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范文一
题目:幼儿“调皮”的原因
“调皮”幼儿指的是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 “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范文二: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一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i intelligence),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加德纳认为,心理测量学家花了太多的时间给人排名次,而很少考虑怎样花些时间来帮助他们。虽然人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测量事物和评估人的爱好,但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帮助儿童,并有责任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儿童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儿童今后应怎样继续学习或发挥其强项的建议,指出哪种学习方式具有创造性以及评估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潜能等。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多元智力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在大量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标准。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德纳的贡献在于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智力观。他的研究与今天的脑研究相关,但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他的观点从心理层面上看还是一个假说。但是这一假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加德纳正在识别第十种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个体要认识的对象,而要认识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过去没有,只不过加德纳把它们放在一个理论架构中让人们来充分认识自己。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的儿童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幼儿园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 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
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
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 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责任感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更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由于孩子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孩子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孩子,而对另一些孩子则完全无效。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孩子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种学校课程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 摒 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而对孩子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在观念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孩子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同时,“为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孩子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 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言语语言智力的特点,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
之间的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并据此做出反应,另外,这样的师生互动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评价观
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错误地估计了孩子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 摒 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大的评价观,树立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弱势,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孩子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于该理论的应用,加德纳提出了如下忠告:
——没有理由推断可以采用对英语吧中智力的八种不同方式对每个对象实施有效教育,这种努力使徒劳无功的。
——不要认为仅仅运用某一种特定智力就够了。例如,关于身体-运动智力,随意的肌肉运动和认知技能的培养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理由认为,儿童在从事和一种智力类型相关的活动时,将另一智力作为背景活动会有何种帮助。例如,加德纳认为,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以音乐作为背景就是对他的理论的错误应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35。 [2]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12。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6.
[4]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40.
[5]蒋俊华、袁爱玲, 刍 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04,32—34.
[6]何育萍,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出版社,2003,(1):20—22.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提纲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可见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作用。
论文题目: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儿童入学准备是近年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入学准备的测量、国外有关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研究者在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研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方案。同时还阐述了本研究将采用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儿童入学准备测量工具的开发。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领域模型,从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基础五个维度,编制儿童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并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具有理想的难度与区分度、较好的信效度,具有方便使用、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中国4-7岁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量,并及早识别入学准备程度不同的儿童。
第四部分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从家庭资源系统和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源系统中: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父母年龄、家长自身特长等方面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活动、孩子独立性、某些方面的父亲参与等方面家庭教养活动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
第五部分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的质化研究。研究通过对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讨了高入学准备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的原因,分析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进一步挖掘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有利因素。丰富了已有的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第六部分讨论与反思。
研究者在结合本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和深入分析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促进儿童发展的家庭有利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反思。
在论文的最后,研究者就未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大胆的预期和展望。纵观本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突破了国内已有的有关儿童“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测量工具,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并对开展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国内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1 文献回顾9-23
“入学准备”的定义及内涵9-10
儿童入学准备的测评10-11
入学准备的生态化研究取向11-15
国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15-21
国内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21-23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3-26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24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24-25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25-26
3 研究一 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的编制26-33
研究目的26
研究方法26-29
结果与分析29-32
小结32-33
4 研究二 家庭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33-51
研究目的33
研究方法33-34
结果与分析34-50
小结50-51
5 研究三 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质化研究51-83
研究目的51
研究方法51-52
研究结果52-83
6 综合讨论83-87
研究结果与分析83-84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84-85
研究的主要结论85-87
参考文献87-92
附录 学前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92-94
后记94-95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难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下面我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 5-7
第一章 绪论 7-15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7-8
二、文献综述 8-11
(一) 幼儿园常规的研究 8-10
(二) 幼儿园音乐活动常规的研究 10-11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12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5
第二章 音乐活动中的普遍性常规 15-21
一、听音乐信号行动 15
二、具有良好的空间意识 15-19
(一) 坐时与相邻同伴不发生肢体碰撞 16-17
(二) 固定站位练习上下肢联合动作 17
(三) 散点时主动寻找适度的运动空间 17-18
(四) 回位时主动迅速找空位子坐下 18-19
三、认真倾听与仔细观察 19-21
(一) 认真倾听 19-20
(二) 仔细观察 20-21
第三章 音乐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32
一、歌唱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23
(一) 仔细倾听教师范唱 21-22
(二) 认真倾听同伴歌唱,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和谐 22-23
二、韵律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3-26
(一) 前奏时安静等待,尾奏时造型不动 23
(二) 适度地与同伴合作 23-25
(三) 看清示范再做动作 25-26
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6-32
(一) 乐器的使用常规 27
(二) 先徒手演奏,再拿乐器演奏 27-28
(三) 演奏时看图谱、看指挥 28-32
第四章 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和教学建议 32-36
一、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 32-33
二、中班常规建立的原则 33-36
(一) 讨论协商,共同制定规则 34
(二) 明确、坚决地执行规则 34
(三)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个性特点,修正规则 34-36
结语 36-37
附录 37-39
参考文献 39-41
致谢 4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次 7-10
1 绪论 10-27
选题缘由 10-12
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我国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突出,农村儿童同伴交往更加值得关注 10-11
农村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现状与特点缺少研究 11-12
研究目标 12
了解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12
探索影响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各交往特点的因素 12
提出改善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建议 12
研究意义 12-13
理论意义 12
实践意义 12-13
文献综述 13-19
关于农村学前班的已有研究 13-14
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已有研究 14-16
关于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的研究 16-18
关于同伴交往研究方法的综述 18-19
核心概念界定 19
农村 19
小学学前班 19
同伴交往 19
研究方法 19-27
究对象的选择 20-22
研究过程 22-23
资料的收集 23-25
资料的整理 25-27
2 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27-48
班级同伴关系情况 27-28
同伴交往对象特点 28-32
女生交往对象中男女数量相当,男生同性交往较多 28-29
交往对象数量特点:男生“一对多”,女生“一对一” 29-30
交往对象范围广 30-32
同伴交往频率特点 32-33
人均交往时间短 32
无交往时间多,无所事事表现突出 32-33
同伴交往主题特点 33-39
交往以游戏为主 33-34
交往中儿童游戏的特点 34-39
同伴交往方式特点 39-42
以语言和动作结合的交往方式为主 40
男孩与女孩喜欢的交往方式差异明显 40-42
交往中介特点 42-43
交往中介丰富 42
交往中介的'损耗性大 42-43
同伴交往行为性质特点 43-45
交往以积极行为为主 43
交往行为具有亲社会性 43-45
交往中的规则特点 45-47
小结 47-48
3 影响农村儿童同伴各个交往特点的因素 48-56
影响儿童交往范围特点的因素 48-49
. 小学粗放的管理 48
. 宽松充足的时间 48
. 农村人的社会关系 48-49
影响儿童交往频率特点的因素 49-51
. 学校环境 49-50
. 老师 50-51
影响儿童交往中的发展水平特点的因素 51-52
. 老师的专业水平 51
. 游戏材料 51-52
影响交往中介特点的因素 52
小学的管理 52
农村的环境 52
影响交往行为性质特点的因素 52-54
学校超市 52-53
社会课 53
小学生 53
交往明星 53-54
社会风气 54
影响儿童规则特点的因素 54-55
教师 55
家长 55
小结 55-56
4 分析与建议 56-61
分析 56-57
建议 57-61
加强环境创设 57-58
注重游戏活动的开展 58
增加耐玩游戏材料的投放 58-59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59-60
建立家校合作关系 60-61
5 反思 61-62
参考文献 62-65
致谢 65-66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
范文一
题目:幼儿“调皮”的原因
“调皮”幼儿指的是在集体中经常表现出精力旺盛、活动量大、注意力不集中、自制力差,常有攻击性和破坏性行为,习惯差,喜欢恶作剧,爱发脾气且不遵守班级常规的幼儿。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 “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范文二:
一、多元智力理论帮助幼儿教师树立新的教育观念
(一)重构多元的“智力观”
加德纳认为智力的基本性质是多元的不是一种能力而是一组能力,其基本结构也是多元的各种能力不是以整合的形式存在而是以相对独立的形式存在。以皮亚杰为代表的传统认知发展理论认为:智力是指以思维为核心的几种能力的组合。加德纳教授后来则在《心智的结构》一书中,首次提出并重点论述了多元智力理论的基本结构。加德纳认为,支撑多元智力的是个体身上相对独立存在着的、与特定的认知领域或知识范畴相联系的八种智能。提出:智力不再是某一种能力或围绕某一种能力的几种能力的整合,而是“独立自主,和平共处”的八种智力,即言语—语言智力、音乐—节奏智力、逻辑—数理智力、视觉—空间智力、身体—动觉智力、自知自省智力、人际交往智力和自然观察智力。
多元智力的核心教育思想是,人的智能是多元的,教育的起点不在于儿童原先有多么聪明,而在于教师怎样使儿童变得聪明、在哪些方面聪明。多元智力理论从根本上影响与改变了当下人们的教育观念。
1.言语─语言智力(Verbal-linguis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听、说、读、写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顺利而高效地利用语言描述事件、表达思想并与人交流的能力,在记者、编辑、作家、演讲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2.音乐─节奏智力(Musical-rhythmic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和表达音乐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节奏、音调、音色和旋律的敏感以及通过作曲、演奏和歌唱等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演奏家、乐器制造者和乐器调音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3.逻辑─数理智力(Logical-mathematical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算和推理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事物间各种关系如类比、对比、因果和逻辑等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数理运算和逻辑推理等进行思维的能力,在侦探、律师、工程师、科学家和数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4.视觉─空间智力(Visual一spatial intelligence),指个体感受、辨别、记忆、改变物体的空间关系并籍此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表现为个人对线条、形状、结构;色彩和空间关系的敏感以及通过平面图形和立体造型将它们表现出来的能力,在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航海家、博物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5.身体─动觉智力(Bodily-kinesthetic intelligence),指个体运用四肢和躯干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较好地控制自己的身体,对事件能够做出恰当的身体反应以及善于利用身体语言来表达自己思想和情感的能力,在运动员、舞蹈家、外科医生、赛车手和发明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6.自知─自省智力(Intrapersonai intelligence),指个体认识、洞察和反省自身的能力,表现为个人能够正确地意识和评价自身的情绪、动机、欲望、个性、意志,并在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形成自尊、自律和自制的能力,在哲学家、小说家、律师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7.交往─交流智力(Interpersonal intelligence),指个体与人相处和交往的能力, 表现为个人觉察、体验他人情绪、情感和意图并据此做出适宜反应的能力,在教师、律师、推销员、公关人员、谈话节目主持人、管理者和政治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8.自然观察智力(naturalist intelligence),这种智力主要指认识动物、植物和自然环境其他部分的(比如云或者岩石)能力。在猎人、植物学家或者解剖学家等人身上有比较突出的表现。
加德纳认为,心理测量学家花了太多的时间给人排名次,而很少考虑怎样花些时间来帮助他们。虽然人类一般都具有强烈的测量事物和评估人的爱好,但评估的主要目的在于怎样帮助儿童,并有责任为儿童提供有益的反馈,如识别儿童的强项和弱项,提出该儿童今后应怎样继续学习或发挥其强项的建议,指出哪种学习方式具有创造性以及评估预测儿童未来的'发展潜能等。智力并不是一个容易被测量的东西,目前所能够测量的东西仅仅是语言和数学逻辑能力,如果一定要去测量智力,那么应当侧重于该智力所要解决的问题或运用该智力时表现出来的创造性的能力。
这是一种全新的智力观,让我们曾经单一、平面的智力观多元化、立体化了。由此可见,我们曾经对幼儿智力开发的理解仅仅限于开发幼儿的观察、记忆、思维等几种能力是十分片面的,幼儿教师应创设多彩的环境和利用丰富的教育资源,从多维度启迪和开发幼儿的多种智能。开发幼儿智能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而非一个简单的工作。
多元智力理论克服了传统智力观念在认识上的偏狭,提出了更加科学的关于智力本质的认识。在大量科学实验和研究的基础上,加德纳重新定义了智力,提出了智力的新衡量标准。基于对智力本质的新认识,加德纳提出了人的智力构成的基本框架,并且对智力的性质以及各种智力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了充分地论述。多元智力理论的这些观点为我们科学认识智力的本质提供了新的思想和方法。加德纳的贡献在于针对当时传统的、保守的、单一的智力模式,提出了适应时代需求的智力观。他的研究与今天的脑研究相关,但其智力说迄今为止还没有从脑科学及生理角度得到证实,他的观点从心理层面上看还是一个假说。但是这一假说从横向、空间的维度拓展了人们对智力的认识,拓展了对人、对世界的看法。加德纳正在识别第十种智力,即道德智力,他把整个社会所拥有的一切都变成了个体要认识的对象,而要认识形形色色的世界,就需要各种能力。这些能力并不是过去没有,只不过加德纳把它们放在一个理论架构中让人们来充分认识自己。 (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多元智力理论所倡导的儿童观是一种积极的儿童观。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8种智力,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势智力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幼儿园里不存在差生,所有的孩子都是具有自己的智力特点、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塑性人才。正因为人的智能是由8种,甚至更多不同智力有机组合起来的,而这些智力在幼儿期已经显现出来,并处在迅速发展阶段。加德纳称幼儿期为“觉醒体验”期,认为“他们至少对于人类经常使用的一些基本符号系统,如语言、数目、音乐、二度空间的概念等,具有了初步的判断能力”。同时,每位儿童所拥有的智力数量以及智能强项和弱项各不相同,并以高度个性化的方式组合和运用着各种能力,他们的智能、风格、 潜能像多彩光谱一样表现出广泛的多样性。正如“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理由”一样,每一位幼儿都具有独特的、较完整的、待开发的智能组合。适当的教育和训练将使每一个儿童的智能发挥到更高水平。因此,教育应该在全面开发每个人的各种智能的基础上,为孩子创造多种多样的展现各种智能的情景,给每个孩子以多样化的选择,从而激发每个人潜在的智能,充分发展每个孩子的个性。无论何时,我们应该树立这样一种信念:每个孩子都具有在某一方面或几方面的发展潜力,只要为他们提供了合适的教育,每个孩子都能成才。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就是为具有不同智力潜能的孩子提供适合他们发展的不同教育,把他们培养成为不同类型的人才。因此,幼儿教师要真正以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个孩子,用欣赏的、发展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进而形成积极乐观的“儿童观”。 (三)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长期以来,教育工作者对于儿童智力和潜能的评价,多采用“智力测验”的方式,目的是为了预测儿童的学业表现或为社会选拔人才,因而主要局限于语言和数学逻辑这两种能力的测试。多元智力理论的研究者则将儿童放在真实的活动情景中,采用观察、录像、录音和文件夹等综合性的手段,从7个领域的多项活动中,通过灵活多样的方式对儿童的多种智能进行不同层次和多维度的评价,目的是为了发现和培养每个儿童独特的智力潜能。因此,幼儿教师要摈弃以单一标准片面评价幼儿能力,尤其是仅仅以“IQ”为标准,简单评价幼儿智力的传统观念。教师应在尊重幼儿兴趣和需要的基础上,灵活运用多种方法,在幼儿的各种活动中,从多维度多层次评价幼儿的智能,从而树立灵活多样的“能力评价观”。
观念的更新较之知识的更新更为困难,也更为重要。幼儿教师教育观念的重建关系到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和对教育实践的反思,进而也直接影响新大纲的实施,素质教育方针的贯彻,以及每一个幼儿智能的健康、全面发展。
二、多元智力理论引导幼儿教师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
反思是幼儿教师以自己的教学活动为思考对象,对自己所依据的教育理论、选择的教学内容、实施的教育方案、采取的教学方法以及由此产生的教学结果进行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也是幼儿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波斯纳曾提出了一个教师成长的简要公式:经验+反思=成长。在反思过程中,幼儿教师能通过对教学经验,特别是问题性经验做出客观理性的批判分析,探讨各种与教学行为有关的因素,审视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观念,并积极寻
找新的教学策略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因此,反思对于幼儿教师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实施有效的教学行为,促进其专业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加德纳自身的反思行为和他所提出的多元智力理论为幼儿教师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提供了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自觉性
作为多元智力理论的缔造者,该理论提出伊始,加德纳就开展了对该理论的反思,并对自己的观点进行了多次提升和修订。幼儿教师应该以加德纳教授为榜样,具备探究的热情和
质疑的精神,形成反思的主观意识,自觉地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并把它 作为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教师不仅要反思自己教学中所依据的理论、树立的观念和实施的策略,还要反思教学活动中每一个环节的组织、每一个问题的提出和每一次与幼儿的互动等。在反思中,教师可以及时地调整、修订和改进自己的教学。只有这样,幼儿教师才能真正成为教育实践的反思者,也才会不断完善自身的专业素质、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二)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责任感
多元智力理论的意义,并不只在于它提出了一种对于智力的新解释,更在于它给传统教育观念带来的巨大冲击。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个人发展的新模式,使我们能够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理解孩子的发展,审视我们对孩子的责任感,从而要求我们幼儿教师要具有正确的教学观和课程观。
由于孩子智力表现形式的多样性的复杂性,因而无论什么时候,不论多么优秀的教师,都不可能找到一种适合于所有孩子的教学方法。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只能适用于一部分孩子,而对另一些孩子则完全无效。这样的教学必然导致部分学生其他方面的智力因不能得到适当的培养而僵滞、萎缩,这对个人和社会都是一种巨大的浪费。如果教师能够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不断地变换教学方法和手段,孩子就有机会利用适合他的智力倾向的方法来学习。多元智力理论的教学观要求我们的教师根据教育内容以及学生智能结构、学习兴趣和学习方式的不同特点,选择和创设多种多样适宜的、能够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教育方法和手段。
多元智力理论为我们挑战传统的课程设计思路并形成新的、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提供了有意义的借鉴。在传统的课程设计中,我们的指导思想是为一两种核心智力而教,是通过整齐划一的直接讲授来教。这种学校课程使得我们的教育培养的学生不仅多是片面发展的学生,而且多是循规蹈矩的没有个性和创造性的学生。根据多元智力理论的理念和实践,有时代特点的课程设计思路可以概括为两点,其一是“为多元智力而教”,其二是“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前者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对教育目的的新思考,后者则可以在某种意义上被看做是我们在教育方法上的新追求。“为多元智力而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 摒 弃原来只围绕语文和数理化设计课程的惯有思路,而对孩子的多种智力一视同仁,在观念上把多种智力领域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并在实践中把多种智力领域和不同的学科教学相结合,使孩子能够较好地运用并发展自己的每一种智力。同时,“为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教育课程设计的时候,充分认识到不同孩子的不同智力特点,强调使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得到充分发展,并从每一个孩子的智力强项出发,促进孩子其他各种智力领域特别是智力弱项的发展。“通过多元智力来教”要求我们在进行学校课程设计的时候,在使不同智力领域得到全面发展的同时,通过调动不同智力活 动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不同作用,使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极大地提高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通过多元智力来教”可以直接地为教师的实际教育教学提供积极的借鉴,帮助教师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设计思路。譬如,教师可以根据言语语言智力的特点,在任何一种课堂教学中,注意增加师生
之间的对话,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从而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语言,并据此做出反应,另外,这样的师生互动也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应具有反思的评价观
受传统的以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为核心的智力观念的影响,传统教育把孩子的成绩作为评价教育质量的主要标准。学校教育教学活动错误地估计了孩子的学习潜力,更多地倾向于训练和发展孩子的语言和数理逻辑能力,却忽视了孩子其他多方面的能力训练和培养。根据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我们应该 摒 弃以标准的智力测验和学生学科成绩考核为重大的评价观,树立多维的评价观。多元智力理论所主张的教育评价是通过多种渠道、采取多种形式、在多种不同的实际生活学习情景下进行的、确实考查孩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创造出初步的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的能力评价。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观察、评价和分析孩子的优点和弱势,并把这种由此得来的资料作为服务于孩子的出发点,以此为依据,选择和设计适宜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评价确实成为促进每一个孩子智力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
关于该理论的应用,加德纳提出了如下忠告:
——没有理由推断可以采用对英语吧中智力的八种不同方式对每个对象实施有效教育,这种努力使徒劳无功的。
——不要认为仅仅运用某一种特定智力就够了。例如,关于身体-运动智力,随意的肌肉运动和认知技能的培养没有任何关系。
——没有理由认为,儿童在从事和一种智力类型相关的活动时,将另一智力作为背景活动会有何种帮助。例如,加德纳认为,学生在解数学题时以音乐作为背景就是对他的理论的错误应用。
参考文献:
[1]霍华德•加德纳著,沈致隆译. 智力的结构[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4,32-35。 [2]霍华德•加德纳著,霍力岩,房阳洋等译.智力的重构[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4,10-12。
[3]陈杰琦,玛拉•克瑞克维斯基,朱莉•维恩斯编,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实践让每个儿童在自己强项的基础上发展[M]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11-16.
[4]玛拉•克瑞克维斯基编,李季湄,方均君译,多元智力的理论与学前儿童能力的评价[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32-40.
[5]蒋俊华、袁爱玲, 刍 议当前我国幼教课程研究的国际化与本土化[J].幼儿教育出版社,2004,32—34.
[6]何育萍,多元智力理论与教师专业发展[J],中小学管理出版社,2003,(1):20—22.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提纲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可见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作用。
论文题目: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儿童入学准备是近年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入学准备的测量、国外有关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研究者在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研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方案。同时还阐述了本研究将采用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儿童入学准备测量工具的开发。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领域模型,从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基础五个维度,编制儿童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并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具有理想的难度与区分度、较好的信效度,具有方便使用、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中国4-7岁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量,并及早识别入学准备程度不同的儿童。
第四部分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从家庭资源系统和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源系统中: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父母年龄、家长自身特长等方面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活动、孩子独立性、某些方面的父亲参与等方面家庭教养活动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
第五部分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的质化研究。研究通过对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讨了高入学准备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的原因,分析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进一步挖掘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有利因素。丰富了已有的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第六部分讨论与反思。
研究者在结合本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和深入分析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促进儿童发展的家庭有利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反思。
在论文的最后,研究者就未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大胆的预期和展望。纵观本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突破了国内已有的有关儿童“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测量工具,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并对开展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国内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1 文献回顾9-23
“入学准备”的定义及内涵9-10
儿童入学准备的测评10-11
入学准备的生态化研究取向11-15
国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15-21
国内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21-23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3-26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24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24-25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25-26
3 研究一 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的编制26-33
研究目的26
研究方法26-29
结果与分析29-32
小结32-33
4 研究二 家庭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33-51
研究目的33
研究方法33-34
结果与分析34-50
小结50-51
5 研究三 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质化研究51-83
研究目的51
研究方法51-52
研究结果52-83
6 综合讨论83-87
研究结果与分析83-84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84-85
研究的主要结论85-87
参考文献87-92
附录 学前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92-94
后记94-95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难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下面我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 5-7
第一章 绪论 7-15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7-8
二、文献综述 8-11
(一) 幼儿园常规的研究 8-10
(二) 幼儿园音乐活动常规的研究 10-11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12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5
第二章 音乐活动中的普遍性常规 15-21
一、听音乐信号行动 15
二、具有良好的空间意识 15-19
(一) 坐时与相邻同伴不发生肢体碰撞 16-17
(二) 固定站位练习上下肢联合动作 17
(三) 散点时主动寻找适度的运动空间 17-18
(四) 回位时主动迅速找空位子坐下 18-19
三、认真倾听与仔细观察 19-21
(一) 认真倾听 19-20
(二) 仔细观察 20-21
第三章 音乐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32
一、歌唱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23
(一) 仔细倾听教师范唱 21-22
(二) 认真倾听同伴歌唱,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和谐 22-23
二、韵律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3-26
(一) 前奏时安静等待,尾奏时造型不动 23
(二) 适度地与同伴合作 23-25
(三) 看清示范再做动作 25-26
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6-32
(一) 乐器的使用常规 27
(二) 先徒手演奏,再拿乐器演奏 27-28
(三) 演奏时看图谱、看指挥 28-32
第四章 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和教学建议 32-36
一、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 32-33
二、中班常规建立的原则 33-36
(一) 讨论协商,共同制定规则 34
(二) 明确、坚决地执行规则 34
(三)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个性特点,修正规则 34-36
结语 36-37
附录 37-39
参考文献 39-41
致谢 4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次 7-10
1 绪论 10-27
选题缘由 10-12
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我国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突出,农村儿童同伴交往更加值得关注 10-11
农村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现状与特点缺少研究 11-12
研究目标 12
了解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12
探索影响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各交往特点的因素 12
提出改善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建议 12
研究意义 12-13
理论意义 12
实践意义 12-13
文献综述 13-19
关于农村学前班的已有研究 13-14
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已有研究 14-16
关于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的研究 16-18
关于同伴交往研究方法的综述 18-19
核心概念界定 19
农村 19
小学学前班 19
同伴交往 19
研究方法 19-27
究对象的选择 20-22
研究过程 22-23
资料的收集 23-25
资料的整理 25-27
2 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27-48
班级同伴关系情况 27-28
同伴交往对象特点 28-32
女生交往对象中男女数量相当,男生同性交往较多 28-29
交往对象数量特点:男生“一对多”,女生“一对一” 29-30
交往对象范围广 30-32
同伴交往频率特点 32-33
人均交往时间短 32
无交往时间多,无所事事表现突出 32-33
同伴交往主题特点 33-39
交往以游戏为主 33-34
交往中儿童游戏的特点 34-39
同伴交往方式特点 39-42
以语言和动作结合的交往方式为主 40
男孩与女孩喜欢的交往方式差异明显 40-42
交往中介特点 42-43
交往中介丰富 42
交往中介的'损耗性大 42-43
同伴交往行为性质特点 43-45
交往以积极行为为主 43
交往行为具有亲社会性 43-45
交往中的规则特点 45-47
小结 47-48
3 影响农村儿童同伴各个交往特点的因素 48-56
影响儿童交往范围特点的因素 48-49
. 小学粗放的管理 48
. 宽松充足的时间 48
. 农村人的社会关系 48-49
影响儿童交往频率特点的因素 49-51
. 学校环境 49-50
. 老师 50-51
影响儿童交往中的发展水平特点的因素 51-52
. 老师的专业水平 51
. 游戏材料 51-52
影响交往中介特点的因素 52
小学的管理 52
农村的环境 52
影响交往行为性质特点的因素 52-54
学校超市 52-53
社会课 53
小学生 53
交往明星 53-54
社会风气 54
影响儿童规则特点的因素 54-55
教师 55
家长 55
小结 55-56
4 分析与建议 56-61
分析 56-57
建议 57-61
加强环境创设 57-58
注重游戏活动的开展 58
增加耐玩游戏材料的投放 58-59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59-60
建立家校合作关系 60-61
5 反思 61-62
参考文献 62-65
致谢 65-66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一、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某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例
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也是一个重要的阶段。
摘要 4-5
Abstract 5-6
引言 7-25
一、问题提出 7-9
二、研究意义 9-10
三、相关文献综述 10-19
四、研究设计 19-25
第一部分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基本理念 25-33
一、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内涵 25-28
二、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目的 28-29
三、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理论基础 29-30
四、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内容 30-33
第二部分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调查分析 33-53
一、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现状 33-47
二、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存在的问题 47-49
三、存在问题的原因——质量文化的缺失 49-53
第三部分 本科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基地质量保障的具体策略 53-59
一、增强主体的质量意识 53
二、树立“共赢”的教育实习基地目标理念 53-54
三、建立健全教育实习基地制度 54-55
四、加强教育实习指导教师队伍建设 55-57
五、充分发挥实习生参与教育实习的主体作用 57-59
结语 59-61
参考文献 61-67
附录 67-75
致谢 75
摘要 6-7
Abstract 7-8
一、问题的提出 11-12
二、核心概念界定 12-14
(一) 气质 12-13
(二) 幼儿入园适应 13-14
1、适应 13-14
2、幼儿入园适应 14
三、相关文献综述与分析 14-20
(一) 幼儿入园适应 14-17
1、国外研究综述 14-15
2、国内文献综述 15-17
3、国内外文献简析 17
(二) 气质 17-20
1、国外研究综述 17-18
2、国内研究综述 18-20
3、国内外文献简析 20
四、研究设计 20-23
(一) 研究内容 20
(二) 研究对象 20-21
(三) 研究方法 21-23
1、文献法 21
2、问卷调查法 21-23
五、研究结果统计与分析 23-30
(一)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状况的统计与分析 23-25
1、幼儿入园适应的总体水平统计 23-24
2、不同性别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比较分析 24
3、不同文化程度父母的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的比较分析 24-25
4、不同类型园所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的'比较分析 25
(二) 小班幼儿气质的统计分析 25-27
1、小班幼儿气质类型分布统计 25-26
2、小班幼儿气质特征的性别差异分析 26-27
(三) 幼儿气质与幼儿入园适应统计分析 27-30
1、不同气质类型的小班幼儿入园适应水平统计 27-28
2、幼儿气质与幼儿入园适应的相关分析 28-29
3、幼儿气质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分析 29-30
六、讨论 30-32
(一) 小班幼儿入园适应现状 30-31
(二) 幼儿气质对幼儿入园适应的影响 31-32
七、结论 32
八、建议 32-34
(一) 重视幼儿情绪的稳定,提高入园适应能力 32-33
(二) 熟悉幼儿适应的过程,理性面对过程中的困难 33
(三) 了解幼儿气质类型,因材施教 33-34
(四) 注重培养孩子日常生活的适应性,增强其应对“改变”的信心 34
九、研究的问题与不足 34-35
参考文献 35-36
附录 36-42
附录1:儿童气质量表 36-40
附录2:入园适应教师问卷 40-42
致谢 42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难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下面我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 5-7
第一章 绪论 7-15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7-8
二、文献综述 8-11
(一) 幼儿园常规的研究 8-10
(二) 幼儿园音乐活动常规的研究 10-11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12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5
第二章 音乐活动中的普遍性常规 15-21
一、听音乐信号行动 15
二、具有良好的空间意识 15-19
(一) 坐时与相邻同伴不发生肢体碰撞 16-17
(二) 固定站位练习上下肢联合动作 17
(三) 散点时主动寻找适度的运动空间 17-18
(四) 回位时主动迅速找空位子坐下 18-19
三、认真倾听与仔细观察 19-21
(一) 认真倾听 19-20
(二) 仔细观察 20-21
第三章 音乐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32
一、歌唱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23
(一) 仔细倾听教师范唱 21-22
(二) 认真倾听同伴歌唱,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和谐 22-23
二、韵律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3-26
(一) 前奏时安静等待,尾奏时造型不动 23
(二) 适度地与同伴合作 23-25
(三) 看清示范再做动作 25-26
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6-32
(一) 乐器的使用常规 27
(二) 先徒手演奏,再拿乐器演奏 27-28
(三) 演奏时看图谱、看指挥 28-32
第四章 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和教学建议 32-36
一、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 32-33
二、中班常规建立的原则 33-36
(一) 讨论协商,共同制定规则 34
(二) 明确、坚决地执行规则 34
(三)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个性特点,修正规则 34-36
结语 36-37
附录 37-39
参考文献 39-41
致谢 4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次 7-10
1 绪论 10-27
选题缘由 10-12
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我国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突出,农村儿童同伴交往更加值得关注 10-11
农村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现状与特点缺少研究 11-12
研究目标 12
了解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12
探索影响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各交往特点的因素 12
提出改善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建议 12
研究意义 12-13
理论意义 12
实践意义 12-13
文献综述 13-19
关于农村学前班的已有研究 13-14
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已有研究 14-16
关于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的研究 16-18
关于同伴交往研究方法的综述 18-19
核心概念界定 19
农村 19
小学学前班 19
同伴交往 19
研究方法 19-27
究对象的选择 20-22
研究过程 22-23
资料的收集 23-25
资料的整理 25-27
2 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27-48
班级同伴关系情况 27-28
同伴交往对象特点 28-32
女生交往对象中男女数量相当,男生同性交往较多 28-29
交往对象数量特点:男生“一对多”,女生“一对一” 29-30
交往对象范围广 30-32
同伴交往频率特点 32-33
人均交往时间短 32
无交往时间多,无所事事表现突出 32-33
同伴交往主题特点 33-39
交往以游戏为主 33-34
交往中儿童游戏的特点 34-39
同伴交往方式特点 39-42
以语言和动作结合的交往方式为主 40
男孩与女孩喜欢的交往方式差异明显 40-42
交往中介特点 42-43
交往中介丰富 42
交往中介的'损耗性大 42-43
同伴交往行为性质特点 43-45
交往以积极行为为主 43
交往行为具有亲社会性 43-45
交往中的规则特点 45-47
小结 47-48
3 影响农村儿童同伴各个交往特点的因素 48-56
影响儿童交往范围特点的因素 48-49
. 小学粗放的管理 48
. 宽松充足的时间 48
. 农村人的社会关系 48-49
影响儿童交往频率特点的因素 49-51
. 学校环境 49-50
. 老师 50-51
影响儿童交往中的发展水平特点的因素 51-52
. 老师的专业水平 51
. 游戏材料 51-52
影响交往中介特点的因素 52
小学的管理 52
农村的环境 52
影响交往行为性质特点的因素 52-54
学校超市 52-53
社会课 53
小学生 53
交往明星 53-54
社会风气 54
影响儿童规则特点的因素 54-55
教师 55
家长 55
小结 55-56
4 分析与建议 56-61
分析 56-57
建议 57-61
加强环境创设 57-58
注重游戏活动的开展 58
增加耐玩游戏材料的投放 58-59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59-60
建立家校合作关系 60-61
5 反思 61-62
参考文献 62-65
致谢 65-66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一、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某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
一段忙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要即将结束,毕业论文是毕业生都必须通过的,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大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毕业论文要怎么写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摘要: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关键词:孩子;学前教育;探讨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修养具有重大的意义。幼儿学前教育是必不可少的,必须在社会,家庭,幼儿园等多方面的互相配合教育下才能达到的特殊工程。
一、学前教育中家庭教育的必要性
家庭教育是幼儿的第一课程,每个儿童从出生到进入社会,约有百分之六十的时间是家庭度过的,家庭教育在儿童早期发展中影响极大,这是因为家庭教育对儿童的思想品质,文化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的发展,具备着社会其他群体所不具备的优势,据专家分析,幼儿有如下方面的表现优势:
①天然的早期化;
②巨大的感染性;
③强烈的针对;
④间接的传递性。
如果家庭教育的优势发挥很好,这对幼儿早期的成长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反之,就会阻碍儿童的发展和成长,由于幼儿在家里受到父母的第一教育,他们幼小,纯洁的心灵中就会形成一种良好的习性,例如:受过家庭礼貌教育的幼儿来到幼儿园后,他会向老师问好,离开幼儿园时会向老师说谢谢,在智力上,这类幼儿也明显比没受过教育的幼儿强,他们反应敏锐,动作轻快,能完成教师安排下的作业,其质量很好,老师要经常配合幼儿家庭进行教育,帮助纠正其不良的习惯,例如:特别幼儿爱吃零食,老师要结合家庭教育,使家长做到在幼儿上学前,让其能吃好早餐,此外,不要给孩子零花钱,培养其从小注重节俭的习惯。
二、幼儿进行情商教育的必要性
幼儿到四、五岁时,脑会长至成人的2/3,其精密的演化是一生中最快的阶段,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尤其是情感学习能力,也在这个时期得到最大发展,6岁以后的情感经验对人的一生具有恒久的影响。一个儿童此时无法集中注意力,性格急燥,猜疑、易怒、悲观,具有破坏性,孤独、焦虑,有各种恐惧的.幻想,对自己不满意等,以后面对人生的各种挑战将很难把握机会,发挥潜力,可以说他这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所以,在幼儿阶段进行正规系统的情商教育十分必要,这是奠定人生成败的基础。
三、学前教育的方法
(一)善于掌握幼儿的心理特征
幼儿与成人是两个不同范畴的群体,两者在心理上差异是很大的,只有真正认识这些事实,才能对幼儿进行卓有成效的教育,达到预期目标,幼儿的心理特点有如下几个方面:
①活泼好动;
②好奇好问;
③认识具体形象;
④模仿性强;
⑤无意性大。
针对幼儿以上的心理特征,就不能长时间地让幼儿单纯而枯燥地进行活动,对他们提出的问题应该热情地,耐心地给予解答,在教育幼儿时,要注意将抽象的东西化为具体,生动的东西[比如概念和道理]_便于幼儿理解和接受,要让幼儿多模仿文明的语言和优良的行为,因此,加强对幼儿文明语言和优良行为教育十分必要,要经常组织幼儿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这些活动应尽量考虑幼儿兴趣,要有必要地对其进行教育,才能收到良好成效。
(二)智力开发要科学进行
智力是在外界环境中锻炼的结果,专家认为,它是由先天因素和后天因素共同决定的,对于平常人来讲,后天因素的作用更具有决定性意义,心理学家认为,人类的大脑发育与成长大部分是在幼儿阶段进行的,一般可以结合如下几个方面来开放幼儿的智力。
①训练幼儿的动作发展;
②促进幼儿观察力的提高;
③丰富幼儿的语言观念;
④提高幼儿记忆力;
⑤培养幼儿思维能力;
⑥鼓励幼儿的创造力。
专家认为,要为幼儿提供广泛的生活经验和内容,让幼儿的智力在吸收了形式多样的生活经验后得到发展,例如:在语言传授中,可结合礼貌进行,可让幼儿学习“我爱祖国,又爱人民”,“我爱爸爸,有爱妈妈”这样既学会了语言,又培养了个性和思想感情,为了提高对幼儿的直观教学,可以配合用直观的教具进行,比如:用一个三层式的书架,上面放小玩具:中间放书本:下面文具盒等,让孩子先观察,接着让孩子们说,然后由老师来规范,只有运用形式多样的教法,才能提高其兴趣,激发起其情感,以达到既教书又教人的目的。
(三)艺术启蒙要有新颖性
上面已经提到,由于幼儿个性好动,好问,好玩等,因此不能让其长时间地进行“读写”训练,要让孩子们多接受些艺术启蒙教育,比如:唱歌,跳舞,画画等,音乐是声音的艺术,他通过美妙的声音,生动形象地反映社会现实生活,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音乐的感染力是巨大而不可比拟的,马雅可夫斯基说过:“歌手的声音唤起勇气,”宛转动听的旋律可以使人兴奋,给人带来无比的喜悦,有可以使人黯然流泪,音乐能潜移默化地陶冶幼儿的性情,使他们保持良好的情绪,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因此,在教学中,应多些开辟音乐欣赏课,让孩子们多接触音乐,激发他们学习音乐的兴趣,老师在教学中要结合一些简单易懂的歌曲进行,比如:教唱《小猫你别吵》,《一分钱》,《蚂蚁搬豆》,《蝴蝶花》等,培养幼儿的原因素养,此外,让孩子们看看一些简单的画册,激发他们对画画的兴趣,让五彩缤纷的画画在孩子们的脑子中留下印象,要有目的地让孩子学会画一些简单事物,如:太阳,月亮,树木等,画成后,再让他们分别涂上颜色,加深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在教示跳舞时,先让孩子们观看幼儿们表演的各种节目,主要的朗诵,跳舞等,让他们在脑子里形成概念,上面已经提到,孩子们的模仿性很强,老师只要认真,耐心地教,孩子们肯定学得快,演得很棒,专家认为,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它结合音乐的感受,审美的眼光,感情的表达等,对幼儿来说,这不仅可以锻炼优美的体态,培养美好的情感和高尚的情趣,还能开发智力,增长知识,使幼儿变得更加聪明,自信,活泼和健康,
幼儿教育是人类一个永恒的话题,教育内容不完整,教育方法不当,教育主题不明确,是当前我国幼儿教育中存在的普遍的问题,加强和改进幼儿教育发展,对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
摘要:
大班幼儿由于身体、动作、智力的发展,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竞争意识强烈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因而生活、学习中的不安全隐患也随之暴露。 本文结合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实践教学活动、日常生活及家园合作方面来研究大班幼儿的安全教育及自我保护意识的培养的方法,提出幼儿应当掌握基本安全知识和简单的应急措施。
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是幼儿园工作最重要的内容,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的十分重要且必要的。根据统计,幼儿意外事故是这几年来幼儿死亡的第一位死因。大班幼儿年龄都在5—7岁之间,这年龄段孩子由于身体、动作、智力的发展,对外界事物充满好奇,喜欢探索,竞争意识强烈而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薄弱,大班幼儿更容易暴露在危险之中,意外伤害也随之发生。为了保证幼儿能够健康的成长,开展有效的安全教育是十分有必要的。出于对幼儿安全的考虑,笔者从如何在教学、日常、家园方面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提出了一些看法。
一、把安全问题和领域内容结合起来,实现各种教育的整合。
教师应该抓住每次机会让幼儿接受安全教育,懂得自我保护。在笔者的实践教学中,大班上学期音乐活动《三只猴子》这是艺术领域的活动内容,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本次活动含有深刻的`安全教育契机,于是我抓住这次机会,引导幼儿认识:不能像三只猴子一样在床铺上跳来跳去,如果在床铺上跳来跳去,摔下去的话,就会受伤流血。通过本次教学活动,笔者发现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乱跑乱跳的现象减少了。实践证明,幼儿对这些常识有一定的认识、了解后,在生活活动中幼儿也会加以运用。
二、在日常生活中,灵活开展安全教育。
1、大班幼儿由于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的发展,喜欢自己动手或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但幼儿缺乏对危险的预测能力,同时又喜欢摸摸碰碰,极易发生危险。在笔者的班级中有几位幼儿喜欢帮老师盛水,但在盛水的过程中,幼儿总会盛的很满,一不小心很容易滑倒。这就存在两种的解决方法:
(1)让幼儿不去做危险的事情,限制幼儿的行为。
(2)鼓励幼儿的行为,教会幼儿一些避免危险的措施。
两者比较,后者不但没有限制幼儿的行为,而且还提出了解决的方法,大部分会选择后者,教给幼儿安全常识:在盛水时,请幼儿把水杯放在水龙头的底下,不要盛太满,走时要慢,要端稳,这样水不会洒出,就会避免幼儿滑倒。
2、随着大班幼儿言语能力的发展,幼儿在进餐时喜欢开玩笑,边吃边讲。针对这一情况,笔者认为可以在日常的进餐前将一些安全事故告知幼儿,比如某某幼儿因为吃饭时边说边笑不小心将食物进入气管导致窒息的事例。这就让幼儿掌握了吃饭的良好习惯:吃饭不说话,要细嚼慢咽,不能狼吞虎咽。教师在幼儿每次吃点心时都要不断的重复,让幼儿在教师不断的提醒中掌握。
3、户外运动是幼儿活动中必不可少的运动,也是幼儿活动的主要场所,而事故的多发点就是户外场所。大班幼儿身体、动作技能的发展,且竞争意识强烈,喜欢在活动时推挤,导致意外伤害的发生。比如在玩滑滑梯时,笔者在幼儿玩之前进行有关滑滑梯的安全规则教育,让幼儿意识到玩滑滑梯时应该是一个一个的滑,不推挤,或者让幼儿自己讨论在玩的时候应注意的一些问题,提高幼儿的主人翁意识,与幼儿共同建立规则。在幼儿玩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在旁提醒,让幼儿时时注意安全的防护。楼梯也是事故发生的频繁段。大班幼儿由于身体动作的发展,上下楼梯时总喜欢跑,或顺着扶手往下滑,一步多个台阶,拥挤推人,容易造成伤害。笔者认为,在日常生活中,应该不时的重复,教育幼儿上下楼梯的规则:一步一个台阶,不拥挤,不推人,不在楼梯上跑,遇到楼梯有很多人时,要先让别人。或组织幼儿讨论生活中常见的不安全行为,放影片等让幼儿观察情景。
三、家园合作,共同开展安全教育
幼儿较多的时间是和家庭成员在一起的,家庭是幼儿生活的主要场所。越来越多的家庭由于父母加班、忙等各种原因而把幼儿一个人留在家中,如果幼儿没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这也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故家长在家庭中开展安全教育是十分重要的。在笔者实践的班级中有些家长对幼儿的安全教育没有足够的重视,对幼儿的好奇心和冒险心理没有防范,极易导致意外的发生。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笔者在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意识的培养时,还利用各种形式提高家长意识,改变家长观念,如家长会、家园联系栏、接离园的谈话活动等。如果在家中没有同步的开展相关防范措施,幼儿的生命还是遭到威胁。所以说,家庭和幼儿园的合作对幼儿的安全教育的开展是十分重要的。
四、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及方法。
许多家庭中父母总喜欢担负起幼儿的安全责任,限制幼儿的种种行为。而大班的幼儿由于个性且处于好动、好玩、好探索的年龄,幼儿往往不听从家长的话,对家长的劝说置之不理。同时社会上的不安全隐患也无处不在,拐卖幼儿等现象的存在,所以增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是十分必要的。
( 一)了解安全知识,加强自我保护能力。
随着大班幼儿智力的逐步发展,幼儿的记忆力也在发展。懂得保护身体的各个部分的器官,不随便和陌生人走或吃陌生人的东西。懂得拨打急救的电话110、120、119等。
( 二)让幼儿掌握一些简单的应急措施
火灾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在幼儿园,教师可以告诉幼儿发生火灾时应如何逃生。比如在着火时,可以用湿毛巾捂住嘴巴,要关紧门窗以防火蔓延,懂得拨打119。在教学中进行一些演练,让幼儿获得实际经验。
在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中,看着无数的幼儿丧失生命,我们无不为之痛心。如果学校在平时大力的加强安全教育,进行有关的演练,幼儿及小学生的伤亡也会降低。所以说在幼儿园中进行有关地震的安全知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教师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向幼儿传授相关的安全知识,教会幼儿如何自我保护:比如在地震时,不要心慌,千万不要跳楼,不要站在窗外,要知道房子的紧急出口,要迅速跑到外面空旷的场地,避开建筑物、危险物。
五、结语
总而言之,加强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提高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对幼儿的安全是十分重要的。由于大班是小学的重要的过渡时期,大多数的幼儿园及教师只注重幼儿知识的教育,往往忽视了安全教育的重要性,对安全教育的实行也没有落实到底,对安全教育的力度还是远远不够。有的教师自身的自我保护意识不强,使幼儿没有得到很好的教育,幼儿的生命也得不到保障。笔者认为应该结合社会、学校、家庭的资源共同来关注幼儿的安全教育,学校向家长传播一些有效的方法,让家长和幼儿园共同开展,学校也可以呼吁社会共同的来参与。
参考文献:
1、幼儿园安全教育指导纲要》2007
2、柳惠英,浅谈幼儿园安全教育管理,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3、高吉胜,浅谈幼儿安全教育,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4、曾小莉,幼儿园幼儿的安全保护和教育,贵州教育,.
5、朱良,幼儿园的安全管理与安全教育,学前教育研究,.
6、郭丽,浅议学前儿童安全意识的培养,教育导刊(幼儿教育).
7、茅秀君,幼儿园意外事故的成因与对策,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8、曾燕波,儿童安全教育现状与思考[J]当代青年研究,.
9、温世平,防止幼儿园儿童意外伤害的研究,内蒙古医学院学报,.
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提纲该怎么写?
对于这样的幼儿,老师一般都采用“冷处理”的方法,不但没有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而且还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待这样的幼儿,应利用他们身上的优点,帮助改正其不足,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一、幼儿“调皮”的表现
(一) “调皮”幼儿不能很好地配合教师完成组织的教学活动
(二)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
(三) “调皮”幼儿表现出的攻击性
二、幼儿“调皮”的原因分析
(一)错误的家庭教育观念
1、过分溺爱的`家庭环境
2、专制型的家庭环境
(二)“调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
(三)幼儿在成长中存在的差异
(四)“调皮”幼儿希望得到更多的关注
三、“调皮”幼儿的教育策略
(一)树立科学儿童观,冷静对待“调皮”幼儿的行为。
(二)客观评价“调皮”幼儿的行为,努力发现 “调皮”幼儿的“闪光点”
(三)创造条件,让“调皮”幼儿有“发泄”的机会
(四)重视个性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教育
总之,我们应以正确的态度对待“调皮”幼儿。对于他们身上的优点,应予适当的鼓励、引导、发扬;对于他们存在的不足之处,更应该应相信他们一定会改正的,同时创造条件,帮助他们一起克服,以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全面和谐的发展。
以上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最学前教育本科毕业论文提纲写法,希望对您们有所帮助。
学前教育论文提纲范文模板
论文摘要: 作为幼儿园各种入际互动的核心.师幼互动贯穿于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是幼儿园各项教育目标得以实现的重要保证,分析师幼互动的现状.构建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刻不容缓。
论文关键词: 师幼互动;构建
1、师幼互动的现状
肯定发展,存在问题,比如幼儿的主体地位缺失、师幼互动模式单一等问题,亟待解决。
2、良好师幼关系创建的主要障碍分析
、教师与幼儿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主要为缺乏教师角色的科学定位、忽视幼儿的主体地位。)
、师幼互动中公平与差异关系处理不当问题
、不能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的关系
3、构建积极有效师幼互动的对策
、转变教师教育观念,转换教师角色促进师幼互动
、有效的师幼互动应以平等为原则、以合作为桥梁
、“教-学”模式向“我-你”模式的转变
、针对差异各个击破,妥善处理群体互动与个体互动的关系
、既要关注幼儿的'共同需要又要关注幼儿的个别需要
、针对个体的差异性,科学地组织幼儿的活动过程
、尊重幼儿,真正将互动融入儿童的世界
、尊重幼儿人格、包容幼儿错误
、正确处理教学与幼儿人格尊严之间的关系
4、结语
总之。。。,只有和谐、健康、科学的互动氛围.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高效地完成。才能使教学活动 熠 熠 生辉!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的毕业论文提纲
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可见学前教育对于儿童的作用。
论文题目:家庭环境对学前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儿童入学准备是近年来研究中的一个热点问题。儿童入学准备是指学龄前儿童为了能够从即将开始的正规学校教育中受益所需要具备的各种关键特征或基础条件。入学准备研究对于存在潜在发展风险之儿童的早期识别和及时干预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采用问卷法和访谈法等,从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研究视角,重点考察了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文献综述。研究者对儿童入学准备概念的界定、相关理论、入学准备的测量、国外有关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以及国内儿童入学准备研究现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梳理分析。
第二部分问题提出。研究者在分析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本研究的总体研究构想、要解决的问题和具体研究方案。同时还阐述了本研究将采用的测量方法和研究思路,指出了本研究结果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第三部分儿童入学准备测量工具的开发。根据美国国家教育目标委员会(NEGP)提出的儿童入学准备领域模型,从身体和运动发展、情绪和社会性发展、言语发展、学习方式、认知和一般知识基础五个维度,编制儿童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并进行施测。结果表明:测验具有理想的难度与区分度、较好的信效度,具有方便使用、结构合理的特点,可以进一步用于中国4-7岁儿童入学准备状态的测量,并及早识别入学准备程度不同的儿童。
第四部分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从家庭资源系统和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两个方面,系统考察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发现:家庭资源系统中:父母职业、教育程度、父母年龄、家长自身特长等方面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家庭教养活动系统中:家长主动给孩子讲解自然知识或科学常识、家长经常带孩子观看演出、体育比赛、电影等活动、孩子独立性、某些方面的父亲参与等方面家庭教养活动对儿童入学准备具有显著影响。
第五部分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的质化研究。研究通过对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长进行个别访谈,探讨了高入学准备儿童获得良好的发展的原因,分析高入学准备儿童的家庭环境特征,进一步挖掘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有利因素。丰富了已有的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研究,为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供可借鉴的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第六部分讨论与反思。
研究者在结合本研究文献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讨论和深入分析了家庭环境各因素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促进儿童发展的家庭有利因素等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本研究的结果、研究的过程和研究的手段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和反思。
在论文的最后,研究者就未来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的发展趋向进行了大胆的预期和展望。纵观本研究的整个过程,研究者突破了国内已有的有关儿童“幼小衔接”研究的局限,从全新的理论视角对儿童入学准备的问题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编制了适用于中国儿童的入学准备测量工具,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影响因素进行了系统的考察和深刻的剖析,并对开展促进儿童入学准备的家庭教育实践提出了建设性的建议。本研究的结果为国内有关儿童入学准备问题的探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摘要4-6
Abstract6-8
目录8-9
1 文献回顾9-23
“入学准备”的定义及内涵9-10
儿童入学准备的测评10-11
入学准备的生态化研究取向11-15
国外关于家庭环境对儿童入学准备的影响研究15-21
国内关于儿童入学准备的研究现状21-23
2 问题的提出与研究构想23-26
以往研究中存在的问题23-24
本研究要解决的问题及研究方案24-25
本研究的创新与研究意义25-26
3 研究一 入学准备系列测评工具(SRTB)的编制26-33
研究目的26
研究方法26-29
结果与分析29-32
小结32-33
4 研究二 家庭环境对入学准备的影响33-51
研究目的33
研究方法33-34
结果与分析34-50
小结50-51
5 研究三 高入学准备儿童家庭环境质化研究51-83
研究目的51
研究方法51-52
研究结果52-83
6 综合讨论83-87
研究结果与分析83-84
本研究的局限和展望84-85
研究的主要结论85-87
参考文献87-92
附录 学前儿童家庭情况调查表92-94
后记94-95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没有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难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下面我以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为例,为大家展开介绍。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摘要 3-4
Abstract 4
目录 5-7
第一章 绪论 7-15
一、选题缘由及意义 7-8
二、文献综述 8-11
(一) 幼儿园常规的研究 8-10
(二) 幼儿园音乐活动常规的研究 10-11
三、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1-12
四、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5
第二章 音乐活动中的普遍性常规 15-21
一、听音乐信号行动 15
二、具有良好的空间意识 15-19
(一) 坐时与相邻同伴不发生肢体碰撞 16-17
(二) 固定站位练习上下肢联合动作 17
(三) 散点时主动寻找适度的运动空间 17-18
(四) 回位时主动迅速找空位子坐下 18-19
三、认真倾听与仔细观察 19-21
(一) 认真倾听 19-20
(二) 仔细观察 20-21
第三章 音乐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32
一、歌唱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1-23
(一) 仔细倾听教师范唱 21-22
(二) 认真倾听同伴歌唱,并努力使自己的声音与集体和谐 22-23
二、韵律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3-26
(一) 前奏时安静等待,尾奏时造型不动 23
(二) 适度地与同伴合作 23-25
(三) 看清示范再做动作 25-26
三、打击乐器演奏活动中的特定性常规 26-32
(一) 乐器的使用常规 27
(二) 先徒手演奏,再拿乐器演奏 27-28
(三) 演奏时看图谱、看指挥 28-32
第四章 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和教学建议 32-36
一、中班音乐活动常规的培养策略 32-33
二、中班常规建立的原则 33-36
(一) 讨论协商,共同制定规则 34
(二) 明确、坚决地执行规则 34
(三) 根据幼儿发展水平、个性特点,修正规则 34-36
结语 36-37
附录 37-39
参考文献 39-41
致谢 41
学前教育专业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二
摘要 4-5
Abstract 5-6
目次 7-10
1 绪论 10-27
选题缘由 10-12
同伴交往对幼儿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0
我国儿童同伴交往问题突出,农村儿童同伴交往更加值得关注 10-11
农村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现状与特点缺少研究 11-12
研究目标 12
了解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12
探索影响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各交往特点的因素 12
提出改善农村小学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建议 12
研究意义 12-13
理论意义 12
实践意义 12-13
文献综述 13-19
关于农村学前班的已有研究 13-14
关于儿童同伴交往的已有研究 14-16
关于影响同伴交往的因素的研究 16-18
关于同伴交往研究方法的综述 18-19
核心概念界定 19
农村 19
小学学前班 19
同伴交往 19
研究方法 19-27
究对象的选择 20-22
研究过程 22-23
资料的收集 23-25
资料的整理 25-27
2 学前班儿童同伴交往的特点 27-48
班级同伴关系情况 27-28
同伴交往对象特点 28-32
女生交往对象中男女数量相当,男生同性交往较多 28-29
交往对象数量特点:男生“一对多”,女生“一对一” 29-30
交往对象范围广 30-32
同伴交往频率特点 32-33
人均交往时间短 32
无交往时间多,无所事事表现突出 32-33
同伴交往主题特点 33-39
交往以游戏为主 33-34
交往中儿童游戏的特点 34-39
同伴交往方式特点 39-42
以语言和动作结合的交往方式为主 40
男孩与女孩喜欢的交往方式差异明显 40-42
交往中介特点 42-43
交往中介丰富 42
交往中介的'损耗性大 42-43
同伴交往行为性质特点 43-45
交往以积极行为为主 43
交往行为具有亲社会性 43-45
交往中的规则特点 45-47
小结 47-48
3 影响农村儿童同伴各个交往特点的因素 48-56
影响儿童交往范围特点的因素 48-49
. 小学粗放的管理 48
. 宽松充足的时间 48
. 农村人的社会关系 48-49
影响儿童交往频率特点的因素 49-51
. 学校环境 49-50
. 老师 50-51
影响儿童交往中的发展水平特点的因素 51-52
. 老师的专业水平 51
. 游戏材料 51-52
影响交往中介特点的因素 52
小学的管理 52
农村的环境 52
影响交往行为性质特点的因素 52-54
学校超市 52-53
社会课 53
小学生 53
交往明星 53-54
社会风气 54
影响儿童规则特点的因素 54-55
教师 55
家长 55
小结 55-56
4 分析与建议 56-61
分析 56-57
建议 57-61
加强环境创设 57-58
注重游戏活动的开展 58
增加耐玩游戏材料的投放 58-59
提升教师的专业素质 59-60
建立家校合作关系 60-61
5 反思 61-62
参考文献 62-65
致谢 65-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