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中外民俗文化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中外民俗文化论文题目

可以写隋唐时期的,那时候文化比较多元,历史论文就写历史嘛!呵呵

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论文题目_论文选题-2011年最新参考第一组:1 北京市健身气功推广模式的研究2 竞技太极拳原地旋风脚360度接提膝独立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3 衡阳市金融业从业人员健康和体育锻炼概况的调查分析4 河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散打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5 健身气功、太极拳和健身秧歌锻炼对老年人健身功效的对比研究6 苌家拳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7 大学生太极拳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8 武术舞台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9 小学生武术学习评价方案研究10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11 禅宗思想对少林拳拳种的影响研究12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散打运动技能影响的研究13 河南省登封市武术(馆)学校发展状况的研究14 武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15 北京市太极扇项目开展的调查研究16 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节奏特征研究17 乾隆养生术对老年人健身功效的研究18 郑州市小学体育课武术内容中运用攻防技法的实验研究19 论中华武术国际传播中的武术文化传承20 杨式太极拳“野马分鬃”动作肩胸与骨盆旋移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21 散打职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22 “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分析23 健身气功五禽戏熊晃动作的运动学分析24 截拳道的创立与传播研究25 高尔夫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途径探析26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27 湖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28 湖南省“全国武术之乡”群众武术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29 竞技散打摔法技术的分类及应用研究30 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机制研究31 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多媒体教学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32 陈氏太极拳起源研究33 太极拳之太极哲理阐微34 李小龙对中国武术推进效应研究35 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整的分层研究36 大众对中国武术发展的需求研究37 国学视野下中国武术的学科归属问题研究38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39 北京花会中民间体育的研究40 振藩截拳道武学研究41 开封武术文化研究42 内蒙古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43 河北省武术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开发研究44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攻防转换能力结构及其特征研究45 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46 对当前自选南拳整套动作风格定量化研究47 高校武术自卫防身术课程内容构建研究48 和谐社会背景下河北省传统武术继承与发展策略研究49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建设研究50 湘西自治州民族健身操的整编与推广研究第二组参考:1 竞技武术套路竞赛成绩影响因素研究2 山西省推手竞赛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3 从武术传播的方式特点看武术的发展4 石家庄市老年人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现状研究5 河北省本科高校健身气功的开展现状研究6 武术散打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与性格特征的关系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7 湘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与保护研究8 精武会社会网络之研究(1909-1941年)9 体育养生思想对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10 当前形势下传统武术训练的新思考11 河北省散打竞技运动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12 河北省竞技跆拳道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13 河北省优秀散打运动员转身后摆腿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14 国外优秀男子散打75-85KG级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特征研究15 越南竞技武术散打发展现状的研究16 中国跳绳竞赛项目设置与竞赛方法研究17 健身气功•六字诀对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18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19 武术散打与人的社会化研究20 河南省心意拳传承研究21 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策略研究22 商丘市农村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3 现代社会下佛汉拳价值取向的变革24 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发展策略研究25 竞赛规则视野下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分析26 中外优秀男子大级别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比较及对策研究27 武汉体育学院舞龙舞狮课程开设现状调查与研究28 沧州女性百岁老人长寿原因的调查与分析29 北京天桥中幡传承与发展的研究30 健身气功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动作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31 我国学校武术百年嬗变的研究32 北狮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身体机能监测与分析33 山西省城市社区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34 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研究35 桩上徒搏的技、战术训练研究36 现代武术发展研究37 浅析武术套路动作节奏的训练38 太极拳技击遵循的原则和力学原理的运用39 论习武荣辱观40 急性低氧暴露时不同模拟高度对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强度指标的影响研究41 福建南少林武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42 福建省普通高校学生对太极拳功能的认识研究43 太极拳对多动倾向儿童影响的研究44 福建南少林武术与明代抗倭战争关系研究45 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发展探析46 恩施州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别、流变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47 中外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攻、反技术运用的分析与对策研究48 中国武术现代流变历程及其规律探索49 影视武术之研究50 武术散打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特征研究

“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就拓宽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也拓宽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天地。

以小见大,用“细节”点染万种“风情”语言于文章,就如同衣服于人体一样,不但有表情达意、张扬个性的作用,还有点缀、修饰的功能,衣服的一个花边,一粒纽扣,一处镂空设计,一挂饰物点缀,都可以使你风情万钟,独特妩媚。“小”处的设计显现出了“大”智慧。文章的细节同样可以显示作者独运的匠心。

九九归一,点题、扣题彰显敏锐思维此话题,学生的写作范围非常广,写作思路也比较开阔,但是无论是写剪纸的精巧、川剧变脸的神奇、琴棋书画的高雅,还是写民俗节日的深入人心、诗歌艺术的源远流长等等,最后都要归结到话题“传统文化”上,要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写作体裁多种多样——贵在与话题相联系。可以写散文,重在创设优美的意境:如写民俗节日,要写出它的欢快喜庆,亦雅亦俗,在热闹、欢乐、锣鼓喧天、举国同庆的美好氛围中,让人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性。当然,不能用干瘪的语言。可以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如何代代传承、永不消逝;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谈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等等。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文化曾经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治愈的疤,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这头曾经吼一吼都会令世界为之胆寒的雄狮,却一度沉睡不醒。

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国人,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那些曾经的耻辱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

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

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

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

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

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为它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因为它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的巅峰!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哪一项不是改变世界前进步伐的发明啊。

而且中国的茶道、功夫、儒学思想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赞美中国是"物产丰富的天朝大国",让无数的西方人神往。

拥有着这样优秀过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于外国人的肯定,我们的文化底蕴本就比他们深,为什么还要他们来肯定。

中国人少的只是那一份对于自己文化的信仰与自豪,只要再多一份自信和从容,我们一定可以让华夏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中国这头沉睡的巨石在苏醒后究竟可以爆发出多么大的威力。

孔子学院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办,无数的外国人慕名进入;"中国年"在俄罗斯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往游览;中国的功夫之乡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国人前来拜师学艺。

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吸引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了,这个国家才会真的强大。

试问,一个只有GDP支撑的国家,又能在复兴之路上走多远!我们要不断发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文化成为祖国崛起的坚强后盾。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

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会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文化会再次引领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节日,例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

我要和大家介绍的节日是“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所以称为中秋节。

远在他乡的人们,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今年中秋节吃完丰盛的晚餐后,我把月饼切成几小份,然后放盘子里,让爸爸和妈妈任意来摸一块月饼,月饼是圆圆的,象征着团圆的意思。

我摸到了一个抹茶叶的月饼,那抹茶月饼松软而美味。

爸爸、妈妈和我坐在椅子上吃得津津有味的在等待月亮出现。

月亮隐隐约约地出现了,慢慢地,越来越大,越来越圆,越来越亮,皎洁的月光洒在我们身上,似乎给我们大家披上了银纱,漂亮极了。

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我们的家庭是温磬幸福的,月亮也在这个夜晚,展现出她的美。

文无定法亦有法。

我们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用死板教条的方法写作文必然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

世间万物都是一个:“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过程,作文也不列外。

大量实践证明,优秀作文总是有那么几个共同点,或是立意独特,或是选材精当,或是文采斐然。

掌握这些要点,对帮助我们的作文取得好成绩,无疑是有大裨益的。

无论是大到构思谋篇,还是细化到语言文字,都给粗了一定规则与法度,有了这些指导,同学们就会少走弯路.读是吸纳,写是输出。

如同书法要先临贴,学绘画需要写生一样,学习作文也应从“模仿入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唱。

高品质的精品文章始终是一本作文书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将这些精品有效吸收,并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作文高。

作文高人一等不再是梦!没有争论,没有讨论,就不会有进步。

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看了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们一定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量,积极听取不同的意见,在质疑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而切勿孤芳自赏。

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吸引人!说实话,如果你的作文吸引人了,那么你的作文就非常成功了。

也就是说,要达到“吸引力”的效果,那可是写作文的最大问题,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无论你多么会写作,哪怕你已经成了一个大作家,这个问题还是一个问题。

这里,我想说一点,那就是要想吸引别人,首先得吸引自己,感动自己,让自己觉得特别有趣。

如果你说的话,你写的人,叙述的事,你自己都不感觉新鲜,我想你的作文是不可能吸引人的。

祝每位同学都能写出一纸好作文!

展开全部 “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就拓宽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也拓宽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天地。

以小见大,用“细节”点染万种“风情”语言于文章,就如同衣服于人体一样,不但有表情达意、张扬个性的作用,还有点缀、修饰的功能,衣服的一个花边,一粒纽扣,一处镂空设计,一挂饰物点缀,都可以使你风情万钟,独特妩媚。

“小”处的设计显现出了“大”智慧。

文章的细节同样可以显示作者独运的匠心。

九九归一,点题、扣题彰显敏锐思维此话题,学生的写作范围非常广,写作思路也比较开阔,但是无论是写剪纸的精巧、川剧变脸的神奇、琴棋书画的高雅,还是写民俗节日的深入人心、诗歌艺术的源远流长等等,最后都要归结到话题“传统文化”上,要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写作体裁多种多样——贵在与话题相联系。

可以写散文,重在创设优美的意境:如写民俗节日,要写出它的欢快喜庆,亦雅亦俗,在热闹、欢乐、锣鼓喧天、举国同庆的美好氛围中,让人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性。

当然,不能用干瘪的语言。

可以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如何代代传承、永不消逝;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谈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等等。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展开全部 “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就拓宽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也拓宽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天地。

以小见大,用“细节”点染万种“风情”语言于文章,就如同衣服于人体一样,不但有表情达意、张扬个性的作用,还有点缀、修饰的功能,衣服的一个花边,一粒纽扣,一处镂空设计,一挂饰物点缀,都可以使你风情万钟,独特妩媚。

“小”处的设计显现出了“大”智慧。

文章的细节同样可以显示作者独运的匠心。

九九归一,点题、扣题彰显敏锐思维此话题,学生的写作范围非常广,写作思路也比较开阔,但是无论是写剪纸的精巧、川剧变脸的神奇、琴棋书画的高雅,还是写民俗节日的深入人心、诗歌艺术的源远流长等等,最后都要归结到话题“传统文化”上,要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写作体裁多种多样——贵在与话题相联系。

可以写散文,重在创设优美的意境:如写民俗节日,要写出它的欢快喜庆,亦雅亦俗,在热闹、欢乐、锣鼓喧天、举国同庆的美好氛围中,让人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性。

当然,不能用干瘪的语言。

可以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如何代代传承、永不消逝;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谈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等等。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真诚友爱真诚友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

因此,要树立“心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同学友爱团结。

同学之间要平等待人,相互尊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

平时遇见同学一定要打招呼。

打招呼的方式很多,可以问好、点头、微笑、招手或喊一声名字等。

要做到热情、诚恳。

用你的真诚去爱别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真诚的回报。

■相互尊重每位同学都需要被他人关爱,被他人尊重。

首先是尊重他人人格。

讥笑、辱骂、给同学起绰号,不仅伤害同学的自尊心,还侮辱了同学的人格,是低级趣味很不礼貌和很不道德的行为。

其次,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

每位同学的生活习惯是自幼养成的,是受家庭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潜移默化的结果。

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就等于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集体意识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正像一滴水离不开浩瀚的江河大海一样。

因此,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有集体意识。

在集体生活中,要顾全大局,遵守规章制度,不可我行我素。

在你付出的同时,也将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

■善于交谈交谈是同学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

交流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了解、友谊和相互增长知识。

同学们之间的交谈应该注意一些问题:1、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要语调平和,不可装腔作势。

2、交谈中力求语言文雅注意场合分寸。

3、开玩笑,应注意,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不说。

听同学说话时态度要认真,不得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要插话或提问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若同学说得欠妥和说错了,应在不伤害同学自尊心的情况下,恳切、委婉地指出。

吵架、骂人说难听话是一种无教养的行为及无礼的表现。

■借物还物同学们经常在一起,难免相互之间借用东西,但是须谨记有借有还,即使随便用一下别人的物品,也应事先打招呼,征得他人同意。

展开全部 当今最漂亮又很虚伪的一句话是什么?搞科研、搞四化、搞革命、搞教育、搞商业、搞事业、搞工作、搞开发、搞开发、搞创新、搞发展顶恶俗的就是——“搞”,极为恶劣的流氓词汇、低俗 *** 的庸俗词汇、卑鄙下流的痞子词汇、丑恶无赖的词汇,恶心至极的口头禅,很龌龊,特 *** ,极其丑陋。

最最低贱、卑鄙龌龊、邪恶、恶劣地反社会、反人类、反动的词汇。

充分暴露出自我价值取向错误,毫无羞耻感,自甘受辱,自寻其辱,自我作贱,毫不掩饰自已 *** 狗样,自我贬低人格、人格贬损,严重损害其代表的 *** 部门形象和公信力。

说这番话的人根本没有大脑,是没有任何独立思考能力而又贪图利益的无知 *** 之徒,可耻可悲可叹,极其不光彩的口头禅,公开作自我羞辱。

国家新闻总署,文化部,你要净化新闻报道、纯洁影视作品!!!!!!!!!!!!!严格禁止这些臭大街、烂大街的词汇出现在官方、 *** 的发言、文件、报道、谈话语言等等之中!!!!其实,什么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发明创造、专家、教授等等,无不如此...

家乡的戏曲艺术——越剧朋友,你一定欣赏过小提琴名由《梁祝》,柔美凄婉的旋律曾经陶醉过多少中外华人。

你可知道曲子创作灵感来源于何处?对了,那就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你听,曲子的旋律有越剧的影子。

这就是我家乡的艺术——越剧,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特色的戏剧。

越剧是一个成熟的剧种,它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清新亮丽的曲调,却又不失 *** 与高亢的特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市,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

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

抗日战争期间,部分越剧演员在敌伪统治下的上海虽然演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好戏,但改革主要还是在形式上,越剧内容并没有较大的突破。

1942年越剧改革以后,越剧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戏迅速发展成为适应现代舞台条件的、有较强综合性的剧种。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几代越剧艺人的努力下,越剧终于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也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但是,时代在发展变化,到了现在,曾经辉煌的越剧渐渐地沉默下来了。

虽然有人极力在挽救越剧,但现实总是残酷的。

这里有一个其型的例子:新晋梅花奖得主——上海着名越剧演员萧雅来杭州连续举办专场越剧演出,据了解,从4月1日的第一场演出开始,上座率就没有超过5成;而在5成的上座率当中,有90%以上的人是通过各种渠道拿来的赠票。

不管怎么样,越剧的观众越来越少,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当今的越剧危机已经很明显了:一是越剧剧团全面萎缩,现在除上海、江苏、福建和浙江外,其他各省市几乎没有专业越剧团。

二是观众群体少,范围窄。

越剧观众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年轻人很少有人问津。

三是目前越剧自身剧目老、节奏慢,缺乏改革和创新,一成不变,像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四是 *** 投入不多。

社会争企业投入少、关注少,不重视。

在越剧走向衰落的同时,我仍然欣喜地看见,越剧界人士为振兴家乡艺术执着地奋斗着。

他们把现代艺术元素融入越剧表演,用现代舞台、音响、灯光营造现代化的气氛。

以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剧本的创作也力求创新,如现代越剧《孔乙己》等的上演,的确给越剧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舞台越剧没落的同时,社区里、广场上戏曲演员的表演却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

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越剧,我家乡的艺术,你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呢?

小的时候,我就很羡慕穿军装的人,军人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直都那么神圣,我曾经想像自己做个女兵该是件多么好的事情,但是现实总不如愿的。

那天家里说给介绍高中生,但是在部队里面磨练很多年了,研究生和高中生走到一起?当时的感觉真的觉得有点难以,并不是我在瞧不起人家的想法,绝对没有那种想法,一直以来,在我爱情观里,没有学历高低不配的概念,我最主要的是看重人品和能力,而不是他的学历。

觉得难以想象是因为,有点太不可思议了,两个人经历的生活也完全不一样,在思想上会是怎么样的?确实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嘿嘿不过后来回过头想想,其实这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两家人知根知底的,只要两个人在性格上能处得好的话,走到一起也未必就是件坏事,也许对两个人来说还是件好事了,他选择了我的学历及人品,而我选择他的家庭及人品,其实现在的社会就这样,现实一点也许能过得更好,有人说贫贱夫妻怎样怎样的,但是何曾去想想,当一对贫贱夫妻什么事情都得为钱去伤脑筋,伤神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了,从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到走出学校,进入公司,一路上,因为钱,因为家境的原因,我确实过得不是那么如意,甚至有时候过得很辛苦,很累,一直到现在,我还在为当初在学校借下的那些债而奔波为那些本可以不用自己来承担的责任而奋斗。

有时候觉得很累,真的很累也许也因为这样,我不得不现实一点,因为我不想再因为钱而那么辛苦那么累,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我的人生路也算是走了至少了三分之一多了,如果只能活到六十岁的话,那已经走了一半的路了,何必在那些无谓的事情上计较那么多了,能选一个人品好,对自己好的老公,也许这就是我的福份了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在公司上班,最终的目的都是挣钱,哪样能挣到钱就OK了,如果我嫁的老公学历不怎么样,有能力能挣钱,那不也一样好吗,还可以分工合作,他赚钱,我可以照顾家庭,教育以后的小孩,学历只是个花瓶而已,最重要还是能力啊!!!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得更好!

从端午节,到中医,再到龙的传人,下一个又会是什么?这让我联想到一个乞丐,在一路伸手乞讨的同时,又把自己的饭碗、筷子等一些生活用品到处乱扔,等到需要用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该去哪里找回来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逐渐发展的同时,居然忘了自己是谁?而且还把自己潜在的财富,拱手乱扔。

韩国佬拣走了端午节和中医,小日本拣走了龙,他们像得到宝物一样珍藏了这些被中国所丢弃的财富,要知道这样的财富不是一日就能生成的啊!这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呀!下一个被抛弃的将会是什么呢?作为中华大国的国民,我们该做些什么吧?我们怎么可以眼睁睁的看着传统文化的消失?一个没了传统、没了信仰的民族将是多么可怕!传统文化正在城市中消失90高龄的南怀瑾先生是人称“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国学大师。

这位著作等身的老先生学养极其深厚,对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医卜天文、拳术剑道及儒释道等均有研习。

昨天下午在一场题为“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的讲座中,南怀瑾与沪上学者共同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文化、传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题目怎么写?

传统文化内容浩如烟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内容都涵盖是不可能的,所以,写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 “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就拓宽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也拓宽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天地。2.以小见大,用“细节”点染万种“风情” 语言于文章,就如同衣服于人体一样,不但有表情达意、张扬个性的作用,还有点缀、修饰的功能,衣服的一个花边,一粒纽扣,一处镂空设计,一挂饰物点缀,都可以使你风情万钟,独特妩媚。“小”处的设计显现出了“大”智慧。文章的细节同样可以显示作者独运的匠心。3.九九归一,点题、扣题彰显敏锐思维此话题,学生的写作范围非常广,写作思路也比较开阔,但是无论是写剪纸的精巧、川剧变脸的神奇、琴棋书画的高雅,还是写民俗节日的深入人心、诗歌艺术的源远流长等等,最后都要归结到话题“传统文化”上,要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4.写作体裁多种多样——贵在与话题相联系。可以写散文,重在创设优美的意境:如写民俗节日,要写出它的欢快喜庆,亦雅亦俗,在热闹、欢乐、锣鼓喧天、举国同庆的美好氛围中,让人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性。当然,不能用干瘪的语言。可以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如何代代传承、永不消逝;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谈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等等。也可以写记叙文或构思小小说,如①故事新编,赋予古老的神话、传说鲜明的现代意义,去表现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出老百姓传统的朴素的人生追求。②老外学艺,通过一个外国人历尽“千辛万苦”,闹了无数笑话,也要学习那对他来说魂牵梦绕的东方文化的故事,来表现传统文化的对外影响。③百姓生活:剪窗花,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变戏法,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等传统文化、习俗已经深入老百姓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学生问题] 1.只笼统地“介绍”一些传统节令,缺乏自己对这些节令文化意义的“认识”。选写一个节令,重点记述节日有关“活动”,始终未在节日的“魅力”或“文化意义”上“表态”。选写“诗词”类,未将古典诗词的“共性”特点归纳出来,只是一种“内容介绍”或“手法说明”,有的连“感受性”的文字也没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自然是与外国诗歌不同的,唐代“送别诗”、“边塞诗”有何特点?这特点里又具有怎样的文化意义?2. “传统的”应是有“特点”的:选材上不典型,不具“特点”,自然难以与传统文化相联系;有的选材较为典型,但没有抓住节令“特点”,挖掘不出某节令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寒食”、“端午”等节令其实是一种祭奠文化,之所以延续至今,中华民族怀宗追远、崇节尚义的品质因素可窥一斑;“中秋”则突出一个“圆”字,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里,饱蕴了中华民族安定平静、雍乐和美的审美情趣与追求。3.“传统的”应是与外民族、外国有“不同”之处的。这其实已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构思,反映中外有别,以体现民族特色。作文中运用这种办法的几乎没有。4.音乐、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属于艺术,不具备对相关方面一定的了解尽量不要选写,否则欲求“大气”与“厚重”,结果却难逃“笼统”。

中外民俗论文题目

学术堂最新整理了二十个民族传统体育毕业论文题目:1、"健康中国2030"契机下对民族传统体育养生文化的传播路径探究2、文化视域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高校体育的融合研究3、基于"两创"原则的民族传统体育课程改革与实践研究4、论校园民族传统文化弘扬--以吉林化工学院民族传统体育教学为例5、谈体育教学中融入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采茶舞的可行性6、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刍议--评《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概论》7、"一带一路"背景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国际交流的策略研究8、西方媒体传播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创新发展研究9、"一带一路"背景下对我国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探析10、体育院校武术与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核心课程设置分析11、文化自信主题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发展研究12、"体育+旅游"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品牌赛事产业化研究13、民族传统体育与公共文化服务互动研究14、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本质、路径与建构研究1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热点转换与成因16、"一带一路"背景下VR技术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播的影响17、民俗特色文化对粤西民族传统体育影响的研究18、"互联网+"时代社区体育与民族传统体育互动发展研究19、民族传统体育术语的产生方法及特色20、社会学视角下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播与推广

这个你才给10分。。。。。有1000分以上估计会有人帮你写。。。不行就2000分。。

一.端午节起源: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 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苗族民俗风情-苗族四月八 贵州省的贵阳、惠水、龙里一带苗族人过"四月八节",又称"亚努节"。每逢节日这天,附近的苗族都要聚集到喷水池举行各种活动,纪念古代英雄亚努。每年叁加节日的人在20万人以上。人们在一起吹 笙 跳舞 唱山歌 荡秋千 上刀梯 玩龙灯 耍狮子等,人山人海,场面极为壮观。 传说苗族祖先原来住罗格桑(今贵阳附近),他们过着丰衣足食的生活。后来因恶霸垂涎此地,前来抢夺。苗族首领亚努率领苗胞起义,反抗压迫剥削,在强大的敌人进剿下,每次都能化险为夷。可是,一次激烈的战斗中,他不幸被统治阶级杀害,於四月初八光荣牺牲。每逢他的遇难日,苗胞总要到墓地(现贵阳喷水池附近)来纪念这位古代民族英雄。年年如此,代代相传。 在麻江且隆昌寨欢度"四月八",还有另一种传说。远在三国时期,随着诸葛亮到隆昌的有王家三兄弟和一个名叫阳工的人。他们在荒山坡上修梯田种包谷和水稻,给荒凉的苗寨带来了繁荣。后来王老大和阳工留了下来,且子孙满堂,在这里安居乐业。若干年后这里就发展成了两个村寨 ,后辈为纪念他们开荒发家的功绩,就将他们到隆昌的日期四月初八作为祭祀日。节日期间,除了到祖坟边举行隆重的祭礼外,还要全部上山"闹春"。青年人唱情歌 跳笙;老人上山打猎,妇女带着孩子去游坡,村村寨寨都沉浸在节日气氛之中。 王吉刚 22:11:14 民族风情:苗族民俗风情苗族先民于秦汉时聚居在“五溪”地区,即今湘西、黔东等地。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历史久远,其先民可能是古代三南的一部分。一说渊源于殷周时代的“鬃”人。秦汉时主要居住在湘西、黔东一带,包括在“长沙、武陵变’或“五溪蛮”的名称之中,以后逐渐迁徙,散布在西南各地山区。还有认为是和远古的“九黎”有关。四川、贵州、湖南的苗族至今把蚩尤当做自己的祖先。传说蚩尤是“九黎”之君,在5000年前,九黎部落与黄帝部落冲突,败而退出黄河下游,占据长江中、下游。逐渐形成“三苗”。公元前2世纪后,苗族先民大部分已迁至湘、鄂、川、黔等地。海南的苗族是十六世纪从广西去的士兵。 苗族主要聚居于贵州省东南部、广西大苗山、海南岛及贵州、湖南、湖北、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的交界地带,人口:970,000 人。苗族的历史悠久,在中国古代典籍中,早就有关于五千多年前苗族先民的记载,这就是从黄河流域直到长江中游以南被称为"南蛮"的氏族和部落。苗族没有文字,苗语属汉藏语系苗瑶语族苗语支。苗族居住在高山地带,以农业为主,农作物有旱稻。包谷,荞子,薯类和豆类,经济作物是麻,一般是自己种麻,自己纺织. 苗族人民有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学,如古歌,诗歌、情歌等等。苗族也善舞蹈,芦笙舞最为流行。 云南苗族人口万,占中国苗族人口的。主要聚居在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昭通地区以及武定、禄劝等县。苗族有本民族的语言文字。 苗族有自己的语言,苗语分三大方言:湘西、黔东和川黔滇。1956年后,设计了拉丁字母形式的文字方案。由于苗族与汉族长期交往,有很大一部分苗族兼通汉语并用汉文。 苗族地区以农业为主,以狩猎为辅。苗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瑰丽多彩,驰名中外。其中,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苗族服饰多达一百三十多种,可以同世界上任何一个民族的服饰相媲美。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尤以情歌、酒歌享有盛名。芦笙是苗族最有代表性的乐器。 苗族以能歌善舞著称,苗族民歌尤其丰富,每年农历正月初二或5月5日花山节(即踩花山),青年男女欢聚一起踩鼓,跳芦笙舞,对歌抒情,寻求配偶,同时举行爬花杆、斗占比赛。苗族擅长渍麻织布、剌绣、蜡染,工艺精湛,深得国内外赞誉。青年男女喜穿“五色斑衣”,集蜡染、剌绣于一身,绚丽多姿。苗族主要从事家业。过去,狩猎是一项主要的副业,常用弓弩、火枪围猎猎物,实行“隔山打鸟,见者有份”的分配方式。一些苗族同胞信仰民间多神教和基督教。 【礼仪】 苗族十分注重礼仪。客人来访,必杀鸡宰鸭盛情款待,若是远道来的贵客,苗族人习惯先请客人饮牛角酒。吃鸡时,鸡头要敬给客人中的长者,鸡腿要赐给年纪最小的客人。有的地方还有分鸡心的习俗,即由家里年纪最大的主人用筷子把鸡心或鸭心拈给客人,但客人不能自己吃掉,必须把鸡心平分给在座的老人。如客人酒量小,不喜欢吃肥肉,可以说明情况,主人不勉强,但不吃饱喝足,则被视为看不起主人。 苗族讲究真情实意,非常热情,最忌浮华与虚伪。主人路遇客人不抢走第一步,不走在前面;交谈中用敬语称呼;迎客要穿节日服装;对贵客要到寨外摆酒迎候;客人到家门,男主人要叫门,告知在家的女主人,女主人要唱歌开门迎客;在客人面前,女主人不登高上楼;宴会上以鸡、鸭待客为佳肴,尤以心、肝最贵重,要先给给客人或长者,客人则分给众人享用,次序是先长后幼。客人不要称主人“苗子”,他们喜自称“蒙”。 【服饰】 喜戴银饰是苗族姑娘的天性,她们挽发髻于头顶,戴上高约20公分左右,制作精美的银花冠,花冠前方插有6根高低不齐的银翘翅,上面大都打制着二龙戏珠图案。有的地区,银冠上除插银片外,还插高约1公尺的银牛角,角尖系彩飘,更显的高贵富丽。银冠下沿,圈挂银花带,下垂一排小银花坠,脖子上戴的银项圈有好几层,多以银片打制花和小银环连套而成。前胸戴银锁和银压领,胸前、背后戴的是银披风,下垂许多小银铃。耳环、手镯都是银制品。只有两只衣袖才呈现出以火红色为主基调的刺绣,但袖口还镶嵌着一圈较宽的银饰。苗家姑娘盛装的服饰常常有数公斤重,有的是几代人积累继承下来的。素有“花衣银装赛天仙”的美称。苗家银饰的工艺,华丽考究、巧夺天工,充分显示了苗族人民的智慧和才能。苗族的服饰各地不完全相同,男子多用布包头,身穿短衣裤,但苗族妇女的穿戴普遍比较讲究,尤其是盛装,极为精美,花饰很多,有的裙子有四十多层,故名 “百褶裙”。衣裙上面绣制的各种图案,古色古香,异彩纷呈。妇女擅长纺织、刺绣、蜡染,工艺十分精湛。 【习俗】 在苗族人家做客,切记不能去夹鸡头吃。客人一般也不能夹鸡肝、鸡杂和鸡腿,鸡胆、鸡杂要敬老年妇女,鸡腿则是留给小孩的。当你离开苗族主人家时,一定要有礼貌地说声“哇周”,意为“谢谢”,感谢苗家对你的盛情款待。 有些苗族地区,忌随时洗刷饮甑、饭包、饭盆,只能在吃新米时洗,以示去旧米迎新米。随时洗刷会洗去家财,饭不够吃。在山上饮生水忌直接饮用,须先打草标,以示杀死病鬼。忌动他人放于路边的衣物,以免传染麻疯病。忌孩子在家中乱耍小弓箭,恐射中祖先。忌跨小孩头顶,否则孩子长不高。禁忌妇女与长辈同坐一条长凳。 【婚俗】 苗族是一夫一妻制,男女青年婚前有传统的社交活动。如“会姑娘”就是苗族青年自由恋爱的方式。苗族的传统节日是一年一度的花山节(农历正月初五举行,又名"踩花山"),这是苗族人民最盛的节日,节日期间,身着节日盛装的男女青年欢聚对歌,表演踩鼓,跳狮子和芦笙舞,热闹非凡。 在青年男女婚恋过程中也必不可少的食品是糯米饭。湖南城步的苗族把画有鸳鸯的糯米粑作为信物互相馈赠;举行婚礼时,新娘新郎要喝交杯酒,主婚人还要请新郎、新娘吃画有龙凤和奉娃娃图案的糯米粑。 【食俗】 大部分地区的苗族一日三餐,均以大米为主食。油炸食品以油炸粑粑最为常见。如再加一些鲜肉和酸菜做馅,味道更为鲜美。 肉食多来自家畜、家禽饲养,四川、云南等地的苗族喜吃狗肉,有“苗族的狗,彝族的酒”之说。苗家的食用油除动物油外,多是茶油和菜油。 以辣椒为主要调味品,有的地区甚至有“无辣不成菜”之说。苗族的菜肴种类繁多,常见的蔬菜有豆类、瓜类和青菜、萝卜,大部分苗族都善作豆制品。 各地苗族普遍喜食酸味菜肴,酸汤家家必备。酸汤是用米汤或豆腐水,放入瓦罐中3-5天发酵后,即可用来煮肉,煮鱼,煮菜。 苗族的食物保存,普遍采用腌制法,蔬菜、鸡、鸭、鱼、肉都喜欢腌成酸味的。苗族几乎家家都有腌制食品的坛子,统称酸坛。 苗族酿酒历史悠久,从制曲、发酵、蒸馏、勾兑、窖藏都有一套完整的工艺。日常饮料以油茶最为普遍。湘西苗族还特制有一种万花茶。酸汤也是常见的饮料。 典型食品主要有:血灌汤、辣椒骨、苗乡龟凤汤、绵菜粑、虫茶、万花茶、捣鱼、酸汤鱼等。 【建筑】 由于长期分散居住,形成了不同地区各自的特点,房屋多系木结构,以瓦、杉皮或茅草等盖顶,黔中或黔西地区有用薄石板盖顶。山区多为吊脚楼;海南岛和云南昭通等地则住长形茅草房或以树干交叉搭成的“杈杈房”;湘西一带则为石屋。 苗族多居住在山区,住房多以树栅为墙,削树皮为壁,编时为瓦,或以士善墙,竹片或木片做瓦,内分卧室、厨房和畜厩,摆设简单。部分苗族居住在坝区,住房亦有水土结构的瓦房,内分三室,左右室各设一侧门,中室设大门,亦即正门。在部分苗族中,正门一般不得随便出入,凡家中遇有婚丧嫁娶或祭把等活动,方能由正门 出入

中外民俗论文的题目

民族传统体育学硕士论文题目_论文选题-2011年最新参考第一组:1 北京市健身气功推广模式的研究2 竞技太极拳原地旋风脚360度接提膝独立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3 衡阳市金融业从业人员健康和体育锻炼概况的调查分析4 河北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散打课开展现状调查研究5 健身气功、太极拳和健身秧歌锻炼对老年人健身功效的对比研究6 苌家拳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7 大学生太极拳锻炼态度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8 武术舞台剧的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9 小学生武术学习评价方案研究10 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研究11 禅宗思想对少林拳拳种的影响研究12 核心稳定性训练对散打运动技能影响的研究13 河南省登封市武术(馆)学校发展状况的研究14 武术现代化指标体系的构建研究15 北京市太极扇项目开展的调查研究16 高水平男子散打运动员在比赛中技战术节奏特征研究17 乾隆养生术对老年人健身功效的研究18 郑州市小学体育课武术内容中运用攻防技法的实验研究19 论中华武术国际传播中的武术文化传承20 杨式太极拳“野马分鬃”动作肩胸与骨盆旋移运动的生物力学分析21 散打职业化发展的制约因素与对策研究22 “第九届世界武术锦标赛”套路运动员比赛成绩分析23 健身气功五禽戏熊晃动作的运动学分析24 截拳道的创立与传播研究25 高尔夫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途径探析26 民族传统体育校本课程开发研究27 湖南省残疾人竞技体育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28 湖南省“全国武术之乡”群众武术发展现状调查与分析29 竞技散打摔法技术的分类及应用研究30 传统武术拳种传承人保护机制研究31 河南省高校民族传统体育专业武术多媒体教学现状调查及发展对策32 陈氏太极拳起源研究33 太极拳之太极哲理阐微34 李小龙对中国武术推进效应研究35 太极拳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整的分层研究36 大众对中国武术发展的需求研究37 国学视野下中国武术的学科归属问题研究38 科学与人文的融合39 北京花会中民间体育的研究40 振藩截拳道武学研究41 开封武术文化研究42 内蒙古普通高校武术散打课程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43 河北省武术旅游发展现状及其开发研究44 我国优秀散打运动员攻防转换能力结构及其特征研究45 普通高校简化太极拳教学中“情境教学”的应用研究46 对当前自选南拳整套动作风格定量化研究47 高校武术自卫防身术课程内容构建研究48 和谐社会背景下河北省传统武术继承与发展策略研究49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员技术等级制度建设研究50 湘西自治州民族健身操的整编与推广研究第二组参考:1 竞技武术套路竞赛成绩影响因素研究2 山西省推手竞赛开展现状的调查研究3 从武术传播的方式特点看武术的发展4 石家庄市老年人参加民族传统体育项目锻炼现状研究5 河北省本科高校健身气功的开展现状研究6 武术散打运动员竞赛状态焦虑与性格特征的关系分析及培养对策研究7 湘西民族传统体育的整理与保护研究8 精武会社会网络之研究(1909-1941年)9 体育养生思想对心理健康促进作用的研究10 当前形势下传统武术训练的新思考11 河北省散打竞技运动现状分析与发展策略研究12 河北省竞技跆拳道后备人才培养现状与发展策略研究13 河北省优秀散打运动员转身后摆腿技术的三维运动学分析14 国外优秀男子散打75-85KG级运动员的技术运用特征研究15 越南竞技武术散打发展现状的研究16 中国跳绳竞赛项目设置与竞赛方法研究17 健身气功•六字诀对老年人生存质量影响因素的研究18 非物质文化遗产视角下湖南民间舞龙运动的流变及发展前景研究19 武术散打与人的社会化研究20 河南省心意拳传承研究21 中国传统武术发展策略研究22 商丘市农村武术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23 现代社会下佛汉拳价值取向的变革24 中小学武术段位制发展策略研究25 竞赛规则视野下竞技武术套路的美学分析26 中外优秀男子大级别散打运动员技术运用比较及对策研究27 武汉体育学院舞龙舞狮课程开设现状调查与研究28 沧州女性百岁老人长寿原因的调查与分析29 北京天桥中幡传承与发展的研究30 健身气功八段锦摇头摆尾去心火动作特征的生物力学分析31 我国学校武术百年嬗变的研究32 北狮优秀运动员赛前训练身体机能监测与分析33 山西省城市社区武术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34 中国传统武术可持续发展研究35 桩上徒搏的技、战术训练研究36 现代武术发展研究37 浅析武术套路动作节奏的训练38 太极拳技击遵循的原则和力学原理的运用39 论习武荣辱观40 急性低氧暴露时不同模拟高度对优秀男子散打运动员强度指标的影响研究41 福建南少林武术的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42 福建省普通高校学生对太极拳功能的认识研究43 太极拳对多动倾向儿童影响的研究44 福建南少林武术与明代抗倭战争关系研究45 后奥运时代中国武术发展探析46 恩施州土家族传统体育项目类别、流变特征及发展对策研究47 中外优秀女子散打运动员攻、反技术运用的分析与对策研究48 中国武术现代流变历程及其规律探索49 影视武术之研究50 武术散打运动员专项竞技能力特征研究

民俗 文化 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记忆,积淀着人类的生存智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准则。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民俗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传统文化 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我国由多个民族组成,传统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但是在现阶段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传统文化生存空间在不断的被压缩当中,如何保证民俗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民俗文化;当代;价值;思考

我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发展的源头,也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外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造成了有力的冲击和影响,民俗文化的发展空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一点点的缩小,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只有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保持认识,才能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指明合理的方向。

民俗文化因其核心要素民俗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所以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别,民俗常常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但其也有一些稳定的特征。一般民俗都具有社会性、地域性、变异性、转承性、规范性等特征。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根源,是我国民族的根本。民俗习惯的不断传承,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理工了重要保证。另外,民俗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不断的受社会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当代社会的需求。民俗文化对于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都有着影响,民俗文化是社会团结的重要根源,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核心内容。

民俗文化对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民俗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其包括民间的 传说 、戏曲、娱乐、技能、信仰、价值观等不同的内容,民俗具有丰富性,并且在传统的民间生活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只有弘扬民俗文化,才能延续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可以培养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的认同感。

在民间,各种民俗文化中蕴含着各种优秀的文化,并且形成了庞大的历史信息链。民俗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与独特的精神,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启迪。民俗文化中承载着具有浓重色彩的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有力的传承。民俗文化可以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民俗文化具有维系的功能,可以使我国不同民族之间保持良好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丰富的民俗活动,各种民俗活动的进行,可以让人们寄托民族情感,并且对生活和心理进行调剂。民俗文化中包含了传统的文化资源,是现代社会旅游业中的重要内容,民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可以为社会带来良好的效益,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我国民俗文化现阶段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推广,从而保证民俗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我国目前民俗文化存在着变迁与消失的现象,民俗文化的发展变化中,消失和变迁是正常的现象,但是需要对其中变化存在的负面效应进行重视和解决。在民俗文化的变迁当中,传统文化价值存在着严重的流失情况。传统文化价值的流失包括有形的和无形两种流失的方面。传统文化无形流失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西方节日 在进入中国后, 中国传统节日 逐渐的被忽视,传统节日淡化,外来节日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传统文化价值流失的有形方面体现上,很多传统民俗文化形式和活动不断的减少甚至消失,年轻人缺乏参与的热情与兴趣,使得传统民俗活动越来越落寞。

另外,民俗文化的价值开发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我国对于民俗文化的价值开发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建立了很多的开发模式,促进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但是在对于民俗文化价值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行 反思 。

首先,对于民俗文化缺乏有力的保护,并且保护方式不够完善。民族文化保护的相关立法不足,民俗文化存在着后继无人的现象,很多保护 措施 的滞后性使得民俗文化难以得到良好的保护。

其次,民俗文化过分的受商业操作的影响,很多人在追求利益的同事,过分的利用民俗文化作为经济来源的措施,对民俗文化的长期发展会存在一定的危害。

最后,民俗文化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同化、破坏、伪造等现象。很多地区为了创造经济效益,模仿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并且采用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影响了我国社会安定的发展。

民俗文化现阶段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各地区必须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才能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对民俗文化的立法等手段,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法律基础。在对于民间文化的发展上,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库,避免出现人才断层,民俗文化失传的现象。另外,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上,要尊重民俗文化的内涵,禁止对民俗文化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严谨各种基于民俗文化上的模仿、伪造等不良活动的开展。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事,需要对传统的民俗文化进行重点的保护,推进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发展。在对于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上,要提高其各种行为的规范性与合法性,从而保证相关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民俗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重大,只有充分的发展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才可以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在民俗文化的保护上,要加强相关立法,使得保护民俗文化的行为有法可依,促进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明,徐载娟,景成,王铁环,刘景慧.托口古镇民俗文化 调研 报告 [J].怀化学院学报,2010(04)

[2]吕红艳.保护与开发: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民俗生态旅游[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3]王晓洋.浅析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苏州及其周边地区为例[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4]王新亮.保护视野下的淮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

浅谈民俗文化市场化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的旅游消费需求进一步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的趋向,大众的旅游活动形式已不再限于满足传统的有形的旅游产品,而是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和历史内涵,从消费有形的旅游产品转向消费无形的旅游文化。为迎合大众的这种需求,许多区域、城市、景区再次把目光移向曾经被冷落的精神性文化消费领域――民俗文化。

市场上开始出现所谓的“人造文化”,并有泛滥之势,许多学者、人士开始抨击、批判这种旅游文化市场化的行为,呼吁文化回归、保持原始状态。通过对民俗旅游文化现状的一些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指出文化商品化并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无是处,正当、适当的商业化手段对文化的传统和发扬还能起到促进作用。就此探究某些商业化的 市场营销 是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民俗文化;商品化;庸俗化;内涵

1引言

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开始厌烦喧嚣的城市生活,渴望在闲暇之余呼吸一下清新的乡村空气和恬静特异的民族风情,这种对大自然和原始生态的回归动力,驱使着广大游客前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地旅游,去民俗村寻求内心的渴望和满足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渴求,这体现了游客的休闲需求,也说明当前民俗旅游文化正是在这种呼之欲出情况下逐渐呈现在广大民众视线之内。

正是基于此,我国的民俗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近年来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及其发展都大有成效,然而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合理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民俗旅游,在旅游发展的前提下。使民俗文化发扬光大,避免庸俗化、导致畸形发展,使其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成为当前一个值的研究的 热点 。

2民俗旅游文化的内涵

民俗文化的内涵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其内涵包括饮食、服饰、家居等物质民俗}组织制度、人生礼俗等社会民俗;民间信仰、巫术禁忌、娱乐游艺、民间工艺等精神民俗;神话、传说、 故事 、民谣、 谚语 等语言民俗。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由此可见优良的民俗文化是对传统民俗事物和现象的梳理和检验后形成的。其表现形式多样,如今年开始实行的法定 清明 节、 端午节 、 中秋节 。在旅游中,民俗文化是很活跃的旅游资源,涉及旅游的行、游、住、食、购、娱的方方面面,由于各地的民俗对异地游客有一新奇感,激发民众的奇心,娱乐性、参与性也很强,对游客很有吸引力,游客为能亲身体验另一地域的文化特征,不惜奔走千里。如西藏香格里拉,云南西双版纳、云南大理丽江泸沽湖等地正是由于具有特有的民族风情村及少数民族习俗才闻名于世,吸引了广大国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的内涵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它欣赏的对象为人文景观,而非自然景观,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建筑风格、民间歌舞都是民俗旅游的珍贵资源与欣赏对象。温锦英定义:民俗旅游就是借助民俗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它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它的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巴兆祥界定:民俗旅游是指游客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韵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民俗旅游的主要类型包括与山水风光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民居及其他建筑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饮食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礼仪结合的民俗风情游、与喜庆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大型民族风情园景为产品的民俗风情游等六大种类。围绕以上不同类型,民俗旅游可以通过再现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古老文、传统习俗,满足现代社会人们求新、求异、求同、求知的心里需要。因此,简单地说,民俗旅游就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有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开展的旅游活动。

作为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关注的是精神层次的消费,这和观光型景区截然不同。民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来说,特有的民俗文化是一种极其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从而扩充了旅游地的客源和市场需求,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社会收益。

3我国旅游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

这些年来,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极为迅速。已经成为旅游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地区都纷纷投资兴建民俗旅游度假村、民俗旅游专业村、农业民俗旅游村以及民俗旅游主题公园等,承办民俗旅游节日,举办大型民俗旅游活动。

如山西民居以及乔家民俗博物馆,赣南的客家民俗文化、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云南大理丽江泸沽湖、山东日照的渔家乐民俗旅游度假村等地推出各具特色的活动内容和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玩。如今,很多地区将旅游业看作扶贫行业,民俗旅游开发也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手段被滥用。不可否认民俗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促进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激活了一些地区其他的行业,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正是这个原因,有些不具备开发观光型旅游地的地方,基于发展经济为目的,盲目投资建立形式各样的民俗文化村,大打“民俗文化”牌子。

民俗旅游存在的问题

(1)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过大。

民俗旅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使得很多地方不顾自身环境条件的限制,盲目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致使当地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无序,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破坏,长此以往,将损害整个民族旅游资源乃至文化传统传承。

(2)部分优秀的民俗文化庸俗化。

由于民俗旅游的经济效应较大,许多旅游景区片面注重对旅游景点的外观和形式的建造,不考虑当地的特色,只是想通过美观的造型来吸引游客的眼球。片面追求经理利益,导致民俗旅游被机械地舞台化,民俗文化被随意地庸俗化,从而失去了民俗的特色。

(3)特色不鲜明。

鲜明的地区特色是民俗旅游的主要依托。黄金周刚兴起时,国内许多城市对旅游业还不是很重视,有的地方甚至连像样的景点也没几家。近几年,各地都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产业甚至支柱产业来抓,大抓特抓民俗旅游,民俗活动逐渐趋向同化。你敲锣打鼓,我也敲锣打鼓,你舞龙舞狮,我也舞龙舞狮。项目雷同,风格雷同,缺乏新意、创意与吸引力,民俗旅游正在失去特色。由此,我们务必要保留各

地民风质朴淳厚的特点,才能使民俗旅游项目持续吸引旅游者。

(4)内容肤浅,缺乏内涵。

由于经济利益的吸引,一些景区往往仿照那些做得不错的地方,别人有的全部照搬过来,这样,形式上完全一样,再没有其附合本地民情、风俗的内容,过多地附和旅游者的心理,甚至为了猎奇心理,急功近利于一味迎合游客,刻意追求表面的形式,失去了内涵。孰不知,来参加民俗旅游的游客关注更多的是这种文化的内涵,这种深层的东西才是吸引游客的根本,形式上的做 文章 对文化的传播和本地景点的长远发展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

(5)缺乏要有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

一些民俗旅游景区开发在实施过程中操之过急,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有些,如深圳民俗文化村和云南民族村投资均在1亿元左右,开业时间也十分接近,前者很快收回投资,后者则连投资的利息都难以偿还,除了经营管理原因之外,云南民族村的建设选址过于匆忙,没有统筹分析,前者处于口岸城市,经济发达,项目内容与现代化城市形成鲜明反差。昆明人口流量小,民族村项目地处少数民族实际分布区,具有原地浓缩式开发模式的弊端。对当地居民吸引力不大,也损失了一部分追求真实感和亲身体会身临其境的外地游客。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两个同质景点的不同结局,可见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在开发民俗旅游中必不可少。

(6)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手段。

如果说文化是民俗旅游发展的根本,科学有效的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则是民俗旅游发展的保障。民俗旅游的发展不能单单从形式上考虑如何去作,去延续,还要从经济效益上去统筹,没有了收入作支撑,民俗的发展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保证。我国有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到今天都流失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致使那些拥有这些技艺的民间艺人为求生存而改从其他行业。民俗文化的发展如果不能很好的运用市场的手段运作,只是作为一个纯艺术形式也不可能长久存活。我们知道,旅游刚刚起步的时候,民俗旅游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那时的民旅风情只是旅游中的一个小小点缀。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风情村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异地民俗发展开来,最根本的原因是旅游的带动,从而使其找到了一个生存发展的基本裁体。但今天旅游中的到处泛滥的民俗村要求它自身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市运作手段作保障。张艺谋的《英雄》开创了我国影视市场成功商业化运作的典范。其“印象刘三姐”,“印象桂林”等系列,让桂林更是驰名中外,也让人们看到了民俗文化同样可以包装,而且精美的包装会带来更大的收益,科学正确的商业化会使传统的民俗文化发展更好。

4结论

总体来说,民俗文化有其地方的独特性,这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其发展以旅游业为经济依托,旅游的发展与当地可进人性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民俗旅游时需要注重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市场营销。旅游中民俗文化的市场化、商品化并非一无是处,相反。纯粹的艺术形式的民俗文化的发展未必能够长久。笔者认为,民俗文化不存在所谓永远的原汁原味,只要社会在发展,民俗文化就在不断演变,也只有不断变化了的民俗文化才更具有生命力,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市场化、商品化也是一种在社会前进中的必然现象,不可能人为的去阻止改变,但可以人为的引导其正确的发展。

因此,传统的民俗文化当前旅游中民俗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当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其本身的独特性,市场细分,对一些特色民俗文化进行精美包装,以经济带艺术,以艺术促经济协同发展。这样,也许很多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都可以如东巴文化一样发扬开来,再次张现其生命魅力。

传统文化内容浩如烟海,要想在一篇文章中把所有内容都涵盖是不可能的,所以,写作文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化虚为实,以“具体”诠释“抽象” “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就拓宽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也拓宽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天地。2.以小见大,用“细节”点染万种“风情” 语言于文章,就如同衣服于人体一样,不但有表情达意、张扬个性的作用,还有点缀、修饰的功能,衣服的一个花边,一粒纽扣,一处镂空设计,一挂饰物点缀,都可以使你风情万钟,独特妩媚。“小”处的设计显现出了“大”智慧。文章的细节同样可以显示作者独运的匠心。3.九九归一,点题、扣题彰显敏锐思维此话题,学生的写作范围非常广,写作思路也比较开阔,但是无论是写剪纸的精巧、川剧变脸的神奇、琴棋书画的高雅,还是写民俗节日的深入人心、诗歌艺术的源远流长等等,最后都要归结到话题“传统文化”上,要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4.写作体裁多种多样——贵在与话题相联系。可以写散文,重在创设优美的意境:如写民俗节日,要写出它的欢快喜庆,亦雅亦俗,在热闹、欢乐、锣鼓喧天、举国同庆的美好氛围中,让人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性。当然,不能用干瘪的语言。可以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如何代代传承、永不消逝;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谈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等等。也可以写记叙文或构思小小说,如①故事新编,赋予古老的神话、传说鲜明的现代意义,去表现人们对真、善、美的追求,`体现出老百姓传统的朴素的人生追求。②老外学艺,通过一个外国人历尽“千辛万苦”,闹了无数笑话,也要学习那对他来说魂牵梦绕的东方文化的故事,来表现传统文化的对外影响。③百姓生活:剪窗花,扭秧歌,划旱船,踩高跷,变戏法,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游花市,逛庙会等等传统文化、习俗已经深入老百姓的实实在在的生活中。[学生问题] 1.只笼统地“介绍”一些传统节令,缺乏自己对这些节令文化意义的“认识”。选写一个节令,重点记述节日有关“活动”,始终未在节日的“魅力”或“文化意义”上“表态”。选写“诗词”类,未将古典诗词的“共性”特点归纳出来,只是一种“内容介绍”或“手法说明”,有的连“感受性”的文字也没有——古典诗词的格律美自然是与外国诗歌不同的,唐代“送别诗”、“边塞诗”有何特点?这特点里又具有怎样的文化意义?2. “传统的”应是有“特点”的:选材上不典型,不具“特点”,自然难以与传统文化相联系;有的选材较为典型,但没有抓住节令“特点”,挖掘不出某节令与传统文化的联系。“寒食”、“端午”等节令其实是一种祭奠文化,之所以延续至今,中华民族怀宗追远、崇节尚义的品质因素可窥一斑;“中秋”则突出一个“圆”字,圆圆的月亮、圆圆的月饼里,饱蕴了中华民族安定平静、雍乐和美的审美情趣与追求。3.“传统的”应是与外民族、外国有“不同”之处的。这其实已告诉我们可以通过“对比”的手法来构思,反映中外有别,以体现民族特色。作文中运用这种办法的几乎没有。4.音乐、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属于艺术,不具备对相关方面一定的了解尽量不要选写,否则欲求“大气”与“厚重”,结果却难逃“笼统”。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标题

“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就拓宽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也拓宽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天地。

以小见大,用“细节”点染万种“风情”语言于文章,就如同衣服于人体一样,不但有表情达意、张扬个性的作用,还有点缀、修饰的功能,衣服的一个花边,一粒纽扣,一处镂空设计,一挂饰物点缀,都可以使你风情万钟,独特妩媚。“小”处的设计显现出了“大”智慧。文章的细节同样可以显示作者独运的匠心。

九九归一,点题、扣题彰显敏锐思维此话题,学生的写作范围非常广,写作思路也比较开阔,但是无论是写剪纸的精巧、川剧变脸的神奇、琴棋书画的高雅,还是写民俗节日的深入人心、诗歌艺术的源远流长等等,最后都要归结到话题“传统文化”上,要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写作体裁多种多样——贵在与话题相联系。可以写散文,重在创设优美的意境:如写民俗节日,要写出它的欢快喜庆,亦雅亦俗,在热闹、欢乐、锣鼓喧天、举国同庆的美好氛围中,让人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性。当然,不能用干瘪的语言。可以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如何代代传承、永不消逝;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谈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等等。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文化曾经的缺失是中国难以治愈的疤,在那个闭关锁国的年代,中国这头曾经吼一吼都会令世界为之胆寒的雄狮,却一度沉睡不醒。

自大的君主,愚昧的国人,与世界先进文化的脱离导致我们几个世纪的落后,那些曾经的耻辱给中国文化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

几个世纪后的今天,在所有人都认为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苏醒了时,我们是否应该让中国文化也再次站在巅峰,引领世界。

历史的花开了又谢,谢了又开,千年时光弹指一挥间悄然滑过,回想几千年前屹立于世界之巅的中国文明--那令人惊叹的四大发明,先秦诸子的百家争鸣以及一系列的科学成就,这些无一不昭示着中国文化曾经的繁荣与昌盛。

而如今,经历过近代那场持续一百多年的耻辱的我们,却不再相信祖先代代传承至今的古老文化,转而把西方文化奉为经典,一味的批判中华文化的腐朽与落后。

可是,请试想,假如中华文明真的没有与时俱进,那么为什么世界四大古文明如今只剩我们这一支还依然在迸发活力,为什么经历了如此多的坎坷,它依旧屹立于世界东方,岿然不倒。

我们的文化一直都在创新啊,只是有些人不曾发觉罢了。

就拿汉字来说,经历了小篆、隶书、楷书再到行书,到如今,简体汉字已被我们应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设想一下,假如我们还要写那些壁画繁琐的字体来表达自己,那么生活中会平添多少不便!其实我们应该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信,因为它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因为它为人类的文明进步所做的巨大贡献,也因为它曾带领中国冲向世界的巅峰!造纸术、火药、指南针,哪一项不是改变世界前进步伐的发明啊。

而且中国的茶道、功夫、儒学思想更是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马可波罗曾在他的游记中赞美中国是"物产丰富的天朝大国",让无数的西方人神往。

拥有着这样优秀过去的我们,又有什么理由不为自己的文化感到自豪!不必依仗于外国人的肯定,我们的文化底蕴本就比他们深,为什么还要他们来肯定。

中国人少的只是那一份对于自己文化的信仰与自豪,只要再多一份自信和从容,我们一定可以让华夏文明在二十一世纪焕发出无与伦比的活力,让世界看到中国这头沉睡的巨石在苏醒后究竟可以爆发出多么大的威力。

孔子学院在全球三十多个国家开办,无数的外国人慕名进入;"中国年"在俄罗斯成功举办,吸引了大批外国游客前往游览;中国的功夫之乡每年也都吸引大批外国人前来拜师学艺。

这一切都证明了中国文化对于世界的吸引力。

文化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一个国家的文化强大了,这个国家才会真的强大。

试问,一个只有GDP支撑的国家,又能在复兴之路上走多远!我们要不断发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让文化成为祖国崛起的坚强后盾。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文化有坚定的自信。

我相信,终有一天中国会令世界刮目相看,中国文化会再次引领世界

中国传统文化中国有很多传统文化节日,例如春节、端午节、重阳节等等。

我要和大家介绍的节日是“中秋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所以称为中秋节。

远在他乡的人们,也借此寄托自己对故乡和亲人的思念之情。

所以,中秋又称“团圆节”。

今年中秋节吃完丰盛的晚餐后,我把月饼切成几小份,然后放盘子里,让爸爸和妈妈任意来摸一块月饼,月饼是圆圆的,象征着团圆的意思。

我摸到了一个抹茶叶的月饼,那抹茶月饼松软而美味。

爸爸、妈妈和我坐在椅子上吃得津津有味的在等待月亮出现。

月亮隐隐约约地出现了,慢慢地,越来越大,越来越圆,越来越亮,皎洁的月光洒在我们身上,似乎给我们大家披上了银纱,漂亮极了。

在这个万家团圆的时刻,我们的家庭是温磬幸福的,月亮也在这个夜晚,展现出她的美。

文无定法亦有法。

我们说:“ 尽信书不如无书”,用死板教条的方法写作文必然不能实现真正的进步。

世间万物都是一个:“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的过程,作文也不列外。

大量实践证明,优秀作文总是有那么几个共同点,或是立意独特,或是选材精当,或是文采斐然。

掌握这些要点,对帮助我们的作文取得好成绩,无疑是有大裨益的。

无论是大到构思谋篇,还是细化到语言文字,都给粗了一定规则与法度,有了这些指导,同学们就会少走弯路.读是吸纳,写是输出。

如同书法要先临贴,学绘画需要写生一样,学习作文也应从“模仿入手”,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唱。

高品质的精品文章始终是一本作文书最关键的组成部分,将这些精品有效吸收,并内化成为自己的东西,作文高。

作文高人一等不再是梦!没有争论,没有讨论,就不会有进步。

同一篇文章,不同的人看了就会有不同的想法,我们一定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量,积极听取不同的意见,在质疑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而切勿孤芳自赏。

谁不希望自己的作文能吸引人!说实话,如果你的作文吸引人了,那么你的作文就非常成功了。

也就是说,要达到“吸引力”的效果,那可是写作文的最大问题,这是一个需要不断思考和重视的问题。

无论你多么会写作,哪怕你已经成了一个大作家,这个问题还是一个问题。

这里,我想说一点,那就是要想吸引别人,首先得吸引自己,感动自己,让自己觉得特别有趣。

如果你说的话,你写的人,叙述的事,你自己都不感觉新鲜,我想你的作文是不可能吸引人的。

祝每位同学都能写出一纸好作文!

展开全部 “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就拓宽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也拓宽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天地。

以小见大,用“细节”点染万种“风情”语言于文章,就如同衣服于人体一样,不但有表情达意、张扬个性的作用,还有点缀、修饰的功能,衣服的一个花边,一粒纽扣,一处镂空设计,一挂饰物点缀,都可以使你风情万钟,独特妩媚。

“小”处的设计显现出了“大”智慧。

文章的细节同样可以显示作者独运的匠心。

九九归一,点题、扣题彰显敏锐思维此话题,学生的写作范围非常广,写作思路也比较开阔,但是无论是写剪纸的精巧、川剧变脸的神奇、琴棋书画的高雅,还是写民俗节日的深入人心、诗歌艺术的源远流长等等,最后都要归结到话题“传统文化”上,要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写作体裁多种多样——贵在与话题相联系。

可以写散文,重在创设优美的意境:如写民俗节日,要写出它的欢快喜庆,亦雅亦俗,在热闹、欢乐、锣鼓喧天、举国同庆的美好氛围中,让人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性。

当然,不能用干瘪的语言。

可以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如何代代传承、永不消逝;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谈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等等。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展开全部 “传统文化”是较抽象的概念,写作时,化概念为万象,用具体的文化形态——诗歌、绘画、书法、文房四宝、茶艺、京剧、刺绣、民俗节日、剪纸、皮影戏等去诠释抽象概念的内涵,化抽象为具体,就拓宽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也拓宽了发挥自己优势的天地。

以小见大,用“细节”点染万种“风情”语言于文章,就如同衣服于人体一样,不但有表情达意、张扬个性的作用,还有点缀、修饰的功能,衣服的一个花边,一粒纽扣,一处镂空设计,一挂饰物点缀,都可以使你风情万钟,独特妩媚。

“小”处的设计显现出了“大”智慧。

文章的细节同样可以显示作者独运的匠心。

九九归一,点题、扣题彰显敏锐思维此话题,学生的写作范围非常广,写作思路也比较开阔,但是无论是写剪纸的精巧、川剧变脸的神奇、琴棋书画的高雅,还是写民俗节日的深入人心、诗歌艺术的源远流长等等,最后都要归结到话题“传统文化”上,要从中挖掘出传统文化的一些“共性”的东西,体现出传统文化的“魅力”。

写作体裁多种多样——贵在与话题相联系。

可以写散文,重在创设优美的意境:如写民俗节日,要写出它的欢快喜庆,亦雅亦俗,在热闹、欢乐、锣鼓喧天、举国同庆的美好氛围中,让人体会到民族文化的凝聚力和包容性。

当然,不能用干瘪的语言。

可以写议论文,如谈传统文化如何代代传承、永不消逝;谈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和碰撞;谈传统文化的世界地位与影响等等。

参考资料 百度知道://...

■真诚友爱真诚友爱是一种崇高的道德情感。

因此,要树立“心中有他人”的观念,与同学友爱团结。

同学之间要平等待人,相互尊重,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从团结的愿望出发。

平时遇见同学一定要打招呼。

打招呼的方式很多,可以问好、点头、微笑、招手或喊一声名字等。

要做到热情、诚恳。

用你的真诚去爱别人,必然会得到别人真诚的回报。

■相互尊重每位同学都需要被他人关爱,被他人尊重。

首先是尊重他人人格。

讥笑、辱骂、给同学起绰号,不仅伤害同学的自尊心,还侮辱了同学的人格,是低级趣味很不礼貌和很不道德的行为。

其次,要尊重他人的生活习惯。

每位同学的生活习惯是自幼养成的,是受家庭的教育和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潜移默化的结果。

尊重别人的生活习惯就等于对他人人格的尊重。

■集体意识每一个人都离不开集体,正像一滴水离不开浩瀚的江河大海一样。

因此,我们每位同学都要有集体意识。

在集体生活中,要顾全大局,遵守规章制度,不可我行我素。

在你付出的同时,也将会得到社会的尊重和他人的尊重。

■善于交谈交谈是同学之间交流的主要形式之一。

交流可以增加同学间的了解、友谊和相互增长知识。

同学们之间的交谈应该注意一些问题:1、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要语调平和,不可装腔作势。

2、交谈中力求语言文雅注意场合分寸。

3、开玩笑,应注意,该说的就说,不该说的不说。

听同学说话时态度要认真,不得轻易打断别人的讲话,要插话或提问应选择适当的时机,若同学说得欠妥和说错了,应在不伤害同学自尊心的情况下,恳切、委婉地指出。

吵架、骂人说难听话是一种无教养的行为及无礼的表现。

■借物还物同学们经常在一起,难免相互之间借用东西,但是须谨记有借有还,即使随便用一下别人的物品,也应事先打招呼,征得他人同意。

展开全部 当今最漂亮又很虚伪的一句话是什么?搞科研、搞四化、搞革命、搞教育、搞商业、搞事业、搞工作、搞开发、搞开发、搞创新、搞发展顶恶俗的就是——“搞”,极为恶劣的流氓词汇、低俗 *** 的庸俗词汇、卑鄙下流的痞子词汇、丑恶无赖的词汇,恶心至极的口头禅,很龌龊,特 *** ,极其丑陋。

最最低贱、卑鄙龌龊、邪恶、恶劣地反社会、反人类、反动的词汇。

充分暴露出自我价值取向错误,毫无羞耻感,自甘受辱,自寻其辱,自我作贱,毫不掩饰自已 *** 狗样,自我贬低人格、人格贬损,严重损害其代表的 *** 部门形象和公信力。

说这番话的人根本没有大脑,是没有任何独立思考能力而又贪图利益的无知 *** 之徒,可耻可悲可叹,极其不光彩的口头禅,公开作自我羞辱。

国家新闻总署,文化部,你要净化新闻报道、纯洁影视作品!!!!!!!!!!!!!严格禁止这些臭大街、烂大街的词汇出现在官方、 *** 的发言、文件、报道、谈话语言等等之中!!!!其实,什么创新、自主知识产权、发明创造、专家、教授等等,无不如此...

家乡的戏曲艺术——越剧朋友,你一定欣赏过小提琴名由《梁祝》,柔美凄婉的旋律曾经陶醉过多少中外华人。

你可知道曲子创作灵感来源于何处?对了,那就是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

你听,曲子的旋律有越剧的影子。

这就是我家乡的艺术——越剧,具有传统东方文化特色的戏剧。

越剧是一个成熟的剧种,它以其真切细腻的表演、委婉动听的唱腔、优美抒情的风格、清新亮丽的曲调,却又不失 *** 与高亢的特点,赢得了广大群众的喜爱。

越剧发源于浙江嵊州市,越剧的前身是落地唱书。

1906年,落地唱书搬上舞台,经历了小歌班、绍兴文戏男班、绍兴文戏女班、女子越剧等几个阶段,从嵊州经绍兴、宁波、杭州到上海,发展成为有全国影响的地方戏曲。

抗日战争期间,部分越剧演员在敌伪统治下的上海虽然演了一些有积极意义的好戏,但改革主要还是在形式上,越剧内容并没有较大的突破。

1942年越剧改革以后,越剧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从一个不登大雅之堂的小戏迅速发展成为适应现代舞台条件的、有较强综合性的剧种。

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在几代越剧艺人的努力下,越剧终于赢得广大观众的欢迎,促进了自身的繁荣发展,也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但是,时代在发展变化,到了现在,曾经辉煌的越剧渐渐地沉默下来了。

虽然有人极力在挽救越剧,但现实总是残酷的。

这里有一个其型的例子:新晋梅花奖得主——上海着名越剧演员萧雅来杭州连续举办专场越剧演出,据了解,从4月1日的第一场演出开始,上座率就没有超过5成;而在5成的上座率当中,有90%以上的人是通过各种渠道拿来的赠票。

不管怎么样,越剧的观众越来越少,已是无可争辩的事实。

当今的越剧危机已经很明显了:一是越剧剧团全面萎缩,现在除上海、江苏、福建和浙江外,其他各省市几乎没有专业越剧团。

二是观众群体少,范围窄。

越剧观众大多是50岁以上的老年群体,年轻人很少有人问津。

三是目前越剧自身剧目老、节奏慢,缺乏改革和创新,一成不变,像个饱经风霜的老人。

四是 *** 投入不多。

社会争企业投入少、关注少,不重视。

在越剧走向衰落的同时,我仍然欣喜地看见,越剧界人士为振兴家乡艺术执着地奋斗着。

他们把现代艺术元素融入越剧表演,用现代舞台、音响、灯光营造现代化的气氛。

以吸引年轻一代的观众;剧本的创作也力求创新,如现代越剧《孔乙己》等的上演,的确给越剧带来了一股清新之风。

舞台越剧没落的同时,社区里、广场上戏曲演员的表演却得到了百姓们的热烈欢迎。

这些确实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越剧,我家乡的艺术,你的将来会是怎样的呢?

小的时候,我就很羡慕穿军装的人,军人在我心目中的形象一直都那么神圣,我曾经想像自己做个女兵该是件多么好的事情,但是现实总不如愿的。

那天家里说给介绍高中生,但是在部队里面磨练很多年了,研究生和高中生走到一起?当时的感觉真的觉得有点难以,并不是我在瞧不起人家的想法,绝对没有那种想法,一直以来,在我爱情观里,没有学历高低不配的概念,我最主要的是看重人品和能力,而不是他的学历。

觉得难以想象是因为,有点太不可思议了,两个人经历的生活也完全不一样,在思想上会是怎么样的?确实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嘿嘿不过后来回过头想想,其实这也不是什么不好的事,两家人知根知底的,只要两个人在性格上能处得好的话,走到一起也未必就是件坏事,也许对两个人来说还是件好事了,他选择了我的学历及人品,而我选择他的家庭及人品,其实现在的社会就这样,现实一点也许能过得更好,有人说贫贱夫妻怎样怎样的,但是何曾去想想,当一对贫贱夫妻什么事情都得为钱去伤脑筋,伤神的时候又是怎么样的一种生活状态了,从高中到大学到研究生,到走出学校,进入公司,一路上,因为钱,因为家境的原因,我确实过得不是那么如意,甚至有时候过得很辛苦,很累,一直到现在,我还在为当初在学校借下的那些债而奔波为那些本可以不用自己来承担的责任而奋斗。

有时候觉得很累,真的很累也许也因为这样,我不得不现实一点,因为我不想再因为钱而那么辛苦那么累,人的一辈子说长不长,我的人生路也算是走了至少了三分之一多了,如果只能活到六十岁的话,那已经走了一半的路了,何必在那些无谓的事情上计较那么多了,能选一个人品好,对自己好的老公,也许这就是我的福份了不管是做生意还是在公司上班,最终的目的都是挣钱,哪样能挣到钱就OK了,如果我嫁的老公学历不怎么样,有能力能挣钱,那不也一样好吗,还可以分工合作,他赚钱,我可以照顾家庭,教育以后的小孩,学历只是个花瓶而已,最重要还是能力啊!!!只有有能力的人,才能让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得更好!

从端午节,到中医,再到龙的传人,下一个又会是什么?这让我联想到一个乞丐,在一路伸手乞讨的同时,又把自己的饭碗、筷子等一些生活用品到处乱扔,等到需要用到这些东西的时候,该去哪里找回来呢?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在逐渐发展的同时,居然忘了自己是谁?而且还把自己潜在的财富,拱手乱扔。

韩国佬拣走了端午节和中医,小日本拣走了龙,他们像得到宝物一样珍藏了这些被中国所丢弃的财富,要知道这样的财富不是一日就能生成的啊!这是我们的历史、我们的文化呀!下一个被抛弃的将会是什么呢?作为中华大国的国民,我们该做些什么吧?我们怎么可以眼睁睁的看着传统文化的消失?一个没了传统、没了信仰的民族将是多么可怕!传统文化正在城市中消失90高龄的南怀瑾先生是人称“上下五千年,纵横十万里,经纶三大教,出入百家言”的国学大师。

这位著作等身的老先生学养极其深厚,对文学书法、诗词曲赋、医卜天文、拳术剑道及儒释道等均有研习。

昨天下午在一场题为“传统文化与大众传播”的讲座中,南怀瑾与沪上学者共同探讨了当代中国社会所面临的文化、传播、教育等方面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作文大全网 » 有关传统文化的作文题目怎么写?

民俗 文化 是千百年来历史的记忆,积淀着人类的生存智慧,代表着一个民族的信念,是一个民族的生活准则。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民俗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试论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

摘 要: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 传统文化 是我国民族文化中的重要内容。我国由多个民族组成,传统的民俗文化丰富多彩,但是在现阶段外来文化的影响下,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传统文化生存空间在不断的被压缩当中,如何保证民俗文化的生存和发展,成为了当代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民俗文化;当代;价值;思考

我国历史悠久,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我国丰富的传统文化底蕴,传统民俗文化是我国民族精神发展的源头,也是我国文化中的重要内容。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外来文化对于我国传统的民俗文化造成了有力的冲击和影响,民俗文化的发展空间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在一点点的缩小,传统民俗文化的生存与发展遇到了很大的挑战。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族文化是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精神动力,只有对民俗文化的当代价值保持认识,才能为传统民俗文化的发展指明合理的方向。

民俗文化因其核心要素民俗是集体遵从的、反复演示的、不断实行的,所以具有增强民族的认同,强化民族精神,塑造民族品格的功能。与此同时,由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差别,民俗常常会呈现出错综复杂的特点,但其也有一些稳定的特征。一般民俗都具有社会性、地域性、变异性、转承性、规范性等特征。

民俗文化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民族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根源,是我国民族的根本。民俗习惯的不断传承,对于民俗文化的发展与繁荣理工了重要保证。另外,民俗文化也在不断的发展与变化中,不断的受社会的影响。民俗文化的变迁与发展,是其自身发展的需求,也是当代社会的需求。民俗文化对于人们的价值观、道德观、审美、社会心理等多方面都有着影响,民俗文化是社会团结的重要根源,也是人们价值观的体现,在现代社会发展中,民俗文化是社会文化中的核心内容。

民俗文化对我国当代社会的发展也有重要的价值,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民俗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也是中华文化的载体。民俗是民间文化的载体,其包括民间的 传说 、戏曲、娱乐、技能、信仰、价值观等不同的内容,民俗具有丰富性,并且在传统的民间生活中得到传承与发展。只有弘扬民俗文化,才能延续和传承我国传统文化。民俗文化可以培养民族精神,提高民族的认同感。

在民间,各种民俗文化中蕴含着各种优秀的文化,并且形成了庞大的历史信息链。民俗文化中蕴含了丰富的智慧与独特的精神,民俗文化有着独特的个性特征与启迪。民俗文化中承载着具有浓重色彩的情感,是我国传统文化有力的传承。民俗文化可以加强民族之间的团结,提高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民俗文化具有维系的功能,可以使我国不同民族之间保持良好的向心力与凝聚力,对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丰富的民俗活动,各种民俗活动的进行,可以让人们寄托民族情感,并且对生活和心理进行调剂。民俗文化中包含了传统的文化资源,是现代社会旅游业中的重要内容,民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可以为社会带来良好的效益,推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为社会就业问题的解决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我国民俗文化现阶段的现状不容乐观,需要得到有效的保护与推广,从而保证民俗文化得到良好的发展。我国目前民俗文化存在着变迁与消失的现象,民俗文化的发展变化中,消失和变迁是正常的现象,但是需要对其中变化存在的负面效应进行重视和解决。在民俗文化的变迁当中,传统文化价值存在着严重的流失情况。传统文化价值的流失包括有形的和无形两种流失的方面。传统文化无形流失的方面主要体现在 西方节日 在进入中国后, 中国传统节日 逐渐的被忽视,传统节日淡化,外来节日则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在传统文化价值流失的有形方面体现上,很多传统民俗文化形式和活动不断的减少甚至消失,年轻人缺乏参与的热情与兴趣,使得传统民俗活动越来越落寞。

另外,民俗文化的价值开发存在着很多的不足。我国对于民俗文化的价值开发目前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建立了很多的开发模式,促进了我国旅游事业的发展。但是在对于民俗文化价值开发过程中,存在很多的问题,需要进行 反思 。

首先,对于民俗文化缺乏有力的保护,并且保护方式不够完善。民族文化保护的相关立法不足,民俗文化存在着后继无人的现象,很多保护 措施 的滞后性使得民俗文化难以得到良好的保护。

其次,民俗文化过分的受商业操作的影响,很多人在追求利益的同事,过分的利用民俗文化作为经济来源的措施,对民俗文化的长期发展会存在一定的危害。

最后,民俗文化在开发过程中,存在着同化、破坏、伪造等现象。很多地区为了创造经济效益,模仿其他地区的民俗文化,并且采用各种封建迷信活动,影响了我国社会安定的发展。

民俗文化现阶段发展情况不容乐观,各地区必须重视对民俗文化的保护与合理开发,才能达到弘扬民族文化的目的。政府和相关部门需要对民俗文化的立法等手段,为民俗文化的传承提供法律基础。在对于民间文化的发展上,要建立合理的人才库,避免出现人才断层,民俗文化失传的现象。另外,对于民俗文化的保护上,要尊重民俗文化的内涵,禁止对民俗文化不合理的开发与利用,严谨各种基于民俗文化上的模仿、伪造等不良活动的开展。

民俗文化作为我国民族文化的重要基础,在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同事,需要对传统的民俗文化进行重点的保护,推进经济与文化的双重发展。在对于民俗文化的开发利用上,要提高其各种行为的规范性与合法性,从而保证相关产业健康、有序的发展。民俗文化对于当代社会的价值重大,只有充分的发展民俗文化,促进民俗文化的繁荣与发展,才可以达到精神文明建设的目的。在民俗文化的保护上,要加强相关立法,使得保护民俗文化的行为有法可依,促进民俗文化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王文明,徐载娟,景成,王铁环,刘景慧.托口古镇民俗文化 调研 报告 [J].怀化学院学报,2010(04)

[2]吕红艳.保护与开发:民俗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民俗生态旅游[J].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4)

[3]王晓洋.浅析名人故居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以苏州及其周边地区为例[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6(02)

[4]王新亮.保护视野下的淮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8)

浅谈民俗文化市场化

摘要: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大众的旅游消费需求进一步呈现出由低级向高级的趋向,大众的旅游活动形式已不再限于满足传统的有形的旅游产品,而是寻求更高层次的精神愉悦和历史内涵,从消费有形的旅游产品转向消费无形的旅游文化。为迎合大众的这种需求,许多区域、城市、景区再次把目光移向曾经被冷落的精神性文化消费领域――民俗文化。

市场上开始出现所谓的“人造文化”,并有泛滥之势,许多学者、人士开始抨击、批判这种旅游文化市场化的行为,呼吁文化回归、保持原始状态。通过对民俗旅游文化现状的一些分析,从另一个角度指出文化商品化并非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一无是处,正当、适当的商业化手段对文化的传统和发扬还能起到促进作用。就此探究某些商业化的 市场营销 是有现实意义的。

关键词:民俗文化;商品化;庸俗化;内涵

1引言

随着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的丰富,生活压力的增大,人们开始厌烦喧嚣的城市生活,渴望在闲暇之余呼吸一下清新的乡村空气和恬静特异的民族风情,这种对大自然和原始生态的回归动力,驱使着广大游客前往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地旅游,去民俗村寻求内心的渴望和满足对历史文化知识的渴求,这体现了游客的休闲需求,也说明当前民俗旅游文化正是在这种呼之欲出情况下逐渐呈现在广大民众视线之内。

正是基于此,我国的民俗文化成为旅游发展的重要战略性资源。近年来我国民俗旅游的开发及其发展都大有成效,然而一些问题也随之出现。如何合理科学可持续地发展民俗旅游,在旅游发展的前提下。使民俗文化发扬光大,避免庸俗化、导致畸形发展,使其走上持续健康发展道路成为当前一个值的研究的 热点 。

2民俗旅游文化的内涵

民俗文化的内涵

民俗,是依附人民的生活、习惯、情感与信仰而产生的文化。民俗文化是广大中下层劳动人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民间文化,是在共同地域、共同历史作用下形成的积久成习的文化传统。其内涵包括饮食、服饰、家居等物质民俗}组织制度、人生礼俗等社会民俗;民间信仰、巫术禁忌、娱乐游艺、民间工艺等精神民俗;神话、传说、 故事 、民谣、 谚语 等语言民俗。这种民族的,时代的文化既有物质的标识,制度的规范,又有具体社会行为,风尚习俗的鲜活体现。

由此可见优良的民俗文化是对传统民俗事物和现象的梳理和检验后形成的。其表现形式多样,如今年开始实行的法定 清明 节、 端午节 、 中秋节 。在旅游中,民俗文化是很活跃的旅游资源,涉及旅游的行、游、住、食、购、娱的方方面面,由于各地的民俗对异地游客有一新奇感,激发民众的奇心,娱乐性、参与性也很强,对游客很有吸引力,游客为能亲身体验另一地域的文化特征,不惜奔走千里。如西藏香格里拉,云南西双版纳、云南大理丽江泸沽湖等地正是由于具有特有的民族风情村及少数民族习俗才闻名于世,吸引了广大国内外游客。

民俗旅游的内涵

民俗旅游是一种高层次的文化型旅游,它欣赏的对象为人文景观,而非自然景观,任何一个国家、地区和民族的传统节日、建筑风格、民间歌舞都是民俗旅游的珍贵资源与欣赏对象。温锦英定义:民俗旅游就是借助民俗来开展的旅游项目,它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俗事项和民俗活动为旅游资源,在内容和形式上具有鲜明、突出的民族性和独特性,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新鲜感,它的魅力就在于其深厚的文化内涵。巴兆祥界定:民俗旅游是指游客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韵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

民俗旅游的主要类型包括与山水风光相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民居及其他建筑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饮食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礼仪结合的民俗风情游、与喜庆结合的民俗风情旅游、与大型民族风情园景为产品的民俗风情游等六大种类。围绕以上不同类型,民俗旅游可以通过再现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古老文、传统习俗,满足现代社会人们求新、求异、求同、求知的心里需要。因此,简单地说,民俗旅游就是以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特有的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载体开展的旅游活动。

作为以民俗文化为主要吸引物的旅游目的地,游客关注的是精神层次的消费,这和观光型景区截然不同。民俗旅游对旅游目的地来说,特有的民俗文化是一种极其有价值的旅游资源,具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吸引了更多的游客,从而扩充了旅游地的客源和市场需求,增加了经济收入,提高了社会收益。

3我国旅游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旅游民俗文化的发展现状

这些年来,我国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极为迅速。已经成为旅游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很多地区都纷纷投资兴建民俗旅游度假村、民俗旅游专业村、农业民俗旅游村以及民俗旅游主题公园等,承办民俗旅游节日,举办大型民俗旅游活动。

如山西民居以及乔家民俗博物馆,赣南的客家民俗文化、深圳锦绣中华民俗村、云南大理丽江泸沽湖、山东日照的渔家乐民俗旅游度假村等地推出各具特色的活动内容和民族风情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游玩。如今,很多地区将旅游业看作扶贫行业,民俗旅游开发也作为发展地区经济的手段被滥用。不可否认民俗旅游作为旅游业中的一个新的增长点促进了一些地区的经济发展,激活了一些地区其他的行业,解决了社会就业问题。正是这个原因,有些不具备开发观光型旅游地的地方,基于发展经济为目的,盲目投资建立形式各样的民俗文化村,大打“民俗文化”牌子。

民俗旅游存在的问题

(1)民俗旅游资源开发力度过大。

民俗旅游的蓬勃发展,带动了各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使得很多地方不顾自身环境条件的限制,盲目开发民俗旅游资源,致使当地民旅游文化资源开发无序,特别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受到严重破坏,长此以往,将损害整个民族旅游资源乃至文化传统传承。

(2)部分优秀的民俗文化庸俗化。

由于民俗旅游的经济效应较大,许多旅游景区片面注重对旅游景点的外观和形式的建造,不考虑当地的特色,只是想通过美观的造型来吸引游客的眼球。片面追求经理利益,导致民俗旅游被机械地舞台化,民俗文化被随意地庸俗化,从而失去了民俗的特色。

(3)特色不鲜明。

鲜明的地区特色是民俗旅游的主要依托。黄金周刚兴起时,国内许多城市对旅游业还不是很重视,有的地方甚至连像样的景点也没几家。近几年,各地都把旅游产业作为重要产业甚至支柱产业来抓,大抓特抓民俗旅游,民俗活动逐渐趋向同化。你敲锣打鼓,我也敲锣打鼓,你舞龙舞狮,我也舞龙舞狮。项目雷同,风格雷同,缺乏新意、创意与吸引力,民俗旅游正在失去特色。由此,我们务必要保留各

地民风质朴淳厚的特点,才能使民俗旅游项目持续吸引旅游者。

(4)内容肤浅,缺乏内涵。

由于经济利益的吸引,一些景区往往仿照那些做得不错的地方,别人有的全部照搬过来,这样,形式上完全一样,再没有其附合本地民情、风俗的内容,过多地附和旅游者的心理,甚至为了猎奇心理,急功近利于一味迎合游客,刻意追求表面的形式,失去了内涵。孰不知,来参加民俗旅游的游客关注更多的是这种文化的内涵,这种深层的东西才是吸引游客的根本,形式上的做 文章 对文化的传播和本地景点的长远发展很难起到良好的效果。

(5)缺乏要有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

一些民俗旅游景区开发在实施过程中操之过急,缺乏科学合理的规划,出现了很多问题。如有些,如深圳民俗文化村和云南民族村投资均在1亿元左右,开业时间也十分接近,前者很快收回投资,后者则连投资的利息都难以偿还,除了经营管理原因之外,云南民族村的建设选址过于匆忙,没有统筹分析,前者处于口岸城市,经济发达,项目内容与现代化城市形成鲜明反差。昆明人口流量小,民族村项目地处少数民族实际分布区,具有原地浓缩式开发模式的弊端。对当地居民吸引力不大,也损失了一部分追求真实感和亲身体会身临其境的外地游客。正是这些原因造成了两个同质景点的不同结局,可见科学、合理、系统的规划在开发民俗旅游中必不可少。

(6)缺乏行之有效的市场运作手段。

如果说文化是民俗旅游发展的根本,科学有效的市场化的运作手段则是民俗旅游发展的保障。民俗旅游的发展不能单单从形式上考虑如何去作,去延续,还要从经济效益上去统筹,没有了收入作支撑,民俗的发展就失去了生存的基本保证。我国有很多优秀的民间艺术到今天都流失了,最根本的原因是它们不能带来直接的经济效益,致使那些拥有这些技艺的民间艺人为求生存而改从其他行业。民俗文化的发展如果不能很好的运用市场的手段运作,只是作为一个纯艺术形式也不可能长久存活。我们知道,旅游刚刚起步的时候,民俗旅游并没有引起很多人的注意,那时的民旅风情只是旅游中的一个小小点缀。

随着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民族风情村成长起来,越来越多的异地民俗发展开来,最根本的原因是旅游的带动,从而使其找到了一个生存发展的基本裁体。但今天旅游中的到处泛滥的民俗村要求它自身的发展必须有一个有效的市运作手段作保障。张艺谋的《英雄》开创了我国影视市场成功商业化运作的典范。其“印象刘三姐”,“印象桂林”等系列,让桂林更是驰名中外,也让人们看到了民俗文化同样可以包装,而且精美的包装会带来更大的收益,科学正确的商业化会使传统的民俗文化发展更好。

4结论

总体来说,民俗文化有其地方的独特性,这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紧密相连,其发展以旅游业为经济依托,旅游的发展与当地可进人性息息相关,这就要求我们在开发民俗旅游时需要注重统一的规划和科学的市场营销。旅游中民俗文化的市场化、商品化并非一无是处,相反。纯粹的艺术形式的民俗文化的发展未必能够长久。笔者认为,民俗文化不存在所谓永远的原汁原味,只要社会在发展,民俗文化就在不断演变,也只有不断变化了的民俗文化才更具有生命力,旅游中的民俗文化市场化、商品化也是一种在社会前进中的必然现象,不可能人为的去阻止改变,但可以人为的引导其正确的发展。

因此,传统的民俗文化当前旅游中民俗文化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应当以市场为导向,结合其本身的独特性,市场细分,对一些特色民俗文化进行精美包装,以经济带艺术,以艺术促经济协同发展。这样,也许很多地方特色的民俗文化都可以如东巴文化一样发扬开来,再次张现其生命魅力。

可以写隋唐时期的,那时候文化比较多元,历史论文就写历史嘛!呵呵

写宁波的小吃,或者元宵节风俗活动

国外民风民俗文化研究论文

中国民俗文化 ——风水文化和风水建筑风水一说被大多数人视为无稽之谈。在科学发展的今天,从科学的角度来看,风水之说并不是一无是处。大多数人也将其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 《黄帝宅经》曰:地善,苗旺盛;宅吉,人兴隆。短短十个字就完全道出风水学的精髓。风水从字面上来理解,风是流动的空气; 水是大地的血脉, 万物生长的依靠。有风有水的地方就有生命和生气,万物就能生长,人群就能生活。从科学的角度来看,正因为有了空气与水和适宜的温度,地球上才有了生命。所以,风水一说也有正确所在,正因如此,在建筑中从古至今人们都十分重视风水一说。在中国有许多风水建筑,人们在建造房屋,选择家宅的时候会注意风水的好坏,讲究环境方位问题。人们也常以山水俊秀,地灵人杰等词语来赞美自己所在的地方。风水文化也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种。那么,何为风水文化?它究竟是迷信还是科学呢?《葬书》最早提出风水一词, “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 ”所谓的风水学便是:太极生两仪(阴阳、正负) ,两仪生四相(五行) ,四相生八卦,八卦生二十四山。通常人们将风水分为:龙、穴、砂、水、向、意、形、天。所有高等的风水师,都是按这些理去做,但要结合人命理,本性去计算;以前风水大师们的一句发家名言便是:一命二运三风水四积阴德五读书。中国古人把风水称为堪舆,也叫地理,我们可以将其连起来读做:堪舆风水地理——堪(观察天) 、舆(勘察地)、风(空气空间) 、水(水文水质)、地(地形地质)理(的研究分析理论) 。在地球上, 水、 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的物质是也是风 占最大体积的物质是风、 地。 (空气)、水、地(土地) 。在地球上除了由天体进来的物质之外,几乎所有物质都由风水地三者所承载所包含所孕育,当然也包括人类。可见古代人所说的风水,就是泛指地球中的所有物质,风水学就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微观物质(空气、水和土)和宏观环境(天地)的学说。 根据古人的感知,在大地上除了地和水之外,余下的就是空间了,空间里只有风了。古人认为,风和空间和天是联在一体的,风水学中所说的风,既是空气,也代表空间,同时也包含天。老子曾说过: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就是天,所以有天一生水之说,二就是地,三就是水。翻成白话文便是:天生地,天地生水,天地水生万物。 风水一词最早出于伏羲时代, 太昊伏羲根据自己研创的简易图, 推理出地球有过一段是风与水的时期。《简易经》里记载: “研地说:一雾水,二风水,三山水,四丘水,五泽水,六地水,七少水,八缺水,九无水。 ”这里所指的风水应该就是风水的原义了。 在现代汉语词典中, 风水一词是这样定义的: 指住宅基地、 坟地等的地理形势,如地脉,山水的方向等。在《辞海》中也是如是解释:风水,也叫“堪舆” 。旧中国的一种迷信。认为住宅基地或坟地周围的风向水流等形势,能招致住者或葬者一家的祸福。也指相宅、相墓之法。但其实这两种说法并不准确。其一,它将风水等同于一种迷信,没有肯定其科学的内涵;其二,没有把风水与风水术区别开来。风水是从古代沿袭至今的一种文化现象。从表面上讲,它是一种民俗,一种择吉避凶的术数;从本质上讲,它是古人研究人与环境之间关系 、的一门学问。简略地说,它与现代的“人类聚居学”“环境地理学”有些相似,但二者之间仍有本质的差别: 后者是建立在观察与实验基础上的一门科学; 而前者由于缺乏科学理论与实验基础, 夹杂着许多唯心主义的说法和迷信的内容, 以至于我们还不能将它作为一种科学,只能作为一种“术数” 。近年来,由于对传统文化研究不断深人,中外学者对风水的看法渐趋一致。他们认为:风水是中国古代为寻找建筑物吉祥地点而提出的一套景观评价系统, 是古人对居住环境进行选择、处理的方法与布局的艺术。风水的范围包含住宅、宫院、寺观、陵墓、村落、城市等许多方面,其中涉及死人葬地的称“阴宅风水” ,涉及生人居住地的称“阳宅风水”。风水有糟粕也有精华,不能简单地采用全盘肯定或全盘否定的态度对待它。有的学者还认为,严格地讲,风水与风水术是有区别的。风水是一种客观存在,其本体是自然界;而风水术是主观对客观的活动,其本体是人。中国风水学是宇宙星体学、天文学、天体运行方位学、地球物理学、地磁方位学,水文学、地质地貌学、环境景观学、自然生态建筑学、社会伦理学、美学、人体信息学、气象学、空间选择学、时间选择学、民俗学、做人哲学、玄学、易学、预测学、阴阳学、五行学、形气学、理气学、日课学等等一门庞大的综合类学科。这是中国古人的伟大智慧的结晶,这是我们后人所应学习继承,应大力发扬光大的。 在我们的生活中,所有人都熟知的风水建筑可能非故宫和明十三陵莫属了。 北京有一条龙脉,贯穿故宫和明十三陵。 古代君王身前居住之所与身后安息之地皆在龙脉之上,受天神庇护。 故宫,距今已经有了 600 多年的历史。故宫的龙脉与昆仑山相通,而昆仑山与天上元气相通。故宫中的交泰殿是故宫的龙穴也是北京城的龙穴,同时也是全中国的龙穴。从静态风水来看,故宫后有景山,前有金水河,位于山水之间,镇山金水,处于山水的环抱之中,为延年穿宅之格。从后宫后寝分析,以前宫前三殿来论,主体建筑太和殿、中永殿、保和殿皆占吉星位置,以后寝、后三宫来论,朝清宫、交泰殿、坤宁宫亦处于吉星位置,尤其是延年吉星得位,更主长久稳固。整个故宫是完全按照风水这个大体的格局来建造的。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十三陵亦是如此,它始建于永乐七年。为了求得吉祥的墓地,明成祖命江西风水师在昌平境内找到了这一片山地, 经朱棣亲自踏勘确认后并封为“天寿山”。以后的十二代明朝皇帝也相继把陵墓建造在这里,十三陵周围层峦叠嶂,秀美天成。十三陵所处的地形是北、东、西三面环山,南面开敞,山间众溪汇于陵前河道后,向东南奔泻而去。陵前神道两侧的两座小山,为“龙山”和“虎山” ,符合东青龙、西白虎的四灵方位格局;用风水理论来衡量,天寿山山势延绵, “龙脉”旺盛,陵墓南面而立,背后主峰耸峙,左右“护砂(山)”环抱,向南远处一直伸展至北京小平原,前景开阔。陵墓的“明堂” (基址)平坦宽广,山上草木丰茂,地脉富有“生气” ,着实是一处天造地设的帝陵吉地。这次在去北京的旅游途中,我还听说了北京另一特别知名的风水建筑——中国人民建设银行大厦。此建行位于北京西二环金融街 25 号。“金融街”在元代被称为“金城坊” ,明、清两代是金铺、银号聚集之地;清末至民国,我国的大部分银行也多设于此,是历代各种金融机构垂青的风水宝地。“现在的‘金融街’始建于1993 年 8 月,至 2005 年全部完工。南起复兴门, 北至阜成门,东临太平桥,西沿二环路,占地总面积 103 公顷。这里云集了中国人民银行总行、中国工商银行总行、中国人民建设银行总行、中行总行、农发行总行等国家级银行总部,中国证监会、中国保监会、中保集团、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一大批著名金融保险证券单位和电信企业入驻。马来西亚丰隆集团等国外的著名银行机构等 200多家国内外金融及非金融机构落户此地, 成为我国掌握国际最新金融信息, 了解世界金融动态的国家级金融中心。” 虽说在此块“风水宝地”之上,但建行总行却是“地处不兴” 。建行门前天桥斜去,呈虚水而走遇“天桥煞”,而其西北角又面对十字路口遭“路冲煞” ,皆为泄财之象。相传时任行长周小川为此请来了香港著名的风水大师为建行的设计出谋划策, 力图化险为夷。于是便有了这幢为北京人所津津乐道的“风水建筑” 。金融街上的建行大厦通体黑色,在世界建筑史上实属罕见,在风水学中,黑色属水,水亦表财,黑色不仅催财力量强而且可以化煞;在西北角的煞重之位,大厦被设计成两把尖刀状的化煞布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的顶部,为四个形如水闸放水的旺财设计, 意为财源滚滚;十字路口与天桥的西北角也有一对号称中国最大的汉白玉貔貅来招财镇宅;在貔貅的正中,竖立三根旗杆,意为三根高香表示对天地神灵的敬畏。在如此风水建筑的庇佑之下,这几年来,建行蓬勃发展,成为了我国四大商业银行之楚翘;原行长周小川也官升三级,从总行行长之位扶摇直上至证监会主席、央行行长之高位。真正的中国古代风水学应该是一种古代人类繁衍生息,治国安民等社会活动所形成的生存知识;是一种研究大自然对人类作用的精深学问;是一种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是一种趋吉避凶的术数; 是一种流传了几千年的民俗活动;是一种中国独有的以天人合一阴阳调和为核心的哲学思想产物;是一种由实践积累起来的经验所形成的人居环境选择优化的实用技术;是一种由中国古人的唯物唯心学术混杂而形成的博大学派; 是一种科学与玄学相提并论的、精华与糟粕并存的、落后于现代技术的、超越于现代科学的的系统理论;是一种宝贵的非物质历史文化遗产。风水可以改天命而夺神功,这是古人对风水学的高度肯定。风水学告诉人们要能顺应自然规律,做到天人合一,要优化自然环境,这样就有了好的阴阳宅,有了好的风水地的吉气感应与荫庇,自己和后人即可以平安昌盛,所以丁财贵秀,百福臻临,如果人人家家都能获得好风水地而吉祥, 社会就会因人人平安幸福而和谐,民族国家也就会因人人有为家家发达社会和谐而兴旺,这就是风水学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所在。但是不可否认的是,风水不是万能的,风水也只是影响人生的一种力量。中国风水学虽博大但杂乱,虽精深但虚玄,虽可验证但少数据,虽有作用但多无科学根据,尚存在很多局限性,广而无边,深不见底,艰以学习,难以操作,尚泥古不化,裹足不前,为此,但愿风水同行们能摒弃成见,在考古践今的同时,努力开拓创新,与时俱进,不断地丰富它,充实它,完善它,提升它。是所至望!

风俗 文化 是经济基础的反映,风俗文化是原始宗教、礼法的上源等观点,英国人的风俗礼仪丰富多彩,很有讲究。他们重礼仪,知常理,在处理事情和工作中,善于为他人着想。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英国风俗文化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英国人的风俗习惯

摘要:英国人的风俗礼仪丰富多彩,很有讲究。他们重礼仪,知常理,在处理事情和工作中,善于为他人着想。英国人事业心责任感极强。反应机智灵敏,处理问题很灵活。本文将简要对英国人的风俗习惯进行论述。

关键词:英国;风俗;习惯;尊重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其首都是伦敦。伦敦以雾大闻名于世,经常是连续多日浓雾不退,距离两三米以外就什么都看不清了,因此伦敦被称为“雾都”。英国的地理位置处于欧洲的西部,面积约为二十五万多平方公里,人口不到六千万,其中英格兰人占绝大部分。英国在世界上是最早开始进行工业化发展的国家,工业发展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在世界的工业化发展进程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英国是世界第四贸易大国,它依靠对外贸易发展本国经济,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原料和食品进口国之一,也是经济发展较早的国家之一。

英国人重礼仪,知常理。懂得理解人、帮助人、体谅人。在处理事情和工作中,善于为他人着想,尽自己做大的努力把事情办好,把自己最好的一面留给对方,颇具绅士风度。英国人事业心责任感极强。有钻研的精神,只要认准了一个目标,确定了方向,就会不惜付出一切,把它做好,力求完美。在与人交往中,英国人很平易近人,容易接触,与朋友初次见面行握手礼,不随便拥抱接吻等,注重端庄得体。英国人与人相处懂得推己及人,反应机智灵敏,处理问题很灵活。英国人的风俗礼仪丰富多彩,很有讲究。

如果你有幸被英国朋友邀请至家中做客,若仅是以愉快为目的的邀请,进行交往聚会,那么你若提前到主人家就是不礼貌的行为了,因为主人一旦没有准备充分,你提前的到来会让主人感到尴尬不快,会让他很难堪,所以大约晚到十分钟左右,不超过半小时是最好的。聚会结束后不要在主人家坐的太晚,晚餐结束以后稍作聊天,大约一小时之后,或者在晚上十点至十一点之间离开是最佳的,这样不会影响主人的休息,又显得有礼貌。

英国人的邀请招待客人的方式主要分为宴会和茶会两种。茶会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在用餐过程中,英国人不会像中国人一样热情的劝客人喝酒尽兴的,他们很尊重客人的选择,随兴趣选择就好。如果没有喝酒的意愿在主人给你斟酒时你只需用手遮住杯口就好,绝不会勉强。当然,英国人大多数是对酒情有独钟的,毕竟英国也是个拥有着丰富酒文化的大国。

英国人习惯食用烧烤、煎炸类的食物,但是却又喜欢清淡的口味。对肉类和海鲜以及蔬菜类食物都有独到的烹饪方式。英国人对牛肉很是喜爱,特别是烤牛肉再加上新鲜的蔬菜,撒上少许的芥末酱或者奶油等精选的作料,香喷喷、油腻腻,咬上一口外酥里嫩,实属英国人的最爱。

中国有句老话叫“一天之计在于晨”,早晨的心情状态等影响着一天的精神状态。同样,英国人也很注重清晨的美好时光。特别是早餐的准备上更是细心周到,讲究丰富的营养,他们的早餐多以熏肉、面包、果酱、果汁、鸡蛋、燕麦粥、炸蘑菇、煎肉肠、咖啡、茶等为主。早餐美味丰盛,精神百倍地开始新一天的工作。英国人的午餐却很简单,大约在中午一点左右,一般都是在单位或外面简单完成的。习惯早晨在家做好三明治带到单位中午食用,十几分钟就解决,继续投入工作。下午四五点钟是下午茶时间,下午茶主要包括茶饮和各种小点心,例如 蛋糕 、饼干、三明治等,是多年来英国人一直保留下来的传统习惯。英国人最重视晚餐,一般称为正餐或者大餐。大餐选择的时间较晚,食物较为丰盛,主要以肉类和菜品为主,持续的时间较长。

在与英国人用餐时还须注意的是英国人在进餐的过程中不喜欢戴帽子、不喜欢用手肘支在餐桌子上、嘴里边吃东西边说话、大声的打嗝等都是极为不礼貌的行为,所以在英国生活了解餐桌礼仪还是很关键的。

英国人很注重外表举止形象,社会交往方面礼貌端庄。英国人总会给人一种高雅、端庄、矜持的感觉。他们不习惯主动与人接近或接触,不习惯激动的感情外露,即使心情很不好有伤心事,但是他们也不会表现出来。他们总是很谦虚谨慎,能够时刻控制自己的情绪。

社会交往中,英国人第一次见面行握手礼,言语客气。不论身份、地位、职业、贫贱、都以礼相待;请求别人帮忙时,态度不强硬不蛮横,讲究委婉真诚,请求帮助;英国人尊重妇女,凡事女士为先,无论是在路上行走、公交站乘坐公共汽车、商场乘坐电梯等男人们都很绅士的请女士先来,漫于在街头,男人也要走在外侧女人则走在内侧,做好随时保护女人的准备,当然也很少有人在大街上散步时手拉手,因为他们很注重言谈举止;英国人习惯“以貌取人”,他们很讲究服装打扮,不同的场合不同的时间选择不同的服饰,佩戴不同的首饰。对于男子来说三件套的西装,打上整齐的领带,笔直的西裤是英国的传统服饰风格。在英国,无论男女只要一外出,精心穿戴一番已经是一种习惯。

英国人在社会交往、谈生意的过程中,态度严谨认真。在商讨一件事的过程中他们不随意的点头或赞许,只有经过深思熟虑后,同意对方的观点或者向对方表示祝贺时,才会宣布最终的决定或与对方握手。在谈生意中,他们一般不邀请对方早餐谈工作,午餐又很简单显得不雅,所以晚餐时间是 职场 人群谈生意最好的选择。因此重大的活动内容都集中在晚餐,也就是正餐时进行。赴宴时,随手带上一束鲜花作为礼物最好不过了。当然,菊花和百合花在某种意义上讲都有死亡的涵义,所以不宜随便送人,其他花就都没有问题了,一定会得到主人的喜爱。

英国人崇尚简朴,摒弃铺张浪费。无论是在饮食还是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都以简单朴素为主。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两位朋友到家中做客,他们以茶相待,在泡茶煮水时,他们肯定只煮两份水,不会多煮一点水,因为他们讨厌浪费的行为。英国人热衷于 饮茶 ,不论男女老少都喜欢喝茶,每天清晨以茶开始,夜晚以茶结束,特别是浓郁的红茶更是英国人的最爱,有时还在茶品中添加一些牛奶,味道香浓纯正,醇香可口。英国是一个饮茶大国,英国人每天的饮茶次数绝不低于六次,令人叹为观止。

当然在与英国人交往过程中一定要注意一些忌讳: 第一、不能插队。英国人注重良好的生活习惯,讲文明懂礼貌,先来后到,有序排队是英国人的传统习惯。无论是上公交车、还是乘坐火车、点餐吃饭、购物等等他们都井然有序的排队进行。加塞是英国人极为厌恶的一种行为。

第二、不要讲价。在英国买东西人们最讨厌的就是讨价还价,觉得砍价的行为很让人难堪,没有脸面。在选购的过程中如果这件商品你认为值就买下,不值也没有必要多费言语。果断干脆为好。

第三、询问女士的年龄。每一个人都想永远年轻漂亮,害怕老去。英国的女士更是如此,他们视自己的年龄为私人秘密。询问女士的年龄是英国女士极为反感的问题,他会认为你很没有涵养没有礼貌,所以说,对于中年的妇女,如果你夸她一句:“你真年轻!”她是再开心不过的了!当然,在英国,男人的收入问题、婚丧问题、职业以及宗教问题都属于个人的私事,日常交际中都不易随便谈论。

英国人还讨厌“13”这个数字,认为它是一个不吉祥的数字,所以日常生活中都尽量避开它;英国的交通规则和中国也有所不同,它们是靠左行驶,经常多雾,交通行驶一定多加小心;英国的医疗保障体系很优越,一切病人都免除医疗费,即使是来英国的游客有医疗需要的话都可享受免费的待遇。

在英国每年的七月、八月、 圣诞节 和复活节,属于长假期,商务活动明显减少。大多数的商务人士都会休假。所以不方便开展商务活动,从事商业活动的人士尽量不要在这两个时间段来英国从商,容易徒劳无获;英国人为了避免贿赂等敏感问题,在接收礼物时,拒绝较大较贵重的物品,从政清廉;英国人很守时,很有时间观念。在商务活动中,要提前预约,不得迟到早退;工商界人,从商严谨认真,不易受感情左右,公事公办,不轻易做出决定,看重沉着稳重的举止言谈。

如果你去英国旅游,见到英国人不要轻易的问对方:“您吃饭了吗?”“最近心情怎么样?”“你要去哪里啊?”等问题,因为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独特的习俗和生活习惯,这些问题也许在中国看来很普遍很热情,但是在英国人眼中,这些问题却是很隐私很不礼貌的。所以说,要尊重对方的习惯,谈论一下天气状况“今天天气很不错啊!”是很友好和明朗的话题。

在英国旅游要时刻警惕,英国的交通规则是左侧通行,一定要遵守纪律,严于律己,排队有序,过马路行车千万不要粗心大意,安全第一。

英国人讲究消费的礼节。在餐馆用餐、宾馆入住、外出打车等,一般都要按照正常付费的百分之十,给予服务生相应的小费,有时在主人家做客,根据情况而异,都要付给家中佣人一些相应的小费。当然,有时公共场所会把小费列入到账单中,那样就不必再另付小费了。

英国的风俗礼仪讲究很是丰富多彩。通过以上我们对英国人的风俗习惯的了解来看,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的传统民族文化特色深深地影响着英国人的生活轨迹,一代一代传承至今。英国人的朴实简单、彬彬有礼也充分的体现了英国 传统文化 的内涵。不屈不挠的英格兰人作为英国的主体民族,其民族性格对英国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英格兰人性格具有务实、重视传统、尊重个人自由的鲜明特点。这些独具的特色,推动了英国创新精神的延续和发展。英国所以能够在一个世纪的时间里保持着自己的优势不受侵犯,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英国人的创新精神。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富,简单而高雅。其实我们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不仅仅是在学习这种语言的本身,我们更是在学习这门语言的文化。也可以说要想学好一门语言,首先要从这门语言的文化学起。既要学习文化中的语言,也要掌握语言中的文化。

参考文献:

[1]阿建.英国一瞥[J].初中生,2005,(7).

[2]陈平润.英国见闻[J].八桂侨刊,1994,(2).

[3]路峻远.在英国办事要有耐心[J].神州学人,2004,(3).

[4]杰克.不列颠性格[J].教书育人,2004,(5).

[5]志明.吃在英国[J].少年文摘,2005,(2).

浅谈英国骑士文化

【摘 要】骑士是中世纪的传奇,国内外对骑士制度的研究也从未中止过。而国内学者主要将骑士制度视为整个欧洲共有的军事文化现象,并对之进行了宏观方面的研究,对单个国家的骑士制度进行的探讨很少。 文章 将英国的骑士制度作为一个整体,对骑士的产生、英国骑士的特点、骑士制度在英国的表现和演变以及骑士文学进行了条理清晰的阐述和对比分析。

【关键词】英国;骑士制度;骑士文学

相信看过第70届奥斯卡金奖影片《泰坦尼克号》(Titanic)的人在感动于杰克(Jack)和罗丝(Rose)伟大浪漫 爱情 故事 之余,一定不会忘记那些将生的希望让给妇女和 儿童 的英国绅士们及在危难时刻依然泰然自若地奏响灵魂安定曲的乐手们。“不惜牺牲生命来保护妇孺、弱小”的信念已成为英国人为人处事不言而喻的指导原则,那么他们这种给人心灵以震撼的翩翩 “绅士风度”从何而来?我们自然会将目光投向英国的历史。穿越时光的隧道回溯过去,我们可以从中世纪英国的骑士制度中找到答案,可以说没有昔日的骑士制度就没有今日的绅士风度。

骑士制度不是英国本土的产物,法兰克王国才是它的祖籍地。骑士制度从法兰传入英国后就在本地扎根、开花、结果,并结合本土的特色产生了一些区别于法国及欧洲其他国家的特征。

一、骑士的产生和册封

约从公元5世纪到15世纪,这1000年被称为欧洲中世纪,当时欧洲大陆封建割据,领地之间经常发生争夺战。在中世纪的欧洲战场上,出现了横刀跃马的骑兵,他们驰骋于战场,英勇奋战,在一些战役中充当主力。骑兵在欧洲战场的作为直接促使了以专门从事作战为职业的骑士阶层的诞生。中世纪本来是一个非常枯燥乏味的时代,但是因为众多骑士的活跃,平添了很多浪漫主义与英雄色彩,这也为西方文学家以及后来的好莱坞导演提供了无数可以混饭吃的素材。

骑士头衔类似现在的学位,只有受完初、中、高各级 教育 并且成绩合格者,才能册封骑士。在英国,骑士们必须从小在大贵族家里经过严格的学习与训练,经历侍童和扈从两个阶段,侍童阶段相当小学,主要干点杂活,跟着贵夫人及其女儿学习骑士礼仪与文化知识,以及 唱歌 、乐器等艺术科目。到了扈从阶段,就与中国古代教育的“六艺”很相似,骑士必须学习“骑士七技”,即骑术、 游泳 、投枪、剑术、狩猎、吟诗、弈棋等,总之是要文明其头脑,野蛮其体格。到21岁之后,就可以被册封为骑士了。册封仪式非常隆重而复杂,需要斋戒、沐浴、忏悔、祈祷、穿戴铠甲头盔、授剑等等,并且花费也比较大,后来由单个册封变成多人集体册封,类似现在的集体婚礼,这样更热闹也更经济一些。

二、英国骑士制度的特点

英国的骑士制度来源于法国,骑士制度的演变深受法国的影响,因此英国和法国的骑士制度在很多方面都显示了相同的特性。但英国的骑士制度又不完全等同于法国或者其他欧洲国家的骑士制度,它还存在自己的特征,正是这些不同给中世纪英国带来了战争的胜利和独特的文化。

(一)骑士直接效忠国王

与法国的骑士制度一样,英国的骑士制度也是建立在封建制度的基石之上的。但不同的是,在当时的法国,国王对王国的土地的所有权近似一种名义。在法国,每一级的封臣只向自己的直接封主宣誓效忠,威廉深刻认识到法国原来的制度不足以巩固他在英国的统治,于是他采取了三项 措施 来加强王权。一是1086年他派专员对各地各级封臣的地产占有和收入情况进行了严格的调查,编订《土地调查清册》。从经济上对骑士进行严格监控。二是威廉同年在索尔兹伯里召开效忠宣誓大会,要求英国所有领有土地的封主对他行臣服礼、宣誓效忠。三是原盎格鲁一撒克逊军队里的主力民兵被威廉加以重组和利用。从威廉起,这种直接控制骑士的传统得以继承和延续。私战在强大的王权下得到遏制,也成为了英国区别于法国及其他欧洲国家的一大特色。

(二)盾牌钱的实施和骑士军事职能的转化

12世纪初开始,一种以钱代役的盾牌钱(shield money)制度在英国出现,骑士兵役义务也开始转化,这构成了英国骑士制度的第二个特征。早在威廉二世统治时期(William II,1056--1100,1087--1100年),免服兵役税,即盾牌钱就开始在英国实施了。盾牌钱在英国出现,一方面引起英国军队内部结构、组织关系和作战方式的变化而使英国在战争中多次获得优势,屡战屡胜;另一方面,它对骑士阶层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盾牌钱制度实施后,英国国王大量使用雇佣军,步兵和弓箭手成为英国军队的主力。在英法百年战争中,英国用这种由雇佣军和骑兵共同组成的混合编排军队对抗法国传统的骑兵阵容,取得了光辉的胜利。

三、骑士精神向绅士风度的转化

随着骑士军事职能的转换,虽然骑士阶层不再有军务的纷扰,但同时也失去了来自战争的额外收入。14世纪末发起的圈地运动和亨利八世(HenryⅧ, 1509―1547)时期进行的宗教改革所引发的地产转移使当时投身于土地投资的骑士、一些城市富裕的律师、商人及富裕的自耕农获利丰厚。由于有着共同的经济目标,这些人的社会属性逐渐接近,政治上也逐步靠拢,于是慢慢地形成了一个崭新的乡绅阶层。

骑士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会影响到乡绅阶层的其他成员,其具体表现就是整个乡绅阶层在文化和意识形态方面极力模仿上流社会。他们一方面将这种向上模仿所得到的贵族骑士的价值观向市民社会推广传播,一方面也用自身形成的资本主义伦理价值观向上层社会施加影响。在英国社会中不断上升的中间阶层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在客观上促进了英国骑士精神与资本主义伦理精神的交汇融合,从而创造出了独具英国特色的绅士风度。

四、骑士文学

文学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它反映了当时人们的社会生活状况和理想,同时它又通过鲜活的人物形象来引导和塑造人们的思想观念。骑士文学产生于十一到十三世纪。由于骑士制度的确立、骑士阶层社会地位的提高,产生了他们自己的精神生活和道德准则。他们突破__的出世观念和禁欲主义,要求现世享乐,向往世俗的爱情,追求个人英雄主义的骑士荣誉和侠义的扶弱除强的骑士精神以及温雅知礼的骑士风度等。骑士文学就是这种精神特征的集中反映。

猜你喜欢:

1. 英国文化论文

2. 英国绅士文化论文

3. 英国礼仪文化论文

4. 关于英国文化的论文

5. 英国文化概况论文

文化研究我了解更

国外民俗文化研究的目前主要着重于:高度重视民俗文化的价值,不断完善民俗文化保护的相关法律法规,民俗文化保护和市场开发相结合,注重对广大民众的宣传教育,为保护和发展民俗文化提供学术保障等。

在国外相关文献与研究成果中,对于民俗旅游的研究主要注重关于对民俗文化的真实性的保护问题的研究。博纳和克什布兰特认为,旅游中的民俗表演不是要提供真实,而是为游客提供一种旅游现实感,一种可以让他们体验当地文化的舞台。

扩展资料

中国的民俗文化发展:

中国的民俗文化包括中国人生仪礼、岁时节日、生产、饮食、服饰、居住、交通、游艺、信仰等各类民俗事象的产生、发展及其在当今社会的形态。深入了解中国民俗文化的发展与变迁,认识中国不同特色的风俗、习惯、心态、制度等,充分感受中国民俗文化的恒久魅力及其在社会生活中的广泛影响。

借鉴国外经验,保护并发展好我国的民俗文化,必须完善机构设置,落实相关政策,重视民俗旅游景观的开发,加强田野调查和科学研究,开展民俗文化进校园活动,促进民俗文化保护的规范化、大众化、专业化和产业化。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民俗文化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