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论文发表知识库

首页 论文发表知识库 问题

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一年级

发布时间:

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一年级

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课的实践式教学论文

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大家都不可避免地要接触到论文吧,论文是学术界进行成果交流的工具。那么你有了解过论文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一年级数学“认识图形”一课的实践式教学论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摘要: 图形的认识作为小学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对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为例,根据实践式教学的特点,在具体的图形认识教学过程中,把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教学设计结合起来,从设计实践式教学目标——拟订小组,布置任务——动手操作,感知体验——主题分解,提出问题——实践探究,感受领悟——评价总结,思维构建等方面组织教学,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关键词: 实践式教学;图形的认识;小学教学;

为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动手操作的能力,数学教学逐渐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充分运用实践式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实践式教学模式概述

(一)实践式教学的概念及特点

实践式教学是在空间环境、设备、材料满足条件的情况下,学生通过直接参与和教学内容密切相关的一系列活动,在观察操作中获取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形式。实践式教学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活动为形式,在教师的指导下,为获得某些直接经验或解决具体实际问题进行探究性、综合性的学习。实践式教学是基于扎实的理论基础,以问题解决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它强调创设真实的、综合性的问题情境,学生通过合作探讨、操作实践,从而理解蕴藏在问题中的理论知识,形成理论联系实际的思维方式和自主探索的能力。因此,实践式教学的主要特点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理论联系实际,重视给学生创造实践机会,着眼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保持教学的探索性。

(二)实践式教学的基本流程

实践式教学的基本流程一般分为7个步骤。课前准备2步,即教师分析教材和学情,结合实践式教学特点,设计恰当的教学目标并布置相应的预习任务。课中实践4步,即动手操作,感知体验→主题分解,提出问题→实践探究,感受领悟→评价总结,思维构建。课后反思1步,即教师结合课堂观察以及相关的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对知识掌握情况不理想的学生进行深入了解,因材施教,同时从中反思自身教学方式,发现问题,改进教学。由此构成课前、课中、课后完整的实践式图形认识教学过程。

二、实践式教学的应用策略

笔者以北师大版数学一年级下册"认识图形"为例,探究实践式教学在小学"认识图形"中的应用策略。

(一)设计实践式教学目标

"认识图形"的学习要求学生对知识由了解逐渐提升到运用的层次,《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认识图形"以认识平面图形和几何体的性质特征为主,单元的组成包含对生活中具体物品的观察,图形教学的直观性强,侧重于学生对图形的观察和体验。所以,在图形的认识中运用实践式教学应有一个明确的教学目标,即学生通过实践式教学所应达到的图形运用能力,以及对学生进行评价的方式和标准。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知识技能

指导学生掌握基本图形的基本知识,学会图形的制作方法。

(2)情感态度

通过对图形的观察、操作、思考、交流过程体验图形学习的趣味性,产生对图形认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数学思维

通过对几何问题进行实践探索,学生初步形成空间观念。

(4)问题解决

从生活的角度发现和提出问题,综合运用图形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

"认识图形"具体教学目标设计如下:

(1)学生通过摸、看、描(画、印、捂)等操作活动,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基本特征,提升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

(2)通过观察生活中的物品形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在生活中普遍存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引导学生发挥想象,通过由体描面的过程,体会"面在体上",形成一定的空间观念。

(二)拟订小组,布置任务

课前,教师根据异质性原则,首先将学生按4人为一组进行分组,由小组成员选举组长。接着根据教学需要布置资料搜集任务,在"认识图形"一课中,搜集任务是通过课本、网络、观察身边事物形状等途径分工搜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相关资料,如概念、性质、特征、相关的生活实物等。组长具体安排小组成员查找资料、汇总资料以及讨论记录等工作。小组成员可以相互帮忙,提出建议,任务中强调互动交流和团队协作。

(三)动手操作,感知体验

体验探究应具有趣味性,为增加学生感知体验,提高学习积极性,具体而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图形的基本性质、特征与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学生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操作过程体验图形知识,以加深理解和掌握。抽象概念难以理解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经常遇到的问题,通过动手操作亲身体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理解抽象的理论概念,而且还能培养学生动手验证能力。二是采用丰富的教学手段,如图文并茂的幻灯片展示,丰富的辅助教具,探究生活中的有关图形。感知体验的目的在于通过自身体验积累数学知识,并且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学问题并不难,而是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1]。

笔者在执教"认识图形"一课中,结合发放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学具,让学生通过摸、看、描等方法感官体验"面在体上",比较长方体等立体图形与描出的平面图形的不同,初步感知平面图形特征。具体的教学过程如下。

1、摸一摸

让学生拿起桌上备好的积木,用手摸一摸积木的面,教师提问:"摸的时候有什么感觉?"通过触觉,让学生体会立体图形上的面是平的。

2、看一看

在学生初步认识几种平面图形的基础上,教师向学生提出疑问:"这些平面图形就住在这些积木里,你们能找出来吗?"要求学生先自主观察,然后在小组内交流分享:"你拿的是什么立体图形?它的面是怎样的?"接着请小组代表与大家分享交流结果。

3、想一想

教师提问:"要想在白纸上得到与这些立体图形上一模一样的面,可以用什么方法呢?"引导学生拿起学具先独立观察思考,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想用什么方法把这些平面图形从立体图形上搬下来"。

4、做一做

让学生分组活动,用交流所得的方法把面"搬"到白纸上,小组完成后拿上讲台来向大家展示,并汇报交流"搬"的方法。小组汇报结束后,教师总结比较:"刚才小组同学介绍的这几种方法,你觉得哪种最好?为什么?"请学生交流分享。

吴正宪老师说:"数学学习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要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表达。"[2]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进行"摸、看、想、做"等层层递进的操作活动,让学生一步步感觉表象,进而探索出"描、印、折"等方法,体验"面在体上"及"面从体上分离"的过程。最后教师让学生进行小组汇报,分析说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观察探究、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的能力。

(四)主题分解,提出问题

第一,小组成员分别总结分享自己在体验感知过程中学习到的图形的基本知识。第二,在学生获得感知经验的基础上,教师给出实践探究主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分解活动,将大主题分解成一个个小课题,并提出每一个小课题要解决的问题。第三,组长整理记录要解决的问题并组织小组成员讨论解决方法,进行实践探究。

在"认识图形"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交流自己在上一环节体验到的图形知识。其次,教师给出探究主题"图形特征",并提出"我们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认识图形的特征呢?"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主题分解,分解出的小课题有:

(1)认识几种图形的`边、角特征;

(2)正确辨认相似图形。

针对分解出的小课题,教师以提问的形式引导实践方向:

(1)每种图形有几条边?边与边之间有什么关系?有几个角?角的特征有哪些?

(2)每组发放一份图纸(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正方形与菱形、直角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圆与椭圆),如何辨认出真正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最后,教师让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讨论探究方法,确定组员分工。

(五)实践探究,感受领悟

实践探究过程遵循明确问题—分析问题—查阅资料—探究验证的流程,主要注意两个方面:一是应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找准实践方法和探究方式;二是针对问题,合理分工,确保在有限时间内的合作探究效率。在这过程中教师应注意进行适当的引导,确保实践探究顺利进行。感受领悟是指学生在思考、实践探究的过程中感受图形特征,领悟相关图形问题的解决方法。在"认识图形"实践教学中,学生讨论出来的探究方法同中存异,具体实践探究方法如下。

1、数一数

通过数一数,发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有4、4、3条边,4、4、3个角;结合搜集的资料,发现圆的边是一条封闭的曲线,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边都是直的线段。

2、量一量

通过用直尺量出图形边的长度,发现长方形较长的两条边长度相等,较短的两条边长度也相等,而正方形四条边的长度都相等,由此验证长方形对边相等,正方形四条边都相等。通过用直角尺或者量角器,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角都相等,都是90°。

3、折一折

通过对折长方形图纸和正方形图纸,得到与"量一量"相同的结论。

4、比一比

学生用发放的图纸进行对比观察,通过边、角的测量对比,辨认出长方形与正方形;根据三角形的特征进行观察验证,发现这是两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转换位置观察对比,发现圆的形状不变,而椭圆的形状是变化的。

(六)评价总结,思维构建

教师总结并评价学生的实践方法、实践过程及实践成果,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图形认识和思维水平。通过师生点评、总结,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图形特征,加强图形问题解决方法的运用。学生在评价总结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在实践学习过程中领悟到的图形知识和图形问题,对图形问题进行实践探究,掌握问题解决的方法。同时,通过他人的评价,学生能够更直观地知道自己的不足,明确改进的方向。

在"认识图形"教学中,教师首先让学生在组内互评组员在实践过程中的表现。其次,教师根据整个实践学习过程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做出评价和建议。评价内容包括这几个方面:组织性——合理分工,团队协作;创意性——操作实践,方法创新;积极性——积极参与,互帮互助;生成性——探究学习,获取知识。最后,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实践过程,画出本次实践课的思维导图,包括每个实践步骤、方法以及有关的图形知识,促进学生认识图形的实践式思维和知识体系的构建。

三、结语

通过执教"认识图形"一课,笔者发现,实践式教学运用于小学图形的认识教学中有一定的成效,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

(一)经验与成效

1、重视学生实践体验

数学学习不应该是一个被动吸收、反复练习和强化记忆的过程,而应该是积极主动探索,并且构建新知的过程[3]。教师在教学中应给学生自主创造的平台,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学习。在实践活动中,通过"同化"或者"顺应"不断构建学生的知识体系。

课前,笔者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一套学具,包含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等几何体。在感知体验环节设置"看一看、摸一摸、想一想、做一做"等活动,让学生通过触摸、观察、思考、画图的图形认识过程,简要概括各个平面图形的特征。这一做法重视学生在实践体验过程中获得相关平面图形的直观感知,丰富学生的认知表象,提升了学生的抽象能力和空间观念。

2、重视启发学生思考

教师在教学中不要急于把方法告诉学生(否则学生只会忙于"收拾"),而要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4]。数学知识的获得,应该更多地依赖学生自身的思考和体验,使之在实践体验中获得思维方式和感知。

本节课围绕几种图形特征进行学习,充分发挥学生作为探究主体的作用,引导其在感知体验、实践探究、思维构建等环节中进行不同层次的思考。通过有效的提问,鼓励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反思与改进

"认识图形"一课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比如,由于笔者刚尝试将实践式教学模式运用于图形的认识教学中,对于课堂节奏的把握还不是很准确;学生动手实践任务较多,在时间有限的课堂内,完成教学任务的时间较为紧凑;教师评价、生生评价的标准对一年级的学生来说较为复杂,实施起来较为困难。

对于以上不足,笔者提出两点改进措施:第一,摒弃一些流于形式的教学任务。比如课末的生生评价环节,一年级的学生还不能根据评价标准进行实质性评价,不能起点评作用,教师评价也要尽量简洁、有效。第二,课前制订明确的课堂实践操作行为规范,防止学生在实践环节出现"乱哄哄"的现象。

四、参考文献

[1]刘家珍.浅谈小学数学体验性学习的教学实践[J].课程教育研究,2016(2):171-172.

[2]吴正宪.对儿童数学教育的感受、思考与实践[J].教育视界,2016(4):25-28.

[3]朱馨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议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实现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J].小学教学参考,2018(33):24-25.

[4]马永承.浅谈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15):143-144.

浅谈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数学论文 最初打开的课本,给我的印象是:它就象是一本卡通故事书,每一课内容、每一道实习题都可以用一个小故事来把它表达出来,并把知识融入到的生存当中,与的现实生存细密相连。 在现实中,我看重作育良好的要领和风俗,开端学会用的头脑要领去视察和阐发明实生存,用的去管理一些一样平常生存中的题目,还有独立性、互动性和创造性等方面的作育,怎样才气使乐意学并学好呢?1、作育自动的愿望刚入学的一孩子,大部门都受到学前,以是说,他们对并不是一无所知,但搪塞的兴趣却是不尽类似的。因此,在上第一节课《生存中的数》时,我先让视察他们新的情况--课堂,让他们探求课堂中的数,又领到校园举行旅行,探求校园中的数,然后陈诉:“这即是,着实就在我们身边,使对渐渐孕育发生了亲昵感。2、故意识建立生动的气氛和生动滑稽的情境“好玩”是孩子的天性,怎样才气让孩子在玩中得到知识呢?我针对每课差异的内容,编排计划了许多差异的游戏、故事。。。。。。如:在上“相识物体和图形”一课时,我让孩子带来了许多物体和图形,先让他们以小组为单元先容自己带来的物品,后放到一起数一数,看看每种物体、图形各有几个。这样不光使相识了数,还为以后的分类课打好了基础,更作育了孩子的相助风俗。再如:上《小猫钓鱼》一课时,先让视察猫家四兄弟的差异样子容貌形状,再让戴上小猫的头饰,举行模仿演出,充实发挥的想象力。让他们自编、自演故事,真正使在“玩”中得到了知识。3、引导从差异角度去视察、思考、管理题目.各人都知道本课本的实习题中,有许多题的答案都不是唯一的。这就须要我们捉住机遇,勉励多动头脑,勤思考。刚开始,当我问道:“谁还有差异的?”时,许多的心情都很茫然,以是这时,只要有能议决思考来回复题目,不管他答对与否,我都给与相应的勉励,表彰他是个爱动头脑的孩子。给我印象最深的是当我讲《跳绳》这一课时,大多生都列算式为:2 6 (2个摇绳的,6个跳绳的),这时,有个小女孩却胆怯怯的举起了小手,她列的算式是:4 4 我故作惊异地问:“你为什么要列成4 4呢?”她说:“有4个小男孩,4个小女孩,共有8个小朋友在玩跳绳。”我其时特别开心,就借机说:“你真是个爱动头脑的好孩子,棒极了!”并奖给她一个“伶俐果”。然后,我对其他孩子说:“着实议决这幅图还能列出许多差异的算式,谁还能做一个爱动头脑的孩子?”经过这一启发,的头脑马上生动起来,着末不停深挖到凭据衣服、袜子的差异颜色来列算式,乃至更有的列出了连加算式。从这以后,在通常拿出一道题,都能积极自动去探求差异的来管理题目。可见,只要我们能适时捉住时机,并加以准确引导,信托孩子们是有潜能可挖的。4、作育孩子的生存实践本事 许多孩子在入学曩昔就会做100以内的加减法,但是要是把它们拿到具体的生存现实中来就不是那么尽如人意了。要是不能与生存有用地讨论起来,那就失去了它自己的意义。以是,在中作育孩子的生存实践本事也是至关紧张的。如:上完《分类》课以后,部署到书店、超市等地方举行视察,看看它们是按什么规律把物品举行归类的,之后又让带来了种种差异的工具,叫饰演“中。墟市小司理”把种种物品按自己的想法举行归类。这样,使在实践中得到了锻炼,把真正融入到现实生存.

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在数学教学中,要树立“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现代教育观,引导学生经历学习过程,用自己的方式去探求问题,去发现问题,使学生真有所获,确有所得。教师应更新教育理念,让学生动起来,主动参与教学活动,让课堂活起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贴近实际,感悟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新《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从学生的生活实践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在教学中,我尽可能地把数学问题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从生活中来,又到生活中去,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离不开数学。例如教学“百分率”这一内容,我没有把书上的发芽率、成活率等例题搬到课堂上直接向学生讲解,而是课前先让学生进行一项社会调查,调查我们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百分数,是怎样用的?学生搜集到大量资料:及格率、优秀率、出勤率、工厂产品的合格率、种子的发芽率……并深入到社会中去询问这些百分率在实际生活中是怎样应用的。上课了,面对搜集到的众多资料,学生享受着自己调查的乐趣,此时,我及时导入新课,把主动探究的“球”抛给了学生,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信息和教师提出的问题积极投入到探究知识的过程中。当数学与儿童现实生活密切联系时,数学才是鲜活的富有生命力的,我把本来很枯燥的百分率这一内容生活化,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了亲切感,提高了探索问题的积极性,从而感受到数学的巨大魅力,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 二、主动探索,开发学生的创新个性。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教师在课堂上如何点燃这发现之火、研究之火、探索之火十分重要。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适度增强开放性,启动学生思维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索要善于发现学生问答中富有价值的和个性的东西。尽可能给学生多一些思考的时间,多一些尝试的余地,多一些表现自我的机会,多一些成功的愉快,多一些自由发挥的空间,让学生在宽畅的思维空间中展开多角度思维,使各方面的能力、技能都得到发展,使学生的创新天性得到开发和培育,真正成为知识的发现者、探索者。如教学计算23-7时,我不直接暗示算法,而是请同学们独立思考,然后在小组中说一说,看哪个小组方法多,让学生在开放的时空中主动去探索多种个性化的算法,结果,学生提出的计算方法让我惊叹不已,有的摆小棒,有的借助计算器,有的列竖式,有的用各种口算:10-7=3 13+3=16,13-7=6 10+6=16;还有的同学用做减想加的方法16+7=23,所以23-7=16,更有一种奇特的算法让我当时愣住了,他说先算7-3=4,然后20-4=16,虽然得数相等,但按常规思维难以理解,我当时没有发表意见,而是让他说算理,没想到他竟说得有理有据:23减7,个位3个1减7个1,差4个1不够减,就从20里减去4就是16,说得多好呀!这就是教师尊重学生,在给学生独立思考、相互讨论的时间和空间的基础上,学生主动探索,同时鼓励学生多方位的分析、多角度的联想、多层次的猜测、多方面的实验,用不同的解题策略改变问题情境,开拓解题思路。教师在关注学生共性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走出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源于现实,寓于现实,用于现实。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正如《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现实中去,以体会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从他们的生活实际出发,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桥梁。数学问题生活化与生活问题数学化是现代数学教学的改革方向,教师可以将生活中的一些题材,编制成有意义的练习题,让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学会解决问题。如学生学习了统计图后,突如其来的“非典”,打乱了正常的教学秩序,我便布置了“非典中的数学问题”课题研究,要求学生每天关注我市的“非典”疫情,将收集来的数据绘制成太原市“非典”疫情统计图,把分析结果写成一份研究报告。复课后作业汇报时:一张张颜色鲜明、画图规范的不同形状的统计图让人惊喜,一份份融入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课题研究报告更出乎我的意料。有的提出了切断传染链的有效措施;有的指出了我市环境污染存在的问题;有的列举了日常生活中人们随地吐痰、乱倒垃圾等十大恶习;有的就日本为什么没有发现“非典”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有的发出了“告别陋习、增强体质”的倡议;还有的看到医护人员为了病人忘了危险,穿着多层防护服忘我工作,甚至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决定长大后当科学家、当医生。学生从小课堂走向大社会,在搜集、整理、统计、分析的活动中学到的将不仅仅是数学知识本身,也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从中感悟到数学的应用和实际价值,更重要的是综合素质得到了培养和提高,同时从中还可以让学生真实地了解一些时事信息,增长见识,让学生从小关心国家大事,从小有获取新闻信息的意识,确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要更新教育理念,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对教材进行再创造,选取密切联系学生现实生活和生动有趣的数学素材,为学生提供充分的数学活动和交流的空间,真正把创造还给学生,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才能更有效地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展,学会创造。

教学论文小学数学一年级方向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篇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来设计编排的,其实现了将数学知识点由难到易的排版,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就有“制作年历”和“校园设计”这两个实践活动,这两个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数学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样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学得的知识范围过于狭隘。

二、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

1、结合教材要求,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安排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学习。比如,在第二册数学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认识时间,而一些学生在对时间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时间认识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现在是第几节课吗?”树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讲解时针的转动规律,接着介绍分针与秒针,由难及易,步步深入。

2、将课堂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结合教材要求,开展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方法就是进行游戏教学,比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个让学生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算术练习。

3、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方式

每次的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优化。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教师应当很好地结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好小学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浅谈如何培养一年级学生主动有效地参与课堂摘要: 一年级学生刚踏入小学门槛,学习时间、方式和要求的骤变使他们处于不适应状态,从而不能养成良好的学习观,对学习缺乏主动和持久的耐性,表现在课堂上为被动,不专心等,影响了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征进行教育,设计并实践学生乐于参与的课堂,让他们感受到学习数学是重要和有趣的,知道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学好数学。本文从培养一年级学生正确的学习观,激发学习兴趣和教给学生发言的方法和要求三方面,结合自己的实践,阐述了如何激发一年级小朋友主动参与课堂活动的欲望,提高数学课堂的有效性这个问题。 关键词:学习观 学习兴趣 发言 主动参与 有效性 一、问题的提出 伟大的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由此可见,兴趣在学生学习中发挥了催化作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不仅应该担负培养学生基本素质的教学任务,更应该让学生产生一种强大的内趋力去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数学是一门反映现实世界中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具有高度的抽象性、严密的逻辑性和应用的广泛性等特征。它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和工具学科,在小学阶段同样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启蒙阶段的小学数学,仍然是抽象的、概括的。一年级小朋友的抽象思维还很稚嫩,而且大部分小朋友学习数学还依赖教师、家长,不能自觉完成学习任务,普遍存在着学习目的性不强,学习兴趣比较淡薄,缺乏积极主动的探究精神,对学好数学缺乏信心等问题,这严重影响了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程度。 二、主要概念和理论依据 (一)学生的主体性地位 马克思的人学思想认为:在活动中,人是主体,起着决定的作用。数学的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师是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要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材进行再加工,有创造地设计教学过程;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二)学生的心理需求 兴趣是一种个性心理特征,它是在一定的情感体验影响下的一种积极探究某种事物或从事某种活动的心理倾向。小学生对数学有了兴趣,便会产生一种内驱力,就会主动愉快地去探究它,并形成一种强烈的乐于研究的欲望。 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使学生通过数学活动,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思考问题,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在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 教育 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1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1、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1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 方法 ,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武瑞思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1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1些。 1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 体操 ”,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1边分计算棒1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 11-9=2、 12-9=3、 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1无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1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2、 12-9=3、 13-9=4……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10几减9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10几减9的学生我则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 说说 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3、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1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老师,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们解释:“1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老师都看见了,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于是,1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1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有1次遇到这样1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1排1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1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5个人,后面3个人,5+3=8,所以应该是8个人。”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想想1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1些。 4、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 儿童 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 经验 ,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1盘放1个,另1盘放3个;1盘放2个,另1盘也放2个;1盘放3个,另1盘放1个。有了这1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5、“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 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2)规范书写。 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细心演算。 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 学习态度 。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1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1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1。只有多 渠道 、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二: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 措施 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 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 故事 ,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作者:余明燕 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三: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才可以击破难点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关心的重点问题。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以动画、声音等形式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感知和理解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如在小学 一年级数学 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处题目是让学生计算按照一定规律叠放在一起的正方体总共有多少个,很多学生都没有办法计算出底层那些看不见的正方体的数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将放在上面的正方体一个个挪开,摆放在下面的正方体就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老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几种不同摆放模式的演示,学生就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计算正方体的方法,学生的 想象力 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对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行展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展示形成的过程才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信息技术对知识形成过程进行演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的一般规律,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知识》这一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课件闪动长方体的各个面、顶点和棱,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就能够掌握一些长方体的初步知识,如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几个顶点等等;然后老师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一起来验证结果,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也就会更加的深刻。学生们发现自己的 总结 被验证也会特别激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升。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够将数学知识进行动态的演示,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更加的具体化,这种清晰形象的展示过程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讲难度很大,但多媒体课件却可以轻松地实现。 三、变化练习模式,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技术所编写的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可以通过电脑预先准备多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全角度地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练习。同时,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动态题目,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鸡兔同笼”等形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巩固自身所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开展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省去板书的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习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一个笑脸,然后伴随着声音“你真棒”,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屏幕上可以为学生显示“再接再厉”等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强了。 四、结语 总的来讲,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源泉。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能够从课堂导入、课堂练习等多个方面进行辅助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虽好,但是在教学中也不可滥用,要把握住应用的度,过多地使用声音、图像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使用不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得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效果更好。 作者:祁贵文 董萍 工作单位:镇赉县镇赉镇第一小学校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8篇

【篇一】小数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怎样写?

关键词:激发兴趣、习惯、培养、倾听、应用数学

一、注重兴趣的培养

(一)巧设导入激发兴趣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恰当的导入语言是一堂好课的基础,它能够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进行第一册中的“6和7的认识”教学时,我在计数器上连续拨上1、2、3、4、5,边拨边让学生数,然后问:“5比4多几?”学生回答说:“5比4多1。”于是我趁机说道:“由于5比4多1,所以5就站在4的后面了,那么,5的后面是几呢?”我又一个一个地拨下去,还是边拨边让学生数,并大声地读出来,因为学生在幼儿园已经接触过了数字,对这部分内容不太陌生,所以,学生齐声答道:“6。”于是我又顺势拨了一个珠子,问道:“6的后面是几呢?”学生一起回答:“7”,此时点明课题,并板书“6和7”。这样一问一答的形式,激发了学生渴望获取新知识的强烈愿望。

(二)运用教具激发兴趣

一年级的学生绝大多数都喜欢运用数实物的方法进行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因此,教学中我投其所好,以小孩子喜欢的气球作为教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进教室之前先准备了三种颜色的气球,然后等到上课时就说:“同学们我们今天讲加减混合,今天如果谁表现的好就把气球奖励给谁”,孩子们一听可高兴了。于是我先在左手里拿着5个粉色气球,然后在右手里又拿上3个绿色气球,然后我把两只手顺势合起来问:“现在老师的手里有几个气球?”同学们争抢回答后,我板书“8”,接着我把手里粉色气球放下了2个,又问道:“现在老师的手里有几个气球?”学生们回答过后,我板书了算式,又讲了计算顺序,而且在我以后的教学中每次提问孩子们对这节课都记忆很深。通过上述例子不难看出,教具可以使抽象概念变得具体,这样不仅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为他们打下了剖析应用题的基础。

(三)利用实践活动激发兴趣

我们从事教育事业,就必须善于研究教育对象的心理,依据其心理特征,投其所好,方能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好动是儿童的天性,我们不妨抓住并利用好儿童的这一特性,让这一特性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例如,在教学“认识钟表”中,我给每个孩子都发了一个钟表模型,通过拨动钟表让孩子自己感知整时,知道整时的时候时针和分针的位置,并通过同桌合作的形式让孩子们自己说一说,指一指,看一看。这样不仅培养了孩子们之间的友谊也锻炼了他们的动手能力。

二、培养学生上课专心听讲的习惯

学习习惯是在实践中形成的,反过来又作用于学习。因此,在教学中要精心指导学生进行学习,培养他们会听并且认真听的好习惯。在习惯训练中,我主要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训练。

(一)让学生善于倾听并大胆表达想法

例如在讲授新课“8”的写法时,我通过板书演示,让孩子看清楚笔顺和该字

在日字格中的位置,并且引导他们:“我们在学习7的写法时,需要横线和日字格平,数线稍微倾斜,那么大家看一下8需要注意什么呢?”于是我又让孩子看我写8让孩子们自己学着去口述,在日字格里写数字8需要注意哪些,并及时掌握。

(二)良好习惯的培养从有限的强迫性复述开始

一年级孩子在课堂上坚持听讲的时间有的是十几分钟,有的只能坚持几分钟,那么培养学生倾听能力就需要从有限的强迫开始。课堂中最平常的方式如学生回答问题前先提示:“仔细听,等会让你们来说说他说得怎样?”或者学生回答完问:“你们听明白了吗?”“谁能来再说一遍?”学生在教师设计的有意强迫中慢慢学会倾听。

教学中,我还会特意加入这样的听说训练,如学习5以内加法后,我进行这样的训练:小朋友乘电梯,明明说:“我家在5楼”,小红说:“我家在小明家楼的楼上”,问小红家在几楼?教学十几时,让学生听说“1个十,6个一组成几?”学习连加之后让孩子听“小明排在队伍里,前面有4人,后面有3人,这个队伍有几人?”通过这样的听说训练,我发现孩子们提炼信息、复述信息的能力渐渐变强了。

(三)在鼓励中坚持加强孩子倾听的积极性

很多孩子在听到教师的问题后只管自己举手,根本不去注意听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时就需要教师正确地加以引导。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眼睛看着发言的孩子,也可以在一个学生发言结束后,追问一句:“谁听懂了他的意思?”并对能举手讲明白的孩子大力表扬:“老师真喜欢你,你是全班最会听的小朋友。”经过表扬,或许这孩子以后每次同学发言时都会听得特别认真。如教学《9加几》一课,我出示了“9+9=?”一题,一般学生的思路都是凑十法,有位学生这样回答:“我的方法是想5+5=10,9和5相差4,4+4=8。”当时这位学生回答的声音并不响亮,我都听得有点困难,没想到好几双小手举了起来,兴奋地说:“老师,我听懂了,我来说他的意思。”看到这样的情景,我的心里一阵欣慰。所以,在倾听能力的培养中,教师千万不要吝啬赞扬,让学生能够品尝到成功的喜悦,获得成功的满足感。

三、培养学生应用数学、善于发现生活中的数学

新《课标》中要求通过数学学习,让学生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就在身边。比如,学习“数一数”这节数学课,首先要把数数有意识地引向学生身边。如:让学生数身边的实物:数一数我们校园里的事物,家里的、路上看到的一些事物,并把这些发现讲出来。教学中,学生从数画面上的事物到数自己生活周围的事物,让学生在数数活动中不断感受到生活中处处要用到数学,数学就在身边。还有,在学习连加连减时,家长可以带着孩子去购物,给孩子10元钱,让孩子选择自己的东西,看看钱够用吗,或者让孩子分担一些买小东西,(在10元钱范围内的),让孩子自己算好钱,从妈妈那取,这个过程既加强了口算能力和自理能力,也让孩子感到生活中的数学无处不在,由此对数学产生亲切感,产生学好数学的愿望。在实际参与中,学生从数学学习活动走出书本,走出课堂,走进了生活,解决了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这样,在感知数学与生活联系的同时不断促使学生产生爱学校、爱老师和同学、爱家人,热爱生活的情感。

【篇二】小数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怎样写?

要想学生学得好,首先要让他们喜欢学。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是要从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入手。但兴趣不是天生的,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老师的引导或家长的配合培养出来的。我今年教一年级了,在教学设计时处处想着如何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培养孩子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为目标,我认为主要做到以下几方面;

一、创设情景,创造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

六七岁的孩子,刚走进学校开始学习文化知识,还沉浸在童话故事的世界里。脑袋里总喜欢想象着小动物们的活动。他们很爱听大人给他们讲一些小动物的故事。每次上新课,根据教材的内容,自编一段故事,从讲故事开头,创设一种情景,再进行一组富有启发性的提问,来导入新课。我班有四十八个学生,单靠教师控制课堂纪律,教学秩序很难。但一说到讲故事,教室立刻安静下来,个个竖着耳朵听讲。故事讲完了,孩子们还沉浸在故事里,动脑筋为故事里面的小动物想办法解决困难,解答问题。小故事营造出了浓郁的课堂学习气氛。例如,在教学10以内数的比较大小”时,编了一段这样的小故事:今天是小松鼠的生日,小牛和小山羊约好,一起到森林里给小松鼠庆祝生日。它们一大早就来到车站,买好车票。小牛的座位号是8,小山羊的座位号是9。过了一会儿,小猴开着中巴车来了。小猴想考小牛和小山羊,给它们说,谁的座位号数大谁就先上车。小牛和小山羊都还没有学过比较一位数的大小,你看看我,我看你,不知道怎么办。小朋友,你们能帮帮小牛和小山羊吗?孩子们个个跃跃欲试,积极性很高,谁都想帮助小牛和小山羊。教师及时加以引导,学生很快地学会了一位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二、激发孩子学习新知识情感需求

低年级孩子还处于形象思维阶段,文字、图形、声音、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都吸引着孩子们的感官,上课是我经常给学生画一些水果,动物,和他们喜欢的事物,来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需求。例如,在学习“5的认识”的课堂上,我在黑板上放了用红卡纸剪的5只小鸟,用磁铁吸在黑板上,让孩子去分,孩子很乐于参与,分的很方便,记忆也很深刻,学的兴趣很浓。

三、动手操作,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新知识

小孩子的思维是从形象思维开始,然后到抽象。根据低年级小孩好奇好动的特点,上课时,我很重视学生的实际操作。让学生在操作中动用感官,通过积极思维,获取知识。这样既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每让学生进行一种操作时,必须首先要求学生看清题意,再想一想,根据题目要求,你在操作时先做什么,再做什么,该如何做。坚决克服不思考,盲目动手的坏毛病。例如,在学习8的认识及组成时,我让学生动手用8个圆片来分成2推可以怎样分?要不重复也不遗漏的分,在摆一摆和想一想的基础上,再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一说摆的过程。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语言表达能力差,所以在学生讲述时,一般先让学生照自己所摆的学具,或是与同桌讲讲“悄悄话”,做到人人都有机会讲,从而得到锻炼。

四、游戏活动,促进学生巩固知识

【篇三】小数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怎样写?

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可以着重抓以下几点:

一、认真听讲的习惯。

二、积极思考的习惯。

三、大胆发言的习惯。

四、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五、“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学习习惯、养成、引导、创造、渗透

[正文]

我国当代教育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一年级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办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以下几点;

1、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一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方法,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表扬。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一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些。

一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形象性。在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课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体操”如果不积极动脑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做、去想知识。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引起我的注意。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11-9=2、12-9=3??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圆的学生,而那些没有上过幼儿圆的学生则一无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一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样算出的?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吗?这就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对那些不会计算的我则引导,同学们,他们都能算出,我们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掉动起来了。

3、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语言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但1节课要学生能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该到我了。”我向孩子们解释,不可能全班的小朋友都来回答问题,只有敢于举手的老师才叫。这节课叫不到你,下次有机会一定叫到。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如果能很好的引导,就会有助学生掌握知识。

4、养成作业认真的习惯。

作业是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1)认真审题。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读边想,理解题意。

(2)规范书写。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格式书写整齐美观,写数字清楚规范要求学生内完成作业。

(3)细心演算。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

(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一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一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一。只有多渠道、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2)小学数学教学论文--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现代学校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我们要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其基本条件之一就是要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勇于创新的精神。小学数学教学从一年级起就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任务。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谈几点看法。一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一项重要任务思维具有很广泛的内容。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有各种各样的思维。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该培养什么样的思维能力呢?《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要“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这一条规定是很正确的。下面试从两方面进行一些分析。首先从数学的特点看。数学本身是由许多判断组成的确定的体系,这些判断是用数学术语和逻辑术语以及相应的符号所表示的数学语句来表达的。并且借助逻辑推理由一些判断形成一些新的判断。而这些判断的总和就组成了数学这门科学。小学数学虽然内容简单,没有严格的推理论证,但却离不开判断推理,这就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条件。再从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来看。他们正处在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这里所说的抽象逻辑思维,主要是指形式逻辑思维。因此可以说,在小学特别是中、高年级,正是发展学生抽象逻辑思维的有利时期。由此可以看出,《小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把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项数学教学目的,既符合数学的学科特点,又符合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值得注意的是,《大纲》中的规定还没有得到应有的和足够的重视。一个时期内,大家谈创造思维很多,而谈逻辑思维很少。殊不知在一定意义上说,逻辑思维是创造思维的基础,创造思维往往是逻辑思维的简缩。就多数学生说,如果没有良好的逻辑思维训练,很难发展创造思维。因此如何贯彻《小学数学教学大纲》的目的要求,在教学中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还是值得重视和认真研究的问题。《大纲》中强调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只是表明以它为主,并不意味着排斥其他思维能力的发展。例如,学生虽然在小学阶段正在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但是形象思维并不因此而消失。在小学高年级,有些数学内容如质数、合数等概念的教学,通过实际操作或教具演示,学生更易于理解和掌握;与此同时学生的形象思维也会继续得到发展。又例如,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虽然不能作为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任务,但是在教学与旧知识有密切联系的新知识时,在解一些富有思考性的习题时,如果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对激发学生思维的创造性起到促进作用。教学时应该有意识地加以重视。至于辩证思维,从思维科学的理论上说,它属于抽象逻辑思维的高级阶段;从个体的思维发展过程来说,它迟于形式逻辑思维的发展。据初步研究,小学生在10岁左右开始萌发辨证思维。因此在小学不宜过早地把发展辩证思维作为一项教学目的,但是可以结合某些数学内容的教学渗透一些辩证观点的因素,为发展辩证思维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例如,通用教材第一册出现,可以使学生初步地直观地知道第二个加数变化了,得数也随着变化了。到中年级课本中还出现一些表格,让学生说一说被乘数(或被除数)变化,积(或商)是怎样跟着变化的。这就为以后认识事物是相互联系、变化的思想积累一些感性材料。二 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现代教学论认为,教学过程不是单纯的传授和学习知识的过程,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包括思维能力的发展)的过程。从小学数学教学过程来说,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与思维能力的发展也是密不可分的。一方面,学生在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不断地运用着各种思维方法和形式,如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判断、推理;另一方面,在学习数学知识时,为运用思维方法和形式提供了具体的内容和材料。这样说,绝不能认为教学数学知识、技能的同时,会自然而然地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数学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只是为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供有利的条件,还需要在教学时有意识地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并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有计划地加以培养,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如果不注意这一点,教材没有有意识地加以编排,教法违背激发学生思考的原则,不仅不能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相反地还有可能逐步养成学生死记硬背的不良习惯。怎样体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贯穿在小学数学教学的全过程?是否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考虑。(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小学阶段各个年级的数学教学中。要明确各年级都担负着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从一年级一开始就要注意有意识地加以培养。例如,开始认识大小、长短、多少,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比较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10以内的数和加、减计算,就有初步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开始教学数的组成就有初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能力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观察,逐步进行比较、分析、综合、抽象、概括,形成10以内数的概念,理解加、减法的含义,学会10以内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果不注意引导学生去思考,从一开始就有可能不自觉地把学生引向死记数的组成,机械地背诵加、减法得数的道路上去。而在一年级养成了死记硬背的习惯,以后就很难纠正。(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要贯穿在每一节课的各个环节中。不论是开始的复习,教学新知识,组织学生练习,都要注意结合具体的内容有意识地进行培养。例如复习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有经验的教师给出式题以后,不仅让学生说出得数,还要说一说是怎样想的,特别是当学生出现计算错误时,说一说计算过程有助于加深理解“凑十”的计算方法,学会类推,而且有效地消灭错误。经过一段训练后,引导学生简缩思维过程,想一想怎样能很快地算出得数,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和灵活性。在教学新知识时,不是简单地告知结论或计算法则,而是引导学生去分析、推理,最后归纳出正确的结论或计算法则。例如,教学两位数乘法,关键是通过直观引导学生把它分解为用一位数乘和用整十数乘,重点要引导学生弄清整十数乘所得的部分积写在什么位置,最后概括出用两位数乘的步骤。学生懂得算理,自己从直观的例子中抽象、概括出计算方法,不仅印象深刻,同时发展了思维能力。在教学中看到,有的老师也注意发展学生思维能力,但不是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而是在一节课最后出一两道稍难的题目来作为训练思维的活动,或者专上一节思维训练课。这种把培养思维能力只局限在某一节课内或者一节课的某个环节内,是值得研究的。当然,在教学全过程始终注意培养思维能力的前提下,为了掌握某一特殊内容或特殊方法进行这种特殊的思维训练是可以的,但是不能以此来代替教学全过程发展思维的任务。(三)培养思维能力要贯穿在各部分内容的教学中。这就是说,在教学数学概念、计算法则、解答应用题或操作技能(如测量、画图等)时,都要注意培养思维能力。任何一个数学概念,都是对客观事物的数量关系或空间形式进行抽象、概括的结果。因此教学每一个概念时,要注意通过多种实物或事例引导学生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揭示其本质特征,做出正确的判断,从而形成正确的概念。例如,教学长方形概念时,不宜直接画一个长方形,告诉学生这就叫做长方形。而应先让学生观察具有长方形的各种实物,引导学生找出它们的边和角各有什么共同特点,然后抽象出图形,并对长方形的特征作出概括。教学计算法则和规律性知识更要注意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例如,教学加法结合律,不宜简单地举一个例子,就作出结论。最好举两三个例子,每举一个例子,引导学生作出个别判断〔如(2+3)+5=2+(3+5),先把2和3加在一起再同5相加,与先把3和5加在一起再同2相加,结果相同〕。然后引导学生对几个例子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同点,即等号左端都是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三个数相加,而等号右端都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同第一个数相加,结果不变。最后作出一般的结论。这样不仅使学生对加法结合律理解得更清楚,而且学到不完全归纳推理的方法。然后再把得到的一般结论应用到具体的计算(如57+28+12)中去并能说出根据什么可以使计算简便。这样又学到演绎的推理方法至于解应用题引导学生分析数量关系,这里不再赘述。三 设计好练习题对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同学习计算方法、掌握解题方法一样,也必须通过练习。而且思维与解题过程是密切联系着的。培养思维能力的最有效办法是通过解题的练习来实现。因此设计好练习题就成为能否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一环。一般地说,课本中都安排了一定数量的有助于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练习题。但是不一定都能满足教学的需要,而且由于班级的情况不同,课本中的练习题也很难做到完全适应各种情况的需要。因此教学时往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一些调整或补充。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参考。(一)设计练习题要有针对性,要根据培养目标来进行设计。例如,为了了解学生对数学概念是否清楚,同时也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概念进行判断的能力,可以出一些判断对错或选择正确答案的练习题。举个具体例子:“所有的质数都是奇数。( )”如要作出正确判断,学生就要分析偶数里面有没有质数。而要弄清这一点,要明确什么叫做偶数,什么叫做质数,然后应用这两个概念的定义去分析能被2整除的数里面有没有一个数,它的约数只1和它自身。想到了2是偶数又是质数,这样就可以断定上面的判断是错误的。%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篇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来设计编排的,其实现了将数学知识点由难到易的排版,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就有“制作年历”和“校园设计”这两个实践活动,这两个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数学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样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学得的知识范围过于狭隘。

二、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

1、结合教材要求,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安排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学习。比如,在第二册数学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认识时间,而一些学生在对时间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时间认识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现在是第几节课吗?”树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讲解时针的转动规律,接着介绍分针与秒针,由难及易,步步深入。

2、将课堂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结合教材要求,开展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方法就是进行游戏教学,比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个让学生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算术练习。

3、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方式

每次的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优化。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教师应当很好地结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好小学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教学论文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们来说,他们在解除了第一年的数学教学过程后对于学习有什么样的感触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小论文写作吧!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学习参考,相信这些文字可以让你受益匪浅的!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一) 数瓶子 我们家的阳台上堆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要过年了,妈妈说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吧。爸爸说:“大的塑料瓶2角钱一个,小的塑料瓶1角钱一个,这些瓶子一共得多少钱呢?”我说:“我要和妈妈一起比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角,2角,3角„„一共是„„?妈妈笑着说:“我早就算出来了,是3元5角。” 我不服气地说:“你怎么算这么快呀?” 妈妈说:“你看,大的塑料瓶放一堆,小的塑料瓶放一堆,然后把它们加一下,不就很快出来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学的时候,也是10个小棒捆一起,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我重新把它们分了一下,很快就数出来了,我高兴极了。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我要好好学习数学。 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二) 数学的色彩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我有一个喜欢捡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瓶。我经常把瓶子到处乱扔。奶奶看见了,说:“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从小没上过学,就是靠这些瓶子学会算术的!”我一点都不相信。 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信我们比比!” 我说:“好的!”我还比不过你吗?我在班上数学还不赖的。 我赶紧叫爸爸来做裁判。 爸爸拿了十几个瓶子,放在地上说:“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毛,2毛,2毛5,……,我算出来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谁知爸爸给了我张纸条,上面写着“”。我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 我不服气地问奶奶:“你怎么这么快呀?” 奶奶说:“你看,如果你先把它们分一下,小瓶一类,易拉罐一类,大瓶一类,不就快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小棒时,把小棒10个一捆,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奶奶,我来帮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钱的瓶子?” “好呀!我的孙女会帮我做事了。” 我先将它们分类,然后十个一算,不到十分钟,我就算好了。我高兴极了。 爸爸笑着对我说:“青青真棒!” 我也笑着对奶奶、爸爸说:“我发现数学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学数学!” 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三) 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真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你就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数学的海洋。是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个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响曲,“好饿啊——”我呻吟道。“来,吃个苹果吧!”还是妈妈好,“但是……”“但是什么?吃个苹果,哪有什么但是啊?”我笑问道,伸手向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抓去。谁知,妈妈一把抓住苹果,夺了过去,神秘兮兮的。我一脸茫然,妈妈这是卖哪门子的药啊?我不耐烦了“妈,别闹了,还让不让人吃啦?”妈妈还是微笑着,洗起苹果来“吃,谁说不让你吃啦,我这不是洗了吗?”“哦!”我还是一脸疑惑。“但是,我还是有一个要求。”终于说出来了,我就知道不对劲了吗。“什么要求啊?”我有点生气了,不就是吃一个苹果嘛,怎么有那么多要求啊。“你不是学过体积了吗?”“是啊,怎么了?”这根吃苹果有关吗?我心想。“那你能不能把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算算这个苹果的体积呢?”妈妈又笑了笑,好像小瞧我似的,我的心里升起了一股力量,恩,我一定要做给你看!一定! 于是,我赶忙把这个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苹果,拿在手里,琢磨起怎样算体积来。苹果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更不是圆柱体,怎么算它的体积呢?我摆来摆去,没有头绪了,此时的肚子还在咕咕作响,我可不能不遵守承诺,就吃了呀,我可不能让妈妈瞧不起我呀,加油,一定还有什么好 方法 。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忍住饥饿,继续埋头考虑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终于豁然开朗,我不能用量杯,先在里面装些水,记下水位。随后把那个苹果放入水中,此时的水位上升了不少,再记下上升后的水位。最后用上升后的水位,减去先前的水位,不就算出苹果的体积了吗?我高兴极了,向妈妈汇报了实验结果,妈妈这回是满意的笑了。 我大口地啃着苹果,这正是最甜美的食物! 数学无处不在,你说是吗?

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在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 教育 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1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1、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1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 方法 ,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武瑞思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1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1些。 1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 体操 ”,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1边分计算棒1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 11-9=2、 12-9=3、 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1无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1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2、 12-9=3、 13-9=4……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10几减9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10几减9的学生我则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 说说 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3、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1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老师,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们解释:“1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老师都看见了,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于是,1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1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有1次遇到这样1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1排1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1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5个人,后面3个人,5+3=8,所以应该是8个人。”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想想1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1些。 4、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 儿童 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 经验 ,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1盘放1个,另1盘放3个;1盘放2个,另1盘也放2个;1盘放3个,另1盘放1个。有了这1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5、“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 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2)规范书写。 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细心演算。 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 学习态度 。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1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1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1。只有多 渠道 、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二: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 措施 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 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 故事 ,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作者:余明燕 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三: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才可以击破难点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关心的重点问题。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以动画、声音等形式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感知和理解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如在小学 一年级数学 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处题目是让学生计算按照一定规律叠放在一起的正方体总共有多少个,很多学生都没有办法计算出底层那些看不见的正方体的数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将放在上面的正方体一个个挪开,摆放在下面的正方体就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老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几种不同摆放模式的演示,学生就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计算正方体的方法,学生的 想象力 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对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行展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展示形成的过程才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信息技术对知识形成过程进行演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的一般规律,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知识》这一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课件闪动长方体的各个面、顶点和棱,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就能够掌握一些长方体的初步知识,如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几个顶点等等;然后老师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一起来验证结果,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也就会更加的深刻。学生们发现自己的 总结 被验证也会特别激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升。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够将数学知识进行动态的演示,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更加的具体化,这种清晰形象的展示过程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讲难度很大,但多媒体课件却可以轻松地实现。 三、变化练习模式,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技术所编写的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可以通过电脑预先准备多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全角度地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练习。同时,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动态题目,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鸡兔同笼”等形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巩固自身所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开展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省去板书的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习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一个笑脸,然后伴随着声音“你真棒”,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屏幕上可以为学生显示“再接再厉”等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强了。 四、结语 总的来讲,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源泉。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能够从课堂导入、课堂练习等多个方面进行辅助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虽好,但是在教学中也不可滥用,要把握住应用的度,过多地使用声音、图像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使用不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得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效果更好。 作者:祁贵文 董萍 工作单位:镇赉县镇赉镇第一小学校

小学数学教学论文:浅谈如何上好小学数学课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开始变得更自由、更灵活,学生也始终在愉快的状态下积极地学习数学,这的确是我们数学教学改革的一个可喜变化。著名数学家华罗庚曾说:“就数学本身来说,是壮丽多彩、千姿百态、引人入胜的……”入迷才能叩开思维的大门,智力和能力才能得到发展。教师要善于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要充分利用数学课堂,把它创设成充满活力、魅力无穷的空间,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让他们积极地感受数学美,去追求数学美。如何上好数学课,使数学课灵动起来呢?

一、从生活经验入手,创设情境调动课堂气氛

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是有密切联系的,新教材中也给出了许多例子,教师要尽量用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或生活经验入手引出学习内容,这样学生乐于接受。也可以让学生例举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小学生有着好奇心、疑问心、爱美心强和活泼好动的特点。数学教师要从这些方面多去思考,充分地发挥小学生非智力因素在学习中的作用,在课堂中创设出学与“玩”融为一体的教学方法,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例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运用事先准备好的漂亮的图片创设情境,讲故事引入:夏季的一天,一只小蜻蜓在草地上飞来飞去捉蚊子,忽然飞来了一只美丽的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了,小蝴蝶却笑着说它们是一家人,小蜻蜓不相信,小蝴蝶带着小蜻蜓去找它们家族的'成员,它们找到了树叶,小蝴蝶说在图形王国里它们三个是一家人。同学们,为什么小蝴蝶要这样说呢?这样引入新课,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兴趣浓厚,注意力集中,主动去探究对称图形的共同特征。

二、动手实践让学生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根据费赖登塔尔的观点,教师在数学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的精神。小学生年龄小,抽象思维能力弱,教师应引导学生充分利用和创造各种图形或物体,调动各种感观参与实践,同时教给学生操作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测量、拼摆、画图、实验等操作实践,激发思维去思考,从中自我发现数学知识,掌握数学知识。让学生动手实践,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三角形的认识”是一节比较枯燥的概念课,我让学生用彩色塑料条围成三角形,并投影到银幕上。通过观察,学生很快发现图1和图2是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图3虽用了三条线段,但首尾不相交,所以不是三角形。定义从直观的观察之中升华出来了:“用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叫三角形。”学生由感性认识上升到了理性认识。加强操作活动,让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不仅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顺应他们好奇、好动的特点,而且能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帮助他们学习数学知识,从而培养他们的创造精神。

三、实行民主教学,构建轻松和谐的师生双边活动

在课堂上,师生的双边活动轻松和谐,师生们展示的是真实的自我。课堂上针对老师提出的问题,同学们时而窃窃私语,时而小声讨论,时而高声辩论。同学们争相发言,有的居高临下,提纲挈领;有的引经据典,细致缜密。针对同学们独具个性的发言,老师不时点头赞许,对表达能力较差的学生,老师则以信任鼓励的目光和话语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自然敢于讲真话、讲实话,个性得到充分地张扬。如教学一年级数学上册分类一课时,在教学生明确什么是分类知识之后,我有意识地放手让学生主动实践,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将30多支不同颜色、不同长短、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的铅笔打乱放在一起,让学生去分类,看谁分得合理。同学们争先恐后抢着去分类:有按颜色分类的;有按长短分类的;有按带有或者不带有橡皮头分类的;也有胡乱分的。再找学生说明这样分的理由,对讲不清理由的学生予以指导,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自主学习、主动实践。教师还注意学生的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抱有一种想学、乐学、会学的态度。

四、帮学生建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如我班一位女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态度不明确,很要面子,别人帮助她学习她还不愿意,认为很没面子。问她懂了吗,都是说懂的,作业往往又是错的,看得出做作业时很急 躁 。我从写字开始,要求她把字写端正,允许作业少做,要求做一题对一题,不会做的重新做,做对了继续,让她认识到她也能做对,慢慢地树立学习的信心,发现优点及时大力地表扬,使她尝到成功的喜悦,并且认识到学习需要脚踏实地一步一步来,不能有任何虚假的行为。渐渐地,她对数学有些信心了,字写端正了,成绩也提高了。

五、适当的表扬奖励是上好数学课堂的添加剂

教师要给每一位学生成功的机会,尤其是应“偏爱”学习困难的学生。教师要善于设法消除学生的紧张畏惧心理,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采用激励性的评价、补以适当的表扬。激励性的评价、表扬能让学生如沐春风、敢想敢问、敢讲敢做。只有这样,课堂教学才能充满生命的活力,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展现,学生的创造、创新火花才能迸发。如在练习时,学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奖励“小红旗”给学困生,有时还主动与他们说上几句悄悄话。学生得到老师的奖励,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就高了,就会更进一步地去发现问题,发挥前所未有的想象力,从而摆脱苦学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极大地发展创新能力。

总之,我们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从生活经验入手,通过多种形式,创设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激励性的问题情景,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在动手实践中,学生能体验到“学数学”的乐趣。在民主教学中,学生们不仅能获得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数学的方法,而且能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论文博客

对于一年级的小学生们来说,他们在解除了第一年的数学教学过程后对于学习有什么样的感触呢?让我们来看看他们的小论文写作吧!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供大家学习参考,相信这些文字可以让你受益匪浅的!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一) 数瓶子 我们家的阳台上堆满了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塑料瓶。要过年了,妈妈说我们一起整理一下吧。爸爸说:“大的塑料瓶2角钱一个,小的塑料瓶1角钱一个,这些瓶子一共得多少钱呢?”我说:“我要和妈妈一起比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角,2角,3角„„一共是„„?妈妈笑着说:“我早就算出来了,是3元5角。” 我不服气地说:“你怎么算这么快呀?” 妈妈说:“你看,大的塑料瓶放一堆,小的塑料瓶放一堆,然后把它们加一下,不就很快出来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学的时候,也是10个小棒捆一起,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我重新把它们分了一下,很快就数出来了,我高兴极了。原来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能用到数学知识,我要好好学习数学。 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二) 数学的色彩 清晨,鲜红的太阳露出半个笑脸,和谐的阳光洒满人间,我的心情真是好极了。突然接到爷爷的电话,叫我巧算九块五加九十九块五,我马上告诉爷爷:九加九十九,再加一,不就等于一百零九吗?爷爷说我的算法还不算巧,如果凑整减零头就好算得多。我马上打断爷爷的话,告诉他:10+100-1=109(元)。这时爷爷夸我,说我还算灵巧。这是早晨的数学题,我把数学定为红色。 上午,爸爸从银行交完电费回来,叫我计算电费。用电量是从1079-1279(度),每度电单价是元,我用心算整好200度,我把单价变为分数是38/100,列式:200×(38/100),先约分再乘,等于76元。爸爸说没错,和电脑算得一样。我很得意,这时已近中午,我把数学定为黄色。 下午,我和妹妹在家里切西瓜,把半个西瓜再均匀地切两刀,其中的两份就是2/3,我问妹妹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几分之几呢?妹妹开学才上一年级,当然不会算,我告诉她把西瓜整体看作1,第一分率是1/2,它的分率是2/3,相乘的结果就是这两份是整个西瓜的2/6,约分后就是1/3。这时我想爷爷曾说七色阳光为白色,那么,这个数学就定为白色吧。 夜晚在蓝色的星空下,我和妈妈在一起看电视,我怎么也弄不懂考古学家是怎样从腿骨的化石推算出大艾尔恐龙的身高呢?妈妈说这蓝色的数学等你长大了,本事大了自然就会了。 生活中的数学简直是太多了,真是绚丽多彩,它随时在你身边出现。我爱数学,我要学好数学。 我有一个喜欢捡瓶子的奶奶。院子里经常堆满了各种各样的废瓶。我经常把瓶子到处乱扔。奶奶看见了,说:“这些瓶子的作用可大了 !我从小没上过学,就是靠这些瓶子学会算术的!”我一点都不相信。 奶奶摸着我的头,笑着说:“不信我们比比!” 我说:“好的!”我还比不过你吗?我在班上数学还不赖的。 我赶紧叫爸爸来做裁判。 爸爸拿了十几个瓶子,放在地上说:“小塑料瓶是5分,易拉罐1毛,大塑料瓶2毛。” 比赛开始了,我一个一个地加了起来。“1毛,2毛,2毛5,……,我算出来了,是3元5角。”我很得意地朝奶奶笑笑。谁知爸爸给了我张纸条,上面写着“”。我这才明白奶奶早就算好了。 我不服气地问奶奶:“你怎么这么快呀?” 奶奶说:“你看,如果你先把它们分一下,小瓶一类,易拉罐一类,大瓶一类,不就快了吗?” “对呀,老师教我们数小棒时,把小棒10个一捆,不是和数瓶子一个道理吗?” “奶奶,我来帮你算算你一共收了多少钱的瓶子?” “好呀!我的孙女会帮我做事了。” 我先将它们分类,然后十个一算,不到十分钟,我就算好了。我高兴极了。 爸爸笑着对我说:“青青真棒!” 我也笑着对奶奶、爸爸说:“我发现数学真得很有用,我要好好学数学!” 一年级学生数学小论文(三) 大千世界,数学无处不在。真的,只要你留心观察,善于动脑,你就觉得自己好像置身于数学的海洋。是的,数学无处不在,这个假期,我就深深地感到了这一点。 我的肚子莫名其妙地奏起了狂响曲,“好饿啊——”我呻吟道。“来,吃个苹果吧!”还是妈妈好,“但是……”“但是什么?吃个苹果,哪有什么但是啊?”我笑问道,伸手向一个又大又红的苹果抓去。谁知,妈妈一把抓住苹果,夺了过去,神秘兮兮的。我一脸茫然,妈妈这是卖哪门子的药啊?我不耐烦了“妈,别闹了,还让不让人吃啦?”妈妈还是微笑着,洗起苹果来“吃,谁说不让你吃啦,我这不是洗了吗?”“哦!”我还是一脸疑惑。“但是,我还是有一个要求。”终于说出来了,我就知道不对劲了吗。“什么要求啊?”我有点生气了,不就是吃一个苹果嘛,怎么有那么多要求啊。“你不是学过体积了吗?”“是啊,怎么了?”这根吃苹果有关吗?我心想。“那你能不能把数学知识,带到生活中去,算算这个苹果的体积呢?”妈妈又笑了笑,好像小瞧我似的,我的心里升起了一股力量,恩,我一定要做给你看!一定! 于是,我赶忙把这个令人馋涎欲滴的红苹果,拿在手里,琢磨起怎样算体积来。苹果既不是长方体,也不是正方体,更不是圆柱体,怎么算它的体积呢?我摆来摆去,没有头绪了,此时的肚子还在咕咕作响,我可不能不遵守承诺,就吃了呀,我可不能让妈妈瞧不起我呀,加油,一定还有什么好 方法 。于是我又鼓起勇气,忍住饥饿,继续埋头考虑起来。 过了一会儿,我终于豁然开朗,我不能用量杯,先在里面装些水,记下水位。随后把那个苹果放入水中,此时的水位上升了不少,再记下上升后的水位。最后用上升后的水位,减去先前的水位,不就算出苹果的体积了吗?我高兴极了,向妈妈汇报了实验结果,妈妈这回是满意的笑了。 我大口地啃着苹果,这正是最甜美的食物! 数学无处不在,你说是吗?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措施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教学方法,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故事,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篇二】

人教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是秉持“以人为本”的基本设计思想来设计编排的,其实现了将数学知识点由难到易的排版,让学生有一个循序渐进的学习过程。教材在教学内容上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学会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比如,在三年级下册的教材中,就有“制作年历”和“校园设计”这两个实践活动,这两个实践活动能够锻炼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在数学算法的要求上更是多样化,这样能够帮助学生培养多方面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学生学得的知识范围过于狭隘。

二、教学实践的具体要求

1、结合教材要求,站在学生的立场进行教学安排

教师对教材的使用也是影响学生学习效果的一个主要因素。教师在教学中,应当更多地与学生进行沟通与交流,了解学生的学习动向,结合本班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订有效的实践教学方案。在实际教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薄弱点,然后进行针对性的训练,帮助学生完成小学数学学习。比如,在第二册数学实验教材中,要求学生学会认识时间,而一些学生在对时间的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在进行时间认识的教学前,教师可以先问学生:“同学们知道现在是第几节课吗?”树立起学生的时间观念,在接下来的课堂教学时,可以先讲解时针的转动规律,接着介绍分针与秒针,由难及易,步步深入。

2、将课堂作为教学实践基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小学数学的教学形式主要是课堂教学,教师应当充分地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是学生学好小学数学的关键,教师可以进行教学方式多元化的教学,结合教材要求,开展一些与数学学习相关的实践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趣的方法就是进行游戏教学,比如,在进行10以内的加减教学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际生活,设置一个让学生买菜的情境,让学生在买菜的过程中体会到数学加减法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情况,帮助学生进行算术练习。

3、课后进行教学反思,优化教学方式

每次的实践教学结束后,教师应该及时地对教学进行反思,找到教学中存在的不足,并且在今后的教学中不断地优化。在教学工作中,不断地吸取先进的教学理念,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小学数学实践教学是一个漫长的探索过程,教师应当很好地结合小学数学实验教材,在新课标的要求下进行教学,让学生更加全面地学好小学数学知识,为学生今后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在小学数学一年级的具体教学中要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本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的相关论文,欢迎阅读!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我国当代 教育 家叶圣陶曾明确指出:“什么是教育?1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是学生形成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提高学习效率,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良好的学习习惯,才能获得成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终身受益。在数学教学中,如何扎实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我在教学实践中着重抓了以下几点: 1、认真听讲的习惯。 听讲是课堂上接受信息的第1道大门。学生听讲能力强弱与否,是决定接受信息多寡的首要因素。课上我要求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主要采取正面引导的 方法 ,看到某某学生听讲特别认真,我就适时的表扬。如,“武瑞思听讲多认真呀,有的小朋友真应该向他学习。”而看到个别不认真听讲的学生,教师可用目光加以暗示。1年级学生很单纯,都爱受表扬,因此正面引导的效果会好1些。 1年级学生由于其特殊的年龄特征,其思维更具形象性。在具体教学中,我注意教学形式的多样化与直观性,尽量利用教学挂图、教具等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采取多种游戏的方式进行练习,这样学生在课上就不容易“走神”,而把精力全部投入到学习中去。久而久之,就容易形成上课认真听讲的良好习惯。 2、积极思考的习惯。 数学是“思维的 体操 ”,如果不积极动脑思考就不可能学好数学。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我不是单纯地“教”知识,而是通过引导帮助学生去做、去想知识。如在学习“10的分与合”时,在复习铺垫的基础上,提问:“10可以分成几和几呢?”引导学生1边分计算棒1边思考,从而自己得出结论。多问几个“为什么”比直接告诉学生“是这样的”要好得多。 另外,学生原有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也应引起我们的注意。如在进行10几减9的减法学习时,我才刚开讲,有的学生就叫起来: 11-9=2、 12-9=3、 13-9=4……千万不要以为学生都会了,知道答案的学生都是上过幼儿园的学生,而那些没上过幼儿园的学生则1无所知。另外,即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理解水平也是不1样的,有的算法清晰,有的则仅是形式上会背出答案而已,而对于具体的思考过程、计算方法等并不是很清楚。于是我问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你们是怎么算出来11-9=2、 12-9=3、 13-9=4……你能当小老师说给其他同学听听吗?”这就促使那些能说出答案的学生不得不重新沉下心来考虑如何解释,从而重新思考关于10几减9的相关知识。而对那些还不会计算10几减9的学生我则引导:“同学们,其他小朋友都知道了这么多减法算式,我们可不能输给他们,赶紧想办法试试看。”这样,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就几乎能全部调动起来了。之后,我再请小老师 说说 自己的算理、算法,其他同学进行验证、补充,学生在相互之间的思维撞击中学会了知识,获得了积极的成功体验。 3、大胆发言的习惯。 发言需要学生将自己的思考过程用言语的形式表达出来,要把内部的知识转化为外部的语言,必须表达清楚,使别人能听懂,因此自己内部的思维必须清晰才行,所以发言可以锻炼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能力。我在课上尽量创造更多让学生发言的机会,注意学生表达的准确性与严谨性。但1节课让学生们发言的机会毕竟有限。有的学生按捺不住,提意见:“老师,怎么不喊我呢?”我向孩子们解释:“1节课老师不可能让全班所有的小朋友都起来回答问题,但敢于举手的小朋友都是爱学习的勇敢的孩子,老师都看见了,这节课老师喊不到你,以后的课老师会尽量喊你。上课的时候如果你来不及跟老师说你的想法,下课还可以告诉老师呀。”于是,1些课上没有来得及回答问题的学生会在下课以后跑到我跟前说自己的想法,适时的表扬仍让他们心满意足。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同位互相说说”、“小组内大家讨论讨论”、“和你的好朋友商量商量”等形式,让学生有更多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如果正确且清晰,那是再好不过了。如果学生回答错了,说明他们对知识还没有真正理解透彻,而他们的错误回答往往能代表1部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漏洞,如果我们能很好地加以引导,就有助于学生真正掌握知识。如有1次遇到这样1道题目:“小红的前面有5个人,后面有3个人,这1排1共有几个人?”学生有的说是8个,有的说是9个,于是我请答案是8的1个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他答道:“小红前面5个人,后面3个人,5+3=8,所以应该是8个人。”我又请了答案是9的学生说自己的解题思路,大家最后都明白应该是9个人。想想1些高年级的学生不喜欢回答问题,恐怕就是因为怕回答出错挨批评。“你的回答错了,坐下,听别人怎么说的。”“不对,你也好好想想再举手呀。”诸如此类生硬的批评话语,往往会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们还是应该慎重1些。 4、养成动手操作的习惯。 动手操作是 儿童 认识事物的重要手段,儿童在动手操作中获得直接 经验 ,在“做中想,想中学”。我深信:只有学生确有“感受”,才能真正“理解”。 为了让一年级学生易于理解和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教材安排了“分一分”“摆一摆”“画一画”“圈一圈”“数一数”等大量的动手操作活动。学生在直观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能够积累学习的“关键经验”,而这些经验是无法教会的,必须由学生自己体验。例如,在教学“分与合”时,教师让学生借助学具,将4个桃放在两个盘里: 1盘放1个,另1盘放3个;1盘放2个,另1盘也放2个;1盘放3个,另1盘放1个。有了这1操作的过程,再抽象成数的分与合就有了清晰的表象,实现了由形象到抽象的过渡。 5、“认真作业”的学习习惯的培养。 小学数学大纲明确指出:“对作业要严格要求。”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升华,作业可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巩固课堂学到的知识,加深对课本知识理解。强调独立完成作业是学生养成良好习惯的好机会。我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做到: (1) 认真审题。 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我们在课堂上教给学生读题方法,要求学生边指边读,强调他们多读,弄懂题目具体有几个已知条件和问题,读中画重点字、词,养成用符号标记习惯,同时指导分析对比的方法。 (2)规范书写。 教给学生写作业方法,从写数字清楚,书写整齐、美观到格式正确,都有规范要求。要求学生在限时内完成作业。有了时间限制,学生不敢随意浪费时间。和时间比赛的结果会鼓励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3) 细心演算。 演算是小学生数学学习中最基本的技能。我们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 学习态度 。计算必须慎重,切勿草率从事。不管题目难易都要认真对待。对认真演算有进步的同学给予鼓励表扬,树榜样。 (4)检验改错。在数学知识的探索中,有错误是难免的。我要求学生在做完作业以后再认真检查,发现并改正错误。 总之,一年级学生由于特殊的年龄特征,光靠老师的工作是不够的,家长的力量不可忽视。所以,我借助每1次家长会向家长渗透学习习惯的重要性,让他们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并和家长交流1些辅导学生学习的方法,争取家庭辅导与学校教育达到和谐统1。只有多 渠道 、坚持不懈地抓学生良好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工作,提高学生学习的动力,才能培养出大批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有用人才。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二:小学数学学生兴趣培养 一、培养数学学习兴趣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重要性 数学是其他自然科学的基础和保证,因此,学好数学对于学生以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小学数学主要是促进学生在幼年时期接受数学教育,进而为将来的数学学习奠定基石,因此,培养小学生对于数学的学习兴趣显得非常重要.处于7~12岁年龄段的小学生是各项认知技能都在快速发展的阶段和人群.在这一年龄阶段,其学习数学知识的能力会随着其兴趣而得到不同的发展.如果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兴趣,产生厌学心理,就会对其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可修复的伤害.教育和教学就是培养人和塑造人的一门科学,所以说,好的教育教学是会使得人的全面发展得到增强的. 二、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 1.必须要实行的原则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是一个重要的教学问题,它必须与学生的知识结构一致和协调,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和全面发展,那么,我们就必须必须遵循和执行一定的原则: (1)适应性原则 适应性原则要求在小学数学教育的日常活动中,学习兴趣是关键,那么,我们就需要以此为原则来不用该年龄阶段的知识去引导学生的努力方向.比如说,现在小学阶段,那些小学奥数比赛已经非常流行了.这些所谓的奥数竞赛,不符合小学生的学习阶段和知识结构,很多题目大大超出他们的知识范围.但这在校园里却是一种很普遍的风尚,这种错误的风尚打击了一大部分学生,使他们发出“数学难”的呼声.这样的学习榜样当然值得肯定,但不适宜在推广而后实施,也不利于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兴趣. (2)发展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是为了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来结合社会的生活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双重因素.那么,启发学生思考的问题要符合学生知识结构,既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主要是要联系理论知识与现实生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此外,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感到有挑战性,又感觉到好玩和有成效.这样,学生在数学课堂上的学习中不但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又有了继续学习的欲望和兴趣,为以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是实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的. 2.所采取的方法 以根本原则为基础,以具体 措施 为方法来有针对性地达到教学目标.例如:我们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可以采取趣味性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小学数学的教学学习环境来说分成两个部分,一是课堂教学,二是课外思考和课外作业.在课堂教学中,应该: (1)每名学生都积极参与 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要以所教知识与学生的现有认知水平为基础,设计师生共同参与的学习模式,让所有学生参与其中,提高其学习的主动性和效率. (2)不同的成功体验 让每一名学生都有自己对成功的体验,老师通过教学情境的创设来区别对待,并根据学生不同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因材施教,这样所有程度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喜悦.数学这一学科具有系统性和连续性,所以说,循序渐进、激励优生和表扬后进生都是可行之策,每一名学生都会体验到自己的成就感来获得喜悦之情,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3)积极表扬和鼓励 小学生具有年龄小和争强好胜的特点以及荣誉感,所以,在教学的活动中,教师要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和优点来加以表扬.特别是,在学生取得进步时,教师要及时给予表扬和鼓励,这样就会使得学生们不断保持学习兴趣. (4)趣味性课堂活动 教师可以组织一些趣味活动.首先是重视直观的 教学方法 ,例如在教授小学一年级“加减法”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们自制一些小工具,这样课堂上玩耍的过程中就学会了知识,同时也使学生学习变得直观化和简单化.其次,我们教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尽量将一些大家都熟悉的生活场景引入到课堂来,通过生动有趣的 故事 ,在中间穿插一些数学知识,并通过模型、实物等教具,配合多媒体等教育设施,形象而又直观地引导学生去掌握新知识.在课堂外,应该:给学生创造自由的发展空间.因为小学数学学科本身以理解为主,只要在课堂上真正理解消化了,我们可以适当地减少家庭作业.毕竟在如此小的年纪搞题海战术实在不是一件痛快的事.为了保持学生在课堂中的热情和兴趣,尽量不要给学生的课外生活布下阴影.课外作业以质量取胜.适量的人性的家庭作业能够使学生对数学这一重要学科保持持久的正面的重视.所以我们在给小学生布置数学课外作业时,必须对题量和题型做细致的考察.归根到底,作业的意义就是为了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而不是作为惩罚学生的硬性指标. 作者:余明燕 工作单位:广东省东莞市少年儿童业余体育学校 一年级小学数学教学论文篇三:小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分析 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中,突破重点和难点知识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才可以击破难点是每一个数学老师都关心的重点问题。现代教学技术的应用,能够将抽象、难懂的数学知识以动画、声音等形式变得更加形象,让学生能够更加直接地感知和理解教学的内容,帮助学生理解数学知识之间内在的规律,更好地构建数学知识的知识结构。如在小学 一年级数学 知识的学习过程中,有一处题目是让学生计算按照一定规律叠放在一起的正方体总共有多少个,很多学生都没有办法计算出底层那些看不见的正方体的数量。通过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可以使用计算机技术将放在上面的正方体一个个挪开,摆放在下面的正方体就会呈现在学生的眼前。然后老师在使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几种不同摆放模式的演示,学生就能够比较好地掌握计算正方体的方法,学生的 想象力 也可以得到很好的培养。 二、对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行展示,提升学生数学学习的参与意识 数学知识的学习一定要展示形成的过程才能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在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老师通过信息技术对知识形成过程进行演示,能够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的一般规律,将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公式形象地展示给学生,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的目的。比如在学习《长方形的知识》这一节课程的时候,老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的课件闪动长方体的各个面、顶点和棱,让学生明确长方体各个部分的名称。在这个基础之上,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就能够掌握一些长方体的初步知识,如长方体有几个面、几个棱几个顶点等等;然后老师再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学生一起来验证结果,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印象也就会更加的深刻。学生们发现自己的 总结 被验证也会特别激动,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也就得到了提升。信息技术强大的功能够将数学知识进行动态的演示,使得原本抽象的知识更加的具体化,这种清晰形象的展示过程对于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来讲难度很大,但多媒体课件却可以轻松地实现。 三、变化练习模式,提升数学课程教学的效果 练习是巩固数学知识的重要途径,对小学数学知识的学习十分重要。通过信息技术所编写的一系列的练习题目能够变被动为主动,老师可以通过电脑预先准备多种类型的题目,全方位、全角度地对重点知识和难点知识进行练习。同时,信息技术的优势还体现在能够设置一些趣味性的动态题目,迎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比如“小蝌蚪找妈妈”“鸡兔同笼”等形式,不仅仅可以让学生很好地巩固自身所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享受成功的喜悦。在开展课后练习的过程中,通过多媒体课件能够省去板书的时间,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向学生提供大量有价值的习题,促进教学效果的提升。如在对知识进行巩固和练习的过程中,如果学生选择了正确的答案,屏幕上就可以显示出一个笑脸,然后伴随着声音“你真棒”,增强学生学习的成就感。如果学生回答错误也没有关系,屏幕上可以为学生显示“再接再厉”等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这样能够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数学学习的趣味性也增强了。 四、结语 总的来讲,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它为小学数学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和源泉。信息技术能够突破时空的限制,使得数学的学习更加贴近生活,能够从课堂导入、课堂练习等多个方面进行辅助教学,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开展自主学习和自主探索的平台。但值得注意的是,信息技术虽好,但是在教学中也不可滥用,要把握住应用的度,过多地使用声音、图像会影响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如果老师在教学中对于信息技术使用不当,还会在一定程度上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老师在小学数学的教学中要将信息技术和传统的教学手段结合起来,使得小学数学课程的教学更加丰富,效果更好。 作者:祁贵文 董萍 工作单位:镇赉县镇赉镇第一小学校

太多了, 谈谈计算教学的改革 小学数学数与计算教学的回顾与思考 小学数学教材结构的研究与探讨 小学数学应用题的研究(一) 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创新技能 21世纪我国小学数学教育改革展望 面向21世纪的小学数学课程改革与发展 不拘一格育“鸣凤” 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改革课堂教学的着力点 谈素质教育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施 素质教育与小学数学教育改革 浅谈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议表象积累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也谈学生创新意识培养 实施创新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10以内加法整理和复习 改良“有余数除法计算”教法 给学生创新的时间和空间 和谐愉悦 主动探索——一年级《统计》教学片断评析 小学数学教育--教师之家--教师培训 教学策略A、B、C 面向21世纪的数学素质及其培养 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年、月、日 培养自学能力 推进素质教育 浅谈小学数学总复习的“步步反馈,逐层提高”法 入情才能入理 激情方能启思 实施“生活数学”教育 培养自主创新能力 数学作业批改中巧用评语 提高元认知水平 培养自学能力 “圆的面积”的教案 圆柱的认识 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优化数学教学方法 组织课堂讨论 优化课堂教学 ---------以上更新日期为(来自同下) 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 小论文巧算圆的面积 倒推转化巧拿硬币 联系生活实际提高课堂效率 数学教学中如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根据心理学的理论进行计算法则教学 简单应用题教学再探 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创造个性 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启动学海搁浅之舟—— 转化数学学习后进生的体会 学生“四会”能力的培养 联系实际,强化操作,努力优化数学教学 重视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 让生活问题走进数学课堂教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主动探究发展能力 创新教育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构建数学生活的美好乐园——数学“研究性学习”理论的实践与思索 营造探究氛围一例 实施创新教育 培养创新人格 课堂纯真 《9和几的进位加法》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程整合的研究与实践 运用CAI技术,优化素质教育 合理运用学具 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 略谈“问题解决”与小学数学教学 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提高学生思维素质 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 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优化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探索与实践 实施“开放性”教学促进学生主体参与 数学练习要有趣味性和开放性 “五、四、三自主式学法指导”教学模式初探 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改进几何初步知识教学的初步探索 多媒体课件在优化课堂教学中的功能及其策略研究 创新从习惯抓起 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持续发展 小学数学创新学习的实验与研究 小学数学课题教学中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