基础的。因此也只有掌握了基础知识才能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学科教学和思想品德教育是紧密相关的。

(三)校会、班会和少先队活动

校会是对全体学生进行教育的一种途径。班会则是比校会更经常和更有针对性的集体教育形式。德育活动应当成为班会计划的核心组成部分。少先队组织是少年儿童自己的组织,是小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形式。学校德育应当重视发挥少先队的德育作用,使学生在自己组织的实际活动中受到各方面的教育。

在实施德育工作时,一定要从学生自身出发,让他们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到自己身上的“刺”,选择正确的方法正视这些不良习惯。不要试图硬生生一下子拔掉他们常年长在身上的“刺”,他们不仅会痛,还会反抗。因此在实施德育教育过程中要有针对性的选择恰当的方法。

二、小学德育实施的方法

思想品德教育的方法,是为了实现思想品德教育的任务和内容所采取的措施和手段。在小学思想品德教育中我们要采用说服为主的教育方法。

(一)说服教育

说服教育是社会主义学校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方法。这也是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教育方法。这个方法通过讲解、谈话、讨论等方式摆事实,讲道理,启发学生的自觉性,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和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师生处在一个平等的平台上,学生的身心得以宽慰,此时的教师更容易进入学生的心里,在与学生进行沟通中使学生得到潜移默化教育。

讲解是在学校教育中运用最广泛的方法。是教师对特定德育内容进行系统和生动的解释,以使学生较系统地深刻地理解道德教育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正确行为的标准和方法,以指导行动。教师可以引用本地、本校的真人真事,使学生借助具体材料,来领会道德要求的基本要点。在讲解过程中要注意语言准确生动,通俗易懂,富有启发性和说服力。

谈话是说服教育方法中最常用的一种方式。它是通过师生对话的方式对学生进行教育。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或解答学生的问题。它不会受时间、地点和人数等等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还是在课外,无论是对个人或集体都可以采用。这种形式的教育相对来说更随意。谈话的内容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中的种种情况,也可以针对当前发生的有代表性的事件和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进行。特别是个别谈话更能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使说服更有针对性,灵活生动,把思想工作做到学生的心里。但教师在与学生谈话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其中谈话的内容、方式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确定,因材施教。谈话后要积极向学生提出行动上的要求,使每次谈话都有实质性的作用,做好巩固工作。谈话应该是经常性的,不只是在学生犯错误后才进行。教师找学生谈话时,态度应该亲切、真诚和自然,使学生从内心接受你的方式,从而打开自己的心扉,愿意让你走进去,否则再多的工作也是徒劳无功。

讨论这个方式主要是用于小学的高年级。因为高年级的小学生有一定的思想,有自己的辨别力,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集体讨论来自己教育自己的方式。它的特点是有利于启发学生的自觉性,锻炼学生的思考和思维能力,提高自己的辨别力。特别是在学生中对某些问题认识上有分歧意见无法统一时,运用这种方式更有效果。可以是一次辩论会的形式,也可以是一个主题班会的形式等等。如果运用得当,这种通过讨论启发学生自觉的教育方式,常常能带来很好的教育效果。

(二)情感陶冶

一般说来陶冶法有“陶情”和“冶性”两方面的作用机制。情感陶冶法是指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得到道德情感与心灵的熏陶、教育的一种教育方法,相对于说服教育,它则是一种暗示的德育方法。情感陶冶法的具体实施途径一般是三个方面:教师的师爱、环境陶冶、艺术陶冶。其基本要求有:(1)教师的最主要功能体现在教育情境的设计上,这一情境必须能够引人入胜,具有感染力。在教育情境设置之后,应当尽量淡化教师的作用,除非教师在情境中是情境的构成要素之一。(2)教师作为教育情境的构成要素的条件是对学生的挚爱、真诚以及自身道德人格的魅力。同时教师应当成为道德人格上的榜样,这是陶冶的一个重要因素。(3)应当促进学习主体与教育情境的互动,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以及对环境的净化、美化和改进。学生的主动参与是增强道德陶冶作用的一个重要条件,因为“参与”可以使环境变成一种具有亲和力或亲切感的道德影响源。

德育过程之中广泛应用情感陶冶法。陶冶法的长处是教育意向和内容处在一个生动形象、趣味盎然的环境与活动之中,教育过程易于发动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想象和理解能力等等。陶冶法自身也有其短处,因此陶冶法须与其他教育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教育功效。

(三)榜样示范

榜样示范教育法是以别人的好思想、好品德、好行为去影响和教育学生的一种方法。榜样相对于枯燥的课本知识更具体、生动、形象,对学生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和说服力,学生更容易领会和模仿。特别是小学生,他们的心理特点之一就是特别希望找到具体的值得尊敬的英雄模范人物,去学习,去模仿,所以教育意义更大。运用榜样教育学生,特别要注意选好典型,典型的本身才有教育意义,切合学生的实际,更易于学生接受。选择正确和恰当的榜样对于进行德育教育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榜样时就显得更加重要。一般常选用的榜样有以下几种:

1、革命导师、英雄模范人物。小学德育活动要通过形象生动的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继承和发扬革命前辈和英雄模范人物的崇高思想、革命胆略和道德品质,使学生坚定地树立为正义事业献身的信念。

2、历史上伟大人物、科学家、艺术家以及文艺作品中的典型形象。这一类型的榜样教育需要课内和课外两个渠道的相互配合来完成,共同发掘教育资源。

3、同学中的好人好事。由于这种榜样是从本校、本班同学中产生的,和小学生的年龄、生活经历相接近,又是发生在学生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榜样所表现出来的好品德、好思想、好行为,学生比较熟悉,容易接受和效仿,所以有较高的教育价值。

现在的孩子生活幸福,在家里无时无刻不在享受着亲人的关爱与呵护,总有一种“以我为中心”的意识,当着“小皇帝”“小公主”。孩子们容易忽视了生活经历中许多值得珍惜的东西。德育教育在各种教育中的作用尤为重要。选择恰当的途径和方法是德育教育能否成功进行的一个关键所在。

一直以来,国家对 教育 事业都非常重视,尤其进入本世纪以来,国家提出在各级各类学校开展素质教育,使学生在德、智、体、音、美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其中德育位居素质教育的首位,可见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下面是我为大家推荐的小学德育论文,供大家参考。

小学德育论文 范文 一: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探讨

1中学政治课教师树立生命教育观的必要性

社会发展的呼唤

生命教育源于人们对现代社会变迁的种种 反思 :社会高度发展,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同时,人逐步异化为追逐金钱、物质和权力的经济动物,人与自我、与他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越来越疏远,出现对生命的漠视。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新思想、新观念丰富着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的同时,腐朽落后 文化 和有害信息也在侵蚀未成年人的心灵。在各种消极因素影响下,少数未成年人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歧途。

生命意识的薄弱

中学生的生命意识相对薄弱。主要表现在:尊重、理解和关爱他人不够,缺乏妥善处理 人际交往 中的冲突和矛盾的技巧;不会主动用法律和其他合适的 方法 保护自己,沉迷网络,对“黄、赌、毒”缺乏应有的抵制意识;不能正确面对自己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挫折;不能正确理解生与死的意义,缺乏远大的人生目标等等。因而,导致了诸如青少年轻生自杀、漠视他人生命的事件时有发生。

现实教育的异化

生命自身有其价值所在,如果把生命之外的东西当作生命的价值,就是对生命认识的一种误解,是对生命价值的贬低,把生命异化为生命之外的东西。一方面表现在学习目标取向的偏差。许多学生被灌输学习的目标为以后的人生职业做准备,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知识本身走向了僵化,对受教育者有损。不否认知识技能对人类 经验 的记载、传承和重构能够有利于受教育者创造力的培养和形成,但如果学生只是为了学习而麻木地学习,就只会使学生“看上去很美”(分数很令人满意)。如果教育使学生用最好的青春年华只是为了感知记忆僵化的知识,为了升学、考试等人的生命自身以外的东西,师生终日淹没在对分数追逐的劳累中,顾不上情感和生命的关怀,知识本身也失去了意义。另一方面表现在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化。目前,在众多学校教育中,教育价值是取向是培养学生的知识技能,目的是就业谋生;而关于生命层面的教育,如生命的意义、生命的价值、生命的责任、生命的永恒等观念的培养却很少。“成人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来预测未来社会的需要,然后拿未来的要求来确定衡量现在学生的指标。”这种功利化的教育中,不但抹杀了学生的自由精神,而且造成他们不懂如何珍惜生命以及思考生命的意义,更别说提高生命的质量了。

政治学科的特殊性

生命教育的关键是教育者先受教育。中学政治课教师是中学德育教育的工作者,中学政治课是学校开展生命教育的主要途径,也是最有可能也最利于渗透生命教育,它有着 其它 学科不能比拟的优势,因而中学政治课教师义不容辞地承担着生命教育的责任。中学政治课不仅是进行道德教育的前沿阵地,旨在对学生进行“三观教育”即“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且它“蕴涵着生命灵魂”,通过对中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导,为生命成长指明了方向。在生命发展的历程中,把意志和信念刻入生命之魂,从而促进学生人格健康发展。此外,在中学政治课教材中含有丰富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在初中粤教版的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就是“珍爱生命”。从这方面看,中学政治课教师该主动承担起生命教育的重任,为生命教育的前沿阵地开创新思路。

2中学政治课教师的生命教育观

增强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1)提高自身对生命教育的认识。

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有效融生命教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就必须提高自己的生命意识:首先,教师要洋溢对生命的热爱,自爱才能传递爱,才能将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热爱传递给学生;其次,针对当前的思想政治学科现状,教师要积极调整自己的观念与态度,在配合国家教育改革的同时,保持和激发自己对教育工作和学生的热爱,坚持以生为本,将生命教育的观念融贯于学科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之中。生命教育的真正内涵,不但在于激发学生的生命热情,同时也在于能让教师焕发出生命的光彩。教师正确的生命教育观既是一种教育理念,又是一种教育策略,其目的是促使受教育者增强生命意识,构建生命意义,使受教育者的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从而提高生命质量。

(2)增强对学生实行生命教育的意识。

在提高对生命教育认识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落实到现实的课堂教学当中才是实施生命教育的关键。中学政治课教师要把自己所想付诸课堂教学中,把生命教育的理念传递给学生,有意识地挖掘生活及课本中有意义的生命教育素材,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捕捉生命教育的每一个有利机会,引导学生关注自己及他人的生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生命意识。

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结合生命教育的内涵,在政治教学实践中,可以采取了计划性与随机性相结合的做法,把生命教育渗透在日常工作及教学中。

(1)生命教育是中学政治课的内在要求。

中学政治课应该成为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的主 渠道 ,中学政治课教师需要把生命教学渗透到日常的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生命教育的资源。中学政治课教材内容丰富,涵盖了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材中有大量直接阐述生命、呼吁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素材。如前面谈过的粤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中第五单元第一课《珍爱生命》;科教版七年级上册的《成长中的我》、下册的《共同的责任》,九年级的《同在阳光下》;鲁教版七年级的第一单元《珍爱生命•热爱生命》。高中政治课本虽没有明确的以生命教育命名的单元或课时,但可以利用其中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教育资源并结合时事 热点 资料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如在学习高中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劳动者的权利”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各地发生的煤矿坍塌等新闻材料谴责黑心矿主对劳动者的权利侵犯的同时,赞扬在事故中被埋井下但仍坚强求生的矿工的顽强求生意志;在学习必修2《政治生活》“我国的政府是人民的政府”部分知识时,可以结合2013年雅安发生后政府及时救助灾区获举国好评,同时让学生地震发生后被埋地下但顽强求生的感人 事迹 并让学生发表评论,这样让学生在搜集材料并让学生发表评论的过程中接受了生命教育;如在《哲学与生活》“矛盾的特殊性”部分知识时,让学生了解生命的只有一次不可重复的特点,引导学生珍惜生命,用心经营生命。“生命教育的许多内容与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存在一致性。”中学政治课教材是良好的生命教育的资源,只要稍稍留点心,就能在中学政治课程中发现蕴涵着无穷的生命教育资源。

(2)教学方式的生命化。

如果课堂教学中生命的隐退,透出的只会是疲惫、乏味、单调、厌烦和无奈,甚至是痛苦,这就会造成对生命的压抑和扼杀生命的活力。把课堂看成是师生人生中的一段重要、有意义的生命经历,不仅要以学生为中心,而且要把学生作为一个生命的整体来看待,也就是说,课堂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学生的知识培养,还要使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把课堂由“死”变“活”、由“静”变“动”,由“教”的课堂变为“学”的课堂,实行“有生命的教学”需要创设贴近学生生活的情景、反映学生道德实践的典型生活情景、符合大多数学生道德发展水平的实际,设置的情景越真实,教育效果会更好。尽量让学生动起来,让所有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让个性得到张扬;使生命得到解放,个性获得自由,学生因此会乐学、爱学。

以身作则,言传身教进行生命教育

(1)中学政治课教师应热爱生命、珍惜生命。

教师与学生之间不仅在进行着知识的传授、智慧的启迪,而且进行着情感价值观的交流、灵魂的感召、人格的碰撞。通过师生的良性互动,教师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的情感会感染和传递给学生。富有机智感的教师总能察言观色,审时度势,纵横联系,对内容、方式和途径做出最优化的应变选择,使应变 措施 与教学目的、学生的心理特点达到完美的统一,激发学生“动听、耐看、服人”的美感共鸣。教师除了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情感变化,而且也应把握和利用自己积极乐观的情绪,调动学生的热情。教师应情绪饱满、亲切和蔼、真挚温和、乐观愉快,用满腔激情去诱发学生的积极情绪。因此,教师应善于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尽量把积极的、向上的正能量传递给学生。

(2)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

做生命教育的有心人,不仅要对学生的思想动态有全面大致的了解,对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和上心,对思想和情感上出现问题和偏差的学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沟通和疏导。当学生成功时,为学生喝彩、加油;当学生失败时,给予学生鼓励和安慰;当学生遇到困难时,伸出温暖的双手给予帮助。还要留意生活中能成为生命教育素材的各种贴近学生生活、符合学生实际的各种案例和 故事 ,把一切能为进行生命教育的例子运用到教学活动中,或是一本书,或是一个时事案例,或是一则小故事,让生命教育融入课堂。

(3)中学政治课教师是生命教育主题的倡议者和先行者。

思想品德课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前文已有列举),应充分利用好中学政治课教材中的生命教育资源,帮助学生领悟现实生话,与生话密切相关的生命主题,使教育的内容充满生命气息,具有时代特征。生命是有限的,因而应更加珍惜生命,提升个体生命价值。让生命教育真正走进校园,走进课堂,帮助中学生认识生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热爱生命,提高生命的质量,是中学政治课教师应尽的职责。生命教育在中学政治课中的运用,还需要中学政治课教师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小学德育论文范文二:解析幼儿教育中教师的角色转换

幼儿在幼儿园的活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产生许多的问题,但因为幼儿自身的年龄太小和经验有限,所以他们对于事物的特点不会归纳,因此,也就需要幼儿教师的及时介入和引导,从而促进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在幼儿成长发展中充当桥梁。幼儿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观察了解幼儿已有的发展水平,然后在此基础上确立合理的发展目标,为幼儿的发展搭建桥梁。如:大班科学活动《螺丝刀》中,活动一开始我出示了螺丝松动的扶爬器提问导入,引导幼儿结合自身已有的经验帮助解决问题。从而引出主题,我还巧妙的设计了多次的操作,并且每次的操作都在原来的操作基础上加深难度,幼儿在不断的操作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2、学会并试着与幼儿合作。幼儿无论是生理还是心理都是十分稚嫩的,与幼儿平等的合作主要是指幼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意识,积极有效的参与到幼儿活动中,与幼儿在经验和情感上进行交流和共享。如:每次活动中,每个环节,每个提问都要与幼儿互动,幼儿的回答应给与及时的回答和肯定,并加以 总结 ,帮助幼儿知识的提炼。

3、幼儿教师做幼儿个性化、个别化发展的助跑。幼儿教师必须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努力的去了解每个幼儿的发展水以及潜在能力,因材施教,帮助幼儿去解决在学习活动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且做积极的引导,有效促进幼儿潜能发展。在活动中,有的幼儿操作能力较强,有的较弱,教师应多鼓励每个幼儿。

关于幼儿教师角色的转换:

(一)幼儿教育的教学方式要突出趣味性和探索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中首要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幼儿感觉学习不是一种负担,选择主动的去学习。如:在活动中,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创设情景导入,引起幼儿的活动兴趣。在幼儿操作过程中,可选择一些节奏鲜明的音乐伴随幼儿操作,促进幼儿活动的兴趣。

(二)运用自主性和创造性的教学方式

新课标的教学理念要求,教学必须要满足幼儿的参与愿望,难度适中,要保持幼儿对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幼儿在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审美能力上的发展。如在活动中,可以提供丰富的材料,多种方式让幼儿自主探究;结合多媒体课件演示实验的原理,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教学过程是一个师生共享的过程

幼儿教师要避免“独占讲台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开创民主开放的教学风气,增强课堂的趣味,活泼课堂的气氛,并且要将教学的过程视为师生共享经验的过程,注意自己角色的转变,从幼儿知识的提供者向幼儿学习知识的引导者、支持者和合作者转变。在教学活动中以幼儿为主,在活动中调动幼儿兴趣,引导幼儿学习,引导幼儿主动的对学习活动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和解决,用以达到提高幼儿的求知欲望的目的,而在此过程中,幼儿教师应给予幼儿适当的点拨,与幼儿多交流,多讨论,多合作。

(四)创建新型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方式的多元化

幼儿教师的教学态度要亲切,富有感染力,在教导幼儿学习的同时还要理解和尊重幼儿,关于幼儿的梦想追求、情感 爱好 以及奇思妙想,做到与幼儿平等对话。在教学的方式上要实现教学多元化,教无定法,充分的利用现有的设备,结合自己的 创新思维 ,通过丰富的教学素材,为孩子营造一个多元化的教学过程,让幼儿学习得轻松愉快。

在多元化发展的社会背景下,幼儿教育也由传统化向多元化转变,人们对幼儿教师的角色期望也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幼儿教师扮演的社会角色越多,越有利与幼儿社会化,也越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健康的发展。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