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国内正规期刊都有cn号,但是cn刊物又分南大核心,北大核心,科技核心,学报,普刊等。难不难要看你准备发哪种级别的刊物。如果只要求一般cn,那就是普刊,还是很好发的
CN 刊物 一般 分核心 普刊 核心周期比较长 最少也要半年的时间,普刊呢 普刊又分半月刊、月刊、旬刊、 一般旬刊出刊比较快,从截稿后的十几天就出来了,半月刊,是半个月左右吧,月刊,是一个月的时间,月刊是一个月出一期,半月刊是一个月2期,旬刊是一个月3期, 一般截稿日期呢 月刊在中旬截稿,比如这个月是11月 那么就是11月中旬截稿 月底出刊了, 也要根据不同的杂志 和不同的截稿日期和期次来定,具体的,你要投哪本杂志,我帮你看看
投稿编辑部一般是3到6个月,有时候审核通过,排版的时间也不确定,核心稿量大,编辑任务重,找有实力的中介渠道 ,会快一些,例如像我这边速度上也是OK的
具体是要看学校要求是什么,每个都是不一样的。
刊大师:为作者投发学术期刊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研究生怎么在CN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快点进来看看吧!明天更新下半部分~(侵、私、删)
在CN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步骤: 1、首先写好论文; 2、选择合适的期刊,根据写的内容进行选择,可以看看参考的文献中是否有类似的,并且应该根据文章的水平选择学术水平相符的期刊; 3、选择好后根据期刊的投稿要求对论文进行排版; 4、把文章寄到编辑部,有些期刊需要评审费,等待文章审稿结果。有三种可能:退稿、修改、直接发表; 5、第一种情况需要修改后投其他期刊,第二、三种情况根据编辑部要求进行; 6、审稿时间大概1到3个月,当文章正式录用后编辑部会正式通知,发录用通知; 7、交版面费,有极少期刊不收,一般大概100到200元每页。
CN是国内统一刊号的意思,一个正规期刊,必须具备国内统一刊号,即CN号,这里说的CN一般指的是中国大陆地区,港澳台不在此列。港澳台的期刊,不是CN期刊,他们的名称是TW或者hk。如果单位要求你必须在CN期刊上发表论文,发表在了港澳台的期刊上那是没有用的。
凡是正规期刊,都必须具备CN号。新闻出版总署会对于一个申请期刊的单位进行审核,如果符合要求,会批准一个刊号,这个号就是CN号。
正规的期刊,在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者网查询到CN号以及具体的期刊信息。如果查不到,就是非法期刊。这一点像我们办理身份证,满16周岁,就可以去当地派出所办理身份证,但是会给予一个身份证号,这个身份证号代表着这个人的信息。这里的CN号其实就是期刊的身份证号。
CN和ISSN都不上级别:
只是一个期刊刊号的代称。淘淘论文每天有几十个过来咨询的,经常遇到有的作者发表在了电子版期刊上,发表在了报纸上,问评职称能不能管用,你们评职称什么要求,他说要求在CN期刊上发表论文两篇,我们说,那你去新闻出版总署,中国记者网查下该期刊。他一查发现也能查到,我们一看他查的不对。
在查询一栏里,正规的查询,在查询类别里会选“期刊”,而他查询,要在类别里选“电子型连续出版物”,这个显然不是期刊啊,所以发表了没用,虽然看似能够查到,这里只不过商家的伎俩,查到的也是电子出版物,而不是CN期刊。
发表论文无非就两种方式;第一种就是自己投稿,买本杂志,根据版权页上的投稿方式去投稿(这种的弊端就是周期太长,对于着急的客户,不适用)当然,跟杂志社关系好能顺利发表的请无视我的话,因为直投杂志社容易,能成功发表难,我认识的主编跟我说他们邮箱里的稿件基本上没有低于过1000篇,而且杂志社就那么几个人,根本不可能忙过来,就算抽时间看下邮件也就是看个题目,题目不新颖没吸引力的直接略过,就算点开文章,也是先大概看下职称、单位、研究方向、摘要、关键词,没什么吸引人眼球的内容也直接pass掉。第二种就是找代理机构发表(这种的需要睁大眼,发表行业鱼龙混杂,必须得保证自己发的杂志是正刊,也不能是增刊)。找代理机构认准以下几点;一、首先选择国家新闻出版广电局能查到的正规杂志二、其次是某宝担保交易,更有保障三、最后录用通知下来后,亲自打版权页或者收录网站(知网、维普、万方、龙源)上查稿电话查稿确认录用后,再付款。发表论文需要先投稿、审稿,录用,修改润色,终审、定稿,校对、排版,印刷,出刊,邮寄。普通期刊正常审稿时间为1-3天,发表周期为1-3个月,建议至少提前3-6个月准备!!专业10年经验,靠谱推荐、专业发表各类学术期刊
近日,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品营养与安全团队在国际著名期刊《Foods》(IF=)上发表了题为“Regulation Mechanism of ssDNA Aptamer in Nanozymes and Application of Nanozyme-Based Aptasensors in Food Safety”的综述期刊(Front Cover文章)。文章通讯作者为西华大学陈祥贵教授和马里兰大学王芹教授,第一作者为王力均副教授。 食品安全问题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病原菌、毒素、杀虫剂、兽药、重金属和非法添加剂等频繁被报道污染各种各样食品,对人类 健康 构成了严重威胁。传统的检测方法难以满足现代 社会 的发展要求。为了实现对大量食品样本进行现场和快速筛选目的,亟需建立新的快速检测方法。结合纳米酶和核酸适配体的优越性能,以它们为元件构建的纳米酶-适体传感方法在灵敏度、特异性、重复性和准确性方面得到显著提高,被认为是极具应用前景的一类快速检测方法。 近年来,我们目睹了一系列基于纳米酶-适配体的食品污染物分析检测策略,特别是基于ssDNA调控纳米酶活性的新型检测方法。因此,本文对纳米酶-适体传感器在食品安全的应用做全面综述。首先,系统地探讨了不同因素对ssDNA调控纳米酶活性的影响,以期实现精确调控各种检测方法中纳米酶活性。在此基础上,依据纳米酶和适配体的互作模式,将纳米酶-适体传感方法分为四种模式进行了讨论(基于ssDNA提高纳米酶活性的检测模式;基于ssDNA抑制纳米酶活性的检测模式;纳米酶作为信号标记的检测模式和其他模式)。最后,文章对纳米酶-适体传感方法当前面临的挑战和前景进行了探讨。 ssDNA既可以抑制纳米酶活性,也可以增加纳米酶活性。提高或抑制纳米酶活性主要取决于引入的ssDNA是增加或抑制纳米酶与底物的亲和力,与内在因素(ssDNA结构、碱基种类、浓度和长度,纳米酶形状和种类)、外在因素(底物种类、pH、温度、离子强度和种类等)有关系。虽然已有大量文献报道ssDNA对纳米酶活性的调控,但是这些文献存在相互矛盾的地方,ssDNA调控纳米酶活性的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和其他检测模式相比,基于适配体调控纳米酶活性的检测模式具有简单、方便和普适性等优点,受到科学家们的亲睐。但由于食品基质的复杂性,需要繁琐的样品前处理步骤才能避免食品基质对纳米酶-适体传感方法的干扰。因此,亟需研发不需要繁琐样品前处理的纳米酶-适体传感方法。 陈祥贵,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营养保健与安全、食品生物技术、农产品精深加工。先后主持国家级项目3项、省级项目7项、企业委托项目2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获省级 科技 成果奖4项、省级教学成果奖2项。先后获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四川省有突出贡献的优秀专家、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四川省劳动模范等荣誉;兼任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四川省营养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食品安全学会副理事长,四川省食品安全专家委员会决策咨询分委副主任,四川省食品质量与安全“2011”协同创新中心常务副主任。 王芹,现任美国马里兰大学营养与食品科学系教授,主要研究领域为食品生物高分子以及食品安全,涵盖了食品科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纳米技术以及生物物理学等交叉学科;主要研究内容为通过对食品中天然高分子的微米和纳米级结构特性进行表征及评价,进一步开发和拓展食品蛋白质和多糖的创新应用,包括对抗菌剂进行可食性涂膜、对生物活性物质的包埋及缓释、有序排列的纳米复合物的食品包装材料等。先后在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Food Chemistry, Food Hydrocolloids, Biomacromolecules,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等国际一流食品期刊发表SCI论文130多篇,多次在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做学术报告,担任十余家著名学术期刊的审稿人。在2019和2021年被评为高被引专家。 王力均,博士、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2017年1月毕业于南昌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2014年11月-2016年11月,前往美国阿肯色大学进行联合博士培养。主要研究方向为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快速检测(基于分子生物学的检测方法和基于纳米材料的检测方法)。在Food chemistry, Food control, LWT-F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Sensors and Actuators B: Chemical等国外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授权发明专利7项。主持和参与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通讯员:西华大学林洪斌)
农业和食品化学杂志(Journal of Agricultural and Food Chemistry)是国际知名的食品化学学术期刊,由美国化学会(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主办,每周出版一期。该杂志于1953年创刊,现在已经成为了食品化学领域中的顶级期刊之一。该杂志发表的论文主要涉及食品化学、农业化学、生物技术、食品科学等方面的研究。其中,许多研究成果对于食品安全、营养、生产工艺等方面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该杂志的研究论文经过严格的同行评审,质量有保证,被广泛认为是食品化学领域的重要参考文献。总之,农业和食品化学杂志是一份非常优秀的食品化学学术期刊,其发表的研究成果对于食品化学和食品安全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工程实践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1、食品科学(Food Science)由北京市食品研究所主办,中国食品杂志社编辑出版,月刊,1980创刊。主要反映国内外食品科技领域研究和应用成果。设有基础研究、加工技术、营养卫生、分析检验、贮运包装、机械设备、烹饪研究以及介绍乡镇企业的栏目。读者对象为食品领域的科研、生产、卫生检验人员以及大专院校师生。继承《国外食品技术》。2、食品工业科技(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Food Industry)由北京市食品工业研究所主办,《食品工业科技》编辑部编辑出版,月刊, 1979创刊。食品行业综合性科技期刊。报道食品工业科技领域的研究成果及技术应用成果,介绍技术革新和工艺改造方面的经验。读者对象为食品工业科研技术人员。3、中国调味品(Chinese condiment)由全国调味品科技情报中心站主办,《中国调味品》杂志社编辑出版,月刊,1984创刊。食品科学专业技术刊物。发表调味品科技研究成果,包括酱油、醋、酱腌菜、豆制品、青红方、氨基酸等调味品的研制及生产技术。刊登综合评述和专题论述。读者对象为食品行业的科技人员及技术工人。继承《调味副食品科技》(1980)。4、中国粮油学报(Journal of the Chinese cereals and oils association)由中国中国粮油学会主办,《中国粮油学报》编辑部编辑出版,双月刊,1986创刊。专业科技刊物。刊登谷物、食用油方面的学术论文,报道粮油资源选育、贮藏、加工利用以及品质检测方法方面的研究成果,提高粮油资源的深度开发利用水平。读者对象为粮油食品加工专业人员。有英文目次。5、中国酿造(China brewing)由北京市调味品学会主办,《中国酿造》编辑部编辑出版,月刊,1982创刊。酿造专业技术刊物。反映酿造工艺技术成果,介绍中国传统酿造制品(酱油、醋、酒类、发酵豆制品、呈味核苷酸等)的工艺制作技术和有关生物技术成果。主要读者对象为酿造专业科技人员。6、茶叶科学(Journal of tea science)由中国茶叶学会、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主办,《茶叶科学》编辑部编辑出版,半年刊1964创刊。是我国唯一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全国性茶叶学术期刊。主要内容包函茶树栽培、茶树 遗传育种、茶树病虫害防治、茶叶加工、茶叶生化、茶叶机械、茶叶技术经济 、茶的综合利用、医学、食品和保健、茶文化等。读者对象为茶学、农学、医学、食品学等科技工作者。
投稿期刊的选择对论文能否发表至关重要。当期刊编辑收到新稿件,首先考虑的便是文章内容是否符合期刊要求。怎么才能做到有的放矢?SCI投稿板块不定期推送食品相关SCI期刊简介及分析,期望能助力你的论文顺利发表。 01基本信息 期刊:Food and Function ISSN:2042-650X 主编:Christine Morand,法国国家农业研究所 影响因子:(2017)、(2018) 出版周期:月刊 版面费:无 投稿链接: 02收稿范围 本期刊为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化学家、营养学家和其他食品科学家提供一个独特的场所,可以在食品的化学、物理和生物学方面发表论文。该杂志 侧重于 食品和食品与健康有关的功能,如描述:食物的物理性质和结构、食物成分的化学、食物成分的生化和生理作用、食物的营养方面、对食物成分的毒理学反应、使用食物或食物成分的临床和人群研究。 特别有兴趣的主题 包括:食物消化过程的化学和物理学、食物的物理性质/结构与营养与健康之间的关系-例如营养物质的释放和吸收、食品成分的分子特性和生理效应(新颖成分,食品替代品,植物化学物质,生物活性物质,过敏原,调味剂和香料)、人体中生物活性物质的功效和机制-包括生物标志物、食物污染物的影响-包括毒理学和新陈代谢、营养生理/代谢和相互作用、营养和饮食在疾病中的作用。 以下类型的文章 不在收稿范围 :纯食品分析-这些可以在我们的姊妹期刊《分析方法》上发表、不在食品研究范围内的化合物或生物活性物质的纯控制释放-这些更适合于制药期刊、定义不明确的提取物的体外研究、没有对照的研究。 03投稿指南要点信息 投稿指南(无PDF版本,见 )。 投稿指南 格式要点 : 请在提交的论文中还附上图形摘要。该条目应包括彩色图像(宽度不超过8厘米,高不超过4厘米),以及20-30个单词的文字,以突出您作品的新颖性。 结果和讨论可以分开或合在一起写。 必须包含一份利益冲突声明。该声明应强调作者认为有必要向已出版作品的读者披露的任何潜在利益冲突,无论是财务上的、个人的还是其他方面的利益冲突。该声明应放在参考文献列表前“利益冲突”小标题下的手稿末尾。如果没有利益冲突,请在标题下注明“There are noconflicts of interest to declare”。 图形应适合单列(厘米)或双列(厘米)宽度,且长度不得超过厘米。图形摘要不应大于8 x 4厘米。 图片格式TIFF或JPEG,黑白图像素至少1000dpi,彩图至少300dpi(本人建议)。 04科讯观点 官方投稿模板、参考文献样式(Endnote、Mendeley)可联系获取。 ------ 参考资料:[1]Food and Function, journal-specific-guidelines. 文章首发地址:
有的 已发信给你了
我哦的方式刚有点事很多事
食品与营养科学这本
1.中国食品卫生
食品行业协会、大型食品企业,以及对食品卫生、食品安全感兴趣的各方人士。是中国在食品卫生、食品安全领域的权威期刊。编委会集中了中国最优秀的食品安全专家,既有中国工程院院士,食品卫生标准专业委员会委员,...
2.现代食品科技
作为广东地区唯一的、拥有国内、国际刊号的食品科技杂志,本刊以报导食品的新成果、新产品、新技术、新工艺及科技动态为已任,是广东省食品科技的桥头堡,在广东食品界拥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现代食品科技》本刊...
3.食品科学
《食品科学》本刊作为中央级专业刊物,面向食品行业科研人员、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生产管理人员,全面集中地反映了我国食品科学各专业领域的科研与实践活动,客观地展示了国内外食品行业的学术现状,代表了我国食品...
4.中国食品学报
《中国食品学报》(月刊)创刊于2001年,由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主办。是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的会刊,属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和中文核心期刊,刊载内容主要有:食品及食品工业发展相关的原料、配料、工艺、工程、包装...
5.食品与发酵工业
《食品与发酵工业》(月刊)1970年创刊,是全国众多食品刊物中由国家一级学会创办的、代表我国现代食品与发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纯学术期刊,刊载内容主要有:食品与发酵工业发展相关的原辅料、工艺、包装、机械、...
6.食品科技
与食品行业相关政府管理部门、专业组织机构、大学、企业联系密切,同时作为英国加工包装机械协会(PPMA)和法国科技新闻处(FTPO)特约供稿合作媒体,尤其在粮油深加工、农副产品深加工与综合利用、食品配料与添加剂、...
几乎不存在。
2020年下半年中科院给出了1个SCI期刊预警名单,该名单公布后,各大高校纷纷也将这些期刊列入本校SCI期刊的黑名单。
根据“模术狮”众多专家的分析,目前“审稿又快、质量又水”的SCI期刊,建议看看MDPI旗下的,但是呢,友情提醒:去年很多MDPI旗下的SCI期刊都被列为预警期刊了,此外,MDPI旗下的SCI、EI期刊有个显著的特点,初审通过率极低,尤其是中国作者的稿件。
1、非预警审稿慢
非预警SCI期刊中,审稿快的极少极少,自己投稿一般都要3~6个月才能获得一审返修意见,投稿到录用6~9个月是非常正常的。我们接触过超级多的大牛专家,文章写得非常好,但是投过去半年多了还没收到反馈意见。
2、推荐出版审稿快
委托专家推荐到Special Issue的稿件,审稿会快一些,因为Special Issue的审稿人都是主编认识的专家,主编可以请他们加快审稿进度。
3、稿件质量有要求
然而,无论您是自己投稿,还是委托专家推荐到Special Issue,稿件质量都是有要求的,太差的稿件肯定不行。
现在SCI期刊审稿流程是非常严格的,每篇稿件都要在投稿系统中经过如下流程:编辑初审、第1次同行评审、作者返修、多次同行评审和多次返修、出版社QA编辑质量把关、主编最终决定、Proof、出版、WOS数据库收录。太水的稿件,建议转投EI会议。
4、SCI收稿方向窄
不同于中文核心期刊,大部分SCI期刊收稿方向非常窄,很多稿件连初审都很难通过,更别提外审、录用了。具体投哪个期刊,需要根据您的研究方向、影响因子要求、中科院分区要求、录用时间要求、检索时间要求来匹配。
sci 的不是很了解,不过可以给你推荐一个影响因子不错,审核周期短的出版社,Scientific Research Publishing,领域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