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尼族是当今中国少数民族当中的一个民族,是中国一个较为古老的民族。哈尼族现有的人口大约一百六十万左右,主要聚居在云南。大家都知道,每个民族都有每个民族的民俗文化和传统节日。那么,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哈尼族的风俗习惯都有哪些吧!哈尼族自然村落的宗姓结构,多为父系血缘纽带连结成的群体,可称作父系血缘家族集团,哈尼语谓之“启波然”,意即同祖的后代或一棵树发出的分枝。各个启波然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产力不同而盛衰不一。衰弱者仅数十户,独居一村,繁盛者可达数千户,分数村居住。无论何种类型,都有专属自己的以下标志:①祭献本家族(村寨)神明的丛林;②苦扎扎节祭献神的磨秋桩;③镇慑危害本家族禽兽的兽神及威力的丛林;④标志本家族与野鬼分界线的丛林;⑤本家族人饮用的泉水井;⑥本家族特需的一对古朴的芒鼓。每个启波然内部有若干旨在增强内聚力的礼俗、规约,诸如各户成员间相互保护、援助的义务以及婚丧礼仪祭祀活动中的共食制度等。(《首届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第196-208页。)由于哈尼族多以亲情结寨而居,长期养成了尊老爱幼、扶弱济贫、互助互帮的道德风尚,至今民间还流行着“敬老节”、“祭母节”等民族节日。在与他族的交往中,哈尼族十分讲究礼貌,热情好客。特别有情趣的是他们与傣族之间结成的“牛亲家”。早春时节,热坝河谷地区青草茂盛,气候温和,是傣族耕种早稻的大忙季节,耕牛由傣族“牛亲家”喂养使用。夏秋两季,坝区气候炎热,山区则风和气爽,草木青青,是哈尼族栽种水稻,或迎接收割的好时光,耕牛便由哈尼族喂养使用。入冬又把耕牛赶下坝区避寒。双方世代交往,同舟共济,彼此亲密地互称“牛亲家”。哈尼族在人际交往中,也十分讲究待客的礼节。他们认为客人到家来是“格朗”(幸福和吉祥)来临的征兆。哈尼族相互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一家有事大家帮,一户有难众人担。“昂交交”是一种换工的互助形式,“巴交交”是轮流借钱用于办喜事或丧事的一种有效办法。“昂罢木”是一家盖房,大家帮忙的传统互助习俗。事事处处表现了哈尼族平和互济的人际关系。“阿纠纠”,哈尼语意为“调节轮换劳动力”,即在生产的紧要关头,不管哪家缺乏劳动力,一时忙不过来,只要招呼一声,整个村子的人都会来帮忙。如此循环互助、调节互帮,以免延误生产时节。这是哈尼族社会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传统风尚,它有力地调节了劳动力,促成了劳动力的合理利用。“阿纠纠”只是一种包罗万象的说法,它可以具体分为:才梯纠纠(轮换栽秧)、才底纠纠(轮换打谷子)、阿扎黑纠纠(轮换砍柴)、其纠纠(轮换挖田地)等等一切具体生产活动的轮换。但不管是哪一种具体生产活动的“阿纠纠”,其宗旨都是团结互相、互相调节劳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阿纠纠”风尚也不断扩大其范围,且不断发展其自身内容。由此出现了“阿高高”(交换劳动力)、“阿安安”(出卖劳动力)、“阿欧欧”(买进劳动力)这些现象。“阿高高”名为“交换劳动力”,其实内容与“阿纠纠”相差无几,只是形式上打破了民族的界限,范围扩大到了村寨外、相识人之间。反映了与当地其他民族融洽的关系。而“阿安安”与“阿欧欧”则是当地哈尼族产生商品意识后才出现的,是哈尼族社会的一大进步。“牛亲家”:居住在红河县的哈尼族与当地的傣族人民之间,有一种耕牛结成的亲戚关系,叫“牛亲家”。双方共同买一头母牛,两家共有并共同管理使用,生了小牛,属双方共有,出卖时互相分成,这种关系定下后不再变更。婚后妇女一旦怀孕,一般不再出家远行,但产前始终坚持劳动。婴儿降生后,要在门头上悬挂象征性的避邪物,并在母子床铺上悬挂用笋叶做成的人像,表示保护婴儿。婴儿落地后头三声哭啼,被认为具有特别的意义,是向天地、祖先和村落宣告自己已降临人世间。婴儿出生后3-11天左右,要为婴儿举行隆重的命名礼仪。模拟劳动是命名礼仪的核心内容。若是男婴,便请来村中一男童,让他肩扛锄头,身穿劳动服,手提糯米饭,在房外母子面前挖地三锄,象征男婴长大后会栽田种地,勤劳勇敢。若是女婴,则请一女童,左手提糯米饭,右手持小砍刀,肩挎蓑衣背架,在屋外母子面前砍柴三刀,表示婴儿长大后会砍柴割草,勤劳贤惠。随即给婴儿命名。红河一带的哈尼族支系叶车人给婴儿取名有一套奇妙的礼俗。无论男女,凡五六岁以前的儿童或婴儿都有数名,少则二三名,多则七八名不等,而且随时可以更换。但决不能与同宗现时活人,已故哪怕可追溯至数十代以前的任何男性祖先同名。一般到七八岁之后方将真名固定下来,直到老死不再更换。换名原因据说是婴儿不健康、好哭,或与家里父母、兄姐“闯”了对头,使其得病。叶车人的名字一般都是有象征美好事物,或降生日子(十二属相)、地点的纪念,或父子连名等几种含义。父子连名家谱表明,叶车人只有名而无姓氏(多是二字音),近现代姓氏的使用显然是受汉民族文化影响。您可能也喜欢:详解:傣族的三大传统节日浅谈藏族的风俗习惯彝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彝族的风俗习惯有哪些?了解更多星座百科、八字姻缘、八字事业、婚姻运势、财神灵签、情感合盘、看另一半、八字测算、姓名速配、一生运势、复合机会,您可以在底部点个赞或者在线咨询(仅供娱乐):
风俗 哈尼族自然村落的宗姓结构,多为父系血缘纽带连结成的群体,可称作父系血缘家族集团,哈尼语谓之“启波然”,意即同祖的后代或一棵树发出的分枝。各个启波然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生产力不同而盛衰不一。衰弱者仅数十户,独居一村,繁盛者可达数千户,分数村居住。无论何种类型,都有专属自己的以下标志:①祭献本家族(村寨)神灵的丛林;②“苦扎扎”节祭献天神的磨秋桩;③镇慑危害本家族禽兽的兽神及威力的丛林;④标志本家族与野鬼分界线的丛林;⑤本家族人饮用的泉水井;⑥本家族特需的一对古朴的芒鼓。每个启波然内部有若干旨在增强内聚力的礼俗、规约,诸如各户成员间相互保护、援助的义务以及婚丧礼仪祭祀活动中的共食制度等。(《首届哈尼族文化国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云南民族出版社,1996年版,第196-208页。) 由于哈尼族多以亲情结寨而居,长期养成了尊老爱幼、扶弱济贫、互助互帮的道德风尚,至今民间还流行着“敬老节”、“祭母节”等民族节日。在与他族的交往中,哈尼族十分讲究礼貌,热情好客。特别有情趣的是他们与傣族之间结成的“牛亲家”。早春时节,热坝河谷地区青草茂盛,气候温和,是傣族耕种早稻的大忙季节,耕牛由傣族“牛亲家”喂养使用。夏秋两季,坝区气候炎热,山区则风和气爽,草木青青,是哈尼族栽种水稻,或迎接收割的好时光,耕牛便由哈尼族喂养使用。入冬又把耕牛赶下坝区避寒。双方世代交往,同舟共济,彼此亲密地互称“牛亲家”。哈尼族在人际交往中,也十分讲究待客的礼节。他们认为客人到家来是 “格朗”(幸福和吉祥)来临的征兆。哈尼族相互之间团结友爱、互相帮助,一家有事大家帮,一户有难众人担。“昂交交”是一种换工的互助形式,“巴交交”是轮流借钱用于办喜事或丧事的一种有效办法。“昂罢木”是一家盖房,大家帮忙的传统互助习俗。事事处处表现了哈尼族平和互济的人际关系。 “阿纠纠”,哈尼语意为“调节轮换劳动力”,即在生产的紧要关头,不管哪家缺乏劳动力,一时忙不过来,只要招呼一声,整个村子的人都会来帮忙。如此循环互助、调节互帮,以免延误生产时节。这是哈尼族社会生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一种传统风尚,它有力地调节了劳动力,促成了劳动力的合理利用。“阿纠纠”只是一种包罗万象的说法,它可以具体分为:才梯纠纠(轮换栽秧)、才底纠纠(轮换打谷子)、阿扎黑纠纠(轮换砍柴)、其纠纠(轮换挖田地)等等一切具体生产活动的轮换。 但不管是哪一种具体生产活动的“阿纠纠”,其宗旨都是团结互相、互相调节劳动力。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阿纠纠”风尚也不断扩大其范围,且不断发展其自身内容。由此出现了“阿高高”(交换劳动力)、“阿安安”(出卖劳动力)、“阿欧欧”(买进劳动力)这些现象。“阿高高”名为“交换劳动力”,其实内容与“阿纠纠”相差无几,只是形式上打破了民族的界限,范围扩大到了村寨外、相识人之间。反映了与当地其他民族融洽的关系。而“阿安安”与“阿欧欧”则是当地哈尼族产生商品意识后才出现的,是哈尼族社会的一大进步。 “牛亲家”:居住在红河县的哈尼族与当地的傣族人民之间,有一种耕牛结成的亲戚关系,叫“牛亲家”。双方共同买一头母牛,两家共有并共同管理使用,生了小牛,属双方共有,宰杀出卖时互相分成,这种关系定下后不再变更。 婚后妇女一旦怀孕,一般不再出家远行,但产前始终坚持劳动。婴儿降生后,要在门头上悬挂象征性的避邪物,并在母子床铺上悬挂用笋叶做成的人像,表示保护婴儿。婴儿落地后头三声哭啼,被认为具有特别的意义,是向天地、祖先和村落宣告自己已降临人世间。婴儿出生后3-11天左右,要为婴儿举行隆重的命名礼仪。模拟劳动是命名礼仪的核心内容。若是男婴,便请来村中一男童,让他肩扛锄头,身穿劳动服,手提糯米饭,在房外母子面前挖地三锄,象征男婴长大后会栽田种地,勤劳勇敢。若是女婴,则请一女童,左手提糯米饭,右手持小砍刀,肩挎蓑衣背架,在屋外母子面前砍柴三刀,表示婴儿长大后会砍柴割草,勤劳贤惠。随即给婴儿命名。 红河一带的哈尼族支系叶车人给婴儿取名有一套奇妙的礼俗。无论男女,凡五六岁以前的儿童或婴儿都有数名,少则二三名,多则七八名不等,而且随时可以更换。但决不能与同宗现时活人,已故哪怕可追溯至数十代以前的任何男性祖先同名。一般到七八岁之后方将真名固定下来,直到老死不再更换。换名原因据说是婴儿不健康、好哭,或与家里父母、兄姐“闯”了对头,使其得病。叶车人的名字一般都是有象征美好事物,或降生日子(十二属相)、地点的纪念,或父子连名等几种含义。父子连名家谱表明,叶车人只有名而无姓氏(多是二字音),近现代姓氏的使用显然是受汉民族文化影响。 丧葬 哈尼族历史上曾盛行火葬。直到清代中叶以后,火葬习俗才逐渐演变成木棺土葬。哈尼人一般在离寨不远处选择一块向阳的山梁作为同宗的公共坟山。各地丧葬习俗有所不同。 西双版纳一带的哈尼族,老人死后一般要在家中停棺3-5天,多则7天。在此期间,全村人停止一切生产和娱乐,请“贝玛”念咒送鬼,割杀丧牛。出殡之时,全村人排队送行,并将死者生前的一些生产生活用品一同随葬。 红河南岸一带的哈尼族,凡为死者割杀3头以上丧牛的人家,即可举行隆重的"莫搓搓"葬礼,即为死者跳舞送葬之意。举行“莫搓搓”的人家,灵柩要在家中停置3-5个月。留置灵柩期间,每天早晚饭前要放三响土炮,每12天要举行一次隆重的宗灵仪式,称“莫伤”。“莫伤”当天要请村里长辈男子及众亲友喝酒,唱送葬酒歌。当晚,青年男女聚集在丧家房前吹拉弹唱跳“莫搓搓”舞,借以谈情说爱,选择对象。生死达观的哈尼人认为生老死葬,本是人生的自然规律,死的人走了,活着的人要照常欢乐。“莫搓搓”出殡仪式极为隆重,历时2-3天。远村的亲朋好友,抱鸡牵羊,相邀成群地至丧家吊丧。出殡之时,“贝玛”吟唱娓娓动听的古歌和忧伤凄凉的送葬歌。全体男女老幼,身着华丽端庄的衣服,边摇扇子边吆喝着跳“莫搓搓”舞。土炮声连绵不绝,大号唢呐长鸣,敲锣击鼓,彩幅飞扬。哭的哭,唱的唱,笑的笑,哀伤伴合着欢乐。 婚俗 一夫一妻的氏族(血缘)外婚是哈尼族基本婚姻制度,严禁同姓内婚,忌讳在异性血亲和姻亲面前流露有关爱情生活方面的议论。男女青年婚前社交、恋爱自由。两人相爱不受父母或他人的干涉,但禁止同胞兄妹、姐弟或堂兄妹、姐弟同时参加一项社交活动。哈尼族的村寨,一般都设有专供未婚男女青年社交的场所,称为“扭然”(王清华、史超军著:《云海中的奇婚女性》,云南教育出版社1995年版,第5页。)。黄昏后,男女青年盛装一新,由小伙子头或姑娘头带领,聚会在扭然里、寡妇家,或村边丛林中幽会对歌,互诉衷情。在红河南岸大羊街一带的哈尼族,若应邀找小伙子的姑娘超过五人,便可举行盛大的酒歌恋爱宴会——“阿巴多”。其场面欢乐,多趣,规矩繁多。经过多次交往,姑娘和小伙子只要情投意合,即可结成“扎哈”关系,即稳定的朋友关系。 若双方彼此中意,相约百年,并为父母认可之后,男方托媒人向女方提亲说合,随即上聘迎亲。当男方接亲队伍到达姑娘村寨时,埋伏在路旁的姑娘以橄榄果袭击,表示惩罚“抢”走了自己姐妹,并含有先苦后甜,福多儿孙多的寓意。女方搭起迎亲棚,美酒佳肴款待男方迎亲宾客及女方亲友。老人们唱起牵肠挂肚的《送嫁歌》,此时,“扭然”里梳妆打扮的新娘不禁泪流满面,边哭边诉说自己命运的不幸,凝结成哀怨悱恻的《哭嫁歌》。有的地区早在三天前就开始哭唱,并有同村众女友陪同,哭得越伤心越表明对父母的感情深厚。有的地区姑娘出嫁,要由亲兄弟或堂兄弟背出村寨,由亲朋好友组成送亲队伍,运送嫁妆和礼物。新娘接到男家,先要向祖先神龛行埋头礼,然后吃下新郎亲手递送的一碗夹生饭,表示永不变心。第二天旭日东升,新娘随同伴娘,携带若干糯米饭回娘家,分送给村里各户血亲,以示铭记血缘祖根。婚后,双方均不再参加社交、恋爱活动。若夫妻感情破裂,不论谁提出离婚,一般由女方退还原聘金即可,有的地方则要履行简单的离婚仪式。由村里办事公正的男性长者主持,在一木片上刻出三道小口,然后将木片劈成两半,各持一半为凭。 “黑夏夏”:婚俗,意即出嫁女子按期(每轮十二天)分住娘家和夫家两地,实际是“不落夫家”婚俗的的叶车语别称。 “捶新郎”:哈尼族支系卡多人在迎亲时,新娘会冲着新郎又哭又捶,新郎则不断地东躲西闪,毫不还手,这是卡多人婚俗的“捶新郎”。“捶新郎”的本意是为了考验新郎对爱情的忠贞,不还手就表明:你到了我家,我会好好待你,你看,你打了我这么久,我都能忍耐,我是实心爱你的。如果一还手,就意味着失败。 服饰和头饰 哈尼族喜欢用自织自染的小土布做衣物。崇尚黑色,古朴庄严。6-7岁以前的儿童基本无性别之分,以护体为本。各地男子服饰发式也基本统一。上穿青色或蓝色有领对襟短衣或无领左衽短衣,袖长及腕而窄,用别致的布纽或发光的银币、银珠作扣。下穿裤腿肥大的扭裆青色长裤。老年男子头缠一条青色大“包头”,或戴旧式瓜皮小帽。青年男子多改蓄短发,身着汉装。女子的服饰和发式极为丰富多彩,地区、支系差别较大。一般以单或双辫、垂辫或盘辫、系裙的高低和服饰、围腰的色调等来区分年龄。大部分女子上穿左衽短衣,以银珠或布条作纽扣。下身穿着各地不一,分长裤、短裤和折裙几种。 盛装时外披坎肩一件。多系花围腰,腿缠花青布绑腿。大部分地区的女子喜欢佩带银耳环、耳坠和项圈,以银链和成串的银币作胸饰。手腕上佩戴银方镯、扭镯和龙镯。用于装饰服装的物品很多,有海贝、羽毛、虎牙、兽骨、项链等。刺绣于服饰的图案大致包括山川、河流、树木、日月星辰等。所有的图案,实质是其区域地理环境的折射,是对祖先迁徙历史的记述。 在各地哈尼族丰富多彩的服饰中,红河南岸大羊街、浪堤一带哈尼族(叶车支系)妇女的服饰极富于特色。她们的上衣统称龟式服,共分三种,即外衣、衬衣和内衣。外衣场“雀朗”,为靛青色对襟正摆短衣,无领圆口,袖长及肘而宽,对襟两边钉着若干精致的装饰排扣。 “雀朗”浸染成靛青色之后,涂上一层清淡的牛皮胶水使其微泛淡红色,表示手艺高强。衬衣称“雀巴”,无领、尖口,下摆圆如龟状,左右两襟下截稍宽,搭于胸前,并以细棉线将左襟系于右腋下,交叉成剪刀口状,内衣称“雀帕”,实际是贴身对襟内褂,无扣、无领、圆口,在圆口右方前沿缀着一串银链,以系针线筒和口弦筒用。 叶车妇女以多衣为荣,在“雀帕”正摆下钉有数道青蓝色相间的假边,表示多衣。少女的左胸常常被遮掩得严严实实,右胸却是半袒露的。它显示着叶车少女青春的健美。节日期间,姑娘们的腰间紧束着宽若手掌的一条五色彩“帕阿”,它不仅使姑娘全身曲线十分优美,而且表现出几分女性袭人的英气。 叶车女子下身是赤足裸腿的,终年仅穿一条紧身贴体青年短裤,颇似水上运动员的游泳裤,起至大腿上端以下全部裸露,视短裤紧勒至现出臀部原形为美。无论暑夏炎天下田栽秧锄禾,或数九寒天进深山老林破柴割草,从不穿长裤。短裤的剪裁根据自己的身材胖瘦来进行剪裁,原则以能紧束臀部为好,别致之处是在短裤的前边,要呈人字形对折出七道褶子来,一眼看去,就好像有七条短裤穿在身上。 她们头上戴的那顶洁白“帕常”,是用白布缝制的尖顶软帽,其状略似雨衣上的雨帽,不过,后面多了一截好看的燕尾。"帕常"的燕尾边沿,用彩线绣着各种精美的花纹,里面用一根白线把“帕常”紧紧拴在发辫上,以保证它只会迎风飘舞,而不会随风飞去。“帕常”制作简单,戴在女子头上,像一只只白蝶。 叶车姑娘的银饰,也为她们别具风采的服饰增添了光彩。除了手腕上戴的银镯和腰带上装饰的银泡外,胸前来挂着两串银珮。银珮是由许多条银链和银泡连缀起来的,挂在胸前,把那套样式别致的龟式服点缀得光彩照人。此外,在“雀帕”下摆边缘,还系着一圈同样的银珮,当姑娘走路时,便会发出一阵阵细小而有节奏怠“叮呤”声。特别是当姑娘们跳起牛皮大鼓舞的时候,全身的银饰便发出节奏清脆的银器声,为她们优美的舞姿伴奏。 哈尼族服饰既反映了本民族固有的文化特征,又具有较高的工艺美学价值,有助于对这一民族源流、迁徙及支系变化的认识。
哈尼族日食两餐,以大米为主,玉米为辅,喜食干饭、粑粑、米线、卷粉和豌豆凉粉,还将瘦肉剁细,与大米、姜末、八角、草果一起熬粥。他们爱吃糯米粑粑,用芭蕉叶包着与腌肉一起吃。他们还用紫糯米制成紫米饭、紫米粑、紫米粥、紫米粉、紫米作宝饭、紫米汽锅鸡、紫米甜酒煮鸡蛋、紫米药糖粥等,构成了完整的药膳系列。这些药膳具有补血益气、暖脾止虚、健脑补肾、收宫强身的功效。哈尼族也极爱吃肉,猪、牛、羊、鸡、鸭,大块朵颐,大碗喝酒才是主人待客之礼,客从主意之道,大家聚集一堂,尽欢而散。村里有人家杀猪宰鸡或做了什么可口的食物,各户男女长者都被邀去共食,而且把肝脏等最鲜嫩可口的部位俸敬给老者享用。哈尼人又善于精打细算,常常把吃鲜剩余的猪肉、牛肉制成别具风味的火熏腊肉和干巴,常年储备以待客。制时,将肉切成条状,撒上花椒面、盐、八角粉等香料,捂沤一昼夜后,便悬挂于火塘之上,任其烟火熏烤,半月或一月后,腊肉和干巴均呈紫红色,喷香异常而略含鲜味,取下装进一只特制的大蔑笼中,悬挂屋梁上,则一年四季都可备吃了。火熏腊肉和干巴是哈尼族的名贵佳肴呢!哈尼族还有一道奇肴叫"白旺",是用生猪血、羊血、狗血制作的剁生,哈尼族支系的爱尼人称之为"阿压马捏"。以刚宰杀的猪、羊、狗鲜血为主要原料,或再加以切碎炒熟的瘦肉,肝、腰等,撒入辣椒粉、八角面、野花椒面等佐料,不失时机地迅速搅拌而成。此菜看着怕,吃着香,味道醇浓,麻辣可口,被列为杀猪宰羊期间不可缺少的名菜,也是哈尼人热诚待客的佳肴。红河南岸的哈尼族善于用发酵的黄豆掺合豆杆灰制作具有特殊风味的豆豉,几乎每餐都用以佐餐,吃法尤多,被称为"哈尼味精"。用其调制的"雀肉松酱",鲜香无比。
任何大学发毕业证和硕士证,必须经教育部审核批准,否则不能发证,即使大学擅自给你发个证也上不了学信网,和花300元上街做个假证效果相同,上不了网的证就叫假证。首先要弄懂什么叫全日制?发什么证取决于入学途径,如果是7月报名10月考的GCT,只发硕士证没毕业证,如果是10月报名12月考或1月考的发双证(研究生毕业证加硕士证)如果是学校自招的研究生进修班,其实就是自考,只发结业证,学士证满三年后可以申请国家举办的同等学力申硕考试,国考及格的由国务院学位办颁发硕士证,没毕业证。你符合哪条? 何为全日制学历(文凭)?全日制学历简称全日制,70%的大学生对全日制这个概念模糊不清,经常把全日制和全脱产混为一谈,简单的误认为全脱产上课就是全日制,其实不然,人事部门所说的全日制与是否全脱产上课无关,全日制引申指入学门坎,只有正宗的统考属全日制,包括六月份的高考和一月份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其他考试都不属全日制。正儿八经考上的就是全日制,旁门左道考上的就不属全日制。 学校颁发的毕业证到社会上究竟认可度如何?人事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简称人事局)主管审查毕业证、学历认证,人事局代表政府,权力至高无上,你的证书是否属全日制学历由人事局来认定。咱读书花钱误工是小事,关键时刻人事局卡你是大事。所以我们必须以人事局研判毕业证性质的方法来解释全日制:即“一月份考上的研究生为全日制研究生,六月份考上的大学生为全日制大学生”。这是人事局的标准答案。 研究生全日制是指:不论学硕还是专硕,不论在职与否,只要是一月考研录取的,不管采取哪种形式上课,比如全脱产、半脱产、周末班,待遇都相同,都发双证(研究生毕业证加硕士证)。双证研究生就是人事局认定的全日制研究生。或者说有毕业证的研究生就是全日制研究生。除了一月研叫全日制外,别的研(单证研,即同等学力申硕和GCT考试)就是全脱产上课也不属于全日制的范畴。在外国读研的硕士生,只要没研究生毕业证,只有硕士证也不属全日制学历。 大学生全日制是指:只有6月份统考录取的大学生才能发普通高等教育毕业证,也就是人事局认定的全日制毕业证。至于成考、自考大学生,分别发成人高等教育毕业证和高等教育自考毕业证。即使成考和自考大学生全脱产上课也不属于全日制学历。毕业证抬头(毕业证最上边一行字)写“普通高等教育”的毕业证就叫全日制毕业证,分专科和本科。 再说说普通专科续本科,有三种方法即普通专升本、成考专升本、自考专升本,普通专升本发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毕业证属全日制本科。成考和自考专升本本科阶段分别发成人高等教育和高等教育自考毕业证,本科阶段的毕业证不属全日制学历,不能报考要求全日制本科生的职位,所以续本最好是续普通专升本。 全日制是个时髦的词汇,一定要弄懂它的内涵。全日制是统考生的代名词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现在报考公务员、事业编、单位招聘、干部任免时提及的全日制均以人事局的答案为标准。凡与之相抵触的解释,人事局概不承认,我们一定要以官方人事局的答案为依据来衡量所读专业是否是人事局承认的全日制,即使读了非全日制专业也要心知肚明,千万不要被某些学校所忽悠,有些大学为了招揽学生,蛊惑众人,把非统考的全脱产上课称为全日制,甚至鼓吹自考全日制,大家一定要小心这个坑人陷阱,否则到社会上得不到全日制认可,不允许报考或聘任要求全日制学历的相应职务。特别是想去好单位就业,招聘职位要求全日制文凭,人事局必验你毕业证,一眼就能认得你的毕业证属性,毁学生如踩蚂蚁,人事局用全日制这张王牌能刷掉一大批人,不懂全日制会吃大亏。
研究生拿硕士学位条件,六级要达到420分以上,有些学校要达到425以上。
《云南民族大学》百度网盘免费资源下载:
链接:
是两证都有的“完成课程学习及实习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者,经学位授予单位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会计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云南民族大学招收成人高等学历教育有三种类型:高中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专科、专科起点升本科。高中起点升本科学制为5年、高中起点升专科学制为年、专科起点升本科学制为年。对于云南民族大学成人高考本科学历学位证的获取,一般需要达到以下要求:1.英语成绩达标(本科在读期间通过学位英语考试),这是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最重要的要求,学位英语目前大部分省份都是统一考试,个别省份取消学位英语,由报考院校单独组织考试。2.课程达标,学位课程一般每个专业都是三门课程,学位课程的成绩一般要求是单科成绩不低于75分,平均分达到80分,不过学位课程相对来说都是比较简单的。3.论文(普通本科院校其实对论文要求不是很严格,只要字数达标、格式正确即可)通过上述的介绍,相信大家对学位证书有了一定的了解,总体而言,学位的申请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只要努力还是可以拿到的,拿到之后对你的职业发展有一定的帮助。另外,2023年云南民族大学成人高考预报名已经开启,有意向的朋友们也可以来点击底部官网报名咨询。我们在线做出专业的解答,为你保驾护航,让你在提升学历的道路上少走弯路!云南民族大学自考成考社会报名入口:
国内核心期刊有北大核心,南大核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科技核心。1、国内核心期刊总共有七大核心,但主要的有四个核心。北大核心,也就是通常所说的中文核心。南大核心,即CSSCI,就是通常所说的C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即CSCD,号称中国的SCI。科技核心,也叫统计源核心。主要是医学方面的。核心期刊是国内比较权威的期刊,对论文的要求是比较高的,一般需要评高级职称的人员或者是科研人员需要发表核心论文的。
投稿指南网--刊社与作者沟通的桥梁!投稿指南的拼音缩写(tgzn).cn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不是核心期刊。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是中文核心期刊云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不是中文核心期刊
我是民大毕业的说实话,民大学校一般,但是这几年的考分也越来越高了就民大本身来说,经管学院是民大一个较好的专业了,招生的分数也比较高每年经管学院考上公务员的人数在整个民大也算是比较多的
你到网站上查下更清楚啊
经济学院是云南民族大学的二级学院,总体实力不错。
师资力量:截止到2021年7月31日,学院师资力量雄厚,现有教职工30余人,其中正副教授近20人,教职工中80%以上具有硕士、博士学历。
专业建设:经济学院设有1个“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专业。
学生宿舍:经济学院设有1个“应用经济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金融”硕士专业学位授权专业。
学校简介:
云南民族大学是一所培养各民族高级专业人才的综合性大学,是教育部、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与云南省人民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大学。学校创建于1951年8月1日,原名云南民族学院,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最早成立的民族高等院校之一,2003年4月更名为云南民族大学,至今已走过70年历程。
截止到2021年7月31日,学校现已成为一所学科门类齐全、办学特色鲜明的综合性大学,涵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管理学、艺术学10个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民族学、社会学、民族语言文学、东南亚南亚语言文化为优势特色,文理并重、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格局。
以上内容参考:云南民族大学-云南民族大学简介
查看自己学校所在院系的本科生或硕士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规范,一般有word文档下载
我觉得特色专业就是小语种,还是比较可以呢!
期刊可以分为非正式期刊和正式期刊两种。正式期刊是由国家新闻出版署与国家科委在商定的数额内审批,并编入“国内统一刊号”,办刊申请比较严格,要有一定的办刊实力,正式期刊有独立的办刊能力。
如果哥们连有哪些刊物都不清楚,估计投稿录用的可能性不大啊
什么专业啊? 民族类1. 民族研究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 贵州民族研究4. 广西民族研究5. 黑龙江民族丛刊6.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 回族研究8. 世界民族9. 中国民族10.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1. 云南社会科学12. 青海民族研究13. 西北民族研究14. 满族研究15.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6. 内蒙古社会科学17.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表1.中国社会科学2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社会科学战线4学术月刊5中国人民大学学报6天津社会科学7学术研究8江海学刊9江汉论坛10 江苏社会科学1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2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3 文史哲14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15 浙江学刊16 浙江社会科学17 社会科学研究18 求是学刊19 社会科学(上海)(吸收: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20 社会科学辑刊2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3 中州学刊24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5 人文杂志26 求索27 思想战线28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30 国外社会科学31 南京社会科学32 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3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34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35 齐鲁学刊36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37 学海38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39 江西社会科学 40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1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42 河北学刊43 学术界44 东岳论丛45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46 东南学术47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4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并入:社会科学)50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52 北京社会科学53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54 学术论坛55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56 广东社会科学5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58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59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60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1 山东社会科学62 探索63 学术交流64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65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67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68 北方论丛69 山东师大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0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1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72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7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4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5 宁夏社会科学76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77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78 云南社会科学79 长白学刊8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2 江淮论坛8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84 河南社会科学85 内蒙古社会科学86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87 甘肃社会科学88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89 内蒙古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90 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91 晋阳学刊9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3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4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5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6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7 贵州社会科学98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99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