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真善美社会主题绘本有约论文

发布时间:

真善美社会主题绘本有约论文

你这样抄一下有意思吗?一下就证明你没有真善美,那你永远也写不出这论文的

真善美一直是人类所追求的理想境界。人们在真善美的历史生成和现代契合中实现对它的理解和追求。下面就是我给大家整理的关于真善美的 作文 ,希望大家喜欢。关于真善美的作文一 一天,三毛走在大街上乞讨着。可是没有任何一个人愿意理会他,乞讨了一天的三毛,早就疲惫不堪了。可是老天一点都不同情他,反倒开始雪上加霜。下起了倾盆大雨,三毛无处可走只好在大街上无处流浪。 三毛经过了一天的淋雨,三毛感冒了。他蹲在角落里拿这破毯子盖着自己瘦削的身躯,一个一个的行人走过了。可这是一个没有善良的城市啊!一位老爷爷看见了,他连忙把自己仅存的一把伞给了三毛。自己却冒着大雨赶回家。三毛看见了,连忙说:“老爷爷,这伞我不要了你自己拿去遮雨吧!我不怕冷。”老爷爷热泪盈眶的说:“三毛啊你不要担心啊,像爷爷这吗大的年纪什么没经历过啊,所以还是你拿去用吧!”三毛和老爷爷互相谦让着。旁边的行人的经过,都嘲笑他都管闲事。自己的伞自己拿呗管他个小乞丐干嘛啊。但是老爷爷不理会他们,因为他们都是没有良心的啊! 啊且!老爷爷感冒了,三毛想老爷爷这么老了,一定不可以让他的伤更加严重啊。于是他想出了一个好办法,让老爷爷举着伞这样两个人都不会被雨淋的啊。这样两个人肩靠肩的回老爷爷家了。 人间的真善美是非常宝贵的啊!有些人非常的热与助人,而有些人去非常喜欢戏弄别人!我们一定要当想老爷爷一样的人哦! 关于真善美的作文二 人之一生,俯仰一世,无不以友情,亲情,爱情为真。此三者,人之真情也:友情为真,亲情为善,爱情为美。 我相信真,我相信友情。友情就像两个相离的圆,虽然有距离,没有相交点,可流露的是浓烈的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友情。高渐离击筑刺秦王,只因他与荆轲那至深至真的友情,伯牙抚琴毁琴祭子期,只为纪念知音难觅的友情。我相信友情,友情是人与人心灵碰撞产生的火花,是真的体现,真的流露。我们都应该相信会有友情陪伴踏遍漫漫人生路。高适有诗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信友情,相信会有知己陪伴人生旅途。 我相信善,我相信亲情。亲情好比两个相切的圆,有相交的一点,流露的是真情,是真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亲情。曾国藩情真意切,慈爱充满谆谆教诲的家书是亲情,赵太后深爱子,为之计深远是亲情。我相信亲情,亲情是血缘联系产生的至善之花,是点滴关爱,是真情呵护。亲情如一杯茶,越泡越浓,散发出醉人的茶香。不论我们面临怎样的艰难困苦与无依无靠,亲情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避风港。杜甫有诗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相信亲情,相信亲情陪伴人生征程无所畏惧。 我相信美,我相信爱情。爱情定是两个相交的圆,彼此相融,彼此依靠。“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爱情。刘兰芝与焦仲卿化作孔雀东南飞是爱情,崔莺莺与张生长亭送别,泪如泉涌是爱情。我相信爱情,爱情是人与人心灵相融为一体的情感迸发。爱情很美:恋人相依,轻奏《梁祝》;花前月下,共赋深情;牡丹亭旁,心灵相融;如饮美酒,沐甘露,拨一根两情相悦动心弦,奏一曲比翼双飞爱情美篇章。 关于真善美的作文三 吃过早餐,我打开电脑,上网浏览一些最新的新闻报道,网上的这样一则消息深深吸引了我:“某某市昨日发生一起抢劫案,某单位出纳到银行取钱,在回来路上遭歹徒抢劫,路上的行人见义勇为,纷纷加入到追捕歹徒的行列。歹徒见无路可逃,就将抢来的钱撒得满天飞,妄想以此吸引追捕人群,可是追捕人群中没有一个人见钱眼开,个个紧追不舍,歹徒终于被抓住了。接着大家齐心协力把被歹徒撒飞的钱检回,一清点,居然一分不少,钱又回到了受害者手里。” 那些见义勇为的人们,让我深受感动。他们与受害人素昧平生,但是在这紧要关头,没有一个人退却,更没有一个人见利忘义。他们义无反顾地伸出援助之手,使正义得到伸张,使弱者得到保护。 以前,常常听到人们在议论: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人与人之间关系淡漠。但是,通过这件事,我认识到了社会上虽然存在某些丑恶现象,但是绝大多数人是有正义感的。那些见义勇为的人们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弘扬了“真善美”。我们应该向他们学习,让正义得到发扬光大,让那些“假丑恶”没有生存余地。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变得更加温馨、更加美丽! 关于真善美的作文四 独自漫步在人生的道路上,思索着:真善美是什么?绞尽脑汁后,依旧没有答案,于是我插上寻找的翅膀,去寻找真善美. 挥舞着翅膀我充满疑惑和期待来到了空军某场站上空想找到人间的真善美. 烟笼大地,声震蓝天.星陨大地,魂归长天.他有二十二年得飞行生涯,可命运只给他十六秒!他是一名军人,自然把生命的天平向人民倾斜.飞机无法转弯,他只能让自己的生命改变航向. 在十六秒得时间里,他放弃跳伞,放弃生的机会,换来了航线下方村庄和百姓的安全.在十六秒的时间里,他用生命谱写了人民军队爱人们的有没赞歌. 十六秒虽然只是一瞬间,但这十六秒却会永恒地定格在人们得心中.看到这里,我不禁流下了眼泪.李剑英,当代英雄.在这,我找到了人性的真善美. 擦干眼泪,将刚刚寻找到得这份真善美装入心中.我又飞到了一片稻田的上方.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个乡村教师时,已具有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当他名满天下是,却任专注于田畴.淡薄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他毕生的梦想就是让所有人都远离饥饿.从田野重重稻浪中走来的袁隆平,是一代科学大师,也是一座精神富矿.他以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专业素养与道德操守、事业追求与社会责任,祖国情结与世界胸怀完美结合的风范,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 带着对袁教授的敬意,我留下了感动的泪水.功成名就,却从不追求利益的回报,只为自己最初的梦想和对世界人民的无疆大爱. 当我看到这一切后,我不禁舒了口气,放下了自己悬着的心.在商品经济如此发达的社会,当人们都在互相谴责各自的道德素养在不断下降,并且对中国的未来充满担心时,我看到了诸如李剑英、袁隆平这样的大爱之人,让我对中国的未来充满了信心. 生活中其实真的并不缺乏美,只是缺乏发现没的眼前.当我寻找到了身边的真善美后,我想以后要是我碰到摔倒的老人时,我将一定会把他扶起来…… 关于真善美的作文五 金钱,打扮;贪心,丢弃,当今世界的人,有一半以上,没有了最初的纯洁之美,人的善变,社会的进步,风气,都是影响这生存在世界上每一个角落的人,开始变得自大,无理,出现了歧视的现象,他们怎么了? 生活了14年,我经历的一定没有大人们多,但似乎,我真的看透了人世间的里的事情。一年比一年成熟,原本觉得一些人不怎么样的,现在越来越反感。小时候看见别人穿漂漂亮亮的,眼里总是有一丝羡慕的眼光,那时候的我,不能拥有这么美好的东西,但在脑海里想象,就足以满足我了。但是,现在,我真的看清了,穿的再美的人,又怎样,骄傲,自满,通通的呈现在眼前,他们内心的美,没了,都走了,他们自能戴面具做人,走到最黑暗的深渊。 其实还来的及,还来得及的,想想出生时的你,天真无邪,没有顾忌,充满快乐和幸福,上帝给了你最美的灵魂,让你用美的心灵去对待这个世界。你还没有结束,最初的心只是受污染,还能救回来的,打开自己的心房,透视自己的灵魂,用最美的歌去呼换心灵,重新回到人世间,带你走完一生的路。 是的,外在美的虚荣在膨胀在发达,内在美却在收缩在漂移。如果有一天有人宣称他不需要真爱与关怀,我想我不会如此忧伤地去寻呼美丽。可毕竟,生活中的任何一颗心都渴望着真美,比对外在美的需求更强烈。

以社会的呼吁,追求为主线,以历史,人物为代表引入真善美的主题。 以下是一些资料:语文,真善美的使者 改革开放以来,有些人的口袋鼓了,脑袋空了;在金钱突出的今天,人们固有的思想动摇了,道德水平下降了。未成年人尤其如此:见了老师直呼其名,与老人孕妇争抢座位,出口成“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恰好似一声惊雷,震撼着那些幼小的心灵;又好似枯木逢春,久旱逢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家庭的“太阳”,是每位父母生命的延续和生活的寄托。未成年时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和影响、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黄金阶段”和“关键时期”。前人讲得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学生思想道德的氛围,让学生真心感受真善美: 一、环境熏陶----让教室充满文化气息 学生在校学习最需要的是感受一种文化氛围。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如果长期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与氛围中,便会形成共同的风格和气质。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使周围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具有育人功能,要让“学校的墙壁都会说话”。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泡菜水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和白菜的味道。实际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是在研制这样的“泡菜水”,去营造一种读书、学习、求真、向善的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悟、理解、思考,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文化,文化,根本在化,内化、升华、融合、超越,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渗透到灵魂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我利用班级的墙报、队角展示学生心灵手巧的书法绘画等作品、对好人好事及时公布表扬,宣传真善美......在课堂上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对文本或生活中的真善美加以肯定。 二、文本陶冶----让语文感化孩子的心灵 语文,博大而精深。在形形色色的文本阅读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丰富的人文气息。语文文本本身就是最好的思想道德教材。过去,我们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不能说不重视,而是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生硬灌输、空洞说教的陈旧形式,严重脱离了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因而收效不好。无数事实证明,未成年人得到关心、爱护和引导教育,只是健康成长的前提,而其道德的养成、理想的树立、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他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的工作,只有让他们内心深处真正接受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北大荒的秋天》、《西湖》、《莫高窟》、《司马迁发奋写史记》等文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风景名胜:在《卢沟桥烽火》、《飞驰在高速公路上》中感受改革开放后的丰硕成果;回眸中华民族沉重的历史灾难,展望祖国未来的美好明天。正确引导中小学生认识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 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以及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信念。更可以从《给予是快乐的》、《做一片美的叶子》、《黄河的主人》等作品中感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确的生活太、做人准则...... 这些就如同船在大海航行的航标,成为永远激励学生前进的不懈动力,去启迪智慧、教书育人,从而促进“花儿”茁壮成长。 三、阅读拓展----在多彩的生活中升华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音乐歌曲,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未成年人从善如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未成年人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语文历来负有传播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引导未成年人在美的熏陶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功能。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审美的错位。把语言粗鲁、行为粗野、玩世不恭赞为真情,把有修养、讲文明、追求高雅贬为虚伪;宣扬“跟着感觉走”,鄙薄理性思考,奚落理论思维和理论学习;以调侃、游戏人生为新潮,将拼搏、奉献贬为不合时宜的旧传统;把挥霍、浪费当时尚,玩“酷”扮“帅”充“潇洒”,嘲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老土”、“寒酸”、“不会生活”。这些无一例外地影响着学生。语文本身讲究积累阅读,何不趁此时机推荐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名著、名篇,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幼小的心田。 所谓教育无闲时,时时要留心;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只要心系教育,面向未来,敢于大胆探索实践,善于创造和运用灵活多样的思想教育方式,用智慧和师爱去开启学生的心锁,让他们从小走正道,让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去追求上进。就能当好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排头兵,就能开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新局面。

凡是都有两面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高中政治)真善美,是好的只是非法的团体以这些为口号,做了反共的事情当然会被灭了因为作为执政党,要保持他的地位不可动摇(高中政治)所以当然会利用暴力机关来消灭马哲大学学的政治,所以大于高中学的政治上述都是高中的知识,所以可以写进去

社会性主题绘本论文

《指南》社会领域论文

《指南》社会领域论文你会写了吗,一起去参考一下范文吧,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为什么《指南》要把社会领域作为儿童学习与发展的内容之一

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处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最终也必然从一个“生物”的人成长为一个“社会”的人。幼儿期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和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形成的对人对事对己的态度、个性品质、行为风格,不仅直接影响一个人童年生活的幸福感,身心健康,知识、能力、智慧的形成,更可能影响其一生的学习、工作和生活。在这个时期,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看待自己、对待别人,逐渐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逐渐内化社会行为规范,逐渐形成对所在群体及其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

因此,幼儿社会性的发展,是幼儿心理发展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社会领域的学习是幼儿社会化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核心价值在于引导幼儿逐步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的社会关系(包括人际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性方面的个性品质。

二、为什么要把“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作为社会领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两个子领域

幼儿的社会化是在人际交往和对社会生活的主动适应中进行的。幼儿从家庭走进幼儿园,经历的不仅是生活空间的转换,更是生活方式、角色身份、人际关系、行为准则等诸多方面的变化。只有在人际交往的过程中,幼儿才可能形成积极的交往态度、基本的交往技能和对人对己的正确认识与态度。同时,也只有在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中才可能了解社会行为规范并自觉遵守,体会到自己与所在群体的密切关系并形成归属感。因此,“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构成了社会领域中两个必不可少的重要内容。

幼儿在交往的过程中,分享着他人的信息,了解他人的想法和感受,解决同伴之间的冲突,也能将自己的经验分享给他人,让别人了解自己的观点,感受自己的主体性。幼儿在适应的过程中,不断地学习或修正各种行为和生活方式,逐步接受所在社会群体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和价值观。所以,《指南》将“愿意交往”“友好相处”“自尊自信自主”“善待他人”四个目标归入“人际交往”这一子领域,将“喜欢并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行为规范”“有初步的归属感”作为“社会适应”这一子领域的基本内涵。

对幼儿来说,每一次社会环境的改变都是一次挑战,也都提供了更多的学习与发展的机会。比如,在幼儿园中班的阅读区里,一位小朋友坐在椅子上安静地看书。另一位小朋友对看书的孩子说:“这本书是我带到幼儿园来的,我现在想看。”看书的孩子说:“这本书是我先拿到的,应该我先看。”……两位小朋友你一言我一语地争执起来,最后书也被撕烂了。显然,拿图书的孩子沿袭了在家庭环境中的惯性思维,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图书拿到幼儿园,就是为了分享给大家阅读。幼儿只有认识到并理解这种变化,主动变换角色、调节行为,适应新的社会群体,才能建立起和谐的关系。

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和成人的教育引导,幼儿与伙伴交往和相处的经验会逐步得到积累,会逐步适应和感受到集体生活带来的乐趣。比如,在幼儿园阅读活动中,小班幼儿为独自、平行阅读,中班幼儿逐步过渡到共同阅读,而大班幼儿则发展到利用集体阅读的机会表现自我,乃至不断体会合作阅读的乐趣,不断尝试创新合作阅读的机会和方法。这些变化与幼儿自身交往与适应能力的提高均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三、怎样更好地贯彻落实《指南》中社会领域目标的具体要求

1.深入理解、把握《指南》中目标的内涵

在《指南》颁布之初,曾有社会人士对有关条目发出过质疑:“4岁的孩子能否体验家长的辛苦?”“幼儿园的孩子是否能有归属感?”……其实,认真阅读《指南》社会领域的目标不难发现,《指南》关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及其子目标的确定,重点是为了教师或家长把握教育要点和实质,明确社会领域儿童学习与发展的重点内容,使幼儿在感性的层面上积累属于这个年龄阶段能够感受和理解的情感体验,而不是上升到理性层面掌握条目中抽象的概念。

比如“社会适应”部分的目标3为“具有初步的归属感”。每个年龄段又有4个分目标。其中第3个目标是:“能说出自己家所在的街道、小区(乡镇、村)的名字。”“知道自己是中国人。”“知道自己的民族,知道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大家庭,各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团结友爱。”可以看出,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规律,经过进一步分解目标要求,表现出围绕一个中心,要求从幼儿自身的生活环境开始,从个人到集体,从家庭到幼儿园,从自己的居住地再到国家,逐步拓展学习内容,提高学习要求。幼儿的归属感,往往来自于他们对群体生活的直接感受和体验。在家庭这个幼儿最早接触的社会群体中,父母无微不至的照顾会使幼儿对家庭产生一种归属感。若幼儿园能像家庭一样带给幼儿温暖、关爱、尊重、支持和鼓励,他们自然也会对这个群体产生归属感。

在一次送教下乡的活动中,支教教师问镇上大班的小朋友:“谁能告诉老师,你们是哪里人?”班里的小朋友用手指着地面爽快地回答:“这儿!”不难看出,孩子们明白自己所在的幼儿园和归属地,但因平时教师和家长缺乏教育的目标意识,导致孩子不能深入地理解并明确说出自己的所在地。因此,教师和家长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应正确理解和把握教育要点和实质,善于将家庭、幼儿园及当地的各种情境和每一个活动的内容结合起来,使幼儿在点点滴滴的学习和感受中,了解社会常识性的知识,感受和体验作为集体中的一员的快乐。

2.注重幼儿在实践中的观察、感受、体验和理解

社会实践是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中极为重要的内容和途径。幼儿良好教育的完成需要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三位一体的合作。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重点是在实践中去感受和体验。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要重视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让教育回归自然的环境、真实的生活;让幼儿在获得直接的经验的同时,逐渐懂得一定的道理,遵守一定的行为规范,获得社会性的发展。

我国现在的幼儿大多为独生子女,在家庭中鲜有与同伴合作的环境,缺少与同伴相处的经历和经验,不懂得处理人际关系的行为准则。如果家长的教育方法不当,往往会使幼儿不自觉地表现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将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当幼儿进入幼儿园后,教师要特别注意引导他们在与同伴的相处中,不断学习与同伴交往、友好相处的要点和方法;在感受和体验中分享合作,养成自尊、自信、自主的态度,逐渐规范自己的行为。有人认为,社会领域的教学只要把道理讲清楚就可以了,幼儿自然会懂得。这种想法其实是不切实际的。   如在幼儿园游戏活动中,娃娃家出现了小小的混乱:小伟把桌上好吃的东西全放在了地上,另三个孩子不满意地上前阻止,大家争抢起来。教师问原因,三个孩子抢着说:“老师,小伟把家里吃的东西全放在了地上。”小伟一脸委屈:“他们都不让我在桌上吃饭,我生气了!”教师看了看问:“你们是娃娃家里的谁?在干什么?”边上的孩子说:“我们是娃娃家的客人,她是妈妈,小伟是爸爸。我们在过生日。”教师问小伟:“是这样吗?”小伟点点头。“为什么不让他在桌子上吃饭?”教师问。“这张桌子只能坐三个人,我们这里正好。”孩子们解释道。教师笑着说:“餐桌比较小,只能坐三个人。小伟,家里来了客人,你觉得让谁先吃饭比较合适呢?”小伟想了想说:“客人。”“你真是个懂事的孩子!你看现在家里这么乱,客人看到了多难为情啊。”小伟蹲下去,开始捡地上的餐具。“我们帮你一起捡吧。”其他三个孩子也加入了进来。在大家的共同参与下,地上的餐具很快捡干净了。他们又开始了游戏……

可以看出,幼儿在玩游戏的'时候,也在经历和感受与他人相处、交往的过程,教师在幼儿游戏中要善于观察,并针对具体情况采取适当的方法介入游戏,帮助幼儿从无意状态发展到有意注意,引导幼儿在交往中学习相处,学习适应游戏规则,在适应游戏规则的同时,更好地促进相处和交往能力的发展。

3.重视一日生活各环节对幼儿潜移默化的影响

社会领域的学习,具有很强的实践性、综合性、伴随性和渗透性。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包含着重要的学习内容,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在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中发挥着独特的教育作用。

首先,教师应重视自身日常的态度、言行,因为幼儿活动的积极性和学习效果,常常受到老师的态度和参与程度的影响。比如,幼儿所表现出的自尊、自信、自主的态度,与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关爱、尊重并给孩子提供尝试的机会是密切相关的。如果幼儿经常处在一种高压的生活和学习状态中,就很难有自主的表现机会。幼儿自尊、自信的培养,并不完全依赖于教师单纯的说教,关键在于不断的成功所带来的感受和体验。一个惯于嘲讽和批评幼儿的教师,十分不利于幼儿养成自尊、自信的生活态度。

其次,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都是教育。在入园、饮食、午休、活动等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都包含着社会领域中幼儿应学习的重要内容:不私自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能基本遵守规则、爱惜物品……比如,在幼儿园课间休息喝水的环节中,有些幼儿自控能力不强,常常会把饮水当成好玩的事情来做。教师要提醒幼儿:“喝水时不要拥挤,排好队一个一个地来,不要把水洒到别的小朋友身上和地上。”良好的常规不仅能保持班级正常的保教秩序,对幼儿本身发展也有着重要的意义。幼儿可以更好、更快地适应幼儿园环境,适应集体生活,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遵守班级活动秩序等。

教师要注重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中培养幼儿的好习惯,提高生活和常规活动的教育性,通过点点滴滴的教育渗透,引导幼儿学习并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并通过长期的行为练习,帮助幼儿逐步形成良好的生活、品德和行为规范习惯。

最后,教师要注重各种教育形式的有机结合。幼儿社会领域的学习是多种教育方式共存的,实现教育目标的途径也有多种。就教师所熟悉的常规教育活动、区角活动和游戏活动来说,应结合社会领域相关的学习内容,将常规性的社会常识教育、体验活动、常规培养、社会实践活动等,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开展。

比如常规教育活动“我长大了”,可以通过谈话的方式让幼儿回顾自己在小班时的行为表现,感受自己的变化;通过实践活动,组织幼儿到小班帮助弟弟妹妹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或者邀请小班的弟弟妹妹来做客,增强幼儿的责任感;帮助幼儿在区角活动中,以绘画的方式进一步展现、感受自己的变化;引导幼儿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观察和了解社会中不同的职业,和老师、朋友、家长一起,畅想将来世界会变成什么样,自己有什么理想……

总之,学习和领会《指南》社会领域中幼儿的学习与发展目标,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端正教育思想,把握幼儿社会领域学习的正确方向。在幼儿园工作实践当中,我们可以更好地促进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帮助幼儿获得简单的交往常识和技能,逐步引导幼儿学会共同生活,建立和谐的我群关系,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为他们将来长大成人,特别是成为一个合格的社会人,奠定良好的基础。

绘本,被誉为“最接近哲学的艺术样式”,以其独特的图文表现形式、欢欣愉悦的题材内容,深受儿童和家长的喜爱;同时也以其启人思考的人文命题、多元融合的教育价值,越来越受到教育界的重视。自2016年中国学生核心素养颁布,绘本的价值和意义又进一步被人们认识并强调,曹文轩教授也在文章中提到:“文学的意义在于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针对2-12岁的孩子,绘本用最直观的方式表达了诸如:理解、分享、善良、勇敢等人类普遍的价值与追求。绘本是帮助儿童找到真善美的钥匙,长期沐浴绘本精神营养的孩子,更能够具有积极思考和探究的心理品质,更加坚韧乐观、自信自爱,更能控制和管理自己的情绪,面对逆境也能更加勇敢。绘本与绘本教育对儿童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当中包括阅读能力的培养、语言能力的提升、智力的发展、科学素养和艺术素养的形成以及促进儿童健全人格的形成。一、绘本对儿童阅读能力发展的作用绘本唯美的图画,优美的文字,充满幻想的故事情节,互相交织着构成一个连续的完整的视觉影像。儿童在阅读绘本时,通过观察认识故事中的角色,了解角色的心理活动;通过观察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环境,把握故事情节及发展线索,发现隐匿在画面中的细节和难以用语言述说的精彩纷呈的世界。在不知不觉中,提升了孩子对阅读的兴趣,提高了孩子阅读的观察能力,培养了孩子阅读的兴趣二、绘本对于儿童语言能力发展的作用有研究表明,3岁左右的儿童开始对故事产生兴趣并能够理解浅显的故事情节。孩子通过听故事看图书进语言的积累,将语音、文字、词汇、句子等信息输入大脑,并在大脑中形成关联、关系并把这种关联、关系作为一个整体来理解。三、绘本对儿童智力发展的影响儿童在绘本阅读中需要调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力、想象力等综合的思维能力。对于由“动作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渡阶段的孩子,借助绘本图画的支持,逐渐学会把零零碎碎的语言和色彩、形状、数量、时间、空间等形象联系起来,建立一个网络的整体世界,从而锻炼相关的能力,从而发展智力。三、绘本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绘本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科学价值。绘本中的图画不论是抽象画、油画、水彩画、国画,还是抽象派、印象派、写实主义、超现实主义等,都结合了美术中的色彩、线条、构图,包含着各个时代的绘画风格与表现形式。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表达,绘本契合儿童发展核心素养所提及的“审美情趣”的目标。同时,绘本作为以文学艺术和美术相结合而形成的图画书,在内容策划上绘本包含对自然、对外部世界探索,对生命、对科学的思考。四、绘本对促进儿童社会化发展的意义绘本内容是社会生活的直接或间接反映,绘本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接受和喜爱,最重要的是它所包含的人文情怀。从多学科融合的视角来看,绘本突破了语文学科的范围,可以延伸到数学、科学、美术、表演、英语等更为广阔的领域。幼儿在阅读绘本时,可以借助绘本故事书扩展自己的知识经验,理解社会规范,获得社会性的发展,在潜移默化中进行社会化的过程。五、绘本课程的创新与实施绘本虽好,有效的引导更重要。儿童阅读遵循内在的逻辑和规律,绘本阅读和教学引导不正确,都可能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儿童在学龄前大量阅读绘本的基础上,某些儿童形成了某种固化的图像思维,导致对于文字阅读产生畏难心理或抵抗情绪,特别是发展到小学中、高年级以后,在长篇文字的阅读上出现一些障碍。读绘本虽有益,却不能只单纯的阅读绘本。从绘本教学的角度来说,传统的绘本课程类型过于单一,仅限于老师讲和学生听,孩子在读完一本绘本后便弃之如履,没有达到绘本教学的目的。在新一代的绘本课程当中,绘本是传递知识信息的载体,儿童通过提前预习或课堂阅读进行初步的认知,跟着教师的引导对绘本内容进行精读,一起探索发现绘本中的隐藏情节,对绘本中的知识点进行深入探究。新一代的绘本课程不仅仅是讲故事,而是通过故事教学法向语言领域、科学领域、艺术领域、健康领域、社会领域进行延伸,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的一门渗透式综合课程。

本文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儿童阅读绘本教育的 论文 范文,语句言简意赅,是篇不错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论文摘要: 绘本是国外备受重视的一种阅读方式,近年来,我国的儿童文学专家方卫平教授、梅子涵教授也一直呼吁让孩子阅读绘本,认为绘本是"人生第一本书"。

论文关键词: 绘本阅读 早教 价值与意义

绘本是以图码为主、语码为辅(甚至完全没有语码),展现低幼儿童视域中的审美世界图景,并能与低幼儿童这个接受主体产生积极的、有意义的互动效应的一种读物。它作为一种以图画为主要表现内容和形式的读物,构图巧妙、造型生动、色彩优美,对于幼儿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其中富含节奏韵律感,幽默诙谐,拟人夸张的语言也符合幼儿语言的年龄特点。而绘本中与生活经验密切相关的故事情节能够引起儿童的情感共鸣。因此绘本受到了大多数儿童欢迎和喜爱,如果能将绘本广泛运用到早期阅读教育中,培育幼儿阅读的兴趣,帮助其认识图与文的相互关系,为将来的继续阅读活动打下基础。

一、为什么选择绘本阅读?

(1)给阅读一个轻松的起点

图片是一种直观的书面语言信息, 具有图解文字的功效, 因此, 更容易被幼儿接受和理解, 借助于图片经验采用文字配对的方式建立相应的联系, 能达到理解和阅读的效果。读图的过程同时也是幼儿发现探索的过程, 当幼儿在绘本中寻找到画者隐藏在图中的小标志时, 在幼儿跟随着这样的标记继续探索的时候, 幼儿的身心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绘本的图像和文字韵含默契,像呼吸、像音乐、像双打运动员般紧密配合,能让小读者轻松愉快地阅读。

(2)能改变语文教学沉闷的情况

精选的绘本, 图画大都是大师创造的作品, 它们经过时间的考验,虽然已经经历了数十年甚至上百年, 还能被现在的孩子所喜爱, 而且很多孩子都深受影响。绘本不受时空、地域的限制, 这不是没有道理的, 绘本的作者必须在限定的篇幅里把一个故事讲得既清楚又好看。这就要求绘画者在有限的空间里表达出大量的信息, 而图画就可以达到文字所不能达到的作用, 一本好的绘本,能让一个不识字的孩子仅看画面也能"读"出个大意。

(3)增长认知学习

著名艺术家、最了解儿童心理的美术家画的图,他们出色地运用绘画技巧,通过优美的图画来诠释生动的故事,使得绘本既有色彩、线条、构图的美,又有语言、韵律和故事情节的美。图画书的内容包罗万象,举凡天文、地理、历史、人文、社会、自然、科学等种种常识皆有所描述,对阅历不多,经验有限的孩子而言,它犹如百科全书般,提供各种观察性,思考性与感受性的认知学习经验。

(4)能帮助幼儿找到真善美的钥匙

我们希望孩子能学会感恩和善待别人,这些抽象的大道理不是灌输在幼儿的脑海里, 而是通过在一个个绘本中让孩子慢慢地接受和理解,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

(5) 有助于促进儿童品格的健康发展

品格在孩子6岁前就基本成型,6 岁以后只是在以前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对人的一生来说,很多知识都可以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方式来弥补,唯有人格的养成是从小塑造并基本定型的,且定型后很难纠正。因此学前是儿童人格塑造的奠基石,是进行品德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良好心理品质形成的最佳时期 。阅读关于优秀品德方面的绘本,儿童与生俱来的模仿能力,会激发并促使他们 向书中的优秀人物学习,在生活中会不自觉以其为榜样并努力向其靠拢。

二、绘本阅读的价值与意义

我一直主张,在孩子合适的年龄段,给孩子读合适的书,不要低估孩子的理解能力,更千万不能高估孩子的阅读能力,切忌拔苗助长,因为读书,本身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不要把阅读变成孩子的任务。有一个快乐阅读的基础,那么,好的绘本故事,对孩子的启蒙意义就是巨大的,通过阅读学会的自理能力、逻辑思维以及语言沟通能力都是家长手把手去教所不能比拟的。

儿童的想象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体验获得的,体验越丰富,想象力越丰富。但是我们传统教育的大部分都是文字思考、语言思考 ,很少有图像思考。绘本为儿童养成用图像思考的习惯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平台, 因为绘本最大的特点就是用一系列连贯图画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以图为主,图文 结合,所以阅读绘本可以培养儿童良好的图像概念,提高思考连贯性,丰富想象力 。

孩子在对绘本故事的理解中,强大了自己的内心,并逐渐建立起了她自己的判断标准。因为读了《肚子里的火车站》,孩子懂得了去呵护她肚子里的小精灵们,爱吃蔬菜爱吃水果,啥也不挑食,因为她知道,小精灵们健康她才会健康;因为读了《牙齿大街的新鲜事》,早晚各一次的刷牙从来不需要我去催促,孩子一点也不希望哈克和迪克在她的牙齿里面造别墅,建游泳池;因为读了《点》,孩子的自信油然而生:画画有什么难的,我也会!

还有很多优秀绘本,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儿童身心的健康发展。例如《小兔波力品格养成系列》,用温暖亲切的小故事生动再现孩子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而莽撞淘气又温柔善良的小兔波力则教会孩子为人处世的许多道理:如何面对困难、如何克服恐惧 、如何关爱别人 、如何与人相处等等。只要在阅读时正确指导,就可以让孩子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培养出健全而有魅力的品格 ,搭建好通向社会的桥梁。瑞士马克斯·菲斯特创作的彩虹鱼,通过一条有闪亮七彩鳞片彩虹鱼的经历,告诉孩子一些生活的真谛:痛苦与朋友分担,痛苦会减半:快乐与朋友分享,快乐会加倍。该绘本插图采用水墨画技法,融入了中国画的传统元素,鲜活亮丽且富有现代感,画中水的场景,仿佛每个水草都在荡漾、漂浮,给读者以美的享受。

有些绘本还采 用剪纸、 水彩、油画等各种形式绘画,已经成为 一种"综合艺术品",有很高的审美价值 。有意识地让儿童阅读这些优美的绘本,不仅能培养他们的色彩感知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提高欣赏水平,而且能激发儿童创造美的热情,帮助他们步入艺术殿堂,让孩子终身收益。

其实我要讲的绘本最根本的价值是好绘本能抓住孩子的心。

课题研究目标:

以真善美为主题的议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作文吧,作文是经过人的思想考虑和语言组织,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写起作文来就毫无头绪?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真善美作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在茫茫人海当中,有着很多很多的普通人,和别人没什么区别。但是他们用行动证实了人间的真善美。这就是事实,我目睹了许多:

在公交车上,一位长得很普通的阿姨坐在我旁边。不一会儿,一个非常漂亮的`阿姨坐在了我的另一边。这时,一位老奶奶上了公交车。我心里想:这位漂亮的阿姨一定会给老奶奶让座的,可事实却不是这样的。当老奶奶想做在这个位漂亮阿姨的位置上时,阿姨却说:“我给你让座,我坐哪里啊?一边去!”可另一个阿姨却让老奶奶坐在了她的位置上。我明白了:我们不能以他人的面貌来判断善恶。

我要感谢在公交车上的阿姨,是她让我懂得了真善美的美好。

今天,我们老师让我们到一份资料,名字叫做真善美,哎……我无语啊,老师要跳打字快的,他们毫不犹豫的把我给供了上去,我瞬间局的我误交损友了,哎……哭死了,不过这也不错,最起码我可以不上英语课了,恩!这也不错!我想了想,决定了一下,终于,说道:“老师?你叫我?”哈哈,大家没有猜错,我同意了,因为我是真的真的不想上英语课啊,我可是真的不想背英语单词和英语句子啊,哈哈……

哎!我把我的打完了以后,防线别的人还没有打完,于是呢,我也就当了一次好人,帮被人打了起来……哈哈!

在晚霞辉映的放学路上,我走着走着,看见了一位老爷爷在人山人海的街道上,摆摊卖产品。人们都从他身边走过,但都没有买他的商品。这时,旁边走来一位貌美如花的阿姨。这位阿姨见老爷爷十分可怜,毫不犹豫地对他许下一个承诺:我们一起做生意,得到的资金一人一半。下雨时,您就到地下商场卖吧!说完,这位阿姨便留下了自己的联系方式,不动声色地走了。日后,这位阿姨果然遵守诺言,经常在街头帮老爷爷卖东西,并且生意兴隆,回笼资金也不少。此时此刻,我感受到社会的美好。

社会是一个充满真善美的大集体,社会是一个守望相助的大集体,社会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集体,社会也是一个和谐安详的大集体。

以社会的呼吁,追求为主线,以历史,人物为代表引入真善美的主题。 以下是一些资料:语文,真善美的使者 改革开放以来,有些人的口袋鼓了,脑袋空了;在金钱突出的今天,人们固有的思想动摇了,道德水平下降了。未成年人尤其如此:见了老师直呼其名,与老人孕妇争抢座位,出口成“脏”……,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就恰好似一声惊雷,震撼着那些幼小的心灵;又好似枯木逢春,久旱逢雨。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是现代家庭的“太阳”,是每位父母生命的延续和生活的寄托。未成年时期是一个人接受教育和影响、形成良好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为终身发展奠定基础的“黄金阶段”和“关键时期”。前人讲得好“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弱则国弱”,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注重在语文教学中构建学生思想道德的氛围,让学生真心感受真善美: 一、环境熏陶----让教室充满文化气息 学生在校学习最需要的是感受一种文化氛围。一群正在成长中的少年儿童,如果长期置身于一定的环境与氛围中,便会形成共同的风格和气质。注重班级文化建设,使周围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具有育人功能,要让“学校的墙壁都会说话”。我国有位教育家提出“泡菜水理论”,泡菜水的味道决定了泡出来的萝卜和白菜的味道。实际上,学校的全部工作都是在研制这样的“泡菜水”,去营造一种读书、学习、求真、向善的高品位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感悟、理解、思考,净化灵魂,升华人格,完善自己。文化,文化,根本在化,内化、升华、融合、超越,把正确的做人做事之道渗透到灵魂里。“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就是这个道理。我利用班级的墙报、队角展示学生心灵手巧的书法绘画等作品、对好人好事及时公布表扬,宣传真善美......在课堂上利用一切有利时机对文本或生活中的真善美加以肯定。 二、文本陶冶----让语文感化孩子的心灵 语文,博大而精深。在形形色色的文本阅读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丰富的人文气息。语文文本本身就是最好的思想道德教材。过去,我们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并不能说不重视,而是往往采取自上而下的生硬灌输、空洞说教的陈旧形式,严重脱离了青少年的生活实际,因而收效不好。无数事实证明,未成年人得到关心、爱护和引导教育,只是健康成长的前提,而其道德的养成、理想的树立、素质的提高,都离不开他们积极参与、亲身体验和真切感受。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的工作,只有让他们内心深处真正接受了,才能达到较好的效果。 《北大荒的秋天》、《西湖》、《莫高窟》、《司马迁发奋写史记》等文章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五千年文明古国的灿烂文化,风景名胜:在《卢沟桥烽火》、《飞驰在高速公路上》中感受改革开放后的丰硕成果;回眸中华民族沉重的历史灾难,展望祖国未来的美好明天。正确引导中小学生认识民族的历史和传统,了解近代以 来中华民族的深重灾难,党领导人民进行英勇斗争以及改革开放的丰硕成果,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豪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信念。更可以从《给予是快乐的》、《做一片美的叶子》、《黄河的主人》等作品中感受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正确的生活太、做人准则...... 这些就如同船在大海航行的航标,成为永远激励学生前进的不懈动力,去启迪智慧、教书育人,从而促进“花儿”茁壮成长。 三、阅读拓展----在多彩的生活中升华 一本好的文学作品,一首好的音乐歌曲,一部好的戏曲影视,可以鼓舞未成年人从善如流,乐观自信,积极向上;一部不健康的文学艺术作品,也可以把未成年人引向善恶颠倒、美丑不分,意志消沉。语文历来负有传播真善美鞭挞假恶丑、引导未成年人在美的熏陶中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功能。而今,令人忧虑的是文化市场出现了审美的错位。把语言粗鲁、行为粗野、玩世不恭赞为真情,把有修养、讲文明、追求高雅贬为虚伪;宣扬“跟着感觉走”,鄙薄理性思考,奚落理论思维和理论学习;以调侃、游戏人生为新潮,将拼搏、奉献贬为不合时宜的旧传统;把挥霍、浪费当时尚,玩“酷”扮“帅”充“潇洒”,嘲讽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为“老土”、“寒酸”、“不会生活”。这些无一例外地影响着学生。语文本身讲究积累阅读,何不趁此时机推荐引导学生广泛涉猎名著、名篇,健康向上的优秀作品在潜移默化中滋润幼小的心田。 所谓教育无闲时,时时要留心;学校无小事,事事能育人。只要心系教育,面向未来,敢于大胆探索实践,善于创造和运用灵活多样的思想教育方式,用智慧和师爱去开启学生的心锁,让他们从小走正道,让一颗颗稚嫩的童心去追求上进。就能当好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排头兵,就能开创未成年人思想品德建设的新局面。

人之一生,俯仰一世,无不以友情,亲情,爱情为真。此三者,人之真情也:友情为真,亲情为善,爱情为美。我相信真,我相信友情。友情就像两个相离的圆,虽然有距离,没有相交点,可流露的是浓烈的真情。“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是友情,“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是友情。高渐离击筑刺秦王,只因他与荆轲那至深至真的友情,伯牙抚琴毁琴祭子期,只为纪念知音难觅的友情。我相信友情,友情是人与人心灵碰撞产生的火花,是真的体现,真的流露。我们都应该相信会有友情陪伴踏遍漫漫人生路。高适有诗曰:“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相信友情,相信会有知己陪伴人生旅途。我相信善,我相信亲情。亲情好比两个相切的圆,有相交的一点,流露的是真情,是真情。“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是亲情,“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是亲情。曾国藩情真意切,慈爱充满谆谆教诲的家书是亲情,赵太后深爱子,为之计深远是亲情。我相信亲情,亲情是血缘联系产生的至善之花,是点滴关爱,是真情呵护。亲情如一杯茶,越泡越浓,散发出醉人的茶香。不论我们面临怎样的艰难困苦与无依无靠,亲情永远是我们心灵的栖息地,避风港。杜甫有诗曰:“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相信亲情,相信亲情陪伴人生征程无所畏惧。我相信美,我相信爱情。爱情定是两个相交的圆,彼此相融,彼此依靠。“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是爱情,“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是爱情。刘兰芝与焦仲卿化作孔雀东南飞是爱情,崔莺莺与张生长亭送别,泪如泉涌是爱情。我相信爱情,爱情是人与人心灵相融为一体的情感迸发。爱情很美:恋人相依,轻奏《梁祝》;花前月下,共赋深情;牡丹亭旁,心灵相融;如饮美酒,沐甘露,拨一根两情相悦动心弦,奏一曲比翼双飞爱情美篇章。

凡是都有两面性,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高中政治)真善美,是好的只是非法的团体以这些为口号,做了反共的事情当然会被灭了因为作为执政党,要保持他的地位不可动摇(高中政治)所以当然会利用暴力机关来消灭马哲大学学的政治,所以大于高中学的政治上述都是高中的知识,所以可以写进去

用真诚表达善美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你是真诚的人?那你把你的地方,名字,性别,年龄全告诉我!

我一直认为,待人真心和诚实,是人类的善良天性。这种天性在我们的儿童时代表现得最为充份。童年中,我们大都是无忧无虑,天真烂漫,心中有着许多的欢乐和美好的感觉,人的一生中,仿佛这是一个最好的时期了。它之所以好,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待人真诚,童言无忌,说不上心机,也不怎么会记恨,相互之间表达的是友善。 及至长大,人们还会不同程度的保留着真诚的本性。可我们也不难看到,随着年岁的增长,似乎真诚度却是在不断地减少。尤其在年轻人看来,那些中老年人更是如此,说得不好听是老奸巨滑,说好听一些,就是圆滑、世故、虚假,他们认为这是一种退步的表现,因而很有点不以为然。还有一些人,尤其是女性,她们往往"拒绝长大",保留着较多的童真,也因此常常对自己的好心没好报感到大惑不解。 以我看来,一概而论是不对的。就以真诚来说,不可否认,有的人已经几乎把它丢光了,这确实是件可悲的事。可更多的人只是把它加上了一层柔性的外表,以不同的形式加以表现罢了。就以说假话来说,大家都几乎以说假话为耻,可又不禁说上不少假话,这就是因为我们意识到这些假话就是必须的,与我们真诚的心并不矛盾。比如一些安慰人的话,赞扬人的话,还有一些很容易误会为假话的表达谦虚的话。 诚然,忠厚老实,待人诚恳,甚至毫不利己,专门利人,这都是作为优点而受到人们欢迎的。可如果一个人过份强调了这一点,我觉得就不是优点了。俗语有说:"忠忠直直,终归乞食。"如果真到了乞食的地步,你还会说那是优点吗?人生在世,有在社会自立的能力,保证得到自己的最基本的生存条件是首要的。懂得这一点,才可说是懂得了做人的基本道理。 这就说明,在某些时候,圆滑、世故、甚至虚假都是需要的。一个人如果能清楚明白其意义,并恰当的加以表现,那才是走向成熟的表现。但是不可否认,有些事是我们很难处理的,说话与不说话之间,甚费思量。它不单只是在考验我们的智慧,也在考验着我们的人品。在这一点上,我认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给我们做出了一个极好的榜样,我们可以从他的辉煌一生中得到很多的启示。 人在不同的成长时期,其真诚也应该有不同的表现。以青年人来说,他就应该是棱角分明,惯于将真诚外露的。但是在往后的日子里,就要注意把自己的一些棱角磨去,否则就会在不经意之中让别人或自己受到误伤。应该说,正如有时真话的的破坏性大于假话一样,不合时宜的真诚也会给我们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真诚是人类的一种可贵的优秀品质,很值得人类保持和发扬。可是,在一个复杂的社会环境中,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就像好心得不到好报一样,结果会反过来造成人们对真诚的误解以及破坏,这种情况不只存在,还很常见,实在让人惋惜。因此,我们必须很好的对真诚加以认识,尤其是加深对其表现形式的理解和认识。这样,我们才可以既保持了心中的真诚,又让这份真诚发挥出更大的光彩!

诚信,即“诚实、守信”之意。诚实就是对他人开诚布公,不隐瞒,不欺;对自己为善去恶,光明磊落。一句话,诚实就是表里如一,做老实人,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守信就是信守诺言,讲信誉,重信用,忠实履行自己承担的义务。诚与信是辩证统一的,诚信的基础是诚,如果人人都诚实,那就必定是一个可信任的社会。诚信是维系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支撑体;诚信是人类的美德,是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内容之一,不仅是公民待人处世的最基本的道德要求和个人立身处事的根本原则,而且是公民必须履行的法定义务;诚信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准的重要标尺,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诚信问题,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事关个人、单位乃至国家、民族形象,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社会呼唤诚信,个人、组织、市场乃至国家需要诚信。高等学校教育应特别关注诚信,充分认识诚信教育的社会价值,积极探索诚信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养诚实守信的大学人才。既然诚信是大学生立身处世之本!那么当代大学生应怎样树立诚信品质呢?首先分析一下大学生目前面临诚信危机的原因: 大学生自身心理素质不成熟、社会阅历浅、责任意识薄弱、思辨与分析能力欠缺是大学生“诚信危机”产生的主观原因。但是在当代大学生身上还是有很多优点的,如:文化层次较高,掌握现代科技知识;思想开放,传统保守的观念较少;竞争意识、进取意识较强,富有创新精神等。但也存在众多缺陷:他们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在父母细心呵护下成长,虽然生理上已成熟但不少人心理素质并不成熟,经常表现出以我独尊、心理逆反、不愿接受纪律约束等弊病;他们与社会接触的机会少,社会阅历浅,对社会上多种不良现象缺乏清晰认识,容易将一些负面的现象当成社会的本质;他们虽然自我意识较强,但责任意识薄弱,在“义”与“利”面前往往选择后者;在当今改革开放的情况下,各种文化冲蚀着祖国,由于他们缺乏冷静的思辨分析能力,加上自控能力较弱,容易迷失方向,放松对自己的自律致使遭遇诚信沦陷。 当前在大学生中开展道德建设非常必要,大学生应该在“修业”的同时加强“修身”,防止大学生知识水准与道德水准严重失衡的现象发生。学校对大学生的道德教育应该克服纯文化课的倾向,即过分注重德育课程的知识化和分数化,淡化了德育课程的人文精神,把德育变成了一门普通的文化课,这样就会把大学德育的灵魂淡化掉。 作为一名二十一世纪的大学生,我们所处的时代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时刻。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对大学生提出了更新的挑战。我们是国家的未来,我们肩负着建设国家的重担。这并不只是需要坚实的知识底蕴,而且需要坚定的意志,创新的能力,诚信的品质等等。而这些条件中最重要的就是诚信品质。古人云“一言足以兴邦,一诺岂止千金!”这就是最好证明。 诚信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也是公民道德的一个基本规定。很多人都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叫孟信的人,家里很穷,无米下锅,只有一头病牛。一天他外出,他的侄子将牛牵到集市上卖了。孟信回来后非常生气,责备他的侄子不该把病牛卖给人家,并亲自找到买主将钱如数退还,牵回了自家的病牛。透过历史的烟尘,我们看到孟信手中牵的不只是一头病牛,而是一条诚信的纤绳。 从这个小故事中不难看出诚信自古以来就是我国的传统美德。不仅如此学生诚信被视为“立人之本”、“育人之本”,孔子的“民无信不立”,更是把诚信提高到关系国家兴亡的重要地位。因此尽管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涉世虽浅,眼光虽薄,心灵虽弱,但凭着一份执著,靠着一份不辍,携着一份坚强,我们追求着一份美好的信仰,寻觅着永恒的美德,追求着一种有血有肉的人格魅力――诚信。诚信是大学生的一张身份证,诚信让我们更清楚自己的责任。面对社会给予我们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必须紧握诚信着张盖有特殊印迹的身份证 然而在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人们的价值观念出现多样化趋势,学生的需求和发展呈现出多层次性。许多人忘记了诚信,丢弃了这个我们千年不变的民族信念。他们信仰“今人贪利禄而不贪道义,要做贵人而不要做好人。”这些人由于种种原因迷失在“利”的旋涡里,他们只看到了眼前微小的利益而放弃了长远丰厚的利益。我们现在虽然处在校园之中,并没有真正的接触社会,也无法真正体会到诚信带给我们的便利与利益。但这也是微型社会,我们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因此我们也要严守诚信这个规则,把它运用到我们生活的一点一滴当中,也许在潜移默化中诚信就融入到我们的血液中成为我们的一部分。现在我们的国家正处于市场经济环境下,信用是重要一环。而作为肩负建设祖国重任的我们,除了要具备丰富的知识,还要拥有诚信的品质。如果说社会是一座大厦那诚信就是这座大厦的基础,没有诚信,大厦就会倒塌。 另外,诚信在人际交往中也很重要。你诚信,别人通常也会诚信。这样,群体关系会非常好,这是一个互相影响的过程。 有诚信品质的人具有不可抗拒的人格魅力。每个人都希望别人认可自己依赖自己,我认为,要作到让人认可与依赖一定要诚信。建立了良好的人际关系对我们今后的发展有不可估量的帮助。 诚信是做人的资本,因为它是自我把握的尺度;诚信是一种道德上的准则,因为它可以使我们彼此信任,平等相待.

有关社会契约论的论文题目

(三)论文1. 晚清翻译机构与在华美国传教士 [J]. 德州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5,(1).2. 《万国公报》与美国在华传教士的西学翻译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5,(1).3. 中国近代国际法翻译第一人——丁韪良 [J]. 延安大学学报(社科版), 2005,(2).4. 晚清在华英美传教士西学译介的本土化 [J].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5,(3).5. 围绕《闽省会报》中译介的考察 [J]. 宁德师专学报, 2005, (4).6. 近代上海科技翻译界的“美国流”[J]. 上海翻译, 2006, (1).7. 林乐知的翻译活动与晚清政治变革的互动 [J]. 安庆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6, (1).8. 论林乐知的西学翻译及其在晚清的接受 [J]. 国外文学, 2006, (1). 9. 晚清厦榕两地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之比较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6, (1).10. 晚清入闽美国传教士卢公明的西学翻译 [J]. 闽江学院学报, 2006, (1).11. 嘉约翰的翻译:中国医学译史上的里程碑 [J]. 社科研究, 2006, (4).12. 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 [C]. 福建省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集, . 晚近在华美国传教士的《圣经》汉译 [J]. 漳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6, (2).14. 美国传教士对晚清科技翻译的贡献 [J]. 山东外语教学, 2006, (3).15. 狄考文西学翻译发凡 [J]. 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社版), 2006年7月教学科研论文专辑16. 晚清美国传教士在澳粤的西学翻译 [J]. 韶关学院学报, 2006, (8).17. 近现代在华美国传教士的百年西学翻译 [J]. 外国语言文学, 2006, (3).18. 《中东战纪本末》: 美国传教士军事翻译之经典 [J].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2006年12月增.19. 花华圣经书房与晚清西学翻译 [J]. 梧州学院学报, 2007, (4).20. 晚近教科书与在华美国传教士的翻译活动[C].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 2006 年12月.21. 传教士翻译与晚清文化社会现代性——以中国第三次翻译高潮中译坛美士“三杰”个案等为例[D]. 上海外国语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1年12月.22. 前缀a-构成的词的特性 [J]. 英语辅导, 1984, (5).23. 代美国俚语的来源与特点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1992, (2).24. 英语异叙与拈连修辞法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6, (2).25. 斯特短诗哲理的根源和表现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6, (4).26. 英语中法语借词的嬗变及发展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7, (3).27. 词汇“Pyramid”框架与记忆“Downstairs”阶梯 [J]. 英语天地, 1998,(8).28. 英语“垂悬”现象透视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8, (4).29. 弗罗斯特短诗的哲理思想 [J]. 福建外语, 1998年增刊.30. 现代美国俚语的构筑框架及美学特征 [J]. 福建外语, 1999年增刊.31. 霍桑的散文《秋天》的艺术特征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1999, (3).32. 形似的美感—译泰勒诗歌《捕捉苍蝇的蜘蛛》偶得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2, (3).33. 漫步大学英语的英诗长廊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3, (1).34. “译”彩纷呈:《火与冰》三译文得与失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3, (3).35. 匠心独运 各显神韵─“Spring Pools”译文比较论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4, (2).36. 可读性:不容忽视的翻译标杆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4, (4).37. 论英语基础阶段素质教育的层次定位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2000, (3).38. “中选”对教育改革的启示 [J]. 福建高教研究, 1998,(1).39. 师专特色的大学英语面面观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1998, (1).40. “中期选拔”的竞争及激励机制 [J]. 宁德师专学报(哲社版), 1998, (2).41. 警惕外语教师专业素质滑坡 [N]. 闽东日报, 1999年2月22日.42. 中学英语教学任重道远 [N]. 闽东日报, 1998年6月9日.43. 英语素质教育与小学启蒙职责 [N]. 闽东日报, 1998年2月17日.44. 英语素质教育与家庭角色扮演 [N]. 闽东日报, 1998年1月20日. (四)课题1.“美国传教士与晚清翻译”,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独立,2006,已结题;2. “美国传教士与晚清翻译”,宁德师范学院科研项目一等资助,独立,2006,已结题;3. 《实用翻译》,宁德师范学院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009-2010;4. 《高级英语》,重庆市(省级)精品课程,排名第4,2007-2010(注:2010年增补);5. 《大学英语》,重庆市(省级)精品课程,排名第6,2010年;6. 《信息科技英语翻译》,重庆邮电大学(校级)精品课程,负责人,2010-2013,已结题;7. “信息科技英语翻译研究”,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负责人,2010-2012;8. “模因论视域下的信息科技英语翻译研究”,重庆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排名第2,2014-2015,在研中;9. “蒯因的翻译不确定性及其对英汉互译的启示”,重庆市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排名第2,2014-2016,在研中;10. 2014年度重庆市社科规划博士项目,排名第2,—,在研中;11. “弗罗斯特诗歌及其译作系列比较论”课题,宁德师范学院2003年校级社科三等资助,独立,已结题;12.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译著,24万字),重邮人才引进科研基金项目,独立,2010-2012,已结题;13. 信息翻译研究创新团队,重庆邮电大学,校级,负责人,2012年11月;14. 《爱德华·泰勒诗选》(译著,15万字),重庆邮电大学博士科研基金项目,独立,2014-2015,在研中。 (五)获奖1. 《社会契约论》(译著),重庆翻译学会第十三次年会上获重庆翻译学会第四次优秀翻译成果奖,三等奖,独立,2015年12月;2. 《哈佛百年经典》第24卷与第32卷(译著),“第四届天府翻译奖优秀成果”译著奖,一等奖,第1译者,2015年9月;3. 《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译著),重庆翻译学会第九次年会上获重庆翻译学会第三次科研成果,二等奖,独立,2011年11月;4. 宁德师范学院2011年度“科研工作先进个人”,独立,2011年12月;5. “英语互动社区”,第一届重庆市优秀教育技术科研成果,三等奖,排名第5,2010年7月;6. 论文“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福建省译协第十届学术年会论文,优秀奖,独立,2006年5月;7. “英语词汇立体教学方法”项目,“1997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校级奖)”,三等奖,独立,1998年9月;8. 宁德师范学院大学英语四级教学奖,一等奖,独立,1997年10月;9. 《福建译报》首届译文比赛鼓励奖,独立,1990年6月。 (六)学术会议与交流1. “美国文学与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小组发言:“弗罗斯特短诗的哲理思想”, 北京大学-纽约州立大学联合举办,2001年10月24-27日;2. “传教士与翻译—近现代的中西文化交流”国际学术研讨会,小组发言:“论林乐知的西学翻译及其在晚清的接受”,北京大学-瓦西塔浸会大学联合举办,2004年5月23-25日;3. 重庆翻译学会第13次年会,第三分场专家点评,重庆文理学院,2015年12月12日;4. 重庆翻译学会第11次年会,大会主旨发言:“云翻译时代通译的困境与专译的出路”,长江师范学院,2013年12月21日;5. 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大会主旨发言:“三维视角下的名家名著重译观”——以《莎士比亚十四行诗集》为典型案例,重庆交通大学,2011年4月23日;6. 第一届江南高校外语学术交流会翻译组主持人,重庆邮电大学,2011年4月9日;7. 重庆市翻译家协会2010年年会,大会主旨发言:“重庆市翻译家协会如何走出困境?”,南山文高楼,2011年1月08日;8. 翻译研究与教学研讨会暨重庆翻译学会第8次年会,大会主旨发言:“九问重庆翻译”,以及小组发言:“小翻译,大学问?”西南政法大学,2010年12月26日;9. 重庆市莎士比亚研究会第三届年会暨莎士比亚446周年诞辰纪念大会,重庆大学,2010年4月23日;10. 第一届重庆高校英语教学学术论坛,重庆邮电大学,2010年2月23日;11. “重庆翻译教育发展研讨会”,四川外国语大学翻译学院,2014年6月17日;12. “2014重庆市高校翻译专业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研讨会”,重庆邮电大学,2014年6月21日;13.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教师学术交流,“非译·杂译·真译·善译”,2010年6月12日;14.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武夷学院,2009年12月11-13日;15.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6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晚近教科书与在华美国传教士的翻译活动”,集美大学,2006年12月16-17日;16. 福建省翻译工作者协会第十届学术年会,“晚清在闽美国传教士西学翻译的兴与衰”,福州,2006年5月26日;17. 福建省外国语文学会2005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花华圣经书房与晚清西学翻译”,泉州师范学院,2005年12月16-18日;18. 福建师范大学,为全校本科生讲座:“走出英语词汇记忆的误区”,1992年5月23日;19. 宁德师范学院,为中师讲座:“翻译与文化”与“翻译工作者的基本素质”,2005与2007年;20. 宁德市教师进修学院,为中师讲座:“翻译漫谈”与“高考的第三只眼睛”,2006与2008年;21. 宁德师范学院,为全校本科生讲座:“大学英语四级冲关策略”,2011年10月11日;22.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为2013与2014外院新生讲座:“翻译基础”,2013年10月13日和2014年11月03日;23. 重庆邮电大学翻译协会,为协会会员讲座:“如何应对英语四六级翻译”,2013年11月2日;24. 四川外国语大学,为硕士生讲座:“象牙塔翻译到市场翻译的距离——兼谈乱象丛生的当代文学翻译”,2014年5月22日;25. 重庆南方翻译学院和重庆第二师范学院,为本科生宣讲“重邮翻译硕士招生简介”,2014年10月26日和2015年5月20日;26. 重庆邮电大学外国语学院,翻译硕士研究生学术论坛,主讲:中国译论之翻译标准嬗变,2015年9月17日。

契约论作者及其主要观点法国 让·雅克·卢梭 〔美〕迈克尔·H·哈特 著 公元1712~公元1778 著名的哲学家让·雅克·卢梭于1712年出生于瑞士的日内瓦。他出生后不久母亲便离开了人世。卢梭十岁时,父亲被逐放,离开日内瓦,留下了孤苦伶仃的儿子。1728年卢梭十六岁时,只身离开日内瓦。卢梭长年做临时工,他默默无闻,到处谋生,漂泊四方。他有过几起罗曼趣事,其中包括与泰雷兹·勒瓦瑟的风流韵事,他俩有五个孩子,他把所有这五个孩子都送进了一家育婴堂(他最终到了五十六岁时才与勒瓦瑟结婚)。 1750年卢梭在三十岁时一举成名。第戎科学院开展了一次有奖征文活动,题目是《论科学与艺术是否败坏或增进道德》。卢梭的论文论证了科学和艺术进展的最后结果无益于人类,获得头等奖,使他顿时成为一代名人。随后他又写出了许多其它著作,其中包括《论不平等的起源》(1755),《埃罗伊兹的故事》(1761),《爱弥尔》(1762),《社会契约论》(1762)和《忏悔录》,所有这些著作都提高了他的声望。此外卢梭对音乐有浓厚的兴趣,写了两部歌剧:《爱情之歌》和《村里的预言家》。 虽然起初法国启蒙运动的自由主义作家有几位是卢梭的朋友,其中包括德·尼·狄德罗和让·达朗贝尔,但是他的思想不久就开始与其他人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卢梭反对伏尔泰在日内瓦建立一家剧院的计划,指出剧院是所伤风败俗的学校,结果他同伏尔泰反目,成了终生的仇敌。此外卢梭基本上属于情感主义,与伏尔泰及百科全书派成员的理性主义,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从1762年起,卢梭由于写政论文章,与当局发生了严重的纠纷。他的一些同事开始疏远他,大约就在这个时期,他患了明显的偏执狂症。虽然有些人对他表示友好,但他却采取怀疑和敌视的态度,同他们每个人都争吵过。他一生的最后二十年基本上是在悲惨痛苦中度过的,1778年他在法国埃及迈农维尔去世。 有人说卢梭的著作对社会主义、民族主义、浪漫主义、极权主义和反理性主义的崛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还为法国革命扫清了道路,为现代民主和平等的理想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享有对教育理论有重大影响的盛名。有人认为,人类几乎完全是其环境的产物(因此完全可以改变)的学说,是来自他的著作。现代技术危害人类,现代社会腐败不堪,因而需要“高尚野蛮人”的理想,这种观念无疑与他有关。如果所有这些观念确实都是他创立的话,那么他在本册中的名次就会大为提高。但是在我看来,这些说法有许多不是失之正确就是过于夸大。 例如让我们来看看“高尚野蛮人”这个概念。首先,卢梭从未使用过这个词语,也不羡慕南海岛上的土著居民或美国印第安人。况且有关“高尚野蛮人”的概念早在卢梭时代之前就很流行,著名的英国诗人约翰·德莱顿在卢梭诞生一个多世纪以前就一字不差地使用过这个词语。卢梭也没有“社会必然腐坏”这个观点,恰恰相反,他总认为社会是人类必不可少的。 卢梭创立了“社会契约”学说的这种提法是完全不真实的。约翰·洛克对这一学说做过详尽的论述,他的著作早在卢梭诞生之前就发表了。事实上,著名英国哲学家托马斯·霍布斯甚至早在洛克之前就论述过社会契约论的学说。 卢梭反对技术的情况又是怎样的呢?十分显然,自从卢梭去世的两个世纪以来技术有了空前的增长,他反对技术所做的努力显然是徒劳而已。况且今天存在的反对技术的偏见并不源自卢梭的著作,而恰恰是对上个世纪中无限制地应用技术所带来的不良效果的一种反应。 许多其他思想家提出过环境因素对人的性格的形成具有绝对的重要性,我认为没有理由把这个相当一般的学说归于卢梭。同样民族主义早在这位法国哲学家问世很久以前就是一股重要的力量,他对它的崛起没有什么影响。 卢梭的著作为法国革命扫清了道路吗?毫无疑问,他的著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而且也许比狄德罗或达朗贝尔所起的作用要大。但是就此而论,伏尔泰的影响远在卢梭之上,因为他的著作比卢梭的问世早,内容多,思想明确。 卢梭具有反理性主义的气质,特别是与当时其他著名的法国作家相对立,这是相当真实的。但是,反理性主义并不是新货色:我们的政治和社会信仰通常是建立在情感和偏见的基础之上的,虽然我们经常寻找表面看来是合乎理性的论据来为我们的信仰申辩。 但是即使说卢梭的影响不象他的羡慕者(或反对者)所宣称的那么大,它也是不可低估的。可以完全肯定他对于文学中浪漫主义的崛起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他对教育理论和实践的影响甚至还要重要些。卢梭轻视在儿童教育中学习书本知识的意义,提倡对儿童的情感培养应先于理智培养,强调儿童通过体验来学习的意义(顺便提一句,卢梭是一位宣传母乳喂养具有优越性的先驱)。一个抛弃了自己孩子的人却有胆量给别人上怎样哺育孩子的课,这听起来也许未免使人感到离奇,但是毫无疑问卢梭的思想深刻地影响了当代的教育理论。 卢梭的政治著作中有许多思想独特新颖,引人入胜。但是总体说来就是一种追求平等的强烈欲望和一种同样强烈的感受:现存社会制度的不合理已经达到了令人不能容忍的程度(人生下来本来是自由的,但是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戴上枷锁)。卢梭自己可能并不喜欢暴力行为,但是他无疑激励了其他人实行暴力革命,逐步改革社会制度。 卢梭对私有财产的观点(以及对许多其它问题的观点),常常自相矛盾。一次他曾把财产形容为“公民一切权力中最神圣的权力”,但是似乎可以有把握地说,他对私有财产的攻击比称赞在他的读者心目中影响更大。卢梭是早期认真攻击私有制的现代重要的作家之一,因此可以认为他是现代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先驱之一。 最后人们决不能忽视卢梭的宪政学说。《社会契约论》的中心思想用卢梭自己的话来说,就是“把每个伙伴及其一切权力完全交给整个社会。”这样的话没有给公民自由和人权法留有余地。卢梭自己是一位权势的叛逆者,但是他这本书的一个主要作用是为后来的极权主义政权开拓了辩词。 有人批评卢梭是一个极其神经质(而不说偏执狂)的人,是一个大男子主义者,是一个思想不切实际的、糊涂的思想家,这样的批评大体上是正确的。但是远比他的缺点更重要的是他的洞察力和杰出的创造精神所闪现出来的思想火花,两个多世纪以来,不断地影响着现代思想。

《社会契约论》是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Jean jacquesRousseau 1712—1778的最重要的政治理论著作,1762年4月出版于阿姆斯特丹,被译成多种文字。卢梭在说明了人类社会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之后,在此书中探讨了如何在社会状态下实现社会平等问题,提出民主共和国的社会理想,试图创立一种真正合法的社会契约来取代历史上以牺牲人的自由和平等为代价的社会契约。 《社会契约论》一书分为四卷:第一卷论述人类自然状态到政治状态的过渡以及社会契约的根本条件;第二卷论述立法;第三卷论述政府形式;第四卷除继续上卷论题外,论述巩固国家体制的方法。商务印书馆于1985年出版了何兆武的中译本。 卢俊认为,人生而自由平等,任何人都没有强使他人服从的天然权威。社会秩序或制度并非源于自然或强力,而是建立在人民自由意志所订立的社会契约之上的。人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是不避免的。自然状态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使每个个人如果不集合起来将面临毁灭,因而人类必须寻找一种结合的形式,使它既够以全体的力量来保证个人的人身和财富,又能够使每个结合者不丧失自由和平等。因此社会契约的要旨是在订立契约时,人人无保留地将自身及其全部与政治结合体有重要关系的权利转让给集体,并同意接受“公意”的指导,目的是保障自己的自由、财产和人身的安全,条件是人人无例外地遵守契约。由于结合者并非把自己奉献给任何个人,所以在订约后他仍然是自由的。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道德的和集体的共同体,亦即“共和国”。只有在这样的社会契约下,人从自然状态进入社会状态,才不致于丧失平等和自由。 卢俊认为,建立在社会契约上的国家,其主权即最高权力属于全体人民。在民主主权的国家里,每个人都具有双重身份,对个人来说他是主权者的一员,而对主权者来说他是国家的一员,因而统治与被统治只有相对意义。主权至高无上,不可分割,是行政权的根据。政府决不是主权的体现者,而是主权的受托者。“公意”是国家的灵魂,它以公共利益为依归,从而永远是公正的。在具体的政治实践中,“公意”体现为法律。法律是作为立法者的全体人民所作的规定,结合了意志的普遍性和对象的普遍性,因此它不仅保障公民的权利和平等,而且是自由的基石。因为人们唯有服从为自己制定的法律才是自由的。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法律之上;人民不仅有定期决定政府形式和执政者的权利,而且有通过起义推翻违反契约和法律、实行暴虐统治的君主的权利。卢俊承认宗教的社会作用。他认为,人们进入政治社会后需要由宗教来维持相互之间的关系。由于基督教有害于国家,因此有必要建立一种“公民宗教”。它并非严格地作为宗教教条,而只是维系人们关系的社会性的感情。 卢梭的社会政治学说代表了十八世纪法国启蒙运动中激进的民主思想。他的《社会契约论》一书为资产阶级革命提供了理论纲领,对十八世纪法国革命和正处在资产阶级革命中的国家都起过积极作用,美国的《独立宣言》和法国的《人权宣言》以及两国的宪法都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卢梭的民主主义思想。

卢梭(JeanJacquesRousseau,1712~1778年)出身于日内瓦一个手工业钟表匠家庭。16岁离开日内瓦到法国等地流浪,做过仆役、学徒、秘书和教师,生活在下层劳动人民中间,对城乡人民的贫困生活有深刻的了解。1749年,第戎科学院发起有奖征文,题目是《科学与艺术的复兴能否敦风化俗》。他以《论科学与艺术》一文应征,文中论证了科学与艺术的发展会败坏风俗。该文得头等奖,使他一举成名。他的第二次应征论文《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则未能得奖。1762年出版了《社会契约论》。他另有一部分手稿,大约写于1754年,现存日内瓦图书馆中。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